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满昆虫的口袋》教学反思(11篇)
1.《装满昆虫的口袋》教学反思 篇一
一、设计理念
以法布尔对昆虫的迷恋为主线设计教学,重在引导学生从具体事例中体会法布尔对昆虫浓厚兴趣,去感受和想象法布尔在具体的情境中迷恋昆虫的样子,从而激发学生观察自然、探索自然的奥秘。
二、教材分析
《装满昆虫的衣袋》是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第九单元的主体课文,这一篇童趣十足的叙事性文章。这篇文章写的是法国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小时候对昆虫的迷恋,通过两件主要的事件写出出法布尔对昆虫的迷恋,让读者感受到法布尔对昆虫的浓厚兴趣和无限的好奇心。
三、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从课文的具体事例中体会法布尔对昆虫的迷恋。
四、教学重点、难点
从学生有限的生活积淀和自身的阅读体验出发,引导学生紧扣文中描写法布尔迷恋昆虫的重点语句,在朗读中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
五、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如果你看到同学的口袋里装满糖果,你会认为他——(贪吃);看见同学的口袋里装满玩具,你会认为他——(贪玩);可是,竟然有个人的口袋里装满昆虫,你认为他——(爱昆虫)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这是谁?(法布尔)我们赶紧走进课文,继续去认识法布尔吧!
(二)学习第一自然段
1.生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主要写了小时候的法布尔有什么特点呢?
(板书:对大自然有着浓厚的兴趣和无限的好奇心、迷恋昆虫)
2.看,课文一开头就写到这一点,现在我们就来看看第一自然段是怎样讲的。
3.我们一起来读读第一自然段。
4.从哪两个词可以看出法布尔对大自然有着无限的好奇心?(无论、还是)
5.口头造句
(三)品读课文
师:是啊,法布尔对大自然里的昆虫有浓厚的兴趣,那么,课文告诉我们,法布尔迷恋哪两种昆虫呢?
生:纺织娘、小甲虫
师:从小生活在乡村的法布尔是一个对昆虫非常迷恋的人。现在请你们回顾一下,哪些自然段在具体写法布尔捉纺织娘和观察小甲虫的呢?
生:捉纺织娘(2、3)
观察小甲虫(4——6)
学习第2-3自然段
师:我们先来学习第一件事“捉纺织娘”。听清要求,请你们自读课文第二至三自然段,一边读一边找,哪些词语或者句子让你感受到法布尔对昆虫的迷恋。
师:谁来说说你的感受?
生1:我从“三天前,法布尔就告诉妈妈,花丛里经常传出一种动听的声音,不知是谁在唱歌。现在,他终于找到了这位“歌唱家”中感受到法布尔对昆虫的迷恋。
师评价:他三天前听到的声音,至今仍然念念不忘地寻找。
我们再仔细品味,哪些词语可以更加生动地体现法布尔对昆虫的迷恋。(“三天前”、“终于”)
师: 请试着读出你的感受
生:指名读句子
师: 法布尔被纺织娘美妙的歌声吸引了,为了捉到它,三天来,他一直坚持不懈地寻找,吃尽了苦头,法布尔对纺织娘多么着迷呀!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两个句子
生: 齐读句子
师: 你们还能从这两句话的什么地方体会到法布尔对昆虫的迷恋?
生: 我还从“动听”、“歌唱家”中体会到他对昆虫着迷了。法布尔太喜欢这只纺织娘了,已经把它当作是人,是会唱动听歌声的歌唱家了。我再来读一读这两句话。
师: 跟他学!
生: 齐读句子
师:(出示纺织娘图)
瞧,这就是让法布尔魂牵梦萦了三天的纺织娘。它是生活在草地里的善于跳跃的昆虫,它的后腿粗壮而有力,稍有动静就会跳得老远,很难逮到它。
师提问:你们能想象一下,法布尔为了捉到这只纺织娘可能遇到了什么困难?他又是怎么克服的呢?
生1:草丛中有小虫子叮咬法布尔,为了不惊动纺织娘,他一动不动地强忍着
生2: 法布尔发现了纺织娘,猛地一扑,可纺织娘蹦走了,法布尔摔破了膝盖
师评价:老师从你们的描述中好像看见了当时的情景,为了捉到自己喜爱的虫子,法布尔可真是费了不少劲,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两个句子,再去感受一下法布尔对昆虫的迷恋吧!
生: 齐读句子
师:这只全身翠绿、触角细长的纺织娘真漂亮!难怪法布尔会高兴地对妈妈喊着——
生:妈妈,我在这儿呢!瞧,我捉到那只会唱歌的虫子!
师:为了捉到这只能唱动听歌曲的歌唱家,法布尔坚持不懈地寻找了三天,难怪他会高举着纺织娘,对妈妈大声炫耀到———
生:妈妈,我在这儿呢!瞧,我捉到那只会唱歌的虫子!
师:经过努力,他终于找到了这位歌唱家,此时,你就是法布尔,你的心情会怎么样?
生:高兴,激动,兴奋……
师:法布尔就是这么高兴,这么激动,这么迫不及待地想要告诉妈妈,一起来:妈妈……(指导读出兴奋和高兴)
学习第4-6自然段
1.师:法布尔对昆虫着迷了,他可以用三天时间去寻找他心爱的纺织娘,也可以为了观察虫子,一整天都趴在阴冷潮湿的池塘边,一动不动。
2.请同学们认真默读4-6自然段,看看这件事的哪些地方能让你感受到法布尔对昆虫的迷恋,划出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并多读几遍,看看你是不是可以用朗读把他对昆虫的浓厚兴趣表现出来。
3.生默读、勾画、练读
汇报:教师相机出示句子。
(1) 每到早晨,法布尔把鸭子赶进池塘后,就一动不动地趴在岸边,静静地观察奇妙的生物世界。
谈体会。
我从“每到早晨,法布尔把鸭子赶进池塘后,就一动不动地趴在岸边,静静地观察奇妙的生物世界。”中体会到法布尔对昆虫的迷恋。
生1:他“一动不动”、“静静地”,观察地很仔细,只有对昆虫很着迷了,法布尔才能够克服周边的一切困难全心全意地观察。(师随即勾画句子和词语)
生2:这个句子中的“趴”也说明法布尔观察地很仔细。法布尔深深地迷恋着昆虫,甚至在杂草丛生、阴冷潮湿的池塘边,也要趴在地上细心观察,生怕错过了什么!
4.师:法布尔如此细心地观察,那他可能会看到哪些昆虫在干什么?
生1:蚂蚁搬家
生2:蜜蜂采蜜
生3:蜘蛛结网
师:昆虫虽然很小,但它们的世界却是奇妙的,难怪法布尔会这么着迷。就让我们和他一起再去看看这奇妙的生物世界吧!
生:齐读句子
每到早晨,法布尔把鸭子赶进池塘后,就一动不动地趴在岸边,静静地观察奇妙的生物世界。
你还可以从哪些地方看出法布尔对昆虫的浓厚兴趣和迷恋。
生:我从“他小心翼翼地把甲虫拾起来,放进一个蜗牛壳里,打算回家再好好欣赏这珍珠一般的“宝贝”。”中体会到法布尔对昆虫的迷恋。
师评价:他拾起甲虫的动作很小心,生怕弄伤了它。
师:你能来表演一下法布尔拾起甲虫的动作吗?
