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活动作文

2024-07-15

文化活动作文(共20篇)(共20篇)

1.文化活动作文 篇一

我们的子课题研究已经进行了一个学期了,根据我们的研究目标核计划,我们将研究的内容、重心放在丰富幼儿的游戏材料,使他们能够更好的运用各种游戏材料制作本土食品,并为其提供了废物箱,让他们能够以物代物的进行游戏,自主的解决游戏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培养幼儿的创造力。

在“点心店”的角色区中,我们为其准备了各色的橡皮泥来制作青团子、桔红糕、蛋糕等常见的民间小吃,此外,为了使游戏更加贴近生活,我们还为点心师准备了一次性盘子、叉子供客人在点里品尝,一次性的饭盒、塑料薄膜用来封口装盒供客人带走用,还有塑料刀、空塑料盒子、模具供点心师制作各色点心。

在“土特产商店”的角色区中,我们为其准备了更多的材料,其中更多的利用了废旧物品。制作袜底酥我们为其提供了牛奶盒子的硬纸板代替马粪纸,虽然硬了些,幼儿还是可以进行剪、画的,剪好后用油画棒涂色,聪明的他们想到再利用记号笔的点代替了洒在上面的芝麻,再利用我们提供的塑料盒子或袋子装盒打包,就是一盒与明清街街特产店一样的本土小吃了。这里也制作青团子,可制作方法比小吃店复杂,孩子们利用废旧箱中的绿色皱纹纸、废纸来制作。废纸捏团包在里面,皱纹纸包外面,再用双面胶固定,放在塑料盘子中,

用保鲜膜封好,一盘好看的青团子也完工了。糖藕也是好吃的东西,小朋友们从废旧箱中找到了破袜子和棉花,就开始动手制作,口头打结,中间用棉花塞满。尾巴打结处放上一根筷子,用绳子扎紧,好吃的莲藕做成了。

2.文化活动作文 篇二

然而奇怪的是, 当我们领着学生走进田园的时候, 他们都会因为过分熟悉而难以有新的发现。这是什么原因呢?笔者以为, 当我们的作文观察变成了理所当然的事情的时候, 学生就会像机械地学习符号一样, 感到单调和厌倦, 缺乏基本的想象动力。实践证明, 作文观察, 从事实到事实, 就会使学生成为目光短浅的平庸观察者。这不是因为事实本身是有局限的, 而是因为把观察对象分成了一成不变的、预先准备好的若干条目, 想象的余地就没有了。要想完全理解观察对象, 让其各种真实的面目透明起来, 就必须依靠想象, 以想象补充、加深观察。

理想的观察, 必然会强调想象的重要性。实际上, 要在观察中充分地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是需要讲究策略的。尤其是在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想象力的时候, 我们要带领学生走出熟视无睹的观察陷阱, 就要运用陌生化的策略。所谓陌生化, 就是恢复观察者对生活的感觉, 使石头显出石头的质感。描绘物品就像第一次看见这物品, 描绘事件就像这事件是第一次发生, 使熟悉的物品和事件也变得似乎陌生了。具体到田园的陌生化观察, 就是引导学生化熟悉为陌生, 让田园里的一切熟悉的事物恢复其陌生 (未知) 的尊严。让灰化的田园重新吐出新绿。而要做到这一点, 要真正实现田园的陌生化, 显然需要转换我们的观察视野。在这个方面, 跨学科观察或许是一个行之有效的办法。

一、几何学代言人———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田园图案”

数学是隐藏在世界背后的最后的规律。田园里生长着数学, 生长着各种各样的几何图形。如果我们从习惯性的纯语文或作文的视域中跳出来, 切换到数学的视野, 用数学的眼光来观察, 田园就成为一个崭新的世界, 或许我们就能获得更多的田园发现。比如, 我们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水杉树, 观察不再仅仅拘泥于实物, 并伴以相关的联想, 观察的内容就会随之丰富起来———学生就会看见不同往日的水杉树。他们就会从那熟悉的水杉树上发现射线、圆锥等几何图形, 就会感觉到那高大挺秀的水杉树, 特别热爱数学———几乎可以担当几何学的代言人。看来, 作为一种心智活动的作文观察, 必须伴以必要的想象, 从第二学科的角度去展开新的联想, 我们的观察才能充满想象的张力。

二、夏天的小号手———用音乐的眼光观察“田园音响”

田园里总是纷繁热闹的, 无论是白天还是黑夜。自然的音响包含了丰富了的音乐元素———各种各样的昆虫, 它们当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大自然的音乐家, 蟋蟀就是在月光下弹琴的高手;形态各异的植物, 有的手握着心爱的乐器, 当风儿吹过的时候, 它们就开始演奏交响乐。如果我们引导学生注意从音响或音乐这个方面去观察田园, 就会享受到大自然的绿色音乐会。特别是当我们和学生走进菜园子的时候, 从音乐的角度来重新观察丝瓜, 就会有惊喜的发现与发现的惊喜。那长长的略带弯曲的丝瓜在藤蔓的映衬下, 酷似绿色的音符;那鲜嫩的金黄色丝瓜花, 活脱脱就是一把亮闪闪的小号。看来, 良好的观察应该能够刺激想象, 如果能在新的情境中提出事实来, 那么想象也就自然地随之丰富了。从音乐学科的角度来观察田园, 这本身就是一种新的情境。

三、环城赛跑选手———用体育的眼光观察“田园运动”

3.文化活动作文 篇三

但长期以来,我们的作文教学走入了误区:重技巧轻立意,重形式轻内容。为了应试往往只教给学生一些审题、构思、表达等写作技巧,解决的是“怎么写”的问题,但这样做的效果并不理想,其结果是造成了低效高耗的局面。笔者经过长期探索与实践认为,在教学生“怎么写”之前,应该先让学生知道“写什么”,不然我们的写作教学就变成“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一.现阶段高中作文教学的现状

(一)学生无趣。没有一个学生不想把作文写好,可一到作文课,很多同学往往唉声叹气,因为他们拥有的仅仅是老师教给的各种方法技巧和老师整理下发的各类作文素材,而这些并非出于自己的生活实际,只能用老师教给的技巧胡乱地“嫁接”,凑满字数,从而让写作这样一个本该激情四射的活动变得了无生趣。

(二)教师无奈。也没有哪一个老师不想把作文教好,但很多学生一无写作兴趣,二无写作能力,老师能给学生的也仅是一些写作技巧,或者印发一些素材。一年两年教下来,学生作文不见长进,于是老师一头雾水,深感苦恼与无奈。

长此以往,学生缺乏写作热情,教师缺乏作文教学的成就感,作文教学陷入困境。

二.作文教学陷入困境的原因

(一)校园文化氛围不够浓郁。

校园文化是学生身边的文化,最能影响学生的作文心理,不少学校的文化仅仅是口号式刻板而陈旧的标语,学生很难收到熏陶渐染,也就很难激发起写作热情。

(二)作文教学长期处于无序状态。教师以应试教育为作文教学的终极目标,“任性”式的作文教学占据主导,教师出题,讲解指导,学生写作,课堂完稿,扼杀了学生的天性和灵气。

(三) 作文教学过多地注重技巧训练,忽视对学生心灵的关照、情感的交流和思维的锻炼。

要走出当前作文教学的困境,学校就应该在大力开拓文化建设等方面多动脑筋,教师就应该在训练的方向和内容等方面做出深刻思考和及时的调整。

三.让作文教学走出困境的良策

学校文化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载体,包括校园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幽雅的校园环境,多彩的文化生活,高雅的艺术情趣,科学的人文精神,优良的学风校风都是学校文化的范畴。先进的学校文化对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激发学生写作兴趣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托尔斯泰有句名言: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欲望。笔者研究发现“活动” 作文教学建立了开放的作文教学环境,着眼于人的发展,尊重学生主体的需求。在活动中体验生活,激发了学生写作热情,调动了学生的写作积极性,学生能够在活动中轻松愉快地完成写作训练。

基于以上理解,笔者认为深化高中作文教学改革必先立足学校文化建设,巧妙实施活动作文。在实践中,我们应当努力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确立全体师生在学校文化建设中的核心地位

学校文化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在这一过程中,师生无疑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主体,处于核心地位。因为学校文化不断影响着师生生活,激活师生的创造热情,同时学校文化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被师生不断利用与创造。因此,教师在学校文化建设中应起到设计师的导向作用。中学生思维敏捷、想象力丰富、富于创造精神,对社会文化信息反应迅速,在他们身上蕴含着极大的潜能和创造力, 应当是学校文化建设的生力军。如果把师生的这些潜能和创造力开发出来并应用到校园文化建设中去,就能极大地促进学校文化建设的发展。比如校园文化标语牌上的内容可以向全校师生征集,因为身边的榜样最具号召力;学校景点的命名可以由师生讨论完成,因为身边的风景只有他们最能发现其中蕴藏的内涵……

(二)丰富校园文化活动,激发学生写作动机

著名心理学家维果茨基说:“活动和交往是发展的源泉。”组织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载体,学生的兴趣爱好广泛,在紧张的学习之余,渴望丰富的精神生活,学校如能顺应学生的这一需求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不仅能够彰显学生的个性特长,同时也能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

校园文化活动要系列化、特色化、常规化。如升旗仪式、校园文化艺术节、运动会,演讲比赛、征文比赛、歌咏比赛等。采取多种形式开展生动活泼的文体活动,使整个校园生活充满生机,充满健康向上的文化气氛。在开展各种活动的过程中,语文老师应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获取写作素材、激发写作兴趣,这样才有利于学生走出“无米之炊”的困境,大面积提高作文教学质量。

