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考试重点总结(共9篇)(共9篇)
1.心理学考试重点总结 篇一
教育心理学考试重点总结
名词解释
1、学习:指由个体经验的获得所引起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变化过程。
2、心理发展:指个体从胚胎期到出生一直到死亡的过程中所发生的有次序的心理变化过程。心理发展的内容:语言、认知、情感、个性、社会性等方面的发展。广义的心理发展:人类个体从出生到死亡的整个一生的心理变化(毕生发展)。狭义的心理发展:一般指人类个体从出生到心理成熟阶段的变化(儿童与青少年)。
3、经典性条件反射:任何一个刺激与无条件刺激连同出现(强化)若干次后,它能引起无条件刺激所能引起的反应,这标志着条件反射的形成。与无条件刺激连同出现的那个刺激,叫作条件刺激。
4、操作性条件反射:斯金纳式条件反射。
5、教育心理学:研究教育过程中受教育者种种心理现象的变化和发展规律,以及教育者如何通过这些规律对受教育者进行有效的教育的科学。
6、试误说:认为联结是通过反复尝试从而逐渐减少错误而建立的,没有什么认识、理解、意识的作用,因而是一个盲目的过程。
7、图式:是对范畴中的规律性作出编码的一种形式,是对一般的真实性而非特例的真实性所作的编码。
8、同化:在有意义学习的过程中,新知识被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合适的观念所吸收,从而获得了意义;原有的起固定作用的观念也发生了变化,从而形成了更为分化的认知结构。这一过程称为同化。
9、平衡:
10、最近发展观:儿童在成人或同伴的帮助下所能达到的水平与他在独立完成作业过程中所能达到的水平二者之间的差距,叫“最近发展区”。教学必须走在发展的前头,为发展开路。教学要能促进学生的发展,教学内容必须定向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维果茨(Л.С.Выготский)提出了全新的学习准备观念。
11、习得性无助:指一种学习得来的无能为力状态。
12、机械学习:
13、有意义学习:符号(语言文字及其他符号)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的有关观念建立起非人为的、实质性的联系。
二、简答
1、中国教育心理学的分期及其特点
第一阶段(20世纪初——1949):主要是译介国外的教育心理学。
第二阶段(1949——1966):教育心理学的改造、发展与曲折
①日趋与发展心理学相结合。
②引入了与西方不同的学习理论,如巴甫洛夫的条件反射理论、维果斯基的社会文化历史学说、列昂节夫与加里培林等的学习活动理论等。
③重视人际关系在教育中的作用。
④重视教育心理研究中的方法论及具体方法问题,研究了入学年龄、学科教改等问题
第三阶段(1976——今):教育心理学的恢复和迅速发展
(1)研究者对人本主义、认知派理论以及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做了引进和研究;
(2)在教学心理研究上做了大量工作,并开展了许多教学改革实验;
(3)对计算机等新技术环境下的学习与教学进行了研究;
(4)对学习策略、学科教学心理、学习动机、品德形成和发展、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专业发展等问题进行了广泛的研究。
2、西方教育心理学的分期及其特点
(1)初创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科学教育心理学的创立的标志
(2)发展时期(20年代---50年代):
(一)内容庞杂,没有独立的理论体系。50年代认知心理学的影响加大。
(二)人类高级心理活动研究少,对教育实践作用不大。
(3)成熟时期(60-70年代):
(一)教育心理学的内容日趋集中,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具有独立的理论体系的学科正在形成。
(二)西方教育心理学比较注重结合教育实际,注重为学校教育服务。
(三)计算机辅助教学方兴未艾。
(四)认知心理学、人本主义异军突起
(4)完善时期(80年代后):从纯理论向综合性的应用项目发展,基础研究课题与应用性研究课题结合前苏联
3、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趋势:
(1)转变教学观念,关注教与学两方面的心理问题,教学心理学兴起 ;
(2)关注影响教育的社会心理因素;
(3)注重实际教学中各种策略和元认知的研究
(4)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阶段性又连续性、方向性和顺序性、不平衡性、个别差异性、各个方面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制约、逐渐分化和统一
5、皮亚杰的智慧发展分期及其特点
感知运动阶段(0 ~ 2岁):儿童依靠感知动作适应外部世界,构筑动作格式,开始认识客体永久性。末期出现智慧结构。开始区分自己和物体,逐渐的了解动作与效果之间的关系,获得初步的时空观念。
前运算阶段(2 ~ 7岁):出现了符号、表象和直觉思维。自我中心、不可逆性、直觉性、泛灵论、现象学因果性、自我中心言语
具体运算阶段(7 ~ 11、12岁):获得了守恒性、观念上的一系列操作、守恒性、可逆性、系统性
形式运算阶段(11、12 ~):儿童思维摆脱具体事物的束缚,把内容和形式区分开来,能根据种种的假设进行推理。他们可以想象尚未成为现实的种种可能,相信演绎得出的结论,使认识指向未来。
6、加涅的两种学习分类
7、学习动机水平与学习效果的关系
三、问答
1、为什么说桑代克是教育心理学之父
2、影响心理发展的因素及其相互关系:
遗传和环境。
关系:首先,遗传素质和生理成熟是儿童心理发展必要的物质前提和基础其次,社会环境与教育在一定条件下对儿童的心理发展起决定作用
再次,儿童在活动中产生的心理矛盾运动是其心理发展的动力
3、学习的联结理论
(学习的理论A)
一、桑代克的联结说
(一)桑代克的学习观点(1898-1930)
1、学习的实质在于形成S-R联结
2、联结通过试误过程而建立
试误说:认为联结是通过反复尝试从而逐渐减少错误而建立的,没有什么认识、理解、意识的作用,因而是一个盲目的过程。
3、三条学习主律
(1)效果律
(2)练习率
(3)准备律
(二)对桑代克联结说的评价
1.第一个系统的教育心理学理论。
2.他的学习律,对了解的进程是有意义的。
3.依据了实验事实,反映了学习活动的部分实际。
4.以试误说概括所有的学习,轻视意识,轻视主观能动作用。
5.有生物学化的倾向。
6.强调原本趋向的作用,低估学习的作用。
二、条件作用说
(一)经典条件反射与操作条件反射
经典条件反射
任何一个刺激与无条件刺激连同出现(强化)若干次后,它能引起无条件刺激所能引起的反应,这标志着条件反射的形成。与无条件刺激连同出现的那个刺激,叫作条件刺激。
刺激——反应(S—R)
操作条件反射:斯金纳式条件反射。可用白鼠学会按压杠杆以获得食丸为例。
(二)强化理论
强化:增强某个反应发生概率的一种程序。
强化物:凡能增强某个反应发生概率的刺激物,叫强化物。
学习:学习可以定义为反应概率上的一种变化。
操作性条件作用律(强化律):如果一个操作发生后,接着呈现一个强化刺激,那么这个操作的强度就增加。所增加的不是S-R联结,而是使反应发生的概率。正强化与负强化
正强化:呈现一个愉快刺激以提高一个反应发生的概率,叫正强化。
负强化:撤消一个厌恶刺激以提高一个反应发生的概率,叫负强化。
惩罚:呈现一个厌恶刺激或撤消一个愉快刺激以降低一个反应发生的概率,叫惩罚。强化的程序
在连续的强化的条件下,新的行为建立得快,消退得也快;在间歇强化的条件下,新的行为建立得慢,消退得也慢。这可用“辨别假设”来解释。
(三)习得性失助感
当强化的结果不依赖于有机体的反应时,有机体学会的是“反应是无用的”观念,这将导致习得性失助感。
1.概念与实验
习得性失助感:指一种学习得来的无能为力状态。
2.LH效应分析
动机缺失
认知缺失
情绪缺失
3.LH与应付紧张、神经症性抑郁
LH状态与神经症性的抑郁表现相同,故LH可作为对抑郁症产生的心理机制的解释之一。
为了摆脱习得性失助感:
〇要改变失败结局不可控制、不可改变的认识(归因方式)。
〇要使当事人相信他的努力是有效的。
(四)程序教学
程序教学的基本原则:
1.明确说明学习目的2.小步子的逻辑系列
3.学习者主动地作出反应
4.信息的及时反馈
5.低的错误率
6.按学生自己的速度完成教学程序
程序教学可以使用程序课本也可用教学机器进行。程序教学与计算机的结合,产生了CAI。
4、学习的认知理论
一、学习的完形说
(一)学习的实质在于构造一种完形,而非形成S-R联结。
(二)学习是一个顿悟过程而非试误过程。
顿悟说:认为学习不是依靠盲目的尝试、偶然的成功,而是由于对情境中关系的理解而突然地解决问题的过程。
(三)刺激与反应间的联系不是直接的,而是以意识、观念为中介。
5、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6、学习动机的构成、培养和激发
结构:在学习动机结构中需要和诱因是两个主要的因素,而需要又是更为基本的。诱因是能够满足个体需要的那些客体、情境和条件。
培养:
激发:
一、创设问题情境,实行启发式教学:问题情境:具有一定的困难,需要努力克服,学生经过努力又是可以克服的那样一种学习情境。问题情境具有障碍性、探索性和可接受性。
二、学习内容与方法的新异性:教学内容的新异性、差异性、悬疑性、不确定性、矛盾和冲突,有利于激发学习兴趣。但教学提供的信息量应符合学生信息加工的最佳水平。
三、学习的反馈:学习反馈指对学习过程或结果的了解与知悉。
学习反馈的作用表现在两方面:(1)激励动机作用、(2)提供信息作用为了有效的激励学习动机,反馈应该是即时的、充分的。
