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中国春节习俗实践报告

2024-12-11

美丽中国春节习俗实践报告(11篇)

1.美丽中国春节习俗实践报告 篇一

“实现伟大中国梦,建设美丽和谐校园”主题社会实践活动报告

2013年5月23日,为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对教育提出的最新要求,深入理解总书记提出的“实干成就‘中国梦’”的重要指示,发扬宜宾学院实践育人的教学传统,引导青年学生以实际行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进一步提高外国语学院第二十期预备党员的综合素质,教育引导同学们深刻领会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外国语学院组织了题为“实现伟大中国梦,建设美丽和谐校园”的社会实践活动。

本次社会实践的主要内容由总支委员杜云老师带领外国语学院第二十期预备党员对宜宾市南岸科技馆进行参观。宜宾科技馆建于2007年,2008年2月正式对外开放,是全省首家地市级综合性科普教育活动场馆,也是宜宾市政府投资兴建的一项重大社会文化项目。体现了宜宾市的科技进步发展水平,展示了宜宾市的科技综合实力。下午三点,对参观科技馆向往已久的同学们整齐有序的的在一平台集合,在杜云老师的带领下,乘车来到了科技馆。

“欢迎光临宜宾科技馆!”宜宾本土的神话人物哪咤塑像一见到进入科普展厅的师生们就亲切地问候道。在这次参观活动中,同学们先后参观了科普展厅、数字科普厅、科技成果展厅、青少年科技活动室、放映厅。在参观中,由于大部分同学以前是文科生,对以前从未看见过的东西,非常好奇,一边看、一边动手去感受,向解说员、老师询问,希望多了解一些知识,杜老师和解说员也给同学们耐心的讲

解。

“电磁探秘”展区通过展示电与磁的奇妙现象,引领同学们探寻现象背后的奥秘,感悟电磁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声光体验”展区通过展示声音和光的现象与特性,启发同学们认知现象背后的规律,激发参与者探索声、光奥妙的兴趣和热情;“运动旋律”展区通过对重心与稳度、转动、振动和流体运动等规律的展示,使同学们在互动体验中,体会展品中蕴含的科学知识、规律和思想,感受探索过程的快乐;数学魅力”展区通过一些奇特现象的展示,启发观众探寻现象背后的数学规律,感悟用数学思维解决问题的乐趣。

同学们看到用声、光、电、计算机等现代化手段展示出的高新技术,从视觉、听觉、触觉等方面感受了多种科普仪器带来的乐趣,了解了科学技术知识,开阔了眼界。

下午五点整,参观结束,同学们合影留恋。杜云老师还贴心的为每位同学买了矿泉水。本次活动让同学们看到了科技的魅力,国家的进步,激发了同学们努力学习,争取早日实现中国梦的热情。增强了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深刻领会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的道理。

2.美丽中国春节习俗实践报告 篇二

1 乡村概况

阳升观村位于株洲市攸县莲塘坳乡的东南部, 属典型的山区村, 全村2860人, 675户, 38个村民小组。

阳升观村内有丰富的竹木、铁矿以及旅游资源, 形成九分山、半分田、半分水的资源格局。楠竹四季翠绿;珠丽江清澈见底, 贯穿全村;千年古观阳升观、千年佛地大觉寺闻名于外;另有石山书院、冰泉、千臼峡谷、千层梯等自然景观吸引游客, 生态旅游发展潜力可观。但是村内整体经济实力弱、居民经济收入单一;村域道路尚未完全硬化、基础设施落后、缺乏公共活动设施和空间。旅游资源特色不明显, 休闲项目单一, 缺乏宣传引导。如何在现有资源条件下, 发展乡村旅游是规划的重点。

2 规划重点

2.1 塑品牌, 挖掘内涵之美

阳升观村拥有丰富的自然、人文资源, 具有优质的生态本底, 罕见的地质奇观、悠久的道教历史以及具有潜力的竹木加工业。规划充分利用资源特色, 将旅游策划、创意与乡村建设规划相结合, 以乡村旅游作为规划的核心内容, 首先提出了“阳升福地、养生仙谷”的旅游品牌;再次结合地形环境、农业产业布局和项目情况, 策划“两谷一环、两中心、四区”的旅游空间格局。

2.1.1 总体格局

“两谷一环”即依托两段谷地及旅游节点形成旅游生态环;“两中心”即大觉寺生活服务中心与阳升观旅游养生中心;“四片区”即七星谷的温泉养生区、清竹海的竹海养生区、阳升谷的道学养生区以及竹溪谷的运动养生区 (见图1) 。

2.1.2 重点版块

(1) 阳升谷

阳升谷现状拥有千年道观大觉寺、阳升观及圣母观, 规划打造传承道学文化、倡导养生理念的道学养生区。拆除大觉寺周边现有部分建筑, 建成道观园林区;将新建旅游服务中心与村委会、图书室、电信、邮政服务点集中布置, 方便村民生活工作;改造民居形成竹艺品市场梳理阳升观周边区区域民居脉络, 拆除部分建筑, 重塑造建筑风貌, 打造从阳升观前门至珠丽江的养生街区。设有文化展示商业街、五行素斋坊、特色医馆、道乐馆、太极园、养生课堂等 (见图2) 。

(2) 竹溪谷

现有的生态沟、千级梯、红旗渠、千臼峡都位于竹溪谷中, 规划打造省内首家专业溯溪目的地。对每个冒险景点进行分级, 打造溯溪探险与山林冒险两条游线。满足自助式探险与团队冒险游客的各种需求。在原有的农家乐基础上进行造型改造, 形成园林式特色餐饮餐厅, 推出特有的蝉、竹鼠、鲫鱼、麂子、黑山羊等野味餐饮。将现有的民居整合改造, 打造集民俗风情表演、家庭小旅馆为一体的聚落式民宿。

(3) 七星谷

依托特色温泉资源与石山书院遗址, 弘扬国学精髓, 打造生态度假养生区。以道教七星神邸为理念, 还原北斗七星形态, 建立集国学、餐饮、住宿、旅游观光、度假、温泉养生浴、康体娱乐等功能为一体的复合型特色温泉休闲旅游度假村。对岳麓书院还早400年的石山书院进行原址恢复, 设有史碑、讲堂、议堂、书舍、学斋等设施, 重现千年书院的风采。依托现有的洗药池温泉地质奇观, 修建七星水疗度假村。利用现有的洗药池温泉, 取天然活水打造全国首个“冰泉”。在冬天利开用水体中的多种有益矿物质展水疗SPA等多个项目, 使其成为全季形水疗中心。

