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公室行政事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研究(13篇)
1.办公室行政事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研究 篇一
我国行政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摘要:企业行政是现代企业的中枢神经,行政管理的广度涉及企业运行的整个过程,是上级领导同各部门员工之间的桥梁和纽带。但在实际的管理工作当中,企业行政管理仍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管理风气不断、模式古板、管理体系效率低下、管理工作脱离实际等。本文针对存在的问题,从管理模式、管理工作、管理体系、管理理念方面提出可行性的创新对策。
关键词:企业行政管理;问题;创新对策;分析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企业在行政管理科学化方面仍面临着严峻的考验。企业行政管理指的是企业行政部门为了自身的生存和发展,而依靠一定的制度、法律、方法及原则对企业进行智能性管理的统一。企业行政管理具有服务、管理、协调三大功能,作用于企业建设和发展,其意义十分深远。但是现实中,企业行政管理仍存在着一些问题,为此,需要采取相应的创新对策来进行改善,这即是本文所要阐述的重点内容。
一、企业行政管理内容概述
企业行政管理是企业参与市场竞争和社会化大生产的客观要求。总体来讲,企业行政管理部门主要包括以下四方面的内容。第一,计划工作。就是对管理的内容及目标加以确定,明确其如何达到这一目标。现代企业行政管理要求必须具备计划性,只有做好对于工作的预测,其行政管理工作的进行才有所依据,这亦是实现企业行政管理科学化,保证其管理作用发挥的重要前提;第二,组织工作。企业运作的基本结构是企业组织结构,企业行政管理人员必须对自身工作任务加以明确,将具体的任务分配到个人;第三,指挥工作。企业行政管理中,采取具体的相应措施,对企业员工的合作分工关系进行确定,明确其在责、权、职层面上的结构体系,以充分调动行政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缓解彼此的冲突,使行政管理人员间的关系得到协调;第四,控制工作。即是对指挥工作各项措施进行控制、监督和调整,通过建立监督系统、奖励机制和奖惩条例来促使其规范地进行,从而使企业行政管理工作具备合理性和有效性。
二、当前企业行政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游击作风”十分普遍
在企业行政管理的操作实践当中,普遍存在着完全凭借主观意愿进行管理的“游击作风”。企业中规章制度尚不完善,明确的分工、逐级授权的工作程序等都存在着无章可循或有章不循的现象。管理中完全凭借负责人或老板的意愿,缺乏科学的决策、研究及落实程序,这种运气主导下的管理形式,使得部门、机构、各级责任人形同虚设,严重影响着员工的势气和行政管理效率,导致了人、财、物资源的巨大浪费。(二)照搬党政机关行政管理模式
受计划经济思维贯性的影响,我国企业行政管理操作中,行政管理干部仍存在着一些机关习气、机关作风,这些干部对企业的行政管理特点和企业实际需要不加考虑,而照搬党政机关的行政管理模式,做表面文章,搞形式主义,按部就班,繁文缛节,官样文章,文牍主义,笔墨官司,公文旅行,咬文嚼字,纸上谈兵,不讲实效,颐指气使,这样的管理形式,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是一种极大的浪费,直接导致员工士气不足、行政管理效率不高,不利于企业效益的提升。
(三)企业缺乏行之有效的行政管理体系
当前,企业行政管理的重点仍放在文书档案管理、办公室管理、总务后勤管理等具体行政事务当中,这一形式带有明显的计划经济色彩。此外,企业为了同国家政府机关相匹配,亦会在其内部设置了相应的管理机关,而对这一机关的管理就成为行政管理中的主要内容,企业行政管理活动受到局限,研究范围集中于事务性活动。也正是企业行政管理部门工作的开展始终围绕着一些具体性的失误,导致了企业行政管理体系的欠缺。(四)企业行政管理工作脱离实际
在企业,行政管理工作脱离实际的现象十分普遍,一些行政管理人员对企业业务不熟悉、不了解,在实施管理时,难以结合部门实际,所发布的规定难以推行,受到其他部门的排斥和反感。受到排斥之后,行政管理人员对各业务部门情况的了解就更加欠缺,进而形成一种恶性的循环。
三、针对企业行政管理存在问题的创新对策(一)选择规范化的行政管理模式
“游击作风”现象的实质反映的是企业行政管理体系的混乱。要改变现状,就应将企业行政管理的重点放在合理的、行之有效的结构体系和管理制度规章制度设置上,从而使在行政管理工作中,各部门岗位处于一种良性的运作状态。在企业行政管理工作中,各岗位和上下级间的工作不仅要细化,还要对职责和权力加以明确,以减少管理人员间的相互推诿。(二)确保行政管理工作的合理性
为了消除企业行政管理中存在问题,就要求结合企业行政管理特点和企业实际需要来开展工作。企业行政管理工作必须从企业经济利益角度出发,明确自身服务角色,切忌居功自傲的心态。此外,企业行政管理部门还应进一步强化自身管理职能,将一般性质的企业管理职能注入到企业行政管理实践工作当中。将企业行政管理工作深入到企业各相关业务部门当中,改善双方关系,促进部门协调,形成良性循环。(三)建立完善的行政管理体系
企业行政管理体系的构建应包括权利体系、技术体系和事务体系三方面内容。权利体系即行政架构,其建立时应涉及职能分解、人事相合。结构设计等多个概念;技术体系的建立以达到技术职称的作用,应包含管理中的领导与管理、沟通与协调、控制与监督;事务管理体系的建立同其他事务体系密不可分,应包含文书档案、办公室管理、会议管理等各方面的管理。
(四)工作的开展应联系实际
企业行政管理工作应时刻以服务企业经济利益为着手点,根据企业实际需要,灵活变通地开展。同时,还应联系实际,构建企业文化建设,增强行政管理人员的忠诚度和责任意识。此外,还应制定切实可行的行政管理制度,内容涉及业务考评、工作要点、服务要求等方面内容,进一步规范行政管理工作。结论
企业行政管理中存在问题的解决,不仅要同企业实际情况相联系,还应从管理体系、管理模式、管理制度等各方面人手,制定相应的解决对策,并积极的实施,从而使行政管理工作有条可依、有章可循的进行
2.办公室行政事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研究 篇二
1 关于企业行政管理的理论概述
1.1 行政管理的概念
行政管理指的是国家行政机关依法对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所进行的管理。如:国家行政机关对自身的机构设置职责分工、人员配备、干部的任免、考核、奖惩等事务的管理, 对国防、外交、民政、公安、经济、文化、教育、科技等社会事务的组织管理等, 均属于行政管理。
1.2 企业行政管理的定义
广义上的企业的行政管理是指以总经理为企业的最高领导, 由行政副总分工负责, 并有专门行政部门组织实施, 最后把上级的总体规划下达到各部门并得以贯彻实施的一个完整的系统和网络。狭义上的行政管理指的是企业行政部门和行政人员依靠企业行政组织, 然后按照企业行政管理系统的行政流程对企业的生产和发展进行有效的管理。企业行政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企业参与市场竞争和社会化大生产的客观需要。企业行政管理指的是依靠企业行政组织, 通过行政渠道对企业进行管理的一系列方案和措施的综合。
1.2.1 企业管理计划
企业管理计划是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为了实现企业的整体目标, 而选择企业发展中的方案进行可行性的计划。也就是对工作内容和目标及达到一定的目标进行量化规定。企业通过计划和决策, 能够更好地确定行政管理的基本任务, 进而能够保证企业行政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现代企业行政管理要求必须具备计划性, 即对具体工作环节进行量化管理更适合现代行政企业管理。这也是现代企业行政管理的依据、保障, 更是现代企业行政管理有效发挥的重要前提。
1.2.2 企业人员的工作职能
企业运行靠的是企业中每位员工协调合作完成的。确定了企业的发展运行计划之后, 然后通过合理的组织协调进行管理工作。企业的组织协调职能就是指企业行政管理对象进行合理的组合、调度, 通过保证各个环节和部门的协调发展, 也是为企业的管理工作奠定重要的基础。所以企业中每位员工都应该有对企业高度负责的工作态度, 要有服务于企业的精神。同时企业中每一位工作人员都必须明确自己的工作职责。企业中每位员工都应该了解企业对职员的具体要求以及奖惩措施, 而且要严格执行和遵守企业的规章制度。
1.2.3 企业监督调控职能
现代企业管理中对员工协作关系、职权范围都有明确的规定。同时还要完善每位员工在企业职、责、权的结构体系。充分调动每位员工工作的积极性是每位管理人员的职责。这项工作是协调企业的不可缺少的润滑剂。所以协调工作的各项措施通过控制、调整和监督建立监督体系, 鼓励制度、处罚条例, 使企业更加规范、更合理、更有效地运行。企业运行就是对实际工作的监查、督导, 发现其中的问题后, 及时进行错误纠正的管理活动。为了能够保证企业的快速稳定运行, 企业管理人员在企业的正常发展过程中监督调控职能显得尤其重要。
2 现代企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 随机工作作风现象普遍
我国企业行政管理操作中, 受计划经济思维贯性影响的企业管理人员, 仍存在着一些机关习气、机关作风, 这些行政管理人员不顾企业的行政管理特点和企业实际需要, 而照搬党政机关的行政管理模式, 做表面文章。例如在现代企业管理中普遍存在着凭主观意思进行管理的随机现象。还有现在的企业管理中有不完善的规章制度、分工不明确, 出现企业管理人员互相推脱职权的现象。在实际企业管理中管理人员凭着自己主观意愿进行随机指导, 造成管理缺乏科学性、有效性。这种随机做法让一些领导组织失去实质性作用, 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及财力。
2.2 行政管理人员的素质有待提高
一个企业中行政管理人员的素质是决定企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管理人员的服务意识是行政工作的基本定位点。行政部门作为企业的一个服务机构, 对企业的关系协调和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首先行政部门管理人员的服务意识应该深入每一个行政人员的意识中, 定位准确了, 工作的方法和方式就清楚了。其次, 强化企业行政人员的合作意识也是一个高效率的企业行政工作质量的衡量标准。行政管理有没有合作、合作的程度怎样可以决定企业是否健康发展, 企业是否能发展。所以良好的合作意识非常重要, 只有与企业各部门的密切配合才能够保证企业行政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才能推动企业工作的稳定运行。所以企业管理人员由于自身素质低, 管理意识差, 管理理念守旧以及管理能力不够等问题, 导致不能有效进行企业行政管理, 以至于造成工作顺序混乱, 上下级关系紧张, 严重影响企业发展。
2.3 企业管理缺乏科学管理体系
企业管理应包含管理中的领导与管理、沟通与协调、控制与监督、事务管理体系的建立及其他事务体系密不可分, 还应包含文书档案、办公室管理、会议管理等各方面的管理。现代企业侧重具体行政事务, 看重眼前的经济效益。很少有企业能根据企业实际情况, 并结合社会发展, 做出一套切实可行的管理体系。更有甚者照搬照抄一些企业的管理模式, 使自己的企业发展停滞不前或走入僵局, 也让企业管理流于形式, 失去实际作用。
3 针对企业行政管理中的一些问题应该采取的措施
3.1 提高企业行政管理人员的管理意识
第一, 进一步加强企业负责人的行政管理意识。让企业相关负责人充分认识到企业行政管理的重要性, 把企业行政管理放到一个重要的地位。例如进行企业行政管理人员企业发展理念培训。看清企业现状, 用发展眼光宏观调控企业发张展方向, 用微观眼光做好详尽的项目发展计划。第二, 认识到行政企业管理的重要性。在工作过程中, 要认识到行政管理的重要性, 把企业行政管理的每个环节都落到实处, 严防流于形式。严禁杜绝随机管理现象发生, 实际有效地发挥行政企业管理的作用, 促进企业迅速发展。
3.2 进一步提高行政管理人员的自身素质
首先要提高行政管理人员的服务意识。有了对企业的服务意识才能更好地为企业发展着想, 促进企业发展。其次, 只有与企业各部门的密切配合才能够保证企业行政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才能推动企业工作的稳定运行。实际操作可为行政管理人员提供参观国内外优秀企业的机会, 或相关学习材料, 开阔行政管理人员的眼界, 才能为促进企业发展作出贡献。
3.3 制定行之有效的科学管理体系
企业要改变现状, 就应将企业行政管理的重点放在合理的、行之有效的结构体系和管理制度规章制度上, 从而使在行政管理工作中, 各部门岗位处于一种良性的运作状态。科学的管理体系应该包括领导与管理, 沟通与协调, 控制与监督, 奖励与处罚等一系列相应条例, 让每一位行政管理人员明确自己义务与责任。层层监督, 层层负责, 让管理的每一个环节都围绕企业发展而进行, 逐步形成发展型管理体系。
3.4 联系实际, 把工作环节落到实处
企业行政管理的宗旨服务于企业经济效益。根据企业实际情况, 灵活运用科学管理体系, 落实每一阶段任务, 顺利完成每一阶段计划。在管理过程中要边总结边修整, 不断完善行政管理体制, 促进企业快速发展。
4 结语
总的说来, 为了适应日益发展的经济和激烈的企业竞争, 企业行政管理人员必须提高管理的理念, 快速提升自身素质, 建立科学有效的管理体系, 才能跟上经济飞速发展, 才能使企业发展立于不败之地。
摘要: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企业行政管理在企业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现代企业管理的中枢神经是企业行政管理。从企业运行的整个过程来看属于企业管理范畴, 同时企业行政管理也是联系领导和下属的纽带, 指导企业发展的桥梁。在实际的企业管理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主要表现在行政管理人员素质低, 管理工作脱离实际, 有效管理系数大大降低, 管理模式呆板、僵化等方面。本文针对这些问题, 从管理理念、管理人员素质、管理模式、管理体系等提出可行性创新措施。
关键词:企业行政管理,问题,创新措施
参考文献
[1]周白雪.小议企业行政管理的创新方法与对策[J].消费导刊, 2012, 10 (1) .
