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电子政务的现状

2024-07-15

国内外电子政务的现状(10篇)

1.国内外电子政务的现状 篇一

国内电子病历的发展现状与趋势论文

引言

电子病历是美国麻省总医院于 1960 年开发并投入使用的, 目前电子病历档案在欧美等发达国家的应用范围已经覆盖临床决策、医疗教育、科研文献检索、 患者服务、 医院信息系统建设与规划、医疗保险、远程会诊等方面。 1980 年我国开始出现了有关“电子病历”的概念, 年起电子病历的试点工作开始陆续开展[1]. 如今电子病历的实施和应用已成为我国医院信息化建设的基本内容和工作重点。 我国电子病历系统建设已初具规模,但由于数据不在一个平台上,缺乏规范,很难实现信息共享。 本文旨在通过相关分析了解国内电子病历的发展现状,并展望未来发展趋势。 希望能对研究者探究方向提出改进建议, 进而对电子病历的发展瓶颈提供帮助。

1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本文以 CNKI 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为信息来源,检索式为:关键词=“电子病历”并含“医疗信息化”,检索时间为 年 4 月 28 日。 检索出 666条结果,剔除掉期刊简介、征稿启事等与研究主题不相关的文献 239 篇,最后得到核心期刊论文 427 篇。

以此作为本文研究分析的基础。

采用文献计量分析和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对研究文献的年代、作者、期刊来源及研究热点进行分析。

首先收集相关文献,导出作者、年代、关键词等字段,利用 Excel 工具进行预处理并完成作者、年代、机构及期刊的数量统计, 再利用 Ucinet 社会网络分析工具进行关键词共现分析和关键词中心度分析, 最后采用 Netdraw 进行可视化展示[2].

2 我国电子病历研究的文献计量分析

2.1 发文作者分析

2.1.1 高产作者分析427 篇论文统计出作者数量为 422 人。 其中发文量为 1 篇的作者数为 390 人,占总数的 92.4%,说明在该领域的核心作者尚未形成。 高产作者发文量如图 1 所示。 根据普赖斯定律,高产作者最低发文量N=0.749× Nmax姨[1],其中 Nmax是统计年限内最高产作者发文量,该领域最高产的作者为庞涛,发文量为9 篇,经计算高产作者最低发文量为 2.247 篇。 因此发文量大于 3 篇的即为高产作者,共 13 人,占总数的 3.08%. 高产作者累计发文量 64 篇, 占总数的14.99%,所占比例较小。 其中,庞涛,《中国信息界(e医疗)》副主编,研究方向:通过对医疗信息化相关产业和人员的访问探讨医疗信息化的发展与未来。 研究领域:医疗信息化建设和电子病历。 朱杰,北京嘉和美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市场总监,研究方向:临床医生的工作流程和临床数据处理,从电子病历、临床路径开始架构信息化对临床医生日常业务操作的支持,研究领域:移动床旁医嘱和电子病历。 陈钧,《中国信息界(e 医疗)》主编,研究方向:中国医疗改革与和谐医疗研究领域:中国医疗改革,电子病历。 分析发现,高产作者人数占总作者人数的比例较小,仅占总数的 14.99%,这一现象表明投身于该领域的研究者相对较少,没有形成较大的研究规模,因此对于我国电子病历的研究需要得到更多相关学者的关注,形成一个规范的研究体系。

2.1.2 合作度与合作率分析文献的合作度和合作率是反映某学科研究者合作智能发挥程度的重要指标, 是考察智力合作劳动组织的两个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重要参量[2],合作度反映合作的广度, 是指在确定的时域内某领域科技论文的篇均作者数;合作率则揭示合作的深度,是指在确定的时域内某领域的合着论文数与论文总数之比,二者数值越高,表明合作智能发挥越充分。 电子病历的研究从 年起大幅增加,因此笔者选取1999--- 年的论文进行合作度和合作率的分析,其结果如图 2 所示。合作论文数量为 110 篇,占 1999 年以来总论文的 24.94%,整体合作率较低,说明我国近十几年来知识组织领域的合作研究较少,笔者认为,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随着研究深度的加大,该领域的合作率会增加。

由图 2 可知, 合作度和合作率都呈波浪上升趋势,有上下浮动,但是总体水平逐渐增加。 年合作率达到最高峰。 - 年期间,合作度大幅增加,2009 年达到峰值 2.074. 年合作度有所减少,可能的原因是研究的范围增大,研究人员增加,研究方向增多,导致合作的广度有所减少。

2.2 文献来源分析

文献来源统计主要是通过分析领域文献主要的期刊来源状况,为读者、学者获取信息、发表论文提供指导,方便主办方把握办刊方向。根据文献来源进行分类统计后发现中国信息界(e 医疗)对电子病历的研究期刊发布最多,其次是中国数字医学、中国医院院长,大部分的发文机构的发文数量在五篇以下。 说明我国电子病历相关研究比较少。

经过筛选、合并,统计出国内刊载“电子病历”有关论文的期刊共 262 种。 根据布拉德福定律,载文的核心区期刊载文量应为总载文量的 1/4, 统计出的载文量大于 6 篇的.期刊共 8种(见表 1),总载文量为 168 篇,占总载文量的 38.09%,所以这 8 种期刊为核心区期刊,基本可以代表国内“电子病历”的研究内容和方向。 这些期刊的来源均为医药、卫生领域,统计出的其他期刊也大多来自该领域, 少部分来自计算机领域和教育领域。

2.3 发文年代分析

文 献 年 代 分布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出某一领域的学术研究水平、发展速度以及受关注程度,揭示研究的纵向规律。

