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评论写作方法(精选5篇)
1.影视评论写作方法 篇一
关键词:影视,评论,方法,课程,建设
影视评论方法是青岛农业大学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本科生的专业课。搞好本门课程的建设,对于提高他们的理论水平,是大有裨益的。因此,我们要乘着学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名校建设之机,以科学合理的规划、不折不扣的落实,把本门课程推向新高度。
一、课程建设现状
(一)现状概述
1.教学队伍
本课程组三名成员年龄均在36—50岁之间,缺乏50岁以上和35岁以下两个年龄段的人。一名教师为博士学历,另二名教师为硕士学历,学历结构较合理。一名教师为副教授职称,另二名教师为中级职称,职称结构较合理。逄格炜年工作量都在400左右,从事《影视评论方法》教学多年,从事影视评论写作近二十年,可以胜任本门课程教学。薛寿鹏从事教学数年,工作经验丰富,深受学生好评。可以胜任本门课程教学。本课程组十分重视师资培养,所有任课教师均为本专业出身或者长期从事本专业工作,师资培养有规划、措施较得力、效果明显。
2.教学内容建设
《影视评论方法》已经开过八轮,经过多轮的备课和讲授,课程内容设计合理,教学内容组织与安排科学。教学基本文件完善,教学成效明显。
教学内容能很好地满足教学要求,理论知识学习与实践技能联系密切,信息量大。内容与学时分配合理,重点难点突出;课内课外,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教学组织形式多样,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教育于一体;教学育人效果明显,学生成绩好。在课堂教学中,我们把教研成果及时引入教学,明显提高了学生的科研水平。
本课程开设之初就编写了完善的教学大纲、教案以及PPT课件。经过这样几次重大修订,理论教学大纲、实践教学大纲、教案和PPT讲义十分齐全、科学、先进。符合学校和专业的教学要求。
3.教学条件建设
由于影视学科是新兴学科,办学历史短,教材建设比较滞后,缺少精品。尤其是《影视评论方法》这门课程,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本全国规划教材和省部级以上优秀教材。但我们在选用教材时尽量选用专业艺术院校出版的教材和获奖教材,比如中国传媒大学和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此外,本课程组还积累了100多段影视视频片段,总计时长达400多分钟。这些影像资料均为电影史上经典镜头,艺术水准高,剪辑节奏流畅,影视语言规范。历届学生优秀影视作品也是必不可少的教学参考资料,目前本课程组已收集近300份学生DV作品。
《影视评论方法》拥有省级数码艺术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依托该中心可以很好的进行实践教学。实践经费基本满足需要,使用到位科学,效果好。
4.教学方法手段与环节建设
《影视评论方法》课程积极探索新的教学理念,并进行严谨的教学设计。教学方法恰当灵活,充分运用教育技术等先进教学手段。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将理论规律与形象演示结合在一起;积极探讨“双主”教学模式,将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结合在一起,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与学生的主体作用。成绩考核注重实践特色,以作品质量评定课程成绩,客观公正。
《影视评论方法》课实践性很强,理论内容需经过上机剪辑操作才能掌握透彻。我们采用任务分析法,认真分析学生的初始能力,根据最终学习目标来确定课堂教学的内容安排,循序渐进,使学生的使能目标逐一实现。这一教学设计特色鲜明,操作性强,效果好。
本门课程理论内容采取闭卷考试的形式进行成绩考核,期末成绩由三部分组成——考勤成绩(占10%)、平日成绩(占20%)、考试成绩(占70%)。考核内容覆盖面、深广度科学,试卷质量高;注重能力考核。各教学环节均有质量监控标准,执行比较严格。
5.建设效果
《影视评论方法》课自2005年开设以来,至今已有9届学生上过此课。9年中课程组教师由起初的1人扩充为现在的3人,教师多为影视专业出身,一直工作在教学、科研一线,取得了大量教研、科研成果,发表学术论文近40余篇,立项各级各类课题3项。有的成果获得国家级、省级、市级奖励。学生培养效果显著,多名学生在国家级、省级、市级影视DV大赛中获奖。课程组教师积极研究教学理论,探讨教学规律,学习高等教育学、心理学等相关知识。目前已有多个教研课题立项。发表教研论文数篇。
(二)本课程目前存在的不足
由于《影视评论方法》开设时间较短,任课教师较年轻,一线教学经验相对不足,教材资料有限,所以该门课程的教材建设、教学资源优化、教师外出进修经历都存在薄弱环节,需要进一步完善和提高。具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缺少国家级规划教材或者权威教材,现有教材均为个人专著,内容体系不完整,普适性差,有些内容较陈旧且应用型不强。2.影视资料较少,尤其是剪辑历史方面的资料。缺少国内权威影视专家学者的讲课录像或讲义资料。与影视公司或者广电行业后期剪辑师的业务交流匮乏,缺乏生动的、新鲜的教学案例。3.个别教学文件还需完善。目前虽然已编写了较为丰富的教学大纲、讲义、PPT等教学基本文件,但行业动态时时更新,教学内容也需与时俱进,所以大纲等文件需要定期修订,以体现业界最新动态。4.教师教学经验不足。本课程组教师以青年为主,教龄短,教学方法还较传统,缺少创新,教学设计策略应用不充分。5.试题库需建立。期末考试题型以名词解释、简述、判断为主,且每年AB卷重复试题多,这些试题还没有真正测试出学生的实际学习效果。
二、课程建设规划
(一)课程建设的整体目标与思路
按照相关文件的具体要求,通过为期两年的课程建设,争取把《影视评论方法》建设成为高质量的、优秀的校级优秀课程,为下一步申报校级精品课程乃至省级精品课程做准备。
1.组织课程组教师认真学习教育部、省教育厅和我校有关课程建设的指导文件和规定,掌握课程建设的要点和具体指标要求。
