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干部经验交流

2024-09-02

交流干部经验交流(精选8篇)

1.交流干部经验交流 篇一

加强设备管理,提高设备管理水平

各位领导、同志们、大家好:

我叫***,现担任设备动力部电仪车间主任,今天在这里与大家共同探讨设备管理工作,我感到十分荣幸,主要是想跟大家通过工作中的一些经验交流,相互学习,从而找出自己工作管理中的漏洞,及时更正改进,取长补短,共同提高,我介绍的题目是:加强设备管理,提高设备管理水平。

一、设备管理工作思路和工作目标

工作思路;通过抓好设备的安全操作,加强设备的维护保养和检查,建立完善设备现场管理和各类标识,建设和规范设备台账记录,最终实现设备管理的制度化、标准化、程序化。

工作目标:以设备现场管理为基础,推行全员管理,执行6S管理标准,认真做好设备维护保养,达到设备经济运行,提高设备综合效益。

二、设备管理的具体做法

1、完善了设备基础管理,实施标准化管理

我车间认真贯彻落实部门的各项设备管理制度,严格执行并加以考核,而且在现场的生产实践过程中不断完善设备管理制度和绩效考核中存在的不足之处。经过半年时间,建章立制、规范管理、扎实推进,取得初步成果,既符合公司在设备管理方面的要求,又具有本车间特色和创新的管理理念及制度和规程体系,努力实现设备管理制度标准化。同时还对岗位台账记录进行了定置管理和建设,分为:制度

文件建设台账、安全文化建设台账、班务工作记录台账、检修台账记录、学习记录台账、考核记录台账等,各岗位按此标准进行统一建设和记录,要求设备运行记录、交接班日志、设备点检等记录、各种规章制度齐全,记录准确,字体工整、无涂改,保管妥善;组织进行了台账记录竞赛活动,经过4月、5月、6月、7月的检查评比,我车间206取得了第一名,得到了部门的奖励。

2、加强设备维护管理,明确管理责任

在设备操作方面,我们将维修人员和岗位操作人员纳入车间的设备管理人员中,开展全体职工参与的设备管理工作,对岗位操作人员不仅要求加强点、巡检,而且要培训和指导岗位人员正确维护、保养、操作设备,对维修人员不仅要求提高设备的维修质量,并且要求参与日常的设备管理工作,指导岗位人员对设备简单故障的处理,加强车间重点设备的点、巡检及维护、保养工作。

在设备包机管理方面,我们制订了详细的设备包机制,对设备现场卫生、润滑、点检、维修界定了包机范围。同时,严格设备操作的严肃性,养成靠制度管理,按程序办事的习惯,对违反操作规程的行为,比照事故处理,召开分析会,严格处罚。坚决杜绝班组间因包机设备出现问题而发生推诿扯皮现象,如:点检不到问题,设备卫生清理不到位,上班责任心不强,划分比例,对当班及包机班都要进行思想教育并进行处罚,如上次201配电室上班人员上班责任心不强,在上班期间2号进线多功能表不显示,合闸指示灯不亮,在交接班期间不认真,当车间检查时发现后对两班进行教育并进行考核,并要求班

长召开全体会议对整个班组进行思想教育。

3、加强岗位设备点检,为了保证设备长周期有效平稳的运行,提高车间维修工的点、巡检质量,我们紧紧抓住“点检定修”这一重点,把全员参与设备点检的理念与三级点检紧密联系起来,明确了各级点检的关系和职责,并强化了操作工及维修工在点检工作中的重要作用,逐步细化了维修工的岗位职责,明确了维修工各工种的点、巡检范围,并对重点设备制定了责任到人的点、巡检制度。岗位操作工检查出设备问题后,先由当班班长现场检查确认,再把检查出的问题及时反馈给检修班,检修班组按相应的时间及要求进行维护维修,任务完成后,记录在班组检修台账上,再由车间领导对维修后的设备进行确认,车间领导对任务完成情况进行检查考核。另外,对于重大的设备问题,检查出来后必须要由车间领导及设备科进行确认。

4、对设备现场进行管理

为了达到设备长周期运行目标,车间对现场运行设备的维护和检修,必须实现动态管理和预知性维修。各级点检人员各负其责,通过对现场设备进行及时的动态监控、维护,保证了现场设备持续、平稳运行。每周对设备运行状况进行定期现场监测,判断、确定设备技术状况,分析设备故障和缺陷性质,并及时反馈信息,避免了设备事故的发生。如201配电室低压1#进线开关更换时,提前一天同电工班长,运行班长进行现场确认,制定检修方案,确保检修安全并要保证正常生产,再换完后,恢复送电时,制定送电方案,1#、2#进线及母

联开关、三开关必须同时合上,等待1#开关运行半小时正常后才断开母联开关,恢复正常供电。

5、改善设备现场环境

按照6S管理的要求,对生产现场、维修现场及设备环境进行美化和亮化,实施了设备现场区域及巡检路线的规划,使标准化管理得到了进一步的深化。

针对设备现场工作中人、事、物的不规范等问题,全员行动,开展全方位、立体式整理、整顿、清扫、清洁。对现场色彩、物品定置、物品标识、区域规划等全面规范,营造整洁、有序、安全的生产场所。台账记录定置化,物品摆放有序化,资料规整清晰化。坚持每周检查,每周总结点评,对落后的事、物予以曝光,督促整改。使员工的理念、行为、现场面貌均发生深刻变化,营造了良好的设备运行环境,也为推行设备全员管理奠定了基础。

以上是我车间在设备管理工作中的一些做法,但我能清醒的认识到,设备管理工作离标准相差甚远。我要认真总结不足之处,虚心学习他人在设备管理方面的先进经验和做法,建议公司有时间组织到及他兄弟单位学习他人经验,博采众长,共同进步,全面提升车间设备管理水平,为我公司动力供应提供有力保障,为黑猫焦化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谢谢大家!

