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英语德育渗透教案

2024-06-13

小学英语德育渗透教案(精选12篇)

1.小学英语德育渗透教案 篇一

小学一年级德育渗透教案

一、活动目标:

1、在区分机动车和非机动车的基础上,知道机动车和非机动车的优点和不足之处。

2、知道机动车以及工厂排放的废气会污染空气,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3、扩展学生的想象思维,发展创新能力。

二、活动准备:

1、学生课前学会区分机动车和非机动车;

2、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已制作好课件;

3、蜡烛一根、碟子一只、打火机一个、“禁烟标记”一张;

4、学生人手一张纸,一盒水彩笔。

三、活动过程:

(一)问题导入,复习巩固。

师:早上,爸爸妈妈是用什么送你们上的呢?(用自行车、助动车、摩托车等)师:上次我们知道了摩托车、助动车都是利用燃油式发动机带动转动轴使车轮转动起来的,叫做机动车;而自行车、三轮车是用脚踩脚踏带动链条而转动的,是非机动车。它们都属于什么呢?(交通工具)今天我们就到“菲菲车店”去瞧一瞧,看看那儿发生了一件什么事?

(二)声形并茂,帮助理解。

1、利用多媒体演示动画故事。

2、逐段看画面并提问:

①菲菲车店里卖哪些车呢?菲菲是怎样叫卖的?(点击声音图标,学生跟学,强调助动车的特点)

②有哪些动物来买助动车的?它们为什么要买助动车?(结合动物的特性和助动车的方便、快捷来说)

③为什么天空变得灰蒙蒙的、树叶不那么绿了,也有那么多动物生病了?

3、在电脑图片上区分机动车和非机动车,找出它们的优点和不足。(答对或答错,电脑给予表扬和提示)

小结:非机动车费时、费力,但车子后面不排废气、无污染;机动车省时、省力、方便快捷但有污染。

(三)演示实验,启发思维。

1、看电脑画面。“其实除了机动车会排放废气以外,许多工厂、发电站的烟囱也会排出废气,你们看工厂的烟囱冒出滚滚浓烟,这些浓烟又随风飘散到远处,渐渐地看不出来了,但空气中的有害气体就会被我们吸进身体,影响健康。”

2、做小实验:点燃蜡烛,把碟子放在火苗上熏一会儿,为什么碟面变黑?学生讨论。

小结:我们点燃蜡烛,在碟子靠着火苗的那面蒙上了一层乌黑的炭,这种炭通常进入空气中所以我们看不到,但这会污染空气。

(四)迁移经验,扩展想象。

1、为了减少空气污染,不少科学家做了研究,他们发明了无污染的电动汽车。(看电脑画面)

2、请小朋友们动脑筋想一想,怎样才能减少空气污染?(学生分组讨论)

小结:我们可以让菲菲在它的车店里也多卖“绿色交通工具”,把树林变得更加美丽。

3、在小朋友家里有哪些空气污染呢?(煤气、油烟、成人吸烟等)老师这儿有一个禁烟标记,下课后我们也来画一个贴在家里,多种花、多植树,保护环境,从我做起!

四、活动延伸:

1、学生绘画禁烟标记。

2、学生为《菲菲车店》续编故事结尾,教师录音。

3、大家争做“环保小卫士”。

2.小学英语德育渗透教案 篇二

一、精心备课, 充分利用教科书中的德育元素

新版《小学英语》中选编了大量日常用语和常用句型。这些内容与小学生的学习生活密切相关, 其中不少都含有丰富的德育元素。

为此, 教师在备课时, 要仔细分析教科书, 深挖教科书, 敏锐捕捉每篇文章中的德育元素, 把知识性和思想性有机结合起来, 将其纳入教学目的, 有意识地融入教学过程中, 引导学生在课堂语言学习中形成自觉的道德意识及良好的道德习惯, 进而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以新版《小学英语》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You should obey the rules.” (“你应该遵守规则。”) 为例:通过对班规、家规和社会规则的教学, 在每节课的讲授过程中随时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让学生清晰地理解应该做和不应该做的事。这样, 英语教学就不仅仅是单纯的语言教学, 而是成为富含德育内容的素质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

二、巧妙设计, 利用有效的教学手段渗透合作的重要性

与他人合作是现代社会每个人都应具备的一项重要能力。在课堂问答和练习中, 教师应尽量多地采用小组合作、一对一合作、多层面探讨交流等形式, 给学生提供锻炼的机会。在参与这些活动的过程中, 学生会逐渐认识到合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从而学会与他人合作。这对其以后的学习和生活都将产生良好的影响。无论是句型练习、小组竞赛还是任务型活动, 通过师生、生生间的合作互助, 都能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友情的熏陶。这既是学生对新知识由生疏到熟练、由学会到运用的过程, 又是学生体验关心与被关心、培养道德情感的过程。

三、坚持评价, 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

评价是促使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手段, 恰当、及时地对学生进行评价, 能促使学生产生强烈的自我意识, 从而促进学生养成自我控制能力, 提高自觉性, 增强意志力, 做到知行统一。及时地表扬和鼓励就如同催化剂一般, 会激励学生更加严格地要求自己。

众所周知, 学习英语离不开背诵, 对于一些比较“懒惰”的学生来说, 日常的背诵作业成了“老大难”问题。为此, 每学期我都会设计一个充满童趣的评价表。如:今年我在评价表中设计了一幅漂满碧绿荷叶的池塘的画面,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专属的一片荷叶, 上面写着名字;在评价表的右上方是学生们熟悉的卡通形象“绿豆蛙”, 它一边挥手, 一边对大家说“Come on! (加油!) ”当学生每次成功背诵一篇课文或在测试中得到满分时, 都会从我这里得到一个可爱的“绿豆蛙”图片, 贴到属于自己的那片荷叶上。学期末, 根据荷叶上“绿豆蛙”图片的数量评出一、二、三等奖。学生们的积极性一直都很高。班里有个学生, 刚开始很少主动背课文, 自从我们使用了这张评价表, 他完全变了一个人似的。有一次, 他的妈妈找到我, 让我劝他不要放弃市里的文艺展演活动, 原来, 因为需要停课请假, 他怕失去得到“绿豆蛙”的机会, 因此市里的文艺展演都不想去了。我答应他一定给他补背的机会, 他这才高高兴兴地参加了演出。还有很多家长反映, 这个方法改掉了孩子不爱背诵的毛病。由于评价表就贴在教室的墙壁上, 因此每个学生都有公开展示自己的机会, 很多学生在成功地获得了奖励标志后悄悄告诉我:“老师, 我真怕自己的‘荷叶’一直空荡荡的, 别人看了一定以为我是个懒惰的孩子……”其实, 每个人都需要得到他人的认可, 每个人都渴望展示自己的能力, 学生也不例外。每一个学生都是独特的, 也是“最好的”, 教师应树立平等、关爱的教育理念, 用多把尺子来评价学生;消除人为的标签化评价, 让学生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这才是我们的教育目的。

四、勤于沟通, 让家庭成为学生品德培养的第二课堂

家庭教育问题自古以来就备受人们的关注, 家庭教育既是摇篮教育, 又是终身教育。家庭教育因具有特殊的地位和影响, 在我们的大教育系统工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的效果取决于学校和家庭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如果不一致, 那么, 学校的教育就会像纸做的房子一样容易倒塌。”

现在, 许多家长不惜花费大量的精力、财力, 加大对孩子教育的投入, 足以说明人们对家庭教育的重视。如今是一个竞争的社会, 优胜劣汰的必然性使众多家长都处于“恐慌”之中, 唯恐自己的孩子被社会所淘汰, 因此, 在课余时间, 给孩子安排了英语班, 他们希望自己的孩子不仅能取得好成绩, 而且能熟练地掌握一门外语, 从而在社会上占有一席之地。然而, 就在这样的盲从中忽略了对孩子的人格和品德教育, 使孩子变得自私自利, 霸道蛮横, 一味地追求荣誉, 没有集体观念。有的家长出于溺爱, 对孩子的不良行为坐视不管;有的家长知道孩子在学校犯了错, 于是“恨铁不成钢”, 对孩子进行更加严厉的指责, 甚至打骂……这些行为使孩子产生了逆反心理, 不愿再接受教育, 不良行为愈演愈烈。为了防止上述现象发生, 我每周利用家校通和家长定期联系, 让家长及时了解和关注孩子在学校的变化, 与家长共同分享孩子进步的喜悦或帮助家长了解一些在家里督促、帮助孩子的方法, 并耐心听取家长的建议和要求, 争取家长的理解和支持, 共同促进学生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的养成。

五、爱在细节, 让教育活动显现人格的光辉和魅力

教师要学会爱, 爱在细节。因为教育本身就是由一个个细节组成的。对待今天的学生, 教师缺少的不是“强力”和果断, 缺少的是涵养和耐心, 需要的是更多的等待和细心。“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尤其对所谓的学习、心理有“障碍”的学生, 更要做到“雪中送炭”, 要成为在学生遇到困难、感觉痛苦时及时给予其精神安慰的人。

在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 我让自己学会了更细致的观察。一次英语课上, 男生小广趁我不注意, 悄悄和旁边的同学说话, 我看到后没说什么, 只是让他下课后到我办公室来一趟。下课了, 他低着头走进办公室, 我搬了一把椅子让他坐下, 并让他脱掉外衣。他诧异地望着我没敢动, 我动手帮他脱掉了外衣, 又找出针线, 静静地缝着他外衣领子上三寸长的裂缝。缝好后, 我还没开口, 他就红着脸说道:“老师, 我知道自己错了, 以后再也不会了。”从那以后, 他真的再也没有在课上随意讲过话, 还逢人就“炫耀”老师帮他缝好衣服的事。

