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品管圈(共10篇)(共10篇)
1.提高品管圈 篇一
品管圈活动在提高儿科病房优质护理服务中的应用
【摘要】目的: 观察品管圈活动(QCC)对提高儿科病房优质护理服务的效果。方法:选取120例儿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研究组采用品管圈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护理人员工作能力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实施品管圈活动(QCC)后,研究组护理满意度及护理人员素质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QCC护理模式应用于儿科重病房中,可有效提升护理人员自身素质,改善护患关系。
【关键词】儿科病房;QCC;优质护理服务
【中图分类号】R473.72【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7-8517(2016)09-0129-02
儿科疾病多起病迅速,病情发展快,患儿及家属极易产生焦虑、紧张情绪,护理难度较大,发生医患纠纷机率较高。品管圈活动(QCC)是指工作性质相近的人,通过运用各种改善方式激发个人潜能,并借助团队力量持续改善各种问题,使参与人员认识工作的意义与目的,提升参与感与成就感[1]。笔者将品管圈活动(QCC)应用于儿科病房护理工作中,使护理人员从自身出发,改善护理工作缺陷,提升护理质量,建立良好护患关系。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2014年3月至2014年9月儿科病房收治的120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0例。研究组中,男39例,女21例;平均年龄(5.15±3.92)岁;其中肠梗阻15例,肠套叠8例,肛门直肠畸形15例,先天性巨结肠11例,阑尾炎7例,其他4例;对照组中,男40例,女20例;平均年龄(5.12±3.85)岁;其中肠梗阻17例,肠套叠8例,肛门直肠畸形12例,先天性巨结肠10例,阑尾炎8例,其他5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具体如下:①根据患者疾病类型及病情的不同采取不同体位,确保妥善安置患儿,保障患儿舒适、安全;②充分了解患儿病情变化,及时进行基础护理及心理护理;③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变化;④加强查房,并仔细观察临床症状变化,若有异常及时报告值班医师,并协助其进行相关治疗与抢救。
研究组:在常规护理方法基础上,再应用品管圈活动(QCC)护理模式。具体如下:①组建QCC小组 小组成员包括6名高年资护士,其中年资最高、经验丰富者为圈长,通过无领导讨论等方式分析我科在护理态度、病房环境、医患沟通及护理水平方面存在的缺陷,并针对缺陷部分制定改善方案,提高护理工作效率;②改善病房环境 根据患儿的性格特征及喜好,将病房布置得温馨、充满童趣,避免患儿对冷清严肃的传统病房产生恐惧、抵触情绪,提升其治疗依从性;③请经验丰富护士指导医护人员与患儿沟通的方法,增加巡视次数,多陪伴患儿,可与患儿一起游戏及交流,转移患儿注意力;对患儿进行个性化心理护理,保持耐心、细致,及时安慰患儿及家属,缓解其焦虑、紧张情绪;④设立护理工作奖励机制 设置患儿及家属意见箱和护理服务考核制度,对工作出色护士进行适度物质奖励,充分发挥个人潜能及团队力量;⑤定期举行讨论学习会,就近期工作问题及缺陷各抒己见,并邀请专家定期举行培训活动,提升护理能力及团队意识。
1.3效果评定[2]自拟护理人员素质评定量表,于品管圈活动(QCC)实施6月后进行评定,内容包括:应急能力、沟通能力、积极性、团队意识、责任感等5个方面,每项得分1~5分,1分表示最差,5分表示最佳。自拟调查问卷,在患儿出院时由家长填写,内容包括护理技术、服务态度、病房环境以及沟通能力等4个方面,每个项目分值25分,总分100分,共分为3个等级,其中80~100分为非常满意,60~79分为一般满意,59分及以下为不满意。
1.4统计学方法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7.0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数资料采用均数加减标准差(x±s)表示,采用χ2 检验,计量资料采用百分率(%)表示,采用t检验,P<0.05 时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护理人员素质评定量表得分比较实施品管圈活动(QCC)6个月后,研究组在应急能力、沟通能力、积极性、团队意识、责任感等5个方面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2.2两组患儿及家属护理满意度比较采用QCC护理模式后,研究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3讨论
在临床中,护理质量与护理管理方法一直是护理质控的重点内容。大量研究表明[3-4],护理质量高低取决于护理管理方法的先进性与科学性,整体护理质量与护理人员工作积极性、退队意识等密切相关。品管圈活动(QCC)为一种科学管理方法,应用于儿科重症病房护理工作中,可加强圈内成员交流频率与质量,及时发现与解决问题,是提升患儿护理质量的有效途径。
本组研究中,研究组护理人员更加重视患儿生命体征变化及症状变化,在协助患儿翻身、清洁身体及晚间护理等各个环节工作效率更高。通过定期举行培训、问题讨论等活动,可进一步规范护理操作,提高工作效率。此外,该模式可以将常规管理与人性化管理有效结合,使每位成员的意见都可以体现在日常管理制度中,成员参与感更强,集体归属感更高,有利于工作积极性提高及团队意识养成。实施品管圈活动(QCC)6个月后,研究组在应急能力、沟通能力、积极性、团队意识、责任感等5个方面均高于对照组,说明品管圈活动(QCC)护理模式有助于提升护理人员素质,与相关研究结论一致[5]。
实施QCC护理模式不但可以提升护理人员基础护理服务质量,还可以进一步增强护理人员责任心,增强以人为本服务意识,为患儿及家属提供更为便利及高质量的护理服务。有利于加强护患之间的沟通交流,拉近护患关系,改善患儿临床疗效。研究组采用QCC护理模式后,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说明实施品管圈活动(QCC)护理模式后,患儿及家属认可度更高。
综上所述,QCC护理模式应用儿科病房中,可有效提升护理人员自身素质、责任心及团队意识,为患儿及家属提供更高质量的护理服务,护患关系良好,有利于医院良好形象打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陈学珍,陈云,冯建荣,等.品管圈管理在提高儿科病房护理满意度中的应用[J].当代护士(下旬刊),2015,11(21):1541-1542.[2]于相举.品管圈活动在儿科病房中的应用及效果观察[J].齐鲁护理杂志,2014,15(15):112-113.[3]黄萍,谢瑞萍,许琼.开展品管圈活动降低肿瘤科护士对患者身份识别错误率[J].泰山医学院学报,2014,07(07):693-694.[4]杨雪梅,钏新,顾小丽.品管圈在儿科重症监护病房新进护士护理质量与安全管理的应用分析[J].中华危重症医学杂志,2015,2(02):60-61.[5]彭素近,王英姿,甘婷.品管圈活动对提升儿科重症病房优质护理服务质量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4,07(07):108-109.(收稿日期:2016.03.17)
2.提高品管圈 篇二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14年4月—2014年7 月在我科住院分娩的产妇240例, 均无妊娠合并症及产后并发症, 均可实行母乳喂养且无母婴分离情况。选择2014年4月—2014年5月品管活动改善前120例产妇, 选择2014年6 月—2014年7 月品管活动改善后120例产妇。实施前后产妇的年龄、职业、文化程度、分娩方式等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品管圈实施方法
1.2.1.1 组圈我科于2014年4月5日成立品管活动小组。6名护士、2名助产士自发组圈, 自主选举圈长1名, 由护士长担任辅导员。其中2名主管护师, 4名护师, 2名助产士, 平均年龄2 7.3 3岁, 工作年限7.45年, 选定圈名为“启航圈”。
1.2.1.2 选定主题圈长鼓励圈员运用头脑风暴法, 针对科室护理工作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列举出10个主题。依据重要性、可行性、迫切性、圈能力进行评价打分。其中“提高住院产妇纯母乳喂养率”得分最高, 纯母乳喂养指除母乳外, 不给婴儿吃任何液体或固体食物。圈员一致认为, 母乳是6个月内婴儿最理想的食品, 母乳喂养对母婴健康都非常有益。提高住院产妇纯母乳喂养率是对妈妈和宝宝最直接的关爱, 也是护理人员专业价值的体现。因此, 本期活动主题确定为“提高住院产妇纯母乳喂养率”。
1.2.1.3 现状把握制定影响母乳喂养成功因素查检表, 调查我科2014年4月—2014年5月120例产妇母乳喂养情况。调查总次数720次, 合格次数303次, 纯母乳喂养率为42.08%, 产妇对护理工作满意度为92.00%。查检结果显示, 开奶时间迟、乳汁分泌不足、哺乳技巧掌握差、护理人员知识缺乏、宣传资料少是母乳喂养率低的原因。根据80/20原则, 确定“开奶时间迟、乳汁分泌不足、哺乳技巧掌握差”是导致母乳喂养率低的主要原因。
