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智障孩子学会生存

2024-09-24

让智障孩子学会生存(精选13篇)

1.让智障孩子学会生存 篇一

四川省绵竹市什地镇学校:张祯恒

社会是残酷的,物竞天选,优胜劣汰的自然规律是不容改变的,人类的壮大,其他生物的弱化,均是这一原则的体现。同时人类自身也是从这一过程中走过来的。因而学会竞争,学会生存是非常必要的。

前一段时间,两岁的儿子与一岁多的妹妹,发生的矛盾,引起了我的思考。

那天,我拿着扫帚扫地,刚扫完,儿子便将扫帚抢了去。妹妹也跟来争着抢着,两小孩都拿着不放。突然,儿子把扫帚一丢,大哭起来。我愣了,不知怎样是好,劝儿子,还是帮儿子拿回扫帚。正在这犹豫的时刻,妻子听到儿子的哭声跑了过来,用另一个玩具哄走了拿在妹妹手中的扫帚,给了儿子,儿子不哭了。当时我认为这种收场算是最好的。然而,后来发生的事,却让我意识到,那是不行的。因为每一次儿子与妹妹或他人相争时,他都会以哭闹之势求助于大人。

前天,看到这样一个故事:一个中国妈妈,将儿子带到瑞典去读书。一天,儿子在学校被同学打了,学校老师却不管。妈妈非常生气,去质问老师,老师说:“你的孩子被打了,但是他也可以打那个打他的孩子呀!”听得这位母亲倒吸了口凉气。于是她又找到了欺负自己孩子的那个男孩的家长。更没想到的是,那个家长和老师一样:“你的孩子也可以打我的孩子。”弄得这位母亲简直不知道瑞典人到底是在用什么逻辑教育孩子。一段时间后,母亲终于明白了:在瑞典,孩子受到欺负家长既不能去找老师,也不能去找欺负人的孩子的家长。在他们眼中,这是一种优势的表现,受欺负则是无能的表现。

我想,在我们中国,欺负人定然是一种霸道的行为,是要受到谴责的。然而瑞典人的思路却是值得我们借鉴的,那就是让孩子学会生存,自己去解决自己的事,自己去争取生存空间。

回到开始,我想,如果我儿与妹妹争抢时,大人不去参与意见,儿子定会想办法解决,即使解决不了,他也会在一次次的碰撞中学会生存,获得自己的生存空间,而不是寄希望于别人。

[让孩子自己去争取生存空间 教师随笔]

2.让智障孩子学会生存 篇二

2008年中青网调查显示, 在6—14岁的少年儿童群体中, 仅有不到5%的孩子保持阅读的习惯, 64%的家长认为培养孩子阅读习惯的重要性远次于参加补习班、特长班等, 而言情小说、漫画、娱乐杂志及网络小说占据了中小学生90%以上的阅读空间。“含着电脑芯片长大”的一代青少年的精神世界已经打上了深刻的网络印记。在近几年的调查研究中发现, 孩子不爱读书的问题集中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 以不求甚解、无需思考、娱乐至上为主要特征的“浅阅读”取代了正确的阅读方法, 导致儿童学习能力和思辨能力普遍下降。 (二) 网络、电视等多媒体的介入严重冲击着传统阅读形式, 导致孩子精神世界遭受“污染”。 (三) 课业负担过重, 阅读时间严重不足, 使孩子陷入“越不读书, 就越厌学, 越是厌学, 越不读书”的恶性循环中。阅读习惯的缺失带来巨大的精神空虚, 由于缺乏有效的指导和严格的把关, 在这种状况之下产生种种问题也就不难理解。

在课堂教学中, 阅读教学成为教师大展身手的天地, 对阅读方法、阅读技巧等的钻研教授, 目的是尽可能较快地提高学生阅读分析的能力。而对于课外阅读, 相比之下, 我们一直缺乏足够的认识。家长给孩子购买的语文课外书, 多是各种门类的作文选、作文技法等书, 这也从侧面反映出人们对课外阅读的认识上的偏颇。我们要遵循语文教学的规律:“得法于课内, 得益于课外”, 这对于提高学生的认读水平和作文能力都起着极大的推动作用。其实, 课外阅读不仅是为写作服务, 它更应该为“读”服务。求学阶段结束之后, 绝大部分学生并不从事与写作相关的职业, 但是不管何种职业, 都离不开阅读。广泛开展阅读, 提倡为“读”而读的确是一个重要途径。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学生的智力生活仅局限于教科书, 如果他做完了功课就觉得任务已经完成, 那么他是不可能有自己特别爱好的科学的。”我们必须力争“使每一个学生在书籍的世界里有自己的生活”。学生从课堂上掌握的知识不是很具体和容易理解的, 属于意识性知识, 需要再消化才会较好吸收, 课外阅读不仅可以使学生开阔视野, 增长知识, 还会进一步巩固学生在课内学到的各种知识。

阅读的首要作用在于增长见识, 增加阅历, 为阅读能力的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阅读能力的重要组成因素是理解和分析, 而理解分析必须以相关知识积淀为基础。比如, 一篇高中阶段的现代短文, 让小学生来阅读, 文字上没有什么问题, 即使有几个生僻字, 也能够通过查阅词典, 很容易得到解决, 但是让小学生读明白文章想说什么, 恐怕就极为困难了。那么在阅读同样一篇文章时, 小学生相比高中生欠缺的是什么?自然是阅历, 是相关知识的积累。阅读活动面对的阅读材料包含了人类社会和整个自然的内容, 上至天文, 下至地理;大至宇宙, 小至尘埃……无所不包, 无所不有。这些年高考语文试卷中的现代文阅读是文学、哲学、美学、科技等类型无所不用, 如果学生没有较多的相关知识背景, 回答问题时自然会产生许多困难。因此, 阅读积累必须是广泛的, 不能偏重某一方面。在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时, 应该让学生尽可能多地阅读各方面书籍, 不仅读与写作密切相关的, 而且要读一些自然的、人文的、文化内涵丰富的书籍, 使之眼界开阔, 知识广博, 从而拥有丰厚的阅读积蓄。

课内外阅读伴随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 阅读不仅对学生学习有着重要作用, 对学生道德素质和思想意识的培养形成也有重大影响。几乎每位学生都有心中的英雄或学习的榜样, 如军人、科学家、老师、英雄人物, 或者身边的同学或自己的父母, 等等, 这些令他们崇拜、学习的楷模多是学生通过阅读各类书籍所认识的。学生在进行阅读时会在潜意识里将自己的思想行为与书中所描述的人物形象进行比较, 无形中就提高了自身的思想意识和道德素质。“一本好书可以影响人的一生”, 学生应该“多读书、读好书”。

教育问题常常“牵一发而动全身”, 阅读不是学习的一切, 但是学习上的一切问题都是从阅读开始的。教会孩子阅读, 培养阅读兴趣, 增强记忆力、自学能力、搜集信息和总结归纳能力, 进而延伸到求知欲、思维品质、学习习惯等, 这些因素足以影响孩子一生。阅读能提升孩子们的思维能力, 拓宽知识面, 培养学习习惯, 懂的东西多了, 学习的快乐和自信也必然随之而来, 厌学自然变成乐学。我们要和电视网络比赛, 开展多种读书活动, 让孩子爱上阅读, 用“足够美味的精神食粮”争夺孩子的心, 让孩子学会读书。

