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学期末考试(共15篇)(共15篇)
1.生态学期末考试 篇一
一、教材为本, 整体复习
课本是复习的阶梯, 学习须有“本”可依。复习时以课本为主线, 进行系统的复习, 使所学过的知识由零散过渡到完整, 构架起较为完整的知识系统, 训练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以课本为主线进行整体复习, 并非简单地重复已学过的知识, 而是对学过的知识进行系统梳理, 对某些知识点进行归纳与对比。尤其对某些似是而非的知识点, 在复习中一定要弄清楚, 并能灵活运用。
二、梳理教材、绘出知识结构网络图, 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体系
归纳知识的时候, 要有序、多角度地思考问题, 找出知识点的内在联系;再根据知识结构网络图去发散、联想基础知识点和每个知识点的基础题, 并学会自我检测。
三、看“错题集”, 温故而知新
将日常练习、考试中自己失误的错题、典型题分门别类地收集在一起, 制定一本“错题本”。期末复习中, 一定要拿出一定的时间依次为根据或线索, 突破难点, 这样做, 会比做几道题有更大的收获。按“错题集”温习, 除复习语言知识点外, 还要重视某些试题的解题方法与技巧。只有这样, 才能充分发挥“错题集”的作用。
四、针对考点强化练习
练习是巩固所学知识必不可少的重要途径。练习中, 选题要精, 在教师的指导下, 从实际出发, 进行各种形式、多层次的练习, 练习要有步骤、有目的、有思考, 切忌一味做题, 陷入题海。
五、交叉复习, 提高效率
当我们同时面对多门课程的复习任务时, 最好采用交叉复习的方式。如先复习语文, 休息后换成数学, 再之后又换成别的学科, 这样的复习能有效缓解疲劳、消除倦怠心理, 从而提高复习效果。
六、团结合作, 共同提高
复习中也要和平时学习一样, 同学之间要多讨论、交流、解疑、帮助, 以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2.期末考试大变脸 篇二
传统的期末考试容易造成孩子惧怕考试,进而导致对学习有巨大压力,随着课改的全面推行,文中的几所学校,采取了新颖的方式考察,让学生从快乐的期末考试中爱上学习。
今年9月开始,二期课改全面推行,申城小学一、二年级不作书面考试,口试、游戏、家长参与等各种“个性化”考查方式如雨后春笋般出现。
传达信息:生活中考查
“19日上午语文口试,20日上午数学以游戏的方式考查。三天下午都放假。”卢湾区第一中心小学一年级的老师向学生口头宣布期末考查的日程安排和考查内容,学生是否能够向家长传达准确的信息也成为这次考查的项目之一。
“以往我们都让学生带一份《告家长书》,希望家长作好配合等内容。今年小学一年级不作书面考试,我们就在实际生活中考查孩子的听说读写能力。”卢湾区第一中心小学沈校长说。
在这场特殊的考查中,学生要准确地把老师口头宣布的信息记录下来,回家告诉父母,并让父母把孩子复述的信息写到回执上,老师就从回执上的内容判断孩子接受、传达信息的综合能力。
欢乐游园会:激发学习兴趣
文学遐想园、数字游戏宫、英语角、自然探秘区……新黄浦实验学校的学生一提起学校的快乐考查就兴奋,人手一张通行证、人头一顶“皇冠帽”。通行证上是游园记录,通过就盖个红印章,没通过就盖个蓝印章,每个章还能挂在“皇冠帽”上。
在众多游戏中,四年级女生王毅君觉得“精彩24”最刺激。两个小选手相对而坐,学生主考官一声令下,左边选手看着牌口中念念有词,右边那个胖男孩目不转睛盯着牌在心算。“啪”的一声,胖胖的小男孩赢了,大头男孩耷拉着脑袋,胖男孩走上前去安慰他:“下次你能行。”
该校黄蓓芬老师说: “我们把这次能力考查命名为‘卡通宝贝畅游智慧乐园’,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攻关’,锻炼了他们的综合素质。”
分层考试、多种评价:给学生自信
在曹杨二中附属学校,即使学习成绩不是很好的学生,也不惧怕期末考试。该校朱同学说:“我学习底子较差,选择基础类试卷考试不仅能提高我的学习积极性,顺便还可以体会一把‘成功的感觉’。”该校期末考实行分层考试,每门功课的试卷分4个等级,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力选择相应的试卷。而对自己考试结果不满意的同学,在考试后可以向老师继续提出第二次考试的申请。
此外,学校对低年级学生的历史、地理、生物等全部“免考”,成绩看平时的学习态度、作业表现。作业大多是自主完成的小论文。
课外阅读、口试进入小学考试
闸北区第一中心小学五年级的语文考试,口试也列入其中,老师通过口试题考察每位学生的知识面和阅读面。
3.生态学期末考试 篇三
刚开始发卷发的是英语,我很高兴,因为全班就我一个100分,数学还不错97分,老师奖给我一支笔!语文成绩最让我伤心,因为差一点就能得三好学生了,如果语文我再细心一点的话,考91分以上,我的心情就不会这么糟糕了。
回到了家,妈妈说:“萌萌,语文你如果再细心一点就上90了,这次妈妈不吵你,下一次期末考试可不要这么粗心了。”我听了,惭愧的低下了头。然后小声地说:“是的妈妈,下次我会考好的。”
虽说现在放暑假了,期末考试这件事也算过去了,可是每当我看见我的奖状夹子,这一学期是空白的,我就很伤心,甚至没有自信;因为我每年都得三好学生,而只有这一年没有得到……
我也在网上看到了一些高中生考试的微博,看了之后,我情不自禁地想:“原来他们付出的比我们更多!我一定要好好学习,实现我的理想!”于是,我看了我的学习计划用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跑去写暑假作业……
4.景观生态学期末复习重点总结 篇四
景观生态学:研究景观单元的类型组成、空间配置及其生态学的过程。
景观生态学基本理论:景观结构、景观功能和景观变化。景观结构,即景观组成单元(景观要素)的类型,多样性及其空间关系,主要是斑块的大小、形状、类型;生态过渡带:异质性;连接性。景观功能,即景观结构与生态学过程的相互作用,或景观结构单元(景观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即不同生态系统之间的能流、物质流和物种流。主要指动物移动;水分移动;破碎种群动态;斑块动态。景观动态,指景现在结构和功能方面随时间推移发生的变化。主要指干扰状况;碎片化;气候变化;生物驱动。景观的结构,功能和动态是相互依赖、相互作用的。这正如其它生态学组织单元(如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是相辅相成的一样,结构在一定程度上决定功能,而结构的形成和发展又受到功能的影响。结构和功能随时间变化,功能繁荣改变可导致结构的变化。
景观空间格局:一般是指某特定尺度上景观的空间结构特征即空间格局,是大小和形式各异的景观要素在空间上的排列形式,或景观要素的类型、数目以及空间分布与配置等。类型:有均匀格局、聚集格局、随机格局和组合格局四大类型。(肖竹宁:①镶嵌②带状③交替④交叉⑤散斑⑥散点⑦点阵⑧网状⑨水系)景观异质性:指景观系统特征在空间和时间上的不均匀性及复杂程度。景观异质性可分为空间异质性和时间异质性两类。空间异质性指景观系统特征在空间分布上的不均匀性和复杂性,指水平方向二维平面的异质性,也可以分析垂直面上的异质性,即三维空间异质性。时间异质性是指景观系统特征在时间变化过程中分布的不均匀性和复杂性,景观系统特征在时间变化过程中分布的不均匀性,它具有周期性。功能异质性,基质异质性。尺度:指在所研究的生态系统的面积大小(空间尺度),或者指所研究的生态系统动态的时间间隔(时间尺度)。空间异质性与尺度:在某一尺度上的异质空间,在比其低一层次上的空间单元,可视为相同质的。尺度大-异质性,小尺度-均质性。
景观对比度:指(邻近的)不同景观单元之间的相异程度。低对比度:有比较宽的过渡带,往往出现在大面积自然条件相对均一的地带。(eg热带雨林)高对比度:在环境资源极不相同的地区,可以出现纯自然形成的具有高对比度的景观。(自然景观—稀树草原;人工景观—农业景观)景观粒级:景观组分空间规模大小的量度,与尺度有密切关系。粗(eg阿特拉斯山景观,斑块直径数公里)细(eg稀树草原)优势比较:①粗粒结构景观多样性高,但局部地区的多样性却低(边界附近例外),这样的景观结构可以为保护水源或内部特有物种,提供大型自然植被斑块,或为工业区建设提供大面积的建筑场地,却不利于多生境物种的生存②细粒景观整体单调,但局部多样性高,更有利于多生境物种的生存,却不利于内部特有种生存③一个带有细粒区域的粗粒景观具有上述所说的各项优点,是最佳的景观结构。
生态学干扰:指发生在一定地理位置上,对生态系统结构造成直接损伤的非连续性的物理作用或事件。
