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渗透《弟子规》教育研究与实践

2024-06-13

课堂教学渗透《弟子规》教育研究与实践(共11篇)(共11篇)

1.课堂教学渗透《弟子规》教育研究与实践 篇一

佗城镇中心小学《弟子规》学习教育实践活动实施方案(2012-2013学年)

为了传承民族智慧、民族精神和民族美德,进一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全面提高师生的人文素养,推动校园文化建设,构建和谐校园,按照上级文件精神要求,我镇小学继续在全体师生中开展《弟子规》学习教育实践活动,结合学校工作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为依据,以学习落实《弟子规》为具体内容,广泛深入地开展《弟子规》系列教育活动,培养学生的基础文明和基础道德,弘扬中华民族“孝敬父母,尊敬师长”的传统美德,使广大师生树立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和人生价值观念,提升德行修养,塑造健全人格,促进学生健康成长,营造健康、文明、和谐的校园环境,大力促进校园文化建设,增强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二、组织领导

组长:巫海敏;副组长:骆雄才、林伟国、温小忠

成员:张春玲、叶石平、李桥锋、徐文芳、面上学校负责人

三、活动内容

1、广泛宣传《弟子规》教育活动。

(1)、各校把《弟子规》教育纳入地方德育课程,利用早读、班会或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宣传讲读《弟子规》;通过观看光盘、开主题班会、组织学生办黑板报、手抄报等多种形式,是学生深入学习弟子规。

(2)、通过悬挂标语和在宣传栏等宣传渠道,大力宣传《弟子规》的具体内容和学习贯彻的现实意义,广泛开展宣传活动,营造浓厚的活动氛围。

(3)利用校园广播播放感恩与亲情方面的主旋律歌曲,用好音乐启迪学生的心灵,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操。

2、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弟子规》的学习内容。发挥学校教育在学生思想道德建设中的主阵地、主课堂、主渠道作用。努力构建和谐育人的德育工作的整体格局。

3、充分利用每周一的升旗仪式、国旗下演讲和班会课,加强爱国主义、传统美德教育,引导学生坚定信念,增强责任意识、诚信意识、法制意识及为社会服务意识;对全体师生进行传统文化的思想教育和文明礼仪的教育,从师生互相敬礼、鞠躬开始,教育形成良好的道德礼仪习惯。通过这些教育,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

4、培养学生养成养成良好的日常行为习惯。结合《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从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和养成教育方面抓起,教育他们养成孝敬父母、尊敬老师、团结同学、爱护公物、珍惜粮食,见到老师和客人养成鞠躬问好的好习惯,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

5、运用《弟子规》的知识,感化后进生。通过学习、诵读 《弟子规》,讲《德育小故事》、唱感恩歌曲等对后进生进行感化和转化教育,对他们施以爱心,鼓励他们改正错误,树立自信,健康成长。

6、各班主任在学校统筹安排下,负责本班学习《弟子规》教育实践活动的落实,切实抓好该项工作,组织学生认真学习实施方案、作好具体安排、检查、督促。各科任教师要紧密配合班主任开展各项工作,充分利用学科特点,充分挖掘教学中的内容,创造性地、有针对性地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弟子规》教育。

7、全体教职工也要深入学习、实践《弟子规》教育活动。深刻理解和认识《弟子规》活动的目的、意义,增强推动这项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利用专门时间观看《弟子规》光盘,从思想深处领会《弟子规》精髓;

8、认真做好对《弟子规》的学习理解,扎实做好“三个一”。

(1)、每日一读。各班根据学生的年龄、认知特点和接受能力,制定科学合理的诵读计划,在规定的时间内明确学生每日的诵读量,教师做好解读和检查工作。在学校,老师和学生共同读;在家中,学生和父母共同读。用各种形式,确保在理解的基础上熟练背诵。

(2)、每周一查。在诵读理解的基础上,对照诵读内容,每周开展一次检查活动,可以是自查,也可以是同学、师生之间的互查,纠正自身和周围不恰当的言行举止,班级、学校对发现的问题进行归纳整理,以每个学生的点滴进步推动活动开展。

(3)、每月一评。各校制定详细的《弟子规》学习考核细则,对学生进行考核,对考核优秀的班级和个人进行全校表彰,以考核评比促进你追我赶局面的形成,并将结果纳入考核之中。

8、开展“四个教育”、“三个融入”活动。

(1)四个教育:感恩教育,养成教育,礼仪教育,诚信教育。

(2)、开展“三个融入”渗透,将《弟子规》学习融入家庭,融入社区,融入活动。通过各种类型的实践活动,巩固学习成果,将《弟子规》丰富的文化内涵内化成学生的良好习惯。

①、融入家庭。学生在家与父母共同学习《弟子规》,并积极践行,促进家庭和谐。孝敬父母,尊敬长辈,做一个好孩子。每天做一件力所能及的家务,减轻父母的劳累;向父母长辈说一句问候语,表达一份感恩之心;与父母做一次交流,共同分享每天的进步和快乐。②、融入社区。积极加强与所在街道、社区和村镇的联系,利用社区(村)板报和橱窗等阵地宣传解读《弟子规》,让学生充当义务讲解员,并积极参与社区其他公益活动,抵制各种陋习,促进社区文明建设。

③、融入活动。借助各类活动创设情境,在活动中育人。各班可以围绕《弟子规》开展相应的感恩教育、礼仪教育、诚信教育等各类

主题活动,结合时代特点,通过学生的实践参与,赋予《弟子规》新的内涵,健全学生人格。

佗城镇中心小学

2012年9月

2.课堂教学渗透《弟子规》教育研究与实践 篇二

现在许多的德育工作者都开始走出国门, 向一些发达国家学习新的、先进的德育理念和方法, 以促进我国德育工作的发展。但任何一个国家、一个民族, 都有自身的发展史、文明史和国情, 其发展必须以自己深厚的文化底蕴为依托。中华民族这个拥有着几千年文明史的伟大民族, 在它的发展历程中创造出无数灿烂的文明, 经过数千年的积淀和发展, 已深深融入中华民族的血脉之中, 成为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记忆和中华文明特有的文化基因。这无疑是民族文化的思想根基, 也是今天弘扬中华文化的宝贵财富和资源优势。《弟子规》就是其中之一, 它是一本指导我们为人处世规范的行为宝典, 具体列述了弟子也就是学生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该恪守的守则和规范, 指导我们怎样做到仪表端庄、言行规范、礼貌诚信、孝亲尊师、友爱同学、积极进取、品学兼优……这也是我们德育工作想要达到的最终目的。

若能将《弟子规》渗透到我们的德育工作中, 不仅能将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加以继承和发扬, 而且能使我们的德育工作在自身文化底蕴的基础上得以落实。

其实, 将《弟子规》渗透到我们德育工作中的想法, 也是一次偶然。长期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我们, 一直以来就对我国青少年学生的思想道德、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发展和教育很留心, 教着一届又一届学生, 看着他们的各种观念的变化, 我们就总在想:在这个文化多元化的时代, 我们不能一味地受他国思想文化的影响, 而全盘否定本国的优秀传统文化, 我们应该学习他国优秀的、又适合我国国情的文化, 但更重要的是我们本国的优秀传统文化一定不能丢, 而且要继承和发扬得更好, 因为它才是我们自己民族文化精神的根基所在, 尤其是在我国独生子女现象日益严峻的今天, 更要把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继承好、发扬好。但用什么办法去解决呢?这也是我们一直在思考和探索的问题。记得那是2011年3月份的时候, 在一次班会课的内容选定上, 我们从学校政教夏老师那里得到一段视频, 是有关一个步入歧途的19岁少年的讲话, 他在当中多次提到了《弟子规》, 这让我们产生了一个想详细了解《弟子规》的念头。后来通过仔细查阅各种资料, 我们萌生了一个想法, 如果从进入初一, 学校就通过各种活动让孩子们耳濡目染《弟子规》, 这既让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得以继承和发扬, 又让我们的孩子在言谈举止方面养成好的习惯, 更能消除我们的孩子由于独生子女现象而衍生出的弊端, 同时也是我们德育工作的目的所在。于是, 我们通过多次讨论、交流、分析, 设计了一个三年规划课题——“将国学经典《弟子规》渗透到德育工作中的课题研究”, 计划通过三年的时间, 在每个阶段通过不同的内容、活动的安排, 最终达到养成学生良好的行为规范和健康的心理品质,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德育目的。

下面就把我们已经做了的相关的事情、设想及在其中的所感所想记录下来, 与大家共同分享和探讨。

第一阶段:初一一年时间

初一一年时间, 让学生认知《弟子规》, 理解当中的含义。具体做法:

1.入学教育树理念, 知其文

在开学的时候, 我们对学生有一个星期的入学教育, 在当中除了对学生进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教育, 同时要求学生熟读熟背《弟子规》。为什么要求学生先背呢?因为几百年来, 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 一直坚信这样一个简单的道理:一个人在他年少时 (0~13岁) , 记忆力非常好, 应该把前辈的人生经验、生活智慧记忆下来, 牢牢地背记, 并烂熟于心中。尽管此时他还不理解其深刻含义, 但是先记住, 好比牛先把草吃下去, 有时机再反刍一样, 孩子随着年龄的增长, 理解能力也在成长, 到了一定年龄自然酝酿发酵, 必然有更深的理解和领悟。如果在孩子记忆力强的时候, 不给他一些经典的东西储存到脑子里, 没有“厚积”, 怎么能“薄发”呢?怎么能融会贯通、触类旁通呢?所以我要求学生必须先会背。通过一星期的学习, 所有的学生至少已经知道我们的《弟子规》是一本什么样的书, 主要内容是什么, 而约有一半以上的学生能背记《弟子规》了。这样让我们的学生在潜意识里明白了我们作为子女、兄弟姐妹、学生、朋友等应该如何规范自己的行为。

2.组织活动, 强化认知

在初一的第一学期, 我们共计划组织了两个与之相关的活动:一是《弟子规》背诵的海选比赛;另一个就是对海选获奖者进行表彰的颁奖典礼。在第一个活动中, 我们首先鼓励学生报名参加比赛 (人数不限) , 然后通过初赛决出五十名参加决赛, 最后从他们当中分别决出一、二、三等奖。这个阶段时间较长, 前后大约用了两个月时间, 当中我们的语文老师可是不辞辛劳, 牺牲了大量宝贵的时间。第二个活动是为海选前五十名举行颁奖典礼, 目的是对《弟子规》的宣传和升华。在这个活动当中, 我们与语文组的老师分工协作, 在校领导和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下, 活动进行得非常顺利, 起到了非常好的效果。通过这两个活动, 让我们的学生进一步地认知了《弟子规》。

3.德育活动月强化《弟子规》, 主题班会渗透《弟子规》

在第二个学期我们进行的就是巩固、强化对《弟子规》的理解, 使学生由认知到感知。我们把《弟子规》的几部分分别以“入则孝”——常怀感恩主题活动月、“出则悌”——融入集体主题活动月、“谨”——严于律己主题活动月、“信”——求真务实主题活动月、“泛爱众而亲仁”主题活动月的形式纳入德育工作方案中, 使之与社会的发展相结合从而具有现实意义。在活动中一是要求各班以当月的主题设计班会课。实践证明效果很好, 如:135班“寸草心春晖情”, 136班“我的成长, 您的微笑”, 137班“感恩的心”, 138班“入则孝——感恩父母”……学生通过主题班会课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了“孝与感恩”。二是每个活动月对该部分内容的翻译解释进行笔试, 通过试卷形式进行, 让我们的学生由会背到能理解其中的详细内容。三是通过各种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让我们的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感知其意。如:以此为主题的诗歌朗诵比赛、主题活动月的明星评比、篮球比赛、拔河比赛、乒乓球比赛、参加公益活动等。

第二阶段:初二一年时间

我们的设想是在这一年中, 通过演讲、辩论活动的开展及问卷调查等让学生创新理解《弟子规》, 并能实际践行《弟子规》。为什么在这一阶段是创新理解《弟子规》呢?因为我觉得, 毕竟时代在向前发展, 人们的生活方式、生活水平也发生了变化, 思想价值观念也不可能停滞不前、一成不变。而且《弟子规》当中也有一些不符合社会发展变化的内容, 如:“亲有疾药先尝昼夜侍不离床丧三年常悲咽居处变酒肉绝”, 当中有些就已不适合当今社会的发展。而且, 学生到了初二, 其认知理解能力与初一相比有了很大的不同, 通过演讲、辩论等方式既可以让学生深层次地理解《弟子规》中的内容, 也能让学生结合时代的发展辩证地看待问题。

第三阶段:初三一年时间

这一年学习任务较重, 学生面临升学压力, 在生理、心理上都需要调整, 而在此前的两年, 学生已经对《弟子规》中的内容应该说是非常熟悉了。而且由于受到两年的熏陶, 学生应该在潜移默化中受到了其中的影响, 尤其是当中的“信”“谨”“仁爱”“余力学文”等。我们的设想主要是通过讲座、咨询等形式, 使《弟子规》通过三年的时间渗透, 让我们看到一个在生理、心理、道德、学习、发展、适应等各个方面都健康的学生。

上述仅是将国学经典《弟子规》渗透到德育工作中的一些做法和想法, 总的来说, 最终的目的就是要通过各种各样的活动开展, 让《弟子规》中的一些优良的行为习惯渗透到学生的思想里、脑海里, 使之成为学生的潜意识, 并进而付诸行动。其实要想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加以继承和发扬, 渗透到德育工作中并运用于实践当中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短时间就能做到的事, 它受到来自社会、家庭、传媒、多元文化等各方面的影响。当中也必然会遇到一些不可预知的问题, 因此, 这也是一个需要在实践过程中不断摸索、探究、创新的过程。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 体现了我们党和国家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视。同时报告强调, “要弘扬中华文化, 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这正是我们党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 也是我们德育工作的根本所在。因此我认为只要我们德育工作者认真思索, 努力钻研, 创新思维, 积极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 真正做到“一切为了孩子的发展”, 我们的目标就一定能实现。

摘要:随着科技的发展、社会的进步, 文化多元化进程日益加快, 东西方文化、现代文化与传统文化之间的交融与磨合也在悄然进行中。同时, 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变迁以及结合我国的国情等方面的因素, 人们的道德准则、价值观念也会发生变化。但只要我们能以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为依托, 将我们的优秀传统文化植根于人们的脑海中、意识中, 那么我们一定能在这多元文化的时代取得更好的发展。

