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生活状况评估报告(精选12篇)
1.老年人生活状况评估报告 篇一
老年人社区生活状况调查活动报告
XX社区老龄人口较多。由于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工作的繁忙,父母与子女共同生活动家庭越来越少。在这种情况下老年人到底怎么样安享晚年?面临 困难问题怎样解决?2014年6月25日拱辰街道XX社区青年汇同XX大学共同开展针对“老年人社区生活状况”调查活动,活动工作人员5人,活动志愿者3人,被访老年50余人。
本次调查数据中最为突出的三个问题:
一、老年人的生活质量问题:老年人的年龄和收入成反比,即年龄越大收入越低,老年人很难与社会其他成员共同分享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的成果,而日益成为贫困阶层。除个别子女条件特别好的,大多普通老人的月收入都仅仅能维持最基本的日常生活需求,他们收入的低,成为直接影响他们生活质量的主因。
二、老年人的思念:因为思念不能常来探望的儿女成了许多老年人的心病,与年轻人相比,老年人更加渴望亲情。尽管老年人的自理能力不强,但不管是独居,还是与子女合住,老人们大都不愿意请保姆,更想让子女能抽空多陪陪。“物质上的东西我们并不缺,最大的希望就是儿女常回家看看,不要让我们孤独!”
三、老年人的出行问题:当城市的高楼大厦将人与人彻底阻隔开时,一些年过七旬的老人也因这高大的建筑,失去了在阳光下散步的机会。因为出行的不便也导致了许多生活必备物品不能及时填补。
针对老年人生活现状和面临生活中的种种问题,作为社会工作者、敬老志愿服务团队的工作者我们应多方面入手,大力倡导和宣传共同营造爱老敬老的氛围。要提倡在广阔的空间交流,帮助老人走出家门,加强与年轻人接触。老龄社会不仅是人口类型转变的标志,也是社会、经济、科技、医疗卫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体现。老年问题既是家庭问题更是目前的社会问题。我国已步入老龄化社会,每个人都面临着自己的老年。除了物质上的关照外,老年人更需要的是感情上的关注。我们应该都来关心、爱护他们。关爱老年人,理解老年人,重视老年人,为他们创造一个幸福愉快的生活氛围。
2.老年人生活状况评估报告 篇二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八里店前村社区的100位老年人。男39例, 女61例。年龄55~59岁17例 (17%) , 60~69岁47例 (47%) , 70~79岁25例 (25%) , 80岁以上10例 (10%) 。其中年龄最小的为53岁, 年龄最大的为92岁, 平均年龄为68岁。
1.2 方法
1.2.1 编制调查问卷
通过访问新农村老年人, 了解新农村老年人目前最急切, 最关注的问题, 对其进行整理及参考相关文献, 制定相关调查问卷, 其内容包括健康问题8项, 精神文化生活方面7项, 经济状况方面5项, 居住及养老方面4项。
1.2.2 调查方法
调查以问卷形式进行, 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由于新农村老年人的文化水平普遍较低, 大部分由我们问话进行填写, 实行当场回收问卷, 发放问卷100份, 回收有效问卷100份, 回收率100%。
2 结果
2.1 新农村老年人目前感到最困难的
据调查统计分析, 有27%的老年人认为最困难的是经济情况, 只有养老金的补助。有41%老年人则是心理孤独, 感觉生活了无生趣。余下的则认为主要是自己的身体不好, 长期以来忍受疾病的痛苦, 也不能很好的睡眠。
2.2 新农村老年人的生活满意情况
主要是针对老年人在经济, 精神文化生活, 住房及养老, 健康方面的调查。结果显示:在经济方面有23%的老人感到满意, 54%的老人感到一般, 余下的则觉得不满意。在精神文化方面有1 7%的老人觉得满意, 2 6%的老人觉得一般, 5 7%的老人则感到不满意。在住房及养老方面满意、一般、不满意的比例相差不大, 分别为34%、29%、37%。在健康方面大部分的老人 (58%) 觉得一般, 满意的较少, 不满意的占30%。
3 调查分析
3.1
本次调查显示, 有90%的老年人担心自己有病, 认为应该做全面的定期检查, 但并无一人去检查过, 原因主要是检查的费用昂贵, 自己无力承担。浙江省城乡老年人的医疗保健调查结果显示:88.9%农村老人看病自费[2]。老年人的睡眠质量也是衡量老年人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调查显示, 近90%的老年人晚上的睡眠时间在7~8h左右, 但仅有35%的老年人对其晚上的睡眠质量表示满意。
3.2
随着新农村的正式建立, 田地的消失, 老年人的劳动量减少了许多, 他们空闲的时间也就相对的增加, 这样老年人对精神文化的追求也有了一定的要求与提高。调查显示多年来农村老年人几乎没有参加过有组织的文化娱乐活动, 看电视成了他们文化生活的主要内容[3]。
3.3
新农村的老年人都有一定的养老金。养老金也成为了他们主要的经济来源。这样就使得老年人有了一定稳定的经济基础, 但由于目前新农村正处于建设发展中, 给老人的养老金的还相当有限, 只能满足基本的生活温饱。
3.4
关于住房, 目前新农村的老年人, 只有不到25%的老年人拥有自己的房子, 近75%的老年人没有自己的房子而是跟儿女住在一起。
4 讨论
从调查中可以可以看出, 新农村的老年人在身心健康等各方面都有所提高, 许多老人基本都解决了老有所养的问题。但是, 我们也看到由于新农村建设还刚刚开始, 其所实施的政策也相对的不够完善。尤其是对老人的精神文化以及生活的质量方面还有待加强:我们要: (1) 完善老年人的医疗保障制度。针对老年人对合作医疗了解不足, 有关人员要加大宣传力度, 让更多的老年人明白合作医疗对自身的利益, 还要尽可能使老年人看病的费用降到最低, 做到能使老年人有病就能去看。政府还应组织社区医疗队定期的为老年人进行体检。 (2) 加强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在新建的社区中为老年人提供一定的文化活动设施和体育锻炼的场所, 使得老年人可以从以前单一的休闲方式看电视向多元化文化活动发展, 拓宽老年人的兴趣和爱好, 社区能定期组织一些适合老年人的文化活动, 丰富老年人的晚年精神生活。同时也可有助于老年人的身心健康。 (3) 社会支持对老人的身心健康有显著影响, 除了子女从物质、心理、精神情感上赡养老人, 尽量多拿出时间来陪陪老年人, 解除老年人的孤独寂寞感, 使老年人从中得到精神上的安慰, 享受天伦之乐外, 社会还应要构建“老人关怀体系”, 让老年人体会到社会对他们的关心。
参考文献
[1]曾尔亢, 王红.面对全球人口老龄化:关注老年人生活质量[J].国外医学社会医学册, 2004, 21 (4) :145~146.
[2]李鲁, 叶旭军, 朱善宽.中国人口老龄化及医疗保健问题与对策[J].卫生经济研究, 1998, 7.
[3]樊金娥, 刘建坤.农村老年人生活现状研究[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7, 2.
3.学生课余生活状况调查报告 篇三
【中图分类号】G5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5-0274-02
课余时间是一种重要的资源,合理地利用课余时间,是学习和事业成功的关键。大学生们自由支配的时间相对较多,没有初高中繁重的学习任务,也尚未涉足社会,大学生活有着充足的课余时间。但他们是如何管理自己的课余时间的呢?为了了解学生的课余生活状况,掌握其中存在的问题,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提高课余生活的质量,促进学生更好地学习和发展,我们开展了关于学生课余生活状况的问卷调查工作,调查主要针对学生如何安排课余生活、课余生活的方式和质量以及校方如何努力提供帮助等方面,现将调查报告分析如下:
一、调查概况
为了掌握在校大学生的课余生活安排现状,我们以实证调查的方式进行了调查,本次调查主要采取发放问卷的方式,共向大学生随机发放了300份调查问卷,回收问卷289份,回收率达到了96%。
二、数据分析
大学是一个帮助学生养成生活习惯的地方,学生离开父母到学校里生活,必然会养成自己的生活习惯。为了了解学生课余生活状况,我们首先关注的是学生对课余时间的安排情况。
问卷显示,有78%的学生对于课余时间安排有计划,另外22%则 没有计划。而关于课余时间的多少,有19%的学生认为课余时间较多,52%的认为一般,29%的认为较少。
对于“一般是在哪里度过课余生活”的回答,36%的同学选择在宿舍,12.5%的在教室,22.5%的在图书馆,29%的在运动场(如图1)。
從以上问卷回答情况可以看出几个问题。
一是大部分学生对自己的课余时间安排有计划,很少部分没有。这是比较乐观的结果,但是还是应该看到有22%的学生对自己的课余时间安排没有计划。学生不仅要会学习,更要懂生活。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对于他们更好的完成学习任务、健康生活有很大意义。
二是学生选择度过课余时间的地点相对集中,主要是宿舍、运动场、教室、图书馆。学校鼓励学生到户外运动,保证健康的身体状况,合理调节自己的生活。宿舍是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有利于学生培养良好的生活氛围,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图书馆和教室也是非常好的学习和丰富视野的地方,图书馆有丰富的图书资源,学生可以学习专业内外的各科知识、丰富自身素养。
问卷显示,课余生活中,有55%的学生选择跟好朋友分享,26%的参加集体活动,19%的独自生活。
问卷中关于“课余时间一般做什么”,学生的选择由多到少依次是娱乐,健身、运动,和同学沟通联络感情,学习,上网,工作(兼职等),其他。同学们选择这些选项的比例分别为54%、43.9%、40.1%、38.4%、34.6%、18%、13.5%(如图2)。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八成以上学生会选择跟其他人共同度过课余生活,少部分学生独自度过课余时间。我们鼓励学生多参加集体活动,多跟朋友交流沟通。或许有部分学生比较喜欢独处,学生都会有自己独自的时间。但是为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学校还是多鼓励学生多参加集体活动,培养自身各方面的素质和能力。
学生在课余时间的安排主要以娱乐、运动健身、沟通联络感情为主。大学生年轻力胜、精力充沛,喜欢各种娱乐方式。大部分学生也都有自己喜爱的运动,同学之间交往联络感情也是必须的。不同的学生由于自身兴趣爱好、家庭环境、性格等方面的不同,在安排课余时间上也会有所差异。
课余时间里,用于学习的时间,有18.70%的学生学习时间占20%以下,30.40%的学生学习时间占30%-40%,37.40%的学生学习时间占40%-60%,9.70%的学生学习时间占60%-80%,3.80%的学生学习时间占80%以上。而在娱乐时间的分配方面,20%的学生娱乐时间在1小时以下,46%的在1~3小时,34%的在3小时以上。
在问卷中问及“娱乐一般做什么”,学生的娱乐主要包括看小说、上网聊天、打游戏、听音乐、看电影、逛街、其他。选择以上选项的学生比例依次为30.9%、41.7%、40.3%、55.2%、39.6%、24%、15.6%(如图3)。
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学生最爱的娱乐方式是听音乐、上网聊天、打游戏、看电影等。学生在家庭环境、兴趣爱好、专业涉猎等方面的差异,决定了学生在娱乐方式的选择上有着明显不同。像比较明显的男女生之间、不同专业之间的学生,娱乐方式也会有所不同。
不同的学生对课余时间有着不同的看法,因此也会有不同的安排。
对于“安排课余时间从哪个角度出发”,学生的选择是,14.5%的认为是“促进学习”,29.5%的认为是“充实大学生活”,33.5%的认为是“发展个人兴趣”,22.5%的认为是“开心随意”。
对问卷中“你认为课余时间最应该用来做什么”,学生的选择从多到少依次是学习社会经验和技能、娱乐、交友、学习书本知识、满足或发展兴趣爱好、赚钱。选择这几项的比例依次为47.4%、46.4%、43.6%、37.7%、35.6%、33.9%(图4)。
从以上数据可以得出,普遍来说,学生安排课余生活并不主要以“促进学习”考虑角度。学生更加注重充实大学生活、发展个人兴趣和开心随意。这也充分表现了大学与中学的区别,学习并不是唯一目的。因此在大学里学生更能培养丰富的生活方式。学生也普遍认为应该把大学课余时间用来学习社会经验和技能、娱乐和交友等;当然大学也是学校,学生也希望能够学习知识、丰富兴趣,也有学生认为应该用课余时间来赚钱。大学生在学校不断成长、成熟,慢慢变成社会人。