3.小学语文德育渗透思考 篇三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 渗透 德育 途径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6-0183-01

小学语文是思想性很强的基础学科,是落实素质教育的重要渠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尤为必要。小学语文教学在渗透德育方面具有许多无可比拟的优越条件———教师凭借小学语文教材,发挥自身优良品德的影响,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还可以结合学校的各种语文活动来进行。

一、小学语文教学渗透德育的必要性

1.是解决当前小学语文教学在学生德育中作用发挥不够的需要。小学语文教学对小学生的德育具有重要作用,一些小学已经认识到了这一点,并且采取了一些措施,取得了良好效果。但是就整体状况来说,当前小学语文教学在学生德育中的作用发挥仍然不够,主要表现在:一是受应试教育影响,一些小学不重视对小学生的德育,不注重发挥小学语文教学在学生德育中的作用;二是一些小学语文教师对教材的德育内涵挖掘不深、不透、不够,不能有效发挥小学语文教学在学生德育中的作用;三是有的小学语文教师教学功底不够扎实,在思想认识上不注重通过小学语文教学加强对小学生的德育。这些都影响到小学语文教学在学生德育中作用的发挥。面对这些问题,只有不断地使小学语文教学渗透德育,注重发挥其德育功能,才能切实加以解决。

2.是完善小学德育内容、充实小学德育手段的需要。教育部在关于整体规划大中小学德育体系的意见中指出,小学阶段的德育内容是:开展热爱学习、立志成才教育,开展孝亲敬长、爱集体、爱家乡教育,开展做人做事基本道理和文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开展热爱劳动和爱护环境教育,开展尊重国旗、国徽,热爱祖国文化的爱祖国教育,开展社会生活基本常识和安全教育。从小学阶段德育的内容来看,教育部确定的六个方面的教育内容,是从宏观上对小学阶段德育内容的规定,在具体的执行过程中需要加以细化,使之具有可操作性。而这些内容,在小学语文教材中都或多或少有所体现,并且更为具体化、直观化。同时,小学语文教材中还有一部分内容,虽然不属于小学阶段德育内容的范畴,但可以对小学生的德育起到强化作用。另外,通过小学语文教学实现对小学生的道德教育,本身就是一种小学德育手段;也正是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加强小学语文教育有助于充实小学德育手段。

二、小学语文教学渗透德育的途径

1.课堂教学。课堂教学是进行德育的主要场所,它以教材为本,教材中有极其丰富的德育内容,诸如爱国主义、艰苦奋斗、民族自豪感等。所以,应该把语文教学与德育工作相结合的重点放在课堂教学上。

(1)讲析理解法。在课堂教学中应实施德育与智育相统一的教学方法,不能离开语文训练去进行德育,更不能让语文训练从属于德育。在语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通过语言文字来正确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且在领会思想内容的基础上加深对语言文字的理解,以收到语文教学应有的效果。学习课文时,应使学生学好语言文字,了解字、词、句的含义,把德育渗透到语言文字的讲析中,以达到智育与德育的自然融合。

(2)情感熏陶法。教师讲授课文应该以与课文语境相适应的情感介绍资料,模拟真实情境以制造氛围,使学生似身临其境,在创设的情境中、在强烈的氛围中投入学习,从而使学生获得更真实、更深刻的体会。利用一些艺术手段再现课文所描写的情境,把它直观再现在学生的眼前,能有效地达到教师所期望的情感效果。讲授课文《十里长街送总理》时创设的情景,就收到了良好效果———课前,两盆郁郁葱葱的万年青置放在讲台的一角,片片白花點缀其间,更显示了它的高尚与肃穆;录音机里播放着震动人们心扉的贝多芬交响乐《葬礼进行曲》,如泣如诉、低沉悲壮。教师身着灰色西装,神情悲哀而庄重。在这种气氛下,学生对周总理的哀悼之情油然而生,学生与教师的情感自然就达成了统一。

(3)榜样学习法。品德基础的建立不是靠长篇大论的说教,而是用榜样的砖块一天一天铺砌起来的。语文教师一定要用好教材,借助教材为学生树立起榜样。在教学中,鼓励学生向文章中的人物学习,从而达到德育的目的。例如,可以通过《我不能失信》等课文进行诚信的教育( 通过《赵州桥》等课文进行民族自豪感的教育。

2.语文课外活动。通过语文课外活动对学生进行德育是语文教育的组成部分之一。语文课外活动能丰富学生的语文知识,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和思想品德的熏陶。活动的设计要贴近学生的思想实际并注重层次性和针对性。例如针对小学生处于幼稚、不成熟、独立性与依赖性相交织且其行为富于模仿性的特点;课外活动要坚持选择正面良好的榜样,以培养其优良品质、积极进取精神、社会主义道德情操和爱国主义情感。可以通过举办革命诗歌朗诵会、名人成功故事会等形式开展语文课外活动。通过这些活动渗透道德教育,把语文能力训练与品德培养有机地结合起来,寓德育于语文课外活动中。

3.课外阅读。课外阅读是语文德育实施的重要途径之一。积极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语文课外阅读,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格,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教师应该针对学生的年龄特征、兴趣爱好、思想实际,向学生推荐有关读物,列出书目引导学生去读;并加强阅读指导,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教给他们读书方法,特别是评价与欣赏的方法,使学生从阅读中有所收获。例如针对某些学生阅读时只注意故事情节,就要教育他们在阅读文艺作品时要掌握作品的思想内容,看到它的社会意义,从中受到有益的感染。一本好书相当于一位良师益友,不仅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习成绩,而且还能培养学生刻苦学习、战胜困难的奋斗精神,所以应该鼓励学生订阅书刊杂志,使学生扩大视野,提高思想觉悟。

4.学科渗透德育教案 篇四

教学内容: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六册123~124页。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自己去实验发现长方形面积计算的公式,使学生初步理解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会运用公式正确地计算长方形的面积。

2.通过教学初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渗透实验——发现——验证的学习方法教学,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一丝不苟、实事求是的严谨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理解掌握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得出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教学过程 :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有关面积的知识(板书:面积),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呢?

生: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2.师:这是一个长方形纸板,要测量它的面积,你认为用哪一个面积单位比较合适?用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怎样去测量?

根据学生的回答电脑演示测量过程,完成填空:这个长方形含有()个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它的面积是()平方分米。

3.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用面积单位直接去量,可以得到这个长方形的面积.但是,在实际生活中,如果要测量篮球场的面积、高楼墙面的面积、游泳池池面的面积„„也用面积单位一个个去量,那可太麻烦了。所以,我们就要寻找一种更好、更简便的方法来计算面积,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完成板书:长方形面积的计算)

二、提出问题、确定目标

1.师:看了课题,你们想知道哪些知识?

根据学生的回答老师归纳:

(1)计算长方形面积的方法是什么?(板书:方法)

(2)学了长方形面积计算的方法有什么用?(板书:应用)

师:这节课,我们就围绕同学们提出的这两个问题进行学习,希望大家自己动脑,小组合作,共同来解决。

三、实践探究、寻找方法

(一)提供材料,启发大胆猜想。

l.出示长2厘米、宽1厘米的长方形。

(1)师:这个长方形长和宽分别是多少呢?

生:这个长方形长是2厘米、宽是1厘米。

师:长2厘米,也就是长所含的厘米数是2,宽1厘米,也就是宽所含的厘米数是1。

(2)把这个长方形的长和宽通过多媒体手段进行图形变化,得到四个大小不同的长方形。

(3)师:如果把一个长方形的长和宽不断地变化,可以得到多少个大小不同的长方形?

生:无数个。

师连问:通过这个长方形的变化,你们觉得长方形的面积可能和什么有关呢?请你猜一猜?

生A:和长有关。

生B:和宽有关。

生C:长方形的面积可能与长和宽有关。

(二)分组实验,发现计算方法。

1.师点拔:长方形的面积是不是与长和宽有关呢?我们可以做个小小的实验。(板书:实验)

师:要测量这些长方形的面积,你们需要什么工具呢?

生:我们需要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每组派代表领取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师布置实验要求:测量时,由小组长负责,小组内两个两个分工合作,l号、3号、5号负责测量,2号、4号、6号记录结果。

2.各组测量,记录测量结果。

3.汇报测量结果后,各小组长带领组员认真观察表格,并对下列问题展开积极讨论。

从上往下:

长所含的厘米数有什么变化?

宽所含的厘米数有什么变化?

长方形面积所含的平方厘米数有什么变化?

从左往右:

长方形面积所含的平方厘米数和长方形的什么有关?

它们是怎样的一种关系?

4.各组汇报讨论结果,出示学生讨论后的发现:长方形面积所含的平方厘米数正好等于长和宽所含厘米数的乘积,齐读。

5.发现计算方法。

师:通过这个实验,你们有没有发现用更简便的方法来计算长方形的面积?

生:只要用长乘以宽,就能得出长方形的面积。

师:这位同学真了不起,通过实验,发现了一个计算长方形面积的方法(板书:发现)。你叫什么名字哪我们就把这个发现命名为×××的发现。

(三)分类验证,确认计算方法。

1.师:这个发现是否准确无误呢?这个方法是否对计算所有的长方形的面积都适用呢?我们还要对这个发现进行验证。(板书:验证)

2.布置验证要求:出示5个大小不同的长方形,请各级组长任选一个长方形,组内同学一起来验证。

3.学生运用刚才的发现进行验证。

4.交流验证的结果。

师:通过验证你们认为这个计算方法正确吗?

