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炉工先进材料事迹

2024-08-31

司炉工先进材料事迹(8篇)

1.司炉工先进材料事迹 篇一

个人先进事迹材料范文-个人先进事迹材料范文 员工个人事迹材料范文()

第一篇:保险公司先进个人材料

我叫XXX,于XXXX年进入中国人寿保险公司,至今以有X年。在进入国寿保险的着X年来,我从一名普普通通的员工做起,立足于本职工作,踏实勤恳,认真负责。通过不懈的努力,我获得了同事们的一致好评,也获得了领导的充分信任与肯定,我于XXXX年被提升担任中国人寿客户服务中心后厅柜面经理一职位。随着我的职位得到提升,我的工作热情更是不断升温。我更是坚定了克服困难,积极投入,勤奋进取的

工作理念。争取用最为优质的服务态度为我国寿公司的客户带去最为温暖的服务。

“意识决定心态,意志引导行为。”在国寿工作的着X年来,我充分认识自身的工作性质,了解服务的价值与内涵,坚定用最良好的服务态度,保持最良好的服务心态,做到以用心、有情、诚信的高品质服务行动,为客户带去温暖,排忧解难,树立国寿高质品牌形象。在国寿客服中心经常有客户对我公司的保险业务有所疑问,对于保险的具体流程和利益了解不太全面,这都需要最为客户服务人员的我们,主义的对其进行讲解。尤其是对于身在柜面经理职位的我来说,更是要起好带头作用,面对各式各样的客户,都要用积极热情的态度为其讲解我公司的保险业务,仔细的办理各项保险相关手续。有时客户在业务问题上对公司员工讲话较为激动党的情况也时有发生,对此,我更是首当其冲,坚定以客户的利益为基准点,深入掌握

客户需求,积极与客户进行交谈,用专业的知识耐心的对客户进行解说,及时的处理解决客户所遇到的问题,以此来保障我公司的业务处理绩效与客户满意度,提升我国寿的整体形象,提高我国寿客户的忠实度。

在国寿X年来的公国经历,让我深刻意识到只有良好的服务理念,没有扎实的专业知识与技能,是无法为客户提供贴心的高品质服务的。因此,在工作中我坚持加强自身的专业知识,提高自身的服务技能。我积极参与公司所组织的各类培训与学习活动,充分利用业务时间学习自身职位的而相关知识,完善自身的专业素质。柜面工作较为复杂,因为我们一方面要面对客户销售人员,一方面面对后台,我们在国寿中扮演者较为重要的角色。因此,只有一个人具有高度的专业素质和良好的服务态度是不够的,我们要充分发挥团队力量。为此,我要求柜面员工加强自身专业知识技能学习,提升自身的服务质量,用微

笑和真诚为客户带去贴心的服务。并带头组织员工与客户进行积极的沟通与交流,及时解决客户需求,以提升我柜面团队的工作质量和工作绩效。

在X年来的柜面经理职位工作中,我用真诚,高端的服务态度。用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坚持发挥高效的团队服务态度,有效的为客户解决问题,为公司实现效绩。我坚信,在高度责任感与热情的服务制度下的国寿柜面团队,一定能够为我国寿公司的创新发展提供力量,做出奉献。

第二篇:节能减排先进个人事迹

XXX是我们公司的一名普通维修电工,他充分认识节能减排工作的重要性,增强做好节能减排工作的责任感,从平时的日常工作中身体力行,认真做好每一项节能减排工作,努力建设节约型企业,取得了显著成绩。

一、大力宣传,增强职工节能减排意识

XXX充分认识到要做好节能减排

工作,单靠一个人的力量是不够的,必须动员广大职工共同参与,才能取得节能减排的实际成效。为此,他利用一切机会向职工大力宣传节能减排的重要意义,他对职工说:“近几年来,我国经济快速增长,各项建设取得巨大成就,但也付出了很大的资源和环境代价,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日趋尖锐,群众对环境污染问题反映强烈。这种状况与经济结构不合理、增长方式粗放直接相关。不加快调整结构、转变增长方式,资源支撑不住,环境容纳不下,社会承受不起,经济发展难以为继。我们必须节能减排,坚持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通过XXX的耐心细致宣传,有效增强职工的节能减排意识,使大家投入到节能减排实际工作中,取得了良好成绩。

二、加强管理,降低日常水电消耗

XXX是维修电工,他加强管理,努力降低日常水电消耗。他每天坚持一次检查供水设备,确保每个水笼头不流

水不滴水减少水损耗;他教育职工用完水一定要拧紧水笼头,看到水笼头不滴水才可离开;他看到水用了就白白流走十分可惜,在水槽下面放一只大塑料桶,把大塑料桶接下的水经过沉淀用来拖洗地面。经过XXX对水严格管理,初步计算车间每月可节水20%。XXX把车间里高能耗的灯具全部换成节能灯,要求车间办公室人员严格执行空调温度控制标准,合理设置办公室空调温度,夏季室内空调温度设置不低于26摄氏度,冬季室内空调温度设置不高于20摄氏度。打印机、复印机等办公设备应尽量共享使用,不使用时即行关闭,减少待机能耗。在车间里,XXX加强照明系统管理,做到人走灯灭,杜绝长明灯现象;加强电风扇管理,做到需要时开启电风扇,不需要时及时关闭电风扇,杜绝无人扇现象。经过XXX对电严格管理,初步计算车间每月可节省照明、办公用电15%。

2.司炉工先进材料事迹 篇二

坚韧务实、呕心沥血、困难压不倒的硬汉

(矿长先进事迹材料)

***、男、汉族、出生于***,文化程度***,家住***,现任***煤业有限公司矿长。自 20**年进入***煤业公司担任矿长,他面对的是矿井正处在技术改造攻坚期,矿井受整合前采掘情况缺乏资料,地质条件相对复杂,大多数管理层人员专业知识水平不高,井区分管统一规范难等等诸多困难。知难而进、坚韧不拔、深入一线调研,废寝忘食,严于律己,承担重任克难攻坚。以“火车头”精神感化和带动全体。通过两年的艰辛努力完成了矿井技术改造,顺**过竣工,办理安全生产许可证,煤炭生产许可证的各阶段验收达到矿井“六证”齐全。为企业的生存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20**年在完成技改后,将近春节,由于长期为矿井技改各阶段工作尽其心力,积劳成疾,身染心脏病在市二院作了心血管支架手术。他刻苦敬业,将个人一切置之度外,用平凡的日日夜夜,创出了不平凡的业绩。用自己的表率作用带出敢于挑战困难,特别能战斗的群体,用凝聚起来辛勤和汗水铺筑了企业健康发展之路。

进入 20**,它托着大病初愈,每天依赖药品的躯体,毅然坚守自己的岗位,加强制度建设,狠抓行为管理和责任落实,为了使企业尽快摆脱困境,走出低谷,针对现状组织人员研讨措施方案,深入作业现场,掌握一手资料,监督实施安全制度措施,通过不间断的过细管理,使企业安全条件明显改观,崭新的安全面貌进一步显现,实现了矿井三年来无重大事故和岗位责任事故发生。

节能降耗,日常批阅监管,组织会议制订计划目标,教育培训提供全员素质,在**随时都能看到他忙碌的身影,各个岗位都留下他莅临的足迹。带领班子成员,抢抓机遇、乘势而上,经过他不懈努力,事必躬亲,顽强拼搏、使企业逐渐走出困境,全矿生产经营形势呈现出良好态势。他用顽强的精神战胜病魔、战胜困难,成为任何困难都压不倒的硬汉。

结合矿井实际,他严把节能降耗,想方设法指导安排修旧利废,狠抓严管降低开支,每条螺丝、每米线缆、每个零件都仔细审批,大处着眼、小处着手。他清楚企业的效益,必须要抓好两条,第一是提高生产效率。第二是降低材料成本,只有这两条抓出成效,才能真正创出好的企业效益。由于矿井条件复杂压力大,杂工开支控制成为企业保生产效益的一大难题。他经常认真构思,组织人员研讨,制定出了切实可行的压缩杂工开支方案,其一,制定相关制度,明确验收标准,确保成品工程,对任何一项作业,贯彻针对性标准严格按标准验收,有效遏制了巷道质量不合格,遗留杂物清理,整修巷道,落底修路等重复投资现象。其二,安排专职人员审查验收结算单据,根除虚高和虚开情况。其三,加大对一线的监管力度,落实相关制度措施的监管负责人,利用奖罚手段去实现压缩不良杂工开支的目标计划。一份耕耘,一份收获,通过有效的制度措施的执行力度的加强,使压缩杂工开支举措得到逐步实现。促成了经济效益,推动企业走向良性运行发展之路。

提高生产效益,重在创新挖潜,当家人必须认识到柴米贵,日子难。只有不遗余力的长期在提高生产效率,不断地创新挖潜上下功夫,才能创出效益,过上好日子。这是他深入思考,多次会议上言明的一个正确理念,也是他日常工作的宗旨。这样的理念与宗旨促成了狠下功夫的决心。为了提高生产效益,他无数次深入一线现场了解掌握实际现状,详细酝酿有针对性的措施,进行作业安排布置,制定月度计划目标。细致进行完成计划目标的职责分工安排,由于他深入而过细的工作,在矿井生产运行阶段一直具备正常有序的运行状态。

副井煤场轨道的基础支架,经核算需要投资约四万元,为了减少投资,确保使用效果,他多次现场观测设计,利用公司的老井架废旧物资组织人员制作轨道基础支架,并亲自参加制作和安装调试,达到了理想的使用效果,仅此一项为企业节约投资超过三万元。

3.扶贫先进事迹材料-扶贫事迹材料 篇三

xx村位于酉阳县可大乡的西部,距离酉阳县城97公里,全村有9个居民小组,有757户,2557人,有劳动力1302人,其中,有137户贫困户,622人。幅员面积1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5330亩,其中,田2329亩,土3001亩,林地面积9423亩。

在xx村,干部群众对xx同志有着一种发自内心的敬佩,这位大山养育的汉子,他不负村民们的厚望,不惧艰难困苦,带领全村群众,打起脱贫致富这场攻坚战。

他带领村两委班子,认真履行代表职能,密切联系群众,学习和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建设“五个好”党支部为目标,以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为根本,以带领全村百姓共同致富为出发点,真抓实干,谋求发展。

作为最基层的干部,xx同志拿着1000多元的工资,却操着整村的心。2007年当选村团支部书记,2009年团支部书记兼五组组长,2013年任选xx村支部书记,任职期间荣获三次“优秀党员”。“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xx同志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他看到本地的资源优势,尤其是野生油茶,他把野生油茶土地改造放在了工作首位,带动群众加强管理,扩大野生油茶面积,让xx村的贫困户有了收入来源,为了便于产业的发展,在他的申请下,村组道路畅通,农村的道路基本上也都硬化,解决了群众出行难的问题。

贫困农户彭昌平似乎看到了希望,在村书记等人的鼓励下,他果敢勇为,他承头组织贫困户以”资源、劳力、政策、资金”等方式入股注册了狮岩油茶专业合作社。对重阳水库示范基地中2200亩野生茶林开展了管护改造,范围覆盖xx村3、5、6、9四个生产小组,建成全乡最大的示范基地。自成立以来,总共吸收本地农户92户373人(其中贫困户42户176人)入社,目前为止就有35户147人越线脱贫,村民们对脱贫致富充满了信心。

xx村这种抱团模式的发展,所取得的可喜成果,离不开xx同志的努力。在合作社运作初始,xx同志主动与上级领导沟通,争取合作社运营资金,政府通过商议,根据其规模,即借给合作社8万元资金,保证了合作社的正常运转、壮大,促进了贫困农户的增收、脱贫,提高贫困农户的发展积极性。在“改补为借、改补为贷、借贷融合”这种金融扶贫新模式的出现,让xx同志异常兴奋,这么好的扶贫政策,他可得好好把握,于是很快就告知彭昌平等人,让他们不用担心贷款问题,勇敢地去干。此外,他还经常主动找其他贫困户谈心,作宣传,鼓励他们加入专业合作社,很多以前外出务工的村民也甘愿加入这个队伍中,渐渐地加入专业合作社的人日益增多。这种金融扶贫新模式不仅有地效缓解了贫困农户产业发展资金短缺问题,让扶贫资金作用最大化,更是缓解了留守儿童和空巢老人的问题。