生:表演
师:孩子们,从他的表演中,你知道什么是“小心翼翼”了吗?
生:“小心翼翼”就是动作缓慢,丝毫不敢松懈
师:生活中,你们会小心翼翼地做什么事情?
生1:我会小心翼翼地拿鸡蛋。
师:为什么你要小心翼翼地拿?
生1:我怕把鸡蛋打碎了。
生2:我会小心翼翼地洗碗。
师:为什么你要小心翼翼地洗?
生2:我怕把碗打碎了。
师:看来,对自己手里的东西很在乎时,我们做事就会小心翼翼。法布尔就是因为太喜欢这只小甲虫,生怕弄伤了它,所以他才会小心翼翼地——
师:还有哪些地方体现法布尔对昆虫的迷恋?
生:把甲虫拾起来,放进一个蜗牛壳里,打算回家再好好欣赏这珍珠一般的“宝贝”
生:我还从“欣赏”一词中体会到法布尔对昆虫的迷恋。
师评价:法布尔已经不是简单地看甲虫,而是非常认真、仔细地观察甲虫。
师:生活中,我们会去什么地方欣赏什么呢?
生1:我们会去美术馆欣赏美术作品
生2:我们会去音乐厅欣赏动听的音乐
生3:我们会去电影院欣赏精彩的影片
师:哦,原来“欣赏”就是带着喜爱的心情观看美好的事物。法布尔已经把观察虫子当作是欣赏美好的事物,可见他是多么迷恋昆虫呀!
谁愿意来读一读这个句子?
生:指名读句子
生:齐读句子
生:我还从这句话中“珍珠一般的“宝贝”中”体会到法布尔对昆虫的迷恋。
在别人眼中毫不起眼的小甲虫,在法布尔眼中却是“宝贝”,这都说明他对昆虫的迷恋。
生:齐读句子
(3)夕阳快下山时,法布尔的口袋里装着放甲虫的蜗牛壳,欢欢喜喜地赶着鸭子回家了。
生:我从“夕阳快下山时,法布尔口袋里装着放甲虫的蜗牛壳,欢欢喜喜地赶着鸭子回来了”中体会到法布尔对昆虫的迷恋。
师评价:他的口袋里装着心爱的虫子,他心满意足,很高兴的样子。
师:法布尔借着放鸭子的机会观察虫子,天黑了,才回来,难怪爸爸会怒气冲冲地吼着——
生:我叫你去放鸭子,你倒好,只顾自己玩。老是捉虫子,不中毒才怪呢!快给我把这些无用的玩意儿扔了。
师:法布尔只有这一次是因为观察甲虫被爸爸训斥吗?你从哪知道的?
生:“老是”,他常常因为观察虫子被爸爸训斥
师:是的,但哪怕是这样,我们的法布尔却还是沉浸在自己的昆虫世界中,难以自拔。这部分课文,我们从法布尔观察和捉虫子的神态、动作以及爸爸对他的态度中体会到法布尔对昆虫的的迷恋。一起来读第四到六自然段。
师:在法布尔的眼中,所有的昆虫都是那么可爱,大自然的一切在他的眼中是那么美好,那么神秘,
正是这种兴趣,把法布尔引进(科学的殿堂,使他了解了昆虫的世界,成为了一名了不起的昆虫学家……)
师:法布尔的世界只有昆虫,任何困难都不能阻挡他观察、研究昆虫,他已经深深地迷恋上了昆虫。
孩子们,你们知道吗?法布尔出生于贫农家庭,没有受过正规教育,但他却凭着自己非凡的钻研精神和坚毅的性格坚持研究昆虫。到了87岁高龄,依然拖着他病弱的身体坚持研究写作。他所著的《昆虫记》一共有200多万字,包括219篇文章,向人们介绍了400多种昆虫和其他小动物,至今,《昆虫记》已经被翻译成几十种语言,受到全世界人们的喜爱。
后人为了纪念他,为他修建了一座很有意思的雕像,两个高高鼓起的衣袋好像装满了沉甸甸的昆虫。这也是我们课题的由来。(齐读课题)
师:谁能说说为什么法布尔的口袋装满了昆虫?
生:因为法布尔从小队大自然充满了浓厚的兴趣,迷恋昆虫……引读:难怪后人为了纪念……沉甸甸的昆虫。
师:法布尔的口袋里,除了昆虫,还装了什么?
生:坚持不懈、不怕困难、细心观察、认真、不放弃……(板书)
(回读课题:装满昆虫的口袋)(抓住关键词,概括全文)
(四)回顾并总结全文
通过板书,引导学生运用抓住关键词法,概括全文。
(五)板书设计:
装满昆虫的口袋
浓厚的兴趣
法布尔{ 无限的好奇心
迷恋
坚持不懈、不怕困难、细心观察、认真、不放弃
七、课后反思
莫泊桑曾说:“我们只以坚持不断的努力,才能够抗拒这不可战胜的灰心失望。”这一阶段,我为了《装满昆虫的口袋》这堂公开课,挠心挠肺地准备了一周多。每一次的磨课都是一种“炼狱”般的幸福,虽然身心都被不停地蹂躏着,但是,我却在这一过程中又学会了一些东西。本个月,我们组的教研主题是“中年级语文课堂如何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学习”。这一主题侧重在实际教学中运用“抓住关键词句”法,引导学生进行课文学习,因此,在做公开课的教学设计时,我也努力紧扣这一主题,展开教学。
(一)初识法布尔与《昆虫记》
法布尔是《昆虫记》的作者,部分孩子都未读过这本书,因此对法布尔缺乏认识。仅仅依靠阅读课文内容,无法对法布尔这一人物形象有较全面和深入的认识。在公开课的前一周,我便布置学生们去阅读法布尔的《昆虫记》并要求学生们完成以“我所认识的法布尔”为题的作文。通过一系列的预热活动,让学生们对法布尔有个大致的了解,拉进学生和法布尔之间的距离,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
(二)激趣导入,抓关键词法
《装满昆虫的口袋》一文中主要是告诉我们法布尔对昆虫的迷恋。对于对昆虫没那么迷恋的孩子们来说,直接了当的讲解比较让孩子难以接受。所以,在导入部分,我以谈话为方式,运用了类推的方法,这样设计:“如果你看到同学的口袋里装满糖果,你会认为他——(贪吃);看见同学的口袋里装满玩具,你会认为他——(贪玩);可是,竟然有个人的口袋里装满昆虫,你认为他——(爱昆虫)”。由学生们的生活实际情况,导入“昆虫”这一主题,自然且易让孩子产生共鸣。设计文章的重要部分时,我结合课后问题:法布尔是怎样迷恋昆虫的?围绕“迷恋”二字,通过法布尔的两件典型故事——“抓纺织娘”、“观察甲虫”,抓住能够体现法布尔迷恋昆虫的词句,感受法布尔对昆虫的迷恋,体会法布尔不怕困难,坚持不懈和认真观察等精神。
