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合作》语文教学反思

2024-07-25

《学会合作》语文教学反思(精选20篇)

1.《学会合作》语文教学反思 篇一

《学会合作》教学反思

席关小学:康 会

《学会合作》这是一篇演讲稿,文章条理清晰,说理透彻,层层深入,环环紧扣,清晰易懂,对于六年级的学生来说完全能独立读懂。,因为演讲稿是议论文,既没有故事情节,也没有生动的描写,如何会吸引活泼可爱的学生?如何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我是这样做的:

一、做合作游戏。这个环节既让学生知道合作的重要,又激起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学以致用,提高能力

第一课时的学习应该是理解的第一层面,是浅层次的,甚至可以说是囫囵吞枣。如何发挥课文的示范作用?如何让书上的知识内化成学生的能力?于是,我让学生合作学习生字词,合作学习分段,理解段意,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学生在合作中轻松完成教学任务。

学习这篇课文,不仅要让学生学会文本,更要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合作能力。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学生整个身心沉浸其中,实现了知识与能力双丰收,实现了教育教学双赢!

2.《学会合作》语文教学反思 篇二

1 教学反思的作用

1.1 有利于增强教师的责任感和提高专业素养

提倡反思教学, 使教师自觉的在教前、教中、教后严谨地审视自已的教学行为, 改进自已的教学实践, 能够增强教师的责任感, 提高他们的专业素养, 从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教师的责任感和教师的专业素养具有同等重要的意义。曾经有人向一位特级教师问道:“在教学这个岗位上许多人都平平凡凡地度过了一生, 而你却成绩卓著, 您有什么秘诀吗?”老师回答道:“我没有什么秘诀, 只不过每节课后我都会对这堂课运一下神”。这个事例较好地诠释了一个公式:成长=经验+反思。

1.2 有利于教师积累经验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难免有这样那样的不足甚至缺憾, 教学中的缺憾对教师而言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 如果不进行反思, 这些缺憾或许永远隐藏在背后, 或许会“重蹈覆辙”。教师要反思失败的原因, 要敢于以批判的眼光站在自己教学的对立面, 反思自己的教与学生的学, 对败笔之处要作深刻的剖析, 并设计有效的改进方案, 这样持之以恒, 教师就会不断超越自我。当然, 反思并不是只反思错误, 也要把自己好的经验记录下来, 用于以后的教学。要从多姿多彩中积累反思内容, 从“支离破碎”中抽象教学规律。比如新课的导入, 或引用诗歌, 或讲讲精美的故事, 或一组有气势的排比, 因文体不同而各异, 多实践和反思总结, 长期这样就能使教师的有效经验上升到一定的理论高度, 进而转化成教师可持续发展的底蕴和实力, 有利于教师的经验积累。

1.3 有利于师生关系的和谐发展

在新课改理念的支持下, 我的思想发生了深刻的转变, 原来一直认为教师是至高无上的, 总是居高临下, 不能去和学生交朋友, 学生必须听老师的。观念改变后, 在课堂上, 我能耐心地对待每一位学生, 特别是后进生, 给他们充分的时间和自由, 倾听他们的心声, 肯定鼓励他们的每一次进步, 使他们恢复了学习信心。当学生没做作业, 我会去调查原因, 原因找出之后我就会针对性地想办法解决这些问题。通过不断地调查和反思, 我发现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可爱之处, 也能心平气和地对待每一位学生。不知不觉间, 学生对我亲近起来, 他们认为我和蔼可亲, 知识渊博, 讲解力强, 有时不经意间的一句话就能使他们茅塞顿开。

1.4 有利于形成独特的教学风格

我在每上完一节课后就静心沉思, 总会发现一些些成败和得失。如果能及时从课件的设计、学生思维、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师生互动、问题讨论、创新能力、多媒体运用等方面做出深刻反思, 记下精彩的瞬间或疏漏之处, 写下心得与体会, 作为今后完善教案、改进教学、探索规律的依据, 则可以扬长避短, 把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和高度。坚持反思就能从“点点滴滴的小收获”中悟出教育理论的“大道理”来, 不仅有利于提升自己的理论水平, 而且还有利于开创个性化的教学模式, 形成独特的教学风格。

2 如何培养和提高教师的反思能力

2.1 教师要对教学反思持积极主动的态度

其实, 现在的教学反思除了部分是自觉之外, 很多是由于学校的大力提倡, 甚至明文规定篇幅字数而写, 质量参差不齐。有些寥寥几笔, 纯属应付;有的东拉西扯, 反思不到点上;即使有洋洋洒洒一大篇者, 也不过是重复他人之言, 毫无实际意义和价值。这样的反思, 与我们的初衷相去甚远。长此已往, 徒费时间笔墨而已。我想, 反思贵在真实, 反思的落脚点应是我们自已的教学行为, 教学进程完毕, 我们有什么想法有什么疑问, 与组内的教学老师一起研究讨论, 随机记录即成。千万别把它当成一项任务、一种负担。

2.2 在钻研教材中培养反思能力

一个有上进心、要求专业有发展的老师, 必须反复地钻研教材, 深入文本, 独立思考, 而不是一味地迷信教材或教参。所谓“一千个读者眼里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比如《项链》一文, 对主人公玛蒂尔德形象的认识, 以前的教材和教参都只把她看做爱慕虚荣、爱幻想、不知足的小资产阶级妇女形象, 这实际上就是片面的理解人物和作品, 给文学人物贴政治标签, 人们没有看到她身上的勤劳、诚实、勇于担当等优秀品质。文学是人学, 它表现的应该是人性, 当然包括真善美和假恶丑了。19世纪的法国本身就是一个浮华的社会, 作为一个社会的人, 她不可能脱离社会, 不食人间烟火呀,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 这也是无可厚非的, 难道穷人就只能甘于贫穷, 就不能奢望一顿色香味俱全的大餐吗?渴望幸福美好是人的天性嘛。可贵的是丢失项链之后, 为了偿还一条真项链, 主人公夫妇俩任劳任怨地付出了10年的艰辛劳动, 人也变得苍老、耐劳、实际多了, 我们难道不应该为她的诚实喝彩吗?这件事挽救了她的婚姻, 让她活得更真实, 更有人格尊严啊!我在教学这课的时候, 就引导学生思考讨论, 学生对主人公也有争论, 然后我引导学生全面去看人物, 从丢项链前到丢项链后人物的变化等全方位地看, 学生都能接受从人性角度解读人物形象的方法, 这就是钻研教材的收获, 也是反思的魅力呀。

2.3 通过对教学过程的反思来培养反思能力

我们常常在上完一堂课后及时写出教学反思, 反思这堂课的成功和失败之处。作为工具性和人文性兼备的语文学科, 除了教给学生知识, 我们还要注意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引导。另外, 教学观念的运用也很重要, 因为思想观念支配人的行动。我们都明白新课程改革要求以学生为主体, 教师为主导, 训练为主线, 关注学生的活动和可持续发展, 但是,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 我们却常常与先进观念背道而驰:为了赶进度或追求一堂课的完整, 常常置学生于不顾, 老师以教代学, 满堂灌;还有的教师片面追求课堂的热闹, 课件的丰富花哨, 学生活动太多且缺少控制, 放羊式的一堂课下来, 学生收获寥寥。这些都是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误区, 需要我们进行反思和改进, 才会提高课堂的效率。又比如, 通过上课我发现, 高一新生对高中语文学习很不适应, 感觉很吃力, 因为高中文言文又多又难, 初中学生文言文基础较薄弱, 初高中之间缺少过渡衔接, 这就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进入高中后的学习信心和学习状态, 而且初中在语法学习方面本身就很淡化。了解了这种情况后, 我一般采用停上新课的方式, 先给学生补上现代汉语的语法, 包括词语、短语、句子成分及结构等, 文言文的字、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等语法知识, 这些对学生学习文言也很重要, 先补上这些, 磨刀不误砍柴功, 帮学生扫除了学习道路上的障碍, 学生就能满怀信心的走在高中语文学习的路上了。

2.4 运用各种资源培养反思能力

3.《学会合作》语文教学反思 篇三

在高中语文必修三、必修四两本教材中,涵盖了小说、戏剧、古典诗词、散文(现当代及古代)、科技文几大类的阅读材料,还包括了表达写作的训练,可以说教学内容丰富,又与高考考查知识点紧密结合。所以,教学中既要遵循新课程标准对学生进行语文课程目标的训练,又要结合新课标考纲对学生进行必要的知识梳理与检测,这就是比较合乎语文课程与高考需求的总体目标,也是语文教师坚持学习、思索新课程标准和考试大纲所要做到的。

现在的我已经认识到,要想把握好教材、利用好教材,就必须有整体观念,也就是对教材所有教学内容有个清晰的认知:包括单元教学也包括每一篇阅读材料,要明确单元的教学目标和具体篇章的教学目标以及具体篇章的教学思路,这样才能确保一个单元内的阅读材料各有侧重、有能形成整体效果,避免在教学中教学方法单调而造成枯燥乏味,让学生有了教师的引导进而知道该如何阅读欣赏同类体裁的文章,使学生学会学习。这种做法是我从语文教学的实践和观摩学习过程中发现总结出来的。

比如小说教学单元,整体上要明确学会鉴赏人物形象,体会到人物的身份和性格特征,也要注意到人物与情节、环境的联系,进而认识到小说的创作风格。那么,在《林黛玉进贾府》的教学中,我首先预设到小说的诵读环节有难度,进而会造成对人物的活动、语言、外貌等的理解带来障碍,所以我在第一课时主要让学生读通文本,熟悉小说的情节与环境,为鉴赏人物形象做好铺垫。文本中对人物生活的环境、人物的穿着打扮的描写中出现的阅读障碍是极多的,所以我也注意了在课堂中让学生紧紧围绕这两个方面进行自由提问,让全体学生关注到小说《红楼梦》所写到的主要是贵族王府中的环境和人物,所以较多的物件都并非普通百姓人家所拥有的。那么主要的描写对象是王公贵族及其家眷,所以他们的吃与穿、言与行也必然符合这个阶层的档次需求,所以在阅读的过程中要有个整体的认知,这样在精读的过程中对于容易想象认知和较难想象认知的,就能够接受并不再成为阅读的障碍。在这个环节中我也很重视生生之间的互动,也就是学生的问题让学生积极解答,这样学生对文本的重视程度也远要高于教师的预设追问。