1.2.1.4 目标设定目标值=现况值+ (1-现况值) ×累计百分比×圈能力。圈能力指品管圈成员对本次活动能力的自我评估, 总分1 0 0分, 平均8 0分。目标值=42.08%+35.00%=77.08%。
1.2.1.5 要因评价, 真因验证圈员采用鱼骨图, 运用头脑风暴法对三大原因进行解析, 再对评价所得出的5项要因进行真因验证, 经验证“三早”落实差、产前知识宣教不到位、产后哺乳指导流于形式, 是导致母乳喂养率低的真因。
1.2.1.6 对策拟定与组织实施 (1) 把母乳喂养知识指导纳入护士、助产士岗位职责中, 制定具体的落实完成时限。护士长作为查房内容实地查看, 访谈产妇, 了解落实情况, 每一例未完成, 护士素质考核扣0.5分。 (2) 制作图文并茂的母乳喂养宣传手册, 产科门诊、孕妇学校、病区大力宣传母乳喂养的好处, 发放宣传资料。产科病房、走廊张贴母乳喂养宣传画, 积极营造爱婴氛围。 (3) 产科病区每天定时播放母乳喂养宣教视频, 视频内容包括母乳喂养的优点、初乳的成分说明、乳房解剖结构、泌乳机制、正确的哺乳体位、含接姿势、挤奶的手法、保持充足泌乳的方法等。每天由责任护士定时组织孕产妇及家属反复观看, 提问交流。 (4) 以时间轴制定母乳喂养宣教流程, 按照宣教流程, 从入院—产前—产时—产后各个时间节点, 由责任护士采用模型娃娃、乳房模型, 结合实际操作向产妇及家属宣教和讲解正确的哺乳体位、含接姿势、挤奶手法、乳房护理等内容, 并要求产妇运用实物模型进行实践训练, 家属参与评价。 (5) 出院前1d由责任护士全面评估产妇母乳喂养知识掌握情况, 做好出院指导, 公布母乳喂养热线电话, 产后定期电话随访, 了解产妇出院后母乳喂养情况, 及时帮助他们解决母乳喂养过程中的困难。
1.2.1.7标准化及应用对策实施2个月后对效果进行检查, 具体方法: (1) 标准化制订母乳喂养宣教流程; (2) 把母乳喂养宣教指导纳入护理人员岗位职责中。
1.2.1.8检讨与改进针对本次活动全过程进行检讨分析, 对存在的问题讨论改进措施, 针对不足制订持续改进计划。
1.2.2 评价指标比较品管圈实施前后产妇的母乳喂养率。
1.2.3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品管圈实施前后母乳喂养率比较 (见表1)
2.2 目标达成率目标达成率= (改善后数据-改善前数据) / (目标值-改善前数据) ×100%。本次研究目标达成率= (83.89-42.08) / (77.08-42.08) ×100%=119.46%。
3 讨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 住院产妇产后纯母乳喂养率由活动前42.08%提升到活动后83.89%, 效果显著。将有效对策进行标准化, 持续进行监控并逐步转化为日常管理项目, 切实巩固品管圈活动成果。母乳喂养健康宣教除了使产妇掌握相关的知识和技能, 还可使其态度和行为发生改变, 自愿采纳促进母乳喂养的行为和习惯, 从中获得更多的母乳喂养知识, 提高自我护理能力和母乳喂养率[2], 为产妇出院后坚持母乳喂养打下基础。
品管圈活动作为实施护理质量改进的一种方法应用于护理质量管理中, 不仅加强了质量改进, 同时提高了护士的整体能力[3]。品管圈活动调动了护士的积极性, 提升了护士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提高了护士主动性与管理的意识。在帮助学习过程中护士与产妇建立友谊, 护患关系从过去被动服务转变成共同参与的合作关系[4], 提高了病人的满意度, 体现了护理专业的价值。
关键词:母乳喂养,产妇,品管圈
参考文献
[1]刘庭芳, 刘勇.中国医院品管圈操作手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1:1-3.
[2]刘蓉, 郑雅宁, 吴彤彤, 等.孕期情景导入式健康教育对产妇母乳喂养能力的研究[J].护理研究, 2013, 27 (1B) :124-125.
[3]黄璐, 熊永芳, 朱立珍, 等.开展品管圈活动提高NICU护理卡书写质量[J].护理学杂志, 2011, 26 (7) :55-56.
3.提高品管圈 篇三
【关键词】 品管圈活动;电子病历;完整性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5)05-0108-02
品管圈活动(QCC)是以全体人员参与的方式,持续不断地推行管理及改善自身的工作场所,提高护理质量的工作方法,从尊重人性出发,通过轻松愉快的现场管理方式,使员工自动自发地参与管理活动,在工作中获得满足感与成就感【1】。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明确了护理病历是病历的组成部分,是觀察患者和为患者解决问题的真实记录,是判定责任的重要依据。护理病历作为具有法律效力的文件之一,要求高质量完成【2】。全面、真实、及时、准确的护理记录,不仅反映了护士的综合素质,也是对护士自身的一种保护。临床上,确实存在护理病历书写不规范现象。我科于2014年4—10月开展了以“提高提高护理电子病历完整性”为课题的品质圈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成效,现报告如下。
1一般资料
品管圈组成全圈共有副主任护师1名,主管护师2名,护师4名,护士2名,学历本科4名,专科4名,中位年龄30.6岁。设品管圈圈长1名,负责整个小组活动的策划与组织,护士长为辅导员,负责整个小组活动进度的把握并进行指导。资料收集员4名,负责对活动资料及数据的收集。数据统计员2名,负责对所收集的收据进行统计并制作各种图表。文档管理人员1名,负责记录圈会记录及各种资料的整理。将活动内容上报护理部,内容通过后,护理部统一对各科圈长和辅导员进行培训,再对全体圈员进行培训。
2品管圈活动方法
2.1确定主题
召开品管圈圈员会议,圈员针对本科室存在的问题,各自提出待选主题,通过脑力激荡法,圈全体成员从问题的紧迫性、上级重视程度、可行性、预期效果及圈能力等方面分别用5分、3分、1分3个等级打分,总分最高者为本次要解决的活动主题。本科室最终确定主题为“提高提高护理电子病历完整性”,并填写申报表,上报护理部审批,通过后立即展开品管圈活动。
2.2现状调查及原因分析
2014年5月至6月,对电子病历进行现状调查,选4名圈员轮流担任病历质控员,抽查100份出院病历,查出护理病历书写不完整的问题376项,用柏拉图排列出主次项目,显示电子病历不完整最多见的问题是疼痛评分不准确,其次为护理记录单记录内容不规范,体温单体重漏填等,组织讨论,从人、事及物三方面用鱼骨图说明护理电子病历录入完整性不高的原因。
2.3制定对策与对策实施
利用每月科务会、每天晨会和圈会间,组织圈员学习《病历书写基本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以及护理核心度,强化病历录入的法律意识;对护士加强责任心管理,加强法制观念的教育,求每位护士加强专科护理、基础护理理论知识的学习和临床实践经验的积,以提高护士综合素质【3】;组织业务学习,提高护理人员对患者疼痛评估的准确性;针对电子病存在问题讨论切实可行的整改措施;圈员进行护理病历录入的培训,定期织学习理论知识,以提高临床实践经,定期进行考核,要求人人合格。加强和完善责任组长、护士长、病历质员三级检查制度。责任组长每天检查护理病历录入的完整性,护士长每月不期抽查30份出院病历,发现题及时反馈给圈员,病历质控员每周将查出的病历问题在科室质量管理登记本上进行记录,圈长每月在圈会上分析原,提出整改措施,并组织整改措施的实施。
2.4效果检验
对改进后护理电子病历,仍以改进前依据的质控标准进行评价,分别统计两组护理电子病历合格病历、缺陷病历的发生率,比较两组护理病历书写质量。
3结果
2014年9月,品管圈小组成员随机抽查活动后肿瘤二区科归档护理病历100份,结果显示,护理电子病历书写缺陷由原来的376 处下降至70处;活动后,护士对护理病历规
范书写掌握程度明显高于活动前,护理病历书写缺陷数也较活动前明显下降。
4 讨论
护理病历是医疗文件的组成部分,是发生医疗纠纷时重要的举证资料,临床护士必须高度重视护理病历书写质量,在记录中,应遵循三个随时、三个重点、三个不能有,即有问题随时记,病情变化随时记,特殊检查治疗用药及手术前后随时记;重点记录客观事实,重点记录护理行为,重点记录护士确实做过的事情;主观的描述、判断、结论不能有,自相矛盾的记录不能有,含糊其辞的记录不能有【4】。最大限度地减少护理病历书写缺陷引发的医疗纠纷。通过本小组活动,笔者认为,让护士直接参加质量管理活动,可提高护士的法律意识,增强对护理病历书写质量的责任感,能不断地提升护士的护理病历书写水平,减少医疗纠纷。同时,开展品管圈活动具有如下优势:充分体现了团队精神,提高了全体护士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增强了护士的工作成就感,激发了大家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在活动中,使护士认识到自身的不足,通过学习和培训,提高了护士的法律意识、质量意识和参与意识,树立起主人翁的精神。使原来领导要求我学,要求我做,变成了我主动要学,主动要做,也改变了被动受查的局面。护士开展品管圈小组活动,能解决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高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李旺君,壬利香.“品管圈”活动在护士长夜查房中的应用与效果【J】.护理管理杂志,2007,7(5):55.56.
[2]卫生部医政司.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2.75
[3]鄢雨英,林莉莉,郑佳音.品管圈活动对提高护理病历书写完整性的效果观察【J】.护理与康复,2010,9(7):624.627.