3.校本实践之教学《弟子规》 篇三

关键词:联系生活;《弟子规》;礼仪规矩;活学活用

近年来,很多学校引用《弟子规》作为校本教材,来教育孩子学习做人处事,为孩子最终步入社会、遵守规矩打下文明和道德基础,使他们终身受益。我在实践中认识到,利用校本《弟子规》教学要密切联系学生生活、活学活用。

一、教学《弟子规》要联系生活实际进行

《弟子规》是中国古代圣贤的教育,但仍然适合现代学生活学活用。《弟子规》讲述一个人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当恪守的规矩,教育学生在生活中学会孝敬父母、尊老爱幼、诚实守信、体谅别人、勤学好思等。把古代圣贤的教诲与现实中的学生《行为规范》结合起来,与日常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结合起来,使他们养成正确的处事待人的态度、行为,从而践行学习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在成长中学做,在生活中践行,使学生现在和将来用自己良好的德行服务他人,服务社会。

二、践行《弟子规》中的礼仪规矩

《弟子规》关注的都是一些日常小事,而这些小事在古代的确有很多圣贤做到过,这在历史当中是有考证的。生活是《弟子规》的唯一源泉。所以必须联系生活教学《弟子规》,让《弟子规》与生活接轨,使《弟子规》成为学生生活中可以借鉴的一面明镜,使他们在生活中通过这面明镜处处反思在日常生活中的习惯,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当上课铃响起时学生应该怎么做,教师走到讲台时,教师向学生问好时学生应该怎么做,听课、回答问题、有事请教他人怎样做到有礼仪,通过课堂表演实践等,做到学礼仪,践行礼仪规矩。除此之外,我还把课堂模拟成家庭、餐桌、公共场所等让学生去表演,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以致用。如我在教“长者立,幼勿坐,长者坐,命乃坐”,我特意从教室外走进班级,看到前面参与践行的三名学生能不能结合本节课所学的知识有礼貌地对待教师。其他学生边看边思考,看完后评价。这样通过情景表演,了解了礼仪的要求,让文明礼仪更好地落实在学生的生活中去,但要根据课本内容的不同需求,设计不同的情景表演。

三、抓住“时机、教育点”规范学生行为

教师要善于捕捉平常在校生活中的最佳教育时机,自然而然地融入《弟子规》教育,就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例如,看到有的学生使劲往下拉窗帘时,我见状说:“缓揭帘,勿有声。”这个学生听后轻轻地慢慢地往下拉窗帘了。看到学生借完东西后不及时还给主人,主人向他索要,他不说“对不起”还理直气壮地跟主人说:我还没用完,我见状说:“‘借人物,及时还,后有急,借不难是什么意思?”做错的学生赶紧道歉,并把东西还给人家。学生犯错的时候正是教师用《弟子规》教育学生的最佳机会,这时可以帮助他们懂规矩。

有时我还利用节假日教育学生按《弟子规》的要求去做,例如,在母亲节、父亲节、寒暑假等,我让学生帮助爸爸妈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做到“亲所好,力为具”“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

将《弟子规》引入日常的生活与教学管理中,是把《弟子规》落实到学生学习生活中的最好方式之一。督促学生在生活中力行《弟子规》,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习惯,学会感恩,学会尊重,学会体谅,逐渐变得懂事。

四、活学活用《弟子规》

现代社会生活状况与古代社会有很大的差距,我们不能拘泥于《弟子规》中的某些古训条文一成不变地去照做,而要引导学生用现代文明礼仪要求批判地学习它,例如“长者立,幼勿坐,长者坐,命乃坐。”但是在今天有时候是不能完全照搬去做的。教师在前面站着讲课,学生能陪着教师站着听课吗?开会也是如此。所以学习《弟子规》要考虑时代的变迁,考虑现代的场合、实际情况,不能墨守成规,要活学活用。

如,在教学“长者先,幼者后”时,在上学路上你碰见了妈妈的朋友张阿姨散步锻炼身体,这时你能按“长者先,幼者后”陪着张阿姨走在她后面吗?你该怎么办?通过思考讨论,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使学生从中体会到不能“学死”《弟子规》,应让学生明白,要根据现实情况处理,说明原因,有礼貌地打招呼,赶时间上学,这就是活学活用《弟子规》。教师一定要活教《弟子规》,要考虑现代社会实际,根据环境、条件去教,让学生去学去做去实践,做一个懂文明礼仪的人。

陶行知曾经说过:“生活即教育。”教育要融入学生生活,不能脱离学生生活。教学《弟子规》,增强实效性,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价值观、人生观,使美好的人生获得尊重、幸福、快乐。

参考文献:

白云姣.《弟子规》德育思想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4(3).

4.课堂教学渗透《弟子规》教育研究与实践 篇四

试论《弟子规》与当今大学生的德行教育 孔祥卫

(南京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江苏南京210019)

【摘要】本文从《弟子规》给人的启迪、警示意义、实践意义三方面,阐明了按《弟子规》的教义去行对加强当今高校德育工作的重要性。【关键词】弟子规;大学生;德育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为清

朝康熙秀才李毓秀所作。其内容采用《论 语》学而篇第六条:“弟子入则孝,出 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 余力,则以学文”的文义。以三字一句,两句一韵编纂而成,分为五个部分加以演 述,具体列举出为人子弟在家、出外、.待 人接物及求学等应有的礼仪与规范,特别 着重在学习者的家庭教育与生活教育。后 经清朝贾存仁修订改编,并改名为《弟子 规》,是启蒙养正,教育子弟敦伦尽份防 邪存诚,养成忠厚家风的最佳读物,很值 得我们去学、品、仿、行。

一、《弟子规》给人的启迪

一九八八年诺贝尔得奖主,七十多人 在巴黎开会,讨论二十一世纪人类想要继 续生存应该怎么办。七十几个人下了个结 论,发表联合宣言讲到,人类在二十一世 纪要生存,必须回归到两千年前汲取孔老 夫子的智慧才能生存。古人言:“幼无学,老何为?”

古人早在《礼记》中就有精辟的见解: “建国君民,教学为先”。“教”字左边 “孝”,传播的就是“孝”道。“教”字 之义是上施下效。而“孝”字是“子”背 着“老”字头,很形象,很有寓意。说明 老一代和子一代是融成一体的。“孝”,是我们中华民族一代传一代的命脉,是一 切道德的源头。

何谓“道德”?认识超越时空的大

自然运行法则,此之谓道。教导人类如何 顺从大自然的法则,不违越地做人,此之 谓德。《弟子规》中有这样的训导:“父 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冬 则温,夏则凊,晨则省,昏则定。”“亲 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谏不 入,悦复谏,号泣随,挞无怨。”“亲有 疾,药先尝,昼夜侍,不离床。”这传播 的是人伦大道。

当今大学生正处于一个多元、开放、变化的社会环境中,他们在道德发展、价 值取向和人生观等方面都面临着多元选 择,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直接关系到国家 和民族的前途命运。如何使道德观的教育 进一步深入人心,收到更好的实效,是一 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当前大学生的德育工 作确实取得了一定成效,学生品德素养的 主流积极、健康、向上,但在部分大学生 身上存在着不足。在一次社会调查中,对 个人与集体利益抉择的问栏里,一些大 学生填写的是“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兼 顾”;如何看待奉献与索取,一些人填写 的是:“不奉献不索取,少奉献少索取,多奉献多索取。”如今大学生在爱老孝亲 方面还不能尽善尽美。有些学生家庭条件 不富裕,在虚荣心的驱使下,仍追求高消 费,购买昂贵的服饰、电脑,出现了租价 格不菲的日租房和钟点房的奢靡之风,向 父母提出超越实际可能的生活要求。同学 之间穿着上讲攀比,爱吸烟讲吃喝,违背 《弟子规》中“衣贵洁,不贵华”、“对 饮食,勿拣择”、“年方少,勿饮酒,饮 酒醉,最为丑”、“唯德学,唯才艺,不 如人,勿生戚”的教言。有农村来的大学 生对到校探望自己的家长不大理睬,怕他 们“老土”丢面子,学识高却缺乏起码的 孝心。以上这些都需要对照《第子规》加 以改进的。

《弟子规》和四书等其他儒家经典

一样,点明了凡人对于孝、弟、谨、信、仁、爱这些应该努力实行的本分,推崇君 君、臣臣、父父、子子等规范: 君臣——领导与被领导之间,君使臣 以礼,臣事君以忠。父子——父慈子孝。

夫妇——男女有别,男主外,女主 内,夫妻能各尽本分。

兄弟——长幼有别,兄弟姐妹和睦友 爱。

朋友——人与人间交往,守信用,讲 道义。人一生都离不开这五种关系。顺此

五伦之道是做人的根基。如果违背了五伦 的自然关系,人就难以立身齐家;家庭不 己没有任何心理疾病,所以逃课现象很严 重。只到了要考试时,临时抱佛脚,勉强 应付。

3.大力开展校园文化活动

校园文化在提高大学生的自身修养,自我认识等方面都发挥着独特的作用。有 目的有计划达到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 活动,在各种各样的活动中培养和锻炼学 生的心理素质。此外,高校应根据学生的 爱好组建社团,充分发挥社团的作用,引 导其开展一系列积极向上并有益于身心健 康的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发挥自己的专 长,提高自信心,培养与人交往能力。4.重视实践训练

实践训练可以以课程的形式进行,如 美国主要是以“自我训练班”为主,其训 练的主要内容是体验个人及人际互动中发 生的感觉。与自我训练相关的课程名目繁 多,诸如“社会发展”、“人生技能”、“社会与情感课程”及“个人智能”等,其共同的主旨是将情感的提升视为正规教 育的一部分。[4]我们要让学生深入到火热 的生活之中去,体验饥饿感、失败感、孤 独感,这样能磨练学生的意志,培养他们 战胜困难的能力,增强学生的心理承受能 力。对于成绩好的学生更要加强抗挫折的 教育,他们的小错误要及时批评,让他们心 理上不能有一种特殊待遇,否则,真的他们 在以后的生活中有困难时,就有可能不能 接受。同时加强学生的社会实践,有助于 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总之,培养大学生的情商素质是促进 他们适应未来社会不可或缺的一项重要内 容,是促进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关键因素。教师,作为“传道、授业、解惑”的人,要充分发挥作用。参考文献

[1]许慧.情商教学是当代大学生情商教育的关键[J].梧州 学院学报,2007,04.[2]王翠翠.情商对大学教育的重要性[J].科教文 汇,2008,07.[3]詹三瑞.大学生情商问题的调查与分析[J].科技与教 育,2007,07.[4]孙芳.http://,2008-10-25.作者简介:杨锦华(1982—),女,江苏无锡人,大学本科,学士,无锡科技职业学院外语系助教,从 事英语教学与研究。网络财富2009年9月8 网络财富? Intemet fortune?Education Front 教育前沿

和;社会秩序混乱、道德沦丧;国家失去 了安定兴旺的人道根本。这五种关系正常 运转的自然法则,是经久不变的,是每个 人都应该明了的安身立命之学,也是维系 社会安定常态的世间大学问。

以上构成中国人五千年来的传统教育 总纲。它能让我们“读千古美文,做少年 君子”。

二、《弟子规》的警示意义

虽然《弟子规》的问世离我们当今已 有千年之遥,但它和我们当下的学习、生 活、工作息息相关。“泛爱众,而亲人” 昭示我们要泛爱一切生灵,善护生态环 境,仁慈为怀,忌滥杀乱伐,荼毒生灵。我们可见草丛中常树立着“一枝一叶总关 情”的标牌,提醒大家不要肆意踩折草 木。草木皆有情,呵护靠大家。对待花草 尚须如此,何况那些奔走逐食的动物呢!它们和我们形体不同外,都有颗趋吉避害 之心。人只为一时口腹之欲,非将其一网 打尽、赶尽杀绝而后快,可不呜呼哀哉? 何谈“泛爱众”?何谓万物灵长?朱熹曾 说:“天地别无勾当,只以生物为心。如 此看来,天地全是一团生意,覆载万物。人若爱惜物命,也是替天行道。”(《天 地好生》)现在有些高职生只为超近路去 教室,穿越雨后未干的草坪,将教学楼原 本清洁的走道踩踏得乌七八糟,让打扫的 民工都直摇头,实在叫人不敢恭维,该补 上小学就应有的公德课了。善待物命是我 们应该维系的一种品德。古时齐宣王坐在 殿堂上,看见有人牵着牛从殿堂下经过,就问:把牛牵到哪里去?那人回答说:将 要宰它用血来涂钟。齐宣王说:放了它 吧!我不忍心他瑟瑟发抖的样子,这样毫 无罪过被送到屠场去。孟子听说后,对齐 宣王大加赞赏说:有这善心就足够用来征 服天下了。并由此生发出一句千古名言: “君子之于禽兽也,见其生,不忍见其 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是以君子远庖 厨也。”(《孟子·梁惠王章句上》)孔

夫子就劝导过勤吃素,戒杀生。国父孙中 山先生一生倡导素食,他曾说“中国素食 者必食豆腐,夫豆腐者,实植物中之肉类 也。此物有肉类之功,而无肉料之毒,故 中国全国皆素食,已习惯为常,而不待学 者提倡矣。”“夫素食为延年益寿之妙 术,已为今日科学家、卫生家、生理学 家、医学家所共认矣,而中国人之素食,尤为适宜。”(《孙文学说》)

现在许多大学生越来越认识到善养

环境、不捕杀乱伐、自觉维护生态平衡的 重要性。他们有的结队走向街头,陈列出 自己设计的图文,向路人宣传爱生利众的 紧迫性;有的用自己打工赚来的零花钱,当场买下路边小贩手中的珍禽放飞;有的 发现捕售国家保护动物的不法行为,即时 举报;有的平时就茹素护生,清淡饮食,致力于清心寡欲的养生之道,等等。如 今,有的名校食堂已开设素食窗口,以 上都是非常好的一面。但少数情形也令 人担忧:如个别大学生存在阴暗心理,用硫酸伤熊取乐;有的丧心病狂地将活生 生的宠物狗放进微波炉里煎烤等。这些有 失天之骄子身份的缺德行为当引以重视。白居易曾赋诗道:“谁道群生性命微,一 般骨肉一般皮,劝君莫打枝头鸟,子在巢 中望母归。”陆游也有诗作:“血肉淋漓 味足珍,一般痛苦怨难伸,设身处地扪心 想,谁肯净刀割自身。”陶望龄亦留下警 示诗:“物我同来本一真,幻形分处不 分神,如何共嚼娘生肉,大地哀号惨煞 人。”因而作为万物灵长的我们应时刻 莫忘以一颗博爱之心、悲天悯人之怀,回 报恩养我们的草木山川、天地万物。

