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能力》培训心得体会

2024-07-05

《创新能力》培训心得体会(精选17篇)

1.《创新能力》培训心得体会 篇一

现代管理知识与能力创新”培训班学习体会11月29日至12月5日,我有幸参加了省局在河海大学举办的第一期领导干部 “现代管理知识与能力创新”培训班。现简要谈一下自己的学习心得,并提出几点建议:

1、本期培训班内容丰富,非常有针对性强,建议持之以恒办下去。本期培训班,担任教学任务的河海大学给予高度重视,河海大学朱跃龙副校长、水电工程学院唐洪武院长等领导参加了开班典礼,并选派校级领导和知名专家教授担任授课老师,对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人与河流和谐发展理论、管理与沟通等七个方面的内容进行了专题讲解。学习期间,还参观考察了河海大学五个重点实验室和江都水利枢纽工程。可以说在省局党组的重视下,经过人劳处和河海大学水电工程学院的精心策划和筹备,本期培训班结合实际,安排的学习内容丰富多彩,既有旨在帮助提高领导干部政治素质、增强法制意识的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辅导、公权与私权及其相互关系讲座,也有有利于提高领导干部管理水平的领导干部的人格性、管理与沟通等领导学、管理学理论,还有针对水利行业管理的人与河流和谐发展理论、水灾害治理、水利经济与社会发展等先进理念和学科最新研究成果的内容。总之,参加本期管理与创新培训班,自己获益匪浅,收获颇丰,既增长了知识、开阔了视野,也引起自己在今后的工作思路、工作方法、个人修养等各方面更多的思考。建议省局今后能继续采取丰富多彩、行之有效的形式,将干部培训教育工作持之以恒的抓下去,不断提高领导干部的素质和领导水平。同时,建议每期培训时间适当长一些,也希望自己能多参加一些这样的培训班,有更多的学习机会。

2、在现代管理知识方面学到了一些有效地管理方法和技巧。长期以来,自己一直从事工程管理、河道整治与管理、防汛抢险、科学研究等方面的具体业务工作,行政方面一直在部门内工作,一般是处领导研究、安排的工作,自己作为科长领着干,起一个大头兵的作用,对如何领导好、管理好、爱护好一个单位的职工、调动其积极性、发挥其潜能等问题考虑的较少,本期培训听取了河海大学吴校长讲授的《领导干部的人格性》、刘戎教授讲授的《管理与沟通》等内容新颖、丰富,又符合实际的现代管理方面知识,对自己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塑造健康的人格、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及加强有效沟通等均有一定的启示和帮助。回来以后,我利用业余时间继续温习这些课程,正在阅读老师推荐的其他读物。

3、对党的方针、政策及水利行业的先进理念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通过学习,较深入地了解了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召开的社会时代背景、“十一五”规划建议的主要内容及思想,对进一步学习和贯彻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切实巩固先进性教育活动成果,以及提高个人理论水平均起到了积极的作用;通过学习人与河流和谐发展理论、水灾害治理、水利经济与社会发展等知识,对更好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对于理解和贯彻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维持黄河健康生命等部、委治水新思路、治河新理念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4、带着问题、带着思考去学,而不是盲从。在这些大学老师授课的过程中,我感觉许多知名学者的水平的确很高,但同时有些说法也不敢苟同,如听了刘戎老师讲的一个成功的管理者要花费48%的时间用于人际沟通等观点以后,我就反复思考,作为一名主管业务和技术的研究院副院长,需不需要花一半的时间用于人际沟通?现在总感觉时间不够用,要学的东西很多,要干的事情很多,确实拿不出这么多的时间用于沟通。我认为老师讲的虽然都是国外最新的研究成果,但要正确理解这些新观点,在工作中与上下级保持必要的、有效的沟通确实需要,但首先要花更多的精力加强学习,精通业务、技术,确保做一个内行,以便提出一些好的思路,带领技术人员开展好业务工作。

5、结识了许多新朋友,为今后的科技合作打下了基础。培训期间认识了河海大学、水电工程学院的领导及唐洪武、李同春、刘新仁、严忠民、郑大垂等水利专家、学者,参观考察了河海大学水力学实验室、节水灌溉实验室、生态实验室、水工实验室等,对河海大学的师资力量、教研及实验设备等基本情况有了初步的了解,本期培训对今后加强河口研究院与河海大学在科技人才、科技成果、科技项目方面的引进与合作,起到了牵线搭桥的积极作用。

6、建议增加学科前沿动态讲座或培训要完成一个高质量的创新成果,首先要了解国内外相关学科的最新研究动态,另外要搞好横向联合、强强联合,近年来我局的科技水平不断提高,创新项目也不算少,不过高新技术成果不多,水平也有限,原因之一是我们的知识面较窄,视野较窄。受名额限制,我们出国考察的机会较少,受英语水平限制,我们了解国外的最新技术成果较少,受时间限制,我们对国内相关学科的最新技术资料掌握的也不多。到河口研究院以后,我先后与中国石油大学、武汉大学、河南大学等院校的老师有所接触,感觉这些大学老师在他们自己所从事的领域,在最新研究成果、最新技术的掌握上有他们优势。因此,建议省局与有关院校联合,不定期地组织举办与治黄业务有关的学科前沿动态专题讲座或培训。

2.《创新能力》培训心得体会 篇二

一、当前我国公务员能力建设与政府培训中的障碍

1.制度障碍

(1) 培训绩效的考核制度不科学。

当前我国的公务员培训绩效考核制度还是以“德、能、勤、绩、廉”为标准, 缺乏科学的考核评分细则与绩效管理系统的设置。廉的考察与德的考察较难衡量, 缺乏科学的量化指标与方法。根据人力资源管理的绩效考核方法, 在政府公务员的培训考核中可以采用行为观察法、行为锚定等级评价法 (BARS) 、关键事件法、目标管理法、加权选择量表法等具体的绩效考核方法。

(2) 培训机构的选择和评估制度不完善。

培训机构的选择与评估制度需要进一步完善, 当前我国的公务员培训缺乏统一的法律法规, 也就无法完善培训机构的选择与评估, 培训机构很多是体制内培训, 缺乏民间组织的参与。培训机构的选择应该坚持公平、公开、公正的基本原则, 由专门的独立工作小组管理培训机构的选择与评估工作, 并建立培训机构招标制度、培训评估制度、培训机构的选择结果公示制度等制度。

(3) 职务升降与任免制度不合理。

当前我国的职务升迁与任免制度有着明显的缺陷, 公务员多为“能进不能退, 能上不能下”, 这有悖于公务员的新陈代谢机制与竞争机制。明确公务员升降与任免的资格认定工作与标准核查是公务员能力建设与政府培训创新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保障, 也促进了新进公务员参加培训的积极性, 也有利于在职公务员尤其是“老资格”的公务员强化自我发展的意识, 使得公务员们的培训由“要我学”变成“我要学”, 由“自在”变为“自觉”。

2.思想障碍

(1) 官本位的传统思想影响深远。

官本位或权力本位的思想作为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重要内容, 在当代中国依旧影响着一些公务员的思想。政治文化本身具有延续性, 它通过政治社会化得以传播和沿袭。我国的传统政治文化在当今中国公务员能力建设和政府培训的过程中表现得尤为明显。官本位思想就是其表现之一, 由于官本位思想的影响, 部分公务员认为权力就是获取金钱、社会地位的源泉, 这客观上严重阻碍了公务员的能力建设, 更为腐败行为的滋生提供了土壤。

(2) 人情关系本位大行其道。

当前公务员普遍存在人情关系本位的思想, 认为跟领导搞好关系就可以得到升迁与重用。人情关系本位的思想使得一部分由于缺乏人情关系网络却有着卓越的治理能力和治理绩效的公务员得不到晋升, 这将大大的挫伤其工作积极性。除了传统文化的影响, 人情关系本位的思想主要与我国目前长官意志作用下的公务员晋升制度有关, 领导的信任与赏识无疑直接影响着公务员的升迁与福利待遇。这也进一步强化了部分公务员的人情关系本位的思想, 弱化了能力本位的观念。

(3) 学历本位或文凭本位思想盛行。

在很长一段时间, 我国都存在着重文凭, 轻水平;重学历, 轻能力的怪想象。不少部门把是否具有高学历作为任用领导干部的必备条件, 制度的设置和利益的驱动使得很多公务员过度看重学历, 而忽视自身能力的培养。学历的含金量越来越低, 水分越来越大。“学而优则仕”的学历本位思想驱使下的公务员录用制度将对公务员团队的素质包括业务素质、思想道德素质造成冲击, 处理好学历与能力的关系应该是未来一段时间内制定公务员任命与晋升或考核的标准, 而制定标准的能力评定模型则需要进一步探讨。

二、善治理念指导下的政府培训创新与公务员能力建设的路径

1.政府培训的制度创新

(1) 构建多元治理的治理网络制度。

当前我国的公务员培训主要是各级党校、各级国家行政学院等开展的体制内培训。善治理念倡导的是多元治理的治理网络, 在公务员培训中引入民营企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以及其他各种具有培训能力的NGO来共同为公务员培训服务, 从而实现公务员培训制度的多元化。当前西方很多国家的公务员培训主要是采取民间组织培训, 随着我国民间组织的逐步壮大, 公民社会的发展势必可以推动政府培训的多元局面, 而以往由政府自己成立机构来培训公务员的状况也将被打破。

(2) 构建培训成本效益核算的制度。

在善治理念下强调的是还权于社会, 注重治理绩效与治理成本的核算。在善治理念下, 我们可以实行培训资金的制度创新, 根据公务员的培训绩效决定培训资金的发放额。采取这种将培训绩效与培训基金相挂钩的培训制度有利于激励公务员参与培训的热情, 改善培训效果。目前广州市实行的积分制管理不失为一种有效的办法。

(3) 构建公务员自身培训的主客观需求相统一的制度。

为了达到善治的理想状态, 必须对于不同岗位和级别的公务员采取有区别的个性化的培训制度。由于公务员的级别与岗位的差异, 培训的要求必然存在差异, 培训的需求度也同样有所区别。根据公务员个人的培训意愿以及360度绩效考核法的结果来决定公务员培训的内容和方式, 采用培训需求分析 (TNA) 从而保证公务员培训的积极性, 防止出现公务员培训流于形式或走过场以致培训低效甚至无效的局面。

(4) 构建以增量改革为思路、以增量行政创新为主线、以行政创新存量为基础的传统培训制度转换系统。

培训制度的创新不仅是通过某些具体的培训新制度的出台就可以解决的, 也不应该将思维局限在关于新制度的设想上, 更多的应该是传统制度的现代转换及其与新制度的相互配合。转换系统的构建立足于稳定压倒一切的政治需求与增量行政创新的创新思路。增量行政创新建立在行政创新存量基础之上, 以增量改革的思路指导。旧的制度不一定是创新的阻滞, 相反它是创新的财富与必不可少的重要资源。传统的价值在于它受到长期实践的考量和历史的验证。构建良好的善治理念指导下的政府培训制度的转换系统包括诸如培训制度转换的思维模式、转换的理论范式以及转换的具体方式等转换系统的诸要素及其内在机理的研究是亟待我国社会各界尤其是政府与专家学者应该加以考量的重大话题, 在此仅做抛砖引玉。

