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文化考试题

2024-10-19

企业文化考试题(精选8篇)

1.企业文化考试题 篇一

企业文化考试题

1、企业文化是在现代化大生产与市场经济的发展基础上逐步产生的一种以现代科学管理为基础的新型的管理理论和管理思想,也是企业全体员工在创业和发展过程中培育形成并共同遵守的最高目标、价值标准、基本信念以及行为规范的总和。

2、您认为企业文化是(答案:2)

①企业文化是高层管理者设计的,员工的责任是记住其中的内容。②企业文化必须适合企业的发展策略,融合未来的价值导向。

③最卓越的企业文化是那些经过企业以外的专业人士所设计出的蓝图。

3、企业文化包含三个层次:物质层、制度层、精神层(理念层)。

4、理念层是企业文化的核心,反映了企业的信仰和追求,是企业的灵魂,是形成制度文化和物质文化的思想基础。

5、您认为企业文化与企业的关系是:(答案3)

①先有企业,随着企业的发展,产生企业文化;同样,在企业灭亡之前,一定是企业文化先消失。

②企业与企业文化的关系是“鱼”与“水”的关系。

③企业与企业文化的关系是“树”与“根”的关系。

6、企业是树,文化是根,对于一个企业来说,企业文化是自我凝聚、自我调整、自我激励、取得不断成功的不竭动力。

7、企业文化是国际优秀企业经营成功的重要推动因素,可以看出,优秀的企业文化是企业成功的必备条件。

8、企业文化的作用体现在以下哪几个方面?(答案:全选)

①导向作用

②凝聚作用

③规范作用

④激励作用

⑤社会影响

9、你认为企业文化与个体的关系是什么呢?(答案:1、2、3)

①企业文化可以增加个体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②优秀的企业文化可以凝聚人心,激励个体。

③企业文化能够凝聚企业的整体力量,激励员工为着共同的目标奋斗不息。④每一个个体的行为都能够体现企业文化的要求。

10、中国移动的企业文化建设经历了一个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不断进步、不断提升的过程。

11、2001年,中国移动确立了以“创无限通信世界,做信息社会栋梁”的企业使命为核心的企业理念体系。

12、中国移动企业文化理念体系由核心价值观、使命、愿景三部分组成。

13、内外部环境变化对企业文化提出了进一步提升的要求,其中包括:①从本地运营到放眼全球,对原有企业文化提出国际接轨的要求。②企业整体上市后,对原有企业文化提出相应变革要求

③WTO框架下的电信市场开放和竞争全球化,对企业文化提出了市场开放的要求 ④企业从初创阶段迈入成长阶段,对企业文化提出进一步提升的要求

14、中国移动的核心价值观是“正德厚生,臻于至善”,是中国移动和每一个成员共同的价值追求、价值评价标准和所崇尚的精神。

15、中国移动的使命是“创无限通信世界,做信息社会栋梁”表达了中国移动存在的根本目的和原因。

16、中国移动的愿景是“成为卓越品质的创造者”是我们在一定阶段内期望达到战略目标和发展蓝图。

17、核心价值观是企业文化理念体系的核心,是形成使命、愿景的根本动力、精神源泉和决定因素。使命、愿景是核心价值观在企业发展领域的价值追求的具体体现,是核心价值观在企业活动中的承载和表现。

18、中国移动企业文化理念体系的核心内涵是“责任”和“卓越”。

19、下面有关中国移动企业文化理念体系的核心内涵的说法,正确的有:(答案:

2、3)

①中国移动企业文化理念体系的核心内涵是成为卓越品质的创造者 ②中国移动企业文化理念体系的核心内涵是“责任”和“卓越”

③将成为“负责任”和“最优秀”的企业和个人作为自己的追求是对企业文化内涵的深刻体现。

20、下列关于“正德厚生,臻于至善”的缘起的理解,正确的有哪些?(答案:1、2、3)

①“正德厚生,臻于至善”是对中华民族“坤厚载物”的责任感,“健行不息”的自强心的人文精神的继承和发扬。

②“正德厚生,臻于至善”是中国移动人神圣责任感的承载和追求卓越情结的传述。

③“正德厚生,臻于至善”的核心价值观的提出是中国移动对过去的总结和对未来的展望。

21、下列关于“正德厚生”的理解正确的有哪些:(答案:1、2、3、4)

①“正德厚生”是对个体品性、修养、行为的一种以“责任”为核心要义的道德情操要求。

②“正德”强调个体责任和对自我的约束

③“正德厚生”体现的是一种关爱民生、兼及天下的济世情怀。

④“厚生”强调社会责任和对社会的奉献。

22、下列关于“臻于至善”的理解正确的有哪些?(答案:1、2、3、4)①“臻于至善”是一种以“卓越”为核心要义的境界追求。

②“至善”是指最完善、完美的“理想境界”。

③“臻于至善”宣示了中国移动在未来通信行业乃至全球产业界站位领先的自我定位。

④“正德厚生,臻于至善”体现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胸襟和责任意识和“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进取斗志和卓越精神。

23、秉承“正德厚生,臻于至善”的信仰,中国移动以承担责任的胸怀、追求卓越的精神,郑重承诺:

①对客户的承诺:做为客户提供卓越品质的移动信息专家。

②对投资者的承诺:做最具价值的创造者。

③对员工的承诺:成为员工实现人生价值的最佳舞台。

④对合作伙伴的承诺:成为引领产业和谐发展的核心力量。

⑤对同业者的承诺:成为促进良性竞争、推动共同发展的主导运营商。⑥对社会的承诺:做优秀企业公民。

24、87年:中国移动第一个基站”神州第一波”建成并使用

94年:GSM开通使用

2002年:2.5G,GPRS开通使用

2005年:成为“奥运合作伙伴”

2005年:大力推进村村通建设

25、下面的描述中,正确的有:(答案:1、2、3、4)

①“创无限通信世界”的定位突出了中国移动通信的主导地位,强调了中国移动作为骨干和支撑力量的责任和使命

②“无极限”的通信意味着中国移动通信需要提供个性化的、客户可以按需定制的通信服务。

③中国移动的追求就是让所有人享受到随时、随地、随意沟通的快乐。

④“创无限通信世界”表明了中国移动作为通信业的“先知先觉”的领航员的信心和实力。

26、下列对“做信息社会栋梁”的理解正确的有哪些?(答案:1、2、3、4)①“做信息社会栋梁”预示了中国移动在信息化进程中的作用和自信心。

②“做信息社会栋梁”意味着中国移动将做社会信息化过程中的先锋和主导力量。③“做信息社会栋梁”要求中国移动做行业的引领者

④“做信息社会栋梁”要求中国移动做专业技术的首倡者而不是后觉者。

27、以“成为卓越品质的创造者”是中国移动发展的必然:

“我愿”:“成为卓越品质的创造者”是中国移动内生企业品性的自在要求,是秉承“正德厚生,臻于至善”价值观的必然。

“我能”:“成为卓越品质的创造者”是对多年来树立的“移动信息专家”形象的传承和升华。

“我必须”:“成为卓越品质的创造者”是中国移动在新的内外部环境下保持优势和价值增长的必由之路。

“我选择”:“成为卓越品质的创造者”是中国移动实现从优秀到卓越的落脚点。

28、下列关于“做卓越品质的创造者”的企业愿景的理解正确的有哪些:(答案:1、2、3)

①“成为卓越品质的创造者”是中国移动秉承“正德厚生,臻于至善”价值观和“创无限通信世界,做信息社会栋梁”的企业使命的必然。

②“成为卓越品质的创造者”是中国移动实现从优秀到卓越的落脚点。

③卓越的运营体系、卓越的组织、卓越的人是中国移动锻造卓越的核心驱动因素。

29、打造卓越品质三大驱动元素是:“打造卓越的运营体系”;“建设卓越的组织”;“培育卓越的人才”

30、“打造卓越的运营体系”,意味着中国移动将努力建成:一流的通信网络;一流的运营支撑系统;一流的服务体系;一流的营销体系;一流的业务开发体系;一流的企业IT系统。

31、成为卓越品质的创造者的六大内涵是:“领先的网络质量”“精准的计费系统”“深入的客户理解”“满意的客户服务”“创新的业务产品”“值得信赖的品牌”。

2.企业文化考试题 篇二

1.2014年里许多文化现象引起了人们更多的关注。下列属于文化现象的是

17月14日, 德国队获得巴西世界杯冠军26月7日, 全国939万考生参加高考35月26日, 中方呼吁通过政治手段推进乌克兰危机的解决进程47月16日, 国家统计 局公布, 我国上半年GDP同比增长7.4%

A.12B.24

C.13 D.34

2.2014年的第一季度我国内地电影票房达到67亿, 比去年同期增长约27.6%, 其中, 国产片占比64%, 领先进口 片票房收 入约20亿。这告诉我们

A.一定的文化决定一定的经济

B.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

C.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D.文化对经济具有促进作用

3.2014年8月22日, “中国文化周”在蒙古国举行开幕式。“中国文化周”的举办, 能够推动中蒙两国携手并进、深化合作, 将文化的种子播撒在人民的心中, 不断生根、发芽, 共同构筑中蒙两国间政治互信、经济互利、文化互鉴的美好未来。这说明

1中国文化已经成 为世界文 化的主流2文化交流能促进中华文化的传播3文化是民族的, 又是世界的4文化交流就是为了文化创新

A.12 B.24

C.23 D.14

4.图1为北京申办2022年世界冬季奥运会的标志。它以中国书法———“冬”字为主体, 将抽象的滑道、冰雪运动与书法巧妙结合, 人书一体, 天人合一;冬字下方两点顺势融为2022。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说明

A.优秀的文化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B.文化创新离不开对传统文化的继承

C.用一种标识概括多样性的文化, 不利于文化的发展

D.该标识的使用将成为申办冬奥会成功的关键因素

5.我国每年的中秋佳节, 人们最主要的活动是赏月、吃月饼和祭月。随着中华文化的魅力日益渗透到全世界, 古老的中秋节也一步步走入世界各国的视线, 赏月、吃月饼、祭月在马来西亚、新加坡、越南、韩国、朝鲜、日本很流行, 也很受欢迎, 还有一些国家的人们尽管不过中秋节, 也对吃月饼情有独钟。这说明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

A.强制性的特点B.潜移默化的特点

C.包容性的特点D.深远持久的特点

6.2014年是邓小平同志诞辰110周年, 四十八集电视连续剧《历史转折中的 邓小平》于2014年8月8日在央视一套首播。它回顾改革开放历程, 展现一代伟人风采, 这不是一部革命历史题材的电视剧, 而是一部现实主义题材的正能量之作。这说明

A.文化对社会发展起促进作用

B.文化对人具有深远持久的影响

C.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

D.应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民族精神

7.2014年6月, 国台办主任张志军首度访问台湾, 不仅迈出65年来两岸关系极为重要的一大步, 而且大大增进了两岸双方、两岸同胞的相互了解与沟通。两岸同胞之所以能够坚持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正确方向, 承担起共同振兴中华的重任, 主要是因为

1传统文化的具体 内涵能够 因时而变2传统文化对社会发展具有积极作用3两岸人民对中华传统文化具有认同感4中华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A.13 B.12

C.34 D.24

8.2014年南京青奥会的开幕式主题是“点亮未来”, 就是要引领全世界青年看向未来, 这个理念贯穿开幕式始终。始终向前看, 向未来看, 而这个未来正是我们的中国梦———和平美好。这说明

1优秀文化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2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与行为方式3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因素4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A.12 B.34

C.13 D.24

9.2014年, 大型美食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第二季隆重推出。它改变了纪录片的传统表达方式, 不仅展现出在中国这样四季分明的国度不同的时节呈现出千姿百态的美食, 更展现了传统中国人对自然的依赖与敬畏, 受到了“舌尖迷”的极大欢迎。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说明, 材料主要启示我们

A.文化发展的实质在于文化创新

B.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C.要汲取外来饮食文化中的长处

D.文化创作的源泉来自灵感

10.2014年7月7日是全民族抗战爆发77周年纪念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新的历史条件下, 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要大力弘扬伟大抗战精神, 不断增强团结一心的精神纽带、自强不息的精神动力, 继续朝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奋勇前进, 不断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成就告慰我们的前辈和英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要求我们