4.提高品管圈 篇四
单国琴
柏静
(盐城大丰人民医院
呼吸科
224100)【摘要】探讨品管圈在提高稳定期COPD患者肺康复锻炼的依从性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便利抽样选取2015年08月中旬-09月中旬在盐城大丰人民医院呼吸科住院的COPD患者100例为观察组,2015年06月住院的稳定期COPD患者105例为对照组。对照组105例行常规肺康复锻炼管理,观察组100例患者实施全面的肺康复锻炼,通过6min步行距离测试及COPD患者生活质量测评问卷评分(COPD assessment test,CAT),评价两组患者肺康复锻炼的依从性。结果 品管圈活动实施后,稳定期COPD患者的依从性从42.86%提升至75.00%。结论 品管圈活动的开展大大提高稳定期COPD患者肺康复锻炼的依从性,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以不完全可逆的气流受限为特证的慢性呼吸道疾病。我国每年病死率较高,已居我国疾病负担的首位。COPD全球倡议(GOLD)中推荐肺功能分级II级及以上的COPD患者均应接受肺康复治疗[1]。依从性是指患者的行为(饮食、服药及改变其生活方式)与临床医嘱的符合程度。但在我们临床工作中,因缺少严格设计的运动规程及严密的监护运动,导致肺康复锻炼在实际临床操作中实施困难。品管圈是由工作在同一性质的人群自觉或自发组成的一个活动团体,通过全员参与、相互合作,采用简单易行、科学有效的方法和管理模式对工作场所内出现的某一问题而制定改进措施或方法,使其达到预期目标而进行的一系列活动[2]。通过品管圈活动能及时发现临床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制定系统性的措施。2015年4月-10月,我科就稳定期COPD患者肺康复锻炼依从性低的问题,组织开展以“提高稳定期COPD患者肺康复锻炼的依从性”为问题的品管圈活动,并取得一定的效果,先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08月中旬-09月中旬在我科住院的稳定期COPD患者100例为观察组,其中,男性72例,女性28例,平均年龄(76±3.5)岁;所有患者的诊断均符合2012年版COPD的诊断标准[3];2015年06月住院的稳定期COPD患者105例为对照组,其中,男性70例,女性35例,平均年龄76±5.5.排除标准:伴有肺间质纤维化、肿瘤、、胸部手术外伤史、哮喘急性发作或伴有严重的心、肾、脑、肝、神经系统疾病、等及其他影响运动疾病[4]的患者。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级病情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均P>0.05)。
1.2方法 对照组 给予患者行常规肺康复锻炼,护士为稳定期COPD患者讲解健康教育和肺康复锻炼的内容并示范;观察组通过品管圈对稳定期COPD患者进行肺康复锻炼的管理,具体措施如下:
1.2.1成立品管圈小组 科室护理人员自愿报名品管圈活动小组,本次共有7人报名参加,包括副主任护师1名,主管护师1名,护师4名,护士1名,选出品管圈圈长1名,负责协调小组活动,护士长为督导员。召开品管圈圈员会议,集体讨论,确定圈名“环氧圈”,同时确定圈徽图案。
1.2.2确定主题 由全体圈员通过头脑风暴法,列出所有待解决的问题,并按其相似性分类,按照SMART原则,根据问题的上级政策、重要性、迫切性、圈能力等进行打分,汇总分数最高的“提高稳定期COPD患者肺康复锻炼的依从性”为活动主题。
1.2.3制定活动计划表 按照PDCA程序,小组制定详细的活动计划表。2015年4-6月为确定品管圈主题、现状调查、设定目标、原因分析及制定对策阶段;7-8月为组织实施阶段;8-9月为效果检查和标准化、检讨与改进、总结资料及成果发布阶段。
1.2.4现状调查 对2015年06月在我科住院的稳定期COPD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能正确坚持肺康复锻炼的稳定期COPD患者仅占66.7%。影响患者进行肺康复锻炼的主要原因为护士宣教不到位和患者未重视。
1.2.5目标值设定 通过品管圈活动的目标值设定公式[5],对稳定期COPD患者肺复锻炼的依从性进行了目标设定。目标值=现况值-(现况值×改善重点×圈能力)
现况值=35÷105=33.33% 圈能力=3.75÷5=0.75 目标值=33.33%-(33.33%×0.8857×0.75)=11.18% 1.2.6 原因分析 通过头脑风暴法,分别从等方面进行了原因分析,回鱼骨图(图1),并通过柏拉图分析造成患者依从性低的真正原因(图2)
其他护士与患者时间冲突时间安排不当护士健康问题主动性差宣教资料不足个人状态宣教不规范专业知识不足培训不足医院未制定相关规定新进人员多责任感不强情绪人员流动大人员少COPD患者未进行肺功能锻炼病人增多护士工作强度大护理工作量多医生支持不够自身不重视锻炼肢体活动障碍主动性不强家庭环境病情反复易加重语言障碍家属不重视家属未支持病区空间小活动范围受限白天探视家属多沟通不足病情不稳定年老体弱文化程度不足环境嘈杂病人环境 图1稳定期COPD患者肺康复锻炼依从性低的原因分析鱼骨图
平均每周未进行肺康复锻炼的人数稳定期COPD患者未进行肺康复锻炼的查检表8.757.756.755.754.753.752.751.750.75-0.25120.00%100%97.14%100.00%88.57%94.28%80.00%71.43%60.00%2.7540.00%1.540.00%0.50.250.2520.00%0.00%3.5平均每周人次累积百分比患者不重视护士宣教方式不当患者认知能力差患者日常活动能力受限护士未宣教其他 图2 稳定期COPD患者肺康复锻炼依从性低的真因分析柏拉图
1.2.7制定对策,实施方案 明确目标后,小组成员共同讨论,针对调查中发现的这些主要原因,全体圈员通过头脑风暴法讨论相应对策,最终设定了具体的史实方案
1.2.7.1 做好患者肺康复锻炼前的健康教育 主要内容包括:COPD疾病基础知识简介、戒烟宣传、有效的咳嗽排痰方法、药物的正确使用、身体运动训练及呼吸肌在肺康复治疗中的重要性、心理与行为干预治疗等。通过健康教育让患者知晓适当的体育锻炼可有效提高运动耐力,减轻日常生活中气急、气促等不适症状从而改善生活质量[6]。
1.2.7.2 指导患者正确实施肺康复锻炼 由床位组长及责任护士共同指导患者正确实施肺康复锻炼。根据肺康复指南设计了较为严密的康复锻炼操并制作成光盘,初次由护士对患者进行康复锻炼操的一对一指导,主要内容包括:(1)上肢肌肉运动,主要做哑铃运动,双手握0.5~1kg的哑铃,依次做哑铃侧手举、哑铃耸肩、哑铃前手举及其他利用哑铃做过肱二头肌、肱三头肌弯曲的运动、腕关节的伸展和屈曲运动,每个运动重复20次;(2)下肢肌肉运动,利用弹力绷带缠绕双腿,按光盘运动示范做绷带上下运动、髋关节外展运动、抬起-伸展运动及划行运动等,每个运动重复20次。加适量的步行、爬楼梯;(3)呼吸功能锻炼,主要包括腹式呼吸、缩唇式呼吸、缓慢呼吸的锻炼。向患者发放康复锻炼操光盘,患者根据视频进行练习时,责任护士对其进行宣教和纠正,患者掌握后让其根据内容在家中自行进行锻炼。1.2.7.3 定期电话回访,了解锻炼情况 专职护师每周进行一次电话回访,及时了解患者在康复锻炼中存在的问题,记录训练的频率和强度和天数,并嘱患者在训练中如出现身体不适、呼吸困难等情况时应暂停训练,立即予以沙丁胺醇喷剂吸入,回访中注重对患者的鼓励和支持。患者4周后至医院复查1次6min步行距离测试、完成1份COPD患者生活质量评测问卷评分(CAT)[7]。
1.3 评价指标 评价并比较患者进行锻炼前后6min步行距离测试及CAT评分。(1)6min步行距离测试:一种运动试验,方法简单易行,根据首都医科大学北京朝阳医院北京呼吸疾病研究所6min步行试验操作规程,即在病区走道上划出一段长达30m的直线距离,起点线用色彩鲜艳的标线,折返点处用一椅作为标志,患者在其间往返走动,起点线作为起始点,也作为往返一次的终点,步履缓急由患者根据自己的体能决定,在旁监督的人员每2min报时一次,并记录患者可能发生胸痛、不能耐受的喘憋、步态不稳等不适,可暂时休息或中止试验。6min后试验结束,监护人员统计患者步行距离、Borg呼吸困难及疲劳程度评估。6min步行距离测试简单、经济、安全、有效,能较好地反映患者的运动耐力,是评价COPD患者身体状况的良好指标[7]。(2)CAT评分:由Jones等设计完成,共8个问题,包含症状、活动能力、睡眠质量等方面内容,范围是0-40分,最高分值为40分,分值越高说明疾病对生活质量影响越大。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5.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和百分比表示,行χ2检验,以P<0.05或 P<0.01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
2.1品管圈管理前后两组患者肺功能锻炼依从性比较 见表1.结果显示,品管圈管理实施前每月患者功能锻炼依从性分别为42.86% 组别 例数 依从 部分依从 不依从
和45(42.86)25(23.81)35(33.33)
75(75.00)15(15.00)10(10.00)75.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品管圈管理前后两组稳定期COPD患者功能锻炼依从性 比较[n(%)]
2.2无形成果 通过品管圈活动,圈员与患者的沟通协调能力、自信心、责任心、团队精神凝聚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积极性等方面均得到提高,见图对照组 观察组 105 100 3
图3品管圈管理前后全员能力评价雷达图 3.讨论
3.1 品管圈活动有助于提高稳定期COPD患者肺康复锻炼的依从性 肺康复锻炼被认为是提高COPD患者生活质量的重要手段,为患者提供个体化的康复指导,如戒烟宣教、运动锻炼、服药知识等,以便患者达到最佳的生活状态[8]。通过本次品管圈活动不仅对稳定期COPD患者实施了全面的健康教育,使患者较好掌握了相关的疾病知识、用药知识、康复锻炼知识等,录制了康复锻炼操并制作成光盘发放给患者。护理人员认识到导致患者肺康复锻炼依从性低的影响因素,通过加强自身专业知识、提高患者的认知程度、多样化宣教方式、规范功能锻炼方法等方面,提高了稳定期COPD患者肺康复锻炼的依从性。