(4) 清竹海

阳升观村拥有以楠竹为主的3.7万km2的林地, 规划修建竹海缆车道, 串联南北两个旅游景区, 在三清山最高点修建海中塔, 与天池相邻, 形成观景胜地。利用木栈道与泥地将伴竹亭、林中屋、竹海台、乐活道、竹氧吧串连。打造生态阳升区, 开发万亩竹海的旅游资源, 从吃、玩、游、赏各方面发挥竹海深层次的经济价值。

2.2 促民生、提升形象之美

一方面, 通过完善道路交通、医疗卫生、文化教育、商品流通等基础设施配套, 着力提升基本公共服务水平, 解决农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民生问题。另一方面全面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提高百姓生活品质。

2.2.1 构建乡村服务体系

规划构建了内外通达的交通体系;新增了游客服务中心等公共服务设施, 从给水、排水、环卫、电力电信、新能源等方面进行市政设施规划;提出了综合防灾规划及生态保护策略。设计了串联景点的自行车、电瓶车及登山游线, 考虑了旅游服务中心、公共停车场等旅游服务设施;提出产业规划布局。

2.2.2 引导民居风貌改造

规划充分利用既有地形和自然资源, 立足本土, 就地取材, 尊重现状, 尊重生态环境, 着力构建“依山傍水、田园交融、竹林掩映”的聚落式农民永久性居住环境, 体现乡村风貌、地域特色。

在布局上, 规划结合用地现状, 采用“聚落”的肌理形态, 利用山水田园的和谐关系, 通过院落的空间格局组织各个功能区域, 使整个居民点形成自然、和谐、富含新农家特色的人性化村落。

建筑设计中, 规划通过就地取材, 以“竹”材料与石材为变换组合, 形成独具特色的建筑风格, 体现建筑风格的多样性。景观设计采用房前屋后种果林、菜地, 维持农家风貌, 实现后期管理的零成本维护。

2.3 谋发展、经营乡村之美

阳升观村经过旅游开发后, 可结合具体策划项目, 实行市场化运作的“四位一体”运营模式, 由政府、旅游开发公司、村民旅游协会和村委会共同构成阳升观村旅游运营的平台。

3 结语

3.春节社会实践报告 篇三

欢欢乐乐过春节,热热闹闹逛庙会,莫辜负了这大好的春光,到洛阳隋唐城遗址植物园举办的春节河洛文化庙会去逛一逛,那是非常开心的。

正月初一上午,我和朋友就来到了庙会的举办地,只见车辆如游龙,游人如潮水,满园张灯结彩,到处人头攒动,一派欢乐喜庆祥和的热闹景象。

随着滚滚的人流,我们好不容易挤进了大门,看到在民俗综艺大舞台前早已站满了观众,一阵阵欢呼呐喊声传来,我们只能从远处隐隐约约地看到舞台上是杂技魔术演员正在表演精彩的节目。

再往前走,在经典戏曲大舞台上正在表演当地人最喜爱的豫剧,在木偶剧舞台上正在表演木偶戏,在洛阳海神乐专区正在表演乐曲,在河洛大鼓书场正在表演河洛大鼓,在少数民族风情区,有民间艺人正在表演非常惊险的爬刀山。每一处都围满了欢乐的人群,每一处都充满了开心的笑声。

在舞狮区,那威武的狮子,抖动着鬃毛,摇头晃脑,蹦蹦跳跳,而且还爬上桌子,登上高高的架子,如履平地般表演着惊险的动作,赢得观众阵阵掌声。

在舞龙区,两条红色的巨龙,在众多舞龙人的精彩舞动下,上下翻飞,腾挪滚动,仿佛真龙在腾云驾雾,凌空飞跃,观众们报以热烈的喝彩声。园内还有的地方在表演抖空竹,有的地方在表演抬花轿,有的地方在表演踩高跷,有的地方在表演扭秧歌,观众也可以随时加入到里面扭一扭,乐一乐。当你在园内前行时,还会不时地遇到一队队民间乐队在在巡游表演,他们有的吹着芦笙,有的吹着唢呐,有的敲着梆子,边走边奏,吸引了游人驻足观看,此时,他们也表演得更加投入,园内的欢乐气氛也更加热烈。

庙会表演的,除了这些具有典型地方特色的节目外,还吸引来了中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哥伦比亚等国内外大马戏团的表演,在那直径40米,高达10多米的半球形演出大棚内,各国演员大显身手,表演出最拿手的节目,尤其是四位俄罗斯马术演员,身着鲜艳的表演服,各骑骏马,在飞驰的马背上或骑、或吊、或躺,或立,将观众看得心醉神迷,因而赢得雷鸣般的掌声。

庙会,最初是人们为了祭祀神灵,在寺庙所在地举行的娱乐活动,后来有了固定的日期并在寺庙附近形成了集市。在中华民族长达几千年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庙会也吸纳了许多民俗要素,成为丰富的中华民族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而现在,不仅我国传统的民俗内容得到继承和发扬,还引进了异域风情助阵,使庙会有了新的年味儿。

在民间工艺一条街上,有捏面人的,有画糖稀画的,有写花鸟字的,有捏泥人的,有制作玻璃工艺品,让人看得眼花缭乱,目不暇接。因为今年是兔年,最受欢迎的还是用各种不同原料制作的兔子工艺品,成为逛庙会的游人最抢手的纪念品。在游乐区,有的人坐在旋转秋千上在空中游荡,有的人骑着旋转木马在转圈,有的人乘着“海盗船”摆动,有的人坐上碰碰车撞击。欢声笑语,回荡在庙会的上空。

如果你走累了,玩饿了,就可以到名优小吃一条街上去大饱口福,这里的风味小吃有200多种,除了洛阳当地的各种小吃外,还有北京风味的雪梨,天津风味的大糖堆,东北风味的粘玉米,四川风味的串串香,xx风味的打糕,武大郎的炊饼,海南的元宝蟹、云南的香草饭,激情蒙古烤肉,尤其是新疆塔里木馕饼烤肉王的摊位里,几个新疆小伙子身着鲜艳的民族服装,一边烤着羊肉串,一边伴着动听的民族音乐跳着新疆舞,还在不停地吆喝着招徕顾客,那种载歌载舞的方式,吸引了众多游人,不仅在品尝地道的新疆烤肉,而且在感受个民族团结过大年的特殊体会。有的人还拿出照相机,摄影机,录下这动人的场面。

4.春节年俗社会实践报告 篇四

在不断进步的时代,报告的用途越来越大,报告具有双向沟通性的特点。你知道怎样写报告才能写的好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春节年俗社会实践报告,欢迎阅读与收藏。

题目:

体验民俗文化,感受节日氛围

实践单位:

大连市各市区及乡村

实践时间:

xx年1月29日至xx年2月17日共20天

实践目的:

为响应我院对此次寒假社会实践活动的具体要求,改变学习方式,拓展学习资源,拓宽发展空间;激发学习兴趣,增进生存体验;形成服务意识,强化社会责任。我们于xx年1月29日至xx年2月17日期间在大连市各市区及乡村开展了体验民俗文化,感受节日氛围的社会实践活动,结合新春佳节来临的契机,依靠自己所学专业知识、专业技能,我们顺利地完成了此次寒假社会实践作业。

实践内容:

在开展活动之前,根据我们各自的特长及优势结合实际,进行了如下分配。任鸿鹏同学在美食方面比较感兴趣,因此安排他与隋拓同学一起在组织活动期间调查传统节日新春佳节来临之际大连市各市区及乡村的饮食文化习俗。何勇兴与刘嘉两位同学则负责组织活动期间调查大连市各市区及乡村的文娱及传统活动。

在调查新春佳节来临之际大连市的文化习俗时,我们采取先农村后城市的方法进行调查,在此期间我们发现大连人的过年习俗其实和东北人的差不多。过年讲究热闹、喜庆,年俗也特别多。

有民谣道出东北过年的习俗:二十三,送灶王;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冻豆腐;二十六,去买肉;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初一、初二满街走。

小年祭灶

腊月二十三,过小年,祭灶。东北有首民谣:“糖瓜祭灶,新年来到”。老东北过年要祭灶———希望“灶王爷”保佑全家平安。祭灶时用的是糖瓜、关东糖等小食品,由胶状麦芽糖制成,甜中略带些酸味儿。

扫尘

腊月二十四,为扫尘之时,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在年前将房间里外打扫干净,为一年最大的一次大扫除,也叫除旧迎新,彻底清理粉刷干净迎接新年。

春节的准备

杀猪:在农村,旧时没有冰箱,最好的杀猪季节为春节前,一是喜庆,二是此时天气最冷,可以保存较长时间,杀猪的时候要宴请左右邻居好几桌人热热闹闹的,现在也有二十六买猪肉之说。

蒸馒头:旧时为了春节期间来客人做饭锅不够之备,所以要提前蒸几锅馒头备用,也为春节祭祖用,也做粘豆包之类,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即指此,也有称二十九把油走,意指做油扎食品。

置办年货:采购春节用品,如无论家里已经多出多少碗筷,为了人丁兴旺所以每年春节都要买几个;给孩子买新衣服,以图喜庆;春节期间出去给长辈拜年的礼物等等。

贴春联

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门心”贴于门板上端中心部位;“框对”贴于左右两个门框上;“横披”贴于门媚的横木上;“春条”根据不同的内容,贴于相应的地方;“斗斤”也叫“门叶”,为正方菱形,多贴在家俱、影壁中。贴春联时间是不固定的,一般是在二十九或者三十早上。

贴窗花、挂年画

窗花不仅烘托了喜庆的节日气氛,也集装饰性、欣赏性和实用性于一体。剪纸在我国是一种很普及的民间艺术,千百年来深受人们的喜爱,因它大多是贴在窗户上的,所以也被称其为“窗花”。

福倒(到)了

每逢新春佳节,家家户户都要在屋门上、墙壁上贴上大大小小的“福”字。“福”字代表着“幸福”、“福气”、“福运”。为了更充分地体现这种向往和祝愿,都将“福”字倒过来贴,表示“福倒(到)了”。

民间还有将“福”字精描细做成各种图案的,图案有寿星寿桃、鲤鱼跳龙门、五谷丰登、龙凤呈祥等。过去民间有“腊月二十四,家家写大字”的说法,写的就是“福”字。“福”字以前多为手写。现在市场上、商店中均有出售。

请财神

每家为了来年财源广进,春节都要请财神,有的是送上门的,说是请都要花钱买,但是绝对不能说买。

祭神祭祖

春节时,老东北祭神祭祖一般用糕点,有蜜供、萨其马等,这些不仅是东北地区满蒙等少数民族的食品,也是东北人家中必备的食物。东北人还有除夕夜吃鱼的习俗。鱼必须是鲤鱼,最初是以祭神为名目,后来就和“吉庆有余”、“连年有余”相联系。鱼既是美食,也是供品。祭祖也是很重要的,有传下家谱的就要给祖宗供奉丰盛的祭品、上香,全家男丁都要祭拜,也有在除夕之夜烧纸送“钱”祭祖,祭祖一般要到初三结束,在结束前女婿是不允许看丈母娘家家谱的。

守岁与“年夜饭”

东北民间在除夕有守岁的习惯。守岁从吃年夜饭开始,这顿年夜饭要慢慢地吃,从掌灯时分入席,有的人家一直要吃到深夜。菜必须要有鱼(年年有余),有鸡(大吉大利),其他的随自己喜欢的定。在这“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的晚上,家人团圆,欢聚一堂。

主食是饺子,饺子的说道很多,最好是猪肉芹菜的,要选两个饺子一个放硬币,一个放糖,看谁能吃到,谁吃到了就祝福来年一年财源广进,幸福甜蜜。其实这个祝福很好,谁吃到了都是一家人的服气。饺子煮好了要从锅心涝第一下几个丢外面去,据说是为了敬给过路鬼魂。

全家人围坐在一起,茶点瓜果放满一桌。过年摆供,苹果一大盘是少不了的,这叫作“平平安安”。过年还会备很多糖果、干果、瓜子和“杂拌儿”。所谓“杂拌儿”,就是现在的什锦果脯。这些小食品是人们围炉闲坐、守岁辞岁时的美食。

放鞭炮

年夜饭做好还没吃之前要放烟花鞭炮,这是孩子门最喜欢的节目了。其实烟花春节一般要放两次的除夕和元宵夜,鞭炮就多了,除夕晚饭和年夜饭前,初一早中晚饭前都要放,还有逢五的日子,等等。

初一初二不扫地

大年初一、初二这两天,孝感人不扫地、不挑水、不生火,饭菜都预先弄熟,称为“压岁”。初三才开始挑水,并在井台边烧纸钱,说是“买水”。门神要在初二取下烧掉。

拜年

年夜饭吃完后孩子要给长辈拜年,给爸妈、爷爷奶奶、叔叔伯伯磕头,然后大人准备红包,成年人也要给父母拜年,祝福老人长寿、健康。然后就是从初一开始要带上礼物给亲朋好友等等挨家挨户拜年,要很多天。一般已婚男子携全家除夕、初一要在父母家过年,初二要到岳父家拜年。也有“初一不出门、初二拜家庭、初三初四拜丈人”之说。

