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原点作文评语

2024-11-24

回到原点作文评语(精选15篇)

1.回到原点作文评语 篇一

在这无限宇宙之下,“原点”无处不在,可以是长城的起点的、黄河的源头,也可以是事物的根本。

回眸过去,早在2千多年前,汉宣帝曾制度一项保护鸟的法令,其令三辅毋得以春夏摘巢探卵。1975年12月,我国考古工作者在湖北云梦县发掘了2座战国到秦代的古墓中出土了大量秦代竹简。其中有一些竹简刻着内容的《田律》其整篇条文的大体意思是:从春开始,不准进山砍伐林木,不准赌墙林间水道,不到夏季不准入山采樵,烧草木灰,不准扑捉幼兽鸟幼鸟,或掏鸟卵,不准毒杀鱼鳖,不准设置诱扑鸟兽的网置和陷阱。以上紧令,到七月得以解放。这份《田律》紧令,不但保护植物林木鸟兽鱼鳖,而且还保护水道这确实是少见的珍贵的文献,可算得上是我国乃至世界最早的环境保护法了。

如今,江苏盐城老百姓发现家里水管流出来的不再是自来水,而是“农药”接下来是没有任何的通知,就开始断水大家只能从传言中了解发生了什么。数十万百姓到处找水喝。水污染事件发生后,盐城市全力调查,很快将原因查明,是位于取水口上游约11公里处的盐城标新化工共有限公司偷排污水所致,该企业生产精细化工,日用化工印染助剂等化工产品,还曾被评为盐城市十大标兵企业。我们在仔细想想树木、动物是不是离我们很远很远咯。

我国是文明古国,环保意识从古就有。但现在有多少人有环保意识呢?你们有没有意识到我们正在悬崖的边缘上徘徊,让我们展开心中已埋下责任种子,精心的护卫、细心的浇灌它,给它一个新鲜的空气和充足的氧料。那我们一定可以改变现有的环境,加油加油我们可以的。

2.回到原点作文评语 篇二

“原点”就是事物 (事理) 的起点, 是脱去了穿在事物 (事理) 身上的五彩外衣后而显露出来的事物 (事理) 的最原初状态。它最能反映事物 (事理) 的客观现状、客观规律和个性特征, 它以朴拙、本真、实在来彰显事物 (事理) 的客观规律和个性特征。它是人们认识事物 (事理) 的必然起点, 是人们揭示事物 (事理) 客观规律的核心原点。“原点”与“终点”是相对概念, “终点”是人们根据自己的思想认识在“原点”基础上融进自己的见解、主张和实践而形成的新的结果, 是“原点”的放大和增值。

德育的“原点”和“终点”, 分别是什么呢?我们的祖先早就清楚地告知了我们, 《礼记·大学》中“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不就是千古以来德育工作最佳的序列吗?在这个序列中, 德育的“原点”就是“正心修身”, “终点”就是“平天下”。但是, 长期以来, 我们把德育的“终点”亦即“平天下”作为德育的“原点”, 把诸如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热爱党、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等作为学校德育的重要内容, 而把真正的德育“原点”亦即“诚意、正心、修身”搁置起来。庄子说“万物有成法而不说”, 德育也有自己的“成法”, 也有循序渐进的客观规律, 想抛开“成法”而直接迈入“终点”, 那是违“成法”之举。因此, 作为中小学德育, 必须守“万物”之“成法”, 回到德育的“原点”, 只有扎实地彻底地做好“原点”工作, 后面的“齐家”、“治国”、“平天下”才会有坚实的基础, 才会有真正的“平天下”的内涵。

有了这样的认识, 我们还必须弄清楚“原点”德育的基本内容, 并在基础教育阶段努力把这些内容落到实处, 让学生真正“诚意、正心、修身”。“原点”德育至少应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基本内容。

其一, 衣、食、住、行之“生活德育”

衣、食、住、行的具体内涵有哪些?哪些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哪些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衣、食、住、行与人的发展是什么关系?它们与学生求知求学到底孰重孰轻?衣、食、住、行仅是人发展的物质依赖还是其原本就是人的素养特征?如果我们的教育工作者对这些问题缺乏科学的认识, 认为这些是不值一提的区区小事, 那我们的学生穿奇装异服、吃垃圾食品、站没有站相坐没有坐相, 就不足为奇了。学生的衣、食、住、行恰恰是我们德育质量的表现, 是我们教育“产品”的外显形象, 而外在形象所彰显的又恰恰是其内在素养, 是其人文素养的自然流露。

当今的中小学生会穿衣、吃饭、坐卧、走路吗?他们心中有衣、食、住、行的标准吗?他们在衣、食、住、行上的不良行为会自我矫正吗?答案多半是否定的。如果要追根溯源的话, 这个问题就会复杂化:我们的德育有学生喜闻乐见的教材吗?有符合中小学生认知规律的教材吗?教师会教吗?教师自己是衣、食、住、行的楷模吗?有对学生衣、食、住、行生活规范的考评吗?在学生的成长规划中, 它们占有一定的比例吗?如果这些问题的答案都是否定的, 那么我们的德育工作就只能费力不讨好。

其二, 自己动手、丰衣足食之“劳动德育”

当今中小学生普遍不爱劳动、逃避劳动, 以为劳动特别是体力劳动是“贱活”。这固然与几千年来“唯有读书高”的封建思想有关, 但也与现时学校的德育教育密切相关。

作为德育“原点”的劳动德育, 必须牢牢树立以下观念: (1) 劳动创造生活。生活之中的衣、食、住、行之每样物品, 不会从天而降, 只能从劳动中来。美满幸福的生活一定是靠自己辛勤的劳动而来。只有劳动的分工不同, 没有劳动的贵贱之分。 (2) 劳动就是生活。人们每天所做的重要事情就是劳动, 公务员、工人、商人、农民、教师等等, 绝大部分时间都处在劳动之中。让学生明白:劳动除了能获取报酬以换回生活物质外, 还能给予劳动者精神以充盈, 给予劳动者生命以价值。当一个人停止劳动而仅有报酬的时候, 他的精神就会渐渐空虚, 他的生活就会不充实, 他会更多的感到无聊与寂寞。 (3) 劳动创造美。劳动不是丑, 体力劳动不是贱, 劳动是诗, 劳动是画, 劳动是美。美好的生活、美丽的艺术、理想的追求, 无不从劳动中来。美的质量与劳动的付出是成正比的。丰收的田野是农民汗水的杰作, 动听的天籁是音乐家歌喉的杰作, 传神的图卷是画家妙手的杰作, 舒适的教室是学生汗水的杰作, 温馨的校园是师生汗水的杰作。如何使这些观念被学生认同并内化, 则需要做更多的工作。因为这只仅仅解决了什么是劳动的问题。如何在小学、中学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劳动教育, 也是一个相当繁复的系统工作。

其三, 仁、义、礼、智、信之“情操德育”

有人慨叹:当今学生不懂“感动”、不会“感动”!有人慨叹:当今学生不懂规矩、不识礼节!问题的症结之一就是对德育“原点”的忽视。中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孟子和董仲舒提出并完善的“仁”、“义”、“礼”、“智”、“信”这一中华伦理道德体系, 至今仍是德育“原点”之重要内容。孟子对前四者的解释:“恻隐之心, 仁之端也;羞耻之心, 义之端也;辞让之心, 礼之端也;是非之心, 智之端也。”董仲舒所提出的“守信”, 恰恰是现今学校德育的软肋。当然, “仁”、“义”、“礼”、“智”、“信”的内涵并不仅仅是“恻隐”、“羞辱”、“辞让”、“是非”、“守信”所能概括的。我们至少可以在这些方面对学生进行一些感性教育, 让他们懂得同情弱小、疾患、苦难、灾难, 恻隐生死离别、悲天悯人;让他们懂得荣誉与耻辱, 明白羞愧与廉耻;让他们懂得推辞谦让是美德, 舍己为人是美德, 先人后己是美德;让他们懂得善于明辨是非是智, 善于取舍利害是智, 善于去伪存真是智, 善于求真务实是智;让他们懂得“一诺千金”是信, “诚实坚持”是信, 守时践约是信……

几千年的中华传统道德教育体系形成了许多典型的成功教育案例, 也积淀了许多成功的教育方法。只要我们能联系实际, 吸取精华、剔除糟粕, 推陈出新, 就一定能找到适合中小学生的具体教学内容和方法。“仁”、“义”、“礼”、“智”、“信”的教育, 是德育“原点”中最难实施的基本内容之一。要实施这几个方面的内容, 要使学生真正能践行“仁”、“义”、“礼”、“智”、“信”, 要使学生的人文素养跃升档次, 并非一日之功, 不可能一蹴而就。学校德育教育的方法和艺术, 是成功的关键。

3.微软回到原点 篇三

在微软洽购雅虎事件告一段落之后,微软平台和服务部总裁Kevin Johnson的离职似乎成了自然而然的事情。

Kevin Johnson早在1992年就加入微软,这位有着16年微软职业生涯的老员工曾经和鲍尔默一起在微软的销售部门并肩奋战,一直是鲍尔默的心腹,甚至曾经被认为是比尔·盖茨的接班人之一。在2005年,微软将其原有的七个部门合并为三大部门,Windows和在线业务部门同时并入到平台产品和服务部门,Kevin Johnson也在此时被委以重任,担当Windows和在线业务部门的联合总裁。

当时,鲍尔默说:“通过将软件经验和服务经验合并在一起,我们将更好地迎合客户由于数字化生活和新的工作方式所提出的挑战。”然而,Kevin Johnson所领导的平台和服务部门虽然承担着微软转型的重任,但处于亏损的状态。而洽购雅虎作为Kevin Johnson战略中的一颗棋子,却也并未取得如期的效果,KevinJohnson所承担的压力可想而知。

重组

时隔三年,微软在证明了Windows业务所遭遇到的挑战以及在线业务的失利之后,不得不重新做出选择,回到原点——将微软旗下核心部门“平台及服务部门”(PSD),分拆为windows/Windows Live及在线服务两大部门,直接向微软CEO鲍尔默汇报。于是,KevinJohnson的离职成为微软转身的一部分。

在微软的历史上,类似这样的结构调整,并不是多大的新闻。微软一直在对旗下的两条线:视窗业务与在线业务——进行动态的调整。这两条线有时候平行,有时候交集在一起。因此,如今微软重新分割Windows/Windows Live及在线服务两大部门,也将不会是两条线变化的最终版本,而也只是这个动态过程当中的一部分。

Windows和在线业务部门的分分合合,也从微观层面折射出微软的焦虑。2008年第三季度财报显示,微软在线服务业务部门营收为8.43亿美元,运营亏损为2.28亿美元,去年同期运营亏损为1.71亿美元。同时,微软在视窗业务方面面临着空前的威胁。尽管微软已经售出了1.80亿份Windows Vista,但这个新的操作系统依然饱受诟病,这无疑也为苹果等公司开启了一扇机会之门。

于是,微软决定分拆视窗和在先服务业务。“新的组织架构将具有更多的敏捷性,分别瞄准两个竞争非常激烈的领域。”鲍尔默说。

Johnson的离开可被视做微软在互联网业务失利的自然反映。目前微软的互联网业务前景并不甚明晰,在Google逐渐巩固其在互联网业务的市场地位的同时,微软却逐渐失利,而联合伊坎竟购雅虎股权的失败无疑也为微软的在线业务蒙上了一层阴影。

