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培训发展趋势与企业培训模式创新李杰

2024-08-19

企业培训发展趋势与企业培训模式创新李杰(精选12篇)

1.企业培训发展趋势与企业培训模式创新李杰 篇一

创新论坛创新论坛

监狱企业生产模式的发展趋势

朱树浩

(云南金马机械总厂云南

昆明 650000)

摘要监狱体制改革的重要目标是监企分开,也就是说监狱企业的管理方式和运行机制将发生重大改变,因而对监狱企业生产

模式的发展趋势进行探讨有着一定的现实意义。为此,首先论证监狱企业未来生产模式可能发生的变化

──监狱企业的经济职

能逐渐弱化;监狱企业生产结构将发生变化;生产的产品将趋于公共化;监狱企业劳动力价格(特指罪犯劳动报酬)将趋于社

会化。在此基础上对监狱企业未来生产模式的发展提出了一些建议 ──构建适合监狱企业的现代公司治理结构;技术创新;运

用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等概念整合生产;强化与所处区域的生产加工企业的合作,以期给监狱企业未来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监狱企业;生产模式;发展趋势

监狱体制改革的重要目标是监企分开,但这并不意味着监 狱企业从此将全面推向社会,其实质是监狱企业的管理方式和 运行机制发生重大改变。因此,监狱企业仍将继续存在,但会呈 现出新的趋势。为此,监狱企业应当着力改善投资环境,在确保 监管安全和提高罪犯改好率原则的前提下出台一些好的政策,有选择地引进适合各个监狱企业特点的合作项目。因监狱的特 殊性,应尽量规避参与市场销售,把发展“两头在外 ”的生产模式

做大、做强,同时注重生产质量,提高劳动生产效率和效益,打造 有特色、有竞争力的主导产业。

一、经济职能逐渐弱化,提倡适应性劳动和习艺性劳动

就其本质而言,监狱企业开展生产经营活动主要是为罪犯 的劳动改造提供必要的条件,它所担负的是刑罚的政治职能;但 从基本国情出发,我国监狱为减轻国家的财政负担,还需要自筹 资金,来改善监狱基础设施,保障监狱的正常运行,同时,要求监 狱通过生产活动,保证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因此它又不得不担负 起经济职能。今后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综合国力的增强,法制建设的健全,保障机制的完善,监狱的刑罚职能将进一步强 化,经济职能将慢慢弱化,直至最后从监狱职能中剥离出去。但 不管怎样变,监狱企业的存在是一个客观现实,经济职能的弱化 是一种必然趋势。今后监狱企业的生产活动,将会在劳动力分 级的基础上重点抓不同年龄层次、不同文化水平、不同身体状况 的罪犯的适应性劳动和习艺性劳动,重视劳动改造的矫治功能,使罪犯获得真知和正确认识,矫正物欲观念,维护罪犯的身心健 康,培养罪犯适应社会的专业劳动技能。

二、企业生产结构变化

未来监狱体制改革和监狱职能将更加持续深入的变化,监 狱企业将呈现这样一些趋势。

(一)逐步压缩自主产品工业

搞自主产品的企业需要大量人力、财力、物力的投入,对体 制、机制也有特殊的要求,而监狱企业由于受各种条件制约,不 可能大量投入,其企业形态也不完整,因此发展自主产品的风险 过高,效益不佳,竞争力差,今后将会逐渐退出市场。

(二)退出农林畜牧业及采矿业

这些传统产业对自然资源的依赖度过高,会占用大量的土

地资源,而市场幅射度却很小,加上效益普遍不高,安全风险巨 大,安全生产隐患大量存在,不利于监狱的安全稳定和罪犯改造,监狱企业最后将彻底放弃农林畜牧业及采矿业。

(三)大力发展劳务加工业

监狱发展经济的主要优势是集中了一批劳动力资源,因此

可以扬长避短,大力发展劳务经济,从国外监狱生产情况看,主 要也是以劳务加工为主,在我国监狱具体实践中,从事就“两头 在外

”加工型生产模式的监狱企业也普遍经营状况较好、风险 较小。

(四)生产项目的集约化

适应罪犯技能培养的生产项目将获得新的发展,有利于罪 犯回归社会的再就业工作的生产技术将更受到重视,并且应当 得到国家和地方政府的扶持。生产项目将更加贴近监狱企业所 在地的产业类型,出现集约化的趋势,即生产过程、生产产品、生 产技术等的本土化。

三、生产产品的公共化

监狱企业其实并不是完整意义上的企业,特别是在市场经

济条件下,其局限性更加明显,其中最关键的是不能实现资源的 自由流动和合理配置,也难以建立起自己独立的营销体系。因 此,一般情况下,监狱企业普遍缺乏足够的竞争力,在完全竞争 状态下,很难立足生存和发展,只能被市场所淘汰。但监狱如果 不搞生产活动,又会严重影响我国的刑罚制度的执行和落实,也 会给监狱管理带来巨大的冲击。所以监狱的生产职能不可能很 快消失,监狱企业也不会立刻退出历史舞台。那么如何解决这 样的困惑呢?根据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及我国正在摸索的实践 来看,监狱比较适宜的是进行公共产品的生产,即逐步退出竞争 性生产项目和安全生产风险大的生产环节,今后监狱产品可实 行政府定单、政府采购的形式,这样一方面可以确保监狱生产项 目的相对稳定性,另一方面也可避免与社会企业的过度竞争,达 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相互协调。

四、劳动力价格走向与罪犯劳动报酬

罪犯作为一种劳动力,也是一种劳力资本,使用资本,必然 会涉及到成本问题,这个成本就是劳动工资。一定意义上讲,同 类企业的市场竞争其实就是成本竞争,哪个企业的成本低,哪个 企业就能在竞争占有优势。目前劳务经济之所以能在监狱内迅 速崛起,就是因为在现阶段,罪犯劳动基本上不用支付实际报酬,因此监狱的劳务成本非常低廉,很多企业看中这一点,就将劳务 加工环节转移到监狱。但从长远看,这种与社会企业的不平等 竞争不可能长期存在下去,监狱企业的劳动力价格应当和社会 劳动力价格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小,但会略低于社会平均水平,高 于监狱企业所在地的最低工资控制线。

是否给予参加劳动的罪犯报酬,争论较多,具体情况也很复 杂,但从社会发展进步的总趋势来看,罪犯劳动的经济价值将会 被逐步承认,我国

1994年底颁布的《监狱法》第七十二条规定,10

创新论坛创新论坛

主营业务利润变动因素分析与应用探讨

周庆海刘洁

(华中科技大学武昌分校湖北

武汉 430000)

摘要主营业务利润变动分析是制造性企业财务分析的重要一环。本文通过介绍主营业务利润的定义与其构成,指出影响主营

业务利润变动的各项因素。在此基础之上,针对如何分辨产量、价格与产品销售结构变动之间的区别、各项因素变动对主营业

务利润影响的确认等方面问题,结合实际从不同的视角展开分析,同时对其实际应用进行论述。

关键词主营业务利润;变动;单位成本

一、主营业务利润及其影响因素概述

(一)主营业务利润的内涵

主营业务利润也称作基本业务利润,是企业基本生产经营 的财务成果,其完成情况直接关系到企业利润计划能否完成以 及完成的好坏。具体来讲,主营业务利润是企业一定时期内主 营业务收入减去主营业务成本、销售费用、营业税金及附加之后 的差额。

(二)主营业务利润的本质与影响因素

对于制造性企业,其主体业务是生产经营各种产品,主营业 务利润实质上是不同产品销售形成的利润之和。关于影响主营 业务利润变动的因素是由其内部构成决定的,可通过以下主营 业务利润的基本计算式得出:

Y=Σ(P-B)Q-ΣFQ-ΣPQT

其中:Y

—主营业务利润; P—单价; Q—销量; B—单位成 本;

F—单位销售费用; T—税率。

对于生产单一产品的企业,主营业务利润的多少受产品销

量、单价、产品单位销售费用、税率(价内税)的影响。与之相比,生产多种产品的企业,主营业务利润的多少,还受到产品销售结 构的影响。

二、多品种下不同因素变动分析的前提假定

(一)不同因素变动的顺序假定

在分析每一因素实际变动对主营业务利润的影响时,应首 先必须对不同因素的变动先后进行排序假定,在此笔者对影响 主营业务利润变动的各因素假定排序为:销售数量、单价、单位 变动成本、单位销售费用、税率、产品销售结构。

(二)不同因素变动的分析方法假定

分析时可采用连环替代法,依据各因素假定的排序先后进 行变动影响分析,排序在后的因素变动分析是以前面的因素已 发生变动为条件。

三、多品种下不同因素变动的特点分析

(一)销售数量的变动特点

销售数量的变动是指在不改变产品销售结构前提下所发生

“监狱对参加劳动的罪犯,应当按照有关规定给予报酬并执行国 家有关劳动保护的规定 ”。但从目前全国各监狱实施情况看,要

全面贯彻执行尚有很大难度,这是由我国的基本国情所决定的。目前我国的国力尚不强大,政府对监狱的财政保障还不能充分 到位,甚至连公民的社会保障都存在较大缺口,监狱不可能对参 加劳动罪犯实行完全报酬制,不但我国做不到,连西方发达国家 也不是完全能做到。实际情况是,在某些条件较好的监狱开始 对罪犯劳动支付部分报酬,在名称上,有称低工资、奖金、补贴等 形式。上面是从改造角度来分析的,从经济角度看,给予参加劳 动罪犯适当报酬也是大势所趋。

五、科学管理及经济理论应用的深化

(一)构建适合监狱企业的现代公司治理结构

规范公司相关各方的责任和权力等制度安排,调整公司经

理层、董事会和其他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制度框架,通过建立一套 包括正式或非正式的内部化及外部的制度或机制来协调公司和

所有利益相关者(包括政府、社区、股东、债权人、合作方、供应者、警察、职工、罪犯等)之间的利益关系。

(二)技术创新

要以企业的实际情况为基础,认真分析自身的优势和劣势,建立适合监狱企业生产模式的技术创新体系,充分调动各层人 员的积极性,发挥监狱企业的专业技术人才和固有的工人队伍 在生产管理和作业合理化的智力创造。

(三)运用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等概念整合生产

规模经济是指企业在利用相同或相似的技术和设备生产多

种产品时,随着生产规模扩大,产出的增加则平均成本(单位产 出成本)逐步下降,从而不断地提高经济效益;范围经济指多种 产品企业的联合产出超过单一产品企业产出之和,可使一个企 业通过联合生产和特质化分工生产拥有生产、成本、营销优势。运用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等经济学和管理学概念可以开拓发展 思路,在具体生产中大幅提升生产效益,规避生产经营的风险,这既是科学管理的重要方面,也是监狱工作科学化的要求。

(四)强化与所处区域的生产加工企业的合作

加强与监狱企业所处区域的各类生产加工企业的合作,使 监狱企业充分发挥自身的区位优势和劳动力优势。监狱企业要 靠大靠强,依托有市场竞争力的企业,为它们做零件加工、生产 配套,学会借腹生子,成为它们生产枝节上的绿叶,这些企业越 是发展,监狱企业越是容易得到更多的实惠,并可以规避中小型 生产项目不稳定的经营风险,减少生产项目调整的周期和难度。

综上所述,进一步明确监狱企业的地位、责任和权利,是监 狱事业发展的必然趋势。监狱企业只能继续坚持解放思想、实 事求是、开拓机遇、正确协调监狱与企业“大改造 ”和“大生产 ”两

者之间的关系,监狱企业就能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找到适合自 己的生存方式。

2.企业培训发展趋势与企业培训模式创新李杰 篇二

1 商业模式概念

著名的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说过“当今企业之间的竞争, 不仅是产业的竞争, 更是商业模式之间的竞争”, 何为“商业模式”?有何类型和发展?当下谈到商业模式对大数企业来说并不陌生, 但何为商业模式?至今有多种解释和理解。因为随着人类社会活动范围的扩大, 实践活动的深入, 新的技术层出不穷, 新的商业模式会不断的产生和发展。尽管在上世纪50年代第一次出现商业模式, 随着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在上世纪90年代后期迅速发展起来。今天, 在全球经济受到美国金融危机的影响下, 有必要更深入的探讨企业的商业模式。目前对商业模式概念的理解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 商业模式是指企业根据生产要素的投入盈利的方式——要素模式。这是一种主导要素与要素之间关系的模式。即企业投入的要素与客户投入要素的最佳结合。企业盈利, 顾客满意获得所需要产品功能。

