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合作论坛活动内容(精选12篇)
1.校企合作论坛活动内容 篇一
尊敬的蒋局长尊敬的祁德巍部长、老师们、同学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举行漯河第一等中专业学校与厦门友达光校企合作厦门友达光电揭牌仪式和开班仪式,这是我校长期深化校企合作,推动校企一体化合作办学所取得的重要成果,出席本次仪式的领导有:
让我们大家以最热烈的掌声欢迎各位领导和嘉宾的盛情光临。
漯河教育电视台媒体界的朋友也光临现常让我们再一次以热烈的掌声表示衷心的感谢和热烈的欢迎
下面我宣布:漯河市第一中等专业学校“厦门友达光电班”揭牌仪式现在开始。
仪式进行第一项,请漯河市第一中等专业学校党总支书记、校长万国栋致辞,大家掌声欢迎。
仪式进行第二项,厦门友达光电代表、企业人力资源部祁德巍部长致辞,大家掌声欢迎。
仪式进行第三项,请万国栋校长和厦门友达光电人力资源部祁德巍部长为“厦门友达光电班”揭牌。
仪式进行第四项:由厦门友达光电向漯河第一中等专业学校赠送厂服。
仪式进行第五项: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欢迎漯河市教育蒋局长讲话
职业学校的发展离不开企业的支撑,学校只有密切校企合作,才能服务企业、引领行业。
多年来,我校在市教育局的正确领导下,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努力构建提升学生职业素养的个性化教育模式。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不断提升。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校企一体化办学成绩斐然。真正走出了一条“特色立校”之路。
同学们,厦门友达光电揭牌仪式到此结束,仪式结束后,还还将进行校企合作签字仪式和厦门友达光电班组班活动。下面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欢送领导及各位来宾离开会场
2.
正值祖国六十华诞之际,我校通过了苏州市精品课程的评估,苏州市课改实验点的验收,晋升为江苏省三星级中等职业学校,这标志着我校已经跨入了江苏省一流职业学校的行列。
享有“江苏十佳旅游饭店”等美誉的新城花园酒店,兼具古韵今风完美融合的多元化气质,以其个性化的高品质服务,与时俱进的管理模式,生态、人文、科技、时尚融为一体的完善设施,
成为我市唯一的一家白金五星级酒店。两个单位获得如此殊荣,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
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举行吴中区旅游职业学校与苏州新城花园酒店校企合作挂牌仪式,让我们大家以最热烈的掌声欢迎各位领导和嘉宾的盛情光临。
首先,请允许我介绍一下出席本次仪式的各位领导,他们是:苏州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社会事业局局长:赵立新先生,苏州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社会事业局副局长:朱建康先生,
科长:朱明先生,吴中区教育局副局长:周兴元先生,新城花园酒店集团总裁、酒店总经理:孙子元先生,副总经理:蔡维先生,副总经理:胡建中先生,酒店餐饮部经理戴洁女士,酒店行政部经理:沈云女士,
酒店人力资源部经理:罗晓燕女士,酒店行政副总厨:倪清先生。吴中区旅游职业学校校长:徐军女士,副校长:唐俊峰先生,以及学校各处室领导、酒店专业办全体老师、相关专业的学生代表。此外,
姑苏晚报、苏州电视台五套的记者们也来到了我们的现常让我们再一次以热烈的掌声对他们的到来表示衷心的感谢和热烈的欢迎。
下面我宣布:吴中区旅游职业学校与苏州新城花园酒店校企合作挂牌仪式现在开始。
首先,有请吴中区旅游职业学校徐军校长发言,大家掌声有请。
接下来,有请苏州新城花园酒店孙子元董事长发言,大家掌声欢迎。
各位领导、各位来宾:的确,职业学校的发展离不开企业的支撑,学校只有密切校企合作,才能服务企业、引领行业。
多年来,我校在吴中区、度假区政府的领导下,适应度假区旅游经济的发展,努力构建提升学生职业素养的个性化教育模式。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不断提升。几年来,学校德育工作彰显特色、
创意大赛、创业大赛、技能大赛成绩斐然。走出了一条“特色立校”之路。
下面我们有请吴中区教育局副局长:周兴元先生讲话,大家欢迎。
下面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有请苏州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社会事业局局长:赵立新先生讲话,大家欢迎。
下面有请吴中区旅游职业学校徐军校长,苏州新城花园酒店孙子元董事长签署校企合作协议和设立奖学金协议。并交换校企合作铜牌。
下面有请吴中区旅游职业学校唐俊峰副校长向新城花园酒店行业专家颁发《专家指导委员会聘书》
各位领导、各位来宾:今天,吴中区旅游职业学校和新城花园酒店,强强联合,寻找合作双赢的机会,可以说是开了一个好头,相信这种深层次的合作一定能够推动我校酒店专业的课程改革和专业方面的建设。
好,朋友们,今天的挂牌仪式到此结束,下面请各位领导以及学校部门负责人参观学校的实训基地。朋友们再见。
2.校企合作论坛活动内容 篇二
传统的学校教育是采取学生课上理解理论知识和课下独立学习的方式进行教学活动的,这种模式在大学之前的应试教育中体现得尤为明显,但是如果大学教育一直延续这种教育,显然会使得学生动手能力严重不足,造成知识与社会脱节,不能满足大学教育中“服务社会”这一主题。受到传统教育的影响,大学教育中存在得一些急需解决的问题。
1.1 理论与实践脱节
由于传统的教育方式是理论教育为主,实践教育为辅,这种方式使得学生重视课堂教学的知识点,而忽视了实践的操作能力。在实际的调查中发现,大部分学生能够说出课堂的知识点,却无法在实际操作中完成知识点内容,这种理论与实际脱节的情况具体体现在以下方面:
教材的滞后性。由于高校的教材审核比较严格,因此一本教材从编写到正式出版需要较长的时间,而在这个版本的期间,部分教材的内容可能已经发生了很多变化,这种情况在理工科的教学中体现得特别明显。这些情况导致了在课堂的学习中,如果教学内容照本宣科,势必会让课程的滞后性更加明显;
实验课程缺乏灵活性。经过调查,很多课程的实验课程的教学方案是多年之前就制定好的,然后一直沿用至今,没有经过较大的修改,这种实验教学方式肯定是无法适应社会高速发展的,过时的知识会让学生在课程学习中陷入一个学习误区。
1.2 就业和职业教育的困境
虽然大学教育的本质不是为了职业教育,但是“服务社会”作为大学教育的根本职责之一,高校培养的学生肯定需要为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让学生能够顺利就业,为社会添砖加瓦,因此就业和职业教育也是高校教育的重点之一。而在传统教学中,这些职业教育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就业和工作的困境。经过调查发现,大部分学生在传统的教学中,接受的知识是多年前的,在实际的就业和工作中帮助不大,无法学以致用。另外,当前企业对学生的能力需求已经越来越高,这使得传统的教育方式面临严峻的挑战。
职业教育的滞后性。传统的教育中,职业教育仅仅是从课堂的教学案例中去讲解求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以及应对策略。而这种方式本身也有自身的局限性,因为企业每年的招聘问题不尽相同,使用过时的方式作为职业教育的案例,从根本上来说缺乏灵活性。
应用型人才培养不足。传统的大学教育仅仅只是完成了教学工作,而无法满足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学校教育的滞后性,让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了职业培训,忽视了大学教育自身的意义,因此传统的教育面临着转型的需求。
综上所述,传统的学校教育存在着很多需要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将直接影响着大学教育的质量,如果无法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势必会影响教育的发展。
2 校企合作教学方法的探讨
针对传统教育的不足,我校开启了校企合作的培养方式,利用学生实习和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多和企业接触,对企业的需求有一个更加深入的了解。另一方面,企业可以将企业的项目给学校学生提供创新和实践的机会,这将大大提高学生创新的水平。本文以“校园学生论坛”的设计为例,对传统的教育提供了如下改进措施。
2.1 产学结合的校企实践
在高校中,课堂教育是根本,需要吸取传统教育的优势,因此在引入校企合作中,不能丢掉课堂教育的根本。另一方面,学生在大学中有充足的课外学习时间,因此,可以充分利用课外的时间,与企业项目结合,让学生课下实践项目,做到产学结合。本文从本校的校企产学结合出发,给出了以下一些改进措施。
项目培养模式。由于企业的项目比较多,而且运作也很成熟,学校在这种项目上是很匮乏的,学生也缺乏项目经验。因此,可以联合企业,将企业成熟的项目引入到学校的教学中,让学生在课外进行项目实践,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这种模式,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的个人学习能力、丰富学生的项目经验,另一方面,企业可以从这些优质的生源中寻找自己需要的员工,这是一种双赢的模式。在本文中,引入了“校园学生论坛”的项目,让学生自主设计和完成,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校企联合培养指导。学校和企业可以制定联合培养的方案,固定一段时间,在校内指导学生,并给学生讲解最新的企业技术,以实践来检验所学课程。
2.2 应用型人才联合培养
可以在教学合作方面出发,制定符合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方案。本校在校企联合培养中,制定了如下应用型人才的联合培养方案。
校企联合职业教育指导。在实际的职业教育中,可以联合制定培养方案,聘请企业相关的工程师以讲座的形式给学校的学生讲解具体的求职的需求,并重点给学生讲解在大学期间需要具备的技能,让学生能够在今后的求职中顺利找到自己的工作。
制定应用型的培养目标。学校在制定课程方案时,可以参考企业的需求,制定符合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
“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学校可以派遣相应的教师利用寒暑假到企业进行实践学习,并将学习的经验带回学校,为学校的双师型发展做出一定的贡献。
在校企合作的教学方案中,本文在实践中,以“校园学生论坛”的学生项目为例,从产学结合、企业指导到职业教学都设定了相应的培养目标。
3 结语
本文提出了校企合作教学的方案,并以“校园学习论坛”的项目为例,让学生从产学结合、企业联合指导到职业教育充分得到了锻炼,个人的能力在项目中也得到了一定提升,更好地适应社会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求。
参考文献
[1]程文志.基于研究式学习的Windows编程教学实践研究[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6(5):95-96.
