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性学习体会

2024-09-29

研究性学习体会(共14篇)(共14篇)

1.研究性学习体会 篇一

小学科学研究性学习教师学习体会

探究学习,就是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以学生主动参与、积极获取为前提来组织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地从观察、调查、交流、实践、探索、反思等活动中获得知识和技能,获得情感体验,获得解决问题的经验和方法,逐渐养成理性思维的习惯,从而使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方面得到和谐发展。探究学习的目的就是教师除传播知识外,注重帮助学生掌握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应根据探究情况,引导学生简要归纳、概括解决这类问题的方法,然后让学生运用方法回顾讨论探究获得的知识,举一反三,解决类式或相关的问题,巩固和扩大知识,吸收、内化知识,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具体问题,真正达到学习的最终目标。过去的自然课主要是要求学生去解决问题,而现在的科学课却不是把解决问题当成研究的终点,主要是引领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同时去发现新问题、探究新知识,把学生的思维触角引入一个更为广阔的未知领域,让学生主动去探究、研究,不断在发现问题→提出假设→解决问题→发现新问题→提出假设→解决新问题的循环过程中,让知识不断得以延伸,在不断获得新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探究兴趣和学习主动性,拓展学生的课堂知识领域。

我认为,要上好科学课,教师主要要做好一个真正的牧羊人,不是将羊关在一个固定的羊圈里,老是去割草来喂养它们,这样,羊儿会觉得吃不够,也吃不香。如果能将它们赶到一个水草丰茂的地方,让它们自己去吃草,羊儿一定会吃得快乐,长得肥壮。教师如果有了这样的理念,窃以为就不难把小学科学这门课教好。

下面谈谈我在教学三年级科学上册第3课《我的手》一课时,运用探究学习方法教学的一点粗浅体会。

一、激趣引入,撩拨思维,发现问题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某一事物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便会立即碰撞起积极的思维火花。因此,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上课伊始,我利用课件在大屏幕上播放动画:一个小朋友和海豚、小马玩“石头、剪刀、布”的游戏,画面中的小朋友笑得合不拢嘴,而海豚和小马却哭丧着脸,显得很不服气。我趁机向学生提问:“在游戏中为什么这个小朋友总是赢,而海豚和小马总是输呢?”学生通过仔细观察和分析,终于找到了答案:因为海豚的“手”〔鳍〕始终只能出“布”,小马的“手”〔马蹄〕始终只能出“锤子”,而小朋友的手形可以随意变化。

我紧接着追问:“我们由此可以推出一个什么结论呢?”学生不难得出结论一:人的“手”比动物的“手”要灵活。

二、升华旧知,提出疑问,分析问题

古代教育家提出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意思就是说问题是开启学生心智的钥匙。恰倒好处的设疑,能激发学生的探知欲望,使其思维处于活跃状态,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发展智力、培养能力。在学生得出“人的手很灵活”这一结论后,我及时向学生布置了新任务:同学们继续分析、思考,看看人手的灵活可能与什么有关?你还能想到什么?还能发现什么新问题?

在学生的思维和兴趣达到顶峰之时,为了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我有意给学生设置思维障碍:我让学生进一步谈谈人的手还能有些什么作用。学生争先恐后地回答:可以吃饭,可以写字,可以打枪,可以制作手工制品„„然后我话峰一转向学生发出疑问:“人的手为什么那样灵活呢?”紧接着让学生分小组观察手的外形特征:五个手指头是怎样长在手掌上的?手指上有多少骨头和关节?手指皮肤上有什么?再让学生根据观察结果进行分析和推理,让他们自己总结人的手很灵活与什么有关。学生纷纷发表意见:可能是因为人的手有五个指头,五个指头能自由张合,每个指头上的关节和皮肤上的褶皱能使五个指头自由伸直和弯曲,关节和皱褶能帮助手指活动等等。老师根据学生的发言进行总结,得出结论二:人手的灵巧可能与手的基本构造和形态有关。

三、提出假设,论证推理,解决问题

为了引发学生的逆向思维,充分调动学生的探究积极性,我引导学生采用反证法的手段来证明“人手的灵巧与它的基本构造和形态有关”的结论是否正确:假设以上推理正确,那么手如果失去了关节、皱褶以及手指张合的作用,手就会变得不灵活。

为了让手指变得不灵活,我给了学生剪刀、透明胶、小木棍等材料,让学生分小组亲自做实验,自己想办法让手变得不灵活。学生想的办法很多,有的用透明胶将五个手指全缠绕在一起,有的将木棍和手指缠绕在一起,有的将手指弯曲后再缠绕起来,有的将手指皮肤上的皱褶缠绕起来„„然后我再让一个拇指和食指被缠绕起来的学生握笔写字,拿筷子,又让几个手指被缠绕起来的同学用手做各种动作,他们都觉得很困难。根据实验结果可以说明,手的关节、皮肤上的皱褶受到控制后手就不灵活了,手指不能分开时手也不灵活。由此证明以上假设成立,从而可以得出结论三:人的手很灵活,的确与手指的关节、皱褶、张合有关系。

四、延伸拓展,探究实践,发现新问题

为了让学生在亲自实践操作中发现新问题,把思维触角伸向更为广阔的未知领域,在得出假设成立后,我让学生进行发散思维,思考人手的灵活可能还与什么有关系。学生纷纷举手各抒己见,然后老师根据学生回答总结:人手的灵活还与肌肉、大脑、神经系统等有关系。为了了解手的其他功能,我让学生了解手除了灵活外,它还能感觉到什么?它还有其他什么作用?我让学生做了以下实验:

(一)让学生摸热水、冰水、棉花、铁、扎针、挠手心等,体验各有什么感觉。学生通过实验体验到手能感觉到冷、热、软、硬、麻、痛等。

由此可以得出 结论四:人的手有感觉很灵敏。

(二)让学生蒙上眼睛做摸人游戏,学生能用手去感觉所摸到的人的特征,从而根据特征去判断是那位同学。接着又让学生闭上眼睛按要求从文具盒里分别取出铅笔、橡皮擦、直尺等文具。由此可以得出结论五:人的手可以代替眼睛的部分功能。

(三)用手指和脚趾触摸象棋上面的字,手指能感觉出是什么字,而脚趾却不能。

由此可以得出结论六:手比脚的感觉要灵敏。

五、归纳总结,深化知识,陶冶情操

为了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实现三维立体目标,我先让学生说说手的五个指头各有什么作用。学生回答:老大可以用来按门铃、按开关、按图钉等,老三老四可以用来戴戒指,老五可以用来掏耳孔„„ 然后老师根据学生发言作总结:说明每个指头都各有各的作用,我们的手离了任何一个指头都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不方便。接着我又让两个同学用一根细绳做拔河比赛,一个用五个指头,一个用三个指头,结果始终是用五个指头的同学获胜。于是又得出结论:五个指头比三个指头的力量大。

最后我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和认识及时进行情感教育:人的身体各部分都有各自的作用,需要配合起来使用作用才大,所以,同学们要懂得团结协作,要善于互相配合,人多力量大,一根筷子容易折,一把筷子折不断,团结起来才能将事情做得更好。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在自主探究中学到了许多有关手的知识,还受到了一定的情感熏陶,学生学习兴趣浓厚,学习效率很高。当然,探究学习也不是一蹴而就的,由于学生受学习经验、知识水平、理解能力的局限,不可能对问题理解、分析、归纳得都正确,难免有失误和偏差,如果要保证学生永葆探究精神,教师需要创设一定的情景,要做适时而巧妙的评价,鼓励学生的探究欲望和兴趣。总之,实施探究性科学课教学能够使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个性,在参与和体验的过程中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有利于学生养成勇于探究、勇于实践的个性品质,逐步形成独立的探究能力,为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小学科学研究性学习教师学习体会

(2009——2010学年度)

阿尔乡九年制学校

张丽妍

2.研究性学习体会 篇二

一、创设研究性学习的良好情境

良好的学习情境是学习活动的动力和催化剂。它可以使学生离开呆板,走向灵活;离开依赖,走向自主;离开被动,走向自我接受。教师如果忽视创设研究性学习的良好情境,会压制学生个性的充分发展。事实证明,要使学生积极采用研究性学习,必须营造一种宽松、和谐、民主的学习情境。这种情境要体现自主开放性、时空开放性、活动多样性、交流多向性、探索深入性,具体可用音乐渲染情境、问题创设情境、图画再现情境、语言描述情境、扮演体会情境等方法。同时教师一定要充分挖掘其中所包含的情感因素,结合教材内容调动学生的一切情感力量,让他们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来,获得亲自参与研究探索的积极情感体验。如《孔乙己》和《范进中举》是批判封建科举制度的姐妹篇,在人物塑造上有异曲同工之妙。教学时,我将孔乙己和范进角色互换,设计了几道探究性强的思考题,如范进看了中举报帖,一时惊喜得疯了。如果孔乙己看了,他的表现会如何?张乡绅拜见范进,极力拉拢范进,送来了房子和银子,范进百般讨好,收下厚礼。假如孔乙己遇到这种情况,会如何处理呢?……这几个问题引起了学生极大的兴趣,学生各抒己见,大部分学生积极思考,敢于研究,乐于研究,认真参与到问题的争论中来,课堂气氛异常活跃。通过争论,学生的想象力得以充分发挥,创新意识得到了培养,学习热情也大大提高。