近几年来, 我针对学生的实际特点, 本着课内课外相结合的宗旨, 引导学生在不同年级、不同时段选择合适的书籍阅读。综合起来有以下方法: (一) 开展各种形式的促读活动。如开展读书心得交流会、朗诵、讲故事比赛、猜谜语等活动。多种多样的读书活动, 给学生提供了施展才能的机会, 也极大地激发了学生课内外阅读的信心与热情。 (二) 进行阅读指导, 注重学习的实效性。首先, 要协调好课内课外阅读的关系。例如, 学了《郑和远航》、《司马迁发愤写〈史记〉》等, 我推荐学生读《上下五千年》;学了《王献之练字》, 指导学生看《中国古代勤学故事》丛书, 等等。其次, 要指导学生有选择地读书, 鼓励他们多读好书。最后, 要保证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阅读, 这样有助于阅读能力的培养和阅读习惯的养成。 (三) 方式要灵活, 注重差异性。课外阅读是不在教师直接帮助下的阅读, 要对学生阅读态度、方法和习惯作重点指导, 因为学生的学习成绩和自学能力存在差异, 所以对学生的指导方式要随之不断变化。 (四) 联合家长, 营造良好的家庭阅读氛围。家庭阅读氛围很重要, 试想, 整日打麻将或者看电视、玩电脑的父母, 怎么能给孩子创造出良好的读书环境?

3.让孩子学会思考 篇三

开始的时候,这对夫妻的孩子以为可以用国内语文课上的“读后感”模板来应付读书笔记,也就是一般先把书中内容梗概写一下,再写几句心得便可。

哪知道,美国老师的“朱笔御批”总是问题一大堆。几乎在每一篇批语中,都写着“我需要你的感受”,“你的想法呢”,“请给我你的观点”……孩子的妈妈和批改这个作业的老师进行了沟通,希望老师多在用词、语法上给孩子更多的指导。老师却说不要担心英语语法,书看多了,错误自然就少了;然后老师告诉这位妈妈:“看书是为了让孩子去思考,去形成他自己的观点。不会说话的人少,不会思考的人多……”原来美国老师每天布置的作业,其实就是在教孩子们如何思考,启发他们思考,“逼迫”他们思考。

在中国读书的那些家长们马上感慨道:啊呀,这样教孩子思考的作业在中国太少了。在中国除了写作文,其他作业或者考题基本只有一个标准答案,阅读理解都不会有你的想法和我的想法,只有“作者想表达的是……”这一个标准答案。这两种教育模式下培养出的孩子,如何在将来这个一切皆有可能、没有标准答案的社会里竞争啊?!

其实孩子的教育10%靠社会,30%靠学校,60%靠父母。如果父母足够智慧,每一天在家里,都有机会可以来引领孩子去观察、去思考。在HFC我们教父母们运用启发式提问的工具来引领自己和孩子去观察和思考。

古人云“智者每日3省”。在HFC我们鼓励学员们每日都用魔力4问的工具来和自己的孩子和家人进行链接,培养孩子积极乐观的心态,同时启发孩子们每日都有反思和觉察。“宝贝,今天最快乐的事是什么?”“今天让你觉得最有趣的事是什么?”“今天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有什么需要爸爸妈妈的支持/帮助吗?“这样的对话,不仅可以每天让孩子来分享,爸爸妈妈们每天也可以来分享和孩子或者家人有关的最开心的事情和最有趣的事情,以及自己在这个过程中的收获。言传身教,让孩子觉得每一天都不是得过且过,每一天都有收获,每一天又都过的非常的开心和有意义!当然每天或者每周如果还有亲子阅读时间,那就更棒了!大家可以一起分享对一本好书,一个段落或者一句话,甚至一部电影、一首歌、一件事情的感受与觉察,这样的对话,不知不觉中,孩子就会有自己的思考,对事情会有自己的观点。

有时魔力4问还可以转换主语,父母每天回家都可以用放大镜找找宝贝身上的优点,然后用第一人称来开启这段对话:“宝贝,妈妈今天最开心的事情是……” 比如,妈妈回家可以和宝贝说“宝贝,妈妈今天最开心的事情是宝贝已经连续一周自己按时完成作业,而且质量也特别高,老师今天都在班级家长群里表扬我的宝贝了!我的宝贝真是一个说到做到、对自己负责任的孩子!妈妈很好奇,我的宝贝自己管理学习坚持一周下来,感受怎么样?”“这个过程里宝贝最大的收获是什么?”“有什么需要妈妈帮助吗?”“宝贝,继续加油奥!”这样的对话,不仅可以让孩子从养成一个好习惯的过程中有思考有收获,这样的4问还能给孩子赋能,让他继续坚持正确的行为。

而当我们的宝贝在学校遇到问题、挑战或者做错事情的时候,现在更多的父母用的是说教或者批评、指责甚至打骂,因为父母为了让孩子少走弯路,恨不得将自己所有的经验倾囊相授,直接灌输到孩子的脑子里。孩子在这个过程中很少有自己的思考和反思,或者即使有,家长们也未必有机会让他们说,说了家长也未必愿意听或者听的进去,孩子只是被动的接受、执行。而在HFC我们鼓励父母们用上魔力8问的工具,去启发孩子自己思考,自己想解决方案,自己去践行。实践出真知!孩子们只有通过自己思考、践行过后,从错误中学习得到的经验,才会是最宝贵的,这个学习过程才是真正的学到、得到,而且他行动起来也会更有动力,因为那是他想要去做的,而不是爸爸妈妈要求他去做的。将来面对类似的问题,他们也会更有自信的去面对。

4.让孩子学会亲自承担 篇四

——谈谈小学生的责任感教育

龙游县塔石小学黄秀清电话:***(695520)

内容提要:

责任感是人们对自己的言行所带来的社会价值进行自我判断后产生的情感体验。当一个人具有了某些能力时,就要对相应的事情负责。责任感更是一个人道德品质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后天的培养。而责任感的培养,必须从小开始,从小事开始,并且必须在一定情境中通过亲身的活动来进行,让孩子实际承担责任,在家庭生活和社会实践中,让孩子学会体验,学会对自己和对社会负责。只有亲自承担才能强化其责任感。因此,班主任要利用一切资源与机会,教育学生学会亲自承担,从而不断增强其责任感。

关键词:责任感亲自承担敢于承担培养教育

70多年前,有位11岁的美国男孩踢足球,一不小心踢碎了邻居家的玻璃,邻居要求索赔12.5美元。当时,12.5美元可以买125只鸡蛋。闯了大祸的男孩向父亲认错后,父亲让他对自己的过失负责。男孩为难地说:“我没有钱赔人家。”父亲说:“这12.5美元我借给你,一年后还我。”

从此,这位男孩开始了艰苦的打工生活。经过半年的努力,他终于挣足了12.5美元,还给了父亲。这位男孩就是后来成为美国总统的里根。他在回忆这件事时说,通过自己的劳动来承担过失,使他懂得了什么叫责任。

其实从身边的许多事例中可以发现,一个没有责任心的人,在工作的时候就可能会敷衍马虎,对他的工作是否有成绩也不会很细心地去检讨,也不愿去承担这工作成败的后果,相反,一个人即使在聪明才智上欠缺一点,但他有责任感,对工作负责,那他成功的机会必定比只有聪明才智而没有责任心的人要多。关键是成家后,有责任感的人对家人才会有更持久的爱心,那些动人的故事其实都是有责任心的人所创,而一些家庭悲剧往往就是因为没有责任感所至。因此,责任感对一个人来说,对一个家庭而言,对一个社会去讲,都极其重要。而作为班主

任,培养学生的责任感更是一项重大责任!

