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案例分析中职

2024-11-03

教学案例分析中职(共12篇)(共12篇)

1.教学案例分析中职 篇一

浅议提升中职教育质量的对策

职业教育是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的命脉,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中具有特殊的重要地位,也是推动现代经济科技发展的强大动力,更是发展“实体经济”所必需的人才保障。随着经济结构的调整,经济政策的变化,我国将大力发展实体经济。发展实体经济,最需要的就是技术型人才,职业教育是培养技术型人才的摇篮。

借助国家资助制度和免学费制度,所有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都能上得起学,也能够接受职业教育,国家会提供全面的支持。中等职业教育的大门将向任何一个有意愿的初中毕业生敞开。除了将逐步实现中等职业教育免费,下一步要着力提升职业教育质量。要把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提到更高水平,以下是对提升中职教育质量的几点看法:

一、打造理论基础知识扎实、专业技术高超的技师队伍。

加强中职学校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师资素质,壮大“双师”队伍。为提高教学质量,可采用“送出去,引进来”的方略。根据教学要求有目的、有计划地选派青年骨干教师到企业进行实际的工作,制定具有吸引力的相关政策,要求企业可以让教师以一个员工身份进入企业实际工作岗位,并且能以员工的标准和角度进入到工作状态之中,并达到一定的时间长度。通过产学结合、校企业合作使教师获取企业的先进新技术、新知识、新方法、为实现教学目标打下良好的基础;或是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政策,提高薪酬待遇,积极引进相关企事业单位中有丰富实践经验和教学能力的工程技术人员来校做兼职教师。这样既弥补了“双师”师资的不足,又加强了学校与企业、社会的联系,还为学生拓宽了就业的道路。

二、强化校园学风建设,改变不良学习习惯。

强化校园文化建设,改良学生学习生活习惯,树立良好的学风。中职学校由于历史原因和现实状况,未形成良好的校风和学风,影响到中职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因此要倡导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明确学习对未来的重要性,打造坚韧的学习性格。帮助他们认识当前的就业形势,乐观应对,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

三、深化教学体制改革

1、完善课程体系建设 加强中职学校课程体系建设。中职学校的课程体系的建设主要体现在其课程设置的改革方向上,中职学校教育课程的设置应以就业为导向,培养技术型人才,提高受教育者的就业能力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科学设置专业,以适应市场变化。寻求与企业合作之路,探索与企业紧密对接的模式,没有企业、行业参与,职业教育就失去了发展的原动力,实现课程教学与就业需求紧密结合。为此,学校应成立由专职教师和专业岗位的专家组成的专门机构来研究制订教育培养方案、课程标准的形式和内容。

2、加强实训基地建设

加强中职学校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中职学校应积极寻求当地政府的支持,积极与企业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多渠道、宽领域地进行实训、实习基地建设,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完成从知识、技能到能力发挥的转变,适应社会要求和职业岗位群的多项需求,从而在实际工作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尽快适应就业岗位。例如:学校也可就地取材,可将各功能科室向在校较为对口、积极主动学习的学生开放,为他们提供一个短期实训平台,也为其他学生树立了榜样。

3、深化教学改革

积极推进中职学校教学改革。在重视课程体系建设和改进教学方法的同时,教学改革也是近年来中职学校改革的重要课题之一,中职学校应将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相统一,将培养学生学会共同生活、生存,正确处理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作为重点;在培养专业能力的同时,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综合思维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等。做到既重视技能的培养又注重人文素质教育。比如:通过学工处、学生会、系部、班级组织校内外的活动,让他们动起来,特长有施展之所;同时也锻炼他们团队合作能力、组织能力及处事能力,届时也丰富了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

4、建立教学质量评估、监控体系

完善中职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中职学校应建立包括学校、学生、企业在内的多元化的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形成对学校教学质量多角度、多方位、多层次的监控与评价。在评价指标的设立上要更加科学、实际,真正反映出教师教学水平和质量,提高教师改善教学方法的积极性,从而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5、促使学生提升学历

就学历方面也需要提高,现在用人单位虽然以能力和技能为主进行招聘人员,但是学历是就业人员的敲门砖,中专学历显然已经不合时宜了。中等职业教育的课程设置以基础理论为主,因中职招收的对象大部学生是初中生,现在的用人单位对就业人员的要求不仅仅掌握基础知识,还有掌握最高端的技能,所以中等职业教育毕业的学生需要在学好职业课程的同时,提升学历。

2.教学案例分析中职 篇二

关键词:中职英语,教学现状,语言应用,改革策略

一、中职英语教学现状与原因

1) 课堂教学与实际脱离, 与职业技术学校的发展定位脱离, 与学生的就业趋向脱离, 毕业出来的学生知识面较窄, 视野和思路不开阔。中职英语教学由于受到生源的影响及应试教学的需要, 仍是强调单一的语言学习, 侧重书本知识的灌输, 缺乏对学生进行综合知识和素质能力的训练培养。学了几年英语, 到头来却是“有口难开, 有手难写”, 走上工作岗位后一般性工作还可担任, 英语使用方面的工作却难以胜任, 对自身前途发展非常不利。2) 学生存在英语学习心理障碍。有自卑、畏难心理。虽然有了三年初中的基础, 掌握了一定的词汇与基础语法, 但由于缺乏外语的实践能力与自学能力, 很多学生还停留在跟在老师后面跑的状态, 导致基本的听说读写四项能力明显欠缺。

造成以上教与学的困境因素是多方面的, 究其原因, 有以下几点:

1) 中职生在校英语学习时间少。目前广泛实施的是2+1模式, 两年在校学习时间, 第三年是实践教学时间, 而英语学习时间仅一年, 每周4学时, 每学期16周, 一年才128学时。所以英语教学时间非常少, 只能教些基本知识及简单的交际能力, 远远达不到企业对英语的要求。2) 英语水平现状。由于高校扩招导致中职生总体文化水平的下降, 突出反映在英语知识的欠缺, 英语应用能力和学习兴趣的不足。3) 学生自卑心理普遍存在。一些在初中没能学好英语的学生, 对英语产生恐惧感, 虽有学好英语的愿望, 但苦于无从下手, 由于受到自身因素的制约, 总认为自己天生愚笨, 永远跳不进英语的大门, 便破罐破摔。4) 教师对职业学校的英语教学目标理解模糊。没有区分好与普通中学英语教学的不同, 不能针对职业学校的特点进行教学方法探索, 存在着教学观念定位不明确, 沿袭旧有方法, 创新能力不强等现象。5) 课程内容陈旧, 与职业学校发展实际脱节, 偏重书本知识, 缺乏语言实际运用和综合素质能力训练内容。6) 师生之间缺乏良好沟通和交流, 教师对职业学校学生心理特征把握不准, 不能形成因材施教的教学氛围。

二、提高中职学生英语综合能力的教学对策

语言技能是语言运用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根据中职学生的交际需求和认知发展水平, 中职英语教学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重培养听、说、读、写四项技能:

(一) 采取多种方式培养学生“听”的兴趣

兴趣培养是提高学生的听课“抬头率”的关键。教师要设法让学生在课堂里活跃起来, 图片展示、音乐播放, 课前的“Free talk”, 都不失为是一种好方法。用趣味性的片段揭开话题, 启发思维, 教师加以适当引导, 并给学生一个思维与实践的空间与时间, 让学生在群体语言的环境中互相影响, 互相学习, 吸取知识营养, 培养学生的学习信心。学生兴趣浓厚, 听课率自然逐渐回升。

(二) 创设情境, 为学生提供“说”的机会

情境创设是提高“说”的能力的重要保证。在教学中, 教师要尽量让学生多听, 多说, 多练习。情境创设往往可以天气、家庭、城市、休假、偶发事件、班级情况等为题, 坚持每天说一点, 布置学生准备一点, 逐渐形成课前几分钟的“口语”练习习惯。可由教师模拟一个生活情景如学生上课迟到, 让学生根据迟到原因进行即兴对话, 要求每题不少于三问三答。也可请美术基础较好的学生事先在黑板上画一幅简笔画, 要求学生根据画面内容说出四-五句话。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 学生有了一定的对话基础, 然后再把一个一个的单一的小对话连成综合连贯性小品。通过这种经常性的“命题对话”、“小品表演”训练, 学生学习热情逐渐高涨, 课堂气氛将明显活跃。

(三) 开展多层次“读”书活动

坚持多“读”对于理解语言结构的完整性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读书的方式有几种:1) 自读:要求学生每篇课文必须读熟;2) 对读:同桌同学互相对读;3) 抽读:组长、课代表视情况抽学生朗读;4) 课堂领读:每节课请一名同学领着全班朗读;5) 晚读;晚自修教师坐班时, 学生轮流上前朗读, 教师评分。通过多层次多方式的读书活动, 班内会慢慢形成良好的学习气氛。

(四) 循序渐进引导学生学会“写”作文

“写”是英语学习成果的最高级体现。培养学生“写的能力”必须从浅到深、由简到繁, 要从简单到复杂, 从单一到综合。就是说从单词-词组-语法-分析-形成短文。首先, 从单词着手。单词、词组是基础, 在课堂上要加强词汇教学及扩词练习。其次, 在这个基础上试着进行造句训练, 同一类型的句子要多练, 对学到的词汇加以巩固, 配合时态学习及句型结构, 逐步培养学生对句子结构的了解。然后配以复述课文、命题作文、图示作文、应用文写作、语法改错等练习。

