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春水利建设动态情况汇总

2025-02-01

冬春水利建设动态情况汇总(精选3篇)

1.冬春水利建设动态情况汇总 篇一

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检查情况汇报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市相关会议精神,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按照《关于做好2012年市委常委带队督查有关工作的通知》(江委办字„2012‟88号)文件要求,对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落实情况进行了检查,现将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第三督查组于7月3日至5日通过听取汇报、查阅资料、走访座谈等形式,对财政局、公安局、财政局等13个单位进行了检查。从检查总体情况来看,13个单位廉政风险防控工作落实较好,资料较齐全;党政“一把手”切实履行“一岗双责”,亲自部署,亲自主持召开党风廉政建设专题会议,传达学习上级指示精神,研究部署党风廉政建设工作;部分单位主动参加警示教育,开展党员纯洁性教育活动。

二、主要做法及成效

(一)领导重视,保障有力。所查单位党政“一把手”重视党风廉政建设落实情况。调整充实了党风廉政建设领导小组,部分单位组建了反腐败工作领导小组。党政班子分工明确,责任到人,措施有力,把党风廉政建设和经济建设等-1-

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同部署、同落实、同检查、同考核。环保局、财政局、水务局、发改局等单位对重大项目建设进行风险评估,并实行招投标制度,多举措确保项目建设安全。县教育等单位积极开展警示教育,配合县纪委查处中小学私设小金库行为。

(二)明确责任,层层落实。部分单位结合与县委、县政府签订的《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责任书》,根据《江口县关于2012年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实施意见》文件精神,印发了2012年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实施方案,研究制定了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将任务细化分解到了各股室,层层签订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同时,明确分管领导,将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落实到基层单位,责任到人,形成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良好格局。

(三)完善制度,疏堵结合。部分所查单位结合各自实际建章立制,为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的深入开展提供了制度保证。特别是针对廉政风险排查出的问题,建立健全相关制度。民政局出台《政务公开实施方案》、《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方案》、规范公务接待、公务用车管理、财务管理等规章制度。所查单位出台“三重一大”相关制度即《重大决策集体研究制度》、《重要岗位干部任免制度》、《重大项目

投资制度》、《大额资金实用制度》等。教育局全面落实“收支两条线”规定,今年全部完成“校财局管”制度。

(四)扎实开展信访维稳工作。所查单位认真开展全国两会和省十一届党代会信访维稳工作,在中央、省、市开展重大活动中做到了“一降两为零”。部分单位在开展支部联建活动中对联建村的信访、维稳、矛盾纠纷进行了排查,建立了工作台账。县公安局等部门针对群众反映的歌舞厅影响群众正常休息、盗窃案件、“三强”等活动进行查处,维护了政府的形象。同时,提升了群众满意度,获得了群众的认可。

二、存在问题

从检查的情况看,在贯彻落实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中,也存在一些有待加强和改进的问题。

(一)个别部门把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简单的理解为廉政风险防范这一点,开展活动和资料准备上不够全面。

(二)个别部门领导认识不到位。工作上存在一手硬,一手软的现象,动作不大,措施不硬,效果不明显。

(三)资料不全面、欠规范。部分单位的工作亮点很多,但没有通过文字材料体现出来。

2.冬春水利建设动态情况汇总 篇二

近年来, 随着生猪生产的快速发展, 我县生猪腹泻病的发生也越来越严重, 呈现出发病率高、传播速度快、发病范围广、发病哺乳仔猪死亡率高为主要特征的严重腹泻, 并且在猪场内连续多批次发生, 给全县生猪生产造成了巨大的损失。据笔者对县内金石桥、七江、六都寨、荷香桥、石门、山界、三阁司、桃洪镇、雨山、周旺、滩头等乡镇30个常年存栏母猪30头、商品猪300头以上的规模养殖场的调查, 2011年12月至2012年3月全县生猪腹泻发生及流行情况如表1。

