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树的牧羊人(精选8篇)
1.植树的牧羊人 篇一
13植树的牧羊人
让·乔诺
撰写与执教:张安孟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熟读课文,整体把握文章内容,梳理小说的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体会环境描写的作用,学习对比手法的运用。
过程与方法:学生懂得自主合作探究小说的方法
情感与价值观:学习牧羊人慷慨无私,不求名利和回报的精神,培养保护自然环境的意识。教学重点难点:人物形象的分析,对比手法的运用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复习导入,生成问题 复习《纪念白求恩》,复习三种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议论和两种文体:记叙文和议论文 今天,我们学习一位外国作家的作品《植树的牧羊人》,这是哪种文体呢?主要运用的表达方式是什么呢?
二、初步探究
1、检查预习,检查文章读一读写一写及课文注释里注音的字的读法
2、通过注释及资料,学生初步介绍作者
3、初读课文,整体探究
(1)文章的文体及表达方式
记叙文,主要表达方式是记叙和描写(2)趣味解题
什么样的人叫牧羊人? 牧羊人怎么成了植树人?
文章这样的标题好在哪儿?(点明了文章主要内容,即主要的事与主要的人,又能引起读者的兴趣)看标题我们知道这是写人为主的文章还是写事为主的文章?(写人的文章)(3)整体感知,初步探究
速读课文,文章表现出了牧羊人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他有哪些性格特点和品质特点?)学生自主探究,合作讨论
发表看法,并说出关键词句所在位置,引导同学们做好标注。同学们互相补充,完善人物特点。老师引导学生说出文本上没有关键词,需要自己概括的特点:估计:勤奋和有毅力学生不一定能说出 板书人物特点:慷慨无私 不图回报
自信平静
不爱说话(沉默寡言)安静忠厚不张扬 生活简洁(俭朴、爱整洁),热情好客 认真 仔细
勤劳 有毅力,保护环境,造福人类
三、小结
四、巩固
学生读读读写写
五、作业
课后练习题初步解题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课,生成问题
复习人物特点,文章是怎样把人物的特点表现出来的呢?
二、深入探究,合作品读课文
1、学生理情节,找细节,作批注,找出情节、细节与人物特点表现的对应关系 学生讨论,发表各自的看法,互相补充纠正,老师注意引导
估计如下:5自然段对石房子的环境描写,表现牧羊人的生活简洁;挑橡子儿表现认真仔细;种橡子儿,种树表现勤劳认真慷慨无私、不图回报;几十年种植,表现有毅力等等
(由学生生成)
2、牧羊人为什么种树?后来为什么连羊都不养了,改养蜜蜂?
改变环境,这地方缺树,没有树,就不会有生命。羊吃树苗,蜜蜂能传粉。(引出环境描写)
3、文章哪个自然段重点写了环境的恶劣?
(学习第二自然段的环境描写:荒芜、缺水、不毛之地、废弃、恶劣)学生列举景物描写予以说明,顺势理解写狂风的比喻句(抓住重难点)
4、文章还有哪些地方写了环境?又是什么样的环境呢?
(体会恶劣---改善---美好的变化)这样写环境有什么好处?(体会对比写法的妙处)
5、我与牧羊人到底见了几次面?是三次吗?文章重点写了几次见面?(体会写文章要注意详略,避免重复啰嗦)
第一次见面我以为牧羊人是什么?第二次见面写看到了一片灰灰的薄雾?真的是薄雾吗?(突破两个比喻的理解:突出荒凉,二是突出树多)填思考探究的第一题的表格
三、小结
文章主要写了什么事?表现了牧羊人是什么样的人?从中我们还懂得了什么道理?
