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性别护理对策

2024-09-08

骨科性别护理对策(共12篇)

1.骨科性别护理对策 篇一

摘要:随着现代经济的不断发展,在医疗部门相关的医疗水平越来越成熟,对于患者来说能够进行及时的治疗工作。但是由于骨科患者的特殊性,在骨科的治疗和护理工作中依然存在的许多问题,如果这些问题不能够得到医院或者相关医护人员的重视,就会诱发不良现象的产生,这更不利于患者的正常康复。所以本文主要对骨科护理中常见的问题进行分析,希望相关医疗部门重视起来,为患者的顺利康复提供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骨科护理;常见问题

如今,我们的医疗水平不断提高,在骨科方面更是运用了先进的治疗方法和技术手段,但是,许多骨科患者家属对相关护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由于骨科患者的特殊性,在患病初期会导致心理上发生不良现象,对医护人员的不信任或者护理设备的不足,就容易导致患者的消极心理,医护人员在开展工作中,很容易产生各种矛盾[2]。在加上一些医护人员自身的原因,也会对护理工作产生严重的影响。所以,需要对目前的骨科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详细的分析,从而保障患者的顺利治疗和康复。

1骨科护理中常见的问题分析

通过对我国骨科病症的具体情况的研究,在骨科护理中主要存在医护人员自身的问题、骨科护理中的管理制度存在的问题、骨科护理中设备的不完善、医患之间和患者自身存在的问题这四个主要问题,具体分析如下。

1.1医护人员的自身原因

在医护人员自身的原因中主要存在的问题有:(1)医护人员队伍的不健全。对于整个骨科工作来说,医护人员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这也是为了保障患者快速康复的关键。但是随着现代医护人员的大量流失,这就促使了医院医护人员的人手不足,这也出现了“患者多,医护人员少”的现象,这就不能够对每一个患者的护理工作做到位,这就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康复和医院的发展。(2)医护人员缺乏专业的护理技能。要想更好的保障骨科护理工作顺利进行,这就需要从根本上进行引导护理人员积极参与进去,这就需要医护人员具有非常专业的护理技能。骨科在医院科室中属于比较专业性的科室,大部分医护人员的工作经验比较短,缺乏大量的实际护理工作,对于突发事件来说不能够进行很好的处理,这就非常容易导致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出现各种错误的操作行为,不能够提供完善的护理服务,更不利于患者的康复。比如,对于一些需要卧床的患者,注意的问题是压疮这类并发症的形成,这就需要医护人员为患者提供干净的环境,以免受到感染,而对于一些经验不足的医护人员缺乏丰富的临床经验,就注意不断这种问题,很容易导致患者的伤口无法愈合,甚至会出现一系列的并发症。(3)医护人员缺乏一定的素质和责任意识。骨科护理工作的工作量是非常大的,任务也比较多,医护人员在这种环境下长时间的工作,就会导致工作积极性比较低,甚至出现不良的情绪,在加上一些医护人员频繁的进行加班,这就会导致医护人员的身心疲惫,缺乏工作的积极性,将许多负面情绪带到工作中,严重影响工作的质量,甚至会影响医患关系。

1.2骨科护理中的管理制度存在的问题

在管理制度上存在的问题有:(1)医疗护理相关的管理体制不完善。对于医院来说,为了更好的运行下去,就必须依赖完善的管理体制,有了完善的管理体制,那么骨科护理工作就能够顺利的进行。但是由于医院的种种原因,就会导致相关科室的管理力度不完善,导致一些护理工作不到位。比如,一些突发性的骨科患者,在治疗的前期中,如果治疗的不到位很容易出现各种突发的现象,在后期的护理中,如果不加以重视,医院在相关的制度上没有一些明确的要求,就会导致许多问题的发生。(2)医疗护理相关的监督力度不足。由于一些医院的骨科护理中由于质量监督的不到位,就很容易导致日常管理工作实施下去。本身对骨科护理的监督力度不足,再加上一些医护人员的素质比较低,很容易出现给上级送礼或者收患者家属礼品的混乱现象。甚至有的医护人员为了自身的利益,玩忽职守,没有履行自己应该履行的责任,严重导致护理工作的不完善,这些问题总的来说都是医院相关的监督力度不足造成的,长久下去,势必会影响患者的康复和医院的未来发展。

1.3骨科护理中相关配套设备的不完善

对于骨科患者来说,只依靠医护人员的护理工作是达不到理想康复的,还需要借助相关的设备来进行辅助康复工作,由于医院的资金不到位或者对骨科科室的不重视等等原因,就会导致一些医院的骨科护理中相关配套设备并不完善,比如地面没有设置相关的防滑地板,病房没有设置相关的护栏,心电监护仪、养疗饥等等老化,设置一些电源设备的不晚上等等,这写都严重影响骨科患者的有效治疗和顺利康复。

1.4医患之间和患者自身存在的问题

医患之间和患者自身存在的问题也会导致骨科护理工作不能够顺利进行,主要的问题:(1)医护人员与患者之间存在的问题。现如今,医患之间或者医护人员与患者家属之间存在的问题越来越严重,患者或者患者家属与医院的冲突不断加剧,这就会导致一系类问题的产生。为了更好的`保证护理的效果,就必须加强医患之间的交流,及时了解患者的问题,这样才能够有利于患者的有效的康复。但是,一方面由于护理人员对工作的不重视,一些护理工作不到位,就会引发患者和家属的不满,就会导致医患关系的紧张;另一方面,由于患者和家属对医护人员工作的不信任或者不配合,缺乏对医护人员应有的尊重,这也不利于医患之间的关系,更不利于患者正常的护理工作。(2)患者自身的因素。由于骨科患者都是突发性的事件,就会导致患者的心理存在非常大的变化,在受伤之后存在不同程度的波动,这就会导致患者具有痛苦、交流、紧张的不良情绪,甚至一些患者由于自身的不良情绪会发在医护人员身上,对医护人员进行打骂或者不配合治疗等等现象,这就会导致自身的康复不能够顺利进行。

2结语

在骨科的护理中,我们还面临着许多问题,无论是医护人员自身的问题还是相关制度中存在的问题,这些问题如果相关医疗机构不能够重视起来,就很容易导致不良现象的产生[3]。所以为了患者的康复,无论是医院、医护人员还是患者、家属都应当承担起一定的责任,更好的解决骨科护理中存在的问题,让患者得到有效的治疗和康复。

参考文献:

[1]郑筠.骨科护理常见问题分析与对策[J].齐鲁护理杂志,

[2]李春红.骨科护理常见问题及解决对策[J].内蒙古中医药,

[3]梁艳丽,范婵,蒲泽宴,等.23例多发性骨髓瘤的实验室检查及临床表现分析[J].检验医学与临床,,9(8):952-953.

2.骨科性别护理对策 篇二

关键词:骨科,护理文件,缺陷,对策

医疗护理文件是医院和患者重要的档案资料, 也是教学、科研、管理以及法律上的重要资料, 又称“病历”或“病史”, 我国卫生部定名为“病案”。病案记录患者疾病的发生、诊断、治疗、发展、康复和死亡的全过程, 也是患者就医的全部医疗、护理记录。病案由各级医务人员共同写成, 其中一部分由护士负责书写记录, 护理记录是护理人员记录患者的病情变化、治疗情况和所采取护理措施的原始文字记载, 它也是临床护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 医疗护理文件书写必须遵循原则, 必须妥善保管, 以保证其原始性、完整性和正确性[1]。《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所规定的真实证据就包括护理文书[2]。因而, 全面、真实、准确、及时、客观、完整的护理记录更会成为处理护患纠纷的有力依据, 应引起广大护理人员的高度重视。本文对骨科出院护理病历中存在的护理缺陷进行了分析总结并积极整改,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按照《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和《病历书写规范》的有关规定及骨科护理常规作为书写标准, 我科质控人员对本科2008年6月~2009年1月脊柱手外科的230份出院病历逐一进行检查分析。其中, 脊柱病历78份, 手外病历152份;手术病历187份, 非手术病历43份。患者住院时间为3~74 d, 平均13 d。

2 存在的护理缺陷

2.1 体温单

2.1.1 缺项和不完整。

主要表现在血压、体重、过敏史有缺项、Ⅰ级护理、危重等需要记录出入液量的患者出入液量总结未记录于体温单上, 体温超过39.5℃物理降温后未显示加测次数。2.1.2与医嘱、病程记录和护理记录单不相符。主要表现在: (1) 医嘱中显示患者留置导尿、体温单、小便栏内仍显示为“次数”; (2) 病程记录中显示患者大小便失禁, 体温单大小便栏内显示大便“次数”、小便“次数”或“ml”; (3) 体重栏内显示为“卧位”, 入院评价时描述为患者步入科室。

2.2 医嘱单

2.2.1 漏签名、代签名或盲目执行。

主要表现在: (1) 长期或临时医嘱签名或查对时发现代签名现象; (2) 无执业证的医师未经老师审核签名护士盲目签名执行。

2.2.2 执行医嘱时间不准确。

非特殊患者用药出现同一患者执行不同医嘱而执行时间一样。

2.3 健康教育单

2.3.1 填写不准确。无需手术患者术前教育一栏内术前准备项目让患者或家属签字。

2.3.2 漏填写。二次或二次以后的手术患者未进行二次或二次以后的健康教育宣教填写。

2.4 手术交接单

2.4.1 漏填。急诊手术患者存在漏填手术交接单现象。

2.4.2 填写不完整、有缺项。

主要表现在: (1) 术前:术前针无签名和执行时间, 和手术室交班者无签名; (2) 术后:和手术室接班者无签字, 漏填术后脉搏、血压。

2.5 护理记录单

2.5.1 护理记录单字迹潦草, 签名不清晰, 有错别字、刀刮、涂改现象。

2.5.2 护理记录单缺乏连续性。

(1) 上一班患者做辅助检查如CT或核磁结果未出下一班未显示检查结果; (2) 如患者连续5 d未排大便, 已告知主管医生, 遵医嘱给予酚酞片2片tid、po, 但用药效果未记录。

