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学习魏书生的教学方法

2024-08-28

怎样学习魏书生的教学方法(18篇)

1.怎样学习魏书生的教学方法 篇一

看看魏书生是怎样惩罚学生的

日记,没按时完成者,当天补完,写500字说明书;每拖一天500字。未经本人允许,私自看人日记者写1000字说明书。座右铭,未摆到桌上者,立即摆上,并擦玻璃一大扇。

班级日报,凡在中午12:00前未出报者,罚3000字说明书;本班内容不够60%版面者,撕掉重办;按日报10条规定不合其它要求者主管人酌情惩罚。

对犯了错误、挨批评时只顾流泪的同学,每滴眼泪,收100字的说明书。李峰(负责开展独往独来活动期间的独往独来监督工作,违反规定者,扫操场45分钟。)

刘娲(负责班级课外书的借阅保管工作,指导不同类型的学生看不同内容的有益的课外书,对将不适合中学生看的内容的书籍带入班级者,书籍没收;并写1000字说明书。

未完成作业者,立即补上,打水一桶。

没按时出互测试题完者,写1000字说明书,并当天补上。试卷没写出题人或没装订在一起,均写500字说明书。不懂装懂,打水三桶。

早晨上习迟到者,罚扫操场45分钟;早退者写500字说明书。

发现进一次电子游戏厅,则罚其写1000字说明书,并每天早自习扫操场,连扫一周。

买乱七八糟贴画的同学,发现以后,罚其买粘贴画款的10倍,交团支部,邮到灾区。

叫别人外号或骂人者,叫别人侮辱性外号者写2000字说明书,赞誉性外号另当别论。骂人者,写2000字说明书。

乱扔粉笔头,一次写500字说明书,擦窗户一扇。

自习课借东西者。一经则罚其写500字说明书,借东西给他人而不阻止者写250字说明书,生习课传作业本、文具等送还别人者,扫操场一节课。造谣危害别人者写5000字的说明书,传谣危害别人者,写2500字的说明书。民主表决时,如发现由于情绪过于激动,举两只手以票数的人,即予以揭穿,并让其两只手举10分钟。

每周六选举。选举说话最多者,或周退者,或周乱者,选举用微型选票,计票者需大声公布自己所计人姓名,凡10票以上者,每得一票写100字说明书,并自己将名字及票数写到黑板上。

无声日课间大声说话者,一次罚写500字说明书;平时发现在教室走廊跑跳者,一次罚写250字说明书。唱歌时明显东张西望或低头者,一次罚写250字说明书。

课间操未穿运动服者,回家取,协助当天值日生扫除。发现衬衣上数第二个扣以下(含第二个),每有一个不系一次罚写100字说明书。拉锁式运动服,自脖子以下应拉开在15厘米以内,超过此数,每超过10厘米,一次写100字说明书。

眼保健操。发现有一次睁眼者,写250字说明书。

同学附近的地面有纸屑,则每平方厘米罚写100字说明书。

每次劳动,发现未带工具者,命其回家去取;劳动结束后,第二天他还应再干半天活。

不请假又不参加跑步活动或课间操活动者,罚写1000字说明书。有病不能跑步或出操者,须写400字的请假条。

吃零食一次罚写500字说明书。对吃瓜籽者加倍处罚,扔到地上一粒瓜籽皮,写1000字的说明书;再看衣袋里,每发现一粒加写100字的说明书。大家看了有何感想,希望看到您的高见。谢谢!

2.怎样学习魏书生的教学方法 篇二

一、理解语文素质

魏老师把语文素质除一般意义上的听、说、读、写以外, 又增加了考试素质、思考素质、学习素质和运用素质。

当前, 有些人把考试和素质对立起来, 建议取消考试、取消分数, 但魏老师认为考试是一种学生素质, 意义等同于其他的任何一种素质, 如否定这种素质是不正确的:现在的各种考查、选拔中, 考试都是非常必要, 甚至也是唯一的办法。当然也不能排除高分低能的现象存在, 但针对正常的考试状况, 分数还是可以反映能力的, 这也恰是考试存在的最根本的因素, 而听、说、读、写的能力不等同于高分, 这里就存在考试能力因素。考试中我们经常发现有些题目取决于考试能力而不是知识能力, 例如逆向思维可以利用选择错误答案, 找出正确的方法, 揣测出题的意图更准确完善的做题, 这些考试能力常常可以增大做题的正确率。另外, 魏老师增强学生的考试意识, 也是针对于他的这一认识上。他曾经让学生以“享受考试”为题, 多角度多层次地认识考试的必要性和合理性, 端正考试态度, 而分数反映了课本学习, 也成为更努力学习的动力, 如漠视学生心理方向和能力之间的关系, 考试就会成为学习的一大阻碍。

学习素质是语文教育最重要的素质, 学生应达到主动学习且养成学习习惯和能力, 不然学生将永远被动接收, 只有养成这种习惯和能力, 对于学生来说语文才是一个广阔的天地。魏老师主动让学生进入语文教学中, 让学生自己进入课文再走出课文, 这样才是有用的知识。对于教师, 结合最终的目标, 教是为了不教, 当学生能自主完成学习任务时, 教师的无为恰是最有价值的有为。

现实语言的运用和语文课常被忽视, 原因是因为教师和学生十分注重分数, 从而造成书本理论和实际、学和用的分离。而魏老师却经常把语文的概念尽量扩大, 利用一切可能的机会有意识地有机渗透, 摒弃了传统的孤立的语文学习, 学生每天写日记, 竞选班干部要有竞选演讲稿, 违犯规定要有新颖深刻的“说明书”取代检讨, 每天一句名言警句, 每天一份班级自编报, 用模拟法庭之法处理班务等。他力求让学生时刻学语文, 充满乐趣的语文, 淡化了单调枯燥的重复, 在无形中提高了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 多层次地训练了学生的语文素质。

二、语文教学中课本的地位

“语文的外延与生活是同等的”, 这是素质教育的普遍认同, 如此看来, 课本在学习中应和其他手段处于同等的地位, 主动引导学生由小语文走向大语文, 可以扩大语文的范围, 也可以改变以课本为根本的狭隘和局限。教师要有意识地采用这些“教材”, 给予学生更多更丰富的内容。大语文教学是魏老师语文教学最重要的特征, 他几乎不全面系统地讲析课文, 但时时在上语文、高居于语文课本之上的他, 又从不放弃课本。魏老师采取了生生互教的办法, 如字词句、人物形象、文学常识等。在做这项工作前, 引导学生充分理解课本语文的知识结构, 画出“语文知识树”图, 如此一来, 目标明确, 也使得学生有能力完成这份工作。长期如此, 学生的学习便成为一种自觉行为, 也为教师和学生赢得了大量的精力和时间来拓展语文的学习范畴。

三、素质的培养———渐进培养

魏老师在语文课上一直遵循着这样一个原则:任何素质的形成都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这一点主要体现在作文教学中。在他所教的班级, 学生的作文水平参差不齐, 他就要求学生从写好一句话开始, 从不勉强。由于自尊心的驱动, 最差的学生也愿意写好一句话, 进而引导他们写好两句话、三句话……然后及时地给予肯定和表扬, 鼓励他们继续前进, 这样学生就会按教师的计划迈进。他同时在多方面进行渐进训练, 就是为了配合这种渐进的方法:从第一次慢跑开始, 从为父母做第一件事开始, 从第一次独自出门开始……这许多的第一次引导着学生一步步稳健地迈向更深层次的学习。

四、备课之根本———备学生

魏老师能够立足于学生, 把学生始终放在教学第一位, 因势利导, 这是他教育成功很重要的一方面。

备学生还是备课本, 体现了教师教学目标和课堂重点, 教师和学生的主次, 过程和目标, 这是教学任务的根本问题。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 按照学生的基础和能力, 制订相应的目标和计划, 这才是备学生。针对于此, 魏老师积极了解每个学生的状况, 让每位同学去完成属于自己的事, 发展各自相应的能力, 克服缺点。在语文教学中, 他先去鼓励学生树立自信心, 然后逐渐培养自己的能力。

教学计划的实行, 教学目标的实现, 教学程序的推进, 对学生的充分了解更为重要。魏老师曾在外地对农村的初一学生进行一次突然性的公开课, 他只有2分钟和学生交流, 这时他发现, 农村学生沉默寡言, 在回答问题和课堂教学中与老师配合很少, 不敢回答问题, 这样, 课堂程序就很难按计划进行。魏老师临危不乱, 很快“撬开”了学生的嘴———和学生拉家常, 和学生谈他们熟悉有兴趣的事, 暂时离开了课本。几分钟后, 教室里气氛轻松, 学生活跃, 课文也得以顺利进行。

备学生是课堂教学最重要的一环。备学生是备课的前提和先导, 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应始终受到重视, 否则, 教师就是在唱独角戏。教师也只有认识和了解学生, 才能够真正做到备学生, 因材施教。

对于素质的全面深刻地理解, 对传统教育的批判性地接收是魏老师成功的主要原因。魏老师的教学艺术同时也启示我们:改变程式的思想和语文教学方法同等重要。

3.怎样学习魏书生的教学方法 篇三

中职学生的文化课与普通高中的文化课差别相当大:有培养目标的差别,有学习态度的差别,有深浅度的差别,有教辅资料等等很多差别。这些差别决定中职学校的文化课不能沿袭中学文化课教学方式方法,它需要寻求一条适合自己的文化课特色。

首先,中学教学的课堂是以讲授为核心的课堂。一节课讲三十甚至四十分钟是常事,学生多在课后消化和巩固课堂知识。因为中学需要学生掌握的知识量大且深度深,老师必须考虑课堂容量和深度。显然,这种模式根本无法在中职课堂进行。课上课后学生都不可能参与其中。如果这样进行,老师只能是徒劳无功,还不得学生好评。魏书生老师的课堂理念值得中职文化素养课老师借鉴。他要求“一堂课,老师的纯讲授时间不得超过20分钟,把较多的时间分配给学生。”这个时间分配运用到中职学校的文化素养课是不错的。老师确定一堂课的目标,20分钟讲解的广度和深度,给学生分配同样时间理解消化。老师一开始上课就把学生带进课堂活动中,让他们成为活动的主人,而不是一个旁观者。这就避免了老师在上面讲,学生在下面玩的病态课堂。

学生的20分钟活动些什么?除了跟着老师思考回答老师的问题之外,可以让学生把老师讲解的东西再讲一遍,这就可以检查学生的专注程度、理解程度、表达水平等,可以同学之间互讲,懂了的给没懂的讲,懂了的给懂了得讲。学生可做的事很多。总之,一个目的就是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而不要呆坐。在动中使他们的一些能力和习惯得到培养。