四、拓展作业
75页二题,仿照写话说话
五、作业 75页第三题
1、积累拓展4题
2、学法大视野
板书:
植树的牧羊人
环境:恶劣——改善——美好
情节:我与牧羊人三次见面,见证牧羊人植树,让荒芜、废弃之地变沃土与美好家园的故事 人物:慷慨无私 不图回报
自信平静
不爱说话(沉默寡言)安静忠厚不张扬 生活简洁(俭朴、爱整洁),热情好客 认真 仔细
勤劳 有毅力,保护环境,造福人类
主题:赞美了人的力量的伟大,呼吁大家保护环境,造福人类。
教学后记:
2.植树的牧羊人 篇二
一、《种树的牧羊人》情节简介
故事是根据主人公艾尔哲阿·普菲尔的生活经历与遭遇展开的,他曾经过关幸福平淡的牧羊人生活,但是随着妻子与爱子的离世,将他原本幸福的生活轨迹彻底打破。他在寻求内心安宁的旅途中与他的狗与羊为伴,选择了环境恶劣、草木不长的一片即将面临失落的土地,决心通过自己的努力恢复这里的生机。并最终在不懈努力下将十万颗橡树种子积存了荒凉的山地上,由于各种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最终长成了一万棵小树。在随后的日子里牧羊人一直没有停止过种树行为坚持几十年,最终成就了一片新的森林。
二、宁静安详的生活态度
面对失去至亲所带来的内心的痛苦和孤独,牧羊人始终保持着内心的宁静安详。虽然自己处在一个恶劣的环境里,但始终以平静的心态来实现自己的目标,坚持不懈的种树。这种生活态度已经深入内心,使他能够无视外界环境的恶劣,无视风沙满天飞的干燥气候。虽然内心孤独却宁静安详,不断的推进自己种树的计划,一点一点在黄沙土地上种出了坚挺的小树。即使在战争时期战机声滚滚而来,周围弥漫着硝烟与战火,他仍然以宁静的态度面对自己的种树生活。
在后来,牧羊人面对政府的质疑与严令,他仍然以淡然的态度视之,不去做多余的解释,即使在人们为了战争需要去大肆砍伐他种出的树木时,仍然能够无视人们的行为。牧羊人始终保持宁静的心态不仅使他能够在各种环境下坚持自己的种树行为,更使他提高了内心的修养,始终以平和的态度面对现实。
三、充满自信的行动力
牧羊人之所以能够坚持种树行为除了内心宁静,还有一点非常重要的就是他充满自信的行动力。他认为种树能够改变环境,并且始终相信自己能够做到,并保持这种充分的自信,这也是他坚持种树的动力。另外有了充满自信的坚持,再加上有效的执行力,他可以利用牧羊的闲暇时间去用心的挑选树种,将种树的流程明确,按部就班的实行计划,既不匆忙又不懈怠。同时不断地在种树中积累经验,调整自己写好的步骤与各个阶段的挑选标准。他对种树的坚持即是充满自信的表现,也是极强的行动力下实现的。
四、追求幸福的智慧
面对恶劣的环境,牧羊人之所以能够坚持内心的宁静、坚持自信,以行动力来实现自己的目标,还因为他在最初为自己设定的方向就充满了智慧,明确了自己的目标,把握了生活与追求幸福的智慧。牧羊人不认为自己的幸福才是幸福,而是认为能够为社会创造价值,改善因人们无节制开发与破坏造成的环境恶化,才是真正的幸福,因此才能找到实现内心平静的正确道路。在他种树的过程中他不断看到了当地人们因生活忙碌所出现的盲目行动。但他对这种情况仍然淡然处之,以自己最初定好的目标为幸福的方向,始终保持了这种智慧,才能最终获得幸福。
五、勇敢抗争的信念
在面临了亲人去世这样的严重打击之后,在内心的孤独与寂寞中挣扎,牧羊人通过与恶劣环境的抗争,也在寻求内心的勇敢抗争。正是有了行动上的支持,才使他坚信了内心与孤独寂寞抗争的信念,也实现了行动上的坚持与努力。牧羊人始终如一的坚持种树,从中年一直到老年,在四十多年的时间里经历了各种环境变化与岁月风霜,不仅寻求了自我内心的安宁,勇敢战胜了孤独,战胜了环境。还逐渐改变了当地居民的思想,原本对生活充满着愤怒与不安的村民,也变得宁静、热情和安逸,真正地实现了心灵上与环境上双方面的幸福家园。
结束语
3.最后的罗布牧羊人 篇三
在新疆的尉犁县,喀尔曲尕乡是尉犁县最偏远的一个乡,那里居住的大多是罗布人的后裔,是中国最神秘的部落罗布人最后的家园。
根据文献记载,18世纪罗布人生活在罗布泊地区周边,不种粮食,不牧牲畜,过着原始的渔猎生活。1952年,罗布泊已几近干涸,海子变成了戈壁沙漠,罗布人被迫离开自己的家园,寻着塔里木河的足迹开始大举迁徙,一部分由阿不旦南迁至现今的兵团第二师36团米兰镇,另一部分迁至今天的尉犁喀尔曲尕乡定居,环境改变,捕鱼人开始了农耕,变成了牧羊人。罗布泊消失的这30多年,罗布人的衣食起居和思想观念同样经历了沧海桑田、翻天覆地般的变化,引起了我的关注。
一
2004年2月,我第一次见到了当时已112岁的罗布百岁老人阿布拉·加拉力。他正在胡杨树下专注地织着渔网,虽然湖水干枯了,再也见不到渔舟唱晚的景色,但老人依然坚守着利用这项手艺来追忆逝去的岁月,遥想着过去的美好时光,不忍放弃。与他交谈,老人思路清晰,言谈流畅,耳不聋眼不花,交谈中老人时不时地流露出对远古家园的浓浓乡愁。凭借风烛残年一己之力,坚守和承载起滋养历史文明的重任,令人唏嘘感慨。2006年,老人去世,终年114岁(中央电视台曾专访阿不拉.加拉力百岁老人)。
