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二年级语文蜜蜂引路教案

2024-10-13

小学二年级语文蜜蜂引路教案(精选10篇)

1.小学二年级语文蜜蜂引路教案 篇一

《蜜蜂引路》人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如读读、想想、画画、做做、演演,让学生运用多种感官参与教学实践,亲身经历操作,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克服高耗低效,从根本上提高教学效率。

【设计特色】

抓住重点段,挖掘训练点,多渠道开展言语实践活动。

【教学流程】

一、扣题质疑,引读全文。

1、读课题,围绕课题让学生提出问题。如:蜜蜂不是人,它怎么会引路呢?蜜蜂为谁引路?引向哪里?结果如何?

2、带着问题自由朗读课文。

3、再次速读全文,用简单的一两句话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列宁利用蜜蜂找到养蜂人)

(以疑促思,以疑促读,可以有效地提高阅读效率;边读边想,边分析边概括的习惯要从低年级开始培养。)

二、直奔重点段,理清“行走”路线。

1、浏览课文,找出哪一个自然段是围绕“列宁利用蜜蜂找到养蜂人”这个主要内容来写的。(第三自然段)

2、指名读第三自然段,大家边听边思考列宁的行走路线。

3、小组合作学习,根据第三自然段的内容,在白纸上画出列宁的行走路线的简图。

4、出示剪贴画:花丛、园子、小房子、小路,让一位学生上黑板摆、贴。同学们根据课文的内容进行评议。(重点看学生是否读懂课文,对“附近”“旁边”这些词有没有忽略。)

(借助动手操作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思维积极性的有效手段。通过动手实践,促进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5、练习:

(1)让学生质疑,看这段还有没有不懂的地方。

(2)理解本段的`重点词语——“结果”。

选词填空:果然、竟然

①早上出门,天阴沉沉的,到了中午——下起了大雨。

②早上出门,阳光灿烂,到了中午——下起了大雨。

(3)想象练习。

第三自然段只写了列宁在找养蜂人的途中看的和做的,却没有写他怎样想的,现在我们展开合理的想象,说说列宁当时是怎样想的。

投影出示:

当列宁从住处出来后,他一边走一边看,发现路边的花丛里有许多蜜蜂,心想:——,于是,他仔细观察,只见那些蜜蜂采了蜜就飞进附近的一个园子里,园子旁边有一所小房子。列宁又想:——,列宁走到那所房子跟前,敲了敲门,开门的果然就是那个养蜂的人。

(4)从这里,你觉得列宁是个怎样的人?(让学生感悟出列宁是个善于观察、勤动脑筋的人。)

(利用教材的空白处发挥学生的想象,从人物的行动推想人物的内心,从而更全面、深入地了解人物的品质特点。)三、创设交际情境,回顾全文。

1、同桌分角色读第四自然段,读之前好好想想应该用怎样的神情和语气来读。

2、请一对同学读,师生评议。教师范读。(注意把养蜂人“惊讶”的神情和语气表现出来。)

3、以第四自然段为开头续写,补充养蜂人和列宁之间的对话。要求:

(1)通过对话把列宁找到养蜂人的经过说清楚。

(2)有时间写下来。(注意使用礼貌用语)

(①通过对话,回顾全文;②先说后写,降低梯度;③说写结合,培养学生语言运用的能力。)

【评点】

文本的意义,只有在学生主动与文本对话的过程中才能产生。教师的设计着力让学生参与,读、想、画、做、演等活动引领学生深入了课文,让他们能从各自的经验和体验出发,在人与文本之间建立起和谐的对话关系,使之由读文进入悟境、悟情、悟理的阅读境界。这不能不认为是本设计的成功之本。

2.小学二年级语文蜜蜂引路教案 篇二

jīnɡ yà tán tiān pài qù yǐn lù

( )( )( )( )

qiāo mén fù jìn liè níng mì fēnɡ

( )( )( )( )

二、填一填,做一做

1、列宁一边_____,一边_____,发现路边的________里有许多蜜蜂。他仔细观察,只见那些蜜蜂采了蜜就飞进________的。一个________里,园子旁边有一所__________。列宁走到那所房子跟前,敲了敲门,开门的果然就是那个养蜂的人。

(1)这一段第一句是写列宁发现____________。第二句是写列宁看到了____________。第三句是写列宁找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三句话里的“果然”表明了什么?对的打“√”。