(2) 商业模式是一个企业如何利用企业自身资源, 实现盈利的模式——资源模式。在一个包含了物质流、信息流、资金流的商业流程中, 最终将企业的产品和服务提供给客服, 并收回投资、获得利润的“解决方案”。

(3) 商业模式就是公司通过什么途径或方式来赚钱的模式。当今企业获利的商业模式除有好的产品和提供优质的服务外, 还必须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意识。简言之, 饮料公司通过卖安全的、有品质保证的饮料赚钱;快递公司通过自己的诚信, 保证送达客户快递来赚钱;网络公司在保证提供健康的、能使人赏心悦目的产品基础上, 通过点击率赚钱;通信公司应通过顾客的明白消费来收费赚钱;超市通过平台和仓储来赚钱等等。如今商业模式无处不在, 关键在于发现市场和顾客的需求, 快速将其转换为企业的商机。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 商业模式也充满新的内涵, 并不断促进企业发展。

2 商业模式类型与企业发展

分类是人类认识事物和管理事物的一种方法。一般来说, 不同的行业有不同的商业模式类型, 具体来说, 当今无能是制造业或服务业和零售业的商业模式都更为复杂, 又互为独立和互为兼容, 但也可提炼出共性和分辨出其差异性。

目前根据有无实体“店铺 (Shopkeeper) ”, 可分为“店铺模式 (Shopkeeper Model) ”, 和“非店铺模式 (No Shopkeeper Model) ”即虚拟“店铺模式 (Shopkeeper Model) ”。

(1) 共性式的商业模式。最常用的也是最基本的商业模式就是“门面模式 (Shopkeeper Model) ”, 具体来说, 就是在具有显在和潜在消费者群的地方开设门面并展示其产品或服务。这是一种至今常用的商业模式, 也是一种传统的商业模式。随着时代的进步, “门面模式 (Shopkeeper Model) ”, 商业模式也变得越来越复杂和智慧。有硬件型的店铺模式, 还有软件型的店铺模式。有在硬件型的店铺模式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如加盟店, 连锁店, 专卖店、格子店等等。有通过互联网搭建的电子商务即虚拟店铺。

(2) “组件与配件 (Baitand Hook) ”模式——也称为“关键件与附件“ (Razorand Blades) ”模式, 或是“捆绑 (Tied Products) ”模式——出现在20世纪早期年代。在这种模式里, 基本产品的出售价格相对低, 通常处于亏损状态;而与之相关的消耗品或是服务的价格则十分昂贵。比如说, 剃须刀 (组件) 和刀片 (配件) , 手机 (组件) 和通话时间 (附件) 以及送话费等, 打印机 (关键件) 和墨盒 (附件) , 相机 (组件) 和磁卡 (配件) , 等等。这类模式还有一个很有趣的变形:软件开发者们免费发放他们的文本阅读器, 但是对其文本编辑器的定价却高达几百美金。

在上世纪50年代, 新的商业模式是由麦当劳 (McDonald’s) 和丰田汽车 (Toyota) 创造的;60年代的创新者则是沃尔玛 (Wal-Mart) 和混合式超市 (Hypermarkets) , 到了70年代, 新的商业模式则出现在联邦快递 (FedEx) 和玩具反斗 (ToysRUS) 商店的经营里;80年代是百视达 (Blockbuster) , Home Depot, Intel和Dell;90年代则是西南航空 (Southwest Airlines) , Netflix, eBay, 亚马逊Amazon.com和星巴克咖啡 (Starbucks) 。21世纪是中国一种特有的房地产的独有的商业模式——“空手套白狼式”模式, 既通过购房人较低的首付在银行贷款的商业模式。今天在中国市场发展得加快的是马云先生将电子商务在中国的应用商业模式既网上模式, 既通过网上卖家和买家的交易, 最后通过支付宝和网上银行达成交易。随着国家对中小企业网络公司的政策支持和诚信体系的完善, 这种商业模式将为更多的消费者接受, 也将创造新的奇迹。

以上主要商业模式内容可用如下表概括:

如今“很多企业的兴衰成败都可以用”商业模式“来评价寻踪”。例如联想发展的成功。联想发展到今天, 其商业模式的转变是一个重要原因。起初联想的商业模式为“技术—工厂—贸易”, 但在企业发展中遇到较大的困难。而后将商业模式切换为“贸易—工—技术”, 几年后, 企业就获得较快的发展并迅速的成长起来。

今天, 大多数的商业模式都要依赖于技术的发展。例如:戴尔PC机商业模式在人类进入21的成功, 即:标准部分+个性化部分, 或又叫做大规模定制模式。

3 商业模式的整合与创新

随着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及IT和通信行业的服务价格迅速降低, 使得公司在战略单元中获取、加工、储存和共享信息的机会变得越来越容易, 而在经营方式上有了更多的选择:价值链被分拆并重组;众多新型的产品和服务出现;新的分销渠道的出现;更广泛的客户群体。最终导致了全球化的出现并且带来了更加激烈的竞争, 同时也带来了更多新的经营方式。总之, 今天的企业在面对可获得的强大资讯的同时, 对做什么、怎么做等问题会更难以选择。这意味着对于企业来说, 商业模式的竞争更加激烈, 而对商业模式整合和创新越发重要。今天, 仅仅选择一个有利可图的产业发展是不够的, 你需要设计一个具有竞争力的商业模式, 此外, 日益激烈的竞争和成功商业模式的快速复制迫使所有企业必须不断的进行商业模式整合和创新以获得持续的竞争优势。作为企业, 必须持续的研究商业模式和组成商业要素的不同要素之间的关系, 才能在自己的商业模式被复制前重新审视并再次创新。而再次创新, 常常不得不“打破惯例”即从以往单纯针对产品的创新转到针对消费者物质和精神需求的创新, 从以企业为中心的运营模式转到以客户为中心的运营模式, 从产品驱动型的商业模式转到服务与解决方案驱动型的商业模式。

每一次商业模式的创新都能给企业带来较大的利润空间。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 企业必须不断地重新审视它的商业设计。随着消费者价值取向的改变, 企业必须不断改变自己的商业模式。一个企业的发展和成败与否最终取决于它的商业设计是否符合了消费者的优先需求。这方面最典型和最新的实例是近期发生在乳业企业的“三聚氰胺”事件。尽管三鹿、伊利和蒙牛等在企业发展早期和中期选择了适合自身企业发展的商业模式, 但是随着市场规模的做大, 竞争加剧, 企业后期发展的商业模式更不能小视, 更需要创新, 如果固守原有的商业模式 (低价模式) 必将被市场所淘汰。目前较有影响的商业模式有最佳商业模式借鉴之互联网模式, 最佳商业模式借鉴之新媒体模式, 最佳商业模式借鉴之连锁经营模式, 最佳商业模式借鉴之虚拟经营模式等。

4 结语

任何企业的发展如果只靠单一的资金资本要素, 是维持不长久的, 企业发展利润增长的根源是要靠商业模式创新、技术创新、组织创新、制度创新和企业社会道德的建设等。从近期“丰田的召回门“事件看, 企业对产品安全和质量的掌控是企业商业模式整合和创新永恒不变的要素。

注释

① Homedepot原是一家全球知名的专门从事家庭建筑装饰材料的零售企业, 1979年在美国亚特兰大创办了第一家超市, 到1998年其720家连锁店已遍布全美, 并实现了320亿美元的销售额。其中文为“家居货栈”, 后业内将Homedepot的运作模式称为第四代商业零售。

②Block Buster组合了五种街机游戏, 其中提供放松游戏模式作为礼物, 这些游戏都需要您能快速的移动鼠标点击正确的地方, 从而锻炼您的脑力和反应力。提供网上竞赛给优秀的玩家。所有技术支持和更新对注册用户免费。 (作者观点, 当今网络游戏规则即商家的商业模式争议较大。政府监管的作用, 商家的伦理、消费者的自我控制能力度的提高)

③Netflix是世界上最大的在线电影租赁服务商。

④VIP的是英文Very Important Person的第一个字母的缩写, 中文意思是最重要的客户即贵宾。

参考文献

3.企业培训发展趋势与企业培训模式创新李杰 篇三

关键词:装备发展;保障人才;培训模式

中图分类号:G726 文献标识码:A

一、装备保障人才培训对象和主要特点

装备保障人才培训就是对从事装备维护保障的专业技术军官和专业技术士官,为适应岗位任职需要而进行的相关知识、技术的专业培训。这种概念界定包含有三层基本含义:一是从培训对象上看,主要是从事装备维护保障的专业技术军官和专业技术士官。二是从教育性质看,装备维护保障人才培训从本质上讲是属于岗位任职教育。当前有些院校虽然还承担有士官大专学历教育的任务,但随着从地方高校直招士官的扩大,这部分学历教育的任务将会不断缩小直至被取消。三是从教育的形式上看,主要有“2+2”的专业培训、“4+1”的岗位培训和部队在职的专业技术军官和士官的定期短期轮训等多种培训形式。

当前装备保障人才培训不仅具有任职教育的一般特点,如培训时间短、培训层次多、培训对象复杂等,而且还具有装备保障人才培训自身的特点和要求,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装备专业特色鲜明

装备维护保障人才培训,就是依托现有装备及其发展要求来培训人才。这就要求:一方面要根据装备的使用维修保障需要设定岗位和专业,并根据特定岗位和专业进行相关知识、技术和专业培训。在具体教学训练过程中,特别要紧密结合装备实际,大力加强装备实践教学环节,以培养和提高学员装备动手实践能力。另一方面,要根据装备发展需要,及时调整维修保障岗位和专业结构,充实新装备教学内容,保证人才培训与装备发展同步。

(二)培训目标任务明确

就是要培养和提高装备维修保障人才的专业知识、维修保障能力和综合素质,为部队培养满足新装备发展需要的装备维修保障技术应用型人才。在培训过程中要紧紧围绕“掌握装备构造、精通技术管理、熟悉操作使用、快速准确检测、迅速排除故障、能解决疑难问题”这些技术能力来展开。重点突出针对性教学,强化实践性训练,使学员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理论和过硬的动手实践能力,能够解决装备使用和维护中的技术难题,成为“专家型”和“技能型”的技术保障人才。

(三)突出部队任职要求

装备维护保障人才任职教育培训,是为解决装备专业岗位需要而展开的适时培训。由于当前部队装备更新速度不断加快,尤其是新装备不断列装部队,急需更新装备专业知识和提高维修保障技能,以满足部队装备发展的需要。因此,在进行装备维修保障人才培训时,要根据部队需要设置专业,采取模块化训练,尽快摆脱过去学历教育的“惯性”和不利影响,形成装备任职教育的新机制。同时,在提高学员装备技术保障能力的基础上,还要根据部队基层任职需要,适当拓宽基层指挥、装备管理、组织协调、依法带兵等方面的能力培养,使培训对象成为懂技术、会管理的复合型人才,以满足部队基层任职和发展需要。

二、装备发展对维修保障人才培训提出的新要求

(一)装备快速发展要求人才培训必须具有前瞻性

随着新军事变革的不断推进,武器装备已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新装备科技含量高,平时需要周到细致地维护保养,战时维护保障要求更高。而高新技术装备维修保障人才培养周期相对较长,这就要求必须具有发展的目光、超前的意识,把现实需要与未来发展有机结合起来,使人才培养跟上或超过装备发展,最大限度地满足部队对新机装备维修保障人才的需求。

(二)技术领域不断拓宽要求人才培训必须具有复合性

现代武器装备具有高度集成化、信息化和智能化,单一技术装备已逐步被淘汰。装备保障专业门类越来越多,专业分工越来越细,涉及技术领域越来越广,专业设置已没有传统意义上的界限区分,这就要求装备保障人才培训在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上必须具有复合性。

(三)装备系统化程度增大要求人才培训必须具有层次性

现代武器装备已形成多层次、全方位的复杂系统,各系统内部之间相互衔接、互为依托,呈现网络化结构。有些新装备尽管当前数量不多,但技术含量高,地位作用非常重要,是整个系统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支撑点。院校在进行装备保障人才培训时,要正确认识和处理好老装备和新装备的关系,克服专业平分、迁就照顾、零打碎敲的陈旧理念,突出抓好新机装备和关键装备保障人才培训,以提升装备保障人才的层次性和超前性。