“破五”吃饺子

“破五”吃饺子,承载了人们期盼吉利、幸福的寓意。清晨起,家家户户放鞭炮,尤其放“二踢脚”被称作“崩穷”,把“晦气”、“穷气”从家中崩走。

正月初六“送穷”

正月初六“送穷”,是我国自古就有的一种很有特色的过年风俗,其意就是祭送穷鬼。早在宋朝时,送穷风俗已相当普遍。宋以后,送穷风俗依然流行。

送穷风俗的仪式大多是:送穷时,既要为“穷鬼”准备象征性的车船,还要给“穷鬼”带上干粮。有的地方还有“以芭蕉船送穷”的做法。看来,各地送穷,各有各的办法。民间广泛流传的送穷习俗,反映了我国人民普遍希望辞旧迎新,送走旧日贫穷困苦,迎接新一年美好生活的传统心理。

糖瓜祭灶

东北有首民谣:“糖瓜祭灶,新年来到”。老东北过年要祭灶———希冀“灶王爷”保佑全家平安。祭灶时用的是糖瓜、关东糖等小食品,由胶状麦芽糖制成,甜中略带些酸味儿。

春节时,老东北祭神祭祖一般用糕点,有蜜供、萨其马等,这些不仅是东北地区满蒙等少数民族的食品,也是东北人家中必备的食物。东北人还有除夕夜吃鱼的习俗。鱼必须是鲤鱼,最初是以祭神为名目,后来就和“吉庆有余”相联系。所以,鱼既是美食,也是供品。老东北过年还会备很多糖果、干果、瓜子和“杂拌儿”。所谓“杂拌儿”,就是现在的什锦果脯。这些小食品是人们围炉闲坐、守岁辞岁时的美食。

因为东北主要人口迁徙到东北的历史不是很久,所以东北的习俗都带有一些外来或是中原习俗在其中,又有流失,又相互融合,聚居于不同地区的.人口的习俗也是不一样的。送灯在东北来说是一个比较流行的祭祖习俗。

在元宵节时,家家都做面灯,而灯形如碗盏,俗称灯碗。用玉米面做成的叫金灯,用白面做成的叫银灯,用荞麦面做成的叫铁灯,做成型后上锅蒸熟后,插上用棉絮缠裹的芦苇做成的灯芯,面灯碗里倒满灯油,面灯就算做成了。然后依次把这些面灯送到祖宗板上、天地板上、皂王板上,送到仓库、牛马圈、井台、碾磨房等处,送到大门旁、大路口。

然后要把这面灯送到墓地,放在已故亲人的每个坟头上。而现在大多采用红色的蜡烛来代替原来的面灯,油灯了,红色蜡烛表示喜庆,天刚刚黑的时候,家里的男人带着灯,纸到自家的祖宗的坟头前,给先辈烧纸,在茔门口点燃蜡烛,即为送灯,然后在回家的路上遇上十字路口都要点一支灯,女人在家里给家里灶台,猪羊圈,井口,粮仓旁,牲口圈都要点上灯,而且在屋内要点上一家人的属相以示一家平安,至于送灯的意义不同的地方传说也不一样,有一说是:送灯是给老祖宗照亮抓虱子,在十字路口送灯是要老祖宗回家过灯节能找到回家的路,当然送灯也有送丁之意,希望祖宗能够保佑自己家族能够人丁兴旺,后代千万。

实践总结:

春节,全国各地除了一些共同的习俗外,各个地方也有自己的地域色彩。如东北的春节习俗除了和北方许多地区一样之外,自身保留了一些古老的习俗。近些年来,社会上关于传统民间习俗问题的争论不少。有人认为应该移风易俗,随时代的变化而变化。但反对者认为,如果把以前的习俗都改了,节日就会不像节日,不利于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有人提出,如果一律不放鞭炮,那么过年还像过年吗?正因为此,所以一些城市在禁止燃放烟花爆竹后,又改为有条件的开禁。

5.春节烟花爆竹社会调查实践报告 篇五

烟火,是以火药为基础发展起来的。起初,是专供贵族豪富争雄斗奢的消遣品,到了明、清,烟火制作技术有了新的发展,逐渐成为节日的礼品。每逢春节和其它重大活动,都要施放烟火助兴。火,可以拔除不祥;火花,是喜事降临的预兆;声响,能惮吓鬼魅,驱散疬气;烟使阳气上升。烟花鞭炮在燃放时正好产生这样一些声、火、烟、光等效果,很自然地与人们的观念相结合,因而成为人们理想的喜庆用品。

春节(Spring Festival)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中国民间自古就有“开门爆竹”的习俗,即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在噼噼啪啪的爆竹声中除旧迎新。爆竹声后,碎红满地,称为“满堂红”。以把节日气氛推向高潮为目标。“火树银花不夜天”就是这种景观的真实写照。

春节燃放烟花爆竹已成为中国人的一个重要的传统习俗,融入人们的生活。然而近些年来因为大量烟花爆竹燃放而导致的安全事故不容忽视。雾霾天气更是不断加重并扩散,燃放烟花爆竹对空气质量的改善并无益处。如何面对春节燃放烟花爆竹这一传统习俗成为一个问题。

二、调查原因(问题原因)

1、烟花爆竹的燃放加重了空气污染。

烟花爆竹对环境的危害主要是大气污染和噪音污染。目前对噪音污染的认识人们已经趋于共识,尤其在城市中由于高楼林立所产生的回声效应,烟花爆竹所释放出的声音对人的生理、心理都有较大的影响。

对空气的危害,目前还有较大争议,这种争议主要体现在对大气影响的大小上。“荷兰应用科学组织TNO曾专门做过一个烟花燃放粉尘检测实验。数据表明,烟花爆竹燃放所产生的粉尘60%超过10微米,是人体不可吸入的;25%在10微米到5微米之间,是人体可以吸入的;对人体危害最大的5微米以下的即人们常说的PM2.5,只占5%。”这些数据表明烟花爆竹燃放对pm2.5的影响并不大。

但是从各大城市除夕夜对pm2.5的测量值来看,烟花爆竹能在短时间内使大气中pm2.5含量急速上升,在燃放后的几个小时内对空气质量有很大影响,而有些媒体则表示烟花爆竹是雾霾元凶。另外烟花爆竹还会产生二氧化硫(SO2)、氮的氧化物(NOx),在不完全燃烧的情况下还会产生一氧化碳(CO)。20××年1月31日,中国多个城市因燃放烟花爆竹而导致空气重度污染。