①列宁出乎意料找到了养蜂人。

②列宁所想的完全正确。

2、列宁笑着说:“我有向导,是您的.蜜蜂把我领到这儿来的。”

在这句话中,列宁说的“向导”就是。“您”指的是。

三、读一读,选一选

①用惊讶的语气读 ②用热情、高兴的语气读

1、您好,列宁同志。

3.《蜜蜂引路》语文教案设计 篇三

教学思路:

本课的识字教学以文中分散识字为主,在依次讲解课文中相机识字,然后再集中巩固。课文理解以边讲边画图为主,再对照所画的图学习相关

段落,通过抓住重点词句来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 猜谜导入

1、猜谜语:嗡嗡嗡,嗡嗡嗡,成群飞进花丛中,传播花粉又采蜜,个个都是爱劳动的小英雄。你们知道这个小英雄是谁吗?(蜜蜂)教师范写“蜂”注意与“峰”区别。

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就与蜜蜂有关,让我们一起来学习26课。教师相机板书。

教师指题问“引路”是什么意思?(带路)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借助拼音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画出全文共有几个自然段。

2、指名分段读。引导学生评价。

3、同桌互读本课生字,纠正字音。

4、游戏检查认字情况。(一起来做摘苹果游戏,把生字组词,然后放进句子里让大家找一找)

A、1922年,列宁住在莫斯科附近的一座小山上。

B、当地有个养蜂人,列宁常常派人去请他来谈天。

C、往常派去请他的那个人不在,列宁只好亲自去找。

D、养蜂的人看见列宁,惊讶地问列宁。

(三) 学习课文,整体感悟。

1、教师范读,学生思考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课文写了蜜蜂为列宁引路找到养蜂人的事)

2、教师相机介绍关于列宁的一些资料。(列宁是前苏联人民的伟大领袖,全世界人民的伟大导师,他组织和建立了俄国的.共产党,领导了举世闻名的俄国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3、那我们再去看看蜜蜂是怎样帮助列宁引路的?

换此练习,常常是什么意思,可以换成什么词?(经常)

齐读1、2自然段。反馈练习:

4、列宁一边走一边看,他都看见了什么?

我们根据课文来画一画列宁找到养蜂人的路线图好吗?

花丛——蜜蜂——园子——房子

5、下面我们来看看养蜂人看到列宁后都说了些什么?

(四)教师小结:

4.蜜蜂引路教案 篇四

教学目标:

1、会写“附近”2个生字。

2、理解课文内容。

3、知道列宁是怎样找到养蜂人的,学习列宁善于观察、认真思考的好品质。

4、初步懂得遇到疑难的事情只要仔细观察,认真思考事物间的关系,就可以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一、复习

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蜜蜂引路

出示词语:惊讶 谈天 派人 引路 列队 蜜蜂 敲门 附近昨天学的新词你能读吗? 开火车读,齐读

二、上节课我们已经知道列宁亲自去找养蜂人,并且找到了。我们留了个什么问题?(列宁是怎样找到养蜂人的?)

三、学习第三段

1.快速浏览课文,找出哪一个自然段能回答这个问题。(第三自然段)

2.哪个同学能来读读第三自然段,大家边听边想想列宁是怎样找到养蜂人?

指名读。

3.在列宁寻找养蜂人的一路上,他看见了什么?请你来圈一圈。板书:花丛 蜜蜂 园子 小房子

4.师:他不仅看,而且看得很仔细。书上有个词叫——观察。板书:观察 5.列宁观察到的花丛、蜜蜂、园子、小房子各在什么地方?老师想画一幅列宁寻找养蜂人的路线图,你能根据第三段的内容,把这些贴在合适的位置。四人小组合作。贴完以后,说说为什么要贴在这个位置? 哪个小组来展示一下你的路线图,并且说说为什么这么贴?

6.师:花丛在路边,蜜蜂在花丛里。园子是在花丛的附近,附近是就是离你——很近。你能说说你的附近坐着谁?你的家在哪里,学校在不在你家附近?

园子的旁边就是小房子了。7.列宁还观察到些什么?

师:多么细心的列宁啊,原来两者是有联系的。我们说他观察仔细。板书:仔细

8.师:列宁在找养蜂人的路上一边观察,一边会想些什么呢?

投影出示: 当列宁从住处出来后,他一边走一边看,发现路边的花丛里有许多蜜蜂,心想:,于是,他仔细观察,只见那些蜜蜂采了蜜就飞进附近的一个园子里,园子旁边有一所小房子。列宁又想:,这样我就一定能找到养蜂人。

小组讨论,然后由一人负责填写,一人来汇报。交流

总结:列宁真是一个善于思考的人。板书:善于思考

9.列宁心里想的和结果一样吗?你从哪个句子里看出来?齐读。你又是从哪个词语知道的呢?

