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文化经典导读

2024-07-12

西方文化经典导读(精选8篇)

1.西方文化经典导读 篇一

机电学院机械专业11级4班陈健臻学号48

《基督山伯爵》

故事梗概:

《基督山伯爵》讲述的是主人公爱德蒙·唐泰斯被陷害入狱14年,逃狱后通过种种手段报恩与复仇的故事。

故事开始于1815年的二月,货船“法老号”的代理船长爱德蒙·唐泰斯回到马塞港,在途中病逝的老船长曾托他到一个小岛上去见囚禁中的拿破仑,拿破仑委托唐泰斯带一封密信给在巴黎的亲信。命运的齿轮从此将他带进厄运的漩涡。

“法老号’的押运员 腾格拉尔 勾结唐泰斯的情敌 费尔南多,两人把唐泰斯告发到检查局。正与相爱三年的女友美塞苔丝举行婚礼的唐泰斯被捕,审理此案的检察官 维尔福 发现密信的收信人正是自己的父亲,为保前途的他宣判唐泰斯为极度危险的政治犯,将其投入孤岛的死牢。

14年的牢狱时光,令唐泰斯几乎失去了全部希望。某天隔壁牢房欲逃狱的老神甫挖错地道来到了唐泰斯的牢房,交谈中唐泰斯意识到陷害自己的仇人的身份,在神甫的教授下,他学会了许多化学、文学、语言、文化知识,并得知一个名为基督山的小岛上埋藏着一笔巨大的财富。老神甫病死后唐泰斯躲进其裹尸袋成功出逃。

寻得巨大财富的唐泰斯重新融入社会,此时的他样貌声音已不复当年,并且拥有渊博的知识、高雅的仪态和无数的财富,深谋远虑,内心充满了仇恨。得知于他有恩的“法老号”的船主莫雷尔因破产而陷入绝境,唐泰斯替他还请债务并送他一艘新的法老号。报恩之后,唐泰斯开始筹划自己的复仇计划。通过多方打探,他证实了腾格拉尔、费尔南多和维尔福陷害自己的事实,并得知自己的未婚妻已经与费尔南多结婚,而自己的老父亲在病中饥饿而死,他的仇恨之火越燃越旺,但他还要为复仇做许多准备工作。

8年后,他化名基督山伯爵,以银行家的身份回到巴黎。此时,维尔福是巴黎法院检察官,腾格拉尔成了银行家,费尔南多成了莫瑟夫伯爵及议员,3人分别是法、商、政界的知名人物,地位显赫。

基督山伯爵首先对付的是当年的情敌费尔南多,他借他人之手披露了费尔南多20年代在希腊出卖和杀害了阿里总督的事实,并在听证会上让被自己收养的阿里总督的女儿海黛出席作证。名誉扫地的费尔南多向基督山伯爵决斗,决斗中伯爵用冷嘲的语气揭露费尔南多过去种种卑微胆小的行为,并说出自己的真实身份。大受打击的费尔南多回到家中发现妻儿离家出走,极度的害怕与绝望使他开枪自杀。

为了取得最大的仇人腾格拉尔的信任,伯爵为他开了3个“无限透资”的银行账户,并通过一份假的军情电报诱使腾格拉尔出售债券,使其折损了一笔巨款。此时伯爵将一名逃犯安德烈打扮成意大利亲王的儿子介绍给腾格拉尔,而这安德烈正是维尔福与腾格拉尔的夫人的私生子。为了避免银行的倒闭,腾格拉尔将女儿嫁给了“亲王之子”安德烈。在婚礼上,宪兵逮捕了安德烈,让腾格拉尔整个家族出了大丑。

对付仇人维尔福,基督山伯爵决定用更残忍的手段摧毁他的一切。他巧妙地将维尔福和腾格拉尔的夫人引到一处住所,点出当年维尔福企图在这里活埋两人的私生子的丑事,腾格拉尔的夫人当场晕倒,维尔福不得不靠在墙上喘息。维尔福怀疑基督山伯爵的身份,可惜在刺探的较量中一无所获。此时伯爵发现维尔福的后妻企图让儿子独占遗产,于是他假装无意透露对方一个毒药配方,对方利用这种毒药毒死了维尔福的前岳夫、前岳母和老仆人,并试图毒害丈夫前妻的女儿瓦朗蒂娜。伯爵知道老莫雷尔的儿子,同时亦是他的挚友的马西米兰·莫雷尔爱上了瓦朗蒂娜,于是暗中保护,让她假死并将她送到基督山岛上。

在审理维尔福的私生子安德烈的杀人案中,检察官正是不知情的维尔福本人,在基督山伯爵的授意下,安德烈当众说出自己的身世。维尔福精神受创,面如死灰,他仓皇回家企图寻找一处避风港,却发现妻子因罪行败露服毒身亡,并带走了他心爱的儿子。伯爵现身表面了自己的身份,维尔福再也承受不了打击,被逼疯了。

颜面无存的腾格拉尔窃取了一笔济贫巨款逃往意大利,却落入伯爵的强盗朋友手中,在饥饿的折磨和钱财被榨干后,腾格拉尔被迫为自己所犯的罪行忏悔。此时伯爵出现公开身份,饶恕了他的罪行。得到5万法郎自谋生路的腾格拉尔饱受折磨和惊吓,头发已经全白了。

而挚友马西米兰因爱人之死,悲痛地要自尽,伯爵在基督山岛上让他重见瓦朗蒂娜,最后有情人终成眷属。大仇已报的基督山伯爵,抛下所有财产,带着养女亦是爱人的海黛远走高飞。

读后感:

《基督山伯爵》是十九世纪作家大仲马的代表作,被人们定义为一部通俗小说。就个人而言,整本书的亮点在于情节颠簸起伏,错综复杂而不乱,尤其以伯爵复仇那段为最。行文轻松自然,能在不惊觉间将读者带进作者设计好的路线,复仇计划让人惊讶,却又符合事实。

关于人物方面,本书主角唐泰斯本来是个乐观向上,热力四射的年轻人,他拥有一位美丽的未婚妻、一个爱他的父亲和一个令人向往的前途,可这些却为它招来了小人的妒忌与陷害。14年的苦牢生活,改变的不只是他的声音外貌,还有他的内心世界,但他偏偏保留着一颗善良的心,因为在他的意识里,存在着这样一条原则:别人如何待他,他便如何待人!于他有恩的,他不着痕迹地回报;与他有仇的,他淋漓尽致地报复!

有人认为基督山伯爵是一个被作者打造得完美无瑕的神人,因为他拥有地位、金钱、威望、人脉,同时城府极深谋略高超,即使被人惨害,价值观依然没有因仇恨而扭曲,他一边以死神之手制裁仇人,一边又真诚地对待他的恩人朋友,这样的人物描写缺乏真实性。其实不尽然,其他的姑且不谈,就说他报恩和复仇存在极端的人格两面性这点。小子涉世未深,不敢大言现实中就存在着这样的人,但以我目前的认知来看,仇恨的确会蒙蔽人心,但并不是所有人被仇恨之火焚烧时都会丧失人格。文中虽然没有直面描写,却从邻居卡德鲁斯的话语中透露出,爱德蒙·唐泰斯本来就是一个会歇尽全力复仇的人!14年的痛苦折磨,加上未婚妻嫁予仇人,老父亲病中饿死,这一切打击唐泰斯都承受住了,他化身基督山伯爵,用了8年时间处心积虑,为的是将仇人一个个推入深渊。而报恩的决心、挚友莫雷尔的真诚和养女海黛的爱情,让他始终保持着清明,更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他。他最后宽恕了罪恶的根源腾格拉尔,或许是察觉到自己的复仇计划过于毒辣而善心大发,或许是他觉得精神的折磨比肉体的死亡更适合惩罚腾格拉尔,但在维尔福发疯之后,他说道“上帝宽恕我,也许我已经做得太过分了”,此时的他真正的摆脱了仇恨的阴影。因此说,在人格两面性这方面并不存在着矛盾。