[2]肖维明.校企合作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与实践[J].科技与创新,2016(1):116.
[3]陈传斌.基于地方特色的独立学院人才培养校企合作模式探讨[J].江西理工大学学报,2015(4):30-32.
[4]袁艺,周登凤,何婷.加强校企合作创新培养模式[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5(8):40-42.
[5]邓秋实.校企深度合作办学机制的探究[D].哈尔滨:哈尔滨理工大学,2014.
3.校企合作论坛活动内容 篇三
关键词:校企合作;环境监测;课程内容体系;应用化工技术专业
X830-4
湖北三峡职业技术学院应用化工技术专业紧密依托宜昌市磷化工产业集群,以精细磷化工为主要专业方向,培养主要从事宜昌各化工企业的化工生产操作、产品检验和化工环境监测、化工设备维护等岗位人才[1]。根据宜昌地方经济建设所需应用化工人才的素质和职业能力培养要求,在我院应用化工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专业拓展学习领域设置了环境监测课程。
环境监测涉及化学、物理、数学等方面的知识,是一门对理论和实践应用要求都很强的学科。它主要是高等院校环境类各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与环境科学专业相比,应用化工技术专业开设此课程,由于学生专业背景的差异,使得环境监测课程内容侧重点应存在差异,因此,在校企合作背景下对我院应用化工技术专业环境监测课程内容体系进行了研究。
一、应用化工技术专业环境监测课程内容体系研究的意义
我国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于培养服务生产、管理一线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决定了高职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高职课程教学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岗位工作技能[2]。根据宜昌地方经济建设所需应用化工人才的素质和职业能力培养要求设置环境监测课程内容将更有利于校企合作的可持续发展。
环境监测是一门横跨化学、物理、生物学等多个领域,涉及水、大气、土壤、固废和生物等多种介质的综合性交叉学科,课程内容庞杂,要在50多个学时内,把知识积累和化学分析功底相对不足的高职生,培养成化工岗位一线的技能型人才,就必须在已有的环境监测专业教材中教学内容的基础上,结合校企合作单位的岗位知识需求进行优化整合,增加必要的新知识、新内容,删除陈旧过时、实际应用不多,理论知识高深的内容,这样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该课程的实用性,缓解教学中的课时压力。
二、应用化工技术专业环境监测课程内容体系改革实践
根據湖北三峡职业技术学院应用化工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结合宜昌地方经济建设所需应用化工人才的素质和职业能力培养要求,深入校企合作单位实践调研,依托相关环境监测专业教材研究探索出了适合服务地方化工企业发展的应用化工技术专业的环境监测课程教学内容体系。
(一)重点围绕“工业三废”的环境监测处理技术相关内容开展教学
所谓“工业三废”是指化工生产所排放的“废水、废气、废渣”。“工业三废”如未达到规定的排放标准而排放到环境中,就会对环境产生污染,污染物在环境中发生物理的和化学的变化后就又会产生危害更大的二次污染物。因此,化工企业中“工业三废”的治理至关重要。
废水处理章节主要涉及废水的物理、化学及生物学特性的监测及主要化工废水处理技术。关于水的物理性质、水中无机污染物及有机污染物的监测内容可直接依托已有的《环境监测》教材,而在化工废水的处理技术部分,可直接引入企业的实际处理技术作为案例进行教学。如:磷是造成水体富营养化的重要非金属无机物之一,兴发集团作为磷化工企业,建设了含磷废水处理试验装置,高浓度的含磷废水通过反渗透和超滤膜的处理可以使水达到饮用水的标准,这样就解决了含磷废水污染问题,有效地防范了磷化工自身存在的环境风险。
废气处理章节内容体系根据实际调研情况,可主要设定为大气与生命的关系、化工废气的来源、主要化工废气污染物及其危害、化工废气的治理技术及综合防治。化工废气的来源这一节主要介绍化工主要行业废气来源及其主要污染物,将结合生产实际介绍如氮肥、磷肥、氯碱等产品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主要污染物,也由此引出主要化工废气污染物及其危害这一部分内容。气态污染物治理部分可引入企业案例。投资建设新型硫化床锅炉替代链式锅炉,使SO2等有害气体的排放量削减65%左右,而在颗粒物处理过程中可引入生产三聚磷酸钠装置的尾气净化系统采用环保型全自动布袋除尘系统,提高了尾气净化水平,降低了尾气处理成本[2]。
在废渣处理章节将主要从固废综合利用相关工艺切入教学。经调研了解到综合、规模化处理化工生产中产生的固体废物是兴发集团在实践中摸索出的一条新路,公司先后投资建成次磷酸钠残渣生产万吨级饲料钙、焦炭粉粘结焦球、亚砜废盐回收替代硝酸钠等多个项目,成功引进密闭氧化法处理1%以上含量的贫磷泥烧酸装置,一举解决了固废处理难题。这一部分内容体系的引入将让我在以后的教学中不再枯燥地照本宣科,或是避免讲到固废就以城市垃圾的处理技术为重点,而对于化工领域中的固废处理技术却只字不提。
另外,在调研中还了解到兴发集团重视的不但重视“工业三废”的处理,该公司还对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热加以了利用,在教学内容体系中也将引入这“工业第四废”—— “废热”的相关知识点。
(二)以清洁生产技术为主线,展望环境保护与化工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战略
清洁生产是我国化工企业当前节能减排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高职应用化工技术专业将清洁生产列入环境监测课程教学内容中紧扣了企业发展的需求,将清洁生产的理念融入环境监测课程教学中,从实行低碳经济,节约资源、能源,提高生产效率,削减污染排放,增加企业经济效益等方面培养学生建立起环境与经济协调的全新意识,推动高职应用型复合人才的培养。
此外,结合企业的生产实际还能够帮助学生与其它核心专业课的内容融会贯通。如:氯碱的清洁生产过程将涉及到应用化工专业《离子膜烧碱生产技术》的相关内容作为基础,只有了解了氯碱的生产过程,才能掌握如何清洁生产,节能减排。
(三)课程内容体系中化工企业中的循环经济不容小觑
循环经济是一种以资源的高效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3R为原则,即减量化(Reduce)、再使用(Reuse)、再资源化(Resource),以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益为特征,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发展模式。授课中将以大型化工企业兴发集团化工行业循环经济试点企业的循环经济发展实践项目为例,培养学生满足企业目前的岗位需要。在校企合作单位兴发集团的生产过程中有很多这样的模式,如:兴发集团与云南化工研究院合作开发了热法磷酸装置热能利用,通过回收生产磷酸的余热来产生饱和蒸气压。公司建立的二甲基亚砜废水装置,利用光催化氧化加水解酸化,MBR膜生物反应器工艺联用的技术对生产废水进行处理,有效降低废水污染物指标,从而达到排放标准,同时废水处理后可循环利用[3]。这些具体的实践项目案例将为课程内容体系润色不少。
三、应用化工技术专业环境监测课程内容体系应用推广价值
(一)提炼了校企合作背景下应用化工技术专业所需的环境监测课程内容
依托校企合作单位的企业案例,思考、整合、优化了应用化工技术专业环境监测课程内容体系研究,在把握已有《环境监测》、《环境保护学》等相关教材的基础上对教学内容中相似的知识点进行融合,同时结合化工生产与发展实际增加必要的新知识新内容,删除陈旧过时、实际应用不多,理论知识高深的内容,将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该课程的实用性,缓解教学中的课时压力。
(二)将企业的实际生产案例引入环境监测的课堂教学中,做到理实结合
研究的教学内容体系中,将大量引入校企合作单位相关地方化工企业的实际案例充实到教学过程中,将理论知识有效地应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中去,让学生在实践中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在应用中锻炼能力,在应用中启发创新。如教学地點和教学模式都可以予以创新。在讲解化工废水处理技术这一节内容时,可选择带学生去企业参观污水处理站,进行现场教学,介绍污水处理站的工艺流程,这样的教学更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三)提炼的课程内容更贴近生产实际,学生能更好地服务校企合作单位
通过课程内容体系的研究,将更加正确地把握宜昌地方经济建设所需应用化工人才的素质和职业能力培养要求,这样设置的环境监测课程内容,将更有利于校企合作的可持续发展,为企业提供更专业的一线技能人才,学生能更快地适应岗位,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
参考文献:
[1]李方桥. 应用化工技术专业“2+1”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3(11).