贫困户宋先权由于家庭条件很艰苦,一直苦恼于如何改变家庭情况,之前一直有想买牛养牛来支持家里的开销的想法,但一直苦于没有资金,所以也是无奈。在金融扶贫新模式的开启下,xx同志主动上门找到了他,跟他讲解了扶贫政策,这下可把老宋高兴坏了。第二天,xx同志和帮扶人早早就开车带着老宋到龙潭镇渤海村活牛交易市场,一下子就买了10头牛,花了34700元钱。短短一年时间,他的养牛规模发展到56头,取得可喜可贺的成绩。他的今天也得益于金融扶贫新模式,让村民们现在借款有门,贷款有路。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xx同志的带领下,在xx这种抱团模式的发展鼓励下,在狮岩油茶专业合作社的影响下,全村以这种模式组建了由贫困群众为合作经营主体的彭荣黑山羊养殖专业合作社等7个,共改造野生油茶5000余亩,养殖黄牛、山羊、黑猪10000余头(只),青花椒栽植1210多亩,中药材种植1000余亩,全村有378户从事以上产业,其中贫困农户达110户、470人。为顺利实现2016年整村脱贫、致富奔小康打下坚实的基础。

经济发展,基础设施必须走在前面。xx同志努力向上争资立项,带领、组织全村群众大搞基础设施建设。全村共修建村通畅、通达、产业路25公里,已形成公路网络化,修建人畜饮水水池5口;垃圾池正在规划筹建中;实现搬迁安置63户、268人,危旧房改造80户、337人,为全村经济建设及人居环境改善做出了大量的工作。

xx同志在引领群众致富、全力搞好村域经济及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也带头致富,树立起了致富的典型。一是他精通医术,因外公是远近闻名的中医,从小跟随外公学医,经过多年的勤学钻研,xx同志医术精湛,名动湘鄂之地,加之医德高尚,远近求医者不计其数;二是承包土地300亩,种植中药材。现xx家庭经济年收入在20万元以上,成为致富路上新典型。

在xx同志及村两委班子的带领下,xx村成为了基础组织经济建设的示范村,他们有稳定的干部队伍,他们团结务实,廉政勤政,在村民们看不见的地方使劲为百姓谋福利,如今干净整洁的xx村,离不开他们的辛勤付出。

抓扶贫机遇,利用好扶贫资金,搞好基础建设,发展特色产业,发挥能人带头作用,带动群众共同致富。为百姓办实事、解难题,发挥自身优势,脚踏实地。竭尽所能为百姓服务,这个最底层的干部,他懂得人情世故,懂忍让包容,虽然有缺点,但得之村幸。农民脸上的笑容就是他所付出的最好的见证。

扶贫先进事迹材料5篇-扶贫事迹材料2

**村,一个山清水秀的地方,可经济水平却处于贫困线以下。**来到这里后,挖掘当地的优势,把丰富的农产品带出了贫困村,被大家亲切地称为“卖菜”书记。此外,他还结合了当地的旅游优势,发展乡村旅游,为村民开辟了一条致富路。

帮村民“卖菜”

2019年8月,**受选派,从**市交通运输局来到省级贫困村——**市湘东区白竺乡**村担任第一书记。初到**村,人生地不熟,对于如何帮助贫困户脱贫,**深感肩上责任重大。

然而,在一次跟朋友的聊天中,朋友问他乡下有没有什么好东西,**随口说有土猪、土鸡、黑山羊等,朋友一听来兴趣了,当即表态只要东西好,他们就购买,于是,**立马掏出手机给一家贫困户打电话议定。

2019年,通过朋友、战友、同事互相介绍、宣传,当年**为村民销售出去生猪10头,山羊11只,菜牛一头及其他农副产品,实现销售额5万余元。“第一桶”金的挖掘,让老百姓产生了效益,更燃起了**对扶贫工作的信念。

构建销售新模式

通过调查、走访,了解**村村情村貌,结合**村实际情况,**与村“两委”商议,决定与村里合作社合作,成立发展“**村扶贫产业基地”,构建“合作社+产业基地+贫困户”的发展模式。通过接纳自愿参股的贫困户和农户为股东,实现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同时为农户生产的农副产品进行信息收集,帮助销售,广开销售渠道,提高农户生产的积极性。

产业基地种养了各种无公害蔬菜、鱼类、药材、果树等。为了推销产品,**经常联系单位或部门,甚至自己上阵当“菜贩子”,把订购需要的农产品送货上门。“卖菜的第一书记”戏称由此而来。2019年、2019年,**村扶贫产业基地每年为贫困户实现分红3000元。

挖掘乡村旅游

**村山清水秀,是原生态保持良好的山村,因为村里的水质好,做出来的豆腐又白又嫩,非常爽口,出自**村的“白竺豆腐”享誉**,加上优越的地理位置,离市区仅15公里,是徒步、骑车等休闲、旅游的好去处。**与**村“两委”研究决定,因地制宜发展**村乡村旅游,通过建设旅游公路、打造生态景观等,完善各项旅游基础设施。在优化发掘乡村旅游、休闲农业等产业发展中,以乡村旅游带动农家乐,鼓励村民发展农家乐带动农业产品销售,逐步形成游、玩、吃、产、销一条龙,将本地的特产转变成特色,使乡村的农产品真正“走”出乡村,帮助全村人民增收致富。

“习近平主席在2019新年贺词中强调,到2019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是我们的庄严承诺。一诺千金,作为一名党员,我很荣幸能成为参与践行这一诺言的一员”,**说:“通过几年的努力,在各级领导的关心支持下,**村以日新月异的变化终于在2019年实现脱贫摘帽,看到贫困户的腰包鼓起来了,日子火起来了,我为自己正在逐步实现这一诺言感到深深的欣慰与自豪,贫困户的**生活就是我奋斗的目标所在!”

扶贫先进事迹材料5篇-扶贫事迹材料3

xx,男,汉族,xx年出生于巫山县铜鼓镇葛家村,小学毕业后辍学外出务工,在福建漳州创办太尔科技有限公司并成功上市。在商海打拼的xx时刻不忘家乡发展,竭力捐资助学,为巫山脱贫攻坚作出积极贡献。

“脱贫攻坚需要多方发力,作为一名从巫山走出去的企业家,我应该尽一份力!”

1990年,小学毕业、年仅13岁的xx揣着奶奶借来的50元路费,离开家乡,跟着老乡前往海南打工。干过搬砖、扛钢筋、清理下水道的脏活累活,学过武术,当过武术教练,积累一定的人脉和经验后,与朋友一起创立太尔科技有限公司。2019年,xx率领太尔科技在新三板成功上市,成为骨传导声学领域第一股。

回望外出打拼的轨迹,xx无限感慨地说:“咱们巫山人吃得苦!”正式凭着这一股拼劲儿,xx在福建漳州打拼成一片天地。作为从巫山走出去的企业家,他时刻关注家乡的发展。从通高速到建机场,从红叶节到全域旅游,从巫山脆李到农产品开发,家乡的每一点变化都让xx兴奋不已。2019年,党中央作出扶贫开发部署后,xx更关注家乡脱贫攻坚工作。2019年10月17日,在全国第二个扶贫日活动中,xx委托县人大活动办为困难群体和孤寡老人一次性捐款500万元。

“知识是战胜贫穷的最好利器,作为一名曾经辍学的打工仔,我有责任帮助家乡贫困大学生!”

2019年6月,巫山县人大常委会在开展“代表主题活动”中,向各级人大代表和巫山籍企业人士发出资助贫困大学生的倡议。远在福建漳州的xx从网上得知消息后立即与巫山县人大活动办取得联系。

“因为早年辍学,我深知失学之苦。”xx动情地说,“作为从巫山走出来的企业家,我愿意以个人名义资助家庭贫困的高中应届毕业生。”随后,县人大常委会活动办会同县教委和相关学校对符合条件的高中应届毕业生进行筛选,拟定资助名单。为让企业家的资助真正惠及贫困大学生,县人大常委会主任谭观银亲自率队走访拟资助学生家庭,取消不符合条件的资助对象3人,因确实困难新增加2人。当年,35名大学新生获得每年6000元的资助,共资助4年。第一批获资助的学生均出自巫山中学、官渡中学等巫山本地中学,目前正在西南大学、山东大学等高校就读。

今年高考结束后,官渡镇店子村11组魏洪燕考取成都理工大学,因父母双双残疾,拿到通知书的魏洪燕却高兴不起来。得知魏洪燕的家境后,xx承诺资助其完成大学学业。像魏洪燕一样,全县65名贫困大学生新生获得xx每年6000元的资助,共资助4年。去年以来,xx捐资助学金额达240余万元。

“扶贫先扶志,作为一名在外打拼的创业者,我用自身经历激励家乡学子!”

为让贫困大学生走出大山,用知识改变命运,xx在捐资助学的同时,更关注资助对象成长成才。2019年3月和8月,xx两次专程回到巫山,走访资助对象家庭,与贫困大学生座谈。

“贫困是暂时的,我们要有信心和决心摆脱贫困,你们当务之急是要念好书,学好知识,掌握本领,用自己的智慧为家乡和家庭作贡献!”在与巫山中学贫困学生座谈时,xx一遍遍鼓励贫困学生发奋读书,用知识改变命运。

为适时了解掌握资助对象的读书情况,xx与近百名贫困学生建立了微信群。xx每天都要抽时间与学生互动,解答学生的疑虑,鼓励学生立志成才。抱龙镇泉水村5组高达品的父亲瘫痪八年之久,一家三口全靠母亲种地为生。成绩优异的他今年高考被厦门大学临床医学院录取。说起填报医学院的初衷,高达品含着眼泪说:“xx叔叔的励志故事让我很感动,我要学好专业为像父亲一样的病人服务,回馈社会。”

反哺家乡在路上。xx表示,资助家乡贫困大学生是他的第一个愿望,他还希望在巫山建设一所综合性的大学和一家三甲医院,切实改善家乡人民的就学和就医条件。

扶贫先进事迹材料5篇-扶贫事迹材料4

驻村第一书记既是中央政策的落点,也是精准扶贫的支点,是精准扶贫联通上下的中坚力量,也是精准扶贫中的生力军和突击队。第一书记选得准不准、下不下得去、干得好不好,直接关系到当地群众的获得感和脱贫攻坚战的进度。

今天的“奋斗者,**者”专栏,小编带您认识一位女“第一书记”,看看她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做得怎么样?

