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的幸福散文

2024-06-29

父亲的幸福散文(精选15篇)

1.父亲的幸福散文 篇一

明天就是父亲节了,我准备写一篇作文来表达一下我对爸爸的看法。

爸爸高高的个子,一张能说会到的小嘴儿,特别喜欢在手机上打“王者荣耀”“吃鸡”“穿越火线”……是典型的游戏迷。上次爸爸带我去林拥城,爸爸说:“玩什么?我说:“玩什么都行。”爸爸过山车说:“那咱们就玩儿这个吧!”我看了看那飞速的过山车说:“好的过山车可刺激了。”

坐上了过山车,我和爸爸系好了安全带。过山车上坡非常吓人,像是快要被甩下去一样。转弯的时候,我双手紧握把手,生怕自己会掉下去,手心里全是汗,我闭上眼睛不敢看。我的心脏突突的加快速度跳动。“哎呀,我的妈呀,这如果断了怎么办?我和老爸可是要粉身碎骨的。啊……”

下坡的时候就更吓人了,整个人往前倾斜,失去了平衡,妈呀,太吓人了,太吓人了。这时已不敢张嘴,生怕心脏会从嘴里跳出去。下来的时候,我下得扶着爸爸。爸爸却像没事儿一样笑我是胆小鬼。

爸爸带我去吃大餐。他总是第一时间问我吃什么。我则不跟他客气。“嗯!那就吃龙虾,花甲,鸡肉……”我点了很多菜,我和爸爸找了一个座位坐了下来,饭菜很快就到了。爸爸伸手拿了一个龙虾,把皮剥掉,放在我的碗里。“嗯嗯,这味道可真是太好了。”爸爸只是边笑边看着我吃。爸爸总是这样疼爱我。

吃完饭后,爸爸说走,我们回家吧。爸爸走在前面。我昨天后面看着老爸的身影是这样高大,肩膀是这样宽。

是他给了我力量,是他给了我家。是他给了我无尽的幸福。

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我非常想对爸爸说。星期天就是父亲节了“爸爸您辛苦了,爸爸,我爱您,您是这个世界上最好的爸爸。”

2.父亲的幸福散文 篇二

非洲黑人从被迫踏上美洲大陆的那一刻起就开始了他们的悲惨命运, 作为美洲大陆的开拓者和建设者, 拥有优越感的白人群体视异族人为低自己一等的压迫对象, 黑人只能作为主流社会的边缘人过着可以被白人任意踩踏的生活。白人在政治上施压的同时用《圣经》文化传统为他们洗脑, 世代的更替已使黑人受到主流文化的熏陶, 但仍然残存着对非洲故乡文化的记忆。正如帕克所言的, “边缘人对他或她自己的文化是矛盾的, 想回又不能回, 想离开又做不到;对待新的文化, 同样感到矛盾, 想被同化又不能, 想拒绝 (被同化) 又做不到”【1】, 黑人处于一种尴尬的境地。沃克作为一名黑人女性作家, 她拒绝改变自己融入白人主流社会, 一贯坚持站在黑人边缘文化的立场上为黑人代言。

在黑人身躯中两种不同文化共存也激烈的斗争着, 一部分黑人无法融入美国主流社会成为具有白人思想的黑人, 他们始终维护着非洲文化的主体性与独立性, 同时, 很大一部分黑人已被白人文化内化, 并以自己崇拜白人文化而高人一等, 《父亲的微笑之光》中的约翰逊先生便是这种典型的黑白人。与《紫颜色》中艾伯特父子的文化水平和社会地位不同, 他和妻子都是大学毕业的人类学研究者, 但黑人身份使他们不能获得白人的资助进行项目考察, 只能通过教会来资助, 可见, 黑人即使拥有高学历也难以融入美国社会完全摆脱被边缘的命运。

约翰逊被派到孟多族进行传教, 他本着白人文化的优势自然而然的将孟多文化视为边缘文化, 并以上流社会自居, 对孟多族人不屑一顾。“当他前往孟多部落进行考察文化时, 他已经把孟多人作为研究客体, 作为‘他者’来对待, 已经在潜意识中建立了‘我们’ (美国人) 与‘他们’ (孟多人) 的区别”【2】p113。他在美国遭到被边缘化的同时, 在孟多也受到了当地人的排斥, 这里的人不喜欢传教士, 他们一家人的一举一动都受到当地人的监督。约翰逊企图用基督教思想教化和征服孟多人, 让我们不得不想到《鲁宾逊漂流记》中渴望控制一切的约翰逊对荒岛的开发和改造, 我们不难看出作者取名的深刻寓意。强大的父权思想在约翰逊内心极其膨胀, 他不仅要控制当地文化, 还要控制家人。

约翰逊听到村民把女儿称作“疯狗”后非常愤怒, 开始用白人的文化对女儿严加管教。他不仅限制女儿的自由, “检查她的衣柜, 她的裙子必须是长裙, 领口必须是高领”【3】p15

还剥夺女儿的取名权和性权利。他订购美国人穿的长连衣裙和皮鞋, 希望女儿能够向美国上流社会靠拢。“按社会学的观点, 家庭暴力产生的根源是一个复杂的历史过程, 但最重要的原因是男性统治地位及父权文化观念对女性的钳制, 使妇女在整个生命周期各阶段都会在公共场合和家庭中受到基于性别的暴力。”【4】p19当他得知女儿与马努列多有性接触时, 竟然用鞭子粗暴的打她。约翰逊对女儿的施暴不仅是性别压迫, 更是一种种族的压迫行为。这种暴行不仅使麦克到死时都没有原谅父亲, 也使锁眼中窥探到这一切的苏珊娜犹如被拦腰折断的小树, 再也无法亲近父亲。

“许多观念、信仰和法令在我出生之前, 早已成为人们行为的规范或模式, 我自然也被潜移默化了。这些无形的东西潜入我的心灵, 压倒了真正的我, 我自己的声音变得软弱无力, 唯唯诺诺。”【3】p25约翰逊想成为一个慈祥的父亲, 但早已根深蒂固的父权思想不停地侵蚀他的思想, 逼迫他变成了一个道貌岸然的人类灵魂的保护者, 整日里装腔作势, 每当他想做回自己时, 总有“上帝的声音”来控制他的思想。认识到自己犯下的错误后, 他在生前想获得女儿们的原谅, 但遭到了拒绝。死后, 他的亡灵跟随女儿寻找机会弥补自己的过失, 为重逢后的女儿和马努列多阻断外界一切干扰尽情享受二人世界, 但马努列多很快出车祸死了, 女儿彻底的崩溃走向了生命的终点。

“狂欢化文学典型的情节结构是‘死人对话’, 死亡具有强烈的边缘性。”【5】p119死后的马努列多与约翰逊的亡灵相遇, 进行了一系列关于孟多文化中人死后如何赎罪的对话后, 约翰逊理解了女儿当年的行为, 在自责的同时寻求与女儿的和解, 这种边缘式的对话使小说达到了高潮。在马努列多灵魂的指引下, 约翰逊的亡灵接受了孟多文化的信仰为女儿举行了祝福仪式, 最终获得了女儿和妻子的宽恕和自身的救赎, 同时也预示了边缘的孟多文化战胜了主流文化。

沃克对边缘社会黑人男性丑陋行为的揭露和批判引起了社会各界的诋毁和批评, 但我们可以看到, 她不是一味的批判, 而是更加注重展示黑人男性人性的回归, 他们不再对黑人妇女施暴, 而是最终都进行了自我救赎, 成为了主张男女平等、关爱女性的新黑人男性, 处在边缘地位的黑人男女真正的团结起来为了整个社会地位的提高而斗争和努力。这是沃克创作中极力要为非裔黑人规划的蓝图, 也是其“妇女主义”理论的集中体现。

参考文献

[1]转引自余建华、张登国:国外边缘人研究略论,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2006年9月第5期, WEIS BERGER A.Marginality and its Directions[J], So-ciological Forum, 1992 (Sep) :429

[2]吴兰香:论父亲的微笑之光中的暴力主题, 当代外国文学, 2005年第3期

[3][美国]艾丽斯.沃克著、周小英译:父亲的微笑之光[M], 译林出版社, 2003

[4]谢婕妤:紫颜色中的种族性别意识

3.民工父亲的“幸福” 篇三

突然,响起一阵杂乱的敲门声,像宁静的湖面扔进了一个石子,打破了这份宁静和惬意。我心里好生纳闷,嘀咕道:门上不是有门铃吗?为什么还要这样乱敲门?