[2]王虎,王春梅,赵秋利.环境监测课程内容体系及教学模式改革[J].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3).
[3]刘必奎,吴平. 变废物为宝贝 化腐朽为神奇——全国人大代表、兴发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李国璋谈循环经济[J].中国石油和化工,2008(3).
4.校企合作论坛活动内容 篇四
一、时间:2018年6月15日9:30
二、地点:株洲市城市排水有限公司白石港水质净化中心会议室
三、参会人员:
株洲市城市排水有限公司:董事长、副总经理、工会主席、人力资源部部长、白石港水质净化中心厂长、团总支书记
湖南工业大学:副校长、城市与环境学院院长、城市与环境学院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系系主任、城市与环境学院环境生态工程系系主任
湖南科技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副院长、环境工程研究所所长、环境工程系系主任。
工大及科技大学学生代表、公司员工代表 会议主持:
四、活动流程:
宣布活动正式开始,主持人介绍到场嘉宾;
1、公司董事长讲话
2、湖南科技大学陈院长讲话
3、湖南工业大学李校长讲话
4、与湖南工业大学签约和授牌
5、与湖南科技大学签约和授牌
6、签约仪式领导、两校学生代表合影留念
5.校企合作论坛活动内容 篇五
蔡新良
我校办学规模大,专业门类全。学校现有在职教师350人,2010学年注册在校生5300多名,下学年在校学生将达到5500人。开设有服装设计、商务外语等涉及九大类16个专业,因此毕业生就业面广,涉及的行业、企业多。不同的行业、企业对毕业生的需求层次也各不相同,有的企业大量需要一线技术工人,有的企业需要少量技术与管理业务骨干,所在按照学校闭门造车式的培养模式,很难适应不同行业、企业的实际需要。为此,学校实施开门办学,多渠道、多形式地探索和实践校企合作培养学生的新模式。
一、校企合作——孜孜以求 1.建立校外实训基地。
顶岗实习是学生的专业理论和技能与企业生产实践相结合并得到应用和提高的关键环节。学校一贯重视这一环节的工作。几年来,学校不断通过走访调研、洽谈,逐步扩大校外实训基地的规模。到2009年底,学校已有由市教育局发文公布并挂牌的校外实训基地24家。合作关系稳定、涉及行业门类广泛的校外实训基地为学生顶岗实习提供了保障。
2.实施订单式培养。
订单式培养一直是我校校企合作培养方式中一棵“常青树”,从“一舟”班到“芽芽”班再到“桐昆”班,订单式培养一路走来。2008年秋,我校又应乌镇旅游公司的要求,与之签了订单培养的“乌镇旅
这一方式在我校服装专业教学中走稳了第一步。通过承接生产加工任务,不仅增加了学生生产实践机会,也引进了企业生产的新工艺、新方法,使全体专业课教师也得到了新的学习和提高。
多年来的校企合作成效明显,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教学时空与企业生产实际时空的错位、教学内容的滞后性与生产技术的先进性、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的不协调性等成了进一步提高校企合作效益的瓶颈。问题的发现,促使了我们新的思考:能否把企业引进学校?
二、筑巢引凤——突破瓶颈
灵活多样的校企合作为学校专业发展不断注入新的活力,也让学校的教育教学不断走上新的台阶。
但有一个专业的发展与生存总让我们一直挂在心上,这就是针织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我校自2004年秋,为适应桐乡毛衫业用人的需要,开设了针织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但由于缺乏这方面的专业课教师,又缺乏一定的实习实训条件,该专业的发展总是跌跌撞撞,不见起色,不及时解决问题,这个专业就有可能面临生存问题。
学校经过研究,决定寻找合作企业,使我校的针织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走出困境。我们对桐乡市衣丽服饰设计有限公司进行了多次实地考察,确认该公司的设计能力在桐乡毛衫行业内确是小有名气,业务量稳定。经过多次接触,我们觉得该公司负责人对合作确是抱着十分诚恳的态度。学校经过多次讨论分析,一致认为要打破畏首畏尾的保守思想,决定走“引厂进校”的路子。经过几轮商谈后,双方于2008年12月签订合作协议书,2009年1月合作企业第一批技术人员
以就业为导向、以提高质量为核心,更好地服务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
从羊毛衫设计与工艺专业引企进校合作的初步成功,给了我们一些启发,学校把引企进校这一校企合作模式当成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工作中的一项重要措施也抓。学校根据专业发展计划和教学实际需要,进一步推进引企进校工作。
2010年5月,服装专业凭借已有的专业设备优势,与嘉兴万得福服装有限公司签订合作协议,在校内成立了服饰设计与样衣制作工作室。2011年初又与奥龙驾驶员培训有限公司签订合作协议,在校共同建设汽修专业所需的汽车维修实训工厂。汽修厂场地建设将天本月底竣工,生产车间规划设计与设备设施购置已经进入中期阶段,预计在下半年投入使用。计划在2012年内学校还将引进一家旅游公司在校内创建旅游服务专业实训门店。相信引企进校这一合作模式将在我校多个专业人才培养中结出新成果。
四、进一步推进校企合作的思考
1、建立一套共建共享校内实训基地的运行机制
6.校企合作论坛活动内容 篇六
校企合作培养“卓越工程师”
――以湖南工程学院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为例
唐勇奇,黄绍平,刘国繁,刘建强
(湖南工程学院电气信息学院,湖南湘潭411101)
摘要:“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是我国高等工程教育的重大教学改革项目。我院作为首批试点院校,针对“卓越计划”的几个关键环节,提出了转变人才培养理念、创立专业人才培养标准、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优化教学内容等改革措施。在实践的过程中,在促进高等工程教育校企联合、工学交替、课程体系改革等方面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关键词: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校企合作
中图分类号:C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084512-0071-04“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简称“卓越计划”)是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年)》的重大改革项目,也是促进我国由工程教育大国迈向工程教育强国的重大举措。该计划就是要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的各类型的工程技术人才,为国家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才强国战略服务。
湖南工程学院是一所以工为主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在长期的办学中,以“培养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以及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为培养目标,坚持产学研相结合,形成了自己的工程教育办学特色。此次被教育部确定为“卓越计划”的首批试点院校,学校把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作为其发展的重要契机和重大教学改革工程,在认真学习贯彻教育部有关文件精神的基础上,借鉴世界先进国家高等工程教育的成功经验,决定以校企联合为平台,以工学交替为手段,以课程体系改革为核心,积极探索工程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新模式。作为学校“卓越计划”的主要负责人员,我们参与了“卓越计划”制订的全过程,下面就我们的一些想法与做法,做以简要总结。
一、“卓越计划”是改革工程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大教改项目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围绕工程能力这一核心问题,对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全方位改革。我院将学生的大学学习阶段分为校内学习和企业学习两个阶段,实行“3+l”的人才培养模式。即学生在校内学习3年,在企业学习时间累积不少于1年。在校内学习阶段,学校在加强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学习的基础上,以强化工程实践能力、工程设计能力与工程创新能力为核心,重新构建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加强大学生创新能力训练;在企业学习阶段,主要是学习企业的先进技术,感受企业文化,深入开展工程实践活动,“真刀真枪”做毕业设计,参与企业技术创新和工程项目开发。在培养学生职业技能、职业精神和职业道德的同时,更加注重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生成长,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和信念。
我院的“卓越计划”具有三个特点:一是行业企业深度参与培养过程,二是学校按通用标准和行业标准培养工程人才,三是强化培养学生的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该项目目前主要在五个方面采取措施以推进计划的实施。
1.创立高校与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机制
企业由单纯的用人单位变为联合培养单位,高校邀请企业参与设计培养目标,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实施培养过程,使高校培养的学生更适应企业和社会的需求。