3.2品管圈活动有助于提升护士综合水平“环氧圈”通过专业的培训提高了护理人员整体专业知识水平。通过头脑风暴法、鱼骨图、柏拉图、分析原因等方法,拟定实施方案,提高护士自觉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增加科室护理团队积极性。
3.3品管圈活动有助于提升患者满意度 通过积极开展品管圈的活动,规范了患者功能锻炼的方式。同时对患者进行定期随访,使患者出院后仍能得到延续性肺功能锻炼指导,增强了患者对护理工作者的信任,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护理人员在工作中能够自觉有效地发现、解决存在的护理问题,提高了护理质量,达到了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
【参考文献】
5.2016品管圈总结 篇五
“品管圈”作为医疗护理质量管理的科学管理工具,进行查找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我科室在院领导的领导下已开展了多次,在活动开展过程中进行阶段性汇报交流,邀请老师现场指导以及时纠偏,使活动不断推进。每次用图文并茂的多媒体形式进行精彩的展示,展现了从圈成立,圈名、圈徽的诞生,主题选定,活动计划的拟定等各个阶段丰富多彩活动的全部过程。科室人员汇报内容丰富,现场气氛活跃,圈长们时而激昂、时而舒缓、富有激情的演讲吸引了大家的眼球。圈成员从护理工作的实际出发,发现问题,千方百计解决问题的过程得到了与会者的共鸣和肯定。多次的开展 科室对品管圈工具的使用有了不同程度的掌握,增加了团队凝聚力,在沟通、协调、组织等方面的能力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使每位员工自觉地参与管理,也给年轻护士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提高了护理品质。圈员均由我科护理人员组成,圈员们定期组织会议,发掘、分析及解决日常工作有关问题,积极拓展工作能力。经过实践,取得了显著成效,使团队充满生机和活力,优化了护理服务流程,提升了护理质量,病人和家属的满意度得到提升,同时,提高了年轻护理人员发现工作中的问题、解决工作问题的能力。
品管圈结合本科室的护理工作实际情况,从质量、安全、服务、管理、成本、效率等方面查找科室内存在的问题,利用品管工具改善这些问题,并定期召开圈会。每个圈开圈会的形式也是多种多样,非常活跃,利用头脑风暴,集思广益,发挥集体智慧,获得大量新的设想与创意,产生新点子,提出新办法,取得非常好的效果。目前大部分圈完成了品管圈活动六个步骤:主题选定、拟定活动计划、现状把握、目标设定、解析、对策拟定,有的圈活动已进行到第七步,进行对策实施,护理质量的改善、效率的提高、服务的提升也初见成效,有了不同程度的进步。
我科室刚开始开展品管圈时很多护理人员根本不知道“品管圈”是什么意思。组织科室人员查阅资料比如品管圈的操作的方法和步骤,把握重点,清楚明白这个活动着重的是在传达新的观念的同时去开拓思路,使护理人员能够清楚明白开展品管圈活动的意义目的所在。并且一边学习一边进行同步的的操作演练,务求能够有效地将理论的知识能够与实际的工作做到融会贯通,使这个活动在实际开展中能够顺利进行,护理人员能够在工作中得心应手。要达到效果。
在整个品管圈活动中,是以人为主体的,没有参与者整个活动都会失去意义。所以在新的一年里主要调动护理人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接受管理到变成管理者,要做到人人参,这样科室年轻护士会主动去思考,去融入会不断地自我完善和提升。这就可以让她们积极性得到充分的提高,而且她们的工作重心和目标就会从原来的个人主义转变到集体上。所以在新的一年里我科室会加大品管圈的培训学习,帮助护理人员改进她们的工作方法以帮助她们在事业上能够得到进步,同时没有太多的压力,能更好的解决工作中遇到各种问题,提高工作的积极性。
所以,品管圈活动的开展是科学性的,在护理管理中能起到一定的积极性和有效性,对护理工作团队的工作的开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2016年12月28日
6.品管圈活动总结报告 篇六
输液吊架是医院常用的基础医疗设备,是医院病房必不可少的必须用具。目前我院新病房楼有18个科室,使用输液吊架超过860支。自新病房楼使用至今,保修期间厂家更换217支,保修期后器械科更换损坏输液吊架约210支,其损坏率高达49.6%。因此,器械科经调查研究,决定对全院输液吊架进行改造。
一、输液吊架改造意义:
1.就患者而言,改造输液吊架可以保障患者的安全,避免因输液吊架损坏而对患者造成伤害,且为患者使用输液吊架提供了方便。
2.就医护人员而言,改造后的输液吊架更加的安全可靠,更加便于医护人员实施治疗工作,且改造后的输液吊架长度更加适中,避免了医护人员频繁调节输液吊架的长度,变相延长了输液吊架的使用寿命。3.就医院而言,改造后的输液吊架损坏率更低,降低了医院的成本,且改造后的输液吊架安全性能得到了保障,最大程度的避免因输液吊架损坏伤及病人,对医院名誉造成的损害。
二、输液吊架的改造分析:
通过拆解输液吊架,分析其内部架构发现,锥套脱落、定位孔变形、锥头移位等是其损坏的主要原因。经过查找相关资料,并与其他厂商进行沟通。判定造成上述情况的原因为,其输液吊架制作工艺低下,使用材料强度不不够,部件设计存在缺陷。
1.拆解原有输液吊架,将老式锥头去掉重新焊接新式锥头,新式锥头有限位设置,不会脱出锥套。
2.旧式锥套以点压实现固定,新式锥套使用液压钳压紧锥套,以防止锥套脱落。
3.老式锥套材料强度低,容易变形。新式锥套改用高强度材料,不易变形,以确保锥套的耐久使用。
三、输液吊架的实际改造:
器械科共七人,于2014年3月7日起,历经三个月,通过对输液吊架进行拆解,切割锥头、锥套,压紧锥套,焊接锥头,重新组装输液吊架,完成了对全院输液吊架的改造,并将改造后的输液吊架全面投入使用,预计可使用3年。至今对已改造的输液架进行追踪观测已有半年,除个别因人为因素造成输液吊架损毁,至今未发现故障现象。且均可达到所需改造要求,做到改变并保持输液吊架长度,大大提高了输液吊架的方便性。
四、综合经济效益分析:
新病房楼共计使用输液吊架860支,更换一支价格为80元,如需全部更换需要68800元。由德睿圈自己改造每支费用需5元,改造后其使用寿命约为3年,预计为医院节约202100元。
五、“德睿”精神:
7.提高品管圈 篇七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择本院护工78人, 其中男性28人、女性50人, 年龄最大的55岁, 最小的18岁, 平均39.61岁。文化程度:高中以上10人、初中41人、小学及以下的27人。工龄最长的28年, 最短的6个月。平均工龄7.83年。
1.2 方法
1.2.1 成立QCC小组
QCC小组成员共10人, 医院感染控制科主任担任圈长, 护理部主任担任辅导员, 感染科专职护士、临床科感染控制医生和护士组成QCC小组。活动时间为6个月 (2012年3月~2012年9月) 。
1.2.2 选定主题
确定主题为提高护工洗手依从性, 选题原因是护工活动的范围广、与患者接触的机会多, 很容易成为医院交叉感染的媒介, 因此加强护工手卫生的管理对控制医院感染具有积极的作用, 控制医院感染最简单、最有效、最方便、最经济的方法就是洗手。
1.2.3 现状分析 (2012年3月~2012年4月)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2009年4月1日发布的《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中的手卫生标准、洗手指征、影响洗手的因素设计调查问卷表, 主要内容包括年龄、工龄、文化程度、洗手指征、洗手方法、时间以及影响洗手的因素;每天由QCC小组成员在同一时间内进入临床科室, 采用隐蔽式现场观察和洗手程序考核及采样监测的方法, 收集相关资料, 并对收集资料进行汇总和统计分析得出本院护工手卫生状况。
1.2.4 设定目标
根据调查结果制订如下目标。①手卫生知识平均得分>80分;②提高护工洗手依从率>60%。6个月后再次发放调查问卷、并进行隐蔽式现场观察, 比较在QCC活动开展前及开展后护工洗手状况。计算公式:洗手依从率=护工的实际洗手次数/应该进行的洗手次数×100%。
1.2.5 分析原因
通过调查问卷, 用鱼骨图进行因果分析, 从设施、人、材料、方法、环境等方面去分析, 结果见图1。
1.2.6 对策和实施 (2012年5月~2012年9月)
全体组员针对存在问题, 组织头脑风暴式的讨论, 提出以下改进措施。 (1) 将护工纳入医院感染专业化管理, 制订出完善的护工手卫生管理制度, 制订护工手卫生管理基本要求, QCC小组与保洁公司主管对护工联合进行督查考核, 每月1次, 考核结果与护工的待遇挂钩。 (2) 加强对护工手卫生知识的培训, 对新上岗的护工进行岗前培训, 培训的内容包括手卫生对医院感染的影响、洗手指征、六步洗手法、标准预防的概念、手卫生用品的正确使用等, 经考核合格方可上岗;对病区护工每年强化培训至少2次。同时在每个科室的洗手池上方张贴六步洗手法示意图, 使护工养成正确的洗手习惯。 (3) 完善洗手设施, 提高护工洗手依从性, 增加太阳能热水供给系统, 保证冬天温水供应, 每个病室内都有洗手池, 使用流动水, 使用感应式开关或脚踏式开关, 配备洗手液或肥皂、一次性纸巾, 推广使用高效速干护手消毒剂, 节约时间。 (4) 配备充足的人员和科学合理的排班, 晨间护理、三餐前通常为工作最繁忙的时间段, 在此期间, 人员应相应增加, 而下午通常工作量会相对减少, 人员也可相对少些。
