工作总结z

2024-08-23

工作总结z(精选7篇)

1.工作总结z 篇一

小学语文教学实习总结

一.基本情况

我于2011年9月1日至9月30日在黔江区白石乡中心小学校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语文教学实习,实习的基本内容包括:课堂教育和协助班主任工作。

1.1听课情况

2011年9月5日,我有幸参加白石乡中心小学语文教学研讨观摩活动,期间我听了几位教师精彩的课堂教学,收获很多。课堂上老师们先进的教学理念,崭新的教法,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声情并茂、自然大方的教态,风趣幽默的教学风格这些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和启迪。赞叹之余,更多是深深的沉思,从中让我更深刻地体会到了学习的重要性与紧迫感。下面谈谈自己的一点听课体会:

一、教师语言有魅力。

当我听着这四位教师的课时,她们的语言亲切和蔼,它能带领学生欣赏“五星国旗”的歌,引出狭小的课堂,深入人的心灵深处„„刘老师在教学《一面五星国旗》这一课时,她让学生一边观看五星国旗的图片,一边欣赏,声情并茂的语言勾起了学生爱国的思绪。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学语言更是一门艺术,谁能将它演绎得好,就能抓住学生的心。再者严丽萍老师扣人心弦的过渡语言,激发了学生对自己生命的珍惜与热爱,为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奠定了基础。洪春幸老师课堂语言幽默,简洁,准确,他用自己的挥洒自如的语言带着学生感受“火烧云”美丽的景色。

二、积极倡导“自读感悟、开放引导”的课堂。

新课标中说到:学生的自读感悟是第一位的,教师的引导调控是第二位的。着眼于学生自主发展的阅读教学,应该是一个“先学后教、先读后导、先放后扶”的过程。”我想,洪老师所执教的《火烧云》一文的教学过程就是这种教学模式的一个充分展现吧。

本课教学有这样三个层次

1、初步综合阅读阶段的自读感悟,2、局部分析阅读阶段的自读感悟;

3、深入综合阅读阶段的自读感悟。如在第一阶段自读感悟时,洪老师向学生提出这样的要求:大声读课文,读准字音,用课文中的一句话说说什么是火烧云?第二个阶段的自读感悟,洪老师让生找出文中的句子感悟,引导朗读,比较“火”和“烧”?第三个阶段的自读感悟,洪老师让学生找找不懂的问题。

三、处理、把握教材的方法十分独到

四位教师对教材的处理和把握有其独到之处。如李老师紧紧抓住“发现”这个词语,步步引导学生理解“蜜蜂引路”的经过。刘老师和严老师整理把握,紧紧抓住题眼,步步引导学生走入文本。

四、评价语言的收获

四位老师老师评价学生的语言是那么贴切、适时、到位,最数李老师评价语言丰富,适时、到位,我记下了这些美丽的语言:没关系,学习就是从不会到会;通过看看,听听,生活中就会学习;你最聪明,会听就是会学习;会发现就是会学习„„这些激励的语言没有任何浮夸之气,听起来顺耳、自然,连我都觉得内心深受鼓舞、激励,别说孩子了,在以后自己的课堂上,也要让我的学生感受到这样的语言。

这次听课学习对我自己是一次提高,也是促进,在以后的日常教学中,我会努力上好每一节课,向身边的优秀教师学习。

1.2上课情况

听了一周的课之后,于2011年9月12日我走上讲台,开始了自己的第一篇“处女作”。我所教学的课文是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七组中的第二课《威尼斯的小艇》。

课文简介

课文通过介绍威尼斯小艇的样子、船夫驾驶小艇的高超技术以及小艇的重要作用,为我们展示了威尼斯这座水上名城特有的风光。

课文从“我”的所见所感入手,首先交待了小艇是威尼斯的主要的交通工具,接着详细介绍了小艇独特的构造特点,然后讲了船夫的高超驾驶技术,最后说了小艇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8个生字和一个多音字,能正确读写生字新词,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2.学习课文,了解课文从几个方面介绍小艇的写作方法,并以次为依据给课文分段。

3.领会抓住事物特点写的表达方法。

4.了解威尼斯独特地理风貌、小艇的特点及它同威尼斯水城的关系,感受威尼斯的风光美、小艇的形态美。

学习重点提示 :

1.从几个方面介绍事物的写法;

2.抓住事物特点描写的方法。

教学过程:

我设计了“情景激趣——初读感知——探究汇报——升华情感——拓展延伸”的教学程序。

(一)、激情激趣,导入新课

心理学研究表明:愉悦的情绪能引起和保持学习的兴趣,给大脑带来明晰的状态。因此,我激情激趣,播放《威尼斯风光》录象,让孩子们欣赏威尼斯的异国风光。优美的画面,动听的音乐,使人入神入境,巧妙地将学生带入愉悦的学习之中。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注意正确、流利。

2、检查读的情况,落实6个多音字的读音。

3、交流:读完课文你脑海中浮现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目的是让学生谈谈对威尼斯这个水上城市和小艇的初步印象是怎样的。)

4、再读课文,思考作者围绕威尼斯的小艇讲了哪几个方面的内容?(第二自然段——小艇样子,第四自然段——介绍船夫驾驶技术高超,五、六自然段——小艇与人们生活关系密切。)

(三)、自主探究,汇报交流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皮亚杰认为,儿童如果不具有自主意象活动,教育就不能成功。因此,本节课我立足于学生自主读书能力的培养,放手让学生运用读读、划划、写写、议议等学习方法,通过动脑、动口、动手等方式,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1、自主选择,自主探究

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上,我让同学们选择小艇的三个方面中自己最感兴趣的主题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引导他们勾画自己喜欢的句子,批注自己喜欢的理由。(对于选择探究“小艇与人们生活关系密切”部分的同学,我发给他们事先打印好的教参中的学习表格,这样即降低了突破难点的坡度,又使学生在教师不经意的引领中学到了自我探究的一些方法。)这一环节的设计正是体现了新课标提出的,教师要为学生留出选择和拓展的空间,满足不同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需要。

2、互动交流,深入探究

有了自己的一番摸索,学生或者成竹在胸,或者是略有所悟,或者是困惑不解。所以一旦进入合作探究阶段,就会全身心投入。在这里,我让同学们自己寻找合作伙伴进行探究,给学生自由发展、畅所欲言的空间,在学生思维碰撞、自由交流的热烈氛围中,文本也就不再是一堆堆语言材料了。