2.注重与省内外兄弟院校学术交流,开阔思路与视野,借鉴其它院校相关课程的建设经验。
3.针对指标体系中比较薄弱的二级指标,如职称结构、学历结构、师资培养、教材及相关资料建设与选用、课程内容等方面加强建设,力争评价等级达A。
4.及时总结课程建设中的好做法好经验,撰写教研论文使之形成物化成果。
(二)师资队伍建设的目标与措施
目前,课程组仅有3名教师,存在的问题有:数量不多,结构性不足,比如年龄拉不开距离,学历层次不够高。因此在课程建设中,我们要在这方面下功夫,使得这两项指标符合A级标准。此外,师资培训规划、措施还不具体,效果不太明显,参加后续教育的教师基本为零,参加学术和课程建设会议的人数比例较低。
在建设过程中,课程组鼓励36周岁以下教师在职攻读博士学位,没有攻读学位意愿的教师,鼓励其到其它高校短期进修或做访问学者。积极争取机会,外派教师参加各种学术会议和课程建设培训班。
(三)教学内容改革目标与措施
《影视评论方法》教学内容改革以积极探寻影视专业教学的基本规律为主要目标,以培养和调动学生的艺术个性、训练其造型思维能力和影视语言感觉为宗旨,以学生的拍摄、剪辑实践为抓手,力争在课程内容设计、教学内容组织与安排、教学基本文件修订、实习教学内容与组织等方面达到A级标准。
第一,立足现有教材,参考相关影视资料,编写适合人才培养方案要求的课程讲义,使之满足教学要求,理论联系实际,信息量大。
第二,在现有32学时里,合理分配学时,压缩非本门课程主干内容学时,如历史一部分、影视艺术特性等知识。确定每节重点难点,重点内容讲解透彻,难点内容讲解清楚。
第三,注重课内课外,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通过各级各类DV影像大赛带动课堂教学,鼓励学生作品创作。以赛带教,以赛促学。打破常规课堂集体教学形式,划分创作小组,成立相对固定的工作室,组内进行协作学习,丰富教学组织形式,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教育于一体。
第四,继续修订教学基本文件,如理论教学大纲、实践教学大纲、PPT教案等,使之齐全、科学、先进,符合学校和专业的教学要求,符合人才培养方案要求。
(四)教学条件建设的目标与措施
1.《影视评论方法》课程的图书资源条件较好,基本能满足教学需要,下一步主要建设任务是科学有效地督促指导,使学生更有阅读学习的自主性。
2.自编讲义,充实课程内容。现有教材内容比较陈旧,已经不能适应日新月异的广播电视行业的发展,也不能体现近年来影视理论研究成果,教材需要进行修编。
3.更新课程网站。在现有七个板块基础上,补充“学术动态”和“经典书籍”两个板块,使网站内容更丰富,信息量更大,覆盖课内课外教学内容。及时更新科研教研成果,更新课程内容。扩大学生访问量,利用论坛、BBS等形式密切师生联系,提高网上交流效果。
4.积极争取多媒体网络课件立项。待本门课程讲义撰写完成后,争取以新的内容再进行立项。
(五)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目标与措施
1.教师集体备课、观摩听课,共享教师的授课艺术与技巧,部分章节实行分头讲授,即教师根据自己的专业特长,讲授自己最擅长的内容,使学生可以兼容并包。
2.《影视评论方法》是一门理论很强的课程。除了课堂讲授外,还要求学生课外做大量的阅读。根据艺术类学生特征,课程组争取对教学过程进行合理设计,并形成特色;尝试研究性、探究性教学模式,强化协作性学习,鼓励学生成立兴趣小组。
3.通过电影拉片、集体讨论等恰当、灵活的教学方法,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潜能,发挥文化艺术学生的艺术特长,使学生结合自己的表演、音乐、美术等特长,就镜头的色调衔接、音乐音响组接、主体动作组接等影视剪辑规律发表自己的看法。
4.利用青岛农业大学网络教学平台,把授课大纲、讲义、PPT等相关学习资源上传至平台,鼓励学生利用网络远程学习。
5.开发建立试题库。以平日考核、出勤考核、期末考核、作品讲评相结合的方式,客观全面地对学生成绩做出评价。开发试题库,丰富试题类型,扩大内容覆盖面、科学设计深广度,提高试卷质量,注重能力考核。
6.制订各教学环节的质量监控标准,自成体系,并严格执行。
2.影视评论写作方法 篇二
[关键词]新左翼文化力量乌有之乡 影视评论活动
近年来,中国新左翼(新左派)文化力量强劲崛起,成为当代中国进入21世纪之后文化演变的一件大事。这意味着最少在文化的层面上,官僚资本主义和右翼自由主义的一统天下被冲开了一个缺口。中国的文化力量,乃至政治、思想、学术力量,正在重新布局。
新左翼文化力量的崛起,有着深刻的社会历史背景。1978年以来。当局一系列的政治、经济、文化异动,使新中国的历史进程发生了转折性的变化。从文化的层面上看,伴随着官僚资本主义的横行、右翼自由主义的肆虐和大众文化的奔涌。中国的文化氛围整体上看变得复杂、阴暗、诡异乃至邪恶,社会风气十分糜烂,社会道德极端堕落。维系社会公平、正义、团结的核心价值被摧毁,国家意志、民族意志、集体意志基本瓦解,意识形态混乱不堪。文明状况呈现明显的退步。一大批有志之士感于国事,伤于民生,乃取传统社会主义思想资源,借鉴西方合理思想资源,结合新时期形势。大声呐喊,奋笔直书,提出了一系列与官僚资本主义和右翼自由主义针锋相对的政治、经济、文化主张,欲救中华社稷于倾危之际。彼等志士因其强烈的公平正义、自由平等理念和鲜明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倾向,遂被称为新左翼(新左派)。新左翼文化(文艺)力量是新左翼力量的重要劲旅。
新左翼文化力量的构成和分布比较复杂。从构成看。有来自体制内的学者、作家、干部,有体制外的下层民众、普通学生和“自由写作者”。从分布看。或者比较集中,能形成较大规模的兵团作战,例如著名的左翼网站乌有之乡,就集结了一大批颇有影响的文化名人:有的比较分散,如机动灵活但战斗力甚强的游击队,典型例子是左翼色彩鲜明的十分著名的强国论坛。
新左翼文艺运动随着新左翼文化力量的崛起而兴起。新左翼文艺运动的最重要收获是文学作品及相关的文学评论、文学理论。但相对于主流影视制作和主流影视评论来说。新左翼的影视创作和影视评论也是异军突起。在社会尤其是民间社会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大有研究的必要。下面以国内外已具有一定知名度的左翼文化团体乌有之乡为例,讨论新左翼文化力量的崛起及其影视评论活动的关系。
