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管理的措施及对策

2024-10-28

安全管理的措施及对策(共9篇)(共9篇)

1.安全管理的措施及对策 篇一

石油化工企业安全管理对策及措施

石油化工是以石油或天然气为原料,生产石油产品、化学制品、合成纤维、合成树脂、合成橡胶和有机化工原料的新型工业。石化生产过程是通过一系列的物理、化学变化完成的,生产原料和产品大多具有易燃易爆、毒害和腐蚀性,生产工艺操作复杂、连续性强,具有生产危险性大、发生火灾爆炸几率高的特点。2005年11月13日中国石油吉林石化公司双苯厂因职工误操作发生的爆炸事故,造成现场6名操作工人死亡,近70人受伤,疏散处于工厂下风向的居民和大学学生数万人;2004年4月16日,重庆天元化工厂液氯储槽爆炸事故,造成9人死亡,3人受伤,罐区100m范围部分建筑物被损坏,大量氯气泄漏,周围15万居民被迫疏散;再如,2010年1月7日,位于甘肃兰州市西固区的兰州石化公司石油化工厂316罐区发生爆炸事故,并引发大火,事故共造成5人失踪,1人重伤。做好石油化工企业的消防安全工作,十分重要。本文在讨论石油化工业消防安全管理的基础上,对其存在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议和应对措施。

一、石油化工生产的特点和火灾危险性

1.石化生产的特点从工艺上看,石化生产具有高温、高压、深冷的特点;从原材料上看,石化生产中使用的原材料(含半成品、成品)大多易燃易爆,其蒸气易与空气形成混合性爆炸气体,一旦发生爆炸,破坏程度极大;从生产方式看,石化生产自动化程度高,具有密闭化、连续化的特点。

2.石化生产的火灾危险性其一,工艺控制高参数多,操作过程复杂多样。其二,物料种类繁多,状态多变,大多数为可燃、易燃化学品。

化工生产具有易燃、易爆、易中毒、高温、高压、有腐蚀等特点,因而化工生产较其它工业部门有更大的危险性。因此,在化工生产中,安全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失去了安全作保障,就易发生各种事故,顺利生产也就无从谈起。

二、石油化工生产的设备维修管理

在化工生产中,各类事故的发生,往往是由于人员的违章作业、违章指挥、违反劳动纪律引起的。据有关统计,在已经发生的各类事故中,由于人员“三违”引发的占到75%左右,而这些事故最直接的表象一般都是设备的破坏,也就是说最后由设备破坏为表面现象的事故占到了绝大多数,大约也占到了70%以上。因此,在化工生产中加强设备安全管理,尤为重要。

设备的安全管理主要包括设备的设计、制造、安装、运行、检修等五个方面,这其中,设备的运行、检修与人员的“三违”引发的事故具有最直接的关系。因此,我认为设备的安全管理主要应从设备的运行安全和检修安全两个方面着手加强。设备的运行安全

1.作为生产一线的车间设备管理人员必须做到及时巡回检查,最好每天进行检查,并做好记录,发现设备异常问题,必须及时发出异常情况反馈单,并就存在的问题制定纠正和预防措施,予以整改。作为设备管理的职能部门就该做到每周至少检查一次,而其它的相关部门(比如安全管理部门)应每月组织一次综合安全大检查,并不定期检查设备运行及安全管理状况。

2.作为操作人员必须掌握设备操作的“四懂、三会”;做到持证上岗;严格按操作规程进行设备的启动、运行与停车,严禁违章操作;坚守岗位,严格执行巡回检查制度,认真填写运行记录;认真做好设备润滑工作,并做好记录。设备润滑应严格按“五定”、“三过滤”执行;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将班内所有情况交接清楚;经常擦拭设备的各个部件,使其无油垢、无漏油,运转灵活,及时消除设备的跑、冒、滴、漏。

3.作为维修人员应主动了解设备运行状况,并定时、定点检查。维修或操作人员发现设备不正常;应立即检查原因,及时上报有关部门或人员,在紧急情况下,应采取果断措施或立即。停车,不弄清原因、不排除故障,不得盲目开车。发生的情况及处理情况必须详细如实地记录,并向下一班交待清楚。

4.设备停运期间,应有专人负责,定期检查维护,注意防尘、防潮、防冻、防腐蚀,对于传动设备还应定期进行盘车和切换,使其处于良好状态; 设备的检修安全

1.设备检修前的准备

a.设备的小修、计划外检修、日常检修,要指定专人负责,并办理各种手续和票证,同时指定安全负责人。设备的大检修由分管厂长负责,并成立大修项目小组,制定大修方案,另外也必须指定设备检修安全负责人。

b.设备的大修,必须制定安全及防护措施,同时还要制定置换、清洗、中和、吹扫、抽堵盲板、重大起吊等方案。并经有关部门进行技术安全会审并批准。

c.检修前,除了企业已制定的安全规定以外,还必须针对检修作业内容、范围提出补充安全要求,明确作业程序、安全纪律,并指派专人负责现场安全监督检查工作。

d.检修前必须根据检修项目、内容、要求,准备好所需材料、附件、设备,做好各种用具的安全检查,按规定搭好脚手架,并指定专人仔细检查安全防护用具、测量仪器、消防器材。

e.检修施工前必须明确各种配合联络程序、信号。

f.施工前还须对全体参加检修人员进行一次全面教育,对特殊工种人员,必须进行重点教育。

2.检修的实施

a.施工单位在检修前必须办理检修许可证、动火安全作业证等各种安全作业票证。

b.检修前必须对设备进行盲板抽堵、清洗置换、卸压、切断电源等安全技术处理,解除设备的危险因素。

c.检修中应经常清理现场,保持道路畅通,对于危险区域,应设置安全标识或防护栅栏。

d.检修中要求各级人员分片包干,责任到人,经常进行巡回检查,加强现场安全管理。

e.检修中必须对检修内容、作业方法等情况作详细记录,各种作业必须遵守有关安全制度。

3.设备检修的验收

a.检修完毕时,检修人员必须清理现场,将各种垃圾清除,并将各种安全设施全部恢复原状,防止各种工、器具遗留在设备内。

b.竣工验收前,必须对检修情况进行全面检查,检查检修项目有无遗漏、检修质量是否符合要求、转动设备盘车是否正常等等。

c.全面检查后,必须对设备进行试车,包括试温、试压、试漏、试安全装置及仪表的灵敏度等。

d.试车合格后,必须办理验收手续,按验收质量标准进行逐项复查验收,全部合格后,办理竣工验收单,并正式移交生产,同时移交修理记录,并存档备查

二、石油化工生产的防火措施

1.加大安全宣传教育培训的力度

石化生产的特点决定了每个从业人员都必须掌握易燃易爆化学品的特性及正常操作和事故处理技能,必须坚持“入厂三级安全教育培训制度”和“持证上岗制度”,即新入厂的员工必须经过工厂、车间、班组三级安全教育、上岗学习并经考试合格持证上岗。在主要生产岗位应张挂安全须知和紧急处理要点,以防紧急状态下出现误操作。

2.严格防火管理,规范作业行为

大多数石化火灾事故表明,造成火灾事故的因素主要是人、物和环境,而人是最根本的因素。企业装置需要人去管理,设备需要人操作、维修,工艺参数需要人来控制。管理不善、操作不当、工艺参数失控、设备状态不良,都可能导致事故。因此,企业必须明确消防安全责任人,本着“谁管理、谁负责”的原则,层层分解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建立健全包括各级安全防火责任制、安全操作规程、电气防火规程、动火作业规程、培训教育制度在内的一整套安全防火管理制度和安全防火管理体系。

三、石油化工企业安全管理对策措施

1.设置安全管理机构,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2.根据相关法规、标准及技术规范,结合项目实际情况,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及各项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编制各装置、岗位的安全操作规程;

3.公司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应参加安全生产相关知识培训,并经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特种作业人员(电工、压力容器操作工等)应按照《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培训考核管理办法》规定经有关部门考核合格,取得特种作业人员操作资格证书;从业人员应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新工人上岗产应进行安全教育和岗位培训,经考核合格后方能上岗;

4.依法参加工伤保险,为从业人员缴纳保险费;

5.为作业人员配备符合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的劳动防护用品,开展经常性的安全教育活动和危险源辨识工作,提高职工的安全意识和异常情况下的应变能力;

6.建立设备档案,制定设备管理责任制,做好定期检修和日常维护工作;

7.使用、储存的危险化学品应有安全技术说明书和安全标签,危险化学品作业场所应设置醒目的中文安全警示标志;

8.根据《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单位版),结合项目实际情况,制定事故应急救援预案,配备必要的应急救援设施,并组织员工定期培训和演练,防止事故的发生。

总结:在经济社会稳步发展的今天,石油化工业已成为社会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石油化工消防安全管理又是生产过程中的首要任务。因此,强化石油化工业消防安全意识,加强消防安全管理已成为石油化工业必须认真对待的重要环节。

2.安全管理的措施及对策 篇二

园林绿化工程是为人类创造良好的生存环境, 创造园林式的绿化空间。在园林绿化工程施工期间形成了各种工程信息资料, 其中包括整个工程的历史纪录, 它包括园林工程基建过程形成的文件资料、园林工程监理过程形成的资料、园林工程物资资料、工程施工过程中形成的施工资料、施工管理资料、施工试验资料、施工验收资料、工程竣工图等构成了整个工程完整历史的信息。完整的收集, 并按一定原则分类、组卷, 园林绿化工程资料最终要移交城建档案部门归档的。本文综合近几年来积累和管理工程资料方面的实践.对园林工程文件资料管理归档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进行总结研究。