三、《弟子规》的实践意义

据中国青少年犯罪研究所的统计表

明,近年来,青少年犯罪总数已经占到了 全国刑事犯罪总数的70%以上。不少媒体 管道网路中的有害资讯以及一些电视、书 刊的色情描写严重污染青少年的心灵。《弟子规》中“非圣书,摒无视,蔽聪 明,坏心志。”“斗闹场,绝勿近,邪僻 事,绝勿问。”“德有伤,贻亲羞”的 训导对增强青少年反暴力、远色的自觉性 极具意义。正如孔老夫子所言:“非礼勿 言,非礼勿听,非礼勿视,非礼勿动”。古语道:“百善孝为先,万恶淫为首。” 戒淫是守身之要。对网上传播的一些黄色 内容,大学生更应摒弃,自觉抵御网上的 黄色垃圾侵蚀校园,色情读物百害而无一 利。在生活、学习中大学生要严于自律。当今大学里动机不纯、缺乏责任感的早恋 较为多见,部分人只为“消除寂寞”、“玩玩而已”,有点重色轻友的倾向。孔子曰:“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 色”。莘莘学子应把主要精力放在潜心学 业上,力戒不负责任地“泡妞”、纵欲。现学生中时有恋爱不成,轻生自杀、伤害 对方的情况。身体受之父母,“身有伤,贻亲忧”,何况自杀;伤害他人,“德有 伤,贻亲羞”,可为吗?所以我们应遵从 《弟子规》的教义,“日三省乎己”。可 为自己建立一本“功过格”,逐条照着 《弟子规》,做得好的打钩,不到的打 叉,年把光阴,就有望大进步。当代高等学府中存在着在校生恶意贷 款、贷款不还和恶意拖欠学费现象,学生 毕业人走楼空后就隐姓埋名,有意不履行 当初借贷双方的约定,何谈对母校几年来 哺育的感激之情。不少人为推销自己,编 造履历、伪造证件,篡改成绩单。在校期 间为个人名利捞党票、争当学生会干部,考起试来作作弊等,这些都有悖于《弟子 规》中强调的“凡出言,信为先,诈与 妄,奚可焉”的做人本分。有的学生网络 道德缺乏,在网上散布些不负责任的言 论,或从事其它非法的活动,与《弟子 规》中“见未真,勿轻言,知未的,勿轻 传”、“彼说长,此说短,不关己,莫闲 管”、“惟其是,勿佞巧,奸巧语,秽污 词,市井气,切戒之”的话相抵触,故不 能偏信小道消息,更不该传播谣言,妖言 惑众,应做一个懂得“八荣八耻”名副其 实的天之骄子。

《弟子规》中“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置冠服,有定位,无乱 顿,致污秽”、“房室清,墙壁净,几案 洁,笔砚正;墨磨偏,心不端,字不敬,心先病”看似讲生活琐节,实际意义深 远,点出环境对人内在品格形成的反作用 力。一个人的言谈举止可见出他的品行修 养。以上教导让人认识到培养学生热爱环 境、美化校园、举止仪表文明也是大学德 行教育的一项重要环节。置身于一个环境 建设上档次的美校园,眼前萋萋的芳草 地,翠绿的茂林,清亮的通途,洁净的窗 几,透过它,学生想到大学教员给人宾至 如归、敬业重责的工作作风,于潜移默化 中接受一种催人奋发、昂扬上进的品德教 育。这样的校园不是一个天然的德育范本 吗?学生会更加珍爱学校的草木楼舍,爱 集体,重仪表,懂得“知识传承文明”,“细节也能决定成败”,知晓诵读传统文 化经典蔚然成风是挽回当今高校、社会不 良风气的有效举措,不教而教地按照《弟 子规》中“步从容,立端正,揖深圆,拜 恭敬;勿践阈,勿跛倚,勿箕踞,勿摇 髀”行事,“立如松,行如风,坐如钟,卧如弓”,久而久之,形成表里一如的君 子风范。

5.《弟子规》与《大学》 篇五

去年,中山大学指定《弟子规》为入学新生的必读书目,并要求上交读后感。一时间,仿佛将名不见传的《弟子规》推上了一个新的高度。且不管社会热议如何,个人认为,高校此举应当有其做法的原因,所以不作讨论。

说起《弟子规》,实在惭愧,其实在收到中大录取通知书之前都未曾有过了解。也许是高中三年,面对着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压力,大多接触的都是课本读物,多多少少带点功利性。终于,高考完了,面对突如其来的《弟子规》,当做任务也好,放松也好,那么就好好读一读吧。

《弟子规》乃是清朝康熙年间的秀才——李毓秀以《论语》为本,具体列举了弟子(学生)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该恪守的守则规范。不可否认,《弟子规》有其值得我们大学生认真思考,乃至终身学习的思想,像孝顺父母,亲爱兄弟,严谨守信,平等博爱,热爱学习……这些思想即使放在21世纪的社会上,也是上进的。但是,《弟子规》毕竟是传统社会用于倡导礼仪教化的书目,如果不加甚解、不加变通地将《弟子规》定为今日孩童的行为规范,甚至大学生的阅读经典,就显得不太合适了。当然,身为大学生应该有其基本的辨析能力,不会全盘肯定或者否定。取其精华,弃其糟粕,一直是我们现代人对待传统文化应有的正确态度。

后来,到了大学,在老师的指导下,我又接触到《大学》一书。《大学》主要讨论的是儒家的根本问题。阐述了儒家的思想,并指出如何成己、成人的行为步骤,最终达到曾子所说的“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政治思想。“外王内圣”是儒家所追求的思想境界。

总的来看,似乎出身《论语》的《《弟子规》和《大学》一样,都是讲述了儒家的修身问题。如果只从名字上看,也很容易让人产生小时候读《弟子规》,成人了读《大学》的错觉。然而事实真的是这样吗?非也。

朱熹曾将《大学》的内容概括为“三纲领”和“八条目”。“三纲领”即为《大学》开首所讲的“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而“八条目”乃是为了实现这“三纲领”采取的“格物、致知、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八个步骤。从中可知,《大学》里阐述的都是如何净化自身的心灵,格物以致知。里面的步骤也都是靠个人理解,只提倡合乎本心,并没有具体的行为规范,修身一途,玄之又玄。不同的人看同一本《大学》也会有不同的见解和做法。然而,《弟子规》中却有一个个细目。咋看一下,似乎其中的行为规范都十分正确,让人极具修养,而且,操作起来也是简单易行。但是,如果我们细想一下,在21世纪的人眼里,里面的某些行为真的合理吗?

如《弟子规》里有一句“亲有疾,药先尝”意思是父母有病了,要先替其尝药。以现在的常识看待,这显然是不可行的。毫无疑问,孝顺父母是正确的。但是,不同人的爱有不同的表现方式,如果硬要规定怎么做才是正确,怎么做是错误的,结果往往适得其反。我觉得,这样反而是压抑了人的本性。也许会有一时的效果,但是终究缺少《大学》的倡导诚意,做事必须要源自内心,不要做作。如果是违背本心,这显然与儒家的思想不符了。

还有一句也是不敢苟同的。“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弟子规》里“父母之命大于天”的理念,我觉得这已经是限制了学生积极思考的能力,如果凡是都向父母请教,先不说父母的见解是否正确,学生终究是温室的花朵,成不了肩负祖国蓝天的雄鹰。所以说,学生对父母的责备要选择性地听教,对于父母不合理的意见应该理性分析,积极交流,不应一味听取。我觉得这理念也与《大学》里说的“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不符。任何事物都有其中的道理,我们应该摸索已接近事物发展的规律。这需要我们认真思考,而不是盲目听取。

关于孝还有一句,“丧三年,常悲咽,居处变,酒肉绝”仿佛当做标准一般,若是不这样做,便视为不孝。我觉得这已经是非常的死板和压抑了。让人疑问:这样做真能达到“修身”的目的吗?《大学》阐述的是人与自然和谐统一,共同发展。人要认清自己,追求明明德的思想境界。简单来说就是不能压抑本心。《弟子规》里某些刻板的要求看起来就像是对孔子《论语》的话的断章取义。这种误读,实在不可取。

同时,《弟子规》里也过度强调了老师的地位,“圣与闲,可驯致”。认为老师的思想品德高尚,学生只有通过老师才可提高自己。这明显与孔子提倡的“当仁,不让于师”相违背了。一味把老师当做标榜,其实是缺乏自信,这种人又如何能格物以致知,来做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呢?

6.《三字经》与《弟子规》 篇六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 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

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 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

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 融四岁,能让梨。悌于长,宜先知。

首孝悌,次见闻。知某数,识某文。 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万。

三才者,天地人。三光者,日月星。 三纲者,君臣义。父子亲,夫妇顺。

曰春夏,曰秋冬。此四时,运不穷。 曰南北,曰西东。此四方,应乎中。

曰水火,木金土。此五行,本乎数。 曰仁义,礼智信。此五常,不容紊。

稻粱菽,麦黍稷。此六谷,人所食。 马牛羊,鸡犬豕。此六畜,人所饲。

曰喜怒,曰哀惧。爱恶欲,七情具。 青赤黄,及黑白。此五色,目所识。

酸苦甘,及辛咸。此五味,口所含。 膻焦香,及腥朽。此五臭,鼻所嗅。

匏土革,木石金。丝与竹,乃八音。 曰平上,曰去入。此四声,宜调协。

高曾祖,父而身。身而子,子而孙。 自子孙,至玄曾。乃九族,人之伦。

父子恩,夫妇从。兄则友,弟则恭。 长幼序,友与朋。君则敬,臣则忠。

此十义,人所同。当师叙,勿违背。 斩齐衰,大小功。至缌麻,五服终。

礼乐射,御书数。古六艺,今不具。 惟书学,人共遵。既识字,讲说文。

有古文,大小篆。隶草继,不可乱。 若广学,惧其繁。但略说,能知原。

凡训蒙,须讲究。详训诂,明句读。 为学者,必有初。《小学》终,至“四书”。

《论语》者,二十篇。群弟子,记善言。 《孟子》者,七篇止。讲道德,说仁义。

作《中庸》,子思笔。中不偏,庸不易。 作《大学》,乃曾子。自修齐,至治平。

《孝经》通,四书熟。如六经,始可读。 诗书易,礼春秋。号六经,当讲求。

有连山,有归藏。有周易,三易详。 有典谟,有训诰。有誓命,书之奥。

我周公,作周礼。著六官,存治体。大小戴,注《礼记》。述圣言,礼乐备。

曰国风,曰雅颂。号四诗,当讽咏。诗既亡,春秋作。寓褒贬,别善恶。

三传者,有公羊。有左氏,有谷梁。经既明,方读子。撮其要,记其事。

五子者,有荀扬。文中子,及老庄。经子通,读诸史。考世系,知终始。

自羲农,至黄帝。号三皇,居上世。唐有虞,号二帝。相揖逊,称盛世。

夏有禹,商有汤。周文武,称三王。夏传子,家天下。四百载,迁夏社。

汤伐夏,国号商。六百载,至纣亡。周武王,始诛纣。八百载,最长久。

周辙东,王纲坠。逞干戈,尚游说。始春秋,终战国。五霸强,七雄出。

嬴秦氏,始兼并。传二世,楚汉争。高祖兴,汉业建。至孝平,王莽篡。

光武兴,为东汉。四百年,终于献。魏蜀吴,争汉鼎。号三国,迄两晋。

宋齐继,梁陈承。为南朝,都金陵。北元魏,分东西。宇文周,与高齐。

迨至隋,一土宇。不再传,失统绪。唐高祖,起义师。除隋乱,创国基。

二十传,三百载。梁灭之,国乃改。梁唐晋,及汉周。称五代,皆有由。

炎宋兴,受周禅。十八传,南北混。辽与金,帝号纷。 迨灭辽,宋犹存。

至元兴,金绪歇。有宋世,一同灭。并中国,兼戎狄。九十年,国祚废。

明太祖,久亲师。传建文,方四祀。迁北京,永乐嗣。迨崇祯,煤山逝。

廿二史,全在兹。载治乱,知兴衰。读史书,考实录。通古今,若亲目。

口而诵,心而惟。朝于斯,夕于斯。昔仲尼,师项橐。古圣贤,尚勤学。

赵中令,读鲁论。彼既仕,学且勤。披蒲编,削竹简。彼无书,且知勉。

头悬梁,锥刺股。彼不教,自勤苦。如囊萤,如映雪。家虽贫,学不辍。

如负薪,如挂角。身虽劳,犹苦卓。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读书籍。

彼既老,犹悔迟。尔小生,宜早思。若梁灏,八十二。对大廷,魁多士。

彼既成,众称异。尔小生,宜立志。莹八岁,能咏诗。泌七岁,能赋棋。

彼颖悟,人称奇。尔幼学,当效之。蔡文姬,能辨琴。谢道韫,能咏吟。

彼女子,且聪敏。尔男子,当自警。唐刘晏,方七岁。举神童,作正字。

彼虽幼,身已仕。尔幼学,勉而致。有为者,亦若是。

犬守夜,鸡司晨。苟不学,曷为人。蚕吐丝,蜂酿蜜。人不学,不如物。

幼而学,壮而行。上致君,下泽民。扬名声,显父母。光于前,裕于后。

7.《弟子规》教学总结 篇七

总结就是对一个时期的学习、工作或其完成情况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回顾和分析的书面材料,它能够使头脑更加清醒,目标更加明确,因此我们要做好归纳,写好总结。那么总结有什么格式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弟子规》教学总结,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弟子规》教学总结1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新学期开始,红寨小学在全校范围内开展了学习实践《弟子规》活动,自开展此项活动以来,全校师生或朗读,或背诵,或者以黑板报,国旗下讲话等各种方式凸显自己学习《弟子规》的成果。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学习、践行《弟子规》为基本内容,以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学习践行《弟子规》为基本形式,以循序渐进、注重效果为基本原则,广泛深入地开展《弟子规》学习教育活动,使广大师生树立正确的伦理道德观念和人生价值观念,提升德行修养,塑造健全人格,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二、思想汇报专题过程与方法