生:我认为这个计算方法完全正确。

师:你为什么这么认为呢?

生:我先用×××发现的计算方法算出这些长方形的面积,再用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直接测量出这些长方形的面积,两种方法的结果是一样的,所以,我们认为这个计算方法是正确的。

师:在各小组的努力下,我们证实了×××的发现是正确的,让我们用响亮的掌声向他表示祝贺!

四、整理归纳、提示学习方法

1.师:学到这儿,同学们知道计算长方形面积的方法了吗?

生:知道,长方形的面积等于长乘以宽。

2.师:刚才,我们是怎样找到这个计算方法的?

生:我们先做了一个小实验,得到了一个发现,然后大家一起验证,证明这个发现是正确的,找到了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师:同学们说的真好,实验——发现——验证这种学习方法对我们的学习有很大的帮助,希望大家学习新本领时,经常想起这种方法,用好这种方法。

[评析:整堂课的主体性学习,首先是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的掌握,其次是学习“实验——发现——验证”的学习方法,后者的学习方法的指导对学生今后的发展来说更为重要。]

五、应用深知、巩固深化

1.应用公式,计算长方形的面积。

(1)教科书第125页练习中的第1题。

(2)教科书第124页做一做。

2.应用公式,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1)回到导入

题,出示游泳池的画面,给出数据,请学生计算游泳池池面的面积。

(2)师:长方形是一种很常见,很实用的图形,在我们的周围随时随地都可以看到长方形,比如,国旗的面,黑板的面等等,同学们想测量一下藏在我们身边的一些长方形的面积吗?同桌两个合作,找到长方形的面,进行测量,一边测量,一边把结果记录在测量纸上。

生测量后各组交流测量的情况。

师:看来,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已经能够初步解决一些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了,老师真为你们感到高兴。

(3)师:同学们,前两天,老师遇到了一件麻烦事,我办公桌上的一块台玻璃面积是24平方分米,不小心被打破了,我想配一块大小相等的玻璃,你们帮我算算看它的长和宽分别是多少呢?

生A:长8分米,宽3分米。

生B:长6分米,宽4分米。

师:你们是怎么知道的?

生C:只要想()×()=24(平方分米)

师:同学们真行,一下子帮钱老师想出了好几块面积相等的玻璃。可是钱老师要配的玻璃不光大小相等,形状也要相同,那它的长和宽究竟是多少呢?

生D:这块玻璃虽然碎了,但它的宽没有破损,所以只要先量出它的宽是多少,再用面积除以宽就能算出长是多少了。

师:这位同学生活经验真丰富,回答得好极了。

六、小结

学科渗透德育教案——《长方形面积的计算》

5.德育渗透教案 篇五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杨 琦

教学目标:

德语目标:通过了解周恩来的志向,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立志报国的思想感情。培养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豪感。

知识目标:认识8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帝国主义、伯父、模范、风和日丽、灯红酒绿、热闹非凡、耀武扬威、巡警、吵嚷、得意扬扬、惩处、抱负、胸怀、喝彩、振兴中华”等词语。

能力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深入体会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重点:在阅读中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难点: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深入体会少年周恩来立志的原因。

教学准备:

学生:了解课文的时代背景,预习课文,熟读课文。

教师: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板书课题。

有一位伟人,在他12岁的时候,曾经思考了这样的问题──“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老师板书课题。指名读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一)学生自由读课后生字表里的字。

(二)检查词语掌握情况。

1.出示3组词语

▲ 帝国主义列强

租界

▲ 闯进

惩处 吵嚷

▲ 踊跃回答

铿锵有力

2.读词、理解部分词语的意思。

(三)初读课文:指名轮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流利。在读文过程中,随机正音,指导读出语气,在读中理解“踊跃回答”、“铿锵有力”词语的意思。

(四)梳理课文内容。

1、理清课文层次,引导学生概括文中的3个小故事。

2、在这3个小故事中,哪件事让周恩来感受最深刻?课文的哪几段写了这件事?

三、紧扣词语,精读感悟,体会“中华不振”,了解周恩来立志的原因。

(一)自主学习,初步感悟。

画下感受深刻的地方,不明白的地方画个问号。

(二)交流反馈,自主质疑。

预设:为什么洋人轧死了中国人还得意扬扬?

为什么中国巡警不惩处洋人,反而把中国妇女训斥一通?

为什么围观的中国人都紧握着拳头,却“只能劝劝那个不幸的妇女”?

(三)研读重点,深入感悟。

1.引导学生结合句子抓关键词、谈感受。

抓住“惩处”一词辐射重点段,理解“中华不振”。

(1)指导写字:学习“惩”字,分析字形,老师范写,学生练写。

(2)理解词语:读词语,解词义,明方法。

(3)思考讨论:

惩处谁?为什么要惩处洋人?

中国巡警为什么不惩处洋人?

出示:

“他们急忙奔了过去,只见人群中有个衣衫褴褛的妇女正在哭诉着什么,一个大个子洋人则得意扬扬地站在一旁。一问才知道,这个妇女的亲人被洋人的汽车轧死了,她原指望中国的巡警局能给她撑腰,惩处这个洋人。谁知中国巡警不但不惩处肇事的洋人,反而把她训斥了一通。围观的中国人都紧握着拳头。但是,在外国租界里,谁又敢怎么样呢?只能劝劝那个不幸的妇女。” ▲ 引导学生抓住“衣衫褴褛”,想象、体会妇女的不幸和悲伤,并相机指导朗读。

▲ 由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读第七自然段,了解租界是个怎样的地方,抓住“闯进”一词,理解“租界”不允许中国人随便入内,补充“华人与狗不得入内”。

2、出示视频资料,丰富对“中华不振”的理解。

3、感情朗读。

(1)引读: 这个妇女的亲人被洋人的汽车轧死了。她原指望______,谁知_______,反而_________。围观的中国人都________.但是,_______只能________。

(2)学生练读,指名读,齐读。

4.教师小结,强化感悟。

同学们,为什么洋人轧死了中国人还得意扬扬?为什么中国巡警不但不惩处肇事的洋人,反而把妇女训斥了一通?为什么围观的中国人都紧握着拳头,却只能劝劝那个不幸的妇女?

这一切,都是因为──中华不振

四、写话或说话训练。

(一)从租界回来后,同学们常常看到周恩来一个人在沉思,他在沉思些什么呢?想一想,写下来或说一说。

(二)学生交流写话或说话内容。

(三)深化对课题的认识,齐读课题,再读课题。

五、总结全文,引发思考。

六、板书设计:

25.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6.语文学科渗透德育教案 篇六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了解阿联酋人民精心侍弄花草,营造良好的生存环境的壮举,认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能力目标: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联系生活想象园林工人爱护花草树木的具体行为。

情感目标:

借助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激发学生热爱家园,努力改造、维护美好环境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

借助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感悟阿联酋人民精心侍弄花草,营造良好生存环境的壮举,认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三.教学难点:

激发学生热爱家园,努力改造、维护美好环境的情感。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复习。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沙漠中的绿洲》。

我们先来默写四个词语。(四个学生板演,其余学生默在纸上)咸而板结 不毛之地 绿树成阴 鲜花遍地 请同学们对照黑板自查

2、引入。

哪个同学能通过朗读来表现出你对这四个词语的理解 先读前两个词

读得真好!(或:在读词时想象词语所描绘的景象,你会读得更好,再试试)我们来看看咸而板结的不毛之地------沙漠 再读后两个词

想看看鲜花遍地的城市吗?

我们看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景象:一个是咸而板结的不毛之地,一个是鲜花遍地、绿树成阴的美丽城市。其实,它们都是迪拜的照片,左边这张是改造前的迪拜(板书),右边这张是改造后的迪拜。

二、品读课文。

迪拜人民是怎样让咸而板结的不毛之地变成鲜花遍地、绿树成阴的美丽城市的呢?(板书“?”)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找找有关词句,用直线划出来。学生带着问题边读边划。指名交流。

出示相关句子,引导感悟。

预设1:

阿联酋人民像爱护孩子一样,精心侍弄着这些花草树木。(正是有了这些绿树和鲜花,沙漠中的人们才有了良好的生存环境。)

理解“精心侍弄”。(擦去“?” 板书 精心侍弄)从哪里可以看出阿联酋人民侍弄花草树木非常精心? 预设A:浇水。

花草树木下面埋着自来水管,能源源不断地输出淡水到花草树木的根部,为什么还需要浇水?

预设B:洗尘。

那园林工人认为他是在给花草树木洗尘吗? 预设C:洗脸

这让你体会到园林工人把花草树木当成什么了?

怪不得作者觉得阿联酋人民像爱护孩子一样,精心侍弄着这些花草树木。这样一洗,蒙上灰尘的花草树木变得怎样了?

请把花草树木更漂亮的句子读出来:眨眼工夫,树叶更绿,小草更翠,鲜花更艳。

其实,从小苗到参天大树,从小苗到芬芳的花朵,期间,花草树木会遇到很多情况,缺少营养啦,长虫子啦,被晒蔫啦„„

我们联系生活中看到听到的,想象一下:

当花草树木蒙上灰尘时,园林工人给它们洗脸,树叶变得更绿,小草变得更翠,鲜花变得更艳;

当花草树木 时,园林工人给它们,树木长得更,小草挺得更,鲜花开得更。(小练笔)

请大家来交流一下自己的想象。

这让我们更深地体会到园林工人像爱护孩子一样,精心侍弄着这些花草树木。

那么,只有园林工人像爱护孩子一样,精心侍弄这些花草树木吗? 不是?那你又是从课文中的哪些词句体会到的?