乌有之乡的全称是乌有之乡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其活动功能从目前看主要有四大版块:开办书社:举办学术或其他文化活动:举办网站:开展社会服务(例如向汶川地震灾区派出志愿者。笔者认为还可以举办教育培训服务等)。从某种意义上说,乌有之乡已经成为国内左翼文化力量的一面旗帜。麾下集中了一大批当代著名文化学者和一大批有追求的网友。其核心理念“公平正义、平等自由”具有鲜明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特征,也顺理成章地成为其开展影视评论活动的基本宗旨和基本指导思想。
乌有之乡近年来组织影视评论活动的主要形式有:刊发影视评论专题文章邀请学者作专题讲座:邀请相关剧组人员座谈:组织相关专家、网友专门研讨:还有就是开辟专栏随时发表学者、网友研究文艺现象(含影视现象)的文章及网友对相关文章进行点评的帖子。
乌有之乡影视评论活动的基本功能(主要效果)可以归结为四大方面:
其一,弘扬正义。
反映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农民运动的电视连续剧《星火》2007年1月播出后,社会反响很大。乌有之乡及时举办了电视剧《星火》座谈会,邀请了该剧的总编剧韩毓海、导演刘毅然、制片人邹小提以及著名学者黄纪苏、杨帆等,还有热心网友进行了交流。与会者高度评价了《星火》对中国农民革命精神的描绘、讴歌以及该剧巨大的社会现实意义。反映革命领袖学生时代成长经历的电视连续剧《恰同学少年》2007年3月播出后,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强烈反响,乌有之乡不但编发了专题文章,举办了《恰同学少年》观影活动,更举办了《恰同学少年》剧组做客乌有之乡交流会、《恰同学少年》观后感座谈会等活动,对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对激励当代大学生树立崇高远大的理想、展拓关心家国天下的胸怀、确立追求真善美的人生态度,作出了应有的努力和贡献。
其二,批判丑恶。
由于导演的大牌效应和商家、媒体炒作功夫的了得。再加上右翼文人居心叵测的鼓噪,电影《色·戒》2007年11月上映后,引爆无数眼球,不少消费文化中成长起来的缺乏社会历史知识的青年为之喝彩。但这部电影实际上是一部破坏民族尊严、瓦解国家意志、丑化抗日烈士的别有用心之作。乌有之乡对之重拳出击。集中编发了重点专题文章,并通过组织影评沙龙、采访著名学者等形式,充分批判了《色·戒》以邪为正、以丑为美、以娼为良的丑恶本质。起到了拨乱反正的重要作用,在社会上产生了广泛影响。
其三,揭露阴暗。
2007年末上映的电影《集结号》被主流媒体抬举为主旋律作品。亦颇能以其“壮烈”的战斗色彩迷惑很多人。但是目光如炬的左翼人士对其本质却洞若观火。正如乌有之乡刊登的著名老军人、老作家魏巍和其他老革命所写的《我们对电影(集结号)和洛阳毁陵事件的几点看法》的公开信中所言:“从战争年代走过来的人,都深深懂得,胜利是来之不易的。全党、全军、全国人民付出了多么大的牺牲和代价啊!可以说是惊天地。泣鬼神。然而。时隔半个多世纪的今天。竟然会有《集结号》这样的电影。如此恣意否定它,抹煞它,把两大根本对立的阶级争夺国家政权的殊死搏斗说成是一场无所谓正义非正义的‘内战’……一部反映解放战争历史题材的影片。就把人民军队的阶级性和宗旨改变为向西方国家电影界看齐的抽象‘人性’:把革命的英雄主义改变为怯懦、怕死的‘人道主义’。”为了剥下编导们的华丽外衣,揭露《集结号》的本来面目。还原历史的真相。乌有之乡组织了评论《集结号》的文章专题,众多军人、学者、网友纷纷发出正义之声。
其四,展开争鸣。
2006年底就已经在地方台首播,之后逐渐红遍全中国的电视连续剧《士兵突击》也引起了乌有之乡的高度关注。组织了一系列的文章加以探讨,大部分论者充分肯定了这样一部“没有美女、没有爱情、没有明星”却充满阳刚正义、朴素坚韧品格的电视剧对当前中国糜烂腐朽、空虚堕落的社会文化氛围的冲击和反拨作用,也有论者指出该剧仅仅“看到个人奋斗”,“总体上仍然没有脱离精英文艺路线”。对于其他引起社会反响的影视,例如《亮剑》、《无极》《夜宴》、《乔家大院》等,乌有之乡都作出及时而深刻的评判。
乌有之乡影视评论活动的风格非常朴素 踏实。从不搞花架子,不搞故弄玄虚、无病呻吟的东西。其特色可以概括为“三紧扣”:紧扣社会现实,紧扣民众利益,紧扣国家民族核心价值。例如由《星火》、《恰同学少年》《色·戒》、《士兵突击》、《集结号》等而广泛深入地讨论了当前中国的三农问题、教育问题、社会风气问题、军队传统问题、社会阶层对立问题、社会核心价值问题、中国前途问题。
乌有之乡的影视评论活动造成了较大的社会影响。产生了较大的社会效果:有效地集结了左翼文化的先锋力量,猛烈地冲击了主流精英的意识形态垄断,启发了时代新青年对社会人生的新思考,引领着社会思想的新潮流:例如一些大学老师指定乌有之乡的相关文章为学生课堂讨论与论文写作的重要参考。乌有之乡的影视评论活动也引起了主流媒体的注意:2008年2月15日,《光明日报》和《中国青年报》树乌有之乡举办的《恰同学少年》剧组交流会作了报道。由于左右翼文化力量都明白的原因,两份权威报纸在作报道时,都将活动的组织方乌有之乡改为乌有之乡书社的所在地——北京大学:更早一点,2007年12月2日的《燕赵都市报》,也发表了乌有之乡举办《色·戒》讨论活动的新闻综述:也有右翼媒体带着嫉妒前来刺探乌有之乡的影视评论活动,例如南方新闻网《南都周刊》就对乌有之乡的《色·戒》影评沙龙活动作过贬损性的歪曲报道和不怀好意的评论《纽约时报》记者采访了参加乌有之乡《色·戒》影评活动的学者。凤凰卫视则邀请了黄纪苏参加相关谈话节目。
3.《僵尸新娘》影视评论 篇三
外
卡
通
动
漫
欣
赏
《僵尸新娘》影视评论
(xxxxxxxxxxxxxxxx学院xx级xxxxxxxx班xxxxxxxxxxxxx)僵尸新娘是课上看的动漫电影,到现在内容还是记忆犹新啊,这
部动画影片黑色幽默却又不失真诚真爱。太喜欢这种风格的电影了。
影片的开始,是我最喜欢的类型。轻灵的琴声,翩然的蝴蝶,维克多寂寞而善良的表情,一切自然而平静,一切忧郁而安宁。也是一开始,就喜欢上了维克多,喜欢上这个平静而略带忧伤的维克多。因为知道,维克多是善良的。虽然自己一直不认为自己是所谓善良的人,但在生活中,或至少是在虚构的生活中,还是愿意见到一颗颗善良的心。
动画影片《僵尸新娘》背景取材于俄罗斯的一个古老的民间传说,故事背景被改编在了19世纪的欧洲,青年维克多在暴发户父母的安排下去迎娶没落贵族的女儿维多利亚,在婚礼举行的前夜,生性内向的维克多因念不好结婚誓言惊慌失措地跑到荒郊野外。他拿出结婚戒指戴在一根短棍上练习,却不想唤醒了地下的僵尸新娘艾米丽,欲与之在鬼城成亲。