四、奖励与惩罚,表扬与批评:一般来讲,奖励、表扬比惩罚、批评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奖惩效果取决于许多条件:(1)奖惩由何人来实行(2)奖惩次数的多少(3)学生的年龄特点(4)学生的个性特征(5)学生对奖惩的认识(6)学生对奖惩的期待(7)学生的自尊心、上进心
五、合理的组织竞赛:竞赛是鼓励进取、激发学习积极性的重要手段。在竞赛中学生的成就动机表现得最为强烈,因而可以提高学习成效。
竞赛的消极作用:(1)竞赛不利于复杂作业的完成;(2)竞赛助长了中差等生的自卑感;(3)竞赛有可能引起学生的自私、不和,集体观念淡薄,干扰合作行为。合理的竞赛组织方式:团体赛、对手赛、分组竞赛、自我竞赛。
六、引导学生进行合理的归因
7、陈述性知识与程序性知识区别和联系()
2.心理学考试重点总结 篇二
工作要点称, 2008年将深入推进招生考试和质量评价制度改革。继续完善义务教育就近、免试入学制度。全面实施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与综合素质评价相结合的高中阶段招生考试制度改革, 推广将普通高中招生指标均衡分配到区域内初中的办法。深入推进高校招生考试制度改革, 将重点放在考试内容改革上, 建立健全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 完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 扩大并深化高校自主选拔录取改革试点工作。稳步推进实施普通高中新课程省份的高校招生考试综合改革, 推动高中课改和高考改革的有机衔接。完善对政府、学校、校长、教师及学生的评价机制、评价标准, 坚决纠正片面追求升学率倾向。
工作要点称, 今年教育部将进一步加大宏观调控力度, 相对稳定招生规模, 认真做好2008年全国高等教育招生计划安排和管理工作, 实施支援中西部地区招生协作计划, 同时, 今年将继续深入实施高校招生阳光工程。健全公开透明的招生工作体系, 进一步加大信息公开力度, 把学校的办学资格、招生计划、学费标准、录取规则、录取过程、录取结果向社会公开。推广和完善平行志愿投档、分段公开征集志愿等录取方式, 进一步提高考生和高校满意度。加强对保送生、艺术特长生和高水平运动员等考生考试资格和录取名单的公示和监督。继续综合治理高校招生环境, 坚决制止和有效打击危害考试安全和录取公正的各种违规、欺诈行为, 确保国家教育招生考试的公平、公正和安全。
另外, 今年教育部将强化研究生招生管理和监督, 并以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为中心, 启动新一轮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深入推进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 进一步完善和落实以科学研究为主导的导师负责制和资助制度。深化研究生招生制度改革, 积极推进以初试、复试和推荐免试为重点的改革措施, 更加重视创新人才的选拔。
高校招生明确八类保送资格
日前教育部公布了《2008年普通高校招收保送生办法》, 八类考生可参与保送生选拔, 对在保送生招生过程中提供虚假身份证明或获奖材料而取得保送资格的学生, 一经核实, 取消其当年保送录取资格, 以及参加高考资格, 并记入考生高考诚信电子档案, 已被保送入高校的要取消学籍。
八类保送生资格包括:被评为省级优秀学生的应届高中毕业生;在全国中学生学科奥林匹克赛全国决赛中获得一、二、三等奖的应届高中毕业生;在全国中学生学科奥林匹克赛省赛区竞赛中获得一等奖的应届高中毕业生;在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或“明天小小科学家”奖励活动、全国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中获得一、二等奖的应届高中毕业生;在国际科学与工程大奖赛或国际环境科研项目奥赛中获奖的应届高中毕业生;根据高校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对生源的特殊要求, 经教育部批准具有推荐保送生资格的外国语中学仅可向高校的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推荐思想品德和学习成绩优秀且高中阶段均在本校就读的应届高中毕业生。
另外, 曾获得全国体育比赛前三名、亚洲体育比赛前六名、世界体育比赛前八名和获得球类集体项目运动健将、田径项目运动健将、武术项目武英级和其他项目国际级运动健将称号的退役运动员, 以及公安英烈子女也有资格参加保送生选拔。
教育部要求, 高校须对保送生进行文化测试及相关考核。
公务员面试题将每日更换
国家公务员考试的面试题将由国家人事部统一提供, 在面试阶段, 试题会每天换一套, 而同一天不同部门的面试题完全一致。昨天, 人事部副部长杨士秋在接受中国政府网和人事部网站联合专访时透露, 为保证面试的公平和公正, 人事部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包括每天更换面试题、面试期间有纪检监察部门的人员到现场进行监督等。
为规范招考面试工作, 做到客观、公平、公正, 杨士秋表示, 在今年招考当中, 中组部、人事部对面试名单的确定作出规定:各个招录机关要提前明确各个职位的面试比例。公共科目笔试结束之后, 中组部和人事部将根据面试的比例要求, 按照分数高低来确定各个职位参加面试和专业考试的人选名单, 在确定之后, 还要在人事部网站上统一公布。
3.心理学考试重点总结 篇三
第二章 脑与心理
1、脊神经发脊髓,穿椎间空外出,共31对。脑神经由脑部发出共12对。
中枢神经系统有脊髓和脑组成。脑在颅腔内,脊髓在脊柱中,两者通常以椎体交叉的最下端
2、和第一神经的最下端为界。
3、脊髓的主要作用有两个一是;将脑和外周神经联系起来,成为脑神经传入和传出的中间站;二是可对一部分躯体运动进行调节,完成一些简单的反射活动。
4、脑由大脑小脑脑干间脑和边缘系统组成。
5、大脑的组成:大脑分为左右两个半球,由大脑皮层机器覆盖着的边缘系统和基地神经节组成,它从前后可分为额叶、顶叶、颞叶和枕叶四个区域。
6、总之研究者比较一致认为左右半球都具有语言能力,而且在语言的较多方面,左半脑出现加工优势。
7、挖掘大脑的潜力:第一敞开心灵的大门。第二让心灵沐浴爱的阳光。第三让学习为大脑持续重充电。第四利用多种手段和方法开发大脑潜能。
地三章 行为和动力
第一节 需要
1、什么是需要:需要时有机体感到某种缺乏而力求获得满足的心理倾向,它是有机体自身和外部生活条件的需求在脑中的反应、2、需要的特征:第一对象性。第二动力性。第三社会性。
3、需要的种类:1生活需要和社会需要。生物需要是指保持和维持有机体生命和延续种族的需要。社会需要是指与人的社会生活相连的需要
2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人类生存和发展离不开一定的物质条件,缺少必要的物质条件人类是无法生存的,更谈不上发展。我们把那些为维持个体和社会的生存和发展所需要物质产品的需要称为物质需要。所谓精神需要就是个体参与社会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它包括对交往的需要、认识的需要、审美的需要、道德的需要、创造的需要。
4、马斯洛的需要理论的内容。1生理需要2安全需要3归属与爱的需要4尊重的需要5求知的需要6审美的需要7自我实现的需要
5、马斯洛需要层次之间的关系:1出现的顺序由低到高2各层次需要在全人口中所占比例由大到小3七个层次可概括为两中水平。马斯洛认为,前四种需要即从生理需要到尊重的需要属于基本需要,后三种即从求知的需要到自我实现的需要称为成长的需要。基本需要时个体在生活中因身体上或生理省某种的缺失而产生的需要。成长需要则u同,它虽然以基本需要为基础,他同时对基本需要具有引导作用。成长需要不是维持个体生存所绝对必须的,但满足这种需要能促进人的健康成长 第二节动机
1、动机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
2、诱因按其性质分为两种:凡能驱使个体去趋向接近目标者,称为正诱因。凡是驱使个体远离或回避目标者,称为负诱因,3、动机对于个体活动具有三种基本功能:1激活功能2引导功能3维持和调整功能。
4、动机分类1生理动机1)饥饿2)渴3)性4)睡眠2社会性动机1)兴趣2)权利动机3)交往动机。
5、动机冲突或动机争斗指在同一时间内出现的彼此不同或相互抵触的动机,因不可能获得满足而产生的矛盾心理。
6、动机冲突的分类:按性质和内容分类分为1)原则性动机冲突:个人愿望和社会道德标准相矛盾的动机冲突。2)非原则行动机冲突:于社会道德标准不矛盾,只涉及个人兴趣、爱好取舍的动机冲突。
按表现分类1)双趋动机冲突:同时面对两个具有同等吸引力的目标又不能同时到达,必须选择其一时产生的动机冲突。2)双避动机冲突:同时面临两个具有威胁性的目标都醒避开,但必须接受其一时产生的冲突。3)趋避动机冲突:对同一目标,同时产生的既好而趋之,又恶而避之时产生的动机冲突。
7、动机对行为效果的影响:取决于两个要素1)一是动机本身的强弱2)二是取决于个体行为质量。首先动机对行为效果或效率的影响取决于动机本身的强弱。一般来说当动机过弱时,行为者对活动持默然态度。行为效果或效率必然很低;当然在动机强度过大时,有机体处于高度紧张、焦虑状态,其注意和直觉的范围变的国语狭窄,也会限制正常活动,从而是行为效率降低。学习动机强度的最佳水平不是固定不变的,他往往会因课题性质不同而不同。当学习比较容易的的课题时,行为效果会因动机强度的增强而提高;当学习比较困难时,行为效率会因动机强度的增强而下降;在一定范围内动机增强有利于行为效率的提高,特别在学习力所能及的课题时,其效率的提高更明显。(耶基斯多德定律)其次动机对行为效果的影响还于个体行为的质量有关。学习动机是影响学习行为、提高学习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但却不是决定学习活动的唯一因素。在学习中,激发学习动机固然是重要的,但改善各种主观条件可以提高学习行为才是最关键的,只有抓住了这个关键,才能保持正向一致和正向不一致,消除负向不一致,提高行为效果。