这里特别要指明的是“20分钟讲”不是讲到20分钟就不讲了,让学生自学,老师无事在一边玩,而是一堂课老师讲解的总时间控制在20分钟内,学生理解消化的时间也不低于20分钟。师生在课堂上是互动的,不是老师的一言堂。也不是前一半归老师,后一半归学生。所以魏书生老师对教师课堂另外的要求里有一条是“每堂课至少有10名学生的发言活动。”中职学生多数在课堂上默然,如何让学生发言,就是需要老师去想办法的问题。

其次,中职文化素养教材不像中学教材那样有很多教辅资料。就一本教材,因此课后练习比较单一,而就是这样单一的一点课后练习还有很多学生是抄袭或者干脆不做。因此魏书生老师对学生课后的要求也很值得借鉴。魏老师要求学生每天课后做到七个一分钟。它们是1、学生每天回家一分钟的家务劳动。2、每天写一分钟的日记。3、每天至少唱一分钟的军歌、好歌、振奋人心的歌。4、每天至少做一分钟的高抬腿、大踏步等体育运动。5、每天做一分钟的注意力、记忆力等集中思想的训练。6、每天做一分钟演讲训练。7每天至少读一分钟的中外名著。我们看这个七个一分钟,学生一天做的时间不多,但天天做,自然就收益颇丰了。这不只是一个语文教师着眼于学生的语文教学的课后作业,而是一个教育家着眼于如何让学生的德智体美劳都都得到全面发展的训练。中职学生课后作业没有多少,这些几分钟做完的事可让他们每天做,可以弥补课一下,书本一丢,直到下次上课才打开的现状。

我们可以结合学科要求和特点给学生一些具体的规定。我的语文教学按照这个思路做了快一学期了。布置学生每天用12分钟完成语文课后作业:大声读3分钟书——培养读和读好的习惯,5分钟背书——训练记忆的能力和积累素养,3分钟写下触动思绪的事——训练写和想的能力,语文课前1分钟整理课桌,要求桌面简洁,纸笔书到位。还要求每天多次练读自己的座右铭之类的正能量的话。一学期后,学生的改变很大。多数同学每天自觉去做事了,有了自己能做的事他们也真正快乐了许多。学生们把以前学过的名篇名段找出来读读,背背,感觉自己生活充实了许多,还带动了课堂学习的积极性。

做好这个课后作业,重要的是要发挥小组长的检查作用。起初,需要小组长的提醒甚至督促,也需要同学间的互相提醒和影响,需要老师把在办公室批改作业的时间转到在教室对各组情况一一的掌握。久之,学生形成了习惯,就自觉地完成。不做的不是主流了。这样安排课后练习,起初是一部分同学做,慢慢地做的人多了,个别不做,也就勉为其难。魏书生老师说:“教育是帮助人培养良好的习惯。”每天做这些事,也就培养了他们读书的习惯,记忆的习惯,思考的习惯以及爱整洁的习惯,对于中职学生来说,有了这些好习惯,会为他们成为高素质劳动者奠定一定的基础。

普通中學以升学为指挥棒,朝着这个指挥棒走去。中职学校以提高劳动者的文化素养,使他们成为高素质劳动者为目标。“高素质”是一个意义比较模糊抽象的概念。所以我们教师教学的多样性很突出,就我们一个办公室四个语文老师,可我们四个对同一篇教材的目标设定、重难点的设定、深浅度的设定都有一定差异。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是必然的。正如前面所引,魏书生老师说“教育是帮助人培养良好的习惯。”他倡导学生养成十二个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我们的教学理想。中职学生学习最大的毛病就是没有学习习惯。魏老师倡导的十二个良好习惯是“记忆习惯、演讲习惯、读的习惯、写的习惯、定计划的习惯、预习习惯、适应老师的习惯、大事做不来,小事赶快做的习惯” 等等。这些习惯,每一条都很好,我们学生可能一条都没有。文化课老师可以结合科目确定学生能养成的习惯。只要我们能使学生养成这些习惯中的三两条也不错。语文英语当然可以着重培养记忆习惯,演讲习惯、读的习惯、写的习惯等等,其实前面每天做的几分钟就是要养成这些习惯。其他学科可以确定自己要培养的习惯,比如数学要推理的习惯,德育要分析的习惯等等。每个学科都规定学生每天自己做几分钟,久而久之习惯了,学生终于有几条习惯了。教师也就有了那么一点欣慰了。

上好中职学校的文化素养课是很艰难的,学生认识不够、基础薄弱、态度不端都令教学举步维艰。但魏书生老师的教育理念“教育学生做实实在在的小事”“教育学生一步一个脚印往前走”“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就可以帮助我们解决教学的困惑。就像魏老师说的那样教师“要坚定自己的信念,不让自己活得迷惘,不让自己的灵魂飘荡”,我们面对的学生,不可能像普通高中的学生那样积极学习、钻研,那我们就引导他们从小事做起,一天做一点小事,这样去培养去进步。

4.读《魏书生学习方法》有感 篇四

求学即求道。从古至今,我们依然继承着“十年寒窗苦读,一朝功成名就”,相比,更进一步的上升到“活到老,学到老”的精神。然而,求学本无捷径可走,却有方法可循。不同求学之人,如能找到方法,必会事半功倍。

这个学期,从一位朋友那里借得一本好书——《魏书生学习方法》。对于魏老,我是早有所闻,听过有关他的教育事迹、教育理念,也看过网络上的教育片段,真是一位教育大师。只可惜未曾蒙面。今日,能够手捧他的著作,感受他的智慧结晶,沐浴他的教育芬芳,进行一次超越时空的精神交流,确实让我得偿所愿。

粉红色为主调封面的这本书籍,篇幅不是很多,字数也很精炼。在魏老的序言中,他诠释了自己的教育责任、教育情操,收集上万师生的教育求学经验总结,才得以完成此书。从而总结出广义的学习方法:引发动力、发展智力、掌握技术。三者常常互为条件、互为因果,想要学习效率高,三者都要兼顾,方能互相促进,形成良性循环。

静下心来翻阅此书,原本轻松的心态逐渐被拧紧,最终化为一种跃跃欲试的动力。书籍的第一篇就是引发动力,明确目的,磨练意志,激发兴趣,让学习成为一种享受。试着在一个学期中用一百种角度写《谈学习是享受》,孩子们从开始的“学习那么苦,怎么能是享受”转变成去发现学习的每一细节的享受,原来我们来学校享受来了。是呀!既然学习是我们人生中的必经之路,与其悲观、消极的面对,还不如乐观、积极的享受。本书的第二篇是发展智力,每个人的智力可能有高低之分,但不去发展、不去开发,总会是一潭死水。那如何发展我们的智力,最大程度的发挥我们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就必须下一番苦功,学会“闹中求静”,发展我们思维的灵活性、深刻性,通过各种方式努力延长我们的记忆时限,让知识变成我们的终身财富。意志的磨练、态度的端正、智力的发展,最终落实的还是要靠持之以恒的复习,这就是本书的第三篇内容。然而,知识的复习有许多方法可循,根据自身的记忆能力,知识的结构特点,制定合理的复习计划,选择合适的复习方法,必然会轻轻松松,享受其中。

回味此书的点点滴滴,回想自己的求学之路,这其间确有许多的共鸣之处。细细咀嚼,香甜浸脾,犹如夏日里的冰激凌般清凉。魏老对教育事业的高度责任感,用文字传递着教育的浓浓情感,给教育星空下又增添了一颗璀璨的指航灯。

5.怎样学习魏书生的教学方法 篇五

学校组织我们观看并学习了“魏书生教育教学思想光盘”,通过本学期的学习,我认为学习魏书生,一要学习他的教育思想;二要领会他的教学艺术。

魏书生的教育思想和课堂艺术不仅仅是体现在课堂上,而是体现在课前、课后和课外;不仅仅是体现在教书上,而是体现在育人上;不仅仅是体现在教师的如何教上,而是体现在学生的如何学上;不仅仅是看学生在课堂上如何学,而是看学生在课前学的怎么样。所以,魏书生的课堂艺术的魅力主要表现在对学生整个学习过程积极性的调动、学习兴趣的激发、学习方法的指导、学习效果的检测上。因此,纵观魏书生的教学全过程,魏书生的教学,不仅仅是师生之间简单的教与学的互存关系,而存在着一种普普实实的教学组织环节和组织形式。

魏书生教育思想的实质是培养学生的能力,即自学能力和自我教育能力,学会学习是通向21世纪的个人护照。在他的教育理念中,使学生会学,促使差生转化一直是他努力的方向。要使学生会学,首先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魏书生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时,总是把直接兴趣和间接学习兴趣结合起来,使之互相促进,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越来越浓,变成满足心理需要的一种极大乐趣。培养学习兴趣,还应注意既要有广泛的兴趣,又要有中心兴趣。学习兴趣与老师教学有着密切的关系,同样是课堂,有的教师视为畏途,有的教师则视为乐园。魏书生上课,学生兴趣盎然,忽而眉飞色舞,忽而屏息凝神,觉得是一种享受。

综观魏书生的教学,方法灵活是他的特点。魏书生常说,良好的教学方法是激发学生兴趣的重要保证。因此,教师要精心设计传授知识的程序,要研究教学方法,用教学理论指导教学,改进教学,教师的方法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苏霍姆林斯基强调,教师在课堂上创造精神的饱满和乐观愉快的语调,在培养牢固持久的学习愿望和取得越来越好的成绩方面,对兴趣培养都有极大的意义。并对一堂课还提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要求:一堂课应当激发出真正的激动心情。魏书生教学,就是要通过各种教法找到兴趣的源泉,他认为,教师讲课,寡淡无味,平铺直叙是教学的大忌。他总是力图为学生创造一种轻松活泼的学习气氛,在课堂上,趣事,乐事层出不穷,学生思维可以驰骋,聪明才智得以充分发挥,久而久之,学生对他教的语文学科产生浓厚兴趣,爱上了他并迷上了他。

新的事物,学生会有兴趣。变换教学方法从中得到快乐,学习兴趣就会成倍增长。魏书生老师在校或外地讲课,课前总喜欢用气功冥想的办法来激发学生的兴趣。魏书生常说老师要教给学生一些常规性的学习方法,帮学生制定一些语文学习的规矩,制度,计划,在一些方面使学生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有老规矩可遵守。在一些方面让学生猜的透,但在具体一堂课的安排上,具体教法的运用上,在一些小的技术,技巧问题上,又应该让学生猜不透。越猜的半透不透,学生越愿猜,越猜学习兴趣越浓。与教师感情越进,对教师所讲的理解的越深。

民主平等是魏书生课堂教学艺术的核心,用通俗的语言来表述就是两个字--商量。魏书生在全国乃至香港、台湾出公开课事先从来不告诉学生学习内容,有时还要学生猜猜看学什么。这与我们许多教师出课是大不一样的,我们往往要提前预习、认识学生、提前试讲等等,待到了课堂也只是在学生的配合下把预案十分精彩的表演一次罢了。〖1〗〖2〗