干扰:是一个偶然发生的不可预知的事件,是在不同空间和时间尺度上发生的自然现象。(1)性质:①干扰具有多重性,对生态系统影响表现为多方面②干扰具有较大的相对性③干扰具有明显的尺度性④干扰可以看作是对生态系统演替过程的再调节⑤干扰经常是不协调的⑥干扰在时空尺度上具有广泛性(2)生态学意义:①干扰与景观异质性:一般认为,低强度的干扰可以增加景观异质性,而中高强度干扰则会降低景观的异质性。如山林的不同程度的火灾。②干扰与景观破碎化:一些规模较小的干扰可以导致景观破碎化,如经常发生的林火、砍伐;大规模的干扰可能导致景观的均质化,而不是进一步的破碎化。往往不是人们期望发生的。③干扰与景观稳定性:干扰与景观稳定性是相矛盾的。景观对干扰的反应存在一个阈值,只有在干扰的规模和强度高于这个阈值时,景观格局才会发生质的变化,而在较小的干扰作用下,干扰不会对景观的稳定性产生影响。④干扰与物种多样性:适度干扰下生态系统具有较高的物种多样性,在较低和较高频率的干扰作用下,生态系统 中的物种多样性均趋于下降。(3)类型:(产生的来源)自然干扰:无人为活动介入的在自然环境条件下发生的干扰 :火灾、地壳运动、洪水、病虫害等。人为干扰:在人类有目的的行为指导下,对自然进行的改造或生态建设:烧荒种地、森林砍伐、放牧、修建大坝等。(功能)内部干扰:在相对静止的长时间内发生的小规模干扰,自然演替的一部分;外部干扰:短期内的大规模干扰,打破了自然生态系统的演替过程,火灾、风暴、砍伐等。(产生的机制)物理干扰:森林退化引起的局部气候改变、土地荒漠化;化学干扰:水体污染、大气污染引起的酸雨等。酸雨:酸雨是大气中的CO2、SO2、NO2和HCL等有毒气体,在云雾的形成中被水滴吸收转化,形成酸雨和酸雾,降到地面和水体会引起土壤和水体酸化;造成树木叶片枯萎、脱落以至整体死亡,腐蚀建筑物和古迹。生物干扰:生物入侵、病虫害等。(传播特征)局部干扰:在同一生态系统内部扩散;跨边界干扰:跨越生态系统边界扩散到其他类型的斑块。
扰动:系统在正常范围内的波动,只改变景观面貌,而不会改变性质。
斑块:依赖于尺度的、与周围环境在性质上或者外观上不同,表现出较明显边界,并具有一定内部均质性的空间实体(1)类型:环境资源斑块、干扰斑块、残存斑块、引进斑块(种植斑块、聚集地斑块)(2)形状:圆形和扁长斑块;环状斑块;半岛状S=1/(2* A),S=1为圆形,S>1为矩形。(3)内缘比:指斑块内部和外侧边缘带的面积之比。(4)大小:斑块的面积,以平方米/公顷为单位来量度,是影响斑块生态功能的因素;斑块内的物种、物质、能量与斑块面积大小呈正相关,但并非是线性的,而是呈曲线状:开始时物种随斑块面积的增大增加很快,但这种增加会越来越慢,最终停滞。大斑块的生态学价值:①有利于生境敏感物种的生存;②为大型脊椎动物提供核心生境和躲避所;③为景观中其它组成部分提供种源;④能维持更近乎自然的生态干扰体系;⑤在环境变化的情况下,对物种绝灭过程有缓冲作用。小斑块的生态学价值:①作为物种传播的生境以及物种局部绝灭后重新定居的生境和“踏脚石”,从而增加了景观的连接度;②为许多边缘种、小型生物类群以及一些稀有种提供生境。边缘效应:斑块边缘部分由于受外围影响而表现出与板块中心部分不同的生态学特征的现象。特点:①由一种环境条件组合过渡为另一种环境条件组合②由一类动植物组合过渡为另一类动植物组合,不仅包括两个生态系统内部的成分,并且有其特有的成分。
廊道:廊道是指不同于两侧基质的狭长地带。①类型:线状廊道,主要由边缘种组成;带状廊道:较宽,每边都有边缘效应;河流廊道:沿河流分布,不同于周围基质的植被带。②连接度:指廊道如何连接或在空间上怎样连续的量度,可用廊道单位长度上间断点的数量表示.③作用:具有连通和阻隔双重作用。④功能:A廊道作为生境(栖息地),为物种提供适宜的生境,即物种栖息地;B廊道作为传输通道,是动物的迁移通道,是人类及物资的运输通道。道。C屏障和过滤作用:阻止通行或部分可以通行;D防护功能:抵御风沙、净化水质、降低污染,保持水土,消除热岛效应,泄洪防洪,防止都市过度扩张E廊道作为能量、物质和生物的源与汇。如农田防护林带,一方面具有较高的生物量和若干野生动植物,起到源的作用;另一方面阻拦和吸收农田流失的养分和其他物质,起到汇的作用;F廊道在景观美学上也起到重要的作用。
基质:面积最大,连通性最好的景观要素类型。(1)判定标准:①相对面积:景观中某一类要素明显比其他要素占有的面积大得多时,可以据此来判断这种景观要素就是基质。通常基质的面积超过现存的任何其他景观要素类型的总面积,或者说基质的面积应占总面积的50%以上。②连通性:假若景观的某一要素(通常为线状或带状要素)连接得较为完好,并环绕所有其他现存景观要素时,可以认为这一要素是基质。③控制程度:当相对面积和连通性两个因素难以对景观基质进行判别时,考察某种景观对当地生态环境的控制作用尤为重要。基质对景观动态的控制程度较其他景观要素类型大。④三个标准结合(2)孔隙度①概念:指单位面积的斑块数目,是景观内斑块密度的量度。与斑块大小无关,与连接度无关,与数目有关②生态学意义:1它提供了一个了解物种隔离程度和植物种群遗传变异的线索。2孔隙度是边缘效应总量的指标,是一个对野生生物管理、对能流物流运动具指导意义的因素。3人文地理中,研究住宅区或村庄的孔隙度十分重要。
景观边界的功能:①通道或廊道:景观中许多流(物质流、能量流、信息流、物种流等)是沿景观边界流动的,此时的边界相当于廊道。②过滤器或屏障:穿越景观边界的流在质、量和速度上大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此时的边界相当于一个半透膜。③源:由于景观边界两侧物质和能量水平的差异,从而导致生态流由景观边界向相邻景观单元的流动,起到源的作用。④汇:景观边界可以聚集生态流。⑤生境:景观边界有其特有的物种和环境特征,因此也成为很多物种的一种栖息地类型。应用:①野生动物管理:沿着或穿过边界的动物异常丰富;②在生物多样性和土地破碎化问题中,边缘生境和内部生境的比率有着关键性的意义;③在美学上景色中经常边缘占主导地位;④在林业上,森林的边缘经常出现弯曲的树干和风倒木;⑤在农业上,边缘常是有害动物和害虫的源,也出现控制这类有害生物的食肉动物;⑥在土壤侵蚀控制中,边界导致风速改变和形成湍流;⑦在公园和自然保护区管理中,边界有可能成为人类过渡利用资源的障碍;⑧在监测全球气候变化中,边界经常作为敏感的指示器。
生态交错带:相邻生态系统之间的过渡带,其特征由相邻生态系统之间相互作用的空间、时间及强度所决定。特征:生态交错带是一个生态应力带,生态交错带具有边缘效应(斑块边缘部分由于受外界影响而表现出与斑块中心部分不同的生态学特征的现象),生态交错带阻碍物种分布(适于边缘物种生活,阻碍内部物种扩散);生境内能量与物质交换最高。功能:①通道作用:生态系统间生态流流动通过生态交错带,并影响其流速和流向;②过滤或屏障作用:生态交错带在生态流中如半透膜,一些可顺利通过,一些则受阻碍;③源与汇:生态流流动中,为相邻生态系统提供能量,物质,生物有机体,同时对物体和物质有吸收累积效应;④栖息地。
景观破碎化:是指景观中各生态系统之间的功能联系断裂或连接性减少的现象。破碎化是将一个生境或土地类型分成小块生境或小块地。分割是一种特殊的破碎化。类型:地理破碎化;结构破碎化。大碎块:提供更好的聚集条件,保存更多物种,包括特殊种;小碎块:仅保持较少物种,较普通种,特殊种先消失。
破碎度指标F:测度景观斑块多样性的指标,可用单位面积斑块数目表示。F=N/A,F大,景观破碎。大尺度→可辨识性低→破碎化过程降低;小尺度→可辨识性高→破碎化过程提高。生物多样性是指生命有机体及其借以存在的生态复合体的多样性和变异性。是所有生物种类、种内遗传变异和它们的生存环境的总称。包括:物种多样性(最直观、最基本)、遗传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景观多样性。我国生物多样性的特点:a我国幅员辽阔,地大物博,有极其丰富的物种1动物物种数比较多2裸子植物种数世界首位3苔藓、蕨类和种子植物居世界第三b特有的和古老的物种多c经济物种丰富 4生态系统多样中国具有地球陆生生态系统,如森林、灌丛、草原和稀树草原、草甸、荒漠、高山冻原等各种类型,由于不同的气候和土壤条件,又分各种亚类型599种。海洋和淡水生态系统类型也很齐全。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原因:①生存环境的改变和破坏(主要原因)②掠夺式的开发利用③环境污染(包括大气、水、废弃物等的污染)④外来物种入侵或引种到缺少天敌的地区
景观多样性:是指由不同类型的景观要素或生态系统构成的景观在空间结构、功能机制和时间动态方面的多样性或变异性,反映了景观复杂程度。包括:(1)斑块多样性:是指景观中斑块的数量、大小和斑块形状的多样性和复杂性。(2)类型多样性:是指景观中类型的丰富度和复杂度。(3)格局多样性:是指景观类型空间分布的多样性及各类型之间以及斑块之间的空间关系和功能联系。
在景观类型少,大均质斑块,小边缘生境条件下,物种多样性低;随着类型(生境)多样化和边缘物种增加,物种多样性也增加。首先,当景观类型、斑块数目与边缘生境达到最佳比率时,物种多样性最高;其次,随着景观类型和斑块数目增多,景观破碎化,致使斑块内部物种向外迁移,物种多样性也随着降低;最后,残留的小斑块有重要的生境意义,维持着低的物种多样性。
景观连接度:是一抽象概念,可具有一相对测定指标,表示一种生态过程在两个景观元素之间进行的顺利程度,其大小在0~1之间,大小取决于廊道的质量。包括结构连接度和功能连接度。景观连通性:描述景观元素在空间结构上的联系。两者关系:①景观连通测定景观的结构特征,景观连接度测定景观的功能特征,反映景观特征的两个方面;②景观连通性从景观元素的空间分布得到反映,连接度取决于景观元素的空间分布特征及生物群体的生态行为③连通性从斑块的大小形状,网络单元的大小来反映,连接度通过斑块之间物种迁徙或其他生态过程进展的顺利程度来反映。具有较高的连通性,不一定有较高的景观连接度;连通性较差的景观,景观连接度不一定较小。景观功能三种流:能量流、养分流、物种流。能量流:如热能、生物能;养分流:如无机物质、有机物质、水;物种流:如各种类型的动植物以及遗传基因。影响景观生态的各种流:
1、空气流
2、水流
3、养分流
4、动物流
5、植物流。相邻景观要素间的无机流包括:水流、养分流、空气流。
物种的运动方式:主动运动、被动运动、连续运动、间歇运动。主动运动特征:物种通过本身有目的的行为。目的:适应环境的变化或寻找更适合于自己生存的生态环境。结果: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生物物种的扩散和传播。动物在景观中的运动:巢区、散布、迁徙。巢区是指动物围绕它们的巢穴进行取食和日常活动的地域范围。散布:某物种动物个体从其出生地向新巢区的单向运动。迁徙是动物随季节变化在不同地域之间进行的周期性往返运动。景观变化动态是指景观变化的过去、现状和未来的趋势。景观是怎样变化的,为什么这样变化以及变化的结果。分为:景观空间变化动态和景观过程变化动态。(1)景观空间变化动态是指景观中:①斑块数量;②斑块大小;③廊道的数量和类型;④影响扩散的障碍类型和数量;⑤景观要素的配置等变化阶情况。(2)景观过程变化动态是指在外界干扰下,景观中物种的扩散、能量的流动和物质的运移等变化情况。它一般要涉及到:①系统的输入流;②流的传输率和系统的吸收率;③系统的输出流;④能量的分配等。景观空间变化和景观过程变化是同一变化中的两个方面。过程变化是空间变化的原因,比如景观中某物种在当地灭亡的可能性增加,很可能是物种从一个斑块移动到另一个斑块的廊道被切断;空间变化反过来又影响过程变化;如许多鸟类对小的、破碎的斑块的反应十分敏感。尽管森林仍保持整体的面貌,但在斑块的尺度,森林的破碎化越大,斑块的环境越远离森林,鸟类的活动越受影响。景观生态过程:物质和能量在景观要素内部及其之间的流动。景观过程的基本动力:景观水平上推动景观生态流的基本动力是扩散、质量流(重力)和运动。物质和能量在景观中的流动可概括为:连续运动和间歇运动两种运动格局。连续运动:是指某一客体在两点之间运动时,尽管运动速度有时快有时慢,但速度不降到零。间歇运动:是指客体在两点之间运动时,要出现一次或几次的停顿。
景观稳定性:一是系统保持现有状态的能力,即抗干扰的能力;二是系统受干扰后回归该状态的倾向,即受干扰后的恢复能力。①测定:熵值法:熵值高表明景观稳定性好,熵值低表明景观稳定性差。
景观中Ks=1,N:景观斑块数,Pk:各斑块内植物种群所占百分比。物种数目相同的情况下,斑块的类型愈多,景观的异质性愈高,熵值愈低,景观愈不稳定(农田);相反,斑块的类型愈少,结构愈简单,熵值愈高,景观的稳定性愈强(热带雨林)。②尺度:时间尺度--指衡量景观变化时假定的变化速率。空间尺度:主要是指景观的异质稳定性,即景观结构在立地水平上不断变化和大尺度上相对静止的统一。③原理:稳定性可能以3种明显不同的方式增加:①趋向于物理系统稳定性(以没有生物量为特征);②趋向于干扰后的迅速恢复(存在低生物量);③趋向于对干扰的高度抗性(通常存在高生物量)。
人类对景观的影响及结果:1造成了许多环境问题:如全球气候变暖、大气污染、森林和其它天然植被减少、土地退化、水资源短缺、水污染生物多样性降低。同时破坏了许多自然景观。2对不同地区景观的干扰程度不一样,按照人为干扰状况将景观分为五种类型:天然景观、管理景观、农田景观、城郊景观、城市景观3对景观类型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对斑块结构的影响:①斑块类型:干扰斑块类型相对块数变化的趋势是:环境资源斑块和干扰斑块逐步让位于引入斑块和残余斑块。②斑块的大小:随人类干扰程度加大,平均斑块大小和方差均趋于降低。③斑块形状:在自然景观中,以环境资源斑块和干扰斑块为主,其形状多不规则,在农田与城市景观中,多为人为控制,以引入和残余斑块为主,形状规则。④斑块密度:在自然景观中,斑块密度中等,随着农业化与城市化,斑块密度加大。森林景观破坏带来的环境问题:①导致森林植被中的碳直接排放;②对其土壤碳库产生巨大影响;③可能引起洪水的泛滥,导致湿地景观面积增加,从而增加甲烷的排放源;④可能改变全球水循环以及地表反射率等,从而直接引起气候变化。
森林景观重建带来的环境问题:(1)大气质量下降:①N2O可以破坏臭氧层引起地表辐射增强;②CH4氧化形成CO,估计60%的CO来源于景观变化;③光化学烟雾通过分散和吸收太阳辐射而改变地表受到的辐射量;④SO2浓度高的地区可形成酸雨。(2)土壤侵蚀和土地沙化:人类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如森林的看法、矿山开采、陡坡开荒、过渡放牧等等是造成土壤侵蚀和土地沙化的主要原因。(3)湿地减少:①农业是影响湿地的重要因素,如围海造田、道路和排水设施的修建直接导致湿地数量的减少;大量的农药和杀虫剂造成严重污染;②城市化过程中的污染物如沉积物、需氧物质、营养物质、重金属、细菌和病毒等通过点源污染或非点源污染途径进入时地,使湿地水质量下降,威胁原有物种的生存。③水分循环的改变如造林工业发展及人类的特殊活动(如美国的灭蚊运动)都导致湿地的丧失。(4)水资源短缺:进入20世纪,由于农业扩张和工业发展,全世界用水量剧增,其中,农业用水增加了7倍,工业用水增加了20倍。水资源短缺不仅严重影响了居民的日常生活,威胁工农业生产,还造成河水断流、海水入侵等严重生态问题。(5)非点源污染:是景观变化对水质影响的主要方式。所谓非点源污染指溶解的或固体污染物从非特定地点,在降水和径流冲刷作用下,通过径流过程汇入受纳水体(如河流、湖泊、水库、海湾等),引起水体污染。几乎所有非点源污染来源都和景观变化紧密联系。①土壤侵蚀是规模最大、危害程度最为严重的一种非点源污染。②农业被美国国家环保局列为全美河流污染的第一污染源③化肥、农药的使用,农田污水灌溉都是非点源污染的重要来源④森林采伐区由于采伐的影响,地表植被遭到破坏,引起森林附近流域河流沉积物增加,破坏了河底水生有机物的生境,影响水生生物的生存。⑤城镇的地表径流,携带氮、磷、有毒物质和杂物进入河流和湖泊,污染地表水和地下水。使美国的河流和湖泊污染的第三大污染源。
转移矩阵:在一定时期内,各种景观要素类型相互转变的面积百分率所组成的矩阵。转移概率:在一定时期内景观要素类型分别向其他各种景观要素类型转变的面积百分率。
自然保护区:实验区,缓冲区,核心区。设计原则:①一个大的自然保护区要比小的自然保护区保存的物种多②一个单一的大的自然保护区要比总面积与其相等的几个小保护区为好③如果必须设计多个小保护区,应使它们尽量靠得近一些,以减少隔离程度④使几个保护区成簇状配置,要比线状配置好⑤将几个保护区用走廊连接起来,可便于很多物种的扩散;6应尽可能使保护区成圆形,以缩短保护区内物种扩散距离。
5.生态学期末考试 篇五
冲刺期末考试
期末考试动员会讲话稿:认真扎实复习冲刺期末考试
大家早上好!本周,同学们即将迎来期末考试。经过一个学期的紧张学习,每位同学都有自己的收获与感受。期末考试,并不只是分数的较量,更是每位同学对一学期以来学习成果的检测,是对过去的回顾,对将来的展望。
因此,首先我要呼吁所有同学做到诚信考试。每位同学都有义务严守考试纪律,实事求是,自觉抵制一切形式的舞弊,杜绝考试作弊现象,弘扬诚信正义。孔子曾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恪守诚信原则,无论对于学校,还是对于我们思想道德素质的检验,都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
另外,作为一名高三学生,我愿意在这里与大家分享一些有效复习、科学备考的方法。
第一,平常心。用积极健康的心态迎接考试。畏惧考试,只会给心理增加压力,影响复习,甚至造成怯场,应当泰然处之。
第二,认真制定复习计划。每位同学必须根据自己平时的学习习惯和实际情况,制定适合自身的学习计划,进行有条不紊的复习,合理安排好一周内每一天的学习时间,细心地对各门功课进行逐一的查漏补缺。
第三,善于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和框架,对所学知识进行系统的整理归纳,并形成自己的知识结构与模板,使知识系统化,真正内化成为知识链条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可以借助表格、树状图等方法,把零散的知识点整合在一起,加以区别和总结。
再者,在复习过程中,抓重点,善于反思,对各科知识中的重要知识点和基本题型要重点过关,尽量将以前自己做过的练习再重新整理一遍,找出其中的疑难问题并分类解决。在复习过程中切忌囫囵吞枣,不但要听懂,更要会做。若行有余力,可以建立自己的错题本,再次重新逐题完成,并努力从不同的角度思考结题的方法。通过纠错,温故知新,有助于强化自身的知识体系,并且弥补自己的只是漏洞。
总之,我认为心态要好,方法要对,而勤奋是基础。在最后一周里,我希望大家能够坚定“依靠自我,战胜自我,成就自我,超越自我”的信念,坚持以“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的标准,执着追求,努力超越自我,去夺取期末考试的最佳成绩。无论成败,只要尽力而为,便皆是英雄;无论高低,只要奋力一搏,便无愧于自我!