[2]李钊.浅谈加强当前企业行政管理的创新[J].中国商贸, 2012, 35 (8) .
[3]朱翔.关于企业行政管理工作改革创新的相关问题探究[J].科海故事博览.科技探索, 2013, 3 (12) .
3.企业行政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的解决 篇三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问题及对策
在企业的发展中,行政管理的有效性直接关系着企业各项活动、财务、日常管理等多个方面的运行。然而,在企业的实际行政管理中,却存在着很多的问题,严重的阻碍了企业的发展。所以,对于企业行政管理存在问题解决的研究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我国相关领域虽然对行政管理进行了一定的研究,同时也在研究中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仍旧不能满足当下企业发展的需要。因此,在今后的企业发展中,要加强对行政管理存在错误解决方面的研究,从而促进我国企业中行政管理水平的提高。
一、我国企业行政管理存在的问题
我国当下企业行政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比较多,也比较严重,总结起来,其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全盘照搬党政机关的行政管理模式
由于我国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实行计划经济体制,在这种体制下,企业形成了一定的固定模式,在目前的企业行政管理中仍然存在着一些“机关习气”,很多方面还体现着机关作风。一些企业管理的干部完全秉持着过去固有的旧思维,完全与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与新形势下的企业行政管理要求脱钩。在管理上搞形式主义,做一些表面文章,完全脱离了实际,不追求失效。在这种情况下,不仅造成了企业行政管理的效率低下,而且既浪费精力又消耗企业对于行政管理的投入,进而影响企业的效率。
1.2缺乏完整的行政管理体系
在企业行政管理出现一些机关习气的同时,也有一些企业完全摒弃机关作风,在企业行政管理中,完全没有一套科学有效的管理体系,没有完整的规章制度以及各个部门的职责和明确的分工等等。不仅如此,有些企业还出现了有法不依的现象,很多管理的相关事宜全靠领导的个人臆断,完全不理企业的实际情况,决策只凭自己的判断,当然,这些决定也都使他们得到了个人利益,而直接损害的是企业的利益。这样做直接使得企业的一些机构、部门形同虚设,领导对执行层面插手过多,也直接导致了很多管理者无所适从。很多员工至此也失去了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造成了劳资双方的对立。而由于缺乏一整套科学合理的管理体系,使得这种矛盾无法解决,反而愈演愈烈,造成企业人、财、物的极大浪费。
1.3企业行政管理部门与其他部门脱节
我国企业在行政管理过程中还出现了管理部门与生产部门或其他部门相脱节,由于缺乏良好的沟通,企业行政管理部门所发布的相关规定根本不适用于企业其他部门。企业的业务或生产部门甚至会觉得行政管理部门是在给自己的工作设置障碍,很多时候,除非是与企业行政管理部门密切相关的事情必须要他们出面,否则,业务与生产部门基本上与行政管理部门不相往来。这样的情况造成了管理渠道的不畅通,使得其他部门对行政管理部门形成了一种抵触或排斥的情绪。进而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管理与运营部门接触越少就越不了解对方的实际情况,管理脱离实际。反之,管理越来越脱离实际,就越遭受各业务部门的排斥,直接造成彼此隔膜越来越深,造成企业管理不善,运营情况不佳。
二、针对企业行政管理存在问题的创新对策
由上述可知,我国企业的行政管理中管理模式、管理体系等多个方面都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并且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的影响了企业的发展。所以,必须要认真对待企业行政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根据其问题研究其解决措施。笔者在此对企业行政管理中存在问题的创新对策进行了一定的研究,希望能够为企业的发展而做出一些贡献。
2.1选择规范化的行政管理模式
“游击作风”现象的实质反映的是企业行政管理体系的混乱。要改变现状,就应将企业行政管理的重点放在合理的、行之有效的结构体系和管理制度规章制度设置上,从而使在行政管理工作中,各部门岗位处于一种良性的运作状态。在企业行政管理工作中,各岗位和上下级间的工作不仅要细化,还要对职责和权力加以明确,以减少管理人员间的相互推诿。
2.2确保行政管理工作的合理性
为了消除企业行政管理中存在问题,就要求结合企业行政管理特点和企业实际需要来开展工作。企业行政管理工作必须从企业经济利益角度出发,明确自身服务角色,切忌居功自傲的心态。此外,企业行政管理部门还应进一步强化自身管理职能,将一般性质的企业管理职能注入到企业行政管理实践工作当中。将企业行政管理工作深入到企业各相关业务部门当中,改善双方关系,促进部门协调,形成良性循环。
2.3建立完善的行政管理体系
企业行政管理体系的构建应包括权利体系、技术体系和事务体系三方面内容。权利体系即行政架构,其建立时应涉及职能分解、人事相合。结构设计等多个概念;技术体系的建立以达到技术职称的作用,应包含管理中的领导与管理、沟通与协调、控制与监督;事务管理体系的建立同其他事务体系密不可分,应包含文书档案、办公室管理、会议管理等各方面的管理。
结语:综上所述,企业行政管理中存在问题与解决的研究对于企业的不断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然而,当下企业行政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较多,所以,需要研究的解决对策也就相应的增加了。再加之我国相关领域对于行政管理中存在问题的解决对策研究还没有达到一定的深度,因此,不利于企业的发展。所以,要加强对企业行政管理中存在问题解决对策的重视和研究,并且要从企业的多个角度,从行政管理问题的多个方面进行研究,从而研究出更好、更有效的解决企业行政管理问题的方法和对策。
参考文献:
[1]王耀华.企业行政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创新对策分析[J].现代经济信息.2011(10)
[2]许晓明.对于企业行政管理的相关问题探讨[J].时代金融.2011(18)
4.办公室行政事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研究 篇四
林业行政管理是林业建设中的重点工作内容,主要是监督、检查和管理木材的加工、利用、运输、采伐,保护森林资源等,对维护森林生态系统平衡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森林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率越来越高,然而当前的林业建设跟不上社会发展需求,出现大量的乱砍滥伐现象,对森林生态系统造成严重的破坏。针对当前的现状,应加强林业行政管理工作,促进我国林业发展,为保护森林资源奠定基础。本文针对林业行政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合理的对策建议,提高林业行政管理工作的水平,为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一、林业行政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健全的林政管理监督体系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生产和生活对林木资源的需求量持续增加,林业建设的进程跟不上社会发展需求,导致林业资源供不应求,严重影响了森林生态系统的平衡。当前的发展形势对林业行政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应不断建设和完善林政管理监督体系,采用科学有效的监督方式促进我国林业建设,但当前的林政管理监督工作中,缺少法律法规的建设,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林政管理监督的实效性。
(二)缺乏统一、规范的管理模式
当前的林政管理已经取得了一些成绩,但缺乏统一、规范的管理模式,导致林业管理水平降低。在林业建设的过程中,没有制定科学的造林规划,森林资源的林龄结构不合理,未成材的树木偏多,可以开发和利用的树木较少,林业整体发展比较缓慢。加之林政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无法满足社会发展需求,一些林木企业为追求经济利益,不注重林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大量乱砍滥伐、私自占用林地等,导致林业市场一片混乱。
(三)缺乏资金和技术支持
在林业行政管理工作中,多数管理人员认为林业管理不需要科学技术的支持,对林政管理的认知程度较低,在林业建设、检测和规划的过程中,没有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作为支撑,导致林业行政管理的工作质量下降,工作效率极低。此外,在林业行政管理工作中,很少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因此将大量的资金投入到其他项目中,并没有为林业建设投入充足的资金以提升科学技术水平,制约了林业建设的发展。
(四)林业队伍缺乏高素质专业人才
当前林业行政管理工作人员普遍存在综合素质不高的现象,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的专业能力无法满足林业建设发展需求,严重影响了林业行政管理工作的水平。
二、加强林业行政管理工作的几点建议
(一)依法治林
林业行政管理必须要充分利用法律武器开展各项工作,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全面提高管理人员的法律意识,提升林业行政执法水平,实现依法治林的发展方针。同时,林政管理部门需大力宣传依法治林的重要性,通过媒体、电视、广播等渠道向广大群众宣传林业法律法规,提高全民的林业法制意识,积极呼吁群众保护森林资源。
(二)严格打击乱砍滥伐现象
首先,林政管理部门需加强林业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主要宣传《森林法实施条例》《森林法》等,加强从事林业相关工作人员的森林资源保护意识,促使林木行业有序发展,针对毁林开荒、乱砍滥伐、超限额采伐、无证采伐等违法行为,追究其法律责任。其次,需加强林业管理力度,特别是采伐限额管理,制定严格的林木采伐管理制度,杜绝超限额采伐现象发生。同时要重视林地林权管理,为避免林地逆转和流失,必须要对多占乱占、毁林开荒等违法行为进行严肃处理。再次,要积极宣传野生动植物的保护工作,科学地控制其种群数量,掌握野生动植物的分布情况,防治森林病虫害,维护森林生态系统的平衡。最后,林政管理部门需建设护林队伍,做好森林巡护工作,在巡护的过程中,一旦发现问题要立即报告给上级部门,杜绝一切徇私舞弊现象的发生。
(三)构建完善的林业政策体系
1.建立林业产权制度
针对林权所有者的林地林木流转权、林木采伐处置权、林木所有权和林地使用权实行依法保护,如果林地的权属十分明确,当地政府需对林权所有者颁发林权证,并赋予林权证相应的法律效力。对于有争议或者权属不清的林地,林业行政管理部门需要尽快对其进行调查和处理,并颁发林权证,使“两山”责任制更加完善、稳定。
2.建立林业采伐政策
商业性采伐时,不能采伐生态公益林;严格按照相关报批手续进行更新采伐和抚育间伐。
3.制定森林分类经营管理制度
要合理地规划商品林和公益林,形成科学的比例,并针对两类森林资源制定出管理方案。在公益林的管理过程中,要将其纳入公益事业的范畴,获得政府的大力支持。公益林中包括农民自留和集体森林资源,因此需要给出一定的补偿。此外应探索更多获取公益林的途径,不断扩充我国的森林资源。