1 园林工程资料档案的价值

园林工程资料是对施工情况的记录, 真实反映了工程施工的全过程, 反映了工程的内在质量, 特别是对于隐蔽工程和建成后不易检测的项目更具有唯一的、不可替代的重要价值。资料的收集、筛选、分类及整理是一项烦琐又需要有耐心的工作, 往往得不到人们的重视, 特别是在项目实施的前期更容易被忽视。每次交竣工验收前的资料检查时, 由于资料不齐、表格内容填写不规范、填写错误等等问题, 很大程度的影响工程的评分和质量鉴定的成绩, 因此资料整理和存档工作就显得更加重要, 强调质量保证资料的重要性, 将有利于促进工程质量的提高。因此, 加强对工程资料的收集、归档与保存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为了建立完善园林工程资料, 作为资料档案管理人员, 首先要收集大量的基本资料。比如招标、投标及施工期间产生的大量文件或资料如招标文件、投标文件、合同文件、施工图预算书、设计变更签证、施工日志、工程验收记录、发包方与承包方之间来往函件、竣工验收报告、工程决算书等。

2 园林工程档案资料的收集和整理

在大多数施工单位中散存着丰富的档案, 但大都没有加以分类、整理、汇总, 这样既不便于开发, 又不利于共享和利用。同时, 由于对工程资料不重视, 造成一系列的不良后果:其一是拖延了工程交工时间。其二是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其三是给项目档案资料归档带来较大难度。

工程建设档案资料的整理、立卷、归档是整个工程建设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工作, 必须认真做好。首先, 要清理档案资料, 把不归档的资料予以剔除;其次, 按照工程项目程序整理档案资料;三是按档案资料的具体内容进行归类立卷, 整理出目录和全部档案资料的总目录, 最后把档案资料按要求分类编号、立卷。立卷所用的卷宗、卷宗目录、立卷说明等用品要使用统一规格的用品, 做到档案资料的规范、统一、并具可操作性和可使用性。

3 园林工程档案资料的保管和使用

首先, 要确保资料的安全, 在保管工作中要采取防盗、防火、防腐、防虫、防污、防鼠等安全措施, 防止档案资料的损坏, 已经损坏的资料要及时组织修复或复制;其次, 是做到借阅资料必须登记, 外单位人员借阅的监理资料不得私自转借, 不得私自复印, 不得遗失、拆折、抽掉、污损, 不得在档案资料上圈点、划线和涂改。

4 园林工程档案原始资料的规范化

4.1 施工原始验收签证资料填写不规范

交工证书、竣工报告、质量保证资料里, 有的栏目没有签署意见, 有的随意进行涂改, 还有的园林工程资料验收签证不齐全, 存在代签, 这些现象都没有按照国家行业标准规定要求办理书面签字, 从而降低了原始资料的可信度, 从而降低了竣工资料的使用价值。

4.2 园林工程原始资料不齐全

由于空间和时间的关系, 有的单位疏于资料管理, 造成原始文件丢失。有的非常重要的文件, 在下发或转发时就是复印件。难以满足档案资料管理规定中"竣工资料中不允许出现复印件"的基本要求。也有的单位频繁更换专业技术人员, 在资料移交时又把关不严。同样造成了原始文件遗失。

4.3 园林工程资料利用率低

目前城建档案馆里的各方面工程技术资料很多, 但很少有人去查阅、利用。遇到需要查找技术资料时, 不是去查档案, 反而找原来参与建设施工的人员了解情况, 回忆规划建设状况, 这实在是一种浪费资源、不尊重科学的行为。另外, 因为长期的封闭、半封闭管理, 造成园林工程资料档案利用率不高。过去由于过于强调保密, 档案很少对公众开放。多年来档案馆的这种自我封闭、与世隔绝, 又是档案馆档案利用率不能增长的内部原因之一。

4.4 园林工程资料信息化程度不高

就青海地区的总体情况而言, 园林工程资料信息化水平还比较低, 安装使用工程档案专用软件的单位, 各种数据库还未规范建立起来, 录入任务十分繁重。很多领导认识不足, 仅能做到安排定时检查资料的收集、整理、保管和利用情况, 但在推动园林资料信息化的认识上还存在差距, 认为此工程竣工后向城建档案馆提交了文字资料, 就算工程总体结束了。这就导致了档案资料信息化落后。

5 园林工程档案资料管理工作的优化措施

5.1 从工程项目立项抓起是做园林工程全过程文件资料管理与归档的前提

当前园林工程建设项目大多实行项目法人负责制的管理模式, 项目法人既然对整个项目负责, 自然也就意味着对项目的各阶段产生的工程资料负责, 从园林工程项目立项开始就设立园林工程项目资料管理机构和管理人员, 负责园林工程项目各阶段文件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归档管理工作, 负责对各阶段文件资料管理的指导, 监督。实现园林工程立项开始与竣工资料收集同步;园林工程施工过程与竣工资料形成同步;园林工程完工验收与工程资料验收同步, 从而将资料管理"三同步"原则贯穿到园林工程施工资料管理的全过程。

5.2 建立健全园林工程资料管理制度是做好园林工程资料档案的根本

一个园林工程要求所有归档的资料具有准确、齐全、规范的特点。当有多个单位参与同一园林工程建设时。项目管理部门在园林工程建设初期 (而不是中后期) 就应结合园林工程项目的实际情况, 制定适合本园林工程项目的资料管理规定。明确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在工程资料形成过程中各自的职责和应承担的责任, 做到分工明确, 责任明确。园林工程项目管理单位和监理单位, 在园林工程项目开始之初就应制定出一套可行的, 适合本工程特点的资料所要求的表格及样本.以便于各参建单位在工程资料整理过程中有依据, 好操作, 这样.才能避免资料格式的多样性、不规范。只有加强园林工程建设各阶段档案资料的有序管理, 才能保证归档文件材料内容的准确、齐全、规范, 才能保证施工技术资料记录齐全、签署完备, 原材料质量保证资料真实可靠。

5.3 加强过程控制是保证园林工程资料真实有效的最好措施

园林工程项目建设单位、监理单位和工程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要切实负起责任, 做到园林工程建设与资料整理同步进行, 避免园林施工与资料整理两张皮.切忌先完成施工任务, 而后补资料的现象发生。负有管理职责的档案资料管理人员要经常深入施工现场, 对各施工单位的资料的同步性、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规范性进行检查, 建立过程控制奖罚制度, 督促各参建单位商标准、严要求做好工程档案资料。

5.4 提高园林工程档案利用率的方法

首先, 扩大宣传, 提高园林资料档案工作的知名度。档案馆应通过办宣传栏、举办图片展览等宣传手段广泛宣传《档案法》, 同时介绍馆藏的园林工程资粮档案向社会开放的内容、数量, 提高园林资料档案工作的知名度, 让社会各界和公民都了解利用园林工程档案的意义和实际效果。其次, 加强园林资料档案社会化服务的力度。随着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的不断应用和普及, 各类信息, 随着网络进入千家万户, 人们对知识和信息的需要越来越迫切, 使信息的社会服务成为一种需要。要提高园林工程档案的利用率, 信息服务社会化是关键, 我们应针对不同的信息需求, 提供不同的信息服务。同时要充分利用网络等先进技术手段, 扩大服务范围, 畅通交流渠道, 提高档案信息服务的普及力和影响力。

5.5 扎实开展档案信息化工作, 加快园林工程档案信息化

首先, 提高认识, 加强领导, 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对园林工程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领导, 要明确分管领导, 确定工作人员, 及时研究解决工作开展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困难问题。及时完善计算机配置, 计算机网络, 软件更新等。只有具有先进的计算机系统, 才能充分发挥档案信息化的整体效益。

其次, 引进和培养现代化管理人才, 同时稳定队伍。在档案管理信息化时代要求管理人员必须有现代化素质。为此, 要积极让档案管理人员参加档案专业现代化培训和业务培训。档案工作是一项技术性、时效性很强的工作, 没有熟练掌握档案业务技术知识, 没有爱岗敬业精神和耐心细致的工作方法是根本做不好的。因此, 档案人员要自觉加强对档案业务知识的学习, 同时要积极参加档案行政主管部门举办的业务培训学习, 增长本领。

再次, 提高档案信息的指导、督查、鉴定、评估能力。指导各工程项目施工单位的园林工程档案工作的开展, 帮助查找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提出切实可行的改进意见, 规范园林工程档案工作。同时要加强督促检查, 对没有完成的园林工程档案工作任务的要通报批评, 对完成任务出色的要表彰奖励, 形成你追我赶的生动局面。同时, 把有价值的档案信息有效地传递给档案利用者是档案工作着的一项基本职责, 也是利用者评价档案部门信息服务质量的一个重要标准。网络环境下, 信息量十分巨大, 内容十分庞杂, 档案工作者必须具备比以往更强的鉴定评估能力, 对档案信息进行判断、鉴选、综合分析, 从中捕捉到与特定利用者密切相关的部分为利用者提供优质的服务。

摘要:本文对目前国内部分园林工程档案管理工作的困境进行研究分析, 提出园林工程档案管理工作的优化措施, 改进园林工程资料档案管理信息化手段, 应用先进技术, 提高园林工程资料档案管理水平。

关键词:园林工程,资料归档,现状分析,优化措施

参考文献

[1]张伟.档案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 科学社会版, 2007 (3) :166-167.

[2]航庆加.浅谈草地生态建设工程档案管理[J].安徽农业科学, 2007, 35 (24) :7534.

[3]李云波, 白晓红.拓宽思路充分发挥档案工作的服务作用[J].中国档案, 2006 (6) :45-46.