2.5.3 护理记录不完整。

如腰椎间盘突出术后患者第一天应指导进行直腿抬高运动, 未记录行主动或被动运动、一天几回、一回几次, 没有具体的量化标准。

2.5.4 护理记录中重要的治疗、护理措施、病情变化未记录或阳性体征未记录。

如:患者自诉伤口疼痛难忍, 遵医嘱给予强痛定100 mg、im, 未记录;手外伤石膏固定的患者出现患肢疼痛、麻木, 经护士查看发现是因为患肢肿胀造成石膏过紧压迫患肢所致, 告知医生给予松解后疼痛缓解、麻木消失, 未记录。

2.5.5 护理记录未体现动态变化。

如脊柱手术后患者诉腹胀, 10:00 am给予二甲硅油片4片tid、po, 效果不佳, 11:00 am遵医嘱给予软皂保留灌肠后患者仍诉腹胀, 12:00 am遵医嘱又行肛管排气, 1:00 pm患者诉腹胀缓解, 但主管护士因嫌每次记录太麻烦或上午工作太忙来不及记录, 都统一在1:00 pm时记录, 未体现动态变化。

2.5.6 医护记录不一致。

如在护理记录中, 4:00 pm护士记录为精神、食欲好、生命体征平稳, 医生记录为患者体温38.5℃, 诉头痛、咳嗽、鼻塞、流涕等。

2.5.7 出现主观臆断词语。

如牵引重量合适, 精神可, 肿胀明显, 引流量正常等。

3 对策

3.1 增强护理人员法律意识, 提高护理记录质量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实施后, 护士各方面的素质迫切需要提高, 我科积极鼓励护士参加各种形式的学习, 提高护士理论水平, 同时加强护士法律知识的学习, 增强法制观念, 帮助护士分析护理差错、事故与护理记录的关系, 使护士充分认识到护理记录在医疗纠纷举证中的重要作用, 树立执行护理记录的正确意识:护理记录既是记录患者病情及治疗护理措施、为医生提供诊疗方案的文字资料, 也是在出现护理纠纷时保护自己的重要法律依据[3,4]。

3.2 组织全体护理人员学习《护理文件书写规范》

特别是对年轻护士、合同制护士和写作能力差的护士要根据本科室的专科特点给予有针对性的指导, 使护理人员充分认识到规范性书写护理文件的重要性。

3.3 强化护理业务培训, 提高护理人员的整体素质

(1) 加强护士长的业务和管理能力的培养, 提高自身素质和管理能力。有计划地组织护士长外出参观学习, 不断地提高护士长队伍的业务和管理能力。 (2) 护理管理者要有计划、有目标地结合需要组织护士业务学习, 反复训练专业技术操作, 加大执行和考核力度, 提高护士的业务水平, 积极鼓励广大护理人员学习, 选送护理骨干外出学习, 使护理人员毕业后研修制度化, 不断更新知识, 以适应学科的发展, 从根本上防止技术性护理缺陷的发生[5]。 (3) 在日常护理活动中加强责任心, 凡事从细节做起, 加强与医生及患者的沟通, 保证护理文件书写准确、完整、真实。

3.4 加强对护理文件书写环节质量的控制

包括: (1) 新患者、特殊治疗患者、Ⅰ级护理和危重患者的护理病历要及时翻阅, 发现问题及时反馈给护理人员; (2) 护士长定期每周一次检阅签字把关; (3) 我院是专科医院, 对有合并内科疾病的患者经常观察不到位, 应组织科室相关人员学习常见的内科疾病护理, 以使患者得到更到位、有效的护理; (4) 患者出院时检查护理文件书写情况, 做好护理文件终末质量控制, 保证护理文件的质量。

3.5 加强护理文件质量监控

成立由护理部→护士长→科室组成的质量监控小组, 定期检查护理文件书写情况。护理部每月底将对科室的检查结果反馈给各科室并组织各科护士长召开护理质量分析会, 结合本科室存在的护理缺陷进行讨论分析, 制订整改措施并进行跟踪反馈。月底将科内每一位护理人员的护理缺陷详细情况登记并上报给护理部, 护理部再根据科内重点环节的重点缺陷进行重点检查, 随时抽查, 以此形成良性循环, 从而防止或减少了相同护理缺陷的重复发生。

病案是有效的法律依据, 为了严肃起见, 医护人员在书写时应遵守各种规程[6]。护理文件是病案的一部分, 不仅体现了护理人员专业知识水平、病情观察能力、语言文字水平, 还关系到护患利益、医院声誉和经济社会影响。因此, 护理人员必须了解规范性书写文件的重要性, 牢固树立安全防范意识, 消除安全隐患, 提高护理人员的主观能动性。

参考文献

[1]杨巧茵, 郑风莉.护理技术[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5:326.

[2]罗帼英, 沈若玲, 王姣玲.提高危重患者护理记录质量管理的探讨[J].当代护士 (综合版) , 2009, (2) :18.

[3]颜坤.护理病历中存在的问题及防范对策[J].中国医药导报, 2008, 5 (14) :149-150.

[4]阿达来提·买买提.护理文书书写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现代医生, 2008, 46 (6) :127.

[5]李奇能.临床护理中常见安全隐患分析与对策[J].中国医药导报, 2008, 5 (32) :131.

3.骨科护理风险因素分析及管理对策 篇三

关键词:骨科护理;风险因素;管理对策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4-0650-02

骨科护理风险事件是患者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所有风险事件,具有不确定性和复杂性,贯穿在护理工作的整个过程中,而且发生风险事件的后果往往不堪设想[1]?在骨科住院的患者通

常是由于意外伤害导致,其临床特点:患者大多由意外事故急诊入院通常病情较为严重,而且多为复合伤,患者由于病情的因素需要长期卧床休息和进行康复训练,因此对于患者的生活护理较为繁琐?所以在护理的过程中不断排除风险因素是骨科护理中的一项重点任务?本文结合笔者自身实践将骨科临床的护理风险因素和防范措施分析如下?

1.骨科护理风险因素分析

1.1 护理人员的因素

1.1.1 护理人员法律意识淡薄 随着我国法律的逐步完善增加了很多新的条款,护理人员由于工作的需要通常忙于专业知识的学习,对于法律的了解和学习远远不够,且这种现象在年轻护士中更为多见,导致其风险意识和法制观念淡薄?比如在骨科护理过程中,由于护理人员没有及时向患者告知风险,因此在出现风险事件后显得十分被动?

1.1.2 专科护理技术水平有待提升 护理人员的自身知识和技能熟练度是其最基本的素质,在临床上有一些护理技能较差的人员,由于专业知识不熟练对患者的病情不能很好地把握,导致对患者进行护理时操作不够熟练?例如在石膏未干燥的情况下搬动患者容易造成石膏变形和折断,在观察创伤患者时被一些易于观察出的伤情所左右,而对更严重的创伤却没有注意到[2]?这些由于护理技术水平低而导致的错误不仅会加重患者的痛苦而且有可能延误治疗时机,从而直接导致骨科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

1.1.3 文件记录不规范 护理人员进行护理期间对患者病情进行记录的文件非常重要,一些护理人员因忙于工作而忽视了记录文件的重要性,仅仅进行简单的记录,有时还会发生记录错误的现象?这些不规范现象非常容易导致风险事件的发生,而在发生医疗纠纷时这些材料将会作为重要的证据送交法院,如果记录不规范很可能会使院方败诉?

1.2 护理管理制度不健全 护理制度是护理安全的基本保证,如果医院护理管理制度不到位,忙碌的工作经常会使医护人员疏于对制度的执行,導致骨科护理中不规范和不科学的操作发生,增加骨科护理风险的系数?例如在进行重大骨科手术之后,在交班时没有交代清楚,非常容易发生风险事件,一些患者因为翻身不便而发生压疮,或者一级护理未按规定巡视,未能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延误治疗抢救等?

1.3 护理人员与患者及其家属之间的沟通效果不佳 由于骨科创伤意外事故所致者较多,有突发性和不可预见性,因此患者和家属情绪容易激动,在手术之前他们并不了解诊疗程序,通常认为受伤后应立即采取措施进行手术,不明白准备工作的重要性,而且有的患者必须在生命体征稳定后才能进行手术?在手术之后,患者对骨折等知识知之甚少,又因疼痛普遍存在急躁?恐惧?忧虑心理,而骨科护理人员任务较重压力大,一旦护理人员缺乏耐心的沟通或态度冷淡极易与患者及其家属发生纠纷加大护理风险?

1.4 对患者的健康教育不到位 健康教育工作是骨科护理中的重点,但在实际工作中,常由于工作繁忙,导致护理人员对患者的健康教育不到位而引发医疗纠纷,例如患者在不了解自身病情的时候过早下地活动而发生钢板断裂,股骨头置换的患者在活动时发生脱臼的情况,术前患者没有提前禁食往往会导致手术时间的推迟?

2.骨科护理风险的管理对策

2.1 提高护理人员的素质 为了进一步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要增加护理人员教育的时间?首先,要分阶段?分层次定期对护理人员进行培训,从而提升护理人员在骨科方面的理论知识水平和技术水平;其次,要增加法律培训的时间,提高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并结合骨科护理有关潜在法律问题加以仔细分析,增强护理工作的可预见性;再次,要对护理记录方面进行培训,使护理人员掌握规范的文件记录方式;最后,要注意对新护士的教育,经过正规临床实习和上岗前培训后,持资质审核通过才能进入工作岗位?

