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形的认识与测量 教学计划(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下册)(10篇)
1.图形的认识与测量 教学计划(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下册) 篇一
教学内容:人民教育出版社六年级下册P96《图形的认识与测量》
教学目标:
1、熟练掌握四边形、三角形、圆等平面图形的特点。
2、通过复习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
进一步掌握四边形、三角形、圆等平面图形的特点。
教学难点:
梳理知识网络
教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线和角,今天我们来学习由线围成的平面图形。
师:我们学过那些基本的平面图形?
(出示课题)
二、探究
(一)探究一:三角形
1、三角形的概念。
师:我们已经学过三角形,请同学们自己画出几种不同的三角形。
(学生独立画。教师巡视。画完后让学生说一说各画的是什么三角形。)
师:大家已经会画三角形了,说一说三角形是什么样的图形。
(学生可能回答:三角形是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
让学生指一指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称。
师:三角形具有什么特性?日常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这一特性?
(学生举例说一说。)
师:在三角形中一个顶点的对边是哪一条边?看一看自己画的三角形,指一下每个顶点的对边。
(每个学生自己指,同桌的同学相互检查指得对不对。)
师:想一想三角形的高指的是什么,怎样画一个三角形的高。
(让学生在自己画的三角形上画高。)
(教师巡视,检查学生的画法是否正确。集体订正时,让画得好的学生说一说是怎样画的。)
2、三角形的分类。
师:同学们刚才画了几种不同的三角形,它们有什么不同?
师:可以按照什么标准分类的?
(两种分类标准:按角分类,按边分类。)
(集体整理:按照三角形中角的不同可以把三角形分成几类?它们分别叫做什么三角形?)
(可以把三角形分成三类: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板书。)
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
直角三角形
师:每类三角形的三个角各是什么角?
(学生汇报。)
师:如果按边来分我们学过什么特殊的三角形?
等边三角形和等腰三角形。
(二)探究二:四边形
1、四边形的概念
师:什么样的图形是四边形?自己画-个四边形。
(学生独立画,教师巡视,看学生画了几种四边形。集体订正时,让学生说一说他们各画的是什么四边形。(将学生画的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展示在黑板上。)
复习近平行四边形的特征
师:什么样的图形叫做平行四边形?
师:平行四边形有什么特点?”
师:怎样画出平行四边形的高?
(让学生自己画一画)
2、四边形的关系
(集体整理:用图来表示各种四边形
的关系。)
(三)探究三:圆形
师:接下来我们复习的图形是由曲线围成的。同学们能想出是什么图形吗?
(学生可能回答:圆。)
(让学生用圆规自己画一个圆。画完后,指名说一说是怎样画的。然后,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在黑板上画一个圆。)
师:我们在学习圆时,学了与圆有关的哪些概念?
(学生可能回答:圆心、半径和直径。)
(让学生分别说一说用什么字母表示,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在黑板上标出圆心、画出半径和直径,写上相应的字母。)
师:同一个圆内的所有半径的长度怎样?直径呢?
(学生可能回答:长度相等。)
师:半径和直径有什么关系?
(学生可能回答:半径是直径的一半。)
师:想一想,要画一个指定的圆,应该怎样画?
(先让学生想一想,然后让学生画一个半径是2厘米的圆。教师巡视,看学生画圆的方法是否正确,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教师还可以问:通过画圆你们发现圆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学生可能回答:与半径的长短有关。)
师:在一个圆里有多少条半径?有多少条直径?
师: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是不是都是直径?为什么?