2.交流干部经验交流 篇二

关键词:国有炼化企业,干部交流轮岗,常态化,规范化,制度化

Y炼化企业是隶属于中国石化的国有特大型石化企业, 成立于1983年9月, 主要从事石油炼制及烃类衍生物的生产加工和销售。现拥有年800万吨原油加工、65万吨乙烯、140万吨芳烃、105万吨精对苯二甲酸等45套大型石油化工装置, 每年可生产聚烯烃塑料、聚酯原料、基本有机化工原料、油品、合成橡胶5大类40余种产品1000多万吨, 是目前国内最大的纯苯、对二甲苯、邻二甲苯、PTA、乙二醇、丁二烯和环氧乙烷生产供应商之一。多年来, Y公司认真贯彻中央和中石化集团公司关于加强干部交流轮岗工作的有关要求, 解放思想, 创新机制, 着力破解制约干部交流轮岗工作的瓶颈问题, 积极推进区域内干部“大交流”、“大轮岗”, 取得了较好成效。2010年以来, 共交流轮岗干部405人次, 占比50.2%;其中中层领导人员81人次, 基层领导人员324人次, 进一步优化了领导班子结构, 激发了干部队伍活力, 提升了干部的能力素质, 为“率先打造世界一流”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证和人才支撑。

一、健全制度, 编制计划:干部交流轮岗工作从“柔性”走向“刚性”

问题:目前, 干部管理相关规定对交流轮岗只做了政策性、原则性的要求, 缺乏可操作性。

在干部交流轮岗建章立制方面, Y公司着重在抓制度、促规范上下功夫。

(一) 健全干部交流轮岗管理制度

先后出台了《干部交流轮岗工作实施办法》《关键岗位管理办法》等一系列规章制度, 对交流轮岗的对象、条件、重点、方式、年限、程序等方面做了硬性规定, 做到“两个坚持”, 增强交流轮岗工作的有序性和可操作性。一是坚持干部交流轮岗做到有规有矩。如明确把管人、管财、管物、管工程等“四管”关键岗位的干部特别是单位 (部门) 负责人作为交流轮岗的重点, 任职满6年应当交流轮岗;规定在同一岗位任职满9年的中基层领导人员, 以及在合资企业1个任期届满的委派人员, 应当轮岗交流;符合交流轮岗条件的中层干部, 因工作需要暂缓的, 需报公司党委常委会研究决定, 但暂缓年限不得超过1年。二是坚持干部交流轮岗有利于工作平稳。始终注意控制好“流量”、把握好“流向”和“流速”, 力争做到“小幅度、多频次”, 以交流增活力, 以适度保稳定, 防止遍地开花、大进大出。如明确规定, 干部每年交流轮岗面占全体干部的20%左右, 同一部门的干部原则上每年调整面不超过30%;干部轮岗交流一般每年2次, 结合干部考察任用工作进行。既确保了干部的合理流动和活力, 又保证了队伍的相对稳定和工作的有效开展。

(二) 做好干部交流轮岗计划编制

按照干部交流轮岗管理制度的有关要求, 结合人力资源发展规划, 由组织人事部门编制年度中基层领导人员交流轮岗计划并报党委 (常委) 会审定后实施。计划中包括:一是需要“压担子”培养的优秀年轻后备干部, 公司层面每年从中层后备中优选30名“80”后年轻干部, 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 采取对口交流、挂职培养、党政兼职等方式, 强化实践锻炼;二级单位层面严格执行年度计划, 具体负责本单位基层后备人员的交流轮岗工作。二是在“四管”岗位任职满6年以及在同一岗位任职满9年的中基层领导人员, 按照干部管理权限, 中层人员交流由公司组织人事部门在每年年初提出初步方案, 经酝酿后提交党委常委会讨论决定;公司机关基层人员交流由公司组织人事部门与相关部门负责人沟通后, 提出具体方案, 经联合部务会讨论并提交公司领导审定后实施;二级单位基层人员交流由各单位组织人事部门制订具体方案, 提交本单位党委会讨论决定后实施。三是在合资企业1个任期届满的中基层领导人员, 结合年度干部考察任用工作统筹开展交流轮岗。每年年底, 在回顾全年度干部交流轮岗计划执行情况的基础上, 分类别滚动调整交流对象数据库, 确保交流轮岗工作的常态化。

二、创新机制, 理顺渠道:干部交流轮岗工作从“零散”走向“系统”

问题:干部交流轮岗工作往往由于实施的范围窄, 交流的渠道少等原因, 存在“碎片化”交流轮岗的现象;同时由于体制机制的约束, “围墙内”交流多, “围墙内外”交流少, 交流轮岗工作的系统性不足。

