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美术区域活动创设

2024-09-21

幼儿美术区域活动创设(精选14篇)

1.幼儿美术区域活动创设 篇一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教育成为了越来越重要的课题,幼儿园的教育也受到人们的关注,想要不断提高幼儿园的教育质量就要首先做好幼儿园的区域活动创设。幼儿园和相关的部门应该积极组织开展区域活动,这样能够更加有利的开展幼儿园活动,并且能够为幼儿营造一个健康美好的成长环境,从而促进幼儿智力的不断提高,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本文从多个角度阐述了应该如何对幼儿园教学中区域活动进行创设。

【关键词】幼儿教学;区域活动;创设

前言

区域活动简单的来说就是指活动区的活动,也是在幼儿园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幼儿阶段的教育过程中,教师必须要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合理的安排一些学习和活动内容,保证幼儿有充足的时间学习也要保证幼儿有足够的活动时间,这样才能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也能够让幼儿园的管理工作顺利的进行。在如今的幼儿园教育过程中虽然区域活动创设在不断的完善,但是在发展的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严重的阻碍了幼儿园的发展,因此在进行区域活动创设的过程中应该不断创新。

一、根据幼儿实际特点而创设区域活动

在进行幼儿园的区域活动创设过程中,教师必须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根据幼儿园的实际情况进行创设,不能凭空的毫无根据的就进行创设,或者是完全照搬别人的创设成果,因为每个幼儿园都是不同的,因此在创设的过程中应该牢牢的把握自身幼儿园的特点,这样才能够高效的创设活动区域,从而让幼儿在幼儿园中更好的成长,也能够发挥出区域活动创设的最大作用。在进行区域活动创设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根据幼儿的不同年纪特点和兴趣爱好将活动区域进行有效的区分,对于一些年龄较少的幼儿,教师就可以创设一些角色扮演的活动区域,例如“过家家”然而对于一些年纪中等的幼儿来说就可以创设一些具有表演性质的游戏活动区域,这样不仅能够让幼儿玩了游戏还能够让幼儿充分的表现自己,在游戏中不断的成长。对于年纪比较大的幼儿来说就要相应的减少一些角色扮演的区域活动,应该创设更多开发智力的活动区域。根据幼儿的兴趣爱好特点分析,可以适当的增加一些实际操作的区域活动,开展一些幼儿比较喜欢的手工课程,或者将幼儿进行小组分配,培养幼儿团结合作的能力,从而为幼儿日后的学习和生活都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依据动态与静态的特点而分隔区域

在幼儿园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创设区域活动的时候应该将动态和静态的区域区别开来,这样才能够保证创设的区域的合理性,将动态和静态的区域进行区分能够很好的保证幼儿在参与活动的时候不受外界的干扰,能够让幼儿全身心的投入到活动中。例如,在一些图书区域和制作区域中,为了保证幼儿有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教师应该将一些比较吵闹的区域与这些区域分开,或者是在安静的区域内增设一些隔离板或者是防噪音泡沫,这样就能够为幼儿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也能够最大程度发挥出活动区域的作用。

三、合理投放区域材料

由于幼儿园内的活动区域非常的多,因此会需要很多的区域材料,教师在创设活动区域的时候应该根据不同的区域投放不同的区域材料,在投放区域材料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根据幼儿的兴趣爱好进行投放,投放的材料也要与活动的主题相符合。教师在创设区域活动的时候可以区域活动视为幼儿学习的重要场所,然后再根据幼儿的学习兴趣或者是幼儿的实际能力情况进行具有个性化的创设,从而让幼儿进行深入的学习,这样也能够让各个区域的主题不断的强化,幼儿的学习能力也会得到不断的提高。在组织区域活动的过程中,合理的投放一些区域材料能够让区域活动得到很好的延续,因为在一些角色扮演的活动中,由于课堂时间有限,很多时候规定的时间结束了但是幼儿们仍然沉浸在角色中根本没有意识到时间已经结束了,教师在幼儿的整个模仿过程中应该与幼儿进行良好的交流,及时的纠正一些幼儿的错误,再不断的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四、区域活动创设要得到创新

在幼儿园的教学过程中,区域活动的创设是非常重要的部分,区域活动的创设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出整个幼儿园的教育环境,因此在幼儿园的区域活动创设过程中必须要不断的创新,通过开展科学合理的区域活动来开发幼儿的智力。教师应该根据课程活动的主题创设符合主题的区域活动,例如在开展一些生态主题的课程的时候教师就可以积极的为幼儿打造一个生态化的区域活动场所,为幼儿营造出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这样幼儿也能够更快的投入到学习中。之所以要对区域活动创设进行创新是因为区域活动的创设跟幼儿园的教育环境是密切的联系在一起的,然而教育环境也能够直接体现出一个幼儿园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氛围,由此可见区域活动创设需要创新的重要性,实现幼儿长远发展。

五、总结

总而言之,在幼儿园的教学过程中,要对区域活动创设进行不断的创新,这样才能够不断的提高幼儿园的教学质量,从而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同时也能够为幼儿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教师在进行区域活动创设的过程中应该根据幼儿园的实际情况进行创设,然后将动态的和静态的区域划分开来,其次还要合理的投放区域材料,这样才能够保证为幼儿创设出一个良好的区域活动空间,从而不断激发幼儿的学习积极性,让幼儿积极主动的投入到学习中。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薛敏.谈如何在区域活动中启发幼儿的创造能力[J].中国校外教育,2016(08):155.[2]李志勇.谈幼儿区域教学活动的策略[J].学周刊,2016(02):236.[3]林莹.区域活动中幼儿活动痕迹存储与教学传播方法初探[J].东南传播,2013(12):128-130.[4]李巧红.挖掘农村资源,开展幼儿区域教学活动[J].福建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01):67-68.

2.幼儿美术区域活动创设 篇二

在区域环境创设的过程中, 区域特质的明晰、区域的合理布局以及材料的适宜投放, 成为区域环境创设的主要操作路径。

1. 明晰区域特质, 量体裁衣

在幼儿园中, 对区域活动的内容设置主要包括数学区、科学区、建构区、角色区等, 每个区域又会因为各个区域特质不同而影响到教师对于区域设置数量和每个区域人数的考虑。教师要根据班级人数制定, 一般来说中大班7~9个区域, 其中角色游戏区1~2个, 小班5~6个, 其中角色游戏2~3个, 以此保证每个区域有5人或6人在游戏, 不拥挤、能互动。

即使是同一个游戏区域, 在游戏的内容深度上也会因年龄段有所差别。以角色区为例, 大班一般开展超市、服装店等角色游戏, 学习物品分类摆放、简单价格计算、角色扮演语言交往。中班有各种美食店、美容美发店等以动手制作、语言交往的角色扮演来再现生活场景。小班通常开展贴近幼儿生活的娃娃家和医院, 模仿角色的动作、表演。

2. 设置空间布局, 合理规划

区域的合理布局对幼儿区域活动时是否方便、受干扰与否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 在进行区域布局时, 要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考虑。

1动静分开:活动量大、音响效果强的区域与安静、专注的区域相对分离。如表演区、运动区与科学区、阅读区相对隔离, 以免互相干扰, 又要兼顾区域间的互动。2兼顾互动:区域与区域之间存在某种前后、因果联系, 相对集中方便互动。如银行旁边设置超市或服装店, 取钱后进行消费。3就地取材:课程中人手一份的活动材料与区域中投放的一定数量的其他材料有机整合, 方便取用。4区域标识:清晰标识性的环境有区域牌、区域标识等, 特定的环境有人数提示、情境提示、操作提示。

3. 提供操作材料, 多元互动

材料是决定幼儿在区域中能否活动起来以及活动质量高低的重要内容。在对区域特质进行明晰, 并对区域进行合理划分后, 教师要开始思考各个区域材料投放的问题。在投放材料的过程中, 我们不仅要立足幼儿, 更要从以下七个方面进行思考。

(1) 材料的生态性。材料的生态性降低了课程的财力和人力资源成本, 同时使幼儿的活动体现出物体结构的特征, 如奶粉罐、牛奶桶、报纸、废旧笔芯、水果网兜、硬板纸、废旧的电动玩具等。

(2) 材料的情感性。要力求将幼儿经历过的生活素材和有意义的信息融入材料中, 赋予区域角色材料鲜活、生动的情感意义, 如大型风景图片, 对好朋友的照片打印、塑封、拆分进行拼图。

(3) 材料的多元性。尊重幼儿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 首先需要投放材料应尽可能多元, 如价值上的多元, 其次是玩法上的多元, 因此要多提供低结构的游戏材料。

(4) 材料的低结构化。低结构材料是自由开放式投放的材料, 不设学习目标、活动方式有无限多的可能性、活动结果具有不确定性, 建议多使用生活中的自然物或原始材料。

(5) 材料的替代性。在高水平的游戏中, 幼儿经常会使用一种物体去代表另一种物体。幼儿能使用物体、行动语言来代表另外的东西, 这就是符号功能。

(6) 材料的开放性。开放的材料能使幼儿较少有挫败感, 有助于创造力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发展。如积木、道具服装、书写工具, 可以使幼儿制作或搭建与游戏主题相关的道具, 以支持自己的游戏。

(7) 材料的变化性。定期更换游戏材料以及增加额外的材料, 能激发幼儿对某个区域产生更多的兴趣, 有助于幼儿进行多种多样的组合型游戏。

3.幼儿教学中区域活动的创设 篇三

一、以游戏的形式开展活动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尊重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并重,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儿童富有个性的发展。”维果斯基曾指出,有游戏才有发展。游戏是幼儿园的基本活动方式,它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有利于幼儿丰富和巩固知识,发展思维和语言能力,是有表达情绪情感的安全,有效地形式;有利于幼儿建立规则意识,消除自我中心意识,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问题,能有效的促进幼儿各方面的协调发展。

以游戏形式展开的活动一般有两种,一种是教学活动的游戏化即为了达到教育教学目标,以游戏的形式展开活动;还有一种就是游戏活动的教学化,将学习目标渗透在游戏活动中,让幼儿在游戏中获得知识,达到教学目标。而区域活动则是游戏活动教学化的一种,让幼儿在各种不同的活动中达到各种教育目标。