(三)精心设计活动,重视写作指导

活动作文教学应包括“活动”和“写作”两个阶段,而很多老师往往过于重视“活动”的轰轰烈烈,忽视了活动后的写作指导,这是主次颠倒的做法。其实,活动后的指导非常重要,它直接影响活动作文教学目标的实现。活动后的写作阶段,是学生将活动中的认识、情感等转化成书面文字的过程。活动只给学生写作提供素材,教师必须指导学生对活动中收集到的材料进行整理加工(比如小组交流活动过程和心得),学生才能发现材料中的亮点,产生写作冲动,理清写作思路,进而将内部的语言转化为条清缕析的作文。

作为一项作文教学改革与尝试,开拓学校文化建设,实施活动作文教学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解决无话可说的作文难题,帮助学生消除对作文的恐惧。经过笔者与一群志趣趋同的语文老师几年来的实践,活动作文教学收益颇丰:学生作文中少了许多凭空想象,多了一些真实事件;少了许多无病呻吟,多了一些真情实感;少了许多作文套路,多了一些细腻描写。而学生的这些收获来源于他们真实的思维,这些思维来源于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而这些丰富多彩的活动又得益于学校文化建设,两者相得益彰。

4.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作文 篇四

于是,“王老五”变成了“迈克尔·王”,“明珠花园”变成了“东方曼哈顿”;咖啡代替了香茗,可乐汉堡代替了豆浆油条。甚至连孔子,也要被唤作“中国的亚里士多德”…… 在那个民族自强的年代,崇洋媚外一度被视为耻辱。可为什么,在祖国日渐繁荣的今天,这却成了一种时尚?面对外来文化的冲击,我们究竟失去了什么?

前不久鸡飞狗跳的圣诞节终于告一段落。众商家赚了个盆盈钵满,气氛甚至压过了元旦与中秋。这让我非常不满和不解,难道一个与自己毫不相干的宗教比亲人的团聚还重要?有些人连耶稣是个人还是种吃的都没搞清楚,圣什么诞? 更加悲哀的是端午节,居然被韩国人抢先申报了民族文化遗产。正当我们纷纷抗议的时候,一个韩国民众的一句话让国人无言以对:“你说端午节是你们的,可你们在端午节那天做了些什么?”是啊,我们在愤怒和不满之余,是不是也该反省一下自己? 我们失去的,不只是一个节日,还有我们的传统,我们的文化,我们的骄傲。更有甚者—— 前阵子上海有个吃饱了撑的教授做了个研究,说“龙”这个东西,在英文里是“充满攻击性的庞然大物”之意,做我们有着君子风度的中华民族图腾不太合适,要改。改成什么呢?按照这位先生的观点,改成温顺的哈巴狗再合适不过了。那好,从今天开始,他可以把自己称作狗的传人,看看会不会让外国人觉得舒服一些。 这就是当今一些文化人的骨气。

5.记阅读日活动-活动作文700字 篇五

读书使人明智,读书使人高尚。同时也为了让同学们在实践中体会阅读的快乐。在十一月的最后一天,我们迎来了朱棣文小学第一届校园阅读节。

阅读日这一天的内容精彩纷呈。上午开幕仪式,自由阅读,改错别字竞赛,下午则是红领巾书市活动。

上午的.错别字竞赛,那不是一个“惨”字可以总结的。刚拿到试卷,我快速浏览了下考卷,自言自语道:怎么这么难啊!我这个成语文盲可要“凉凉”了。“做着做着,我便纳闷了:句子中怎么有那么多错别字呢?我一副皱眉苦脸的样子,四处张望着,看着其他同学的样子,也是一筹莫展,有的紧锁眉头,有的苦苦思索,有的东张西望……

终于迎来了令人期待的书市了。老师一声令下,大家三五成群涌向博文广场。我和好朋友们最先找到了摊位坐了下来。可是座等客人来,都没有人路过,我只能起身大声吆喝:”此路是我开,想要过此路,快到我店来!”其他同学们见状,也纷纷开始喊:“走过路过不要错过!”终于有一个学弟走来,我忙着把他拦下,问他:“小同学,你要买点什么吗?”

他看了看说:“我想要那本《伊索寓言》。”

“五元。”还没等我说,旁边的同学就替我说了。

“三元卖不卖?”他问道。

我连忙说:“不行啊,这本书原价是23元呢,我们现在卖5元已经很便宜了,不可以再少了。”

“那4。8元吧”小同学爽快的说。

“成交!”我说。

不断的有同学们来光顾我们的书摊,人来人往的人群里,欢声笑语的同学们满意而归,我们也很快卖掉了大部分的书籍。一个半小时的时间很快就过去了。这次红领巾书市我收获了许多,不仅用低廉的价格和同学共享图书资源,还社会体验了买卖的技巧。

6.文化活动作文 篇六

阅读下面材料,按照要求作文。

中国的二十四节气不仅与物候、时令准确对应,而且还有着一个个内涵丰富的名字。让我们看看春季的几个节气:“立春”还带着残冬的余寒,但天气变暖,送来了春的气息,是一种转折,也是一个新旧交替的标志;“惊蛰”就像一个故事,一声春雷把万千蛰居沉睡的生命唤醒,就像父亲的棒喝,让顽劣的孩童懂得了奋进;“春分”这一天,太阳正当赤道上方,它将自己的光一丝不苟地均分给了地球南北,显示出一种公正。

请从“立春”、“惊蛰”、“春分”中,任选一个作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2、【资阳市中考作文题目】

从下边两个作文题中任选一个作文。

(1)认真阅读下边这则材料,按要求作文。

《红楼梦》里有这样一个故事:香菱本来不懂诗,她随薛宝钗进大观园后,见贾宝玉与众姐妹结社咏诗,才“苦志学诗”,她“一天就忙忙碌碌梳了头,去找黛玉改诗”。学习有了一点心得,就立即谈出来,向别人请教,听取指点帮助。众姐妹们称她为“诗魔”,拿她取笑,她行之若素。经多次请教,几易其稿,“精血诚聚”,终于写成一首“新巧而有意趣的吟月好诗”。

要求:自选角度,自定主题,自拟题目,写一篇600字以上的文章。

3、【20浙江杭州中考作文题目】

日历是生活忠实的记录,我们的每一天都生活在这一页一页的日历上,日历具有生命感,当你翻过一页时,你是否已将难忘的昨日珍藏于你的生命史?当你翻过一页时,你是否明白鲜活的今日需要你去填补?当你翻过一页时,你是否意识到美好的明日等待着你去创造?让我们伴随“日历”,将人生岁月谱写成永存的诗篇。

请以“日历”为话题,写一篇600字至800字的文章,文体自选,题目自拟,文中不得出现你所在学校的校名,以及教职工、同学和本人的真实姓名。

4、【年山东省滨州市中考作文题目】

体育场上的接力,运动员们奔向同一个目标,展示的是团结、速度……奥运圣火的传递,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是奥运精神的接力。地震来临时,老师撑起肩臂,让学生获得了生机,这是用爱完成的生命接力。地震废墟里,母亲利用自己的身躯,为待哺的孩子争得了一个很小的却是生的空隙,这是用母爱完成的生命接力,突如其来的`地震发生后,中华民族开始了一场与灾魔抗争的可歌可泣的接力,让逝者的理想活在生者的事业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啊,更是一场波澜壮阔的接力。

请以“接力”为话题写一篇800字左右的文章。

5、【2008年贵州遵义市中考作文题目】

7.文化活动作文 篇七

一、作文定义研究之必要性

作文概念都不知道,教师如何教作文?学生如何写作文?中考、高考阅卷教师又该如何评判作文?

教师教作文时是心中无数的,学生写作文时也是心中无数的,教师评价学生作文时也是心中无数的。这已是不争的事实。

在一些高级的作文教学研讨活动中,许多全国著名的特级教师都上了示范课,但研讨活动始终是在作文的最下位概念上纠缠,涉及的往往只是作文的某一个知识点而已,而对于作文的定义却极少关注。这样的研讨活动对作文教学并没有太大的推动作用。

作文,是一门课程。作文的定义,是其最核心的知识,是最上位的概念。作文和其他任何学科一样,首先要明确核心概念。唯有这样,才能建立起学科知识体系。核心知识、上位概念没有搞清,就像建造高楼大厦没有基础一样。

目前,作文教学少慢差费的病根就在于没有搞清作文的定义。在教学中,教师上一节课,落实一个作文知识点。可是,写作到底有多少个知识点?写作教学到底要掌握哪些最重要的知识点?这些都不知道,那么,我们又怎么知道,教师上的知识点就是学生写作必须掌握的重要知识点呢?一直以来,我们的作文教学就是这样处于最低层次,在无数的作文知识点上纠缠用力。教师、学生用尽心力,可学生最后还是写不出高质量的文章。有鉴于此,笔者开始致力于作文定义的研究。

二、作文定义研究之现状

笔者经过研究发现,关于作文的定义,主要有三类观点。

(一)从写作者角度研究

从这个角度研究的代表人物是叶圣陶。叶圣陶是语文界的泰山北斗,他对于作文有这样的观点:“倘若没有什么想要表白,没有什么发生兴趣,就不感到必要与欢喜,就不用写什么文字。”意思是说,写作是作者自己表达的需要。

(二)从文章内容角度研究

从这一角度研究的代表人物有李镇西、王栋生。李镇西主张作文教学要呼唤真善美;王栋生主张写作教学要培养学生正确的是非观。

(三)从文章对读者的作用角度研究

从这一角度研究的代表人物是巴金。巴金说:“人为什么需要文学?需要它来扫除我们心灵中的垃圾,需要它给我们带来希望,带来勇气,带来力量。”又说:“我为什么需要文学?我想用它来改变我的生活,改变我的环境,改变我的精神世界。”

