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市场现状

2024-07-18

医药市场现状(10篇)

1.医药市场现状 篇一

当今耗材市场现状以及市场分析

第一步:市场状况分析

一、行业概况

目前,打印机已成为办公自动化的主要设备,其附属产品——打印耗材也日益走入IT舞台的中心地带。随着彩色喷墨打印机日益盛行,特别是数码照片打印机方兴未艾的今天,打印机耗材也受到了消费者的广泛关注。目前因为各种因素,兼容耗材快速发展起来,而原装耗材为了继续保持自己的竞争优势,仍然从各个方面大力打击兼容产品,作为兼容耗材厂商来讲,真的可以从耗材市场中分得一杯羹吗?

1、产品规模日益扩大,兼容耗材市场空间加大

从2001年以来,中国信息产业的发展速度比同期GDP增长值大3倍多,其增长率高达27%,而作为一个巨大的市场,中国的互联网用户和连机数量均持续快速发展,目前位居世界前列。中国国内旺盛的内需,强烈地刺激了打印机的市场,其销量增长率达14%,其中销售喷墨打印机占整个打印机总销量的63.9%,超过了200万台。由于家用喷墨打印机购置量猛增,再加上联想等大公司买电脑预置(捆绑)喷墨机,销量比相关部门预测的量还高一些,到2002年底之前,我国喷墨打印机保有量将达850万台左右,今年的发展将更为迅速,这也就为喷墨耗材本地化提供了巨大的市场空间。

2、相关法规出台,原装兼容耗材竞争更为激烈

2002年12月17日,欧盟出台了一项新的法规,旨在禁止打印机厂商强迫消费者购买它们自己品牌的打印墨盒。差不多同一时间,国内的耗材厂商们云集北京,举行了一个内部会议。与会人士透露,我国《回收利用电子垃圾(草案)》有望明年出台,其中将明确制造商责任。这对于耗材市场来说,无疑是个非常重要的讯号,从某种程度上给给多年举步维艰的通用耗材厂商带来绝好机遇,但是原装耗材在意识到这种情况之后,一直在渠道以及服务上压制着兼容耗材,因此两者之争将表现得更加激烈

二、发展趋势

1.质量持续提高

在影响打印质量的要素中,耗材的作用最大,打印质量的好坏70%取决于耗材质量。就目前国内市场的实际情况来看,兼容品牌耗材质量并不尽如人意,在今后相当一段时期内厂商仍会将提高产品质量作为首要任务。

2.环保耗材必然会成为主流产品

1994年美国已把墨盒的再生利用写入环保法中,目前激光再生耗材占整个市场销量的70%,兼容喷墨耗材市场份额也达到30%。“循环再造、废弃减少、节省开销、利于环保”已是国际上的潮流,也应成为中国打印耗材市场的发展方向。

3.打假力度继续加大

目前国内耗材市场上假冒耗材的扩散非常严重,在很大程度上危害到厂商的信誉和用户的利益,未来几年政府、厂家及用户三方将会携手继续加大耗材打假力度。

第二步:竞争情况分析

在耗材的竞争上,表现最明显的自然是原装耗材和兼容耗材的竞争,目前以HP为首的原装耗材首先从渠道以及服务方面推出了“3000家耗材放心店”计划,宣布未来3年内惠普要将耗材放心店扩展到3000家。经销商只要加盟惠普耗材放心店,惠普将提供一系列的支持,包括广告宣传和推荐、市场推广活动、培训及产品资料,此外连同统一店面设计、统一展示牌、统一服装等等全部免费提供。但是,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惠普严格要求经销商禁止在店内摆放或销售假货、水货和通用耗材,经销商可以销售其他品牌的原装耗材。这不但说明了原装耗材为了对付兼容耗材而进行暂时的联合,也使兼容耗材在出路上首先将遭遇原装耗材的堵截。

另外一方面,虽然兼容耗材目前也和原装耗材一样组成了集团以对抗原装耗材,如在北京COMDEX展会上便有一个由几十家兼容耗材厂商组成的展团,但是既然是同行业产品,那么其中的竞争就不可避免,因此,兼容耗材面对的竞争是在大前提下联合对抗原装耗材,而同时又必须在兼容耗材中加大力度,以获取更高的市场占有率。

原装耗材:墨盒排在前几位的分别是:EPSON、HP、CANON和LEXMARK等

硒鼓排在前几位的分别为:HP、EPSON、CANON和联想等

第三步:消费者行为心理分析

1、用户购买的关注因素

一般用户购买打印耗材时关注的因素主要是价格、打印质量和品牌,三者的购买影响对消费者来说,购买决策率大约均为32.5%,而其它因素只占大约2.5%。

2、很多用户仍然关心耗材的质量和服务

原装打印机在销售过程中都会有很明确的一条规定,就是若使用了非原装耗材而导致打印机的任何问题,厂方均不予保修,而另外原装耗材的生产

厂商往往具有良好的服务体系,同时,由于市场的混乱,很多兼容耗材往往被用户当成假冒伪劣产品,所以一般用户仍然很关注质量和服务的问题,并不能完全接受兼容耗材。

3、兼容耗材的价格优势用户接受程度仍然不高

虽然通用耗材厂商依靠成本上的绝对优势,能够给渠道商留出可观的利润空间,但是从系统的TOC(To ta l O p e ra tion C o s t)总体运营成本来看,高可靠性和高打印质量可以降低劳动力成本和其它成本,使用灌装墨盒时打印质量低、不具备可靠性且产出率低,这些差别使劳动力成本上升,很容易抵消掉与原装墨盒的价格差别。考虑了劳动力成本后,原装墨盒有更高的价值。兼容耗材和灌装耗材表面上的低价格不仅不能为用户节约打印成本,而且会因损害易损部件、引发打印机故障等带来巨大的附加成本。如果长期使用兼容耗材、灌装耗材而不是原装耗材,这种“细水长流将在不经意间掏空用户的腰包。在这点上,原装耗材也以此作为成本点打击兼容耗材,也导致了即使在最有优势的节约成本方面,用户的接受程度也不高。

第四步:品牌产品定位

品牌(brand)是一个综合、复杂的概念,是商标、名称、包装、价格、历史、声誉、符号、广告风格的无形总和。美国市场营销协会(AMA)曾为品牌做出这样的定义:品牌是一个名称、名词、标志、符号、或者设计或是它们的组合,其目的是识别某个销售者或某个群体销售者的产品或劳务,并使之同竞争对手的产品或劳务相区别开来。

兼容耗材的发展一直是在摸索中前进的,由于市场发展不成熟导致的混乱状态使兼容耗材一方面面对着原装耗材的倾轧,另外在假冒伪劣产品的冲击下,兼容耗材真正能够做出品牌的只是少数,而原装耗材却在厂家的其他IT产品的带动下在出现的同时本身已经带上了一种家族的贵族气质,所以在建立的路上就比兼容耗材少走了很多路,而且在建设上也少了很多广告以及推广方面的成本,近来,由于市场容量的增长,兼容耗材在一直的摸索过程中也初步找到了自己的品牌之路,品牌的兼容耗材从请明星代言等角度开创了兼容耗材品牌先河,同时以成本优势在渠道利益分配上也以先进的理念获得了三甲的市场占有率,兼容耗材的品牌建设以及有了一个可以遵循的模式,同时也表明了兼容耗材也必须建立自己的真正品牌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真正找到市场的突破口。

品牌思考(针对兼容耗材之间的竞争,怎样才能建立自己的个性品牌?)

品牌核心价值是品牌追求的终极目标,如何让一个品牌的核心价值在消费者心中刻下深深的烙印呢?只有在坚持品牌核心价值特点的基础上,始终不渝地坚持下去,才能真正塑造一个品牌。

1.排他性:品牌的核心价值必须是独一无二的,具有可识别的明显特征,并且与竞争品牌形成鲜明区别。

2.承诺性:我们的核心价值对消费者必须对消费者有所承诺,谁拥有了好食客谁就拥有了年轻的心态,拥有了好时刻,而在食用的过程就是一个体验时尚的过程,是一个和别人或者是自己和自己分享好时刻的过程。

3.执行性:品牌的核心价值应该和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企业的长远目标相一致,只有这样,才能够坚持核心价值。要体现年轻心态,时尚情怀,除了在整个CI系统中必须始终贯彻之外,在整个营销传播过程中也应该始终地坚持,而年轻心态,时尚情怀的表现形式和执行力度是比较有操作性的,也比较容易引起消费者的认知。

4.感召力:品牌应该具有感召力,引起消费者的共鸣。从情感因素来说,年轻的心态是每个人都想保持的,对于成人特别对于生理上已经比较老的人来说,年轻的心态能够引起他们内心最深处的共鸣,而时尚同样也是对青年人的一个最大的诱惑。

5.兼容性:品牌核心价值在兼容性上体现在两方面:一是空间的兼容。品牌的核心价值应包容企业的所有产品,并且为企业日后跨行业发展留下充分的空间。二是时间的兼容。企业一经确认核心价值,就应该始终坚持,才能使品牌屹立不倒。

第五步:进行前期策略检讨和市场试行,发现问题

在品牌进入新市场的时候,除了要经过前期的深入调查和周密思考之外,还必须要真正地在市场的历练下考验营销策略和上市计划,只有能够在真正的市场中接受住考验的策略才是对企业有用的策略,才能够在以后的持续执行中获得成功和发展。而在市场检讨的时候,要善于从总结中得到提高!因为任何一个策略都不可能考虑到全方位的问题,在市场试行过程中,要善于将前段一阶段的工作进行总结和反省,才能明确自己最终的营销目标,才能知道一步应该怎样去改善,切记避免一股脑的往前冲的思考模式。

一、前期策略检讨和市场试行,发现问题所在1)是否找到成功上市的正确方法?

2)克服问题的能力或可能性.3)是否允许制定新的营销策略?

4)是否明确知道各产品所处的市场地位?

5)决策层是否存在效率问题?