培养责任感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一、从孩子自身的发展看

多年的班主任工作经验告诉我,一个有责任感的孩子,往往在很多方面都会很优秀,比如在生活上,会表现出很强的自理能力,在学习上会很自觉、很认真,不用父母为他操很多的心。可见责任感作为一种极其重要的非智力因素,却是影响着儿童的智力开发与其他方面的发展,而且其本身就是儿童健全人格的基础,良好个性品质的有机组成,儿童能力发展的催化剂。所以,教育必须培养一种有责任感的人,使他们更有效地学会认知,更坚强地学会生存,更高境界地享受成功,更幸福地共同生活。

二、从孩子存在的社会看

近年来,交通事故频频发生的同时肇事逃逸的行为也增多,这种驾驶员出了车祸,不顾被撞者死活,私自驾车逃逸的行为,不仅严重违反交通法,也是对他人对自己的极端不负责任的表现,造成的后果是对人对己都有害,并且对社会造成严重不良影响。市场上,人们为了自己利益,假货假币时有发生出现。这归结起来就是人们的责任心太缺乏了。孩子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成长,要是不有意培养其责任感,孩子的人生观价值观也会慢慢发生扭曲,等他们成人后,这一代又会上演类似的社会悲剧。

三、从孩子成长的家庭看

担任班主任这些年来,发现班上不和谐家庭比例逐年增高,贫富家庭也更加悬殊。家庭本该是培养孩子责任心的最好基地,家长本应是增强孩子责任感的最好榜样。可是,出生在这些特殊家庭的孩子受到更多的是负面影响,对责任感的培养有着一定程度上的冲击。此外,如今大都是独生子女,其家长往往过分溺爱,让孩子丧失了应有的责任心。那么班主任的德育教育就显得更加任重与道远。

四、从孩子现状看

学校要求家长接送孩子,那是出于安全的考虑,而学生却是觉得家长为自己服务的机会,百分之九十以上都是家长给孩子背书包。在家里,孩子不但不干家务,连孩子自己该做的事情也由家长代劳,比如,做完作业,家长给收拾摊子。学校有一个“失物招领处”,里面堆满了学生的衣物和学习用品,却没人去认领,其实所有的这一些都是学生责任感弱的表现。家长的心目中,教育只是成绩的代名词,事事代劳,觉得只要孩子成绩好就行,殊不知,这不仅侵夺了孩子锻炼各种能力的机会,更严重的是,因为事事有依赖,孩子的责任感就无从培养。等孩子出现问题了家长才意识到,才向班主任求救。

培养责任感的秘诀就是让孩子从小学会亲自承担,敢于承担

一、从生活小事着手,让孩子亲自承担力所能及的责任。

怎么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呢?教育专家认为,要培养孩子的责任感,首先父母要让孩子学会自理,养成自己的事自己做的习惯。生活上,自己的房间自己整理打扫,自己的衣服鞋袜自己放在一定的地方,自己的玩具自己管理,自己说过的话或答应了别人的事要守信用,从对自己的事负责做起。学习上也要一开始就让他明白,学习是他自己的事。书包要自己整理,作业要独立完成,做完作业要自己检查,学习用品要自己保管。在孩子学会自理的过程中,家长老师还可以适时地告诉他,家里其他房间或是教室里脏了、乱了,你也有责任整理打扫。父母工作忙,你应该帮着做家务,因为你是这个家庭中的一员;班集体的事也不能不管不顾,因为你是班集体中的一员。同时,你还是社会中的一分子,因此外面的楼道或公共场所的卫生,你也应该关心;除此之外,你还是我们整个地球村的村民,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也是每个人应尽的职责。一个孩子如果有了这样的责任感,他就不会随地吐痰、乱扔垃圾,他看见地上的纸屑就会自觉地弯下腰捡起来,他看见绿地被践踏就不会无动于衷,更不会出现前面所见到的由于家长代劳,孩子依赖成性没有责任感的现象。

二、特殊家庭,班主任应与家长做好沟通,教育孩子承担所应承担的。至于那些特殊家庭的孩子,班主任老师可以与家长做好沟通,不要因为缺失了母爱或父爱而过分宠爱孩子,而是应该让孩子清楚,作为残缺家庭中的一员,更有责任做好力所能及的小事,为家人减轻负担。就算是出生在不和谐的家庭,家人的不负责任很可能给孩子造成了伤害,班主任在倍加关心的同时要做好引导,让孩子消除负面影响,最终比别的孩子会更加懂事成熟,更敢于担当。

我班上有个孩子,在开学初,给我的感觉很会丢三落四,每天吃饭的汤匙总是忘记带,我让他到学校食堂借,过了一两周,食堂老奶奶跟我反映,他几乎天天来借瓢,可都没过一个,一天,他妈妈说,给他买了十多个汤匙,他都不知丢

哪里去了,带一回丢一次。通过几次交谈了解到,他的妈妈在家做点来料加工维持生计,他的爸爸是个泥水匠,常年在外做工。可他的爸爸是个极其不负责的人,在孩子才两三岁的时候出去就没回过家,不寄钱回家也不打电话回来,村民都说他在外又成一个家了。作为教育者暂不说他怎样的违法乱纪,迫在眉睫的是不能让上一代的道德沦丧影响到下一代的成长。我分析了原因,孩子的妈妈觉得儿子比别的孩子可怜,所以宁愿自己多承担,也不让孩子受苦受累。之后,我与孩子的妈妈交流了思想,她也意识到自己原先的“好意”对孩子的成长不好,从此后,让孩子也承担一些家务活,在学校,在生活上我可以倍加关心,但对其行为一样严格要求。一个月下来,孩子就大有进步,不再像以前那样丢三落四了,纸屑也不乱扔了。曾经带过一个班,一学生成绩不错,可总是偷别人的钱,三、教育孩子敢于承担自己的过失,并促使形成一种习惯。

当我们教会孩子认真履行做人的职责的同时,还有一点是不应该忽略的,那就是在孩子有了过失,不管这种过失是有意还是无意的,我们都必须教会他勇敢地承担自己应试应该承担的那部分责任。