能说魏书生心中就没有预案,但是可以肯定地说魏书生心中的预案与我们的预案相比在本质上是大不一样的;我们的预案是让学生当演员把课堂教学过程一步步表演下来--学生的学从属于教师的教,为教师的教服务。而魏书生的“商量”型预案是教师的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并且千方百计的去适应学生的学。

魏书生的“商量”教学看似平淡无奇,其实是高深莫测的,用“此时无声胜有声,于无声处起惊雷”来形容是不过分的。其

一、用商量的教学策略主导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使师生共同处在一个非常和谐的课堂氛围中,用魏书生自己的话来说那就是“师生面对面的交流是任何其他教学手段无法取代的”他在很短的时间内就拉近了师生距离,产生强烈的师生情感氛围,良好的师生情感是课堂教学成功的基石。其

二、在商量教学策略氛围中学生全员参与教学活动,因为“商量”的那根弦始终在拉动着每一个学生的心,使你无法拒绝它而走神,每个学生的积极参与是课堂教学成功的关键。其三商量教学策略极大的遵从了“因材施教”原则,摆脱了出课教师最担心的因师生不熟而启而不发,对不同个性特点和学习特长的学生也顾及到了,顺应班级基础状态和学生个性特点而进行“因材施教”是课堂教学成功的保证。

同时魏书生还注重学生创新力的培养。创新是知识经济的灵魂,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在经济时代,培养学生的创新人格。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创新方法是教师的重要任务。魏书生经常说“一件事有一百种做法”。我们不缺乏学习的学生,但缺乏具有想象力的学生,学习离不开想象,而没有想象,就没有创新。茅以升说“世界上没有生而知之的圣人。而只有学而知之的天才。”前汽车大王福特说“不创新,就灭亡。”魏书生自己对创新认识和创新能力的体验是非常深刻的,他从教学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的经验是很丰富的。

6.学习魏书生教育思想的感受 篇六

斗门区实验小学一(8)班罗楠

经常听校长和老师讲“七个一分钟”和“八个学习习惯”,知道了这是一个叫“魏书生”的教育家提出的教育思想。

我严格按照学校提出的“七个一分钟”和“八个学习习惯”的要求去努力做好。经过一个学期的训练,我觉得这些要求对我们小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很大的帮助。比如每天坚持预习、复习、读课外书、跳绳、写日记、做家务等。一开始我觉得很麻烦、也挺辛苦,但慢慢坚持下来之后,就发觉学习进步了、轻松了。老师经常鼓励我们说“每天坚持一分钟,学习越来越轻松”。还说我们从一年级就开始坚持按“七个一”和“八个习惯”去要求,到了三、四年级我们的学习能力肯定会很厉害,学习会更轻松。我一定要按照老师的要求去做好。

7.运用魏书生教育思想改革语文教学 篇七

现代文的教学任务包括字词教学、段落层次结构的教学、阅读分析教学等等, 根据不同的教学任务, 我采用了不同的方法。

一、字词教学

学生课前预习, 查字典解决字的音、形、义, 课上通过指名学生读课文检查学生对字词的预习情况, 若学生读错则由其他学生指出, 这样通过让学生自己动手查字典, 动口读课文, 既完成字词教学的任务, 又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 课文较长不适宜全文朗读时, 我就让学生完成预习题中的注音或选出重点易错的字词让学生拼读, 如有错再纠正, 总之无论遇到什么问题, 我都尽量让学生去完成, 学生不能完成时, 我再帮助完成。字词教学一般我采用这样两种程序:

第一种程序:适用于篇幅不太长的课文的字词教学。第一步, 出示教学目标, 这一步应让每个学生明确读什么内容, 有什么要求;第二步指名学生轮流读课文, 其他学生认真听读, 不可让其他学生放任自流;第三步, 引导学生找出读错的字, 当学生读错字音时, 应让其他学生指出, 如其他学生不能指出, 则由我点拨;第四步, 引导学生齐读。

第二种程序:适用于篇幅稍长的课文的字词教学。第一步, 出示教学目标;第二步, 指名学生给生字注音或解释词义;第三步, 小结段落结构的教学——运用先学后教法分析文章结构大意。然后引导学生讨论划分是否正确, 层意概括是否恰当。如学生讲错了或讲不清, 则由老师提示并教会学生分析归纳的方法, 让学生不仅知其然, 而且知其所以然。

二、段落层次结构教学

段落层次结构的教学采用这样的程序:第一步, 应明确交代学生完成的任务, 提出两点要求:第一, 写清文章段落的起节次;第二, 用最简洁的语言概括各部分的大意。第二步, 指名学生板演划分段落层次并概括大意。第三步, 引导学生评议改正。第四步, 小结分段的规律。

三、阅读教学

阅读分析文章内容教学, 老师先提出要求, 出示明确的思考题, 让学生自学 (可独立自学, 也可分小组自学) 边阅读课文, 边分析课文, 找出思考题的答案, 接着引导学生讨论交流, 最后再由教师小结归纳。

阅读教学采用的程序是:第一步, 示标;第二步, 出示思考题, 进行自学前指导;第三步, 对照思考题自学, 老师巡视;第四步, 检测自学效果;第五步, 小结。在实际教学中, 一堂课的教学目标往往不是单一的, 或者即使只有一个目标, 但却有几个不同层次的子目标, 这样一堂课就必须有若干先后教的小板块组成。因此我一向根据不同层次的教学内容, 不同的教学目标灵活机动地采用“先学后教”的教学模式, 即魏老师的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方法。

四、魏书生教育思想的教学课堂应用

以前我曾认为老师应该深挖洞——讲的越多, 越细, 越深, 越透, 学生学的就越快, 越好。老师带领学生“钻山洞”总比学生自己摸索来的快一些。事实上, 这样做很容易造成学生思维的惰性, 学生成了被动的“哑巴”。自从学习了魏老师的教育思想, 课堂上几乎都是学生在自学, 思考, 讨论, 交流, 我讲得愈来越少。

“教”也是有讲究的, 教什么?怎样教?其中奥妙无穷, “学生会的不教, 学生不会的尽量让学生自行解决, 老师少讲, 精讲, 只作点拨性的引导”, 这是我在一年多的课改实验中总结出来的教学策略, 我尽量让自己不就题讲题, 或只找出答案, 叫学生死记硬背, 而是寻找规律, 真正让学生知其所以然, 引导学生预防运用时可能出现的毛病, 教的方式, 都是让已掌握的学生先讲, 如果学生讲对了, 老师肯定, 不必重复, 讲的不完整, 达不到深度的, 教师补充, 讲错了的, 教师更改, 这样, 老师讲的时间就少了。在我的课堂教学过程中, 几乎都是让学生自学, 但是, 其中每一步都离不开我的指导, 不是我“无为”, 而是从“一线退到二线”, 为学生自学、思考、讨论、答疑当好“参谋”, 创造条件, 本能地让学生“有为”, 让学生由被动的接受变为主动地建构, 真正提高自学能力。我还很关注差生的学习情况, 人没有十全十美的, 学生的学习成绩也不是都优秀的, 我从来不因为成绩的好坏改变对学生的态度, 相反, 在我所教的学生中, 我非常喜欢调动学困生的积极性, 对他们特别关注, 把特别的爱心送给特别的学生, 调动他们的情感力量。课上提问最多的是这些学生, 板演最多的是这些学生, 释疑点拨最多的是这些学生, 课后谈心最多的还是这些学生, 我不仅关心他们的学习, 也关心他们的生活、思想、情感、以全方位的人文关怀, 激励学生奋发向上。炽热的情感使过去备受老师冷落、同学歧视和家长打骂的后进生有了自尊、自信, 在我所教的二年七班, 学生孙旭曾在作文中写到“自从上了初中, 我的功课进步最快的要数语文了, 刚上初一时才50分, 之后分别提高到65, 74甚至80分, 这要感谢我的语文老师, 他对我特别关心……”看到这些后, 我心里特别高兴, 并不是因为学生对我的夸赞, 更重要是因为他进步了。这是我最大的心愿。

8.民主在魏书生教学中的应用 篇八

一、民主的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是教育成败的重要因素,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可以增强教育效果,促进教育工作。而民主则像一座搭在师生心灵之间的桥,民主的程度越高,这座连通心灵的桥越牢固。所以师生之间应建立民主的关系,这是良好的师生关系的重要条件。而要建立民主的师生关系的首要任务则是教师必须树立教学民主思想,摆正自己与学生的位置。教与学之间绝不是教师居高临下,我讲你听,我管你服的关系,而应该是互助的平等关系。

要和同学建立民主的师生关系,老师还必须关心、尊重学生。魏书生老师认为教师一定要善于在平凡中,在小事中播种关心学生的感情,因为老师对学生无微不至的关怀,必然会引起学生爱的反馈,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关怀和爱护,产生愉快的情绪体验,对老师就更加热爱、更加亲近,更容易接受老师的教诲。 除了关心,教师还必须尊重学生。尊重学生是老师与学生交心赢得学生尊重的基础。教师要尊重每个学生,体察每个学生的存在及其特点,宽以待人。实践证明,当每个学生感到被老师尊重、欣赏、接纳时,他就会全心全意的与老师配合,并使自己的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魏老师给学生出的日记题目重复最多的就是《尊人者,人尊之》,他说:“你尊重别人了便是尊重自己,便能得到别人的尊重,你帮助别人一定也能得到别人的帮助”。魏老师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使班级体建立起了良好的民主师生关系,就为民主的决策和民主的教学课堂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民主的决策过程

魏书生事务繁忙,真正用于教学的时间很少,但他却能用这小部分时间把学教得很成功。有人问他有什么秘密武器时,他说他有两个字的长处:多和学生“商量”,当班主任,我一直记着自己这一点长处,并努力发展这一点长处。魏书生这里的“商量”便是他民主决策的过程。

魏老师的民主决策在实际工作中处处都能体现出来。魏老师带的班级的每项制度,每件比较大的事,在确定之前都要有一个商量的过程,大家分别提出自己的意见,然后由集体举手或投票表决。譬如:作业究竟是自己根据实际确定还是由老师布置,单元或平时检测是进行还是不进行,作文是同学互批还是由教师批,这些问题他都和学生一起商量,请同学们讨论表决、确立怎么办,这样就避免了脱离学生实际的较大失误,同时又获得了学生热情自觉的支持。实践证明,学生对他们自己参与制定决策总是拥护并认真执行的。

正是由于有了前面教师的民主思想,和学生建立了民主的关系,决策也就很自然地采取商量和集体表决的民主方式。魏老师的民主是一个完整的体系,而在这个体系中,民主的课堂教学无疑则是重中之重。