1全面继承祖国传统文化, 保持民族特色2追求更高思想道德目标, 不尚空谈、重在行动3舍弃个人利益, 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4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

A.12 B.13

C.24 D.34

11.2014年6月22日, 由中哈吉三国联合申报的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路网”成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成为首例跨国合作、申遗成功的项目。文化遗产的价值在于

1标志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历史文化成就2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和表达3有助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4是具有开发利用价值的可再生资源

A.13 B.24

C.14 D.12

12.2014年7月15日, 第六届金砖国家峰会在巴西福塔莱萨开幕。习近平主席强调, 金砖国家和南美国家都是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 是国际格局中的上升力量, 要加强金砖国家同南美两大市场对接, 积极参与南美基础设施建设、资源开发、产业发展、项目融资等, 加强人文交流, 增进人民友谊。这体现 的《文化生活》知识是

1文化是人类的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2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3经济全球化推动了区域经济的发展4文化与政治、经济相互交融

A.12 B.23

C.24 D.34

13.2014年7月7日, 德国总理默克尔 来到北京的天坛, 与李克强总理在天坛祈年殿前同近百名中德青少年代表交流, 共话中德人文交流。中德积极开展人文交流有利于

1推动不同文明的对话和交融, 共建和谐世界2增强德国人民对中华文化的归属感3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增强国际影响力4使中华文化成为世界文化的核心

A.12 B.13

C.24 D.34

14.2014年1月10日, 中共中央、国务院, 在北京隆重举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习近平向获得2013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张存浩,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人民解放军总装备部程开甲颁发奖励证书。党和国家对我国科学技术事业发展的高度重视, 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说明, 这有利于

1提高公民的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2巩固党的执政地位, 提高党的执政水平3增强人的精 神力量, 促进人的 全面发展4增强民族凝聚力, 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

A.234 B.124

C.134 D.123

15.2014年4月23日, 中国铁路总公司党组发出通知, 要求大力培育和践行“安全优质、兴路强国”的新时期铁路精神。新时期的铁路精神继承了历代铁路精神的精华, 汲取了铁路行业文化的优秀成果, 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行业特色, 是新时期铁路人开创新事业的重要精神动力。这表明

1民族精神的力量, 集中体现为中华文化的力量2推动文化发展的基础在继承, 关键在创新3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的决定因素4中华民族精神在社会实践中得到丰富和发展

A.14 B.24

C.13 D.34

16.2014年5月4日, 习近平主席在北京大学考察, 与北大师生共同纪念五四运动95周年时强调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

1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2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3发展先进文化的根本目标4文化发展的中心环节

A.12 B.24

C.13 D.34

17.电视文献纪录片《北京皇家园林》解说词里说道, 与苏州园林小巧、精致、婉约的风格不同, 北京的皇家园林则宏大、严整、堂皇。发展到晚期的皇家园林, 在创作思想、建筑 技巧上, 也汲取了不少苏州园林的“写意”手法。北京皇家园林的特点及演变说明了

1文化遗产对于展现世界文化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2学习和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应不失本民族的文化特色3不同文化间的交流、借鉴与融合是文化创新的必经过程4传统文化在保留基本特征的同时其形式内涵亦能因时而变

A.12 B.23

C.13 D.34

18.云南省丽江的纳西古乐, 历史悠久, 古朴典雅, 是中国最重要的大型古典管弦乐之一。它源于汉族的洞经音乐和皇经音乐, 相传为宋乐。整个乐曲分为“神州”和“华通”两个大调, 并根据不同内容分为“清河老人”“小白梅”“水龙吟”等五十多个小调。这套乐曲长期在纳西族地区广泛演奏, 在流传中逐步融合了纳西族的格调。由此可见, 纳西古乐

1具有鲜明的地域特征, 其性质是由丽江地理环境决定的2具有强大生命力, 是促进丽江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3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 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4具有悠久的历史, 是纳西族人民长期社会实践的产物

A.12 B.13

C.24 D.34

19.中央电视台台长胡占凡指出:“春晚办了30年, 央视一直在尽心尽力地做, 千方百计满足全社会十几亿人的需求和不同口味。虽然积累了一些经验, 但是还有许多不足之处, 包括向全社会开门办春晚的力度还不够大, 创新程度还不够等, 因此, 必须充分利用和吸纳全社会的智慧和力量, 满足全国人民的新期待。”这启示我们

1实现文化创新需要摒弃传统、标新立异2要发展多类型、多风格的文化满足人民的需求3要发挥人民群众在文化创新中的主体作用4文化发展要追求指导思想的多元化

A.12 B.34

C.23 D.14

20.近年来, 在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 许多地方纷纷推进“四德工程” (爱德、诚德、孝德、仁德) 建设, 它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主线, 以建立良好道德规范和构建共有精神家园为目标, 凝聚道德力量, 形成推动发展的思想保障和精神支撑。开展“四德工程”

1有利于提高公民的思想道德素质2有利于杜绝不良的社会风气3有利于全面传承中国传统文化, 创造文化新辉煌4有利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A.12 B.14

C.14 D.23

21.习近平主席就中国的内政和外交提出了一系列的新思路, 比如“和而不同”的思想。“和而不同”出自《论语·子路》:“君子和而不同, 小人同而不和。”下列有关“和而不同”的说法正确的是

1它指的是中华文化和其他民族文化虽然不同, 但在逐渐走向融合2它指的是中华文化能和其他民族文化和睦相处3它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包容性4它是指中华文化能在文化交流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一切成果

A.13 B.23

C.24 D.34

22.习近平同志强调, 要结合新的实际, 大力弘扬焦裕禄精神。焦裕禄精神就是“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科学求实、迎难而上、无私奉献”的精神。这说明

1在当代中国, 爱祖国与爱社会主义在本质上是一致的2拥有爱国主义精神就能战胜一切困难3爱国主义精神体现在社会实践中4自强不息精神是鞭策中华儿女开拓进取的决定力量

A.13 B.23

C.24 D.14

23.2014年5月15日, 全国“扫黄打非”办公室通报, 快播公司存在传播淫秽色情内容信息的行为且情节严重, 根据相关规定, 广东省通信管理局拟对其处以吊销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的行政处罚。同时, 快播公司传播淫秽色情信息行为涉嫌构成犯罪, 公安部门已立案侦查, 刑拘多名犯罪嫌疑人。此举是为了

A.改革体制, 不断推动文化传承和创新

B.严格管理, 限制文化产品的经济效益

C.正确引导, 支持发展健康有益的文化

D.依法打击, 取缔流行性娱乐文化产品

24.近来, 某媒体开播《好人力量》的节目, 专门讲述小人物的善举, 目的是为了传递正能量, 用小人物的善举唤起全社会的道德感。善举凝聚力量, 爱心传递正能量。好人, 驱散人与人之间的冷漠和隔阂, 让每颗心浸润着阳光的温暖。这说明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应

1大力发展人民大 众喜闻乐 见的文化2从点滴小事做起, 脚踏实地、重在行动3大力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4自觉投身于精神文明建设的实践中

A.12 B.14

C.23 D.24

25.世界读书日的全称是“世界图书与版权日”, 又叫“世界图书日”, 设立这个纪念日的意义在于鼓励更多的人去阅读和写作。2014年“世界读书日”的主题是“地球与我”。“世界读书日”设立的主旨是要求社会成员人人读书, 让读书成为每个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松蒲幌一郎曾为此公开撰文, 称读书、图书和版权是人之创造精神的重要推动力。这告诉我们

A.加强思想道德修养, 有助于增强学习的自觉性

B.读书能使人致富, 书中自有“黄金屋”

C.要在科学文化的陶冶中不断升华自己的思想道德境界

D.加强自身修养必须脚踏实地、不尚空谈

二、非选择题 (共4小题, 共50分)

26. (10分) 近年来, 我国政府提出了与中亚国家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构想。“丝绸之路经济带”将通过加强政策沟通、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和民心相通, 以点带面, 从线到片, 逐步形成区域大合作格局。古代丝绸之路, 犹如一条彩带, 将古代亚洲、欧洲甚至非洲的文化连接在一起, 为古代东西方之间经济、文化交流作出了重要贡献。千百年来, 在这条古老的丝绸之路上, 各国人民共同谱写出千古传诵的友好篇章。两千多年的交往历史证明, 只要坚持团结互信、平等互利、包容互鉴、合作共赢, 不同种族、不同信仰、不同文化背景的国家完全可以共享和平, 共同发展。这是古丝绸之路留给我们的宝贵启示。

联系上述材料, 用《文化生活》的知识说明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对推动中西亚文化交流的重要作用。

27. (12分) 2014年, 某市为加快文化强市建设的步伐, 制定了一系列措施: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大力培育新时期时代精神;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 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实施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带动战略, 加快文化产业载体建设;加强对外文化交流合作等。

运用《文化生活》知识, 说明上述文化强市建设的系列措施的依据。

28. (12分) 在2014年的中国电视剧舞台上, 有两部作品产生了巨大的社会反响:一部是在中央电视台热播的电视剧《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该剧讲述了 邓小平同 志1976年复出后, 在党和国家面临严重困难的情况下, 如何带领党和人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冲破重重 阻力, 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历史进程。另外一部是大型美食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第二季。该片借鉴了欧美纪录片的成熟表现形式, 以精美的画面和温情的语调, 通过一个个普通人物的故事, 在表现大江南北各色原生态美食及其制作工艺过程的同时, 着力展示食物给中国人生活带来的仪式、伦理、趣味等方面的文化特质, 让观众了解到中华饮食文化的精致和源远流长。该片获得了超乎预期的社会关注和收视效果。

运用《文化生活》知识, 指出上述材料对展现中华文化的魅力的主要启示。

29. (16分) 材料一阅读下列两幅漫画

材料二为进一步巩固整治互联网低俗之风专项行动成果, 坚持惩防结合, 切实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推动互联网健康有序发展, 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下发《关于计算机预装绿色上网过滤软件的通知》, 要求所有在我国境内生产销售的计算机 出厂时都 要预装一 款名为“绿坝花季护航”的绿色上网过滤软件。这款软件具备拦截色情内容、过滤不良网站、控制上网时间、查看上网记录等功能。个人电脑预装“绿坝”软件的主要目的是引导青少年树立积极向上的网络观念, 创造一个绿色、健康、和谐的互联网环境, 防止互联网上的有害信息影响和毒害青少年。

(1) 运用《文化生活》中的知识, 谈谈你对材料一的认识。 (4分)

(2) 请你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 为净化当前的文化环境出谋划策。 (12分)

参考答案及解析

1.A3为政治现象。4为经济现象。12是文化现象。

2.CA表述错误。D的说法违背了文化作用的双重性。材料体现的是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而没有体现文化与政治的关系。

3.C1说法与实际不符合, 不选。4的说法是片面的。“中国文化周”的举办说明:文化交流能促进中华文化的传播;文化是民族的, 又是世界的。

4.BC、D说法不科学。A没有体现材料主旨。

5.B我国中秋节的传统文化日益渗透到全世界, 体现了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

6.CA没有看到文化作用的双重性。B没有直接体现材料主旨。应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D说法错误。

7.C1材料没有直接体现, 且表述不科学。传统文化有精华, 又有糟粕, 2说法片面。

8.A3说法错误。4没有体现 材料主旨。青奥会开幕式的主题说明, 优秀文化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与行为方式。

9.A《舌尖上的中国》第二季, 改变了纪录片的表达方式, 受到了“舌尖迷”的极大欢迎, 启示我们文化发展的实质在于创新, A正确。文化创作的源泉来 自实践, 而不是灵 感, D错误。B、C在材料中没有体现。

10.C1“全面继承传统文化”的说法错误, 3中“舍弃个人利益”的说法片面, 故选C。

11.A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和表达, 2错误。文化遗产不是可再生资源, 4排除。

12.C1没有直接体现材料主旨。3不是《文化生活》的道理, 而是《经济生活》道理。

13.B中德积极开展人文 交流有利于推动不同文明的对话和交融, 共建和谐世界, 使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增强国际影响力, 13入选。2错误, 与各民族 文化一律 平等原则 违背。4错误, 与文化多样性相悖。

