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营销校企合作

2024-07-27

市场营销校企合作(精选8篇)

1.市场营销校企合作 篇一

经纪业务营销建议书之二:

案例

营销服务部

2011年7月 “校企合作”―建立营销人员培养基地

[编者按]:第一期营销建议书,我们针对今年新股频频破发,打新资金寻求出路的新情况,我们提出了“以期现套利替代新股申购”的营销建议。本期,针对培养有一定规模、合格营销队伍建设的本年度重点工作,用三家在“校企合作”实践案例抛砖引玉,以期对大家工作有所帮助。

营销人员是公司经纪业务工作目标的实现者,是公司不断拓展市场的关键,建立一支具有强大战斗力、高素质、有一定规模的专职化营销团队,是实现公司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年初,经纪业务总部下发了《宏源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劳动合同制营销人员薪酬与考核试点方案》,为营业部提供了吸引、培养营销人员的制度条件。为了实现今年经纪业务工作目标及长期提升经纪业务市场地位,年初工作会议上,提出了新增1400名合格营销人员的计划目标。截止6月底份统计,今年新增651名营销人员,完成46.3%,今年增员目标还面临较严峻的形势。各营业部应保持清醒的认识,集思广益,学习借鉴同行、其他行业的增员经验,迅速扩大营销人员规模,完成营销人员的数量目标;应以培训为主,考核淘汰为辅,提高营销人员素质,完成合格营销人员的质量目标。立足现在,着眼长远,各营业部一定要攻克新增合格营销人员这一难关。

今年上半年,各营业部结合当地实际情况,采取多种途径来招聘、发展营销队伍,取得了较好效果。经验一:早入手,与高校、培训机构合作定向培养。经验二:广撒网,校园、考场、网

站、员工引荐、人才交流会五种形式广泛招聘。本期的营销建议书,用实际案例介绍一下“校企合作,定向培养,发展营销人员的方式”。本期主要介绍杭州体育场路营业部与浙江省商业职业技术学院(附件一)、广州营业部与从化城建学院(附件二)、长沙营业部与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附件三)合作,这三家营业部建立营销人员培养基地的实践走在前例,提供了营销人员培养的新思路,给我们提供了可借鉴的实践案例。解读他们与高校深化合作案例,我们从中发现了三个关键点。

一、校企合作建立培养基地是以“定向培养”为方式,以

“专业化、高素质的营销人员”为目的,通过在校方设立“人才培养基地”、“教研基地”、“宏源证券班”,学校在营业部设立“实习基地”等合作形式,对学校而言,既符合学校倡导的“走进校园是为了更好的走向社会”的观念,也满足学生在校期间“零”费用找到更好的实习单位,真正做到使在校学生与工作零距离接触,为更好地走向社会打下坚实基础。对营业部而言,能充分发挥在校生擅长考试的优点,储备丰富的有证券从业资格的人员,为团队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候选人员。



二、杭州、广州、长沙营业部的经验,其合作协议内容明确、可行性强,校方合作意愿强烈,这有助于营业部选拔高素质的营销人才,也有利于选拔本地化营销人才。互利合作也将对高校提升证券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和科研学术水平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成功的合作一定是建立在“双赢”的基础上。因此,营

业部在寻找合作高校时,自己的目标一定要清晰,“学生和学校”都要符合自己的目标。



三、从他们的经验来看,选择与高校合作,有以下细节值得注意:



1、对于校方的接洽要持之以恒,并选择与地方普通高校,特别是高职、地方学院类高校合作引进营销人员。此类高校一般坚持以服务地方经济建设为宗旨(学生生源以本地为主,一般不具有全国招生的资格),具有明确的专业培养目标(专业设置以“热门”行业为主,好招生),他们只有不断加强校企合作力度,利用企业的优势,加强校外实习就业基地建设,确保毕业生能够顺利充分就业,以此通过逐步提高毕业生的就业质量来提高学校的竞争力、知名度。反之,名校的没有这些压力或局限性。

2、保持与合作院校及“订单班”的紧密联系,对于同学的指导要及时、耐心、到位。如通过组建学生金融社团,组织模拟炒股大赛,提供假期实践机会等,为“订单班”同学提供一个共同学习交流证券知识和实践操作经验的平台。

3、校企合作能为营业部打开新的开发渠道。校企合作除可以在源头为营业部储备人才,满足营销团队建设的需求外,还可进行宏源证券的宣传及业务的开拓。高校的教师在当地一般属于中产阶级,是我们理想的目标客户。同时,每年的应届毕业生也可成为营业部的潜在客户群,大学生作为社会的白领阶层,对证券接受程度高,理财需求较强,未来收入也是最有可能率先进入

中产阶级的群体,是一种能伴随营业部发展的可持续营销策略。同时可以通过高校,协助银行完成各项业务指标(如信用卡开发任务等),达到开发、维护银行渠道、整合资源的目的。

附件一:《杭州营业部与学校合作订单班经验介绍》

附件二:

附件三:

作总结》 《广州大道营业部与从化城建学院合作总结》《长沙韶山北路证券营业部与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合

2.市场营销校企合作 篇二

一、采取“订单式”培养方式, 为特定企业培养符合企业特定要求的备选员工

“订单式培养”这是校企合作的一种较普遍的做法。它是校企共同确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实施教学、共同参与学生管理, 企业全过程参与的紧密合作的一种模式。在这种模式中, 从学生入校起, 就与特定企业签订协议, 确定这些学生是为该企业培养的员工。当然对于企业来说也不是不分好坏都得把学生招进企业, 最后的毕业考核与面试及中间实践成绩和实际能力的高低都是企业用人的一个依据, 当然学生也是有自主选择权的。这样经过双向的选择对企业与学生都是公平的。