三、民主的课堂教学

魏书生认为教学是双边活动。教课的过程需要学生积极地参与,教师要引导学生,不仅参与学,而且参与教,在教学中时时把学生当成学习的主人,课堂的主人,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这样学生参与进去了,学生的学习效果自然会好。

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魏老师坚持多和学生商量,上课讲什么内容,用多少时间,用什么方法讲,某道习题有没有练习的必要,某篇文章有没有朗读的价值等,一些看起来较小的问题,也尽可能征求学生的意见。魏老师正是在和学生的商量中很轻松地把学生引进教学中,积极发挥了学生主人公的作用,通过和学生商量,使魏老师很好地了解了学生的需要。魏老师的课堂民主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变换课堂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魏书生民主的课堂教学实际上就是把学生当成学习的主人,遇到问题和学生多讨论,多商量,挖掘学生身上的潜力,发动大家一起动脑筋想办法,这样才会使教和学高度融合,达到师生之间认识的统一。这样的民主课堂教学,时间长了,学生便养成了发表自己意见,更积极地参与教学的习惯,老师也养成尊重学生,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的习惯,使教与学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9.学习魏书生有感 篇九

东于中心校东于小学 逯建强

魏书生,我想教过书的人应该都听说过,但我可没那么佩服他,就算是去年看了他的讲座我也不过是感动而已,真正佩服他是在前两天,我刚刚读了他的日记之后。

魏书生是怎样一个人,在我看来他就是一个大教育家,像孔子一样,不过他的教育方法符合现在以人为本的理念,能挣脱开世俗的影响,这也是大多数同行人所不及的。

1、善于动脑

我虽没有见过魏书生,但我可以想象就算“不可就要”的人到了他班也能“苏醒”过来,这似乎得益于他良好的班级气氛,更在于他善于动脑的精神,他始终相信“办法总比困难多”,也正是这种精神,成就了他良好的班级气氛。

2、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在魏书生的笔下,每个学生被管得服服帖帖的,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拥有无数的助手”。所以每次出门,他什么都不用担心,说不定还有惊喜呢?我曾经把这种气氛归纳为理想世界,但这种理想世界很快在魏书生身上得到了证明,作为同行,我在佩服的同时也不断地给自己制造疑虑“这可能吗”、“在课改日益难行的今天能实现吗„„”但到最后,我还是妥协了,因为以人为本的理念可以达到。

自从教以来,我们几乎每天都在重复着先人走过的路,但为什么要这样做,这样做有什么好处,又有什么弊端,恐怕没几个人想过、想通。魏书生想通了,所以他成功了。

3、会煽风点火

魏书生从教期间,搞了很多活动、规定等都能坚决地执行下去,这不光得益于学生所做的努力,还得益于他们有一个会“煽风点火”的老师:魏书生。有了他,学生的热情不减,总感觉自己当家做了主人,这也是魏书生成功的又一个法宝。

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不能凭空想象学生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而是从学生的需要出发,看学生提出的建议是否合理就行了。

受魏书生的启发,我曾经这样定位下一代:“不管他学习好不好,只要他对任何事情都能充满兴趣就可以了,纵然他连初中也没读下来也无所谓”,因为我心目中的教育在社会。魏书生的学生就是这样,做什么都有一种使不完的热情,做得永远是自己愿意做的事。但看看我们的学生,这又是为什么呢?

魏书生值得学习的方法还很多,如下午前两节用来开班会,进行真善美的教育,把其它时间留出来学习,提高学习效率等。

但就是这样一个伟大的教育家,在他的日记“学生座位资源组合”一文末却发出了这样的感叹“学生的相互交往中,学生与学生的组合中,还许许多多奥妙远未被我认识”这才是一个道中人的内心写照。

同时我也深深地体会到:成功不是学出来的,而是想出来的。

10.魏书生讲座学习心得 篇十

(丰镇一中 高三语文)

听了魏老师的讲座,感慨良多,其中对于民主、科学的管理思想,印象颇为深刻。

魏老师经常说这样一句话“凡是学生能干的事,班干部不要干;凡是班干部能干的事,班长不要干;凡是班长能干的事,班主任不要干。”从魏老师的这句话里,体现了他民主、科学的管理思想,他认为民主管理提高了学生对管理的认识,最大程度地调动了学生参与管理的积极性,解决了学生服从管理、投入管理的问题。

魏老师的一靠民主,二靠科学管理的思想,是我们教育工作者学管理的两大法宝。

一靠民主,就是人人参与学习规章制度的建设。人人遵守规章,在有序的情况下创建和谐人生、和谐校园。发挥每个人的个性特长,让他们在和谐的环境中感到学习、工作的幸福。

二是制定科学的工作计划,做到说了算、定了干。多大的困难也不变,坚持、坚持、再坚持,让其成为一种品质。

此外,在学习上,魏老师尽量让每个学生找到自己的优点。再就是把优点一点一点的放大,把优点变成优势。一定要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优点学习,才会取得好的学习效果。这一点是非常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我们现在在教学中,最大的问题就是没有结合学生实际,以教师为中心,老师认为怎样就怎样。他的教育思想是对学生实行民主管理,凡事商量着去做,相信学生的能力,最大限度的培养了学生的兴趣,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为学生的人生发展奠定基础,使其人人知道合作的重要性,让团队精神发扬广大。

观看魏老师讲座之后,作为一名班主任,在班级管理方面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树立为学生服务的思想。对学生管理不要出现“我管你服”的现象,总觉得自己是管理他们,只有走进学生的心,才能让学生服从管理。

2、建立互助的师生关系。要做到坚持每位学生都是自己的助手,自己也是每位学生的助手。

3、发展学生的人性、个性。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生活背景,在学习智力、学习目标、学习途径和方法上都存在着差异,我们要尊重学生间的这种差异。

4、决策过程多商量。我们作为老师,如果有了“为学生服务”的观念,就不会因学生的调皮而生气,也不会因学生完不成作业而大动肝火,因为“教育本身就是把学生由自然人变成社会人的过程。”老师要把自己定位于耐心帮助学生解决困难的服务员。这样,面对学生的各种举动,老师都能用平和的心态,去理解,去应对。

5.从最细小的事情做起,用他自己的话说,不懈怠,不放弃,不折腾。每一项事情必须做得最细最好。他把工作当作快乐,时常挂在嘴边的就是:“人家工作是负担,我工作是享受,是占小便宜”。

魏书生说:“看不到别人的短处,自己并不失去什么;但是,看不到别人的长处,自己就失去了学习的机会”。听完了魏老师的讲座,让我受益匪浅,让我的眼界有所拓宽,但给我更多的是心灵的启迪和净化。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不断的学习先进教师的经验,多读书,多听课,多学习,多交流。不断改进,不断提高,积极探索,善于总结,力争使自己的工作水平更上一个新台阶。

11.怎样学习魏书生的教学方法 篇十一

关键词:魏书生;语文教学;自信心

魏书生老师认为,建立自信心对于一个学生来说至关重要,这是发展自我的重要内容。所以,在魏老师的语文教学实践中,他总是不失时机地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培养自信心。

一、坚信自己有巨大的潜能

魏书生在《坚信自己有巨大的潜能》一文中这样写道:“每个人都有巨大的潜能。”“要开发自己大脑的潜能,开发大脑的智力资源,第一要紧的,就是坚信自己有巨大的潜能。”他在《心灵的轨迹》一书中也提到:“人总应该自信自己有无穷无尽的潜力,充满希望,充满斗志。即使下一分钟真要山崩海啸、天塌地陷、粉身碎骨、生命绝迹,这一分钟也不悲观,也不绝望,也要怀着一种创造奇迹的必胜心理去斗争,去挽回败局。”

一次语文课上,魏老师为学生介绍了《海伦·凯勒传》一书:主人公海伦·凯勒自幼双目失明,两耳失聪,她凭借着顽强的毅力、触摸着学习,最后获得了博士学位。从而引导学生认识到残疾人尚且有这样巨大的潜能,何况我们这些身心健康的人呢?继而告诫学生:每个人都有巨大的潜能,只要我们去努力地发现、充分地挖掘,就能不同程度地走向成功。学生备受鼓舞,如同注入了一副强心剂,如此以来对每一位学生今后的学习都产生了强有力的推动作用。

魏老师于1992年7月19日下午,在太原市十九中上的《俭以养德》一课,为了让学生唤起对自己的自信,让他们知道自己的潜能,魏老师当堂进行默写比赛。由于学生进入了激烈的竞争状况,全身心地投入,结果学生的速度很快,最快的同学45秒竟然写完了42个字。由此可见,人的潜力有多大!学生在比赛之余,从中也体验到了自己从未发现的潜能。

二、找到自己的长处

爱默生说过:“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帮助学生找到自身的长处是培养学生自信心的最佳良药。自信心就是要根植于“长处”的土壤上,并使他一点一滴地成长起来。他在《培养自信心从扬长开始》一文,说得非常清楚:“事实上,每位学生都有长处……问题不在于学生有没有长处,而在于学生和老师有没有发现长处的能力。”魏老师让学生找长处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哪怕是最落后的学生,一旦惊喜地发现了自己的长处,教师再不失时机地加以表扬、鼓励,并经常给他提供展示长处的机会,都会给学生以莫大的鼓舞,使他找回无意丢失的自信。学生一旦找到了自信,就必然会甩掉自卑,勇往直前,积极进取,勇于追求。

比如,在1992年5月20日的《扁鹊见蔡桓公》的那节公开课上,张军同学在大家说“桓侯”“桓公”不下30次后,还把“桓”公念成了“恒”公,引起了全班学生和听课教师的哄堂大笑。然而魏老师反而表扬了这位学生:“我发现,张军同学有了进步,他开始独立思考问题了(能根据‘桓’字的字形,想到‘恒’字的读音)。”魏老师认为,像张军这类学生在自己短暂的人生道路上,经受的批评打击是不少的,也可以说是过剩的。他不缺少批评,缺少的是鼓励,缺少的是肯定,缺少的是别人帮他找长处,使他的自信心有个落脚的地方,有个根据地。因此,教师就应该帮助学生尽快找到他们的长处,发扬他,让他为自己服务,为社会服务。

三、增强信心

“哀莫大于心死”,人最可怕的就是没有理想、没有信心。魏书生常对学生这样说,杰出的人物之所以杰出,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不管面临多么复杂的情况和意想不到的困难,都始终有为实现理想而战胜困难的信心。

那么,魏老师又是在哪些方面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呢?