三、练习
1、填空:
(1)两组对角( )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2)一组对边( )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3)在同一个圆或相等的圆中,所有的半径长度都( );所有的直径长度都( )。直径的长度是半径的( )。
(4)画一个直径4厘米的圆,那么圆规两脚间的距离应该是( )厘米。
(5)连接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做( ),用字母( )表示。
(6)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 ),用字母( )表示。
(7)( )决定圆的大小;( )决定圆的位置。
2、判断:
(1)不相交的两条线叫做平行线。()
(2)等边三角形一定是等腰三角形。()
(3)任何两个等底等高的梯形都能够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4)所有的直径都相等,所有的半径也都相等。()
(5)任何一条直径所在的直线都是圆的对称轴。()
(6)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直径。()
(7)半圆的周长是整圆的一半,半圆的面积是整圆的一半。()
3、选择题:
(1)直角的两条边是()。
A、直线B、射线C、线段
(2)等边三角形是()。
A、锐角三角形B、直角三角形C、钝角三角形
(3)下面给出的条件中,能判定一个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的是( )。
A、一组对边平行,另一组对边相等 B、一组对边平行,一组对角互补
C、一组对角相等,一组邻角互补 D、一组对角相等,另一组对角互补
(4)在下面给出的条件中,能判定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的是( )。
A、AB=BC,AD=CD B、AB∥CD,AD=BC
C、AB∥CD,∠B=∠D D、∠A=∠B,∠C=∠D
(5)用两个全等的三角形按不同的方法拼成四边形,在这些拼出的四边形中,平行四边形最多有( )。
A、1个B、2个C、3个D、4个
四、总结
知识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节课同学们依靠自己的努力,整理复习了有关三角形、四边形和圆的知识,理清了知识的脉络。
五、作业
课本P99/练习十九1、2、
2.图形的认识与测量 教学计划(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下册) 篇二
六年 级 数学 学科 教 师:高春枝
学习
内容 倒数的认识
学习
目
标 1、引导学生通过体验、研究、类推等实践活动,理解倒数的意义,让学生经历提出问题、自探问题、应用知识的过程,自主总结出求倒数的方法。
2、通过合作活动培养学生学会与人合作,愿与人交流的习惯。
3、通过学生自行实施实践方案,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发展创新的意识。
重难
点及
突破
措施 教学重点:理解倒数的意义和怎样求倒数。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求倒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掌握求倒数的方法
课前
准备
导学案设计 个性化设计
预
习
学
案 1、口算:
(1) × × 6× ×40
(2) × × 3× ×80
2、观察第二组算式,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自
主
乐
学
合
作
交
流 1、学习倒数的意义。
(1)看书自学,组成研讨小组进行研究,然后向全班汇报。
(2)汇报研究的结果: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3)说清“互为”是什么意思?(倒数是指两个数之间的关系,这两个数相互依存,一个数不能叫倒数)
(4)互为倒数的两个数有什么特点?(两个数的分子、分母正好颠倒了位置)
2、探讨求倒数的方法。
(1)写出 的倒数:( 求一个分数的倒数,只要把分子(数字3闪烁后移至所求分数分母位置处)、分母(数字5闪烁后移至所求分数分子位置处)调换位置。)
(2)写出6的倒数:先把整数看成分母是1的分数,再交换分子和分母的位置。
6=
3、出示特例,深入理解
(1)1有没有倒数?怎么理解?小组讨论交流。(因为1×1=1,根据“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所以1的倒数是1。)
(2)0有没有倒数?为什么?(因为0与任何数相乘都不等于1,所以0没有倒数)
3、巩固练习:课本24页“做一做”
(1)学生独立解答。
(2)汇报时有意识地让学有困难的学生说一说求倒数的方法。
三、练习新课标第一网
1、练习六第2题:同桌互说倒数。
2、辨析练习:练习六第3题“判断题”。
3、开放性训练。
×( )=( )× =( )×( )
四、小结
你已经知道了关于“倒数”的哪些知识?你联想到什么?还想知道什么?
www. xkb1 .com
检
测
反
馈 填空
1、( )的两个数叫做互为倒数。
2、23 的倒数是( );7的倒数是( );( )没有倒数; 1的倒数是( )。
3、 的倒数是( ); 的倒数是( ); 的倒数是( );( )的倒数是1;( )和( )互为倒数。
4、
( )×114 =9×( )=( )×57 =1×( )= a×( )(a≠0)
5、5的倒数与10的倒数比较,( )的倒数>( )的倒数
6、当a=( )时,a的倒数与a的值相等。
7、0.1的倒数与0.4的倒数相加, 和是( )
8、6与8的和的倒数是( ),它们差的倒数是( );
6与8的倒数的和是( ),它们倒数的差是( );
课
外
拓
展 作业:练习六1、4题
教
学
反
思
3.图形的认识与测量 教学计划(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下册) 篇三
学 科 教 学 设 计
科 目 数 学
班 级 六(1)、(2)班
教 师 杨建河
诸暨市马剑镇小
2月
全
册
教
材
基
本
要
求 1、结合生活实例使学生初步认识负数,了解负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使学生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解比例,会看比例尺,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能够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或反比例,会用比例的知识解答比较容易的应用题。