2.政府培训的理念创新

(1) 多元培训理念。

培训不应该是单独的体制内培训, 而应该将培训部门转向社会, 让公民社会来实行公务员的培训。因此, 形成政府与NGO、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培训的多元网络培训模式是政府培训理念创新的重要内容。

(2) 回应培训理念。

现代政府治理中注重服务意识, 西方行政学家提出现代政府应该以服务为导向, 注重服务理念。而善治理念基本要素中的回应性则要求政府培训工作加强回应理念, 我国作为社会主义国家更应该将回应意识放在每个公务员培训的内容中。政府培训回应理念应指国家各级行政机关及时回应行政系统内外对于公务员能力建设的各种需求, 诸如政府通过开展网络技术能力的培训来回应信息时代对于公务员网络技术能力的需求。

(3) 责任培训理念。

责任培训理念, 政府培训必须树立责任意识, 不能流于形式。培训的成本最终要由人民“买单”, 提高培训绩效, 降低培训成本是责任培训理念的彰显。在培训过程中无论是体制内培训还是体制外培训, 无论是公务员培训师还是接受培训的公务员都需要有责任意识, 善治的实现需要各方树立起对于治理目标的责任。

3.政府培训的技术创新

政府培训应该注重技术创新, 而技术创新主要体现培训方法与手段的创新。首先, 在培训方法上可以采取敏感性训练法, 简称ST法 (Sensitivity Training) 、案例培训法、参与式培训法、情景模拟培训法、弹性时间培训法、头脑风暴法、管理者培训法, 简称MTP法 (Manager Training Plan) 、行为模拟法、拓展训练等培训受众乐于接受的培训法, 来凸显培训受众的主体地位, 激发培训受众接受培训的兴趣并取得理想的培训效果。在新的培训方法引进中, 可以采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所采用的, 根据公务员的职位、素质基础、工作需求等来选择培训方法。其次, 在培训手段上, 可以采用多媒体培训、网络培训、虚拟培训等, 利用新的媒介来实现培训的手段多样化, 构筑网上培训平台来满足公务员网上培训的需求。

摘要:在信息全球化趋势的推进下, 政府创新已经逐步被提上了议程。从管理哲学、行政管理的学科视角, 使政府创新中的政府培训创新成为公务员能力建设的新思维、新理念、新路径。融入全球治理时代与西方新公共管理的“善治”理念, 理念创新、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三个政府培训创新的维度是实现公务员能力建设的现实价值与路径选择。

关键词:善治理念,政府培训创新,公务员能力建设

参考文献

[1]俞可平.治理与善治引论[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1999 (5) .

3.《创新能力》培训心得体会 篇三

关键词:高校教师;创新能力;校本培训;创新人格化能力;创新智力化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1-0181-03

高校,作为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承担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任务中扮演着“创新源”的重要角色。而作为高校的核心力量——高校教师,在知识创新、培养创新型人才、发展高科技等方面要肩负起重任。因此,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创新型教师队伍具有战略意义。那么,如何培养和提高高校教师的创新能力,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

一、高校教师创新能力的内涵

所谓创新能力,是指主体从事创造出符合社会意义的具有独创性和革新性的产品活动所具备的本领或技能,包括创新思维能力、创新智力化能力、创新人格化能力[1]。

教师创新能力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科研实践中所体现出来的求异、新颖、高效地提出新问题、解决新问题、创造新产品的各种能力的复合体。高校教师承担着教学、科研和为社会服务的三项基本任务,因而郭桂英等[2]认为高校教师创新能力主要由教学创新能力和知识创新能力两者复合而成的。知识创新是指通过科学研究,包括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获得新的基础科学和技术科学知识的过程。从涵义来理解,知识创新能力也可以称为科研创新能力,可细分为学术创新、技术创新两个范畴。从个性上看,教学创新能力要在教学活动中形成,而科研创新能力更多的是在科研活动中形成的。不论是教学创新能力还是科研创新能力,都是由创新思维能力、创新智力化能力和创新人格化能力综合表现出来的。

1.教学创新能力内涵。教学过程是培养创新人才的主渠道。教学创新能力主要表现为教学过程中的求异性、新颖性和高效性。从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角度来分析,教师的教学创新主要包括如下内容:教学观念的更新,教学目标的创新,教学方案的创新,教学内容的创新,教学方式、方法的创新,总结分析教学经验等。这些形成了教学创新链[3]。

2.科研创新能力内涵。高校教师的科研创新就是指把握科学教育发展的前沿领域,以科学知识生产为目标,对科研活动所必需的教师队伍、实验技术装备、图书情报系统、科学劳动结构等基本要素进行优化重构,建立起效率更高的科研活动系统,从而采用新的科研方法、开辟新的学科领域、获得具有突破性重大成果的过程。

二、校本培训在高校教师创新能力培养中的作用

1.校本培训的涵义及特征。①校本培训含义。一般认为,“校本”包括三个含义:为了学校、在学校中以及基于学校;“培训”多指在职、在业人员的专门训练或短期再教育,如“岗位培训”等。可见,教师的校本培训,一般是为了学校及其本校教师的发展,由学校组织与发起的校内教师在职在岗培训活动。②校本培训特征。校本培训特征主要包括:针对性强。校本培训最大的特点是培训的需要产生于高校的教学科研实践中,培训的场地主要是在本校,培训内容、方式方法可以针对教师和学校的需要来设计和安排;时效性强。由于培训的地点在教师任职的学校,他们能够将培训所获应用于教学科研实践中;学校也能够及时对教师的培训情况进行检查、考核、评估,可以将教师提出的意见、建议吸收,对教学进行改进;形式多样。校本培训的方式不拘一格,能够使培训目标易于达到,培训具有很强的实效性,而且还能够保持学校正常的教学、科研活动[4]。

2.校本培训对于高校教师创新能力培养的优势分析。如何提高高校教师的创新能力,最大限度地挖掘这些优质人力资源的潜能,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高校开展校本培训活动,具有很大的优势和潜力。①高校开展校本培训有利于创设良好的学术环境。创新需要有良好的学术争鸣环境。在学术争鸣中,多种思想、理念、理论的交汇,容易碰撞出创新的灵感。一方面,高校内学术争鸣氛围需要通过形式多样的校本培训方式如对教育理论的学习及研讨、集体备课、优质课的评比和答辩、科研课题研究小组对课题的讨论、技术攻关等来营造;另一方面,高校开展校本培训,既符合高校教师积极、主动学习的内在要求,又在他们周围形成求知、探索、思考的学习氛围。②高校开展校本培训可充分利用高校丰富的学术资源。高校是国家培养人才的基地,这里是“大师荟萃之地”,各个学科领域的大师构成了高校最宝贵的学术、人力资源库。高校校本培训可发挥校内的专家、学者以及许多前来交流、访问的外来教授的引领作用。这种校本培训,可以通过组织专题讲座、经验交流会、学术研讨会等形式来开展。这是重要的校本培训资源。③高校开展校本培训为教师多科知识整合提供平台。当今时代,知识、信息的迅速发展,任何人都无法做到通晓百科知识。那么,开展校本培训就可以把各种零碎的知识、信息整合起来。因为高校在学科、专业方面具有多样性的特点,这样就可以使得高校校本培训在培训内容上便利地实现各个学科(专业)知识之间的有机联系,达到多学科交融;在培训方式上又可以体现出不同的学科(专业)自己独到的方式、方法,提高培训方式的创新性;在技能培训方面有利于教师形成多种技能,提高教师的动手、动脑能力。

三、高校教师创新能力校本培训的主要途径和方法

1.高校教师创新人格化能力的校本培训。教师的创新人格化能力是教师从事创新的动力和方向,它包括创新意识、创新理念、创新品德、创新个性特质[5]。创新意识是指驱使教师产生创新行为的心理动机,它不仅是指创新构想,更是指创新冲动和创新需求。创新理念包括创新理想和创新信念,是教师从事创新的精神支柱、奋斗目标、责任和使命。创新个性特质是指同创新活动相关的人格特质,包括好奇性、想象性、挑战性、冒险性。教师的创新人格化能力不是先天的、既定的,而是后天获得的。因此,校本培训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①从师德教育入手,营造良好的创新风尚。一名创新型教师必须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为教育事业奉献终身的崇高理想、高度负责的敬业精神、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健康的心理素质。在师德教育过程中,应注意教育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开展一些学术活动、纪念活动、参观访问活动、社会调查活动等,吸引教师普遍参与,使广大教师在实践中思想感情得到熏陶,精神生活得到充实,道德境界得到升华。②用先进典型引领,唤起强烈的创新激情。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高校中的“教学名师”、“学术大师”、“科技标兵”就是创新的典范。校本培训经常请这些名师、大师来讲课,不仅可以发挥名师大师在教学、科研的示范作用,更可以发挥他们的创新模范和学风典范作用。校内的先进也是很好的创新培训资源。校本培训中应重视先进典型的宣传,充分发挥榜样的带头、示范和激励作用。③以自我反思主导,树立发展的创新意识。高校教师的创新能力的发展,本质上是一个自主学习、自我发展的动态过程,在很大程度上依赖教师个人创新意识的觉醒和努力。因此,校本培训应秉持教师自我发展、尊重教师自主性的理念。积极引导教师从自身发展角度关心自我提高与完善,而不是被动接受学校对教师作出的安排。

2.高校教师创新智力化能力的校本培训。教师的创新智力化能力是从事创新活动的基础和手段,包括创新知识和创新智力。教师在从事教育教学创新和科技创新时必须具备足够的知识,必须在创新活动中对智力因素进行有机整合,直接转化为从事创新活动所需要的创新智力化能力。高校教师的创新智力化能力,从教师职业特点来看主要包括教学创新能力和科研创新能力。培训是提升教师创新智力化能力的重要途径,其中校本培训可发挥重要作用。但值得一提的是,校本培训所采取的方式必须适合学校发展和教师发展的要求。因为,从学校角度来看,各个高校办学层次不同,如研究型大学与普通教学型大学对于教师的创新需求不同,因此采取的培训方式和培训内容应有不同;从教师角度来看,处于不同职业生涯阶段的教师,应有不同的培训内容,处于相同时期不同类型的教师,亦应有不同的培训内容:①教学创新能力的校本培训。教学创新能力的校本培训,要重视教师已有的实际经验和现存缺陷,培训内容可以是教育观念方面的,可以是课程教法方面的,也可以是教育技能方面的;校本培训形式可以是优秀教师课堂教学范例、资深教师的教学讲座、精品课程展示、教育技术学习与实践、教师教學经验交流等;校本培训模式可以是微格教学、自主学习、课堂观摩、教研活动、案例研究、行动研究等。②科研创新能力的校本培训。科研创新能力的校本培训,要依托高校学科建设和创新平台建设,结合高校师资队伍建设,分层次实施人才培训。首先,进入“211工程”和“985工程”的高校,是我国科技创新的核心力量。这类高校普遍依托“211工程”学科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以及“985工程”创新平台建设,将人才队伍建设与创新平台和重点科研基地建设、国家重大科研项目和重点学科相结合,以任务、目标为引领,重点落实平台中的科研团队及梯队建设。

参考文献:

[1]宋琼.高校教师创新能力培养的研究[J].大众科技,2006,(4):192.