2.2 完善护理风险评估和应急管理 护理人员在工作中要提前对可能发生的风险事件进行分析,做好风险事件的评估工作,尤其是高风险事件的评估,通过对以往发生的护理风险事件进行总结和分析,不断改进目前的应急预案[3]?如护理人员在床边交接时对危重患者的病情进行床边评估,再进行分析和讨论,分析存在的护理风险因素,找出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使患者微小的病情变化都在护士的监控和预料之中?另外还要加强护理人员对风险事件应急处理的流程演练,进一步提高其操作水平和心理素质?当风险发生时能够从容应对,采取正确的措施对患者进行护理使患者远离危险?

2.3 增强护理人员服务和沟通水平 骨科患者的一个典型特征是患者大多由意外事故急诊入院,缺乏足够的心理准备及相关的健康知识[4]?因此护理人员在工作中,要改变以往的态度与患者进行细致的沟通,制定责任护士制度提高护理人员的责任心?护理人员在对患者进行护理的同时要观察患者心理的变化情况,如果出现了不良情绪要对其进行心理护理进一步稳定患者的情绪,从而获得患者的理解和信任,使其在治疗过程中能够积极配合医护人员的工作从而减少风险事件的发生?

2.4 加强对患者的健康教育 护理人员要针对患者的病情对其进行健康教育,耐心解答患者的问题,打消其疑虑,具体包括术前指导?术后教育?康复训练和出院指导从而降低骨折并发症的发生率?同时在健康教育结束后为了保证教育效果,要让患者及时给予满意度评价,以此来监督健康教育工作?

3.总结

骨科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与多方面因素有关,其核心因素与护理人员有关,所以护理人员要进一步强化护理风险意识和责任意识,骨科护理实践中要善于总结经验教训,努力提升护理质量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减少骨科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李晓惠.部晓清.骨科护理风险事件分析与对策[J].中华护理杂志.2005,40(5):375-377.

[2] 金莉英.韦小花.骨科护理风险因素分析及管理对策[J].医院管理论坛.2012.29(3):49.

[3] 张君玲.护理风险相关因素分析与管理对策[J].现代医药卫生.2007.23(24):37.

4.骨科性别护理对策 篇四

天津港口医院骨科

刘节竟

【摘要】

指出了护理安全管理是保障病人生命安全的必要条件是:减少质量缺陷,提高护理水平的关键环节。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就医病人法律意识的不断增加,病人安全日益受到关注,护理安全管理是护理的重点。没有护理安全的管理就会使病人对医院产生不信任。所以护理安全隐患的预防及管理是护理工作中的首要任务。本文分析了造成护理安全隐患的因素,包括病人,护士,技术等因素。针对护理工作中存在的安全隐患采取一系列措施,包括管理,提高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和病人进行沟通,增加核对环节,警示标志,合理配比人力资源等方面,化解护理风险,保证护理安全,提高护理质量,创建骨科护理品牌,深化护理内涵的管理理念,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观念。全面推广安全保障措施,保证病人安全。【关键词】 骨科 安全隐患 分析 对策

【正文】 护理安全是指在护理过程中,病人不发生法律和法定的规章制度允许范围以外的心理结构或功能上的损害,障碍,缺陷或死亡[1]。安全管理是保证病人生命安全的必要条件。医疗服务具有专业型、复杂性、相互依赖性、不确定性、高风险性的特点[2]。护理安全已成为衡量护理服务质量的重要标准,护理管理也应从保证病人安全着手,加强护理安全管理[3]。创建护理品牌,深化护理内涵的管理理念,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观念,全面推广安全保障措施,保证病人安全[4]。美国卫生文化和卫生安全专家凯泽教授将其定义为“个人或机构行为的一种整体模式,以共同的信仰和价值为基础,不断努力,将服务过程中可能引起的病人伤害降至最低[5]。1造成安全隐患的因素 1.1 病人方面的因素

1.1.1 病人法律意识和保护意识增强

随着法律法规的健全和完善,医疗案例的增多,病人的法律意识增强,加上各种媒体炒作使护患关系紧张,病人对护士的不信任感增加。1.1.2 病人对自身疾病康复期望过高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自身健康的要求及护理服务要求提高,对疾病知识方面缺乏正确认识,易产生焦虑、恐惧等心理现象,不信任医务人员,怀疑诊断、治疗错误,拒绝配合治疗,导致人为的护理不安全因素。

1.1.3 病人行为因素

护理工作是一项护患双方共同参与的管理活动,护理工作的正常开展,有赖于病人的亲密配合支持。病人的求医动机和行为,对病人能否与医护人员密切合作,积极与疾病治疗具有重要影响。老年病人及婴幼因视、听、触觉等感知能力会增加医疗不安全因素。骨科患者行动不方便及多为老年人的因素[6]。1.1.4 病人的心理因素

骨科手术是一个以急性与有创性的疾病为主的手术方式,急剧的心理变化与严重创伤能造成患者相应生理功能障碍、生活能力下降等,也会导致严重的心理反应,将对患者的治疗产生负面影响,导致预后不良[7]。

1.2 护士方面的自身因素

1.2.1 责任心不强。主要表现在护理人员在工作中不严格执行操作规程或简化程序,如加药不戴口罩,安瓿中残留药液,单独值班时不按等级护理制度巡视患者,大小夜交接班时不进行床头交接班,上班时注意力不集中、聊天、打电话、吃东西等,导致治疗不及时。1.2.2 业务水平不高,技术操作不熟练。护理人员业务知识缺乏,工作经验不足,技术水平低下,与他人配合较差[8]。,不重视学习和业务技术培训,单独上班时不能完成较复杂的操作;对病情观察不仔细,不能及时、准确、有效地抢救患者。

1.2.3法制观念薄弱,缺乏自我保护意识。护理人员法律意识不强,忽视患者的权益,对患者实施治疗和护理时,没有及时履行告知义务,忽视患者的知情同意权;不注意保护患者隐私;不坚持原则,盲目执行口头医嘱等。护理记录单中也存在大量安全隐患,如主客观资料认识不清,记录中常出现主观判断混淆,不能正确评估病情。护理记录和医疗病程记录不符,护理记录的真实性、及时性、准确性不够,抢救患者以及危重患者专科治疗及护理未及时记录;特殊用药滴速等未记录,若发生纠纷护理人员将十分被动。

1.2.4 医患沟通不够,轻视人性化服务,护患交流量较少,语言失度,解释工作不到位,特别是在住院账目查询时,如果忽视、缺乏沟通技巧,很容易导致护理纠纷。在2000年对美国医疗缺陷的根本原因调查显示,培训和沟通不足是常见的原因,超过50%.[9]。

1.2.5 医院体制不健全,各种规章制度健全不完善,约束力不强。护理人员“三基三严”落实不到位,对护理人员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定期考核,未做到人人达标,人人过关。

1.2.6 人力资源不足,现阶段医院以科室为单位进行经济核算,科主任负责制。为追求经济效益常常不增加护理人员造成护理人员缺编严重[10],护理工作量大,不分昼夜超负荷工作。是少数护士身心疲惫。产生厌烦心理。不能高质量的完成护理工作目标。

1.3 技术因素 随着新技术、新项目的大量引进,护理工作中复杂程度高、技术要求高的内容日益增多,导致护理工作中技术方面风险加大,影响护理安全。

1.4非医疗意外因素 病人自身伤害;私自离院发生意外;在进行医疗检查途中、检查时发生意外;病人跌伤、烫伤、冻伤;病人的违医行为等[11]。

1.5 骨科特点手术多,手术麻醉分级也是按照国际分类的方法,依据患者的全身状况,做出六个分级。级别越高表明麻醉风险越大,手术前准备就要更充分,以应对各种意外发生[12]。2 防范与对策

2.1 健全和落实护理安全管理相关制度 规章制度是医护质量最重要的保障,应根据时代发展及医疗技术的开展不断修订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诊疗护理常规、操作规程、应急预案。根据护理缺陷发生的相关因素,制定确保护理安全质量的标准,并体现科学性、先进性、可操作性、专科特点,以指导临床实际工作。

2.2 加强法律规范教育和培训,增强自我保护意识。经常组织护理人员学习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和有关法律法规,使其知法、懂法,自觉维护患者的知情权、隐私权,认真写好护理记录。

2.3 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和安全教育,使每位护理人员都能自觉遵守医德规范,严格执行岗位责任制和诊断技术规范,切实提高护理服务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如利用各种会议、查房、讲座、培训班、质量例会等进行安全教育,广泛宣传并加强学习职业道德高尚的典型事迹,使护理人员树立忠于职守,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的思想。

2.4为了提高护理安全性,本院各病区统一张贴警示标在每个病室挂有包含防火、防盗等内容的特别提醒,在开水间、厕所、走廊分别摆放“防滑”、“防伤”、“冷”、“热”标志,有跌倒危险的病人床边悬挂“防跌倒”标识。护理部针对可能发生的各种突发事件建立了急预案,包括突发火灾、停电、停水、病人自杀、摔倒、输血、输液反应、导管滑脱、针刺伤、化药物渗出等应急预案,以简单、明了的流程图表示。

2.5 医院管理者须十分重视护理人员的身心健康,合理配置人力资源,为护士的身心健康提供保障,使护士充分认识到自己的重要作用,从而更加努力工作,提高护理质量,使病人安全系数增加[13]。2.6 增加护士的沟通能力,沟通过程中始终保持微笑,以诚恳的态度,端庄的仪表,和蔼的语气,关怀性的语言,适中的语速来缓解骨科患者的痛苦,并注意患者病情的变化[14]。

2.7 病人安全走访(Patient Safety Rounds)也称为管理者走访,由美国Allen Frankel博士[15]

