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小课题研究(共15篇)
1.小学语文小课题研究 篇一
小学语文小课题研究计划
学会欣赏与修改——有利于学生发展的习作评改研究
一、研究的目标
通过研究,引导学生学会对自己与他人的习作进行评价、欣赏与修改。在这一过程中体验作文成功的乐趣,激发作文兴趣,增强作文信心,并主动积累素材、品味语言、感悟表达,不断提高作文水平,发展作文能力。
二、研究的内容
1.欣赏的引导。欣赏与德育、美育的导向作用;学生自己欣赏与教师指导下的欣赏相结合,欣赏与习作要求相结合;怎样引导学生欣赏“真实”、“新鲜”、“创意”、“个性”的表达。
2.修改的引导。怎样根据习作要求确定修改的目的、范围、内容;成功的修改需达到的要求;对学生修改的评价。
3.学生自评、互评、家长评、教师评各种评价方式以及多种评价方式结合对于学生作文能力发展的影响。
4.对学生习作的形成性评价与定性评价研究。
5.“学会欣赏与修改”对于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研究,对于新型师生关系建立的研究。
三、实验假设
几乎每一个学生的每一篇习作都有闪光点。这闪光点可能是一句话、一个词、一处标点甚至是格式、行文布局、字迹等等。只要学生经过了努力,在原有的基础上,哪怕从一个很小的方面接近或达到他的“最近发展区域”,这个“闪光点”就会显现。及时肯定学生的“闪光点”,欣赏学生并引导学生发现、欣赏自己的优点,能增强学生习作的信心,激发习作的动力与兴趣,不断促使学生向着新的“最近发展区域”迈进。每一个学生的每一次习作都可以通过修改达到更高的水平,得到更理想的成绩。在教师对学生作文进行批改的同时,更注重学生的自行修改和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修改,以使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状况,解决问题、改进学习,明确努力的方向,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提高作文水平与
能力。让学生对自己与他人的习作进行欣赏、评价与修改,能增进学生相互间的了解与交流,合作、探究学习,促进全体共同提高。
四、研究思路与方法;
(一)思路
1.发现每一个学生的“闪光点”。鼓励学生将自己的习作读与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引导学生在读自己与他人的习作中,发现自己与他人习作中的“闪光点”,欣赏习作,培养习作兴趣和自信心。引导学生在欣赏中互相学习,感悟表达。
2.每完成一篇习作都要引导学生修改。培养学生乐于修改的良好态度和兴趣;培养学生在自我修改与相互修改中提高作文能力。对学生的修改及时作出评价。
3.培养学生对欣赏与修改的兴趣,还必须与写作指导教学紧密结合。写作教学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表达真情实感;注重学生的观察、思考、想象,鼓励学生的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培养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积累素材和语言材料。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开辟习作园地,展示学生作品,组织或让学生自行向报刊杂志投稿。
4.采用学生自评、互评、家长评、教师评等多种评价方式。
5.建立学生习作档案,对学生的评价主要采取形成性评价与定性评价的方式。
6.培养学生对习作的欣赏与修改的同时,促进学生学习方式在各学科领域转变。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勤于思考,乐于探究,合作交流以及收集与处理信息等能力。建立民主、平等、互助的新型师生关系,营造良好育人环境。
(二)研究的方法
行动研究法、对比实验法、个案发展观察法、调查测查法。
五、拟形成的成果。
通过实验,能及时肯定学生的“闪光点”,欣赏学生并引导学生发现、欣赏自己的优点,能增强学生习作的信心,激发习作的动力与兴趣,不断促使学生向着新的“最近发展区域”迈进。每一个学生的每一次习作都可以通过修改达到更高的水平,得到更理想的成绩。
2.小学语文小课题研究 篇二
一、绘本的特点
所谓绘本, 英文名称为Picture Book, 顾名思义, 就是画出来的书。同普通的课本相比, 绘本有三个方面的突出特点, 见下表:
第一, 绘本展示的图画既多又大, 而且艺术感很强。与之相比, 普通课本展示的图画则较少、较小, 艺术上也比较单调。具体而言, 绘本图书一般都有独立的绘画作者, 图画有鲜明的个人风格, 画面情景交融, 很多可以单独成画。而普通的课本, 也会有一些插图, 尽管这些图画有的还比较有趣, 但总的说, 这些图画的量比较小, 反映的内容比较少, 图画只是文字的补充, 不具备完全的“图画语言”的功能。同传统课本相比, 绘本就好像是提供给少年儿童观看的一部电影, 它既展示出宽广的视野, 又有具体细节的描写;既有极其有趣的情节, 又暗含着起、承、转、合的节奏设计。而以插图为主的图书, 图的作用只是辅助, 只是点缀。比如绘本《小黑鱼》与课文《黑眼睛的大红鱼》, 后者根据前者改编而来。绘本原书是A4开本, 整页大图。绘画风格是淡彩加多种肌理, 生动地表现了海底微妙的光影变幻与海洋生物的鲜艳多样, 深受儿童喜爱。而以其为蓝本改编的课文《黑眼睛的大红鱼》, 是标准的32开, 只有绘本的一半大小, 以文字为主, 图片为辅。图片形象生硬呆板, 色彩缺少变化。这时的插图, 往往只是文字的固化, 从形式上失去了灵动的魅力, 画面情节也已经被“肢解”得难以表达原著的内容。某种意义上讲, 书中的插图只是引起对情节回忆的符号。
第二, 绘本的文字通常比较洗练、简洁, 而普通课本则往往比较繁琐、复杂。绘本的文字往往只有一两句话, 却画龙点睛, 生动形象, 给人无限遐想的空间。比如, 《小黑鱼》中有一段描写海底生物的场景, 每种生物只用了一句话:
“他看到, 水母像彩虹果冻……
大龙虾走起路来像水下行走的机器……
海鳗的尾巴有多长连他自己都搞不清……
森林似的海草长在糖果般的礁石上……
海葵像粉红色的棕榈树, 在风中起舞。”
在阅读课上, 我们利用文字留下的空间激发儿童的想象, 让他们通过肢体语言、生活联想与角色扮演来进一步表现海洋生物的特点。比如表演大龙虾走路的样子, 举起双手模仿海葵在风中起舞的动态等, 给儿童带来了生动有趣的体验。
第三, 绘本往往更强调故事性与趣味性, 而普通课本往往更强调教育性与实用性。翻开课本, 我们可以发现语文教材都是按主题来组织单元的, 且这些主题都具有德育价值。但与绘本相比, 课文的故事因为篇幅的限制、教育的需要, 情节就显得略微简单。在孩子们眼中却往往不够接地气, 甚至觉得比较枯燥, 有实用主义和说教的嫌疑。而绘本的故事不受教育任务的限制, 充满了大胆的想象, 题材丰富多样, 对儿童更有吸引力。比如《有你真好》讲述了大狼与小狼之间的温馨故事, 《地下100层》每一层都介绍了一种动物并教会了孩子数数, 《最好的爸爸》展现了一对熊父子在大自然中的生存智慧与父子深情……
二、绘本的教学价值
尽管绘本教学的好处多多, 但客观地讲, 目前小学教育实践中用得还不多, 需要进一步推广。下面以《小黑鱼》这节课为例, 说说绘本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独特作用。
第一,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导入这一环节中, 我设计了一个问题:“同学们, 你们见过大海吗?海洋里有哪些生物呢?”同时利用幻灯片播放绘本中的海洋生物, 一下子就吸引了孩子们的眼球。然后顺势引出绘本《小黑鱼》, 孩子们都迫不及待地想翻开书本了。
第二,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绘本图片生动、文字简约, 既激发了想象, 也给想象留出了空间。在《小黑鱼》的开头, 有一群小鱼快乐地生活在深海中, 我让学生看图, 并想象“他们在快乐地干什么呢?”学生借助画面开始了遐想。有的说:“他们在快乐地捉迷藏。”有的说:“他们在快乐地比赛游泳。”还有的说:“他们在快乐地玩耍。”
第三, 加深学生的理解力。有些情感和知识对于儿童来说不是很好理解, 而绘本中的图可以帮助儿童加深理解。比如小红鱼们被大鱼一口吞掉后, 小黑鱼侥幸逃脱, 一个人孤单单地游向大海深处时, 此时的画面变得灰暗, 构图也显得空旷。我利用这一画面, 引导学生体会小黑鱼孤单、害怕的心情。而后来小黑鱼看到各种奇妙的海底生物后, 心情变得愉快。此时, 画面变得鲜艳明快, 构图饱满, 我借此引导孩子们体会小黑鱼快乐的心情。
第四, 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某种意义上讲, 绘本课上教师要隐藏起来, 让孩子发现和表述他们所理解的图画和文字, 这无疑会大大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当然, 要达到这样的效果, 必须给孩子“留白”, 要给孩子以“角色代入感”, 把孩子带入角色之中, 通过想象和表达, 让孩子随着绘本中的主人公共同经历, 使孩子的思维能力、特别是语言表达能力在不知不觉中得到迅速提高。比如, 当小黑鱼看到各种奇妙的海洋生物时, 我设计了一个看图说话的活动, 要求学生说一个自己最感兴趣的海洋生物。他们都跃跃欲试, 说出来的话比绘本的原文还精彩:“海葵轻盈飘逸, 随波浪轻歌曼舞。”“怪鱼们游得那么整齐, 他们是多么有秩序啊!让我想到了那群排着四五米长的队伍, 有秩序地前行, 搬运面包渣的小蚂蚁们。”“彩虹果冻一样的水母, 五颜六色, 颜色丰富, 像果冻一样软软的, 有弹性。”
第五, 促进学生合作学习。好的绘本, 往往蕴藏着人际交往、意志品质、个性培养、生命教育等方面的内容。同时, 共同学习绘本的过程, 本身也有利于孩子们加强交流与合作。比如, 当小黑鱼又找到其他红鱼后, 有一句“他想啊想啊……”我问学生:“小黑鱼在想什么呢?”然后要求他们小组合作。结果, 在他们头脑中蹦出了很多想法:“他在想怎么让小红鱼们不害怕。”“他在想怎样能够让小红鱼们勇敢地游出来, 大家一起玩, 到处看看。”“他在想怎样让小红鱼们不要老躲在那里, 不敢出来。”“他在想用什么办法能战胜可怕的金枪鱼。”
3.小学语文课堂小练笔时机的选择 篇三
课堂上,何时进行小练笔,怎样进行小练笔,让课堂小练笔发挥最大功效,真正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一、 练在精彩处
一篇篇课文是读写结合的载体,是学习、积累语言文字的例子。针对文中一些精彩的句式、典型的段落,在研读教材时,教师应聚焦语言文字运用,确定恰当的教学内容,准确把握课文的精彩处,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小练笔。在小练笔时,教师所选取的材料应该是具有鲜明特征的典型或精彩文段,同时还要考虑到可操作性,范例应适合学生动笔学写,这样,学生才乐于表达、易于动笔。