3、汇报交流,品读感悟

语文教学不仅仅是为了让学生体验文本的语言形式,更要让学生领悟文本所蕴涵的情感,实现语言文字与人文情怀的同构共建。让学生在探究中进行感受,在品读中有所感悟。

(1)、当同学们汇报小艇的样子独特这一主题时,我准备抓三个比喻句来展开教学。首先引导学生读课文第二自然段,发现威尼斯的小艇有以下特点,那就是长、窄、深、翘、行动灵活,然后我进一步引导学生发现:作者是怎样把小艇的这些特点展现在我们面前的呢?学生就会发现,哦,原来这里作者是用三个比喻句来写的,(出示三个比喻句)同学们看,三个比喻句分别写了小艇的什么特点呢?很简单,学生一读便知(第一个比喻句,把小艇比作独木舟,写出了小艇长、窄、深的特点;第二个比喻句把小艇比作新月,写出了小艇两头翘起的特点;第三个比喻句把小艇比作水蛇,写出了小艇轻巧灵活的特点。)然后我再引导发现,同学们看,同样是比喻句,可是你看“有点像、像、仿佛”比喻词却不同,通过这一对比使学生知道,哦,原来同一个意思可以用不同的词语来表达,这样即使人感觉不到重复,又表达的更准确,让人感觉很有味道。谁能把这种味道都出来?进而深入指导有感情的朗读。这一对比教学,意在进行句子表达方法的指导,落实“读促写的宗旨”,有利于学生写的能力的提高。

教师小结:作者借助于生动、传神的比喻,惟妙惟肖的再现了小艇的样子,这来自作者多方面的观察,那么,根据作者的描写我们能否画出小艇的样子?然后,让孩子们在美妙的音乐声中发挥想象将小艇的独特的外形画出来,既巩固了对小艇的认识,又做到了与美术学科的整合,同时,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也得到了充分体现。

(2)、当孩子们汇报“船夫驾驶技术高超”这一主题时,我打算抓一个关键词“操纵自如”展开教学,学生读文后,我用换词法理解这个词的意思,问“操纵自如”还可以怎么说?同学们可能会说,操纵熟练、操纵灵活等,都可以。那么,课文从哪些方面写出了船夫的驾驶技术高、操纵自如呢?学生会去找到①、从小艇行驶速度快②、在非常窄又拥挤的地方,小艇也能平稳穿过,还能急转弯。从而使学生明白“操纵自如”在课文里的意思。然后再指导读这一段,既然船夫驾驶技术这么高,操纵自如,那么读时就应该轻松、顺畅

在学生充分有感情地朗读的基础上,再鼓励学生亲身体验,用手作船、以桌面为河、以书本、文具盒为障碍物,边读边做动作,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3)、汇报交流“小艇与人们生活关系密切”部分时,我主要是带领学生交流、展示学习表格。

同时,为了深入理解小艇和人们的生活关系密切,突出重点,我播放威尼斯白天行船场面和威尼斯的夜景,展示威尼斯这座水上名城特有的风光。引导学生谈出威尼斯的动态美和静态美,通过动静对比,突出小艇和人们的关系极为密切,顺势学习第一自然段。领悟“小艇成了主要的交通工具,等于大街上的汽车。”这句话的含义。

(三)升华情感,合作交流

这时,让孩子们试做导游,同桌或前后桌一人做游客,一人做导游,现场演练。然后选导游上场为大家做介绍。这样的设计,既为学生创设了口语交际的机会,又让情感熏陶和语文实践活动完美地结合了起来。

(四)拓展阅读,延伸练笔

1、你想知道世界上还有哪些号称“威尼斯”的城市吗?(课件播放苏州小艇的图片)选择自己最喜欢的画面,抓住特点,仿照课文第三自然段的写法,写“苏州的小艇”。

2、鼓励学生课下继续搜集世界上号称“威尼斯”的城市。

3、课下对比阅读文后“阅读链接”中的《威尼斯之夜》。

这样的设计,既注重了知识目标的突破,增加了课堂教学的训练点,又拓展了学习的内容、拓宽了学生的视野,把语文由课内延伸到课外,把课堂小天地变成了大千世界,使语文课更具开放性和创造性,真正体现了大语文教学观。

四、板书设计

根据文本特点,我设计了如下板书,这样的板书设计,图文并茂,简明扼要,突出重点,能起到提纲挈领的效用。

威尼斯的小艇

小艇的特点:外形:窄深翘

驾驶技术:特别好

五、教学小结

《威尼斯的小艇》一课的教学设计以构建主义理论为指导,根据新课标精神,利用网上资源,创设情景;利用文本文字,感悟质疑;利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突破重点;利用学科整合,加深理解。整堂课紧紧围绕着“自主探究,品读感悟”这一主题,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真正享受阅读的乐趣,受到美的熏陶。

二.实习评价

我一共上了7节新课,基本上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在指导老师和其他老师的指导下,我的每一次讲课都比上一次有进步,在学习如何和学生形成默契方面也有一定的提升。比如我利用他们爱听名人故事的心理,在备课时就注意在适当的环节把它穿插进来,学生不但乐于接受,而且带活了课堂气氛,学习的积极性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提高;还有,我在听课期间便开始注意哪些学生上课最喜欢开小差,并从班主任,任课老师口中了解其原因,于是,在我上课时就对症下药,爱睡觉的就多提问来集中他们的注意力,爱说话的就用精彩的故事来吸引他们,让他们跟着我的思路走„„但是,还是有很多令人遗憾的地方,比如在引导学生方面做得还不是很到位,没有给学生更多的思考空间;第一次上课时,在讲解《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的课上,总想把涉及到的每一个知识点讲透,结果造成课堂的重点不够突出。还有,有一次在讲《多变的天气》时,由于顾着讲现实生活中的常见现象,时间把握得不够好。这些都要在以后的工作中改进。除了上课外,我还负责批改学生的作业。我认真批阅,并注评语,将学生作业中的问题及时的反映给指导老师,协作老师作分析总结。考试担任监考老师,考完试后还帮忙批改试卷,统计分数等等。在这些工作中,我得到了充分的锻炼,也深切体会到了作为一名老师的辛苦和责任感。做一名好老师的确很难。教学工作复杂而又繁琐,要管理好整个集体,提高整体教学水平,同时又要顾及班中每一名学生,不能让一名学生落伍。这就要求教师不能只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还要多关心留意学生,经常与学生交流,给予学生及时的帮助。“做学生学习上的良师,生活上的益友”,学生才会与你有共同的语言,才会喜欢上你的课,教学工作才能更好地开展。

三.实习体会

教育工作是琐碎繁复的,然而每天当我面对这些学生的时候,觉得他们是那么的亲切。看着他们那蓬勃的朝气,让我有责任感,有动力来开始新一天的工作,我又从原任班主任周老师那里学习了很多班级管理方法和学生教育方法,这是我人生一笔宝贵的财富。我打从心里感谢她。

在为人师的这条路上,我迈出了第一步,接下来还有第二步,第三步„„但不管怎样,我都会以人为本,把实习中学到的一切加以融会带到今后的事业中去,我会以我的真心去呵护学生,因为我面对的是一颗颗纯真的心。

在实习中,我还发现了,有些东西不能选择,有些东西却可以选择。份内的工作要完成,但勇敢的“主动请缨”却能为你赢得更多的机会。只要勤问,勤学,勤做,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2.工作总结z 篇二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本研究采用问卷法、访谈法, 于2015年1、2月以随机抽样方式对G省Z地区6所公立医院医护工作者的职业认同现状进行调查。采用不记名方式, 共发放问卷202份, 回收有效问卷196份, 有效回收率97.0%。同时, 从6所被调查医院中随机抽取医护工作者各5名进行访谈, 共访谈30名医护人员。

