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自理能力评价表

2024-08-06

小学生自理能力评价表(精选19篇)

1.小学生自理能力评价表 篇一

自理能力很重要小学作文

自从我读了《鲁滨逊漂流记》,就有了很大的感触。她就像一盏我生活中的启明灯,它让我知道了:如果要在社会上立足,不仅需要聪明的头脑,还要有生存能力。假使没有了自理能力,那会是多么得可怕!

鲁滨逊一个人在孤岛上生活,食物很少,连活下去的条件也不够。在这环境下,没人能够生存下来,但是,鲁滨逊做到了。他还从野人的手里就出了一个俘虏,叫他“星期五”。这令我不禁想到,在现实生活中,估计没人能做到。二十一世纪的儿童,几乎都是“小皇帝”、“小公主”,每天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快活日子,这跟鲁滨逊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他一个人能在这么恶劣的情况下活得很好,那我们呢?我们也行吗?很多同学连倒垃圾、打扫卧室、擦窗这些最最基本的劳动活都不会干。

我们应该深刻地检讨一下。我们有多少该做的不会做?有多少该会的.没能学会?假如你连整理书包都要父母来帮你,那你一定要抓紧了。父母不会一辈子都和你生活在一起,你终究是要长大的,是要学会独立的。而家长也要放手让孩子做,不要让他在呵护下成长,这样的人是没有用的。不然的话,这可不是丢本子的事了,而是会对你未来有很大影响的! 我们真应该向鲁滨逊学习学习,学习他顽强的意志和超强的自理能力。

既然我们这些都能做到,“何乐而不为”呢?只有具备了这种能力,才能让我们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走得更顺利!环球旅行、冒险这些再也不是遥不可及的,而是现实!就让我们一起行动吧!

2.小学生自理能力评价表 篇二

我经常在幼儿离园的时候,听见有幼儿向家长要求买这买那,小到零食,大到高价玩具,满足不了就开始哭闹了。家长呢,有碍于面子直接妥协的;也有不讲情由,拉着就走的;更有甚者,被孩子闹得不耐烦了揍孩子的;难得遇到几位能“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耐心地给孩子解释、说教的。

工作中,曾遇到家长碰到这类问题,对孩子的哭闹实在是没辙了,请求老师帮助的。就我个人的看法,纠正幼儿的这种行为,提高幼儿合理购物的能力,既需要老师参与,让孩子学会合理购物、学会理财,也需要家长的配合,带孩子去实践、体验生活。

对孩子能力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循序渐进的。“购物”这一能力也不例外。在幼儿园教学中,我是分三个阶段进行的:

第一阶段:学习数数、认识货币,了解和爱护人民币。

会数数是幼儿学会理财的第一步。对幼儿而言,学会购物最基本、最实用的就是要认识人民币上的数字和元、角单位。其次,我们要告诉幼儿,人民币是我们国家唯一的合法货币,它是国家政权的象征。人民币是可以不停地循环使用的,所以我们要保持好人民币,不要在人民币上乱涂乱画等。

第二阶段:学会简单的货币运算,用区域游戏吸引孩子参与活动。

会简单的运算是幼儿学会购物的关键,而有效的区域活动,也能很好地促进幼儿各种能力的发展。利用这一教育契机,我在班级上设置了区域《娃娃超市》的活动区,每隔两周就会开展区域游戏活动,现场模拟“购物”的同时,加强幼儿简单的货币运算。

第三阶段:学会合理地分配货币,自主购物,端正幼儿的消费理念。

在幼儿的心中,去买东西是他们最开心的事情。他们渴望自己能成为“大人”,想做一些爸爸、妈妈那样的“大人”们能做的事情。在他们的眼中,能读出他们很羡慕“大人”们,因为他们能自如地运用钱币购物。然而幼儿对于钱币的价值、它与物品之间的联系却是模糊不清的。

幼儿对货币的了解现在还仅仅局限于它是可以买东西的。于是,每次“购物”时,我都给每位幼儿规定了消费的限额;另外,在游戏中,我还适时教给幼儿一些观念,比如助人、节俭、不贪婪、不随便叫别人买这买那等。使幼儿既学会合理购物,又端正了孩子的消费理念,学会理财。

陶行知先生就曾在生活教育理论中提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对幼儿来说,幼儿园就是小社会,幼儿在幼儿园生活中学到的本领,需要成人带领他们到现实社会中去实践、去运用,才会得以融会贯通,形成自身的无法丢失的能力。这就需要家长们的配合了。

第一点:家长应为孩子的实践活动提供条件。

一个人不论是何种能力,都离不开多想、多做的实践过程。因此,家长应带着孩子一起参与生活实践,体验生活,更好地诠释“生活即教育”。

提供社会实践的机会虽然对幼儿来说是一种挑战,但这也是提高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一种好途径。家长要认真对待孩子每参加任何一项实践活动,支持和鼓励幼儿多想、多做。

比如:买菜时,带上孩子一起挑选;超市购物时,带上孩子一起合理规划;给孩子10元、20元,让孩子自主采购……

第二点:家长应该大胆放手,让幼儿勇于尝试。

孩子们终于有机会做了一回“购物”小主人。家长在每次实践前,都给孩子提出几条待解决的问题,比如:“你今天想买什么?”“你想怎么做?”“剩下的钱,还能买什么?”“你今天购物开心吗?为什么?”

让孩子大胆实践,是为了诱发出孩子那充满灵性的创造活力;让幼儿带着待解决得问题去实践,是为了让孩子明白生活的意义,提高幼儿的合作、分享、选择、判断的能力,从而提高了孩子们的社会生活能力。让孩子体验收获的喜悦和成功的快乐,让她们拥有最大的空间来发挥自己的热情,深入地去体会生活。

第三点:家长留出足够的时间与空间让幼儿面对困难、解决问题。

家长要认真关注了幼儿的每一次实践过程,在提高了孩子的思考力、动手实践能力的同时,激发幼儿的感悟和从书本走向生活。

当孩子遇到,喜欢的某商品品种太多,很难抉择买哪个;幼儿想买某品牌商品,可钱不够,但可以买其他牌子的同类商品等等困难需要解决时,家长要尽量做一个旁观者,做到退一步,让幼儿自己解决问题。这样的社会实践,是书本中没有的,是幼儿真实的生活体验。

3.浅论中学生自理能力的培养 篇三

关键词:中学生;自理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6-197-01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生产生厌学现象,情绪严重,他们把精心放在穿戴打扮上;迷恋于上网,追星;染上抽烟、赌博、喝酒的恶习;偶有学生团伙盗窃,敲诈勒索等违法行为;有的学生考试成绩不理想,抱头痛哭;受到家长或老师的批评,离家出走的;甚至有少数学生经受不了学习、生活的压力,走向绝路……这些现象引起了父母的担忧,教师的无耐,社会的反思。

为什么在现代社会,越来越多的中学生出现这些不良现象呢?究其原因,不难理解,现在的很多中学生都缺乏自理的能力。

所谓的自理是指一种着重发挥主观能动性克服一切困难,独立自主,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是一种独立自主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他不仅指生活方面自己承担或料理,不依赖别人的能力,而且包括工作能力、社交能力,自我驾驭能力,以及适应环境能力等。

下面结合笔者多年从事班主任工作实践的感悟,谈谈自己培养学生自理能力的做法。

一、帮助学生树立自理的意识

意识是人的有目的行为的前提,培养学生的自理能力,要教育学生在头脑中形成自理的意识。

1、帮助学生正确理解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要求学生凡事自己做、多问为什么,对待事情要自己拿主意、自主抉择。要有奋发图强、自强不息意识,相信自己有能力战胜困难,不依附于他人。班主任根据学生的优点,让他们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事情去做;凡是学生力所能及的事情,班主任绝不代替包办。让他们在充分发挥自己的才智,创造才能的环境中逐步培养自理的能力。

2、帮助学生战胜自我,增强自我控制能力和坚韧不拔的耐挫力。中学生易动感情,也重感情,遇事容易冲动,难以控制自我。对于这样的学生,应指导他们正确认识自我,正确评价自我,凡事要多想一想,不可感情用事,让他们知道感情用事带来的不利后果。正确认识困难和挫折,有了正确地认识,就可在困难挫折面前保持心理平衡,增强自我控制能力,班主任可通过创设困难情境,让学生在学习、班级工作和文娱活动中去体验失败,经历挫折,班主任在此时帮助学生分析受挫原因,并耐心疏导学生,帮助他们走出困境,增强学生对挫折的承受力,树立信心,鼓励他们学会在逆境中顽强奋斗,让他们在不断失败的基础上通过自己的不断努力,顽强拼搏,并取得成功。树立一种屡败不馁,不成功不罢休的坚强意志。还要教育学生不受社会上不良风气的影响,有辨别真、善、美、假、丑、恶的能力,具有一定的抗诱惑能力。

3、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良好的人际关系的建立和发展,交往能力的提高,对培养学生自尊、自信、自强、自理等心理品质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因此,班主任要教育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培养交往能力的方法与技巧,主动让别人接受自己,主动接纳别人,主动帮助别人,与同学间要团结互助,坦诚相等,教育学生处理好“自理”与“助人”之间的关系。