为了了解学生在自己安排课余生活情况下的成果,我们设问“你在现在的课余生活中得到最多的收获是什么”,学生选择包括充分的休息时间、丰富的知识、各种社交技巧、实践动手能力、增进了和同学之间的情谊、有机会学习自己感兴趣的事。学生选择以上几项的比例依次为40.8%、39.1%、57.1%、42.6%、36.3%、38.1%(如图5)。endprint
从图中可以看出,学生在课余时间获得最多的是“各种社会技巧”,其次是实践动手能力和充分的休息时间,同时也得到了丰富的知识、有机会学习自己感兴趣的事、增进了同学之间的情谊。这些东西的获得对于学生即将走入社会,是非常有意义、十分重要的。
在了解了学生对课余生活的计划安排和认识理解以后,能够更有针对性的做出适合本校学生的改善和促进方式。为了了解学生的确切需求,我们在问卷中询问了学生对于我们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我们设问“希望学校如何促进课余生活”,学生选择主要包括组织多种讲座、组织各式各样的文体学术竞赛活动、组织更多社会实践活动、其他。选择这几项的学生比例依次为34.9%、46%、60.2%、19.7%(如图6)。
从上图可以看出,很多学生希望我们能够“组织更多社会实践活动”,其次是“组织各式各样的文体学术竞赛活动”、“组织多种讲座”。
三、学生课余生活现状以及产生原因分析
(1)學生课余生活现现状
第一,课余生活展现了多样性与丰富性。调查结果表明:大学生课余生活内容广泛、种类繁多、丰富多彩。内容涉及专业知识的学习、知识面的扩大、校园文化活动、体育锻炼、勤工俭学、上网及其他形式的休闲娱乐等。
第二,学生认为时间充裕的多,有效利用的少;认识到位的多,行动到位的少;发现自身问题的多,真正改变的少;希望自主安排的多,希望别人安排的少。
第三,课余生活脱离社会。大部分学生的课余生活离不开校园这个有限的圈子,尤其过多的学生的课余时间在宿舍里度过,这对于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和社会经验是非常不利的。
第四,对课余生活认识不够深刻。总的来说,学生之所以觉得时间多,不能有效利用,过分花费时间于娱乐,归根结底是对课余生活认识不够深刻,并未形成正确的认识。
(2)产生原因分析
第一,从高中到大学是一个非常大的改变,大学与高中无论是所学知识、教学方式、校园环境都有着根本区别,学生进入大学以后,经过中学十年寒窗的煎熬,把大学当成解放、释压的地方因此他们不能很好的安排自己的课余生活。
第二,周围环境影响。大学生没有自己的生活方式,因此很容易盲从,跟随潮流。“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学生会受到身边同学、老师、朋友的影响。一部分学生会由于所学专业并非自己所愿而产生消极心理。身边多方面存在的因素也造成了大学生过多放纵娱乐。由于学生交往圈子单一,这对于增加他们的社会经验的帮助是有限的。
四、总结
总体看来,我校大部分学生对于课余时间认识较为深刻,也能合理安排课余生活。但是还是有部分学生的课余时间利用率低,这提醒我们校方今后要多促进学生课余生活。
一、开展校园文化活动,进行校园文化建设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不可低估的影响。它不仅仅充实了学生的课余生活,各种活动的开展对于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健全人格和良好个性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应该发展适合学生个性的社团组织,使学生能够尽量参与到自己感兴趣的社团活动中,丰富大学生的业余时间,使大学生的业余时间过得充实、有意义。
三、为学生搭建一个平台,让学生们能够有机会积极参与到社会工作实践中去,从而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充分利用好自己的业余时间。
四、加强学生对自我管理的思考与能力的提高,培养学生的管理意识,使学生能够意识到自己在管理业余时间上的错误观点,帮助学生提升管理业余时间的能力。
4.老年人生活状况评估报告 篇四
为了解厦门市城区老年人10年来的生活状况,探索适合本土特色的养老方式,组织更有效的为老服务,为制订老年政策提供参考,本课题组整合了厦门大学和市老龄办的学者及工作人员,于2007年7-9月对厦门市城区老年人的生活及供养情况进行了一次随机抽样调查。
调查的主要内容有6大主题,分别是: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老年人的经济生活、老年人的生活条件、老年人的社会生活参与、老年人的身心健康与生活照料、老年人的养老意愿。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一、结论与分析
1.老年群体的基本特征
十年来,老年群体的受教育程度有了显著提高,平均受教育年数比10年前调查时提高了4.6年,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老年人比例上升了14%,但仍以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为最大多数。各个年龄段老年人的文化程度也都有了明显的提高,呈现出低年龄组的平均受教育年数远高于高龄组的特点。在受教育程度上还具有显著的性别差异特征,男性老年人的平均受教育年数比女性多3.28年。
老年人婚姻状况与10年前比,未有显著改变,高龄老人丧偶率高、各年龄段女性老年人丧偶比例高于男性老年人是仍共同的特点。
老年人的家庭规模进一步缩小,“空巢”家庭增多。
与10年前的数据相比,老年人的子女数平均减少了1人,为2.99人。
家庭的代际类型以三代家庭为主,占67.9%;代际构成具有明显的社区差异,新型社区老年人的家庭一代户和二代户的比例高于其他类型社区的比例,“村改居”社区中老年家庭以四代户居多,占22.0%。
老年人与子女一起居住的比例也在下降,其中老年人与已婚子女一起居住的比例最高,但与10年前调查数据相比,则降低了近10个百分点;与未婚子女同住的比例也降低了11.8%。老年“空巢”家庭(含独居老人)占30.0%。据此推测,城区的老年“空巢”家庭比例区间为25.7%-34.3%(P0。05)。
2.老年人的经济生活
退休老年人是老年人的主体,但存在性别差异,表现为在占24.3%的无工作或无退休制度的老年人中,女性老年人的比例高于男性老年人18.2%。退休金是大部分老年人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老年人的经济状况也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女性老年人月退休金在1200元以下的人数比例较男性老年人高35.3%;而退休金在3000元以上的女性老年人比例比男性低8.9%;女性老年人月退休金的绝对
数比男性低450元左右。
3、生活条件
从住房来看,老年人自己有房产和单独住房(卧室)的比例较高。从生活设施的配备来看,老年人的家庭生活设施无论从数量和设施的种类都比10年前有了显著改善,家庭基础设施,自来水、煤气、厨房和厕所的拥有率都在98%以上。家庭常用电器,冰箱、洗衣机、电话的拥有率比10年前提高了15%-20%,空调的拥有率提高了60%。
老年人所生活的社区整体环境比较好,服务设施较为完备、方便。从生活服务设施的各种类型分布来看,存在社区差异。总的来说,在四类社区中,为老服务机构都十分缺乏,社区有为老服务机构的比例都只在50%上下
4、老年人的生活满意度
老年人的生活满意程度较高。88.3%的老年人对自己的生活表示满意,也可以看出老年人的生活满意度较高。老年人在生活满意度上存在年龄、文化程度以及是否有退休制度的差异。低龄老年人的生活满意度较高,不满意的比例也较高;高龄老年人的生活满意的比例较低,不满意的比例也较低。中等文化程度(初中)和高等文化程度的老年人(本科及以上)的生活满意度较高,不满意的比例最低。有退休制度的老年人比没有退休制度的老年人的生活满意度明显要高。已退休老年人的生活满意度得分为4.19,没有退休制度老年人的满意度得分只有3.86。
5、身心健康与生活照料
老年人的总体健康状况中等,37.4%的调查对象觉得自己的身体健康,48.8%觉得自己的身体状况一般,只有13.4%的人觉得自己的身体不健康。老年人睡眠质量与十年前相比有所下降,但饮食情况有所提升。
从老年人的日常生活照料来看,与10年前数据相比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儿子和女婿不仅进入了照顾者的行列,并且儿子在老年人的照顾中处于第一位的位置。在老年人家务料理和买东西的活动中,儿子和儿媳也代替了保姆和女儿扮演了重要照料者的角色。
7、养老意愿
自己照顾自己是目前老年人主要的养老方式。在家由子女照顾仍是老年人最赞成和希望的养老模式。虽然老年人对住养老院和在家雇保姆照顾的赞成度不高,但在子女不在身边的情况下,老年人最能接受的还是这两种养老形式,分别有37.4%和23.9%的老年人选择这两种养老模式。老年人选择去养老机构养老的主要理由分别是:在养老机构能得到更好的照料(39.7%),担心拖累家人(33.9%)和家人无力照料(13.2%)。
8、老年人对政府的期望
本次调查设置了老年人对政府期望的开放式问题,共有338位的老年人表达了自己的意愿,其中比较具体的期望集中在以下几方面,第一位的是医疗保健和医疗保险方面的问题,占28.5%,第二位的是希望提高退休金,占24.3%,第三位是希望增加老年活动场所,占17.5%。
二、对策与建议
从以上数据分析与比较可见,经过10年的社会发展,老年人在生活条件、教育程度、经济收入等方面都有了显著提高。其次,城区老年人的支持网络还比较单一,家庭仍是主要的支持资源。但家庭支持面临挑战。
从社会支持来看,总体上老年人的生活方便度较高老年人对社会机构养老的方式认同度还不高,未形成主流意识。此外,老年性疾病中因生活方式引起的疾病比例上升,睡眠质量下降;看病难的问题未得到根本好转等问题应引起我们的重视。
因此,老年政策的重点与改进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 要立足社区,为居家养老提供更全面的政策支持。
实现“社区照顾”提供支持应是当前老年政策的重点。“社区照顾”比起大规模地建设养老机构,不仅服务见效快,而且服务人数多,易为老年人接受。其中,加快社区中为老服务机构的建设应是重中之重。这些机构包括:日间托老所、社区老年服务中心(代理洗衣、送饭、代购等)、老年活动中心(室)、社区卫生院等。
2. 要加强社区教育,丰富老年文化。
持续的社区教育是让老年人保持与社会联系的重要途径之一。社区教育应根据本地区老年的文化状况,针对不同对象的需求开展。社区教育与社区文化是密切相关的,要提高老年活动的针对性,开展更适合老年人的多种形式的活动,积极倡导和吸引老年人参与到这些活动和场所。
3.要加快社区医疗机构的建设。
加快社区医疗机构建设,不断提高服务质量,使老年人常见病的治疗能够在社区解决。要改进特殊病种用药处方方式,提高处方的开药天数,避免一些老年人因长期用药的特殊病种如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等经常为开药跑医院。
4.要加快老年服务业的发展。
要通过相关政策,以“准市场”方式开展服务,扶持养老机构的发展。在规划上要注意不同类型机构的分布,形成相互衔接的支持网络。如在院舍建设上,要建设面对生活可以自理的老年公寓、面对生活部分自理的护养院、针对生活不能自理的护理院,以及针对临终老年人的“临终关怀”医院等。当前,应尽快建设好老年医院。
5.要重视对老年群体中特殊困难人群的帮助,老年群体中特殊困难人群主要有:无经济来源的老年人、丧偶的高龄老年人、文化程度较低的女性老年人、高龄老年人。老龄工作应针对不同群体的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帮助工作。
来源:市社科研究中心2008年9月18日
编辑:文治平
5.老年人生活状况调查表 篇五
年人目前生活的状况,了解他们对于养老问题的看法和建议,特此开展此次调查活动。
1、您的年龄属于:()
A、60—69周岁B、70—79周岁C、80—89周岁D、90周岁以上
2、您目前的居住情况是:()
A、独居B、和配偶一起居住C、与子女同住D、其他
3、您喜欢哪种居住模式:()
A、独居B、和配偶一起居住C、与子女同住D、其他
4、您的健康状况属于:()
A、良好,没有疾病B、一般,有慢性病C、不好,有重病
5、您的生活自理情况:()
A、完全自理B、基本自理C、不能自理
6、您是否了解《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的相关内容?()
A、比较了解B、不太了解C、从未听说过
7、您对目前生活感到:()
A、十分幸福B、比较幸福C、不太幸福
8、根据您的生活现状,您最迫切的要求是:()
A、改善医疗条件B、改善居家养老条件C、增设老年人活动场所
D、改善住房E、教育子女孝顺老人F、其他
9、您认为自己或周围的老年人最大的困惑和困难是什么?