8、归因理论:1)美国社会心理学家海德认为:对行为的归因有两种1环境归因2个人归因2)美国心理学家罗特根据“控制点”把人分为“内控型”和“外控性”内控型的人认为自己可以控制周围环境,不论成功还是失败都是由于个人能力和努力等因素造成的;外控型的人感觉到自己无法控制周围的环境,不论成败都归因于他人的压力以及运气等外部因素。3)美国心理学家韦纳把归因分为三个维度1内部归因和外部归因2稳定归因和不稳定归因3可控归因合格不可控归因。同时将人们活动成败的原因即行为责任归结为六个因素,即能力高低、努力程度、任务难度、运气(机遇)好坏、身心状况、外界环境
9、归因理论在实际应用中的价值主要有一下三方面:1)了解心理与行为的因果关系。2)根据行为者当前的归因倾向预测他以后的动机3)归因训练有助于提高自我认识。
10、学习动机的激发:1设置合理目标2有效利用反馈与评价3增加学习任务的趣味性。
第四章 认知过程
1、认知过程包括感知觉、注意、记忆、思维、和言语等心理过程。现代心理学对认识过程的研究主要是在信息加工观点指导下进行。第一节
注意
1、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指向性和集中性是注意的两个基本特征。
2、注意可被分为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无意注意是指实现没有预定目的,也无需作意志努力的注意。有意注意是指由预定目的,需要做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
3、注意的特征:1注意的稳定性2注意的广度3注意的分配呢4注意的转移
4、造成学习时注意力不集中的原因1学习目的不明确缺乏学习兴趣和责任2受外界影响的干扰3生理因素包括疲劳、生病等4心里不适合障碍
5、培养集中注意的方法:1自我暗示2情景想象法3培养间接兴趣4自我奖励法5训练听课技巧 第二节 感知觉
1、任何感觉的产生都需要的基本条件:1刺激物也就是直接作用于人体,能够引起人们感官活动的客观事物。2感觉器官,也就是能把客观刺激物转变为主观映像的生理装置。
2、感觉的基本规律1后像2感觉适应3感觉的相互作用
3、直觉特性1直觉的整体性2直觉的选择性3直觉的理解性4直觉的恒常性:由于知识和经验的参与,直觉往往并不随直觉条件的变化而改变,而表现出像对的稳定性。这就是直觉的恒常性。
4、直觉的类型:1空间直觉1)形状直觉2)大小直觉3)方位直觉4)深度直觉2时间直觉和运动直觉3超感知觉和错觉常见的超感知觉主要有:心电感性俗称传心术,指两个人之间不许要可见的人和工具或方法就能直接传达信息;意念搬动,单靠意念就可以搬动东西或是物体发生形变的功能。错觉是在客观事物刺激作用下产生的对刺激的主观歪曲的直觉。
第三节 记忆
1、记忆的分类1形象记忆2逻辑记忆:以概念公式或规律等的逻辑思维为过程为内容的记忆。3情绪记忆:一 体验过的魔种情绪或情感为内容的记忆4运动记忆以做过的运动或动作为内容的记忆。
2、记忆的三级加工模型:外部信息先输入感觉记忆,感觉记忆有丰富的信息,它具有个感觉的魔种特征,可以被分为图像记忆和声像记忆,但很快会消失。有些信息会重新编码进入短时记忆,信息编码的形式可以使听觉的口语的或书面的,短时记忆也会很快消失。短时记忆可以被看做是一个工作系统,当从感觉传来的信息转入长时记忆以前,短时记忆可以看做作一个缓冲器,短时记忆也可以被看做是信息进入长时记忆的加工器。长时记忆是一个真正的信息库,长时记忆中的的信息可能因为消退干扰或强度降低而不能提取出来单这些信息的贮存可以说是永久性的。
3、遗忘规律:遗忘可以分为暂时遗忘和永久性遗忘暂时性遗忘指一时不能重现和再认记过的材料,但在是当情况下可以恢复;永久性遗忘指必须经过重新学习才能恢复记忆过的材料。但遗忘是有规律的,即遗忘的进先快后慢
4、遗忘的因素主要有:1遗忘进程受时间因素的制约2识记材料很重要是一般不容易遗忘3识记材料的性质对遗忘进程有影响。4识记材料的数量和学习进程对识记效果有很大的影响。5识记材料的系列位置效果对识记也有影响。
5、多种记忆方法:直观记忆方法2图表记忆方法3谐音记忆方法4归类比较法5联想法6歌诀法 第四节 思维
1、思维的过程,-分析和综合1分析:是在认识上把事物的整体分解为各个部分个别特性或个别方面。综合是在认识上把事物的各个部分或不同特性不同方面结合起来。任何一个事物不论是简单的还是复杂的,总是由各个部分组成,而且具有各种不同的特征
2、思维的类型:动作思维、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动作思维是在思维过程中以实际动作为支持的思维。动作思维也成实践思维,其特点为:任务是直观的,以具体形式给予的,解决方式是实际动作。
形象思维是用表象来进行综合抽象概括的过程。形象思维中的基本单位是表象。当人们在解决比较复杂的问题是,形象思维的作用就表象不来了,鲜明生动的客观形象有助于思维的顺利进行。
抽象思维则是以概念判断推理的形式来反应客观事物的运动规律,是对事物的本质特征和内部联系的认识过程。
3、根据逻辑思维是否具有或遵循明确的逻辑形式和逻辑规则,思维又可分为形式逻辑思维和非形式逻辑思维两大类。
4、根据思维过程中的指向性不同思维可以分为集中思维和分散思维。
5、为题的解决过程1)解决问题的一般过程1提出问题2分析问题3提出假设4检验假设2)以信息加工的观点来说明问题解决过程1为题表征2选择算子3应用算子4评价当前状态。
6、(大题)影响解决问题的因素1迁移的作用:正迁移表现为一种知识技能的掌握促进另一种知识技能的掌握;另一种是负迁移,变现为一种知识技能的掌握干扰另一种知识技能的掌握。知识概括化的程度越高,知识迁移的可能性越大;知识概括话的程度越低则迁移越难。2原型启发:原型是指对解决问题能起到启发作用的事物吗,任何事物或现象都可以作为原型。原型之所以有启发作用,主要因为原型与解决的问题有某些共同的点,同过联想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新方法。3定势的作用:定势是指一种心理准备状态,它影响着解决问题时的倾向性。有时有助于问题的解决,有时阻碍问题的解决。4情绪与动机:情绪对问题解决过程具有增力或减力的作用,积极的情绪激励人们解决新的复杂的任务,消极的情绪则会使解决问题时智力活动受到障碍。动机对解决问题的效率也有明显的影象简单问题的解决效率随动机强度的增高而更好;太复杂的问题,动机强度对解决效率没有太大影象;有难度但难度又不是太大的问题,动机的强度与解决问题的效率之间存在“但转的U形”曲线关系,即中等强度的动机水平对解决问题最有好处,太强于太弱的动机都不利于问题的解决。
第五章
情绪
1、情商又称情绪或情感商数,用EQ表示。
2、一般认同EQ的主要因素:1自我意识:这里是指自身的情绪。它是EQ的基础。自我意识的本领在于自我认知感觉自我体验感受与自我监控情感。2自我激励:自我激励依赖于完成任务的动机水平、兴趣和意志的影响以及人生的基本信仰、明确的生活目标、乐观与自信的生活态度。自我激励的实质是抱着希望想问题。3情绪控制:情绪控制在于妥善管理情绪。情绪管理有依赖于自我意识,并需要做出意志的努力。一次情绪控制必须建立在自我意识和自我激励的基础上,它需要自我安慰摆脱焦虑和不安。4人际沟通:人际沟通包括认知他人情绪,并保管好人际关系。其中同情心是基本的人际沟通技巧,具有通心新的人较能从细微的信息中察觉他人的需要。同样站在他人角度了解他人感受也能达到人际沟通。5挫折承受能力:对失败的承受能力也是EQ的一个重要的重要内容。能承受挫折的人往往把失败归因为可以驾驭的因素,能从每次失败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相反消沉、萎靡、挫折承受能力差的人则更容易吧失败归因为不可控制的因素。
3、健康情绪的必要条件:1正常的人生追求是个人学习、工作于生活的一种精神支柱。有了这种精神支柱就呢过在遭受挫折打击和失意时,依然“心有所恃,情有所依”,始终保持坚强的精神和健康的情绪。2宽广的胸襟:是形成健康情绪的基本条件。宽广的胸襟表现在对待生活琐事能开阔视野、矿大胸怀,不能只津津乐道于眼前琐事。3理性的适应生活:理性的适应生活包含三种水平、即理智的接受现实的生活水平、理智的评估自己的水平及理智的自制情绪水平。其中,具备理智接受现实生活水平是理性的适应生活的前提。具备理智的评价自己的水平是理性适应生活的关键;具备理智自制情绪的水平是理性的适应生活的重要保证。4寻找身边的欢乐:经常保持欢悦乐观是健康情绪的重要表现。因为,乐观的情绪是身心和谐的象征,是心理健康的标志,他能使人从内心到外表都感染上愉悦色彩,更使人享受到对于生活的满足感,从而更加热爱生活、热爱人生。
第六章
智力与创造力 第一节 智力及其理论
1、二因理论:是由英国心理学家和统计学家斯皮尔曼在1904年提出的他提出人的智力是是由两种因素构成,即一般因素(G因素)和特殊因素(S因素)。1一般因素不同于智力活动所共有的因素,提现了一个人的基本能力,是智力的关键和基础。正是由于各种活动中一般因素的存在,人们在完成不同智力作业时,成绩才会出现某种正相关。2特殊因素是完成某种特殊的智力活动所必须具备的因素。
个体完成任何一种智力作业都需要者两中因素的的参与。一般因素的特殊因素互相联系,二者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每个人的一般因素和特殊因素都不相同,即使具有同样一种特殊因素,在程度上也会有差异。许多特殊因素于某种一般因素结合在一起,就组成了人的智力。
2、流体智力和晶体智力理论:卡特尔采用因素分析法,将一般智力分为两个相对独立的成分,他称为流体智力和晶体智力。1流体智力是发现复杂关系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他不依赖于个体文化知识经验,不同文化背景中的个体,可以具有相似的流体智力。2晶体智力包括一个人所获得知识以及获得知识的能力,通过个体掌握文化知识经验而形成,而受环境、练习或兴趣等因素的影响。流体智力帮助人们处理新的复杂的问题,而晶体智力则使人们能够很好地面对自己的生活和具体问题。晶体智力依赖于流体智力,具有相同经历的两个人,流体智力高者。晶体智力也相对较高。