二、根据深入的有目的性的市场调查,总结修改

1)市场调查的目的和方法:针对品牌形象、通路进行调查(当然也必须针对当地用户对兼容耗材的心态进行深入调查),调查中文案调查和问卷调查并行,选择有代表性的区域和消费群体以及通路人群(经销商、分销商)进行调查,并采用提问法和观察法,广泛收集一手资料。

2)数据录入和分析:根据消费群体层次以及通路人群层次进行抽样,在确保数据准确的前提下,减少工作量和时间。

3)研究修改策略和方案:通过数据分析,找出前期策略和方案中的问题,并及时进行修改。

2.医药市场现状 篇二

招标疫苗在畜牧业预防重大疫病的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使免疫范围得到扩大, 效果得到巩固。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如冷链运输暴露出的问题可能导致疫苗效能难于保障。今年两会期间, 林印孙代表建议:疫苗由行政主管部门大包大揽转变为政府监督、企业根据需求自行从市场采购;将政府直接分配疫苗产品转变为对执行了普免的防疫企业根据发票报销费用。

随着WTO保护期到来, 政府“黄箱政策”逐步取消, 需要探索新的扶助模式, 如配套专项资金、金融合作、保险合作等。政府已经意识到市场化的重要性, 未来将减少采购份额。四川资阳已试点由养殖户自行采购口蹄疫疫苗, 可以预见这将是市场化的开始。

疫苗企业已在转型, 部分企业的市场苗销量已超过招标苗, 营销能力和渠道建设将是竞争力的重要表现。

2 动保疫苗企业竞争加剧

2012年全国疫苗企业超过100家, 但随着行业内的转型, 如今仅剩80家, 且部分企业处于盈亏平衡点, 生存艰难。国外动保行业的发展历程表明, 并购整合是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后的新常态, 低品质且产能过剩者, 必将被淘汰。随着二维码的普遍使用, 产能过剩的企业必将经受痛苦的考验, 留下的将是一批生产合理、市场竞争力强的企业。据报道, 整个动保行业总产能大约1 500亿元, 然而, 2015年行业总产值不足500亿, 仅占实际产能的30%, 闲置的产能达70%。

3 资本化趋势越加明显

近年, 疫苗企业掀起上市潮, 进入资本运作市场, 如普莱柯、海利生物主板上市, 而新三板也成为疫苗企业请来的融资渠道, 借助融资加快发展成了一条快车道。与此同时, 疫苗行业的兼并整合速度加快, 大企业资本融入特色产品线的疫苗企业, 如海正药业收购云南生物制药, 海大集团收购四川川宏生物、四川海林格, 瑞普入股华南农大生物制品厂, 金河生物入股杭州荐量等等, 资源整合, 优势互补, 加速发展。2016年疫苗行业深度变革, 在有了融资的帮助下, 国产疫苗企业将得到进一步的壮大和发展, 但竞争将更加激烈, 集中度也将越来越高, 企业数量将进一步减少。

4 服务资源重叠

随着产品同质化加重, 动保企业有各自的技术服务团队, 除了产品的卖点, 还有服务的卖点, 如养殖技术、疾病诊断、预防、抗体检测分析。饲料企业也在做这方面的服务, 如剖检分析、抗体分析等。一个养殖户可能得到多家动保企业的帮助, 服务内容重合交叉的现象越来越多, 无形中也存在着一种服务资源的浪费, 而这其实也是一个优胜劣汰的过程。企业如果没有突出产品, 很难在市场中继续占据一席之地。

3.音像市场现状堪忧 篇三

网络免费下载冲击巨大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大部分人的音像消费是通过购买正式出版的录像带、DVD、VCD等音像制品来实现的。但是随着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越来越多的网站开始提供下载服务,相当一部分正规音像市场的消费者被网络下载抢走。更为可怕的是,这些下载服务中还有相当比例为免费下载。所以说现在的中国音像产业正经受着继盗版地震之后的再次地震一点也不为过。也许正是这个原因使越来越多的音像界人士认为,传统音像产业已经步入低潮。

众所周之,我国音像市场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广东等区域,但在最近几年,这3个省市的音像市场是频频告急,市场萎缩速度非常惊人,音像市场的销售数量逐年下滑,有些省市的下滑速度甚至达到或超过了50%。音像业从业人数和音像经营店铺也大幅度减少,在很多音像专卖店甚至出现经营性恐慌,销量逐年萎缩。导致音像店入不敷出,经营难以为继。以广州为例,音像商店从2004年的2000多家,骤减至如今的700多家。这些对音像市场的稳定和发展带来非常不利的影响。

年轻一代对互联网的依赖和钟情已经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只要有什么新的作品,他们就会立即在网上搜索,然后想方设法去下载。就像某位白领所说,他们很多人已经好多年都不知道碟片长什么样子了,至于碟片的价格简直是问都不问,他们甚至还标称自己是数字化一代,不屑于那些传统产品。

成本高,利润小

衡量音像业整体发展水平的三项指标主要依靠发行品种、发行数量、发行金额这三项数据。而据权威部门公布的数据显示,虽然2007年的发行数量有所上升,但发行品种和发行金额下降明显,音像企业的收益明显降低。再加之原材料价格的不断上涨,使得光盘利润越来越小,所以说成本的不断增加,已经成为困扰音像业发展的一个难题。

成本的上升有原材料价格的上升,也有人力资源成本的上升。新的《劳动法》实施之后,员工的保险、工资、社会福利等待遇出现较大幅度增长,使得企业用人成本增加。与此同时,光盘的价格在逐步降低,2007年的平均售价比2006年又降低了15%左右。成本增加,售价降低,音像出版企业利润直线下降。

音像版权保护比较困难

消费者在无偿享受数码音像盛筵时,又有几个人大脑中有“版权”二字呢。

网络数字资源成本低廉、下载方便,但其免费下载的合法性也引起了版权争议。有知识产权专家表示,根据我国《著作权法》的规定,著作权人享有“信息网络传播权”,未经许可通过网络传播享有版权的作品是侵权行为。但是,普通消费者在网上“分享”他人作品的现象十分普遍,很难——追究这些个人的侵权责任。而目前国内的版权管理部门也还没有受理对个人的投诉。

文化部文化市场司副司长张新建就曾经说过,网络侵权正日益演化为一场新的灾难。’以非法提供影视音乐节目内容点播、深层链接以及音乐MP3搜索服务为主要内容的网络盗版,不仅导致正版音像制品销量不断下降,而且扼杀了合法网络影视音乐节目服务的快速发展。

多年来,音像制品饱受盗版侵蚀,音像从业人员一直与盗版做着不屈不挠的斗争,最近几年国家对盗版的严厉打击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盗版泛滥,同时音像行业也一直采取低价策略与盗版抗衡。低价策略在一定程度上挽救了正版的市场占有率,但也无可挽回地在消费者中产生了音像制品“不值钱”的印象,这对音像制品应有的价值来说是不公平的。不仅音像制品的社会文化价值得不到体现,而且音像制品作为商品来说利润太小,使得音像生产企业的净收入逐步下滑。如此下去,产品成本不断增加,价格不断降低,收益进一步减少,使得音像业的原创热情和开发新产品的能力遭遇严重挫折,一旦形成恶性循环,后果将不可想象。

专业音像作品发行渠道不畅

就目前的市场看,农业专业题材的音像作品,发行渠道都不是非常健全。农村区域广阔,各地需求差异较大,群体消费能力不足等等因素都制约了农业音像的发行市场,尤其是对音像唐铺的建设和管理。同时还有几个因素也制约了农业音像的发行:比如农业节目制作周期比较长、投入经费比较高、公益性偏重等,如果采用订单式生产,就不能满足消费者的及时需求,而如果出版社主动生产,又容易造成产品积压,占用大量流动资金等等。

4.瓷砖市场现状分析 篇四

1.瓷砖整体市场供大于求:目前我国的 3000 多家瓷砖生产厂家,每年以 43.1亿平方米的数量生产,其生产能力远大于市场需求,其中30%出口

2、工艺先进,设计水平低,缺乏个性:在国标高于欧标的建材产品中,瓷砖是为数不多的建材产品之一。比如在表面平整度、边直度、直角度和耐磨性等参数当中,国标都比欧标高 2 倍以上,尤其在抛光砖的质量 上,已经处于国际先进水平。但是在由于国内厂家大多以中低档产品为主,企业处于资本的原始积累阶段,在设计研发上投入的资金少,在新产品的开发和个性产品的设计上,远远逊色与意大利,西班牙等国家。

3、营销水平较低,盲目的多品牌策略:近年来,多品牌战略似乎成为了陶企发展的流行趋向,手里不握上几个品牌仿佛已经落后于别人。但企业都没有真正适应多品牌战略实施的策略和要求,只是同样的产品换个 名字,最终还是得不到消费者的认可。

4、瓷砖行业正处于低层次的竞争。例如某企业秘密研发一种新产品刚上市,即遭到众多同类甚至超类产品的跟随、模仿,短短数月沦落为大众产品;模仿和追随是当前企业生存的状态决定的,行业处于一种低层次、低水平的同质化竞争,这种显现暴露了企业缺乏营销创新,陷于习惯性思维的缺点。

未来发展趋势:

1、陶瓷产品的质量差异逐步缩小,而陶瓷企业为顾客服务的差异性

1.树立优质服务品牌成为将来成功的关键: 却越来越明显,用户以服务优劣来选择企业和产品,已成为必然的趋势。强化服务观念,打造优质服务品 牌,已成为企业赢得市场,提高效益的有力武器。2.对瓷砖风格需求多样化:随着消费者的生活不断变化和人们对审美的多样化要求,市场上对

大砖,小砖,亚光、仿古,艺术等存在多种需求 3.终端制胜,专卖店的成为大势所趋,销售模式向“顾问型”转变:当消费者来到建材市场后,往往在同质化 的产品面前变得无所适从,经过反复比较,进入“临界购买”状态,售点产品展示与销售人员的专业推介,能起到“临门一脚”促进成交的作用。4.增强企业设计研发能力,创新产品是制胜的法宝:面对意大利和西班牙等瓷砖强国的竞争,国内企业如果增强竞争能力,走向国际市场,增强设计研发能力至关重要。5.丰富产品品牌的文化内涵,打造瓷砖文化。高档的国产品牌已经从单纯的价格竞争转向品牌、销售网络等全方位的竞争,主要市场集中在家庭市场。

中国瓷砖的三个主要产地:

1、佛山区域瓷砖鹰牌、东鹏、蒙娜丽莎、、新中源、新明珠、欧神诺等一批国内知名品牌均为佛山陶瓷品牌。该区域的企 业在品牌传播上,宣传力度比较大,加之其优良的品质,使佛山陶瓷产品在建材市场的影响根深蒂固,在广大消费者心目中形成了“佛山陶瓷”这一区域品牌,有着很好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该区域特点:虽然涌现了一批知名企业,当整体企业规模还是偏小。

2、华东瓷砖 华东瓷砖的著名品牌有亚细亚、冠军、马可贝里等台资瓷砖品牌,当前市场销量也逐步上升,虽不及“佛山陶 瓷”,但在高端市场上也取得了一定的份额。该区域特点:有一批实力雄厚的企业,具有很强的品牌号召力。