说完主角,谈谈他的三个仇人。在基督山伯爵报复的三个目标中,最为卑微的无疑是费尔南多,当年被美塞苔丝拒绝的他只会想到用暴力解决对手和自暴自弃,虽然他亦干过出卖杀人等不少坏事,算是个奸恶的人物,却称不上是大奸大恶——他的智谋不允许。面对基督山伯爵的报复,他显得毫无还手之力,时隔22年,他依然只会用决斗这种低级的手段企图挽回被挫伤的自尊。所以在伯爵的复仇计划里,他注定是第一个被踢出局外的。

本来与唐泰斯毫无交集的维尔福,是个为了前途连父亲的意愿都背叛的人,更别说陷害一个小小船长(大副?)。而且他为人残忍狠毒,曾想活埋自己的私生子,手上又把持着检察官的位置,可想而知他有生之年陷害过多少无辜百姓。对于这样罪有应得的家伙,读者无不想诛之而后快。然而,他对唐泰斯的陷害相比其他仇人并不是最严重的——在当时那个存在着激烈党派之争的国度里,即使换作其他的检察官面对这样敏感的政治案件也不敢随意下判决,毕竟唐泰斯为拿破仑传信是事实,一旦处理不好将来上面怪罪下来,可不仅仅是乌纱不保的下场,因此很多官员对此或许都会采用“宁杀错,不放过” 的态度。仅仅就他陷害唐泰斯这点来说,基督山伯爵对他的报复未免太过了——家破人亡,被逼上绝路而发疯。基督山伯爵应该也明白这一点,他也曾尽力挽救维尔福无辜的儿子。由此看出,仇恨是可以蔓延的,复仇的对象从维尔福扩展到他的家人;也许跟罪魁祸首腾格拉尔的夫人扯上关系,也是伯爵更加憎恨他的一个原因吧。

对于祸根腾格拉尔,作者给了他一个不算太惨的结局,这从某种意义上宣扬着宽恕的精神。嫉妒,小心眼,贪财,阴险和狡猾就是他的写照,在伯爵的复仇计划中,应该用了很大力度去打击他,结果只是让他的家族蒙羞,或许在伯爵环环相扣的计划里还有更厉害的手段未施展出来,他就落入了强盗之手,但这是不是从侧面反映出他并不是一个好愚弄的角色呢?

《基督山伯爵》里还宣扬着一种精神,那就是金钱至上。书中基督山伯爵就是拥有了巨大的财富,几乎可以呼风唤雨,那报复的种种手段都不是常人可以做到的。在今天看来,这何尝不是现实中的现实,拜金主义为人们所唾弃,并不阻碍金钱发挥它的力量。在这里我并不是提倡什么主义,只想阐明一个观点:金钱的力量在现实中是非常强大的,无数位高权重者都被它的魅力深深吸引着。如果非要用“贪欲”和“幸福的定义”来打破它,那是毫无意义的。

最后,《基督山伯爵》是一部我非常欣赏的作品,无论是它的行文和情节都十分的好,伯爵“有恩报恩,有仇报仇”的性格也是我所敬佩的,更重要的是,阅读这本书之后,我对社会认识又深了一层。

2.西方文化经典导读 篇二

读书需要氛围, 读书更需要引领。笔者所在的学校创造性地开坛设讲, 生发出一片经典导读的园地, 为孩子的课外阅读打开了一扇窗。

一、经典导读讲坛的诞生

“崇明讲坛”, 一个名不经传的栏目名称, 但在笔者的学校里, 它可是赫赫有名。“崇明讲坛”定期会有教师、家长或者学生, 为同学们导读经典名著, 这是一个充满书香的园地, 这是一个充满魅力的园地。如何想到设立一个专门的课外阅读推进平台, 还要从一个世界读书日说起。两年前的4月24日, 学校举行了一次“教师故事讲述大赛”, 那天, 礼堂里师生济济一堂, 老师们的讲述声情并茂, 加上多媒体的辅助, 一个个故事让听众时而陷入欢乐的海洋, 时而被卷进悲伤的漩涡。有位老师讲述的“童年是一首难忘的歌——《城南旧事》导读”十分感人, 比赛一结束, 就有一群高年级的学生围住那位老师, 打听哪家书店可以买到《城南旧事》。这正是导读打开了一扇窗, 透过这扇窗, 学生看见书中些许美景, 迫不及待地想走进书里的那个世界, 萌生了强烈的阅读渴望。这次活动让学校教务处受到了启发:有计划、经常性地举行类似的经典名著导读活动, 定能有效引领和推动课外阅读工作!“崇明讲坛”就这样应运而生了。

二、经典导读主题的确立

讲坛上, 给学生导读什么内容, 主讲人会从两个方面考虑:一是根据学生的年龄, 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对书的喜好不一样, 低年级学生喜欢童话, 就给学生讲“走进童话世界——安徒生和《安徒生童话》”, 中年级学生偏爱神话传说, 就讲“走进神话天地——西游, 出发”!高年级学生开始爱读小说, 就导读“走进文学殿堂——《城南旧事》”。二是结合教材确定讲述内容, 如四年级学完《三顾茅庐》这篇课文后, “潘老师讲《三国》”接着就开讲了。

三、经典导读促进多元成长

于永正老师曾强调, 要想学生爱读书, 首先老师必须爱读书, 会读书。“崇明讲坛”既是推进课外阅读的阵地, 也是展示个人风采的舞台, 主讲人必须有学养、有积淀。笔者所在的学校, 买书、读书是一种时尚, 老师们见面常常问:你最近在读什么书?每周一的教师会上, 有一个名为“崇明书架”的固定栏目, 让老师轮流推荐好书、交流读书心得。“最是书香能致远”, 不知不觉中, 老师们的谈吐气质悄然提升, 教育教学素养日渐丰厚, 在各级各类、各种形式的教育教学比赛中, 学校捷报频传。校园的楼梯拐角、长廊过道里, 简易的图书角随处可见, 课间, 沉醉于书中的小书虫到处都是, 或依或靠, 或沿台阶席地而坐, 读得有滋有味、兴致盎然。渐渐地, 学生的语文素养明显提高, 一篇篇习作如春天雨后的花儿, 绽放于省内外各级报刊上。一个带动一群, 一群影响一片, 书香班级、书香校园、书香家庭逐渐形成, 孩子们浸润在书香文字里的童年, 总显得格外多姿多彩、富足殷实。

课例:走进神话天地——《山海经》导读教学设计

1. 课堂内外勾连

同学们, 上午沈老师带大家读了一个神话故事, 叫《开天辟地》。这节课, 我们继续来读神话故事。

2. 推开经典之窗

【老师讲述】盘古刚刚开天地时, 世界不像现在这么热闹, 而是冷冷清清, 只有风声雨声、小河流水的哗哗声。没有鸡飞狗跳, 没有鸟叫虫鸣, 没有人的欢声笑语, 世界太寂寞了!花草树木、河流高山都盼望有人来、有动物来。盼啊盼啊, 终于有一天, 神通广大的仙女——女娲来了!