3.安全管理的措施及对策 篇三

关键词:硫磺;危险性;危害性;安全措施

中图分类号: TE6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6)27-156-4

1 硫磺回收装置工艺简介

硫磺回收装置技术源于山东三维石化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其中硫磺回收工艺采用常规CLAUS工艺,一级高温热反应,两级催化转化工艺,尾气处理采用加氢还原吸收工艺,溶剂再生采用热再生工艺。

2 重点监管危险化工工艺辨识

依据《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公布首批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工工艺目录的通知》(安监总管三[2009]116号)、《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公布第二批重点监管危险化工工艺目录和调整首批重点监管危险化工工艺中部分典型工艺的通知》(安监总管三〔2013〕3号),硫磺回收装置采用的CLAUS制硫工艺列入《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公布首批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工工艺目录的通知》(安监总管三〔2009〕116号)目录中的第10类(氧化工艺)。

3 硫磺回收装置火灾爆炸危险性分析

3.1 火灾爆炸危险性分析

根据《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GB50160-2008)和《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GB50058-2014)的规定,硫磺回收装置的火灾危险类别为甲类,爆炸危险区域大部分为2区,低于地坪的沟槽处划分为1区,硫磺库棚区域为粉尘危险11区。

3.1.1 制硫部分

酸性气进入制硫燃烧炉后进行燃烧,炉膛温度在1300℃左右,炉内混合气体含有H2S、燃料气、SO2、CO2等易燃易爆和有毒物质,一旦发生泄漏,会导致火灾和中毒事故。燃烧时风、气比过低或炉膛温度过低会造成燃烧炉出口积硫,造成炉膛压力升高,使制硫燃烧炉停炉甚至发生该区域酸性气外泄和SO2外泄事故。

制硫燃烧炉发生炉膛爆炸常见的现象有两种:

一是在运行中突然熄火时易发生炉膛爆炸;

二是点火时易发生炉膛爆炸。燃烧炉在运行中如果突然熄火而又未及时切断向炉膛供气,使炉膛中的气体浓度继续增加,当气体与空气的混合比达到爆炸极限时,由于炉膛刚刚熄火炉膛内的蓄热温度足以达到将爆炸性混合物点燃的温度,而导致炉膛爆炸。燃烧炉起动点火前炉膛内已经积蓄了可燃气体,与空气的混合比达到爆炸极限遇到明火而发生爆燃导致炉膛爆炸。

若酸性气带液进入燃烧炉,由于炉内温度较高,液相水迅速变为蒸气云,导致进入燃烧炉内的气体体积急剧膨胀,会使炉内压力骤升,可能造成炉膛内有毒气体泄漏。

酸性气燃烧炉切除时尾气焚烧炉负荷大增,会发生超负荷焚烧、熄火、烟气正压外泄等事故。

H2S与设备长期接触生成FeS,装置检修时如防护不当易引起硫化亚铁自燃,导致事故发生。

3.1.2 造粒成型区

液硫中通常含有少量硫化氢气体,如果硫池脱气效果不好,这些气体进入造粒成型系统,导致人员中毒。造粒成型及硫磺包装、储存时存在硫粉尘,存在粉尘爆炸的危险。

3.1.3 尾气部分

加氢反应器中装有催化剂使尾气中的SO2被H2还原为H2S,其工艺操作条件苛刻,特别是反应器的进料比例控制不当时,会引起反应器迅速“飞温”,若升温严重,可能导致器壁发生热蠕变,刚度、强度迅速下降,严重时导致设备破裂着火,甚至发生爆炸。

3.1.4 塔区

尾气部分设尾气急冷塔、尾气吸收塔,主要介质为MDEA、H2S、NH3,若发生泄漏,人员防护不当会引发中毒事故,遇点火源存在火灾、爆炸的危险。

3.1.5 冷换设备

装置内冷换设备在生产过程中常会因腐蚀、安装质量差、热力作用等原因致使冷换头盖大法兰、进出口阀门、法兰等处发生泄漏,加上装置部分冷换介质的燃烧爆炸、中毒的危险性较高,泄漏后易引发火灾或中毒事故。另外,在上述危险介质的影响下,部分温度较高的换热器内管束与管板连接接头处承受着反复的热冲击、热变形,工作环境较为苛刻,容易发生破坏。

3.1.6 成型机厂房、硫磺库棚

成型机厂房、硫磺库棚的火灾危险类别为乙类,硫磺造粒包装过程中,存在粉尘环境,一旦硫磺粉尘达到爆炸极限,遇到明火,就会发生爆炸事故,造成人员伤亡。

3.2 设备腐蚀危险因素分析

装置操作物料中存在腐蚀性的H2S及NH3,故装置运行中存在较为严重的硫腐蚀。装置生产物料多为易燃易爆物质,且酸性气中的H2S为高度危害的毒性物质,生产中若防腐措施不完善,设备腐蚀到一定程度将导致严重的事故损失。

装置中的腐蚀主要是硫腐蚀,其腐蚀类型主要有高温硫腐蚀、SO2-O2-H2O腐蚀、H2S-CO2-H2O腐蚀。

4 毒性、粉尘危害分析

4.1 毒性危害分析

H2S主要存在于酸性气中,硫化氢是高度危害的Ⅱ级毒物。生产过程中,一旦物料泄漏,极有可能引起中毒事故,硫化氢中毒是项目主要有害因素。

H2S是无色有恶臭气味的气体,比空气重。在地表面或低凹处空间积聚,不易飘散。H2S是一种强烈的神经毒物,其职业危害程度为Ⅱ级(高度危害),对粘膜有强烈的刺激作用。低浓度时,对呼吸道及眼有明显刺激作用,高浓度时可直接抑制呼吸中枢,引起迅速窒息而死亡,当浓度为70~150mg/m3时,可引起眼结膜炎、鼻炎、咽炎、气管炎;浓度为700mg/m3时,可引起急性支气管炎和肺炎;浓度为1000mg/m3时,可引起呼吸麻痹,迅速窒息而死亡。长期接触低浓度的H2S,可引起神经衰弱综合症及植物神经紊乱等症状。

4.2 粉尘危害分析

成型包装仓库区域为粉尘危险11区,硫磺粉尘会造成爆炸性环境,粉尘环境对长期工作在粉尘环境中的工作人员身体健康极为不利。

5 火灾、爆炸、毒性指标评价分析

以1.5万吨/年硫磺回收装置为例,采用火灾、爆炸、毒性指标评价法对硫磺回收装置的制硫燃烧炉、加氢反应器进行定量评价。

5.1 初期评价结果

初期评价结果见表1。

5.2 结果分析

按照通常情况下的安全考虑标准,初期评价结果中全体危险性评分R值在100以下(缓和、低)的单元,其危险程度是能够接受的,而R值在100~1100之间[中等和高(1类)两级]视为有条件地可以接受,但对R值在1100以上[高(2类)以上]的单元,则必须考虑采取安全对策措施,并进一步做安全对策措施的补偿计算。

由上表1中还可以看出,2个单元的全体危险性评分R值在100以下,其危险程度是能够接受的,因此,不再进行安全对策措施补偿评价。

6 挪威船级社(DNV)过程危险分析法(PHAST)对制硫燃烧炉酸性气入口管线发生泄漏进行事故后果预测

假设制硫燃烧炉酸性气入口管线发生泄漏,泄漏孔径25mm和100mm、泄漏时间10min进行模拟。管线内物料温度88℃、压力0.12MPa、酸性气流量1.785t/h。酸性气泄漏后向下风向扩散。

6.1 25mm孔径泄漏预测结果

假设发生25mm孔径泄漏,泄漏时间为10min,泄漏概率为6×10-7,泄漏的酸性气质量流速为0.15kg/s,在135.8s后泄漏扩散达到稳定状态,致死浓度1000mg/m3(714ppm)覆盖的最大范围为距离泄漏点下风侧63m处,半致死浓度618mg/m3(440ppm)覆盖的最大范围为距离泄漏点下风侧80m处,在泄漏点下风侧614m处达到职业接触限值10mg/m3。

发生25mm孔径泄漏硫化氢扩散浓度与距离关系见图1。

事故模拟的风速取当地的多年平均风速,风速及遇明火的时间会影响泄漏介质的扩散范围,风向会影响易燃介质扩散的区域,若发生爆炸时恰逢大风天气,事故的影响范围会进一步扩大。

7 安全措施

7.1 工艺技术

①为了防止设备腐蚀,在尾气急冷塔使用的急冷水中注入NH3,以调节其pH值保持在6~8。

②液硫系统管线和设备中的液硫因温度低而凝固影响生产,以及酸性气火炬线内铵盐结晶也会堵塞管线,应注意这些部位的保温和伴热措施,尽量减少管线垂直弯。

7.2 设备

①一、二级转化器及加氢反应器,由于设备内部操作状态下介质温度较高,为防止露点及高温硫化的腐蚀,设备采用内衬带龟甲网的轻质隔热耐磨衬里,且外保温。

②为避免有毒气体泄漏,造成环境污染,制硫燃烧炉及尾气焚烧炉均不设防爆门,所有的燃烧炉及锅炉烟气通道均按爆破压力校核。

③制硫燃烧炉、尾气焚烧炉的炉体衬里均采用内砌外浇结构专利技术(专利号:ZL01277752.8),即迎火面内砌大砖,外浇注轻质隔热耐火浇注料,该结构炉衬耐高温,热震稳定性好,导热系数小,线膨胀系数低,耐酸性气侵蚀好。炉体内衬里厚度的取值考虑炉体壁温高于介质露点腐蚀温度。

7.3 自动控制

①硫磺回收装置通过DCS及SIS系统来实现自动控制及安全联锁保护。设置UPS电源。

②设置可燃有毒气体检测系统FGDS,对生产环境中的可燃气体、有毒气体浓度实时监测,浓度超限报警,检测信号引入DCS系统。

③根据工艺流程需要设置H2S/SO2比值分析仪、氢浓度分析仪、CEMS分析仪、氧含量分析仪和pH计等在线分析仪表。

④装置重要部位设置联锁,如风机保护联锁、制硫燃烧炉、尾气焚烧炉熄火联锁等。

⑤装置制硫鼓风机出口设置停机联锁,当风机停时,出口联锁阀自动关闭,防止硫化氢倒串。

8 结论

分析硫磺回收装置存在的火灾爆炸危险性、中毒及粉尘危害性,并采用火灾、爆炸、毒性指标评价法对制硫燃烧炉、加氢反应器进行定量分析评价,运用挪威船级社(DNV)过程危险分析法(PHAST)对制硫燃烧炉入口管线进行事故后果预测,列出消除、预防或减弱工程危险性、提高工程安全运行等级的对策措施,可为硫磺回收装置的安全设计、生产运行以及日常管理提供依据,严格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