(五) 进行听、说、读、写的反复综合训练

反复训练是必不可少的英语教学手段之一。学生是教学的主体,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必须通过学生才能得以实现。采用示范性训练, 往往能激发学生兴趣, 引起学生注意。老师可首先介绍新的对话材料并和一位学生联合示范, 接着指定两位学生在老师指导下给全班示范, 最后通过集体训练, 分组训练, 达到熟练程度, 既使学生身临其境之感, 很快进入角色, 又能准确地根据老师与学生示范、学生与学生的示范, 模仿说出每个情境对话, 这样新知识在不知不觉中得到掌握。

在培养学生听、说、读、写四项能力同时, 还要根据中职学校的教学目标要求, 加强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训练, 贴近学校发展实际开展实践教学。教师必须明确中等职业学校开设英语课程的双重目的:就业和升学, 其中就业为主, 升学为辅。这就需要职业英语和基础英语的教学并存, 并且倾向于前者。这就需要改变课程内容“繁、难、偏、旧”和偏重书本知识的现状, 加强课程内容与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 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 精选就业必备的知识和技能, 突出课程内容的实用性、先进性、共核性、基础性, 只有这样才能让不同专业、不同水平、不同偏好、不同发展需求的学生都有所受益, 体验成功。

三、结语

对中职类学生的英语教学来说, 兴趣培养、强化训练是提高英语听说读写四种能力水平的必要措施, 也是挖掘学生学习潜力的有效途径。教师应努力增加英语教学中的运用性和实践性, 切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让学生走出校园就能游刃有余运用所学知识投身于工作当中。当前的职业教育处在不断规范、不断成长、不断变化的关键时期, 如何突出职业学校的英语教学的时代性、实践性, 使职业学校的外语教学尽快地走向良性发展的轨道, 仍是广大从事职业教育的英语教师面临的迫切解决的课题。

参考文献

[1]高文主编.现代教学的模式化研究.山东教育出版社, 2000.

3.教学案例分析中职 篇三

【关键词】学习现状 提高教学质量的对策 学习方法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4-0024-02

一、中职学校学习现状

1.没有明确的学习目的

很多学生来中职学校就读,都是被逼无奈,迫于父母的压力,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没有学习动力,不明白我为什么来学习,我为什么学会计专业,不知不觉荒废专业。

2.缺乏学习兴趣

大部分中职生年龄结构偏小,知识水平偏低,接受能力不强,对课堂教学不感兴趣,拒绝课堂管理,找各种理由请假,逃学,厌学,迷恋网络。

3.希望早点就业,但对就业信心不足

目前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主要是为用人单位培养一线就业技术工人。学校和本人也认识到了这一点,所以无论是学校还是学生本人,都十分重视操作技能的训练,学生渴望早就业,但学生对自己不自信,担心自己不能承担复杂的工作任务,担心自己缺乏融入社会的能力。

二、提高教学质量的对策

1.全面了解学生。

近几年来,各中专学校 纷纷扩大了招生规模,招生专业多,学生构成复杂。教师面对的教学对象也越来越复杂。它要求教师走进学生的日常生活,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关注学生的内心,为以后有针对性的教学作个铺垫。

2.培养学生学习会计课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做到”情”与”趣”的结合,要抓住学生的心理特征和年龄特点,从好的心理状态入手,积极调动学生能动的思维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

3.优化课堂教学方法。

课堂教学方法的好坏是能否实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的关键.实践证明,教师只有按照一定的科学依据,综合考虑教学的有关因素,选取适当的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才能使教学效果达到最优化的境地。

三、学好基础会计行之有效的方法。

1.“启发诱导”法。

“启发诱导”是对学生进行疏导,以有目的,有次序,富于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和诣融洽的氛围中,学得主动,学得轻松,循序渐进,从而学有所得,学以致用。

比如在讲借贷记账法中的会计分录编制时,先让学生回顾借贷记账法下各账户的性质,增减方向,然后再讲编制会计分录的三个编制步骤。例如:向大华工厂购买原材料2600元,款未付。

第一,分析涉及的账户:资产内的原材料增加,负债内的应付账款增加。

第二,分析涉及账户的增减方向:原材料的增加在借方,应付账款的增加在贷方,验证了有借必有贷。

第三,确定登记的金额,借贷双方均为2600,验证借贷金额必相等。

最后书写格式:上借下贷,先借后贷;借贷二字错格填写;金额不写单位。

2.多媒体教学法。

多媒体教学法具有十分丰富的表现力,能给学生提供丰富的感知对象,将事物的发展变化由复杂变为简单,由抽象变为具体,从而有利于学生的理解,有利于重点,难点的突破。是一种现代化的教学,它主要是利用实物,声音,图像等多种媒体向学生传递信息。如在讲授错账更正方法时,每种错账更正方法的适用范围及更正步骤,教材上讲了很多,,如果逐一念给学生,极易产生视觉疲劳,并且很容易混淆。而这内容如果采用幻灯片PPT课件方式进行演示教学,边放演示课件,边逐项讲解错账更正方法,学生感觉既直观又形象,很容易弄明白。如在结账划线时就可以采用声音效果,把结账划红线的地方设置成惊叫,警笛,鼓声等特殊的声音,以起到警示的作用,提醒学生注意结账前的工作是否都已处理,是否具备结账的条件。如在原始凭证,记账凭证,账簿的课件中,添加”动作按钮”将记账凭证与所附原始凭证联结起来,让学生直观感受记账凭证的填制依据,并为审核记账凭证的正确性提供原始资料,利用“动作按钮”将记账凭证与账簿联结起来,让学生体会登记账簿的依据及登记账簿的基本要求等。

3.理论联系实际

对于没有从事过会计工作的学生来说,会计对他们是非常陌生的,为了解决理论与感性认识脱节的矛盾,要求教师在讲授书本知识时,更加注重理论联系实际,使学生既容易掌握理论知识,又能运用科学解决实际。如《基础会计》中的填制会计凭证,登记账簿,编制会计报表等章节,如果只在课堂上讲理论既费时又达不到预期的效果,所以可模拟一个企业的实例,把学生带到会计模拟室和会计电算化实验室,组织学生进行会计模拟实验,指导学生填制会计凭证(原始凭证的填制与审核 ,记账凭证与审核),登记会计账簿 ,编制会计报表。这样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强化了实践操作技能,为学生毕业后尽快适应实际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总之,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不断探索教学方法,改进教学手段,充分利用一切可行的办法。只有在教学中注重让课堂教学生动有趣,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基础会计的教学效果才会有所提高。

参考文献:

[1]曾清; “启发诱导”教学在“借贷记账法”中的运用;现代企业教育;2013年08期

4.中职实践教学模式分析与探讨 篇四

实践教学模式,即根据实践教学的需要,探索并建立起来的一种优化中职教学进程的方式。它为实践教学的具体实施提供选择路径和操作方法,指导教师进行实践教学活动的基本范式。选择一种实践教学模式,意味着选择了相应的课程理念、课程目标和课程开发方法,意味着带来相应的学习体系和施教取向。它不仅直接影响着实践教学绩效,而且影响着实习设备的配置和布局,影响着中职教育质量和特色的形成以及发展和改革的走向。

一、中职实践教学模式的几种主要形态 1.“学工交替”实践教学模式。“学工交替”实践教学模式是一种学校与企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学生在企业生产实践与学校学习相互交替,学用结合的教育模式。这一教学模式的一般教学进程是:新生到校后,第一学期先到企业实习,由企业负责学生的入学教育和专业思想教育,并让学生在不同的技术岗位上进行实习,转换角色,树立企业人意识,让新生知道企业需要哪些知识技能自己需要掌握哪些知识技能;第二、四、五学期学生在学校进行理论知识学习;第三学期又到企业进行全顶岗的生产实践;第六学期在企业进行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如此循环交替,使学生熟悉企业,感知企业氛围,尽快认知未来专业岗位群,进入专业学习角色,实质性的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岗位适应能力和职业素养,实现与企业需要之间的无缝对接。这种模式的特点是(1)学生先参加企业实践,后在学校学习,再返回实践,完全符合人类的认知规律:(2)企业参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从培养方案、教学计划、课堂教学、实习实训等所有环节都全程参与,为学院人才培养和实践教学提供后援和保证;(3)学生具有“员工”和学生的双重身份,增强学生对企业的认同和参与企业实践的积极性和紧迫感;(4)具有企业和学校两个不同的教学场所.两种不同的教学资源,有助于加强和提高学校的实践教学实力。

2.“学做合一”实践教学模式。学做合一是一种优化的实践教学模式。早在2000多年前,孔子就认为学习的过程是“学一思一习一行”相统一的过程,强调“习行”的重要。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核心也是“说学做”合一。美国的全国教育组织联合会曾推出一项十年计划,要在全国范围内大力宣传从实践中学习,即“边干边学”,并认为“这是一场自下而上的教育革命,对今后美国教育的发展具有深远影响。因而学做合一实践教学模式符合教育规律,有着深厚的思想渊源和极高的世界认同度。苏州工业园区职业技术学院深刻认知职业教育的教学规律,提出了“先问会了没有,再问懂了没有”职教新理念,首创了“学做合一”的实践教学模式。他们把课堂设在车间,或者说课堂按车间的要求布设。课堂就设在车间的一隅.摆上几十张桌凳,挂一方黑板,其设备也是企业捐赠的一流的设备。教师和学生讲讲做做,做做讲讲,有时先讲后做,有时先做后讲,边学边做,亦工亦学,学完了以后当即通过做来实践、印证.实践过程中遇到的共性问题,再回到课堂上来讲.予以解决。应当说这种学做紧密结合,课堂学习与场地实践完全同步的教学模式,是实践教学和中职教育的最佳模式。

