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的结构教学设计(12篇)
1.花的结构教学设计 篇一
《花的形态与结构》教学设计
授课人:丛芳
【设计思想】
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出发,通过视频和图片创设恰当的教学情境,引导启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通过引导学生赏花培养学生爱护花草,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情感及学习本学科的兴趣。【教材分析】
《花的形态与结构》是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植物生产与环境》第一章第三节的教学内容。它是在学生学习了绿色开花植物根、茎、叶的生长情况的基础上来学习的。“开花”是绿色开花植物一生中非常重要的时期。是形成植物果实和种子的前提,对于学生全面认识开花植物起着关键作用,在章节中是一个重点。
【学情分析】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植物的营养器官,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讲授植物的生殖器官。【三维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说出植物的生殖器官包括哪些;
(2)描述花的基本结构和各部分的功能,并说明花的主要结构是花蕊的理由;(3)说出不同的花序;
(二)能力目标:训练学生观察分析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充分运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情景,激发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2)通过花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学习,帮助学生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3)通过不要随手采摘鲜花的教育,使学生养成热爱自然,热爱生命的文明习惯; 【重点难点】
花的基本结构及其最重要的部分; 【教学策略与手段】
有效地组织引导学生质疑、观察与交流活动。运用几种典型花的课件、视频材料等。【课前准备】
学生进行新课的预习,教师准备好视频资料《植物的花》。
【教学流程】
导入:播放《植物的花》多媒体片段,师生一起欣赏。展示杜鹃、茉莉、桂花、马蹄莲和玫瑰等常见的花卉图片,之后提问:“同学们看到了什么,有何感受?”由学生对问题的回答引出本节课的内容《花的形态和结构》。
新授::观察桃花,对照着课本中“花的形态结构”和大屏幕的投影,由下向上依次观察桃花。此设计在于创设学生的自主学习情景,教会学生观察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利用投影仪向学生展示桃花结构的和幻灯片,对桃花的每一部分做详细讲述。
小结:对一朵花来说最重要的部分是雄蕊和雌蕊。一朵完整的花包括花梗、花萼、花冠、雄蕊和雌蕊。巩固练习:
1、在花开放以前,保护花的内部结构的是_______ 和_______。
2、蜜蜂在花丛中飞来飞去,可以帮助____________,所以对植物有好处。
3、雄蕊是由 ______(里面有______)和_______ 组成,雌蕊是由______、______和 _______(里面有______)组成。
【板书设计】
板书是对教材内容的概括总结,我的板书设计分两大块。第一大块是用系统表来总结花的结构;第二大块是花的花序;这种板书设计突出重点,简洁明快,体现了板书设计的程序性、概括性。【布置作业】
1、在花开放以前,保护花的内部结构的是_______ 和_______。
2、蜜蜂在花丛中飞来飞去,可以帮助____________,所以对植物有好处。
3、雄蕊是由 ______(里面有______)和_______ 组成,雌蕊是由______、______和 _______(里面有______)组成。
2.花的结构教学设计 篇二
《花的勇气》是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生命主题”中的一篇略读课文。这篇课文由作家冯骥才创作,全文细致而又生动地描写了作者在维也纳寻花的经过以及由此产生的心理感受。该文构思精巧别致,以跌宕起伏的情感变化为线索,寓情于景,情理交融,耐人寻味。作者精美的文笔、深邃的内涵,都值得我们去细细品味。但由于课堂40分钟的限制,我们必须要有所取舍。因此,结合本册书的教学重点与本课的特点及学生的年龄特点,我将引导学生学会借助课文的情感线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并将此作为主要的知识技能训练点。引导学生感悟花的勇气在于蓬勃向上的生命力,把在内心深处感悟“勇气”的力量作为情感的渗透点。
【教学目标】
1. 初步学会借助“阅读提示”制订学习目标,善于化繁为简,掌握基本的提炼关键词句的学习方法。学会借助情感线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2.通过有感情朗读课文,品味作品中带有浓厚感情色彩的词语。联系上下文,理解含义深刻的词句的意思,在品味语言中感悟花的“勇气”。
3.体会作者对生命的感悟,并能联系生活经历感悟生命的勇气,树立信心。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巧妙质疑
师:又是一年三月三,风筝飞满天;又是一年三月三,鲜花遍地开。看程老师在黑板上写一个字。(板书“花”)看到这个字,你想起了哪些词?
生1:看到这个字,我想起了美丽。
生2:我想到了争奇斗艳,百花齐放。
生3:我想到了花团锦簇,婀娜多姿。
生4:我想到了万紫千红,美不胜收。
……
师:大家的语言非常丰富!一看到“花”这个字,我们总是习惯地把它和美丽、鲜艳、芬芳迷人、娇小可爱联系在一起,可今天的课题却是———
生:花的勇气。
师:请大家伸出手和老师一起一笔一画地把课题板书完整。“勇”字注意第一笔是横折,千万不要加小钩。
师:看到这样的课题,你脑海中会产生怎样的疑问?
生1:花怎么会有勇气呢?
生2:花会有怎样的勇气呢?
生3:花的勇气表现在哪里?
……
【点评:从学生熟悉的“花”入手导入新课,既消除了学生上课初的紧张感,又帮助学生积累了词语,丰富了语言积累,同时为本课的教学做好了铺垫。教师巧妙的引导,使学生对于“花”的印象产生了强烈反差,促使学生学会思考。】
二、整体感知,明确目标
师:请大家自由读课文,注意把字音读准,句子读通。
(生读课文,师巡视指导。)
师:大家注意到课题中有一个小小的“*”了吗?这是表示什么呢?
生:这是一篇略读课文。
师:略读课文给我们更多自主学习的空间。孩子们,回忆一下我们以前的学习过程,要学习略读课文,首先得读什么?
生:读阅读提示。
师:(课件出示阅读提示)谁愿意把阅读提示读给大家听?就你吧,小姑娘。
(一女生读阅读提示)
师:你读得很不错,能有勇气站起来,就值得大家称赞。我们以后在 读的时候 要更准确———不多一字也不少一字。孩子们,这是一个短短的阅读提示,聪明的孩子能借助阅读提示找到这节课的学习目标。请大家认真读读这段话,给自己制订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生边读阅读提示,边制订学习目标。)
生:我想达到的目标是:谈谈读完课文后的感受,还要想想作者为什么会“失望”“遗憾”“惊奇”“心头怦然一震”,然后我还要体会一下作者当时的心理感受。
师:要谈自己的感受,要说作者的感受,还要思考那么多问题。那程老师告诉你,会读书的孩子能把一段话读成几个字。仔细想想,我们能把目标归纳为哪几个字?老师和你一起合作可以吗?我们首先应该怎样做?
生:读一遍。
师:(板书:读)首先应该读一遍,了解这篇课文到底讲了一件什么事。真聪明!那第二步你们要干吗?
生:想。
师:(板书:想)想什么呢?
生:作者为什么会“失望”“遗憾”“惊奇”“心头怦然一震”。
师:我们在读书的时候要抓住这几个关键词好好想一想,为什么会有这一连串的变化。那第三步要干什么?
生:我觉得应该是说,把自己读到的、想到的说出来,和大家交流。
师:(板书:说)孩子们,现在看黑板,长长的一段话就变成了黑板上的“读、想、说”三个字,这就叫读书。
【点评:“教是为了不教。”引导学生学会借助“阅读提示”制订学习目标是本环节的一大亮点。一是使学生意识到了“阅读提示”很有用,今后应该去认真阅读。二是使学生懂得了读书要善于提炼书中要点,化繁为简。三是给学生巧妙地渗透了一生受 用的读书 方法———读、想、说。】
三、自主学习,达成目标
1.借助文本,理解作者的情感变化。
师:现在就请大家根据学习目标阅读课文,试着解决自己提出的问题。
(生读课文自学)
师:我发现我们班有很多会学习的孩子。那个小男孩没有出声朗读,而是选择了默读,因为默读有利于思考。这个小姑娘一边读,一边画关键的词句,这样在说话的时候会更有条理。好的学习方法我们都可以借鉴,现在我们来一起交流一下学习成果。
生1:我知道了作者为什么失望。因为他一开始只看见大片大片的绿色,却看不到明媚的小花。
生2:因为他马上就要离开维也纳去意大利了,却因没有见到一朵小花而感到遗憾。
生3:他惊奇的是小花为什么不是在暖和的天气中长出来,而是在冷风冷雨中长出来。
生4:因为作者在将要离开维也纳的路上看见了花,使作者明白了生命的意味是———勇气 ,所以作者 的心头怦 然一震。
师:智者善听!聪明的孩子总是会听的孩子!对这四位同学的发言你们有意见吗?最会听的孩子一定能学好语文。
生1:第二位同学说因没有见到一朵小花而感到遗憾,其实并不是这样的。作者已经看见藏在青草下面的花了,只是没有看见从草丛中“冒”出来的花。
师:一个小小的“冒”字,已经让你找到了学习语文的秘诀。一字值千金,好!你很会听,你是智者!还有吗?