1.利用作文教学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每个学期,魏书生都让学生写有关增强信心的作文,比如,让学生写《谈信心》《再谈信心》《三谈信心》等相关的作文,有的学生甚至就是通过这种不断的写作来树立自己的信心的。比如,他的学生齐岩在《要相信自己能做好》的一篇日记中写道:“人活在世上,可以不相信别人,但首先要相信自己,要有自信心。如果没等别人说什么,就先自己给自己泼冷水,胆怯,退缩,说话声音发抖,那么即使是再简单的工作,也会弄得一团糟。所以,要做成事,最重要的是相信自己的力量,相信自己能做好,相信自己不比别人差。”

2.利用课外阅读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例如,他利用一节语文课,给学生读了陈祖芬写的报告文学——《当代青年》,文中记叙的是上海青年王毅杰,为伸张正义受伤住院后,用两个半月时间学完所剩两年多的大学课程,考上了研究生,又用一年多时间学习了三年的研究生课程,考上了留美研究生的事迹。王毅杰的事迹真实感人,而陈祖芬写的文章更为生动、深刻、感人。像这样的报告文学,必然会极大地鼓舞学生的自信心。诸如此类的还有报告文学《艰难的起飞》《热流》《生命的升华》等等。文中的英雄模范人物在重重困难面前始终满怀必胜信心的事迹,像滚滚热流不断地冲刷去了学生长期形成的自卑感。

参考文献:

1.蔡政权,《教育的智慧——魏书生教育教学思想漫谈》[M],南京:河海大学出版社,2005.76

2.魏书生,《心灵的轨迹——魏书生日记选》[M],沈阳:沈阳出版社,2000.44

3.魏书生,《班主任工作漫谈——献给青年班主任》[M],桂林:漓江出版社,1993.133

4.魏书生,《魏书生学生命题日记选》[M],桂林:漓江出版社, 1995.137

5.魏书生,《教学工作漫谈》[M],桂林:漓江出版社,2005.69

12.魏书生的懒字哲学 篇十二

我们不要小看了开头的这个课前铺垫。师生彼此陌生, 魏书生实际上是巧妙地以此自然地完成了师生的情感对接, 使得陌生的学生对老师、对学习内容有了认同感。

接着, 老师说, 按照你们一般上课的方法, 我们学这篇课文, 怎么学啊?学生说, 先介绍作家, 再解释诗词含义, 再背诵。老师说, 好啊!哪个同学能把这几个步骤写在黑板上吗?一个学生走上讲台, 用粉笔写上了上述三个环节。

这个安排, 实际上是师生一起确定本节课的内容和目标, 以便有的放矢。

然后, 老师说, 谁来介绍作家啊?有学生说, 老师不用介绍, 书下注解有!哦!那你来读一读。学生读后, 老师说, 谁来解释诗词含义啊?学生说, 老师来!老师说, 同学们, 你们不知道, 老师教书有一个习惯, 可以用一个字概括, 谁知道啊?一个学生说, 我知道, 就是“懒”!老师说, 对, 就是“懒”!那我懒了, 你们怎么办啊?学生说, 我们要“勤”!老师说, 对呀!你们太聪明了!赶快准备, 看谁解释得最好。

后面的教学程序不再赘述。

据课后学生和听课的家长反映, 孩子们从未像这堂课那样学得那么投入, 学得那么有效。就该堂课说, 先抛开教学内容的难易度和陌生学生对老师的新鲜感不谈, 单就他的“懒”字来说, 就大有深义。

“懒”字背后有学生。在教学中, 师生各自应处于什么地位有多种理论, 我认为, 即使普遍认同的“教师主导学生主体”也有讲究。我们教学的终极目标是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因此, 学生始终应该处于主体地位, 教师的主导首先也应该从属于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师教学内容、重难点、教学策略、教学过程等的确立, 都要以学生能够有效接受为前提, 即使如魏书生这样有教学个性, 讲解课文如行云流水者也不能够抛开学生, 不管不顾。所以, 魏书生的“懒”换来了学生的“勤”, 引发了学生的主动参与, 使学生始终处于主体地位, 这体现了一个成熟的教育者对教育主体的尊重。

“懒”字背后有目标。魏书生的“懒”字教学, 实际上是一种教育智慧, 所有环节, 包括课前的铺垫, 都是围绕既定的教学目标一步步自然行进, 草蛇灰线, 形散神聚, 看似无意, 实则有心。其实, 成熟的教学, 跟音乐、绘画等其他艺术一样, 最高的技巧就是没有技巧, 是大象无形大音希声, 但其中一定有“象”一定有“声”, 有象外之象声外之声, 有“江流天地外, 山色有无中”一样的意境。

“懒”字背后重生成。有时候, 教师对一堂课的把握有如军事指挥家对一场战争的掌控, 既有明确的目标, 又要充分考虑并利用许多不确定因素。而后者就是指要特别关注教学主体学生的知情意行, 要大胆地给予活生生的学生以最大化的思考、交流、参与空间, 灵活而智慧地演绎课堂, 不断激发创造的潜力和激情, 使师生不断产生智慧火花的碰撞, 不断流淌智慧和真理的诗意。这种临时生成的快意, 不是只按既定目标死板推进的产物, 而是教学中师生互动、相互欣赏、自信勃发而绽放的创造性花朵。新课程也有一个重要的理念, 那就是教学活动中的教师和学生都是一种资源。我们也可以把它理解为一种动态的、可激发、可创造的再生资源, 师生之间、生生之间都有相互学习、取长补短的“机遇”。

“懒”字背后重过程。学生在语文课堂上既要学知识, 更要重体验。书山学海获得知识的自悟自得体验, 文学殿堂觅得人生之美的审美愉悦;讨论辩驳激发的求真务实, 朗诵涵咏产生的音韵之妙……都是语文课堂至关重要的内容。如果光靠教师单打独斗地表演, 纵然你有千般气力万般功夫, 也无法替代学生独到的体验和感悟, 必须把它融入学生积极参与的动态语文教学过程中, 才可能习得、悟得, 才可能在知识和能力上得到真正的提升。

“懒”字背后是挑战。如果真正尊重学生这一教学主体, 看到他们作为具有独特个性的鲜活之人的喜怒哀乐和潜在的学习动力, 那么, 我们的教学本应如魏书生那样“与生同乐”。不过, 这客观上给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理论上讲,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 教师即使课前作了充分的准备, 也难免出现遗漏。这样, 教学就具有更大的挑战性。但也正因其挑战性, 使得这样的课堂能够处于真实状态、生成状态, 对教师和学生, 尤其是学生充满了新奇感和诱惑力, 更能激发师生的探索欲和创造力, 更能实现语文课的体验感和审美愉悦。所以, 有经验的教师总是想方设法创设情境, 激发学生, 迎接来自学生、来自课堂生成的各种挑战, 以此来分享学生学有所成之后的喜悦。

“懒”字背后是勤奋。教学作为一个动态系统, 它需要教师的高度智慧来调控, 而这样的智慧需要教师课前长期的勤奋努力, 正所谓“台上一分钟, 台下十年功”。除对教材和学生情况烂熟于心、潜心把握外, 还需要教师对课堂可能涉及的文学、史学、哲学、美学、时政、天文、地理乃至于社会世相、甘苦人生等等, 都要有所涉猎。你既要有文学家的诗意和文采, 又要有政治家的胸怀和胆略;你既要有美学家的敏锐和潇洒, 又要有哲学家的机智和深邃。有时你是主持人, 有时你是戏剧演员, 有时你是时事评论员……总之, 教师的每一堂课都要以一生的勤奋积累来准备。勤奋学习, 勤奋思考, 勤奋研究, 勤奋总结, 等等。作为教师的魏书生身上, 有他几十年来对生活的思考和感悟, 有他训练表达苦练成语连句的虔诚和追求, 有他借鉴东北二人转的表演功力用于课堂而活色生香的喜悦和成功……

13.魏书生讲座学习心得 篇十三

自从看了魏书生老师的讲座后,把我深深触动了。

老师常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我们应该学做追求真善美的人,并且还要学会学习,体会学习真正的乐趣。魏老师教我们:走路有近道,而学习没有近道,但是你可以寻找一条适合你的小路,用正确、乐观的心态来面对困难、对待学习。这样你一定会倍感轻松,还会事半功倍的。我们还要做一个负责任的人,从哪里体现出来的呢?就体现在自己!因为父母将全部心血投向我们自己,费尽心思教育我们,如果这样你还不能好好学习,令父母骄傲,那还何说“责任”所在?我们就是为了让父母开心、骄傲,也要好好学习,学做“真人”啊!

希望大家也有所触动,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一步一个脚印的学习,踏踏实实的完成自己现在的学习任务,找到一个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努力向前,加油!

14.学习魏书生教育思想有感 篇十四

学习《魏书生民主教育思想精髓》有感

在知识日新月异、信息突飞猛进的今天,创新型的人才将成为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因此做好创新型人才的素质培养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一项重要任务,特别是在影响一生的幼儿启蒙教育中让幼儿真真正正成为主动探索、主动学习的主体更加显得迫在眉睫。万事开头难,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毕竟幼儿是一个独立的人、活动的主体,教师应当自始至终围绕住这一主体让幼儿具有强烈探索周围世界的学习动机和愿望,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办?

魏书生的教育思想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而是深深地植根于教育实践的沃土,是继承与发展的产物。学习魏书生的教育思想,关键是把握住其核心内容。

那么,魏书生教育思想的核心究竟是什么?我认为最重要的是:民主。

民主化是魏书生取得教育成功的要诀。“学生学习积极性这么高,您是用什么办法调动的?”在每次公开课后,面对众多同行的询问,魏书生总是这样回答的:“我仔细想来,根本的办法其实只有两个字‘民主’,教师树立了教学民主的思想,教学中多和学生商量,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就容易高涨起来。”

魏书生认为,教学不民主是导致教学效率低下的一个主要原因。他说:“教与学之间毫无民主的气氛,思想没有相互理解,感情没有相互交流。双方都用宝贵的脑细胞琢磨着压服对方或欺骗对方的策略,教学效率怎么会高?”