6.老年人生活状况评估报告 篇六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当地老年人生活状况
2.提高学生的调查能力,分析、总结问题的能力。3.培养学生尊老、爱老、敬老的美好品德。
二、调查的重点:调查当地老年人居住情况、经济来源、健康情况以及文娱情况。
三、调查的难点:当地老年人的生活状况
四、调查方法:座谈会、特别访谈、查资料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随着动感的音乐,优美大方的舞姿,我们不禁全身心的感到愉悦、轻松,中国的广场舞可谓是风靡全国,家喻户晓。他们热情洋溢,他们激情澎湃,他们在城市生活的每个角落。越来越多的老人得到关注,在晚年生活中即使子女很忙,没时间陪伴,他们也能生活的很精彩。这是我们眼中城市中老年人的生活,丰富多彩,没有生活所迫,退休后参加各种各样的娱乐活动。那么在我们现在生活的农村,老年人的生活状况是什么样的?近期,同学们就当地的老年人生活状况进行了调查,今天我们就来看一看同学们的调查结果。
(二)明确调查任务
在前期调查之前,我们分为四个小组,每个小组6个人,并明确了调查任务,一起来回顾一下: 调查时间:2018年5月
调查地点:凌海市建业乡中心村、卫字村、博字村、绥丰村 调查对象和范围:建业乡四个村的60岁及以上的100位老年人 调查目的:1.了解当地老年人的生活状况,包括居住情况、经济来源、健康状况、文娱状况
2.分析得出当地老年人生活状况的问题、原因及解决问题的对策,引起社会对农村年人生活状况的关注和支持。
(三)各小组展示调查结果
第一小组:老年人居住情况调查 在受访的100位老人中,我们调查发现: 与子女共同居住的老人占41% 独居的老人占23% 与留守儿童共同居住的老人占32% 在养老院居住的老人占4% 之所以出现这样的情况,我们通过走访了一些老人,了解到子女为了改善生活水平,多数选择外出打工,而不愿意留在家中务农,把孩子和老人留在家中;另外还有部分年轻人会在市区或者工作地点买房定居,而老人由于怀旧的情节不愿意搬离旧居,还有少部分是子女结婚后因为怕麻烦,不愿意和老人同住,还有极少数的失孤老人或者没有子女的老人,他们也得到了政府的有效帮助。以上种种原因,都使得老人不得不独守空房,所以农村的“空巢”老人也在不断的增多。
第二小组:老年人经济来源情况调查
调查发现,对于60岁以上的老人来说,其收入主要来自于个人积蓄和子女给予的生活费。农村老年人的收入来源占第一位的是劳动收入(个人积蓄),占53%,占第二位的是子女供给,占42%,此外60岁以上老人可以得到国家的补助占总收入的5%。根据许多老年人反映,村里人均耕地1亩左右,以前还能靠种植粮食作物取得一些收入,可是近年来,由于天气干旱,粮食减产,而且粮食收购价格较低,所以收入减少,闲暇时还要做些零工,或者养些家畜卖钱。听一位年近70岁的老人说,他前几年还曾与本村村民一起去建筑工地做些零活。除这些收入外,老年人资金来源还有政策扶持,然而,这些都是有条件的。如,享受五保、低保、独生子女计生补助等。
在调查中我们还发现,有些老人说起儿女时便眼含泪水,或闭口不谈。听一位中年人说村上有一部分老人得不到儿女的赡养,靠自己的劳动生存,有病了儿女互相推拖,使老人得不到及时治疗,平时生活上也是省吃俭用。
第三小组:健康状况
我们小组主要从老人的身体健康和饮食健康两个方面进行调查的。
在受访的老年人中,我们了解到高血压在老年人群中是易高发的,查阅资料了解到血压高低受时间、季节、运动、温度、环境、精神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此外,通过走访发现老年人群中还存在着其他一些慢性病,如颈椎病,血管硬化老化、气管炎、腰间盘突出,风湿类风湿等,这些疾病都是影响老年人身体健康。当然,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大多数老年人的健康状况都在日益改善。在饮食健康方面,通过走访,发现村里的老年人清淡饮食,居家饮食是其主要饮食方式,对于农村人来说,他们吃的蔬菜大多是自己种的。虽然食品安全上有保证,但基本上是种啥吃啥,而不注重食物的广泛搭配。肉制品由于物价上涨,物源减少,经济来源不大的老年人便不经常买来食用,加之其生活较为俭朴,经常改善生活的相对较少。据调查分析,一月改善一次的约占40%,每周一次的约为35%,约10%的人平时很少或根本不改善生活,食品搭配缺乏多样化,很难保证营养的供应。
第四组:文娱状况
老年人精神生活较为简单。老年人最大的兴趣爱好是看电视,占45%;第二是打麻将30%;第三是在小广场锻炼身体15%,其次分别是种花草、养动物等。数据表明,老年人较多依赖电视媒体,缺乏多样化的休闲方式。当问及是否有去旅游时,75 %的老年人表示从来不去旅游,20 %的老年人偶尔去旅游,只有5%的老年人会经常去旅游,当然这也包含经济和身体等方面的原因。还有一些人整天呆在家里,不愿参与任何娱乐活动,这极易造成思想封闭。所以,老年人的精神生活较为单调。
教师小结:同学们调查的都非常认真,用具体的数据给我们展示出当地老人的生活状态,并分析了一部分原因。当我们深入的了解之后发现农村老人的生活状态是单一的,乏味的,并没有像我们想象的那样丰富多彩,他们是孤独的,他们多是为了生活,不得不在田间劳作,为了子女,不得不在家照顾孩子,虽然农村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断的提高,但是还存在个别的不赡养老人的情况,比如不与老人同住、不给赡养费,甚至都不去看望老人,对此我们有什么看法?
学生小组讨论,回答问题。
教师: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习惯都是一点一滴养成的,孝顺父母也应该从小做起,从现在做起,很多同学可能都有这样的心理,嫌父母唠叨啊,父母管的太多了,没有自由啊,对父母大呼小叫的,这样做对吗?古人有训“父母呼 应勿缓 父母命 行勿懒 父母教 须敬听
父母责 须顺承 ”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让我们把时光流转到十年前,那时候我们还很小.......(一幅暖心的漫画)父母为我们做的事很多很多,那我们能为父母做些什么?有什么话想对父母说的?
学生自由发言
同学们都非常的孝顺,也感受颇深,“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不要让“孝敬父母”成为一种遗憾,行动起来吧少年!教师:通过这节课我们收获了什么? 学生自由发言
(四)总结:同学们在这次调研活动中表现的都非常出色,分工明确,圆满的完成了任务,我相信在这次实践活动中,同学们通过亲身体验,能更好的去关爱身边的老人,面对我们自己的父母,更能够体谅父母,关心父母,孝敬父母,儿时父母牵着我们的手走路,老了我们也要紧紧握住他们的手,陪他们慢慢的走......最后让我们齐读弟子规,去感受中华民族伟大的“孝”文化 弟子规(选段)
父母呼 父母教 冬则温 出必告 事虽小 物虽小 亲所好 身有伤 亲爱我 应勿缓 须敬听 夏则凊 反必面 勿擅为 勿私藏 力为具 贻亲忧 孝何难 父母命 父母责 晨则省 居有常 苟擅为 苟私藏 亲所恶 德有伤 亲憎我
行勿懒 须顺承 昏则定 业无变 子道亏 亲心伤 谨为去 贻亲羞 孝方贤
(五)布置作业:马上到父亲节了,给父亲准备一份特别的礼物。回家后为父母或其他长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
六、教学反思
7.老年人生活状况评估报告 篇七
进入21世纪, 湖北省进入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期, 根据2009年全国人口变动情况抽样调查数据 (1) , 2009年湖北省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为10.17%, 高于全国平均水平9.72%。其中, 在城市, 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城市人口的比重为9.43%;在乡村, 老年人口的比重更高, 达到10.81%。而人口老龄化带来的直接问题就是养老问题, 2009年湖北省老年人口抚养比达到13.50%, 如何解决好庞大老龄化人口队伍的养老问题已经成为制约湖北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关键问题。
能“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乐”是每一个老年人的心愿。然而, 随着社会的变革和经济的转型, 城乡老年人的养老问题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城市和农村老年人在养老过程中会遇到哪些具体困境, 是否会成为其养老担心度的重要构成因素?在养老保障制度尚不完善的背景下, 子女作为老年人养老的主要资源, 能否成为老年人的养老依靠?城市和农村老年人在养老的过程中担心的问题是否有异同点?在家庭养老功能弱化而社会化养老条件又严重滞后的前提下, 农村老年人是否具有更严重的养老担心度?以上均是本文试图探讨的问题。
二、研究目的与调查设计
(一) 研究目的
本调查的研究目的在于分析城乡老年人的基本养老状况, 调查从比较分析的视角入手, 对比分析城乡老年人养老状况差异, 并对城乡老年人的养老担心度进行比较分析。本文中的养老担心度是指老年人在养老过程中对可能遇到的养老困境的担心程度, 是对养老预期的主观评价指标, 该指标从养老预期水平来反映养老满意度, 着重反映的不是养老环境, 而是由养老环境或条件创造的内心知足度。
(二) 调查设计
本文的数据来源于湖北省人口与计划生育委员会《2010年湖北省城乡老年人口基本状况调查》, 调查于2010年5月实施, 根据调查目的和调查对象的特点, 被调查老人均年满60周岁及以上。按预先设定的抽样框, 调查采取整群抽样的方法, 城市调查在湖北省宜昌市西陵区的学院街社区、珍珠路社区等10个社区进行, 最终获取的有效样本为232个;农村调查在宜昌市夷陵区的南村坪村等5个村庄进行, 最终获取的有效样本为257个。
从被调查老人的背景资料可知 (见表1) , 不管是城市还是农村, 被调查老人的男女性别比较均衡;从年龄分布的角度来看, 被调查老人的年龄集中在60~69岁这个区间, 其次为70~79岁;城市被调查老人的受教育程度要高于农村被调查老人。
三、城乡老年人基本养老状况的比较分析
(一) 经济来源