三、作文定义之我见

(一)作文的定义

上面三类研究,到底谁对谁错?有没有更言简意赅的表达?如果盲目讨论,会有无数答案。笔者以为,讨论这一问题,要基于如下两个前提:一是学生写的给别人看的东西;二是学生写的东西属于精神产品。

明白了这两个前提,作文定义就非常容易明白了:既然是给别人看的,不是给自己看的,当然不能只从自己感不感兴趣、想不想表达的角度考虑;既然是给别人看的,当然也无法以自己的真善美去满足读者的需要。所以,关于作文的定义,我们接受巴金的观点,从给予读者精神益处角度考虑。这样就可以明确:学生写的文章对读者而言必须具有一定的精神价值,即文章必须满足读者的精神需求,造福精神。美国思想家艾默生说:“有如语言之于批评家,望远镜之于天文学家,文化就是指一切给精神力量的东西。”由此,我们可以清晰地揭示出“作文”的“文”的含义了,“文”应是“文化”。

那么“作文”的“作”是什么呢?笔者以为,应该是“创作”。因为,能够给别人精神力量的东西,不是照搬生活就可以的,不是胡编乱造就可以的,也不是随心所欲就可以的,而是只有呕心沥血、只有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创造才行。

所以,作文,就过程而言,就是创作文化;就结果而言,就是创作的文化。

那么,我们人类创作的文化,具体可以满足人类精神的那些需要呢?笔者以为,主要有以下四类:

一是提升思想,即给读者正确的思想,帮助读者提升思想认识水平。如初中语文课文《走一步,再走一步》,它通过一个故事,告诉人们一个观点:一个巨大的困难,不是一下子可以克服的,把它分解成无数小困难,就容易一一克服了。很多议论文,都属于这类文章,如《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应有格物致知精神》等。

二是陶冶情操,即给读者展示美好人性,帮助读者提高情感水平。像初中语文课文《老王》,文中的老王,一无所有,却有颗金子般的心,他给予了作者人间最宝贵的亲情。处于社会最低层的老王却有最高贵的灵魂,读了此文,读者情感就会得到净化、升华。

三是丰富知识,即给读者介绍知识。初中语文教材中的说明文,就是这类文章的代表,如《中国石拱桥》《苏州园林》《奇妙的克隆》等。

四是愉悦心情,即给读者呈现的是各种事物的美丽。初中语文教材中的散文就是这类文章的代表,如朱自清的《春》、老舍的《济南的冬天》、柳宗元的《小石潭记》、范仲淹的《岳阳楼记》等。

学生写的文章,必须要有其中的一个价值,或提升思想,或陶冶情操,或丰富知识,或愉悦心情。若一个价值也没有的话,那只是文字的堆砌而已,算不得作文。

(二)好作文的定义

什么是好作文?好作文,可以从三大维度衡量。

一是看价值数量多少。一篇文章,同时具有四个价值,可提升思想,可陶冶情操,可丰富知识,可愉悦心情,就是好文章;只有其中的一两个价值,则稍逊了。

二看价值本身质量。价值本身质量越大,文章越好。提升的是大思想,就是好文章;提升的是小思想,则稍逊了。陶冶的是大情操,则是好文章;陶冶的是小情操,则稍逊了。丰富的是大知识,是好文章;丰富的是小知识,则稍逊了。愉悦的是大心情,是好文章;愉悦的是小心情,则稍逊了。

三看读者受益面。读者受益面广的,是好文章;读者受益面狭的,则稍逊了。

四、作文定义之实现

所谓作文定义的实现,就是要通过教学让学生写出符合这一作文定义的文章。这是一个系统工程,要通过系列的训练才能达成。这里讲讲其中最重要的几点。

要使学生的文章富有思想性,就必须使学生拥有先进思想。要使学生拥有先进思想,可以这样做:第一,通过语文课文学习,指导学生从中提炼思想,积累先进思想;第二,指导学生订阅具有思想性的杂志;第三,要培养学生的哲学思维,教会学生积极思考问题。

要使学生的文章能陶冶情操,就要使学生具有美好的情操。要使学生具有美好情操,可以这样做:第一,通过课文学习,指导学生向主人公学习,培养学生的美好情操;第二,要帮助学生观察发现家人、同学、老师的美好情操,这样既可以使学生情操得到熏陶,也可以使学生积累写作素材,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发现、表达能力;第三,要帮助学生践行美好情操,譬如引导学生去敬爱长辈,关爱他人,帮助需要帮助的人。

要使学生的文章有丰富的知识,就要使学生知识丰富。要使学生知识丰富,可以这样做:第一,在班级里订一些知识丰富的报刊,以扩大学生的阅读面;第二,在班级开设图书角,让班级同学提供精美图书,以开阔学生视野;第三,每节语文课开始的5分钟,可以让学生交流在课外阅读的精美文章,以扩充学生信息。

8.让活动“放养”作文教学 篇八

【关键词】活动 放养 作文教学

一、作文“放养”的必要性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瓶颈。怎样训练才能激起学生更大的兴趣,才能收益更多,这是广大小学语文教师所关心和要加以探讨的问题。

应该看到,近年来作文教学取得了不少成绩。但是,学生作文时“抄、编、套”的现象还较普遍地存在着,学生怕作文的心理因素还没有很好地消除。有这样几句歌谣:“听说习作皱眉头,看见题目直摇头,打开本子咬笔头,半个小时没开头”。极形象地勾勒出了孩子们怕作文、愁作文的情状,道出了孩子们“作文难,难于上青天”的无尽苦恼。也是,我们的孩子在学校有大半的时间呆在教室里,趴在课桌上写呀、算呀;到了节假日,又要面对一大堆作业和各种各样的培训、家教……孩子几乎得不到喘息,童年的天真烂漫全被淹没了,小小的脑瓜里塞满了各种练习题……这样一种灰色的生存状态,这样一种压抑的情绪状态,孩子们能够积累些什么?又能有多少表达的欲望和激情?

我们知道,一个人亲身经历一些有意义,有情趣的活动,会在记忆里留下难以磨灭的痕迹。孩子们太需要活动了。如果我们为了孩子一生的发展,那就应该“跳出作文教作文”。《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实际,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而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也说:“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成什么文字”。这就需要我们为人师者从儿童的视角入手,突破课堂教学狭隘的圈子,让作文融入丰富多彩的生活,让活动来“放养”作文,丰富作文,拓展作文,更有效地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触发学生写作的灵感和激情。

二、“放养”作文的内涵及理论依据

“放养”是一个形象的说法。其实并没有什么固定模式。具体地说,就是针对一些作文教学内容,设计一些活动,让学生走出教室,“在活动中学习作文,在作文学习中活动”,抓住圈内文本作文,关注圈外生活现象,搞清文本和生活的关系。“放养”作文是文本作文教学的延伸和丰富,跳出来是为了放大教学空间,更好地、更有效地发展学生的语文能力。

活动“放养”作文教学的理论依据为:

1、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大脑功能,左右两半球分工合作,左半球掌管逻辑、理性和分析的思维,包括言语的活动;右半球负责直觉、创造力和想象,包括情感的活动。当左右两半球互不冲突而协调工作时,便能很好地挖掘大脑的潜在力量。而“放养”作文,往往是学生先充分感受而后用语言表达,或边体验边促使内部语言积极活动。这样,大脑两半球交替兴奋、抑制,或同时兴奋协同工作,大大挖掘了大脑的潜在力量。

2、从方法论来看,活动“放养”作文是运用了反映论原理,根据客观存在对儿童主观意识的作用进行的。学生置身于特定的情境中,客观的情境不仅会影响儿童心理,而且会调动儿童的情感参加学习,让学生在其中观察、体验、思考、想象。

3、从儿童的思维与语言特点看,儿童思维是处于表象思维阶段的。在各种活动中,儿童从感受形象开始,观察的客体与词语之间就会建立相应的联系,就会产生“视觉经验的词语化”,即词和形象沟通起来,语汇和表象的储存随之而丰富,与此同时,语言及思维也必然随之发展。

三、“放养”作文的实施

语文是天然与生活联系在一起的。最简单的做法就是立足作文,耳朵、眼睛常关注作文之外的事情,时事的、时尚的、文化的、历史的、人情风俗的等等,有选择地、艺术地结合到作文教学中去,选用恰当的活动作“跳板”。

1、在美丽的大自然中“放养”

大自然是富有美感的,它集中了无数神奇美妙的东西。我们也应该突破传统教学框框,去亲近大自然。比如说,春天是一个美丽的季节,历代文人墨客歌咏春天的诗文数不胜数,课本中也有很多与春天有关的文章,这为我们语文教学向外跳准备了条件。我们可以指导孩子搞一个“我们与春天有个约会”的活动。

活动前小组先讨论:“春姑娘先到哪儿?”然后再去找春天,可带上相机、观察薄、写生夹,到公园里、田野里、山上去寻找春天的足迹,谁报告的春的信息多,讲得具体生动,就评为“春天大使”。班级“报春会”上,大家展示自己的报春记录、诗画、实物等等,人人编写报春的手抄报,写出相关的观察日记,优胜小组评为“迎春先进集体”。随后可以再搞一些“迎春古诗会”“迎春赏春联”等语文实践活动,都可以让孩子感受到语文内涵的美,也为作文提供积累与储备。

2、在广阔的家乡天地中“放养”

我们每个人的家乡都是一部“百科全书”,我们应当引领着学生去读它、了解它,更热爱它。针对我的家乡的特点,我组织策划了“参观六合真菌培育库”“参观二醋厂”“走进怡心园”“假期体验背铁棍”以及“探秘无梁寺”等活动。学生在多次的探究中,作文已不是要求,而是内心切实的需求,他们总有一股想说想写的冲动,习作水平也得到了提高。