出示:我们来到迪拜访问。这里绿树成阴,鲜花遍地。地上没有一片落叶,更不见有人攀树枝,摘鲜花,或者在草地上行走。的确,从迪拜的美景,迪拜人民的良好行为习惯,可以看出:阿联酋人民像爱护孩子一样,精心侍弄着这些花草树木。

那么,阿联酋人民为什么那样爱护花草树木呢? 请同学们再次默读课文,找找有关词句,用曲线画出来。学生边默读边划线。指名交流。

原因a:阿拉伯朋友告诉我们,这里的每一株小树,每一棵小草,都是国家花很大的代价培植的。

那这“很大的代价”到底有多大呢?(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在这里,培育一棵树的费用抵得上培养一个孩子。)

(据调查,把一个孩子从小学培养到大学,平均要花13万人民币。)文中哪些句子能说明国家要花很大的代价来培植每一株小树,每一棵小草?(他们从国外买来泥土,买来淡水,买来树苗和花草。)

为什么要买来泥土?(土是咸的 咸而板结的沙石 这种恶劣的环境没法种植花草树木)

为什么要买来淡水?(水也是咸的 不适合种植花草树木)为什么要买来花草树木?(简直是块不毛之地 寸草不生的地方)三个“买来”: “买来泥土,买来淡水,买来树苗和花草”说明这里的每一株小树,每一棵小草,都是国家花很大的代价培植的。(指导再读第一句)

买来了这些东西就能“鲜花遍地、绿树成阴”了吗?那还要做哪些工作?(他们又把咸而板结的沙石挖去,填上适宜种植树木的泥土,并在土中埋下自来水管。由总水塔输出的淡水,通过综合交错的自来水管,源源不断地送到树木花草的根部。)

是啊,他们要把咸而板结的沙石挖去,填上买来的适宜种植树木的泥土;他们要在土中埋下自来水管。由总水塔输出的买来的淡水,通过纵横交错的自来水管,源源不断地送到树木花草的根部。(语言练习)

也就是说,除了花钱,还要人力,这代价可真大呀!所以,阿拉伯朋友告诉我们,这里的每一株小树,每一棵小草,都是国家花很大的代价培植的。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在这里,培育一棵树的费用抵得上培养一个孩子。所以阿联酋人民像爱护孩子一样,精心侍弄这些花草树木。

阿联酋的人民为什么要花“很大的代价”去培植每一株小树,每一棵小草,并像爱护孩子一样,精心侍弄这些花草树木呢?

(“人类有了绿树、鲜花和小草,生活才更加美丽。”

或:正是有了这些绿树和鲜花,沙漠中的人们才有了良好的生存环境。)原因b:“人类有了绿树、鲜花和小草,生活才更加美丽。”阿拉伯朋友这样说。

原因c:正是有了这些绿树和鲜花,沙漠中的人们才有了良好的生存环境。对,有了这些绿树和鲜花,沙漠中的人们才会有良好生存环境,所以阿联酋的每一株小树,每一棵小草,都是国家花很大的代价培植的;所以阿联酋人民像爱护孩子一样,精心侍弄这些花草树木;所以才有了迪拜这个沙漠中的绿洲。

那么,这样的绿洲只有迪拜一个吗? 不是?你又是从文中的哪些词句体会到的呢?

出示:从飞机上往下看,阿联酋到处是白茫茫的一片。这不是白雪,而是沙漠。在这白茫茫的沙漠中,有着星罗棋布的绿洲——那是城市。

点出对比图。原本白茫茫的沙漠中竟出现了这么多的绿洲,这真是人间奇迹!让我们伴着音乐,跟着画面,进入阿联酋,进入迪拜,去感受一下这人间奇迹吧!

你看,绿草如茵,鲜花如霞,高楼林立,绿树成阴,小桥如虹,美景如画,这是要花多大的代价,多少的心思,怎样爱护才能创造出来的奇迹呀?!

三、德育渗透。

走在这样的城市,你会怎么想,怎么做? 那么,走在我们苏州的街头,你又会怎样做呢? 你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看来,阿联酋人民的共同认识已经成为了我们的共识:人类有了绿树、鲜花和小草,生活才更加美丽。

看来,阿联酋人民的好习惯也将成为我们的好习惯:地上没有一片落叶,更不见有人攀树枝,摘鲜花,或者在草地上行走。

看来,我们苏州也将变得树叶更绿,小草更翠,鲜花更艳,如迪拜这般美若天堂!

四、作业设计。

最后,请同学们以“迪拜街头风光”为题,写一段话,给我们的亲朋好友介绍一下今天你看到的奇迹。

板书设计:

沙 漠 中 的 绿 洲

咸而板结 精心侍弄 绿树成阴

——————

不毛之地 美 鲜花遍地

预设2:

他们从国外买来泥土,买来淡水,买来树苗和花草。

为什么要买来泥土?(土是咸的 咸而板结的沙石 这种地方没法种植花草树木)为什么要买来淡水?(水也是咸的 不适合种植花草树木)为什么要买来花草树木?(简直是块不毛之地 寸草不生的地方)三个“买来”: “买来泥土,买来淡水,买来树苗和花草”说明这里的每一株小树,每一棵小草,都是国家花很大的代价培植的。(指导再读第一句)

买来了这些东西就能“鲜花遍地、绿树成阴”了吗?那还要做哪些工作?(他们又把咸而板结的沙石挖去,填上适宜种植树木的泥土,并在土中埋下自来水管。由总水塔输出的淡水,通过综合交错的自来水管,源源不断地送到树木花草的根部。)

是啊,他们要把咸而板结的沙石挖去,填上买来的适宜种植树木的泥土;他们要在土中埋下自来水管。由总水塔输出的买来的淡水,通过纵横交错的自来水管,源源不断地送到树木花草的根部。(语言练习)

也就是说,除了花钱,还要人力,这代价可真大呀!所以,阿拉伯朋友告诉我们,这里的每一株小树,每一棵小草,都是国家花很大的代价培植的。

那这“很大的代价”到底有多大呢?(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在这里,培育一棵树的费用抵得上培养一个孩子。)

(据调查,把一个孩子从小学培养到大学,平均要花13万人民币。)所以阿联酋人民像爱护孩子一样,精心侍弄这些花草树木。理解“精心侍弄”。(板书 精心侍弄)

从哪里可以看出阿联酋人民侍弄花草树木非常精心? 预设A:浇水。

花草树木下面埋着自来水管,能源源不断地输出淡水到花草树木的根部,为什么还需要浇水?

预设B:洗尘。

那园林工人认为他是在给花草树木洗尘吗? 预设C:洗脸

这让你体会到园林工人把花草树木当成什么了?

怪不得作者觉得阿联酋人民像爱护孩子一样,精心侍弄着这些花草树木。这样一洗,蒙上灰尘的花草树木变得怎样了?

请把花草树木更漂亮的句子读出来:眨眼工夫,树叶更绿,小草更翠,鲜花更艳。

其实,从小苗到参天大树,从小苗到芬芳的花朵,期间,花草树木会遇到很多情况,缺少营养啦,长虫子啦,被晒蔫啦„„

我们联系生活中看到听到的,想象一下:

当花草树木蒙上灰尘时,园林工人给它们洗脸,树叶变得更绿,小草变得更翠,鲜花变得更艳;

当花草树木 时,园林工人给它们,树木长得更,小草挺得更,鲜花开得更。(小练笔)

请大家来交流一下自己的想象。

这让我们更深地体会到园林工人像爱护孩子一样,精心侍弄着这些花草树木。

那么,只有园林工人像爱护孩子一样,精心侍弄这些花草树木吗? 不是?那你又是从课文中的哪些词句体会到的?

出示:我们来到迪拜访问。这里绿树成阴,鲜花遍地。地上没有一片落叶,更不见有人攀树枝,摘鲜花,或者在草地上行走。的确,从迪拜的美景,迪拜人民的良好行为习惯,可以看出:阿联酋人民像爱护孩子一样,精心侍弄着这些花草树木。

阿联酋的人民为什么要花“很大的代价”去培植每一株小树,每一棵小草,并像爱护孩子一样,精心侍弄这些花草树木呢?

(“人类有了绿树、鲜花和小草,生活才更加美丽。”

或:正是有了这些绿树和鲜花,沙漠中的人们才有了良好的生存环境。)原因a:“人类有了绿树、鲜花和小草,生活才更加美丽。”阿拉伯朋友这样说。

原因b:正是有了这些绿树和鲜花,沙漠中的人们才有了良好的生存环境。对,有了这些绿树和鲜花,沙漠中的人们才会有良好生存环境,所以阿联酋的每一株小树,每一棵小草,都是国家花很大的代价培植的;所以阿联酋人民像爱护孩子一样,精心侍弄这些花草树木;所以才有了迪拜这个沙漠中的绿洲。

那么,这样的绿洲只有迪拜一个吗? 不是?你又是从文中的哪些词句体会到的呢? 出示:从飞机上往下看,阿联酋到处是白茫茫的一片。这不是白雪,而是沙漠。在这白茫茫的沙漠中,有着星罗棋布的绿洲——那是城市。

点出对比图。原本白茫茫的沙漠中竟出现了这么多的绿洲,这真是人间奇迹!让我们伴着音乐,跟着画面,进入阿联酋,进入迪拜,去感受一下这人间奇迹吧!

你看,绿草如茵,鲜花如霞,高楼林立,绿树成阴,小桥如虹,美景如画,这是要花多大的代价,多少的心思,怎样爱护才能创造出来的奇迹呀?!