2、烟花爆竹的生产,运输,经营和燃放都容易产生安全事故。

由于烟花爆竹其中有火药成分,燃放者在燃放时如果不按照有关规定进行燃放或者燃放违规产品,就很有可能导致安全事故。特别是居住在城市中心地区的居民以及一些年幼的小孩,在燃放烟花爆竹时更容易发生危险。此外,部分不合格产品在自身生产,运输的过程中也会有较大隐患。

3、传统习俗与现代生存理念的冲突。

现如今绿色环保理念日益受到人们提倡。现代化发展带来的各种污染也更加被关注。雾霾天气影响范围不断扩展,传统习俗中燃放烟花爆竹所产生的环境污染和现代社会的理念有巨大的冲击。

4、国家法律条文的重视程度。

国家对烟花爆竹的生产、经营、运输和举办焰火晚会以及其他大型焰火燃放活动,实行许可证制度。未经许可,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生产、经营、运输烟花爆竹,不得举办焰火晚会以及其他大型焰火燃放活动。目前烟花爆竹的国家最新标准GB10631—20××<烟花爆竹>于20××年3月1日实施,其中对个人严禁燃放A级和B级产品作了说明,降低烟花爆竹的含药量,确保安全。

三、调查方法

1、自身经历思考

2、对当地居民的采访考察

3、问卷调查(问卷)

4、对烟花爆竹店的实地考察

5、对网络,报刊,新闻杂志等的关注

四、实施调查(分析问题)

1、调查之处,首先考察了当地的居民,同时还对自身经历进行回忆。

情景一:除夕的回忆

6.中国最美丽乡村调查报告 篇六

递铺三小403班江承泽

安吉,我的家乡,拥有“中国最美丽乡村”的荣誉称号。然而,我的家乡现在已建设得如何了呢?我利用寒假空余时间,对我家乡一个村村民的精神文化进行了充分的调查,希望能对当前社会主义新农村有一点儿参考和核实作用。在我家乡的村里,乡亲们的生活水平基本上相同,因为现在新农村已经展现出了实力,家家户户不愁吃,不愁穿,过过幸福和平的生活。

一、调查目的与背景

时间:2010年2月24日至26日

地点:“中国最美丽乡村”安吉剑山村

方式:在爸爸、妈妈的陪同下,我对剑山村进行详细的调查和统计,在亲朋好友家进行参观,游览。

内容:调查剑山村的基本情况,观看新农村的硕大变化。被调察人:年龄不限,有老年人、中年人、青年人和未成年人。

二、总体经济状况

1、物质来源:在公元2000年前,剑山山民仅靠农业生产和农副产品作为家庭收入的全部来源,但是自从新农村建设开始后,农村的思想观念不再保守,家中的剩余劳动力全

部输出,到城里去打工。这样,农村家庭的薪水越来越高。2007年,剑山村村民年均收入9196元,是过去的好几倍。就这样,农村的生活大大改善。

2、能量来源:现在,新农村里已建设了热中塔、太阳能等高级仪器,在农村的生活里替代了、煤等对人体万分有害的物质。这样一来,人们生活的污染已离去,农村里患有癌症的可能性也减少了许多。

3、物质生活:在90年代的时候,农村里的人穷而又穷,房子是土木盖成的,风舟大一些就会吹走沙泥,据村委统计,那时候80%的人要靠步行来访各家,还15%的人家里有古老褪色的自行车,另外5%的人家有消耗大、花销大、污染大的摩托车。家具少而又少,只有5%的人看过黄河牌黑白电视机。而现在,家家户户都有崭新的自行车,也有开销大的摩托车,现在的房子已全部用钢筋,家中的家俱一应俱全,就连电冰箱、空调也有了,手机、电脑也变成了普通的电具,大家的生活过得合家欢乐,圆圆满满。

4、生活保障:在社会型农村里,几乎每个人都报了生活保,凡是60岁以上的老人,每个月都可以拿到几十块钱的生活保障费,以后上医院便不必自己出钱,只要公家付钱就够了。

三、建议

(一)强化组织领导,扎实推行农村建设新观念。

1、成立领导小级一,完善新农村建设工作机制。

2、明确部门责任,强化新农村建设监督考核。

3、作好建设规划,严格新农村建设操作程序。

(二)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不断发展农民增收新途径。

(三)乡镇干部下乡体察民情,了解村民之所急需。

(四)希望城乡一体化,工民和谐化新农村建设任重而道远。

7.“清洁美丽中国行”活动总结报告 篇七

各班在一日生活活动、集体教育活动渗透环保教育,并结合幼儿年龄特点开展了不同的环保主题教育。幼儿通过环保小故事、儿歌、视频等方式,了解空气污染给地球带来的危害,感知爱护身边环境的重要性。

“你想怎样保护地球呢?”教师还引导幼儿们用绘画形式表达自己对爱护环境、保护环境的理解。幼儿拿起彩画笔,勾勒着自己对美丽地球的向往与热爱,用五彩斑斓的颜色表达着自己的美好愿望,一幅幅美丽的画卷表达了对地球的无限热爱,孩子们在自由的创作中体验着绘画的无限乐趣。

教师组织幼儿们进行班级卫生大清扫活动,用劳动践行保护环境、爱护家园的承诺。在老师分工安排下,孩子们变身“小小保洁员”,有的擦桌椅、有的拖地、有的整理物品,用勤劳的小手为自己打造了一个卫生、舒适、整洁的环境。

废旧物品不要丢,幼儿将它变废为宝。他们利用家中的包装袋、纸盒、矿泉水瓶、废旧光碟等物品,与老师、同伴一起探讨、合作、发挥想象,创作出一个个别具特色的艺术作品。

8.美丽中国春节习俗实践报告 篇八

本人通过查阅资料及观看视频,初步了解了党的十八大提出的一系列重大理论观点和重大工作部署;校园里的宣传栏也很好的紧贴时事,耳濡目染的宣传也让我逐步领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总布局、总任务;对“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等当前热词我也有了自己的理解。

胡锦涛同志在十八大报告中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其实人们对“生态文明”这个词并不陌生,早在17大报告就已经提出建设生态文明的要求,党的十七届四中、五中全会对生态文明建设进一步作出战略部署,要求提高生态文明水平。但18大把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并列提出,把生态文明建设提高到前所未有的地位,体现了我们党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思想日益成熟,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指导不断加强,引人关注,令人振奋。

16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建设生态文明,注重节约资源,注重产业结构的调整,注重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过去十年,是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十年,是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十年,是全社会环保意识提升的十年,是绿色时尚生活深入人心的十年。

但由于受传统固有发展理念所束缚,受扭曲的政绩观所影响,客观地讲,建设生态文明的政策措施并没有被完全贯彻执行,在一些地方的发展中,一些项目、公司、工程的引入,的确增长了GDP,增加了财政收入,但却破坏了环境,浪费了资源,污染了空气和水源,让群众付出了健康的代价,说到底,人民不仅要富裕健康的生活、稳定富强的中国,还要美丽的家园、美丽的中国。

党的18大把生态文明建设提高到前所未有的地位,是顺应时代变化,是对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的呼应,更是在提醒党员领导干部,发展到底要GDP还是要生态与资源?要财政收入还是要民众幸福?要一时面子还是要造福后代?

