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生态文明十三五

2024-08-12

湖南生态文明十三五(精选7篇)

1.湖南生态文明十三五 篇一

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解读之七——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建设 推进十三五绿色发展

战略(上)

一、单选(共 4 小题,总分: 40 分)1.根据本讲,生态文明建设的重点是(A)A.以绿色发展为中心

B.以节能发展为中心

C.以社会发展为中心

D.以环境发展为中心

2.(C)指出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A.十五大报告

B.十六大报告

C.十七大报告

D.十八大报告

3.环境污染的主要源头是能源消耗,而工业的能耗又占能源消耗的左右 B A.60%

B.70% C.80%

D.90%

4.根据本讲,(D)通过了《关于制定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A.中央十七届三中全会

B.中央十七届五中全会

C.中央十八届三中全会

D.中央十八届五中全会

二、多选(共 2 小题,总分: 20 分)1.十八届五中全会的《建议》,明确“十三五”时期我国发展的指导思想,要统筹推进(ABCD)A.经济建设

B.政治建设

C.文化建设

D.社会建设

2.根据本讲,以下关于中国的能源消耗说法正确的是(AC)A.煤炭占总量的近2/3

B.石油消耗占总量的近2/3

C.石油消耗占总量的1/4左右

D.煤炭占总量的1/4左右

三、判断(共 4 小题,总分: 40 分)1.根据本讲,建设生态文明的最终目的是坚持绿色富国、绿色惠民,为人民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协同推进人民富裕、国家富强、中国美丽。正确

2.《关于制定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这是迄今为止中央文件里创新性提法最多的文件,也是亮点最多的文件。错误

3.生态文明发展体现了人类文明发展的客观规律。正确

4.目前,我国石油对外依赖度已经超过90%。错误

2.湖南生态文明十三五 篇二

(一) 牢固树立和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深刻把握好中央和省委对“十三五”基本特征和发展环境的新判断, 始终把“五大发展理念”与“十三五”养殖业发展任务紧密结合, 并贯穿到产业转型升级的全过程, 努力实现养殖业结构更优、质量更好、效益更高的发展, 让养殖业真正成为充满希望的朝阳产业。坚持创新发展强动力。加快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应用为目的的养殖业技术创新体系, 加大对重大动物疫病防控、高效低耗节能养殖、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 优质牧草种植与加工等技术路径的科研攻关力度, 推动养殖业向高产优质、生态安全的现代养殖业转变。坚持协调发展补短板。加快调整产业、产品、区域结构, 围绕市场发力, 推进种养平衡、产加销平衡。引导资金、技术、人才、管理等现代要素向养殖业汇聚, 用工业化成果装备养殖业, 用信息化手段改造养殖业。坚持绿色发展保持续。始终突出“绿色”发展主题, 坚守生态底线这条“硬杠杠”, 正确处理好养殖生产同生态保护的关系, 把产业发展的重心转到提质增效上来, 以生态约束倒逼产业转型, 以产业转型保障生态改善。坚持开放发展拓空间。统筹利用好国际国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 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建设, 充分利用我省生猪、肉牛、淡水水产品现有外销优势和基础平台, 加大养殖业贸易合作力度, 提升养殖业竞争力和比较效益。坚持共享发展促增收。加快健全完善养殖业政策支持体系, 发挥政策导向作用、财政资金的激励引导和杠杆放大效应, 有效带动金融和社会资本进入现代养殖业领域, 促进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坚持把产业增效、农民增收作为发展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通过产业带动、项目帮扶, 让养殖农户分享劳动成果。

(二) 准确把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内涵。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就是从提高供给质量出发, 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 矫正要素配置扭曲, 扩大有效供给, 提高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 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更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需要, 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就我省养殖业发展而言, 当前存在的诸多矛盾和现实难题都表现在结构方面, 主要在供给侧:一是有效供给没能适应需求变化, 大而不强、多而不优的现象没有明显改观, 导致产品供给出现结构性失衡;二是不合理供给结构给环境带来巨大压力, 规模养殖污染严重, 生态环境承载压力越来越大。基于此, 加快推进养殖业供给侧改革, 必须树立“大农业”、“大食物”的理念, 进一步调整优化结构, 下大力气调整生猪、牛羊、家禽、渔业生产布局, 适应市场需求调优、调高、调精, 促进粮经饲统筹、农牧渔结合、种养加一体、一二三产业融合化发展。

(三) 科学谋划“十三五”我省养殖业发展。贯彻落实五中全会决策部署, “十三五”全省养殖业工作要以“五个发展理念”为指导, 围绕“一个目标”, 坚持“一条主线”, 努力实现“六个全面提升”, 促进现代养殖业持续健康发展, 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提供强力支撑。

“一个目标”:就是养殖业现代化取得大进展。着力构建现代养殖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 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养殖业现代化道路。力争到2020 年, 基本形成技术装备先进、经营规模适度、一二三产业融合、数量质量效益并重、生态环境良好的现代养殖业发展新格局。

“一条主线”:就是加快转变养殖业发展方式, 加快推进产业转型升级。这是“十三五”全省养殖业发展的主旋律。要以新的理念引领新发展, 大力转变养殖业经营方式、生产方式、资源利用方式和管理方式, 推动养殖业发展由数量增长为主向数量质量效益并重转变、从主要依靠生产要素投入向注重技术创新和经营方式创新转变。

“六个全面提升”:一是全面提升适度标准化规模养殖引领水平。大力培育新型养殖经营主体、健全养殖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尽快实现由分散的小群体饲养向家庭农场、标准化养殖、生态化养殖和规模化集约化养殖升级, 提高养殖业集约化水平和组织化程度。二是全面提升畜禽水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巩固现有质量安全基础, 加快创新监管方式和治理模式, 以检验检测、执法监管、品牌创建为支撑, 严格责任落实, 抓好标准化生产, 抓实监管执法, 推进产品质量安全持续向好发展。三是全面提升动物疫病防控水平。加快推进动物防疫和动物疫病监测预警信息化建设, 全面推行动物卫生监督痕迹化管理, 加强兽医队伍建设和培训, 不断提高防控能力和水平。四是全面提升养殖业技术装备水平。重点突破一批能够支撑现代养殖业发展的重大品种、共性关键技术和现代装备, 大幅提升养殖业科技进步贡献率。五是全面提升现代养殖业经营效益水平。大力推进养殖业节本增效, 发展高效优质畜禽水产品, 延伸产业链、价值链, 着力打造一二三产业融合的“六次产业”, 引领养殖业品牌培育与产业升级, 让养殖者更多分享产业链增值收益。六是全面提升养殖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加强养殖资源保护和环境综合治理, 总结推广农牧结合、循环利用的养殖方式, 形成生产、生活、生态协调的现代养殖业格局。

2016 年是推进结构性改革的攻坚之年, 做好今年养殖业工作意义重大。2016 年要在做好常规性工作的基础上, 突出抓好11 项重点工作。

1、推进适度标准化规模养殖。深入开展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创建活动, 在设施工艺的科学化和经营管理的精细化方面下功夫, 遴选一批高质量的标准化示范场, 发挥示范场辐射引领作用, 以点带面提升规模化标准化水平, 使标准化规模养殖在现有“量增”的基础上, 实现“质升”的飞跃。力争年内创建省级以上畜禽标准化示范场80 家、部级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40 家。

2、推进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加大规模养殖场粪污综合利用设施改造, 做好源头控制。支持规模养殖场配套建设粪污处理和综合利用设施。各地要结合实际, 采取财政补贴、业主自筹、社会投入等多种方式, 加快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的商业化运作、产业化发展。力争年内在养殖大县建成5~10 家专业化、公司化运作的无害化处理中心。

3、推进粮改饲和草牧业发展。坚持“以养定种”, 大力发展饲用玉米、青贮玉米、优质牧草种植, 因地制宜发展饲用高粱、饲用麻、饲用桑等作物, 切实优化饲料品种结构, 推进草牧业发展, 形成粮草兼顾、农牧结合、循环发展的新型种养结构。要在继续实施基础母牛扩群和南方草地畜牧业推进行动试点项目的基础上, 科学规划湘西、怀化、湘南等优势产区和草食牧业示范园区, 着力发展一批规模大、技术精、效益好、辐射强的牛羊养殖企业, 实现优势产区率先突破。

4、强化畜禽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严格落实畜禽水产品质量安全属地管理责任。抓好源头治理, 重点整治兽用抗菌药、假兽药、“三鱼两药”、违法违规饲料, 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强化全程管控, 加快推进追溯管理。深入开展畜禽水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县创建活动, 探索“政府负责、行业主抓、部门配合、社会参与”的质量安全监管长效机制。改进抽样方式, 严格执行抽、检分离, 加强部门配合, 实行检打联动, 坚决守住不发生重大畜禽水产品质量安全事件这条底线。

5、强化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切实推行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政府负责制, 全面落实以强制免疫为主的综合防控措施, 努力保持全省疫情平稳的良好态势。加快推进动物标识和动物产品追溯体系建设, 大力推行检疫电子出证, 逐步实现检疫票证、检疫检测记录电子化。加强省级动物防疫指挥平台、冷链体系和兽医实验室能力建设, 稳定乡镇改革后的乡镇动物防疫机构, 提升动物防疫体系基础保障能力。

6、推进现代渔业建设和渔政执法。围绕提质增效、减量增收的目标, 促进渔业发展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加大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渔业健康养殖示范县创建力度。抢抓机动渔船燃油补贴改革机遇, 大力推进渔池标准化升级改造, 力争年内提质改造40 万亩。拓展水产品精深加工和营销渠道, 发展稻田综合种养和休闲渔业等新兴业态, 力争全年新增稻田综合种养面积50 万亩以上。坚持禁渔期制度, 严格控制捕捞强度和渔船数量, 加大力度清除“绝户网”、“迷魂阵”、电毒炸鱼等禁用渔具渔法, 继续开展“平安渔业示范县”创建、“打非治违”和渔船质量大检查活动, 强化渔业船员管理和渔业安全生产责任落实, 确保渔业生产安全。