生2:我觉得前三位同学都有一个通病,没有根据关键词来联系上下文发言。
师:你听得真细致!你注意到第四个同学说话时用上了“因为……所以……”。其实,说话时用上一些关联词可以让别人听得清楚而又明白。那么谁能这样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地说说作者为什么会“失望”“遗憾”“惊奇”“心头怦然一震”?
(生练习说)
师:大家既会听也会表达,希望大家在生活中也能学会倾听,不断完善自己的语言。
【点评:这一环节较好地体现了“主导”与“主体”的关系。教师引导学生自主达成学习目标,在师生交流的过程中既尊重学生的学习体验,又注意规范学生的语言,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更难能可贵的是注意培养了学生“倾听”的习惯。】
2.巧妙引导,学会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师: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谁来概括?
(举手的学生寥寥无几)
师:这个问题把大家难住了。我们这个学期的训练重点就是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运用我们学过的方法试试吧!
生:我想试一试。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作者去维也纳却没有看见一朵从青草地冒出来的小花,作者觉得很失望。接着他同行的小吕把他带到一片草地上,他看到了藏在草下的小花。就在作者将要离开维也纳的时候,小吕又把他带到了那片草地上,那片草地上已经有许多小花冒出来了,作者这时感到很惊奇,心头怦然一震。最后作者由这件事想到了生命的意味是勇气。
师:智者善听!聪明的孩子们,你们能听出来她是怎样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吗?
生:我听出来她主要是把“失望”“遗憾”“惊奇”“怦然一震”几个词连起来。
生 : 我觉得她 找出了“点”,在中间连线,这四个“点”就是关键词,连起来就是主要内容。
师:孩子们,听到了吗?她找到了“点”,“点”在哪儿呢?就是这四个关键词,把这四个“点”一连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我真为你们感到骄傲。同桌互相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生兴致勃勃地交流主要内容)
师:请大家仔细看这些词:“失望”“遗憾”“惊奇”“怦然一震”,这些词都是描写什么的?
生:情感变化。
师:对了,这就是作者在文章中的一条情感变化线。我们根据这样的线索也能巧妙地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点评:以情感为线索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之一。这个环节的教学亮点在于教师没有强行灌输而是加以引导,让学生告诉同伴方法,使学生充分感受到自我学习的成就感。】
3.朗读抒情,抓住关键词句体会作者的感情。
师:孩子们,花的勇气令作者心头怦然一震,那文中是否也有让你心头怦然一震的语句呢?自己打开课本,认真地读一读。如果说刚才的默读是为了思考,现在就请大家出声朗读,读出心中的那份感受吧!
(生朗读课文)
师:谁愿意把自己感受最深的一句话读给大家听?
生1(读):虽然远处大片大片的花与蒙蒙细雨融在一起,低头却能清晰地看到,在冷雨中,每一朵小花都傲然挺立,明亮夺目,神气十足。
师:你选择了这句话读一定是对它有很深的感受,能谈谈你的理解吗?其他同学有补充也可以说一说。
生1:我觉得小花一般都是在冷雨中弯下腰,在阳光下傲然挺立,而这句却说小花在冷雨中傲然挺立,明亮夺目,神气十足,所以这句话让我很震撼。
生2:我觉得这种小花的意志很像腊梅,腊梅就是在雪中怒放的。
师:他运用了对比的方法来谈自己的理解。寒冬腊月腊梅是傲然挺立,小小的花也能傲然挺立吗?什么叫傲然挺立?能谈谈你的感受吗?
(生马上做出很骄傲的样子,神气十足。)
师:你是在用姿态告诉大家。你的表情这样神气,这样骄傲,是为什么呢?
生2:我骄傲我能在冷风冷雨中生长,而不是在温暖的阳光下成长。
生3:我觉得是为了自己的勇气感到特别的欣慰,我有勇气在冷风冷雨中傲然挺立。
生4:我感到我傲然挺立是因为我和其他的花不同。我虽然是一朵小小的花,没有牡丹那么华丽,但是我可以在冷风冷雨中开放。
师:孩子们,如果现在你们就是那傲然挺立的小花,傲然挺立的你们在向谁发出挑战?
生:(齐)冷风冷雨。
师:你向风发出挑战,请你对风说话。
生5:风,我不怕你,你来吧,瞧,我已经站起来了!
生6:我还能向雨发出挑战:雨,你下吧,尽情地下吧,我才不怕你呢。
生7:我向风发出挑战:风,你尽情地刮吧,无论怎么刮都刮不倒我的勇气!
生8:我向那些不敢在风雨中开放的花发出挑战:我要说,懦夫们,你们永远也不可能成为一个勇敢的人!
生9:我向那些漂亮的花发出挑战,因为它们只能在家里,靠人浇水,但我却在风雨中成长!
师:你们真是一朵朵令人敬佩的小花!别忘了除了风吹你,雨淋你,还有谁在压着你,你还能向谁发出挑战呢?
生10:我向草发出挑战:草,你虽然压着我,但是你压不住我的勇气,我一定能长出来。
生11:我也想向草发出挑战。我对草说:草,我不怕你,我一定要冒出来。
师:孩子们,从你们的发言中我看到了一朵朵傲然挺立的小花。挺起腰板读读这句话吧!
(生挺起腰板齐读:“在冷雨中……神气十足。”)
师:你们一个个神气十足。小小的花,你神气什么呀?
生1:我神气,是因为别人不能干的事,我能干。
生2:我神气,是因为我不怕风不怕雨,能在风雨中傲然挺立。
生3:我神气,是因为我不像平时养在家里的那些玫瑰、杜鹃花,而且我还不是在阳光中开放,而是在风雨中冒出。
生4:我神气,是因为我已经开放了,给大片大片的绿色增添了色彩,用课文中的一个词叫“改天换地”。
师:你能改天换地吗?
生 4:能!
师:这么小的一朵小花?你怎么能改天换地呢?
生4:一朵花不行,但我们许多朵花一起就能改天换地!
生5:由于我们冒出来,大地已经变了颜色,变成了五颜六色,不再是那种单调的绿色、寂寞的绿色,我们就在改天换地。
生6:我们为绿色又增添了生机色彩!
生7:一根筷子容易折,十双筷子难折断。即使我一朵小花不能改天换地,但是千千万万朵小花总能把绿色的维也纳变成彩色的维也纳!
师:绿绿的维也纳,让人感到寂寞的维也纳,让作者感到单调的维也纳,你们一朵朵小花齐刷刷地冒出来了!你们已经为大地增添了色彩,你们已经改天换地,那脸上的表情会是什么样?露出神气十足的表情 ,腰板挺直 ,再把这句 话读读,看谁最神气,谁能傲然挺立。
(生挺起腰板,神气十足、声音异常响亮地齐读:“在冷雨中......神气十足。”)
师:这就是神气的小花。文中还有哪 些语句让 你怦然一震?
生(读):小小的花儿居然有如此的气魄!我的心头怦然一震,这一震,使我明白了生命的意味是什么,是———勇气!
师:能读出你心中的感受吗?这时候你是什么感觉?把你的感觉读出来。你再试一试!
生 (再读):小小的花儿……勇气!
师:你心里肯定有感受,但是你自己好像还没有完全表达出来,谁愿意帮助他?
生:这里有一个破折号,我认为最后那个“勇气”的读音要拖长一点,就更能表现出坚定的勇气。
师:你真细心,这一个破折号是要告诉别人什么呢?
生:生命的意味是勇气!