参 考 文 献

4.减低漏失率的措施及对策 篇四

【摘要】文章从供水量构成及产销差率与漏失率的关系提出了加强水表计量管理和提高抄表质量的必要性并对免费用水以及管网漏水状况进行了归纳、分析最后提出了降低漏失率具体措施。

【关键词】产销差率;漏失率;措施;对策;捡漏;压力控制当前供水行业中存在着漏失率偏高的现象,不仅影响供水企业的经济效益和长远发展,而且反映出供水企业中某些基础管理工作,措施不力、制度不严的问题。加强水表计量管理和提高抄表质量及加强检漏力度和合理控制管网压力是降低漏失率的一个有效途径。

一、供水量构成分析

由上表可以得出:

产销差率=(供水量-销售水量)/供水量)% 漏失率=[(供水量-销售水量-免费水量)/供水量]%

二、提高售水量的措施及对策

从供水量的构成分析表中可以看出,售水量是由抄见水量、追收水量、施工耗水量等组成的。根据有关资料,抄见水量占售水量的比例是在99.9%以上的。由此可见,在供水量一定的情况下,要提高售水量主要是提高抄见水量。而抄见水量是与水表的计量误差与抄表质量密切相关的。下面就是这两方面的情况作一下探讨。

(一)造成水表计量误差的原因

水表计量误差包括两方面的内容:(1)用户水表计量误差;(2)水表始动流量误差。造成这两种误差的原因主要是水表不能随运行负荷进行及时调换。这一问题主要发生在大口径水表上,一些企业设置水表是根据设计规模选用的,后来企业的更换、规模的扩大或压缩,水表一般不及时调换。因为水表安装时,按口径需要,缴纳了增容费的,若水表改大就必须补缴增容费;水表改小,企业又感不划算。这样,大水表走小流量,计算误差加大,一般计量减小,若水表超负荷运行,首先是计量大幅度偏慢,直至无法计量而估表。

不少企业、单位设有二次加压系统,自来水经水表流入水池,若阀门开启过小,水表基本不转或偏慢计量;若阀门全开,迅速把水池装满,则水表装在特大流量下运行,水表部件极易磨损,计量偏慢,及至不计量而引起估表。水表始动流量表

(二)措施及对策

1.用灵敏度高的水表替代灵敏度低的水表,并坚持按国家计量法的规定进行周期例检。

2.强化水表的计量管理。水表校验后投入使用;用水量改度,水表规格及时调整,防止始动流量流失;进水表的水直接注入水池时,表前应有调流部件,确保流量在水表额定流量的范围内。

(三)如何提高抄表质量的办法

要提高抄表质量就必须改变现在的抄表手段、抄表方法。目前抄表员的抄表方法是抄表员根据抄表册周期的抄表收费,是一种点、线的关系。这种抄表方法,抄表员抄完了表,收完费后就万事大吉,至于什么从眼皮底下流走的无表计量水量、早已改变用水性质的水量、偷水等,也就顾及不到了。为了彻底改变目前的这种情况,就必须将目前的点、线抄表管理方式改为点、线、面的抄表管理方式(简称为网格抄表方式),也就是将各区供水管理所所辖范围内的供水区域划分成网格小分块,每个网格小分块由专人负责。也就是说,对每个网格的小分块区(简称为供水营业小分区)范围内的供水营销、供水设施、供水服务等有关供水的一切事宜,进行系统的、规范的、科学的、全面的管理。下面是供水营业小分区管理的一些具体内容。

1. 建立健全的供水档案资料。绘制供水营业小分区的供水管网与设施平面布置管理示意图,并根据实际完成情况的变化实行动态管理。建立健全用户基本档案(供水合同、委托银行代收费等)、用户基本情况表、用户历史用水情况表等。

2. 抄表与供水数据统计分析程序框图

3. 按有关要求观测并及时处理故障水表与水量。

4. 按有关要求定期、全部、准确地抄录用户水表读数,核算水量。将正确无的数据提交给电脑录入员录入电脑。

5.调查分析抄见水量骤增(减)原因。导致抄见水量骤增(减)的原因很多,对各种可能性逐一分析,并且得出合理的结论。如果仍然难以查明结果时,可以请有关部门对其进行水量平衡测试。

6.按有关要求及时填报《供水问题专项分析报告》,提交主任处理。

7.按有关要求定期填报《用度供水综合统计分析报告》,提交主任审核汇总。8.认真做好每月不少于2次的供水营业小分区的供水状况巡查工作,保证不漏掉任何一个用户,及时发现新增、变化、违章用水或者管道漏水、设施损坏等情况,并查明原因,及时处理,认真填写《供水营业小分区供水巡查情况统计表》上报给主任。

9.认真做好欠费用户的水费,滞纳金、;罚款等追收工作。

(四)改革现有传统的人工抄表方式,逐步推进远传抄表。此举提高水表抄见率、准确率,真实反映用户用水情况,进而杜绝“人情水”,从源头上把住产销差的形成,但由于其成本较高,条件不够成熟,目前全面推进还有困难,但从现在开始必须从用水大户如宾馆、酒店以及新建住宅小区着手,分区分类启动,逐步推进。

三、免费用水量

免费用水量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消防耗水。一旦发生火灾时,相近消火栓敞开供水,这包括扑火用水及现场流失的水,耗水量是巨大的,谁也没记载它的耗水数量,但是在欧洲有的国家消火栓上是有特种水表来计量的。

有些消火栓在平时亦是绿化用水、洒水车灌水,送水车灌水以及“洗车游击队”的取水水源,因此强化对消火栓的管理是必要的。

(二)增、改管道用水。供水管网逐年要敷设新管道、改造旧管道,发展新用水户,这些均要耗用大量的水。归纳起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管道灌水试压;管道并网时,原管道停水放空的耗水;管道冲洗用水。

(三)管网维护耗水。管网运行过程中,应定期进行以下方面的排水:管网中较长树枝管末端的排水;管网中冲洗排水阀定期向河床排水;管网中消火栓定时排水;管网中通气阀维护时的排水;管网中老用户销户拆管、旧管拆除时的放空排水。

(四)管道抢修爆耗水。管道爆管过程的耗水;管道抢修前放空排水;抢修后管道灌水、冲排耗水。

四、管网漏水

管网漏水通常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管体漏水。管体断裂;管体锈蚀穿孔;管体爆裂。

(二)管接口漏水。刚性接口渗漏;柔性接口胶圈的密封作用损坏;接口管体破裂。

(三)阀门的漏水。阀门轴杆密封填料处漏水;消火栓关闭不严;冲洗排水阀关闭不严;通气阀失灵串水;预留阀门关闭不严。

(四)水表节点漏水。表前阀门轴杆密封填料处漏水;水表漏水。

(五)其它工程的干扰。埋管地段道路的改扩影响;后期平行施工的雨污水等管道扰动了水管基础;后期立交施工的雨污水等管道,未作好相应的保护措施;其它管、渠渗漏的影响。

(六)特殊原因。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难以预料的人为损坏。

五、具体措施

(一)加强对免费用水量的用水管理。所有消火栓不允许擅自取水;消防车向贮水箱注水端安装水表计量;从消火栓直接用水带取水灭火时,水带前端装水表计量;洒水车、送水车类同消防车装表计量;消火栓周期排水时,在排水水带上装表计量;

新建或维修后的管道注水时,按下式计算水量:

式中:Q—管道内注入的总水量(m3);

Di—第i段管道的内径(m);

Li—第i段管道的长度(m);

n—该管道共分的管段数。

注:对于维修的管道,注入水量至少应2Q。

对于通过冲排阀门向河渠排出的水量,当阀门全开时按下式计算排水量:Q=8375.2TD2(H)0.5 式中:Q—排水阀门排出的总水量(m3);

T—开启排水阀门排水的小时数;

D—排水阀门的口径(m);

H—排水阀门前管道的水头值(m)。

注:该算式是按管孔出流公式推算而得。

由此可见,现在的免费用水,原则上均应装表计量,这不是一种繁锁,而是对水资源的珍惜。实在无法计量时,也应按算式计算用水量。不计费用水,一旦准确计量后,为下一步加强核算管理提供了依据,原则上应向不同的对象收取相应的水费,就是消防用水等,也应从城市管理维护费中开支。

管道爆破损失的水量,它本身就是漏失水量的一部分,不应全算为免费水量。

(二)冲洗排水阀、消火栓、通气阀的防漏措施。冲洗排水阀、消火栓、通气阀经常启闭,容易漏水,而这种长时间漏水,累计量是相当可观的。由于是从主管直接接出不宜停水维修,故在阀前应增设软密封闸或蝶阀。

(三)采用有效的激励机制,组织检漏队伍。专业检漏队伍力求独立核算,暗漏检出率和他们的工资、效益挂钩,并有职能部门对他们检漏成果进行合理的核测,若是这企业当年修漏费用十年检漏费用≤年捡回的漏水量计算的金额时,这个企业检漏人力、物力的投入是合理的。

为了加快检漏速度,应采取措施,打破行业垄断,把检漏项目推向市场,欢迎有检漏资格的队伍,参与管网检漏。

(四)制定经济且灵活多变的供水压力方案。水厂出厂水压力的控制高低关系到用户能否正常用水,但是作为供水人都清楚在同一管道裂纹或同一锈穿孔处,管网压力越高,漏水量越大,甚至会使管道漏水口径增大。同时,较高的管网压力也会加大管网的承载负荷,增加暴管几率。为此,公司有关部门应对各点、各段时间供水压力和区域破管频率进行对比分析,为制订经济、合理的调度方案提供数据参考。在满足市民用水需求的前提下,制定经济且灵活多变的供水压力方案也是降低漏失率具体措施。