二、培养学生自理的能力

学生学习期间受到学校各种因素的影响较大,班主任对学生自理能力的培养具有不可推却的责任。班主任对学生自理心理品质的发展,即不可保姆式的教育,也不可放任不管,任其自由发展,而应在学生的成长中对学生恰当的引导、培养,把尊重学生自理的要求与认真负责的管理教育密切结合起来,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1、利用角色转换,增强学生自理能力。传统的保姆式教育活动形式,班主任往往包揽一切,对活动的内容,方式都做好安排,学生只有言听计从。其实这种活动只要学生自己能做的事,班主任应把机会留给学生,班主任要有意识的变换角色,自己放手让学生去组织,不要担心学生做不好,而是把学生推向前台,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从被动转化为主动,由听众变为活动的组织者、主持者和执行者,班主任要鼓励学生,给他们以胆识和勇气,最大限度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减少对老师的依赖性,由于学生组织的活动内容更贴近于学生,活动形式更为学生欢迎,活动效果自然更好,还由于学生自主开展活动,责任感、表现欲也使学生尽力地组织,这也锻炼了学生的自理能力。班主任在此过程中要当好参谋,做好总结,要肯定学生的成绩,学生做得好的给予表扬、鼓励,增强他们的信心,对活动中的不足或失误不可过分责备、批评,应该帮助学生分析原因,找出改进的方法,使他们在总结中提高,这样,才能使学生的自主性,成熟性和各种能力较快得到提高。不断成熟起来。

2、实行民主管理,增强学生自理能力。自理能力是学生自己管理班级和自己管理自己的能力。一个班集体的各项教育活动开展必须让学生有机会自主参与,放手让学生参与决策,管理和监督班集体建设中要给学生在班级管理中有一席之地,让他们表现自我,发现自己在班集体中应有的地位和作用,认识到自己对集体的价值,从而正确认识自我,发现自我,表现自我,进而树立自尊、自信、自主、自理观念,在学会自我管理过程中培养自理能力。

3、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与自学能力。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习是学生的主要的事,班主任在知识传授过程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自主精神,进行自学训练,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主自学能力。中学生学习的课程多,学习任务重,每天接受大量的信息,这容易导致部分学生要顾这,又要顾那,不知以哪一学科为主,不能合理安排学习时间。

4.大学生自理能力调查报告 篇四

一. 前言

大学是人生最美好的阶段、是过渡到成人的关键时刻、也是实现自我价值的理想场所。在这里,大学生生活、学习、成长、成才。在这期间,锻炼自己的自理能力和积累自己的人生经验是至关重要的。为进一步了解大学生如何处理、协调生活中出现的问题,总结及提升当代大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使得我们更好的适应大学生活,面对生活的挑战。,我们对这一课题进行认真调查研究,在调查分析的基础上,总结了自己的看法和观点。

二. 研究方法

1.问卷

我们通过参考有关大学生课余生活调查问卷的分析,编制出《大学生自理能力情况调查》。该问卷旨在了解大学生自理能力以及对其看法与感受。问卷采用ABC三个选项中选择,采用匿名记票。

问卷内容

(1)放假期间在家情况调查(第1-3题)

(2)处理自己生活问题的方法(第4.9.11.题)

(3)关于经济问题的方面(第7.12.13.14。15题)

(4)宿舍集体生活方面的问题(第8.10题)

(5)与家庭成员之间的调节(第5.6题)

2.抽样

我们调查的主要对象是大一新生,采取自愿填写的形式,时间主要在课间,发放100份问卷,回收91份,有效问卷90份。

三. 数据的处理和分析方法

得到可靠的样本数据后,根据研究分析目的,统计各项选项的数目及所占百分比。通过问卷项目进行大学生自理能力的分析

1.从总体上看,我校学生在家自理能力一般

(1)你在放假期间经常做家务吗?

A不做(30%)B。偶尔(63%)C。经常(7%)

数据统计,有63%的同学在家会偶然做家务,7%的(2)目前为止你是否为父母做过一顿饭?

A.做过一次(33%)B.做过多次(30%)C.一次也没做过(37%)

(3)你能在父母生病时照顾他们吗?

A.能(28%)B.一般(57%)C.不是很好(15%)

《调查分析》:大学生在家自理能力一般,当代大多家庭都是独生子女,对于学生的衣食起居都是无微不至,虽然大多数学生都能够处理自己的日常琐事,不过通过问卷结果可知很多人对于家务都不能很好的处理,这显然不利于大学生个人素质的提高。

2.从问卷中可知大学生对大学生活中出现的种种问题还是可以自行解决的(4)遇到生活上的问题你会怎么办?、A.马上跟父母说明(9%)B.自己先想办法解决(62%)

C.自己一般都能解决(29%)

(11)当与室友产生矛盾时,你是如何解决的?、A.主动与对方交好(37%)B.等对方和解(30%)

C.不理不睬,随时间而淡忘(33%)

《调查分析》大多数大学生对大学生活还是可以很好的调节的对于生活中出现的问题大多可以自行解决而不是事事都等父母为之操劳,不过在处理宿舍室友关系的方面,还是不能放下自己的骄傲和自负,不愿做先服输的那一方,由此看来,碍于面子问题,很多大学生觉得还是亲力亲为的好,这也未尝不是一件坏事,不过在一些情况下,还是量力而为的好。

3大多数大学生经济来源都是家庭,自我经济独立意识不是很强

(12)每月的零花钱大约控制在什么范围内?

A.500-800(39%)B.800-1000(49%)C.1000-1500(12%)

(13)是否会对自己的日常花销记账?

A.会详细的记账(6%)B.简单记一下(61%)C.不记(33%)

(14)你的日常花销主要在哪些方面?

A.学习(20%)B.吃喝玩乐(41%)C.日常生活及其他(39%)

《调查分析》问卷显示有有79%的同学日常的经济来源是家里给为主,上海的经济条件固然是要好很多,不过经济独立是体现大学生自理能力的一大方面,不过对于大多数人,课业之余还要考虑自己的经济来源是不现实的,不过很好的理财却是每个人应该培养的素质,看上去很多人都是简单记账,而对于钱财的利用也是不尽其道,大部分花在吃喝玩乐,这是当代大学生的一大悲哀,所以应提高自己的理财能力

4.对于大学集体生活还是可以很好的把握的(8)上大学刚住宿时生活上是否会感到不太适应?

A.没有(47%)B.有一点不适应(36%)C.几乎都不大适应(17%)

(10)与室友相处如何?

A.很好,几乎没有矛盾(49%)B.一般,会有小摩擦(37%)

C.不理不睬(14%)

《调查分析》:对于集体生活中出现的种种问题,还是可以很好的调节的,我们学校的住宿条件还是比较好的,在与室友的接触中,大多数的同学还是可以游刃有余,对大学生活的适应力还是较强的,这也体现了大多数大学生素质还是较好的。

5.在家庭中对于父母的帮助还是不够的(5)你是否关心家里的一些琐事并帮助父母解决?

A.关心并帮助解决(59%)B.关心但不能帮助解决(27%)

C.根本不关心(14%)

6.你的家长的意见是?

A.应该多做家务(31%)B.无所谓(47%)C.怕影响学习(20%)

《调查分析》:由于现在的孩子从小娇生惯养,没怎么吃过苦,父母也是尽力给他们最好的,生怕孩子有一丁点闪失,这固然是造成大学生对家庭不够关心的原因,不过我觉得主要问题还是在自己,在大学生活中,再也没有人为我们解决生活琐事,这或许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成长,在提高自己自理能力的同时,也能关顾到其他人,有利于大学生全方位发展。

四. 结论

1.我们学校大一新生的自理能力在各方面表现不同,在家时不是很注重自理,因为父母会替之打点一切,不过在校自理方面还是可以的,没有太多依赖,应该多多培养关顾他人的素质,不能一味的干自己的事。

2.大一的经济能力还是很薄弱的,不过作为刚入校门的学生,社会经验很不丰富,所以经济来源主要是靠父母,而且在理财方面做的不是很好,应该多为学习知识充实自己而投资,希望在大二以后可以逐步了解经济渠道,做到经济的独立

3.对于人际关系的处理还是较好的,寝室成员之间的关系处理的还是较好的,不过对父母的关心还是不够,应多关心家庭的情况,多与父母交流

5.自理能力比赛方案 篇五

1、通过比赛提高幼儿自我服务及动手能力,引导幼儿懂得自己事情自己做。

2、在比赛中满足幼儿的表现欲,进而落实幼儿生活的教育功能。

3、帮助教师了解班级自我服务能力整体水平,促进教师对每个幼儿自我服务能力发展的关注。

活动对象和地点:

参赛对象:每班派5名代表参赛

比赛地点:幼儿园操场

评委:园长、教学主任、太阳级—启蒙级 星星级—月亮级班主任相互打分

活动形式:

教师组织本班幼儿进行比赛,对家长进行宣传并配合本次活动,在家让幼儿多多练习(每班派5名幼儿进行比赛,以5局3胜的形式进行)活动时间:2014-6-27上午9:00---11:00