师:谁还能再读一读?
生(读):小小的花儿……勇气!
师;孩子们,现在你们对花儿有一种什么感觉?
生1:敬佩!生2:佩服!
生3:我对它还有一种尊敬的感觉。
师:也许集体的力量更能展现勇气的魅力!让我们一起再来读读这句话。
(师生齐读)
【点评:这一环节将朗读与理解巧妙结合,将理解与表达巧妙结合,将知识传递与精神升华巧妙结合。执教者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朗读,这里的朗读指导不是技术上的指导,而是心灵净化后的提升!在学生一遍遍动情的朗读背后,传递的是他们内心深处一次次心灵的震撼!】
四、读写结合,拓展延伸
师:我想,学到这里,课前的问题大家应该都明白了。其实,岂止是花需要勇气,我们人也是需要勇气的。(出示贝多芬头像) 他就是被称为乐圣的贝多芬,他要靠自己的耳朵和笔来为世人创作不朽的诗篇。可是,他后来双耳失聪了,这对一个音乐家来说是致命的一击。但是,贝多芬并没有向命运屈 服 ,他说 :“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它不能完全使我屈服。”贝多芬用自己顽强的毅力创 作了不朽 的诗篇———《命运交响曲》。认真聆听这首曲子,联系今天的课文,联系你以前学过的课文,联系你听到的故事、读过的书,想想勇气究竟是什么,在纸上写出来吧。
(生写对勇气的认识)
师:请你们大胆发表自己对勇气的认识吧。
生1:勇气是使人前进的助力,是让人进步的阶梯,更是让人奋发向上的动力。
生2:勇气是支撑灵魂的支柱。如果一个人没有勇气,那么他就会随时倒下。
生3:勇气是力量,是财富,要好好保护它,不要把它丢掉。
生4:勇气犹如一颗钉子,需要我们用自己的手把它钉进命运里。
生5:勇气是一个人必不可少的东西。一个没有勇气的人,即使他有再大的努力也不一定会成功。
……
师:我知道你们对勇气有许多种理解,程老师也带来了德国诗人歌德的一句名言。(课件出示名言,生齐读。)
你若失去了财产,你只失去了一点;
你若失去了荣誉,你就丢掉了许多;
你若失掉了勇气,你就把一切都失掉了!
师:同学们,无论你多么弱小,无论你遇到多少挫折,只要你有勇气就有希望,勇气与生命同在!
师: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里,下课!
3.花的结构教学设计 篇三
教学过程:
课前游戏,与学生热身闲聊(1)师:“都说小朋友最爱游戏,老师这儿有一个文字游戏,玩玩吗?”出示课件:请填上合适的字词。
一望无际无边无际辽阔无垠一眼望不到头——空间
五颜六色万紫千红五彩缤纷姹紫嫣红——颜色
含苞欲放婀娜多姿千姿百态——姿态
芳香四溢花香袭人芬芳扑鼻——香味
(2)举手回答。(3)自读这些词语。读着读着,你有什么发现——是描写花的。横着再读,你又有什么发现?我们汉字实在是太奇了,同一个意思可以有这么多词语来表达。
1,借游戏预热,提问揭题。(1)提问导入:花,总是给人美感觉。(同时板书“勇气”“花的”)大家见过有勇气的花吗?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叫做“花的勇气”。(2)生读课题。谁来读课题?1~2个学生读——全班读。(3)对课题的疑问。读了题,你有什么疑问?
(预设:什么是勇气?)今天就让我们跟冯骥才爷爷走进四月的维也纳,去品味“花的勇气”吧!
(课出示课题)(4)略读课文学习方法的提点。“细心的同学一定发课题边上的星号了,这是一篇略读课文。通常在略读课文前会一段阅读提示帮助咱们更好地学习。”(5)生快速默读课文第91的阅读提示,看看提示中有几个要求。(6)阅读提示总结。“我来给阅读提示做一总结,一共可归纳为三点要求:①说一说,者在维也纳经历了一件什么事?②想一想,为什么作者会有一列的情感变化?③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自读课文,熟悉字词,初步感知文意。(1)自由朗读。下就请大家带着第一个问题自由朗读课文,要求将文章读正确读顺。(如果学生齐读)同学们,老师发现咱们班的同学特别团结,过按照自己的节奏朗读课文可以给你更多发现。(2)作者在维也经历了一件什么事呢?
四月,作者到维也纳,最初没有见到——,——滥。在同事小吕的建议下,他扒开草后发现原来——后是连续几天的冷风冷雨,他以为——,可是就在他离开也纳前,竞看见了一片——,由此作者发出感叹,生命意味是——。
3,抓描写花的两个画面,感知花的勇气,体会作者心情。
(1)品读第2自然段,发现作者写法的精妙。同学们,你们的读能力真强!与课文多次接触后,文中有哪些有关花的画面给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呢?重点走进第2自然段。①自读第2自然段。②从中你感受到作者怎样的心情?——开心、惊喜。“之前作者还正对绿色泛滥的维也纳感到失望,此时突然发现了这些藏于草下的花朵,他的心情你能想象到吗?”③带着惊喜的情感读一读这句。我用手拨开草一看,原来青草下边藏着满满一层小花,白的、黄的、紫的;纯洁、娇小、鲜亮;这么多、这么密、这么辽阔!④老师引读(这个引读过程中课件的颜色不要变了):a,原来青草下边藏着满满一层小花,(第一眼看上去颜色真多啊,有)白的、黄的、紫的;(再仔细看看它们)纯洁、娇小、鲜亮;(最后放眼望去)这么多、这么密、这么辽阔!b,是啊,正当作者感叹绿地无花时,发现——出示句子“原来青草下边藏着满满一层小花,白的、黄的、紫的;纯洁、娇小、鲜亮;这么多、这么密、这么辽阔!”c,正当作者对维也纳失望时,发现——出示句子“原来青草下边藏着满满一层小花,白的、黄的、紫的;纯洁、娇小、鲜亮;这么多、这么密、这么辽阔!”⑤如果这是一幅画,你想给它起个什么名字呢?——草下藏花。⑥好一个“藏花”啊。⑦老师也想来读一读。⑧老师把它改成这样(改动略)好不好?为什么?(作者的写作顺序就是自己的观察顺序,一切那么自然,语言读起来又朗朗上口。)⑨你们说花儿们现在藏在草地里是不是它们没有勇气呢?其实花儿们的藏也是力量的积蓄,这也是一种勇气!
(2)第7自然段。①写话。“下面请大家把你看到的花的原野写下来,老师这里有一些词语供你参考。”课件提示:可以通过花的颜色、形态、香味、数量、整体感觉等方面来写。
五颜六色万紫千红五彩缤纷姹紫嫣红含苞欲放婀娜多姿千姿百态芳香四溢花香袭人芬芳扑鼻一望无际无边无际一眼望不到头一朵朵有的……有的……
②交流孩子们写的话。自告奋勇读,老师“随机”读。③“真美的花儿啊,通过你们的描写仿佛这片花的原野已经出现在我们的面前。他们不是在温暖的阳光下冒出来,而是在冷风冷雨中昂首而起!你说是什么给了花儿力量呢?点名回答。师:“勇气是唯一的解释。”④全班齐读最后一自然段。所以作者看到了如此花的原野,他感叹了,思考了。咱们一起读一读最后一段,出示最后一自然段。我惊奇地想:它们为什么不是在温暖的阳光下冒出来,偏偏在冷风冷雨中拔地而起呢?小小的花儿居然有如此的气魄!我的心头怦然一震,这一震,使我明白了生命的意味是什么,是——勇气!⑤升华主题:同学们,其实在生活中,勇气两个字很常见。你们看——顶住巨石的重量,从石缝中发芽长大的绿芽;你们看,不怕悬崖的陡峭,选择顽强生长的松树;还有虽然腿脚残疾却依然奋斗赛场的残疾人;还有课堂上开始不愿意举起,后来渐渐积极举起的小手们……这些都离不开——勇气。有勇气才会有希望!望勇气能和在坐的每一个人同行!