我国“电子病历”领域文献的年发文量及增长率见图 3.从图示可以看出,我国在“电子病历”领域的研究始于 20 世纪九十年代末,但并未得到广泛关注,子病历“的概念得到更多注意,但并未持续,核心论文发行量变化大。 原因主要是当时人们对电子病历了解十分少,电子病历系统也有安全泄露、 输入不方便等诸多弊端。 可以看出 年是一个稳步且较大幅度增长的阶段,说明在这一阶段”电子病历“高速发展。

原因是在这一阶段,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和资金、人才的投入。 在一些试点的医院硬性规定安装电子病历系统,这为电子病历的发展提供了前提条件。

2.4 关键词分析

论文中所标引的关键词能够较准确地表达论文所涉及的相关主题。 笔者通过对整理出的相关研究文献进行汇总后得到全部共 540 个关键词, 经过筛选排查后利用得到共 70 个关键词建立共现矩阵,继而用 Excel 生成数据透视表, 导入 Ucinet 中进行社会网络分析, 得到基于节点在网络中作用大小的关键词共现图谱如图 4 所示。 图 4 中的箭头指向的圆点代表高频关键词节点,箭头越密集越大,代表节点在网络中的作用越大。节点之间的关系用实线连接,实线越密集,代表相互之间的关系越强。

从图 4 中可以看出, 高频关键词网络以电子病历、数字化医院、区域医疗、医疗信息化为核心,这四个节点与其他节点的联系最紧密, 是该领域的核心关键词; 此外与其他节点联系较紧密的节点有质量控制、数据挖掘、医院信息管理系统,能够反映出电子病历的主要研究方向和重点。 剩余大部分关键词密集度较小,彼此之间联系较松散,说明电子病历的发展还未形成完整的体系,处于发展初期。

与关键词电子病历相连接最多的关键词有医疗信息化、临床医疗、远程医疗、信息系统、诊疗系统、信息安全等。 表明电子病历目前研究的主要方向是信息技术和医院信息管理,探究改进诊疗系统、个人信息安全和医学影像系统等方面和讨论对数据库管理、电子健康档案的管理,电子病历发展的主要趋势是对临床医疗和远程医疗的研究, 探究如何通过电子病历改进医疗模式为病患公众提供方便快捷个性化服务。

与关键词电子病历相连较多的关键词有业务流程、区域卫生信息、医疗服务市场、卫生资源分配等, 表明电子病历研究的主要目的在于建立区域医疗统筹规划体系,建立公平的就医环境,合理分配使用现有医疗资源, 以避免大城市大医院看病难的现象。

与关键词移电子病历相连较多的关键词有医疗保健、医疗保险、法律、中医现代化第三方认证机构等, 表明电子病历的研究也倾向于与其他领域的交叉,电子病历与保险业、金融业、公共卫生业等其他社会基础行业的关联, 从关联中探究建设发展电子病历的社会价值与经济价值。

3 结果分析与讨论

3.1 关于现状

国外电子病历概念的提出可以追溯到 1960年,而国内首次正式出现电子病历的概念是在 1994年[4].截至 2015 年经过近21 年的发展,我国电子病历已有很大的进步, 对于电子病历的研究越来越专业化与多样化, 但由于目前电子病历技术和管理等方面存在的瓶颈导致了电子病历发展与研究存在一定的滞后性。

(1)核心期刊关注度有限。 发表有关相关文献的医药卫生类的44 个核心期刊中只有三个期刊的发表量超过了 5%,文献的发表期刊的分布较为分散。 由此发现近年来电子病历发展迅速, 但是只有少数核心期刊注意到了其重要性, 多数期刊并未将这方面的文章作为重点关注。 可见该领域尚未形成固定的核心期刊来源群。

(2)缺乏稳定的研究队伍。 在统计出的第一作者中高达 92.4%的作者发文量都仅为 1 篇, 根据普赖斯定律所统计出的高产作者也仅为 13 人,高产作者的累计发文量也仅为总数的 12.94%即 64篇, 说明在在我国对电子病历的研究并未形成核心作者群。在对高产作者进行进一步分析时,发现以部分高产作者为核心形成了一些研究团体, 但这些研究团体并不固定,同时团体间信息也不共享。可见在我国电子病历的研究中缺乏稳定的研究队伍, 各方各行其是,沟通不畅,研究内容重三迭四,踌躇不前。

(3)研究局限化。 Ucinet 的分析结果显示我国电子病历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基本服务形式及内容,更加关注其管理与技术, 但对其使用和模式的多样化关注不多, 对政策改革和基础设施等基本方面的问题关注度较低, 即侧重对电子病历的顶层设计和研究,而对电子病历具体实施和支撑较为薄弱。

3.2 关于趋势

(1)建立系统体系。 电子病历建设的过程需要建设者、 使用者和政府能够对存在的问题有一个清楚的认识进而做出切实可行的改善, 建立系统的研究体系有利于纵观全局。通过前面的分析发现,研究者对电子病历的研究并不少,但过于零散。针对这种现象,权威作者或机构应当建立专门的研究组织,使各研究者在这个组织中能够相互交流、相互合作,从而能够有效避免研究的重复性, 加快研究的步伐。 同时, 通过以上研究我们发现多数作者都是独自完成一项研究,合作作品较少,高产作者作为这一领域的核心研究者,如果能够加强合作,不但能够进一步地深入研究,更能够产生巨大的影响力,有利于吸引更多研究者的加入以形成庞大的研究团体。

(2)转变研究方向。 研究成果重复率较高,是研究局限化的本质原因,必须转变研究观念,从分散状态转向系统,从理论逐渐向技术转移。 例如,公众在使用电子病历时遇到的如信息泄露、 检索太速度慢等技术问题,研究者应该有针对性地确定研究目标,探究能够实现用户需求的技术[5]. 在技术研究成果方面,我们的技术设备还不够完善,与国外研究存在一定的差距, 国内学者可以借鉴国外研究成果进行深入或类比研究,引导技术人员明确开发研究方向。