2]郭桂英,姚林,李怀军.高校教师的创新能力及其培养[J].煤炭高等教育,2004,2(1):47-50.

[3]卢小驰.社会环境对高校教师科研创新能力的影响[J].江西教育科研,2007,(6):69-70.

[4]周倩.中美高校科技管理校本培训课程的比较与启示[J].科技管理研究,2009,(7):247-249.

[5]陈若松.论企业家的创新能力[J].企业经济,2005,(5):90-91.

作者简介:吴小玲,女,南昌大学抚州医学分院,副教授,从事高等教育与教学研究。

4.创新教学设计能力培训材料 篇四

创新教学设计能力培训

培训时间:2010.9.8 培训地点:五楼会议室 参加人员:一线全体教师 主讲人

:教主任王书英

培训内容摘要:第一讲

一、什么是创新教学设计

二、怎样训练创新教学设计能力

第二讲

一、实施导学案的意义

二、导学案的作用

三、导学案与教案的区别

四、导学案的编写模式及编写原则

五、编写导学案的学习内容时应注意的五个原则:

六、编写、使用导学案还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七“导学案”的使用:

课后作业:每月上交一份导学案,11月岗位练兵展示时上交一份有指导学案参评,上交一份课堂教学导入情境设计,小组合作学习问题情境设计。培训内容: 第一讲

一、什么是创新教学设计

新课程实施对一线教师的课程观、教材观、教师观和学生观都提出了严峻挑战,对教师的教学设计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课程要求教师根据课标的要求,创造性的使用包括教材在内的教学资源,创造性的组织教学资源,科学进行教学设计,以实现课程标准的要求的三维目标。为了与传统的教学设计相区分,我们暂且把这种教学设计叫做创新教学设计。

那么创新教学设计有哪些特点呢?

1、系统性和科学性

传统教案,往往是教师个体或群体教学经验的产物,教师缺乏教学的系统性。创新教学设计主要包括三个部分和八个基本要素:

教学目标设计:教学对象分析 教学内容分析

教学资源分析

教学目标编制

教学策略设计 :教学内容的顺序编排

教学方式与方法

教学媒体的组合与运用

教学评价设计: 学生评价设计和教学反思

2、以学生为本

在传统教学设计中,教师是为了方便教学,更好地向学生传授知识,而设计教学方案,教师自始至终扮演着操作木偶的演员角色,而学生只不过是木偶。学生没有较多的主动性,更谈不上有创造性。创新教学设计,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一系列先进的教学理念。从教学的价值观上,它倡导“一切为了学生”,学生是教学过程的始端,又是教学过程的终端,始终是教学过程的主体。从教学的伦理观上,它要求“高度尊重学生”,把其看成是教育的本质和原则,看作是实施教学的前提和基础。从教学的行为观上,它主张“全面依靠学生”,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这种教学设计不是为“教”而进行的设计,是一种真正地为被教育者的“学”而设计。

3、强调师生互动

传统的教学设计,把教学看成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技能的单向活动过程,不能全面反映教学过程中的教与学的关系。

创新教学设计真正体现教学相长原则,它把教学过程看成是新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是学生间、师生间交流、交往、共同提高的互动过程,构成了多向性的信息交流网络。教师不仅传授知识,更要体现高尚的师德,尊重学生的人格,培养学生选择、运用知识的能力,激发和发展学生的潜力,指导学生在实践中、合作中学习,学会学习。与此同时,实现教师自身的发展和提高。

4、注重评价的激励性 激励性评价是创新教学设计的不可或却的重要环节,有以下基本功能:一是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特别强调的是,它不仅关注学生的知识、技能的掌握,更重要的是关注学生在语言、数理逻辑等方面潜能的挖掘和发展;它建立了多方面的发展评价项目并及时改革评价的方法,力求更好的激发学生的潜能;它关注个体的差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促进学生在已有水平上的发展。

5、运用的资源更丰富

创新教学设计对资源的应用更加广泛,最突出的是把学生本身看成是非常重要的教育资源,使教育变得潜力无限,极大地提高了教育的效益。另外,教师的备课,不仅依据课本,教参,还可以利用社区资源、网络资源等获取信息,组织教学。

二、怎样训练创新教学设计能力

如何实现教学设计的创新呢?我认为可以从按下面四步骤进行:

(一)更新教育观念,克服畏难情绪。

“观念决定一切”,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在理论的方面,必需了解新课程的理念和内涵,并树立适应时代发展的的教学观、教师观、教材观。同时要克服畏难情绪,创新教学确实是相当不容易的,而且这种能力的培养也非一蹴可及的,但是事实验证绝大多数一线教师皆已本具这项基本能力,只要有适当的鼓励及引导,让教师对自我的专业能力的自信心恢复,一线教学的每位教师都是创新教学的高手。

(二)备课

创新教学设计课前要做到六备,问自己18个问题: 备知识:

1、本节知识的背景是什么?与那些知识相关联?

2、本节知识在生活中有什么应用?有哪些最新发展? 备课标:

3、课标中对本节的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有什么要求?属于那个水平?

4、课标中的要求分解成具体的知识点有哪些?重点是什么?

5、在本堂课教学中我可以实现具体的三维教学目标有哪些? 备教材:

6、教材中提供了哪些教学素材?

7、教材中的那些素材可以帮助我实现教学目标?

8、怎样创造性使用教材中的素材为我的教学目标服务? 备资源:

9、我教的年级、学生的需要、家长的期望、学校的资源、居住地方特色资源是什么?

10、我能够调动哪些人、财、物等课程资源,为学生创造 更好的学习条件?

备学情:

11、学生学习本节课有哪些知识、能力、方法基础?会遇到哪些困难?

12、根据学生的现有水平,创设什么样的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教学情境?

13、循序渐进的设计哪些问题推进学生学习的深入? 备方法:

14、这堂课我都采用哪些教学方法?

15、学生要采用什么方式获得知识?学会哪些方法?

16、我采用哪些教学手段完成教学目标? 备评价:

17、才用什么方法评价学生在本节中知识、能力、方法、情感发展?

18、什么时间评价?评价多少学生?

围绕高效课堂的实施,教务处本学期重新修订了导学案导学案的编 就能很好的体现你个人的创新教学设计。如何编制导学案呢 第二讲

导学案编写要求与细则

一、实施导学案的意义

通过“学案导学”这一策略,能够解决“以学生为中心”的主体参与、自主学习为主体地位的问题,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实现两个前置:即学习前置和问题前置。使学生能够在学案的引导之下,通过课前自学、课堂提高、课后链接等环节的调控,降低学习难度。而教师则借助“学案导学”这一策略,能够将教材有机整合,精心设计,合理调控课堂教学中“教”与“学”,从而极大的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交流、展示、反馈,等学习活动,使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

二、导学案的作用

教师由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变为学生学习的策划者、组织者、促进者、引导者,从而在根本上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所以导学案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了六个作用

① 学生自主学习的路线图,为学生高效地自主学习提供了有效途径 ② ②课堂知识结构体系的呈现表; ③学生课堂展示的备份材料; ④学生课堂学习的随堂记录本 ⑤自我反思小结的文本材料;

⑥以后复习巩固使用的学习材料。导学案设计质量的高低决定了学生的学习质量,让学生能够通过教师设计的导学案增长知识、形成能力。因此,编写导学案的第一要求就是教师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在此前提下寻求一些好方法。

三、导学案与教案的区别

“导学案”的着眼点和侧重点在于如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更大限度地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内驱力,如何引导学生获取知识,习得能力,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和成功的快乐。实际上是教师用来帮助学生掌握教学内容、沟通学与教的桥梁,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建构知识能力的一种重要媒介。一份好的导学案能体现四个特点:

(一)问题探究是导学案的关键。能起到“以问拓思,因问造势”的功效,并能帮助学生学会如何从理论阐述中掌握问题的关键。

(二)知识整理是导学案的重点。初步目标就是让学生学会独立地将课本上的知识进行分析综合、整理归纳,形成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

(三)阅读思考是导学案的特色。

(四)巩固练习是导学案的着力点。在探索整理的基础上,让学生独立进行一些针对性强的巩固练习。

四、导学案的编写模式及编写原则

导学案的组成:学习目标、重点难点、知识链接、学法指导、学习内容、学习小结、达标检测、学习反思,共设置八个环节。

(一)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具有导向功能、激励功能、调控功能。目标的制定要明确,具有可检测性,使本节内容的当堂检测题能够与之相对应。

学习目标设置的具体要求:

1、数量以3-4个为宜,不能太多;

2、内容一般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

3、可在目标中将学生自学中会涉及的重、难点以及易错、易混、易漏等内容作出标注,以便引起学生高度重视;

4、目标内容应明确具体,而且可操作、能达成。教师需面对所教学生的实际水平,按照预设的教学目标,准确地为学生的学习目标定位。学习目标既不能过低,使学生达不到基本的学习要求。又不能过高,造成大多数学生经过努力也很难达到。如果目标确定的不适度,学生很难实现高效学习。

学习目标:学习目标中不要用“了解、理解、掌握”等模糊语言,要用“能记住”、“能说出”、“会运用”、“解决”、“问题”等可检测的明确用语,并指出重难点。

(二)知识链接

即课前小测,有的老师命名为:前置测评、诊断检测等。该环节的作用:扫清学习新知识的障碍,为新知学习做好铺垫。

(三)学习内容

学习内容是导学案的核心,要体现导学、导思、导练的功能。

学生的自主学习,包括学生自主读书、独立思考、自主操作、自主练习等在内的由学生独立获取知识和技能的过程。导学案的作用:提出学习要求、划定学习范围、指导学习方法、启发学生思考、帮助学生理解等等。

编写导学案的学习内容时应注意的五个原则:

课时化原则;问题化原则;参与化原则 ;方法化原则 ;层次化原则 ;

1.课时化原则。

在每个学科新教材中,一些章节的内容用一课时是不能完成的,因此需要教师根据实际的上课安排,分课时编写导学案,使学生的每一节课都有明确的学习目标,能有计划的完成学习任务,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举例说明)

2.问题化原则是将知识点转变为探索性的问题点、能力点,通过对知识点的设疑、质疑、解释,从而激发学生主动思考,逐步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以及对教材的分析、归纳、演绎的能力。(举例说明)

思考:怎样设计问题?