正如高科技产业独立分析师沙琳·李表示,“在过去的两年中,我一直对Windows Live、MSN和Windows之间的区别感到困惑。这些产品没有产生协同作用。”将平台和服务部门拆分为两个部门对微软来说也许是个好的信号,这表明微软的互联网战略更为清晰。

持久的战略

“雅虎是一个战术,而不是战略。”日前,在一封写给微软员工的宣布平台与服务部门重组的内部邮件中,鲍尔默如此说道,“我们希望加强搜索市场的份额,为广告主创造更大的空间,雅虎将帮助我们更快的达到目的。但无论有没有雅虎,我们都将按照既定的目标前进。”

鲍尔默无疑是在重申一直以来都在强调的“软件+服务”架构,如今,这个战略已经成为微软前行的指南针,视窗业务与在线服务并行不悖的两条腿走路,按照既定的方向运行。所以无论是洽购雅虎,还是将Windows和在线业务部门重组,微软的目的都是为了加强其在线业务这一条腿的力量,为日渐衰落的另一条腿——Windows寻求支柱。

鲍尔默的邮件也暗示,洽购雅虎股权的短暂失利并没有影响到微软的长期战略。微软在在线业务方面的投入依然不遗余力。就在竟购雅虎陷入僵局的时候,微软在最近的公司业绩分析会议上宣布,将对互联网服务业务追加数亿美元投资。鲍尔默在这次会议上用一张幻灯片指出,对互联网服务业务的投入会一直以目前占据微软营收的5%到10%的比例进行,直到微软获得更为重要的市场份额。

除了继续加大投入,微软也在寻求新的在线业务的经营方案。7月25日,就在宣布微软洽购雅虎结束的当天,鲍尔默宣布,微软将加强与Facebook的合作,在Facebook当中使用微软的在线搜索技术及收费胜链接,作为微软互联网广告的必要组成部分。

终结windows

当然,微软并没有顾此失彼,在加强在线业务的投入的同时,微软也在传统的视窗与操作系统领域寻求跑得更快的 “新拐杖”——但即将在2010年面市的Windows 7并不是终点。对微软而言,Windows 7也许只是解决WindowsVista目前所遭遇到的坎坷的润滑剂。

目前,微软已经展开了一个名叫“Singularity”的项目,据称能解决目前操作系统所遇到的各种缺陷。微软并没有公开“Singularity”更多的详细信息,但作为这个项目中的一部分——“Midori”操作系统,也许透露了一些细节。“Midori”是一款非Windows的、以互联网为中心的操作系统,在很大程度上独立于本地应用和硬件配置,旨在为Windows被淘汰做准备。

有意思的是,“Midori”项目的总领导人是曾经被传言的比尔·盖茨的又一接班人Eric Rudder。致力于研究微软的记者Mary Jo Foley在其著作《Microsoft 2.0》中透露,MidoriE经被置于微软首席研究与策略官Craig Mundie的策略羽翼之下。负责此次Midori的研发人员都有着多年的经验和很高的职位头衔,他们扎根于自己的所在地,正在像过去那样兢兢业业地编写代码。

虽然微软并没有公开“Midori”的面市日程,但显然这将是一场漫长的充满风险的、耗费大量人力、财力、精力的研发之旅,同时对于微软来说无疑是一个痛苦的“自残”行为,因为微软不得不打破沿袭了23年的Windows传统,重新切割原有的核心产品线,来一次浴火重生。

回顾微软在历史上夺取市场地位一贯的行事风格,我们发现:微软只有在产业方向清晰时,才会一举投入力量,占据霸主地位。但如今,这种一贯的“后来者居上”的思维模式,在微软的互联网服务领域,是否能取得一如既往的胜利?

4.回到原点作文 篇四

经过无数的粉饰,尽管此刻光彩夺目,你却不是真正的美人。或许,真的是在这“光鲜亮丽”的社会中生活了太久,我们已经渐渐忘却最初的自我。学会了伪装,学会了掩饰……也许你表面看上去依旧保持着灿烂的笑容,殊不知内心的泪河已经泛滥成灾。

我们已经不了解自己,“盲从跟风”现象就是最好的凭证。智能手机原本是一种科技进步的表现,人们可就是为了满足一点虚荣心,争相去买苹果手机,愣是把高新技术的“苹果”变成了货真价实的炫富产品。难道拥有一部苹果手机或者一部平板电脑,你就真的变成了“有钱人”吗?不!此时此刻,你的内心已经无限贫瘠了,而你也终将离自我远去。

云烟过往在眼前依稀浮现,童真的美好却渐行渐远。有人说生命的初始状态是最美好最纯洁的。的确,那时候,我们刚刚睁眼看这个世界,尚未真正的融入,心中所占一方土还保持着美好洁净。无论是对爱好的执着,还是对于厌恶的反抗,都是真正个性的展现,每个都被我们印上了纯真的印记。而现如今,我们长大了,愈渐成熟。每一日的生活不是充斥着各种谎言,就是被假象所围绕,哪里还有“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这样的可爱之举。对一切事物都不痛不痒,不闻不问,这又是怎样一种可怕的状态!实质上,我们的内心也时常会呼喊着不要,但是终于抵不住一个虚善外表的“甜蜜”伪饰。如果这是所谓的成熟与稳重,那么这样的长大,我宁可回到可以“知无不言”的童年时代,回到我的原点。

其实回到原点,无疑就是找到自我,张扬个性。褪去一层层伪善的外衣,做真正的自己,流露出本我的真性情,展现出自我之心。庄子在《逍遥游》所阐述的“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就是要去做一个真实自然的人,不在意任何功禄名利,也不去追求什么物质的满足。而当我们真正地卸去妆容,做到这些,我相信你一定会发现自我正隐藏在内心深处并且能够重返本真,回到原点……

5.回到原点作文600字 篇五

是谁,在此刻上路,去和秋天提前约会。是失落的人儿,或是他的心。渐行渐远,雨也渐停。月亮又露出了笑容,月光照在小路上。只见一行行残留的足迹,陷入了岁月的漩涡。

早已忘怀约会的滋味,或许,我们此时此刻置身于同一个雨夜,正在抬头仰望天空,唯独无语问苍天。

无论何时,我的心依旧在急促地跳动着,咚咚,咚咚,咚咚窗外屋檐下的雨,也滴嗒作响。

心雨相合一声,一声,一生。

这一夜,一个人伫立于窗台前。黑夜,你对着我,徐徐绽放。在那一刻,我仿佛闻到了花朵的清香,沁人心脾,叫心微微荡漾。

多想此刻站在西湖之上,静静地凝望,楼台中的你,轻轻地依附着窗,长发被风轻轻地撩起,素衣微颤。你的明眸,含情脉脉。

你用最温柔的目光望着我,话音低回,袭耳入心。群下的水,慵懒地流淌着,鱼儿摆着尾,聚上水头,安安静静,眨着眼睛,如隐没的星光,那么晶莹,一抹笑,也悄悄地,挂在了,弯月上。

你的声音很好听,像陈旧的爱情故事里的风铃,你俏立在白色的小木屋前,脸上游离着太阳的光彩。你在这光彩里醉了,脸如黄昏那样让人舍不得却又神秘。你躺在空气里,轻抚着时光,时光像个孩子,依偎在你怀里。

叮当,叮当,风铃被轻轻吹响。叮当,叮当,声音传到了远方,远处有一个人正在把你怀想。叮当,叮当,声声敲在他的心上。

或许,这一切终究只能用来回忆罢了,就像逝去的时光不复返。时间可以把一切都深深烙印在心头,也可以把一切淡漠为一杯忘情水。

6.回到原点 精彩无限 篇六

镜头一:上课伊始,老师请孩子们想象吸烟人的肺是什么样的,学生无一发言,于是老师展示黑肺图片,但全场仍然沉默,气氛沉闷。

镜头二:请同学探究为什么戒烟这么难,只有两个孩子勉强说出了理由。

镜头三:老师以戒烟版宋词“钗头凤”结尾,教师慷慨激昂,逸趣横生,学生却朗读困难,不知所云。

……

思考:为什么老师课尾“钗头凤”那么艺术化的“完美”表达,却没有引起学生的共鸣?为什么关于戒烟难原因的探究活动,学生难以寻找到探究的生长点?为什么本该充满冲击力的肺部图片,学生竟然没有想象的“空间”?难道是“拒绝吸烟”这个话题对于小学生来说难度太大?但是,当Y老师第三次执教此课时,以上尴尬之处竟然变成了课堂亮点,显然原因不在于此。作为共同参与磨课的老师,欣喜之余更多的是反思。三次修改,其实内容变化不多,但是效果迥异。

我发现,第一次、第二次的教学始终还是以教材、以教师出发来设计教学,当第三次回到原点,一切从学生出发时,教学才真正迈入新境界。山不过来我过去,学生是山,教师就是那个攀登高山的行者,妄想山移到自己身边,那是我们一开始犯的错误。只有改变观点,我去“就山”,旅途才真正风光旖旎。

那么,作为登山者,我们采用了哪条小径呢?以下策略便是我们的探索之道:

一、让老师站对姿态

听任何一堂课,我们总能借课的设计和实施,看到其背后所隐匿的执教者的理念。其实,就连教师在课堂中的姿态,也是内心理念的外在表达。对于教师而言,以何种姿态去面对学生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姿态无言地“述说”着教师的课堂理念,姿态深刻地决定着教师的关注所在。可以说,只有找对姿态的教师才能把准学生的脉搏,它是“读懂学生”的立足点。试看以下两个改进的细节:

细节一:因为“低”,所以“高”

原先Y老师以戒烟版宋词“钗头凤”结尾:“本国烟,外国烟,成瘾苦海都无边……”教师觉得该词幽默有趣,但是学生却连朗读都有困难,更毋谈会心一笑,深入理解。此时,老师以一种“告诉者”的姿态进行教学,孩子只能“仰望”。后来,老师抛弃“钗头凤”,改成让孩子看国外那些恐怖的香烟包装,并提问:“老师弄不懂,为什么国外的香烟要包装得如此可怕?”学生振振有词地告诉老师,那是为了提醒吸烟者香烟的危害很大,教师连作“恍然大悟”状。从“钗头凤”的高度下降到“外国香烟”的包装,孩子对学到的知识进行了总结,教师的角色也进行了巧妙的转换。此时,老师没有成为一个智者,但是学生却在他的退让下光彩照人。

潘石屹说:“在很多情况下,你可以变得没有对方那么有才华,没有他明亮,因此你的幽暗衬托出了对方言论中的优点。”这句话表达了一个真理,即老师不要在课堂上站得太靠前,把位置让给学生吧!收敛一些才华的锋芒,给予学生发挥的舞台,这才是“从学生出发”。只有把自己放低了,学生才会“高”起来,聪明的老师有时也会适度“变傻”,退让之间,为师的诀窍尽显。

细节二:只有“关注”,才能“吸收”