活动流程:星星级---启蒙级---月亮级---太阳级

具体比赛项目

一、星星级:起点(倒水)---中点(穿雪花片5片)---拿着雪花片到终点戴在老师的脖子上。

准备:雪花片15片、篮子3个、水3瓶、杯子3个

二、启蒙级:起点(穿鞋子)----中点(叠毛巾)----跑回终点 活动准备:幼儿鞋子5双、毛巾五条、桌子3张

三、月亮级:起点(剥花生3颗)-----中点(整理蜡笔)---穿过拱桥到达终点。活动准备:花生50颗、篮子3个、蜡笔3盒、拱桥2个

四:太阳级、起点(叠衣服)--中点夹珠子(3颗)----跃过公鸡车到达终点。活动准备:衣服裤子三套、筷子3双、珠子9颗、盒子6个、公鸡车3辆

6.小班自理能力计划 篇六

一、首先要增强幼儿的生活自理意识。

现在由于在家庭中父母包揽了所有家务,只重视孩子的智力投资,而没有提高幼儿的生活自理意识,使幼儿形成一种错误认识:自己不愿意干的事情,父母会帮着干(口渴了,父母会端水来;要吃饭了,妈妈会喂;要起床了,父母会给穿衣服),根据这些事例,我想通过故事“我是乖宝宝”“好孩子”“我长大了”等,让幼儿知道,自己已经长大了,自己有能力做好一些事情,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还让幼儿判断对与错,通过分辨哪个图片上的宝宝最棒,我们要他学谁,为什么?学什么?还可以举例用班上的小朋友作比较,从而激发幼儿上进的意识,又增强幼儿生活自理的兴趣。让幼儿学习认真盥洗:学会正确地刷牙和使用手帕、毛巾、便纸等,熟悉地使用勺子、筷子;能独立做力所能及的事并逐步养成物归原处的习惯(例如:摆放桌椅、洗脸、把自己玩完的玩具放回原处等等)。

二、其次用一些富有童趣的儿歌、故事,激发幼儿自己动手尝试的兴趣。

我们知道,孩子不是一出生就会做任何事情的,都是由成人教了从不会到会的。我们在教给孩子一些简单的生活自理方面的技能时,要先将动作的要领直观地演示给孩子看,把动作的顺序、方法解释清楚,边讲边示范,如果配上富有童趣的歌谣效果更好。比如:学习漱口时,配上歌曲《漱口歌》手拿花花杯,喝口清清水,抬起头,闭上嘴,咕噜咕噜吐出来;教给孩子洗手的方法,配一些生动形象、琅琅上口的儿歌:“手心手心搓搓、手背手背搓搓、手指缝搓搓、手指间搓搓、小手洗个澡、用力甩一甩!”又如,孩子学习叠裤子时,可说“两个好朋友(裤腿)要互相拥抱,并一起弯弯腰”等等,这些都会激发幼儿亲自动手尝试的兴趣。

三、利用生活和游戏给孩子练习的时间和机会。

幼儿自理能力的提高,需要通过反复练习来获得,那么如何提供给孩子各种练习的机会呢?我们可抓住日常生活中每一个可利用的机会,为幼儿提供练习的机会。例如在幼儿小便、洗手、喝水时,我们都尽量让幼儿自己动手来提高这方面的能力,幼儿小便后提不上裤子,就教他用两手向上提前边和后边;还有洗手的正确方法,如何洗,怎样打香皂。我们抓住孩子生活的每个细节去指导、监督幼儿使其形成习惯。游戏是幼儿自愿参加的轻松愉快的活动,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我们可以充分利用游戏来加强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如在孩子在玩桌面玩具时,我们提供雪花片、积木等,让孩子练习搭雪花片、积木等动作来训练幼儿小手的灵活性:在课间活动时,我带领幼儿一起玩手部游戏,让幼儿在游戏中提高手指的灵活性,从中也可学到一些生活小知识(如;吃饭、穿衣、穿鞋等)。

四、开展适当的自理能力比赛,在竞争之中促自理。我们知道幼儿小肌肉群处在发育中,动作的准确性和灵活性比较差,于是设计一些有趣的比赛活动,以竞争促发展,促进幼儿自理能力的提高。如举行“穿衣比赛”、“洗脸比赛”“穿鞋子比赛”等;还可以组织幼儿开展“找朋友”的游戏,目的是让幼儿认识自己的茶杯、毛巾:首先为幼儿准备各种形象生动有趣的小标记,让幼儿自由地选择喜欢的标记,看一看,玩一玩,说一说,然后根据手中的标记去寻找自己的茶杯和毛巾,先找到的幼儿给予表扬。同时,教师不失时机地教给幼儿如何正确洗手,并用毛巾把小手擦干;教会孩子擦脸的顺序:用毛巾擦眼睛、脸部、鼻子、前额,然后擦耳朵、耳背,最后擦颈部等。这样,幼儿可以在愉快的活动中学到这些生活技能,在活动中感受比赛乐趣,同时也提高了幼儿学习的兴趣。

五、给孩子肯定,树立其信心。

根据我班幼儿内向的特点,我们班上的老师应对孩子的点滴进步给予极大的肯定,让孩子品尝成功快乐,获得成功的愉快感是推动幼儿生活自理的动力。当幼儿取得点滴进步时,口吻“你真棒”、“你真能干”都会使幼儿对自己的能力充满信心,成为激励幼儿自觉掌握自理能力的强大推动力,进一步提高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所以当孩子无法达到预期目标时,我们要耐心细致地引导,还可辅以鼓励性语言,如“你行的”,“我相信你会干好的”等,必要时我们还需协助幼儿实现成功,以免挫伤幼儿积极进取的精神。根据本班幼儿的发展特点,逐步提出要求,从易到难,从简到繁:学习折叠被子、整理床铺以及自己照料生活,洗脸洗手要洗得很干净等;还要逐步教会做一些简单的家务劳动,如:扫地、浇花等。

六、家园配合,共同教育

7.小班幼儿自理能力培养策略 篇七

一、生活常规的培养应注意生动有趣

兴趣是幼儿学习的原动力,特别是对刚入园的小班幼儿来说,趣味性将使教师组织的各种活动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幼儿入园之初,为了帮助幼儿尽快认识自己的杯子和毛巾,我设计了这样一个小活动:准备一套与毛巾、 杯子记号相同的小图片,在分组活动时,请幼儿按自己的意愿自由选择一张自己喜欢的图片,并让幼儿看看图片上有什么,然后再到毛巾架和杯子架前分别找出与小图片完全一样的标记。然后,我告诉幼儿:“好孩子,你找到了自己的毛巾和杯子,这张漂亮的小图片就送给你作奖励。”孩子们积极参与活动,很快就认识了自己的杯子和毛巾。

二、适时地讲解、示范,教给幼儿正确的概念

小班幼儿年龄小,对于许多生活习惯的正确与否没有准确的概念。对于幼儿的不良行为,教师不能简单地指责、 阻止,而应正确地讲解、示范,使幼儿形成正确概念,有一个可以效仿的榜样。如,幼儿在入园之初,多数幼儿拿椅子时只用一只手拖着椅子走,不懂得轻拿轻放,而且会经常翘起椅子或互相碰撞。为此,在一次午餐前,我与幼儿进行了一次交谈: “昨天晚上,老师要回家的时候,听到教室里有谁在哭,我找啊找,原来是小椅子,小椅子为什么哭呢?它告诉我,小朋友不爱护它,用一只手拖它,坐着的时候翘起它的两条腿,搬椅子的时候让它和别的椅子朋友撞在一起,弄疼了它。小椅子不愿和小朋友做朋友了,怎么办?快想想办法吧!”孩子们纷纷说:“我们不拖椅子了”、“我们不翘椅子了,行吧?”我说:“那好吧,请小朋友像老师这样做。”我给孩子们做了示范,然后又请幼儿做给我看。从此,拖椅子的小朋友不见了,如果有谁违反了要求,立刻就会有小朋友提醒他,帮助他立即改正。

三、善于抓住时机,注重随机教育

有许多良好的习惯是在日常生活中随时随地习得的。因此,教师应重视日常生活中的随机教育。例如,有幼儿洗完手后特别喜欢在盥洗室玩水,于是我借机对他们进行了教育。我问幼儿:“谁知道水有什么用?”幼儿说:“水能养鱼, 煮饭要用水”、“口渴了要喝水。”我说:“水的用处可真大,白白流掉多可惜!在盥洗室玩水,会把水溅得满地,老师拖地可辛苦呢!”我拿来拖把把地面拖干净。随后,请幼儿看我洗手的示范。由此,幼儿懂得了节约用水,懂得了尊重别人的劳动,也掌握了正确的洗手方法。当然,我也并没有忽视幼儿的需求,为他们准备了水箱,允许他们在自由活动时自由玩水,幼儿喜欢玩水的问题也得到了解决。

四、创设有利的环境,充分发挥环境的教育作用

为了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为了帮助幼儿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习惯,我给幼儿讲《小猪变干净了》的故事,而且充分发挥了墙饰的作用。在盥洗室的墙壁上布置了“小猪变干净”的画面,不仅如此,在水龙头边还拴了几个洁净的肥皂袋,定期更换,这些环境对幼儿良好卫生习惯的形成起到了一定的暗示作用。