三、德育渗透。

走在这样的城市,你会怎么想,怎么做? 那么,走在我们苏州的街头,你又会怎样做呢? 你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看来,阿联酋人民的共同认识已经成为了我们的共识:人类有了绿树、鲜花和小草,生活才更加美丽。

看来,阿联酋人民的好习惯也将成为我们的好习惯:地上没有一片落叶,更不见有人攀树枝,摘鲜花,或者在草地上行走。

看来,我们苏州也将变得树叶更绿,小草更翠,鲜花更艳,如迪拜这般美若天堂!

四、作业设计。

最后,请同学们以“迪拜街头风光”为题,写一段话,给我们的亲朋好友介绍一下今天你看到的奇迹。

板书设计:

沙 漠 中 的 绿 洲

咸而板结 精心侍弄 绿树成阴

——————

不毛之地 美 鲜花遍地

预设3:

阿拉伯朋友告诉我们,这里的每一株小树,每一棵小草,都是国家花很大的代价培植的。

那这“很大的代价”到底有多大呢?(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在这里,培育一棵树的费用抵得上培养一个孩子。)

(据调查,把一个孩子从小学培养到大学,平均要花13万人民币。)文中哪些句子能说明国家要花很大的代价来培植每一株小树,每一棵小草?(他们从国外买来泥土,买来淡水,买来树苗和花草。)

为什么要买来泥土?(土是咸的 咸而板结的沙石 这种恶劣的环境没法种植花草树木)

为什么要买来淡水?(水也是咸的 不适合种植花草树木)为什么要买来花草树木?(简直是块不毛之地 寸草不生的地方)三个“买来”: “买来泥土,买来淡水,买来树苗和花草”说明这里的每一株小树,每一棵小草,都是国家花很大的代价培植的。(指导再读第一句)

买来了这些东西就能“鲜花遍地、绿树成阴”了吗?那还要做哪些工作?(他们又把咸而板结的沙石挖去,填上适宜种植树木的泥土,并在土中埋下自来水管。由总水塔输出的淡水,通过综合交错的自来水管,源源不断地送到树木花草的根部。)

是啊,他们要把咸而板结的沙石挖去,填上买来的适宜种植树木的泥土;他们要在土中埋下自来水管。由总水塔输出的买来的淡水,通过纵横交错的自来水管,源源不断地送到树木花草的根部。(语言练习)

也就是说,除了花钱,还要人力,这代价可真大呀!所以,阿拉伯朋友告诉我们,这里的每一株小树,每一棵小草,都是国家花很大的代价培植的。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在这里,培育一棵树的费用抵得上培养一个孩子。怪不得阿联酋人民像爱护孩子一样,精心侍弄这些花草树木。理解“精心侍弄”。(板书 精心侍弄)

从哪里可以看出阿联酋人民侍弄花草树木非常精心? 预设A:浇水。

花草树木下面埋着自来水管,能源源不断地输出淡水到花草树木的根部,为什么还需要浇水?

预设B:洗尘。

那园林工人认为他是在给花草树木洗尘吗? 预设C:洗脸

这让你体会到园林工人把花草树木当成什么了?

怪不得作者觉得阿联酋人民像爱护孩子一样,精心侍弄着这些花草树木。这样一洗,蒙上灰尘的花草树木变得怎样了?

请把花草树木更漂亮的句子读出来:眨眼工夫,树叶更绿,小草更翠,鲜花更艳。

其实,从小苗到参天大树,从小苗到芬芳的花朵,期间,花草树木会遇到很多情况,缺少营养啦,长虫子啦,被晒蔫啦„„

我们联系生活中看到听到的,想象一下:

当花草树木蒙上灰尘时,园林工人给它们洗脸,树叶变得更绿,小草变得更翠,鲜花变得更艳;

当花草树木 时,园林工人给它们,树木长得更,小草挺得更,鲜花开得更。(小练笔)

请大家来交流一下自己的想象。

这让我们更深地体会到园林工人像爱护孩子一样,精心侍弄着这些花草树木。

那么,只有园林工人像爱护孩子一样,精心侍弄这些花草树木吗? 不是?那你又是从课文中的哪些词句体会到的?

出示:我们来到迪拜访问。这里绿树成阴,鲜花遍地。地上没有一片落叶,更不见有人攀树枝,摘鲜花,或者在草地上行走。的确,从迪拜的美景,迪拜人民的良好行为习惯,可以看出:阿联酋人民像爱护孩子一样,精心侍弄着这些花草树木。阿联酋的人民为什么要花“很大的代价”去培植每一株小树,每一棵小草,并像爱护孩子一样,精心侍弄这些花草树木呢?

(“人类有了绿树、鲜花和小草,生活才更加美丽。”

或:正是有了这些绿树和鲜花,沙漠中的人们才有了良好的生存环境。)原因a:“人类有了绿树、鲜花和小草,生活才更加美丽。”阿拉伯朋友这样说。

原因b:正是有了这些绿树和鲜花,沙漠中的人们才有了良好的生存环境。对,有了这些绿树和鲜花,沙漠中的人们才会有良好生存环境,所以阿联酋的每一株小树,每一棵小草,都是国家花很大的代价培植的;所以阿联酋人民像爱护孩子一样,精心侍弄这些花草树木;所以才有了迪拜这个沙漠中的绿洲。

那么,这样的绿洲只有迪拜一个吗? 不是?你又是从文中的哪些词句体会到的呢?

出示:从飞机上往下看,阿联酋到处是白茫茫的一片。这不是白雪,而是沙漠。在这白茫茫的沙漠中,有着星罗棋布的绿洲——那是城市。

点出对比图。原本白茫茫的沙漠中竟出现了这么多的绿洲,这真是人间奇迹!让我们伴着音乐,跟着画面,进入阿联酋,进入迪拜,去感受一下这人间奇迹吧!

你看,绿草如茵,鲜花如霞,高楼林立,绿树成阴,小桥如虹,美景如画,这是要花多大的代价,多少的心思,怎样爱护才能创造出来的奇迹呀?!

三、德育渗透。

走在这样的城市,你会怎么想,怎么做? 那么,走在我们苏州的街头,你又会怎样做呢? 你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看来,阿联酋人民的共同认识已经成为了我们的共识:人类有了绿树、鲜花和小草,生活才更加美丽。

看来,阿联酋人民的好习惯也将成为我们的好习惯:地上没有一片落叶,更不见有人攀树枝,摘鲜花,或者在草地上行走。

看来,我们苏州也将变得树叶更绿,小草更翠,鲜花更艳,如迪拜这般美若天堂!

四、作业设计。

最后,请同学们以“迪拜街头风光”为题,写一段话,给我们的亲朋好友介绍一下今天你看到的奇迹。

板书设计:

沙 漠 中 的 绿 洲 咸而板结 精心侍弄 绿树成阴

——————

7.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篇七

1.1 深入研究语言本身的德育价值

在目前的小学英语教材中包括了表达思维活动 (同意、帮助、邀请) 、情感态度 (喜欢、感激、同情、愿望) 、道德态度 (抱歉、宽恕、感谢、赞成、关心) 、社会文化 (介绍、问候、告别、就餐、看病、庆贺) 等三十多个语言功能项目, 内容丰富, 为课堂提供了丰富的德育素材。

经常使用礼貌用语:“Hello.”“Good morning.”“May I use it?”“Can I go?”“May I look at your photo album?.”“Nice to meet you.”“How are you?”“Thank you.”“Sorry.”“It doesn’t matter.”“Glad to meet you.”“Excuse me.”等等, 可养成文明有礼的好习惯。经常使用“Can I help you?”“Let’s go together!”“We’re fixing lunch for twenty kids.”“Let me help you.”“What’s the matter with you?”“Let’s play together.”等等, 养成团结互助的好习惯。在教学看病的对话时, 可以引导学生小组创编对话, 学生在创编对话的过程中学会应用语言“What’s wrong with you?”“What's the matter with you?”“Let me help you.”“Let’s go to the clinic.”等设计了病人在医院看病的情景。通过这些模拟情景的学习, 使学生学习了与他人的合作和交往, 培养了学生关心他人, 互助友爱, 文明礼貌等思想品德和行为规范, 这些语言在相应情境中的使用潜移默化的促进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

1.2 发掘每个教学环节中的一切德育因素, 把本课的德育目的贯穿于全过程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 课前报告、热身活动、导入、新内容的呈现、讲授、操练以及复习巩固各个环节都要注意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针对学生年龄特征和个别差异, 在课堂上充分利用实物资料、PPT课件、投影、录音录像等手段, 创造充满真情、妙趣横生的语言环境, 让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产生情感体验, 激发共鸣, 促进道德情感的形成。

1.3 教材中的文化背景知识蕴含丰富的德育资源

英语教材中广泛涉及到我国以及英语国家的政治文化、历史、人文地理、科学技术、文化习俗等, 为课堂中德育的实施提供了丰富的素材资源。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可使学生形成热爱祖国、热爱生活、乐于交往、人格健全等优良品质。使学生品德在知、情、意、行等方面和谐发展。例如:在英语课堂中我们经常接触到“京剧”“民族服饰”“各个国家的国旗”“奥运竞赛”等等都激起了学生强烈的爱国热情及对各个国家文化的尊重与向往。

2 创设情境, 加深德育渗透

在英语教学中要充分联系实际, 创设生动的生活情境, 有意识的进行德育, 在教学“May Day”一课时, 可以课堂讨论Where do you want to go?同学们讨论I want to go to…, 讨论过程中增进彼此交往, 合作, 也激发了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利用交通灯三种颜色各个代表的意义, 让学生学习语言的同时有了安全意识, 学会遵守规则珍爱生命。在教学工作时, 创设情境让学生感受每个职业的重要性, 切身体验是他们的辛苦给我们创造的美好生活。职业不分贵贱, 我们要尊重每个职业, 任何付出劳动有益社会的职业都是光荣的。