Y公司先后与巴斯夫、林德、伊士曼、碧辟等跨国公司组建了6家合资公司, 在2007年底全资收购了两家异地石油化工公司, 形成了“一企三地”的格局。在工作中, 坚持干部交流轮岗“一盘棋”, 把交流轮岗工作纳入干部队伍建设和深化人事制度改革的整体部署中, 通盘考虑, 统一调配, 积极推动公司范围内的“大交流”“大轮岗”, 努力实现“两化”, 不断探索具有自身特色的干部交流轮岗新模式。

(一) 实现干部交流轮岗空间的“多维化”

一是积极推进合资企业与公司本部干部之间的交流轮岗。2010年以来, 派往合资公司工作的中层领导人员13人, 基层领导人员10人;合资公司回本部工作14人。目前公司中层领导人员中共计40人有合资公司工作经历, 占比25.3%。通过交流, 促进了经营思想、管理模式、文化理念的交汇融合, 公司本部利用合资企业的体制机制和管理优势, 为深化内部改革提供了可借鉴的“参照系”;同时合资公司在安全生产、检维修等方面借鉴了公司本部成功的管理经验, 提升了自身的安全生产管理水平, 实现了合资双方的共赢。二是积极推进子公司与公司本部干部之间的交流轮岗。2007年两家异地石油化工公司并入公司后, 如何加快企业文化、管理理念、制度建设等方面的融合和接轨, 是摆在当时最需要迫切解决的难题。公司采取了选派本部二级单位“一把手”、设备、财务管理人员赴两家子公司任总经理、副总经理、总会计师等职务, 抽调子公司正职后备人员赴本部挂职锻炼的方式, 在确保两家子公司干部队伍总体平稳过渡的基础上, 加快了接轨融合的步伐。目前, 两家子公司发展态势良好, 发展模式上, “不与大厂比规模, 要与大厂比特色”, 打造以高附加值溶剂油、石蜡为特色的精细化工龙头企业的发展思路已明晰;生产经营上, 已实现与公司本部“一企三地”的资源利用一体化, 生产运行协同化;管理改进上, 与公司本部同步进行的一体化管理体系建设已基本完成, 多体系并存、重复交叉等问题得以解决, 制度标准化、信息化试点工作正有序开展。三是积极推进党政之间干部的交流轮岗。在重点抓好工艺、设备等主体专业干部培养的同时, 注重政工干部的成长。按照“不懂生产经营的不能担任党委书记, 不懂党建工作的不能担任行政一把手”的标准, 把有担任厂长 (经理) 潜质的副厂长 (副经理) 提任为党委书记兼副厂长 (副经理) , 实行“一岗双责”。2010年以来, 党政之间中层干部交流或兼职共计15人。目前Y公司中层领导人员中73人兼有党政相关工作经历, 占比46.2%, 较好地促进了领导干部在政治上、业务上的协调发展。

(二) 实现干部交流轮岗方式的“多向化”

根据干部成长规律和周期, 在规范干部交流工作的基础上, 科学确立交流轮岗导向, 实行分类推进, 实现干部多形式、宽领域的有序交流。一是立足于锻炼, 实行“培养性”交流轮岗。把握早压担子早成才、晚压担子晚成才、不压担子难成才的干部培养规律, 坚持把实践锻炼作为能力提升的基本途径, 依据每年度制订的干部交流轮岗计划, 把比较成熟的后备人选放到合资企业、1400万吨炼油改造、科研示范项目建设现场接受锻炼和考验, 实施“应急性”交流培养;重点选拔一些有潜质的优秀年轻干部在机关部门和二级单位间对口交流, 接地气、长才干, 实施“系统性”交流培养;建立后备干部培养档案, 年底听取“三述”汇报, 把握其能力素质不足之处, 有针对性地实施“跟踪性”交流培养。二是立足于改善, 实行“竞争性”交流轮岗。在二级单位、部门岗位空缺且内部无合适人选的前提下, 通过面向全公司范围 (包括公司本部、合资企业、全资子公司) 开展公开竞聘的方式, 用“竞争性选拔”锁定优秀人才, 实现“互补性”交流。三是立足于教育, 实行“警示性”交流轮岗。对于表现较差, 不宜在原单位 (部门) 继续任职的干部, 从警示干部的目的出发, 实施强制性交流轮岗。

三、完善措施, 关心关爱:干部交流轮岗工作从“要我交流”走向“我要交流”

问题:在干部交流轮岗工作中, 往往存在交流轮岗个体不情愿的现象, 特别是那些从行政交流到党务、从关键岗位交流到辅助岗位、从本部交流到异地的干部, 或多或少有“被交流”、“被轮岗”的失落心态。究其原因, 主要是保障措施落实不到位, 前期动员和后期心理疏导力度不够。

完善的保障措施, 是推进干部交流轮岗工作得以有效实施的重要保证。在工作中, Y公司重点在建立干部交流轮岗的激励保障机制和关怀帮助机制上下功夫, 努力实现干部交流轮岗工作从“要我交流”向“我要交流”的转变。