我轻手轻脚地走到门边,屏住呼吸,从猫眼往外看去:只见一个陌生人。他头发蓬乱,脸上的灰尘和着汗水,斑斑点点,眼睛里露出一种焦灼和茫然的神色。他是谁?想干什么?一连串的疑问在我脑海里闪现。我警惕地将门打开一条缝隙,并做好随时关上门的准备,问道:“你找谁?”

只见那人脸一下子涨得通红。他从口袋里抖抖颤颤地摸出一包皱巴巴的香烟,从里面抽出一支递过来,脸上堆满了真诚的笑意,嗫嚅道:“同志,我是您住的这片小区干活的民工。我想请您帮个忙,不知您能不能同意?”

“什么事?你说吧。”我推开他递过来的那根香烟,一脸狐疑地问道。

见我态度平和,没有那种拒人于千里之外的冷漠,他的脸上流露出一种激动,脸涨得更红了,急促地说道:“是这样的,我的儿子马上就要放暑假了,他要从老家到城里来看我。孩子说,他想亲眼看看自己的父亲在城里盖了多少漂亮的房子。我想,孩子来了后,我能带孩子到您家看看吗?如果他看到城里人住上他爸爸盖的这么好的房子,心里一定会感到非常自豪和幸福的。不知您能不能同意?房子盖了许多,可我从来不知城里人住在里面的情况,我很难对孩子描述清楚。”这位民工一口气把话说完后,一脸焦灼和企盼。

我恍然大悟。原来这位民工父亲是想让乡下的孩子亲眼目睹自己在城里的“杰作”,真是一位细心的父亲啊!我也是一个父亲,自己在工作中取得一点成绩,或者在报刊上发表一篇小文章,不是也喜欢在儿子面前炫耀一番吗?那是一个父亲的自豪和骄傲啊!想到这儿,我毫不犹豫地点头答应了。

这位民工见我爽快地答应了,激动得连连称谢,一副受宠若惊的样子。他忍不住说道:“谢谢!谢谢!您可真是个大好人啊。我问了好幾家,人家一听我要带孩子来看看他们家,有的一句话也不说,随手就将门咣地关上了;有的说我脑子有问题,简直莫名其妙;还有的跟踪我,怀疑我是坏人,一直看着我进了民工工棚。今天,我可遇到大好人了啊。”这位民工的脸上一片喜悦,洋溢着一种明媚。

几天后,这位民工父亲果然带着一个小男孩来到我家。小男孩十三四岁的样子,黝黑的皮肤,结实的身体,一双眸子很亮。见到我,小男孩一副怯怯的样子,但看到我热情和蔼地抚摸他的头,才放松下来。他父亲在一旁堆着一脸的歉意,不停地说道:“乡下孩子,不懂事,请多包涵。”

父子俩套上我递过去的鞋套,小心翼翼地迈着步子。也许是第一次踩上木地板,他们好像生怕将木地板踩坏了似的,步子迈得格外轻缓。我看到,此时,一只大手和一只小手紧紧地握在一起,两人的目光中有一种扭捏和拘谨。做父亲的好像在努力地显示出一种老练和成熟,只见他边弯下腰,边对儿子讲道:“叔叔家住的这套房子就是爸爸的建筑公司盖的。当时在盖这栋楼房时,我负责砌墙,你别小看了这砌墙的活,必须做到心细、手细、眼细,不能有丝毫的偏差。你看,当时在砌这面墙的时候,这面墙上还留有一个洞口,和隔壁是相通的,为的是运送砖块、水泥、黄沙等施工材料,房屋建好后,这个洞口便被堵上了。现在,我要是不说,你可一点也看不出啊!哦,对了,我的中级工考试也通过了,现在,我也是有文凭的建筑工人了。”

看得出,孩子的父亲在竭力向孩子描绘自己在城里打拼时的一些细节,让儿子感受到自己在城里工作的情景。儿子听了,不停地望着他的父亲,眼睛里流露出一种自豪和骄傲的神情,只见他又用另一只手握了握父亲的手。父亲的腰板似乎又直了许多。面对此情此景,在一旁的我心里也有一种温暖和甜蜜的感觉。

看完了我的新居,两人亦步亦趋地退向门边向我告别。突然,这位民工父亲伸出两只手,一下子紧紧地握住了我的手,激动地说道:“今天,是我进城打工以来过得最幸福的一天,这种幸福我一辈子也忘不了。”我看到这位民工父亲的眼睛里一片晶莹。

没想到,在我看来一件简单、普通的事,竟让这位民工父亲这么激动。我突然感到,我和这位民工父亲的距离拉近了许多。

父子俩互相搀扶着下楼,只听孩子对他父亲说:“爸爸,您真了不起,盖出这么好的房子。城里人住得真舒服,如果我们在城里也能住上您盖的房子就好了。”儿子的语气里有种羡慕和向往。父亲爱怜地摸了摸孩子的头,说道:“傻孩子,这怎么可能呢?不要乱想了,你只要在家里把书念好了,帮爷爷、奶奶多干点活就行了。”

孩子仰起稚气的脸,掷地有声地说道:“怎么不可能?我一定好好读书,将来有出息了,我一定要让您和妈妈住上您在城里盖的房子,和城里人一样生活。”

4.民工父亲的幸福阅读答案 篇四

17警惕”、(感动)。

18示例:①父亲终于实现了带孩子看自己在城里的“杰作” 的愿望。②父亲感到自己能进入城里人家,感受到一种城里人家的温暖。③父亲感到自己的人格受到别人的尊重。④儿 子为父亲感到自豪和骄傲,父亲感到幸福。

19、动作描写表现这位农民工父亲对孩子的爱怜,为孩子的理想和自信 感到自豪。

20示例:①他是一个既细心又富有爱心的父亲。例如他克服种.种困难, 乞求城里人让孩子看自己在城里盖得房子。

②他是一个对工作认真负责、有上进心的农民工。例如他对儿子说: “我负责砌墙,……必须做到心细、手细、眼细,不能有丝毫的偏差。 ”“……我的中级技工考试也通过了,现在,我也是有文凭的建筑工人了。

21、幸福。因为虽然民工在城市 里 面打拼时很苦很累的,但当盖出这 么好的房子后,看到自已的杰作一件又一件地完成时,这是幸福的;而当自已的孩子看到了父亲的杰作时,更让父亲有 一种满足的 幸福感;特别是在文章最后听到儿子的豪言壮语和这样的美好愿望和坚定志向后,更增加了父亲的幸福感。 这表明父亲的伟大和善良。也呼吁我们要多关注社会中的 民工的生存境况,要多给予他们关心。