教学“第一个故事”时,令我意想不到的是:学生们找到的.、能够体现法布尔对昆虫的迷恋的词语比我预设的答案多,因此,我“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根据学生的回答调整自己的教学步骤。其中,我问学生:“为了找到这只纺织娘,法布尔遇到哪些困难?他是怎样克服的?”让学生展开想像,描述当时的情景。学生们的想象力很丰富,为法布尔设置了重重障碍,我趁机引导学生体会法布尔在观察昆虫的过程中,不怕困难、不放弃的精神。值得一思的是,课堂上出现了比较尴尬的一面:我在“引读”的时候,已经把氛围渲染得很浓厚了,可是学生们却有些“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我反思了一番:平时“引读”的形式训练得较少,学生们不适应这种学习方式,课堂上就出现“冷场”的情况。再者,我的情感到位了,学生却没有进入我创设的情境,自然而然,师生的配合上出现“断层”。
教学“第二个故事”时,我让学生依照自己的情感体验,读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交流。在阅读和体会中,抓住最能体会“迷恋”二字的地方。学生找出了“一动不动”、“小心翼翼”、“观察”和“珍珠般的宝贝”等。孩子们的回答并没有按照我预设的顺序来走,又因多媒体课件的束缚,我不断调整自己设计的教学流程,通过想象、做动作、联想生活实际等方法,使学生感受法布尔对昆虫的迷恋。
在课后的讨论中,有些老师认为听我的这堂课,听得很零散。我总结的一番,原因有二。第一,本课贯穿的学习方法是“抓住关键词”法,而这课体现“法布尔对昆虫的迷恋”的词语有多处,学生们的回答肯定不会按照教师预设的顺序来,因此,颇有“乱花渐欲迷人眼”的感觉。第二,实际课堂上,我的过渡语和评价语不够精炼、有力,为了让学生们理解,解释太多,变得啰嗦,反而给听课的老师增加负担。
(三)直揭精神,概括全文
本次公开课的一大亮点就是我的板书设计。我以“口袋”为切入点,将本文的关键词和精神内容合成口袋的形状隐藏在“口袋图”的后面。当学生们回答对一点,我就将相对应的答案翻过来。最终,让学生们直观的感受到“装满昆虫的口袋”不仅仅装满昆虫,更装满了法布尔对昆虫的“浓厚的兴趣”、“无限的好奇心”和“迷恋”以及“不怕困难”、“坚持不懈”、“认真观察”等精神。课文讲到这边,已经到了尾声。我再次强调学生“学以致用”,通过板书上的关键词,串联起来,说出全文大意。至此,整堂课完美落幕!
“坚韧是成功的一大要素,只要在门上敲得够久、够大声,终会把人唤醒的。”我们总是越学越觉得自己匮乏,唯有不断努力,才能唤醒成功的因子。不要因为别人的批评而泄气,这些“忠言”将是我们成功之路的垫脚石!
2.《装满昆虫的衣袋》教学实录 篇二
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装满昆虫的衣袋》,文中有这三个词——
(生齐读:着迷、迷恋、痴迷)
师:写法布尔对昆虫的“着迷”,文中有一个故事,在课文的第2、3自然段。请你默读后,概括这个故事。
生:捉纺织娘的乐趣。
生:逮纺织娘。
生:寻找纺织娘。
师:在法布尔的眼里,这只纺织娘会唱歌,他称小昆虫为“歌唱家”。“捉”“逮”“找”,哪个更合适?
生:“找”更好些,能看出他对纺织娘的态度是友好的。
师:是的,他很欣赏这只会唱歌的纺织娘。
生:我从“他终于找到了这位‘歌唱家”感觉到他不是一下子捉到的,所以用“找纺织娘”更合适。
师:给一个故事取名字不难,难的是取个最合适的名字。(师板书“找纺织娘”,生齐读)
师:写法布尔对昆虫的“迷恋”,文中也有一个故事,在课文的第4~10自然段。请你默读后,概括这个小故事。
生:捉小甲虫。(师板书“捉小甲虫”,生齐读)
师(指板书):同学们,你们看,“着迷”对应着一个故事,“迷恋”对应着一个故事,“痴迷”该不该也有一个对应的故事?(师形成板书)
生(思考后):我觉得应该有,可是再写一个故事的话,课文就太长了,所以,课文用了这句话:“以后每次放鸭,他仍然兴致勃勃地捡那些‘没用的玩意儿,背着大人把衣袋装得鼓鼓的,躲起来偷偷地玩。”说明在法布尔身上,经常发生这样的事。
师:建议这里有掌声。面对爸妈一次又一次的责骂,法布尔依然迷恋,同样的事物“迷恋”了上百次,就是“痴迷”了。因此,“痴迷”的故事和“迷恋”的故事,没有多大区别,写了会感觉差不多。
环节二:朗读“说话”,探索表达
师:我们一起打开书本,读这个故事。
(生读到“妈妈,我在这儿呢!瞧,我抓到了那只会唱歌的虫子”时,教师指名读这一说话句)
师:读得很流利。句子中的标点符号除了表示停顿,还有提示语气、表达情感的作用。注意这里的两个感叹号。谁再读?(生读)
师:法布尔找到这只会唱歌的虫子是多么激动!“瞧”又该怎么读?(生读)
师:法布尔找到了纺织娘想给妈妈看,这个“瞧”字,饱含着他的——
生:他的欣喜。
生:他的自豪。
师:一起读好这句话。
(生齐读句子,读完第三节)
师:整整三天了,法布尔一直在寻找纺织娘。也许,他从清晨一直找到了傍晚;也许,明月星光下,他还在静静地守候,细细地寻找。现在,他终于找到了这只会唱歌的虫子!假如你就是法布尔,远远地听到妈妈喊你时,你会大声喊——
生(读):“妈妈,我在这儿呢!瞧,我抓到了那只会唱歌的虫子!”
师:假如你就是法布尔,听到妈妈的呼喊,你会从旁边的草丛里跳出来,欢呼道——(生读)
师:甚至,你还会手舞足蹈地告诉妈妈——(生再读)
师:这个故事中,哪里还可以有人开口说话?
生:爸爸妈妈找法布尔的时候,他们会喊。
师:他们会喊什么呢?
生:他们会喊:“法布尔,你在哪里?天快黑了,快回家!”
生:妈妈找到法布尔的时候,她可能会批评法布尔:“你这个小家伙,天都快黑了,怎么还不回家?爸爸妈妈多么担心呀!”
生:妈妈看到法布尔抓到的纺织娘,可能会说:“不就是一只纺织娘嘛,有什么大惊小怪的!真是个傻孩子!”
生:妈妈可能还会说:“你脑子有病啊?花三天时间抓一只小虫子?”(学生大笑)
师:是的,这个故事里,爸爸妈妈还有很多的话,课文为什么不写?
生:这些话不重要。
师:那你认为怎样的话是重要的?
生:这个故事讲的是法布尔对昆虫的着迷,写的话要突出法布尔着迷昆虫。
师:有道理。课文的主角是法布尔,父母是配角。这里只写法布尔的话,不写父母的话。(板书:说话句 配角的话不写)那么,第二个故事中有没有爸爸妈妈的话呢?
生:有。课文第7、8自然段。
师:很多时候说话句少不了提示语,提示语提示的是说话人当时的表情、动作、语气等。朗读时,要注意提示语的提示。自己练一练。(生练读)
师:读好说话句,你就是说话的那个人。谁来读父亲的话?(一男生读)
师:这是怎样的父亲?