据表1统计表明:30个规模猪场共有存栏猪19 609头, 其中有母猪1 457头, 商品猪13 029头, 哺乳仔猪5 123头;腹泻发病猪16 312头, 母猪1 165头, 商品猪10 648头, 哺乳仔猪4 499头, 因腹泻死亡母猪0头, 死亡商品猪3 235头, 死亡哺乳仔猪3 172头, 猪场腹泻发病率达83.2%, 母猪发病率为80%、商品猪发病率达81.7%, 哺乳仔猪发病率达87.8%;母猪病死率为0, 商品猪病死率30.4%, 哺乳仔猪病死率70.5%。其中, 山界6个猪场5个发病;雨山镇一个养殖场死亡仔猪420头;三阁司一个养殖小区8个养殖户无一幸免, 每户有10窝、100头以上仔猪因腹泻死亡, 每个场的损失都在4万元以上。预计全县因腹泻死亡仔猪在5万头以上, 造成直接经济损失2 000万元以上, 腹泻病的发生致使全县大部分猪场的存栏严重不足。以上数据表明:生猪腹泻已成为制约生猪生产发展的重大问题, 成为动物防疫工作新的重点。

2 腹泻的临床表现

2.1 临床症状

根据笔者对30个规模猪场的调查和所走访的5个猪场发现, 腹泻的临床表现较为复杂, 大致分为三种情况:

2.1.1 全场腹泻

从母猪到仔猪、保育猪、育肥猪同时整场发病, 首先是母猪呕吐, 随后水样腹泻或第2天腹泻, 粪便恶臭, 有的甚至大便失禁, 育肥猪的腹泻症状与母猪相差不多, 发病轻一点的3~5天, 即会自愈。保育猪发病排灰色、水样稀粪, 扎堆, 后期体温下降, 精神沉郁, 如果停电或保温措施跟不上, 会出现脱水、酸中毒死亡。哺乳仔猪更为严重, 母猪腹泻后, 哺乳仔猪都会腹泻, 排黄白色、乳白色、黄绿色水样稀便, 也有猪场反映有呕吐, 死亡率可达100%。该病发病急, 来势快, 我县大部分猪场每年都会发生一至两次, 发病的季节主要在秋末冬初, 夏季天气变化快的时候也有发生, 该病的发生不仅仔猪死亡率高, 对存活猪的料重比和出栏时间影响很大。

2.1.2 仔猪出生1~3天后发生腹泻

这类腹泻死亡率高。有的是仔猪出生当天就发生腹泻, 母猪不表现症状, 保育猪、育肥猪不发生腹泻, 仔猪很快脱水, 眼球内陷, 肛门失禁, 粪便流到大腿内侧, 并使内侧皮肤发红、溃烂;有的出生后3日内开始腹泻, 以黄色糊状、白色稀便为主, 气味腥臭, 精神不佳, 有轻度结膜炎, 严重的吃奶较少, 消瘦, 被毛焦乱, 检查小猪腹下乳头呈青灰色, 皮下有青紫色出血点, 几小时后昏迷, 1~2天内可全窝死亡;有的仔猪产下来后尖叫, 站立不稳, 颈背部、腿部肌肉不自主颤抖, 吃奶困难, 有的猪慢慢消瘦死亡。养猪户对该病措手无策, 虽死亡率高, 但发病率不高。

2.1.3 断奶仔猪腹泻

这种情况在我县较为普遍, 由养殖水平的高低决定该病的发展, 栏舍保温条件和设施设备对该病有很重要的关系, 该病严重影响猪的生产性能, 延迟出栏时间。

2.2 流行特点

第一种情况有明显的流行季节, 一般是寒冷的冬季或早春发生, 可通过猪的排泻物或污染排泻物的工具、物品、人员, 在短时间内造成流行。第二种情况没有明显的流行季节。第三种情况在寒冷的冬天容易发生, 温暖的环境发病较轻且容易恢复。

2.3 剖检变化

大中猪主要病理变化为胃部、肠部炎症及脱水。哺乳仔猪脱水严重, 伴有呕吐, 胃黏膜充血出血, 小肠肠壁变薄, 肠内充满黄色液体, 肠淋巴结水肿, 有时肾脏表面有小出血点, 显微镜下观察可见肠绒毛萎缩脱落。

3 防治方法及效果

3.1 治疗方法

治疗一般采取补糖和盐, 纠正酸碱平衡, 抗菌抗病毒, 收敛止泻。有的猪场用干扰素、卵黄抗体注射。

3.2 治疗效果

药物治疗效果一般不理想, 用抗生素无效, 抗病毒药物 (免疫肽、干扰肽母猪产前一周注射, 仔猪注射2~3次) 有一定效果, 出生后1~3日龄腹泻的仔猪及母仔同时出现腹泻的, 死亡率达90%以上。