(四)装备维修手段更新要求人才培训具有双重性

由于新武器装备的信息化、智能化和自动化程度不断提高,过去靠人的感官和经验,凭借简单工具设备就能完成一般装备维修任务,而现在必须依靠包括检测设备、维修装备和补给装备在内的现代保障装备,才能满足平时和战时装备保障需要。当前,保障装备同作战装备一样,正朝着系列化、通用化、自动化、野战化方向发展。这就要求装备保障人才培训不仅要掌握作战装备的维修保障技能,也要注重对保障装备使用与维护技能的训练,这样才能提高装备维修保障人才的双重能力,适应现代装备的发展对保障人才知识和能力结构提出的新要求。

三、适应装备发展需要创新人才培训模式

(一)准确定位人才培训目标

根据部队装备发展需要,深入研究信息化条件下装备维修保障人才培训的新特点和新要求,按照“贴近部队、贴近装备、贴近实战”和“体现层次性、强调实用性、突出综合性”的原则,针对不同的培训对象,科学确立各类装备维修保障人才的培养目标。装备基层指挥与管理军官要懂技术、会组织、善管理,具有较强的指挥管理和协调能力;专业技术军官要熟悉高技术武器装备,具有解决复杂技术难题的能力;专业技术士官要熟悉本职专业,会使用、会管理、会检测、会维护,具有较强的实际动手能力。

(二)创新教学内容体系

培训教学内容体系的构建要适应培训转型的需要,满足信息化条件下装备维修保障人才知识、能力、素质的要求。按照信息化条件下各类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以模块化的课程设置为重点,建立科学合理的教学内容体系。以专业知识的更新、专业技能的提高、岗位任职能力的扩展为重点,注重信息意识的培养和信息技术水平的提高,打牢信息化条件下正确履行岗位职责的能力,拓展和提升引领本职岗位开展装备保障信息化建设的能力。

(三)更新教学保障模式

当前,由于新装备优先列装部队,院校现有的装备教学保障资源已不能满足信息化条件下装备维修保障人才培养的需要。要改变这种现状必须更新教学保障模式,逐步走开大型装备模拟化、小型装备实装化,训练环境虚拟化的路子,应重点在多媒体化、模拟化、网络化、虚拟化上下功夫,加强信息化教学保障环境建设,以适应新技术装备保障人才培养的需要。

(四)加强教员队伍建设

信息化条件下装备维修保障人才培养需要有一支信息素质高、专业技能强、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员队伍。根据不同装备、不同系统、不同岗位教学需要,以提高教员队伍新装备教学能力、装备保障信息化素质为重点,依托军队院校优质资源和地方院校、科研所优势学科,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深入科研生产一线和部队训练及重大军演活动,不断改善教员队伍的组织结构和知识能力结构,提高教员队伍的专业水平和工程实践能力。

(五)建立人才培养质量评估机制

根据我军现有装备维修保障人才培训模式,可以采取本级评估、用人单位评估、总部评估等三级质量评估方式,按照培训目标要求,进行定量与定性相结合、院校与部队相结合的考核与评估。通过建立人才培养质量评估机制,可以实现对人才培养质量的跟踪与反馈,及时发现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各种缺陷和问题,以便有针对性的指导教学改革,推动教学过程不断优化和人才培训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张晓.基于校企合作订单式成人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J].继续教育,2010,(5).

[2]余露林.指技融合型装备人才培养体系构建研究[J].继续教育,2010,(11).

4.企业培训发展趋势与企业培训模式创新李杰 篇四

一篇工行董事长的讲话:

姜建清:服务中小企业是商业银行的战略选择

2005年12月10—11日,2005中国企业领袖年会暨《中国企业家》杂志20周年庆典在北京中国大饭店举行,主题为“中国企业的冠礼——解读全球商业圈的中国年轮”。新浪财经独家图文及视频直播本次会议。以下为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姜建清演讲:

姜建清:女士们、先生们,很高兴有机会参加这次2005年中国企业领袖年会,与各位嘉宾共同探讨全球化时代中国企业的发展。今天我想就如何发展中小企业的问题谈几个观点,供大家讨论。我讲的第一部分是发展中小企业对促进中国经济转型具有重要意义地当前,中国正处在经济体制和经济模式实现重大转变的转型期,以往国家主要靠投资拉动经济增长和出口增长的模式这种结构,必将发生深刻的变化。因此,在国家转型的过程中,中小企业的发展和消费的活跃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有数据表明中小企业占我国企业总量的99%,创造了一半以上的国内生产总值,70%以上的就业岗位,60%的出口额和40%多的税收,发展中小企业对于推动经济增长,缓解就业的压力,保持社会的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对于这种重要性和必要性,从宏观到微观的层面已形成广泛的认识,积极培育和鼓励中小企业发展,已经成为我们下一个五年计划甚至在更长的时间内,经济结构调整和宏观调控政策的着力点。

第二部分,发展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是中国商业银行的战略选择。发达的中小企业金融是获得中小企业大发展的前提,然而知易行难,中国中小企业融资的问题历来是世界型的难题,原因就在于中小企业的规模小、资金少、抗风险能力较差,稳定性较差,有一些中小企业管理薄弱,报表不实,甚至信用缺失。根据中国商业银行的数字中小企业信贷的风险在信贷掌控不到的时候,甚至超过了整体信贷风险大约10个百分点左右,所以我们在批评一些银行对中小企业融资畏缩不前的时候,也应该看到中小企业信贷风险的现实存在。我们应该花更多的精力去做转变理念,创新制度,配套政策,完善法律信用环境的工作。我从中国工商银行近年来的经营实践中体会到,只要管理和风险控制到位,中小企业的信贷风

险是可控的,回报是良好的。所以我认为重要的是不仅要看到中小企业信贷的风险,而且更要看到小企业可以做出大市场,中小企业必将会成为我国新兴和主要的信贷市场之一,成为自主创新的主体。努力发展中小企业的金融是我国商业银行经营结构转型的必然选择。

第一,从中国信贷市场的变化看,中小企业的信贷市场将会成为新兴市场。目前,贷款的替代正在迅速地进行着,如商业银行的流动资金贷款正在被票据、短期融资券所替代;中长期项目和个人按揭贷款,正在被各种资产的支持证券所替代,传统面对大企业、大项目的信贷市场已经趋于饱和,余额新增的难度很大。相比之下中小企业信贷市场的需求正方兴未艾。

第二,开展中小企业服务,对商业银行增长盈利模式转变具有重要的影响。由于中小企业融资规模小,风险大,发展中小企业金融业务固然需要付出较高的成本,但是另外一方面银行在中小企业金融服务价格方面具有较大的主动权和溢价的空间,利率通常可以上浮。当业务发展到一定的规模,并能够管理好,收益将是稳定可观。同时中小企业是社会经济活动的主体,必然带来巨大的物流、资金流,其中隐含着除信贷之外更大的金融业务地如果银行具有较强的金融创新能力,还可以从中获得大量的中间业务收入,在传统银行业务空间已经收载的条件下,大力发展中小企业金融业务是商业银行加快转型和业务创新的战略选择。下面讲一下作为中国最大的银行如何做小企业金融业务的。工商银行把发展中小企业金融业务作为转变经营模式和增长方式,提升创新能力和竞争力,保持稳健发展的一项重大战略来抓。93年我们专门成立了中小企业业务管理机构,制定了一系列服务方针措施。2003年后,我们通过调研发现,中小企业的范围过于宽泛,是其中融资最难的,最需要融资支持的是广大中小企业。为使扶持的对象具体化、特定化,我们在全国金融系统率先提出以小企业作为独立的管理对象,小企业的信贷业务从此在试点基础上不断地推广,已开始成为全行贷款重要的增长模式。我们很高兴地看到,今年1到11月份,工商银行已向2.6万户小企业累计发放贷款1620亿元,如果剔除票据类的贷款后,我们流动资金和项目贷款发放906亿元,比年初增加了406亿元,占了全行各项贷款的22%,贷款不良率始终保持在2.1%之内的较低水平,贷款的流动性也较好。

我们具体的做法是:

一是明确以小企业作为独立的管理对象,确立了业务发展的五项原则,一是调整结构提高质量的原则;二是效益优先、平等对待各种所有制小企业的原则;三是区域指导,突出重点的原则;四是提高效率完善服务的原则;五是加强管理防范风险的原则。

二不断推进小企业金融管理服务模式的创新,适应小企业多样性、差异化的特点,制定了特殊的信贷管理模式,包括专门的凭借授信管理办法和授信政策。开发了小企业信贷的计算机系统,推出了小企业贷款整贷零,贷款归行和结算先进流为主的监测的措施。开办了流动资金贷款和社会的多资贷款,贸易融资和外挥业务,购并贷款等等,提供了包括结算、理财、现金管理、银行和海关税务部门的快速,网上银行代发工资,商务信用卡以及债务管理投资银行,信息资讯、财务顾问等一站式营销服务,积极向小企业客户推介的金融品种有上百种,使工商银行真正成为了中小企业的金融支架。

第四部分控制风险和专业化的服务是推进中小企业金融服务的着重点,要做大、做好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彻底转变思想观念是前提,必须重新认识到中小企业在经济、金融市场中的作用,和它与商业银行发展的关系。从战略高度,针对中小企业经营和融资的特点,在政策、制度、管理、产品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创新,提供有别于大企业专门适应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风险的掌控能力,是银行能否做好、做大中小企业经营业务的关键。良好的信贷组合是防范风险的重要方式,对于分散商业银行信贷风险具有重要意义。商业银行在发展中小企业金融业务的同时,也要反思过去风险管理薄弱的教训,把发展和加强风险管理协调起来,在积极运作这一领域的同时,锻造和提升风险的控制力,要深刻认识不同区域、行业、产业小企业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准确地把握中小企业金融业务的风险特征发展的约束条件,区别不同区域的信用环境和分支机构经营管理水平的不同,实行有差别的发展策略,由点到面,因地制宜,梯队推进。

服务创新、产品创新是推进中小企业金融服务的有效措施,因此必须培养一支专业化的中小企业客户经理,建立一套专业、系统的人员培训体系,还要完善激励和约束机制,加强市场分析,以求能较好的把握中小企业的金融需求特点,及时创新,快速的响应市场。中小企业促进法已经颁布实施两年,目前国家对中小企业的支持和帮助也在落实,这些外部环境为商业银行大力发展中小企业金融业

务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5.企业培训发展趋势与企业培训模式创新李杰 篇五

解密创新基因,打造可持续发展的商业帝国

论坛主题:商业模式创新

主持人:

刘持金:泛太平洋咨询公司CEO

VIP 嘉宾:

杰克・特劳特:定位之父、世界顶级商业战略大师

陈明哲:动态竞争理论创始人、世界顶级商业战略大师

马雪征:TPG 中国董事总经理及合伙人、联想集团非执行副董事长

冯 军:华旗资讯总裁

俞尧昌:广东格兰仕集团常务副总裁

特邀嘉宾:

黄海新:金银岛网交所CEO

奚君武:美国metrologic 公司北亚区执行总裁

陈 玮:Hay 集团大中华区总裁

11 月3 日上午, 在 中国CEO 年会上,有关商业模式如何创新的话题引起了企业家们的高度关注,

在刘持金主持下,国内著名企业家们与两位世界顶级商业战略大师同台联袂,就商业模式应该如何创新,以及围绕企业家们无法回避的“四道槛”问题进行了热烈讨论。同时,我们还在会后对两位商业战略大师和国内知名企业家进行了大量采访。

设置复制屏障

刘持金:企业家们常会遇到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自己辛辛苦苦创造了一个商业模式,却很容易就被竞争对手模仿甚至超越。那有没有防止对手复制的办法呢?

陈明哲:要预防自己的商业模式被对手很快复制,从动态竞争角度来看,就是要阻碍竞争对手做出回应。因此,要把商业模式贯穿到组织理念过程中,与组织内一些无形的东西整合起来,跟自己的组织结构和文化嵌在一起,让对手看不清,这样对手就没有能力回击,很难一下子就模仿过去。

奚君武:商业模式要防止对手模仿,难度确实很大,因为产品有专利保护,而商业模式没有知识产权的保护。至少我还不知道,商业模式可以用什么方式去保护。但我觉得最关键是你的商业模式要好,这样你可以成功,也不容易被别人复制。

为此,我提出三条建议:一是构筑资金壁垒。做投资,让竞争对手没法跟上,等对方投资进来时,自己更大的生产线又出来了,把对手给拖死了。二是打造技术壁垒。只要有核心技术,就意味着你设置了一道核心壁垒,因为核心技术不是任何人都可以去复制的。三是让服务进行区隔。制定一整套服务来与竞争对手做出区隔。

黄海新:千万不要说,模式上有核心竞争能力,其实模式只有快慢的问题。通过你的模式,最短时间内把客户聚到你这里来,才是你的核心能力。

我提出两条建议:一是创立商业模式之前要做好预测,要打有准备之仗,因为对手想跟随或复制你的商业模式需要时间;二是商业模式一旦形成,就要快速成长,把客户抓住,最后通过客户来保证你的商业模式获得成功。

与时俱进调整

刘持金:随着市场和企业自身环境的变化,商业模式也要随之做出相应的调整,否则就可能出问题。那商业模式该何时何地与时俱进地进行改变或调整呢?