“说者激情四溢,神采飞扬,但别人却未能听懂他的意思,他表达得很成功,但是交流却不一定有效”。很多时候我们误解了教学的本质,以为老师说清楚、明白就是教学的成功,但我们往往会发现,教师的表达或许无懈可击,但学生的疑问却没有消除,教学对话的触点还是倏忽而逝。只有关注学生能吸收多少,愿意吸收多少,能够消化多少,教学才会有实效。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到课的所有细节,而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中作出相应的变化。”这种变化就是教师“目中有人”的真切流露。老师怎样站对“姿态”,不同的老师、不同的个性可能会有不同的理解,但只要从读懂孩子的儿童视角出发,自然殊途同归。教学是门艺术,也是技术,姿态为教学奠定了基调,仅有这些还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还需要把准学生,这更需要教师加强对孩子的理解。

二、让教学“把准“起点

只有起点找对了,才能算真正读懂了学生。每个孩子都带着已有的知识、经验、思考、灵性、兴致参与课堂,因此,在人与人的互动中,只有把学生原有的生活激发出来,思考呈现出来,通过碰撞、交流,展现智慧的浪花,多姿多彩的课堂状态才能生成。

三、让内容找对形式

我们说,内容是静态的,形式是动态的;内容是逻辑的,形式是个性的;内容是历史的,形式是现实的。佳课的秘诀,最终全在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结合上,没有内容,形式无从谈起,没有适切的形式,内容难以产生吸引力。无疑,第三次教学能够取得成功,主要是内容与形式的处理与把握上有了进步。

仍以“说说我家的抽烟故事”为例,如果只是停留于几个孩子聊聊爸爸的故事,那还是缺乏课堂吸引力,如何在这“故事之旅”中增加“山光水色”,有机达成目标呢?我们来看老师的策略。

可看:“如果你的亲人抽烟的请举左手,戒烟成功的请举右手。”老师别出心裁地采用了举手的形式反馈“我家的戒烟故事”。一则方便教师掌握学生家人的抽烟情况,给孩子一个非常直观的印象:原来抽烟的人有那么多。二则可以直接知道哪几个家长戒烟成功了,方便教师调控。“这哪里是一只只手,分明是一个个被痛苦烟瘾折磨的灵魂,被二手烟深深毒害的孩子。”老师的一番总结最能彰显采用举手形式的初衷——抽象的内容采用直观的形式使课堂张弛有度,形象生动。

可感:抽烟故事的叙述精彩纷呈,一位女生谈到汽车上一个叔叔抽烟引发众怒的故事。教师没有停留于语言的描述,而是直接指着近处一个孩子道:“假如他就是那位叔叔,你能展示一下愤怒的眼神吗?”孩子的表演惟妙惟肖,愤怒的眼神恰似锋利的飞刀直插对方,引起哄堂大笑。直白的叙述采用演示感受的形式使课堂行进曲折有致,韵味渐入佳境。

可算:抽烟的危害是多方面的,于是,在一个孩子交流爸爸戒烟成功的案例后,老师索性请他算算爸爸不抽烟省下了多少钱。根据计算,爸爸一年省下了一趟新马泰的旅游费,十年就是一辆高级轿车。孩子们的齐声惊叹展示着他们受到的震撼。

“说说我家的抽烟故事”这类讨论式的内容,教师往往容易陷入你谈、我谈、大家谈的陷阱中。此处浓墨重彩、形式变化多端,我们分明发现了执教者那颗“读懂学生”的苦心,可作为处理此类内容的借鉴。

四、让情感拨动心弦

如果说姿态、内容、形式都是课堂成功的要素的话,那么“情感”应该作为串起这些要素的细丝,贯穿始终。惟有从学生情感出发的教学,教师才可以发掘动人心魄的教学能量。情感的发生遵循着一定的规律,教师运用得宜,课堂必渐入佳境。

陌生效应:课要上得曲折有致,关键是要适时、适度地制造陌生化效果。陌生化的教学设计,其要义是让学生在教学进程中不断产生认知冲突。认知冲突的产生,能打破学生原来习惯性的认知。学生的习惯性认知受到冲击,陌生化效果就产生了,这样课堂的节奏就会有变化,学生兴味盎然,学习情感被调动了起来。

期待效应:在情绪发生的过程中,一种情感的形成,不仅要依赖某一情境中反复出现的情绪体验的积累,而且如果引起一定体验的客体重复出现的本身含有新的成分,则这种重复出现不仅能改变情绪反应,而且还会由于有已形成的情绪经验而赋予情绪反应以稳固与深刻的特质。这就是说,情感的形成是一个体验积累的过程。事实证明,只有把孩子置于教学的出发点和核心地位,应学生而动、应情境而变,课堂才能焕发勃勃生机。

7.回到原点作文800字 篇七

“师傅,那西天大雷音寺相距甚远,要走到何年何月啊!俺老孙有腾云驾雾之本领,驾一筋斗云,一翻可至十万八千里远。要不我载你去吧!”孙悟空说道。

“我徒有那么好的本领,去西天也不用那么久,不用经历那么多磨难,多好啊!也罢也罢,那就赶快启程吧!”唐僧说着,便坐上了筋斗云。

唐僧便知,凡事不可一步登天,世事皆有因果定数,去西天必须要一步一步走着去,路再远,妖再多,生活再苦再累也要踏着一步一步走去。万事皆不可以只求结果而不要过程。没有九九八十一难,如何得真经,没有从原点开始一步步走,怎么会成功。回到原点也未曾不是一件好事。

魏、蜀、吴瓜分天下,汉室由盛至衰。三国年年征战,为的是统一天下。可这么打下去,又会有怎样的结果?还不是被外来者夺取。晋朝,一个崭新的原点。

天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自古以来的道理,但最终有回到一个原点,只有一个天下,百姓不再受征战之苦又何尝不好呢?一个安宁、和平、没有战乱的天下才是百姓想要的。这是一个新原点,是人们渴望的新起点。一切,又从这个原点开始。

生活中有无数个“偶遇”,或喜或悲,你我都不知道!但那么多的`“偶遇”又有多少不用从原点开始呢?或许这个“偶遇”会给你带来更多麻烦,使你要回到原点重新开始。得不偿失,为何又要他呢?

刚上初一那会儿,学校举办了演讲比赛,当时不知怎的,就参加了,准备稿子,背稿子,老师辅导,加上肢体语言,我不负众望拿了个一等奖,全场最高分。当时我很激动,可能因为刚到新学校,觉得脸上有光吧!大家都来祝贺我,我只是浅笑着。其实在我心里早就笑出了内伤,兴奋了整整一个星期。到后来,大家都渐渐淡忘了……

那次的成功在那时给了我极大的鼓励,但现在,我也已渐渐淡忘,我忘了当时我演讲的内容是那么,忘了我背稿子花了多少个通宵,忘了我在演讲时是多么的紧张,忘了……记忆已慢慢模糊,一切都回到了原点,其实,在比赛结果公布完那一刻,一切都已回到了原点,都已成过去,只是当时成功的喜悦让我冲昏了头脑,一时还未察觉罢了。我早就应该让自己回到原点。

回到原点,重新开始。只有早些从成功的喜悦中拔出,才能虚心的学习到更多的东西,从而让自己获得更多成功的机会。慢慢的适应着初中生活,早出晚归晚睡,每天都这样周而复始地,但我们能在这平凡生活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不平凡,才能早日从原点起跑,冲向终点,我们应该发现自己的优点,抓住一切能提升自己的机会,从而走向成功,虽说成功过后会回归原点,但每一次回归原点,都会发现自己积累了更多的经验,收获了更多的知识。

上帝一直非常眷顾我,给我非常多的机会,初一下学期,我接到老师的通知让我当升旗仪式的主持人。刚开始,我做得十分的不尽人意,我没有掌握好声音的力度,语速没有调整好,我知道,这都与我的心态有关,我一直非常担心,担心自己会做不好,会漏说什么,会……于是让自己达到了一个紧张的状态,后来,我尝试让心情回到原点,平静的对待这件事情,我不停地对自己说,我只要认真努力,就一定能行,于是,我越做越好,还得到了老师的肯定。

8.回到原点作文700字 篇八

我会带着我那单纯的心继续前进,我,仍旧只是个小孩。

小时候,会觉得这个世界很美好,觉得这个世界上不会有坏人,只要大人们给我们一颗糖就可以开心一整天。

长大后,才发现这个世界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美好,处处都会有坏人,需要我们谨慎的提防,大人们的糖亦不能使我们满足,我们开始变得虚荣、追求时尚,开始与人攀比,却不知道父母挣钱的艰辛。

接触了这个现实的世界,人也不知不觉变得现实,甚至变得麻木、残酷。我们变得没有了怜悯之心,看的路边的乞丐不会伸出援助之手,认为他们是骗人的。当在新闻里看到中国的同胞遇难,我们也会因为事不关己,所以对这些无动于衷,不会捐助他们。许多商人为了个人的利益,而不顾消费者的利益。我们变得不那么容易相信别人,甚至是我们最亲的亲人,抱着怀疑的心理,怀疑他会偷我的钱,怀疑他不是真心想跟我交朋友。

活在这么残酷的现实中,我的心开始跟着动摇,我,是否还能回到那个原点?

在这样的环境中生活真的好累,慢慢的开始迷失自我,提心吊胆的面对每一天。我讨厌这样,我只想像个孩子一样,有许多像‘吞了西瓜籽会在肚子里长出来’的天真烂漫的想法;我想像个孩子一样笑得没心没肺,跟人相处不会处心积虑的为了什么;我想像个孩子一样得到一颗糖就会很满足,很开心;我想像小时候一样认为这个世界还是很美好的;我想像小时候一样愿意相信身边的人。

我相信只要我怀着那颗单纯的心,它会带我回到原点,就像小时候一样。

我要变得更勇敢,我要回到原点,不管经遇什么,我仍保留单纯的心,让自己活得不那么累,像个孩子一样天真。

9.回到写作的原点 篇九

什么样的作文是好作文呢?首先要搞明白内容和形式的关系。内容是“锦”,技巧是“花”,没有内容之“锦”,技巧之“花”将焉附?“锦”上添“花”,才是好作文。好作文不是一成不变地复制生活。真,是基础,是“璞”,琢之方成“玉”。

所以,一定要回归生活写作文。真人真事真感情,真话实话心里话。多写自己经历的事情,最好是刻骨铭心的,难以忘怀的。亲身经历的,新鲜独特的,与众不同的,就有一种如鲠在喉、不吐不快的写作冲动和表达欲望。真情实感有了,才会让人眼前一亮,怦然心动,过目不忘。而脱离生活,胡编乱造,就是坏作文。遗憾的是,这也是孩子作文问题最为常见的—景。

那么,怎样引导孩子们写出好作文呢?我的初步思考是:

摆正方向,明确要求。符合题意,中心明确,内容充实,感情真实;符合文体要求,结构完整;语句通顺;字迹工整。对教育基层来说,这个“基础等级”二类卷的要求并不低,但应是起步阶段师生努力的方向。学生作文不能等同于文学创作,而且,实用文体的写作,比文学创作更重要。七年级学生写记叙文,首先,写好一件事,写好一个人。先学会走路。