2.以强化工程能力与创新能力为重点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选择一批高新企业作为“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安排学生在这些企业学习一年,参与企业的技术创新和工程项目的开发,掌握企业的生产工艺、技术开发流程、设备的运行维护等职业技能;以工程项目为背景,“真刀真枪”地做毕业设计,强化学生工程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培养。
3.改革和完善工程教师职务聘任和考核制度
高校对工程类学科专业教师的职务聘任与考核以评价工程项目设计、专利、产学合作和技术服务等项目为主,优先聘任有在企业工作经历的教师,在教师晋升时要求有一定年限的企业工作经历。
4.扩大工程教育的对外开放
配合企业“走出去”的战略,把培养具备国际视野、能够进行跨文化交流合作和参与国际竞争的工程师作为重要工作内容。积极利用国外先进的工程教育资源,组织学生参与国际交流以及到海外企业实习,支持高水平的中外合作工程教育项目,鼓励在多种语言环境下培养熟悉当地文化、法律和标准的国际化工程师。
5.高校与企业联合制定人才培养标准
教育部与我国工程院联合制定通用标准,与行业部门联合制定行业专业标准。各高校在国家通用标准和行业专业标准的指导下,结合各校的办学特色、人才培养定位和专业优势,与企业联合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标准和人才培养计划。同时.国家也应按照这些标准,评价“卓越计划”的人才培养质量。
二、校企合作培养卓越工程师的改革举措
湖南工程学院将参与国家“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作为学校发展的.重要契机和重大教学改革工程,确定以学校传统优势、省级特色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和“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作为学校首批试点专业。为保证“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工作的顺利实施,成立了该计划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及专家指导委员会和校企联合培养协作组,对试点工作进行全面的组织、指导与管理。我院采取的主要改革举措有:
1.转变人才培养理念
明确我校此次教学改革应以学校多年积淀的办学理念、办学经验和办学特色与优势及行业和社会的影响为基础,以学校传统、优势、特色的专业为依托,以实际工程为背景,以工程技术为主线,借鉴世界先进国家高等工程教育的成功经验,通过教育和行业、学校和企业的密切合作,统筹规划学校学习和企业学习所应达到的培养目标,从而提高学生的工程意识、工程素质和工程实践能力,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2.创立专业人才培养标准
在国家卓越工程师培养通用标准的指导下,按照行业专业标准的基本要求,结合湖南工程学院的办学特色、办学理念、人才培养定位和专业优势,制定了湖南工程学院各专业人才培养标准。如工科学生的培养标准为:
1)要有必要的基础科学知识。包括数学知识、物理知识、计算机应用知识、管理科学知识、人文和社会科学知识,还要有与本专业相关的专业技术知识和初步的相关工程技术能力。2)要有本专业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工程实践能力。包括现场工作能力、设计能力、工程项目实施能力和新产品开发与技术改造能力。3)要有工程管理的基本知识以及项目的参与能力。4)要有较强的交流、沟通和协调能力。包括外语应用能力、工程文件编纂能力、熟练的电子及多媒体等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能力以及良好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5)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
3.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首先,改革了以前的在校学习方式,实行了“3+1”校企联合培养方式。即前3年在校内学习,最后l学年在企业学习。在校内学习阶段改革传统的以知识系统化教育为目标的教学体系、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重组优化了教学内容,建立了以能力系统为依托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从学生能力培养要求出发,统筹规划学生的知识、能力以及素质培养体系,将能力培养贯穿于各教学环节的始终。
其次,强化“工程应用”,注重开设能培养创新能力与综合素质的选修课程,构建以培养工程意识、工程素质和工程实践能力为目标的实践教学体系。按照基本技能层、综合应用能力与初步设计能力层、工程实践与创新能力层的“三层次”培养目标,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企业学习阶段主要采取“轮岗实习”和“项目设计”相结合的培养方式,针对企业生产环节,对学生进行多岗轮训,完成与专业相关的多方面知识能力的训练。同时,以项目贯穿于一年的学习中,在第七学期设置项目设计环节,在学校教师和企业工程师共同指导下,使学生接受项目设计初步能力的训练,获得初步的工程项目实践能力。毕业设计安排在第八学期,课题来自工程项目的实际,学生在校企双方导师的共同指导下,完成毕业设计,并由学校导师与企业导师共同评定成绩。
4.优化教学内容
在校内培养方案中,试点专业根据行业对工程师知识、能力和素质的要求,确定相关课程和实践教学环节,将与培养工程意识、工程素质、工程实践能力和与企业以及工程项目管理知识有关的相关课程纳入培养方案中,对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进行优化,增加与工程相关的课程。以我院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试点专业课程体系为例,其特点是:
1)强化“工程应用”;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没置了电机、电器两个专业方向的课程模块。电机方向课程模块,开设电机设计、电机控制、微特电机、电机制造工艺学;电器方向课程模块,开设了高压电器、低压电器、电器智能化原理与应用、电器制造工艺学。此种模式强化了电机、电器制造技术及其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满足了电机电器行业对人才的要求。2)注重开设能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与综合素质的选修课程。在课程体系中,设置了5个专业选修课程模块。它们分别为:管理知识模块、沟通与信息获取能力模块、测控技术模块、工程设计软件模块和电机电器高级工程知识模块。通过这些专业选修课的学习,全面提升学生的专业知识、管理知识水平以及设计和创新能力。3)以培养工程意识、工程素质和工程实践能力为目标的实践教学体系。按照基本技能层、综合应用能力与初步设计能力层、工程实践与创新能力层这“三层次”,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在基本技能层,通过课程实验、上机等实践环节加深对理论课基本概念的理解,培养基本的实践技能;在综合应用能力与初步设计能力层,通过课程设计、实习、综合实训和毕业设计等环节实现对学生综合工程能力的培养;在创新能力层,通过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企业项目研发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工程设计与创新实践综合能力。
5.精心设置企业学习阶段的训练项目和训练内容
企业学习阶段的学习效果是决定“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在明确企业学习阶段采用“轮岗实习”和“项目设计”相结合的培养方式的基础上,精心设置企业学习阶段训练项目和训练内容,制定企业学习阶段各周的训练项目。每个训练项目都要有明确的训练内容、训练时间、训练要求和考核办法,使学生在企业学习阶段的各项学习任务安排落到实处,保证企业学习阶段的教学质量,例如,我院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试点专业,根据学生学习的专业方向及所在企业的不同,共设置了9个不同的训练项目和毕业设计。主要项目有:电机结构与制造工艺、变压器结构与制造工艺、高低压电器结构与制造工艺、成套电器结构与制造工艺、电力电子设备结构与工艺、电气产品技术服务、电气设备运行与维护等。具体安排见表1。
以“电机结构与制造工艺”项目为例,训练项目内容、要求及时间安排见表2。
在企业学习阶段,以项目设计贯穿于一年的学习中。第七学期设置“电机电器设计与工艺训练”项目设计环节,在学校教师和企业工程师的共同指导下,使学生接受电气产品、电气装置设计、电气系统设计及工艺编制等方面的项目设计初步能力训练,获得初步工程项目实践的能力。第八学期,毕业设计安排企业项目作为设计课题,使学生在新产品开发、技术改造与创新能力等方面得到进一步提高。
6.师资队伍建设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实施能否取得成功,关键在于教师,关键是看我们能否建设一支满足工程人才培养要求的高水平专、兼职相结合的教师队伍。为此,我校采取以下措施加强“卓越计划”师资队伍建设。1)建立专职教师与兼职教师相结合的高水平教师队伍。专职教师是有工程背景和科研能力强的优秀教师;兼职教师实行聘任制,采取面向社会和企业聘请具有丰富理论及实际经验的高级技术人员,让他们在学校兼职授课。建立一支既懂理论又懂工程实践,既有工程科学知识又懂教育理论与方法的“双师型”教师队伍。2)提升专职教师工程能力素养,强化工程背景。一是着力从企业、科研院所引进有工程经历的教师;二是鼓励学校教师参与科学研究,通过产学研合作,提高教师的科研水平和工程实践能力;三是派遣中青年教师进企业实践进修,实施不少于一年的工程实践能力培养计划。3)选择有海外留学经历的专业教师,对部分课程进行双语教学。4)在企业学习阶段,学校从企业中聘任有丰富工程经历的、有扎实理论基础的和受过大学教育的具有工程师以上职称的技术人员,与学校派出的导师一起,联合指导学生工程实践和毕业设计。