我国加入WTO以后,首席谈判龙永图在《实话实说》栏目中讲述了一个令人感慨的故事。他到瑞士访问的时候,在一个洗手间里,他听到隔壁小间里一直有一种奇特的响动。由于这响动时间过长,而且也过于奇特,因此不觉吸引了他的好奇。于是,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他通过小门的缝隙向里探望。这一看使他惊叹不已。原来,小间里一个只有七八岁的小男孩正在修理马桶的冲刷机构。一问才知道,是这个小男孩上完厕所以后,因为冲刷设备出了问题,他没有把脏东西冲下去,因此他就一个人蹲在那里,千方百计地想修复那个冲刷设备。而他的父母、老师当时并不在他的身边。这件事令龙永图非常感慨,一个只有七八岁的小男孩,竟然有如此强烈的负责精神,可以说这种负责精神已经渗透到了他全身的每个细胞、每根神经、每滴血液,已经完完全全成了习惯。

在学习生活和社会实践中,让孩子学会体验,学会对自己和对社会负责。同时要注意,一般来说,孩子有了过失的时候,恰好是教育的良机,因为内疚和不安使他急于救助,而此时明白的道理有可能刻骨铭心。不论孩子有什么过失,只要他有一定的能力,就应当让他承担责任。不管是成功的喜悦,还是失败的痛苦,只有亲自承担才能强化其责任感。

这个孩子的敢于承担让人感动,同时这个孩子背后的教育值得我们思考。而本文开篇的一个故事,也正说明了敢于承担自己的过失的教育将使孩子终身受益。对孩子最好的教育是在真实生活中得到的经验和教训。让我们教育孩子从日常生活的小事中学会亲自承担责任,面对自己的过失敢于承担责任,只要持之以恒,若干年后,在他们长大后,必定是最富责任感的人,同时也将是社会最有用的人。

参考文献:

1.《小学生家长学校教材》 朱棣云 湖北教育出版社

2.《培养孩子责任感的66个方法》 杨桂红 中国华侨出版社

5.让孩子学会感恩心得 篇五

在当前物质文明发达的年代里,孩子的物质欲求一般都能得到满足,他们平时都有很多零花钱,在过生日和过年这些特殊的日子里,父母和祖辈更是把礼物和红包及时送到他们手里,在这些孩子的内心里,他们无条件地从父母那儿得到生活和教育所必需花费以外的财物是天经地义的概念,一次又一次的重复,使得他们在接受馈赠时有点麻木:第一,他们不缺钱花,这些礼物很少给他们带来意外的惊喜心情;第二,他们更难想到这些钱是父母辛苦挣来的和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从自己攒的养老钱里节省出来的。他们口头上对父母和爷爷奶奶们说“谢谢”时也多数是机械性的。回想我们当年孩提时代时,一年内难得从父母那儿得到几次零花钱,看到自己喜欢的玩具而无钱买,总是念念不舍地离开,所以到过年时,爸爸、妈妈和叔叔、姑姑们给的压岁钱就是一笔很值得珍惜的财富。虽然几十年过去,自己的孩子也快成人,但当时那种喜悦的感觉仍记忆犹新。

以往儿子接到压岁钱时当时即说谢谢或打电话给爷爷奶奶和外公外婆表示感谢并拜年。今年我对老人们说给压岁钱不要再通过银行卡转账,而是直接通过邮局汇款,收款人写孩子的名字,孩子自己到邮局去取。我儿子接到汇款后立即打电话给爷爷、奶奶和外公、外婆致谢,然后我们把汇款单复印一份留下来,在上面分别写明是爷爷、奶奶和外公、外婆给的压岁钱,并妥善保存。我还把去年装过压岁钱的空红包收集一起,上面已写有父母和爷爷们的名字以及钱款数额和时间,这些空红包和汇款单复印件都一并保存好,以后每年的也加在一起,等儿子长大了离开我们独自生活时,这些有纪念意义的物品将被作为特殊礼物送给他。在他以后的人生中,他看到这些物品,会想到父母对他的养育之恩,祖辈对他的关爱之情;会在繁忙的工作之余抽空问候和看望我们,实践一个孩子对父母和祖辈的孝敬之心;在我们孤独和衰老的时候,给予我们安慰和帮助。而且,这些珍贵礼物也是儿子的精神财富,在他今后的人生中遇到磨难时,看到这些物品,他会感到父母和其他亲人的爱心时刻伴随着他,这种爱心将给他慰藉,给他鼓励,使他能成功地战胜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

6.如何让孩子学会感恩 篇六

关键词:感恩,孩子,感恩教育

俗话说:鸦有反哺之义, 羊有跪乳之恩。对孩子实施感恩教育, 让孩子学会感恩, 既是我们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也是当前的大势所趋。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 父母对他们疼爱有加, 可以说是“含在嘴里怕化了, 捧在手上怕掉了”, 故而养成了孩子“衣来伸手, 饭来张口”的不良习惯。多数孩子心中只有自己, 没有别人, 认为自己无论怎样“横行”都是理所当然的, 表现在对父母的馈赠从不感激, 对朋友的帮助从不言谢, 一味打着自己的小算盘, 稍有不如意, 便大发雷霆, 施怒于人, 总觉得世界欠自己得太多, 对自己不尽公平, 动辄诉诸武力, 或以死相胁。这样, 他们一不小心就会走入两个极端, 或者目空一切, 或者内向自卑……让孩子学会感恩, 其实就是让孩子学会懂得尊重他人, 学会理解父母的养育之恩, 学会以平等的眼光看待每一个生命, 学会尊重每一份平凡的普通的劳动, 学会尊重自己。

让孩子学会感恩, 需要我们有意识地去做。如果我们只知道奉献, 而不知道把自己的劳动和付出呈现给孩子, 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 孩子也就无从感受到社会和人们对他的爱。如果做父母的只是默默的为孩子付出而不让孩子去体验父母的辛劳, 那做父母的这种“默默的爱”虽然珍贵, 却不足取;爱要让孩子知道, 才能激发起他们的爱心, 才能引起他们发自内心更深刻的感恩情怀。教师的感恩教育要以各种活动为载体, 让孩子们从活动中体验感恩, 并回归现实生活, 从点滴做起, 在生活中实践感恩。教育过程中, 要做到“以理服人, 以情感人, 清理交融, 感人心灵”, 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教育, 使之知、情、意、行在情理交融中实现自我完善, 最终回报社会, 最终回报生活。

让孩子学会感恩, 要培育感恩意识。我们做教师的可以每天的课间时间对学生集中进行思想教育, 现在的孩子, 特别是七年级以下的中小学生, 他们的年龄的还小, 给他们讲大道理是听不进去的, 我们做教师的可以利用课余时间让孩子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例如带领孩子们去帮助孤寡老人收割粮食, 让他们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去培养爱心, 去感悟“锄禾日当午, 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 粒粒皆辛苦。”的深刻内涵。慢慢地让孩子明白父母养育他们的艰难, 懂得在适当的时候给父母以慰藉。例如, 知道在父亲节和母亲节的时候, 打个电话回家, 祝他们节日快乐;回家的时候, 会帮助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事……不过, 孩子毕竟是孩子, 他们做这些事可能只是一时兴起, 或者是为了得到老师的一声表扬, 要让感恩成为他们良好的品质, 还需要老师做进一步的引导。