在第一课时充分必要的解读基础上,在后面的教学中我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围绕人物的身份、穿戴、言行与情节的发展和社会环境的联系进行人物的鉴赏分析,最后形成一个综合评价,再由零到整,形成对小说中贾府这个特殊环境中的矛盾关系整体认知,引发学生对《红楼梦》的阅读思考以及对作家曹雪芹的探求动力。我觉着这样做是遵循了课程标准所提出的“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角色要重新准确定位”的观念,而且也达到了激发学生阅读、思考、感悟的目标,也兼顾了学生审美意识的训练与培养。

在《老人与海》的教学中,我也有意识地让学生去比较阅读。在《红楼梦》与《祝福》中人物是众多的,情节是在人物的交织中发展推进的,而《老人与海》中人物是比较单一的,情节的发展主要是在人物的内心活动中展开的,由此让学生对现代小说,尤其是外国小说创作中重视心理刻画的风格有个初步的印象,也借机向学生推荐部分重视心理刻画的国内外小说,实现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的延伸,回避了以往只讲教材、课外不再涉猎的狭隘做法。

在这个单元教学结束后,我又选用了往届高考试题中的一篇小小说让学生去阅读:利用课上老师经常关注的人物与情节、环境的联系,去欣赏、评价小小说中的人物,并鼓励学生试着对人物的性格,或是某一处情节刻画进行提问,再形成答案。在基本完成这两个环节后,我再将高考试题中设置的考点以设问形式展示给学生,让他们发现原来考试所考查的也是我们课堂上经常关注的那些要素,对小说的学习兴趣浓厚了,学习的信心也增强了。

在古典诗词与古代散文的教学中,我觉着首先应该重视古诗文的诵读环节,这是学生读通、读懂文本的必要环节,至于阅读中的字词障碍,则有必要让学生重视工具书,重视自学意识与习惯的养成,学会自主学习;还有就是要学会整体感知把握,有了整体认知再去细细推敲,如古典诗词中的意象、炼字、意境,古代散文中的行文线索、人物事迹、说理方式等等;在此基础上再进行知识的梳理、专题小测,也可以进行高考形式的命题小训练,这样也能使得学生对古诗文的考查知识点有更清晰的认识和了解,也便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意去关注各类知识点。

除了阅读教学,还有表达类教学,主要是议论文的写作,对此我的感受是要遵循教材的设计思路,充分调动学生的写作灵感或是写作欲求,灵活调用各类素材,严谨周密地安排行文思路,注意语言表达上的提高技巧。这些训练要点要按照教材每次指导训练的侧重点来落实到位,而且是要注重写作的指导、构思,更重要的是限时写作和评改后的作文修改过程。前边属于认知,后边属于实践,不能只重视理论,而忽视了实践,理论与实践的及时结合才能换来写作教学的实效。

4.《学会合作》教学反思 篇四

听了学生举的例子,我感觉对这两句话无需多讲的,学生完全理解,没有必要举事例。而这样一举例,感觉有点在上思想品德课了。同时,我感觉我们平常的一些教育活动或多或少还是在学生的潜意识中留下印迹的。学生参加比赛,经历了合作,感受到了合作的重要。

红领巾五项常规竞赛,增强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学生明白了只有全班齐心协力做好五项常规工作,才能争夺象征荣誉的流动红旗。而小组争作业完成星是我为了让学生养成及时完成作业的习惯而设置的。以前,我班的学生拖拉作业的现象特别严重。特别是作业本发下去订正后总有几个学生迟迟不来批,甚至有把本子藏起来者。我经常为追本子感到头疼。这学期我设置了小组争夺作业完成星的竞赛。每次作业,课代表对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订正好作业的小组加星,月末进行总结,得星多的小组给与奖励。

5.《学会合作》语文教学反思 篇五

辅导目标

通过活动让学生懂得合作的重要性,初步懂得如何与人合作。

辅导方式

故事欣赏、游戏、讨论交流

活动准备

多媒体课件,玻璃杯、玻璃球、放松音乐

辅导场地:

室内

辅导时间:

一课时

辅导过程

一、故事导入

故事一:

掌声

一次,一位作家在礼堂里完成了他的演说,人们对他的精彩演讲报以热烈的掌声。这时,他被第一排两个人震撼住了。这是两位温文尔雅的绅士。可美中不足的是,他们一人少了左臂,一人少了右臂,但他们却拍得起劲,两人分别用右手和左手合击,竟发出那样和谐而又响亮的掌声。这景象足足让作家呆滞了10分钟。

呆滞10分钟的记录是由( )创造的!

故事二:

“嫦娥一号”卫星

“嫦娥一号”卫星体重2350公斤,它是每一位科技工作人员齐心协力的心血。工程总指挥栾恩杰说,绕月探测工程的卫星、火箭、发射场、探测、地面应用五大系统中,直接参与工程的科研人员约5000人,加上管理人员和相关单位的协作人员,共约10000人。

数字是最具有说服力和震撼力的.。约“10000”人次的共同努力,才使得“嫦娥一号”腾空而起。

学生交流:

(1)请想象一个合适的词填在第一个故事中的括号里。

(2)从第二个故事中数据中,你感受到了什么吗?

师小结:是啊,合作是成功的基石。世界上有许多事情都需要通过和别人合作才能完成的。大到国家的建设,小到我们每一天的生活和学习。

二、活动过程

(一)体验合作的重要性

活动名称:取玻璃球

1.请一位同学走上讲台,让他伸出自己的手,分别谈一下每根手指头的优势。

请其他同学补充谈

2.拿出装有5个玻璃球的玻璃杯。请学生用自己认为最有本事的一个手指把玻璃球从杯子里取出来。每个人只有一次机会。

3.邀请另一个手指与原来那个手指合作,一起把玻璃球全部取出来。

4.用上所有手指把所有玻璃球取出来。

5.学生谈感受!

6.教师小结:从这个活动可以看出,一个人无论多大的才能,他总有无法独立完成事情的时候,可见与人的合作是多么的重要!

(二)懂得如何合作

活动:心有灵犀一点通

1.游戏规则:各小队的每个成员在白纸上各写一个字,依次轮下去,到最后一位队员写完后,要求组成一句完整、明白的句子。

游戏要求:相互不得发出声音和动作提示,多字少字均作违规处理。合作成功的获得一枚“合作星”。

小组成员,每人写两个字,依次轮下去,到最后一位队员写完后,要求组成一句完整、明白的句子。

2.交流:通过这个游戏你发现了合作中我们应该注意些什么?

3.教师小结:是啊,在与他人合作时,我们必须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只有考虑周全,做好长远打算,事情才能做得又快又好,千万不要只顾自己或眼前。

三、总结

这节课,我们通过欣赏故事和活动体验,知道了合作的重要性及合作时要注意的问题。下面请同学们充分发挥你的想像力写一句格言倡导合作。

播放放松音乐

大声说出自己创作的格言

学生交流

四、拓展

请五位同学合作完成一副倡导合作的手抄报,要求图文并茂、布局合理、可读性强!

反思:

1.本堂课趣味性强,学生参与的积极性非常高,对合作的重要性感受也很深刻。分享时学生都能够将自己的真实体验充分表达出来,取得了预期的效果。

6.《学会合作》教后反思 篇六

学 会 合 作 靖江二小 孙国娣【活动目标】 1、认识到生活中与他人合作的重要性。 2、感受合作能让人快乐,能让人成功。 3、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活动重点】 帮助学生认识生活中与他人合作的重要性。【活动难点】 活动中引导学生明白与他人合作需要相互团结,相互帮助,不推卸责任,不埋怨,不指责。【活动方案】 一、 游戏中感受 1师:咱们先来玩一个三条腿走路的游戏,比比谁走得快?(请每组派两位小朋友参加) 2、三条腿走路比赛。 3、讨论:怎么走才走得快? 4、师小结:这就是一种合作,小朋友们,在我们的生活中,学习中,处处需要咱们两人或两人以上的人来共同完成一项任务,这就需要我们学会合作? 揭题。 二、 生活中寻找 1、看他们怎样合作(课件) 动手术:医生与护士,医生与医生之间怎样合作。 运动会:拔河比赛中,同学之间是怎样合作的。 排球场上:运动员怎样合作。 航天事业上:杨利伟成为中国第一太空飞人,仅靠他一个人能成功吗? a、看了这些人的合作,你有什么感受? b、合作是无处不在的,合作能使人成功,能给人带来无比的快乐,只有学会合作才能发挥出集体的力量。 2、师过渡语:刚才我们看了这么多人的合作,其实在我们平时的学习生活中,还有许多碰到的、看到的或体验到的合作经历,看看谁是生活中的有心人,向大家介绍一下当时的情景或合作时的感受好吗? ⑴ 四人小组交流。 ⑵ 指名说。 4、师小结:看来,合作确实无处不在。它能给我们带来快乐,带来成功,让我们更好的发挥出集体的力量。 三、活动中体验 1、我这里有16幅图,要请大家以四人小组为单位来记记,看看在相同的时间里哪个组记住了图,并且要注意,每个小的图画是在哪个位置的不能打乱。 2、出示图片课件,记时比赛。 3、你们是怎么记住这些图的?有没有什么方法?你们觉得记得少的原因是什么? 4、进行第二次比赛(找找方法,怎么样才能记得多) 5、第二次比第一次记得多的原因是什么呢?通过游戏你有什么感受? 6、小结:合作的时候也要讲究方法,并不是几个人凑在一起就是合作,应该有分工,扬长避短,这样才能有效地完成任务。 四、辨析中深化 合作中,我们也常常会产生一些矛盾,当矛盾发生的时候,你会怎么解决,这里有几个同学发生了矛盾需要你来帮忙解决。(课件:值日扣分,学生之间互相推卸责任。) 你觉得这些小朋友做的对么?为什么? 师小结;要想做好一件事,要想发挥出集体的力量,就得互相帮助,不推卸责任,不埋怨,不指责。 五、总结中提升 1、通过今天的这些活动,你有什么感受? 2、师小结:小朋友,在学习生活中我们时时刻刻会碰到合作。如果缺少合作,我们将会遇到很多困难和烦恼,希望小朋友在校内、校外都能主动和他人合作,同时也希望大家记住:相互支持,是合作成功的金钥匙。 3、我要送给大家一首诗歌,请大家把它记在心上。合作要诀合作取胜有法宝,齐心协力最重要;事先商量是首要,讲究方法要记牢;出现矛盾别吵闹,埋怨指责是阻挠;相互谅解是良药,团结合作能登宝。