首先提出,它是指医院领导者应经常走访基层,一般1周1次,询问一些有关病人安全的具体的问题,如:“你认为领导者应该怎么做才会使你的工作对病人来说更加安全?”等,可给领导者找出安全隐患的机会,讨论其原因,并记录交谈中的一些关键信息,加以分析,同时对系统做出改进[16]。

2.8 自愿报告系统 自愿报告系统(Voluntary Reporting Systems)提供了一个发现错误并从错误中学习的机制。自愿报告系统成功的关键是非惩罚性的环境、报告方式的简洁、及时有效的反馈[17]。自愿报告系统与安全文化互为因果,自愿报告体系鼓励人们暴露自己的错误,同时向其他人发出警示,长此以往,可形成一种人人关心安全的良好的安全文化氛围,而良好的安全文化氛围又可使人们自觉地将自己的差错等主动报告,形成一种良性循环,促进

安全文化建设。这需完善相关制度,建立一种不带惩罚措施的护理缺陷报告制度。有调查显示,去除惩罚机制,医疗缺陷的报告率显著上升,达10倍甚至20倍[18]。目前我国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系统尚未健全,多数医院都设有医疗护理差错强制性报告系统,严重的医疗护理事故必须上报,但针对一些并未或轻微引起病人损伤的差错,医护人员可能会因担心受惩罚而采取隐瞒态度,这样不仅无法避免差错的再次发生,而且可能会为发生更严重的安全

事故埋下隐患。传统的管理理念使管理者在分析和处理护理差错或事故时,注重分析个人护理行为中不安全因素,对个人加以责罚,而忽视管理制度或流程上的缺陷,这种做法无益于从根本上杜绝差错的发生,治标不治本。国内护理管理者应转变观念,对出现的问题应着重及时改进系统,淡化对个人的处理。此外建立一个安全公正的文化环境,是提高员工安全责任与态度的重要保证[19]。

2.9重视对护理管理者的选拔、培训与考核 护士长是医院护理管理最基层的管理者,在医院护理管理中扮演重要角色。护士长的个人素质和能力影响医院护理团队的整体素质和护理质

量,应高度重视护士长的选用:①按管理者的资质要求和公平竞争原则选拔高素质的、全面的护理人才;②重视护理管理者的岗前培训和继续教育,尤其是管理知识和人文知识的培训;③对护理管理者进行定期述职测评,提高其竞争意识和创新意识。

2.10 对病人进行宣教开展优质护理,强化临床护理工作,改进护理服务,可全面提高护理临床工作的水平[20]。增加病人对护士的信任,让病人配合护理工作,减少安全隐患。3 小结

护理安全关系到护患的根本利益,直接影响着医院的环境和经济效益,因此科学的护理管理可以有效地回避护理风险,防范和减少护理纠纷,为病人提供优质、安全的护理服务。如何最大程度地减低给病人和医疗机构带来的损失,这是医疗系统永远努力的方向。

【参考文献】

5.骨科一般护理常规 篇五

一、病室环境

1. 病室环境清洁、舒适、安静,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2. 根据病症性质,室内温、湿度适宜。

二、根据病种、病情安排病室,护送患者到指定床位休息。

三、入院介绍

1.介绍主管医师、护士,并通知医师。

2.介绍病区环境及设施的使用方法。

3.介绍作息时间、相关制度。

四、测量生命体征,做好护理记录。

1.测量入院时体温、脉搏、呼吸、血压、体重。

2.新入院患者当日测量体温、脉搏、呼吸3次。

3.若体温37.5℃以上者,每日测量体温、脉搏、呼吸3次。

4.若体温39.5℃以上者,每4小时测量体温、脉搏、呼吸1次或遵医嘱执行。

5.体温正常3次后,每日测量体温、脉搏、呼吸1次或遵医嘱执行。

6.危重患者的生命体征监测遵医嘱执行。

五、每日记录大便次数1次。

六、每周测体重1次或遵医嘱执行。

七、协助医师完成各项检查。

八、遵医嘱执行分级护理。

九、定时巡视病房,做好护理记录。

1.保持伤口敷料干燥,发现浸湿、脱落等情况及时处理或报告医师。

2.各种引流管保持通畅,不受压,不脱落。注意及记录引流液的量、性质及气味等。引流袋每日更换1次,遵守无菌技术原则。

3.严密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瞳孔、神志、舌脉、二便等变化,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并配合治疗。

4.及时了解患者在生活起居、饮食、睡眠和情志等方面的问题,实施相应的护理措施,做好护理记录。

5.手术患者按骨伤科手术护理常规进行。

6.根据病情,指导并帮助患者进行合理有效的功能锻炼,使患者及家属了解功能锻炼的意义、原则、方法、步骤及注意事项等。

十、遵医嘱指导患者正确使用外治或内服药,观察用药效果及反应,并向患者做好药物相关知识的宣教。

十一、遵医嘱给予饮食护理,指导饮食宜忌。

十二、加强情志护理,疏导不良心理,使患者配合治疗。

十三、根据病情,对患者或家属进行相关健康指导,使之对疾病、治疗、护理等知识有一定了解,积极配合治疗。

十四、预防院内交叉感染。

1.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

2.做好病床单位的终末消毒处理。

6.骨科专科护理查房 篇六

你好,我是你的责任护士程伟,今天我要对你的病情进行一次护理查房。查房的目的是为了督促我们更好的掌握病人的病情变化,提高我们的护理质量。请你别紧张,查房过程中可能需要您的配合,好吗?谢谢!

随着现代交通工具的普及及高层建筑的增加,脊柱损伤病人也日益增多。今天我们结合28床病人进行一次胸椎骨折病人围手术期护理查房。

汇报病史:患者:杜士宏,男,60岁。因“外伤致腰部疼痛,活动受限不能站立3小时”急诊入院。查X线及CT提示:T12椎体前缘轻度压缩性骨折,L4,5内固定在位。为求进一步治疗于1.7入住我科。患者既往体健,无慢性疾病史。7月前曾行腰椎间盘突出手术治疗。入院查体;T:36度

P:86次/分

R:20次/分

BP:100/70mmhg 神志清楚,双下肢活动及感觉正常,未大小便失禁,双小腿前侧局部压痛阳性。腹平软,无压痛及反跳痛,肠鸣音不亢。T12旁压痛阳性,直腿抬高试验阴性,各深浅反射均正常,病理反射未引出。医嘱予以一级护理,平卧板床,流质饮食,脱水消肿,护胃等对症支持治疗。完善各项相关检查术前准备,于1.8上午在连硬外麻醉下行“T12椎体压缩性骨折切开复位及内固定术+植骨术”,术后安返病房。神清,敷料无渗出,切口内置引流管通畅48小时后拔除。医嘱予以一级护理,平卧板床,补液脱水消肿,护胃,预防感染等对症支持治疗。

辅助检查:心电图:66次/分,窦性心律.实验室检查无特殊异常。

患者护理查体~~

概述:脊柱具有支持,保护脊髓和缓冲震荡的作用。按Dannis分类:脊柱分为前中后3柱,前柱包括椎体,椎间盘前2/3和前纵韧带。中柱包括椎体,椎间盘的后1/3和后纵韧带,后柱包括椎体间小关节及其关节囊,横突,棘突及其间的韧带。脊柱骨折是指脊椎骨的连续性中断,常表现为椎体的压缩,是较为常见的骨折之一,占全身骨折的5%-6%,可见于各年龄段,青壮年多见。脊柱骨折常见于外伤,尤其是暴力因素所影响。按作用力的方向分为3种:1).屈曲性损伤;2).垂直压缩性损伤;3).过伸性损伤。骨折以胸腰段最为常见。稳定型:一般压缩小于1/4-1/3,无移位,无神经受压症状,经非手术治疗后自行愈合。不稳定型:压缩或移位程度大,或合并脊髓或神经根受压症状,需椎管减压及椎体复位固定。单纯损伤:可造成脊柱稳定性破坏,引起胸腰痛。经积极治疗,一般预后良好。脊柱骨折尤其是中柱骨折会造成脊髓损伤。合并脊髓受压或神经根损伤,视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决定预后。

护理诊断:

1.疼痛

定义:是伴随现有或潜在的组织损伤而产生的主观感受,是机体对有害刺激的一种保护性防御反应。

术前:与创伤性骨折损伤有关。术后:与手术中的组织损伤有关。

目标:疼痛减轻,得以控制。

护理措施:术前:1)平托法搬运病人,将患者置于板床,取平卧位,定时以轴线翻身,胸背部后方垫一软枕;2)心理干预,耐心倾听主诉。家属配合与其多交心,分散注意力,缓解疼痛感,及时与患者沟通,指导其进行全身放松;3)护理操作动作轻柔,减少不必要的搬动。术后: 1)询问病人疼痛情况,耐心倾听患者主诉,对疼痛进行正确的评估;2)纠正患者错误的疼痛观念;3)进行物理治疗,心理暗示,在疼痛因子刺激作用于机体前,提前给予药物进行干预4)观察患者睡眠情况。

2.焦虑与恐惧

定义:个体由于某种危险刺激所引起的惧怕感。

术前:1)与骨折损伤活动受限有关;2)与陌生环境有关。术后:1)与担心手术和术后愈合效果不理想有关;2)与术后体温变化有关。

目标:情绪平稳,积极主动配合治疗,术后体温趋于平稳,睡眠良好。

护理措施:术前:1)介绍病房环境,责任医生,责任护士;2)创造良好的病房环境;3)介绍疾病相关知识,做好健康宣教,围手术期护理,护理操作动作轻柔;4)介绍主刀医生,介绍成功病例;5)协助患者练习床上排便,以便于消除因排便习惯改变而造成的心理上的焦虑。术后:1)病房内做好各项术后准备,接待病人返回病房;2)观察麻醉反应,观察患者血压是否偏低,呼吸是否平稳,有无恶心呕吐疼痛等症状;3)术后疼痛减轻后,指导其患肢功能锻炼,树立并加强恢复信心;4)观察体温变化。