在此模式中企业委托学校培养营销人才, 企业把培养模式和要求告诉学校, 并提供企业营销岗位的最新信息、技术支持、师资培训和实习就业安置。学校根据企业要求培养学生, 从而使得学生一毕业就可以“零距离”就业。这种“订单式”合作, 使校企双方的招生与招工同步, 教学与生产同步, 实习与就业同步。即解决了学生的就业问题又为企业招聘到了理想的员工, 可谓是一举两得!这种形式是目前校企双方都比较接受的合作方式。可以把它称之为“完全式订单培养”。

二、采取教学合作, 校企师资互补

高职院校师资理论基础扎实深厚, 而实践经验及实际操作能力较欠缺;而企业专家实践经验及实际操作能力较强, 但缺乏理论支持;这样校企双方可以师资互补, 相互受益。

(一) 借助企业的师资力量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邀请企业市场营销实战专家上实务课, 比如邀请企业相关岗位的人员到校上专业实务部分的课程。目前职业院校的专业课都要求开设实务类课程, 实务课程当然不能只空谈理论。市场营销专业本来就是来自于实践的学科, 实务的要求本来应该更高。但由于职业院校教师大多数来自于大学, 从学校到学校, 较少企业实际运作经验, 对市场营销相关专业实务方面的内容很难讲到位。很多时候只是用一些简单的案例分析与空洞的讨论来代替实务课程, 严重不符合教学要求与实践需要。为解决这个问题, 采取邀请合作企业市场营销方面的实战专家专门来上相关实务课的方式, 基本可以解决营销专业实务课程的教学问题。

(二) 借助于学校的师资力量提高企业的营销水平和企业员工的素质

在当前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条件下, 企业的营销水平越高越能在竞争中取胜。目前我国大多数企业在实际营销中会遇到很多的问题与困难要求助于专业的营销专家, 学校可以派出够水平的教师到合作企业进行市场营销与管理的相关培训。由于市场营销的培训能够直接产生销售额, 效益极易显现, 相比其他的培训更容易看出直接结果, 企业当然更欢迎。不过, 正由于效果会直接显现, 所以对培训师的要求就相对更高。如果职业院校派出的培训教师能够为企业提升市场营销的能力, 既能大幅度提升职业院校的知名度与美誉度, 也可以提升校企合作的档次。

(三) 借助于企业的平台提高学校师资的实践能力

现今, 职业院校职业化不足的最重要原因之一, 就是职业院校的教师大多数来自于大学, 而非企业一线。从事市场营销专业教学的教师大多数没有真正的市场经验, 纸上谈兵较多。许多教师市场营销专业理论造诣较深, 教学也很好, 但只是实战价值不高。职业院校重视的是技能教育, 如果教师不具备专业技能, 如何能够教会学生?而技能的掌握不是靠学出来的, 而是练出来的。市场营销的技能水平也不是教出来的, 而是练出来的。因而, 可以与合作企业进行协商派出教师到企业顶岗实习或挂 (兼) 职锻炼, 通过此种合作提高营销专业教师的实践能力。

三、校企双方共建实训基地

校企共建教学设施尤其是实验室、实训基地, 是校企合作最普遍的行为。在共建过程中要本着“紧密合作、互惠互利”的原则, 通过各种方式如采取出让经营权、按比例分成等方式, 吸引企业到学校投资办学、捐资助学。这样实训基地不仅成为师生接触社会、了解就业市场以及对学生进行职业素质训导的重要阵地, 而且也是开展产学结合, 使人才培养与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紧密结合的重要场所。同时为企业员工的继续教育提供了场所, 也为企业带来了社会声誉甚至通过实训基地的运营为学校和企业带来经济效益。

四、其他的合作形式

学校的学生有双休日、节假日, 还有两个较长的寒暑假, 而每逢节假日, 正是企业特别是一些零售业或其他的服务企业最繁忙的日子, 大多数商场、连锁机构与服务企业都会遇到人手不足的问题。这时是学校锻炼学生能力的大好时机, 学校可以及时与有关商家进行联系, 派出学生进行临时实习。既解决了企业临时找人难的问题, 又帮助学生解决了专业实习的问题, 对双方来说都是有利的事情。而寒暑假由于时间较长可以与合作企业商量进行学生的顶岗实习。

总之, 校企合作是校企双方互惠互利的事, 单向援助或过分依赖一方的合作就很难持久, 只有坚持双赢的合作才能稳定和持续, 而合作的形式也需要双方不断地探索与实践。

参考文献

[1]、陶书中.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实践与思考.公文易文秘资源网.2008.11

[2]、纪孝清.职业院校市场营销专业校企合作探索与实践.现代企业文化[G].2008.5

3.市场营销校企合作 篇三

关键词:高职市场营销 实践教学 校企合作

在教职成[2011]12号《 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創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提出“完善校企合作运行机制,推进建立由政府部门、行业、企业、学校举办方、学校等参加的校企合作协调组织。公办高等职业学校在坚持党委领导下校长负责制的同时,鼓励建立董事会、理事会等多种形式的议事制度,形成多方参与、共同建设、多元评价的运行机制,增强办学活力。” 这一意见的出台,为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教学给予了政策上的大力支持。那么,如何在校企合作基础上构建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更好地为学生服务, 就是需要探讨的问题。