第二节
智力测验
1、常用个体智力侧杨:世界上第一个智力测验表示法国的比纳和西蒙于1905年编制的。其最初目是为了鉴别低能儿,该量表被称为比纳-西蒙量表,使用与3-11岁的儿童包括30个测量项目,按照又易到难的顺序排列。后来经多次修改成为斯坦福-比纳量表。
2、智商简称IQ 公式为IQ(智商)=MA(智力年龄)/CA(实足年龄)*100
3、韦氏表中的智商公式:离差智商=100+15Z其中Z=(X-X(平均))/S
公式中Z代表标准分,X代表被测验的分,X(平均)代表团体的平局分数,S代表团体分数的标准差。第四节 创造力的培养
1、创造力的特征:吉尔福特于其同事霍夫纳尔将创造力的特征归纳为六点:1敏感性:即容易接受新事物,发现新问题2流畅性,即思维敏捷反应迅速,对于特定的问题情境能顺利产生多种反应或提出答案3灵活性,即具有交强的应变能力和适应性。4独创性:即产生新的非思想的能力,5再定义性,即善于发特定事物的多种实用方法6洞察性,即能够同过时物的表面现象,认清内在的含义、特性和多样性,能进行意义的转变。
2、吉尔福特将富有创造力的人格特征概括为一下几方面:1有高度的自觉性和独立性不于他人雷同2有旺盛的求知欲3有强烈的好奇心对事物运动的机理有深究的动机4知识面广善于观察5工作中讲求条理性准确性于严格性6有丰富的想象力、敏锐直觉、喜好抽象思维,对智力活动于游戏有广泛的兴趣7富有幽默,表现出卓越的文艺天赋8意志品质出众,能排除外表干扰长时间的专注于某个感兴趣的问题之中。
3、(大题)培养创造力途径与方法:在做好个体智力开发工作、让个体掌握适当的知识及拥有最佳知识结构的基础上、培养个体创造力,是我们的教育工作最重要的目标之一。对个体创造力的开发我们可以认识一下几方面来认识:1创设有利于个体创造里发展的环境:现代心理学认为,每个人都具有先天性的创造潜能,但这种潜能的实现依赖于个体所处的环境。民主、和谐、宽松的环境,能激发个体的创造思维,促进创造潜能转化为现实的创造才能;而在相反的情况下,则会扼杀个听体的创造创造性的萌发。就影响个体创造力的发展的环境来开,主要有一下三方面1)社会文化2)家庭3)学校。2实现教育创新
开展教育创新:实践证明,个性越突出越鲜明其创造性越高。而现行的教育环境,往往以教师为中心,强调学生个性统一性而忽视个性的多样性,结果导致对学生创造力的压制和个性的消解一次应解决传统教育的“创造性不育症”要做到1)改革评价体质2)改革现有课程3)重视健康人格培养。3开发个体创造力的具体方法:如信息交合法。联想法。综镊法等等。
第七章
人格
第一节 人格及其结构
1、人格的第一:人格是个人在各种交互作用过程中形成的内在动力组织和相应行为模式的统一体。之一界定含一下五层含义:第一人格是指一个人外在的行为模式,即个人与环境的互动方式。第二人格是指一个人内在的动力组织,包括1)稳定的动机2)习惯性情感体验方式和思维方式。3)稳定的态度信念和价值观念等。第三人格就是这样一种蕴蓄于中、形诸于外的统一体这种统一体往往由一些特质所构成。第四动力组织与行为模式的统一体意味着人格具有整体性、稳定性、。复杂性和独特习性等特点。第五人格即时各种交互作用的结果,也是各种互交作用的过程。
2、1)奥尔皮特认为特质是人格的基础,是心理组织的基本建构单位是每个人一其生理为基础形成的一些稳定的性格特征。奥尔皮特人格特质分为共同特质和个人特质。2)卡特尔将人格特质分为表面特质和根源特质3)艾森克使用因素分析的方法将卡特尔的16中因素进一步聚类,提出外向性和神经质来两个维度。后来又加了一个维度精深质。变成三个维度。
3、人格的形成:①1遗传的作用艾森克认为人格的个体差异主要是遗传造成的。他的根据是第一人格的三个基本特质在一个人的一生中保持相当的稳定性,第二在不同国家不通文化背景下不同的研究者都能发现人格的三种基本特质,即内-外向、神经质、精深质。第三对于人格的三个基本特质都可以进行生理学的解释。2艾森克主要关注的人格特质主要属于人格的气质方面。所谓气质是指那些主要是与生俱来的心理和行为特征,也就是那些遗传和生理决定的心理和行为特征。气质实际是指人格中最稳定的、在早年就表现来的、收遗传和生理较大而受文化和教养影响较小的那些层面。3古希腊医学生希波克拉底任为人体内有四种体液即血液、粘液、黄胆汁、黑胆汁,不同的人体内体液不同而人格也不同。分为多血质的类型、胆汁质类型、抑郁质类型、粘稠质类型。②环境的作用:1产前环境、出生环境、家庭环境、学校教育、社会阶层、社会文化。
4.咨询心理学考试重点 篇四
《咨询心理学》考试重点
第一节 概述
第一单元 咨询心理学的简史与现状
一、咨询心理学的简史
(一)起源
(二)发展
二、我国心理咨询的现状与展望
(一)我国心理咨询现状以及颁发《心理咨询师国家职业标准》的意义(领会)
(二)展望
第二单元 心理咨询的基本概念
一、关于心理咨询的定义
(一)“同一事实,不同表述”
(二)心理咨询的定义:(识记)
心理咨询是心理咨询师协助求助者解决各类心理问题的过程。
在科学的领域中,给某类事物下定义,按原则,应当是用最概括的语言说出该事物的本质(领会)
二、关于心理治疗
心理治疗的定义:(识记)“心理治疗是心理治疗师对求助者的心理与行为问题进行矫治的过程”
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的异同(领会)
强调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的本质和正确领会所谓的相识性,其目的在于使心理咨询师在临床操作中不把两者混淆,在交替使用两种措施时,角色能随时自觉地转换,以免发生角色混乱的错误。(应用)
第三单元历史上的几种理论观点
一、精神分析理论观点:
1、弗洛伊德生平
2、弗洛伊德主义及其影响。精神分析学说的一般意义(领会)、临床意义。
按照精神分析学家拉伯波特(Rapaport)的总结,精神分析学说大致可以概括为五个观点:即分区观点、结构观点、动力观点、发展观点、和适应观点。(识记)分区观点;(领会)
结构观点;(领会)
动力观点;(领会)
发展观点;(领会)
适应观点。(领会)
3、精神分析学说的局限和影响(领会)
二、行为主义理论观点:
行为主义理论与精神分析理论是截然不同的。方法论上,它是以严格的、大量的科学实验结果为依据,提出行为的脑机制,然后依此解释异常行为,最后提出矫正方法。严谨科学是它的特点。对待精神现象的态度上,宁可避开,也决不做主观臆测性推断。(领会)
1、行为主义理论之一经典条件反射(巴甫洛夫)
依•巴甫洛夫是行为主义理论的首创者,经典条件反射学说的提出,奠定行为主义的理论基础(识记)
2、行为主义理论之一操作性条件反射(斯金纳)
新行为主义者斯金纳以他的“操作性条件反射”为基础建立操作行为主义(识记)
3、新行为主义之一社会学习理论(班都拉)
班都拉的“新社会学习理论”有以下几个基点:(领会)
人能够操纵符号
人可以自我评价行为
人可以调节、控制自己的行为
班都拉的社会学习理论及其临床意义(领会)
三、存在-人本主义观点
存在-人本主义心理学是20世纪50年代在美国兴起的,它从现象学和存在主义中吸取其哲学基础,提倡从人的主观意识经验出发,反对行为主义的环境决定论和精神分析的无意识动机决定论。(领会)
存在-人本主义具有四个共同的认识:(识记)
1、强调从整体上理解人的动机和人格。
2、强调人的尊严和价值,尊重每一个体的自由选择,根据自己的意向,确定其自身存在的意义。
3、人的意识能超越传统的、现实的、文化的界限,因而具有创造和无限发展的潜在可能性。
4、人性研究的重点是意识经验,应该遵循现象学途径。
四、认知心理学观点
认知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种潮流,并非学派。(识记)
由于它通过实验证明,认知领会对环境条件、刺激强度、情绪发生发展和行为方式起调节作用,所以在心理咨询中和治疗中,可以被用来帮助求助者解决心理问题。(领会)
五、人性主义的观点(领会)
郭念锋认为:只有从人的本质属性,即从人性出发才能正确地阐明人的心理活动、心理结构、心理动力、个性及其发展、心理病理变化、临床心理诊断与矫治等问题。只有把握人性,才能走进人类心灵世界的殿堂。(识记)
人性主义心理学认为:人,作为一个类,其自身有若干与其他动物类别相区分的质的规定性,这些质的规定性的总体便构所谓人性。它包括被精神属性和社会属性制约的生物属性,以生物属性为前提和社会属性为内容的精神属性,以生物属性为基础以精神属性为表现形式的社会属性。上述三种属性,对人来说缺一不可,也不能在复加,所以它被叫做基本属性。(识记)
第四单元心理咨询的对象、任务和形式
一、心理咨询的对象(识记)
心理咨询最一般、最主要的对象,是健康人群或存在心理问题的人群,它有别于极健康的人群,也和心理治疗的对象有所不同
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的工作对象一览图(领会)
二、心理咨询的任务(领会)
三、心理咨询的形式
第二节 心理咨询师
第一单元心理咨询师应具备的一般条件
一、心理咨询师应具备的知识与技能
按照国家职业标准,心理咨询师必须有普通心理学、儿童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心理咨询学、心理健康与心理障碍知识、心理测量学、职业道德与相关法律等方面的基本理论知识,与此同时,还要接受正规培训后掌握心理测验、心理诊断和心理咨询的相关操作技能。只有将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有利地结合起来,才能理解求助者的困难是怎样形成的,矛盾和冲突的根源在那里,其次才谈得上针对性地协助者分析问题,并引导求助者走出困境,促进人格成长。(识记)
二、心理咨询师应具备的思维方式(识记)(领会)(应用)
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1、普遍联系的观点
2、要有度的概念:职责度、时间度、情感度、目标度
3、历史-逻辑-现实的观点
4、中立性的态度
第二单元心理咨询师的操行条件
心理咨询师应具备的操行(识记)(领会)(应用)
对心理咨询师的操行要求,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一、有自知之明
二、有助人为乐的价值取向