①问题要能启发学生思维;

②问题不易太多,太碎;

③问题应引导学生阅读并思考;

④问题或者说知识点的呈现要尽量少用一个一个填空的方式,避免学生照课本填空,对号入座,抑制了学生的积极思维。

⑤问题的叙述语应引发学生积极思考,积极参与。如:你认为是怎样的?你判断的依据?你的理由?你的发现:等等。

通过精心设计问题,使学生意识到:要解决教师设计的问题不看书不行,看书不看详细也不行,光看书不思考不行,思考不深不透也不行。让学生真正从教师设计的问题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会看书,学会自学。

3、参与化原则。

通过对导学案的使用创造人人参与的机会,激励人人参与的热情,提高人人参与的能力,增强人人参与的意识,让学生在参与中学习。这就是所谓的参与性原则。相信学生,敢于放手发动学生,只要教师敢于给学生创设自主互助学习的机会,其学习潜能将会得到更有效的挖掘。4.方法化原则。

导学案中应体现教师必要的指导和要求。教师指导既有学习内容的指导与要求,又有学习方法的指导。

如在学生自主学习时,教师要明确、具体地告诉学生看教材哪一页的哪一部分,用多长时间,达到什么要求,自学完成后教师将采取什么形式进行检查等;

(四)学法指导

有两种常见的形式:第一种是本学科的研究方法。如物理教材的各个章节都有意识、有步骤地渗透了物理学的科学研究方法,使学生在学习物理知识的同时受到科学方法的熏陶和训练,逐步地掌握最基本、最主要的科学方法,达到促进知识学习、培养能力和提高科学素质的目的。物理常见的研究方法有:分析归纳法、等效(替代)法、建立理想模型法、控制变量法、实验推理法、转换法、类比法等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第二种学法是学生平时普遍的学习方法。如:阅读的技巧、做笔记的方法,自主学习的方法、小组合作的技巧等。

在课堂教学中应逐渐渗透各种方法。或在导学案中引导学生领会理解,或者提出明确的要求,也可以口头说明。

在复习课中也能体现学法指导。一章的知识学完后,在复习课中教师要帮助学生结合典型例题,展开讨论和独立思考,进一步理解知识之间的联系,从而将零散的知识点串成线、形成面,构建完整的知识网络。除了通过有针对性的练习,巩固所学,拓展知识形成应用能力外,也应该很好的指导、引导学生对本章所运用的科学研究方法进行梳理。

思考:如何指导小组合作学习?应该指导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掌握和熟识一些基本规则,从而有效的提高小组合作的效率。因此可在最初的导学案中可标明一些要求:如专心听人发言,眼睛注视对方,以微笑点头表示赞同;努力听懂别人的发言,边听边想,记住要点;为保证别人思维的连贯性,在别人发言时不要随便插嘴打断,如有不同意见,要耐心听别人说完后再及时提出等等,这些都是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的好办法。

只有经过长期不懈的指导和训练,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随时校正,才能使学生的学习方法逐步走向成熟。当然在每节课中都要注意学法指导的基础性、发展性。5.层次化原则。

在编写导学案时将难易不

一、杂乱无序的学习内容处理成有序的、阶梯性的、符合各层次学生认知规律的学习方案。认真研究导学案的层次性。学案要有梯度,能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层层深入地认识教材、理解教材。能引领学生的思维活动不断深入。还应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要使优秀生从导学案的设计中感到挑战,一般学生受到激励,学习困难的学生也能尝到成功的喜悦。要让每个学生都学有所得,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五)学习小结,即知识结构整理归纳。导学案上最后一个问题一定设计为本节知识的体系建构。按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归纳出知识线索,具体的知识点要尽可能留出空由学生来填。与其他章节知识联系紧密的,在归纳出本节知识结构的基础上要体现与其他章节等知识的联系。同时还要有引导学生对学习方法进行归纳。

(六)达标检测

达标检测题的编写及使用的具体要求:

1、题型要多样。量要适中,不能太多,以5分钟左右的题量为宜。

2、紧扣考点,具有针对性和典型性。

3、难度适中,即面向全体,又关注差异。建议可设置选做题部分,促进优生成长。

4、规定完成时间,要求独立完成,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5.注重及时反馈矫正。

(1).每一个学点后面尽量跟上对应的练习。为拓展学生的思路,使学有余力的学生能有最大程度的收获,还增加了少量的选做题。

(2).课堂教学中,反馈矫正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一个重要手段和途径,反馈与矫正的基本要求是“适时反馈,及时矫正;真实反馈,准确矫正”。因此每个知识点后面对应的练习题要扣住本堂课的重点、难点、易错、易混、易漏点、中考焦点,巩固本堂课所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反馈矫正不仅仅是书面练习、检测,也可以是提问、展示、练习等多种形式。6.课后反思、不断完善

反思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①解决问题的能力情况。个别学生的个别问题就采取个别辅导的方法单独解决,如果是大面 上的问题,则下阶段要强化训练此知识点。

②反思教学方法是否能引起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动机;

③知识点的训练程度与知识点的难易程度是否匹配;

④某个教学环节失误的原因是重、难点把握力度不当,还是对学生的指导、点拨不到位;

⑤某个教学环节的成功是偶然还是必然等。

总之,要努力使自己成为一名反思型教师,要在不断反思中完善自己。

六、编写、使用导学案还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编写高质量的导学案是一节课成败的基础,它能体现教师的“支架”作用。使用时要求教师语言简练、开门见山、直击要点。作为教师要清楚何时点拨、点拨什么内容(易错知识点、易混知识点、方法、规律、知识结构、注意事项、拓展等)。

教师在编制导学案时,必须把握好对教材的“翻译”,把教材严谨的、逻辑性极强的、抽象的知识,翻译成能读懂、易接受的、通俗的、具体的知识,帮助学生确定适当台的学习目标,并给出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好老师要能够深入浅出,设计导学案要做到知识问题化,问题层次化,层次梯次化,梯次渐进化。

教师在编制导学案时,要求在难度、内容和形式上设计分为ABCD四个级别:A级为“识记类内容”,要求学生在课前时间必须解决;B级为“理解级”,要求学生能把新知识与原有知识和生活挂钩,形成融会贯通的衔接;C级为“应用类”,学以致用,能解决例题和习题;D级为“拓展级”,要求学生能把知识、经验和社会以及最新科研成果挂钩。

“四级要求”便于学生根据自己的学力自主选择。对于老师而言,导学案则实现了从教师带着书本走向学生,变为教师带着学生走向书本,学生带着问题走向教师的转变。

2.导学案是为学生学习服务的,必须从有利于学生学习操作的角度思考创作,要始终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导学案可根据学习内容的需要,增加“加油站”“温馨提示”“友情链接”等补充说明、信息提供、方法指导的栏目。

3.应根据不同的课型编制不同的学案,如新授课中的预习性学案、复习课中的检测性学案、专题性学案等。不同年级、不同学生对导学案的要求,使“导学案”具有更强的适应性;不同学科“导学案”的设计和使用应该有不同的特点。

七、“导学案”的使用:

使用导学案时,上课前发给学生导学案,要求学生要根据“导学案”的内容进行课前预习,学生预习时,教师不要局限于对个别学生的指导上,要巡视全班同学的学习及掌握知识的情况,以便为学生的展示环节提供内容。

1.学生自学教材,完成学案中的有关问题。它要求教师将预先编写好的学案,在课前发给学生,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带着问题对课文进行预习。同时,教师在学生自学过程中应进行适当辅导,使学生较好地掌握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在学生自学过程中教师应做到以下几点:

①要指导学生自学的方法。如告诉学生学案中哪些内容只要略读教材就能掌握,那些内容应注意知识前后联系才能解决等等。让学生逐步理解掌握教材。

②教师应要求学生把预习中有疑问的问题作好记录,让学生带着问题走向课堂。这样做,一方面能逐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另一方面,又能使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正确的自学方法,而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正确的自学方法一旦形成,往往能使学生受益终身。这也是我校实施“高效课堂改革”的终极目标。

2.学生分组讨论“导学案”中的有关内容。分组讨论是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教师应组织学生讨论学案中的有关问题,对一些简单、易懂的内容可因一带而过,而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则应引导学生展开讨论交流,形成共识。而学生在讨论中不能解决或存在的共性问题,教师应及时汇总,以便在精讲释疑或学生展示交流时解决。值得注意的是,在学生讨论交流过程中,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紧扣教材、学案,针对学案中的问题展开讨论交流,避免草草了事或形式主义,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导学案”中问题的展示与交流。展示与交流就是在学生自学、讨论的基础上,教师根据教学重点、难点及学生在自学交流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汇总在一起,由学生进行重点讲解,其他同学做辅助与补充。在展示与交流时教师要注意适时点评、概括升华。

总之教师在课堂上要做到“五让”:教材让学生自读;知识让学生探索;问题让学生解决;结论让学生概括;体系让学生构建。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同时在上课时多一些激励的话语。如:试试你的身手,你最行!做一做,你一定能过关!温馨提示:比比看,哪个小组办法多等等

初级中学教务处选编:

5.能力提升培训心得体会 篇五

一、“破”——破传统之痼疾

以往传统管理工作中延续和重复占有很高的比例,“不出问题”就是万幸,管理的艺术及内涵没有真正去领会,走老路子的观念根深蒂固。

作为一名教学管理者,这样的问题也很多,如学生的考风问题,惩罚的严重与否各有说辞,如何能抑制学生作弊,方法也层出不穷,但效果不佳;如日常管理文件的书写,缺乏调研,文书说服力不强,观点站的高度不够,甚至出现格式、措辞不规范的现象,值得反思。

二、“立”——立创新之新局

“立”是“破”后新生,是打破原有常规,利用先前总结的经验,建立新的规则,更准确的说,运用创新的思维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达到双赢效果。

如考风问题,现象无法遏制,那么从源头开始考虑,即调动学生的学习激情,通过开展机考模式,利用软件的便利,采用课堂测试及部分题库的对外开放练习,督促学生学习,变被动为主动,逐步成为兴趣,学会如何学习,变考试只是检验成果的一种方式,而不再成为负担,同时考试过程中机考形式也断绝了学生作弊念头,效果颇佳,收到广大师生欢迎。

如日常管理文书的书写,本次培训中廖教授的案例式讲学引起我们思考,一门平时可能会讲的很枯燥的课程可以如此生动,学的不光是知识,更是上课的技巧。文书规范需要“立”,不光“立”,更要有内涵,要有实证,按照仲红岩主任所说:顺时应势,慧眼观物。

6.教师能力培训心得体会 篇六

培训中老师倾泻了很多心血,他们根据要求精心筹备,毫无保留地把他们的所知传授给我们。这次培训,我们听得津津有味,受益匪浅。在学习我们知道了“什么是有效的教学”、“教学,如何有效”等等。培训内容虽然很少,但结合培训内容重新审视自己,我发现了自身的许多不足,一路走下来,填补了我平时教学中的漏洞。

基本方法:以旧引新、情境引入、操作引入、开门见山、谈话引入、游戏引入……要求做到三个字:短、平、快。

1、以旧引新—————最传统的方法。找到新旧联系,设置悬念。数学知识之间联系紧密,先前学习的知识、经验、基本思想方法为后继的学习奠定了基础,后继学习的知识是对数学知识领域的发展,能促进学生数学活动经验的丰富。