五、重视表扬与奖励在良好生活习惯形成中的作用

幼儿入园不久,我发现大多数幼儿玩完玩具后会随手丢一边,我常为收拾玩具而发愁。我发现有个小朋友在每次玩完玩具后都能把玩具收拾得整整齐齐,而且还能帮助别的小朋友收拾玩具,我在晨谈时表扬了她。第二天游戏后,许多幼儿仿效这个幼儿的样子认真收拾玩具,我也及时地表扬了他们。为了巩固这一习惯,我还特意制作了两面小红旗,并对每次活动进行评比,获得红旗的小组为“红旗组”。 在这个过程中,我对幼儿的进步给予积极导向与肯定,使幼儿增强了自信心,受到了鼓舞,明确了努力的方向。

六、有针对性地确定教育内容

针对幼儿较突出的不良生活习惯,我会有针对性地确定教育内容及教育形式。例如,孩子挑食、偏食现象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问题行为,因此我通过营养教育活动,帮助幼儿认识常见食物的名称、种类及不同食物的营养,再通过游戏 “我是小厨师”来激发幼儿自己配菜的兴趣,最后在“品尝会”上,让幼儿体验成功又提高了对各种食品的接受能力, 进而使幼儿逐步养成不挑食、不偏食、按时进食等的良好饮食习惯。

8.幼儿自理能力的培养 篇八

一、导致幼儿自理能力差的原因分析

由于家长工作忙,一些能让孩子做的事情自己全权包揽下来,忽略了对孩子的正确引导。这就导致了孩子自理能力明显下降。

祖辈们十分溺爱自己的孩子,剥夺了孩子学习锻炼的机会,使孩子形成了依赖心理。

有些家长缺少正确、有效的教育方法,无论干什么都怕孩子吃亏、怕孩子累着。他们常说的一句话就是:“你太小了,不能干。”久而久之,孩子的心理也产生了“我小,你帮我干”的心理。

还有一些家长发现孩子模仿着父母扫地、洗衣服……他们不但不及时鼓励孩子,而且采取的是一种怪罪、批评的态度,“你看你怎么这么笨……”严重伤害了孩子的自信心,从而阻碍了孩子自理能力的发展。

二、培养幼儿自理能力的目的性和必要性

幼儿自理能力的高低影响着幼儿的健康成长。如果幼儿享受了家长的过多“照顾”,生活上的一切事情,都由家长代劳,那幼儿就会形成做事情不动手、不动脑的不良习惯,同时,助长了幼儿的依赖性和顺从性,使幼儿缺乏冒险和进取精神,甚至会影响到幼儿的人际关系。因此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我们必须明确:

1.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是适應幼儿园集体生活的需要

幼儿从家庭进入幼儿园,置身于一个新的集体,扩大了生活范围,他们喜欢在幼儿园学习、生活。但有的孩子不会吃饭,有的不会提裤子、穿鞋,还有的不能正确大小便。(男孩子蹲着小便)这些生活自理上的问题,使他们不能很快地适应幼儿园的生活。

2.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能促进幼儿大小肌肉群和动作协调性的发展

著名意大利教育家蒙台梭利指出,动作教育是日常生活练习的课程之一,其主要目的是培养幼儿的自我管理能力,培养其责任感及良好的生活习惯。对幼儿进行自理能力的培养,将促进孩子的大小肌肉群的发展和动作协调能力的发展,如吃饭,幼儿不仅学会了手喂饭的动作技能,还发展了孩子的手指肌肉的灵活性及手眼的协调性。因此孩子每学一项动作、能力,他的大小肌肉群、动作协调性也将得到相应的发展。俗话说:“心灵手巧。”灵巧的双手是一个人大脑发育良好的标志之一。

3.培养幼儿自理能力有助于培养孩子独立自信,不依赖成人的性格

幼儿生活的自理能力,就是要学会独立用勺吃饭,会正确地入厕和洗手,会穿脱简单的衣裤等。然而刚开始时什么都不会,经常趿拉着鞋、洗手时直接就把手伸到水龙头里,搞得袖子湿了半截,在家里都是由成人帮忙的,上幼儿园该自己学着穿了,吃饭时老师教他们正确地使用羹匙、起床后教他们如何分出反和正、怎样提鞋等,直到穿上为止。在孩子学习自理技能的过程中,老师给予适当的鼓励,树立孩子的自信心,让孩子懂得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孩子在提高能力的同时,也培养了其勇于面对困难,敢于克服困难,学习成功的抗挫能力及独立做事、有始有终的好习惯。这种坚强、独立、自信,正是适应未来社会高素质人才需具备的良好个性品质。

4.把生活能力的培养与家长工作联系起来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要做好小朋友的培养和训练,离不开家长的配合。为此,我们把每月的培养目标,写在家园联系手册里反馈给家长,对特殊的孩子,我们及时和家长电话沟通,让家长了解。同时请家长给孩子穿简单、方便的衣服,(不能里三层外三层,特别是背带裤),要便于孩子操作,并要求家长在家里进行同步培养。召开家长座谈会,向家长宣传孩子能力培养的重要性,谈谈培养方法和孩子们的进步等,并传授一些教学技巧,当孩子在某一方面的自理能力达到要求或有所提高时,我们及时向家长汇报孩子的进步,同时还奖励一朵小红花。这样既注重了孩子的个体差异,又为孩子发展给予了充分的肯定,这样,家长对孩子的发展情况就一目了然了,并能积极地与老师配合,共同提高孩子的生活技能。不少家长说:“孩子入园后,独立意识强了,许多事情都愿意自己动手做,老师让孩子养成了良好的生活习惯,提高了其自理能力。”

综上所述,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是幼儿园工作的重要内容,在不断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提高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非常重要。陈鹤琴先生十分重视幼儿习惯的培养,认为“习惯养得好,终生受其福,习惯养得不好,终身受其罪。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不是一两次教育就能奏效的,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孩子还小,只要他自己能做,就要给他创造锻炼的机会,在此基础上,施以言传身教,辅以耐心细致,结合家园同心,只有这样,培养幼儿较强的生活自理能力才能成为现实。

(作者单位 吉林省通化县第二幼儿园)

9.自理能力比赛活动方案 篇九

通过此次活动提高幼儿生活自理能力,激发自我服务意识,懂得自己的事自己做,同时让幼儿感受到集体活动带来的快乐。

活动时间:4月16日下午大班组15:30

4月17日下午中班组15:30

4月18日下午小班组15:20

活动地点:幼儿园操场

活动准备:小班组(煮熟的鸡蛋、盘子、垃圾桶)、中班组(校服外套)、大班组(书包、图书2本、铅笔2支、橡皮1块、笔袋1个)。

活动内容:

小班组:剥鸡蛋

剥出的鸡蛋保持完整,蛋壳必须放到指定的碗里,剥完后按要求将蛋壳倒入垃圾桶,完成后举手示意,最先收拾完的前10位幼儿获胜。

中班组:穿脱衣服

穿好外套,拉上拉链并将衣服整理好。在听到老师的指令后再脱掉外套,并将外套叠好。

大班组:整理书包

10.中班幼儿自理能力总结 篇十

一、发现选拔班干部

由于所有的学生都经历了一个学年的不平衡发展,我决定对原有的班委会进行重大的调整。在班干部的产生过程中,我认为教师的包办代替,必定会使班干部失去群众基础,给日后的工作带来不必要的困难,是不可取的!但是,单纯的所谓的“民主”,让学生完全“自决”,一些学生往往会倾向选举自己的“好朋友”,以便在以后的班级管理中得到“照顾”,同样有不足。比较好的办法应该是先民主后集中,即先让学生进行投票选举,再由教师权衡。

为了使学生的选举结果更具代表性,我让大家在规定的时间内推荐20位同学上来,然后再按所得票数的多寡进行排列,前12位的同学始得当选,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让学生发表意见,而且选出的干部往往又比较理想。最后再根据所选干部的气质、性格类型以及能力的差异进行分工,优化班委组合。

实践证明,在民主选举的基础上,经过班主任的优化组合而产生的班委会,得到了同学们的信任和拥护,具有较强的战斗力。

二、教育培养班干部

11.怎样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 篇十一

关键词:幼儿教育;自理能力;习惯

对于上幼儿园的孩子来说,培养他们对个人具体事物的处理能力是孩子的一个重要学习内容,幼儿养成自理能力能够使孩子的责任心得到增强,培养孩子的自信,为幼儿将来进入小学阶段的学习打下良好基础。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是所有家长的共同目标,需要幼儿园与家长通力合作、持之以恒才能更好地帮助孩子养成这一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那么,到底该怎样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呢?

一、营造轻松的氛围,培养孩子自理的信心

要想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家长及教师必须培养孩子对于自己处理事物的信心,要让孩子相信自己能做到并且能够做好。我们知道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在幼儿刚开始学习一些他们力所能及的事情时,难免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差错与失误,这时不要对孩子严加指责,而应在轻松的氛围中给孩子学习、改正的时间,要对孩子进行表扬、鼓励,让孩子相信自己是聪明的孩子,能够做好这件事。比如在孩子刚刚学习自己吃饭的时候,可能会把饭粒撒到桌子上,把汤喝到衣服上,这时,我们首先要做的不是批评,而是表扬孩子愿意自己学习吃饭而不用大人喂了,家长与老师的及时肯定会促使孩子下次做得更好。

二、创造机会养成孩子自理的责任心

老师与家长必须要让孩子明白:自己的事情就要自己来做。让孩子明白自己需要做的事情,比如穿衣服、洗脸、刷牙、整理玩具等都必须自己独立完成,不能再依靠大人来帮忙。教师与家长应该尽可能多地创造机会让孩子动手锻炼,比如可以与孩子一起收拾餐具、整理玩具等。在实际动手的过程中,幼儿的心理也在不断成长,他们会逐渐学会思考、辨别,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劳动方式。

三、持之以恒培养幼儿的自立习惯

幼儿在学习自理的过程中需要学习的事情太多,教师与家长需端正心态,不可急于求成,应循序渐进、持之以恒地对幼儿进行锻炼。家长应让孩子一种一种的逐渐学习,教会幼儿必要的处理事情的方法,比如我们可以要求孩子先自己吃饭,然后再教孩子帮大人准备餐具、收拾餐桌,再来可以让孩子学习帮家长一起做饭,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在这种循序渐进的过程中,孩子会慢慢掌握他们需要掌握的本领,形成自理能力。

幼儿的自理能力的培养,需要幼儿园与家长共同努力,互相配合,这样孩子才能不断进步。

参考文献:

[1]方明.家园合作 提高幼儿素质.科学普及出版社,1997.