不幸福。自已付出了那么多才造成了房子,到最后想让孩子看看自已的 杰作,却碰到这么多人的拒绝,甚至被当作不法分子而被跟踪。这是一个普通劳动人的悲哀与不幸。呼吁我们要多关注 社会中的民工的生存境况,要多给予他们关心。

5.父亲的幸福散文 篇五

我是一个特别恋家恋父母的人,出走异地谋生之后,每年总要想方设法多次回归父母身边,可自从生病以后,尽管我非常思念父母,但回到父母身边的那种强烈愿望却锐减了,这一来是源于我身体实在不便,二来因为我确实不想让二位老人看到我生病的样子,徒增他们的忧虑和担心,尤其不想给他们带去麻烦,所以我宁愿自己独吞孤独、寂寞和痛苦。而这次却必须见见他们了,因为自从知道我的情况后,母亲几乎每天一个电话的问询已经把我的一切了熟于胸,我也觉得此时已经完全再无必要对他们隐瞒什么了。回去吧,不管怎样也得回去见见父母了,否则他们会更伤心的。

那天,同学把我送回到父母那里,当我佝偻着腰下了车出现在村子的时候,瞬间百感交集,泪眼模糊,我终于又踏上了生我养我的故土了……

年迈的父母赶忙出来迎接我,但却失去了过去我回到他们身边的那种笑逐颜开、嘘寒问暖的温馨场面,我尽管没敢直视他们,但还是感觉到他们用充满了忧伤、焦虑和担心的眼神在默默地打量着我,之后就颤歪歪地上前来搀扶我进家。

进家不久,母亲就忙着要做饭了,我躺在炕上,八十多岁的老父亲把地下的活儿忙完,默默地爬上炕紧紧地挨着我坐了下来,把我的手抓起,端详着,抚摸着,嘴里自言自语道:“你可总算又回来了,让我又看到你一眼……”听着老父亲的念叨,感受着老父亲那双粗糙之手的温度,我的嗓子哽咽得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只能紧闭着双眼任泪水不由自主地从眼眶肆意地流出……

在我的记忆中,父亲牵我的手那是很遥远的事情了,以至于我现在连模糊的记忆都缺失了,但父亲那双手的模样我却一直深深地记在心里。

在那个不堪回首的岁月,就因为太爷曾经是我们村开天辟地的第一人,多开垦了几亩地,结果给后代留下了祸根,大爷和父亲头上都被结结实实地扣上了剥削阶级“地主”的帽子,尽管那时父亲年纪尚小,房无一间地无半垄,但时代的洪流照样把他扫荡进了那个荒.唐透顶的漩涡。由于父亲属于所谓的“地富反右坏”五类分子,所以在最饥饿的时候我们家也得不到队里那怕是一点点的救济,为了能让家里的人勉强活下去,父亲只能选择队里最重的体力活儿来干,目的就是想多挣几个工分多分几粒粮食来让全家人“苟延残喘”下去。

那时,队里的重点工作是搞好农业生产建设,但农田就那么多,尤其还有农闲的时候,所以就不可能把所有的人一年四季都摽在地里,除非秋天的大忙季节,一般农业生产大多安排妇女和一些老人们去干,剩余的男人们被安排搞点其它副业为队里挣一点活钱。父亲那时最常干的活儿就是到山上挖石头,然后把这些石头卖到白灰厂烧白灰。由于此活儿是最重的体力活儿,所以除挣的工分足之外,还有额外的一点补助。

由于一年四季和石头打交道,父亲的整个手磨得像是弯弯曲曲的葡萄枝,又像长满结疤的老树根。手指上到处都是裂开的缝隙,一干活儿就疼得厉害,母亲把凡士林烤热滴在裂口里边,然后又给缠了一层布子。手背上青筋突暴,关节粗大。手掌上结着厚厚的茧子,上面渗满泥土的纹路像刀刻上去一样。这样的重体力活儿父亲一直断断续续干了三十多年,从我记事起一直到我走出大学校园甚至娶妻生子之后,他还不时和别人搭档着挖石头挣钱,父亲真正放下这个活儿不干的原因不是因为年龄的缘故,而是挖出的石头没有了销路。现在尽管父亲已经不再挖石头十多年了,但他的手再也恢复不到本真的模样了。永远是硬硬的,糙糙的……

想当年就是父亲的这双粗糙之手把我一路扶出了农村,而今父母已是耄耋之年,正是我尽孝,让二老安享晚年的时刻,却想不到我居然遭遇如此大病突侵,让我的老父母在人生的最后一站继续为我担心受怕,想到这些真是让我肝肠寸断,欲哭无泪呀!

6.散文-我的父亲 篇六

彭 明

写记念母亲文章的人多,写父亲的人少。近代著名的有朱自清的“背影”,但我的念想却是父亲的正面。也许母亲常常展示慈爱的面容,而父亲却扮演严谨的面相,严父慈母是中国家庭古今永恒的角色分工。所以儿童长大后即便成了伟人也是忆母爱的多,对父亲的回忆依然是令人生畏的严峻。

儿时我也很怕父亲,感觉父亲严峻的脸上几乎没有过笑容。但父亲在单位上和邻里间人缘都挺好,是公认的正直厚道人。我最爱看的是60年前(1953年)以“抗美援朝”标语为背景的全家福黑白照片:父亲站在祖母旁边,腰板直、国字脸、鼻梁挺、眼睛亮,肤色白净,特精神!在父亲的严格管理下,我们兄弟姐妹人多,但很少吵口打架,也不与街巷邻里小孩打闹。记忆中父亲少有言传,但身教却是历历在目:那时粮食定量供应,我们正是长身体的年龄,又要砍柴开荒种菜,但每人每天定量不到7两米,远不够吃。所以将定量米与蔬菜一起煮,多加水,每餐每人分一碗。虽然饥肠辘辘,但大家从不争抢,因为父亲自己每餐在单位食堂发到的一个钵子饭都带回来倒入大锅内一起煮。每逢我们去远郊砍柴,父亲下班后便立即赶来接我们的柴担,挑回家,匆匆吃完饭,又赶去值晚班。上世纪六十年代,父亲因太操劳突发急性阑尾炎,做阑尾切除手术时还是实习生操刀。没有休息几天,父亲又照常上班。

父亲在单位每年都评为先进工作者。回到家也片刻不闲,挑水的木桶坏了,父亲都是自己修理。虽然没有学过木工,但父亲动脑又动手无师自通,换桶底、修壁板、箍外圈,干得满头大汗,有时划破手指也不吭声,抓把锯末按住伤口,继续把桶修好。

家中小孩多,置了被子,便没有布票买布做衣服。父亲买来每斤只需一元钱的包皮布(商店作废品处理的棉包装布),星期天在地上支好铁锅,放入廉价的各色染料,将洗净后的包皮布放入滚烫的锅内,用竹片不停地翻动。白净的脸被烟火熏得黑糊糊的,难闻的硫化味刺激眼泪鼻水混流到嘴角,双手燎起大大小小的水泡,父亲辛劳的努力保证了每人过年都有新衣穿。我最喜欢染成草绿色包皮布做的衣裤,洗过几发水后就象洗得发白的军服,可让小伙伴们羡慕。