(一)学习领导高度重视

开学前后,我校在全校范围内广泛深入开展了《弟子规》学习的活动,并把此项活动作为本学期师生德育工作的主要内容。校长主持召开全体教师、学生学习实践《弟子规》活动动员大会并做重要指示,要求一定要把《弟子规》教育贯彻好,落实好。同时结合我校生活实际以及故事案例等详细讲述了学习《弟子规》的重要意义和如何开展《弟子规》教育等问题,引导学生学会谦恭、学会感恩,学会文明礼仪,要求学生做到思想上有认识、行动上有付出,在生活中自觉规范言行举止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进一步继承和发扬中华传统美德,引领智慧人生。

(二)少先队认真组织

在校领导的指导下,学习、践行《弟子规》活动由少先队具体负责,他们认真制定活动方案,扎实开展活动。在学校进行广泛宣传的同时,精心编辑好《弟子规》全文,下发到每位师生手中。

(三)全校师生共同努力

(1)坚持晨读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弟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每周星期三早上八点钟开始,都会听到教室里传来学生集体诵读《弟子规》的声音。

(2)课堂讲解

为了使《弟子规》中的精辟论述,能被学生理解,老师在讲述时,理论与实际结合。如:读《弟子规》中“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我们就给学生讲了古代舜孝敬父母的故事和闵子骞受到后母的虐待,范文写作仍坚持尽孝的故事等等。这样,既有理论又佐以生动,有益的传说、故事,增加了学生学习的感性认识和趣味性。所谓教学相长,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下,教师的文化修养、教学能力、职业道德有了进一步提高。

(3)环境熏染与此同时,学校还利用广播、板报等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内化学生的学习需求,加强传统文化的熏陶,培养良好的思想道德情操和行为习惯。

(4)班会分享

我校要求各班在每周一的班会课组织学习《弟子规》分享活动。形式各班自己确定,有本周“文明之星”,“背诵之星”,“故事之星”等,这样极大调动了学生学习、践行《弟子规》的积极性。

(5)队会展示

自我校开展学习、践行《弟子规》活动以来,学习少先队每月组织一次队会,来展示各中队的风采。10月29日,开展了“诵《弟子规》比赛”,六中队以整齐、流利、洪亮的声音得到了全校师生的一致认可。11月28日,开展了《弟子规》抽查活动。

三、成效与问题

(1)校风班风更上一层楼。自开展《弟子规》诵读后,同学之间和睦多了,班集体更团结友爱了,校园里的打闹现象少了,不文明的言行少了。

(2)教学水平更上一层楼,师生关系更为和谐。据教师反映:自开展《弟子规》诵读后,课前纪律明显好转,学生上课精神了,课堂的组织教学工作自然就轻松了许多;《弟子规》的讲解与学习培养了学生的诵读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很多学生克服了学习上的惰性,学习积极性大大提高。《弟子规》教育让学生懂得尊重老师,让老师懂得尊重学生,这样师生关系更为和谐。

(3)培养了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个人习惯。《弟子规》本身就是规范学生行为的一本书,它本身就具有一些行为要求和道德要求,这就决定了对它的学习不能只局限在书本上,也不能只局限在课堂上,它必须扩充到课堂之外的日常生活中,强调学生身体力行。校内成果显著,但是学生在家进“孝”的行为上,还存在不小的差距。

四、下段目标与措施

学习的过程就是一个认同的过程,而对自身产生影响则是一个潜移默化的。学习《弟子规》,背诵下来应该是很容易的事情,但是真正对一个人产生有益的影响,那就需要时间。一个人处世必定有一些原则,在他们潜意识中受到这些原则的制约。学习了《弟子规》,就是要把圣人教诲贯彻到生活中,落实到一言一行中去。

对于《弟子规》的学习,我校将会把它作为师生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常抓不懈。除了继续践行以上措施外,在接下来的工作中,学校将结合教育进展情况,分阶段举办一系列师生共参与的《弟子规》诵读比赛活动;开展“小手拉大手、文明共传承”活动,让学生带动家长继续共同学习传统道德文化,搭建学生家、校共学习教育平台;通过学校与家长之间的联动、沟通,要求学生对《弟子规》活学现用,学以致用,做到“知行合一”,教育与学习相统一。我们相信,在全体师生教职工以及家长的共同努力下,《弟子规》进校园活动一定会做好,我们也相信,让学生认认真真地去学习的这本小小的、薄薄的《弟子规》,一定是解决如今出现的学生教育问题的一剂良药。

《弟子规》教学总结2

本学期,学校在三四年级学生中开展了《弟子规》的校本教学活动。《弟子规》是中华传统经典文化,是一把幸福和谐的人生钥匙,其中的一词一句,都教育人们为人处世应该恪守的规范,学习后,让每一个人都受用一生,让每个孩子那纯洁的心灵都有一颗感恩之心,让孩子们接受圣贤智慧的教诲,能够拥有健康美好的人生!现总结如下:

一、学生们明白了我们为什么要孝敬父母。

《弟子规》课上老师向同学们讲述:母亲十月怀胎,在撕心裂肺的痛苦中把我们生下来,又用乳汁把我们喂大,并无微不至的呵护培养我们成长,母爱无疆,一个个生动的例子催人泪下。汶川大地震,一位母亲临死时还用乳汁喂孩子;一位母亲看到自己的孩子不小心从二楼掉下来,她的脚比刘翔还快,从十几米远的地方跑过去把他接住了??队员们被这些故事感动着,感染着,他们明白了我们为什么要孝敬父母了。

二、同学们知道了我们应怎样孝敬父母。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据家长反映:自开展《弟子规》诵读后,孩子听话了,有礼貌了,能够在上学和放学回家时和家长打招呼,说是“出必告,返必面”;当父母工作一天很累的时候,就会给大人捶背揉肩的,有时还会帮助妈妈洗脚或做饭做家务了,懂得孝敬父母了。

三、同学们知道了怎样为人处世。

自开展《弟子规》学习后,学生们和睦多了,更团结友爱了,校园里的打闹现象少了,不文明的言行少了,就连老大难的卫生问题也明显好转了。以前班里经常发生丢东西的现象,可自从学习了《弟子规》,学生明白了“用人物,须明求,倘不问,既为偷。”的道理以后,班上失窃的行为在不知不觉中消失了,一种互帮互助的班风也悄然形成了,你忘了带笔,我借给你,你忘了带书,咱俩一起看。

四、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诵读能力,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也为了丰富学生校园文化生活。

总之,这次教学活动意义深远。学生们受到了一次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熏陶

和教育,对提高学生的自身素质和修养起了很大作用,有效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同时激发了学生的热情,给学生提供了展示自我的平台,引领学生享受读书带来的无限乐趣。

《弟子规》教学总结3

《弟子规》 ——规范习惯的宝典

“弟子规”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凝结着儒家千年处事哲学与生存智慧,它教会了我们在家,出外,待人,接物和上的守则规范。近几年来,我校展开了学习《弟子规》的热潮。通过认真研读《弟子规》以后,使我感悟甚深,受益匪浅,让从教近二十年的我,瞬间打开了教育思想的畅通之门,让我在工作和学习中受益匪浅。

为了适应一年级班级管理,我制定了适合我班孩子年龄特点的《弟子规》践行计划,让《弟子规》成为班级管理的一部分,成为教育规范孩子学习习惯、行为习惯的宝典。

首先,让孩子能吟诵《弟子规》,懂得其中的道理。其次,计划把《弟子规》中六方面的内容,用三年时间学习践行完,每一学期践行一方面的内容。每两周践行一至二句话,制定下发相应的践行表,由孩子反思、家长评价、老师总结,使家校联合起来,使践行活动脚踏实地的落实到实处。

再次,每天“晨洗晚醒”,让孩子对照《弟子规》反思自己的言行举止,规范自己的日常行为,发扬优点,改正不足。

最后,利用平日的教学、管理,严格用《弟子规》来规范、约束孩子的行为,使这些孩子成为行为规范,举止端庄、品质高尚的好孩子。我主要做法是:

学习习惯:为了培养孩子正确的书写习惯,我以《弟子规》中“墨磨偏,心不端;字不敬,心先病。”一句引导孩子们注意“写好字,做好人”,督促一定要认真书写;为了让孩子养成坐姿端正,认真听讲的习惯,我以“勿践阈 勿跛倚 勿箕踞 勿摇髀”,来指导;为了让孩子回答问题声音洪亮,吐字清晰,我会告诫他“凡道字,重且舒;勿急疾,勿模糊。”孩子马上会意识到要大声回答问题,让全班人都听到。孩子一旦

做事动作迟缓,我就说“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当孩子课上不注意听讲,搞小动作,我就说“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经过了一段时间的学习和践行,我班大多数的孩子都已经养成了认真听讲、积极发言、书写大方、字迹工整的学习习惯。

行为习惯:为了让孩子能够自觉遵守学校规章制度,在走廊内不喧哗、行走时,做到缓步右行,我就以“缓揭帘,勿有声;宽转弯,勿触棱。”来提醒孩子。为了让孩子学会互相谦让,友好团结,我会告诉他们:“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当孩子犯了错误,不能主动承认时,我会教他 “过能改,归于无;倘掩饰,增一辜。”孩子马上主动承认错误。为了教育孩子不拿别人的东西,我就经常告诉他们:“物虽小,勿私藏;苟私藏,亲心伤。” “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渐渐地,班内偷东西的现象没有了。

在家里,这些孩子大多是家中的小皇帝、小公主,从小养成自私、任性的习气。为了使孩子尊敬孝顺长辈,听父母的话,我就教他们: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教育孩子体贴,关心长辈,我就教孩子:冬则温,夏则凊;晨则省,昏则定。为了使孩子不做让长辈担心的事,我就教他们: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业无变。经过几个月的实践,家长普遍反映孩子变得听话乖巧了,知道心疼长辈了,不和长辈顶嘴了。

经过教学《弟子规》,让我感觉到在班级中,《弟子规》帮助转变最大的孩子就是杜俊邑同学。这个孩子是今年下学期转到我班的,在没有转来之前,我就对他有所耳闻,知道他是一个不服管教的、专横跋扈的孩子。在家里,仗着家庭条件优越,全家宠着她,想要什么,就给什么;想吃什么,就买什么;想花多少钱,就给多少钱。在学校,课上,不认真听讲,扰乱课堂纪律;课下,乱扔垃圾,打骂同学;老师管他,他还顶嘴。就是这样一个孩子,在我校,经过短短几个月的学习,已经发生了质的变化。他知道主动给长辈让路,让长辈先走;同学缺少学具,他会毫不吝惜的、无偿的送给他;其他同学发生矛盾,他会主动去调节;看见垃圾,他会主动捡拾起来;见到班级的垃圾桶没有倒,他会主动去倒;爱玩的玩具,也不再带到学校了;当得到老师批评时,也会欣然接受,不再有抵抗情绪了,学习成绩也在逐渐提高。杜俊邑的家长每次见到我,都会高兴好的说:“真没有想到,孩子会有如此大的转变!谢谢老师!”我每次都会笑着说:“别感谢我,这都是《弟子规》的功劳!”

经过近一年的学习、践行《弟子规》,我班的孩子已经养成了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目前,孩子们学习《弟子规》已经成了一件快乐的事,学习形式已经从一开始的老师单独说教,转化为了师生互动,每当我说出上句,孩子们马上对出下句。《弟子规》之花已经在每位孩子的心中绽放,它不仅影响学生的日常行为,同时也是班级管理的好帮手。

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将继续引导学生学习践行《弟子规》,使孩子们具备良好的品质,应对未来的社会需要,有能力承担起建设和谐美好新社会的崇高责任,使《弟子规》之花,在每位孩子的身上结出硕果。

《弟子规》教学总结4

本学期我校开展了孝心教育与校本课程开发实践研究科研课题的研究活动,自研究活动开展以来,得到了县教育局、县科研所的关心和指导,为把研究工作落到实处,本学期把弟子规纳入到了“孝心教育”课堂教学中,现针对一学期的弟子规教学做以下总结:

一、学期初。

根据弟子规全部内容制定了课堂教学计划及各阶段的活动方案,并以每个班级为授课单位,确定每周每班一节课,同时成立了以校长、副校长、教导主任、科研员为主的备课小组,并承担课堂教学任务。

二、教学方面。

1、课堂教学中,运用多种形式进行朗读。

因为弟子规本身就具有韵律性,三字一句,很适合学生的诵读,所以在教学中,我们采用对对碰、同学接龙、师生接龙、男女对抗赛等形式进行诵读教学,让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感悟其中所蕴含的道理,达到正心正身的教育目的。

2、采用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机整合的方法进行辅助教学。

为此每节课我们都利用多媒体课件设计一些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故事、图片等,来帮助学生在理解所学内容的同时,增强了课堂教学的趣味,生动性,如在教读“斗闹场、绝勿进,邪僻事,绝勿问”时,在大屏幕上播放有关打仗斗殴、逃课去游戏厅、网吧等图片,告戒同学们这样的场所是不适合我们出入的,它会让我们染上不健康的坏习惯的。在教读“亲有疾,药先尝,昼夜侍,不离床”时,利用多媒体播放“汉文帝侍母的故事”引导同学们明白,不论你是什么样的身份,在父母面前你都是儿女,你必须无条件的孝敬他们。

3、课堂教学实现理论联系实际。

在每节课教学内容的讲解后,都设计一个师生自由讨论的环节,让学生联系学生活实际进行思考,集中讨论所学内容对我们今天学生的思想品质的形成有什么指导性作用,我们要以什么样的态度来对待、认识前人,目的是让学生学会吸收传统文化的精华,去其糟粕,用辩证的方法看待问题,也达到了对学牛分析问题能力的培养,与此同时,我们还将弟子规的内容与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联系起来教学,让学生在古圣贤的身上找到今天行为准则的影子,让学生明白与圣贤结朋友一样可以修身正德,同时也实现了课堂教学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有效达成,与新的教育理念相适应。

4、在弟子规课堂教学过程中,每班设立弟子规小助手,在每班选一名代表做教师的助手。

利用上早课前20分钟组织全体同学朗读弟子规,晚课后20分钟背诵弟子规,平时检查同学们学习掌握弟子规的情况,这几名小助手工作认真负责,对教学效果的达成起到推动作用。

5、为了配合孝心教育课题研究,结合课堂教学需要,我们精心设计了“孝心教育”记实手册和孝心日调查表,一册一表记录了学生每周弟子规学习的收获,手册集学习性,趣味性于一身,也简单便于学生操作和教师的检查。

三、开展系列活动方面。

进行弟子规课堂教学,是为了完成“孝心教育”课题研究的需要,最终的目的是使学生能够实现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目的,因此我们在进行弟子坪课堂教学的同时,设计了弟子规伴我行主题实践活动,学习弟子规自我感受师生座谈会,弟子规知识竞赛活动等丰富的系列活动。