3.躯体移动障碍

个体不能独立完成躯体的移动活动

术前:与创伤后肌肉组织损伤,活动受限有关。术后:长期卧床有关。

目标:病人在护士的协助下完成简单生活需要。

护理措施:1)正确搬运病人,床上进行轴线翻身,观察皮肤受压情况;2)做好各项基础护理,生活护理。

4.有腹胀便秘的可能

术前:与骨折后血肿刺激腹膜后神经引起肠蠕动减慢有关,术后:长期卧床,排便习惯及方式改变有关。

护理措施:1)告知卧床休息的必要性,早期禁止下床活动,以免加重腹胀感;2)流质饮食,清淡食物,食用水果蔬菜,多饮水,每日早餐可饮淡盐水一杯,防止便秘; 3)指导患者环形按摩腹部,床上活动四肢,练习提肛运动;4)密切观察患者排气排便情况,有无腹胀主诉,必要时遵医嘱使用缓泻剂;

5.知识缺乏

个体缺乏特定的信息和技能,出现心理,认知能力受损的状态。

术前:缺乏疾病相关知识。术后:术后功能锻炼知识有关。

目标:使患者对疾病有一定的认识,能够积极主动进行功能锻炼。

护理措施:术前:1)介绍疾病相关知识;2)正确进行饮食指导3)床上足部背伸运动,股四头肌静力收缩运动,每日多次,不感疲劳为宜。术后:1)根据是否腹胀,排便情况而定。由清淡流质饮食,逐渐过渡到软食,普食。2)锻炼:六小时疼痛缓解后开始踝关节背伸运动锻炼,股四头肌锻炼。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加腿部肌肉力量为下床做好准备。练习直推抬高运动,防止神经根粘连。告知腰背肌锻炼的重要性,可以重塑脊柱的稳定性。所以引流管拔出后一周可做挺腰运动,一月后可做腰背肌五点式锻炼。术后一般2-3月可带腰围下地行走。3)告知适当的锻炼可避免肌肉组织萎缩,预防组织粘连和关节僵硬。改善血液循环,利于消肿,促进骨折愈合。恢复功能。原则: 不感疲劳为宜,由少到多,循序渐进。量力而行。

潜在并发症:

1)有肢体感觉,运动及括约肌功能障碍:与手术创伤刺激脊髓,出现血肿压迫或水肿反应压迫神经有关。护理措施:血肿一般在术后24小时行成,术后48小时血肿达到高峰,所以术后应观察四肢感觉运动,和两便情况,观察引流管的颜色量,性状。出现四肢麻木,肌力减弱时应及时报告医生,进行脱水,营养神经等治疗,必要时配合探查及血肿清除术准备。

2)有椎间隙感染的可能:与手术麻醉有关护理措施:术后观察患者体温变化,有无寒战,高热,神经根刺激,腰背部剧烈疼痛感,食欲不振时应警惕椎间隙感染可能。及时通知医生进行处理。

3)长期卧床并发症:压疮,肺部感染,切口感染,下肢静脉血栓等。护理措施:多饮水,大于2000ml/天。间歇式解除压力,轴线翻身。术前指导患者进行扩胸运动,深呼吸锻炼。做好基础护理,生活护理。密切观察患者体温变化,切口有无红肿热痛情况。遵医嘱合理运用抗生素;警惕DVT的发生:静脉穿刺避免下肢穿刺,正确指导床上活动四肢。观察肢体有无肿痛剧烈,浅静脉怒张情况。及时巡视病房,观察患者有无呼吸困难胸闷等情况。出现异常及时处理。

患者术后第13 天,无疼痛主诉。体温正常,切口情况良好,食欲正常,两便通畅。功能锻炼持续进行中。

出院宣教:

1)

加强营养,多食肝肾、含钙高的食物,如动物的肝肾、骨头汤、鱼、牛奶及豆制品。

2)

预防感染:患肢局部胀痛,局部组织的红、肿、热痛要及时的就诊。

3)

继续加强功能锻炼,要循序渐进,不要过早的负重,不要连续使用腰围3个月以上,以免照成肌肉废用性萎缩。3-6个月以内避免剧烈运动,不可弯腰拾物,正确搬运重物,尽可能避免久坐。

4)

病人及家属了解出院后定期随访的意义,按时复诊,出院后1、2、3、6个月来院复查,如有异常及时的就诊。

7.骨科护理的不安全因素与对策 篇七

随着医疗技术和经营水平的不断提高, 医院业务量逐渐增加, 各种新技术、新理念也逐渐被应用到医疗护理工作中, 但是, 护理工作中的一些不安全因素还是不同程度地制约着医院医疗护理工作质量的提升[1]。现就骨科护理工作中的不安全因素展开探讨, 分析其成因, 并提出相应措施和建议, 以期提升医院骨科护理工作质量, 进而促进医院医护管理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1不安全因素

骨科护理工作中存在诸多不安全因素, 笔者在此列举一些较常见的不安全因素, 并分析其成因。

1.1 医护管理因素

由于医院医护管理工作, 尤其是质量监督工作未做好, 医护人员缺乏必要的职业道德、约束能力、质量管理意识等, 加上监督控制力度不足, 容易造成医院护理人员编配不足、护理工作不到位等问题, 造成护理安全隐患[2]。

1.2 病房因素

病房设备、设施中存在的安全隐患, 容易转嫁到护理工作中, 加之骨科患者往往活动不便、身体虚弱, 更容易形成护理安全问题, 如: (1) 床栏未及时配备或不够牢固, 造成患者坠床; (2) 地板过滑致使患者摔倒; (3) 危险电器、设备等存放或使用不当, 造成漏电甚至火灾。

1.3 技术操作因素

骨科护理人员专业知识不足或缺乏骨科护理经验, 容易造成技术操作失误引起的医护安全事故[3]。其中, 对脊柱损伤、颈椎损伤、瘫痪、截瘫等患者进行护理时, 对技术操作知识和经验要求往往更高, 而对这些患者护理操作不当引发的医疗纠纷也屡见不鲜, 因而该危险因素应得到特别注意。

1.4 患者因素

一些骨科患者由于情绪烦躁、心情抑郁或缺乏医学常识, 往往不遵从医疗护理人员的专业指导, 不按规定作息、饮食, 拒绝参加必要的功能锻炼, 甚至擅自外出等。这些行为很容易造成严重的医疗安全事故, 加之一些患者并不能很好地了解自己的康复需要、医院规定以及相关办事程序等, 为骨科护理工作带来很大的压力[4]。

2防范与对策

针对上述不安全因素及其成因, 笔者认为骨科护理安全管理中应采取建立和完善医院安全护理管理机制、提高护理人员素质, 加强专业培训、增强医护人员法律意识及优化人员配置等措施。

2.1 建立和健全骨科护理安全管理机制

(1) 要制定明确的骨科护理安全管理规章制度, 规章制度的制定一定要结合骨科护理的特点及其不安全因素得特点, 并完善现有的各项护理规章制度; (2) 要规范骨科护理安全管理工作的流程, 将骨科护理工作中的安全管理责任落实到每一名护理人员, 使其各司其职, 恪尽职守; (3) 为了保证骨科护理工作的质量, 要采取一定的监督管理措施, 并充分发挥护理质控小组的作用, 定期检查, 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必要时要采取公平的绩效评价措施, 严明赏罚以激励骨科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2.2 加强专业培训

(1) 要通过安全护理教育和培训提高骨科护理人员安全护理意识、安全管理意识, 使其认识到骨科日常护理工作中的不安全因素所在, 并认识到这些不安全因素可能造成的后果, 以此提高警惕, 增强责任感; (2) 为了避免技术操作不当造成的医护安全事故, 医院必须对骨科护理人员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进行严格要求, 并通过各种培训手段, 不断提升其业务素质。 (3) 可采取技术考试、专业理论知识考试的方法定期考察骨科护理人员专业知识和技能情况, 并以考试、考察成绩作为绩效评价的一项内容, 激励护理人员自我提升。

2.3 增强法制观念

消除护理不安全因素是避免护理差错, 保证护理安全的前提。护理人员要坚持经常性的法制教育, 提高对护理不安全因素的认识。因而, 医院应经常组织护理人员学习《医院护理工作管理制度》、《护理差错制定标准及处理方法》以及新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等与护理安全管理有关的文件, 以增强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 使其知法、守法、依法、护法, 严格按规章制度办事。要定期召开安全护理教育会议, 将骨科护理安全隐患、相关法律问题及相应对策等传达给每个护理人员, 以此起到激励、警示的作用。

2.4 优化人力资源配置

长期的压力和疲惫容易导致工作上的失误, 造成安全事故[5]。因而医院应优化人力资源配置, 合理安排骨科护士工作量和工作内容。只有保障护士良好的工作状态才能避免事故的发生。

3小结

随着医疗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医疗水平的日渐提高, 医疗市场竞争日益激烈, 医院只有抓好日常医疗、护理工作管理, 尤其是安全管理工作, 才能尽可能地避免医疗纠纷, 提升医护工作质量, 改善医院经营管理状况。

参考文献

[1]陈琼枝.骨科护理安全隐患及防范对策[J].包头医学, 2010, 34 (1) :34.

[2]杨在英, 阮小琴, 朱美红.骨科护理不安全因素分析和对策[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 2005, 25 (12) :63.

[3]余莉.骨科护理不安全因素分析与对策[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09, 8 (1) :150.

[4]蔡丛萍.骨科患者的护理安全对策[J].哈尔滨医药, 2008, 28 (5) :67.