1.2 调查工具与统计方法

本研究以与医生职业认同相近的职业认同量表为基础, 根据研究目的与研究假设, 自行设计调查问卷, 并进行预调查, 根据调查结果调整、补充了部分条目。问卷经信度与效度检验, Cronbach’s Alpha系数为0.802, 表明问卷有较好的信度。同时, 问卷经过多名专家单盲独立鉴定, 认为调查项目能够较好地反映本研究所要调查的问题, 表明问卷具有较好的内容效度, 可以作为医护工作者职业认同调查的正式问卷。

问卷从6个维度 (职业认识、情感、技能、期望、意志、价值观) 来调查, 包含34道题。前12题涉及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包括年龄、职称、工作时间、工资待遇等;后22题涉及医护工作者的职业认同情况, 各维度包含3~4道题。题目答案采用李克特五点量表形态, 计分1、2、3、4、5分, 分数越高表示职业认同程度越高 (反向题要变为正向题再进行计分) , 并运用SPSS 17.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最后, 对医护工作者进行访谈。根据实际情况对访谈题目进行调整, 对访谈内容进行笔录, 与每位医护工作者访谈时间为20~30分钟。

2 调查结果

2.1 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本研究调查对象男性占44.2%, 女性占55.8%;医生占57.1%, 护士占42.9%;年龄≤30岁占34.2%, 31~40岁占28.6%, 41~50岁占26.5%, >50岁占10.7%;专科学历占56.7%, 本科及以上学历占43.4%;初级职称占42.3%, 中级职称占47.4%, 副高级职称占10.2%;每周工作时间<50 h占50.0%, ≥50 h占50.0%;月收入<3 000元占50.5%, ≥3 000元占49.5%。

2.2 医护工作者职业认同情况

本研究认为, 医护工作者职业认同包括职业认识、职业情感、职业期望、职业意志、职业价值观以及职业技能6个方面。其中职业认识是指医护工作者对自己所从事职业的性质、功能、意义等的认识;职业情感是指医护工作者对所从事职业是否喜欢、在职业活动中的情感体验是积极还是消极;职业期望是指医护工作者对于自己能否在职业活动中取得成就、能否成为优秀医护工作者的期望;职业意志是指医护工作者对于当前从事的职业及当前工作环境的意志水平, 是与其工作调动倾向和离开自身职业倾向相背离的方面;职业价值观是指医护工作者对于从事职业达到什么样的目的, 是金钱、地位、荣誉还是实现自我价值等的认识;职业技能是指医护工作者对于自己的专业知识、实践技能、与病患沟通等方面水平高低的感知。了解医护工作者对所从事职业的认识、情感、价值观、期望、技能及意志, 就能够全面把握其职业认同程度。

从表1可以看出, 在最高分为5分的标准下, G省Z地区公立医院医护工作者职业认同水平较高 (M=3.701 3) 。其中职业期望、职业技能、职业价值观维度得分较高, 其次是职业认识、职业情感维度, 而职业意志维度得分相对较低, 说明医护工作者可能出现职业倦怠, 有离职意向。调查对象职业期望维度得分最高, 说明医护工作者普遍希望自己能够成为优秀的医护人员, 希望在职业活动中取得一定成就。

将平均分4~5分作为高认同组, 2分<平均分<4分作为一般认同组, 平均分1~2分作为低认同组。从表2可以看出, 全体医护工作者有2.6%属于高认同组, 64.8%属于一般认同组, 32.7%属于低认同组。由此可见, G省Z地区公立医院医护工作者职业认同总体水平较高, 大部分医护工作者较认同自身职业。

从表3可以看出, 医护工作者职业认同程度分层中, 高认同组在职业情感、认识、价值观、期望、技能、意志6个维度的得分均高于一般认同组和低认同组。

2.3 人口学变量对医护人员职业认同的影响

2.3.1 医护工作者职业认同的年龄差异

对医护工作者职业认同进行年龄的方差分析 (见表4) , 结果表明:不同年龄医护工作者职业意志维度得分存在显著性差异, 而其他维度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年龄>50岁的医护工作者职业认同程度最高, 年龄≤30岁的医护工作者职业认同程度最低。

对医护工作者职业认同进行LSD事后多重比较 (见表5) , 可以看出: (1) 在职业情感因素上, 年龄≤30岁的医护工作者认同程度最高, 41~50岁医护工作者认同程度最低。数据表明, 年龄≤30岁医护工作者与31~40岁、41~50岁医护工作者职业情感维度得分存在显著性差异。 (2) 在职业认识因素上, 年龄>50岁的医护工作者认同程度最高, 41~50岁医护工作者认同程度最低。 (3) 在职业期望因素上, 41~50岁的医护工作者认同程度最高, 年龄≤30岁医护工作者认同程度最低, 两者具有显著性差异。 (4) 在职业价值观因素上, 41~50岁的医护工作者认同程度最高, 年龄≤30岁医护工作者认同程度最低。 (5) 在职业技能因素上, 41~50岁的医护工作者认同程度最高, 年龄≤30岁医护工作者认同程度最低, 两者具有显著性差异, 表明医护工作者需要实践锻炼才能达到较高水平。 (6) 在职业意志因素上, 年龄>50岁医护工作者与其他年龄段得分存在显著性差异, 其他年龄段医护工作者离职意向较强。

2.3.2 医护工作者职业认同的学历差异

对医护工作者职业认同进行学历的方差分析 (见表6) , 结果表明:不同学历医护工作者职业情感、职业期望维度得分存在显著性差异, 而其他维度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大专学历医护工作者职业认同程度高于其他学历医护工作者, 中专及以下学历医护工作者认同程度最低。

对医护工作者职业认同进行LSD事后多重比较 (见表7) , 可以看出: (1) 在职业情感因素上, 大专学历医护工作者认同程度最高, 本科及以上学历医护工作者认同程度最低, 两者具有显著性差异。 (2) 在职业认识因素上, 本科及以上学历医护工作者认同程度最高, 中专及以下学历医护工作者认同程度最低。说明学历越高, 医护工作者对自身职业的认识水平越高。 (3) 在职业期望因素上, 大专学历医护工作者认同程度最高, 中专及以下学历医护工作者认同程度最低。中专及以下学历医护工作者职业期望维度与其他学历医护工作者存在显著性差异。 (4) 在职业价值观因素上, 本科及以上学历医护工作者认同程度最高, 中专及以下学历医护工作者认同程度最低。 (5) 在职业技能因素上, 学历越高则医护水平、技能越高。 (6) 在职业意志因素上, 中专及以下学历医护工作者认同程度最高, 其他学历医护工作者离职意向较高。

2.3.3 医护工作者职业认同的职称差异

对医护工作者职业认同进行职称的方差分析 (见表8) , 结果表明:不同职称医护工作者的职业期望、职业技能、职业意志存在显著性差异, 而其他因素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副主任医师及以上职称的医护工作者职业认同程度高于其他医护工作者;护士职称越高认同程度越低, 医生职称越高认同程度越高。