7.“卓越计划”的质量保障体系
(1)组织保障
学校成立“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工作领导小组、专家指导委员会、校企联合培养协作组。各试点专业成立“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工作小组和教学指导委员会。这些领导机构负责对试点工作进行全面组织、指导与管理。通过校、院二级教学督导组,校教学质量监控科和学生信息员,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为“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实施提供组织保证。
(2)制度保障
学校结合“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实施,进一步完善教学质量评价、监控和管理制度,进一步制定和完善招生、选拔、学籍管理、实践实习和就业等一系列教学管理制度,为该计划实施提供制度保障。
(3)完善质量监控体系,保证人才培养质量
建立校内质量监控体系、社会评价体系、联合培养单位质量反馈体系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不断创新产学研合作机制,确保人才培养质量。
建立试点专业的专门学生考核与评价机制。以学生工程能力评价为主体,建立以课程、实践、学校导师、企业导师四位一体的评价体系,注重对学生的工程能力、组织能力、团队合作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的评价,将对学生能力的评价作为学生毕业的重要依据。
三、“卓越计划”实施中应防范的不利因素
1.企业参与“卓越计划”的积极性问题
因企业没有法定的育人责任和义务,怎样调动企业参与“卓越计划”的积极性,保证校企合作的稳定性以及企业学习阶段的效果,是国家和学校在政策与制度上亟待解决的问题。
2.企业学习阶段的安全问题
学生在企业学习阶段需要到生产现场接受有关项目的训练,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学生安全事故的防范以及风险承担,须制定有关规章制度。
3.学生合法权益受到侵害的风险
部分企业可能将到企业学习的学生视为廉价劳动力,不按所定协议进行有效的教学。学生承受长期加班、在非无害工作环境里工作等,长期下来,影响学生在企业学习的积极性,其学习效果也会大打折扣。
四、结束语
7.校企合作论坛活动内容 篇七
一、高职院校职业道德教育现状分析
(一 )职 业 道德 教育 未 形 成 整体 观 和全 局 观 。
职业道德教育不应该只是某些教师的事儿, 职业道德教育不应该只是某个部门的事儿, 职业道德教育应该是全社会和全学院的事儿, 职业道德教育应该是所有教师和家长的事儿,校企合作模式下的职业教育应该是校企共同的事儿。目前高职院校对学生职业道德教育未能形成整体观和全局观,未给予充分重视。高职院校及全社会未能形成良好的文化环境和教育环境。
(二 )注重 说 教 ,缺 少 践 行 ,同 行业 企 业 需 求 不 衔 接 。
目前大多数职业院校的校企合作深度和广度都不够,未能真正实现以行业企业需求为导向的职业道德教育, 职业道德教育同行业企业需求不衔接。高职院校中还是简单地把职业道德教育的任务落实到某一门或者某几门课程上, 仿佛职业道德教育同相关几门课程以外和其他课程毫无关系。甚至相关几门课程也是采取灌输方式,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这种教师说教、缺少践行的方式无法调动学生积极性,同时对学生职业道德形成影响甚微。
(三 )注重 技 能 培养 ,忽 视立 德 树 人 。
目前高职院校普遍存在注重学生技能培养, 忽视立德树人的状况。目前高职院校的课程设置、学生工作、社团活动等方面都未能充分体现对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视。对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流于形式,过于注重技能培养,且部分教师在师德上未能起到好的表率作用, 过于关注言传而忽视身教, 身体力行在潜移默化中起到比单纯说教更好的作用。
二、校企合作模式下高职院校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内容
根据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中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要求,教育部教高〔2006〕16号文《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精神和教育部长袁贵仁关于“素质教育 :21世纪教育教学改革的旗帜”的讲话精神大力倡导以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为主要内容的职业道德。各行业的工作性质、社会责任、服务对象和服务手段不同, 每一个行业都有各自具体的行业职业道德规范,如服务类的文明服务、诚实无欺;教育类的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医务人员的救死扶伤,治病救人等。由于高职生职业道德教育具有职业性和实践性,因此,职业道德教育内容应当与职业性质、内容相结合,与具体工作、与行业企业要求相结合。
三、校企合作模式下高职院校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机制
(一 )环境机制。
1.创建公平公正的环境。公平公正的现象通常被很多人忽视,很多学生之所以有逆反心理,通常都是受到不公平、不公正的待遇,因为处理问题的能力弱,加上没有合理引导,容易对学生的发展产生负面效应。所以教师首先要保证为学生营造公平公正的环境, 让学生知道每个人在老师面前都是平等的,不会出现厚此薄彼的现象。这样学生一届带一届,都能形成这样的效应, 通过学生切身体会让新生了解这个专业确实是一个公平公正的专业,每个人发展个性的空间是相同的。
2.创建诚实守信的环境。诚实守信的环境一直以来都是教育部门要求和提倡的,尤其体现在考试中,目前考试作弊现象很常见,出现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方法不够得当,学生已经不再把考试作弊当做一种可耻行为, 在专业方面教师要加强这方面思想引导, 让学生认清考试的本质是一种自我检测的手段,知道自身存在的不足,让大家建立一种互相监督,以考试作弊为耻的良好氛围, 做到没有教师监考也能自觉诚实地完成考试。
3.创建关爱奉献的环境。关爱奉献的环境是很重要的 ,学生只有切身感受到来自学校的、教师的人文关怀,才能真正做到以校为家,关心和爱护自己学校的一草一木。学生以是这个学校的学生为荣,学校同样以拥有高素质的学生为荣,形成良性互动,快速推动学校发展。教师的奉献精神会直接传递给学生,让学生在和教师的接触过程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慢慢内化为一种正向的奉献精神。这样的学生无论在什么样的工作岗位相信都能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一个懂得关爱、懂得奉献的团体才是一个向上的团体。
(二 )制度机制 。
校企合作模式下的制度建设是学校和企业共同完成的,职业道德应该是润物细无声的,应该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这种影响离不开制度上的保障。校企双方要制定职业道德教育目标、任务和方针,通过制度建设,将职业道德教育融入教学、管理和服务全过程,并在实践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根据实际需要及时修改相关制度,确保制度建设的时效性,不要让制度成为一种摆设和形式,让制度发挥推动职业道德教育的作用。
(三 )评价机制 。
校企合作模式下高职院校的职业道德评价机制要体现以下两个特点:
1.评价主体的多元化。打破传统教师单一主体的学生评价机制,对学生职业道德的评价应该由企业师傅、同事;学校的教师、同学;家人;朋友和学生自己形成的多主体综合性评价。这样才能更客观地反映学生职业道德的情况,评价考核形式应该由单一的试卷评价改为多元的。
2.评价结果的过程性。实现评价主体多元化后 ,关键是加强过程性评价和管理,不能一方面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另一方面实行终结式评价。要让学生在融入企业文化的校园环境中提高职业道德修养,通过过程性评价,学生的职业道德修养成为一种好的习惯。
摘要:职业道德教育是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当前就业压力背景下,用人单位对提高高职毕业生的职业道德水平要求十分迫切,探究高职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新思路、新内容、新方法,根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模式增强职业道德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显得尤为必要。根据课题组所在学校情况和初步调查结果,大多数高职院校存在人才培养模式与学生职业道德教育模式不匹配现象,职业道德教育缺乏职业性和有效针对性,因此校企合作模式下的高职院校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内容和机制研究势在必行。
8.方案:校企合作 篇八
校企合作方案
根据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关于校企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工作会议精神,结合学校实际,大力推行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加强教学过程中的生产实习和社会实践环节教学,培养适应岗位需要的技能人才,真正实现“校企融合、互利共赢”,为区域经济发展做出贡献,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培养重庆经济发展和产业对接迫切需要的技能人才为目标,以提高中职学校学生就业能力为出发点,加强内涵建设,深化校企合作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质量,服务地方经济。