用心用情用爱

在**镇**村,只要一说起**,许多村民就会发自内心地点赞,说县里为他们派来了一个好书记。正是因为有了**的辛勤努力,如今的**村更是呈现出山丹丹花开红艳艳的喜人局面。

用心摸清村情民情

**镇**村是一个多姓氏的村庄,工作难度很大,建档立卡贫困户较多,2019年9月,**根据组织安排,到**镇**村担任第一书记,进村入户后,她通过沉下身子,摸清家底,对症下药,立即将自己融入到村里的各项工作中,用心吃透村情民情,把握好“看、谈、拉”三字要诀,做到胸中有丘壑、腹中有经纬。通过和现任村支部书记及村“两委”成员谈村工作进展,通过和村民“拉家常”,拿出“走亲戚”、“见亲人”的感情,投入真心,拉近与群众的距离,彻底摸清村情。按照“村不漏组、组不漏户、户不漏人”的原则进行走访,并发放“第一书记”联系卡,详细了解村里的真实情况,吃透村情,为制定**村脱贫攻坚规划、根据贫困户实际情况选择具体帮扶措施打下良好基础,增强了帮扶针对性,真正做到了“精准”二字。从驻村工作开始时就紧紧抓住“带出一个好班子,找出一条好路子,留下一套好制度”的核心内容,理出发展路子、注重建章立制。她始终牢记当好农村党建工作队员的要求,虚心向老书记老主任学习,做好村民群众的服务员。同时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利用县扶贫办“整村推进”项目资金,帮助**村引山泉水进8个小组,正在修建4000长米管道、8个过滤池,项目建成后,将解决近1200余名村民的安全饮水问题。

用情关爱困难群众

要做就做最好,这是**一以贯之的工作理念。针对贫困户的实际情况,**总是能够找到最好的方式,帮助他们渡过难关。村民何贵莲,体弱多病,2019年她老公又不幸意外去世,留下中学毕业在家的儿子以及在读初中的女儿,家庭十分贫穷,**了解情况后,不仅想方设法帮助为她家解决临时窘迫的家境,还通过关系安排她儿子在工业园东鹏鞋厂找到了一份工作,一年的工资收入达二万多元,彻底解决了贫困。村民程祥柳体弱多病,也是**的帮扶对象,**不仅自己掏钱力所能及的解决他家里的生活所需,而且通过向镇里和商务局主要领导反应,争取了多方面的支持,帮助他发展种养业,如今已初见成效,2019年,年收入就达一万余元。真是因为**用情去关爱困难群众,使得全村60户精准扶贫对象都找到了属于自己发展的致富路子。

用爱助推精准扶贫

针对群众反映最多的问题,**一方面积极向挂点的县领导及帮扶单位汇报争取他们的大力支持,另一方面,召集“两委”班子多次讨论研究,制定了脱贫攻坚行动方案。前后经历多次修改,制订了《**镇**村三年脱贫攻坚行动方案(2019-2019)》。在扶贫具体措施上主要做到有帮扶情况记录、有帮扶项目记录、有帮扶台账和汇总等“五个有”。在她的努力下,如今已完成路面硬化3.2公里,村级1个500亩左右的莲子基地,以及正在筹划中的扶贫产业养殖基地。投入1.2万元资金帮助**村新建一个农村e邮电商服务站,帮助贫困户通过网络平台提高了农副产品的销售率,拓宽了贫困户增收致富的渠道。结合县18个帮扶方案,因地制宜地为60户建档立卡贫困户争取了相关帮扶政策。其中第一批有9户已装5千瓦光伏发电,还有2户正在施工中,有19户享受了产业资金扶贫(户均1000元);有4户享受到了安居扶贫;有5户享受到了教育扶贫;有8户享受了计生扶贫;有63户享受了慰问帮扶。目前,通过**的多方努力,协调为**村争取帮扶资金28万元,为做好精准扶贫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扶贫先进事迹材料5篇-扶贫事迹材料5

他辞去红红火火的企业的法定代表不干,毅然选择当一个“三无”村的书记;他拿出10万元帮助贫困户盖新房,每年拿出几千元资助重症病人,资助困难户小孩的日常生活费用;他引导村民改变传统观念,采取现金入股+土地租赁入股+特困户基金入股的模式让29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入股现代农业合作社,29户贫困户一年可增加经济收入2万多元……他就是**县**镇**村村支部书记**。

一腔热血寄桑梓

1971年出生的**大专毕业后,便在家门口开了一个南货店,2019年创办祥福机砖厂,任厂长及法人代表。由于管理得当,企业办得红红火火,他也从一个小商人成为了一个企业老板。但,他致富不忘穷苦人,他在创办祥福机砖厂时,首先想到的就是优先解决该村**等一批困难群众的就近就业问题。积极支持敬老事业,每逢八月中秋节、九九重阳节都会到**敬老院慰问老人,给老人们带去慰问品和爱心。他无私的奉献精神感染了**村村民,2019年村委会换届选举,他被村民推选为村主任。为了不辜负村民的厚望,他毅然选择辞去福机砖厂法人代表的职务,把全部心血融入到村级的工作中。2019年当选该村村支部书记。他在担任村委会主任和村支部书记期间,对工作认真负责,勤劳实干,充分解决了当地农民就业问题,热心助学,完善村级基础设施建设……

“当时,要不是黄书记拿出10万元给我建房子,并出资资助我儿子上学,我就不可能建得起房子。我儿子也就没书可读了。现在好了,我儿子已经参加了工作,家里的房子也非常漂亮,我家在黄书记的帮扶下脱贫了。”**村12组的**高兴地说。

经了解,2019年,**家由于冰灾,房屋倒塌,全家人无处安身。**同志得知后,立即自己拿出资金10万余元帮助其盖建新房,并出资资助**小孩上学。

“我们村原来的土路,现在全部变成了水泥路,我们乡下人现在也像城里人一样下雨天也不要穿雨鞋,而穿皮鞋了。真该感谢党的好政策和村委两班子。”该村9组组长刘德萍说。

据了解,**在村任职期间带领两委班子投资300多万元硬化了该村12公里路,大大改善了村民的出行困难的问题,修筑了四口水塘和3000多米水渠。该村的良田再也不怕干旱了。

致富路上一个都不能少

5年前,当**工业园与**村比邻而建的时候,**就开始构思**农业经济转型的宏伟蓝图,他多方走访当地群众,认真倾听群众迫切需求,先后多次召开村民大会,引导村民改变传统观念,为农业经济的转型排除思想障碍。2019年,**针对整个**村,制订了农业发展的远景规划,并请专业人员做出了设计方案。

机遇总是垂青于有理想、有抱负、有准备的人。今年初,**江背组的几位在外打工的青壮年,瞄准杨宣旅游公路开工建设的契机,计划在江背种植几十亩金丝皇菊,这个想法与**制订的农业经济转型方案在某种程度上不谋而合。作为村支部书记的他,深深感受到传统农业经济无法带富**全体村民,特别是那些特困户、贫困户。面对村里年轻人的创业壮志,**感到由衷的高兴并予以全力支持。他与8位原始发起人迅速对接,与其中的6位党员促膝长谈,希望把这个项目打造成全村精准扶贫基地,一个**全体村民共同致富的平台,这个想法得到了8位原始发起人的一致同意。如何运营好该项目?**苦苦思索,最终采取了以下方式:资金模式:采取现金入股+土地租赁入股+特困户基金入股的模式,凡持**村户籍的村民才能入股,不接受任何外来资金,任何人不得控股,每户入股资金最高20万元无小限,土地每亩每年600元计租金,村民可以用占用的土地租金作为入股资金,所有村民都是在完全自愿的基础上入股。

**同志认为:一个项目、一个平台要真正能够普惠全体村民,要让29户建档立卡贫困户脱贫致富就必须对贫困户采取“造血”机制,让特困户分享产业经济发展所带来的红利。因此,**同志想方设法筹集了20万元资金,入股农村合作社,作为29户建档立卡特困户分红的本金。

“我现在承包20亩金丝皇菊护理的事,合作社给我700元一亩,一年下来我单靠这个项目年收入就达1万多元,我家脱贫的日子指日可待了。”**村贫困户何火生说。

欲问秋果何所累,自有春风雨潇潇。三个多月时间,建造完成一个1000多平方米农庄,打造上千米休闲步道,完成了268米长的观光长廊,建设了占地20亩拥有12台菊花烘干机的烘干房。去年金丝皇菊和水果玉米喜获丰收,仅金丝皇菊利润达350余万元,水果玉米种植利润70余万元,每年为村集体可带来10万元收入。村庄变美了,村民的腰包也鼓了起来。合作社去年年底将其中的40万元利润对入股村民进行了分红,最大股东分红达2万多元,29户建档立卡特困户每户分红1000多元。

4.司炉工先进材料事迹 篇四

“试玉要烧三年满,辨才须等七年期。”三年来,医院门诊人次上升45%,住院人次增加21%,业务收入增长40%,11年预计将达到700万元,列全市同级之首,职工平均工资列全县乡镇卫生院最前列,农村卫生服务管理工作居全县首位,被省卫生厅树为卫生战线的一面旗帜。医院整体工作得到了患者和社会认可,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同时,杨院长代表河南省乡镇卫生院参加卫生部在重庆组织卫ⅷ项目卫生服务质量评价研讨会,并做了典型发言,推出的“创新服务,强化评估,改进质量,优化分配”的卫生服务质量评估管理新举措,荣获全国第3名。XX年8月份,原省委常委、人大副主任王明义到该院视察工作时给予高度评价。目前,该院已成为省、市颇具影响力的山区乡镇卫生院。医院先后取得了“全国百佳优质服务示范医院”、“河南省重点乡镇卫生院”、“河南省免疫规划先进单位”、“洛阳市十佳乡镇卫生院”等荣誉称号,连续4年市县卫生系统先进单位等。本人也先后多次荣获全国优秀农村医师、县行风建设先进个人、镇优秀站所长等荣誉称号。

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杨学立同志恪守职业道德,严格律已;作为一名党员,他始终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与时俱进,不断进取,爱岗敬业,视“病人的利益高于一切”的目标再次显现在广大医务工作者和医病患者面前,他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时刻始终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政治本色。经嵩县第三人民医院研究,决定推荐杨学立同志为“洛阳市优秀医师”。

三、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改善医疗服务条件为了进一步加快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和后勤服务体系的建设步伐,借助国债项目,投资50万元新购地皮3亩,新建一栋三层砖混结构630平方米公共卫生和后勤服务综合大楼,建起了高标准预防接种中心。投资40万元对病房和门诊楼进行重装修。病区安装呼叫系统,全院开通内部程控电话。投资20万元新建锅炉房,对原暖气设施进行维护、改造,确

保冬季正常供暖。筹资百万元新购美国ge彩超、德国产电子胃镜、心电监护仪、血凝仪等。引资20万元,购碎石机一台,开展碎石新业务,投资15万元新购耳鼻喉科综合治疗仪,新建五官科病区,投资30万元新购500max光机一台,投资2万余元成立档案室,硬件建设得到巩固,服务条件得到改善。

四、狠抓内涵建设,注重人才培养,打造专科品牌

继续开展医疗管理年为主题,狠抓医疗质量管理,注重不断提高医疗技术水平和医疗服务质量,不断创新人才和专科建设,近年来共送派35名人员参加医学继续教育,24名护理人员进行了全员轮训,给予报销部分学费,鼓励在职人员参加继续医学教育提高学历。目前,已毕业本、专科10余名,21名人员正在攻读本专科学历,22名中青年骨干到省级著名医院研修,16人次参加国家级学术研讨会,近年来,职工发表省级以上学术论文46篇,34名职工通过执业和资格晋升考试,医院已形成了浓厚的学术氛围。利用洛阳正骨医院网络关系、河科大一附院、三附院对口扶贫关系,与专家“联姻”,全力攻关,技术创新,进一步加强骨伤科、外科、妇科、脑病、五官、口腔等专科的建设,使全院业务水平上了一个新台阶。投资10万余元购置颈腰电动牵引床、中药熏蒸床等,组建康复理疗中心,采用中药熏蒸、电针、针炙、小针刀、钩活术、牵引、按摩、手法复位等技术,主治腰椎间盘突出、坐骨神经痛、偏瘫后遗症等,治疗科学,疗效显著。同时,狠抓医疗质量管理,在全国首批40个农村乡镇卫生院中探索创新卫生服务质量评估管理长效机制,监督检查做到了经常化,病历甲级率、处方合格率均有提高,基本药物使用、激素、抗生素、注射剂使用日趋合理。