14.C该题要求运用《文化生活》中的 知识解答, 2是《政治生活》中的知识, 与题干要求不符, 故选C。

15.B中华文化的力量集 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 1错误。材料说明推动文化发展基础在继承, 关键在创新, 2正确。汲取了铁路行业文化的优秀成果, 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行业特色, 说明中华民族精神在社会实践中得到丰富和发展, 4正确。综合国力的基础是经济力和科技力, 3错误。

16.A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 是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12正确。思想道德建设, 是文化发展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 而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4错误。培育“四有”公民是发展先进文化的根本目标, 而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3错误。

17.D本题考查传统文化的特点、文化创新等相关知识。由于题干材料没有提及世界文化多样性、中华民族文化与其他民族文化的关系, 所以12均不能选。北京皇家园林在晚期汲取了苏州园林的手法, 体现了34。

18.D文化性质是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性质决定的, 而非地理环境, 排除1。文化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社会实践, 排除2。乐曲长期在纳西族地区广泛演奏, 在流传中逐步融合了纳西族的格调, 体现了3。纳西古乐相传为宋乐, 长期在纳西族地区广泛演奏, 体现了4。

19.C必须充分利用和吸纳全社会 的智慧和力量, 说明要发挥人民群众在文化创新中的主体作用, 3正确。千方百计满足全社会十几亿人的需求和不同口味, 需要发展多种类型、多种风格的文化以满足人民的多种文化需求, 2正确。“文化创新要摒弃传统”的说法错误, 1不选。文化发展要坚持指导思想的一元化即坚持马克思主义, 4表述错误。

20.B“四德工程”的开展, 有利于提高公民的思想道德素质, 加强精神文明建设, 14说法正确。“四德工程”主要是加强公民思想道德建设, 和传承传统文化无关, 且3本身说法错误, 不选。2说法过于绝对。

21.B1错误, 中华文化和其他民族文化既有区别, 又相互尊重和借鉴。4错误, 中华文化在文化交流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一切优秀成果。

22.A本题考查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的关系, “拥有爱国主义精神就能战胜一切困难”的说法是错误的, 2不选。自强不息精神是鞭策中华儿女开拓进取的精神力量, 而不是决定力量, 4不选。

23.CA不符合题意, 材料没有涉及文化体制改革。B错误, 整顿电视台的目的不是为了经济效益。D错误, 对于娱乐文化要具体分析, 对于腐朽文化要坚决取缔, 不能一律取缔。

24.D用小人物的善举唤起全社会的道德感, 既说明要自觉投身于精神文明建设的实践中, 又说明要从点滴小事做起, 脚踏实地, 重在行动, 24切题。13与材料主旨没有直接联系。

25.C材料体现了加强科学文化修养有利于提高道德修养, C符合题意。A、B、D均与题意不符。

二、非选择题 (50分)

26.1经济决定文化, 经济上的交流合作必然带来文化交流的发展。“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将为中西亚文化交流提供强大的物质基础, 从而有力地推进中西亚文化交流的深入发展。 (5分) 2商业贸易 是文化交 流的重要 途径。“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既可以通过中西亚对外贸易将商品、技术、服务中蕴含的丰富文化加以交流, 而且通过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过程交流不同国家之间的文化。 (5分)

27.1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是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根本要求和根本保证, 在文化强市建设中, 必须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3分) 2优秀文化有着塑造人生, 丰富精神世界、增强精神力量的作用, 优秀传统文化起着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的作用, 应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3分) 3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应发挥好文化产业的带动作用。 (3分) 4文化发展要面向世界, 博采众长。加强对外文化交流合作, 有利于吸收借鉴其他优秀文化成果。 (3分) (其他观点合理可酌情得分)

28.1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 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要通过一定的载体和表现形式, 着力展现中华文化的魅力, 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 (3分) 2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要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展现中华文化的特色。 (3分) 3文化发展的实质在于创新, 要不断推进文化内容、形式和传播手段的创新, 以更好地展现中华文化的魅力。 (3分) 4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积极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3分) (其他还可以从“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群众”等角度给出答案)

29. (1) 我国网络等文化市场存在 低俗之风。 (2分) 网络等文化市场的自发性和传媒的商业性, 引发了令人忧虑的现象。 (2分)

(2) 1政府部门要加强对文化市场的管理。2在全社会要大力加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网络传媒等思想文化阵地, 唱响思想文化的主旋律。3网络、电视媒体等文化从业人员和单位要加强行业自律, 创建文明行业。4作为公民, 要不断加强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 自觉抵制低俗文化的影响。 (每点3分)

3.考试反映出的公共文化 篇三

每位考生可在3个题目中任选一题,考试时间为4个小时。考试从法国时间早上8时开始,中午12时结束。2012年普通类会考各科考生的哲学试题如下:

文科考生试题

题目1:人们通过劳动获得了什么?

题目2:所有信仰都与理性相悖吗?

题目3:解释斯宾诺莎《神学政治论》的一个节选段落。

理科考生试题

题目1:我们是否有寻求真理的义务?

题目2:没有国家我们是否会更自由?

题目3:解释卢梭《爱弥尔》的一个节选段落。

社会经济科考生试题

题目1:是否可能存在天生的欲望?

题目2:工作,是否仅仅为了有用?

题目3:解释乔治·贝克莱《消极服从论》的一个节选段落。

“据我在法国留学的博士生透露,今天是法国‘高考’(BAC)的第一天,考试科目为哲学,总共4个小时,就一特定题目撰写论文。我现在才知道,为什么法国有那么多的哲学家,而中国只能盛产应试者了。”

6月19日晚,著名学者、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许纪霖在新浪微博上发布的法国“高考”哲学考题引发网友热议。

巧合的是,备受关注的南方科技大学的自主招生复试也于6月19日上午在全国8省同时开考。南科大是国内首家自主招生选拔且自授文凭的高校。这场复试共有1357名考生参加,尽管仍采取笔试形式,但考题却让考生们眼前一亮。比如,让考生在7分钟内连续写出1到300的数字且不能涂改;在40秒内记忆10个双音节汉语词,然后默写;在一大堆无序数字中找出相邻两个相加为10的数字。大多数考生都提前交卷,面带微笑地离开考场,他们纷纷表示试题简单、新颖、好玩,不考知识点,完全可以“无备而来”。而南科大校长朱清时则表示,复试主要考察考生的记忆力、想像力、注意力和洞察力——考生如果能在两个小时内全部答对或答出,他的智商就是相当高的;如果半个小时就做好的话,那他不是天才,就是不够小心。

在2012年高考刚落下帷幕的今天,法国“高考”的开放性考题和南科大复试题的探索都成了热门话题。面对当下的众多考试,人们不禁要问,到底该如何出题考查我们的后代。就此,《东方早报》记者专访了许纪霖教授。

法国“高考”首考哲学,法国更重视人文教育

记者:请谈谈你最初看到法国“高考”哲学考题时的印象,你为什么会在第一时间将这些考题发布在网上呢?

许纪霖:最初是我在法国留学的博士生发邮件给我,我看了之后很震撼,我想贴出来可能也会给网友一些思考。说实话,这些考题,我们中国大学的哲学系研究生能否做得出来,我有点怀疑。如果要我来做,我也得做些准备。这些题目非常有深度,有思想。我的第一反应就是法兰西民族为什么那么有智慧,出了那么多大哲学家,这不是偶然的,因为他们是从童子功练起的。在法国,不管孩子以后学文科、理科还是社会经济科,他们从小就有很好的哲学训练。在中学阶段法国就开设了大量哲学课程。有一位法国人留言说,他是文科生,当年高三每周上8个小时的哲学课。他们的中学毕业会考(BAC)考7天,第一天考哲学,第二天考历史,第三天考法语,然后才是4门其他课程。由此可见人文学科所占比重之大,而总分里哲学的权重最高。

这些题目出得真好,比如:“我们是否有寻求真理的义务?”寻求真理是古希腊的传统,而法国今天也被后现代思潮冲击,这个题目可能是在古希腊传统与后现代思潮交锋这样的背景下提出来的。若在中国,这可能是哲学专业博士生考试的题目。“没有国家我们是否会更自由?”“所有信仰都与理性相悖吗?”这些都是很有深度的题目,简单明确,但涉及的知识面很广,有很大的发挥空间。比如:“人们通过劳动获得了什么?”关于劳动,马克思、亚当·斯密、阿伦特等哲人都有很多精彩论述。如果你没有这种发散性思维,你也可以解释卢梭的《爱弥尔》或斯宾诺莎的《神学政治论》的一个节选段落,这些都是欧洲的经典,它也没有指定段落,而是让你自己选择。总的来说,这些题目既让你有发挥的空间,又让你有选择的空间,这给我们的高考命题以很大启发。

记者:有些网友认为法国“高考”考题似乎与考生的日常生活、道德思考等更具有直接的相关性,你怎么评价?

许纪霖:法国比美国更重视人文教育。法国的10大高中尤其精英高中很重视读经典,比如普鲁斯特的《追忆逝水年华》,这些都是法国高中生的必读书。所谓西方古典文明的一些基本经典,在中学阶段就要求读,而且要读原著,读完还要讨论,所以他们的人文素养很深厚。这也是为什么法国是一个文明大国,到今天法语文化还能和美国所代表的英语文化相抗衡的原因之一。法兰西当年是欧洲启蒙运动的中心,是近代文明的代表,到今天它还在坚守这种从古希腊、古罗马一直到近代启蒙的文明,而这种坚守不是所谓精英的坚守,而是通过制度化的教育来坚守。

民族的整体素质取决于基础教育

记者:一些网友在你发布的微博后面评论说,怪不得法国乃至欧洲是出思想家的地方,而中国的高考似乎更多的是在强调记忆,法国的哲学考题似乎更注重自由阐释。在你看来,高考考题的价值导向与整个社会的公共文化是一种怎样的关系?

许纪霖:有什么样的考试,就反映出什么样的公共文化,这一点非常清晰。我越来越发现,中国人在日常生活当中,一旦要运用哲学的时候,就变得特别傻。无论是在傳媒的报道中,还是在一些会议上,一些非学术工作者发言,通常会用他们学到的那套哲学,如“一分为二”“主要矛盾、次要矛盾”等。这些未经思考的语言主宰着人们的思维,这种思维就形成了一种公共文化,而这种文化具有很大的教条性和封闭性。

当今中国要怎样成为一个人文大国?我想首先要从基础教育开始。而当今中国很大的一个问题就是应试教育,不仅高中是应试教育,现在的大学也如此,越来越强调所谓的客观题,然后设定了各种各样的标准答案。实际上人文学科是没有标准答案的,它是开放的,它可以有多种解释和理解,只要你持之有据、言之成理,那就行了。没有标准答案,这是人文学科的特点。但中国今天的高考,甚至包括研究生入学考试,包括历史学在内的4门学科,都是全国统一考试,这使得很多大学生学历史都像高中生一样,完全是死记硬背,抓知识点。我想我们真的要好好地反思:中国这么一个有智慧、有哲学头脑的民族,再这么折腾几十年,大概会成为世界上最愚蠢的民族——只会赚钱,不再会思考。

nlc202309010330

记者:也有网友质疑说,法国这种考题阅卷教师很难评分。

许纪霖:实际上,法国这种考题阅卷是有参考答案的,但只是参考而已。它出开放性考题并不意味着阅卷老师就可以随意评分,其中某些知识点是需要你掌握的,但这些知识点并不是评分的硬性规定,而容许你有一定的发挥。所以,这些试题既有达成共识的一面,也有让你个人发挥的一面。法国在这方面比较灵活,而且它从上到下都非常重视教育。在法国,中学教师资格证是非常难考的证书。过去那些大哲学家,比如萨特等,都有过在中学教书的经历。所以,一个民族,不仅要看知识精英怎么样,还要看民族的整体素质如何。而民族的整体素質实际上取决于基础教育。

有个性化表现空间,中国教育才有希望。

记者:作为高等教育改革试点单位的南科大,其自主招生复试题也引起很大关注。这些题目与中国传统的高考试题明显不同,比如要求考生7分钟内从1连续写到300不许更改,对此你怎么评价?