三、有责任心
第三单元建立并保持正常的咨询关系
一、咨询关系的特点:(识记)
1、心理咨询是一种职业性人际关系
2、心理咨询是一种有时限性的人际关系
3、心理咨询是一种平等助人、共同成长的关系
二、如何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领会)
第三节 心理诊断
第一单元概述
一、心理诊断(识记)
广义的心理诊断:既涉及到临床心理学中的心理问题与心理障碍的诊断、也涉及到临床精神病学的辅助诊断、疗效和预后评定问题。
狭义的心理诊断:则是专指临床心理学中对各类心理紊乱的定性区分与评估,严格地说狭义的心理诊断更确切。
二、心理诊断的科学性(领会)
三、心理诊断目标与一般心理学研究目标的区别
第二单元心理诊断的对象、任务与方法
一、心理诊断的对象(领会)
从没有任何心理紊乱到患有精神疾病之间存在一个很广的过渡带。在这一过渡带中,人们经常发生心理问题和心理障碍,有的甚至达到精神疾病的边缘。为此,人们需要进行心理咨询或心理治疗,以平衡或矫正失常的心态与行为。人类群体中处在过渡带中的这些人便是心理诊断的对象。
二、心理诊断的任务(识记)
(一)正确区分正常精神活动和异常精神活动
(二)寻找心理紊乱的原因
(三)对心理紊乱状态作出分类诊断
三、心理诊断的方法(应用)
(一)会谈法
(二)史料分析法
(三)测验与实验法
(四)产品分析法
四、心理诊断注意事项(领会)
第四节学校心理咨询
第一单元小学心理咨询
一、小学生心理咨询的内容
小学生常见心理问题(识记、领会、应用)
二、小学生心理咨询的实施
团体咨询(领会、应用)
第二单元中学心理咨询
一、中学生心理咨询的内容
中学生常见心理问题(领会)
二、中学生心理咨询的实施
个体咨询(领会)(应用)
第三单元大学心理咨询
一、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领会)
大学生个体咨询(领会、应用)
第五节性心理咨询
第一单元性科学的概念
一、对人类的性的理解
性科学的概念
性科学的概念的内涵及内涵因素之间的关系(既性生理、性医学、性心理、性道德,性法律)
二、人类性特征
三、性道德与性态度
第二单元健康性心理基础
第三单元性行为紊乱
对性行为的紊乱程度做如下分类
性行为失调(识记)、性行为紊乱(识记)、性行为变态(识记)第四单元性心理咨询的内容与方法
一、性心理咨询工作的基本要求
基本宗旨(识记):
二、儿童、少年期性心理咨询(领会、应用)
三、青年期、成年期性心理咨询(领会、应用)
四、老年期性心理咨询(领会、应用)
5.社区护理学考试重点 篇五
1.社区(community):社区是若干社会群体或社会组织聚集在某一个地域里所形成的一个生活上相互关联的大集体。2.一个有代表性的社区人口数约在10万—30万之间。
3.社区的特点:地域性、人口要素、同质性、生活服务设施、管理机构和制度(我国社区基层管理机构为居委会和派出所)。4.社区的功能:
(1)生产、消费、分配、协调和利用资源;(2)社会化;(3)社会控制;(4)社会参与;(5)相互支援。
5.健康(health):健康不仅是没有躯体上的疾病,而且要保持稳定的心理状态和具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以及道德健康。
6.初级卫生保健是“2000年人人享有卫生保健”这一目标的基本策略和途径。初级卫生保健的基本任务是促进健康、预防保健、合理治疗和社区康复。
7.社区卫生服务:在政府领导、社会参与、上级卫生机构指导下,以基层卫生机构为主体、全科医师为骨干,合理使用卫生资源和适宜技术,以人的健康为中心,以家庭为单位,以社区为范围,以需求为导向,以妇女、儿童、老年人、慢性病患者、残疾人为重点,以解决社区主要卫生问题、满足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需求为目的,融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和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等为一体的,有效的、经济的、方便的、综合的、连续的基层卫生服务。8.社区卫生服务的特点:(1)服务对象的广泛性;(2)服务内容的综合性;(3)贯穿生命全程的连续性;(4)满足社区居民卫生服务需求的可及性。9.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的必要性:(1)医学模式的转变;(2)人口结构的变化;(3)疾病谱的改变;(4)医疗卫生费用高涨。
10.社区卫生服务的六项功能:健康教育、预防、保健、康复、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和一般常见病、慢性病的诊疗服务。11.社区卫生服务的机构设置:
(1)范围:原则上要求每3万—10万居民或街道所管辖范围规划设置一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2)床位:至少设观察床5张;以护理康复为主要功能的病房不得超过50张;
(3)人员:至少有6名执业医师和9名注册护士;(4)房屋:建筑面积不少于1000㎡。
12.社区护理(community health nursing):综合应用护理学和公共卫生学的理论和技术,以社区为基础、以人群为对象、以服务为中心,将医疗、预防、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等融于护理学中,并以促进和维护人群健康为最终目的,提供连续的、动态的和综合的护理服务。13.社区护士的基本条件:
(1)具有国家护士执业资格并经注册;
(2)通过地(市)以上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社区护士岗位培训;(3)独立从事家庭访视护理工作的社区护士,应具有在医疗机构从事临床护理工作5年以上的工作经历。
14.社区护理主要工作方法:护理程序、家庭访视、居家护理、社区流行病学调查、健康教育、健康普查、保健指导以及组织社区活动等。
第二章 以社区为中心的护理
1.社区护理评估范围及内容:大体上分为社区地理环境、社区人群和社会系统3个方面。
(一)社区地理环境:(1)社区的基本情况;(2)自然环境;(3)气候;
(4)动植物分布情况;(5)人为环境;
(二)社区人群:(1)人口分布;(2)人口流动情况;(3)健康水平;(4)健康行为;
(三)社会系统:(1)卫生保健系统;(2)经济系统;(3)交通与安全系统;(4)通讯系统;
(5)社区服务及福利系统;(6)娱乐系统;(7)教育系统;(8)政治系统;(9)宗教系统。2.社区护理评估方法:(1)社区实地考察;(2)重点人物访谈;
(3)问卷调查(访谈法优于信访法);(4)查阅文献;(5)参与式观察;(6)社区讨论。
3.社区健康资料分类方法:按马斯洛的基本需要层次论分类;按高登的功能性健康形态分类。4.社区健康资料分析应遵循的原则:(1)原始数据要经过统计学处理;(2)去粗取精,去伪存真;(3)注意进行不同区域的横向比较;(4)立足于社区健康护理。
5.社区护理诊断(community nursing diagnosis):是对收集的社区资料进行分析,推断社区现存的或潜在的健康问题的过程,社区护理诊断的特点是把重点放在社区整体的健康上,而不是个人。6.社区护理诊断是指对于个人、家庭、群体或社区现存的或潜在的不健康/健康问题,以及与其相关原因的陈述。
7.社区护理诊断的陈述,可采用PES公式,即健康问题(problem,P)、原因(etiology, E)、症状体征或有关特征(sign and symptoms,define characteristics,S)。8.社区护理诊断优先顺序的确定
(一)Muecke 法的原则(1)社区对问题的了解;(2)社区对解决问题的动机;(3)问题的严重性;(4)可利用的资源;(5)预防的效果;
(6)社区护士解决问题的能力;(7)健康政策与目标;
(8)解决问题的迅速性与持续的效果等。
(二)Stanhone and Lancaster 法 分数越高代表约需优先处理。
9.Omaha社区护理诊断系统是由护理诊断(问题)分类系统、护理干预分类系统和护理结果评量系统三部分构成。10.社区护理评价的分类:结构—过程评价、结果评价。11.社区护理评价的方法(1)医疗文书评价法;(2)统计指标评价法;(3)护理服务项目评价法;(4)满意度评价法。
12.社区健康档案建立与应用(本节很重要,建议全部看一下)(1)社区健康档案:是记录与社区居民健康有关信息的系统性文件,包括以问题为向导的病史记录和健康检查记录、以预防为主的保健卡,以及个体、家庭和社区与健康有关的各种完整的记录。(2)健康档案的类型:分为个人健康档案、家庭健康档案和社区健康档案三个类型;
(3)个人健康档案包括以问题为导向的健康记录和以预防为导向的记录方式。
第三章 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
1.家庭(以下任一解释均可):(1)家庭是以婚姻和血缘为纽带的社会生活组织形式,是社会的基本单位,是个体生活的重要环境。
(2)家庭指的是由两个或多个人员组成,具有血缘、婚姻、情感、经济供养关系,是家庭成员共同生活与相互依赖的场所。2.家庭的类型:
(1)核心家庭:已成为我国主要的家庭类型;(2)直系家庭:又称主干家庭;(3)旁系家庭;(4)单亲家庭。
3.家庭结构:包括家庭角色、家庭权利、沟通类型与家庭价值观4个因素。(1)家庭角色;
(2)家庭权利:是指家庭成员对家庭的影响力、控制权和支配权。可分为传统独裁型、情况权威型和分享权威型3种。(3)沟通类型;(4)家庭价值观。4.家庭功能:(1)情感功能;(2)经济功能;(3)生殖养育功能;(4)社会化功能;(5)健康照顾功能。
5.Duvall 家庭生活周期表:43页。
6.家庭护理(family nursing,亦称家庭健康护理 home health nursing):是以家庭为单位的护理,是指社区护士和家庭及家庭成员有目的地进行互动,帮助家庭充分发挥家庭的健康潜能,预防、应对、解决家庭发展阶段的各种健康问题,以促进和维护家庭及其成员健康的活动。提供家庭健康护理的基本工作方法是家庭访视。7.家庭护理的工作内容:
(1)与家庭及家庭成员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2)为居家患者提供疾病医疗和护理服务;(3)协助家庭成员心理、社会适应;(4)协助家庭获得或改善健康的生活环境;(5)协助家庭运用健康资源;(6)协助家庭参与社会和社区活动。
8.家庭健康评估常用家系图、家庭功能和社会支持度评估工具。(1)家系图(genogram):是以家谱的形式展示家庭结构和关系、家庭人口学信息、家庭生活事件、健康问题等家庭信息。
(2)APGAR家庭功能评估表:共5个题目,分别为适应度(adaptation)、合作度(partnership)、成熟度(growth)、情感度(affection)和亲密度(resolve),简称APGAR家庭功能评估表。
9.家庭访视(本部分很重要,建议全部看一下)
(1)家庭访视:是指在服务对象家庭里,为了维持和促进健康而对服务对象所提供的有目的的交往活动。
(2)类型:预防性家庭访视、评估性家庭访视、连续照顾性家庭访视、急诊性家庭访视。(3)家庭访视程序:54页。(4)家庭访视中的注意事项:56页。
10.居家护理(home care nursing):是社区护士直接到患者家中,向居住在家庭的患者、残疾人、精神障碍者,提供连续的、系统的基本医疗护理服务。
11.居家护理主要有三种形式: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家庭病床和家庭护理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家庭病床是我国常用的居家护理服务形式。第四章 社区健康促进与健康教育
1.健康促进(health promotion):健康促进是指一切能促使行为和生活条件向有益于健康改变的教育与环境支持的综合体。2.社区健康促进(community health promotion):社区健康促进是指通过健康教育和环境支持改变个体和群体行为、生活方式与社会影响,降低本地区发病率和死亡率,为提高社区居民生活质量和文明素质而进行的活动。
3.健康教育(health education):是通过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教育活动和社会活动,帮助个体和群体掌握卫生保健知识、树立健康观念、促使人们自觉地采纳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消除或减轻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预防疾病,促使健康和提高生活质量。4.健康教育理论(建议看一下,71页):知—信—行模式、健康信念模式。
第五章 社区儿童与青少年保健指导
1.疫苗免疫程序:88页。
2.社区保健指导(简答题,建议整体看一下):(1)日常生活指导;(2)促进感知觉发展;(3)预防意外伤害;(4)预防接种;(5)社区健康管理。
第六章 社区妇女保健指导
1.孕期保健指导:103页,建议本部分整体看一下。
第七章 社区中老年人保健与护理 1.(1)44岁以下为青年人,45—59岁为中年人,60—74岁为年轻老年人,75—89岁为老年人,90岁以上为长寿老人。
(2)60岁作为我国划分老年人的标准。60—89岁为老年期,90岁以上为长寿期。
2.社区老年人的安全与防护(130页,建议本部分全部看一下)(1)预防跌倒: ①光线充足; ②居室布置合理; ③穿着合体; ④地面平整防滑; ⑤动作适度; ⑥注意外出安全。(2)预防坠床:(3)预防噎呛:(4)用药安全:
第八章 社区慢性病患者的护理与管理
1.慢性病:慢性病是慢性非传染性疾病(noninfectious chronic disease ,NCD)的简称,是对一类起病隐匿、病程长且病情迁延不愈、缺乏明确的传染性生物病因证据、病因复杂或病因未完全确认的疾病的概括性总称。
2.慢性病社区管理的工作方法和任务(建议全部看一下,143)(1)慢性病社区管理的工作任务主要由3部分组成,即健康调查、健康评价和健康干预。
3.社区临终关怀(本节比较重要,建议全部看一下,157)(1)临终关怀(hospice care):是指通过控制症状,给患者提供生理、心理、社会的全面照顾,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在有限的生存期间内保持其舒适和尊严,并帮助他们平静地接受死亡。(2)临终关怀的目标与原则:(3)临终患者的健康需求:(4)临终患者的常见症状:
第九章 社区康复与护理
1.社区康复护理(community—based rehabilitation nursing):是指在康复医师的指导下,在社区层次上,以家庭为单位,以健康为中心,以人的生命为过程,社区护士依靠社区内各种力量,即残疾者的家属、义务工作者和所在社区的卫生、教育、劳动就业及社会服务等部门的合作,对社区伤残者进行的护理。
2.残损(impairment):指由于各种原因造成身体结构、外形、器官或系统生理功能以及心理功能的损害,是生物器官水平上的功能障碍,又称结构功能缺损。
3.残疾(disability):现改称为“活动受限”,指由于残损使个人活动能力受限或缺乏,是个体水平上的功能障碍,又称个体能力障碍。
4.残障(handicap):现改称为“参与限制”,指由于残损或残疾限制或阻碍个体完成正常情况下的社会作用,是社会水平上的功能障碍,又称社会能力障碍。5.脑卒中患者常见的功能障碍:
(1)运动功能障碍:是最常见的功能障碍之一,常表现为偏瘫。(2)言语功能障碍:包括失语症、构音障碍和言语失用症。6.脑卒中患者软瘫期的康复护理:良肢位、被动运动、主动运动。
第十章 流行病学与社区疾病管理
1.流行病学:是研究疾病和健康状态在人群中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以及制订和评价预防、控制和消灭疾病及促进健康的策略与措施的科学。2.流行病学的相关概念(195页,建议看一下)(1)注意区分散发、流行、暴发。
6.心理学考试重点总结 篇六
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心理学章节重点归纳(51)
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心理学章节重点归纳(5.1)
第五章 学习的迁移;第一节 学习迁移概述
一、学习迁移的概念
学习是一个连续的过程,新概念的学习总是建立在原有概念学习的基础之上,新问题的解决总是受到先前问题解决的影响,这种现象就是迁移。迁移是学习的一种普遍现象,平时我们所说的举一反
三、触类旁通等即是典型的迁移形式。由于迁移的作用,几乎所有的习得经验都是以各种方式相互联系起来的。
学习迁移也称训练迁移,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或习得的经验对完成其他活动的影响。迁移广泛存在于各种知识、技能、行为规范与态度的学习中。比如,加法的学习影响着乘法的学习,而乘法的学习反过来也影响着对加法的重新理解;右手打乒乓球的技能也将促进左手相关技能的掌握;儿童在家庭中养成的爱劳动的行为习惯也会在学校中表现出来。
迁移不仅存在于某种经验内部,而且也存在于不同的经验之间,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比如掌握丰富的词汇知识,这将促进阅读技能的提高,而阅读技能的提高又可以促进更多的词汇知识的获得。因此,可以说知识与技能之问存在着相互迁移。迁移表明了各种经验内部及不同经验之间的相互影响,通过迁移,各种经验得以沟通,经验结构得以整合。
二、迁移的种类
(一)正迁移与负迁移
这是根据迁移的性质不同,即迁移的影响效果不同而进行的划分。
正迁移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起积极的促进作用。正迁移在个体的学习中表现为对后续相关学习的促进作用,使后续的相关学习时间减少,学习效率提高。如阅读技能的掌握有助于写作技能的形成;学习数学有利于学习物理;懂得英语的人很容易掌握法语。
负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产生了消极的干扰作用,即阻碍另一种学习的进行。如汉语拼音的学习干扰英语音标的学习;在立体几何中,搬用平面几何的“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相互平行”的定理,会对立体几何有关内容的学习产生干扰。
(二)水平迁移与垂直迁移这是根据迁移内容的不同的抽象和概括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水平而进行的划分。水平迁移也称横向迁移,是指处于同一抽象和概括水平的经验之间的相互影响。学习内容之间的逻辑关系是并列的,如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等概念,都处于同一抽象和概括层次,各种概念的学习之间的相互影响即水平迁移。
垂直迁移又称纵向迁移,指处于不同抽象、概括水平的经验之间的相互影响。具体讲,是具有较高的抽象和概念水平的上层经验与具有较低的抽象和概括水平的下层经验之间的相互影响。垂直迁移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自下而上的迁移,二是自上而下的迁移。前者指下位的较低层次的经验影响着上位的较高层次的经验的学习,如对“蜜蜂”、“蜻蜓”等具体概念的理解影响着对“昆虫”这一概念的掌握。归纳式的学习中经常包含着此类迁移。后者指上位的较高层次的经验影响着下位的较低层次的经验的学习,如“实数”这一概念的掌握对“有理数”、“无理数”等概念的学习有一定的影响。演绎式的学习中经常包含此类学习。
(三)同化性迁移、顺应性迁移与重组性迁移
这是根据迁移过程中所需的内在心理机制的不同而进行的迁移。同化性迁移是指不改变原有的认知结构,直接将原有的认知经验应用到本质特征相同的一类事物中去。原有认知结构在迁移过程中不发生实质性的改变,只是得到某种充实。平时我们所讲的举一反