五、完善农村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开创“五结合”农村卫生工作新局面

明确卫生院的功能定位,贯彻执行农村卫生工作的方针、政策,在全镇范围内开创预防保健、妇幼保健、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社区卫生服务和农民健康保障制度“五结合”的农村卫生工作新局面。一是在全镇范围内加大预防为主的宣传力度,提高了广大人民群众的预防保健意识,加强计划免疫接种,有效控制传染病,并在传染病防治方面、预防性健康检查、健康教育、食品卫生、消毒监测等预防保健方面取得了较大成绩。启动“母婴安全工程”,推出婚、孕、育一条龙特色人性化服务,确保住院分娩率巩固在98%以上,降低了母婴死亡率。以卫生院为中心,将全镇74个村级卫生机构规范为32个,实行“二制四有八统一”的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制度。完善了具备预防、保健、医疗、康复、健康教育和计划生育六大服务功能的孙店、车西、车北三个社区卫生服务站。XX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试点以来,在全镇共8.7万人次的农民得到近400万元的医疗补偿,11年新农合筹资比例达99.2%,取得了群众、政府、医疗机构“三满意”的良好效果,有效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卫生部、卫生厅卫ⅷ项目两次流动现场会到该院参观、指导,受到项目领导、专家及各项目省的高度评价,为全国推行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门诊费用界定提供参考依据。该做法受到了嵩县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

“试玉要烧三年满,辨才须等七年期。”三年来,医院门诊人次上升45%,住院人次增加21%,业务收入增长40%,11年预计将达到700万元,列全市同级之首,职工平均工资列全县乡镇卫生院最前列,农村卫生服务管理工作居全县首位,被省卫生厅树为卫生战线的一面旗帜。医院整体工作得到了患者和社会认可,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同时,杨院长代表河南省乡镇卫生院参加卫生部在重庆组织卫ⅷ项目卫生服务质量评价研讨会,并做了典型发言,推出的“创新服务,强化评估,改进质量,优化分配”的卫生服务质量评估管理新举措,荣获全国第3名。XX年8月份,原省委常委、人大副主任王明义到该院视察工作时给予高度评价。目前,该院已成为省、市颇具影响力的山区乡镇卫生院。医院先后取得了“全国百佳优质服务示范医院”、“河南省重点乡镇卫生院”、“河南省免疫规划先进单位”、“洛阳市十佳乡镇卫生院”等荣誉称号,连续4年市县卫生系统先进单位等。本人也先后多次荣获全国优秀农村医师、县行风建设先进个人、镇优秀站所长等荣誉称号。

5.事迹材料:先进事迹简介 篇五

该同志具有较高的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不断的学习新课程理念,“自主、探究、合作”的新课程理念不断地在课堂教学中得到尝试与应用。在的物理教育教学实践中,积极而努力地探索素质教育的新途径,实施“自主、合作与交流”的科学探究创新教育,在教中研,研中改,积极实践新课程标准,在教师中树立了一定学习的榜样。

教师这个职业平凡朴实,简单无华,工作辛苦,很多人望而却步。但我深深地热爱着教育事业,从教10多年来, “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把每一件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这是我最喜欢的一句教育格言,并在实际工作中也时刻在实践着这句格言。在这个平凡的岗位上,多年如一日,踏踏实实,兢兢业业,严以律己,甘为人梯,努力实现着人生的价值与理想。

作为一名教师,自身的师德修养是最重要的。教师要有高度的自尊心,以身示范;有强烈的责任心,爱生如子;有坚定的事业心,始终如一;有迫切的进取心,精耕细作。做教师首先是做人,做真诚的人,做正直的人。不管是在平时的工作中,还是在生活中,不管是在学生面前,还是在同事面前,都要注重自身的完美形象,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打动人、感染人。把对学生的爱,对事业的执着,化为自觉的行动。人们常说:“教师无小节,处处是楷模。”我深深懂得“身教重于言教”的道理,只有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才能使学生从教师的形象中感受到所学道德准则的可信,从而愿意积极行动,促成学生的言行统一。因此,在平时的教育中,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凡是不让学生做的事,自己先带头遵守。

多年的工作中,该同志从不为教师工作的艰辛而懈怠。始终保持着廉洁自律的高尚情操,公正、公平地对待每一个学生,自觉抵制不良风气,帮助学生明辨是非,不徇私情,不谋私利。我始终注意加强自身修养,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水平,以自身坚定的政治信仰和积极向上的人生观感染、激励学生。他从不在工作中投机取巧、马虎了事,而是以踏踏实实、有条有理的工作作风,以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的责任感来培养学生具有踏实的精神和健康的人格。

6.司炉工先进材料事迹 篇六

进一步鼓励党员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做出表率,激励其他党员更好地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下面是语文迷小编整理的2017评选优秀共产党员先进事迹材料,欢迎大家阅读!

【2017评选优秀共产党员先进事迹材料1】

今年,罗田县委授予该县凤山镇蔬菜村党支书,全国第六次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模范个人候选人马福生“焦裕禄式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

罗田县城中村所有党支书中,马福生是其中唯一一个少数民族党员干部,从1985年至今,任村支书30年。作为少数民族回族人,他认真践行“三个离不开的民族政策”,融入当地汉族群众,不歧视汉族干部和群众,积极宣传民族政策法规,主动团结汉族干部,营造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的氛围,为干事创业打下了坚实基础。

30年来,他与村党支部一班人一起,带领全村308户,1385人,发展经济,积累资产达3个亿,实现了三级跳:实行土地使用责任制。将土地承包给村民,用于继续种植蔬菜,打造放心蔬菜种植基地。大力发展集体经济。用土地转让的资金兴办集体企业,先后兴办养殖场、粉丝厂、酒店、幼儿园等企业单位89家。至2016年,经权威部门评估,村级资产达到3亿元。建立现代企业运营模式。对村级积累的3亿元资产进行股份制改造,成立蔬菜村股份合作社,经村民代表大会和党员代表大会讨论,实行财产共有、共同积累、按股分红。这是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首

创。2016年,村集体收入万元,人均收入6680元,居全县农村人平均收入榜首,连续12年进入“全县十强村”,湖北省经济200强村行列。

30年来,他始终牢记“共同富裕”,切实为村民谋福祉,出台十项措施,把民生工作做得细致入微。这十条措施内容是:对年满60周岁的村民按月发放生活补助,年长一岁每月补助增加120元;对被征地农民每月发放肉食蔬菜补助;凡遇到人身意外伤害、重大疾病、特殊慢性病的村民给予大病救助;每个村民每年发放100元生活补贴;村民参加新型合作医疗,个人应缴部分由村集体上缴;为失地农民办理最低生活保障,提供再就业培训和再就业服务;全面落实退耕还林、农机补贴、柴油补贴、粮食种子补贴等各项惠农政策;“五保户”由村全额供养;为全体村民办理医疗保险和养老保险;投资200万元解决偏远村小组的饮用水、道路平整、路灯照明等事关百姓切实利益的问题。在以马福生为首的村党支部

班子的奔走努力下,这十条措施已经在蔬菜村得到了有效落实,全村每名群众都切身感受到了集体经济发展带来的新变化,享受到了改革开放创造出的新成果。

【2017评选优秀共产党员先进事迹材料2】

罗长姐,女,土家族,1928年9月生,湖北省宜昌市五峰土家族自治县湾潭镇九门村村民。

35年来,罗长姐精心照料在部队执行任务时不幸患上乙型脑膜炎、严重智残、按政策应由政府抚养的儿子。虽然充满艰辛,甚至被儿子打瞎一只眼晴,但她始终无怨无悔,悉心照料。

“儿子是立了军功的军人,我是军人的母亲。绝不能给国家和部队添麻烦,给儿子脸上抹黑。”1978年,家住鄂西深山中的罗长姐,果断接回执行特殊任务时突发意外精神失常的儿子,悉心照料至今。35年来,为照顾失去生活自理能力、每天都要发病的儿子,罗长姐脸无

数次被儿子抓破,胳膊和手被咬伤,全身被打得青一块紫一块。一次,她帮儿子洗澡,儿子突然一拳挥来,把她的右眼珠打了出来,她失去了右眼。每年,她都将家里的口粮卖掉一半,领着其他孩子拔野菜、挖葛根填肚子,攒钱买儿子喜欢吃的大米。她买来绞剪和剃刀,每月给儿子理发,儿子不听话,她为之理一次发短则三四天,最长的一次用了七天。

为了顺应儿子在部队养成的习惯,罗长姐在吊脚楼住房周围建起一米多高的木栅栏,修了一条环形走道,带着儿子跑步“训练”。由于儿子对军队生活记忆深刻,吃饭喝水一定要用部队的搪瓷碗。罗长姐翻山越岭,到处寻找、购买类似部队发的搪瓷碗。至今,儿子摔坏了100多个搪瓷碗、折断了一万多双竹筷。罗长姐不让医生给儿子注射镇静剂,也不让家人用铁链锁住儿子,儿子在哪里她就在哪里,全天候照料儿子吃喝拉撒睡。曾有医生预言,罗长姐的儿子活

7.师德师风先进事迹事迹材料 篇七

平安城中学西校陈宏伟

我叫陈宏伟,目前是学校初三年级语文教师兼班主任。在从事教育工作的13年中,我一直站在教育工作的前沿。实践所悟:教师是学生成长道路上最重要的引导人。为了学生的学有所成,我全身心地投入教学工作;为了学生的健康成长,我细心关注每位学生。下面谈一下我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的一点做法:

一、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古语云:“亲其师,才能信其道”, 为此我从教以来,工作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坚持出满勤,干满点,从不迟到早退,时时以一个优秀教师的标准要求自己,从日常生活的细微小事入手,给学生以感染和熏陶, 凭着一颗爱心来做好教育教学工作。经常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教育学生做人要自立自强,诚实守信,为人正直;在学习上要积极进取,开拓创新,待人要宽厚,做事要有责任心;在生活上要勤劳节俭,生活俭朴。经常教育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集体,做一个社会主义合格的接班人。

8.司炉工先进材料事迹 篇八

先进事迹材料 ——孙云波同志先进事迹材料

孙云波,男,新立村新立屯人,今年 47 岁,家中有 5 口人。父亲年迈多病,卧床不起,儿子刚刚初中毕业,女儿正在读研,家中有 17 亩地,主要经济来源是靠孙云波夫妻二人在外打工,家庭十分困难。2014 年,被精准识别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

一、转变思想,因人施策。

自从孙云波家庭被精准识别以来,新立村两委、哈理工驻村工作队以及帮扶责任人多次到其家中与其谈话交心、调查摸底,积极宣传讲解党和国家各项扶贫政策,帮助其分析致贫原因。在询问了解具体情况后,帮扶干部分析出经济来源单一,没有致富思路,缺乏技术,成为他脱贫致富的主要制约因素。扶贫干部首先解决的是孙云波的思想方面的问题,其女儿的学习成绩比较好,因经济情况曾经多次想让女儿放弃学业,通过与其谈心,最终从不支持女儿读书深造,转变为大力支持,目前其女儿已经攻读到研究生学位。

二、掌握技术,吃苦耐劳。

扶贫干部了解其具有一定的木工基础,通过多方努力和帮扶,在充分尊重贫困户意愿的基础上,寻找脱贫措施,制定脱贫计划,确定通过提升他的木工技术,和其妻子学习油工技术为该户脱贫的新思路。通过培训和自身不断努力实践,树立了肯钻研,肯吃苦的意志品质,同时具备了较强的技术能力,目前已经能独立完成木匠和油工相应工种要求,实现打工从零工到技术工的转变,家庭收入也有了较大地提高。