3、使学生认识圆柱、圆锥的特征,初步认识球的半径和直径,会计算圆柱的表面积和圆柱、圆锥的体积。
4、了解简单统计图的绘制方法,会看和初步绘制简单的统计图。
5、使学生通过系统的整理和复习,加深对小学阶段所学的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 握,更好地培养比较合理的、灵活的计算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提高综合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6、结合新的教学内容和系统的整理和复习,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进行思 想品德教育。
7、贯彻新的课堂教学理念,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全册重点
、
难点
、
关键 (1)重点:①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正反比例的意义。②圆柱、圆锥的特征,圆柱的表面积及圆柱、圆锥的体积。③整理和复习小学数学知识。
(2)难点:①比例的有关概念及应用。②圆柱表面积、体积和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的推导和实际应用。③小学数学有关知识体系的建构。
(3)关键:①运用知识迁移,采用对比的教学方法,促使学生理解掌握比例、比例尺、正反比例的意义;解比例应用题,通过分析已学过的常见的数量关系,正确找出两种相关联的量,判断成哪种比例关系,再列出方程解答。②充分利用电教媒体,通过演示,学生实验,操作,揭示规律,从而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协作探究出多种方法来推导计算公式,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③做好小学数学相关知识的归纳、整理工作,确实做到精讲多练,使学生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建构。
提
高
教
学
质
量
措
施 (1) 贯彻数学课标标准的精神,重视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认真钻研教材,明确教学要求,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2) 比例这一单元先教学正比例的量,接着教学成反比例的量,然后把两者放在一起进行联系、对比,最后再教学正反比例的应用题,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正反比例地概念并能正确判断,避免发生混淆;对于应用题,安排用不同的方法解同一道题目,既可以加深学生对比例的认识,又可以提高学生灵活运用各种知识的解题能力。
(3) 圆柱及圆锥的教学从直观入手,通过对常见实物观察,使学生认识圆柱的形状,并从实物中抽象出圆柱几何图形,然后介绍圆柱各部分名称。通过课件演示及学生实验来教学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体积及圆锥的体积。
(4) 统计图教学时首先思考怎样才能清楚地看出一个统计表中有关数量间的百分比关系。紧接着让学生知道在表示有关数量之间的关系上,统计图比统计表更加形象具体;然后依次说明三种不同类型的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最后在例题和练习中,让学生根据图表回答问题,使学生学会看统计图表、会根据图表中的数据分析问题,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养成学生应用统计的思想分析思考问题的习惯。
(5) 复习时重视基础知识的复习,注意知识间的联系。同时注意启发、引导学生主动地对所学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形成知识网络。教师则加强反馈,注意面向全体,因材施教,及时补习学生的知识缺漏。
课外活动安排 1、 结合“自行车里的数学”,组织学生分小组实际操作,获取数据,增强知识的应用能力。
2、 继续进行“奥数”教学。
教研专题 优化练习,提高教学质量
专题落实措施 1、 根据班级学生实际和教材特点设计有层次性的练习。
2、 结合整理与复习,设计系统性较强的练习,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小学阶段的数学知识。
3、 课后作业尽量做到分层练习。
第( 一 )单元 内容: 负数
教学重点: 会读写负数,比较负数的大小
教学难点: 比较负数的大小
教学措施:
1、 结合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引导学生认识负数的意义。
2、 初步建立数轴的模型,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
教学追记:
第(二)单元 内容:圆柱与圆锥
教学重点:圆柱、圆锥的特征及体积的计算。
教学难点:圆柱、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的推导及圆柱的表面积,体积和圆锥体积的计算及有关的综合性问题。
教学措施:圆柱及圆锥的教学从直观入手,通过对常见实物观察,使学生认识圆柱的形状,并从实物中抽象出圆柱几何图形,然后介绍圆柱各部分名称。通过教师演示及学生实验来教学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及圆锥的体积。
教学追记:
第( 三)单元 内容:比例
教学重点: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正反比例的意义。
教学难点:比例的有关概念及应用
教学措施:比例这一单元先教学成正比例的量,接着教学成反比例的量,然后把这两者放在一起进行联系、对比,最后再教学正反比例的应用题,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正反比例的概念及判断,避免发生混淆;对于应用题,安排用不同的方法解一道题目,既可以加深学生对比例的认识,又可以提高学生灵活运用各种知识的解题能力。
教学追记:
第( 四 )单元 内容:统计
教学重点:学会看统计图表
教学难点:通过统计表回答问题
教学措施:
让学生知道在表示有关数量之间的关系上,统计图比统计表更加形象具体;然后依次说明三种不同类型的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最后在例题和练习中,让学生根据图表回答问题,使学生学会看统计图表、会根据图表中的数据分析问题,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养成学生应用统计的思想分析思考问题的习惯。
教学追记:
第( 五 )单元 内容:数学广角
教学重点: 会用“抽屉原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了解“抽屉原理”,会用“抽屉原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措施:
1、 借助教具、事物操作和画草图方式进行“说理”,让学生初步经历“数学证明”的过程。
2、 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模型”思想。引导学生先判断某个问题是否属于用“抽屉原理”可以解决的范畴,再思考如何寻找隐藏在其背后的“抽屉问题”的一般模式。
教学追记:
第( 六 )单元 内容: 整理和复习
教学重点:梳理小学阶段所学的数学知识形成知识体系。
教学难点:正确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措施:复习时重视基础知识的复习,注意知识间的联系。同时注意启发、引导学生主动地对所学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形成知识网络。教师则加强反馈,注意面向全体,因材施教,及时补习学生的知识缺漏。
教学追记:
班 级 情 况 分 析
双基情况 大部分学生本册应掌握的知识基本掌握较好,尤其是分数计算方面准确率较高,但在实际应用类,如应用题,还有个别学生对题目难以理解,解题困难。
学习能力 大部分学生学习较主动,能自觉进行课后复习、课前预习,课堂上发言较积极,但有个别学生依赖性较强,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都较差,听课时较易分神,学习成绩较不理想。
学习习惯 学生学习习惯大多较好,课堂听课认真,作业基本上都能按时完成。只有少数差生学习上仍有惰性,完成作业较应付。
教学进度表
周次 日期 教 学 内 容 课时 备注
一 2.8----2.10 负数 3 开学
二 2.13----2.17 圆柱 5
三 2.20----2.24 圆柱、圆锥、整理和复习1+2+1
四 2.27----3.2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4
五 3.5----3.9 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 4
六 3.12----3.16 比例的应用 5
七 3.19----3.23 整理和复习、自行车里的数学
统计 1+1+2
八 3.26----4.1 数学广角
数与代数 3
4
九 4.5----4.6 数与代数 1 清明节
十 4.9----4.13 数与代数 5
十一 4.16----4.20 空间与图形 5
十二 4.23----4.28 空间与图形 4
十三 5.2----5.4 统计与概率 4 劳动节
十四 5.7----5.11 综合复习5
十五 5.14----5.18 综合复习5
十六 5.21----5.25 综合复习5
十七 5.28----6.1 综合复习5
十八 6.4----6.8 综合复习5
十九 6.11----6.15 综合复习5
二十 6.18----6.22 综合复习5
4.图形的认识与测量 教学计划(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下册) 篇四
导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解比例的方法,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
2、通过合作交流、尝试练习,提高学生运用比例的基本性质解比例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的能力,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
导学重点:使学生掌握解比例的方法,学会解比例。
导学难点:引导学生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将比例改写成两个内项的积等于两个外项积的形式,即已学过的含有未知数的等式。
预习学案
依照下面的条件列出比例,并且解比例。
(1)72和24的比等于15和x的比。
(2)等号左端比的前项和后项分别是0.4和16,等号右端的比是8:x。
(3)x和23 的比等于35 和14 的比。
(4)比例的两个外项分别是4和10,两个内项分别是x和28。
导学案
我们知道比例共有四项,如果知道其中的任何三项,就可以求出这个比例中的另外一个未知项。求比例中的未知项,叫做解比例。解比例要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来解。
学习例2
(1)把未知项设为x。
(2)根据题意列出比例:x::320=1:10
(3)怎样解这个比例?解比例的根据是什么?
(4)一名同学到黑板解答。
从刚才解比例的过程,可以看出,解比例可以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把比例变成方程,然后用解方程的方法来求未知数x。新课标第一网
学习例3 解比例1.52.5 =6x
这个比例和例2的比例有什么区别?哪是比例的前项和后项?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应该怎样解?
根据学生的回答总结出,像例3这种形式的比例要交叉相乘来解。
总结解比例的过程。
刚才我们学习了解比例,大家回忆一下,解比例首先要做什么?(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把比例变成方程。)
变成方程以后,再怎么做?(根据以前学过的解方程的方法求解。)
从上面的过程可以看出,在解比例的过程中哪一步是新知识?(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把比例变成方程。)
课堂检测新课标第一网
1、解比例。
X:10=14 :13 0.4:x=1.2:2 1.2:2.4=3:x
2、汽车厂按1:24的比生产了一批汽车模型。轿车模型长24.92厘米,它的实际长度是多少?公共汽车长11.76米,模型车的长度是多少?
课后拓展
小芳调制了两杯糖水,第一杯用了25克糖和200克水,第二杯用了30克糖和250克水。
(1)分别写出每杯糖水中糖与水质量的比,看它们能否组成比例。
(2)按照第一杯糖水中糖与水的比计算,300克水中应加入糖多少克?