由于维克多的消失,维多利亚不得已嫁给男爵,维克多也因此心灰意冷的打算喝下绝命酒和艾米丽成亲。鬼城的鬼怪们为庆祝喜事纷纷从地域中来到人间为艾米丽见证,关键时刻,看到维多利亚的艾米丽阻止了维克多喝下那杯毒酒,同时也惩罚了那个曾经欺骗并狠心杀害她的伪君子男爵。最终僵尸新娘化为漫天飞舞的蝴蝶进入天堂,为维克多和维多利亚成全了自己的爱情。
影片诡异阴森的画面,带有伯顿一贯的风格,超乎寻常的想象力也是让人钦佩不已,加上哥特式风格的童话故事,让整个影片透出一种别致的温情,压抑的环境,对比的画面,更加突出导演所要表达的主旨。不过,整个影片中最让人印象深刻的还是导演对于电影中所有人物的及其之间关系的刻画和构造。忧郁而带有文艺气质的男主人公维克多和善良而又孱弱的女二号维多利亚,作为整个影片中仅有的两个拥有正常形象的角色,导演在对他们进行形象定位的时候着力表现出他们善良而又单纯的一面,作为被“权威”利用的两个个体,面对各自父母的逼迫,善良的个性让他们没有选择去逃避。一段钢琴的演奏让两人心里擦出火花,可以说是一见钟情,这也是为什么可以让维
多利亚在逼着嫁给男爵时还想去营救维克多的原因。
影片中勇敢而又真诚的女主人公艾米丽因为男主人公的一番爱的誓言唤醒,不顾一切的爱上了维克多,最后化为漫天的蝴蝶,成全了维克多和维多利亚的爱情。其它人物形象的塑造都很好的体现出了导演所要表达的观点,暴发户为改变地位的庸俗形象,没落贵族为了金钱而出卖灵魂的嘴脸,都通过比例严重失调的人物形象很好的表现了出来,没落贵族看重了暴发户的金钱于是利用了自己女儿的婚姻。
一方面,这样情节的设定很好的推动了故事的发展,通过这样的一个故事的背景,于是就产生了后面所有的故事,影片也是围绕着这个事情而展开,这也是全片的一个核心点。
另一方面,通过这样展现很好的体现出了故事角色们的个性,维克多和维多利亚虽然对这样的婚姻感到不满,却也无可奈何,并没有过的反抗,这也正好说明了他们性格中善良而弱小的一面,也得以更加突出女主人公勇敢而果断的性格特征。艾米丽虽是僵尸新娘,但始终爱着给她美好誓言的维克多,即使发现维克多欺骗了自己,她宁愿一个人独自落泪。也不愿通过邪恶手段得到爱情。
她爱憎分明,男爵人物的设定就很好的交代了艾米丽遭遇的原因以及她为什么最后愿意放弃自己而成全维克多和艾米丽,男爵也是推动故事深入的一个关键人物,他通过不正当的手段想获取不义之财,却不想终被自己犯下的罪所惩罚。其他配角的设定,像艾米丽眼睛里的那只专门用于活泼情节的小虫,艾米丽送给维克多的宠物骨头狗,其他个个身怀“绝技” 插科打诨的骷髅们,这一系列人物的设定给影片注入了喜剧而又富有想象力的色彩,不时给人惊喜。
唯一让我感觉有点遗憾的是导演对男爵这个角色的处理,男爵当然最终受到了惩罚,得到了应有的报应,但是我觉得可以考虑将这个人物也进行下升华,可以让男爵悔改自新,毕竟男爵所代表的是一个群体样的角色,如果能让其心灵最终得以进化,对于真个电影真善美的变现将显得更加的鲜明。在《僵尸新娘》里,也同屏幕外的世界一般,落魄的贵族与暴发的鱼贩子,两个看似相隔的群体,被所谓的荣
耀与财富栓在一起,爱情的味道变得如同那灰暗的天空般,黯淡,没有未来。
一直很不喜欢“世俗”这样的词汇,可我们谁也不能否认,自己也是生活在这世界上的普通一员,或许我们不想世俗,也不原世俗,可每天呼吸着世俗的空气,饮用 着所谓世俗的水,接触着所谓世俗的人,渐渐得,我们也变的世俗起来,我们的爱情也变的世俗起来,最后,我们的婚姻也变的世俗起来。
柏拉图式的爱情是我们一直向往的,但,也许真的只是情感层面上所向往的,激情过后,每天我们还是要面对最普通的生活,最普通的柴油米盐,面对无数的应酬,面对无数的开支,面对物质的生活。
正因此,我们在寻找爱情时,会珍惜自己喜欢的人,会努力自己喜欢的情感,但也终逃不掉去考虑对方的家世,对方的地位,对方的生活。
毕竟,婚姻是现实的,爱情是浪漫的。
4.影视评论写作方法 篇四
20071103666 刘志强
文学院07汉文2班
这是1939年的影片,即使在今年电影泛滥的时间,你依旧不会感到它过时,这就是一部影片的魅力。故事的主要部分采用了莫泊桑的《羊脂球》的内容。即八个人在车上一起相处的日子,故事的女主角达拉斯也恰恰是被人看不起的妓女,一辆小马车展示了美国的众生相,八个人代表了不同的面貌。
这是美国西部片的成功典范,它融入了西部片的所有元素:复仇,旅途,牛仔,妓女,印第安人,阶级,爱情,枪战,决斗,而且所有元素之间水乳交融,95分钟的影片全无冷场又丝毫不显臃肿,虽然影片是黑白色的,但是丝毫不影响影片的细节,现在人的观点可能认为如果是彩色的就更会产生冲击力了,但我认为,经典就是经典,不会因为这些就改变它的地位,因为它的取材与叙事是自己的灵魂,不混淆,可以说打造了美国西部片的巅峰。它没有当今社会的电脑特技,然而它的实景拍摄却又更大的说服力从东部的上流社会来的、身怀有孕的军官家眷露茜·马洛尼夫人是去与她在骑兵连的丈夫重逢;威士忌酒推销商皮科克准备回到他在堪萨斯城的家里与妻儿团圆;马车夫巴克除了要驾驶驿车外,也是要回到他在罗斯堡的家里;警长卷毛此行的目的则是要试图抓住越狱的林果。
乘坐那趟驿车离开汤多镇的还有两名不受欢迎的人,他们是被镇
上“受人尊敬”的分子赶出来的。一个是医生布纳,当地有名的佘账酒鬼;另一名也是被逐出镇的妓女达拉斯。他们两人都没有自己固定的目的, 只不过是想另找一个他们能获准住下的地方。赌徒哈特菲尔德同样也没有他自己固定目的,而只是试图保护露茜一路的行程。
同时,片中的叙事在驿车出发那一刻少交代了两名旅客,并安排他们些后再上驿车,为的是把他们和其他人区别开来:一个是携款出逃的银行家盖特伍德,他的目的是想偷偷逃走;另一个是越狱的林果,片中的西部主人公,他为的是去罗斯 堡找那几个杀害他的父兄的普罗姆兄弟复仇。
于是,当驿车抵达罗斯堡,这一行程的终点后,剧中人物在行程开始时的目的也就一一得到解决,银行家也被当场逮捕。至于那三个没有自己的固定目的的旅客,哈特菲尔德已在与印地安人的作战中被打死;布纳大夫通过这一次旅途的经历已经改邪归正,在影片结尾处,警长请他去喝酒,他答道,“只喝一杯。”达拉斯则由于她对林果的爱,从而赢得了生活中的一个目的。而作为最后一个进入该行程的旅客,林果的报仇的目的也就在大多数其他旅客已经各走各的路之后,占据了该片情节的最后一部分。
对于人物关系发展来说,第二站阿巴奇井则是最重要的一场戏。布纳大夫和达拉斯这两个在原来的一群人中或不受尊敬、或被遗弃的人,由于为露茜接生,而赢得了其他人的敬重;同时,林果向达拉斯求婚。而这后一叙事动机的视觉表现与片中大部分其它场景中使用的平光有很大不同。
《关山飞渡》的视觉风格帮助建立了叙事行为的重复与变化,如关于驿车的交代远景,并点缀以驿车的近景的重复方式。