一、高职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教学的现状分析

(一)实践教学手段不能与本专业相适应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网络化的发展,在全球范围内,对市场营销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能够与市场营销专业相适应的实践教学手段比较缺乏,许多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的实践教学过度依赖市场上出售的教学模拟软件,一说起市场营销专业的实践教学条件或者实践教学基地都离不开教学模拟软件。影响企业营销的因素很多,许多因素又具有不确定性,仅仅依赖教学模拟软件的这一实践教学手段很难达到对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预期目标。

(二)教师实践教学能力欠缺

高职市场营销普遍缺乏实训指导教师,能胜任实习实训指导工作的专任教师不多,而聘请企业行业一线技术人员兼任实习实训指导教师又相当困难。可以说,目前在高职市场营销还没有真正形成能有效指导学生实习实训的专兼结合的教师队伍,高职院校这种现状,离高职市场营销培养技能型人才对教师的要求相差甚远。

(三)实践教学保障条件不足

实践教学不但需要教材而且需要实物。不但需要与校内各部门打交道,而且还要协调与校外有关单位的关系。教学的实施难度大,而且见效慢。所以,有些学校避重就轻,在实习时只是走过场,不愿动脑筋,更不愿花过多的资源。应付过关了事。还有部分院校由于没有足够的资金来源。实施实践教学所必需的教学设备匮乏,再加上这几年扩招,另外学校对实践教学的相应激励制度缺失,教师积极性受到限制,使实践教学很难达到预期目的,这些都造成了部分院校实践教学质量难以得到保证。

(四)校企合作力度不高

虽然校企在营销教学和人才培养输出方面实现了一定程度的合作关系,但在资金、交流、人才培养实践方面还有所欠缺。比如在专业教学目标和企业人才实际需求方面存在的严重冲突,这导致企业的人才要求学校没法满足,学校所需要的教学条件和发展资金企业出于自身短期利益也不能满足,从而导致合作关系不能全面发展。

二、对校企合作推进高职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教学的探讨

(一)成立校外专家指导委员会

聘请企业或行业的顾问、专家及部分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业市营销人员参与专业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和教学计划的审定、制定具体教学工作,对专业课程体系和教学计划进行指导。参与教学计划的制定,根据企业、行业的用工要求调整实训计划。

(二)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实用型营销专业课程

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的课程体系必须要建立在企业营销环境与营销人才 需求规格的基础上,要能注重职业通用能力的培养,职业专门能力、综合能力以及整体素质的培养。因此,高职院校应以骨干教师为主体, 深入企业营销一线 , 了解各岗位流程的职业技能,分析学生应具备的职业核心能力、通用管理能力和综合素质。再据一线的工作流程,以岗位能力为基本单位,采集形成适合于学生使用的“珍珠” ,逐步实现学生与企业岗位零距离 。

(三)加强学校与企业的联系与沟通,提高校外实训效果

建立了校外实训基地后,学校应关注学校与企业的联系,密切学校与企业之间的感情,以图实训基地的稳固和进一步发展。学校必须建立专业实训指导教师到企业定期检查制度,联络感情,并分担企业的精力;保证随时有学校专业教师或企业外聘指导人员指导实训,以解决实训中的问题,达到实训教学要求,保证实训质量。

(四)校企合作构建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

在全真实践教学体系中,教师的角色发生了转换,教师不再是一个演讲者 , 而必须是面对真实项目的操作示范者、建议者、指导者、考评员。这些要求也促使学校教师定期到企业挂职锻炼,丰富和提高教师的能力,在教学工作中紧密结合企业实际。在师资队伍的构成中,不仅需要双师型教师,同时也要建立一批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企业兼职教师, 整合教师队伍结构。

(五)扩大校企合作开发范围

学校应该加大实训基地的开发工作,不能图方便,集中于餐饮和超市等行业, 应该加大力度,扩展实训单位范围,可以联系社会上一些较为知名企业,以项目为依托,例如广告策划实训教学,可以联系相应广告公司,将广告公司的业务项目作为学生的实训内容,把学生的作业与公司员工作品一起参与客户的评价。对于进入公司管理层实训的同学要加强职业道德和纪律教育,遵守公司规章制度,保守公司商业秘密,获得公司的信赖。

(六)建立深度校企合作

在校企合作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专业教师和学生共同为企业提供服务的营销实践模式。利用学校丰富的专业教师资源和学生的创新能力,利用校企合作的机会,帮助企业完成某些项目的开发和实践,进而推进更深层次的校企合作, 更好地巩固实践教学的成果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郁彦明.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人才教育培养模式的思考[J].各界(科技与教育),2011(9).

[2]李爱真.高职院校市场营销课程实践型教学模式改革探索[J].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7).