3、在丰富的语文实践中“放养”

在去县文化馆参观书画展时,我们一下子就被一人大厅的那幅翠竹图深深吸引了,同学们纷纷围了上去,洁白的墙壁与那生机勃勃的绿色反差,使孩子们感到了视觉上的美感。我及时捕捉到这一信息后,便请文化馆有关人员给我们讲了这幅画,尤其是竹的有关知识,并讲了中国人与“竹”的情节。为什么我们中国人这么喜爱竹子呢?结合《竹石》我及时组织学生开展了“品竹”读书读报活动,孩子们自己查找,收集与竹有关的诗词、曲故、散文、故事,然后用一节课时间举行“品竹”专题的欣赏会,再让学生写“竹”,从学生写的50多篇赞竹的文章,挑选若干“精品”出了一期“难忘的品竹会”的文化艺术长廊,拓宽了学习的空间,更激发了学生“课外学语文”的兴趣。

综上所述,让活动“放养”作文,是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有效途径。孩子们不仅用耳听、用眼看,而且也拨动了他们的心弦。这样主客体的一致,智力、非智力因素的和谐,使整个活动成为一个多向折射的心理场。儿童置身于其中,带着自己的内心感受与情感去感知,去体察、去想象,他们的思维活动积极展开,贮存的词语也一下子变得那么鲜明而富有色彩;他们情不自禁地运用那些生动词语去描绘,处于“未尽之意”中。这种整体和谐的情境,必然带来儿童知识、能力及心理品质的协同发展,保证作文教学任务的圆满完成。

活动“放养”作文教学,作文成功的起始!

9.桥文化作文初二作文500字 篇九

因为杭州处在如诗如画的江南水乡中,所以我们的身边是有许多桥的。如西湖的断桥、钱塘江的.钱江大桥、杭州湾的跨海大桥……然而,我要说的则是一座似桥非桥的桥——百大天桥。

儿时,妈妈常带我出去玩,或多或少的总会走上这座桥,而桥上总是一些行色匆匆的人们,一些卖地摊货的、卖水果的小贩和一些在天桥上乞讨的人。天桥的一头连接着百大,小时候的我总觉得里面是个十分神秘的地方,因为里面总有人进进出出。天桥的出口处总有一个卖糖葫芦的人,可我从没吃过,妈妈总说那不卫生。后来随着年级的上升,作业越来越多,也就不常出去玩,自然也就冷落了天桥。

再次踏上这座天桥,是十年后的秋天。因为安吉校部需要加固,所以搬到了凤起校部。搬到那儿以后,我与百大天桥的接触自然就多了。十几年的风雨、行人让天桥变老了,台阶上的铁皮被无数双脚打磨得十分光滑,扶手上的油漆早已脱落,有些地方已出现了铁锈。那位卖糖葫芦的人还在,但步履蹒跚了,皱纹更深了。天桥显得那么摇摇欲坠、那么的脆弱。仿佛下一刻就会塌下来。

最近一次路过百大天桥,是这次运动会。走到天桥旁,让我大吃一惊,早闻天桥要拆除重建,但没想到尽然这么快!因为要赶时间,我便又和天桥匆匆而别了。等天桥重建好,或许要明年秋天了吧!不知会不会像杭州大厦那座连接B区和C区的桥一样呢,在上面装上自动扶梯和自动行走带?或许吧!

10.文化活动作文 篇十

记得那天早上,我很早就起来了。穿上漂亮的衣裳,一起和爸爸出发了。

等我们赶到那里时,有许多小孩都在水里游着泳了!他们行动灵活,犹如一条条小鱼。看到这里,我也不禁心痒痒了,我说:“爸爸,我也去试试吧!”爸爸同意了,我立马跑到赛道上去体验了一下。不料,刚跑到第二关就落水了。掉到水里呛了一口水,那滋味儿真不好受。

过了一会儿,比赛开始了。只见主持人熟练地说着台词,唱着儿时的歌儿。并介绍了比赛规则。我心里又紧张,但是又有点儿兴奋。第一个小孩上去了,他是大摇大摆的走上去的。有点搞笑,把台下的观众和主持人都逗乐了。他表演的是爵士舞。这里扭一下,那里扭一下,可真好笑。笑完了,就要闯关了。“3、2、1 Go!”随着一声令下,他飞快地冲了过去,不料脚下一滑,扑通一声,就掉到水里了。不过他没有放弃,又重新爬起来冲过了第一关。第二关不是很难,所以他嗖的一下就过去了。到了第三关,不知怎么的,他弃权了,唉,真可惜!

终于到我了。我走上台去,热情地跟主持人和观众打招呼。我还唱了一首歌,叫“favourite season”唱完之后,就开始闯关了。主持人这次改用英语说了“Three、tow、one、let’s go!”我听到口令,飞快地跑到赛道上。第一关我是爬过去的,我手脚并用,一会儿就冲过了。到了第二关,我采用“骑”的战术。不过第二关倒是花费了不少时间了!第三关,我依然爬过去,因为被太阳晒干了,所以不是很滑,我轻轻松松的过去了。不一会儿,就到了第六关了。这关是由四个滚筒组成的,是比较难的。不过我不怕,迈出第一步,通过了第一个、第二个滚筒,到了第三个,扑通一声,掉到水里去了。我又爬上去,重新来冲,这一次,我很顺利的就冲过去了,不过时间也到了。

等所有的选手冲完之后,就是颁奖的时候了。我得到的是一盒老鹰红茶叶,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最后,我们一起喊出了口号:“水上大冲关,等你来挑战,耶!”

11.在活动中提高作文素养 篇十一

我们去春游时,就可以在野外“找春天”了。那雪白的梨花、粉红的桃花、嫩绿的小草、青青的垂柳、潺潺的溪流都会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我们可以按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远到近等顺序把它们记录下来,同时,我们要仔细观察景物的颜色、形状、动态、静态等。最后综合起来再想—想,自己的感受如何,有哪些收获。根据这些,就可以写一篇“春游”的作文了。有位同学春游后富有情趣地写道:“春姑娘轻轻地梳理着柳树的长发、小草的短辫。雪白的梨花、粉红的桃花满脸笑意,与小蜜蜂和花蝴蝶嬉戏。溪水欢快地流淌着,在传递春的信息。”这样,我们既复习、巩固了习作知识,又加深了对生活的热爱。

小发明、小制作等活动也可以帮助我们积累作文素材。做完了一个小制作,我们就可以按一定顺序把这个过程写下来。一位同学这样叙述了她用电脑制作贺卡的过程:“我用鼠标轻轻双击‘Microsoft publisher’,电脑上立即出现了一幅幅精美的画面。我选择了一幅色彩鲜艳的图案,它上面画的是一个公主在翩翩起舞,我把它作为贺卡封面。该设计扉页了,我选了一幅小朋友们尽情游戏的图画,粘贴在上面。轮到第三版了,我快速敲击键盘,潇潇洒洒地‘写’下了一行美术字:‘祝你生日快乐!’想一想,我意犹未尽,又打了一行英文:‘Happy birthday to you!’并把它染成了天蓝色。在第四版,我粘贴了一张爱心图案。瞧,丘比特正准备射箭呢,不过他射的是友谊之箭。最后,我俏皮地写上:‘特别为你制作:王丽’。”小活动既增强了我们的动手能力,也提高了我们的作文水平。

文艺活动,可以培养我们艺术方面的爱好和特长,也可以提高我们作文的能力。如我们可以把课文改编成课本剧,然后演出。一位同学改编了课文《西门豹》,和同学一起排练演出,结果还在市里的晚会上得了奖呢。

12.文化活动作文 篇十二

一、放大课间活动, 积累“童趣”素材

常常听老师批评学生“上课一条虫, 下课一条龙”。课间, 学生们为什么生龙活虎了呢?有心的老师就会发现, 女孩们这儿一群, 那儿一伙, 玩着不知是由谁发明的新鲜游戏, 男生们除了手中总少不了的各种新式玩具外, 还爱上了各种各样的球类运动。学生流行什么?迷恋什么?亲爱的老师们你们知道吗?我想:若能从课间活动中挖掘出学生喜闻乐见的话题来, 学生写起作文来定会有话可说。

当然, 要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把这些写下来, 并且写好, 还得花点小心思。有一天课堂上, 我对学生说:“谁今天课堂表现好了, 这节课后我就陪谁做课间活动。”这一节课上学生听得特别认真。课间, 我就陪几个男生打乒乓球, 男生们全都成了我的手下败将后, 把我传得更神了, 其他同学也都希望我能参加他们的活动。这样一来, 我自然是分身无术了, 我让他们都把自己最喜欢的课间活动介绍一下, 看谁介绍得最有趣, 最能打动我的心, 我就和谁活动。你瞧:单脚跳、兔子舞、课间篮球、乒乓球大比拼……各式各样的话题就诞生了。有了感兴趣的话题, 我手写我心就成了很自然的事了, 我让他们都好好准备一下, 然后在班上进行一次“课间活动大比拼”。课堂上, 让喜欢不同课间活动的同学来介绍, 然后大家评选, 有意识地选择有代表性的内容和活动中的典型场面介绍来指导。如打球时激烈场面的刻画、编织东西的技巧、车迷的快乐等。因为每种活动参与的人都不在少数, 他们认同感也较强, 此时进行表达的指导就不那么费力了, 学生也都有一吐为快的感觉。