1.抓典型句式练笔
教材无非就是个例子,对于文本中出现的经典、精彩的句式,除了引领学生反复诵读感悟,还要巧妙地抓住这一语言学习的契机进行练笔。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积累语言、运用语言。
如《秋天的雨》一文中,有这样一句话: “你看,它把黄色给了银杏树,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这句话中作者运用了拟人、比喻的手法,写出了叶子的颜色、形状,写得非常美。在学生反复朗读的基础上,可进行如下小练笔:你看,秋雨把______________给了菊花,______________的菊花像______________。你看,秋雨把______________给了田野,______________的田野像______________。设计这样的小练笔有着非常丰富的内涵:文本描写菊花颜色的词非常多(紫红的、淡黄的、雪白的……),这些词学生可以提取运用,而后面用比喻句来描写菊花的形状,学生则必须进行合理的想象。
再如《山中访友》这篇散文,飞扬着作者丰富的想象和联想,语言如诗如画。文中第五自然段,作者采用第二人称,写“我”跟山中的“朋友”在打招呼,内容相近,结构相似,既是一组排比句,同时运用拟人手法,把“我”和山里“朋友”之间的那种深厚情谊淋漓尽致地表达了出来。教学时,可以让学生模拟当时的情境,学习作者诗一般的语言和韵律,跟山中的“朋友”打打招呼。学生的语言是如此灵动:
你好,芬芳的野花!你打扮得如此艳丽,是要去参加舞会吗?你好,青青的翠竹!你摇曳着身姿,是想邀我共同舞蹈吧!你好,美丽的小蝴蝶,你整日在花丛中穿梭,是在酿造甜蜜的生活吗?……
利用典型的句式进行小练笔,不仅吸收了课文的经典语句,而且学生在模仿中也创生出自己独特的语言,有效地提升了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
2.抓关键词句练笔
教学时我们常常引导学生抓关键词句走进人物内心或理解文章主旨,课堂上,也可充分利用这些关键词句进行小练笔,进一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如教学《钓鱼的启示》一文时,文中有这样一句话:“父亲盯着鲈鱼看了好一会儿,然后把目光转向了我:‘孩子,你得把它放回湖里去。”“盯着鲈鱼看了好一会儿”是这句话中的关键句。它表现出了此时父亲复杂、矛盾的内心。此处设计一个小练笔: “父亲盯着鲈鱼看了好一会儿,心想______________” 让学生展开想象,写进父亲的内心深处,为下文做好铺垫,凸显父亲高尚的道德。
再如《猫》,老舍在文章的开头,抓住了关键性的几个连词:“说它……吧,它的确……;说它……吧,……可是……”,把猫的古怪性格描写得简洁明了。教学时,引领学生在充分品读、感悟语言特点的基础上,再让学生用这样的句式写写第二、三段中所描述的猫的性格古怪之处。有学生这样写:
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说它胆小吧,的确是呀,它什么都怕,总想藏起来。可是它又是那么勇猛,就是遇上蛇也敢斗一斗。针对文章的特殊表达,还可以迁移文本的表达方式让学生学写一种小动物的特点或一个人的性格特点。
3.抓特色片段练笔
片断训练既是“连句成段”的终点,又是“连段成篇”的起点。对于文本中出现的精彩的语段,除了引领学生反复“咀嚼”外,还可巧妙地抓住这一语言学习的“练点”,进行练笔。
如《颐和园》一课中,作者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描写了长廊的特点,这段文字很精彩,写出了长廊的美。教学时可以设计小练笔,按照课文的方法,从不同角度观察、描写学校的一处景色。
再如《秦兵马俑》一课,作者运用了“事物+联想”的方法把静态的兵马俑刻画得动态化:有的颔首低眉,若有所思,好像……有的目光炯炯,神态庄重,好像……在这个环节,引导学生去发现、去理解、去积累,结合多媒体课件,让学生进行小练笔,效果很好。短短的时间内,学生在文本语言的学习中,在课结合自己的理解,出现丰富多彩的练笔内容:
有的一脸严肃,好像正严阵以待,准备随时赶赴战场;有的信心满满,志在必得,好像在随时等候召唤;有的……
这样的小练笔,学生会积极运用课文中段落的表达方式和规律,把课文的表达方法内化为自己的写作技巧。
二、 练在空白处
有的课文中有一些留白之处,给学生留下了想象、延伸的空间。我们可以利用这些“空白”点,把作者隐而未发的意思表达出来,从而更好地理解作者这样表达的意图。
1.在悬念处想象
有些课文中一些内容在描述时仅用简短、精炼的语句带过,具体情节必须靠读者想象,在教学这样的内容时,可以引导学生把写得含蓄的地方补充完整。
如人教版第七册课文《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课文中有这样两个句子:“小钱静静地躺在病床上。”“那位台湾青年也静静地躺在病床上。”同样是“静静地躺”内心的感受却截然不同,可以抓这个空白点让学生小练笔:小钱静静地躺在病床上,他想______________。台湾青年也静静地躺在病床上,他想______________。
又如《地震中的父与子》通篇文章几乎是对父亲的描写 ,而对儿子的描写就显得比较空白了,因此可以引导学生想象:这么长的时间里,阿曼达会想些什么?做些什么?会和小伙伴说些什么?让学生发挥想象写一写。
2.在标点处拓展
课文中有很多地方都有“留白”,比如文末的省略号,教学时,让学生填补出这些空白,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与文本进行对话。
如《盘古开天地》一课第四自然段写盘古用他的整个身体创造了美丽的宇宙。这段话是用“他的______________变成了______________”的句式来表达的,后面还有省略号。教学时,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读懂这段话,在学生读通、读懂的基础上,抓住省略号让他们进行想象:盘古身体的其他部位,分别会变成什么呢?请用文中的句式来写。这样的练笔学生非常感兴趣,而且创意无限,学生这样写:
他的眉毛,变成了洒满蓝天的小星星。他的手掌,变成了连绵起伏的山峦;他的牙齿,变成了埋藏在地下的宝石……
通过小练笔,学生感受到美丽的宇宙是盘古用他的整个身体创造的,对盘古更加敬仰与赞叹。
3.在结尾处续写
很多课文的结尾都写得留有余地,为学生提供了想象、思考的空间,教师可借助教材的内容,引导学生以小练笔的形式进行续写。
如《小摄影师》一课,课文的结尾让人觉得意犹未尽,想象的空间比较大:小男孩到底来不来?如果来,门卫会怎么说?怎么做?他和高尔基再次见面时,他们会说些什么?会做些什么?如果不来,又会发生了什么事呢?围绕这些话题,进行小练笔,学生兴趣盎然。
再如《巨人的花园》,最后以“巨人在小男孩的启发下醒悟了,随即拆除了围墙,花园成了孩子们的乐园,巨人生活在漂亮的花园和孩子中间感到无比的幸福。”为结局。教学时可以把原文的终点作为续写的起点,展开想象,构思新情节。设计小练笔:巨人和孩子们生活在美丽的花园里,以后会怎么样呢?请你展开想象,把这个童话写下去。这种续写形式的小练笔有效地激发了学生思维的想象能力,既是对文章情感的升华,又是对文章内容的深化。
三、 练在情动处
学生的语言学习须以文本引路,但绝不能止步于亦步亦趋式的语言学习。教师应珍视学生独特的体验、个性化的思维,给学生的说话、写话提供宽松的文本空白点任由他们“驰骋”,使言语表达成为一种不吐不快的“言语生命欲求”。(潘新和语)
1.有情可表时练笔
有些文章的情感性强、感染力强,学习课文内容时,学生肯定有许多话要说。教师可以在阅读教学时,让学生以小练笔的形式抒发内心的情感。
如《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一课中,在学习周恩来在外国租界看到的那一幕——妇女可怜、洋人可恨、警察可悲、国人无奈……在自己的国家,却任由外国人横行霸道,如此荒谬的事情,让学生个个义愤填膺。此时抓住时机让学生用“我想对______________说_______”的句式,写写你最想说的话,体会当时中国人的无能,体会落后就要挨打的心酸和无奈。学生们发自内心地写道:
我想对外国人说:“你们这些洋鬼子,凭什么在中国的土地上横行霸道,扎死了人不道歉、不赔偿,还得意扬扬,真是欺人太甚了,可恶至极!我想对警察说:“作为中国人,你们的良知在哪?你们不仅不帮自己的国人,反而助纣为虐,可悲呀!我真是为你们感到痛心啊!”……
学生在练写中进一步体会了人物的思想感情,明白了少年周恩来立志的原因。
《圆明园的毁灭》一课以一扬一抑,一美一毁的写法,让学生了解了这一屈辱的历史,激发了爱国情感。学生深深为圆明园的毁灭感到惋惜、痛心,对侵略者野蛮行径无比仇恨。此时设计这样一个小练笔:假如你站在圆明园的废墟旁______________学生此时的心情已融入文本,写下这样的话:
如果我站在圆明园的废墟旁,我心中不仅有愤怒,有惋惜,甚至还有悲痛。因为一个独一无二的博物馆被一群“野兽”给毁了。有一把火曾把耻辱烙在每一个中国人的脸上,同时在每一个中国人的心里烙上了深深的仇恨。这把火腾空燃烧的时候,一个拥有黄河和长江滚滚波涛的民族,一个拥有亿万双有力的手和亿万双泪汪汪的眼睛的民族,却只能握着空拳,眼睁睁看着这座万园之园化为一片灰烬……
抓住课文的情感点,精心设计小练笔,学生有话可写、有情可抒。既透彻地理解了课文的内容,体会了文中的情感,又提高了他们个性化表达的能力。
2.情有所动时练笔
学生在阅读每一篇文章的过程中,都会有不同的情感体验,教学中,学生被文中的人、事、物、景所感染时安排小练笔,让他们把在阅读中获得的感悟和积蓄的情感凝结成文字,可以让学生一吐为快。
如《给予树》一课的教学中,引导学生结合课文进行思考:在生活中,你曾经有过给予的经历吗?你曾经为谁做过什么?谁曾经为你做过什么,让你至今难以忘记!在一曲《让世界充满爱》的乐曲中,学生心中温暖的心弦被触动了,纷纷畅所欲言,此时,教师再深情朗诵:“当爸爸疲惫地回到家时,爱是一杯热腾藤的茶;当同学摔倒时,我们扶起了他,爱是一双温暖的手;……当学生的情感被激发后,进一步启发学生思考”爱“还可以是什么?请写下来。此时学生文思泉涌,纷纷提笔写下了句句感人的话语:
爱是一首动听的歌,爱是一个美好的祝愿,爱是一束美丽的鲜花,爱是一个鼓励的眼神,爱是不懈的努力,爱是耐心的辅导,爱是热烈的掌声……
所谓“情动方能辞发”,这样的课堂小练笔让“写”变成了自己真情流露的需求。
课堂小练笔的方式有很多种,不论采取哪种方式,都必须立足教材,从学段目标出发,从文章内容出发,从文本语言形式出发,从文本写作特点出发,多角度设计练笔的形式,因文而异,巧妙地练,恰到好处地练,才能真正提高学生语言运用能力。
4.小学二年级语文小课题开题报告 篇四
教过高年级的老师,都深感高年级的孩子的阅读理解能力比较差,写话常常不会写具体。如何在低年级逐级加强学生的阅读感悟以及习作能力,如何把两者合二为一双步发展训练呢?这是值得思考的问题。我们想,应该是孩子们缺乏了生活体验的记录,也缺乏真实的阅读感悟。俗语有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少年时生活的积累,没有真实的体验,没有独特的感悟,他们的阅读能力谈何提高,习作又能写些什么呢?