先写后教。孟子云:“能与人规矩,不能使人巧。”写前,我不指导。指导多了,怕束缚孩子手脚。(当然,这也不是绝对的。若题目较难,我会让大家先议议)再说,考场作文,你能写前指导吗?没有前指导,孩子作文中会出现较多问题,但没关系,可以写后再讲评。出现什么问题,谈什么问题。后指导能对症下药,更有针对性。所谓“吃一堑,长一智”“从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爬起来”,孩子们对什么是好作文,什么是坏作文的感受才会深刻。

一文两稿。根据第一稿后老师的评语进行修改,再撰写第二稿。之所以一文两稿,我是基于这样的认识:好作文是写出来的,更是改出来的;只有在写的过程中才能学会写,写着写着你就会写了,写着写着你就爱上写了。这也是从自身写作实践中得出来的。

以上只是一种构想,一种思路。我还没有想太透。实施起来我是摸索着前行,两条腿走路:一是作文打假,一是走进生活。在根源——命题上就尽量杜绝坏作文的萌生。

下面是前三次作文的题目和部分习作。需要说明的是,后面所附以成绩中等孩子的习作(第一稿)为主,因为这能较客观地反映作文打假的效果和产生好作文的过程。把A生教成A生,不是成绩,把B生甚至C生教成A生,才是成绩。

第一次作文内容:第一单元写作实践二

古人说:“乐莫乐兮新相知。”你步入了中学时代,有了新的老师,认识了一些新同学。相识是人生的缘分,是彼此交往的开始。选取一个你最难忘的相识瞬间,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作文,描述当时的情景和你的心情。

这是教科书上的题目。作文中最大的问题,就是——假!说假话、唱高调、喊口号、套模板……孩子们在还没有学会作文之前,就已经被引上了歪门邪道。有些孩子之所以“学坏”,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久陷应试作文的泥沼,师生对“坏”已经浑然不觉,到了不辨好坏的地步。正如清华大学附中王君老师所说:“如果一个老师长期只关注应试作文,只关心如何骗得好分数,他的文字审美能力也会弱化,也会迟钝。”作为老师,不能为了让孩子考场作文侥幸多得几分就去做这种自残的事儿,这是教育者良知和伦理的底线。老老实实地教学生把记录描写生活的本领练好,才是正道。

讲评时,也不得不对坏作文做个透视。如,有一些孩子写的内容是升入初中的第一堂语文课,与我这个老师的“相识瞬间”。奇怪的是,所写内容我怎么根本就不知道呢?这不是睁眼说瞎话吗!看来是习惯使然了。在作文中说假话(虚构也不等于虚假),我是深恶痛绝的。作文也是做人!其他则较多过度抒情,空洞无物,假话空话大话套话废话充斥全篇。如,A生:第一段升入初中的心理,第二段学校环境,第三段教室环境和陌生面孔,第四段班主任外貌,第五段学习决心。“相识瞬间”在哪里?B生:第一段认识一个新同学,第二至四段寻班之旅,第五段见到同桌,第六段同桌外貌,第七段互通姓名,第八段去搬新书,第九段(最长)同桌搬书,第十段同桌姓名。足足有三页!你写作的时候肯定认为自己的作文内容充实,但老师很遗憾地告诉你,恰恰相反。第二至八段一带而过,充实第九段,才叫有内容呢。不少孩子连选取印象深刻、难以忘怀的素材都做不到,更遑论通过叙写独特的情景和对话,表现“相识瞬间”的情感反应或心理变化。

看来,孩子们并不知道什么叫好作文,什么叫坏作文。对于作文教学来说,还有比这更严重的事情吗?于是,我就以课文为例子,尽力打通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的通道。如,在七年级上册前三个单元的学习中,我们对《秋天的怀念》段落顺序的质疑,对《羚羊木雕》课文和原文的臧否,对《荷叶母亲》的求疵,对《王几何》的指瑕,对《天净沙·秋思》插图的求真……入选教科书的作品,也有经不住推敲的呢。不好的文本就教你看出它的不好来。收效还是有的,从孩子们的日记中就可见一斑。

为了下次再下次少出现甚至不出现坏作文,纠正虚假的文风,必须进行作文打假!之后的写作,教科书第二、三单元写作实践的题目,就没再用(用作日记的写作方向),拟了如下题目,目的就是作文打假。

第二次作文内容:给妈妈写一篇小传

先采访自己的妈妈、外祖父、外祖母、舅舅、姨姨、爸爸乃至妈妈出嫁前和出嫁后的邻居,还有她的同学和同事等,从而更深刻地了解自己的妈妈。然后,在采访的基础上,给自己的妈妈写一篇小传。

七年级的小孩子真的能写出像样的人物小传来吗?同样没有写前指导。作文中出现了这样的问题:不符合写作要求;外貌描写模式化——全班的“妈妈”几乎成孪生姊妹了;内容空洞,如,“妈妈”的生平事迹成了次要的,而抒发和突出妈妈的“慈爱”“伟大”等倒成了最重要的——事件本身才是表现文章主题之所在啊;滥情、矫隋,如,“啊,妈妈!我会永远孝顺您,爱您的!”生活中谁会这样和妈妈说话?先学会说自己的话,把自己的话说好,这非常重要!模板化,如,有好多孩子开头即引用《世上只有妈妈好》《游子吟》…一主要问题,还是内容,一个班83个“妈妈”区别不大,下雨来学校接我,夜晚送生病的我上医院……这些小学就写滥了的素材再度上演!而且,符合文体要求吗?——同是“内容属实”(要求孩子妈妈签的字),也还是有优劣高下之分的。思维方式很重要,要避开老生常谈、人云亦云,关键还是要写出“不—样”来!写出“这一个”来!但是,与第一次作文相比,已经出现了可喜的变化:有了一些生活的滋味、生命的体验和生命的质感。还真有一些略具雏形的人物小传呢,虽然血肉丰满还说不上,但已是十分难得了。

讲评课:再读相关课文,弄清什么是“传记”;各层次习作展示;交流,讨论“写什么,怎么写”;升格建议:明确要求,优化素材,框定格局,删多余,补阙如……然后,再写二稿。

在交流、讨论的环节,孩子就说:写妈妈,要尽量用上一些好词好句。看来,被“教坏”的程度还真是不轻呢!我说,的确,句有“好句”,有“坏句”——病句就是坏句。词也有“好词”“坏词”之分吗?哪个词是“好词”,哪个词是“坏词”?谁能举个例子?贬义词也不是“坏词”啊。词,要看怎么用,用得好就是“好词”,用得不好就是“坏词”。再说,假设词也好,句也好,但是,如果没有思想,没有情怀,就算堆砌了满篇的“好词好句”,这样的作文,那也不过是锦绣的垃圾啊。

看来,根本原因在于访谈的工作做得还不是很到位。鉴于此,下次命题,加大点力度。

第三次作文内容:自己去挣一元钱

自己去挣一元钱。不缠家长给联系;不拿家里破烂卖;不替同学写作业收钱…一总之,一定要用自己的劳动实实在在挣这一元钱。然后,把经过、感受等写下来。

可真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啊。我欣喜地看到,孩子的作文有了生活气息。事非经过不知难。这个写作任务虽然有一定的难度,但它是实用的,日后工作也能派上用场。它的导向是脚踏实地,而不是凌空蹈虚。批阅中,就有家长打来电话,夸赞自己的孩子懂事了,还感谢我这个命题的老师呢。看来,孩子们的收获是实实在在的。

下面分享几篇习作:

我的妈妈

刘文豪

我的妈妈是一个温柔的人。我很爱我的妈妈,她也很爱我。

妈妈出生在宋集村,妈妈小时候没上过几天学,认识不了几个字,现在连自己的名字都写不好哩!妈妈为什么没上过学呢?因为那时姥姥家没钱,家里经济太困难。

我的妈妈有一群小伙伴,她们经常在一起玩,她们爬树、游泳、捉迷藏,还有很多说不出来名字的游戏。

妈妈一天一天地长大了,她五岁时,家庭里又多了一个新成员——大舅。大舅的降世使妈妈家里的经济更加困难。因为大舅得了小儿麻痹症。为大舅治病,使得妈妈肩上的担子更重了。后来大舅的病终于治好了,但落下了后遗症,导致大舅的一条腿比另一条腿要粗一些。妈妈放弃了学业,开始在地里代替姥姥干活,由姥姥照顾大舅。

妈妈八岁时,姥姥又生下了一个孩子,她就是我的姨姨。这时,妈妈不但要下地干活,而且还要看管大舅。不过此时家里的条件好了一些,大家还勉强能吃饱穿暖。

大舅到了上学的年纪,由于这一年家里的条件好多了,姥姥就把大舅送去上学了。妈妈一点也不抱怨,那个时候,妈妈已经很懂事了,没有吵着去上学,而是在地里帮姥姥干活。每天放学,大舅也会去地里帮着妈妈干活,一干就到很晚才回家。

妈妈十一岁时,已经是一个漂亮的小姑娘了,但是没有文化。小姨也被送去上学了,妈妈一点也不怨恨。此时家中的经济已经好多了,因为妈妈错过了上学的年纪,而且也没有嚷着去上学,所以姥姥没让妈妈去上学。

两年后,小舅又加入了这个大家庭。而且刚上完五年级的大舅,也辍学不上了,因为家里的经济又不好了。妈妈和她的弟弟妹妹们在愉快中度过了这艰难的一年,家里的经济又恢复了正常。大舅也没选择继续读书,而是和妈妈一起下地干活。

妈妈的童年就是这样过去的。

简评

从结尾看,题目应该是“妈妈的童年”才对。小传可以选写人物生平的几个关节点。“童年”之后的经历哪怕是一笔带过,也应该有所交代,而不能只字不提哟。

我的妈妈

刘雪

我的妈妈,一米六的个子,短头发,经常穿着一件毛衣,一条格子裤,显得十分朴素大方。妈妈性格比较温柔,在外,总是听父亲的;在家,也还是不停地为我和姐姐操劳。妈妈经常出没的地方是厨房,她少语,默默地照顾我们的衣食起居。

她喜欢打太极拳。那天,我随妈妈一起去了北大桥的河堤,妈妈在那安静地练着,我在一旁看着。一会儿,她打累了,我俩便一同坐在石凳上。宁静的夜,明亮的星,她给我讲了许多以前的事。

原来,妈妈小时候的爱好是扔沙包,踢毽子。她经常邀着三两个玩得好的伙伴,去村东头,一玩便是一下午。回到家,太阳已经落山了,姥姥便会嗔怪妈妈:“你这坏孩子,怎么像男孩一样皮,跑到哪里去了?”妈妈便会匿笑而不作声。

后来,她小学毕业升入初中。初中的三年里,家里发生了很多事,妈妈迫不得已,上完初中便退学了。因为作为长姐的她,需要让弟弟妹妹读上高中。夏季,火辣辣的热,她依旧随姥爷农忙,我能想象得到这样的画面:汗珠大滴大滴地从妈妈脸上滑落,炙热的阳光把她的脸晒得红彤彤……

再后来,妈妈到了二十几岁,去工厂打工赚钱,通过李工的介绍,认识了我爸爸。爸爸和妈妈在一起工作,是同事。妈妈说爸爸人很好,待人也很友善、热情,很照顾她。最终,爸爸妈妈结婚了,在北京天安门广场拍了一张照片,回来办了几桌酒席,潦草地完成了终身大事。

没几年,妈妈生下姐姐,因当时是冬季,门前的河结上了冰,冻得像石头,所以取名叫刘冰。姐姐没多大,妈妈因工作原因,不能照顾她,把姐姐留在家,让姥姥一手抚养长大。后来又因厂里有了损失,妈妈便下岗回了家。没出两年,又生下了我。真巧,当时也是冬天,窗外下着纷纷白雪,所以又把我取名叫刘雪。妈妈应该也是希望我和姐姐冰雪聪明吧!