师:果然的意思就是——和原来想的一样。

列宁经过自己的观察、思考,果然找到了养蜂人。谁能结合这张路线图,说说列宁是怎样找到养蜂人的? 齐读这段话。

四、学习第四段

1.出示,指名读第四段。

2.师:养蜂人什么样的心情?见到列宁为什么会感到惊讶呢? 交流

3.师:对呀,那么谁能用惊讶的语气读一读养蜂人说的话? 同桌分角色读读课文。指名

4.师:读得很有感情,真好。什么叫向导?列宁的向导是谁呢? 5.师:但是你们想,蜜蜂真的能当向导,能引路吗?(点课题)6.师:那么,列宁是靠什么找到养蜂人的呢?指名说

师:列宁仔细观察、善于思考,找到养蜂人的家的。这就告诉我们,今后我们小朋友要是碰到困难,也要仔细观察、善于思考,就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7.学到这里,你还有什么想问的吗?

5.26蜜蜂引路教案1 篇五

南昌铁路二小

杨真

【教材分析】

无数蜜蜂在花丛中飞舞,看似纷乱的蜂群,在列宁的眼中却有清晰的规律:“那些蜜蜂采了蜜就飞进附近的一个园子里,园子旁边有一所小房子”,那一定是养蜂人的所在。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列宁,把不会说话的蜜蜂当做向导,在陌生的地方找到了自己要找的人。看来,只要肯动脑筋,许多好像不可能的事情也能办成。课文篇幅短小,情节简单,却能给人很深的启迪。列宁善于观察、善于思考,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教学策略与设计说明】

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如读读、想想、说说、做做,让学生运用多种感官参与教学实践,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教学目标】

1.认知与能力:会认6个生字,会写9个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区别“常常”和“往常”的意思。

2.过程与方法:自主探究、朗读感悟。

3.情感态度价值观:能领会列宁善于观察和思考的特点,培养“只要肯动脑筋,看起来不可能办成的事也可以办成”的意识。【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字、写字、朗读课文。

难点:“派”的识记与书写,“敲”的书写,领会列宁善于观察和思考的特点。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 师:

同学们,在我们外出旅游时,会有一个人引导大家四处游览,我们把这种人称作——导游。今天啊,来了一位特殊的“导游”,看老师板书“蜜蜂”,(写在田字格)观察“虫”字在不同部位作偏旁时写法上的细微区别。(作虫字底时写得扁而宽,作虫字旁时写得瘦而长。)(生读,提醒“蜂”是后鼻音)你知道蜜蜂能为人们做些什么?今天课文里提到的蜜蜂却当起了导游,它给一个人“引路”(板书 引路)。“引路”二字,是什么意思?(领路,带路的意思)

2.齐读课题:读了课题后你想问些什么吗?(蜜蜂给谁引路?——介绍列宁

蜜蜂是怎样引路的?——引出下文)[设计意图:以疑促思,以疑促读,边读边想,边分析边概括的习惯要从低年级开始培养。]

二、自主识字,整体感知。

1.用你喜欢的符号标出本课的生字、词语,读准字音。

2.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里写了一件什么事?[课件出示这两个要求]

3.全班交流。

[课件出示带拼音词语:莫斯科

附近

谈天 派人

惊讶 ](带点......的字注音)

[课件出示词语:附近常常 谈天 往常 亲自 果然

惊讶

向导 敲门 ]

4. 检查读书情况。

①指名学生分段读课文,正音。

②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写字。

1.生:分析交流难字、重点字的字形结构及书写规范、漂亮。

2.师:范写,强调“派、敲”的书写。指名到黑板写,生纠正,评议。[设计意图:抓住低年级教学的重点,突出识字教学,引发学生自主识字的热情,充分尊重学生识字的个性经验,转换师生角色,培养学生能力。]

四、研读感悟。

交流:事情的发生都有它的前因后果,这件事的起因在课文的哪些段落?

1. 学习课文第一、第二自然段。

①指名读第一自然段。说说你知道了什么?用不同的线画出时间、地点、人物。

[课件出示列宁居住地、花丛、园子、养蜂人的家关系图]给“附近”找近义词,用“附近”造句。

②“养蜂的人”与“列宁”的关系怎样?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课件出示句子:A.当地有个养蜂的人,列宁常常派人去请他来谈天。]

理解“谈天”,“常常”是什么意思?你能换个词到句子中读一读吗?