7.《学会合作》语文教学反思 篇七

一、教师精心备课,选择学生合作学习的内容

小组合作学习,要求教师充分做好备课工作,在授课流程环节,需要教师花费很多的精力与心思完成教学目标的设定,要注意紧紧围绕课本,依据教材内容,精心设计教学流程,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掌握课本知识,另一方面有利于学生挑战自己,促进小组合作教学的开展.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采取小学合作学习的内容,需要教师精心围绕教材设计,培养学生的研究性与发散性思维,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数学知识体系.此外,小组合作学习的内容,不仅要具有足够的趣味性,也必须发挥集体的智慧,帮助学生正确理解教材知识与合作学习的内容.

例如,在引导学习苏教版必修五第三章的不等式时,教师在正式上课之前精心做好了备课工作,设计好相应的教学流程.教师首先引导学生掌握不等式的基本概念,以及不等式的性质.教师选择一些小组合作的典型教学案例,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学习合作.如例1:已知-2≤x+y≤5,1≤x-y≤3,求3x-y的取值范围;例2:求不等式(x-2)(x+3)2≥0的解集.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正确解答出这两道不等式的答案.学生在解题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观察学生的解题思路,从中发现问题,及时引导学生解答问题.

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要帮助学生找准学习的要点,精心选择与他人合作学习的内容,明确课堂学习方向,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同时,教师设置的教学流程,不再是教师一味的灌输,而是由小组探讨发现新知识,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可以收到较好的学习效果.

二、引导学生全面参与到合作学习的活动中

在高中数学课堂中,教师要注意引导每位学生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教师不仅要注意给学生传授相关的数学知识,也要注意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人.因此,在教学中,要善于引导和启发学生,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逐步理解教学中的重、难点,与教师的思想产生共鸣.学生之间的互动性越多,对学生的帮助也就越大.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可以加强对彼此的认识与了解,增强班级学生的情感,提高班级学生的团体协作意识.

例如,教师在引导学习苏教版必修二第二章的空间几何体时,教师首先引导学生认识空间几何体的基本概念,再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生活中常见的空间几何体图形.教师再根据学生的分组情况,引导学生自己亲手制作长方体、正方体等几何体.分别测量出这些几何体的长、宽、高,再引导学生利用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与体积公式,计算出亲手制作的几何体的表面积与体积.学生在小组合作中,每名学生都能有效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尤其是班级中的后进生,也能有效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强化了学生的小组合作能力,使他们从中学到更多的知识,促进小组合作效果的提高.

教师引导学生全面参与到合作中来,有利于加强班级学生的相互交流.学生通过与同伴间的交流合作,相互交换意见,可以有效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认知与推进.学生在探究活动中,可以自主探索得出结论,起到举一反三、化繁为简的目的,这样的教学效果远比教师单纯地传授知识要强.

三、有效培养学生的角色意识和合作习惯

教师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分工.学生在合作学习的活动中,要加强自身的角色意识,明确自身的责任所在.教师要明确班级每位学生的任务,这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同时,教师也要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合作习惯,善于听从他人的意见,虚心学习他人的长处与优势,弥补自身的不足.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养成良好的合作习惯.

例如,在引导学习苏教版必修三第三章的概率时,要引导学生明确自身的任务意识.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把学生按顺序编号,明确每位学生的学习目标以及相关的任务.教师要在小组中选出一名小组长,具体负责相关的学习内容,给学生布置相关的概率讨论题目时,可以先用多媒体在屏幕上显示出来,如袋子中有5个黄球,3个白球,2个红球,从袋子中随机抽取红球的概率是多少?从袋子中抽两个球至少有1个白球的概率是多少?抽取3个球恰好有两个颜色相同的概率是多少?

在引导学生学习合作的过程中,要不断激活学生的自主意识,引导学生充分认识到自己扮演的角色,让他们主动融入群体,发现别人的长处,培养与他人合作的良好习惯.教师给学生布置的习题,要能够引导学生掌握教材知识的重难点,获得更多的知识技能,从而提升小组合作实效.

8.《学会合作》语文教学反思 篇八

[关键词]数学教学 教学质量 反思 学生

我国最早的教育著作《学记》中说:“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从学习方面提出反思在学习活动中的作用。在数学教学活动中,要了解数学的价值,增强数学的应用意识,获得数学的基本思想方法,经历问题解决的过程。在教学中要处理好知识性目标和发展性目标平衡与和谐的整合,在知识获得的过程中促进学生发展,在发展过程中落实知识。这就需要学生对学习进行自我反思。教学活动是师生双边的活动,它是以教材为中心,教师教的活动和学生学的活动的相互作用,使学生获取数学知识、技能和能力,发展学生思维品质,培养创新意识,并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而教育改革中教师是关键,学生是主体。同时,教师能力的提高及学生能力的提高,都是在实践的探究中逐步确立。那么,应从哪些方面实现師生互动的反思模式构建呢?

一、要求做好课堂简要摘记

当前,老师讲学生听已成了教学中最普遍的方法。而要学生对教学的内容进行反思,听是远远不够的。要反思,就要有内容。所以学生就要先进行课堂简要摘记。课堂简要摘记给学生提供了反思的依据。学生也能从课堂简要摘记中更好的体验课堂所学习的内容,学生的学习活动也成了有目标,有策略的主体行为,可促使老师和学生进行探索性,研究性的活动。有利于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获得个人体验,提高个人的创造力,所以课堂简要摘记是学生进行反思的重要环节。

二、指导学生掌握反思的方法

课堂教学是开展反思性学习的主渠道。在课堂教学中有意识的引导学生从多方位、多角度进行反思性的学习。学生的实践反思,可以是对自身的认识进行反思,如对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及课堂中的内容,都可引导学生多问一些为什么?此外,学生的反思还何以是阶段性的。如一节课尾声时,让学生进行一下反思,想想自己这节课都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疑问?当天睡前,反思一下今天自己的感受;或是一周反思一下自己的进步和不足,等等。具体有以下五种方法:

1.在解决问题中反思,掌握方法。解题是学习数学的必经之路,学生解决问题时,往往缺乏对解题过程的反思,没有对解题过程进行提炼和概括,只是为完成任务而解题,导致解题质量不高,效率低下。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整理思维过程,确定解题关键,回顾解题思路,概括解题方法,使解题的过程清晰、思维条理化、精确化和概括化。

2.在集体讨论中反思,形成概念。“活动是感知的源泉,是思维发展的基础”。每个人都以自己的经验为背景来建构对事物的理解,所以认识相对有限。学生通过集体讨论和交流,可以了解同伴的理解,有利于丰富自己的思考方法,反思自己的思考过程,增强迁移能力。概念形成的关键是重视意义建构过程,而不仅仅是单调记忆,所以要注重引导学生通过集体讨论、争辩,来促进个人反思,实现自我创新。

3.在回顾知识获取时反思,提炼思想。在教学活动中,我们教师比较注重创设情境,引导学生通过操作实践、合作探究,主动获取知识。其实,在实际学习过程中,学生总是根据问题的具体情景来决定解题方法,这种方法受具体情景制约的,如果不对它进行提炼、概括,那么它的适用范围就有局限,不易产生迁移。因此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在获取知识后反思学习过程,引导他们在思维策略上回顾总结,分析具体解答中包含的数学基本方法,并对具体的方法进行再加工,从中提炼出应用范围广泛的数学思想。

4.在分析解题方法中反思,体验优势。学生在解题时往往满足于做出题目,而对自己的解题方法的优劣却从来不加评价,作业中经常出现解题过程单一、思路狭窄、解法陈旧、逻辑混乱、叙述冗长、主次不分等不足,这是学生思维过程缺乏灵活性、批判性的表现,也是学生的思维创造性水平不高的表现。因此,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分析解题方法的优劣,优化解题过程,努力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通过这一评价过程,开阔学生的视野,使学生的思维逐渐朝着多开端、灵活、精细和新颖的方向发展,在对问题本质的认识不断深化过程中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以促使学生形成一个系统性强、相互联系的数学认知结构。

5.在寻找错误成因中反思,享受成功。学生在学习基础知识时往往不求甚解、粗心大意,忽视对结论的反思,满足于一知半解,这是造成作业错误的重要原因。结果常常出现不符合实际,数据出错等现象,特别是一些“隐性错误”发生频率更高。因此教师应当结合学生作业中出现的错误,精心设计教学情境,帮助学生从基本概念、基础知识的角度来剖析作业错误的原因,给学生提供一个对基础知识、基本概念重新理解的机会,使学生在纠正作业错误的过程中掌握基础知识,理解基本概念,指导学生自觉地检验结果,培养他们的反思能力。