妈妈又有了一个做生意的想法,开一个农药店。爸爸也支持。说干就干,可是,事情总不像预想的那样顺利,生意冷清,一天根本挣不了几个钱。还好,随着时间的流逝,日子也一天天好了起来。开店的时间长了,远近都已经知道有这么一个店,生意便渐渐红火起来。每到农忙季节,店门口就停满了车,大大小小,活像一个小型停车场。妈妈尽管再忙再累,内心也是甜蜜的,欢喜的。

当然,不停地奔波劳累,也使妈妈的身体一天不如一天,她经常腿疼、腿肿,有时甚至都走不了路。脸上的皱纹也明显多了起来,皮肤开始松弛,头发也不像以前那么油黑发亮,渐渐有了白发,手变得粗糙起来。妈妈慢慢变老了,精神也大不如从前。

现在,她依然少语,为一些小事操碎了心。妈妈唠叨我,有时会让我反感,甚至还会有失礼貌地跟她顶嘴。但我知道,我做错了。我应该珍惜跟妈妈在一起的每一天,不要等到失去了才感到后悔,才感到无奈。

简评

娓娓道来,情真意切,像轻轻飘来的深情的小夜曲。讲述往事的情景和氛围营造得好,读后,眼前似有淡淡月光,潺潺流水。结尾若能再回到开头的情景,首尾圆合,也不失为一种选择。过渡语“后来”“再后来”删掉也未尝不可。

自己赚的一块钱

黄峥

怎么挣一元钱?我觉得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去捡垃圾。

离我家不远处有一废品收购站,于是我决定捡点垃圾去卖。我便从家里拿了一个塑料袋跑到楼下寻找可以卖钱的垃圾。

刚开始挺幸运的,我刚走到楼下就看见一个阿姨扔了一个纸盒子,这当然就成了我的战利品了。捡废品也很容易嘛,我心里想。装好纸盒子,我又开始寻觅起来,可是找了半个小区却再没有找到能卖钱的物品了,而且还有几个老奶奶用异样的眼光看着我。她们可能把我看成小偷了,可怜啊我,为了挣一块钱我认了。

正在这时我忽然看见前面有一个小孩在喝饮料,他手里的饮料瓶也值几分钱吧。于是我偷偷地跟着他,等他扔了我就拾瓶子。可是他喝得好慢啊,我又不敢吱声。此时感觉自己就像谍战剧上演的跟踪一样。后来他终于喝完扔了瓶子,我马上飞一般地跑过去捡起瓶子,就像是怕别人抢走似的。嘿,又挣了几分钱!

在小区转悠了一上午,拾了四个瓶子和一些纸盒子,纸盒子居多。拿到废品收购站,人家算了算值九毛钱,最后却给了我一块钱。

拿着自己辛苦挣来的一块钱,心里十分激动,我帮陕十二岁了,还是第一次自己挣钱。虽然只是一块钱,却是我自己辛苦劳动换来的,同时也感受到父母挣钱的不容易。在以后的生活中,我们不能随便乱花钱,因为每一块钱都来之不易。

简评

一句话入题,开头简洁。最有趣的是作者的心理描写,太生动了。为了得到一个瓶子,偷偷跟在别人后面,居然还把自己想成了一个谍战人员。为捡垃圾挣钱也是太拼了!好玩!

自己挣的一元钱

刘宇航

今天上语文课时,老师给我们布置了一篇作文:自己安排时间,去挣一元钱。一定要用自己的劳动实实在在挣这一元钱。然后,把经过、感受等写下来。

这可犯难了,怎么去挣啊!妈妈说,可以去发传单。这个主意不错,于是,我便利用周末的时间去“挣钱”了!

可是,我也不知道哪里有发传单的,找了半个多小时也没有找到,正当我心灰意冷时,突然看到了圆通快递公司。有办法了,我可以去这里“上班”嘛。不过,他们会不会不要我呢?我在门口犹豫了好长时间,最后鼓足勇气怀着忐忑的心隋走进去。里面有位大姐姐,她看见我,便笑着问:“有事吗?”我告诉她:“我们老师让我们利用周末的时间,靠自己的能力来挣一元钱。我可以来你们这里做点什么吗?”那位大姐姐说:“体验生活啊!不过,你要去问问我们老板同不同意。”她向里面指了指。我喊了声“叔叔”,并把事情告诉了他。他微笑着操着南方口音说:“欢迎你!”我悬着的心这才放下来,找个工作真是不容易啊!

刚开始工作,门外便来了一辆车,几个人便七手八脚地把上面的包裹运下来。然后,那位大姐姐一边抽出里面的单子,一边告诉我:“你看,用一只手伸进去,另一只手拉着这一头,使劲一拽,里面的单子就出来了。”我便迫不及待地想试试,可是看着简单,做起来并不容易啊。上面有胶黏着,一拽就容易撕烂。大姐姐说:“练练就熟了。”就这样一车干完另一车又来了,我的动作也娴熟多了。单子都搞定了,大姐姐又给我一支笔,让我写类别。她告诉我,盒装的写“渔具”,袋子、包裹写“鱼食”。我写了将近一个小时。写完后我才发现,这里的每个人都在忙碌,因为这些工作必须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干完,发车的时间是不可以变的。我第一次知道,原来快件送到客户手里之前,还要有这么多工序。这时老板走过来跟我说:“小朋友,你很用心,干得真不错。”说着递给我五块钱,我只要了一块,因为我事先说过只要一块的,不可以不守信用。

我跟他们再见后,怀着无比轻松而又愉悦的心情走了出来。我这才感觉到腿有些麻麻的,脖子也疼。回到家,我把这一元钱珍藏了起来,因为这是第一次靠我自己的双手努力挣的钱。这次“打工挣钱”,让我知道了:花钱容易,挣钱难。我以后一定不会乱花钱了,因为那是父母辛辛苦苦才挣来的!

我挣了一元钱

梁冰

星期六下午,我在街上看见一些发传单的人,我就想起了老师布置的作文——自己去挣一元钱。要不我也去发传单?于是我就一家一家地去问。唉!都说不需要!我就想,不一定非要发传单啊?我问:“需不需要帮工啊?”问了好多家了,实在是太累了,我准备再问最后一家,没想到老板真的用我了!

当时的第一想法就是这个老板真是个好人!这是个坚果店,叫“百味坊”。老板让我把坚果装到袋子里:开心果三袋,松子两袋,腰果一袋,核桃两大袋,夏威夷果四小袋,紫皮核桃一袋。老板给我说的时候我感觉脑袋里有好多种坚果在转圈。老板还告诉我开心果和松子要挑一下,把单独的果仁和壳挑出来,还要把坏了的坚果挑出来,然后就可以装袋了。我心里想,这还不简单?我肯定能做好!但偏偏就不如意,我又挑又拣地装着松子和开心果,挑得差不多了,就装进袋子里了,可老板一眼就看出里面有果壳,就又检查一遍,发现有五六个果壳。我傻眼了,我觉得挑干净了呀,怎么还有这么多壳?于是装下一袋时,我就反复地仔细地找,这时老板过来检查,一个也没挑出来,这让我欣喜若狂!接下来竟又出岔子了,在我正高兴的时候,一不小心,松子散了一地。唉!真头疼,只有一个一个地捡了。等捡完了,天也黑了,我也该回家了,在临走的时候,老板给了我一元硬币。在回家的路上我情不白禁地把那一元硬币拿出来看,感觉人轻飘飘的,钱沉甸甸的……

自己挣的钱,感觉就是踏实啊!钱,都是来之不易的。老师布置的这篇作文应该是为了让我们明白这个道理吧!今天,我也确实领悟到了。

简评

10.以回到原点为题作文高二 篇十

以回到原点为题作文高二1

时间滴答滴答地在流逝,放眼过去,留下过太多遗憾和错误,从心底间涌出一声感慨:请给我一个回到起点的机会。

人生有很多个起点,在这条宽宽短短的起跑线上,发生过太多争执。曾经的一味坚持,如今却是太多后悔;曾经的天真愚昧,还真的无悔了吗?

破开记忆这条封锁线,回首望望这些事儿。

那些最多的记忆,是关于母亲的。“我就要我行我素,你管不着。”现在看来,这是多么一句可以使人心碎的话啊。虽然不华丽,却一定是“光彩照人”的呵,直照到那难以到达的内心深处。这是为一件心爱的衣服而起的争执,那时的我,是多么地刺痛父母的心,这就是所谓的坚持吗?不,这是愚昧,这是无知,是最愚蠢的人才会说出的话。现在,再平下心来“赏析”这句话,最多还能体现出无知罢了。想着多年来对母亲的语气,真的只有“悔”字,我悔那些年对母亲的漠不关心,悔那些年对父母的辛苦冷眼旁观,更悔我会从嘴里蹦出如此深入心扉的话语。悔啊!悔,你怎么就没有解药呢?

太多的记忆封锁在背后,走在前头的我,只有留下无穷无尽的遗憾。唉!面对时间的流逝,真的无言以对,为什么时间不会逆流呢?为何我没有回到过去的机会呢?但是回到过去又能怎么样呢?一幕幕刻骨铭心的事,早已发生;一段段刻骨铭心的话,早已说出。

真的给人生留下太多遗憾了!

如果可以,我别无所求,只求能给我一个回到过去,回到每一个起点的机会,因为只有这样,就算已经无法挽救,我也可以在一条条跑道上看到曾经的自己,曾经的话语;也好在今后的道路上,对父母,还完这份感情的巨债;也好在今后的起点上,选择正确的道路。

如果能回到原点,面对前方的道路,我会做到:仰望星空,脚踏实地,仰望那颗属于自己的星,脚踏那条属于自己的路,然后一路的风雨兼程,不留下遗憾,也不留下后悔,只留下那个坚实而又能使自己无怨无悔的奔跑背影。

如果可以,请给我一个回到原点的机会,好让我更努力,更尽心地去奔那摆在前面的路,让我会向着那无悔的标杆直跑。

以回到原点为题作文高二2

生命像一朵自由行走的花,在明晃晃的阳光下,唱着歌,咿呀咿呀的前行着。一段青春,一曲旧时光,我们走过青春。锦年离殇,花开一地。从什么时候起,我们开始期待回归到最初的原点?

记忆中有一首歌,老式留声机在经历了苍桑岁月之中,依然在顽强的歌唱着,像极了我们在青春中不断破芽的小情绪,在斑驳的树影下,在无数个失眠的夜晚,我们会听它轻轻的哼唱着:它们在哪里呀,它们都老了吧?可如今,它已走过它的光辉岁月,早不如当初那样悦耳,甚至还会发出嘶哑的声音。偶尔有一次听到爸爸妈妈商量,说准备把它换掉,代替它的将会是更高级的音响,有着比它更悦耳,更动听的声音。我想,是岁月淘汰了它,还是它没有跟上青春的步伐?