4.《花的学校》教学设计 篇四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把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能力摆在首位。在第二学段还要求“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学贵有疑”,提出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必然前提,能抓住要点,抓住关键提问,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这种能力对学生阅读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课标中还强调“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因此,本节课我注重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语言积累的意识。
《花的学校》是一篇非常优美的文章,作者以清新流畅的笔触,勾画出甜美纯净的儿童世界。顽强活泼而且具有丰富细腻想象力的孩子,在看到六月里雷电交作、风雨交加之后青草地上冒出的花儿时,就在自己想象的天空里自由驰骋起来。他把未冒出地面的花儿想象成地下学校上学的孩子们,在墙角旮旯冒出来的零星小花是犯错误被罚站的小孩儿,大雨来时,花儿们便衣着鲜艳地冲出学校度假了,而花儿们这么急切地生长是因为要回家找他们的妈妈。作者巧妙地从孩子的眼中叙出花儿们的活泼、可爱、美丽、向上,充满了儿童情趣。教学中我注重学生的朗读指导,读出花孩子的天真烂漫、活泼可爱、勇敢坚强、活泼向上、童真童趣。同时也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教学要求:
1.会写本课生字,正确认读“罚”等5个生字。掌握“假”这个多音字。会写“落、荒、笛”等13个生字。认读“湿润、荒野、簌簌”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想象花在绿草上跳舞的情景。
3.在阅读、理解内容的基础上,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画面,体会诗的意境。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课件。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教师简介作者,导入新课。
拉宾德拉纳特•泰戈尔(1861年—1941年),印度诗人、文学家、社会活动家、哲学家和印度民族主义者。代表作有《吉檀迦利》《飞鸟集》《眼中沙》《四个人》《家庭与世界》《园丁集》《新月集》《最后的诗篇》《戈拉》《文明的危机》等。
二、检查学生自学生字词的情况。1.读准下列字的字音。荒 笛 罚 假 裳 2.交流、识记生字。A.加偏旁记忆的字:荒—谎 B.换偏旁记忆的字:笛—油 3.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湿润:潮湿润泽。荒野:荒凉的原野。狂欢:纵情的欢乐。
急急忙忙:心里着急,行动加快。
三、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1.学生朗读课文,读准字音。
2.指名同学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其他同学思考每一段讲了什么内容?教师相机指导。
3.说说每段的内容。
第一段(第1自然段~第2自然段):想象阵雨降落时,花儿在绿草地上跳着狂欢的舞。
第二段(第3自然段~第5自然段):想象雨来时,关了门在做功课的花朵们便放假了。
第三段(第6自然段):想象花孩子们在雨中穿着各色的衣裳,冲了出来。第四段(第7自然段~第9自然段):想象花孩子们急急忙忙赶回家,他们对准妈妈扬起了双臂。
四、朗读课文,画出自己最欣赏的句子。1.听教师朗读。
2.教师领读,学生齐读课文。
3.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画出自己最欣赏的句子。4.同桌交流,说一说这些句子美在哪里? 5.教师利用课件出示佳句。
6.让同学们说出自己的感受,大家共同欣赏。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开火车读课文,边听边思考:每一段讲的是什么? 2.指名学生用简洁的话概括每一自然段的内容。
二、读中感悟,探究解疑。1.学习第一段。A.教师指名读。
B.学生找出自己喜欢的一句话,并说明喜欢它的原因。湿润的东风走过荒野,在竹林中吹着口笛。
理解体会:哪一个词语概括了东风的特点?(湿润)从“走过”“吹着口笛”这两个词语中,你感悟到了什么?这句话该怎样理解?读了这句话,你会想到怎样一幅画面?
于是,一群一群的花从无人知道的地方突然跑出来,在绿草上跳舞、狂欢。理解体会:为什么是“一群一群的花”,而不是“一朵一朵的花”呢?你认为花会从什么地方跑出来呢?教师引导,启发想象。你从“一群一群的花从无人知道的地方突然跑出来”这句话中感悟到了什么?“狂欢”是什么意思?你能想象出花儿在绿草地上跳舞的情景吗?
C.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背诵。2.学习第二段。A.学生齐声朗读。B.读中感悟,合作探究。为什么“我”觉得“那群花朵是在地下的学校里上学”?你是怎么理解“雨一来,他们便放假了”?
3.指导学习第三段。A.教师范读。B.合作探究。
树枝在林中互相碰触着,说明了什么? 你是怎么理解“绿叶在狂风里簌簌地响”一句的? “雷云拍着大手”是什么意思?
你是怎么理解“花孩子们便穿了紫的、黄的、白的衣裳”的? 你认为花孩子们冲了出来,要到哪里去?为什么? C.教师指导朗读。D.学生自由朗读。4.学习第四段。A.学生齐声朗读。
B.指导学生理解、感悟、朗读。
小作者认为花孩子们的家在哪里?“那儿”是指哪儿?你能想象出花孩子们急急忙忙赶回家的情景吗?在作者看来,花孩子们急急忙忙赶回家是为了什么?
C.学生自由感悟、想象。5.小结。
三、拓展延伸。
说说你想象中花的学校是什么样的。学生张开想象的翅膀,先在组内交流,然后在班上交流。
板书设计: 花的学校
花孩子:在绿草地上跳着狂欢的舞蹈 在地下学校关了门做功课 急忙回家对妈妈扬起双臂 真可爱
《花的学校》教学片段 ◆引导学生把握朗读技巧,了解花孩子的特点,感受课文的语言美(教学
师:花的学校的孩子们那么美丽、可爱,你们喜欢他们吗?(课件出示句子)试一试你们能不能读好这些句子呢?要读出自己的喜爱哟!
1.于是,一群一群的花从无人知道的地方突然跑出来,在绿草地上跳舞、狂欢。
2.妈妈,我真的觉得那些花朵是在地下的学校里上学。3.你没看见它们怎样地急着要到哪儿去吗? 4.你不知道它们为什么那样急急忙忙吗?(生分别读这四句话)师:这么长的句子一口气读不完,恰当地在一些地方停顿一下,读起来会更有诗意。
(师范读,生练读)1.于是,一群一群的花/从无人知道的地方/突然跑出来,在绿草地上/跳舞、狂欢。
2.妈妈,我真的觉得那些花朵是在地下的学校里上学。3.你没看见/它们/怎样地急着/要到哪儿去吗? 4.你不知道/它们/为什么那样急急忙忙吗?(找学生试读)师:你还能找出哪些句子读一读呢?
生1:“这时,花孩子们便穿了紫的、黄的、白的衣裳,冲了出来”。我认为“冲”字要重读,体现了花孩子们的高兴心情。
生2:我觉得最后一句要读得幸福、深情,因为和自己的妈妈在一起是多么幸福快乐呀!
师:你能读给我们听听吗?(生自读)
赏析:这一教学片段重点指导学生的朗读,以读促悟,学生通过读,品味了语言的美感,通过读,感受到了丰富的想象情景,花孩子的美丽、可爱、调皮的特点跃然纸上,与其说是在读诗,不如说是在认真倾听着孩子们说不完的童言稚语。
教学反思:
对泰戈尔的《花的学校》一文,我非常喜爱。说实话,读第一遍的时候,我没有读懂,这篇课文在讲什么。我反复认真地读了这首诗,根据课后要求,我也背了这首诗,渐渐的,我体会到了诗人的情感,对花儿们的喜爱,及大胆、有趣的想象力。教学内容的安排要依据学情,要从孩子们的角度去设计教学流程。站在孩子的角度读,我把自己想象成花朵,我会渴盼什么,我对什么不明白。我一遍遍的读,每读一遍都会有新的感受,每背一遍都会想到孩子们在背诵时会遇到哪些困难,什么地方要给予帮助。
我也站在老师的角度读,在这样的阅读中,我被作者感动着,也被自己感动着。作为一个语文老师,我只有站在学生的角度,走进文本,被文本感染感动,才能够理解、感受到诗人的那种热烈的情感,丰富大胆的想象力。所以我就这样来进行教学:要求孩子们把自己想象成一朵美丽的花,听我范读课文,随故事情节而做出自己喜欢的动作。随后,整个课堂进入一个美好的境界,孩子们好似刚从睡梦中醒来,一个个打着哈欠,伸着懒腰,那舒服劲,让人看着都羡慕。
在课堂上,作者与我,我与孩子们都成了花园中的一份子,孩子们仿佛走进了文本,随着作者的语言狂欢,嬉闹,生长。我想,这应该是我理想中的灵动的语文课堂,我们的语文课应该是踏踏实实地立足课内,放眼课外,展望未来,为孩子的生命奠基的。
这一课中,我成功的地方是,采用多种手段,运用不同措施来丰富学生的表象储备,以提高学生的的创造想象力。如“你认为花孩子们冲了出来,要到哪里去?为什么?”引导学生们放飞想象,小组讨论交流。再如“在花儿的学校里,还会发生那些有趣的事?说一说,看谁想的奇妙。”“花的学校的孩子们那么美丽、可爱,你们喜欢他们吗?你能读给大家听吗?”学生的感知不能靠单一的阅读材料简单重复,只有多方位、多种形式的参与,才能在学生头脑中建立丰富的表象。
5.花的勇气教学设计 篇五
这篇课文位于人教版第八册教材的第五单元,这一单元的主题是感受生命的美好。全文给人印象最深的画面是无数的小花在冷风冷雨中冒出来,顿时改天换地,整个世界铺满了全新的色彩的画面,花儿生命的勇气是作者强烈震撼所在。作者的情感主线是:失望——期待——遗憾——惊奇、怦然一震。这篇课文是一片阅读课文,因此在教学时主线引导,促进学生自主研读,感悟。
教学目标:
1、 读通课文,读准字音,理解“泛滥、寂寞、厘米、齐刷刷、铺满”。
2、 想象作者描绘的画面,体会生命的美好。
教学重点:
课文中描写花的语段,感受花儿的生命力对我的震撼。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的感情变化,思考花儿为什么会给作者强烈的震撼。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板书课题,读课题问:你看到课题想到什么?