3、山东瓷砖以淄博临沂为中心的山东陶瓷工业,是全国闻名的陶瓷主产区。在淄博有陶瓷企业600多家, 2003 年形成 1000 多条生产线,有知名的皇冠陶瓷等。该区域小企业数量多,规模小。

5.中国玩具市场现状分析 篇五

由于儿童玩具市场潜力巨大以及城乡消费差距的存在,决定了我国玩具市场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各个档次、各类品种共存的态势。

有关数据显示,中国现有玩具企业2万余家,从业人员超过400万,年产值1000多亿元,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70%以上。

一、市场现状分析

1.市场容量:

据有关部门统计,在我国现有的14亿人口中,14岁以下的少年儿童及婴幼儿有4亿,其中城市儿童1亿人,农村儿童3亿人,这是玩具行业的一块大市场。随着人们对休闲、娱乐需求的增加,以及人们对玩具功能观念的改变,玩具的消费群体也正在迅速扩大。玩具已不再是儿童的专利,越来越多高档、新颖的玩具开始成为成年人的休闲、娱乐用品。中国城市儿童玩具人均年消费仅55元,而农村儿童玩具人均消费不足30元。城市中年人玩具平均年消费仅20元,农村成年人玩具人均年消费基本上为零。这种极低的消费金额差异,恰好反映出我国玩具消费市场所拥有的难以估量的发展潜力。

2.行业分析:

由于玩具市场潜力巨大以及城乡消费差距的存在,决定了我国玩具市场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各个档次、各类品种共存的态势。而消费者对玩具的需求方向又是怎样的呢?SMR调查结果表明,随着城市居民收入的提高,家长对孩子进行智力开发极为重视。而给孩子买玩具,是家长表达爱心、对孩子进行智力开发的重要方式。因而,集知识趣味、动手动脑于一体的玩具迎合了城市家长们望子成龙的心理。有50%的城市消费者对电子型玩具情有独钟,30%的城市消费者认为智能型玩具更有吸引力,20%的城市消费者则青睐于高档的毛绒、布制装饰类玩具。

农村消费对象仍然以传统的玩具类型为主,48%的农村消费者愿意购买电动型玩具,28%的农村消费者愿意购买拼装型玩具,24%的农村消费者愿意购买中低档次的毛绒、布制类玩具。

明显地,电动型与智能型玩具在社会上无论是城市或是农村都有绝大多数受众,甚至可以代表“玩具”。

3.行业要素分析:

环球经济

由于全球的70%都是中国制造,所以全球经济态势也影响着中国玩具业。目前欧洲的债务危机、人民币升值与美国经济的衰退都对中国玩具业出口有着沉重的打击。

以美国市场为例,失业和对未来的不确定性让消费者变得非常节俭。世界大型企业联合会的另一项调查显示,美国消费者对网上购物也更加谨慎,对高价商品的购买意愿降低,免费送货和折扣是消费者考虑的重点。

原材料成本

原材料综合成本的迅速上涨,尤其是塑料、化纤、棉花等玩具原材料价格一路攀升,而玩具出厂报价一分钱没加,目前大约只保持2%~3%的利润空间。虽然生产成本还处于上涨的趋势,但现在订单已开始回落,转入淡季时期涨价的机会更微乎其微,如果玩具生产商无法消化成本,估计还要放弃一些订单。

创意、销售

销售是玩具设计师不可或缺的技能,优秀的玩具设计师同时也是营销高手。设计师和艺术家最大的区别是设计师的作品面向全世界的消费者,而艺术家的作品只需要迎合小众的口味。设计师设计出来的作品是不可以只放在自己的家里或者博物馆珍藏的,一定要给消费者

带来价值认可,为企业带来效益。设计师不仅要懂设计,更要懂营销与推广。因为他是对自己的产品卖点最清楚的人,作品就像设计师自己的“孩子”,自己不去挖掘、夸耀自己“孩子”的潜力,其他的市场营销人员对这个产品更没有兴趣。

总之,在进行玩具创意设计的时候,设计师不仅需要考虑设计构思到包装的整个环节,并且需要考虑如何增加产品的卖点、如何通过营销手段令产品更流行,让消费者认可产品的价值等重要因素。

质量

6.通用耗材市场现状分析 篇六

2004年3月15日 《中国计算机报》

老张在中关村中发电子城卖了三年的电子元器件,这几年的生意,只能用“惨淡经营”来形容。去年年底柜台到期,他就寻思着要改卖其他赚钱的产品,一位铁哥们拍着胸脯告诉他如今最赚钱的是耗材,并跟他一再灌输“现在村里开宝马奔驰的都是卖耗材起家”这样的致富经。于是老张一咬牙把多年的积蓄都拿出来,租了一个新柜台捣腾起了耗材的买卖。

刚开始在自己哥们的帮助下,老张取得了一家南方通用耗材小品牌的代理权,用他的话说就是“原装的咱做不起,假冒伪劣的更不能做,做通用耗材好歹也算半个‘正规军’。”不过这几个月来老张发现这夹在中间的半个“正规军”也不是那么好做的,原装耗材对其完全封杀,原先想顺带卖些原装耗材的梦想落空了;由于自己没有什么行业资源,只能做些终端销售,可老张发现,夹在这么多卖通用耗材甚至是假冒伪劣耗材的柜台中间,自己很难让过往的消费者相信,他卖的耗材与别人有什么不同,所以从年初到现在生意一直毫无起色。

“一心要买原装的不会嫌贵,想买便宜的又嫌我的价钱还不够低。”老张在销售碰到的苦恼,可以说是目前通用耗材厂商在市场竞争中陷入困境的一个缩影。当初“以原装60%的价格,让消费者获得原装级别的品质服务”的豪言壮语,不料到如今还是一个没太多人喝彩的尴尬局面,假想中通用耗材的春天迟迟没有到来,据中国计算机行业协会耗材分会秘书长龚滨良介绍,目前国内耗材的市场格局依然维持在“原装∶通用∶假货=5∶1∶4”的水平。

三年前,通用耗材厂商一位代表曾提出一句很有名的宣言:“通用耗材非常希望得到原装厂商的合作,向共同的敌人假冒伪劣耗材开战,如此,进则能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退而能割据耗材市场。”不过到了今天很多通用耗材厂商却尴尬地发现,假想中的援军和敌人似乎都没有出现,自己像是走入了一个没有对手的战场,最终却是在与自己进行结局难料的抗争。

新的利润源泉

据赛迪顾问统计:2003年中国打印机耗材(硒鼓和墨盒)总体市场容量已达131.4亿元,销量共计5812.7万个。其中,2003年喷墨打印机墨盒市场(不包括港澳台地区)实现年销量4358.4万个,同比增长28.9%,年销售额达58.9亿元人民币;激光打印机硒鼓市场(不包括港澳台地区)2003年销量为1454.3万个,同比增长37.8%,销售额达72.5亿元人民币。相对2002年,2003年耗材销量同比增长了31%。

如果说这样的增长还不够招来眼球的话,一个令人触目惊心的数字就是,就通用耗材的厂商数量而言,已经从几年前做通用耗材的国内厂商还只有一两家,激增到现在的超过了两百家。用清华华丰耗材总经理殷宗明的话说就是 “每个月有几家进入市场,同时有几家死去。”

耗材曾一直被认为是IT市场中的配角,但现在小小耗材似乎成了很多商家的救命稻草,龚滨良对记者表示,一些国际打印机巨头每年几十亿美元的利润甚至80%的利润都来自耗材,以墨盒为主的原装耗材的销售收入是这些打印巨头最赚钱的产品线,已经不是什么行业机密。“可以说,打印机上的利润率不断地下降,而耗材的利润在打印机厂商的全部利润里占有越来越大的比重。不过一些厂商的耗材价格5年不变,这也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

“这是IT行业最后一块利润制高点”殷宗明的回答更是直言不讳,与其他厂商在具体利润上模糊的表态不同的是,殷宗明很明确地向记者透露,例如一款标价150元的原装墨盒,如果除去研发、市场成本不算的话,其制造成本只有8元钱。

这种巨额利润率的存在,使得各喷墨打印机厂商竞相低价销售打印机,争取更高的市场份额,然后依靠耗材的销售获取利润。这也就是所谓打印机厂商的“耗材战略”。而对于很多曾代理原装耗材起家的经销商而言,由于深谙其中的奥秘所在,实力强的找到一家代工厂做自己的品牌,实力不行的干脆凭借着简陋的灌装设备甚至就一大桶、一高压锅就能制造出大量的耗材。所以在近两年来一下冒出如此多的有名或是没名的耗材品牌,也就不足为奇了。

鱼龙混杂的尴尬局面

一般来讲,目前打印机耗材市场上的产品可以划分为原装耗材和通用耗材。所谓原装耗材是指由生产打印机的厂商供应的耗材,包括墨水、碳粉、色带和纸张等物品,而通用耗材是指由专业生产打印机耗材的厂商提供给用户的打印机耗材产品。至于假冒伪劣的原装耗材产品,则很难将其归到哪一类的门下。

不过,就是这“无门无派”的假冒伪劣产品,在整个耗材市场的占有率却超过了40%。从根本上说,它的确是目前原装耗材和通用耗材最大的敌人。不过有趣的是,几乎所有的通用耗材厂商都不将原装厂商当作自家的竞争对手,而提出要跟假冒伪劣的品牌进行竞争。可很多原装厂商却将通用耗材当作最大的敌人。

“原装耗材拿我们作为最大的敌人,是因为他们非常清楚如果我们成长起来,给他们将带来很大的威胁;而我们将假冒伪劣产品视作目前最大的敌人,原因是我们发现,在一些场合下,通用耗材被错误地划入与假冒伪劣产品同列,某些假冒伪劣产品就是出自一些生产通用耗材的小作坊之手,这对发展通用耗材非常不利。”天威耗材北方区经理于卫无奈地表示,正是有了这些“害群之马”,搅得通用耗材厂商苦不堪言。而要想跟原装耗材厂商联合打假,几乎也不太可能。

“最好卖的就是名牌墨盒的假冒货!”一位原装耗材店的店主毫不避讳地告诉记者。据他介绍,好卖的原因是买的人多,“有些顾客指定要假货,而且量一般都较大。”

这可有些令人费解——按常理,我们对假货都是避之惟恐不及,为什么有些人知假还要买假呢?业内人士一语道破天机:非招标采购。据介绍,许多企业对购买电脑相当重视,往往采取招标,而对电脑耗材的采购却少有价格监管办法。由于电脑耗材是低值易耗品,一些单位每年花在这上面的钱要几十万元甚至更多。一些销售商正是看中了这点,拼命抬高耗材价格,由于电脑耗材品牌、种类、型号繁多,如果不是行家,就很难发现假冒伪劣产品。