生:这是生气的父亲,让法布尔扔掉他捡的东西。
师:三句话,连用三个感叹号,父亲仅仅是生气吗?
生:不是,是发怒了。
师:来,你就是这个发怒的父亲,读好这句话。(该男生的朗读绘声绘色,生鼓掌)
师:男生们,读好父亲怒气冲冲的话。(男生齐读父亲的话)
师:母亲一向是温柔的。请个女生来读法布尔母亲的话。(一女生读)
师:这是怎样的母亲?
生:严厉的母亲。
生:她吓唬法布尔老是捉虫子小手会中毒。
师:母亲的三句话,声声责备,句句严厉,女生一起读。(女生齐读母亲的话)
(男女生分角色演读)
师:前面不是说,父母是配角,所以他们的话不写。这里,父母的话为什么又写得如此生动具体?
生(思考后):写法布尔父母责骂他的话,说明父母都反对法布尔捡贝壳、石子塞满裤兜。
生:父母的反对很强烈,在这种情况下,法布尔还迷恋昆虫,说明他对昆虫不是一般的喜欢。
师:同学们,一般情况下,配角的说话可以不写;像这里,表面看是写配角,其实衬出的还是主角,就该写。配角的说话要不要写,得看是不是突出了主角。(板书:配角的话要写)
环节三:回归题目,学习取题
生读课文题目。
师出示: 迷恋昆虫的法布尔
法布尔的故事
痴迷昆虫的法布尔
昆虫迷
师:这些题目,哪一个好?说说你的理由。
生(思考后):课文的题目比较新颖,会吸引人的眼球,容易激发阅读欲望。
生:“装满昆虫的衣袋”,一看,就会给人留下最深刻的印象。
生:法布尔的雕像上,有高高鼓起的两个口袋,人们看到装满昆虫的口袋,就会想到法布尔,想到他对昆虫的迷恋。我觉得还是“装满昆虫的衣袋”好。
师:大家说得很有道理。浏览一下课文,文中有几处提到“衣袋”?
(学生翻开书数起来。片刻后,学生齐呼:四处!)
师:文中四处提到衣袋,三次的描述都是鼓鼓的衣袋。法布尔的“衣袋”就像是一个道具,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法布尔对昆虫的迷恋、痴迷。课文内容和题目紧紧结合在一起,一个好的题目,往往需要精心设计。(板书:好题目)
环节四:延伸阅读,关注表达
师:同学们,这篇课文只讲到了两个小故事,在法布尔的名著《昆虫记》中(出示书的图片),这样图文并茂的内容一定会深深地吸引住你。请你读一读《大自然的清道夫——粪金龟》中的小故事。(课件出示图片及文字内容)
裸胸粪金龟的身长约7~14毫米,属于体形较小的粪金龟。圣甲虫神奇手好奇地问它:“你们如何制作卵房呢?”
“母裸胸粪金龟会挖一个七八厘米深的洞穴,然后将卵房放进去,我们的卵房酷似麻雀蛋。”
“那你们什么时候开始挖洞呢?”
“6月份就开始制作卵房,在里面产卵,产卵后不到1周就会孵化出幼虫来。我们的幼虫长得白白胖胖,身体呈U字形的模样,而且,背上背着一个袋子。”
裸胸粪金龟暂时停下了进餐,仔细地解释给神奇手听:“幼虫期是17~25天,蛹期是15~20天,8月份成虫在卵房里度过,等到9月雨季来临时,才会爬到地面上来。”
神奇手回想起自己所知道的粪金龟,大家都是喜欢吃粪便的甲虫,但彼此的生活习性却大不相同。
“你好像很特别呀!其实我认识很多种粪金龟,但像你们这样穿着金色盔甲的还没有。”
“嘻嘻!是真的吗?”裸胸粪金龟害羞地笑了起来。
(学生自由读)
师:读这个故事时,你关注到了什么?
生:我知道了母裸胸粪金龟制作卵房的方法。
生:我知道了裸胸粪金龟制作卵房的时间,还有幼虫的样子。
生:还有裸胸粪金龟的样子:身长约7~14毫米,属于体形较小的粪金龟。
生:裸胸粪金龟的卵像个麻雀蛋。
生:我了解到了裸胸粪金龟孵化幼虫的过程。
师:除了故事的内容,你还关注到了什么?
生(思考片刻后):我发现这里写到了三次裸胸粪金龟和圣甲虫的对话。
师:你关注到了故事的表达方法——说话句,真棒。仔细看这三次的对话,说话句的形式也不同,有新的发现了吗?
生:有的提示语放在前面,有的提示语放在后面。
生:还有没有提示语的。
师:说得好。我们读书,既要知道文章的意思,还要知道表达的方法。老师建议你们用这样的方法去看法布尔写的《昆虫记》。读了这本书,你就真正知道什么叫“痴迷”。做事情,光有一时的兴趣不行,要坚持下去,要有法布尔那样的痴迷。下课!
板书设计:
装满昆虫的衣袋 好题目
着迷——迷恋——痴迷 说话句 配角的话不写
找纺织娘 捉小甲虫 ? 配角的话要写
3.《装满昆虫的口袋》教学反思 篇三
1.备课室抓住了本篇课文的文眼。以法布尔对昆虫浓厚的兴趣为线,以“迷恋”一词着手,然后让学生找出证明法布尔对昆虫迷恋的两件事。在进行分别学习。
2.在学习两件事上,结合教参要求我在第一件事上花的时间要多些,特别是第一个句子,注重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语进行理解,如“三天”、“终于”理解法布尔对昆虫的执着热情。以后的句子我则逐步的放开,让学生自己找,或是用那个比勾画出你认为能证明法布尔对昆虫迷恋的词语,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3.以读促学,以读促悟。我在本课中主要以读的形式展开。当然读的形式是丰富的、潜移默化的。结合文本,我主要采取了以下几种阅读方式:(1)个别学生读,在全体读。(2)师生扮演角色读。“学生对于阅读热爱的程度取决于教师在教室里朗读的频率和学生在学校持续默读的频率--这句话的另外一层含义是:衡量教师朗读成果的,不是朗读的篇数,而是教师的朗读在怎样的深度和广度上激起了学生阅读、朗读的兴趣。”段瑞萍的这句是我坚持只要是好的文章或是可以激发感情的课文,一定要跟学生进行示范阅读或是共同表演读。(4)学生表演读。如爸爸训斥法布尔的句子,学生通过自己体验读,到全班表演读,课堂气氛一下就轻松活跃起来,以后的教学,学生的思维到位。因为这种层层深入的读,学生对主人翁的体会更到位,甚至有学生后来在说到对法布尔想说的话时,她说:“法布尔,我要学习你不放弃的精神。”这样很个性的理解只有自己读通了才能想得到说得出。
4.亲切的态度。“俯下身子,做孩子的朋友。”这是最近听到的一句话,实际上我也在课堂上践行着这句话。课堂上我一直没面带微笑,不骄不躁,尽管学生开始比较小心谨慎,但是只要多给时间,像师傅说的“等待十秒”,在老师的耐心引导下,气氛渐渐地活跃起来了。当学生小组交流时我和他们讨论在一起,和他们共同表演读,一起感受人物的喜怒哀乐,学生自然就轻松了,回答问题也是妙语连珠、络绎不绝。
当然,通过这堂课我也感受到了自己还存在很多有待改进之处。如:开始让小组交流时,竟忘了给学生提“交流小提示”,以致学生交流的盲目,导致开始学生显得陌生,不在状态。其次,在设置最后一个环节时,没有慎重结合班情审视过问题的难易程度,而导致在这个环节上学生出现了冷场的状况。上完这节早就计划好的课,原以为自己终于“解脱”了,但是现在反而更加沉重和不踏实,因为自己还有很多不足之处有待改进。失败也好成功也罢,还是的感谢于这节公开课,正如窦桂梅老师所说:“公开课,是生命失恋的地方,并且循着这样的路,你脚踏实地地走向了日常课堂的厚实,乃至成就了人生的厚重与精彩。”