另一方面,分析表明,研究者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于电子病历发展意义等的理论性内容, 这并不是用户最终需要的。研究者应该加强对实质性服务的研究,加快电子病历检索速度、加强个人隐私的保护、统一平台医疗方案共享等创新型服务的实现步伐。

4 结语

本研究基于文献计量法, 分别从发文作者、期刊、年代、机构、关键词等几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综合评价了我国电子病历的现状, 目前国内关于这方面的研究不够集中化, 没有特定的组织团队针对这方面进行深度研究。本研究由于更侧重定量的研究,对文献的内容没有进行更深层的讨论, 但本文对关键词等方面的研究分析对电子病历研究的方向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 刘保真 ,刘志国。电子病历的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J].医疗卫生装备,2014(6):105-108.

[2] 孙雨生 ,陈卫。 我国网格服务研究进展 :基于 CNKI(-2012)的文献计量与知识图谱分析[J]. 现代情报,2013(7):102-111.

[3] 谢彩霞。 科学合作方式及其功能的科学计量学研究[D]. 大连:大连理工大学,.

[4] 汪春亮。 基于 XML 的电子病系统的设计及数据交换的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2009.

[5]梁铭会。电子病历系统功能介绍评估 [EB/OL].[2014-2-25].

2.国内外电子政务的现状 篇二

目前, 发达国家由于电子商务和农业信息技术的普及, 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飞速。

1. 美国。

美国是最早开展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国家, 同时也是农产品电子商务领域的佼佼者, 这得力于该国家网络信息技术的普及。目前美国的涉农网站已经超过了400多个, 都具有一定的规模, 美国的传统农产品公司近几年也纷纷向涉农电子商务领域靠拢。除传统农业向网络化转移外, 美国农产品电子商务试图建立一体化的运行机制。

2. 日本。

近年来日本在农产品电子商务领域发展的速度逐渐赶上美国。日本农产品电子商务模式也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 主要表现为:农产品批发市场电子商务模式。在交易过程中, 买卖双方使用先进的交易设备进行操作, 将农产品结算业务委托第三方交易平台;含有农产品销售的网上交易空间。农户利用网上交易空间进行交易, 节约了交易时间和交易成本, 丰富了农产品交易的方式手段;含有农产品销售的网上市场。农户在实体店铺进行交易的同时, 建立了虚拟的网上交易店铺, 打破了农产品交易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农产品电子交易所。农产品电子交易所的建立主要是为了扩大农产品信息的传播, 同时也起到了稳定农产品价格的作用, 节约了成本, 提高了成交率。

3. 英国。

英国农产品电子商务化程度也很高。在农户使用方面:2012年86%的农场加入了农用网站, 比2008年的74%增加了12%;2012年农场电脑联网率达到了98%。在农场业务方面:2012年英国现有农业企业中有90%的农业公司会在农场使用网络参与到农产品电子商务业务中来, 同时有5%的农场拥有电脑但不用于农场的电子商务交易。

4. 其他发达国家。

除美国、日本、英国外, 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发展步伐也一直在其他发达国家向前迈进。如世界第三大农产品出口国荷兰, 借助自身农产品的高标准和健全的物流体系, 开展农产品电子拍卖。加拿大通过使用计算机网络技术、3S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来加强农产品电子商务体系的建设, 还设立了农业信息服务中心, 意在无偿帮助农户了解农产品信息, 提供农产品电子商务交易方面的法律咨询服务。

二、农产品电子商务国内发展现状

农产品电子商务得益于“三网融合”及互联网技术广泛应用, 近年来, 物联网技术在农村的应用和发展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目前许多农业部门和涉农企业, 利用物联网技术开展农产品供应链管理和食品安全追溯, 利用物联网技术开展农业病虫害监测预警、利用物联网技术开展种植业大田生产 (如全国农垦系统、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等) 控制、利用物联网技术进行智能化养殖 (如生猪、奶牛、家禽、水产等) , 利用物联网技术开展设施农业生产 (如智能化温室、大棚等) 、流通等。

目前中国农产品电子商务主要分两种, 一是政府主办的以农业信息网为代表的信息服务网站和地方政府的涉农网站, 如政府部门大力支持淘宝网和京东网的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另一个是经济实体建立的与农产品生产、供应、销售等环节相关的企业农产品电子商务网站, 常采用B2B, B2C模式。如惠农易购是国内首家大型农业电子商务平台。

当前中国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有了一定的成绩, 但也存在不少问题。第一, 农产品电子商务交易平台建设还不完善。因为信息网络技术的普及程度还低, 很多偏远地区的农村还依赖于电视或固定电话获取信息, 造成信息不流畅, 物流供应链不健全。第二, 农户对农产品电子商务的认识还处在初级阶段。因为教育程度参差不齐, 农户对网络发展的信息滞后, 造成了主体上的思想落后, 跟不上网络经济时代发展的步伐。第三, 农产品电子商务的法律法规还不健全。就目前来说, 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发展正处在初步阶段, 不免会有法律上的漏洞, 而网络犯罪的猖獗给不法分子提供了可乘之机, 出现了网络诈骗现象, 打击了农户的积极性。

总而言之, 国外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的特点包括互联网技术的普及, 人们对农产品电子商务的接受广泛, 法律制度的健全, 物流机制发展的成熟等, 都对其产生了很大影响;国内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发展速度迅猛, 但参差不齐, 法律制度还不健全, 农产品电子商务机制还有待进一步改进。

三、结语

农产品电子商务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它有利于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 有效破解了高物流成本, 有利于打破信息不对称的局面, 有利于促进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 有利于扩大就业人数。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应用给农产品流通注入了生机和活力。相信农产品电子商务会取得一个新的突破。

摘要:农产品电子商务起源于上世纪70年代, 是建立在网络平台基础上的一种电子商业贸易活动, 几年来由于网络的普及和技术的保障, 农产品电子商务得到快速发展, 其发展现状也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

关键词:农产品,电子商务,现状

参考文献

[1]刘静.我国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现状及其对策研究[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 2014.