让孩子学会感恩, 要给孩子创设感恩的情境。现在, 很多孩子父母双双在外打工的留守儿童, 我们有责任义务积极为孩子创设条件, 让孩子去拥抱感恩的舞台。例如, 学校可以要求孩子写信给父母, 通过孩子的一封家书, 慰问远在异乡的父母, 汇报自己在校的生活状况和身心状况, 实现父母与子女之间的思想沟通和感情交流, 让孩子去实践感恩, 让父母去收获孝心。又如, 学校可以开通亲情慰问电话, 每逢节假日免费提供给孩子, 让他们多跟自己的父母沟通交流, 让父母、亲人放心, 从而浓缩“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时空间距。再如, 学校可以把每每星期的某个周定为感恩活动周, 积极开展各种活动促进感恩教育工作。让学生去制作感恩卡片, 书写感恩作文, 背诵感恩诗歌“感激生育你的人, 因为他们使你体验生命;感激抚养你的人, 因为他们使你度过难关。感激关怀你的人, 因为他们给你温暖。感激鼓励你的人, 因为他们给你力量。感激教育你的人, 因为他们开化你的蒙昧……”

7.如何让孩子学会管理情绪 篇七

青春期的孩子常对父母有所不满,因为伴随成长而来的自我要求,总和父母的规定互相冲突,父母必须要尽力克服这种过渡期困难,让孩子顺利地成熟长大.

第一招

第二招

第三招

第四招

第五招

第六招

第七招

第八招

第九招

第十招

8.读《让孩子学会写作》有感 篇八

读蒋军晶老师的《让孩子学会写作》这本书,这本书的第一章是:写作是可教可学的,感觉字字句句都敲打着我的心,让我受益匪浅。

读书心得

蒋老师在本书的一开头就写了孩子写作上的苦恼其实同时也是老师在教学作文上的苦恼,真的是只有在一线走上讲台的老师才能真真切切的感受,每个班总有一部分“写作困难”的孩子。蒋老师找出写不好作文的原因:有的人是因为没有这方面的兴趣和天赋;有的人是因为书读得少、不会读;有的人是因为写得太少;有的人是因为缺乏一定的写作技巧。蒋老师帮我们找到了原因,我们就可以研究如何对症下药帮助自己班的孩子了。

每天坚持阅读是孩子们必须要做的功课。早上的晨读我一般让孩子读课本和课外背诵里的古诗词,中午的二十分钟时间,我一定让孩子们读课外书,而且一定要是孩子感兴趣的书。一般我给孩子推荐的都是故事性比较强的书籍,这样孩子读着有兴趣。从一年级开始每天晚上的家庭作业中第一项永远是阅读,我们班级也会选一本书来共读,比如前一段推荐的《小猪唏哩呼噜》、《我想去看海》,我会每周抽时间让孩子们全班交流本周自己阅读的课外书中有什么有趣的,印象深刻的内容,分享给大家,让孩子知道每天的二十分钟读书要认认真真读进去,还要有自己的思考。

除了读,从一年级开始,我让孩子从常见的句式练习,练写三素句、四素句、五素句,从说一句完整的话开始,到写一段话,到写简单的看图写话,展开想象让静止的画面动起来,多幅图的看图写话,再到今年二年级写日记,同桌两个互评,二年级的孩子,表达能力很弱,一开始写日记,有一部分孩子写的像记流水账,没有中心和重点,心里也很苦恼,我就开始给孩子有意地布置一个主题,让孩子知道写什么,慢慢地记流水账的日记少了,就像蒋老师在书中写到:写作一定是在写作中学会,要想写得好,还是要多写,写自己能写的,写自己想写的,写得多了,他们就能慢慢找到写的感觉了。我们班这群孩子才刚刚写日记和写话的这一个学期的时间,明显就感觉出了他们的变化,字数多了,学会用一些优美的词语和句子,讲一件事情,能抓住重点去写了。。二年级课本中安排了几次写话,在课堂上给孩子讲过之后,让孩子自己练写,孩子们的写话总能带给我惊喜,我的心里美滋滋的。

我觉得还要教给孩子观察方法。俗话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要培养孩子仔细观察的良好习惯,就要教给孩子观察方法,让他们懂得观察要有顺序。观察“事”时或按时间先后顺序;观察动物、植物由整体到部分;观察景物可以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观察人物不仅要观察外貌,还要观察人物的神态,动作和语言。只有观察有序,学生的印象才会深刻,才能把作文写得有条有理,写得具体。如写《小白兔》,就要把小白兔的.外形告诉别人,你就得把小白兔的外形作为观察的重点――毛色、耳朵、嘴巴、尾巴、前肢、后肢都必须仔细观察,这样才能在观察事物的过程中捕捉到我们所需要的材料;倘若要告诉别人小白兔的生活习性,就应该把小白兔吃食、睡觉、行走等方面作为观察重点。确定观察重点时,还要注意事物的特点。只有孩子掌握了观察的方法,就能养成仔细观察事物的好习惯。

最后的写作技巧,我和蒋老师有同样的想法,写作技巧是必须教给孩子的,因为不是每个孩子都是有写作的天赋,不需要老师教,反而更多的是大部分孩子不知道作文该从何下手,所有的个性都应该是在熟练掌握技巧的基础上的自然发生。我一定会在今后的写作 教学中合理地使用,让我和孩子们都不再害怕作文。

9.让智障孩子学会生存 篇九

一、细化要求, 明确倾听的标准

“上课要认真听讲”“到学校要听老师的话”, 家长们一直都在告诫自己的孩子要认真听话。然而, 在我们的课堂上, 学生究竟应该怎样做到认真听讲呢?俗话说“没有规矩, 不成方圆”, 因此, 在我们的数学课堂上, 老师就应该给孩子们一个具体的、可操作的、细化的倾听要求, 让孩子们的头脑中有一个明确的倾听标准, 慢慢地学会倾听。

我在给一年级的新生上第一堂课时, 就把孩子们在数学上的倾听标准纳入了常规教育内容中并细化要求。

首先, 在课堂上倾听的对象应该是学生, 不管是老师的教学, 还是同学的发言, 学生都应该给予尊重。

其次, 在倾听的过程中, 应该保持一颗安静的心, 认真对待他人的每一句话, 边听边思考, 他在这句话中想表达的意思是什么?能带给我哪些启发?

最后, 发现自己的想法与发言人的想法一致时, 可以用掌声、微笑或赞美的方式来表示赞同;当有不同意见时, 要尊重他人, 等发言人发言完毕后, 再举手示意, 发表自己不同的看法。别人讲话要做到不插嘴, 给别人提建议要做到不激动。

有了倾听的标准之后, 在接下来的学习过程中, 孩子们都有了一定的倾听意识, 逐步养成了良好的倾听习惯。

二、创设情境, 促进学生倾听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儿童是用形象、色彩、声音来思维的。”在我们的数学课堂上, 就可以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学生的注意力, 促进学生倾听, 从而达到有效的倾听效果。

低年级的学生, 由于年龄较小, 所以维持注意力的时间也比较短, 自制能力和思维能力都相对较差。倘若老师在孩子们倾听疲劳的时候, 能够及时创设出孩子们熟悉的情境, 就会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 唤醒他们的倾听欲望。要想让孩子们在数学课上都能全神贯注地倾听, 老师就应该想方设法创设出一个个新的兴趣点,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以身作则, 感受倾听的美妙