三、充享政策,无后顾之忧。

几年来,通过国家扶贫政策的帮扶,乡党委政府、村两委及驻村工作队的关心和帮助,“就业扶贫政策”、“健康扶贫政策”、“危房改造政策”、“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政策”、“产业扶贫政策”“自来水改造”、“小额贷款扶贫政策”等各项扶贫政策都在孙云波家庭得到了体现,木工技术得到提升,家里喝上了干净的自来水,危房得到了改造,医疗养老获得了保障,父亲得到了医疗救助,扶贫产业项目得到分红,家庭生活质量发生了极大变化,于2018 年 10 月通过审核顺利退出贫困户行列。

面对困难,孙云波没有“等、靠、要”思想,而是干劲十足,敢闯敢拼敢创,充满拼搏实干的能量,生活质量和获得感明显提升,最终走出了自己的脱贫致富之路。

脱贫攻坚奋进奖事迹材料之二

淘宝小样扎根农村

姐妹携手共同致富 ——李琛璨同志先进事迹材料

她叫李琛璨,是开淘宝店的,店铺名称是“小样儿的春天东北特产店”。“小样儿”是她家宝宝的小名,“春天”是她对她小店儿的一种期望。她是来自巴彦县万发镇张英化屯的一个土生土长的农村姑娘,她是一个因为家庭贫困而返乡创业的大学生,一个帮乡亲们把不起眼的趴了棵、菜团子等家庭美食卖到全国各地帮乡亲们脱贫的小样儿。

她店铺主要经营的就是咱们老百姓餐桌上常见的家常美食,有近两百多种,现在每个月销售农产品上千单,月营业额十多万元。

一、亲情牵绊,生活所迫,点燃返乡创业的梦想

李琛璨上小学六年级的时候,爸爸就脑血栓偏瘫,勉强生活自理,所以她们家一直是村里的贫困户。她是她们村里的第一个大学生,考上大学的时候父母特别高兴,她带着父母“望女成凤”改变家境的夙愿,拿着家里仅有的一千块钱去了南方读书。大学期间,她一直半工半读,赚取自己的生活费和学费。在她读大三那年,哥哥尿毒症病发,为了给大哥治病,家里的地都卖了,但也只够把人抢救过来。接下来每个月昂贵的透析费也是这个原本贫困的家庭无法承担的,当时的医疗政策也没有这么好。所以即便是难舍,也没有办法,不得不辍学,扛起生活的重担,开始打工赚钱养家的生活。当时白天上班工资两千多,加上赶早市卖菜和晚上摆摊赚的钱,基本上能勉强维持家里的日常消费。一旦大哥病情有波动就要四处借钱救急。随着大哥病情恶化,家里负担越来越重,她就苦思冥想,怎么才能赚更多的钱。南方互联网比北方兴起的早,李琛璨就想,别人在网上能赚钱,我在网上也能。她凭着一股犟劲开始研究怎么开网店,学习打字,大概一周的时间,她学会了盲打,又自学了制图软件,店铺装修等等。

2012 年,她注册了自己的第一家淘宝店铺,取名“小样儿的春天”。其实从开店到卖出去第一单大概用了半年的时间,这是个艰难又难熬的过程。她说,当她接到第一个订单的时候,她都不敢相信,盯着看了半天,有点不相信,是不是人家拍错了。从那之后,她的小店儿订单就开始慢慢多了起来,也终于看到了希望。

2014 年过年,李琛璨大哥的病情恶化到一周要透析三次,走路都费劲儿,生活勉强能自理。她大哥一向是个积极乐观的人,乐呵呵的跟李琛璨说:“老妹儿,我啥也不能做,都快憋疯了,就靠你养活我,连累你”。听到这话,她心里一阵酸痛,勉强笑着和大哥说:“大哥,等着,老妹给你找活干。”李琛璨说,在外面打拼期间,她特别能感受到外地老乡对家的那种思念,而最能寄托这种乡愁的就是老家的特产,过年的时候,缓一盆冻梨,嗑点瓜子,坐在热炕头上看春晚,这就是咱们老百姓过得日子,而在外面的时候,想吃个豆包都困难。所以李琛璨就开始在她的淘宝小店儿里上架咱们的东北家常美食。她负责网络运营,她大哥负责备货打包,当时家里没有快递,她大哥去哈尔滨透析的时候,就顺带着拿到哈尔滨快递。只要是平时自己喜欢吃的,李琛璨就开始研究怎么打包,怎么运输,结合外地老乡们的需求,慢慢的丰富自己店里的产品,像韭菜盒子、爆米花、杀猪菜等放在网上卖,慢慢的形成了一个颇具特点的东北特色小店儿。

二、不忘初心,坚持梦想,淘宝小店释放大能量

其实我们看李琛璨做电商好像很顺利,坐在家里就将农产品卖出去,在网上把钱就赚了,可谁知道她背后的艰辛。据她说,从开淘宝店铺以来,12 点之前不会上床睡觉,吃饭很少上饭桌,电脑从买回来到报废就没有关机过。半夜有客户买货,马上就得爬起来回应,有时早上一看聊天记录,都不知道自己到底写的是啥,实在是困蒙了。她不断的学习经营管理,店铺运营,还要亲

自到农户家中筛选好品质的农产品,包装好再发出去。

现在李琛璨开始整合村里乡亲们前后庭院的资源,搞原生态的种植和养殖,把以前吃不完扔的满大街的黄瓜豆角,还有烂在地里的冻白菜都变成了商品卖到全国,她给乡亲们提供一些工作岗位,到了腌菜季节,收获季节也来她这里做兼职干活。乡亲们有说有笑,守家待地的赚点钱,是不是挺好的。在她忙不过来的时候,村里的阿姨也都主动过来免费帮忙,开玩笑的说,我们不要钱,供饭就行,其实乡亲们不是为了一口饭,大家嘻嘻哈哈的,做着平时再熟悉不过的活,这是一种难得的情分。

据了解,18 年底,李琛璨的小店儿又和兴北村的 15 户建档立卡的贫困户签订了种养殖协议。她说,村里还有十六七户贫困户等着脱贫,所以希望能研究更多的新品,提高销量,尽最大的努力,能带动一个就带动一个,让更多的百姓参与进来,不仅让自己有更多的收益,也给乡亲们带来了更多的收益,体现了普通百姓的自身价值,也创造了更多的社会价值。

三、政策好,领导好,我们百姓干的好 电商扶贫是国家一直鼓励大家去做的事情。而说到农村电商,电商扶贫,做起来又谈何容易。每次说到自己决定辞职回家进行电商创业的时候,她就特别激动的。说自己回家创业,要感谢她们镇的董书记。因为自己家本身就是贫困户,住着全村最古老的破旧的房子。书记下来走访贫困户,看到家里的房子,和院

子里堆放的纸箱等东西的时候,以为是收废品度日的,就进来了解情况才知道是做电商的。书记联系了李琛璨,并希望她能回家带领乡亲们一起创业,说人要有所作为。这些话让李琛璨又感动又兴奋,人要有所作为,带领乡亲们一起创业,这是荣幸也是责任。李琛璨决定辞去北京的工作,决定专门回家做电商,做真正属于我们农村的“农村电商”。

回到家里后,书记帮忙联系县里的对口部门,争取政策扶持。商务局、妇联等部门也给他们提供了很好的平台。在县委韩书记等各级领导的支持和帮助下,李琛璨办理了正规的生产手续,自己也规划了两千多平的发展用地,还建了近300平方米的新厂房,她的小店儿越来越正规化、标准化。

李琛璨在各级领导的帮助下不断的努力,18 年 10 月份,李琛璨在巴彦县召开的哈尔滨市电子商务发展暨电商扶贫现场推进会议上,获得了哈尔滨市农村电商带头人称号;11 月份,市妇联举办的巾帼先锋电商大赛中荣获市赛二等奖;全省妇联举办的龙女电商大赛获得第二名的殊荣。尤其是能在黑龙江省妇联十一届六次执委会(扩大)会议暨巾帼脱贫工作推进会议上作典型发言,更是让她激动不已。2019 年,李琛璨的小店被市妇联授予“巾帼创业创新基地”称号、省妇联授予“黑龙江省巾帼脱贫示范基地、龙女电商基地”,并在国际三八妇女节表彰大会上被授予“省巾帼建功标兵”称号。在省委书记座谈会上,李琛璨兴奋的说:我们是做真正的农村电商的,卖的是我们老百姓的农产

品。

她总是说:没准哪一天,她们带领下的农村淘宝店,也能迈上全国或者全世界的电商舞台,把咱们地道的农产品销售到全国各地甚至到外国去。

2018 年年底,李琛璨搬进了新建的厂房,虽然简单。但却是新希望的起点。2019 年,李琛璨开始和更多的农户签订种养殖协议,把平时老百姓荒废的土地都利用起来,帮忙种植农产品,李琛璨以蔬菜类高于市场价一毛的价格收购,土鸡高于市场价 1元的价格,土鹅高于市场价 20 元的价格收购。现在村里面还有很多镇上的乡亲们,平时吃不完扔掉的瓜果蔬菜,都能被李琛璨高于市场价回收。现在每个月李琛璨都要从农户那里回收几万元的农产品。还带动村里的兄弟姐妹们一起生产,一起开店,一起销售,就连村里面五六十岁的阿姨,也来李琛璨的店里上班,每个月也能赚到一千多的工资,李琛璨的农村网店现在预计每年可以给乡亲们创收一千到五万元不等。

四、把握机遇,艰苦奋斗,砥砺前行 华夏的文化起源于农耕,但是在现代饮食文化的冲击下,传统的特色乡村手工饮食文化也随着老一辈手艺人的渐渐离去而逐渐流失!李琛璨说,在她脑海里面一直有这样一个画面,她们村村西头建立一个笨榨油厂,村南头做粘豆包,村北头腌酱咸菜,村东头在做千层底,她的电商小店儿就在村中间。她希望把这些

资源整合,把这些富有特色传统文化意义的东西通过互联网,传播到世界中去。

五、艰苦奋斗,有所作为 2019 年,李琛璨在镇里刘书记的支持下,开始对镇上的愿意一起从事电商创业的兄弟姐妹进行培训,刘书记答应大家,只要愿意跟着学习电商的,都免费给提供电脑等办公设施,而且还帮助筹备资金,帮我们建立培训基地,生产基地和仓储基地等。县委韩书记和妇联也努力的帮助我们寻找更多的好的平台进行培训和学习。相信在政府的领导下,在我们的努力下,我们一定能做出来一个不一样的电商新农村,振兴乡村经济。

记得习近平总书记说过“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只有奋斗的人生才称得上幸福的人生。2020 年全面脱贫工作即将结束,下一步将进入乡村振兴阶段,她希望在国家和各级领导的支持下,能尽自己的一份微薄之力,带领更多的乡亲们一起努力创业,脱贫致富,体现普通百姓的人生价值,为乡村振兴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脱贫攻坚奋进奖事迹材料之三