这种现象当然不仅仅存在于假冒伪劣耗材领域。正因为原装耗材利润有限,而通用耗材市场份额较低,大部分的耗材品牌为了方便暗箱操作,都不愿公布真实零售价。主要也是因为他们认为,耗材价格不透明,方便经销商操作,对零售客户时,可以好好宰一刀,而对行业客户,价格不透明便于给回扣。这样做导致的结果是,很难有什么名气响亮而被消费者普遍认可的品牌。

尚待细分的产品策略

在原装耗材市场上,一个常常被人诟病的现象是,并不存在着根据用户高、中、低的消费能力和需求而进行的产品细分。产品没有细分带来的价格“一刀切”使普通消费者陷入了“买得起马配不起鞍”的境地。其实这对于通用耗材厂商而言,这是一个非常有竞争力的突破口,不过遗憾的是,真正能看到这一点的通用耗材厂商,却是少之又少。

原色耗材总经理聂运昌在谈到这种一刀切的模式时,曾举了这样一个简单的例子,像同为家用和商用的原装墨盒,需求显然是有所差别,但在价格上向来一视同仁,这明显有悖于成熟市场的特点。

对于不久前表示要做通用耗材市场领军厂商的紫光来说,在进入市场之前,就曾花了整整20多个月的时间来进行这样的产品细分调研。其通用耗材事业部总经理刘燕跟记者表示,紫光相信在市场成熟的时候,低、中、高端产品都有需求,“比如有些就要求低价,他对打印质量要求不高,而且自己会维护,所以就买便宜的,还有就是对价格不敏感,就要高品质,省心省力,那就买高端产品了,还有更多的用户需要接受所熟悉的品牌,价格适中、售后服务也满意的产品,这也是紫光追求的方向。”

不过这样的产品细分策略仅仅是从提供物美价廉产品的思路上考虑,离真正意义上的产品细分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对于在通用耗材市场已经摸爬滚打多年的天威而言,这样的产品细分很早以前他们就已经开始尝试了。于卫告诉记者,广告行业是天威很大的目标客户群体,所以天威就不断地推出新产品以满足这一行业的产品需求,效果非常良好。

2003年1月1日起我国执行的《政府采购法》明确规定,在同等条件下,政府采购应当优先考虑采购本国货物、工程和服务。这也被国内通用耗材企业视为一个极大的转机。在殷宗明眼里,清华华丰目前制定的计划就是要主攻办公打印耗材市场,并旗帜鲜明地提出了“为办公打印赤字堵漏”的口号,将研发、生产、营销和服务的主要精力都放在办公领域,并推出了一系列符合日常办公打印特点的精品打印耗材。“我相信,只要好好去把握客户的真正需求,做好产品的细分,通用耗材的春天必将为时不远。”

拓展渠道拒绝“墙头草”

面对大市场的机遇,原装耗材的打压,众多通用耗材厂商很现实地选择以渠道利润吸引经销商加盟,拉拢人心。一位早先经营原装耗材,如今转做通用耗材的代理商直言不讳地告诉记者:“加盟原装耗材的放心店,虽然可以使我们拥有相对稳定的用户群体,但是原装耗材价格几近透明,随着耗材市场竞争的加剧,经营原装耗材的利润率已经从2000年以前的高达5%降到了现在的不足3%,现在通用耗材给的利润要高得多,换作你,你会选择谁?”

不过这正应了“利来两边倒”的渠道“墙头草文化”俗训。“渠道商销售哪家的产品无非就是一个‘利’字,谁能带给他们利益最大化,他们自然就跟谁。”一位业内人士很直白地指出渠道商的心态。

所以,依靠相对高额利润吸引渠道商加盟是第一步,如何维护好这种合作关系甚为重要。在兑现承诺之上,通用耗材厂商也着手为渠道提供包括各种培训活动和广告、促销活动等全方位的扶持,安定吸引过来的渠道商。所以,现在大多通用耗材厂商更注重给渠道输入品牌营销行为,对宝贵的渠道给予全力支持。格之格副总经理孔德珠谈到这一点时表示:“人在追逐利润之外,还有事业成就感的需求,我们制定的经销商合作政策中,把经销商纳入利润分配体系,在选择经销商的时候,挖掘那些有着成就事业愿望的合作伙伴。这是格之格所需要的。”

而清华华丰殷宗明更是提出了“做耗材而不是卖耗材”的口号,立志把耗材作为一个产业来做。在很多地区和二三级市场,原装耗材厂商鞭长莫及,渠道和专卖店分布点不多。现在殷宗明更多的是在这样的二三级市场穿梭,向经销商灌输他的“快速行销法”。最主要就是为了让产品快速地从厂商到渠道,再从渠道销售到用户手中。

而且在很多人看来,服务是制约通用耗材发展的最大障碍。而在2004年及其未来5年中,耗材产品服务将逐步实现服务的当地化和服务的前端化。“服务当地化”是与各区域经销商开展紧密合作,“服务前端化”是将服务从售后提到售前,通过经销商向用户提供专业的打印耗材咨询服务。通用耗材厂商能否做到这一点,将成为是否能推动这一市场取得更大发展最为关键的因素之一。

通用耗材也要讲技术创新

做通用耗材,“软肋”也是明显的。天威董事长贺良梅承认,“通用耗材厂商实际上是很被动的,因为只有当打印机生产商将产品摆到市场上,通用耗材厂商才知道自己该生产什么样的产品,才好为之配套。”

而且据贺良梅介绍,小小的打印机墨盒,有些国外厂家竟然会申请成百上千个专利。“想和我兼容吗?要么付费获得我的专利授权,要么自己加大研发的投入。”在付费的道路未必能行得通的情况下,通用耗材厂商加大自己的研发投入就成了一个迫在眉睫的事情。

去年十月记者在参观天威耗材在珠海的生产基地时,也了解到作为行业龙头,天威到目前为止,已累计在国内申请专利108项,在国外申请专利30多项,已有59项专利申请获得了专利权。对此贺良梅的解释是:“专利的事情就是这样,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最后的结局就是大家互不起诉。否则天威会非常吃亏的。”

对已有的成果,贺良梅并不满足,“下一个目标是把‘天威’建成为‘信息耗材’中的名牌。”所谓“信息耗材”,是指所有与“信息”打印、输出和存贮有关的产品。这个耗材王国在近年不断拓宽自己的产品线,实现产品多元化,旗下产品已不仅仅局限于“打印机耗材”,品牌内涵日益丰富,已经向更深、更广的“信息耗材”领域延伸。

很多通用耗材厂商也提出这样的观点,有基础有实力的通用耗材厂商也应以技术研发和本地化优势来推动兼容耗材发展,服务于广大消费者。也只有这样,才能将国内的耗材市场带入正规化的发展道路。

中国计算机行业协会耗材分会秘书长龚滨良认为,要想发展中国的耗材产业,打破原装垄断,让广大消费者都得到实惠,就要进行技术创新,拥有自己的专利技术。近几年,不少企业在投资耗材生产,但这些企业都有一个共同点,只着眼于制造业,在设计、研发方面少有提及。

龚滨良还透露,在公布的国家鼓励发展的64项电子信息产品目录中,与打印耗材相关的项目就有:激光打印机制造、喷墨打印机制造、普通纸传真机制造、喷墨打印机用墨水的生产等,为我国的耗材产业指明了重点,明确了打印耗材本土化、产业化的发展方向。

图1 2001~2003年中国打印机耗材(硒鼓和墨盒)市场销量情况

图2 2001~2003年中国硒鼓市场销量及增长情况

图3 2001~2003年中国墨盒市场销量及增长情况

7.中国智能手机市场现状分析 篇七

在硬件成本下降、规模量产等因素的驱动下, 智能手机价格不断走低, 加之三大运营商的终端补贴和宣传造势, 智能手机市场需求大幅增加。工信部电信研究院发布的数据显示, 2012年4月份全国手机市场出货量为3528.7万部, 其中智能手机出货量为1811.4万部, 比2011年同期增长287.6%, 首超功能手机出货量, 市场占有率达到51.3%。与智能手机出货量大幅攀升形成鲜明对比的是, 功能手机的市场份额不断被蚕食。国内市场正逐步加快从功能手机到智能手机的过渡。

2 中国手机市场的结构分析

2.1 手机用户规模

根据三大运营商近期公布的数据显示, 2012年第一季度, 中国电信移动用户数达到1.36亿户。移动用户数达到6.67亿户。联通用户数达到2.095亿户。三者相加, 中国手机用户已达10.125亿户。这一数据超过了欧洲的总量, 是北美市场的三倍。

2.2 智能手机用户规模

最新数据显示, 2012年第三季度中国智能手机用户继续保持增长态势, 截至第三季度末中国智能手机用户数达到3.3亿人, 环比增长13.8%。

2.3 出货量规模

根据工信部公布的数据, 2012年1-9月智能手机出货量为1.72亿部, 比2011年同期增长183.4%。受智能机性能及价格等因素的驱动, 第三季度智能手机销量再创新高, 智能手机市场销量达到4980万部, 环比增长31.1%, 同比增长154.9%。

3 中国智能手机市场的集中度

3.1 销售份额集中度

最新数据显示, 2012年第三季度三星以17.8%的份额领先于其他对手。排在前五的手机品牌还有联想、酷派、华为以及中兴, 占比分别为13.2%、10.9%、10.6%、9.7%。本季度HTC销量较上季度有所提升占比达到5.7%。苹果由于在国内推出产品太慢份额下降至4.8%。诺基亚3.4%, 摩托罗拉3.0%, 金立2.3%, 天语2.1%, 其他16.5%。根据以上数据, 国内智能手机市场的CR8=76.1显示出很强的寡占形态。其中值得一提的是国产智能手机占到了54.5% (其中中华酷联占到了44.4%) 。

3.2 操作系统集中度

第三季度中国智能手机市场操作系统中安卓份额持续扩大, 达到67.0%, 占据绝对领先地位;塞班系统持下滑趋势, 本季度在中国智能手机操作系统的份额下降至17.3%。另外本季度IOS系统份额较上一季度有所下降, 为10.7%。Windows Phone系统2.7%, 其他占2.3%。

手机操作系统中, 安卓和IOS和占77.7%, 处于绝对领先的地位。塞班虽然还有17.3%的份额, 但是是源于诺基亚以前的巨额销量所支撑的, 随着诺基亚宣布放弃塞班系统, 塞班系统消失只是时间问题。而Windows Phone系统虽然只占到2.3%的份额, 但由于有微软和诺基亚强大的技术支撑以及微软在桌面电脑端压倒性的占有率, Windows Phone系统的前景还是审慎和乐观的。