不难看出,片中印地安人进攻这一段落的长度实则已完全超出了叙事的必要。叙事在此完全中止了下来,而只是将这一追逐完全作为一种壮观的运动节目呈递给了观众。
不得不承认,作者镜头的运用和场景的选择是电影成功的重要部分。而通过人物的语言和动作来表现人物的性格,使每个人物都活灵活现的呈现在观众的面前。通过人物关系的最终改变也最终使影片朝着大众希望的方向去发展,但是不理解的是,重复说着印第安人的暴力与恐怖,甚至加了那么个跟剧情不相符的画面,这应该是有作者自己的思想在里面,也许就是对印第安人的歧视。
5.《新闻评论写作》大纲 篇五
苏州大学编 高纲0923 第一部分: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要求
《新闻评论写作》课程是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新闻学专业本科段必修课。
新闻评论在新闻学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被称为媒体的灵魂。设置本课程具体的目的要求是:使自学应考者对新闻评论的有关现象及其规律有较为全面的认识,并转化为在具体实践中应用和写作的能力。
第二部分:考核目标(考核知识点、考核要求)
第一章 本体界定
第一节 学科框架
一、考核知识点:
(一)新闻评论学的定义
(二)新闻评论学的对象
二、考核要求:
(一)新闻评论学的定义 1. 识记:新闻评论学概念
2. 领会:新闻评论学与新闻评论写作学的关系
(二)新闻评论学的对象
1. 识记:新闻评论学研究对象的几大部分 2. 领会:新闻评论学研究的系统性
第二节 新闻评论本体
一、考核知识点:
(一)新闻评论的定义
(二)新闻评论的特点
(三)新闻评论的地位与功能
二、考核要求:
(一)新闻评论的定义 1.识记:
(1)新闻评论的定义(2)新闻事实的定义(3)新闻评论与评论者之间的关系 2.领会:
(1)新闻评论与新闻事实的报道二者的关系。(2)新闻事实和重大问题的关系。(3)新闻报道的倾向性。(4)为什么不宜提“指导性”和“引导性”?(5)对广播电视节目中几人谈形式是否新闻评论的认定。
讨论:新闻评论的几种定义。
(二)新闻评论的特点: 1.识记:新闻评论的五大特点 2.领会:
(1)政论与新闻评论的关系。(2)新闻评论的时效性与新闻性的不同。(3)思想性与政治性的不同。(4)为什么不能把“科学性”作为新闻评论的一大特点?(5)大众性的几层意思。(6)大众性与专业性的矛盾。(7)新闻评论中不一定要出现新闻事实。(8)有没有评论者的观点在,是区分消息和新闻评论的关键。(9)仅仅确立了观点,只能算“评”,只有讲了道理,才能叫“论”。(10)新闻评论的论理性与学术论文的区别。
应用:分析一篇新闻评论,说明新闻评论的特点。
(三)新闻评论的地位与功能:
1.识记:(1)新闻评论的地位。(2)消息性新闻报道中的竞争策略。
2.领会:(1)新闻评论是新闻媒体在竞争中致胜的两大法宝之一。(2)新闻评论是大众传播媒体的旗帜、灵魂和眼睛。新闻评论对公众的影响。(3)新闻报道影响着人们想什么,新闻评论则影响着人们怎么想。(4)新闻评论的舆论导向作用与民众参政议政之间的关系。
(四)新闻评论是公民言论自由权利的实现方式。
第二章 新闻评论史
第一节 产生的前提
一、考核知识点
新闻评论产生的前提
二、考核要求
识记:新闻评论产生的三个前提。
第二节 中国新闻评论史
一、考核知识点
(一)新闻评论史前期
(二)政论时期
(三)向新闻评论演进期
(四)成熟与完备期
(五)社会主义时期的新闻评论
二、考核要求
(一)新闻评论史前期
识记:
(1)邸报的产生。(2)以汉字刊行的最早的报刊。(3)首倡社论的报纸。
(二)政论时期
识记:
(1)我国最早的一批现代化报纸及办报目的。(2)王韬及其新闻评论。(3)我国第一张以政论为主的报纸。
(三)向新闻评论演进期
识记:(1)梁启超和《时务报》、“时务文体”。(2)新闻评论演进为独立新闻体裁的重要标志。(3)“三民报”。(4)报纸的四大部件。
(四)成熟与完备期
识记:
(1)无产阶级新闻评论开始在中国出现的标志。(2)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时期和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在国民党统治区公开出版的机关报。在革命根据地出版的第一张中共中央机关报。(3)我国无产阶级新闻评论的特有风格。(4)李大钊的评论。(5)邹韬奋的评论。(6)张季鸾的评论。
(五)社会主义时期的新闻评论 1.识记:
(1)社会主义时期新闻评论的分期。(2)文革评论的特点。(3)“两报一刊社论”。2.领会:
(1)社会主义时期新闻评论的历史经验和教训。(2)新时期新闻评论向社会本位的回归。(3)新时期新闻评论在形式、风格上的新探索。
第三节 外国新闻评论简史
一、考核知识点
(一)外国新闻评论的史前期
(二)政论时期
(三)新闻评论的现代化时期
(四)无产阶级新闻评论史
二、考核要求
(一)外国新闻评论的史前期
识记:
(1)现在认为最早的“类报纸”。(2)手抄报纸和书简报纸的出现。(3)传单、鸭鸣报的出现。
(二)政论时期
领会:
(1)近代报纸是在欧洲封建社会向近代社会过渡的历史背景下产生的。(2)当时报纸的主要职能是从事政治性评论,获取商业利润是次要的问题。(3)美国报刊在政论时期的发展。
(三)新闻评论的现代化时期
识记:
西方报纸的新闻评论类型。
领会:
(1)新闻与言论的纠缠。(2)没有了自由竞争的媒体,也就没有了意见的自由市场。(3)社会责任论不是对新闻自由的反动,而是强调媒体应承担维护公众获知新闻和发表意见的自由权这一责任。(4)当代欧美广播电视评论在收视率的巨大压力之下出现的娱乐化和煽情化趋势。
(四)无产阶级新闻评论史
识记:
(1)无产阶级新闻评论的开端。(2)无产阶级第一个公开发表新闻评论的阵地。(3)俄国第一份公开出版的布尔什维克报。(4)俄布中央机关报。(5)全俄中央执行委员会机关报。(6)前苏联大众新闻传播体系的显著特点。
第三章 创作主体论
第一节 创作主体分类
一、考核知识点
(一)新闻评论创作主体的特点
(二)人格主体与代言人个人之间的关系
(三)创作主体分类及与评论文体的关系
二、考核要求:
(一)新闻评论创作主体的特点: 1.识记:人格主体
2.领会:新闻评论的创作主体可分为人格主体和个人主体。
(二)人格主体与代言人个人之间的关系
领会:
(1)没有代言人主体的介入,所代的人格主体的意志就无法现实地被表达出来,而代言人主体的介入,又使人格主体打上了代言人主体的烙印,成为代言人所理解的人格主体精神,即成为双重主体的有机叠合。(2)代言者个人的能动主体性不是表现为对对象的主观改造和随意阐发,不是“六经注我”,而是借助这种能动性去深入对象,把握住对象的精神实质,是“我注六经”。(3)“我注六经”与个人风格化的关系。(4)群体精神意志的人格化要求。
(三)创作主体分类: 1.识记:
(1)体制内的三类创作主体。(2)国际评论。(3)党派主体评论的特点。(4)中国共产党党报新闻评论的鲜明特点。(5)我党新闻评论的重大使命。(6)团体新闻评论的特点。(7)体制外新闻评论创作主体的特点。(8)体制外新闻评论作者的类别。2.领会:以国家为主体的新闻评论对主体的特殊要求。3.应用:分析一篇新闻评论的口吻。
第二节 评论者的修养
一、考核知识点
新闻评论工作者的修养
二、考核要求
1. 识记:(1)新闻评论工作者的几大修养。(2)在法律问题上,新闻评论存在的两个问题。2. 领会:(1)社会的良心(2)为什么要有敏锐的洞察力?(3)为什么要打好理论基础?(4)树立政策、法律、纪律观念的重要性。(5)为什么要打好知识根底?(6)深入社会,调查研究的重要性。
第四章 创作论(上)
第一节 新闻评论选题
一、考核知识点
(一)“选题”辨析
(一)选题的标准
(二)选题的来源
二、考核要求:
(一)“选题”辨析 1.识记:
(1)选题(2)命题(3)立论 2.领会:
(1)选题与对象的关系。(2)选题的相互联系的两种含义。(3)传媒的选题计划与评论员的选题方向间的关系。(4)选题与命题的关系。(5)选题和立论的关系。
(二)选题的标准: 1.识记:
(1)我党新闻评论的选题标准(2)选题的具体要求。2.领会:选题的重大与否与新闻事件的重大与否之间的关系。
(三)选题的来源: 1.识记:选题的几大来源。2.领会:
(1)“上面的精神”(2)“下面的呼声”。
第二节 新闻评论的立论
一、考核知识点:
(一)立论的要求
(二)立论的过程
二、考核要求:
(一)立论的要求 1. 识记:立论的具体要求 2. 领会:
(1)立论的多种角度、选题的多个侧面,可以使论点不断翻新。(2)立论求新与求实的关系。
(二)立论的过程 1.识记:
立论过程的两个环节。2.领会:
(1)一篇评论的论点是评论者主体思维穿透力量拂过评论材料,对材料的内在逻辑加以寻绎的结果。(2)占有材料不仅仅是占有某则新闻事件,而是要广泛研究社会。(3)社会是处在不停的运行过程中的,事件也只有在社会运行的过程中才具体地标示出其价值意义,其意义因时间、地点、条件的变化而增值或增墒,没有恒定的意义存在。(4)对新闻事件的价值发掘取决于评论者对事件所构成的与社会生活的诸种关联的发现。3.应用:
找几篇选题一致,立论不同的评论。
第三节 新闻评论的标题
一、考核知识点:
(一)标题的作用
(二)标题的要求
(三)新闻评论标题的特点
(四)几种常见的标题类型
二、考核要求
(一)标题的作用
1、识记:新闻评论标题的作用
2、领会:标题的重要性
(二)新闻评论标题的特点
识记:新闻评论标题和新闻标题的异同。
(三)标题的要求 1.识记:
(1)标题的两个根本性要求。2.领会:
(1)新闻评论的标题和新闻的标题要求不同。(2)新闻评论的标题不能要求做到准确、鲜明、生动。(3)不同的内容和风格要求不同的标题。(4)标题和文章内容、风格不一致,将造成一种讽刺、调侃和滑稽效果。(5)要求标题与文章内容和风格一致和要求标题具有吸引力是不矛盾的。
(三)常见的标题类型 1. 识记:三种标题类型 2. 领会:所列各种标题的特点 3. 应用;收集一些好标题
第五章 创作论(中)
一、考核知识点:
(一)“论证”辨析
(二)论证的要求
(三)相关的逻辑知识
(四)常用的论证方式
二、考核要求:
(一)“论证”辨析 1.识记:
(1)论点。(2)论据。(3)论证。(4)几类论据。2.领会:对论点、论据、论证过程的要求
(二)相关的逻辑知识
识记:
(1)概念。(2)判断。(3)推理。(4)直言推理。
(三)常用的论证方式 1.识记:
(1)归纳论证。(2)演绎论证。(3)类比论证。(4)对比论证。(5)比喻论证。(6)反证。(7)归谬法。2.领会:
(1)各种论证方式的运演规则。(2)各种论证方式的真理性和局限。3.应用:用所列某一种论证方式创作一篇评论。
第二节 新闻评论驳论
一、考核知识点:
(一)“驳论”辨析
(二)如何进行反驳
二、考核要求:
(一)“驳论”辨析
识记:(1)驳论的概念。(2)驳论文要注意的几个方面。
(二)如何进行反驳
领会:反驳可以从这样几个方面入手,即:反驳论点、反驳论据、反驳论证的逻辑过程。
第六章 创作论(下)第一节
新闻评论的结构
一、考核知识点:
(一)对新闻评论结构的基本要求
(二)结构安排原则
(三)新闻评论常用的三种主要结构形式
(四)新闻评论的开头和结尾
二、考核要求:
(一)对新闻评论结构的基本要求 1. 识记:结构的概念
2. 领会:结构安排要言之有序,做到纲举目张,以帅统兵。
(二)结构安排原则 1.识记:
(1)结构安排的两个原则。(2)评论三部曲。(3)人类对客观事物的认识规律。
2.领会:认识的过程就是事物自身结构逻辑的发现过程,认识的完成就是事物自身结构逻辑的显现。
(三)新闻评论常用的结构形式 1.识记:
(1)纵向结构。(2)横向结构。(3)评点式结构。2.领会:
(1)纵向结构显示了事理和人们认识事物的逻辑,引导人们根据问题的前因后果的内在联系去认识事物。它逻辑严密,论证性强,用得好,能够深刻地启发受众对问题进行认真细致的思考,获得智力上的满足。(2)横向结构能够使围绕论点的各个方面都展现出来,让人从较宽广的领域内获得一个全貌性认识。(3)各种结构形式都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4)评点式结构以蕴含着内在逻辑性的圆融的事例本身去阐发道理,而不是把其中的逻辑筋脉单独抽取出来。它生动活泼,短小精悍,一针见血,不拘一格。
(四)开头和结尾 1.识记:
(1)“凤头猪肚豹尾”的意思。(2)开头的重要性。(3)“开门见山”在新闻评论中的两种含义。(4)几种常见的开头方式。(5)几种常见的结尾方式。2.领会:
(1)新闻评论的开头既要努力吸引人们去阅读正文,同时也是议论文共有的提出问题阶段或者叫引论阶段。不仅如此,它还决定着整篇文章的风格基调和展开方式。(2)新闻评论的开头(结尾)与新闻作品的开头(结尾)的不同。
3.应用:收集一些好的开头和结尾。
第二节 新闻评论的语言
一、考核知识点:
(一)与新闻语言相比的论理性、分析性。
(二)与一般议论文语言相比的通俗性。
(三)新闻评论语言的文采。