7、推进洞庭湖水污染综合治理。关于洞庭湖畜禽养殖污染防治, 前段我们已部署开展相关调研、摸清了底子, 下阶段要巩固湘江干流禁养区规模养殖退出成果, 借鉴其好的做法经验, 全面推进洞庭湖养殖污染防治, 力争年底前取得阶段性治理成效。关于洞庭湖非法矮围网围整治, 之前相关市县做了大量工作, 但由于历史原因, 围子情况复杂, 拆除难度大, 矮围整治清退工作总体进展不快, 市与市之间、县与县之间的工作进展不平衡。下阶段要加大力度, 争取政府支持, 联合部门协同整治, 力争面上整治在12 月底基本完成, 2017 年底前全面完成任务。

8、推进科技创新和产业融合发展。推进以饲料加工、畜禽饲喂、栏舍环境控制为重点的机械应用, 尽快实现大型养殖企业全过程机械化生产;推进南方牧草种植、收割、贮运机械的引进和研发, 尽快突破我省肉牛肉羊草料生产的机械化瓶颈。大力推进“互联网+”现代养殖业, 加快湖南畜牧水产数字信息平台建设, 推动养殖业全产业链改造升级。

9、加强畜禽屠宰管理工作。各级畜牧兽医部门要积极主动争取地方政府重视, 尽快高质量完成屠宰监管职责调整工作, 构建上下衔接、统一协调的屠宰管理体制机制。职责调整已经到位的, 要加强调查研究, 完善工作机制, 强化队伍建设, 迅速开创屠宰监管工作新局面, 力争出典型、出经验。职责调整尚未到位的, 要认真履行相关监管职责, 防止职责调整过渡期出现监管盲区和缺位。要继续深入开展生猪屠宰专项整治行动, 切实强化屠宰监管, 严厉打击违法违规屠宰行为, 确保肉品质量安全。

10、加强养殖业项目资金监管。所有项目申报, 要严格按照“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 将项目的实施范围、扶持对象和补贴方式, 进行网上公示或挂牌公示, 接受群众监督。所有项目资金, 要严格按照项目资金管理办法进行规范管理, 严禁挤占挪用项目资金。所有项目实施, 要严格按照项目批复的建设内容, 按时按质组织施工, 项目完工后要及时组织验收, 确保项目实施不走样。对市州局的考评实行四个“一票否决”:即廉政建设一票否决, 凡县市区局长以上的领导受到严重警告以上处分的, 对该县市区包括市州不评先;质量安全一票否决, 出现较大质量安全事件造成不良影响的不评先;疫病防控一票否决, 因防控不力出现区域性重大动物疫情的不评先;安全生产一票否决, 发生较大安全生产责任事故的不评先。

11、加强全省畜牧水产系统干部队伍建设。要深入践行“三严三实”, 以更严的标准和更实的作风做好各项工作。要转变工作方式, 坚持问题导向, 加强调查研究, 强化示范带动;要加强法治建设, 推进综合执法、联合执法, 提高全系统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要转变工作作风, 在重点工作、重点环节出实招、发狠力、出成效;要贯彻落实《条例》和《准则》, 切实强化廉政建设“两个责任”, 不断强化廉政风险防控管理。总之, 要认真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委九项规定, 持之以恒反“四风”, 树立全省畜牧水产系统的良好形象。

3.湖南生态文明十三五 篇三

摘 要:商务活动是社会经济的基础,商务平稳发展决定着经济的平稳发展。“十二五”期间,湖南省商务发展呈现出内贸相对弱、外贸外资增长势头好、对外投资布局优化等特点。展望“十三五”,湖南省在内贸方面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消费潜力巨大;外贸外资保持良好势头,量质齐升;对外投资及劳务输出步伐加快。预计“十三五”期间,湖南省商务发展将进入一个多方位转型升级的新时期。

关键词:商务发展;总量指标;结构变化;发展趋势

一、引言

宏观上的商务活动主要包括国内贸易、对外贸易、利用外资以及对外投资四个方面,这是经济活动中最直接面向市场、最具有活力的部分,对于经济的健康平稳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事实上,对内对外贸易,直接体现了经济的活跃度,而利用外资和对外投资是与世界经济联系的重要方式,关乎到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以及转移当前普遍存在的过剩产能。

“十二五”以来,中国经济进入了转型升级阶段,商务活动的发展随之发生着很大的转变。“十三五”是中国经济转型的关键期,把握商务发展趋势对于政府、企业和居民的经济决策意义重大。湖南省是我国中西部地区经济最为活跃的地区,湖湘文化对中国社会有着重要的影响。湖南的商务发展一定意义而言,是带动中国中西部经济发展的火车头。而中国中西部经济的发展,又是当前中国经济转型能否成功的关键性因素,是国家经济转型战略的重中之重。本文以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以后的数据为基础,重点考察“十二五”以来湖南省商务发展结构变化,并且对“十三五”期间湖南商务发展未来趋势进行展望。本文希望能够为国际国内、省外省内有意在湖南开展商务活动的政府、组织和个人提供可资参考的可靠信息。

本文的安排如下:第二节从消费、对外贸易、利用外资、对外投资四个方面分析湖南省商务发展趋势,第三节论述湖南省商务发展指标的结构变化;第四节展望未来湖南省商务发展趋势,第五节总结讨论。

二、湖南省商务发展趋势分析

(一)消费市场平稳运行,消费提升潜力巨大。20世纪70年代以来,湖南省最终消费快速增长,进入21世纪后虽增速有所放缓,但仍保持平稳增长。本世纪初,湖南省的最终消费率连续高于全国最终消费率,消费对拉动湖南省经济增长做出了很大贡献,但2009年开始,湖南省消费疲软逐渐显现,最终消费率低于全国并持续下滑,“十二五”期间,在经济增长速度趋于放缓的“新常态”下,湖南省最终消费率保持在46%左右(见图1),与全国最终消费率有相当大的差距。湖南省还需大力挖掘消费潜力,推动教育娱乐、交通通信等发展型消费,培育绿色消费、信息消费等新型消费热点。

(二)进出口总额逐年攀升,进出口年增速放缓,进出口增速高于全国。改革开放以来,湖南省外贸规模逐年扩大,2009年受全球经济、劳动力成本上升、人民币升值等因素综合影响,湖南省进出口增速从20%以上回落到负增长(见图2)。“十二五”期间,在外需乏力、汇率波动和企业成本增加等因素影响下,湖南省出台了一系列稳定外贸增长的措施,创新进出口平台建设,全力实施外贸“破零倍增”,积极架桥拓市,完善外贸支持政策体系等,进出口呈现出明显向好的势头,增速高于全国进出口增速,其中2013年增幅稳居中部首位、全国第六位。加上

2014年湖南省省委省政府出台多项政策推进“一带一部”新定位的经济发展,长沙海关等相关部门也出台了一系列促进外贸稳定增长的措施,2014年全省进出口总额1906.9亿元,比上年增长22.2%。其中,出口1230.4亿元,增长33.9%;进口676.5亿元,增长5.4%,湖南省外贸稳定增长,需加大气力巩固这一良好势头。

(三)实际利用外资稳定增长,占全国之比逐年提升。从

1983年湖南引进第一家外商投资企业以来,湖南的投资环境日益改善,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外商来湘投资,尤其在加入世贸组织后,湖南引进外资的数量更是保持了快速增长的势头。2002

-2007年在全球经济增长背景下,湖南省实际利用外资进入快速增长期,2010年湖南省合同利用外资居中部第一,“十二五”期间,湖南省实际利用外资额保持增长,同比增速高于全国增速约

15个百分点,占比也逐年增加,2014年占比达9%(见图3)。

(四)对外直接投资回暖,同比增速波动上升。受2008年金融危机和2011年欧债危机的影响,全球直接投资增速放缓,同时随着我国经济结构调整的不断深化,湖南省对外投资发展呈现不稳定趋势,全省非金融业对外直接投资额受环境影响,“十二五”初下降明显,2014年在省政府进一步精准对接“一带一路”,不断拓展新兴市场,明确企业“走出去”的方向等政策实施下,湖南省投资呈现回暖趋势,全省对外直接投资实际额9.49亿美元,同比上升36.5%,增速高于全国增速。与此同时,湖南省在对外投资上更加关注于投资地区、领域、方式的多元化,加大了对战略性新兴产业、文化产业等领域的投资力度,对外投资与合作有望实现突破。

三、湖南省商务发展结构变化研究

(一)农村消费增势明显,发展型消费需求加快,信息消费成为新亮点。近年来湖南省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步伐加快,全省消费结构正在经历一场升级“革命”。随着农村居民收入增加,农村消费需求加快,从2010年起湖南省农村人均消费增速已经超过城镇人均消费增速,2013年湖南省农村人均消费增速达到33.4%,超过城镇人均消费支出18个百分点(见图5),全省农村与城镇消费增速约与全国平行。从消费结构上来看,随着居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进一步提升,“十二五”期间全省食品、服装等基本消费品消费减少,居住、文教娱乐、交通通信、医疗保健等发展型消费增势明显(见图6),2013年全省居民人均发展型消费支出(居住、文教娱乐、交通通信、医疗保健)同比增长48%,较上年同期上升约38个百分点;湖南省是国内移动通信发展较早的省份,加上“村村通”、“智慧城市”、“数据湖南”工程的实施,移动互联网、集成电路、信息消费、智能制造等成为湖南省消费热点,湖南省网络消费有望驶入快车道。尽管2014年以来上述消费增速有所下降(文化娱乐用品消费除外),总体而言仍然处于较高的水平上。