先进事迹材料 ——卢士明同志先进事迹材料

一、典型基本情况

通河县士明农机现代农民专业合作社成立于 2013 年,由火炬村村主任卢士明牵头成立,采取农民主办、大户参股方式建立的,位于通河县通河镇境内。合作社以共同繁荣、共求发展、为宗旨;以诚信树立品牌,以科学创造价值为服务核心;以服务万家、带动万家、致富万家为服务目标。在各级政府和业务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经过广大合作社成员的共同努力,合作社规模得到了较大发展,现拥有水稻育苗基地 4 个,其中一个有 200栋大棚,催芽车间一个每次催芽 180 吨。现有资产 1750 万元,其中农机具 70 多台,厂房库房面积 2286平方。2018 年,合作社农机整合土地 11000 亩,农机作业总收入 450 万元,实现农机作业纯收入 320 万元;绿色有机大米 10000 亩,收入 750 万元;大棚二次利用收入 94 万元。带动当地周边 200 余户农民增收,22 户贫困户当年脱贫。极大的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为走绿色农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理事长卢士明同志身系通河镇火炬村村主任等多重身份。担任村委会主任和董事长时,向社员承诺一年脱贫、三年致富、五年收入翻番,村集体经济三年还清 100 万外债、六年村集体收入100 万。

为了增加村委会的经济收入,卢士明首先从种植上入手,2013 年,他带领全村在全县率先成立了“农民水稻专业合作社”,由于经济效益好,卢士明又担任了通河县“崇古尔河有机稻米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总经理。仅水稻种植年收入就达一百多万

元,2014 年,他又组建了“士明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这个合作社又可为村增加收入十二万余元;2015 年,村里又种植了一百多亩的经济作物,大榛子套种小辣椒,小辣椒年收入二万元,可用在侍弄大榛子的费用上,到 2019 年大榛子盛果期,可为村里增加收入 300 万元。

2013 年,全村农民人均收入 1400 元,到 2017 年人均收入已经达到二万九千元。村里发挥龙头作用,为增加农民收入,“崇古尔河有机稻米农民专业合作社 ”是全县最大的联合社,为了全村农民增加收入,卢士明动员了全村的 80%农民加入合作社,卢士明主要是从发展稻米上下功夫,加速调绿、调优速递,从2015 年开始,有机水稻种植面积先后增加了 2200 亩,绿色水稻7000 亩,又增加了“鸭稻”“蟹稻”等绿色有机水稻种植,水稻种植已全部使用生物有机肥和生物防病除虫技术,70%的地块实现全程溯源。仅水稻调优这一项,种植的农户人均收入可达 0.7万元。水稻总收入二千三百万。

社员的腰包变得更鼓,通河大米叫的更响,在这喜人的成绩背后是“村委会+联合社+优质化”的组合拳发挥巨大威力,“小团抱大团”让同学稻米产业走上优质之路,而且越走越宽。从2015 年开始,联合社把其他未入社农民吸收进来,让更多的人受益。联合社还严格制定种植规范标准,实行全程绿色标准化种植,水稻种植区全程视频监控,2015 年就已获得黑龙江省有机认证。联合社旗下的主打产品“冰凌飘香”牌高端有机米备受南

方消费者好评,2016 年,卢士明结合水稻育秧大棚小区的实际,通过整合全村育秧棚区资源,进行二次利用的水稻育秧棚区 91栋,棚内秧苗移栽大地后,种植食用菌,食用菌包括挂带、地摆,每栋大棚纯利润七千元。食用菌可收入六十三万七千元。羊肚菌10 栋,每栋纯利润六千元,收入六万。还有 10 栋黄芪、15 栋油豆角和秋菜等每栋纯利润都在伍仟元以上,收入十二万五千元。另外 60 栋育苗大棚,采用棚内覆膜技术,种植高优质香米,高优质香米每栋可多收入 2200 元,实现收入十三万二千元。大棚二次利用可收入九十四万元。

并以农机合作社为主导,联合了 9 家水稻合作社成立了联合社,于 2017 年 3 月,有水稻面积 29.6 万亩,有机水稻 1.07 万亩,(亩产 830 斤)绿色水稻 5 万亩(980 斤),普通水稻 23.53万亩(1100 斤)。联合社所出品牌大米在上海博览会 2016 至 2017年荣获有机大米金奖,在北京食品安全大会获得生态好大米金奖。2017 年全国安全食品产业评选生态好大米金奖、第三届食品与国家安全论坛荣获生态好大米金奖、2017 第 21 届中国国际有机绿色食品产业博览会金奖、荣获 SFEC2016 第十一届上海优质大米精品杂粮及设备博览会金奖等多项奖项。

二、典型发展模式

合作社发展计划化:实事求是、因地制宜的制定发展规划,量力而行。打好经济基础,抓牢社员自身素质教育与工作能力、及科普工作发展实施方案。力争在最短的时间内使合作社经营走向正规,在自我完善的过程中取得农户的关注与好评。招商引资扩大规模加强合作,吸纳更多的企业农户入社、入股。

合作社发展规范化:有立场、有态度、有力度。人无信则不立!首先,抓好领导班子建设责任制。其次认真协调员工工作,落实员工责任制。发挥工作人员特长,做好工作岗位安排。做好工作人员管理工作,加大监管制度,秉着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考核员工服务工作情况。同时,信息公开、账务公开,让每一个社员都能够第一时间了解合作社发展进程与发展方向。

合作社发展模式化:创市场、创理念、创角度。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吸引人才,招贤纳士。把他人的经验请进来,把自己的优势宣传出去。在不断的学习中完善自我管理机制,把握合作社前进方向。

合作社服务多元化:多元化服务,提供给农户更多自主权,合作社在不改变农户土地承包权的前提下,提供三种服务模式供农户自主选择:一是农户将承包地几年或一年出租给合作社经营,租赁款可以结算现金或粮食由合作社交给农户。二是农户承包田自主经营,由合作社提供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服务,农户向合作社交纳相应的服务费。三是农户在粮食生产过程中,可选择合作社为其提供部分作业环节的机械化服务,并按市场行情交纳相应的服务费,日常田间由农户自已承担。通过大机械整地,提高了粮食的产量,亩均增产 200 公斤,增加了农民的收入。

合作社提供服务化:对合作社成员实行统一收购、统一销售。即由合作社统一收购后,到北京等内地城市联系销售渠道,进行统一销售。

合作社发展科技化:2016 年合作社与省农科院建立了协作关系,有该院水稻研究提供适合铜和种植的水稻品种龙稻 18,这个品种经省领导品尝口感超过五常稻花香。合作社把这个品种作为高端有机米。种植面积在 10%左右。在有与广源种业建立合作关系,由他们提供优质稻种“三江 6 号”,这个品牌作为合作社主打绿色米品牌。种植面积在 60%左右。其他土地面积 2017年全部实现绿色稻。2016 年,理事长卢士明在天津与北京鑫煜安植生态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建立供销关系,由他们提供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科技与质量标准司重点推广产品,“抗病毒多元长效全元肥”,这种肥一经使用,当年可转成绿色米,(有省级检验证)如果是种植两年的绿色米地块,可以验证为有机米。

合作社资源利用化:2016 年,卢士明结合水稻育秧大棚小区的实际,通过整合全村育秧棚区资源,进行二次利用的水稻育秧棚区 91 栋,棚内秧苗移栽大地后,种植食用菌,食用菌包括挂带、地摆,还有 10 栋黄芪、15 栋油豆角和秋菜等。另外 60栋育苗大棚,采用棚内覆膜技术,种植高优质香米,实现大棚的二次利用。今年大棚种植的黄芪全部移栽到大榛子基地上,并且与黑龙江未名制药有限公司达成项目合作协议,签订了黄芪的回收协议;跟中国医药协会董事赵会长达成一致,协会主要负责黄

芩种植技术及收购。

扩大基地面积,增加粮食吞吐量。改善社员生活、工作环境,提高社员工作质量。总结工作经验、发掘自身潜力与不足,进行阶段性分析,使合作社经营项目不断的做大做强。

三、典型发挥作用 合作社“多元化”服务的经营模式,提高了合作社的组织化程度,实现了农业产业化、集约化经营,推进了农机作业服务的社会化和市场化进程,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丰收。

一是加快了农机新机具、新技术推广步伐,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丰收。据不完全统计,合作社今年开展机耕作业 11000 亩,农机作业总收入 450 万元,实现农机作业纯收入 320 万元。同时,积极开展社会公益活动,合作社对特困户、五保户、军烈属采取五折优惠服务,受到广大农民朋友的好评。

二是整合农机资源,提供了技术保障。合作社定期举办农机技术培训班,为广大有机户提供了学习交流的机会。培训了 32名农机手,为机手开展机械作业提供了技术保障。

四、扶贫解难,助农增收 随着合作社的不断壮大,不仅增加了合作社的经济效益,而且使一些家庭比较困难的农民在短时间内脱贫致富。部分农民原来常年以种粮食为生,家庭主要经济来源仅靠卖点玉米等粮食作

物维持,经济收入非常微薄,生活拮据,由于疾病、无劳动能力等原因致贫的贫困户,合作社给予帮助。合作社于 2018 年带动火炬村 24 户贫困户,通过合作社分红及合作社务工的方式,帮助扶贫户脱贫,合作社 2018 年度为贫困户分红 3500 元,使 22户贫困户当年脱贫。

同时合作社还带动其他种植户发家致富。对没有入社的种植户,提供技术、销售方面的支持,从而达到共同致富的目标。

经过近几年来不断的努力,通河县士明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为当地农民脱贫致富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为合作社成员发展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经济提供了保障,我们将不断努力,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合作社的发展模式,为更多的农民脱贫致富创造条件,促进通河县县域经济快速发展。

脱贫攻坚奋进奖事迹材料之四

脱贫攻坚事迹材料

——宋洪财同志先进事迹材料

今年是加信镇民主村宋洪财又一个兴奋的年头,家里的三头母猪连续产了三窝小猪,目前存栏量已经达到 40 余头。抑制不住的喜悦洋溢在黑瘦的男人脸上。回想 5 年前宋洪财是延寿县加信镇民主村张油坊屯的一名残疾贫困户,因小儿麻痹,肢体残疾,妻子因病无法劳动,还有一个孩子,全家居住在一个泥草房里,依靠他这个弱劳动力艰难度日,收入非常微薄,生活无望。2015年中共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强调,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共产党的重要使命。脱贫攻坚战的冲锋号已经吹响。立下愚公移山志,咬定目标、苦干实干,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到 2020 年所有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按照市县各级精准扶贫工作要求,民主村全面展开扶贫工作。通过本人申请、入户核查收入、村民大会表决通过,将残疾人宋洪财识别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国家针对贫困户的好政策一项一项走进了宋洪财的生活。

全国脱贫攻坚的号角吹响后,宋洪财作为民主村的精准扶贫户,得到了政府有关部门的精准帮扶。民主村很注重扶志和扶智,他没有坐、等、靠,而是更加坚定了信心,要靠自己的努力脱贫致富。正如他所说:“我做人的宗旨是,残疾人也能干成事,是我今生最大的心愿”。上天在为他关上一扇门的同时也为他打开了一扇窗,虽然肢体残疾,但脑子特别好使。他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充分借助电视、手机等媒体,广泛收集市场信息,跑遍了偏远的村庄和大街小巷。“人最怕没有盼头,谁愿意当贫困户?”这是脱贫后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在成为贫困户后,县卫计局为他安排了一名帮扶人,经过帮扶人员的不懈努力,不断多次深入与及家人沟通,不断鼓励他们靠自己双手脱贫致富。和妻子改变了“等、靠、要”的思想,决定靠勤劳双手奋斗,誓要摘掉贫困户帽子。他们忙里偷闲参加村上的会议和学习扶贫方面的政策,参加产业方面的各种培训,有了目标、有了方向,说干就干,2015 年生猪价格持续上扬,仔猪繁育市场走俏,他瞅准这一商机,通过多方筹资(借了 5 万元的小额扶贫贴息贷款和村级发放0.5 万元的产业发展周转金)搭建了 100 余平方米的养殖场,引进 2 头母猪开始了养猪之路。

由于知识和技术的欠缺,加上身体残疾,使得这条路比别人走得异常的艰辛。母猪买回来后,白天他在养殖场里观察和检查母猪生长情况,由于腿部残疾,使得行动不便,来来回回几趟下来,常常累得上气不接下气,只有晚上夫妻二人才有多余时间来