三、从课后学习情况的反思及作业情况的自我反思中加强反思能力的培养

一节课下来,静心沉思,抽些时间回顾所学的内容,摸索知识之间的一些规律和自己在知识点上有什么发现;解题的诸多误区有无突破;启迪是否得当;训练是否到位,等等。及时记下这些得失,并进行必要的归类与取舍。在作业中也要认真反思,尤其是在批改之后的作业,并要求学生仔细分析自己的对题和错题,写下自己的成功之处和不足之处,还可以写下自己的新思路和自己的创新。

四、帮助学生提高反思效果

9.《学会合作》教学设计 篇九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熟读的基础上练习演讲。

2、能结合课文内容理解“我从你们身上看到了一种可贵的合作精神”的意思,懂得课文所举两个事例的侧重点不同,领悟这两个事例在文章中的作用。

3、理解“只有学会与别人合作,才能取得更大的成功”的道理,养学生团结协作,自我牺牲的精神。

二、课前准备

1、一首交响乐的视频片段;舞蹈《千手观音》的视频;书上的实验的相关材料:小口瓶、七只小球等。

2、掌握生字词,充分通读全文。

三、教学过程

☆谈话导入

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掌握了课文中的生字新词,并且理清了课文的脉络。这节课,我们就深入地来学习课文。

☆学习课文的第一段

1、请大家轻声读读1—3自然段,看看能读懂什么,在你认为重要的语句上做记号。

2、师生交流。

重点交流以下几句:(课件出示)

(1)我们在这个世界上都不是孤立存在的,都要和周围的人发生各种各样的关系。

(2)不论你从事什么职业,也不论你在何时何地,都离不开与别人的合作。(在交流此句时,让学生举文中事例说说,仅此而已吗?你怎么知道?试着让学生补充省略的话:你是教师,你就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你是足球运动员,你就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你是电视电影演员,你就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师:老师请大家把句中的“你”改成“我”,然后自己放声读读。齐读。

师:这几句话表明作者什么观点?(说明生活在世界上,大家都离不开与别人合作。)(板书:合作)除此之外,你还找到哪些重要语句?

重点交流以下几句:(课件出示)

(3)世界上有许多事情,只有通过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合作才能完成。

(4)一个人学会了与别人合作,也就获得了打开成功之门的钥匙。

(5)小合作有小成就,大合作有大成就,不合作就很难有什么成就。

师:可见合作有着重要的意义。(板书:合作的重要意义)你能联系生活实际来谈谈你的理解吗?(这一环节的教学,我主要引导学生找出文中围绕“合作”的主要话题,表明作者观点的句子,抓住句中的关键词语,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领会句子的意思和句子之间的逻辑辩证关系,适时地指导有感情朗读,感受演说词的语言特点。)

☆学习课文的第4自然段。

1、师:既然生活在世界上,大家都离不开与别人合作,那怎样才能卓有成效地合作呢?我们先来欣赏一段交响乐。(播放一段交响乐视频,让学生置身交响乐的美妙旋律之中。)你听到了什么?

2、学生描述听到的优美的音乐:悠扬的乐曲便从乐师的嘴唇边、指缝里倾泻(飞扬)出来,流向天宇,也流进人们的心田。

3、师介绍交响乐:这就是交响乐带给我们的享受!同学们对交响乐了解不多,老师在这向你们做个介绍:交响乐是由上百人用不同的乐器演奏而成。由于交响乐是从西方传了的,所以习惯上把演奏交响乐的乐器叫西洋乐器。西洋乐器可分为拉弦组、木管组、铜管组和打击组,或叫做拉弦乐器、木管乐器、铜管乐器和打击乐器。

拉弦乐器由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和低音提琴组成;

10.《学会合作》教学设计(建德)印 篇十

会 合作

建德市实验小学

林学珍

教学目标:

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体验在集体活动中分工与合作的重要性,知道合作的条件,感受合作成功的快乐,初步具有合作意识和能力。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感受在集体活动中分工与合作的重要性,知道合作成功的条件。

教学过程:

学习活动一:做渡“船”的游戏

讲清要求:老师这儿有一张报纸,我把它铺在地上。这张报纸就是一条小船,报纸外边就是河水。老师请一组同学到前面来,你们要一起站在这条“小船”上,谁也不要落水。游戏后讨论: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揭题:学会合作。学习活动二:交流收集的信息

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列举成功合作的事例,课件展示相关图片录象资料,使学生深深地感受到:合作可以产生超过个人的力量;合作能够帮助我们战胜困难;合作能为集体赢得荣誉。活动三:搭艾菲尔铁塔比赛

学生进行两次分组实践活动:用易拉罐搭塔。赛后,请码得最高组的同学说说自己在比赛中是怎么做的。再请码得最低组的同学说说失败的原因。把两次比赛进行对比,体验合作成功的愉悦。学习活动四:师生唱《合作》歌。学习活动五:看录象,找问题

提建议,介绍出好黑板报的经验。学习活动六:总结,提希望

这堂课你对合作是否有新的认识。教学反思:

一、教育要源于学生生活,又服务于学生。

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必须贴近儿童的生活,反映儿童的需要,让他们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会,二、规则是教学活动的保证。

众所周知:规则是人们做某事时应该人人自觉遵守的规章制度。针对本节课的搭塔活动的开展,我依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活动特点、活动步骤,以及学生在活动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或现象,制定了相关的规则,并暗示每位学生都必须严格遵守。实践证明,由于课前对活动要求设计得周到具体,使课上教学活**而有序,课堂气氛有张有弛,学生不仅在活动中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也表现出对自己行为的约束和对他人的宽容、忍让,致使自己的道德品质与合作能力得到相应的发展。因此我认为,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的同时切勿忽视学生活动规则的制定,因为规则是教学活动顺利进行的保证。

三、充分的沟通、合作和支持。

11.体验合作 感悟合作 学会合作 篇十一

关键词:综合实践活动;合作能力;培养

有人说:一个成功的管理者,首先是一个懂得合作意义的人;一个优秀的员工,必然是一个具有合作能力的人。21世纪是竞争十分激烈的时代,知识的竞争,人才的竞争,无处不在。然而这个时代又是要求广泛合作的时代。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分工的越来越细化,越来越多的工作要求人们通过团队的合作来完成。合作能力显得非常重要,因此,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的培养是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内容。教育者不仅担负着知识传授的任务,还应该培养学生适应社会发展的各种基本技能。

一、综合实践活动在培养学生合作能力中的独特作用

合作能力很难通过讲座或讨论的形式得到培养。它需要通过某种活动,通过人与人的交往过程,通过共同完成任务和对各种结果的经历,以及成果的分享和责任共同承担的关系去培养。综合实践活动是基于学生自身兴趣,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学生自身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这门课程的开展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创造了更多的交流机会。这门课程本身具有的亲历性、跨越学科的综合性以及突破教材课堂的开放性,为合作能力的培养提供了一个有效平台。合作学习是综合实践活动课最基本最普遍的形式,学生经过互助合作达到学习目标,体验合作成功的快乐,自然而然地把自我融入集体当中,树立起合作精神。我国最早的教育文献《学记》中有“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的论点,它充分说明了在学习中合作互动的重要性。我们该如何上好综合实践活动课,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这是每位老师都应思考的问题。“一个苹果交换一个苹果,得到的是一个苹果;而一种思想交换一种思想,得到的却是两种思想”。因此,教师应利用好综合实践活动课,以此为契机,指导学生学会人际交往,开展合作学习,培养合作能力。

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培养学生合作能力的策略

1.创设情境——激发合作,体验合作

国家九年义务教育课程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试行)指出:综合实践活动以活动为主要开展形式,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去,在“做”“考察”“实验”“探究”“设计”“创作”“想象”“反思”“体验”等一系列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发展实践能力、合作能力和创新能力。因此,教师要激发学生的活动兴趣,给予每一个学生自主活动和表现自己的机会,鼓励每一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活动,在活动中让学生体会与人合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激发合作的兴趣。教师应该给学生创设和营造一种活动情境,比如,在学习经济生活有关科学发展观的时候,我展示了本地区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的相关资料和照片,这些情境就在我们学生身边,让学生深刻体会到资源环境状况与人的生活密切相关,于是学生就提出了一个探究课题——“XX县资源调查及经济前景展望”,由于这个课题涉及的面较广,必须要分组合作才能完成。在我的指导下,把这个课题划分为土地资源及使用开发情况、水利资源及开发前景、山林资源及发展远景、能源现状及发展前景、旅游业现状及远景规划、人才状况及发展前景等六个子课题,全班学生分六个小组来完成。这些课题涉及各学科的相关知识,任何一个人都无法独立地完成。在活动中,学生自觉地开始合作,最后每组推荐一人来组成成果汇报小组。从活动中学生体验到:与人合作既能减轻任务又可以共享不同信息,只有与别人团结合作才能够成功。

2.指导分工——优化组合,学会合作

教师必要的引导与组织是有效合作学习的前提。虽然综合实践活动课的主体是学生,但老师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不是弱化教师的作用,相反,对教师的角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转变单纯的知识教授为多方面的技能引导。

在活动中,分工的科学、优化状况直接关系活动的顺利进行和活动的结果,不合理的分工往往会使合作出现以下几种状况:(1)组与组间相比能力差距大,容易挫伤成员的积极性;(2)组内成员间沟通有障碍,使活动中断;(3)成员不明确自己的目标与任务。基于这些情况,在实际操作中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调整。

①优化组间与组内的组合。分组前,了解每一个学生的特点,包括他们的特长、爱好、学习兴趣、学习动机和态度以及现有的认知水平、家庭情况等因素,可以通过填写相关的调查表格来完成。在综合这些因素的基础上,均衡组间的实力。在组内,尽可能使成员的能力、爱好、特长等多样化,为合作提供有效条件。比如,了解有多少学生会电脑,有多少学生写作能力强,多少学生实践能力突出等,分别均衡到各组。既能避免组间差距,又能促进组内合作。