许纪霖:我不想对这些具体的考题作评论,但我觉得南科大的考题体现了朱校长的风格。朱清时校长一再强调,作为一名优秀的学生,要有想像力和创造力。现在我们的应试教育都是考查学生的学习能力和适应能力,而不去考查学生潜在的想像力和创造力。我想南科大的考题大概体现了朱校长心目中对优秀学生的理解。当然,结果怎么样,现在下结论还太早。但是我一直认为,一般的大学可以采取统一考试的方式,但一流的大学应该放开,应该容许它们有自己的招生方式,然后形成各个大学的不同风格和模式。英、美真正的大学一定是有个性的,它们对人才的选拔是没有统一标准的。日本一流的大学招生时会在统一考试的基础上设加科考试,这个加科考试就体现了这所大学的特点和自主性。中国现在的考试是一根筋,从考北大一直到考大专、职业学校,都是同一套试题和同一种模式,这对中国教育最有杀伤力。所以,我觉得应该多一些南科大这样的探索,让各种类型的大学在自主招生和常规考试当中,都有个性化表现的空间,这样中国教育才有希望,才能打破今天这样一个应试教育的“血统”。

记者:对比法国“高考”和中国高考命题方式,以及南科大考题的探索,你觉得作为知识和价值导向的中国高考命题,应在哪些方面继续完善?

许纪霖:我也不赞成全部放开,中国一放开就乱了。所以,我认为教育部应该分类进行:一般的大学目前仍采取这种统一高考的方式,但是要放开一些优秀的大学、一流的大学——首先从“985”大学开始,让它们有像日本那样的加试模式。一步一步来,中国问题切忌“一刀切”“一窝蜂”,全部放开的话也会乱,因为中国很多大学在这方面缺乏经验。

现在高考客观题越来越多,主观题越来越少,这不利于选拔一些最优秀的学生。现在的高考模式只考查学生的一种能力——应试能力,它没有办法检验学生的创造力和想像力。今天中国内地科技界为什么拿不到诺贝尔奖?我可以说,在可预见的将来中国也拿不到诺贝尔奖,就是因为中国只能做山寨大国——它适应能力很强,你有什么东西,它马上适应和模仿,而原创能力很弱,这和我们的考试、基础教育很有关系,法国和我们的最大区别就在这里。

整个考试改革要增加主观题的比例,让考生的想像力和创造力有发挥的空间,而且这种改革要先从一部分高校开始实行,慢慢形成一种导向。

4.企业文化研究考试试题 篇四

一、填空题

1、企业文化作为一个完整的体系,其内容构成包括四个部分,即企业价值观、企业精神、企业伦理道德、企业形象。

2、伦理道德是有层次的,既有符合现实的一般道德,也有滞后于现实的落后道 德,还有超越现实、与先进文化同步的高尚道德。

3、事实上,企业文化的形成、发展、积累都与企业文化

建设成败

有密切的关系。

4、企业楷模在企业文化形成中的具体作用有:榜样作用、聚合作用、舆论导向作用、调和作用、创新作用。

5、CI战略是指利用CI手段,把企业及产品形象中的个性、特点有效地传达给消费者,使其对企业及产品产生统一的认同感和价值偏好,从而达到促进销售、提升企业品牌价值目的的一种营销战略。

6、企业文化作为一种微观文化现象,具有三种属性。即:客观属性、亚文化属性、经济管理文化属性。

7、企业文化理论是一种以人为中心的理论,其核心表现为:以人为本、以文化人、以文兴企、创造和谐

8、塑造企业形象是科学,也是艺术。在实践中应坚持三条原则: 差别化原则

整体性原则

战略性原则。

9、从目前CI战略的实施情况看,MI有以下几种类型:企业使命型、经营目标型、技术质量型、市场经营型

服务制胜型。

10、日本企业经营理念的核心是突出企业的 社会责任。

11、CS把顾客分为内部顾客和外部顾客,外部顾客三个层次分别是:忠诚顾客、游离顾客、潜在顾客

二、单选择题

1.企业精神是(C)追求的价值尺度。

A、经营者

B、管理者

C、员工

D、股东

2.企业精神一旦形成,就强烈地在(D)的各个方面显示它的影响。A、企业行为

B、企业管理

C、企业经营

D、企业文化 3.优秀的企业精神可以提升(B)。

A、企业效益

B、企业形象

C、企业利润

D、企业知名度 4.价值关系是(A)。

A、客观的B、主观的C、社会的D、个体的

5.企业价值观的作用除链锁效应、促使企业作出反映外,还应包括(C)。A、提高劳动效率

B、增强竞争力

C、引导员工行为

D、提高社会效益 6.企业价值观的修正就是对原有价值观的(C)。A、否定了

B、保留

C、扬弃

D、继承 7.企业伦理学的研究对象是(B)。

A、企业行为

B、企业道德

C、企业决策

D、企业目标 8.现阶段,建立企业道德约束机制主要是建立(B)约束机制。

A、企业公共道德

B、企业社会道德

C、企业环境道德

D、企业人际道德 9.制度文化是(A)的载体。

A、精神文化

B、社会文化

C、企业文化

D、传统文化

10.科特和赫斯科特根据企业文化与经营业绩的关系,把企业文化划分为强力型、策略合理型和(C)三种类型。A、赌博型

B、保守型

C、灵活适应型

D、官僚型

11.日本企业文化研究专家河野丰弘将企业文化分为活力型、独裁活力型、官僚型、僵化型和(A)等五种类型。

A、独裁僵化型

B、官僚独裁型

C、工娱并重型

D、灵活适应型 12.迪尔和肯尼迪主张以企业经营活动风险大小和反馈的速度来划分企业文化类型。孤注一掷型企业文化多见于(A)。

A、风险大、反馈慢

B、高风险、反馈快

C、风险小、反馈极快

D、高风极险、反馈极慢

13.美国未来学家托夫勒把不能适应外部环境变化的公司称为(B)公司。A、骏马

B、恐龙

C、黄牛

D、笨熊

14.(B)认为,创新就是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把从未有过的关于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组合引入生产体系。

A.马克思

B.熊彼特

C.亚当·斯密

D.德鲁克 15.共享价值观在企业经营活动中能产生(D)。

A、晕轮效应

B、规范效应

C、激励效应

D、链锁效应 16.企业道德是(C)的研究对象。

A、企业管理学

B、组织行为学

C、企业伦理学

D、企业文化学

17、(C)是精神文化的产物,也是精神文化的载体。

A、企业文化

B、传统文化

C、制度文化

D、社会文化 18.企业文化的激励功能可分为(C)和外激励。A、正激励

B、负激励

C、自我激励

D、物质激励

19.企业文化对外部社会的辐射功能主要通过产品、企业理念和(C)等途径实现。A、广告

B、股东

C、员工

D、客户

20.德国慕尼黑大学教授海能用三个标准把企业文化分成16种类型,这三个标准是企业作为一个系统的强弱、企业文化本身在企业中的牢固程度和一致程度以及(D)。A、企业领导人个性特征

B、企业对外部环境的反应速度 C、企业氛围

D、企业文化和企业现有领导系统的关系

21.根据“病态适应”的心理,怀疑一切,高度集权,强调差异性,属于(A)企业文化风格。

A、幻想型

B、强迫型

C、戏剧型

D、压抑型

22.企业文化建设,归根到底要限定在求生存和增强(C)的范围内。

A、生产率

B、利润

C、10.日本的职业教育集中地体现在盛田昭夫的“经营即教育”的思想里。()竞争力

D、市场占有率

23.企业文化变革的最大障碍就是(D)本身。A、心理

B、领导

C、企业

D、文化 24.企业领导的个性决定着企业文化的(D)。A、生命

B、类型

C、发展

D、风格 25.人的基本价值观、判断是非的标准属于(A)。A、正式规范性文化

B、非正式规范性文化 C、技术规范性文化

D、操作规范性文化 26.人们的生活习惯、习俗和仪式属于(B)。A、正式规范性文化

B、非正式规范性文化 C、技术规范性文化

D、操作规范性文化 27.收购和被收购方保持彼此文化的独立,这属于(B)。A、支配注入式文化整合B、各自保留式文化整合 C、融汇一体式文化整合D、一体吸纳式文化整合 28.(A)是企业识别系统的核心。

A、企业理念识别

B、企业制度

C、企业信誉

D、员工素质

29.某个员工经常在餐桌上、工间休息时候跟工友们讲悄悄话,只图放松紧张的神经,博得大家一乐,这个员工在企业文化网络中扮演的角色是(B)。A、教士

B、传小道消息者

C、幕后提词者

D、讲故事者

三、判断题

1.企业文化的规范功能也叫约束功能,是指企业文化对企业员工的思想、心理和行为具有约束和规范作用。企业文化的约束功能是“软”约束,而不是制度式的“硬”约束。(√)2.象征图案是象征企业理念、产品品质和服务精神的富有地方特色的或具有纪念意义的具体化图案。(√)3.评选优秀员工、温馨先生,举办纪念、节日等活动,是属于BI实施的范围。(√)4.二战后,随着美国经济的发展,以“科学管理”为主体的管理思想应运而生,它充分体现了管理的科学性和人文性。(×)

5.重视人的道德修养、强调个体的心性完善,重视社会的道德教化和以德治国,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6.儒家用最高的管理伦理范畴“仁”把所有的管理规则统率起来。(√)7.企业文化体系的核心内容是企业精神。(×)8.我们唯有尊重民族文化的地位,将CIS本土化,才能更好地发挥其效用。(√)

9.标准色是指企业用色标准必须和国家的相关规定保持一致。(√)

10.日本的职业教育集中地体现在盛田昭夫的“经营即教育”的思想里。(×)

四、问答题

1.企业文化的积极功能有哪些?

答:企业文化具有导向功能、凝聚功能、规范功能、激励功能、辐射功能和协调功能等六大积极功能

2.简述企业制度文化与企业道德的关系?

(1)企业制度文化是一种“规范”文化。企业制度是来自员工自身以外的带有强制性的规范,制约着企业的每一个成员、生产操作规程、厂规厂纪、经济责任、考核奖惩制度等等。企业制度文化对企业全体成员的约束,带有一定的限制性和他律性。

(2)企业道德是一种意识的调节,一种内化的调节,因而是一种非强制的软调节。企业道德一旦形成,就在内部员工中建立起信念,成为行为的自律。

(3)企业制度与企业道德建设是相互补充、相互推进的。企业成员的自律意识越强,就越能自觉地遵守企业道德,制度文化的作用就越发不易显示出来。同样,企业制度文化越完善,则越有利于企业道德的培育,人们的道德认同感也就越强。

3.为什么习惯的养成对于企业文化建设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第一、习惯利于把企业家的价值观转化为企业员工的共同价值观,并得到员工的普遍心理认同。能够最大限度地激发员工地积极性和首创精神,使他们以主人翁地姿态,关心企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员工积极工作,将自己的劳动融化到集体事业中去,共同创造,分享企业的荣誉和成果,本身又会得到自我实现及其其他高层次精神需要的满足,从中受到激励。

第二、减少制度成本,习惯形成将决定制度的成本。当企业的制度形成了员工习惯,企业制度成本就低;反之,制度要求和员工行为“两张皮”时,企业的制度成本则高。这是由于制度是外在约束,当未成为习惯时,没有监督,工人就可能“越轨”或不可能按要求去做,其成本自然就高;而当习惯形成以后,人们自觉的从事工作,制度成本大为降低。

第三、习惯使员工形成强烈的“群体意识”,可以改变原来那种从个人角度建立价值观的一盘散沙状态。员工对众多问题认识趋于一致,增加了相互间的共同语言和信任,使大家再较好的氛围中相互交流和沟通,减少不必要的摩擦和矛盾,使企业上下左右的关系较为密切、和谐,各种活动更加协调。

第四、习惯对员工行为具有无形的约束力。它虽然不是明文规定的硬性要求,但它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形成一种群体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即非正式规则体系)以后,某种违背企业文化的言行一经出现,就会受到群体舆论和感情压力的无形约束,同时使员工产生自控意识,达到内在的自我约束。

4.什么是企业文化?具有哪些本质特征和个别特征?