1969年父亲下放“五·七”干校劳动,年近六旬的父亲每天凌晨3点钟起来磨米浆加工粉干。沉重的大石磨,父亲和另一位下放干部轮流推磨、添料,干到天亮。吃过稀饭,又要上山砍柴,保证供应干校食堂和养猪场的柴火。下午还要去猪场担粪到菜地施肥浇水。无论是每天十多个小时的繁重体力劳动,还是每晚的学习,父亲都是认认真真地做好,在干校还评为“五好战士”(干校实行军事化管理,简称“五.七大军”)。由于过于繁忙繁重的劳动,父亲得了急性肠黏连(当年阑尾切除手术留下的后遗症),干校和公社领导打电话告诉我。看到父亲痛得发青的脸,我忍不住流泪,可是不论在公社卫生院、转院途中、城里医院住院,父亲都没有流泪。我们两人单独在一起,我问父亲,父亲也没有一句怨言。具体情况还是干校的同事告诉我的。在我一生当中,没有看过父亲流泪,也少有抱怨。在任何艰难环境下,父亲都能达观地坦然面对,但也难得一笑。

在孙子孙女辈降生后,不知不觉父亲严峻的脸渐渐变了,眉眼嘴角常常溢出和蔼慈祥的笑容。我们兄弟忙于上班,小孩大多放在父母家,6、7个年龄不等的小孩聚在一处,烦闹可想而知。父亲变得出奇地耐心,晚上睡觉挤在一起,天热替他们搧蚊虫,天冷捂暖他们的小脚丫,清晨带他们去晨练。父亲虽然不是书法家,但每年家中(包括我们兄弟家)的春联都是父亲书写。小年前父亲买来红 1

纸裁好,紧握毛笔,非常工整地书写好每一副对联。父亲没有学过什么体,写的字也显得有些硬拙,但从头至尾很规正,确如他一贯为人处事的厚道本分,耐看。父亲写好春联,熬好浆糊,从长至幼到每家贴春联、贴福字,孙辈们帮着提春联、扶凳子„„父亲这时显得最高兴最有成就感。春去秋来,随着年岁增高,父亲写春联,儿孙贴春联。再后来,父亲买好春联,送到每家,看晚辈贴好春联。我很喜欢看父亲祥和的笑脸,看着这笑容,工作上或家庭中有任何烦心事都能化解。我觉得这不仅是人的貌相之美,也是人生之美,人生观之美。我想起大仲马《三个火枪手》中的一句话“人生是一串由无数小烦恼组成的念珠,达观的人是笑着数完这串念珠的。”我的父亲就是这样一个达观的人。

7.父亲的幸福感 篇七

他真的很幸福。他的幸福感最初来自于他极其有限的退休金。父亲虽然是“初级社”干部,但由于长期在农村大队,差一点享受不到任何退休待遇。幸亏赶在退休前调到乡镇企业担任领导,这才有了每月700元的退休金。更幸亏他的思维早已倒退到“初级社”时代,以对那个时代的收入状况和消费水平的记忆面对现在的700元,可以想象他的幸福感有多膨胀!他多次在妹妹面前抱怨:你们还上什么班?我的钱还不够养你们这几家人?可怜的父亲,他一辈子都是在穷困的边缘摸爬滚打,现在他在意念中终于富裕了!父亲终于在痴呆中成为一个拿着“超高俸禄”的富翁。

他在儿子身上同样寄托着更确切地说是幻想着他的幸福感。儿子虽然远在天涯,但毕竟已能自立,无需他的“高工资”赡养,有时还能向别人夸口,儿子的收入可能比他还高一些,因为儿子每个月可以给他个百儿八十元的,但他不需要,也就没要。重要的是他儿子这样的收入不是通过做生意挣来的,而是政府的俸禄,这使得他特别感到荣耀。他的推断是,能够享受政府如此高标准的俸禄,儿子的地位一定非常重要。

即便是在老年痴呆必须经过的狂躁时期,他也同样收获着莫名其妙的幸福感。那些天他狂躁得难以入眠,在盛夏的一个午夜,他乘我不备,从家里偷跑出来,然后不知所终。全家人出动汽车、摩托车沿着周边的村庄、田野、厂房、街道四处寻觅,数小时皆无所获,只得报警,并联系救助站。幸好,赶在炎热的中午还未来临的时候,电话响起,警方已在高速公路上发现了他。把他接回来后,才知道他是想沿着高速公路往南京走。南京是他儿子家的常住地。等到他稍微清醒一点,发现儿子原来就在他身边,脸上便泛起满足的笑容。

老年痴呆使得我的父亲忘记了很多事,其中不少遗忘令人心碎,但于他自己倒是一种幸福的虚假“记忆”,虽然是不确定的“记忆”。他有一次在睡梦中叫着“妈妈”,我将他唤醒以后,他仍然在痴呆中无法清醒。我搂着他的头,问他:“爸爸,是不是梦见我奶奶了?”他兀自“认真”地回答:“你奶奶还住在尖角落上,她还是那么固执。”他所说的“尖角落”是老家一块田地的俗称,而这块田地在合作化以前属于我家的祖产。

正是深夜,他关于已经去世了快40年的我祖母的话令人有些害怕,但我心里知道,这些与那些早有听闻的鬼魂的迷信無关,在痴呆了的父亲的“记忆”中,其实没有可怕的死亡与生死相隔的观念,每一个他能记起的其实已经去世的亲人都按照原先的秩序“生活”在某一个地方。难怪有一天吃饭的时候他忽然问妹妹:“你妈妈现在在哪里?”问得我妹妹泪如雨下。我母亲已经仙逝十多年了,而在我父亲痴呆的“执念”中,她和我的奶奶一样只不过是在另一个地方生活着,穿着做派,言谈举止,一如既往……

这是一种没有生离死别的执念,显然属于一种幸福的执念,尽管它来自于痴呆的结果。包括我在内没有人试图唤醒、戳穿和改变父亲这样的执念。既然这样的执念给予他痴呆到僵化的大脑以一种幸福的慰安,那么,父亲所得的这个老年痴呆症实在也有值得庆幸的一面。

韩红志摘自《羊城晚报》

8.父亲的鲜花散文 篇八

20xx年,是父母的金婚之年。其时,父母都已年逾古稀。执手相携,风风雨雨五十年,实属不易,我们兄弟四人决定好好庆祝一番,遂去与父母商议。

“管他金婚银婚的,庆啥庆,不都好好的嘛!”我们刚一开口,立刻遭到了父亲的否决。父亲梗着脖子说得很认真,母亲在一边偷偷瞄着直乐。

经过我们耐心劝说,父亲终于回心转意,只是一再强调,不许铺张,一切从简。

这就是父亲。

父亲不懂得浪漫,这是多年来我对他的评价。

当然,不浪漫并非无情,父亲一直是我们兄弟最为敬重的人。不浪漫,也怨不得父亲,这与秉性无关,它有着历史的根源,属于岁月的积淀。

父亲今年已经八十周岁了,出生于动荡年代,成长于困难时期,中年后又饱经风霜,一份朴素与含蓄在父亲的身上凝聚,根深蒂固。这在年轻人看来,叫做传统、保守,抑或叫做封建,叫做落后。父亲不以为然,他坚守着做人的底线。

父亲是一个地道的农民,却有着不凡的经历。曾任公社养猪场厂长、战山河兵团营长、村委会主任,也算叱咤风云过。然而,这些经历仅仅成就了父亲的威严与凛然,与浪漫却丝毫不沾边。父亲一直保留着那份淳朴。

父亲生日,我扬着手臂向父亲靠拢,在我看来,拥抱无言却有情,这是一份真挚的表达。而父亲却显得局促不安,一边缩紧了身子,一边嚷道:“抱什么抱,洋鬼子的玩意,咱庄活人不习惯不习惯!”听,还振振有词呢。