(一) 建立干部交流轮岗的激励保障机制

在选拔任用方面, 将交流轮岗工作与干部的提拔使用有机结合起来, 在《竞争性选拔中基层领导人员管理办法》中, 积极引入业绩履历加分体系, 明确规定“有2个以上科级职位任职经历的 (含合资企业相当职位) , 加0.5分”。在配套制度方面, 按照中石化集团公司关于领导干部异地交流若干规定有关精神, 结合公司实际, 制定了《中基层领导人员异地交流任职配套管理暂行办法》, 明确了异地交流人员的租房补助、生活津贴执行标准。在教育培训方面, 将合资企业委派人员纳入公司培训体系。组织委派人员参加公司举办的各类培训, 如中层领导人员赴延安干部学院、井冈山干部学院培训, 党的十八大精神培训, 公司一体化体系培训, 管理哲学、科学发展、能力建设等方面的专题讲座等, 同时积极推荐委派人员参加总部、省市举办的各类高级人才培训班。

(二) 建立干部交流轮岗的关怀帮助机制

3.四川总队试行干部异地交流任职等 篇三

四川总队试行干部异地交流任职

四川调查总队采取四项措施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培养,促进干部科学流动,尽快成才。

一是试行干部异地交流任职。根据班子情况和干部培养需要,有计划地选拔干部系统内异地交流任职。既为年轻干部提供了施展才华的舞台,也较好地改善了调查队领导班子结构。

二是选拔总队干部到市县调查队任职。把干部上挂下派作为系统培养干部的重要途径和战略举措,着重提升干部的协调能力、管理能力和执行能力。2008年,四川调查总队选拔6名优秀年轻干部下派到市、县调查队任副队长;今年下半年,拟继续选拔3—5名优秀年轻干部到市(州)调查队任职。

三是逐步建立干部横向交流制度。已与省委组织部门协调沟通,争取把系统干部安排到党政主干线和其他部门挂职锻炼(或交流任职)。同时,接收主干线干部到总队挂职。

四是逐步建立干部定期轮岗制。按照国家统计局有关规定,推进干部轮岗工作,原则上在同一岗位工作3-5年(临近退休的除外)的领导干部要实行交流轮岗,注重培养一专多能的复合型干部。

辽宁

辽宁总队要求

围绕四项建设加强基础工作

近日,辽宁调查总队组成以总队长、副总队长和总队长助理为组长的三个检查组,分别深入到沈阳、大连、鞍山、抚顺、盘锦、铁岭、葫芦岛等地检查农村统计调查基层基础工作,并提出要围绕业务建设、制度建设、队伍建设、管理考核为主要内容来加强基层基础工作建设。

一要进一步提高调查户的记账水平和对统计指标的理解能力,以提高农村住户的配合程度,确保统计调查源头数据质量,为党和国家提供真实可靠的农村统计调查数据。

二要继续加强基础工作规范化建设,树立和推广典范作用。

三要切实加强入户调查工作,了解和掌握真实情况。

四要继续加强数据质量的评估,为科学发展提供准确依据。

五要加强方法制度的探索和研究,在实际工作中对现行的方法和制度积极探索,例如城市住户调查可行性研究等,使之日臻完善。

六要继续加强数据审核工作,特别是人工审核,要在上机录入前消灭差错;要保证原始报表、数据录入与上报数据一致;做好对原始数据的归档工作,要求保存2年。

山西

太原市局“四个转变”

提升统计服务能力

今年以来,针对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山西太原市统计局继续秉承“用数据说话,为决策服务”的统计服务理念,紧密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不断创新服务方法、提高服务水平,通过转变统计服务模式,在为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过程中,及时提出有参考价值的分析,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

从事后统计向事前、事中、事后统计并重转变。树立“全过程统计”意识,弱化事后性、被动性,增强统计前瞻性、主动性,切实做到“事前统计抓预警、事中统计抓监测、事后统计抓研究”。

从集中为领导机关服务向为社会各界服务转变。不断延伸服务触角,在为各级党政领导提供优质统计服务的基础上,加大对社会各界服务力度,充分体现统计服务的广泛性和实用性。

从侧重提供数据信息向提供数据、深度分析并重转变。进一步加强定性和定量分析,避免简单地就数据论数据,就统计论统计,有的放矢搜集信息线索,掌握第一手资料,在充分掌握有关数据的基础上,开展深入分析和研究,拓展统计服务的深度。

4.组工干部原创经验交流材料 篇四

能力是干事之基,成事之本。习近平总书记为第四批全国干部学习培训教材作序要求全党同志要有本领不够的危机感,以时不我待的精神,一刻不停增强本领。作为组工干部,从事的是党的重要组织基础工作,更应该强化本领危机意识,着力围绕“四种能力”建设,练就过硬本领。

勤学善思能力。学习是每一位领导干部的第一要务。组工干部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把学习作为自身“强筋壮骨”的有效“药方”,自觉养成勤于学、敏于思的好习惯,坚持做到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以学益智,以学修身,以学增才。要着力围绕自身政策理论、业务知识和文化素养建设,不断在学习思考中更新知识内容、优化知识结构、拓宽知识视野,着力提高自身综合能力素质。

建言献策能力。组织工作的一项重要职能就是为党委发挥参谋助手作用,这也是组工干部必备的一项重要能力。组工干部要善于围绕组织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把握组织工作发展特点和规律,在实践中发挥自身观察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重点强化组织工作信息调研,积极撰写符合组织工作科学化发展的理论调研文章,为推进新时期党的组织工作提供决策参考,切实当好党委的参谋助手。