陈明哲:商业模式创新不要为变而变。其实,它是很长时间内不需要改变的,只要不停地进行修正和调整,而不是根本性的改变。

奚君武:我觉得任何一种商业模式都是动态的,因为竞争对手每天都在逼着你,你的竞争优势、资金优势、技术优势都有可能被对手超越。所以,如果你希望自己在行业里一直领先,就要不停地去投入,不停地去构筑你动态的业务壁垒,不断开发出新产品或新服务方式,使得你的竞争对手始终难以跟你拉近。但因为你一直跑在对手前面,所以你是在跟自己竞争,这样你就必须进行思维创新。所以,我觉得商业模式的创新都是领先公司做的事情。

黄海新:根据客户、竞争、人力资源、资本市场的情况变化,商业模式需要进行变革。开始时你的目标与商业模式一致,但过一段时间发现,运用另一种模式时市场反而更大,这时你可能就会放弃第一种模式。比如,我现在交易量非常大,要进行修正,因此可能就会保持主模式,修改次模式。其实,竞争会迫使你对商业模式做出改变。但商业模式不应该老变,也需要定位。要是做错了,就会事倍功半;做好了,则事半功倍。商业模式在运作过程中,客户愿不愿意掏钱,是检验它对不对路的最主要方法。

俞尧昌:格兰仕的发展先由多元化到专业化,再回到多元化。现在,微波炉在全球的市场份额已经占到50% 以上,需要强化我们的系统力建设,采用一种专业化集成的多样化模式,在做大做强做精方面推动我们的跨国经营。但大家不要教条地、形而上学地迷信模式,在发展过程中合适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马雪征:商业模式要符合你的市场,适应你的客户。客户接受的商业模式就是最好的商业模式。

永葆竞争优势

刘持金:在现实中,商业模式往往同质化。在这种情况下,企业该如何保持自己的竞争优势甚至超越对手呢?

冯军:创新,就是创造新的价值,

从战略上,我们中国人在这方面不成问题,但是战术上,可能创造新的价值的领域太多了,确实令人很容易花眼。,我们进军MP3领域,因为当时都是国际品牌,作为中国品牌没有一个敢和他们竞争的。我们在移动存储上已经尝到甜头。我们打造了一个“爱你一万年”的概念,专门创立了一个子品牌―― 月光宝盒。当然,第一台彩屏MP3的研发,有很多人都觉得很可笑,MP3是听的,彩屏有什么用?我们觉得对谈恋爱的人来说,他希望生活是美好的,是丰富多彩的。一个男孩子送个月光宝盒给女孩子,它传递的含义是“爱你一万年”。中国的文化优势跟我们的研发相结合,跟我们的产品定位相结合,就有了一个全新的商业模式。

陈玮:商业模式的创新,很重要的一个问题是,灵感从什么地方来?我们发现跟客户交往会帮助我们产生灵感。但是,中国的CEO在客户身上花的时间不够,这样就会缺乏创新的灵感。所以,我觉得不仅企业领导、CEO 自己要花更多的时间在客户身上去发现需要,而且要推动整个公司的人多跟客户在一起,因为CEO 的时间毕竟有限。这样,不仅CEO 本人会有很多灵感出来,而且带动整个组织去创新。另外,现在很多创新是通过合作取得的,包括内部合作、外部合作以及与客户合作。但中国很多企业在合作方面有一个问题,大家都不愿合作。这些都是需要去改变、改善的地方。

黄海新:商业模式创新的主要方法是跟客户去接触,与客户进行沟通,找到客户的需求。要学行业的竞争对手,另外还可跳过行业,看看其他行业是怎么想、怎么运作的,这样也可能找到创新的动力。首先,可以去做增值服务;其次,关注细节,把小的性能放大,让客户感觉你和别人不一样,但细节没增加成本;最后,用同样的商业模式去做不同的市场。

奚君武:联想跟后面的竞争对手竞争很激烈。那它要躲过对手该怎么办?把企业做大做强,再把成本降下来,把市场份额扩大,再把竞争对手抛在后面。通过扩张可以创新,通过开发新产品也可以创新,总之,要不停地保持创新优势,才能永远把自己和别人区分开。

风险无处不在

刘持金:在商业模式创新过程中,企业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可能遭遇各种风险与陷阱。那企业应该如何去规避风险呢?

陈明哲:商业模式要谨防被滥用,但中国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很多企业相继倒下,是经济发展的一个必然现象。事实上,不是所有东西都可以用商业模式来解决的。

杰克・ 特劳特:中国市场已经成为国际市场的一部分,大家都在竞争。因此,企业一定要有自己的不同之处,包括你的品牌。但企业想活得长寿一点,就要聪明一点,主要是不要犯错误,特别是在今天比较严峻的市场形势下,因为总有人虎视眈眈地要抢走你的业务。

黄海新:最糟糕的就是,在对商业模式进行创新时,自己感觉商业模式挺好,客户也有需求,但你想要的模式有可能与客户接受的模式并不一致,他就是不愿意掏钱,或者犹豫不决。那你说这个模式对不对?对!因为客户有需求,但他又为什么不掏钱呢?这时,你就要赶快调整,尤其临门一脚一定要踢好。另外,客户有没有购买力也是一个问题。如果客户有需求,但他没有购买力,也不行。所以,你一定要决策好,要记住客户永远是对的。

商业模式还没有经过市场检验之前,怎么去判断它有没有前途和风险呢?一是商业模式运转起来,看看它能不能在你的预想中赚到钱;二是可不可以复制,因为模式一定是可复制的。

奚君武:企业扩大规模有两种方式:一种是纵向的,就是按照产业价值链趋向去发展;另一种是横向的,往多元化方向发展。但我总感觉,如果你摊子铺得太大,就可能失去专业竞争力。这也可能就有风险。

附文

马雪征:商业模式创新三要素

月3日上午,在中国CEO年会“商业模式创新”主旨论坛上,马雪征深入地谈了对商业模式创新的三点看法:

首先,要非常敏锐地洞察行业变化。

年,联想面临一个很大挑战:已经拿到30% 的市场份额,但下一步该如何给股东创造更大的收益?“当时我们决定:实施本土多元化发展战略。”随后,联想投资了服务、硬盘、手机以及互联网等领域。但三年后发现,行业发生了很大变化:PC 越来越成为量化的产业。因此, 年,联想又果断地将所有非主营业务全部卖掉。

其次,要注意市场变化。

马雪征介绍了柳传志接受媒体采访时所讲述的一个故事。记者问:你曾赢了龟兔赛跑,是因为你没有睡觉。那你第二场仗怎么打赢呢?柳传志说:“加入 WTO后,中国市场变成大马路了,那乌龟怎么和兔子跑呢?干脆让乌龟坐汽车跑吧。当然,最后乌龟没有找到汽车,而是找到了大象,并和大象一起在国际市场上跳舞。”

最后,要注重企业自身能力。

6.企业培训发展趋势与企业培训模式创新李杰 篇六

中小学教师职后培训问题一直是事关教育改革能否成功的.主要因素,由于国情差异,我国中小学教师职后培训和国外主要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相比既有区别也有联系,本文在对国外主要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中小学教师职后培训情况进行考察的基础上,对我国中小学教师职后培训现状进行了评述并对我国中小学教师职后培训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

作 者:吴颜 刘永泉  作者单位:吴颜(新疆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新疆,乌鲁木齐,830054)

刘永泉(新疆师范大学教务处,新疆,乌鲁木齐,830054)

刊 名:中国电力教育 英文刊名:CHINA ELECTRIC POWER EDUCATION 年,卷(期): “”(14) 分类号: 关键词:职后培训   中小学教师   中国  

7.企业培训发展趋势与企业培训模式创新李杰 篇七

一、财务预算控制模式原理

1. 基本内容

“预算”一词最早来源于法国, 而最初其在法语中的意思指的是公文包、袋子。19世纪时的英国, 财政大臣提出税收需求时, 往往会在议员面前打开公务包, 拿出相关数据需求。因此在很长一段时间内, 财政大臣的公文包指的就是下一年度的预算支出。直到19世纪80年代左右, “budget”这个词在出现在相关文件中, 而这也就是预算制度的由来。

企业中的预算控制指的是一种管控的过程, 即企业通过预算来规范管理者和各个部门的经济目标和实现经济目标的行为, 在此过程中不断调整、修正偏差, 以保证不同的管理目标和经济目标的实现。预算控制是一个完整连贯的控制系统, 包括预算的编制、执行、调控和后期的考核。而对于整个企业的财务预算来说, 影响财务预算的最大因素莫过于环境, 而环境也是预算的实现条件, 因此环境因素在财务预算控制模式的制定过程中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预算控制模式是实现企业财务预算的重要手段, 不仅仅关系到预算本身的制定和运行, 更重要的是关于发展战略方面的考虑。因此预算控制模式在预算管理过程中占有核心地位, 会对企业预算作用的大小起到关键的影响。因此预算控制就是把企业的运营目标进行优化, 实现资源配置的最大利用效率, 在此基础上进行定量化的实现的管理活动。

2. 企业财务预算控制的作用

企业财务语段控制是企业管理运行中的重要环节, 因此就是企业进行内部控制一种重要手段和方法, 通过定量化的目标实现, 以达到企业价值的最大化体现。具体来看, 企业财务预算控制在企业运行管理过程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是有效支持企业的财务战略。企业的财务战略包含了投资、筹资、分红等, 财务战略影响了企业的长远发展, 无论是扩张型财务战略还是收缩性财务战略, 都是企业在不同背景下应对新的经济环境和局势而采取的措施。企业财务预算的制定可以偏向适合企业发展方向的投资, 因此可以更好的调控、管理企业资金、人员的使用, 优化资源配置, 提高企业运行效率。

二是分解企业经营目标。对于企业来说, 经营目标都是紧密相连的, 而企业的中期或长期财务目标在实施的过程中受到的干扰因素有很多, 因此必须分解为年度经营预算目标, 继而分解成为季度、月份经营预算目标, 这样就可以是的企业经营目标更加精细化, 从而使的企业中期、长期经营目标的实现成为可能。

三是明确不同部门的具体责任。财务预算控制可以分解企业的经营目标, 而分解后的企业经济目标就是从高到下的逐层分解, 不同的管理层和部门都会被安排不同的任务, 而不同环节的任务最重又将整合, 在共同工作下实现企业经营目标的最终实现。

四是稳定和控制企业经济活动。财务预算控制的基本职能就是控制、稳定企业的经济活动。通过对财务预算的控制, 可以预先控制企业运行过程中的一些不确定因素, 从而预知企业经济活动的运行状况, 及时发现潜在威胁并解决。而从财务预算最终的核定中, 可以将实际的运营业绩与预算相比较, 做出客观的评价, 对相关人员给予适当的奖励或惩罚, 有依有据, 稳定企业的长久发展。

二、传统紧控制模式的优点与弊端

1. 优点

预算紧控制是传统企业的预算控制模式方法, 在这种标准之下, 预算不仅仅是企业运作的目标, 更是考核员工业绩的主要来源因素。预算紧控制的重要体现就是直接为员工制定具体的工作目标, 期限一般比较短, 一年是最常见的, 从而督促员工工作, 提高他们的工作效率。因此, 实施预算紧控制模式的企业往往有如下优点。

一是可以促进任务的有效完成。企业在进行预算模式紧控制的时候, 将企业经营目标分解, 使得各部门以及员工各尽其能, 继而可以提高工作效率, 让企业经营目标按质按量完成。而不同部门、员工也会因为预算目标的限制而提高自身的工作质量, 确保任务按质按量完成。

二是明确绩效考核指标。企业采用预算模式紧控制就会提前根据经济情况而设定工作目标, 这些目标就成为员工工作最终考核的依据, 而企业也可以凭此激励员工工作。

2. 劣势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 财务预算紧控制是很多企业所采取的做法, 但虽然这种模式控制方法有一定好处, 但同样不可避免的仍旧会有弊端, 尤其是在经济环境日益复杂的今天, 财务预算紧控制的劣势越发凸显出来。