母亲节,我们习惯性地为母亲献上康乃馨。“这花多少钱?”父亲的心思不在花上,总是一再追问价钱。我不敢欺瞒,如实汇报,却引发了父亲的叹息:“真不会过日子,这么多钱买好多猪头肉呢!”。在他看来,花,华而不实,猪头肉才是硬通货,起码,可以饱腹。唉,困难磨砺了父亲,形成了他“民以食为天”的思维定势。

这样的事例不胜枚举,于是,成就了我对父亲的偏见:古板,不浪漫。

父亲不解风情,这也是母亲的共识。我曾数度与母亲谈心,问起父亲所做过的浪漫事,母亲沉思半天,唯一的答案就是摇头。

“我不怨你爸爸,为了拉扯你们兄弟四个,他苦着呢,哪有心思浪漫。”母亲淡淡说着,脸上却一直漾着笑意。

母亲是宽容的,相夫教子是她生命的全部,其他无关痛痒。

其实,母亲是有着浪漫憧憬的,这一点,我敢确定。

有一年,母亲去我家小住,恰逢妻子生日。我适时奉上了一束玫瑰花。母亲以欣羡的目光望着我们,意味深长地感叹道:“还是年轻好啊!”然后,母亲抱住玫瑰花,瞅了又瞅,闻了又闻,一幅陶醉的模样。可惜,母亲从未收到父亲赠送的玫瑰花,哪怕一朵。

金婚庆典,乃人生中之大事,父亲不解风情,我有责任面授机宜。

“爸,您得向我妈表示表示。”我悄悄叮嘱父亲。

“表示什么?”父亲一脸茫然。

“人家给您当了五十年的媳妇,不得买点花啊草啊什么的意思意思?”我不再卖关子,干脆直截了当。

“去去去,我上哪买去?这是农村,以为是你们城里?”父亲不屑一顾。

“镇上新开了一家花店,您老……。”

“不买,不买,坚决不买。”父亲的犟瘾又犯了,未等我说完就一个劲摇起了拨浪鼓。

谈判以失败告终,我有些愤愤不平。老爷子麻木,无奈!

父母的.金婚庆典在期待中来临。

我们大包小包拎着,早早的,就欢聚在父母位于乡下的小屋。

我们亲切地与母亲拥抱,笑意盈满母亲的脸庞。

父亲呢?爸爸去哪了?我们热闹了半天,唯独不见父亲的身影。于是,转身询问母亲。

“不知道呢,”母亲的回答让我们吃惊,“一大早就出去了,不知道干啥去了。”

这老爷子,干啥去了!临近中午,还不见父亲的身影,大家有些焦急。

别人只顾抱怨,我的心里却浮想联翩,要知道,我提醒过父亲,镇上新开了花店的,难道……这样想来,我激动得心简直要跳出胸膛。倘若真的如此,这将是一个千金难买的日子!

随着街门的响动,父亲终于回来了。

我们呼啦一下从屋里冲出,迎接圣驾一般把父亲团团围住。

却见父亲腰里别着镰刀,手里提着篮子,嘴里呼呼直喘,脸上汗涔涔的。

唉,没劲,这祥和的日子,上的哪门子山啊。大家一个劲责备,父亲无动于衷。

“老头子,快洗洗手,看你累的。”母亲端着半盆水靠上前来。

“老婆子,你看!”父亲并不急于洗手,而是用手指了指篮子。

大家迅速低头,咳,一篮子青草而已,除了摆放有些齐整之外,别无新意。

“里面。”父亲又迸出了两个字,却饱含着几分神秘。

我慌忙伸手,欲掀开青草,一探究竟,却被父亲拦住:“别动,让你妈来。”

母亲放下脸盆,小心掀开青草,一束大大的山花立刻呈现于眼前。各种山花,应有尽有,精彩纷呈,淡淡的香味瞬间氤氲在我们心间。

我们一片惊呼。

9.父亲的单车散文 篇九

蜿蜒流淌的松花江,婉如S形的白色飘带,日夜吟唱着流过我的家乡,北国江城。江的北岸,是昔日闻名遐尔,被誉为共和国骄子的化工联合企业——吉化公司。化肥厂、染料厂、电石厂、有机厂机械厂、热电厂、设计研究院,林林总总、星罗棋布。早年,我的父亲就在这里的机械制造厂工作,我的家居住在离工厂几公里以外的生活区。

那个年代,交通不发达。浩瀚宽阔的松花江上,只有一座公路桥和一座铁路桥。市区公交车开通的线路不多,车辆也少,人们往来的交通工具就主要依靠自行车。无论是烈日炎炎的盛夏,还是寒风凛冽的隆冬,父亲每天都骑着一辆黑色略带红色条纹的二八旧式自行车,风雨无阻地奔波在上下班的路上。父亲喜爱他的自行车,虽然它已是那么陈旧了,可父亲每天照样把它擦拭得干干净净。

每到星期日,父亲就会用自行车托着我们兄弟去很远的浴池洗澡,每次父亲都要亲自给我们搓澡、洗头。搓得身上一道道印,掉下一缕缕的汗泥,搔得头皮又痒又疼又舒服。几年过后,自行车也像人,老了,不能走远路了,不能干重活了,于是父亲又买来一辆暗红色锰钢波兰造的二八新单车。该车子体轻、结实、跑得快,父亲爱不释手,看得比他的眼珠还重。奇怪的是,父亲骑了一段时间,不再骑了,将其高高地挂在家中的墙壁上。依旧去骑那退休的那辆老旧的二八单车。

说来也巧,父亲买新车的那年秋季,我考取了高中,学校座落在松花江南岸。开学后,我每天骑着辆母亲早年用过的二六单车,往返在学校与家之间。清晨、傍晚的路上疾弛着一行行、一队队骑单车求学做工的人,一路上你追我赶、川流不息,俨然是一道美丽的风景线。可是,我骑的那台车,车身重,跑得慢,还经常半截路上出毛病。父亲把他钟爱的那辆猛钢单车,从高挂的墙上取下来,他细心地检查,细心地清洗轴承,更换机油,给轮胎充气,收拾得清请爽爽,利利索索。

父亲对我说,骑这台车上学,别耽搁了学习,注意安全,骑车爱惜点。我听了真是兴高彩烈、心花怒放。要知道,那车可是父亲的掌上明珠、心肝宝贝。车好、车新,我如鱼得水汇入到千军万马的骑单车的洪流。我也挺爱惜这辆车,腊月里天寒地冻骑行艰难,转弯处若有一辆车滑倒,身后跟进的数辆单车,都会争先恐后地叠在一起。自己摔了不要紧,可是把这新车摔坏了,就糟糕了,所以,每当我骑行至转弯处,我都会下车步行,推着自行车走过这危险之处。

这辆暗红色的锰钢二八单车,载着我度过了数载柳絮纷飞、花红似火的夏天;载着我度过了数载雪花飘飞、滴水成冰的冬天;载着我进入到另一个崭新的学习天地。

10.父亲的浪漫主义(散文) 篇十

在我记事之初,家里有一个庭院,父亲在屋子前面种了一片甘蔗,春天绿绿的叶抽出来,修长而舒展,微风拂过,亭亭摇曳,好像汉唐时代的少女,身穿绿萝衣,翩然起舞。夜晚,春雨沙沙的清曼声音,伴我们入睡,如同天籁。到了深秋,甘蔗成熟,甜甜的滋味,这大概是我所知道的最甜美的味道了。直到如今,还经常想起那一片曼妙的绿和那甘甜来。