由此可见, 充满童趣的话题能让学生自由驰骋, 其乐无穷。如果我们老师也拥有一颗童心, 定能发现并挖掘出课间学生生活的许多新奇、有趣的及让学生喜闻乐见、兴趣盎然的作文话题来, 学生也定然会对作文产生浓厚的兴趣。因为, 此时的作文就是学生在描述童年生活的绚丽多彩, 就是让别人分享自己童年生活的幸福快乐, 这是一件何其幸福的事呀如此的写作自然能让学生乐此不疲了。

二、聚焦学校活动, 丰富“童心”体验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增加学生实践的机会, 引导学生有意识丰富自己的见闻, 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 积累习作素材。”学校是学生教育的主阵地, 校园的活动丰富多彩, 如果能充分利用学校开展的这些活动资源, 让学生观察、体验、感悟生活, 从生活中捕捉写作素材, 广开习作之源, 学生的作文定能如有源头之水般活泼地流个不停。

如每年“五一”、“十一”长假期间, 结合我校布置的“走进福清”系列实践活动, 活动前深入指导, 活动后交流, 根据调查的现象指导学生针对福清发展的某个方面写建议书或对福清的未来进行畅想写想象作文等。又如我校每年开展的一次“红领巾义卖”活动, 在活动前我就做了非常周密的安排:让学生起店名, 收集并创编叫卖台词、招聘工作人员, 并对推销员进行培训;活动时亲自引导, 让大家各尽所能的尽情展示;活动后谈收获然后进行总结写日记。

学生日记里鲜活的语言都告诉我们, 学校开展的各种大型活动不仅丰富了学生的生活, 而且为学生提供了精彩的写作素材, 使学生获得了深刻的情感体验。《语文课程标准》在着力强调学生习作兴趣时, 还提供了调动学生习作兴趣的方向———突出主体体验。“文学贵为有感而发, 缘事而发。”这句话也深刻地揭示了文为心声的道理。体验作文让学生有事可写, 有话可说, 有情可抒, 是解决学生作文“无病呻吟”的有效方法。作为教师, 我们要把学生的生活引入作文, 引导学生观察、体验、生成。

三、精选课堂活动, 抒写“童真”愿望

前一段时间, 我们欣喜地感受到“新课改”给作文教学带来的可喜变化, 特别是活动作文、游戏作文风靡一时, 然而“热闹”的背后不由得让人深思:学生为什么写起活动作文热情高涨, 可回到教材中的作文还是眉头紧皱, 词不达意呢?写活动作文对提高学生写作水平似乎作用不大?实践中发现, 提高活动作文教学的实效性要努力做到“两个结合”。

1. 课堂活动与教材的写作内容的有机整合

我们发现语文教材中有些作文话题可谓“经久不衰”。如《写身边的一个人》《记难忘的一件事》《第一次……》等等, 这样学生写起作文来从三年写到六年经常是同样的内容, 只不过是字数的变化而已。这些话题虽单调无趣却又不能不面对, 我想只要变变形式, 也许学生就会更有激情, 或许就能写出不一样的东西来。

如我在上六年级劳动课《炒肉片》一课时, 我布置学生讨论炒肉片的方法及可以创造出哪些品种后, 让学生带任务回家去炒肉片, 下节课带到班级来欣赏品评并评选“小厨师”。那节课上, 学生激动、惊喜之情溢于言表。此情此景, 让学生写作, 作文就成了学生宣泄情感、释放感动的场所, 成为学生表白内心的需要。又如, 我教的这届学生有好几个跟随父母出国学习, 每逢这时, 孩子们也总是懂事地早早备好留言簿, 让每个学生都写好留言, 然后装订成一本送给他们。抓住这一时机, 我总会为他们开一场欢送会, 让孩子们一起回忆该同学过去的点点滴滴以及为班级的贡献, 然后让每人对他们说一句祝福的话语。如此伤感的情景调动起了学生所有的情感, 淡淡的伤感弥漫心头, 此时, 学生的心间定然是激情汹涌澎湃, 思绪定然是万千起伏……是的, 难忘那人, 难忘那往事, 难忘那同学之情……千言万语奔涌而出, 只可惜情长纸短。

学生是学习写作的主人, 他们对写作是积极寻求, 还是消极应付, 是兴味盎然, 还是厌恶排斥, 往往直接影响作文教学的质量, 影响写作的效果。作为语文老师, 若能拥有一双慧眼, 一颗敏感的心, 定能触摸到孩子内心的渴望, 内心的情感, 变出各种花样来, 巧借课堂活动来丰富老话题作文的素材, 用新瓶子装上老酒, 让老酒愈发香醇诱人, 在“老掉牙”的话题上巧谱新曲, 让老话题作文焕发出新的生命活力。

2. 课堂活动与学生认知水平的有效结合

小学生的心理、年龄特点使他们对游戏、实验等活动总是特别喜欢, 对活动作文总是特别青睐。但常常因为我们在教学中缺少对不同年级活动开展的规划及必要的方法指导而使活动作文训练流于形式, 不同年级的学生写活动作文的水平并未见进展, 甚至重复、雷同的文章偏多, 那么, 该如何提高活动作文教学的实效性呢?

首先要有针对性地选择课堂活动。如我在中年级进行了“报数游戏”“夹弹珠”“胖大海的实验”……在高年级开展了“成语竞赛”“鸡蛋浮起来”“捏不破的鸭蛋”“厨艺大比拼”“水果拼盘”等活动。针对不同年级孩子的认知水平的不同而做不同的安排, 中年级更注重游戏的趣味性, 引导学生观察发现, 在体验中感受快乐。高年级除了以上这些要求外, 还多了一些动手能力的考验, 理性的思考, 即让学生在活动中学到知识, 明白道理。

其次, 在写作指导上也有区别。中年级活动作文指导时, 主要是从内容入手, 教给学生抓住哪些方面来写 (即选材) , 免得眉毛、胡子一把抓, 写成了流水账。如可以适当提示应选择哪些环节要重点写: (1) 老师介绍活动, 同学们的心情。 (2) 活动最精彩处或你最喜欢处, 仔细观察参与者的表现和观众的反应。 (3) 自己参与的活动, 自己的心情感受及观众们的反应。 (4) 活动的收获。因为中年级的学生初学作文, 写作文目的性不够明确, 整节课活动参与人数多, 而且活动进行中往往分成好几个环节, 这种情况他他们们往往无从下手, 不是写得很长长, , 没没有重点, 就是杂乱无章没有条条理理。所以提出要求和给出方向性性的的指导是很重要的, 让学生根据据需需要自行选择。到了高年级了, 要要求求就要适当提高, 更注重篇章结构构及及细节的指导。如抓住精彩处用生生动动细细致的细节描写扣住读者心弦, , 设设置置一些悬念引人入胜, 凸显自我感感受受, 用真情感染人等。而方法也伴随随快快乐同在。活动中, 教师巧妙引导, , 孩孩子子在嬉笑间捕捉了画面, 加深了感感受受, 也逐步提高了作文能力。

13.文化活动作文 篇十三

“给,擦擦吧。”同桌右手拿着一张餐巾纸,左手里拿着一包,我马上明白了:他把刚才买的一包餐巾纸拆开,从中抽出了一张。看看他的脸,上面挂着笑容,似乎是真诚的,可是我还是不敢接,因为他经常耍我。见我不领情,他瞪了我一眼,说:“拿着呗。”他真的给我了?我不敢相信这一切,因为我俩前天刚打过一次架,而且他因此还被老师收拾了一顿,他对这件事一直耿耿于怀,恨不得把我吃了。哦,他现在给我纸巾,恐怕是黄鼠狼给鸡拜年——没安好心。我呆呆地看了他一会儿,发现他脸上并没有不怀好意的神情,就接过纸巾,说了声“谢谢”。

我拿起纸巾擦脸时,闻到了纸巾上的香气,觉得自己不配用这张纸巾,因为今天同桌向我借书时,我一口拒绝,我是多么不应该呀。而他,却在“危难之时”向我伸出了援助之手。想着想着,我不由得掀开桌子盖儿,拿出那本我心爱的并且自己没有看过的书,递给他。

14.水与文化作文600字作文范文 篇十四

先拿出蜡烛用打火机把蜡烛点燃,蜡烛中间会出现蜡油,然后把蜡油滴在水盆中间,趁蜡油没干,赶快把蜡烛牢牢地贴在盆中间,再往水盆里慢慢倒水,直到水接近蜡烛边沿。

不到半个小时,蜡烛还没烧到水底,我便不耐烦了,看起书来。不料被爸爸看见了,爸爸批评我说:“你做事不能这么三心二意,要认认真真的。”我连忙收起书,继续做我的小实验了。

过了一会儿,蜡烛竟然不知不觉地进入水中了。这一刻,我非常激动,蜡烛竟然进入水中了,我都不知道是不是自己眼花了。在喜悦中我发现了蜡烛有一层薄薄的保护膜,我很好奇,忙跑去问妈妈,妈妈回答说:“烛液是热的,水是凉的,它们相遇后就会在蜡烛周围形成一个保护层,阻止水进入蜡槽,蜡烛就不会熄灭,就会看到蜡烛在水中燃烧了。”

啊,我终于明白了这个道理。

通过这次小实验,我既娱乐了身心,又获得了知识,真是一举两得啊!