[2]洪涛.农产品电子商务及其模式创新[J].北京财贸职业学院学报.2013 (6) .

3.国内外孩子的理财现状 篇三

物质是生活的基础,你怎样利用“可支配收入”为自己赢得更美好的生活呢?我们先来看看世界各地的小孩对这个问题的态度吧。

美国

你知道向银行贷款,除了还清所贷款项外还要偿付利息吗?你是否想过等自己老到不能工作的时候,如何支付生活开销?

美国Charles Schwab基金会发起了一项叫做“钱是大事”的针对青少年的调查,结果显示:22%的人不知道向银行贷款在偿还本金之外还要偿付利息;33%的人认为老了自有政府养。这家机构认为,青少年的理财知识的多寡,不仅仅关系到下一代人的生活,还关系着家庭和社会财富的传承。

日本

日本青少年问题专家山本教授提出,孩子通过零花钱的使用,学习怎样建立和维持与周围人的关系。“金钱仿佛是一种很有魔力的东西,父母给孩子一些钱,意味着向孩子传递了这种‘魔力’,因此他们会非常担心自己的孩子如何使用这种‘魔力’。”

父母对孩子零花钱的控制有两种方式。第一种是定期给孩子一定数量的零花钱,让孩子自己安排开销。第二种是根据孩子的要求或愿望来给孩子零花钱,每一次都和孩子协调或者控制孩子的要求。

山本发现,在日本,后一种方式意味着对孩子的强力控制,它否定了孩子的独立性。

新加坡

新加坡的大人和小孩都是存钱狂。据统计,新加坡全国中小学生参加储蓄的百分比超过53%,平均每名学生大约有1144新元存款。新加坡的学生如此会存钱,有一部分原因是教育部和银行每年都开展全国性的校际储蓄活动。在这种环境下,许多孩子都成了储蓄迷,他们为了防止自己大手大脚花钱,连提款卡也不申请。

法国

很奇怪,一家专业调查机构的数据显示,法国女孩子的零花钱每月平均为16欧元,而男孩子的高达28欧元。法国人重男轻女吗?调查还显示,钱并不是这个浪漫国度的孩子的主要话题,三分之二的孩子从来不和伙伴谈钱。

比利时

比利时的家长很少依据考试成绩来决定给子女多少零花钱。而且比利时的小孩很善于计划买大件物品,他们十六七岁就开始做汽车梦了。

中国

中国的情况又是怎样呢?9家专业机构的调查显示:城市中6~15岁孩子拥有的零花钱和压岁钱已高达56亿元,在他们的消费中,食品所占比重最大,平均每月支出达到2474万元。德国统计学家恩格尔认为,食品支出在总支出中占的比重越大,消费的层次就越低。由此看来,我国孩子的消费层次和理财意识亟需提高。

4.自信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篇四

不同的研究者对自信心的理解不同,其所下的定义也各不相同。研究者们从各种不同的角度、价值取向和方位来认识、研究自信心。根据各自研究的具体情况,对自信心概念加以界定,因此自信心内涵的界定至今仍存在较大分歧和异议。

1.1国内外研究者关于自信心的界定

1.1.1国外研究者的界定

国外人本主义心理学家Maslow(1943)认为,自信心是自尊心需要获得满足时产生的一种情感体验。自尊包括对获得信心、能力、本领、成就、独立和自由等的愿望,一个具有足够自尊的人总是更有信心、更有能力,也更有效率[9]。Coopersmith(1967)认为自信心是个体做出并经常保持的对自己的评价,说明个体在何种程度上认为自己能干、重要和有价值。它表达了一种对自己赞许或不赞许的态度,显现了对自己能力、身份、成就及价值的信心[27]。Dickstein(1977)则认为自信心是涉及到具体活动领域或担当某个角色时产生的一种自我效能感。Rosenberg(1979)认为,自信心是相信自己能够根据内心愿望而获得成功,是对自我办事能力的确信[28]。Jackson(1984)认为,自信心既是一种持久的人格倾向,也是一种随环境调节的易变的自我评价状态[29]。Basch(1987)认为,自信心是人对自己的感觉,关键在于“能力的经验”[30]。对自信有过专门研究的美国心理学家Branden(1988)认为自信心是个人自我能力和价值的感觉,反映了自己应付生活(认识和掌握你的问题)和享受幸福(尊重和坚持你的利益和需要)能力的判断,是自我评价的求值部分[3]。Shrauger(1990)认为自信心即一个人对自己的能力或技能的感受,是对自己有效应付各种环境的主观评价[32]。Corey等(1993)认为自信是人对自己感知的一种方式,包括个人的自尊感与自我接纳程度,是个人价值与能力的感觉,与自我概念相联系。Shrauger(1995)把自信当作自尊的一个组成部分,他认为自信是个人对自己能力或技能的感觉,是对自己有效解决各种问题,适应各种环境的主观评价[10]。