女娲先造出了动物, 怎么造的呢?我们读读童谣就知道了。

【学生阅读】

捏公鸡, 捏母鸡,

地下摆下一只只,

母鸡一叫生下蛋,

公鸡一叫太阳起。

捏白马, 捏红马,

地上摆下一匹匹,

能拉车来能耕地,

骑上飞奔有力气。

读着读着, 学生笑了, 手舞足蹈, 有的拍着节奏, 有的做起动作来, 课堂变得热闹起来。

【老师讲述】你瞧!世界上有了动物, 多热闹啊!女娲还造出了猪、狗、牛, 这下鸡飞狗跳, 马奔羊跑, 猪嚎牛叫, 简直太热闹了, 都乱成一团了。女娲就想造一样东西来管管它们。造什么呢?女娲边想边走, 来到河边, 洗洗脸上的汗水, 她蹲下身子, 只见水里浮着个影子, 美丽大方, 那是她的影子。女娲想, 就照自己的样子捏吧!捏好了, 就取名“人”。女娲造人的故事可有意思啦!同学们自己读。 (故事略)

【学生阅读】

学生轻声自由读《女娲造人》的故事, 配乐《琵琶吟》, 指名读自己觉得最有意思的地方。读着读着, 课堂变得温情起来。

【老师讲述】

世界上有了人, 人们靠打猎为生。今天打了一头野猪, 大家每人吃一块;明天打到一只野鸡, 人们每人吃一口。很多时候, 人们打不到猎物, 就忍饥挨饿, 常常有人被活活饿死。有个叫神农的人, 跋山涉水, 餐风饮露, 历经千辛万苦, 为人们找到了五谷和药材。这就是《神农尝百草》的故事。

有了吃的, 还没有火, 人们只能吃生食。到了夜晚, 太阳下山了, 人间漆黑一片, 常常有猛兽来吃人伤人;特别是冬天, 寒风呼啸, 人们冻得快受不了了。有个叫燧人氏的人, 特别聪明, 他看见大鸟用长长的嘴不停地啄树干, 树干发出一簇簇耀眼的火光, 燧人氏就用树枝学着大鸟啄树干的样子, 钻呀钻、磨呀磨, 终于树干上发出灿烂耀眼的火花。燧人氏为人们找来了火, 从此人们就可以用火煮熟食物, 用火照明取暖。这就是《燧人钻木取火》的故事。

还有同学们比较熟悉的《后羿射日》《嫦娥奔月》等神奇有趣的故事, 想自己读吗?

3. 推荐经典书目

推荐一本好书——《山海经》, 由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 作者是乔忠延。这本书里收集了许多神奇有趣的神话故事, 同学们自己去读会觉得更有意思。再过半个月, 我们来举行“神话故事会”, 请同学们来讲神话故事。

4. 升华阅读渴望

我们把这节课讲到的故事串在一起, 就是一首好听的童谣, 配上动画片《哪吒》的音乐, 一起来唱一唱。

说一段神话:

从前天地是一家。

盘古开天地, 女娲是妈妈,

神农尝百草, 燧人钻火花,

后羿射太阳, 嫦娥奔月亮……

神话神话真神奇!

我们来了,

现在,

3.有效导读,让经典阅读活起来 篇三

现状分析:学生高考压力大,时间不够,学生家长不理解不配合,现代社会的通俗文化形式繁多,还有些老师说这些作品太枯燥,对我们的高考用处不大,费时又费力,不见什么功效。所以,这部分的内容一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怎么做才能真正与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达成一致呢?

一、从改变教师的思想做起,树立语文大阅读观

新课改要求教师在新的教学理念引导下必须摒弃旧的阅读观念,要树立语文大阅读观,即广泛阅读。语文阅读是锻炼、拓展学生思维的最好途径,只有走进大阅读,才能实现学生与教师的共同进步,实现多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的自然融合,实现课程资源与课本资源的有效利用。不能让我们的学生再在狭窄的高考功利圈子里窒息自己,丧失掉了学习语文的最基本的兴趣,丢失了语文教学的本真。高考固然重要,但与孩子的一生比起来,终身受益的东西才更重要。要注重培养学生阅读经典的能力,减少教育的功利性。所以,要改变不重视阅读的现状首先要改变教师的思想,教师要时刻以语文的大阅读观为指导目标,及时有效地指导学生进行阅读。

二、及时组织阅读,从有限到无限,让阅读活起来,让阅读空间大起来

每周选取一节课,让学生选读作品的某个经典部分,然后趁势拓展阅读内容,增加阅读有关这个作品的评论、读后感等等,之后开展读书交流,抒写读者心情,与行家对话等等活动。学生在参与活动中就会不知不觉地喜欢上这些经典之作。从课上到课下自觉阅读,让阅读空间大起来。比如,阅读名著《巴黎圣母院》、《大卫·科波菲尔》等作品时就用过类似的做法,先是让学生在课堂内读《巴黎圣母院》的故事梗概,然后让他们只读其中最精彩的一两个章节,课后针对这一章节查找一些相关评论,并安排他们找时间看旧版电影与新版电影,之后进行交流与行家来一次大比拼。在交流的课堂上他们争先恐后发言,一个个精彩地评说,我感受到学生们在课后挤时间阅读了整个作品。这就是我想要的阅读效果,让阅读活起来,让有限的阅读空间大起来。教师恰当地引导,成就了学生又一次成功阅读了大部分的经典。

三、利用各种方法和手段,激活学生的阅读激情与冲动

拿破仑·希尔说过:“热忱的态度,是做任何事必需的条件。”对于大多的学生来说,热情与兴趣的潜力需要教师的引导、培养, 所以作为教者必须学会以各种手段灵活多样地引导学生阅读经典。

(一)用个性化的解读方式引导学生爱上经典作品

这要求教师首先要给学生个性化的解读范本,可以是教师本人的,也可以是某个读过这部作品的同学的。让孩子们感受到阅读是有个性的,是体验人生、思考人生的一个最好的历程。还记得在引导学生读《红楼梦》时,我用自己的体会让他们站在一个新的角度上去阅读。我告诉他们:初读红楼时只是读它的情节,再读红楼时才读出它的百态人生与练达人情,又读红楼才终于感受到了曹公的深邃与睿智。在《红楼梦》中我看到的不只是宝黛爱情故事,更多的是像我一样平常的小人物带给我的启示。我喜欢那里的小红,因为她聪明又不失善良。我敬佩曹公看问题的深邃与睿智,他把众多的社会问题浓缩到一个家庭中来一一体现,这里演绎的许多东西在今天的生活里还是那样真实地存在着,让我们读过之后不得不深思。而今天,你们要站在老师的肩膀上去读。当我把这些感受讲给孩子们听时,我分明已经看到了他们那一双双渴望的眼神,再后来渐渐地我发现有一部分同学已经悄悄地在读红楼了。当我看到他们对经典的那份真诚与热爱,听到他们对经典提出疑问与探究时,我知道,我引导阅读的方法又一次见效了。

(二)利用预热方法进行有效导读

根据时尚热播的一些内容及时引导,这样学生就不会再感到作品与我们今天的生活有距离。另外,与一些正在电视等媒体热议的东西相接触,会增强孩子们时代感和责任感,这样激发起来的不只是阅读的兴趣,更有对作品深层的认知与感悟。例如,我们读《论语》、《道德经》就不妨先看看百家讲坛,认识一下于丹和曾国强,听听各家各学派对国学热的一些看法,看看他们这些人是怎么解读《论语》这些国学作品的。姑且不论这些评论的对与错,而这些东西会让学生感到古代的经典与我们的生活并不遥远,这些东西可以激发起学生阅读的冲动,可以让学生把现实生活和名著联系起来,就如同先做了一项热身操,然后再去读这类作品就觉得轻松多了,感悟也更加深刻了。

(三)通过表演、改写、比较等形式进行有效导读

有时我们可以通过表演小话剧、角色转换、改写剧本、比较电影与原著的差别、开评论会等等各种形式进行适时有效的导读。

读巴金的《家》时,我就是这样做的:在课间先看一场老电影,再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把新拍的电视剧《家》与原著之间做比较;读莎翁《哈姆雷特》时,就可以试着分段表演话剧;读《堂吉诃德》时,我们召开了 “关于骑士文学与中国现代武打影视剧的联系”讨论会。

(四)用摘录或写备注的方式进行经典阅读

在读朱光潜的《谈美书简》时,我采用了摘录经典语句和写备注方式,边读边写在书的空白处,还可以联系生活实际写相关评论,漫谈文艺、美学、哲学、道德、政治等问题。读《三国演义》时,我让学生找出三国的军师有哪些,他们各做了些什么事?谁可以和诸葛亮比一比?今天在国际政坛中谁可堪称诸葛亮?这些摘录和写备注的方式,很受同学们的喜爱,效果也很好。

当然,有效导读的方法还有很多,在此仅是一些简单做法,拿来与同仁交流。

通过几年来的努力,我感觉最大的收获是用阅读来唤醒学生沉睡的心灵,大部分学生喜欢上了经典,喜欢上了阅读,提升了学生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还能让他们在学习的紧张之余,学会以书籍里的知识认识周围世界和认识自己,能在将来的生活中实现自我教育。是阅读提升了学生生命的质量,开启了他们享受阅读、评判生活的能力。

最后我想说:让我们以阅读来为我们教育生命着色吧!