对医护工作者职业认同进行LSD事后多重比较 (见表9) , 可以看出: (1) 在职业情感因素上, 护士认同程度最高, 主管护士认同程度最低, 两者得分具有显著性差异。 (2) 在职业认识因素上, 副主任医师及以上认同程度最高, 主管护士认同程度最低。 (3) 在职业期望因素上, 主治医师认同程度最高, 护士认同程度最低。护士与主治医师、副主任医师及以上职称医护工作者得分存在显著性差异。 (4) 在职业价值观因素上, 副主任医师认同程度最高, 主管护士认同程度最低, 两者得分具有显著性差异。 (5) 在职业技能因素上, 主治医师认同程度最高。 (6) 在职业意志因素上, 副主任医师及以上职称医护工作者认同程度最高, 其他职称医护工作者离职意向较强。

2.3.4 医护工作者职业认同的工资待遇差异

对医护工作者职业认同进行工资待遇的方差分析 (见表10) , 结果表明:不同工资待遇医护工作者的职业情感、职业认识、职业意志维度得分存在显著性差异, 而其他维度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工资>5 000元的医护工作者职业认同程度高于其他医护工作者, 工资3 001~4 000元的医护工作者职业认同程度最低。

对医护工作者职业认同进行LSD事后多重比较 (见表11) , 可以看出: (1) 在职业情感因素上, 工资>5 000元医护工作者认同程度最高, 工资3 001~4 000元医护工作者认同程度最低, 且与工资≤2 000元、2 001~3 000元医护工作者得分存在显著性差异。 (2) 在职业认识因素上, 工资>5 000元的医护工作者认同程度最高, 3 001~4 000元的医护工作者认同程度最低, 工资>5 000元的医护工作者与除工资4 001~5 000元以外的其他级别医护工作者得分, 均存在显著性差异。 (3) 在职业期望因素上, 工资>5 000元的医护工作者认同程度最高, ≤2 000元的医护工作者认同程度最低。 (4) 在职业价值观因素上, 工资>5 000元的医护工作者认同程度最高, 且与其他医护工作者得分存在显著性差异。 (5) 在职业技能因素上, 工资>5 000元的医护工作者认同程度最高, 且与工资≤2 000元的医护工作者得分存在显著性差异。 (6) 在职业意志因素上, 工资>5 000元的医护工作者水平较高, 与其他医护工作者存在显著性差异。

3 讨论

3.1 结论

(1) G省Z地区公立医院医护工作者职业认同总体水平较高 (M=3.701 3) 。

(2) 人口学变量不同, 医护工作者职业认同水平不同。

①不同年龄医护工作者职业认同水平具有差异性。其中年龄>50岁的医护工作者职业认同程度高于其他年龄医护工作者, ≤30岁的医护工作者职业认同程度最低, 随着年龄增加医护工作者职业认同程度提高。

②不同学历医护工作者职业认同程度具有差异性。其中大专学历医护工作者职业认同程度高于其他学历医护工作者, 中专及以下学历医护工作者职业认同程度最低, 并没有充分证据表明学历越高职业认同程度越高。

③不同职称医护工作者职业认同程度具有差异性。其中副主任医师及以上职称的医护工作者职业认同程度高于其他职称医护工作者;护士职称越高认同程度越低, 而医生职称越高认同程度越高。调查结果显示, 医生与护士职业认同问卷得分没有显著性差异, 所以并不能断定医生职业认同程度高于护士。

④不同工资待遇医护工作者职业认同程度具有差异性。其中工资>5 000元的医护工作者职业认同程度高于其他医护工作者。

⑤其他人口学变量, 如每周工作时间、婚姻情况、医院等级、医院所在地等方面, 医护工作者得分无显著性差异。

3.2 医护工作者职业认同差异的影响因素分析

为了解医护工作者职业认同的影响因素, 我们对部分医护工作者进行了访谈, 受访的30名医护工作者年龄26~55岁, 医生、护士各15名。受访结果显示, 影响医护工作者职业认同差异的因素主要有以下方面。

3.2.1 工作量太大

在访谈中, 医护工作者普遍反映对自身工作比较喜欢, 但由于工作量较大而逐渐产生了厌倦情绪。“医生太辛苦, 没有节假日, 没有休息, 还要随传随到, 24小时待命”“只要进了医院, 就是一辈子辛苦”“我是一名护士, 没有周末, 还有夜班, 三班倒真是受不了, 特别累, 时间一长就厌烦了, 职业倦怠了。”同时, 受访的医护工作者表示, 工作量大小并不是完全指单位安排的工作量, 医护工作的性质就是要终身学习, 大部分医护工作者在下班后还要进行医学知识补充, 这无形中增加了工作量。因为医学发展非常迅速, 只有不断更新知识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医务工作者。

3.2.2 医患关系紧张

在访谈中, 大部分医护工作者都提到了影响自身职业认同水平的主要因素是紧张的医患关系。“我们在医院工作的人压力都非常大, 这种压力并不是说医学素养不够、诊治技能差, 我们对自己非常有信心, 压力主要来自和病人之间的关系。”当前医患关系紧张, 甚至发生了多起袭医事件, 这导致部分医护工作者对自身职业认同程度降低。“有一些病患误解了医护工作这个职业, 觉得我们什么病症都可以治好, 这是不现实的想法”“我觉得在医院工作, 不论医生还是护士, 都是非常高尚的职业, 我们也尽职尽责地帮助病患解除痛苦, 但病患来医院本来就带着消极情绪, 有时候不太理解我们的工作性质。”

4 建议

职业认同高的个体所具有的与职业相关的积极情感能够帮助其克服对恶劣工作条件的不满, 会阻碍其离职意向, 还有助于同事间合作[3]。因此, 保持并提高医护工作者职业认同水平, 对我国医疗事业的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4.1 维护医护工作者的合法权益, 树立正确的舆论导向

调查发现, 大部分医护工作者认为医护职业风险大、责任重, 在日常诊治、护理中经常会面临一些突发状况。因此, 应关注医护工作者生存状态, 制定相关政策法规, 维护医护工作者的合法权益。同时, 借助大众传媒在公众心目中树立良好的医护工作者职业形象, 突出其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和无私奉献精神, 提高公众对医护工作者的尊重和信任, 以增强医护工作者的职业认同程度。

4.2 适当减少医护工作者工作量, 提高待遇

工作量是影响医护工作者职业认同水平的重要因素, 因此, 需要适当减少医护工作者工作量。可以通过合理安排工作量, 制定适宜的轮班制度、岗位制度等来降低医护工作者工作强度, 减轻医护工作者负担。研究还显示较高的待遇能够有效带动医护工作者的职业认同水平, 应适当提高医护工作者工资待遇, 建立行之有效的奖励机制, 切实提升医护工作者的职业认同水平。

4.3 克服医护工作者职业倦怠, 改善医患关系

调查结果显示, 医护工作者刚入职时职业认同水平较高, 随着时间的推移其认同水平逐渐下降。因此, 需积极关注医护工作者的身心健康, 定期开展相关活动, 如心理疏导活动、文娱健身活动、联谊活动等为医护工作者减压。管理者要主动关心医护工作者, 对产生职业倦怠的医护工作者予以理解。同时, 紧张的医患关系已经影响到医护工作者的职业认同水平, 积极改善医患关系是提高其职业认同水平的有效措施。可以定期举办相关活动, 邀请病人及其家属参加, 改变其对医护工作的观念, 建立和谐医患关系。

参考文献

[1]Nixin J.Professional identity and the restructuring of higher education[J].Studies in Higher Education, 1996 (21) :5-16.