“罗布泊”意味着水源,孕育着生命。人们依湖而居,生生不息,真实的场景一去不复返了,仿佛提醒我,故人已去,物是人非,在时空中穿梭,留下永远磨灭不掉的记忆。
二
2013年11月2日,我见到的罗布牧羊人是一位身材健硕、非常质朴热情的男人,炙热的阳光让他的面孔黑里透红,他就是阿布力克木。
阿布力克木牧羊的地方离乡里60余公里,简易的家是依硕大胡杨而建的茅棚,独具特色的罗布人家。阿布力克木告诉我现有两个女儿,妻子在乡里边种地边管孩子,两个孩子都在乡里小学读书,能接受好的教育,女儿们的学习成绩非常好,让他感到很自豪。放假时女儿们会过来看他,那是他最开心的时候。目前,家里现有1 500多只绒山羊,是家里主要的经济收入来源,一年收入2.5至3万余元。无论春夏秋冬都在这放羊,每到剪羊毛的季节,妻子及亲戚都会来到这里帮忙,热闹得很。现在,只要肯吃苦努力干,得到的就多;只要勤劳,就会有幸福生活。现在政策好,靠放牧,生活状况逐步进入小康。
阿布力克木每天早上7点出发,他就是这群羊的神。羊似乎是牧羊人的孩子,他对羊群有一种不可思议的控制魔力,羊会紧紧跟随着他。中午饭随身携带,伴着阳光和秋风野餐,边欣赏着金色胡杨,没有像城里人偶尔野餐的那种浪漫。晚上9点已是夕阳西下,阿布力克木赶着他的羊群回家,圈好羊,又开始为晚饭忙碌了。
阿布力克木说他是上世纪50年代迁徙后的第四代罗布人,父母都85岁,吃够了生态恶化带来的苦。
可也有让他欣慰的,这几年他眼看着塔里木河的河水每年都在增加,周边的胡杨林又重新泛起了一片片的新绿,等孩子上高中在县城买个楼房,也过上城里人的生活。
三
2014年3月,我再次来到喀尔曲尕乡。走进村子里,一景一物还是那么的熟悉,倍感情切。当第一眼看到孩子们坐在卡盆当中(一种用整颗胡杨树雕成的古老的捕鱼工具),手里玩弄遥控车,父亲正在讲述太爷爷们划着卡盆,在浩渺的罗布泊捕鱼的故事,远古与现代的碰撞,历史积淀下来的厚重,不经意流露在村头巷尾,质朴而真实,就在我眼前极富冲击力,大象无形,大音希声,让人感动。
现在每到旅游旺季,村民划着卡盆在塔里木河中捕鱼,并用红柳枝将鱼串起来,用火烤制,展现罗布人古老的原生态,勾起人们的回忆。
4.植树的牧羊人 说课稿 篇四
各位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植树的牧羊人》,我将从教材地位,学情分析,教学方法,教学目标,教学过程五方面进行阐述。
一、说教材
这一篇课文围绕选自第四单元弟14课,本单元课文体裁丰富,形式多样。从不同方面诠释了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处处彰显着理想的光辉和人格的力量。本文讲述了一个牧羊人在荒漠中默默无闻种树的故事,用自己的双手和坚韧的毅力将荒芜之地变成了人们可以安居乐业的田园。赞美他慷慨无私、不图回报的精神品质和勤劳执着、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二、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正是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时期,本课的出现,可以让学生受到一次精神的洗礼,给学生一次特殊的情感体验。七年级的学生也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理解作者情感难度不大,但在如何运用正确的写作方法以及在生活中如何做到牧羊人那样还需要教师加以引导,希望借这篇美好的文章唤醒孩子们的爱心,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三、教学方法
新课程理念很强调学生的自主探究性学习。而教学方法的最本质特征就是要促进大多数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为了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结合本班学生聪明活泼的这一特点,在本节课上我主要采取了,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有:默读法,合作探究法、教师点拨法。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学会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理清文章脉络,概括“我”与牧羊人三次见面的情形以及草原上的变化。