二、传授研究性学习的方法技能

要让学生摆脱依赖,学会研究,必须传授他们一定的学习方法技能以达到学习目的,“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方法技能的核心是要求学生改变原有的学习方式,采用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方法,形成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我的一般做法是先用问题设疑或提出学习目标,然后适时引导学生揣摩、归纳、类比、猜测、想象、推理及与他人交流合作等,在此基础上再启发他们进行思维撞击,对知识进行有机组合,激活各科知识储存,架起知识之间的桥梁,达到提高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目的。在分析《春》语言特点时,我引导学生反复朗读,采用个人读、集体读、读自己最喜欢的段落等方法,让学生把一些地方换词对比,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分组讨论。最后很多学生归纳出了这篇文章的语言特点:优美精彩、准确生动、极富于感染力。如果学生研究时没有正确方法的引导,一味苦思冥想,只能是事倍功半。

在教学生学的同时,还应特别提醒、指导或训练学生做到学以致用。譬如:当学到课文中的某个好词时,提醒和要求学生灵活地用到平时的说话和自己的作文中去,必要时可让学生当堂用这个词语进行造句练习。在教学活动中,还应坚持引导学生写一些课内读书体会和适当的课外练笔。材料不限,或生活学习日记,或观察思考,或读书感受和体会,写自己想写的;字数不限,或三五十字,或二三百字,或一个片段,或一整篇;时间不限,体裁不限,校内校外不限。教师还应随课文阅读有意地给学生提醒练笔范围。学生感受比较深,思维迁移及时,写起来也比较容易。这样既能巩固阅读内容,对提高他们的阅读和写作能力也会有很大的帮助。

三、建立研究性学习的评价机制

对于研究性学习,我们应有正确的评价机制,否则学生的研究热情就会逐步消失。传统的评价机制在评价一个学生的成绩好坏时,往往只看结果不看过程。《课程标准》要求我们不仅要关注学业成绩,而且要关注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以及良好的心理素质、学习兴趣与积极情感体验等方面的发展,帮助学生发挥潜能,悦纳自己,拥有自信。所以对于采用研究性学习的学生应大力表扬,即使成绩一般也要进行鼓励性评价。平时练习应少用客观性题目,多用主观性题目。对于回答问题和写作时敢于探索、敢于标新立异的学生予以充分肯定。评定一个学生成绩好坏时,更注重看其学习过程和具体的思维方法。有位学生的语文成绩平时在班上居于中等,但他具有强烈的研究精神,思维活跃,平时敢于提出问题,写作构思时喜欢另辟蹊径,对于这位学生我通过多种形式予以表扬,他从我鼓励性的话语中看到了自己的力量,学习成绩取得了长足进步,这也大大激发了其他学生的研究欲望。

3.研究性学习体会 篇三

一、明确目的

研究性学习的目的主要是让学生获得研究的体验,应重视问题的发现、重视研究的过程、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和学习兴趣的提高、重视师生良好合作关系的建立。

1.启发、诱导、提高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

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主要是围绕解决问题展开的,而问题的提出本身就是一个思维创新的过程。我们要求学生从课本中、从社会实际生活中提出各类现实问题,尤其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注区域发展中面临的问题,要求学生要做生活的有心人,关注身边的事,关注地方的经济建设。提出的课题要适当,要进行研究的可行性论证,通过论证,我校高一、高二年级共确定了20多篇研究性课题,诸如平凉市公交车站点的设置问题;平凉市“土豆难卖”的原因;如何挖掘崆峒文化等等,这样既扩大了学生视野,又利于培养学生善于思考、大胆质疑的思维品质。

2.调动学生积极性

研究性课题的选择是学生主动思考、集体讨论而提出的,课题丰富多彩,而且又通过研究性过程的开展,通过各种途径获取知识并解决问题,既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又利于不同层次的学生共同提高,激发学生以更大热情主动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3.培養学生的科学精神

课题研究的过程是最大的“亮点”,学生通过上网查询、社会调查、科学实验、查阅资料等手段主动获取知识,创造性地提出问题的解决途径,既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又有利于形成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科研精神。

4.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开展,学生之间通过分组讨论,从问题的提出,到研究过程,到成果的提交,无不是学生集体智慧的结晶,学生之间分工合作、团结互助,教师进行方法指导、共同探索、成果评价,与学生一道分享成功的喜悦,建立了一种平等的互相信任与协作的新型师生关系,必将大大有利于教学过程的开展。

二、研究性课程的辅导

研究性课程教师要把握好自己的角色和地位,既不能包办代替,更不能放任自流,教师更多的是进行一些方法的指导,并且进行阶段性成果的检查与评价,其中最重要的是研究方法的指导,研究方法大致有以下几种。

1.观察法

所谓观察法就是人们有目的、有计划、客观仔细地去察看、测量、记载有关事物和现象的方法,例如,去海螺水泥厂参观了解水泥生产流程及营销的诸多问题;到商场、菜场观察消费者的消费状况包括消费的内容及方式等。观察要做好记录,材料要学会归纳整理。

2.实验法

实验法是观察法的延伸和发展,实验中要细心操作、认真观察、定性定量分析,如从几位公务员的工资变化和消费状况中获取第一手科学资料。

3.走访、调查

要求学生注意走访、调查,积累第一手资料,调查的时间分为分散和集中两种形式,分散利用节假日,集中利用研究课时间,调查的方法不拘一格,诸如走访街道居委会、公安局、财政局、县档案馆等,要求学生把调查的材料总结提炼、得出结论。

4.演绎和归纳法

推理是获得新知识最重要的途径,推理有演绎和归纳两种。这种推理的方法就是从一般的规律出发着重运用数学演算或逻辑的证明得出特殊的具体例子应遵循的规律,实验、调查、观察等一系列方法的运用,获得了纷繁复杂的第一手资料后,进行材料取舍、精炼升华、获得结论、完成成果。

三、研究性课程的评价

1.激励性评价原则

研究课程的评价是很重要的一环,评价方式主要有阶段性过程跟踪评价和结论评价两种,应遵循激励性评价原则。阶段性评价主要是对研究的各个不同阶段研究方法的指导评价,坚定学生把研究过程坚持到底的信心,调整研究方法和措施。结论评价肯定优点、指出不足,激励学生向更高层次继续研究和完善。

2.重研究过程评价原则

研究性课程的评价要注意研究性学习的可持续发展,重视研究过程的科学性,也许学生研究的结果比较幼稚,但教师要注意发掘研究性过程中的“亮点”,重视学生科学获取知识的方法评价指导,激发学生继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的兴趣。

四、研究性课程与政治课外兴趣小组相结合

研究性课程与政治课外兴趣小组有异曲同工之处,都能激发学生主动求知、提高学习兴趣,为了配合研究性课程的开发,政治组开展了形式多样的课外兴趣小组。此外我们结合当前国内外形势搞时事论坛,要求学生广泛收集时事资料。引导学生分析这些经济和政治现象的本质,这样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培养了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通过师生共同探索,我校的高中政治研究性学习成果显著,2010年度高一年级有11篇研究性成果收录到学校编印的研究成果集,2011年度研究性成果正在后期整理阶段,学校政治兴趣小组活动正常,学生积极参与,形成了良好的学习氛围。

(作者单位 甘肃省平凉市第一中学)

4.研究性学习学习总结 篇四

在耿静老师和王晓芳老师的《分米、毫米的认识中》,两位老师都是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认识分米和毫米,并初步建立分米和毫米的概念,再通过学生自己的实际测量,感悟并学会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从知识特点来看,长度概念在学生的思维发展中属于遗忘较快个一个知识点,学生因为日常应用较少,知识点空间想象能力需求大,固在教学本课时应充分挖掘学生对已有知识的印象。两位老师在处理这部分知识时合理巧妙的引导,用最短的时间帮助学生回忆长度概念,并通过实践激发学生的长度的空间观念,同时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体,教师引导为辅;以学生动手探索为主,教师谈话传授为辅;整个教学流程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合理引导角色。两位教师的授课让我们学到了很多!