评价老年人口经济状况最基本的标准就是收入的状况。从收入水平看, 被调查的城市老年人2009年人均收入为8612元, 农村老年人除粮食以外的货币年人均收入 (福利补贴、救助、子女给予、务工收入等) 为1893元;从收入构成角度出发, 按收入来源的相对重要性来划分, 城市的优先发展确保了城市拥有较高的养老保障水平, 74.7%的被调查老人有 (离) 退休金, 占被调查城市老年人人均总收入的55.3%;而来自 (孙) 子女的收入仅占1.8%, 与 (离) 退休金收入所占比例相差悬殊。而在农村, 老年人依靠子女、土地等实行“家庭式养老”, 土地是他们最主要的收入来源, 约占人均总收入的70%;排在第二位的是来自 (孙) 子女的收入, 占18.1%。
老年人口收入来源构成中的供养特征, 是家庭经济关系、伦理关系和生育价值观的集中体现。在城市地区, 尽管离退休金是老年人稳定的收入来源, 但离退休金收入多用来满足日常生活所需, 不可控制的外力因素依然在加剧城市老年人的经济负担。这种外力因素主要体现在两方面:第一, 医疗开支的增加, 医疗保障制度的不健全, 使居民在老年时期发生的医疗费用更加难以预测。调查结果显示, 65.2%的城市老年人患有慢性疾病, 并且随着年龄的增长, 重大疾病的发生率在上升。第二, 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和房价的升高, 部分子女的经济自养能力尚且不足, 更何谈“反哺”父母。调查结果显示, 5.2%的城市老年人有负债, 而这种负债多是为了给子女购买楼房。
在农村地区, 老年人没有退出劳动领域的年龄界限, 66.5%的被调查老人现在依然在干农活, 由于农产品价格基本不受市场波动的影响, 所以以粮食生产为主的土地收入相对稳定。但是, 通过整理访谈资料可知, 随着年龄的增长, 劳动能力的丧失, 土地收入的主导权转嫁到子女身上, 在这种前提下, 尽管老年人在尽量减轻子女的养老负担, 但是随着自养能力丧失带来的家庭收入支配地位的下降, 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农村老人的养老担心度。
(二) 养老居住模式
尽管居家养老仍然是城乡老年人首选的养老方式, 但城乡老年人在具体的居住模式上却存在差异。城市老年人更倾向于独自居住, 对“和儿女住在一起很令人羡慕”这个观点, 表示赞成的城市老人仅占约33%, 并且78.8%的城市老人认为“能够在家独立居住生活最好了”;而在农村, 老年人更倾向于与子女共同居住, 89.6%的被调查老人认为“和儿女住在一起很令人羡慕”。
养老居住模式的城乡差异归因于两方面内容:一方面是出于生活理念的不同, 在城市子女往往倾向于独立生活, 希望在所谓的“私人空间”内享受生活, 老年人已经认同并愿意接受这种生活理念的转变。而在农村, 这种独立生活的居住理念还很难被人接受;另一方面是出于养老保障模式的不同, 在城市社会养老保障体系相对健全, 经济社会条件允许老年人独立自主生活;而在农村, 相应的社会保障体系虽已开始建立, 但却很不完善, 农村老年人的生活养老保障主要还是依靠子女的支持。
(三) 子女的精神慰藉
养老问题不仅仅局限在经济赡养层面, 还将逐渐体现在精神慰藉、心理关怀等非经济保障层面。相对于物质上而言, “精神赡养”问题是独特而且重要的。
首先, 城市老人从子女那里能得到更多的精神慰藉支持。调查结果显示, 86.3%的城市老年人表示“在我遇到困难时子女会关心我”, 而农村的这一比例相对较低, 占62.6%;其次, 由于农村老人的生活娱乐活动相对较少, 再加上传统思想文化的影响, 农村老人对子女的情感需求, 或者说精神依赖感更强。调查结果显示, 84.8%的农村老人认为, “没有儿女陪伴会感到孤独”, 而城市的这一比例为57.1%。
通过对比分析, 相比城市老年人, 农村老年人对子女精神慰藉的渴求度较高, 在精神层面上更依赖于子女的精神慰藉;而在现实生活中, 城市老年人得到的子女精神慰藉却比农村老年人多。需求程度和满足程度的强烈反差表明农村老年人的精神慰藉问题更严重, 这种状况亟须得到改善。
四、城乡老年人养老担心度的对比分析
通过对湖北省城乡老年人日常生活状况的对比分析可知, 不管在城市还是在农村, 老年人口的养老隐忧集中体现在三个方面:经济来源、居住模式和精神慰藉。鉴于此, 本文从以上三个方面选取指标测度养老担心度, 量表的内容包括: (1) 没有生活费来源, (2) 生病没有钱治疗, (3) 需要时没人照料, (4) 子女不够孝顺, (5) 自己一个人太孤单, (6) 子女生活困难。以上选取的6个指标基本涵盖了城乡老年人对养老担心的主要方面, 其备选答案依次为:毫不担心, 不太担心, 一般, 比较担心和非常担心, 赋值依次为1~5, 分值越大, 表示越担心, 将各项得分累计加总平均, 最终用均值综合反映养老担心度, 得分越高表示养老担心度越高。
首先对量表中的指标进行信度分析, 以上6个指标组成的反映老年人养老担心度的指标体系较为稳定, 内部可靠性比较理想。
其次, 由于城市老年人和农村老年人的抽样是相互独立且互不影响的, 因此可以作为两组独立样本。以下利用抽样调查获取的数据和SPSS16.0统计分析软件, 分析城乡老年人口的养老担心度均值是否存在显著的差异。零假设是两总体不存在显著差异。
湖北省城乡老年人口养老担心度的基本描述性统计结果显示, 城乡老年人养老担心度的均值分别为2.1638和2.7370, 两总体的养老担心度存在一定的差距, 农村老年人的养老担心度均值高于城市老年人。
对城乡老年人养老担心度进行t检验, 检验的F统计量的观察值为0.117, 对应的概论p值为0.732, 在显著性水平为0.05的前提下, p>0.05, 可以认为两总体的方差无显著差异;在此基础上, 由相应的t统计量的观察值以及对应的双尾概论p值可知, 在0.05的显著性水平下, 即湖北省城乡老年人口的养老担心度存在显著差异。
综上所述, 湖北省城乡老年人的养老担心度均值存在显著差异, 农村老年人的养老担心度更高。尽管城乡老年人的养老担心度均值不同, 但是从基本描述性统计可知, 城乡老年人的养老担心度均值都处于“不太担心”到“一般”的区间, 通过上文的分析, 结合访谈性资料, 笔者认为, 有以下几个原因造就较低的养老担心度:
对于城市老年人来说, 首先, 可靠的收入来源使其对子女经济上的依赖性相对较小, 那么养老的经济担心度就相对较低。其次, 从被调查对象的年龄构成和身体健康状态来看, 被调查老人的年龄集中在60至69岁, 年龄相对较小, 并且77.6%的城市老人认为自己目前的身体状况“还不错”, 这种年龄和身体状态使大部分的老人具有完全的生活自理能力, 对养老的态度较积极乐观, 这也是其养老担心度较低的一个原因。
农村老年人较低的养老担心度可以从两个角度来看。从积极的角度来讲, 首先, 传统农村社会中的“养儿防老”思想、“孝文化”以及社会舆论力量, 使农村传统的家庭养老依然具有获得一定的外部约束力, 而孝道集中反映在子女养老行为的实施上, 这就在一定程度上保证子女对老人的经济供养和生活照料, 减轻了其养老担心度, 正如访谈调查中老人所说:“人言可畏, 不怕他不孝顺, 只要他不害怕被别人戳脊梁骨”。其次, 土地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农村老年人“吃”的问题, 较低的物质需求以及尽量不给子女添麻烦的心理, 也许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农村老年人的养老担心度;从消极的角度出发, 笔者通过对调研中个案访谈搜集的主观性文字资料归纳分析, 发现有一个值得引起注意的问题, 有相当部分老人存在对子女不赡养的无奈感和消极应对心理。
通过以上分析可知, 农村老年人的养老担心度明显高于城市老年人, 这种养老担心度的城乡二元结构值得我们进一步思考。
1.养老观念。城乡老年人在养老观念上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农村老年人相对于城市老年人更加依赖子女的赡养, 过分强调传统的“孝”文化, 即使有能力或是有条件独立生活也不愿脱离子女, 这种过分的单一的依托关系增加了养老风险, 同时也增加了农村老年人的养老担心度, 改变传统的养老观念是降低农村老年人养老担心度的有效途径。
2.生活模式。生活模式的不同是造成城乡老年人养老担心度差异的另一个主要原因。相比城市老年人, 农村老年人的生活模式较为单一, 生活空间相对有限, 这不仅会导致农村老年人对子女的依赖度增强, 同时也导致农村老年人精神生活的乏味, 使得农村老年人在精神层面无法得到有效慰藉, 增强了农村老年人的养老担心度。
3.养老保障模式。养老保障模式的不同是导致城乡老年人养老担心度差异的根本原因, 也是引起老年人经济来源、居住模式和精神慰藉上的差异、生活观念和生活模式不同的决定因素。目前, 相比于城市, 农村养老的社会保障体制的完善还有更漫长的道路要走, 社会保障对农村老年人的养老环境影响力不足, 农村老年人对社会保障的依赖度不高, 这种相互作用力引致农村老年人对子女更为依赖。在这种前提下, 受到子女自身生活条件的制约和传统道德观念弱化的影响, 依靠子女的保障模式变得不再稳定, 使得农村老年人养老担心度要高于城市老年人。
五、小结
本文基于湖北省城乡老年人基本生活状况调查对湖北省老年人的养老状况展开研究, 通过从经济来源、居住模式和精神慰藉三方面的讨论, 建立相关指标体系测度湖北省城乡老年人养老担心度。相关的测度结果表明, 湖北省老年人养老担心水平普遍较低, 但城乡差异显著。养老担心度的城乡差异已经成为制约湖北省人口、社会协调发展的突出问题, 改变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不均衡是解决养老担心度城乡差异的根本所在。与已有的相关研究比较, 本文从养老担心度的视角出发, 通过养老担心度的城乡比较对湖北省养老状况进行分析, 研究视角具有一定的创新性。但从研究方法上看, 标准的指标体系和赋权方法的确定还有待进一步的深入讨论。
摘要:进入21世纪, 我国迎来了人口老龄化的时代, 如何解决好城乡养老问题已成为全社会高度关注的焦点。本文基于2010年湖北省城乡老年人基本生活状况调查, 通过对城乡老年人在经济来源、居住模式、精神慰藉方面基本状况的分析, 建立养老担心度量表, 利用相关指标对湖北省城乡老年人养老担心度进行测度, 湖北省老年人养老担心度普遍较低, 城乡差距明显。
关键词:人口老龄化,对比分析,养老担心度
参考文献
[1]蔡笑腾, 白海军《.家庭养老缺失及我国农村养老策略构想》[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 2010 (2) .
[2]蔡笑腾, 张成虎《.二元经济判断标准的再思考及与我国二元经济的判断分析》[J].财政研究, 2007 (3) .
[3]刘瑞娟《.孝文化与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建设》[J].调研世界, 2010 (5) .
[4]李光勇《.家庭养老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地位及前途》[J].人口学刊, 2003 (1) .