[2]韩冰清.维护幼儿安全必须做到“三心二意”.教育导刊:下半月,2010(8).

(作者单位 吉林省通化县第二幼儿园)

12.幼儿自理能力培养之我见 篇十二

生活自理能力的提高和培养可以帮助幼儿建立独立性和良好的自信心, 对于他们一生的发展都有着良好的基础作用。所以, 幼儿教育作为人生教育的起始点, 我们就必须对幼儿教育引起充分的重视, 努力帮他们建立良好的自理能力。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 对我们帮助幼儿建立自理能力的过程中的困难和可行性做了分析, 表述如下。

一、幼儿生活自理能力低下的原因分析

1. 家长多度溺爱, 对孩子的大小事务一切都大包大揽, 本

该由孩子自己来做的事情, 家长都帮忙代办了, 从而减少了孩子动手的机会, 降低了他们生活自理的能力。

2. 很多家长认为孩子还小, 很多事情都做不了, 以后再大点学也是一样的。

3. 怕麻烦。

很多家长在教孩子的过程中都会认为很麻烦, 孩子有时候一次做不好, 两次做不好, 他们就没有了耐心, 或者嫌孩子动作慢, 做不好, 或者就嫌孩子玩耍时把自己身上弄得很脏。

二、培养幼儿自理能力的目的和必要性

幼儿时期的孩子基本动作都已经发展的比较灵活自如了, 他们能够运作各种动作来进行模仿和操作了, 我们应该抓住这个时期对他们进行很好的自理能力的训练。比如, 让他们进行独立的进餐、梳洗、睡觉、穿脱衣服等活动, 如果我们在此时还对孩子的一切大包大揽, 那无疑是忽视了孩子的智慧。试想在同一个年龄段的孩子, 国外的孩子从3岁就能拿拖布去擦地, 或者洗衣服, 我国的孩子这个年龄段还不会脱穿衣服, 今后的差距在哪里, 会有多大?

幼儿是成长发育的关键期, 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 要通过幼儿的参与、训练, 让他们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 这样有利于他们动作的发展。幼儿时期又是培养他们能力的最佳期, 有一个良好的生活能力将使他们终身受益。所以, 在幼儿教育中, 我们要结合幼儿年龄的特点, 做出相应的措施。

1. 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是适应集体生活的需要, 是融入幼儿园生活的前提。

幼儿从迈入幼儿园的第一天开始, 就相当于进入到了一个全新的天地。这个集体生活的天地对于之前他们的生活圈子而言扩大了很多, 新的环境, 更多的玩具, 一切的一切都强烈地吸引着他们的注意力和好奇心, 对于这个年龄段的孩子, 他们对新奇的事物有着强烈的了解欲望, 他们喜欢尝试新奇的东西和事情。但是, 如果幼儿在集体生活中不会洗手, 不会独立吃饭, 或者不会脱穿衣服等生活的基本技能, 那他们就不能很好地融入到幼儿园的集体生活中来。

2. 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对于促进幼儿生理健康及协调性都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

著名意大利教育家蒙太梭利指出, 动作教育是日常生活练习的课程之一, 其主要目的是培养幼儿的自我管理能力, 培养其责任感及良好的生活习惯。让幼儿参加更多的活动, 可以促进幼儿身体、动作技能的协调发展。比如吃饭, 幼儿不仅仅通过吃饭学会了自己吃饭的动作技能, 同时还锻炼了身体的灵活性和手眼的协调性。所以我们可以说, 孩子的每一项动作的培养, 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他们身体协调性的发展。

3. 对幼儿自理能力的培养, 有利于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 形成独立的人格。

幼儿自理能力的培养是需要一个过程, 可能刚开始的时候他们做的并不是非常好, 但是我们能够看到他们也在不断地进步当中。成人都是从幼儿过来的, 因此我们学会换位思考, 给孩子更多的机会, 让他们把要做的事情, 要学的动作一一学好。在孩子学习自理能力的过程中, 我们要给予及时的鼓励, 比如鼓掌并对他说“你做的真棒!”这样可以帮助孩子树立他们的自信心。我亲眼看到过一个孩子, 第一次摆积木的时候, 他每摆高一个, 我就给他鼓掌一次说“真棒”, 到后来发展成, 他自己每摆高一个积木, 自己笑着就给自己鼓掌。孩子在提高能力的同时, 我们也要培养他们敢于面对困难, 敢于克服困难, 做事有始有终的好习惯。这种坚强、独立、自信, 正是适应未来社会的高素质人才的良好个性品质。

对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 我们要看作是一项长期的工作, 经常反思自己工作中做得不够的地方。俗话说:“冰冻三尺, 非一日之寒。”幼儿生活自理能力也不是短期就可以看到明显效果的, 我们要从思想上和意识上正确对待。孩子还小, 只要他们想做, 只要是他们能做的, 我们要尽可能地给他们创造机会, 鼓励他们参与, 让他们得到锻炼的机会。在这个基础上, 对我们的孩子施以言传身教, 加上耐心的讲解, 只有这样, 我们才能把培养孩子的自理生活能力变成现实。

13.怎样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 篇十三

朝阳小学一年级二班孙堉垚

个人事务的自理能力是孩子需要学习的重要内容,它能增强孩子的责任感和自信心,为孩子将来独立生活、成功走向社会打下基础。它需要成为孩子的一种习惯,天天坚持,爸爸妈妈除了让他们体会到其中的快乐,愿意坚持以外,更要让他们知道自己的事应该自己做,不是帮爸爸妈妈做。孩子从3岁开始,出于好奇心,便有了自己做一些简单事情的想法了,这个时候只要是他能自己做的事情尽量让他自己去做,家长不要一味的溺爱,不要害怕他做不好,这次做不好还有下次,如果你一次都不让他自己做的话那么它永远都不会。如果家长什么都大包大揽,那么只会造成孩子长大后成为一个依赖性特别强而又自私自利的人,对孩子的性格会造成很大的影响。许多父母在孩子小的时候,总是舍不得让他一起参与家务,等到觉得孩子大了,可以帮忙才开始指挥、吆喝孩子做这做那,结果发现孩子参与家务意愿低落。

那么要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我们应该都从哪些方面着手呢?我总结了以下几点:

第一 尽量多的提供孩子自己动手的机会,让孩子尽情体会其中的乐趣,比如进餐、选衣服、分配看电视和玩玩具的时间、收拾房间等等。在做中,孩子自己去思考、去体验,去成长。爸爸妈妈可以成为幕后的把关者。

第二营造宽松的氛围,在孩子时间的过程中避免不了会出一些小的差错,这时家长不要加以指责,而是要给孩子鼓励,夸奖他,让他认为自己不是很笨,能将这些事情做好,家长要学会耐心等待。

第三要积少成多,循序渐进。要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对孩子来说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他们需要学习的东西太多,难度也不一样。爸爸妈妈可以帮他们安排一个进度表,一样一样地学,逐渐增多。比如可以先学自己用勺吃饭,做到不洒出来;再学自己端饭、添饭,让孩子知道根据自己的需要添合适的量;接着是端汤、使用筷子……这样,孩子就渐渐能独立完成进餐的所有活动 第四教给孩子必要的方法,在孩子遇到困难的时候给予适当的方法引导是必要的。

第五根据孩子的年龄段教给孩子做不同的家务,不要急于求成。各年龄的幼儿动作技巧、认知程度、体力、耐心均不相同,因此父母对孩子做家务的要求,应视孩子能力范围,不宜超过,以免孩子因挫折而产生抗拒和畏惧。

14.幼儿自理能力的培养计划 篇十四

在幼儿园里,小朋友往往会学的许多东西,从而会养成各种习惯。那么,作为老师的我们,提高幼儿的自理能力,是我们不可避免的责任。

我们了解,现在的子女大多都是独身子女,由于家长的过分溺爱,导致幼儿大事小事都要依赖别人的帮助,生活上严重缺乏独立性,而且自理能力差,这将会给孩子以后的生活,学习带来很多不利影响。所以,针对孩子的种.种缺点,我分了一下几点来提高孩子的自理能力。

一、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我们都知道,孩子很喜欢自己找事情做,作为大人,我们应该鼓励孩子自己动手去干,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让他们自己想办法处理自己遇到的难题。