为了避免现在任教的孩子到中高年级会出现这样的无奈,我们希望:从一年级开始,培养孩子阅读和写话的能力,为他们的阅读提供多种形式的感悟平台,更为他们的中高年级习作奠定基础。我们相信只要给孩子一个适当的话题,并给予一定的指导,效果会事半功倍的。
二、研究进程安排:
1、准备阶段:-11-12――2012-11-22
制定方案及计划。
2、实施阶段:2012-11-22――2014-7-10
对自己任教学生进行方案实施,在实践中不断反思修正,以求使用的措施具有效性。
3、总结阶段:2014-10
5.小学语文哲理小故事 篇五
在一条小河边,母鹿发现了一处茂密的草地,看上去似乎很安全。这时,产前阵痛开始了,母鹿知道自己肚子里的小鹿即将落地。
可就在这时,天空中乌云密布,电闪雷鸣,忽然,一道刺眼的闪电将母鹿身后的草地烧着了,火势越烧越猛。
也就在这个时候,阵痛中的母鹿发现左边的草地里隐藏着一位猎手,正举着弓箭向她瞄准。
母鹿看看右边,又发现一只饥饿的狮子正在悄悄向她靠近。
前面是湍急的河流,后面是熊熊烈火,左边是举弓待射的猎人,右边是饥饿的狮子,即将临产的母鹿该怎么办?
她能活下来吗?她能把小鹿生下来吗?生下来的小鹿能生存吗?
也许母鹿被猎人射中,被狮子搏杀,或者被烈火烧死;也许所有的生命都将葬身火海。可是身处绝境中的母鹿什么都没管,她很安静,专心致志地要把她的宝宝生下来。
奇迹发生了:猎人射箭的那一刹那,天空中划出了一道耀眼的闪电,猎人的眼睛顿时看不见,射出去的箭失去准头,射中了那只跳起来准备扑向猎物的`狮子。
狮子刚一倒地,天上就下起雨来,不一会儿浇灭了草地上的野火。
6.小学语文教学小论文 篇六
良好的问题情境,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需要会产生有效的激励作用,从而营造出一种强烈的课堂求知气氛。由此可见,学生能否进行自主学习,关键在于教师有没有给学生创设一种探究的氛围、一种探究的情境。那如何在语文课堂上创设问题情境,调动起孩子的学习积极性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从课题入手,创设问题情境:
如:教学《雪地里的小画家》一文时,我给学生创设了这样的一个问题情境:读了这个课题,你会想些什么?话音刚落,孩子们就纷纷举起了小手,有的说:“我想知道雪地上有哪些画家?”有的说:“我想知道他们画了些什么?”有的说:“我想知道他们用什么工具画画?”有的说:“我想知道是谁画得最好?”有的说:“我想知道他们为什么要到雪地上来画画?”……我看到学生的求知欲很强,便用激励的口吻对学生说:“小朋友们真能干,想出了这么多有价值的问题,那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读读课文,一起找找答案吧!”学生有了要想解决的问题,学习兴趣格外浓厚,都捧起了书,专心致志地读了起来。经过学习,学生纷纷交流自己的学习成果。在交流中,有的学生说:“老师,我通过学习,知道了我刚才提出的问题,这篇课文是写……”,有的学生说:“老师,我通过读书,不仅解决了我自己提出的问题,还知道某某同学提出的问题……”由此,我深刻的`体会到以往的教学,课堂上的问题是教师提出来的。老师的提问都是按照自己对教材的理解、自己的思路和意愿来设计的,在这种接受性的学习方式中,学生失去了提问的权利,也失去了质疑和深层次思考的机会,最终失去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在这一课的教学中,让学生自主提问,自主学习,以学定教,学生学习的气氛很浓厚,积极性很高,使学生能自主探究学习。
二、在文中看似矛盾处,创设问题情境:
如:《手捧空花盆的孩子》一文中开头提到,国王宣布:谁能用这些种子培
育出最美的花,谁就是他的继承人。可后来却选了捧着空花盆的雄日做继承人。对于这点,学生肯定会产生疑惑。教学时,就可以抓住这个问题让孩子展开讨论。课堂上,孩子们各抒己见,还结合现实生活中的事例,谈了自己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整个课堂仿佛注入了一股神奇的活水,是如此的充满活力,每个孩子是如此的机智、聪慧。
三、在学生提出疑问时,创设问题情境:
如:在教学《北京亮起来了》时,有学生提出异议:“老师,你不是说现在咱们的国家能源紧张,要节约用电吗,那我们这儿经常停电,大街上好多路灯都不亮了,北京为什么还是灯的海洋,光的世界?那不是浪费吗?”此时,老师给予提问的学生充分的肯定,并组织孩子进行讨论交流,最终使学生获得了满意的答案。这样,既保护了学生的求知欲,使课堂探求气氛极浓;又让学生学到了教师尊重知识、严谨治学的科学态度。
由上述案例可以看出:思维的发展是从问题开始的,老师要让一个个“?”像一个个小钩子一样钩住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学生的学习成为一个自觉、自愿的心理渴望,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学生提出的问题越多,学生的好奇心就越强,兴趣就越浓,注意力就越集中,思维就越活跃。学生也从一个接受者的角色转化成了一个探究者,学习亦会变得其乐无穷。因此,教师应该给学生提供足够的时间和机会,让学生充分地阅读、讨论、理解,从而获得更多的自主探究的空间和学习主动权,并鼓励学生独立地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主动探究的实践过程中掌握新知,培养创新能力,在小组讨论中学会与人合作,学会与人交往。
此外,教师发问的态度和对待答问中学生的态度也直接影响着问题情境的创设。教师平易近人、和蔼可亲的态度,诙谐潇洒的谈吐,必将搭起师生间情感的桥梁,形成良好的课堂人际关系,为创设问题情境奠定基础。这就需要在课堂教学中,做到师生融洽,感情交流,充分尊重学生人格,关心学生的发展,营造一个民主、平等、和谐的氛围,在认知和情意两个领域的有机结合上,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7.农村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小练笔 篇七
一积极实践, 探索阅读教学中小练笔的优点
课堂小练笔作为阅读教学中的一种综合性课堂练习, 承载着人文价值熏陶和语言表达训练的双重功能。它具有篇幅小、形式活、效果好等特点。课堂小练笔安排得合理, 落实得有效, 不仅能让语文课变得更加灵动和亮丽, 更是提高学生习作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
1. 能激发学生写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兴趣也是学生进行作文的动力源泉。传统的作文, 往往是教师进行命题, 学生根据命题作文。这样做, 极大地限制了学生作文的兴趣。而随课堂阅读进行的小练笔, 就改变了这一现象。小练笔的题目大多是学生自己出的, 学生想写什么就写什么, 心里有什么感受都可尽情抒发。这样做, 切切实实地激发了学生写作的兴趣。
2. 能让学生积累写的素材
文章不是凭空想象出来的, 材料永远是文章的根基。学生在写作时常常感到没有可写的东西, 找不到下手之处, 即使写出来了, 也往往是三言两语, 非常空洞。而语文教材作为重要的课程资源, 是学生获得作文范例的基本途径,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挖掘文本资源, 开发校本课程, 开辟练笔天地, 读写结合, 让学生在阅读中积累丰富的语言材料, 在感悟中学到“怎样写”的方法, 在运用语言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提高了习作能力。
3. 能让学生品尝写的成功
写作文往往是一单元一次, 学生从审题开始, 继而选材、打草稿、修改, 直至誊写, 有一个较为漫长的过程。从教师方面来看, 批阅一次作文, 也需要很长的时间, 采取的大多是延时评价, 这样一来学生就很难品尝到作文成功的快乐。随阅读进行的小练笔, 因篇幅较小, 动笔的时间短, 教师能及时评价, 大多数学生在动笔之后马上就能感受到作文成功带来的快乐。
二精心设计, 寻找阅读教学中小练笔的策略
语文课程的内容是丰富多彩的, 无论在构思立意、布局谋篇上, 还是在修辞手法、遣词造句上, 都是值得学习的。小练笔作为语言训练的一种方式, 方法很多。我们应根据每篇课文的个性化构思、鲜明的语言风格、独具一格的写作技艺, 结合学生的实际能力, 进行小练笔。
1. 句式仿写
片断的描写, 是作文的一个重点, 可以从仿笔起步。教材中有许多优美片断用了特殊句式, 学生完全可以仿写。学习模仿言语形式, 可以是词语、句子、段落, 也可以是篇章。如在《荷花》一课的教学中教师是这样引导学生进行语言训练的:
师:同学们, 荷花池中的白荷花会有哪些不同的姿势呢? (学生思考) 你们看, 有的荷花低着头, 弯着腰, 好像在欣赏自己的美丽出尘。还有哪些姿势?你们能用“有的……好像……”说说吗? (课件播放荷花情境图)
生:有的荷花昂着头, 挺着胸, 像一个哨兵站在那儿一样。
生:有的荷花低着头, 好像在欣赏自己倒映在水里的影子。
生:有的荷花舒展着自己的双臂, 好像在享受着太阳的温暖。
师:能不能用“这么多的白荷花, 一朵有一朵的姿势, 有的……有的……有的……”连起来说说。
生:……
又如《黄山奇松》一文最后一个自然段:“黄山松千姿百态。它们或屹立, 或斜出, 或弯曲;或仰, 或卧;有的状如黑虎, 有的形似孔雀……它们装点着黄山, 使得黄山更加神奇, 更加秀美。”文中既用了比喻、拟人和排比的修辞手法, 又有“或……或……或……”和“有的……有的……有的……”的特殊句式, 不妨让学生仿写一段, 描写校园花坛里的海棠花。
2. 填补空白
如《草原》一文第一自然段, 作者描写了草原美景后, 又写了自己的感受, “这种境界, 既使人惊叹, 又叫人舒服, 既愿久立四望, 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通过学习, 学生充分感受到了草原的辽阔与美丽。此时乘兴问学生:“如果此刻你就在草原上, 你会低吟一首什么样的小诗呢?”学生的兴趣立即被调动了起来, 都想尝试着当一回“小诗人”。这种新颖别致的填补练习拓展了学生的思维, 培养了学生对美的欣赏和领悟能力, 更进一步地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感悟、理解。
3. 看图想象
小学课本图文并茂, 但有些图画的配文只是一笔带过, 在教学过程中如果能充分利用课文插图, 给插图配文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写作能力的好方法。利用插图或启发学生绘声绘色地叙事, 或栩栩如生地状景, 或神形兼备地写人, 或身临其境地谈感受, 使用得当, 不但能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体会思想感情, 还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丰富学生的习作材料。《自然之道》一文中, 配了游客们为了弥补自己犯下的错误, 纷纷帮助小海龟回巢的插图, 让学生用一段话把这一场面描写下来, 要求把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描绘出来。让学生在看图说话的练习中理解课文内容, 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4. 关键词句
现在的语文课过多地得了“肥胖症”, 老师逐节讲解, 似乎少讲一节课堂教学就不完整。其实语文教学要有效, 关键之一就是围绕重点词句深入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魅力, 以点带面, 从而达成三维目标。在《荷花》第二节中“冒”的教学中教师是这样引导的:
师:大家看, 这就是从挨挨挤挤的荷叶之间喜气洋洋、生机勃勃地冒出来的白荷花。 (课件播放荷花情境图) 你们想啊, 这些白荷花冒出来以后, 仿佛想干些什么呢。组织学生想象写话:“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 仿佛____________。”写后组织全班交流。例如:
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 仿佛想看看外面这个精彩的世界。
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 仿佛想深深地吸一口新鲜的空气。
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 仿佛在尽情地展示自己的美丽。
……
师:多么可爱的白荷花呀!大家看, 一个“冒”字, 不但把白荷花写活了, 而且也使白荷花变得更美、更灵动了。
5. 迁移运用
学是为了运用, 这是语文学习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也是语文教学的目的。迁移运用的内容根据不同的文本而定。
可迁移运用文本中的表达方式进行练笔。如学习了《桂林山水》一文后, 可设计练写排比段落:天上的云真白啊, ______;天上的云真厚啊, ______;天上的云变化真丰富啊, ______。
可迁移运用文本中的结构段落进行练笔。如学习了《富饶的西沙群岛》第二、第六自然段都是围绕一句话来写的段落后, 可以让学生围绕不同的主题来写一段话, 可写课间活动丰富、天上的风筝五彩缤纷、公园里的花朵争奇斗艳、饭桌上的小菜无比丰盛等。
可迁移运用文本的描写顺序进行练笔。如《火烧云》一课, 写火烧云变化的三个自然段, 它的写作思路是一样的, 先总写出现的火烧云是什么样子的, 然后具体对它进行描写, 最后写它是怎样消失的。抓住火烧云变化速度快的特点, 让学生也来写一种火烧云的变化情况。
6. 小结抒情
如学习了《桂林山水》一课后, 我引导学生说:“如果你是这次到桂林旅游的‘导游’, 你将怎样介绍桂林山水呢?请你动笔写篇导游词吧!”一个学生写道:亲爱的游客朋友, 你们好!现在展现在你们面前的是美丽的桂林山水。这里的天空明朗、空气清新;这里的水碧波荡漾、静如明镜;这里绿树成荫, 鲜花遍地;这里的山具有奇、秀、险的特点;真有一种“舟行碧波上, 人在画中游”的感觉, 让我们赶快走进这奇山异水中尽情地享受吧!
三反思实践, 留心阅读教学中小练笔应注意的问题
在新课程改革中, 由于大家都是摸着石头过河, 对新课程理念一定要深刻理解、勇于实践。但由于个体的差异, 致使现今的一部分课堂走入误区, 在阅读教学中进行小练笔, 关键在于结合文本找到恰当的练笔切入点, 有效地启发学生的练笔欲望。就教材而言教师要注意以下几点:
1. 要在情感喷发处练笔
学生在阅读中获得的感悟和积蓄的情感, 若没有凝结成文字, 过不了多久, 便会消解、淡散。捕捉这种情感的蓄积点, 及时练笔, 能将这种情感、感悟沉淀下来, 久而久之凝结成学生的思想。
2. 要在空白补充处练笔
在教材中, 有的课文常常在某些地方留下空白, 给了学生无穷遐想和无尽感悟的空间。教师要以独特的视角、敏锐的悟性挖掘教材中的训练点, 让学生的练笔植根于课文, 想象于书外。
3. 要在文本拓展处练笔
教材中许多内容留有发挥的余地, 存在文本的空白召唤力, 在言而未尽之处拓展练笔, 既充实了文本, 也表达了学生在文本阅读中的情感体验。
4. 要在技能迁移处练笔
运用是语文学习的重要环节。迁移文本中的精彩表达方式, 结合文本创设一种富有情感意味的真实情境进行练笔, 能让语文运用鲜活起来。
总之, 现行教材中有着丰富的小练笔训练内容, 为学生的作文提供了鲜明的画面、生动的材料、可以延伸的思维空间。阅读既是披文入情的过程, 又是缘情捂文的过程。在农村小学的自主阅读教学中, 我们要精心设计小练笔, 利用信手拈来的课堂小练笔, 会更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师生共同努力, 让课堂练笔真正成为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参考文献
[1]高慧莹、麻凤鸣.小学语文教学法[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87
[2]倪文锦.小学语文新课程教学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
8.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两点小贴士 篇八
一、汉字教学要打好基础
小学语文教学,首先要注意的就是学生的基础教学,特别是对于汉字的教学。现在的学生不注意书写,很多字写得不工整。这对于我们的文化是一种严重的破坏,小学语文教师,一定要注意学生的书写教学。
让孩子们觉得写字是件快乐的事情就好,愿意写,喜欢写,感受汉字的美,并能在精神上面得到满足,为自己写的字感到自豪。我们一定不能吝啬自己的表扬。
在教小朋友学习书写姿势的时候,我们会玩“一、二、三,木头人!”的游戏。大家都不能动,然后我一个一个地检查。坐姿不正确的就更容易坚持不住而输掉,当有的小朋友坐的很好,握的很好,我就会念咒语:“阿里爸爸,阿里妈妈,阿里阿里。”他就可以开始落笔书写了。有了正确的书写姿势,还要让孩子能自己找准每个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于是我们又玩画“心电图”的游戏,教师在一排田字格中上上下下画出类似于心电图的图形,让孩子看清位置跟着画一画,学得像的给予“小医生”的称号。有时候写的累了穿插一些有关书法家的小故事,孩子们听着、写着、玩着就不会觉得枯燥了。对于写得好的,进步大的我们还要大大的表扬。可以是口头表扬、画笑脸、走廊展示、打100分、进行写字比赛评奖等等方法。