3.“2+1”(或“1.5+0.5”)实践教学模式。“2+1”模式的内涵是,三年的教学,两年在学校组织,一年在企业进行。校内教学以理论课为主,辅之以实验、实习等实践性教学环节;学生在企业的一年以顶岗实习为主.同时学习部分专业课,结合生产实际选择毕业设计题目,并在学校、企业指导教师的共同指导下完成毕业设计。“2+1”实践教学模式的特点。“2+1”实践教学模式与“学工交替”实践教学模式相比有着相同之处。一是它们都是与企业紧密合作性的实践教学培养模式;二是它们都具有零距离、深层次、契约化、双主体的实践教学特色;三是它们都是同样依托企业,利用企业的资源和育人环境.作为中职人力资源培训的又一平台。四是学校和企业两个实践教学主体共同参与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和其他职业素养的培养。不同之处在于:“)在企业的时间分配不同。“学工交替”是一、三、六三个学期相间隔到企业实践实习,“2+1”是第三学年整个在企业实践实习,前者时间切分的较为零散,后者时间较为集中和统一;(2)学习主体实习的目的不同。“学工交替”第一学期主要是感性体验,转换角色,树立企业人意识,为专业理论学习作好准备,第三学期是引证深化知识、巩固所学.第六学期主要是顶岗操作,为就业做好直接准备。“2+1”模式则主要是利用一年的整体时间,使学生由理论到实践,获得一个全面的转化和提升,实现由学生到职业人的根本转变;(3)学生实习时的知识背景和经验不同。两种不同的实践教学模式,由于学生在校学习的时间长短不同.因而带入企业实习岗位的背景和经验也有很大差别,实习的目的和效果也不会完全一样。

4.模块化实践教学模式。模块化实践教学模式是将实践教学内容分解成相应的模块组织教学的一种教学方法。目的是构筑与职业和技能两个系列相融合、符合实践教学需要的新的教学模式。其实施的步骤和程序是,(1)明确技能目标。根据岗位技能需要采用反求逆推之法.推出并确定学生从事某一岗位的应知、应会的内容,这是职业技能、教学目标定位。(2)分解教学模块。学生需掌握的应知、应会的内容很多,不能笼统地“一锅烩”,应将复杂的知识内容作模块化处理和描述,将其分解成单纯的、可分割、易操作模块,形成较为单纯的、便于传导的知识点和技能点。如微机组装和维修课程,可将其分解成硬件组装、软件程序安装、故障排除三个教学目标明确的模块。(3)实施模块教学。模块分解完成后,教师再根据模块教学需要,确定每个模块学生必须掌握的理论知识和技能训练的内容等,然后采用任务驱动法组织教学实施。一个模块学完了,就进行检测验收,然后再进入下一个模块。如此循环往复,直到掌握全部应知、应会的内容。模块化教学的目标是技能习得,即一个完整的模块应以习得一种技能作为最重要的教学目标.理论知识的教授和传递只起辅助和服务作用。模块化教学的难点是分解课程内容,确定应知、应会的内容.并根据需要掌握的知识点和技能点重新组合成模块。重点是放在核心技能的培养上。模块教学的原则是坚持以能力为本位,突出实践教学。模块教学的优点是教学目标明确,教学重点突出.教学过程上化繁为简,各个击破,确保教学质量。教学的本质上,符合职业教育的规律.因而是一种优化有广阔发展空间的实践教学模式。

5.产教结合实践教学模式。厂校合一、产教结合的模式.是校企合作订单教育的一种新路子和新突破。它实现了教学模式和人才培养的根本变革。那是将教学、实验、生产融为一体,学习、实训、就业一条龙的流畅链接和零距离的融合。学生在校学习既是学院的学生,又是工厂的工人,而且教学、实验、生产用的设备配套到位,学生学习、实训、生产、就业环环相扣,没有任何障碍,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这种学校即工厂,教室即车间,教学与生产合一,教学直接服务于生产,生产岗位直接产出效益的产教结合模式,真正实现了教学和生产无缝对接,是高职实践教学最优化的方向性模式。宁波职业技术学院与敏孚集团的合作办学就采取了这种模式。

二、中职实践教学模式发展的走向探讨

1、实践教学模式呈多样化趋势。实践教学模式是依赖于实践教学主体不断总结、探索和建构的,它没有固定的样态,是难以统属的。一方面,学校不同、条件不同、特点不同、学科专业不同、文化背景和优势不同,主体经验和个性不同.不可能有完全统一的模式;另一方面,任何教学都是个性化的、教无定法。所以从理论上说,实践教学模式是开放性的、没有边界的概念。每一种模式都应该具有独特的个性,具有不同的价值、功能和特点,是具有自身意义和价值的多样化的存在。从实践上看,虽然我国中职实践教学探索取得了一些初步的成果.找到了一些教学收效良好的实践教学模式.但与蓬勃发展的中职教育相比,实践教学模式的样态还比较单一,数量还很不够,选择的余地不大.还不能适应中职教育整体发展的需要。在这样的前提和背景下,实践教学模式还要以增量创新为主导,要勇于实践,大胆探索,在数量上进行积极扩充;努力建设资源共享的“实践教学模式库或工具箱”,为实践教学提供方法论的支持。因此中职实践教学模式上的多样化将成为实践教学模式研究和建构的必然走向。

2.实践教学模式运用上呈适用化走向。一是实践教学模式不是为了空洞的思辨,而是为了让人们去把握和运用,为实践教学提供一种可供模仿、示范具有可操作性的技术、技能和技巧,让老师们用来完成教学任务、获得预期的教学效果,而只有适用性的模式才能达成这一目的。否则无论什么模式都将成为被否定的对象。俗话说:“适用的就是最好的”。适用永远是衡量模式价值效用的第一标准。适用就是切合自身需要的、行之有效的模式,就是具有“开锁效应”特制的钥匙。二是适用性的实践教学模式总是从某一特定角度、立场和侧面揭示了教学规律,比较接近教学实际、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因而容易为人们理解和操作。三是只有适用性的模式才符合高职教育培养高技能人才目的性建构,才适应中职教育因用而学、因需而学,因技能而学的目标取向。四是只有适用性的教学模式才是学生可接受的,才能防范模式运用的错位和低效,取得良好教学绩效;才能经得起教学实践的检验,传之久远。离开了适用这一衡量准则和前提,就无法判定模式的好坏,也无法选择和运用。因而追求模式的具体适用,必然会成为模式建构的价值取向。

3.实践教学模式效果上呈优效化走向。实践教学模式是理论与实践、规律与方法的中介,它是一个实实在在的抓手,一个便于操作依循的先验的结构,一个能够帮助和指导课程实践的方法论平台,其目的是用来取得优化的教学效果。因而优效化永远是实践教学模式建构的终极追求和必然走向。如果不能达成这一目的,模式建构的意义和价值就将大打折扣。优化的教学效果必须靠优化的教学模式予以保证。这样的模式必须具有以下特点:(1)它应该是适应实践教学需要的、有助于提高实践教学效益的教学模式。(2)它应该是集合和萃取了世界职教模式成功经验、具有自身特色的模式。(3)它应该是“百花齐放”,开放、多元的实践教学体系,能够满足各种不同区域、不同条件下实践教学的选择需要。(4)它应该是渐进发展、不断完善的“模式群”或方法的集合体。(5)它应该是每一个学校自主探索的、切合学校实际的、具有适应性、创新性的行之有效的模式。(6)它应该是与实践教学的本质和规律相吻合.与先进的教学理念相伴生,与企业的生产需要相对接的教学操作系统。实践教学模式只有以此为建构准则,才能上升为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范式模型,才能行之久远,用之优效。

5.加强中职美术教学质量的对策分析 篇五

摘 要:本文主要分析了目前中职校园里美术课教学质量不高的现状,阐述了在当前形势下,加强美术教育、中职美术教学质量的重要性,针对该领域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笔者通过研究,总结和归纳自身多年工作经验,提出一些提高美术教学质量的对策。

关键词:中职校园;美术教学质量;高素质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1-032-01

美术教育是我国文化教育领域的重要内容之一,对培养人的个性,提高人的人文素养和人类的文化进步具有重大的意义。但是目前,部分学校对于美术欣赏课的设置毫不重视,以往纯技能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早已无法适应新形势的需求,美术教育水平较差,传统的教学内容也显示出许多不足之处。因此,探讨、分析美术教育领域存在的问题具有重要的作用和影响。本文查找并发掘中职美术教学质量不高的根本原因,且对其进行研究分析,寻找提高其教学水平的具体对策,希望能够推动美术教育的创新和改革,为祖国输送更多更好的美术人才。

一、中职美术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1、以往的中职美术教学存在“重技能轻人文”的误区