②明确小组合作的目标与具体要求。小组在开展活动时,如果學生不知道要完成哪些学习目标,那么合作往往会流于形式。因此,作为教师应在分工意图的基础上,尽可能地使每项任务都具体到每位成员。我在指导“客家文化宣传”课题时,每位小组10位成员,根据学生能力等状况具体分为以下几方面的工作:网络资料收集、文献资料收集、图片收集、制作展板、资料的整合等。这样既让每个人明白了自己该做什么,又有效地将个人与集体的工作结合了起来。既展示了分工的价值,又体现了合作的意义,增强了全体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③实行组长负责制。综合实践活动往往是一个中长期的活动过程,老师不能始终在场。因此,为了有效地进行小组合作,小组长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选好小组长、培养小组长是非常重要的工作。可以常常给组长们“开小灶”,指导他们按活动主题的要求,制订小组的活动方案;要求组长起带头表率作用,积极带领大家开展活动;指导组长检查组员们的活动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或与指导老师联系;在活动总结交流阶段,让组长集思广益,发挥组内成员的特长,选择小组的汇报内容和形式。有了这些得力的助手,将会使我们的教学工作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3.大胆放手——相信学生,自主合作

当代作家冯骥才在他的《珍珠鸟》一文中有这样一句话:“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这句话同样适用于我们的教育。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要充分相信学生,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解决问题。

我曾参与指导我校知行学社的一个名为“身边的传统文化”的活动,刚开始,我们的几位指导老师很是费心,越俎代庖地策划了几个方案,但都遇到了很多现实问题:时间、经费、场所等。在不断地修改和完善方案的过程中,渐渐发现,学生最了解自己的生活和学生群体的需要,他们的构思往往最具有现实性和可操作性。认识到这一点我们老师学会放手,经过社团学生的努力与合作,他们发动社员,带来家乡的特长作为小奖品,解决了经费问题;聘请了老年大学的热心老人,这些老人既有艺术特长,又想发挥余热,学生的想法正符合了他们的需要,这些老人给我们的学生带来一场传统文化的盛宴,掌声久久未息;还设计小现场客家文化抢答、客家方言小品、客家名人展播、客家山歌连唱等,丰富和创新的活动形式让这次活动在全校范围内深得好评!教师要把空间留给学生,让他们在讨论、设计、活动等各个过程中尽情发挥自己的能力,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团结合作的精神,激发合作能力。

4.多元评价——促进发展,激励合作

恰当、及时、准确的评价是激励学生参与合作的重要因素。一方面,学生在能力素質等各方面存在差异;另一方面,每个小组从活动设计、活动过程到活动成果也是有差异的。因此,必须实现多元化评价模式,既要讲究组与组之间的集体竞争,又要注重小组内个人的成长,让个人获得成功的喜悦。比如,在“资源状况调查”这一活动中,我主要采用了纵横比较评价和分阶段评价。从纵向上来说,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按不同的标准进行评定,注重学生在原有起点上的进步,这种评价一直从活动开始贯穿到活动结束。横向上来说,主要是以集体为单位,评出最佳创意小组、最佳组织小组、最团结小组、成果最多小组等优秀成果。从而增强每个小组成员的集体责任能力和荣誉能力,让每个成员都体会到自己的每一份努力与集体荣誉有关。只有获得了成功的喜悦,得到鼓励和肯定,才有继续前进的动力,从而对下一个学习任务进行合作探究产生兴趣,促使下一阶段的合作学习更加主动有效。

我国现代著名的心理学教授邵瑞珍指出:“合作能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能使能力差的学生学会如何学习,改进学习方法,合作有助于学生发展良好的个性,增强群体凝聚力,形成和谐的教育氛围,在解决新的复杂问题时,学生间的合作显然要胜于个人的努力。”因此,希望每位教师都努力积极探索如何上好综合实践活动这门课程,如何让这门课程在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中发挥独特作用。让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与时俱进,更好地为学生成长服务。

参考文献:

[1]王坦.合作学习的理念与实施[M].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2002(7).

[2]杨宁.合作学习的教师指南[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5(1).

12.《学会合作》语文教学反思 篇十二

关键词:合作学习,策略,应用,注意问题

一、合作学习策略在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合作学习 (Cooperative Learning) 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 系统利用教学支柱因素之间的互动, 促进学生的学习;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 共同达成教学目标。

1. 合理分组是合作学习取得成功的前提

要进行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 首先必须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分组。合作学习一般采用异质分组和以任务为中心组合。在教学中, 教师可以利用现有教材中丰富多样的题材, 以学生感兴趣的话题为载体, 开展任务研究型小组合作学习活动。

2. 有效的合作方式是合作学习取得成功的必要条件

合作学习的组织形式有多种。将合作学习的策略应用于英语文化教学, 教师可针对不同的文化内容采取不同的合作学习方式导入。

2.1. 小组问题讨论式 (Group Discussion)

各小组根据教师给出的或学生提出的话题或问题展开思考和讨论, 各个组员自由发表意见, 经本组记录员记录整理后, 由报告员向全班展示汇报。教师要爱护学生的创新意识, 积极鼓励, 引导学生发言和争论。

2.2. 角色表演式 (Role--play)

学生学习外语的目的是能够在特定的情景中运用外语进行得体的交际, 传递信息, 交流感情。角色扮演让学习者在模拟的社交情景中扮演不同的角色, 获得交际能力, 为以后在真实社会环境中运用外语打下基础。在初中英语课文中许多交际文化项目如打电话、问路、看医生、就餐、购物和中西方文化差异等, 都可以用角色扮演的方法导入。

2.3. 切块拼接式 (Jigsaw)

切块拼接方法是一种进行文化教学、提高交际能力的有效方法。教师将讨论的题目分成几部分, 后将学生分成小组来学习事先就分割成片段的材料。然后各小组中学习同一内容的学生在一起讨论他们学习的那部分内容, 直至掌握。接着学生们分别返回各自的小组, 轮流教他们的组员所学习的那部分内容, 学生要想掌握其他的内容, 唯一的途径就是认真听他们小组成员的讲解。因而他们具有彼此支持的动机并表现出对彼此作业的兴趣。

2.4. 团队游戏竞赛 (Team Games Tournament)

团队游戏竞赛是合作学习中一种常用的方法。它能在课堂上营造一种轻松、友好和合作的气氛。游戏竞赛有多种多样, 为了训练学生在单位时间内的英语表达能力, 提高学生的听力, 课上常用“句子接龙 (Sentence After Sentence) ”游戏竞赛。另外, 为了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和写作能力, 进行“编故事 (Making Up Stories) ”游戏竞赛。最后老师或各组代表在全班宣读每组写的内容, 评出等第奖加以鼓励。

3. 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是合作学习取得成功的保障

评价是课堂教学必不可少的手段, 学生在合作学习之后, 对别人和自己的发现、体会进行反思、评价, 捕捉有用的观点和思想, 找出其中的不足和问题, 使认识深化, 促使他们在宽松、开放的合作评价中正确认识自我, 学会反思, 学会评价。

二、小组合作学习中几个值得注意的问题

1. 要把握好小组合作学习的度。小组合作学习应该用在重点和难点上, 用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应用能力上。合作在数量上不应过多, 时间不宜过长。

2. 在合作学习中, 教师应发挥着创设学习环境和气氛, 维持学习秩序等作用;其次, 教师既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 也是共同合作者;再次, 在活动中, 当学生的言语活动出现严重的错误时, 教师必须指出并作出更正;最后, 教师必须对学生学习的结果进行测评, 必须及时提供反馈和相应的帮助。因此教师在整个合作学习过程中起到“协调、激发、合作、监控、反馈”的作用, 让学生在合作中进步。

3. 合作学习不能代替个体独立思考, 两者应有密切联系。小组合作学习的课堂结构应是:个体独立学习→小组合作学习→全班展示交流→个体得到修正→获得新认识。在合作中进行互相监控, 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

4. 在合作学习过程中, 教师应注意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训练和培养。教师应从言谈举止开始, 对学生反复进行训练, 以达到交际自如的程度。

13.学会感谢 教学反思 篇十三

这次练习一的口语交际是学会感谢。这个题目设立的真的很好。我们面对的孩子,由于是独生子女,在家受到的关注特别多,在学校、在社会人际交往上就缺乏感恩的心,许多关怀和帮助在他们看来本来是理所应当的。这一口语交际给孩子的不仅仅是学会怎样说感谢的话语,如何表达自己感谢的心情。更重要的是在交际中培养学生的懂得感谢,心怀感谢的品质。同时在交际中体会帮助别人的快乐。

开课从我感谢同学们教师节给我的惊喜入手,请学生说说你有想感谢的人吗?为什么感谢他?学生开始说的时候,范围比较狭窄,多是感谢同学借给他文具用品。为开阔学生思维,我们共同读了口语交际的提示。学生此时,思维有所拓展,由身边的同学,引发到父母,再到社会上的各行各业的工作人员。

接着,我们面临的是如何表达感谢的问题?好几个孩子站起来就说:谢谢你借我……或者说:××我感谢你的对我的××。在语言上比较贫乏。如何引导学生用富于激情的话语来表达自己的感谢呢?我想到了《老师,您好!》同样是感谢的话语,这位诗人是用自己的笔,写下激情的诗来表达情感的。我又出示了自己写的小诗《谢谢你,我的学生!》。那么,你们能用自己的笔写下几句诗来感谢你想感谢的人吗?然后请学生随性写上几句,并朗诵给大家听。