2、情境引入。创设生活情境和现实背景。当数学知识与一定的现实背景结合起来,它才建立起逻辑意义,同时学生学习数学的基础是学生的生活经验,所以具体情境与现实的数学知识背景,有利于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认识、体验与理解。

3、创设趣味情境。心理学研究表明,千篇 一律的、刻板的、多次重复的事物,很难吸引人们的注意,相对变化、新奇性的刺激物更能引起人们的注意。

4、操作引入。动手操作是小学最热爱的一种活动方式。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儿童的知慧在他的指尖上。”通过操作活动,在形象感知的基础上,学生从中感悟到知识的内涵和外延,在不知不觉中进入了新知的学习中。

《标准》(xxxx版)建议: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欲望。主动探究就是当学生通过具体的情境感知,在心理燃起“愤”、“悱”之欲之时,为学生提供充裕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运用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手段独立或合作探索,感受、体验与悟理。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重在启发,以人定法。一堂课应是一法为主,多法合用。方法列举:观察———感知,猜测———验证,操作———归纳,尝试———发现,自学———质疑。无论用什么方法,数学教学要关注数学的思想方法,特别是归纳推理和演绎推理

学生发现、感悟、理解、获取新的数学知识基本技能是不稳定和不牢固的,也可能是暂时的。这时,我们教师就有必要提供新的问题情景,设计有层次,有梯度,形式不同的练习,拓展知识应用的范围,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给予及时反馈、校正与纠错。

1、稳固基础,体现基础性。

2、面向全体,体现层次性。

3、立足发展,体现开放性。

7.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几点体会 篇七

民主本身就能激发人的创造力。一个学生如果生活在“专制型”的班级中,处处谨小慎微,思想就会受到压抑,干什么事都看老师的眼色行事,不敢越雷池一步,怎么说得上创造呢?相反,一个学生如果处在民主、愉悦的课堂气氛下,就会情绪高涨,对课堂教学参与的积极性就会很高。营造民主宽松的氛围,就要建立健康、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教师要尊重学生,要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要以认真的态度倾听学生的意见。对于学生提出的奇思异想,要选择适当的方法,予以评价,要抛弃传统教学中将学生的思路强行纳入教师设计的轨道,束缚学生思维和以严厉的语言中断学生思维过程的做法,更要杜绝以嘲讽挖苦的语言对待学生的失误,精心保护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消除学生的畏怯心理。

2. 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

创新能力与个性发展是相辅相成的,个性的发展往往蕴涵创造力的幼芽和基础。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创造能力,必然不可忽视其个性特征。但传统的教育教学把极富个性特征的学生塑造成了同一个模子里出来的学生。而未来社会各条战线上要求的人才是具有独特性、和谐性和主体性的个性化的人才。教师要尊重学生个性的发展,充分相信学生,并鼓励其自发行为,使其在教师面前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敢于表现自我。对学生好奇、求知、探索的欲望,教师要给予极大的扶持鼓励,挖掘每个学生的最大潜能,发展每个学生的个性,培养其个性全面和谐发展。学生的思维敏锐,没有形成定式,所以经常会提出一些新观点、新想法,有时可能是很幼稚的,甚至是离奇、荒唐的,但教师要正确对待。对于他们的标新立异一要允许,二要鼓励,三要引导。如在探讨物质的物理属性———磁性时,学生提出磁性是磁铁的性质,而不是物质的性质;在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新授的实验中,由于弹簧测力计处在运动中且示数不太稳定,不易读数,学生提出让弹簧测力计固定不动,匀速移动物体下面的木板。总之,我们不能用我们的思维限制学生的思维,他们是未来人,应该比我们更有创造性。当然,如果学生的想法荒谬,只要加以引导就可以了,不要压制。

3. 要给学生以更多的爱

爱有利于人的智力发展,有利于激发人的创造力。一项实验研究表明,即使是本来聪明的孤儿,受到9个月没有母爱的管理,智力也要下降21分,而本来不大聪明的儿童,即使受到9个月低能智力妇女的照料,智力也会上升33分。可见,在和谐的气氛中生活,心情愉快,思维就会更活跃,创造力也能提高。教师若能从内心深处爱学生,就能以满腔的热情教育学生,学生回答问题时教师总是以鼓励的眼神,即使学生一时回答不出来,也说:“别着急,你再想一想。”教师的宽容和充满爱的语言会使学生紧张的心理缓和下来,思维立刻活跃起来,问题可能会迎刃而解。

4.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好奇心和兴趣是一个人拥有创新能力最基础的条件,一个人如果做什么事情都没有兴趣和好奇心,不太可能有很大的成就。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句话很有道理,说明兴趣在人的学习生活中非常重要。对于学生来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是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维、大胆质疑、勇于探索的强大动力。如果学生对学习或某种事产生了极大的兴趣,那么他在这方面的收获是不可估量的。所以,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如何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是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

新课引入要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尽快投入到学习中。如在学习摩擦力时,教师可播放视频不同的鞋:钉鞋、跑鞋、平底鞋和溜冰鞋。提问:刘翔要参加跨栏比赛,请你帮他选择一双合适的鞋。张翔想去溜冰,请你帮他选择一双合适的鞋。为什么要作出这样的选择呢?学生在解决问题时,注意力被吸引过来,获取知识的欲望也空前高涨,自然就满怀热情地投入到摩擦力的学习中。

8.《创新能力》培训心得体会 篇八

关键词:职工培训;创新思维;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TD79+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8136(2009)35-0096-02

进入21世纪,知识经济的特征日益明显,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市场竞争愈加激烈。同煤集团培训工作要顺应瞬息万变的市场,就必须不断学习、求知与创新,必须切实转变创新培训思维模式,着力培养和造就一支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职工队伍。

1树立创新培训观念,把创新能力培训纳入到职工培训体系

1.1树立创新培训观念

树立创新培训观念是培训创新的前提,我们已处于一个知识经济时代,它一方面以人文素养为基础,一方面又以现代科学技术为核心,这两方面的统一使它建立在知识的生产、处理、传播和应用之上。要使职工培训在知识经济中顺应趋势,在人才培养和技术推广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就必须更好地适应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新要求,把创新能力培训纳入到整个培训体系中。

大同煤矿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的前身大同矿务局成立于1949年8月30日,2000年7月改制为大同煤矿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公司现有总资产750亿元,职工20万,矿井54对,分布在山西和内蒙古,东西跨度300多km、南北跨度600多km的区域内。2008年煤炭产销量1.22亿t,连续4年突破亿吨。现已形成煤炭为主,电力、化工、冶金、机械制造等多业并举的特大型综合能源集团。正在建设的晋北煤炭基地是国家规划的13个大型煤炭基地之一。矿山的技术水平、建设规模、发展速度在国内都走在前列,但主要生产设备及工艺大都是从国外引进的,这也决定了我们必须进一步提高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顺应这一要求,公司提出了“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同煤”的口号,要求开拓思路、转变思维、创新培训方式,加快创新型人才培养,推动创新型矿山建设。

1.2把创新能力培训纳入到整个员工培训体系中

职工培训既要向职工传授专业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也要重视职工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没有创新能力的培养,教育培训的整体功能是难以实现的。为了利于开展创新培训,应构建集科研、培训、生产为一体的培训体系,由同煤集团科研部门收集国内外最新技术信息及其发展方向和单位技术应用状况。培训部门设计培训方案并组织培训,生产部门及时反馈生产动态。全公司形成了一个“培训—提高—创新—再培训—再提高—再创新”的良好态势。

职工的创新培训是每一个企业创新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此,同煤集团把开展创新培训课堂“搬”到了井下,不仅将井上的书本延伸到井下的现场教,还把触角直接拓展到采掘工作面。每月组织教师到井下为一线员工进行一次现场观摩教学。学员们在井下工作面边看边听。边学边讨论,教学操作结合。原本在井上课堂难理解的“排距”、“掏槽眼”等操作方法通过现场示范变得简单易懂了。另外,同煤集团加大对员工的创新培训力度,成立公司、矿、区三级培训网络体系,选拔理论水平高和工作经验丰富的科技人员和老工人担任授课老师,坚持做到“培训一个、合格一个、上岗一个”,使接受培训的员工逐渐成为各自岗位上的顶梁柱。

2建立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教师要开展创新培训,首先必须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这样教师才能主动去探索新知识、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寻求新途径,并在实施创新培训的过程中,打破传统的容易束缚学员创新思维的教学模式,就必须建立一支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的培训教师队伍。近年来,大同煤矿集团根据员工的不同文化程次、不同工种、不同技术专业,建立了专业的师资队伍,从而保证了企业职工培训的质量。另外,每年都要送职教老师到省内外院校、培训机构学习,一方面提高老师的专业技术理论水平,另一方面让老师开拓眼界,树立新的培训理念,以满足创新培训的师资要求。

3创立员工教育培训的全新体制和模式

大同煤矿集团的技术装备先进,尤其是采矿技术装备水平具有国际先进水平,为了更好地驾驭现代化矿山,把同煤集团建成世界一流的矿山,必须坚持以人为本,采取了多管齐下、灌疏结合的方法,创立了员工教育培训的全新体制和模式。集团公司建设成了一大批三级、四级技术培训基地;编制下发了大量通俗易懂的读物,培训目标直指一线、二线员工,通过密集的理论研讨、高级讲座、集中学习、定时抽查和现场培训考核等形式,全面提高职工的技术业务素质。集团公司在员工立足岗位成才上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从员工素质教育上,开辟了技校、党校和工大等教育培训平台,让员工学有门道;在技术教育上,利用现有培训基地紧紧和生产现场结合起来,坚持学练结合,使员工练有渠道;在后备员工队伍建设上,以同煤大学为依托,变招工为招生,按照计划专门培养矿山急需技术员工作为储备,使全公司后备员工补有通道。另外,同煤集团从改革培训机制人手,在全公司范围内推行了员工“双级制”,即员工等级制和员工技术等级制。员工技术等级制按各专业员工的理论和实践操作考试成绩来评定,分初、中、高3个级别,分别享受相应上浮岗位系数0.15、0.3、0.6的不同待遇,员工等级制就是依据员工技术等级划分为首席员工、优秀员工、合格员工和待培员工,首席员工享受年薪制待遇,优秀员工采用工资补贴方式进行奖励,合格员工按标准工资执行,待培员工则进人培训中心进行再培训,直到合格后方可上岗,培训期间只给基本工资。这种以专业技术素质为主要考核标准的员工“双级”体系,进一步激发了广大员工钻业务的积极性。

4开展课堂教学与技能操作培训重在创新

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职工队伍,不仅要在教学课堂上开展创新教学、掌握必要理论知识,而且要在生产实践中理论联系实际,掌握必要基本技能,运用所学知识,开展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