5.安全管理的措施及对策 篇五

班组建设是企业生产和管理任务的最终承担者和实践者,在提高工作效率、工作质量和安全生产及推动各项管理上水平,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2013年,**公司把加强班组安全管理作为一项保障企业安全发展的一项战略重点工作,体现了对班组安全管理工作及班组建设的重视,是抓好安全工作的有力举措。为认真落实有关指示精神和部署,**公司高度重视,认真学习领会上级要求,强力推进班组现场安全管理,进一步健全了相关的管理制度和考核实施细则,促进了公司班组安全管理及建设基层基础工作的开展,取得的成效有目共睹,为公司实现上半年时间任务“双过半”创造了良好的安全生产环境。

一、制约班组建设及管理的因素分析:

推行班组建设管理由于受主观和客观因素的影响,在实际工作中取得的实质性推进效果有限,纵观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因素:

一是班组长职责发挥不够充分。作为班组管理的现场直接负责人,班组长对于班组成员思想动态掌控有所不足,学习白国洲班组管理法未落到实处,对于安全不放心人排查及专项措施的采取,以及生产作业过程中对不安全因素的排查、分析、采取改措施等不够严细,手指口述及现场安全确认流于形式,效果不佳。

二是部分单位领导重视程度还不够。在管理、教育、培训、引导和指导上支持力度还存在不足,在持续推行班组建设过程中出现一些难点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和帮助,存在着“雷声大、雨点小”的现象。

三是部分职工对班组建设管理的理解和认识未完全到位。对**公司严抓班组建设,促进班组安全管理的工作战略部署认识不到位,思想观点转变慢,认为是增加工作量,存在抵触心理,很难积极融入班组建设管理各项工作中去。

四是制度不健全,制度执行力不够。各单位车间的班组管理制度虽已经制定并完善,但科学、合理、规范和标准仍不足,实用性不够强,在制度执行上缺乏公平公正而执行难。

五是管理方法方式缺乏创新管理理念。部分单位注重形式、表面和口号,后续管理工作难以跟上,再加上个别班组长综合素质不全面,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处理问题上存在着差距,班组自主开展技术攻关、工艺改进、质量提升、安全生产等问题方面有不足,管理的实效性难以得到员工的支持和理解,参与性不高。

六是班组自主培训学习效果差。班组结合生产及员工实际,自主开展安全知识及技能培训少,定期业务理论及政治理论学习随意性强,重视生产任务的完成,轻视政治理论、业务知识的学习,从参加**公司“强、严、提”安全轮训统一考试成绩来看,公司干部职工对于专业知识的掌握还可以,但通用安全知识的掌握还不够全面,个别存在知识盲点。

七是激励和约束机制不完善。对班组长的教育、培训、权限、约束、待遇和激励等问题,在实际工作中体现不充分,班组长积极性不高。

二、班组管理及建设下步工作措施:

1.选好、配好班组长,积极发挥班组长的主观能动性。要按照**公司班组安全管理办法要求,建立健全班组长评聘选拨机制,让素质过硬、能力强的人员担任班组长,要减少上级指派任命,鼓励班组民主选举,推选班组长,要同时做好后备班组长的选拨培养工作。基层各单位要定期开展班组长工作业绩考核,推动班组管理良性发展。班组长要学习白国洲“三勤、三细、三到位、三不少、三必谈、三提高”班组管理法,即:“三勤:”勤动脑、勤汇报、勤沟通。“三细”:心细、安排工作细、抓工程质量细。“三到位”:布置工作到位、检查工作到位、隐患处理到位。“三不少”:班前检查不能少、班中排查不能少、班后复查不能少。“三必谈”:发现情绪不正常的人必谈、对受到批评的人必谈、每月必须召开一次谈心会。“三提高”:提高安全意识、提高岗位技能、提高团队凝聚力和战斗力。班组长要秉遵安全第一理念,执守安全管理制度,任何情况下都把安全生产放在第一位,坚决做到不安全绝不生产,要在生产过程中注重质量,盯住细节,勤于检查,抓好落实,时刻注意把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要刻苦学习,钻研技术,言传身教,带领工友努力成为开拓掘进的行家里手和技术能手,要坚持以人为本,亲善求和,以人性化管理和亲情感召凝聚工友思想意志,努力形成安全生产的整体合力,要始终如一,持之以恒,尽职尽责,在岗位上书写奉献,在平凡中创造奇迹。

2.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和综合技能培训,提升制度执行力。

将企业文化融入到班组建设之中,打造特色班组文化理念,用文化引领方向,加强企业核心价值观、职业道德、工作作风教育,逐步让员工理解和认识班组建设管理的重要性和重要意义,增强危机和责任意识,转变思想观念。根据生产实际和员工实际情况,加大教育培训力度,为班组员工提供学习和发展平台,关注员工的合理诉求,把员工个人愿望融入班组团队中去,建立良好的沟通平台,构建和睦的人际关系,形成良好的班组团队精神。要结合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和标准化车间建设工作要求,不断提升班组员工的综合素质,增强班组员工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同时大力打造班组文化理念的建设,注重责任意识、大局意识、奉献意识的引导教育,实现以文化人,以文教化,促进员工自觉养成自我管理、自我提高、自我成长的良好习惯,逐步形成符合班组自身实际的班组建设管理模式。要围绕企业目标和生产任务,围绕生产任务的开展各种劳动竞赛和和技能比武,多渠道、多方位、多层次、多投入加大员工思想教育和管理知识及技能知识培训力度,培养一支富有生气、充满活力、勇于拼搏、团结协作和思想素质过硬与技能水平全面的高素质企业班组队伍,促进班组建设管理水平不断提高。

3.加强领导,提升境界,把贯彻**公司有关班组管理及建设的要求落到实处。为强化班组管理及建设工作的领导,进一步提高干部职工对班组管理及建设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公司成立以主要负责任人为组长,班子成员副职为副组长,各职能部室负责人、基层各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班组建设及管理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部,全面负责班组管理及班组建设工作,要增强班组考核实施细则的针对性,强化监督考核。要认真学习**号文件和**公司**号文件有关安全标准化示范班组创建活动通知精神及要求,各单位要自查摸底、分析研究存在问题、找准差距、明确方向和下步工作重点,努力争创安全标准化示范班组,安监部等业务职能部门要做好指导、监督、检查等工作,发挥典型示范效应,以点带面,以班组基层基础工作实现安全生产动态达标,推动公司各项工作的快速协调健康发展。

4.突出班组创新管理,建立激励长效机制,提升班组活力。

班组管理要不断持续创新与改善,为班组建设管理不断注入新的管理理念,要学习借鉴**公司五型班组创建经验,在推行过程之中要积极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改进方法和提高班组管理效率。围绕生产和管理积极探索与尝试管理创新。完善奖励机制,对班组管理人员和班组员工进行综合考核考评,纳入月绩效考核、季度考核、考核和岗位考评进行综合考核评比,与评先晋级、岗位竞聘直接挂钩。形成你追我赶、相互促进、敢于争先的良好竞争氛围。同时公司管理的重心要逐步下移,提高班组管理的权力,实行班组自主管理,这也是当前班组建设最亟待解决的问题。只有不断创新管理,加大班组自主管理的权力,才能有效激活基层班组活力,推进班组建设各项管理工作持续健康的开展。

5.拓宽民主管理渠道,解决员工合理诉求,接受员工监督。

对员工提出的意见和建议无论反映的事情是大还是小,都要认真对待和仔细做出分析,并且要及时去解决处理。对员工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要耐心做好细致的做好解释和引导工作,多了解员工的情绪和想法。班组的各项事务和制度的建立,要广泛去征求员工的意见,通过召开不同岗位人员的座谈会和民主生活会多方面去听取不同的意见。平时多与员工进行沟通,做好员工心理疏导,了解实际的情况进行分析与调研,从而不断完善。对评先晋级、岗位竞聘、岗位考评、岗位交流、绩效考核等敏感的事情要做到“公开、公平、公正、合理”做好监督的作用。坚持正面引导的方法,发挥积极、健康、向上的典型榜样作用以及荣誉激励和荣誉分享的方法方式引导员工,这样才能形成一种团队精神,产生巨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促使员工养成自我管理、自我提高、自我成长的良好习惯,有利于加强制度执行力,从而推动班组建设各项工作的开展。

6.对标达标,自查自纠,积极创建安全管理标准化示范班组。

根据**公司创建安全管理标准化示范班组要求,对照中安协组联[2013]12号安全管理标准化示范班组评定标准,自查自纠,争创“岗位有职责、作业有程序、操作有标准、过程有记录、绩效有考核、改进有保障”的现代化企业班组。

公司安全管理标准化示范班组创建活动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宣传发动阶段(5月底前)。广泛宣传活动的意义和目的,召开动员会等,为有效推进此项工作打好基础。

第二阶段:创建实施阶段(6-9月)。根据安全管理标准化示范班组评定标准和相关标准规定,认真组织实施,培育典型,总结优秀成果,确定示范班组达标对象。

第三阶段:评比考核阶段(9-12月)。公司根据各单位安全管理示范班组开展情况,对照标准,严格考核评比,择优推荐。

第四阶段:总结表彰阶段(2014年初)在公司表彰会议上,对推进企业安全管理标准化示范班组创建活动进行总结和表彰,弘扬成绩,表彰先进,并提出下一的工作部署。

6.安全管理的措施及对策 篇六

摘要:输电线路的风偏闪络一直是影响线路安全运行的因素之一,与雷击等其他原因引起的跳闸相比,风偏跳闸的重合成功率较低,一旦发生风偏跳闸,造成线路停运的几率较大。本文对110kV线路一起风偏造成的跳闸事故进行了原因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措施,对于降低输电线路风偏闪络故障率,提高输电线路的安全运行水平有所帮助。