2、过程与方法
(1)找出课文中直接描写牧羊人的语句,谈谈你对牧羊人的认识。
(2)合作探究阅读并谈谈对课文主题的认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牧羊人以非凡的毅力,植树造林,种植希望和幸福的坚强决心,以及为此付出的巨大努力。
五、教学过程:
本课将从以下几个环节展开教学: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精读课文,细节探究 总结课堂,拓展延伸 布置作业,课后巩固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注重导入情节的创设,是兴趣激发的一个重点,也是创设学习氛围的重要环节。因此在导入新课时,我会给大家讲一个愚公移山的神话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设计意图:从神话故事说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便于下一步展开教学)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在此环节中,会给大家5分钟的时间默读这篇文章,并根据文章整体大意将文章分为3段,以助于学生更容易理解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在大脑形成初步感知。
2、再次默读课文,勾画出标志故事情节发展的语句,通过完成下面表格,体会故事 情节的进展,进一步认识牧羊人的形象。
(三)精读课文,细节探究
仔细阅读课文,找出文中直接描写牧羊人的语句,以“他是一个____的人”的形式说说你对牧羊人的认识。以此种方式让同学们体会到牧羊人牧羊人无私奉献、甘为人梯、不图名利、造福人类的精神。(此环节主要让学生找相关描写句,把握关键词语来感知人物形象,体会情感,领会主旨)
(四)总结课堂,拓展延伸
1、主题:本文通过叙写“我”三次造访艾力泽·布菲老人,看到老人几十年如一日地坚持着选种、种树的工作,使得荒山变成了绿洲,给当地人们的生活环境带来了勃勃生机。由衷地赞扬了老人的慷慨无私、不图回报的精神和持之以恒的毅力。
2、讨论:当今社会物质越来越丰富,现代机械越来越先进,是不是不需要像牧羊人这样的精神了?(此环节设计让学生在把握主题的同时深入思考人和自然之间的关系,学习牧羊人的精神)
(五)布置作业,课后巩固
5.《植树的牧羊人》教学思考 篇五
——《植树的牧羊人》教学思考 韩晶 郑州丽水外国语学校
一个人几十年来做着相同的事情而没有质疑没有抱怨,犹如上帝一样的存在,没有奢求没有私欲,那种平凡的一步一个脚印走出来的是巨大的震撼。我不说他伟大,因为他追随的是自己的所思所感,犹如苦行僧一样,内心只有自己的信仰而别无他物。究竟是什么在支撑着他——只依靠自己的双手,把一片荒凉之地变成了美丽丰饶的绿洲。
在讲这节课之前,我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究竟是什么精神在支撑着这些慷慨无私、默默奉献的人?怎么让学生去体会牧羊人的这种精神?虽然学生们通过预习掌握了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也十分敬佩牧羊人,但这篇课文还能带给我们怎样的启示呢?
在文中的“我”与牧羊人生活的三天里,“我”看见他每天都要挑选橡子。先把好的与坏的分开,再把个儿小的或是有裂缝的捡出去,最后挑选出一百个又大又好的橡子。为什么这么做呢?因为要提高橡树的成活率。在去种树之前,他还要把装着橡子的袋子在水里泡一下,从这些细节都可以了解牧羊人是一个细心、严谨的人。在仔细掩埋了每一颗橡子以后,牧羊人才心满意足的离开。橡树的成活率高吗?不高。栽种下去的十万颗橡子,最后只有一万颗能够长成橡树。这又给我们什么启示呢?我问学生。大家一起讨论以后得出:不管做什么事情,即使付出了百分之百的努力,结果可能只有百分之十的成功机会。
孤独和寂寞相信是大部分人都害怕以及抗拒的事情,但是牧羊人用种树来和寂寞抗争,独自一人,四十多年,从中年到老年,经历了风霜,经历了战争,每天坚持着,日复一日的种树。最终,他创造了奇迹。单凭一人的努力就可以把一片荒芜的戈壁变成森林绿洲,如果每个人都去种几棵树,不需要四十年,可能只是十年,我们就能改变世界的面貌。那些可怕的自然灾害就会少一些,人们也能活得更加健康舒适。可是现实的社会是,大批的树木被砍伐,水土流失、泥石流、污染、沙尘暴等灾害肆虐。城市里高楼林立,可是绿地却寥寥无几。郑州近十年来,每到秋冬季节,雾霾就笼罩全城,城中所有人都深受其害。曾经的郑州被称为“绿城”,如果城市在森林里,森林包裹着城市,居住环境要比现在好很多吧!