4.1在教学中培养学员创新思维的能力

同煤集团培训部门采用启发式教学,教师在课前要认真备课,设置一定的情景,确定要达到的目标,然后提出问题,由学员针对问题进行探讨,教师则启发学员求异思维,鼓励学员思维的多样性、新颖性、独创性,从而培养学员创新思维的能力。另外。同煤集团以多种渠道齐头并进,引导职工拓宽视野,全方位、多视角地接受新事物、学习新知识。为此,公司先后邀请北京大学张国有教授、中国企业文化协会孟凡驰教授、山西省水利局、大同大学、同煤集团公司等专业人员举办专题讲座,从思维上使职工开阔眼界,有效地激发了职工竞相成才的热情。通过多种培训教育活动,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公司培养了一大批经营管理、专业技术和技能操作等复合型人才,基本满足了企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

4.2在煤矿企业职工培训中强化创新能力的培养

9.《创新能力》培训心得体会 篇九

200*年,我有幸参加了市公司在王朝大酒店举办的营业服务能力培训班。3天的培训学习,让我感受很多,培训的收获无疑将成为我今后工作中的巨大财富。现将我参加这次学习心得总结如下:首先,本次培训课程内容丰富,安排非常合理。培训内容涉及一个营业员所必须掌握的电信营业基础知识,包括服务亲和力的内容、优质服务的价值、营业厅员工服务心态调整方法、营业厅现场服务礼仪规范、营业厅业务处理能力技能训练、客户服务中沟通的艺术、营业厅现场投诉处理艺术、营业厅现场管理、营业厅现场营销能力提升、等相关知识。这些内容,系统地反映了当前电信营业员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内容安排合理、系统。授课效果较好,能够理论联系实际,容易让人接受。任璐璐和李静江两位老师都能结合实际,把枯燥的理论讲得通俗易懂,入木三分,使人能够很快接受、消化。如,任璐璐老师深入浅出地讲述了服务精英达到的标准、服务亲和力存在的问题、客户服务的真正意义、专业的服务形象、自我提升黄金法则、现场投诉处理艺术等,使我对电信服务工作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懂得了“服务只有更好,没有最好”的道理,同时掌握了许多处理服务工作的知识。此外,还有李静江老师讲授的排解压力的方法、改变世界从改变自己开始等等,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其次,这次培训,既使我学习了知识,又开阔了眼界。在通信行业飞速发展、企业面临的内外环境发生深刻变化的今天,这些知识让我具备更加多的生存与竞争能力,健康与快乐的能力,对我更好地开展电信服务工作将会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这次学习,让我进一步了解电信行业服务工作的重要性。认识到真正的客户服务意味着格外出色地完成日常工作,超越客户的期望值,为每次互动增加价值和信誉,向每个客户展现你最好的状态,发现让你的服务对象感到愉快的方法,让你惊讶于自己能够做得多好,像关心你的老奶奶那样关心你的客户。只有做到一次性妥善处理问题,懂得聆听顾客声音,以积极具有建设性的态度处理顾客抱怨,在压力下表现自信,沟通清晰无误才是服务精英达到的标准。另外,在培训中,我学会了怎样控制自己的情绪,掌握正确排解压力的方法。学习营业厅现场营销能力提升的课时中,我认识到积极热忱是胜利营销所必须的,而把握成交时机则是营销成交的关键因素所在。在运用一定的营销技巧同时,抓住顾客开始注意或感兴趣时,客户点头、微笑、眼神发亮时,坚持要谈主要问题时,讨论付款方式时,询问合约内容时,谈到有人买过此产品时,抱怨其他品牌时等一些城建时机,将会使你的营销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总之,我特别感谢公司对我们安排的这次潜能拓展训练,其实还有好多无形东西需要我们自己去体会、去运用。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我一定要将所学到的知识全部用到工作中去,才会有个好的结果。

10.教育基础能力培训心得体会 篇十

经过几天的教育技术技能基础的培训,在xxx学院老师悉心教育下,和跟其他老师一起学习、交流,使我对在现代教育技术条件的学科整合的理念得到了深刻的认识和理解,也促使了自己在以后的教育教学过程中积极运用。

下面是我的培训总结

1、压力大,高密度的培训任务又迫使我们拿出十分的精力来学习这门适应未来教育的必须掌握的技术,并且从中受益非浅。

2、从学习中,我最大的体会是我在教学思想上的转变。虽然在平时的工作中,我们已经十分重视教师和学生的交流,但学习让我们更加重视对学生的培养,只有把我们的学生培养成为具有独立学习能力的人,他们才能在将来的生活和学习中适应激烈的竞争。

3、学习内容非常实用,上网查找资源和一些软件的学习和使用,又为教师深入开展教科研、的获取资料、展示成果提供了帮助。

在学习过程中,通过老师认真的指导下,自己努力认真完成了老师布置的全部作业,虽然并不十分完美,但是我的教学思维方式的转变将引导我在培训结束以后,还要进行认真的修改和完善。在计算机应用技术方面收获也非常大,学会了很多以前不曾做过或做不好的事情,如抓图、自己录制视频文件等。

11.《创新能力》培训心得体会 篇十一

一、教师改变角色,提高创新意识

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的意识将牵引着课堂教学的方向。长期以来传统的教育观一直占据着重要地位,其基本特点是以知识的传授为中心,过分强调了老师的作用,而当今新的教育理念要求在教学过程中要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思维为核心”的教学思想,尊重学生的人格及创造精神,把教学的重心和立足点转移到引导学生主动积极的“学”上来,引导学生想学、会学、善学。因此教师必须从传统的应试教育的圈子跳出来,具备明晰而深刻的创新教学理念,还应具有创新精神和不断进取的精神。

二、努力营造创新平台,培育创新的土壤

任何事情的发生都并非一蹴而就的,而是有它产生的基础条件。学生的创新思维亦然。每个学生都具有潜在的创新能力,要把这种潜能转化为现实中的创新能力,应营造浓厚的适宜创新能力培养的教育氛围。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轻松活泼的课堂气氛和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较适宜的“气候”和“土壤”。作为教师要想方设法为学生营造能够发展思维、开阔想象的空间,只有学生的思维是自由的,才能有创新的发挥。过去以“升学率”为教育目标的应试教育,使得教师和学生都处于高度紧张的机械的知识传授中,特别是“填鸭式”的教学模式更难形成创新意识,这些严重阻碍了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转变“教”与“学”并重的模式,实现由“教”向“学”的过渡,这是创新能力培养的立足点,只有创造适宜于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学习的活跃的课堂气氛,才能有利于学生主体精神、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健康发展。

三、课堂中使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

1、注重发散思维,培养创新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正确地运用求异思维,鼓励学生遇到问题深入思考,打破常规,力求从其它角度解决问题,启迪学生逆向思维,让学生从反面去找寻解决问题的方法,思维的方向变了,就易于产生新的解决问题的办法和途径,鼓励学生多采用求异思维,激发学生用多种不同方法,寻求更多的解决问题的途径,多种途径解决同一个问题是数学教学培养发散思维,发展创造性思维的一条有效的途径。

实践证明,很多问题都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去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学生们在教师引导下对问题的横向拓宽和纵向深入,探索新的解题思路与方法,这样无论从内容的发散还是解题思维的深入都能起到固本拓新之用,达到创新能力的培养。

2、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新教材中,有些内容需要学生主动参与和实践,例如在统计这些章节中,要得出有关结论,需要学生动手操作、实验。我们也知道实践活动教学的重要目的是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以学生主体实践活动为基础,以学生创新精神和素质整体发展为重点的教学过程。因此,教学中要特别注重实践活动教学,鼓励学生进行操作、实验,多给学生动手的机会,推动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前人的伟绩说明,无数次失败与成功的实践可以获得创新能力。

3、让学生动手和动脑相结合

脑手二者的相辅相成,能使大脑左右两半球趋于协同活动,使两方面的能力都得以充分发挥并结合,这对激发主体性、培养创新意识,无疑作用是非常大的。思维是学习的基础,要让学生学会思考。只有解放了学生的头脑,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力,学生才能冲破旧藩篱、标新立异,发挥其创造性的威力。在培养想象力方面,数学无疑具有独厚的条件。比如一题多解、开放性问题的设计等都可以促进创新、拓延思维空间。

而动手,是一种搭建性的实践活动。学生在动手的基础上动脑,就一定能促成能动意识的产生,培养自己的创造性思维。让学生动手,就可以使学习过程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品尝到成功的喜悦,不仅轻松学到了知识,而且活跃了思维,培养了创新意识。

总之,有创造才有发展,创新是社会发展的动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多方面的,我们应该创造性地运用这些方法,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在平时的数学课堂教学中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要求我们培养出具有创新意识、创新勇气和创新能力的一代新人。

12.《创新能力》培训心得体会 篇十二

思想政治课是培养和造就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者的一门必修课,是提高青少年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主渠道。笔者认为要优化政治课教学,提高教学质量,落实素质教育,就应该坚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师生共同活动为主线的教学方针,扬弃传统教学手段,运用当代新的教育理念,大胆尝试课堂教学模式改革,提高学生课堂参与率,促进学生主动有效地接受教育,使素质教育在思想政治课中真正得以落实。

一、提高教师自身素质,加强培训学习

教师闻道在先,学有专攻,承担着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中华民族全民素质的光荣使命。根据教育心理学原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处于主导地位,决定着课堂教学的方法。而素质教育是一种全面的教育,思想政治素质教育是其重要内容,这就要求政治课教师必须提高自身素质,做到既会教书,又能育人。

“教然后知困”,政治教师要想胜任本职工作,必须拓宽知识面,提高自身素质。政治教师只有提高了自身素质,才能进一步优化政治课教学活动。

二、优化课堂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

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是课堂教学,抓好课堂教学是政治课落实素质教育的关键。而传统的政治课教学模式是教师一言堂,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助长了学生学习的依赖性,抑制了他们智力和潜能的发展。这种不管学生心理特点,填鸭式的教学方法是影响学生有效学习的根本原因。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政治教师要用一切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教育家赞可夫说过:“教育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感和意志领域,触动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方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我们应根据移情作用,创设有一定力度的情境氛围,如音乐、图画、场景等,直接诉诸学生的感官,引起他们情感的关注,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政治教师要把现实生活中的有关现象引入课堂,帮助学生理解课本中的理论,学以致用,用理论指导实践,解决现实中的问题。我们可以进行时政效应教学,使学生从新闻时事的视角进入课堂,引起他们的注意和兴趣,巧设兴奋点,形式多样地组织教学,如:知识抢答赛、辩论会、模拟法庭、小品游戏等,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知识。

三、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做好学习指导

美国教育家鲁纳说过:“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不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在教学中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意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探索、调查研究,使学生成为在教师指导下的主动积极、富有个性的学习者。政治课教师不仅要研究如何教,还要指导学生如何学,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要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就应该目标让学生确定,新知识让学生发现,过程让学生参与,问题让学生提出,探讨解决的内容让学生总结归纳。要建立民主和谐、平等融洽的师生关系,确立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生为核心的自主学习。这就要求我们教会学生用脑,破除死记硬背的“传统学法”,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如让学生自编提纲、自我组织课堂活动等。只有这样,学生才不再是消极的听众,而成为主动的求知者。