3 创新学习方式, 加强德育影响

在英语教学中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竞赛活动、角色扮演、听说训练、主题板报创办等多种方式进行英语学习, 不仅极大的提高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能力, 同时也学会了交流、合作, 懂得是非对错, 准确的进行自我评价, 培养了爱祖国、爱社会、爱生活的情感, 提高了审美情趣, 树立了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4 树立榜样, 营造德育氛围

教师的世界观、情感、品行及教态, 都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教师是学生的最直观的榜样。在教学中教师要以身作则, 时刻提醒自己以高度的道德标准规范自己, 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教师要关爱学生, 尊重信任每个学生, 对于他们的微小进步给予鼓励, 特别是对于学习较困难的学生教师要给予更多的帮助, 还要号召全班同学团结合作, 互相帮助, 形成积极向上的班风, 增加集体凝聚力。另外, 班级中优秀的同学, 学生崇拜的名人, 科学家, 少年英雄等等, 更接近学生更容易成为他们的道德榜样。

5 开展课外活动, 扩展德育空间

课外活动富于思想性、创造性和娱乐性是课堂教学的延伸, 同时也扩展德育的空间, 如: (1) 成立英语课外活动小组、创编对话 (小品、故事、顺口溜等) 、自制英语手抄报、英语校园广播等, 培养他们爱学习爱生活的品质, 培养其创新精神、民主意识和集体主义精神。 (2) 利用中国传统节日或外国节日开展丰富多彩的英语活动, 例如新年、教师节、母亲节等亲自动手做英语贺卡送给他们, 培养他们尊敬师长, 懂得感恩的美德, 也培养了创造能力和团队意识, 形式多样的活动达到了殊途同归的目的, 德育在活动中潜移默化的进行并体现在个体的发展上。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 德育资源无处不在, 只要教师拥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 就可以让德育悄然进行, 达到润物无声的效果。另外教师还要具备一定的创新意识, 把潜在的德育资源挖掘并进行加工, 使之为教学中的德育服务。

摘要:素质教育提出要使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德育是思想教育、政治教育、法纪教育和道德教育的总称, 它渗透在学校教育的各科教学中, 并成为各科教学的三大目标之一, 即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小学英语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通过英语学习, 要帮助学生了解世界和中西方文化差异, 拓展视野, 培养爱国精神, 形成健康的人生观, 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 在英语教学中不仅要使学生掌握相应的知识和技能, 还要充分发掘潜在的德育资源并实施德育。在教学中充分利用课堂教学的每个环节创设情境渗透德育, 利用英语本身的德育资源促进德育, 深挖教材中的文化背景知识创新德育, 充分挖掘教材及教学中的德育资源让学生在学习英语知识的同时, 沐浴在道德教育的春风中, 使之成为精力充沛, 人格健全, 思想高尚, 有益于社会的一代新人。我们小学英语教学是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德育因素贯穿在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我们要充分的利用英语教学中的各种机会有效的进行德育渗透。

关键词:小学英语,教学,德育

参考文献

[1]宋维维.小学德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东北师范大学, 2012.

[2]李媛.小学德育活动课程现状的调查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 2012.

[3]胡金禾.变革中的小学德育课程的文本分析[J].教育研究与实验, 2010 (2) :51-56.

[4]毛伟霞.论小学德育课教师专业化的必要性和途径[J].读与写 (教育教学刊) , 2010 (2) :83-84.

[5]教育部.英语课程标准 (实验稿) [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

[6]章兼中.外语教育学[M].浙江教育出版社, 1997.

[7]中国教育学会小学德育专业委员会, 小学德育[Z].2004.

8.小学语文德育教育渗透 篇八

关键词:小学语文;德育渗透;课文讲解;课外阅读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倡导“德育教育的有效渗透”,明确指出“德育内容是小学语文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语文教师不应当割裂德育同语文教学活动的密切联系,即脱离语文教学活动单纯进行德育的渗透。而应当充分挖掘语文学科中所蕴含的丰富的德育资源,在潜移默化中实现对学生道德素质、情操等的培养与发展。”以下,笔者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经验对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展开分析与归纳。

一、在课文讲解中渗透德育

小学语文教材所选取的文章文笔优美、道理深刻,读起来令人口齿生香,并能从中真正领悟到丰富的为人处世道理,或歌颂父母之爱,或颂扬英雄大无畏之精神,或赞扬团结合作之力量,又或者是揭示大自然鬼斧神工之美妙……这些都蕴含着丰富的德育素材。所以,小学语文教师除了向学生讲解具体的语文知识点之外,应当有意识、有选择性地对具体篇章中所蕴含的德育因素进行深入的挖掘与开发。

例如,在教学《三个儿子》这篇课文时,笔者除了带领学生学习课文中所出现的生字、生词之外,还特意向学生提出了如下问题:“在你们心目中,什么样的行为才算得上是尊敬妈妈、热爱妈妈的行为呢?是面对妈妈提着沉重的水桶无动于衷只知道自己翻跟头和唱歌,还是主动帮助妈妈一块儿分担呢?”“帮妈妈提水桶”“因为水桶太沉了,这时候妈妈正需要别人帮他提”……学生纷纷发表自己的认识与看法。在此基础上,笔者又顺势讲道:“对了,知道及时给予爸爸妈妈帮助的孩子才是懂事、孝顺的好孩子。父母从你们那么小开始就无微不至地照顾你们,日后,你们一定要好好地对待父母,要主动帮爸爸妈妈做家务,要积极帮他们承担困难,要做爸爸妈妈的贴心好孩子,大家能做到吗?”回应笔者的自然是统一的“能”字,这表明,笔者很好地将该篇课文的文章主题“在现实生活中儿女应当以实际行动帮助父母分担肩上的重担,认真做一个尊敬父母、孝顺父母的好孩子”落到了实处,真正完成了教学课文、渗透德育的双重任务。

二、在课外阅读中渗透德育

教育实践表明:通过课外阅读,学生不仅能接触到不同风格文学作品的不同特征,极大地拓宽自身的文化视野,更重要的是在这浩瀚的文学作品资源中也能从中汲取到一定的人生智慧,切实存在着一举两得的良好教学效果。

由此我们不难看出在阅读教学中及时渗透德育的可行性。教育实践表明,教师在阅读教学中有意识地进行德育的渗透,不仅有助于学生深入把握课外阅读篇章的真正主旨内涵,同时,还能促使学生思想健康、道德素质等的奋发向上。

如,在以竹子为话题的课文阅读练习中,在确保学生流畅朗读的基础上,笔者带领他们进行了该文章主旨内涵的分析、挖掘:竹子是中国文人墨客热衷于歌颂的一种植物,之所以对其进行歌颂,不仅仅是因为它的外貌、它的长相,而是因为竹子身上有着文人最为追崇、最为热爱的一种高尚精神品质——面对困难与挫折顽强不屈服的一种积极心态。其实,这是由竹子的生长特性所决定的:冬天万物萧索,可是,在厚厚的土壤深处,竹子的嫩芽早已悄悄地萌发出来了;待到天气稍暖,和煦的春风微微拂过,土壤深处的竹子嫩芽便如同被催发了一样,从依然坚硬无比的土壤中执著地探出了头,并快速地生长,直插云天。无论是炎热的夏季,秋风瑟瑟的秋季还是寒冷无比的冬季,它都能时刻保持清脆挺拔的身姿,即使面对风雨、大雪也不轻易折腰。竹子身上这种不畏困难、顽强应对的精神才是它们受到广泛推崇的重要原因。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经历种种困难险阻与坎坷,对此,我们应当学习竹子身上的顽强精神,敢于不轻易放弃、敢于积极面对困难、挑战困难、战胜困难,相信,如同竹子能历四季而常青的品格一样,我们在坚强心态的推动下也能真正获得美好而灿烂的未来……

如此一来,就将原本的课后阅读练习发展成为对学生渗透德育的良好阵地,在帮助学生轻松解决其中的练习题目的基础上,真正使他们的内心形成了更加积极、更加顽强的良好心态,真正实现了在课后阅读教学中巧妙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的良好目的。

德育渗透是小学语文教学所有内容的有效构成部分,其效果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影响着语文整体教学效果的切实获得。对此,我们小学语文教师必须想方设法实现语文教学同德育渗透的有效结合,如此才能在完成既定语文教学任务的同时,获取良好的德育效果,从而为促进学生语文素养及自身道德综合素质实现协调式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陈建芳.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J].学周刊,2011(32).

9.综合实践课德育渗透教案 篇九

鸡东四中

孙丽红

活动主题 : 保护地球,爱护家园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活动,使学生认识环境的重要性,树立环境保护意识,把对全球环境的认识转变为保护地球的具体行动。

过程与方法: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去观察、发现生活中人类对自然的破坏情况,了解都有那些行会使环境遭到破坏,我们又应该怎样去做。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这次活动使学生认识到人类对地球的破坏,我们应该去保护地球,热爱自己的家园。培养学生热爱生命热爱自然的高尚情操。

活动准备:

1)收集有关自然资源被人类破坏而导致一系列灾难的资料、图片.2)考察本地区周围环境的现状,被污染情况.3)调查农民今年的收成以及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按自然村分成几组。

(一)保护地球

教师播放多媒体向学生展示美丽壮观的星球――地球,谈话:但是这个美丽的星球当今正为环境问题所困扰。为了让我们的地球免遭破坏,周边的环境更加美好,我们这次综合实践课的主题设为保护地球,爱护家园。本次活动主要有两个方面内容

1、为什么要保护地球?