二、基本原则
(一)区域性原则
校企合作应为地方经济服务。我们的校企合作立足于重庆和合川经济产业布局为依托,加强与本地区的企业合作,这样有助于校企联动,降低合作成本,得到地方政府的最大支持。西部大开发,重庆大发展,合川是重要的卫星城市,依托重庆四大重点产业、五大支柱产业、六大优势产业,整合学校资源,优化专业结构,努力打造精品示范重点专业,引领其他专业,做好示范带头作用。
(二)整体性原则
校企合作在参与主体上,既是一个由政府、社会、市场和学校多主体参与的运作过程,又是各个个体自主参与的过程,所以校企合作是一个全方位的过程,要整体推进。学校要积极主动争取政府以及行业对职业教育中校企合作的支持,找准切入点,并加以拓展,采取行之有效的校企合作模式,互助双赢,建立和完善校企合作相关制度及运行机制,努力实现校企合作所要求的培养高技能人才的目标。
(三)教育性原则
校企合作的最终要求是学校培养出来的毕业生,要能满足社会对人才技能的需要。订单培养、工学结合和顶岗实习等都是中职教育 的重要手段,要体现在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中。加强对校内学生和校外实习(实训)学生的教育管理尤为迫切需要。
(四)利益互惠、资源共享、任务共担的原则
教育行为和企业行为,动机目的都不一样,如何找到校企合作的切入点,建立长期、可持续的校企合作关系,是值得深思。学校与企业,本着自愿、互惠互利、双赢互动的原则,建立合作机制。学校与企业的合作,根据学校的发展定位,办学方向、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的总体要求,特别是围绕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具体要求进行;企业与学校的合作,根据企业自身条件和人才需要,在自愿的基础上订立合作协议,企业按照合作协议接受本企业生产经营相关的专业学生实习、实训和教学实践,安排高层管理者、技术专家和能工巧匠进行“传、帮、带”,并优先安排优秀员工到学校任教,推动学校改革,企业与学校合作,可以优先选择优秀人才,充分利用学校的教育资源对在岗职工和转岗职工再培训,并在新产品研发、设备改造、市场推广等方面获得学校提供的优质服务。
三、工作机制
(一)组织保障
成立学校校企合作领导小组。组长:董庭富
副组长:唐小川 杨智强 何华 纪大川
成员:何晓阳 颜其均 李虎 罗斌 曾松 林士兵 唐建忠 杨泽忠 王会 陈明 唐传平达洪勇 唐宏 李静 李洪江。
领导小组下设校企合作办公室,办公室负责由唐小川副校长。办公室成员:陈艳娜、王谊、彭小梅、周劲、何良茜。校企合作联络员:陈艳娜、王谊、彭小梅、周劲、何良茜。
(二)主要职责(1)校企合作领导小组
主要职责是研究确立校企合作的方式和步骤,领导并组织校企合作的实施,建立和完善校企合作的相关机制,负责宣传和总结。(2)校企合作办公室
主要职责是制定和修改校企合作管理制度、审核与管理校企合作协议、参与和监督校企合作。
(3)校企合作联络员
主要职责是指导专业开展校外实训基地建设,搞好顶岗实习管理制度建设,建立目标责任和考评机制,开展校企合作项目的调研和洽谈,签订合作协议,组织专业教师到企业管制锻炼,聘请企业技术人员到学校做兼职教师或者实训指导教师。
(三)制度保障
1、制定学校校企合作规划。
2、制定示范校建设校企合作指导意见
3、制定校企合作考核管理办法
4、各专业根据学校《示范校校企合作建设实施方案》,制定本专业校企合作实施办法。
(四)经费保障
学校根据示范校校企合作建设经费预算情况,指导并督促各专业用足专项经费。
四、工作目标
签订合作协议,校企合作的专业比例达到90%,合作企业参与教学比例占95%,合作企业接受顶岗实习学生2300人/年,合作企业接受就业学生1500人/年,合作企业对学校投入的设备总值500万元,学校培训企业员工2200人次/年。
五、工作思路
学校制定校企合作实施方案和相关制度,各专业部根据学校校企合作思路及方向,按照示范校建设的任务,结合本专业特点和实际,拟定本专业校企合作方案,自主建设,学校协助洽谈合作,具体合作方式及思路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
1、共建校内实训基地
利用国家建设实训基地政策,共建是实训基地。
2、共建校外生产实训基地 企业与学校共建生产实训基地,特别是生产实训耗材产品,推进学习——实训——学习模式,降低实训成本。
3、共建培训、鉴定中心
结合企业和学校资源,共建培训、鉴定中心。针对社会开展职业鉴定,针对学校的学生开展培训、进行职业资格鉴定工作。
4、共建订单培养教学班
与企业合作,在现有的班级动员学生,组建订单培养教学班,由学校和企业共同培养,利用企业专业优势和项目平台,锻炼培养学生,使学生成为行业骨干,学校提升了人才培养质量,增强专业办学吸引力。
5、共建研发中心
针对市场,利用实训基地,组件开发队伍,共同开发产品,锻炼我校专业教师,提高教师的社会实践能力。
六、工作内容
通过校企合作,努力实现校企之间的信息、人才、技术资源与物质资源共享,不断完善办学条件,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穿心人才培养模式,坚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根据学校统一要求,各专业应与一定数量的企业签订合作关系。500人以下专业,密切合作不少于10家,一般合作企业不少于20家;500人以上1000人以下的专业,密切合作不少于15家一般企业不少于50家。
校企合作的基本内容:
1、共同制定实施招工招生和培养计划。
2、共同商讨专业计划。
3、共议课程体系。
4、互相培训员工。学校对企业员工进行职业培训,企业提供岗位,对学校教师进行技能培训。学校教师和企业员工互相培训。
5、共同协商组织开展日常教学工作。
6、共同开展教学评价。
7、共同参与对学生进行成绩考核鉴定。
8、共同参与人才培养和教材开发。
9、共建实验、实训室和生产车间。
10、企业接受学生参观、生产实习、顶岗实习等实践教学环节。
11、企业接受教师参观、调研、双师型教师的培养。
12、其它合作,协议进行。
七、操作策略
校企合作按照“8定”原则开展工作,做到有对象、有目的、有内容、有方法、有成果、有记载,工作看站起来思路清晰,方法具体,目标明确。定合作项目、定企业类别、定具体企业、定合作协议、定合作活动、定合作绩效、定管理办法和定建档要求。
八、实施步骤
(一)学校出台规划,校企合作指导意见,考核管理办法,组织全体成员学习有关文件,明确各自责任。
(二)确定目标
1、各专业部确定校企合作任务,指定范占目标。
2、各专业部制定校企合作实施方案,确定具体实施计划。
(三)项目实施
1、方案提交
各专业部在对照学校规定的校企合作目标及条件的基础上引进校企合作项目,应与合作单位在较为深入的协商、酝酿基础上,向学校提交合作方案。由学校进行项目评估审查,报分管领导审定后,校长审批。
2、项目论证
对于涉及学校人、财、物的校企合作项目,由校企办牵头,组织学校相关部门对合作项目进行可行性论证,论证合格后上报分管校长审查,经校长会决定是否可以立项。
3、拟定合作协议
对于确定的项目,由合作部门与对方单位充分协商,在学校统一制定的校企合作协议文本框的基础上,补充完善具体条款,形成校企合作协议书。
4、签订协议
不涉及学校人、财、物的校企合作协议,由各专业部研究后上报分管校长,确实对学生培养有积极作用的,由分管校长审批;涉及学校人、财、物的校企合作协议由校长签署;重大合作项目由校长签署,并举行签约仪式或典礼。
5、项目报备
对于已签署的校企合作协议及方案在一周内报备,由就业办报财务教务等相关职能部门。
6、项目检查
校企合作项目在实施过程中,学校组织相关部门不定期检查进展情况、履约情况,并做好项目实施的协调工作。
7、项目考核
校企合作项目将实行考核制度。主要从校企合作共建、人才培养、实践教学情况进行考核,并按照协议规定检查履行情况。各专业部应及时反映校企合作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
(四)资料归档
校企合作项目在实施过程中的各种档案资料(包含图片、音像资料),由各专业部负责整理,负责归档。
(五)总结提炼
校企合作项目有效实施后,由各部总结提炼,并作为成果推广。
九、管理
(一)日常管理由学校各专业部负责,有问题和成绩要及时上报,作好记录及时备案。
(二)效益评价和评估工作。校企合作项目应坚持评价和考核制度。
1、校企合作项目的效益评价。对合作项目的利弊考核、人才培养、服务收入、功能利用进行评价,于当年12月31日前报分管领导。
2、校企合作项目的周期性评估制度。合同期限在3年以上(包含3年)的合作项目,合作期间应由校企合作领导小组组织周期评估 工作,全面审查合同执行情况。
(三)资产管理。校企合作项目实施期间,必须明确合同(协议)所涉及的固定资产的权属,罗列清单。属合作企业承诺或者书面约定赠5学校的仪器设备,应办理入账手续。
(四)考核与奖惩。校企合作领导小组每学期召开总结会,对当年的校企合作进行总结,对成绩突出的部门和个人进行表彰,对未完成任务的部门给予批评。考核时提交应征材料包括:合作协议,活动记录及图片或视频资料,活动成效总结等。
9.学院校企合作协议 篇九
甲方:??、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甲方)乙方:?////////术学院(以下简称乙方)
为深化校企合作内涵,丰富合作方式,协助学校贯彻落实“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的道路”的高职教育方针,培养学生对企业的感情,达到培养目标与企业需求“无缝隙”对接的效果,共同培养具有较高专业实践能力的技术性人才,甲乙双方本着互相协作,各施所长,互利共赢的精神,建立优势互补的合作关系,经双方协商,达成如下协议。
一、合作内容:
1.在不影响甲方正常生产的前提下,乙方自主安排、以甲方为主组织学生实训、顶岗实习、教师顶岗实践。定向委托培养甲方员工专业基础知识。
2.为乙方校内生产性实训提供支持。
3.双方资源共享、互派专业教师、技术人员在教学、学术交流、科研、市场拓展等领域的合作。
4.吸纳乙方优秀毕业生为甲方员工。二.甲方责任
1.甲方为乙方提供就业顶岗实习岗位,并向乙方毕业生提供符合国家安全、卫生标准的就业顶岗实习环境。接纳乙方学生生产体验性实训,提供教师顶岗实践岗位。
2.甲方提供??平方米的场地作为乙方能源工程学院实训基地供学生实习、教师顶岗实践使用。
3.甲方在乙方协助下制定实训、实习计划。甲方派出高层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能工巧匠为乙方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客座教授、兼职教师、顶岗实习指导教师。