生态文明是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是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的体现。而近些年来,虽然我国经济经历了高速发展的时期,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和世界工厂,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但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却显得相当薄弱,明显滞后,与我国作为文明大国、文明古国的地位极不相称。不少地方片面追求GDP,高耗能高污染产业快速增长极度影响生态环境,过度消耗自然资源的生产方式极大制约了经济社会发展,环境和资源的匮乏成为不少地方发展的瓶颈,我国对多种能源资源的对外依存度快速飙升。多半城市缺水,优良耕地减少,水污染严重,雾霾天气严峻,生态系统退化,生态环境脆弱。人们追求高消耗、高消费的生活方式,在享受物质增长带来的满足甚至豪华的同时,忽视了生态环境的破坏和人与自然的和谐。可以说,人与自然的和谐问题已成为影响我国未来的关键因素,成为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的巨大障碍。长此下去,我们不仅不能成为生态文明强国,而且会贻害和愧对子孙万代。例如垃圾,城市垃圾处理,是目前城市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垃圾的处理与人类社会环境息息相关。如果处理不当,会滋生细菌,危害人的健康;会污染环境,难以实现生态建设。改革开放以来,各种垃圾总量呈大幅度增加,据测算,2009年我国城市生活垃圾约1.7亿吨,每年以3%速度增加。由于设备不足,每年大量垃圾未得到处理,全国累积未处理的生活垃圾约40亿吨。三分之一的城市出现垃圾围城现象。另外每年产生建筑垃圾5亿吨,大部分也未经处理利用。虽然也想了不少办法采取了不少措施,至今垃圾问题仍然没有较好地解决。目前看,我们已经认识到:首先要从全民提高认识开始。从个人做起,从单位、社区做起,做好垃圾分类、垃圾处理进而考虑垃圾利用、垃圾焚烧和无害化处理。使日益增多的垃圾逐步得以科学消纳,使城乡国土得以永续利用。城乡垃圾的泛滥不仅成为国家大病,对我们生态文明建设,圆美丽中国梦是一个阻碍!要想建设生态文明,不能光靠政府,还要靠我们亿万个人,需要我们提高自己觉悟。政府也要设立相关回收设施及奖励加以引导。比如废弃电池的回收,要有“可扔的地方”“回收人员”。“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不能只是一句虚话,要脚踏实地的干!同时各项工作都要抓,在环境面前没有官员平民之分,每个人从自己做起,积小成多,官员更要其带头作用,但不要搞特殊化,全国上下团结一致,埋头苦干,那么生态文明,美丽中国,会很快实现的!

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到“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战略高度,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这关系着全国人民的福祉,关乎中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也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了更加系统、更加成熟、更加深刻的认识。同时,把生态文明建设提高到前所未有的地位,是要求全党同志长期坚持科学发展观,把握住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原则、目标,把生态文明建设贯穿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各方面。可见,“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把生态文明建设与建设特色社会主义紧密联系在一起,也就成了全党未来的奋斗目标。

如何进行生态文明建设,胡锦涛总书记在18大报告中作出详细论述,已经给出答案,就是要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就是要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全面促进资源节约、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全社会尤其是级领导干部必须抱着对国家负责、对人民负责、对子孙后代负责的态度,狠抓生态文明建设不动摇。首要的是转变价值观念、发展观念、生活观念和消费观念,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正确认识发展与民生的关系,正确认识当前和未来的关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改变我们的物质文明建设方式,转变我们的经济发展方式,调整我们的精神文明建设方式,形成尊重自然、顺应自然、爱护自然、保护自然、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的社会氛围、道德观念、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必须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坚持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和发展方式,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逐步恢复和还原山清水秀气爽的美好生态环境。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必须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要按照人口资源环境承载均衡、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统一的原则,有效控制开发强度,实现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适宜居住、生态空间青山绿水。要加快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严格按照主体功能定位发展,构建科学合理的城市化格局、农业发展格局、生态安全格局,要在我国实施城镇化进程和机遇中切实将生态建设摆在首要位置。要保护海洋生态环境,严格限制填海造地,杜绝海洋污染,珍惜国家蓝色国土。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全面厉行资源节约。要加强全过程节约管理,集约利用资源,大幅度降低能源、水资源和土地消耗,提高利用效率和效益。控制能源消耗总量,加强节能降耗,发展节能低碳产业,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加强水源地保护和用水总量管理,推进水循环利用。实行最严格耕地保护制度,严守18亿亩耕地保护红线。加强矿产资源保护和合理开发。发展循环经济,实现资源能源效益最大化。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要实施好重大生态修复工程,推进荒漠化、石漠化、水土流失综合防治,扩大森林、湖泊、湿地面积。强化水、大气、土壤等污染防治,深化颗粒污染防治,加强对重金属污染、土壤污染和河流、地下水污染的综合治理,保证城乡居民的饮水安全。要专项组织对京津冀严重雾霾空气污染、华北地区地下水严重污染等突出问题的综合攻关治理。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要加快完善生态建设法律法规体系,加大制修订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制度。建立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完善水资源与矿产资源管理制度、环境保护制度。建立体现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的目标体系、考核办法、奖惩机制,要将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作为重要评价内容,完善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严格生态文明考核评价。要总结和推广各地区生态文明建设的先进经验和做法,将绿色GDP作为首要的考核指标。要建立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开展节能量、碳排放权、排污权、水权交易试点。健全生态环境保护责任追究制度和环境损害赔偿制度。

把生态文明建设列入总体布局,“五位一体”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丰富了特色社会主义内涵,意义深远,不仅对建设美丽中国、造福亿万人民有重大影响,18大报告是党对人民的庄严承诺,赢得人民的掌声,全党同志要负起时代和历史责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让生态文明成为发展的导向,抛弃传统的发展理念、模式、制度、方法,用生态文明的标准来衡量和评价自己所做的一切,把国家建设的更美丽,更富强。

9.美丽中国春节习俗实践报告 篇九

各年级、各班: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响应总书记向青年提出的“坚定理想信念、练就过硬本领、勇于创新创造、矢志艰苦奋斗、锤炼高尚品格”的号召,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经研究,决定开展“美丽中国梦”社会实践活动,现将相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活动主题:美丽中国梦