答:企业文化是指企业为适应外部经营环境和协调内部关系,由经营者提倡,员工认同,在企业长期经营过程中所形成的企业使命、共同愿景、价值观、道德规范、行为准则等传统和习俗的总和。

企业文化的本质本质特征主要体现为管理学特征、人文特征和民族特征。

企业文化的个别特征主要是独特性、继承性、共享性、隐蔽性和强制性。

5.企业精神有哪些基本特点?如何培育企业精神? 答:企业精神的基本特点是是(1)企业精神是在企业长期实践、精心培育起来的“精神内核”;(2)企业精神是为全体员工认同的、健康向上的群体意识;(3)企业精神是员工追求的价值尺度;(4)企业家是企业精神的倡导者。

培育企业精神要完成三个阶段的任务:一是特色企业精神的确定;二是企业精神的教化;三是企业精神的物化。

6.企业视觉识别中,基本要素的设计包括哪些方面的要素?

答:企业视觉识别中,基本要素的设计包括:企业名称、企业品牌、企业标志、企业和品牌的标准字体、企业标准色、辅助色、企业象征图案和广告语等。

三、案例分析题 案例1:《先给谁换?》

走进任何一家南方李锦记的分公司,都会发现,所有员工桌面上的电脑显示器全是液晶的。因为液晶显示器没有辐射,不伤害眼睛,还能节省办公空间,提高工作效率。所以公司在2003年决定,把原来的普通显示器全部换成液晶产品。由于液晶产品还没有大规模上市,需要逐批买来更换。那么,先给谁换呢?是老总?总公司的员工?还是一线人员?

按照一般的企业习惯,从上到下的顺序是“老板、管理层、员工、顾客”。但是,南方李锦记认为:优质的顾客来源于优秀的员工,一切销售目标都是靠前线销售队伍完成的。南方李锦记的企业意识形态是一般习惯的翻转,是“顾客、员工、管理层、老板”。所以,第一批液晶显示器给了业务部输单组,这些最一线的同事需要一天到晚对着电脑工作,还经常加班加点;第二批更换显示器的是各地分公司,他们直接面对市场、消费者和业务伙伴;最后换的才是总公司其他各个部门的员工。

分析问题:用你学习过的企业文化基本理论分析南方李锦记的做法反映出什么样的企业价值理念。

答案要点:

1、说明南方李锦记的企业行为是由其价值观决定的,因为企业价值观决定着企业的行为规范和评价标准。

2、南方李锦记的主导价值理念是人本主义,是“人的价值高于一切”。对此进行理论分析。

3、扣住案例事件内容进行分析。从更换显示器的先后顺序,看出企业对员工的尊重,是其人本主义价值理念的具体体现。

4、总结,精辟的语言个概括自己的体会。

案例2:

麦当劳在导入BIS后,为了保证企业行为达到高度的统一,针对全体专业人员制定了一本厚达385页的行为规程,主要有: OTM(operation training manual,营业训练手册),详细说明麦当劳的各项规定,餐厅各项程序,步骤和方法,是指导麦当劳运转的“圣经”。

SOC(station operation checklist,岗位检查表),麦当劳把餐厅服务工作分为20多个工作段,每个工作段都有SOC,上面详细说明工作段事先应检查的项目,步骤和岗位职责。QG(quality guide,品质导正手册),管理人员人手一册QG,详细说明各种半成品的接货温度,储存温度等各种与质量有关的数据。

MDT(management development training,管理人员训练),麦当劳的训练系统很完善,所有的经理都从员工做起,一方面学习经理发展手册,共四级四本;一方面有一整套课程,循序渐进.学完第四册,升到第一副经理后,就要送到芝加哥汉堡包大学学习高级课程。对麦当劳经理实行的是一带一的训练,即一个经理训练一个经理,其训练的经理合格后,才有晋升的机会。

分析问题:结合案例说明怎样导入CIS以及导入CIS的重要性。

答案要点:

5.企业文化考试重点 篇五

主要作用:为企业的生存与发展确立了精神支柱。是企业领导者与员工据以判断事物的标准企业价值观,一经确立并成为全体成员的共识,就会产生长期的稳定性,甚至成为几代人共同信奉的信念,对企业具有持久的精神支撑力。当个体的价值观与企业价值观一致时,员工就会把为企业工作看作是为自己的理想奋斗。企业的发展过程中,总要遭遇顺境和坎坷,一个企业如果能使其价值观为全体员工接受,并以之为自豪,那么企业就具有了克服各种困难的强大的精神支柱。

企业文化:是一个组织由其价值观、信念、仪式、符号、处事方式等组成的其特有的文化形象。从广义讲,企业文化是社会文化的—个子系统,是一种亚文化。企业文化是指企业在创业和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共同价值观、企业目标、行为准则、管理制度、外在形式等的总和。从狭义讲,企业文化体现为人本治理理论的最高层次。特指企业组织在长期的经营活动中形成的并为企业全体成员自觉遵守和奉行的企业经营宗旨、价值观念和道德规范的总和。

内涵:6. 企业文化是社会文化体系中的一个有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民族文化和现代意识在企业内部的综合反映和表现,是民族文化和现代意识影响下形成的具有企业特点和群体意识以及这种意识产生的行为规范。7.是企业内的群体对外界普遍的认知和态度。8.是在现代化大生产与市场经济发展基础上逐步产生的一种以现代科学管理为基础的新型管理理论和管理思想。也是企业全体员工在创业和发展过程中培育形成并共同遵守的最高目标、价值标准、基本信念和行为规范的总和。9.(1)是在工作团体中逐步形成的规范。(2)是为一个企业所信奉的主要价值观,是一种含义深远的价值观、神话、英雄人物标志的凝聚。(3)是指导企业制定员工和顾客政策的宗旨。(4)是在企业中寻求生存的竞争“原则”,是新员工要为企业所录用必须掌握的“内在规则”。(5)是企业内通过物体布局所传达的感觉或气氛,以及企业成员与顾客或其他外界成员交往的方式。(6)是传统氛围构成的公司文化,它意味着公司的价值观,诸如进取、守势或灵活--这些价值观构成公司员工活力、意见和行为的规范。管理人员身体力行,把这些规范灌输给员工并代代相传。(7)是在一个企业中形成的某种文化观念和历史传统,共同的价值准则、道德规范和生活信息,将各种内部力量统一于共同的指导思想和经营哲学之下,汇聚到一个共同的方向。(8)是经济意义和文化意义的混合,即指在企业界形成的价值观念、行为准则在人群中和社会上发生了文化的影响。它不是指知识修养,而是指人们对知识的态度;不是利润,而是对利润的心理;不是人际关系,而是人际关系所体现的处世为人的哲学。企业文化是一种渗透在企业的一切活动之中的东西,它是企业的美德所在。(9)是指企业组织的基本信息,基本价值观和对企业内外环境的基本看法,是由企业的全体成员共同遵守和信仰的行为规范,价值体系,是指导人们从事工作的哲学观念。(10)是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企业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中所创造的具有该企业特色的精神财富和物质形态。它包括文化观念、价值观念、企业精神、道德规范、行为准则、历史传统、企业制度、文化环境、企业产品等。其中价值观是企业文化的核心。

企业文化的意义:一.能激发员工的使命感。不管是什么企业都有它的责任和使命,企业使命感是全体员工工作的目标和方向,是企业不断发展或前进的动力之源。二.能凝聚员工的归属感。企业文化的作用就是通过企业价值观的提炼和传播,让一群来自不同地方的人共同追求同一个梦想。三.能加强员工的责任感。企业要通过大量的资料和文件宣传员工责任感的重要性,管理人员要给全体员工灌输责任意识,危机意识和团队意识,要让大家清楚地认识企业是全体员工共同的企业。四.赋予员工的荣誉感。每个人都要在自己的工作岗位,工作领域,多做贡献,多出成绩,多追求荣誉感。五.能实现员工的成就感。一个企业的繁荣昌盛关系到每一个公司员工的生存,企业繁荣了,员工们就会引以为豪,会更积极努力的进取,荣耀越高,成就感就越大,越明显。

企业文化的特征:1.独特性:相对独立性,其独特的文化淀积,由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特色、企业传统、企业目标、企业员工素质以及内外环境不同所决定的。2.继承性:继承优秀的民族文化精华,企业的文化传统。继承外来企业文化实践和研究成果。3.相融性:反映了时代精神,必与企业的经济环境、政治环境、文化环境及社区环境相融合。4.人本性:企业文化是一种以人为本的文化,最本质的内容,就是强调人的理想、道德、价值观、行为规范在企业管理中的核心作用,强调在企业管理中要理解人,尊重人,关心人。注重的全面发展,用愿景鼓舞人,用精神凝聚人,用机制激励人,用环境培育人。5.整体性:是一个有机的统一整体,人的发展和企业的发展密不可分,引导企业职工把个人奋斗目标融于企业整体目标之中,追求企业的整体优势和整体意志的实现。6.创新性:创新既是时代的呼唤,又是企业文化自身的内在要求。优秀的企业文化往往在继承中创新,随着企业环境和国内外市场的变化而改革发展,引导大家追求卓越,追求成效,追求创新。

企业文化研究的内容:1.经营哲学:也称企业哲学,是一个企业特有的从事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的方法论原则,是指导企业行为的基础。一个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面临着各种矛盾和多种选择,要求企业有一个科学的方法论来指导,有一套逻辑思维的程序来决定自己的行为,这就是经营哲学。2.价值观念:企业的价值观,是指企业职工对企业存在的意义、经营目的、经营宗旨的价值评价和为之追求的整体化、个异化的群体意识,是企业全体职工共同的价值准则。只有在共同的价值准则基础上才能产生企业正确的价值目标。有了正确的价值目标才会有奋力追求价值目标的行为,企业才有希望。3.企业精神:是指企业基于自身特定的性质、任务、宗旨、时代要求和发展方向,并经过精心培养而形成的企业成员群体的精神风貌,是企业职工观念意识和进取心理的外化。企业精神是企业文化的核心,在整个企业文化中起着支配的地位,企业精神是企业的灵魂。4.企业道德:是指调整该企业与其它企业之间、企业与顾客之间、企业内部职工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它具有更广泛的适应性,是约束企业和职工行为的重要手段。5.团体意识:是指组织成员的集体观念,是企业内部凝聚力形成的重要心理因素。6.企业形象:是企业通过外部特征和经营实力表现出来的,被消费者和公众所认同的企业总体印象。7.企业制度:是在生产经营实践活动中所形成的,对人的行为带有强制性,并能保障一定权利的各种规定。8.文化结构:是指企业文化系统内各要素之间的时空顺序,主次地位与结合方式,企业文化结构就是企业文化的构成、形式、层次、内容、类型等的比例关系和位置关系。9.企业使命:是指企业在社会经济发展中所应担当的角色和责任。

企业文化创新:是指为了使企业的发展与环境相匹配,根据本身性质和特点形成体现企业共同价值观的企业文化,并不断创新和发展的活动过程。其实质在于企业文化建设中突破与企业经营管理实际脱节的僵化的文化理念和观点的束缚,实现向贯穿于全部创新过程的新型经营管理方式的转变。面对日益深化、日益激烈的国内外市场竞争环境,越来越多的企业不仅从思想上认识到创新是企业文化建设的灵魂,是不断提高企业竞争力的关键,而且逐步深入地把创新贯彻到企业文化建设的各个层面,落实到企业经营管理的实践中。

重点:1.企业领导者应当加强自身修养,担当企业文化创新的领头人。企业文化创新的前提是企业经营管理者观念的转变。因此,企业经营管理者必须转变观念,提高素质。首先,要对企业文化的内涵有更全面更深层次的理解。要彻底从过去那种认为搞企业文化就是组织唱唱歌、跳跳舞、举办书法、摄影比赛等的思维定势中走出来,真正将企业文化的概念定位在企业经营理念、企业价值观、企业精神和企业形象上。其次,要积极进行思想观念的转变。要从原来的自我封闭、行政命令、平均主义和粗放经营中走出来,牢固树立适应市场要求的全新的发展观念、改革观念、市场化经营观念、竞争观念、效益观念等等。第三,要认真掌握现代化的管理知识、和技能,同时要积极吸收国外优秀的管理经验,用于企业发展,并且在文化上要积极融入世界,为企业走国家化道路作好准备。第四,要有强烈的创新精神,思维活动和心理状态要保持一种非凡的活力,双眼紧盯着国际、国内各种信息,紧盯着市场需求,大脑中要能及时地将外界的信息重新组合构造出新的创新决策。