4.市场营销校企合作 篇四

目前我系与万达、烟台万华、山东胜通、东昌化工等12家企业签订了合作协议,并取得了可喜成绩。我们应该“趁热打铁”,“推波助澜”大力推进校企合作,努力实现校企共赢多惠。

推进校企合作重在实践落实,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提高育人质量推进校企合作

(一)提高学生德育素质加强学生思想道德文明建设——人品至上。

素质教育的核心是使学生学会做人。在素质教育中思想道德素质比专业知识、能力能更深层次的反映人才质量,是素质教育中最根本、最重要的方面,也是当前教育中比较薄弱的环节。因此我们应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

1、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

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一是要注重学生的道德行为能力,使之去做一个高尚的人。二是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人格。

2、注重心理咨询的引导,培养大学生心理素质

健康的心理是学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基本前提,是大学生适应社会成就事业的心理基础。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极为重要。

3、加强人文理念熏陶,构筑大学生人文素质

不论是何种学科和专业的学生,只有具备了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至上的人品)进入企业才会成为优秀的员工,才会得到企业的认可。

(二)提高学生专业技能加强学生职业技能素质建设——职业技能过硬。

大学生就业难,是我国人才市场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原因之一,大学生专业实践技能低下,不能满足用人单位对人才实践技能的需求。所以提高大学生专业实践技能我们应该:

1、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欲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应先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综合培养双师型教师。提倡任课教师双师双挂,相互提高。首先,专业教师直接到企业车间挂职,在提高生产操作技能的同时,积极为企业开展技术培训。同时教师也了解到企业方面的最新动态,从而可以根据企业需求培养学生。我校教师可以具体为企业提供:

1)咨询式培训(高层领导力、团队职业化、营销工业化、生产现场管理、企业内训、素质拓展等课程)

2)企业管理咨询(企业管理诊断、战略规划设计、规范制度、流程再造、绩效考核、薪酬设计、品牌营销策划、企业文化建设等专业理论知识)这样可以解决校企合作“校热企冷”的尴尬局面。其次,企业专业人员可以到学校任教、做技术指导等。从而

校企交流更加密切,提高了我校的技能教学水平和学生技能水平,也为企业发展注入活力。实现校企合作的共赢多惠。

2、加强学校软、硬件设施建设

校企合作共建实习、实训基地,实施工学交替。共建教学团队共同指导学生实习就业。根据很多企业用工需求相对集中,且部分企业季节性用工多的实际情况,我们可以签订实习协议,以专业班级为单位,由班主任和专业老师带队到企业进行教学实习,以“工学交替,产学结合”的方式为企业解决季节性用工难的问题,同时也为学校解决了教学设备短缺和实习岗位不足的难题。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将所学知识与生产实践相结合,边学边干,提高了操作水平。这一模式不仅使学生就业时缩短了适应期,还可以使学生做到了毕业即安置。

二、利用网络平台提高学校知名度推进校企合作

5.校企合作企业协议 篇五

甲方:(用人单位)

乙方:陕西省南郑县职教中心

丙方:(学生)

为了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着力培养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深化职教改革,推进校、企合作模式。甲、乙、丙三方本着相互合作、共同发展、积极交流、互利互惠的原则,经协商达成如下协议:

1.乙方学生必须是经过二年以上在校学习的高职生,专业为建筑专业。

2.甲方为乙方学习提供职业实习岗位、岗位专业对口,成为乙方的实训基地和就业基地。

3.乙方根据甲方安排,组织学生进行实习,实习期结束后,甲方根据学生表现,择优录取学生到企业就业。

4.乙方学生进入甲方实习,甲方负责提供食宿,工作时间和工作强度要适合学生的年龄特征。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及学生实习表现,甲方合理支付给学生一定的生活津贴(月:元)。

5.乙方学生在实习期间要严格遵守甲方的各项规章制度和劳动纪律,服从工作安排,如有违反,甲乙双方配合解决,乙方应尊重甲方的处理意见。

6.在实习期内,甲方负责学生的安全管理。由于学生违规操作,自身原因造成安全事故,由学生本人承担责任。甲方设备故障、管理疏漏等原因造成学生安全事故,责任由甲方承担。

7.乙方应定期派管理人员和实习指导教师到企业了解学生的实习情况,加强实习学生的管理及教育,并督促学生遵守甲方规章制度,服从甲方管理,保守甲方企业商业秘密。

8.乙方实习生因故终止实习,须经甲乙双方同意方可离岗,离岗后应立即返校。学生离岗,甲方须告知。

9.各种证件如施工员、资料员或监理员证于2013年4月15日前,必须提供到位,否则人员予以辞退。实习试用期为一个月,甲方根据表现确定是否留用、继续实习。

10.甲乙双方应本着互利互惠、友好合作态度,对于本协议未尽事宜,双方应另行协商解决。

11.本协议一式三份,甲、乙、丙三方各执一份,自三方盖章之日起生效。

甲方:(公章)乙方:(公章)丙方:

法定代表人:法定代表人:监护人:

电话:电话:电话:

6.校企合作总结 篇六

随着社会进步和新科技革命已经到来,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和职业导向决定了职业学校必需和企业合作,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是学校培养企业需要的技能型实用人才的最佳途径,也是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必然要求。校企合作,可以有效避免学校教学与企业需求脱节的矛盾,避免产生学校培养的人才到企业不适用,而企业又招不到需要的实用人才的尴尬局面。目前校企合作机制在培养技能型实用人才方面的作用已成为社会各界的共识,我校在办学过程中始终秉承 “立足交通办教育,融入市场求发展”的理念,积极探索和广泛开展校企合作,培养了一大批岗位适应能力强、企业需要的实用人才。现就我校各专业与企业合作总结如下:

一、广泛开展校企合作实践

多年来,我们坚持校企合作、订单培养的人才培养模式,积极探索与企业合作办学的方式和方法,先后与148家企业开展合作,其中可作为校外实训教学基地的39家。学校充分利用合作办学企业的设备、场所和人才优势,在专业建设、培养计划、课程设置、师资建设、教学改革、课题研发、培训实习方案、订单培养等多方面全面开展校企合作,形成了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紧密型合作办学体制机制,实现了“工学交融”的目标,使我校的教学进程始终与校外企业发展“同步”。