由宝英老师和立芹老师的《三角形的内角和》这节课同样体现了新的教学理念。这两节课老师把学生的学习定位在自主建构知识的基础上,建立了“猜想——验证——归纳——运用”的教学模式。整个教学过程注重让学生经历了探索知识的过程,使学生知道这些知识是如何被发现的,结论是如何获得的,体现了“方法比知识更重要”这一新的教学价值观,构建了新的教学模式。但个人认为还有些地方值得商榷:让学生量三角形内角和时,可以在问题生成答题纸上给出不同形状的三角形,由不同推出相同,对验证三角形的内角和会更有说服力,也可减少学生在画三角形时出现的不规范,而导致的误差。量一量环节过后与撕一撕这个环节没有很好的相衔接,学生拿着三角形纸板有些不知所挫,缺少了教师明确的引导,学生对于用拼接法和折叠法去求三角形内角和还是没有很清晰的理解。

其余的六位教师讲授的课题是《3的倍数的特征》,在上课前老师们首先让学生复习2、5的倍数的特征,以旧引新,这符合循序渐进的规律;其次,让学生探求新知。整个过程突出以学生为主,给了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充分合作探究。所不同的是有的教师注重倍数的特征,而有的教师则偏离了特征这一“轨道”,把时间浪费在找倍数上了。当然如果是自己执教,效果一定还不如各位教师,只是作为“旁观者”发表一下自己的见解。

5.研究性学习心得体会 篇五

在开放的情境中主动探索,亲身体验,在愉快的心情中自主学习,提高能力,我们在研究性学习中不断收获,得到锻炼,提升自我。

这是我们对本次研究性学习的真实体会。

在黄老师的策划组织下,我们组员参与了《高中生校园生活的苦与乐》这一研究课题。正是这种积极高昂的态度以及黄老师正确细心的指导,使我们最后的研究取得了成功。

下面我们就将联系实际情况,具体谈一谈在研究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一、准备充分 目标明确

在研究性学习的初期阶段,我们组员都感到好玩,毕竟只是看电影,不是一件很难的事情,慢慢的,对话变快,并出现了一些具有本土气息的对话,我们开始犯晕了,翟老师一直在我们身边鼓励我们,并且耐心地为我们讲解电影中的相关句子,还告诉我们要明确地知道自己想研究什么内容,研究的具体对象是谁,研究的目的与意义是什么,想取得什么样的研究结果,采用什么样的研究方式等等这些具体的事项,才能高效率,高质量的完成调查研究。这令我们顿时恍然大悟,于是收拾好心情,调整好心态,安下心来做准备。终于,前后几个课时,我们初步地看完了这部电影,我们看完了,期间遇到的困难不少:不能理解的句子多,待分析的内容多,分析的难度大......困难重重,使人望而生畏!

但我们依然挺了过来!

二、团队精神 合作至上

研究性学习是一项庞大的工程,单凭一人之力是无论如何也无法完成的。这时候我们需要的是合作,是整个团队,是大家共同的努力。这让我们深有体会,在这次研究性学习中,我们也看到了合作的巨大力量。一开始大家都忙着各自分头寻找相关资料,没有分配任务,开会讨论,等到组内开会召集时,才发现,不是有的资料没找到,就是同样的资料找了好几份。组员们在这种情况下并没有互相埋怨,而是赶快聚到一起开会商议补救之策。我们将任务分割成几份,派给组员,大家同时工作但侧重点不同。比如这个组员负责找关于3K党的,另一个找水门事件的,还有一个又找越战的,等等。如果有的组员提前完成任务,也会热心主动的帮助别的组员。正是因为大家共同合作,互相帮助,以集体的利益为主。在以一个班为单位之间,合作的关系依然紧密,如果查找到与其它组员要找的有关的资料,大家都会拿出来共享,正是由于这样,虽然研究任务很重,我们却也没有耽误很多学习时间。团队的精神在每个人心中,合作为了共同的目标。

三、体会其中的好处

原以为高中生活只是紧张的学习,其实非也。

高中生活原来是如此多彩的。就以“研究性学习”这个课题来说吧,开始还不知道它有何意义,自开学到现在,这个过程带给我们许多学习的情趣和全新的感受。

从一定角度看来,研究性学习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创设一种类似科学研究的情境或途径,让学生在教师引导下,从学习、及社会生活中去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地去探索、发现和体验。同时,学会对信息进行收集、分析和判断,去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从而增强思考力和创造力,培养创新精神和完美人格。以往的教育主要以应试教育为主,它的表面性,片面性局部性和机械性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发展,不利于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而研究性学习具有学习内容的综合性与开放性,学习主体的参与性与自主性。学习过程的创造性与多样性,学习评价的多元性与社会性等特点,而研究性学习的目的和特点恰恰可以为学生营造了一个民主的,自由的,宽松的,向上的学习氛围,这有助于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创新能力的提高和完美人格的塑造。

研究性学习转变了我们的学习观念,和改变我们的学习方式。以我的小组而言吧,说它简单,最终成果只是一个简单的结果。但是,真是搞起来,要多方面考虑,还要收集有关资料,再加以运用,这自然会遇到许多麻烦,它给我们很大创新空间和实践机会,转变我们对学习和生活缺少独立思考新发现的一些依赖观念,改变我们“死读书”的学习方式,创造另一种学习的风气,营造更优的学习环境。这对学习科学文化的学生来说也是一个运用科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良好机会。同时,研究性学习也促进同学们学会交流,学会合作。这个我在学习研究中有切身的体会,像哪个同学有何特长、爱好,对事情处理的态度,协作能力如何,这都很容易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反映出来。而作为组长的,有时在分配工作过于疏忽,执意按自己的意愿去做,结果造成某些缺漏和过失。但组员也没有责怪于组长,反而给组长补遗拾漏。我想,这不仅仅是一种责任,还有我们感情的桥梁在起着作用吧。这段日子,我们一起查阅资料,一起总结分析,一起解决问题。经历了如此之多,组员之间不知不觉中建立了友谊,加深升华了友谊,这对以后的生活和学习无疑会起巨大的作用。

我们通过研究性学习的实践,激发了自由创新的热情,培养了独立思考、探究新事物的科学精神,同时提高了我们协作能力和社会交际能力,正好填补了我们在课堂上学习的不足。我想这是研究性学习的最大意义。

6.研究性学习心得体会 篇六

研究性学习心得体会

进行研究性学习对初中生的我来说是一件陌生的事情,同时也是一件充满神秘感的事情。平时在学校都是老师传授知识,很少自己进行进一步的探究和钻研,久而久之,我觉得我自己在逐渐丧失在我创新的能力。通过这次自主的研究性学习,我觉得自己成长了许多。

在这次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我尝到了各种滋味,有不解,有喜悦,有辛苦,有坚持,有遗憾,当然也有收获。

记得小时候,每每到夏天,我都站在,看狂风把大树吹得东摇西晃,听大人们哀叹今年又要有多少损失。所以,基于对台风的好奇,我们组确定了一个

很贴近实际生活的课题——台风的形成及其影响和预防。虽然这只是很小的课题,但却让生为新手的我们着实劳累了一番,因为根本不知道如何去做,唯一的途径就是上网查阅某些资料,然后以此为基础进行研究和总结。

我们组曾经对课题进行过热烈的讨论,由此我感受到合作的重要。“团结就是力量”。团结、合作不仅能提高工作效率,更给人一种工作的热情和动力。

在研究性小组中,我担任资料收集员和制作ppt的工作。

曾经的我只是利用网络娱乐,聊天或者听歌,很少用于学习。而在这次搜集部分资料的过程中,我充分体会到了网络给人带来的便捷。网络上的资源包罗万象,我找到了许多有用的资料,并使我们的课题调查更加深入,知识覆盖面更加广泛,内容更加丰富。当然,我也了解了许多关于台风的知识,那些预防措施也将帮我更加从容的面对台风这一不可逃避的自然灾害。

在制作ppt的活动中,我体会到了细心与责任的重要。一点点的不小心都可能给小组带来很大影响,像做开题报告的那次,我由于粗心竟把ppt弄丢了,好在组员们的理解,我们终于在赶在上课前重做了一份,有惊无险地挽回了损失。这件事让我深深感受到责任的重要性和组员们的包容。

我们通过研究性学习的实践,激发了自由自主学习的热情,培养了独立思考、谈搜新事物的科学精神,同时也提高了我们的写作能力和社交能力,正好弥补了课堂上的不足。我想这是研究性学习的最大意义。

一学期汗水付出,终会浇开了成功的花朵。我们一齐谱写的乐章,不管效果如何,动听是否,都将会是我们这三年最精彩的回忆。

我坚定一句话:只要走过,就会留下脚印!