最后,我衷心祝愿每位同学通过自身的努力取得优异成绩,过个快乐的假期。
6.生态学期末考试 篇六
1 作弊的形式
主要有小抄、手机、纸张复印、透明胶复印粘贴等作弊手段。学生将小抄剪小后压在试卷下面、放在衣服口袋里、坐在屁股下面、塞在衣服里, 或直接写在桌子、墙面上, 或藏在学生证、眼镜盒、笔袋里等;甚至有学生用宽透明胶复印好, 贴在大腿上, 用长裙盖住, 或写在卫生纸上, 装擦汗……
2 作弊的特点
作弊已经成为期末考试普遍存在的行为, 而不是个别现象。原来只有学习成绩差的学生作弊, 现在很多优秀学生也开始作弊。另外, 不同年级的作弊方式也不一样。大一学生入学时间短, 作弊形式较简单, 作弊前总要抬头张望, 很容易被监考教师发现;大二学生经过多次考试, 胆子也大了起来, 作弊手段很隐蔽, 不易被监考教师察觉。若考试不及格需要补考的, 会找成绩好的学生替考, 蒙混过关。
3 作弊的原因
3.1 没有树立诚信观念
高职阶段是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形成的关键时期, 由于其在思想认识上有局限性, 诚信意识不强, 受社会负面因素影响, 缺乏判断是非的能力, 不能自觉抵制各种诱惑, 将作弊作为取得好成绩的捷径, 于是选择这种投机行为, 非但不以作弊为耻, 甚至炫耀作弊方法的高明, 以作弊成功为荣, 助长了考试作弊的不良风气。
3.2 考核方法单一
各高校普遍采用标准化考试, 使得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单一化。教学围绕考试进行, 学生逐渐形成学习就是为了考试过关的思想, 注重死记硬背, 忽视学习过程。教学中, 教师不注重学生对内容的全面掌握, 而将讲解重点放在考试内容上。考试形式单一, 考试内容呆板, 命题教条化, 仅凭一张试卷和分数决定学生学习效果的好坏, 在这种应试教育模式下, 教师和学生都会出现应付的心态。
3.3 学生学习自觉性和主动性不足
很多学生对所学专业的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案缺乏深入了解, 对所学课程不感兴趣, 感觉自己的人生理想与所学专业有很大差距, 产生学非所用的想法。因为学习兴趣不高, 学生将主要精力转向了社会活动、谈恋爱等与学习无关的事情, 上课不听讲、下课不复习, 考试时只能采取作弊的手段过关。
3.4 入学门槛低
有极少数学生从上学开始就不好好读书, 基础薄弱, 到学校学习也是以玩的心态, 家长也没办法管教。这种风气影响到了其他学生, 导致考试作弊现象普遍。
3.5 约束力差
大一学生刚进入大学校园, 没有了父母的管教, 没有了高考的压力, 就完全放松了自己, 到了期末面对多门考试课目, 平时没学好, 更没办法复习好, 考试时只有指望抄袭了。大二学生社会活动较多, 没有时间和精力好好学习, 为通过考试纷纷选择作弊。
3.6 评定制度不够合理
原来成绩优秀的学生考试不作弊, 但后来发现, 平时不学习的同学抄来的成绩比自己还好, 再加上学校评定奖、助学金以及党员推优等都要与成绩挂钩, 于是也开始作弊。
3.7 监考不严
现在学生的报复心理很重, 有些教师也很担心, 监考时持“睁一只眼, 闭一只眼”的态度, 加之当前就业压力大, 受处分学生不好找工作, 因此监考时放松了许多。
4 对策
杜绝学生期末考试作弊是高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内容, 也是一种社会责任, 需要学生、学校、社会共同努力, 营造一个公平、公开、公正的有序竞争环境。
4.1 帮助学生树立诚信观念
诚信是做人的根本原则, 是当代公民的道德规范, 有利于学生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社会需求。高校是培养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素质人才的摇篮, 要重视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思想政治教育不可忽视。任课教师、辅导员等教育工作者应自觉加入思想政治教育队伍, 齐抓共管, 在各方面以身作则, 做学生的表率, 在高校形成以诚信为荣、以作弊为耻的文化氛围。平时要加强考试纪律教育, 考前组织诚信考试动员大会, 举行诚信考试签名活动。考试作弊与学生素质水平低下及集体舆论错位有关, 所以当务之急是加强学生道德品质教育, 提高其对作弊及其危害性的认识, 形成良好品格, 树立诚信意识。
4.2 科学改革考试方式和教育方式
打破原有考试方式的束缚, 采用灵活多样的考核方式, 将平时测验、论文写作、课堂表现、口试、开闭卷结合等形式相结合。同时, 考前教师不划定考试范围, 这样学生就不会带夹带抄袭。多考些综合分析题目, 让学生在书上找不到标准答案, 主要靠平时知识积累来答题。这样既可以敦促学生平时认真学习, 不再考前临阵磨枪, 也能对学生学习的真实水平有更加科学、公平的反映。
高校任课教师应加强教学基本功训练, 转变教学观念, 改变填鸭式、照本宣科式教学方法, 给学生课堂讨论的机会, 提高课堂吸引力, 激发学生求知欲, 以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及时将专业前沿知识和发展趋势纳入教学内容中, 使学生对所学专业和课程产生浓厚的兴趣。
4.3 积极深化素质教育, 建立科学素质评价体系
学生为了给就业增加砝码纷纷参加各类考试, 而考试又以具体分数的多少为合格标准。“以分数定终身”的教育评价体系和“唯文凭是举”的用人制度是阻碍学生全面发展的根本原因。高校应改变目前过分注重学习成绩的评价体系, 评定奖学金、三好生以及发展学生党员时应采用多元化评价标准, 综合德、智、体、美等因素, 鼓励学生张扬个性, 发挥特长。用人单位招聘时应重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 树立正确的价值导向, 改变学习成绩好就意味着综合素质高的陈旧观念。
4.4 健全并严格执行考试制度, 加强监督管理
学校应建立健全考试的相关规章制度, 规范考场秩序, 对命题、试卷印刷存放、评卷、登分等各个环节周密部署, 严格把关, 防止试题泄露和工作失误。要加强考试过程的监督, 把重点放在防止作弊上, 比如考前清场、排座位、宣布考场规定、提醒学生将手机关闭等。此外, 还要加强监考教师管理, 促使其正确履行监考职责, 对考试有违纪行为的学生必须按照相关规定严肃处理, 一视同仁, 改一站式处罚为渐进式处罚。如考试看夹带、交头接耳、偷看他人试卷等, 一次扣卷面分20分;对有交换试卷、顶撞监考教师、替考等较恶劣行为的学生, 取消考试资格, 必要时开除学籍, 起到警示他人的作用。调查发现, 大多数学生认可这种惩罚。
7.期末考试背黑锅 篇七
同学们都说,要是这次期末考试考得好,过年的时候拿的压岁钱就会很多,所以我们都想考个好成绩。
苏老师说:“期末数学考试很简单的,你们一定能很快做完。那我们就要比一比,哪个同学是班上最认真的,只有最认真的同学才能得满分,大家做完考卷都要认真检查呀。”
下午数学考试开始了,进来的是一个男老师,手里还拿着像接力赛跑用的棍子那样的考卷。许多同学都不认识这个老师,只有我同桌张陶陶认识,他说这个老师是他哥哥班上的李老师。
李老师先介绍自己,他是来代隔壁二(2)班的张老师监考的。张陶陶就说这叫作“张冠李戴”,我听了觉得很有趣。
数学考卷果然很简单,我只用了半个小时就做完了。我正在认真检查,偶尔一转头,吓了一跳,我发现张陶陶一直盯着我的考卷呢。
我很生气地问他:“你为什么要一直偷看我的考卷?”