4.《装满昆虫口袋》教学设计 篇四
《装满昆虫的口袋》是北师大三年级下册一篇记叙文,叙述了昆虫学家法布尔小时候研究昆虫的两件事,作者通过细腻的细节描写,使迷恋昆虫的法布尔跃然纸上,课文具有丰富的语言资源,供学生学习发展语言文字运用能力。
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字10个,写字7个,能把课文读通顺;
2、体会课文“总-分-总”写法,练习概述,进一步培养概括能力;(此为重难点)
3、通过事例了解法布尔的成就,激发观察自然的兴趣。
教学流程:
一、读课题,介绍法布尔资料。
法布尔,从小就热爱大自然的孩子,一生都迷恋昆虫。观察研究昆虫65年,87岁完成200多万字的《昆虫记》,细致介绍昆虫400多种,被称为世界上独一无二的“观察家”,世界上著名的昆虫学家、文学家。
二、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三、默读课文,理清文脉,体会“总-分-总”写法。(此处可尝试用“无论是……还是……都……”说话或练笔,表达出对某些事物的喜爱。)
四、尝试概括主要内容。
1、思考:哪两件事写法布尔“迷恋”昆虫,用最简洁的语言概括。
预设答案:抓纺织娘、拾甲虫
2、用上“抓纺织娘、拾甲虫”说说课文叙述了什么?
预设答案:(1)课文通过法布尔抓纺织娘和拾甲虫两件事表现了他对昆虫的迷恋。(2)课文叙述了法布尔抓纺织娘和拾甲虫两件事情。
预设学情:学生如果还没有练习概括,可能会讲一大串内容,教师可引出98页金钥匙指导学生学会删除多余内容进行概括。
五、识字与写字。
1、识字部分,在学生独立识字基础上,注意“纺织娘、训斥、沉甸甸”的读音,“毒、尔、斥”的部首,也可以借部分生字巩固形声字。
2、写字部分,注意“纪、念”容易写错的地方,“恋、念”中“心字底”的写法等(见教参)
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体会重点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并有感情地朗读;
2、通过删除或替换的方式,揣摩文中词语或标点符号的准确生动;(此为重难点)
3、通过课内外法布尔的事例,深入体会法布尔对昆虫的迷恋。
教学过程:
一、引出中心词“迷恋”,找出文中意思相同的词语并积累
二、简介法布尔把法国国王当昆虫打量的事例,设想:如果法布尔看见老师,会把老师当什么昆虫?在观察与想象中体验法布尔对昆虫的迷恋。
三、精读2、3自然段,走进法布尔寻找纺织娘一幕,画出表现法布尔“迷恋”昆虫的句子、词语或标点符号,学习抓重点词句理解课文的方法,指导朗读。
预设:学生一般能找出“三天前”、“终于”,但难发现感叹号和双引号,尤其是双引号,需要教师引导,用“删除法”引导体会。
四、按抓重点词句的方法品读4、5、6自然段,走进法布尔拾甲虫一幕,画出表现法布尔“迷恋”昆虫的句子、词语或标点符号,指导朗读。
预设:学生一般能找出“一动不动”、“静静”、“小心翼翼”、“欣赏”、“珍珠一般”、“欢欢喜喜”,还有“宝贝”,但对于“宝贝”加的双引号作用尚待进一步引导理解。
五、思考:作者是怎么写出法布尔对昆虫的“迷恋”的,了解细节描写的作用,尝试续写法布尔连续四小时观察蚂蚁搬运死苍蝇的事,运用动作、神态、心情、语言的细节描写。
5.《装满昆虫的口袋》 篇五
这是一篇记叙文,主要叙述了昆虫学家法布尔小时候的两件事。儿时的法布尔对昆虫充满了好奇,在一天傍晚,他独自寻找“纺织娘”,忘记了回家;八九岁时去放鸭子,他却花了大量时间观察昆虫并把捉到的虫子装在了衣袋里,父亲的责骂也没有改变他对昆虫的迷恋。课文并没有写法布尔是怎么成为一名昆虫学家的,而是记叙了他小时候对小虫子非常着迷的两件事。这是课文的重点。
二、教学目标
1、要让学生从法布尔的故事中受到启示,从小养成善于观察、善于发现的好习惯,培养热爱自然、热爱科学的志趣。
2、从课文的具体描写中体会出法布尔对昆虫的着迷。
3、学会搜集资料,通过课外资料的补充,使学生的情感得到进一步延伸,使课文内容得到进一步拓展。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教学构想
读着《装满昆虫的口袋》,一个迷恋昆虫的孩子跃然纸上。为了捉到纺织娘,他锲而不舍地寻找了三天;爸爸叫他放鸭子,他却一动不动地趴在岸边,静静地观察奇妙的生物世界。正是凭着这种浓厚的兴趣,他成为了一个伟大的昆虫学家。读着读着,我们会不由自主地被这个孩子所吸引。
在阅读法布尔所写的《昆虫记》时,我们惊奇地看到,法布尔用流畅的语言、生动的描述、诙谐的语调,把一个个昆虫写得栩栩如生,引人入胜,让我们情不自禁、兴趣盎然地随着他漫游于昆虫的王国。
在读法布尔的传记时,我们看到了许多令人感动的细节。不论是在童年还是在后来的日子中,他始终是那么迷恋昆虫。
读完这一切,我们真的想说:兴趣的确是最好的老师呀!
在教学时,我努力想把一个真实的法布尔全面地展现在学生眼前。在本课,我引导学生感受法布尔对昆虫的迷恋,但在平时的教学中,学生常常是人在文中,神在文外。因此,教学本课的重点和难点就是:根据文本的特点,引导学生体味语言,拉近学生与文本之间的距离,走进法布尔的内心世界。
教学设计力求体现以下二点:其一,引导学生进入情景,激发学生的内在情感,激活学生的读书需求,使师、生、文本之间进行和谐的对话。其二,充分利用学生课前搜集的资料,把法布尔这位伟大的昆虫学家多层面地展现在学生面前,既有小时候观察昆虫的痴迷,也有以后一如既往对昆虫的迷恋;既惊叹于他对科学的执著,也钦佩他优美的文笔、流畅的语言。学生学完后,脑海中留下的,除了对课文的全面感知,还有对法布尔的深深钦佩。
教学重点
从学生有限的生活积淀和自身的阅读体验出发,引导学生紧扣文中描写法布尔迷恋昆虫的重点语句,在读中一步步走进人物内心,走进人物的精神世界。
课前准备:
学生预习课文,熟读课文,并搜集相关资料。
四、教学流程
(一)、交流资料,,激发兴趣,引入新课
1、听一段录音:《昆虫记》中的一个片断――螳螂捕食蝗虫
2、听了这个片断,你的眼前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这是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所写的《昆虫记》中的一个片断。.