4.西方文化经典导读 篇四

选择题(60分)

1、德国古典哲学的创始人是:(2.00分)

A.费尔巴哈

B.黑格尔

C.费希特

D.康德

2、经典哲学著作《西方哲学史》的作者是?(2.00分)

A.黑格尔

B.康德

C.罗素

D.叔本华

3、“王道乐土”的思想发端于谁?(2.00分)

A.孔子

B.孟子

C.荀子

D.老子

4、罗素在《西方哲学史》中认为斯大林和希特勒是谁的结果?

A.孟德斯鸠

B.洛克

C.卢梭

D.尼采

5、第二次世界大战是在什么时候正式爆发的?(2.00分)

A.1937

B.1938

C.1939

D.19406、启蒙运动的“启蒙”指的是?(2.00分)

A.复兴希腊罗马文化。

B.开启人们的理性,反对愚昧和专制。

C.反抗基督教神学。

D.追求知识和真理。

7、以下说法正确的是?(2.00分)

A.现代科学具有一种平等的世界观。

B.现代科学重视实验。

C.数学模型、数字化是衡量现代科学的一个标准。

D.以上说法都正确

8、无敌舰队之战是英国与哪国的战争?(2.00分)

A.法国

B.葡萄牙

C.荷兰

D.西班牙

9、以下关于阿奎那说法不正确的是?(2.00分)

A.他是中世纪神学家。(2.00分)

B.他提出了上帝存在的五种证明。

C.他是一位百科全书式的学者。

D.他是教父哲学的集大成者。

10、马丁·路德是哪国人?(2.00分)

A.法

B.英

C.德

D.瑞士

11、“哲学上之说,大都可爱者不可信,可信者不可爱”出自:(2.00分)

A.季羡林

B.王国维

C.郭沫若

D.鲁迅

12、下列对威廉·乔伊斯的说法不正确的是:(2.00分)

A.曾加入德国国籍

B.曾加入英国国籍

C.曾在德国宣传部工作

D.是一个纳粹分子

13、关于哥白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2.00分)

A.他是现代天文学的创始人。

B.他是日心说的创立者。

C.他著有《天体运行论》一书。

D.以上说法都正确

14、布鲁诺被烧死的真正原因是什么?(2.00分)

A.相信日心说

B.主张泛神论

C.反对地心说

D.坚信科学反对宗教

15、哪个文明一直绵延不断?(2.00分)

A.巴比伦文明

B.中国文明

C.印度文明

D.希腊文明

16、《独立宣言》是在哪一年的大陆会议上通过的?(2.00分)

A.1773

B.1774

C.1775

D.177617、以下不属于英国湖畔派诗人的是?(2.00分)

A.华兹华斯

B.骚塞

C.柯勒律治

D.布莱克

18、关于马基雅维利主义下列说法错误的是?(2.00分)

A.它认为政治家为了达到目的可以不择手段。

B.它是政治思想的世俗化体现。

C.它被称为权术和谋略的代名词。

D.它包含了神学思想的辩护。

19、以下关于“头上的星空”和“内心的道德法则”说法错误的是?(2.00分)

A.它由康德所提出。

B.它其实探讨的是欲望和道德之间的关系。

C.它只是古典时期人们遇到的问题。

D.“头上的星空”具有一种自然界的必然性。

20、被后人誉为“一个千古绝伦的大智者”的百科全书式的人物是:(2.00分)

A.亚里士多德

B.莱布尼茨

C.狄德罗

D.牛顿

21、《人是机器》的作者是谁?(2.00分)

A.孔狄亚克

B.狄德罗

C.拉美特利

D.爱尔维修

22、谁认为西方国家的殖民完全是正义的?(2.00分)

A.托马斯·卡莱尔

B.约翰·密尔

C.卢梭

D.康德

23、以下不属于启蒙运动思想家的是?(2.00分)

A.卢梭

B.伏尔泰

C.孟德斯鸠

D.卢克莱修

24、哪位思想家认为“一个公民的政治自由,是一种心境的平安状态”。(2.00分)

A.卢梭

B.孟德斯鸠

C.伏尔泰

D.霍布斯

25、《科学与近代世界》的作者是谁?(2.00分)

A.托马斯·库恩

B.罗素

C.怀特海

D.赫伯特·巴特菲尔德

26、“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来自于哪部古代经典?(2.00分)

A.《道德经》

B.《中庸》

C.《易经》

D.《论语》

27、以下说法中错误的是?(2.00分)

A.贫富之间的差别造成强弱之间的分别。

B.普遍意志来源于结合而成的共同体。

C.自由就是任意妄为,不受限制。

D.一种政治理论,要求它的基本原则在现实政治过程中有实践的可能性。

28、以下说法中错误的是?(2.00分)

A.边沁认为应该将社会政治的理论建立在真正科学的基础上。

B.每个个体的自由是社会和共同体服务的最终的目的。

C.《独立宣言》认为每个人是一个个体,天然的具有某些不可转让的自然权利。

D.边沁坚持自然权利论。

29、西方哲学史上自亚里士多德以来对因果关系理论第一个做详细论证的哲学家是?分)

A.斯宾诺莎

B.培根

C.休谟

D.康德

30、不属于卢梭的作品的是:(2.00分)

A.《爱弥儿》

B.《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

C.《社会契约论》

D.《沉思录》

判断题(40分)

1、卢梭认为出自造物主之手的东西就是自然的东西,就是好的东西。(2.00分)是否

2、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通常会作为政策制定的依据。(2.00分)

是否

3、卢梭在《论科学与艺术》中认为科学和艺术促进了人类的进步?(2.00分)是否

4、人权观念是在启蒙运动时代高度的普遍化了的观念。(2.00分)

是否

5、休谟打破了康德教条主义的迷梦。(2.00分)

是否

6、莱布尼茨认为没有夹杂任何杂质的善是不存在的。(2.00分)

是否

7、马基雅维利曾试图建立一支常备军。(2.00分)

是否

8、中国传统关于国家形成的理论是契约论?(2.00分)

是否

9、从功利主义的角度来看,道德是一种定言命令。(2.00分)

是否

10、古希腊毕达哥拉斯学派重视数学的研究。(2.00分)

是否

11、世界历史上第一次完成环球航行的是达伽马。(2.00分)

是否(2.0012、《君主论》在很多地方谈的是一种王道。(2.00分)

是否

13、“神圣的简洁性”观念在中世纪后期已经出现。(2.00分)

是否

14、日常的行为包含的假设是外在的有一个不依赖于我的意志而存在的世界。(2.00分)是否

15、马基雅维利认为政治家可以为他的目的不择手段。(2.00分)

是否

16、卢梭笔下的自然状态是一种田园牧歌的美好的状态?(2.00分)

是否

17、孟德斯鸠的思想具有地理环境决定论的色彩。(2.00分)

是否

18、预定论是加尔文的主要观点。(2.00分)

是否

19、“文学比历史更真实”是亚里士多德的名言?(2.00分)

是否

20、康德的伦理学被认为是一种义务论的伦理学?(2.00分)

5.西方文化经典诵读情形与特性 篇五

我们明德小学在中华文化经典诵读之后,在总结经验后开展了西方文化经典诵读活动,制定诵读计划,成立指导工作组,工作组召开语文教师兼班主任、英语教师会,明确西方读经的目的意义。