1、弟子规伴我行主题实践活动,我们把课题组成员分成三个组,分别深入到各个班级中,参与主题实践活动的组织和设计工作,在活动中学生把自己学习弟子规的感悟表达的淋漓尽致,七年一的志书的星期天、七年二的、老师我错了、八年级的放学后的珊珊这些情景剧都从小事表现出了学习弟子规后学生在思想行为上的变化和进步,特别是八年级同学结合弟子规的学习自编了他们自己的在家弟子规、在校弟子规、交友弟子规、学习弟子规等现代弟子规,其内容包括的层面较广,思想积极进步,体现了同学们对弟子规的感悟之深,理解之透彻。

2、在学习弟子规自我感悟师生座谈会上,师生们分别谈f学习弟子规的所得,师生一致认为弟子规让师生在思想行为上都得了很好的教育,它教会了我们为人处事应格守的规范。学生表示,学习弟子规后,同学们的课堂纪律有了明显的变化,淘气的学生少了,听话的孩子多了,原来混乱的课堂秩序不见了,同学之间闹矛盾的少了,多得是同学间有谦有让的和谐气氛,特别是以前不学习的学生开始摸书动笔了,弟子规的学习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了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良好的个人习惯,与此同时,弟子规也增加了学生的文化内涵和爱国热情。

3、弟子规知识竞赛活动的开展,是对学生掌握弟子规、践行弟子规的测试,活动按学年分四组,七年一组,七年二组,八年一组,八年二组竞赛分笔试和现场竞赛两部分。

笔试部分成绩是:七年一组81分;七年二组94分;八年一组76分;八年二组74分,各组的笔试成绩将作为现场竞赛的基粗。

现场竞赛部分我们设计了五个环节,分别从不同层面对学生的学习、掌握、运用等方面进行了测试,通过活动我们可以看到,学生对弟子规的掌握,运用都很到位,充分的说明了课堂教学的目标的达成,竞赛最终以七年二248分;护八年一228分;七年一221分:八年二197分结束,七年二成为本次活动的冠军。

四、存在的问题。

由于我校是初次开展这样正式的传统文化教育活动,因此在教学中不可避免的还存在着许多问题。

1、有时为赶进度,课堂内容容量大,学生不能当课消化所学内容,为理解和运用弟子规增加了困难。

2、没能有效的与更多的学科进行整合,缺少与各学科间的相辅教学,使教学手段显得比较单一。

3、课堂教学结构的设计缺乏创新,只停留在期初的固定形式中了,在不同程度上制约了教学质量。

4、各种活动的开展,在组织时经验不足,使结果显的不够完美。

五、下步工作安排。

1、在下学期对八、九年级同学继续诵读弟子规内容,巩固掌握所学内容,引导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运用弟子规、践行弟子规、奉行弟子规,使教学环节逐渐完善。

2、对七年级新生开设弟子规课堂教学,因为这些新生在小学期间没有学习弟子规,在入中学后对其行为习惯须进行养成教育。

《弟子规》教学总结5

《弟子规》是中华传统经典文化,其中的一词一句,都教育人们为人处世应该恪守的规范,学习后,让每一个人都受用一生,让每个孩子那纯洁的心灵都有一颗感恩之心。

一、采用多种形式师生共同学习

1、课堂讲解

在校本课程及各个学科中都渗透弟子规教育,并结合礼仪教育,教师们循循善诱,引经据典,分析说理。为了使《弟子规》中的精辟论述,能被学生理解,老师在讲述时,理论与实际结合。所谓教学相长,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下,教师的文化修养、教学能力、职业道德有了进一步提高。

2、师生齐背经典

教师指导和学生共同背诵,使师生关系更为和谐。学生上课精神了,坐立姿势端正了,课堂注意力集中了,学习主动性增强了,很多学生克服了学习上的惰性,学习积极性大大提高,不完成作业作业的现象很少了,《弟子规》教育让学生懂得尊重老师,让老师懂得尊重学生,这样师生关系更为和谐。教师节很多学生给老师发短信祝老师节日快乐……学生的行为让老师们无比感动。《弟子规》教育在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的同时,也丰富了学生的情感,和谐了师生关系,有利于教学成绩的提高。

3、举办学习心得体会展

学习实践《弟子规》活动,或朗读,或背诵,或训练学生定力等各种方式落实学习《弟子规》,教师从中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学习情况和生活情况,学生也在活动中懂得了最做人的基本道理,为形成正确价值观、人生观奠定了基础。师生写出心得体会共同展出,共同分享学习之感受,体会感受学习的乐趣。

4、家校联系,共同成长

我班践行弟子规活动开展以来,家长和孩子共同参与落实“孝”行。家长做孩子们行孝的模范,给孩子行孝的机会。孩子在待人接物,感恩父母等基本道德意识和行为上发生了明显的变化。随着学习践行《弟子规》活动的深入开展与家长、学校教育的结合,孩子父母有很多自己的感想,家长们纷纷来信、致电反映孩子的显著进步并表达对学校的感激之情。

二、今后教学设想

学习《弟子规》,就是要把圣人教诲贯彻到生活中,落实到一言一行中去。在以后的工作中将深入落实教育活动,让学生懂得做人处世的道理、学习安身立命的人生哲学,让学生知道应该去爱周围的人,以及懂得如何去爱周围的人。

学习《弟子规》,不仅是一个提高个人修养的过程,更是一个思想升华的过程。中国古代经典博大精深,这是祖先留下来的巨大财富,承传这些财富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将会把践行《弟子规》作为学生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常抓不懈。我相信,在全体师生及家长的共同努力下,《弟子规》一定会落实得更好,也相信《弟子规》一定会成为学生安身立命的准则。强民小学一年二班施绵绵

《弟子规》教学总结6

第一节课

今天是第一次教授《弟子规》,我主教,鲁婷婷助教。课程安排在二三两节课,第一节课是练字和说文解字课,由梁国文老师教授,邱伟文助教,计划9:40下课。我的《弟子规》计划9:55开始,实际10:15点开始上课。应到34人,实到30人,另外四人在阅览室。

在上课之前我酝酿了一下情绪,告诉自己保持好一个微微笑的表情,在10:14时,我告诉学生们歇息4分钟后,我们正式上课,以此提醒他们做好上课准备。

同时,我告诉自己在授课时要多走动,走到学生中间,这样有助于与他们交流;另外也提醒自己,在课堂上对于那些积极回答问题学生,将其名字写在黑板上并画一个红旗以此调动积极性。当然,我也制作了一下教学流程,附录如下:

第二节课

1、各位同学,请注意,我们开始准备上课了。(停顿一会儿)现在开始上课,各位同学上午好(注意学生们是否回应“老师好”)

2、(根据是否回应,引导出我今天要讲解的内容,回应了就是礼貌的行为,没有回应就应该注意做一个有礼貌的人)我们平常应该做一个有礼貌的人,《弟子规》就是教导我们如何做一个有礼貌的人

3、做一个调查,当爸爸妈妈在家呼喊你的名字时,你的回答是什么(一般是回答“干嘛”);当在学校时,老师呼喊你的名字时,你的应答是什么(一般是有礼貌的站起来,然后说“老师,有什么事情吗?”)。根据不同的反应,告诉学生《弟子规》也是引导我们如何说话做事的规范

4、接下来,请同学们翻开书到第__页。对于《弟子规》,有的以前学过,有的没学;有的学的很多,有的学的少。那么一会儿学的多的就在下面熟记,要记得很熟,没学的就听老师讲解。那么,现在我来了解一下大家学习《弟子规》基本情况(学过的人请举手)

5、我首先朗诵一遍,然后讲解大意,然后教同学们朗诵1遍

6、安排下一堂课的时间,并告知下一堂课有神秘教学内容,然后宣布下课

第三堂课

1、安排同学们自由朗诵3遍,分三个小组各朗诵一遍,集体朗诵一遍

2、播放《弟子规》歌曲的一部分

3、为活跃课堂气氛,带领孩子们与身边的`朋友比较各自手心的不同,并告诉他们要去发现不同点,以此启发他们明白每个人都是有自己的独特之处

4、教学生们学会“石头-剪刀-布——我是猪”该项游戏

以上就是课堂流程的基本设置。通过实践教学,对于这种教学设置,我觉得好处有以下几点:①能够较好的吸引孩子们的兴趣,让学生对课程形成了整体概念;②可以让学生既能明了所讲解内容的意义,也能熟记原文;③通过游戏的方式,进行互动,促进了学生与老师之间良好氛围的形成。特别是玩“石头-剪刀-布——我是猪”该项游戏时,大家展现了极大地兴趣,很好的把这些不同年级的学生组织到了一起做成同一件事。所以最好给我的启发就是,学生们都特别喜欢素质拓展一类的活动,在暑假支教期间我们应该多准备一些这方面的课程。不足之处也有以下几点:①上课时,我的表情控制不够好,亲和力不足;②讲解句子意思时,速度较慢,听着让人着急;③在课堂上的语言有点深奥,节奏感不是很好。当然还有一些问题我现在还无法评价其好坏,比如说上课纪律问题,到现在为止,上课纪律一直是每一个老师不满足的地方。学生的年级跨度较大,认知能力不相同,很难统一管理,我今天对于那些很调皮的孩子进行了较严厉的批评,起到了维持纪律的效果,然后再课堂之后有机会与其进行私下交流,以保持相互之间良好的氛围。只是这样是否适合,尚不得知!

总之,今天的《弟子规》课程,还算没有给自己打击了,学生能够较好的配合我的教学过程,也能够较好地去听我的讲解并进行了必要的朗诵,有的学生已经了很好的背诵。而我,需要对接下来的课程进行更加充分的准备,以便做好我的教学。

《弟子规》教学总结7

《弟子规》教学反思今天教了弟子规的片段。内容是“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置冠服,有定位,勿乱顿,致污秽。唯德学,唯才艺,不如人,当自砺。若衣服,若饮食,不如人,勿生戚。”弟子规内容总是朗朗上口,精简干练,所以孩子们诵读起来也是朗朗上口。弟子,学生的意思。规,行为准则。前两行讲的是怎么穿戴和放置衣物。“冠”,帽子。“纽”,纽扣。“切”,密合。意思是:帽子要戴正,纽扣要扣好,袜子要穿好,鞋带要系紧;衣服、帽子、鞋袜等要放在固定的地方,不要随意乱放,以免弄脏弄乱了。后两行讲的是要注重德学才艺。意思是:如果发现自己在品德、学问、才能、技艺不如别人的时候,就要勉励自己,奋发图强;至于穿着打扮、饮食方面不如别人的则不要悲伤难过。虽然句子精炼短小,但内涵贴切生活,与学生日常行为息息相关,因此,除了教会学生学习,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理解。在教学中,未采用以读代讲的形式让学生诵读识记。首先,先让学生自由朗读,在这一过程中提醒学生读准字音,读顺句子。接着我来进行示范朗读,学生再次练习,注意朗读节奏。然后,我出示难字难词的意思,引导学生自己发现意思并用自己的话说出来,大致内容。最后学生反复练习,熟读成诵。

《弟子规》教学反思9

教学目标:

1、背诵《弟子规·入则孝》,体会古文韵味。

2、看动画、听赏析初浅理解文中的意思。

3、看画面,老师配乐读,感悟父母平时对自己无微不至的关爱,感恩父母。

4、理解“孝”由浅入深,由表及里。

教学重点:

体会父母支撑家庭所付出的艰辛,引导学生孝敬父母,在家为父母分担家务。

教学难点:

博引“百善孝为先。”

(一)引入

师:你们喜欢猜谜吗?今天老师为大家带来一个有趣的字谜。猜猜,这是个什么字?(课件:字谜)

学生猜谜:(略)

师:很遗憾,不过没关系,你看老师把它写出来。(边板书“孝”,边讲解)你们看老师把它写出来。这是一个会意字,上边表示一位老人家,头发很长;下面是“孩子”的“子”字。这是个字念成——(投影:“孝”)

师:《弟子规》这本书就把“孝”篇放第一位,可见古人认为孝敬父母是头等重要的事。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弟子规·入则孝》。

生齐读“入则孝”。(投影:“入则孝”)

(二)知孝

1、正音

(1)请同学们自己先自由读一读,注意把每个字读准。

(2)谁来说说哪些字的读音需要提醒其他小朋友注意的?

(3)学生自由读,部分学生试着背诵。

2、各种形式读

(1)拍手读

(2)男女合作读

(3)打节奏读

(4)师生开火车读

(三)悟孝

1、看故事《黄香温席》

(1)说说黄香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2)他哪些行为让你觉得他是个孝顺的孩子?

2、看古人教子图

(1)找找看,《弟子规》中的哪句话说的就是这幅图?

(2)再看看图,你们有没有什么疑问?

3、拓展延伸

师:同学们都喜欢看动画片吗?假如有一天,你在客厅津津有味地看动画片,突然听到妈妈在厨房里大声地叫你,想让你到超市去买瓶酱油回来。这时候,你会——?

(四)总结

1、谁来和大家分享一下你是怎样孝顺父母的?