二、活动时间:2014年3月下旬到4月上旬

三、活动内容

1.高度重视,周密安排。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是我校深入贯彻“美丽中国梦”活动,落实科学发展观,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也是新形势下我校按照“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工作理念。各班级对此项活动要高度重视,认真部署,周密安排,扎实做好此项工作。

2.安全第一,强化纪律。各级班级要坚持安全第一的原则。活动前要具体强调安全的重要性,详细讲解有关安全事项,确保统一组织、统一行动、纪律严明。

3.活动结束,要求每名同学认真感悟,写出体会。

校行政校团委、学生会

10.美丽中国春节习俗实践报告 篇十

答案(100分)

1、后现代主义思潮重批判、轻建设,容易导致虚无主义。

正确

2、在思想观念层面,我们要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征服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

错误

3、根据十八大的有关论述和“十二五”规划,应该不断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和高效农业。

正确

4、政治文明既可属于农业文明,也可属于工业文明。

错误

5、循环经济主要涉及到生产领域,也涉及到流通领域,不涉及消费领域。错误

6、根据本讲,西部地区发展服务业主要应注重(C)。①生态旅游②高科技研发③金融④家庭服务⑤商贸服务 A ①②③ B ③④⑤ C ①④⑤ D ②④⑤

A B

C

D 7生产生活空间,是指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中,确定的优化和重点进行工业化、(C)化开发的城市化地区。A、信息 B、现代 C、城镇 D、绿色

A B

C

D

8、只有(D)文明属于后工业文明或者后现代文明。A、政治 B、经济 C、文化 D、生态

A B

C

D

9、在空间布局方面,十八大提出的三个空间包括(D)。①生命空间②生产空间③生活空间④生存空间⑤生态空间 A ①③⑤ B ②④⑤ C ①②⑤ D ②③⑤

A B

C

D

10、从文明要素来看,生态文明与(C)一起共同构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明体系。①物质文明②精神文明③经济文明④社会文明⑤政治文明 A ①③⑤ B ②④⑤ C ①②⑤ D ②③⑤

A B

C

D

11、城市化战略格局中,两条横轴包括(B)。

①沿海②路桥通道③沿长江通道④沿黄河通道⑤京广线 A ①⑤ B ②③ C ②⑤ D ③④

A B

C

D

12、后现代主义的理论特征包括(A)。

①反元话语②反中心论③反二元论④反体系性⑤反唯物论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⑤ C ①②③⑤ D ①③④⑤

A B

C

D

13、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不包括以下哪个选项(D)。A、新能源 B、新能源汽车 C、生物技术 D、机械制造

A B

C

D

14、杰姆逊认为,后现代主义是晚期(A)主义的症候。A、资本 B、社会 C、封建 D、现代

A B

C

D

15、节约资源和环境保护方面,要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以(B)为重点。

A、可持续发展 B、节能减排 C、环境友好 D、实现零污染

A B

C

11.美丽中国春节习俗实践报告 篇十一

摘要:随着时代的改变,科技的日益更新,春节这一中华民族传统节日中的重头戏也在发生着悄然的变化。但是,无论怎么改变,春节永远是我们心灵的归宿,无论是对于一个家庭还是这个国家,春节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关键词:春节 压岁钱 饺子 地方 正文:

一.过年长辈为什么要给孩子压岁钱

每到除夕之夜,小孩子将会得到长辈给的压岁钱。为什么过春节的时候要给孩子压岁钱呢? 这里有一个流传很广的故事。传说,古时候有一种身黑手白的小妖,名字叫“祟”,每年的年三十夜里出来害人,它用手在熟睡的孩子头上摸三下,孩子吓得哭起来,然后就发烧,讲呓语而从此得病,几天后热病退去,但聪明机灵的孩子却变成了痴呆疯癫的傻子了。人们怕祟来害孩子,就点亮灯火团坐不睡,称为“守祟”。在嘉兴府有一户姓管的人家,夫妻俩老年得子,视为掌上明珠。到了年三十夜晚,他们怕祟来害孩子,就逼着孩子玩。孩子用红纸包了八枚铜钱,拆开包上,包上又拆开,一直玩到睡下,包着的八枚铜钱就放到枕头边。夫妻俩不敢合眼,挨着孩子长夜守祟。半夜里,一阵巨风吹开了房门,吹灭了灯火,黑矮的小人用它的白手摸孩子的头时,孩子的枕边进裂出一道亮光,祟急忙缩回手尖叫着逃跑了。管氏夫妇把用红纸包八枚铜钱吓退祟的事告诉了大家。大家也都学着在年夜饭后用红纸包上八枚铜钱交给孩子放在枕边,果然以后祟就再也不敢来害小孩子了。

原来,这八枚铜钱是由八仙变的,在暗中帮助孩子把祟吓退,因而,人们把这钱叫“压祟钱”,又因“祟”与“岁”谐音,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被称为“压岁钱”了。在我国历史上,很早就有压岁钱。最早的压岁钱也叫厌胜钱,或叫大压胜钱,这种钱不是市面上流通的货币,是为了佩带玩赏而专铸成钱币形状的避邪品。这种钱币形式的佩带物品最早是在汉代出现的,有的正面铸有钱币上的文字和各种吉祥语,如“千秋万岁”、“天下太平”、“去殃除凶”等;背面铸有各种图案,如龙凤、龟蛇、双鱼、斗剑、星斗等。唐代,宫廷里春日散钱之风盛行。当时,春节是“立春日”,是宫内相互朝拜的日子,民间并没有这一习俗。《资治通鉴》第二十六卷记载了杨贵妃生子,“玄宗亲往视之,喜赐贵妃洗儿金银钱”之事。这里说的洗儿钱除了贺喜外,更重要的意义是长辈给新生儿的避邪去魔的护身符。宋元以后,正月初一取代立春日,称为春节。不少原来属于立春日的风俗也移到了春节。春日散钱的风俗就演变成为给小孩压岁钱的习俗。清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是这样记载压岁钱的:“以彩绳穿钱,编作龙形,置于床脚,谓之压岁钱。尊长之赐小儿者。亦谓压岁钱。” 到了明清时,压岁钱大多数是用红绳串着赐给孩子。民国以后,则演变为用红纸包一百文铜元,其寓义为“长命百岁”,给已经成年的晚辈压岁钱,红纸里包的是一枚大洋,象征着“财源茂盛”、“一本万利”。货币改为钞票后,家长们喜欢选用号码相联的新钞票赐给孩子们,因为“联”与“连”谐音,预示着后代“连连发财”、“连连高升”。