8.骨科性别护理对策 篇八

【关键词】骨科护理;不安全因素;对策分析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8-0191-02

护理安全是在全程的临床护理服务当中,安全护理能够保障在护理工作中带给患者的心理、身体机能或功能不受到伤害或降低风险、隐患。包括所有的护理缺陷及一切不安全隐患[1]。随着医疗体质改革的深入改善,优质护理越来越受到大家的共识。因此,护理安全更加受到医学各界的重视。骨科患者多有着长期卧床的特点,日常护理中存在不确定因素很多,影响最终护理效果,而且其中多涉及医疗成本和医患关系等方面的诸多问题[2]。现将我院骨科病房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及对策进行总结分析,具体内容如下。

1不安全因素分析

1.1病房因素

在病房中的一些医护设施本身就存在着安全隐患,其不单影响到护理人员的工作,尤其对那些行动困难、身体虚弱的骨科病人带来安全问题,如:未能及时将床栏配备或安装不够牢固,造成患者坠床;地板过滑导致患者摔倒;对于危险电器、设备等存放地点或使用方式不当,造成漏电甚至火灾,危及患者生命安全。

1.2患者因素

骨科病人多具有卧床时间长,活动不便,并且有容易发生坠积性肺炎、泌尿系感染.、压疮等卧床并发症的特点。在病人恢复期进行床下行走锻炼时,又易发生跌倒、碰伤等意外损伤。并且一些病人不听医生劝导的原因,不能按照医生所要求的注意事项活动或者康复锻炼,最终导致骨折的再损伤,脱位等意外伤害。

1.3 护理人员因素

一些护理人员对患者病情的观察及责任心方面不足。护理人员编制缺乏是国内普遍存在的现象[3],在当科技理论推动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的同时,骨科新技术和新手术技术不断涌现[4],这也要求护理人员在知识面和技能上与时俱进。然而在医院的工作中,相当多的医院对骨科护理人员培训并不重视,使护理人员不能全面掌握新知识并且缺乏相关要领,这使得因技术操作失误导致的医护安全事故的几率变的更高。

1.4 医护管理因素

由于没有做好医院医护管理相关工作,尤其是质量监督工作完成的不到位,一些医护人员缺乏必要的职业道德、约束力、质量管理意识等,尤其再有监督控制力度的不到位,结果容易出现医院护理人员编配不足、护理工作者护理不到位等问题,使护理安全出现隐患。

2 防范与对策

2.1 培养全面的法制观念,重视护理安全意识管理

一名合格的护理人员应深刻理解护理安全的重要,不能忽视护理安全的细节。将护理安全渗透在临床护理的细节当中,不仅关系到自身利益,也牵连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因此,必须培养护理人员良好的护理安全意识,提高他们的法律观念。医院应经常举行与安全教育相关的课题或会议,及时探讨解决发生的每项护理失误,找出问题所在,进行总结归纳,做到权责分明,最终提高工作人员的护理安全意识水平。

2.2 对患者的宣教

加强对患者普及健康教育,改变目前单一的教育方式,加强通过宣教、讲解等方式使患者更加了解对入院治疗过程中各种情况,平和耐心的对患者沟通,及时反馈了解患者心理动态,及时预见可能出现的不安因素,做到对患者情况了如指掌,防患于未然。

2.3 护理人员的培训

通过对护理人员定期开展培训,由资深护士协助培训新员工的方式,不定期的考核员工,可有效提高护理人员的业务能力,打破惯性思维模式,提高了护理人员处理相关问题的个人能力。增强了护理人员团队的合作能力,并起到了互相监督相互提高的作用[5]。

2.4优化人力资源配置

工作人员长时间的处在压力和疲惫的状态下工作易导致工作上的失误,造成安全事故[6]。因此优化人力资源配置,合理的安排护士工作力度和工作内容是医院所考虑的重要工作。充分的保障护士充足的工作状态才能最大限度的避免事故的发生。

小结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医学界的医疗水平也在不断提高,在新型理论、技术不断进步提高的同时,作为骨科中容易发生的安全隐患,护理工作人员在骨科工作中有着重要地位,对于骨科,针对性的预防及解决,才能正确的转变护理观念,提高患者满意度,最大程度的避免医患纠纷,为加强医院的核心竞争力的再提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 李继平,王艳梅,贺伟.护理管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173.

[2] 郑丽华,李琦.骨科住院患者的安全护理策略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1,6(9):243-244.

[3] 余莉,骨科护理不安全因素分析与对策[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9,8(1):150.

[4] 李旭辉,浅谈骨科护理的发展现状及前景[J].中外医疗,2011, 30(3):186.

[5] 李琼,基层医院骨科安全隐患分析及对策探讨[J].当代医学,2011,17(9): 125 -126.

[6] 刘桂琴,护理不安全因素分析与防范对策[J].白求恩军医学院学报,2009,7(4):280.

9.骨科护理常规 篇九

执行骨外科一般护理常规

术前护理

1、一般护理

保持肢体功能位或所需的治疗性体位,卧床休息,限制活动。

2、病情观察,做好护理记录:骨折部位疼痛、肿胀、血运情况;外固定包扎的松紧度,发现问题时,报告医师,及时调整;患肢皮肤温度和颜色、动脉搏动、毛细血管充盈时间及被动活动手指时的反应等。

3、根据患者病情积极做好术前准备。

4、给予心理疏导,做好术前宣教。

术后护理

1、一般护理

1)执行臂丛或全麻术后护理常规。

2)去枕平卧6h,患肢抬高20~30度。

3)卧床休息,肩胛区垫高,以保持两肩后伸,进行肘、腕及手部关节屈伸活动

4)长期卧床患者鼓励多饮水和富含纤维素的蔬菜和水果,以利大便通畅。

5)注意保暖,防止受凉。

6)做好心理疏导和生活护理,避免患者焦虑情绪和恐惧。

2、病情观察

1)观察生命体征及疼痛情况。

2)抬高患肢,观察患肢末稍血运及切口渗血情况,如异常及时联系医生。

3)上石膏固定者,按石膏固定护理常规护理。

4)遵医嘱给予抗生素,观察药物反应。

健康指导

1)鼓励病人多吃高维生素、高蛋白、高钙食物。

2)指导患者和家属正确掌握有关牵引、外固定的配合方法。

3)指导患者将患肢处于功能位或治疗所需体位。

4)指导患者进行适当的功能锻炼。肩、肘、腕关节主被动活动。

10.骨科的疾病护理 篇十

由于骨科患者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患者的活动能力受到很大程度的制约,同时并发症较多,所以对骨科疾病患者的护理要求不断增高。

本文详细阐述了骨科护理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

关键词:骨科护理;现状;前景

1 骨科护理的发展现状

1.1 常见病发生了变化:在现代社会生活中, 骨科患者的主要对象为建筑工程事故和交通事故的受伤病人。

这些患者中粉碎性骨折和多处骨折比较常见,比较严重的患者还伴随有脑肾心肺等脏器的问题。

这些现状都要求骨科护理人员具有更高的水平,首先必须具备熟练的基本护理操作能力, 果断的处事能力,敏捷的思维;其次,必须掌握相关科室的知识,这样才能很好的处理骨科的各种并发症,其中主要应该掌握泌尿科、脑外科、胸外科等高度相关科室的基本知识,以便更好的为患者服务。

1.2 老年患者越来越多:人口老龄化已经成我我国人口结构不可逆转的趋势。

伴随而来的就是老年病的增加,如包括腰椎退行性疾病、颈锥病、关节炎等老年多发疾病。

保守牵行治疗是早起老年骨折患者的主要治疗方法,发展到现在已经逐渐被淘汰,目前以关节置换、手术内固定等手段为主。

现代骨科护理工作的新难点主要是:高龄老人(80岁以上老人)在术后的并发症相对要更多,这种情况应如何处理。

老年患者的护理对工作人员的要求更高,护理过程中要及时与病人和家属进行沟通了解,定期向病人和家属交待注意事项并做健康宣教,这些工作有助于提高家属的看护能力和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

1.3 骨科病患的诊疗手段的发展与进步:骨科医生在进行诊疗时所采用的技术手段随着医学科技的发展也在不断更新, 新项目、新技术、新工艺日新月异, 单纯的诊疗手法已经被淘汰,当前骨科主要的治疗手段为及时手术取得固定疗养。

骨折固定从内固定到外固定再发展到髓内钉阶段;断肢再植从单侧肢体发展到多侧肢体, 关节置换从股骨头到全髋和全膝,从单侧置换到双侧置换等;甚至多个节段的再植;脊柱手术从腰椎到胸椎和颈椎,手术方式从后路到前路,骨科病患的诊疗手段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些诊疗手段的变化对工作人员的护理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4 病人的护理要求逐渐提高:病人对术后的护理要求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也越来越高。

截瘫病人大部分要求及时进行手术,以达到恢复肌力的目的,甚至自立活动;骨折病人希望早日摆脱束缚尽早离床自由行动;关节重建病人要求术后肢体活动功能基本恢复,达到提高生活质量的目的;骨肿瘤病人要求保肢性治疗等。

每一个患者都希望自己得到最好医生的治疗,使用最佳的手术方案,获得最满意最优质的护理工作。

针对患者的需求, 医院首先必须不断地提高医疗水平,然后不断加强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 注重与患者的沟通,提高护理人员的素质,并处理好医患关系,定时定期对病人进行问询,了解病人的需要,提供最好的医护服务,使家属放心,让病人满意, 有效降低医疗纠纷。

1.5 病人多选择家庭康复:骨科疾病具有活动不便的特殊性,需要长期卧床休息,活动受限,恢复时间长,且并发症高发,所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选择家庭康复。