4.甲方不定期派管理干部或专家到乙方举办讲座,传播企业文化与理念,介绍行业动态及新设备、新工艺、新技术等,帮助乙方师生认知企业、热爱企业。
5.甲方对于就业顶岗实习合作中表现优秀的同学,将给予表彰和奖励,甲方优先录用表现优秀学生为工作人员。二.乙方责任
1.乙方聘用甲方高层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能工巧匠为乙方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客座教授、兼职教师、顶岗实习指导教师。并由乙方人事部门给予颁发聘书和发放酬金。
2.乙方为甲方培训员工。甲、乙双方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甲方选择乙方作为员工的培训基地。乙方为甲方培养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或转岗工人提供培训服务。
3.乙方为甲方提供技术服务。乙方根据甲方的技术需求,优先为甲方提供有关专业的新信息,技术咨询和开展技术协作。
4.乙方为甲方培养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或转岗工人提供服务。
三、其他
1.甲方与乙方共同派出人员,建立实训基地管理办公室,共同组织、管理各类教学活动、实训活动以及顶岗实习,并协调相关合作事宜。
2.甲方与乙方不定期进行管理与技术交流。3.甲乙双方共同进行专业建设、课程开发。
4.甲方与乙方共同开发科研项目。乙方根据甲方的技术需求,共同开展科研活动,由甲、乙各一方主持,或由双方共同主持,或由第三方主持。
四、合作时间:
2019年8月1日至2033年12月31日
五、本协议一式四份,甲方持一份,乙方持三份,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六、本协议未尽事宜由双方另行商议。
甲方限公司 乙方:???/学院
授权代表: 授权代表:
10.校企合作模式1 篇十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精神,多年来文登职教中心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逐步建立和完善半工半读制度,在实现新时期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上,有了新的突破。烹饪专业是学校的传统特色专业,多年来,该校烹饪专业一直坚持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在办学过程中注重加强与企业的联系,加强学生的生产实习和社会实践,坚持走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路子,烹饪专业招生质量和数量不断提高,教学水平不断提升,毕业生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取得了明显成效。特别是近几年来改变了原来与企业合作松散型、单个型、“放羊式”的状况,使烹饪专业的校企合作工作有了长足的进步。主要做法是:
一、校企合作的运行机制
“多对多”的校企合作运行机制——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三三制”原则
(1)实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三重转变:从与单个企业合作,到与企业群合作;由简单推荐就业,到“订单式”培养;由校企合作,到校企合一;
(2)强化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三位一体”的过程管理:学生、企业、学校三方签订“学生顶岗实习协议书”;成立校企“顶岗实习管理委员会”,制定实习管理规章制度,实行专业带队教师、企业指导教师、辅导员构成的“三位一体”学生管理模式。
(3)实施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三结合”新模式:坚持走“产学研”结合的合作教学模式,把学校与企业合作深入到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企业资源利用、“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应用技术的研究开发甚至产品的合作生产等层面。通过校企合作,及时了解行业发展动态,准确地确定培养目标,科学进行课程设置和调整。
二、校企合作采取的主要形式
(一)“利用假期,工学交替”模式
根据学校烹饪专业学生多、班级多、校外基地多的特点,利用学生寒暑假,和众多的餐饮企业积极联合配合,增加学生的校外实习机会,既提高了学生的烹饪技术,又增长了社会阅历,丰富开多了眼界,为更好地完成学业做好充分的准备。加强校企深度融合,引入企业资源,依托真实职业环境,根据企业需求为企业“同步培养”高技能人才。
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实践和优化“做中学,学中做,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利依托烹饪协会、餐饮协会,与多家四星以上宾馆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合作开展对烹饪人才需求情况分析,确定厨房岗位工作过程及职业岗位能力要求,实现了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的有效运用。
(二)“顶岗实习,联动就业”模式:
学生在完成校内教学计划规定的全部课程外,学生至少要安排一年的下企业的顶岗实习。学生、企业、学校三方签订“学生顶岗实习协议书”;成立校企“顶岗实习管理委员会”,制定实习管理规章制度,实行专业带队教师、企业指导教师、辅导员构成的“三位一体”学生管理模式。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我们的顶岗实习与学生的就业联动,实习企业往往就是学生将来的就业单位。在实习期间,企业对学生进行考核,学生也对企业进行选择,在双方满意的情况下,实习结束就签订就业协议,留任企业工作。近几年,实习就业联动率达60%以上。
目前,烹饪系顶岗实习就业联动企业有29家。
(三)“校企合作,产、教、学、研一体化”模式:
烹饪专业坚持走“产教学研”结合的校企合作办学模式,把学校与企业合作深入到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企业资源利用、“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应用技术的研究开发甚至产品的合作生产等层面。通过校企合作,及时了解行业发展动态,准确地确定培养目标,科学进行课程设置和调整。
(四)“企业冠名,订单培养”模式
职业学校试行企业冠名班,工学结合、半工半读,是遵循教育规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需要;是坚持以就业为导向,有效促进学生就业的需要;是帮助学生,特别是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完成学业的需要;是关系到建设有中国特色职业教育的一个带有方向性的关键问题。《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已明确提出,要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逐步建立和完善半工半读制度。
目前,烹饪系已有北京科力淮扬春企业和摩登经典两家企业冠名班级。
(五)“企业投资,校内共建仿真实训基地”模式
烹饪系与海泰庄园达成深度合作项目。企业是以经营休闲饮食为主的一个大型企业,在全国已有很多家连锁店,该企业实力雄厚、发展潜力大,每年以增加30个连锁店的速度扩张,各连锁店特别需要厨师长和店长的人才。烹饪系与该企业进行多方面的合作,首先是该企业在烹饪系建立一个冠名班级,冠名班的培养方向是该企业各分店的厨师长和店长,该企业每年可为冠名班提供不少于十万元人民币的助学和奖学资金,并帮助学校建立一个设备不低于20万元的实训室,该实训室主要用于冠名班企业培训学习所用,其他班级也可使用;烹饪系每年必须保证为该企业提供一个烹饪班(30-50人)的实习生到该企业实习锻炼。此项目今年2月份就开始实施。
(六)“开门办学,为企业开发服务项目”模式
烹饪系本着开门办学的原则,为社会餐饮企业提供最佳的人力支持、智力支持和科研支持,竭诚为社会餐饮企业服务;同时在与企业合作中,也不断提升自我,丰富教学资源。
合作原则:校企合作 互利互赢 携手并肩 共同发展
合作项目:
1.参于餐饮企业的经营,为餐饮企业的经营出谋划策:提供金点子、好办法,为餐饮企业在经营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把脉,排忧解难;
2.协助企业营造企业文化,打造企业品牌,设计企业理念、口号、店训、店标、店徽、店歌,出版企业小报;设计菜单菜谱等;
3.为企业输送厨房生产的实习生、毕业生;
4.为企业采取多形式、多内容的员工培训;
5.为企业研发新产品,提供技术援助;举办各种形式的美食节;
6.为企业训练参加各类烹饪大赛的金牌选手;或以企业的名义组织参加各类烹饪大赛;
7.为企业加工饮食产品、半成品;为企业提供产品研发场所和研发技术支持;
8.为企业编写出版企业书籍、特色菜谱、企业论文等;
9.为企业承包厨房生产;
10.其它。
(七)企业文化进校园,资助教学促改革
烹饪系与中国生产调味品最大的企业凤球唛达成深度合作协议,学校引进企业文
11.校企合作协议 篇十一
甲方:
乙方:
重庆恒通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甲方)与(以
下简称乙方)建立企校合作关系为了加强公司与贵州师范大学国际旅
游文化学院协作及共同发展,决定依托重庆恒通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和
贵州师范大学国际旅游文化学院在教育方面在教学与科研优势,在贵
州师范大学国际旅游文化学院建立会展联合培养基地挂牌,在会展策
划与管理方向联合培养学生达成以下合作协议:
一、合作总则
本着大力发展中国会展,重庆恒通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不仅提供了实际
操作平台还培养出良好的专业会展人才,而学院不仅培养良好专业知
识,还为学生找到良好的实习单位,使学院成为企业定向人才提供及
低成本项目研发场所的双赢目标,双方同意建立企校合作关系,并分