6.《植树的牧羊人》阅读答案 篇六
想真正了解一个人,要长期观察他所做的事。如果他慷慨无私,不图回报,还给这世界留下了许多,那就可以肯定地说,这是一个难得的好人。
那是在1913年,我长途跋涉走进法国普洛旺斯高原,来到阿尔卑斯山地,做了一次旅行。这里海拔一千二三百米,放眼望去,到处是荒地。光秃秃的山上,一棵树也没有。无边无际的荒野中,我走了三天,终于来到一个废弃的村庄前。一座尖塔倾圮的教堂,显示这里曾经有人居住,但是现在却毫无生命的迹象。那是六月晴朗的一天,太阳快要把人烤焦了。由于我的水在两天前就喝光了,所以急需找到饮用水。我原本以为村子里应该有水井,找到时才发现,它早已干涸。
我继续向前走了五个小时,到处是干旱的土地和杂草,心想:要找到水,恐怕是没指望了。就在我爬上一个山坡时,忽然看见远处山谷似乎有人影,开始我还以为是棵枯树,但不论怎样我还是走了过去。原来是一个牧羊人,他周围还有一群绵羊,懒懒的卧在滚烫的山地上。牧羊人让我喝了他水壶里的水,又带我去了他山上的小屋。他从一口深井里汲水给我,井水甜丝丝的。他很少说话,独自生活的人都这样。但可以感觉得出他是一个
充满自信、意志坚强的人。在我眼里,他就像这块不毛之地上涌出的神秘泉水。
他不住帐篷,而是住在一座结实的石头房子里。看得出,他是一点一点地在这个荒凉的高地砌起的石头房子,屋顶很严实,风吹过屋顶的瓦片,发出仿佛浪花冲到岸边拍打海岸的声音。房间里收拾得很整洁,餐具洗得干干净净,地板上没有一点灰尘,枪刚上过油,炉子上还煮着一锅热汤。他的胡子刚刚刮过,衣服也一针一线地仔细缝过,补丁针脚细密,几乎看不出来。我们一起喝了热汤,饭后,我递上烟草袋,他说他不抽烟。他的那条大狗也像主人一样,安静,忠厚,不张扬。不一会儿,他拿出一个小袋子,倒出一堆橡实,然后一颗一颗仔细地拣着。我好奇地问:“你在做什么?”他回答:“我要选一百颗种子,明天种。”他极其认真地把饱满、无裂缝、个头大的橡树种子挑拣出来,十颗一堆的放好,全部弄好后,我们就去睡了。
第二天清早,我请求他让我在这里再住一个晚上,其实再待一天并非必要,我只是受了好奇心的驱使,想要了解他更多一点儿,他痛快地答应了。我感觉没有什么事能够扰乱他的生活,他要赶着羊儿去吃草了。出发前,他把昨夜精挑细选的橡实,连同袋子,浸到一桶水中,背着那桶水离开屋子。我发现他带了一根铁棒,大概像拇指那么粗,一米半长。我们沿着山路,又向上爬了大约两百米。他停了下来,拿起铁棒向下戳了一个坑,轻轻放入一颗橡实,再仔细覆盖上泥土。他一颗
一颗耐心地种下橡实。我好奇地问:“这个山坡是你的吗” “不是。”“那么你晓得这是谁的土地吗” “不晓得,可能是公有地吧!”他一心一意把一百颗橡树都种了下去。
吃过午饭,他又开始选橡子。趁这个机会我刨根问底,才从他嘴里知道了一些事。三年来,他一直这样一个人种着树,已经种下了十万颗橡树。这其中只有两万颗发了芽,长成树苗;而在这两万棵树苗之中,又只有一半能逃过干旱的气候和野鼠的啃食,存活下来。他今年五十五岁,名叫艾尔则阿·布非耶,以前在平地有一个自己的农庄,不幸的是他先失去儿子,接着妻子也去世了,他决定搬到高地。“为什么要辛辛苦苦地种树呢?”我问。他说,这块高原因为没有树,就显得没有生机。反正他没重要的事情做,那就种树吧,好给大地上带来些生气。
第三天,我和牧羊人道了别。第二年,爆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五年的军旅生涯使我差不多忘记了“种树的牧羊人”。大战结束后,我再度踏上那条通往高原的道路。这一带乍看景象大致如昔,只是在没有人烟的村庄尽头,看到了一片薄薄的雾气,像地毯一样,铺在高原上。我不由得想起他。我想,那一万颗橡树应该已经长成一大片树林了吧!在五年的战乱里,一个五十多岁的老人怎么生活?