2、出示身边孝顺父母的榜样。

3、师配乐朗读,生看画面,感悟父母平时对自己无微不至的关爱,感恩父母。

师:多少年过去了,《弟子规》一直在影响着我们。尽管《弟子规》有些内容已不符合我们现在的生活,但是它所倡导的孝道却是我们每一个人必须做到的,做好的!来,让我们再次诵读《弟子规·入则孝》。

教学反思:

《弟子规》是国学经典,也是我们学校的校本课程。在本次教学中,我借助动画、图片,让孩子们进入了文本所描绘的景象之中;在此基础上,引导孩子们去看、去想、去说、去听、去悟。孩子的思维在扩张,认知在深化。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注重调动孩子的情感体验,进行有感情的朗诵、背诵训练,教学中渗透了“母爱子孝”的人文思想,使得孩子的情感与作者产生共鸣,实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我通过形式多样的诵读活动,自读、齐读、男女合作读,师生开火车读,读出节奏,读出感情,读出韵味;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受,在读中悟理。学生在反复朗读中达到熟读成诵,学生不仅积累了语言,更积累了品质。通过这次课,我和孩子们的内心都受到了一次洗礼,我会和孩子们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去对自己的父母、同学、老师,因为“百善孝为先”。

当然不足之处也是有的,如:由于个别同学在实际生活中缺乏对父母的关心,在谁来和大家分享一下你是怎样孝顺父母的这一环节时有人云亦云的现象。课前应多让孩子搜集一些孝敬父母的小故事,搜集的过程也是他们学习、行动的过程,这样在课堂上交流时效果会更好些。

《弟子规》教学总结8

《弟子规》一书就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华,是我们传统美德培养的守则,只要按照书中的要求去规范自己,就可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弟子规》一共1080个字,三字一句,两句一韵,读起来朗朗上口,全书以深入浅出的方式,先后有序地向学生讲解了孝敬父母,关爱兄弟,尊敬长辈,修身修性,为人处世,读书求学等方面的基本规范,对每个学生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本学期,我班开展以《弟子规》为主要学习内容的校本课程,一学期下来,学生都大有收获,我要求全体学生全情投入,现在本班对于诵读《弟子规》热情高涨,学习气氛浓厚。这次的传统美德教育,对学生的成长影响深远。现将本学期校本课程总结如下:

一、课堂教学方面

1、课堂教学中,运用多种形式进行朗读

因为《弟子规》本身就具有韵律性,三字一句,很适合学生的诵读,所以在教学中,我们采用对对碰、同学接龙、师生接龙、男女对抗赛等形式进行诵读教学,让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感悟其中所蕴含的道理,达到正心正身的教育目的。

2、采用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机整合的方法进行辅助教学

利用多媒体课件设计一些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故事、图片等,来帮助学生在理解所学内容的同时,增强了课堂教学的趣味,生动性,如在教读“斗闹场、绝勿进,邪僻事,绝勿问”时,在大屏幕上播放有关打仗斗殴、逃课去游戏厅、网吧等图片,告诫同学们这样的场所是不适合我们出入的,它会让我们染上不健康的坏习惯。在教读“亲有疾,药先尝,昼夜侍,不离床”时,利用多媒体播放“汉文帝侍母的故事”引导同学们明白,不论你是什么样的身份,在父母面前你都是儿女,你必须无条件的孝敬他们。

3、课堂教学实现理论联系实际

在每节课教学内容的讲解后,都设计一个师生自由讨论的环节,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进行思考,我们要以什么样的态度来对待、认识前人,让学生学会吸收传统文化的精华,去其糟粕,用辩证的方法看待问题。与此同时,我们还将《弟子规》的内容与《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联系起来教学,让学生在古代圣贤的身上找到今天行为准则的影子,让学生明白与圣贤交朋友一样可以修身正德,同时也实现了课堂教学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有效达成,与新的教育理念相适应。

4、坚持不懈的检查诵读

本班设立《弟子规》小助手,每组选一名代表做教师的助手。利用午读20分钟组织全体同学朗读《弟子规》,平时检查同学们学习掌握《弟子规》的情况,这几名小助手工作认真负责,对教学效果的达成起到推动作用。

二、取得效果方面

1、学生们明白了我们为什么要孝敬父母

我向同学们讲述:母亲十月怀胎,在撕心裂肺的痛苦中把我们生下来,又用乳汁把我们喂大,并无微不至地呵护培养我们成长,母爱无疆,一个个生动的例子催人泪下。汶川大地震,一位母亲临死时还用乳汁喂孩子;一位母亲看到自己的孩子不小心从二楼掉下来,她的脚比刘翔还快,从十几米远的地方跑过去把他接住了……同学们被这些故事感动着,感染着,他们明白了我们为什么要孝敬父母了。

2、同学们知道了我们应怎样孝敬父母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据家长反映:自开展《弟子规》教学后,孩子听话了,有礼貌了,能够在上学和放学回家时和家长打招呼,说是“出必告,返必面”;当父母工作一天很累的时候,就会给大人捶背揉肩,有时还会帮助妈妈洗脚或做家务,懂得孝敬父母。

3、同学们知道了怎样为人处世

自开展《弟子规》诵读后,同学们和睦多了,更加团结友爱,打闹现象有所减少,不文明的言行也逐渐消失,就连老大难的卫生问题也明显好转了。据其他老师反映:以前校里经常发生丢东西的现象,可自从学习了《弟子规》,学生明白了“用人物,须明求,倘不问,既为偷。”的道理以后,学生丢失东西的情况在不知不觉中消失了,一种互帮互助的校风也悄然形成了,你忘了带笔,我借给你,你忘了带书,咱俩一起看。

4、有效进行了课前组织教学

据教师反映:自开展《弟子规》诵读后,课前纪律明显好转,学生上课专心,老师的小助手

《弟子规》教学总结9

本学期,《弟子规》诵读活动。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工作,使得《弟子规》诵读在全校学生中逐步掀起高潮。一段时间下来,学生都大有收获,我们要求全体学生参与,全情投入,现在我校的诵读热情日益高涨,气氛浓厚。班级定期与不定期相结合进行诵读检查。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弟,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学生琅琅的书声常常在耳边回荡。这次活动弘扬了中华传统文化,对学生进行了传统美德的教育,对学生的成长影响深远。现将本次活动总结如下:

一、增加了学生的文化内涵和爱国热情。

《弟子规》是具有几百年历史的中国文化的经典之作,内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的精髓,学生在诵读的过程中不仅是学到了一种古代文化知识,而且更主要的是培养了一种传统文化的感觉和对伟大祖国的感情。不但培养了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语感,而且作为一种文化潜意识储存在他们的心中,它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相信这些对他们日后审美趣味,人文素养和为人境界的提高会起到催化的作用。

二、学生们明白了我们为什么要孝敬父母。

《弟子规》班会上老师向同学们讲述:母亲十月怀胎,在撕心裂肺的痛苦中把我们生下来,又用乳汁把我们喂大,并无微不至的呵护培养我们成长,母爱无疆,一个个生动的例子催人泪下。他们明白了为什么要孝敬父母了。

三、同学们知道了我们应怎样孝敬父母。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据家长反映:自开展《弟子规》诵读后,孩子听话了,有礼貌了,能够在上学和放学回家时和家长打招呼,说是“出必告,返必面”;当父母工作一天很累的时候,学生就会给大人捶背揉肩,还会帮助爸爸妈妈洗脚或做饭做家务,懂得孝敬父母了。

四、同学们知道了怎样为人处世。

自开展《弟子规》诵读后,学生们和睦多了,更团结友爱了,校园里的打闹现象少了,不文明的言行少了,就连老大难的卫生问题也明显好转了。据科任老师反映:以前班里经常发生丢东西的现象,可自从学习了《弟子规》,学生明白了“用人物,须明求,倘不问,既为偷。”的道理以后,班上失窃的行为在不知不觉中消失了,一种互帮互助的班风也悄然形成了,你忘了带笔,我借给你,你忘了带书,咱俩一起看。

五、有效进行了课前组织教学。

据教师反映:自开展《弟子规》诵读后,课前纪律明显好转,学生上课精神了。由于《弟子规》三字一句读起来朗朗上口,学生一读便喜欢上了,结果课堂秩序为之一新。之后我们又不断改进教学方式,如:男女生分读,表演等,在充分保证学生天性不被抹杀的同时,尽力维护课堂秩序,使全班学生真正成为一个集体,在全校形成了书声琅琅的局面。

六、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诵读能力,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也丰富了学生校园文化生活。

由于《弟子规》本身具有的韵律性,学生特别喜欢。课后,据许多家长反映,自从自己的孩子参加了本课的学习以来,常常会在一个人自己玩的时候会不知不觉地背诵起来,有的学生还主动要求自己的父母给买书和与家长一起学习,这还增进了子女与父母之间的关系。这样的学习气氛还带到了其他课堂上,尤其是与本课有密切关系的语文课。这些都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七、培养了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良好的个人习惯。

《弟子规》本身就是一种学生行为规范式的文字,它本身就具有一些行为要求和道德要求,这就决定了对它的学习不能只局限在书本上,也不能只局限在课堂上,它必须扩充到课堂之外的日常生活中,因此我在教授过程中不仅强调知识性的诵读,而且更加强调学生切实的身体力行,如果学生和别人发生了矛盾,吵嘴了,我就会讲:“德有伤,贻亲羞,也贻师羞。”同学之间团结友爱,我就会说:“兄弟睦,孝在中,也敬师在其中。”如我们讲到“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应勿懒”时,及时引导学生听从父母的话,许多学生都在以后的生活中有很大改进;再比如当讲到“称尊长,勿呼名”时,直接告知学生在长辈面前应该有礼貌,许多学生课前课后见到老师时都主动叫老师好。

8.《弟子规》教学反思 篇八

幼儿对《弟子规》的学习,从培养兴趣入手。在开展《弟子规》教学时,我先让幼儿观看视频,对着视频用手比划着,指点着上面的文字,大多能读出上面的文字。每当学习《弟子规》时,他们便跑到老师身边兴奋地说:“让我来读,让我来读吧!”这样一来其他小朋友的学习兴趣也高涨起来了。

教学形式的灵活多样也能保证幼儿学习的积极性。为了增强孩子的学习兴趣,我班在教授时采用灵活多样的形式。比如《弟子规》三字一句,朗朗上口,易于记忆,在刚开学的教学过程中不苛求量的多少,只求培养幼儿的兴趣。我充分利用幼儿一日生活中的空闲时间反复吟诵。比如在早餐后诵读几遍,午睡前诵读几遍。不断地反复记忆,增强了幼儿的记忆能力。

为了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我采用游戏的形式,利用读音的轻、重、快、慢、高低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当幼儿能熟读后,教师还可与幼儿进行“对读法”,即老师读前面几个字,幼儿读最后一个字;老师读前面一句,幼儿读下一句,依次对着读,有利于提高幼儿的注意力,锻炼幼儿的思维能力,增强趣味性。

1.学生行为习惯的明显好转

学生还没有形成良好的习惯,经常出现老师喊没人应、打打闹闹、乱扔东西等不良现象,我们就从品德教育入手:当家长来接,老师及时提醒幼儿《弟子规》中父母喊自己时,应该怎样做?这时全班齐声喊:“我们要赶快答应。”那些不听话的,即使不情愿也会很快地跑到老师和父母身边去,在潜移默化中受到了教育;我们学“冬则温……”时,要求幼儿回家给长辈洗脚,捶背等,真正理解经典并应用于实际生活中。很多家长反映,孩子们有了关心大人的行为了,他们非常感动。

2.幼儿的思想品德得到改善。

在我们班有一小部分孩子,个性比较张扬,每当有人有自己没有的却自己有很喜欢的玩具,不管采取什么样的手段,一定要占为己有。

3.家园关系更和谐,亲情更甜蜜。

在我们教学《弟子规》的过程中,时刻注意与家长的沟通,希望家长每天抽时间与学生学习,并及时将自己的想法与孩子的变化反馈给老师,家长们看到自己的孩子学了《弟子规》后,各方面都有很大的进步,他们更理解老师,更配合老师的工作,每天都能认真辅导幼儿阅读、背诵、讲解意思,与学生共同提高,共同进步。

9.《弟子规》教学反思 篇九

在领导、本组老师的共同帮组下,我较顺利的完成了这节观摩活动。活动中孩子的参与积极性较高,喜欢参与,乐于诵读,能较好的理解活动内容。

国学经典学习是我们刚刚涉及的活动领域,它深奥、枯燥、离我们的现实生活很远,但其中又蕴含着无尽的智慧。如何才能让这么小的孩子去认识、接受、参与,是我想要和大家探讨的,为了设计这次活动,我从寒假就开始构思,虽然考虑到了要以游戏的形式来开展,但还是没能完全脱离成人的思考模式,活动显得趣味性不足,对孩子的吸引力不够。但通过四次试讲,不断地修改,孩子们在这一过程中表现出的兴趣也是越来越浓厚,参与性约束越来越强。

虽然国学经典深奥、枯燥、离我们的现实生活很远,但只要教师在活动环节的设计上能充分的考虑孩子的年龄特点和实际能力,注重趣味性,孩子一定会喜欢国学活动,乐于参加国学活动,并一定能从中收获很多很多。

10.弟子规教学计划 篇十

弟子规教学的涵义:儿童天真未泯之时,最容易教导,也最需要教导,利用这一段黄金时期,藉由先哲的风范,熏习我们的子弟,利用圣贤的智慧,教导秉性淳良的儿童,日积月累,必将奠定他一生为人处世、成家立业、幸福成功的基础。

一、活动目的:

1、通过诵读《弟子规》,让学生能够弘扬国学文化,传承国学精髓,与圣贤为友,形成健康的人格,构建良好的班风。

2、通过诵读《弟子规》,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识字量、阅读量,多读书,读好书,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3、通过诵读《弟子规》,让学生了解中国灿烂的古文明,增长见识、增加涵养、吸取智慧,培养学生优雅性情和敦厚人格。

4、通过诵读《弟子规》,用传统中国文化的精神,对校园、家庭、社会产生潜移默化、净化心灵、熏陶品质的作用。

二、教学目的:

1、加强儿童的理解力与记忆力。

2、增强儿童的阅读及背诵能力,加强语文表达能力。

3、培养孩子对基本伦常应有的概念,知道孝顺父母的重要。

4、让孩子知道为人处事的一些正确态度,学会一些做事的方法。

5、帮助学生立下志向,做个人格好、有担当的好人。

6、熟读并背诵《弟子规》,逐步落实到生活中。

三、教学准备:《弟子规》课件

四、具体措施:

1.遵循“五化”教学理念:诵读化、情境化、故事化、生活化、课程化。不加重学生课业负担,精心设计好“五分钟读案”,让学生在愉悦的具有挑战性的氛围中诵读。

2.以“读”为主,将“诵读”作为教与学的第一手段。

3.以“讲”为辅,意思的疏通是必要的。

4.重视对学生进行阶段评价,开展班级评比活动,设计《弟子规》诵读攻关表等形式多样的评价表,促进学生跟上队伍,成功闯关,确保学生百分百过关。

五、具体落实要求:

(一)对人、对事、对物应有的正确态度

1、对人:明白五伦的关系,知道要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尊敬师长、关怀体贴他人;教导互助合群的理念、培养宽厚待人的心性;晓喻见贤思齐、知恩报恩的道理。

2、对事:强调「事虽小,勿擅为」的重要;要求「事勿忙,忙多错」的做事方法;注重礼仪、讲求信用,建立威仪与守信的观念;教育「承担责任、知过必改」是善良的品行;培养「面对困难,能冷静学习如何解决问题」的态度;教导是非判断的能力,并培养好学的精神。

3、对物:灌输日常生活必须「节用爱物」,还要晓喻物资来源的艰辛,感恩大自然的赐予。例如:长养慈爱心,爱护小动物和植物;物有定位,对物品也要有恭敬爱惜之心,这样才能用得久远,常保如新,而且使用方便。

(二)教导学生落实经典的教诲

1、要求学生必须做到:

四正:心正、身正、椅正、书正

精神抖擞,读诵要求吐字清楚、抑扬顿挫,声调不可太高

落实每天读诵

2、讲解做人的道理──与生活相结合

引导学生,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落实《弟子规》。例如:对长辈礼敬的应对、与同学友爱的相处、公共场合的行仪,个人优秀品格的培养,这些在课堂上都要详细地教育。

3、游戏中学,引导孩子,发挥孩子想象力、创造力

(三)加强与家长的联系与沟通

(四)帮助孩子立下志向

向孩子介绍古今中外圣贤之人,以他们奋斗的事迹和不畏艰难的感人历程,来激励学生勤奋、好学的精神;启发他们无尽的潜能。

六、课时安排:

11.弟子规教学设计 篇十一

第4课

“入则孝”之“事虽小” 学习目标

1、复习“冬则温”。

2、学习“事虽小”。

3、理解“事虽小 勿擅为”“ 物虽小 勿私藏”。

4、能在生活中实践。

重点

理解“事虽小 勿擅为”“ 物虽小 勿私藏”。难点

理解意义。教具准备

播放器、课件

教 学过程

一、检查作业

1、齐声背诵。

2、昨天为父母做的什么事情。

二、学习“入则孝”之“事虽小”

1、听泛读“入则孝”之“事虽小”。

事虽小 勿擅为 苟擅为 子道亏

物虽小 勿私藏 苟私藏 亲心伤

2、教师领读。

3、学生试读。

4、指名读。

5、齐读。分行读。

6、同桌练习背诵。

7、小组竞赛背诵。

三、了解意思。

1、理解“事虽小”。什么样的事情是小事?该怎样做?