2、齐读课题。师:作家冯骥才的心中珍藏着三个春天的画面,是他在维也纳三次旅行时的所见。今天我们就去欣赏其中那幅四月的画面——画面的主人公是千万朵小花。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生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读完后想一想,作者在维也纳经历了一件什么事?在他的心中留下了怎样的一幅画面?
2、读后交流
①检查生字词的认读。泛滥 齐刷刷 铺满 傲然挺立 扒——拨
②学生轮读课文。,
③作者在维也纳经历了一件什么事?在他的心中留下了怎样的一幅画?
预设:我看到大片大片的草地,绿色连着绿色,感到( )。
我看到藏在青草下面的满满一层小花,感到( )。
我看到一连几天,雨时下时停,感到( )。
我看到千万朵小花从青草下面冒了出来,感到( )。
板书:藏——冒
师小结:作者的情感随着花起伏着,从失望——期待——遗憾——心头一震,藏在青草下边的千万朵花在冷风冷雨中冒出来,这幅画面深深地留在了作者的心中。
三、抓重点语段,体会悟情。
1、请你找到描写花儿藏在青草下面与花儿冒出来的语段,画下来细细地看,你看到了什么样的花儿,感到了什么?
课件出示:我用手拨开草一看,原来青草下边藏着满满一层小花,白的,黄的,紫的;纯洁、娇小、鲜亮;这么多,这么密,这么辽阔!它们比青草只矮几厘米,躲在草下边,好像只要一使劲儿,就会齐刷刷地冒出来……
我看到 ,感到 。
①抓“满满”,预设:学生说到“满满”或者“多,密,辽阔”的时候,教师追问,你能想象一下花的数量吗,
②学生说到花的颜色的时候,想象一下这些颜色或连成片,与绿色相互映衬,会有怎么样的效果。
③学生说到“纯洁,娇小,鲜亮”的时候,来说说读这三个词语的时候你的心情不头会不由自主地涌起一种怎样的情怀。(爱怜,欣喜,充满希望)
④感情朗读
2、课件出示语段二:
这正是前几天那片千万朵小花藏身的地方,此刻那些花儿一下子全冒了出来,顿时换天改地,整个世界铺满了全新的色彩。虽然远处大片大片的花与蒙蒙细雨融在一起,低头却能清晰地看到,在冷雨中,每一朵小花都傲然挺立,明亮夺目,神气十足。
细细品味,然后填一填
我看到 ,感到 。
a预设:从这个“冒”字我们可以感受到什么?(可以回到文本)。
朗读指导第一句
b让我们凑近每一朵小花,感受他们的精神,他们的风姿,自由练读“在冷雨中,每一朵小花都傲然挺立,明亮夺目,神气十足。”
男女生比赛读。
c这一次整个世界铺满了全新的色彩。这是一个怎样的世界?请你带着自己的感受来读这一段话
四、总结全文,感悟真意
1、是花的什么让我的心头怦然一震?
2、读“小小的花儿居然有如此的气魄!我的心头怦然一震,这一震,使我明白了生命的意味——勇气。”
师小结:花的勇气是这一幅画的魂,这一幅画的神韵所在。你想把这幅画珍藏在你的心中吗让我们再充满感情地读两句话,注意两个感叹号。
3、朗读升华。
板书: 花的勇气
冷风冷雨
藏 冒
6.《花的话》教案设计-教学教案 篇六
“不大爱说话”的白丁香适时说话了,它以它的幽香烘托了对玉兰的赞赏,她认为玉兰“既清雅又高贵”,“贵而不俗,雅而不酸”。“屈尊纡贵”的玉兰对白丁香的吹捧及时地给予了回报,她说:“丁香花真像许多小小的银星,她也许不是最美的花,但她是最迷人的花。”她们矜持的神态,适当的措词,有把握的评价,显示出谦虚的风范。
白丁香和玉兰的言谈举止与前面的玫瑰、迎春花等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可是尽管如此,她们看重的都只是花儿外表的美丽。“浅紫色的二月兰”,虽然“矮小”,“默默无闻”,“从没有想到自己有什么特殊招人喜爱的地方”,事实上它也为园中的“锦锈”尽了自己微薄的力量。这样一对比,野生的二月兰其精神就显得非常可贵了。
小男孩飞跑进园中采摘二月兰,表明人们有时并不注重大红大紫的外表,而更注重内在的品质。小男孩将二月兰作为礼物送给终日辛勤劳碌的老师,是对老师以及像老师一样谦虚质朴、无私奉献精神的肯定、赞美。至此文章的主题得以外化,具有强烈的感染教育作用。
二、亮点探究
1.“若照严格的花时来说,她们可能彼此见不着面,但在这既非真实,也非虚妄的园中,她们聚集在一起了。”这一句话在文章开头有什么作用?
探究学习:
从结构上看,这一必要的交代使不同时令的花儿能够聚集在—起,为下文花儿们的对话做了铺垫。
从内容上看,避免了文章内容(不同时令的花同时出场)与自然规律不一致而产生矛盾。
2.花儿们争贵比美时各自的神态语言如何?花儿们对话的顺序能否调换?
探究学习:
花儿们的神态语言(略)。
探究学习:
花儿们沉默并且不好意思的原因是:她们的大红大紫,她们的外表艳丽并不受人们重视,人们更喜欢的是内心美的二月兰——它默默无闻、无私奉献。花儿们由此受到启发,觉得自己前面讲的话实在太过分,实在太骄傲,她们决心向二月兰学习。
三、选题设计
1.比较下面破折号的用法,其中如果有属“话没有说完的”,请你根据语境把它补续出来。
①“要说出身名门——”芍药端庄地颔首微笑。
②“花么,当然要比美,依我看,颜色态度,既清雅而又高贵,谁都比不上玉兰,她贵而不俗,雅而不酸,这样白,这样美——”丁香慢吞吞地想着适当的措词。
研究指向:
(1)明确破折号的用法。
(2)在理解文段的基础上能够展开合理想像。
2.阅读文章第2、3段,回答下列问题。
(1)文中的“如此”指代什么?
(2)这段话反映了花儿们怎样的心理过程?
(3)阅读这段话后你有哪些收获?