以往的中职美术教育太过于注重技能知识的传授,而忽略培养学生在审美能力、人格修养、创新思维等方面的能力。职校的培养方向一般分为技术型和鉴赏型两类。但作为一个专业的艺术工作者,应同时具备良好的基本技能背景和深厚的文化艺术。教育的基本内容包括学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仅靠纯技能性的教学方法远远不足以满足这两方面的教育需求。虽然职业技术机构以市场为依托,但也要遵守其教学内容的实质,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而通过美术教育能够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审美意识的人才,使他们身心健康,人格完善,个性优良。

2、缺乏健全的教学质量评价机制

中职美术教学质量不高的深层次的原因是缺乏一个科学合理的课堂教学质量的评价机制,致使相当一部分教师长期处于隋性教学的状态中。许多授课教师并没有经过系统的实操训练,甚至未取得相关的资格证书,却在毕业后直接上岗进行教学。还有一些教师没有教学经验,仅凭自己有限的知识和思维去教学生,理论知识和技能训练脱节,使得学习图像处理的学生根本不会处理图像的现象时有发生。更有教师在制订教学计划时,不能合理安排课程,例如实践教学课的课时较少,让实践教学流于形式。此外,课堂纪律松弛。教学方式陈旧枯燥,也让学生提不起兴趣甚至对课程感到排斥。长期以往,学生兴趣不高,美术教学质量不断下降,输送给社会的人才质量自然也不高。

二、提高中职美术教学质量的应对措施

目前技术类职校在美术方面的教学仍然存在很多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制约着学生个人魅力、文化修养、审美情趣各方面能力的提升。笔者结合自身多年工作实践经验,总结并归纳出一些建议和措施来解决这些问题,具体有以下几点。

1、及时更新教学理念,注重培养人文精神。美术是人类文明史的载体,职业技术学校的主要教学任务虽然侧重在专业技术上,但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同时,加强学生的人文素养也是十分必要的。如何培养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及对美的鉴赏力,进而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值得中职院校的教师及相关研究人员进一步研究和探索。美术的学习范围相对广泛,由于其自身的人文性,教师应当让美术课程渗透到其他领域中去。例如,将美术和文学结合起来,组织学生进行故事的创作,且加入插画教学。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创设情境,实现跨学科的探索式学习,使学生更全面的认识美术的特点。如此一来,不仅可以提高美术的趣味性,也可以让学生掌握其他方面的知识技能,全面提升学生的素质。尽量鼓励学生发散思维,充分激发学生的审美能力,创造以学生为主导的课堂教学局面。

2、因材施教,培养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应根据学生的个性、学习的潜质及教学的效果来激发并持续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比如,在班级中,教师通过细心观察学生,发现有些学生活泼开朗,自信大方;有些人谨慎内向,沉默寡言;有些人好胜心强,盛气凌人;有些人对自己要求不高,松散懈怠;有些人善动脑筋,思维敏捷;有些人特立独行,桀骜不羁等等。所有这些,教师都可以归纳总结,记录在学生的档案中。在平常的授课中,就能够有针对性地根据同学的特点和长处进行教学,使他们认识自己的不足,发现自己的优点。并通过作业评分制,对作业质量不高的学生给予鼓励,对作业质量高的学生给予奖励。这样,学生不会丧失学习兴趣,还能够实现自我批评和自我激励。

另外,充分关注学生的审美能力及欣赏能力,可以更好地引导学生的审美情趣。不过培养兴趣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探索培养学生兴趣的方法和规律是一项长期工作,有待相关教育人员进行思考研究。

3、建立健全教师教学质量评估体系,加强监督教师教学内容及纪律。学生反映出来的美术素养是衡量美术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方面,教师的教学水平则是保证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前提。有些教师在美术方面的职业技能水平不高,势必影响学生美术学习的效果;有些教师疏于管理课堂纪律,仅仅是在讲台上进行填鸭式教学,无法保证学生的听讲效果和领悟效果;有些教师只在课堂时间教学,课下不解答学生问题,对学生缺少学后检测,都不利于学生尽快掌握所学知识。因此,建立健全教师教学质量评估体系尤为重要,一方面由学生对教师测评,一方面由学校领导对教师进行考核,能够有效提高教师教学水平。

结束语:美术教育作为审美文化素质教育的切入点,是对学生进行文化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对于提高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都具有重要作用。针对目前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美术素养低,教师教学观念陈旧,授课质量参差不齐的现状,笔者提出一些对策,例如及时更新教学理念,注重培养人文精神,因材施教、培养兴趣,建立健全教师教学质量评估体系,加强监督教师教学内容及纪律等,期望能为提高中职校美术教育做出重要的贡献。

参考文献:

6.教学案例分析中职 篇六

【摘要】在会计教学当中,实施不同的教学方法会收到不同的效果,而每一个学生在不一样的教学法中所能接收的知识量也不一样,因此,为了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质量,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是促进学生能力全面发展的一条有效途径。知识经济时代要求我们应多方面培养学生的能力,本文首先分析现阶段学生所需要培养的能力构成, 进而探讨了教学实践中的几种教学法。【关键词】中职学校,会计专业,教学法,能力

会计教学目的,是要使得学生重视并喜欢这门课,让学生热爱会计这个行业,为其进行职业规划,培养出理论功底扎实,又懂实际操作的技能型人才。会计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应用性学科,适用面很广,社会对这方面的中等人才需求量极大,中职会计教学是为社会输送此类合格人才的一条重要通道。如何全面提高学生能力水平,是当前每一位会计专业老师都值得深思的问题。要解决这个问题,就要对教学法进行充分的研究,并深入剖析产生问题根源,最后得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本文就这方面进行初浅的可行性研究。

一、中职学校会计专业学生需要培养的能力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中职学校会计专业学生所需要培养的能力也在不断地提升。会计教学不仅仅限于教会学生如何编制分录、如何登记账簿、如何编制报表,而应该进而让他们接触实际会计工作中的业务处理,并利用这些财务信息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除此之外,还应该教会学生分岗协作,以正确的态度对待工作,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健康的体魄来适应未来的工作。

职业技术教育仅仅是理论或技术教育, 而是一种全面培养人的教育。中职学校所要培养的能力,并不只是“操作技能”,而是适应高速发展、不断改变的市场经济所需要的一种整体实力。这种能力在我校被普遍教师认为要做到三点:

1.会做人: 能够与人和谐相处,有社会责任感、群体工作的协调能力、心理承受力、参与意识、自信心、积极性等。

2.技能强: 有扎实的会计专业知识、熟练的操作技能、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和刻苦钻研的自学精神, 有创新思维,善于分析,思维活跃。3.身体好: 有良好的体魄,勤于锻炼,能适应强度比较高的工作,能调整自己的精神状态,以提高工作和学习的效率,劳逸结合。

二、在会计教学中的多种教学法并施的可行性研究(一)讲授法

所谓讲授法,即教师用口头语言向学生传授和讲解有关知识的方法,这是一种传统教学法。如今的教学改革,认为讲授法已经“过时”,作为一名参加工作两年的教师,讲授法对于我来说,并不属于“传统”。没错,讲授法需要改革,但是它依然是广大教师授课的主要方法之一,我们无法去忽视它的作用,我们应该尽力挖掘它的作用出来。讲授法优点在于:

1、非常直接;

2、信息传递速度快;

3、能体现教师的治学态度和人格魅力。其缺点在于: 长期使用这种方法, 学生主体地位无从体现, 积极性会受到相当程度的挫伤, 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

但是,无论使用何种教学法,讲授是必须的,因此, 我认为, 就目前而言, 讲授法仍是一种很重要的教学方法, 它具有其他方法不可比拟的优越性。讲授法不是教学改革的障碍, 相反, 讲授法的改革应是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广大教师应对讲授法扬长避短, 不断发展和创新,使之充满生机和活力。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教师花大精力下苦功夫, 对每次课内容充分准备, 胸有成竹, 做到讲课精简适当, 环环相扣, 游刃有余;(2)依据中职生知识层次, 将教学内容化难为易, 多举例证, 做到深入浅出, 使学生能够听得懂, 跟得上;(3)把每堂课视为一件作品, 精心设计, 做到每一次课都有创新, 教师能提高, 学生能进步;(4)教师应加强修养, 增加人文知识积淀, 为人师表, 使同学们在下意识中得到人文熏陶, 受到品德教育;(5)讲授法要和讨论法、练习法结合使用, 做到有讲有练, 体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改思路。(二)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是教师根据教学目的, 提供一个与职业实际相仿的背景资料, 并结合课本相关的知识点,引导学生分析和评价的一种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能利用一些通俗易懂,接近生活的案例来开导指引学生,是一种非常好的教学法。首先, 它能有效锻炼同学们分析与综合思维、创造性和发散性思维, 进而提高学生分析复杂问题、解决困难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研究性学习的习惯。再者, 它能在一定程度上联系实际, 并且较容易实施。案例教学法有三种类型:(1)综合处理业务。一般安排在学完一个完整内容或结束全部内容后。教师通过收集资料,整理辅导教材,上网查询来动手设计案例;(2)评点热点问题。例如银广夏事件、蓝田公司事件。教师可在网上搜集资料并和同学们一起分析有关会计方面的问题;(3)纠错。让同学们分辨错误, 知道自己的不足之处,并加以改正。实施案例教学法可以结合讲授法、讨论法和任务驱动教学法,在讲述案例之后向学生提出疑问,分小组进行讨论,而后再分配任务,让学生协作解决,最终再用讲授法进行案例分析及错误纠正。(三)讨论法