调查报告成功地完成并在全年级交流,我感到无比欣慰。特别让我受益

非浅的是对这次调查的过程,更多让我体会到成功的秘诀。

调查过程中,许多事都不能如愿。找到了目标,却总是不见人,东一会儿西一会儿就耽误了时间,因此失去了机会。得到教训后,我们开始努力工作,确定目标后,大家开始收集材料,整理数据,时时想着要抓住机会,要抓住时机大干一场。准备得差不多了,我们便进行采访,采访了学校的领导,从他们那里了解到具体内容,然后记好,整理成资料备用,逐渐的,我们的调查报告就撰写出来了,这让我们很高兴,于是把这些全部收好,开始修改、整理,一份完整的调查报告就呈现在我们眼前,接着我们就开始打印了,然后交给老师,提出修改意见,我们的任务也总算完成了。御下重担以后,迎接我们的又是“心得体会”,认真仔细地回顾整个调查过程,感慨颇多,收获颇多,深刻体会到了实践的好处。

在这次活动中,我们这个组的成员

互相帮助,互相鼓励,从来不伤和气,这使得我们进步。我觉得团结的力量是强大的,让我受益非浅,这么多人合作起来做一件事是多么地不容易呀。

这次活动不仅让我学到了知识,更让我懂得做事的重要途径——重在实践,只有靠自己的双手才能成功地做好每一件事,自己付出努力才能得到回报,才能得到收获。只有自己勤动脑勤动手,才能真正感到成功之喜悦,即使失败了,也不要灰心,因为有失败才会有成功,有奋斗才会有结果。不过最重要的是精诚团结,一个人的成功,需要其他人来帮助、支持、鼓励,所以说团结是成功的保证!

“坚持就会胜利!”我们凭着团队精神做到了这点。

其实,在当今社会中我们时刻面临着来自社会的挑战,同时也面临自我的挑战。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社会,如果没有挑战的意识和准备,那么就面临着失败乃至落后,因为在一次又一次

的挑战之后,我们才能明白得更多,理解得更多,也学得更多,在挑战的浪潮中洗礼与充实自我,以至向成功一步步靠近,最后到达成功的殿堂。

开始我知道整个研究过程有许多面对面的采访工作,因为我们的课题研究涉及到跨文化因素,所以要采访外籍教师,我当时心里就有点畏缩、胆怯,自己徘徊在参加与不参加这种两难的选择中。参加吧,必须要有流利的英语口语,而且第一次采访外籍老师,可以说对自我是一次挑战,心里有着胆怯、害怕,担心自己会出丑,会怯场。何况自己平时一见到外籍老师就全身发抖,那种潇洒跑到了九霄云外,酝酿许久的英语句子也在喉咙里打转;不参加吧,又不甘心失去一次难得的机会,毕竟像这样的机会不多。在与外籍老师交流的同时也可学到平时书本上没有的知识,可以领略异国风情,开拓自己的视野,这使我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经过反复和思想斗争和何老师的鼓励帮助后,我还

是决定参加,决定挑战自我,因为我相信一句名言:你付出了,可能没有收获,但你不付出,连收获的可能都没有。

在与外籍老师交流的过程中,一开始我强制着紧张的心情和老师说了几句,我发觉老师能听得懂我所说的,而且他的语速也比较适中,我也能听懂大意,这给了我极大的鼓励,我的紧张心情渐渐平息下来。我逐渐放开了,没有开始的那种紧张,那种忐忑不安,那种缩手缩脚了,我开始神情自若的与老师交流,拿起话筒采访他的时候,我完全陶醉于其中,没有丝毫的胆怯。圆满地完成了这次采访任务后,往日的那种欢笑和骄傲的神情又浮现在了我的脸上。那一刻,我真正的欣慰,真正地替自己感到高兴和骄傲,因为在这次的挑战自我中,我战胜了自己,取得了成功,而没有猝然地倒在战场上。这的确是一次难忘的实践活动,有了这次经验,我学到了很多东西。首先,我觉得做一件事情要取得成功,心态真的很重要,因为

他直接关系着成功与否;其次,能力也十分重要,他是取得成功的基础,倘若你没有能力,即使你有强烈的表现欲,那也是纸上谈兵,没用!所以心态与能力是相辅相成的;第三,兴趣也十分关键,如果你对此事无兴趣,何谈热爱,更不用说尽心尽责了;第四,性格也有极大的影响,不同人的性格不同,说话做事的方法就不同,同一件事,不同的人去做,所得的结果也不尽相同,说到底就是性格不同罢了,所以我总结成功的公式是:成功=能力+兴趣+心态+性格!

今天的学习获益匪浅,通过张老师细致的解说,使我对“研究性学习”有了深入的认识,明白了老师在“研究性学习”中的重要的指导作用。教师应在“研究性学习”中做好以下工作:

1、做好选题的指导。

2、做好小组分配指导。

3、做实施方案和开题报告的指导。

4、实施阶段的问题对策。

5、结题阶段的指导策略。

明确了研究性学习与接受性学习

的区别。研究性学习,主要是以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对知识有一个体验、总结的过程。能形成深刻的印象;老师在这个过程中起组织、指导的作用。而接受性学习,最直接的表现就是老师讲,学生听,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是被动的,带有一定的消极性。

我们在充实而愉快的心情中完成了这份课题研究报告,一轻松下来,倒觉得有些不自在了。也许因为在这些日子,我们太过充实,太过愉快了。

在这次课题研究过程,我深刻懂得了如何用科学的态度和方法去实践,去思考,去与人交流……。从小,我就是一个性格内向、胆小,语言表达能力又差的女孩。尤其是一遇到陌生人,与其说话都面红耳赤,这使我变得很孤僻。但是在这次活动中,何老师也许看出了我的心思,他积极鼓励动员我参加这次活动,他说:性格是在实践的磨练中可以改变的,他以前也跟我一样内向,但是这个社会需要我们面对太多的真实,

需要我们去改变,需要我们去创造。我们每一位同学都是金子,只是有的被土壤淹埋,没有人发掘,那么为什么我们不自己挖掘自身的潜能,靠实践,靠创造来体现我们自身的价值呢?我被老师的热情和同学的鼓励感动了,我终于鼓足勇气,毅然参加了这次研究活动。通过采访和其它实践活动,我逐渐克服了自己不善“交际”的缺点。

特别是在这次活动中,我更加意识到团结协作的重要性。因为知识经济需要丰富多彩的个性,而个性间个性的多样性、独特性,使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和合作成为当今社会所必须。任何个人的能力毕竟很有限,自我与他人间的独立性、异质性,只有相互理解合作、碰撞激荡才会创造出更新、更高的价值。这种实践,不仅仅是以“物”为对象的交往实践,更应包括人与人层面上的交往实践。正如我们的研究,我们了解的人文现象,它离不开人的活动,任何语言都是文化的载体,文化和一切社会现象又

7.研究性学习体会 篇七

我国正在进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新课改非常重视研究性学习。2000年1月, 教育部颁布《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 (试验修订稿) 》, 把研究性学习确定为高中课程的重要内容;2002年6月, 教育部颁布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研究性学习作为小学至高中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主要形式之一, 被纳入基础教育课程结构中, 目前, 研究性学习正随着课程改革的进行而深入发展。但是, 在大学外语教学中却没有实施研究性学习, 难道在大学就不适宜开展研究性学习吗?这是很多学者特别是高校教师共同关注的问题。鉴于此, 笔者从研究性学习的性质、特点, 外语研究性学习的可行性以及大学生自身学习特点等方面出发来探讨大学外语研究性学习。

一、英语学习策略

英语学习策略是学习者为了使英语学习取得更好的效果而采取的各种策略, 包括学习者为了更好地完成学习活动或学习任务而采取的微观策略, 也包括学习者对自己的学习目标、学习过程、学习结果进行计划调控评估等而采取的宏观策略以及学习者对语言和语言学习的一些认识。笔者认为研究性学习当属英语学习策略之范畴。

二、研究性学习的性质和特点

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 从自然现象和自我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 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获得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研究性学习的最终目的是为了通过自主探究的多样化研究性学习活动方式, 提升学生自身学习生活的经验、能力、情感体验和价值目标的追求。研究性学习的特点是:自主性、开放性、探索性和实践性。

1. 自主性

研究性学习的自主性是指: (1) 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主探究的过程, 是一种学习方式的转变; (2) 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组织形式需有利于培养和促进学生的自主性。

2. 开放性

研究性学习的内容不是特定的知识体系, 而是来源于学生的生活和社会生活, 立足于研究、解决学生所关注的一些社会问题或其他问题。

3. 探索性

研究性学习的方式不是学生被动的记忆、理解教师传授的知识, 而是敏锐地发现问题, 主动地提出问题, 积极地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探求结论的自主学习的过程。

4. 实践性

研究性学习强调理论与社会、科学和生活实际的联系。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 亲身参与社会实践活动。

三、外语研究性学习

外语学科具有自身独立的知识体系, 外语教学的内容涉及古今中外的社会、经济、科学、历史、文化等多方面的内容。它是从自然、社会或生活中提炼出来的, 与真实的世界有着紧密的联系, 细心去研究将会发现, 在外语学科中隐藏着大量与生活有关的且值得研究的问题。因此, 外语学科可以进行研究性学习。外语研究性学习属于认知型研究学习, 即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 通过对研究对象的描述和认识、理解和记忆、判断与解释、探究其认识规律、学习途径和学习方法, 从而加以吸收和掌握的一种学习方式。外语研究性学习存在自主性、开放性、探索性和实践性。因而, 英语研究性学习不但有其可行性, 而且有其必要性。