(四)建立林业行政管理体系
1.由政府组织领导林政管理
当前我国大部分地区的林业已经实现了转型,从传统林业重经济发展转向为生态环境建设,林政管理也开始重点管理生态环境保护,如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荒漠化防护、林业生态工程建设以及造林绿化等,提升了林业建设的公益性,因此,保护生态环境不只是林业部门的事,政府应积极参与进来,为林业建设投入一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并积极鼓励广大群众共同发展林业建设,呼吁群众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从而快速促进我国林业经济的发展,为维护生态环境平衡奉献出力量。
2.保持林政管理体系的稳定性
在林业建设的过程中,树木的生长周期较长,最短要几年时间才能成材。林木属于可再生资源,社会生产和生活也都离不开林业资源,所以,造林规划是一项需要长期坚持的工作,这样社会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在林业行政管理工作中,必须要制定林业相关管理政策和法律法规,采用统一、规范的管理模式,提高其管理力度,保持林政管理体系的稳定性,从而有效开展林业建设工作,促进林业经济的发展。
(五)完善林业部门的职能
5.办公室行政事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研究 篇五
【关键词】固定资产 管理 机制 手续 电算化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以国家投资为主体的社会公共和公益事业得到迅速壮大,行政事业单位添置了大量的通用设备、专业设备、交通运输设备、电气、电子产品及通信设备等等,固定资产总额不断扩大,新会计准则在固定资产的确认、计量、核算等方面发生了较大的修改,但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核算管理工作存在着机制不健全、管理程序混乱等诸多问题,这些情况不仅不利于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的进一步发展,而且对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存在着不利影响,更加不利于贯彻节约能源法,推进公共机构的节能。为此应切实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建设,把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管理纳入规范化、制度化、信息化轨道。本文就针对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中发现的问题和发展对策做了粗浅探讨。
一、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体制不健全
1、领导不够重视固定资产的管理
在平时的财务管理中,多数行政事业单位由于领导的重视程度不够,只注重对有严格的财务开支制度规定的管理,比如对开支权限、开支标准、差旅费的开支标准、集体福利等方面的规定较多而且较为具体和明确;而对固定资产的管理忽视,甚至不予理睬。
2、固定资产管理人员素质不高
固定资产管理人员缺乏责任心和相应的专业知识,常常有意无意漏记固定资产账的现象常有发生,比如某些单位为个人配置的手机、笔记本电脑等,还有些单位由于固定资产管理人员为兼职人员或者无证上岗,不具备基本会计专业知识等原因。
3、内部控制制度不够完善
固定资产管理工作需要各方面的有效衔接,不仅要有金额核算,而且要有数量控制,固定资产数量金额核算需要财务、物资、使用部门的通力合作。但由于许多行政事业单位未建立起完善的内部控制、制约机制,使内部各部门之间缺少相互的制约,无法保证本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置于有效的监督和管理之下。有的单位虽然建立了必要的内部控制制度,但有关人员执行制度的自觉性不强,存在侥幸心理,往往有章不循,有规不守,使内控制度不能发挥应有的效能。
4、责任人处罚机制不到位
根据固定资产管理制度规定要求,应该对造成违规现象的责任人进行处罚。但实际上,一些责任人往往是现任领导或曾担任过领导工作,对其处罚往往是象征性的,或者根本不处罚,造成一些责任人长期逍遥“法”外,制度成为一纸空文。由于对责任人的处罚未得到彻底落实,造成有关负责人责任意识差,对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不重视,结果形成恶性循环,产生更多的违规现象。
二、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程序混乱
1、固定资产管理手续不严
固定资产采购、领用、保管、报废、清查等程序不健全,平时只在会计账面上做出反映,缺少实物登记台账,固定资产领用没有记录,手续不完备,造成固定资产资产管理责任的不明确。固定资产毁损、报废、调拨、变卖、转让时,不按规定的程序报经审批,自行处理,不严格履行规定的程序,账务处理不规范。对固定资产缺乏定期的清查盘点,疏于日常管理。
2、重货币资产,轻实物资产
长期以来重钱轻物,重购置轻管理的思想,对资产的管理没有形成严格的监督约束机制,造成资产闲置和重复购置现象突出,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对拨款的使用和资产的利用效率缺乏有效的监督和考核。
3、固定资产账实不符现象突出
固定资产的账实不符主要表现在会计信息不真实、不及时、无法真实反映和有效控制固定资产实物状况,不能真实反映固定资产的数量和增减变化情况,有的单位固定资产账面价值与实有固定资产相差甚远。如有的办公楼早已竣工投入使用多年了,仍挂在往来账上,没有按照财务制度规定清理入账。还有新购置的固定资产无验收、无登记入账;报废、报损的固定资产没有冲减等。
三、政府资产管理制度执行不到位
没有充分利用预算、政府采购等手段对固定资产进行有效的事前、事中监控。财务部门在做预算的时候,对本单位现有固定资产的情况缺乏整体概念,对固定资产购置的预算编制随意性较大,没有从节约、整合资源的角度合理安排固定资产购置预算。在购买固定资产的时候,对必须进行政府采购的固定资产范围、种类认识不深,导致在固定资产购置过程中政府采购制度执行不严,单位自行采购了事。如此一来,难免出现“价高货廉”、“人情采购”,达不到“少花钱多办事”,建设节约型机关的目的,严重者还会导致商业贿赂等违法违规的情况发生。
综上所述,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之所以会存在上述种种问题,很大程度上来源于历史上长期粗放式管理形成的遗留问题积淀,还有一部分源于现有体制的不完善。针对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应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固定资产管理体制,做到“权责分工明确,管理高效有序,过程公开透明,监督检查到位”。据此我提出如下建议:
一、加强改进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制度
1、建立岗位责任制,明确责任人
固定资产主要包括房屋和建筑物、专用设备、运输设备、家具、文物和陈列品、图书等。这部分固定资产占单位资产比重较大,因此要明确责任人,严格执行《》,建立固定资产管理岗位责任制,对固定资产定期进行清查盘点,并按照国定资产的有关规定办理报批手续。各单位应建立资产管理责任机制,实行单位主要领导为全面责任人、分管领导为主要责任人、使用部门负责人为直接责任人的三级管理责任制。明确相关责任人的职责范围,将资产管理责任落实到人,定期考核责任履行情况,切实管好各项资产管理工作。
2、设置管理岗位,加强岗位培训,提高管理人员素质
首先单位领导必须重视,进一步提高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管理意识,提高管理意识是提高管理的关键。认识不到位,措施就难以落实,要克服那种重面上、形式上的重视,把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管理作为考核领导干部和每一名管理人员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
设置固定资产管理岗位,实行竞聘上岗。资产管理员作为各级资产业务的具体经办和管理人员,必须有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和责任心;资产管理员必须由会计人员持证上岗,杜绝无证上岗现象,严格执行有关财经法规,规范和完善账务处理,做好固定资产管理的基础工作,保证账账、账实相符。资产管理员应认真学习相关资产管理的知识和文件,努力提高自身业务素质,对各类资产的名称、功能、存放地点、使用情况等要做到心中有数。要认真学习相关固定资产管理及业务流程,严格按照业务流程办理各项业务,保证账实相符。同时要及时建立健全各级固定资产台账,完备实物信息资料。要对各部门管理使用的资产由具体保管、负责人签字确认后报财务部备查,按月对财务部入账登记的新增资产进行核对、确认。通过加强业务培训和学习,不断提高业务素质。
3、加强固定资产事前、事中、事后的管理
加强固定资产的事前管理,就是要把好“预算关” 在编制预算的过程中,对固定资产购置预算根据实际需要作全盘考虑,坚持面向基层、突出重点、保证急需、勤俭节约的原则,根据各部门的职能需要,制定合理的固定资产配置标准。在单位需要整批购置设备且金额超过3万元以上,要通过政府采购方式,进行招投标方式进行购买,防止采购过程过出现商业贿赂等违法违规的情况发生。
加强固定资产的事中管理就是:一要健全固定资产保管领用制度,做到购置时有验收,领用时有登记,要在固定资产出库环节及时登记固定资产卡片,制作标签,认真粘贴,做到账卡签一对一。二要规范固定资产日常核算,健全固定资产总账、明细账、卡片等资料,做到账卡、账账、账实相符。三要建立固定资产使用人责任制度,确保固定资产按规定用途合理使用。四是要对造成固定资产损失的有关责任人员进行责任追究,对随意侵占、挪用、非法交易以及毁坏、窃取、丢失固定资产的违法违纪和失职等行为进行严肃处理,对造成严重损失的还应该追究法律责任。
加强事后管理就是各单位处置资产(包括调拨、转让、报损、报废等),应履行审批手续,未经批准一律不得随意处置。处置资产应按规定程序进行,以有效防止国有资产流失,资产处置后要如实进行资产核销账务处理,对残值收入和转让收入要及时入账,不得私设“小金库”或另存经费支出专户以外的账户。
二、做好固定资产的报废和清理工作
1、分析固定资产报废原因
分析固定资产报废原因能引导行政事业单位做好之后的报废审批和账目清理等固定资产报废工作。
固定资产报废原因有以下几条:
1、固定资产已达到使用期限,并经确定已失去使用效能,经有关部门批准,可作报废处理。
2、电子设备及高科技产品未达到使用期限,但因技术发展已列入同类产品淘汰产品范围的,已限制了工作效率的进一步提高,在技术人员认证后,经有关部门批准,可作报废处理。
3、由于自然灾害、不可抗力等原因致损而无法修复,或因被盗而无法找回的,经有关部门批准,可作报废处理。
2、把好固定资产报废审批关
根据《福建省省直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规定
(一)凡单台(件)价值在三千元以下的资产,由各单位财务、财产管理人员鉴定后,报单位领导审批,定期报机关事务管理局备案。
(二)凡单台(件)在一万元以下,三千元以上的资产,由占用单位提出申请,报主管部门审批,并由主管部门定期报机关事务管理局备案。
(三)房屋建筑物以及单台(件)在一万元以上(含一万元)的资产,占用单位必须提出书面申请,经主管部门审核后,报机关事务管理局审批。
(四)各单位除规定限额内的资产可自行处置外,规定限额以上的资产处置须按程序上报,经批准后方可处置和调整有关账目。由管理局或主管部门出具的《行政事业单位资产处置批复书》作为调整单位有关资产账目的依据和原始凭证。不履行报批手续的单位,按违反财经纪律进行处理。
3、加强固定资产清查,建立完善制度