创新担当能力。激发组织工作活力要靠创新驱动,更需担当精神。要结合新时期、新形势下的组织工作发展要求,进一步深化对组织工作特点和规律的认识,树立创新担当意识,坚决摒弃“只防出错、不求创新”、“无错就是功”的消极心态,看准了的就要先行先试、敢作敢为,决定了的就真抓实干、强势推进,着力提高组织工作的创新方法执行力,真正做到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不出事。

5.青年干部培养经验交流材料 篇五

培养青年干部,特别是培养选拔胜任重要岗位的青年干部,是一项关系长远发展的战略任务,是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的重要环节。建设系统在青年干部培养过程中,坚持轮岗锻炼、培训交流、重点培养等措施为青年干部成长搭建平台,取得了明显效果;但是在干部培养过程中存在的几个问题不容忽视。

一、建设系统青年干部队伍现状及培养做法

青年干部队伍现状。建设系统将40岁以下干部界定为年轻干部,重点加以培养。目前,建设系统共有干部职工60人,其中青年干部26人。按年龄结构划分,30岁以下青年干部5人,占全系统人数的8.3%;30岁至40岁青年干部21人,占全系统人数的35%。按学历层次划分,本科学历11名,占全系统人数的18.3%;大专学历12名,占全系统人数的20%;中专学历3名,占全系统人数的5%。按职务构成划分,中层干部13人,占全系统人数的21.6%;后备干部2人,占全系统人数的3.3%。按政治面貌划分,党员11人,占全系统人数的18.3%;团员6人,占全系统人数的10%;一般青年干部9人,占全系统人数的15%。青年干部培养做法。一是科学管理,优化结构。严格按照《干部任用管理条例》规定,对中层干部进行竞争上岗,通过民主推荐、自荐、民主测评等程序,部分青年干部脱颖而出,走上了中层干部岗位,优化了单位中层干部的年龄结构,让更多的青年干部得到了多岗位的锻炼。二是强化学习培训,扩大交流。在建设系统开办青年夜校,将每周三定位青年干部学习日,做到学习计划具体、学习时间充裕、学习内容丰富、学习方式科学,着力为青年干部成长营造良好氛围。定期组织青年干部外出学习,先后选派3名青年干部参加省业务培训班学习,2名青年干部到县委办、政府办跟班学习,1名青年干部到新农村建设试点村挂职锻炼学习,4名青年干部到县委党校青年干部培训班学习,9名青年干部进行股室岗位间交流。通过学习交流,青年干部的视野进一步开拓,综合素质和实践水平进一步提高,最终有2名青年干部被提拔到乡镇XX县委有关部门任职。三是集中推荐,充实力量。根据县委组织部要求,积极做好副科及副科以上后备干部的推荐和培养工作,经过民主推荐、党政班子集体讨论,推荐3名副科级干部进班子,4名优秀青年成为后备干部培养对象。

二、青年干部培养存在的问题

青年干部作为一个起点文化素质较高、接受新事物能力较强的群体,是推动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主力军。在青年干部培养过程中,制约青年干部成长的因素主要有外部原因和内部原因。外部问题及原因:

(一)培养方式不科学,缺少针对性。目前,对青年干部的培养主要分为自身素质培养和组织培养。调查发现,80%以上的青年认为成才的关键是靠自身素质,但有50%以上的青年认为成才关键是靠组织培养。因此,单位组织有针对性地、合理的安排培养措施是很有必要的。

(二)岗位交流不够多,发展空间有限。青年干部培养和岗位交流不够。部分青年干部认为自己的工作岗位适合自己,不愿意交流;部分青年干部认为有必要进行岗位交流,但交流机会较少,特别是对重要岗位和大家都不愿去的岗位要加强岗位轮换的力度,为青年干部的尽快成长创造条件、提供机会,调动青年干部的积极性。

(三)群团组织的作用发挥不明显。群团组织在青年干部成长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从建设系统实际情况来看,机关党支部、团支部、工会、妇代会等群团组织的班子中,青年干部所占比例不高,青年干部积极参与各项社会活动、创新地开展工作的积极性不高。自身问题及原因:

(一)对未来信心不足。一些青年干部定位不准确、目标不清晰、志向不远大,对未来缺乏信心,工作缺少动力。特别是目前各个单位年轻干部少,劳动的强度相对不稳定,使得青年干部工作忙时疲于应付,闲时就无所事事,造成青年干部责任心不强,缺乏求真务实的进取精神。

(二)学习主动性不强。有的青年干部缺乏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和积极性,把学习看作是一种负担,而不是当作提高自身素质的需要;有的对理论学习不重视,又不注重在实践中加以总结运用,在运用理论分析、解决实际问题方面的能力显得比较薄弱;有的忙于事务和不必要的应酬,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理解不深,把握不准,缺乏青年干部应有的学习热情。

(三)工作经历不丰富。不少青年干部的工作经历比较单一,从学校直接到机关,缺少实践岗位锻炼。部分青年干部进机关后安于现状,缺乏工作热情、进取精神、创新意识、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遇事不沉着,无法挑重担。因此,大多数青年干部需要下派到基层和安排到重要岗位上进行锻炼,丰富工作经历。

三、加强青年干部培养的几点建议

(一)营造氛围,为青年干部的成长创造良好环境。

1、优化外围环境。要充分认清青年干部培养的重要性,正确看待青年干部在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把握青年干部的自身特点和成长规律。坚持做到研究干部工作时,有培