关键字:风偏;闪络;跳闸;对策措施

0 引言

对输电线路风偏闪络引起的故障及事故分析原因,进行调查统计,研究并制订相关防治措施,对降低输电线路风偏闪络故障及事故率,提高输电线路的安全运行水平很有意义。经统计,输电线路风偏跳闸按放电形式分,对杆塔放电的比例最大;按塔型分,耐张的比例最大。本文将对此类故障试作分析。故障情况

2006年7月1日11:45分盘钢#1线751保护Z01、I01动作,重合不成(B相,测距4.8kM),南钢一总降110kV备自投成功。随即组织线路班进行带电查线,查到盘城变附近时,当地居民告知暴风雷雨时前方铁塔有冒火声响。15:54分发现盘钢#1线751 #4塔B相搭头引流线遭雷击弧闪痕迹,并发现盘钢#1线#4塔有放电痕迹,暂不影响运行,向调度汇报要求试送一次。16:20送电线路运行正常。现场情况检查

经现场调查,该塔为耐张塔,杆塔周边为平地,#4塔B相搭头引流线对塔身放电,塔身主材和引流线上均有放电痕迹,未安装跳线绝缘子串,两侧耐张串等高。附近居民反映放电故障发生时段有大风、暴雨活动,持续时间较长。图一 引流线有明显放电痕迹

图二 塔身亦有明显放电痕迹

原因分析 3.1 气候条件

发生风偏闪络的本质原因是由于在外界各种不利条件下造成输电线路的空气间隙距离减小,当此间隙距离的电气强度不能耐受系统运行电压时便会发生击穿放电。

输电线路风偏闪络多发生于恶劣气候条件下,发生区域均有强风出现,且大多数情况下还伴随有大暴雨或冰雹。此次跳闸故障的气象环境就是强风和大暴雨。这样,一方面,在强风作用下,导线向塔身出现一定的位移和偏转,使得放电间隙减小,距离不能满足绝缘强度要求发生放电;另一方面,降雨降低了导线—杆塔间隙的工频放电电压,二者共同作用导致线路发生风偏闪络。在强风作用下,暴雨会沿着风向形成定向性的间断型水线,当水线方向与放电路径方向相同时,导线—杆塔空气间隙的工频闪络电压进一步降低,线路风偏闪络几率增大。3.2 放电路径

从放电路径来看,输电线路风偏闪络有导线对杆塔构件放电、导地线线间放电和导线对周边物体放电三种形式。

而其中,导线对杆塔构件放电可分为直线塔导线对杆塔构件放电和耐张塔跳线对杆塔构件放电两种。前者导线上的放电点比较集中,后者跳线上的放电点比较分散,分布长度约有0.5-1m。不论是直线塔还是耐张塔导线对杆塔构架放电,在间隙圆对应的杆塔构件上均有明显放电痕迹,且主放电点多在脚钉、角钢端部等突出位置。3.3 重合闸成功率低

由于风偏闪络是在强风天气或微地形地区产生飑线风条件下发生的,这些风的持续时间多超出重合闸动作时间段,使得重合闸动作时,放电间隙仍然保持着较小的距离;同时,重合闸动作时,系统中将出现一定幅值的操作过电压,导致间隙再次放电,并且第二次放电在放电间隙较大时就可能发生。因此,输电线路发生风偏闪络故障时,重合闸成功率较低,严重影响供电可靠性。3.4 线路设计考虑因素

输电线路风偏设计多是以纯空气间隙的电气绝缘强度数据作为设计依据,而没有考虑导线—杆塔空气间隙之间存在的异物(雨滴、冰雹、沙尘等)对间隙电气强度降低的影响。另外,在线路风偏角设计中,如果选取的风偏角计算参数不合适,使得线路风偏角安全裕度偏小,则当线路处于强风环境下,线路发生风偏跳闸饿概率也会大大增加。影响线路风偏角的主要设计参数是最大设计风速、风压不均匀系数、风速高度换算系数等。

因此,在综合分析比较国内外风偏角设计模型及参数选取方法的基础上,选取合适的风偏角设计参数,可提高输电线路抵御强风的能力,降低风偏跳闸故障率。对策和措施

4.1 优化设计参数,提高安全裕度

(1)在线路设计阶段应高度重视微地形气象资料的收集和区域的划分,根据实际的微地形环境条件合理提高局部风偏设计标准。

(2)线路设计时,当杆塔上在靠近导线侧存在有脚钉时,即使脚钉方向是平行于导线的,由于脚钉尖端对电场的畸变作用,将使得间隙的放电电压进一步降低。因此应避免在面向导线侧的杆塔上安装脚钉(即使脚钉方向是平行与导线的),同时在悬垂线夹附近导线上也应尽量避免安装其他突出物(如防震锤)。(3)对新建线路,设计单位在今后的线路设计中应结合已有的运行经验,对恶劣现象频现的事故多发地区的线路空气间隙适当增加裕度,以减小线路投运后遇恶劣天气时出现跳闸的可能性。另外,在可能引发强风的微地形地区,尽量采用“V”型串,可以明显改善风偏造成的影响。

(4)对于新建的输电线路工程中转角塔的跳线,风压不均匀系数不应小于1,同时应注意风向与水平面不平行时带来的影响。4.2 采取针对性措施

(1)目前杆塔大多按风压不均匀系数为0.61设计,因此在新建工程中为抑制风偏闪络事故率,又兼顾现有定型塔的使用,可以暂时仍按风压不均匀系数为0.61进行杆塔规划,终堪定位时,塔头间隙按0.75进行校验。

(2)运行中,对发生故障的耐张塔跳线和其他转角较大的无跳线串的外角跳线加装跳线绝缘子串和重锤;对发生故障的直线塔的绝缘子串加装重锤。单串如加重锤达不到要求,可将其改为双串倒V型,以便加装双倍重锤。安装重锤时,应尽量避免在悬垂线夹附近安装。4.3 加强防风偏闪络针对性研究

(1)综合考虑风偏闪络故障及事故率,对风压不均匀系数的取值进行修正。(2)与各地气象检测部门密切配合,开展不用地形特征下不同高度的风况观测,分析研究其间关系后确定风俗的各设计参数。研究地形对风向与水平面夹角大小的影响。研究微地形特征对风速大小的影响。探讨设计中气象条件的选定条件(各种不利气象条件的组合、风偏计算中的参数等)。

(3)根据地域特征,不同地域可选择不同的风偏设计参数及模型。

(4)对现有风偏角计算模型进行修改,考虑风向与水平面不平行与导线摆动时张力变化对风偏角及最小空气间隙距离的影响。结束语

从此例故障的分析和制定防范措施的过程中,我们认识到:造成风偏闪络的原因可以分为外因和内因两方面。外因是自然界发生的强风和暴雨天气;内因是输电线路抵御强风能力不足。因此我们需要从设计参数、运行维护、试验方法等方面分析存在的问题,采取针对性的解决措施和方法,减少输电线路风偏闪络的次数,提高线路的安全运行水平。

参考文献:

7.安全管理的措施及对策 篇七

某公司生产厂房为高、低跨相邻的单层轻钢结构,总建筑面积约为4 230 m2,低跨部分为双跨刚架,跨度为24 m,柱间距为6.0 m;高跨部分不考虑夹层为双跨刚架,跨度分别为4.0 m和21 m,柱间距为6.0 m;主框架梁、柱构件采用Q345B,所有构件的连接板及柱底板均采用Q345B,次要构件采用Q235B;厂房采用10.9级高强度螺栓连接分段加工的钢框架;钢柱的耐火极限为2.5 h,屋面钢梁的耐火极限为1.5 h;屋盖系统为轻钢屋面,钢梁采用的是变截面H型钢,钢柱采用的是H型钢;屋面、四周围护墙体为彩钢板。檩条采用的是卷边Z形冷弯薄壁型钢,墙梁采用的是卷边槽形冷弯薄壁型钢。

2009年4月20日2时50分,该生产厂房发生火灾,生产厂房的过火面积较大,部分钢构件产生较为严重的损伤变形。为了使生产厂房的修复工作找到科学依据以及尽快恢复生产,对该生产厂房火灾后的受损程度以及安全对策措施进行鉴定。

2 现场咨询与损伤检查

2.1 火灾介绍

根据有关部门给出的火灾原因认定书,2009年4月20日2时50分,生产厂房发生火灾,火灾烧毁部分原材料及厂房屋顶、PLC控制系统、悬臂吊、两台叉车和辅助设备等,火灾过火面积2 000 m2。

据相关人员介绍,起火点位于高跨区。生产厂房的主要燃烧物是屋面、墙面的保温棉;燃烧持续时间不足2 h,大约1.5 h;南侧高炉部分即高跨区采用干粉灭火,北侧即低跨区采用水灭火。

2.2 现场损伤检查

2.2.1 屋盖系统

屋面由彩钢板、保温棉和檩条组成。由于保温棉为主要燃烧物,因此,整个生产厂房屋盖系统中的构件由于受到火灾高温作用或相邻受损构件变形产生的附加内力影响,多数构件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屋面钢梁的主要损伤情况体现在以下几种类型:1)外表的防火涂料因火灾影响变成黑色,甚至灰白色,或者黑白相间;2)钢梁发生平面外的倾斜、弯扭和侧移;3)钢梁的腹板发生轻度翘曲变形,外表不平整;4)钢梁的翼缘局部发生翘曲变形;5)钢梁两侧的隅撑部分出现脱落。