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是一个变动状态,无论是从数量,还是从价值总量看,总是在不断地增减变化。为了掌握固定资产的结构、数量、质量和管理现状,必须有一套完备的资产清查制度。因此,各行政事业单位要建立完备的资产清查制度,使资产清查工作步入制度化、经常化轨道。一是要建立定期清查制。各行政事业单位至少每年年终要对固定资产进行一次全面的清查核对来摸清“家底”,对盘盈盘亏的资产,要找出原因,分清责任,按规定及时处理;对资产结构和管理现状进行分析,盘活存量资产。防止积压闲置,做到物尽其能,物尽其效。二是建立重点抽查制。各单位的资产管理部门要依据会计核算资料,对资产使用重点部门进行重点抽查核对,做到账、卡、物相符。三是建立离任核查制。单位领导或资产管理人、使用人员离任时,要组织核查,办理资产移交和监交手续,确保人走账清,防止资产流失。
三、实现固定资产电算化管理
1、政府设置机关事务管理局进行管理
为了规范资产管理的会计电算化工作,加强会计核算软件的操作使用管理,保证电算化工作的质量,政府设置机关事务管理局进行管理。开展资产管理电算化的单位应根据工作需要,建立健全包括资产管理电算化岗位责任制、计算机硬软件和数据管理制度、电算化档案管理制度和内部管理制度。只有形成了完备的管理制度,加上政府统一监管,才能使行政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电算化管理不断改进与发展。
2、统一使用资产管理软件,数据上传,与财政预算接轨
固定资产电算化管理是利用电子计算机代替人工记账、算账和报账,以及部分代替人脑完成对会计信息的分析、预测、决策的过程,其目的是提高单位财会管理水平,从而实现会计工作的现代化。建议使用由金网际公司开发的预算单位资产管理软件,该软件可以让使用单位的主管部门和政府管理部门实现数据逐层上传,而且与财政预算接轨,达到统一管理。
3、固定资产的管理进入自动化、科学化、规范化的新纪元
软件根据固定资产十一大类不同类别属性设置不同的管理模块,各模块既有独立功能又互相联系,集账务处理、汇总统计,数据分析于一体,进行固定资产不同类别的数据输入、修改、删除、查询统系、报表输出等,可以全面掌握本单位的资产存量、结构及分布等情况,为单位制定有关政策、资产调剂及采购提供科学依据并当好参谋,充分发挥资产管理的职能作用。
设备管理模块包括主设备和附件的增加、删除、修改,对主设备和附件的查询统计并输出相关报表组成。采用单台件管理方式,既一条记录对应一台/件设备,设备编号是唯一的,系统自动给出,不能有重复。可按分类号、类别名、设备号、设备名称来定位要删除可修改的设备,打印验收清单、固定资产管理卡片、标签等;可通过设备号,保管人、使用部门、存放地点、登记日期等进行单项查询,让单位及时掌握固定资产的动向及使用情况。同时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报废、处置、调拨、清查都可以通过该软件实现数据连接与上报。
财政部门、行政事业单位通过加强国有资产管理和监督,坚持单位内部监督与财政监督、审计监督、社会监督相结合,事前监督、事中监督、事后监督相结合,日常监督与专项检查相结合。建立和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做到物尽其用,充分发挥国有资产的使用效益,保障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防止国有资产使用中的不当损失和浪费。对所占有、使用的国有资产应当定期清查盘点,做到家底清楚,账、卡、实相符,防止国有资产流失。最终实现自动化、科学化、规范化的固定资产管理。
[参考文献]
1、王静、王环《加强事业单位财产管理的思考》中国工会财会杂志社,2007年2期,第22页;
2、宁召锋《关于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几点思考》中国工会财会杂志社,2008年1期,第22页;
3、杨城、黄宁《加强固定资产管理 创建节约型行政管理机关》论文天下;
3、固定资产分类与代码,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4、冯力涛:浅论企业财务战略,财会月刊,2001年10月,第21页
6.办公室行政事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研究 篇六
基层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作者:邵江娣
为夯实“审计提升年”基础,加强和规范区属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基础性工作,保证会计资料真实、完整,促进行政事业单位认真执行国家财经法规,加强财政财务管理,结合近几年来审计部门实施的行政事业单位财政财务收支审计、经济责任审计、专项审计和审计调查项目,以及在审计过程中发现的会计基础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就今后如何采取措施加强规范从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会计基础工作的内容和重要性
会计基础工作是为会计核算和会计管理服务的各项基础性工作的统称。主要包括会计凭证的填制、审核,会计账簿的登记、核对,会计报表的编审,会计档案的保管,会计监督的程序要求、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的设置等等。这些工作是单位会计工作的基本环节,也是经济管理工作的重要基础。
近年来,由于有一些单位放松了对会计基础工作的管理,又因会计人员沿袭着以前年度的做法,因此在会计工作中存在着一些薄弱环节,也出现了一些问题,造成了会计基础工作不同程度地削弱、滑坡甚至混乱,影响了会计职能作用的有效发挥,影响了会计工作秩序和经济管理工作的正常开展,要解决存在的问题,就必须加强会计基础工作管理,逐步实现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制度化,不断提高会计基础工作水平,在加强经济管理、提高经济效益中发挥重要作用。
二、区属行政事业单位在会计基础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支出票据审核不严,造成会计资料的失真。
制度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
第五条:会计机构、会计人员依照本法规定进行会计核算,实行会计监督。
第十四条:会计机构、会计人员必须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对原始凭证进行审核,对不真实、不合法的原始凭证有权不予接受,并向单位负责人报告;对记载不准确、不完整的原始凭证予以退回,并要求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更正、补充。原始凭证记载的各项内容均不得涂改;原始凭证有错误的,应当由出具单位重开或者更正,更正处应当加盖出具单位印章。原始凭证金额有错误的,应当由出具单位重开,不得在原始凭证上更正。记帐凭证应当根据经过审核的原始凭证及有关资料编制。
第四十二条 违反了“…未按照规定填制取得原始凭证或者填制取得的原始凭证不符合规定的;…”等相关规定,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财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对单位并处三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的罚款;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可以处二千元以上二万元以下的罚款;属于国家工作人员的,还应当由其所在单位或者有关单位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会计法》中对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做了明确要求,并对违反规定的也做了相应的处罚。但在实际工作中仍存在一些问题:
1.原始凭证审核把关不严。一是发票的内容和应使用的发票不符。如:某单位2004年5月5# 购会议用品,其原始发票,应为商品零售发票,而实际却为加工修理业发票,金额3千多元;二是部分原始凭证是自制收据、外购收据或白条;如:某单位2005年-2008年三年期间共计报销不规范票据(外购收据和白条)约13万元;以上两种均是不真实、不合法的原始凭证,会计人员有权不予接受,并向单位负责人报告;对记载不准确、不完整的原始凭证予以退回。
2、支出票据批报手续不全。如:某单位2006年3月5#付印刷费1,700.00元,只有批报人,无经手人或证明人;有的发票只有经手人,未见批报人。
(二)资金管理不规范,大额现金支付现象严重。
制度规定:
《现金管理暂行条例》,第五条“开户单位可以在工资、津贴、个人劳务报酬、福利费用、差旅费以及结算起点以下的零星支出等范围使用现金;结算起点定为一千元;开户单位支付给个人的款项,超过使用现金限额的部分,应当以支票支付…”
第二十一条 “ ┅开户单位有用不符合1>财务会计制度规定的凭证顶替库存现金的;利用帐户替其他单位和个人套取现金的;将单位的现金收入按个人储蓄方式存入银行等情形之一的,┅依照中国人民银行的规定,予以警告或者罚款等处罚”。
但在实际工作中仍然存在着以下三种违规的现象:
1、存在大额现金支付现象。一是总预算会计支出管理不严,根据《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第二十一条第四点转账结算。总预算会计的各种会计凭证不得用以提取现金。如:某乡财政总预算户对乡级预算单位拨款,违反制度规定,以个人借款方式,提取现金,挂个人“暂付款”科目核算,然后使用现金方式拨付给各预算单位,有的是几千、有的是几万元拨付;二是行政事业单位存在大额票据以现金支付现象,如:某单位2006年8月15#凭证现金支付某公司工程款累计99,000.00元;审计中还发现,区某行政单位在支出经济活动中绝大部分都有是现金支出,几乎很少使用转帐支票,这种支出行为严重违反了现金管理办法规定,与此同时也给单位带来一定的风险。
2、现金账月未余额较大。如:某单位2009年现金帐反映:三月和六月的月末现金余额分别为175.84万元和101.97万元,现金余额较大,这种资金管理既违规,又不安全,也有可能给单位带来一定的风险。
3、坐支现金。如:某办事处行政户2006年3月9日收某社居委卫生费3,300.00元 ,财务人员收取时存放在单位保险柜,一直到2006年12月18日上缴区财政专户。在此期间将现金滞留在财务上,坐支现金,用于单位各项费用支出周转。
以上这几种现象都是严重违反现金管理的,各单位会计人员应严格执行相关制度。
(三)非税收入、上缴财政专户资金管理不严。
制度规定:
针对非税收入的管理,区政府于2007年出台《迎江区政府非税收入管理暂行办法》,办法中的
第十条 政府非税收入实行收缴分离制度”;
第十四条 执收单位或者受委托单位依法当场收取政府非税收入现款的,应当在4日内到代收机构将所收款项全额缴入政府非税收入汇缴结算账户。
执收单位或者受托单位不得隐匿、转移、截留、坐支、挪用、私分政府非税收入款项或者将政府非税收入款项存入政府非税收入汇缴结算账户以外的其他账户;
第二十七条 违反……行为的,视情节轻重,由区财政部门或者有关部门责令改正,依法给予行政处罚行政处分……”。
《办法》中对非税收入收缴都做了明确的规定,但在0>单位财务核算和管理上仍存在一些问题:
1、滞留房租收入、未及时或不上缴区财政专户。如:某办事处基本户2004年至2006年三年间收取的房屋租金收入1万多元,未按规定及时上缴区财政专户,而是于第四年2007年7月上缴区财政专户;有的单位甚至将收取的租金不上缴财政专户,直接缴入单位帐户,用单位各项开支。这两种现象都违反政府非税收入收缴规定。
2、非税收入未纳入单位基本帐户核算。如:某单位2004年4月至2007年3月期间,将房租收入10多万元未缴存财政专户;也没有在单位基本帐户核算,而是违反规定在本单位其他账户—劳动服务中心账户核算,直接列收列支。
(四)内部控制制度较薄弱。
1、内部稽核不严谨。很多单位未建立货币资金管理、应收应付款项管理、固定资产管理等制度,如:在某单位审计中发现,2006年6月3#记账凭证记录经费支出金额为12,343.50元,而附原始报销票据金额11,427.50元,多报销916.00元,说明财会人员内部审核不严,其结果会计人员自已掏腰包赔钱。