8.老年人生活状况评估报告 篇八
一、公司概况
蒙城县犇鑫机动车检测有限公司是2002年11月注册成立以机动车技术性能检测为主要业务的企业法人。公司2004年9月通过安徽省质量技术监督局计量认证获得计量认证资质认定证书。公司现拥有一支年轻的高素质专业队伍,现有员工19人,其中党员6人,大专以上文凭17人,中级职称3人,技师6人,高级工3人,平均年龄34岁。
蒙城犇鑫机动车检测有限公司是面向社会的第三方专业机动车
技术性能检验和技术服务机构。公司现有场地9千多平方米,检测车间770平方米,拥有安全、综合两条检测线,配备业内领先的深圳大雷检测设备。经过多年发展,犇鑫公司已经建立起一套完整的科学有效的质量管理体系,并获得省质检局的资质认定。持续有效的改进和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确保了检测数据结果的公正、科学、准确。
犇鑫公司将继续严格贯彻执行国家颁布的各种有关检测标准、质量监督、政策法规和办法,高质量、高效益完成有关部门委托的各项检测任务。我们将坚持“质量为本,服务第一”的宗旨,继续全心全意为广大车主业户提供更优质的服务,为道路交通安全做出应有的贡献。
二、高度重视,严格自查
公司非常重视安全管理工作,在主管部门领导下,积极开展工作,落实责任,并各司其职,扎实工作,力争评估工作一次成功。对安全机构设置、制度建设、资金保障、装备配置和宣传教育等方面严格自
查,找不足,增加改进措施,完善管理,提升管理质量。
1、安全管理总体工作
认真贯彻“以人为本,诚信敬业,安全至上,永续超越”的方针,本着对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对企业及员工高度的态度,全面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安全生产法》和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坚持“安全弟一,预防为主”的工作方针,突出安全生产的源头管理,狠抓车辆检测安全、安全生产“三包”责任制等安全防范工作,努力推进公司的生产经营及安全管理的基础建设,巩固安全生产的稳定形势。
全面实行安全分级管理,执行一票否决制度,狠抓安全生产管理落实,保证优质服务;改善安全状况,保持企业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制定安全生产管理措施,杜绝重特大事故发生,不突破政府部门事故控制指标;不出现受政府部门或新闻媒体通报批评现象。
2、突出安全生产管理工作重点,特别是安全过程管理
(1)全面贯彻国家《安全生产法》,把企业安全生产纳入规范化、制度化的经营轨道。
(2)突出行业重点,抓好道路运输车辆安全工作,积极推进安全生产和安全管理的专项治理整顿,坚决整治制度执行力度差、制度坚持不经常等违规、违章行为。
(3)进一步建立健全安全生产机构,明确职责,落实责任,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
(4)加强安全生产的宣传教育和员工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和做好安全生产的工作能力。
(5)推广安全生产典型,不断总结经验,加强安全生产管理队伍建设。
(6)切实抓好安全生产的检查工作,堵漏建制,做到管理到位、措施有力,严肃处理事故肇事者和责任人。
(7)切实落实安全生产管理经费,严格执行安全生产责任考核制度,责任到头,奖罚分明。
(8)切实加强道路旅客运输业每年一度的“黄金周”、“百日安全生产竞赛活动”,结合安全生产的形势,认真开展安全生产的自查自纠工作,对事故多发期要做到心中有数,制定并落实行之有效的安全管理防范措施,严肃认真进行整改,坚决消除一切安全隐患,严防各类事故的发生。
3、安全生产教育培训
(1)根据公司的实际情况,组织安排员工,尤其是外检、底检、引车员岗位人员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知识的教育、宣传、培训和考试工作。不少于12次。
(2)结合全省道路运输安全生产状况评估工作,进行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及上级有关安全生产文件精神等方面的普及教育和学习。
(3)利用“全国安全生产周”、“百日安全生产活动”,认真贯彻“检测安全”管理规定,加强对人员的安全教育。
(4)结合考核,加强对外检、底检、引车员岗位人员的培训,进一步规范岗位操作规程,同时开展岗位练兵和安全知识竞赛,提高全员的业务技能和管理水平,达到安全生产的管理目的。
培训方式包括:
(1)组织中层管理人员和专职安全管理人员集中培训,并进行考试。
(2)职能部门对重点岗位人员采取集中组织培训和安全例会学习教育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培训学习。
培训内容包括:
(1)贯彻《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安全生产违法行为行政处罚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等有关于道路安全生产法律法规。
(2)传达上级文件精神,学习GB7258、GB18565等国家标准。
(3)以典型的事故案例为题材,组织员工开展专题安全教育活动,深刻吸取教训,坚决克服松懈麻痹思想,做到警钟长鸣。
4、安全生产检查执行情况
(1)认真坚持每月一次的定期安全检查制度,领导带队,严格把关,严肃查处安全生产中存在的隐患,纠正违章违规行为。
(2)坚持每周一次的安全抽查制度,查处隐患,发给整改通知书,限期整改。
.(3)积极配合上级领导对公司的安全检查工作,对上级领导在检查中提出的整改要求,要及时安排、落实、督办。
(4)做好安全生产检查记录。
5、加大资金和设备的投入,提升安全管理质量和水平
6、完善各类应急救援措施,建立健全应急救援体系
按照管理部门要求,先后制定了《高峰期工作方案》、《应急预案》
9.老年公寓活动评估报告 篇九
评估报告
活动评估说明
评估目的:通过对整个活动开展的评估,找出活动开展过程中的不足。为今后类似活动的更好开展,积累经验;
评估内容:
1、活动的准备工作评估;
2、活动执行过程评估;
3、活动费用评估;
4、活动效果评估;
评估人:市场部范玉承
活动评估报告
一、活动概述:
为了进一步提高新品健舒知名度。由兰州大学发起,庄园乳业赞助,市场部于11月6日在兰州老年公寓开展了“健舒-关爱老人,将幸福进行到底”的活动。
二、活动准备工作评估:
(一)准备工作:
1、活动参与人员:
(1)活动责任人:市场部吴扬令;
(2)活动执行人:市场部吴扬令;范玉承;李军慧
(3)活动监控:市场部;
2、活动准备事项:
(1)健舒易拉宝6个;
(2)健舒展示箱2个;
(3)健舒产品12提;
(4)宣传折页2000张;
(5)兰州大学准备活动条幅5条
(二)准备工作评估:
整个活动的前期准备工作均依据方案于11月4日活动开展前准时安排到位,包括人员、物料、产品准备等。
三、活动执行过程评估:
(一)活动执行:
1、人员安排:
此次活动由公司3名促工作人员负责配合兰州大学学生进行公益活动。市场部吴扬令负责产品赠送和物料管理。
2、产品赠送:
产品赠送执行中,由兰州大学学生身穿健舒促销服,给老人进行赠送,各媒体进行摄像和
拍照。
3、学生老人联欢活动:
在老年公寓活动室,全方位布置健舒产品,易拉宝,活动折页,邀请了20位老人座谈,兰州大学学生为老人表演了丰富多彩的节目,各媒体进行摄像和拍照。
4、活动结束:
中午活动相关人员合影留念离开现场.依据活动计划,负责人在活动结束后和兰州大学负责人对活动进行评核.整个活动结束时间为12:30。
5、活动核准:
11月7日,活动负责人吴扬令负责对整个活动执行的核准工作.(二)活动执行评估:
整个活动的执行过程基本完美.但在几个细节上出现了问题。首先。兰州大学方面活动准备不足,人员分工,安排不周到,导致活动衔接不足。再次是和老年公寓沟通工作较为混乱,没能做到清晰明了,影响了活动执行。最后是联欢活动场地的安排考虑欠周全,活动场地十分狭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活动的效果。
四、活动费用评估:
略。
五、活动效果评估:
纵观活动的全过程,这次活动还是较为成功的.活动的效果在于后期的宣传和报道以及兰州大学方面所承诺的各方面的炒作.市场部应加强后期的监督执行.市场部范玉承
10.生活状况调查报告 篇十
二、调查方法
(一)调查主要是通过问卷法和访问法两种形式。
1、用事先做好的问卷搜集清洁工的一些基本信息,由于清洁工的文化水平普遍较低,所以做问卷是一对一的方式,这会比较准确,并且问卷的回收率是100%。
2、访问法是与问卷法同时使用的。在做问卷的同时,访问者通过与清洁工的谈话,可以更深入和更详细的了解清洁工的情况,并对这些情况进行记录。
(二)调查范围和数。
1、走访清洁工的范围定在长沙市的雨花区、岳麓区、天心区、芙蓉区四个行政区的马路或街道,还有长沙市内的一些小区、学校、酒店和医院。
2、由于条件的限制,所调查的数量为50份,虽然数量不多,但这50份是具有代表性的。其中,雨花区19份、芙蓉区7份、岳麓区2份、天心区4份、小区5份、医院6份、其他3份。调查的男性22份,女性28份。调查完毕后,进行了数据整合,具体见下表:长沙市清洁工基本情况 项目 学历 年龄 是否签了合同
没读过书 小学 初中 高中 31~35岁 36~40岁 41~45岁 45~50岁 51~55岁 56岁以上 是
否
数量 8人 26人 14人 2人 1人 9人 17人 6人 10人 6人 32人
18人
项目 家庭人口 赡养老人 籍贯
2口 3口 4口 4口以上 0个 1个 2个 3个 4个 本地
外地
数量 4人 13人 10人 23人 13人 13人 20人 1人 3人 1人
49人
项目 住房面积 住房来源
住房环境
10㎡以下 11~20㎡ 21~30 ㎡ 30 ㎡以上 租的 自己的 单位提供 子女的 差
一般
较好
数量 9人 29人 2人 10人 38人 2人 8人 2人 22人
26人
2人
项目 做清洁工多久 日工作时长
休息日
工作对身体影响
1年以下 1~2年 2~3年 3年以上 8~10h 10~12h 12h以上 有
没有
有
没有
数量 17人 5人 6人 22人 18人 4人 28人 6人
44人
22人
28
项目 个人月工资 个人理想月工资500~700元700~900元900~1100元1100~1300元1300元以上1000~1200元1200~1400元1400元以上数量 4人 33人 5人6人
2人29人10人11人 项目 配偶月工资 工作量奖金保险 500~700元700~900元900~1100元1100~1300元1300元以上无大一般有无有(为意外保险)无数量 3人23人 4人6人4人10人33人17人25人25人34人(为马路清洁工)16人
说明:其中的项目个人工资有8人的月工资在1100元以上,但是他们的工作时间在13个小时以上;项目配偶工资中有10个人显示是没有的,原因是没有配偶和配偶是女性在家务农,配偶月工资在1100元以上的共有10人,这10 人同样是农民工(多为男性);马路清洁工夫妻很多,所占比例约为70%;有76%清洁工的住房是出租的,他们每个月的房租水电费在250~400元。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从农村进入城市。
1、由调查数据可以看出,98%的清洁工来自于农村,属于外地人,并且发现马路清洁工有很多来自于湖北荆州,其他还有来自益阳、株洲、邵阳、湘潭、常德、衡阳的。
清洁工群体大多是60、70年代的人,受到的教育很少,其中小学和没读过书的占了34人,有14人是初中学历,但基本没有读完初中。他们的年龄偏大,41岁以上的人有40个。51岁以上的人有16个,他们做这项工作是为了当前的生活和日后的养老。由于他们年龄大,文化水平低,自身没有一些特长技能,为了生活,只能选择这份工作。在务工的过程中,他们面对困难和不满,不懂得如何去保护自己和解决问题。农民工进入城市之后,由于制度、市场及个人的原因,被都市边缘化了,农民工把自己贡献给了城市,反而被城市远离了。
2、解决生存问题是他们进城务工的最重要原因。现在,在农村从事农业生产是不能够维持一个家庭生活的,当前农民工进城数量增多也从侧面反映了这个情况。现在从事农业生产的投入要大于产出,就算是有一定收入,但以现在简单落后的农业生产技术,根本不能足够供应一个家庭的需求。因为除了生活费,还会有医药费、教育费、赡养费等等。被访问的清洁工中有37人需要赡养老人,有23人要为孩子提供教育费,有将近一半的人需要赡养和抚养。并且清洁工子女受到的教育不是很好,有20人的子女已经弃学外出打工。所以,解决“三农”问题对于清洁工或者农民工来说十分重要。
3、在城市生活,住房是必须要解决的问题。由上面表格可以看到,清洁工的住房有38人是租来的,这些人全部是马路清洁工;2人的住房是自己的,其中1人是长沙人,1人是自己搭建的简易房,并且面临着被拆迁;8人的住房是单位提供的,这些人在小区、学校、酒店工作;还有2人的住房是在长沙定居的子女提供的。租房的每月水电房租费在250~400元,住房面积主要徘徊在10~20平方米,多为地下室和车库,还有立交桥下,住房环境比较差。立交桥下是政府部门以200多元价格出租给清洁工的,不知道这200多元对政府部门来说意味着什么?