时间是记忆最大的杀手,终有有一天,我们都会成为时间的过客,不留下一丝痕迹。然后,掩埋在尘世中,失去了当初那肆意飞扬的青春和永不磨灭的骄傲,那场为青春准备的盛大遇见,早就消失在人海中。好友曾经问我,人一生努力拼搏奋斗,到底为了些什么?是不是最后的最后我们都会放弃属于自己的原点?我笑着告诉他,我们都会回到最初的那个地方,一定会的。因为青春不会辜负那些追梦的少年。

偶尔翻来一张老相片来怀念,画面被定格在那一瞬间的美好,一张张笑靥若花的脸庞,仿佛是世上最美丽的风景,那有青春同在的痕迹,那有对现在执着的倔强,还有对未知的期待。可是现在相片中的人儿,你们现在在哪一个角落?有着怎样的心情?是不是也在遭遇困难之后,迷惘不知所措?是不是也会躲在被子里偷偷哭泣?哭过之后,还是继续前行?或许,任何的不如意,都是上天送给我们的青春礼物。它让我们因此变得强大,在这条成长的路上,每一天都会有不一样的惊喜。

是谁曾经说过,你想要的,不要着急,岁月终究会给你,我们只要走好我们的路。最后,我们会像薄荷一样的孩子,乘着七彩阳光,宛如三年之前,在这里呼吸着同样的空气,回归到梦醒时分不忘的原点。

以回到原点为题作文高二3

是什么悄悄地带走了昨天?是黑暗过后的黎明。是什么轻轻地吹落了秋叶?是春去秋来的风。是什么带回了远行的脚步?是心,归家的心。

没有繁华的夜景,只有天空点点星辰。没有喧哗的人群,只有婆娑的树影。这里,我原以为可以离开的这个地方。终究,我还是回来了。我还是回来了,回到心的原点。

离开,是必然。模糊记得家人送我到这里的终点站,直到我坐上带我离开的车,他们仍然在狭窄的车窗边向里探看我的情况。车开动了,他们还停留在原地,但很快便消失在我的视线里,汽车已将他们远远抛弃。至于那张张脸上的表情,已没有太多的记忆,许是我没留意。而今回想,他们该是如何的不舍。怀着无比的兴奋与激动,揣着美好的想象与憧憬,我离开了,潇洒地离开了。车窗外,那紧紧相连如绿毯一样的田野一闪而过;连绵的群山快速飞离,没有依恋,没有不舍。唯有兴奋。

辗转辗转……

不知道多少次的辗转,我又踏上了那片熟悉而又陌生的土地。

一切都变了,一切却似乎又没变。叶落了,拾起一片,在手心感受它的温度,水珠顺着那柔柔的脉络滚动,缓缓滴落在我的心上。

山岗上吹来柔柔地风,夹杂着泥土的芬芳。风吹红了天边的云彩,阳光躲进了山的背影,留下了一抹余晖洒在前进的路上。路,没有终点,有的话就是家。田野中劳作的人带着一弯灿烂的微笑,欣然走在路上,归家去。步伐不知不觉中加快了许多,家的声音似在呼唤我的归来。秋风吹动树梢,脚下传来沙沙声。

天渐渐地黑了,星光洒满了天际,弯月在云烟中游走。看着天空,步伐渐渐慢了下来,步子似是沉重了许多,满心的话,该如何说起呢?青青的秧苗终有一天会长成成熟的稻穗,自己,已经不是从前纯真的孩子。心中有事再难也要坚持下去,不愿再说让自己软弱的话,但真地好累好累。我害怕时间的流走,怕时间走得好快好快,越长大的内心越是孤单,越是无助。可当我贴近这片土地时,那不安不实的心终是变得踏实了。

叶又落了,一片,两片,三片……叶子覆盖住了树根的轮廓,摸着它历经沧桑的外表,可感知它的历程。明年的时候一切又将回到原点。自然的历程不会改变,只不过多了一份心灵上的认识。

一切回到了原点,终将回到心的原点。我爱的这片土地,它是我心中的原点,历程永远的起点。

以回到原点为题作文高二4

原点是一个点,一个小小的点,但是从这小小的点上,可以引出无数的线,通向无尽的远方,而每个人,都有一条独属于他自己的线,站在线上回顾原点,可曾想过回去?

回到原点,找寻曾经的快乐。

每当感到无聊时,就会想想同,以前无聊时,都会怎么办呢?去找小伙伴?去听一盘故事磁带?去看一本故事书?还是穿上妈妈的裙子想像自己是一个公主?曾经陪位我走了好久的游戏,如今看来,似乎有些遥远了,真的长大了吧!时间为我带来了很多,可也带走了曾经单纯的快乐,很少会再为了一件事情而傻傻地笑了,可生活,还是快乐点好。

回到原点,追逐曾经的梦想。

记得小时候,好多人的理想都是成为一名科学家,那仿佛是世界上最伟大的职业了。记得我小时候,也曾想着长大后要做一名主持人,做一名律师,一位法官,记得小时候,大人们都会问长大后想考哪所大学,哪位小朋友不是信心满满地报出清华北大的名字?后来,我长大了,看到了比以前更多,知识面比以前更广,而对待自己的梦想,却比以前,迟疑了不少,甚至连在纸上写下自己的梦想,都不知从何处下笔。那种不惧一切的自信也似乎已经很淡了,可生活,还是有梦想好。

回到原点,拾起曾经的美好。

曾经对“童年是无忧无虑的”这句话,嗤之以鼻,可是当成长到开始怀念童年时,才体会到这句话的精髓,很喜欢的一首歌,歌中说“简单是快乐的,快乐最难得”,或许那些令我们念念不忘的美好,正是由于曾经那难得的简单,那时的世界,仿佛一张白纸,等待着我们,可以随心所欲的涂上最喜爱的颜色,随着生活的深入,我们想把它加工成各种风格的名作,却忘了,自己喜欢的,才是最美的,如此而已,所以生活还是简单好。

刚刚曾经的同学,发了一条短信给我,要我过年去玩,说会给我做牛轧糖,让我想起她刚会焖米时,也是这样激动地把我叫到她家,仿佛一切又回到从前,感到了那种美好。

那些怀念的曾经,仿佛生活的原点,虽然不大,却包含了最初的快乐,梦想、友谊、等等等等。当继续前行之前,别忘了再回到原点,还上那些曾经的美好,那些最珍贵的东西。

以回到原点为题作文高二5

在沙漠中有一片绿洲,在这绿洲里有一个小村庄,村庄里的人想走出这片沙漠,于是隔一段时间就会派一个人去寻找走出沙漠的路线,可是每次寻找路线都是竹篮打水一场空,都无法找出正确的道路,每一次都会回到原点,回到这么村子。直到有一天,这个村子里来了一位智者,指点了村子里的人,说:“每天晚上,朝着最亮的猩猩向前走,白天找个阴暗的地方休息,保存体力,你们就能走出这片沙漠。”按照智者说的这个办法,他们果然走出了沙漠。就有人问智者:“为什么我们以前走不出沙漠呢?”智者指了指心脏的位置,说:“心里有明确的方向,才能走出沙漠,你们没日没夜的走,不能保证你们的方向是跟刚走出去的方向是一致的,但夜晚有最亮的猩猩为你指路,这样你心中就有了明确的方向,就能走出沙漠了。”

人生亦是如此,没有明确的目标,会让人感到迷茫,在迷茫中,没有前进的动力,自认为在进步,其实只是在原地打转而已。

初中的时候,有效的心灵幻想着美好的世界与美好的生活,初一的时候,觉得数学很简单,就想,我一定要好好学习数学,以后当一名数学教授。初二的时候,数学慢慢的跟不上了,又觉得科学很简单,就想,当不成数学教授也罢,我一定要好好学习科学,以后当一名科学家,造福社会。时光荏苒,再怎么努力想学好科学也仅限于书本上要求考试的内容罢了,不觉间,又觉得对科学乏味了,也没什么兴趣当什么科学家了,浑浑噩噩的度过了两年初中生活,从最初的数学教授再到后来的科学家,最后都觉得乏力,不如老老实实的当个实在人,什么也不想,要做的只是等到毕业……

初三的期中测试的时候,成绩一落千丈的我体会到了这一点,这并不是我想要的,我不能再这样的原地打转了,我得走出去!走出这片沙漠!寻找黑夜中最亮的星,为我指引方向!那,就是学习!

11.回到原点中考作文800字 篇十一

刚上初一那会儿,学校举办了演讲比赛,当时不知怎的,就参加了,准备稿子,背稿子,老师辅导,加上肢体语言,我不负众望拿了个一等奖,全场最高分。当时我很激动,可能因为刚到新学校,觉得脸上有光吧!大家都来祝贺我,我只是浅笑着。其实在我心里早就笑出了内伤,兴奋了整整一个星期。到后来,大家都渐渐淡忘了……

那次的成功在那时给了我极大的鼓励,但现在,我也已渐渐淡忘,我忘了当时我演讲的内容是那么,忘了我背稿子花了多少个通宵,忘了我在演讲时是多么的紧张,忘了……记忆已慢慢模糊,一切都回到了原点,其实,在比赛结果公布完那一刻,一切都已回到了原点,都已成过去,只是当时成功的喜悦让我冲昏了头脑,一时还未察觉罢了。我早就应该让自己回到原点。

回到原点,重新开始。只有早些从成功的喜悦中拔出,才能虚心的学习到更多的东西,从而让自己获得更多成功的机会。慢慢的适应着初中生活,早出晚归晚睡,每天都这样周而复始地,但我们能在这平凡生活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不平凡,才能早日从原点起跑,冲向终点,我们应该发现自己的优点,抓住一切能提升自己的机会,从而走向成功,虽说成功过后会回归原点,但每一次回归原点,都会发现自己积累了更多的经验,收获了更多的知识。

上帝一直非常眷顾我,给我非常多的机会,初一下学期,我接到老师的通知让我当升旗仪式的主持人。刚开始,我做得十分的不尽人意,我没有掌握好声音的力度,语速没有调整好,我知道,这都与我的心态有关,我一直非常担心,担心自己会做不好,会漏说什么,会……于是让自己达到了一个紧张的状态,后来,我尝试让心情回到原点,平静的对待这件事情,我不停地对自己说,我只要认真努力,就一定能行,于是,我越做越好,还得到了老师的肯定。

回到原点,让自己冷静下来,是做好一件事的基本条件。

回到原点在不同的情况下有不同的作用,当我们成功时,回到原点能让我们更上一层楼;当我们失败时,回到原点能让我们找到不足,重拾信心。人生就是一条起跑线,而人生也会有很多场赛事,无论你是否冲过了那条终点线,下一场赛事你依旧要回到原点上。能让自己及时回到原点的人,是睿智的,是从容的,是成功的。

12.回到原点,让心作主 篇十二

最近小孩在看一本叫《小王子》的書,作为一个看客我也随手翻阅了几页,内容虽有印象,但是具体说了些什么已经遗忘地差不多了。只依稀记得应该要给孩子一些自己的时间和安排。前段时间《小王子》的电影上映了,看过后,感受颇深。又把书细细读了一读,短短小小的每一篇文章,虽不曾到泪流满面的程度,心却出奇地被暖暖的温柔了一把,感觉就像在冬日里柔和的日光下,逃离世俗静静的小寐了一下。

这与之前和同事讨论现在如何做好班主任工作的时候,一位同事说“套用句流行语,说让心做主吧”。

学生就象小鸟一样,将小鸟束缚在笼子里而教其如何飞翔,这鸟儿最多学会扑哧煽动几下。而处在启蒙时期的学生来讲,他们就是对一切都充满好奇,像有十万个为什么的无知的鸟儿们。若他们被一味灌输对错是非,那么他们眼前只有一条路,那就是接受或被迫接受,他们的羽翼便从此被附上了枷锁,扑腾几下后,就是安静的等待喂食,任凭风霜雨露,与无限辽阔的天空、与奇思妙想失之交臂,如同小王子小时候一样,天真的童年被大人们的思维充斥,影响,消磨殆尽,这可谓是受教的悲哀!