(二)机电产品出口保持竞争优势,湘南三市成为新增长

极。近年来,机电制造业作为湖南省支柱性产业发展迅猛,形成了以机械、电子和汽车零件为中心的制造业产业群,机电产品出口发展迅速。2010年湖南省金属制品、工程机械、汽车及其零部件、轨道交通等四大机电产品总计出口14.76亿美元,占全省机电产品出口总额的26%,成为机电产品出口的重要增长转折点。“十二五”期间,湖南对外贸易在机遇和挑战并存中继续实现稳中有进,期间机电产品出口金额持续增长,2014年机电产品出口额占到全省出口金额的42%(见图7)。从对外贸易区域结构上来看,长株潭板块依然占据湖南省外贸主体地位,占比超过半数以上,湘南三市(衡阳、郴州、永州)占比逐年增加,

2014年湘南三市进口额占全省比重超过27%(见图8),其中永州市、衡阳市市进出口增速最快,同比增长分别为108%、62%,居各地州市增幅前列,同时,随着承接产业转移步伐的加快,湘南三市已成为湖南外贸新的增长极,湖南省以长株潭为核心板块、泛湘南区域板块转型升级、环洞庭湖区域板块特色鲜明、大湘西区域板块奋力追赶的外贸发展格局日趋鲜明。全省对外贸易不仅质量高,而且发展均衡,保持继续稳定发展的可能性很大。

(三)进口产品结构不断优化,资源型产品受进口价格影响下降明显。2012年国家出台《关于加强进口促进对外贸易平衡发展的指导意见》后,湖南省进口产品结构不断调整,特别是2014年以来,湖南省对重大技术装备、计量检测分析自控仪器、电子元器件等高新技术产品进口出现惊人增长,2015年高新技术产品进口额同比达到81%,占全省进口额之比超过24%(见图9)。湖南省是铁矿石、铅矿石等大宗商品进口的大省,在2011年左右,这些大宗商品进口价格均达到历史峰值,随后受全球经济疲软以及我国经济增速放缓等因素影响,主要商品进口价格下滑,湖南省进口产品价格也随之下降,2014年以来,铁矿砂、铅矿砂、原油、煤等大宗散货价格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加上内需不振,湖南省资源型产品进口持续拉低。高新技术产品的进口有助于湖南省产业升级和提升,而资源品进口价格的走低,也有助于缓解企业在经济下行期间的成本压力。

(四)实际使用外资区域结构优化,第三产业实际使用外资比重上升。当前,世界经济仍处于国际金融危机后的深度调整期,疲弱复苏成为常态,加上湖南省经济正处于新旧动能转化阶段,转型升级伴随着阵痛,内外双重调整格局成为影响湖南省利用外资的原因。“十二五”期间,全省实际利用外资增速放缓,第三产业实际利用外资额逐年增加,占实际利用外资总额比重持续提升,由2010年的10%上升到了2014年的30%(见图10),第三产业引资规模不断扩大;从区域结构上来看,长株潭地区实际利用外资占据全省的半壁江山,但近年来占比逐渐下降,省内其他城市引资速度加快,除长株潭外省内其他城市实际利用外资占比逐年提升,2014年占比超过45%(见图11),同时,随着“一带一路”进一步定位对接,国家扩大内陆开放、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长江经济带等战略的实施,湖南省湘南地区、武陵山片区等地区实际利用外资额将会不断增加。第三产业利用外资比重的上升,有助于湖南省经济结构转型不仅是对量的促进,也是对质的提高。

(五)对外直接投资企业结构优化,对外劳务合作进一步规范。自2000年湖南省企业开始走出去,湖南省对外直接投资起步相对较晚,但发展速度较快。尽管近两年受国际国内局势影响,湖南省对外直接投资增速放缓,但投资主体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民营企业比重不断上升,日益成为境外直接投资的新兴主体,2015年上半年民营企业占境外投资企业比重达91%,而国有企业占比仅为9%,民营企业逐步成长为“走出去”中坚力量;全省对外劳务合作逐步规范,截止2014年,湖南省已建立了48家对外劳务服务平台,覆盖全省14个市州,平台数量排名全国第二,同时,信息平台建设更加完善,2014年全省新签对外劳务人员合同工资总额15.05亿美元,同比增长42.9%,对外经济合作不断拓展。对外直接投资中民营企业占比的上升及对外劳务的蓬勃发展,有助于湖南省在经济下滑的大环境下转移过剩产能,减缓劳动就业压力。

四、湖南省商务发展趋势展望

(一)消费总额将平稳增长,消费结构升级明显。对于全省消费而言,通过“一区三中心”,湘南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对接长江经济带,打造长江经济带新增长极,这些投资贸易往来,将刺激湖南省农村消费的发展,使得农村消费增速继续领先于城镇;安全消费、低碳消费、服务性消费等新型消费趋势显现,居民对于文化娱乐、医疗服务、通信网络等需求增加,发展型消费将进一步占据居民日常消费;新型服务消费需求增加,中生代(80后、90后)成为最重要的消费主体,注重生活质量与效率,使得休闲旅游、文化娱乐服务越来越受到青睐,再加上湖南长沙“星城”的打造,旅游娱乐消费潜力巨大,消费结构进一步优化。

(二)进出口增速回落,进出口产品结构将不断优化。“十二五”时期,湖南省外贸进出口没能继续保持高速增长,湖南省对外贸易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而未来的五年恰好处在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再加上湖南省开放通道不畅,平台效益不高,制约着湖南省对外贸易的发展,湖南省进出口规模将在一段时间内保持低速增长。但随着湖南省积极融入“一带一路”,抢抓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等机遇,加强与沿线国家的经贸交流合作,省内工程机械、钢铁等相对富裕产能将能够得到有效的消化;外贸“优进优出”等政策的推出,将促进省外贸从能源、资源、成本、数量扩张型向品牌、技术、服务、质量效益型转变,推动进出口结构不断优化,在新一轮经济发展竞争中湖南省将有望实现追赶式跨越发展。

(三)实际利用外资量质齐升,利用外资产业结构与区域结构优化。 “十二五”时期,虽然湖南省实际利用外资增速有所放缓,但投资拉动仍是湖南省发展的主要动力,未来很长一段时间,湖南省的外资经济主要目标将转向推动技术进步、促进产业升级和协调区域发展等方面,招商引资上坚持质量齐升,利用外资投资领域从一般制造业,逐步扩展到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和现代服务业,进一步带动湖南省第三产业利用外资规模的扩大,推进湖南省利用外资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湘南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推进,未来将会有大批企业和项目落户湘南,使得湘南逐步发展成为湖南开放合作的新高地,长久以来长株潭地区外资集中地的区域结构将得以改变,有利于湖南省形成良好的区域发展格局。

(四)对外直接投资将快速增长,布局不断优化。湖南省在对外投资、承包工程等“走出去”这一块有基础、有特色、有优势,随着“大规模走出去和高水平引进来 ”对外开放新常态的展开,对外投资额将在一段时期内保持较为快速的增长。同时,按照省政府的部署,在利用地理优势的基础上充分把握良机,积极参与"一带一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将具有比较优势的产能向外转移,加大比较优势的产业和骨干企业对外投资力度,加快钢铁等优势产业"走出去"步伐,在此背景下湖南省对外直接投资行业布局不平衡现状将得以改善,特别是在中亚、西亚等地区大量基础设施项目即将开建的背景下,湖南省的海外工程承包业务区域布局也逐步优化,境外投资将进入新时期。

五、总结

本文首先从消费、对外贸易、利用外资、对外投资四个方面对湖南省的总体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接下来,结合历史数据分析了湖南省过去多年来商务发展指标的结构变化,在总体与结构指标分析的基础上,展望未来湖南省商务发展趋势。未来一段时间,在经济结构调整的背景下,湖南省商务发展结构将不断优化。内外贸方面,湖南省消费总体将保持平稳运行,消费结构不断优化,新兴消费引领消费热潮。湖南省进出口贸易进入低增长区间,机电产品出口继续保持优势,高新技术产品进口增加。在内外资方面,湖南省利用外资坚持量质齐升,高技术服务业和高技术制造业吸收外将保持增长。与此同时,湖南省对外投资快速发展,对外直接投资产业与区域布局不断优化。

参考文献:

[1] 邵燕敏等.中国商务发展结构变化及“十三五”趋势.科学促进发展

[2] 湖南省统计局.湖南省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5(3)

[3] 马明龙.2012年江苏商务发展结构稳中趋优.中国经贸.2013(5)

[4] 中商情报网.2014年1-12月湖南省商务情况运行现状分析.2015年2月7日http://www.askci.com/news/finance/2015/02

4.湖南生态文明十三五 篇四

十三五期间,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坚决落实各级关于生态环境保护决策部署,坚持方向不变、力度不减,紧紧围绕打好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统筹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完成了中央环保督察及“回头看”、省级环保督察问题整改,按照“大气污染防治法”、“水污染防治法”和“噪声污染防治法”,以及“气十条”、“水十条”、“土壤十条”为基本依据,“抓两头促中间”,确保全县生态环境质量总体稳定并持续向好,牢牢守住生态环境安全底线,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对生态环境的获得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建设生态美丽宜居新洞口。

一、“十三五”期间工作成绩

(一)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体制逐步建立

1.成立生态环境保护领导机构。2017年4月20日,经县委、县人民政府同意,成立了以县委书记艾方毅为顾问、县长周乐彬为主任,33个成员单位组成的洞口县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有力地加强了全县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领导。

2.明确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分工。为适应当前生态环境保护工作需要,进一步明确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的环保工作责任,根据中央环保督察组反馈意见和《邵阳市环境保护工作责任规定(试行)》,全县对《洞口县环境保护工作责任规定(试行)》进行了重新修订。