老师写“下水字”也很重要,它能使学生亲眼目睹自己崇拜的老师的正确的写字姿势和漂亮的字体,本身就具有榜样示范作用,既是对学生的一种潜移默化的教育,也是对学生写字的一种书面指导,更是对学生写字热情的驱动。在我的学习生涯中,有很多的镜头可能早已经模糊不清了,可是有些镜头会让你终生难忘。
二、语文教学应注意鼓励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还应时刻注意将自己放在与学生平等的地位上,尊重学生的人格、激活学生的智慧,给学生营造生成性学习氛围、预留张扬个性的空间、搭建探究创新的平台,千万不能居高临下。
有一次,我在引导学生学习课文,指导学生看图的时候,有个活泼的小男生说:“那个小女
孩睡在床上,她睡得很香。”我引导孩子们评价说:“他说的这句话中有一个词用的最棒,你知
道是哪个词语吗?”有一个小女孩就迫不及待地站起来说:“是‘香’字。”“对,这个‘香’字就相当于课文中的‘舒服’这个词。”这个片段的教学中我更关注学生对语言的美感的体验。
如果没有屠格涅夫对列夫·托尔斯泰激励性的评价,恐怕一代文学巨匠就会淹没在平凡的浪潮中,我们也不会读到脍炙人口的《复活》《安娜·卡列尼娜》等作品。这就是评价的魅力,就是期待的魅力。老师不能将将学生出现的问题一棍子打死。如果能给予适当的评价和鼓励,与学生进行亲切的交流,就能更好的把握课堂教学中的生成性问题。
同时,教学过程中,老师要把新知识融会到课堂中,整节课衔接自然,浑然一体,这种不留痕迹的设计得益于老师在上课之前就考虑到了课堂引入的延续性和连贯性。一般情况下,教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是能够给予正确回答的。但是教师也会遇到对答案一时叫不准的时候,这时就要老老实实对学生讲,这个问题老师需要想一想,想好了再回答你们。给学生创造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鼓励学生质疑问难,不懂就问,想问什么就问什么,培养学生由“敢问”到“善问”,由“学答”到“学问”,学生的思维能力就会由低到高,由浅到深,进而向更深远的思维领域发展。
不管她(他)成绩好与差,不管她(他)是否调皮,我想只要在我们的教学中时时、处处关心孩子的学习、关注孩子的生活、关爱孩子的成长、让她(他)们沐浴在爱的怀抱中,感受到爱的温暖,孩子们就会形成健康的心灵,健全的人格,他(她)们就不会走向人生的极端。
语文学科的性质与特点决定了语文教师就是一位情感丰富的教师。他不单是借助一篇篇典范的作品向学生传授语文知识,更重要的是以自己对学生真挚的爱心,借助作者的感情,与学生进行情感的交流。课堂上,教师要努力使自己的语言生动有趣,富有感染力,用真情撥动儿童的心弦,从而引起感情的共鸣。
9.小学一年级语文《小露珠》教案 篇九
江都市七里中心小学仲震兰
一、教学目标设计: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上面的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用越来越造句。
3、通过课件创设情境,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小露珠牺牲自己,把美丽奉献给大家的无私品格。
二、教学重点:
在学习中,通过朗读感悟小露珠的外表美丽、心灵更美。
三、教学对象分析:
本课的教学对象为小学三年级下学期的学生,他们的思维特点以具体的形象思维为主,如果仅仅凭语言文字,理解课文内容,感悟小露珠的美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本课借助于现代化媒体生动、直观、形象的优势,拉近学生与课文的距离,让他们入情入境,从而更好地理解课文。
四、教学策略及教法设计:
(一)重视朗读的指导。读书百遍,其意自现。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学生朗读技巧的指导,朗读水平的提高,在读中感悟,在读中体味。要求学生读出水平,读出感情,读出感觉,达到美读的效果。
(二)利用课件创设情境,提供想象的空间,通过看课件中的图片,让学生入境,让学生愉快地感知,感悟、创造。
五、教学媒体设计:
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利用比较实用的、简便易行的课件,探讨语文教学的新模式,营造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创造出更有利于学习的环境,把学生不易理解的内容通过课件生动清晰地展示出来,有利于学生观察,想象和创造。使他们在不知不觉中,自然而然地理解,感悟了课文的内容,自己也情不自禁地受到了感染和教育。
六、教学过程设计及分析:
第二课时
(一)激趣导入
1、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位小客人-小露珠。瞧,她来了&&
2、小露珠自我介绍。
3、大家喜欢这位小客人吗?你能亲切地和她打招呼吗?课文中还有谁也喜欢她?(板书:动物植物)【小露珠的自我介绍,其实是复习旧知,让学生叫叫小露珠,避免了单调的朗读课题,顿时拉近了学生与小露珠之间的距离,使学生倍感亲切。】
过渡:为什么大家都喜欢小露珠?
【儿童的学习动机中最活跃的就是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导入时,就创设了情境,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倍增,很快进入了我要学的状态。】
(二)学习课文第26自然段
1、自由朗读课文2-6自然段,边读边思考:从课文哪些地方看出大家喜欢小露珠的?
2、小组交流。
3、全班讨论交流,相机大屏出示图片、句子。
【利用课件,图文结合,创设情境,让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
a早哇,像钻石那么闪亮的小露珠。蹦到大荷叶上的小青蛙对小露珠说。
(1)哪个词最能体现出小露珠的美?(板书:闪亮)
(2)这个字使你仿佛看到了什么?(若学生答不出,问能读出这种美吗?)
(3)指导读。谁来学小青蛙赞美小露珠?看哪一只小青蛙夸得最棒!(及时评价)
(4)齐读。咱们44只小青蛙一起来夸一夸。
b早哇,像水晶那么透明的小露珠。爬到草秆上的小蟋蟀对小露珠说。(1)(问小露珠)你觉得这句话中哪个词用得最好?(板书:透明)
(2)这个词使你感受到了什么?
(3)哪只小蟋蟀愿意再来赞美一下小露珠?(鼓励学生进行评价)
(4)齐读。
【让学生在课件创设的情境中和小露珠面对面地进行交流,在交流中感悟、理解。】
c早哇,像珍珠那么圆润的小露珠。落在花朵上的小蝴蝶对小露珠说。
(1)如果你是小露珠,喜欢小蝴蝶的赞美吗?为什么?(板书:圆润)
(2)有没有哪只小蝴蝶想再赞美一下小露珠?
(3)齐读。
小结:从刚才3种动物的赞美中,我们感受到小露珠是那么美丽(板书:美丽),那么惹人喜欢。那仅仅只有这3种动物赞美小露珠吗?其它小动物会说些什么?指名学生说一说、演一演。
过渡:是啊,小动物们都喜欢小露珠,还有谁也喜欢她呢?
d小露珠反射着霞光,所有的植物都变得格外精神,连那些衰老的花草、树木也都显现出生机。
(1)从变得格外精神、显现出生机两处,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2)指导读,将你想象中的那幅美景用朗读读出来。
(3)齐读
【大屏出示句子,让学生在想象中说,在想象中读,在想象中描绘并展示给别人一幅美丽的画。】
e金黄的向日葵,碧绿的白杨树,紫红的喇叭花,还有数不尽的鲜花嫩草,都像俊俏的小姑娘戴上了美丽的珠宝。
(1)美丽的珠宝指什么?
(2)听师读,闭上眼睛边听边想象。
(3)指名学生描绘自己想象的画面,不会描绘的读出来。
(4)全班齐读。
【大屏出示画面,理解美丽的珠宝,同时,通过课件展示的画面,给学生创造了想象的条件,在课堂中,学生把画面说活了,读活了,显示出了一幅真正的大自然的美景图。】
小结:小露珠真了不起,它一出现就给所有的植物带来了美丽,带来了生机。(板书:带来生机)它将大地装扮得绚丽多姿,生机勃勃,所有的动物、植物都由衷地赞美它。(板书:赞美)
(三)学习第七自然段。
(1)出示大屏幕。师述:小露珠爬着、滚着、笑着。她感到有一股热气袭来,渐渐地,太阳公公散发的热量越来越大,小露珠的身子也越来越轻了。小露珠发生了什么变化呢?
(2)小露珠要走了,想象一下:大家和小露珠告别时,会说些什么?如果你在场,你又会说些什么呢?
【通过课件,创设了离别的场景,让学生感受到了与小露珠的离别之情。课堂中学生能依依不舍,甚至落泪,这都是课件创设的情境带来的。】
(3)小露珠还会来吗?它是怎么来的?引导学生阅读第一自然段。
(四)讲读第1自然段。
(1)快速读课文,用一句话说说小露珠是怎么变化的?
(2)哪些词最能体现出这种变化?