四、大学生外语研究性学习的可行性及其培养目标

1. 可行性

要建设高水平研究型大学, 建设与之相适应的, 有利于大学生提高素质, 培养创新意识和个性发展的教育教学环境, 大学生的行为必须有所改变, 特别是研究性学习的意识, 以及研究性学习的组织能力, 必须有所增强。大学生在吸取知识的同时也应该增强自身发展知识及对未知知识进行探索和研究的能力。因此, 大学中进行外语研究型学习是应该而且必要的。

2. 目标

大学生外语研究性学习具有以下几个目标:

(1) 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外语研究性学习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客观要求, 它的目标在于培养大学生提出问题、研究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促进学生之间相互探讨与交流, 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 培养学生具有研究探索的能力

研究性学习强调探究与创新, 就是要营造一个开放的, 探究式的带有创造性的学习范围, 研究性学习的内容来源于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 涉及跨学科的不同领域和方面。积极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自主学习。

(3) 培养大学生交流与合作

大学生要学会交流信息、分享大家研究的成果, 培养和发展乐于合作的团队精神。教师要通过多种方式和不同渠道, 使学生在分工与合作中学会共同生活, 这种合作学习的意义已经远远超过外语学习本身。这将为大学生今后走向社会进行工作创造有利的条件, 奠定良好的基础。

(4) 培养大学生收集信息、分析信息和利用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

研究性学习是一个开放的学习过程, 在学习过程中, 学生为了对所提出的问题进行研究, 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 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就需要围绕研究的问题主动地收集信息、进行加工和利用。

五、大学外语研究性学习中应关注的几个问题

1. 研究性学习与接受性学习

研究性学习在积累直接经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方面有很大优势。但是, 任何一种学习方式和学习方法都有其局限性, 研究性学习也是如此。因此, 应该把研究性学习和其他形式的学习有机结合起来。与研究性学习相对应的一种学习方法是接受性学习。接受性学习在积累间接经验、传递系统的学科知识方面, 是其他学习方式无法比拟的。每种学习方式都有自己独特的优点, 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该多种学习方式相结合, 取各种学习方法的优点, 能够做到使各种学习方式相互配合, 优势互补。

2. 教师素养

研究性学习对教师的知识素养、教学技能、沟通能力等提出了全面综合的要求;研究性学习需要教师的指导而不是讲解, 在开展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 无论课题的选择、活动的开展, 还是问题的解答, 都经常需要教师的参与。但是这种参与并不是要求教师单纯地充当知识传授者, 而是要充当学习的参与者、促进者、组织者和指导者。

通过对研究性学习的特点以及大学生外语研究性学习的必要性进行分析, 可以看出大学实施研究性学习更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 更能提高大学生的素质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我们相信, 大学外语教学中很快会全面开展研究性学习, 并且一定会推动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

参考文献

[1]杨兆山, 姚俊.教育学原理[M].大连: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

[2]李子建, 尹弘飚.研究性学习实施论纲[J].课程.教材.教法, 2004, 3.

[3]向晶, 谢利民.英语教学中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策略[J].课程.教材.教法, 2002, 11.

8.浅谈研究性学习中的合作学习 篇八

一、合作学习的基本含义

合作学习方式在教学中的作用已得到广泛的共识,这正是由于合作学习改善了课堂气氛,大面积提高了学习效率和学习效果,促进了学生合作精神和合作技能的形成。合作学习是以小组为基本组织形式,系统利用学生之间的互动来促进学习,以发扬团队力量为标志,共同达到教学目标的活动。

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提倡生生互动、师生互动而产生的全员互动式的教学模式。要了解合作学习特征,就要了解合作学习因素,而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合作学习中心约翰逊博士的五因素学说比较得到大家公认,他认为合作学习的基本因素是:

1.积极的相互依靠

2.面对面的促进性活动

3.个人责任制

4.人际和小组相处技巧

5.小组活动与小组自评

二、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合作欲望

在以往的教学中比较重视小组学习或合作学习,但过于强调其形式,看着热热闹闹,收效却不大。究其原因,这样简单形式上的“合作”不具备前面所说的合作要素,学生为了合作而合作,没有从合作中获得效益和乐趣。

研究性学习是以小组形式为主要组织形式的活动,但“小组式学习”并不能一概认为是合作学习,如果我们把传统的小组学习称作“小组式学习”的话,那么“小组式学习”与合作学习的区别主要体现在相互依赖性和个人责任感以及社会技能介入程度。所以,合作学习是对传统小组学习的改良。

一般来说,研究性课题的内容是非常适于小组合作学习研究的,关键是教师的正确引导与激发,要克服传统小组学习中不适宜的因素,建立起群体互动机制,把握合作学习五要素,结合研究性学习特点,做到以下几点:

1.组内有差异,组间要均衡

每个合作小组内部要有合理的差异性,而全班的小组间要形成大体的均衡。组内的差异为合作奠定了基础,组间的均衡为各小组间展开公平竞争创造了条件。所以,研究小组一般采用自由组合为主,教师指导为辅的策略。

2.任务责任分明,成果共享,建立小组成员间相互依赖的机制

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可以采取任务分割的办法进行,如在编小报比赛中,教师将学生按计算机技能掌握的程度来搭配分组,每组设组长,由组长根据组员的能力进行分工,编辑、排版、美化等各司其职,群策群力。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同学们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3.个人评价与小组评价相结合的策略

不能让小组中个别或几个同学代替小组的所有同学完成任务,特别是对成绩较差、不爱动的同学要给予个别帮助和鼓励。要让小组的每一位成员依靠自己的努力完成自己的本职任务,还可以让学生评一评自己组和别组的作品。在评论、欣赏与交流中,学生的水平逐步提高。在共同参与的过程中,学生还需要了解不同人的个性,学会相互交流、协作。这种交流、协作包括交流、协作的精神与交流、协作的能力,例如彼此尊重、理解以及容忍的态度,表达、倾听与说服他人的方式方法,制订并执行合作研究方案的能力等。

4.形成公平竞争,合作中相互比较的局面

5.角色分工,各有责权,小组内自评与互评相结合

研究性学习强调学生个性、特长的发挥,每一个成员可以根据自己的特长在小组中充当不同的角色。

三、指导小组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合作学习在强调合作在学习中的主导地位的同时,并不否定竞争与个人价值的实现,而是将之纳入合作学习过程之中。所以,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要处理好合作与自主、合作与竞争的关系,提倡学生在合作的大环境中自主学习与竞争。

在目前的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中常出现的问题有:

1.学生们不能友好相处

2.秩序混乱,各行其是

3.时间不能充分利用,效率低下

由于學生平时合作学习机会较少、团队计划制订得不周密,从而不能充分发挥小组内每一个成员的优势,小组成员的职责不分明,造成只有小组的个别成员在活动,而其他成员则无所事事。

面对以上问题,培养学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合作技能对顺利完成研究性学习至关重要。但学生合作精神和技能的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师要善于挖掘学生身心发展的优势,有步骤地进行教育,从点滴做起,潜移默化,求得实效,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备这种合作的素质。

总之,为了提高研究性学习效率,必须组织起有效的合作学习模式,学会与他人合作的技巧。在教学中,教师应当通过互动教学和趣味教学等系列教学形式去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能够融入其中,参与其中,进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自学能力和良好的探究精神。

9.开展研究性学习的体会 篇九

团队精神,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集体主义精神。它是指集体中的每—个成员都应该自觉地以团队为归属,齐心协力,团结一致,共同奋斗,达成集体的总目标。它要求每一个成员都相互关心,相互帮助,竭尽自己的全部智慧和力量,去完成集体的共同任务。它也包含一种牺牲小我的内容在内。团队精神是一个集体所必须具有的,它能够将团体中每个成员的心紧紧地系在一起,形成一股强大的凝聚力。俗话说,众人拾柴火焰高。任何一件事情靠个人力量是办不好的,只有团队中的每个人通力合作,每一个细节环环相扣,才能获得成功。这是半年的调查给我们的最深刻的体会。

我们的小组是一个整体,离开了谁都不能搞好这次调查活动。在调查过程中,每一项工作我们都进行了细致的分工。譬如在查找资料的时候,我们每个人都分管一项工作。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查收集,我们把每个人的资料汇总起来,形成了一份比较完整的调查报告。若离开了任何一个人,我们的调查都不够完整。在采访相关部门的领导时,我们根据各自负责的方面,写出了各个部分较全面的采访提纲。在采访过程中,每个人都有相应的工作,并各自作好采访记录,最后形成了一个全面、详细的采访报告。这些都是我们结题报告的理论来源,使我们的报告具有较强的真实性和理论性。

团队精神,营造出和谐的人际关系。这次综合实践活动中,我们深深体会到在这种和谐的人际关系中学习工作,没有内耗,让人全身心地投入到调查工作中去,是团队精神将我们这个小组凝聚得更紧密,这也是我们学习的最大收获。这种精神的获得,将是我们受用终身。