3.落实生态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在全县环保工作会议上,县长周乐彬与县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成员单位和24个乡镇(街道、管理区)党政负责人签定《2017年度环境保护工作目标责任书》,明确了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的责任体制。

(二)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

1、环境空气质量

根据洞口县环境监测站的环境空气质量监测年报,2016-2019年,洞口县城区大气中可吸入颗粒物(pm10)、二氧化氮(no2)、二氧化硫(so2)三项指标日均值和年均值均符合《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级标准要求。

2、声环境质量

根据洞口县环境监测站的声环境监测年报,2019年,洞口县城区噪声昼间和夜间年监测均值分别为54.9db(a)和45.1db(a),符合各类别功能区的要求;

城区道路交通噪声状况良好,符合国家相关标准要求。

3、水环境质量

地表水:全县青山塘、木瓜桥共设2个市监测断面。根据洞口县环境监测站的地表水水质监测年报,2016-2019年,洞口县自来水厂断面水质符合地表水Ⅱ类标准,水质状况优;

木瓜桥共设2个市监测断面水质符合地表水Ⅲ类标准,水质状况良好,符合功能区要求。

饮用水源:根据洞口县环境监测站的饮用水源水质监测年报,2016-2019年,全县饮用水源地水质良好,其中洞口县自来水厂饮用水源地水质符合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Ⅱ类标准,水质达标率100%。

4、生态环境

“十三五”期间,我县坚持生态立县不动摇,在农村环境保护与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作了有益的尝试和大胆的探索,走出了一条保护与发展并举、环境与经济同步发展的科学之路,全县形成了环境优美、经济繁荣、发展协调、社会和谐的新局面。目前,全县共有罗溪国家级森林公园1个,罗溪—蔡锷故里省级风景名胜区1个,洞口平溪江国家湿地公园1个。全县积极开展省级生态示范镇(村)建设,截止到2019年9月,全县已成功创建省级生态乡镇24个、省级生态村6个,市级生态村334个。

5、农村环境整治

加强饮用水源保护,编制了1个县级集中式饮用水源保护地和13个千吨万人集中式饮用水源保护地划分技术方案。对121处农村水井进行改造,每一处水井均修建防护栏,树立饮用水源保护标识标牌,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合格率达到100%,解决了我县农村安全饮水问题;

引导农户进行改水、改厨、改厕,鼓励农户新建、改造化粪池,新建集中式污水处理设施20座及配套污水收集管网,构建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

按照配置户用垃圾桶和人力保洁车辆收集居民日常生活垃圾,建设垃圾收集亭分类居民日常生活拉极,配置保洁车,用于日常生活垃极向垃圾亭转运,配置车厢可卸式垃圾车(勾臂)转移垃圾收集亭中生活垃圾至镇级垃圾中转站模式对农村生活垃圾进行整治。共配置户用垃圾桶95126个,建设垃圾亭239处,购置保洁车和可卸式垃圾车共12台。实现了农村生活垃圾定点存放清运率100%,无害化处理率均达到85%以上;

按照《洞口县畜禽养殖区域划分方案》要求,对禁养区内养殖户实行退养,对适养区内规模化养殖场建设污染防治设施,防止对环境造成污染。项目共修建养殖业人工湿地6处、净化池14个、沼气池24个,实现畜禽粪便综合利用率达到90%以上,养殖排污达到环保要求。

(三)主要污染物减排工作取得重大进展

我县以工程减排为主要抓手,以产业结构调整为主要措施,对所有直接和间接排放工业废气单位都要实行排污许可,实施排污许可证制度。实行大气污染排放控制制度,实现污染减排目标,各部门齐抓共管,实现减存量、控新增,圆满完成污染减排任务,完成年度氨氮、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和挥化性有机物总量控制和减排任务;

十三五减排任务cod1496吨,氨氮174吨。截至2019年年底,完成cod排放量1534.01吨,氨氮195.02吨,已经超额完成了“十三五”的削减任务。

(四)污染防治工作取得积极进展

十三五期间全县共申报了洞口县花园铅锌矿采区废渣综合治理工程、原洞口县氮肥厂、电厂、三鑫锰业污染土地治理修复项目等2个土壤(重金属)污染防治项目和江口锰矿、原邵阳市威凌金属有限公司污染地块风险管控项目。2017年,洞口县花园铅锌矿采区废渣综合治理工程已竣工验收,2019年原洞口县氮肥厂、电厂、三鑫锰业污染土地治理修复项目已竣工验收;

2020年将对江口锰矿、原邵阳市威凌金属有限公司污染地块风险管控项目予以实施;

2017年,我们还按照省环保厅要求开展了土壤污染源详查工作,为下步土壤污染治理打下基础;

从2018年开始有序地开展了全国第二次污染源普查工作,2020年6月底将完成资料整理归档工作。

(五)稳步推进重点领域突出环境问题治理

扎实推进中央环保督察“回头看”和省级环保督察问题整改落实工作。我县共收到中央第四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回头看”信访交办件18件和省级环保督察信访交办件26件,严格落实整改“销号制”,按照“条条要整改、件件有着落”原则,明确责任单位、责任人、整改目标、整改措施和整改时限,督办落实,办结销号,目前已全部完成办结销号。同时,加强了组织领导,深化了思想认识,举一反三,在全县范围内开展了突出环境问题大排查、大整治,确保问题解决在末端。

(六)环境管理制度进一步完善

严格按照法律规定和法定程序开展环评审批工作。一是坚持把建设项目环境管理作为控制新污染源的重要手段,严把建设项目审批准入门槛,杜绝高能耗、高污染;

二是进一步做好“放管服”和“四办”改革,优化审批事项服务流程,完善审批事项目录;

三是全面推进“三线一单”编制工作,建立“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环境准入负面清单”环境管控体系。

(七)环境监测、监察能力进一步提高

保持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的高压态势,让企业自觉守法。巩固提升环境执法大练兵活动成果,深入推进环境执法“双随机”,先后开展了水上餐饮业专项整治、涉重金属行业专项整治、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及辐射安全等多次专项整治行动。开展了全县环境污染隐患大排查工作,严厉打击违法行为,关闭、停产、处罚了一批环境违法企业,整改了一批突出环境污染隐患企业,有效预防和遏制了环境污染事件发生,制定《洞口县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做好突发环境事件预警及应急处置,确保不发生重大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件,保障环境安全。

积极开展县城及周边地区大气污染成因及控制对策研究,为大气污染防治提供科学支撑;

加大重点水域水质监测频次,为饮用水水源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完成环境质量监测及声功能区划分工作,进一步扎实推进生态功能区考核工作。

(八)夯实环境宣传教育,推动知行合一

一是以生态环保教育“五进”、“下基层”等活动为契机,开展环保宣传进企业、进机关、进社区、进农村、进学校活动。二是围绕环保主题“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和“母亲河守望活动”志愿者服务,积极开展“6.5”世界环境日集中宣传活动。三是进一步扩展了环保宣传渠道;

及时在政府网站公开环保有关信息,做到公开透明。提高宣传,人民群众的环保意思越来越强。

二、存在的问题

“十三五”期间,全县环保工作虽然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但面临的形势仍然非常严峻,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一)环境质量仍需改善

“十三五”期间全县环境质量总体上得到稳步提升,但仍需继续改善。环境空气质量按国家新标准《环境空气质量标准》进行评价,执行的标准更加严格,我县环境空气质量达标形势不容乐观。全县局部地区土壤污染治理任务依然繁重。

(二)污染物总量控制形势不容轻忽

从“十三五”期间污染物减排情况来看,我县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实现“十三五”总量控制目标问题不大,但氮氧化物减排压力非常大,“十四五”期间,这个问题依然存在。尤其挥发性有机污染物作为总量控制因子,需要重新摸索一套针对挥发性有机污染物的总量控制措施。

(三)重金属污染防治工作仍需加强

洞口县有色金属矿产资源丰富,多年来有色金属资源粗放式开发利用,导致部分区域企业工矿场地、河道底泥、周边土壤受到污染。近年来,通过项目治理和产业结构调整,虽然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有效遏制,但由于市场和自身经营等原因,部分企业已经关闭不复存在,但是其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污染物对周边场地、河道、土壤的遗留污染尚未得到完全解决,环境污染问题亟待解决。

(四)农村环境保护缺乏长效机制

农村畜禽养殖粪污问题突出,农膜、秸秆等农业废物尚未得到有效处置,农村生活污水、生活垃圾尚未得到妥善处理,农村环境保护面临着农村饮用水安全难以保障、农村生态环境受到破坏、土壤污染问题突出、农村环保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环境监管能力不足等多方面的问题。农村环境保护与监管长效机制尚未建立。

(五)环境治理基础设施仍然不足

城市污水处理基础设施建设缺口仍然较大,少数乡镇污水处理率较低。乡镇污水处理设施严重不足,目前常住人口1万人以上建制镇建有污水处理设施的比例较低,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更是处在起步阶段。部分地区也还存在污水收集管网系统滞后于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的现象,导致污水处理厂低于设计处理能力运行,尚不能发挥全部效能。

(六)环境监管能力依然薄弱

环境监管能力与新形势不相适应的问题较突出,环保队伍普遍存在专业技术人员欠缺的问题,环保队伍力量不足,装备保障薄弱,环保工作经费严重不足,环保系统业务能力建设亟需加强。

石城县水利工程“十三五”总结暨“十四五”发展思路

一、“十三五”水利发展及水利建设基本情况

“十三五”以来,我局根据县委、县政府要求以及局制定的工作思路和工作目标,精准施策、靶向发力,开拓创新,狠抓落实,积极践行“水利工程补短板,水利行业强监管”治水方针,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为契机,在水生态文明建设、水利工程标准化管理、防汛抗旱保障体系建设、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河长制持续深化、中小河流生态修复治理、河湖水库生态环境保护、水政水资源监管、安全生产、党风廉政建设、党建宣传、脱贫攻坚、人大建议政协提案办理等各项工作均取得较好成效。