(3)指导朗读读出小露珠变化的过程。
指名读练读齐读
(五)总结全文。
(1)小朋友你们想赞美一下小露珠吗?指名说说。
(2)师小结:小露珠是那么美丽,它给大地万物带来了蓬勃的朝气和无尽的快乐,但就在太阳升起时,它却蒸发了自己,它为的是别人,牺牲的却是自己。希望我们每位小朋友也能像小露珠一样,外表美,心灵更美,给大家带来欢乐。【在课件的帮助下,一节课,学生都全身心地置身于童话故事中,他们仿佛就是童话故事中的一员,真正认识、理解了小露珠,因此,赞美小露珠自然就水到渠成了,学生滔滔不绝,感悟至深。】
(六)布置作业
1、把这篇课文编成一个课本剧,准备在队会课上表演。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七、板书设计:
闪亮
动物透明美
赞美小露珠圆润
10.小学语文《小山泉心愿》说课稿 篇十
《小山泉的心愿》属于读课文识字单元。本课是一则寓言。读课文识字是个重点,要学习“愿、迟、取、幸、竟、碰、解、闲、需”9个生字,反复读文是基础,主要抓住小山泉和野兔的对话,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体会什么是“不幸”什么是“幸运”,从而感悟到大家都需要自己,才体现了自己存在的价值,能为别人服务才是幸福的事。
词语中,“泉眼”可借助图片加以理解,“心愿”可结合生活实际,配以说话训练。指导说话时,要从内容入手,先让学生思考有什么心愿,然后用“谁的心愿是什么”或者“什么是谁的心愿”两种句式,说一句话。
“读句子”中的第一句,是小山泉所说的重点句子,这是一句假设关系的复句,它从反面说明了小山泉的心愿;第二句是根据课文的意思重新组合的句子。两句话句式相同,一正一反,表达了寓言的含义。朗读指导时,可以先要求学生读正确,再注意读出感叹句的语气。
二、学情简介
通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在识字方面,学生们都已经掌握了一些识字的方法:能比较熟练地根据拼音读准字音;积累了一些识字方法,如:加部首、去部首、猜字谜、编口诀、字形分析等。因此,在教学时可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他们来做小老师落实生字的音、形,温故而知新。
在阅读方面,多数学生能做到读准字音,不加字,不漏字,按标点停顿。有些基础好的学生还能读出句子的语气。随着识字量的增加,朗读水平的提高,学生能够初步读懂一些短小、浅显、有趣的文章,初步尝到阅读所带来的快乐。
三、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本阶段的教学目标及本班实际,制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目标一:认读本课9个生字;能读准后鼻音“竟、碰、幸”;复习巩固整体认读音节“愿、迟”。
根据本班学生实际,他们已经有了一定的识字量和识字能力,已能认读生字“取、解”,所以这几个字,只要通过读文巩固即可。识字重点就落在其他7个生字上。我们可以将这7个字分散在课上,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进行教学,且每一个生字教学的侧重点各不相同。有些强调得是读音,如后鼻音“竟、碰、幸”;如三拼音“闲”;整体认读音节“愿、迟”;有的是结合书写,重在笔顺,如“闲”半包围结构,先外后里。这样的教学就体现了层次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目标二:朗读课文,基本做到不加字,不漏字,不顿读;并积累2句句子。
本阶段的教学目标是“读课文识字”。让学生借助丰富生动的语言环境识字、阅读,同时在识字、阅读中巩固汉语拼音。所以,在课上创设各种环境让学生反复读文,帮助学生做到:不加字、不漏字,按标点停顿。由于本课采用对话形式展开的,朗读课文时也可以采用对话的形式,同桌之间,或分角色朗读,分别读读小山泉和野兔之间的对话,尽量使朗读的形式多样,使学生在他们喜欢的形式下朗读。
目标三:在反复读文中,读懂小山泉的话,初步懂得为别人服务是幸福的事。
让孩子学得愉快是教师和学生的共同期望。老师要努力在课堂中创设轻松、活泼、愉快的学习氛围,如挑战读,同桌分角色读等让学生的朗读更富有生气,使学生更热爱语文。
目标四:认识部首“石字旁”,并在老师的带领下描摹“碰、取、闪、闲”。
复习左右结构和半包围结构的书写顺序,摆好左右结构和半包围结构的字在田字格里的位置。老师要重点关注学生正确的书写姿势。通过之前对学生的写字训练,学生已掌握了基本的笔顺规则及在田字格中将字描写好的方法。所以在这堂课上,教师没有必要手把手的教每一个字的笔顺。而放手让学生在小组中学习,教师起指导作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我执教的是第八单元的第三篇课文,本文记叙的是一位老妇人毫不客气地让乞丐搬砖获取所得,使乞丐获得了自信和做人的尊严,从而依靠自己的劳动取得成功的故事。
课文按事情的发展顺序来叙述故事,主要写了妇人帮助过的两个不同的乞丐。一个是独臂乞丐,当妇人让他搬砖挣20元时,开始他很生气,觉得自己已经是一个可怜的残疾人了,是没有劳动能力的,只能靠别人的施舍生活。后来妇人的做法感染了独臂乞丐,他辛苦的搬完砖后,明白了自己也是可以靠劳动生活,也是有尊严的,从而靠劳动变成了一位自信、自重的董事长。另一位乞丐是一位双臂健全的乞丐,他虽然有劳动能力,但他宁可不要20元钱也不肯搬砖,因为他觉得靠劳动挣钱不如乞讨来得容易。两个乞丐从外形到内心到做法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另外在故事的每一个环节中都隐含着人物复杂的心理活动,的确需要下一番工夫去思考探究。要理解这样一篇情节复杂的故事,并悟出文章的中心,对生活阅历较浅的四年级的孩子的确有一定的困难。因此,我在备课中反复钻研教材,准确把握课文的中心,找出了本文的一个主要的.矛盾点加以突破。并根据本班学生的学习特点,设计教学思路。
教学目标:
1、学会认读本课17个生字;会写11生字。
2、联系上下文理解“慷慨”、“鄙夷”的意思;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知道孩子、双臂健全的乞丐在文中起到的作用(第二课时)。
3、通过对课文的理解与感悟,进一步培养学生质疑探究的能力;锻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理解内容、体会文章思想感情的能力。
4、通过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懂得只有靠自己的劳动获取报酬,才能有尊严的道理。
教学设计:
一、检查预习,导入新课。
因为本课是这个单元的第三篇课文,学生已对“尊严”有了初步的了解,另外我班学生已具有了一定的预习能力,他们能通过预习,自学生字,积累对自己有用的词语和句子,提出许多有价值的问题,初步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因此我采用检查预习的方法导入新课。设计了课题中的“他”指的是谁?谁为了他的尊严?围绕着“妇人”和“乞丐”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几个问题。这样不仅能让学生初步的感知课文,而且调动了学生预习学习的积极性,让更多的学生明白要课堂上有精彩的表现,课前的预习十分重要,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学生语文学习的习惯。
二、质疑问难,主动学习。
11.小学语文小课题研究 篇十一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教学实践;必要性;策略
课堂随文小练笔是锻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一种写作能力,学生根据课堂阅读内容随即产生的想法与感受以随笔的形式写下来,这对提高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课堂随文小练笔不仅能够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还能打开学生的思考层面,对学生作文的写作以及整个语文知识的学习与理解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有必要对小学语文课堂随文小练笔进行思考与研究,加强与完善随文小练笔的课堂实践活动。
一、课堂随文小练笔的必要性
1.培养学生语文阅读理解,提高学生的语文写作能力
学习语文,不只是对文字的认识和语句的理解,主要教学目的还是要求学生对文章背后所蕴含的思想有所认识与感悟,更重要的是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而这种能力不只是思考就能做到的,最关键的还是必须要依靠写作才能锻炼出来,而课堂随文小练笔就是平时培养学生这方面能力的最佳方式。不仅如此,它也是锻炼学生沟通与交流能力的有效途径。
2.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听、说、读、写的全面发展
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授课首先锻炼了学生的“听与读”;其次,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上的交流与互动又锻炼了学生的“说”;最后,在授课结束后要求学生进行的随堂小练笔又进一步锻炼了学生的“写”。语文的教学活动只有对学生的听、说、读、写各方面都进行了锻炼,才能够提高学生语文的综合素质,另一方面也能够提高语文的教学质量。
3.贯彻新课标的语文教学目标,加强学生听、说、读、写的综合素质
听、说、读、写是一个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整体,写不仅是一项重要的语文基本功,而且有利于我们更加全面地了解学生的阅读情况。因此,指导学生写好课堂内的随文小练笔,能更好地落实新课标中的读写目标,使阅读教学得到进一步深化。
二、课堂随文小练笔中出现的问题
1.课堂随文小练笔趋于形式化,忽视其本质与内涵
新课改的目标与要求,促使语文教师在授课过程中都开始进行课堂随文小练笔,但许多课堂随文练笔过于形式化,重多不重精,导致学生对练笔缺乏兴趣。这种练笔模式也并没有真正提高小学生的写作能力与思考能力。
2.练笔内容无法突显真实情感,授课形式机械呆板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授课方式过于枯燥无趣,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与共鸣,进而导致随堂小练笔缺乏真实性与情感度。比如,教师在讲解《圆明园的毁灭》这一文章时,虽然很详尽地补充和介绍了关于圆明园的背景情况,也带领学生对文章内容进行了多次的诵读与讲解,但是要求学生进行的随堂小练笔却不尽如人意,大都是千篇一律的机械式答案,大都是“不忘国耻,振兴中华”之类的思想感悟,没有体现小学生自己的真实感受。
3.练笔内容得不到应有的重视,降低学生的写作热情
教师虽然布置了练笔内容,学生也完成了练笔作业,但是关于练笔的后续工作,有些教师缺乏重视与整理。教师没有做好回馈工作,学生得不到应有的回应与意见,容易降低学生课堂练笔的热情。
三、完善课堂随文小练笔的措施
1.重视练笔内容的精华,促进练笔内容的丰富性
随堂小练笔应贵于精而不应贵于多,教师在安排学生进行随堂小练笔时,应挑选阅读内容较丰富、可写性强、具有代表性的题目来让学生思考和写作,这样更能触动学生的思想感悟,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比如《小小竹排画中游》,就颇具代表性,难免不让人与《小小竹排江中游》这首歌曲联想到一起。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可以先给学生播放这首歌曲,在文章讲解完之后,让学生进行对比,然后以随文小练笔的形式呈现出来。
2.注重丰富多彩的教学方式,促进学生内心感悟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应注重教学方式的合理安排与运用。注重加强学生的情感体验,有利于让学生获得更深刻的理解与启发。比如,在上述文中所提到的《圆明园的毁灭》这一文章,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提前找好关于圆明园的影像资料,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一下圆明园的美好以及其遭到毁灭后的现状,这样才能够对学生的心灵起到震撼作用,以这种情境结合的授课方式结课后,学生再次进行随堂小练笔,不难想象,效果肯定非同一般。
3.加强与学生的交流,注重练笔后续工作
教师应注重学生课堂随文练笔后的整理工作,应及时与学生进行交流沟通,了解学生所写内容的情感所归,并对学生的随笔内容进行修改与完善,这样才能从实质上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以及写作能力。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积极想象与创造,精心设计授课内容,增强对课堂随文小练笔的重视,注重形式与内容的结合,加强课堂随文小练笔的丰富感与针对性,系统规划随堂小练笔的写作方式与写作内容,切实提高小学生的阅读思考能力与语文写作能力。
参考文献:
[1]赵静.让随文练笔绽放不一样的精彩:谈如何提高小练笔的有效性[J].新课程,2015(9).
[2]李琴.小学高年段“随文练笔”例谈[J].学周刊,2015(3).
[3]杜雪英.给随文练笔降降温:谈阅读教学中随文练笔的误区[J].语文天地,2015(7).
12.小学语文小课题研究 篇十二
小练笔是对课文语言的再次创造,学生必须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创造自己的语言,这不仅是一种语言的训练,更是一种思维的锻炼。现实的教学中,学生对小练笔的不感兴趣,写不出新意,很大程度上是与小练笔的练笔形式、评价形式单一有关。为此,本人从练笔形式、评价形式的创新上来做文章,从而召回学生失落的兴趣,真正提高“小练笔”作业的实效性。
一、多形式练习,丰富“小练笔”的内容
根据对学生小练笔练习的了解发现:学生的小练笔,主要以“根据课文经典段落的仿写和学完课文后你想对课文中的谁说点什么”这样的形式居多。由于形式单一,内容又框定,所以学生的练笔不用教师批改就能估计出他们写得怎么样?所以,要想改变这种状况,首先要从丰富小练笔形式与内容上下手。根据自己的观察与思考,本人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实践研究:
(一)“主题式”练笔,“同点异构”显异彩
“主题式”练笔——这一练笔比较适合我们的课堂练笔。即教师规定了练笔的素材、统一练笔的一个主题内容。学生围绕这同一个素材或内容进行练笔。
教学《桥》第二课时的结尾处,本人设计了一个课堂小练笔:同学们,五天以后,肆虐的洪水退去了。然而,洪水带给人们的伤痛无法退去,当看到老太太前来奠基她的丈夫和儿子时,我们内心的情感更是跌宕起伏,难以平息。老师从你们的眼睛中已经读到了:拿起笔,用笔倾吐我们此刻的情感吧!