先有语文教师指导读经,在读熟的基础上,要求读出有韵味,再理解大意。之后有英语教师指导学生英文部分,其目的是调动学生读经积极性,同时也是提高学生英语阅读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效果非常好,得到了家长的支持和赞许。英文阅读时间主要安排在早自习英语角由住校英语教师领读。

在具体读经过程中,我们评选英文朗读能力棒的学生来帮助其他孩子读。实行“一帮一”互助活动。举办了班级英文经典诵读比赛,评选优秀选手。优秀选手组织起来,参加宁国市小学英语讲故事表演赛,我校获两个二等奖,六个三等奖的优异成绩,有的学生说道“读英文,其实并不难,现在喜欢上英语课了。”六年级毕业班的学生说道:“为我上初中进一步学好英语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经过一个时期的西方经典诵读尝试,学校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学生背诵积累的篇章增多,英语诵读热情高涨,口语表达能力进一步发展,更重要的是在某种程度上为孩子培养了爱好

沙塘明德小学

6.《西方文学十五讲》导读 篇六

内容简介《西方文学十五讲》内容纵横上下三千年,横跨欧美两大洲,涵盖了从古希腊至今西方文学发展的主要思潮及各个时期最具经典性的作家和作品,从心灵深层揭示了西方文学生生不息的运动历程。行文生动活泼,富于哲理,读者能从愉快的阅读中获得意想不到的启发和对于当代人生存环境和意义的思考。《西方文学十五讲》系的内容设计充分照顾到社会上一般青年读者的阅读选择,适合自学;同时又能满足大学通识课教学的需要。每一种书都有一定的知识系统,有相对独立的学科范围和专业性,但又不同于专业教科书,不是专业课的压缩或简化。重要的是能适合本专业之外的一般大学生和读者,深入浅出地传授相关学科的知识,扩展学术的胸襟和眼光,进而增进学生的人格素养。本书系每一种选题都在努力做到入乎其内,出乎其外,把学问真正做活了,并能加以普及,因此对这套书作者的要求很高。作者简介徐葆耕,1937年生。1960年毕业于清华大学。1990年起历任清华大学中文系主任、人文学院副院长、校学术委员会委员。现为清华大学中文系教授。学术著述有《西方文学:心灵的历史》、《释古与清华学派》、学术随笔有《紫色清华》、文艺创作有电影剧本《邻居》(合作)等五部以及小说《同窗》等。 编辑推荐《西方文学十五讲》西方文学不仅是西方人心灵的历史,也是我们心灵的历史。这条文学之河,展现了远比宇宙更为广阔、更深邃、更为神秘的精神世界。每一个用心的读者都能够从中发现你自己。 网友评论1

绿色遐想 在看了西方文学,西方的作品后,我们尚不能形成对西方文学的一个基本概念,因此,在看了外国作品时,仍旧有些迷茫,而这本书,正好可以给那些看了很多外国文学的读者补充非常重要的营养。首先感受到这本书好处的是我的女儿,刚拿到书她就爱不释手,我原以为她还是一个初中生,不具备看文学理论的能力,其实不然,她看懂了,比我们接受得更快,看来,我们不应忽略孩子成长过程中在阅读中的理论上的引导。

网友评论2 童年的自己就非常喜欢读书,还记得在小学、初中时期就已经阅读了大部分如今孩子所了解的名著了,像《十日谈》、《堂吉诃德》、《羊脂球》、《德伯家的苔丝》等等。由于知识理解水平受到年龄的限制,当时只是囫囵吞枣地读完了几十部著作,图的只是新鲜与其中的故事内容,对于名著的本身散发的恒久魅力却并未体味到。待到成年工作以后,读书的时间日益稀少,特别是自己一直喜爱的文学更是鲜有触碰。当半个月前翻开此本《西方文学十五讲》时,感觉又回到了童年时代。如果说童年时代自己所接触的只是多部零散的不成系统的西方文学著作的话,《西方文学十五讲》则是系统地阐述了三千年西方文学的历史与成就,从宏观角度上审视直到十九世纪初的西方文学,其中分为四大里程碑,分别是古希腊的《荷马史诗》,但丁的《神曲》,莎士比亚和他的悲剧以及歌德的《浮士德》。今天我就古希腊《荷马史诗》中的内容发表一下自己个人的感悟。第一次正式接触《荷马史诗》中古希腊神话应该是上大学的一次英语泛读课上,课的内容主要是关于特洛伊战争和美女海伦的,当时上课时就为泛读教材及英语张老师广博的知识谈吐所吸引。不深入了解希腊神话,你一定会觉得它们是肤浅的,难登大雅之堂,可是一旦你真正深入了解,才会发现它们已远远超过中国的神话传说。一方面,其深刻性在于它揭示了人的两大欲望带给人们的悲剧性和喜剧性的人生体验;另一方面富含深刻的哲学道理,关于人和命运的冲突,从中也反映出了希腊精神的核心是个人本位。除了神话本身的多元性、趣味性和可读性,希腊神话更是一种文明的载体,我们不难发现在欣赏西方的绘画、建筑、雕塑等艺术瑰宝时,总有讲不完的神的故事,它们根深蒂固于西方社会的各个领域。 但令我为之佩服的却是荷马本人,他虽是一位盲者,却有双锐利的眼睛,他在著作中所表现出民族的自省精神是值得现代人学习的。虽然到了公元前二世纪,希腊逐渐走向衰落,而罗马人在地中海取得了希腊的统治地位,但是他们继承了希腊人的成就。所以无论是人文素养还是文化底蕴上,或者是单纯享受神话故事乐趣上,我们都应该读读希腊神话,读读西方文学,为自己对人生新的感悟埋下伏笔。但是可惜的是由于时间关系,本人只读到第八讲,即使全部读完也需重读以便细致深入领会,但是不得不传给下一位老师,望还有机会再次重新拜读。

7.西方文化经典导读 篇七

关键词:货币需求,费雪方程,剑桥方程,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弗里德曼货币需求函数

对货币的研究, 西方经济学家秉持了对一般商品的研究方法, 即以供求规律为基础, 从货币的均衡与失衡中探求货币对经济的影响。在货币供给方面, 多数西方经济学家都把货币供给当成经济的外生变量, 货币供给量仅受政府政策的影响, 因而并没有太多分歧。而货币需求则是人们“愿意”持有多少货币, 更多地包含人的行为、心理因素, 具有很强的模糊性, 很难进行直接、准确的计量, 因此, 在货币需求方面西方存在诸多的理论。这些理论主要研究货币持有者保持货币的动机、决定货币需求的因素、各种因素的相对重要性及货币需求对物价、产出等实际变量的影响, 是货币理论的核心内容之一, 在现代西方经济理论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一、传统的货币数量理论

货币数量理论的基本观点是, 货币仅仅是交易的媒介, 本身没有价值, 货币只是笼罩在实体经济上的一层面纱, 对实体经济不产生影响, 物价水平的变动取决于货币的数量。传统的货币数量论中影响比较大的理论有两个:一是费雪的现金交易方程式;二是剑桥学派的现金余额学说。

1. 费雪的现金交易方程式

耶鲁大学教授欧文·费雪在其著作《货币的购买力》一书中详细阐述了他的现金交易方程式。费雪特别重视作为交易媒介的货币, 认为人们之所以需要货币是因为货币可以作为交易媒介交换所需的商品和劳务, 因此货币最终都将用于购买。任何一笔市场交易, 买者支付的货币总额, 总是等卖者收到的货币总额, 因此, 在一定时期内, 社会的货币支出量与商品、劳务的交易量的货币总值一定相等。据此, 费雪提出了著名的交易方程式:

在交易方程式中, 费雪假设货币流通速度V受制度性因素制约, 在短期内稳定不变, 而社会总交易量T与国民收入正相关, 费雪假设短期内国民收入保持不变, 从而社会交易总量T也是常数, 因此货币供给的数量是影响价格水平的惟一因素。如果货币供给量增加, 物价水平就会同比例地上升;反之, 如果货币供给量减少, 物价也会同比例地下降。所以, 费雪认为货币供给量的变动不会对实体经济产生影响, 只会影响物价水平, 货币只是笼罩在实体经济上的一层“面纱”。