二、引导幼儿建立活动规则

蒙台梭利指出幼儿发展离不开适宜的环境,因此一个有准备的环境是关键。有准备的环境是一个自由发展的环境,一个生气勃勃的环境,一个愉快的环境,一个有秩序的环境,在那里幼儿能安静而有规律的生活。因此,必须帮助幼儿建立合理的规则意识,形成一个有秩序的环境。

活动开展前,教师和幼儿一起讨论活动中应该注意哪些,通过这种互动形式一起建立活动规则,然后再用形象的图画画出来,贴在区域明显的位置,这样有利于幼儿更好的理解活动规则。

在活动开展时,教师通过观察并以适当的方法引导幼儿遵守游戏规则,帮助幼儿形成规则意识并慢慢养成遵守规则的习惯。

活动结束后,可以组织幼儿讨论活动展开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哪些幼儿遵守活动规则,并及时对表现好的幼儿予以表扬,通过这种方式强化幼儿良好的规则意识和行为习惯的养成。在良好的行为习惯的保障下,促进活动更有效的开展。

三、教师在活动中的角色定位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因此,教师在活动中首先要学会耐心等待,当幼儿活动遇到困难时,他们往往会尝试探索解决问题,只有当他们实在解决不了并对探索活动失去兴趣时,教师应该以引导者的身份及时给予适当的指导,而不是当他们遇到困难时就直接告知答案,这样就是他们失去了一次探索创新的机会和发现的快乐。其次,教师要参与到活动中去,和幼儿一起活动,予以适当的方式促进幼儿的探索,在适当的时候以适当的方式接受幼儿的问题,再不露痕迹的把问题归还给幼儿促进幼儿的发展。

四、教师以多种的方式指导活动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也指出“教师直接指导的活动和间接指导的活动相结合,保证每天适当的自主选择和自由活动时间,教师的直接指导的集体活动要能保证能幼儿的积极参与,避免时间的隐形浪费。”教师对区域活动的指导方法有多种,如:直接指导法,用语言或行为直接给幼儿传授知识经验;角色渗入法,直接扮演区域中的某个角色和幼儿一起游戏,医院里当病人,理发店的顾客等;材料暗示法,在活动材料上留下暗示,启发幼儿去发现然后操作,在贴娃娃脸时,在底盘上画上眼睛和嘴巴;伙伴互动法,组织幼儿扮演不同的角色参与同一个游戏;活动评价法,活动结束后,对某一种现象或者某一区域的活动进行分析,总结。在活动中应该运用一种或多种方式指导幼儿,使活动效果达到最佳。

4.对幼儿美术活动室创设的思考 篇四

浅谈幼儿美术活动室的创设

“新纲要”明确指出:“要创设与教育相适应的良好环境,为幼儿提供活动和表现的机会与条件”。美术活动室是强调人与环境、材料相互作用的优势活动形式,主要通过幼儿与材料、幼儿与环境、幼儿与幼儿、幼儿与教师之间的相互作用,达到促进幼儿认知、情感、能力、审美的全面发展。通过向幼儿提供更多的时间和空间,引导幼儿通过对各种材料的摆弄、操作来感知、思考、创作,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作用,促进儿童在不同水平上获得相应发展.。它既有别于以教师预设为主、具有高控制性的美术集体活动,又不同于空间狭小,材料相对单一的美术区域活动。但如何才能发挥美术活动室的优势呢?几年来,我们的探索、实践大致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

一、初步创设阶段

认识到活动室活动的价值,即:提供幼儿较多的自我表现机会,创造较为宽松、没有压力的学习环境,通过自身积极主动的活动,激发他们探究的动机,从而产生自豪感和自信心的基础上,我们创设了一间可以容纳20人左右的美术专用教室。教室四周添置了一些画架和放操作材料的柜子。有了活动室,孩子们可以在其中自由选择材料、自由操作了,在很大程度上填补了各班美术角的欠缺和不足。然而,孩子们对活动室并没有如我们所预料的那样感兴趣。渐渐的,参加美术活动室活动的幼儿越来越少了。此时,我们陷入了迷茫和困惑。问题究竟出在什么地方呢?在对孩子活动的观摩中我们发现了以下几点:

1、活动室设置形式化

在设置活动室时教师只根据自己的意愿想法提供操作材料,这些材料是否适合幼儿,能否激发幼儿操作的兴趣,教师全然不顾。因此孩子就不能积极主动地参与操作活动,活动室成了一种摆设。

2、材料投放目的性不强

材料投放时间长,缺少经常性变化是不能吸引幼儿主动活动的原因之一。材料单

一、不够新颖,缺少层次性难以满足幼儿需要,引发不起孩子主动探索、操作地兴趣,从而阻碍了活动地深入开展。另外,有些材料地投放,忽视了幼儿的年龄特点,缺少挑战性和趣味性。

3、教师指导欠恰当。

贝贝师傅上门指导活动

(1)教师忽视了活动室活动的特点,在幼儿操作中仍然充当教授的角色,未能给幼儿足够的自由创作空间。

(2)观察不够深入、全面。不了解孩子已有的经验和水平,指导随意性强。

二、调整阶段

(一)提供丰富的操作材料

丰富的材料是活动室有效开展的保证。也是激发幼儿操作兴趣的前提。有计划、有目的的投放材料是活动室活动的物质支柱,是幼儿活动的工具,材料投放的是否得当,对幼儿的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我们选择材料时既要考虑是否新颖有趣,还要兼顾幼儿的年龄特点、最近发展区及实际发展水平。材料应分期分批不断更新,由易到难,不断吸引孩子主动参与活动的兴趣,使其产生新鲜感。

1、从幼儿生活入手,挖掘本土资源

在材料投放过程中,我们意识到活动室作为幼儿专用操作室,其材料应与教室区域有所区别。活动室材料应是幼儿所感兴趣的,是具有较大创造空间和具有多种表现形式的。那么,以何种途径来挖掘这些材料呢?我们首先想到的是从幼儿的生活着手,从幼儿所熟悉的环境中挖掘。于是,具有乡土气息的树根、枯树枝、瓦片就成为了我们的理想选择。我们还充分利用家长资源,在活动室亲子制作、发放海报和小纸条等活动后,家长纷纷从家里带来了羊毛线桶、各种罐子、河蚌、蟹壳、羊毛衫片子等材料。有了这些材料,我们的活动室一下子丰富了起来。源于孩子生活经验的材料总是特别容易受到他们的关注。在画画、涂涂中幼儿的兴趣被激发了,他们愿意与这些材料产生互动。

2、从个体差异出发,有层次的投放材料

根据幼儿个体发展水平的差异,对同一材料进行分层次的投放,既能够关注到幼儿的个体差异,又能使教师的指导变得有目的、有计划、更有利于幼儿的发展。如:在玩蟹壳材料时,我们既提供了各色颜料、刷子、橡皮泥等材料引导幼儿自由装扮螃蟹,又提供了树枝、橡皮筋、彩带等材料引导幼儿制作可以活动的螃蟹。不同材料适合不同能力差异的幼儿,使大家在操作中均能得到发展,体验成功感。

3、材料投放要有计划,由易到难、循序渐进。

材料是支撑幼儿活动的基础,教师在选择材料时要对本班幼儿当前的教育目

贝贝师傅上门指导活动

标有清晰的理解和把握,根据幼儿整体的发展水平,有计划、有阶段性的投放材料。如:在玩树根材料时,我们首先向幼儿提供了颜料、刷子等材料,使幼儿在涂涂画画中初步了解树根的性质,感受在不同材质上图色、绘画的乐趣。随着幼儿对这一材料的不断了解,创作的兴趣也增大了,于是我们又在此基础上增添了各色橡皮泥、剪刀、折纸、羊毛等材料。在与不用材料的互动中,孩子们的剪、贴、以及审美能力均得到了提升。从中也培养了不怕困难、坚持到底的良好习惯。

(二)创设多功能的区域活动模式

丰富的材料提高了孩子操作的积极性和自主性。然而,在活动开展中,我们又碰到了问题:材料多了,孩子的选择余地也多了,操作中常常会出现随意跑动,随意跟换材料的现象;操作不同材料的幼儿与幼儿之间也常常会相互干扰。面对这一情况,我们决定借鉴教室区域划分的模式,在活动室内创设多功能活动角。旨在把活动室划分成具有各种不同创造功能的活动区域,使活动区的活动功能具有相对集中的特点。于是装饰角、创作角、合作角、主题角、长卷角、写生角便产生了。让孩子在多种功能的活动角活动,可以激发幼儿参与的兴趣和积极性、获得各方面的美感和情绪体验。

二、环境暗示阶段

在幼儿园的教育中,环境是幼儿学习、发展的重要教育资源。如何将活动室环境创设的更符合幼儿的兴趣、发展,以促使幼儿与环境材料的互动,为幼儿主动学习、探索提供有效的帮助成了我们迫切需要探索的问题。活动室材料丰富,如果单纯依靠教师的指导是无法满足幼儿操作需要的。我们必须发挥活动室环境的隐形教育价值,通过环境给予幼儿指导和帮助。

墙面环境从内容来源、主题的产生等多方面生动、直观、真实地再现了师幼之间零距离的对话、幼儿与材料之间的相互作用等,教室环境建设为幼儿通过主动活动获得知识经验,提高能力创造条件。同时,幼儿的活动表现又为教室环境的再建设提供了依据。活动室环境创设需体现幼儿的认知特点;内容以主题中幼儿熟悉的、感兴趣的东西为主。环境布置还注重了幼儿的年龄特点。如在我们开展的主题“秋天到了”的墙面布置中,孩子们对于秋天的水果很是感兴趣,也特别喜欢制作,所以我们就利用活动室大幅强面布置了一个丰收的果园场景,并且在每棵树上制作了一两个不同材质的水果,孩子们来到活动室后,纷纷找到了相

贝贝师傅上门指导活动

应的材料和区域,自主的进行着创作!这时强面就充当了隐形教师的作用。在合作创意区除了提供一棵枯树,大小不同的纸盒,颜料,折纸等。我们还在强面上粘贴了一些恐龙的照片,这些照片即可以让孩子了解本区域的操作内容和要点,还能成为支持幼儿操作的参照物。

5.幼儿美术区域活动创设 篇五

通过《主题背景下幼儿园区域环境创设与活动指导研讨会》三天的学习与参观,我确确实实收获了很多,大大改变了以往对区域活动的不理解。说实话,我们很多的老师都并不真正的理解为什么我们要大费周章地去搞什么区域活动,还让家长带一些废旧用品,就像董旭花老师说的一样:“感觉我们上辈子就是收破烂的”。但是这次的学习过程中,让我深刻地认识到,我们的幼儿园必须要有区域活动,而且我们要尽我们最大的能力把知识通过游戏的方式让幼儿更好的学习。

一、什么是区域活动?