一年级的孩子们向师性很强, 此时, 我们老师就应该好好地发挥榜样的作用, 专心听孩子讲话, 给孩子们当好一个倾听的榜样。

教育家卡耐基说:“做个听众往往比做个演讲者更重要。专心听孩子讲话, 是我们给予他们的最大尊重、呵护和赞美。”因此, 在我的教学中, 我始终都是俯身认真倾听孩子的每一句回答, 给孩子们做一个认真倾听的示范。当然, 老师不是为了“倾听”而倾听, 而是为了“理解”而倾听, 为了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而倾听, 为了和学生进行平等的交流而倾听。

四、适时评价, 渗透倾听的方法

虽说上帝给了我们两只耳朵一张嘴, 让我们多听少说, 但这不代表我们可以只“听”不“说”。在倾听中, 听者不能对说者的所言所感一言不发, 这不仅是一种不尊重对方的表现, 而且还会让对方觉得自始至终都只是自己一个人在单方面地表达, 误以为你不关心他的言论。因此, 倾听别人的谈话时, 要注意信息反馈, 及时查证自己是否了解对方。例如, 对于谈话中你不了解的地方, 你不妨这样问:“不知我是否了解你的话, 你的意思是……”一旦确定了自己了解对方后, 就要给对方一些积极而实际的帮助和建议。对于对方新颖的观点和独特的见解, 要适时地给予一些评价, 以此来促进自己与说话对象间的交流, 让倾听变得更有意义。

五、总结

在教学中, 老师始终应该以“听”来贯穿整个教学环节。首先, 老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学会倾听。让他们由倾听老师的要求, 学会倾听同伴的话语, 并掌握有效的倾听方法。其次, 老师要以身作则, 给学生做表率。在教学中, 老师要放低自己的姿态, 认真倾听学生的每一句话, 主动和学生交流, 适时地对学生的观点作出评价, 及时分担学生的烦劳, 让学生觉得自己受到老师的尊重。再次, 老师要善于发现孩子中的“倾听典型”, 并及时对好的倾听者给予评价和表扬, 鼓励其他同学进行模仿和学习, 使孩子们的倾听能力得到提高的同时, 也让学生间的交流活动变得更有序、更有效。

俄罗斯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良好的习惯是人在其神经系统中所存储的道德资本, 这个资本不断增长, 让人毕生可以享受它的利息。”因此, 数学老师要在低年级的教学中, 有意识地去培养孩子的倾听能力, 帮助孩子们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 为孩子们积累终身受用的数学学习资本奠定基础。

摘要:作为低年级的老师, 应该重视孩子倾听能力的培养。本文将从细化要求, 明确倾听的标准;设情境, 促进学生倾听;以身作则, 感受倾听美妙;适时评价, 渗透倾听的方法这四个方面来阐述如何对低年级的学生进行倾听能力的培养。

10.让孩子学会宽容收获快乐 篇十

幼儿园的老师在带班过程中,常常遇到幼儿间发生打闹现象,孩子们轻则哭一场,重则一方或双方受了伤,而追究起来无非是因为谁碰了谁一下或争抢玩具等小事引起的。《幼儿园快乐与发展课程》中,对大班幼儿提出了“尊重、赏识他人,有宽容心”的发展目标,应该说,这个目标是从教孩子学习与人相处、交往,学习怎样做人出发制定的,是非常必要的。

幼儿园如何培养?

首先,教师会为幼儿创设尊重、赏识的环境,让每个幼儿感受到被尊重、被赏识,从而学会尊重、赏识、宽容别人。比如:每个班上都有一个展示全体幼儿作品的地方,老师会引导全班幼儿评价、欣赏每一件作品,这样可以使幼儿增强自信心的同时,学会欣赏同伴,明白人各有所长的道理。

除了外在的环境,和谐美好的精神环境更为重要。教师与幼儿之间、幼儿与同伴之间友好相处,互相包容,形成一种良好的氛围,那么,生活在这个集体中的幼儿小小的心灵中就会埋下善良的种子,渐渐养成宽容的美德。

第二,引导幼儿了解事物和人的多样性,能够正确对待和接纳别人与自己的不同。幼儿园里各种教育活动大多是以游戏的形式来进行的,但是教师会将一些浅显的道理、知识融入其中,如:在课上提问时,老师会对幼儿不同的意见给予鼓励和支持,引导幼儿从不同的角度理解别人的意见,而不是简单地肯定或否定。

第三,让幼儿展示各自的强项,使他们认识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强项,从而赏识、尊重他人。幼儿园里教师会提供给幼儿很多展示自己的机会, 如:请语言能力强的幼儿给小朋友讲故事,请组织能力强的幼儿带领小朋友玩游戏。幼儿自己也会自发地显示出各自的才能,如:自理能力强的幼儿会主动帮助同伴穿衣、叠被;领悟能力强的幼儿会把老师教的本领传授给别的小朋友等。在这些活动中,幼儿会渐渐明白一个道理:每个人都有优点、强项,要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互相包容。

第四,利用幼儿“犯错”的契机,使幼儿明白人人都有可能犯错误的道理,培养幼儿的宽容心。幼儿在一日生活中难免会有过失,这时,教师要善于把握时机,循循善诱,不仅使犯错误的幼儿改正错误,同时也诱导其他幼儿正确对待同伴的错误,学会原谅、容忍同伴的过失。

第五,教师以自身的行为引导幼儿正确认识和对待别人的错误。幼儿园非常重视对教师职业道德的培养,包括教师的言行举止都有一定的规范。教师得体的举止,宽容大度的生活态度对身边的幼儿影响力是非常大的。

家庭怎样配合教育?

第一,营造温馨、和谐、友爱、宽容的家庭氛围。家庭成员之间彼此友爱,互相宽容,不争不抢,生活在其中的孩子会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影响,逐步形成宽容、忍让的良好品性。反之,孩子从小受到不良影响,将会影响他今后的与人相处。

第二,家长给孩子做好表率。教育家马卡连柯说:“开始教育自己的子女之前,家长首先应该检点自身行为。”父母如果心胸狭窄,总是为一点小事争执不休或得理不让人,孩子怎会学会宽容?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拥有一颗宽容之心,宽容才会重现在孩子身上。

第三,正确对待孩子与同伴之间的冲突。当孩子与同伴发生纠纷,特别是自己的孩子吃了亏时,家长一定要冷静,要先搞清事情的缘由,再与对方家长、老师协商解决,切不可冲动地责骂对方,或怪自己的孩子笨、没本事,甚至教自己的孩子用拳头去“还击”对方。家长要明白一个道理:在漫长的人生道路上,人与人之间的摩擦冲突是不可避免的,冷静处理才是上策。父母在孩子幼年时处理问题的方法,会给孩子留下深刻的印象,对孩子一生影响极大。

第四,用儿歌、图片、故事等教育孩子学会理解别人,学会宽容。家长可以选择一些相关内容的连环画、图片等给幼儿看,还可把生活中的理解、关心、友爱、宽容等内容的事情,编成朗朗上口的儿歌和短小易懂的故事,讲给孩子听,使孩子知道宽容是一种美德。

11.让孩子学会写作读后感 篇十一

当仔细品读一部作品后,你有什么领悟呢?写一份读后感,记录收获与付出吧。现在你是否对读后感一筹莫展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让孩子学会写作读后感,欢迎阅读与收藏。

让孩子学会写作读后感1

这是一本有关小学生写作的书,这是一间有温度、有能量的读写教室。

读着蒋军晶老师的《让孩子学会写作》这本书,感觉好温暖,好温暖。蒋老师旨在让那些至今还在写作门外徘徊的孩子能够走进来,走进这间教室,唤醒他们对生活的敏感和热情,并希望孩子能在写作中丰富自己的生命体验,希望能最大限度的帮助孩子们在写作上遇到的困难。蒋老师在这本书里,尽量不说概念,更多的是和我们讲想法、讲怎么做、讲故事,讲了很多孩子听的懂、记得牢、用的上的写作技巧,蒋老师希望这间读写教室,能收容流浪在写作门外的孩子们。多么美好的愿望!多么有温度的教育!