10.研究性学习心得体会 篇十

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从某种意义讲,人类的“好奇心”是产生“问题意识”的心理根源,也是推动人类成长和前进的根本动力所在。问题无所不在,无时不在。对现实事物的观察和思考,是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基本途径,对大量资料的搜集和占有,是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基本方法。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处延相等的理念,正说明语文研究性学习有着广阔的天地。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第一句“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上句,按常规,教师说一说“不宁静”的原因就可以,但我们多问一个“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他颇不宁静的呢”,多查阅一下资料,多问几个为什么,与学生一道研究,答案就不再是那么单一那么简单,有政治原因,有经济原因,有文化原因,有家庭原因,也许还有信仰问题。这种研究就不是一般性的提问,而是一个研究小课题。发现了问题,不应由教师来解决问题,可以放手让学生去查阅资料,设计方案,提出对策,形成课题,写成小论文。

2、强化自我意识

在传统教学中对学习态度的培养,往往采用教师和家长督促、检查、奖罚的方法,使学生感到外力胁迫而产生勉强学习的态度,从而不能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语文研究性学习是建立在学生的自我意识、主动探索的基础上的,学生认识活动的强度和力度要比单纯接受知识大得多。在这样的活动中,学生会逐渐形成主动学习的心理倾向。具体要求:课题研究前自找资料、自我准备、自我设计方案;活动中自我表现、自我发挥;活动后自我总结、自我评价。

3、创设一种情境

培养人的创造能力和创新意识是信息时代学校教育的核心。而创造能力培养的关键是对信息的处理能力。因此,语文研究性学习,意在教学过程中创设一种类似科学研究的情境和途径,让学生通过主动的探求、发现和体验,学会对大量信息的收集、分析和判断,从而增进思考力和创造力。语文研究性学习更关心学习的过程,而不是结果。语文研究性学习也讲求方法,但它较少强调学习知识的技能和方法,而更关注培养思维能力、特别是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方法和途径。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学习者关键是能否对所学知识有所选择、判断、解释、运用,从而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换句话说,研究性学习的过程本身也就是它所追求的结果。创设情境应该是重点思考的一个内容。

二、教师角色:从传授到指导语文研究性学习学生是活动主体,教师的主导作用如何体现呢?

强调学生的自主性和主体性,并不排斥教师的指导作用,事实上,学生自行组织的各种研究活动都离不开教师的指导和支持。教师的指导作用表现在把握研究活动的目的,启发学生积极主动思考问题,帮助学生总结研究的成败得失。这种指导作用贯穿于学生研究活动的始终。教师导在活动前,引在活动中,评在活动后,指导的形式不是直接明示,而是间接暗示。当学生在某一环节出现困难疑问时,教师适时、适当的指导是举足轻重的,这将提高学生研究的质量,有利于学生在教师高质量的指导下独立完成活动任务。语文研究性学习要求以学生的独立探索活动为基础,但实质上这种探索活动是在教师“导演”和指导下的活动,是教师主导作用更艺术的表现。因为研究性学习是从实际问题切入的,需要运用语文学科中的大量基础知识,这不仅要求教师对语文知识有精深了解,而且要熟悉多种研究方法,还需要对当前语文学科的前沿知识有比较深透的了解,这样教师才能帮助学生设计出适宜的问题情境的活动方案,进而引导学生开展深入扎实的研究活动。可以说,语文研究性学习要求教师发挥“导而弗牵……开而弗达”的主导作用,而不是传授、灌输中的主导作用。教师如何指导学生开展研究呢?

1、引导学生选择课题

语文研究性学习最难的可能是学生不知道怎样去选择一个适合自己开展研究的课题。教师要导,就应导在关键问题上。选择课题要注意这样几个问题:一是实际需要的原则。研究性学习不一定要像专家那样,一定要解决什么具体的实际问题,我们学习的关键是通过某一问题的研究探寻,获得研究问题的方法,培养研究问题的意识,因此高中生的“课题”与专家的“课题”的实际需要存在的差距,高中课题研究重在从学生的兴趣、能力和可能出发去选择“课题”。二是可行性研究原则。并不是所有的被发现的问题都值得研究或都有实力研究的,这就需要对问题的价值及研究的可能性作深入的分析。从课题本身的价值看,衡量课题有没有研究价值,主要依据是这一课题学生能不能占有详细的资料,切不切合学生自身实际,符不符合学生思维能力。作为学生一般不宜选择一个规模大、涉及因素多、周期性长的复杂课题,而适宜选择开口小、周期短、便于占有材料的小课题,比如选《语文教材编写改革及其发展研究》为研究性学习课题,就超出学生实际水平和能力。

2、引导学生设计方案

课题一旦确定下来,就要设计具体的研究方案,确保研究性学习有序、有效地推进。一份好的设计方案应包括以下内容:A、课题的提出。包括课题提出的原因,课题内涵的界定,研究预期的目的。B、开展研究采用的主要方法。C、开展课题研究的活动安排,具体到第一节课具体做什么。D、研究成果的结题形式。设计方案重点要考虑的是选择研究方法和手段。“方法总是服务于特定的研究目的的”。教师要告诉学生,如果研究的目的是形成新的科学事实,且对象又活动形态,就应该选择观察、调查、实验等方法;如果研究对象是文献形态的,就应该选择文献法和内容分析法;如果说研究目的是要形成新科学理论,就应该选择归纳演绎等理论研究方法。从我们语文研究课题看,绝大多数是文献研究对象,文献研究法和内容分析法是主要的研究法。

11.研究性学习体会 篇十一

语文研究性学习既可以丰富文化知识、提升文化层次、开阔眼界、积累自身涵养,也可以构建思维模式、提升语言组织能力、提高阅读及理解能力、发展处理问题和人际交往的能力,同时对于其他学科的学习也有很好的引导和推动作用。但是,目前在语文研究性学习中仍然存在很多阻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发展的因素。以下,本文将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意义入手,分析目前阻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因素,并提出解决措施。

一、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意义

传统课堂教育的模式是以教师为主体,通过填鸭式教学传授知识,学生死记硬背强化记忆。这种学习模式使学生对知识的学习变得生硬、呆板,学习效果极差。此外,这种学习模式还会使学生丧失自主学习能力,进而丧失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这便容易使学生形成对学习的抵触心理和依赖心理。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一个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研究问题、寻找对策、解决问题的过程,虽然过程漫长、复杂,却是一个完整的教育教学体系。学生通过自己努力获取知识,这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兴趣、培养成就感,另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学生自主获取知识可以强化对知识的记忆。

学习的目的不是简单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运用知识。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是对国家素质教育的积极实践,更是培养学生积极人生态度的有效保证,它对于学生今后的成长和生活以及国家和社会的发展都有重要意义。

二、阻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因素

1素质教育改革力度有待深入

随着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的提出,国家针对教育的投入不断加大,教育政策也不断出台。素质教育要求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锻炼学生良好的动手能力和良好的社会实践能力,实行素质教育对学生的培养和发展都具有巨大的现实意义。但是,素质教育改革起步晚、基础薄弱,还未深入人心,这对在语文研究性学习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是一种障碍。

2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

在传统教育模式中,教师是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学生是客体,只能被动接受知识,课堂教学气氛沉闷,这些都极大地限制了学生自主探索和自由发挥的能力。传统教育模式重视理论,缺乏实践,教学完全固守教材,教师机械地传授知识,忽略了教学中各方面的交流与对话。灌输知识以教为学,教完了即代表学会了,这样使得学生只是掌握了理论知识,而在实践和运用方面存在很大的空白,学生的眼耳口手脑处于被束缚的状态,创造性思维和创造能力受到破坏。传统教育模式还存在重视结论缺乏过程的现象,很多教师在检验课堂教学成果的时候只是简单地以会读、会背、会写为标准,很多学生提笔会写、张口会背,却不知道自己写的是什么、背的是什么。以上的教学模式阻碍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

3教师素质队伍有待加强

目前,初中教学还是以传统教学方式为主体,教学模式还是从口授为主,教师对于新鲜事物、新鲜观念的接受能力较差,对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改革比较排斥或者接受能力比较低,这都给在语文研究性学习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带来很大难度。

4缺乏理论支撑

我国传统文化影响深远,这导致课程改革起步晚、基础薄弱、缺乏针对性和专业性的理论支撑。目前,我国还没有针对语文研究性学习的教学课程规划、教学细则、教学任务计划,理论性内容缺乏一个整体规划,没有成熟的教研机制。虽然很多教师身体力行的尝试改革,但由于缺乏理论指导,那些改革实践举步维艰。

三、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措施

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过程就是自主学习探究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要培养学生分析信息、整合资料、发现问题、查找资料、详细作答的能力,进而促进学生形成对于语文知识的选择、判断、解释、运用的能力。那么,如何在语文研究性学习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鼓励学生提出问题