[2]李素华.对认同概念的理论述评[J].兰州学刊, 2005 (4) :201-203.

3.工作总结z 篇三

受访人:

惠普信息产品集团亚太及日本地区副总裁兼商用系统事业部总经理麦荣良

中国惠普副总裁,信息产品集团工作站业务部总经理桃乐姗

记者:我在Z系列产品全球发布活动上了解到,惠普工作站的前两大市场正好是GDP最高的两个国家——美国和日本。中国的GDP已经是世界第三,请问中国的工作站业务是否有计划达到全球第三大市场?

麦荣良:工作站在中国有很大的市场机会。惠普对中国的工作站市场抱有很大的期望。目前,中国的很多潜在用户还没有认识到工作站应用会为他们带来的效益,只要惠普能够创造更多的机会,让更多的用户有机会体验到工作站为他们带来的效率、稳定性等优势,相信我们一定能够获得更大的市场。

桃乐姗:工作站业务在中国的市场前景非常好,这是由两方面原因决定的。一方面,我国的整体经济环境发展非常迅速,基础设施建设的需求在扩大,从航天、造船,到油田勘探和数字内容创作等领域的快速发展都对工作站应用提出了大量需求。另一方面,在工作站的垂直市场上,呈现以下趋势:用户的需求从二维转向三维;大量高清(HD)内容的创建使更多数据,处理,更出色的保真度等需求在扩大;设计、动画与仿真之间的界线逐渐模糊。可以说,从宏观经济到行业发展都在催生一个更加活跃的工作站市场。

我相信惠普工作站凭借自身“专业,创新,绿色”的特点,以及不断推出适应用户需求的新产品,肯定能够在中国市场取得更好的成绩。

记者:Z系列与惠普之前的xw系列相比有哪些升级?将会如何向用户进行推广?

麦荣良:Z系列拥有20多项惠普创新技术,从设计、性能到用户使用价值,实现了全方位的提升。我们的重点是要把Z系列介绍到各个行业的用户中去,使他们了解到应用工作站能够带来的效益。我们对Z系列产品在中国市场的前景非常有信心。

桃乐姗:Z系列对于中小企业用户也会非常有吸引力。中小企业大多没有专门的IT团队,模块化设计可以实现免工具维修,同时增加工作站的稳定性和可维护性,显著提高用户的使用效率和维修便捷性。

另外,在服务方面,惠普工作站一直致力于通过售前、售中、售后的全程服务为用户提供价值。惠普的售前行业咨询,旨在深入了解客户需求的同时,保证客户得到针对性的产品,并与应用软件实现最佳结合。惠普的行业专门销售团队能够为客户提供企业生命周期内计算应用的升级、扩展、更新及回收全程服务。而在售后,惠普通过设立金牌维修站,培训客户技术人员,甚至提供驻站式服务等系列措施,为用户提供针对性的服务。未来,Z系列的服务水准将会有进一步的提升,我们会把对客户的服务做得更精细。

记者:针对教育行业,Z系列将会采用何种方式推广?是否会借鉴“课题立项”的方式,比如向主管机构申请课题,邀请高校专家参与,再以科研成果的形势获得客户的认可?

麦荣良:教育行业一直都是惠普电脑非常关注的行业。惠普电脑在教育行业的理念是“创新改变教育,教育进步推动社会发展”。惠普电脑近期推出了针对“普教、职教和高教”的普教春蕾计划、职教360度专才计划以及高教“校企联合、共塑创新”合作模式。在未来,惠普会持续加大投入力度,尝试各种有效的合作模式。

4.八年级上英语教学总结z 篇四

赵显玉

时光飞逝,转眼这个学期走近尾声。这是我人生中的第一次工作,有过辛酸,有过欢乐;有过彷徨,也有收获,在荆棘中坎坷而行。在各级领导的关心帮助下,在老师们的大力支持下,我较好地完成了我的本职工作。为了能在以后的工作中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优势,及时总结经验,吸取教训。

本学期,我担任初二(6)班的教学,根据本学期教学工作计划安排及学生的实际,目前教学工作已结束,现就本学期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一、学生的基本状况:

经调查接触,大部分学生,基础不是很好也不扎实,学习不主动,对英语的兴趣不浓。相对于八班的学生,七班的学生上课不太积极,但接收能力很强。且优生不是很多,中间部分的学生还行,后面部分学生有点多。八班的学生课堂上积极,但接收能力不是那样的好。可是优生稍微多点,后面部分学生也多,中间部分的学生就少了点。所以平均分七班比八班要好些,优生八班比七班好些,但相对于全年级来说基础就差了一点。

二、采取的措施:

1、我结合本地区学生的实际情况,通读和节选教材,围绕着最简单、最基本、最常用的英语词汇、句型、交际会话等进行教学,使学生对英语产生兴趣,形成学习动机,培养学习兴趣。

2、认真学习体现以素质教育为目标的新课程理念及学校工作计划,认真研究教材,和同年级老师共同制定了本学期教学工作计划,加强落实、反馈、总结计划的执行情况。

3、教学过程中,注意抓常规教学,以学生为主体,面向全体学生组织教学,注意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充分利用早读时间,要求学生大声朗读课文.4、抓词汇和句型学习,经常进行听写训练,提高学生对记忆单词和句型的能力;另外从开学初就开始初狠抓英语课文背诵。

5、课堂内外多听多说英语。老师上课时尽量用英语讲课,这样能使学生更多地接触英语。每堂课要用一定的时间让学生用所学过的日常用语和课堂用语进

行不同的形式进行对话。也可以结合实物、图片等用英语进行简单的描术,培养学生的语感。

6、抓小测验、单元测试过关,并注重复习。

三、工作中的不足之处

经过了一个学期的教学,在获得了一些经验的同时,也发现了自己工作中的不足之处:

1、课程进步把握不准,复习时间短。由于初次接触教材,对于整本教材处理时间上没有很好的把握,导致新课结束的十分匆忙。学生一时还不能反应过来,跟不上教学节奏。

2、重视分数,忽略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在教材处理时,只注意到了知识目标和技能目标的确定,却忽略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的设定和教育,例如“礼貌待人”、“乐于助人”等。

四、今后的工作思路:

1、多多开展英语活动,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2、在帮助学生学好英语知识的同时,要加强对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

3、继续实行“任务型”教学,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继续加强业务学习,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不断更新思想观念,以适应新形式下教学发展的需要。