讨论法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 采用讨论的形式处理理论学习和实践中的疑难问题, 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的教学方法。这种方法既可和讲授法、案例法结合使用, 也可单独开设。这种方法能使学生善于倾听、捕捉信息、思维敏捷, 还可培养学生创造性和发散性思维, 也可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具体形式有:(1)同桌讨论。一般在讲授后, 针对老师提出的较难问题进行。和讲授法结合使用, 很容易实施;(2)小组讨论。一般包括5-8 人, 讨论的问题难度更大,若要在课上组织, 事先应做好有关准备, 如布置桌椅,分组等;(3)全班性辩论。对某个问题发表意见,同学们可以任意发挥, 甚至可以没有讨论结果,被形象的称为“头脑风暴”, 旨在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逆向思维和发散性思维。采用讨论法应注意的是, 如果在课堂讨论, 教师要能管理好课堂, 维持好秩序,不至于整个课堂乱哄哄,少数学生趁机捣乱。(四)实习法

实习法包括模拟实习和现场实习, 是指在企业财务部门或会计模拟实验室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完成会计工作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法有明显的直观性和实践性特征。它不但能验证和巩固学生所学的专业知识, 提高操作技能, 还能培养学生群体工作的协作能力。中职学校应积极开创条件, 建立实习基地或模拟实验室, 主动联系实习单位, 加大实习教学。专业教师应努力成为“双师型”教师, 深入企业实际, 搜集案例资料, 提高指导实习的能力。实习法可以为案例分析法及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实施提供资料,而在实习法的实施过程中,也可以结合上述两种教学方法,特别是通过任务驱动教学法把模拟实习的目标进行细分,可以达到更好的效果。缺点:实习法,特别是现场实习,在中职学校的运行的难度较高,实习单位比较难联系,而且对学生也难以进行管理,但是实习法已经在中职学校广泛使用。(五)任务驱动教学法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一种比较新的教学方法,在我校计算机专业应用该教学法也是比较成熟的,其是建立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它将以往以传授知识为主的传统教学理念,转变为以解决问题、完成任务为主的多维互动式的教学理念;将再现式教学转变为探究式学习,使学生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每一位学生都能根据自己对当前问题的理解,运用共有的知识和自己特有的经验提出方案、解决问题。这种方法使学生从书本的抽象描述中刻画出具体内容, 有效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组织能力和应变能力。同时, 为每一位学生的思考、探索、发现和创新提供了开放的空间,使课堂教学过程充满了民主、充满了个性、充满了人性,课堂氛围真正活跃起来。

这种教学法的基本环节包括:(1)创造情境,使学生的学习能在与现实情况基本一致或相类似的情境中发生,可以与案例教学法相结合;(2)确定问题(任务),让学生面临一个需要立即去解决的现实问题,可以与课堂模拟实习法相结合;(3)自主学习,协作学习,倡导学生之间的讨论和交流,通过不同观点的交锋,补充、修正和加深每个学生对当前问题的解决方案,可以与讨论法相结合;(4)效果评价,一方面是对学生是否完成当前问题的解决方案的过程和结果的评价,即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评价,而更重要的一方面是对学生自主学习及协作学习能力的评价,可以与讲授法相结合。

三、结论

1.多种教学方法必须综合使用。在教学过程中只使用一种方法仅仅只能在一个或几个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很难单独使用用同一种教学方法完成全部教学过程,每个教学法都有其长处,也有其不足的地方,多个教学方法并施,取长补短,能够兼顾到学生多方面的寻求。多种教学方法综合运用, 是有效完成教学任务, 促进学生各项能力全面发展的有效保证。

2.使用何种教学方法,不能妄下断论,要从实际出发, 结合中职学校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态度、意识倾向以及接受能力来组织教学, 因材施教, 灵活机动地采取合适的教学方法组合,以此制定出一套以某种教学法为主,其他教学法为辅的教学方案。

3.课堂是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平台,在有效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尽力活跃课堂气氛。教学法是连通教师与学生思想交流的纽带,多种教学法并施可以达到师生互动的效果,并且具有一定的稳定性,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出学生积极学习的兴趣。

7.中职学校英语教学调查分析 篇七

1 材料来源

1.1 调查对象

我校7个自然班 (二年级) 共290人, 基本构成见表1。

1.2 调查方法及内容

以不记名方式填写调查问卷, 问卷内容分为三大项。

(1) 基本情况:本次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290份, 有效回收290份。调查对象中, 男生占18%、女生占82%。年龄构成:16岁占11%, 17岁占32%, 18岁占29%, 19岁占16%, 20岁及以上占12%。对学生中考时的英语成绩分四档归类:≤30分、31~40分、41~50分、>50分, 分别占21%、29%、24%、26%。认为现在英语成绩较好、一般、不好的分别占17%、29%、54%。

(2) 对英语的学习兴趣、学习目的、希望英语达到什么水平、学习英语的难点 (见表2、3) 。

(3) 医学与英语的联系 (见表4) 。

2 对学习英语的认识[1]

2.1 学习英语的目的

调查结果显示, 44.5%的学生认为学习英语是为今后的工作和晋升打基础, 21.7%的学生是为应付考试, 30.0%的学生是为适应社会潮流与国际接轨, 3.8%的学生纯粹是爱好。这一数据提醒教育工作者, 对当前学生学习英语的目的、动机要有所了解, 以便因势利导。

2.2 英语学习方面

调查结果显示, 77.6%的学生把流利对话作为自己理想的英语水平, 45.2%的学生认为语法不好学;35.5%的学生认为熟记单词才能达到学习英语的最佳效果;71.0%的学生认为语法是英语学习中的难点。这提醒教师在英语教学中要加强对这几方面的教育。

2.3 英语与医学的联系

30.3%的学生认为英语与医学联系非常大, 61.4%的学生认为有点联系, 8.3%的学生认为没有联系。69.3%的学生认为现有教材应加入医学专业英语内容。在医学英语内容加多少的问题上, 56.2%的学生认为加入50%为宜。笔者认为, 中职卫校的培养目标是为县、乡、村三级培养实用型初、中级人才, 重点在实用。英语教学也应落实在实用上, 应将医学专业英语融入现有教材中, 至少应在辅助教材和课外读物上有所体现, 否则学生毕业时连最起码的英语医学术语、检查化验结果、药物说明书、医学仪器的使用等都看不懂。

医学领域的现代化和国际化奠定了英语和医学的相互支撑, 紧密相连。如何以实用为主、够用为度原则编写医学英语教材, 使学生在有限的学习时间内最大限度掌握专业英语知识是中等卫校英语教师的首要任务。

在中职卫校英语教材中医学内容加多少、加什么内容, 笔者认为, 应以实用为主。如口语部分与病人的交流、问诊, 课文中各种疾病的症状体征、病历书写, 翻译中的药物说明书和仪器使用等的学习。使学生既温习了医学专业知识, 又提高了英语水平, 更激发了学习英语的兴趣和动力。笔者认为, 改编中职英语教材势在必行。

3 小结

调查显示, 中职卫校74.8%的学生对英语学习感兴趣, 88.6%的学生认为英语不好学。如果将英语设为选修课, 74.1%的学生不会选修。这种兴趣与学习之间的矛盾, 说明当前学生英语基础差, 学习动机不明确, 缺乏吃苦好学的精神。面对这种情况, 教师在教学中, 应采取针对性的教学方法[2]。

教材编写者应结合中职卫校当前的实际情况改编教材, 与时俱进[3]。

参考文献

[1]高倩, 彭玮, 等.中等卫生职业学校学生英语学习现状及其教学策略研究[J].卫生职业教育, 2011, 29 (3) :119~120.

[2]刘榕华.如何培养中职生学习英语的热情[J].职业教育研究, 2005, 4 (1) :76~78.