1.1.2国内研究者的界定

国内研究者对自信的定义也很多,如车文博(1985)认为,自信是个体相信自己的能力和精力的一种自我意象。黄希庭(1991)认为,自信是过去获得很多成功经验的结晶。张春兴(1992)认为:“自信指个人信任自己,对自己所知者与所能者具有的信心,对自己所做的事或所下的判断不存有疑虑[33]”。陈帼眉(1994)认为,自信心是人对自己力量的认识与充分估计,以及在此基础上对自己产生信心[34]。燕国材(1999)指出,自信就是相信自己,相信自己所追求的目标是正确的,也相信自己有力量!能力去实现所追求的那个正确目标[35]。刘善循(2000)认为,自信心是个人对自己信念、能力和力量的正确认识和评估,相信自己有能力面对现实解决难题,获得成功。它是自我概念的重要组成部分。自信有两层含义,一是自我信任,二是相互信任[36]。杨丽珠(2000)认为,自信心或称自信感,是指个体对自身行为能力与价值的认识和充分评估的一种体验[26l。车丽萍(2002)结合国内外研究者对自信的不同理解和观点,认为可把自信看作是一个复杂的开放系统,即自信是一个多维整合复杂的系统,包含自我认知与评价,情感体验等成分,属于性格特征中个体对自己的态度范畴,与自我效能感,自尊等密切相关,并和自我概念中的能力,价值判断相关联。只有对这一系统进行全方位的认识和揭示,才能更深刻地理解其含义、做出科学的定义。她认为自信是一个具有复杂层次结构的心理构成物,是个体对自己的积极肯定和确认程度,是对自身能力、价值等做出客观、正向认知与评价的一种稳定性特征。它与其他人格系统是密切联系、相互作用的[37]。

2.自信心的结构研究

多年来研究者对自信心的构成因素进行了探讨,提出了许多假设。Rosenberg(1965)提出的模型以单因素结构为基础。他将自信界定为个体对自我办事能力的确信,是一种对自我的肯定或否定态度。此界定虽是单维度的,但却具有显著的表面效度。Rosenberg(1979)提出的模型以单因素结构为基础,并将自信心界定为个体对自我办事能力的确信,认为自信心是一种

对自我的肯定或否定态度[28]。Marsh(1985)等认为自信心是由一种全面或一般的自尊感组成,通过测量自尊来测量和考察自信心,这种自尊感包含多种对特殊能力的自我评价,它也是单因素结构的一种假[54]。Wylle(1979)认为能力和自我接纳是构成自信心的两个主要因素;并说明能力是掌握和控制自我及环境的感觉,自我接纳则是“包含个人承认自身缺点的自我尊重”[155]。Branden(1994)认为,自信心由自我效能感(self-efficacy)和自敬(sel-respect)两个相互联系的因素构成[56]。Fleming和Watts(1980)采用因素分析法验证了自信心是一个多维度结构的假设,认为自信心由社交信心、学业能力和自尊等三个因素构成。Pelham和Swann(1989)研究表明,个人体验积极和消极情感状态的倾向性,个人的特殊自我概念及个人对其自我概念的组织形式等三个因素与自信心密切相关。CleghornP.(1998)认为,自信心是一个人在考虑真正的自我的过程中,即在对自己进行正确的自我评价、自我批评、自我欣赏、自我接纳、自我肯定和自我提拔中得到形成和发展的[57]。YoungsB.(2002)提出自信心的六个要素,包括生理安全感(免受机体伤害)、情感保障(不用担惊受怕)、自我确认(“我是谁?”的问题)、归属感(有所归属的感受)、能力意识(对自己能力的认识)和使命感(我们所坚信的就是我们的生活目标)[25]。McDemrottD.等人(2000)等人认为,自信心是由三个相互关联的要素组成的,那就是目标、毅力和智谋。只有在这三方面都具备的情况下,自信心才起作用[23]。LindenfieldG.(2000)认为:内在的自信心包括自爱、自我认识、明确的目标和积极的思维等,外在的自信心包括良好的沟通、自我表现!果断和情感控制等[58]。

姜立君、杨丽珠(2001)的研究表明,幼儿自信心结构由自我评价、自我表现、独立性和主动性4个因素组成[26]。燕国材(2001)认为自信心即自信意识,它由自信认识!自信体验和自信行为三个方面构成。自信心是一种人格品质或性格特征。它是人们在实践活动中逐步形成的。自信心处在动态之中,只有当人们在实践活动中,自信心不断地出现并逐步稳定下来,方可形成认识、体验、行为三位一体的具有稳定结构的自信心[35]。车丽萍(2004)认为可把自信视为一个具有复杂结构的!多维度多层次系统。自信系统由整体自信和具体自信两个子系统构成,其中具体自信子系统又可以划分为更小的学业自信!社交自信和身体自信次子系统。由此建构出由整体自信、学业自信、社交自信和身体自信等四个层面组成的大学生自信系统模式[59]。

3.学术自信

做事情都需要自信,做学术也是如此。对于未知的领域来说,个人理性是渺小的,对未知领域保持谦虚的态度是科技工作者应坚持的原则之一,但是不能发展为不自信。无论研究什么领域,无论别人的研究方法多么先进,自己都要努力发现新问题、解决新问题,只有这样才能挖掘出学术潜力。对于学术自信,冯友兰(1980)颇有感触。他在《吸取教训,继续前进》一文中通过反思认识到自己过去学术上向“权威”学习导致自己走弯路。通过总结经验教训,他摆脱了自卑心理,且在恢复学术自信后提出:“路是要自己走的;道路是要自己认识的。学术上的结论是要靠自己研究的出来的。一个学术工作者写的应该是他所想的。不是从什么地方抄来的,不是依旁什么样本摹画来的。”

金山词霸将“有系统的专门学问”为学术;“自我相信”为自信。目前国内有关自信的理论与实证研究均较少。几乎未见对自信的系统论述,没有形成理论模型及专门的测量工具。我们采用文献分析法研究了国内外自信的定义及其理论,发现自信是一个多维度、多层次的心理系统,具有复杂的结构。且东西方文化背景中的自信涵义、构成因素存在本质差异。为此,本研究将首先对我国文化背景中的自信进行全面、系统地界定,然后在开放式问卷基础上,编制大学生自信的测量量表。