张陶陶理直气壮地说:“苏老师说了,做完考卷了不能呆着没事干,还要认真检查考卷,我就是在帮你认真检查啊。”
我听了觉得挺有道理的,忍不住也去看他的考卷,发现他把好几道计算题都做错了。有的是把加法和乘法弄混了,有的是把数字看错了。
我正要把错的地方指给他看,李老师发现了,警告说:“那边的女生请坐端正。”我吓了一跳,不敢说话了。
考试结束的时候,我找到李老师想解释一下,可是我还没张嘴,李老师就说:“没关系,我原谅你了。”然后他就走了。
8.期末考试演讲稿:自信,走过期末 篇八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今天我在国旗下演讲的题目是《自信,走过期末》。
伴随着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我们迎来了一个新的清晨,也将迎来令人心动的期末考试。此时的你是怎样的心情?在过去的时间里,我们辛勤的努力着,精心的准备着,现在,终于要给自己一个答案了....复习很苦,但仔细品味,苦中依然存在着甜。通过复习得到了以前所不知的知识,你不快乐吗?通过复习懂得了人生需要奋斗的道理,你不快乐吗?通过复习知道了创造世界的真理,你不快乐吗?事实上,每一次的考试对我们来说都是一次历练,所以我们要拼博,要奋斗。
面对即将到来的期末考试,我们要对自己有信心,有信心才会有热情、有动力,成功的希望才会更大。相反,你若总是胆怯,退缩,那么即便是最简单的事也不会成功。有一句格言说得好:“自信是一根柱子,能撑起精神的天空,自信是一片阳光,能驱散迷失者眼前的阴影。”我们要确立自信心,以积极自信的姿态走进复习,走进考场,考出个人的最佳水平,考出班级的最高水平,回报兢兢业业的老师们。
9.考试的作文400字 期末考试 篇九
拿到卷子后,我起先开始疑惑:为什么我考了这么高的分?又开始高兴:我考了一个好成绩!再开始了自责:这个题你不应该出错,因为你会。虽然考了第二,但是我始终赶不上第一名,她考了94.5分,比我高了1.7分!我还是没能得第一。
令我高兴的是后面课外阅读题最难的两道题:赏析词语的表达效果与请概括写一写短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这两道题,我1分都没有扣。
令我自责的是用“操”字的不同意思组词,有两个题一个是掌握的意思,我写了操作,本来对但是老师却扣了我的分,另一个是劳心费力的意思,我写的是“操瘁”,又错了,共扣了1分。还有我写了一个词是浏览,但是我写成了“流览”,被扣了0.2分,真是后悔。
所以我也对语文期末考试总结了经验:
1、抄字、组词、多音字、词语解释保持全对
2、句子万花筒看清要求、不要抄错字、忘加标点符号
3、古诗词运用用准确
4、文言文词语解释、课文内容全对
5、课内阅读认真审题,记住作者及作者的其他作品
6、课外阅读读三遍,第一遍大致浏览,第二遍带着问题去读,第三遍深入思考地去读
10.《保险合同法》期末考试 篇十
关键词:保险人说明义务;重要事项;投保人;互联网
我国保险人明确说明义务的发展历程
明确说明作为保险人的一项法定义务,可追溯至1983年颁布的《财产保险合同条例》,该条例第7条第一款规定:“在订立保险合同时,保险方应当将办理保险的有关事项告知投保方。”这个时候保险人的告知范围是很广泛的的,只要是与办理保险的有关事项均需要告知投保方。但是对保险人未履行该义务并没有规定相应的后果。2002年修订《保险法》时对上述条款未做修改。2009年修订的《保险法》将上述二条并为一条。第十七条规定:“订立保险合同,采用保险人提供的格式条款的,保险人向投保人提供的投保单应当附格式条款,保险人应当向投保人说明合同的内容。对保险合同中免除保险人责任的条款,保险人在订立合同时应当在投保单、保险单或者其他保险凭证上作出足以引起投保人注意的提示,并对该条款的内容以书面或者口头形式向投保人作出明确说明;未作提示或者明确说明的,该条款不产生效力。”可以看出2009年的新《保险法》对保险人的说明义务的有了前提条件——“订立保险合同,采用保险人提供的格式条款的”。对于保险人明确说明义务的范围也有了扩张——“保险合同中免除保险人责任的条款”均需明确说明,但对未明确说明的法律后果依然没有改变,依然是“该条款不产生效力”。2013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二)》第9条规定:“保险人提供的格式合同文本中的责任免除条款、免赔额、免赔率、比例赔付或者给付等免除或者减轻保险人责任的条款,可以认定为保险法第十七条第二款规定的“免除保险人责任的条款”。”司法解释(二)进一步扩大了保险人明确说明义务的范围,可以看出不仅规定了完全免除保险人责任的条款需要说明,对于减轻保险人责任的条款,保险人也需要明确说明。综上,到目前为止我国保险人的说明义务范围限于保险合同条款,而明确说明义务的条款仅仅限于免除或者减轻保险人责任的条款。对未明确说明的法律后果也是单一的该条款不产生效力。然而在实践中,由于保险人明确说明义务范围的狭窄,导致被保险人感觉被骗,退保的事件依旧屡见不鲜。
保险人明确说明义务的立法宗旨
根据我国《合同法》第三十九条第二款的规定,格式条款是当事人为了重复使用而预先拟定,并在订立合同时未与对方协商的条款。保险合同是典型的格式合同,投保人对这些条款没有讨价还价的可能,而保险活动具有高度的专业性和技术性,一般投保人由于受到专业知识的限制,对保险合同条款内容的理解容易产生偏差、误解,这些均能导致在保险事故发生后,给保险人造就抗辩的理由,而投保人得不到预期的保险保障。基于公平原则和最大诚信原则,拥有专业技术优势的保险人应当对涉及双方当事人重大经济利益的条款进行说明,以使最终成立的保险合同建立在双方充分理解合同条款含义的基础之上。因此,在法律上设置“明确说明”义务,目的就是让投保方获得必要的信息,明了自己的权利和义务,知道签订合同的法律后果,避免权利的无谓丧失,从而有利于平衡利益风险,体现保险的最大诚信原则。[1]
我国保险人的明确说明义务的范围正在扩张
由我国保险法的发展可以看出,法律规定对保险人的明确说明义务的对象的范围正在一步步扩张。早在2010年保监会发布的《人身保险业务基本服务规定》第15条规定:“保险公司应当在犹豫期内对合同期限超过一年的人身保险新单业务进行回访,并及时记录回访情况。人身保险新型产品的回访,中国保监会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从规定中可以看出监管机构已注意到与“保险合同相关的重要事项”的重要性。对于与投保人利益相关的重要事项,根据征求意见稿保险人均需要通过一定的方式提示告知投保人。因为保险人的明确说明义务最初的立法宗旨就是为了解决投保人与保险人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让投保方获得必要的信息,明了自己的权利和义务,知道签订合同的法律后果。所以尽管征求意见稿并未将上述投保人应该提示告知的义务定义为明确说明义务。
对我国保险人明确说明义务的范围的建议
从规定中我们也可以看出对于人身保险业务投保人需要获得理解的信息不仅仅局限于保险合同条款内容和免除保险人责任条款。对于保险人应该履行明确说明义务的范围,笔者认为我们可以参照日本法上保险人说明义务运用的核心词汇——“重要事项”。
对互联网保险中保险人履行明确说明义务的方式的建议①
由于人身险本身的复杂性,为了使投保人真正理解自己在电子保单生成时自己每一次点击鼠标意味着怎样的法律后果,也使得保险人的说明义务真正使得投保人实质上理解,而非只是应付法律规定而程序化的设计条款,笔者认为对我国人身险公司经营互联网保险时在投保人签订保险合同前,有必要履行以下两个步骤。
1.保险人应该在投保人进入阅读保险合同条款界面之前,借助电子媒体,通过多元化的方式履行说明义务。对于一般的投保人而言,保险条款多显得专业生涩,所以保险人应该运用网絡通过视频、音频、等新技术将前述的所有“重要事项”以生动活泼的形式、通俗易懂的语言加以表现,使投保人易于理解,印象深刻。视频、音频和等的制作的目的是要告知投保人与其相关的“重要事项”,而不能一味强调消费者体验性感受,更不能有销售误导。
2.通过第一步对投保人进行实时的讲解说明后,接下来可以设置合理的诸如弹框式的风险提示,通过在线客服对投保人进行询问,询问的内容应该包含刚刚上面所提到的“重要事项”。若投保人没有理解或者理解错误,应该及时予以说明,直到得到投保人肯定的反馈后,再确认投保动作的完成。
最后保险人和投保人都应该做好证据保存工作,利用网络优势,可以对上述步骤的视频,音频,和对话内容予以保存,在将来发生纠纷时可以提供有力的证据。
针对目前保险人说明义务过分注重程序而非实质,导致保险公2司因明确说明义务的败诉率居高不下[3],而投保人又有上当受骗的感觉的局面。在投保人订立保险合同之前,保险人履行上面两个步骤,可以使保险人的明确说明义务履行的更有意义,也能更好的保护保险消费者的权益。(作者单位:西南财经大学)
参考文献
[1]“保险合同责任免除条款明确说明义务的适用标准”,台州市椒江区人民法院网,2011/09/02;http://jiaojiang.tzcourt.cn/InfoPub/ArticleView.aspx?ID=1399
[2]于海纯,吴民许:“日本法上保险人说明义务制度及其启示”,《保险研究》2009年第5期
[3]罗璨:“保险说明义务程序化蜕变后的保险消费者保护”,《保险研究》2013年第四期
注解:
①于海纯,吴民许:“日本法上保险人说明义务制度及其启示”,《保险研究》2009年第5期
11.生态学期末考试 篇十一
本文主要是从逻辑关系的视角, 对研究生期末考试与研究生教育进行讨论与解析, 得出两者的基本逻辑联系:研究生期末考试是研究生教育质量的重要保障, 研究生教育目标的实现又决定了研究生期末考试功能的发挥, 而研究生期末考试类型的选择和考试方法的实施又共同决定了研究生期末考试功能发挥的效度。本文认为:高校在实施研究生期末考试时, 应注意把握研究生教育的特点, 关注研究生个体差异性, 注重考试方式、方法改革, 协调好研究生期末考试与研究生教育的联系关系。
1 研究生期末考试:研究生教育质量的重要保障
1.1 期末考试价值的界定
研究生期末考试对于研究生个体价值,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检测、评价作用:期末考试既是一种检查学习效果和教学效果的测量手段, 也是一种对受教者 (研究生) 和施教者 (导师) 的主要评价手段。一方面可以检查研究生整体的掌握知识和技能的程度, 通过考试成绩对研究生进行阶段性或终结性评定。另一方面通过对期末考试结果进行分析, 帮助导师发现问题, 针对不同能力水平的研究生提出改进意见, 促进研究生提高个人专业素养。 (2) 反馈、导向作用:这突出表现在期末考试的内容和方式的选择对受教者 (研究生) 的学习方式的导向作用, 研究生会对期末考试的内容和形式做出反馈, 进而影响其学习方式的选择, 要么学习者被动地接受知识, 并加以机械记忆;亦或学习者批判性地学习, 真正理解学习内容, 并能理论联系实际, 融会贯通。 (3) 发展、促进作用:不同类型的考试可以训练和提高个体生理或心理不同方面的作用。比如:记忆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实践动手能力、判断能力、思维能力、创造精神等。研究生期末考试也不例外, 具有这种发展、促进功能。