给学生以爱的教育,关爱他们生活的一切,不光是优点,还有缺点,我们也应是怀着一颗普通的心去接受。因为他们还是孩子,是学生,都会有毛病,如:调皮、叛逆、打架,但这些不就是青春活力的显现吗?作为家长和教师则应适当给于他们放开心扉去飞翔的天空,让他们知道如何让辨别是非,让他们以他们的所知来判断自我的对与错,不会受制于大人标准的是非答案,捆缚一颗翱翔的童心!家长或是教师,都应保持相当的自信,相信我们的孩子,他们也是正义的孩子,相信“人之初,性本善”。反之,捆绑后的结果就是失去了创造力,生产出一模一样的机器。这个难道是我们想要的吗?

孩子们是天真无邪的,所谓健康的成长中也有一些童言无忌的表现,家长也应该为孩子保有一颗童心不灭。了解孩子,教育孩子,因为他们幼小,心灵也是敏感而脆弱的。成长是每一个人必经的心路历程,跨不过,替不了,只有自己可以体验。教他们认识自己、接纳自己、控制自己的同时,大人也要如此,让一家人共同在进步中得到温暖!

教育,越来越受到关注,当一切出了问题,把一切都寄于下一代时,都会爆发出教育的话题,回到教育的原点,让心作主。那可真是一块水草丰美的人间仙境,天高任鸟飞,给与孩子一片广阔的天空,任其自由翱翔,飞扬!很多人都知道美国的一起字母“O”事件,因3岁小孩子被家护教以认识“0”为英文字母而被告上法庭。因为教授扼杀了孩子的想象力,剪掉了孩子飞翔的翅膀。但现在的中国呢,你的身边呢,想必不是“0”的问题了吧?

我自己也是从学生时代过来,现在却也不得不低头认可,当初初为人师的憧憬到现在还剩多少?自己的童年多少还带点童稚,那现在孩子的童年呢……被满眼的“一对一”、“某某学堂”包围的家长,你的眼睛是否已经迷乱?当教育沦为“人数”“分数”“钱数”来衡量时,我们是否还记得教育的本质是成就人的丰富心灵。教育的原点是关注人的发展。而因于“人数”“分数”“钱数”之中的学生,如何去放宽自己的心灵,去明白自己为何受教。

一老牛被栓在一根又细又矮的木桩上,旁边无人看守,老牛饿了,却没有逃走,却只是转圈哞叫,等待主人的归来。试问一根又细又矮的绳索何至于锁住一头壮实的老牛呢.?问题的根源在于,这头老牛是在很小的牛犊时就被如此拴住了,如此长年累月的结局。是的,在初为牛犊的它还是会挣扎,刨蹄子,打喷嚏,不断地撒野,企图拔起木桩,可是小牛犊的力气有限,久而久之,累了,牛犊不再折腾了,等他长大了,有力气了,却无心拔了。

关注生活中的每一件事,大事、小事。用客观的眼睛,用暖热的心怀,去启发他们内心深处的正义观、是非观。

13.回到原点高中优秀作文 篇十三

每天忙碌于世间俗事,我们是否烦了累了?处在这竞争万千的社会中,我们遍体鳞伤,血流不止,渐渐遗忘了人生的原点。

个人认为人生的原点应该是自然与文明,源于自然,又因文明而异于生灵。所以,在充满挑战和诱惑的人生面前,在充满坎坷的岁月征程中,如果你迷失了前进的方向,那么请记得回来,回到原点。

当你工作累了时,记得要出去走走——可以去爬山,在山顶上等待着太阳冲破云层的阻碍,露出光辉的那一瞬间,感受心的律动和大自然的灵气,让你的心回到原点,《岳阳楼记》中的“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写的就是这个意思吧。

在这纷繁复杂的社会中,我们的身心难免不会沉醉于灯红酒绿之中,回来吧,回到文明的原点,拥抱书籍,浸润其里,让书的清泉洗涤我们那蒙上阴影的心,在弥漫着油墨香的文字中,品味人生的细致与美丽。回到文明的原点,让我们感受悠悠的心境,理性的智慧,以及博大的心胸。

让我们沐浴书海,于尘土埋没的岁月中汲取到生活的智慧;让书里的思想像天上落下的甘霖,洗涤我们那颗污浊、颜色黯淡的心。让我们重获生机,小草开于心田,鲜花盛于心间,让我们回到文明的`原点,重新感悟生活,感悟生命。

在面对无休止的竞争时,你的心是否也会浮躁不安呢?那么让我们收拾收拾这颗浮躁不安的心,回到自然的原点吧。从碌碌风尘中退出,把自我交给大自然,领略那“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的淡定,领略那“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的雄伟,领略那“相看两不厌,唯有敬亭山”的趣味。让我们把身心交给自然,去感受那人性最初的真善美。来吧,回到自然的起点,荡涤心灵的尘埃,为心灵寻找一片栖息的净土。

14.回到原点作文300字 篇十四

当我写下这篇文章时,我要告诉自己,一切都会有定数的;我是一个毕业生,却过得颓废的生活,每天吃了睡,睡了浪浪网页,过着不是人的生活;找工作找到头痛,有时候我也在想,难道当下的毕业生都变成了一个废人吗?难道这十几年学到的东西都要打水漂?还是这十几年来什么都没学到?这么多年下来,学点忘点,最后面变成了一场空,也不知道自己适合走哪条路。家里压力又大,家里对我的寄托,我却把它变成了空欢喜。很久没写东西了,都写了一大堆口水话出来,很久也没看书了,不会写了。

当我再次执笔的时候,我发现很多事情都变了,我再也不是曾经那个敢拼敢斗的人,反而喜欢安稳的生活,没有斗志。有时候明明知道生活不允许我这样颓废,我有我该奋斗的目标,多么执着,后来的后来,就变得荒芜了。我不想对不起自己的人生目标。

有时候恨自己没用,什么都没学到,恨自己当初太任性,但是我继续这样的话,我的人生就会留下更多的恨,更多的.悔,更多的无可奈何。

15.回到数学原点 澄清知识本质 篇十五

【教学内容】

人教版教材五年级下册 “2,5的倍数特征”,P17-P18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举例—猜想—检验—说理”探索2的倍数特征的过程,总结方法用以探索5的倍数特征,为进一步探索其他数的倍数特征做好学法准备。

2.让学生经历从“数的倍数特征与各个数位上数字有关”到“2、5的倍数特征只与数的个位数字有关”的探索过程,为今后探索其他数的倍数特征做好思路铺垫。

3.让学生体会论证的力量,感受数学知识之间的广泛联系,掌握2、5的倍数特征,能解决简单的问题,进而理解同时为2、5倍数的数的特征。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师:上一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因数和倍数”,这节课我们来学习有关“2和5的倍数”的知识。先来研究2的倍数有什么特征。

二、展开探究

1.举例归纳,形成猜想

师:请同学们写出一些2的倍数。(学生边说教师边板书)观察这些数,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征?

生1:个位上的数字都是0,2,4,6,8。

生2:个位上的数字都是2的倍数。

师:你们的意思是个位上是0,2,4,6,8的数都是2的倍数?(板书:猜想“个位上是0,2,4,6,8的数都是2的倍数”)

2.检验猜想,丰富例证

师:刚才大家列举的数都比较小,如果是四位数或更大的数,是不是也必须符合这样的条件呢?下面,就请同学们写出一些个位是0,2,4,6,8的四位数或者更大的数,然后用计算器算一算,它们到底还是不是2的倍数?

(学生举例验证,汇报:都是2的倍数)

师:有没有同学写出的数个位是0,2,4,6,8的,但又不是2的倍数的?(学生面面相觑,表示没有找到这样的数)

师:看来,确实很有可能凡是个位数字是0,2,4,6,8的数就是2的倍数。那么,是不是2的倍数的个位数字必须是0,2,4,6,8呢?举例试试看。(板书:猜想“2的倍数的个位数是0,2,4,6,8”)

(学生举出个位数字不是0,2,4,6,8的数,即个位数字是1,3,5,7,9的数,经检验都不是2的倍数)

师生(小结):经检验,个位数字是0,2,4,6,8的数是2的倍数;2的倍数的个位数是0,2,4,6,8。

【评析:2的倍数特征实际上是一个含有充要条件的命题,一方面“个位上的数字是0,2,4,6,8的数是2的倍数”,另一方面“2的倍数的个位数字是0,2,4,6,8”,前者需要举的例子是个位上的数字是0,2,4,6,8的数,后者要举的例子是个位上的数字不是0,2,4,6,8(即1,3,5,7,9)的数都不是2的倍数,这当中的逻辑严谨性往往是容易被我们忽视的。因此,尽管学习的经历已经让学生累积了一些2的倍数特征的感性经验,教学还是选择了让学生完整经历举例、猜想、验证的过程,在让学生有更加充分的时间梳理已有知识经验的同时,感受数学推理的完整性和严密性。】

3.聚焦数位,说理论证

师:要证明这两个猜想是否正确,一种办法是对所有的数进行验证,这显然是不可能的。有没有其他的办法能一劳永逸地证明2的倍数只与个位数字有关,与其他数位上的数字无关呢?(停顿片刻)按理来说能否成为一个数的倍数应该与这个数的各个数位上的数字有关,而不仅仅是个位数字。这是怎么回事呢?(停顿片刻)我们能不能把一个具体的数拆成由各个数位上的数组成的数,比如,324=300+20+4(板书),看看里面到底藏着怎样的 “2的倍数的秘密”?请大家按下面要求,先独立思考,再小组交流:(1)举例:每个小组选择5个或以上的数(含几个不是2的倍数);(2)分析:拆成“各个数位上数之和”的形式,2的倍数与和中的哪些数有关?(3)讨论:为什么2的倍数特征,只要看这些数的个位数字?