2、制定“拯救家园计划”,本次活动采用小组讨论,全班分成四组,小组内研讨,最后由每组推举一人介绍本组制定的“拯救家园计划”。

我们的地球是一个美丽的蓝色星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地方,由于近年来工业化的崛起,人们大肆地乱砍乱伐,使得这颗美丽的球体正受到前所未有的破坏,下面就请同学们展示一下你收集到的自然资源被人类破坏而导致一系列灾难的资料、图片。

生:播放资料树木被砍伐后,沙漠化严重,沙漠吞噬了大量的耕地。

生:播放水土流失后,河水泛滥,淹没了农田和房舍。

生:播放沙尘暴肆虐的短片

生:播放酸雨危害树木,房舍的短片

生:播放虫灾的短片

生:介绍旱灾以及因为旱灾今年农民们的预计收成。

师:看了这些资料让我们痛心不已,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些灾难的产生的呢?你的身边有这样破坏生态平衡的实例吗?

各个小组讨论交流一下。

生:因为人们的没有节制的乱砍乱伐,造成水土流失,沙漠化严重。

生:因为工厂没有处理带有污染的气体,造成了酸雨。像我们身边的汽车、摩托车排出来的尾气,都是具有污染的气体。

生:人们毫无节制地捕杀鸟类,破坏了食物链,也破坏了生态平衡所以会出现蝗灾,一些虫灾等。

生:近些年由于人们大量地向空气中排放二氧化碳气体,致使出现了温室效应,气候也受到了严重的影响,很容易出现骤寒骤冷的现象,从而影响到人类的生活。

师:如果地球被破坏了,我们能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吗?

生:不能,因为只有一个地球。

师: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它如果地球被破坏了,我们将无处容身。那么面对严峻的环境问题,人类只能靠自己。

(二)爱护家园。

师:要想让地球免遭破坏,需要我们每一个人都行动起来,保护地球就是保护人类的生存,保护周边的环境就是爱护自己的家园。

师播放现今环境保护情况。

保护环境人人有责,你想怎样保护环境呢?各小组制定确实可行的计划,然后每一小组推举一人介绍本组制定的“拯救家园计划”。

各小组制定:“拯救家园计划”,师巡视指导,也可以做他们的参谋。

交流、全班讨论。

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计划。

师:通过本次活动让我们感受到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正面临严重的污染,我们应该保护环境,爱护家园,用自己的行动来拯救家园。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做起,为了人类美好的明天,请保护环境吧!

活动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根据学生的实际确立的,我认为选材比较合理:它从学生的生活实际着手,贴近学生生活,让学生产生忧患意识,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来爱护家园。整节课学生通过调查分析、讨论、交流,懂得保护地球的重要性。讨论中让学生“动”起来,从嘴、眼、手、脑都一起参与到课堂中。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题,放手让学生主动探索的课改新思想。在交流与总结中学生的情感得到升华。

就这次活动来说,还存在着主要的问题是:

1、如何调动、保持每一位学生持久的参与热情。

10.信息技术学科渗透德育的教案 篇十

课题:网络安全(学科:信息技术,年级:五年级下册,教学理论依据: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知道有关计算机网络安全的基本概念,了解计算机网络系统存在的安全隐患及产生这些安全隐患的主要原因,了解病毒防治、防火墙等安全技术。)

教学目标:

1、了解计算机、计算机网络的脆弱性。

2、了解计算机网络存在的安全隐患及安全隐患产生的原因。

3、了解防范安全隐患的常用措施。

4、了解常用的安全技术:病毒防治及防火墙。

5、加强网络安全防范意识,认清网上信息的精华和糟粕,做遵守网络道德的网民

教学重点: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安全隐患及其产生的原因、防范安全隐患的常用措施。

教学难点:对病毒防治和防火墙的认识。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信息安全是当前阻碍信息技术进一步深入我们日常生活、学习和工作的最大的阻力,由于网络的不安全性,使得人们对网络的应用有所顾忌和保留,达不到理想的交流效果。请同学根据自己的体验,谈谈使用信息技术进行工作和学习的存在哪些安全问题,以及有何解决的方法?

通过创设情景,提出相关问题,“QQ是我和朋友联系,和同事探讨问题的好工具。可今天却怎么也登入不上去了,并提示密码错误,可我输入的密码肯定是对的,很着急,请大家替我想想办法。”经过对问题的具体分析,即引出今天的教学内容——计算机的安全问题。

(二)用语言感化学生。

1.设问:同学们,人的生命是脆弱的,很容易受自身因素和外界环境的影响而生病甚至一命乌呼,其实计算机网络在安全上也是很脆弱的。同学们,你们知道计算机网络脆弱的原因吗?

学生活动:学生对此问题展开讨论,各说其词。

教师活动:首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点评、总结。然后完整阐述造成计算机网络脆弱性的两大因素:计算机本身问题和计算机网络问题。计算机本身的问:(1)软硬件系统的复杂性(2)测试的不完整(3)安全漏洞存在的必然性。计算机网络问题:(1)自然的损坏(2)人为的破坏。

2.设问]请同学们归纳计算机网络存在的安全隐患并分析产生隐患的原因?

教师活动:查看学生归纳情况,观察学生活动,并参与探讨,最后列出产生安全隐患的原因:

(1)系统自身原因(2)自然环境影响(3)人为原因 3.设问:同学们,你们在使用过程中有没有碰到过这类事情呀?如果碰到过,那么你们又是怎么来解决的?

学生活动:学生说说自己的情况,请学生代表说说碰到的一些典型问题,然后针对这些问题展开讨论,以自我推荐的方式讲述自己的解决之道。

教师活动:认真倾听,归纳小结,适当加以表扬。

最后老师分别从计算机系统、自然环境和人为因素等三个方面系统介绍防范计算机网络安全隐患的一般措施,并强调学生在以后的计算机网络建构时要注意这几方面的因素。

4.设问:通过以上知识的学习,同学们对计算机网络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现在我们来思考一下如何构建一个安全的计算机网络系统呢?

学生活动:以小组形式展开,学生提出自己的方案,发表自己的想法,小组共同商讨方案的可行性。

教师活动:教师了解各小组情况,进行归纳和总结,提取几个典型方案进行全班分析、讨论。

5.常用的安全技术:要构建真正意义上的安全的计算机网络系统,还必须掌握一些常用的安全技术,如病毒防治、防火墙等。

问题1:同学们,你们知道计算机病毒是什么吗,它与生物病毒有关系吗?以及我们应该如何来防治计算机病毒呀?

学生活动:学生通过网络搜索查看有关病毒特性、病毒种类及、病毒防治措施方面的内容,加深对病毒的系统了解。

教师活动:

1、分析讲解计算机病毒与生物病毒的异同。不同点:计算机病毒是人为编制的计算机程序,而生物病毒是一种病菌。

相同点:①具有寄生性。②具有隐藏性。③具有潜伏性。④具有传染性。⑤具有破坏性,等等。

2、病毒的防治。

要有效地防治病毒,首先应了解病毒的特性,然后采用杀毒软件等进行查杀病毒或安装相应补丁。教师可适当举例说明,如如何对疯狂作案的“冲击波”病毒进行防治?

症状分析:被感染的机器会出现莫名其妙的死机与反复重启、网络速度变慢、应用程序异常、不能拷贝粘贴、IE浏览器不能打开链接等现象,而网络本身由于充斥了无数的攻击数据而变得非常拥挤,服务器和网关时有瘫痪。

原因分析:该病毒是利用微软公司Windows操作系统RPC DCOM漏洞进行传播,能够使遭受攻击的系统崩溃,并通过网络向仍有此漏洞的计算机传播。

解决方法:下载并安装微软补丁。

问题2:防火墙就是一种防火的设备吗?防火墙是如何实现的网络安全的?

学生活动:打开“天极网”相关网页,学习有关防火墙的相关知识。

教师活动:

1、教师讲解防火墙的功能。

防火墙通过控制和监测网络之间的信息交换和访问行为来实现对网络安全的有效管理,其基本功能为:过滤进、出网络的数据;管理进、出网络的访问行为;封堵某些禁止行为;记录通过防火墙的信息内容和活动;对网络攻击进行检测和告警。

2、讲清实现防火墙的三种技术。分组过滤技术、应用网关、代理服务。

(三)、通过讨论主题,完成德育的内化和升华:

我们青少年正处于这样一个时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各种新思想、新产品、新技术层出不穷,而且发展的速度越来越快。作为国家未来建设的主力军,作为未来世界的主人,现代青少年肩负着发展信息技术,建设安全与文明的信息社会的历史责任。我们应该自觉遵守法律、规则和道德,加强自我保护意识,提高自我保护的能力。所有这一切需要我们通过不断的学习,通过终身的学习,迎接挑战,实现理想。

(四)、学生练习:

1为什么说计算机网络在安全上是脆弱的,它的脆弱性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2、联系实际,讲一讲防范安全隐患的常用措施。

3、举例说明最近影响力较大的一些计算机病毒的特点及其防治措施。

11.小学英语教学中渗透德育例谈 篇十一

认识德育的重要性

源于课堂 美国Thomas L. Good, Jere E. Brophy在《透视课堂》中写到:“课堂是赋予没有生命的知识以生命活力、给予不太成熟之人以成熟魅力、让不动动起来、让不活活起来、让不灵灵起来的生命放光彩的场所,让已动者、已活现者朝着适宜的方向展现自我的场所。课堂里有苦恼、无奈,有希望与绝望,有奋进和退缩,有欢欣与惆怅。”