2. 剑桥学派的现金余额学说

剑桥学派的现金余额学说是在修正费雪方程式缺陷的基础上提出来的, 其代表人物有马歇尔、庇古等, 他们认为费雪把货币仅仅看作了交易的媒介, 因而忽略了货币还有诸如价值尺度、财富贮藏手段等其他职能。于是剑桥学派主张从人们的持币动机出发, 全面地研究人们的货币需求。他们认为货币除具有交易功能外, 还具有价值储藏功能, 因此要分析货币需求, 除了要分析货币的交易需求外, 还应考虑社会上的现金余额数量, 即人们的手中作为购买力保存的货币数量。由于交易水平取决于收入水平, 且交易量会随着收入的提高而增加, 所以基于交易动机的货币需求应当与收入水平成正比;另外, 由于货币还具有价值贮藏手段的功能, 但人们持有货币会有机会成本, 主要表现为将货币存入银行的利息损失, 这样, 基于价值贮藏手段的货币需求就应与利率水平负相关。但剑桥学派认为, 短期内利率水平是稳定的, 因此剑桥学派的货币需求方程式是没有考虑利率因素的, 方程式如下:

二、凯恩斯学派的货币需求理论

1. 凯恩斯的流动性偏好理论

与剑桥学派的研究思路相似, 凯恩斯对货币的研究, 也主张首先需研究个人的持币动机。凯恩斯把货币需求称为流动性偏好, 他认为人们之所以存在流动性偏好有三个原因, 即个体有三个持有货币的动机: (1) 交易动机, 是人们为应付日常的交易行为而持有货币的动机, 凯恩斯认为交易动机的货币需求与收入正相关。 (2) 预防动机, 是指为了应付未来可能发生的各种意外而产生的持币动机。凯恩斯认为, 随着收入的增加, 可能发生的意外支出也会随之增加, 因此预防动机的货币需求也与收入正相关。 (3) 投机动机, 这是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中最有特色的地方, 凯恩斯指出, 人们持有货币除了因为货币可以用于交易和应付意外支出外, 货币还是一种资产, 因此人们持有货币还是因为货币是一种保存财富的手段。凯恩斯假设人们贮藏财富的方式仅有两种:货币与债券。如果人们持有货币, 其资产收益为零;如果人们持有债券, 则可能有以下两种情况:如果利率上升, 债券价格会下跌;反之, 如果利率下降, 债券价格会上升, 因此, 人们对利率的预期就称为人们在货币和债券两种资产间进行选择的关键。如果人们预期利率水平下降, 从而债券价格将会上升, 人们必然倾向于多持有债券, 反之, 将倾向于多持有货币。虽然剑桥学派也意识货币贮藏财富手段的职能, 但他们认为基于这一职能的货币需求与利率无关, 而凯恩斯则认为利率是人们持有财富贮藏手段的货币的关键性因素, 并明确指出货币的投机性需求是当前利率水平的递减函数。

综上, 凯恩斯提出了自己的货币需求函数:

可见, 凯恩斯特别注重预期对货币需求的影响, 他认为基于预防动机的货币需求主要取决于人们对未来交易水平的预期;而基于投机动机的货币需求, 除受当前市场利率水平的影响外, 还受到人们对利率变动预期的影响。

2. 后凯恩斯学派的货币需求理论

凯恩斯的后继者沿着凯恩斯三种动机的研究思路进一步完善了货币需求理论, 这一时期典型的成果是论证了交易动机和预防动机的货币需求同样是利率的函数, 因为基于交易和预防动机准备的货币, 其中一部分也可能会用来购买可以带来收益的资产, 有代表性的理论是鲍莫尔———托宾模型和惠伦模型。

(1) 鲍莫尔———托宾模型

“鲍莫尔———托宾模型”引入了交易成本因素, 分析了人们持有现金的利与弊。持有现金的利表现在节约了往返银行的时间, 也省去了办理业务的各种麻烦, 而弊在于损失了将货币存入银行的利息。鲍莫尔、托宾指出人们持有货币的平均余额, 与人们去银行提取现金的频繁程度有关。他们假设, 某人一年预计花费Y元, 如果他每年只去一次银行, 那么他需要在年初从银行一次性提取Y元, 到年末时其提取的Y元全部花完, 即年末他持有的货币余额为零, 一年中其平均持有的现金量为Y/2。如果他一年之中去银行n次, 则每次只需提出Y/n元, 这样他持有现金的平均数量就是Y/2n元。鲍莫尔、托宾认为人们在进行现金管理时存在两种成本:一种是机会成本, 即所放弃的银行利息, 等于iY/ (2n) ;另一种是交易成本, 即往返银行所花费的时间和办理业务的各种麻烦。假设每次往返银行需要的交易成本为b, 则一年中总交易成本为bn。

综上, 总成本相当于机会成本和总交易成本之和:

可见, 如果持币人去银行越频繁, 他承担的交易成本就越高, 而利息损失就越少;反之, 如果持币人去银行的频率越低, 其交易成本就越低, 但利息损失就越多。一个理性决策者将会选择适当的预防性货币余额, 使两种成本之和降到最低。根据数学原理, 往返银行的最优次数可以用以下公式表示:

最优现金余额平均持有量为:

鲍莫尔———托宾模型得出了不同于凯恩斯的结论:交易性货币需求不与收入成正比, 并且要受到利率的影响;持有货币余额应有一个最适度的规模, 这个最适度规模和收入的平方根成正比, 与利率的平方根成反比, 即货币需求对收入的弹性为0.5, 对利率的弹性为-0.5。这就是说, 如果利率和物价保持不变, 收入增加的比例必须大于货币供给增加的比例, 才能使公众吸收新增的货币, 经济学家将此现象称为货币管理中的“规模经济”, 并称上述模型为“平方根定律”。

(2) 惠伦模型

美国经济学家惠伦论证了预防动机的货币需求也与利率有关, 同样是利率的减函数。惠伦认为, 预防动机的货币需求用于应付未来可能发生的各种意外支出的, 在风险规避者的假设下, 人们会选择持有比所需更多的货币, 这一超额部分就是预防性货币需求。他认为, 影响最优预防动机货币需求数量的因素主要有三个:一是非流动性的成本, 二是持有该现金余额的机会成本, 三是收入和支出的平均值及其变化情况。非流动性成本是指预防性货币余额持有量不足而可能造成的损失, 包括将所持资产转换成现金而需要支付的手续费;为了得到银行贷款而支付的利息;因陷入支付困境而破产等。持有预防性现金余额的机会成本表现为, 因持有这些现金而放弃的利息收益。

惠伦认为, 一定时期内, 如果净支出N大于预防性货币平均持有量M, 人们就要将其他资产变现。假设交易费用为b, 净支出大于预防性货币持有量的概率为P, 利率为r, 那么持有预防性货币余额的机会成本为r×M, 预期的非流动性成本为b×P。则持有预防性现金余额的总成本为:

惠伦假设, 企业和家庭都是风险规避者, 作最保守的估计, 取概率其中S为净支出的标准差。则总成本可以表示为:

从上式可以看出, 如果人们持有较多的预防性货币余额, 虽然降低了预期的非流动性成本, 但却增加了机会成本;反之, 如果减少预防性货币持有数量, 虽然降低了机会成本, 但却提高了预期的非流动性成本。一个理性的决策者将会选择适当的预防性货币余额, 使两种成本之和降到最低。根据数学原理, 总成本C的最小值在其一阶导数为0处取得:

因此, 货币持有者选择最适度的预防性现金余额为:

可见, 预防性动机的货币需求同净支出分布的方差正相关, 与非流动性的成本正相关, 与持有现金余额的机会成本负相关。惠伦模型与鲍莫尔———托宾模型的结论基本一致, 不同的是惠伦模型中预防性现金余额对交易成本、利率的弹性分别为1/3、-1/3, 而鲍莫尔模型中分别是1/2、-1/2。