2.企业文化创新与人力资源开发相结合:人力资源开发在企业文化的推广中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全员培训是推动企业文化变革的根本手段。企业文化对于企业的推动作用得以实现,关键在于全体员工的理解认同与身体力行。为此,在企业文化变革的过程中,必须注重培训计划的设计和实施,督促全体员工接受培训、学习。相应的激励和约束机制是企业文化创新的不竭动力。另外,也要注意精神激励的重要性。企业应该增强管理过程的透明度,对员工实行公正对待。企业必须具备共同的价值观、目标和信念。对共同价值的认同会使员工产生稳定的归属感,从而吸引和留住人才。事实证明,企业只有形成了优秀的企业文化,才能打造一支战无不胜的员工队伍。

3.建立学习型组织:企业间竞争是人才的竞争,实际上应该是学习能力的竞争。企业文化的创新与发展是一个大课题,需要有一个逐步探索,逐步深入的过程,要下很大的功夫,才能实现质的突破,才能在现代企业制度的环境下,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企业文化创新与发展,这是时代的要求,是企业追求的永恒主题。

论企业文化的核心主体载体是人的分析:

企业文化以人为本,尊重人的感情,从而在企业中造成了一种团结友爱、相互信任的和睦气氛,强化了团体意识,使企业职工之间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企业以销售利润为生存的根本,销售利润靠人来实现,而要实现人的创造力,靠的就是企业的文化。有文化就有利润,有利润就有企业的长治久安,就有企业的发展动力。因此,打造一个好的企业文化就是成就一个非凡的企业管理者最核心的任务。

好的企业文化应该以“人”为核心的贯穿力,通过对人的价值认同去实现企业的高速发展。人才对于企业的重要性,引进了人才之后的合理化考核,以及以身作则的表率作用,以及当权者把握局面的度的手法处理上,就可以看出不同命运。

因此,要建立企业的核心文化,首先要做到的是大胆用人、选拔贤才、用公平的制度去给人才以机会,以人才的实力展现出企业最核心的魅力,使企业充满生机与底蕴。在获得了人才之后,如何的去管理人才靠的就是制度的公平化,而不是情感化。对企业而言,要将人才的本才、口才、辩才、德才、量才、度才进行全方位的考核,并作出公正的评估,择岗而适。在企业中要获得更多的人才就必须做到公平化就必须制定“门户开放的总裁面对面”建议制度(包括思想建议,人才建议,将人权放在员工的手里,使员工的命运与企业的命运挂钩,将责任进行到底)与“责任到人”的责任制度。建立起这样的文化,就可以创造企业的顶级核心文化。

企业文化结构:是指企业文化系统内各要素之间的时空顺序,主次地位与结合方式,企业文化结构就是企业文化的构成、形式、层次、内容、类型等的比例关系和位置关系。它表明各个要素如何链接,形成企业文化的整体模式。即企业物质文化、企业行为文化、企业制度文化、企业精神文化形态。

企业文化结构的层次:企业文化结构可以分为四层。第一层是表层的物质文化(产品,提供的服务,企业生产经营的成果,生产环境、企业建筑、企业广告、产品包装与设计等);第二层是幔层的(或称浅层的)行为文化,即企业员工在生产经营、学习娱乐中产生的活动文化;第三层是中层的制度文化,包括企业领导体制、企业组织机构和企业管理制度三个方面;第四层是核心层的精神文化。

企业文化载体:是指以各种物化的和精神的形式承载、传播企业文化的媒介体和传播工具,它是企业文化得以形成与扩散的重要途径与手段。企业文化的载体和产品息息相关,和企业追求的目标紧紧相连,但是企业文化的推广也任重道远,不是所有的企业都有“两乐”的实力和媒体支持,所以,重要的是坚持灌输和潜移默化的引导,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建立健全企业文化,通过合适的载体使企业文化具体化、人性化、系统化。主要包括:1.组织载体,指以整体组织存在的企业、企业内部各种正式的和非正式的组织团体以及企业全体员工。2.企业内部环境载休,指外观环境和内在环境。如厂容、厂貌、生活福利条件和人际气氛。3.文化设施,指教育设施、文化场地、体育与娱乐设施。4.文化活动,指文娱、体育、竞赛、知识性和趣味性活动。5.文化媒介体,指企业的产品、商标、广告、厂报、厂徽、厂歌、厂训、厂服、广播、电视等等。

分类:1.内部企业文化的载体即对员工进行企业文化宣传教育的各类企业文化的载体(物质文化载体(俱乐部、图书馆、企业刊物)和行为文化载体(文体活动、文艺晚会、培训、表彰会));2.外部企业文化的载体即向外部公众进行企业形象与口碑宣传的企业文化载体(新产品发布会、企业赞助活动、企业公益广告)。企业文化层次:

1.物质层文化:是产品和各种物质设施等构成的器物文化,是一种以物质形态加以表现的表层文化。企业生产的产品和提供的服务是企业生产经营的成果,是物质文化的首要内容。其次企业的生产环境、企业容貌、企业建筑、企业广告、产品包装与设计等也构成企业物质文化的重要内容。2.行为层文化:是指员工在生产经营及学习娱乐活动中产生的活动文化。指企业经营、教育宣传、人际关系活动、文娱体育活动中产生的文化现象。包括企业行为的规范、企业人际关系的规范和公共关系的规范。企业行为包括企业与企业之间、企业与顾客之间、企业与政府之间、企业与社会之间的行为。3.制度层文化,主要包括企业领导体制、企业组织机构和企业管理制度三个方面。企业制度文化是企业为实现自身目标对员工的行为给与一定限制的文化,它具有共性和强有力的行为规范的要求。它规范着企业的每一个人。企业工艺操作流程、厂纪厂规、经济责任制、考核奖惩等都是企业制度文化的内容。4.核心层的精神文化,是指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受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意识形态影响而长期形成的一种精神成果和文化观念。包括企业精神、企业经营哲学、企业道德、企业价值观念、企业风貌等内容,是企业意识形态的总和。

企业文化发展趋势

(一)企业文化愈发重要:随着企业内部人员的不断更替,未来企业的员工配置将是以“90后”为主的人员结构。“90后”员工与前人相比,彰显出极强的自我意识以及不安现状、浮躁虚荣等特点,同时还缺乏团队协作和实干精神。他们这种独特的个性将给企业带来巨大的压力。“90后”自身存在很多缺点,但是他们同时拥有追求快乐、思维活跃、敢于创新的优秀品质。关键在于如何正确引导。什么东西能对“90后”进行正确引导,就是企业文化。首先要让“90后”从内心深处认同和理解所在企业的企业文化。因此对于中国企业未来的发展而言,企业文化的塑造和执行将成为制约企业成长的核心要素。

(二)“领导者”文化还将盛行:企业文化具有鲜明的个性和差异性。不同的企业具有不同的成长经历和企业文化,而这往往是由企业经营者的文化素质、性格特征以及处理事情的能力等决定的。现实中企业领导人的风格对企业的经营风格具有决定作用。这就是在中国企业中普遍存在的“领导者”文化现象。在中国,由于其独有的历史原因和文化背景,人们往往将领导者的重要性看得很高,认为领导者指引组织方向,决策组织战略,执行战略决策,主导企业文化,其个人魅力直接决定企业的氛围。总而言之,领导者是企业生存发展的核心。此观点显然偏激,过分依赖领导者的作用,忽略企业自身发展以及能力的建设,必然带来不良的后果,但这对于有着“领导者为大”思想的中国企业来说有其存在的意义。

微软企业文化:核心思维:1.顶尖人才,“人是微软真正的最大的财产。”员工的素质是对生产力唯一最重要的来源,所有员工都有共同个性特点:敏锐、聪明、有激情和富进攻性。2.建设性的争锋。直截了当地说出想法。不鼓励玩弄权术和外交辞令,激烈的辩论和争论每天都会发生,每个人须一直处于最佳状态,同组员工彼此竞争。按固定百分比率划分优劣。3.时刻处在战争状况。牢记对手是谁,每天都在战斗,作战会议——每天一次,作战指挥部——关键决策者,突击队——执行紧急任务,程序致命BUG在少于一天内解决 4,机动而有效率的企业组织构架。微软是由许多小型相对独立运作项目组成,每个项目组负责一个产品从计划、研发、到行销的一切环节。微软几乎每年都进行内部结构重组,当主要版本发行以后,当形成新产品想法时,迅速判断失败项目。5,合格的主管和明智的管理模式。员工不会尊敬那些没有能力做他们所做工作的主管,没有工时表,没有固定上下班时间,长时间工作是大家的共同现象,包括高级主管。6.比尔盖茨是公司的灵魂。比尔盖茨作为首席设计师,仍然每天艰苦工作。每个月报告主要有两项:最近状况和重大问题。每年开公司大会,比尔盖茨给大家畅谈微软战略目标。7.自我批判和学习系统。不会轻易放弃,出现严重问题时要及时寻找出路,报告问题而没有提出解决办法是不可接受的。项目完成之后立即举行评估总结会(postmortems)总结各种经验教训,以便在下个项目中改进。8.以提高生产力为目标的开销方式。给员工大量投入,提供最佳工作环境。当一个工作绝对需要五个人来完成时,微软会分配四个人外包所有可能外包的各项工作来减少费用。微软公司的价值观:

企业文化的内容

6.企业文化试题 篇六

一、填空题: 1.,不连沟煤矿建成试生产,建设工期28个月,比设计工期提前2个月。不连沟煤矿的建成投产,标志着不连沟建设步入新的发展轨道。2.2010年底,不连沟煤业提前15日完成全年万吨原煤产量任务指标。3.公司所处的决定了它必须怎样做才能达到成功的境界,这个企业环境是形成企业文化唯一的而且又是最大的影响因素。

4.是指企业全体员工在长期的创业和发展过程中培育形成并共同遵守的最高目标、价值标准、基本信念及行为规范,它是企业理念形态文化、物质形态文化和制度形态文化的复合体。

5.企业文化的属性之一是,有自发、自觉之分,有先进、落后之别。企业文化的第二个属性是,它是相对于主流文化而言的一种支流文化:微观经济文化和微观管理文化。6.企业文化一般可分为三个层次:、、。

7.文化对于解决组织目标与个人目标、领导者与被领导者之间的矛盾,开辟了一条现实可行的道路。主要作用有:、、、。

8.就是一个企业由于具有独特的经营哲学、宗旨、目标、精神、道德作风等区别于其它企业。

9.,是通过统一的整体传达系统将企业文化外化为企业形象的过程。10.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在企业的经营发展中具有无法替代的。11.不连沟文化集中反映不连沟人共同的价值观念,对不连沟人具有无形的巨大感召力,它规定不连沟的,引导不连沟建立合理而有效的规章制度,指引不连沟朝着既定的发展目标前进。

12.企业要保持活力和持续发展,就要逐步从人治走向法治和文治。制度一旦被员工接受和认同,对员工行为就具有和,具有法的效力。13.不连沟文化要提倡,弱化。14.不连沟思想是。

15.“”不连沟发展壮大提供了坚实的思想保障。16.“领先一步,先发制胜”是不连沟发展壮大的。17.不连沟公司使命:。

18.不连沟公司经营理念:。

19.不连沟核心价值观是不连沟及不连沟人对自身存在意义的评价标准和对行为价值的选择标准,是不连沟理念体系的。20.不连沟核心价值观是:。

21.是企业发展一贯坚持的一种核心思想,是公司员工坚守的基本信条,也是企业制定战略目标及实施战术的前提条件和基本依据。22.指的是贯彻战略意图,完成预定目标的操作能力。是把企业战略、规划转化成为效益、成果的关键。23.不连沟公司执行力理念:、。24.是企业形成团队精神的核心动力。