板书设计
解比例
解比例:求比例中的未知项。
例2 法国巴黎的埃菲尔铁塔320m。 例3 解比例 1.52.5 =6x
北京的“世界公园”里有一座埃菲 解:1.5x=2.5×6
尔铁塔的模型,它的高度与原塔高 1.5x=15
度的比是1:10。这座模型高多少米? x=151.5
解:设这座模型的高度是x米。 X=10
x:320=1:10
10x=320×1
x=3 新课标第一网
5.图形的认识与测量 教学计划(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下册) 篇五
课题 NO.3-6
班级 姓名 小组 小组评价
学习目标:
1、理解比的意义,掌握比的各部分名称。理解分数、除法和比三者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掌握求比值和比的未知项的方法。
2、通过独立思考、小组合作、展示质疑,培养迁移、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普遍联系。
3、激情投入,阳光展示,全力以赴,做最好的自己。
重点:分数、除法、比三者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难点:理解求比值和比的未知项的方法。
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
先由学生自学课本,经历自主探索总结的过程,并独立完成自主学习部分,通过独立思考及小组合作,能够理解比的意义,掌握比的各部分名称。理解分数、除法和比三者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掌握求比值和比的未知项的方法。并独立完成导学案,然后学习小组讨论交流,让同学们进行展示,小组间互相点评,对于有疑问的题目教师点拨、拓展。
一、自主学习:
1、自学课本P43-P44页
2、填空。
1)、比的书写符号是( )叫做( )。
2)、10比15写作( )或( )。
3)、35:21读作( )。
4)、比的各部分名称。
5)、在两个数的比中,( )叫做比的前项。( )叫做比的后项。
6)、( )叫做比值。
二、合作探究:xkb1.com
例1、求下面各比的比值。
10:5 :4 0.3:0.5
小结 :1)、求两个数比的比值的方法就是:
2)、比值可以用( )、( )或( )表示。
例2、讨论比和比值的区别和联系。
例3、讨论比和分数、除法之间有什么联系和区别呢?
例4、求比中未知项的方法
( ):8=2 15:( )=
要点提示;已知比的前项、后项和比值中的任意两项,都可以根据它们之间的关系来求出第三项。
三、学以致用:新课标第一网
1、读一读,写一写。
5:3 读作: 10:11读作:
35比36写作: 55比39写作:
2、想一想,填一填。
1)、7比4记作( ),7是比的( ),4是比的( ),写成分数形式是( )。
2)、比和分数相比,( )相当于分数的分子,( )相当于分数的分母,( )相当于分数值。
3)、0.3= =( ):( )
4)、甲是乙的5倍,甲和乙的比值是( ),乙和甲的比值是( )。
5)、爸爸今年36岁,小红7岁,今年爸爸与小红年龄的比是( ):( ),比值是( );今年小红与爸爸年龄的比是( ):( )比值是( )。
6)、汽车每小时行驶60千米,猎豹的速度是每小时96千米,猎豹与汽车速
度的比是( ):( ),比值是( )。
7)、修一条公路,甲队18天修了1620米,乙队10天修了1000米,甲队与乙队所修路程的比是( ):( ),比值是( );所用时间比是( ):( ),比值是( )。
8)、360千克与0.84吨的比值是( );40分钟与 时的比值是( )。
3、判断题。
1)、比的前项不能为0。 ( ) 2)、A:B的比值3:1。不是 ( )
3)、3km : 4km = km ( )
4)、甲数:乙数=5:2,则甲数是乙数的2.5倍。 ( )
5)、小明和哥哥去年的年龄比是5:8,今年年龄比不变。 ( )
4、求比值。
0.8:1.6 60米:70米
1.5吨:1.2吨 9: 8:
四、解决问题:
1、求比的未知项
6.图形的认识与测量 教学计划(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下册) 篇六
学习目标 引导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初步认识负数,能正确地读、写正数和负数;知道0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学习重点 负数的意义。
学习难点 负数的意义。
教师导学案 学生活动单
一、创设情境
二、探究新知
(1)活动一
(2)教学例1
出示温度计,请同学们在温度计上分别找到零上16℃和零下16℃。
请学生观察温度计,说一说有什么发现?
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强调:以0℃为分界点,零上温度都用正数来表示,零下温度都用负数来表示。(或负数都表示零下温度,正数都表示零上温度。)
“0”是正数,还是负数呢?
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强调:“0”作为正数和负数的分界点,它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3)活动二
(4)教学例2
说一说存折上的数各表示什么?
活动一:用不同的数分别表示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
1.观察数学书P1的例1图:
思考:
(1)室内和室外的气温分别是多少摄氏度?
(2)你能用数学的方法区分和表示这两个不同的温度吗? 我想这样表示:
2.组内交流各自的想法,有不懂的问题在小组内讨论。
3.阅读并弄懂下面两行话
零上4摄氏度记作+4℃,零下4摄氏度记作-4℃,+4读作“正四”, -4读作“负四”, +4可写作4。
活动二:理解正数与负数表示的具体意义。
7.图形的认识与测量 教学计划(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下册) 篇七
【教学内容】节约用水(教科书第72页的例3,做一做及练习十一相应的练习)
【活动目标】:
1、结合量的计量、简单的统计及比例等知识,通过运用调查、实验、观察、估算、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数学知识、技能和思想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数学应用意识;
2、通过多途径查找相关资料,经历走进生活、材料收集、整理交流和表达,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3、使学生感受到“节约用水”的现实性和迫切性,增强“节约用水,从我做起”的责任意识
【活动准备】
1、观察生活中有哪些浪费水资源现象;
2、调查水价,了解自己家庭每月用水量,学校每月用水量;
3、调查学校水龙头数量,以小组为单位,设计方案,计算水龙头的滴水速度;
4、上网或阅读书刊,了解地球上淡水资源情况,我国人均水量在世界排名,查一查“世界水日”的有关知识。
【教学重点】折线统计图
【教学难点】正确判断数量变化趋势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自学内容】见预习作业
【教学预设】
一、创设情境
1、出示缺水情境。(图片)
看了图你有什么想法?