事实上艾尔则阿·布非耶不但活着,身体甚至比以前更健朗了。现在他不再放羊,因为羊群会啃掉他种的树苗。战争没有干扰他的`生活,他一直在心无旁骛地种树。种橡树,种山毛榉,还种白桦树。1910年种的橡树现在已经十岁,长得比我都高,看起来壮观极了。我实在说不出话,而他也还是沉默寡言。我们就这样静静地在他种的森林中转悠了一整天。这片树林分为三大块,最大的一块全长十一公里,最宽的地方有三公里。这是从这个男人的双
手及心灵中创造出来的,没有任何外界技术的支援。我明白了,人类除了毁灭,还可以象上帝一样创造。
牧羊人坚持做着自己想做的事。这片一眼望不到边的山毛榉就是证明,它们长得足足有我的肩膀这么高了。那大片的橡树也非常茂盛,不用再担心被动物吃掉。他指着一片白桦林说,这是五年前种的。他把桦树苗全种到他认为地表湿润的山谷,结果证实他是正确的,这些桦树棵棵挺拔,像笔直站立的少年一样,蔚然成林。当我们回头往村庄走时,途中一条原本干涸已久的河床,现在居然水流淙淙。这是种树的连锁效应,这是我见过的最了不起的奇迹。
从1920年开始,我几乎每年都去看望这位种树的老人。我从没见过他有任何怀疑或动摇,只是在执着不懈地种树,只有天知道这有多难!
1945年的6月,我最后一次见到种树的老人,那年他已八十七岁了。当我坐车进入高地踏上这条通往荒原的路时,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树林留住了雨水和雪水,干涸已久的泉水又冒了出来,河水汩汩地流入池塘,池塘边还种了菩提树。原先的废墟上已修复成崭新的房舍,周围的菜圃与花园,井然混栽着各式各样的白菜、玫瑰、韭葱、金鱼草和秋牡丹。这里重新充满了生机,变得富饶了。现在这里的人们生活得幸福、舒适。一路上,我见到许多健康的男男女女,孩子们的笑声又开始在乡村聚会上飘荡。整个高地焕然一新,散发出健康富裕的光芒。这一切都得归功于艾尔则阿·布非耶。
每当我想到这位种树的老人,靠一个人的体力与毅力,把这片荒漠变成了绿洲,我就觉得人的力量是多么伟大啊!可是想到要做成一件事,需要怎样的毅力,怎样的
无私,就从心底里对这位普通的牧羊人油然升起无限的敬佩。他做到了只有上帝才能做到的事。
14.认真阅读选文,指出作者用什么顺序记述故事,哪些详写,哪些略写?(3分)
15.根据文中直接描写牧羊人的句段,概括说说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2分)
16.(1)“在我眼里,他就像这块不毛之地上涌出的神秘泉水”这句话有怎样的寓意 (2)选文中作者用哪些话赞美牧羊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3分)
17.文章开头说:“想真正了解一个人,要长期观察他所做的事。”你认为文中哪些语句照应了这句话?从全文内容看,牧羊人艾尔泽阿·布菲耶种了多少年的树?(2分)
18.(1)选文第二段中,作者细致描写“在无边无际的荒野中”等环境,这对表现主题有什 么作用?(2)第九段中说“这是我见过的最了不起的奇迹”,句中“这”指什么?“奇迹”指什么?(3分)
19.请从修辞方法的角度赏析下面句子(任选一个)。(2分)
(1)“向远处望去,看到了一片薄薄的雾气,像地毯一样,铺在高原上。”
7.植树的牧羊人 篇七
1 材料
本研究以荷兰牧羊犬为母本,德国牧羊犬为父本开展品种间杂交,所得的德×荷杂交犬作为本次实验所需的杂交试验犬。本研究试验犬来自公安部沈阳警犬基地,所有犬均为欧洲引进原种犬的健康后代。
2 方法
收集2011—2015年间德国牧羊犬、荷兰牧羊犬和德荷杂交犬的繁殖资料,其中包括发情时间、交配时间、发情周期、产仔时间、窝产仔数、活仔数等数据,整理所得数据并开展相关分析。
应用Excel 2015和SPSS 19.0数据处理软件进行数据整理及统计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德国牧羊犬、荷兰牧羊犬及德×荷杂交犬间繁殖相关指标的比较