在院子里,父亲还种下了一些白兰花,让我们的院子飘忽着一种洁白的芳香。有一株白兰树长得很高大,它的枝丫可以坐下我和姐姐两个人。我们常常坐在花树上,看安徒生的童话,清风徐来,世界飘浮得很高很远。

有一年,父亲到海南出差。年轻的他经常不顾海里有鲨鱼而禁止游泳的警告,背着领导去大海游泳。他说只有在大海里中流击水,让自由的躯体徜徉于无边无际的水域之中,才真正会有飞翔的快意。

在一天的紧张工作之后,他会端一个小板凳,走十几里的沙滩去看一场电影。父亲在岛上和渔民相处得很好,他吹笛子给他们听,和他们一起出海去打渔。在遥远的海面看岸上依稀的灯塔散发出暗淡的光芒,看湛蓝的海面升起的明亮的圆月,泪流满面。

从海南回来的时候,父亲带回满满一公文包的珊瑚和一个渔民朋友送的海螺。我们看着那些形状细致的珊瑚,听着海螺在耳边的呼啸,总感觉他亲历的天涯海角,与我们如此亲近。

其实父亲从小就经历了很多波折和磨难,只是痛苦对于他似乎风清云淡。小时候他父亲早逝,兄弟三人要捡柴做农活,从早忙到晚才能吃上腐烂的菜叶和掺着糠的米饭,即使这样也从来吃不饱。可是阳春三月,他们总不忘自己做风筝,在田埂上奔跑着,让风筝飞得很高很高,掠过一大片一大片开放着的油菜花。“很快活啊。”他乐呵呵地说。

父亲做过很多工作,按他的话来说,工农兵学商,除了兵之外,他都有涉足。他最喜欢的是经营我们的果园。在很多年以后,当果园已经变成座座高楼的时候,提起父亲,很多人还记得他的果园。他们说,种得真是好。在被誉为“柑橘之乡”的家乡,父亲的果园是首屈一指的,他最先引进新品种,又种得最好。我还记得满树金黄色的柑橘点缀在碧绿的叶子间,他以玫瑰作为果园的围墙,四月开满玫瑰花,绮丽幽香。在很久以后,我读到伯内特的《秘密花园》,心里不免有一种柔软的温暖。

那一年,城市开发的推土机拆了我们家赖以生存的果园,昂扬生长的树木和花朵零落成泥。父亲当时有多种选择,比如回到以前的单位,到朋友的企业做事,或者做生意。父亲却买了两箱蜜蜂,高高兴兴做了放蜂人。随着花期,从四川到陕西到甘肃到陕北最后到了内蒙古大草原,远离尘嚣,追随一路的芬芳。

风餐露宿的流浪日子也许很苦,但父亲对于这段经历始终视若珍宝。

他说,太白山的森林茂密极了,遍山的野槐花,洁白馥郁。瀑布直下,珠玉四溅,烟雾飞散。在这里他们呆了三个月,在浓密的草地上搭起帐篷,步行至几十里之外的集市买米,有时候他们逮来野兔和附近的村民换粮食。清朗的夜里,四周一片寂静,野花的香味弥漫四野。他躺在草地上,看见很亲近的繁星,想点什么,或什么也不想。

在陕北,有满坡的羊,满坡的信天游,满坡的杜鹃花和满坡的云。他站在黄土高坡,扯着喉咙和那些裹着羊白肚毛巾的陕北老汉一起唱山歌,无拘无束,酣畅淋漓。

整整两年的时间,他吃夹着黄沙的米饭,他在雨水里淋浴,他的皮肤被漠北的风吹得干裂,他被蜜蜂蜇伤,他的衣服灰尘满布,他的手臂被荆棘划得伤痕累累……他自己削成的绿笛已经被吹成褐色,我猜想他的笛声一定是从青翠的秦岭蜿蜒至苍凉的敦煌,飞到漠漠的塞外,再被风吹到水草丰美的草原。他在那些人迹罕见的美丽地方找到了来自心灵深处最初的感动。他接纳并享受所有的一切,路途的险阻、肌肤的疼痛和内心难以言表的喜悦。

在父亲58岁的时候,他和母亲一人骑一辆有着十多年历史的自行车从四川出发,走过重庆,走过湖北,走过甘肃,走过陕西,经过三十多个城市,神采奕奕地畅游五千多公里,历时六十一天,把一身皮肤晒成古铜。

11.父亲的花园散文 篇十一

我家的门前,有一片小花园。早年的时候,都是物业的人随便的种些花草,纵然有枝叶繁茂的一园花草,可是不是很娇艳,不是很美丽。只是夏来了,它也就毫无理由的疯长,秋来了它也就黯然神伤,满园的落魄。不曾见得有些让人驻足一望,更不会有人来细心评说,甚而就更谈不上让人观赏。

两年前,父亲年岁越来越高了。有些挥不动他的太极剑,舞不起来他的太极扇了。那几套飘逸的太极服连同他的长剑一起,挂在墙上打瞌睡。父亲依旧坚持着早年的爱好,整理着他的养生文摘,贴贴剪剪,足有十来本,每本都细心的用小揩字写上,老年报文摘之一、之二……父亲走起路来也不比从前,虽然还很硬朗,可是脚步显得有些琐碎和拖拉了,父亲今年八十三岁了。不知道从哪一天开始,父亲开始把关注的目光投向了门前的那一片小花园。也不知道他是从哪里淘来的小锄头,还有些种花用的家什,更不知道是在哪里买来了那么多的种子。每当春天来临的时候,父亲就会细心的开始了他的耕种。松土、下种、浇水、施肥,一场春雨过后,那些嫩苗就会齐唰唰的长出来,两瓣新绿的叶子,骄傲的伸展在阳光下,新生的`生命总是那样的让我们心怀感动。而父亲就会摩挲着这些看不出有什么不同的一丛丛的小叶子,总是拿着他那把小铲子,细心的给这些小叶子们松土、浇水。那把小铲子让我心里格外的喜欢,它很象我们在老家时我用过的那把。那时候,四十出头的父亲侍弄的可不是这不足十平米的小花园,那是房前屋后一大片的菜园子,还有村南头岗子上的一大片园子。那时候,父亲是我们村的小学校长,他会弹风琴,会写毛笔字,还懂日文。逢年过节,很多人会来我们家讨对联,有些人家要给日本亲戚写信,还要来麻烦父亲。那时候,母亲就会在炕上摆上个方桌,笔墨纸砚的都摆好了,父亲问要写信的人想说些什么,笔就落下来,细致的写好。那信笺是纸折的竖痕,父亲隽永的字落在上面很清秀,每每写好了,父亲就会给念遍大概的意思,乡亲总是会谢过父亲心满意足的拿着信回去。父亲侍弄园子用的是要扛在肩上的大锄头,而那把小锄头,多数的时候是我拿来,蹲在父亲的身后,一点点的给菜园子锄草,感受到大地的温热,鼻子里面灌满的是泥土的芬芳。

门前的小花园在父亲的细心照料下,第一年的夏天,开的就不同寻常了。粉红的芍药,一大片的,这些平常的花朵,因为饱满着生命而扬眉吐气,这份从容、这份郁郁葱葱、这份纯粹,就吸引了很多人常常站下来,在忙碌的生命间隙里体会这份自然的不着雕刻的美丽。每当见到有人赞美他的花园,父亲就格外的高兴,眉毛眼神里面全是快乐。