2、地球表面约70%是水,为什么有些地区缺水还非常严重呢?
3、每个小组派代表交流有关淡资源缺乏的信息,交流时说明资料的来源。
2、听了刚才的介绍,你有什么想法?板书:节约用水
二、观察交流
1、出示统计图
练塘镇近几年日均生活用水情况统计图
(1)观察统计图,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
(2)你发现了什么?反映了什么?
(3)你能预测今年的日均生活用水会有多少?
2、从统计图中我们发现,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用水量也迅速增长,但这些水有很大一部分是人们浪费掉的,请你说说生活中浪费水的现象。
(1)小组交流:
(2)各组代表交流
3、生活中浪费水的现象真是不少,在淡水资源如此紧缺的情况下,要让全社会提高节约用水的意识,我们能做些什么呢?我们要用具体的数据来唤醒人们。
4、展示课前实验
(1)各小组交流本组实验内容、方法及结果。
(2)算一算:照这样计算一个滴水龙头每小时浪费水()毫升,一天浪费水()毫升,也就是()升,一年浪费水()立方米。
(3)你家的每月用水量是()立方米,一个滴水龙头一年浪费的水够你家用多久?
(4)学校有水龙头()个,练塘镇水价每立方米()元,如果学校里每个水龙头都按这个速度滴水,学校每年多支付()元水费。
三、总结建议
1、有的同学认为,我们这里又不缺水,我们不需要节约用水,你说对吗?
2、让学生介绍世界各国节水的措施;世界水日的有关知识。
四、课后延伸
1、你准备为节约水资源做些什么?在小组内先说一说。
2、以小组为单位,以“节约用水”为专题制作一份电脑小报。
新课标第一网
听课随想
8.图形的认识与测量 教学计划(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下册) 篇八
教学目的:
1.知识目标:掌握圆各部分名称以及圆的特征;会用圆规画圆。
2.能力目标:借助动手操作活动,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渗透知识来源于实践、学习的目的在于应用的思想。
教学重、难点:掌握圆各部分的名称及圆的特征。圆的画法的掌握。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圆规、直尺等
学具准备:各种不同的圆形实物、剪刀、彩笔、直尺、圆规、圆形、纸片等 教学主要过程:
一、结合实际、谈话引入新课。
谈话引入:今天非常高兴能和六
(五)班同学一起来学习、研究一个数学问题。我们以前已经初步认识了圆,你能找出生活中哪些物品的形状是圆的吗?(生举例 师强调——指物品的表面)
师:看来大家平时非常留心观察。课前请同学们画两个大小不同的圆,并把它们剪下来,你们准备好了吗?
师:把它们举起来,大家互相看一看。回想自己画圆、剪圆的过程,你能说说圆是什么样子的吗?(师一手拿一个圆)
(圆是没有棱角的,边是弯的;圆的边是一条曲线。)
师: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圆的边是弯曲的,跟以前学的长方形、正方形的边是不同的。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种平面上的曲线图形。(板书课题)
二、引导探究新知。
1.导:圆里究竟藏有什么秘密呢?下面我们来做一个小实验。把你的圆对折,再对折,多折几次,把折痕画出来,看看你有什么发现,并把你的发现在小组里汇报。最后看看谁的收获多。(1分钟)
2.学生动手操作,讨论交流。几分钟后分别从圆心、半径、直径各方面纷纷展示汇报。(5分钟)
师:你们组观察得真仔细!大家的发现可真不少,现在我们就把刚才的发现整理一下。
3.展示探究结果,结合多媒体课件辅助,完整认识圆的特征。(8分钟)
谁来告诉老师,你有哪些新发现?那是什么原因呢?你怎样发现的?
结合学生交流、汇报探究结果,及时引导梳理。主要从圆的圆心、半径、直径、等方面来认识。这里特别要注意通过板书帮助学生进行新知的有目的的整理。
预设板书:
圆的认识——平面曲线图形。
圆心(o)圆中心一点确定圆的位置。
半径(r): 线段连接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确定圆的大小长度都相等〈在同一个圆里〉。
直径(d)线段通过圆心两端都在圆上长度都相等〈在同一个圆里〉。
半径和直径的关系 d=2r r=d/2。
4.学习画圆(5分钟)
你是如何画圆的?