二、考核要求:
(一)与新闻语言相比的论理性、分析性 1.识记:分析性叙述 2.领会:
(1)新闻评论的语言是论理性语言,而不是叙事性语言。(2)正确看待述评中叙事因素的大量介入。(3)就像数学运算中的具体数字运算和使用代数运算一样,新闻作品中是具体的物体件数的展示,新闻述评是具体的数字运算,而一般的新闻评论则是由数字运算推导出代数运算程式。相对于数字所代表的具体事物来说,数字已经抽象化了。(4)新闻评论的语言采取消极修辞方式,首先追求准确、鲜明。
(二)与一般议论文相比的通俗性
领会:弄懂以下几种关系:
(1)通俗化与专业术语的使用。(2)通俗化与表达的准确性。(3)通俗与形象化。(4)通俗与思想的精深。(5)通俗与庸俗。(6)通俗与语言规范化。(7)通俗的度与对受众的尊重。
(三)新闻评论语言的文采
1.识记:(1)语言的形式美感(2)字句炼到什么样子和是最美的。2.领会:
(1)如何增强语言的文采。(2)知识运用不当的表现。(3)文采对新闻评论的重要性。
第七章 报纸新闻评论
第一节 报纸新闻评论的特点及要求
一、考核知识点
(一)报纸的传播特点
(二)报纸新闻评论的特点及其要求
二、考核要求
(一)报纸的传播特点 1.识记:报纸传播的优缺点
2.领会:(1)报纸反映面的广阔性和丰富性。(2)报纸表达思想、展开论证的深刻性。(3)报纸的可保存性和选择性。(4)报纸传播公众解码的专注性。(5)报纸传播的弱点。
(二)报纸新闻评论的特点及要求
1. 识记:报纸新闻评论的几个特点及要求。2. 领会:
(1)报纸新闻评论表达思想的深刻性。(2)报纸新闻评论“快”与“准”、“准”与“活”的矛盾。(3)论述的深刻本身就是“活”。
第二节 报纸文体分类方法论
一、考核知识点
(一)新闻评论文体分类原则思考
(二)几种有代表性的分类
二、考核要求
(一)新闻评论文体分类原则思考
领会:每一种分类方法都是对特定时空的新闻评论实践的概括和总结,也是从某个特定角度对新闻评论进行分析把握的结果。
(二)几种有代表性的分类
领会:各种分类方法的特点。
第三节 代表编辑部的评论
一、考核知识点
(一)社论
(二)评论员文章
(三)短评
(四)编者按
(五)述评
二、考核要求
(一)社论
识记:
(1)社论的定义。(2)社论的特点。(3)社论的几种变体。(4)社论写作的注意事项。
(二)评论员文章
识记:
(1)评论员文章的特点。(2)评论员文章的分类。
(三)短评
识记:(1)短评定义。(2)短评的特点。
(四)编者按语
识记:(1)编者按语定义。(2)编者按语分类。(3)编者按语的特点。
(五)述评
识记:(1)述评释义。(2)述评的特点。
第四节
不代表编辑部的评论
一、考核知识点:
(一)时评
(二)杂文
二、考核要求
(一)时评
识记:(1)时评释义。(2)时评的特点。
(二)杂文
识记:(1)杂文的定义。(2)杂文的特点。
第八章 广播新闻评论 第一节 广播的传播特点
一、考核知识点
(一)广播传播的优点
(二)广播传播的弱点
二、考核要求
(一)广播的传播优点。
(二)广播传播的弱点 1.识记:
(1)广播的语言特点、传播方式。(2)广播传播的优缺点。2.领会:
(1)广播对主持人的要求。(2)广播的群众性。(3)广播的“一次过”性质所带来的问题。(4)广播的私人性质。(5)广播的心灵性。
第二节 广播新闻评论的特点及要求
一、考核知识点:
广播新闻评论的特点及要求
二、考核要求: 1.识记:
(1)广播新闻评论的特点和要求。(2)瞬时记忆。2.领会:
(1)对广播新闻评论提出的要求的道理。(2)广播口语并非生活口语,而是艺术化了的口语。(3)报纸评论可能更深地影响人,但广播评论却能更强烈地打动人。
第三节 广播评论的特殊评论形式
一、考核知识点:
(一)播稿式评论
(二)说稿式评论
(三)脱口式评论
二、考核要求: 1. 识记:
(1)广播评论的三类评论形式。(2)说稿式评论的三种形式。(3)对话式广播谈话要注意的问题。(4)录音述评包括哪些元素?(5)戏剧式广播谈话的概念。(6)座谈式广播评论要注意的方面。(7)口头评论的特点。(8)口头评论的局限。2. 领会:
(1)漫谈式广播谈话是一种拟态交流方式。(2)音响应是说理“锦上的花”、“琴上的弦”。
第九章 电视新闻评论
第一节 电视的特点及其对新闻评论的影响
一、考核知识点
(一)电视的优点
(二)电视的弱点
二、考核要求 1.识记:
(1)电视的传播特点。(2)电视的特殊收看效果。(3)电视传播的弱点。2.领会:
(1)声与画之间的关系。(2)声画文三者的整合所产生的新的系统质。(3)电视是一种传播最直接、现场感最强的媒介。(4)客厅文化。(5)电视信息在时间之维上流动给电视表现带来的问题。
第二节 电视新闻评论的特点及要求
一、考核知识点
电视新闻评论的特点及要求
二、考核要求:
1.识记:电视评论的特点及要求 2.领会:
(1)电视新闻评论选题忌空、忌大、忌泛,要进行“大众话题评说”。(2)电视新闻评论是众声喧哗中突出主持人的声音。(3)电视新闻评论长于对论据的形象展示,给人以证据确凿的感受。(4)电视评论中有声语言的主要作用。(5)电视新闻评论的主持人一方可以有哪些角色。群众一方又包括哪些角色。
第三节 电视新闻评论的几种模式
一、考核知识点:
电视新闻评论的几种模式
二、考核要求:
识记:电视新闻评论的四种典型模式及其特点。
第十章 网络及其它媒体新闻评论
第一节 网络传播的特点
考核知识点:
网络传播的特点
考核要求:
1.识记:(1)网络传播的七大特点。(2)“第四媒体”称谓的来源。2.领会:
(1)多媒体化可从哪几方面来理解。(2)第四媒体与虚拟空间。(3)互联网把人们带入了一个信息过剩的时代。(4)为什么说网络传播不受时空的限制?(5)超文本链接使每一个文本间只具有相关性,没有了结构的严密性。(6)在网络的多元化传播主体中,大众传播仍然占据着权威的位置。(7)为什么说网络传播中,反馈变成了互动?(8)网络传播对传者与受者概念的解构。(9)匿名化与网名化的矛盾。
第二节 网络新闻评论
一、考核知识点
(1)网络新闻评论功能不同的三大块。(2)网络原创性评论的特点。(3)商业网站新闻评论的核心竞争力。(4)商业网站新闻评论的特点。(5)对跟帖评论的认识。(6)各种评论的互补。
1.识记:(1)网络原创性新闻评论的几大特点。(2)商业网站新闻评论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3)印刷媒体内容的网上存储有哪两类?
2.领会:(1)为什么说广播电视媒体信息的网上存储改变了其原有的“一次过”性质?(2)如何认识跟帖评论?(3)如何认识“板砖”与“灌水”?(4)我国的网络实名制是什么意思?