(一)于148家企业开展合作

截至2011年,我校先后与交通厅所属企事业单位、北京现代汽车制造厂、天津津京汽车维修有限公司、沈阳汽车修理厂、公路勘查设计院等百余家用人单位建立了比较稳定的供需关系,毕业生就业前景广阔。

(二)建立39个学生实习与就业基地

与丰田、大众、现代、通用、日产等一大批四S店、省内100多家一类维修企业,200多家二类维修企业及数十个职业中学建立了良好的学生实习、就业合作关系,并在其中挑选了综合实力强,接收学生量大的39家企业挂牌建成学生实习就业基地。

(三)创建校办企业

我校拥有多功能驾驶教练场和各型车辆近70余台,进口国产实习车型近20种,有提供学生生产实习的汽车修理厂和校内生产基地。

(四)开展订单式培养

我校与企业签订定向培养协议,根据企业提出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要求组织和实施教学,先后与公路公程咨询监理有限责任公司、交科公路公程检测咨询有限公司威龙汽车贸易有限公司等企业合作,定向培养学生,学生学完专业知识,达到相应的技能要求后,直接输出。

(五)与企业密切联系提升师资水平

学校选派干部到行业主管部门挂职,熟悉行业管理知识,洞察行业发展动向,与企业建立普遍联系,建立校企合作的桥梁。

我校每年利用寒暑假时间,选派教师到全省知名的汽车服务企业、道路桥梁、管理类企业顶岗进修,学习企业一线的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方法;派教师到全省各地进行教学调查,了解企业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状况。

二、校企合作意义深远

(一)对学生而言

一是通过学校、企业的正确引导,学习态度更加端正,学习目标更加明确,工作指向基本确定;二是通过有针对性的岗位实践,对岗位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要求更加明确,同时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锻炼了操作技能;三是通过参与岗位实践,综合素质有了显著提高,工作作风更加严谨,团队意识增强,精神风貌大为改观;四是通过参与岗位实践,积累了一定的职业经验,对工作环境基本适应,对工作要求基本明确,对工作过程基本熟悉,并且在工作中显示了自己的能力,增强了自信心;五是通过参与岗位实践,对职业生涯及今后的成长道路有了较清楚的认识。总之,通过校企合作,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职业综合素养有了明显地提升,毕业生就业率也得到了连年提高。

(二)对学校而言

通过校企合作,一是学校的教学理念有了根本转变,企业的需求成为学校培养的目标,主动调整专业设置和课程设置,改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使所培养的学生满足企业的需要;二是促进了校内实训基础设施的建设,实训室建设朝车间式迈进,汽车修理实训室的布置如实训车型摆放、维修设备、通风设备、维修工具等的配备与4S店完全一样;三是各专业教学逐步朝品牌化方向迈进;四是各专业教师按专业性质,教学内容逐步品牌化、个性化;五是专业教学从传统理实教学逐步转变为职业活动教学,在教学理念方面、教学情景的创设方面、在教学评价方面都发生了深刻变化;六是教学质量明显提高,毕业生职业能力显著增强,学生在各级各类技能比赛中屡屡获奖,毕业生技能符合企业要求、工作环境基本适应,真正实现零距离就业。

(三)对企业而言

通过校企合作,一是企业获得了超常发展所急需的规模人才,职业学校是产业工人培养的基地,是人才的聚集地,我院现有在校生10000多人,对企业来讲是一个难得的人才储备库,在与学校合作培养人才的过程中,企业招用急需的人才方面具有先入为主的优势,学生愿意到合作办学企业就业,企业可以招到大批急需的人才;二是企业获得了发展急需的适用人才,企业在与学校合作培养人才的过程中,在参与教学的过程中,已将所需知识、技能和素质的要求融合到其中,毕业生对企业的生产技术、工艺、管理和文化已有所熟悉,毕业生到企业马上就能顶岗,满足企业发展需要;三是企业的社会效益凸现,社会形象得到优化,经济效益得到提高,学校是社会的一个重要窗口,联系着千家万户,企业的形象是无形的资产,通过校企合作提高了企业在社会中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提高了企业和产品的形象,经济效益不断提高。

三、校企合作几点体会

(一)政府介入是校企合作规范发展的推力

校企合作工作的开展首先需要建立信息、制度和交流的平台。政府是校企合作的倡导者,更是政策的制定者,还应是校企合作的有力推手。目前校企合作工作的重要性已深入人心,各地也普遍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校企合作工作。但光靠学校和企业自身一时很难形成共识,很难找到利益的平衡点促成校企紧密合作,校企合作工作处于无序状态,必须在政府的政策引导下逐步规范发展。因此,政府在舆论宣传、政策制定与执行和媒介作用等方面不可获缺,是校企合作规范发展的推力。

(二)校企共同投资是校企合作长期牢固的基础

与企业的合作经验表明,企业对学校实训设备、维修工具等实验器材的赠与,为学校节省了设备投入,降低了办学成本;免费为学院培训师资,提高了师资水平;学校为此也愿意在教学场地、设施设备、师资等方面加大投入。资金投入,利益捆绑,双方都抱有长远眼光,不轻言放弃,校企合作才能长期才能牢固。