课件展示如何画圆。然后学生动手练习,并强调画圆时应该注意些什么。——揭示圆大小位置的确定
学校要修建一个直径是20米的花坛,你能帮学校画出这个圆吗?生演示操作。
三、应用拓展。
1.基本练习(4分钟)
〈1〉投影出示,找出下列圆的半径 直径。
〈2〉半径、直径的相关计算。
〈3〉概念的判断和识别。
2.应用练习。(10分钟)
〈1〉车轮为什么做成圆形的,车轴应安装在哪?如果车轮制成方形的、三角形的,我们坐上去会是什么感觉呢?结合课件演示
〈2〉你能用今天学习的圆的知识去解释一些生活现象吗?(举行篝火晚会时,人们总是不知不觉会围成一个圆形,为什么?平静的湖面扔一小石子,会有什么变化?为什么?月饼为一般都做成圆形的,为什么?)
看来生活中的很多现象,都蕴含着丰富的道理,需要我们不断地探索,来认识它,解释它、运用它。
〈3〉同学们学到现在,已经很累了,我们来轻松一下吧。老师给大家猜一个迷语。有一个人在一片青草地上钉了一根木桩,用一根绳子拴了一只羊在那里。(利用电脑配上画面)先请同学们猜测一个字。(很多学生都说可以猜“样”)再学生猜两个字的水果名,学生在启发下猜出草莓(草没的谐音)。
师:羊吃草的情况与今天学的知识有关吗?我们来看一看羊吃草的最大范围有多大好吗?(用电脑演示羊拉紧绳子旋转一周的情况,让学生直观的看到原来羊能吃到的草的最大范围是一个圆,拴羊的绳子与这个圆有什么关系吗?(是这个圆的半径)钉在那儿的木桩是这个圆的什么呢?(是这个圆的圆心)如果要让这个羊吃草的范围更大一点可以怎么办?(把绳子放长一点,也就是把半径扩大)如果要让羊到另外一个地方去吃草,可怎么办?(可以把木桩移动一个地方,也就是移动圆心的位置),这说明圆的半径与圆心与圆有什么关系呢?(圆的半径决定了圆的大小,而圆的圆心可以决定圆的位置。)
四、总结全课(3分钟)
1.质疑(篮球是圆形吗?表示圆心、半径和直径的字母可以随意改变吗?)
2.这节课你都学会了什么?
不管怎么说,老师觉得同学们的学习表现是不错的,所以我提议:我们一起伸出手划上一个圆满的句号。(句号是圆形的)
延伸:
1.用圆作画。
9.图形的认识与测量 教学计划(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下册) 篇九
1.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系统地理解掌握加、减、乘、除四则运算的意义和计算方法。从而培养学生概括能力与计算能力。
2.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复习过程:
一回顾与交流
1.四则运算的意义。
A我们折了36颗红星,还折了28颗蓝星。
B我们买了40瓶矿泉水,每瓶0.9元。
C我们有24m彩带,用做蝴蝶结,用做中国结。
(1)创设情境,让学生结合情境图提问题。
问:你能提出哪些用计算解决的问题?
学生提出问题,并说明解决方法。如:
①一共折了多少颗星?36+28
②折的红星比蓝星多多少颗?36-28
③买矿泉水用了多少钱?0.9×40
④做蝴蝶结用了多少彩带?做中国结用了多少彩带?
24×24×
⑤做蝴蝶结用的彩带是中国结的几分之几?
(2)结合算式说明每一种运算的含义:
①什么叫做加法?小数加法、分数加法的意义相同吗?
②什么叫做减法?小数减法、分数减法的意义相同吗?
③整数乘法的意义是什么?小数、分数乘法的意义同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吗?
④什么叫做除法?小数除法、分数除法的意义相同吗?
小结:整数、小数、分数的加法意义、减法意义与除法意义都分别相同。只有小数、分数乘法(第二个因数小于1时)是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3.四则运算的方法。
(1)整数、小数加法、减法的计算方法各是什么?
(2)分数加法、减法的计算方法各是什么?
(3)它们有什么相同点?
整数加减时,数位对齐;
小数加减时,小数点对齐;计数单位相同才能相加减。
分数加减时,分数单位相同。
(4)整数、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是什么?有什么相同之处,有什么不同之处?