首先是预算中计划与控制的冲突不可避免。从财务预算控制自身的理论来看, 其本身就具有计划和控制这两种功能, 但在实际的预算操作过程和实现过程中, 二者会产生不可冲突的矛盾。一般来说, 在实现预算控制的过程中, 首要注意的应当是预算应当具备一定的激励性, 也就是说预算所设置的目标要高于之前已经实现的目标。但有时候如果没有把握好设置的力度, 过高的预算也许会打击预算实施者如管理者、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反而不利于工作的有效进行。

其次是预算绩效和制定的矛盾。绩效评价是预算紧控制模式中需要尤其关注的问题, 一般评价方法是将实际数额与预算数值相比较, 从而根据差异来评判绩效成果。但在实际的企业运行中, 如果判断这一标准是十分困难的。因为造成预算差异的原因有很多, 有时候并不一定是人为操作原因,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财务预算紧控制反而会成为绩效评价的绊脚石。

三、新形势下财务预算控制模式的发展趋势

财务预算紧控制模式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是很多企业的预算控制模式方式, 但这一模式受到经济环境的干扰较大。因此在新形势下, 针对瞬息万变的经济状况, 我国很多企业也开始转变这种紧控制模式。从目前来看, 我国企业财务预算控制模式的发展趋势主要反映在以下几方面。

首先是组织结构方面的柔化趋势。组织结构设计到企业的组成、管理等问题, 大约在2005年前后, 我国逐步开始有企业开始尝试组织形式方面的创新, 到现在, 这种情况越来越普遍。主要表现在精简组织形式, 减少层级关系, 构建由不同团队所组成的联盟, 尤其是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之下, 联盟成员之间的联系也越来越便捷。而减少层级关系这一趋势主要来源于降低企业运行成本的需要, 从而加快从决策到行动的时间, 使得企业运行更加灵活化。而另一方面就会降低预算控制的地位, 而在企业管理上的扁平化发展趋势之下, 预算控制性更是进一步降低。预算的控制性降低后, 预算在应对灵活的市场和变化多端的经济环境时就会呈现更好的抵抗性, 使得企业的运行更加稳定。因此有很多企业都在内部建立了许多灵活的、具有多功能的小组, 这些小组可以随时吸收拥有不同技能的职工, 使整个工作运行层面保持活性。

其次是组织内部控制重点的转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 企业之间的合法竞争是允许的。而在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下, 外资企业也大量入驻我国, 因此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大, 不仅要面对国内同行之间的竞争, 还要面对来自于国际的竞争。同时随着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 生产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很多以前需要国家管理控制的生产活动已经逐步开放, 转化为经营控制。例如在电子计算机、智能手机、单反相机等数码产品之中, 零缺陷或全面质量控制方法等在组织控制中越发突出, 相对于过去, 非财务的控制机制也逐步显示出其重要性。

因此这些非财务导向的预算控制模式, 主要通过建立共同利益目标以及企业价值观和企业文化来影响职工的工作, 从长远看这种模式相对隐性, 并且更加柔和。同时可以职工更加明确组织目标, 从而促使他们找寻更多完成目标任务的方法。因此在未来, 这种控制模式将成为主导的预算控制模式, 而不是单一使用财务预算来控制。

四、企业财务预算控制模式的改进

在财务预算紧控制的模式之下, 财务预算往往受到外部环境的干扰比较大。一些企业认为这种传统的财务预算控制方法不仅使得企业难以适应社会, 桎梏企业发展, 也会对企业内部组织创新发展产生弊端, 因此一些企业已经开始尝试“超预算控制”的方法。

超越预算已经成为一些企业中财务预算控制模式的改进转变方向, 从其基本理论来看经历了两个阶段。在第一阶段, 主要是通过对预算和相关已经制定的管理战略进行对比分析, 通过对比分析找出实施的可行性和不可行性。在这一过程中, 我们发现预算除了具备预测基本的财务状况功能外, 通过预算来管理的方式并不比其他的战略管理方式有效, 因此用更加具有效率和可行性的科学管理方式来代替传统的预算控制方式是可行的。在第二阶段, 由于管理学界不断的有新的管理方式出现, 因此第二阶段的主要内容就是如何将这些各具特色和实用功能管理模式整合。这种新时期的预算模式, 从具体内容看可以分为三部分。一是财务预测和计划, 通过财务预测来构建短期的财务业绩目标, 各相关责任部门根据财务目标来进行自己的工作计划。二是构建科学合理的评价系统, 以科学的评价系统做基础, 财务预算控制模式才会正确发挥作用, 保证员工工作的积极性。三是激励机制。构建合理的激励机制, 例如直接的奖金激励或者其他类型的激励, 都会极大的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从而保证企业效益的稳定和增长。

超越预算模式的发展是一种新形势下产生的预算模式, 代表了管理控制发展的趋势。在全球化的背景之下, 可以帮助企业提升创造性, 从而促进企业的增值发展。但从目前我国企业的发展状况来看, 这种预算模式并不是所有企业都可以采用的。因为采取超越预算模式, 意味着需要放弃传统的业绩管理模式, 还需要对很多方面的管理控制方法进行整合。对于一些企业来说, 现今要高效的完成这一些列过程还是比较有难度的。从目前企业分类来看, 一般来说一些高新科技产业比较适合这一模式, 因为他们本身的更新换代速度就比较快, 适应环境的能力也比较好。

超越预算模式对我国企业现有的财务预算模式来说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在复杂的经济环境之下, 这种预算模式可以给企业注入更多的活力, 从而提升企业的边际效益, 但在实际的运用过程中, 也需要根据企业自身运行情况而决定是否采用这一预算模式。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趋势进步一加深, 我国经济与世界经济市场的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 国内经济环境中的不稳定因素也在逐步加大。在这种背景之下, 企业经营的不确定性因素也随之增多。企业财务预算作为企业运行管理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新的背景之下也需要采取新的模式与方法, 对原有的预算控制模式进行改进, 从而稳定企业预算, 促进企业利益增长。

关键词:全球化,财务预算,控制模式,改进

参考文献

[1]徐国兵.给予公司财务目标的财务预算控制模式构建[J].财经界, 2011 (08) .

[2]李玲.关于企业财务预算控制模式的探讨[J].时代经贸, 2008 (08) .

8.企业培训发展趋势与企业培训模式创新李杰 篇八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各行各业的用电量在极具增加,与此同时对电力企业的要求也是越来越高。在新的环境下电力企业应该根据实际情况,不断改进自身服务的方式,实现经营管理的创新来提高供电企业的服务质量,事实求是的保证服务质量的优质性,最终实现与企业的机制所协同构建和发展。本文主要是以供电企业为研究对象简要探讨了供电企业优质服务的有效途径和对应策略。

【关键词】经营管理;创新模式;供电企业;优质服务;协同机制;构建;发展

一、创新模式下,供电企业营销要实现的目的

由于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各个行业对电力的需求量不断增大,同时供电企业也要加强自身的发展与建设,保证电力企业的发展符合当下的经济发展形势,在供电市场上形成强大的竞争力。所以供电企业要进行自我的供电营销,在保证质量的同时,稳定市场同时深化自己的服务模式,提高服务的质量。要想做到以上几点就必须做到对市场的真实了解,做好前期的预测、调查、分析积极的跟踪市场,及时了解市场变化形式,不断的开辟新的供电领域。目前在我国的商业、住宅以及市政大楼等的用电需求量不断增大,供电企业一定要抓住机遇,重点开辟,做好对应的营销工作,积极宣传。将供电企业现在的科技成果,以及优质的服务让更多的人知道和了解。让群众了解使用电力不仅安全可靠、而且清洁高效,让更多的群众进入到电气化的生活时代,从而增加电力的使用,促进供电企业的效益增長。优化对群众的电力服务,实现电路免费维修,以及相关的电器设备使用,进而提高用户的满意度。加大宣传用电常识以及各种安全用电意识,使得用户更加信任供电企业,提高市场的占有率。

二、电力营销优质服务提升策略

1.建立、健全新的电力营销体制

目前,企业在过去的努力中各个部门在优质服务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和经验,基本实现了协同机制。这些部门包括了营销部、运检部、调控中心、建设部、基建部等,他们在自己的部门中发挥到了应有的作用,为供电企业的优质服务实现打下了很好的基础。这些好的经验值得在以后的工作中大力的宣扬和推广。例如湖南省电力公司,在各个部门的协同工作中有一定的标杆作用,实现了协同机制的运转。在工作中企业每周会进行相关的营销周会,月度供电服务例会等。就服务相关问题把其他部门都召集起来解决问题,一些紧急特殊问题会临时召集各部门开会,供电服务有每日、周、月报,通报指标分析问题提出整改措施。这些措施都极大的提高了电力的服务质量,在人民群众树立了很好的口碑,同时在短时间内营造出了非常好的品牌形象。在协同机制的运行中各个部门各司其职,达到了很好的效果,值得在以后的营销中推广和运用。

2.部门之间协同机制的建立

在部门合作中一定要将电力企业优质服务放在首要位置,这才是经营模式管理创新的主要任务。在部门之间的协作中实现了“服务协作机制、服务协作能力、服务协作体系”这种服务的态度以及理念在部门之间形成常态化。在服务系统形成过程中要组成一个全面管控小组。这个小组主要由企业内部的方针策划部门、电力调度控制部门、营销部门以及相关的电力维修部门组成。营销部门根据客户的实际情况然后负责服务协同体系的实际建设和发起,进行相关的进度控制,了解各个部门协同服务项目的落实情况。其他的部门对这种协同服务体系提出各自的反馈意见,营销部门根据收到的反馈信息,对服务体系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改进和完善,做到适时地调整。与此同时,企业的管理部门要负责过程的监督以及对各个部门中协同机制形成的资源协调,以及合理的分配。

3.部门协同机制建设的总结和发展方向

优质服务是我们电力企业的生命线,是我们电力企业拓展市场的通行证,是打造电力品牌的根本途径。为实现“一强三优”现代公司的发展目标,全面推进集团化运作、集约化发展、精细化管理水平,进一步增强优质服务品质能力,塑造统一的“国家电网”品牌,达到整合服务资源,优化服务流程,统一规范服务功能的要求,以实现服务功能多样化、流程规范化、信息集约化,不断促进服务水平的快速提升。提高供电服务质量是永无止境的,随着客户需求的提高、电力市场的变化、有关政策的改变、电力技术的发展,包括质量标准、服务方式、管理体制、管理手段,都要与时俱进、持续改进,建立基于资源和信息共享的95598应急管理协同服务机制,不断提高供电服务质量、提高供电企业自身技术水平和反应能力,公司才能在未来的激烈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三、结语

经营管理创新模式对供电企业优质服务以及协同机制的构建与发展,起到很好地效果和作用,使得供电企业的整体服务质量得到提高,为供电企业的未来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供电企业在新的形势下要结合市场经济形势,不断地完善自我,开辟市场,实现电力企业应该具备的作用和起到一定的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萧树阳.县供电企业管理创新与策略[J]. 中国电力企业管理,2007.

[2]吴珂佳.贯彻“三创三优”的供电优质服务“1345”工作模式[J].消费电子,2013:220-220.