今年夏天来的时候,父亲的花园更加的丰富起来,这里面盛开的花朵一下子让我回到了家乡,回到了那个开满鲜花的院落。芍药开的鲜艳,色彩更加的丰富,桃红、水粉、艳紫,新增的鸡草、胭脂豆、小向日葵!鸡草花有红的,白的,花朵有单有双、胭脂豆颜色各异、一朵小花上有好几种颜色。小时候,家里的院子里就开满了这样的花朵,除了这些之外,还有些我不知道名字的花朵,别具一格的在一起生动无比。

12.缅怀父亲的散文 篇十二

每天关车间门,只要想看就能看到老爸曾经住过的房间,可是又有几次能想的到?很少,真的很少,即使有时候脑子会有老爸的影子出现,也被繁琐的工作及家事瞬间就代替掩盖了。所以几个月来,除了刚开始那几天,沉浸在对老爸的逝去的伤感与怀念之中外,就不再想他了!是我忙?是健忘?是不孝吧?对,是不孝。

今天天黑下来才去关车间门,不知为什么想到了老爸,而且甚是想念,想到老爸每天晚饭吃掉就会自己走回这没有一个隔壁邻居的偏僻角落的宿舍。电视都没有,都不知道每个晚上都是怎样度过这多多孤单寂寞的夜晚的!特别是在病痛折磨期间,他一个人,那种痛,那种孤单,那种凄凉,那种无助,那种无奈,都在那漫长是怎样度过的?个中的滋味是不敢想象,也是无法想象的。不由想起自己儿时,健健康康时一个人也是怕的,那老爸呢?他会不会怕,会不会很想有人陪着?每一次痛时,他是不是很想有人陪着说说话?是的,老爸刚病倒时曾经说过,痛的时候有人陪着说说话,脑子好像转移了思想,就可以暂时缓解一点点病痛。可是,老爸又不肯让我休息或者请假一天,就是我抽空到老爸房间,看看他,说不了几句话,他就会催我回去上班,他说当差不自由,不要让人家说什么。

晚上,我都没有一个晚上整夜守在老爸身边的。刚开始老爸躺倒需要服侍起,我想搬到老爸房间睡,老爸不肯。后来似乎也习惯了,还是麻木了,到最后也只是住老爸隔壁,老爸叫时过去看看,给老爸换垫子被子。

痛到最厉害时,他会叫我的名字,我过去,他只是想让我把他扶起来,然后换换姿势。有时太困,睡去还不容易醒来,老爸,可怜的老爸要叫多少次,要费多大力气才能看到我,看到他心中的救星呢?

13.父亲(散文) 篇十三

你没事吧?我关切地问,用干毛巾去擦他身上的水,想扶他起来。

没,没事。他推开我。

摔到哪儿了吗?我仍旧不放心,伸手拉他。

没事,就是踩空了。

胳膊疼吗?腿有没有摔到?真的没事吗?来,我扶你坐在沙发上。你想吃什么,我去给你买。

在整个过程中,我始终坚持没有叫他一声“爸爸”。但是看他蜷在地上的那一刻,我的泪水几乎就要夺眶而出了。我不得不承认我心疼,我不知道我这样是否可以叫做善良。因为我记得有一次他一边抱怨着胃痛一边洗碗,当我提出“你去躺下歇歇,我帮你洗”时,换来的只是他大声的怒吼“就你整天爱多管闲事”。我也记得当我发高烧躺在床上没人理睬的时候,他是怎样轻描淡写地说“发烧都是你睡觉睡的”,然后坐在沙发上看“幸运52”。我后来为找退烧药和倒水不知道在他面前走了几回,可他竟然一声都没问我,还因为电视节目而笑出了声。

我瑟瑟发抖地抱着条被子上网,只是想多找一点温暖,即使网络是虚幻的。网络上的她说,你要自己多保重身体,多喝水,要按时吃药。还有另一个人说,你一定会很快好起来的,因为你是那么好的孩子,上帝会眷顾你的。我满足地抱着被子睡去。

半夜我被妈妈推醒。她上夜班回来,发现我额头滚烫,不停地咳嗽。她翻箱倒柜地找药给我吃,我有些虚弱地望着她忙碌的背影微笑。我喜欢看别人发现我生病后着急的样子,那会让我觉得自己还有人疼爱。

对爱,我是有点惧怕的,害怕一直欠着别人的情,无法偿还,所以不肯轻易接受。曾经很喜欢一个小故事,说的是一只小野兽,它不害怕伤痛,受伤时独自躲进山里舔伤口,疼也不叫,可是一旦有人对它好了,嘘寒问暖,它就受不了。

其实我羡慕好多好多的事情。同学下晚自习后有爸爸来学校接我羡慕,雨天校门外站着那么多送伞的家长我羡慕,街边那位父亲小心翼翼地给小女儿戴上帽子,围上围脖,最后牵起她的小手,我也羡慕。我记得同学的爸爸接她回家时,总不忘同时叮嘱我一句,天黑了,回家路上一定要当心。我眼睛发涩,说声“谢谢叔叔”赶快逃掉。我是真的不习惯别人对我好,一句温暖的话,就常常让我感动得一塌糊涂,不知所措。

爸爸对待我的方式,我似乎已经习惯。所以当他很久没看到我时,问我吃过饭了没有,我会感觉到受宠若惊。每次我回学校,无论拿多沉的东西都始终坚持不让他帮忙,原因是那么简单而可笑:不想多欠他一点儿。我知道,这条生命是我欠他的,也许穷尽一生都难以还清,那么我便不想再欠下更多的债务。我背着书包在街上晃来晃去的时候,其实很像一个无家可归的流浪儿。

印象很深的一件事是,去年冬天我任性地吃了很多雪糕,结果咳嗽不止。深夜他起来给我倒了一杯白开水。于是,记忆里一直有着这杯温暖的白开水,使我念念不忘。

前几个月回家,忽然发现自己的书籍杂志全都不见了。他走进我房间,很小心地告诉我,他帮我放在阳台的书架上了。我不放心,说,时间长了,书会晒掉色的。他笑了,不会的,不信你来看。我将信将疑地跟他去了阳台———我所有的小说和杂志都被他分门别类地摆在那个破旧的书架上,他不知道从哪里找了一块木板盖在玻璃外面,还搭了一块绒布。他得意地回头对我笑笑,说,我不信这样还会掉色。他很有成就感地看着那些书,我看着他有些苍老的身躯,忽然想到,我应该有很多年没和他有任何身体的接触了,包括拉手、拥抱,而他在一天天地老去。那一刻我在内心放声大哭。

爸爸,爸爸,我多久没有这样叫你了?我真的很想好好地爱你,好好地去爱每一个人。而我已不能,不是不想,而是不能,因为我已被你重伤至此,再没有多余的爱去给任何人。我在心里面悄悄地呐喊,然后悄悄地离开了那个阳光灿烂的阳台。那里真的是很温暖呢。

有时候,我很想很想问问他,关于我,你究竟还记得多少?我对这个问题没有丝毫信心,我不知道除了我的名字之外,他还记得多少。我喜欢洋娃娃,十六岁生日时意外地得到了一个洋娃娃,那一刻我把它紧紧抱在怀里,感到软绵绵的暖意,好像拥着自己的童年。我知道他肯定把我的生日忘了,我也知道他不会送给我生日礼物。我只是希望当我告诉他今天是我的生日时,他能衷心地对我说一声“生日快乐”。这样就好了,真的,只要这样我就很满足了。可我也很清楚很心酸地知道,这也是一个奢望。

很喜欢刘莉娜一篇散文里的几句话:我是个孩子,我还不懂得愤世,可是我嫉俗———嫉妒那些俗世的幸福。实在的、温柔的,父亲对女儿的呵护,那是一生一世的幸福。是啊,拥有这些凡俗的幸福,多好。可我不能,我已不敢相信这些幸福会属于我。