让孩子学会。写作

蒋老师说,写作是可教可学的。实用的技巧比天赋更重要。一个艺术家,如书法家徐渭、画家梵高,尽管最终追求的是自然平淡天真的艺术风格,但在开始的练习阶段,也是在努力掌握基本的技巧。所以要教孩子写作技巧,教孩子听得懂,记得牢、用的上的写作技巧。比如说作者风靡朋友圈的十个写作技巧:写外貌不用有,写想不出现想,不用成语,遇到很和非常想一想,要连着动。好的技巧和文学并不违背。

蒋老师的14堂作文课,课课精彩,课课引人深思:怎样的文字有画面感;童话的套路与创新;慢慢写,见字如面;告诉和描述的区别;想象建立在常识的细节上。在这里蒋老师用不同的方式来指导学生来写作。比如写童话,写信,写外貌,把绘本改成小说,为盲人讲电影,和名家写同题诗,写电影观后感,写新闻报道,用心写爱。真正的用实例来记录自己的教学指导过程。相信每一位小学生都会非常喜欢这样的方式来写作。在文字的背后,我更多的是看到蒋老师在写作教学上的用心良苦:为了让孩子能学会如何写外貌,组织去上海见雷夫先生;为了让孩子学会童话的套路和创新,参加汤汤童话书屋的作文比赛;为了让孩子学会写电影观后感,组织班级影院。正是蒋老师用心的陪伴和付出,孩子们才不知不觉地走进了这间充满温情的读写教室。

比写作技巧更重要的最让我感动的是读到最后:“比写作技巧更重要的”。

蒋老师认为:比写作技巧更重要的,不仅是写好的考试作文,而且是写好作文。还有拿起笔老老实实写自己熟悉的,写自己,写自己的内心。文字是内心世界的自然流露,这是写作至善至美之境。叶文玲说:“写作,首先离不开借鉴和模仿,但真正打动人心的东西,是作者呕心沥血的创造。”品读着蒋老师的文字,仿佛听到了他的.声音:“写作是可教可学的,我们要教给学生好的技巧;比写作技巧更重要的,是写自己的内心,让读者看到的是你从内心流淌的文字。”这是一间多么有温度的读写教室!

让孩子学会写作读后感2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是我特别喜欢的一个单元,因为这个单元的课文都是童话故事。童话总能把人们带入美好的情境,深受孩子们的喜爱。本单元的习作也是写童话,四年级学生对这个话题并不陌生,他们在上学期就写过。可是,总不能写一样的吧?而且与三年级相比,四年级的学生写出的童话应该更为具体生动。写什么呢?怎么教呢?我忽然想起了蒋军晶老师的《让孩子学会写作》一书,在这本书里有很多适合一线教师进行作文教学的方法。

蒋老师说要在富有仪式感的情境中教技巧。因此,本单元教学一开始,我就给学生布置了“综合性学习”的任务——各自搜集喜欢的中外童话,认真读一读。并鼓励他们和好朋友一起分享。一个单元的阅读教学结束后,在口语交际课中,开展讲童话故事比赛,评出故事大王予以奖励。至此,学生对于童话的兴趣已经非常浓厚了,我便趁热打铁,开始写童话习作教学。首先,根据同学们在口语交际课中说的童话,带领学生们给童话分类。童话怎么分类呢?蒋老师在《童话的套路与创新》一文中给我们列出了童话的七种经典结构,分别是“王子与公主”型、“三个儿子”型、“屌丝逆袭”型、“尺寸比赛”型、“反复结构”型、“奇幻世界”型、“故事新编”型。当我把这几种结构板书在黑板上时,孩子们恍然大悟:童话就是这样编出来的呀!

接下来,就是教技巧啦!技巧也是蒋老师说的,但是我让学生以为这些技巧是他们自己总结出来的,例如:童话中的很多人物是没有名字的;童话发生的时间是很模糊的,没有确切年代或具体时间;童话的结局一般是光明、美好的。学会了这些技巧,再有那么多童话类型可供选择,孩子们写起来格外轻松。正如蒋老师说的那样,童话的创作大多从模仿开始。无需我催促,孩子们在课堂上奋笔疾书。草稿一收上来,我首先被孩子们的作文题目吸引了——《大玩零食城》、《骄傲的红背包》、《篮球旅行》、《颠倒世界》、《发明家小红狐》……这些有意思的作文题目实在令我惊叹。班上习作水平比较好的同学写的根本停不下来,有几个同学甚至写了一千多字,尽管内容还有些稚嫩,但是他们有习作兴趣,这是多么可贵呀!一些平时习作水平不太好的同学,也能发挥自己的想象,主动去编故事。开学这么久,我第一次没跟在他们后面要作文草稿。

12.家庭教育让孩子学会感恩 篇十二

家长溺爱让孩子不懂付出

“在家里向来都是什么好吃的都先给孩子吃,一家人都围着她转,孩子哪会有在乎我们的感受。”一位妈妈说起自己的孩子连连摇头。

调查发现,成长在溺爱家庭环境中的孩子大多不懂得感恩,他们的成长一直都是在“得到”中度过的,很少或者从来没有“给予”的机会。父母的千般疼爱,滋长了孩子自私之心,让孩子只看到自己的需要,而对他人付出的辛劳无动于衷,认为一切老师应该的,从而让孩子形成了“心中只有自己”的观念。时间长了,孩子学会了享受,变得越来越无情、冷漠。

家长很少向孩子诉说辛苦和烦恼

“平时挺辛苦的,不过觉得父母为孩子辛苦是应该的,所以从来没有向孩子诉过苦。”这位母亲说自己天不亮就起床买菜做早饭,骑自行车送女儿上学,每天如此,自己和孩子仿佛都习惯了。有一次,女儿对她发脾气,妈妈生气地说:“我每天为了你这么辛苦,你怎么一点也不懂事啊?”妈妈的话音还没落,女儿却来了一句:“不就是天天送我去上学吗?明天不用你送了,我自己去。”女儿的话深深地刺痛了这位母亲。她说:“我每天为她这么辛苦,但是她一点都不体谅我。”

多数家长表示自己有烦恼或者需要帮助时,不会主动告诉孩子,更不要说请孩子帮忙了。一些家长觉得孩子小,不明白大人的烦恼;还有的家长平时很少和孩子进行平等的沟通交流,孩子和家长有很大隔阂。