2、票据领用、保管、缴销、审核制度不健全。多数单位忽视对票据的管理工作,有的单位未建立票据使用管理台账,有的单位收款收据和已用完的收款收据长期放在经办人手上未及时到财务部门办理缴销登记手续、有的单位对领用的票据不及时到财政部门缴销;另外:在收取租赁收入等方面大多行政机关使用行政事业单位往来结算收据,部分学校收取租赁收入时使用税务定额发票,少数学校也使用行政事业单位往来结算收据,从而造成票据使用混乱和不合规
3、租赁合同或协议管理混乱。有的单位对租赁合同或协议既没有指定专人管理,又没有将每年的合同或协议及相关资料装订成册,管理人员(征收房租收入等)与财会人员的现金收缴没有建立相关交接手续,造成部分收入无法核实;如:某单位2004年至2007年期间房产出租合同,其中有8家没有房屋租赁协议,因房产租赁协议不全,其单位三年租赁收入的真实性无法核实。
(五)固定资产管理不健全
制度规定:
《行政单位财务规则》
第二十六条固定资产是指单位价值在规定标准以上,使用期限在一年以上…一般设备单位价值在500元以上,专用设备单位价值在800元以上,为固定资产,…大宗商品…使用时间在一年以上的大批同类物资,按固定资产管理;
第二十七条行政事业应当建立、健全资产管理制度,由财务部门统一建帐、核算,由资产部门统一登记、管理。行政事业单位应当明确财务部门、资产管理部门以及使用部门的责任,定期或者不定期进行清查盘点,保证账账相符,账实相符。年度终了进行全面清查盘点。”
1、固定资产核算不规范。
一是未建立固定资产总帐(明细账);如:审计中发现很多单位未建立固定资产明细帐,个别单位甚至连总帐都未建立,只是在会计报表反映其数额;
二是未进行或未及时进行固定资产核算,有一些单位对年度内新购置的固定资产未进行固定资产核算。如:某单位2001年购办公楼房,售价48.23万元,尚欠房款8.23万元,办公楼正式发票已取得,且房屋已经交付使用,固定资产应全额核算,尚欠房款应挂“其他应付款”核算,而单位账面仅入账40万元,尚有8.23万元没有进行固定资产核算。
三是主管会计单位对二级会计单位和基层会计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不到位。如:某办事处辖区的五个社居委在2004年4月至2007年3月三年期间购置及各部门或外单位捐赠的电脑共计24台、空调5台及部分桌椅,社居委财务上没有进行固定资产核算,同时没有登记固定资产总帐和明细帐,单位没起到监督作用,可能造成集体资产流失。
2、未严格执行固定资产定期盘存制度。大部分单位都没有执行固定资产定期盘存制度,对已报废的、已捐赠等固定资产未定期清理,从而造成帐实不符,不能真实的反映单位资产结余情况。
(六)会计科目设置不正确、核算不规范
制度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
第三条 各单位必须依法设置会计帐簿,并保证其真实、完整。
第九条 各单位必须根据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事项进行会计核算,填制会计凭证,登记会计帐簿,编制财务会计报告。
第十三条 会计凭证、会计帐簿、财务会计报告和其他会计资料,必须符合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
第十五条 会计帐簿登记,必须以经过审核的会计凭证为依据,并符合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会计帐簿包括总帐、明细帐、日记帐和其他辅助性帐簿。
第十六条 各单位发生的各项经济业务事项应当在依法设置的会计帐簿上统一登记、核算,不得违反本法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私设会计帐簿登记、核算。
1、会计科目设置不规范、使用不正确。审计发现有些单位只设总账科目未设二级科目,有的设置总账科目、二级科目,但未设置明细科目;有的单位暂存款、暂付款未设明细科目,每年结转只有一个总余额,无法分辩出每一个明细款项当年当月发生情况等问题;一是会计科目设置不规范,如:某单位行政户经费支出未设二级科目、明细科目核算,单位领导和会计人员都无法及时地、准确地掌握本月、当年支出明细情况;二是科目使用不正确,如:有的单位将邮电费、差旅费等计入办公费用,有的将“财政专项收入”或“上级补助收入”计入“其他应付款(或暂存款)”。
2、记账凭证不规范、会计核算混乱。记账凭证不规范主要表现在记账凭证的内容填制不完整。记账凭证编号编制不科学,有的单位一年一编号,记账凭证反映的会计事项内容繁多,对应关系不明确,有的单位多项经济业务合并制单,存在多借多贷的现象等等,主要表现在四点:
一是帐务处理不及时、不明细,如:有的单位在会计核算上,全年支出只在一张凭证上反映;
二是暂存款项未及时清理、结算,长期挂账,如:某单位账面反映“暂付款-购办公楼房款” 44万元(系2003年-2004年陆续付购房款合计44万元,财务上在暂付款核算),总房价为46.67万元,截止2005年8月已付清办公楼余款2.67万元,且余款已列支出,并已取得购房发票,但历年结转的暂付款-购房款44万元,仍未按规定办理结算。
三是记帐凭证金额与原始票据金额、货币资金不相符,如:在某单位干部离任审计中,该单位2007年36#记账凭证帐面数为104,000.00元,收据金额为124,000.00元,付现金和转帐支票累计数为116,000.00元,记账凭证金额与原始发票金额不相符,并且又与货币资金支出数也不相符,这是严重的账证、账实不符。
四是混淆代管类经费和非税收入核算,如:有的单位混淆代管类经费和非税收入上缴的帐务处理,将上缴(应缴)财政专户款和代管经费等一并在“其他应付款”或“暂存款”中核算,非税收入上缴时未在应缴和上缴财政专户核算,而是在代管类经费核算,拨回或支付时,也未在“预算外收入”或“事业收入”、“预算外支出”或“事业支出”科目中核算,从而不能清晰反映本年度非税收入上交、预算外收支情况。
3、帐帐不符。有的单位“暂存款”明细科目与上年(月)结转余额不符,如:某单位离任审计中,暂存款明细账2005年2月结转暂存款-**单位红字4.62万元,而2005年1月底余额红字4.79万元,相差1700元,造成账账不符等等。
4、收入支出不实。
一是虚列收入和支出,如:某单位2005年底未经单位负责人批准,财会部门自行冲销暂存款和暂付款分别为60多万元和50多万元,同时虚列收入和支出34万元,造成单位收入、支出不真实。
二是拨入专款、上级补助资金核算不正确,造成收入支出不实。
制度规定:
《行政单位财务规则》第三十六条“行政单位应当加强对暂存款的管理,不得将应当纳入单位收入管理的款项列入暂存款项”
如:在2009年的“小金库”专项治理工作以及审计过程中,发现某些单位将区财政拨入专项经费和上级主管部门拨入的补助经费或专项经费在“暂存款”中核算,不能真实地、完整地反映单位的专项资金、单位全年收支情况。
5、未建立相关辅助账。在审计过程中,也发现区属有执收、执罚权的行政事业单位对已缴财政专户的非税收入和已上缴区财政罚没款待缴户的罚没款收入,财务部门未建立相关辅助账,因而无法反映其收缴情况。
如:部分单位对上缴财政专户的非税收入未建立辅助账,因此本单位会计人员对非税收入各种明细项目已上缴多少,已拨回多少,在财政专户尚余多少及年终调剂资金多少,不能一目了然地反映本单位非税收入上缴财政专户明细情况。
(七)、其他方面存在的问题
1、对二级单位财务的管理和监督不到位。
①办事处对社居委资产和财务管理上存在的问题:
一是社居委发生的往来款项未进行会计核算。如:对某办事处干部离任审计项目,根据需要延伸下辖的两个社居委,两社居委2006年收房屋拆迁补偿安置费27万元,根据文件精神,扣除相关支出2万元和还借款1万元,两社居委应收17万元,实际收到10万元,7万元借给某办事处,社居委均没有进行“其他应收款”科目核算,这样就会造成社居委的债权性资产流失。
二是社居委存在部分费用的发票报销控制不严现象,如:某社居委支付老年活动中心维修工程款时,不是以建筑安装业统一发票入账,而是以施工方的工程材料发票报销入账,合计金额4万多元,造成漏缴营业税及附加1,400多元。
②中心学校对下辖小学财务管理不到位。某中心学校现辖四所小学均未开设银行帐户, 除教师工资在中心学校发放外其余经济活动均以活期存折形式进行收支结算。
2、设账外账。审计发现,个别单位将应纳入单位核算的资金设账外账,逃避监督。
如:对某学校2006年财务收支情况审计,发现学校于2000年4月启用--以活期存折形式进行收支核算,主要核算学校的公房房租收入及维修费支出,2006年收公房租金1,783.00元,支付维修费900.00元(领条),累计结余6,681.10元。通过审计,责令其单位取消活期存折,将其款项纳入单位基本账户核算。
3、会计账、表编制的不完整、会计档案管理不规范。
制度规定:
《会计法》第二十三条规定各单位对会计凭证、会计帐簿、财务会计报告和其他会计资料应当建立档案,妥善保管。
审计过程,发现有的单位的会计报表有年报无月报,报表保留不齐全,短缺现象严重,报表编制的不规范,各单位编制的内容项目五花八门;对会计资料的装订不规范,有些凭证、账薄、报表没有及时分类归档保留,有的单位会计档案多年不归档;有的单位会计档案中未存放会计交接资料,有的单位会计工作交接不及时、交接事项不完整,手续不严密,监交不严格,极少数单位甚至不办现会计资料移交。
三、加强我区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基础工作采取的措施
(一)进一步加大财经法规的宣传力度。从审计发现的问题看,会计基础工作薄弱,有些是由于贯彻财政法规不严,有的是不熟悉财经法规政策造成的,因此要进一步加大《会计法》等重要财经法规的宣传力度,加强对单位财务人员的财经法规培训。增强财经法规观念,强化依法理财意识。
(二)提高财务人员的认识
会计人员要充分认识会计基础工作的重要性,认真学习《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的各项规定,不断提高会计基础工作水平。要认识到加强会计基础工作是提高会计工作水平和会计信息质量的保证;认识到会计基础工作既是各单位的内部管理行为,也是社会管理行为;认识到因会计基础薄弱而导致的会计信息失真和经济问题不仅影响本单位的经济建设,严重的还会侵害国家利益,扰乱国家经济秩序,导致经济决策信息紊乱。
(三)加强对会计原始、记账凭证的填写与保存
会计原始、记帐凭证的填写与保存贯穿于会计工作的整个基础过程,从原始数据、票据取得到报表报出、档案归档,涉及面非常广泛,只有明确分工,衔接到位,既分工又合作,才能有始有终地完成会计基础工作。在会计资料的保管上,应由单位会计部门按照归档要求负责整理立卷或装订。当年形成的会计档案在会计年度终了后,可暂由本单位会计部门保管一年,保管期满之后,原则上应由会计部门编制清册,移交本单位的档案部门保管;未设立档案部门的,应当在会计部门内部指定专人保管。
(四)加强会计核算
在会计核算方面,《会计法》规定财物的增减和使用、资本基金的增减、收入支出费用成本应当及时办理会计手续进行会计核算。如果收到的资产不入账处理或者用租金收入直接抵销费用开支,就会出现账实不符、偷逃国家税收,甚至还会引发其他违纪违法行为,后果是比较严重的。由于这部分业务发生时不涉及现金、银行存款的收付,具有较大的隐蔽性,单位的财务人员要制止、纠正和及时反映这种违反会计核算规定的行为,认真履行《会计法》赋予会计人员的权利和责任。
(五)完善会计监督
我国已逐渐步入以法治国的轨道,在完善会计法规体系的同时,相关部门必须加大执法力度,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保障会计人员依法行使职权和维护各单位的合法权益,推进会计工作步入法制轨道。要不断完善会计监督机制,督促会计部门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坚持岗位制约,确保会计人员清正廉洁,根据会计业务的需要,应设置相应的会计岗位,一般可分为会计机构负责人、出纳和会计。他们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各负其责。俗话说:“会计管帐不管钱,出纳管钱不管帐”,贯彻钱帐岗位分离的原则。由此,确保广大会计人员“常在河边走,永远不湿鞋”,做到清正廉洁。
(六)加强会计队伍建设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会计改革的不断深入,必须改变会计人员的素质与经济发展不相适应的弊端。应采取多种形式,培养其多方面的能力。一要加强会计人员的继续教育,本着学以致用、保证质量、循序渐进的原则,有重点、有步骤、有计划地开展会计人员的继续教育工作,促进会计队伍专业结构和知识结构的改善,促进会计人员理财观念的转变。二要加强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努力提高财会人员素质。