高中生活已经过去了三分之二,换句话说,就是我已经在外面住了近两年的时间。那天,同桌无意间问我,你爸爸来看过你几次?我装作很无所谓的样子,认真地扳着手指头计算:哎,也不能说不到五次,但是真的不到十次。嗯,就算五次以上十次以下好了。我说这话时乐呵呵的,满脸都是笑,我觉得这样真的挺好。

同桌总是开玩笑说我是阔小姐,我说我不是,妈妈的工资真的不高,前几个月才调到八百元而已。只是她爱我,希望能给我其他人都有的生活,不希望我有任何的为难和拮据。别人有随身听,她就会买给我;别人有电子辞典,她也会买给我;学习生活上任何需要的东西,只要我说,她都会买给我。

那天爸爸来看我,一定要留下四百块钱,而我坚决地拒绝了。我心里难受极了,他是在挽回吗?高中两年,我的生活费、学费、教育储蓄金,以及我所有的补课费、零花钱,全部是妈妈一个人负担,他没有给过我一分钱。四百块钱,够买什么?惟一的一次,我忘记带零钱,问他要一块钱车费,他跟我说他没有。他甚至私下和妈妈说,现在的孩子,对他们太好了也没什么用,将来也别指望他们养活你。那他现在的挽回是不是为了将来我可以赡养他?我从未想过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可以功利到这种地步。我想告诉他,不用再挽回了,这种道歉方式,我不接受,我也无法原谅你。至于赡养,我不管那是不是属于我的责任或义务,我只知道凭着一个人起码的道德我不会不管你。仅此而已。

长大后的我,常常不会控制自己的情绪。那天我在教室里面忽然忍不住掉了眼泪,没有任何先兆。同桌吓了一跳,以为是他惹我生气了。我告诉他没有,只是有些事情不能想,太累。

14.想念父亲的散文 篇十四

父亲自去年十一月初摔伤,从此生活完全不能自理,要靠儿女全天候地在身边服侍才能勉强度日。由于工作繁忙加之繁杂事多,我一直没有时间在父亲床前尽孝,心中很是愧疚。大年初一这天,我骑着自行车回家给父母拜年。因为前几天大叔给我说过,父亲的时日可能不多了,今年春节有可能是他今生度过的最后一个年,要我一定抽时间回来陪陪父亲。我曾幻想过,如果再给我十年的时间,等我条件好了,一定会让父母过上好日子。想来实在可笑,那是在给父母亲画饼充饥啊,愿望是多么虚无缥缈,遥不可及,可谓是“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孝而亲不待”。回到家中,父亲神色很差,正虚弱无助地坐在椅子上,身体已日渐消瘦了。从家人口中得知,父亲多日来一直夜不能寐,白天精神极差,晚上精力充沛,总是伸出手来掀身上盖的被子,可能要油尽灯灭了。我心中不忍,父亲是在遭受病痛的煎熬,应该给予治疗才是。我到村卫生室叫医生给父亲看病,开了营养脑神经的药物,给父亲打点滴。下午,我给父母亲磕头拜别后骑车回县城。当天晚上,哥哥告诉我,父亲眼看就要不行了,快回家来吧。我眼含热泪赶到家中的时候,父亲已经缓过来了,我看着衰老的父亲让他攥紧我的手,我感觉他的手仍旧有力,他还认得我是他的小儿子。自那开始,父亲吃的甚少了,神智时好时坏,家里人都说,不能再去住院了,免得父亲回不了家。

父亲得病有好几年的时间了,期间三次病危,每次都是积极治疗才硬挺了过来。二姐问我,这次父亲还能好吗,我对二姐说,我冥冥之中觉得,父亲是在等雨,一场春雨过后,父亲可能会慢慢好起来,也有可能就要永远地走了。在这之后的十余天,下了两场小雪,父亲的病情越来越重,最后已完全不能进食。我寝食不安,无心工作,便请假回了老家陪重病的父亲。听天气预报说,正月二十三日至二十五日,我市大部地区有小到中雨,我知道父亲就要走了,我再也救不了至亲至爱的父亲,无力回天了。正月二十三日午夜,父亲已完全没有了呼吸,就这样无牵无挂平静地走了,寂寥的天空下起了淅沥的细雨,如丝如织,如泣如诉,剪不断,理还乱,伴随着家人的痛哭呜咽,苍天也为父亲的逝去默默落泪。从这天起,我市结束了持续160多天无有效降雨2一遇的旱情。

父亲送葬的日子定在正月二十六日,天气多云转晴。邻近傍晚,天空飘起了鹅毛大雪,纷纷扬扬,遮天盖地,给大地敷上了一层厚重的白色帐幔。第二天,天气晴朗,天地间一片银装素裹,空气格外清新。瑞雪在艳阳下慢慢地融化,我来到父亲的坟前,花圈上的花朵在雪水的滋润下分外鲜活,像是真的一样。我不禁自问,人世间真的有魂灵吗?我觉得父亲一定在天有灵,盼望着儿女的生活过得像花儿一样美丽。

父亲故去已经快一个月了,父亲的音容笑貌萦绕眼前,每每让我夜不能寐。我在心里暗暗地问自己,父亲在世时,还有什么遗憾吗?我已尽了自己最大的努力延长父亲的生命,我懂得以顺为孝,从来没有惹父亲生气,遗憾的是没有更多的时间来陪父亲最后的日子。父亲也没有什么可以遗憾的了,儿女们都已秉承了他的性格和志趣,在教育子女们踏踏实实做自食其力的人,做对社会有用的人。知父莫如子。

15.父亲的头发散文 篇十五

我有一个朋友理发技术很好,因为经常看他给别人剪头,时日一长,我也学会理发了,分头、背头、寸头都会剪。我给不少人理过发,有的是单位的同事,有的是邻居,可他们不是每次理发都找我,不知是他们不好意思总找我,还是觉得我的手艺太一般。只有父亲,我给他剪过一次头后,父亲便不再上理发店去理发了,都是我在家里给剪的。

我第一次给父亲理发,是在十年前。那时我刚学会理发,见父亲的头发该剪了,便想着试试手。父亲不肯,怕我剪得太难看。在我的一再坚持下,他才准许我在他的头上“动剪子”。父亲那时的头发又黑又密,会理发的人都知道,越是浓密的头发越好剪,即便有一两剪子没剪好,最终也能修好。我那次给父亲剪完头后,父亲对着镜子左照照、右照照,非常满意,笑着说,以后他的头就交给我剪了。

大约是在三年前,我给父亲理发时,见父亲的头发变得稀疏了,两鬓也如雪一样白。理发时,在后脑勺的.位置,有一剪子没剪好,由于头发太稀疏了,尽管我仔细修剪,最终也没有修好。想到父亲先前那一头浓密的头发,我唏嘘不已。此后,再给父亲理发时,我凝神屏气,分外仔细。

去年,因为工作上的事,我在外地待了大半年时间。回家后,见父亲苍老了许多,满头的头发大都变白了,头顶上也露出了光亮的头皮。父亲说,我不在家的这段时间,他去理发店剪了几次头,觉得剪得不好,也不得劲,他已很久未理发了。

我便找出理发工具,给父亲理发。尽管我剪得很认真,很仔细,可因为父亲的头发实在是太少了,不一会儿,就剪完了。我蹲在地板上,把那些碎发扫在一起,望着那一小撮白花花的头发茬子,心里很不是滋味。

上一篇:我的收获高二作文下一篇:七年级英语上册第四单元第一课时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