在开展区域活动之前,首先我们要做的就是先了解什么是区域活动。在这之前我所理解的区域活动就是幼儿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活动。董旭花教授把区域活动概况为是在有准备的环境中自由、自主、自选的活动。董教授强调了最重要的两点就是:有准备的环境和自由、自主、自选。教师给孩子准备好环境,让幼儿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区域,自己决定跟谁在一起玩、玩什么、怎么玩。只要幼儿不破坏环境,不吵架、不打架,没有安全问题,教师一般不会给予很多限制,而且教师对区域活动较少的控制和指导,让幼儿能更充分的机会融入环境,与区域内的同伴自由交流和交往,或者自主的操作材料和玩具,通过与他人、与材料的互动获得实实在在的.发展。

二、区域设置和空间的合理利用

教师在规划班级区域的时候,一般我们常规设置:建构区、益智区、阅读区、美工区、娃娃家……而且每个区域的布置以及投放材料基本上都是一致的,很显然,这样的区域设计是很有问题的。向大家提问一个问题:你们觉得区域活动等同于游戏活动吗?答案是否定的,区域活动不等同于游戏活动。有些区域活动也是游戏活动,比如娃娃家、医院里的角色游戏,用积木和插塑玩具进行的结构游戏,音乐歌舞游戏等等。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区域活动很难归到游戏的类别,这些区域活动包含了技能练习的成分或者独立学习的成分更多一些,从本质上分析,说他们是学习活动更为贴切。比如串珠子、用筷子等活动,更像是技能练习。还有投放在数学区或益智区的一些材料如数字描红、连线卡等,这些材料诱发的活动从本质上讲都属于学习活动,而非游戏活动。所以区域活动中既要有游戏活动,也要有学习活动。游戏活动即创造性游戏:角色游戏区、建构游戏区、表演游戏区;自主性学习区:美工区、益智区、阅读区、生活操作区、科学区和语言区。

区域活动的种类选择也是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兴趣和经验来确定的。区域的数量需要根据幼儿的人数、班级的空间大小、材料的多少来确定。在班级的空间也是要合理分割的:

1.根据区域需要确定位置。比如阅读区需要的是光线好的地方;建构区需要的是较大的空间等;

2.根据区域之间的关系确定其位置关系。(举例娃娃家和餐厅)

3.根据活动性质、材料数量、容纳人数确定每个区域大小。每个区域的大小应根据区域所承载的活动目标的重要程度、一次进区人数的多少、幼儿在区内的活动频率、活动幅度等指标来具体确定。当然,对于区域的数量及每个区域面积的大小,教师可以灵活的根据幼儿的选择不断加以调整。

4.动区与静区的划分。安静的区域跟安静的区域划分在一起;或者动区和静区的开放时间不同(一三五动区开放,二四静区开放或上午动区开放下午静区开放),要学会巧妙地立体地动态地利用空间(说到这里想到了我们去参观其他幼儿园的时候,她们区域与区域之间的隔断除了使用橱子以外还使用了自己做的立体架子,立体架子是镂空的,里面可以放图书,可以放孩子们的手工作品,陈老师还出示过一幅图片,是因为她在支教的那个学校教室空间不足够大,那怎么办呢?她拿出了一块地毯,就是公共空间,任何区域活动的孩子都可以拿着材料来这块地毯上玩,但是玩完以后要哪里拿的放回哪里去),这就像我接下来要说的公共空间的合理利用了,我们可以利用走廊等公共空间设置区域活动,可以把表演区设在走廊上,这样也不会打扰到静区的孩子们。

5.区域的开放性和封闭性。(举例超市和益智区)

三、材料的投放

(一)适宜的材料从哪里来?

在开展区域活动过程中,材料的合理选择和投放是开展区域活动的前提和保障,那么,什么样的材料才是适宜的?这些材料从哪里来?1.购买2. 师幼共同收集3.家长收集(家长需要老师的引领,举例市直二幼区域活动开放,每次限报10个家长)4.师幼共同制作5.上一级部留存,平行班互换。

(二)材料的分类和整理

1.根据材料用途和性质分类,并用固定的容器盛放。对搜集来的材料,我们先把它们按照用途进行粗略的分类,然后再根据它们的大小、形状等分别存放到相对固定的容器中。

2.利用标记符号,帮助幼儿进行活动后的材料整理。

我们应该从小培养孩子整理的好习惯,为了方便孩子取放材料,我们可以将物品摆放的位置,利用一一对应的小标志进行固定。比如材料的托盘上贴一个红色的三角形,放托盘的柜子相应的位置也贴一个红色的三角形,这样既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和常规,也大大减少老师整理材料的工作量。当然,这些标记符号也要根据孩子的年龄段来设计不同难度的标记。比如小班可以用简单的图形、动物图片;中班用数字;大班可以用汉字或者英文字母等。

(三)材料的价值分析

起初我总是觉得从网页上、书本上看到的很多好东西,不管有没有用就很盲目的投放到区域活动中去了,很多时候这些材料并没有我想象的那样,孩子们都不太喜欢玩。就像投放在美工区的布一样,本来是想让孩子做布贴画的,但是之前没有仔细思考这些材料的用途,孩子们在美工区活动时都没有人用这些布片。所以,我们拿到材料的时候应该先要分析材料。比如纸杯,可以投放在美工区剪剪画画;也可以投放在建构区进行叠高、搭建;还可以投放在科学区盛放材料,做水的溶解的实验等等,大家仔细分析,很多材料会有不同的使用方法的。

(四)有层次的投放材料

1.不同年龄阶段(比如拼图材料,小班可以有4、5块,中班可以7、8块,而大班就可以投放10块了。再比如这个小鱼,小班可以练习插的动作,中班可以分颜色来插,大班就可以更难些的多种规律拼插了)

2.相同年龄阶段,不同发展水平。(星级材料,剪纸)

3.相同材料幼儿操作熟练后,难度的提高。(钓鱼)

(五)材料怎样有助于幼儿自主活动?

虽然我们投放了很多的材料,但是这些材料杂乱无章,而且更新补充跟不上,最为关键的是孩子们不知道如何去玩,如果再没有老师指导,孩子们就更不喜欢这个区域,从而成为了冷门区。这就需要我们老师在投放材料的时候要注意材料本身的提示功能。

1.规则提示、图示(进区规则、操作图示等)

2.有提示的编织(老师提前编织几行,就是给孩子的提示)

6.幼儿美术区域活动创设 篇六

户外区域环境创意设计方案 祝阳镇中心幼儿园 2017年6月

返璞归真 回归自然 户外区域环境创意设计方案

穿越电视剧和穿越小说看的很多,如果真的可以穿越时空,我最想回到儿时的童年,因为我们那个年代的童年虽然没有繁多的玩具,先进的电子娱乐设施,但是却有那纯天然的、有益身心的各种天然的玩具,如:木头、沙子、石头、水、土、碎布、、、、、,实在是数不胜数,同时,幼儿正处于在身体、智力迅速发展以及个性形成的重要时期,有多方面的发展需要,户外环境创设颖与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和发展需要相适宜。在户外环境创设的过程中,体现幼儿与幼儿、幼儿与教师的合作过程,我们要有让幼儿参与环境创设的意识,我们周围有很多很好的本土资源,但没有得到教师和家长的重视,没有得到有效的开发和利用,使我们的孩子对身边的资源漠视,在幼儿园的户外特色环境创设上,浪费了资金,最重要的是把属于我们自己的最有价值的原材料给淡忘了。

一、环境创设理念

“健康”、“快乐”、“善良”、“美丽”是我园的办园理念,根据环境对幼儿发展的影响,丰富幼儿的户外活动,培养幼儿积极探索、初步体验运动的快乐,让幼儿享受到具有冒险并极具天然特色的环境,整合和利用各类材料,充分挖掘利用各类材料,创设返璞归真、回归自然的户外区域环境,通过这些天然无伤害气味的材料,为幼儿创设了具有天然反朴的特色环境,作为乡镇幼儿园,我们更应该在户外环境创设中摸索出一条属于自己的特色之路,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冒险精神,让幼儿通过返璞归真、回归自然的户外区域环境创设来丰富感知能力、健康成长。如果让我再次把儿时在野外玩耍的梦境在现实生活中绽放,我将会把我的幼儿园户外区域环境根据《纲要》和《指南》的要求而这样设计、、、、、、二、整体环境设计

根据我的理念设计出来的户外环境,一定要充分体现返璞、自然的特色。利用一切原始材料,还会开辟植物园,里面将会有各种各样的农作物:向日葵、花生、西瓜等,培养幼儿的自然观察智能,所有的大型玩具、小型玩具尽可能都是原木制作,各种材料变成的道路、攀爬区等等,根据各年龄阶段的幼儿,促进其走、跑、跳、钻、爬等能力的发展。

三、户外各区域环境创设的特点和内容

(一)、走的区域——能轻松自如地绕过障碍进行曲线走和跑;能步行2公里,连续跑约1分半钟;能听信号左右分队走,持物走,推着或拉着物体走。

幼儿最喜欢探索和尝试不一样的东西,我会把他们所有要走的路都设计成原始的,天然的,我会把路分成几段:

1、石头路

在石头为面路段,有鹅卵石、各种形状的石头、大小不一的石头、光滑度不一的石头。

2、木头路

在木头为面的路段,有各种形状的木头、大小不一的木头、光滑度不一的木板。

3、其他材料路

此种路段中应该是幼儿充满好奇的路,路面将会铺有轮胎、贝壳、沙土、青草等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

(二)、跑的区域——能快跑30米或接力跑;能走跑交替(或慢跑)300米左右。

1、快、慢跑的区域

这里将会有最细软的沙子和绿油油的青草,旁边还有根据四季时节开发的各种鲜花。

2、上、下跑的区域

孩子们最喜欢的跑法,我会布置有冒险精神的场景或者童话世界里的背景,适合各种年龄的坡度,这样既可以玩的尽兴,也达到了锻炼的效果。

3、不规则跑的区域

这里将是极具挑战的跑了,设计有S形的路况,有Z形的路况,有环形等多种路况,让幼儿跑的不亦乐乎就是我的目的。

(三)、跳的区域——能原地蹬地跳起连续纵跳触物(物体离幼儿举手指尖25厘米左右);能双脚熟练地改变方向(前、后、左、右、转身)跳;能从35-40厘米高处自然地跳下,落地轻稳;能立定跳远,跳距不少于40厘米。

1、平面跳的设计

我会在该地方,画上格子房子、各种几何图形,或者小青蛙找妈妈的荷叶等各种的延伸图案。

2、立定跳的设计

在规定的地方,准备一些果子、蔬果类的自制玩具,根据各年龄的要求放置一定的高度,让幼儿在此尽情的采集。

(四)、爬的区域——锻炼手膝着地爬,在小型攀登器械上爬上爬下,在大中型攀登架上爬上爬下,探索各种俯身爬,手脚着地爬,探索各种侧身或仰面爬,探索不同的爬上爬下的动作。

1、网

突破常规的练习,特制一些材质好的材料,让幼儿感受在不同的高度爬行的乐趣。如,幼儿下楼梯时,不用走楼梯,直接可以经过我们设计的大网,爬行而下,难以想象是多么好玩的经历呀!