第1页,共7页

如何在教育活动中发挥民主呢?魏书生认为,首先是师生心灵的沟通。一方面教师必须了解学生,尊重学生,信任学生,真正为学生负责,真正为学生的发展负责。另一方面,教师还必须设法让学生了解教师,理解教师,信任教师。魏书生说:“教师的心灵对学生如果是一个未知世界,那么就谈不上教学民主。教师应该把自己对人生、对事业、对教学、对语文教改的看法都真诚地和学生倾谈,这样学生才会真诚地、无保留地谈他们的看法。师生在充分信任、理解的基础上探讨问题,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积极性。”

其次,魏书生认为,教师要树立为学生服务的思想。他说:“为学生服务,就不能强迫学生适应自己,而应努力研究学生的学习心理、原有的知识水平、接受能力,以使自己的教学适应学生的需要。”这种“需要”就是学生发展的需要。“教师要善于在教学大纲;教材要求与学生的心灵实际之间架桥,要努力防止离开学生心理的此岸世界,而只在大纲、教材的彼岸世界动脑筋、做文章的倾向。”他进一步指出:“教师要真诚地认识到自己是为学生服务的。既然教师是为学生服务的、那就必须把学生当做学习的主人,课堂的主人,就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就必须了解学生、尊重学生、依靠学生,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最后,魏书生的教育民主集中体现在“决策过程民主,多同学生商量”。

既然学生是学习的主人,那么学生就有参与教学过程和民主决策的权利,这也是教学民主最基本的要求。而要发挥教学民主,就必须把教学民主思想渗透到教学的各个方面。魏书生说:“要做到教学民主,就要和学生多讨论、多商量。商量什么?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到教学重点、课时安排,以至具体的教学方法,都同学生商量,尽可能达到师生之间认识的统一。”他指出,“要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就必须引导学生参与教学,即不仅学而且参与教,参与得多了,才会增强主人翁意识。”“这样时间长了,学生便养

成了发表自己意见,积极参与教学的习惯;我也养成了尊重学生、理解学生、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的习惯。”也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才能真正成为对自己负责也对他人负责的主人。——这是魏书生教育教学一贯的做法和最基本的指导思想。

15.魏书生“逆袭”之路在当下的启示 篇十五

【关键词】魏书生 “逆袭” 启示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9B-0004-02

魏书生,教育界“逆袭”成功的典范,他用前后不到十年的时间,从一个只有初中学历的民办教师成长为全国著名的教育改革家,可谓是教育界的“传奇”。研究魏书生的成长经历、教学特色,在倡导素质教育的当下仍然具有积极的启示意义。

一、成长之路的“逆袭”:一生与书为友

魏书生,一辈子与书相伴,一边读书,一边教书,一边写书,做出了不平凡的成绩,是名副其实的“为书生”。

(一)爱读书

魏书生的家庭并非书香门第,可父母都爱读书,在良好家庭氛围的熏陶下,魏书生从小就养成了爱读书的好习惯。在那个填不饱肚子的饥饿年代,父母的鼓励让魏书生懂得,精神生活的富足也是一种不可或缺的食粮。

魏书生在青少年时期就养成了博览群书的好习惯,15岁的时候,他读到了两本影响他一生的书籍——《辩证唯物纲要》和《哲学讲义》。这一时期的阅读为他一生的事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此后,不管是下乡做“知青”的艰苦时期,还是在电机厂当政工干事被批斗的时期,亦或是在公务繁忙的工作时期,他始终坚持读书,在阅读当中吸收的“养料”是支撑他前进的最强动力。

(二)爱教书

1969年,魏书生当上了小学民办教师,从此与教育结下不解之缘。1971年,魏书生被迫离开教师岗位,此后他一直申请继续教书。20世纪六七十年代,教师职业地位不高、待遇不好,都无法阻止魏书生要回到学校教书的决心。此后的6年时光,他以平均半个月一次的频率,以口头或书面的形式,向领导申请了150多次,要求去当一名教师。

1978年,魏书生到盘山县第三中学当语文教师,当时的整个大环境都不如人意,学校简陋、设备不全、学生素质不高等,也没让他退缩。“人不能要求环境改变自己,只能让自己适应环境。先适应环境,才能改变环境”。基于这样的认识,不到半年的时间,他的教育教学工作便做得有声有色。1997年,在讲台上教了20年书的魏书生当上了盘锦市教育局的局长,可他始终没有离开讲台,仍然每天坚持到校上课。

(三)爱写书

魏书生善于用学习与写作结合的办法,将学到的理论用于指导实践。1972年,他写了一篇16万字的文章《改造世界观》,1973年又写了一篇18万字的文章《论工作方法》。尽管当时的形势用批判当作报酬给了他,但他边读边实践边写作的学习方式并没有改变。1978年,对魏书生来说是个崭新的开始,工作虽然很忙,但他仍坚持忙里偷闲写各种学术文章。从教以来,他发表了近200篇文章,主编或撰写出版了30多本书,撰写日记300余万字,他的著作总计数已近千万字。

二、教学之路的“逆袭”:教育改革的先锋

魏书生是我国新时期教育改革的领军人物,在教改路上他才思敏捷,勇于创新,探索科学的教书育人之法,于是才有教学、育人、管理的累累硕果,成为人们眼中“完整的教育家”。

(一)创新课堂教学

魏书生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探索出一条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新途径,即以“定向—自学—讨论—答疑—自测—自结”为基础的“六步课堂教学法”。“六步课堂教学法”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自学为主线,在课堂上真正做到视学生为学习的主人。这对于当时满堂灌的课堂教学来说,确实是一种创新。

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魏书生也做了别的老师不敢做的事。一个学期只用三分之一的时间就将教材讲完,其余的时间给学生自学或讲课外内容,包括名篇时文、教育和心理方面的资料、学习方法、国内外科技动态等内容,大大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在语文教学空间上也做出了大胆的革新,将语文教学的空间拓展到课堂之外,引导学生在家庭、社会、大自然学习语文。例如,春天来了,魏书生带领学生去踏青,让学生亲近大自然;他还带领学生去开荒种地,让学生体会劳动的艰辛与快乐。

(二)创新自我教育能力培养

魏书生非常注重育人工作,他到学校的首要目的也是育人。他将人的大脑分为动力部分和工作部分。动力部分由信念、理想、意志和性格组成,工作部分由记忆力、注意力、观察力、想象力和理解力组成。只有“动力部分”不出故障,“工作部分”才能良好运行。自我教育能力是学生学习的基础,加上当时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普遍不高,他便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教育,让学生能在离开老师的情况下同样能受到教育。

他通过让学生写日记、犯错误写心理病历、写三部分的座右铭以及制订扶植新我的计划等措施来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人具有了自我教育的能力,就有了自我调整的能力,使思想荧光屏的图像趋于清晰、真切”。

(三)创新自学能力培养

作为一个目光长远的教育改革家,无论是从魏书生当时的情况考虑,还是从学生的利益出发,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是势在必行的事。

首先,提高学生对培养自学能力的认识,让学生认识到自学的可能性与必要性;其次,让学生体验到自学的快乐;再次,引导学生一起画“语文知识树”,让学生清楚学习的内容,教给学生自学的方法。例如,引导学生自学整册教材的方法、自学同类文章的方法、自学一篇文章的方法,等等。最后,让学生持之以恒,反复加深认识。学生自学能力的养成,不仅在一定程度上解放了教师,而且更有利于学生日后的学习。

(四)创新管理能力培养

1986年,魏书生被任命为校长兼书记,身兼数职的他仍然不愿意离开教学第一线。他意识到,深化改革是唯一的出路,便开始实行民主科学的管理模式,让学生管理学生,让学生自我管理。这对于传统的以教条式的制度来制约学生的管理模式来说,确实是一种进步。

所谓民主,就是通过树立为学生服务的思想、建立互助的师生关系、发展学生的个性与人性、决策过程多与学生商量的办法帮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所谓科学,就是从管理的角度组织语文教学,帮助每位学生成为管理者。魏书生通过建立计划系统、监督检查系统、反馈系统来提高管理自动化的程度。

民主与科学在魏书生的教学管理中显示出了强大的生命力,他能在身兼数职的情况下依然能把班带好、把课上好,靠的就是民主科学的管理模式。

三、珍贵的启示

纵观魏书生的成长经历,我们可以用“低起点、短历程、全方位、高成就”十二个字来概括。他能以如此低的起点,如此短的历程,取得如此高的成就,这对于广大教师同行来说,确实是鼓舞人心的事。

(一)学习:教师事业的源泉

一个好的老师,应该是一个读书人,正如赖配根先生所说“教师身上的书生气,是会辐射到学生心灵深处的,因为这种‘气是对知识和学问一种纯粹的敬仰和热爱”。魏书生的经历给我们最直接的启示就是,不管在什么时候,都不能因为没有时间而放弃读书,放弃学习,这和当下我们提倡的终身学习理念是一致的。“教师是终身学习者,在持续学习和不断完善自身素质的过程中实现专业发展”。学习是教师事业的源头活水,教师只有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才能做到与时俱进。魏书生没有受过专业的师范教育,却比专业的老师成长得快,靠的就是他能做到乐学、会学、时时学、事事学、终身学。

(二)研究:教师事业的支柱

善于钻研,是魏书生教育事业取得成功的重要支柱。独具特色的教学方法、大胆选择教学内容、大量的学术文章、民主科学的管理模式都是魏书生研究历程的最好明证。魏书生认为,引导教师进行教育科研,是提高师资水平的有效方法之一。“积极进取,努力钻研是一切专业人士成功的共同特点,也是新手教师成为专家型教师的必然选择”。在这点上,魏书生给我们做了很好的示范,他在教学工作中,坚持写教学日记、教学反思。能坚持写教学反思的老师,才有可能成为行家。

(三)修身:教师事业的法宝

魏书生曾经多次强调,他能在教改中取得成功,主要原因在于他是“人师”而不是“经师”。中国历来有两条人师的标准,一是“学高”,二是“身正”。人们常说“身教重于言传”,魏书生始终把自强放在第一位,注重自身的修养。“魏书生的教书育人是修已及人的,是以身作则的”。他要求学生通过记日记进行“道德长跑”,他自己也不间断地进行“道德长跑”,不断地完善自我。“重视用自己的人格力量去培养学生的人格力量,这是魏书生教书育人成功的重要原因,也是魏书生教书育人内在的重要品质”。

(四)热爱:教师事业的动力

魏书生曾经说过:“工作可以是精神寄托,是精神生活的需要;也可以是谋生的手段,是物质生活的需要。”魏书生之所以能够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就在于他把教育事业看做是自己的精神寄托,是自己精神生活的需要。他要通过这项事业来实现自己的人生最高理想,来完成自己最崇高的使命,为社会培养更多具有真诚、善良、美好心灵的人。“热爱教育事业不是一句空话,而是要抵制许多的诱惑,安于清贫,能够奉献、永不放弃。”在这里,魏书生是我们的榜样。

富有传奇色彩的教育人生经历,富有创造性的教育改革思想,魏书生,中国教育的传奇,我们前进路上的一盏明灯。

【参考文献】

[1]魏书生.教学工作漫谈[M].桂林:漓江出版社,2005

[2]教育部师范教育司组.魏书生与民主教育[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3]龚传燕,冯有余.魏书生的教育特色[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4]赖配根.2006:新课程行进的坐标在哪里——以语文教学实践为例[J].人民教育,2006(23)

[5]中华人名共和国教育部.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S].2011

[6]傅道春.教师的成长与发展[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7]龚春燕,郎天燕.魏书生教育教学艺术(第四卷)[M].桂林:漓江出版社,2000

16.学习魏书生心得体会 篇十六

经过最近一段时间对 魏书生老师的学习我深有体会,我被他睿智幽默的语言感染着,被他崇高的精神世界感染着,被他积极乐观的处世、工作态度所感染着、被他科学民主的管理所吸引着……但魏书生毕竟是魏书生,更多的思考得还是自我。如何提高自我?自己应该怎样对待工作?怎样对待学生?就像魏老师所说“别人再好那是别人的,人关键是找到自我,找好自我的位置。” 学习之后我有以下感想和认识:

一、自我方面

作为一个教师,培养人的教师,首先自己最起码是一位健康、乐观的人。相反如果自己都不能”把自己那点事管好”,就更谈不上育人。怎样做?