每个幼儿在家中,都是父母眼中的宝,刚来到幼儿园,都会想到表现自己,以此来引起教师的注意。所以,往往会表现的格外勤快,打扫时会抢着擦桌子,扫地,整理玩具。这个时候,老师应该抓住这种心理,循序渐进,只有孩子有兴趣做,就该让他们独立完成。尽管有的时候桌子会擦的不是很干净,地也有可能越扫越脏,玩具可能不是很整齐,但遇到这种情况时,我们应该给与鼓励,慢慢的加以纠正,使孩子们从小心理就会养成独立意识的好习惯。这样以后才会养成更好的习惯。

父母在家中也不该太宠爱孩子,当孩子主动提出要自己穿衣服,吃饭时,父母应该给予鼓励,夸他们做的很好。虽然有的时候还会有小瑕疵。但毕竟,这是孩子提供自助能力的开始,有了这个开始,只有我们一直持续这个习惯,一点能使孩子养成好的自理能力。

二、从细节入手,逐步提高。

幼儿自己能做的事情,尽量让幼儿独立去做。教师只是教会孩子如何去做,而不是代替孩子去做。在幼儿园中,有些老师会帮助孩子吃饭,大小便等,这样虽有利于孩子的整洁,却不利于孩子的独立。所以,面对吃饭,穿衣,叠被,大小便等些小事情,我们应该让孩子自己去做。从细节入手,逐步提高孩子的自理能力。另外,我们应该教育幼儿做事情要有的好的结尾,不能做事做的一半,半途而废。在教育的过程中,不能因为幼儿的一时放松而不加管教。如中午午睡后,有些孩子衣服穿得不整齐,杯子叠的不认真时,我们发现了应该马上纠正,使孩子能早早的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从而改变其不足,往好处发展。

三、及时表扬,增强孩子的信心。

大家都知道,小孩子是需要鼓励很肯定的,所以针对孩子的这一特征,我们应该经常鼓励幼儿独立去做自己的事情。当孩子做的好时,应该及时给与表扬。说一声真棒。当孩子有一点点进步时,我们也不该吝啬我们的表扬,所以,要适时伸出大拇指,肯定孩子的付出。增强孩子的自信心,这样,孩子就会特别高兴,以后就更会信心十足的去做其他事情。

所以,表扬时很重要的,我们了解孩子的心理,才能更好的提高孩子的自理能力。做一个合格的幼儿教师。

四、家长和教师及时沟通,最大限度提高孩子自理能力

这是非常重要的一点,幼儿三分之二的时间都在家中度过,家长的一言一行都对孩子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如果家长用错误的言行对幼儿施加影响,那就会抵消教师在幼儿园内行的教育,造成孩子思想的混乱。所以家长和老师应进行密切配合,经常沟通。可利用孩子的作业本向老师提出意见,在家长会时向老师说说孩子的近况。以便于家长和教师能统一步调,共同促进孩子的成长。使孩子自理能力达到最佳效果。

15.小学生自理能力评价表 篇十五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全部病例均为我院2008年1月至2011年5月患者, 共计112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56例:男36例, 女20例;年龄最小31岁, 最大59岁, 平均年龄34.94岁;骨折部位:上肢20例, 下肢21例, 骨盆9例, 其他6例;骨折断裂情况:一处骨折28例, 两处骨折19例, 两处以上为9例。实验组56例:男21例, 女35例;年龄最小30岁, 最大61岁, 平均年龄34.63岁;骨折部位:上肢19例, 下肢20例, 骨盆10例, 其他7例;骨折断裂情况:一处骨折26例, 两处骨折20例, 两处以上为10例。2组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P>0.05) , 具有可比性。2组在麻醉方式、病种、手术方法方式等手术情况无明显差异。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采用骨科一般护理常规护理。术前了解患者一般情况, 既往史、手术史等, 告知患者家属术前注意事项。术前叮嘱每天口服药物;术中配合手术医师完成手术过程, 术中补充血容量、维持好呼吸、心率、脉搏、血氧饱和度等变化, 及时更正酸碱平衡和水电解质的平衡;术后予以常规心电监护、吸氧, 术后予以康复训练, 积极进行功能锻炼、进行护理宣教等护理。

实验组采用循证护理模式护理。总结以往的护理知识及经验, 根据患者个人的实际情况给予患者相应的个体化护理, 在护理过程中寻求最佳护理行为, 实施全面护理质量管理, 形成良性的护理循环模式[1]。

1.3 疗效观察

2组分别于治疗护理后采用功能独立性评定量表对患者进行评价[2], 另外比较并发症率、患者满意度以及死亡率。

1.4 统计学方法

统计学数据采用统计学软件SASS 13.0进行相关处理,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 采用t检验, 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 有统计学意义。

注:与对照组比, *P<0.05

2 治疗结果

经过3~26个月的随访, 从功能独立性评定、并发症率、患者满意度、死亡率等四个方面进行比较, 并发症主要是褥疮、感染、骨不连等方面进行比较, 患者满意度是参照舒适指标借鉴疼痛的数字评分法进行评价的[2]。从以下表格中可分析得出, 实验组的治愈率94.6%, 并发症率1.7%, 死亡率3.4%, 患者满意度98.2%, 与对照组比较, 2组间有明显的效果差异, P<0.05, 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3 讨论

循证护理是循证医学在护理学领域的重要应用, 是护理研究实践的有机结合统一体, 是遵循证据的护理科学, 是一种科学有效的提高护理实践的方法[3]。在本次骨折术后患者自理能力的护理中, 主要的护理措施是预防并发症护理, 及时加强护理有利于防止褥疮、关节强直、肌肉萎缩、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肺部感染等并发症出现。护理中要勤更换床单、擦身、定期翻身, 采用热水袋置于骨突部位, 促进血液循环;术后及时指导家属按摩四肢肌肉, 如下肢按摩比目鱼肌、腓肠肌、上肢按摩三角肌, 近关节处予以CPM锻炼, 并做关节的有效运动;术后嘱患者抬高患肢, 不要在膝部垫枕, 防止静脉回流障碍影响血运, 并从术后24h后予以低分子肝素钠40mg肌肉注射每日1次;密切观察病人的生命体征, 指导病人正确有效的排痰方法, 每日定时翻身、有效叩背等护理措施, 对痰液黏稠不易咳出的病人, 给予雾化吸入, 以稀释痰液, 同时鼓励病人多饮水[4]。另外, 患者经过骨折以及手术的促使后, 容易造成自主神经功能紊乱, 加之患者长时间卧床, 肠蠕动减慢等导致腹胀及便秘。指导病人进行病情允许范围内的活动, 提高耐受力, 督促病人按时排便, 培养良好的排便条件反射。应鼓励其多饮水, 多食多进含渣多的高纤维和高维生素蔬菜和水果, 以利通便。必要时, 可服用缓泻剂。

综上所述, 对骨折术后采用循证护理模式进行护理, 对于患者的尽早康复及自理能力的恢复有着积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陆红健.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的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 2007, 22 (11) :1026~1027.

[2]Nikolopoulos KE, Papadakis SA, Kateros KT, et al.Long-term out-come of patients with avascular necrosis, after internal fixation of femoral neck fractures[J].Injury, 2003, 34 (7) :525~528.

[3]周玉琴.我国循证护理实施的现状分析与对策探讨[J].西北医学教育, 2006, 14 (4) :422~425.

16.提高小班幼儿自理能力策略 篇十六

1. 有关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调查表

根据实际情况,随机抽取了某一幼儿园30名幼儿,对他们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的调查内容。

1.1.调查内容为:

①能否自己穿衣服,裤子,袜子;

②能否独立进餐;

③能否自主入睡;

④吃点心时能否吃完并保持桌面整洁;

⑤是否会叠被子和衣服;

⑥如厕结束后能否自己擦屁股并记得洗手;

1.2调查结果如下:

①半数幼儿会自己穿衣服,裤子,但袜子分不清正反。

②只有一小部分幼儿能独立进餐,大部分是要老师或者阿姨喂,还有一小部分是根本不吃。

③半数左右的幼儿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入睡,还有一部分幼儿是不睡觉。

④只有少数幼儿能在老师的教导下吃完点心,并保持桌面整洁大部分会洒出来或者吃不掉。

⑤基本没有幼儿会叠被子和衣服。

⑥一小部分幼儿能知道如厕后要擦屁股,记得洗手的幼儿就更加少了。

经过调查,发现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很差,而且水平有高有低,一小部分幼儿能较为独立地完成自己的事情,而大多数幼儿,可以说生活自理能力还是比较差的。

2. 对于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比较差的原因分析:

2.1幼儿年龄较小

小班幼儿年龄较小,身体发育得较慢,大脑机能发育不成熟,对于例如:穿衣服,穿裤子这些精细活动,掌握较差也是情理之中,所以,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差,不能独立完成自己的事情也是正常的。

2.2家长的一味包办

当今社会,大部分幼儿都是独生子女,爸爸妈妈,爷爷奶奶都是围着一个孩子转,因此幼儿养成了很多坏习惯,在他们年龄该学会做的一些事情,他们却什么都不会。有些家长认为自己的孩子年龄还小,为他们做点事是应该的,而像自理能力这些事,随着孩子的长大,他们自然就会了。