4 腹泻的原因

根据调查, 我县生猪腹泻是多因素造成的。引起腹泻的原因主要包括病原性因素及环境性因素两个方面, 其中细菌和病毒等病原体感染是最主要的病原性因素;此外, 长期低温和阴雨天气是重要的环境诱发因素;饲养管理不当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4.1 病原性因素

调查表明, 病原性因素是这次腹泻的最主要的原因, 其中病毒性腹泻占80%以上。全场腹泻主要由猪传染性胃肠炎、猪流行性腹泻引起;出生后1~3日龄出现的高死亡率的仔猪腹泻有的认为是新病毒引起, 有的认为由繁殖障碍型猪瘟和伪狂犬病引起, 有的认为由霉菌引起;细菌性因素中的仔猪黄、白痢, 仔猪付伤寒及寄生虫病引起的腹泻也不可忽视。

4.2 环境性因素

环境因素是本次腹泻最重要的诱因。在去冬今春 (2011年12月至2012年3月) 这段时间, 我县长期处于低温阴雨天气, 平均气温2~6℃, 最低0℃。由于我县大部分猪场猪舍建筑是简单半封闭式结构, 屋顶、墙壁等外围结构和地面的保温性能差;仔猪的采暖保温, 一般猪场只在产仔栏内仔猪躺卧区上方使用电热辐射器进行采暖;条件较好的采取上部辐射加热, 另外加一个保温箱采暖。垫料一般是水泥地面, 保温效果差。保温工作普遍很难达到仔猪的生理需要。加上仔猪体温调节的机能不健全, 对寒冷的抵抗力差, 最容易引起腹泻病的发生。

4.3 营养和饲养管理不当

营养和饲养管理不当是断奶后仔猪腹泻的重要原因。很多猪场不注意或者不懂断奶仔猪的饲养, 过不好仔猪断奶关, 致使断奶仔猪腹泻发生十分严重。

5 防制对策

根据腹泻的原因, 防制冬春季腹泻的重点是加强饲养管理、做好冬春季仔猪的防寒保暖工作, 控制好流行性腹泻和传染性胃肠炎等的发生流行。

5.1 切实做好防寒保暖工作

猪的生理特点是怕冷和怕热, 而仔猪最怕的是冷的刺激。《北京六马标准养猪模式》有一句话:“谁把握住了猪场的温度, 谁就把握了猪群”, 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调查中笔者也发现:凡是仔猪防寒保暖工作做得好的猪场, 腹泻就轻或不发生腹泻, 仔猪的成活率也大大提高。在所调查的30个猪场中, 滩头镇的刘家猪场存栏560多头猪, 仅死亡11头仔猪, 主要原因是产仔舍和保育舍进行了吊顶保温、安装了热风采暖系统;七江乡王家猪场存栏1 210多头, 只死了十几个仔猪, 主要由于保温工作到位, 有保温箱采暖, 上部辐射加热, 垫料全部用木板。

为抓好冬季生猪防寒保暖工作, 降低腹泻发病率, 减少腹泻带来的经济损失, 在今后的工作中, 必须落实“加大两个投入、抓好三个环节”。

5.1.1 加大两个投入

(1) 养殖场业主要树立防寒保暖意识, 加大资金投入, 加强保温设施建设; (2) 政府要加强政策引导, 加大财政投入力度, 在实施国家生猪调出大县奖励项目和生猪标准化规模场建设项目中把防寒保暖做为项目实施的重点来抓。

5.1.2 抓好三个环节

(1) 切实抓好猪舍内大环境的集中采暖保温工作。要在猪舍设计建造时, 通过提高屋顶、墙壁等外围结构和地面的保温性能, 结合集中式热水采暖系统或热风采暖系统来实现采暖保温。 (2) 切实抓好仔猪躺卧区小气候环境控制。大力推广保温箱内上有电热辐射器供暖、下有电热地板或电加热板的全方位采暖方式进行采暖。 (3) 注意选用导热性能差、保温效果好的垫料。垫料对仔猪保温的影响是最大的, 也是最易被忽视的。实验证明:在同样的空气温度时, 仔猪躺在木板上时的有效温度比躺在水泥地面时的有效温度要高5℃, 比躺在湿的水泥地面的有效温度要高10℃。所以, 有条件的猪场可以把水泥地面换成更保温的木板垫料。只有防寒保暖工作做好了、做到位了, 生猪腹泻才能有效防止, 生猪生产才能健康发展。