培养青年干部,特别是培养选拔胜任重要岗位的青年干部,是一项关系长远发展的战略任务,是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的重要环节。建设系统在青年干部培养过程中,坚持轮岗锻炼、培训交流、重点培养等措施为青年干部成长搭建平台,取得了明显效果;但是在干部培养过程中存在的几个问题不容忽视。

一、建设系统青年干部队伍现状及培养做法

青年干部队伍现状。建设系统将40岁以下干部界定为年轻干部,重点加以培养。目前,建设系统共有干部职工60人,其中青年干部26人。按年龄结构划分,30岁以下青年干部5人,占全系统人数的8.3%;30岁至40岁青年干部21人,占全系统人数的35%。按学历层次划分,本科学历11名,占全系统人数的18.3%;大专学历12名,占全系统人数的20%;中专学历3名,占全系统人数的5%。按职务构成划分,中层干部13人,占全系统人数的21.6%;后备干部2人,占全系统人数的3.3%。按政治面貌划分,党员11人,占全系统人数的18.3%;团员6人,占全系统人数的10%;一般青年干部9人,占全系统人数的15%。青年干部培养做法。一是科学管理,优化结构。严格按照《干部任用管理条例》规定,对中层干部进行竞争上岗,通过民主推荐、自荐、民主测评等程序,部分青年干部脱颖而出,走上了中层干部岗位,优化了单位中层干部的年龄结构,让更多的青年干部得到了多岗位的锻炼。二是强化学习培训,扩大交流。在建设系统开办青年夜校,将每周三定位青年干部学习日,做到学习计划具体、学习时间充裕、学习内容丰富、学习方式科学,着力为青年干部成长营造良好氛围。定期组织青年干部外出学习,先后选派3名青年干部参加省业务培训班学习,2名青年干部到县委办、政府办跟班学习,1名青年干部到新农村建设试点村挂职锻炼学习,4名青年干部到县委党校青年干部培训班学习,9名青年干部进行股室岗位间交流。通过学习交流,青年干部的视野进一步开拓,综合素质和实践水平进一步提高,最终有2名青年干部被提拔到乡镇XX县委有关部门任职。三是集中推荐,充实力量。根据县委组织部要求,积极做好副科及副科以上后备干部的推荐和培养工作,经过民主推荐、党政班子集体讨论,推荐3名副科级干部进班子,4名优秀青年成为后备干部培养对象。

二、青年干部培养存在的问题

青年干部作为一个起点文化素质较高、接受新事物能力较强的群体,是推动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主力军。在青年干部培养过程中,制约青年干部成长的因素主要有外部原因和内部原因。外部问题及原因:

(一)培养方式不科学,缺少针对性。目前,对青年干部的培养主要分为自身素质培养和组织培养。调查发现,80%以上的青年认为成才的关键是靠自身素质,但有50%以上的青年认为成才关键是靠组织培养。因此,单位组织有针对性地、合理的安排培养措施是很有必要的。

(二)岗位交流不够多,发展空间有限。青年干部培养和岗位交流不够。部分青年干部认为自己的工作岗位适合自己,不愿意交流;部分青年干部认为有必要进行岗位交流,但交流机会较少,特别是对重要岗位和大家都不愿去的岗位要加强岗位轮换的力度,为青年干部的尽快成长创造条件、提供机会,调动青年干部的积极性。

(三)群团组织的作用发挥不明显。群团组织在青年干部成长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从建设系统实际情况来看,机关党支部、团支部、工会、妇代会等群团组织的班子中,青年干部所占比例不高,青年干部积极参与各项社会活动、创新地开展工作的积极性不高。自身问题及原因:

(一)对未来信心不足。一些青年干部定位不准确、目标不清晰、志向不远大,对未来缺乏信心,工作缺少动力。特别是目前各个单位年轻干部少,劳动的强度相对不稳定,使得青年干部工作忙时疲于应付,闲时就无所事事,造成青年干部责任心不强,缺乏求真务实的进取精神。

(二)学习主动性不强。有的青年干部缺乏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和积极性,把学习看作是一种负担,而不是当作提高自身素质的需要;有的对理论学习不重视,又不注重在实践中加以总结运用,在运用理论分析、解决实际问题方面的能力显得比较薄弱;有的忙于事务和不必要的应酬,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理解不深,把握不准,缺乏青年干部应有的学习热情。

(三)工作经历不丰富。不少青年干部的工作经历比较单一,从学校直接到机关,缺少实践岗位锻炼。部分青年干部进机关后安于现状,缺乏工作热情、进取精神、创新意识、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遇事不沉着,无法挑重担。因此,大多数青年干部需要下派到基层和安排到重要岗位上进行锻炼,丰富工作经历。

三、加强青年干部培养的几点建议

(一)营造氛围,为青年干部的成长创造良好环境。

1、优化外围环境。要充分认清青年干部培养的重要性,正确看待青年干部在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把握青年干部的自身特点和成长规律。坚持做到研究干部工作时,有培