以上就是我的教学工作总结。由于经验颇浅,许多地方存在不足,在未来的日子里,我还将继续学习和努力,取得更好成绩。

5.工作总结z 篇五

从去年8月21日入学到现在换了三个班主任,但是每个班主任都有他管理风格,我仅代表班干部的身份向所有帮助过12Z-4的领导们和老师们带以崇高的谢意。通过一年的努力学习我敢说我们班的每个人都有一个志的变化,这些我们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从去年的十月二十二日,李骞楠老师接手这个班的时候,都知道这个班很乱、很难管,但是李老师没有放弃,和我们每个人成为朋友,班干部尽可能多的发展,因为她知道我们每个人在未来的简历上都写着班干部的职位,为了适应这个班她每天晚自习、课余时间与我们呆在一起,建立很好的师生关系,让我们共同努力,营造班级氛围,作为一个新老师当班主任具有很大的挑战,但是她从未放弃,她坚信这个班在她的管理下可以更好,因为她说过要带最好的班,后来,凭全班同学和老师的共同努力在凭流动红旗的时候多次评为第一、二名。还利用晚自习和休息时间组织我们练字、练习英文歌曲,这些都是那我们记忆犹新的,难以忘怀的。在去年我们12月25日组织的联欢会中,我们发挥我们的优势,唱歌、跳舞、单口相声,这都是我们努力过的结果啊,在今年年初学校组织的元旦晚会中,我们班的每个节目我敢说是所有节目中质量最高的,在今年3月21日第一次听我们班的班会,对一个新老师也是有很大的挑战,作为一个新老师她也很紧张,在互动中我们配合的很好,被评为三等奖,在运动会的时候,我们班多名学生得了好些个人奖项,我们班还被评为团体二等奖和入场式优秀奖,在学生会宣传部组织的五子棋比赛中,我班同学积极参加,热情度高,获得了各类奖项,在班内团支部组织的征文比赛中,班内积极参加,写出了所认识的老师中的新声,在刚刚结束的五四合唱比赛中,我班的同学从班服、氛围是别的任何一个班比不了的,最后获得了全校十个班中的第一名,在北京市举行的技能大赛中,我班计算机硬件维修、计算机操作员、文字录入班内部分学生进到了复赛,都取得了可喜的成绩,这都是我们努力过的成果。

在认真的筹备与艰苦的付出中,我们都希望得到一个好的成绩,我们都想要个氛围高的12Z-4班。

这就是我一年来对班里的工作做个简单的总结,这是我最后一次总结了,我走了以后,你们要乖乖听马老师的话,一起去发扬12Z-4的传统,让未来的12Z-4班越来越好,我愿12Z-4班蒸蒸日上,再创辉煌!

6.《S/Z》文论思想浅析 篇六

根据国内学者的划分,法国著名思想家、文艺理论家巴特的学术研究可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对文学的符号学研究进行了最初的探讨。

第二阶段,是他的结构主义文艺思想成熟时期。

第三阶段,转向“文本”研究,用后结构主义理论分析巴尔扎克等人的作品。

第四阶段,转向“道德观”研究,并采用“片段”的方式进行写作”。[1]

我认为:《S/Z》正是在第二阶段转向第三阶段的关键时期问世的。它承上启下,在巴特的学术生涯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乔纳森·卡勒称此书是巴特思想的小型百科全书)。

《S/Z》发表于1970年,是巴特从结构主义过渡到后结构主义(解构主义,或者按他自己的话:多元性批评)的关键一年。在《S/Z》中,他开篇就对结构主义文论进行了深刻反思:“某些佛教徒依恃苦修,最终乃在芥子内见须弥。这恰是初期叙事分析家的意图所在:在单一的结构中,见出世间的全部故事……从每个故事中,抽离出他特有的模型,然后经由众模型,导引出一个包罗万有的大叙事结构。”这个理想可谓宏大。然而,文自身内部的差异性“显然不具有完整而无法简化的性质”。换句话说,文本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结构主义文论家的这种苦差事不该也不能取消之。《萨拉辛》属于他颇多非议,好像缺乏复数的“引人阅读之文”。然而在《S/Z》的结尾处,一个沉思就“弥补了它在复数方面的节省”,而注入了最后一个意义:未济。[2]P339“未济”二字即是巴特对《萨拉辛》的评价,又是他的文论理念。这似乎是一个意味深长的暗示,巴特也以这种方式表达了文的差异不可侵犯的立场。

因为这一转向,巴特得了“结构变色龙”这一谑称。然而巴特的转向并非真如变色龙一般说变就变。他的转变不是一蹴而就,两个阶段之间也有有机的联系。用他自己的话说:“显然,在这些时期中,有一部分重叠,回返,亲和,沿存。”[3]P148思想者的认识,有一个发展、变化、反思、前进的系统过程。在第三阶段中,在《萨拉辛》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第一、第二阶段中的理念和方法。

二、“引人阅读之文”与“资产阶级意识形态”

在早期的《零度写作》中,巴特探讨了古典的法国写作风格,认为这种所谓的现实主义作品“远非是中立的”,[4]而是将资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意识形态自然化、客观化、真理化。把一种模式强加于人,把“人类的全部经验都纳入自己对世界的特定看法中”。[5]P110同时,在《S/Z》,他把“一切能引人阅读之文”称为古典之文。认为这种文本的特性在于把一种价值观或者一种共识永远地固定下去。而《萨拉辛》就是一篇表达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作品。

那么,该如何理解在《萨拉辛》中的“资产阶级意识形态—古典之文—引人阅读之文”内涵之链呢?

整体而言,这篇小说围绕着朗蒂家的小老头是谁和朗蒂家的钱是从哪儿来的这两个谜展开,换言之,这两个谜是小说的核心,从开篇时人们的窃窃私语到临近结束时的真相大白。巴尔扎克展示了高超的技巧说完了这个故事。先是提出谜题,又埋下伏笔,使用一幅画作为解谜的基石,再屡屡拖延……最后,完成了阉人是近代资本主义的象征这样一个隐含的主题。

在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中,“钱”不同于封建时代的财物。“往昔,钱财……是一个标志;目下……是一个符号”。[2]P111这个还未完成原始积累的时代的钱财,没有来源、基础、支柱,是纸片、符号,内在空虚。而小说中,拥有巨额财富的,恰是一个阉割之躯。“人妖是近代资本的象征,它象征着内在空虚的金钱”。[6]P184

与之类似,从赞比内拉的身体—萨拉辛的雕塑—红衣主教差人临摹—维安的临摹—吉罗代的临摹(《恩底弥翁》)这一过程,又是资本周转的过程的象征。赞比内拉的身体,既是文学身体,又是资本身体。

最后,整篇文章像一般引人阅读之文一样,与生俱来地带有解谜性质,这又与资本周转过程类似,核心都是空虚:前者是谜,后者是钱。读者在解谜过程中只有跟随作者前行,而当谜解完,作品的意义也就完了。读者唯一能做的事就是等待着下一篇文章的到来,然后把这个过程再重复一遍。

显然,巴特并没有放弃早期的所有理念。《S/Z》中对早期巴特所批判的一些东西继续予以批判,并以这些批判为基础,阐释其理论主张。

三、“转述/书写”批评观的集中体现

在《S/Z》一开头,巴特就尖锐批判了前文所述的“引人阅读之文”。他主张文学工作(将文学看成工作)的目的,在于使读者成为文章的生产者,而非消费者。作者和读者不该分离开来,是读者陷于“闲置的境地”,即“不把自身的功能伸展出来,不能完全体味到能指的狂喜,无法领略及写作的快感,所有者,只是要么接受文要么拒绝文这一可怜的自由罢了”。[2]P56

但是,这样的文章毕竟存在于现实之中,读者所能做的,难道仅仅是消极的拒绝吗?巴特的回答是否定的,他认为应该进行创造性的阅读。那么,这种创作性的阅读是什么方式呢?