第三节 其他传媒评论
一、考核知识点
(一)书籍新闻评论
(二)杂志新闻评论
二、考核要求
1. 识记:书籍杂志新闻评论的特点 2. 领会:
(1)书籍是适合详细而深入地阐述某个主题的唯一的传播形式。(2)杂志介乎书籍和报纸之间,既有一定的时效性,又能将评论适当引向深入,版面大小正好适合于阅读,具有“相当深厚”的解释功能。
第十一章 接受及策划论
第一节 接受主体
一、考核知识点
(一)接受主体的大众性
(二)大众的主体性
二、考核要求
(一)接受主体的大众性
1、识记:
(1)“大众”的涵义。(2)大众的从众性。(3)“皮下注射论”。
2、领会:
(1)大众传播的接受主体与组织传播、人际传播的不同。(2)现代意义上的大众是如何产生的。(3)从变化快的世界中寻找不变的东西,寻找其背后相对恒定的意义,成为大众重获安全感的必然追求。(4)时尚和恐慌。
(二)大众的主体性
领会:(1)大众的主体性表现在哪些方面。(2)“接受”与“主体”的矛盾统一。
第二节 传播环境
一、考核知识点
(一)传播环境与传播
(二)新闻评论对舆论环境的适应
(三)新闻评论对舆论环境的影响
二、考核要求
(一)传播环境与传播
领会:
(1)传播环境对传播的影响。(2)传播对传播环境的重构作用。(3)信息Ⅱ≠信息Ⅰ
(二)新闻评论对舆论环境的适应
1、识记:
(1)新闻评论如何适应舆论环境。(2)面对不同的接受群落,新闻评论可选择的办法。
2、领会:
(1)抓住了社会舆论的兴奋点,信息就可能保真并在信道中被强化。(2)为何要适时推出评论。
(三)新闻评论对舆论环境的影响
领会:
(1)评论不仅要做到择时而发,而且要做到有评择发。(2)评论者的社会责任感。(3)新闻评论不能跟着舆论走。(4)有评择发不是要对世界造成歪曲,而是要努力挖掘出生活的本质,帮助人们正确认识和评价新闻事件。
第三节 新闻评论策划
一、考核知识点
(一)新闻评论策划的重要性
(二)新闻评论的媒体策划
(三)新闻评论的稿件配置
二、考核要求:
(一)新闻评论策划的重要性 1. 识记:新闻评论策划的重要性。
2. 领会:(1)新闻评论策划是媒体竞争的需要。(2)新闻评论策划是凸显媒体灵魂的需要。(3)
新闻评论策划是有效影响舆论的需要。(4)新闻评论策划是媒体版面语言与评论直接发言有效结合的需要。
(二)新闻评论的媒体策划: 1. 识记:媒体策划的几种定位。2. 领会:每种定位要考虑的各种因素。
(三)新闻评论的稿件配置:
1.识记:(1)稿件配置的意义。(2)稿件配置的几种基本手段。
第三部分 有关说明与实施要求
为了使本大纲的规定在个人自学、社会助学和考试命题中得到贯彻落实,现将有关问题说明如下,并进而提出实施要求。
一、关于考核目标的说明
本大纲对各章节的主要内容作了扼要说明,并规定了考核目标(包括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使考试内容具体化和考核要求标准化。这样做的目的是:(1)使自考应考者能进一步明确考试内容和要求,更有目的地系统学习教材;(2)使社会助学者能够更全面地、有针对性地分层次进行辅导;(3)使考试命题者能够更加明确命题范围,更准确地安排试题的知识能力层次和难易程度。
本大纲在考核目标中,按照识记、领会和应用三个层次规定其应达到的能力层次要求,三个能力层次是递进等级关系。各能力层次的涵义是:
1.识记:能知道有关的名词、概念、知识的意义,并能正确认知和表述。
2.领会:在识记的基础上,能全面把握基本概念、基本规范、基本方法,能掌握有关概念、规范、方法的区别和联系,并内化为自己的实际工作能力。
3.应用:在识记和领会的基础上,能对问题进行正确的阐述和分析,能运用所学知识处理和解决实际问题。
二、关于自学教材
《新闻评论学》,杨新敏著,苏州大学出版社,2007年。
三、自学方法指导
1.在全面系统学习的基础上掌握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基本方法。
本门学科内容包括了有关新闻评论的各个环节:本体论、创作主体论、对象论、创作论、文体论、媒体论、接受主体论、新闻评论史,读者不难看出,这些环节合起来构成了一个系统。首先谈的是新闻评论是什么,然后是新闻评论的作者,作者所面对的对象,作者占有对象后的创作过程,创作所使用的文章体式,作品完成后的传播渠道,接受作品的人,最后是新闻评论的发展历史。在课本中,考虑到没有专门的新闻评论写作学,而写作又是广大自考者在知识运用上的难点,所以,用了三章的篇幅。当今媒体对新闻评论的制约也越来越被人们注意到,不熟悉媒体特点,很难写出适合传播的评论,所以,媒体也分为两章加以阐述。本课本对接受的专章论述篇幅较少,是因为在各章中都始终把接受放在了首位,并不是因为接受不重要,恰恰是接受太重要了。全书形成一个有机整体,所以,应考者首先要系统学习各章,在对整个学科系统的完整把握的基础上再抓重点、难点。切忌孤立地看待每个问题。
2.把学习理论和应用方法结合起来。本课程的内容既有很强的理论性,又有很强的实践性,自学应考者应当在学习有关理论观点的同时,多进行一些新闻评论的创作实践,这样,就会对理论有更切身的理解,真正使理论的指导作用得到发挥。
四、对社会助学的要求
1.社会助学者应根据本大纲规定的考试内容和考核目标,认真钻研指定教材,明确本课程与其它课程不同的特点和学习要求,对自学应考者进行切实有效的辅导。要防止自学中的各种偏向的发生,把握社会助学的正确方向。
2.要正确处理基本知识和应用能力的关系,努力引导自学应考者将识记、领会同应用联系起来,把基
本知识转化为实际工作能力,在全面辅导的基础上,着重培养和提高自学应考者的素质和思想水平。
3.要正确处理重点和一般的关系。课程内容有重点与一般之分,但考试内容是全面的,而且重点与一般是相互联系的,不是截然分开的。社会助学者应指导自学应考者全面系统地学习教材,掌握全部考试内容和考核知识点,在此基础上再突出重点。总之,要把重点学习同兼顾一般结合起来,切勿孤立地抓重点,把自学应考者引向猜题押题的道路上。
五、关于命题考试的若干要求
1.本课程的命题考试,应根据本大纲所规定的内容和考试目标来确定考核范围和考核要求,不要任意扩大和缩小考试范围,提高和降低考核要求。考核命题覆盖到各章,并适当突出重点章节,体现本课程的重点内容。
2.试题要合理安排难度结构。试题难易度可分为易、较易、较难、难四个等级。每份试卷中,不同难易试题的分数比例一般为:易占20%,较易占30%,较难占30%,难占20%。必须注意,试题的难易程度与能力层次不是一个概念,在各能力层次中都会存在不同难度的问题,切勿混淆。
【影视评论写作方法】推荐阅读:
第五讲 影视评论教案10-26
评论写作10-06
新闻评论写作试题01-04
影视广告文案的写作11-28
影视截图七方法介绍09-14
影视剧人物小传写作示范08-23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理论与评论写作2008年考研试题07-19
影视文化影视鉴赏10-23
年终总结评论0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