用于生活 教师的言传身教、学生间的相互影响,学生在这个氛围里所养成的道德习惯,它最终要投向更广阔的空间——社会。在现实生活中检验学生的行为习惯和道德风尚。

英语教学中渗透德育

基于教材,挖掘潜在道德因素 教师一定要抓住这一大好时机,通过简单的、易于学生掌握的且贴近学生生活的日常用语,向学生进行德育渗透,使孩子们在掌握知识的同时,也受到了德育。例如:“How are you?” “Good morning/afternoon!” “See you.” “I am sorry!” “Excuse me!” “May I come in?” “Thank you.”等礼貌用语。这些简单随意的话语,在实际生活中有着广泛的用途,进入教师办公室、遇到朋友或老师打招呼、对别人表示歉意或感谢等。英语教材中,最简单、最朴实的生活用语,在不经意间地频繁使用中,学生无意识地养成习惯,具备了良好的文明礼貌。

丰富教材,创设合理道德故事 有些单词、句子抑或是课文内容,看着并无多大的意义。学生在实际的学习中,凭借机械操练,多次复现,也能比较牢固地掌握。但是根据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规律,无意义的记忆,它的遗忘更快。有些老师想办法赋予一定的意义,例如,编写了韵律诗歌,配上节奏让学生读得朗朗上口。如3B Unit 7 Where,里面的重点句型是“Where is the …?It’s in/on the …”相关的单词是居室的名称。有的教师编写儿歌,如:

Where, where, where’s the cake?In, in. it’s in the fridge.

Where, where, where’s the camera?On, on, it’s on the fridge.

Mum, mum, where is mum?In, in, she’s in the kitchen.

Dad, dad, where is dad?In, in, he’s in the study.

运用有节奏感的韵律诗,帮助学生记忆单词和运用句型。也有的老师把这些句子编成儿歌后配上学生熟悉的歌曲旋律进行吟唱。较之单纯的操练,这些方法的识记程度要深一些,但是对学生的长时间记忆是效果不强的。那如何赋予这些单词、句型意义呢?如何把英语学习和道德教育紧密结合起来呢?就这一单元的主题,笔者做了以下尝试:设定故事的主题为“帮助”。

活动一:帮助老师。春暖花开,大家旅游去,发现老师未带旅游包,帮老师回家去找。通过寻找包的位置,认识各房间名称,了解句型Where的基本用法。活动二:帮助课文中的人物——苏海、苏洋。依次了解双胞胎在寻找什么物品,再帮助找出所在的位置。活动三:帮助柯南破案。明确失物(将单词补充完整,按规律组合新单词,明确寻找的物品);方位锁定(马赛克效果,猜测物品所在的位置,操练句型);破解密码(将打乱的句子排成正确的顺序,答案即为密码,顺利进入房间拿到物品)。

超越教材,提炼真切道德理念 小学英语教学是英语学习的起始阶段,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找好德育的切入点和结合点,进行自然的渗透。如5B Unit 3 Hobbies,爱好是学生喜欢的话题。现在学生时下流行的爱好,很受社会风气影响。孩子的爱好偏成人化,多是看电视、听歌、上网、聊天、打游戏、逛街等。而书上的grow flowers、collect stamps、make clothes等爱好,在逐渐远去,远离学生的现实生活。

德育中的教师和学生

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言行举止蕴含着丰富的道德教育内容。首先,教师要形成自然、适度、得体的教态。好的教态能让学生感到既真挚、谦虚,又严肃、亲切。教师亲切的面容、期待的目光、适当的手势,一经化为学生的情感体验,学生就会产生相应的情感共鸣。师生的情感交融、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有助于启迪学生智慧和开发学生潜能。

学生要形成正确的行为举止和判断能力。上课不专心、作业拖拉、课余时间追逐打闹……这样的学生行为,势必会让周边同学感到不满,甚至会有意志力更差的学生也加入到这一队伍,使其逐渐庞大。学生要明辨是非,主动与这些行为说“No”;更要充分肯定同学的良好举止,让班级风气良好发展。

“士有百行,以德为首”。德育是教育的一个永恒主题,在英语教学活动中渗透德育是一个需要长期坚持的复杂工程。教师必须先要自己有德,成为“以德育人”的楷模。教师更要善用慧眼、巧耍“花招”,充分开掘课程资源中的德育素材,对学生“细水长流”地实施德育渗透。让德育渗透在每一节英语课堂教学中,在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教学中,让学生获得更多的信息知识和更好的道德理念。

12.小学英语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 篇十二

新英语课程标准对小学生英语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 要求对小学生加强英语文化的教育, 特别是让小学生从英语本土的文化背景中去挖掘英语中的文明文化, 这样更有助于小学生对英语深层次地把握。而英语教学教材中包含了很多英语本土国家的文明礼仪, 这样不仅能让小学生学会规范自己的言行, 培育自己的教养, 而且也有助于加强学生间的交流。

例如:在进行七年级上册Welcome to China的教学活动时, 教师先利用互联网平台展示了一个中国小学生和一个英国小学生的视频, 同时还伴随着英语hello、hi等语句。这样的视频很快能引起小学生的注意力, 从而引发联想:这两个小朋友怎么见面, 以后会怎么样呢?教师适时地给学生讲解将要进行的英语课题就是中国小学生如何与英国小学生交流并成为好朋友。然后, 教师继续播放视频, 展示两个小学生见面以后的问候, 这样小学生就会对此充满好奇, 教师此时就可以介绍这些英语的表示方法:“This is... How do you do? That is... Nice to meet you. Thank you. That’s all right.”等等。特别提出在英语国家的文化中, 初次见面要用“How do you do?”与熟悉人之间的“How are you?”不同。以及中国人一般对别人的谢谢回答用“不用谢”, 而英语国家其实不然, 而是很欣然地接受别人的谢谢, 回答“That is all right.”表示对别人的尊重。通过Welcome to China英语教学课堂的学习, 学生对英语本土国家的文化很惊奇, 明白原来每个国家不仅语言不一样, 其文化底蕴也会有很大差别, 并不是懂得了中国的礼貌就一定能够和其他国家的朋友沟通得很好, 这就要求小学生要认真学习英语, 了解英语国家的文明礼仪, 从而更加让小学生明白了学习文化礼仪的重要性, 只有互相了解才能够打开与对方交流的隔阂, 形成不同文化交流的纽带。

二、挖掘教材中的生活化德育因素

小学英语教学活动是与生活密切相关的, 很多生活化的语句会大量涌现出来, 这里面就穿插了很多价值观、道德观方面的知识, 因此要求小学英语教师要用心备课, 把英语教学活动中涉及的德育方面的词语和话语总结和挖掘出来, 在一定程度上给予小学生德育培育。

例如:在进行七年级英语教学活动时, 会遇到很多文明用语“how are you, fine, very good”等, 这些提醒着小学生在我们日常的人际交往中要用礼貌用语对待别人, 让对方在与自己的交往过程中感觉到很温馨, 从而与对方交好。在体现互助友爱、关爱集体方面的用语有“What can I do for you?Let us help you.It ismy pleasure.”这些都告诉了小学生要主动去帮助别人, 这样别人才会帮助我们, 这个世界才会变得很美好。在学习方面有“What is that?We should do well in our homework.”这些启发了小学生要具有探索和求实精神, 只有这样, 才会学得越来越好。这些都要求小学英语教学在备课方案上要统筹规划, 认真分析里面包含的内容并能够与社会生活紧密地结合起来, 从而引起小学生的兴趣, 开展英语语言情景教学, 让德育教育贯穿于英语教学活动的全过程。

例如, 教师把全班的学生分成几个学习小组, 小组分配的时候一定兼顾男女学生的比例, 教师可以创建一个问路的情景教学模式, 对小组成员的进行角色分配, 里面有交通警察、小学生、过路人、游客, 教师设置的情景是旅客迷路了, 一路问这个城市里的小学生、过路人、交通警察等, 这样小学生在此情景中就会学会“Excuse me, Can you help me, turn to right, turn to left, good bye, thank you very much”等用语, 同时他们也会明白在求助于别人的时候一定要很有礼貌地询问别人, 而且语气一定要委婉, 这样礼貌地在人与人之间建立了联系后, 也会使别人乐意帮助自己。通过这样的教学活动, 小学生在潜意识地形成了文明习惯, 会有意识地去实践, 最终也使小学英语课堂形成了和谐的教学氛围。

三、挖掘教材中的爱国情愫

英语教学活动不但让我们感受到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多彩的领域, 而且在英语教学活动背后还隐藏着浓厚的爱国主义情怀。例如在进行七年级上册Where are you from?的教学活动时, 教师借助于多媒体的教学平台, 把世界上众多国家的国旗展示在屏幕上, 让学生们去辨识, 这极大地调动了学生们的积极性, 他们会很积极地去认识, 而后教师继续点击屏幕将国旗后面的英语单词展现出来并配上语音, 这样学生就会不自觉地读出来并记在心里。最后教师把中国的国旗以最大的面积展示出来, 询问学生其国家后, 大声地告诉学生说“This is our country, China.”然后再让学生朗读“I am a Chinese student, I am from China.”这样就激发了学生对作为中国人的自豪感和自信心。然后趁机教师可以提问这个国旗的颜色, “What color is it?”然后告诉学生“There are five yellow stars on it. It is yellow and red.”接着教师又介绍了中国国旗的由来, 特别强调这个国旗包含了很多革命前辈的献血和汗水, 正是他们的付出, 才有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这样的情景就给学生灌输了爱国情愫, 使学生从此以后更加维护国家的荣誉和利益。

结语

上一篇:阶段教学反思下一篇:蔬菜车车辆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