2、树

适合锻炼幼儿爬高的各种树,看到这里大家可能会吓一跳,是的,要自然、要突破、要锻炼,这是很好的建议哦,我希望我们幼儿园的孩子都能够学会爬树的技能。

3、墙

用各种天然的材料设计的墙壁也是不错的选择,当然我会考虑幼儿安全问题,会在下面铺面一定高度的沙或者其他减缓冲力的材料。

五、钻的区域——能钻过70厘米高障碍物(橡皮筋或绳子)钻过直径为60厘米的圈或拱门较迅速地连续钻过各种障碍物中的狭小空间。

1、小班钻

我个人觉得小班孩子钻的环境,短而直最适合,当然可以是有镂空的设计会更吸引孩子。

2、中班钻

有了小班的基础,到了中班,我们可以设计一些拐弯钻,还可以迷宫钻,让幼儿的钻爬游戏更加丰富。

3、大班钻

大班孩子的钻爬,就是综合性的,有直线、有弯度、有悬空等等,最好能够充分发挥他们的各种钻爬技巧。

(四)小小田园

我是一个地地道道的从农村走出来的孩子,整个童年都离不开田园趣事。

我想象的幼儿园户外区域环境是一定要有田园风光的,在这里,你将会有种世外桃源的感觉,因为你将会看到有小鱼池、小菜地、小果园,我们的孩子在这里将会学会种菜、懂得收获的艰辛。

(五)户外区域材料的投放

除了以上说的天然的、废旧的原材料,我还会投放的材料有轮胎、梯子、竹子、篓子、水管、纸皮等。

7.幼儿美术区域活动创设 篇七

《幼儿园工作规程》指出:幼儿园要创设与教育相适宜的环境, 为幼儿提供活动和表现能力的机会和条件。我国幼儿班级活动区域创设的理念是在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吸取外国先进、科学的理念, 在国内外相互借鉴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一、幼儿园班级活动区域创设存在的问题

(一) 教师的班级活动区域创设理念不正确

首先, 教师对班级活动区域创设的认识还是不到位的。有的教师对区域活动的创设没有足够的认识, 她们表现出无所谓的态度, 甚至认为这些区域活动是可有可无的, 有的则没有开展区域活动, 即使展开了区域活动也没有进行必要的指导, 她们认为区域活动就仅仅是一种集体活动是幼儿和教师的随意放松时间。其次, 区域活动材料的选择、准备和投放都不太尽人意。幼儿园班级里大多都是老师提供的一些非常简单的成品活动材料, 缺少对自然生活物品和其他废旧物等材料的利用, 导致活动材料没有可塑性和探究性失去了利用价值和意义。总的来说活动材料比较单一, 不能很好的满足幼儿在游戏中的需求。最后, 班级活动区域的创设比较形式化。大多数教师都能意识到开展活动区域的重要性, 都在尽力去为幼儿创设一个轻松自由的活动场所, 可有时往往适得其反, 没有将活动区域价值发挥好。

(二) 幼儿区域活动的物质和时间保障不足

幼儿园班级活动区域的物质材料的数量从大体上来讲满足了幼儿活动的基本需求, 但是在实际中幼儿园班级里的物质材料大部分太过花哨不适用于幼儿的教学, 有些材料相当华丽大气却不能够吸引幼儿, 导致这些材料成为摆设根本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价值。在活动过程中, 时间的充足是幼儿有效活动的关键, 充足的时间能够让幼儿轻松、自在的操作材料, 可是在实际的幼儿园活动中幼儿的活动时间少之又少, 幼儿活动中经常会被教师叫停或是将活动时间占为他用, 大大缩短了幼儿自由在班级区域活动的时间。

(三) 班级活动区域创设中教师指导不到位

首先, 教师介入活动幼儿区域活动太频繁。在幼儿进行自由的区域活动过程中, 教师总是表现出这也不放心那也不放心的情况, 就害怕幼儿出现偏离活动主题的行为, 所以总是对幼儿指手画脚, 使幼儿在活动中不能自由、自主的操作材料。其次, 活动过程中教师对幼儿的有效观察极少。在区域活动过程中, 经常只有一个老师在参与管理和指导活动, 而这个教师在活动中既要管纪律又要指导参与活动还要调节幼儿相互告状、打闹等问题, 因此, 教师基本上没有时间和精力去深入的观察幼儿的表现, 也不能适时的介入游戏, 给幼儿提供有效指导。

(四) 班级活动区域活动的评价方式单一

在班级活动区域活动评价方式上, 有些教师只是在活动结束的时候用三言两语就将整个活动进行了总结性的评价;有的让幼儿自己来评价本次活动, 教师没有针对性的评价;有的是师幼共同评价, 不过不管是哪种评价形式所表现出的都是这些评价都太过肤浅, 基本上是走个形式而已。极少有教师在班级活动区域活动中让进行幼儿自我评价、幼儿之间的相互评价以及教师对幼儿进行评价。

二、幼儿园班级活动区域创设的对策和建议

(一) 树立正确的班级活动区域创设理念

首先, 班级活动区域的创设者要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 然后根据本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兴趣爱好、实际需要, 以及本班教师的空间位置, 遵循科学、合理、安全的原则, 以促进幼儿的发展为出发点, 以幼儿的发展需要为导向, 有针对性的创设班级活动区域。其次, 区域创设者要对材料有正确的选择和运用意识。有的教师在选择材料的时候出现只注重这些材料的华丽外表, 却忽略了材料的实用性。教师在选择和投放材料的时候要根据幼儿的需要逐步增加结构较低的材料的投放, 并且要考虑到幼儿个体差异性, 有的放矢的进行材料投放。最后, 教师要认识到幼儿本身也是班级区域活动创设的主体。要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作用, 可以在班级区域活动创设之前, 询问幼儿的意见, 和幼儿一起讨论应该创设哪些区域, 也可以在材料投放过程中, 和幼儿一起找材料、手工制作材料等, 充分调动幼儿参与班级活动区域的积极性。

(二) 给幼儿提供充足的物质和时间保障

教师在引导幼儿组织班级区域活动过程中, 要依据幼儿的需求、年龄特点、认知发展水平等来投放材料, 为幼儿的区域活动游戏提供足够的物质保障。教师一般可以把区域自由活动时间放在正式教育教学活动之前, 也可以放在下午专门的时间段, 保证幼儿有充足的时间在区域游戏活动时间里协商、讨论、合作。

(三) 加强教师在区域活动中的指导能力

教师在指导幼儿进行区域活动时, 要针对游戏进展的需要, 首先判断, 什么时候接入、以什么方式介入效果会更好, 其次要判断幼儿游戏的水平, 是否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认知发展水平, 判断幼儿的“最近发展区”, 以此为依据, 逐步提高教师的指导能力。

(四) 建立完善的评价体系

建立完善的评价体系包含幼儿自主评价、同伴评价、同行评价、教师自评、家长评价等多主体的评价, 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结构, 其最终目的都是为了提高幼儿身心发展水平及其认知、社会性水平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军辉.当前幼儿园环境设置中存在的问题[J].学前教育研究, 1994 (1) .

8.浅议幼儿园活动区域的创设 篇八

活动区域教育是近几年来我国幼儿园中出现的一种教育形式。这种教育形式主张教师根据幼儿的兴趣和发展的需要,在幼儿园为幼儿设置一定的教育环境即活动区,让幼儿通过主动活动来学习,从而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全面的发展。由于这种教育组织形式灵活、活动内容丰富,教育效果明显,迎合了我国幼教改革的需要,因而受到广大幼儿园的青睐。

活动区域的出现改变了幼儿园以往的教育模式,游戏和活动被纳入到幼儿教育的基本范畴之中,从而和《幼儿园教育规程》纲要相符合,也为广大幼儿教育工作者提供了很好的教育方向和指南,实践证明,活动区域经过这些年的不断完善和改进,的确具有较高的教育价值,笔者也是在改革中不断汲取经验,让区域活动更好地为孩子们的学习发挥作用,为此,特将工作过程中遇到的点滴感受和大家分享,希望能为今后的工作起到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

一、创设活动区的基本原则

活动区的创设方法很多,也很灵活,但必须遵循一些基本原则,具体地说,应该有以下几点。

1.安全性和合理性相结合。“安全”是幼儿园的生命线,一切活动都必须是在保证孩子绝对安全的前提下开展的,当然区域活动也不例外。在前期规划活动区时,教师要有一个概念,那就是所有的活动区都必须是在你的可视范围内,那样才有利于教师及时准确的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其次,活动区的分割物应该不能过于高而重,以免人多时拥挤而造成的压塌事件;还有就是在区域活动区里尽量不要使用带有金属的玩具和挂钩,更不能在有插座和电线的地方设置区角。在实践工作中,我们教师考虑问题时一定要细致,发现问题要及时纠正,不要造成没必要的伤害。