见表1、表2。
由表1可知,德国牧羊犬母犬的发情天数为(16.79±4.12)d,与荷兰牧羊犬和德×荷杂交犬相比,差异显著(P<0.05)。德×荷杂交犬的妊娠天数时间最短,为(57.68±1.70)d,与荷兰牧羊犬相比,差异显著(P<0.05)。3组犬的发情间隔时间差异不显著(P>0.05)。
注:同列数据肩标字母不同,表示差异显著(P<0.05);字母相同,表示差异不显著(P>0.05)。
由表2可知,德×荷杂交犬、德国牧羊犬和荷兰牧羊犬在全年各季度均发情,发情时间呈季节性波动,德国牧羊犬发情时间集中于2—4月份(30.12%),荷兰牧羊犬发情时间集中于8—10月份(34.85%),而德×荷杂交犬集中于2—4月份(30.16%)和8—10月份(26.98%)。
3.2 德国牧羊犬、荷兰牧羊犬及德×荷杂交犬产仔性能指标间的比较
见表3。
由表3可知,德×荷杂交犬的窝产规模为(7.40±2.66)头,与德国牧羊犬和荷兰牧羊犬相比,差异显著(P<0.05)。德×荷杂交犬的产活仔数为(7.24±2.68)头,与德国牧羊犬和荷兰牧羊犬相比,差异显著(P<0.05)。在产活仔率的数据上,德×荷杂交犬为97.84%,其后依次是德国牧羊犬和荷兰牧羊犬。德×荷杂交犬的2.5月龄成活数为(7.09±2.54)头,与德国牧羊犬和荷兰牧羊犬相比,差异显著(P<0.05)。2.5月龄成活率上最高的是德×荷杂交犬,其后依次是荷兰牧羊犬和德国牧羊犬。
注:同列数据肩标字母不同,表示差异显著(P<0.05);字母相同,表示差异不显著(P>0.05)。
4 讨论
警用犬种的杂交技术在我国已开展多年[1],其作为常用的动物繁育技术广泛用于各种动物的育种工作中[2]。目前,国内已有多家犬繁殖研究机构正在对犬种开展杂交改良实践[3,4,5],研究内容包括犬的繁殖性状、警用性能等多个方面[4,6]。
笔者开展了对德国牧羊犬、荷兰牧羊犬及德×荷杂交犬多个繁殖指标的观察,结果表明:德×荷杂交犬的发情天数介于德国牧羊犬和荷兰牧羊犬之间,与德国牧羊犬存在显著差异(P<0.05);在妊娠天数上,德×荷杂交犬时间最短,与荷兰牧羊犬存在显著差异(P<0.05);而在发情间隔时间上3组犬差异不显著;3组犬在全年中的发情分布情况差异不显著,但存在一定的季节性波动规律[7]。德×荷杂交犬在上述繁殖指标上的杂种优势体现并不十分明显。然而,在产仔性能指标的比较中,德×荷杂交犬在窝产规模[(7.40±2.66)头]、产活仔数[(7.24±2.68)头]和2.5月龄仔犬成活数[(7.09±2.54)头]上均显著高于德国牧羊犬和荷兰牧羊犬(P<0.05),杂种优势表现十分明显。
5 结论
通过分析表明,德×荷杂交犬与德国牧羊犬和荷兰牧羊犬相比,在部分繁殖性能指标(如发情天数、妊娠天数、发情间隔等)上杂种优势并不明显。但是,当德×荷杂交犬投入繁殖后,其后代仔犬的生活力指标显著提高,体现较强的母本效应,杂种优势非常明显。因此,针对德国牧羊犬与荷兰牧羊犬开展杂交繁育工作,能够提高其后代犬的繁殖性能。本研究的结果阐明了德×荷杂交试验可以提高改良犬的繁殖性能,所得到的数据资料为警用犬杂交繁育工作的深入研究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孙林,刘成功,温彪.浅谈犬的杂交育种[J].中国工作犬业,2012(7):11-13.
[2]段芳,兰志刚,李卫娟.动物遗传育种研究进展[J].黑龙江动物繁殖,2011,19(4):47-51.
[3]李杰,宋兴国,方建强,等.中国昆明犬与比利时马里努阿犬的杂交试验[J].中国畜牧杂志,2005,41(4):39-41.
[4]万九生,彭建国,李杰,等.昆明犬与马里努阿犬杂交后代的繁殖性能[J].当代畜牧,2007(9):42-44.
[5]熊前,吴衍,何平,等.罗威纳犬与杜伯文犬的杂交试验[J].家畜生态学报,2011,32(2):23-27.
[6]崔瀚森.德国牧羊犬与内蒙古草原狼杂交后代行为的探究[D].哈尔滨:东北农业大学,2014.