三、闻一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知十等都属于同化性迁移。
顺应性迁移指将原有认知经验应用于新情境中时,需调整原有的经验或对新旧经验加以概括,形成一种能包容新旧经验的更高一级的认知结构,以适应外界的变化。这也说明,迁移并非仅是先前的学习或经验对以后的影响,也包括后面学习对前面知识的影响。比如,学生头脑中有一些日常概念,当这些前科学的日常概念不能解释所遇到的事例时,就要建立一个概括性更高的科学概念来标志某一现象或事物,新的科学概念的建立过程也是一种J顷应性迁移的过程。
重组性迁移指重新组合原有认知系统中某些构成要素或成分,并调整各成分间的关系或建立新的联系,从而适用于新情境。在重组过程中,基本成分经验不变,但各成分间的结合关系发生了变化,即进行了调整或重新组合。比如,将已掌握的字母进行重新组合,形成新的单词;在操作技能形成过程中,许多不同成分的动作被结合成连续的整体动作,其中不涉及新的动作的增加,只是各动作成分的重新结合、重新排列。通过重组性迁移,可以提高经验的增值性,扩大了基本经验的适应范围。
(四)一般迁移与具体迁移
这是根据迁移内容的不同而进行的划分。一般迁移也称普遍迁移、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非特殊迁移,是将一种学习中习得的一般原理、方法、策略和态度等迁移到其他学习中去。如乘法口诀的掌握可以广泛迁移于多种情境中。
具体迁移也称为特殊迁移,指一种学习中习得的具体的、特殊的经验直接迁移到另一种学习中去。如学会写“石”这个字后,有助于学习写“磊”。特殊迁移的范围往往不如一般迁移广,仅适用于非常有限的情境中,但这并不意味着特殊迁移不重要,相反,它对于系统掌握某一领域的知识是非常必要的。
三、迁移的作用
对学习迁移的研究一直以来都是教育心理学的核心课题,不仅具有重大的实践意义,也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指出,心理学关于迁移的研究乃是心理学对教育产生巨大影响的领域①。首先,迁移对于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直接的促进作用。学习的最终目的并不是将知识经验储存于头脑中,而是要应用于各种不同的实际情境中,解决现实中的各种问题。在学校情境中,大部分的问题解决是通过迁移来实现的,迁移是学生进行问题解决的一种具体体现。要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就必须从迁移能力的培养人手,否则问题解决也就成为空谈。
其次,迁移是习得的经验得以概括化、系统化的有效途径,是能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力与品德形成的关键环节。只有通过广泛的迁移,原有的经验才得以改造,才能够概括化、系统化,原有的经验结构也才更为完善、充实,最终建立起能稳定调节个体活动的心理结构,即能力与品德的心理结构。迁移是习得的知识、技能与行为规范向能力与品德转化的关键环节。
再次,迁移规律对于学习者、教育工作者以及有关的培训人员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应用有效的迁移原则,学习者可以减轻学习负担,在有限的时间内学得更快、更好,并在适当的情境中主动、准确地应用原有的经验。教育工作者以及有关的培训人员应用迁移规律进行教学和培训系统的设计,在课程设置、教材的选择和编排、教学方法的确定、教学活动的安排、教学成效的考核等方面利用迁移规律,可加快教学和培训的进程。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7.心理学考试重点总结 篇七
参考书籍:《法理学》 主编:胡平仁
题型:单选题,多选题,名词解释,简答题,分析题,论述题
备注:这是把考试范围缩到精华了。所以内容不会很多,但都很重要。以后工作也会用到。
法:是一种以国家或社会名义出现的强制性、程序性和可诉性社会行为规范。法的基本特征:1.法是调整社会行为的规范2.法具有明显的强制性
3.法具有严格的程序性
4.法具有切实的可诉性
法律权利的涵义:法律权利乃是法律所确认和保障的、主体以相对自由的作为或不作为的方式可以获得的某种利益。PS:权利前提是自主,基础是自个,本质是利益和自由,功能主要在于促进个人利益和自由的实现,从而赋予个人以更大的生活主动性和创造性。权利的结构1.内在构成:自主行为权,要求他人权,保护请求权
2.外在构成:(1)人权——生存权、健康权、婚姻家庭权、人格权、自由权、平等权
(2)私权——文化权利、市场权利
(3)公权——民主权利、社会权利、法律救济权
P70 人权:就是“人的权利”,即人依据其自然属性和社会本质所固有的、或应该享有的权利。人权理论的历史发展:
1、天赋人权(自然权利)说
2、法律权利说
3、社会权利说(又称“福利权利”说)
4、集体人权说
P74 人权的法律保护(人权制度):1776年美国的《独立宣言》被马克思称作“第一个人权宣言”。1789年法国的《人权与公民权宣言》则在世界上第一次以法律形式提出“人权”口号。(1)人权宣告制度(2)权力制衡的制度(3)人权的行政保障机制
P75
(4)人权的司法救济机制(5)人权的主体对侵害的抵抗制度(6)人权的国际保护。法律权力定义:乃是一方凭借其所能控制和支配、同时又是对方所必需的某些公共资源,而单方面确认和改变法律关系、控制和支配他人财产或人身的能量和能力。权力的特点:P79(1)权力存在于公共领域,并以不平等为内核。(2)权力以公众资源为基础。(3)权力以保障和增进公众利益为目的。(4)权力具有合法侵害权利和处分公共产品的能力。(5)权力不可自由选择和任意放弃。为什么以权谋私是不对的?(1)(2)(3)司法权特征:专属性、独立性、被动性、程序性。P83
法律义务:法律义务是法律为保障权利和权力的有效运行或实现而规定的、相关主体必须作出一定行为或不得作出一定行为的约束。为何要履行法律义务?P91 法律规则:是法律中明确规定法律权利、权力和义务并设定相应的法律后果的行为准则。法律规则是构成法律的最基本、最主要的成份。法律规则的种类:(1)根据设定行为模式不同:权利(权力)规则、义务规则与复合规则(2)根据效力强弱或刚强程度不同:强行性规则与任意性规则。
(3)根据内容确定性程度不同:确定性规则、准用性规则与委任性规则。(4)根据功能不同:调整性规则与构成性规则。P98 法律规则的逻辑结构:P100(记住新“三要素说”:条件假定、行为模式(包括可为,应为,勿为)、法律后果)
法律原则:是指称法律中可作法律规则基础或本源的综合性原理和指导法律规则创制与适用的稳定性准则。法律原则是法律的核心内容与指导性要素。法律原则的功能(作用):p105(1)在立法过程中的功能(2)(重要)在法律适用中的作用(3)在法律接受方面的功能
当代中国法的渊源:1。宪法2。法律3。行政法规4。地方性法规5。自治法规6.军事法规和军事规章7.行政规章8.国际条约和国际惯例9.其他法律渊源 法的分类:(1)成文法与不成文法(2)实体法与程序法(3)根本法与普通法(4)一般法与特别法(5)国内法与国际法(6)公法与私法(7)普通法与衡平法 三大部类法的划分(看看就好)
法律与道德:道德是关于人们思想和行为的善与恶、美与丑、正义与非正义、公正与偏私、诚实与虚伪等观念、原则、规范和标准的总和。
法律与道德的区别:1.产生的背景不同2.表现形式不同
3.内容不同4.实施方式不同5.后果不同
法律与道德的联系:1.道德建设需要法律的配合与保障
2.法律的制定与实施更需要道德的支持
3.法律是最低限度的道德4.法律规范向道德规范的转化
法律与道德的冲突:1.“恶法亦法”与“恶法非法”这实际上是一个法律的道德是否可以分离的问题
2.抵制恶法的道德义务
法律的规范功能:P202(1)指引功能(2)评价功能(3)预测功能(4)教育功能 法律行为:是指由法律规定的和调整的、具有法律意义的人的有意识活动。法律行为的构成要件:(主观要件):(1)动机(2)目的(3)认知能力
(客观要件):(1)行动(2)手段(3)结果 法律程序:是指人们实施法律行为所必须遵循的法定步骤和方式。法律程序的类别:(1)选举程序(2)立法程序(3)行政程序(4)司法程序
(5)仲裁程序(6)监督程序(7)一般法律行为程序
法律程序的功能(积极功能):P218(1)过滤过多的需求或不适当的竞争(2)限制程序义务人的主观随意性,防止权力或权利的滥用(3)保障行为与手段选择的合理性(4)实现形式正义。
法律创制:是指有关国家机关依据宪法和法律规定的职权及程序,运用一定的技术,从事创立和变动法律的专门活动。
法律创制体制:是指有关国家机关创立、修改、解释、发出法律的权力依据、权限划分和组织体系。通常称坐立法体制。法律创制权限的划分:“一元、两级、多层次、多类别”的立法体制。
法律关系:是在法律实施过程中根据一定的法律规范产生的、以主体之间特定的权利义务或职权职责(即权力义务)为内容的特殊的社会关系。
法律关系主体:又称权力主体或权利主体,即法律关系的参加者,是法律关系中权力或权利的享有者和义务的承担者。享有权利(或权力)的一方称为权利(权力)人,承担义务的一方称为义务人。法律关系主体能力:P310 法律关系的生灭变更条件:(1)抽象的条件,即法律规范的存在(2)具体的条件,即法律事实的存在。
法律事实:法律事实是法律所规定的、能够引起法律后果即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的客观情况或现象。
司法救济的基本原则:p260 法律责任含义:特点: 归责要件:
8.心理学考试重点总结 篇八
1.案例报告
1)为什么对求助者的心理和行为问题的发生和发展做这样的分析,理论依据和实践的依据是什么?
2)初步诊断、确定诊断的依据是什么?鉴别诊断的依据是什么?
3)为什么确立这样的咨询目标?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在咨询过程中是如何实现的?
4)为什么采用这样的咨询设置(咨询阶段、咨询次数、咨询时间、咨询收费等)?