3.3 价格集中度

在不同价位智能机销量方面, 第三季度1000~2000元的智能手机占据主流, 占比为45.2%, 1000元以下的达到33.7%, 两者共占据78.9%。此外2000~3000元的智能手机销量占12.8%, 3000~4000元的智能手机的销量占4.6%, 4000元以上的占3.7%。

在体现厂商实力的高端手机市场, 国内3000元以上手机市场90%的份额被苹果和三星两家占据, 剩下10%则由索尼、诺基亚、HTC等少数国际化品牌瓜分。至于国产品牌, 在该区间市场占有率则几乎为零。

3.4 利润集中度

虽然国产品牌智能手机占据了国内过半的市场, 但都集中在低端市场。三星和苹果占据了手机市场99%的利润, 而国产品牌和其他国际品牌只能去争夺剩下的1%的利润。

以上分析可知中国智能手机市场是高度寡占的市场。从销售份额来看, 国产智能手机市场份额过半;从价格集中度来看, 国产品牌集中在两千元以内;然而从利润角度看, 超过五成的销售份额却只能是和众多厂商争夺剩下的1%的利润额。

4 国产品牌厂商SWOT分析

4.1 S优势分析

4.1.1 国产品牌厂商更了解国内市场

国产品牌扎根于国内, 有着共同的文化传统和共同的消费习惯, 因而更了解消费者。智能手机是以消费者的体验为生存条件的, 如果能按照中国消费者的消费需求来设计手机和相应的系统 (例如小米深度改造的MIUI系统在国内很受欢迎) 生产更加符合国人使用习惯的手机, 那么就大有可能在下一轮竞争中取得优势。

4.1.2 国产品牌厂商在国内有着更为成熟的销售渠道

国产品牌长期耕耘国内市场, 组建了完整的销售网络。同时由于小米的营销创新被各厂商模仿, 网络销售也风生水起, 国内产商纷纷与电商企业如京东商城等合作, 华为等企业组建了自己的网上商城, 开辟了新的营销渠道。加上传统的与运营商合作、实体店销售等, 在营销渠道上国产品牌厂商有着很大的优势。

4.2 W劣势分析

4.2.1 缺乏核心竞争力

在产业链上, 芯片、操作系统等智能手机的关键部件至今仍掌握在国外厂商手中, 即便是显示屏, 核心技术也多集中在日韩厂商手中。国产手机的手机系统基本上是安卓系统或是基于安卓系统开发的。国内厂商目前还只有华为研制了自己的芯片, 但只是作为对芯片供应商断粮的替代品, 并没有能在市场上供应其他厂商, 没有市场占有率。

4.2.2 过度依赖运营商

对运营商的过度依赖是国内智能手机厂商利润稀薄的重要原因。运营商出于提高市场占有率的需要, 纷纷与厂商合作推出定制机尤其是千元智能手机。表面上看国产手机市场占有率大大提高, 超过了50%, 但由于运营商的大幅压价, 各厂商在产品定价上缺乏自主权, 利润甚微。

4.2.3 品牌美誉度不够

品牌美誉度不够一是由于功能手机时代山寨机的冲击, 破坏了国产手机的名誉。二是由于国内手机厂商长期以来是与运营商合作推出定制机, 没有对品牌进行培育。品牌美誉度不够, 同等价位的手机, 消费者愿意出钱买洋品牌, 而不是国内品牌。从华为的产品定价可见一斑。2012年4月上市的Ascend P1标志着华为首次进军高端手机, 定价2999元。2012年9月的Ascend D1定价2699元。2012年11月最新上市的荣耀四核定价1888元。从时间顺序看华为三款精品手机, 价格从2999元到2699元再到1888元, 一路下滑。

4.3 O机遇分析

4.3.1 巨大的市场潜力

国内手机用户规模已经超过10亿, 而智能手机用户只有3.3亿, 不到四成。借鉴国外的手机持有量与人口比例, 我国手机的持有量应该与人口的比例超过1.5。伴随3G网络的逐渐全面覆盖和三大运营商的强势宣传, 以及过去几年的市场培育, 国内消费者对智能手机的认知度大大提升, 功能手机用户向智能手机用户转变的速度进一步加快。巨大的市场容量为国产智能手机的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4.3.2 更快的出货速度

目前高端市场被苹果和三星把持, 在千元手机市场又有众多厂商的竞争, 在中端手机市场留下了空白。国际巨头的中端手机定位还不清晰, 按照目前手机市场快鱼吃慢鱼的现状, 国内厂商抓住机遇率先推出机型就能打开市场。

4.4 T威胁分析

4.4.1 高端手机进军中低端市场

目前苹果和三星牢牢控制高端市场而HTC这样的二线品牌由于业绩不振, 欲进军国内中低端市场, 如果在加上其他洋品牌也卷入的话, 国内厂商面临更大的竞争压力。

4.4.2 低端市场竞争更加恶化

随着联发科的芯片研发成功以及零部件等的降价, 低端手机市场尤其是千元以内准入门槛进一步放低, 各山寨厂商也想加入这个市场, 由于缺乏核心竞争力, 产品同质化严重, 竞争集中于价格竞争, 行业利润进一步摊薄。

4.4.3 潜在进入者虎视眈眈

鉴于苹果的赢利模式“硬件+软件+互联网服务”, 国内各家互联网企业有进入智能手机的企图。百度、盛大等推出了自己的手机, 360也推出特供机, 虽然反响不好, 但将对行业利润进一步稀释。

5 国产品牌智能手机怎样突围

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 国产智能手机处于产业链的低端, 虽然在国内市场占有率超过50%, 然而利润却不到1%。而营销渠道又过于依赖运营商, 没有自己的品牌美誉度, 因而没有完全的自主定价权, 在过去这轮销售热潮中基本上属于赔本赚吆喝。然而国内巨大的市场以及耕耘多年的经验和渠道, 加上国际巨头的战略定位, 都给国产厂商提供了巨大的机遇, 因而在下一轮的竞争中国产品牌厂商将大有作为。

5.1 加大科研创新和产业链整合

苹果的巨额利润来自于“手机+系统+服务”, 三星则是在整个产业链上有很强的控制权。国产手机要与它们竞争, 必须要加大科研创新, 要制造出机皇级的手机和非一般的客户体验, 这样才能实现产品的差别化才能避免价格战。同时还要加强知识产权建设, 避免被竞争对手专利控制, 不仅增加成本而且面临禁售等制裁。加强整个产业链上的整合。华为单独研发出芯片, 表现出后向一体化的倾向, 这在以后的采购等方面会大大加强话语权。

5.2 创新营销渠道

小米手机的横空出世让国产厂商眼前一亮。小米的销售全靠网络, 这种销售方式省了渠道代理费和中间环节的成本, 让零售价格尽可能做到最低。由于是提前预订厂商还能收取预付款预估销量, 精确采购最低限度控制库存。这种不依赖运营商采购的方式也加强了厂商的自主定价权, 对节约成本和提高市场占有率大有益处。营销渠道的创新不仅只有网络, 还有更为创新性的途径, 谁能在下一轮竞争中率先开辟出新的途径谁就很有机会获胜。

5.3 加强品牌美誉度建设

国内著名的手机厂商中华酷联等, 长期以来基本上是和运营商合作推出定制机, 给消费者的印象就是便宜, 性价比高。缺乏品牌美誉度, 同样的价格消费者愿意选择洋品牌, 虽然近几年来国产手机无论是在技术上和质量上都取得了巨大的进步, 但是消费者对它们的品牌认知度低, 这也是国产智能手机即便生产出高端手机也无人问津的重要原因。然而这些年却没有听到像当年波导手机“手机中的战斗机”这样响亮的广告, 听到的只是最佳性价比的宣传, 没有一个清晰的品牌建设规划, 给自己的产品贴上最佳性价比的标签, 往往会陷入恶性循环。加强手机品牌建设, 塑造品牌内涵, 国产品牌厂商已经不能再等了。

摘要:从功能手机到智能手机的发展表明手机市场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随着移动互联网进程的加快, 智能手机的普及已势不可当。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容量巨大, 集中度很高。然而国内品牌厂商却只有市场份额而没利润, 如何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逆势突围, 避免重蹈功能机时代的覆辙, 已经刻不容缓。

关键词:智能手机,集中度,国产品牌,SWOT分析

参考文献

[1]乔枫.中国智能手机出货量超过功能机[N].中国日报, 2012-05-10.

[2]周玲.中国手机用户数量已达10亿[N].东方早报, 2012-03-21.

[3]艾媒咨询.2012Q3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季度监测报告[EB/OL].http://dev.iimedia.cn/artide/35750.html.

[4]方南.国内高端智能机三星苹果份额占九成国产几为零[N].南方都市报, 2012-11-06.

[5]方南.国产智能手机夺半壁江山可争利润份额不到1%[N].南方都市报, 2012-06-06.

[6][美]迈克尔·波特.竞争优势[M].陈小悦, 译.北京:华夏出版社, 2004.