(二)清洁工的工作情况。
1、清洁工签合同的意识十分薄弱。50名清洁工中只有32人签了合同,虽说签了合同,但他们对于合同中的条款并不清楚,他们认为只要能拿到工资就可以。马路清洁工,基本每年都要签一次合同,这意味着可以随时走,可以随时换人。民政学院清洁工工资850元,但物业公司会在每月工资中扣除5元作为防洪费。
2、数据显示,做清洁工工作3年以上的人有22人,其中有长达6年、8年、往年的;2~3年的有11人;1年及以下的有17人。马路清洁工做的时间比较长,酒店、小区、学校里的清洁工流动性较大。认为清洁工这份工作对自己身体健康有影响的有22人,感觉没有影响的有28人,感觉有影响的所做清洁工工作时间比较长。可以看出,他们的工作环境比较差,每天呼吸的是汽车尾气和垃圾腐臭味,每天都重复同样的动作,恨容易患上职业病,不过他们的健康意识较弱。
3、在不同地点工作的清洁工,他们的工作制度也有所不同。马路清洁工主要是轮流换班工作,这样工作的多为夫妻,每人的工作时间8小时。也可以从早上一直工作到晚上,时间总共15小时。从上面表格也可以可以看出,清洁工的工作时间较长。他们的工作量也很大,主要是清扫范围大,清扫的垃圾多。每月有3天休息日的有6人,他们在酒店和小区工作。其他44人从没有休息日,就是在法定节假日也要照常工作,他们没有休闲和娱乐的时间。城市的消费很高,生活费对他们来说也是个重担。对于清洁工这份工作,有34人想换,16人不想换。他们的回答比较犹豫,因为他们感到自身年纪大,而且没有特长技能,不能去做其他工作,只能安于现状。对于年龄偏大、学历较低、技术比较单一的清洁工来说,他们没有机会进入主导产业中去,也没有进入稳定就业体制中的可能。他们缺少福利和社会保障,收入的单薄和社会保障的缺失使清洁工在看病、子女教育、住房等问题上无能为力。
4、清洁工的工资待遇。他们个人月工资分布集中在700~900元,有33人;500~700元,有4人,还没有达到长沙市最低工资标准800元;其中工资在1100元以上的清洁工,他们的工作时长在13小时以上,工资在700~900元的工作时长也有在13小时以上的。由于他们的工作时长有差别,为了准确性,所以不能用平均工资来衡量清洁工的工资。从工资和工作时长来看,他们的工资水平低,工作量大,工作制度很不合理。上面表格已经说明清洁工配偶的工资,从和夫妻二人的工资,他们每月收入在1540元左右,这笔钱要用在生活费、抚养和赡养费、教育费等各方面。马路清洁工每年都有年终奖,去年是800元,而今年减少到600元。平时检查人员看到某处不干净也会扣罚工资,并会批评。清洁工会对络绎不绝的路人制造的垃圾感到苦恼,但环卫所的管理人员并不理解清洁工的辛苦。马路清洁工只有意外保险,小区、医院、学校里面的清洁工没有任何保险。不过,酒店的福利待遇会稍微好些。
四、结论与建议
清洁工是农民工大军中的一部分,与其它行业中的农民工境遇相似,但也有所不同,存在于他们身上的困难和不公平待遇更加地明显。不论是从住房、工资待遇,还是从保险、福利、保障等个层面来说,他们持续遭受歧视和不公平。
从农村到城市,在城乡二元体制下,清洁工这个群体在夹缝中谋求生存。我认为,二元体制问题的解决会缓和城乡之间潜在的矛盾,但最终不能解决问题。消除城乡二元体制,还不足以消除农民进城和加速城镇化的体制障碍。若要解决农民工问题,关键是要解决好“三农”问题。三农指农村、农业和农民;而三农问题则特指中国大陆的农村问题、农业问题和农民问题从而产生的社会问题,包括贫富悬殊及流动人口等。目前的解决办法有:城镇化、减税、政府措施、支持政策、农村金融改革、土地产权制度改革等。农民工对于一个城市的发展是很重要的,他们做了极大的贡献,城市不能少了农民工的身影。若是“三农”问题解决了,城市的农民工必定会减少,也就会出现农民工供不应求的局面,这样的话农民工的身价自然而然的就会提高,他们也会享受到更好的待遇、更多的权益。
弱势群体没有后台的支持,他们不敢说话。我们在访问中了解到,天心区的清洁工不太配合我们的访问,他们害怕受到批评,害怕丢了工作。在雨花区有个案例:一位清洁工到潇湘晨报寻求帮助,这件事反而被环卫所的领导知道了。最后,问题没有解决,反而惹了一身祸。现在,大陆媒体对弱势群体的关注只限于表面文章,没有做到实处。
对于不同类型的农民工,应该从实际出发,有针对性的解决他们的问题,比如清洁工。往年国务院曾经下发《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国发[往]5号),提出要优先解决农民工问题。从清洁工身上我们看到了城乡差距,我们不能把这个问题的缩影忽略掉,而是要把它放大。教育水平的差距,工资福利的差距,住房的问题,医疗保险的问题,户籍制度给农民工给社会带来了很多问题,因为这些问题的产生让农民工没有得到应有的权益。
现在看来,清洁工这份工作是很卑微的,是底层的。体面劳动不是高人一等的劳动,不意味着时尚的衣着与公文包,体面劳动是有保障、安全条件下的生产性工作,可以让一个人有能力使自己及家庭在尊严中生存与发展。广大劳动者实现体面劳动有着鲜明的指向,那就是要消除种。种不符合体面劳动的做法和现象。体面劳动的实质,就是给劳动者提供充分的、有保障的平等就业机会。从这样的理念出发,公众就发出了体面劳动离我们有多远的声音,追问如何实现体面劳动,就成为题中应有之意。国际劳工组织定义的体面劳动是指,在促进男女在自由、公平、安全和具备人格尊严的条件下,获得体面的、生产性的可持续工作机会,其核心是促进实现工作中的权利、就业平等、社会保护和社会对话。这对于我们有很大的借鉴意义,对于我们国家来说,实现体面劳动还要走很长的路,面对种。种会情况,我们要做的还有很多。
清洁工基本没有社会保障,这对于他们十分不利。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应该坚持保险与福利相结合的发展模式,这样既可以使部分老年人、低收入人群、贫困人口在缴费能力不足的情况下得到基本生活保障,又可以是中等收入人群履行相应的缴费义务。对于清洁工这类弱势群体,我们不能羊毛出在羊身上。城市生活费用大体是依据城市中初级劳动市场的劳动力价格确定的,清洁工在城市的定居意味着以低端收入承担城市的生活费用。关注农民工问题不仅是要提高他们的收入水平,更重要的是要改善他们的社会地位,其中关键就是解决户籍制度带来的权力差别。
参考文献:姜进日,《农民工医保,路在何方》,中国社会保障,往年第5期80页
朱四倍,《体面劳动离我们有多远》,今日中国论坛,往年第5期43页
11.农民生活状况调查报告 篇十一
从古到今,农民都是占国家人数比例最多的。可以说在古代整个国家就是由农民来支撑的,失去了农民的支持无疑会失去国家的政权,所以古代才会有重农抑商的出现。从社会地位上,士农工商的社会地位排位,农民排到了第二位,这就可以说明农民在国家中重要地位。
到了21世纪的今天,农民在中国中仍然是人数最多的,但在今天农民的生活状况却是在众多社会阶层中最差的一个。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农民与城市人的收入差距越来越大,无论在生活,受教育,医疗,社会保障方面都比城市人差。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的发展对土地的需求越来越大,所以农民所耕种的土地也变得越来越小。农民的生活也随之变得困难起来。
在国家发展经济的同时,国家也对农民生活状况的一系列问题关注起来,其中在“三农”问题上取得的重大成果是废除了已经存在三千多年的农业税,使农民摆脱了农业税的困扰,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农民的负担,但这仅仅解决了农民问题的一小部分。缠绕在农民身上还有诸多的问题急待解决。
农民的生活低下可以说根本问题就是因为农民收入小。农民的收入来源可以说十分的小,如果农民不在农闲时外出打工就只有年末时从村集体取的分成,(前提是所在的那个村收入富裕)和把自家所种的农作物拿到市场上卖所取得的收入。农作物的收入可以说是农民的主要收入,但在现今市场上农作物的普遍价格都偏低,只有在大城市农作物才高小小,但大的利润都在向农民采购农作物的人的手上,农民所取得的利润却是非常的小,这就导致了农民收入低的原因。大多数农民一个月的收入都非常的小,大部分一个月有一百多就算不错了。
在享受医疗方面,农民可以说根本就负担不起由接受医疗所产生的费用,很多的农民都因为治不起病而被病魔煎熬,无论医疗体制怎样改革,农民仍然是治不起病,现在所推行的社会保障制度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农民的医疗压力,但是这只是个治标不治本的做法,根本就不能使农民完全放心地接受医疗。还有医疗设备方面,农村经济实力比较低下,医疗水平无法跟城市比,据山西某市对市内一个贫困县进行医疗方面的调查得知,县内只有一家县级医院,全县只有一辆救护车,比较破烂,已经不能开了,平时紧急救护时都是用计划生育流动车进行接送。当问到医院里最先进的医疗设备时,院长回答说:最先进的没有了,电解质,生化分析仪还是坏的,这还是七十年代,六十年代的,这个不能用了,买的哪能买得起,这台器械目前是我们医院最先进的了,是去年卫生厅在我们县开扶贫工作会议时,厅长答应给的,六万八……在农村,不说没钱看病,即使有钱去看,也要到市内去看,县里根本无法满足农民的看病需要,国家应该落实农村医疗补贴款项是否到位,把资金放到真正有用的地方去。
当前,农民受教育情况也不容乐观,我国农民没有享受均等的受教育的机会,这是城乡义务教育经费投入主体不同、教育条件的差异和高等教育招生规则的不同等共同作用的结果。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第一次明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命题,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历史征程中,教育承担着无可推卸责任。通过教育可以改善处境不利的群体的就业能力和社会经济地位,埃及的第一任教育部长——享誉全球的大作家塔哈·侯赛因曾经提出“受教育的权利犹如喝水和呼吸一样不可剥夺”。然而,占我国人口绝大多数的人口的农民,由于种种原因没有享受到均等的受教育机会,农民受教育状况堪忧。国家应该认真分析、回顾我国农民受教育状况,给广大农民一个均等的受教育机会,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十分
必要。
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和健全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其中有不少问题亟待解决。我认为,农村社会保障是整个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一项主体工程。当前我国构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条件已经初步具备,必须抓住时机建立和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只有将农村社会保障与家庭保障、土地保障、商业保障有机地结合起来,社会保障体系才能发挥最大的保障功能,从而促进农村和谐社会的构建。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尤其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发展,必须建立起符合我国国情的农村现代社会保障体系。众所周知,具有中国特色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和健全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在其构建过程中还有不少问题有待于人们去解决。
一方面,剧增的农业市场风险、城乡社会结构趋于断裂的危险以及农村人口老龄化和农民失业两大难题同时逼近的危险,彰显了社会风范体系建立的迫切性,也对农村现有的社会保障体系提出了强有力的挑战;另一方面,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和实力的增强、行政理念的创新、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带来了建立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新的历史机会。
12.老年人生活状况评估报告 篇十二
一、中央政府重视语言文字事业
2010 年中央政府出台了4 个与语言文字事业有关的重要文件和规章,即
1.中共中央、国务院7 月29 日发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这是21 世纪我国第一个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是今后一个时期指导全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其中许多规定涉及语言文字事业的发展。
2.国务院办公厅秘书局4 月16 日印发的《关于加强对行政机关公文中涉及字母词审核把关的通知》(国办秘函〔2010〕14 号)。该函针对近些年行政机关公文中出现使用字母词增多势头,影响公文严肃性的情况,提出了规范行政机关公文用字的四点意见,要求:
(1)行政机关强化依法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意识,在制发公文时自觉使用规范汉字,为全社会做出表率;
(2)各级行政机关要严格执行有关规定,制发公文时一般不得使用字母词,确需使用字母词的,应在文中首次出现时以括注方式注明已经国务院语言文字工作部门或者其他有关部门审定的汉语译名;
(3)国务院语言文字工作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组织制定外语字母词的译写规则,对新出现的字母词及时翻译,定期向社会推荐规范译名及汉语简称;
(4)加强对公文中涉及字母词的审核把关,发现不符合规定和要求的,应及时予以纠正。
3.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5 月14 日发布的《关于做好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管理工作的意见》(民委发[2010]53号)。该意见共21 条,内容包括做好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管理工作的重要意义、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主要任务、政策措施、保障机制等部分,这是今后一个时期做好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工作的指导性文件。