5)咨询过程中为什么采用某个或某些疗法和技术?具体是如何使用的?
6)咨询过程中遭遇阻抗、沉默、求助者失约或迟到、脱落等问题时你是如何处理的?
7)这个案例是不是自己亲自处理的?
2、研究报告
1)对所研究的理论或疗法的主要特点、适应问题、局限性、具体技术的使用等方面提问;
2)对所研究理论或疗法在实际应用过程中的个人体会和感受进行提问。
3、个人分析报告
1)对培训或从业动机进行提问?
2)结合你的个人分析,对你的人格特征、情绪特征、压力(挫折)的应对方式和个人成长经历中重要事件、重要体验对你从业的影响和你的应对方式进行提问?
答辩考生回答问题的注意事项
1、案例报告
1)与案例相关的理论必须熟练掌握;
2)诚实的回答,该案例是否是自己亲自处理的案例。如果不是,必须诚实的表明自己为什么选择这个案例进行答辩。
2、研究报告
1)必须熟练掌握研究报告研究的理论或疗法;
2)对关于理论或疗法中有关的学术或实践中的争议问题,不要回避,应诚实地阐述自己的看法和处理;对普遍的争议问题,正确与否是次要的,而真诚、务实的处理态度是关键。
3、个人分析报告
1)务实、真诚的进行分析;
2)要避免在写作和陈述时变成个人简历的介绍;
3)必须在分析和陈述时使用心理学专业术语,避免使用大众化的媒体语言。
答辩前必须的准备
1)对文章内容的熟悉;
9.桥梁工程考试重点总结 篇九
3.拱桥:1桥跨结构(上部结构)2下部结构
4.简支桥梁主要类型:1板桥2肋板式桥梁3箱型桥梁
5.桥面铺装的类型:1普通水泥混凝土或沥青混凝土铺装2防水混凝土铺装3具有贴式或涂料防水层的水泥混凝土或沥青
6.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基本组合(永久作用、可变作用的设计值效应)、偶然组合
7.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短期效应组合(永久作用标准值效应和可变作用频遇值效应)、长期效应组合(永久作用标准值效应和可变作用准永久值效应)
8.拱面排水:1金属排水管2钢筋砼排水管3横向排水管
9.桥面伸缩缝:U形锌铁皮伸缩缝2跨塔钢板式伸缩缝3橡胶伸缩缝 10.装配式简支梁截面形式:π型梁桥2 T型梁桥3箱型梁桥 11.荷载横向分布计算方法:杠杆原理法2偏心压力法3横向铰接法4横向刚接梁法5比拟正交异性板法 12.支座的分类:1简易垫层支座2橡胶支座3弧形钢板支座
13.分段施工内力1整体施工法2悬臂施工法3逐跨施工法4顶推施工法 14.拱桥按建材分类1圬工拱桥2钢筋混凝土拱桥3钢管混凝土拱桥4钢拱桥
按结构体系分类:1简单体系拱桥2组合体系拱桥
按拱圈轴线分类:1圆弧拱桥2抛物线拱桥3悬链线拱桥
按拱圈截面形式分类:1板拱2肋拱3双曲拱4箱型拱
按桥面上部结构里面位置分为:上,中,下承式拱
15.上承式拱桥结构形式:实腹式,空
腹式拱桥
16.按是否对下部结构作用水平力:有
推力,无推力拱桥 17.拱轴线选择原则:拱轴线与压力线
吻合
18.多跨式连续桥梁的布置:1采用不
同跨比2采用不同的公脚高程3调整上不结构自重
19.拱上建筑构造:○
1实腹式拱上建筑:填充于砌筑 ○
2空腹式拱上建筑:1腹拱 :横式,梁式
2腹孔敦:横式,立柱式
20.拱式组合桥类型:1简支拱式组合桥2单悬臂组合桥3连续式组合桥21.缆索承重桥:1悬索桥2斜拉桥
3悬臂斜拉混合体系4索网体系桥 22.斜拉索不同与锚固体系:自锚式斜
拉桥2地锚式3部分地锚式
23.斜拉索在索面的布置形式:1竖琴
形2辐射形3扇形
24.锚锭:1重力式2岩遂式
25.桥墩:○1梁桥桥墩:实体式2柱式
3钢砼薄壁式4空心墩5柔性墩○
2拱桥桥墩:1实体式2柱式 26.梁桥桥台:1实体式2埋置式3桩
柱式4轻型式
总跨径:多孔桥梁中各孔净跨径的总和 净跨径:梁式桥是设计洪水位上相邻两个桥
墩之间的净距,拱式桥是每孔拱跨两个拱脚截面最低点之间的水平距离
计算跨度:指支座桥梁相邻两个支座中心之
间的距离
桥长:指桥梁两个桥台的侧墙或八字墙后端
点之间的距离,用L表示
设计洪水位:按规定设计洪水频率计算所得
最高位
建筑高度:指路面到桥跨结构最下缘之间的距离
桥下净空高度:设计洪水位或计算通航水位至桥跨结构最下缘的距离,用H表示
永久作用:在设计使用期内,其作用位置大小、方向不随时间变化,或其变化与平均值相比可以忽略不计的作用。包括:结构自重、桥上附加恒载(桥面、人行道及附属设备)、作用于结构上的土重及土侧压力、基础变位影响力、水浮力、混凝土收缩和徐变的影响力等。
可变作用:在设计使用期内,其作用位置大小、方向不随时间变化,或其变化与平均值相比可不可忽略的作用。偶然作用:地震力作用和船舶或漂流物的撞击作用,一旦出现持续时间短数值大。牛腿:挂梁构造中最复杂的部位,就是悬臂端和挂梁端衔接的部位,这里就是通常所说的牛腿
斜交角:板轴线与支撑线的垂线呈某一夹角,习惯上称此角为斜交角
剪力铰:只能传递竖向剪力,不能传递水平推力和弯矩的链接构造 徐变:混凝土构件由荷载引起的瞬时弹性变形随时间缓慢增加的那部分变形
收缩:混凝土构件在没有任何荷载的作用下,随时间变化而缓慢发生变形,主要是由于干燥过程中的水分蒸发和碳化过程中的体积变化引起的 刚性角:刚性基础的宽度大小应能使所产生的基础截面弯曲拉应力和剪应力不超过基础圬工材料的强度限值。满足了这个要求,就得到墩台身边缘处的垂线与基底边缘的连线间的最大夹角αmax,即称为刚性角。纵向刚度修正系数:非简支体系中近似考虑因体系不同对荷载横向分布带来的影响(体系改变不引起横向刚度的变化。加劲梁:悬索桥主要靠主缆承重,但是主缆系统在竖向活动荷载之下的柔性明显,需要靠增加主梁的刚度来增加桥的刚性,因此悬索桥的梁成为加劲梁
荷载横向分布:是指对于多主梁桥,作用在桥上的车辆荷载如何在各主梁间进行分配,或者说各主梁如何共同分担车辆活载。
1、板桥的主要特点有哪些? 答:承重结构是句型截面的钢筋混凝土或预应力混凝土板。特点:构造简单,施工方便,建筑高度小。力学性能分析,位于受拉区混凝土不能发挥作用,且增大自重,大跨度显得不经济,简支板桥跨径十几米以下。
1什么叫简支梁桥,其特点是什么?
答:简支梁桥:是指各孔单独受力的梁桥。特点是:桥墩顶面需设置两排支座,梁与梁之间被伸缩缝断开,行车性能差,属于静力体系,可采用装配式施工。
2、什么叫连续梁桥,其特点是什么? 答:连续梁桥:是指承重结构不间断地连续跨越几个桥孔而形成超静定的结构。特点是:桥墩顶面需设置一排支座,梁与梁之间未被伸缩缝断开,行车性能好,但只能采用悬臂方法施工。
3、什么叫悬臂梁桥,其特点是什么? 答:悬臂梁桥:这种桥梁的主体是长度超出跨径的悬臂结构。特点是:静定结构,但行车性能差。
装配式梁桥与整体式相比的优点:1桥梁构件的形式和尺寸趋于标准化,有利于大规模工业制造2在工厂或预制厂内集中管理进行工业化预制生产可充分采用先进的半自动或自动化、机械化的施工技术,提到劳动生产率,从而显著降低工程造价3构件的制造不受季节性影响,并且上下部构造可同时施工,加快桥梁的建造速度4能节省大量支架模板等的材料消耗。
预应力混凝土梁桥特点:1能有效的利用现代高强度材料,减小构件截面,显著降低自重比重,增大跨越能力,并扩大混凝土结构的适用范围2与钢筋混凝土梁桥相比,可节省钢材30%~40% 3可显著减小建筑高度4伟现代装配式结构提供了最有效的接头和拼装手段。
桥梁类型比较: 1梁式桥:跨径在25m以下,一般不超过50m。2刚架桥:跨径通常达40~50m。3。拱式桥:跨径目前最大达到550m 4斜拉桥:跨径目前最大1088 5悬索桥:跨径一般,目前最大1991m
板桥的主要特点有哪些? 答:承重结构是句型截面的钢筋混凝土或预应力混凝土板。特点:构造简单,施工方便,建筑高度小。力学性能分析,位于受拉区混凝土不能发挥作用,且增大自重,大跨度显得不经济,简支板桥跨径十几米以下。
三油二毡:水泥砂浆抹平,硬化后涂一层热沥青底层再贴一层油毛毡,再涂一层沥青胶沙贴一层油毛毡再涂一层沥青胶沙
【心理学考试重点总结】推荐阅读:
心理学重点论述题09-24
教师资格证心理学重点07-14
大一法理学的复习资料总结和考试重点09-30
教师心理学考试09-01
心理学考试参考答案08-07
心理健康与心理调适 考试李09-26
设计心理学考试试卷b11-18
心理测评考试07-31
论重点中学高一学生的心理障碍及疏导策略08-21
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心理学理论大题0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