小数乘法,先按照整数乘法的计算方法算出积,再看乘数中有几位小数,然后在积中点上小数点。
(5)说一说整数、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6)说一说分数乘法和除法的计算方法。
4.在四则运算中,应注意一些特殊情况。
出示以下内容:
a+0=()a×0=()0÷a=()
a-0=()a×1=()a÷a=()
a-a=()a÷1=()1÷a=()
注意:当a作除数时不能为0。
以上交流基础上,让学生进行归纳。
整数、小数分数(百分数)
加法意义
计算方法
特殊情况
减法意义
计算方法
特殊情况
乘法意义
计算方法
特殊情况
除法意义
计算方法
特殊情况
5.四则运算的关系。
四则运算的关系可概括如下:(以提问方式完成下面关系网)
和-一个加数=另一个加数被减数-差=减数
减数+差=被减数
加法减法
求相同加数和的算便运算求相同减数个数的算便运算
乘法除法
积÷一个因数=另一个因数商×除数=被除数
被除数÷商=除数
小结:加法是在计数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连续性计数,是最基本的运算。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也是加法的还原。乘法又是加法的发展,是求相同加数的加法简便算法。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也是乘法的还原,它是减法是发展是求相同减数的减法的简便运算。
二巩固练习
1.完成课文做一做。
2.完成课文练习十四第1、2题
3.课堂小结。
复习内容:数的运算(二)
复习目标:
1、通过复习使学生熟练地掌握四则运算定律和性质,并能根据题目灵活运用这些知识使计算简便。
2、使学生能正确地掌握整数、小数、分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并能熟练地进行计算。
复习过程:
一回顾与交流。
1、运算定律。
问:我们学过哪些运算定律?
(1)学生回顾曾经学过的运算定律,并与同学交流。
(2)根据表格,填一填。
名称举例用字母表示
加法交换律
加法结合律
乘法交换律
乘法结合律
乘法分配律
(3)算一算。
①计算:2.5×12.5×4×8
=(2.5×4)×(12.5×8)……应用乘法交换律、结合律
=10×100
=1000
2.混合运算.
(1)说一说整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
算一算:(710-18×4)÷2
板书(710-18×4)÷2
=(710-72)÷2
=638÷2
=319
(2)分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与整数一样吗?
二巩固练习。
1.做一做
10.图形的认识与测量 教学计划(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下册) 篇十
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思想情感。
2、让学生通过自主阅读,理解总理工作劳苦,生活简朴,从中感受周总理伟大人格。
3、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领悟作者选用生活小事,平实的语言表现人物高尚品质的表达方法。
教学的重点:是让学生通过自主阅读,理解总理工作劳苦,生活简朴,从中感受周总理伟大人格,并在学习过程中领悟作者选用生活小事,平实的语言表现人物高尚品质的表达方法。
教学难点:让学生通过有感情的朗读最后两个自然段,与作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深化阅读感受。
教学过程:
一、介绍总理,导入新课(5分钟)
1、出示周总理的照片。
师:请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他是谁吗?
生齐声回答:周恩来总理
2、引导学生根据自己收集的周总理的资料介绍周总理。
3、师用鼠标箭头指着周总理胸前的纪念章导入新课。
师:周恩来总理生前喜欢在胸前佩戴一枚“为人民服务”的纪念章,并用自己的行动,完全、彻底地实践着“为人民服务”的思想,赢得了全国人民的爱戴。今天,我们将跟随着作家何其芳同志去亲眼目睹周总理一夜的工作。(板书课题)二、学生自主学习,教师指导点拨。(30分钟)
1、质疑导向,初读感知。(4分钟)
(1)自由读文,课文是从哪些方面叙述总理一夜工作的。
(2)把使你感动的语句画下来,多读读,做一些简单的批注,准备把自己感受讲给同学听。
2、精读探究,合作交流。(15分钟)
(1)让学生再细细品读文章,勾画出描写周总理的工作劳苦,生活简朴的句子,反复诵读,细细体会,在自己感受较深的地方作批注,画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
(2)然后小组交流,相互质疑、解疑,
(3)最后全班交流。
3、创设情景,发展思维(5分钟)
(1)补充周总理的感人事迹,
(2)出示周总理身患癌症时的一日日程表,
(3)接着我出示满脸憔悴,夜以继日工作的总理的图片,让学生面对着周总理说说心里话
4、读中悟情,深化情感体验。(6分钟)
(1)让学生听课文最后两自然段的朗读录音,让学生在用心聆听中去揣摩作者自豪、激动的心情,
(2)再让学生怀着同样的心情读一读,在读中去感悟作者表达的思想。
(3)然后让学生进行反复的情感诵读。
(使学生在读中领悟,在读中理解,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三、拓展延伸(10分钟)
1、小练笔(口语交际)
当你看到总理一夜的工作后,假如你就在总理身边,你想对周总理说些什么呢?
宣汉县红岭学校王进军
5月
【图形的认识与测量 教学计划(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下册)】推荐阅读:
平面图形的特征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下册)08-29
十二册数学图形的认识与测量(二)教学设计10-12
人教新课标一年级下册 认识时间06-17
二年级下册《对称图形的认识》教学设计08-11
三年级下数学教学反思-认识东南、东北、西南、西北-人教新课标20109-04
二年级美术《认识图形标志》教学反思07-19
数学《认识图形》教学反思09-30
赣南版备战小升初数学专题二:图形与几何图形认识及计算06-28
《认识图形》第二次教学反思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