15.浅谈“活动单”作文教学模式 篇十五

在金盛初中参观学习后, 笔者感触颇深, 认为金盛初中“先学后教, 以学定教, 以教导学”的“活动单导学模式”不仅仅是一种有效教学模式, 一定程度上也揭示了课堂教学的客观规律, 为促进教学质量的快速提升指明了道路。

在“活动单”作文教学模式中, 关键在于建立开放的作文教学环境, 实质是着眼于人的发展, 尊重学生主体的需求。为此, 笔者在作文教学中尝试了以下一些方法:

一、以活动单促进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

传统的作文教学, 教师出题, 再讲解指导, 课堂完稿, 由于学生写作水平参差不齐, 同样的作文题目, 有的学生觉得过简、“闷”, 不能使他们的创造能力得到发挥与培养;有的学生则觉得太难, 不知道怎么才能“应付”, “烦”, 觉得写作是一种沉重的负担。有的题目更让学生由于缺乏实际的生活体验及感悟, 只好生编硬造, 无病呻吟。久而久之, 学生对写作的兴趣就逐渐降低, 作文课成了学生最讨厌的课程, 作文也变成纯粹应付老师, 应付考试的“作业”了, 这种情况严重影响了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

根据活动单导学模式, 现在笔者在一周前就把根据教材编写的作文教学活动单发给学生, 让学生们有充足的时间阅读各种报刊杂志来丰富自己的词汇, 开拓视野, 扩大知识面。譬如, 为了让学生写好有关端午节的作文, 就提前一周就要求学生利用时间对端午节的来源、传说、风俗习惯进行调查研究, 搜集有关的信息。再如, 为了让学生写好描写春天景物的作文, 先布置学生搜集一些描写春天的妙词佳句, 并让学生自由组合到自己喜欢的地方去观察春天的景色。

在收集资料和体验生活的过程中, 笔者没有规定学生一定要收集什么资料, 而是让学生自由地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对象去收集和体验。教师只注重对收集材料的指导工作, 给他们提示观察和收集的方法, 让他们充分自由的体验生活、收集写作的第一手资料。

二、以活动单抓课堂, 让课堂变得更精彩

在以往的作文教学中总认为教师讲得越多、越深、越透, 学生写得越快越好, 实践证明, 这样易造成学生思维的惰性。

根据活动单导学模式, 现在在作文课上, 笔者首先向学生展示自己课前搜集的资料和好词佳句, 然后各组根据下发的“活动单”展开活动, 可以把优秀的段落、词语抄写在黑板上, 可以在各自的小组内将自己收集的信息互相交流, 再让一部分学生走上讲台为其他同学讲作文, 学生们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互相猎取信息和知识, 在分享资源的同时还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 张扬了个性。其他小组在听讲过程中有不懂的随时可以提问, 如果汇报的小组没法回答, 老师再给予点拨或讲解。真正能做到“学生会的老师一定不讲, 老师讲的一定是学生最想听的”。

这时再写作文, 一般百分九十的人有自信心了。个别的学生如果还有问题, 再给予重点关注和指导。正如英国文学家肖伯纳所说的:“我手里有一个苹果, 你手里也有一个苹果, 我们两人互换一下, 还是一人一个苹果。交流思想则不一样, 我把我的思想交流给你, 你把你的思想交流给我, 那么我们两人同时掌握了两种思想。”这样学生写出来的文章, 虽然是同一个题目, 题材却有个性;虽然是一种题材, 表达却各有千秋。

比如, 《我喜欢……》这样的题目, 有的写喜欢小动物, 有的写喜欢艺术品, 有的写喜欢读书, 有的写喜欢的一首歌……题材五花八门;同样写街头的景色, 有的写农贸市场的繁忙景象, 有的写大街上的车水马龙, 有的写超市内的忙碌…………角度各不相同。

三、以活动单进行小组合作, 评改作文

修改是作文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长期以来, 我们习惯于学生写作, 教师批改, 虽然这种方法有一定的效果, 但学生自身没有参与作文的评改, 没有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其实, “改文章不只是老师的事, 首先是学生的事。” (周先慎先生语) “改与作关系密切, 改的优先权应该属于作文的本人, 所以我想, 作文教学要重在培养学生自改的能力。” (叶圣陶先生语)

根据活动单导学模式, 要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我们必须改变传统的修改观念, 培养学生进行自评互改, 真正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 增强学生间的互动。具体做法是:

1. 在学生完成初稿后, 笔者先把学生分成4或5人一组, 分组原则是按学生平时作文能力和评改水平高低搭配, 让学生评改、修定习作。

每次评改之前, 在黑板上写明本次小组评改的侧重点及一些具体要求, 以免学生胡子眉毛一把抓。具体的步骤是:先在小组内互相传阅作品, 先用红笔找出错别字, 再把病句划出来。在传阅后, 讨论文中问题, 适当旁批。最后将小组成员的意见综合起来写成评语, 并写上经讨论评定的等第。下面是陆宇航为姚佳丽同学《我家的小鸡》写的评语“你家的小鸡长的多么活泼可爱, 他们争吃那条大毛毛虫时又是多么紧张有趣, 读着你仔细观察后用心写成的文章, 我仿佛亲眼看到了这一切, 你们家的小鸡不仅令你, 也令我很喜欢, 很快乐!谢谢你的这篇文章!”学生既是作者, 又是读者。学生在交流和合作中促进相互了解和沟通, 在沟通中相互启发, 共同提高写作水平。这样做, 一方面促使学生评改别人作文时, 开动脑筋, 积极思索, 增加了他们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另一方面, 学生们可以在相互批改和评议的过程中, 取长补短, 共同提高, 大大提高了评价、欣赏能力和写作能力。所教的三年级六班的学生, 经过近一年的训练, 百分之八十的人草稿无须老师修改, 就可以上作文本。

2. 教师复查评讲, 把小组评改做得出色的习作张贴到教室后面的黑板上, 供大家借鉴学习。

完成了以上程序后, 把小组合作评改过的作文全部收上来, 全部过目复查一遍。在讲评课上对做得出色的给予表扬, 对做得一般的给予鼓励, 对做得不太妥的给予中肯的批评、指正。精心选出五六篇评改得出色的作为典型例文, 在例文上写上教师自己的意见后张贴到班里的黑板上, 让学生反复比较, 借鉴学习。如有一次笔者给一位同学写下了这样的评语:“欣赏你的作文, 更欣赏你的写作态度——一丝不苟, 精益求精!相信你能继续发扬这个优点, 写出更多更好的作文来, 做中国未来的鲁迅。”寥寥数语, 激励着这位同学更加认真地写作, 更鼓舞了全班同学写作的士气。

16.传统文化与作文立意 篇十六

关键词:作文立意;忠孝思想;乡土观念

如何立意,也必然是作文教学中的一个重点。相信很多老师都肯定在这方面有着自己的心得和体会。本文试图从另一个角度对我们立意教学的视角进行拓宽,这就是从我们的传统文化中去寻找这种立意的“意”,让传统文化的营养来滋润现代学生狭窄枯涸的心灵世界,从而让他们在写作的时候,能在第一时间有话可说、有话想说。

中国的传统文章讲究“文以载道”,如果没有道,文章就变成了单纯的文字,我们自古是强调立意的。这里还要强调,“道”字写起来容易,解释清楚太难,传统文化中的道,也未必是完全符合现代社会思想的。而我们学生的理解能力、表达能力也有限,所以我觉得入手点可以是一些小的方面,让作文中染上传统文化的色彩,

或者是写出有些传统风味的文章,而不是让学生们一味地完全去模仿古人,写大道理、大文章,那样反而是作茧自缚,限制了孩子们的天性,发展下去又回到八股的老路上去了。

要想用传统文化来帮助我们立意,就要考虑在那丰富的传统文化中,哪些传统可以帮助我们,又会如何帮助我们。其实,慢慢思索,可以考虑的方面还是很多的。

一、如忠孝的思想

我们现在的作文,经常要求学生们写小事情,写身边的事情,写小道理。忠孝表面上是大道理,其实也可以变成我们身边的小事情。

拿忠来说,这里的忠不是愚忠,而是强调忠于祖国、忠于人民,就是要爱国、爱民族、爱家乡。在中国历史上,爱国爱民,忠于国家和民族的人物数不胜数。无论是岳母刺字还是包公判案,都是忠的表现。而抗战里不少人当伪军汉奸助纣为虐则是不忠的典型。作文里一样可以表现爱国心,当然我们写作的时候,表达爱国心不能是喊口号,而是体现在具体的文字中,如:可以写励志类作文,可以把“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思想主题延续下来,表达昂扬向上的劲头。再如,爱国可以具体化为爱乡,写赞美家乡风土人情和变化,赞美新民风民俗,都是可以一试的题材。我国目前整体处于崛起的阶段,各行各业、各地方都有日新月异的变化,这种积极向上的民族风尚是可以在作文里表达的。

再来谈孝,中国古代曾以孝立国,传统文化中中国人很重视这个孝字。忠孝双全是对一个完美的人的最高评价,值得我们继承发扬。而且在我国老龄化时代即将到来的时刻,谈孝也有着很强的时代性。在作文立意的时候,孝字可以为我们提供很多的思考空间。当然古代有很多时候是愚孝,是讲孩子对父母的绝对服从。

二、用天人合一的传统思想做例子

中国传统文化里,在关于人和自然的关系中有一个很重要的思想是天人合一,讲究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这个也可以用来给学生们在作文立意时打开一扇的新窗户。而且现在大家都很关注的问题就是气候变化和大气污染,雾霾问题、水污染问题,工业化和人类关系等等,都是值得学生们写的。这个时候,可以引导学生们从自身的情况、周边的环境写起,写写自己对环境保护的理解,也不失为一个好的题材。同时,还可以联想到以这种传统思想为基础的写景抒情类文章。在写景的部分强调人和自然的和谐相处,强调人不能过分地去破坏自然,这在作文里也是可以去尽情书写的。