有了安全作保证,那教师在前期规划的同时就是要考虑活动区分布的合理性了,如安静的区域和吵闹的区域要相对隔开点,有用水的区域要和洗手间离近点,有相关能融合的区域要安排在一起,等等。所以,教师在布置活动区时,如果能有效的把两者结合起来考虑,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了。

2.开放性和参与性相结合。在安排活动区时,应尽量使每个区域能独成体系,有明显的界限,保证每个幼儿能清楚地知道每个区域的活动,力求“交通路线”畅通无阻,以免幼儿来往各个区域时造成混乱。为了防止好玩的区角人多的弊病,我们制定了“进区卡”的制度,每个孩子一张进区卡(上面贴有孩子的照片)。因为区角都是5~7个孩子玩的空间,所以我们在区角的入口处都贴有进区卡袋子,就7个卡口,如果卡口满了,那别人就不能进了,这样就避免了有些区角人多玩不开,有的区角无人玩的现象,让孩子自己进行错误控制,这样孩子的参与性就广些了。有了开放的空间,有了孩子的广泛的参与,活动区就真正发挥了其教育功能。

3.目标性和可变性相结合。每位教师在创设活动区时,肯定都是要根据本班孩子的实际情况而制定相应的区域教育目标,从而设置相应的区角。可是再新奇的事物,幼儿玩多了也会感到厌烦的,这样的活动区势必失去其使用价值了。因此,这时教师往往都会及时改变策略,对区角的材料及时进行更新或者重新开设新的区角,但不管教师怎样变幻,一定要和你制定的教育目标相结合,才能更好地发挥区域活动价值,也只有把目标性和可变性结合好了,才能创设出更有教学价值的区域。

二、创设活动区材料的选择和设置

活动区的材料是幼儿进行活动区活动的主要学习工具,是“支柱”。这就意味着材料的投放是重中之重,决定着幼儿在玩的过程中可能获得的什么样的学习,获得哪方面的发展。

1.为幼儿提供高质量的、数量合理的材料。教师在为幼儿选择材料时必须首先注意材料的质量,那就是安全性能是第一位的。现在许多的幼儿园把废物利用和区角材料的投放联系的非常紧密,其实这是大家的一个误区。如果结合好的话倒是起到了相得益彰的效果,可往往大家在实践过程中忽略了许多重要的、可以说是关键的东西,有点本末倒置了。其实区角材料的选择首先应该考虑的是安全性,其次就是实用性和美观性。孩子都是喜欢色彩鲜艳的玩具,旧的、残缺的玩具孩子是不喜欢的。比如,我们在“小诊所”的材料投放上就是没有废物利用,因为诊所是看病的地方,应该是整洁的,一尘不染的,给孩子的第一印像就应该是这样,视觉上给他们一个很好的定义。诊所里的一次性注射器是绝对不能废物利用的,应该是新的(针头要去掉),以免细菌给幼儿带来伤害。

当然,任何事情都不是绝对的,只要注重了孩子的特点,通过废物利用来补充区角的活动材料也是最好不过的了,还能起到提高孩子环保意识的作用。比如说超市,需要大量的物品,不可能都到超市买真的来,这个时候就可以废物利用了,但教师一定要注意物品要清洗消毒,保证孩子在玩的过程中的卫生,避免病从口入。材料投放的还有一个方法就是让孩子互相之间为对方服务,让好的东西共同分享,这样还可以让教师的工作量大大减低。比如图书角这一块,可以让孩子每人带一到两本图书投放到区角去,这样可以让大家看到更多不同种类的书了,甚至每两个星期孩子还可以换两本,这对于孩子本身来说也是一种快乐,不但自己看到了很多书,也为集体出了一份力,何乐而不为呢?

区角材料投放的数量应该是够5~7名幼儿玩就行了,千万不要有多多益善的想法,多了只会是浪费,要恰到好处,一般是小班的孩子3~4件为宜,大班的孩子8~10件为宜,一式两份。也可提供2~4人共同使用的玩具和材料,以培养他们的分享和合作的习惯。

2.注意玩具、材料的自理性。投放到活动区的材料应是孩子可以自己自由操作的,不需要借助外在的力量来取放的。由于幼儿的年龄特征,因此教师在材料的投放方法上要很注意方式方法。比如材料存放的高度要适中,小而多的物品要归类用器皿分别装好,以便让孩子更好的取用。特别是需要摆放多的材料的空间,要大,不能显得太拥挤,否则容易打击孩子的积极性。比如“超市”货柜的物品摆放,如果过于密集,孩子摆放就难以达到,这就容易伤害孩子的自尊心,造成对这一区域活动玩的积极性,那就失去了我们先前设置这一区域的初衷了。

对于孩子的工作,我们要做到细心加爱心。比如孩子在收拾区角材料的时候,我们会发现孩子不知道该往哪还了,这时候就需要教师给他们创设正确的方法,在摆放材料的地方做上标记,帮助幼儿识别,这样不但可以培养孩子建立责任心,还可以培养孩子的独立自主能力,可谓一举两得!

3.注意材料的及时更换。再好玩的玩具,时间长了,就失去了对幼儿的吸引力,那就要及时地进行更换,否则投放在区角里就没有任何教育意义了。安徽省池州市贵池区幼儿园在结合教材和区域工作这一块还是很花了一翻功夫的,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举个例子来说,现在的安徽版教材有许多是幼儿可操作的作业纸了,当我们上完这一课时,如果是孩子比较喜欢的,我们就把这部分的作业纸投入到相应的区角去,可以让孩子在区角玩的时候再去重温和巩固新课,孩子们也乐意去玩,同时也丰富了区角的材料投放。还有一个方法就是教师把好的教学内容做成可操作的材料,也投放到相应的区角去,不但丰富了区域活动,同时也让孩子学到了更多书本上的知识,而且对区角材料的投放可根据课程进度做到及时更换,真正做到了相辅相成的教学效果。

还有就是如果材料过于破旧了,教师也应该及时的更换。给孩子的教育应该是正面的,破损的材料不但不能起到教育的作用,反而误导了孩子,给孩子看到的应该都是美好的事物。

教师在活动区为幼儿提供了大量可供操作的玩具和材料,幼儿利用这些玩具和材料来设计、制作他们心目中的天堂和城堡。他们用积木拼成高低不同、长长的或圆圆的各种建筑物;他们用颜料、橡皮泥、糨糊、纸张、剪刀制作贴画,折叠玩具;他们把东西拼在一起,再把他们拆开、排列、组装;他们把沙子混合、搅拌、堆积、倾倒、掏挖、拍打和造型,等等。幼儿在这种不断的活动中体验着各种材料的特性,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克服自己动作协调能力差的困难。由此他们的眼、手、脑的协调能力得到了提高,从而促进了幼儿智利的发展。可见,材料的正确投放可以大大提高区域教育的力度和影响力。

总之,作为一种新的教育形式,活动区的教育给我们的幼儿园教育注入了新的力量,有力地推动了我们的教育教学水平,经过这几年的实践和研究,除了给我们带来的好处之外,我们也还要不断地去改进和完善它,让它更好地为幼儿教育服务。

9.幼儿美术区域活动创设 篇九

高峰论坛学习心得

黄安黎

2016年6月18日,我有幸参加了在贵阳幼专举办的“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建设与区域环境创设高峰论坛”活动,本次活动共两天,第一天我们听了蔡伟忠博士的《整合式区域活动高级培训》;凌春媛园长的《幼儿园区域游戏材料投放及教师有效介入》的讲座。第二天听了王海英教授的《让孩子在游戏中成长,让课程在游戏化进程中富有生命力》、丁海东教授的《幼儿园游戏课程的实践路径》精彩讲座。在这两天的学习过程中,让我了解了不少、学习了不少、懂得了不少,总之是感受颇深、受益匪浅。

一、教学游戏化

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它是能让幼儿获得快乐、满足需要和愿望的、自发的、不同寻常的一种行为,是促进幼儿心理发展的最好活动形式。随着幼儿教育改革的深入,各种课程论研究的不断发展,使幼儿教育工作者对幼儿游戏的作用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同时幼儿游戏又离不开教师的组织与指导,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对游戏化教学进行科学的组织与有效的指导也成为我们一线教师必须要探讨的问题。这次培训观摩的活动让我对教学游戏化有了新的认识。

二、理论助推我成长

本次活动中凌春媛园长讲关于幼儿园区角活动的讲座也让我受益匪浅。区角活动是指幼儿在教师创设的具有教育性、趣味性、操作性、创造性、探索性的自由的宽松的学习环境中,自主探索学习的非正式的教育活动。区角活动是幼儿开展学习的有效形式,它与探索型主题活动相互联系,相互补充。是教师根据教育目标和幼儿发展水平有目的地创设多样活动环境,投放活动材料,让幼儿按照自己的愿望和能力,以操作摆弄为主要形式进行个别性自主学习,从而达到一定的学习目标。它是集体教育活动的补充和调整,是实施个别教育,促进幼儿个性发展的有效途径。目前,由于受传统教育观,教育信息相对滞后,对区角活动的意义和作用认识不明确等因素的影响,我们在开展区角活动时,还存在区角活动环境设置形式化,区角活动材料盲目投放,以及教师在区角活动中指导欠恰当等问题。有时甚至把区角活动简单的理解为角色游戏活动,这样就不能让区角活动发挥其充分的教育价值和效应。其实在区域活动中教师要注意和幼儿沟通,幼儿就会信任你,喜欢你。我们不但要传授知识,而且要善于以自身的智慧不断唤醒孩子们的学习热情,点化孩子们的学习方法,丰富孩子们的学习经验,开启孩子们的学习智慧。为了让孩子健康快乐成长,是我工作的目标。

精彩的时间总是短暂的,两天的学习很快就结束了。在这次交流会中,讲座耐人寻味,充分展示以游戏为主的教学方式,突出幼儿为主体地位的教学理念。这次的学习真可谓是享受一次美妙的精神盛宴。