5.2 加强饲养管理

5.2.1 做到科学饲养母猪。

预防仔猪腹泻得从母猪开始, 因为母猪的体质健康、母猪奶水的质和量对仔猪的健康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母猪有炎症、奶水差, 喂量不足, 炎症因子多, 母源抗体水平低, 都可以引起仔猪腹泻, 而且母源性原因引起的仔猪腹泻比例在规模化猪场呈现越来越大的趋势, 养殖户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5.2.2 加强断奶仔猪的营养

适时调整断奶仔猪的饲料与营养, 减少断奶仔猪的腹泻发生。主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 尽早让仔猪吃上初乳。初乳中富含营养、抗体等尽早吃初乳可增强仔猪对疾病的抵抗力。

(2) 及时补铁、增强仔猪体质。出生后1~3天内注射牲血素、右旋糖酐铁等, 以防止缺铁性贫血的发生。

(3) 注意提早补料、锻炼哺乳仔猪胃肠。一般宜7日龄开始补料。

(4) 注意仔猪断奶前3~5天减少母猪的喂量, 以减少母猪的排乳量, 减轻仔猪胃肠负担。

(5) 断奶仔猪饲喂宜采用“少量多餐、逐渐增加”的方式。由于仔猪贪吃, 胃肠如果长期处于饱和状态、负担重、无空闲休整时间, 对胃肠消化不利, 易出现消化不良。

(6) 注意防止饲料霉变。要做好饲料的贮存, 尤其是夏季要注意防潮、防霉变。发现饲料霉变严禁使用。

5.3 搞好免疫预防

加强基础免疫对于预防腹泻意义重大。在基础免疫中母猪要按免疫程序重点做好口蹄疫、猪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链球菌、伪狂犬病及猪流行性腹泻、猪传染性胃肠炎、猪轮状病毒等疫苗, 仔猪按免疫程序接种病毒性腹泻疫苗, 口蹄疫、猪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链球菌疫苗。调查发现:有效做好流行性腹泻与传染性胃肠炎的免疫, 对腹泻有较好保护作用。

同时, 有效做好口蹄疫的免疫对防止腹泻的发生效果明显。口蹄疫的免疫要注意:一是加大免疫剂量, 母猪免疫4~6头份, 仔猪免疫2~3头份。二是可加强免疫一次, 提高抗体水平。

5.4 坚持自繁自养, 全进全出, 严格执行隔离、消毒制度

外购仔猪带来疫情风险大, 卖肥猪时装车工人把病传入的例子多, 有很多猪场因消毒不严外购猪回来后第2天或卖肥猪后第2天猪场发生腹泻或其他发病现象, 因此, 猪场一定坚持自繁自养, 全进全出, 严格执行隔离、消毒制度。

5.5 腹泻的防治

腹泻导致死亡的原因主要是脱水和酸中毒, 因此发生腹泻的猪应注意补糖、水、电解质并适量加小苏打水。在临床中对腹泻仔猪补充水和电解质越早则仔猪的成活率越高。由于此病是急性、大面积爆发的高接触性传染病, 所以一旦发病应全群投药。此外, 在腹泻的治疗过程中, 坚持母仔同时用药、同步治疗是取得疗效的关键。

5.5.1 做好病毒性全场腹泻的防治

目前还没有对病毒有效的抗生素。控制病毒性全场腹泻的主要措施如下: (1) 对保育猪、哺乳仔猪妊娠母猪用干扰素+杨树花注射液或猪转移因子+杨树花注射液肌注, 疗效较好。 (2) 利用鸡新城疫I系疫苗作为干扰素诱导剂, 刺激机体产生干扰素来控制病毒性腹泻也有较好效果; (3) 中药治疗:带仔母猪用“槐花散”产前7天开始煎水拌料, 配方为:地榆、槐花、侧柏叶、黑芥穗、枳壳、苦参各60g炒燥研细。仔猪用此方煎水每天3次, 每次10mL, 效果较好。腹泻期间注意保温, 饲料减半或每天只喂一餐。