水利局党组始终与党中央和省市县委保持高度一致,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各项方针、政策以及县委、县政府和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指示,加强指导检查,确保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一是扎实开展了主题教育实践活动。紧紧抓住“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活动主题,认真学习、全面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深入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不忘初心使命,践行为民服务宗旨。

二是认真开展专项督查重在保证县委县政府重大决策部署的贯彻落实,重在解决项目推进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确保政令畅通,促进作风建设,提升部门合力,营造良好发展环境。以深化组团服务为主要抓手,加强对各重点建设项目的质量监督与安全生产检查。重点抓项目建设的组织部署、责任落实、工作进展等情况,进一步加强机关作风建设,增强服务企业、服务项目、服务基层的意识,推动项目顺利实施。

三是努力完成县委、政府交办的重点工作任务。

“十三五”期间,开展农村安全饮水工程

(1)开展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建设工作。通过三年时间共安排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174个,投入资金1.1亿元,覆盖受益农村居民22.04万人,其中贫困户9811户、贫困人口36564人。共解决饮水需求贫困户1640户、贫困人口6067人的饮水安全问题。截止目前,按照国家出台的农村饮水安全评价标准,我县建档立卡贫困户饮水需求问题已全部解决。

(2)加强全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后管护工作。进一步落实管护主体责任,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的通知》(石精扶字[2019]10号)、《关于进一步落实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后管护工作的通知》(石水利字[2019]19号)文件,已对全县集中式供水工程进行了摸排调查,共计123处,已全部落实运行管理主体及行政责任人、技术责任人、管理责任人。

(3)出台了《石城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实施办法》,进一步落实了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各有关部门责任及管理机构职责。水利局要切实履行好行业主管部门的监管职责,加强农村饮水工程运行管理工作,积极落实农村饮水工程运行管护经费,确保工程良性运行,发挥效益。

(4)我县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全市第一,在全市多次阶段督查排位第一,顺利通过省第三方评估验收。在全市高质量发展考评中,我县水利工作全市三类县第二名,取得了历史上最好成绩。

“十三五”期间,河长制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实现了从“有名”到“有实”转变。

水环境质量始终保持高水平,乡镇跨界及出境断面水质达标率100%,2018年石城县在全省河长制工作年度考核中获得第一名,石城县水利局获得江西省人民政府“2016—2018年度江西省河长制工作先进集体”荣誉称号。并获得河长制工作流域综合治理奖补资金100万。

一是各项工作体系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县河长办规格得到提升,由分管副县长担任河长办主任,建立健全“河长+警长”机制,采用“河长制+精准扶贫”模式聘请保洁员120名,聘用民间河长、企业河长20名,打造“智慧河长”建立集pc端、手机移动app以及微信公众平台三位一体的河湖信息化系统,实现河库“一张图”管理,护水措施进一步完善,水环境持续稳定。二是推进各级河长积极履职,实现从“有名”到“有实、有效”转变,坚持常态化巡河督导,累计巡河5113次,巡查并解决问题155次。三是“清四乱”“清河行动”持续深化,专项行动成效显著。2019年“清河行动”涉及生态环境突出问题24个,全部整治到位。四是深入推进渔业资源、小水电、农业面源污染等专项整治,积极开展河湖划界工作,完成2019年河湖划界实施方案编制,确定了河湖划界技术支撑单位。五是强势推进流域生态综合治理工程,累计投资13亿元实施山水林田湖、中小河流治理、水环境治理及民生水利工程,着力打造琴江水利风景区、珠坑秀美乡村示范点、大畲田园综合体等一批显山露水、治水理山的特色生态旅游景点,助力河长制升级版打造,实现了水环境保护与经济效益提升双赢。

“十三五”期间,完成琴江河流域(温坊至长江段)生态保护与修复工程(1期)和石城县琴江河南端及下游5乡镇防洪工程(县城城南及古樟河段防洪工程)

琴江河流域(温坊至长江段)生态保护与修复工程(1期)和石城县琴江河南端及下游5乡镇防洪工程(县城城南及古樟河段防洪工程)该项目总投资2.1亿元,其中水利部分1.05亿元,景观绿化部分约5800万元,征地拆迁约4700万元。该工程水利部分主要建设内容为:堤防加高加固,护坡固脚,河道清淤疏浚,河心洲改造,增设壅水堰,支流口改造,污水口处理。目前该项目主体工程已基本完成,正在收尾阶段。

“十三五”期间,争取中小河流治理项目石城县琴江河(石田段)防洪工程

石城县琴江河石田河段中小河流治理工程整治河道长约7.858km,主要包括四段,分别为小松镇政府段(小松中学至井头桥,长约2.56km)、耸岗村段(石田大桥至瑶上桥,长约3.323km)、琴江汇流口段(狗沙坝至汇流口,长约1.54km)和琴江段(松山大桥至黄坊大桥段,长约1.585km)。整治河道长9.008km。工程总投资为1736.49万元(其中建安工程费为1126.63万元)。目前该项目下达上级资金1300万元。

“十三五”期间争取建设七机排水库建设项目。

七机排水库是一座以灌溉、供水为主的小(1)型水库该工程批复投资为7987.9万元,工程主要建筑物有新建大坝工程、上坝公路工程、灌溉管道及附属设施等;其中新建大坝为砼重力坝,坝顶全长72米,最大坝高27.5米;新建上坝公路0.25km;新建灌溉管道8.447km。截止目前累计完成投资1920万元。目前该项目于2019年11月下达资金6390万元。

“十三五”期间建设水利工程标准化建设及河湖确权划界

我县水利工程标准化任务有2段堤防,分别为梅福段2.3km,西城段3km。完成2019年水利工程标准化管理建设工作方案编制。向县政府行文2019年水利工程标准化管理工作经费的请示,并已批复。完成水利工程堤防标准化管理建设培训工作,并进行了建设中期现场疑问解答。明确了各段堤防责任人,进行了初步经费测算。两段堤防现场各类标识标牌制作安装已基本完成,内业资料整理有序开展中。

2019年河湖划界任务有琴江干流93.6km,岩岭水库库区。已经完成2019年河湖划界实施方案编制;

已落实工作经费,目前已挂网招标来确定技术支撑单位。现已开标结束,确定中标单位;

计划安排等发布中标公示后,与中标单位签订合同;

11月30日前完成河湖划界成果编制;

12月15日前完成成果政府公示。

二、“十三五”水利工程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困难

1.上级下达专项资金后,县级配套资金不足补助标准偏低,缺口资金筹措难。一是工程造价上涨。受环保政策影响,砂、石、水泥等原材料紧缺且价格上涨幅度较大,征地拆迁补偿标准的提高,导致水利工程建设造价大幅提高,导致水利建设缺口资金难以筹措。

2.生态红线及基本农田控制严,用地指标争取难。鉴于水利为线型建筑物,生态红线及基本农田划定时无法予以准确扣出,在进行水利建设时存在占用生态红线和永久性基本农田问题,导致无法取得用地指标,影响项目实施。

3.技术人才缺乏,工程建设监管难。水利建设点多面广,监督管理难以到位。

三、当前水利工程的发展水平和所处的发展阶段

当前,我县水利基础偏低。一是水利技术等级整体偏低。目前,县城防洪工程为20年一遇,乡镇防洪工程为10年一遇基本为防止冲不防淹的建设要求,部分乡镇村庄等级为5年一遇以下其他乡镇还有尚未建设防洪工程的情况。

四、“十四五”水利发展及水利建设基本情况

习近平总书记“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水利工程的重要指示精神对水利工作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水利工作发展指明了方向。省厅提出要全面推动“水利改革”高质量发展,不断优化水利工程建设。

(1)山洪沟治理项目

我县列入山洪沟治理的项目有罗陂河、秋溪河、高田河、珠坑河、小姑河、大琴河、大由河、龙岗河、木兰河、白水河、姑溪河及新河河,总治理长度约67.4km,总投资约6.29亿元。目前罗陂河山洪沟治理项目2019年度全省仅有6个山洪沟治理项目,通过我局向上级积极争取项目并顺利得到上级部门的支持,并于2019年11月下达投资资金899万元。项目计划于2020年9月初正式开工建设。

(2)、中小河流治理项目

我县列入中小河流治理项目有琴江河、碰里河、高田河、珠坑河、屏山河、大由河、下迳河、秋溪河及平阳河工程预计新建护岸94km,及河道清淤疏浚总投资约8.4亿元。目前高田河、珠坑河、屏山河、大由河已列入农村水系综合整治项目申报内容,秋溪河列入2020年长江经济带绿色专项投资申报内容。

(3)、石城县城市饮用水应急水源工程及罗溪河引水工程建设项目

石城县城市饮用水应急备用水源建设项目,该项目主要建设内容为小松镇罗溪村龙潭下水库和大昌坝水库,供水规模为日供水5.5万m3/d。新建小(二)型水库一座,隧洞1.5km,管道采用dn700球墨铸铁管,管道总长25km,目前该项目已由县发改委批复,项目总投资约2.25亿,目前,大昌坝水库至县城管网工程已开工建设。

(4)、城市水环境综合整治项目(三条小河)

琴江河流域县城段支流有小溪河、小西河、西外河等支流,均发源于山地丘陵,横贯西城区,除上游部分区域与山地丘陵融合,其余区域均位于城市建成区或规划建设区范围,末端汇入琴江,各支流流域面积为22.39km,2其中小溪河5km,小西河4.56km,西外河3.2km。县城段各支流河道均存在部分河段洪水标准不足、河道狭窄、行洪能力不足等问题,均受琴江洪水顶托导致出口不畅,有时出现内涝;