你能用“常常”说句话吗?

再齐读此句。

③理解因果关系的句子。列宁常常派人去请养蜂的人来谈天。可是,这次却有所不同,列宁是亲自去找的,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赶快自己读读第二自然段,用波浪线划出列宁亲自去找养蜂人的原因。

[课件出示句子: B.可是往常派去找他的人到莫斯科去了,别人都不知道他住在哪里,列宁就亲自去找。]

你能用这样的句式来表达吗?“因为……所以……”或者“……是因为……”说一说。

“往常”是什么意思?(平常、过去、从前、以前)你能区别开这两个词语吗?

[课件出示句子:

A.当地有个养蜂的人,列宁常常派人去请他来谈天。..B.可是往常派去找他的人到莫斯科去了,别人都不知道他住在哪里,列宁就亲自..去找。]

[课件出示: 选词填空: 往常

常常

班长的学习非常好,()得到老师的表扬。

我们学校的校车()都是一个男司机开的,最近()由一个女司机开。]

2. 列宁能找到养蜂的人吗?这件事情的结果如何? ①指名读一读最后一段话。[课件出示图片:列宁找到养蜂人]

②养蜂的人为什么会惊讶?给“惊讶”找近义词。

③朗读:你能惊讶地读一读吗?(惊讶得眼睛都睁大了)

④读读列宁的话,你有什么想法?你有什么感受?蜜蜂真的能当向导,能引路吗?(点课题)

列宁是靠什么找到养蜂人的呢?(事情的经过)

(1)默读课文第三段,提出问题:列宁是怎样找到养蜂人的?

[课件出示第三自然段:列宁一边走一边看,发现路边的花丛里有许多蜜蜂。他仔细观察,只见那些蜜蜂采了蜜就飞进附近的一个园子里,园子旁边有一所小房子。列宁走到那所房子跟前,敲了敲门,开门的果然就是那个养蜂的人。]

(2)解决问题:

①想想列宁的住处,花丛,园子,小房子各在什么地方。

②交流自己的读书心得。

随学生回答,教师课件出示“花丛,园子,小房子”之间的关系图。

③小朋友们真聪明,自己已经能读懂书,把这些地方搞清楚了。现在谁能看着图把列宁的住处、花丛、园子、小房子各在什么地方连起来说说?

④下面我们来看看列宁是怎样动脑筋,想办法找到养蜂人的。

第三段课文一共有三句话,请大家来品读下这三句话。

A.大家读读第一句:列宁一边走一边看,发现路边的花丛里有许多蜜蜂。

1)列宁在路边发现了什么?(板书:发现蜜蜂)他是怎么想的?

[课件在第一句话后面加(他想:

。)

2)可是蜜蜂的家在哪儿呢?于是列宁仔细地观察。(板书:观察)什么叫观察?

(观察就是有目的地看,仔细地看。)

3)列宁观察什么?他是怎样观察的呢?

B.请一位小朋友读第二句话,我们大家看图。生读第二句话,(师板书:飞进园子 小房子)

他仔细观察后又是怎么想的?

[课件在第二句话后面加(他想:

。)

这些蜜蜂飞进去为什么不出来了呢?你们认为这所小房子是谁的?为什么? 是啊,只要找到蜜蜂的家,就能找到养蜂人的家。那么,结果是不是和列宁观察的和想的一样呢?请大家读读第三句话。

C.生读第三句。

1)这句话说什么?(列宁找到了养蜂的人)(师板书:养蜂人)

2)[课件在第三句话后面加(他想:

。)

听老师读读这句话,你有什么发现?(教师重读“果然”,感悟到列宁的观察和分析是正确的)

3)用“果然”说一句话。

D.齐读这段话。

1)看板书说说,列宁是怎样找到养蜂人的?。

2)列宁为什么能找到养蜂的人?