25.实现不连沟百年愿景,实现不连沟文化生生不息,并在与社会同步发展的进程中发扬光大,需要依靠的力量。

二、单项选择题: 1.()年12月,不连沟煤矿建成试生产,建设工期28个月,比设计工期提前2个月。不连沟煤矿的建成投产,标志着不连沟建设步入新的发展轨道。

A.2007 B.2008 C.2009 D.2010 2.()构成了企业文化的核心。

A.价值观 B.理论 C.工具 D.管理活动 3.企业管理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经验管理、科学管理和()。A.文明管理 B.文化管理 C.基础管理 D.战略管理 4.不连沟文化就是全体不连沟人信奉并付诸于实践的(),是全体不连沟人信奉和倡导并在实践中真正实行的()。A.管理标准 B.价值理念 C.发展战略 D.行为规范 5.企业文化是企业的(),在企业的经营发展中具有无法替代的核心作用。

A.“精神” B.“使命” C.“灵魂” D.“核心理念” 6.()将是不连沟文化的走向。

A.开放、创新 B.制度至上 C.和谐向上 D.注重实效 7.不连沟公司的使命是()。

A.清洁能源 奉献社会 B.艰苦奋斗 敢争第一 C.开拓创新 和谐共进 D.本质安全 持续发展 8.不连沟公司核心价值观是()。

A.清洁能源 奉献社会 B.开拓创新 和谐共进 C.本质安全 持续发展 D.艰苦奋斗 勇于超越 9.不连沟煤业有限责任公司公司愿景是()。A.中国一流的煤电一体化标杆企业 B.中国杰出的煤电一体化达标企业 C.中国一流的煤电一体化达标企业 D.中国杰出的煤电一体化标杆企业

10.()是企业为之奋斗的未来蓝图,是企业较为长期的战略目标,是对企业未来发展的一种期望和描述。

A.企业目标 B.企业追求 C.企业愿景 D.企业使命 11.不连沟公司()的统筹开发、综合利用、生态建设、循环经济体系的良性产业格局,使蒙泰不连沟煤业在能源利用上实现了绿色、环保。

A.“三矿三厂二路一园”B.“三矿二厂二路一园” C.“二矿三厂二路一园” D.“三矿三厂一路一园”

12.企业精神指企业员工所具有的共同内心态度、思想境界和理想追求。它表达着企业的()和企业的风气。

A.经营理念 B.精神文明 C.文化面貌 D.精神风貌 13.()是企业本质和永恒的原则。

A.安全生产观 B.持续发展观 C.核心价值观 D.精细管理 14.不连沟公司执行力理念是()

A.没有执行力就没有竞争力 B.令必行 行必果 C.敢于负责任才能担重任 D.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 15.下列不属于不连沟公司全体员工行为准则的是()A.爱公司 忠诚事业 奉献社会 B.爱团队 团结进取 荣辱与共 C.爱工作 认真负责 潜心钻研 D.爱岗位 钻研敬业 追求实效 16.企业文化一般可分为三个层次:精神层、制度层、()。A.器物层 B.载体层 C.激励层 D.管理层 17.不连沟公司高层领导行为准则不包括()

A.睿智 善断 B.明察 决策 C.协同 高效 D.务实 自律 18.安全文化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司制定了《关于加快不连沟煤矿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实施方案》,以《华电宪章》和华电煤业理念文化体系为统领,把安全从理论上升到战略高度。率先提出(“ ”)的核心价值观,形成具有不连沟自身特色的安全文化建设模式。

A.科学决策 执行高效 B.本质安全 持续改进 C.本质安全 注重实效 D.本质安全 持续发展 19.不连沟公司基层服务人员行为规范不包括()A.唯真诚 B.唯耐心 C.唯真心 D.唯公心

20.文化对于解决组织目标与个人目标、领导者与被领导者之间的矛盾,开辟了一条现实可行的道路。起主要作用不包括()。A.导向作用 B.凝集作用 C.激励作用 D.规范作用 21.奉献精神是()的集中表现。不连沟的奉献精神要求全体不连沟人顾全大局、敬业爱岗、公私分明,要求不连沟人团结协作、求实奉献、锐意进取。

A.荣誉感 B.使命感 C.责任感 D.正义感

22.()使得企业的运作具有法律保障和灵活、柔性、合作、共享、快速反应、高效输出等特点,并为企业带来大量的有形资产。A.虚拟文化 B.学习文化 C.融合文化 D.创新文化 23.(),1000万吨/年特大型煤矿的不连沟煤矿顺利通过国家组织的竣工验收。不连沟煤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A. 2010年6月 B.2010年9月 C.2011年6月 D.2011年9月 24.不连沟文化特征不包括()。A.不连沟文化是志存高远、追求卓越的文化

B.不连沟文化是开放创新、制度至上、和谐向上的文化 C.不连沟文化是诚信文化

D.不连沟文化是完美的高绩效团队文化

25.不连沟全体员工要树立科学的目标观,深入理解公司战略发展目标和阶段性工作目标,严格执行各项既定目标任务,要以()为工作目标观,不达目标,誓不罢休。

A.“努力超越、追求卓越” B.“争创一流、追求卓越” C.“以人为本、忠诚企业”D.“团队合作、诚信务实”

三、判断题: 1.2010年9月,洗煤厂投运,创造了冬季施工、8个月建成一座2000万吨洗煤厂的奇迹。()

2.公司所处的环境决定了它必须怎样做才能达到成功的境界,这个企业环境是形成企业文化唯一的而且又是最大的影响因素。()3.习俗和仪式是公司日常生活中系统的和规划好的惯例,从中体现出公司职工的行为方式。()

4.文化的意义是使人们懂得了,只有在任何组织中认识到人员同工作的重要性,那些企业的缔造者才会知道一个企业强大的文化价值,并为之奋斗不息。()5.企业文化中的制度层是企业文化的核心和主体,它包括企业目标、企业哲学、企业精神、企业道德、企业风气。()

6.根据企业文化的层次划分,可以将企业形象识别(CI)也相应分为企业理念识别(MI),企业行为识别(BI),企业视觉识别(VI)三个层次。()

7.培训和学习是企业强化“内功”和发展的主要源动力。()8.融合文化就是要让企业的每一位员工都要深刻理解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转”的理念和“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的游戏规则。()

9.不连沟公司目前的文化及风气状况基本良好,是一种优势文化。()10.不连沟公司还没有形成完整意义上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处在朦胧与初建阶段。()

11.现有企业文化氛围及员工素质本身存在一定不利因素。()12.不连沟文化在不连沟发展过程中逐渐积累形成,被全体不连沟人共同接受,以物为载体,不以人为中心。()

13.企业要做好,必须有好的企业家;企业要持续,必须依赖于管理和文化的创新。()

14.不连沟文化将是开放创新、制度至上、和谐向上的文。()15.随着企业不断发展壮大,随着机构膨胀,资本增加,企业内部的官僚主义、效率降低等现象是可以回避的。()

16.“领先一步,先发制胜”为不连沟发展壮大提供了坚实的思想保障。()17.不连沟公司领导干部行为规范内容中不包括务实。()18.企业愿景是企业为之奋斗的未来蓝图,是企业较为长期的战略目标,是对企业未来发展的一种期望和描述。()

19.企业精神指企业员工所具有的共同内心态度、思想境界和理想追求。它表达着企业的精神风貌和企业的风气。()

20.不连沟核心价值观是不连沟及不连沟人对自身存在意义的评价标准和对行为价值的选择标准,是不连沟理念体系的保障。()21.公司经营理念是企业发展一贯坚持的一种核心思想,是公司员工坚守的基本信条,也是企业制定战略目标及实施战术的前提条件和基本依据。

22.执行力指的是贯彻战略意图,完成预定目标的操作能力。()23.企业文化是指企业全体员工在长期的创业和发展过程中培育形成并共同遵守的最高目标、价值标准、基本信念及行为规范,它是企业理念形态文化、物质形态文化和制度形态文化的复合体。()24.文化网络是公司价值和英雄神话的载体,公司内的一切信息都要在这个网络中传递,网络有效运转是做好工作和了解工作实际情况的唯一方法。()

25.企业管理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经验管理、科学管理和文化管理。()

四、简答题:

1.管理思想上发生的转变有哪些?

2.文化的组成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主要有哪些? 3.文化的定义是什么? 4.企业文化的定义是什么? 5.企业文化的属性?

6.企业文化一般分为哪些层次? 7.企业文化的作用? 8.企业文化的特点有哪些 ? 9.不连沟文化的定义是什么? 10.不连沟文化的作用有哪些? 11.不连沟文化的特征有哪些? 12.不连沟文化的走向? 13.不连沟思想是哪些 ? 14.不连沟公司的愿景是什么? 15.不连沟公司的使命? 16.不连沟公司的精神? 17.不连沟公司的核心价值观? 18.不连沟公司的经营理念? 19.不连沟公司的执行力理念? 20.不连沟公司领导干部行为规范? 21.不连沟公司员工“三爱”准则?

7.企业文化考试题 篇七

一、从内涵上分析教育考试文化

教育考试一般分为校内教育考试、评鉴教育考试与大规模教育考试三种, 本文中的教育考试特指大规模教育考试, 我国的中考、高考都属于此类教育考试。为了更好地认识教育考试文化的意蕴, 有必要对文化的含义加以考察。

(一) 文化的含义

文化的含义非常宽泛。关于“文化”一词的来源及其意义的演进, 中西方有所不同。在古代中国, 把国家所实施的文治与教化统称为文化。从西方的文化来看, 其在古代最早具体指培育植物与农耕。从15世纪开始, 文化慢慢有了引申意义, 指培养人的能力与培养人的品德。在人类社会发展历史的长河中, 深深扎根在人们生活中的文化, 潜移默化地影响人, 从心灵深处塑造人, 加速了人类进化和基因变异, 促进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大而言之, 文化指的是人类创造产生的所有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统称。小而言之, 文化特指人的意识形态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组织机构。作为意识形态的文化, 它是一定范围内政治与经济的反映, 同时文化又作用于政治与经济, 对政治与经济产生特殊的影响力。文化又具有历史的传承性, 它随着社会物质生产的发展而发展, 社会物质生产发展的历史连续性是文化发展连续性的基础。[3]伴随着人类社会文明的前行, 文化深深浸润在人的生存方式之中, 体现为人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

(二) 教育考试文化建设的内涵

我国的考试具有悠久的发展历史, 随着岁月的积淀, 产生了富有中国特色的考试文化。科举制度与新中国成立后的高考制度可以说是延绵至今的中国考试文化的一种形象缩影。考试文化不仅属于历史现象, 同时也属于现实存在。从其长期积淀的过程来看具有静态特点, 但是从其不断延伸的发展历程来看, 又具有动态的特点。教育考试文化可以分为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两种类型, 在结构层次方面涉及诸多要素, 具体有教育考试物态文化、教育考试行为文化、教育考试制度文化、教育考试观念文化。从教育考试文化的外层表现来看, 体现为教育考试物态文化, 具体而言即考试相关的设备与设施, 考试需要的用品与考试工具, 同时考试劳动成果物化了以后的结果也是其包括的内容, 如与考试相关的资料、试卷、文件、有效证件等。教育考试行为文化, 主要包括考试组织者领导的行为、监考人员的行为、考务人员的行为、考生的行为、考生家长的行为等, 如监考人员努力为考试营造安全公平的考试环境、以人本情怀尽心尽责地为考生服务, 考生有良好的考风、正确地对待考试等, 考试行为文化是考试过程中产生的活动文化, 是社会抱有考试的期望、家长看待考试的心态、教师对待考试的态度、学生应对考试的状态以及考试过程中各种人际关系的动态表现, 是人的观念、价值观的折射, 其中考试组织者及监考人员的职业道德养成和修炼、考务人员熟练的考试业务技能训练是考试行为文化建设的重点和关键。教育考试制度文化, 主要包括考试政策、法规、程序、规则、组织体系等。教育考试文化的内核是教育考试观念文化, 包括人们所倡导的公正公开的考试原则、平等竞争的考试价值观以及考试心理、考试道德等。教育考试文化的外层是教育考试物质文化形态, 教育考试观念文化属于考试精神文化形态的范畴。[4]