研究指向:
此题设计目的是考查学生是否读懂了文段,指示代词“如此”答案就在文中;后两问属开放性问题,只要学生理解文段、言之有理即可。
3.删去课文最后一段,然后请你根据生活实际,展开合理想像,给课文续一段结尾,再比较它与原来的优劣。
研究指向:
(1)训练学生联系生活进行想像的能力。
(2)训练学生发散思维的能力。
(3)训练学生形成初步的比较鉴赏能力。
4.有人说:“要成功,就要包装。”不仅产品如此,人也如此。也有人说:如今,人要学会自我推销——实质也就是自我标榜,自我吹捧;否则,只默默做事,永无出头之日。这与本文所倡导的思想岂不矛盾?请谈谈你的看法。
研究指向:
此题是针对学有余力的学生设计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形成辩证思维的能力。
四、备教卡片
●卡片①
童话《花的话》写于1963年,原载《人民文学》1978年第6期,后收入《宗璞文集》。
(摘自《中国当代作家选集丛书·宗璞》,人民文学出版社,1991年6月第1版)
●卡片②
(摘自《能力全程导学·初一语文上册·<花的话&》,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7月第1版)
●卡片③
十年**的前夕,曾为宗璞写过一首龚定庵示儿诗。诗句是这样的:“虽然大器晚年成,卓荦全凭弱冠争。多识前言畜其德,莫抛心力贸才名。”我写这诗的用意,特别在最后一句。
人在名利途上要知足;在学问途上要知“不足”。在学问途上,聪明有余的人,认为一切得来很容易,易满足于现状。靠学力的则能知不足,不停留于现状。学力越高,越能知不足。知不足就要读书。
有两种书:一种是“无字天书”;一种是“有字人书”。
自然、社会、人生这三部大书是一切知识的根据,一切智慧的源泉。真是浩如烟海,无边无际。一个人如果能够读懂其中的三卷五卷或三页五页,就可以写出“光芒万丈”的丈章。古今中外的真正伟大的作家,都是能读懂一点这样的书的人。这三部大书虽好,可惜它们都不是用文字写的。故可称为“无字天书”。除了凭借聪明,还要有至精至诚的心劲才能把“无字天书”演绎为文字,让我们肉眼凡胎的人多少也能阅读。
——其父冯友兰《宗璞小说散文选》佚序
(摘自《中国当代作家选集丛书·宗璞》,人民文学出版社,1991年6月第1版)
●卡片④
宗璞生于1928年,她的小说创作可以追溯到解放前夕,不过,当时影响不大。发表于1956年的短篇小说《红豆》是她的成名之作,曾引起争议,并受到不公正的批判。粉碎“四人帮”以后得到平反,成为重放的鲜花。进入新时期以来,先后有《弦上的梦》《我是谁》《三生石》《蜗居》《米家山水》《全息照相》等篇章问世。数量不算很多,却以创作严谨,艺术悉心深索追求著称。论成就之高,当推中篇小说《三生石》。
(摘自张钟等著《中国当代文学》,北京大学出版社,1988年第1版)
●卡片⑤
宗璞,其创作主要有小说、散文、童话,另有短诗、创作谈、外国文学论文、翻译小说等多种。
(摘自《中国当代作家选集丛书·宗璞》,人民文学出版社,1991年6月第1版)
●卡片⑥
宗璞的散文堪与小说齐名。《西湖漫笔》《废墟的召唤》《哭小弟》和《霞落燕园》都是散文园中的佳品。《哭小弟》和《霞落燕园》继承了中国艺术所追求的内在表现力,已深得中国散文的神韵,文字平易、自然、质朴,没有丝毫的外在铺张,“言有穷而情不可终!”(选入初中语文新教材课本的还有其散文《紫藤萝瀑布》)
(摘自陈素琰《文学广角的女性视野》,花城出版社,1988年10月第1版)
●卡片⑦
宗璞始终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高等学府幽静的校园的一角„„可以说,她始终都生活在中国高层的知识分子群中;与他们学业的专攻,操守的崇高,事业成就的欢欣,以及家国危亡的忧患深深地纽结在一起。
7.《花的勇气》教学反思 篇七
《花的勇气》教学反思
《花的勇气》是人教版第八册的一篇略读课文,选自当代著名作家冯骥才的散文《维也纳春天的三个画面》。这篇课文细致而又生动地描写了作者在维也纳寻花的经过,以及由此产生的心理感受:从只见绿地不见花时的失望、见到花儿藏身于草下时的吃惊,到离开前仍不见花儿冒出来时的遗憾,再到看见花的原野时的惊奇,最后被花儿的气魄所震撼,进而闪现出思想的火花:生命的意味就是勇气!对课文中不少含义深刻的句子的理解,这是教学的重点;通过对课文的研读,体会作者由物及情的变化,并升华自己的感情,这是教学的难点。
在教学时,我首先引导学生披文入情:在初读课文的基础上,按照阅读提示的要求,说一说作者在维也纳先后看到了哪些景象;然后画出表现作者情感变化的词语,联系上下文想一想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在学生了解课文内容、理清情感线索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认真研读课文:把自己喜欢的部分多读几遍,细细体会作者的内心感受;找出自己认为写得好的词语反复品味,感受作者用词的精妙。在品读教学感悟作者内心情感变化这一环节中,我注重对学生的朗读指导,引导学生通过朗读,品出言中之意,悟出言中之理,感受言中之情。在通过对草地的,绿色泛滥的绿地、藏满花的绿地、花的原野三个不同场面的对比进一步感受作者从失望--吃惊--惊奇的内心情感变化,从冷风冷雨中的小花身上感受到生命的意味。学生也与作者一起从其他一些植物或生命中感受生命的意味。
整节课教学下来,我收到了老师们的一些中肯的建议,结合自己对教学后的感受,整理出以下几点:
一、还学于学生,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花的勇气》是篇略读课文,应放手让学生自己感悟。然而我在教学中却有很多环节并未体现这点,如在感受作者看到四月的维也纳哪些景象?学生汇报与我原先预设并不一样,我就直接把我的意想告诉了学生。在体会作者内心感受时也有类似的情况。为什么会这样呢?不是不知道以学生为主体,而是教师对学生不够放心,不敢放手,担心学生说不到。我们在教学中总是怕学生答得不好或答得不全,以至于有时候不敢将课堂时间放给学生。殊不知,正因为我们过于追求知识的终极结果,往往忽视学生作为主体的思维探索过程。学生的思维得不到肯定,久而久之,学生就丧失了学习的信心,失去了学习的动力。事实上,语文教学有其本质的特点: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即有很强的主观性。对同一问题不同人可能会有不同的见解和观点。对事物的感悟因人而异,对文章的分析受生活的影响。但是,一个人的思维只要存在合理性,并在这个过程中得到发展,就已经达到了教学的目的,因此,我们在教学上必须尊重学生的主体认识,并且鼓励学生的自我认识。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学生主体地位的确立。
二、课堂语言的精确、精细
课堂语言应该生动形象是语文教师应该具备的素质,然语言的精确,简洁也是课堂教学必不可少的。这样可减少课堂内的罗嗦现象。我在教学中虽然听课教师肯定我的教学语言形象生动,富有激情,但我还是有语言不够简洁,罗嗦的问题,对提问的目标指向性不明确。这是我该多向优秀教师学习,学习他们对课堂语言的精心设计,做到简洁凝练而准确。
三、教给学生的知识必须是正确的