提出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前提,也是解决问题的动力,如果没有问题,课题就无法继续发展。提出问题的能力在整个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过程中也是重中之重。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鼓励学生敢于提出问题,敢于向权威挑战,通过对文章或者材料的仔细阅读分析,深入思考、开动思维,大胆提出自己的假设和思路。

例如,在教学鲁迅的《祥林嫂》的过程中,在分析祥林嫂一生的悲惨命运时,普遍的教学思路就是以时代背景来叙述。对此,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对于祥林嫂自身性格的弱点进行提问,并将之与同时期文学作品中具有类似命运的人物性格进行对比、探究,最终得出结论。通过这种方法可以锻炼学生探究、类比的能力,这对于学生今后的学习有很大的帮助作用。

2刺激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力

主观能动性是指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知识、提出看法、解决问题的特性,是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的核心。主观能动性可以督促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索、自我激励、自我完善,让学生主动学习知识而不是被动完成任务。主观能动性可以使学生更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学习中去,并能逐渐消除学生对于传统教学的抵触和依赖心理,更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创造力。

3营造宽松自由的教学氛围

传统的课堂教学氛围压抑、沉闷,学生不敢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思路,思想和能力受到束缚,长此以往,对于学生的自信和创造力都是一种损耗。因此,教师在语文研究性教学的过程中要为学生提供一个宽松、自由的氛围,鼓励学生相互交流、相互探讨、互相争辩。若提出一个课题,应允许学生有不同的观点,同时应鼓励学生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并勇于坚持自己的观点。在教学中营造宽松的气氛,一方面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相互了解,另一方面可以加深学生对于知识的学习和理解。

4引入电化教学

电化教学是在正常的教学过程中辅之以多媒体、语音、录像、投影仪、计算机等现代化设备。通过这种方式进行教学,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另一方面也可以借助这些设备帮助学生查找资料、学习和探讨。

12.研究性学习体会 篇十二

高职院校生源复杂, 学生英语基础参差不齐, 在语法知识的掌握上尤其如此。在一项对我院新生的调查“英语学习中最头疼的是什么?”发现, 多数学生的回答是“语法”, 可见高职学生对于语法学习的畏惧感和挫折感。高职非英语专业通常不开专门的语法课, 英语课通常要在短短的两学期中全面培养听说读写译能力, 以达到教学基本要求。因此, 大多数英语老师对于语法现象的讲解通常是略带皮毛, 原来就会的同学听了觉得不新鲜, 不会的同学还是学不会, 使得老师对于语法项目的讲解与否或需要花费多少时间去讲解处于两难境地, 令人尴尬。

在论及高职英语教改的文章中, 关注口语教学的较多, 而对语法教学提及甚少。甚至有的人将能力的培养和语法教学对立, 认为语法教学没有用, 是过时的。实际上, 这是一个误区, 因为英语五项基本能力的任何一项都不能或缺语法的作用。没有基本的语法知识, 便没有再生语言的能力, 在语言应用中便不能感知语言的准确性, 导致张口笑话百出, 下笔错误连篇, 碰到稍微长点的句子无法理解, 更谈不上准确的翻译。因此, 离开语法知识的英语学习必然是无根之水, 无本之木。《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2000) 对语法教学的要求是“掌握基本的英语语法规则, 在听、说、读、写、译中能正确运用所学语法知识。”【1】所以, 高职学生语法知识这一课是必须要补的。只是, 如何去补, 才能既不占用课时, 又能使学生克服原有的对语法的畏惧和厌倦感, 在学习中获得自信, 是高职英语教育工作者必须要研究的课题。

2 网络环境下高职英语研究性学习概念界定

1) 研究性学习

理论基础:建构主义理论的学习观和学生观为研究性学习活动提供了理论支持。建构主义强调学习者的主观能动性, 从学生的角度揭示学习的发生学机理, 认为学习过程是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与从环境中接受的感觉信息相互作用、主动建构信息意义的生成过程。

研究性学习概念:研究性学习是在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学习理念与学习模式的创新, 是指学生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获得的各种课题或项目为研究载体, 在教师协助下, 以学生自主研究性学习方式开展独立或协作研究, 旨在培养学生在英语学习方面不断探究的学习态度, 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从而解决问题的能力。【2】

2) 网络环境

网络环境是指学生在进行研究性学习时各环节的网络支持, 主要依托目前比较成熟的无线移动网络、国际互联网以及多媒体技术, 通过利用目前较为普遍使用的无线设备 (如手机、PDA、笔记本电脑等) 来实现研究性学习活动, 如资料搜集、信息查询、在线讨论、成果制作、成果呈递等。

3) 网络环境下高职英语研究性学习

网络环境下高职英语研究性学习秉承的教育理念是“教育本身并非授人以鱼, 而是授人以渔, 教育绝非单纯的知识讲授和文化传递, 高职教育并非只是传递英语知识, 而是传递人类最本能的知识【3】。因此, 本研究拟解决的问题是使学生学会利用现有学习资源解决自身学习问题的能力, 即获取资源的途径和方法, 信息资源的甄别和筛选, 合作和交流能力等。

3 语法项目研究性学习课题的设计

课题的设计在整个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占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需要结合高职学生的特点, 兼顾由浅入深、重点突出的原则, 即高职英语的研究性学习应从了解句子结构入手, 最终落实到对某些难点的研究, 尤其是在课文和考试中反复出现的语法。

根据这一原则, 语法项目的课题研究应分三个阶段。阶段一, 句子结构研究。鉴于学生句子意识不强、句子能力差, 可将句子成分分为若干研究主题 (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 进行研究学习, 主题可以宽泛些, 学生可以查看尽可能多的相关资料。这一研究可以不必太深入, 重点是建立句子整体结构的意识。阶段二, 非谓语动词研究。在句子成分的研究中, 学生会遇到作主语、宾语的动词不定式、动名词等, 作定语、状语、补语的现在分词、过去分词、动词不定式等, 其中动词不定式-to do的用法, 分词-ing, -ed的用法, 必然引起学生的困惑;同时, 非谓语动词的用法灵活广泛, 是影响句子理解的关键, 也是英语应用能力考试考查的重点, 有必要再分主题进行较深入的研究。阶段三, 从句研究。在句子结构研究中, 学生势必会涉及从句作主语、宾语、定语、状语、表语/补语的情况, 由于从句情况复杂, 是语法中的难点, 因此, 通过对从句进行较深入研究, 可以使学生在广泛研究相关材料中, 通过比较、取舍材料, 搞清楚相关语法项目或者加深对以往知识的印象。

4 语法项目研究性学习课题的实施

1) 成立小组, 选择课题

教师和学生共同确定研究课题, 教师列出若干选项, 然后将学生分为相应的研究小组, 由各小组以主动选择或被动选择 (抓阄) 的形式确立各小组的研究课题。然后, 教师和学生讨论需要提交的成果形式 (PPT、研究报告等) 。

2) 资料搜集, 小组合作

资料搜集的方法很多, 但考虑到高职生的学习基础, 教师可指导学生先查阅网上或相关语法书上的理论, 然后仔细阅读课本, 从课文中查找相应例句, 这样就鼓励学生真正去理解搜集来的材料, 体会到研究的快乐。

3) 成果展示, 班级交流

在规定时间完成研究任务后, 每个小组都要选派代表将本组的研究成果通过PPT课件的形式在全班展示和交流, 使学生能够有机会发现自我, 施展才华, 展示魅力。这一环节不仅能使语法知识得到梳理, 也能锻炼学生动手制作课件的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 使之有了在同学面前展示自己的勇气和信心。多数同学还设计了测试题, 来考察其他同学的理解情况, 体验了教师的角色, 体会了学习主人翁的自信心和责任感。在此过程中, 其他小组可以质疑并进行辩论, 对于疑难问题, 教师可与学生一起探讨, 查阅文献或者留作下一步的研究课题。这一过程为学生提供了交流的氛围, 培养了学生的学习探究精神。

4) 成果评价, 纳入考核

课题结束后的综合评价, 是对学生学习成果的肯定, 及时的评价反馈对学生是一种激励, 成为学生进一步研究的动力。评价内容既要包括成果的质量, 汇报的质量, 研究态度和整体提高情况等。评价结果应在期末课程评价中占据相应的比例, 使得学生认识到研究性学习的重要性, 养成研究性学习的习惯。

5 结束语

高职英语语法项目的研究性学习对于扭转高职英语语法教学的“瓶颈”地位是一个积极的改革尝试, 其最终目标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树立语法意识, 并且在遇到相关语法问题是能够找到查找途径和方法, 具备自主研究能力。当然, 本研究还较为粗浅, 实施中难免有一些不足之处。比方说, 在一个研究小组中, 每一个成员的参与程度和贡献如何考量, 汇报过程占用较多的课上时间与其他教学任务的冲突等, 都有待进一步科学化, 也请同行专家不吝赐教。

参考文献

[1]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Z].教育部高教司, 2000 (10) .

[2]孙杏林.网络环境下高职英语研究性学习模式的构建研究[J].天津职业大学学报, 2013 (12) .