10.幼儿美术区域活动创设 篇十

我园是美术特色幼儿园,注重创设美的环境,让幼儿在环境的熏陶下欣赏美、体验美、理解美、创造美。

美是一种能让人感受到审美愉悦的事物。幼儿园如何创设美的环境呢?我认为,幼儿园环境之美在于真实和自然,在于和谐与精致,在于丰富和灵活。

一、美在于真实和自然

最美美不过自然,一切生命的脉动都孕育着无穷的美感。创设真实、自然的环境是引导幼儿品味生活之美的开始。

近年来社会经济的发展使幼儿园里有了越来越多人工的痕迹:草地被成片的塑胶代替,大型运动器械几乎全是同一种模式,华而不实的建筑装饰占用了大量空间„„其实,刻意夸张的“儿童化”以及人为的装饰和雕琢只会破坏幼儿与生俱来的真实、自然的心境。

一草一木会说话,小鸟会唱歌,树叶会跳舞。在大自然中,春有花,夏有阴,秋有果,冬有青。有了这些,才会有蝴蝶纷飞、蜗牛出壳、蝉声跌宕、鸟雀齐鸣,才会有初春的新绿,莲池的芬芳,落叶的金黄,桂花的飘香„„这其中蕴含了色彩、线条、远近、疏密、动静等不同的美的元素,而我们想要让幼儿感受和发现的不正是变幻与灵动的自然之美吗?幼儿的纯真与自然的平静、坦然融为一体,这就是生态之美。

不仅在室外,在我们的活动室里也处处是真实、自然的装饰。在那里,幼儿养护着花草鱼虫,他们不但会小心呵护,还会细心观察。幼儿用教师提供的各种药瓶、酒瓶、饮料瓶作花瓶学习插花,并把它们摆放在餐桌、窗台上作为装饰。在艺术区,幼儿可以随时绘画和写生,制作各种装饰品,并在衣服、陶器、图书中发现各种美的图案和造型。

二、美在于和谐与精致 1.色彩的和谐

幼儿眼里的世界是色彩斑斓的。正因如此,许多幼儿园里里外外的装饰都是多彩的,可是大家常常忽略色彩的和谐。有的幼儿园从建筑外墙到活动室内的装修,把各种鲜艳的颜色堆积在一起,令人感到眼累心悸。他们在设计时忘记了色彩明度、色相之间的基本关系和配对原理,忘记了活动室墙面、家具、物品之间色彩的合理搭配,仅仅主观地判断幼儿的色彩偏好,于是大面积地运用对比色,把环境搞得花里胡哨,让人感觉透不过气来。在不和谐的色彩刺激下,幼儿会感到烦躁,出现多动和兴奋的情况。

对此,我们考虑一种主色调下的小范围变化,让环境变得温馨而有灵性,活泼却不花哨。如,草绿的主色调用淡黄加以点缀,配上原木的家具,如果再用些鲜花来衬托,环境就会显得非常生动了。又如,群青的主色调用橘黄加以点缀,粉红的主色调以淡蓝或淡紫作点缀,等等。还有,我们可以巧妙运用黑、白、灰的色调效果,让环境显得高雅脱俗。2.风格的统一

许多美术特色幼儿园都会有意识地在大厅、走廊等公共环境中设置一些独具风格的艺术作品,以营造艺术氛围。尤其是近几年,许多幼儿园热衷于展示梵高、米罗、马蒂斯、毕加索、康定斯基、波洛克等乙艺术家的作品,我园也不例外。因为我们认为这些艺术家追求的是自然和简单,探寻的是一种无拘无束、别具一格的作画方式,而他们的艺术作品中渗透着孩子般的质朴和纯真。我们把这些大师的作品经过加工呈现在幼儿园适当的地方,结果发现幼儿确实喜欢欣赏这些作品,并愿意尝试用这样的表现手法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和愿望。然而,呈现这些作品的一个原则是要与周围环境保持一致的风格。事实上,有的幼儿园会忽略这一原则,比如在一幅精美的米罗作品旁,窗帘的图案是半卡通、半写真的动物图案,两者风格迥异,很不协调。3.包装的精致

幼儿的作品是最美的,许多幼儿园都喜欢悬挂和张贴幼儿的作品,似乎展示得越多,艺术氛围就越浓。其实这里面也有很多学问。常言道,三分画七分裱。幼儿的作品也需要我们精心包装。这不仅是出于对作品的喜爱和尊重,也是让环境更具美感。我们不赞赏随意地将幼儿的作品贴在活动室或走廊墙上的做法,我们追求的是看似随意、却是有意的做法。这是一种烘托或反衬的手法。如。将幼儿的彩墨作品挂在用芦苇秆编织的卷席上,粗糙、灰黄的芦苇秆与精致的作品和鲜艳的颜色互相映衬,就如同柔软、淡雅的沙发旁摆放了一尊粗犷的黑人木雕一样,随意中见精致,使环境更具艺术魅力和文化品味。

三、美在于丰富和灵活

不同艺术氛围和功能的美术工作室几乎是美术特色幼儿园所必备的,如陶艺室、色彩手工室,有条件的还可以考虑设置国画室、民间工艺室等。要想合理利用这些专用活动室,毫无疑问需要配合系统的课程设置和丰富的材料。单就环境创设而言,我们需要注意美术工作室功能与艺术风格的统一。陶艺室的古朴,色彩手工室的缤纷,国画室的中国元素,民间工艺室的民俗风情,不同的风格渗透着不同的文化内涵和美感。例如,陶艺室的泥可以放置在陶缸中,操作台和制作陶艺的工具、摆放陶器作品的架子可以选用原生态的木、竹、藤制品。室内可以摆放浮雕、石刻、砖雕、泥塑、陶器作为装饰,以渲染艺术氛围。这些不仅是在美化环境,也是在叙说着古陶、雕塑的历史和文化,让幼儿身临其境,感受这些艺术样式的古朴和源远流长。又如,国画室中平放的画毡、青花瓷的笔筒、木制的笔架以及博古架上精致的仿宋瓷、唐三彩,处处洋溢国学的韵味。其中一面墙可以用来托裱幼儿国画作品,以彰显中国画独特的风雅。走进画室,淡淡的墨香,优雅的古乐,满眼的宣纸、毛笔,别样的卷轴、镜面花鸟,无不散发着中国文化的气息,有利于提升幼儿的文化品位。

11.幼儿园区域活动环境创设方法研究 篇十一

【关键词】幼儿园;活动环境;意识层面

在幼儿阶段,儿童的智力尚未得到开发,但是他们对于光、影、环境、色彩等具象的物质具有很强的敏感度。然而,幼儿园本身对于儿童这方面的开发投入较少,在大多数幼儿园里,高密度是普遍存在的问题。儿童在单位面积内过于集中,将会出发儿童本身的抵触情绪,这样显然对于孩子都教育和引导都是不利的。我国幼儿园现阶段正处在一个较为敏感的时期,随着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幼儿园的办学硬件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极具创新的幼儿园区域成为吸引目光的亮点,然而如何才能真正的做好这个区域,还是要从儿童的本质特性和需求出发。

一、幼儿园区域活动创设的意义

关于创设活动区域,主要为了完成以下几种改善和目标:第一, 区域活动空间规划缺乏科学性、合理性。幼儿园的设计者是建筑设计师,作为非专业从事幼儿教育行业的人员是很难把控儿童的特性和心理的,由建筑师划分的空间区域缺乏科学性和合理性,难以满足儿童的兴趣激发。第二,区域活动空间使用无序,环境创设缺乏协调与指导功能。即使是从事幼教活动的人员,也很少去思考幼儿园区域活动场所的承载量,这会导致人员拥挤或者闲置的极端情况。

为了更好地让环境去适应儿童,就要从以下两点入手:第一,区域规划既要合理又要开放,区域不能过于单调,要能够使幼儿的喜爱嬉戏的天性得到一定程度的容纳,过于封闭就会让人产生局限感。第二,区域活动中环境创设既要有利于幼儿充分自由、自主游戏,发挥主观能动性,又要将秩序融入其中。儿童的经验大都来源于生活,应当充分的考虑现实生活中接触的场景,让儿童在他们熟悉的环境中消除恐惧感,这样就能够很快地融入其中并充分的发挥主观能动性。

二、幼儿园区域活动创设的方法

从以下几个方面去探索区域活动的创设方法,或许能够在以后的研究中带来一些启发。

第一,空间的感知。要合理的安排空间,例如花瓣式的空间布局,不同类型的环境分布在周边,而中心作为指挥区域也不会显得拥挤。这样既保证了私密性,也有集中的区域。或者在垂直墙面上装上工艺架,使空间高低错落、有层次感,更加活泼又有生机。

第二,感官的影响。儿童对周围环境的感受是很敏锐的,他们会对喜欢的与不喜欢的做出异样强烈的反馈。教师需要对声音进行合理管理。个别化学习以及阅读区是需要相对安静的,这些区域就可以设置在远离角色区的地方。儿童基本上都是依靠自己的直接感知来认识事物的,其感知觉包括听觉、视觉敏度、颜色视觉等多方面。研究表明,空间知觉和颜色知觉对儿童心理的发展影响较为突出。不同的色彩能够对人的心理产生不同的影响,合适的色彩给人美好的享受,巧妙地运用色彩,能给人带来舒适感和安定感。人对柔性的东西会产生依赖感,比如阅读区的软凳等等,同样也是保护幼儿的需要。

第三,环境的负荷。我国婴幼儿人数较多,如何合理的提供道具,保证不会因为道具短缺而产生争执的情况。而道具的创新也是能够吸引儿童注意力的一个重要方面。

第四,人与环境交互的模型理论。人与环境交互作用模型理论(modes of human-environment transaction)的提出者——斯图克尔斯,从两个维度对人与环境的交互作用予以深刻表达:一是交互作用的认知和行为形式;二是交互作用的作用和反作用阶段。直白的讲,儿童会对反复的东西、环境产生厌恶和排斥的心理,他们需要不断地接触新的事物和环境,这就说明幼儿园活动区域创设不仅仅是儿童和环境之间的关系,更加需要教师作为设计者和创造者更多的关注环境的变化,教师要做的就是划分区域的块状分布,教师不命名区域名称,让幼儿根据自己的经验来设置区域。例如今天想扮演医生、护士,那教师就提供“医院”的牌子,让幼儿自行选择材料,自行确定摆放针筒、白大褂、药箱等的位置,同时让幼儿根据经验制订规则。这样,每一个幼儿都可能会有不同的设计,自然也就形成了具有幼儿自主性的区域环境。这样的区域环境让幼儿更加有成就感与归属感,也就更容易投入游戏中。

三、结语

幼儿园区域活动环境创设是为了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幼儿的教育是区别于义务教育和其他类型的教育的。需要多角度关注幼儿的兴趣导向和行为习惯,为开发他们的兴趣和智力打下基础,同时也是教学创新的亮点之一。在教育上,环境所扮演的角色相当重要,因为孩子从环境中吸取所有东西,并将其融入自己的生命之中。无声的环境往往蕴含着无限的教育价值,需要我们每一个幼教工作者去关注,去思考,去实践。希望幼教工作者能够积极地探索,开发更加适合儿童发展的区域活动设计,能让更多的孩子享受到乐趣的教育。

参考文献:

[1]陈中兰.幼儿园区域活动环境创设的策略[J].亚太教育,2015,27:202+165.