别挂牌为“重庆恒通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人才培养及项目研发基地”和“教学实践基地”。通过校企合作,走“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进行有效的资源整合,使双方互惠互利。
乙方所属系(部)根据教学计划和课程教学大纲的要求,在不
影响甲方正常生产的前提下,派遣学生到甲方实习,甲方根据学生实
习期的内容和项目、课题给予适当安排,并派相关专业技术人员进行
实习指导,以保证学生能顺利完成教学实习的内容,为毕业后服务于企业奠定良好的基础。
甲方可根据自身业务及规模发展的需要,在乙方建立“定制班”或将需要提供给乙方,以便乙方在学生培养方面有所侧重;同时甲方可利用乙方的技术知识资源及学生资源,将一部分项目的前期调查及研发或工作量较大的非核心技术任务交学院完成,以降低成本。
双方建立合作领导小组,对相关内容进行指导及管理。
二、责任义务
(一)甲方:
1、充分利用甲方企业的行业优势,根据自身需要对乙方现行的理论教学体系与当前企业实际需求提出建设性意见,并可在乙方校内成立“人才培养及项目研发基地”。
2、按照乙方教学计划,结合单位实际情况,安排学生的实习内容,组织及指导实习的全过程,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和实际操作能力。
3、提供实习设备、场地和原材料。
4、对实习学生的实习成绩进行相关的评价和考核。
5、根据情况酌情为实习师生提供工作午餐,尽可能为学生提供少量劳动补贴。
6、根据学生的综合表现和素质,可优先选择优秀毕业生。
7、学生在使用甲方的机器设备时,指导监督学生遵守有关安全生产操作规程。
8、可将预研项目及非核心技术工作委托乙方进行调研、研发、制作及编制,以降低成本费用。
10、甲方负责管理实习学生的行政事务,参与教学实习指导。
(二)乙方:
1、根据甲方的实际情况和要求,提供技术支持和项目协作。
2、确定实习基地名称和牌匾的制作,并通过各种渠道在相关媒体上进行宣传报道,以扩大企业知名度。
3、根据专业教学计划和课程教学大纲要求,初步确定每次实习的时间、内容、人数和要求,提前二个月与甲方联系,与甲方共同制定具体实施计划和安排。经甲方确认后组织实施。
4、委派专人负责实习学生的往返交通和其它教学组织管理工作。
6、教育实习学生必须严格遵守甲方订立的各项管理制度、劳动制度,保密制度等。
7、对实习学生故意违章操作造成的事故和经济损失给予适当的赔偿。
8、在职业技术培训等方面优先满足甲方的需求。
六、合作时间
本协议有效期年,自20 年月日起至年月日止。根据双方合作意愿和实际情况,可长期合作。首次合作结束后,如双方对于彼此之间的合作感到满意,双方可共同商议形成新的合作意向
七、对于本协议中未约定的事宜,双方应友好协商解决;产生的争议可向乙双方所在地法院提起诉讼。
八、本协议经双方签字盖章后生效,本协议一式两份,双方各执一份,具有同等法律效力。甲方:(盖章)
法人/授权代表(签字):
联系电话:
20年月日20
12.校企共建合作协议 篇十二
甲 方: 乙 方:
签署日期:二零壹伍年 月 日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及其他相关法律、法规之规定,双方本着自愿平等、合作共赢、诚实信用的原则,就(专业或方向)共建事宜,签订本协议。
一、合作背景
甲方作为颇具实力的高等院校每年为社会培养大量人才。乙方着力于科技人才培养、专业教学资源建设和大学生实习就业服务。适应行业、产业结构调整、社会发展和人才需求的变化,统筹学科专业规划,巩固基础学科,加强国家急需的应用学科建设,积极培育、发展新兴学科、交叉学科,从实际出发,探索多种形式办学,开展公办学校联合办学、委托管理等试验,提高办学水平。双方在专业建设方面进行校企合作,不断增强专业办学实力,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教学和就业服务。
二、合作内容
甲乙双方进行校企合作,将乙方的专业课程体系、教学资源、实训、就业推荐服务等人才培养体系引入学校,合作内容包括专业建设、师资派遣、师资培训、教学实施、课程实训、项目实训及就业推荐服务等工作。
本次合作从 年级至 年级共 届学生,每届合作的学生单专业人数不低于 人。
三、合作期限
本协议首次合作有效期为 年 届学生,自本协议签署之日起计算,以最后一方所签署的日期为准。期限届满后,双方无异议,经甲乙双方共同书面确认后,该协议可延长五年。
四、运营机制
成立校企合作委员会,致力于推进学校与企业在人才培养、专业建设、课程建设、顶岗实习、实习就业、实训基地建设、订单式培养,产品开发、技术咨询、项目申报等方面的全面合作;创新办学模式、探索产学一体化的校企合作平台。通过定期会议、参观考察、高层会商的方式,加强委员单位间的联系,增进相互了解。
五、双方的权利与义务
(一)甲方的权利与义务
1、甲方负责提供共建专业相关的教学场地设施、学生住宿及办公场地,需要更换办学、学生住宿及办公场地时,不得另外增加乙方的任何费用。
2、共建专业的设置根据市场的需求来确定,培养方案由双方协商提出,学院报批后实施。培养方案要求支持学生创新活动和教育改革、全面贴近市场需求。共建专业由甲方负责向上级主管教育部门进行申报,乙方有义务协助申报。
3、甲方有权对乙方的教学及实训计划提出合理意见和建议,协商确定适合本校的教学计划。甲方有权对合作专业课程的教学情况进行监督和评估,并有权要求乙方针对所出现的教学质量问题及时进行整改。
4、甲方负责对学生进行日常管理,并为教学班级配备专职辅导员,负责在校期间的学生教育、教学、安全等管理工作并定期通报给乙方。
5、甲方负责就合作专业招生实施前,根据教育主管部门相关政策文件,将合作专业情况在招生目录及学校网站上进行公示说明和宣传。
6、按照批准的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安排,甲方将提供师资力量负责基础及公共课程的教学和教育工作;甲方根据教学计划需求指派共建专业相关师资参加乙方组织的师资培训班,经培训合格的教师方可参与共建专业相关课程教学工作。
7、学生修完教学计划所规定的课程,成绩合格,由甲方颁发国家承认学历的普通高等毕业证书,并按教育部统一规定办理证书电子注册。甲方负责办理有关就业手续,乙方全面配合甲方完成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创新创业活动、就业咨询辅导和专业对口的优质就业。
8、甲方负责在新生报到后15个工作日内向乙方提供学生资料,方便乙方教学资源的配备和教学计划的实施。
(二)乙方的权利与义务
1、乙方协助甲方的招生宣传工作,包括招生宣传方案的策划、乙方招生渠道资源的使用、双方招生人员的专业知识培训、专业宣传资料素材的提供、招生宣传活动的共同组织实施等。
2、在甲方统筹管理下,乙方协助甲方共建专业的招生工作,并承担协助招生产生的相关费用;乙方在招生宣传过程中不得进行任何有损甲方社会声誉的行为,不得进行与实际情况不相符的宣传。
3、乙方对双方校企合作项目进行市场宣传推广,包括并不限于在乙方网站上对甲方进行品牌推广。
4、新生入学后,乙方负责与本专业学生签订就业推荐协议,学生正式毕业且取得学历证书后,乙方负责提供就业服务,并保证提供不少于2次安排学生到对口企业及岗位就业的机
会。
5、乙方提供合作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包括课程体系、教学计划表、教纲、考纲、合作专业实训方案等相关教学资源、并负责合作专业核心课程的师资培养及企业级师资外派。
6、乙方按照批准的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安排,提供企业级师资参与专业课程的教学工作和参与指导学生(包括论文、实践、创新活动等)。
7、乙方按照甲方校园学生管理相关规定协助甲方对学生进行日常教育和管理、学生公寓管理、学生奖励处分、学生相关活动的组织,以及学生奖、贷、勤、助等的评定等一切与学生管理相关的工作。
8、乙方负责对甲方在教学、就业服务过程中提出的问题及时进行反馈并提出整改措施。
9、乙方负责将企业真实案例及真实项目导入学生教学过程,并根据共建专业在校生规模及教学需求,与甲方协商建立校内实验室。
10、乙方负责学生实训阶段的管理工作,建立学生管理档案,包括毕业实习考核登记表、毕业实训报告、毕业生登记表等等。学生毕业前,由乙方整理后移交甲方。
11、乙方根据教学计划需求组织实施共建专业相关师资培训。
12、乙方负责本专业学生在最后一学年的综合实训和顶岗实习,住宿费、交通费、伙食费由学生自理,实训期间学生管理由乙方负责、甲方协助,乙方为甲方带队老师免费提供住宿。
13、如“共建专业”招生学生人数少于30人,未能达到开班人数,在保证双方及学生权益的基础上,甲乙双方另行商议解决方案。
14、乙方保证学生在毕业后、符合条件的学生专业对口就业率不低于90%。毕业第一年平均薪津不低于5000元/月。
六、违约责任
甲乙双方均应按照本协议约定履行义务,一方未履行义务或者履行义务不符合本协议约定的,视为违约,应承担违约责任,违约方应向对方赔偿全部的直接和间接损失。
七、争议的解决
1、依据本协议,双方确定为项目合作关系,双方中任何一方对另一方的商业行为、法律行为及经营损失不承担连带责任。
2、在双方的合作办学过程中,如出现任何教学质量或其它合作问题,双方应及时协商解决。若任何一方的行为违背国家法律法规、国家相关政策,违反商业道德和社会公共道德,故意或过失造成对对方利益损害时,另一方有权提前终止或解除本协议。
3、本协议之变更须经双方同意并采取书面形式备案。变更或终止本协议时须提前一个月向另一方发出书面通知。协议终止时,对于仍然在校的学生,本协议以及补充协议的各条款所规定的双方责任依然有效直至双方完成对上述学生的各项服务(学生在不违反甲方有关规定的情况下正常获得毕业证书)。
4、因履行本协议而发生的争议,双方应本着互谅互让的原则协商解决,协商不成时,可向合同签订地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八、其他
1、本协议未尽事宜,双方另行签署书面补充协议、合作方案,均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2、本协议一式肆份,甲、乙双方各执贰份,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甲方: 乙方: 代表签字: 代表签字:
【校企合作论坛活动内容】推荐阅读:
校企合作的内容与形式07-02
校企合作协议书-校企10-19
校企合作申请09-09
校企合作模式下06-12
校企合作框架协议08-29
市场营销校企合作07-27
汽车专业校企合作合同08-26
校企双方合作就业合同09-15
校企合作领导讲话10-14
产教融合深化校企合作0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