养管理青年干部的内容;培训干部和选送学员时,注重青年干部的数量;在推荐后备干部时,以青年干部为主。加强督促检查,推动青年干部培养工作的协调发展。

2、建立激励机制。建立青年人才队伍考评制度,做到“考、评、奖、提”四位一体,鼓励“小步快跑”,逐步在中层干部中增加40岁以下青年干部的比重。对于在局内工作期间通过创作或公开发表专业学术论文的青年干部,经过一定程序的价值认定,可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对表现优秀且专业能力较强的青年干部,可在局内岗位轮换时优先考虑,并作为青年业务骨干加以培养;对理论功底深厚、在局内做出突出贡献且有较强的专业能力和管理能力的青年干部,可列为后备干部选拔对象。

(二)加强培养,为青年干部积累经验提供平台。

1、注重多岗位锻炼。一是实行轮岗锻炼。要求40岁以下青年干部必须具有本单位3个以上的岗位锻炼经历(每个岗位工作时间不得少于1年)。本单位岗位锻炼包括专业工作岗位和综合工作岗位锻炼。二是实行跟班锻炼。制定青年干部跟班学习方案,坚持每年选调优秀青年干部到其它部门跟班学习,培养青年干部的实际工作能力,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提高从政治、全局高度思考、分析和处理问题的水平。三是实行挂职锻炼。坚持每年选派一名年轻干部到新农村试点村或者行业企业挂职锻炼一年,促进青年干部积累经验,提高政策水平,增强宏观思维和驾驭复杂局面的能力。四是实行重要岗位锻炼。有意识有目地安排青年干部参与重大项目建设,并委以重任,具体负责调查项目的组织协调和调查方案的组织实施,培养其组织能力。

2、注重多渠道培训。一是实行“请进来、走出去”培训。聘请专家学者为青年干部进行领导科学、政治、经济等方面的高层次讲座,为青年干部提高素质铺路搭桥;有计划地选派基础较好、有发展潜力的青年干部到高等院校学习深造,鼓励青年干部积极参加各类高等教育,出台相应实施办法在时间和费用上予以帮助;组织优秀青年干部到发达地区学习经验、更新观念、开拓视野、增强发展经济意识,激发青年干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二是加强业务培训。按照“缺什么补什么”原则,利用青年夜校平台,合理设置课程,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开展法律法规、网络、计算机应用、电子政务等方面知识的学习和培训,不断拓宽青年干部知识面,提升青年干部综合业务能力。三是强化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培训。要求青年干部每年进行不少于5天的政治理论脱产培训,加强对青年干部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职业道德教育,增强事业心责任感。

(三)健全机制,为青年干部施展才能提供保障。

1、建立青年干部信息库。建立青年干部信息库,对青年干部实行动态管理、跟踪记实,详细记录学习、培训、提拔、奖惩等情况,有利于组织及时了解和考核优秀干部,增强指导管理青年干部队伍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2、建立领导帮带机制。建立领导帮带机制,加强领导干部对青年干部的引导作用,对在思想上、工作上遇到解决不开的问题及时疏导,帮助青年干部快速成长。帮带制度可做到“三定”:定人,落实分管领导与青年干部结对方式;定时,帮带时间可定一年或二年;定内容,针对青年干部思想、工作岗位、工作情况及发展方向确定帮带内容。

6.学生干部经验交流会 篇六

一、活动目的营造良好的学习工作气氛,促进各项工作的开展。树立榜样,传授经验,交流学习工作方法,提高学生干部素质。

二、活动主题

携手互助,共同进步。

三、活动地点

二号教学楼206教室

四、活动时间

2011年12月3号星期六下午四点半到六点半

五、活动形式

1.自述形式:首先邀请学生干部自述学习、工作和生活方面经验。

2.问答形式:提问,邀请学生干部进行回答,已达到活动效果。

六、活动流程

1.介绍与会老师、学生干部;

2.邀请财会系副主任霍老师、团委书记王老师进行开场讲话;

3.邀请学生会主席王安忠、团委副书记牛丹丹分别进行发言;

4.邀请副主席、系学生会各部副部以上及大三各班班干部(班长、团支书、学委)发言,介绍实战经验;

5.现场交流,进入问答交流环节;

6.寄语(每人一句,自愿原则);

7.邀请与会老师对此次交流会活动进行总结发言;

8.会议结束,有序离场。(要求在这次交流会后,以班级为单位交一份会议总结,交到组织部)

七、准备工作

1.邀请老师及相关与会人员(系学生会主席、副主席、团委副书

记、各部副部以上成员,各班班长、团支书、学委),并通知系学生会与会干部和大三各班与会班干部准备5分钟的发言稿;

2.交流会相关场地确认,会场的布置;

3.交流会前期宣传准备;

4.会后场地恢复工作。

八、注意事项

(一)各部分工

1.学习部、秘书部:做好相应的会议记录;

2.宣传部:做好相应的前期宣传工作及现场的拍照工作;

3.自律部:负责人员签到,控制入场秩序;

4.体育部、生活部:负责会场布置,活动前后期的卫生工作;

5.组织部:负责会场安排工作、活动程序安排、活动现场气氛。

(二)其他

1.相关工作人员提前二十分钟到场,与会人员提前五分钟到场;

2.主持人稿件审核(把握好时间和会场气氛);