三、现代货币数量论

芝加哥大学的米尔顿﹒弗里德曼教授在其1956年出版的《货币数量论:一种新的解释》一书中, 集中阐述了其货币需求理论, 被称为现代货币数量论。弗里德曼侧重于研究实际货币需求, 与以往的经济学家不同的是, 弗里德曼并没有从人们持币动机的角度研究货币需求, 而是把货币当作一种资产, 因此凡是影响人们资产选择的因素也必定影响货币需求, 货币需求应为人们拥有的财富及其他资产相对于货币的预期收益率的函数。据此, 弗里德曼提出了一个多元货币需求函数:

式中, Md/P代表实际货币需求量, P代表物价水平, f代表函数关系, Yp代表恒久性收入, W代表非人力资本对人力资本的比率, rm代表货币的预期收益率, rb代表固定收益的债券收益率, re代表非固定收益的证券收益率, 1/p·dP/dt代表物价变动率, U代表反映主观偏好、技术、制度等因素的综合变数。

四、简评

归纳起来, 西方货币需求理论研究的主要脉络为:以货币基本职能为出发点, 通过研究人们持有货币的动机及其影响这些动机的因素, 归纳出货币需求函数。具体来说, 费雪只考虑了交易媒介职能的货币需求。剑桥学派则认为货币除具有交易媒介职能外, 还具有价值贮藏职能, 遗憾的是剑桥学派未对两种职能进行区分, 以致剑桥学派忽略了利率因素对财富贮藏职能的货币需求产生的重要影响, 因而没能突破费雪的交易方程式。凯恩斯通过引入投机动机第一次明确区分了基于交易媒介的货币需求和基于财富贮藏手段的货币需求, 并认为利率是影响财富贮藏手段货币需求的决定因素。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理论对持币动机未作深入的分析, 而是通过运用资产选择理论表明, 货币需求是恒久性收入和其他可替代资产相对于货币的预期收益率 (即持有货币的机会成本) 的函数。弗里德曼和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虽然在结论有很大差异, 但两者的本质区别不大, 只是在分析影响货币需求的因素上粗细有别而已。综观前述几个理论, 影响货币需求的因素可以概括为以下三类:

1. 规模因素, 指决定货币需求大小的实际经济规模量, 如GDP、GNP、商品交易总额、资产财富总额等。

2. 机会成本因素, 指货币自身收益及货币替代物的收益, 如存款利率、股票收益率、物价上涨率等。

3. 制度因素, 包括有支付习惯、收入分配、偏好、预期等。

五、启示

经济中货币需求存在一个客观的量, 货币供给的改变必须要以货币需求的变化为依据, 因为增加的货币供给依赖增加的货币需求将其吸收, 吸收的途径可能有收入增加、生产扩张、价格上涨、货币流动速度下降等, 即在货币流通速度不变的情况下, 如果收入、生产的增长慢于货币供给的增长, 通常就会带来通货膨胀。货币政策的制定应将经济中客观的货币需求作为重要考量。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深入研究影响我国货币需求的因素, 尤其是当经济受到外来冲击时 (如当前的国际金融危机) , 货币需求有何变化, 能否保持稳定等问题。西方经典的货币需求理论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理论基础、研究方法和思想方向。

参考文献

[1]弗里德曼.货币数量论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社, 2001.

[2]米什金.货币金融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8.

8.西方文化经典导读 篇八

在列车上,雷锋照例把座位让给了一位老人,打算去帮乘务员做点什么。“什么?你要给乘客送开水?”雷锋笑着点了点头。“车票拿出来!”几个乘务员几乎是异口同声。雷锋纳闷地掏出车票,心里很是诧异,做好事和车票有什么关系呢?一位年纪较大的乘务员露出恍然大悟的神情:“我明白了,是你们单位组织学雷锋,做好事!”

众人也都如梦方醒,七嘴八舌地问起来:你哪个单位的,来了几位,有没有记者跟着,需不需要感谢信?”雷锋听不懂他们的话,看见桌子底下有一把茶壶,径自拎起来转身就走。雷锋打满了开水,挨个车厢送去。

“同志,喝水吧,才打的开水!”“你这人真是,在火车上谁敢喝别人的水!”走了好几节车厢,并没有一个人去接雷锋递过的水。这时候一个乘务员推着售货车过来了。“喂,谁让你在火车上卖水的?”“人家不是卖,是送的!”“送也不行,这样谁买我们的饮料呀!”

到站了,雷锋茫然地随着人流走上月台。这时,一位少妇一手抱着孩子,一手拎着一只大皮箱艰难地迎面走过来。雷锋不假思索地伸出手去:“大嫂,我帮你提东西吧!”“谁是你大嫂?你要干什么?”少妇惊恐万状,花容失色,孩子也抱紧妈妈的脖子哭了起来。

雷锋转身离开月台。车站外彩旗招展,原来是几个单位在开展学雷锋活动。在自己的巨幅画像前,雷锋呆呆地站了好久。“先生,我注意你好久了,你长得很像雷锋,我想聘请您做我们厂的形象代言人。”雷锋快步走开,那人紧追不舍:“报酬好商量!”

转过街角,那人发现雷锋突然消失了踪影,他悻悻地骂了句:“他妈的,真雷锋又怎样,不识抬举!”夕阳洒满了雷锋的画像,滚滚红尘中,没有人注意到有一滴冰冷的泪滴在雷锋的胸前,映着血红的夕阳,像一颗流血的心!

【技巧借鉴】

崇尚美好道德情操,是近年中考的一个重要拟题方向。怎样才能写好此类文章呢?直接讲述现实生活,难出新意;简单地引用素材进行论证,难显真情。面对这种两难的境地,不少考生别出心裁地想到了故事新编。为了巧妙地将深刻的主题生动地表现出来,这位考生想到了“假如雷锋回来”这一新颖的角度,并精选了三个细小的画面。免费送水,遭遇疑惑;护送小孩,吓坏了少妇;扮演雷锋,竟然只是为了商业目的。出人意料的故事,将人际隔膜、人情淡化、金钱挂帅的当下社会现实的消极面,刻画得入木三分。由此看来,小事件并不等于小题材,只要我们认真观察,细心感悟,在独特情节中融入身边细小的事件,也可以写好重大题材,表现重大主题。

【适应考题】

本文可以应对“播种”“心灵里的种子”“呼唤美德”“假如”“托起___的火种”“那一刻,你真美”“我能”等作文题。

戈壁滩上,一只大灰狼远远地跑过来,吓得众多聚在一起的植物姐妹们连忙停止了说话。等大灰狼扬起的尘土一散去,众植物姐妹又开始高谈阔论起来。谁也没发现,身旁多了一粒从灰狼身上掉落下的种子,它实在太小了。

“花仙子要举行一次选拔赛,评选出花界里最美的色彩!”仙人掌一脸长者的模样说,植物姐妹们争先恐后地挤上前报名。“花仙子将为获胜者颁奖!”小种子不由小声地念着,它多么盼望见到花仙子呀。它小心翼翼地凑上去,恭恭敬敬地问道:“请问我能报名吗?”看到小种子那可笑的模样,植物们笑开了。“你叫什么名字?”仙人掌一副不耐烦的样子。“我叫依米。”

依米没有理会别人的态度,它开始把长长的根插进泥沙里。一日,骆驼刺从身边经过,说:“你这个小家伙,怎么才一条根呀!”说着扬起它那密密的根须,说“说不定没熬到那天恐怕就……”骆驼刺摇了摇头走了,也再没有人经过依米身边。

依米默默地忍受着。为了那生命的水源,它把根不断地往下扎,尽管坚硬的沙石使它钻心的疼痛。它记得妈妈说过,它的每一片花瓣将是最美丽的颜色。在这漫长的五年里,依米没有像其他植物姐妹们一样,早早地就亮出每年的新衣,它一直在找呀,找呀。

选拔赛开始了,花仙子如约而至。戈壁滩中最有分量的仙人掌,迫不及待地展开了“红裙子”:“看我的红裙子,这是我最幸福的颜色。”花仙子点了点头。骆驼刺也迎上来,黄色的连衣裙次第展开,它笑盈盈地说:“有了我的点缀,才有了沙漠的幸福。”

轮到依米出场了。“哇!”大家的眼睛为之一亮。“四色花,这是四色花啊!”花仙子禁不住兴奋地叫了起来。依米自豪地说:“我用了五年的时间积蓄能量,就为了这爆发的一刻,是清澈的地下水造就了我白色的花瓣,是清早的阳光给了我红色的花瓣,是细沙与天空让我拥有了金黄和淡蓝。”

依米在植物姐妹的掌声中,带着两行热泪迈上了成功的舞台。此刻,它想告诉大家:“努力地为生活而奋斗吧,你会拥有最幸福的颜色!”