[7]苏东水.产业经济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

8.中国化妆品市场现状 篇八

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中显示,化妆品类销售额增长17.0%,总销售额达1765亿元,占全球化妆品销售额的14.7%,较10年前增长较大,就当前的化妆品销售情况来看,我国的人均化妆品消费还比较低,因此,发展前景较为广阔。截止2012年底,我国持有有效生产许可证的化妆品企业有4598家,主要分布在珠三角、浙江、江苏等沿海地区,而且中遍布外国企业,如美国的宝洁公司、法国的巴黎欧莱雅公司等,營业额要远远高于国内品牌生产厂家。生产经营的这些厂家,大部分都是外资或者中外合资企业,中国本土企业仅占五分之一。

自21世纪以来,我国的化妆品行业发展呈现持续上升态势,不断成长,出现了一批出色的民族品牌,如丁家宜、李医生等,而与此同时,外国企业为了进一步拓展发展范围,不断并购中国的化妆品企业,由此对我国的化妆品行业发展形成了巨大的冲击。2008年,强生收购大宝,2010年,科蒂收购丁家宜,这对于我国民族自有化妆品品牌的形成造成了威胁。

对于化妆品企业的发展,政府不仅要采取有效的激励政策,同时还应当加强化妆品企业的生产运营控制,确保质量,促使企业满足品牌发展的基本条件。同时,政府可以就化妆品行业发展举行座谈会,就各个企业的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展开讨论,尤其是对于实力较好的化妆品企业,引导其展开广告战略,准确定位消费人群,并采取创新的营销策略,以提升本土化妆品的市场占有份额。此外,对于不同的消费人群,化妆品企业应当生产不同类别的产品,实现多元化营销,从而扩大消费群体,提高品牌知名度,如巴黎欧莱雅旗下17个国际品牌,在中国上市12个,涵盖低挡、中档、高档消费人群。企业还可以根据当前消费者的健康、绿色消费心理,及时变更生产及营销战略,突出主打风格产品,以满足不同需求消费者。

当前,政府对于化妆品行业的发展扶持较少,使得企业发展只能够依靠自身的力量进行,这势必对化妆品行业进步造成一定制约。对此,应当加强企业与政府之间的对话机制构建,对化妆品行业的各种税收实行有效的优惠政策,以起到促进彩妆市场发展作用,从而平衡消费结构,也为企业发展提供更为广阔的选择。此外,对于各项税收制度,政府要结合企业实际进行合理调整,在健全的前提下争取最大限度满足企业及化妆品市场发展。

9.医药市场现状 篇九

CONTENTS

第一篇:海洋生物医药产业现状分析产业规模已达到百亿美元-----1 第二篇:我国海洋生物医药产业现状分析未来海洋生物医药前景广阔--------------------------3 第三篇:2014年海洋生物医药行业的生产总值258亿元-------------4 第四篇:海洋生物医药业发展现状分析-----4 第五篇:我国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前景浅析--------------------------5 第六篇:2014年中国十大海洋生物医药企业排名----------------------6 2014年中国十大海洋生物医药企业排名----6 1山东达因海洋生物制药股份有限公司------6 2青岛澳海生物有限公司------------------------6 3青岛国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6 4广东昂泰连锁企业集团有限公司------------6 5上海东海制药股份有限公司------------------6 6荣成市鸿洋神海洋生物技术产业有限公司------------------------------6 7浙江杭康药业有限公司------------------------6 8海力生集团有限公司---------------------------6 9青岛安康海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6 10江苏双林海洋生物药业有限公司----------6 第七篇:海洋生物医药科学规划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前景好-----7 第八篇:中国海洋生物医药产业深度调研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8

本文所有数据出自于《2015-2020年中国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第一篇:海洋生物医药产业现状分析产业规模已达到百亿美元

由于海洋天然产物具有丰富的结构多样性、活性谱广且强度高,同时具有更大的类药性。“海洋生物资源的高效、深层次开发利用,尤其是海洋药物和海洋生物制品的研究与产业化已成为发达国家竞争最激烈的领域之一。

近年来海洋经济发展在我国经济发展中被列入重点发展领域,主要是由于其对于缓解资源瓶颈、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推动技术创新等均具有重要的意义,尤其是海洋油气业、海洋生物医药业、海洋电力业、海水利用业、海洋船舶工业等战略新兴产业,近年来获得了快速发展,尤其是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前瞻产业研究院公布的《2015-2020年中国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数据显示,2013年,我国海洋生物医药行业增加值为224亿元,增速达到20.7%。

在12个主要海洋产业中,海洋生物医药以20.7%的产业增加值增速居2013年海洋经济产业最快增长领域。国际上,海洋生物资源的利用逐步由近海、浅海向远海、深海发展,瞄准深远海生物耐压、抗还原环境的特性,可望发现一批全新结构活性化合物和特殊功能基因。

药物新靶点发现和验证集成技术、药物高通量、高内涵筛选技术等陆地高新技术也迅速向海洋药物和生物制品开发转移。

世界范围内海洋生物医药产业规模已达数百亿美元,预计今后5年的年增长率将高达15%至20%。但是相对于化学药或海洋经济的规模,海洋生物医药不管是数量和产值都非常少。

海洋生物医药行业要想获得更快的发展,需要企业和政府的协作,政府方面,需要在资金扶持、人才培养以及行业发展引导等方面做出努力,而作为直接参与者的企业,则需要在创新能力培养上加大投入,企业可以通过设立科技储备基金,投资一些基础性研究项目作为知识储备,或者通过资金缺陷法收买研究人员科研成果对其进行后期研究,缩短周期并加快产品的产业化发展,避免新产品前期研究的投资风险。

文中数据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2015-2020年中国海洋生物医药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本文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未经前瞻产业研究院书面授权,禁止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第二篇:我国海洋生物医药产业现状分析未来海洋生物医药前景广阔

海洋生物医药行业是指以海洋生物为原料或提取有效成分,进行海洋生物化学药品、保健品和基因工程药物的生产活动,包括基因、细胞、酶、发酵工程药物、基因工程疫苗、新疫苗;药用氨基酸、抗生素、维生素、微生态制剂药物;血液制品及代用品;诊断试剂;血型试剂、X光检查造影剂、用于病人的诊断试剂;用于动物肝脏制成的生化药品等。

我国海洋生物产业以基地化、园区化为特征的产业集聚发展态势初步形成。目前已有8个国家海洋高技术产业基地、6个科技兴海产业示范基地,初步形成以广州、深圳为核心的海洋医药与生物制品产业集群,以湛江为核心的粤东海洋生物育种与海水健康养殖产业集群,福建闽南海洋生物医药与制品集聚区和闽东海洋生物高效健康养殖业集聚区等。

近年来海洋经济发展在我国经济发展中被列入重点发展领域,主要是由于其对于缓解资源瓶颈、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推动技术创新等均具有重要的意义,尤其是海洋油气业、海洋生物医药业、海洋电力业、海水利用业、海洋船舶工业等战略新兴产业,近年来获得了快速发展,尤其是海洋生物医药产业。

我国海洋生物技术和产业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但距建设海洋强国的目标还存在较大差距。

差距主要体现在,海洋生物科技创新与国外和陆地对比还有差距;资源调查、评估和保护不够,海洋生物资源的独特优势尚未充分发挥;平台建设等产业创新支撑体系还较薄弱;海洋生物龙头企业相对较少,与小微企业互补不足,产业生态还未建立完善。海洋生物医药行业要想获得更快的发展,需要企业和政府的协作,政府方面,需要在资金扶持、人才培养以及行业发展引导等方面做出努力,而作为直接参与者的企业,则需要在创新能力培养上加大投入,企业可以通过设立科技储备基金,投资一些基础性研究项目作为知识储备,或者通过资金缺陷法收买研究人员科研成果对其进行后期研究,缩短周期并加快产品的产业化发展,避免新产品前期研究的投资风险。

文中数据参考自: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5-2020年中国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本文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未经前瞻产业研究院书面授权,禁止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第三篇:2014年海洋生物医药行业的生产总值258亿元

2014年我国海洋生物医药行业的生产总值为258亿元,与2013年同比增长15%,数据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数据库。

本文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未经前瞻产业研究院书面授权,禁止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第四篇:海洋生物医药业发展现状分析 日前,青岛西海岸新区明确了海洋生物医药产业的主要发展方向,即加强海洋生物资源的研究利用,加快发展海洋生物、海洋生物制品、海洋功能性食品和海洋创新药物等产业,建设全球知名的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基地,尽快形成具有代表性的产业形态,将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做大、做强、做出特色。

目前,新区已集聚了明月海藻、科海生物等一批海洋生物骨干企业,初步形成了以海洋生物精深加工、海洋功能食品、海洋生物医用材料、海洋生物农用制品等为主的产业体系。

本文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未经前瞻产业研究院书面授权,禁止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第五篇:我国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前景浅析

中国海洋经济在新世纪前十年保持了强劲发展势头,海洋产业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为17.1%,高出同期GDP增速。21世纪第二个十年,在国家新的战略扶持层面上,我国海洋经济发展将进入一个新的阶段,有望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和亮点。与传统海洋产业相比,新兴海洋产业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目前我国已经启动了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规划研究工作,海洋生物医药产业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

海洋生物医药产业作为一个新兴行业,已经成为医药行业中最活跃、发展最快的领域。近年来,我国海洋生物医药研发受到了政府的高度重视,各地出台了相关的扶持政策,从政府层面大力推动和发展海洋生物医药产业。目前,我国在海洋生物技术产业化方面已发现了一批新型抗肿瘤、抗艾滋病、抗心脑血管疾病、抗神经退行性疾病,以及抗动脉粥样硬化的海洋药物,并相继进入不同的临床研究阶段。国内已经有数十家海洋药物研究单位和几百家开发和生产企业。

近10年来,我国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增加值已从2005年的17亿元增长至2013年的224亿元,增长了十几倍;而其增加值占比逐年提升,尤其在2011-2013年大幅上升,对主要海洋产业增加值的贡献率越来越高。

目前,我国已知药用海洋生物约1000种,分离得到天然产物数百个,制成单方药物十余种,复方中成药近2000种;获国家批准上市的海洋药物约10种,获“健”字号的海洋保健品有数十种。本文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未经前瞻产业研究院书面授权,禁止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第六篇:2014年中国十大海洋生物医药企业排名

20世纪90年代与以来,世界海洋经济产值平均每年以11%的速度增长,2001年达到1.3万亿美元,占全球GDP的4%。自2001年起,中国海洋生产总值占GDP的比重基本处于8%以上,整体呈缓慢上升趋势。2006年这一比重达10.0%,为近年来最高水平;2011年和2012年全国海洋生产总值占GDP比例均为9.6%,2013年略有下降,为9.50%。

从2005-2012年中国海洋生物医药行业占海洋产业的比例和占GDP的比例变化来看,总体上,我国海洋生物医药行业在海洋产业、国家生产总值中的经济地位呈现出波动上升的趋势,尤其是2010年经济复苏以来,在海洋产业中的占比和GDP中的占比呈现出较快增长,2013年的占比分别为0.412%和0.039%,显示出海洋生物医药经济地位的不断提升。

2014年中国十大海洋生物医药企业排名 1山东达因海洋生物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2青岛澳海生物有限公司 3青岛国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4广东昂泰连锁企业集团有限公司 5上海东海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6荣成市鸿洋神海洋生物技术产业有限公司 7浙江杭康药业有限公司 8海力生集团有限公司

9青岛安康海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10江苏双林海洋生物药业有限公司 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本文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未经前瞻产业研究院书面授权,禁止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第七篇:海洋生物医药科学规划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前景好

前瞻产业研究院摘要:21世纪第二个十年,在国家新的战略扶持层面上,我国海洋经济发展将进入一个新的阶段,有望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和亮点。与传统海洋产业相比,新兴海洋产业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目前我国已经启动了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规划研究工作,海洋生物医药产业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