三、传统文化中的乡土观念

中国人传统上就是恋家的,只是为了生计迫于无奈才会远离家乡漂泊异乡。而中国如此广大,每个地方都有着自己独特的方面。在写作文的时候,把自己家乡的特点写进去,把那些风土人情写进去,把那山山水水及生活在那里的人的悲欢离合写进去,一定会让作文散发出独特的光彩。现在的作文,有着八股、模式化、应试化的倾向,而这种带有浓浓乡土气息的作文一定会在其中显示出其奇异之处。

四、继续发散思维的话,还可以想到更多方面

中国的饮食文化世界闻名,中国的传统节日都有丰富的故事和过节方式,中国儒释道思想渗透在生活的方方面面,这些地方都可以用来为作文立意提供方向。

当我们的学生看着作文题目发呆的时候,其实是我们语文教学的悲哀。就是老祖宗留下的这些传统文化,也该是我们写也写不完的。用传统文化来帮助学生立意,不仅给写作文打开一扇窗户,其实对怎么写作文也有着很多的启发。中华五千年文化,好文章何止千万,现代的孩子如果连作文都写不来,是语文老师们的悲哀。另外,我想到,如果能在课堂上更多地讲一些传统文化,是不是能更好地传承我们的文化呢?在白话文战胜文言文的百年之后,我们应该考虑如何让传统和现代更好地在作文里、在语文课堂上紧密地结合在一起。

17.重阳登高活动作文 篇十七

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尝试过写作文吧,作文根据体裁的不同可以分为记叙文、说明文、应用文、议论文。怎么写作文才能避免踩雷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重阳登高活动作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重阳登高活动作文1

一年一度的重阳节终于让我盼来了。我们学校首次组织五、六年级的同学到野外进行一次登高活动。

这一天大清早,我们怀着无比兴奋的心情上山去,大约走了半小时就到了目的地。吃过了早饭,我便和几位同学去观看风筝比赛。

风筝竞赛场的人可真多呀!

把整个赛场围得严严实实,真是里三层外三层。突然一声哨响,风筝陆陆续续飞上天空,不一会儿,各式各样的风筝在蔚蓝的天空翱翔。有翩翩起舞的花蝴蝶,有忙忙碌碌的蜜蜂,有展翅高飞的苍鹰……最吸引人的那还要数栩栩如生的龙和蜈蚣了。那条龙抬起头来,尾巴高翘,摆出一副神气的样子。蜈蚣也不甘示弱,不一会儿,就超越那条龙啦!

场上的人都为它喝彩。我刚揉了揉眼,可不知怎么的,那龙和蜈蚣纠缠在一起了,也许是龙害怕自己比不上蜈蚣吧,而作出两败俱伤的做法。不一会儿,它们俩都断了线,掉进了山谷,在场的人无不为之惋惜,都埋怨龙不应该那样自私。它们的主人像箭一样冲下山谷,寻找自己的风筝,好不容易找到了,可时间非常紧迫,但是它们的主人一点也不灰心,把风筝重新安上线再放飞……到了最后还是蜈蚣取得第一名,龙获得第二名……风筝比赛在一阵阵热烈的欢呼声、掌声中结束了。

吃了午饭,就到我们学校的运动员大显身手的时候,登山活动开始了,只见运动员们在半山腰上摩拳擦掌,做好预备姿势。又是一声哨响,运动员争先恐后地向上攀登。你看,我班的小玲同学就要拿到红旗了,“哎呀”,真糟糕!

她被石头绊倒了,摔得个四脚朝天,惹的大家哈哈大笑。她爬起来再跑,可是来不及了,红旗被五〈2〉班的同学夺走了。

这时,太阳渐渐地西下了,金色的阳光照在同学们的笑脸上好像盛开着朵朵鲜花。

重阳登高活动作文2

一年一度的重阳节终于让我盼来了。我们学校首次组织五、六年级的同学到野外进行一次登高活动。

这一天大清早,我们怀着无比兴奋的心情上山去,大约走了半小时就到了目的地。吃过了早饭,我便和几位同学去观看风筝比赛。

风筝竞赛场的人可真多呀!把整个赛场围得严严实实,真是里三层外三层。突然一声哨响,风筝陆陆续续飞上天空,不一会儿,各式各样的风筝在蔚蓝的天空翱翔。有翩翩起舞的花蝴蝶,有忙忙碌碌的蜜蜂,有展翅高飞的苍鹰。最吸引人的那还要数栩栩如生的.龙和蜈蚣了。那条龙抬起头来,尾巴高翘,摆出一副神气的样子。蜈蚣也不甘示弱,不一会儿,就超越那条龙啦!场上的人都为它喝彩。我刚揉了揉眼,可不知怎么的,那龙和蜈蚣纠缠在一起了,也许是龙害怕自己比不上蜈蚣吧,而作出两败俱伤的做法。

不一会儿,它们俩都断了线,掉进了山谷,在场的人无不为之惋惜,都埋怨龙不应该那样自私。它们的主人像箭一样冲下山谷,寻找自己的风筝,好不容易找到了,可时间非常紧迫,但是它们的主人一点也不灰心,把风筝重新安上线再放飞。到了最后还是蜈蚣取得第一名,龙获得第二名。风筝比赛在一阵阵热烈的欢呼声、掌声中结束了。

吃了午饭,就到我们学校的运动员大显身手的时候,登山活动开始了,只见运动员们在半山腰上摩拳擦掌,做好预备姿势。又是一声哨响,运动员争先恐后地向上攀登。你看,我班的小玲同学就要拿到红旗了,“哎呀”,真糟糕!她被石头绊倒了,摔得个四脚朝天,惹的大家哈哈大笑。她爬起来再跑,可是来不及了,红旗被五〈2〉班的同学夺走了。

18.记叙文作文 义卖活动作文 篇十八

一天下午,姚老师兴奋地告诉我们:明天有一个义卖活动,我校将把钱全部捐给特奥,请大家积极参加!另外还要带15元钱!

激动人心的时刻到了,姚老师招呼我们排好整齐的队伍,依次下楼。等小朋友们全部到齐之后,作广播操的音乐再次响起,各个班级精神饱满的踏起步来,按顺序进入操场,在中心排好队后,就立正了。老师庄重地宣布了关于特奥会的几条信息后,请同学来阅读了几条信息。随着老师一声:“我宣布,本次为特奥会而开展的义卖活动正式开始!解散!”每位同学都快步地往班里跑去。我也以最快的速度跑到自己班级的摊位里去,看摆在桌子上的物品,但可惜的是我看中的悠悠球“疾速龙球”已被别的同学买走。我一会儿跑到东,一会儿跑到西,就是为了寻找悠悠球。但结果令我遗憾,所以只买了一个毽子和一本漫画书。“咚咚咚”音乐又一次响起,我们只好回教室,恨不得再在这儿玩一会儿。

这次义卖活动非常开心,因为我们不仅将一份爱心捐给特奥会,还将一份真诚传达每一个人的心灵。

19.文化活动作文 篇十九

一、初中生学校生活之校园老师真可爱主题作文形式

学生的主要活动场所在校园, 学生最熟悉的人是同学和老师, 我引导学生观察校园里的老师, 通过说老师, 写老师, 指导学生学会运用人物描写的方法及典型事例来表现人物。让每个学生选择一位老师留心观察或与老师进一步交流, 把观察到、交流到的情况及时记在观察日记本上, 为写作做好铺垫。

在活动前我对学生进行指导, 教给学生观察人物的方法, 然后定人、分组、选组长。各小组定期交流一次, 我轮流参加各个小组的交流活动, 看是不是写出了某位老师的特点, 重点是自己修改自己的作文。各小组推荐优秀的作文在课堂展示, 我指导并对优秀作品加以肯定, 张贴在墙上展览。通过此项活动, 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 还培养了学生的合作交流的能力。学生学会了如何描写人物, 也进一步密切了师生的关系, 使师生关系更为融洽。

二、初中生家庭生活之父母优点大家谈主题作文形式

当今学生, 大部分是独生子女, 生活安逸, 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 习惯于在温室中生活, 把父母长辈对自己的关心帮助看做是理所当然, 而把父母对自己的严格要求不予理解, 看做是父母的缺点。针对这一现状, 我通过语文实践活动, 感化教育学生, 提高当代中学生素质, 引导他们正确看待父母的优缺点, 并能通过作文方式予以展现。自己观察父母平时的生活, 留心他们的言行, 全方位了解父母, 发现他们的优点。我认真加以引导, 选好文题让学生写作, 每两周写一篇大作文, 成文后班级集体评讲, 谈成功与不足之处, 把优秀作文打印成册, 在学生中展示。对在写作中能充分展示个性, 并通过作文, 增进了与父母的了解, 密切了父母与自己感情的同学, 班级通过评比, 产生一、二、三等奖若干名, 予以表彰。

三、初中生家庭生活之我和父母共读书主题作文形式

为了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 培养人文素质, 发展健康个性, 我们班级向学生发出了读好书的号召, 旨在在读书活动中让孩子的探究性活动能力提高, 做到勤思考、能钻研、有收获。

首先召开家长会, 强调读书的重要性, 做好宣传发动工作, 鼓励家长和孩子全员参与。印发《给家长的一封信》, 向家长介绍班级本次活动的相关内容, 向家长介绍本次的“我和父母共读书”活动。通过“大手牵小手” (家长督促孩子) “小手拉大手” (孩子督促家长) 的形式, 倡导家长、孩子一起读书, 一起发展, “让阅读成为生活的一个重要内容”, 营造“书香家庭”。其次, 我认真做好书目的推荐工作, 并和家长签订“读书协议”, 制订家庭读书计划, 明确各自在活动中的责任。