3、你们对法布尔有什么了解吗?
(学生课前已搜集了很多关于法布尔的资料,对法布尔的事迹有了大致了解。)
4、你是通过什么方法搜集到资料的?
(通过生生之间的交流,拓宽学生的思路,让学生了解资料的获得有多种方法:到图书馆查阅.上网查询等等。)
6.《装满昆虫的口袋》课文片断赏析 篇六
下课前,这位年轻的老师拿出了一个写好自己姓名、地址的信封动情地说:
同学们,上完这一课老师就要离开你们了。临走时老师提一个小小的`要求,希望你们能给老师写信,告诉老师你们探索大自然的收获。探索中如果遇到疑难也请告诉老师。老师知道就告诉你们,老师不知道就帮你请教别人后再告诉你。
如果有一天,你探索中发现的问题老师解答不了,请教所有的人,他们都解答不了,那么,恭喜你你一定有了一个十分了不起的发现!世界科学史上将写上你的名字!
7.《装满昆虫的衣袋》教学反思 篇七
一是课文第一自然段中的景物描写,引到学生通过这些语句,想象画面,指导有效朗读之后,组织大家讨论、体会这段文字的用意。
二是课文主体部分描述的两件事,抓住关键词句,例如“三天前”、“终于”、“鼓鼓囊囊”、“难过极了”、“很不情愿”、“仍然兴致勃勃”、“躲起来”等词语体会小法布尔对昆虫的的喜爱与痴迷,对观察昆虫的执著。
三是在读好语言文字的基础上,引到学生进行丰富合理的想象。例如“终于找到这位‘歌唱家’”时,法布尔的神情表现、语言动作;例如受到父母反对、批评时的内心独白等,这些不仅让学生得到语言、表演等能力的锻炼,更对凸现文章的主题起到深化的作用。
学习课文第2―3自然段时候,引导学生来学习作者是如何把事情写具体,从而让我们感受到法布尔对昆虫的着迷,其中一个“瞧”字一个“终于”学生抓得好!
陶心妮说:“我从一个‘瞧’字读到了法布尔的兴奋、欣喜之情感,三天前他就听到了歌声,他一直在找呀找呀,好不容易才找到,他一定高兴极了,这一个‘瞧’充分地写出了他的心情!”
另一名学生则抓住一个“终于”来谈体会,也从中体会到法布尔抓到了那位“歌唱家”是多么高兴!我趁势引导学生想象:在这三天里,他会做些什么呢?
学生交流如下:他可能在学着这位“歌唱家”唱歌,想引诱他出来,竖起耳朵仔细地倾听,他到底在哪里呢?他在草丛中找呀找呀,还自言自语道:“你在哪里?快点出来吧!哈哈,别跟我玩捉迷藏的游戏了,我马上要找到你了!”三天里,法布尔不停地找啊找啊,终于被他找到了!
8.《装满昆虫的衣袋》的教学反思 篇八
《装满昆虫的衣袋》这篇课文,描写的是法国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小时候对昆虫迷恋的故事。文章的叙述非常简单,通过几个细小的事例写出了法布尔,表现出法布尔对昆虫的喜爱由着迷到痴迷的过程。课文开始就提到了法布尔从小就对小虫子非常着迷,正因为着迷,才能够潜心研究,才使法布尔最终成为著名的昆虫学家。
在教学中,我为了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法布尔对昆虫的喜爱以及他对昆虫研究的执着,采取了学生自学、共同交流的形式。我指导学生分别朗读发生在法布尔身上的两件事情,抓住其中的关键词句来体会法布尔的情感和品质。在交流中,抓住法布尔的话,“三天、终于”、法布尔在捉住小甲虫后的一系列动作等,让学生自读自悟,并展开一定的想象,更进一步了解他内心的感情。在讲解课文的同时,我还注重渗透了习作中的一些写作方法的指导,希望学生能在学习课文的基础上,逐步掌握并熟练运用细节描写等写作手法。
9.装满昆虫的衣袋教学设计 篇九
一.教学目标: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学会本课7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4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 让学生从法布尔的故事中受到启示,从小养成热爱自然、热爱科学的志趣。二.教学重点、难点:
1. 从阅读课文第二段中受到感染,从小养成爱科学、爱自然的志趣。2. 了解本文的命题方法和一般命题常识。三. 教学时间:2课时。第一课时 一.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7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4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二.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请你们把手放进口袋,说一说你的口袋里放了些什么。
现在有一个人,他的口袋里道了昆虫,你们奇怪吗?
这个口袋里放了昆虫的人是谁?他是哪儿人?他为什么要把昆虫放进口袋里?大家读一读《装满昆虫的衣袋》这篇课文就知道了。
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1. 自学课文。2. 检查自学情况。(1)生字词正音。
莱昂
小溪
纺织娘
厉声
垃圾
鸟栖虫居
蠕虫
嗬
蜗牛(2)释词。
小溪纵横
鸟栖虫居
甜滋滋
厉声
裤兜
中毒
3. 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二)理清文章脉络。
1. 各自轻读课文,想一想文章的哪一部分是具体写法布尔对昆虫入迷的。2. 读后在下面的括号里填上适当的序号。
第()自然段交代法布尔出生的时间、地点及他所居住的村子的自然环境。第()自然段具体写法布尔对昆虫的着迷。第()自然段对全文进行总结。
(三)指导写字。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学生从法布尔的故事中受到启示,从小养成热爱自然、热爱科学的志趣。3. 了解本文的命题方法和一般命题常识。二.教学过程:
(一)精读第一段。
1. 读第一段,说说你读懂了什么。2. 联系全文想一想:这篇文章是紧紧扣住这段话中地哪句话来写的? 3. 齐读第一段。
(二)精读第二段。
1. 过渡:课文是怎样具体写“法布尔从小就对昆虫非常着迷”的呢?我们现在就来学习第二段。2. 各自轻读第二段,看看这一段可以分为几层,各自写的什么内容。(第一层:
2、3自然段,第二层:4——10自然段。)
3. 学习第一层。
(1)指名读第二层,你从中体会到什么?(2)重点研读第二层。
①轻轻读第4——10自然段,思考:这一部分哪里概括写法布尔对昆虫的入迷,哪里写的是典型事例? ②默读第4自然段,画出法布尔对昆虫入迷的句子,反复朗读体会。③说说文中的典型事例是分哪几个过程来写的。(装——扔——装)④具体说说各是哪几个自然段。
⑤读读第5自然段。“这一天,他还拣了好多的贝壳和彩色的石子,把两个口袋塞得鼓鼓囊囊的”告诉我们什么?有没有具体写呢?是怎么写的?
⑥画出描写法布尔喜爱昆虫的语句。
⑦指名朗读第5自然段,引导体会法布尔当时的思想感情。
(3)过渡:法布尔满载而归的时候,心情如何?回家以后又遇到什么情况,结果怎样呢? ①“满载而归”是什么意思?课文中指的是什么?