在这个环节中,我们再也不是仅仅停留在口语交际的范畴中了,但我想我们的口语交际应该是个大的概念,不单是用嘴说话。于是,我请学生再说说,你们还曾经用过什么方式表达过自己的感谢呢?孩子们热情高涨,有的说:我在母亲节的那天,早早起床,乘汽车到很远的地方,给妈妈买了一个工艺品。有的说:在妇女节的那天,我为妈妈做了一顿饭。有的说……学生骄傲的将自己感谢的故事说给同学听。我想这同样是口语交际。

最后,请学生小组进行情景再现,将说、演、听、看汇为一体。

《我给江主席献花》教学反思

一、在教授本课时,着重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情感。读第十自然段可先启发学生看图想象“我”给江主席献花的情景,然后引导学生抓住这段中“献、踮、吻、依偎”和“望、俯、拥、拍”等动词,反复朗读体会,感受江主席对“我”的爱抚及“我”对江主席的爱戴。教师要指导学生理解“我就像------流遍全身”这个打比方的句子,深切感受香港同胞的欣喜和幸福。

14.学会放手教学反思 篇十四

不久前的一次偶然事件改变了我的想法。

户外活动投球游戏中,子轩不小心把球扔到了树杈上,好多孩子跑来告状,当时我正忙着,就告诉投球的孩子们,一会就替他们取球,先让孩子们玩别的。等我后来去帮孩子们(jy135幼儿教育)取球时,发现树上已没有了球的踪迹。孩子们正在投球,玩得热火朝天。我赶紧走过去问他们,是怎样把球从高高的树上取下来的,有没有受伤的孩子。孩子们争先恐后的告诉我取球过程。子诺告诉我:我们先试着爬树,可树太滑爬不上去;找来了长杆子,可球卡得太结实,长杆子够到了球,但用不上劲,也没能成功。家镇说:“我们搬来了梯子,爬上梯子用小棒把球捅了下来。”仁轩说:“老师我们有办法,我们能行。”说完后孩子们非常开心,就像得了奖杯一样。听了孩子们的话我向他们伸出了大拇指。

15.《学会合作》语文教学反思 篇十五

一、重“合作”轻“自主”

如在教学苏教版第五册《三袋麦子》一文时, 我让学生组成学习小组讨论:“小猪、小牛、小猴谁的做法最好?”布置完后学生开始讨论了, 可当我参与其中时学生的表现令我大吃一惊, 他们很多时候都在互相推诿。你让他先说, 他让她说, 并没有陈述有关学习的内容或见解, 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几分钟过去了, 有的组还没有确定谁来发言, 谁做记录, 没有开展有实质意义上的学习。有的小组一直由学习好的同学唱“独角戏”, 而其他人则无动于衷, 充当看客。

反思:在以往的教学中, 教师更多地关注怎样设计教学过程, 怎样突出教学重难点, 怎样设计板书, 教学设计很大程度上只是教师的一厢情愿而已, 但这对于学生来说, 未必都有用, 在很大程度上忽略了学生的学习过程, 这样的教学必然是低效的。而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学习形式, 也是培养学生合作意识的一种基本途径, 在这个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把自己的思路和别人共享, 而且学生更多地拥有自由组合、分工协作的机会, 拥有评价和讨论他人观点的机会及空间和时间。所以, 教师必须深入思考以下问题:

(一) 如何让学生进行合作, 开展有意义的合作, 教师如何教给学生合作学习的基本方法。例如角色的分配, 根据个人个性、特长等开展合理的分工, 给所有学生都创造平等参与的机会, 等等。

没有经过训练的合作小组是散乱的, 这样的学习肯定是失败的, 最起码对大多数学生是没有效果的。合作学习决不是学生一朝一夕就能掌握的, 需要我们长期不懈的训练。每一个人都需要在无数次反复演练中找到自己合适的位置, 或者说去适应某个角色, 比如进行记录, 代表小组发言, 等等。

(二) 培养学生认真思考、积极发言和虚心听取别人意见的习惯。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是让人人参与学习的全过程, 学得生动活泼, 尝试成功的喜悦。因此, 教师首先要培养学生积极动脑、认真思考、踊跃发言的习惯, 让学生真正参与课堂教学, 主动探究新知的形成过程, 并把自己的探究过程用语言表达出来, 在组内进行交流, 既能发现与自己不同观点的解决问题方式, 又能为学习困难的学生提供帮助, 真正发挥团体的合作精神。在交流时, 还应培养学生认真听取别人意见的习惯, 让学生简要记录别人发言的主要观点, 并与自己的想法进行比较, 告诉学生不认真听取别人意见是一种不礼貌的行为, 逐步培养学生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的习惯。

二、重“形式”轻“探究”

在一次听课中, 初读课文后, 执教老师说:“小组合作, 相互读一读自己喜欢的段落, 并说说你喜欢的原因。”话音刚落, 教室里气氛活跃, 热闹非凡。可静心观察, 有一半的学生没有进入合作学习的状态, 有的学生在读, 有的学生在相互嬉闹, 有的学生在做与学习无关的事, 或为了谁读哪一部分而争论不休。整个活动过程看似热闹, 却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合作、自主、交流、互动。

反思:新课程标准中的合作学习是和探究、自主结合在一起的。合作学习的目的就是把学生中不同的思想进行优化整合, 将个体自主学习的成果转化为全体共有的成果, 发挥学生集体智慧, 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教师在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前应该先思考以下问题:

(一) 合作学习的内容有无价值。合作学习的内容要有一定的探究和讨论价值, 问题要有开放性。一个好的课题本身就会激发学生的合作学习兴趣, 使学生体验到合作的快乐, 形成合作的能力。

(二) 学生对合作学习的内容有无准备。如刚才的案例中, 学生在初读课文后对课文内容并不熟悉, 教师便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来读一读, 并说说喜欢的理由, 显然, 没有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 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在合作学习前, 要先让学生独立思考, 有了初步的想法后再进行探究、交流。以上这个教学环节可以这样安排:先让学生挑自己喜欢的段落读一读, 可以读一遍, 也可以读几遍, 把你的喜爱之情通过朗读充分表现出来, 再想一想你为什么喜欢, 想好后跟同学谈谈。这样, 让学生有了充分的准备, 有时间思考, 提出自己的见解, 更为重要的是为学习困难的学生提供了学习的平台。只有在学生经过独立思考的过程, 有交流的需要时, 展开的合作学习才是有价值的、有成效的。

三、重“主体”轻“主导”

如我在执教《动物的互惠互助》一课时, 通过对课文的朗读, 让学生自由组合成学习小组, 可以以小解说员、小导游的身份来解说喜欢的一对动物的互惠互助的过程, 可以把喜欢的动物的互惠互助过程编成故事来告诉大家, 也可以以表演的形式展现给大家看。学生开始活动了, 场面看似喜人却很混乱, 自由组合后难以组织引导, 效果当然不尽如人意。

这样的小组学习会给学生一个不好的意识, 即乱哄哄、热热闹闹就是小组学习, 使学生形成一个先入为主的错觉, 久而久之, 便养成不良的小组学习行为习惯。另外传递出一些不良信息, 给某些学生创造了说废话、做小动作的机会。真正的学习过程在这里被歪曲了。

反思:教师缺乏适度的引导。在学生合作学习前教师没有作适度的点拨、指导, 在分组学习前, 可以先选择一对动物的互助互惠用表演或者解说的形式先展示给学生看一下, 由扶到放, 让学生先有初步的印象, 再进行分组学习时, 学生可以做到心中有数;学习小组组织不成功。合作小组的建立是相当重要的过程, 而我让学生自由组合后, 就使得一些兴趣相投、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走到了一起, 而一些学习相对困难的学生成了这节课的旁观者, 这部分学生在课堂上不知所措, 引起课堂的混乱。小组合作可以采用异质分组的方式, 将不同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学习兴趣、性别、个性的学生分配在同一组内。小组内的学生应力求均衡, 并相互友爱、坦诚相见、民主平等。

学生的学习过程是我们组织课堂教学的唯一出发点。要最大程度尽最大能力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思考状态及学习方式。某些好看的东西未必实用, 这是生活常理。

著名的教育家T.洛扎克说:“信息, 到处是信息, 惟独没有思考的头脑。”愿教师多思考, 不要被热热闹闹的假象所迷惑, 盲目模仿别人的结果往往是适得其反。只要你静下心来, 走下讲台, 弯下腰和学生近一些, 就可以听到学生的心声, 感受到学生的思想。因此, 教师在实践中必须根据实际需要组织小组学习, 参与到学习中去, 始终监控学习的过程, 引导学习的方式。这样, 教育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将被我们所左右, 学生也将受益。

16.《学会合作》语文教学反思 篇十六

关键词:合作学习;因材施教;合作精神;主动性;创造性

合作学习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以小组为形式,为了共同的学习目标共同学习、互相促进、共同提高的一种学习方式和教学策略。 在合作学习中,只有取得小组的成功,才能获得个人的成功。在探索和尝试的过程中笔者发现,小组合作学习是英语课堂教学中一个很好的教学组织形式。因为它能使班上更多的学生在同一时间内直接参与到活动中去,能提供一种互动的活动方式和营造良好的情感氛围,使学生有更多更好的机会自由地说出他们想说的话,并能更充分地发挥其自身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我在初中英语教学实践中,就小组合作学习作了如下尝试。

【教学片段】

上课铃响了,我迈着轻松地步伐向教室走去,脑海中浮现着昨天晚上我对这节课的构思:这节课的主题是: Seeing a doctor,课型是对话课,主要介绍生病时该怎么办,如何看医生,以及医生如何为你诊断,如何按医嘱服药等。按照以前的教学方法,我一般是教单词、词组,让学生先熟悉词汇,然后结合课文进行了一些问答练习,详细分析、讲解语言点,做做练习等等。然而我昨晚在构思这节课的时候,想到如果把同学们非常熟悉的这个生活情景搬进课堂,定会激起他们强烈的参与意识。

一进教室, 展现在同学们面前的是一张放大的我儿子的照片:我儿子生病了,医生在给他诊断。同学们饶有兴趣地看着,我即时呈现了今天的主题: Seeing a doctor

正好是春天,班里有部分学生正在感冒,有请病假没来上课的,于是我问:Who is not here?“Fu Dongliang is not here.” “What is wrong with him?” “He has a cold.”很容易让人联想到疾病与天气的关系。于是,我从天气入手,引出了今天的主题:What’s the weather like in spring in…?我的话音刚落,一个急性子的同学就站起来回答:It’s warm and rainy. Just like today. 我进一步补充说:Do you like this season? Some students say: Yes.我要求他们给出他们的理由:It is very beautiful because everything begins to grow. The flowers start to come out; because I can go hiking with my parents. Some students say: No. “Because it is easy for us to fall asleep. Sometimes the weather is very hot. Sometimes it is very cold. So we are often ill.