参考文献

Corey, G.&Corey M.S.(1993).I never know I had a choice.5th ed.CA: Pacific Grove.Shrauger,J.S.and M-Schohn,Self-confidence in college students:Conceptualization,measurement , and behavioral implication.Assessment,1995.2(3):p.255-278.Rosenberg,M(1965).Society and the adolescent self-image.Prinoeton, N J: Princeton Univ Press.2.李金娜朱云霞.实习护生综合成绩与自信程度的关系.西北医学教育.2003,n

5.“智慧城市”的国内外发展现状 篇五

转载:来自“中国物联网” 文章作者:秦洪花 李汉清

核心提示: 未来越来越需要依赖信息技术而推动智慧城市发展,世界各国和政府组织都不约而同地提出了依赖互联网和信息技术来改变城市未来发展蓝图的计划。

2008年底,IBM出于自身产业转型和推销软件与服务的商业目的,提出“智慧的城市在中国突破”的战略,并相继与十多个省市签署了“智慧城市”共建协议,一时间“智慧地球”、“智慧城市”等新概念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甚至热切追捧。

IBM“智慧城市”是什么?“智慧城市”可以解决那些问题?它将带给我们怎样的影响和变化?我们如何推进IBM的“智慧城市”战略?这些问题都值得我们认真思考和深入研究。

“智慧城市”战略及其技术体系

IBM“智慧地球”战略的主要内容是把新一代IT技术充分运用在各行各业之中,即把感应器嵌入和装备到全球每个角落的医院、电网、铁路、桥梁、隧道、公路、建筑、供水系统、大坝、油气管道等各种物体中,通过互联形成“物联网”,而后通过超级计算机和云计算将物联网整合起来,人类能以更加精细和动态的方式管理生产和生活,从而达到全球“智慧”状态,最终形成“互联网+物联网=智慧的地球”。

伴随着“智慧地球”概念的提出,IBM相继推出了各种“智慧”解决方案,包括智慧的电力、智慧的医疗、智慧的交通、智慧的供应链、智慧的银行业等,其中智慧城市是IBM“智慧地球”策略中的一个重要方面。

1、智慧城市概念

智慧城市即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以整合、系统的方式管理城市的运行,让城市中各个功能彼此协调运作,为城市中的企业提供优质的发展空间,为市民提供更高的生活品质。智慧城市需要更加智能的城市规划和管理、资源分配更加合理和充分、城市有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城市的环境保护到位、能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对突发事件具备应急反应能力等。

2、智慧城市特征

全面物联:智能传感设备将城市公共设施物联成网,对城市运行的核心系统实时感测。

充分整合:物联网与互联网系统完全连接和融合,将数据整合为城市核心系统的运行全图,提供智慧的基础设施。

激励创新:鼓励政府、企业和个人在智慧基础设施之上进行科技和业务的创新应用,为城市提供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

协同运作:基于智慧的基础设施,城市里的各个关键系统和参与者进行和谐高效地协作,达成城市运行的最佳状态。

3、智慧城市愿景

灵活:能够实时了解城市中发生的突发事件,并能适当即时地部署资源以做出响应。

便捷:远程访问“一站式”政府服务,可在线/通过手机支付帐单、学习、购物、预订和进行交易。

安全:更好地进行监控,更有效地预防犯罪和开展调查。

高效:实现政府不同部门之间常规事务的整合以及与其他私营机构的协作,提高政府工作的透明度和效率。

4、智慧城市技术体系

智慧城市技术体系示意图

智慧城市国内外发展状况

国外智慧城市发展情况

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带来了全球普遍的信息化浪潮,未来越来越需要依赖信息技术而推动智慧城市发展,世界各国和政府组织都不约而同地提出了依赖互联网和信息技术来改变城市未来发展蓝图的计划。美国率先提出了国家信息基础设施(NII)和全球信息基础设施(GII)计划,接着,欧盟又着力推进“信息社会”计划,并确定了欧洲信息社会的十大应用领域,作为欧盟“信息社会”建设的主攻方向。在2007至2013年间,欧盟为信息和通信技术研发所投入的资金将达20亿欧元左右。最近欧盟委员会更将信息和通信技术列为欧洲2020年的战略发展重点,制定了《物联网战略研究路线图》。国际智慧城市组织ICF(Intelligent Community Forum)等相关机构相继成立,并开展“全球智慧城市奖”评选活动。

美国:2009年9月,美国中西部爱荷华州的迪比克市与IBM共同宣布,将建设美国第一个“智慧城市”——一个由高科技充分武装的60000人社区。通过采用一系列IBM新技术“武装”的迪比克市将完全数字化,并将城市的所有资源都连接起来(水、电、油、气、交通、公共服务等等),因此可以侦测、分析和整合各种数据,并智能化地作出响应,服务于市民的需求。

瑞典:瑞典的智慧城市建设在交通系统上得到了最大的体现。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交通拥挤非常严重,于是,瑞典当局在2006年初宣布征收“道路堵塞税”。在IBM公司的助力下,斯德哥尔摩在通往市中心的道路上设置了18个路边控制站,通过使用RFID技术以及利用激光、照相机和先进的自由车流路边系统,自动识别进入市中心的车辆,自动向在周一至周五(节假日除外)6:30到18:30之间进出市中心的注册车辆收税。通过收取“道路堵塞税”减少了车流,交通拥堵降低了25%,交通排队所需的时间下降50%,道路交通废气排放量减少了8%~14%,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量下降了40%。