(三)企业积极参与是校企合作成功运行的关键

目前不少企业对校企合作的意义缺乏认识,有时校企合作存在学校一头热的现象,用工企业积极性不高,不少企业没有从人才战略的高度去认识校企合作的重要性,缺乏成熟合作教育的思想。部分企业出于自身经济利益和生产实践等因素考虑,只想用人,而不想参与人才的培养,在出现企业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企业本身利益和社会利益矛盾冲突时,把培训教育学生视为额外负担,认为培养人才是学校的事,企业不必为此过多地分散精力。在这种状况下校企合作很难有大的作为。因此说调动企业的积极性是校企合作成功运行的关键。

(四)学校教学质量是校企合作稳定发展的保证

企业与学校合作的主要目的是与学校一起培养企业需要的实用人才,而人才培养的质量直接影响用人企业的生产和经营,明确的专业教学目标,先进的教学设施设备和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是学校教学质量的根本保障,学校教学软硬件不够,人才培养质量不高,企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得不到满足,企业对学校的合作就会缺乏兴趣,校企合作缺乏稳定的基础,长期发展就没有保障。

(五)职业课程体系是校企合作不断深化的核心

行业的发展日新月异,产业升级、技术革新需要适用人才,学校必须紧紧围绕市场和企业的需求设置专业,确定人才培养目标,适时调整职业课程体系,包括课程设置、教材建设、教师队伍建设和实训设施设备等,提高为企业服务的主动性和服务能力。课程体系变革的主体在学校,需求在企业,课程体系是联系校企合作双方的纽带,是校企合作不断深化的核心。

7.市场营销校企合作 篇七

一、高职市场营销专业校企合作现状

市场营销专业校企合作的重要性得到了高职院校广泛的认同, 几乎所有的高职院校营销专业都与企业进行了一定的合作, 但总体看合作的形式比较单一、松散、流于形式。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 高职学院市场营销专业的校企合作形式比较多。主要有学校会偶尔的请企业的专家给学生进行专业讲座、学校会聘请营销专家到学校兼职授课、学校邀请企业专家参与制定营销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安排学生到企业参观或者实习、顶岗实习和就业等。这种校企合作的具有偶尔性、即时性、随意性、不规范性、不可持续性。

第二, 校企合作的形式大于内容。主要表现为高职院校营销专业与企业之间签订了合作办学的协议, 而真正开展实质性合作的学校比较少。原因主要是一些学校不是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满足企业人才需求出发, 而是为了应付上级检查, 通过人际关系签订一些形同虚设的校企合作协议。

第三, 学校主动、企业被动, 剃头挑子一头热。为了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 提升学生就业率, 迫切的需要和企业合作, 因此表现的更为主动, 但是企业从自身的经济利益出发, 表现出合作的冷淡, 学校通常需要通过人情关系获得短期的、暂时的合作。

高职营销专业校企合作不尽人意的主要原因是合作动力不足。学校、学生都表现出强烈的合作意愿, 但是并不能很好的转化为合作的持续动力;企业则很少能够认识合作的价值, 尤其是中小企业, 企业经营注重短期经济利益, 校企合作动力严重不足, 或者说驱动方式不能充分满足校企双方资源互补的本质要求。

二、高职市场营销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动力分析

校企合作的动力机制是指推动校企合作发展的各因素或力量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运行方式。建立校企合作动力机制将促进高职市场营销专业校企深度合作。

1. 高职市场营销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的外部动力分析

校企合作外部动力是指存在于企业、学校之外的, 能对合作起推动作用的外部动力因素。这些外部动力因素能够诱导、唤起、驱动或转化为合作主体的内在驱动力来实现校企合作。

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直接外部动力来自市场。在供给大于需求的市场状态下, 竞争激烈, 生产者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 不断地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就必须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市场, 增加产品的销售额, 扩大市场占有率, 要达到此目的的根本在于拥有优质的营销人力资本。在供过于求的开放式市场经济条件下, 当企业强烈地感受到市场竞争的压力时, 人才资源和人力资本成为竞争制胜的根本手段时, 必然产生校企合作动力。然而我国市场经济不够完善, 市场发育还不健全, 市场机制还没有充分发挥出应有作用。而且, 对于人力资本的投入周期长、风险高, 缺乏相应的制度和法律保障, 企业尤其是为数众多的中小企业都不愿意向这些领域投资, 仅靠市场机制来推动, 是远远不够的, 需要政府运用政策和法律手段来引导、鼓励企业参与校企合作人才培养。

高职院校参与校企合作的外部动力来自于两个方面, 即市场竞争的压力和国家教育行政部门的压力。高等教育大众化和市场化的今天高等职业院校开始面临生死的考验。如果培养的人才不能满足企业的人才需要就会导致毕业生无法就业或者就业率低、社会口碑变坏, 从而影响招生计划的实现, 没有生源学校就难以为继;高等职业院校的教育教学活动要接受国家教育行政部门的监督和管理, 高职院校学生就业率的高低成为评估高等职业院校的重要指标, 如果高等职业院校不能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不能提高就业率和就业质量, 就不能获学院生存与发展的资源和政策支持, 还要要受到相应的责罚。

2. 高职市场营销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的内部动力分析

校企合作的内部动力, 是指存在校企合作系统内部各主体对合作产生的内驱力。外部动力因素具有诱导、唤起合作主体内在动力的功能, 只有将外部动力转化成部动力才能形成真正的合作动力。