于是顺势一引:If you don’t feel well, what will you do? 这一次同学们都说:We will go to see a doctor.

很轻易的引出了本课的中心内容:生病——看医生——诊断——配药

接着,用多媒体制作的4个画面,一张张展示到电脑上,最后一起以螺旋式地样式呈现在同学们面前。第一张:Tom 卧床,看上去生病了。第二张:母亲带Tom 去医院。第三张:医生检查Tom,量体温,检查喉咙。图片旁同时呈现词组:look over carefully, has a bad cold。第四张:医生给Tom开了一些药,同时呈现关键词:take this medicine 3 times a day, drink more water, have a good rest。然后让同学们两人一组,根据画面的内容进行了简短的小对话。接着我开始向同学们提问,

T:Who can you see in the picture?

S: We can see Tom.

T: What’s wrong with him?

S: He looks ill.

T: Who is that woman?

S: She is Tom’s mother.

T: What will his mother do?

S: His mother will take him to the hospital.

T: (指着医生问)What does he do?

S: He is a doctor.

T: What is he doing now?

S: He is looking over Tom carefully.

T: What does he say?

S: He says Tom has a cold and must drink more water.

T: Does he need any medicine?

S: Yes. Take the medicine 3 times a day and need a good rest.

通过上述画面的展示以及师生问答练习,让学生们熟悉课文内容。

接下来,我把全班分成6人一组,让他们分别扮演医生、护士,病人、病人的朋友或家属。为了鼓励更多同学开口练习,自由对话,我利用多媒体向同学们提供了很多材料,用各种人物来表演各种各样的病态。同学们操练得十分火热。

【教学反思】

合作学习是一种全新的教学观念,其特点是从尊重学生的人格与个性出发,为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创造条件,开展合作学习常常使课堂能够达到一个又一个高潮,令同学们兴奋不已。

(1)同学们身上有着无穷的想像力与创造力,只要我们教师能正确引导,巧妙启发,蕴藏于同学们身上的小火星就会发出耀眼的光芒。

(2)教师要善于挖掘学生的潜能,给学生大胆实践的机会,让他们充分发挥潜能,提高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

(3)在合作学习中,学生思维活跃,勇于表现,在各环节中,展现了自我风采,培养了敢于竞争,大胆创新的精神和团结协作的集体意识。

合作学习促使我深思的也有三点:

(1)合作学习比传统教学有更大的噪音。最好方法是使所有的活动暂时停下来,使全班安静,然后告诉他们要小声说话。

(2)在合作学习前,应让学生有独立思考的空间,如果没有独立思考,没有形成自己的思想与认识,那么,在合作学习中只能是观众与听众。

(3)确保每个学生在小组中有充分交流与表现的机会,切忌流于形式。根据近几年来的实践与探索,我发现,最佳合作时间控制在5-10分钟之间,过多则易使学生产生厌烦,效果不佳。

17.《学会看病》教学反思 篇十七

一、古诗导入,奠定情感

为了更好地把学生很快拉入文本,教学伊始,我就让学生回忆所学古诗《游子吟》,从中领悟母爱的伟大,再深情导入“千百年来,母亲的爱就像这贴身的衣服,给我们温暖,给我们力量。你摔倒了,母亲会―――(生接答)你饿了,母亲会――――(xxx)你生病了,母亲会―――(xxx)”,通过古诗和师生之间的对话,孩子们很快进入情境。为接下来的课堂教学奠定了良好的基调。

二、对比教学,研读探究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学生是学习的主人,特别是阅读课文的教学应着重指导学生把在精读课文中学到的读书方法用于阅读实践。引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学习作者通过人物语言和心理活动等描写来表现人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课文中特殊的母爱方式是本文教学的重难点。为了让学生感受课文中特殊的母爱方式。在教学中,我把重心放在研读探究,体会母爱的教学环节中。我采用对比的教学方式,先提出问题“这是一位什么样的母亲呢?课文中她是怎样评价自己的?”学生找出“我想我一定是世上最狠心的母亲,在孩子看病的时候,不但不帮助他,还给他雪上加霜。”从中提炼出“狠心”二字。我先让学生用不同的符号勾画出描写母亲语言和心理活动中有关“狠心”的句子,然后叫他们多读几遍,体会母亲的感情,并在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写一两句话。接着小组合作交流各自阅读所得。在此基础上,全班交流。接着,我又提出问题“这位母亲真的如他自己所言那么狠心,对自己生病的儿子漠不关心吗?”如何让孩子们理解更深入一些,我紧紧地抓住文中多处描写这位母亲内心活动的句子,反复朗读,形式多样。在边读边悟中,引导孩子们逐步认识到母亲感情变化的过程。

三、想象说话,体会真情

教学中,我设计了一次说话练习,让学生以此体会母亲的真实情感。“一路上,他摇摇晃晃的走着,会不会有危险呢?在拥挤嘈杂的医院里,儿子排在长长的队伍中,他受得了吗?又要挂号、又要交钱,儿子知道怎样做吗?如果你是母亲,这时你最想儿子说什么?”并进行填空练习:等待的时间是漫长的,十分钟过去了,儿子没有回来,母亲想(xxx),心疼痛的收缩成一团;二十分钟过去了,儿子还没有回来,母亲想(xxx),心疼痛的又收缩成一团;三十分钟过去了,儿子仍然没有回来,母亲(xxx),心疼痛的再次收缩成一团。……两个小时过去了,儿子仍然没有回来,

通过说话练习,让学生从中体悟到这不是狠心的母亲,而是一个疼爱孩子、很有责任心的母亲。

四、拓展阅读,多元品味

母亲的爱是多姿多彩的,母亲的爱是广袤深远的,包容是一种爱,狠心也是一种爱。关爱孩子是每个母亲都会做的,但能像这位母亲那样狠心地爱却很少见。教学中,我出示作者毕淑敏的照片,简介作者。推荐孩子们课外阅读《孩子,我为什么打你》,写读后感。

18.学会合作教学设计 篇十八

《让我们学会合作》是小学三年级第一册第二单元“快乐的班集体”中的一个主题,本课是由“合作的重要性”、“合作体验”、“合作在生活、社会的应用”图景组合而成。意在通过体验活动,让学生认识到自己是集体中的一员,不仅要关心集体,参加集体活动、维护集体荣誉,还要对自己承担的任务负责,学会与人交流、合作,分享快乐。因此通过本主题的学习,要让学生体验到集体中与他人合作的重要性,认识合作的条件,培养他们初步的合作意识和能力,同时,也希望他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能把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当中去。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合作成功的条件和合作失败的原因。

(2)知道合作的普遍性和重要性。

2、过程与方法:

(1)在游戏中体验在集体生活中分工与合作的重要性。

(2)小组合作完成小兔子拼图,体验合作成功的喜悦。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具有初步的合作意识和能力。

(2)具有喜欢与同学团结合作,为集体争荣誉的意识。

三、学情分析:

由于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社会生活中合作的范围和现象越来越广泛,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对人才的新的要求,现行的学科教学和德育教育,都非常强调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学生在各门学科的学习中,经常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在中队、大队活动中,经常接触合作的游戏活动。因此,“合作”对学生来说是比较熟悉的,但大多数学生对合作的重要性认识不够,缺乏对合作方法的了解,与人合作的意识和能力比较薄弱。

四、教学重点:

明白分工合作的重要性,认识合作的条件。

教学难点:

具有初步的合作意识和能力,体验活动中的成功喜悦。

五、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录像、课件、合作照片等。

2、学生准备:收集有关合作的资料、橡皮泥、彩纸、剪刀、胶棒等。

六、教学过程:

(一)、播放录像,感知合作重要。

小朋友们好!你们真可爱!很高兴和你们做朋友,我给大家带来了一段非常精彩的录像作为见面礼,希望你们喜欢!

1、播放录像:播放60年大庆一段录像。

2、师旁述:这些都是由解放军集体表演的,中间不能有任何人出现失误,而且要反映迅速。同学们,看了这个精彩的表演,你们有什么想法呢?