近日,在浙江舟山群岛新区海洋生物医药高端论坛上,当前海洋生物活性物质发现的新策略、海洋创新药物开发、海洋功能制品研究与产业化,结合舟山群岛新区的实际情况,献智畅言。

舟山以东海丰富的海洋生物资源为基础,借助浙海院较强的科研实力,在海洋生物医药领域将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他认为,舟山作为世界主要鱼油原料提供地,应该充分借助这一优势提升鱼油产业。同时,挖掘、整理舟山海洋中药资源宝库,发展海洋中药产业。

海洋生物的化学和生物活性研究、海洋生物制品与海洋创新药物研发、拟生态及应激条件下微生物的活性产物研究等主题作了报告,为舟山新区的发展海洋生物医药提供了很多有益参考。

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海洋生物医药产业深度调研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7 告》分析显示:中国海洋经济在新世纪前十年保持了强劲发展势头,海洋产业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为17.1%,高出同期GDP增速。

第八篇:中国海洋生物医药产业深度调研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前瞻产业研究院摘要:预计“十二五”末,我国战略性海洋新兴产业占海洋生产总值的比重将有望提高至13%-15%,平均增速不低于20%;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将最具发展前景。

报告目录请查看《2015-2020年中国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中国海洋经济在新世纪前十年保持了强劲发展势头,海洋产业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为17.1%,高出同期GDP增速。21世纪第二个十年,在国家新的战略扶持层面上,我国海洋经济发展将进入一个新的阶段,有望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和亮点。与传统海洋产业相比,新兴海洋产业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目前我国已经启动了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规划研究工作,海洋生物医药产业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

近年来我国海洋生物技术研究已经从沿海、浅海延伸到深海和极地,特别是海洋生物活性先导化合物的发现、海洋生物中代谢产物的结构多样性研究、海洋生物基因功能及其技术、海洋药物研发等在国际上引起了高度关注,很多研究成果申请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内、国际专利。海洋药物已由技术积累进入产品开发阶段,将在抗艾滋病、抗肿瘤、卫生保健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目前,我国已知药用海洋生物约1000种,分离得到天然产物数百个,制成单方药物十余种,复方中成药近2000种;获国家批准上市的海洋药物约10种,获“健”字号的海洋保健品有数十种。各国通过多年研究,现已知230种海藻含有多种维生素及药理作用,有246种海洋生物含有抗癌物质。

尽管海洋生物医药产业迎来了蓬勃发展的良好势头,但受海洋开发技术和海洋生物医药技术的限制,许多海洋天然产物的潜在药物价值还不为我们所知,同时由于海洋药物生产流程复杂,研发、测试、临床等研究阶段时间周期较长,产业的发展规模仍然较小,并面临一系列的问题,如产学研结合不紧密、知识产权保护滞后等,都需要逐步去解决。我国海洋生物医药产业仍存在着进一步发展的空间。

伴随着蓝色经济热潮的兴起,山东、广东、江苏、福建等沿海地区纷纷加大了对海洋生物医药产业的投入,将其作为蓝色经济的增长点去加速推动。山东烟台中大生物制药通过科8 技攻关,在藻类中成功提取抗艾滋药物F-昔肤。广东省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较早,走在全国前列,以广东昂泰集团、国风药业等为代表的一批知名企业集团纷纷向海洋药物领域挺进。江苏省从1997年建立第一个省级海洋药物研究开发中心起,就将海洋药物作为开拓海洋新兴产业的重点对象,目前已取得突破性进展,如南通双林生物制品公司研制的降血糖、解酒、补钙等海洋保健品推向市场后,取得了较大的经济效益。

10.出租车市场现状分析 篇十

(2010-07-01 21:44:45)

转载

1989年8月,中国大陆第一家汽车租赁公司福斯特汽车租赁公司成立,当时主要的目的是为了迎合1990年在北京举行的亚运会上国外记者及相关人士在华工作中对交通的便捷、激动、私密性的需求,建立了这家汽车租赁公司。北京的汽车租赁市场由此开始。经历了二十多年的发展逐渐形成了具有一定规模的行业。期间经历了90年代的起步阶段,2000年后的快速发展阶段,以及2008年由于奥运的举办达到发展过程的阶段顶峰,目前奥运后金融危机的到来,北京的汽车租赁企业必然经历新的一轮挑战。

根据相关数据显示,全国汽车租赁企业上千家,仅北京就有汽车租赁企业200多家,其中通过政府主管部门认证的企业也有70多家(从数量上讲运营车辆数量在100辆以上才能被认证);全国租赁运营车辆保有量已经超过50000辆,其中北京就有租赁运营车辆两万多辆,占全国总量将近一半。北京是全国汽车租赁企业数量和租赁车辆最多的城市,也是发展最为成熟的市场。北京的汽车租赁企业在全国具有很强的代表性,北京慧聪邓白氏研究根据对北京汽车租赁企业现状做个简单的分析。

一、产品与服务

北京汽车租赁企业在产品和服务方面处于全国前列。其提供的一体化服务不但涵盖了租车从始至终的全过程,亦囊括了各种用车服务。

汽车租赁主要分为融资租赁和经营租赁两种形式。目前,选择经营租赁占据着绝对的市场份额,而融资租赁的用户较少。用户采用经营租赁方式租车后,该车发生的养护、维修和保险等费用均有租赁公司负担,给用户带来了极大的方便。

租赁公司提供的经营性租赁大体上可以分为两类,即单纯车辆租赁和附加服务租赁。单纯车辆租赁:以租期长短划分,可以分为日租租赁、短租和长租三种。

附加服务租赁:租赁公司会提供车辆和附加服务,车辆租赁部分同单纯的车辆租赁形式相同。主要附加服务包括有带驾服务、点到点接送服务、接送机服务、司机双语服务后勤管家服务等。

由于长租用户稳定,以及企业用户相对于个人用户租车风险较小,大多数租赁公司都把业务重点放在单位用户上,以发展长租为主。

据北京慧聪邓白氏研究调查,在北京企业租赁用户当中,外资企业占比较高,北京的外资企业基本都有和租赁公司合作的经历,占比甚至可以达到90%以上。

二、品牌车型分布

根据目前的北京市场情况及发展需要,北京各大汽车租赁公司均把主要客户群体定位于企业用户,所以车辆配比多以商务用车为主。

根据慧聪邓白氏研究调查,上海大众、一汽大众、上海通用和一汽奥迪四家仍牢牢占据着汽车租赁市场,品牌集中度较高。个别租赁公司如AVIS因与上汽的合作关系,上海大众和上海通用的车辆占比高达70%以上。北京的韩日企业大多倾向选择本国知名品牌车辆,因此租赁公司在车辆购置方面也会考虑一定的韩系和日系车配比。轿车类受欢迎度较高的车型主要包括:帕萨特、桑塔纳、捷达和奥迪等商务车型;红旗轿车因为其特殊背景,许多政府机关将其定位为形象性用车。

MPV类受欢迎的车型集中度较高,主要有别克的GL8。

三、未来展望

北京市的现有租赁企业规模分布呈现符合金字塔规律,塔尖上是少数几家拥有车辆超过1000辆的企业,中间是拥有几百辆车的企业,剩余底部的就是只有几十辆、甚至几辆车的微型企业。随着竞争的日趋激烈,未来租赁市场整体将向规模化经营方向发展,众多中小租

赁企业或合并或被大型租赁企业兼并;几家大型的租赁企业将会占据北京租赁市场50%以上的市场份额。

由于北京首都及经济文化中心的特殊地位,这里汇集了众多国内外企业总部,因而北京市场成为汽车租赁企业的一块大蛋糕,预计今后将有更多的外资汽车租赁企业进入北京市场。然而赫兹的水土不服给了他们一个教训,今后的外资汽车租赁企业进入北京市场更多的可能是以合资的形式,或许今后会出现一种中资、外资、汽车厂家三方合作的汽车租赁企业,那时的竞争将更加激烈,不过受益的会是我们广大消费者,我们期待着能够享受更加完美的服务。汽车租赁「遭遇」火爆拐点

(2011-02-16 14:44:58)

采访•撰文/许智博 孟岩峰

资本的青睐,政策的推波助澜,2010年成为中国汽车租赁行业毫无争议的拐点。

2010年12月23日,从上午10点延时到下午15点出台的北京“治堵”措施和随后“闪电式”的执行速度,创造了让北京一夜卖出16万辆车的疯狂纪录。

这一被评论为“政策成本全部由未来购车群体承担”的措施,从某种意义上封死了大部分非北京籍人士在北京购买小汽车的希望,而随后2011年1月“摇号”申请人里大比例(有人称这个数字为申请总量的41%)没有即时购车欲望的人的参与,也大大“稀释”了急需用车人士和单位的“中奖”概率,在没有正规渠道解决用车需求的条件下,通过租车满足需求将是一个必然的消费转移。

元旦期间,北京租车市场火爆,神州、至尊、首汽租赁等几家大公司,各种车型都几乎被提前预订一空,每处汽车门店,都适时调整了租车时限的比例,但依然满足不了众多用车人的需求。

尽管很难区分“治堵”新政和节日因素为这种局面各出了几分的力,但相比2009年底汽车租赁市场不温不火的场景,2010年绝对是中国汽车租赁市场不容忽视的转折点。

就在新政出台前几个月,资本入住汽车租赁企业的消息频传:8月份,一嗨租车正式宣布完成第三轮融资,高盛集团向其投资7000万美元;9月份,联想控股宣布,以“股权+债权”的形式,注资现金12亿元并完全控股神州租车;11月份,日本三菱商社向浙江车友汽车租赁公司首轮投资2000万美元,并共同成立海纳国际汽车租赁有限公司。汽车租赁已经成为颇受资本青睐的“潜力股”之一。

尽管中国的汽车租赁行业在整体规模上看还没有跨过起步阶段,但2010年这个行业的种种迹象表明,在2005年政策松绑后的汽车租赁企业数量上的“井喷”之后,从2010年开始,这个行业将在政策及资本市场的双重推动下开始新一轮洗牌,解决企业在规模、服务上良莠不分等痼疾。

政策比广告更给力

“北京是中国最特别的一个城市,任何一个政策都会起到极其重要的示范作用。因此,最令汽车行业担心的是,其他全国有名的‘堵城’是否会效仿北京实施限购政策。”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政策研究室副主任朱孔源表示,尽管新政出台后国内几个一线城市表示不会效仿北京的做法,但“治堵”的目标依旧很明确。