我国的家庭社区的护理能力和医疗护理制度发展比较缓慢,远远比不上医院护理。

但是随着家庭康复患者的增多,必须克服这一系列的问题,这种情况下护理人员应该对病人家属进行科学指导,教授一些日常的康复措施,增加电话回访的次数,使病人在家也能随时得到医护人员的帮助好指导。

2 骨科护理发展前景

2.1 护理工作日益重要:在发达国家,护士基本承担了患者入院到出院期间的`一切护理措施,包括社会及生活护理、心理、健康教育宣传等。

在这样的情况下护理工作的重要性更加凸显,根据发达国家的经验,我国21世纪护理改革的方向为以护理程序为基础的系统化整体护理。

技术的革新,新设备的使用,这些都对护理工作提出新的要求,护理观念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所以,护理工作人员的准入标准,素质要求以及继续教育问题都将受到重视。

2.2 针对个体差异性,循证护理将进一步实现:骨科治疗具有病种复杂多变,治疗方法多样,患者活动能力差,治疗周期长的特点,在这种情况下,骨科整体护理必须针对个体差异进行,根据不同的情况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案,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而不能一概而论,病人的医疗和护理服务都必须具有针对性。

2.3 远程医疗的应用:21世纪是信息化的时代,远程医疗也得到了很大程度的发展。

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已经在生物医学领域得到了成功应用和广泛的发展。

在骨科的康复训练中,将远程医疗和虚拟现实结合起来,进行远程虚拟康复已经不再那么神秘。

远程医疗的应用将更加方便地为家庭病人作康复训练指导。

3 结语

随着医学技术的飞速发展,骨科护理专业的专科性和综合性逐渐加强,对护理人员专业化素质和综合素质要求也在逐步提高。

因此,骨科护士要在临床护理的基础上,不断增加专业知识储备、拓宽视野,不断进取,才能适应专业技术的迅速发展。

参考文献

[1] 赵燕. 浅谈骨科患者的康复护理[J]. 甘肃中医, ,(04)

[2] 代玉枝. 浅析康复护理的重要性[J]. 青海医药杂志, , (07)

[3] 康复护理学[J]. 中国医学文摘.护理学, 2010,(03)

[4] 李静虹, 郑彩娥, 张荀芳. 在病人康复护理中开展健康教育[J]. 护理研究, ,(24)

[5] 王淑敏, 林文霞. 再造手指术后康复护理[J]. 中国社区医师(综合版), ,(18)

细心护理儿童骨折【2】

儿童天性活泼好动,好奇心强,发生骨折或脱位的几率较大。

在临床上,儿童骨折大约占骨科病人的1/3,且大多数患儿只需复位后进行石膏或小夹板外固定即可。

真正需要住院手术的是少数,所以,患儿一般是在家中休养。

那么,如何正确护理骨折的患儿呢?

首先,在进行石膏或小夹板外固定后的两周内,父母要常观察患肢的血液循环情况。

密切注意患儿肢体远端的皮肤颜色是否红润,特别注意指甲的颜色、皮肤的温度和感觉是否正常(用针轻刺即可了解),患肢的手指或足趾能否进行伸屈活动。

如果发现患肢肿胀明显、肢体发凉、发紫甚至远端苍白,针刺时感觉麻木、迟钝甚至患儿不觉疼痛,手指或足趾进行伸屈活动时引起剧烈疼痛,这便是骨筋膜室综合征的表现,骨筋膜室综合征能够造成患儿的终生残疾。

所以一旦发现应立即到医院由骨科医生对石膏或夹板重新进行包扎固定。

其次,保证患儿得到充足的休息,加强营养,儿童骨折或脱位后,一般应当卧床休息4―7天,以利于骨折端的固定及肢体的消肿。

在骨折的初期,患儿由于卧床及缺乏活动,食欲差,饮食注意清淡易消化、刺激食欲。

可多补充一些肉汤、鸡汤及新鲜鱼汤。

以后逐步增加瘦肉、鱼类和大豆制品等。

同时,鼓励孩子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摄入足够的维生素,增加含钙、含锌较多的食物如牛奶、牛肉、芝麻、牡蛎等以促进骨折的愈合。

有些父母认为骨头内含钙量高,于是天天给孩子喝骨头汤,这种做法并不科学,一方面影响了孩子的食欲;另一方面,由于骨折后一段时间内,骨折端钙离子会向血液中转移,从尿中排出,此时大量补钙,反而可能发生尿路结石。

再次,当石膏或小夹板固定后,要防止其折断、松动、脱落和受潮。

骨折的肢体,休息时可以将枕头或毛巾抬高,这样可以促进血液的回流,减少骨折端的肿胀及疼痛,从而促进骨折的愈合。

当肿胀消失后,如石膏或夹板有松动,应及时送患儿到医院进行重新固定,以免复位后的骨折端移位。

另外,在固定期间,父母应鼓励或配合患儿进行患肢功能锻炼。

因为复位和固定虽为骨折及脱位愈合创造了有利条件,但骨折能否较快愈合,患肢功能能否迅速恢复,与功能锻炼恰当与否关系密切。

小夹板固定时,骨折部的上、下关节应适当活动,可以减轻患肢废用性的肌肉萎缩、骨质疏松及关节僵硬的程度:若是石膏固定,也应进行石膏内肢体肌肉的舒缩运动及未固定关节的活动,当外固定拆除后,肢体的周径变细,关节活动受限,这是正常现象,父母不必惊慌。

只要经过一定时间的锻炼,就会恢复正常。

最后提醒年轻父母,儿童骨折的特点多为不完全骨折,其骨折端的生长比成人迅速。

11.骨科护理安全因素分析 篇十一

【关键词】骨科;护理;问题

1骨科病房中可能出现的护理问题

在骨科病房中,常见有药物外渗,护理不当,皮肤受损,自杀或自残,未及时发现病情变化,病情恶化,体位不当所致并发症,术前准备工作未作好,药物使用错误等。

2护理差错因素分析

2.1理论基础知识薄弱和专业护理知识缺乏,对可能存在的和潜在的护理问题预见性不足有些护士理论基础知识薄弱,专业护理知识掌握不牢固,缺乏临床经验和综合分析判断能力;对急、危重、病情复杂的患者,不能果断地采取相应措施;在病情观察时缺乏预见性护理思维,无个体针对性,无重点观察的护理问题;还有一些护士不懂急诊创伤的抢救程序,只是机械地执行医嘱,不能及时发现病情的动态发展变化以致伤后发生致命的并发症时才采取对策而措手不及。

2.2有章不循在整个护理过程中,护士是活动的直接实施者,也是护理水平与护理质量的集中体现者,各项规章制度以及护士自身素质是为患者提供优质服务的保证。若有章不循,则会造成责任事故。

2.3护理业务、专科技术水平低专业护理具有特殊性,不同的患者要求也不同,现在的临床护士大多年龄小、年资低、学历低(以中专为主),专科知识及临床经验缺乏,专科技术操作不熟练甚至动作粗暴,就会产生技术护理差错。

2.4健康教育、康复锻炼指导等不到位对使用内固定材料的患者锻炼时要提醒防止内植物断裂,因为骨科患者一般都要进行康复锻炼以恢复其功能;再者髋关节置换术后可能由于肢体位置、肢体移动或搬动不当、功能锻炼不正确等因素引起脱位。护士要向病人说明脱位的可能性及危害性,从思想上提高认识,作好健康教育宣传或发《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康复指南》来指导患者进行正确的功能锻炼以预防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

2.5环境管理不善骨科患者除治疗要求绝对卧床休息外,四肢骨折及行动不便的患者,在湿滑地面行走时易发生跌到造成再骨折;小儿、老年人未加床栏易发生坠床等。

2.6护理健康教育中潜在的法律问题①不能保持医护健康教育的一致性,有可能导致医疗护理纠纷。在开展健康教育过程中,有许多知识内容涉及到疾病的病理、生理变化、自我护理方法,如护士专科知识缺乏,又与医生之间沟通、交流不够,有可能出现护士解释不到位、解释错误或与主管医生不一致,甚至前后矛盾的解释现象。②沟通解释不当导致病人误解。在健康教育过程中,除了注意应用通俗易懂的大众语言之外,还要掌握婉转修饰的语言艺术,切忌将话说“满”、说“死”、说过头。③对该实行保护性医疗的病人,护士对该保密的内容进行讲解有可能导致纠纷甚至发生不良后果,故护士对此类病人应慎重行事。

2.7护理病历中的潜在法律问题护理病历是医疗机构护理病人在整个治疗期间行为的全面记载,是诉讼中的重要证据。目前在医院病历书写中常见的问题有:①记录不及时:由于种种原因比如工作繁忙或责任心差,忽略了记录而后进行回忆式记录。②署名不实:护士之间代签名或者护士代医生签名的事情时有发生,使护理病历署名不实,这主要是由于个别护士的缺乏法律意识造成的,这种病历在法庭上一旦进行笔迹鉴定,就会露出破绽,失去证据力。③护理记录错误或不全。④记录中字迹不清,随意涂抹。

3防范对策

3.1加强医学基础理论及专科知识教育,培养骨科护士预见性护理思维和能力护士长定期组织专科业务知识学习,指导每人建立读书笔记本,对于临床不同类型患者的抢救,及时总结共同点与不同点,针对患者的具体病情进行综合分析、判断,运用护理程序和专科知识,找出现存的和潜在的护理问题,培养护士敏锐的观察力和提高预见性护理思维的能力。同时,指导护士要重视患者的主诉。

3.2重点抓好制度落实,强化“慎独”精神,增强团队意识抓好规章制度落实,强化“慎独”精神,是落实各项护理措施的重要保证。每个护士都要认真坚持各项操作原则,实事求是,明确自己的职责,严格执行医嘱制度,防止医护耦合性差错发生,对不清楚的及时询问、请教,对于工作中出现的失误或缺陷,不论问题大小都要及时汇报,不可隐瞒情节或自作主张处理,以赢得补救的时间或措施;另外,护理工作具有连续