【技巧借鉴】

同样的内容,用童话构思,效果往往与平常的思路大相径庭。正因为如此,用童话写作,也成了近年中考作文创新的一大亮点。就这篇范文而言,虽然大家对“依米花”的故事耳熟能详,但考生采用故事新编的方式,让原本有些陈旧的题材闪烁出动人的光彩。更值得一提的是,考生没有满足于童话这一新颖的形式,而是在此基础上调动语言这支神笔,挥洒自如。开篇用狼的出现带出小小的种子,切入巧妙,妙趣横生;接着用关于花的议论衬出依米的平常,欲扬先抑,对比鲜明;最后用自豪的语言解读色彩的内涵,句式整齐,哲理丰富。老师要鼓励同学们的是,童话体作文看似难写,但练习几次之后,会发现原来是那么简单!

【适应考题】

本文可以应对“秀秀我自己”“成功路上”“舞台”“与___握手”“走进自然”“心底有花悄悄开”“幸福”等作文题。

习惯真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因此,人自幼就应该通过完美的教育,建立一种好的习惯。

——培 根

nlc202309041554

有一个孩子,梦想成为演讲家,可是他口吃严重,经常性气短,还爱耸肩,这样的毛病怎么能成为雄辩家呢?为此,他没少受旁人奚落,但这个孩子并不气馁。为了克服口吃,他天天口含石子到海边练习;为了克服气短,他边攀登陡坡边吟诵诗歌;为了克服爱耸肩的毛病,他甚至在肩上悬起两把剑……他坚持,再坚持,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说话流利起来,也不再气短耸肩。他拥有了良好的习惯,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这个孩子,就是古希腊著名的演讲家德摩斯梯尼。

有一个孩子,从小就喜欢天象。一天晚上,他对天上的北斗七星感到好奇,翻来覆去睡不着,一次又一次起床观察,浩瀚的星空使他产生了莫大的兴趣,他决定认真研究天文,发现其中的奥秘。从此,他日夜观察,时时积累,并将自己的心得整理成了一部书,书一出版,便引起了轰动。是勤于观察的好习惯,圆了他的梦想。

他,就是地动仪的发明者——张衡。

有一个孩子,小时候在私塾上学。先生很严厉,有天早晨,这个孩子贪睡起晚了。脾气火爆的先生嫌他迟到,用戒尺打了他。这个要强的孩子暗暗下了决心,以后要用功读书,再也不迟到。为了让自己牢记于心,还认认真真地在课桌上刻下一个“早”字。从此以后,他到校比谁都早,勤学苦练,日积月累,终于成为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革命家、思想家和文学家。

这个孩子,就是鲁迅。

这样的孩子,还有很多。孙敬“头悬梁”,苏秦“锥刺股”,祖逖“闻鸡起舞”,宋濂“抄书阅读”……他们有梦想,并为梦想长久坚持;他们能坚持,坚持便成了习惯。这样的好习惯,让他们的梦想变为现实。

朋友,不要慨叹命运多舛,也不要埋怨机遇不眷顾自己。先去想一想,自己有没有好习惯,一个能伴着自己走向成功的习惯。好习惯,让你有力量、有恒心去追赶别人,超越自我。

好习惯,让梦想高飞!

【技巧借鉴】

这篇议论文的亮点在哪里呢?就首尾而言,开篇用培根的名言作论点,语言凝练,论点鲜明;结尾用“好习惯,让梦想高飞”自然作结,前后呼应,浑然一体。就主体部分而言,先以演讲家德摩斯梯尼、地动仪的发明者张衡、现代著名作家鲁迅三位人物为论据,后以“头悬梁”“锥刺股”“闻鸡起舞”等众多历史典故佐证。论据安排可谓详略有致,呼应生辉。最后自然推出结论,令人信服。透过本文我们可以获得这样的启示:写好议论文,先得占有古今中外的经典论据;具体展开时,熟悉的论据要深入分析,其他的论据则可以一笔带过。如此布局,能够收到素材横贯古今、说理水到渠成的效果。

【适应考题】

本文可以应对“放飞梦想”“早”“心灵的榜样”“生活需要___”“让我们拥有___”“习惯”“青春的财富”等考题。

绝壁上的苍松,迎风挺立,仰观宇宙之大,俯瞰物类之盛,何其壮哉!绝壁上悬挂的瀑布,吐珠喷玉,“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何其雄哉!冰山上绽放的雪莲,冰清玉洁,晶莹剔透,何其美哉!

苍松立于绝壁,环境不可谓不险,但险境给了它勇气,于是它成就了自己的雄姿;瀑布挂于悬崖,地势不可谓不高,但高崖给了它胆量,于是它舞出了生命的壮美;雪莲居于冰山,气候不可谓不恶劣,但严寒给了它胆魄,于是它拥有了最美的身姿。它们给自己一个拥抱,生命之花顿时绽放。

人生之路,谁能一帆风顺呢?大家还记得越王勾践吧?作为堂堂的一国之君,失去了国土,失去了名誉,远离了亲友,可他并没有失去绝地反击的信念。在最寒冷的时候,他给自己一个拥抱,温暖着自己复国的信心,真是“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试想,如果当初不给自己以鼓励,不能卧薪尝胆,越王勾践如何能够灭吴雪耻,东山再起?

饱受屈辱的司马迁,如果没有心中的那份坚守,如何能够在史学的天空里留下那精彩的一笔;身患残疾的霍金,如果没有心中的那份追求,如何能够在科学的舞台上闪耀如此夺目的光彩;历经挫折的刘翔,如果没有心中的那份自信,如何能够在赛场上一飞冲天。是啊,正是找准了前行的道路,注入了生命的清泉,聋哑艺术家邰丽华于手臂之间勾勒出了人性的圣洁与华美,邮递员王顺友在雪域高原上写下了生命的壮歌。

没有巨浪的雄壮,一条曲折回环的溪流也能激起清越悠扬的鸣响;没有雄鹰的矫健,一只娇小玲珑的燕雀也能惹人爱怜。朋友,给自己一个拥抱吧,你的世界同样可以春暖花开。

【技巧借鉴】

素材,是议论文的血肉。缺少了素材的佐证,再严密的论证只是空中楼阁,难以获得有力的支撑。本文在这方面显然表现不俗。从材料的内容上看,文章有时借自然之景说理,像苍松、瀑布之类的材料都是非常贴切的;有时借古今人物说理,司马迁、霍金、刘翔等都是颇具说服力的。从材料的形式上看,有具体的事实论据,也有诗词等理论论据。从材料的详略上看,前面的自然之景与勾践的故事挖掘得较为深入,后面的几则素材则较为简洁。一篇短小的文章,能够将素材用得如此准确、贴切,考生的写作能力可见一斑。

【适应考题】

本文可以应对“生活中的风雨”“成长路上”“春暖花开”“在___面前”“向前一步”“新的起点”“生活的哲学”等考题。

上一篇:大学生开学主题班会教案下一篇:办公室事务管理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