学生小组汇报情况如下。

小组1:234=200+30+4,57=50+7,5368=5000+300+60+8,137=100+30+7,999=900+90+9,除了个位数外,其余数位上的数字所代表的数的个位都是0,已经是2的倍数,所以只要看个位就可以了。

小组2:33=3×10+3,157=15×10+7,7654=765×10+4,258=25×10+8,8546=854×10+6,这些数可以表示成□×10+□的形式,□×10肯定是2的倍数,所以只要看个位就可以判断了。

小组3:所有的数都能拆成“……+□×1000+□×100+□×10+□”的形式,除了个位外,其他的数位上数字所代表的数都已经是2的倍数了,所以,判断一个数是不是2的倍数,只要看这个数的个位数字是不是2的倍数。

……

师(小结):通过刚才的交流、讨论,我们知道了一个数是不是另一个数的倍数,实际上跟这个数的每一位上的数字有关,对于2来说,个位前面的那些数字所代表的数都已经是2的倍数,所以判断一个数是不是2的倍数只要看个位数字是不是2的倍数,如果个位数字是2的倍数,那么,这个数就是2的倍数。反过来说,如果一个数是2的倍数,则这个数的个位数字必须是2的倍数。

【评析:归纳推理(不指数学归纳法)属合情推理,通常有助于形成猜想,却往往不能保证结论正确。保证结论的正确需要演绎推理。通常认为,“不完全归纳”是小学生学习数学法则、规律的主要方式,教材关于2、5、3的倍数特征中的教学也作了这样的安排。先学2、5的倍数特征给了学生研究数的倍数特征先看个位的印象,待学习3的特征时,学生很自然就去看个位,虽然很快发现这个方法行不通,但又不知进一步的研究从何而入,教师也不知道接下来究竟该怎么办,只好挖好“陷阱”让学生往“与各个数位上的数字有关”里跳,这基本上就是在“已知事实”暗示下进行的“伪归纳”。最后,学生不知道2、5的倍数为什么看个位,3的倍数为什么要看各个数位,只能记住而已。这就需要回到数学的原点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事实上,研究一个数的倍数特征,正常的思维是先全面考察这个数各个数位上的数字(基于位值原则的拆数是一个重要的视角),再从中找出规律(如果学生有兴趣探究“4、8、25”的特征,则更应如此),这就为后续的探索研究作了知识和思路的铺垫,进而帮助学生澄清知识本质。本课通过“为什么只要看这些数的个位数字”的问题引发留有恰当停顿的连续提问,引导学生尝试将数进行逐位拆分,通过观察、比较发现:所有的自然数都能表示成“……□×100+□×10+□”的形式,进而证明结论的正确性。】

4.基本练习,体会优越

教师多媒体出示:下面各数中,哪些是2的倍数?

339835598401233678

808910006555656881

让学生体会直接利用特征判断的优越性。

三、学法迁移

1.提出问题,小结学法

师:掌握倍数的特征能帮助我们快速地解决问题。接下来“5的倍数特征”该怎么研究呢?(停顿)我们是不是先来总结一下研究“2的倍数特征”的方法?

生:先举例,再形成猜想,再举例验证,最后拆数说明为什么与个位数字有关的道理。

师(板书:举例—猜想—检验—说理):下面我们就尝试用这种方法来研究“5的倍数特征”。

2.学法迁移,探索新知

学习要求:(1)举例、猜想、验证,归纳出5的倍数特征;(2)说理:为什么有这样的特征?(3)小组交流,并准备汇报。

小组汇报情况如下。

生1:我们发现5的倍数特征就是个位数字是0或5的数。因为除个位之外,其他数字所代表的数都已经是10的倍数,也就是5的倍数,所以,只要看个位就行了。

endprint

生2:我们认为个位是0或5的数,就一定是5的倍数。所有的数都能拆成“……+□×1000+□×100+□×10+□”的形式,因为十位、百位、千位上的数字所代表的数都已经是10的倍数,即5的倍数,所以只要判断个位就可以了。

……

【评析:从归纳到演绎,这是数学发现的一般规律。这一环节,在小结“2的倍数特征”研究方法的基础上,进行迁移应用——用这种方法来研究5的倍数特征,巩固了学法,为后续探究其他数的倍数特征奠定了基础。】

四、巩固提高

1.及时巩固,适当拓展

呈现问题:将下面的数按要求填在相应的圈内。

24、35、67、90、99、1560、60、75、106、130、521、2

师:这两个交叉圆圈分别表示什么意思?

生1:左边的区域是填2的倍数,右边的区域是填5的倍数,中间交叉区域填的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

师:观察这些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的数,你们又有什么发现?

生2:个位是0的数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

师:为什么?

生2:2的倍数个位数字是0,2,4,6,8;5的倍数的个位数字是0和5,那么,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的数个位数字只能是0。

(板书:画两个交叉圆,一个表示2的倍数特征,一个表示5的倍数特征,填入相应的个位数字)

生3:一个数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就一定是10的倍数,10的倍数个位上必须是0。

师:很好,像这些个位是0,2,4,6,8的数,也就是2的倍数的数又叫做偶数;个位是1,3,5,7,9的数,也就是说不是2的倍数的数又叫做奇数。(板书:偶数、奇数)

2.综合应用,培养能力

问题:把□□□4、3□5、31□也填入上图的区域中。

生4:□□□4,无论□填什么数都是2的倍数,因为只要个位是0、2、4、6、8的数,一定都是2的倍数。

师:那么3□5又应该放到哪个区域呢?为什么?

生4:3□5因为个位是5,所以一定是5的倍数。

师:31□呢?

生5:如果31□的□里写0、2、4、6、8,那就是2的倍数,如果□里写0或5就是5的倍数。

生6:我来补充,如果31□的□写0,那就是310,这个数既是2的倍数,也是5的倍数,填在中间这个区域。

【评析:练习的第1题起到了及时强化2和5倍数特征的作用,并适时引入了“偶数和奇数”的概念,同时还巧妙地利用维恩图的表示功能,形象直观地揭示了同时是2和5的倍数的特征,学生再次经历现象归纳、演绎说理的过程。第2题则是第1题的深化,借助三个“不确定”的数,培养学生在干扰的情境中正确使用概念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添学习乐趣。】

五、小结质疑(略)

(责编金铃)

endprint

生2:我们认为个位是0或5的数,就一定是5的倍数。所有的数都能拆成“……+□×1000+□×100+□×10+□”的形式,因为十位、百位、千位上的数字所代表的数都已经是10的倍数,即5的倍数,所以只要判断个位就可以了。

……

【评析:从归纳到演绎,这是数学发现的一般规律。这一环节,在小结“2的倍数特征”研究方法的基础上,进行迁移应用——用这种方法来研究5的倍数特征,巩固了学法,为后续探究其他数的倍数特征奠定了基础。】

四、巩固提高

1.及时巩固,适当拓展

呈现问题:将下面的数按要求填在相应的圈内。

24、35、67、90、99、1560、60、75、106、130、521、2

师:这两个交叉圆圈分别表示什么意思?

生1:左边的区域是填2的倍数,右边的区域是填5的倍数,中间交叉区域填的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

师:观察这些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的数,你们又有什么发现?

生2:个位是0的数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

师:为什么?

生2:2的倍数个位数字是0,2,4,6,8;5的倍数的个位数字是0和5,那么,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的数个位数字只能是0。

(板书:画两个交叉圆,一个表示2的倍数特征,一个表示5的倍数特征,填入相应的个位数字)

生3:一个数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就一定是10的倍数,10的倍数个位上必须是0。

师:很好,像这些个位是0,2,4,6,8的数,也就是2的倍数的数又叫做偶数;个位是1,3,5,7,9的数,也就是说不是2的倍数的数又叫做奇数。(板书:偶数、奇数)

2.综合应用,培养能力

问题:把□□□4、3□5、31□也填入上图的区域中。

生4:□□□4,无论□填什么数都是2的倍数,因为只要个位是0、2、4、6、8的数,一定都是2的倍数。

师:那么3□5又应该放到哪个区域呢?为什么?

生4:3□5因为个位是5,所以一定是5的倍数。

师:31□呢?

生5:如果31□的□里写0、2、4、6、8,那就是2的倍数,如果□里写0或5就是5的倍数。

生6:我来补充,如果31□的□写0,那就是310,这个数既是2的倍数,也是5的倍数,填在中间这个区域。

【评析:练习的第1题起到了及时强化2和5倍数特征的作用,并适时引入了“偶数和奇数”的概念,同时还巧妙地利用维恩图的表示功能,形象直观地揭示了同时是2和5的倍数的特征,学生再次经历现象归纳、演绎说理的过程。第2题则是第1题的深化,借助三个“不确定”的数,培养学生在干扰的情境中正确使用概念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添学习乐趣。】

五、小结质疑(略)

(责编金铃)

endprint

生2:我们认为个位是0或5的数,就一定是5的倍数。所有的数都能拆成“……+□×1000+□×100+□×10+□”的形式,因为十位、百位、千位上的数字所代表的数都已经是10的倍数,即5的倍数,所以只要判断个位就可以了。

……

【评析:从归纳到演绎,这是数学发现的一般规律。这一环节,在小结“2的倍数特征”研究方法的基础上,进行迁移应用——用这种方法来研究5的倍数特征,巩固了学法,为后续探究其他数的倍数特征奠定了基础。】

四、巩固提高

1.及时巩固,适当拓展

呈现问题:将下面的数按要求填在相应的圈内。

24、35、67、90、99、1560、60、75、106、130、521、2

师:这两个交叉圆圈分别表示什么意思?

生1:左边的区域是填2的倍数,右边的区域是填5的倍数,中间交叉区域填的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

师:观察这些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的数,你们又有什么发现?

生2:个位是0的数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

师:为什么?

生2:2的倍数个位数字是0,2,4,6,8;5的倍数的个位数字是0和5,那么,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的数个位数字只能是0。

(板书:画两个交叉圆,一个表示2的倍数特征,一个表示5的倍数特征,填入相应的个位数字)

生3:一个数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就一定是10的倍数,10的倍数个位上必须是0。

师:很好,像这些个位是0,2,4,6,8的数,也就是2的倍数的数又叫做偶数;个位是1,3,5,7,9的数,也就是说不是2的倍数的数又叫做奇数。(板书:偶数、奇数)

2.综合应用,培养能力

问题:把□□□4、3□5、31□也填入上图的区域中。

生4:□□□4,无论□填什么数都是2的倍数,因为只要个位是0、2、4、6、8的数,一定都是2的倍数。

师:那么3□5又应该放到哪个区域呢?为什么?

生4:3□5因为个位是5,所以一定是5的倍数。

师:31□呢?

生5:如果31□的□里写0、2、4、6、8,那就是2的倍数,如果□里写0或5就是5的倍数。

生6:我来补充,如果31□的□写0,那就是310,这个数既是2的倍数,也是5的倍数,填在中间这个区域。

【评析:练习的第1题起到了及时强化2和5倍数特征的作用,并适时引入了“偶数和奇数”的概念,同时还巧妙地利用维恩图的表示功能,形象直观地揭示了同时是2和5的倍数的特征,学生再次经历现象归纳、演绎说理的过程。第2题则是第1题的深化,借助三个“不确定”的数,培养学生在干扰的情境中正确使用概念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添学习乐趣。】

五、小结质疑(略)

(责编金铃)

上一篇:关于“学本式”卓越课堂的教学反思下一篇:补鞋作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