1. 营造亲子共读的氛围, 坚持周一至周五每天有不少于20分钟, 双休日每天不少于1小时的读书时间。

2. 家长每月带孩子逛书店不少于1次, 购买孩子喜欢的书。

3. 家长和孩子可以各自选择自己喜欢的书阅读, 也可以亲子共读几本书或几篇文章。

4. 学生和家长读书以后, 要留下一定数量的读书笔记, 每

月初发一张读书登记表格给家长, 月底把填写好的表格交给语文教师存档。

5. 利用家长会, 及时交流、反馈各自的读书感悟。

把一些家长好的做法介绍给他们听, 让家长懂得重视环境的作用, 既要为孩子营造良好的物质和生活环境, 同时也要为孩子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 使孩子在耳濡目染中, 熏陶、体验, 不断规范和调整自己的行为, 从而让学生在成长中逐渐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6. 根据家长的反馈及学生的平时表现, 学期末评选出“优秀指导家长”及“书香家庭”, 借以鼓励家长继续做好这项活动。

此项活动能更好地引导家长和孩子一同读书, 并在书海中感受知识的魅力, 让学生在课堂朗诵自己的读后感及父母的读后感。这样不仅把家长和孩子引导到阅读上来, 融洽家长与孩子之间的关系, 增进家长与孩子的交流, 促使孩子、家长在阅读中增长知识和智慧, 同时也有效提高了学生写作表达能力。

当然, 作文生活化的有效形式不仅仅局限以上三种形式, 还有很多。例如, 学校每年举行的大型活动如“行知杯艺术节”“社会实践活动”“秋季运动会”等。学生捕捉到了精彩瞬间, 我引导学生发现其中的价值, 写进作文, 作为班集体的精神财富, 保存在每个人的心里。这些活动让学生丰富自己的见闻, 关注了社会, 形成自己对人对事的独到认识, 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写作能力提高了。

如果说写作是一湾清澈的湖水, 那么生活便是写作取之不竭的源头;如果写作是一幅艳丽的油画, 那么生活便是写作用之不尽的色彩。这一年来, 在陶行知先生生活教育理论的指导下, 在开展好多种生活化主题作文活动的基础上, 我班学生的作文水平有了大幅提升。有几名学生主动向《扬子晚报》社投稿并被刊用, 整体班级考试作文平均分全校最高。究其原因, 我想这和学生们走出课堂, 走向社会, 去关注生活, 体验生活和反映生活是休戚相关的。要提高写作水平, 必须引导学生走作文生活化道路。

20.借助微型活动 促进作文起步 篇二十

关键词:作文起步   微型活动   兴趣   内容   观察能力

提到作文,教师感到难教,学生感到头疼。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不爱写,这是“兴趣”方面的问题;二是没得写,这是“内容”方面的问题;三是不会写,这是“方法”“技能”方面的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当从作文起步开始。

心理学研究表明:活动是儿童的本能,爱玩是儿童的天性。活动是连接主客体的桥梁。因此,以“微型活动”为抓手,围绕兴趣、内容、技能、方法几个层面解决问题,就成了写作轻松起步的一条可靠途径。

“微型活动”的特点,一是活动内容比较单一,便于课堂操作;二是活动时间短,满足课堂开展的要求;三是活动难度不大,学生易于参与和完成。在一年多的实践中,我们发现,“微型活动”对促进三年级学生作文起步有一定的作用。

一、创设微型活动,激发写作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三年级学生而言,新奇的活动往往能够吸引他们的注意力,他们也特别喜欢参与到活动之中。而这些活动就是学生写作的素材。

在“微型活动”作文课“猜猜我是谁”中,由于取材于学生非常熟悉的儿童文学作品《淘气包马小跳》,学生对此很感兴趣,而所猜的对象又是大家最为熟悉的老师和同伴,因此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更是空前高涨。在“你演我猜”活动中,首先锲入的是湖南卫视“快乐大本营”的主题曲《快乐你懂的》,那熟悉、欢快的旋律如火种一般,点燃了孩子们的激情,那形象、夸张的表演更是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吹乒乓球比赛”这一活动中,由于引入了学生们最感兴趣的“竞赛”元素,现场热火朝天,再加上活动是组与组之间的竞赛,整个活动的开展还真有点“硝烟弥漫”的感觉。在“森林动物运动会”中,教师将学生们最感兴趣的动物请进了教室——用动物图片摆图再编故事,展现出一个新颖、有趣的运动会……这些丰富多彩而又趣味盎然的活动让学生们兴致高涨,意犹未尽,成了他们写作的极佳素材。

当“微型活动”成为习作教学课堂的“常客”之后,习作课成了学生们的期盼,而这正是教师精心设计的目的所在。有了快乐的体验,有了心灵的悸动,就有了表达的欲望。因此,“微型活动”的开展,为习作教学的顺利进行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二、研究微型活动,丰富写作内容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这句话用来形容小学生的写作活动最为恰当。这不是因为学生们的生活不够丰富,而是因为他们平日最喜欢做的就是“积极地玩,玩完就忘”,而且大部分学生通常还忘得非常“彻底”。所以,在课堂教学中,尽管教师花费了大量的时间来引导他们进行回忆,学生们似乎也说出了一些内容,但是,具体的活动过程、活动细节、人物语言、自身感觉等往往毫无顾及。这也是大多学生习作内容空洞的原因所在。“微型活动”的开展,恰好解决了这一习作难题。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由于活动是当堂开展的,学生们又是倾情参与的,再加上教师的精心组织,因此,无论是活动环节、活动感受、人物动作、人物语言、心理活动,甚至环境的布置、场景氛围等内容都是极为鲜活可感的。在这样的铺垫下,当学生们提起笔来开始写作时,我们看到的是理想中的写作状态——一个个埋头奋笔疾书,神情专注,还真有点文思如泉涌的感觉。最让人感到惊讶的是,在“默契大考验”的课堂上,班上不起眼的一名学生竟然洋洋洒洒地写下了近600字的习作——这只是一个三年级的学生啊!后来,笔者回忆了这一个案,原来,在活动中,这个学生被同学们推到台上做了一回“主角”,难怪她的心理活动写得那样生动。写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感受,对学生来说是一件比较容易的事,也是学生乐意做的事情。因为此时的表达完全是水到渠成。“微型活动”为学生的写作提供了“源头活水”。

三、借助微型活动,培养观察能力

什么是观察?所谓观察,就是用眼睛去看。要远“观”近“察”,事事留心,时时注意,并养成一种习惯。三年级学生年龄小,还没有学会用心去深入观察身边的人和事,缺乏从平凡的事情中捕捉亮点的能力,不能对周围的事物进行有选择、有方向、有重点的观察,这就需要教师指导他们,让他们学会定向观察和随机观察,从而获得真实、具体的习作素材。

在“你演我猜”活动中,教师在活动前便提出了观察要求:“比一比,看谁观察得最仔细,把最丰富的表情,最形象的动作以及最生动的语言记在自己的脑海里。”紧接着,在第一组表演结束后,及时反馈学生的观察情况。这样,不但可以防止学生因为过于投入活动而忽略观察,而且对学生的观察内容、方法进行了有效指导,使学生留心捕捉比赛中的精彩瞬间。在四组表演结束后的交流中,学生的发言精彩纷呈,每一个细节、每一个瞬间都没有逃过他们的“火眼金睛”。

观察力是在观察实践活动中通过培养锻炼而发展起来的。每次活动,学生如果都能在教师的指导下,有方向、有重点地对活动中的人和物进行细致观察,长此以往,他们发现和捕捉生活中的细节的能力就能得到增强,头脑里的材料也会越来越丰富,写作时就会“文思泉涌”。叶圣陶曾说:“在实际生活里养成精密观察和仔细认识的习惯,是一种准备工夫,不写文章,这样的习惯也得养成。如果养成了,对于写文章大有用处。” 无疑,“微型活动”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学习观察的平台。

四、依托微型活动,指导写作方法

“千人一面”是不少学生习作的通病,有人将这一通病归因于传统的习作教学,因此造成不少教师为了不让学生写出的东西大同小异,转而又让学生自由写作。这些都对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造成了极大的困扰。

借助“微型活动”开展写作活动,为教师对学生的写作指导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同时也为学生的个性写作提供了条件。一方面,对于每一次活动,教师可以提出共性的写作目标。比如,在学习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我的自画像》一文时,安排了相应的“猜猜我是谁”活动,教师给全班制定的写作目标是“介绍自己的名字、年龄、性别、基本情况、性格、爱好等,重点介绍自己的长相特点”。有了这一明确的目标,教师的课堂指导就有了抓手,学生的努力也就有了方向。在这一次写作中,笔者做了统计,较好地达到目标的学生占80%,基本达到目标的占20%。在“辨别物品大挑战”体验环节中,教师给出的“充分调动你的感官去体验”一是提出了体验的要求,对体验的方法进行了指导—— “用眼睛看、鼻子闻、手摸、耳朵听”;二是提出了写作的要求,即在写作中要力求将上述内容表达清楚明白。另一方面,“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在同一活动中,孩子们捕捉的画面是不同的,他们观察的侧重点也不相同。而且,由于学生自己参与了活动,他们有自己独特的感受,所以,在具体的写作过程中就可以将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使自己的写作有了个性。这样,依托“微型活动”的写作指导就一箭双雕地解决了“千人一面”和指导“无从下手”两个问题。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积极向上,表达真情实感。”遵循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需要,在学生写作起步阶段,借助微型活动,将言语表达回归到有趣的活动中,可以让我们的三年级习作教学这一“起步工程”进行得更加顺利而有效。◆(作者单位:江苏省海安县教师进修学校附属小学)

上一篇:《金色的房子》大班语言课教案下一篇:难忘的联欢会优秀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