8.分析中职美术设计专业素描教学 篇八

关键词:中职院校;美術设计专业;素描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

美术设计专业在中职院校受到重视的同时,其对于中职学生的素描教学却不能够达到理想的效果,素描作为一项美术专业设计的必修课,对其进行教育和培养更应该成为设计专业教学的重中之重。

一、根据学生以及专业特点,制定教学目标和教学计划

中职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培养对社会有用的人才,其美术设计的相关教材也一定要贴合职业教育的基本规律。素描作为造型艺术的一项基本功,首先要对其自身的造型能力进行培养和锻炼。很多的中职学生在进行美术设计专业学习之前并没有很多的素描基础,因此,要根据高职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实用、符合其特点的教学方法。要加强对于学生的造型能力的锻炼和培养,要打破原有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思维,培养学生对于美术设计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感知能力。要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加强教学的方向性和目的性。例如在教学生进行素描教学的时候,为了加强学生对于黑白灰的关系理解,要给学生三组黑白灰分列明显的具体实例,让学生进行临摹和实体素描。强调对于黑白灰的整体把握的目标,这样学生就会在临摹的时候更加注重对于黑白灰的把握和掌控,从而做到具有针对性的学习和培养。

中职学生学习的功底大都参差不齐,对于美术的理解和艺术设计的理解能力和基础功都不尽相同,这就需要教师对于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进行了解,可以通过基础测试等形式来划分出三个等级,根据不同的基础进行针对性的教育和指导,从而提高教学的整体有效性。

二、做好学生就业规划和教师自身魅力引导

很多学生在学习美术设计专业之前,对其并没有多少了解,甚至不知道毕业之后学习美术设计有什么用途。只是单纯的觉得美术设计听上去感觉不错,或者有着良好的工作环境,学习环境等。因此,在进行讲课之前,教师要避开实践课和理论课的讲解,先给学生讲解相关的美术设计的职业生涯规划,让学生切实了解自己所学专业的知识结构、以及之后的工作方向等,通过对于所学专业的方向定位来提高学生对于美术设计专业的认识,并以此为突破,加强学生的自我认识、自我决策和自我激励能力的锻炼,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激发其学习美术的兴趣和积极性。

再者学生对于每项课程的喜爱程度大都是与其对教师的喜爱程度成正比的,也就是说如果学生对于其专业老师的比较喜欢就会对其所学专业加深兴趣,从而更加认真的学习。教师不仅仅是作为涉及技能和美术知识的传授者,更应该有着较高的文化修养、包括对于心理学、美学、哲学、艺术学、社会学等种种学科的知识都有所涉猎。并在艺术教学过程中将这些知识潜移默化的灌输给自己的学生,从而使得学生对于自己的教师更加的尊敬和敬仰,自然而言的产生信任感和喜爱感,从而更加认真的学习相关专业课。

三、对教学计划进行系统扎实的推进来完成教学任务

1.素描的表现

首先就是表现,表现是学习素描的核心,一幅作品是否完成和成功,取决于其表现力度的好坏。素描学习的基础就是学习素描的表现手法,它要求对学生的手、脑以及眼同时间运作和锻炼,技能和认识同时提高。这也是素描的教学不同于其他教学的重要原因之一。在素描学习中要遵循“由简入难”“由浅入深”的学习原则,进行分层次的素描教学,从最基础的几何石膏体得单个临摹到组合临摹,再到单个写生和组合写生,最后再进行人像、物体、水果等的写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明确每一次临摹或者写生的学习目标,加强学生的目的性。并且在进行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要进行素描理论性知识要点的讲述和多媒体讲解,然后再让学生有针对性的练习。并对于素描教学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黑白灰关系、透视、构图等进行重点的讲解和锻炼,给学生一些优秀的素描作品,让学生产生欣赏能力,从而更加有兴趣学习素描。

2.试画

试画就是要学生完全按照自己的思维模式和理解方式进行绘画,目的是为了对学生的素描的理论掌握情况和水平进行大致的了解和掌握。这样就能够根据学生在试画的时候所反映出来的自身存在的不足和有点来进行针对性的教育和指导。并以此明确下一步的素描教学的内容计划,明确教学的目标,掌握素描在练习过程中的结构和步骤。并且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自身的审美能力,要加强学生对于自己所学专业的热爱,强调塑形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物体的结构塑造能力。

并且,教师还看可以将学生的写生或临摹的素描作品排成一排,统一进行点评和讲解,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认识到自己作品里的不足和缺点,还能够了解到大家在素描学习中容易出现的错误等,并以此为警戒,加强对于素描的学习。

3.教师示范作画

通过教师示范教学能够让学生通过教师在整个绘图过程中的绘图方式和塑造方式来加强理解和认识,教师也可以在教范画的同时进一步讲解每一个需要着重注意的点,以此来加强学生对于素描知识结构的认识。让学生能够直观上了解到教师作画的技巧和步骤以及其线条的掌握和高光的处理等种种要点。并且,学生对于不能理解的地方可以直接提问出来由老师给予解答,直观形象。

总结:

素描的教学不是一成不变的,也不是一日之功,它需要根据学生自身的素描基础和素描认知来进行不同程度的教育和锻炼。通过对素描的表现能力的锻炼,塑造能力、审美能力等的培养,来加强学生的素描能力培养。并且在日常的学习中,要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近况和问题等,以便于教师不断的进行素描教学的计划制定和目标制定。切实将学生的素描能力提高上去。

参考文献:

9.中职教师护理学教学分析毕业论文 篇九

1中职护生的特点与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1.1特点目前的学生均是“90后”,生活优越,自尊心强,思维活跃,但做事易情绪化,逆反心理重,意志力薄弱。

1.2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1.2.1学生的文化基础差

对本校~入校学生的中考成绩进行统计,结果表明,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5科总分在450分及以上的学生人数占招生总数的1.2%,300~449分的学生占24%,200~299分的学生占51%,200分以下的学生占23.8%,并且招生分数呈逐年下降的趋势。

1.2.2学习缺乏计划性

学生学习积极性较低,没有时间性、目的性和具体的学习计划。

1.2.3学习方法不当

多数学生学习时死记硬背,平时学习不注意积累,考试前突击学习,加之课前没有预习,课中不注意掌握操作要领,课后不复习。

1.2.4学习没有持久性

由于学生的年龄处于16~18岁,正是生理与心理逐渐成熟的时期,学生学习经常是3分钟热度,遇到轻微的挫折就退缩,学习不能持之以恒。

2教师的作用

2.1中职护生实验教学中教师的作用

中国有句古话叫“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说的是传授给人知识,不如传授给人学习知识的方法。教师的作用就是利用实验课与学生面对面地交流,言传身教,指导学生学会学习、掌握学习的技巧。

2.2示范性作用

德国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曾指出:“教师本人是学校最重要的师表,是直观的最有教益的模范,是学生的榜样”。从卫生中职教育的规律和特点看,教师不仅要承担理论教学,而且有较多的时间对学生进行实验、实训教学[3]。李晓松主编的《护理学基础》的实验项目大约有46项,每项操作都应由教师按操作流程来演示,学生按教师演示的动作来练习,对于接受能力差的学生还要手把手地去教,若教师的操作动作不仅协调、准确、敏捷、优美,且整个操作完成得又轻、又准、又稳、又快、又好,能给人美的享受[4]。所以教师的言行、标准的实验操作可以直接影响学生的心理变化,同时可促进学生模仿能力的提高,从而带动学生学习的欲望,促使学生自主学习。

2.3引导的作用

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学生是认识和发展的主体,但学生学习缺乏计划性,没有方向,在操作中出现盲目性,所以教师在实验课中引导学生学会制订计划。如学习静脉滴注,课前让学生针对静脉滴注的操作做出计划,包括护士的准备工作、患者的准备工作、用物的准备、熟记操作步骤、操作后的整理等,课中根据学生制订的计划,先让学生分组实施,后帮助学生分析计划中存在的问题,并引导学生在进行静脉滴注时如何与患者进行沟通,出现滴注故障时如何处理等,引导学生不但学会做,还要学会思考,学会解决问题。

2.4组织的作用

教师在实验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创设和谐的课堂氛围。在实验课中,由于学生较多,护理教师要组织好学生分组示教、分组用物、整理用物等,如没有教师的组织安排,是无法上好一堂实验课的,而实验操作的学习仅仅依靠课堂教学是不够的,教师应组织开展第二课堂的.学习,如每周定期在课余时间开放实训室练习操作,在操作中去巩固理论,强化理论的学习,为了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教师应在课余时间安排学生进行各类操作技能比赛,在比赛之前教师要统一各项操作的流程并组织学生有计划地练习,学生通过参加这些活动,学会如何充分利用时间学习,并且将之养成良好的习惯。

2.5帮助的作用

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师应发挥自己的人格魅力来影响学生、帮助学生和改变学生。学生在学习上有惰性,缺乏学习的兴趣,教师要熟悉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发展规律,建立和谐的教与学关系,帮助学生克服困难。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掌握技能,应充分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在课中培养学生当“小老师”,让“小老师”在课堂中展示自己的操作,学生在操作过程中要肯定自己、相信自己。通过小老师的互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帮助学生能学、想学、会学。综上所述,加强和改进基础护理技能教学,努力提高实验教学质量,是培养实用型护理人才的主要措施[6]。

10.教学案例分析中职 篇十

王伟

(嘉峪关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甘肃嘉峪关,735100)

【摘要】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企业的用人要求也不断改变,逐渐向应用靠拢。企业需要的是能够快速适应岗位并具有高度职业素养的人才,因此中职计算机教学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向企业要求靠拢。本为分析了以就业为基础的教学模式的概念,分析了面向就业的技能训练教学模式和双元教学模式,探讨了中职计算机教学中面向就业的教学模式应用。【关键词】面向就业;中职;计算教学模式

职业教育是我国直接以职业技能应用也就业为目标的教育模式,承担着我国主要的基础职业人才输出的重要任务。随着教育观念的不断转变和就业需求的变化,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适应企业对人才要求的日益提高,在高新技术行业中的计算机业更是如此。因此,如何使职业教育直接面向就业,是企业和毕业生对中职计算机教学的要求,也是教学模式转变的正确方向。