[3]贾芳, 郝转萍.课题式研究性学习与大学英语语法教学[J].高等财经教育研究, 2013 (3) .

[4]范春芳, 王贤荣.基于网络的研究性学习与大学英语主题式教学整合的探索[J].琼州学院学报, 2011 (8) .

13.探究型学习与研究性学习 篇十三

关于探究型学习(探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的含义,实施,存在问题等,不同的人都有不同的看法,我们在这儿提供了一些观点,以供参考。

1、东西方文化背景下的探究性学习

探究性学习在各国教育中都颇受重视。鉴于东西方的巨大差异,我们不能只看到“探究性学习”在西方取得的成果,应当结合西方的文化背景以及各方面的条件因素来看待西方“探究性学习”取得成功的必然性。同时,在借鉴西方优秀教学理论和方法的过程中,结合我国具体国情,努力创造条件,理性地实施探究性学习。

2、基于网络应用的教师角色以及研究性学习辅导

研究性学习要求教师角色不是简单的知识传授者,更应是学习共同体中的参与者与帮促者。在研究性学习的不同阶段,教师的角色表现和辅导策略也相应不同,网络应用进一步促进教师角色的转变与实现。另外,以“问题情境中的主动学习者”为基本逻辑起点,建构了学习各阶段的教师辅导策略;以及辅导中应注意的几个基本原则:更注重对话,辅导介入讲求适度,以及教师联合的必要性。

3、基于网络应用研究性学习实施中一些问题的思考

本文从实践出发对基于网络应用的研究性学习实施进行了反思,认为基于网络应用的研究性学习实践需要进一步明确教学目标、细化学习过程设计、根据各地各校的具体情况选用不同的教学模式;认为就学校而言资源的问题可能关键在于如何选用的问题,而不首先是资源建设的问题。本文还介绍了课程应用软件系统的一些特点和选用原则。认为基于网络应用研究性学习实施中的根本问题是制度和师资的问题。

东西方文化背景下的探究性学习

付强

探究性学习在各国教育中都颇受重视。鉴于东西方的巨大差异,我们不能只看到“探究性学习”在西方取得的成果,应当结合西方的文化背景以及各方面的条件因素来看待西方“探究性学习”取得成功的必然性。同时,在借鉴西方优秀教学理论和方法的过程中,结合我国具体国情,努力创造条件,理性地实施探究性学习。

一、对探究性学习的认识

探究性学习是与接受式学习相对的,是一种积极的学习过程,主要指的是学生在科学课中自己探索问题的学习方式。它强调要由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去思考怎么做,而不是由教师教给他们已经思考好的现成结论。教师作为指导者和引导者,启发和诱导学生,并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氛围,让他们自己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学生在探究过程中有多层面的活动,包括通过观察、浏览书籍和其他信息资源、调查研究、实验来收集、分析、解释数据,得出结论或作出评价,以及交流结果。通过个人、小组、班级等多种方式组织活动,发挥个人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及小组协作能力。

二、探究性学习在我国

探究性学习在我国的部分城市和学校的实施中,的确也取得了很多成功的经验。但也要指出,类似的成功毕竟不是普遍的。相对来说,在中小型城市中开展探究性学习就已与大城市有明显的差距。可以说没有大城市开展的那样有声有色。开展探究性学习过程中的种种问题的出现不能仅仅归结于学校的开展不利,缺少经验,究其根本原因是我国与西方文化背景的巨大差异这一客观因素决定的。

三 东西方文化背景下探究性学习的比较

(一)历史与传统文化:从历史的角度看,中华文化有两个显著的历史特点,一是中国经历了很长的封建时期,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自周代开始直至 民国初,等级和礼教森严的社会体系才开始有所转变;二是中国的科举制度严格而根深蒂固。封建思想使得中国长期受传统礼教的影响,重传统、重宗法、重教条。探究性学习的提出,与西方的文化、思想本身是相一致的,而与我国的传统文化思想却是相背的。因此,探究性学习在西方很容易被广泛推广和接受,实施起来效果显著,而在我国的实施中却面临了一些矛盾和困难。

(二)教育体制:我国教育体制主要的表现是应试教育,推崇的更多的是规范,致使探究性学习开展时,学生的思维不够活跃,积极性不高和想象力有限。虽然知识扎实但具体应用时能力较差。西方重视感性认识,强调实践能力,因此开展探究性学习时,学生很投入,能够独立思考,有自己的见解,动手能力和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也较强。

(三)家庭:东西方家长的不同态度与指导程度,对探究性学习将起到截然不同的影响,鼓励、支持与正确的引导将有利于孩子更大的探究兴趣和积极性,促使探究过程顺利进行。而相反 的行为则抑制了孩子的探究欲望,使其丧失了创造与实践的积极性。尤其,很多探究过程是要在家中进行的,所以家庭对于探究性学习的开展效果有很大影响。

(四)学校硬件设施资源:西方经济的发达,使学校具有很好的硬件资源供学生研究和学习使用。而我国经济能力有限,学生多,学校设施及资源相对贫乏,贫困地区更为严重。这使得我国进行探究性学习很多时候受到条件的限制。

(五)教师:我国中小学教师由于受传统师范教育和教师培训的影响,研究意识与能力大多较低,又由于升学率的问题,对探究性学习实施的积极性不大。

(六)学生:西方的学生,独立性强,喜欢发现和思考。我国的学生由于传统教育影响,基础知识扎实,但习惯于接受现成的知识,创造力、动手能力较弱。

(七)社会支持

四、探究性学习在我国实施的建议: 1.突破传统,转变观念 2.完善教育体制 3.家长的配合与转变 4.解决硬件资源、条件的问题

5.教师的提高:在师范学校进行教学模式的改革与课程结构的调整;在职教师的全方位转变。

6.学生:在学生探究性学习的总体安排上要有一定的梯度,由易到难,使学生逐步适应新的教学方法,教师在这一过程中要充分创造环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引起学生思维的积极性,鼓励学生有自己的想法。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探究能力。

7.寻求社会支持:一方面需要政府部门的支持,另一方面要学校与各有关方面单位联系,协商如何给学校的探究性学习开展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方便。

总的来说,探究性学习的实施可以采用分步实施,逐步过渡的方式。实施的同时注意以上提到的问题突破传统、转变观念,完善教育体制,做好家长的配合和转变工作,解决学校的硬件资源问题,提高教师的素质和探究能力,对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要由易到难、逐步提高,寻求更多社会支持各方面的改革来配合进行。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观念的更新,最终实现全面的探究性学习的开展。

14.高三研究性学习心得体会 篇十四

杨老师刚跟我说这个事的时候,我是懵的,对研究性学习一无所知,以为很简单的写点东西就可以了。后来过程中才发现研究性学习是一项十分庞大的工程,单凭一人之力是无法完成的。这时候同事们给出的建议,学生们努力的配合就给了我莫大的支持。区赛前很多老师抽时间来录播室听,评,给我捋清了思路;市赛前杨老师管老师牺牲了周末时间来为我们指导,不断地修改,完善。进入复赛后,我们继续练习,修改。我忽然感觉,不到比赛的一刻便没有停止。

我们这次活动分了四个阶段:活动准备,活动实施,活动总结,活动拓展。真是搞起来,要从多方面考虑,要收集有关资料,再加以运用,这自然会遇到许多麻烦。学生刚开始不知道该怎样整理自己的资料,不好意思访谈路人,不会表达自己的想法。经过不断的练习,改进,这些问题都一一得到改善。我刚开始汇总的研究性学习报告也很不规范,图片文字都不合格,拍的视频都是竖版的,照片有的人脸都不全,记不清是在多少次的修改后才渐渐有了模样。从最初的确定研究课题,到后来的发问卷调查,做课件,写研究报告,一步步走来,我跟学生一起体验了一回成长的经历。

三个学生去汇报成果,他们从没参加过这样的活动,紧张的不得了,前言不搭后语,也是不断的鼓励和练习才使他们自信地站在赛场上,原来他们都有很大的潜力,才会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有这么大的进步。市里复赛的时候,比赛环境都变了,我都有一点慌张了。怎么办呢?我悄悄说服了工作人员,提前带我去楼上看了赛场的情况,我拍下来,回来对着照片给学生讲站在什么位置,点哪里切换PPT,临时调整了三个人的分工。因为赛场是投影,需要用翻页笔,而学生从来没有用过,我在候赛区转了一圈,找人借了一支翻页笔,给孩子比划了一下,他们在候赛的时候也一直在练习。很快叫到我们上楼准备了,正是在上楼的一瞬间管老师率领学生会啦啦队赶到了现场,为我们加油打气,学生很兴奋,好像充满了力量。教师被止步一楼,不准上去。他们乘电梯走了,我就跑楼梯上到中庭,一直站在楼梯口远远地看着他们,我看到迟锦鹏跟我挥手了我就知道他们能看见我,应该就不会紧张了。

上一篇:从此我爱的人都是你下一篇:水泵检修10月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