1.2 研究生期末考试不同类型的有效性的分析
通常认为考试的有效性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衡量:第一, 考查的知识基础一致性方面 (对于全体学生都应掌握的学业知识有一个最普遍最基础的要求) ;第二, 考试的内容针对性方面 (通过考查样本可以推测考生相关思维的整体水平) ;第三, 考试作用的延展和导向性方面 (引导学生的价值观和世界观, 启发学生关注与社会和个人发展密切相关的问题) 。在目前研究生期末考试中, 公共学位课由学校统一组织考核, 其余课程 (专业学位课、专业必修课和选修课) 由各学院管负责安排考核。除学术报告等考查课外, 研究生课程考核可采用闭卷或开卷考试形式, 亦可采取闭卷和开卷相结合的方式, 其中选修课可采用, 可以采用撰写课程论文、读书报告等较为灵活的考核方式。而实验性课程的考核可按照实验设计的方式进行考核。具体而言, 研究生期末考试主要采取以下三种方式:
1.2.1 闭卷考试
不考虑传统教育观念重知识轻能力的影响, 闭卷考试的有效性是不容置疑的, 长期以来, 都是作为主要考试形式而存在, 其具有两大突出优点有:第一, 相对而言:闭卷考试多数采用客观性试题, 更能体现考试的公平性, 减少误差。其次, 对考试实施者而言:闭卷考试也比较容易操作, 阅卷批改比较省时。因此, 在研究生期末考试中, 其主要应用在公共学位课 (公共英语、政治理论课) 的考查上, 有利于研究生整体的英语能力水平和政治理论素养的反映。
1.2.2 开卷考试
这是一种普遍受研究生欢迎的考试, 其主要的原因是可以避开死记硬背, 这种考试主要应用在文科类或管理类的专业课上, 考试题目比较灵活, 可以考察研究生对知识的理解和灵活运用的能力。这种考试方式与研究生教育的特点相适应。考试内容侧重于主观题目, 针对课上所学知识、原理的灵活运用状况进行检验导师阅卷时也不追求答案的绝对一致。从这意义上来说, 开卷考试也不失为一种有效的能力检测考试。
1.2.3 课后小论文考试
这种考试通常是由导师目前有关的新信息、新知识, 提出写作要求, 引导研究生关注专业前沿, 这种提交课后小论文可以提高研究生的学术能力, 同时可以调动研究生的积极性, 充分发挥其爱好兴趣, 最大程度地发挥他们的创造性。因此, 从引导研究生进行研究性学习上, 这种考试方式也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1.3 研究生期末考试对研究生教育质量的监督保障作用
研究生教育质量观是一个综合性概念, 它涉及到对研究生教育的基本看法和评价, 包括如何看待研究生教育的价值、怎样设置研究生教育的目标、研究生教育的过程评价, 以及教育的内容、方法、手段等诸方面设置的科学性、合理性与否。研究生教育质量的标准是适应性、多样性和发展性的统一, 包括研究生教育的所有功能和活动。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价简单地说就是对研究生的学位论文质量的检测;若从广义上来讲, 则是对研究生学术水准、创新能力、科研能力等方面的综合考察。而从实施者立场而言, 研究生期末考试是基于对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价的初衷。因此从这个意义上来说, 两者是具有统一性的。一方面期末考试可以检测研究生的整体培养质量是否符合学校研究生培养的相关要求, 基于一种对社会负责的考虑;另一方面检测个体对相关学科的适应性, 利于研究生课程改革与调整。
2 研究生教育目标的实现:决定研究生考试功能的发挥
2.1 研究生教育内涵及特点
2.1.1 内涵:
研究生教育是高层次教育与科学研究结合形成的一种教育制度, 它是继本科教育之后的高一级教育。目的是培养既能从事专门的技术工作, 又能直接参与科学研究, 有所创新的人才。 (1) 从培养目标看, 研究生教育是最高层次的高等教育, 是培养各个学科领域高级的专门人才。 (2) 从培养过程看, 研究生在学期间必须做到课程与论文并重, 学习和研究合二为一。 (3) 从培养对象、身心发展特点看, 研究生一般都在22岁至35岁左右, 相对本科生而言, 年龄较大, 心理发展更成熟稳定。
2.1.2 研究生教育特点
(1) 具有学习的研究性。研究生要在教育中进行研究, 在研究中进行教育。除了学完学业, 还要学会研究, 一方面需要教师研究性的指导, 学习已有知识, 另一方面又需要研究生本人自主地进入研究的角色, 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科学研究, 探索未知领域。 (2) 具有“导学”互动性。主要体现在导师与研究生之间在研究生教育的教学、科研、育人的互动关系, 一方面研究生在导师指导研究生完成课程学习、撰写学位论文、参与课题研究;另一方面研究生通过与导师密切交往效仿导师为学和做人。 (3) 具有双重价值性。研究生教育具有社会价值与个人价值。社会价值主要体现在研究生教育对社会政治、经济、科技、文化发展等方面的具有促进作用, 它体现了研究生教育客体与社会主体需要的关系;而研究生教育的个人价值指的是研究生教育对研究生身心发展的促进作用, 反映了研究生教育客体与受教育者个人主体需要之同的特定关系。 (4) 具有多向的特殊。研究生教育具有独特的活动主体、活动目标、活动方式和活动结果。研究生教育活动的特殊性主要指研究生往往具有较为明确的学科、专业发展目标, 致力于通过开展具体的研究活动来提高自己的学术水平和能力;活动目标的特殊性主要指研究生教育在具体的培养目标上, 主要着眼于研究能力的培养。活动方式的特殊性是指在研究生教育过程中, 参与各种研究活动是基本的培养方式。活动结果的特殊性:研究生教育不仅要通过开展教育活动主要是开展各种研究活动培养在某一学科领域内及与之相对应的职业领域内的高层次专门人才, 而且各种研究活动所取得的结果同样作为其结果以促进科学的发展或直接服务于社会。出人才、出结果是研究生教育的双重任务。
2.2 研究生教育目标的实现
2.2.1 研究生教育目标
研究生教育是高等教育的一个阶段, 其目标是与高等教育目标紧密相关的, 是高等教育目标体系某种形式的内容综合或层次提升。具体见下图:
上述分类是关于高等教育目标概括性的描述。就现状而言, 各种教育目标具体表现为一种以核心目标为基础的、不同类型的或教育层次的分工。其中核心目标是指高等教育为现实的社会经济发展和人类进步服务, 而具体高等教育目标则由不同类型的学校、不同层次的教育来完成。在各教育机构的成文规定中对研究生教育目标都描述很详细, 以“福建师范大学研究生院关于修订硕士点专业研究生培养方案的若干原则意见”为例, 其中对培养目标的条款规定:培养目标应根据国家对硕士学位获得者的基本要求, 结合不同学科专业的特点, 阐明对本学科专业硕士学位获得者在基础理论、专门知识应达到的广度和深度, 以及科研能力、创新能力、外语能力、政治思想、道德品质、身心健康等方面的具体要求。
2.2.2 研究生教育目标实现途径
对研究生教育目标的实施, 可以通过好几个途径来达到。教学强调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为研究生将来从事科研工作奠定基础。具有不同于本科教学, 应体现专业知识的传授, 激发他们探索、批评意识, 培养他们的追求真理的勇气。在教学方法上, 要以培养他们通过交流获取新知的能力, 提倡以自学讨论为主。科学研究能力的培养是研究生教育的一般目标, 在实践中从事科学研究要具备一些基础条件:务实的研究态度、一定的知识储备、适当的研究方法。科学研究活动必须有计划、有针对性地进行。
2.2.3 制定研究生培养方案的基本要求
(1) 应体现研究生培养目标, 坚持又红又专、德才兼备、德智体全面发展。进行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教育;重视对研究生人格的培养, 应具有百折不挠的精神、严谨扎实的科学作风和团结协作的精神。 (2) 合理安排课程学习、科学研究和社会实践。 (3) 统一要求和因材施教。这种统一性应主要体现在管理目标上。研究生的因为背景、经历、知识基础、个性特点等方面的差异, 研究生教育在课程设置、课程的学习重点、学习方式、时间安排等方面, 充分体现个性。对研究生培养过程的人为过分干预, 可能戳伤导师和研究生的创造性动机, 并可能导致研究生的培养方式流于形式。
2.3 研究生教育目标实现对研究生期末考试决定作用
研究生教育目标是培养具有深厚理论基础、具有较强研究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既能从事专门的技术工作, 又能直接参与科学研究, 有所创新的人才。研究生的这些能力结构是期末考试制定的基本依据, 同时这些能力目标的培养和发展需用考试来测量, 当然这种考试测量必须满足研究生教育的相关素质和能力培养的规定性。这种规定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制约考试, 使之服务于研究生教育的运作。同时, 考试本身的教育作用和价值也取决于研究生教育和研究生素质发展的推动作用。当然, 研究生教育目标细化, 对研究生期末考试内容、方式都会具有导向作用。若从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关系角度来说, 研究生教育与学位教育已经分不开了, 学位是研究生教育活动取得一定学术水平的一种标志。而这种标志的获得又必须以研究生期末考试的圆满通过为前提。从这种意义上说, 这种潜意识的学位钳制也会对研究生期末考试的推行、改进起推动作用。
3 结语
目前研究生教育中, 期末考试是必不可少的, 研究生期末考试作为研究生教育的一种手段, 对研究生教育质量具有一定的保障作用。考试目的是为了更好的促进研究生教育, 研究生教育目标的培养需要将不断变化的信息反馈到研究生期末考试的实施中, 促其改进。这两者具有内在联系性。因此, 研究生教育应以研究生期末考试改革为契机来促其发展, 而研究生期末考试则要把握研究生教育的核心, 不断完善, 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薛天祥.研究生教育学[M].广西: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8) .