PAGE
7.办公室行政事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研究 篇七
一、道路运输行政管理相关理论研究
第一, 道路运输行政管理的机构。在改革开放的背景下, 道路运输行政管理制度能够开始初步建立和逐步完善。1998年, 交通运输部提出地方交通组织改革计划, 在地方交通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意见的指导下, 在31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交通部门之下设置省级道路交通管理局或运输管理局, 在省级道路交通管理局下设立市级和县级管理部门, 由此, 国家道路运输行政管理组织结构逐渐形成, 构建起部、省、市、县由上到下垂直管理体系。道路运输管理机构是同级别交通管理部门的专业管理机构, 更注重于对道路运输整个行业的管控, 它是在交通部门的领导下行使政府对道路运输行业的管理职能, 是以政府的名义对道路运输全行业的指导、监督和服务。
第二, 道路运输行政管理的范围。在研究道路运输行政管理之前, 首先需要对道路运输行政管理的执法范围进行合理界定, 以便有助于更好地对道路运输行政管理进行研究。道路运输行政管理作为交通管理全局的关键环节, 其管理范围涉及到旅客的运输、货物装卸、运输服务、机动车维修、司机培训和行业安全生产管理等。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道路运输行业也进入到了新的发展阶段, 旧式的道路运输行政管理职能范围划分能否能够满足现实的需要值得思考, 因此, 2012年国务院对《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运输管理条例》进行了修正, 于2013年正式实施。新的道路运输行政管理更加具有科学性, 坚持了与时俱进和实事求是的原则, 这有利于道路运输行政管理工作的合理安排, 有利于促进道路运输行政管理工作圆满完成。
第三, 道路运输行政管理的原则。目标性原则。建立科学合理的道路运输行政管理体系应当以明确行政目标作为重要依据, 并根据相应的职能设计出适应道路运输市场需要的管理模式, 当前中国经济发展踏上了新的台阶, 道路运输行政职能转变也进入到了新的阶段, 面对新形势和新挑战, 道路运输行政管理应当遵循目标性原则, 切实制定行政管理的目标, 进一步与道路运输行政管理职能相适应, 建立健全道路运输管理体系。效率性原则。道路运输点具有点、线、面相结合的特点, 其运作过程中呈现出网状模式, 动态和跨区域性较强。由于需要跨区域运作, 因此道路运输行政管理强调效率性原则, 唯有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较多的工作, 才能保证管理工作的圆满完成, 没有疏漏。服务性原则。自党的十八大以来, 党和政府始终坚持加快推进道路运输行政体制改革, 建设服务型政府。道路运输行政管理部门是政府在道路运输行业实施行政管理的主体, 是政府在道路运输活动中意志的承载者, 所以道路运输行政管理强调了服务的理念。道路运输行政管理的服务性原则在诸多方面都有所反映, 而交通运输部所提出的“三个服务”则是道路运输行政管理的根本服务宗旨。
二、道路运输行政管理存在的问题
第一, 执法效率较低。道路运输行政执法追求的是效率, 这不仅是依法行政的需要, 同时还是及时解决道路运输问题的关键。尽管中国道路运输行政管理改革在打击道路运输违法经营行为上取得了不少成绩, 但仍有少数部门执法效率低下, 导致无法从根本上治理道路运输市场的违法经营活动。
第二, 管理方式陈旧。中国道路运输行政管理体制曾处于较为落后的阶段, 虽然目前体制改革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但是一些后遗症未能根除, 例如道路运输管理部门的权力意识较为严重, 基层与中层管理人员的服务意识淡薄。道路运输行政管理部门整体职能不明确, 执法人员有一定的官僚思想。道路运输业是一个基础性产业, 其产业的发展涉及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特别是在当前的形势下, 行政部门结构调整速度进一步加快。就当前国内的整体情况来看, 道路运输行政管理方式比较单一, 其管理模式仍然带有计划的性质, 具有统一分配任务的痕迹, 甚至出现直接管理市场运行的行为。在现行的体制下, 道路运输业的规划和市场活动基本都需要经过行政审批才能得以实现, 这就使得市场的调节作用受到了遏制。简言之, 目前中国道路运输行政管理方式始终在不断调整变化, 但是仍然存在一定的不足。
第三, 行政管理职能交叉。一方面, 多个行政管理部门职能交叉, 管理不顺畅, 各部门间沟通协调不力, 导致管理真空。虽然中国政府在职能转变上做了极大的努力, 并且取得了较多的成果, 但是职能转变不是一朝一夕的。道路运输行政管理受到管理职能交叉的影响, 经常会出现管理真空的现象, 工作效率受到一定的制约。关于道路运输管理方面, 目前相关的职能部门包括道路运输管理局、公路局、公安交警部门等, 甚至连工商部门都有一定的职能。这种职责不明确和职能重叠的现象会导致道路运输行政管理效率低下的问题。
第四, 行政人员素质不高。当前道路运输行政管理人员的素质普遍较低, 道路运输执法人员缺乏思想素质。当前部分道路运输行政管理人员缺乏思想素质, 没有真正的做到爱岗敬业。导致他们没有自主思想, 不敢想也不敢干, 没有创新意识;道路运输执法人员缺乏知识素质, 当前道路运输执法人员的知识贮备不足, 并没有与道路运输执法结合, 也没有形成一定的知识体系, 因此道路运输执法人员的总体素质仍有待提高;道路运输执法人员缺乏能力素质, 道路运输行政管理活动是一项非常专业的工作, 作为一名合格的道路运输执法者不仅需要具备一定的知识素质, 更应当具有必要能力素质;道路运输执法人员缺乏身体素质, 身体素质人的身体方面和人的脑力方面两个部分, 身体方面要求执法人员要拥有强健的体魄, 旺盛的精力, 脑力方面要求执法人员要拥有良好的记忆能力。身体是革命的本钱, 对道路运输执法人员而言, 身体素质是他们进行道路运输管理活动的基础, 没有好健康的身体就不可能进行管理活动, 更不用说提高执法的效率。
三、道路运输行政管理的改革措施
第一, 设置综合性的道路运输行政管理机构。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 道路运输行业的发展也踏上了新的平台, 为了满足道路运输业的发展的需要, 设置综合性的道路运输行政管理机构已经成为道路运输行政管理改革的必然趋势。道路运输管理部门掌控者国家经济发展的生命线, 即使在美国、日本、英国等发达国家也属于关键性部门。自从2013年大部制改革至今, 道路运输行政管理部门也在不断的革新和变化, 但是政出多门和多头管控的现象还是存在, 因此应当设置综合性的道路运输行政管理机构, 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实现不同运输方式的衔接与协调, 提高道路运输资源的利用效率, 避免浪费资源和提高成本。组织机构扁平化是道路运输行政管理改革的方向。扁平化组织与中国传统的科层制组织存在较大的区别, 科层制组织模式是建立在以专业分工, 经济规模的假设为基础之上的, 各功能部门之间界限分明。而而扁平化组织, 则是需要行政人员突破部门的隔阂, 取消中间管理层。道路运输行政管理部门现有业务流程是以任务和职能为核心, 将整个道路运输行政管理机构的任务和职能进行横向部门分解与纵向层级分解。在这种体系下必然会造成上下级沟通费时费力, 审批环节众多、办理流程重复。因此, 道路运输行政管理部门需要将组织机构扁平化, 在流程式设计的基础上办理相关业务, 也就是说, 道路运输行政管理部门的组织机构应当按照办成一件事情的最简流程来设置, 将分散于各部门的职能进行重新组合, 对多余的部门及重叠的“流程”予以合并, 对不必要的管理程序予以精简取消。
第二, 完善道路运输行政管理法律体系。从宏观角度来看, 道路运输行政管理的实践表明, 道路运输行政管理的有效运行与道路运输相关法规的完善有着密切联系, 无论是道路运输行政管理机构的设置, 又或者是它们的职能、权力和责任都必须通过法律的形式作出明确规定, 如此道路运输行政管理部门的设置和活动才具有了合法性。法律法规为道路运输行政管理机构和其它相关部门的关系和权限范围进行了规范, 为道路运输行政管理职能的实施提供法律保障。自从《道路运输管理条例》颁布之后, 道路运输产业有了巨大的发展, 在法制化道路上又迈进了一步。目前道路运输行政管理部门的国家性法律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强制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赔偿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 (修正) 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相关部门应当加大道路运政管理法制建设, 通过立法避免现行规章、条例规定的缺点, 有利于维护道路运输市场的秩序。
第三, 转变优化道路运输行政管理职能。在道路运输行政管理系统中, 管理职能对道路运输行业的健康发展具有核心作用, 对促进经济的快速发展、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具有积极意义。原有的道路运输行政管理职能已不能完全适应当前的社会经济环境, 因此应当切实转变道路运输行政管理职能。从政治、经济和社会三个层面来看, 道路运输行政管理部门应当明确道路运输行业的社会服务性质, 明确道路运输行政管理职能是对市场不能规范的行为而做出的处理, 其宗旨是提高管理职能的服务性, 管理职能应该从政府的一元模式转变为社会、市场、政府多元治理的模式;优化道路运输行政管理的经济调节功能, 彻底摒弃只有GDP才代表经济发展的陈旧思路, 加强道路运输行政管理的长远规划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 通过制定科学的方针政策建立统一的道路运输市场, 进一步协调道路运输市场。
第四, 加速推进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建设。道路运输行政管理队伍普遍存在专业素质不高、人员庞杂的问题, 因此应当优化道路运输管理队伍系统, 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提高管理团队的综合素质。根据当前道路运输业发展的实际需要, 应当统一道路运输人员编制, 妥善解决事业编制与公务员编制同时存在的弊端, 逐步将事业编制转变为公务员编制, 对其进行统一管理。通过转换编制, 能够确保道路运输行政管理部门对执法人员进行统一管理, 并且所有的执法人员都可以利用《公务员法》进行人才选聘, 从而解决道路运输管理人员编制的混乱问题。对于道路运输行政管理人员的选聘条件应当进行精细化处理, 提高选聘门槛, 压缩人员招收数量, 各地区道路运输行政管理部门必须根据本区域的实际情况提高人才的选聘条件。通过设立新的准入条件, 进一步提高道路运输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和专业素质, 从而提高管理效率。
道路运输行政管理是交通运输行政管理的重要子系统, 也是交通运输行政管理系统优化与改革的重要环节, 通过研究道路运输行政管理存在的问题, 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一系列的解决措施, 定然能够为道路运输行政管理的发展奠定基础, 同时也有利于道路运输产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春超.道路运输行政执法中取证问题的调查研究[J].法制博览, 2015, 05.
[2]师妍.完善我国道路运输法律体系的思考[J].交通企业管理, 2014, 03.
[3]李升朝, 张萌.论我国道路运输行政管理体制信息化改革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J].电子测试, 2013, 05.