从大体而言,巴特跳出文本,又时进时出,变换角度,改变关于意义的命名,不作总结性的盖棺论定之论。“从对于叙述的宏观结构的描述过渡到对于一部作品的完美审视,以便标记所有的单位和它们的编码,并以此阐述微观结构”。“这是对于巴尔扎克的文本的每个片断所具有的各种同时的意义进行的一种细致的、渐次的、沿着文本移动的、编造簿记的、评述性的、需要时可以离题的分析”。[7]

具体而言,巴特使用了五种符码:阐释符码、意素、象征符码、布局符码和文化符码。这五种符码贯穿全文,揭示文本的意素,实践文学符号学的方法。这五种符码基本功能如下:

1. 阐释符码:“以不同方法表述问题,回答问题,以及形成或能酝酿问题,或能延迟解答的种种机遇事件,诸如此类功能的一切单位”,“其功能乃至可构成一个谜并使之解开”。

2. 意素:“预先用来固著在文的好几处地方”,“具有迁变的因素,可融合其他相类的因素”,“以创造性格、环境、转义、象征”,或说“用一个(近似的)词来指明阅读单位涉及的含蓄意指的所指”。

3. 象征符码:在象征域内,凸显了辽阔的范围,即对照的范围,以此引起了引子单位。

4. 布局符码:它包含了情节符码和行为符码。

5. 文化符码:“实际谚语的转换”。[8]

这五种符码就像五个尽职尽责的探雷工兵,它们挖掘出了文本里蕴含的意素,为进一步文学批评奠定了基础。也正是又与意素的理清,巴特的文学批评理念才能找到得以发挥的途径。符码是巴特文学理论体系中很重要的概念,按照巴特的说法:“符码本身始终是文的种种门,是内在蕴和的旁逸蔓衍的征兆、路标,是一种力量,可控制文,是一种声音,可织入文内。”而他试图做的便是用符码来构成一种网络系统局域,进而“形成一个立体空间”。[2]P85

另一方面,把《萨拉辛》分割为561个意义单位或词汇层(在学术生涯的第二阶段中,巴特就意识到,结构语言学可以为叙事文的结构分析提供决定性的概念和方法,为此,叙事文的分析应该跳出语言学传统上最大的分析单位———句子,而应将句子看成话语的最小组成要素)。巴特有作为文学评论家所掌握的信息优势。比如在第34章第130个语义单位里。巴特从马里亚妮娜的一句话里提炼出“意大利语”这个意素(这恐怕也是个阐释符码,暗示谜底与意大利有关),欧洲以外的读者恐怕很难了解或领悟。至于在第4个语义单位里,从“波旁宫的钟声”推进到“圣奥雷诺郊区”再到“趁着时局不稳而发迹的暴发户的聚集区”。不要说外国人,就是当代法国人甚至巴黎人也未必清楚。

同时,不时地脱离正题去讨论一个具体的词汇层或从词汇层系列中引出一些更加一般性的含义。这种主题讨论有93个。评注与某一主题的专论交替进行,增值了文的复数和可能性。

巴特认为:文章本身浑然一体,无迹可寻。而要寻找出兴味,读者便必须在文章的“边缘,标记,分界线”[6]P174处下手。《S/Z》像萨拉辛所持的剑一样,划开了文本。“使文呈星形裂开”,“探查其中意义的徙动,符码的露出,引用的白驹过隙”。[2]P74-75

四、从“引人阅读之文”到“引人写作之文”

在《S/Z》中,巴特把《萨拉辛》划分为561个单位,这并不是偶然的随性之举。事实上,这是巴特关于文学一贯的审美主张。他曾说过:“(我)对于片段的喜爱由来已久。”[1]事实上,除了寥寥基本专题论述(《S/Z》、《服饰系统》、《论拉辛》)之外,巴特没有长篇文论,大都是短篇文章的汇编。

之所以如此,一方面是因为巴特坚决反对以长篇大论形成稳定意义的“日常舆论”(doxa),他说:“一种多格扎(一般的舆论)出现了,但是无法忍受;为了摆脱它,我假设一种反论;随后,这种反论还是得以确立,它自己也变成了新的成型之物,新的多格扎,而我又需要走向一种新的反论。”[3]巴特认为,文章不应是一种产品,而应是一种生产。为此,他提出“引人写作之文”的理念,这种文章以关键词为连接,读者可以自由地遨游于信息之海,这使得读者可以全方位、多角度地对一个主题文本进行审视。不仅在信息量上较之于传统阅读有了提升,而且它使得读者脱离某一文本的限制,进入不同的阅读语境。原本单一的立场和意义所指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意义的不断延伸。在跳跃中,读者的阅读视野被放大,阅读立场也处于不断的变换中。单一、固定、终极的意义不复存在,对文本的解释有了自由,而这种自由正是创造的前提。

巴特之所以这么反对一个完整文本,而屡屡要划开、剪切,除了因为对多格扎的反对之外,还在于他坚信文本的审美价值和阅读的快乐集中在文的裂口和片段的边缘处。在《文本的快乐》中,他认为:“阅读的快乐显然来自某种断裂……快乐所需要的,是一种出现损失的场所,是断层,是中断,是风蚀。”[1]这些地方即《S/Z》中所说的“边缘,标记,分界线”,只有在这里才集中文本的审美价值,符码的露出,意志过程的快感。根据巴特很喜欢举的一个例子:人体最性感的地方,是衣衫微开,肌肤隐隐约约闪现的地方。因此,他主动选择了片段写作。“可以打碎我所定名的成型的观念、论述和话语,因为这些东西都是人们按照对于所说内容要给与最终意义的想法来构建的……片段是一种可喜的打乱即一种断续,它确立句子、形象和思想的一种粉化状态”。[1]

《S/Z》发表后,过了约两年,怀着作家梦的巴特进入了自己的第四阶段,开始以片段方式进行写作。

五、结语

《S/Z》作为巴特学术生涯的关键之作,对之前的理论有修正出,有延续处,同时又为巴特进入最后阶段奠定了理论基础。但本书最大的理论贡献,还应该是他那独树一帜的文学批评方法。这种方法增值了文的复数和可能性,使评论家变成了作家。在世界文学批评史上,应该占有一席之地。

参考文献

[1]张智庭.罗兰·巴特美学思想论述[J].黄河科技大学学报, 2002, (9) .

[2]罗兰·巴特著.屠友祥译.S/Z[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0.

[3]罗兰·巴特著.怀宇译.罗兰·巴特自述[M].百花文艺出版社, 2006.

[4]罗兰·巴特著.李幼蒸译.写作的零度[M].北京:三联书店, 1988.

[5]特伦斯·霍克斯著.瞿铁鹏译.结构主义和符号学[M].上海译文出版社, 1987.

[6]铃村和成著.戚印平, 黄卫东译.巴特:文本的愉悦[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 2001.

[7]张智庭.罗兰·巴特美学论述[J].黄河科技大学学报, Vol4, (3) .