影响企业参与高职市场营销人才合作培养的主要内在动力因素包括企业对利益最大化的追求、企业的人力资本意识、企业内部人才资源的欠缺。企业的社会价值在于为社会创造物质财富, 以此获得回报———经济利益。所以从根本上说, 企业参与合作的最大内在驱动力在于不断追求经济利益的最大化。企业的人力资本意识是企业洞察和把握合作机会、产生合作欲望、引发合作行为的内在心理动因。企业要通过人力资本投入, 增强市场开发和竞争能力。当企业意识到自己的营销人力资源难以满足其目标的实现, 便会把视点转向寻求合作。企业参与高职院校营销人才培养, 通过资源共享、优势互、专业分工和社会化服务, 可以获取优营销人力资源优势、节约人力资本投资以及研发支出等资本性支出、提升销售业绩, 形成良性企业文化, 获得企业长期竞争优势等直接和间接利益。

高职院校参与校企合作的内在动力在于办学效益的最大化 (经济效益和社会价值) , 通过校企合作有助于分解掉一部分教育投入 (师资、实验实训设备、场地) , 有助于教学改革和师资培养 (学校人力资本投入) 、有助于提升营销专业学生人才培养质量、推动就业, 同时实现其研究活动的社会价值, 提高学术水平和社会地位。

三、高职市场营销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动力机制模型的构建

基于以上分析, 构建了高职市场营销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动力模型 (如图) 。

1. 企业参与高职学院市场营销人才培养

企业参与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人才培养应该是全程参与, 包括提供营销人才需求信息、制定营销人才培养标准和培养模式、制定课程体系和课程开发、营销理论和实训教学、顶岗实习、师资队伍建、科研活动等。企业参可以降低学院人才培养成本和提升营销人才培养质量, 从而给高职院校参与校企合作带来动力。

2. 高职院校参与企业营销管理业务

学院为企业提供优质营销人力资源、营销管理智力支持、培训员工提升员工素质和能力、参与企业销售环节、提升企业文化, 提升企业销售业绩、降低企业人力资源成本, 培育企业长久竞争力。从而为企业参与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带来动力。

3. 政府干预保证外部动力

一方面, 政府应该建立和完善校企合作的法律体系, 做到校企合作有法可依、违法必究, 才能使职业教育的校企合作得到保护和开展。另一方面, 要加大对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的政策扶持力度, 通过建立税收减免等扶持机制, 对获得教育部门授牌的校企合作单位给予必要的税收减免, 激励和引导企业主动参与。

摘要:校企合作是提升高职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根本途径, 是破解企业一线营销人才不足的必然选择。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直接外部动力来自市场。影响企业参与高职市场营销人才合作培养的主要内在动力因素包括企业对利益最大化的追求、企业的人力资本意识、企业内部人才资源的欠缺。构建高职市场营销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动力机制, 政府应干预保证外部动力, 企业参与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人才培养, 高职院校参与企业营销管理业务, 从而为企业参与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带来动力。

8.市场营销校企合作 篇八

【关键词】校企合租 中职学校 合作模式

引言

国务院在《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指出:“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与企业紧密联系,加强学生的生产实习和社会实践,改革以学校和课堂为中心的传统人才培养模式。”所谓校企合作,是指中职学校主动与企业接轨,学校和企业双方共同参与人才的培养过程。利用学校和企业两种不同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课堂教学与学生参加实际工作有机结合,以培养适合企业所需要的应用型人才的办学模式。校企合作既是当前职业教育改革与实践的一个方向,也是职业学校寻求自身发展空间和服务区域经济途径的必然要求。

1、校企合作的机制基础

1.1、动力与制约机制人才培养的前期要以“学中做”为主,侧重基础性学习、技能训练;后期要以“做中学”为主,侧重专业性应用、职业性的工作训练。在教育规律和教学内容上要尊重企业的实践真知;在课程教学上要尊重学校的理性把握;在实习环节上以企业为主,学校为辅;在实训环节上以学校为主,以企业为辅。

1.2、引导与激励机制鉴于就业形势供过于求的现状,企业均会处于强势地位,而学生则处于弱势地位,要平衡校企合作中学生和企业双方的利益,这就要求政府有针对性的对校企合作的指导,形成引导与激励机制。

1.3、调节机制职业教育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灵活性和适应性,集中体现在不同行业、不同职业人才培养的实践特色和教育过程的特点上,要因地制宜进行调节,适应各要素之间的多样化和适应性。

2、校企合作的几种形式

2.1、企业把与学校对口的生产车间搬进学校,实现生产车间与实习车间合一、教师与师傅合一、学习与生产合一、作品与产品合一,车间进校使校企双方真正达到了互利共赢、共同发展。

2.2、学校与企业建立定期沟通机制。企业把人才需求信息传递给学校,帮助学校规划专业设置、改革课程和教材、设计教学过程;派遣技术人员到学校做兼职教师。学校派教师以“访问工程师”身份到企业进行实践,帮助企业解决技术难题。

2.3、在学校开设“订单班”。企业派专业人员到学校给“订单班”上课,传授专业知识和企业文化,接受“订单班”学生的顶岗实习,企业还提供助学金、奖学金等。实践证明,通过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对学校资源与企业生产资源进行有效整合,拓展了办学空间,强化了人才培养的合力,提高了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