1.2.7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的形式表示, 进行t检验处理,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干预前护工手卫生知识问卷得分平均 (51.52±7.87) 分, 干预后护工手卫生知识问卷得分平均 (81.31±6.32) 分, 经t检验, 干预前、后护工手卫生知识问卷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3.65, P<0.01) 。
2.2 干预前、后护工洗手依从率比较, 见表1。
3 讨论
3.1 医务人员的双手是致病菌传播的主要媒介[4]。
护工作为医院医务人员的一部分, 很容易被医院管理者忽视, 护工是在医院内活动范围最广, 接触患者最密切的人群之一, 因此加强对护工的管理对控制医院感染非常重要。洗手和消毒手是最简便易行的预防和控制病原体传播的手段之一, 是防止医护人员因操作引起外源性医院内感染的重要措施, 是患者与医护人员双向保护的有效手段。大部分护工手卫生意识差, 控制医院感染的意识薄弱, 洗手依从性差。通过QCC活动分析本院护工手卫生现状及找出影响护工手卫生状况的原因, 根据原因制订出整改措施, 落实整改计划, 并制订出预期目标, 不断进行PDCA循环, 总结经验, 对新、老问题重新评估和分析, 及时完善并改进措施, 使护工手卫生管理更加规范化, 从而提高了护工手卫生意识和洗手依从性。
3.2 有利于评判性思维能力的提高
QCC就是由相同、相近或互补之工作场所的人们自动自发组成数人一圈的小圈团体 (又称“QC小组”, 一般6人左右) , 然后全体合作、集思广益, 按照一定的活动程序, 来解决工作现场、管理、文化等方面所发生的问题, 其特点是参加人员强调领导、技术人员、员工三者结合[5]。QCC是采取头脑风暴的形式寻找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然后针对问题进行讨论。参与的人员必须通过认真观察、学习才能提出问题, 分析出具体原因, 并制定出改进措施。它打破了传统的由上至下的管理模式, 让医院内的普通医生、护士参与到医院管理中来。通过QCC活动, 加强了QCC成员的团队合作精神, 提高了QCC成员发现问题、主动解决问题的能力, 提升了工作的积极性。
摘要:目的 探讨品管圈活动对提高护工洗手依从性的作用。方法 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 确定提高护工洗手依从性为活动主题, 拟定计划, 采用自制调查问卷、隐蔽式现场观察的方法, 了解本院78名护工手卫生知识掌握情况、洗手依从率及影响洗手的因素, 根据原因制订干预措施。比较实施品管圈活动前、后护工手卫生知识掌握情况、洗手依从率。结果 品管圈活动实行6个月, 护工的手卫生知识问卷得分由干预前的 (51.52±7.87) 分上升到 (81.31±6.32) 分;洗手依从率从45.3%提高到81.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1) 。结论 开展品管圈活动能有效的提高护工的洗手依从性, 改善护工的手卫生状况。
关键词:品管圈,护工,洗手,医院感染
参考文献
[1] 徐嬉平.品管圈活动在刮宫吸引管清洗质量持续改进中的应用[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3, 23 (15) :3715~3716.
[2] 覃衢弘.病区护工手卫生状况调查及对策[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3, 23 (4) :819.
[3] 罗媛玲, 扬容琼.加强ICU护工管理有效控制医院感染[J].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0, 7 (14) :80~81.
[4] 冯喆, 周待春, 孙立英.医护人员手卫生的依从率现状调查与相关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消毒学杂志, 2008, 3:54~56.
8.提高品管圈 篇八
【关键词】 品管圈;门诊输液;满意度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7-8517(2016)11-0127-02
品管圈(Quality Control Circle,QCC)是指由相同、相近或互补性质工作场所的人们自动自发组成数人一圈的活动团队,通过全体合作,集思广益,按照一定的活动程序,活用科学统计工具及品管手法,来解决工作现场管理、文化等方面所发生的问题[1]。门诊是医院医疗工作的第一线,而门诊输液则是其主要的工作之一,具有病情复杂多样,治疗时间集中,环节繁多,工作量大的特点,对医护人员的综合素质形成了较高的要求[2]。为了提高急门诊输液病人满意度,提供优质护理服务,提升医院品牌形象,我科将品管圈应用于提高门诊输液病人满意度的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方法
1.1 组圈 我科于2015年5月通过自觉自愿原则成立了品管圈小组,设铺导员1名,圈长1名,圈员7名。开展头脑风暴[3],经投票取圈名为“微笑圈”,意寓:用我们的技术与微笑换取病人满意的微笑。
1.2 现状分析和目标设定 于2015年5月8日至2015年5月28日,采取随机问卷打勾式评估,每日发放问卷10份,随机发放,及时回收,共发放问卷210份,回收有效问卷210份,有效回收率100%。评估内容包括:①服务态度,文明用语;②输液等候时间;③输液、肌注、皮试、静推技术;④健康教育;⑤主动巡视,及时换输液瓶;⑥拔针时主动告知注意事项。
5月29日对所收集的数据进行统计,结果显示门诊输液病人满意率为85.3%。柏拉图分析[3]结果显示:输液等候时间长、健康教育缺如、拔针后针眼漏血、渗出是造成门诊输液病人满意度低的主要原因,也是这次改善的重点。而造成输液等候时间长的要因是护士分工不合理、病人等候心理时间长、标识不明显;造成健康教育缺失的要因是护士知识缺乏、宣教内容缺乏;造成拔针后针眼漏血、渗出的要因是护士在拔针时未主动交代注意事项。根据现况值、圈能力、改善重点,设定了本次品管圈活动目标值为:在2015年07月31日前门诊注射室输液患者满意率由89.3%上升至94.7%。
1.3 对策及实施
1.3.1 缩短输液等候时间 ①修订门诊输液标准化操作流程,提高护士配药效率和静脉穿刺成功率:一方面重新修订各班次工作职责,明确各人工作内容,改变以往各干各活的工作模式,分工合作,各尽其职,相互配合,从而提高护理效率;另一方面,弹性排班,在上午输液高峰期增派一名护士上班,解决因人手不足而导致病人等候时间长的问题。②设专人负责接待病人,核对输液卡,安置、安抚病人,缩短病人等候心理时间。③更新和增加标识:门诊路线指示牌使用了近10年,陈旧、不醒目,加之注射室的门牌是急诊“治疗室”的标志,常导致患者不能及时准确的找到门诊注射室,针对此情况,首先制作新的路线指示牌放于门诊大厅,醒目的指明药房与注射室方向,其次,更换新的门诊输液流程图,指引病人缴费—领药—输液,并把“治疗室”换成了“注射室”,让病人一目了然,最后在门诊输液区,粘贴温馨提示—输液等候区(请出示病历本、输液卡、药物清单排队等候),明确排序标识,巡回班负责接待查对、安置病人,消除病人担心插队和手续不全的顾虑。
1.3.2 加强健康宣教 ①收集常用药品说明书装订成册,便于护士在工作中随时翻阅查看,并利用晨会时间进行培训学习、考核,旨在让每位护士熟练掌握药物的相关知识,做到正确的向患者宣教。②在治疗过程中,加强与患者的沟通,见缝插针的宣教相关疾病保健知识,主动告知药品名称、作用及注意事项,语言要通俗化,利于病人理解接受,另外,巡回护士主动与病人沟通交谈,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做好相应的疾病健康宣教。③印发图文并茂、通俗易懂的健康教育手册置于输液大厅及走廊供病人取阅。
1.3.3 输液结束后拔针时主动交代注意事项 ①每次拔针时主动告知病人静脉输液有两个进针口,拔针后不仅要按压皮肤进针口,更要按压静脉进针口,教给病人正确的按压部位、方法及按压时间,避免造成皮下淤青及出血。②在输液大厅粘贴“拔针后正确按压针眼法”的图片,标明按压的部位、方法及时间,图片采用对错对比图,图文并茂,让患者印象深刻。
2 结果
2.1 有形成果 实施两个月后,于2015年8月,采用改善前的问卷有效调查210人次,统计得出总平均满意率为96.8%,高于设定的目标值92.7%。详见表1。
2.2 无形成果 通过此次品管圈活动,圈员责任心、团队精神、沟通能力、荣誉感、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品管手法均有明显提高。通过开会讨论、头脑风暴等方法的的运用,圈员们各抒己见,有效调动了积极性,并能够运用品管手法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3 讨论
品管圈活动最早出现在20世纪60年代的日本,后在企业广泛传播,20世纪90年代被引入医院管理领域[4]。门诊输液室是医院对外服务的窗口,这里人群集中,疾病复杂多样,护士工作量非常大。近年来,受政策、经济、时间等因素的影响,选择在门诊输液的病人越来越多,而随着医学知识的普及、生活水平的提高,患者对护士的要求
和期望值也越来越高。护士的服务质量直接影响到医院形象,也直接决定了护患关系,因此,提高门诊输液病人的满意度显得迫在眉睫。通过本次品管圈活动,我科更新和增加了门诊大厅及输液室各类标识,让病人对门诊输液流程清楚明白,对从药房到输液室的路线一目了然,节省了问路及走错路的时间,缓解了心情浮躁。在输液室走廊粘贴了温馨提示,让病人知道输液所需手续,了解输液前中后的注意事项,增加了安全感和温馨感,减少了护患摩擦。明确了各班职责,制订了标准的操作流程,巡回班专职接待安顿病人,并因人制宜的进行相关疾病的健康宣教,满足了病人对本身疾病知识及保健知识的渴求,大大提高了病人的满意度,从而大幅度的提升了医院的品牌形象。在整个品管圈活动过程中,由于全科护士的共同参与,充分发挥了集体的智慧和力量,充分感受到了被尊重、被认可、自我实现的事业成就感,进而激发了更大的工作热情[5]。品管圈活动不仅能提高护理质量水平,还提高了护士的自身综合素质,为实行优质护理服务起到了很大的推进作用。
参考文献
[1]刘庭芳,刘勇.中国医院品管圈操作手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1-3.