7.工作总结z 篇七

“Z十Z”问题的提出

在目前的中学教学中,很多教师认识到探究在学生学习中的重要性,并在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型学习。但在像数学这样理论性很强,又没有专门的实验课的科目中,如何让学生进行探究型学习呢?在近两年的研究实践中,教师利用Z+Z智能教育平台,探索出了一些探究型学习的形式,并在教学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Z+Z智能教育平台”即“智能化的知识型教育平台”,是指在某一知识领域内的一定层次上,能够满足人们引用知识、运用知识、传播知识、学习知识和发展知识需要的计算机系统。它既是一个与新课程教材配套的教学资源库,又是一个课件制作的强大工具。“Z+Z智能教育平台”应用了自动推理和智能工程研究领域的最先进的成果,具有动态作图、问题生成、交互推理、符号计算、动态测量、轨迹显示、图形运动和变换、文本与公式编辑、对象插入与链接等丰富的功能。平台系列软件包括三角函数、平面几何、初中代数、初中物理、立体几何、超级画板等10多个智能教育平台软件,“超级画板”是Z+Z智能教育平台系列软件中最成熟完善的软件。

Z+Z教学设计模型的理论依据

“Z+Z教学设计模型”的主要理论依据是建构主义。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善于用探索法、发现法去建构知识的意义;要求学生主动去搜集并分析有关的信息和资料,对所学习的问题要提出各种假设并努力加以验证;要求学生把当前学习内容所反映的事物尽量和自己已经知道的事物相联系,并对这种联系认真思考。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要求教师成为学生建构意义的帮助者。具体来说,要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形成学习动机;通过创设符合教学内容要求的情境和提示新的知识之间联系的线索,帮助学生建构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知识是认知主体与客观环境的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它不仅要求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情境,而且还要求学生在这种学习情境下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Z+Z智能教育平台为建构主义理论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运用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对于高中数学新课程的教学来说,“Z+Z”正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中所需要的认知工具。

自主探究性教学模式(图1)

利用“Z+Z”创设现实问题或虚拟情景,明确数学实验的重点。学生在这些生动有趣的情景中发现问题,进而激发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热情。学生被看做知识建构过程的积极参与者,学习的许多目标和任务都要学生主动、有目的地获取材料来实现。学生要通过现象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明确探究的要点。让学生用“Z+Z”系列数学软件做实验,利用教师课前制作完成的课件独立探索或小组合作探究,以发现知识的内涵或规律形成的原理。

经过独立思考获得了问题解决的基本构思,独立或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尝试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中获得方法,检验构思是否科学,找出不足。归纳整理解决问题的思路,调整方法与路径,形成个人或小组解决问题的初步方案,准备交流探讨。利用“Z+Z”把各种思维方案通过梳理后清晰而生动地展示出来,引导学生分析比较、筛选,形成解决问题的方法,使学生深入理解数学知识的生成过程。利用“Z+Z”平台图文并茂、综合处理功能,将例题编制成一题多解的形式,让学生有选择性地加以演示,通过图形的变换、条件的变化等处理方法的比较,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增强学生创新思维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Z+Z”操作的方便和数学化设计为课堂上教师与学生的整合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当堂制作课件,把教师和学生拉到同一条认识的起跑线上,拉进了教师、学生、教材之间的距离,为实现课堂中的三个要素的整合提供了可能性。既是教学资源库,又是课件制作的工具箱,它还能为学生提供科学实验的天地,“Z+Z”智能教育平台的引入,给教师实现信息技术和课程的相互渗透、有机整合带来了机遇。

“三角形全等的条件”教学设计

创设情景

电脑显示,小明画了一个三角形,怎样才能画一个三角形与他的三角形全等?我们知道,全等三角形三条边分别对应相等,三个角分别对应相等,反之,这6个元素分别对应,这样的两个三角形一定全等。但是,是否一定需要6个条件呢?条件能否可能少呢?对学生分类中出现的问题予以纠正,对学生提出的解决问题的不同策略,要给予肯定和鼓励,以满足多样化的学生需要,发展学生个性思维。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交流。受教师启发,从最少条件开始考虑,一个条件、两个条件、三个条件……经过学生逐步分析,各种情况渐渐明朗,进行交流予以汇总归纳。

Z+Z平台演示,教师加以分析。学生分组讨论,互动合作。经过对各种情况的分析、归纳、总结,对学生渗透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

建立模型

按照三角形“边、角”元素进行分类,师生共同归纳得出一个条件:一角,一边;两个条件:两角、两边,一角、一边;三个条件:三角、三边,两角、一边,两边、一角。按以上分类顺序动脑、动手操作,验证。教师收集学生的作品加以比较,得出结论:只给出一个或两个条件时,不能保证所画出的三角形一定全等。想一想:对只给一个条件画三角形,画出的三角形一定全等吗?画一画:按照下面给出的条件做出三角形:1)三角形的两个角分别是:30°、50°;2)三角形的两条边分别是4 cm、6 cm;3)三角形的一个角为30°、一条边为3 cm。

剪一剪:把所画的三角形分别剪下来。比一比:同一条件下作出的三角形与其他同学作的比一比,是否全等。学生重复上面的操作过程,画一画,剪一剪,比一比。学生总结出:三个内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学生举例说明。Z+Z平台辅助直观演示,学生动手操作,通过实践、自主探索、交流,获得新知。

归纳总结

下面将研究三个条件下三角形全等的判定。

1)已知三角形的三个角分别为40°、60°、80°,画出这个三角形,并与同伴比较是否全等。学生得出结论后,再举例体会。

2)已知三角形三条边分别是4 cm、5 cm、7 cm,画出这个三角形,并与同伴比较是否全等。板演: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写为 “边边边”或“SSS”。由上面的结论可知,只要三角形三边的长度确定了,这个三角形的形状和大小就确定了。学生模仿上面的研究方法,独立完成操作过程,通过交流,归纳得出结论。 

实物演示

由三根木条钉成的一个三角形框架,它的大小和形状是固定不变的,三角形的这个性质叫三角形的稳定性。举例说明该性质在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动手操作,研究四边形有无稳定性,图形的稳定性与不稳定性在生活中都有其作用,让学生举例说明。鼓励学生自己举出实例,体验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学生那出准备好的硬纸条,进行实验,得出结论:四边形、五边形不具稳定性。

学生练习 

Z+Z平台播放三角形稳定性及四边形不稳定性在生活中的应用。Z+Z平台显示题组练习,检测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及应用能力。

参考文献

[1]唐前军,刘文强.Z+Z智能教育平台支持中学数学探究型学习的探讨[J].德阳教育学院学报,2006,20(2):67-69.

[2]赵银生.智能教育(IE):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新方向[J].中国电化教育,2010(12):32-34.

[3]徐文龙.有效阅读教材充分挖掘文本:谈对学生阅读数学教材的指导[J].中小学教师培训,

2011(3):35-36.

[4]王峰.基于Z+Z智能教育平台的椭球面制作探讨[J].高等函授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2):

17-19.

(作者单位:广州市番禺区洛溪新城中学)

上一篇:数字化监控管理的调查报告下一篇:感悟生命的优秀初中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