3.大一六个班、大二七个班、大三五个班,学生会相关成员,大约80人。

组织部

7.交流干部经验交流 篇七

12月2日, 农业部举办2014年中青年干部学习成果交流会。农业部党组副书记、副部长余欣荣出席会议并讲话。他指出, 农业部中青年干部学习交流活动举办5年来, 参与面越来越广、形式越来越活泼多样、内容越来越丰富, 已经成为农业系统中青年干部交流学习的重要平台, 对于帮助中青年干部养成良好学习习惯, 提高调查研究水平发挥了重要作用。

余欣荣对农业部系统中青年干部进一步加强学习提出三点希望。一是学习要以问题为导向。年轻干部脑子里要经常装几个问题, 善于提出问题、思考问题、探索解决问题, 做到厚积薄发、多问精思, 博取专用、勤学苦练。二是学习要以实践为老师。年轻干部要多到农村去了解真实状况、感受农民群众的所思所想所盼、学习基层干部处理矛盾和问题的方法。只有实践这一课学好了、学扎实了, 才能走得更远、迈得更实。三是学习要成为一种新常态。年轻干部要养成学习的习惯和学习的兴趣, 把学习作为生活的必需品, 当作人生的追求, 使学习成为人生的新常态。要在学习中不断充实自己、完善自己, 做一个有理想、有信念、有道德、有知识的人, 一个乐于为“三农”事业奉献终生的人。

今年中青年干部学习交流活动由人事劳动司、办公厅、机关党委、部青联共同主办, 围绕“深化农村改革、推进农业现代化”主题, 设置了“中国人的饭碗”、“舌尖上的安全”、“农民的钱袋子”、“美丽乡村”和“又生春雨再兴农”5个专题, 分别由种植业管理司、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局、产业政策与法规司、科技教育司和直属机关党委牵头承办。部系统和农业行业共有238个单位、1459名中青年干部提交了1365篇论文。各专题推荐的优秀选手在学习成果交流会上进行了精彩演讲。

8.交流干部经验交流 篇八

自国家调查队系统体制改革以来,河南调查总队采取多种手段,在河南省内建立起了一套“上下有序、进退有法”的调查系统干部任用体系,使河南调查系统干部管理这盘棋左右逢源、满盘皆活。

领导干部大交流,激活一潭春水。在领导干部任用上“三管齐下”:地市级调查队队长到总队机关任职:总队机关处级干部到地市级调查队任职:各市、县调查队主要领导实施异地交流。这三项措施的实施,恰如激活一潭春水,引领全省调查系统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不断深入。

青年干部大锻炼,为有源头活水来。实施总队机关青年干部下基层和基层青年干部抽调总队相结合的青年干部交流锻炼制度。9月初,总队第一批4名青年干部已经到县级调查队报到,进行为期一年的锻炼。他们将在基层广阔的天地中和一线调查员同吃、同住,并肩工作。同时,基层调查队的优秀青年干部也将获得抽调到总队机关各处室深造锻炼的机会。

河南调查系统干部任用体系的建立,极大地调动了河南调查系统广大干部职工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力地提高了调查执行力、解放了调查生产力、增强了调查公信力。

河北总队:八要求据实上报统计信息

《据实调查上报统计信息的通知》,要求全省调查系统内要提高对统计信息上报工作重要性和严肃性的认识,确保上报统计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

高度重视上报信息的真实性。真实是统计信息的生命,虚假信息不仅误导决策,而且严重败坏统计部门的声誉,各单位务必对此高度警惕。

保证上报信息的真实性。各单位上报的信息,皆应来源于真实的统计调查,严禁闭门杜撰或照搬照抄。

建立健全上报信息基础资料管理制度。调查方案、调查对象信息、调查问卷、数据处理结果及反映问题的影像资料等原始记录,应至少保存一年,以备核查。

加强对上报信息的审核把关。各单位一把手对调查信息质量负总责,各部门主要负责同志亲自审签信息。

规范上报信息的登记制度。各级调查队应妥善保管本单位的《上报信息基本情况表》,以备核查。

建立复核和检查制度。对反映社会经济热点或敏感问题的信息,各单位必要时应从基层单位调取基础调查资料和参考文章进行复核和比对。

建立虚假信息问责机制。一旦发现虚假信息,总队将在全系统范围内进行通报,并启动问责机制,依法依纪严肃处理。

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和专业技能培训。各单位应选派政治可靠,责任心强的同志负责上报信息工作。

黑龙江总队:出台应对突发事件办法及预案

近日,黑龙江调查总队结合实际,制定了《国家统计局黑龙江调查队系统应对突发事件管理办法(试行)》及四个预案。预案重点明确了四方面工作:

预案一应用于突发事件统计应对管理工作。统计工作应对的突发事件主要为:第一类,经济类突发事件;第二类,技术类突发事件;第三类,自然灾害和公共卫生类突发事件;第四类,社会安全和安全生产类事件。

预案二旨在减轻和消除统计信息系统和网络突发事件引起的危害。适用于人为或自然因素引起的突发性危及或可能危及黑龙江省经济社会安全、统计业务工作安全的,或严重干扰统计工作秩序的重大网络与信息安全事件。

预案三旨在提高调查队系统对统计调查信息重大失泄密事件应急处置能力,最大限度地减少失泄密事件所造成的损害。预案对涉密工作应急小组职责、发生泄密事件后处置方法、失泄密事件的查处、责任追究等内容作了重点说明。

上一篇:教师教育全员培训总结下一篇:第一次坐飞机周记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