“教给学生的知识必须是正确的”,这是每位老师都心知肚明的。然而,我在不知不觉中却把错误的知识印在了学生的脑海中。在教学词语时“改天换地”一词,在学生发现了我的错误“改天换日”,我在极力掩饰这一错误时却四次把这个词读错,虽然这不是我故意的但在学生读词甚至在我错误的引导下,也会浅意识的把错误记在脑中。教育是来不得半点马虎的。教师教给学生的知识必须是正确的。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我也从中得到了一些收获,面对在教学中出现的错误,出现的问题有了一个改变的方向。要学会相信学生,该放手时就放手,他们也许会给我们意想不到的惊喜。语言文字的品读要与文本结合,要让学生在入情入境的朗读中品读。作者张丽华
《花的勇气》是一篇独立阅读课文。按常规应该一课时结束。而我虽然扎实地引导学生读了,读懂了,但拖沓现象还是比较严重。关键原因还是自己备课时不甚明了,边讲边明晰。理清了自己和学生阅读的思路,对字词句段摸着走了一遍。精髓的部分,需要升华的地方没有凸现出来。
第二节课,针对另外一个班,我又做了适当的补充,可是结果却截然不同。同样由“失望”到“遗憾”到“惊讶”,在阅读中学生的思路不由自主的形成了前后文章的对比:失望和惊讶。很明显的对比出了作者惊讶于小花改天换地勇气--冒出来的勇气,顶着风雨拔地而起的勇气。顺着思路觉得花的勇气不仅仅在于冷风冷雨中的傲然挺立,明亮夺目,神气十足。
教学虽然结束,但我对文章最后一段,作者的结尾产生了疑问小花有如此的气魄,什么气魄?在文中小花体现出了哪些勇气?带着这些疑问,应该再细细地读文,去品味。相信,对花的勇气会有更进一步的感悟。
课后,我给学生朗读了《一个普通灵魂能走多远》。希望靠我的朗读弥补我的遗憾。遗憾我没有找到原文来读一读,遗憾自己课前没有准备的再充分一些。匆匆,太匆匆。
纷纷烦烦中反思这课的教学存在一下几个问题:
1、教师自身对文本体悟挖掘不到位,不能够敏锐的抓住文本的精妙之处。
2、教师对教学中的轻重之处处理不当,导致拖沓,重点不够突出。
3、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对于学生的读书的方法和阅读习惯培养不够。其实,教师自身的读书方法和阅读习惯也不够好。需要学习和培养。
如果说优点的话,应该是关注的了学生需要和面对了大部分的学生。对学生有着真诚平等的态度。
需要探究的问题:
如何提升自我,准确感知把握文本。
8.花的世界教学反思 篇八
一、师生展示各种花卉图片资料
在这一部分教学中主要是采取合作式探究的学习方式,从而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交流能力和资源共享的意识。在此环节中问学生除图片展示的花卉外你还知道哪些花卉?借此来考察学生的生活常识。随后,教师便展示了大量的花卉图片来开阔学生的眼界,丰富学生的知识,从而培养对大自然的热爱,以不同的花卉让学生感受花的自然美、艺术美、内在美,引发学生爱花之情和环保意识。
二、探究花的结构、外形特征和色彩
在此环节主要是通过小组观察、讨论、探究的学习方式来实现的。通过小组观察、讨论、探究面前的仿真花卉来让学生了解一株花是由花朵、花茎、花叶和花根四部分构成的。花朵是花的主要部分,也是本节课我们研究的重点。通过观察探究了解花朵的构造,花瓣的颜色。运用基本形概括的方法让学生抓住外形特征。从而培养学生的概括总结能力。
三、讨论、研究、制作不同材料的花卉工艺作品
在这一部分中一共包括四种花卉的工艺制作,每一种花卉的教学都采取展示实物图片和工艺作品相对应的教学方法。针对不同材质的花卉制作在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采取不同的学习方法。其中包括:对比法、观察法、拆解组合法、试验法等。在折纸——郁金香的学习中:学生通过对作品的观察、讨论、试验的方法探究制作郁金香。在泥塑——玫瑰花的学习中:以发奖的形式给学生出示泥塑作品,这样不仅引出自然,而且又在不经意间有效的组织了课堂纪律。在卷贴——菊花的学习中:花朵的卷贴制作主要是通过师生共同拆解、组合的方法完成学习的。在用多种材料创作——梅花的过程中:小组共同选材创作梅花。从自然界中的花创作到艺术作品中的花,只需在干枯的树枝上粘贴一些小花朵便创作成了一枝充满生机敖雪的寒梅。借此让学生感受创作的奇妙和美好,体验创作的成功,培养学生废物利用、就地取材的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使他们充分感受集体的力量。一人创作一朵花便是一枝梅花,六个组组合在一起就成一棵梅花树。
四、游戏 拓展知识。
9.《花的勇气》教学设计和反思 篇九
一.教学目标:
1.根据学校提示,自学课文,初知课文大意。
2.联系上下文初步感受作者在这一事件中的心情变化,并通过含义深刻的词句的挖掘,领会作者的蕴意和语言的精妙。
3.通过对个别语句的朗读,体会生命的意义在于勇气。
二.教学重点:体会文中花儿的气魄,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勇气的例子。三.教学难点:体会作者由物及情的变化,并能升华自己的感情。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出示照片,介绍作者。
2.出示一组花的原野图,让学生说说看到这些图片时的心情。
(二).新课
1.为什么作者在看花过程中会有失望—遗憾—惊奇—怦然一震?学生带着问题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
2.用上因为……所以……来回答作者心情变化的原因。
因为作者(只见绿色泛滥),所以失望。因为作者(见花躲草下),所以遗憾。
因为作者(见花儿在冷风冷雨中拔地而起),所以感到惊奇。因为作者(感悟花儿的气魄,明白生命的勇气),所以砰然一震。3.概括课文大意。
课文讲述的是(谁)去(哪里)(干什么),因为因为作者(只见绿色泛滥),所以失望,因为作者(见花躲草下),所以遗憾,因为作者(见花儿在冷风冷雨中拔地而起),所以感到惊奇,因为作者(感悟花儿的气魄,明白生命的勇气),所以砰然一震。
4.怎么样的花儿能让作者感到惊奇和怦然一震?在课文第七自然段找找描写花儿的语句。5.学生读读自己找的有关花的语句。6.出示“······我看到的竟是一片花的原野。这正是前几天那片千万朵小花藏身的草地,此刻那些花儿一下子全冒了出来,顿时改天换地,整个世界铺满了全新的色彩。虽然远处大片大片的花与蒙蒙细雨融在一起,低头却能清晰地看到,在冷雨中,每一朵小花都傲然挺立,明亮夺目,神气十足。” 请一个学生读读,其他学生用心体会。
a.哪些词能让你眼前一亮?
b.傲然挺立是什么意思?用动作演示..这个词可以用在哪? c.为什么也可以用在小花身上?
d.学生带着敬佩的心情读读“在冷雨中,每一朵小花都傲然挺立,明亮夺目,神气十足。” 7.小花的勇气使作者感悟到生命的勇气,学生个别和集体都读读“我的心头怦然一震,这一震,使我明白了生命的意味是什么,是——勇气!”
(三).拓展
在课堂上积极举手发言;在父母面前说我爱你;在医生面前小朋友打针不哭;在运动场上敢于拼搏,敢于挑战自我;这都需要勇气。让学生写写有关勇气的例子。
小花,在冷风冷雨中傲然挺立,这就是生命的勇气。贝多芬,在双耳失聪下谱写《命运交响曲》,这就是生命的勇气。______, 在________________,这就是生命的勇气。______, 在________________,这就是生命的勇气。朗读勇气的诗歌
勇气是一种决心,在困难面前,它让我们擦干眼泪,咬紧牙关,力争成功。勇气是一种气魄,在困难面前,它让我们藐视一切,义无反顾,勇往直前 勇气是一种胆识,在困难面前,它让我们披荆(jīng)斩棘(jí),所向披靡(mí),笑对人生。
勇气——临危不乱,从容不迫,永不言败,激励我们永远向前!