[2]楼萍.品管圈活动缩短门诊输液患者等候时间[J].护理学杂志,2014,4(29):68.
[3]张幸国,王临润,刘勇.医院品管圈辅导手册[M].杭州: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4(1):3,71-72.
[4]陈花兰,余秋芳,张祥英,等.运用品管圈提高门诊输液患者服务满意率的路径[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3,24(17):3872.
[5]王慧琴.应用品管圈减少护士来回于护理站与病房的途中耗时[J].中国护理管理,2013,13(6):12-15.
9.QCC品管圈活动感言 篇九
为了保障产品的质量,降低成本,提高生产现场的规范性,我们安徽天能公司在2012年七月举行了品管圈的活动,从筹备至今有喜悦、也有遗憾,有激烈的讨论、也有一筹莫展的冥想,不管怎么样品管圈开展至今,我们还是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在这期间,全员的积极性以及领导的大力支持,促进了品管圈工作的顺利开展,由根本不知道什么是品管圈开始,到QCC报告的整理,这里面都凝聚了圈员们的大量的心血,花费大量工作以外的时间,加班加点,好几天都熬到凌晨,正是圈员们的团结合作,才有了这次成果报告的展示,通过这次QCC活动的开展,除了加强圈员之间的团结互助,还让圈员们学习到了如何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发觉全员们的潜在能力,增强自身的价值。下面,请大家和我一起来分享QCC品管圈的的感悟吧!
首先说说这次QCC活动的闪光之处吧。首先,这次活动,我们品管圈的表达方式以数据为基础,以TS16949中的DFMA为指导,着重分析生产状态下的每个步骤,提高IQC的专业技能,严守职业操作规范,这样无论是对于提升IQC检查员的工作技能,还是提高IQC的整体检验水平,都是十分必要,恰到好处的。其次,就是我们在做数据整理统计的时候,以PDCA的循环方式为主导,采用其八个步骤。使报告主次分明,内容也很简洁,重点内容很突出,言简意赅但不失内容深度,报告虽然简单,但内容不简单。虽然都是一些小的切入口,很平常,但能够解决大问题,起到大的作用。还有就是,这次QCC品管圈,我们以不同的形式推动了活动的开展,得到了公司领导的认可和全体员工们的赞扬。
当然,在这次活动中,我也认识到了我们圈存在的不足之处。比如,要因分析这个
环节,分析的不够深刻,没有分析道每一个末端的要因,在发表时,要因分析这一个环节讲的也很简单,有些含糊。这样一来,要因分析就显得说服力不强。还有,数据的收集和计算也没有做到精准到位,有的数据上还出现了失误。还有我们的报告,采用了PPT的格式,内容版式布局上有些单调简单,缺乏生动性和交互性。但我们本着积累经验的心态,通过本次QCC活动,学到了很多之前未曾接触到的知识。学习到了什么是品管圈,怎样由基层员工组成的小组,通过适当的训练及引导,使小组能通过定期的会议,去发掘、分析及解决日常工作有关的问题。学习到如何在在第一线工作场所提高并维护产品的服务、工作的质量。学习了品管圈解决问题的工具。流程图表,搜集数据,曲线图,柏拉多分析,特性要因图/鱼骨图(,分层,散布图,直方图,控制图表,等QC手法。以及5W1H,PDCA的运用等。
10.品管圈的定义及其基本精神 篇十
品管圈是以工厂内的领班、班长、圈长为核心,把工作性质类似或在一起工作的作业员,通常3至15人为一组,组织起来,施以简易品管方法,工厂改善原理、价值分析、人群关系、问题点分析、重点管理与异常管理,使全体人员能自动从事品质管制的活动,训练第一线的主管人员的领导、管理能力,发掘现场人员的潜在能力,培养全体员工自动自发的发掘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自我启发,交换工作技能与知识,以达成全员经营的目标。
品管圈可说是日本推动品质管制的独特方法,目前在工业界应用品质管制,日本已居于全世界的领导地位。谈起品质管制,几乎无人不知品管圈。品管圈的名称之所以这么响亮,普遍引起了全世界品管界人士的注意,是由于在工厂推动品管圈,可把科学管理和人性管理结合在一起,经营目标很容易达成。品质管制的成果,可具体的表现出来。实施品管圈可以引起基层管理人员的广大兴趣,决策当局莫不重视此种有效的品管方法。
日本科学技术联盟所创办的《现场与QC》月刊,其对象为班长与组长所阅读,后来逐渐引起了这些基层管理人员的广大兴趣,遂有QC圈运动的产生,其目的是:
(1)、使第一线的管理人员在现场发挥领导作用,操作人员发挥潜能。
(2)、使全体员工具有品管意识、问题意识及改善意识。
(3)、对品质管制虚心研究,体会QC真意,随时自我启发进而互相启发。
(4)、品管圈在全公司管理体系上是重要的一环,在现场又是一个核心组织,由第一线的人员、团长、班长为中心,透过团员的共同努力,(4)、协助主管完成任务,达成全员经营的目标。
(5)、改善的成果,向公司内外发表,并参观研习其它品管圈的活动,互相交换经验与心得。
(6)、加强圈员的互助,提高工作士气。
(7)、减少不良品,提高品质水准,保证产品品质。
(8)、贯彻并执行公司的政策与上级主管的指示。
QCC品管圈(QualityControlCircle)知识简介
(一)日本为何NO.1
参观过日本工厂的人都会很惊讶地发现,在工厂里,在办公室里,每一个角落均是干干净净、整整齐齐的,工作环境相当舒爽。在工厂的正面墙上,经常可看到“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几个大大的字,这就是近十年全世界许多企业竞相学习的“5S”,全体员工自上而下推动5S,带来的就是要想把事情做好,就是要养成事事“讲究”的习惯,不放过任何一个小细节。
在日本,品管圈的盛行,以不光是在企业里,几乎任何行业都有它的存在,而且也产生了重大的意义和效果。
品管圈,是一种自主改善小组活动,每一个成员要能积极主动,才能达到鼓舞士气、解决问题、挑战目标和目的。
(二)解读QCC
一般人对QCC还不了解时,总是有种莫测高深的感觉,经常听起别人提起,很有效果,尤其对如何进行问题之解决,QCC确实是一种既科学又实用的管理工具。但是等到初步接触后,又感觉很简单,但没有什么高深学问,以致小看了它,致使甚多企业主管对QCC疏于重视,就是推动QCC活动,也是因为高階主管的不了解、不支持而变成了形式化,这也是众多推动QCC活动失败最常见的原因。
品管圈指的是:由同一个工作场所的人(6人左右),为了要解决工作问题,突破工作绩效,自动自发的合成一个小团体(圈圈),然后分工合作,应用品管的简易统计手法当工具,进行分析,解决工作场所的障碍问题以达到业绩改善之目标。
QCC品管圈基础知识1
一、什么是QCC:
QCC英文全称是QualityControlCircle,中文译成“品管圈”。QCC品管圈是同一个工作现场或工作相互关联区域的人员自动自发地进行品质管理活动所组成的小组。
上述定义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解释:
1、活动小组:同一工作现场或工作相关联的人员组成圈,人员上至公司高层、中层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基层管理人员,下至普通的员工。QCC小组一般由3~10人组成,人数太少,方案对策不全面,人数太多,意见难统一,效率好效果反而不明显。
2、自动自发:QCC小组活动由各级员工自发组成,通常公司高层领导不会强迫员工实施QCC活动,只提供实施QCC活动条件和奖励机制。
3、活动主题:每次QCC活动都会有一个明显的主题,围绕产品生产、技术攻关、工艺改良、质量改进、工序改造等方面提出,主题范围广泛多样。
4、活动目的:每次活动都是为了改进企业或部门工作的某个方面,目的是提高效率、效果和效益。
5、活动方法:解决问题的方法多应用现代企业管理科学的统计技术和工具的一种或几种相结合。
二、QCC的特点:
1、普遍性。企业的员工人人都可以参加QCC活动。
2、自愿性。员工以自愿参加为前提,自我管理,不受行政命令的制约。