1.面向就业的中职计算机教学模式概念

教学模式是教学系统中进行教学活动的方法论体系,教学模式是教学结构的集中体现,是在一定的教学思想指导下建立的较为典型和稳定的教学过程方式。教学模式也是教学过程的模式,是教学程序的策略体系与教学样式。根据客观的教学规律和以面向就业为教学指导思想的教学策略体系,在教学过程中,必须遵循较为稳定的教学程序以及实施方法,是多种教学方法的综合。教学模式上联教学理论,是教学思想与教学规律的反映,是指导教学实践的一般原理。教学模式下联教学实践,它将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组织形式融为一体,使教师明确教学先做什么,后做什么,先怎样做,后怎样做,具有可操作性。(教学模式既是教学理论的具体实现,也是教学经验的一种系统的概括。中职教育中面向就业的教学理念的体现,是培养与企业要求和市场需要相适应的毕业生,是具有创新精神的独立个体。所以,在面向就业的中职教育理念下,对中职院校的教育模式有着更实际、更高的要求、2.面向就业的中职计算机教学动作技能训练模式分析

职业教育的核心是技能教育,所以中职计算机教学的技能训练是中职计算机教学的逻辑起点。这种训练过程是动作和心理、思维习惯化定式养成的具体过程,是受教育者获得实际工作中操作能力的教学活动。因此,在职业技能的教学中,受教育者通过模仿技能的训练到熟练掌握职业技能是必不可少的。在传统的职业教学模式中,计算机职业技能的训练常常是行动动作的被动练习。在整体的教学过程中,受教育者是被动的、机械的教学受体,技能的训练也是被动、机械、枯燥的重复训练。

在面向就业的计算机教学模式中,应当关注学生学习职业技能的不同阶段。在受教育者由生疏到熟练、由不会到会的过程中,学生是否主动参与技能训练的实际效果是完全不同的。在技能训练的过程中,学生主动参与,能够控制自己的学习步骤和进度,主动检查自己的技能学习结果与最终目标的差距,调整自己学习和训练的方法适应技能训练的需要。这样的情况下,学生能够主动控制技能学习的全部过程,在遇到困难的时候,能够主动思考克服困难。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还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这是面向就业的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出的学生也是当前经济环境下企业需要的专业人才。动作技能训练模式主要应用在动作技能教学中,实验教学及其他实践性教学可以借鉴。它的主要教学目标是提高身体各组织器官协调配合能力,使学生形成动作技能,完成生产任务。技能是由一系列的单一动作有机组合而成的,该模式以口耳相授、形体相传为主要方式。3.面向就业的中职计算机教学双元教学模式分析

“双元制”职业技术教育模式中的“一元”指职业学校,另“一元”指企业,受教育者

在职业学校学习文化和基础技术理论,在企业接受职业技能培训,两元结合完成职业技术教育任务,故称之为“双元制”。“双元制”职业技术教育模式的培训特点“双元制”职业技术教育模式强调技能培训,在紧密联系实践的同时,注重辅之以相应的理论知识学习。“双元制”职业技术教育模式培养的学生具有较强的职业技能和适应能力,最大程度地满足企业岗位需求,是提高职业学校学生和企业一线员工文化、技术素质的有效途径。

概括地讲,双元制教学有以下要点:教学主体有两个:企业和职业学校。企业和学校没有隶属关系,政府通过立法和利益诱导使企业成为教学主体;学校的性质和设置按相关的教学教育法规另行规定。两个教学地点:学习的大部分时间是在企业的生产现场和服务现场。在企业,学生是受培训者;在学校,则是一名职业学校的学生。两个教学主体分工明确具体。职业学校的任务主要是:从专业理论方面来促进和补充企业中的培训(专业课程)并且加深和补充普通教育。普通教育课程约占40%;企业中的培训是在一定条件下,并且是在符合所使用的技术的最现代化的机器和设备旁进行的;接受培训的人员可以在培训结束后立即从事一门专业技术的操作。专业培训的课程约点60%。企业的培训在很大程度上以生产性劳动为主。这样就减少了费用并提高了学习的目的性。3.结束语

在就业形势异常严峻的今天,中等职业教育是直接面对企业人才需求的输出端口。而教学活动本身丰富多彩,形式多样。面向就业的动作训练教学模式和双元教学模式,是两种直接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模式。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这两种教学模式都具有教学效率高、主动性强的特点,毕业生也能够很好的适应企业的用人要求,快速适应工作岗位,是较为先进的职业教育教学模式。参考文献

11.教学案例分析中职 篇十一

关键词:教学目标 专业知识 教学形式 饮食文化 课堂提问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现代教育教学手段不断更新,这有力地推动了中职学校《烹饪原料知识》的教学。但在形式多样,名目繁多的信息冲击下,在学生学习目标受到干扰的情况下,如何稳步有效地教好这门课,保证学习实效,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谈以下几点体会。

一、宏观把握,认识性质,理清目标

《烹饪原料知识》主要研究烹饪原料的化学组成、形态特点、分类及品种、选料原则、烹饪应用、品质鉴别与保管等具体内容。它是以烹饪原料为研究对象,探讨其一般运用规律的科学,是烹饪专业学生必须学习的一门专业理论课。从教学环节上来看,它是《烹饪加工》、《烹饪技术》之前的一门基础课;从烹饪的整个过程来看,它是烹饪三步曲——选料、加工、烹调的基础环节。清代与纪晓岚素有“北纪南袁”之称的随园主人袁枚说:“一席佳肴,厨师之功占六成,采办之功占四成。”因此,正确地辨识、选购、取用原料是烹饪菜品质量的基本保证。不同种类的原料,其外形结构、化学成分和品质特点不同,在烹饪中运用也就不同。因此,学生学习该课程,有助于正确地辨识原料,运用原料。

二、精通业务,博学多才,触类旁通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全国各地餐饮企业在满足消费者对菜品的可食性与观赏性基本需求的前提下,原料向更新奇、口味新、营养均衡的传统与中西合璧等多元化方向发展。在此时代背景下,餐桌上的烹饪原料可谓产地广泛、种类丰富、名目繁多,表现为各地区之间的原料交流增多,野生动植物原料被养殖或栽培,国外的原料新品种、特产被广泛引入国内等。

《烹饪原料知识》课是烹饪专业的一门中主干课程。它用10章的篇幅系统地介绍了百万余种国内热、温、寒带地区常见烹饪原料和名特烹饪原料的名称、外形、产地,产季、种类、品质特点、烹饪应用、营养、品质鉴别与保管等知识。这门课程,是学好烹饪技能的敲门砖。

对于从事中职学校烹饪原料知识教学的教师来说,要想上好这门课,就要求老师不但要有丰富的文化理论知识,阅历丰富,对各种常见和名特原料熟稔在胸,而且还要与时俱进,涉猎广泛,具备深厚的专业素养,通过各种渠道掌握烹饪原料的最新动态。同时,还要求教师掌握与《烹饪原料知识》交叉领域的知识,如《食品原料学》《商品学》,还要了解与《烹饪原料知识》相关领域的知识,如《烹饪营养与卫生》《烹饪加工》和《烹饪技术》等。

教师博学多才,在讲授知识时,就会做到信手拈来,触类旁通;教师精通业务,教学中才能真正做到有的放失,深入浅出。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没有课外一桶水的知识储备,就没有课堂上一杯水的教学产出。

三、形式合理,方法创新,内容直观

在教学中,常出现的问题:第一,教学形式及方法单调、枯燥、呆板、照本宣科,造成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学习动力不足。这就要求教师打破以课堂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以老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转向创设学习情境,学生主动探索,老师组织、引导、启发学生学习的新的教育理念及模式。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运用多种现代教育教学方法,如利用“316-WebQuest”多媒体网络技术,设置教学环境,声色图文并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主动参与到教学环节中;运用“Viedo Scribe”手绘软件、智慧笔等信息技术,制作微课,创意性地讲解教学重点和难点,可短时间内开拓学生思维,辅助学生自主学习。这些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使专业理论课的教学更加生动、直观。

第二,教材知识点多,系统详尽,而教学要求过高过全,导致不少学生无法正常接受授课内容。这就要求教师要加强教学的系统性,让学生感到所学内容不是杂乱无章,而是有规律可循的。形成以课堂讲授原料的概念、化学成分、系统分类、烹饪运用规律为主,以实践教学手段了解原料的外形特征、品质特点、鉴别与保管等为辅的灵活教学方式。

除此之外,教师还可根据教学内容,根据学生学习状况,灵活地使用含有大量原料图片的多媒体课件,或结合烹饪原料标本和新鲜的实物原料进行较直观的讲解;组织或鼓励学生利用周末或节假日到城市中较大的农贸、水产市场和大型超市观察学习;走进宾馆饭店,认识一些高档原料或外地名特原料,如人参、甲鱼、鱼翅、燕窝、龙虾,等等。

四、有效提问,深化内容,加强理解

通过几年教学,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虽使学生参与其中,课堂气氛活跃,但年龄小、理解力和自制力等因素阻碍着学生的学习实效。

有效的课堂提问是实现自主高效课堂的催化剂。课堂教学离不开教师的提问,教师提问的有效性是决定课堂高效的主要途径之一。

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情况。将每个章节的知识点转换成五类问题:是何类、为何类、如何类、由何类和若何类进行提问学习。教学中,采用较多的是“是何类”“为何类“和”如何类”问题,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通过思考回答问题获取知识。例如,世界四大水果是指什么?柑橘类水果包括哪6种水果?我们经常食用的干果有哪些?等等是属“是何类”的问题,可以让基础较弱的学生通过查找教材资料来回答;如何鉴别水果是否成熟?如何去除蔬菜中的草酸?如何去掉河鱼的土腥味?等等,就是“如何类”的问题,要有一定理解力的学生在掌握基本知识点之后进行思考才能回答;而马铃薯变绿之后为何不能食用?水果为何多为球形?松花蛋为何不宜经常食用等问题,是属于“为何类”,是比较高难的问题,要平时爱思考、学习兴趣较浓的学生,在理解课本知识,而且对生活有一定的阅历和理解才能回答。