家长扼杀了孩子感恩的心

“我在一次主动帮妈妈扫地,可能扫起很多尘土来,妈妈说我干不好,以后就现也不让我做了。”10岁的吉雅说。

14岁的亚美说,自己曾试着为妈妈织了一条墨绿色的围巾,想妈妈过生日那天给妈妈一个惊喜。结果。当她把围巾交给妈妈时,妈妈竟然一点都不高兴。亚美急了,问妈妈喜不喜欢,结果妈妈说,你自己织什么围巾啊,扎着手怎么办。孩子的心一下子就冷了。

调查发现,很多时候不是孩子不愿意帮助家长干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而是家长阻止了孩子去做,家长觉得“孩子干不好,还不如自己干得快”,还有一部分家长怕孩子干活伤着、累着,所以也就拒绝了孩子要帮忙的请求。

家长重视智育,轻视德育

“干家务、记住生日这些都是小事,我们怕影响她学习,就没让她干。这几年我们夫妻俩在孩子身上投入了很多,她如果不好好学习,我们的心血都白费了。”一位父亲说。

调查中还发现,大多数父母只抓孩子的学习,孩子的学习成绩优良,他们就笑逐颜开,认为这就是孩子对自己感恩了。培养孩子并给孩子提供一切学习条件几乎成了许多家庭的中心任务。孩子从学校回来,父母不让他们干一点家长活,把他们紧紧地关在屋里学习。整理自己的.物品、清洗自己的小件衣物等一些本该孩子自己做的事,父母都越俎代庖,替孩子做了。至于那些琐碎的家务活,父母更是不让做,怕影响学习。

13.让智障孩子学会生存 篇十三

现在的孩子生活越来越丰富便利了,可生存环境却越来越恶劣,身为父母的我们忧心不已。焦虑无法改变现状,父母应立即行动起来,尽量减少资源的浪费、降低污染,从衣食住行各方面努力保护环境,才有可能为我们赢得更美好的生存环境,为孩子留下一个洁净的生存空间。

⊙第一招:绿化衣着

在衣着打扮方面,每个人都希望穿出自我、个性,也有不少妈妈喜欢把孩子打扮得时尚流行,这自然无可厚非,但需要注意的是,人造纤维、合成纤维等材质既不环保也不舒适。简单、舒适的衣着才是最好的选择:

1.多选购自然纤维(棉、麻、羊毛等)衣物,少买人造纤维。

2.适量地添置衣物,买得太多会浪费资源。

3.建立个人衣着风格,不跟风多买时装。

4.多穿不用烫仍然得体的衣服,例如T恤,可以省电。

5.多把旧衣服改装翻新,可以省钱又省资源。

6.多穿二手衣服,例如哥哥传给弟弟。

7.干洗衣服污染环境危害健康,可免则免。

8.不穿皮草,减少危害生物或畜养动物浪费资源。

⊙第二招:绿化饮食

现代生活为我们和孩子提供丰富而便利的商品,饮料、零食、小吃等应有尽有,似乎不用大费周章才能做出一日三餐,让妈妈们省时省力。但高度加工的食品对孩子身体无益,外出就餐也容易造成浪费。我们应尽量给家人提供健康饮食:

1.多买有机产品,不仅吃得安全,还减少对大地的污染。

2.多在家里进餐,多自制饮品食品,少上馆子,既健康又减少浪费。

3.食物添加剂往往对人及环境都有害,避之则吉。

4.多素食少吃肉及海鲜,不但有利个人健康,地球更减少破坏。

5.高度加工的食品、即溶饮品及即食食品对人无益,更浪费资源、污染环境,尽量少吃。

6.不吃燕窝、鱼翅、鲍鱼、蛇、一切野味减少破坏自然生态。

7.自己种植蔬果,有益身心又满足收获。

8.多选购本地及邻近地区的产品,减少运输污染。

9.在家装滤水器供应饮用水,出街及远足自备水壶,少买包装饮品。

10.尽可能喂母乳及自制婴儿食品。

⊙第三招:绿化家居

家庭是全家人生活和休闲的场所,不环保的装修材料、家居用品不仅直接影响到家人的身体健康,也会造成环境的污染。因此,营造一个健康、舒适、安全的家居环境是健康生活最基本的条件:

1.尽量用天然方法清洁家居,减少使用化学物质(例如杀虫剂、空气清新剂)。

2.食具不大油腻时用暖水清洗,减少使用洗洁精。

3.室外室内多种植物令周围阴凉,减少开风扇、冷气。

4.选用效能好、耐用又宁静的电器,时常留意保养电器(特别是空调、暖风机),减少耗电。

5.装修时尽量采用少污染的物料(例如水溶性的油漆、实木)。

6.冰箱内不贮太多食物,这样省电又减少中毒危险。

7.使用LED灯可省电,离开房间时关掉电灯、电脑、空调。

8.储够一机衣服才开洗衣机,省水又省电省工夫,衣物非必要不干洗。

9.尽量用蒸、煮、炒的方法煮食、尽量生食,少焗少炖,节省燃料。

10.家居用品尽量采用自然材料(竹、木、藤、玻璃、金属、纸、棉等),少买塑胶及人造纤维用品。

⊙第四招:绿化交通

交通工具的发达,给我们带来了方便和快捷,却也造成了极大的污染,汽车尾气、噪音等都对孩子的身心健康带来了极大伤害。因此,我们在出行时:

1.多用公共交通工具,必要时才乘的士。

2.不多购买闲置的私家车,车辆妥为保养,减少更换。

3.选购汽车时注重性能及耗油量。

4.用省油的方法开车(例如保持合理车速,避免急剎车)。

5.开私家车尽量一车载多人。

6.尽量停车熄匙,天凉车厢不开空调。

7.可能的话,多跑楼梯少乘电梯。

⊙第五招:绿化生活习惯

除此之外,不良的生活习惯也会对环境造成影响。因此,我们应培养简单、健康的生活习惯,为保护环境多做一点贡献:

1.陪孩子多进行户外活动,少逛商场,少到空调室内运动场。

2.支持生态旅游,减少破坏当地环境。

3.多给孩子自制玩具,既益智、省钱、又多满足感。

4.带孩子一起,多用旧物料自制礼物或贺卡,既有心思、省钱、又省资源;多用电子贺卡代替纸制贺卡。

5.教孩子实行垃圾分类,送废纸、胶瓶、铝罐等去再造。

6.习惯每张纸写两面才丢掉,把旧信封再次使用。

7.多用再造纸及其他循环再造的物质。

8.宠物罐头及粪便用沙浪费资源又花钱,尽量少买。

9.凡是“一次性”的物品都尽量少用。

10.尽量多用尿布,少用婴儿纸尿片,减少垃圾。

11.尽量用充电电池,少用普通电池。

12.习惯随身带手帕,少用纸巾,减少树林破坏。

13.商店购物使用自带布袋,拒买过度包装的食品。

14.用盆栽代替切花作礼物,圣诞树不买真树,珍惜树木花草。

上一篇:盲孩子和他的影子教学设计下一篇:第七届全国扶贫日活动策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