3)小结:列宁不知道养蜂人住在哪里,但是他注意发现,仔细观察,通过分析思考,最后做出判断,这个小房子就是养蜂人的家。(师边说边板书)这就告诉我们,今后我们小朋友要是碰到困难,只要开动脑筋,仔细地看,认真地想,就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设计意图:抓住故事情节上的特点,从因、果入手,适时地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培养学生语感,训练学生思维。同时引导学生寻找列宁找到养蜂人的方法,激发学生研读故事经过的热情,并从中受到启发;只有肯动脑筋,许多好像不可能的事情也能办成。]

四、拓展延伸

1.列宁找到养蜂人后,他们会和往常一样谈话,猜想他们会聊些什么呢?(问他怎么找到的,画列宁找到养蜂的人的路线图。同桌间说说列宁是怎样找到养蜂的人的。)

2.从这件事上你觉得列宁是个什么样的人?说说你的感受?

3.留心观察身边的事物,把你的发现写下来。

[设计意图:通过想象,复述课文内容,培养学生语言运用的能力,并从中学习列宁的优秀品质,指导自己的言行。]

【板书设计】

蜜蜂引路

养蜂人

小房子

判断

思考

飞进园子

观察

发现蜜蜂

发现

6.小学二年级语文蜜蜂引路教案 篇六

2.初步掌握一种学懂段的办法:理解每一句话的意思,并能连起来说说。

3.能有表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引入新课。

1.看拼音写词语:

pái cǎimì

jīngyà

()()()

2.根据意思写词语:

离得很近——(附近)

3.请用“附近”说一句话。

4.字形:读题,蜜蜂引路(正音课题出示)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31课《蜜蜂引路》。蜜蜂给谁引路?——列宁

二、带读第二段(读懂每一句话,以理解段意)。

列宁为什么要让蜜蜂引路呢?(请学生口答)

1.答案从课文的哪一段里面找?

2.请同学们根据问题来学习第二段。

(1)默读课文第二段,回答问题。

①哪句话是说列宁想找到养蜂人?

②哪句话是说大家都不知道养蜂人住的地方?

③最后一句是说(列宁亲自去找养蜂人)。

3.反馈。

(1)第一个问题,哪句话是说列宁想找到养蜂人?谁来说?

①读这句话。“那个人”指谁?

②这一句话在说什么?(在黑板上划下来:列宁想找到养蜂人。)

③读句子,说主要意思。

(2)第二个问题,哪句话是说大家都不知道养蜂人住的地方?

①读第2句话。“经常”是什么意思?(过去的时间里)

②“他”指谁?

③这一句话是说什么?大家读第二句,谁来说第二句话写什么?

(3)最后一句,也就是第3句,谁来读读?

①这一句话是说什么?(让学生说)住得不远什么意思?(附近)代进去读读。

②在句中用“——”把主要词语划下来。

(4)列宁为什么要“亲自”去找养蜂人呢?(即把第二段意思连起来说说。)

因为列宁想()可是()所以列宁就()。

三、研读第三段。(用第二段的学法学习第三段,巩固学懂一段话的方法。)

1.列宁亲自去找养蜂人,他是怎么找到的呢?课文第二段具体写了列宁怎样找到养蜂人的?

能不能像学习第二段那样来学习课文的第三段?。

(1)第三段有几句话?

(2)每一句话写什么?(用“——”划出主要的词语,连起来说说)

(3)用自己的话说说列宁是怎样找到养蜂人的?

请自学课文,边读边想边说。

2.反馈。有几句话?(口答)

(1)读第一句,这句话是说什么呢?

理解“发现”“许多”的作用。这句话该怎么读?(2)读第三句话,这句话是说什么呢?

列宁找到了那个养蜂人。

把第三句话读完,紧接着说,这句话写了()。

3.“开门的果然是那个养蜂的人。”为什么要用“果然”? 4.列宁原来是怎么想的呢?(即连起来说说列宁是怎么找到)

四、作业。

1.完成《课堂作业》。

2.选做一个问题:

用自己的话写一写:

(1)列宁为什么要亲自找养蜂人。

(2)列宁是怎么找到养蜂人的?

(3)第2题用图配文。

板书:

蜜蜂引路

许多蜂蜜

他想:

飞回园子

他想:

园子旁边有所房子 他想:

7.小学二年级语文蜜蜂引路教案 篇七

第 8 课时 授课记录: 3/3 学习阶段:水平一

学习目标: 在各种活动中能够按老师的要求,积极参与活动,发扬团结合作的作风,培养学生加强自我管理的能力

学习内容:短绳和蜜蜂采蜜 学习步骤:

一、情景导入

教师活动:1.集合队伍,宣布本课内容和学习目标。

2.组织学生进行四列横队变二列横队练习。3.自主进行老鹰抓小鸡的游戏活动。

学生活动:1.细心聆听老师的讲解提示,知道这节课所要达到的要求

2.认真观察老师的示范动作,开动脑筋,与自己的小伙伴密切合作,相互帮助共同完成队列的练习。

组 织:如图:

xxxxxxxxxxxxx xxxxxxxxxxxxx xxxxxxxxxxxxx xxxxxxxxxxxxx xxxxxxxxxxxxx xxxxxxxxxxxxx

二、合作探究、掌握技能

重 点:在练习中培养学生团结精神和自我管理的能力

难 点:使学生在快乐的时候也能够记得提醒自己,不要忘乎所以

教师活动:1.给每个学生发一根短绳,组织学生自由组合,两人一组,共同练习各种花样。2.组织学生进行计时跳绳练习和回收绳子,并让学生对自己在活动中的表现给自己一个客观合理的评价。

3.讲解蜜蜂采蜜的方法和游戏规则,组织学生进行尝试性练习和比赛活动。4.对学生在活动中出现的问题及时纠正,并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增强学生在活动中的凝聚力。

5.再政治学生进行活动,对学生的亮点加以发觉,并进行自我评价和老师评价。

学生活动:1.能够按老师的要求积极进行短绳练习,虚心学习自己小伙伴的长处,全力以赴投入到练习中去。

2.积极参与评价活动,带动学生的内动力。

3.热情参与蜜蜂采蜜活动,在活动中和自己的伙伴密切合作,展现自己与他人的合作能力及自我管理能力。

4.通过老师和同学的评价,对自己在这节课的表现能够有一个合理的认识比。组 织:短绳活动中,先是分散自主练习,然后集体成四列横队练习,在游戏活动中采用四路纵队

xxxxxxxxxxxxx xxxxxxxxxxxxx xxxxxxxxxxxxx xxxxxxxxxxxxx xxxxxxxxxxxxx xxxxxxxxxxxxx xxxxxxxxxxxxx xxxxxxxxxxxxx

场地器材:短绳36根 田径场一片 毽子36个 工具箱四个 课后小结:

8.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案 篇八

1、按照一定的顺序认真观察画面,看懂图意,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

2、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了解秋天的的特点,知道秋天是收获的季节,感受到秋天的美丽,激发学生热爱秋天,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3、比较句子,理解句子的意思。

4、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了解秋天的特征。

2、使学生知道秋天是果实成熟的季节,叶子发黄落下,候鸟南飞等一些自然现象发生在秋天。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的思想感情。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1、抓住秋天的特征,联系生活实际,理解句子的意思。

2、体会秋天的美好,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1、教师和学生一起做摘苹果的游戏。谁摘下了苹果,就带着同学们读生字。

2、看投影,读词语。先让学生自己练习读,再指名读。

蓝天池塘岸边电报运动场

熟了当作底下金子往下落

二、学习课文

1、从整体入手学习,教师伴着音乐范读。

(1)让学生边听边在文中标出自然段。

(2)思考:秋天到了,自然界的景物有哪些变化?

2、教师结合学生的发言,出示相应的插图,学生一边看插图一边读课文,图文对照。

3、逐段学习课文

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其他同学一边看课文一边标出共有几句话。

(2)让学生说一说每句话的意思,谈一谈读懂了什么?

第一自然段写秋天来了,天又高又蓝,还有一朵朵白云。教师板书:天:蓝高云:白

(3)教师出示句子让学生进行比较:

蓝天上飘着几朵白云。

高高的蓝天上飘着几朵白云。

A.学生读一读这两个句子,

B.体会这样写的好处。使学生知道加上“高高的”使句子更具体。

C.指导朗读,突出蓝天的特点。

(4)让学生观看画面,欣赏秋天的天空。

(5)教师指导学生朗读,结合语言文字体会秋天的美丽,读出语气。

让学生自己练习,而后指名读,大家进行评价。

第二自然段:

(1)小声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想:这个自然段告诉我们什么,怎么样?

秋天,稻谷熟了,一片金黄,像是铺上了一层金子一样。

(2)让学生在书中画出喜欢的语句,谈看法,体会粮食丰产的景象。

(3)指名让学生谈想法,相互交流。

(4)教师和学生一起进行归纳

“一眼望不到边”说明稻田所占面积大,是好大一片,使人看不到边际。

“黄澄澄”是写稻田的颜色,这是稻子成熟的表现,说明了粮食的丰产。

“铺了一地金子”说明稻子长得好,满地都是,用比喻的方式表明稻子成熟。

板书:稻田:一眼望不到边,一片金黄。

(5)师小结:秋天,稻子成熟了,大地一片金黄,远远的看不到边际,就像是金子洒满地,面对这一切你会想到什么,让学生运用读的方式,体会那种丰收的喜悦。而后指名读,进行评价。

第三、四自然段

(1)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学习

A.读这两个自然段。

B.想一想,告诉我们什么?