8.办公室行政事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研究 篇八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为了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能健康有序的发展,防范财务风险成为当务之急,建立有效的财务管理系统势在必行。下面将行政事业单位中存在的几个突出的问题做如下分析。
(一)财务人员在日常财务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1、国家扶持的专项资金管理及应用中较为薄弱
在行政事业单位中,专项资金是指国家拨款指定用于某一方面的预算资金。但是在目前看来,专项资金管理在体制中存在着一些问题,专款不能专用问题比较普遍,不少部门单位程度不同地存在专项资金被挤占挪用现象,在资金分配存在严重的随意性。
固定资产账簿不全,包括其固定资产的取得、保管使用、处置、记录等没有专门的人员或部门负责,没有明确划分责任许多单位没有设置固定资产明细账,致使财务对资产失去了应有的控制,造成资产具体构成不清,去向不明。
(二)行政事业单位中财务制度方面存在的问题
1、财经预算制度执行不严格。部门预算编制不完整,超预算支出现象较为严重,当年收支执行结果不能做到收支平衡,超支出预算部分直接转挂暂付款项,从而形成隐形赤字挂账,且数额越滚越大,设置账外账,财务人员故意隐瞒收支规模,逃避上级领导部门对其财政的监督。
2、在采购中制度执行不到位。采购预算制度不完整,是普遍存在的问题。采购制度没有具体的细则是一些行政事业单位中常见问题。具体存在无预算采购行为,一些单位未经审批就擅自采购,未能严格坚持先预算后采购的原则,或者采购程序不够公开透明 。
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财务人员在日常财务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原因分析
事业单位财务系统的管理得当与领导关系极大,许多单位主管财务的领导政绩意识强,而对如何规范财务管理却不重视,依法理财的观念淡薄,对相关的财务制度缺乏常识了解,所以造成了部门领导对财务管理的不重视,对单位财务管理带来了许多不必要的不良影响。
(二)行政事业单位中财务制度方面存在的问题原因
其主要原因是没有一个良好的控制制度,有效的控制制度可以防范财务风险的发生,并能形成一项长效机制。目前有很多事业单位没有建立一个系统的控制制度,这样不健全的内控制度为许多财务风险的发生埋下了隐患。
解决问题的具体对策
(一)加强主管领导和财务人员相关法律法规及财务业务的培训,加强财务人员的法律意识,提高单位主要财务人员的职业操守和财务法规理论水平,预防职业犯罪。在此基础上,加强对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人员的业务培训,使财务人员熟练掌握相关的规定和要求。加强财务工作中的核算业务,提高财务人员的基础工作水平。
(二)在现有制度的基础上,不断完善制度、加强管理。着重加强财务制度的不断完善,重点对收入支出机制进行有效的控制。做到凡事有章可循,并且严格执行,对于以往不完善的制度及时进行更正,进一步使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逐渐规范。
(三)强化各个部门的监督执行工作。对事业单位的领导部门要加强监督检查力度,相关的审计部门要强化管理事业单位财务收支真实性、合规性、准确性的监督,制止各种违纪违规行为的发生。
结语
在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行政事业单位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做好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相关工作对经济的发展是极其重要的。所以其财务管理中问题必须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作者单位:河北省清河县农业局畜牧办公室)
9.办公室行政事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研究 篇九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市场化和民主化的不断发展,世界格局改变的 同时,各国政府面临很大压力和挑战。西方发达国家为解决经济停滞、财政和管 理危机等问题,掀起了重塑政府的改革运动,政府绩效管理在20世纪70年代成 为公共管理主要关注的对象,各国政府的改革都是把工商管理工具引入到政府实 践。我国的政府绩效实践经过了几十年的发展,已经从结构到形式上取得了一定进展,但是从推进的速度上还比较缓慢,与我国社会的发展不相协调。虽然我国在建设服务型政府的过程中,也把建设服务型出现的问题纳入到政府绩效中去考查,进而使政府的战略发展与政府绩效取得一致性,但现阶段还不明显。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相比,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相比,与以人为本的现实要求相比,还存在差距,还需要在科学发展观的引领下进一步探索应对措施。
我国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还相对滞后,行政管理的水平和效率还远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存在的突出问题是:
1..权力集中,缺乏制约。权力过分集中而又缺乏应有的监督制约机制,导致一些政府部门和工作人员出现严重的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作风,甚至消极腐败行为,严重影响着行政管理民主化和科学化进程。
2.机构设置比例失衡。主要表现在指挥、执行机构庞大,信息、咨询、监督、反馈等机构力量薄弱。信息失真,统计浮夸,报喜掩忧,宣功遮过,行政指挥机构难以收集到及时准确的信息,直接影响了指挥机构的效率。监督、反馈职能弱化,行政决策指令得不到顺利的贯彻执行。
3.行政机构臃肿。行政机构重叠,于部队伍膨胀,这在乡(镇)一级表现尤为突出。有的乡(镇)仅副乡级以上的干部就有lo多个或更多;一些经济发达的乡(镇)机构越设越多,一些欠发达、不发达的地区也逐步仿效。
4.运转失灵,效率低下。由于部门和环节过多,许多政令决策的贯彻执行及一些问题的解决,在触及某个部门、单位、地方甚至是某些人的利益时,就会长期得不到落实,甚至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至于条块摩擦、公文旅行、文山会 1 海等现象,更是普遍存在。
5.部门林立,政令不畅。由于“庙多神多”,势必造成职能交叉,政出多门,甚至令出多人。行政机构官僚化,加之条块分割,“条条专制”,部门和地方相互之间,对自己有利的事情抢着办,占道费,公安、交通、城建、市容管理部门及工茼部门都要收,无利的事则都退避三舍,互相推诿,以致造成有令不行,有禁不止。
6.政府行政管理绩效与改善民生的要求存在差距
政府行政管理理论不够完善,缺乏一整套完整的体系,理论框架、基本参数和操作规程等都需要进一步创建和完善。实际操作中,重强势群体权利轻弱势群体保障、重经济指标轻社会管理、重管控工作轻服务工作的现象依然存在。行政管理方式不够灵活,公民参与管理的质量不高,社会组织的作用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管理手段比较单一,没有达到综合运用各种渠道、各种途径、各种设施妥善解决社会问题的境界。政府的公信力、引导力和影响力都有待提升。造成当前政府行政管理问题的主要原因: 1政府管理人员的素质影响管理的质量
我国政府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是好的,他们为贯彻落实以人为本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是,在现有的公务员队伍中,一些领导干部的“一言堂”和“家长制”作风使个人权利欲望极度膨胀,而且,我们现在的“一把手”负责制也使个别干部找到了独断专权的“理由”或借口。其根本原因是脱离以人为本,行政决策机制不完善,行政管理制度存在漏洞,执法部门和权力部门对政府工作人员特别是级别较高的领导干部的行政行为缺乏相应的有效制衡机制。有的政府工作人员法制意识、责任意识还不强,习惯于工作怎么好做就怎么做。一些政府公共管理政策封闭运作严重,违背了深入了解民情、充分反映民意、广泛集中民智、切实珍惜民力的行政主旨。
2政府管理中的监督缺位影响管理效能
目前,我们的政府工作远没有形成全面有效的监督机制。一是人大、政协、媒体等社会各方面对于政府工作的监督并没有真正体现监督的实质,一些不符合法律法规的行为在所谓的“中国国情”“中国特色”借VI下被一再演绎。如目前我们虽然也实行了工程建设项目招投标制度等措施或做法,但由于缺乏有效的制 2 约机制,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往往不尽如人意。二是群众对政府工作难以实行有效监督。一些地方行政程序的参与度较弱、公开度较低、公正性差较,对违反行政程序的责任追究制度也不健全。相当一部分行政程序缺乏民主性和透明度,甚至没有给当事人应有的申诉权和申诉机会。三是群众的民主意识和运用民主的能力还不适应监督工作的要求。在一些人眼里,有关的法律制度也还是挂在墙上的风景。四是在一些热点、难点和焦点问题上,如拆迁问题、农民权益保障、群体性突发事件、物价问题等,监督不力的现象很严重。3现行政策之间的“打架”现象影响行政管理绩效
由于制定政府公共管理政策的主体较多,这些主体本身又都是独立的利益部门,在政策制定中必然存在着利益纠葛,造成政府公共管理政策制定中协调不够,出现不同条例相互“打架”的现象,政府公共管理政策之间相互抵触、彼此冲突的情况时有发生。一是部门之间存在政策冲突。一些地方、部门为了自己的小团体利益相互拆台,甚至以损害别的部门利益为代价获取局部利益。二是一级政府或上级部门制定的政策与本级政府的部门或下级业务部门的政策相冲突,使全局利益受到损害,助长了地方保护主义。三是政府公共管理政策之间不配套,造成一些管理机构以所谓“因地制宜”或“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为借口,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之类的活动。四是问责制的问责尺度不一,缺乏专门、完善的问责法,各级政府和政府部门之间的职责划定不够清楚、权限许可不够明确、问责程序不健全、问责主体和问责范围过于狭窄。在实际操作中,还存在重权力轻责任、重态度轻处罚、重处罚轻预防等现象。4主观因素特别是思想认识的影响
10.办公室行政事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研究 篇十
(1)权力过于集中于中央。由于部门权力过于集中,以及监督制度不够完善,造成了在一些部门产生了官僚主义、人身依附等一些封建主义思想的存在,与我国现在的决策民主化、管理科学化严重违背,造成了人民群众积极性的挫伤,在工作的过程中缺乏活力,效率低下,使得人民群众对政府的满意程度大大降低。(2)行政机构过于繁杂。就目前我国的行政机构现状来看,行政机构比较繁杂,在以前的机构改革当中,常常以精简和效能作为原则进行机构的改革,但是经过几次的改革,所取得成果比较小,不仅没有达到精简的效果,反而增加了一些机构,大量的没有必要的行政机构的设立,特别是最近这几年,出现了很多临时机构,造成了机构重叠,领导数量增加的局面,致使一些空职人员人员越来越多,增加了各机关的财政部门的负担,出现了不堪重负的情况。
(3)部门运转不灵。由于我国目前的行政部门比较多,导致了一些行政部门在有些环节上会运转失灵,形成了所谓的扯皮现象,造成工作时效率不高,这主要表现在解决问题时,所有的客观条件已经具备,但就是因为少数人的不支持,造成问题被搁置不能及时的解决,还有就是由于一些决定触及到了一些部门和领导的利益,即使已经做了正式的决定,但是还是会被搁置不执行,出现了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说法。
(4)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我国对于行政工作人员的选拔和录用上一些制度不够完善,造成在一些部门出现该提拔的没有得到提拔,该降职的没有降职,缺少相应的激励制度,造成员工之间缺乏相应的竞争,使得机构内部员工素质不高,一些专业能力有所欠缺,在遇到一些问题时,相互推卸责任,只注重自己的利益,不顾集体的利益,做事拖拖拉拉,造成工作效率不高。
11.办公室行政事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研究 篇十一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 国有资产 问题 对策
行政事业单位中的国有资产有着重要的地位,它是政府履行公共服务职能的载体,同时也可以对经济的发展进行有力的调节。对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好坏,其结果可以影响到行政质量,同时也会对社会的进步造成一定阻碍。自改革开放以来,虽然国家出台过许多政策法规,但是,在行政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的管理中,重分配、轻管理的问题一直没有得到解决。正因为如此,防止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的国有资产流失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对于国有资产的管理认识上不到位
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指的是由行政事业单位占有、使用的、在法律上确认为国家所有的、能以货币计量的各种经济资源的总称[1]。行政事业单位应该切实的保护好国有资产,并对国有资产进行有效的利用。但是,在实际情况中,对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金的管理是整个管理体系中最薄弱的环节。这主要是由于对国有资产存在认识上的偏差造成的。
受传统意识的影响,大众不能明确的划分国家与私人的利害关系,因此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会出现很多问题。比如滥用国有资产、重视采购、轻视管理、贪图物质享受、购买昂贵的设备器材等。更有甚者,利用招标环节的内幕,使国有资产大量流失,不仅给国家财政带来负担,同时也造成不好的社会影响
(二)管理部门执行力度不够
对国有资产要加强管理力度。但是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国有资产管理部门不能负起责任来,内部的规章制度也形同虚设,这种情况通常会导致一些国有资产,比如笔记本电脑、摄像头、办公用品等的流失,同时也会有人利用这种情况重复配置,从中获得利益[2]。行政事业单位在国有资产的处置方面,没有科学合理的处置规范和行为标准,一般都是随意的进行处置,这种现象在很多行政事业单位中是较为普遍的现象。
(三)在国有资产管理中政策上存在缺陷
另一个使国有资产大量流失的原因是我国的相关法律法规并不完善。我国在2008年颁布了《中央级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作为管理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依据,但是并没有形成成熟完善的管理体系[3]。这就使得在某些情况下,行政事业单位在国有资产的管理过程中找不到相关的法律依据和政策依据,使管理者无从下手。此外,国有资产的管理者的产权意识太过于薄弱,在产权登记这一环节不能够认真对待,不申报或者是对产权登记手续根本就不加以办理,这样就会导致国有资产产权不明确的问题,那么国有资产就会很容易流失,从而导致资源浪费。还有就是对国有资产维护力度不够。当国有资产购置后,要定时对国有资产进行修检,及时发现问题,迅速解决问题。要合理使用国有资产,只有正确使用,才能延长国有资产的使用寿命。
二、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对策
要避免国有资产的流失,就要加强对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管理力度,只有将管理措施落到实处,才能在根源上解决国有资产流失严重的问题,才能缓解国家财政负担。
(一)增强国有资产管理的认识力度
对国有资产管理认识不足给国有资产管理工作带来很大的困难,只有加强对国有资产管理认识上的觉悟,提升管理人员的思想高度,是采取一些列管理措施的前提。只有认识到位,措施才是有效的。一方面要加强现有管理人员的危机意识,增强他们对于国有资产重要性的认识,提升他们的思想觉悟。同时要对相关人员进行思想道德教育,使其形成廉洁的工作作风。另一方面要注意行政事业单位在招聘工作人员时一定要加强对职业道德的考察力度,要招聘那些能抵得住金钱诱惑的人员。最后要做到信息透明公开,记录好国有资产的资产走向,随时做好记录工作。
(二)完善监督机制,接受外界监督
多数人难免会犯错误,这就需要其他人或者是外界的监督,因此在国有资产的管理中,要加强对相关人员的监督力度。在国有资产走向透明化、信息公开化的同时,相关人员的一举一动也要受到监督,只有有力的监督才能保证国有资产的安全,缓解国家财政危机。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要建立监督小组,可以独立出来,对相关人员进行监督,直接对上级行政的资产管理部门负责,这样才能避免会计受单位领导操纵而做出做假账的行为。在单位外部,要完善民主监督制度,向大众敞开大门,积极接受大众的监督,完善监督机制。
(三)加强惩罚力度
此外要加强惩罚力度,对造成国有资产流失的主要责任人员,不能徇私舞弊,更不能心慈手软,要根据现有法律,从严的做出惩罚。尤其是会计等人员,一旦发现是国有资产流失的主要负责人员,要及时对其进行曝光,并且剥夺从业资格。对情节较轻者要给予一定的思想教育,增加思想道德水平,提高他们对国有资产重要性的认识。
(四)健全国有资产管理体制
对于资金来源、资源配置情况、资产处置情况等,行政事业单位要加强对这些方面的管理力度。可以通过改进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制度来加强对国有资产的管理力度。行政事业单位在财务管理中一直存在问题,所以事业单位要改革财务管理制度,更好的利用国有资产,使国有资产发挥最大的价值。
首先高级领导要重视财务管理制度,将建立高效的财政管理制度落到实处,不只是打喊口号,更要踏实的督促财务制度的建立。同时引进高素质的人员,做到资金流动方向透明化,随时随地接收外界的监督。只有这样才能利用好国有资产,真正缓解国家财政负担。其次,还要真正的建立起财务管理制度,并且保证其高效运作,加强对资金的审计核查工作、加强预算编制工作等。
三、结束语
行政事业单位只有加强对国有资产的管理力度,国有资产才能在有限的条件下发挥最大的效用,才能更好地为人民服务。因此要充分认识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且采取有效的解决方法。
参考文献
[1]朱建均.完善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7.