9.企业培训发展趋势与企业培训模式创新李杰 篇九

摘 要: 电子商务实现着一场现代企业革命, 迅速地改变着企业的经营管理和竞争方式。以科技专利为导向的企业的二次创业成为企业竞争和生存的基础, 而正是电子商务推动了企业“专利创业”这一新的管理模式的建立。

电子商务作为网络经济的核心, 正在迅速地改变着人类社会的生产和生活方式, 也在迅速改变着市场竞争方式和传统的经营和管理方式。电子商务向传统的企业经营理念提出了挑战, 在改变未来企业竞争方式的同时调整着产业结构, 不断通过树立良好的企业网上形象和创立新的企业管理模式实现着企业的二次创业。在中国入世后随着高新技术产业的迅速发展, 面对国际大公司加紧对国内企业实施专利包围的战略, 建立企业“专利创业管理模式”, 不仅具有必要性而且具有迫切性, 对提升现有企业的管理水平, 实现企业应对入世后的挑战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国外企业“专利创业战略”比较研究

发达国家的企业通过实施成功的专利战略不断以再创业的形式得到迅速的发展。在发达国家中, 日本和美国专利战略的实施最为成功。

美国是专利战略的创始国, 运用专利战略已有一个世纪之久;日本则是在二战后遭遇美国专利战略攻势后急起直追的, 最终形成与美国专利战略攻势相抗衡的专利战略。对发达国家专利创业战略”进行比较分析, 会提升我国企业“专利创业”的理念, 推动企业二次创业, 提高企业总体管理水平和竞争能力。

“专利权”是世界贸易组织(WTO)知识产权协定(T RIPS)中的重要内容。知识产权协议采纳了国际贸易中通行的“最惠国待遇”原则;规定了较高的知识产权保护标准;规定了保护知识产权的相关措施。知识产权协议包括商标权、专利权、著作权的国际保护条款。“专利权”是其中重要内容之一。世界上第一部“专利法”于 1474 年诞生于威尼斯共和国, 经过几百年发展, 一直到世界贸易组织成立, 专利管理不断向国际规范化方向发展。

“专利战略”是指企业面对激烈变化, 严峻挑战的市场环境, 主动地利用专利制度提供的法律保护, 有效地保护自己;并充分利用专利情报信息, 推进专利技术开发, 控制专利技术市场, 为取得专利竞争的优势, 为求得长期生存和不断发展而进行的总体性谋划。

22美国实施“企业进攻性”专利战略。美国为了维护巩固其在市场竞争中的优势, 以实现其维护技术优势和谋取经济利益, 实施企业进攻性专利战略, 其主要内容包括:第一, 利用专利法的发明原则和实质审查制的规定将先发明创造成果予以保密, 最大限度地限制竞争对手的利用。美国企业正是利用了这一点, 使自己的发明创造能较长时间地维持垄断地位。

第二, 美国为了维护其技术优势, 为了保护国内市场, 将专利战略融于其贸易政策之中。阻止侵犯美国专利权的国外进口商品进入美国市场。

美国在知识产权专利权保护工作专业化、市场化的运作中, 面向全社会的经营性律师事务所承担了公司企业和个人的大部分知识产权保护工作。一般大企业设有自己专门的知识产

权管理部门, 负责本企业知识产权的开发及管理工作。

日本实施集专利技术开发、引进、转让于一体的主体化专利战略, 是日本企业经济实现飞跃的成功经验。具体如下:第一, 企业善于运用法律构建专利网, 基本实现了技术立国目标。

第二, 日本通过推迟批准那些对工业发展有重大影响的外国专利来保护国内市场, 以使日本企业有足够的时间追赶该项技术。在日本,拖延批准外国的专利达 10-14 年之久是常见的现象。例如美国苏克斯公司有一种红外传感技术专利申请, 在本国申请 20 年以后才在日本获批准。该公司因此失去了在日本多年的市场独占权。

第三, 重视海外专利申请, 进攻他国市场。

日本企业十分重视海外新技术的专利申请, 力争使超前的技术在海外获得专利。日本实施“专利先行”的贸易战略。

第四, 注重技术的消化与吸收, 并不断加以改进创新。日本十分重视引进技术与开发专利的关系, 形成了以专利技术为主体的“引进——消化吸收——创新——输出”的良性循环机制。

在引进技术基础上开发大量的改进专利, 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第五, 将专利战略作为企业生产经营战略重要组成部分。日本企业利用专利技术情报确定研究开发有一定市场经济效益的研究项目,当研究开发成功后, 即着手实施专利保护。

第六, 促进专利发明商品化发展。日本在专利实施这方面一直居世界前列, 其平均实施率为 52% , 远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日本企业大多将专利成果商品化视为企业的二次创业, 因此, 能较快推动企业发展。

日本企业一般都有专利机构负责有关专利事宜, 称为特许部、专利部或知识产权部。企业专利管理工作被视为企业发展、竞争、再创业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他们视知识产权为一种经营资源。因而形成了成功的专利管理模式。

二、入世后我国企业创业面临“专利战略”的新挑战

1.入世带给我国企业的竞争挑战。

我国加入 WT O 以后, 必须无条件地履行《知识产权协议》(T RIPS)。随着关税壁垒的逐步取消, 以专利保护为主要内容的知识产权将成为保护我国民族工业, 促进我国科技和经济发展的主要手段, 因而建立完善的企业专利管理制度和管理体系是十分必要的。

入世后, 我国的专利保护工作面临严峻的挑战。国外企业集团为抢占市场, 在中国大量申请专利, 利用专利优势占领我国相关产品的国内市场。据有关统计资料显示: 核技术领域、医药化学领域的发明专利申请 90% 以上属于国外企业;石化行业 60% 以上的发明专利为外国人所获取;彩色电视机重要技术几乎全部被外国控制。在现有专利八大部类中, 国外来华申请的发明专利已有五类超过半数。美国最大的化工企业杜邦公司为了占领中国市场, 在决定到中国开办公司的前 6 年, 就开始有计划地申请中国专利, 直到其准备实施的技术领域基本上被其所申请的专利覆盖之后, 1996 年才来中国开办了 9 家子公司。然而我们的企业还不能将专利策略有机地融入到企业的发展战略中去。

我国加入 WT O 以后, 国外在中国的专利申请量迅速上升, 这些专利将压缩我国技术创新的23空间, 挤占我国该种商品的市场。因此, 建立有效的企业专利发展战略, 是实现企业二次创业发展的重要基础, 是全面提升企业竞争力和占领市场的前提条件。

2.我国企业目前在“知识产权”和“专利权”方面存在的问题。

第一, 忽视“专利权”对企业创业的重大作用。在企业实现创业管理的三大要素中, 机会来自“专利权”对市场的占领;“专利权”是企业重要的无形资产, 应牢牢把握住;企业的团队精神往往是以一定“技术专利权”的名牌产品为基础建立起来的。能不能有效利用“专利权”把握住市场机遇, 利用自己和别人的“专利权”实现对市场的有效占领, 往往是企业创业和发展中的重要因素。而我国企业目前利用“专利权”实现“创业管理”的力度较差。

第二, 电子商务尚不能成为有效管理和推动“科技专利”发展的手段。电子商务已成为现代企业发展的重要方式, 但我国企业在电子商务发展方面还仅仅是初创阶段, 还不能利用网络有效开创新的专利, 还不能通过网络有效利用别人的专利发展自己, 还不能利用电子商务的各项新技术建立起行业的“专利网络”。

第三, 我国目前缺少“科技专利保护的有效机制”。我国企业长期以来重科技成果轻专利,在各类人员职称评定中没有对获取相关专利建立正常激励机制, 因而造成大量科技成果盲目发表, 在没有形成相关专利条件下造成大量流失。另外, 参与国家重大科技成果研究的科研人员, 在该项科技成果没有形成国际和国内相关专利的情况下, 其他国家一般不允许这样的科研人员离境, 以免造成相关科研成果流失, 而我国没有相关的“专利保护”机制约束。

第四, 我国企业“科技专利”意识淡薄, 机构不健全。国外大型企业都有专门的专利保护机构。一方面申请本企业新的科技专利;一方面有效利用其他相关专利发展自身。而我国企业普遍专利意识淡薄, 相关机构不健全。全国在册的800 多万家企业, 申请专利的不足一半, 相当数量企业的专利申请还是“零”。应尽快健全相关机构。

第五, 我国有关专利保护的法规还应进一步完善。中国入世后, 应尽快使国内法规与“知识产权法规”接轨。完善相关法规建设, 以改变我国企业目前专利管理相对落后的状况。

第六, 有关企业“专利管理”人才奇缺。对于高级专利管理人才的培养, 是提升我国企业“专利管理”总体水平的重要前提。要培养既懂国际专利法和知识产权法;又熟悉国内不同行业技术发展状况的专业专利管理人才。高等院校可以开设相关专业, 开设相关课程, 尽快培养企业急需的高级人才。

三、建立电子商务企业“专利创业管理模式”

要建立以知识产权管理为基础的现代企业管理模式, 这是中国入世后企业发展的重要途径。电子商务为建立这种模式提供了最现代化手段。专利战略是现代企业的生命线, 专利

制度是维护市场经济公平有序竞争, 推动和保护技术创新的有效机制。

电子商务企业“专利管理模式”内容如下:

第一, 电子商务导向“专利创业管理”行业化、专业化发展。通过电子商务EDI 技术(电子数据技术交换)使企业了解本行业相关技术专利发展状况。这样可以防止重复研究和投入, 瞄准行业空白进行科技开发和专利申请;同时利用同行业其他相关专利发展本企业, 形成“专利创业管理”的行业化、专业化。世界上一些科技经济大国都是专利大国和强国, 其主要原因即在于其实现行业联合。例如日本每年发明专利申请达 40 多万件;美国 20 多万件;德国 15 多万件;等等。如此多的有效专利成了他们占领国际市场最重要的资本。日本 6C 技术联盟(日立、松下、三菱电机、时代华纳、东芝、JVC)就是以行业相关专利为基础建立的经济联盟, 以维护其共同专利利益, 实现占领国际市场的共同目的。

第二, 利用国际先进技术专利, 实现企业创业。通过电子商务 GIS 技术(即地理信息系统的新兴学科, 实现专利技术信息的数字化处理), 追踪国际先进技术专利。企业在追踪到对自己有现实意义的“专利”后, 即可采取引进措24施。这样可以在很短时间内了解不同区域的最新“专利”发明, 利用有效时间差, 抢先引进占领市场。

第三, 以“专利权”作为产品品牌标志。通过电子商务的条码技术向市场推出有“专利权”保障的品牌商品, 使商品的“专利”状况直面消费者, 使有专利权保护的商品在市场上透明度增强。这样, 既维护和提升了企业的利益和竞争力, 也维护了消费者利益, 规范了市场秩序, 以“专利权”作为产品品牌标志, 为企业再创业, 向市场提供高科技专利新产品开辟了一条绿色通道。

第四, 以现代物流方式推动“专利创业管理”。通过电子商务GPS 技术(由卫星接收和数据处理软件构成)实现的现代物流模式, 可以对“专利权”和“专利保护”的商品优先配送, 并通过首级控制网实现对受专利保护的商品跟踪,从而以现代物流推动企业“专利创业”的发展。

对侵犯他人专利的商品应以一定标志性方式停止其配送, 以维护合法专利者的权益和物流市场的有序性。

综上所述, 电子商务企业“专利创业管理模式”主要有两种:

第一种: 企业进攻型专利创业管理模式。

企业进攻型专利创业管理模式, 是指企业积极主动地将开发出来的技术, 及时申请并取得专利, 利用专利权保护手段抢占和垄断市场。

它使企业利用专利取得市场主动权, 实现企业再创业, 避免受制于人。电子商务中的 EDI 技术和条码技术是实施进攻型专利管理模式的重要手段。

企业进攻型专利管理模式包括基本专利战略、专利网战略、专利出售战略、专利回输战略、产品出口专利先行战略。基本专利战略是企业进攻型专利管理模式的核心内容。基本专

利往往是企业先导性核心技术和主体技术的专利,基本专利战略指企业为保持自己新技术新产品竞争优势, 作为基本专利加以保护、并控制该技术领域发展的战略。专利网战略又称外围专利战略。主要指围绕基本技术专利研发的外围技术, 并取得相应专利, 保障基本技术专利的实施和发展。专利有偿转让战略指除了自己实施生产外, 还可以通过有偿转让专利的所有权或使用权方式, 获取更大利益。WT O 的知识产权协议中规定, 凡是使用专利所有者专利, 必须向专利所有者缴纳专利使用费用, 就是这一战略的实施。专利收买战略是指企业不仅通过自己申请专利而获利, 而且还花费较高价钱从发明人或其他企业那里购买相关专利达到垄断市场的目的。专利回输战略是指企业在引进原输出国专利技术后, 进行消化、吸收和创新, 再以专利形式卖给原输出国的战略。这对于摆脱原专利输出国控制十分重要。专利先行战略, 是指专利投资与产品输出战略, 企业向准备投资和输出产品的国家申请专利, 旨在保护投资和获得未来专利产品输出垄断权。

第二种: 企业防御型专利创业管理模式。

企业防御型专利创业管理模式, 是指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受到其他企业的专利进攻和挑战时, 采取打破市场垄断格局, 改善竞争被动地位的策略。电子商务中的 GIS 和GPS 技术是实施企业防御型专利创业管理模式的主要手段。