学习饲养技术,遇到不懂的地方就多方电话咨询专家,为了保证养猪的成活率和出栏率,专门咨询专家作为养殖场的顾问,做到技术与管理相结合。

在 2016 年初见成效。他不断学习,接触新的养殖技术,改变传统自然受精方式,通过购买良种种猪冷冻精子实施人工授精,节约了经济成本的同时增加了母猪的受精率和做胎率,每胎出生仔猪 10 个,经过精心照料喂养,全部出售,当年经济效益近15000 元,增强了脱贫信心。随着养猪规模的扩大,宋洪财遇到了新问题,猪的发病率有所增高。于是,他更注重防疫以及猪舍的清洁工作。在他的猪舍里,一点也闻不到猪粪的臭味。宋洪财养猪如鱼得水,扩大养殖规模后,他认真研读养殖方面的书籍,在实际工作中,遇到不懂的问题还积极请教镇兽医站的兽医,很快便掌握了一定的养殖技术。精准扶贫让宋洪财看到了发展养猪业的光明前景。

在脱贫基础上,宋洪财从不小富即安,甘于现状。在养殖产业上又发展了养鸡项目,发展了家庭肉鸡养殖产业,建设了鸡舍,一期引进肉鸡种鸡 50 只,由于养猪养鸡需要大量饲料成本,头脑灵活的宋洪财看准了粮食加工项目,引进设备利用原住房干起了粮食加工作坊。粮食加工产生的米糠是养殖业最好的饲料,在扩大再生产的同时既满足了养殖产业所需的饲料,也解决周边村民粮食加工需要,并且雇佣同村贫困户劳力在工厂工作,增加贫困户收入,带动周边贫困人口共同脱贫同时,让自己在脱贫奔小

康的道路上越走越快。经过两年的精心饲养,2018 年,宋洪财出栏了 40 多头肉猪和 50 多只鸡,扣除成本,赚了 5 万余元。

通过国家扶贫政策以及自己和家人的努力,在 2017 年上半年住上了安全住房,全省对 d 级危房进行改造,宋洪财第一批享受国家政策进行房屋改造,全家住进翻建新房,解决了住房大问题。家里每人在享受城乡基本医疗保险的基础上,国家又免费给全家上了商业补充保险,门诊 500 元药品报销政策,三重医疗保障,让这个因残、因病,的贫困家庭完全解决了全家人医疗保障,让孩子顺利入学,为这个特殊家庭脱贫奔小康打下坚实基础又带来了希望。现在的他常笑着说,现在觉得日子越来越有奔头了,感谢共产党的好政策,感谢新时期扶贫的好待遇,感谢帮扶责任人,自己脱贫后会和政府一起帮助许多像他一样困难的家庭。

他说:“并不觉得贫困户是多么光荣的事情,现在政策这么好,总不能坐享其成等着别人给,别人给的始终没有自己劳动得来的踏实。”他还表示,身残更应该志坚,现在他信心很足,将来他会不断扩大自己的养殖业,带动更多的人实现致富增收梦,大家一起过上好日子。目前,宋洪财不但早已脱贫,而且生活已经达到了小康水平。他还为其他贫困户提供就业岗位,带动大家一起脱贫,“现在党的扶贫政策越来越好,我们家有幸赶上这样的好时代,更要知福、感恩。”宋洪财的话语真诚而坚定,“我觉得要脱贫,自己首先要树立脱贫致富的信心,不能墙根底下晒太阳,等着政府送钱物,政府帮我们一把,我们自己也要蹬一脚。

只要自己勤劳,就不会过穷日子;只要吃苦肯干,日子一定会越来越甜美。

脱贫攻坚奋进奖事迹材料之五

脚下有路 心中有志 生命有光 残疾夫妻“跑赢”脱贫冲刺

——乔福军同志先进事迹材料

在黑龙江省泰来县平洋镇平洋村的“百姓创业之家”,墙上一条“鸟吃等食定会饿死 人不勤劳穷一辈子”的横幅格外醒目。10 多位农村妇女有说有笑,正在编织汽车坐垫。

管理员乔福军的妻子刘宇佳也是其中之一,尽管身体弱小,身高只有一米三,但她灵巧的手指来回穿插,十分熟练。乔福军的身高也只有一米四,在这群农村妇女中间非常显眼。他们夫妇用自己坚强的意志,用一副双拐撑起这个家,忍受着常人无法忍

受的清贫,屈指弹奏着脱贫攻坚的赞歌。

今年 45 岁的乔福军,5 岁时受伤导致骨膜受损,胸背部出现严重畸形。妻子刘宇佳患先天性软骨病,腿骨极易骨折,行动离不开拐杖。

虽然夫妻二人干不了重活,但乔福军会开车,前些年他买了一辆小货车,在齐齐哈尔市跑业务。后来又在泰来县江桥镇买了3 间房屋。天有不测风云,2006 年乔福军的母亲患乳腺癌,使得这个家庭雪上加霜。

面对困难,乔福军表现得比正常人还坚强。“那时我还从平洋村贩西瓜,拉到江桥镇卖,挣点零花钱。”让他欣慰的是,2007年妻子刘宇佳生下健康的女儿,给这个家庭带来欢乐和希望。

为给母亲看病,乔福军不得已把赖以栖身的 3 间房子卖掉,还了外债,开始了租房生活。在 12 岁的女儿乔欣怡记忆里,这些年前后搬了四次家。乔福军欠下巨额外债,无奈将自家的房子卖掉还饥荒。身残志坚的乔福军深知为人子、为人父的责任,他常以泪洗面,咬紧牙关过着极其艰难的生活。他们三口人是村里的低保户,自有耕地 6.2 亩,两口子都是残疾人,也干不了什么重活,女儿乔心怡,现在在平洋中心学校上学。一贫如洗的家庭,实在是难以生活。

2009 年母亲去世后,乔福军带着妻女和双目失明的父亲,来到河北廊坊卖早餐。有一天大清早,两人骑着三轮车,不小心车翻了,豆浆、包子散落一地。从地上爬起来,夫妻俩抱头大哭。

“我和妻子都有残疾,孩子又小,受的辛酸苦楚就别提了,也没挣到啥钱。”2014 年乔福军一家又回到平洋村。“那时候没啥收入,住的地方也没有,真觉得日子过不下去了。”刘宇佳哽咽着说。后来,村里给他们租了房子,才把生活安顿下来。

说实话,乔福军之前也是村里的老大难,用支部书记的一句话就是“豆腐掉灰堆—吹吹不得、打打不得”,窘迫的生活,让乔福军有一些心灰意冷,感觉自己走投无路了,也想过放弃生活,也有过轻生的念头,但回头再想想妻子和孩子,他还是得坚强的走下去,毕竟他是一家之主。曾经他也耍过一段无赖的表现,当他回到村里的时候,他感觉村里帮他租了房子,就得管他所有,他就躺在了政府的身上,家里没有米了就去村里要点,你要是不给我就泡着不走了,家里没有面了,就给支部书记打电话软磨硬泡,家里没有零花钱了,就去村里找支部书记要点,要是不给,他就把孩子和残疾的老婆都领到村里,呆着不走,就这样,过着寄人篱下、靠着别人的同情和施舍生活了不到半年的时间,他自己感觉太让人瞧不起了,就连睡觉都睡不踏实,他开始改变自己的错误行为,就在他改变的过成功,党的光辉普照在全国大地,也就是在那时,乔福军的日子也在悄然改变。

改变从 2015 年开始。全国上下吹响“打赢脱贫攻坚战”号

角,平洋村人口有 835 户,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 127 户,因病因残致贫超过 60%。2015 年 12 月,通过个人申请,村组评议将乔福军一家成为建档立卡贫困户。

在上级扶贫政策的普照下他看到了希望,他主动找到村委,要求谋生存,村组干部和驻村工作队积极为其谋划,2016 年春,县残联知道乔福军家境后,多次入户走访。他被聘为泰来县残联专职委员,负责联系平洋镇的残疾人。

平洋镇共有 1000 多名残疾人,忙的时候,乔福军一整天都在外面。工资从最初的每月 700 元涨到去年的每月 1200 元。

生活有了起色之后,乔福军没有躺在扶贫政策上继续“伸手要”。乔福军一直在想,不能完完全全的依靠共产党生活,要考自己的现有条件谋求一个致富路。“驻村工作队、村干部等经常到我家宣讲政策,嘘寒问暖,我就想,我们两口子已经给大家添了麻烦,我年纪还不算大,多少还有点劳动能力,得自食其力。” 为了早日脱贫,走上致富路,他在村党支部和定点扶贫单位的帮助下,根据自身条件拟定了脱贫计划和措施:即发展手工编织,靠自己的双手自食其力,用实际行动来改变现在的生活状态。有了帮扶单位,有了第一书记,有了对口帮扶人,有了驻村工作组,有了政策支持,再加上乔福军自己的坚强意志和勤劳苦干,他的日子越来越好。2017 年,驻村工作队针对村里的现有条件,积极对上争取项目资金,引进手工编织项目,乔福军当得知这一

消息的时候,他和妻子第一个报名,他心想,这下可要把握好机会,我们两口子重活干不了,走路不方便,这个手工编织的项目似乎就是为他们家量身定做的一样。

“当时我们就憋了一股劲,暗下决心,不学拉倒,学就学好。”乔福军和妻子起早贪黑研究编织技术,手上磨了不少泡。不甘清贫,不忘初心的他起早贪黑,日出而做,日落而息于手工编织的联系中。他们夫妇常拖着疲惫的身影和滴血的伤腿,把手工编织项目做大做强,不负众望,用热血回报社会、用汗水回报党恩。在培训中,乔福军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很快掌握了手工编织技能。作为第一批学员,夫妻俩掌握了熟练的编织技术,去年靠编织挣了 4000 多元。

乔福军还当了“师父”。他这样激励别人:“我一个残疾人都不服输,你们还能服输?”经他教会的“徒弟”就达 30 多人,村民刘淑华就是其中之一。

“第一期培训没参加上,是乔福军教会的。他身残志坚,我们都佩服他。”正在编织的刘淑华有个线头接不上,叫来乔福军,他很快就接上了。

经考察,乔福军不但手工编织技术熟练,而且本人脑子灵活、组织、协调能力强,2108 年 5 月被聘为手工编织基地管理员,每月开资 500 元。乔福军除了发展手工编织,自己动手以外,他还发展起了手工编织车坐垫的经营生意,他把成品的车坐垫回收

回来,再面对市场卖出去,中间的差价也是不小的收入。他在村里还身兼其他职位,在生态补偿脱贫一批中,担任村里的生态护林员,每年可以增收 4000 元,以前女儿上学的费用也是他们两口子的负担,现在每年女儿上学还会得到教育补贴 2000 元,这对他们一家人来说,别提多高兴了,日子一天一天好起来了,生活也越来越有奔头了,乔福军三口人的脸上也露出了喜悦的笑容。2018 年家庭总收入 23119.6 元,人均收入 7706.53 元。从“贫困”到“温饱”再到“小康”,他感慨万千。

2018 年 6 月,平洋镇投资 20 万元购买了 140平方米临街房屋作为手工编织基地,命名为“百姓创业之家”,乔福军被聘为管理员。他们一家搬进管理员室,结束了租房生活。

“以前屋子又小又黑,现在住得宽敞明亮,是我最喜欢的。”乔欣怡说。

去年,县里举办为期 8 天的“贫困残疾人实用技术培训暨巧女编织项目培训班”,乔福军当了主讲人。“摆脱贫困,首先从精神上与贫困绝缘,不等不靠。”乔福军把这当作“秘诀”。

乔福军说:“致贫的原因有千百种,但是脱贫致富最终还是要靠自己的勤劳苦干,千万不能有等、靠、要的思想。各级领导和爱心人士对我的帮助之恩,我无以报答,只有用实际行动来证明他们没有帮错人!”