二、教育考试文化建设的价值取向

考试堪称中国的“第五大发明”, 伴随科举制度的兴衰之旅, 我国考试文化已有一千三百多年的悠久历史。封建社会的中国所倡导的“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考试文化主体价值取向, 纷纷被当时世界各国效法、学习、借鉴。我国当代教育考试文化, 在继承优秀传统考试文化的基础上, 在当下教育考试实践的改革探索中, 在今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下, 力求不断总结、创造出新的教育考试文化成果, 凸显教育考试文化的民族特色、实践特色、时代特色。我国的教育考试文化建设要着力强化以下四个方面的价值取向。

(一) 体现国家意志:教育考试文化建设之魂

教育是民族振兴和国家发展的基石, 教育兴国、教育立国、教育强国是国家的意志与要求。国家通过制定教育方针、公布教育目的等措施来体现国家意志和育人目标, 规范教育活动的全过程, 使教育活动更加合乎教育规律和社会需要。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 要坚持教育事业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体目标服务、为人民服务, 把培养对社会主义建设有用的人才作为教育的首要任务, 通过教育培养发展德智体美劳各方面综合素质过硬的人才。[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第二次修正) 第二十一条规定“国家实行国家教育考试制度”。国家意志实际上属于意识形态范畴, 在教育考试文化建设方面, 国家意志能够产生一种主导性影响。因此在教育考试文化建设的过程中, 应该牢牢把握通过教育考试的目标, 引领学校和教师遵循国家制定的教育发展方向, 严格遵守国家标准, 保障教育水平与教学质量。

(二) 保障教育公正:教育考试文化建设之基

党的十八大强调, 一定要在教育方面保障社会的公平与正义。公平与正义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特色。应该在全体人民一起发展、共同进步的基础上, 努力建设保障社会公平与正义前提下的教育制度, 以维护权利公平、机会公平与规则公平为原则建设教育方面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 要维护公平的社会环境, 维护全体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的权利。努力打造教育公平环境, 使得农村、边远地区、贫困山区等教育资源贫乏的地区能够获得更多的教育资源, 在投入上重点倾斜, 要大力发展特殊教育。[6]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社会层面“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也突显了公平与正义的价值取向。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在教育机会与教育资源 (优质教育资源更为如此) 不够充分的条件下, 要想合理、公正地分配社会教育机会与教育资源, 教育考试就成为促使教育机会与资源达到公正的一种必要手段。教育考试能不能达到公正, 会直接影响到教育的公正, 也会影响到社会的公正。”[7]所以, 教育考试文化建设一定始终坚守公平正义的价值取向, 推动教育考试事业健康发展, 维护教育公平, 促进社会公平与正义。

(三) 立足全面发展:教育考试文化建设之本

教育的核心任务是以人为本, 促进学生人格健全、全面发展, 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 这理应是教育考试的宗旨所在。党的十八大指出, 要“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强调“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 提出以广泛推行素质教育为根本, 加强教育系统的体制改革, 改进教育模式, 通过科学合理的教育手段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与实践能力。[8]《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 (征求意见稿) 中指出“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指的是培养学生从多个角度与层面适应自身成长发展需要与社会需要的品格与才能, 综合表现为三大领域的九大素养, 具体为社会参与领域的社会责任、国家认同、国际理解;文化修养领域的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审美情趣;自主发展领域的身心健康、学会学习、实践创新”。[9]这些都是国家对教育发展及教育改革的目标和要求, 当然教育考试文化在今后也会以此作为自身的发展方向。教育考试文化建设要牢固确立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价值取向, 用以人为本的教育评价文化的建设与革新引领教育考试文化的发展与变革, 推进素质教育的进程, 落实立德树人的教育根本目标, 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

(四) 勇于改革创新:教育考试文化建设之源

创新是历史进步的动力, 是社会发展的源泉, 是时代前进的关键。对于一个民族而言, 文化可以喻为其生存发展的灵魂, 文化的发展离不开创新精神作为动力来促进。就理念层面而言, 必须能够突破教条思想的束缚, 依靠新的文化在理论上实现创新, 能够对固化陈旧的理念进行革新, 紧紧跟随时代发展的步伐, 使得文化发展永远具有鲜活的生命力, 能够凸显时代色彩。必须重视实践, 在实践过程中加强制度建设, 创建积极的环境促进创新应用技术的发展, 建设文化新生态, 最终形成良性的机制保障。教育考试文化建设也离不开改革创新, 要舍弃我国传统考试文化中带有农耕时代的保守基因, 吸纳现代教育技术、云计算、大数据、互联网+等“新文化元素”, 探究教育考试领域中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加强改革招生制度, 同时不断完善质量评价制度, 在关于考试的内容、技术与方法、评价管理等层面不断尝试, 用改革创新这一教育考试文化建设价值取向影响教育教学改革, 促进社会变革。

“文化是思想的载体、民族传承的财富, 是国家的精神象征。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就要努力建设中华民族文化事业, 推进文化的发展与繁荣, 提升国民的综合文化素质与文化水平, 使文化发展成为引领风尚与服务社会的重要推动力。”“随着国家的发展, 国家的文化实力与国家的竞争力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富强昌盛的关键尺度。”[10]随着我国经济、教育的迅猛发展,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已迈向普及化大众化阶段, 使得国家教育考试的规模、招考数量逐年扩大, 为此教育考试的深入改革将是今后发展的必然趋势。2014年国务院颁布的《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里面提出, “从2014年开始启动考试招生制度改革试点工作, 试点工作要在2017年实现大范围推进, 计划2020年实现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教育考试招生制度的宏伟目标, 要建设成具有分类考试、全面评价、多元录取的现代新型考试制度, 建立完善公平的教育监督机制, 并将考试制度与我国现行的各级各类教育进行有效衔接、实现多种途径教育人才的学习成果的认定体系。”这既是教育考试制度改革的目标, 也为教育考试文化建设提供理论支撑, 充分展现了教育考试文化建设的广阔前景, 必将揭开教育考试文化建设的瑰丽篇章。

摘要:教育考试文化建设在内容上包括物质与精神两方面, 其结构层次涉及教育考试相关的物态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观念文化。从我国教育考试目前的文化建设的价值取向来看, 教育考试需要充分地反映国家的意志, 保障教育的公正, 同时还要立足学生的全面发展, 勇于改革与创新。

关键词:教育考试,文化建设,内涵,价值取向

参考文献

[1]来启华.试论教育考试机构文化建设的基本内涵和特质[J].中国考试, 2012 (10) .

[2]冯用军, 郭锐华, 张宝昆.多学科视域下科举文化控制社会分层功能浅议[J].教育与考试, 2007 (1) .

[3]李成勋.略论企业软实力[J].管理学刊, 2010 (6) .

[4]徐宝力.深化教育考试文化建设的认识与实践[J].教育与考试, 2010 (1) .

[5][6][8][10]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OE/BL].http://www.xj.xinhuanet.com/2012-11/19/c_113722546.htm.2012-11-19.

[7]江畅.应当重视教育考试公正研究[J].中国考试, 2007 (10) .

8.高考语文试题中传统文化的传承 篇八

在当今经济大潮的席卷下,有些美德已经渐行渐远,而学生是社会未来的中坚,所以高考语文试题的可贵正在于其力图改变现实的坚持。它不只注重考查结果,更重视“敦促”的过程,不仅习得语言,更重在字里行间传递的文明,在潜移默化中滋养心灵,它把学生指向更宏大的文化背景,激发心灵的灵动,温润人文的情怀。下面我仅从文言阅读和实用类文本中阅读窥探一二。

一、文言文中的文化传承

文言阅读是古典文学中的精粹,记载着历朝历代圣哲先贤的事迹,他们或事亲至孝,或兼爱他人,或清廉刚介,于无声中润物,让我们在耳濡目染中得到教诲。《晋书·嵇绍传》中,嵇绍在动荡不安的政局混乱不堪的朝政下,仍能尽职尽责,不阿附权贵,不媚众取宠,在叛贼围攻皇帝时为保护帝王而死,“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还有《宋史·朱昭传》《花云传》《何灌传》,朱昭面对夏人的大举进犯,在明知结局的情形下依旧誓死抵抗战死沙场;同样,花云为明太祖立下汗马功劳,在与陈友谅的交战中奋勇杀敌力战至死;何灌亦如此,面对咄咄逼人的辽使,他不卑不亢,以高超的技艺震慑敌手,而在金军南下宋军全线溃退,金兵直逼京师,他战死阵前。

这些文臣、武将忠君爱国,在很多人以识时务者为俊杰作为苟且偷生的借口时,为国为君为民是他们唯一的选择,马革裹尸、青山埋骨成为忠臣志士唯一的追求。这些都会给学生带来影响,他们会明白忠君爱国不是愚钝,也不是口号,而是每个人都应该尽力去做的。在出国热、移民潮的今天,无疑有很好的现实意义。

在12年课标卷中萧燧又给学生带来了不同的影响。萧燧,宋朝人,才华出众,本可前途无量,然秦桧当权,想让他秋闱舞弊替儿子打开方便之门,面对权势滔天的宰相,萧燧断然拒绝,丝毫不为所动。他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仁政爱民施惠百姓。国家不仅需要有安邦定国的武将,亦要有济世安民的文臣,不屈从权势,能直言进谏,能把百姓放在心上。萧燧给百姓带来的不仅有做人的品行,也有做事的准则:做人则坦荡无私、刚正不阿,做事则尽心尽力,为官则泽被百姓。

煌煌二十四史留给我们的不只是详实的史实、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更是先贤的光辉成就和高尚德行。

二、实用类阅读中的传承

带给学生良好教化的不只有圣贤,还有现当代那些前辈,他们或身体力行、言传身教,或躬耕田亩、为民谋福,或寄情山水师法自然……

《寻找教育的曙光》记录了中国教育的先驱陶行知先生以一种永不满足、永远探索的生命力开拓中国教育这块沃土的事迹。陶行知践行“学博为师,德高为范”的最高教师标准,在他的引导下,聚集了大批热血青年,形成了一股前所未有的乡村教育实验热潮,演绎了一段教育史上的佳话。《杂交水稻之父》让我们认识了一位为全世界人谋福利却自甘贫苦的伟大科学家。他的科技成就使每年增产的粮食为世界解决了7000万人的吃饭问题。国际声誉日隆的袁隆平依然风趣、幽默、像个农民一样朴实。在《画之大者——黄宾虹传》中,让我们又认识了一位艺术界的大家,人生路上的先行者黄宾虹,与齐白石齐名的黄宾虹是我国现代著名的国画大家,他的绘画艺术与选文题目一样“下笔不觉师造化”,艺术成就不可估量。可做人却一直严守传统士大夫不言阿堵的精神,一生力避卖画,过着清寂的生活。

三、结语

通过一纸高考试卷,可以发现我们的传统文化从未断绝,它一直在以一种“润物无声”的姿态滋润着我们的莘莘学子。无论是文言文中的历代先贤还是实用类文本中的近现代名家大家,都在用他们身上最传统最强大的人格魅力感染着我们。

现代教育呼唤传统文化的回归,可是通过这一纸试卷我们发现传统文化从未远离。身为一线高中语文教师,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在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整理和传承传统文化的精华。

参考文献:

[1]2008年新课标宁夏卷文言文阅读《晋书·嵇绍传》.

[2]2009年新课标宁夏卷文言文阅读《宋史·朱昭传》.

[3]2010年新课标卷文言文阅读《明史·花云传》.

[4]2011年新课标卷文言文阅读《宋史·何灌传》.

[5]2012年新课标卷文言文阅读《宋史·萧燧传》.

[6]2009年新课标宁夏卷实用类文本阅读《寻找教育的曙光》,摘编自周毅、向明《爱满天下》.

[7]2010年新课标卷中实用类文本阅读《杂交水稻之父》,摘编自庄志霞《袁隆平传》.

[8]2011年新课标卷实用类文本阅读《下笔不觉师造化》,摘编自吴晶《画之大者—黄宾虹传》.

上一篇:中国特色概论试卷下一篇:大冶有色生产实习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