[2]高松.中央级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财政监管问题研究[D].东北大学,2009.
[3]沈海芳.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商业,2011,08:240-241.
12.办公室行政事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研究 篇十二
一、当前国有企业行政管理体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我国的国有企业在行政管理中存在着非常多的问题, 将这些问题汇总起来可以归结为两点, 分别是国有企业行政管理效率低下、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制度落后。这两种问题会导致国有企业出现投资大收益低的情况, 严重时还会导致国有企业亏损等, 下面将针对这两大突出问题进行分析、阐述。
1. 行政机构庞大臃肿
我国的国有企业行政机构都非常庞大, 在进行几次改革之后仍然没有有效的解决这个问题, 而且在有的国有企业还出现了增加行政机构的现象, 国有企业在实际的运行中并不需要如此多的行政管理部门, 增加的管理部门也没有任何实质性的工作, 这无疑会增加国有企业的经济负担, 使得国有企业很难盈利。
2. 权力集中缺乏制约
国有企业部分员工存在严重的官僚主义思想, 这种思想对于国有企业的发展是极为不利的, 而且国有企业的权利也掌握在少数管理层手中, 管理人员根本没有切实的了解下属工作人员的实际情况, 对于企业所做出的任何判断或者管理都不切合实际, 那么国有企业的员工在工作中就会丧失积极性, 从而导致国有企业的行政管理缺乏效率。这对于国有企业的发展是极为不利的, 企业无法得到更大更好的发展, 而且还会加重国有企业的负担, 使国有企业存在着亏本运行的情况。
3. 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相对落后, 人力资源浪费比较严重
任何企业的发展都离不开优秀的人才, 所以各个企业都非常重视人才的培养工作。但是在我国的部分垄断行业的国企中却存在着人才浪费的情况, 因为是垄断行业的国企所以在工作中不需要进行创新就可以获得巨大的经济效益, 这样就会使得企业人才缺乏竞争力。而且国有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也比较落后, 没有将企业员工有效的调动起来, 那么就会造成人力资源的浪费。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就是国有企业将人力资源管理权力赋予人事管理部门, 但是人事管理部门主要从事的工作并不是将员工进行有效的安排, 而是对企业员工进行考勤并进行相关的档案管理工作, 这样的话人事管理部门就失去了其应有的职责, 而且还会降低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与创新性。
二、深化国有企业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要求和内容
1. 实行和完善行政首长负责制
行政首长负责制主要是建立以经理为首的指挥系统并对企业进行科学化的行政管理, 那么为了达到这个管理目的就需要明确行政首长的职责与权力, 让其在规定的范围内, 合理的行使管理权力, 另外行政首长还需要一个具有较高水平的咨询部门, 主要是为了防止行政首长做出失误判断而影响企业的发展。
2. 合理设计行政组织机构
国有企业的行政管理主要是依靠行政命令来执行的, 在行政命令下各部门就会迅速执行并且流通贯彻。行政管理工作最忌讳的就是机构杂乱、信息流通较差, 因为这样会导致公文的履行效率下降。针对这种情况就要设计合理的行政管理机构, 以此来达到科学化、高效化的管理企业员工。
3. 选拔优秀的行政管理人才
企业的发展离不开优秀的人才, 同样在行政管理中也需要优秀的管理人才, 优秀的行政管理人才所需具备的素质主要包括良好的个性和心理特征、政治素养、创新意识、身体素质这些一般素质, 此外还需要高效的信息处理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协调统筹全局的能力以及择优决断能力, 另外就是需要广阔的知识结构, 知识结构包含管理知识和技术知识。只有具备高素质、能力和知识结构的行政管理人才才能够促使企业得到更好的发展。
4. 合理有效的激励机制
企业的行政管理最主要是能够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也是企业行政管理人员所需要完成的, 通常会采取激励机制来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但是激励机制的制定需要切合企业的实际情况。激励机制的制定要能够结合引导、评价与奖励, 只有这样激励机制才能够取得较好的效果。
国有企业存在着的行政管理问题对于国有企业的发展是非常不利的, 所以只有不断的创新国有企业的行政管理方法才能够促使国有企业得到更好的发展。
摘要:行政管理改革是我国发展建设的重中之重, 为了达到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就需要加大对我国国有企业的行政管理, 国有企业行政管理主要包括基础政治建设、社会建设和文化建设, 并通过这三方面的建设来达到社会主义的共同发展。但是现今国有企业的行政管理出现了较多的问题, 这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我国的经济发展建设。本文将详述当前国有企业行政管理体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深化国有企业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要求和内容。
关键词:国有企业,行政管理,制度,市场经济
参考文献
[1]邓鸿伟, 刘博.集团企业中绩效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对策探讨[J].经营管理者, 2012, (3) :124.
[2]思维.事业单位管理人员绩效考核体系研究——以S学院行政管理人员绩效考核为例[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上旬刊) , 2012, (1) :16-17.
[3]李璀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管理体制构建研究[D].齐鲁工业大学, 2013.
13.办公室行政事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研究 篇十三
由于受计划经济思维惯性的影响,在目前我国企业行政管理的实际操作中,还存在着一些“机关作风”、“机关习气”较重的企业行政管理干部,他们完全不考虑企业的实际需要和企业行政管理的特点,全盘照搬党政机关行政管理模式,搞形式主义、表面文章;繁文缛节、按部就班;清规戒律、条条框框;文牍主义、官样文章;公文旅行、笔墨官司;纸上谈兵、咬文嚼字;高高在上、颐指气使;脱离实际、不讲实效。这样一种行政管理,既浪费精力,又浪费时间;既浪费人力,又浪费钱物;哗众取宠,华而不实;僵化死板,不近人情。这同样造成极大浪费,降低工作效率和员工士气,影响企业效益。
2权力集中缺乏制约;
权力过分地高度集中而又缺乏相应的监督制约机制,导致“官本位”现象普遍,一些企业往往都是行政首长(经理或厂长)说了算,其它人员只有“唯命是从”的份,家长制的影响依然存在,严重影响着决策民主化、管理科学化的进程,使企业整个系统严重缺乏活力和效率。
3行政组织机构设置比例失调:
现有的企业行政组织机构在设置比例上指挥、执行机构过于庞大,而监督、反馈、信息等机构力量普遍薄弱。往往反馈不全不畅,信息失真;监督软弱无力,讲功不讲过,行政指挥机构难以搜集到及时准确的信息,以致执行不得力,直接影响了工作效率与工作质量。
4企业行政管理体制不健全。
首先,企业缺乏严密的行政管理体系。由于受到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当前我国企业行政管理在很大程度上还是以行政事务为重要方向,存在严重的计划经济色彩,很少有企业建立适合自己企业实际情况的企业行政管理体系,导致各个企业的行政管理体系缺少创新点,不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其次,我国企业行政管理模式严重滞后。在当前企业的发展过程中,我国企业行政管理模式仍然停留在原先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传统行政管理模式。这种行政管理模式根本不能为企业的生产经营提供帮助,企业行政管理流于形式,造成企业行政管理效率低,企业发展速度减慢。
二怎对出现的问题解决对策:
1选择合适的企业行政管理模式
为了解决我国企业行政管理现存的一些问题,有必要在考虑企业的实际需要和企业行政管理的特点的基础上选择合适的企业行政管理模式。企业行政管理必须时刻着眼于为企业的经济利益服务,这要求企业行政管理部门甘当幕后英雄。企业行政管理的理想境界应该是“润物细无声”。企业行政管理部门应该像一部自动化程度很高的机器,这头原料(任务)进去,那头成品(结果)出来;其中的许许多多曲曲折折,都消化在行政体系之内,切忌为自己评功摆好,四处张扬,特别是不能把自身变成“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官府衙门。
2实行和完善行政首长负责制:
实行行政首长负责制,建立以其为首的管理系统是科学行政管理的基础。这就要求,首先必须明确行政首长的职责和权限,其次必须保证其管理措施有畅通的行政实施渠道,再次还要建立现代企业的约束机制,充分发挥企业职代会、工会的民主监督职能,保证其管理措施不致因考虑欠周或个人判断失误而产生负面影响,并且防止其滥用职权牟取私利。
3合理选择和设计行政组织机构:
企业行政管理是依赖行政组织机构和行政渠道进行的,所以,选择和设计符合企业特点的组织机构是实现行政命令、指示等畅通并迅速贯彻的重要保证。行政管理最忌机构庞杂、人浮于事、渠道间沟通不畅等,从而造成信息滞后和效率低下等弊端。因此,合理设计与选择行政组织机构与行政管理科学化是密不可分的。
4健全企业行政管理体制机制。
首先,完善企业行政管理机制和保障体系。企业应建立行政领导负责制为主的行政管理体制,并由相关的部门进行行政监督。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完善保障体系,强调企业行政管理措施的执行力,逐步提高企业的行政管理效率;其次,健全企业行政管理的领导体制。企业行政管理的科学管理体制主要包括三个重要的方面:以行政首长负责制为主,咨询机构为补充,建立有相应的行政监督部门。不断实现三者的有效结合,能够不断健全行政管理领导体制,保证行政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再次,不断有效企业行政管理模式。随着当前企业竞争的激烈,企业的行政管理模式必须不断优化,坚持政企分开的原则,强化企业行政管理职能,确保企业行政管理措施能够落实。
三结束语:
【办公室行政事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研究】推荐阅读:
办公室工作存在问题及整改措施07-14
办公室文员面试中的常见问题08-19
高校办公室行政管理的思考论文09-02
办公室行政后勤管理工作总结09-20
办公室行政管理精细化方案07-27
日常办公行政管理制度07-04
行政办公楼设备设施管理规定09-10
办公室行政部门的职责09-06
西安市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局办公室文件09-28
行政办公室部门职能0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