2.3家长嫌麻烦

小班幼儿年龄比较小,生理发展还很不成熟,对于像穿衣服这样比较精细的动作确实比较难掌握,有的家长看见孩子十分吃力地把一件衣服穿好了,结果还穿反了,干脆自己动手,既节约了时间,又能穿得很好,在他们眼里这是一个事半功倍的效果,可是对于幼儿来说,这样在无形中剥夺了幼儿自己动手的机会,长此以往,会养成幼儿懒惰的习惯,一到穿衣服的时候,就只会等着家长过来帮他穿。

3. 培养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方法

3.1通过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生活技能的学习

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对于小班幼儿来说是比较困难的,一是因为他们的年龄小,身体的各项机能发育不完全,没办法要求他们能做什么。二是小班幼儿的注意力相比于中大班孩子来说差得多,注意力不集中,那什么事情也做不成。因此,只有通过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

3.2从一日活动中找到机会

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是需要时间的。可以从幼儿的一日活动中找机会,在日常生活中开展一些关于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活动,俗话说熟能生巧,让幼儿多做多练,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就自然而然得到提高。

3.2.1从盥洗方面进行培养

冬春交替,也是各种流行疾病的高发季,孩子最多的情况就是感冒,流鼻涕,咳嗽,发烧等,就流鼻涕这一情况,如果给幼儿看一些关于流鼻涕的动画小短片,通过这些个小短片,让幼儿知道流鼻涕的危害,接着老师示范,幼儿细心观察,教会幼儿在自己有鼻涕的时候如何清理自己的鼻涕,而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就是从这一些小的方面开始的。

3.2.2从进餐方面进行培养

在用餐时,发现幼儿挑食的情况比较严重,大多数幼儿都是喜欢吃荤菜,对于蔬菜,幼儿则大多不愿吃。针对这一情况,可以比赛奖励的方式,帮助幼儿改掉这个不好的习惯。

3.2.3从整理衣物方面进行培养

到了冬季,幼儿的衣物特别多,所以午睡时脱衣和午睡后穿衣成了大问题,尽管小班幼儿的各项机能都发育得不是很成熟,但是,在睡觉前,慢慢培养幼儿叠衣服,叠裤子的习惯还是很有必要的,从叠开始,再慢慢向穿的方面发展。

3.3从家庭方面着手,逐步提高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

尽管幼儿进入了幼儿园,上了小班,在幼儿园中教师都努力积极地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但如果在家里仍然是家长一味地包办,特别是爷爷奶奶带的幼儿,在家都得不到巩固,那么所做的努力只会是白白浪费,所以家庭教育也是很重要的一部分。

4. 总结

通过问卷调查,对小班幼儿自理能力的情况有了基本的了解,大部分幼儿在自理能力方面还是比较差的,幼儿与幼儿之间能力水平相差比较大,因此采取通过生动形象的教学活动形式,学习各项生活技能;从一日生活活动对幼儿进行培养;从家庭方面提高幼儿自理能力等。能行之有效地提高小班幼儿的自理能力。

17.幼儿自理能力的培养计划 篇十七

其实,从日常生活事件开始着手,就能轻松培养孩子的独立自理能力。我身边一位妈妈就讲过一个有意思的细节:

新给4岁的儿子买了衣服和鞋子,特地搭配好的。结果才穿半天他就嚷嚷要换回旧鞋。我的第一反应是拒绝,因为那双运动鞋跟他身上衣服不搭。可是想想,还是忍住了。

见我不反对,儿子脸上现出喜色:虽然它臭臭的,我还是喜欢。

他说完我忽然想起来,这双鞋,当时是他自己挑中的。

对于孩子来说,什么最重要呢?能够自己做主。自己做决定,就意味快乐。快乐的事,不用大人催逼,孩子自然而然就会主动做。

所以,在陪孩子养成独立自理能力的过程中,我们也需要遵循孩子的发展规律,慢慢来。

有育儿问题,留言给我吧。

0-1岁,妈妈给够孩子安全感和自由

7岁以前,是孩子安全感建立的重要时期,其中0-1岁,又是重中之重。

妈妈是孩子接触这个世界的第一个亲密对象。故此,妈妈的每一个举动,都对孩子有着深远影响。

比如喂奶。如果妈妈按照书本的方式,掐着时间点喂奶,不管孩子饿或者不饿,这就会给孩子带去极大困扰:我不想吃啊,你却让我吃;我饿了,你为什么不给我吃?在孩子眼里,妈妈的奶是不靠谱的,世界似乎也不那么靠谱。

还比如孩子哭。曾经有过很流行的“哭声免疫法”,就是孩子哭不抱,不哭才抱。这其实是大人图省事的方法,但对孩子来说非常残酷。孩子不会无理由哭,哭是他们的语言。他们哭而外界无回应,这显然难让他们与外界建立良好的沟通与信任关系。直到后来许多用“哭声免疫法”养大的孩子出现很多心理健康问题时,西方才开始对此种养孩子的方法进行反思。

所以,可以说,1岁以前,妈妈作为主要的抚养人,并且尽可能满足孩子的各种需求,怎么宠爱孩子都不为过。当你的孩子用“哭”表达对你的呼唤,而你无法立刻跑到他身边,那用温柔的声音回应就好了。要记住,最关键的是“回应”。不用次次立刻去抱孩子,也不必即刻满足孩子——尤其1岁以后,但是要让孩子知道,他总是会被满足的,父母是可靠的,懂得自己的,爱自己的。

有了妈妈的爱,有了安全感,下一步才可谈及孩子的独立自理,否则就会出现孩子总黏住妈妈不放、缺乏内心力量的诸多问题。就像你很难让一个饿肚子的人,去心甘情愿、快快乐乐干活去。

另外,这个时候给宝宝准备辅食,别太精细。我见过一个孩子已经2岁多了,还吃不了硬一点的食物。都需要大人小心翼翼把所有食物碾碎成泥,他才能咽下。一问,才知道小时候老人照顾得太好了,从没舍得让孩子吃硬东西。孩子连咀嚼都没学会,如何培养孩子自己独立吃饭的能力呢?

同样,1岁之内宝宝吃手和咬玩具,在确保安全的基础上,别总拦着。大人看到的就是脏,殊不知孩子在探索,同时,用嘴巴咬的动作,也是在锻炼手眼协调能力,以及口腔面部肌肉的咬合能力等。大人若阻拦,就等于遏制了孩子学习、长大的机会。

1岁以后,吃饭穿衣等孩子自己的事情,可以让他们自己尝试做了

1岁开始,就可以让孩子自己尝试吃饭了。专门给孩子买一个吃饭用的小桌椅套餐很有必要。因为很多大人,尤其是老人,主要是担心孩子吃的乱七八糟才不让他们吃的。专用的吃饭桌椅,可以固定孩子,椅子下,可以提前铺好垫子、报纸等。孩子吃完,报纸一扔就好了,也方便。

不过,孩子刚开始自己吃饭时总会存在吃得少掉得多的可能,可能需要孩子自己吃一部分,大人喂一部分。不过,随着孩子手部动作发展得越来越好,就完全可以自己完成吃饭的“工作”了。这一切都是水到渠成的事儿,只要大人提供这个环境,而不是阻拦就好。

对于孩子来说,自己吃饭,并不是简单学会一项技能而已,它是孩子生活自理的第一步,也是独立自主的第一步。

另外, 刷牙、洗澡等,也可以通过游戏的方式,逐渐让宝宝爱上自我清洁。每个孩子天生喜欢水。给他们自由玩水的时间,不去管他。洗澡、刷牙的时候带孩子一起,同时还可以编出儿歌、顺口溜等,让孩子感受到这些事情是快乐的。平时在给这个年龄段孩子讲故事的时候,或者给孩子选绘本的时候,也可多留意选择那些与日常生活起居结合较为紧密的。

总之,让日常必须要做的这些事情看起来有意思,孩子才更喜欢。

洗完澡澡呢,要穿衣服。天气暖和穿的少,就可以开始训练孩子自己穿衣服了。怎么训练呢,先从教他们学会脱开始。有一本绘本叫《看,脱光光了》,非常有意思。有心的爸妈也会发现,孩子们好像特别喜欢光着,特别享受脱衣服的那些时刻。

所以,不如每天睡前,引导宝宝自己脱。有纽扣的衣物,先让宝宝找到纽扣,摸住拿稳,观察纽扣是什么颜色什么材料的,引起宝宝的注意和兴趣,再教解开方法。不论宝宝用什么姿势动作,只要能成功脱下衣物即可,方式可以再慢慢学习改进。另外还要教宝宝分辨衣物的正反面,避免选择有坚硬金属的衣物。套头式、拉链式、系带式的衣物都可以尝试。留出足够的时间让宝宝练习,不要催促,更不要责备或辱骂。信心是宝宝的学习动力。

到2岁以后,孩子的手部力量开始发展,就可以尝试让他们自己学着穿衣服、穿鞋子了。

2岁左右开始,可以适当给孩子分配家务事儿

上面说的吃饭、穿衣服,还有刷牙等事情,都是大多数孩子最先要做的“工作”,父母们一般想着尽早让孩子自己去做这些事儿。但是对家务事的理解,就不一样了。

很多人认为,让孩子做家务可以上小学再说,几岁的孩子做家务就是添乱,只会越帮越忙,还不如让他乖乖地呆在一边看电视。还有人认为,其实,让孩子做家务的意义并不在于他能够分担多少家务事,而在于促进孩子的手部动作发展,并且提升孩子的自我价值感和独立自主意识。