爱尔兰:智能科技在爱尔兰自然环境方面得到了成功应用。在爱尔兰戈尔韦湾(Galway Bay)的“智慧湾”项目(Smart Bay)中,系统从装在数百个浮标上的感应器获取信息,并从渔民那里获得短信,以了解水面漂浮的危险物体。信息被利用到各个渠道,包括避免渔船失事、向戈尔韦湾管理员发送涨水警告,以及帮助渔民把捕获的鱼直接卖给餐厅,让他们可以获得更高的利润。

日本:日本2009年7月推出“i-japan(智慧日本)战略2015”,旨在将数字信息技术融入生产生活的每个角落,目前将目标聚焦在电子化政府治理、医疗健康信息服务、教育与人才培育等三大公共事业。在上海世博会上,日本馆更是以“连接”为主题,用信息化最新科技让人们看到未来20年-30年城市“智慧生活”的美好场景,展会上所亮相的“未来邮局”融合了互联网和物联网技术,在邮局中不仅能够寄送信件,还能实现人与商品的智慧交流。

韩国:2009年,韩国仁川市宣布与美国思科公司合作,以网络为基础,全方位改善城市管理效率,努力打造一个绿化的、资讯化的、无缝连接便捷的生态型和智慧型城市。通过整合式的公共通讯平台,以及Ubiquitous(无所不在)的网络接入,消费者不仅可以方便地实现远程教育、远程医疗、远程办理税务事宜,还可以实现智慧化地控制房间的能耗。未来市民看病不需亲赴医院,医生通过专门的医疗装置就可以了解病人的体温、脉搏等情况,通过视频会议系统就可以完成望闻问切。

新加坡:新加坡早在2006年就启动“智慧国家2015”计划,力图通过包括物联网在内的信息技术,将新加坡建设成为经济、社会发展一流的国际化城市。在电子政府、智慧城市及互联互通方面,新加坡的成绩引人注目。新加坡上马的智能交通系统(ITMS),使道路、使用者和交通系统之间紧密、活跃和稳定的相互信息传递和处理成为可能,从而为出行者和其他道路使用者提供了实时、适当的交通信息,使其能对交通路线、交通模式和交通时间做出充分、及时的判断。

国内智慧城市发展情况

智慧城市的基础是物联网。我国对智慧城市、物联网发展高度重视。2009年8月7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视察中科院嘉兴无线传感网工程中心无锡研发分中心,提出“在传感网发展中,要早一点谋划未来,早一点攻破核心技术”,并且明确要求尽快建立中国的传感信息中心,或者叫“感知中国”中心。全国政协副主席、科技部部长万钢在今年上海世博会上的演讲《让科学技术引领城市未来发展》中指出:“未来城市发展趋势的一个主要特点就是‘城市的运行将具备感知和自适应能力’,为推动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应加强信息、智能等技术的应用推广,提高城市的综合管理水平,建立和完善基于感知网、智能化技术的网络体系,提高城市防灾减灾和应急处置能力。”

在全球智慧风潮和国家政策的鼓励下,北京、上海、广东、南京等省市已把智慧城市列入重点研究课题,纷纷加入“智慧城市”、“感知中国”建设的赛跑,希望借助物联网布局在未来的经济竞争中脱颖而出,有的甚至已经着手编制智慧城市专项规划。

智慧城市示范工程

上海借助今年世博会之机,将全球“智慧城市”最新信息科技率先应用于世博园的安防、管理、服务、交通等各个环节,使世博园成为智慧城市“样板”;2009年12月,北京携手中国科学院等单位,正式签订“感知北京”合作协议,启动“感知北京”的示范工程建设;无锡携手中国科学院,于2009年11月底正式获得国务院批准建设国家传感网创新示范区—“感知中国”中心;杭州的“智慧城市”建设实践步伐更为快速,2008年启用并全面应用了RFID技术的杭州图书馆新馆,用“智能管理”应对了猛增的人流,2009年IBM签约杭州黄龙饭店,联手打造全球首家智慧酒店。

智慧城市建设规划

“生态沈阳”。沈阳市人民政府与IBM公司及东北大学联合宣布成立的沈阳生态城市联合研究院,其研究内容包括生态城市和谐规划、城乡水污染监管及饮水安全等重大课题,旨在为解决中国传统工业城市的转型难题开创一个新的思路和模式。希望通过发展生态城市循环经济,把经济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降低到最小程度。通过产业化孵化研究,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用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调整及优化产品结构、企业组织结构和产业布局,改善产业内在素质,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中心环节。

“数字广东”。广东省希望通过打造“数字广东”,发展现代信息服务业,加强对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支撑,实现产业结构转型升级,“让经济变得更有效率”。为此,广东省信息产业厅与IBM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备忘录,将在智慧医疗、人才培养、电子商务、物流、水资源管理等方面进行探索。并加强在四个领域的合作:现代信息产业基地建设,国际电子商务中心建设,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以及构建便捷、高效的信息网络体系。

“智慧南京”。南京市提出了“智慧南京”构想,希望从交通、医疗和电力三方面入手,建设服务型政府。拟通过设计智慧交通管理系统和智慧铁路解决方案,疏导和缓解拥堵状况,提高交通安全,提升乘客体验。智慧医疗主要解决医疗行业电子信息发展中信息无障碍流通问题,提高临床决策和医疗队伍的整体水平。智慧电力从安全、稳定、灵活的输、配、送电模式和方法,到搭建能够同时承载信息流和电能流的智能电网,再到铺设灵活计费的智能电表,实现城市绿色新经济增长。

“智慧东营”。东营市政府与IBM共同签署了“黄河三角洲云计算中心战略合作协议”,在该项合作中IBM将为东营市提供全球领先的云计算产品,通过帮助其建立黄河三角洲云计算中心,催生出一座兼顾数字化和生态性的石油新城。