部分河段生活污水、垃圾直接排入河道,河底淤泥沉积严重导致水质污浊严重,造成生态环境恶化,在没有降水等外来水源补给情况下,实际上已成为城区排污沟。项目总投资约6.0亿元。目前正在编制项目实施方案及其他前期工作。

(5)琴江河流域(睦富至坝口段)综合治理工程

该项目新建堤防、安全防护栏,整治修复河道岸线,新建拦河坝1座;

新建0.6万吨/日污水处理设施1座,配套建设管网10km;

新建温泉引水管网4.5km;

新建道路3.105km、停车场2个、车位230个;

新建绿化亮化工程及配套设施,目前正在前期工作。

(6)、农村水系综合整治项目

我县的农村水系综合整治项目,计划对我县琴江河干流以及其支流高田河、石田河、木兰河、大琴江、横江河、珠坑河、秋溪河、龙岗河、大由河、小溪河、小西河、西外河、罗溪河等,在人口密集,保护对象重要的河段进行系统性综合治理。项目计划投资约4亿元,计划实施内容包括:河道整治长度92.26km(两岸),生态护岸92.26km(两岸),河道清障1k㎡,生态河堤修复92.26km(两岸),清淤疏浚46.13km,水系连通6km,新增或保护湿地面积5k㎡,补充生态水量10万m3,保护村庄35个,保护人口14.6万人,受益人口26万人,防洪除涝受益面积及改善灌溉面积3.04万亩。该项目立项后将获得水利部和财政部2亿元的项目资金,今年3月由省发改委牵头赣州市人民政府与亚洲银行签订了亚行计划贷款用于该项目的配套设施资金。目前该项目已经完成前期现场踏勘,设计单位正在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

(7)、城乡供水一体化及农村安全饮水项目

(一)继续与省水务集团公司携手全面推行城乡供水一体化项目建设,把剩余的石城北部高田水厂、木兰水厂实施完成,并推进县城取水口上移岩岭水库工程建设。届时,我县11个乡镇全部纳入城乡供水一体化覆盖范围内,在水量、水质、水压上进一步得到保障。

(二)进一步加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工作,严格按照水利部《关于建立农村饮水安全管理责任体系的通知》(水农[2019]2号)文件精神,全面落实农村饮水安全管理“三个责任”,进一步完善农村饮水安全管理“三个制度”,确保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良性运行。

(三)完成10个乡镇备用水源项目建设,计划对大由水厂、屏山水厂、横江水厂、丰山水厂、木兰水厂、高田水厂等6个水厂覆盖的10个乡镇实施备用水源工程,项目总投资约0.8亿元。

五、“十四五”期间工作计划

结合我县“十三五”水利工作任务和要求的实际实际情况,我们在“十四五“期间里将按照“不忘初心、造福群众”,做好我县水利工作:

(一)总体思路及目标任务

1.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治水方针

以习近平总书记十六字治水方针--“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为指导,立足于“生态文明、保护优先”原则。

2.突出“三个重点”

一是突出规划、河湖划界。坚持“依法依规、因地制宜”的原则,科学合理确定河湖管理范围划界标准,并应与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国土空间规划、自然保护区划定等做好衔接,突出保护要求。全力抓好河湖管理范围划定工作。要狠抓工作落实,确保圆满完成年度工作任务,二是突出生态鄱阳湖流域建设。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流域统筹、系统治理,问题导向、因地制宜,政府主导、市场主体”的基本原则,处理好流域保护与开发利用的关系,解决好生态流域建设的突出问题,做好石城县治山理水、显山露水的文章,提升河湖功能,发挥琴江流域综合效益,实现河湖永续利用。

三是突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工作。学习贯彻落实十九届四中全会会议精神,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以高度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行动自觉,认真学习领会全会精神,紧密结合水利发展实际,把全会的各项部署要求不折不扣落到实处。

3.扎实开展“五项工作”

一是按照“水利工程补短板、水利行业强监管”水利改革发展总基调,加强水利工程项目建设。

分析当前水利改革发展形势,理清今后一个时期管水治水思路,部署“十四五”重点任务,进一步统一思想、明确目标、落实责任、转变作风,推动水利工程补短板、水利行业强监管,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坚实水利保障。

二是突出水旱灾害的预防,坚持“科学调度、科学利用”。

逐步形成较为完备的防洪减灾工程体系和非工程措施体系,重点开展山洪监测预报预警、水库调度等“防”的工作,对水雨情信息预报精准,提高水旱灾害防御能力。

三是以修复水毁工程为重点,推动薄弱环节治理工作。

重要统筹兼顾,采取有力措施,科学做好当前和后段防旱抗旱及水毁水利工程修复工作,确保两不误、两推进。加快推进,确保明年汛前全面恢复工程防洪能力。要优化程序,迅速完成前期工作;要抢抓有利天气条件,倒排工期,加强调度,加快施工进度;要严把工程质量关,高质量完成修复任务,真正把好事办实。

四是以乡村中小河流治理为重点,加快农村水系环境综合整治工程进度。

我县的水系连通及农村水系综合整治项目,计划对我县琴江河干流以及其支流等重要的河段进行系统性综合治理。

项目计划投资约4亿元,根据水利部及财政部联合下发《关于开展水系连通及农村水系综合整治试点工作的通知》开展项目前期调研工作,陪同省水利设计研究院对我县农村水系综合整治项目进行前期调研,配合其完成我县水系连通及农村水系综合整治项目项目建议书编制。

五是以农村供水工程建设为重点,推动城乡供水一体化。

以满足农村居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需要为目标,着力构建从“水源头”到“水龙头”安全可靠、保质保量的农村供水工程和管理体系,逐步实现城乡供水全域统一管理、统一服务、统一质量。提高我县农村供水保障水平,促进城乡供水公共服务均等化,助推乡村振兴战略,坚持高质量发展。

继续与省水务集团公司携手全面推行城乡供水一体化项目建设,把剩余的石城北部高田水厂、木兰水厂实施完成,并推进县城取水口上移岩岭水库工程建设。届时,我县11个乡镇全部纳入城乡供水一体化覆盖范围内,在水量、水质、水压上进一步得到保障。

进一步加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工作,严格按照水利部《关于建立农村饮水安全管理责任体系的通知》(水农[2019]2号)文件精神,健全完善农村饮水安全管理“三个制度”,进一步保障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良性运行。

六、保障措施和建议

一是加强水利专业技术干部的培训及招录工作,可招录一批专业技术人员,解决我县水利专业技术干部严重不足的问题,同时重视年轻技术干部的培养工作,尽量压担子锻炼。

二是强化水利工程的管护责任,对已建成的水利工程,尤其是农村饮水工程项目必须落实管护责任人,确保工程安全运行,发挥效益。

三是保障水利工程建设资金投入,积极争资争项,争取上级水利专项资金,做好重点项目的谋划工作,引进社会资本,与省水投公司加强协调沟通,力促其加大对我县城乡供水一体化项目建设资金投入,从整合资金中切块保障重点水利项目顺利推进。

5.节能规划十三五 篇五

节约资源是我国的基本国策,也是企业公司落实科学发展观,提高企业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根本要求。为此,今年我公司围绕企业经营管理、技术革新和节能降耗目标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比较好的成效。具体情况如下:

一、认真贯彻《节能法》和《节能条例》为根本,狠抓基础管理工作

第一、坚持抓好能源管理组织体系和制度体系建设,使能源管理工作按部就班有序展开。在节能组织上我们建立了由主管经理、相关部门负责人和基层人员的三级能源管理网络,建立了节能降耗领导小组,把能源管理工作覆盖到生产班组和基层各个岗位,做到全员参与。在管理制度上,我们根据国家和本市的法律、法规建立健全了自己的制度和考核体系,使各项节能管理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第二、制定科学严谨的量化能耗定额。我们始终把目光放在全市乃至全省一流同类行业的实际运行能耗指标,千方百计调研了第三、坚持抓好基础考核工作。我们坚持把能耗指标与生产计划同步下达、同时考核,使节能降耗成为公司一项基本的日常管理工作,同时,以各生产部门为重点,对水、电、车、油的消耗进行实时监控、日跟踪、周通报、旬分析、月总结,及时发现和调整生产过程中所出现的各种问题,不断优化生产方案,做到动态监管、事前控制。在日常工作中采取多种宣传、培训、激励措施,提高全员的节能意识,充分调动一线职工主动参与节能降耗的积极性,为降低生产成本出谋划策,使节能成为每个职工的自觉行动。

二、向科技要节约,靠技术进步降能耗

我们始终坚持把科技创新与技术进步作为节约资源、减少能耗、增加效益、促进发展的重要手段,坚持科技进步,实现内涵发展,使节能工作贯彻到基层。

第一、推广应用成熟的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促进节能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

第二、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拓展节能降耗思路。在以往的日常工作中,通常我们主要关注本行业新技术的发展情况,随着新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其他行业其他领域的新技术新成果层出不穷,把其他行业一些实用的新产品新成果应用到我们的实际生产中来,也为我们的节能降耗带来良好的效果。

三、突出节能重点,细化管理措施

第一、公司各部门相应成立了节能降耗领导小组,制定具体的节能措施和管理办法,为节能降耗工作提供了组织和制度上的保障,同时,也为实现控制能耗成本、抑制能耗增长过快的经营管理目标,为下一步建立节约型企业评价指标体系、建立资源节约与合理利用相关管理制度的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第二、公司各部门着重加强了对水、电、车、油及办公用品等设施物资供应管理,并积极使用信息化技术努力实现无纸化办公,杜绝“长明灯”、“长流水”等浪费现象,夏季空调温度保持不低于26摄氏度。使今年水电消耗同比分别下降23%、12.3%,行政物料消耗在去年基础上下降5%。