虽然“治堵”立刻透支了北京各汽车4S店在2011年的销量,但与此同时也预示了未来经营的惨淡。

如此看来,在北京前一阵疯狂购车时那句“政策比广告更给力”的调侃,其实更适用于

在2010年迅速膨胀的汽车租赁业。而纵观中国汽车租赁行业的发展,几乎每一个带有里程碑意义的台阶,都与当时的政策变化紧密相关,这可以说是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带入这个行业的一大特色,完全不同于国外汽车租赁行业以市场为依托、成为汽车产业链条的下游重要一环的特点。

尽管中国最早的汽车租赁公司诞生于1980年代的上海,但行业内人士认可的起步阶段和第一个重要市场,则是1990年亚运会时的北京,拥有国企背景的首汽租赁、出身于建行“三产”北京金建的银建等北京老牌汽车租赁企业就是在此期间出现的。然而当时受制于1998年国家交通部出台的《汽车租赁管理条例》(下称“条例”),行政许可门槛过高一直阻碍了汽车租赁企业的发展。2004年7月1日《行政许可法》正式颁布实施以后,国家交通部将汽车租赁的管辖权限下放一年,由地方政府部门修正“条例”,取消了“汽车租赁经营开业许可”,一年的过渡期后,《汽车租赁管理条例》宣告废止,政府有关部门只对汽车租赁进行备案管理。

正是这次政策上亮起的绿灯,让中国各地汽车租赁企业如雨后春笋般破土出芽迅速成长,在近几年资本市场上成功获得巨额投资的至尊(深圳)、一嗨(上海)、神州(北京)都是诞生于此时的“同期生”。

此后,如同1990年亚运会的翻版,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和2010年的上海世博会都加速刺激了这两大地区汽车租赁市场的成长。

当然政策不可能是永远利好的,如今北京“治堵”措施虽然在显著的方面刺激消费群体向着汽车租赁市场下移,但措施本身对车辆更新的诸多限制,对于车辆折旧、更新周期远远短于私家车、要长期参与二手车交易的汽车租赁企业来说,将是后面遭遇的问题。在“治堵”之后又传出的利好消息是,“推动建立全国汽车租赁业服务网络、制订汽车租赁管理办法和标准规范”已经被列为北京2011年交通运输工作主要任务之一,然而在政策的另一只靴子尚未落地之前,企业可以从这个政策借到什么样的“东风”还不好估计,当地企业与外地连锁企业之间谁可以获益更多,也很难说。

复制、改良与创新

临近春节,小何已经和几个老乡商量好要一起租车回家过年。在他看来,排队买票或者从黄牛党手中拿票都不靠谱,不如踏实地租辆车,几个人分摊一下费用跟来回的车票费用差不多。“关键是方便,不用排队,随时都可以走。”

随着国内汽车租赁行业的发展,在国外已经颇为成熟的自驾模式逐渐走进年轻人的生活中,尽管目前个人客户对于汽车租赁企业来说比例并不重,但个人的短租已经成为汽车租赁企业未来发展的大方向。

其实平心而论,作为汽车产业链条上的一环,中国汽车租赁市场的发展并不能说很快。一则受中国市场经济完善过程中的政策影响,二则与中国人的消费习惯相关,中国传统文化中“万事不求人”的小农生产思想让中国的消费者对大宗消费品总是觉得付费“租借”不如“拥有”来得更踏实。

也正因为如此,全球最大的汽车租赁企业美国赫兹租车(Hertz)在中国惨遭水土不服的滑铁卢。对此,一位业内人士表示,那时中国汽车租赁市场才刚刚起步,市场始终处在一个变化的过程中,把国外成熟市场的做法照搬到中国来,失败是必然的结局。

就在赫兹黯然退出中国市场之际,坚信这一行业拥有广阔发展前景的中国汽车租赁企业也陆续开始了对国外汽车租赁模式“中国改良版”的摸索。

曾在美国出差、体验过赫兹方便服务的至尊租车创始人何伟军在经过了数月的分析调研后,总结赫兹教训,继续抓住赫兹对信用体系使用的精髓,在2006年初首先与银行谈下了信用卡预授权协议,确保了新型租车的便捷,更与保险公司共同制定了第一份针对租车行业的保险合同,并顺利说服生意朋友获得了3000万启动资金。自此,以信用卡简化手续、提供自驾异地还车的新型租车品牌“至尊”就这样上路了。刷信用卡租车、连锁直营可谓至尊租车的核心竞争力。刷信用卡租车使租车手续简化到了几分钟,连锁直营则让客户在至尊进驻的任何城市、任一门店实现租车及还车的便利,并获得统一规范服务,从而有效树立起品牌。至尊的市场定位始终瞄准商旅人士,因此在车辆的选择上也多以中档为主,并始终坚持自驾服务。

何伟军事后曾笑言,这些当时看来开创性的第一步都纯粹是个人的诚信品牌起的担保作用。而至尊也被业界称为“赫兹模式”的中国版本。晚于至尊一年创立的神州租车,也大致沿用了这种改良的“赫兹模式”。

与中规中矩的至尊相比,同样于2006年诞生在上海的一嗨租车则灵活地颠覆了“赫兹模式”,也最早实现了在汽车租赁行业的盈利。最开始介入租车市场时,一嗨租车提供的就是加盟制的带驾服务,从而与至尊、神州形成了错位竞争。在脚步站稳后,一嗨租车又在全国范围内推出自营的自驾服务。灵活的租车方式、送车上门服务、“自营+加盟”的模式在全国迅速布点等一系列措施让一嗨租车有效控制成本,并实现盈利。

一嗨租车的创始人章瑞平在美国生活多年,他认为自驾服务在美国流行的原因是因为“美国的人工非常贵”,然而中国劳动力价格便宜,选择租车服务的是商务人士中的高端客群,不少商务人士的异地出差不是局限在一个城市,而是经常需要在一个经济圈的城市群里跑来跑去,人生地不熟的情况下自己开车并不现实。

惟一令一嗨租车有些担心的,就是带驾租车目前仍然属于法规的灰色地带,很多更草根的汽车租赁企业经常利用这块法律、法规的空白进行私家车辆或一车多家企业虚假挂靠的违法运营,如果将来有政策变化,这块市场则有失去的可能。

针对最近市场上领先的汽车租赁企业获得巨额风投、媒体高呼汽车租赁爆发的言论,何伟军则更希望用规划、执行这样的词来形容自己的租车事业:“我不喜欢用‘爆发’来形容这个行业。毕竟,这在国外是一个成熟的行业,中国市场的发展其实没有多少创新,都是水到渠成的。”

但不可否认的是,正是何伟军、章瑞平们各自的尝试,让中国汽车租赁企业开始把准了消费者的脉,引导国人的消费观念逐步与世界接轨,在一定程度上培育出了一定规模的、初步成熟的汽车租赁市场,也为自身发展壮大、引来为自己投资的“金凤凰”创造了必要的条件。

“二挡”意味着竞争更激烈

如果在5年前尚能用一个“国外行业巨头有实力有条件但却尚未大规模‘攻占’的、屈指可数的非垄断行业”来形容中国的汽车租赁行业的话,那么恰恰在这5年,这个行业开始从野蛮成长进入高速发展期,来自于不同背景的诸多企业好比赛车场里的赛车,大都已经完成了挂上一挡之后的起步阶段,挂上二挡开始提速,无论对于本土、国营民营企业还是外资企业,热身已经结束,激战真正开始了。

2009年上半年,中国汽车销量突破600万辆,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与此同时,目前全国驾驶员将近2亿人,2亿对600万,租车行业的前景是明晰的。

但客观来看,在中国的汽车产业链里,仍然处于私人购买为主的汽车市场阶段,汽车租赁仍属于尚待开发的市场。中国从事汽车租赁服务的企业有3000家左右,租赁车辆总数约4万辆左右,平均规模极小,一方面是因为市场处于发育阶段,需求还不旺盛;另一方面,企业为了生存不得不维持很高的租赁价格,而价格是左右中国汽车租赁业务发展的最重要因素。这阻止了市场扩张,使得企业无法通过滚动发展提高车辆更新能力与规模扩展能力。而另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尽管目前已经有“北神州、南至尊、东一嗨”的格局,但在这三家企业的扩张过程中,屡屡见到与航空、铁路、宾馆、金融、通信等其他服务业横向

联系合作的新闻,而鲜有与汽车产业链上游的汽车生产企业进行合作的消息,即使有,规模也相当有限。对此问题,一嗨的解释是:“租车行业有‘服务本位’的行业属性,因此从这一点上,我们认为租车行业是不同于汽车行业直接销售产品,而是要提供客户便利、舒适、低碳的出行体验和生活方式。这一性质也决定了租车行业和航空、铁路、宾馆这些商旅服务产业的合作维度更加广阔。”

与国外成熟汽车租赁企业多由汽车生产商控股、参股的关系相比,这样的局面使得汽车租赁企业与汽车生产企业在交易上很难降低成本。

而更对现有汽车租赁企业不利的是,目前与汽车生产厂商合作更紧密的4S店,也已经在悄悄试水汽车租赁。在深圳,一些汽车厂家和车商为了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拓展销售渠道,从2010年开始就“不约而同”地开始“玩跨界”开展汽车租赁业务。以当地东风日产4S店为例,去年5~6月期间,东风日产“易租车”服务又新增了5家试点网点,加之之前已经运营的7家网点,东风日产“易租车”增值服务网点在去年6月就已达到12家。而在上海,上海大众旗下的汽车租赁企业也积极参与了世博会期间的服务任务,而北京实行的“摇号”令这个中国最大的汽车市场在今年的销售份额锐减到原来的1/8甚至1/16,众多4S店如果不想关门,寻找新的生存渠道是必然选择,而目前进入门槛尚未筑高到一定地步的汽车租赁行业无疑是一个值得尝试的选择。

而在近几年“国进民退”的大潮下,在地方上实力和人脉都有优势的国有企业也将是神州、至尊、一嗨们的有力竞争者,或许这些企业尚还不具备全国连锁的优势,但在地方、短途、短时间和大型客车出租方面,也将筑建起自己的壁垒。

而此前在中国市场上铩羽过的外资巨头们也不会甘心放弃这样一个潜力巨大的市场,曾经与赫兹前后脚进入中国的安飞士(Avis)国际租车,就克服了种种困难在中国顽强坚持了8年,目前已覆盖全国24个城市的31个营业网点,2200多名员工和近5000辆租赁运营车。安飞士副总经理彭仕邦自信地表示:“我们参加了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以及广州亚运会,特别是在为北京奥运提供汽车租赁服务期间,Avis的操作守则被当做行业标准。”

上一篇:送给朋友元旦祝福语下一篇:我的法兰西岁月影片观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