5.5.2 做好仔猪出生后1~3天发生的腹泻防治

发病猪场, 首先对仔猪用干扰素+杨树花注射液肌注, 同时4头份猪瘟疫苗紧急接种, 母猪料添加菇博士, 小猪用肽灵、菇博士添加以增强免疫力。笔者在桃洪镇陈家猪场曾经成功治好了几窝小猪。

5.5.3 做好断奶仔猪腹泻的防治

断奶仔猪腹泻防治方法是减少喂量, 减轻胃肠负担, 同时给予助消化药如胃蛋白酶、乳酶生、干酵母等。此外在临床上为了减轻腹泻症状可酌情选用抗胆碱药以抑制胃肠蠕动, 如硫酸阿托品、654-2等临床效果较好。

对于仔猪黄白痢的治疗, 可应用抗菌素, 如硫酸新霉素+东莨菪碱混合口服, 效果较好, 另外, 可用庆大霉素, 多粘菌素B、环丙沙星, 诺氟沙星等等, 同时使用收敛药物, 如:鞣酸蛋白, 对严重下痢者还应辅以阿托品。

6 讨论

目前关于仔猪腹泻的讨论很多, 有的认为仔猪腹泻的流行日益严重、多批次发生、周龄内哺乳仔猪死亡率高是有新病毒的出现, 有的认为与饲料霉变有关, 还有的认为与口蹄疫相关联等。

6.1 关于新病毒说

有部分院校和专家指出此次腹泻可能与博卡病毒 (Bocavirus) 的感染有关, 据哈尔滨兽研所冯力研究员针对我国11个省市、28家猪场的148份猪腹泻样品进行病毒检测分析认为, 目前造成冬季仔猪腹泻的病原仍然与PEDV (猪流行性腹泻) 、TGEV (猪传染性胃肠炎) 和PRV (猪轮状病毒) 有关, 并且仔猪腹泻病的主要病原仍为PEDV, 其次为TGEV。样品检测分析并没有分离到博卡病毒。

6.2 关于饲料霉变的“底色病”之说

笔者认为很难成立。因为发生于本县的绝大多数猪场的腹泻随着气候条件改变和气温升高而好转。同时, 饲料霉变最为严重的季节应该不会在冬春最寒冷的季节, 所以饲料霉变所引发的腹泻也应该不会在冬春大范围发生。

6.3 关于腹泻与口蹄疫常伴发似乎有一定关联之说

因为口蹄疫发生必然导致仔猪的体质下降, 抵抗力差, 所以, 口蹄疫与腹泻相伴发生似在情理之中。

6.4 与其他疾病的联系

关于仔猪腹泻是否由新型病毒引起或者因为猪传染性胃肠炎、流行性腹泻、轮状病毒其中某个病毒的毒力增强或变异, 这个很难确定, 建议政府及动物防疫机构要引起高度重视, 组织科研力量, 开展研究攻关, 查找原因, 研究解决办法。如果出现新型病毒或者病毒变异, 要尽快研制疫苗, 开展防制工作。

摘要:近年来, 隆回县绝大多数养殖户都遇到冬春季猪腹泻的问题, 10日龄以内的仔猪发生病毒性腹泻死亡率非常高, 甚至达到100%, 致使当地很多养殖户存栏严重不足, 给养猪生产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文章通过对隆回生猪腹泻的发生情况的调查, 探讨了引起腹泻的原因, 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希望对养殖户有一定的启发, 减少腹泻带来的损失。

3.冬春水利建设动态情况汇总 篇三

甘肃省住房城乡建设系统2010年重点稽查执法工作情况汇总表

3注:1.如转发了建稽[2010]28号文或制定了本地区2010年重点稽查执法工作方案请填1,如没有则填0。

2.立案稽查件数是指省级或地市级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直接调查核实并作出处理的全部案件。

3.如某部门职责涵盖建设、规划、房产中的多方面,专项检查、案件稽查、受理举报三项应按方面分开填写。

4.可根据地市级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机构设置情况调整表格。表格的电子版可到http://jcb.mohurd.gov.cn/网页上下载。

填表人:

上一篇:重庆招考信息下一篇:2019国家公务员考试时政热点:中国扶贫 世界可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