第三、公司各部门还制定节能降耗指标考核细则,将能耗指标纳入各部门的考核之中,层层分解落实目标,将节能降耗工作引入长效机制,避免了只追求任务目标的短期行为,保证了工作的持续性和有效性,使节能降耗工作能着眼于企业的长远目标和利益。

回顾往年开展的节能工作,我们深刻认识到:节能降耗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坚实基础,是提高企业竞争力的有效途径,更是企业不可推卸的社会责任。进一步深化管理,全面推进节能降耗工作。要进一步增强全员的节能意识和参与意识;进一步完善公司节能降耗的考核与奖惩机制,将节能管理工作向纵深推进。进一步依靠科技创新节能降耗。跳出原有的条条框框,拓展思路。

新潮家化洗涤用品有限公司

6.论文(十三五规划) 篇六

(一)项目基本现状:内蒙古天野住宅新区项目,位于呼和浩特市天野化肥厂生活区东北角,北临世纪大街、东临兴安南路。本工程总用地面积10万平方米,建设高层住宅共计20栋,其中A区9栋、B区11栋,建设共1896套高层住宅,建筑容积率2.5,配套建设两个大型地下车库,车位1891个,小区总计建筑面积29.096万平方米。工程涉及土建、装修、采暖、给排水、电气等多个专业内容,项目总投资约9.5亿元人民币;该项目设有项目经理部,项目经理部包含项目经理、项目副经理、项目总工各一名,下设财务科、资料室、质安科、技术科、工程科、经营科、办公室共计七个部门,统筹负责现场施工质量、生产安全、施工进度、原材供应、工程款结算等工作;现该项目主体结构、二次结构已经施工完成,装饰装修部分正在施工中,项目整体运行情况良好。

(二)发展环境分析:

(1)当前,全球经济复苏艰难曲折,主要经济体走势分化。国内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多重困难和挑战相互交织;国家通过采取“大力调整产业结构”、“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等措施,实现了经济社会的平稳发展。内蒙古自治区在国家政策的引导下,根据自身实践,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刺激自治区的经济社会发展:

1、加强重点项目建设。围绕调结构、补短板,加快实施一批具有全局性、战略性的重大项目,努力增加有效投资,力争全年500万元以上项目新开工规模达到1.5万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34万亿元。积极推进包钢350万吨稀土钢冷轧、鄂尔多斯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等1000个亿元以上新建续建项目,争取新投产400个。

2、着力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大力推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以“五大基地”建设为重点,以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和产业精深加工度为主攻方向,构建多元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加快传统产业新型化,推动煤炭生产企业与下游转化企业深度合作、战略重组,实施煤电、煤化联合发展,提高煤炭就地加工转化水平。扩大煤电冶、煤电化、煤电硅等特色产业链规模,形成成本竞争新优势。推进新兴产业规模化,做大现代煤化工,力争新开工煤制烯烃220万吨、煤制气280亿立方米、煤制油416万吨。

3、全方位扩大开放。抓住国家实施“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三大战略带来的机遇,找准我区在国家发展战略中的定位,做好与国家规划的衔接配套,在融入和服务国家战略中拓展发展空间。创新同俄蒙的合作机制。编制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实施方案,争取将我区向北开放重大事项和项目纳入国家顶层设计。加快建设满洲里、二连浩特国家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和呼伦贝尔中俄蒙合作先导区,办好中蒙博览会。加大口岸建设力度,积极推进与俄蒙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扩大商贸往来和人员交流,全面提升沿边开发开放水平。加快推进区域协作。抓住京津冀产业转移的机遇,在乌兰察布、赤峰等地打造承接产业转移基地、发展“飞地经济”。进一步完善京蒙合作机制,加强蒙晋冀长城金三角合作区建设。

4、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稳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大力推进百姓安居工程,加快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和农村牧区危房改造步伐,下大气力抓好包头北梁、赤峰铁南、兴安盟阿尔山等重点棚户区改造,加强保障房分配管理,推进棚改货币化安置,确保新开工保障性安居住房24.2万套、基本建成16万套,完成农村牧区危房改造17万户。

(2)规划分公司“十三•五”布局

在“十二•五”规划中,内蒙古分公司主营业务突破了十亿大关,各方面取得了显著的进步。在新的五年计划中,我们要利用自治区加强重点项目建设、大力推进产业结构转型的契机,坚持“以化工、石油化工工程施工为主业”不动摇,积极承揽工程;利用自治区实施全方位扩大开放的政策,发挥我公司在严寒地区施工积累的经验,积极参与蒙古、俄罗斯工业及民用基础设施建设,为公司发展提供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通过我公司房地产开发施工积累经验,采用新材料、新设备、新工艺、新技术,积极参与保障房、棚户区改造等项目,努力打造“绿色建筑、绿色小区”。

(三)发展能力分析:

1、公司优势:(1)公司长期在内蒙地区施工,过硬的施工质量赢得了业主的广泛赞誉,我们的重要客户如中煤鄂尔多斯能源化工有限公司、鄂尔多斯市西北能源、内蒙古伊泰化工等都处在鄂尔多斯盆地、内蒙古东部地区两大国家能源综合基地中,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必然产生新的施工项目,良好的合作关系使我们能更容易地参与其结构升级中;(2)公司的管理人员普遍年经,精力充沛,富有冲劲,学习能力强,能更快地掌握新技术,从而提高管理效率、管理质量,保证施工活动有序进行。

2、公司劣势:(1)公司由于进入房地产市场比较晚,在现场施工、分包施工队管理等欠缺经验,相比成熟的房地产开发公司,仍存在着不小的差距;(2)公司在投标过程中,为了增强竞争力,压低投标金额,导致施工利润过低;(3)公司大量工程欠款未收回,为公司资金安全带来风险。

(四)“十三•五”总体战略

1、愿公司取得房屋建筑工程施工总承包特级资质,使公司“三极”发展战略得以更好、更快的实施。

(五)“十三•五”规划实施

1、建议成立公司“十三•五”规划实施领导监督小组,领导监督各科室、各项目部按照“十三•五”规划实施生产经营活动;

2、科技兴企,加快应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装备,提高企业市场竞争能力。企业应增强新产品开发能力,提高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加快产品升级换代。推动研发设计、生产流通、企业管理等环节信息化改造升级,推行先进质量管理,促进企业管理创新,推动一批产业技术创新服务平台建设。

3、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企业。依托国家、省、公司重大科研项目和重大工程、重点学科和重点科研基地,建设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培养基地。注重培养一线创新人才和青年科技人才;

7.湖南生态文明十三五 篇七

关键词:生态环境,生态文明建设,农业污染,经济发展

1 引言

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增长, 与之伴随的生态问题乃至危机也在全球范围内逐渐严重起来, 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 甚或是许多环保组织都已经强烈意识到保护生态环境、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与迫切性。在我国, 随着党的十八大召开, 我们国家将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并列, 并指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总依据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总布局是五位一体, 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由此可见我国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视。

生态文明建设, 包括生态意识文明、生态制度文明和生态行为文明的建设, 作为解决湖南省农村生态危机的重要突破口, 可以推动湖南省经济健康、快速、有序、协调地发展。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是指实现社会生产方式特别是人的思维观念的生态化转变, 创造经济社会与资源、环境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模式, 建设经济活动与生态环境有机共生、人与自然和谐相融的文明农村。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衡量指标有:农民的生态意识文明是否提高, 农村生态制度文明是否完善, 农村生态行为文明是否可持续。

建设农村生态文明, 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 是促进湖南省经济发展的关键。首先, 我国长期依赖增加投资和物质投入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 消耗能源和资源速度快, 导致生态环境严重恶化。2011年我国全年国内生产总值471564亿元, 能源消费总量34.8亿t标准煤, 比上年增长7.0%, 由此可见, 经济的快速发展是以消耗更多的资源能源得以实现的。所以, 我们在实现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 必须要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其次, 湖南省在全国的人均资源占有量不足, 耕地、淡水、森林以及石油、天然气、铁矿石等的人均占有量都低于我国的平均水平。2011年, 我省石油和天然气存储量几乎为零, 煤炭是13.29亿t, 只占全国煤炭总量的0.6%, 2010年湖南省林业用地面积只有1234.2万hm2, 只占全国林业用地总面积的4%, 这就决定湖南省必须要节约使用现有的资源, 开展生态文明建设, 保护生态环境, 确保社会发展的可持续性。最后, 人类必须要有生态系统持续提供清洁的空气、水和资源能源才能生存, 为了我们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 在生态危机急剧恶化的今天, 必须要坚定不移的进行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生态文明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内在需要, 是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2 目前湖南农村生态文明建设中面临的突出问题与原因

2.1 湖南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现状

截至2012年10月, 湖南省森林覆盖率达57.13%, 城市空气质量优良率也将近80%。2012年, 湖南省出台了《绿色湖南建设纲要》, 画就了一幅未来湖南的“绿色蓝图”, 绿色成为越来越清晰的发展主题。长沙作为省会城市, 起到了领头羊的作用, 2008年长沙被评为“国家园林城市”称号;2009年9月18日长沙以排名第一入选“中国十佳休闲宜居生态城市”称号。

在生态意识文明方面, 湖南省推进了一系列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思想和理念, 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农民的生态文明意识。一方面, 湖南省的大部分地区农民可持续发展意识明显增强, 逐渐改变了过去以金钱利益为首要目标, 不顾生态环境破坏的旧观念。另一方面, 农民的受教育程度提高, 也使得农民越来越重视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 也越来越重视“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 这是在生态意识文明方面的显著改变。

在生态制度文明方面, 湖南省认真贯彻实施国家各种环境保护条例。2008年7月31号, 湖南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次会议通过了关于保障和促进长株潭城市群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实验区工作的决定, 阐述了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引领区。2012年4月, 《绿色湖南建设纲要》的出台, 成为绿色湖南建设行动纲领, 巩固“一湖三山四水”生态安全屏障, 完善防灾减灾体系, 提升生态系统的整体功能。2012年9月27日, 湖南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31次会议通过的《湖南省湘江保护条例》强调从湘江流入农村的水资源的安全健康。这些纲要和条例的推出, 确保了湖南省农村地区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有制度可依, 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生态环境的继续恶化。