3、目的性。以解决企业管理实际问题为目的。
4、科学性。QCC活动遵循规定的工作程序,采用科学的统计技术和工具来分析和解决问题。
5、民主性。参加QCC活动的员工可以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发挥民主精神实现既定的目标。
6、改进性。实施QCC活动是要确保某项工作或活动的改进,否则毫无意义。
7、经济性。QCC活动涉及的人员和范围不大,在日常工作中随时组织和进行,投入小,见效快,日积月累,经济效益明显。
8、发展性。QCC活动遵循PDCA循环,持续改进,在原有目标上不断发展。
9、激励性。通过QCC活动的实施,员工的自主性和能动性得以充分发挥,而且通过QCC成果的肯定和发布,以及获得奖励,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不断提高,增强企业凝聚力。
三、QCC的目标宗旨
1、提高工作现场管理水平
2、提高工作现场员工团队士气
3、提高员工品质意识
4、提高员工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
5、提高改善工作质量的意识
6、提高节约和降低成本的意识
7、增强自我提高和自我培养的意识
8、有利于培训学习型组织
四、QCC的精神
1、尊重人性和民主
2、培育快乐工作的环境
3、充分发挥人的创造能力
4、开发无限的脑力资源
5、提升企业活力
6、改善企业机制
7、促进企业的繁荣发展
QCC品管圈基础知识2(图)
五、QCC与其他企业管理之间的关系
1、QCC与产品和技术开发管理
border=0>
产品和技术开发活动可分为几个阶段:开发策划、开发输入、开发输出、开发评审、开发验证、开发确认、开发更改等,对每个阶段存在的问题都可以利用QCC活动加以解决。
2、QCC与生产管理
border=0>
3、QCC与采购管理
说明:采购QCC品管圈应与供商相关人员共同组成,双方互动,充分协商,才能保证改善措施的有效实施,最终实现互利双赢。
4、QCC与物料管理
5、QCC与品质管理
6、QCC与设备管理
7、QCC与人力资源管理
>
8、QCC与销售管理
border=0>
QCC品管圈基础知识3(图)
六、QCC的作用
QCC活动对现场管理的改善,也称现场管理五要素改善,即人、物料、设备、环境、方法。
(一)QCC活动对人的改善作用
1、提高工作主动性和积极性
2、增强责任心和敬业精神
3、增强团队合作精神
4、提高组织和沟通能力
5、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
6、提高工作技能和素质
7、提高工作热情和互相帮助精神
8、增强改善意识
9、增强企业的凝聚力
10、增强创新精神
11、提高成本意识
12、增强时间效率意识和节约意识
13、增强品质意识
14、增强服务意识
15、提高执行能力
(二)QCC活动对物料管理的改善作用
1、降低物料损耗率
2、提高物料合格率
3、提高物料利用率
4、保持合理库存量
5、提高物料标志完整率和准确率
6、提高物料预算的准确率
7、降低缺料率
8、提高物料盘点准确率
9、降低物料损坏率
10、提高物料台账准确率
11、提高领发料的及时性和准确率
12、提高库存产品完好率
13、降低搬运损坏率
14、提高仓管员安全意识
15、提高仓库5S管理水平
(三)QCC活动对设备管理的改善作用
1、提高设备正常运行率(使用率)
2、降低设备故障率和修理率
3、提高使用寿命
4、降低折旧率
5、降低设备和配件的损耗率和损坏率
6、提高设备和配件利用率
7、降低设备成本
8、减少设备安全隐患
9、降低设备事故率
10、提高设备档案完整率
11、提高设备台账的准确率和符合性
12、提高维修员的维修技能
13、增强员工安全意识
14、提高计量器具的准确性
15、提高员工对设备的操作技能
16、降低设备报废率
(四)QCC活动对环境管理的改善作用
1、增强员工对水电及物品的节约意识
2、提高办公和车间场地整洁度
3、有用物品堆放整齐,杂物堆放合理
4、报废物及垃圾及时清理
5、空间灰尘减少
6、场所定置清晰,标志分明
7、污水、污物排放减少
8、员工清洁卫生意识加强
9、车间物流畅通
10、办公物品摆放整齐有序
11、员工素养提高
(五)QCC活动对作业方法的改善作用
1、责权限清晰明确
2、工艺流程简化有效
3、工序设计合理
4、导入IE工程
5、作业指导文件简洁明了
6、统计技术熟练应用
7、工作有记录
8、QCC操作实施能力提高
9、检验方法科学有效
10、检验标准完整规范
11、各项工作均有适宜可行的质量标准
12、建立工作绩效考核和奖惩方法
(六)QCC活动对其他管理的改善作用
1、提高股东和投资方对公司的信心
2、增强客户和员工的满意度
3、降低客户的投诉
4、实现全员参加管理
5、降低企业经营和产品成本
6、增强企业综合竞争力
7、增强企业融资能力
8、其他
QCC品管圈基础知识4
七、QCC的种类
QCC品管圈可分为:现场型、攻关型、管理型、服务型、创新型五种
几种QCC品管圈对比如下表
序号QCC类型特点活动周期难度主题内容举例适用场所
1现场型以现场管理改善为核心,改进现场管理人、机、料、法环等要素中的一个或几个方面;课题小,问题集中,解决速度出成果活动周期短一般提高产品和工序质量;降低损耗和报废;生产环境改善;设备改善等生产、品质、设备、仓库等部门工作场
2攻关型以技术或工艺课题攻关为核心,进行某一方面的工艺或技术的突破改进活动周期较长较大产品技术改良;工艺改进;缺陷;模具设计改进,设备技改等生产、技术、开发、设备等部门工作场所
3服务型以改善服务质量为核心,推动服务工作标准化、程序化、科学化,提高服务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目的活动周期有长提高为顾客服务意识;提高员工对工作的满意度;提高员工满意度;提高服务水平;降低客户抱怨率等销售、人力资源管理、行政作场所
4管理型以改善管理质量和水平为核心,提高管理效能为目的,涉及企业管理的各方面活动周期有长有短较大提高沟通效率和强培训效果;降低管理费用;减少安全事故;提高管理人员的领导能力生产、采购、物料、设备、行政、人力资源等部门工作场所
5创新型以工作创新为核心,涉及技术、管理、服务等工作。活动结果从无到有,不需要对历史状况进行调查,关键点在于突定活动周期长较大新技术开发;产品创新;服务创新;管理创新;营销创新技术开发、营销、人力资源管理等部门工作场所
八、QCC活动的主要内容
1、组圈
(1)根据同一部门或工作性质相关联、同一班次之原则,组成品管圈。
(2)选出圈长。
(3)由圈长主持圈会,并确定一名记录员,担任圈会记录工作。
(4)以民主方式决定圈名、圈徽。
(5)圈长填写“品管圈活动组圈登记表”,成立品管圈,并向QCC推动委员会申请注册登记备案。
2、活动主题选定,制定活动计划
(1)每期品管圈活动,必须围绕一个明确的活动主题进行,结合部门工作目标,从品质、成本、效率、交期、安全、服务、面,每人提出2~3个问题点,并列出问题点一览表。
(2)以民主投票方式产生活动主题,主题的选定以品管圈活动在3个月左右能解决为原则。
(3)提出选取理由,讨论并定案。
(4)制定活动计划及进度表,并决定适合每一个圈员的职责和工作分工。
(5)主题决定后要呈报部门直接主管/经理审核,批准后方能成为正式的品管圈活动主题。
(6)活动计划表交QCC推行委员会备案存档。
(7)本阶段推荐使用脑力激荡法和甘特图。
3、目标设定
(1)明确目标值并和主题一致,目标值尽量要量化。
(2)不要设定太多的目标值,最好是一个,最多不超过两个。
(3)目标值应从实际出发,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既有挑战性,又有可行性。
(4)对目标进行可行性分析。
4、现状调查,数据收集
(1)根据上次的特性要因图(或围绕选定的主题,通过圈会),设计适合本圈现场需要的、易于数据收集、整理的查检表。
(2)决定收集数据的周期、收集时间、收集方式、记录方式及责任人。
(3)圈会结束后,各责任人员即应依照圈会所决定的方式,开始收集数据。
(4)数据一定要真实,不得经过人为修饰和造假。