(二)“偶感式”练笔,听说读写勤记录
顾名思义,“偶感式”练笔,即把学生偶然间、瞬间产生的感受、感触写下来。没有格式、字数、内容等的规定。这种练笔主要作为学生课间、生活中的课外练笔形式。为此,本人认为帮助引导学生敏锐地捕捉这些瞬间感触很重要。
二、创新式反馈,落实“小练笔”的评价
形式丰富了,内容也有方向了。应该说,学生练笔的积极性会大大提高。但是,每个孩子都有展示自己、希望被人欣赏的心理。那么,如何创新?从哪里开始创新?本人思考着:教学以人为本,我们的“小练笔”对象是学生,参与是学生,所以我们的反馈、评价也都应该从学生的角度去设计与实施——一切要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心理需要。
(一)在自主展示中张扬个性
这类反馈,重在激起学生的自主参与。教师引导学生积极、大胆地展示自己的练笔成果。
口头展示:学生毛遂自荐地在课堂中交流自己的“小练笔”。先自己口齿清楚的读一读,然后告诉同学们,自认为写得比较好的地方。同时接受同学们的建议。
自主张贴:学生把自认为比较成功的练笔作业,自主张贴到班级“队员风采”栏里。下面自己写上自认为好的点评语,供大家欣赏。
(二)在合作批注中共同成长
对学生小练笔的反馈,除了要展示,我们也要有评改。教师工作繁杂,有时我们也要想办法为自己减压。我们可以借助集体的智慧,对学生的练笔做出具体有效地反馈。
师生合作:即学生完成小练笔后,先自己以欣赏者的身份去批注自己的文章,能激起很多的反思。在此基础上,再把作业交给老师,老师再写上批注。学生会很期待地拿老师的与自己的批注之间作比较。从而更全面地去改进自己的作业。
生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批注反馈,我们可以以小组为单位,一篇练笔由组内6位同学都进行评改写上批注。当然,这样的批注不能互相影响:要求学生先静下心来好好欣赏同伴的文章,然后自己单独写上批注,最后再将六个人的评改批注语结合起来看一看,练笔者就可以清楚地得到组内同伴的肯定、建议。
三、收获了学生快乐的习作发展
从学生学习层面来说,通过提高“小练笔”作业实效性的策略研究,让学生产生对“小练笔”的兴趣,积累了语言,为更好地习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点化了教师无限的教学激情
从教师教学层面来说,通过该课题的研究让教师有意识地加强对“小练笔”的教学研究,从而更好地去把握语文教学的课程理念,提高教师自身的教学能力。
(二)给予了家长浓郁的亲子乐趣
13.小学二年级语文《小冰熊》教案 篇十三
1、能借助汉语拼音正确认读本课“拦、伤、严、裹、独、隔、持、度、掀”9个生字,正确书写并记忆“拦、伤、严、独、持、度”6个生字;积累“严严实实、果然”等8个以上词语,句子不少于三句。
2、朗读课文,做到不加字、不漏字、不改字,按标点停顿。尝试读出妈妈和小熊对话的语气。在阅读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通过圈划找出描写给小冰熊盖棉被原因的句子。
3、能发挥想象,说一说小熊一家外出旅游时,不让小冰熊融化的办法。
4、知道冰受热会融化,棉被等能隔热、保温的道理。激发学生的求知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妈妈和小熊对话的`语气。在阅读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能找出描写给小冰熊盖棉被原因的句子。
2、知道冰受热会融化,棉被等能隔热、保温的道理。激发学生的求知兴趣。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揭示课题。
1、你认识小冰熊吗?它是用什么做的?
2、出示课题,齐读。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听课文录音,完成填空:小冰熊是送给()的礼物。
2、自由读课文,圈出生字,自学字词。
3、接龙读课文,纠正字音。
4、在自学基础上,反馈自学情况。
(1)读准翘舌音:伤湿传持
(2)比一比,认一认。
融()持()
隔()诗()
(3)记字形。
“裹”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
说明:学生已经具有很强的自学生字的能力,可以通过小组自学的方式,让学生更充分地发挥学习主动性,教师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自学。反馈时,教师要把握好生字的特点,不用每个生字都面面俱到,逐一讲解,也不能放得太松,让学生自由学习,一笔带过。而是让学生在充分时间自学之后,教师选择几个具有代表性的生字有所侧重地进行引领和指导。如“伤、湿、传、持”在字音上要重点指导,“裹”则从字形上加以强调。
三、学习课文,理解内容。
1、学习1—3节。
(1)小熊喜欢小冰熊吗?读读课文1-3节,划划句子。
(2)出示句子:
小熊别提有多高兴了,它抱着小冰熊用嘴亲了又亲。
晚上,小熊舍不得小冰熊一个人睡,就把它抱进了自己地被窝。小熊不情愿地把小冰熊抱出来,果然,小冰熊浑身湿漉漉的,还比原来瘦了些。
(3)体会感情。
生读第一句,师引导一直拿在手里,舍不得放下,可用什么词表示?(爱不释手)
生读第二句,师引导小熊和小冰熊就像影子一样不分离,可用什么词表示?(形影不离)
(4)读这三句句子,读出喜爱的语气。(指名读,比赛读)
(5)指导说话:你得到自己喜爱的东西会怎样?
小熊得到心爱的小冰熊是怎么想怎么做的?填空:
晚上,小熊舍不得小冰熊一个人睡,他想:(),于是把小冰熊抱进了被窝。
说明:这一部分重点帮助学生体会小熊喜欢小冰熊的情感,为下文的学习做好铺垫。因此在学习这三小节时,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划出体现小熊喜爱之情的句子,并反复地体会朗读,最后进行想象说话,进一步地体会这种喜爱。通过这样一个坡度地练习,学生自然而然地理解了。
2、学习4-6节。
(1)小熊喜欢小冰熊,却不知道如何爱护它,小熊是怎么做的?
(2)读4-6节,找出句子交流。
(3)出示句子:熊妈妈另外拿来了一条小棉被,严严实实地把小冰熊裹在里边。
妈妈为什么要给小冰熊盖棉被呢?再读4-6节,用直线把有关的句子划出来。
(4)学生交流。体会“严严实实”的意思。
(5)说一说:
熊妈妈用棉被把小冰熊裹起来是因为()。第二天,小熊一起床就(),果然()。
这回小熊看到的和妈妈说的一样,所以用了个——果然。
练习说话:吹笛人说:“我能用笛声把老鼠引出来》”当他吹奏齐优美的乐曲时,果然()。
生独立用“果然”说话。
说明:知道冰遇热融化,棉被能隔热保温的道理,是本文要完成的一个教学目标。通过划句子——读句子——练习说话的设计,帮助学生理解这个道理。
四、朗读课文,拓展练习。
1、小组合作,用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2、展开想象,说一说。
第二天,小熊一家要出去旅游了,小熊当然舍不得把小冰熊一个人留在家里呀,他把小冰熊也带上了。路上,他们会怎样照顾小冰熊呢?