从上面的叙述中不难发现,压岁钱的风俗源远流长,它代表着一种长辈对晚辈的美好祝福,它是长辈送给孩子的护身符,保佑孩子在新的一年里健康吉利。二.过年时为什么要吃饺子

饺子是一种历史悠久的民间吃食,深受老百姓的欢迎,民间有“好吃不过饺子”的俗语。每逢新春佳节,饺子更成为一种应时不可缺少的佳期肴。据三国魏人张揖著的《广雅》记载那时已有形如月牙称为“馄饨”的食品,和现在的饺子形状基本类似。到南北朝时,馄饨“形如偃月,天下通食”。

据推测,那时的饺子煮熟以后,不是捞出来单独吃,而是和汤一起盛在碗里混着吃,所以当时的人们把饺子叫“馄饨”。这种吃法在我国的一些地区仍然流行,如河南、陕西等地的人吃饺子,要在汤里放些香菜、葱花、虾皮、韭菜等小料。大约到了唐代,饺子已经变得和现在的饺子一模一样,而且是捞出来放在盘子里单独吃。宋代称饺子为“角儿”,它是后世“饺子”一词的词源。这种写法,在其后的元、明、清及民国间仍可见到。元朝称饺子为“扁食”。明朝万历年间沈榜的《宛署杂记》记载:“元旦拜年„„作匾食”。刘若愚的《酌中志》载:“初一日正旦节„„吃水果点心,即匾食也。”元明朝“匾食”的“匾”,如今已通作“扁”。“扁食”一名,可能出自蒙古语。清朝时,出现了诸如“饺儿”、“水点心”、“煮饽饽”等有关饺子的新的称谓。饺子名称的增多,说明其流传的地域在不断扩大。民间春节吃饺子的习俗在明清时已有相当盛行。饺子一般要在年三十晚上12点以前包好,待到半夜子时吃,这时正是农历正月初一的伊始,吃饺子取“更岁交子”之意,“子”为“子时”,交与“饺”谐音,有“喜庆团圆”和“吉祥如意”的意思。

过年吃饺子有很多传说,一说是为了纪念盘古氏开天辟地,结束了混状态,二是取其与“浑囤”的谐音,意为“粮食满囤”。另外,民间还流传吃饺子的民俗语与女娲造人有关。女娲抟土造成人时,由于天寒地冻,黄土人的耳朵很容易冻掉,为了使耳朵能固定不掉,女娲在人的耳朵上扎一个小眼,用细线把耳朵拴住,线的另一端放在黄土人的嘴里咬着,这样才算把耳朵做好。老百姓为了纪念女娲的功绩,就包起饺子来,用面捏成人耳朵的形状,内包有馅(线),用嘴咬吃。饺子成为春节不可缺少的节目食品,究其原因:一是饺子形如元宝。人们在春节吃饺子取“招财进宝”之音,二是饺子有馅,便于人们把各种吉祥的东西包到馅里,以寄托人们对新的一年的祈望。在包饺子时,人们常常将金如意、糖、花生、枣和栗子等包进馅里。吃到如意、吃到糖的人,来年的日子更甜美,吃到花生的人将健康长寿,吃到枣和栗子的人将早生贵子。有些地区的人家在吃饺子的同时,还要配些副食以示吉利。如吃豆腐,象征全家幸福;吃柿饼,象征事事如意;吃三鲜菜。象征三阳开泰。台湾人吃鱼团、肉团和发菜,象征团圆发财。

饺子因所包的馅和制作方法不同而种类繁多。即使同是一种水饺,亦有不同的吃法:内蒙古和黑龙江的达斡尔人要把饺子放在粉丝肉汤中煮。然后连汤带饺子一起吃;河南的一些地区将饺子和面条放在一起煮,名曰“金线穿元宝”。饺子这一节目佳肴在给人们带来年节欢乐的同时,已成为中国饮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三.过年为什么要送灶

祭灶,亦称“送灶”, “谢灶”、“辞灶”,其主要活动是祭祀灶王爷,或称“灶君菩萨、”“灶公灶母”、“东厨司命”等。

传说灶神爷要在廿五日向玉皇大帝汇报主家一年功过,做“年终总结”。所以,廿四夜主家烧香“送灶”,一家老少朝他跪拜叩头,求他“上天宣好事,下界保平安”。怕他说漏了嘴,就做半黄半白的玛瑙团子,俗称送灶团子,加上饴糖供他,以胶其口。稻草寸断,拌黄豆,称“神马料豆”;用竹灯盏糊红纸,谓之“善富”,实为“燃釜”之谐音,作为送灶的神马、神轿。要马有马,要轿有轿,送他上天,接他下界,阿谀奉承,只为了怕他说真话。

古代送灶是“君廿三民廿四,乌龟王八廿七廿八”(俗谚)。这是说皇家送灶要在廿三夜,因为皇家的灶神爷要提前上天搞关系,疏通各路天神,定好基调。廿五日玉皇早朝,就会听到一片“国泰民安,风调雨顺”的欢呼声。那么,被侮辱为“乌龟王八”的受苦受难的所谓“下三流”人家的灶神,为什么要到廿七廿八才能上天呢?因为那时凌霄殿大会已告结束,不用听他们的唉声叹气了。

祭灶之俗大约始于二千六百年前的周朝,《周礼》 中有“天子灶五祀”的记载,不过当时祭的并非灶王,而是祭祀第一个发明灶火,使人类从吃食生物进入吃食熟食的人。祭祀的方法也很简单,就是把盛着祭品的食具放进灶膛里。

祭灶的供品也因时代、地区而异。春秋时,祭品简单,仅盛食于盘,盛酒于甑。汉代用黄狗(古称黄羊)作祭品,亦有用红公鸡煮熟后上供,以代替黄羊做祭品的。明朝时以糖制饼、黍糕、枣栗、胡桃、炒豆祭灶君。后世祭灶则多用酒、肉精、糕等作祭品。俗称为防灶神上天乱揭人间短处,供奉胶牙塘(麦芽糖或称饴糖)、年糕,这样可以将灶神的牙齿粘住,不能发声,或敬以酒(或用酒糟抹灶门),认为这样可以将灶神灌醉,使其不能言语,谓之“醉司令”。还有将饴糖涂抹在灶神嘴上的习俗。

现在,农村不少农户,仍沿袭旧时的祭灶之俗,祭仪上虽没有古时繁琐,但仍然烙糖饼作供品,祭时,供上两碗糖开水,使灶王爷嘴上吃得甜甜的,求灶王爷上天言好事,多降福禄,多赐吉祥。灶王爷“吃人家的嘴软”,也只好多说好话了。

上一篇:学校德育活动的发言稿下一篇:励志句子励志格言收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