“事虽小”,就是泛指一切事情无论大小,即使很小很小的一件事情,“勿擅为”,这个“擅”就是随自己的意思,擅自的意思。也就是说事情即使是非常小,也不可以不经过同意就擅自去做它。譬如说有很多小朋友,他在家里,爸爸妈妈不在的时候,他就好像造反一样,什么事情都碰,父母的房间、抽屉翻箱倒柜,很好奇的都去翻阅它,这些都是不对的。

不应做的事情,就尽量不做。比如说,在家里不可随便玩电、玩火,玩危险的玩具,不可养成随便花钱的坏习惯,不在黑板上乱涂乱画,这样的事虽小,也是不对的。不应做的事情就不要做了。三国时的刘备教育儿子刘禅说:“勿以恶小而为之”也是这个道理。

2、理解“物虽小”。

3、什么样的东西是小东西?铅笔、橡皮……不能私自藏起来。如果私自藏起来,父母会伤心。

拓展:

捡到小的物品应该怎样做?借用别人的东西该怎么做?

学生讨论。

四、讲故事:陶母封鱼。

陶侃是东晋有名的贤臣,从小就勤奋好学,而且注意人品的修养,这一切都与他母亲严格的教育分不开。陶侃长大后,担任了管理渔业的小官。这一年他托人带回家一坛腌鱼孝敬母亲,母亲却把鱼封好让人退回区,并且献给他写了一封信说:“你是国家的官吏,怎么能用公家的东西孝敬父母呢?这是为政不廉啊!”此事虽小,却可以看出陶侃的母亲教子严格。陶侃始终不忘母亲的教诲,最终成为晋朝著名的清官。

五、作 业

1、背诵“事虽小”。

2、给爸爸妈妈洗袜子。

第5课

“入则孝”之“亲所好” 学习目标

1、复习“事虽小”。

2、学习“亲所好”。

3、理解意思,启发培养孩子判断是非的能力。

4、能在生活中实践。重点

会读、会背

难点

理解意义,辨别是非。

教学过程

一、检查作业

①背诵“事虽小”。

②给父母洗袜子了吗?怎样洗的?父母说了什么?

二、学习“入则孝”之“亲所好”

1、听泛读“入则孝”之“亲所好”。

亲所好 力为具 亲所恶 谨为去

身有伤 贻亲忧 德有伤 贻亲羞

2、教师领读。

3、学生试读。

4、指名读。

5、齐读。分行读。

6、同桌练习背诵。

7、小组竞赛背诵。

三、了解意思。

1、“亲所好,力为具”,这个“好”就是喜好。“力”就是要尽心尽力,“具”就是要为他准备。你现在还是一个很小的小学生,父母最喜欢的无非是你的功课要很好,自己的作业要自己努力去做;应该学的,也应该努力去学习。让父母得到欢喜。

2、“亲所恶,谨为去”。这个“恶”就是不喜欢、讨厌的、厌弃的。“谨”也是要用恭敬之心,很谨慎的为父母去排遣,或者排除,为他去除掉。譬如说父母他不喜欢的东西,我们应该尽量把它去除。父母见到我们有不良的嗜好,不良的习惯,为人子女也应该赶快把它改正过来,自己应该要赶快改正过来,让父母能得到欢心。

3、“身有伤,贻亲忧”。想一想在你不小心受伤的时候,你的父母会怎么样?理解“贻亲忧”:让父母担心。

4、“德有伤,贻亲羞”,指如果你的品德不好,你的亲人就会为你羞愧。比如:有的小朋友没有礼貌、不敬师长、破坏公物、打骂同学、偷盗,或者做出了其他不该做的事情,你的父母会跟着你蒙受耻辱。那你更是不孝的子孙。

四、联系实际,深化理解。

父母让做的事情,不去做;任性,不听话;跟爷爷奶奶吵架;跟小朋友抢东西、打架……说说这样做对不对,应该怎样做。

五、作 业

1、背诵“亲所好”。

2、回家扫地、拖地。

第6课

“入则孝”之“亲爱我”

学习目标

1、复习“亲所好”。

2、学习“亲爱我”。

3、懂得尊敬父母,用心体谅别人的心情。帮助父母改正过失要讲究方法。

重点

会读、会背

难点

理解意义,学会体谅。

教学过程

一、检查作业

1、齐声背诵“亲所好”。

2、昨天回家扫地、拖地情况。

二、学习“入则孝”之“亲爱我”

1、听泛读“入则孝”之“亲爱我”。

亲爱我 孝何难 亲憎我 孝方贤

2、教师领读。

3、学生试读。

4、指名读。

5、齐读。分行读。

6、同桌练习背诵。

7、小组竞赛背诵。

三、了解意思。

1、“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父母双亲从小到大,给予了我们无微不至的关爱,待我们恩重如山。我们自然就应该孝养他们。可是也有的家长不喜欢甚至讨厌孩子。或者管教孩子过于严厉,缺少方法。那么做为儿女应该怎样对待父母呢?是不是父母对我们好,我就对你们好。你不喜欢我,我也不孝敬你呢?

孔子在世时,他有一个名字叫闵子骞的弟子。年纪很小的时候,母亲就去世了。父亲娶了后母,后母又生了两个弟弟。有一年冬天,天气寒冷,父亲要出门,就叫闵子骞驾车,闵子骞冻的直哆嗦。父亲以为闵子骞偷懒,就拿鞭子打他,谁知鞭子下去却把棉袄打烂了,里面的芦花飞了出来。父亲才知道后母虐待了闵子骞。一气之下,父亲要赶走后母。这时闵子骞跪下来哀求父亲说:“有母在一子单,母去三儿寒。”这句话感动了父亲,也感动了后母。使后母知道反省改过,变成了慈母。孔子特别称赞闵子骞:“真是难得可贵的孝子啊!”

我们就是要学习闵子骞这种孝心,不管父母对我们如何?我们做好自己应该做的就可以了,尽好自己的本分。

2、说说自己的父母批评你或打你的时候,你是怎样想的,又是怎样对待的?怎样做才会更好?

说父母为什么这样做?学会体谅。

3、今后你打算怎样处理类似的事情?

四、作 业

1、背诵“亲爱我”。

2、跟父母聊天,说说自己以前做得不对的事情,给父母道歉,请求父母原谅。

第7课

“入则孝”之“亲有过”

学习目标

1、复习“亲爱我”。

2、学习“亲有过”。

3、理解这几句话的意思。

4、能在生活中实践。重点

会读、会背

难点

了解父母的辛苦,及对自己的教育。

教学 过程

一、检查作业

1、齐声背诵“亲爱我”。

2、说说跟父母聊天了吗,聊的什么?

二、学习“入则孝”之“亲有过”

1、听泛读“入则孝”之“亲有过”。

亲有过 谏使更 怡吾色 柔吾声

谏不入 悦复谏 号泣随 挞无怨

2、教师领读。

3、学生试读。

4、指名读。

5、齐读。分行读。

6、同桌练习背诵。

7、小组竞赛背诵。

三、了解意思。

1、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

“亲有过”,“过”的意思就是有过失,或者有不当的这种行为。“谏”就是劝勉的意思,劝解的意思。

“使”就是使他能更正,或者能及时停止。

上堂课我们学了要孝顺父母,可是父母也有不对的时候啊!那么作为子女应不应该劝谏父母呢?用什么方法才恰当呢?

一是不要在大庭广众之下,去谈父母的过错。让父母没有面子。他就不会接受我们的劝谏。二要等父母高兴的时候,而且在劝说父母时语气也要柔和,面带笑容。不要理直气壮,一副盛气凌人的态度。话要说的尽量婉转,让父母感到我们不是在挑他的毛病,真心的为他好。他才能够接受我们的劝谏。

2、谏不入 悦复谏 号泣随 挞无怨 “谏不入”,不入就是不能接受。“悦复谏”,我们可以委婉的再劝谏。“号泣随”,就是觉得很伤心、很难过。“挞无怨”,这个时候如果父母恼羞成怒,或者他不愿意听到我们这样劝他,即使被打了,也不应该有所怨恨。

四、讲故事:

唐太宗李世民,年轻的时候,随着父亲李渊到处平定,当时父亲有一个决策,就是连夜拔营要攻打另外一个地方。李世民就跟父亲说:这样做的话,我们可能没有办法成功,因为可能后面有埋伏,前面不但不能得到胜利,可能后面又被围剿,反而不利我军。他的父亲不采纳。眼见整个军队就要拔营了,这个时候,李世民就在帐篷外面嚎啕大哭,哭得非常伤心。为什么伤心?他知道父亲这个举动是错误的,从整个局势来看,宗已经看出相当的危险。他的父亲李渊,突然听到外面有很大的哭声,就走出去看。父亲看到儿子这么伤心,听了儿子最后一次规劝,及时停止了这项军事行动。后来终于平定各地贼寇,奠定了唐朝的基业。

五、作 业

1、背诵“亲有过”。

2、把故事讲给父母听。

第8课

“入则孝”之“亲有疾”

学习目标

1、复习“亲有过”。

2、学习“亲有疾”。

3、学会在生活中关爱父母、照顾父母。

重点

会读、会背。亲有疾 药先尝 昼夜侍难点

理解意义,能在生活中照顾父母。教学过程

一、检查作业

齐声背诵“亲有过”。

二、学习“入则孝”之“亲有疾”

1、听泛读“入则孝”之“亲有疾”

亲有疾 药先尝 昼夜侍 不离床

丧三年 常悲咽 居处变 酒肉绝

丧尽礼 祭尽诚 事死者 如事生

2、教师领读。

不离床

3、学生试读。

4、指名读。

5、齐读。分行读。

6、同桌练习背诵。

7、小组竞赛背诵。

三、了解意思。

1、亲有疾。药先尝。昼夜侍。不离床。

当父母生病的时候,为人子女应该怎么样来侍奉汤药。我们晓得在过去,这个药几乎都是水药,刚煮起来的汤药一定非常的烫。我们要端给父母吃、端给长辈吃的话,我们要特别注意它的温度是不是太高了,太高了唯恐烫到父母。所以在古者,他往往会倒一点点,然后喝喝看,这个一瓢,一小瓢试试看,它是不是温度太高,或者太低。所以古人对父母的侍奉,可以说是无微不至。

我们现在医药发达,吃的药多是药片、颗粒,这个你可不能随便尝,以免药物中毒,不过,父母生病时可以提醒父母按时服药。

2、丧三年,常悲咽。居处变,酒肉绝。

丧尽礼,祭尽诚。事死者,如事生。如果不幸父母走完了人生最终点站之后,这时候如果办丧事,我们也要特别的一定要尽孝,尽到为人子女所应该尽的这些礼节。

四、讲故事:鹿乳奉亲

郯子,春秋时期人。父母年老,患眼疾,需饮鹿乳疗治。他便披鹿皮进入深山,钻进鹿群中,挤取鹿乳,供奉双亲。一次取乳时,看见猎人正要射杀一只麂鹿,郯子急忙掀起鹿皮现身走出,将挤取鹿乳为双亲医病的实情告知猎人,猎人敬他孝顺,以鹿乳相赠,护送他出山。

亲尝汤药

汉文帝刘恒,汉高祖第三子,为薄太后所生。高后八年(前180)即帝位。他以仁孝之名,闻于天下,侍奉母亲从不懈怠。母亲卧病三年,他常常目不交睫,衣不解带;母亲所服的汤药,他亲口尝过后才放心让母亲服用。他在位24年,重德治,兴礼仪,注意发展农业,使西汉社会稳定,人丁兴旺,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他与汉景帝的统治时期被誉为“文景之治”。

五、作 业

1、背诵“亲有疾”。

2、说说自己在父母生病时是怎样做的?

学习目标

1、复习“总叙”和“入则孝”。

2、学习“出则弟”之“兄道友”。

3、懂得同学之间要团结友爱,兄弟姐妹之间要和睦相处。重点

会读、会背。

难点

懂得同学之间要团结友爱,兄弟姐妹之间要和睦相处 教学过程

一、复习

背诵“总叙”和“入则孝”。

指名背。

齐背。

二、学习“出则弟”之“兄道友”

1、听泛读“出则弟”之“兄道友”

兄道友 弟道恭 兄弟睦 孝在中 课

第9课

“出则弟”之“兄道友”

财物轻 怨何生 言语忍 忿自泯

2、教师领读。

3、学生试读。

4、指名读。

5、齐读。分行读。

6、同桌练习背诵。

7、小组竞赛背诵。

三、了解意思。

1、什么叫“出则弟”?就是离开家里,或者我们要外出的时候,我们应该如何注意我们的行为。

2、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

“兄道友”,“友”就是友爱,就是做哥哥的如何来跟弟弟相处。“弟道恭”,弟弟又应该如何来对待哥哥。

“兄弟睦,孝在中”。如果兄弟姊妹在家里能和睦共处,这就是孝道。

举例:

父母看到孩子打架,不友好,会是什么心情?