教师通过一系列精心设计的教学问题来贯穿教学过程,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认知能力,促进学生思维技能的发展,引发对生活的关注与热爱,实现学生对烹饪原料知识内容持久深入的理解。

五、教书育人,人文关怀,文化传承

中职学校的学生都是应届毕业的初中生,他们的特点是文化课基础薄弱、年龄小,烹饪专业知识和社会经历都很缺乏。作为老师,不能漠视学生基础薄弱的现实,要多点人文关怀精神。对这些学生不仅要教书,更重要的是育人。

教师要从中国文化传承的角度来理解烹饪专业,理解学生,而不是单从厨师做菜这个方面看待。在教学中,语言幽默,力求融入知识性和趣味性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从饮食俗语“好厨子一把盐”来论证盐与菜肴味型的辩证关系,从而论证“百菜百味”中“咸鲜味型”的独尊地位;讲到猪肉时,介绍既爱烹调美食,又爱写写画画的宋代大文学家苏东坡与食猪肉的故事;讲到鸡蛋时,从英国、法国、日本等不同国家食鸡蛋的奇风异俗谈起;讲到火腿的时候,介绍“热狗”的百年误传;学习选料原则的时候,介绍清朝袁枚的《随园食单》等,通过这些故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传承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饮食文化。这样,原本枯燥乏味的一课堂,在老师的传授下,顿有点石成金,拨云见日之效。

12.中职语文阅读的教学艺术分析 篇十二

一、中职语文阅读教学现状分析

(一)中职语文阅读教学思想落后

中职语文教师的教学思想,对于教学活动的效率有着重要的影响。目前,许多中职教师不太重视语文教学,认为语文教学与学生的专业学习没有关系。中职院校是培养专业技术人才的学校,许多教师认为只要学生有一手好技术,就可以找到好工作,为社会做贡献。这些教师忽视了语文学科的语言特性以及人文性、情感性,没有重视语文学科对于学生个人发展的影响。语文阅读教学所受的重视不足,让语文教师在开展阅读教学中敷衍了事,引导学生画一画重点,应付一下考试就过去了。教师教学思想的落后,极大地降低了语文阅读教学的深度,不利于学生阅读能力的形成。

(二)中职语文阅读教学模式落后

教学模式,对于学生的阅读学习以及教师的阅读教学都有一定影响。在教学改革的今天,越来越多的教学模式出现在教育工作者面前,中职语文教师也有更多的教学选择。但是,在应试教育体制的影响下,大多数教师仍然选择利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开展语文阅读教学。在中职语文课堂中,教师组织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文章,阅读的目标就是回答问题,在考试中取得分数。教师有时还会代替学生思考,将自己的思考成果强加在学生身上,让学生接受。 在落后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剥夺了学生阅读的权利,没有让学生自主阅读,也缺少自主思考,不利于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

(三)中职学生阅读学习自主性不强

与普通高中的学生相比,中职学生的学习基础较为薄弱。在初中阶段,他们的学习成绩较差,学习积极性不足,认为自己是学习外的一员。进入中职院校,学生为了快速就业而积极去学习专业知识,忽视了语文阅读学习。初中学习给学生留下的阴影,影响了学生的阅读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丧失了阅读学习的动力。加上教师教学模式的传统,让学生看不到中职语文阅读学习与初中语文学习的区别,没有在课堂中发挥自主性的兴趣。学生不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去提升自己的阅读能力,让许多教师无能为力。

(四)中职语文阅读教学氛围不佳

语文阅读学习氛围,对于中职学生的阅读学习心情有着重要的影响。中职院校是以就业为导向的学校,大多数学生在进入中职院校之后,就开始为走进社会的就业问题而担忧,没有稳定的情怀坐下来进行阅读学习。教师的功利性教学,让学生意识不到阅读的乐趣,影响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学校内的阅读氛围不深厚,一切为了专业学习与就业问题解决的浮躁学习氛围,让学生与语文学习越走越远,无法开展有效的阅读学习活动。

二、中职语文阅读教学有效策略研究

(一)加强中职语文阅读教学思想的转变

第一,更新语文课程认知,突出学科特点。汉语,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语文学科内容包涵了自然科学知识,也包括了较多的人文科学知识。中职语文教材,是编者精心构建的语文世界。语文学科,是培养学生语言能力的重要学科,不仅具有工具性, 更具有人文性,这是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的主要区别。中职语文教育不仅要重视语文学科知识的传递,更要认识到学生健全人格培养的重要性,以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在开展教学。人文性,让语文教学的作用不断放大,教师要重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让语文教学成为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实践。

第二,更新学生观,改变对学生的看法。教师的教学永远也不能代替学生的学习,教师不能用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剥夺学生自主学习的权利。像在阅读教学中,教师不能忽视学生的自主理解,将自己的阅读看法直接强加给学生,这会影响学生内在认知能力的发展, 也会阻碍学生内心情感与外界的联系。只有学生具有内在需求,才能乐于参与到语文阅读学习中。在教学中,教师要以学生为中心, 认可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在教学中,尊重学生的话语权与质疑权,更要让学生参与到课堂评价中来。只有学生以主人的角色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才能按照自己的思维去理解文章内容,体会文章中的情感。学生在阅读中获得独特的情感体验,才能感受语文学习的开放化。

比如在讲解《故乡的榕树》的时候,教师就要给学生时间进行自主阅读,让学生在自由的阅读空间中去对文章进行审视,一边阅读一边审美,一边审美一边理解,产生个性化的阅读看法。久而久之,学生的阅读能力就会得以形成,对于阅读学习的积极性也能得到激发,良好的阅读习惯才能得以养成。

(二)加强中职语文教材的灵活处理

中职院校的学生都有着不同的专业,每一个专业对于学生的语言素养有着不同的要求。当前的中职语文教学并不能满足学生差异化的语文学习需求,用单一的教学设计面向全体学生,只要让学生成为产品而不是人才。因此,教师需要对教学进行深入研究,发现更多语文教学的切入点,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

第一,从教材出发,做好教学内容延伸。在中职语文教学中, 笔者发现许多学生认为教材上的内容十分简单,希望在课堂中得到更为丰富的学习内容,阅读到更多文学作品。比如在讲解《奇妙的克隆》的时候,教师引导中职学生在语文课堂中了解科学领域的发展,习得语文知识的同时获得科学知识。教师可以利用语文课本的内容对教学内容进行延伸,引导学生利用语言这一工具,让学生在课堂中了解一门科学技术,促进学生思维的开放。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不同的扩展。像在讲解《致橡树》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在课堂中引入一些与爱情相关的文学作品,介绍更多爱情观。像《简·爱》就是值得引入的文学名著,通过内容的扩展,让学生意识到更广阔的学习天地,深化课本教学内容,有利于教学效率提升。

第二,对课本内容进行合理删减。在中职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对课本内容进行科学利用。从学生的实际语文水平出发删减教学内容,不仅能够节约课堂时间,还能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教师要利用民主的方式对课本内容进行删减,对于学生已经了解的内容,没有必要在课堂中进行二次讲解。对于具有消极因素的教学内容,教师也可以合理删除,让语文课堂充满正能量。新一代的中职语文教师,应当积极进行校本教材的开发,使中职语文课堂的教学内容更加贴合学生的需求。

(三)加强中职语文阅读教学语言优化

在中职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课堂中进行积累, 于阅读中释放自己的情感,使学生的阅读学习积极性得到提高。作为一名现代化的教师,应当重视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利用计算机、 幻灯片以及录像资源,扩展教学内容。值得关注的是,教师的教学语言对于学生的阅读体验有着直接影响。优化课堂教学语言,是促进中职语文阅读教学效率提升的重要手段。

第一,重视阅读教学语言美。语言美不只表现在谦语与敬语的应用中,教师应当更加关注自己课堂教学语言的语气以及语言所带有的情感色彩。中职学生的自尊心较强,如果教师的教学语言语气过硬,会激发学生逆反情绪,无原因地与教师对着干,影响教学成效。学生讨厌教师,就会讨厌他所教的科目。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格外重视教学语气,平等地与学生沟通。

第二,教师要提高阅读教学语言的趣味性。一位幽默风趣的教师一般不会被学生讨厌。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活力,教师就要对抽象的教学内容进行抽象处理,而教师的教学语言是处理教学内容的重要手段。教师用趣味性的语文去讲解课本知识,会让学生享受语文学习,乐于接受语文知识。比如在讲解《神奇的极光》的时候,教师可以从有关极光的古老传说入手,如果教师即兴演唱能力,可以将其演绎成为歌曲。用另样的课堂语言去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教学中展示出语言学习的魅力,有利于趣味性课堂的打造。只有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教师的教学艺术性才能体现出来,教学目标才能得以达成。

三、结语

上一篇:就业登记及退工下一篇:经常跳绳瘦肚子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