②他满载而归的时候,心情怎样?请你画出有关的语句并朗读。③“父母突如其来的责骂”指的是怎么回事?
④课文是怎样写法布尔扔掉他口袋中的东西时的情景的?这些描写充分表现了法布尔的什么心情? ⑤我们从第十自然段的哪些话中可以看出法布尔对昆虫非常入迷呢? ⑥画出相关语句后朗读。
4.复习阅读第二段,找出写法布尔对昆虫非常入迷的语句并阅读。
(三)精读第三段。
齐读第三段,谈谈你对这两句话的理解。
(四)总结谈话。
1. 这篇文章主要写的是谁?突出写了他的哪一个方面? 2. 学习了这篇文章,我们懂得了一个什么道理?
3. 讨论:这篇文章为什么要用“装满昆虫的衣袋”做题目?
4. “装满昆虫的衣袋”是用一个人做的有代表性的事情做题目的。此外,还有什么命题方法吗?(1)用人物的话语做题目。(2)用人名做题目。板书设计
10.《装满昆虫的衣袋》的教学设计 篇十
本课记叙了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从小就对昆虫非常入迷的故事。通过学习,激励学生从小培养热爱自然、热爱科学的志趣。课文通俗易懂,富有童趣。全文共11个自然段,可分为3段。第一自然段是第一段,第二至十自然段是第二段,是课文的重点,第十一自然段是第三段。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两条绿线内的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让学生从法布尔的故事中受到启示,从小养成热爱自然、热爱科学的兴趣。
4、了解本文的命题方法及一般命题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课文并从中获得有益的启示。
2、体会文章首尾照应的表达方法和命题方法。
[课时划分]
两课时
[授课类型]
讲读课
[教学时间]
9月22、23日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词,理解部分词意。
3、读懂课文内容并理清课文条理。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请你们把手放进口袋,说一说你的口袋里放了些什么。
2、现在有一个人,他的口袋里道了昆虫,你们奇怪吗?
这个口袋里放了昆虫的人是谁?他是哪儿人?他为什么要把昆虫放进口袋里?大家读一读《装满昆虫的衣袋》这篇课文就知道了。
3、板书课题。(个别读、齐读)
4、简介法布尔:法国著名的昆虫学家。
二、初读指导:
1、他为什么在口袋里装满昆虫呢?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生字词自学情况:
(1)生字词正音。
莱昂 小溪 纺织娘 厉声 垃圾 鸟栖虫居 蠕虫 嗬 蜗牛
(2)认清生字字形。
比一比,再组词。
莱( ) 昂( ) 纺( ) 历( ) 圾( )
菜( ) 迎( ) 妨( ) 厉( ) 吸( )
(3)理解词语意思。
小溪纵横 鸟栖虫居 甜滋滋 厉声 裤兜 中毒
3、检查课文朗读情况:
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或者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段落读给大家听,并
说说这部分主要写了什么。)
4、理清文章脉络:
(1)各自轻读课文,想一想文章的哪一部分是具体写法布尔对昆虫入迷的。
(2)讨论课文分段。
第一段(第1自然段)法布尔生活在法国南部美丽的小村子里,他对小虫子很着迷。
第二段(第2~10自然段)通过两件事具体说明法布尔对昆虫的迷恋程度。
第三段(第11自然段)正是因为对昆虫的痴迷,法布尔走进了科学的殿堂。
(3)齐读课文,加深理解词语。
三、指导写字:
1、复习生字词。
2、指导学生写字:
“莱”,草字头加个来。
“溪”注意一点。
“厉”注意写法,第四笔是横折钩。
“圾”注意第五笔是横折折撇。
“纺、厉、圾”注意书写顺序。
3、学生描红。教师从旁指导。
作业设计
一、组词。
纺( ) 尊( ) 暮( ) 怒( ) 厉( )
妨( ) 遵( ) 幕( ) 努( ) 历( )
圾( ) 采( ) 拣( ) 迷( ) 囊( )
级( ) 彩( ) 捡( ) 谜( ) 攮( )
二、按例子写词语。(至少4个)。
1、甜滋滋:
2、鼓鼓囊囊:
3、怒气冲冲:
三、多音字组词。
zǎi( )( ) è( )( )
载{ 恶{
zài( )( ) wù( )( )
四、在积累本上摘录有关昆虫的知识。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继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受到启示。
3、了解本文首尾呼应的表达方法和命题方法。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教学挂图或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复习课文:
回忆分段并概括段意。
1、快速浏览全文。思考:这篇文章是紧紧扣住哪句话来写的?
2、出示:“法布尔从小就对小虫子非常着迷。”
(1)“迷”的意思是①分辨不清,失去判断能力;②对某人或某一事物发生特殊爱好而沉醉③沉醉于某一事物的人;④使看不清;使陶醉。
(2)根据其他三种意思各写一个词。
(①迷路,迷失;②球迷,戏迷;③景色迷人)
(3)根据这三种意思可以把法布尔称为什么迷?(昆虫迷)
(4)课文中还有哪些带有“迷”字的词语。
迷恋:对某一事物过度爱好而难以舍弃。
痴迷:极度迷恋、沉迷。
着迷:对人或事物产生难以舍弃的爱好;入迷。
3、法布尔为什么会从小就对小虫子那么着迷呢?(与他的生活环境有关。)
[设计意图:对某一事物痴迷,容易把人引向成功之路。本文以“迷”字为中心组织故事内容,“迷”字是全文的线索,是通篇的灵魂,教学本文就应紧紧扣住“迷”字展开。虽然不和让每个学生对昆虫都痴迷,要求他们人人都成为昆虫学家,但让学生通过学习体会到,只有热爱、痴迷、执著追求,才容易实现心中的理想,走向胜利的彼岸,这是很有必要的。]
二、精读课文:
1、精读第一段。
(1)自读第一段,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2)齐读第一段。
2、精读第二段。
(1)过渡:课文是怎样具体写“法布尔从小就对昆虫非常着迷”的呢?我们现在就来学习第二段。
(2)学生自读课文,指名学生说一说。(①“捉纺织娘”②捉小甲虫。)
(3)各自轻读第二段,看看这一段可以分为几层,各自写的什么内容。(第一层:2、3自然段,第二层:4——10自然段。)
(4)学习第一层。
①自由读2、3自然段。说说你们对法布尔有哪些了解?
②投影出示第三自然段,齐读第三自然段。从哪个词我们最能看出法布尔的“着迷”呢?圈出“终于”——法布尔在三天前就开始寻找了,结果终于被他找到了,他心中会多么的高兴,兴奋啊,那么请你来体验一下他当时的心情,读一读第一句“妈妈,在这儿呢……”。读出高兴兴奋的语气来。
③学生练读2、3自然段。
④齐读2、3段。
(5)重点研读第二层。
①轻轻读第4——10自然段,思考:这一部分哪里概括写法布尔对昆虫的入迷,哪里写的是典型事例?