1、找到自我、认清自我众多纷繁的社会现实中,人往往会迷失自我。找不准自己的位置,每天被周围的事情牵着走,不知道自己在干什么。这是典型的迷失自我的表现。当这时,最关键的就是先找准自我的位置,认清自己是谁,在什么地方,干什么,自己自身有哪些方面的优势,自己都做了些什么?明确自己接下来的一步应该怎样干?而不是“人云亦云”,而不是整天效仿别人,活在别人的阴影下。人真的得为自己而活。

2、顺其自然,培养积极、乐观的处世态度

高兴也是一天,不高兴也是一天。一个人生活在世界上就是短短的几十年,如果大部分的时间都在不停的抱怨、埋怨中度过,那还不如把这些时间省出来干些对自己有益的事。每天保持一种积极、快乐的心态去对待生活、对待工作,遇到困难解决困难,解决了困难,还能获得一份成就感,人生多么有意义。如果整天在埋怨那些不能改变的环境,每天都活在痛苦和焦虑中,什么收获都没有,那又有什么所得呢?所以,从为了自己着想的方面,为了让自己每天快快乐乐,心情愉快,脸上少起一些小疙瘩,漂漂亮亮的角度,也应该保持一种积极、乐观的处世态度。人应该用理想主义的态度去激励自己发展,凡事往好处想,相信前途是光明的。一句名言这样说“不管你认为自己能不能做,你都有可能是对的。”

3、不断地提高自我魏书生老师之所以有这样崇高的精神境界,我想这除了自己想得开之外,应该和他丰厚的知识积淀是有很大关系的。人应该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提高自我的素质,这样自己知道得越来越多,有了很深的积淀,哲学原理“量变到一定程度就会有质变”,精神境界也就不断地得到提高,自己不断地在进步,思想也就一步一步地得到提高。良性循环,随着知识的增加,精神境界上去了,个人能力也就在不断地提高。当然这种学习,有书本上的学习,也有现实生活中的学习。

4、善待自我当自己遇到困难、挫折的时候,应该从不同的角度看失误,多从几个角度来分析分析,而不是自己给自己自编精神罗网,使本来就很不幸的自己更加不幸,而是把问题看开,然后正西更多的脑细胞去想解决问题的办法。

总之,一个人把自己管理得好好的了,也就有了更多的精力、更多地激情投入到工作中,二、工作方面

1、对待工作的态度

对待工作,首先要有正确的认识,把平凡的工作当成一项伟大的事业来干,稳下心来,一心一意地来干好这份工作,把它当成一项伟大的事业,来潜心研究。

2、处理好与工作对象(学生)的关系

对待学生,应该是以一种平和、正确的态度来对待,不神化任何学生,不对他们提出太高的要求,也不对他们有敌对的情绪,应该是和他们保持一种互助的关系。时刻想着是为他们服务的,在他们生活遇到困难的时候,及时充当一位大姐姐的形象,在他们学习遇到困难的时候,充分发挥自己的爱心,用正确的方法来帮助他们得到更大的提高。

3、注意工作方法(一件事有一百样做法)

在工作中,多思考,多埋头干实事,不断地在工作中提高效率,使得自己不断地轻松起来就是找准方法,多摸索经验,不断地创新。当然这要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实践去创新。我国古代的教育有很多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如魏书生老师提到的因材施教,教学相长,寓教于乐,持之以恒,循序渐进等教学规律,都值得我们好好研究研究。从自我出发,以自我为实际,消化理解外来的方法,才不会失去自我。不断思考,不断学习!学思结合。

三、管理方面(如何管理学生?)

处理好与学生的关系,还要有更加科学、民主的的方法来对到班级管理、学生管理。

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性,不断发展学生的个性。让学生发现一个强大的、相对独立的自我。我想在网上见到的魏书生的班规也就是科学、民主管理的一个很好的体现吧!如何真正和自己的管理理念结合起来将是我要深入思考的另一个重要问题。

怎样使自己生活得更放松,工作起来更轻松,如何能在工作和生活中保持一份快乐的心情?魏书生老师给了我很大的帮助,使我明确了这些问题的答案。那就是端正心态、积极乐观、找准方法、坚持到底!

最后用魏书生老师的一句话和大家共勉:人管理好自己,处理好与自己的关系,发现自己的上进心、事业心、责任感、良好的行为习惯,让这些种子萌芽,通过浇灌、扶持、让它长粗、长大、长壮,成为你自己心灵世界的主旋律,你就有了自己的精神家园,你就守住了自己的快乐阵地,这将是非常有意义的事

篇二:学习魏书生心得体会

本学期我参加了班主任培训班的培训,培训期间我聆听了魏书生的讲座受益匪浅,又找了一些魏书生的专着进行阅读,越读越有滋味,越读越茅塞顿开。

一、爱的教育 伟大的人格

崇高而无私的爱心,是魏书生身上熠熠闪光的灯塔。照亮了学生内心深处颓废、阴暗的角落。他有着海洋般宽广的胸怀,能容纳和理解学生所有的错误。因而,他从不挫伤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公平、公正地善待每一个学生,从不偏私。对待学生的错误,从不体罚,而是让学生唱歌或做件好事来改正错误。在充满爱的教育中,真正体现出他在学生心目中伟大的地位。学生怎能不受到感动,不受到爱的熏陶呢?学生从内心深处信服、崇敬和爱戴他,所以,能够主动认识自己的缺点和不足,在魏老师伟大人格魅力熏陶下,学生才能胸怀坦荡、光明磊落。才会敢于承认自己的所作所为,这足以说明,老师的典范作用及伟大人格的写照。

他爱自己的事业,更爱自己的学生,他用满腔的爱,来谱写着人生光辉灿烂的篇章。难怪有人会说:魏老师具有着“神”的思想品格!他当之无愧!

二、教师要有务实的品德,强壮的生命支柱

教师的良好品德情操对学生的思想品德的发展有很强的感召力。它不仅影响一个人的学生时代,还可能影响他们的一生。教师要务实,把师德规范内化为自身内心信念,化作行为品质并时时处处以此支配自己的行动。只有给予学生爱,让学生感受到爱,体会到被爱之乐,他们才会学着去爱别人。

人要全面的看待自己,既要看到自己的长处,又要看到自己的不足。要使自己顶天立地,有所发展,有所作为,必须建立自己强壮的生命支柱。学习、热爱、研究、享受都是生命的支柱。为师者只有达到厚积薄发,游刃有余的境界,才能应变不惊,胜任教师职业。面对高科技迅猛发展的二十一世纪的挑战,面对多层次素质人才的呼唤,要求教师不断更新观念,更新知识,提高教育科研能力。而惟一的途径就是学习、学习再学习。教师只有严谨治学,勤练基本功,方能精于教书而不失职!

三、指导学生创新

每一个学生都有敏锐眼睛,他们好奇好探索,正因为有强烈的好奇和探索的欲望,就像成人一样有了欲望创新也就从这开始了。我们既不能忽视学生正确认识,又不能忽视学生的个体发展。

对于我们小学教师来说,我们的目的并不在于结果,在于过程。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合作、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法。培养勤奋好学的精神,养成自尊、自信的心态。

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探索问题,解决疑难,发展自身内在的能力,也就是情感与价值观教育与语文知识与技能教学相结合。使教学过程充满“活力”和“刺激”使学生能主动,活泼、愉快地进行教学活动,从而达到既传授知识,又开发智力。

四、养成少说多于做的好习惯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以德治教,身教重与言教是教师必须牢记在心,实践在身的,要少说多干、养成习惯。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仅要教好书,还要育好人,各个方面都要为人师表。教师无小节,节节皆楷模。学生往往把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作为自己学习的内容,教师要从言行到举止,处处带头做到最好,以利于潜移默化地感染、教育学生。

有幸听过魏书生的一次报告,很精彩。于是,魏书生成了我的教育偶像。学校开展学名师活动,魏书生,这个谜一样的人物,神一样的人物便成了我学习的第一选择。看了他的报告与书籍,我明白了,魏书生能有今天卓着的成就,决不是因为机遇与巧合,而靠的是他自强不息的精神,靠的是他教学中的睿智,靠的是他把钻研作为一种快乐来经营的积极态度……我想从我感受最深的几个方面来谈几点体会:

一、多改变自己,少埋怨环境

魏书生谈到:人不能要求环境适应自己,只能让自己适应环境。大的环境人是没有办法选择的,只能在既成的环境中用自己的主观努力,来适应环境。魏书生在一次演讲中说:人不要埋怨境遇。命运把你放在皇家花园,你应该长成参天大树;命运把你甩到千山的石头缝中,你应该紧紧地抓住大地,依然生机勃勃,郁郁葱葱。魏书生做到了这一点,因而在他和同事的共同努力下,把一个农村中学变成了全国闻名的省级重点中学,他自己也发奋图强,从这里走向了全国,走向了世界。这一点对我来说有不小的启发。我担任两个班的数学课和一个班的班主任,由于一年级学生年龄较小,自我约束能力差。由于从没有教过一年级,习惯了学生在上课时认真听讲,所以在平时上课的时候,我一看到学生上课乱七八糟,总是爱发火,爱发牢骚:“怎么这么倒霉,教上一年级学生?”牢骚满腹但无济于事。为什么不学习魏书生先生?既然教了一年级,这应该是现实了,那么,你就应该想办法改变自己的心态与方式,尽快的适应环境。

二、科学管理班级工作

魏书生的教育思想和实践概括起来就两个字“商量!”他做班主任,凡是和同学们商量,没有一件事是他主观臆断的。他们班上的班规班纪,没有一条是他定的,都是全班开会,然后同学们讨论,最后全体通过,就定下了。联想到自己的班主任工作,班中也有班干部,而且班干部所占的比例还不小,可为什么他们凡是还都来问我:“老师,这件事该怎么做?那件事该怎么做?”当他们问我的时候,还搞得我心情烦躁,心想呀,你是班长,是班干部,怎么大大小小的事情都来问我呢?殊不知,这是因为自己并没有真正的给过学生权力,在班级管理中没有体现出真正的民主。自己只抱怨:班主任真累呀,真操心呀,那为什么不把权力还给学生,通过科学的管理,达到“人人有事干;事事有人干;时时有事干”的效果呢?