由此可见,只有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激发他们的学习主体意识,形成自主自立的健康人格,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开拓意识,素质教育才能真正落到实处。

四、话语层面有所突破,重视话语分析

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创新是确定无疑的,但认识问题不等于解决问题,真正的问题是怎样进行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其中必须在思想政治工作的话语层面有所突破是一个重要的方面。

话语,通常理解为一个相对独立的语义单位,它可以是一个字、一个词、一个句子、一个句群、一篇文章,不论它以何种形式表达,关键在于它要表征或传达某种意义,它涵盖口头话语和书面话语。话语是重要的交际手段和沟通工具,对话语的分析和理解是人类最基本的社会活动,包括行动和互动。当代话语分析已经成为一门独立学科,其主要任务是通过话语,分析“意义是什么,意义是如何产生、表达和理解的”。强调话语表达对意义理解和传递的重要性是话语分析的主要特征。可见,话语标示着一种重要的认知活动,要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就必须重视对人类话语的科学分析和理解,思想政治工作要重视话语分析的理由如下:

从逻辑与话语角度看。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任务是向师生传达党和国家的思想逻辑、情感逻辑,以实现高校师生对党和国家的政治认同,而这些逻辑有特定的话语格式和专业术语。思想内容可以千变万化,但思想逻辑却可能相对固定,理论指导行动,稳定的思想逻辑可以导致政治的稳定。因而,思想政治教育不仅要关注向师生传递了什么思想,更要注意向师生传送思想时运用产生的方法和逻辑以及思想本身的内在逻辑。逻辑以话语作为表达方式,不研究话语则难以理解思想的本质和精神。

从内容与表达角度看。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内容是相对稳定的,主要是传导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和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各类精神成果。但是,马克思主义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理论形态,各个理论形态(例如,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思想内容和语言风格上各具特色,如何运用恰当的、丰富多变的话语把这些内容持续地灌输给学生而又能避免老生常谈、使学生愉快接受至少不厌倦成为当代思想政治工作者面临的共同任务,完成这个任务也必须研究话语策略。

从思维与话语角度看。思想政治教育的思维方式主要是语言思维,确切地讲是交互式的语言思维。人们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有三种基本形式,即数学思维、语言思维、视觉思维。思想政治工作的形态不外乎面对面的直接交流、通过图书报纸杂志影视等中介进行的间接交流、通过网络进行的间接的交互式交流等方式。语言是构成话语的基本元素,显然“怎样说话”决定着思想政治工作的直接或间接效果。

13.教学能力大赛培训心得体会 篇十三

通过这次培训学习,我深深体会到福建教育学院培训部的领导、授课老师的热情,感受到学员集体大家庭的温暖。

通过学习,使我耳目一新,深深地认识到自己以前那种传统教育教学的师生观已跟不上时代的发展。要想跟上新世纪的教育教学步伐,就要首先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师生观,增强热爱教育事业的信念。在教学活动中,师生关系是基础,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是教育教学活动获得成功的开始,所以我们必须转变传统的教育中的“惟师是从”的专制型师生观,构建教学双主体之间的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理解的新型的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在课堂教学中,要打破教师主课堂的惯例,彻底抛弃教师心灵深处沉积的传统的专制思想观念。师道尊严的思想在课堂上令学生不敢多说不敢质疑极大地压制了学生创造思维的发展。我们教师只有从观念上更新,允许学生提出独到的见解,为学生创设一种和谐、宽松的“心理安全”环境和无拘无束的“心理自由”环境,才能创造出师生平等、共乐融融、共享教学民主的氛围。在骨干培训班学习的这段时间里,来自导师的谆谆教诲,来自同学的倾情相助,汇成了一股股沁人肺腑的暖流、汇成了一阵阵催人奋进的号角,支持、激励着我始终不敢有丝毫的懈怠和停留。展望未来的工作、学习之路,将是永无止境而又艰难曲折的,而我却愿在这快乐而无止境的追求中去实现自己的梦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努力探索教育教学的新途径,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掌握最新的教育方法。在教中研,研中改,积极实践新课程标准,形成了“趣、实、活、新”的教学风格。本人对本职工作精益求精,勇于开拓创新,深化“活动化”课堂教学模式,模式依据“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自主获取知识的学习理念,合作学习的教育理论”,树立了“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意识,形成了“创设生活情景、感性体验——形成大胆猜想——引导合作研究——实践活动、反馈交流评价——重构生活运用体验成功”的以学生为主体的互动活动教学模式,营造了宽松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促进了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教学效果非常显著,得到了上级主管部门的高度评价并大力推广应用。曾多次承担市、县、校各级课堂教学现场观摩,为县教改工作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先后为县教改提供多节现场教学观摩,10月参加泉州市信息技术录像课比赛,12月至今负责和指导县级课题《活动化的数学课堂教学实验》,通过近三年的研究和探索,有了适合本课题的教学模式。课题组的成员不断壮大,陈玉专、陈秋凤等老师曾多次为县、市教改提供现场观摩,受到领导和同行的充分肯定;有多篇关教育教学论文在各级刊物上发表。

14.能力提升培训学习心得体会 篇十四

一、提升工程的总体目标和任务,建立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体系,完善顶层设计;整合相关项目和资源,采取符合信息技术特点的新模式,到20xx年底完成全国1000多万中小学(含幼儿园)教师新一轮提升培训,提升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学科教学能力和专业自主发展能力;开展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测评,以评促学,激发教师持续学习动力; 建立教师主动应用机制,推动每个教师在课堂教学和日常工作中有效应用信息技术,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取得新突破。

二、建立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体系,围绕深入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促进教师转变教育教学方式的现实需求,吸收借鉴国内外信息技术应用经验和最新成果,研究制订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培训课程标准和能力测评指南等,建立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体系,有效引领广大教师学习和应用信息技术,规范指导各地建设资源、实施培训、开展测评、推动应用等环节的工作。

三、按照教师需求实施全员培训各地要将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纳入教师和校长培训必修学时(学分),原则上每五年不少于50学时。试行教师培训学分管理,开展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学分认定,推动学分应用,激发教师参训动力。教育部整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相关培训项目,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推动“英特尔未来教育”、“微软携手助学”、“乐高技术教育创新人才培养计划”、“中国移动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培训”等项目与各地教师培训的融合,通过提供课程资源、培训骨干培训者和共建培训平台等方式,扩大优质资源辐射范围。

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组织实施本地区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新一轮全员提升培训。利用信息管理系统,整合本地区项目和资源,建设教师选学服务平台,推动各地按照教师需求实施全员培训。完善专项培训体系,做好与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相关培训的有机衔接,重点加强中小学校长、专兼职培训者和教研员等骨干队伍以及农村教师的培训。地市及区县级教育行政部门要通过专项培训和专题教研,组织开展区域性教师全员培训。健全中小学校本研修管理制度,确保研修质量。中小学校要将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作为校本研修的重要内容,将教研与培训有机结合,重点通过现场诊断和观课磨课等方式,帮助教师解决实际问题,促进学用结合。

四、推行符合信息技术特点的培训新模式,各地要根据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师学习特点,有效利用网络研修社区,推行网络研修与现场实践相结合的混合式培训;强化情境体验环节,确保实践成效,使教师边学习、边实践、边应用、边提升;建立学习效果即时监测机制,确保培训质量。坚持底部攻坚,积极推动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整合培训,建立以校为本的常态化培训机制。推行移动学习,为教师使用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进行便捷有效学习提供有力支持。加强薄弱环节,采取“送教下乡”和“送培上门”等方式,为不具备网络条件的农村教师提供针对性培训。

五、遴选一线教师满意的培训资源,教育部依托现有资源,建设资源共建共享服务平台,汇聚各地培训课程资源和培训服务信息,建立优质资源遴选机制,推动资源交易与交换。对通用性强的优质资源进行加工升级,启动教师培训MOOC(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建设工作,利用合作项目引进和开发优质资源,建立优质课程资源库。各地要重点建设典型案例资源,支持中小学与高校及教师培训机构合作,加工生成性资源,开发微课程资源,满足教师个性化学习需求。充分利用已有平台汇聚本地资源,与国家平台实现互联互通。

六、开展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测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组织本地区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全员测评,主要采取教师网上自测方式,通过案例开展情境测评,以评促学、以评促用。根据能力测评指南,开发适合本地实际的测评工具,建立网络测评系统,为教师提供便捷有效的测评服务。各地要根据测评数据及时调整提升工程实施计划,确保全体教师应用能力得到提升。培训机构要根据测评数据制定完善培训方案,确保按需施训。中小学校要分析测评数据,找准短板,有针对性地开展校本研修。教师要根据测评结果,明确自身不足,查漏补缺,合理选学。

七、推动教师主动应用信息技术。各地要将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作为教师资格认定、资格定期注册、职务(职称)评聘和考核奖励等的必备条件,列入中小学办学水平评估和校长考评的指标体系。中小学校要将信息技术应用成效纳入教师绩效考核指标体系,促进教师在教育教学中主动应用信息技术。各地要通过示范课评选、教学技能比赛和优秀课例征集等活动,发掘推广应用成果,形成良好应用氛围。通过建立信息技术应用创新实验区、示范性网络研修社区和示范校等举措,推动信息技术应用综合创新。

八、加强组织保障确保提升工程取得实效,统筹安排各项工作。各省要开展专项调研,分析现状和问题,摸清教师需求,明确工作重点和思路,做好整体设计,制订提升工程主要实施工作的时间表和路线图,形成规划方案,20xx年底前报送教育部。20xx年起,分年度组织教师全员培训工作,原则上每年培训人数不少于本地区中小学教师总数的20%。完善管理制度,出台配套政策,开发测评工具,尽快建立教师主动应用的机制。

加强组织领导。教育部负责提升工程实施的统筹管理和监督评估等工作。成立执行办公室(设在华东师范大学),负责组织管理的具体工作。成立专家委员会,负责研究、指导和评审等工作。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负责本省提升工程实施的组织管理。成立领导小组,整合相关部门力量,确定专门机构负责组织管理具体工作。采取招投标机制,遴选具备资质的院校(机构)承担培训任务。建立信息管理平台,实施精细化管理。地市及区县级教育行政部门负责本地提升工程的组织管理。制定管理办法,落实相关政策。整合教师培训、教研、电教和科研等部门的力量,加强对中小学校的指导,做好全员培训。中小学校长是本校提升工程实施的第一责任人,要完善制度、健全机制、整合资源,为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奠定坚实基础。

落实保障经费。各省要安排专项经费,支持管理平台建设、专项培训、资源开发和能力测评等工作。中西部省份要在“国培计划”专项经费中切块用于农村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地市及区县要安排专项经费,支持本地教师全员培训。中小学校要在学校公用经费中安排资金,为本校教师学习和应用信息技术创造良好条件。