4.新闻出版总署11 月23 日发布的《关于进一步规范出版物文字使用的通知》(新出政发[2010]11 号)。该通知要求,在汉语出版物中要注意语言文字的规范使用。
二、语言文字工作亮点突出
2010 年的语言文字工作亮点突出,成效显著,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
1.研制《国家中长期语言文字事业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
《国家中长期语言文字事业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以下简称《纲要》)的研制、起草工作2008 年10 月开始,先后开展15 项专题调研,召开38 次专题研讨会,举办1 期专题研讨班,多次召开省区市和高校座谈会,3 次在国家语委全委会和咨询委员会会议、2 次在语言文字工作会议上征求意见,并向相关部委、地方语委、部内司局、高校等139 家单位书面征求意见。在此基础上集中修改50 余次,形成了《纲要》(征求意见稿)。《纲要》(征求意见稿)系统总结了新中国成立60 多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 多年来语言文字工作的成绩经验,将语言文字事业提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提出了“注重主体性和多样性的辩证统一”,“构建和谐语言生活” 的指导思想和相应的工作方针,提出了提升公民的语言能力和国家的语言能力问题。
2.开展纪念《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颁布10 周年系列活动
教育部、国家语委先后在《光明日报》《语言文字报》《语言文字应用》等报刊上组织发表纪念文章,在教育部门户网站、中国语言文字网、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中国教育在线等网站开辟专栏,介绍语言文字法律法规体系,总结回顾10 年来语言文字工作取得的成就和经验,开展语言文字相关知识问卷调查,征集网民关心的语言文字社会热点问题。
海南省于7 月31 日颁布了《海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办法》,使贯彻《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的地方性法规和地方规章增加到32 个。国家工商总局9 月下发了《关于开展广告语言文字专项检查的通知》,要求各地工商部门按照文件,专项检查清理所辖区内电视、报纸、期刊、印刷品广告以及户外广告中语言文字的使用情况。
3.城市语言文字工作评估和普通话水平测试工作
2010 年,城市语言文字评估工作继续扎实、深入、稳步进行,取得显著成效。分别有1 个一类城市(青海西宁市)、35 个二类城市、119 个三类城市通过评估达标认定。天津市、江苏省分别完成对所有一类、二类、三类城市的评估认定工作,实现省(市)域内全面达标。截至2010 年底,全国共有33 个一类城市、226 个二类城市、359 个三类城市通过达标认定,分别约占全国一、二、三类城市总数的92%、68%、17%。
2010 年评估推动建立城市语言文字工作机构23 个,增加行政编制23 个、事业编制5 个,新设立或增加办公经费数272 万元,增加专项评估经费422 万元,推动近160 多个城市39.15 万人开展公务员普通话水平测试,19.2 万人开展窗口行业普通话测试。
2010 ,全国各地共测试417.9 万人次,其中公务员17.85 万人次,教师41.36 万人次,学生335.5 万人次,广电系统0.44 万人次,社会其他人员22.83 万人次。其中使用计算机辅助测试人员达163.7 万人次。
截至2010 年底,全国各地累计测试3522.46 万人次;全国共建立测试站1462 个,其中市级测试站419 个,高校测试站997 个,行业测试站46 个。全国现有测试视导员1283 人,普通话水平测试员4.76 万人,其中国家级测试员0.43 万人,省级测试员4.66 万人。
4.稳步推进语言文字规范标准建设
完成了《规范汉字表》的修改完善工作。组织专家按照“认真对待,综合分析,实事求是,慎重处理” 的原则,对2009 年公开征求意见中征集的3141 件社会意见和建议进行了归类整理、分析研究,对字表进一步修改完善。审定发布《汉语国际教育用音节汉字词汇等级划分》和《汉语口语水平等级及测试大纲》两个汉语国际教育标准,对促进汉语国际教育的标准化,提升汉语国际影响力、促进汉语国际传播,具有重要作用。
5.加强语言文字应用科研管理工作
面向全社会征集科研项目选题建议。召开“国家语委‘十二五’ 科研工作研讨会”,总结“十一五” 语言文字应用研究工作,研究国家语委‘十二五’ 科研工作,明确了“十二五” 期间国家语委语言文字应用研究面临的形势、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和重点研究方向,形成了《国家语委语言文字应用“十二五” 科研规划(征求意见稿)》《国家语委语言文字应用“十二五” 科研项目指南(征求意见稿)》。筹划国家语委的科研基地建设。发布了2009 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与有关机构联合发布了“2010 中国媒体十大流行语”。
6.推进中华诵•经典诵读活动
2010 年教育部、国家语委、中央文明办决定共同实施“中华诵•经典诵读行动”。举办了6 场以诵读为主的传统节日晚会。8 月在山东潍坊举办了“中华诵•2010 全国中小学生夏令营”。在19 个省(区、市)和11 所直属高校开展试点工作,共涉及18261 所中小学、286 所中等职业中学、97所省属高校。试点地区和学校将诵读行动打造成加强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增强民族历史文化传承、构建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重要载体和平台。
7.开展中国语言资源有声数据库建设
在广泛研究、深入试点的基础上,编纂出版了《中国语言资源有声数据库调查手册?汉语方言》。调查手册分“调查规范” 和“调查表” 两部分,“调查规范” 收入与中国语言资源有声数据库建设田野调查和资料整理工作直接相关的各种规定,“调查表” 是汉语方言和地方普通话的调查条目。完成了“中国语言资源有声数据库建设” 江苏第二批试点的验收工作,启动了第三批语言资源调查工作。
8.开展少数民族双语教学情况调研 月,教育部民族教育司、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语言文字应用管理司等组成调研组,赴广西、贵州、云南、青海、内蒙等省区开展少数民族语言文字使用和少数民族双语教学情况调研。调研发现,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开展双语教学十分必要,有利于克服语言障碍,使儿童更好地接受现代科学文化知识,成为民汉兼通的人才。
9.两岸合作编纂中华语文工具书
2010 年,为落实第五届两岸经贸文化论坛《共同建议》,国家语委牵头启动了两岸中华语文工具书合作编纂工作。与台湾相对应,分别成立了词典编写组、信息技术组、科技名词对照组、组织协调组4 个工作小组,并落实了出版单位。截至2010 年底,举办了3 轮会谈和3 次分组会谈(信息技术组1 次、科技名词对照组2 次),达成了多项共识。
10.国家手语和盲文研究中心成立
2010 年7 月16 日,教育部、国家语委、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在北京师范大学举行了“国家手语和盲文研究中心”共建暨揭牌仪式。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党组书记、理事长王新宪,教育部副部长、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主任李卫红,北京师范大学党委书记刘川生等出席了会议。手语、盲文作为听力残疾人和视力残疾人使用的语言文字,是国家语言文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手语、盲文的使用涉及三千万聋人、盲人的切身利益,社会性强,影响面广,专业化程度强。在信息革命和知识经济大背景下,加强手语、盲文规范化、标准化建设将是“十二五” 以及今后一个时期国家语言文字工作的重要任务。
三、社会大众关注语言生活
社会大众关注语言生活,往往形成社会热点。2010 年是中国教育特别是语文教育的重要一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带来的期待,引发了诸多有关教育改革的议论。从高等院校招生取消语文考试,到更换中学语文教材篇目; 从学生汉语能力下降,到汉字书写能力退化; 还有母语教育弱化、国民语言文字应用能力下降等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和担忧。主要关注点:
1.有的高校自主招生取消语文考试
有的高校在1 月份的自主招生考试中,取消语文考试。舆论认为,此举草率、短视、不负责任、急功近利,会使学校的语文教学更加边缘化。出现了“语文教育危机”“母语文化生存危机” “汉语危机” “汉语消亡” 等呼声。
2.中学语文教材篇目更换 月初,有篇微博写道: 《孔雀东南飞》《药》《阿Q正传》《记念刘和珍君》《雷雨》《背影》等名篇已从高中语文教材中剔除了。此消息引起社会各个方面热议。一些人认为,鲁迅文章传达的社会责任是超时代超地域的,撤下鲁迅的文章就是割断传统文化的血脉。另外一些人认为,新时代需要新经典,鲁迅作品有时代局限性,现今已然过时,只有新时期的新作品才更具当下价值。因涉及鲁迅多篇文章,舆论又称这次讨论是由“鲁迅大撤退”或“去鲁迅化” 引起的。
3.学生汉语能力下降
一项对首都部分大学生汉语应用能力的测试显示,不及格的学生占30%,得分在70 分以下的占68%,测试结果不容乐观,人们不得不质疑学生的汉语应用水平。《中国青年报》的一项民意调查显示,确认当前社会存在汉语应用能力危机的占80.8%,认为汉语应用能力不存在危机的占19.2%。认为造成汉语应用能力危机的原因在于“很多人重视外语学习,轻视汉语学习” 的占52.0%。认为“现在人们喜欢解构汉语,稀奇古怪的词语层出不穷” 的占43.6%,认为“影像文化占据绝对优势,文字越来越不重要” 的占30.1%。
4.汉字书写能力退化
2010 年3 月“两会” 期间,有政协委员提交了《关于加强青少年汉字书写教育的提案》,多家报纸和网站调查结果印证了国人汉字书写能力确实呈下降趋势。这些调查还引起英国《卫报》及美国《洛杉矶时报》的关注,他们的报道传至国内,又引发对传统文化的忧思。
多数观点认为,广泛使用电脑、手机等电子产品,使得人们普遍手写汉字机会减少。对汉字书写要求不严,书法教育薄弱,对书写标准无明确规定,致使汉字书写教学逐渐边缘化,国人汉字书写能力下降。
专家呼吁,应尽快制定大中小学生的汉字书写等级标准,各种考试和招聘应适当增加汉字规范书写的要求,通过强制性的标准让书写教育回归学生课堂,回归人们的日常工作生活当中。
5.普通话与方言的关系
普通话是国家通用语言,推广普通话为的是克服不同方言地区之间的交际障碍,方便沟通和交流,而不是歧视、禁止使用方言。
广州“撑粤语” 事件为了提升广州亚运会软环境建设水平,广州市政协6 月份在网上进行“关于广州电视台播音情况的调查”。有网友发出微博: 《广州电视台要取消粤语》,顿时“粤语危亡论” 四起,引起“粤语存废” 之争。7 月5 日,广州市政协提交《关于进一步加强亚运会软环境建设的建议》的提案,其中包括《关于广州电视台综合频道应增加普通话节目播出时段的建议》。又有政协委员发微博,称“母语危矣”。舆论出现“推普废粤” “粤语危亡论” 等伪命题,进而出现“捍卫粤语” 的一些活动。广州“撑粤语” 事件是方言与普通话之争的极端事例,并不仅仅是语言问题,其背后有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冲突。
上海传媒的方言问题2 月4 日,《新民晚报》“闲话” 版刊登一文写到: 到浦东,尤其是陆家嘴,都说普通话,说上海话是没有文化的表现。其中“说上海话是没有文化的表现” 一句,在主张“保卫上海话” 的老上海人中间引起反响,网上有人发帖,持否定意见。次日,该报的社区版编辑部发表致歉声明,表示该文摘自《上海市井》一书,因文字摘编处理不当,伤害了上海读者的感情,“特向读者致以真诚的歉意”。
这些事件引发了推广普通话和保护方言的大讨论。实际上,普通话和方言从来都不是对立的,依法推广普通话的目的,是为了克服交际障碍,方便沟通和交流,而不是歧视、禁止方言。方言是客观存在的,有其自身的产生发展规律和使用价值,并在一定领域和特定地区内将长期存在。普通话在全国通用,方言在方言区使用,二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各自发挥其功能作用,满足不同层面的需求。对方言、特别是一些濒危的方言,还应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如有声数据库的建设等进行调查、整理、研究和开发应用。
四、微博、新词语、热词成为新的信息传递方式
现代社会,互联网技术发展迅猛,资讯信息过载,知识信息大爆炸,人们越来越偏爱采用词媒体、热字、流行语及“微博” 等方式,来浓缩传递海量信息,因为此种信息传递方式可以使传递的内容更简要,传递的速度更快捷,传递的方式更方便。
1.微博
微博具有信息传递快、保真性强的特点。普通人、公众人物乃至媒体都感受到了微博的魅力与影响力。微博可以随时随地发布作者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对网民极具感召力。上述“撑粤语” 事件及中学语文教材事件都是先由微博报料,舆论跟进,继而引爆议论升温。