三、用平常之心追求卓越

魏书生身兼数职,却轻松自如,用他自己的话说:“我是提倡苦中求乐、忙中求闲、失中求得、闹中求静。也不能说我生存的环境不喧嚣,但我的内心可以说是比较宁静的。我这些工作加在一块就外人来看,应该说比较忙,但是不管怎么忙,我真的是感觉很轻闲。因为即使有一万件事,也只能选择干一件,我只能是不慌不忙,乱没有用,急也没有用,所以好多人说我是慢性子。”几十年来,魏书生先生倍受世人推崇,他的社会兼职多达近40项,国内外请他作报告的络绎不绝。他从来没在成就面前骄傲,也从来没在任何困难面前退缩。他没有因权势、名利而冲昏头脑,而是以一颗平常心、淡泊之心对待世俗的权势、荣誉、名利。多么可贵的平常之心!如果每个人都能以一种平常之心对待自己的周围的人,周围的事,对待自己的本职工作,那么你就不会有那么多的抱怨,那么多的不如意。面对失败,你会变得从容;面对成功,你不会忘乎所以。

当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是我的理想,魏书生先生用他自己的智慧、豁达和独特的人格魅力为我上了宝贵的一课。

篇三:学习魏书生心得体会

这段时间我看了魏书生的《班主任工作漫谈》,受益非浅。特级教师魏书生教书令人惊讶:他担任实验中学校长与书记兼任两个班的班主任,承担两个班的语文教学,一年平均外出开会达4个月之久,却从不请人代上一节语文课,他学期之初即进行期未考试,一学期教材他用30多课时就讲完了;他不批作业,不改作文,但他的学生在升学成绩却能比重点中学平均高7.8分……面对这一切,我赞叹不已。魏老师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丰富的事例,讲述了他在班主任工作中的举措,即民主加科学。魏老师认为师生之间的关系要融洽,使学生乐于接受你的教育,发展每一位学生的人性、善性,其实就是因材施教,用他的话说就是“在学习上、课堂上不搞齐步走。”思索之余写下几句与大家交流。

一、爱的教育 伟大的人格

崇高而无私的爱心,是魏书生身上熠熠闪光的灯塔。照亮了学生内心深处颓废、阴暗的角落。他有着海洋般宽广的胸怀,能容纳和理解学生所有的错误。因而,他从不挫伤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公平、公正地善待每一个学生,从不偏私。对待学生的错误,从不体罚,而是让学生唱歌或做件好事来改正错误。在充满爱的教育中,真正体现出他在学生心目中伟大的地位。学生怎能不受到感动,不受到爱的熏陶呢?学生从内心深处信服、崇敬和爱戴他,所以,能够主动认识自己的缺点和不足,在魏老师伟大人格魅力熏陶下,学生才能胸怀坦荡、光明磊落。才会敢于承认自己的所作所为,这足以说明,老师的典范作用及伟大人格的写照。

他爱自己的事业,更爱自己的学生,他用满腔的爱,来谱写着人生光辉灿烂的篇章。难怪有人会说:魏老师具有着“神”的思想品格!他当之无愧!

二、教师要有务实的品德,强壮的生命支柱

教师的良好品德情操对学生的思想品德的发展有很强的感召力。它不仅影响一个人的学生时代,还可能影响他们的一生。教师要务实,把师德规范内化为自身内心信念,化作行为品质并时时处处以此支配自己的行动。只有给予学生爱,让学生感受到爱,体会到被爱之乐,他们才会学着去爱别人。

人要全面的看待自己,既要看到自己的长处,又要看到自己的不足。要使自己顶天立地,有所发展,有所作为,必须建立自己强壮的生命支柱。学习、热爱、研究、享受都是生命的支柱。为师者只有达到厚积薄发,游刃有余的境界,才能应变不惊,胜任教师职业。面对高科技迅猛发展的二十一世纪的挑战,面对多层次素质人才的呼唤,要求教师不断更新观念,更新知识,提高教育科研能力。而惟一的途径就是学习、学习再学习。教师只有严谨治学,勤练基本功,方能精于教书而不失职!

三、指导学生创新

每一个学生都有敏锐眼睛,他们好奇好探索,正因为有强烈的好奇和探索的欲望,就像成人一样有了欲望创新也就从这开始了。我们既不能忽视学生正确认识,又不能忽视学生的个体发展。

对于我们小学教师来说,我们的目的并不在于结果,在于过程。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合作、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法。培养勤奋好学的精神,养成自尊、自信的心态。

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探索问题,解决疑难,发展自身内在的能力,也就是情感与价值观教育与语文知识与技能教学相结合。使教学过程充满“活力”和“刺激”使学生能主动,活泼、愉快地进行教学活动,从而达到既传授知识,又开发智力。

四、养成少说多于做的好习惯

17.学习魏书生体会 篇十七

大水坑二小 穆海宾

读了《魏书生教学工作漫谈》这本书,对于自己对教师的认识和教学工作的认识又有了进一步的思考。

本书涵盖了以教书育人为主题的全方位教育、教学、管理的策略和实施方法。从教师自身定位、以学生为主体到发展综合素质、科学民主的管理措施,从指导思想到工作细节,全面、科学、实在又实用,是我们广大教师的必读教科书。

魏书生老师不仅能让学生学懂、学透知识,而且能把教学过程变成一种富有亲和力的情感体验过程,和学生一起沉浸于其中,热爱于其中,他能让生活成为一种教育,把教育变成一种生活。只有拥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教师才能始终站在社会进步的前沿。

本书风格平实,以大量生动感人的实例,全面阐述了自己的教学工作经验,内容丰富、具体,富于故事性、趣味性和可操作性,蕴含深刻的哲理,闪耀智慧的光芒,令人心悦诚服。内容很特别,没有深奥的理论,而是朴素的语言,更有真理的存在。

我记住了他的话:每一堂课更符合学生的实际,让学生更喜欢你的课,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才能成为可能,真正做到“授之以渔”。角色进入生活,相信脸上会多一份笑容,工作会多一份快乐,少一份埋怨。

魏书生学习心得体会

大水坑二小 张 河

本学期初,学校发了一本著名教育家魏书生写的《教学工作漫谈》,我利用空闲时间进行了学习,使我深深感受到魏老师以崇高的人格,崇高的师德成为当代教师学习的楷模。

一、爱的教育 伟大的人格

崇高而无私的爱心,是魏书生身上熠熠闪光的灯塔.照亮了学生内心深处颓废、阴暗的角落.他有着海洋般宽广的胸怀,能容纳和理解学生所有的错误.因而,他从不挫伤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公平、公正地善待每一个学生,从不偏私.对待学生的错误,从不体罚,而是让学生唱歌或做件好事来改正错误.在充满爱的教育中,真正体现出他在学生心目中伟大的地位.学生怎能不受到感动,不受到爱的熏陶呢?学生从内心深处信服、崇敬和爱戴他,能够主动认识自己的缺点和不足,在魏老师伟大人格魅力熏陶下,学生才能胸怀坦荡、光明磊落.才会敢于承认自己的所作所为,这足以说明,老师的典范作用及伟大人格的写照他爱自己的事业,更爱自己的学生,他用满腔的爱,来谱写着人生光辉灿烂的篇章.难怪有人会说:魏老师具有着“神”的思想品格!他当之无愧!

二、教师要有务实的品德,强壮的生命支柱

教师的良好品德情操对小学生的思想品德的发展有很强的感召力.它不仅影响一个人的孩子时代,还可能影响他们的一生.教师要务实,把师德规范内化为自身内心信念,化作行为品质并时时处处以此支配自己的行动.只有给予孩子爱,让孩子感受到爱,体会到被爱之乐,他们才会学着去爱别人.人要全面的看待自己,既要看到自己的长处,又要看到自己的不足.要使自己顶天立地,有所发展,有所作为,建立自己强壮的生命支柱.学习、热爱、研究、享受都是生命的支柱.为师者只有达到厚积薄发,游刃有余的境界,才能应变不惊,胜任教师职业.面对高科技迅猛发展的二十一世纪的挑战,面对多层次素质人才的呼唤,要求教师不断更新观念,更新知识,提高教育科研能力.而惟一的途径就是学习、学习再学习.教师只有严谨治学,勤练基本功,方能精于教书而不失职!

三、指导孩子创新

18.怎样学习魏书生的教学方法 篇十八

这幅图的灵感来自魏书生老师的一句名言“处天外遥望地球很小”。

对这样一句名言进行“图”的制作,我经历了相当长的过程:首先我将这句话熟稔于心,反复揣摩它的深刻涵义,不断深化认识从而产生创作激情;在揣摩中,静心想象再想象,常常想象如何从天外看地球、看社会、看学校、看班级、看老师、看学生;有时我会突发奇想,转换思路,立足班级,往远处看,往更高处看,无限宽广深远地看家庭、看学校、看社会、看自然,层层向宇宙看去。终于在2009年11月和2010年7月我分别绘成了这两幅“仰观自然无间图”。

面对着“仰观自然无间图”,我感慨万千:

班级、学校、家庭、社会、自然之间是“无间”的、一体的。

班级连着学校、家庭、社会、自然。班级是学校的一部分,是社会的一部分,归根结蒂都是自然的一部分。自然、社会、家庭、学校的所有信息都反映在班级之中,反映在班级中的人身上。仰望星空,班级要伴随着自然的演变,要跟上社会的发展,要与学校一起不断进步。

魏书生老师和学生虽身在教室,但他们与社会、世界息息相通。他们常常关注政治、经济、科技和教育,自强不息,认真读书;他们也会寻找春天,养花养鱼,摸鱼,打雪仗,热爱劳动,热爱生活。小小的人,小小的班,融入大社会,融入大自然。这样的教师,这样的学生,够大气,有美感,有悟性,有灵性;这样的教育就是我们所追求的大教育。

一个人的成长是自然、社会、家庭、学校、班级等共同作用的结果,自然、社会、家庭影响的合力远远大于班级教育的总和。

我们在强调学校教育重要性的同时,不能忽视社会和家庭的影响,尤其自然这个源头的影响。学校、家庭、社会对个人成长的影响,归根结蒂都要“道法自然”。我们应该牢记大自然的本质,遵循这世界上最伟大的规律,我们的教育应该:

多一点自然的天然性,少一点教育的人为性;

多一点自然的无间性,少一点教育的割裂性;

多一点自然的综合性,少一点教育的单一性;

多一点自然的非线性,少一点教育的直线性;

多一点自然的默化性,少一点教育的功利性;

多一点自然的均衡性,少一点教育的遗漏性;

多一点自然的节律性,少一点教育的繁杂性;

多一点自然的乐天性,少一点教育的苦行性;

不了解大自然的规律是令人遗憾的,如果不想去了解则是可悲的。

上一篇:网络学习心得体会2下一篇: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