18.幼儿自理能力培养总结 篇十八

初入幼儿园的幼儿自理能力较差,但模仿能力强,我们通过正面示范,让幼儿看清自理的正确方法,用简短易明的提示,让幼儿了解完成基本动作的要领。然后让幼儿去模仿、练习。如洗手:它的规则是饭前便后要洗手,洗得干净,不留脏物。要求幼儿独立自觉地完成这些基本动作显然很难,他们往往只会用水把手弄湿,就表示洗了。所以我们就教给洗手的正确方法,并示范整个洗手的过程:卷袖口,洗手心手背,用力搓,把脏物冲洗干净,再用毛巾擦擦手,挂好毛巾。示范后再让幼儿练习,对能力差的幼儿进行个别辅导。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幼儿便能掌握洗手的基本方法。

二、运用生动有趣的语言,激发幼儿自理能力的兴趣。

幼儿思维具有具体、形象的特点,对于一些描述具体事物的生活现象的语言较易接受,因此应用生动有趣的语言,激起幼儿学习一些枯燥的劳动技能的兴趣和愿望。如叠手绢:我们先让幼儿认识手边有四条边。再教幼儿叠手绢的方法:把手绢平放在桌上,两手抓住其中的一条边,一条边说着:“我和对边握握手”,将手绢向对边折,幼儿也一边学着一边口里喊着,一边手里叠着手绢,兴趣浓厚。再如穿衣:我们先让幼儿认识衣领、衣袖、衣襟,再教他们穿衣:衣服后面向着自己,两手握住衣领,喊一声“刮大风!”将衣服甩在身后,报在身上;接着继续说、做:“风来我不怕,露出小脑袋,将手伸到袖筒里”。让幼儿手里拿着衣服喊着、笑着、做着,非常开心。

三、通过鼓励、表扬,增强幼儿自我服务的信心。

小班幼儿情感脆弱,能力差,畏惧感强,对于他们的一点点进步,成人都不该忽视,应鼓励他们最微小的表现独立性的愿望。如幼儿自己扣上扣子,但位置却扣错了。我们首先肯定幼儿独立意识,表扬他:“真能干,能自己扣上扣子。”接着纠正:“只是一颗小扣子进错了门,重新扣一次好吗?”使幼儿产生良好情绪,提高自信心。随着时间的推移,幼儿自理能力不断提高。定期的评比,可以培养幼儿的坚持性、自觉性。我们在班上创设了“能干的一双手”专栏,根据小班幼儿自理能力技能掌握的情况进行分项评比。如:穿衣、扣钮扣、穿鞋袜、取放点心杯、自己吃点心、洗手、整理玩具、搬椅子等。每项内容用一具体图画表示。如:取放点心杯用一个杯子图表示,并逐条向幼儿讲述要求。达到

某项要求的幼儿,可在相应的地方得到一个红五角星,谁得到的红五角星多,就证明谁的小手最能干。幼儿的上进心较强,有表扬的评比,他们都会更努力去做。

四、通过家园配合,督促幼儿完成自我服务的劳动。

我们主要采用家长会、联系册、专栏、日常交流、观摩等方法,加强家园配合。如学期初根据对幼儿的短期观察,掌握幼儿自理能力发展的技能水平。根据教育大纲的要求,制定出本年段幼儿本学期自理能力的课题计划,列出表格填写出具体掌握的劳动项目。召开家长会,向家长通报,以取得家长的支持,达到家园教育方法一致、目标统一。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经常与保教人员交流,全面掌握幼儿劳动的情况,并以联系册、短暂的谈话,专栏介绍等方式,与家长保持沟通,了解幼儿在家中的表现,提出配合的要求。学期末,通过召开家长会,让家长观摩幼儿自理能力发展水平掌握的情况,再填写表格。并以书面形式将幼儿的发展向家长汇报,使家长了解自己的孩子的自我服务程度,以便更好地与幼儿园配合,从而使幼儿更快更好地完成自理能力的要求。

19.小学生自理能力评价表 篇十九

一、利用游戏培养幼儿自理能力之一———餐点

情景再现:午餐开始, 有的孩子用小手抓着小勺柄末梢, 费力地挖着碗里的饭;有的左右手交替使用着勺子;还有的孩子索性用手抓饭。忽然“啪嗒”一声, 有位孩子的饭碗掉到了地上, 米粒撒了一地, 再看过去, 还有个孩子将整张脸都埋进了汤碗喝汤, 抬起头, 满脸都是汤汁在往下滴。

成因分析:大人们的包办代替, 孩子们缺少自我锻炼的机会是造成以上情形的原因之一。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则是因为小班孩子的小肌肉群未发育完全, 手眼的协调性较弱。

策略及成效:角色区投放“雪碧瓶娃娃”、小碗、小勺, 豆子。幼儿在游戏中喂食“雪碧瓶娃娃”。并根据游戏进程适时加深难度, 引导幼儿在游戏情境中进行“喂娃娃”比赛, 比比谁能熟练使用勺子喂食, 比比谁的桌面地面最干净。

经过一段时间的游戏, 孩子们使用勺子的技能提高了, 同时也会关注吃饭时的卫生习惯, 孩子自我用餐能力获得了发展。

二、利用游戏培养幼儿自理能力之二———午睡

情景再现:午睡时间到了, 孩子们脱衣服的样子真是各具情态。有的在使劲拽衣袖;有的鞋带未松开, 就在用力脱鞋子;还有的脱裤子时把小内裤拽了下来。好不容易脱完了衣服, 上床后又是一通折腾。有的把被子斜拉盖子身上;有的居然钻到了床单里;还有的在研究被子, 不知道该从哪里钻进去。

成因分析:穿衣盖被这些看似简单的生活技能对孩子们而言其实并不简单。它需要生活经验的积累, 需要孩子们能分辨前后左右。而对于小班孩子而言, 这些恰恰是很难达成的。他们习惯了被照顾, 生活经验比较少, 同时他们还不能以自身为中心来分辨前后左右。

策略及成效:请家长收集孩子们旧衣服及鞋袜投放到娃娃家内, 娃娃家内设置娃娃休息床。为了更直观, 我在游戏区布置了穿脱衣服顺序的照片图, 还有折叠被子的照片图, 以及分辨鞋子顺序的实物照片图等。同时在游戏后的分享中设置了评选“最佳爸爸妈妈”环节。这些环节极大地吸引了孩子们的参与, 孩子们通过在游戏中不断地学习, 终于可以自主地穿脱衣物整理床铺了。可以说, 在游戏中孩子们不仅发展了自理能力, 更拓展了思维能力。

三、利用游戏培养幼儿自理能力之三———盥洗

情景再现:饭前洗手时间, 孩子们开心地奔向水池。水龙头开到最大, 有的将小手在水柱下上下拨弄, 拨得水花四溅;有的将手胡乱在水龙头下转了转就好了, 还有的手没洗干净, 袖子湿了半截。还有的孩子将挂在水龙头下的肥皂当成了玩具, 一直用湿了的手在肥皂上反复挤搓, 搓得满手泡沫后在水龙头下胡乱冲了下, 也不管手上的泡沫有没有冲净就完事了。

成因分析:孩子们喜欢玩水、喜欢泡沫, 所以见到水和肥皂的第一反应就是玩。还有就是洗手的正确步骤比较繁琐, 对于小班孩子而言学习比较困难。

策略及成效:针对孩子们爱玩水的心理, 特地设置了游戏区域“宝宝洗手房”。投放小盆, 肥皂, 毛巾等材料。在语言活动中渗透洗手小儿歌, 同时在区域内布置洗手正确步骤图。让孩子们在游戏及环境的熏陶中逐步掌握正确的洗手方法, 知道洗手和玩水的区别。事实证明, 这种游戏方法的效果是显著的, 现在孩子们每到洗手时都会相互提醒“:水龙头不要开太大, 淋湿小手, 擦擦肥皂, 搓搓转转, 冲冲干净, 甩甩擦干。”

四、利用游戏培养幼儿自理能力之四———整理

情景再现:

剪纸活动中, 老师讲解完剪纸技能后, 又交代了剪纸要注意的常规, 还特地在桌子中间放了三个小筐, 一个装纸张, 一个装剪刀, 还有一个则是用来装减下来的碎纸。剪纸完成后, 老师不断提醒:“请把碎纸放到小筐里, 请整理好剪刀和纸”。可是, 活动室里依然是一片狼藉, 桌子上地上碎纸到处都是, 剪刀也是这儿一把那儿一把。

成因分析:各类活动后的整理是一个生活习惯和生活技能相互融合的过程。小班的孩子尚未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加上也缺乏整理的技能, 所以才会出现以上情况。

策略及成效:在游戏中设置巡查值日生的角色。游戏结束后, 巡查值日生就在各区域巡查, 并提醒其他孩子拿的哪里的玩具放到哪里去。除此之外, 还设置亲子整理大赛擂台, 每个孩子带着自己的布娃娃参赛, 比赛收拾整理, 获胜者便可以担任下一次游戏的巡查值日生。如此游戏循环, 孩子们逐步养成了及时收拾整理的好习惯, 再也不需要提醒。

上一篇:王家后派出所重点工作汇报材料下一篇:移动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