企业防御型专利模式主要有取消对方专利权战略、文献公开战略、交叉许可战略、失效和无效专利使用战略、绕开专利技术战略等。取消对方专利权战略是排除竞争者对本企业构成威胁的一种最有效的方式。在遇到专利纠纷和受到专利侵权指控时可以启动专利权撤销程序和无效程序, 取消对方专利权。我国《专利法》规定, 对于不符合专利法规定的专利, 可以请求专利复审委员会宣告该专利权无效。文献公开战略是指一种以公开发明来阻止部分对手申请专利、获得专利的战略。如果企业认为自己开发成功的技术、产品没有必要取得专利权, 但又担心其他企业取得这一技术的专利权将给本企业带来威胁时, 就可以采取抢先公开技术内容的方式, 使之丧失新颖性, 从而阻止竞争对手获得专利权。交叉许可战略是指企业间以专利技术作为合作目标而进行对等交换的一种战略。一个企业不可能开发所有的技术, 也不可能保证所有开发的技术都能获得专利权。如果本企业拥有自主开发的优势专利, 而竞争对手的专利对本企业的生产经营又构成妨碍时, 就可实施交叉许可战略。交叉许可战略的运用对企业双方25来说都是有好处的, 特别是对那些相似专利技术而言, 为了防止相互侵权、促进共同发展, 更具有意义。利用失效专利战略是指专利权有一定的保护期限, 保护期一旦届满, 该专利技术即进入公开领域, 任何人都可以自由利用。我国《专利法》规定的专利保护期为: 发明专利为 20年, 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为 10 年, 均从申请日起计算。专利权除因过期失效外, 还可以由于专利权人自动放弃, 未按规定缴纳年费而提前终止。利用失效专利战略就是从失效专利中有针对性地选择相关技术进行研究开发、生产的一种战略。绕过障碍专利战略是指如果企业竞争对手的专利权十分牢固, 并且将对本企业构成制约, 则可以采用迂回策略, 实行绕过障碍专利战略。主要方式有: 绕过权项, 开发不抵触的技术;使用替代技术;先用权战略。

对于一个企业来说, 并不是每一个战略都要利用。不同的企业应根据自身所处的竞争环境、技术研究能力和经济实力, 结合自己的经营发展战略目标, 灵活地、主动地、有选择地加以利用。同时, 无论是选择进攻型的还是防御型的, 企业都应建立健全专利战略的保障体系, 将企业专利战略与企业专利工作、经营发展战略、科技发展战略紧密联系起来。

例如, 海尔集团公司是从一个濒临倒闭的集体小厂发展起来的大型企业集团。公司商标经评估, 其价值达 42.6 亿元, 成为中国家电第一品牌, 也是亚洲第一个获得美国优质服务科学协会颁发的“五星钻石奖”的工业企业。海尔公司的巨大成功, 与其强烈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及成功地运用知识产权战略是分不开的。其实施知识产权战略的基础工作就是建立了一套优良的专利情报信息网络。1995 年, 海尔与青岛专利服务中心合作, 建立了中国家电行业专利信息库, 定时提供最新专利信息;1996 年又与市专利服务中心、省专利管理局、国家专利局信息中心三级服务机构合作, 形成了一个严密的专利情报网络。海尔集团公司的专利情报工作是值得其他企业借鉴的。

10.企业管理创新八大趋势 篇十

日前,由全国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审定委员会和中国企业联合会管理现代化工作委员会共同对外发布了一份对国内外企业管理创新最新趋势的跟踪报告。报告全面阐述了在商业环境的稳定性、确定性、可预测性已经被变革性、不确定性、不可预测性所代替的同时,国内外企业在管理理念的指导下,顺应时代变化进行了许多管理变革,它呈现出了八大趋势,它们是:

一、由追求利润最大化向追求企业可持续成长观转变。

研究表明,把利润最大化作为管理的惟一主题,是造成企业过早夭折的重要根源之一。在产品、技术、知识等创新速度日益加快的今天,成长的可持续性已经成为现代企业所面临的一个比管理效率更重要的课题。

坚持可持续成长管理观,在管理中就会注重整体优化,讲求系统管理,实行企业系统整体功能优化,注重依靠核心竞争力,不断提高市场竞争优势,注重夯实基础管理,讲求管理精细化、科学化、程序化、规范化和制度化,注重以人为本,不断提高员工素质,充分调动员工积极性,发挥其能动作用等等。

企业是一个人造系统,其内部系统是可以改造的,这是企业能够实现可持续成长的客观条件。与可以枯竭的物质资源不同,企业文化、企业家精神等是支撑企业可持续成长的支柱。

二、企业竞争由传统的要素竞争转向企业运营能力的竞争。

企业从大量市场产品和服务标准化、寿命期长、信息含量少、简单的一次性交易的竞争环境,向产品和服务个性化、寿命期短、信息含量大,并与顾客保持沟通关系的全球竞争环境转变。提升企业的运营能力,就要使企业的生产、营销、组织、管理等方面都“敏捷”起来,使企业成为一个全新的“敏捷性”经营实体,实现向“敏捷管理”方式的转变。一个企业要适应超倍速的竞争,必须在以下各层面具备敏捷性的特点:在生产方面,敏捷管理意味着具有依照顾客定单,任意批量制造产品和提高服务的能力;在营销方面上,它具有以顾客价值为中心、丰富顾客价值、生产个性化产品和服务组合的特点;在组织方面,敏捷管理要求能够整合企业内部和外部与生产经营过程相关的资源,通过与供应商和顾客的互动合作,创造和发挥资源杠杆的竞争优势;在管理方面,它一改强调指挥和控制的管理思想,转换到领导、激励、支持和信任上来。

三、企业间的合作由一般合作模式转向供应链协作、网络组织、虚拟企业、国际战略联盟等形式。

现代企业不能只提供各种产品和服务,还必须懂得如何把自身的核心能力与技术专长恰当地同其他各种有利的竞争资源结合起来,弥补自身的不足和局限性。在现代企业的生存原则中,“排他”已被“合作”所取代包容。

许多成功企业形成了不少互利合作的竞争方式:供应链式,主要是企业与供应商之间的合作。企业的增值链中,供应过程所占成本很多,所以供应链的动态互联至关重要;战略网络型,主要是指企业通过建立与供应商、经销商以及最终用户的价值链形成一种战略网络,竞争已不是单一的公司之间的竞争,而是战略网络间的竞争;协作联营型表现为企业通过有选择的与竞争对手,以及与供应商或其他经营组织分享和交换控制权、成本、资本、进入市场机会、信息和技术等,形成联营组织,从而在市场竞争中创造更多的价值;虚拟组织型,是利用信息技术把各种资源、能力和思想动态地连接起来,成为一种有机的企业网络组织,以最低的成本、最快的速度创造价值。

四、员工的知识和技能成为企业保持竞争优势的重要资源。

企业将主要通过管理员工的知识和技能,而不是金融资本或自然资源来获取竞争优势。企业的知识被认为是和人力、资金等并列的资源,并将逐渐成为企业最重要的资源。

出现在资产负债表上的资产,如厂房、设备等,虽然很容易估价和进行管理,但它们已经越来越难以决定企业的价值。相反,企业的价值更取决于无形资产,如品牌、专利、特许经营、软件、研究项目、创意以及专长等。国外机构的研究表明,在企业的市场价值中,已有6/7都取决于这些“知识”资产。管理这些资产中的任何一种都是很难的,但最难的还是怎样对待员工的思想和知识。企业需要更多地通过组织学习、知识管理和加强协作能力来应对知识经济的挑战,将现有组织、知识、人员和流程与知识管理和协作紧密结合起来。

五、从传统的单一绩效考核转向全面的绩效管理。

传统的绩效考核是通过对员工工作结果的评估来确定奖惩,以期实现对员工的激励,其致命的问题在于:从目标到绩效结果的形成过程缺乏控制;不是封闭的,没有绩效改善的组织手段作为保证:在推行绩效考核时会遇到员工的反对。

把绩效管理与公司战略联系起来,变静态考核为动态管理,是近年来绩效管理的显著特点。信息技术的发展使更为精细的绩效管理成为可能,绩效管理的工具也由单一向多维发展。主要包括目标管理、关键绩效指标(KPI)、360度打分、平衡计分卡和EVA价值管理等。

六、信息技术改变企业的运作方式。

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几乎无限制地扩大了企业的业务信息空间,使业务活动和业务信息得以分离。在订单的驱动下,原本无法调和的集中与分散的矛盾得以解决,并提供了手段。通过整合能够实现企业内部资源的集中、统一和有效配置;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如“协同设计”、“协同制造”和“客户关系管理”等,企业能够跨越内部资源界限,实现对整个供应链资源的有效组织和管理。

为了应对挑战,出现了许多如PDM、ERP、CRM、SCM等企业信息化产品,在不同层次、不同方面为企业管理与技术水平的提升提供了解决方案。

七、顾客导向观念受到重视并被超越。

由于顾客往往缺乏主见,因此顾客导向难以使企业具有前瞻性。而近十几年来,以微软、英特尔为首的部分高科技企业放弃了“顾客导向”,采用以产品为中心的经营战略,并取得了巨大成功,由此产生了超越“顾客导向”的竞争新思维。这种现象的出现,主要是因为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企业面对的已不仅仅是现有的份

额,更重要的是未来的市场和挑战。要提高企业的预见性,抢占产业先机,仅着眼于顾客导向已经不够,它会随着竞争条件的变化而逐渐失效。

八、由片面追求企业自身利益转变为注重履行社会责任,实现经济、环境、社会协调发展。

一方面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关注跨国公司在推行市场全球化过程中的社会责任表现,同时更多的公司认识到,良好的企业社会责任策略和实践可以获取商业利益,社会责任表现良好的企业不仅可以获得社会利益,还可以改善风险管理,提高企业的声誉。

11.企业网络安全与发展趋势 篇十一

【关键词】企业;网络安全;发展

一、前言

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已经离不开网络,企业在使用网络的过程中,网络安全问题较为突出。所以,分析企业网络安全问题,提高企业网络安全性能非常重要,这关乎企业未来的发展。

二、企业网络安全性急需重视

企业已经越来越依赖网络以及企业内部网络来支持重要的工作流程,内部网络断线所带来的成本也急剧升高。当这一刻显得迫在眉睫时,如何确保核心网络系统的稳定性就变得非常重要,即使一个企业的虚拟网络或防火墙只是短暂的中断,也都可能会中断非常高额的交易,导致收入流失、客户不满意以及生产力的降低。尽管所有的企业都应该对安全性加以关注,但其中一些更要注意。那些存储有私密信息或专有信息、并依靠这些信息运作的企业尤其需要一套强大而可靠的安全性解决方案。通过一部中央控制台来进行配置和管理的安全性解决方案能够为此类企业提供巨大帮助。这类安全性解决方案使IT管理员们能够轻松地对网络的安全性进行升级,从而适应不断变化的商务需求,并帮助企业对用户访问保持有效的控制。例如,IT管理员能够根据最近发现的网络攻击行为迅速调整网络的安全性级别。此外,用户很难在终端系统上屏蔽掉由一台远程服务器控制的网络安全特性。IT管理人员们将非常自信:一旦他们在整个网络中配置了适当的安全性规则,不论是用户还是系统的安全性都将得到保证,并且始终安全。而对于那些安全性要求较高的企业来说,基于软件的解决方案(例如个人防火墙以及防病毒扫描程序等)都不够强大,无法满足用户的要求。因为即使一个通过电子邮件传送过来的恶意脚本程序,都能轻松将这些防护措施屏蔽掉,甚至是那些运行在主机上的“友好”应用都可能为避免驱动程序的冲突而无意中关掉这些安全性防护软件。一旦这些软件系统失效,终端系统将非常容易受到攻击。更为可怕的是,网络中的其他部分也将处在攻击威胁之下。

三、网络结构的安全风险分析

根据使用网络的不同方面,以及对系统信息的安全使用将网络安全风险分为如下几类。

1.来自与公网互联的安全威胁

由于中心网络与Internet相连,而Inter-net公网是基于开放性、国际性与自由性的,所以中心内部网络连到INTERNET公网,则内部网受到攻击的可能性将增大。因为,每天黑客都在试图闯入Internet节点,并寻找一些目标试图进行攻击。假如对网络不保持警惕,可能连黑客的闯入无知,甚至会成为黑客入侵其他网络的跳板。假如内部网络的一台机器安全受损,就会同时影响在同一网络上的许多其他系统。透过网络传播,还会影响到与本系统网络有连接的外单位网络;影响所及,还可能涉及法律、金融等安全敏感领域。因此,对有特殊要求的网络系统必须做相应的安全防范措施。

2.内部网络互联安全威胁

网络安全风险不仅来自外部网,内部网及不信任域同样存在着对内部系统网络的安全威胁,内部网络容易造到来自内部或不信任域用户中一些不怀好意的入侵者攻击。攻击方法比如:

入侵者通过Sniffer等嗅探程序来探测扫描网络及操作系统存在的安全漏洞,如IP地址、应用操作系统的类型、开放哪些TCP端口号、系统保存用户名和口令等安全信息的关键文件等,并通过相应攻击程序对内网进行攻击。

入侵者通过网络监听等先进手段获得内部网用户的ID、口令等信息,进而假冒内部合法身份进行非法登录,窃取内部网重要信息。

入侵者通过发送大量PING包对内部网重要服务器进行攻击,使得服务器超负荷工作以至拒绝服务甚至系统瘫痪。

内部不怀好意员工,通过上传一些破坏程序,也可能危机经济信息中心内部网络的安全。

入侵者通过发电子邮件或内部人员自己投放病毒软件,感染某主机,进而通过网络传播,影响整个网络的正常运行,并可能破坏网络系统。

3.系统的安全风险分析

所谓系统安全通常是指网络操作系统、应用系统的安全。目前的操作系统或应用系统无论是Linux还是其它任何商用UNIX操作系统以及其它厂商开发的应用系统,其开发厂商必然有其后门。而且系统本身必定存在安全漏洞。这些”后门”或安全漏洞都将存在重大安全隐患。但是从实际应用上,系统的安全程度跟对其进行安全配置及系统的应用面有很大关系,操作系统如果没有采用相应的安全配置,则其是漏洞百出,掌握一般攻击技术的人都可能入侵得手。

4.应用的安全风险分析

应用系统的安全涉及很多方面。应用系统是动态的、不断变化的。应用的安全性也动态。这就需要我们对不同的应用,检测安全漏洞,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降低应用的安全风险。

5.资源共享

网络系统内部办公网络可能存在着:员工有意、无意把硬盘中重要信息目录共享,长期暴露在网络邻居上,可能被外部人员轻易获取或被内部其他员工窃取并传播出去造成泄密,因为缺少必要的访问控制策略。

6.电子邮件系统

企业网络系统连入互联网,电子邮件应用将是应用比较广泛,内外用户间的信息传递,就存在被黑客跟踪或收到一些特洛伊木马、病毒程序等,由于许多用户安全意识比较淡薄,对一些来历不明的邮件,没有警惕性,给入侵者提供机会,让黑客掌握了系统的主动权。给系统带来不安全因至素。

四、常用的网络安全技术

1.PKI技术

PKI(PublicKeyInfrastucture)技术是利用公钥理论和技术建立的提供安全服务的基础设施,是信息安全技术的核心,是电子商务的关键和基础技术,是一种适合电子商务、电子政务、电子事务的密码技术,它能够有效地解决电子商务应用中的机密性、真实性、完整性、不可否认性和存取控制等安全问题。一个实用的PKI体系应该是安全的、易用的、灵活的和经济的,它必须充分考虑互操作性和可扩展性。它是认证机构(CA)、注册机构(RA)、策略管理、密钥(Key)与证书(Certificate)管理、密钥备份与恢复、撤消系统等功能模块的有机结合。

2.防火墙

基于防火墙的网络安全结构主要有三种:双宿主机结构、主机过滤结构和子网过滤结构。双宿主机结构可以提供很高程度的网络控制,它从物理上将内部和外部网络隔开,但该结构在防护资料包从外部网络进入内部网络时很容易失败,无法有效地预防,而该结构中的主机很容易成为网络瓶颈。主机过滤结构较前者安全、易操作,但是一旦堡垒主机瘫痪,整个系统上的信息部一览无余。子网过滤结构是主机过滤结构的变形,只是紧贴内部网络加一层过滤路由器,仍然存在安全问题。

五、企业网络安全管理制度保障

管理是企业网络安全的核心,技术是企业安全管理的保证。网络安全系统必须包括技术和管理两方面。只有完整的规章制度、行为准则并和安全技术手段结合,网络系统的安全才会得到最大限度的保障。只有制定合理有效的网络管理制度来约束员工,这样才能最大限度的保证企业网络平稳正常的运转,例如禁止员工滥用计算机,禁止利用工作时间随意下载软件,随意执行安装操作,禁止使用IM工具聊天等。最终制度通过网络管理平台得以具体体现,管理平台使得制度被严格的执行起来。

六、结束语

综上所述,企业网络安全问题已经成为了企业发展过程中需要关注的重点问题,企业只有做好了网络安全管理问题,才能够更好的使用网络,进而为企业的快速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石淑华,池瑞楠编著.计算机网络安全基础[M].人民邮电出版社,2011.

12.图书馆管理模式的创新与发展趋势 篇十二

1 组织结构创新是管理模式创新的主要问题之一

尽管目前涌现了一些新型组织结构模式, 如矩阵型 (耦合) 交叉管理模式、蛛网型项目管理模式、车轮型学科单元管理模式、星型虚拟管理模式、或上述组合模式, 但是在实践中, 各图书馆往往是根据本馆的实际情况, 将图书馆的各业务部门, 包括采访、编目、交换、典藏、流通、阅览、参考咨询、情报研究、系统维护、软件开发、硬件维护等进行机构重组与优化组合, 或构建三部门组织结构 (如资源建设部、用户服务部、技术支持部) 、四部门组织结构 (如资源建设部、读者服务部、信息技术部、办公室) 、五部门组织结构 (如文献信息采编部、文献信息开发部、信息服务部、计算机与网络管理部、办公室) , 或构建学科型部门 (团队) 组织结构。

图书馆制度创新是最近几年人们开始关注的主题。有人认为:在过去的百年中, 不论在实践中还是在理论上, 中国图书馆界都没有将公共图书馆当作一种实现信息公平与信息保障的机构/制度, 而给予认真严肃的对待;公共图书馆的社会意义在于它的存在使社会中每一个公民具备了自由获取知识或信息的权利, 它代表的是一种社会用以调节知识或信息分配, 以实现社会知识或信息保障的制度。或者简单地说, 图书馆是人类的知识自由权利的社会保障制度。而这种图书馆制度, 现在远远未能真正领悟, 现代图书馆制度的建设任重而道远。因此, 我们必须构建图书馆制度资源体系, 优化制度资源配置与图书馆制度环境, 创建图书馆制度文化。

2 图书馆管理方法

图书馆管理方法是指管理者行使管理职能和实现图书馆管理目标的手段、措施与途径的总称。常用的图书馆管理方法包括:行政管理方法、经济管理方法、法律管理方法、政治思想工作方法、激励方法、定量管理方法、计划管理方法、目标管理方法、系统管理方法等。上面提到的知识管理、全面质量管理、集成管理、战略管理、人本管理、项目管理同时也给图书馆带来了管理方法的创新。除此之外, 包括分布式管理、柔性管理、忠诚管理、满意管理等在内的新型图书馆管理方法被相继提出。科学发展观、战略规划、组织文化、绩效评估、服务价值链与核心竞争力、新公共管理、知识管理、全面质量管理、营销管理、危机管理成为现代图书馆管理的热门话题。

3 图书馆将实现七个方面的范式转变

(1) 从图书的保管者到面向服务的信息提供者; (2) 从单一媒体到多媒体; (3) 从本馆收藏到无边界图书馆; (4) 从我们到图书馆去到图书馆来到我们中间; (5) 从按时提供到及时提供; (6) 从馆内处理到外包处理; (7) 从本地服务到全球服务。时至今日, 这几个范式转变不仅印证了时代的发展, 而且并没有过时。

图书馆与信息中心将经历范式演变, 包括发展方向与基本功能的转变, 如: (1) 从以图书馆为中心到以信息为中心, 最后到以知识为中心; (2) 从图书馆作为一个机构到图书馆作为信息提供者选择最相关的信息, 图书馆员成为相关信息环境中起作用的熟练的信息专家; (3) 从使用新技术来实现图书馆功能的自动化到集中关注内容利用技术以改进分布式信息系统中的信息存取和传递; (4) 从支持图书馆员工的技术到授权图书馆用户的技术; (5) 从信息提供的图书馆网络化到所有信息源提供区域的网络化; (6) 从技术的单个使用到图书馆范围内的集成。

图书馆和信息服务组织在资源、服务和用户取向上正在发生范式转变, 即在资源取向上, 由自己拥有单一馆藏向虚拟多媒体馆藏转变;在服务取向上, 由仓库型向超市型转变;在用户取向上, 由等待用户、员工授权向促进使用、用户授权转变。

伴随这些范式的转变, 图书馆管理出现了一些新特征, 如管理内容广泛化、管理体系科学化、管理机构功能化、管理手段现代化、服务方式多样化、管理方向人本化、管理人员素质高级化。因此, 图书馆管理者面临巨大的挑战, 包括技术变化的挑战;责任、行为与质量管理的挑战;领导关系的挑战;法律问题的挑战;融资服务的挑战;职工安置的挑战;伦理与价值的挑战;协作、合作与全球化的挑战。具体对于大学图书馆来说, 所经历的变革是: (1) 图书馆形态的变化; (2) 图书馆与大学信息技术部门关系的变化; (3) 馆藏获取、组织、存储和传递方式的变化; (4) 图书馆建筑设计、设备和图书馆参与联盟的变化。未来大学图书馆与其说是保存信息的一个地方, 不如说是一种门户, 用户可通过此门户存取世界上广泛的信息资源。它将集中关注存取与知识管理而非对资料的实际拥有, 帮助用户发现那些分布在世界任何地方以任何格式和媒介存在的相关信息。因此, 为响应信息技术发展、经济、教育与学习环境以及学术交流的变化, 图书馆必须从结构、技术、任务与人员几方面来实施管理变革。

4 图书馆管理的发展趋势

(1) 图书馆管理理论与实践将在融合新理论、新技术与新方法的基础上得到不断创新与发展。新世纪图书馆管理将在继续吸收和融合管理学、信息管理学、计算机科学、经济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学科新理论和新技术的基础上得到不断创新与发展。知识管理、人本管理、团队管理、文化管理等新观念必将对图书馆管理理论产生重大影响, 逐步落实到图书馆管理的具体事务中。图书馆管理与技术日趋融合, 计算机技术、网络通讯技术、多媒体技术、电子商务技术、电子政务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先进技术将促进图书馆管理工作和管理过程的现代化。 (2) 图书馆宏观管理将成为今后图书馆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将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为适应图书馆网络化、数字化建设的需要, 必须改革图书馆事业管理上分散多头的体制, 加强图书馆的宏观管理, 建立集中统一的管理体制和管理组织机构, 促进数字图书馆建设的有序进行。因此, 我们必须研究图书馆的科学发展观问题、战略规划问题、可持续发展问题等。 (3) 图书馆管理将由以图书馆为中心转向以用户为中心。以往的图书馆管理是以图书馆为中心, 把怎样管好图书文献资源作为根本出发点。而实质上, 图书馆是体系化信息需求的产物, 用户的信息需求决定着图书馆的生存、内容、类型、分布, 直接或间接决定着图书馆的性质、功能、馆员的知识结构、藏书的排列和书库的划分、馆址的选择等多个方面。因此, 图书馆管理必须由以图书馆为中心转向以用户为中心, 从研究图书馆的用户信息需求规律出发来合理计划、组织、协调与指挥图书馆各项业务工作。 (4) 图书馆资源建设将由“各自为政”走向“共建共享”。过去人们虽然意识到应该从资源共建共享的角度去考虑文献资源建设与布局, 但在具体操作过程中, 实质上仍是一种本位主义的文献资源建设观, 真正参与并实现国内或省 (市) 内文献资源共建共享的图书馆并不多。然而, 在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 国内文献资源建设面临国外市场的剧烈竞争。因此, 资源共建共享已经成为21世纪图书馆的必然选择。 (5) 探索网络环境下图书馆知识管理的实现, 研究网络环境中图书馆核心能力形成, 实现“三大重心”的转移将是今后图书馆管理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摘要:目前图书馆发展的现状, 更具有兼容并包、求同存异性。图书馆联盟是解决网络环境下资源共享, 推进国家信息化的必然要求, 也是图书馆事业发展的时代要求。图书馆管理模式的创新与发展打破了传统观念, 同时促进了图书馆的发展。

关键词:图书馆,管理模式,创新,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1]付先华.网络信息资源的主旨与管理[J].理工高教研究, 2002 (2) .

[2]顾彝.《国际标准书目著录》及其最新发展[J].国家图书馆学刊, 2006 (3) .

上一篇:爸爸,我想对你说下一篇:童谣比赛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