师引导到合作,并板书“合作”。

(设计意图:利用课件展示60年大庆的录像,意在让学生知道合作的重要,同时也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调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二)、阅读书本,寻找合作事例。

在集体中,有许多事情需要大家合作完成,让我们翻开课本,看一看,在小组里说一说,集体中哪些事情需要合作?可以说自己亲身经历的,也可以说别人的,可以说成功的合作,也可以说失败的合作,讨论完我们要在全班汇报。

小组汇报,认识合作的重要性和普遍性。

1、生活方面(如和家人一起做饭、一起打扫卫生等)。

2、体育方面(如拔河、接力比赛、运动会上的比赛等)。

3、科技方面(如神州六号发射及返回成功需要很多科技人员的合作)。

4、工作方面(如建房子、消防队员救火、生产车间等)。

5、学校活动方面组(如平时的值日和大清洁、读书等)。

6、民间活动组(如划龙舟、舞狮等)。

例如:(校运会中的同心协力比赛、短跑接力赛、做值日大扫除、出黑板报、争取流动红旗、合唱、集体朗诵表演、拔河比赛、合作手工作品、同学表演快板也需要合作,武术队的表演也需要合作,除了表演需要合作,还有医生做手术也需要合作,划龙舟也需要队员的团结合作……)

小结:看来合作是多么的重要,那么怎样才能学会合作呢?(板书:让我们学会)大家一起读课题,让我们学会合作,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根据课前搜集到的资料分小组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讨论、交流,这里主要是培养学生搜集资料的能力,随后也让学生谈谈不同的感受,然后通过观看图片让学生说图中怎样进行合作,再让学生说说自己身边有关的合作经历,然后探讨合作的作用。把板书巧妙地补充完整,同时又说出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三)、参与实践,体验感知合作。

游戏(合作捏大熊猫)

1、体验活动一:“在集体生活中,合作是十分重要的事情。今天,我们要能过一项活动来了解和学习合作。这个活动就是捏熊猫,每个小组合作捏一个,每个同学捏其中的一个部分。”此时教师不做更详细的的提示和要求,将学生分组,把材料分发给各个小组。(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捏熊猫。)

2、全班讨论。待各组完成之后,各组交上自己的作品,全班一起欣赏。

(设计意图:此环节旨在让学生在活动中,明白了集体的活动需要合理的分工、相互配合,才能把事情做好的道理,为学会真正的合作——“第二次捏熊猫”奠定了基础。)

3、体验活动二:再次分发材料,请学生按照原来的小组及其分工,重新捏一次熊猫,提醒学生想一想,怎样才能避免上次所犯的错误。

4、让各组学生分别将第一、二次所捏的熊猫进行对比。

5、探究活动:各组上交第二次作品,共同欣赏,教师引导讨论。“第二次捏得都要比第二次好得多。为什么?看来,合作是一件挺有学问的事情。同样的小组,同样是捏熊猫,为什么第二次合作的结果要比第一次成功?合作成功的条件是什么?合作失败的原因又是什么?同学们刚刚进行了两次合作,可以根据自己的体验讨论一下这些问题。”

6、成功的条件不成功的原因

7、总结:“合作是集体生活中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同学们在集体中有过许多合作的经历,有时很成功,有时不太成功,甚至失败。

19.《学会合作》语文教学反思 篇十九

一、英语教学中运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几个阶段

1. 在“呈现 (Presentation) ”环节后

新内容介绍完后, 常常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对所学内容记忆不深, 理解模糊。因此, 教师趁热打铁, 及时转入“Drill”这一环节, 组织学生进行操练, 帮助学生熟悉新的语言项目的书面形式和口头形式。这时穿插“air work” (两人一组的对练) , 让学生通过观察实物、图片、直观教具、幻灯等, 直接以快频率的方式一对一对地、一问一答地进行下去。此时的操练, 难度一般不大, 以机械性练习为主。学生通过听觉、视觉、口头表达等形式, 就能很快地掌握新的语言项目。这种大密度、高频率、快节奏的教学活动, 使学生在紧张热闹的气氛中兴趣倍增, 学习主动性得到充分的尊重与发挥。

2. 在“练习 (Practice) ”阶段

有组织地操练完毕以后, 教师还应给学生一定时间的自由练习, 让学生自由地运用新的语言知识去交际, 加深对新的语言项目的理解, 巩固新的语言习惯, 为实际运用做好准备。这时可组织学生用几分钟的时间, 通过看图或实物进行问答、模仿或替换对话、表演课文等, 进行两人一组或三四人一组的全班同时练习。由于此时的练习内容有了一定的难度, 学生在问答时有较大的选择余地, 这也给部分学生带来了困难。因此, 教师要在教室里四处走动, 一方面起督促作用, 另一方面监听学生在练习中的错误, 为学生解决疑难问题, 并有目的地帮助一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进行练习。当练习结束时, 抽几对或组当堂表演, 不仅可以从中了解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掌握程度, 而且还能发现许多问题, 从而对自己的教学做到心中有数, 有的放矢。

3. 在“产出 (Production) ”阶段

让学生在各种模拟的日常生活背景中运用所学知识, 解决实际问题, 体现语言的各种功能就是这个阶段的目的。在这个阶段,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作答, 有充分发挥、创造的机会和余地。这里可以采用小组练习的方式, 如以真实姓名进行话题扮演、会谈、游戏、补充想象性结尾等。教师可以提醒学生结合全文的语言形式来表达, 同时注意具体场合和人物特定的身份特征。随着课堂语言实践量的增加, 学生就能获得充分的语言实践机会, 为获得“为交际运用英语”的能力奠定扎实的基础。

二、如何有效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

由于操作不当, 合作学习往往流于形式, 甚至成为课堂上的装饰。如何才能有效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呢?

1. 合理构建学习小组

教师要全面了解学生的性格、学业成绩、能力和背景差异, 结合性别、兴趣爱好, 将全班学生互相搭配成若干异质学习小组 (以4~6人为宜) , 努力做到优势互补, 共同合作。并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定期进行人员调整, 以保证小组间学生竞争的活力, 增强小组内学生合作的凝聚力。

2. 注意协调组员关系

由于学生年龄小, 且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 自我约束意识弱, 在合作中难免会发生矛盾, 出现争执, 浪费了大家的时间和精力。长此以往, 性格内向、学习基础差的学困生逐渐在这种“争执”中“败北”, 被排挤于小组活动之外, 成为旁观者。针对这种情况, 教师要充分发挥引导者的作用, 重点指导学困生的学习, 了解他们的学习思维状况, 鼓励他们积极参与, 大胆发言, 并在组内安排他们优先发言, 让学困生先说出最容易想的解题策略, 使他们体验成功的快乐。同时引导优等生学会倾听别人的意见, 学会尊重他人, 学会与人和谐相处。

3. 科学评价学生表现

20.关于合作学习的教学设计与反思 篇二十

1 小组合作教学存在的问题

1.1 分组简单机械

在目前初一思品课教学中,最常见的小组是按座位前后自然分成四人小组,座位的编排往往又是按学生的高矮次序和男女生搭配而成的。这样分组虽然开展小组活动简便易行,但人员搭配不合理,不利于让不同特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优化组合、优势互补、相互促进。

1.2 讨论流于形式

讨论流于形式是目前小组合作教学较为严重的问题。表现在:

(1)讨论变成“闲聊”。当教师提出一个问题后,5-6个学生就围坐在一起讨论,往往满教室都是嗡嗡声,每个人都在张嘴,但讨论内容很多与问题无关。

(2)讨论过于频繁。现在有些公开课讨论次数频繁,失去起小组讨论应有的功能。如某老师在上初一思品课《匿名世界的游戏规则》这一教学内容时,整堂课从网络交往的特点,网络中有没有真正的自由,网络交往有什么危害,在网络中我们应该如何做等问题都组织讨论,整堂课在讨论中开始,在讨论中结束。全课共运用了5次小组讨论法,看起来整堂课是热热闹闹,但学生参与的兴趣在不断降低,效果大打折扣。

(3)问题设计过滥。有的问题含有深入探索的内容少;有的问题设置还缺乏主客观条件;有的问题讨论不是在学生产生困惑的最佳时机进行,并充塞整堂课教学,课堂讨论热热闹闹摆摆样子走过场,使思品课教学失去了人文教育的实效性。

1.3 教师缺乏理性点拨

如某老师在教学《自我保护》这一内容时,让学生讨论“怎样应对危险情况”,小组讨论二、三分钟后,让学生个人发言了事。小组合作教学在这里成了活跃课堂气氛的辅助手段,成了作秀的表演,并不体现真正意义上合作学习。

1.4 学生参与不均

凡是听过公开课的老师多少都会有这样的发现:在小组活动中好学生发言的机会多,代表小组回答的现象多。这是因为教师对小组的指导和监督不够,小组成员间的分工不明确。教师只关注小组的学习结果,不关注学习过程和个人的学习情况,这是主要原因 ;另外一部分原因是小组长没有管理好小组活动,开小差的学生缺乏个人责任感等。

针对以上出现问题,我设计了一些对策,并在自己的教学中进行了实践。

2 优化小组合作教学的对策

2.1 构建结构合理的小组

为避免小组合作讨论教学走过场,装门面的情况出现,让它不流于形式,在组建合作小组时,我的小组人数固定为4人一组,小组成员由文化基础、智力水平、能力倾向、性别、兴趣、爱好等有差异的优秀生、中等生、学困生组成。

2.2 精心设问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组合作教学是通过教师设计教学问题来引发学生主动参与讨论,激发学生自己探索,形成自己的观点。问题是开展小组讨论的中心,合作讨论要始终围绕着问题进行。初一思品课教学采用小组合作教学时,讨论的题目要符合初一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和教学目标的要求,应是教学中的重难点和值得讨论的问题,要紧密联系学生关心的社会热点,焦点问题,要尽可能采用发生在学生身边的,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些实际问题或现实生活问题。比如在教学《秩序来自规则》时,我就根据教材和学生情况,让学生讨论交通规则对我们的影响,学生对此非常熟悉,而这些又跟自己密切相关,讨论非常热烈,很快达成共识。

2.3 营造氛围民主安全

教师在备课时要备学生,要把学情放在首位,要充分了解每一个学生原有的知识、能力基础,知道他们能够充当某一方面的角色;“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一切为了学生”应是思品课教学的基本出发点,让大多数的学生参与课堂教学之中,尤其是必须让班上学习最有困难的与基础最好的学生都参与,发挥集体合作讨论功能。同时要注意学生回答差强人意或者与答案大相径庭时,此时教师要正确对待,不能凶神恶煞式的呵斥或冷嘲热讽,特别是对学困生,要肯定他们回答问题的勇气和积极性,要让学生走出思维压抑状态,诱发学生敢于质疑,探索的欲望。

上一篇:思念的句子关于爱情古诗下一篇:成考专升本大学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