[2]李萌欣.幼儿园区域活动环境创设策略探究[J].亚太教育,2016,12:9.

12.创设有趣的美术活动 篇十二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说:“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育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兴趣是人们认识事物或参与某种活动的积极倾向, 兴趣是求知的内在动力, 是推动学生探求获得能力的一种强烈欲望。在美术教学中, 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 陶冶审美情操的有效手段。激发兴趣是增强美术课吸引力的有效途径。

激发起学生的兴趣, 学习就会积极主动, 学得轻松而有成效。学习兴趣不是天生的, 积极引导学生,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才能优化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师要充分利用现有条件和各种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以达到快乐学习的目的。笔者借鉴美国教师激发儿童对美术感兴趣的一些活动, 和我国实际相结合, 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

二创设儿童对美术感兴趣的活动

第一, 用“马良神笔”轻点学生, 使学生变成“神笔马良”。也可把这支笔当成指示器来使用, 引导学生的注意力到某条斜线、某个图形或远景中的某个物体。其他的指示器, 如在讨论鸟类时用长羽毛, 讨论树木时用一根嫩枝等。

第二, 一副美术家眼镜 (空的装饰镜架) 能给予怕羞的学生自信来描述他们看见的色彩、形或主题物。学生可以轮流带上眼镜进行评论。

第三, 用手指操作木偶来与学生开展一段关于绘画的对话。

第四, 轮流让学生通过一个道具麦克风 (例如一支钢笔) 来回答问题。例如在《风筝》一课介绍美国飞行博物馆里有一个中国的蝴蝶风筝, 旁边写着“人类最早的飞行器是中国的风筝”时, 随手拿起一支钢笔假设采访到此参观的学生, 问他们有何感想, 学生兴趣盎然地接过笔回答。

第五, 给学生看图片中所展示物体的实物 (水果、珠子、羽毛等) 。在讨论美术作品中材质时使用实物样本 (绸缎、缎带、粗麻布、木头等) 做比较, 告诉学生要仔细研究材质的特性。

第六, 鼓励学生穿上特别的衣服并使用合适的道具。也可以来装扮, 如《形形色色的人》可对应马戏团小丑服饰。歪带礼帽, 帽下三角形的眼睛半睁半闭, 面部最引人注目的是那红红的大鼻子。学生们望着小丑的表演, 禁不住笑出声来, 有的学着小丑的样子, 互相做着鬼脸。通过声情并茂的演示, 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滑稽小丑时常带给人们欢乐和笑声。

第七, 让学生静静地看着一张画一分钟左右后让他们想出一个好标题。要求他们进行描述和解释为什么想用这个标题。或告诉绘画的标题, 然后要他们解释为什么美术家会定那个标题。展示出多张图片, 列出所有标题让学生去配对。

第八, 要求学生模仿一个绘画中的姿势、动作或面部表情。让多个学生模仿一组姿势。然后让其他学生猜他们各自模仿的造型来自哪幅绘画。

第九, 让学生写下或讨论他们认为画中的某个人会写下怎样的日志。或让一个学生假装采访画中人, 另一个学生站在画后回答问题。

第十, 让学生来扮演画家。可以带一件画家工作服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在心中设想绘画的准备。问他们作为美术家在绘画前会做哪件事。将会在画面中表达什么?他们在作画时想要取得哪些成功?他们会创造、增加或除去什么?或他们如实地反映了什么事物?这项活动涉及了扮演的技巧, 并帮助学生像画家那样思考。

第十一, 让学生假设那个画家如果现在活着, 同学们最想聊的话题是什么?在当今世界中画家会发现哪些令他特别感兴趣的东西?如果过去的两个画家相遇, 他们会交谈什么?他们会争论吗?或者他们会持同样的意见吗?他们会对一些事物感到惊讶吗?在当今世界他们会画什么主题画?

第十二, 儿童好胜心强, 比赛最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在黑板上玩画“正”字游戏。把班级分成4或8队。在描述一幅作品后提一些问题, 让双方回答一次就画上“正”字的一笔来记录对错。最后在画“正”字游戏中分出胜负, 这样会激起学生浓厚的兴趣。

第十三, 使用一组美术卡片 (涉及美术元素和法则的描述性的短句子, 可以是涉及技术特性的, 也可以是以情感诠释美术风格的) 。选择合适的能应用于课堂的描述或解释的美术复制品图片。在讨论接近尾声时给每个学生发1~2张卡片让他们选择哪张图片最符合卡片上的描述语句。

第十四, 让学生写关于他们所讨论作品的短诗。首先在黑板上写一首短诗作为提示来规范这项活动。诗文中应该表现出学生对于绘画的所见、所感和所知。例如:五行诗《大碗岛星期天的下午》:

女士

绅士、儿童,

坐着、站着、牵着狗,

大碗岛星期天的下午,

悠闲的时光。

第十五, 运用多媒体教学, 运用音乐、影视、图片等艺术资料, 把枯燥的知识用故事的形式讲出来。例如, 教学《三原色三间色》时可以将英、美国家的关于不同颜色象征不同意义的故事讲给学生听。对于调色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调, 也可以让学生制作圆形色板, 然后让学生快速旋转色板, 从而观察不同颜色调色的结果。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何使学生在每一堂课中兴趣盎然, 通过美术教学活动去唤醒他们对生活的感受, 引导他们用艺术形式去表现他们内心的情感, 陶冶情操, 提高审美能力, 达到认识、操作、情感、创造的整合, 值得我们每一位美术教师去研究与探索。激发儿童对美术的兴趣, 让孩子们的眼光和思想“流动”起来, 才会激发出智慧和灵光。

参考文献

13.为幼儿创设支持性活动环境 篇十三

为幼儿创设支持性活动环境

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和幼儿发展的条件,幼儿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成长变化。但多年来。教师一直掌握环境创设的主动权,常常忽略幼儿的感受,忽略他们在活动环境中的学习与成长的权利。严重影响了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因此我们必须重新审视幼儿在教育中的主动地位,为幼儿创设支持性的活动环境。创设幼儿获得有益经验的活动环境。瑞吉欧幼儿教育的创始人马拉古齐写的题为《不.一百种是在那里》的诗中这样描绘:“孩子,是一百种组成的。孩子有一百种语言,一百双手,一百个思想,一百种思考、游戏说话的方式……一百种世界等孩子们去创造……”其实.幼儿教育中存在着许多人为因素.泯灭了孩子们的思想与创造,使他们的个性丧失原本具有的完整性和多样性,使他们丰富多彩的生活变得枯燥乏味。因此.教师要给孩子完整的感觉,恢复他们的快乐、富有个性的童年生活,落实幼儿作为文化享有者和创造者的权利。使他们积极参与自我发展和建构。例如:我班进行“可爱的家”主题活动时,我布置了一列火车,每节车厢里都有孩子们的全家福。孩子们看到照片时异常兴奋。陈诗拉着老师说:“这个是我,这个是我爸爸、妈妈、爷爷、奶奶。”萧鹤说:“这个是我,这个是我姐姐。”第二天有的孩子手拉着手,一块儿看照片,璇璇说:“你知道吗?我爸爸妈妈都是医生,给人看病。”大航说:“我爸爸是警察,抓坏蛋。”过了几天,孩子们的话题更多了: “我和爸爸妈妈去看姥姥了。我们开车去公园了。这是我们在饭店里照的全家福,我爱爸爸妈妈。爸爸妈妈也爱我。”上述活动中,幼儿通过表达“直接经验”。不仅发展了语言表达能力,而且表达效果又成为其他幼儿获得“间接经验”的重要来源。创设促进幼儿交往与互动的活动环境。和同伴的交往是幼儿重要的学习手段。在交往过程中,不会存在语言的不可理解性.用一位心理学家的话说。幼儿具有这一年龄段独特的语言表达方式。现在的孩子多是独生子女.在家缺少同龄伙伴.对孩子的身心成长造成不可估量的负面影响。幼儿园则是解决这一问题的主要途径。过去许多教师总是以“课堂教学”为主,尽管冠以“某某活动”之名,可活动中各个环节都是事先安排好的,教师就像导演,孩子就是演员。这种教学缺少真正意义上的幼儿间的交往与互动。因此。我们必须重新认识环境在促进幼儿之间交往与互动中的作用。以我班为例,只要是自由活动时间,孩子们都会三三两两地走到作品栏前,在那里不停地说些什么。作品都是孩子们亲手制作,各式各样。虽然有些作品看起来没什么特别之处,可孩子们总是喜欢到这里来相互谈论。创设幼儿遵守隐性规则的活动环境。环境像是一位不说话的老师,默默地发挥它特殊潜在的教育功能。通过环境暗示。可以避免由于幼儿拥挤而引起的争执和矛盾。还可以提醒、指引幼儿采取合适的行动.如为了让幼儿有序地进行区域活动.将规划与活动程序相融合,设置了“进区一选区一操作一整理”的区域活动程序,在区域活动程序的基础上建立生动有趣的学习规则,使幼儿活动更有序、更投入、更主动,孩子们比以前学得更轻松、更愉快了,这些规则都是隐含在环境之中的。如在语言角中,给每一本书贴上形象生动的表示童话、科学、动物、植物等类别的小标记,引导幼儿对照标记选择书的类型;用线条把一本书围起来。形成一个“家”的图案,提示幼儿把书放回“家”。创设幼儿探索话动的活动环境。探索活动是幼儿最基本的学习方式,幼儿通过探索活动认识自然与社会,在活动中培养理智、良好的人格等。由于幼儿心理的形象化、无意识的特点,他们对任何新颖的事物都具有强烈的好奇心。正是这种好奇心,使他们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给予特别的关注,进而产生强烈的探索欲望与相对持久的探索活动。例如:自然角的植物种好了。老师把每个孩子的照片贴在表格式观察记录本上,挂在墙壁上,老师启发幼儿注意自然角的变化,答应把孩子的发现一一记录下来,许诺每记录一次.孩子的记录卡上会多一个小贴画。刚开始两天,孩子们急坏了,因为总没有什么变化,终于有一天。孔程跑过来对老师说:“老师,老师,我看见大蒜笑了。”我走过去一看。大蒜开始长蒜苗了,蒜苗还包在蒜皮里。把蒜皮撑开了。老师履行了诺言.马上把孔程的话记录在贴有他照片的表格里,并奖励他一个小贴画。不久,自然角来了许多双眼睛,盯着那些种有蒜苗和其他种子的小杯子。接下来的几天孩子们又有新的发现:“大蒜长胡子了(大蒜的根),蒜苗绿了,蒜苗长高了,萝卜开花了……”自然角的环境创设在幼儿园是很普遍的事,而有些老师不注意引导,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会对植物及其生长变化熟视无睹。我班老师把自然角“活化”成鲜活的支持性教育环境,采用幼儿十分感兴趣的方式,孩子们的注意力十分专注,其身心处于积极主动的状态。可以说.环境创设能很好地支持幼儿的探索活动。