12.生态学期末考试 篇十二
时光如梭,转瞬间一个学期结束了。在过去的时间里我们收获着快乐,收获着成功。面对就要举行期末考试,面对着即将进入新的学期,你们都准备好了吗?应该说,由于全校老师的教育和我校绝大多数同学的努力,我们有着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有良好的校风,有良好的社会声誉。我们的绝大多数同学平时能刻苦勤奋、踏实学习,每门功课都取得理想的成绩,德智体美诸方面正在健康发展成长。尤其是期末复习阶段,同学们的日程表上排满了一场又一场的复习考试,学习生活也似乎变得更紧张而忙碌起来。在清晨冬日的寒风中,在冬阳已收敛了它最后一丝暖的暮色中,都可以看见你们的身影。是的,这个星期就要期末考试了,对于考试,乐观的同学把它看成一次又一次的挑战,在挑战中肯定自己,超越自己;而悲观的同学则把它视为苦役,在苦役中消沉自己,丢失自我。有一些同学学习目的性不明确,怕苦怕累,不思进取,上课不认真听讲,破坏课堂纪律,不仅影响自己学习,还影响其他同学学习,有的同学老师不能自觉完成家庭作业,有的同学光想着玩,作业拖拉,每天都要老师放学后补课。还有的同学放学后不肯直接回家,而是逗留在校门外买不洁的食物,有的甚至滞留在杂货店里玩游戏。这是绝对不应有的行为。
期末考试是对一个学期以来老师教和学生学的总结,是对同学一个学期来学习的一次检阅,是我们评价同学们一个学期学习情况的重要依据,通过期末考试可以反思学习过程,发现学习问题,研究学习方法,进而改进和调整学习策略,提高学习质量,以达到我们师生共同进步的目的。我们要充分认识期末考试的重要性。同学们!离考试只有几天的时间了,时间对于我们来说相当紧迫,所以我们要以期末考试复习为重心,以争取期末考试取得好成绩为目标,把必须要做的事情做好,把不该做的事放弃,抓紧时间,认真复习,努力提高复习质量。要在老师的帮助下,加大复习的力度,梳理知识,训练能力,做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使自己学习水平再上新台。特别是原来基础差的同学更应充分利用期末复习的时机,狠抓基础,查漏补缺,做到复习到位,消化到位。
同学们,一个学期即将过去,新的一年又开始了。我们像远行的航船,伴着激浪和长风已经解缆扬帆,又像冲刺的运动员,伴着枪声和助阵的呐喊,已经冲出起跑线,也像不知疲倦的探秘者,背着沉重的行囊伴着松涛已经走进深山,更像大地的一名耕耘者,初春来到就开始耕耘和护理自己那应该丰富、殷实、肥沃和健康的“心田”。其实,我们像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应该有航船的执着,运动员的勇敢,探秘者的自信和耕耘者的勤奋。正是这些优秀的品格犹如通行证一样,引导人们走向成功之路,又像一把熊熊燃烧的火炬,引导人们从漫漫长夜走向光明的未来。
记得有一位哲人这样说过:假如你拥有大地,你就成为一个农民;假如你拥有羊群,你就成为一个牧人;假如你拥有厂房,你就成为一个企业家;假如你拥有的不是金钱和财富,而是选择的机会,那你就是一个真正的富翁。从这个意义上说,你们才是真正的富翁,因为你们有朝气有活力,拥有许许多多的机会。
我们应自豪,我们应骄傲。因为我们有着优越的学习条件。在这里,我们发展着自己的个性,培养着自己的能力,努力学习、刻苦拼搏,那我们将为自己的人生奠定一个坚实的基础,为今后的发展创造出无数个选择的机会。
勤奋出天才,这是一面永不褪色的旗帜,它永远激励我们不断地追求、不断地探索。同学们,让我们珍惜时间,用心学习,有书好好读,有书赶快读,力争考出好成绩,以优异的成绩,累累的硕果,向家长,向老师献上新春的祝贺。
在这里,预祝同学们考出一个理想的成绩,开开心心,收获成绩,再创新高。
13.生态学期末考试 篇十三
想要通过考试愉悦自己,首先心态很重要。考试,在我看来,目的应该有两个。一是鼓励自己,达到自己满意的成绩;二是发现问题,为以后的学习指明方向。认清这两个目的,就不会在考试分数的问题上过于纠结,不被任何结果所影响,继续保持强劲的马力学习。当然,想要达到这种境界,除了要修炼心性以外,还需要一个适合学科适合自己的考前复习过程。
从考试范围上看,大部分的同学面对的是一张包括了全部高中物理知识的试卷,也有少部分同学幸运一些,只需要复习高二下学期学习的部分。不同的范围复习的侧重点会稍有不同。全部知识点的试卷中会有很多个重点考查的知识点。比如说静力学中的平衡问题、动力学中的曲线运动问题、两定律两定理(动能定理、动量定理、机械能守恒定律、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电磁场中的综合应用以及电磁感应问题。这种试卷在试题的分布上会努力向高考靠近,由于知识点多,所以在单个题目的难度上就会有所下降,很少出现计算量大、步骤复杂的大综合题,同学们在复习的时候要多注意能量动量和电磁感应部分的知识,重要的是要回忆起很久之前学过的知识并且会用。而考查部分知识点的试卷重点难点就只剩下电磁感应类问题了,同学们在复习的过程要多对这类的综合问题进行练习,考查范围小了,而且包含的内容又基本不是高中物理的重点知识,那么在唯一的重点部分难度就一定会有所增加。
不管是哪一种范围的试卷,在复习方法上基本都是一致的。
首先要做到的就是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物理解题的过程是一个信息加工的过程,当我们面对一个物理试题时,成败的关键就在于能否将头脑记忆库中的相应知识与题目建立正确的联系,并进一步应用这些知识分析、推理,最后完成解题,所以,同学们要做的是整理记忆库,梳理基本物理概念,区分易混淆的,熟练掌握基本物理规律,牢记常用的。
其次千变万化的物理命题都是根据一定的物理模型,结合某些物理关系,给出一定的条件,提出要求的物理量。而我们解题的过程,就是将题目隐含的物理模型识别、还原的过程。在复习的时候,同学们就要逐步培养自己的分析能力,通过分析把一个复杂的物理问题拆分成若干个子问题,建构起相应的物理模型,结合模型所遵循的物理规律,,写出符合题意的物理方程。
最后,要培养一些良好的解题习惯,并且在考试的过程中要掌握一些技巧。解题的时候,一定要画图,画示意图(力学中的受力图、运动情景图、v-t图,电学中的电路图,光学中的光路图等)是解决物理问题的重要方法和手段,是一大法宝。考试的过程中要注意时间的分配,不在某一个问题上过多的浪费时间,尽量选用有效且简便的方法,尽量在有限的时间内快速准确的解决问题。
同学们,享受这个复习的过程才是最重要的,如果复习是有效的,那么好的结果就是必然的。分数不重要,从考试中获取学习的动力和乐趣才是最高境界。
加油!