2.2.2 钢柱

钢柱由于受到火灾高温作用或相邻受损构件变形产生的附加内力影响,其主要损伤情况体现在以下几种类型:1)外表的防火涂料因火灾影响变成黑色,甚至灰白色,或者黑白相间;2)钢柱发生平面外的倾斜;3)钢柱的腹板发生轻度翘曲变形,外表不平整;4)钢柱的翼缘局部发生翘曲。除了上述情况之外,柱间支撑也因高温作用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2.2.3 围护墙体

围护墙体由彩钢板、保温棉和墙梁组成。由于保温棉为主要燃烧物,因此整个围护墙体的受火灼烧程度较为严重。

低跨区的东、西面和北面围护外墙的彩钢板因高温作用,多处呈现红褐色;南面与高跨区之间的隔墙彩钢板同样存在多处高温作用后的红褐色状。高跨区的吊车梁以上墙面彩钢板呈现不同程度的高温作用损伤,其以下的墙面基本保持完好。

2.2.4 基础

因现场的特殊情况,未对基础进行开挖检查。根据现场的查看情况,钢柱根部与地坪接触基本完好,没有发现基础有异常的损伤迹象。

3 火灾后受损程度分析评价

3.1 构件环境温度的判定

为了对生产厂房构件的火灾受损程度进行科学的评判,必须明确火灾时的温度范围。按照公式推算,火灾当时的最高温度在834 ℃~937 ℃范围内。根据现场部分钢构件受高温作用的变形情况,火灾时的最高温度应略高于750 ℃。此外,考虑到部分檩条隆起缩短的损伤变形特征,结合结构钢的“相变”现象(Phase Transformation),当时最高温度达到800 ℃左右。综合上述分析,生产厂房火灾现场的最高环境温度可推断在800 ℃~900 ℃左右。鉴于屋面采光板的热变形温度在200 ℃左右,以及采光板的损伤变形,可以判断过火面积内结构构件周围的环境温度处于200 ℃左右和最高温度之间。

3.2 钢结构的耐火特性

钢结构的耐火性能较差,当温度为500 ℃时,钢材的屈服强度将降至常温下强度的一半;温度达到600 ℃时,钢材将丧失大部分强度和刚度。因此,进行钢结构设计时,钢构件外表增加防火涂料是非常必要的,可以延长钢构件的耐火极限[1]。一般防火涂料遇火后自身会发泡膨胀,形成比原涂料层厚度大十几倍到数十倍的多孔碳质层,可阻挡外部热源对基材的传热。在有防火涂料的有效保护作用下,根据现有的研究资料,当钢构件的周围环境温度在885 ℃时,钢构件内部的温度一般在500 ℃以下。

3.3 火灾后材料的残余力学性能

3.3.1 温度的影响

根据结构钢高温后的力学性能试验研究成果,其屈服强度与常温下的屈服强度、温度之间的关系式如下所示:

fyΤ=fy[1-6.4×10-6(Τ-20100)5](Τ1000)

其中,fyT为高温冷却后的钢材屈服强度;fy为常温下钢材屈服强度;T为钢材经历的最高温度。当钢材经受400 ℃高温后,材料的屈服强度基本不变;当温度达到750 ℃后,材料的屈服强度下降到原来的87%;当温度达到1 000 ℃后,仅为原来的42%。至于弹性模量,当钢材经历200 ℃~1 000 ℃高温后,其值与常温下基本保持一致。

3.3.2 灭火方式

1)钢材高温自然冷却。根据现有的研究资料,钢材经历高温600 ℃以内,自然冷却的钢材与常温下的钢材有同样的颈缩现象,弹性模量基本相同;屈服强度在400 ℃以内不变;在400 ℃~600 ℃范围内稍有降低。2)钢材高温浇水冷却。根据现有的研究资料,钢材受火浇水冷却后,屈服强度在不大于380 ℃时不变,在380 ℃~600 ℃范围内按下式变化:fyT=fy(1.011-2.9×10-4T′)。其中,fyT为浇水冷却后的钢材屈服强度;fy为常温下钢材屈服强度;T′为钢材经历的最高温度。经历的最高温度为600 ℃时,屈服强度降低约16.3%。

4 总体评价及安全对策措施

4.1 鉴定结论

1)钢梁的损伤程度一般,少数钢梁存在安全隐患。2)少数钢柱的翼缘和腹板存在翘曲变形,多数钢柱外观未见翘曲变形,部分钢柱出现平面外的侧向倾斜。总体而言,柱间支撑的损伤程度轻微,少数钢柱存在安全隐患。3)围护墙体(高跨区上部)保温棉、墙梁和彩钢板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形,影响其功能使用,受损程度严重。4)基础由于受到高温的直接和间接作用都很小,因此基本保持完好。5)防火涂料变色即失去本色的部位,表明其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对应位置的防锈漆也遭到一定程度的损伤。

4.2 安全对策措施

1)屋盖系统中的彩钢板、保温棉、檩条、刚性系杆、水平支撑、拉条和采光板全部进行替换;隅撑的角钢可以继续使用,替换连接螺栓;钢梁变形严重的直接进行替换,有轻微变形的梁应进行校正,校正有难度的宜进行替换;其余没有变形的梁可继续投入使用。2)对于倾斜率大于0.25%的钢柱应进行替换;倾斜率小于0.1%的柱可以继续投入使用;其余有变形的柱应进行校正,校正有难度的宜进行替换,柱间支撑有局部翘曲变形的进行校正。3)围护墙体中的彩钢板、保温棉、墙梁以及门窗等全部进行替换。4)基础可以不进行处理。5)钢结构构件外表的防火涂料变色即失去本色的部位,应对其防锈漆和防火涂料按原设计要求进行重新涂刷。

5 结语

该公司按照本次的鉴定情况和给出的对策及时对该工程进行了处理,排除了安全隐患,及时地恢复了生产,避免了更大的损失,目前该厂房已正常使用。

摘要:结合工作实践,详细描述了某公司钢结构生产厂房火灾后结构受损情况,并进行了安全性评价,最后提出安全对策措施,为类似工程火灾后鉴定积累了宝贵经验。

关键词:钢结构,火灾鉴定,安全措施

参考文献

[1]袁海军,姜红.建筑结构检测鉴定与加固手册[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2]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火灾后建筑结构鉴定标准(送审稿)[Z].

[3]王永丰.浅谈滨海电厂钢结构的防腐和防火[J].山西建筑,2009,35(31):63-64.

[4]陈淑娟.某坍塌火灾检测鉴定[J].福建建设科技,2005(5):71-72.

8.安全管理的措施及对策 篇八

摘要:质量检测是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政府加强质量监管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本文结合笔者多年的实践经验,重点针对建设工程质量检测管理当前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了一些切实有效的发展对策,为类似研究工程提供借鉴意义。

关键词:建设工程;质量检查;存在问题;对策措施

检测机会的社会化、检测工作的市场以及法律法规的不完善等因素的影响,建设工程质量检测过程中仍然存在改革困难、市场模式陈旧、监管缺失和内部机制不规范等问题,不仅影响到工程质量检测管理的质量水平,而且也给政府的质量监督管理工作带来诸多的不便。因此,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逐步完善工程质量检测体系,采取必要的对策解决好检测存在的一些问题,从而确保建设工程的效益。

一、建设工程质量检测管理现状及存在问题

虽然通过资质就位工作,基本理顺和规范了我区检测队伍管理,但由于《建设工程质量检测管理办法》将检测机构定位为中介机构,实行完全放开的市场化运作模式,在当前这个过渡时期,检测管理工作面临着诸多棘手的问题,主要表现为:

1.1 联管机制不完善,检测不合格材料的处理方式存在问题

在建设工程质量检测中,作为现场监理或工程质量监督的监控单位,狭隘地认为是将不合格的材料清出施工现场,把住施工现场关口。而不关心不合格材料如何处理,是经过流转用到了其他建设工程上去了,还是降低强度使用了,监管单位一概不问。在实际的建设工程质量检测管理中,钢筋、塑料管材等都存在此类问题。在监管中,工商管理部门、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工程质量监督部门之间缺乏相应的联管机制。

1.2 施工单位片面地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

部分施工单位在招标时,过分压价投标,在中标后为了控制成本,不合理的节省材料、人力的使用,缩减常规的施工工序,无视施工现场的质量管理。监理单位和建设单位存在一定的利益联系,常常屈于甲方的压力,在处理质量问题时监理单位常常站在施工单位一方,导致一些建设工程质量问题难以有效的解决,给建设工程留下了质量隐患。在竞争日益激烈的检测市场中,检测单位担心出具“过多”的不合格报告,将会导致业务量急剧下降,影响效益,于是在实际的检测中不顾检测的公正性,一味地迎合客户的需求,又因为对监理单位进行监督的制度还不完善,导致检测不公正的现象在实际的建设工程质量检测管理中普遍存在,成为了建设工程质量检测一大瓶颈。

1.3 综合监管存在缺失

目前,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为了确保建设工程质量,规范检测行为,防止假报告的发生,定期重点对中介检测机构的违规行为进行积极查处。但是,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对检测市场的监管,明显力不从心,既没有建立完善的监管体系,又缺乏足够的监管力量,更没有有力的监管手段;对检测机构质量行为的监管严重滞后,既不能及时发现问题,更谈不上及时解决问题,形成非常被动的局面。表现在:对其所属检测机构、施工方和监理方的检测行为监管不够到位,不能及时发现问题,更不能及时处理问题。