2010 年,中国互联网开办了“微博” 服务,堪称中国的“微博元年”。随着微博从网上到网下的急速发展,随着微博在人们生活中日益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围绕“微博” 产生了一系列词语,反映了微博在各个领域对人们的影响。在政界,无论人大代表还是普通网民,只要是“微民”,都可以“微博问政、微博议政”,公安机关在网络上开设了“微博110”,人们可以进行“微投诉”,体现微博舆论监督的“微动力” 日益显示出强大的力量; 文化领域已呈“微文化”态势: “微博控” 们运用“微博体”,写着“微小说”,看着“微喜剧”,读着“微新闻”,进行着“微访”,当然,由于微博的社区虚拟性,其中不乏“微谣言”,也曾有“微博门”,这些形成了一个“微世界”; 生活中,人们体验着“微博游”,用人单位可以“微博招聘”,面临就业的学生们可以投出“微简历”,网络冲浪的高手去注册“微域名”,彼此相恋的人们则写着“微情书”,享受着“微爱情”,负责微博管理的“微管” 已成为一种新型的职业岗位。的的确确,生活在“微时代” 的人们在经历着由微博引发的传递方式、生活方式、社会生态等方面的“微革命”。
2.新词语
2010 语料中提取出新词语500 条。从新词语中,我们可以看出媒体以及传播方式的变化给语言以及给新词语带来的影响。
“自媒体” ――草根化特点凸显网络时代改变了传统的大众传播模式,尤其随着网络论坛―博客―微博的依次出现,人们走进了一个不再设有严格意义“把关人” 的自媒体时代,人人都成了语言创造者,都成了“造词家”。在人类发展的历史上,人民大众的语言创造力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得到张扬,语言生活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新鲜活泼,新词语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活跃,尤其是那些带有鲜明草根色彩的新词语也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传播迅速,影响广泛。近些年来几个类词缀“~族、~门、~奴、~男、~女、~客、~二代” 等使用率居高不下呈现了一种羊群效应。正是这种原因,近几年来,每年都会形成几个比较大的新词语的“词语群”。
“词媒体” ――词语事件化与信息浓缩化随着互联网的建立,我们已进入信息社会时代。这一时代的特点是信息呈爆炸式向我们袭来。时间有限,空间有限,人脑有限,资源有限,为了信息传递的高效便捷,为了信息记忆的长期存储,为了能最大化实现信息价值,作为信息载体的语言,也在悄然发生变化: 当一个事件或一种社会现象出现时,人们不再是四平八稳地用一堆旧有词语去讲述它,而是将之代码化―――概括成一个新词,于是就形成这个时代新词语的三个特点。一是表事件、表社会现象的新词语特别多; 二是新词语表达的信息高度浓缩,每一个这样的新词语背后都有一个故事,都有一道特别的社会风景; 三是新词语的隐退、消亡也比较迅速。用词语来记录历史、描述社会、反映生活,已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的特征。也正是由于这个原因,中文互动百科将自己的网站定位为“词媒体”。词媒体的出现,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信息社会语言变化的特点,也反映了凸显语言变化的新词语的特点。
3.热词
近年来,各种传媒通过热词、热字、流行语来盘点一年的重大社会生活,愈演愈烈,中国的互联网已经迈入“热词” 或“词媒体” 的时代。
2010 年的热词、热字或流行语,从现实世界到虚拟空间,几乎覆盖了社会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如同“流星雨”一般蜂涌而至。其中最引起社会关注、流行范围最广、最具特色的恐怕是“给力” 一词。
“给力” 作为网络用词,最早是2010 年5 月网民上传网络的一段日本动漫《西游记――旅程的终点》的中文配音及字幕上出现的,到了南非世界杯足球赛期间,该词得到网民热捧,开始广泛应用。11 月10 日,该词在《人民日报》头版头条《江苏给力“文化强省”》的标题中使用,引发舆论震撼。多数网民和媒体认为,此举将成为一个标志性的事件被后人记取,它体现了党报亲近网民,接受网络文化,也体现了社会的进步。也有文章认为,不能因为《人民日报》活用了网络语言,网络语言就能够在媒体语言中大用特用。
五、自然灾害和人道主义救援中的语言援助问题引起关注
在自然灾害和人道主义救援中,都需要语言援助。2010 年4 月青海玉树发生地震后,由于当地居民中藏族占94%,大多不懂汉语,语言障碍和语言援助问题凸显,已成为中国抗震救灾史上的一大焦点。
兰州市6 家医院共接收了128 位玉树灾民,可是其中80%在汉语交流上有困难。而这些医院中很多医生都是不懂藏语的,无法与病人很好交流。
国家民委及相关部门从全国各地民族院校懂藏语、身体好的师生中,组织起一支近千人的民族语言志愿者队伍,赶赴玉树参与语言救援工作。他们除了在搜救现场和医院做翻译外,还担负起心理疏导、照顾病患的工作,在玉树人道主义救援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刚刚从废墟里被挖出来的小学生更松卓尕,转身就加入了志愿者的队伍,用自己的语言优势,在玉树州体育场内为各个医疗队担任翻译。在玉树,还有一些大多在3 年级到6 年级之间的小学生也积极充当翻译协助救援。
自然灾害和国际人道主义救援中,如何及时实施合适的语言援助,应引起国家相关部门重视,科学规划,研究预案,采取应对措施。
六、关注国际语言生活
中国正在走向世界,对于国际语言规划的经验和教训,2010 年国际语言规划和语言生活的研究逐渐多起来,及时向国内介绍国际上发生的语言冲突、语言教育、语言能力、语言传播、语言规范、濒危语言保护等情况。《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参考篇在这方面起了引领作用。
七、媒体用字用语情况
媒体用字用语使用情况调查是语言监测的基础内容。报纸、广播电视、网络(新闻)的用字用语状况,可以反映媒体的语言使用实态; 用字用语的使用频率变化、频序排位相对变化是由于媒体对社会生活的关注点的不断变化而表现在语言层面上的变化。透过这些字词语的使用状况可以看到的社会生活、时事面貌。同时,社会生活对语言生活的影响,也通过字、词语的调查记录下来。
2010 的用字用语调查是在国家语言资源监测语料库2010 的语料上进行的。
1.汉字使用情况
本次调查全部语料中共出现了10-613 个字种,覆盖率达到80%、90%、99%的字种数分别为601、972、2431 个。媒体汉字使用情况有以下特点:
(1)覆盖率达到80%、90%、99%的高频汉字个数基本稳定。
(2)在高频汉字中,使用频率变化较大的汉字体现了用字特点,记录了社会生活。如在2010 年中,使用频率明显增高的汉字有: 博、世、杯、住、控、涨、玉、树、灾、微、蒜、碳、娥、岛、虾等,与2010 年的“世博会、世界杯、保障房调控、玉树地震、救援、嫦娥二号飞船、微博、洗虾粉、冰岛火山灰、低碳、大蒜” 等热点话题相关,记录了时代生活。
(3)低频汉字使用数量大。低频偶发的汉字大部分都出现在人名用字中。纵观历年用字调查,2010 年的用字种数是最多的,在语料规模大致相同的情况下,汉字的使用数量渐多。低频汉字的不断增多,及其反映的媒体语言特点以及社会变化,值得关注。
2.词语使用情况
2010 媒体词语使用情况的调查采用了新的分词系统。全部语料共计601-649-583 词次,词种2-175-837 个。其中在报纸、广播电视、网络(新闻)三种媒体中都出现的词语有218-275 个,占全部词语的10.03%,三种媒体词语使用差别较大,这表明除了语文词和热点事件外,不同媒体都有各自关注的话题。
覆盖率达到90%的高频词语13672 个,占全部词种数的0.63%。这些词语使用了2770 个汉字,这些汉字中有2683 个出现在用字总表的前3000 位高频汉字中,其余分布在用字总表的3001 位到3453 位之间。三种媒体高频词语的使用具有较强的共性。媒体的词语使用具有以下特点:
(1)高频词语数量及高频词语用字数量较稳定。高频词语数量稳定在1 万余条,高频词语用字数量稳定在2700左右。这些高频词语在媒体中使用稳定,主要是语文词语,也包括少数专名和时间表达式。
(2)高频词语中使用频率变化较大的词语体现了的社会生活。如: 与2009 年词语相比,2010 下列高频词语使用频率有明显增加,这些词语反映2010 年的社会图景: 微博、低碳、团购、加息、二手房、房贷、高铁、央企、准备金率、纠结、给力、上海世博会、亚运会、海地、玉树、舟曲、智利、希腊、泥石流、火山、国美、富士康、阿凡达、曹操。
(3)媒体中大量词语出现频率较低,占全部词种约92%的低频词语仅覆盖全部语料的1%。这些词语主要是人名、地名、组织机构名以及时间、数字表达式等。新词语。2010 年国家语言监测语料库中提取出新词语500 条。就词语长度看,数量排前的依次为三字词语、四字词语、二字词语; 三字词语占52.80%,是全部新词语的一半多,而且几年来一直走高,这与近几年多用热门格式造词有关。2010 年除了持续2009 年的“被××、楼××、~门、~族” 外,“~哥、~姐、~帝、~体”以及由“微博” 衍生出的“微~” 特别活跃。就结构方式看,仍以合成型中偏正式能产性最高,占总词数的59.40%,其次是后附加式合成词,占27.60%。就使用频次分布看,2010 新词语出现频次分布状况与2009、2008 年相似,都是两头小,中间大,但这种状态2010 更明显,特别高频和特别低频的词都很少。这也体现了新词语的特点: 在使用上,大多具有小众化的特点,还处在慢慢生长、逐渐发育阶段。
3.姓氏
本次对媒体中姓氏的使用情况进行了调查。在全部语料中出现了693< 174 个不同的名字(包括带姓的称谓,如张先生之类),这些名字共出现13< 007< 067 次。姓氏752个,其中单姓492 个,二字姓250 个,三字姓10 个。其中有些二字姓和三字姓是外来的。
排在前100 位的单姓是: 王、张、李、陈、刘、黄、周、杨、赵、吴、马、孙、胡、徐、郭、林、郑、朱、金、罗、何、韩、姚、梁、曹、宋、冯、许、谢、沈、高、杜、唐、温、邓、蔡、蒋、姜、于、方、曾、苏、丁、余、肖、叶、袁、韦、贾、陆、董、汪、彭、范、潘、白、鲁、石、吕、田、程、崔、魏、钟、江、谭、万、任、秦、章、孟、洪、雷、卢、钱、易、夏、尹、戴、顾、龙、侯、薛、廖、安、郝、汤、齐、邵、俞、邱、乔、梅、华、牛、毛、陶、孔、艾、康。
出现的汉族二字姓是: 欧阳、诸葛、司马、司徒、西门、上官、皇甫、公孙、慕容、夏侯、尉迟、端木、东方、申屠、令狐、东郭、呼延、拓跋、长孙、万俟。
八、少数民族语文教材状况
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对维吾尔语基础教育语文教材和藏语中学语文教材进行了调查。
1.维吾尔语基础教育语文教材调查
维吾尔语调查选用的教材是新疆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九年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普通班实验教科书(简称“普通班版”)的维吾尔语文教材和九年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双语班实验教科书(简称“双语班版”)的维吾尔语文教材。由于一年级教材主要以识字为主,词汇量非常小,没有纳入调查范围。调查的两种版本教材从小学二年级起到初中三年级,共8 个年级,每个年级的教材分上下两册,两套教材合计32 册,1270 篇课文,其中普通班版656 篇,双语班版614 篇。课文体裁分为叙事、抒情、戏剧三大类,15 种子类; 题材来源分为中国文学体裁(汉语文学、维吾尔文学和其他少数民族文学)和外国文学体裁。
两套教材每册课文用词和词干的调查数据显示: 随着年级增长,课文使用词干、词种均呈稳步增长态势,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两套教材对比,普通班版教材的课文用词随年级册号的变化曲线上升相对平稳,课文的词干种与词种数量相对较大,而双语班版教材课文用词,特别是中学阶段用词变化曲线相对起伏较大,词种数量相对较小。
本次调查是我国首次开展的维吾尔语文九年义务教育教材使用情况的调查。它为教材的客观评价提供了定量的参考依据,为新疆地区维吾尔语普通班版、双语班版教材的科学规划与制定创造了条件,也为今后进一步提高维吾尔语文教材的编写质量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2.藏语中学语文教材调查
在2009 年对小学语文课本调查的基础上,2010 年又对藏语中学语文教材进行了调查。其中初中教材是五省(区)藏语文编写委员会编著、青海民族出版社2006-2007年审定出版的五省(区)协作教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语文》教科书; 高中教材是五省(区)藏语文教材编写组编著,青海民族出版社2001-2002 年审定出版的五省(区)协作教材全日制高级中学《语文》教科书。调查包括课文用词和“读和写”习题词汇两方面内容。
课文用词统计显示: 藏语文初中教材总词次191< 062条,词种12< 920 条; 高中教材总词次205< 072 条,词种14< 593 条。此外,还调查了课文选材来源不同的词种、词次,各册词种、词次,独用词种、词次,以及前500 高频词等。
调查结果显示: 初中和高中阶段在词种数、新增词种数及前册词种数的分布趋势上具有一致性; 初中各册词种数呈小幅度波浪形变化,分布比较均匀。高中阶段词种数前三册呈线性递增趋势,第四册略有减少,第五册再次增加,第六册下降幅度较大。初中和高中阶段,前册词种复现率呈递增趋势,表明在词总量一定的情况下,随着年级的升高,积累的词汇量不断增加,到第五册均到达峰值,各册新增词种按线性比例递减。
本次调查为客观定量地评价初、高中教材提供了思路,也为中学阶段的藏文制定量化字词教学目标提供了依据,为今后更好地提高藏语文中学教材的编写质量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九、海外汉语教材与东南亚华文教材用字用词状况(略)
十、中文博客语言状况(略)
【老年人生活状况评估报告】推荐阅读:
老年人精神文明生活状况调查表06-30
老年人能力评估项目申报方案08-26
内部老年人生活现状10-10
关于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的调查报告06-21
老年家庭调查报告07-28
老年公寓的可行性报告07-06
老年公寓可行性报告2041832808-17
老年心理健康的调查报告07-04
未成年人思想健康状况调查报告06-30
老年人精神文化0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