3、解决校企合作问题的对策

3.1、政府采取切实可行措施,加大校企合作的推动力

国家高度重视职业教育的发展,加快校企合作步伐,是推进职业教育的改革和发展的重要途径,是实现行业,企业,学校三方共赢的良好局面,服务区域经济的有效办法之一。当地政府应重视职业教育的发展,培养校企合作计划,为学生,培训,实习,就业形势,学校,企业,政府“三联动”合作办学,合作办学,合作就业“三合一“模式。要创造一个良好的氛围,营造学校主动走向社会,走向企业和企业联手办学的良好氛围。与此同时,加强政策扶持,加强校企合作企业参与的内在动力,加强资金,资源,整体,协调的全局利益,企业利益和学校的利益。根据国家政策,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根据当地职业学校的发展水平和区域经济发展,制定切实可行的政策。对于企业参与的利息损失,如企业投资建立了生产基地,在中等职业学校捐赠的设备,接收实习生,指导学生参加学校实践教学,专业建设和发展的过程校企合作教材在中等职业学校,政府在税收,补贴,职业教育教师资格等方面有优惠政策明确,鼓励企业参与教育,建立校企合作的机制,实现双赢互动。

3.2、有效地实现资源互补

资源的有效共享是校企合作发展的意义和目的所在,有效地实现资源互补关键在于学校和企业间建立长期发展的规划。对于学校来说可以定期邀请企业的相关管理者到学校开展有关的就业讲座,让学生全面地了解旅游业运行和发展的流程,使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旅游专业,而对于企业来说丰富的理论基础知识是企业发展的重要保障,企业可以通过合作机制定期邀请学校相关专业教师对企业员工进行培训,为企业的发展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

3.3、“引企入校”模式

“整体进入”:将企业设备、业务、管理、技术、工人等引入学校,建立现代信息技术生产实践基地,学校根据教学计划将学生送到企业见习或顶岗实习,企业派师傅指导,学生参与产品生产与检验全过程,体验企业全真氛围,真正实现校企零距离接轨。“研发进入”:学校实训基地可被企业技术研发部门以经营独立运作、技术双方合作的形式引进,共享产品设计与研发资源,让师生参与开发产品、项目设计及测试工作。“合作开发新专业”:学校依据企业需求,确定专业、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班级以企业名称冠名,开展定向培养。企业参与到课程设计、教学、考核、定岗实习、推荐就业等所有环节,逐步形成专业配套的校本教材、系列的实训项目、一流的指导教师、完善的管理规范。校企合作办专业,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针对性强,融入企业快速,能真正实现学生毕业即就业的需求。

3.4、建立联合办学模式,拓宽校企合作渠道

根据所开设的专业加强与企业的联络,与相关企业建立校企合作伙伴关系,让企业了解学校和专业及学生的就业意向,同时还建立了企业人才需求信息档案,为毕业生就业提前搭建平台。积极探索同行业(企业)实行新的联合办学模式,调动企业办学积极性。根据行业企业提出的岗位培养目标,设置专业和培训项目,搞好课程开发,按照行业企业的要求组织教学活动,并参与企事业单位新技术、新产品的开发等,为企业提供职工培训、技术咨询等服务。行业企业则参与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向学校提供生产实习场地并选派部分专业教师,承担部分实训教学工作,并与学校开展“订单式”培养培训,推进学校招生与企业招工的一体化。

nlc202309012133

3.5、企业的需求、产业的持续发展是校企合作的外推力。

如果在与企业的合作中学校总是处于被动状态,则不利于学校的良性发展,更不利于学生的发展。因此,必须对本地乃至本市(省)的发展做到胸中有数,只有学校的专业链和企业的产业链对接上了,教学过程与行业用人标准对接上了,毕业生与企业岗位对接上了,企业才有可能长期深层次地合作下去,甚至会找上门来与学校合作。合作需要多元化的资源互动。校企合作不能仅仅停留在单个项目的互动上,还需要有人员的互动、资源的互动,需要让企业看到实惠,得到利益,提高校企合作的积极性,促进企业资源与教学资源转换的实现。

3.6、发挥职业教育质量评价的导向作用

中等职业学校百校一面、特色不明显、普教色彩浓厚,这与政府对职业教育的评价模式有关。东莞市教育主管部门应当改变用评价普教的办法评价职业学校的教学质量,建立适合职业教育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淡化单纯以升高职、考技能证、竞赛获奖、通考合格率等带有应试教育特点的评价指标,增加专业建设、实践教学、弹性学制、校企合作等富有职业教育内涵的评价指标,引导职业学校办出特色。政府应建立对校企合作办学工作的科学评估体系,对校企合作进行全面的评估,促进校企合作办学工作的规范开展。

3.7、建立合理的培养计划

建立合理的培养计划是学校帮助学生全面就业的前提,有效、合理的培养计划不仅仅可以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学到相关的专业知识,全面了解旅游专业的基本信息和发展方向,更重要的是可以让学生有实践和实习的机会,让学生直接接触相关工作,为学生以后的就业创造条件。对于学校来说,可以根据专业的特点设置有关的课程,合理地调整和安排课程时间,在保证课程不缩水的情况下合理地为学生安排实习时间。

4、结语

以市场为导向,进一步扩大学校的办学规模和办学层次,努力做到办好专业,育好人才,建好实体。同时,加大与企业的协调沟通,打造品牌专业,构建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保障三方利益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徐理文.基于中职学校就业市场下的校企合作模式探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2.

[2]张倩.中职学校校企合作运行机制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

[3]齐云.校企合作模式下中职学生的就业能力培养研究[D].江西农业大学,2013.

[4]高佩岩.职教中校企合作的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2.

上一篇:智能制造及研发平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下一篇:爱情的花语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