15.《创新能力》培训心得体会 篇十五

一、改变观念, 勇于创新

长期以来, 作文教学在传统教育观念的束缚下产生了不少消极的后果, 学生的思维只是在一个固定程序的思维模式中展现, 写出的作文往往是千篇一律、千人一面, 而且文章的结构往往是开头一段, 中间一段, 结尾一段, 没有写出丰富多彩的人间百态, 更谈不上创新。面对素质教育的要求, 作为语文老师必须改变自己的观念, 加强创新教学理论的学习和研究, 同时善于引导和启发学生, 使学生明确作文创新的意义, 从而产生作文创新的欲望和信心, 精神百倍地投身到创新教学中去, 为培养学生作文创新能力不断探索, 并引导学生走出“怕失求稳”的误区, 大胆进行作文的创新。

二、突破思维定式, 培养创造性思维

著名作家王尔德说得好:“第一个用花比美人的是天才, 第二个用的是庸才, 第三个就是蠢才了。”所以, 要会用全面的、联系的、发展的、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 以获得正确的、深刻的认识;学会换一个角度看问题, 追求新的发现;学会将侧向与反向, 纵向与横向, 发散与聚合等各种对立统一的思维形式有机地融为一体, 使思路开阔, 思维活跃, 文思泉涌。为了在作文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我在作文教学中采取了以下的做法, 以供参考。

1. 引导学生观察思考, 让学生走进生活, 走向自然, 以积累创新素材。

感性思维是理性思维的基础, 理性思维是感性思维的升华。观察是感性思维的前提, 思考是理性思维的基础, 创新思维是理性思维的飞跃, 经过认真细致的观察和深入的思考, 学生的思维就会在广阔的空间里自由驰骋, 写出的作文往往真情流露, 切中时弊, 揭示真谛, 具有创新精神。

我们要学生理解皑皑白雪, 要学生懂得温和的春风, 明白秋天的萧瑟, 可我们没有给学生那样的时间和心情。我们的学生背着沉重的书包, 回味着老师的批评, 还记着家庭作业, 在这样的心情下, 除了能感到雪的寒冷还指望什么呢?我们提倡的实践, 是不拘泥于教材、不拘泥于课堂的实践。教室不应该是语文教学的唯一场所, 草坪、田野、高山、雪地甚至家庭大院都应该成为我们的第二个语文课堂。只有这样, 我们才能培养出“缀文者以情动而辞发, 观文者披文以入情”的缀文者和披文者。同时, 充分的实践又可以培养学生兴趣, 而兴趣是转化为知识的重要前提, 热爱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因此, 我们要在实践中充分注重对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

2. 广泛阅读是创新作文的基础。

“熟读唐诗三百首, 不会作诗也会吟。”不言而喻, 广泛阅读与创新作文密不可分。阅读的主要途径: (1) 阅读课文。教师要少讲、精炼、多读, 精心设计阅读方案, 结合课文适当补充课外读物, 该背的要背诵如流, 该熟记的内容要滚瓜烂熟, 让学生在阅读中学会归纳, 加深理解, 自由应用。 (2) 阅读报刊。许多报刊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和浓厚的生活气息, 是学生创新作文的材料宝库。教师不仅要根据学生实际需要和学校的图书室联系, 组织学生阅读, 而且要创造班级图书角, 让学生互相传阅。

3. 灵活教学是创新作文的主渠道。

传统的作文训练一般是两周一次课堂作文, 让学生绞尽脑汁闭门造车, 教师则倾尽心血拼命修改。这种好差优劣以分数见分晓的教学方法, 不但收不到理想的效果, 而且严重束缚了学生的创造思维, 所以灵活的教学方式很重要。首先, 要开展一些活动, 如课前5分钟说话训练, 举办故事会、辩论会、知识竞赛等, 以此提高学生的语言技巧、应变能力和综合思维能力;组织学生春游、植树、参观、访问等有益的活动, 让他们在生活中磨炼意志、锻炼思想、培养兴趣、陶冶情操, 为作文创新提供素材。其次, 提倡灵活练笔, 在练笔中给学生以充分的选择余地。第三, 教学手段日益更新, 特别是先进的现代化教学设施的介入, 如多媒体辅助教学等, 给作文创新教学提供了广阔的空间。由于多媒体辅助教学交互性强, 信息量大, 图文并茂, 易于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 从而保证了创新教学的顺利展开。因此, 可以说, 适当加强现代化教育技术对教育教学的影响, 对进行作文创新教学来说也是很重要的渠道。第四, 写想象作文, 以便获取创新灵感。

4. 引导写作,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观察使学生具备了创新的知识, 阅读让学生有了创新的源泉, 而写作则成了学生作文创新的落脚点。首先, 引导学生在语言方面求新。语言是文章的外衣, 以新为好。其次, 鼓励学生在布局上破格。根据不同文体、不同形式的写作基本要求, 对学生进行定格训练是很有必要的。

5. 赏识讲评是创新作文的有效途径。

作文评讲指教师的批改和讲评。教师在作文批改时, 要尊重学生的精神劳动成果, 要善于发现每个学生的进步、每篇文章的长处, 并给予热情的鼓励, 保护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同时, 严格要求、循序渐进, 讲评时要尊重教学规律, 以鼓励赞赏为主, 充分肯定学生作文的成功之处, 拨开学生心头的迷雾, 鼓起学生上进奋发的风帆, 让他们对下次写作充满成功的希望。事实上, 求全责备、讽刺挖苦只能加剧学生的厌恶、畏惧心理, 与我们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目的是背道而驰的。另外, 在作文讲评时应让学生各抒己见, 质疑问难, 这是一种深层次的赏识, 是激发学生创新作文最宝贵、最难得的机会。

“生活, 作文的源泉;想象, 作文的翅膀;创新, 作文的生命。”要想让学生的作文活起来, 就必须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不可企求一步到位。总之, 我们应从点滴抓起, 多鼓励, 少批评, 即使是滑稽可笑或哗众取宠, 只要是“不同一般”的均应予以肯定和引导, 让其创新火花成燎原之势, 最终把学生培养成为“创新型”人才。

摘要: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板块, 写作能力更是学生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 要想让学生的作文活起来就必须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本文笔者就如何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并坚信:只要坚持不懈, 初中学生作文的创新教育就一定会取得丰硕的成果。

16.《创新能力》培训心得体会 篇十六

一、教师应具有创新意识

在知识经济时代,教师仅仅作为一个知识的传授者已经远远不够,教师应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由传统的传授知识变成引导学生发现信息、捕捉信息、加工信息、研究问题、增长知识。而学生发现信息、捕捉信息、加工信息、研究问题的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需要教师一天天、一步步地去培养,这种巨大而又深刻的变革要求教师转变教育观念,更新教育理念,不断学习专业知识,学习现代教育技术,提升自身素质,最重要的是必须具有创新意识。

只有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的教师,才能站在高科技革命的高度,鼓励学生勇敢探索;只有教师本身具备不断学习提高的能力,才能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可见,要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教师必须具有创新意识。

二、应克服对创新认识上的偏差

一提到创新,很多人往往想到的是脱离教材的活动,如小制作、小发明等,或者是借助问题,让学生任意去想去说,说得离奇,便是创新。笔者认为,每一个合乎情理的新发现,别出心裁的观察角度是创新,甚至用老方法解决新问题、用新方法解决老问题或者几种方法重新组合起来解决一个问题等都算得上是创新。如在解决“如何用声音控制一个电动机”这一问题时,同学A提出:“用楼道里常用的声控开关。”他的解决方法就是一种创新,教师应给予充分的肯定。同学B提出:“楼道里常用的开关是一种声和光同时作用的开关,我们应该将其中的光敏电阻想办法屏蔽,这样它就会变成一个完全的声控开关。”同学B的解决方法更是一种创新,教师应给予肯定和表扬。总之,我们应克服对创新认识上的偏差,捕捉学生的每一个创新点,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催生创新的火花

作为引领学生走进科学大门的物理教师,应该在课堂教学中以敏锐的洞察力捕捉学生思维的闪光点,鼓励学生大胆质疑、积极探索,促进学生创新意识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例如,在一次演示玻璃瓶受力变形的实验时,当用力按压玻璃瓶时玻璃管中的水面上升,这时一位学生提出了质疑:“是不是手传热给瓶子而使瓶内的水受热膨胀?”面对这样的质疑,我并没有给予否定,而是顺势引导:“我们该如何排除热传导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呢?”学生创新的火花被瞬时点燃,很快就给出了很多种解决办法,再次实验后,学生对玻璃瓶受力会变形的结论也更加深信不疑。

四、培养学生的创新兴趣

17.职业化培训管理能力培训心得 篇十七

温学敏

为期三天的职业化培训,从自我察觉到黑镜领导,再到商业沙盘,整个培训紧凑有序,多方面多维度地引导学员剖析自己。

一、自我察觉培训:自我察觉培训,为每一位学员梳理了自身所看重的事情,从内心深处发现自我。当我们沉下心去思考自身时,发现大部分人都会把家人作为最看重的部分,但在实际生活中,家人往往又是我们最容易忽视的一部分,如何平衡好工作和家庭生活值得我们深思。当然,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定期自我分析,了解自身状态,修正自己的行为和情绪,让生活保持着理想状态运行。

二、黑镜领导:这个项目将所有学员安排在一个黑暗空间,完全依赖于听觉来完成所有的指令。在这种特殊环境中,体现更多的是彼此的信任以及表达和理解能力。该项目提供了三个场景,第一个场景是无领导情况下完成既定目标,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一个人主动提出预案,各成员积极响应,充分沟通可行性后通力合作,才能快速高效地完成目标;第二个场景是有分工条件下完成既定目标,设有队长、采购、构建师和协助人员,层级和职责清晰,队长只能传达战略目标,采购根据队长描述进行采购,构建师根据队长描述和采购回来的材料进行组装,这种情况下考察队长对目标描述到位,必须有总的框架和关键信息,保证采购和构建师都充分理解队长意图,同时也考察队员对队长的描述理解到位,只有队长的表达和队员的理解都准确无误,才能快速完成目标;第三个场景是在温馨的场景下进行团队建设,通过分派食物训练队员的协调能力,通过个人分享,拉近队友之间的关系,从而实现相互了解,增进感情的目的。

三、商业沙盘:

1、收货的季节:这个项目考察的是整个市场通力合作,通过设定整体目标、小组目标和有限资源三个条件,考察各小组在竞争条件下的合作。这个项目成功的先决条件是各小组充分沟通并达成一致协议后严格按照协议执行,一旦市场上有人打破规则,不考虑共同利益,就会出现恶性竞争,最终全军覆没。另一方面也体现了优先占领市场的重要性,在最初没有规则情况下,谁最先获得更多资源,谁在市场中就有更多的主动权并最终取得胜利。最后也体现了市场竞争的非理性因素,当某一小组理性而其他小组不理性时,理性小组做出的让步最终会成为最失败的团队,当然,整个市场也是双输局面。

上一篇:营运助理工作总结下一篇:心是一颗会开花的树阅读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