在生态行为文明方面, 许多破坏农村生态环境的行为受到了严厉的控制, 农村生态环境的污染源也得到了有效的遏止。2012年前三季度, 湖南农林牧渔业实现增加值1964.2亿元, 同比增长3.6%, 增速比上半年回落0.4个百分点, 与上年同期持平。其中, 农、林、牧、渔和农林牧渔服务业增加值分别为1137.1亿元、76亿元、563.7亿元、123.1亿元和64.3亿元, 分别增长3%、5%、4%、5.4%和6.3%。今年前三季度, 湖南省单位GDP能耗下降4%以上, 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排量分别减少2%、3%。至2011年底, 湘江流域关停污染企业1017家, 重金属污染削减率达到50%以上, 湘江干流断面水质达标率提高11.6%, “一湖四水”水质达标率全面提高。至2011年底, 14个市州空气质量全部达到国家二级标准。3年来, 湖南省共建成污水处理设施133座、垃圾无害化处理场103座, 实现县城以上垃圾和污水处理设施全覆盖。2010~2011年, 湖南省共实施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项目76个, 涉及112个乡镇、678个行政村, 受益人口140余万人。

2.2 湖南农村生态文明建设面临的突出问题

在农村地区, 生态文明建设还面临着一些突出的问题, 导致生态文明建设受到一定的阻碍,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 农民环保意识淡薄。环保意识是指人们对自身与环境关系的认识和反映, 包括人对环境的需要、目标、态度和价值观等等。环境意识是调节和引导人们环境行为的内在原因, 农民的环境意识状况直接影响到农村生态文明的建设。然而, 在湖南省的农村地区, 农民环保的意识很淡薄, 不能充分认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导致这个问题存在的原因有: (1) 环保教育未能普及, 2011年, 湖南省的人口总数为6596万人, 全国排名第七, 湖南省的农村人口为3621万人, 占全省人口的比例为54.9%。由于这一部分的人口数量比较庞大, 农村相关的教育没能全面普及, 致使湖南农村居民对于生态文明这一概念并不是很清晰。农民的环境意识、环境保护的参与程度和受教育程度、经济状况存在明显的正相关关系。农民的生态保护意识不强, 是农村生态环境难以改善的一大制约因素。 (2) 农村长期存在着忽视环保的观念。由于农业生产率水平低下, 农民收入水平和消费水平长期低于城市, 农村的恩格尔系数长期居高不下, 因此, 农民对环境保护的意识不强。 (3) 农村基层干部自身的原因。部分基层干部自己的生态意识观念也不强, 所以无法了解生态环境破坏将会带来的长期影响极其后果。甚至个别基层干部本身就是生态环境的破坏者, 因为有些重大决策都有可能是他们直接决定的。个别干部甚至为了一己私利, 对污染行为采取妥协和默许的态度。正是由于以上这些原因导致环保意识淡薄, 使得农村生态环境污染进一步恶化。

第二, 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经费不足。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发展水平在一定程度上是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关系。一方面, 由于湖南省在全国的经济发展水平排名靠后, 导致环境污染的保护和治理的经费偏少。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局显示, 2011年湖南省环境污染治理投资总额为101.1亿元, 占国内生产总值的0.51%。2011年湖南省工业企业单位为12477个, 占全国工业企业单位总个数的3.83%, 正是由于湖南省重工业和高耗能行业在经济结构中所占比例较高, 使得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的状况尤为突出, 资源和生态环境发展面临的任务十分艰巨, 需要治理和保护生态环境的经费偏多。同时, 严峻的资源环境形势又是制约湖南省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另一方面, 目前湖南省环保投融资渠道尚待健全, 基层政府环保投入严重不足, 企业也未能履行社会职责, 未能积极参与到生态污染行动中来, 导致农村地区生态文明建设的资金不足, 这就使得生态文明建设受到一定的阻碍, 没有资金基础, 就无法保障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的顺利进行。

第三, 农业生产污染严重。湖南省是农业大省, 在大力发展农业的同时, 农业造成的生态环境污染很严重。2011年有专家的研究表明, 湖南省土地面积的47.2%农业生态系统已受到严重威胁, 11.5%的农业生态系统已严重退化。最主要的农业污染问题表现在: (1) 农药的过度使用。我省农药、化肥使用量较大, 近几年来一直呈现上升趋势, 农用化肥纯氮和磷流失量占总排放量的绝大部分, 农业本身成为农村生态环境的主要污染源。 (2) 水资源污染。2010年湖南省生活污水排放量为172505万t, 工业废水排放总量为95605万t, 由此可见, 湖南省的水资源污染主要是农村生活污水的排放。据湖南省农业环保厅定位监测表明, 湖南省农田灌溉水25%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 地表水水质监测控制断面75个中有42个, 占56%, 超过渔业水质标准。 (3) 废弃地膜的污染。近20年来, 湖南省农用塑料使用量猛增, 特别是地膜的用量和覆盖面积大大增加, 30%以上的废弃农膜未得到及时回收处理, 由于农膜很难降解, 影响土壤通气和水肥传导, 导致粮食减产, 并且也严重污染了农村生态环境。 (4) 畜禽养殖物的粪便污染。规模化畜禽养殖物的粪便产生量已相当全省工业固体废物的40%, 由于农村人民对这些粪便随处堆放, 并且不加处理, 使其严重污染了农村的土地和空气, 进而也影响了农村生态文明的建设。

3 加强湖南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对策建议

鉴于湖南省农村地区严峻的生态环境现状, 生态文明建设已由以往的“要不要建设”和“如何建设”发展到今天的“如何建设”和“如何加快建设”上来。加快建设生态文明不但是改善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构建和谐社会的迫切需要, 也是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要。针对湖南省农村地区现在的生态问题, 可供参考的对策建议有:

第一, 加强农民的环境保护意识。加强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宣传、教育和培训, 努力提高农民环境意识, 具体做法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 利用各种媒体渠道, 向农民宣传环境法律、法规, 宣传环保的重要性, 同时宣传污染防治的方法和措施。要让农民明白, 农村生态环境一旦受污染, 最终受害者是农民自己。要想恢复受污染的环境, 其成本远比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所取得的利润高。且环境往往具有不可修复性, 一旦受到污染不仅危害当代, 还会殃及子孙后代。 (2) 要重视农村教育, 不断提高农民的知识水平、公共意识和文明修养, 使其充分认识到生态环境与自身利益息息相关, 进而增强参与环保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3) 加大对村干部的教育培训力度, 将乡村规划、建设管理、循环农业、可持续发展理念等知识作为重点培训内容, 从而提高村干部带领农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能力。严格落实考核奖惩制度, 将每年的考核层次延伸到村, 对各村落实环境保护政策情况进行考核评估。

第二, 加大对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投入。实践证明, 在日益严重的人口资源环境条件和国际压力背景下, 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发展水平的相关性。一方面, 提高湖南省的生态文明建设要依赖于高水平的经济发展, 这样才能确保有充足的资金来治理和保护我们日益严峻的生态环境。这就要求我们在实现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 以绿色科技为动力, 加大环境保护的力度和经费。另一方面, 鼓励基层政府和企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 参与到生态文明建设的行动中, 为生态文明的建设提供物质帮助和财力帮助。《国家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提出全社会环保污染治理投资需求约为3.4万亿元, 约占同期国内生产总值的1.4%, 优先发展8项重点工程投资需求约1.5万亿元, 这些重点工程包括主要污染物减排、改善民生环境保障、农村环保惠民、生态环境保护、重点领域环境风险防范、核辐射安全保障、环境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环境监管能力基础及人才队伍建设。这就要求我们全社会动员, 加大投入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资金。

第三, 加强治理农业生产污染。治理农业污染可是说是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 农村的生产、消费都是围绕农产品进行的。为了确保湖南省农村地区生态文明建设, 在农业污染治理方面, 针对湖南省的实际情况,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1) 充分利用可再生资源, 大力推进农业废弃物向清洁的能源资源转化, 变废为宝, 逐步代替氮、磷肥等的使用, 提高农药有效利用率, 贯彻农药安全使用标准, 尽可能的减少农药使用量, 增加有机肥料的使用。 (2) 保证农村水资源的清洁, 大力引进污水排放净化设施, 注意渔业饵料的喂养, 尽可能的使用对水资源安全无污染的饵料, 也确保人们食用安全, 不会危及到生态环境。 (3) 加强管理农业地膜的使用, 鼓励和倡导回收使用地膜, 同时研发可降解的地膜和药膜等新技术。 (4) 充分利用畜禽养殖物的粪便, 实现安全健康的生态循环系统。

总而言之, 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不仅让我们对未来充满期望, 也将为我们实现经济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湖南省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要求我们每个人都必须提高生态意识文明, 注意自己的生态行为文明, 杜绝以污染环境取得经济利益的短期狭隘行为, 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 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 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 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 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 为全球生态安全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周雪, 我国农村生态文明建设问题研究[D].大连:大连海事大学, 2009:4-7.

[2]廖杰, 长株潭生态文明建设研究[D].长沙:湖南农业大学, 2011:20.

[3]孙忠良, 对湘西农村地区生态文明建设的思考[J].鸡西大学学报, 2009, 9 (6) :71.

[4]史永铭, 高立龙, 大力发展低碳经济加快生态文明建设[J].全国商情 (理论研究) , 2010, (2) .

[5]王虹扬, 王立刚, 湖南省农村生态环境问题分析及对策[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11, 32 (5) :26-27.

上一篇:项目员工个人工作总结及计划下一篇: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