8.无名指上的牧羊人 篇八
被标签为“Shannnam”的戒指,自2011年出现在网络上,就如它的中文名“山岚”一般,不断弥散出自然的气息、新鲜的感觉。透明的戒指里不断变换着场景,从婚礼中的王子与公主到雪地里的修女,从带着手提箱行走的女人到牵着羊的牧羊人。每枚戒指里都有一个小故事,带给你好奇、惊喜、感动和无边无际的想象空间。
把故事凝结在戒指里
这些会讲故事的戒指出自Shannnam的两位主创设计师Riyo和Howard之手。Riyo毕业于平面设计专业,和Howard两人做了十多年的广告,两人深感在工作中有太多的要求和束缚,需要做自己喜欢的事来平衡一下生活。Riyo平时喜欢收集Miniature 公仔、场景,也爱好做手工,而Howard对技术方面颇有研究。于是,他们想着可以将二人擅长的地方结合起来,为这些小玩意找一个有趣的载体。一开始想到古董手表,但由于它价格高昂也难以寻找,最后便转到了戒指上。
要将一个微缩场景放入一枚小小的戒指里,最重要的是如何设计空间结构。起初,Riyo根据公仔模型的高度来设定戒指整体形状,发现鹅蛋形能容纳的东西最多,但鹅蛋形是女生比较喜欢的样式,却不能满足男生的喜好,男生都喜欢“酷”一点的外形,比如正方形、盾牌造型等。
确定好设计方案后,Howard拿着设计稿找到一家工作室合作做了一批透明质感的戒指基模,Riyo则开始进行手工制作的部分。将自己之前收集的火车模型场景及公仔进行分解、重新组合,再粘贴成新的场景。Riyo在灯光下拿着镊子,像最高明的医生一样小心翼翼地做着手术。
“微缩场景做好后,会再交给合作工作室灌入树脂进行凝结、打磨和抛光。”透明的戒指里封存着森林、城堡、骑士和公主……童话场景不再只是出现在梦里,那些充满美好幻想的画面也可以“随时随地”拿出来把玩,成为了指间的一道风景。
Shannnam微缩场景戒指一发布就收获了无数好评和源源不断的订单。很快,之前收集的材料都用完了。“没有公仔模型,就做不了了。”Riyo一脸无奈,但技术咖Howard很快就想到了办法。他采用了最新的3D打印技术,自己设计制作立体模型。“想要什么样的公仔就打印什么样的!”3D打印一下子解决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难题,Riyo在创作上就更加自由随性了。
2012年秋天,Riyo和Howard带着100个承载不同故事的戒指,参加了东京设计周,两人精心地为每一枚戒指都配了一个美妙的故事,令观者为之倾心不已。
化身心灵捕手
与其说Riyo是一位故事讲述者,不如说她是一个心灵捕手,用创意浇灌心灵之殇。对Riyo来说,儿时童话书里的美好情节是最为温暖的,充满了治愈系的正能量。所以,Shannnam前期的产品总是给人很童话的美感。
有一次,一位朋友的弟弟前来定制一对婚戒,要求在设计中加入黑色元素。“因为这个年轻人是一个文身设计师,他喜欢比较另类一点的感觉。”经过一番沟通后,Riyo为他创作了一个场景:一对新人站在黑色的泥土上,而坟场就在身旁。“这是用一种很另类的方式祝福他们‘白头偕老’。”作品完成后,两位新人都非常喜欢,认为是比钻戒更有意义的纪念品。
这件作品对Riyo的触动也很大,为什么一定要做唯美系的东西呢,不是所有人都喜欢童话故事的呀!于是,创意如脱缰的野马,奔腾不止。Riyo创作了坟场(Who's Next)、鸟袭击人类(The Bird)、埋尸(Betrayer)等一系列关于黑色、死亡、生命轮回、人性思考主题的戒指,立刻得到一些小众人群的热情追捧。
把时间凝固,把情感凝结,通过一个个静态的场景,唤起佩戴者的想象和沉思。Riyo以“人”为出发点,思考、挖掘并探索着现代社会中人性的变化,以及人和人之间的微妙互动关系。
【植树的牧羊人】推荐阅读:
《植树的牧羊人》读后感600字作文初中10-13
牧羊人诗歌07-20
《苏武牧羊》读书笔记11-17
牧羊犬阿甲读后感06-27
牧羊少年奇幻之旅读后感1500字07-17
大学的植树节标语06-30
我国植树造林的历史08-07
植树节的现代小诗08-24
植树节的由来初一作文07-24
有创意的植树节标语0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