相关阅读:
学法指导:七大步骤助你搞定高二物理
学法推荐:物理实验复习的四个关键点
怎样解高中物理选择题和应用题
物理学习方法:做个学习物理的有心人
[标签:复习,物理]
1.关于如何拿下期末考试
2.期末考试如何复习
3.期末考试复习技巧分享
4.如何顺利拿下小升初考试
5.如何制定期末考试复习计划
6.如何事半功倍的进行期末考试复习
7.关于期末考试如何复习的方法
8.期末考试如何复习才能拿好成绩
9.小学生期末考试复习十大方法分享
14.生态学期末考试 篇十四
教育生态学这一理论是在1990年由美国传入到中国的, 教育生态学主要是通过生态学的原理与方法应用到教育工作中来的, 这种理论主要是研究组成整个教育系统中人、教育以及教育的环境这三者之间的关系, 从而找出整个教育生态系统中规律。这种生态教育学的理论, 非常的适合如今的社会需要, 能够为教育界带来一种新的动力。
一、四、六级考试的教育生态学分析
1.现行四、六级考试违背了教育生态中适应促发展的评价观。教育生态系统的出现, 主要是因为现代社会环境的发展变化, 根据环境的变化而产生的一种教育体系, 通过改变自身的教育体系来适应环境的变化。我们知道学校培养出来人才, 最终的目的是为了服务与这个社会, 应用根据社会环境的变化来培养出相适应的人才, 因此教育的评价也要因人而异, 教育评价也应该让人才打破传统的观念, 多培养出创新型的人才。
如今我国对大学生的英语水平考核的标准是大学英语的四、六级考试, 这种考试制度是在1987制定的, 主要是根据当时国家颁布的《大学英语教学大纲》, 所以当时国家的各个教育部门对采用了用大学英语四、六级的成绩来判断一个大学生英语水平。同时也将大学英语中的四、六级考试来衡量一个大学的英语教学质量。但是有一点重要的要素却让人 们忽视了, 那就是当初制度这种英语考核制度, 主要是针对国家的重点大学, 而如今却成为了一种全国性的教育测试, 这也就违背了教育生态学的规律。
2.现行的四、六级考试违背了教育生态中可持续发展的评价观。可持续发展这一个概念是从环境学这一个角度发展出来的, 主要是讲述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但是在教育中, 持续发展这一个概念同样非常的重要, 而教育生态学这一理论的真正意义就是讲究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注重培养的是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这样才能够提高学生的对社会环境的适应以及应变的能力, 因此考试的评价应该要有利于这种能力的培养。
大学英语的四、六级考试作为如今全国性英语测试手段, 更要起到正面的推动作用。在过去的制度四、六级考试制度的时候, 这种考试制度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的确起到了良好的证明反拨效应, 为我国的英语教育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在我国进入到21世纪之后, 我国的社会环境已经发生重大的改变, 新生英语的入学水平以及现代学生学习英语的动机的不同, 让现在的四、六级英语考试, 反而产生了负面拨动的作用。
二、后四级时代大学英语考核体系的新构想
在教育界中, 对学生进行相关的测试考核的时候, 都应用有一个明确的测试目的。大学英语的四、六级测试也是一样。其实大学英语的考核方式可以采用多元化的考核方式, 应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个性化要求。
1.建立生态的“学→教→考”关系。现代的大学英语四、六级之所以产生许多的问题, 是因为在学习、教学与考试之间的关系没有掌握好。这其中的主要关系应该是考试是为了能够更好的教学, 而教学是为了让学生更好的学习。但是如今的却将这三者之间的关系给颠倒过来了, 在这样的一种体制下, 不但无法促进学生学习, 还禁锢了如今的外语学习者, 所以如今的全国性的四、六级考试对教学是产生不了积极作用的, 所以就让学习、教学以及考试之间呈现一个良性循环, 建立起一个生态的“学→教→考”关系, 能够更好的帮助现在的大学学生学习英语。
2.探索校本的复合型考核体系。为了能够让四、六级考试能够起到正面的反拨效应, 现在能够做的就只能够去探索能够符合现在大学英语教学现状的复合型考核体系。大学英语的考试考核体系可以从以下这几个方面来构建。第一, 对刚入学的学生进行英语分级考, 将学生的英语水平分为三级, 分别对这三个等级的学生进行施教。第二, 让各个等级的学生在不同的学期参加全国英语等级考试。最后做的是让学生在参加全国英语等级考试之前, 先参加相应的课程考试。
在各种考试之外, 还可以设置各种非考试的考核评价, 比如说各种英语竞赛、演讲比赛、辩论赛等, 对表现优秀者给予相关的奖励措施。
总之, 本文主要是通过教育生态学的角度, 来反观现在的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 进而提出应该构建一个现代的复合型大学英语考核体系, 这样才能够让现代的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起到正面反拨的效应。
摘要:英语教育对于高等院校的学生来说一直都是学科重点难点之一, 在大学中一般评价学生英语能力时大学英语的四、六级考试。而本文主要是从教育生态学的角度上来评估大学英语的四、六级考试。并在此基础上来构建大学英语考核的新构想, 主要是希望教学与考试两方面达到教育生态平衡, 实现大学的语言测试能够为语言教学起到正面反拨的效应。
关键词:教育生态学,反拨效应,四、六级考试
参考文献
[1]范国睿.教育生态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 (05) .
[2]高旭阳.四、六级考试变革:透视中国英语教育之惑[J].江西教育科研.2009 (06) .
[3]刘艳.从大学英语四级考试改革看多项选择题的利弊[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6 (02) .
15.期末考试六大应试技巧点拨 篇十五
一、自我暗示,消除焦虑
考试中一旦怯场,面对试题就会头脑空空,平时熟悉的公式、定理回忆起来也变得困难,注意力不能集中,等到心情平靜下来,已浪费了许多时间,看到许多未做的题目,则会再次紧张,形成恶性循环。这时要迅速进行心理调节,使自己快速进入正常应考状态,可采用以下两种方法调节焦虑情绪:
1.自我暗示法。用平时自己考试中曾有优异成绩来不断暗示自己:我是考生中的佼佼者;我一定能考得理想的成绩;我虽然有困难的题目,但别人不会做的题目也很多。
2.决战决胜法。视考场为考试的大敌,用过去因怯场而失败的教训鞭策自己决战决胜。
二、整体浏览,了解卷情
拿到试卷后,在规定的地方写好姓名和准考证号后,先对试卷进行整体感知,看看这份试卷共多少页、总题量是多少、分哪几大部分、有哪几种题型。这样不仅可以防止试卷错误,尽早调换,避免不必要的损失;而且通过对全卷作的整体把握,能尽早定下作战方案。重要的是初步了解下试卷的难易度,以便自己合理安排答题时间,避免会做的没有做,不会做的却浪费了时间的情况出现。
三、“两先两后”,合理安排
试卷的难易、生熟占分高低大体心中有数了,情绪也稳定了,此时大脑里的思维状态由启动阶段进入亢奋阶段。只要听到铃声一响就可开始答题了。解题应注意“两先两后”的安排:
1.先易后难
一般来说,一份成功的试卷,它上面的题目的排列应是由易到难的,但这是命题者的主观愿望,具体情况却因人而异。同样一个题目,对他人来说是难的,对自己来说也许是容易的,所以当被一个题目卡住时就产生这样的念头,“这个题目做不出,下面的题目更别提了。”事实情况往往是:下面一个题目反而容易!由此,不可拘泥于从前往后的顺序,根据情况可以先绕开那些难攻的堡垒,等容易题解答完,再集中火力攻克之。
2.先熟后生
通览全卷后,考生会看到较多的驾轻就熟的题目,也可能看到一些生题或新型题,对前者——熟悉的内容可以采取先答的方式。万一哪个题目偏难,也不要惊慌失措,而要冷静思考,变生为熟,想一想能不能把所谓的生题化解为若干个熟悉的小问题,或转化为熟悉的题型。总之要记住一句名言:“我易人易,我不大意;我难人难,我不畏难”。
四、“一慢一快”,慢中求快
一慢一快,指的是审题要慢要细,做题要快。题目本身是解题方法、技巧的信息源,特别是每卷必有的选择题中的题干中有许多解答该题的规定性。例如:选出完全正确的一项还是错误的一项,选一项还是两项等,这些一定要在读题时耐心地把它们读透,弄清要求,否则是在做无用功。当找到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后,答题时速度应快。做到这一点可从两方面入手:一、书写速度应快,不慢慢吞吞;二、书写的内容要简明扼要,不拖泥带水、啰嗦重复,尽量写出得分点就行了。
五、分段得分,每分必争
考试中经常有的同学答案是错误的,但依然得了分,这说明写出了得分点,而有的同学甚至一点解题思路都没有,只是将公式进行了罗列,也依然得到了分,都是同样的道理。尤其是有问的解答中,如果第一个不会千万不要放弃,一定要浏览完全部的问题,做到每分必争,切忌出现大量空题的情况。
六、重视检查环节
【生态学期末考试】推荐阅读:
二年级上生命生态与安全期末试卷09-04
生态文明生态城市建设11-13
景观生态学概述07-09
生态学概念总结07-24
园林生态学讲稿10-05
油污土壤生态学论文06-17
农业生态学总结笔记08-22
2009生态学(甲)真题10-13
环境生态学理论论文11-05
城市生态学实习总结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