小组自由准备编故事,交流。
五、巩固生字,练习书写。
1、游戏巩固生字。
2、练习书写,重点指导:持。
14.小学语文《小露珠》优秀教案设计 篇十四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越来越„„”造句。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认识小露珠的美丽可爱。【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谜语导入
1、小朋友们喜欢猜谜语吗?老师有几个关于自然现象的谜语想考考小朋友们。[课件出示] ⑴ 千条线,万条线,落到水里看不见。(雨)⑵ 天上有面鼓,藏在云深处,响时先见光,声音震山谷。(雷)
⑶ 闪亮透明小圆球,不大不小像豆豆。花草树叶作摇篮,太阳出来就不见。(板书:露珠)
2、小朋友们见过露珠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美丽可爱的小露珠(板书:小)。
3、想不想见见这样的小露珠,听说你们说想,“小露珠”就来了。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感知
1、请小朋友们自由轻声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在不理解的地方打上问号。
2、同桌相互检查生字的字音是否读准了。生字全部读准的小朋友,同桌可以在他的生字表旁画上小红旗或小笑脸。
3、现在我们“开火车”认读生字,先读一遍生字,再组一个词。其他小朋友认真听,如果读对了,请大家跟他读一遍。
[课件依次出示](学会的字:红色——临 粒 珍 披 植 俊 戴 股 袭 奏,认读的字:绿色——露 哇 钻* 秆 喇 叭 蒸 盈)重点强调“临”“珍”是前鼻音,“蒸”“盈”是后鼻音,“俊”是撮口音,“钻”是多音字。
4、认读新词 黄豆粒
珍珠
植物
露珠
早哇
草秆
喇叭
水蒸气
水晶
透明
圆润
喇叭花
5、课文中有几个句子,小朋友们能读准吗?要求:先读一遍句子,再读一读带点的词语。(指名读、齐读。在读准字音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辨析、读准课文中的多音字、易错字)“夜幕降临了,草叶上、花朵上、禾苗上出现了一颗颗小露珠。”[理解“夜幕降临”周围是黑....咕隆咚的,大地好象被一块巨大的黑色的幕布笼罩着,渐渐地,天气越来越凉了,接近地面的水蒸气就凝结成了小露珠。] “早哇,像钻石那么闪亮的小露珠。”[强调“钻”是多音字,有两种读音,分别读什么,组个..词。] “一会儿,太阳公公披着云霞,爬上了东山,染红了天空,照亮了大地。” .......“霞光中,小露珠光彩熠熠,把所有的植物都装点得格外精神”[理解“光彩熠熠”] ......“金黄的向日葵,碧绿的白杨树,紫红的喇叭花,还有数不尽的鲜花嫩草,都像俊俏的小姑娘....戴上了美丽的珠宝,显得更加生机勃勃。” ......“她感到有一股热气袭来” ....“喇叭花动情地吹奏着乐曲”[强调“乐”是多音字] ....“小露珠向大伙儿一一告别,她笑盈盈地说:‘我明天还会来的。’”[理解“笑盈盈”微笑的样......子]
6、谁愿意把课文读给大家听听呢?其他小朋友注意听,如果发现错误请帮他及时纠正。
7、指名分自然段选读自己喜欢的段落,老师相机纠正。
8、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三、学习第一自然段
1、自由读第一自然段,说说你读懂了什么?(围绕小露珠形成的时间,出现的地方,形成的过程进行交流)
2、出示“小露珠爬呀,滚呀,越来越大,越来越亮,到黎明的时候,已经有黄豆粒那么大了。”指名读。问:小露珠是一下子就变得有黄豆粒那么大了吗?引出“越来越()”这种结构的词,让学生说说这种结构的词。
3、创设情境用“越来越()”说话。
⑴ 早晨,天越来越()了,校园里的学生越来越()了。⑵夏天到了,天气()了,蚊子()了。⑶下雨了,雨(),地上的水()。
4、指导朗读。“越来越„„”稍慢,渐响读出“大”“亮”的样子,表达喜爱之情。
四、教学生字字形,指导书写
1、认读生字。
2、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这些字?重点指导: 临:左右结构,第二笔是竖,右下部分是横日。戴:可与“载、栽、裁”等字比较。植:右面直,有三横。
3、用钢笔描红 课本第84页第二题。
五、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小露珠》一课中的生字,小朋友们正确、流利地初读了课文,认识了可爱的小露珠,大家喜欢小露珠吗?(喜欢)小动物们,植物们会喜欢可爱的小露珠吗?她们相处的怎么样?我们下节课再继续学习。
六、作业布置
1、抄写生字词语
2、朗读课文。
七、板书设计: 小露珠
乐:lè 快乐 yuè 音乐 乐曲
15.小学语文小课题研究 篇十五
一、第七册小学语文教材小练笔安排的问题剖析
学期伊始, 学校要求所有教师对整册教材的课后习题做分析、整理、归纳, 笔者特别关注了第七册语文教材的小练笔安排, 发现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 小练笔次数偏少。
整册教材共安排了四次小练笔。P53《去年的树》:“我有很多话要对鸟儿说, 我先说一说, 再写下来”。P90《颐和园》:“我要学习《颐和园》的写法, 记一次游览活动”。P105《搭石》:“作者从不起眼的事物中发现了美, 对我很有启发。我也想写一写平凡事物中的‘美’”。P145《呼风唤雨的世纪》:“我要把这篇课文读给爸爸妈妈或别的长辈听, 请他们说说科技发展带来的变化, 再把他们说的写下来。”如果可以把P108《跨越海峡两岸的生命桥》“我们来想象一下, 如果有一天小钱和那位捐骨髓的台湾青年相遇了, 他会对台湾青年说些什么”也作为小练笔的话, 那也只有五次。显而易见, 就这五次小练笔, 对于提高学生写作水平来说是远远不够的。
2. 小练笔形式单一。
仔细分析, 不难发现, 小练笔的形式比较多的是“我对某某说……”如《去年的树》, “我有很多话要对鸟儿说, 我先说一说, 再写下来”。此类小练笔容易口号化, 不利于拓展学生思维的空间, 提高学生练笔的积极性。
3. 小练笔操作困难。
如P145《呼风唤雨的世纪》, “我要把这篇课文读给爸爸妈妈或别的长辈听, 请他们说说科技发展带来的变化, 再把他们说的写下来”。此类题目, 对家长也有一定要求, 若家长没有一定的知识储备, 还一下子说不出个头头道道来呢。更何况像笔者班里, 家长打工的占三分之二, 曾调查全班家中有电脑的学生, 结果全班63个学生, 只有21户家庭安装了电脑和宽带, 平时一碰到查找资料的作业, 不少家长说要到别人家去上网, 十分不便。
二、第七册小学语文教材小练笔安排的问题改进
如何整改小练笔的内容, 丰富小练笔的形式, 使随文练笔真正发挥作用?通过思考、实践, 笔者谈谈几点认识和看法:
1. 单一之处, 改一改。
教师应该活用教材, 面对形式单一的小练笔题目, 可以将它稍作修改。如《去年的树》“我有很多话要对鸟儿说, 我先说一说, 再写下来”练笔中, 据了解, 事实上很多学生有更多的话要对不同的对象说, 而不仅仅局限于“鸟儿”。鉴于此, 笔者就把此次小练笔改成了“读了《去年的树》你是不是有很多话想说?任选一题写一写。A、我想对小鸟说……B、我想对大树说……C、我想对树根说……D、我想对伐木人说……E、我想对作者说……”又如《跨越海峡两岸的生命桥》“我们来想象一下, 如果有一天小钱和那位捐骨髓的台湾青年相遇了, 他会对台湾青年说些什么。为什么只对台湾青年说?”在细细品读文本之后, 笔者觉得那位李博士的行为也一样打动人心, 而且为什么只是“说”, 很多时候我们表达感激之情不仅仅是语言, 还有更多的方式。基于以上的思考, 笔者又把这次小练笔的题目改为“想象一下, 如果有一天, 小钱有幸碰到台湾青年或李博士, 他会说些什么, 做些什么, 他们之间又会发生什么感人的故事呢?”这么一改, 大大拓展了想象的空间, 让学生更觉得有话可说, 写起作文来更是个性飞扬。
2. 难写之题, 换一换。
“以生为本”不仅是一种理念, 更是一种行动。从教学实际出发, 可以灵活地将一些小练笔的题目进行置换, 降低难度, 让学生变“苦作”为“乐作”。如《呼风唤雨的世纪》“我要把这篇课文读给爸爸妈妈或别的长辈听, 请他们说说科技发展带来的变化, 再把他们说的写下来”。为降低难度, 根据本班的实际, 笔者做了以下操作: (1) 播放科技片, 领略科技发展给教育、经济、军事等领域带来的变化。 (2) 根据你看到的资料, 或者结合你平时听到看到的或亲身经历的, 写一写科技发展给我们带来的变化。这样一来, 学生会更容易落笔成文。
3. 精彩段落, 仿一仿。
教育家克鲁普斯卡娅说:“模仿对于儿童, 正如独立创造对于成人那样同等重要。”儿童都有着天然的模仿能力, 仿写是从阅读到独立写作过程中起桥梁作用的一种有效的训练形式。儿童都有着天然的模仿才能, 语文课本中的每一篇文章, 都是教学的范本, 值得大家慢慢咀嚼, 细细品尝, 好好吸收。但在崇尚自由与个性的时代, 学生对文本的吸收可以是多元的。因此在学习中, 笔者让学生自由发现, 自由选择, “看看课文中什么最吸引你, 哪怕是几个词, 或者一段话”。学生根据喜好, 可模仿某一句子、某一片段写一写, 可用喜欢的几个词编一编, 以体现学生灵活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比如教学《火烧云》学生可以仿照第4~7自然段的写法仿写火烧云可能还会有哪些变化和景象, 这种有明确指向性的仿写更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4. 课文空白, 补一补。有些课文的有些地方写得或含蓄或简练, 给学生的思维留下了想象、延伸的空间。
学习这样的文章时, 教师可以找准这些“空白”, 让学生把写得简练的地方写具体, 把写得含蓄的地方补充出来。比如学习《巨人的花园》一文时, 有这样一句话“巨人终于明白了”, 那么他明白了什么呢?课文并没有写出来, 可以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 补充巨人的思想, 这种补充可以让学生把自己的思想表达的淋漓尽致, 既锻炼了学生的语言思维能力, 也让学生更加准确地把握了课文中心。
5. 悬念之处, 续一续。
很多课文中的结尾都写得比较留有余地, 让学生有多种猜测的可能。对于这样的地方, 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合理的想象把这样的悬念用自己的文字表达出来, 形成习作。例如在讲童话《小木偶的故事》这篇课文后, 笔者让学生想象小木偶身上还会发生什么故事, 来续编故事。为了续编故事, 笔者发现许多学生急着去看这个故事的续集, 于是笔者提醒说:“老师更喜欢那些自己编出来的故事, 因为你才是故事真正的作者。”这样一来, 学生自由发挥大胆想象, 编出来的故事还真是五花八门、精彩纷呈。
6. 动情之处, 抒一抒。
文章不是无情物, 它是作者情动而辞发的产物。教学中, 学生入情入境, 自然会被文中人、事、物、景所感染, 这时安排小练笔可以让学生一吐为快。有些文章的内容能给学生以强烈的感染力, 比如学习《给予是快乐的》第十二自然段“保罗的眼睛湿润了。他下了车, 把弟弟抱进了车里。”读到这里, 每位读者的心灵都会被深深地震撼, 教师在这里就可以恰当地安排一次练笔“保罗此刻在想些什么, 他最想说什么, 请写下来。”
总之, 教师只要活用教材, 改善和丰富小练笔的形式, 拓展习作的空间, 增强练笔的有效性, 学生就一定能通过小练笔在习作的大天地中自由翱翔!
摘要:小练笔, 顾名思义就是微型的作文练笔。在人教版的中、高年级的语文教材中都出现了“小练笔”练习, 它是奠定学生习作的基础, 是提高学生习作水平的一种有效补充方式。在充分凭借教材、依托教材、挖掘教材的基础上, 实施小练笔, 进而让学生会习作、能习作, 是教师对学生进行习作训练时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 对培养学生良好的作文习惯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关键词:小学语文,第七册教材,小练笔
参考文献
[1]马莹.浅谈小学中年级作文兴趣的培养[J].北京教育研究, 2006, (10) .
[2]戴圣良.让学生有个性有创意地写作[J].语文教学之友, 2007, (9) .
[3]凌红.随笔:作文教学新尝试[J].教育科研论坛, 2007, (10) .
[4]金云如.小学语文“随文练笔”有效思考[J].教师, 2010, (9) .
【小学语文小课题研究】推荐阅读:
小学语文小课题目录10-07
小学语文小练笔范文09-21
刘升小学小学语文课题研究方案07-27
小学语文′尝试教学′实验初探 小学语文学科′尝试教学策略研究11-11
小学语文个人课题总结08-18
小学语文教材教法研究11-07
小学一年级语文《小黄莺唱歌》教案07-15
小学语文课题县级课题结题评议意见11-26
国外小学语文教学研究09-26
小学语文教学途径研究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