1.4 内部运行尚待规范

资质就位后,各检测单位着力解决了人员素质、检测设备、检测质量等问题,普遍增强了质量意识,提高了检测能力和水平,检测工作质量整体水平是稳定的。然而,还存在下面一些问题。如,有的检测机构的质量监督体系运行很不通畅,监管制度形同虚设,管理评审有名无实;有的机构,在检测管理控制上比较混乱,在检测入口上没有严格执行样品处置、流转程序,在检测过程中对有的参数没有按技术规范进行检测,在检测出口上对报告没有进行严格的审批签发。特别是有的县(区)检测机构,在試验室设施和平面布局上显得不够紧凑合理,没有形成最基本的检测三大主导流程;在检测信息釆集上手工操作较多,计算机自动化较少,因而溯源和复现较差。另外,有的检测机构的检测人员专业技术知识撑握不全面,其检测操作行为不够规范。检测设备和标准物质管理不到位,检测标准和受控文件未完全受控;检测过程中对有的参数没有严格按技术规范进行检测;在检测出口上对报告没有履行严格的审批签发手续;部分检测人员专业技术知识掌握不全面。

二、对策措施

针对存在的实际问题,借鉴其他市区的成熟经验,结合我区的实际情况,下步我区检测监管的主要对策,要形成“宏观调控、信息监管、监督巡查、竞争有序、优胜劣汰”的监督机制,建立“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管理市场、工程质量监督站监督现场”的监管模式,釆取信息网络高科技的监控手段,达到规范检测行为的目的。具体对策和措施是:

2.1 提高思想认识,增强自身实力

随着建设部141号令《建设工程质量检测管理办法》的颁布实施,检测机构改革已经成为必然,改革的基本思路和重点可概括为:检测机构社会化,即运用市场手段,有效地配置检测资源,实现资源共享;检测业务市场化,即检测市场由封闭和垄断走向竞争和开放;检测管理法制化,即依照行政法规和技术法规来保证行业健康发展。由于深化检测机构改革工作政策性强、涉及面广,因此只能循序渐进,不可能一蹴而就。当前要围绕改革的基本思路和要求,结合自身实际情况,以积极稳妥的态度,突出做好准备工作。

2.2 完善管理体制,明确监管职责

一是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要加强对检测市场的监督管理,采取有效措施在检测资质的管理、市场准入的登记、违法违规的查处方面加大力度进行监管;同时,依托各级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站加强对参建各方质量责任主体检测行为的监督管理,具体负责检测行为的监督巡查,诚信行为的记录和检测机构的日常监督。二是在市场运行上,将原来由施工方委托检测的方式,改为由建设方委托检测,监理方对检测样品真实性负责,质量监督站跟踪监督的新方式。根据《建设工程质量检测管理办法》第十二条规定,质量检测业务由工程项目建设单位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检测机构进行检测,委托方与被委托方应当签订书面合同。委托单位不得将同一单位工程中同一专业类别的检测项目,委托多家检测机构进行检测。也不得进行“同体检测”,即建筑施工企业内部试验室仅作为本企业内部质量管理体系的一个部门,其出具的检测报告不得作为工程竣工验收备案资料。

2.3 加强资质管理,严格市场准入

一是根据《建设工程质量检测管理办法》第四条规定,检测机构是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中介机构。凡对外承担检测服务的工程质量检测机构均须依法设立、独立从业。检测机构未取得相应的资质证书,不得承担质量检测业务。检测机构统一使用新资质证书,旧的检测资质证书一律停止使用并作废。对于新设立或新增检测项目的资质申报,各市初审部门应认真履行初审职责,详细核验原件和有关复印资料并署名负责。

2.4 采取有效手段,加大监管力度

一是督促全市检测机构依据新的《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尽快完成质量体系文件的改版和实施工作。通过新评审准则的贯彻执行,引导全市检测机构进一步完善质量体系,强化内部制度建设,提高自身管理水平。二是建立有效的诚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

2.5 规范检测行为,保障行业发展

一是调整检测收费项目和标准。调整检测收费项目和标准,使之与检测新资质标准相适应,也为检测市场提出合理的指导价格。二是开展地方检测标准的编制工作,为各检测机构提供技术支持。编制对全市检测机构进行规范管理的地方标准,对检测机构的硬件设施、工作环境、业务流程、质保体系等做出具体的规定。三是加强检测从业人员的培训和考核工作。检测机构从事检测管理、检测操作的人员,应当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经培训、考核合格后方可从事检测工作。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工程质量检测工作对于政府部门加强质量监督具有重要意义,但现阶段检测的一些问题仍旧影响到质量检测的水平。因此,各级行政主管部门应加强检测机构及其行为的日常监管,结合质量检测的现状,制定出一系列切实有效的具体措施,逐步健全和规范检测行业各项管理制度,从而为建设工程的质量提供科学的依据。

参考文献:

[1] 何忠飞;陈兰兰.对建设工程质量检测管理的建议[J].科技信息.2011年第36期

9.国际反避税措施及对策 篇九

(一)防止通过纳税主体国际转移进行国际避税的一般措施

1.对自然人利用移居国外的形式规避税收

有的国家规定,必须属于“真正的”和“全部的”移居才予以承认,方可脱离与本国的税收征纳关系,而对“部分的”和“虚假的”移居则不予承认。如德国规定,纳税自然人虽已失去本国居民身份,但仍有经济联系的,应连续对其征收有关的所得税,视其为特殊的“非居民”。

2对法人利用变更居民或公民身份的形式规避税收负担

有的国家对法人的国际转移给予有条件的允许。荷兰曾规定,准许本国企业在战时或其他类似祸害发生时迁移到荷属领地,而不作避税处理,但对于其他理由的迁移,一般认为是以避税为目的,而不予承认,仍连续负有纳税义务。

(二)转让定价调整

关联企业之间在销售货物或财产时,利用转让定价来避税是一种普遍运用的方法,而如何定价也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相关部门也会从这一方面下手,确定企业是否通过转让定价来避税。其中的关键环节就是,确定一公平的价格,以此作为衡量纳税人是否通过转让定价方式,压低或抬高价格,规避税收。

调整转让定价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四种:1.可比非受控价格法,即比照没有任何人为控制因素的卖给无关联买主的价格来确定;2.再售价格法,如无可比照价格,就以关联企业交易的买方将购进的货物再销售给无关联企业关系的第三方时的销售价格扣除合理的购销差价来确定;3.成本加利法;对于无可比照的价格,而且购进货物经过加工有了一定的附加值,则采用以制造成本加上合理的毛利,按正规的会计核算办法组成价格的方法;4.可比利润法,即把关联企业账面利润与经营活动相类似的非关联企业实际利润相比较,或者将关联企业账面利润与其历史同期利润进行比较,得出合理的利润区间,并据以对价格做出相应调整。

(三)防止利用避税地进行避税的措施

一些国家和地区以其极低的税负,吸引着跨国纳税人去这些地区进行投资经营,这些国家和地区也被称为国际避税地。

针对国际避税地的特殊税收优惠办法,一些国家为维护自身的税收权益,分别在本国的税法中相应做出规定,以防止国际避税发生。其中美国的防范措施规定最复杂,也最典型。美国《国内收入法典》规定,只要在国外某一公司的“综合选举权”股份总额中,有50%以上分属于一些美国股东,而这些股东每人所持有的综合选举权股份又在10%以上时,这个公司就被视为被美国纳税人控制的外国公司,即外国基地公司。而且这个股权标准只要外国一家公司在一个纳税年度中的任何一天发生过,该公司当年就被视为外国基地公司。在上述条件下,凡按股息比例应归到各美国股东名下的所得,即使当年外国基地公司未分配,也均应计入各美国股东本人当年所得额中合并计税,这部分所得称为外国基地公司所得,共应缴外国税款可以获得抵免,以后这部分所得实际作为股息分配给美国股东时,则不再征税。

(四)加强征收管理

如何有效地防止或限制国际避税,实际上需要从税收立法到征收管理全过程的协调,仅靠一般的方法是不够的。近几十年来,随着各国税法的不断完善,跨国纳税人为进行国际避税,采取了更加迂回、变通的方法,使国际避税行为更加复杂,这反过来又增加了国际反避税工作的难度。对此,许多国家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了征收管理,制定了比较严密的税收管理制度。1.纳税申报制度

严格要求一切从事跨国经济活动的纳税人及时、准确、真实地向国家税务机关申报自己的所有经营收入、利润、成本或费用列支等情况,这是国际反避税的重要环节。许多国家在其立法中都特别规定纳税人对与纳税义务有关的事项,负有向税务机关报告和举证的义务,如果纳税人对税务机关的处理,提不出相反的证据,就应按照税务机关的决定执行。

2.会计审计制度

与纳税申报制度密切相关的是如何对跨国纳税人的会计核算过程及结果进行必要的审核,以检查其业务或账目有无不实、不妥以及多摊成本费用和虚列支出等问题。目前,许多国家都严格了对涉及外国公司会计业务的审计制度,一般都要求外国公司,特别是股份公司所申报的各类报表一律要经过公证会计师的审核,否则不予承认。

3.所得核定制度

许多国家采用假设或估计的方法确定国际纳税人的应税所得。征税可以基于一种假设或估计之上,这不是对税法的背弃,而是在一些特殊的情况下采取的有效办法。如在纳税人不能提供准确的成本或费用凭证,不能正确计算应税所得额时,可以由税务机关参照一定标准,估计或核定一个相应的所得额,然后据以征税。此举的目的多是为了避免跨国纳税人利用不准确的成本或费用避税,同时也可以简化征收手续。

4.加大处罚力度

避税会为企业带来收益,因此,跨国纳税人会尽可能的利用相关规定中的漏洞来进行避税,以期获得利润。而处罚措施力度不够大,不足以对避税人造成威慑,因此这一行为也会屡禁不止,加大处罚力度无疑是一个不错的方式。如美国从1996年就转让定价违法问题增加处罚规定,对调增所得税净额达500万美元以上,按其调增额分别罚款20%-40%。力度之大,令避税企业望而生畏。目前,我国税务部门对避税的查处大多只进行调整,很少处以罚款,使得避税企业产生了侥幸心理,为此,我们建议在今后反避税税制建设中,加强对避税的处罚性规定,加大反避税力度,堵塞税收漏洞。

上一篇:核舟记课外练习题下一篇:五年级简短历史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