(5)本阶段使用查检表。
5、数据收集整理
(1)对上次圈会后收集数据过程中所发生的困难点,全员检讨,并提出解决方法。
(2)检讨上次圈会后设计的查检表,如需要,加以补充或修改,使数据更能顺利收集,重新收集数据。
(3)如无前两点困难,则圈长落实责任人及时收集数据,使用QC手法,从各个角度去层别,作成柏拉图形式直观反映,找题点的关键项目。
(4)本阶段可根据需要使用适当之QC手法,如柏拉图、直方图等。
6、原因分析
(1)在圈会上确认每一关键项目。
(2)针对选定的每一关键项目,运用脑力激荡法展开特性要因分析。
(3)找出影响的主要因素,主要因素要求具体、明确、且便于制定改善对策。
(4)会后落实责任人对主要因素进行验证、确认。
(5)对于重要原因以分工方式,决定各圈员负责研究、观察、分析,提出对策构想并于下次圈会时提出报告。
(6)本阶段使用脑力激荡法和特性要因法。
7、对策制定及审批
(1)根据上次圈会把握重要原因和实际观察、分析、研究的结果,按分工的方式,将所得之对策一一提出讨论,除了责任人想外,以集思广益的方式,吸收好的意见。
(2)根据上述的讨论获得对策方案后,让圈员分工整理成详细具体的方案。
(3)对所制定的具体对策方案进行分析,制定实施计划,并在圈会上讨论,交换意见,定出具体的步骤、目标、日程和负责提案人。
(4)圈长要求圈员根据讨论结果,以合理化建议的形式提出具体的改善构想。
(5)圈长将对策实施计划及合理化建议报部门主管/经理批准后实施(合理化建议实施绩效不参加合理化建议奖的评选,而直管圈成果评奖)。
(6)如对策需涉及圈外人员,一般会邀请他们来参加此次圈会,共同商量对策方法和实施进度。
(7)本阶段使用愚巧法、脑力激荡法、系统图法。
8、对策实施及检讨
(1)对所实施的对策,由各圈员就本身负责工作作出报告,顺利者给予奖励,有困难者加以分析并提出改进方案和修改计划
(2)对前几次圈会做整体性的自主查检,尤其对数据收集、实施对策、圈员向心力、热心度等,必须全盘分析并提出改善方
(3)各圈员对所提出对策的改善进度进行反馈,并收集改善后的数据。
9、效果确认
(1)效果确认分为总体效果及单独效果。
(2)每一个对策实施的单独效果,通过护理化建议管理程序验证,由圈长最后总结编制成合理化建议实施绩效报告书,进行
(3)对无效的对策需开会研讨决定取消或重新提出新的对策。
(4)总体效果将根据已实施改善对策的数据,使用QCC工具(总推移图及层别推移图)用统计数据来判断。改善的经济价值年为单位,换算成具体的数值。
(5)圈会后应把所绘制的总推移图张贴到现场,并把每天的实绩打点到推移图上。
(6)本阶段可使用检查表、推移图、层别图、柏拉图等。
10、标准化
(1)为使对策效果能长期稳定的维持,标准化是品管圈改善历程的重要步骤。
(2)把品管圈有效对策纳入公司或部门标准化体系中。
11、成果资料整理(成果比较)
(1)计算各种有形成果,并换算成金额表示。
(2)制作成果比较的图表,主要以柏拉图金额差表示。
(3)列出各圈员这几次圈会以来所获得的无形成果,并做改善前、改善后的比较,可能的话,以雷达图方式表示。
(4)将本期活动成果资料整理编制成“品管圈活动成果报告书”。
(5)本阶段可使用柏拉图、雷达图等。
12、活动总结及下一步打算
(1)任何改善都不可能是十全十美的、一次解决所有的问题,总还存在不足之处,找出不足之处,才能更上一各台阶。
(2)老问题解决了,新问题又来了,所以问题改善没有终点。
(3)按PDCA循环,品质需要持续改善,所以每完成一次PDCA循环后,就应考虑下一步计划,制定新的目标,开始新的P循环。
13、成果发表
(1)对本圈的“成果报告书”再做一次总检讨,有全体圈员提出应补充或强调部分,并最后定案。
(2)依照“成果报告书”,以分工方式,依各人专长,分给全体圈员,制作各类图表。
(3)图表做成后,由圈长或推选发言人上台发言,并进行讨论交流。
(4)准备参加全公司品管圈发表会。
怎样开展好QC小组活动
要开展好QC小组活动,应主要做好质量教育。小组活动管理、活动的诊断和改善。
一、质量教育
QC小组活动是广大职工自愿组织起来的群众性质量管理活动,参加QC小组活动的人都是“从事劳动的职工”,人多、面广,QC活动能否取得成功,关键在于人的积极性能否发挥出来。质量教育可以使QC小组成员提高质量意识,增强参与意识,更加自觉地参加QC小组活动。
二、认真加强对QC小组活动的管理
QC小组活动与任何其它质量管理活动一样,必须认真加强管理,QC小组活动的管理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质量管理部门对QC小组的管理,形象地讲这是来自外部的管理,另一个是QC小组的自主管理,形象地讲这是来自QC小组内部的管理。
三、对活动要进行诊断和改进
QC小组活动能否开展好,终结和改进是一个重要保证。要改进就要发现问题,就要找到小组活动的不足。对小组活动进行诊断就是发现问题,找到不足的重要手段。
对QC小组活动进行诊断,可分为外部诊断和内部诊断。由企业或上级主管部门派人主持诊断为外部诊断,由QC小组组长主持诊断为内部诊断。
外部诊断体现了上级部门对QC小组的关心和指导,内部诊断反映了QC小组自主管理的能力和水平。QC小组通过诊断,找到了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的方法,便可以按PDCA循环对小组活动进行改善,使活动更好更有成效。
权威专家对品管圈的评语
日本企业界所推动的品管圈,由于其效果显着,现已受到欧美各国的瞩目而予以仿效,因为此一经营管理上的新做法,立可促使产量提高、不良率降低、工作士气高昂,现已成为一项普遍性运动,而被公认为企业繁荣的有效利器。
世界品质管制权威专家朱兰(J.M.Juran)曾多次对品管圈发表评论,他说“品管圈的活动几乎是世界各国无法仿效的优秀办法。由于推行这个运动,日本在品管方面,必定能在世界上保持领导的地位。”并在EOQC(欧洲品管组织机构)大会上大为称赞,说日本的品管圈为世界上最成功的品管运动。
日本在推行品管圈活动不久后,一次海外派遣考察队曾与朱兰博士有过一晚畅谈的机会,当时,朱兰博士曾说:“在美国以往的泰勒时代里,技术人员与工作人员间,能力相差相当悬殊,当时由于工作人员所受的教育极低,技术人员只好订出作业标准,然后指导他们按部就班的执行。遗憾的是这种作法,至今犹原原本本地被因袭下来,要知道现时代的工作人员中有为数不少曾经受过高初中程度教育的人,在此改变中,犹依然行使旧式泰勒制度是非常错误的,更何况现行作业标准中又非个个完善无疵。技术人员即忙于其它事情而无暇顾及各细节的正误,现场工作人员也无心积极改善。美国实在极有必要拥有一种像诸君现有的品管圈(QualityControlCircle,简称QCC)制,可是……”可能朱兰博士是外国人中最了解QCC活动的人,所以才能说出这些话。
品管圈的创始人,东京大学教授石川馨博士亦谈及品管圈是最适合东方人的品管运动,且最具人性,最重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活动,而工厂内推动品管圈活动,可以创造出理想的工作环境,人生会觉得更有趣,生活也会更丰富,如此必能促进员工的工作欲,工作的品质、效率,必能大大提高。
编著者多方收集有关品管圈方面的文献及品管专家的评语,对“品管圈”得出下列数项结论:
(1)、实施品管圈,可使厂内的“科学管理”和“人性管理”达到更高境界而增强竞争能力,暨适应未来变化的力量。
(2)、在二星期内可以把A项不良率降低一半;在二个月内可以把产量提高20%!这是不是近乎奇迹?这种奇迹在实施品管圈的企业内都发生过。
(3)、由于最近各有关经营管理顾问公司倡导“品管圈”的做法,显已掀起管理革新的热潮,而造成我国企业经营的新动向。
(4)、成长中的企业经营干部,无论是高层、中层或基层主管、及全体作业人员,研究品管圈,不但可以吸收管理革新的实际做法,更可获得宝贵的新观念与新知识。
(5)、在企业内推动品管圈,可与整体经营计划结合,配合公司分目标管理之体系,把管理方法延申至基层干部,以统一全公司的经营观念与经营意志,达成厂内品质、数量、交期与利润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