性等特点,若发现上班有遗漏的工作内容,下班要及时弥补,以增强团队协作精神。对于长期卧床、大手术患者要进行班班交接,同时密切巡视病人,防止压疮、管道脱落等护理差错发生。

3.3提高专业技术水平,培训骨科专业人才每周安排一个下午进行急救技术模拟训练等教学,每天利用晨会进行专科知识和危重、手术患者的护理查房,并针对现有患者的具体病情进行分析和讨论,剖析可能存在的护理差错因素,充分利用预见性护理程序,找出相对应的护理干预措施,从而达到人人都有防护理差错意识,班班都有护理防范重点,使患者微小的病情变化都在护士的监控和预料之中。

3.4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实行有特色的健康教育实行有特色的健康教育,随着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模式开展以来,对病人进行保健、康复、功能训练、日常生活指导等全方位的服务,同时也增进了感情,缩短了护患之间的距离,使患者和家属更好地配合治疗、护理过程,减少了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

3.5维护病区环境安全神志不清、小儿、老年人及病情危重或有自杀迹象的患者应加护床栏,并将危险物品远离患者如暖瓶、锐器等,以防坠床、烫伤或意外伤害;对于危重、大手术等患者,尽量调至接近护士站的病室或ICU内以便观察;行动不便者将物品放在患者易取放的位置;尽量保持卫生间、开水房、走廊等地面的干燥,在潮湿处放置防滑标识,以防摔倒。

3.6规范健康宣教,提高护士水平护士健康教育与医生告知制度在内容上有重叠,但也有各自侧重点,医生告知病情、治疗方案,护士侧重对病人饮食、睡眠、排泄、服药、活动锻炼、环境及规章制度讲解,在健康健育中医护分工合作,护士健康教育过程中明确自己职责范围,在范围内履行健康教育义务。

3.7各种护理文件记录要符合当前的法律规范改变护理记录传统模式,必须从法律角度规范护理病历书写与管理,统一规定护理记录的格式。危重、一级护理用危重患者护理记录单,二、三级护理病人用一般患者护理记录单,统一规定护理记录的内容,如针对性记录病人自觉症状、情绪、心理、饮食、睡眠、大小便情况,记录病情变化症状、体征,记录化验检查的阳性结果、护理操作的内容、时间、关键步骤,记录临时给药的药名、剂量、用药后反应,记录病人有症状时医生处理或未给处理意见,记录护士向病人宣教和告知内容等,统一规定护理记录的要求,如记录时间的要求,应随时记录,并规定各种病人记录的最低频次。护士长每周对各项护理文件审查、把关。

总之,护理差错始终贯穿在护理操作、处置、配合抢救等各个环节和过程中,有时在极其简单或微不足道的临床活动中都有可能发生,一旦发生护理缺陷或事故,都会给患者和家属带来痛苦或无法挽回的损失。因此,护士长必须加强护理差错事故的管理,控制和减少护理差错的发生,为患者提供优质安全的护理服务。

参考文献

[1]冯梅.病人标准护理计划(外科分册)[M].长沙:湖南科学出版社,1999.

12.骨科性别护理对策 篇十二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6年1月—2007年12月住院分娩产妇246例, 产妇智力正常, 均为单胎头位经阴道自然分娩, 无妊娠合并症。其中, 初产妇179例, 经产妇67例, 年龄18岁~40岁。根据分娩后新生儿性别分为2组, 女婴组123例, 男婴组123例, 2组产妇的一般资料及分娩经过无统计学差异 (P>0.05) 。

1.2 方法

测量产后24 h出血量, 测量方法采用容积法和称重法[1]。 (1) 容积法:胎盘娩出后立即用不锈钢弯盘垫于臀下接收血液, 然后用量杯测定失血量。 (2) 称重法:测得会阴垫和纱布重量, 分娩后及产后称会阴垫和纱布湿重, 减去已知干重, 即为失血量, 血液比重为1.05 g=1 mL, 换算成毫升数。

1.3 统计学方法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见表1.

由表1可以看出, 女婴组产妇产后出血发生率高于男婴组, 尤以经产妇显著 (P<0.01) 。

3 讨论

3.1 新生儿性别对产后出血的影响

表1结果显示, 女婴组产妇产后出血发生率高于男婴组, 经产妇表现更明显, 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 (P<0.01) 。妊娠不仅会引起孕妇身体各系统的生理变化, 孕妇的心理也会随着一系列生理变化和对分娩的恐惧和期盼产生相应的变化, 这种生理和心理的改变形成了众多应激源[2]。妊娠晚期, 孕妇有接受新生儿“性别”的压力[3], 孕妇孕期与分娩期的焦虑状态与其婚姻质量和家庭功能有密切的联系[4]。尤其是在传统思想影响下, 很多家庭有重男轻女思想, 孕妇也会期望生出家人盼望性别的新生儿, 孕妇常常会很担心事实与期望相反, 从而遭到家人的嫌弃。如果新生儿性别不理想, 产妇会产生心理应激反应, 认为自己无能, 甚至对未来的婚姻和生活感到失望和无助, 当得知生了一个女婴时常常表现为情绪低落、焦虑、烦躁不安、沮丧等。尤其是经产妇, 很多产妇都是因为第一个孩子为女孩而生第二胎, 对男婴的期望很高, 如果家庭等社会因素再给产妇压力, 这种情况将表现得尤为突出。这种不良心理状态可通过以下机制导致产后出血, (1) 神经生理机制:大脑是中枢神经的最高级部位, 心理社会因素作为一种刺激传入大脑, 会产生一定的情绪变化和生理变化。情绪变化可直接影响中枢神经下丘脑和大脑皮质, 而这些中枢可控制自主神经和内脏活动[2]。对新生儿性别的不满意可引起沮丧的情绪, 这种情绪可直接通过大脑皮质, 影响其对子宫收缩的调节。 (2) 神经内分泌机制:有研究显示, 皮质醇和儿茶酚胺为代表的应激激素对于子宫收缩有影响, 去甲肾上腺素可使子宫收缩增加, 而焦虑的心理与去甲肾上腺素呈负相关[5]。分娩可构成生理与心理的应激源, 而新生儿性别与期望不符, 可给产妇带来心理压力与社会压力, 造成产妇情绪紧张更加严重, 可引起子宫收缩抑制, 从而造成产后出血[3]。

3.2 护理对策

3.2.1 妊娠期护理

对孕妇进行产前教育, 采取孕妇学校讨论的方式, 通过孕妇之间的相互影响, 改变孕妇的认知, 从而降低对应激的反应。孕妇入院待产时除详细询问病史, 认真检查外, 还应与其进行沟通, 了解孕妇的心理状态及对新生儿性别的期盼, 及时进行心理疏导, 减轻孕妇的心理负担。产前还要重视对家属进行教育, 社会和家庭的支持是影响孕产妇心理状态的主要因素, 良好的社会支持可对应激状态下的孕妇提供保护。产前要对包括丈夫、公婆及父母等家庭成员进行有关的心理卫生教育, 处理好他们与孕妇之间对生男、生女的态度, 并教会他们有关妊娠、育儿知识, 使其能及时对孕妇给予帮助和鼓励, 让孕妇信心百倍地迎接分娩。

3.2.2 分娩期护理

在分娩期要严密观察产妇的情况, 做好产妇的心理护理及生活护理, 和产妇多沟通。临产后要保证正常的休息及饮食, 防止发生产程延长、产妇疲劳等情况。在分娩前建立静脉通道, 准备好抢救用药, 胎头娩出后立即使用缩宫素20 U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中静滴, 继之给予米索前列醇400μg舌下含化, 新生儿娩出后如子宫收缩差于宫底进行有节律的子宫按摩, 再告知产妇新生儿性别。要做好母婴皮肤接触和早吸吮, 母婴皮肤直接接触能增进母子感情, 把产妇的注意力吸引到新生儿身上, 而不是只关注性别, 从而减少因为性别失望带来的情绪低落、焦虑、烦躁不安、沮丧等不良情绪对子宫收缩的影响, 减少产后出血的发生。早吸吮能增加垂体分泌催产素, 加强子宫收缩, 协助胎盘娩出, 减少产后出血[6]。

3.2.3 产褥期护理

密切观察宫缩、阴道出血量、膀胱充盈情况及生命体征。产后2 h内15 min~30 min按压1次宫底, 及时发现宫腔积血, 并按摩子宫以促进宫缩, 减少出血。臀下放会阴垫, 准确记录出血量, 以便及时发现病情, 及时处理。鼓励产妇多进食, 提高热量及水分摄入, 从而促进其体力恢复。同时做好产妇丈夫及家属的思想工作, 在生男生女问题上采取科学的态度, 当新生儿性别不满意时, 不能在产妇面前流露出失望的情绪。给产妇及家属提供育儿的指导和帮助, 促进家庭对产妇的生活照顾和育儿的帮助。良好的家庭支持可以减少产妇的焦虑、沮丧情绪, 从而减少因新生儿性别带来的心理应激, 有效预防产后出血的发生。

参考文献

[1]乐杰.妇产科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7:224.

[2]马文元.社区医学心理[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9:165.

[3]岳亚飞.妇产科护理学 (二) [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4:122.

[4]段春月, 范玲.婚姻质量及家庭功能对孕妇心理的影响[J].中国妇幼保健, 2007, 22 (1) :33、75.

[5]徐文斌, 王效道.心身医学——心理生理医学的基础与临床[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00:366.

上一篇:首届校园足球文化节活动方案下一篇:UASB-AB工艺处理黄酒废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