②默读第4自然段,画出法布尔对昆虫入迷的句子,反复朗读体会。
③说说文中的典型事例是分哪几个过程来写的。(装——扔——装)
④具体说说各是哪几个自然段。
⑤读读第5自然段。“这一天,他还拣了好多的贝壳和彩色的石子,把两个口袋塞得鼓鼓囊囊的”告诉我们什么?有没有具体写呢?是怎么写的?
⑥画出描写法布尔喜爱昆虫的语句。
⑦指名朗读第5自然段,引导体会法布尔当时的思想感情。
⑧过渡:法布尔满载而归的时候,心情如何?回家以后又遇到什么情况,结果怎样呢?
A、“满载而归”是什么意思?课文中指的是什么?
B、他满载而归的时候,心情怎样?请你画出有关的语句并朗读。
C、“父母突如其来的责骂”指的是怎么回事?
D、课文是怎样写法布尔扔掉他口袋中的东西时的情景的?这些描写充分表现了法布尔的什么心情?
(心情的变化:捉小甲虫时的“高兴”“心里甜滋滋的”-------被父母责骂时的“眼泪刷刷地往下掉”,“很不情愿”地将“心爱的小宝贝”放进了垃圾堆-------“仍然兴致勃勃”地拣那些昆虫,背地里“把衣袋装得鼓鼓的,躲起来偷偷地玩”。)
(同学们在生活中肯定也曾被父母责骂过,你还记得你父母是怎么责骂你的吗?你来模仿一下他们的口气来读一读法布尔父母的责骂。指名学生读。男女声来读一读。)
(当父母责骂你时,你心里又是怎么想的呢?请你来说说。我们的小法布尔心里也是非常难过的。指名学生来读一读第九段。)
E、我们从第10自然段的哪些话中可以看出法布尔对昆虫非常入迷呢?
F、但是在这样的责骂面前他又怎么样呢?放弃还是坚持啊?圈出词语“丝毫没能”、“仍然”。可见啊,他确实是非常的迷恋昆虫的啊!并画出相关语句后朗读。
⑨复习阅读第二段,找出写法布尔对昆虫非常入迷的语句并阅读。
3、精读第三段。
(1)过渡:在法布尔的眼中,所有的昆虫都是那么可爱,昆虫的世界是那么奇妙,正是这种对昆虫的痴迷,把法布尔引进了科学的`殿堂,成为一名著名的昆虫学家。
(2)齐读课文第三段。
(3)谈谈你对这两句话的理解:
①小组讨论。
②交流指导:(第一句话:由于法布尔从小就对昆虫有着浓厚的兴趣,并且把研究昆虫作为毕生追求的事业,终于成为一个对人类对科学有着卓越贡献的著名昆虫学家。第二句,雕像上“把两个衣袋做得高高地鼓起”这一特定镜头能够生动地表现法布尔对昆虫的痴迷和热爱。)
三、总结全文:
1、学习了这篇文章,你懂得了什么?
2、讨论:这篇文章为什么要用“装满昆虫的衣袋”做题目?换一个题目,例如,爱昆虫的法布尔,法布尔的故事与它相比有什么不足的呢?(文中多次提到“把衣袋塞得鼓鼓的”,这个特征充分表现法布尔对昆虫的入迷程度。可以生动形象地看出法布尔对昆虫的迷恋、痴迷,他时时刻刻都在钻研着昆虫。)
3、“装满昆虫的衣袋”是用一个人做的有代表性的事情做题目的。此外,还有什么命题方法吗?
(1) 用人物的语言做题目。如:《我也是普通一兵》
(2) 用人名做题目。如:《祁黄羊》
(3) 以事做题目。如:《鼎湖山听泉》
[设计意图:“这篇课文为什么要用‘装满昆虫的衣袋’作题目?”这个问题值得学生思考,因为课文中多次提到“鼓鼓的衣袋”,并且看到这“装满昆虫的衣袋”就会让人想到法布尔,想到法布尔对昆虫的痴迷,想到法布尔执著追求的精神,想到法布尔正是因为执著追求,才成为著名的昆虫学家。所以,必须给予充分的时间,引导学生体会课文拟定题目的艺术。还应注意让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掌握给文章命题的技巧。]
四、拓展引申文本,追求超越升华:
1、法布尔对昆虫的那股钻劲儿、韧劲儿简直到了废寝忘食的程度。或许他
对昆虫的好奇、那份爱,不能为人所理解。他的心血凝结成了简单通俗的一本昆虫巨著《昆虫记》,以科学的态度,翔实的资料真实地介绍了昆虫生活。他笔下的那些小虫子活灵活现,栩栩如生,充满着灵性。同学们,让我们一起走进法布尔。
2、出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某件事情产生了兴趣,我们就会全身心地投入进去,做得那么有滋有味,兴趣盎然,忘记了周围的一切,甚至忘记了自己。”
3、齐读。这是法布尔的精心独白,相信对我们同学们也会有所启迪。
4、布置作业:
读法布尔的《昆虫记》,办一个主题展览。
作业设计
一、改正句中的错别字。
1、他把这个小宝贝放进蜗牛壳里,抱上树叶,装进自已的衣带,打算回家后再好好欣尝。( )
2、可是父母的责驾丝豪没能阻止法布尔对昆虫的谜恋。( )
二、词语填空。
( )地观察 ( )地责备 ( )地欣赏
五彩缤纷的( ) 来回穿梭的( ) 兴致勃勃的( )
三、根据不同的意思造句。
欣赏:1、享受美好的事物,领略其中的趣味。
2、认为好,喜欢。
四、按顺序排列词语。
1、动物 昆虫 苍蝇 生物
2、父亲 祖父 叔叔 伯伯 哥哥
3、开花 长叶 发芽 结果
4、盛夏 早春 初夏 寒冬 深秋
五、小练笔。
观察一种昆虫的样子和活动,写一篇观察日记。
[板书设计]
着迷
11.《装满昆虫的口袋》教学反思 篇十一
一位青年教师异地借班执教《装满昆虫的口袋》(苏教版九册)一课时,课内他借助教材拓展,让学生说一说科学家的故事,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然后用“法布尔是怎样一步一步爱上昆虫的”一句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得出法布尔从“着迷”到“迷恋”最终“痴迷”昆虫的结论。
下课前,这位年轻的老师拿出了一个写好自己姓名、地址的信封动情地说:
“同学们,上完这一课老师就要离开你们了。临走时老师提一个小小的要求,希望你们能给老师写信,告诉老师你们探索大自然的收获。探索中如果遇到疑难也请告诉老师。老师知道就告诉你们,老师不知道就帮你请教别人后再告诉你。”
“如果有一天,你探索中发现的问题老师解答不了,请教所有的人,他们都解答不了,那么,恭喜你--你一定有了一个十分了不起的发现!世界科学史上将写上你的名字!”
我不知道学生是否能给这位老师写信,但我知道这个设计必定能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兴趣,并且主动去探究大自然的奥秘。法布尔、达尔文就在这些孩子当中。
【《装满昆虫的口袋》教学反思】推荐阅读:
装满昆虫的衣袋教学反思08-26
给心灵装满阳光心情随笔06-19
中班科学教案:昆虫躲在哪里教案及教学反思10-09
昆虫的作文09-29
描写昆虫的作文10-18
昆虫的启示作文400字08-14
读昆虫记的读书笔记08-10
观察昆虫的小学生作文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