五.教学反思:
《花的勇气》是一篇略读课文,讲述的是作者在看花的过程中,见花在冷风冷雨中拔地而起,从而感叹花的勇气,悟出生命的勇气。学生通过自读能领会作者表达的中心思想。因此,在课文理解上我没有花过多的时间,而是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让他们领会生活中勇气的事例。
但是在实际的上课过程中,效果不甚理想。
不足一:课文内容的简读,没能给学生留有读的时间,大多的时候是学生在默读,齐读多虽然不必要,但是过少,不利于学生注意力的集中,也不利于调动学生上课的积极性。还有重点句型朗读的缺失,让学生没能真正领会作者的心情变化,特别是怦然一震时的感触还不够深入。
不足二:学生对作者的感悟觉得比较空洞,没有真实感,这种感悟的缺失源于教师没有很好地找到一个切入口,打开学生的心扉。
10.《花的勇气》课后教学反思 篇十
一、导入:温故知新,水到渠成
在导入环节,老师运用由花想古诗的方法,总共出示了六种常见的花,学生借此复习了和每种花有关的古诗句,温故知新,复习了古诗,也活跃了课堂气氛。
二、教材处理上整体把握,抓主线
本文是略读课文,连老师首先引领学生复习了略读课文的学习方法,并且牢牢抓住了本篇课文的学习重点——经历的事件和由此对应的人物心情的变化,这符合略读课文的学习特点。小组内的合作讨论也符合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出示的填空题,由事件和心情交错组成,符合学生的认知习惯,理清了课文的整体脉络:“(无花)失望——(藏花)吃惊——(不见花开)遗憾——(花开原野)惊奇——(气魄)震撼”这是一组颇具特点的课文脉络图,连老师巧妙地运用这张图,借此要学生说说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中段学生对文章梗概的把握需要方法的指引,这是一个很好的方法指导。由此图老师还让学生说说还能发现什么,这是对文章内涵的进一步挖掘——作者的心情皆因花起。
三、巧妙处理文本,因果倒序教学
在重点环节老师先让学生感悟“花满原野”时让作者心头一震的画面,说说从哪些词语看出了作者这种心情?通过让学生对词语的细细品味来达到对文本的深层认知:“改天换地”写出了变化大,“全冒出”来体现了变化快……教师由这一段的教学引入到第二自然段也就是“藏花”时的教学,同样让学生挖掘体现作者惊奇的词语,“这么多”,“这么密”,“这么辽阔”。从果到因的反序教学,更能体现对比的巧妙,也更能体现出文中的中心——花的勇气,由此花儿由藏身到开满原野的过程更加令人回味,令人印象深刻。借此出示填空题:青草下藏的,不仅仅是花,还是( )。此项语言训练,训练了学生挖掘文本深层内涵且合理表达的能力。最后再次回到第七自然段,配乐朗读,学生一定沉浸在从惊奇到震撼的画面中,作者心情的变化过程由此也内化到学生的内心。
四、读写结合,联系实际
11.花的旋律《茉莉花》歌唱教学设计 篇十一
太平川镇中心小学 邹琛
一、教学内容:
1.学唱江苏民歌《茉莉花》 2.欣赏不同版本的《茉莉花》
二、学情分析:
江苏民歌《茉莉花》虽然有的学生有点熟悉,但并不了解它所蕴涵的精神文化内涵。
【设计意图】让学生参与、感受歌曲《茉莉花》,并用视听相结合的方法学唱江苏民歌《茉莉花》。借助一些媒体,欣赏不同版本的《茉莉花》,让学生从内心喜爱这首歌曲,从而提升学生的各处能力与欣赏品位。
三、教学目标:
1.情感目标:通过欣赏和学唱歌曲《茉莉花》,让学生感受茉莉花的美和茉莉花音乐的美,充分感受中国民歌独具特色的旋律美,感受中国民歌走向世界的自豪,从而更加喜爱我国的民族音乐。
2.认知目标:利用丰富的音乐材料,.欣赏不同版本的《茉莉花》,通过各种音乐表现要素,体验中国民歌的美。
3.技能目标:通过学习歌曲《茉莉花》,掌握较复杂的节奏(切分节奏大跳音程),会唱歌曲曲谱,能用柔美、纯真的声音演唱江苏民歌《茉莉花》,感受江苏民歌的风格特点。
四、教学重、难点:
通过学习歌曲《茉莉花》,学生能情动于中、有感而发,表达对茉莉花的感悟和对民歌的喜爱之情,掌握较复杂的节奏。
感受茉莉花音乐的美,用婉转、细腻、柔美的歌声演唱《茉莉花》。
五、教材分析:
《茉莉花》是一首人们喜听爱唱的民间小调,全国各地有不同风格的同名歌曲多首。教材选用的是流行于江浙地区的江苏民歌—《茉莉花》,4/4拍,五声徵调式,单乐段结构,是人们最熟悉、旋律最优美的诸多变体中的一首。歌曲旋律委婉流畅,柔和优美,感情型广为流传。《茉莉花》的曲调婉转曲折,节奏均匀平稳,旋律以级进为主,极富江南名清秀细致的特征。
六、音乐课型:以歌唱为主德综合课
七、教学过程:
(一)“说江南”—走进《茉莉花》
说说江南好。师生欣赏宋祖英到奥地利维也纳金色大厅举办个人独唱音乐会时,她演唱江苏民歌《茉莉花》的盛况。
宋祖英演唱的这首歌曲叫什么名字?
我们今天来共同学习,演唱并演绎这首流行于江浙地区的江苏民歌《茉莉花》。
【设计意图】以宋祖英演唱《茉莉花》的宏大场面导入,学生很快投入到音乐课堂中来,直接激发了学生学唱歌曲《茉莉花》的兴趣,为学唱新歌做了较好的铺垫。
(二)“唱江南”—学习《茉莉花》
1.感受歌曲
启发联想,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艺术表现力和音乐感受能力。2.学唱歌曲
(1)师:我们今天怎样把歌曲唱得更美呢?(提示学生从歌曲节奏、音准、情感处理等几个方面把握歌曲。)
(2)学习歌曲节奏。(3)学习歌曲歌谱。
①江苏民歌《茉莉花》的旋律有什么特点?(选择:A.婉转、细腻、柔美;B.跳进、高亢
爽朗。)
②这么优美的旋律,有哪些可爱的音组成? ③学唱歌曲曲谱。
(4)学唱歌词与感情处理。
①学唱歌词。师生讨论歌曲的感情处理。②师生讨论歌曲的感情处理。
③还可以从速度、演唱方法上考虑把这首《茉莉花》唱得更美。④用刚才说的方法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设计意图】从歌曲节奏、音准、情感处理等几个方面去把握歌曲,有感情的演唱歌曲,好似歌唱者在向听众娓娓细说着茉莉花淡雅的清香。对作品的再创做,使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体会主动探究的乐趣。
(三)“舞江南”—表现《茉莉花》
师:请欣赏舞蹈《茉莉花》。舞蹈会给你带来怎样的感受?
【设计意图】舞蹈可以给孩子带来快乐,加深了学生对歌曲的体验与理解,让学生充分感受茉莉花的美和茉莉花音乐的美,充分感受中国民歌独具特色的旋律美。
(四)“赞江南”—拓展《茉莉花》
《茉莉花》是一首誉满中外的优秀歌曲,许多歌唱家和演奏家都曾经演唱或演奏过《茉莉花》。
1.《茉莉花》在国际舞台上的魅力。2.欣赏由乐队演奏的《茉莉花》。3.欣赏河北民歌《茉莉花》。
河北民歌《茉莉花》的旋律有什么特点?(选择:A婉转、细腻、柔美;B跳进、高亢、爽朗。)
【设计意图】通过对不同版本《茉莉花》的欣赏,充实了学生的音乐欣赏内容,对歌曲进行深入的欣赏分析,启发联想,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音乐感受能力,使学生对歌曲的内涵有更深入的了解,并认识《茉莉花》在乐坛上的地位,拓展了学生的音乐事视野。
(五)“忆江南”—心存《茉莉花》
12.花的勇气教学反思 篇十二
《花的勇气》这篇课文选自冯骥才的散文《维也纳春天的三个画面》。课文生动描写了作者在维也纳寻花的经过以及由此产生的心理感受,从只见绿地不见花的失望,见到花儿藏身于草下时的吃惊,到离开前仍不见花儿冒出来时的遗憾,再到看见花的原野时的惊奇,最后被花儿的气魄所震撼。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运用了合作探究的方法。
首先,为了能让孩子们对课文有个清晰的脉络,我设计了这几道填空题:作者最初看见草地时,感到_________,因为___________;扒开草后看见躲藏着的小花时,感到_______,因为______________;离开维也纳前,感到_______,因为_______________;看见花的原野时,感到____________,因为____________;体会到小花的气魄时,心头_____________,因为_____________。我让孩子们用最喜欢的合作探究法进行学习,然后完成填空。学生对课文有了初步的了解。
然后,我让他们画出文中描写作者心情的句子和令自己感动的句子,并在下面写出自己的感受。个人自主学习后,小组内交流汇报,使孩子的个性与思维得到再一次体现。之后,共同交流时,我鼓励孩子大胆表达自己独特的情感体验,并且给予他们真心的赞美。孩子们的智慧火花不断闪现,个个争先恐后,出口成章。整个课堂诗意飞扬,心情欢畅,充满浓浓春意。我与孩子们一起体验生命的含义。最后点题,无需多费口舌,孩子已领会作者的感悟:小小花儿居然有如此气魄,在冷风冷雨中傲然挺立,这是花的勇气,是生命的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