(作者单位 山东滕州市实验幼儿因)

14.幼儿晨间活动户外环境创设及评价 篇十四

摘要:环境创设是幼儿园的重要部分,由于晨间活动时间较长便于观察,所以通过观察法,访谈法对幼儿晨间活动户外环境创设进行研究。发现本园环境创设的问题:机械依靠大型活动器材,自制体育器材少 ;材料投放单一且利用率低;材料的投放无层次性;教师包办环境创设;自然资源利用率低;晨间活动时,各班户外玩的区域固定。并提出建议。

关键词:幼儿;晨间活动;户外环境创设

一、提出问题

环境创设包括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人工环境包括场地、大型器材和老师投放的材料。古代陈鹤琴先生说过:“学前儿童是在周围的环境中学习的,应该以大自然大社会为中心组织课程。《纲要》也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由此可见环境对幼儿的发展是如此的重要,要重视幼儿园的环境创设。随着城市的发展,用地紧张,幼儿园的占地面积也日趋减少,随之户外活动的空间也减少。玩是孩子的天性,且幼儿是有能力的,主动的学习者,所以要更好地利用户外环境创设,为幼儿营造一个与大自然亲密接触,与教师往来互动,与同伴积极友好交往的环境。某幼儿园算是泉州里较大的幼儿园,其占地面积22533平方米,绿化面积8000平方米,建筑面积9789平方米,户外活动面积8655平方米,提倡的是绿之韵文化,与自然对话。加上晨间活动户外环境创设较容易观察,所以本文以此幼儿园为例,对晨间活动户外环境创设进行观察及评价,以供其他研究者借鉴。

二、研究方法 1.观察法

观察幼儿园玩沙区、玩水区、种植区、小型运动场、草地、器械区的户外环境创设和材料投放。

2.访谈法

从小、中、大班中随机抽取一个班与其班主任关于晨间活动户外环境创设进行交谈。(1)是否有让家长和幼儿参与到户外环境创设中来?(2)如何打破景观带不能进的死穴?(3)户外环境创设的困难?

三、本园户外环境创设的问题及评价

(一)器械以大型活动器材为主,自制体育器材较少 幼儿园占地大,放眼望去有滑滑梯、荡秋千、木制的攀爬器材,还有军区特色的小小训练营。在训练营里,幼儿可以翻越高低墙、跨越鸿沟、攀爬、过铁链、梅花桩、空中单杆、穿越警戒区、拉绳爬坡,小朋友自然是喜爱这种富有挑战的游戏,可是在幼儿游戏的过程中,教师的引导作用极弱。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让孩子自由地玩耍,而教师在一旁无所事事,也是因为老师知道“不能指导得太多”。“自制玩具更重要的价值不只是玩具本身,还包括这个过程传递给幼儿的一种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某一个小班每次晨间活动时都是玩小推车里的玩具,都是小朋友们从家里带来的小汽车,小飞机,都是些现成买的玩具,教师后期加工,绑上一条绳子,让幼儿拉着玩,缺少自制体育器械。

(二)材料投放单一且利用率低

经过观察发现材料的投放过于单一,小班的幼儿在晨间活动时有扎堆的现象,大部分人都在玩蹦蹦床、荡秋千,甚至有些幼儿在草地里跑来跑去,互相追逐,而其他活动材料遭到冷落。早期“抓尾巴”游戏还吸引了较多幼儿玩耍,过了一两周就很少有人玩。跳圈摆出来之后只有一两个幼儿去跳一跳,有的幼儿把跳圈立起来在草地上滚来滚去。

(三)材料的投放无层次性

学前儿童是独立的个体,他们的发展不同,能力也不同。如果投放的材料没有难易层次,能力强的幼儿就会觉得材料缺乏挑战性,他就不感大兴趣,很难使幼儿的能力得到提高。踩高跷是现成的,玩法单一,无难易层次,没有突破性,小朋友多玩几次就会了,他们的注意力可能就会转移到其他新颖的玩具。

(四)教师包办环境创设

因为幼儿的年龄小,教师很少会让幼儿一起参与环境创设中来,就算他们有这种想法,也会觉得让幼儿去完成速度很慢,幼儿的参与度低,致使幼儿失去了一次又一次的锻炼机会,老师也因此需要加班加点完成户外环境创设。其实幼儿喜欢的是那些在成人眼里不起眼的自己的作品,看到自己的作品,他们玩的兴致更高,现实中教师一手包办,缺少幼幼合作、师幼合作、家幼合作。

(五)自然资源利用率低

本园绿树环绕,但是这一得天独厚的条件没有好好得以利用,大树任它光秃秃,没有进行装饰,所以在“拍蝴蝶”这个游戏中,幼儿的参与度低,他们在没有提醒的情况下根本不会注意树上有几只“蝴蝶”;开心小农场也是封闭式的,只有在种植那天和开花结果的时间,幼儿才能看到自己的植物;一到雨天,幼儿就要到室内玩区域,幼儿就缺少了户外活动的场所和时间;幼儿园没有玩沙区,要知道孩子喜欢玩沙子,在玩沙的过程中,通过铲沙,堆沙、抚摸沙能锻炼手的大小肌肉。如果没有了玩沙区,幼儿缺乏了提高身体素质,发展创造力的机会。

四、建议

(一)投入一些自制体育器械

《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指出;“幼儿园应因地制宜,就地取材,自制玩具和教具”陈鹤琴也一直强调“活的教育,活的题材”教师可以因地制宜,利用一些废旧材料进行加工,再次挖掘它的价值。如可以把废旧的泡沫垫变成爬行的手掌,让幼儿在草地里爬来爬去,锻炼幼儿手部小肌肉;将废旧的纸箱做成打地鼠;用黄色的卡纸制作成半圆片贴在食油瓶上,瓶身中间撮一个洞,用报纸条固定,再用一个箱子做龙头,小朋友们就可以玩舞龙了;用一次性餐盘做飞碟,用报纸做纸球等等,这些活动器材安全有趣又实用,这不但可以吸引幼儿锻炼各方面的动作,还可以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

(二)提高材料的利用率,做到一物多用 《纲要》指出“幼儿园的空间设施、活动材料和常规要求等应有利于引发、支持幼儿的游戏和各种探索活动,有利于引发、支持幼儿与周围环境之间积极的相互作用”。材料的投放应多样,丰富性,教师在幼儿户外游戏时要注意观察,适时投入新的的材料。如拍蝴蝶的蝴蝶可以改造成蝴蝶风筝,让幼儿进行放风筝比赛。跳圈不仅可以放在地面让幼儿双脚跳,发展幼儿的弹跳能力,还可以将三个跳圈捆绑在一起,弄一排山洞发展幼儿的钻、爬能力。

(三)提供层次性材料,满足不同能力幼儿的需求

皮亚杰说“儿童的智慧源于材料”,幼儿的发展不同,教师要根据幼儿的能力提供材料。如玩“纸箱宝宝”的游戏,教师可以提供了不同大小的高低纸箱供幼儿自由选择。小班幼儿看到大纸箱,一下子就钻了进去,还直嚷嚷:“钻山洞咯”中班幼儿则躺在中等纸箱中侧身滚;大班幼儿看到大纸箱便两人甚至三人钻进其中一起前进;如轮胎的秋千,能力弱的幼儿可以坐在上面玩,能力强的幼儿可以自己荡秋千甚至可以站起来玩;玩蹦床时可以在床顶放一些吊饰,能力强的幼儿跳起就可以碰到吊饰;

(四)幼幼合作、师幼合作、家幼合作进行户外环境创设

教师和幼儿要有效互动,让幼儿参加户外环境创设,使幼儿成为环境创设的主人和设计者。《纲要》指出“家庭式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我们进行环境创设要贯彻这一理念,充分利用好家长这个资源。首先让家长了解户外环境创设的目的,让家长知道如果他们一起加入,孩子们会更开心。还可以挖掘家长的职业优势,如军人,我们可以做一个小军营,请军人家长示范作为一名军人是如何进行训练的,让幼儿体验军人的感觉;如交警,我们可以在户外放一个自制红绿灯,由交警家长示范,让幼儿熟悉交通规则,做一个文明出行的好宝贝;如医生,我们可以在区域里投放医院的材料,由医生家长示范针筒,听诊器都怎么用,让幼儿了解医生的职责。

(五)充分利用园所的自然资源

陈鹤琴说:“大自然是我们的知识宝库,是我们的活教材”。石头,小树叶,泥土、水沟等自然物,好像在我们看来没什么用,却常常是幼儿眼中的宝物。所以要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在环创中利用大树做一些攀爬的项目,或是在大树旁建一个小屋玩角色游戏。为幼儿做一个玩沙区,在玩沙区提供铲子、小推车等。

参考文献:

上一篇:中国政法大学学习心得下一篇:我的妈妈是精灵读后感3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