3、财物轻。怨何生。言语忍。忿自泯。

不能感觉钱财非常的重要,就不会产生怨恨了。

说话时忍让一点儿,气愤就会消失。

四、联系实际讨论:

同学之间、兄弟姐妹之间应该如何相处?

学生讨论,教师点拨。

五、作 业

1、背诵“兄道友”。

2、照顾一下比自己小的孩子。

第10课

“出则弟”之“或饮食” 学习

目标

1、复习“兄道友”。

2、学习“或饮食”理解这几句话的意思。

3、懂得尊老爱幼。重点

会读、会背

难点

理解意义,懂得尊老爱幼。教具准备

播放器

教 学

教 学

一、检查作业

1、齐声背诵“兄道友”。

2、说说是怎样照顾小朋友的?

二、学习“出则弟”之“或饮食”

1、听泛读“出则弟”之“或饮食”

或饮食 或坐走 长者先 幼者后

长呼人 即代叫 人不在 己即到

2、教师领读。

3、学生试读。

4、指名读。

5、齐读。分行读。

6、同桌练习背诵。

7、小组竞赛背诵。

三、了解意思。

1、“或饮食 或坐走 长者先 幼者后”

不管是饮食,还是坐、走,一定要先礼让长辈。我们从小就要养成孩子有尊敬长辈的习惯。

2、“长呼人 即代叫 人不在 己即到”

“长”,长辈。“呼”,叫。“即”,立即,马上。“代叫”就是代替呼叫。“长呼人 即代叫”意思就是长辈呼唤儿女的时候,如果这个人不在旁边,要赶紧代替父母去转达。

“人不在 己即到”如果找不到父母所要找的人,你就要赶快来回应,跟父母跟长辈报告说此人不在。

四、联系实际:

1、说说在日常生活中吃东西时你是怎样做的?

学生讨论。

教师总结:

先让父母、长辈、弟妹吃,然后自己吃。

2、在家里,父母长辈叫你时,你是怎样做的?

学生讨论。

教师总结:

应立即答应,问父母长辈什么事情,然后立即去做。

五、作 业

1、背诵

2、自己洗袜子(给爸爸妈妈洗袜子)

第11课

“出则弟”之“称尊长” 学习

目标

1、复习“或饮食”。

2、学习“称尊长”,理解这几句话的意思。

3、懂得尊敬长辈。重点

会读、会背

难点

理解意义,懂得尊敬长辈。教具准备

播放器

一、检查作业

1、齐声背诵“或饮食”。

2、你是怎样洗袜子的?

二、学习“出则弟”之“称尊长”。

1、听泛读“出则弟”之“称尊长”。

称尊长 勿呼名 对尊长 勿见能

路遇长 疾趋揖 长无言 退恭立

骑下马 乘下车 过犹待 百步余

长者立 幼勿坐 长者坐 命乃坐

2、教师领读。

3、学生试读。

4、指名读。

5、齐读。分行读。

6、同桌练习背诵。

7、小组竞赛背诵。

三、了解意思。

1、称尊长,勿呼名。对尊长,勿见能。路遇长,疾趋揖。长无言、退恭立。

称呼长者,不可直呼其名。在尊长面前要表现得谦虚恭敬,不要自我表现才能。走在路上如果遇上了尊长,要快步迎上去行礼问候。如果尊长不说话,要退在一旁恭恭敬敬地站立。

2、骑下马 乘下车 过犹待 百步余

长者立 幼勿坐 长者坐 命乃坐

如果自己骑马行路时遇见长者要下马,坐着车行路时遇到长者要下车。长辈走后,自己还要在原地呆会儿,等长辈走百步以外,自己才能上马或上车。如果长辈站着,年幼的人就不可以坐下,长辈坐下以后,命令你坐,你才可以坐下。

四、联系实际:

你在路上遇到长辈或父母的朋友时是怎样做的?应该怎样做?

学生讨论。

教师小结:

要站好,有礼貌的问候。主动叫叔叔阿姨。

五、作 业

1、背诵“称尊长”。

2、回家与父母一起表演本课内容。

第12课

“出则弟”之“尊长前” 学习

目标

1、复习“称尊长”。

2、学习“尊长前”,理解意思。

3、懂得尊敬长辈,学习如何与人相处。重点

会读、会背

难点

懂得尊敬长辈,学习如何与人相处。教具准备

过 播放器

一、检查作业

1、齐声背诵“称尊长”。

2、怎样与父母表演的?

二、学习“出则弟”之“尊长前”

1、听泛读“出则弟”之“尊长前 ”

尊长前 声要低 低不闻 却非宜

进必趋 退必迟 问起对 视勿移

事诸父 如事父 事诸兄 如事兄

2、教师领读。

3、学生试读。

4、指名读。

5、齐读。分行读。

6、同桌练习背诵。

7、小组竞赛背诵。

三、了解意思。

1、尊长前 声要低 低不闻 却非宜

进必趋 退必迟 问起对 视勿移

在长辈面前说话,声音要低些,但是也不能太低,要是低到听不清楚,那也是不适宜的。在见尊长的时候,走路要快些,见过尊长告退的时候,动作一定要缓慢。长辈问话时要站起来回答,双目望着长辈,不能左顾右盼。

2、事诸父 如事父 事诸兄 如事兄

就是他的年纪像父辈这样的人,我们对待他,也要像对待自己的父亲那样的来敬重他。如果他像兄弟姊妹,我们的年龄差不多是在我们的兄长当中,我们也要爱惜他,珍惜这样的友谊。

四、联系实际:

1、讨论:

说说你平时是怎样与长辈说话的?应该怎样做?

怎样与人相处?

2、教师小结:

人与人之间的相处,贵在能和睦。一个团体不能和睦,这个团体肯定不能兴旺。同理,家庭不能和睦共处,这个家也不能兴盛。所以与人和睦共处,非常的重要。当然首先我们的出发点,一定要懂得,凡是年纪比我们年长的,我们一定要守住一条,要尊敬他,要尊重他。

五、自由练习背诵。

六、作 业

1、练习背诵。

2、向爸爸妈妈介绍自己的好朋友。

第13课

“谨”之“朝起早” 学习

目标

1、复习“出则弟”。

2、会背“谨”之“朝起早”,理解这几句话的意思。

3、懂得珍惜时间。重点

会读、会背

难点

理解意义,懂得珍惜时间。教具准备

播放器、课件

一、检查作业

1、背诵“尊长前”。

2、复习“出则弟”。

3、介绍一下你的好朋友。

4、说说你是怎样与朋友相处的。

二、学习“谨”之“朝起早”

1、听泛读“谨”之“朝起早”

朝起早 夜眠迟 老易至 惜此时

2、教师领读。

3、学生试读。

4、指名读。

5、齐读。分行读。

6、同桌练习背诵。

7、小组竞赛背诵。

三、了解意思。

朝起早 夜眠迟 老易至 惜此时

应早起晚睡,光阴易逝,应及时把握,珍惜青春。

四、讲故事:

中国古代有许多珍惜时间的故事,像“头悬梁”,“锥刺股”,“囊萤映雪”,“凿壁偷光”等等,都是古人抓紧时间发奋苦读的典范。

《囊萤读书》

车胤,生于晋朝,本是富家子弟,后来家道中落,变得一贫如洗。可是,他在逆境中却能自强不息。

车胤年轻时就很懂事,也能吃苦耐劳。他因为白天要帮家人干活,就想利用漫漫长夜多读些书,好好充实自己;然而,他的家境清贫,根本没有闲钱买油点灯,有甚么办法可以突破客观条件的限制呢?最初,他只得在夜间背诵书本内容,直到一个夏天的晚上,他看见几只萤火虫在飞舞,点点萤光在黑夜中闪动。于是,他想出了一个好法子:他捉来许多萤火虫,把它们放在一个用白夏布缝制的小袋子里,因为白夏布很薄,可以透出萤火虫的光,他把这个布袋子吊起来,就成了一盏「照明灯」。

车胤不断苦读,终于成为著名的学者,后来还成了一名深得人心的官员;那时候,每逢举行甚么集会或庆祝活动,如果车胤没有到场,大家就觉得扫兴。

五、作 业

1、复习“出则弟”。

2、背诵“朝早起”。

第14课

“谨”之“晨必盥” 学习

目标

1、背诵“朝早起”。

2、学习“谨”之“晨必盥”,理解这几句话的意思。

3、养成勤盥洗,衣冠整洁的好习惯。重点

会读、会背

难点

养成勤盥洗,衣冠整洁的好习惯。教具准备

播放器、课件

一、检查作业

1、齐声背诵。

2、是否为父母捶背。

二、学习“谨”之“晨必盥”。

1、听泛读“谨”之“晨必盥”。

晨必盥 兼漱口 便溺回 辄净手

冠必正 纽必结 袜与履 俱紧切

臵冠服 有定位 勿乱顿 致污秽

衣贵洁 不贵华 上循分 下称家

2、教师领读。

3、学生试读。

4、指名读。

5、齐读。分行读。

6、同桌练习背诵。

7、小组竞赛背诵。

三、了解意思。

1、晨必盥 兼漱口 便溺回 辄净手 早上起床必须先洗脸,然后刷牙漱口。大小便以后把手洗干净,养成良好卫生习惯。

2、冠必正 纽必结 袜与履 俱紧切

臵冠服 有定位 勿乱顿 致污秽

帽子要戴端正,穿衣服要把纽扣纽好;袜子和鞋子都要穿得平整,鞋带要系紧,这样全身仪容才整齐。回家后,脱下来的帽子和衣服应当放臵在固定的位臵,不要随手乱丢乱放以免弄皱弄脏。

3、衣贵洁 不贵华 上循分 下称家

穿衣服注重的是整洁,不必讲究衣服的昂贵华丽。穿着应考虑自己的身分及场合,更要衡量家庭的经济状况。

四、联系实际:

1、讲讲自己的生活习惯。

早上你是怎样起床的?谁给你穿衣服?

刷牙、洗脸吗?

衣服是否整洁?

2、讨论:

怎样养成勤盥洗、穿着整洁的习惯?

3、教师小结。

五、作 业

1、背诵“晨必盥”。

2、练习洗自己的小衣服。

第15课

“谨”之“对饮食” 学习

目标

1、复习“晨必盥”。

2、学习“谨”之“对饮食”,理解这几句话的意思。

3、养成不挑食,不饮酒的饮食习惯。重点

会读、会背

难点

养成不挑食,不饮酒的饮食习惯。教具准备

播放器

一、检查作业

1、齐声背诵“晨必盥”。

2、说说自己洗的什么衣服,是怎样洗的。

二、学习“谨”之“对饮食”

1、听泛读“谨”之“对饮食”

对饮食 勿拣择 食适可 勿过则

年方少 勿饮酒 饮酒醉 最为丑

步从容 立端正 揖深圆 拜恭敬

勿践阈 勿跛倚 勿箕踞 勿摇髀

2、教师领读。

3、学生试读。

4、指名读。

5、齐读。分行读。

6、同桌练习背诵。

7、小组竞赛背诵。

三、了解意思。

1、对饮食 勿拣择 食适可 勿过则

年方少 勿饮酒 饮酒醉 最为丑

日常饮食不挑剔偏食,适可而止,不要过量。年少时不可饮酒,喝醉了丑态毕露,最是丑事。

2、步从容 立端正 揖深圆 拜恭敬

勿践阈 勿跛倚 勿箕踞 勿摇髀

走路时脚步从容不迫,站立的姿势要端正。行礼问候时要恭敬尊重。进门时脚不要踩到门槛,站立时不要斜着身子靠在墙上,坐着时不可以伸长双腿,腿更不可以抖动。

四、联系实际:

1、说说自己的饮食:喜欢吃哪些东西?挑食吗?应该怎样做?

2、说说饮酒带来的危害?

3、走路、坐的姿态。

理解“坐有坐相,站有站相”。

4、教师小结。

五、练习背诵

1、自由背。

2、同桌背。

3、检查。

六、作 业

1、背诵“对饮食”。

2、回家练习走路的姿态、端坐。

第16课

“谨”之“缓揭帘” 学习

目标

1、复习“对饮食”。

2、学习“谨”之“缓揭帘”,理解这几句话的意思。

3、在生活中养成文明言行的习惯。重点

会读、会背 难点

在生活中养成文明言行的习惯。教具准备

播放器

一、检查作业

1、齐声背诵“对饮食”。

2、是否为父母捶背。

二、学习“谨”之“缓揭帘 ”

1、听泛读“谨”之“缓揭帘 ”

缓揭帘 勿有声 宽转弯 勿触棱

执虚器 如执盈 入虚室 如有人

事勿忙 忙多错 勿畏难 勿轻略

斗闹场 绝勿近邪僻事 绝勿问

2、教师领读。

3、学生试读。

4、指名读。

5、齐读。分行读。

6、同桌练习背诵。

7、小组竞赛背诵。

三、了解意思。

1、缓揭帘 勿有声 宽转弯 勿触棱

执虚器 如执盈 入虚室 如有人

进门时揭帘子的动作要轻缓,尽量不发出声响。走路转弯时与物品的边角保持较宽的距离,才不会碰伤了身体。拿空的器具要像拿盛满东西的一样小心谨慎。进到没人的房间里,要像有人在一样,不可随便。

2、事勿忙 忙多错 勿畏难 勿轻略

斗闹场 绝勿近邪僻事 绝勿问

做事不要急忙慌张,匆忙就容易出错,遇到该办的事情不要怕困难,而犹豫退缩,也不要轻率随便而应付了事。凡是容易发生争吵打斗的不良场所,是非之地,坚决不接近。对于邪恶怪僻、荒诞不经的事情决不过问。

四、联系实际:

1、说说自己是怎样开门、关门的?

2、说说应该怎样端菜、盛饭?

3、做这些事情的时候应该怎样做?

4、看见有人打架闹事应该怎样做?

5、教师小结。

五、背诵。

1、自由背。

2、同桌背。

3、检查。

六、作 业

1、背诵“缓揭帘”。

2、回家练习端菜、盛饭。

第17课

“谨”之“将入门” 学习

目标

1、复习“缓揭帘”。

2、学习“谨”之“将入门”,理解这几句话的意思。

3、养成敲门的习惯,用人东西要有借有还。重点

会读、会背

难点

养成敲门的习惯,用人东西要有借有还。教具准备

播放器

上一篇:学生会宿管部心得体会下一篇:面试辅导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