结合课文中的插图和有关语句谈一谈秋天大自然的变化。

(2)各小组交流学习情况

一片一片树叶从树上落下,小鱼藏在落叶下边把落叶当作了伞,小蚂蚁在落叶上爬来爬去,来回跑着,把落叶当作了运动场。燕子看到了落叶,把落叶当作了电报,它们要到南方去过冬了。

板书:黄叶:落下来。小鱼——伞小蚂蚁——运动场燕子——电报

(3)师小结:这些语句使我们感受到:秋天来了,自然界里的小动物,小昆虫们那种欢快的心情,还有秋天那特有的迷人景色。

(4)练习朗读,边读边体会小动物、小昆虫们那种欢快的心情,还有秋天那特有的迷人景色。

注意指导:

黄叶从树上落下来。

一片一片的黄叶从树上落下来。

A.学生读一读这两个句子。

B.体会这样写的好处。使学生知道加上“一片一片的”能够说明树叶是怎样落下来的,是一片接着一片往下落,陆陆续续的感觉。)

C.教师和学生一起用实物演示。

D.指导朗读,突出落叶的特点。大家评议。

三、组织学生观看秋天的录像片,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体会秋天的美丽景色,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的思想感情。

四、布置作业

1、看图说说图的意思。

2、在小组内练习朗读课文,而后互评。

9.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篇九

1922年,列宁住在莫斯科附近的一座小山上。当地有个养蜂的人,列宁常常派人去请他谈天。

有一回,列宁想找那个人谈谈怎样养蜂。可是往常派去找他的人到莫斯科去了,别人都不知道他住在哪里,列宁就亲自去找。

列宁一边走一边看,发现路边的花丛里有许多蜜蜂。他仔细观察,只见那些蜜蜂采了蜜就飞进附近的一个园子,园子旁边有一所小房子。列宁走到那所房子跟前,敲了敲门,开门的果然就是养蜂的人。

养蜂的个看见列宁,惊讶地说∶“您好,列宁同志,是谁把您领到这儿来的?”列宁笑着说∶“我有向导,是您的蜜蜂把我领到这儿来的。”

【字词学习】

字:派、敲、领

词:养蜂、养蜂、莫斯科、蜜蜂、向导

【重点句子】

1.有一回,列宁想找那个人谈谈怎样养蜂。可是往常派去找他的人到莫斯科去了,别人都不知道他住在哪里,列宁就亲自去找。

2.列宁一边走一边看,发现路边的花丛里有许多蜜蜂。他仔细观察,只见那些蜜蜂采了蜜就飞进附近的一个园子,园子旁边有一所小房子。列宁走到那所房子跟前,敲了敲门,开门的果然就是养蜂的人。

3.列宁笑着说∶“我有向导,是您的蜜蜂把我领到这儿来的。”

【练习题】

一、看拼音,写词语。

mòsīkēqiāoménjīng

()()

二、比一比,再组词。

导()蜜()

异()密()

【参考答案】

一、看拼音,写词语。

mòsīkēqiāomén

(莫斯科)(敲门)

二、比一比,再组词。

导(导语)蜜(花蜜)

10.《蜜蜂引路》获奖教案 篇十

1、认识本课生字,会写“派、引”等9个字,理解“附近、往常、常常、谈天、果然、惊讶”等词语的意思。

2、熟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3、了解列宁找到养蜂人的过程,学习其通过仔细观察,用心思考解决问题的品质。

4、了解阅读故事的一般步骤和方法。

教学重点:

1、理解“附近、往常、常常、谈天、果然、惊讶”等词语的意思,学习“联系上下文”、“比较”、“语气朗读”等理解词语的方法。

2、了解列宁找到养蜂人的过程,学习其通过仔细观察,用心思考解决问题的品质。

教学准备: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喜欢读故事吗?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读一个故事。(课件出示课题,齐读)

2、板书课题,指导“蜂、引”二字的书写。

二、自读故事,解决字词。

导语:大家先自己读读这个故事,看老师的阅读提示:

1、出示阅读提示:

(1)边读边标出不认识的字,加拼音;画出不懂的词,想想它的意思(可以自己查资料,也可以联系上下文或向同学、老师请教)。

(2)给自然段标序号,想想这个故事讲了关于谁的什么事。

(3)争取把故事读熟练。

(提醒学生读完,完成学习任务后坐端正)

2、学生根据提示自读课文,教师指导。

3、检查生字词。

(1)出示生词指生读,指导“敲、派”二字的书写

(2)出示带生词的句子指生读。

1922年,列宁住在莫斯科附近的一座小山上。

当地有个养蜂的人,列宁常常派人去请他谈天。

列宁走到那所房子跟前,敲了敲门,开门的果然就是养蜂的人。

三、引读故事,了解内容。

导语:学好了生字词,接下来我们就要抓住重点的词语和句子把故事读懂。

1、指生说故事讲了一件什么事?

(若学生答不出可进行分步引导:(1)引导学生找出故事的两个人物,教师板书并指导“列”的书写;(2)引导学生读第二自然段,在“列宁”与“养蜂人”二词之间补充“找”字。)

2、结合句子,理解“谈天”。

(1)提问:列宁常常找养蜂人干什么?(板书“谈天”,指导“谈”字书写)

(2)出示“列宁常常派人去请他谈天”句指读,想象:他们会谈什么?(学生答)

(3)教师总结:随便谈,什么都谈,这就叫“谈天”。

3、比较理解“常常”与“往常”。

过渡:这句话中有一个“常常”,课文中还有一个带“常”的句子,我们看。

(1)出示“可是往常派去找他的人到莫斯科去了,别人都不知道他住在哪里,列宁就亲自去找。”一句指生读。

(2)提问:这里的“往常”跟“常常”意思一样吗?(引导学生说出二词的近义词并记录在书上)

4、引读后半部分,理解“惊讶”。

(1)过渡:列宁找到养蜂人了吗?(学生答,教师在“找”后补充“到”)课文中有一句话告诉我们列宁确实找到养蜂人了,我请一位同学把那句话找出来读一下。(引导学生读第三段最后一句)

(2)引导学生读第四段。

导语:他们见面后是怎么说的?请同学们同桌分角色读一读第四自然段,要读出他们两个人不同的语气,脸上还要有他们当时的表情。

A、学生分角色朗读。

B指名分角色读,指导读出“惊讶”的语气,理解“惊讶”(可教师采访“养蜂人”:“你看到列宁感到怎样?为什么‘惊讶’?你能读出‘惊讶’的感觉吗?”)。

四、引读第三段,了解列宁找养蜂人的过程。

1、设疑过渡:(提示:向导就是给别人带路的.人。你给人做过向导吗?我们表演一下。师生表演问路人和向导对话。)蜜蜂真能像我们刚才那样,说“列宁同志,你想找养蜂人吗?跟我走吧,我带你去找养蜂人。”吗?看来列宁主要还得靠自己。列宁这个人有一个特点,正是有了这个特点,他才能找到养蜂人。请大家用心读读第三段,边读边画出列宁在找养蜂人的路上看到了什么,并思考他看到这些后会想什么?他有什么特点?

2、学生默读第三段。

3、引导学生概括列宁的特点(细心观察)。

4、交流,板画:

(1)过渡:列宁通过仔细观察有些什么发现呢?我们把列宁找养蜂人的过程用图画画在黑板上好不好?

(2)板画列宁住处,理解“附近”。

A、提问:先说说列宁住在哪儿?(板画“莫斯科”)

B、板画“小山”,调整其与“莫斯科”的距离理解“附近”。

C、引导学生用“附近”说话:学校附近有什么?你的家在什么附近?谁能自己用“附近”说一句话?(此作为机动环节)

(3)引导读第三段第一句,板画“花丛、蜜蜂”,引导思考:列宁看到蜜蜂会想什么?

(4)引导读第二句,板画“园子、小房子”,引导学生抓住“附近、旁边”二词把园子和房子的位置画准确。思考:这时列宁又会想什么?

(5)房子里是养蜂人吗?(出示“列宁走到那所房子跟前,敲了敲门,开门的果然就是养蜂的人”一句指读,结合句子理解“果然”的意思。)

4、再读第三段,补充板书:列宁靠( )和( )找到养蜂人。

五、小结。

1、看板书,说说这个故事讲了什么事。

2、想一想通过这一课你学到了什么?

上一篇:饭店服务质量等级通用标准下一篇:幼儿园课外活动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