在县里组织的“身残志坚,脱贫光荣”的演讲会上,站在台上的乔福军双臂一举,骄傲地告诉大家:“我于 2018 年光荣地脱贫了!美好生活是干出来的。感谢政府搭建的平台,让我们残疾人也能靠勤劳的双手挣钱,实现人生价值。”在乔福军带动下,村里越来越多的人加入编织队伍。

扶贫攻坚活动开展以来,平洋村针对贫困户致贫的原因,分别采取了不同的帮扶措施,对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主要是鼓励他们树立自力更生致富的信心,在各级的帮扶下,通过努力辛勤劳动,增收致富。贫困户走出贫困、走向富裕的艰苦历程,更看到了消灭贫困、实现共同富裕的灿烂前景。

脱贫攻坚奋进奖事迹材料之六

守得云开见日出

——白秀芹同志先进事迹材料

白秀芹,女,1971 年 4 月出生,是泰来县江桥蒙古族镇艾伦村哈木台屯建档立卡贫困户,原本拥有一个平淡幸福的小家庭。2012 年,巨大的灾难毫无征兆地降临到这个家庭,白秀芹的独生子钱成被查出患有心脏病,如晴天霹雳般将原本幸福快乐的家庭一步步推向痛苦的深渊。从此,白秀芹辗转全国各地为儿子的病寻找治疗的方法,最后在北京被确诊为心肌淀粉样变、外周神经病变,为全国首例,无法有效治疗。倔强的她,为给儿子看病,只要有一丝希望她都会想尽办法,但厄运还是缠绕着这个家庭,钱成于 2017 年病情恶化离开了人世。几年来的就医历程,不仅花光了家中所有的积蓄,还欠下巨额的外债,也没有保住儿子的生命,原本幸福的三口之家,顿时陷入了绝境。面对无法改变的事实,白秀芹没有向命运低头,她擦干眼泪,用瘦弱的肩膀扛起整个家庭,在艰难中继续前行,不屈不挠的同贫困和命运做抗争,她坚信守得云开,终会见到日出时!

“4 月 3 日,去村上帮工,150 元;4 月 9 日,帮杨二家种地,100 元;4 月 15 日,国良发工资 1000 元,4 月份可还 1500元,总计还欠 184000 元。”翻开皱巴巴的笔记本,里面的每一页

纸,都记录着白秀芹与丈夫张国良的辛勤汗水,还有她们夫妻二人正直的品格和无愧于心的承诺。从 2017 年到如今,江桥镇艾伦村的白秀芹将为儿子治病所欠的 30 余万元债务已偿还近半,黝黑的皮肤和手上厚厚的老茧挡不住她坚定的目光,这就是白秀芹,一位勤劳的妻子,一位坚毅的母亲,一个守信的贫困户。

一、美好生活转瞬便成追忆 以前,白秀芹一家一边经营着自家的口粮田,一边在农闲时做些零活赚外块,忠厚孝顺的儿子平时也能帮着种种地,生活上虽没有多么富足,却也是衣食无忧、平淡幸福,在外忙碌过后,全家人围坐炕头吃着农家饭,尽情说笑的画面,回想起来至今难忘。2012 年,充实而平静的生活突然被打破,儿子一张颇为严重的心脏病体检报告,好似迎头痛击般的敲打在这个家庭身上。夫妻二人一番商量后,白秀芹便独自携子踏上了长达五年的漫漫求医路。五年间,省城、北京、上海,为了能医好儿子,她操碎了心,跑断了腿。五年间,累计看病花销近40万元,天文般的数字,不仅花光了家中仅有的十多万元积蓄,还因此欠下巨额的外债。可尽管如此,白秀芹也从未放弃为儿子寻找生机,她说“那时我心里没有别的念头,只要能治好我儿子的病,拿我的命和他换我都愿意”。

灾祸无情人有情。在疾病面前,江桥镇政府和艾伦村村两委在得知白秀芹一家的不幸后,全力动员镇村干部、社会各界

人士及爱心群众为其捐款。很快,来自各界的 12 万多元的款项,通过各种渠道被送到了白秀芹的手中,为白秀芹带来了生的希望。她一直觉得“只有在最艰难的时候,才能体会到这雪中送炭能给人带来多么大的力量”。可偏偏天不遂人愿,多番努力后,不幸依然降临。其子最后被确诊为心肌淀粉样变、外周神经病变,为全国首例,无法有效治疗,并于 2017 年病故。白秀芹说,那时真感觉天都塌了。

二、灾难过后依旧真诚坚强 孩子没了,外债可还在那里,30 余万元的债务,对于生活在大城市、有生活来源的人们或许都不算小数,更何况于只有 6亩 2 分口粮田的白秀芹一家。当时,很多债权人生怕白秀芹家“跑了”,都连忙到她家围堵,但随后白秀芹的举动,却让他们纷纷对这刚刚丧儿的女子刮目相看。“我从没想过要跑出去躲债,既然当初咱开了借钱的口,现在就得能伸出还钱的手。孩子没了,我还在,这钱,咱肯定得还”。承受着丧子之痛的白秀芹,对着坐满炕头的债主们坚定的做了保证。不过,在还债之前,白秀芹还做出了一个惊人的举动,她将用于儿子看病的 12万元捐赠款中剩余的 10 万余元全部返还给了捐赠者。这一出人意料的举动,感动了全泰来的百姓。“她太要强了,正常来讲,家中欠了这么多饥荒,一般人估计早就拿来还钱或者跑了,但是她没有。我记得当初她跟我说‘咱有胳膊有腿的,不用别人的钱来堵自己家的窟窿,这钱如果给咱花,咱花了也睡不踏实’”

艾伦村支部书记白庆权回忆道。白秀芹也说,自己就认准了一个道理,这是好心人捐出来帮助治病的爱心钱,我家孩子虽没了,但我不能让好心人的这份爱心凉了,剩下的这些钱就应该用到它该用的地方去,帮助它该帮助的人,得让这份爱心能传递下去。

三、努力奋斗让自己活得更精彩 那剩下的30多万债务该如何还呢?白秀芹与丈夫商量后毅然决然的卖掉了家中三间砖瓦房,并把自家的耕地一次性对外流转 6 年,将卖房子的钱和流转土地的钱,全部用来先偿还部分债务。此时的白秀芹真正变成了一无所有,正应了那句老话“房无一间,地无一垄”。正在她两手撰空拳,一愁莫展的时候,县委县政府伸出了援助之手,通过落实政策,为其新建了 30平方米 EPS 混合结构保温房,在关键时刻解决了她的住房安全问题;又通过发动群众捐款和利用金融扶贫政策,扶持其丈夫利用已有的养殖经验,发展肉羊养殖,60 只羊年可实现收入近6万元;并将白秀芹介绍到离家 1 公里外的葡萄园基地务工,年可实现收入近3 万元;利用公益性岗位,聘任其丈夫为生态护林员,白秀芹本人也加入互助服务队,年可实现收入近7000 多元。有了稳定的收入来源,白秀芹和他的丈夫,更加笃定了对未来美好生活的信心,为了兑现心中的承诺,她们用咸涩的汗水和坚定的信念,大踏步的在脱贫的道路上奔跑着。2017 年,经过夫妻二人的努力,已将过半的债务偿还,还在全县开展的文明整洁家庭、脱贫致富能手、奉献社会模范“三奖评”活动中被评为艾伦村“文明整洁家庭”,镇、村干部为她送去了 500元奖金,感动得她留下了幸福的泪水。白秀芹说:“生活对我来说是不幸的,幸运的是我生活在这个时代,党的脱贫攻坚好政策已经为我指明了增收脱贫的道路,剩下的就是要加倍的努力,不能靠在扶贫政策的身上,不能躺在扶贫政策的怀里,这样才不会辜负党和政府,才不会让帮助我的人伤心,才能过上幸福的生活,才能让逝去的儿子欣慰。” 四、回馈社会奉献绵薄之力 2017 年 11 月,艾伦村组建了互助服务队,白秀芹第一个报名,并被村上先为互助服务队队长。工作中,她始终任劳任怨的帮助全村所有重点互助服务对象,用她的话说就是“我没啥大能耐,但村里需要我的时候,贫困老人需要我的时候,我就得站出来干点啥”。贫困户刘建发 78 岁,失能、丧失劳动力,妻子张桂玲也是 70 岁的高龄,刘建发多年来全靠妻子照顾,老两口生活的非常困难。经村两委反复斟选,将刘建发纳入重点帮扶对象,并决定由白秀芹为其提供服务,经过一段时间的帮助,老人的生活、卫生、健康、养老等方面都得到了全面提升,老人对此十分感动,亲切的称她为白姑娘。在白秀芹的带动下,通过互助服务队员的精准服务,村里的贫困、孤寡老年人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提升,队员们也与这些老年人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带动全村形成了尊老、敬老、养老的新风尚。

2018 年,白秀芹依靠家庭干净整洁、邻里和睦、勤俭持家、敬老美德、诚实守信等良好品德,不仅在全县开展的“三奖评”活动中被评为“文明整洁家庭”,为艾伦村所有居民做出了榜样,还被评为泰来县巾帼脱贫攻坚最美人物,被齐齐哈尔市妇联评选为最美家庭,并在 2019 年由中共黑龙江省委宣传部、省文明办、省委政法委等部门联合开展的第七届全省道德模范评选中,获得全省诚实守信类道德模范称号。“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白秀芹对此深信不疑,如今,她与丈夫已逐渐从丧子之痛中走了出来,面对崭新的房子、日益增多的羊群和逐渐减少的债务,他们对美好生活的憧憬更加坚定。白秀芹,这样一个普通的农家妇女,始终坚守“好日子干出来的”这样一个朴素的道理,困难面前她没有退缩,没有灰心,而是选择了自强与坚韧。在党的脱贫攻坚好政策面前,没有伸手“等靠要”,更没有躺在扶贫政策的温床上不思进取,而是靠勤劳的双手,自力更生,不断开创属于自己的幸福,凭借自己的努力摆脱困境。

在党的扶贫政策帮助下,白秀芹朴实的话语、坚定的行动,给全村贫困户树立了榜样。她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她常说的那句话:做人要知恩感恩,自强自立,做事要信守承诺,踏踏实实。她用实际行动诠释着人性的美好、生活的美好、社会的美好。”

脱贫攻坚奋进奖事迹材料之七

精准扶贫促振兴

脱贫攻坚促发展

——孔国乡双发村党总支书记卞响玲

讷河市响铃农作物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是一家集种植、研发、销售一体化经营及社会化服务为一体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合作社成立于 2012 年 7 月 25 日,坐落于讷河市孔国乡双发村二屯,注册资金 680 万,占地面积 10000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 4000平方米,目前已发展成为“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综合型合作组织,合作社与农户之间利益共享风险共担,走出了一条企业连基地,基地带农户的新路子。

合作社拥有大型大豆深加工生产线及产业化示范基地,已

吸纳社员 36 户,入社土地 2686 亩,入社农民以土地入社的形式参与合作社发展,既是的土地所有者、又是合作社的产业工人,在享受利润分红的同时,又有工资的收益,提高了农民的总体收入。合作社与多家大豆种植专业合作社联合种植高蛋白大豆,实现流转土地 32878 亩,大豆加工原料基地发展到 35564亩。截止到目前,合作社认证有机种植基地面积已达 6.7 万亩。

上一篇:党员发展对象考试题库下一篇:岗位实习述职报告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