智慧宁波。2010年9月,宁波市委、市政府也出台了《关于建设智慧城市的决定》,并将智慧城市建设写入了“十二五”规划。近期,宁波智慧城市建设已于近20家企业签订合作协议,已明确的投资金额达到209亿元。这也意味着宁波建设智慧城市全面启动。

智慧武汉。2011年2月12日,武汉市现出资1000万元面向全球公开招标“智慧城市顶层设计”,相关信息已公布在政府采购网,整个招标工作预计2011年上半年完成。据了解,此次招标共分两期。一期招标规划设计思路,选前三名,综合评定最优者牵头,另外两家配合,形成智慧城市规划设计思路;二期根据规划设计思路,由中标单位完成总体规划编制工作。

智慧深圳。2010年2月,深圳市民中心召开的“全市科技工贸和信息化会议”中,广东省委常委、代市长王荣对深圳市科技工贸和信息化委员会(以下简称科工贸信委)2009年的工作表示了肯定。会议确定了2010年深圳科工贸信委的工作基本思路——以“稳定和提升”为主线,加快工业经济发展转变,深入开展区域产业合作,努力打造“智慧深圳”、“低碳城市”和“软件名城”。

智慧佛山。《四化融合,智慧佛山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指出》到2012年,“四化融合,智慧佛山”建设示范工程基本建成,民众的网络化、数字化生活更加丰富。佛山会培育出若干个产值超千亿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信息基础设施水平全面提升,“三网融合”取得实质性进展;物联网产业初具规模,射频识别等技术得到广泛应用。而到2015年,信息技术普遍应用,佛山将形成较为完备的经济社会领域信息化体系,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和移动化成为佛山市民工作生活的主要方式;佛山现代产业体系基本形成,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成为引领佛山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

6.国内外电子政务的现状 篇六

摘要:随着模具市场的需求越来越大,各种新兴的模具材料应时而生,合理的选择模具材料和工艺成为我们研究的课题。另外,模具材料的性能、质量对模具的使用寿命也有极大的影响,因此,本文对我国及国外模具材料发展的现状进行阐述,并对其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关键词:模具材料;现状;发展趋势

The Status and Development Trend of the Mold Material

Abstract:With the growing market demand for mold,a variety of mold material is emerging.We focus our attention on reasonable choice of mold materials and workmanship.In addition, the mold material performance and quality also have a great impact on the life of the mold.Therefore, this paper present situation in home and the development of foreign elaborate mold material, and analyzed its development trend.Key words: mold material;present situation;development trend

1、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钢铁工业得到了迅猛的发展,进而模具钢市场面临了更多的机遇与挑战,为了能够开发出质量合格、使用寿命长的模具,对于模具材料的选择和加工工艺要求越来越高。很多模具材料生产企业都在不断的研发新材料、新技术,就是希望能够在模具生产上达到提高模具使用性能,增加模具使用寿命,降低模具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中国模具潜在的市场很大,近年来中国已迅速地发展成为模具制造大国,在世界模具制造业产值中,所占的比例逐年上升,模具材料的用量也逐年增长。工业技术不断向前发展,对模具要求在更苛刻、更高速的工况条件下工作。模具材料目前主要以模具钢为主,虽然我国模具钢的产量已经在国际上处于领先位置,但是由于生产技术及加工工艺的不完善,很多精密模具、大型模具、长寿命模具的模具钢还仍需要进口。所以很多模具材料生产或加工企业在新模具材料的研发和生产上投入了大量的精力,目前已经在质量和工艺上得到了很大的提高,缩小了与国外发达国家技术水平的差距。我们相信通过努力,未来我国模具产业将得到更大的进步与发展。

2、国内模具材料现状及发展趋势

2.1国内模具材料现状

近几年,我国模具工业一直以每年15%左右的增长速度发展,在世界模具产值中所占

比例

显著提高。经过几次钢种整顿的标准修订,在GB/T1299-2000《合金工具钢》标准中包含了37 个钢种,基本上形成了我国特色的模具钢系列。据中国冶金工业联合会调研,我国模具钢按照使用状态主要分为:塑料模具钢约占60%; 冲压模具钢约占20%;压铸模具钢占6%~8%。目前我国模具用钢广泛,除了工具钢(碳素工具钢、合金工具钢、高速工具钢)外,还有轴承钢、弹簧钢、调质钢、渗碳钢、不锈钢等,钢种达数十种之多,但常用的只有20余种,而用量最多的是Cr12、Cr12MoV、CrWMn、3Cr2W8V、5CrMnMo、5CrNiMo、45、40Cr等。其中Cr12、Cr12MoV的应用量大面广,但在冶炼、铸造、锻造、热处理等方面存在一系列问题,模具使用寿命较低,特别是产品结构和应用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1,8]。

国内大多数冶金厂设备、工艺较落后,大多采用电炉冶炼,钢的纯度差,表面脱碳层深、碳化物级别高、疏松超标。钢材的冶金质量低、成材率低,一般质量的模具钢多,高质量的模具钢材少。而国外模具钢生产80 %以上采用真空精炼和电渣重熔生产,钢材纯度、等向性高。而国内通过电渣重熔生产的模具钢所占的份额很少,大约1/10。国外发达国家的模具钢成材率在85 %~90 % ,而国内成材率仅为70 %。与国外相比存在很大差距[3]。2.2塑料模具材料

7.国内外电子政务的现状 篇七

1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1.1 数据来源

本文国际英文文献所使用的数据库来源于美国科学情报研究所出版的Web of Science (WOS) 数据库, 数据的检索策略是主题=“agricultural e-commerce”OR“e-commerce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时间跨度=所有年份, 数据库=SCI-EXPANDED、SSCI、A&HCI (科学引文索引扩展版、社会科学及人文、艺术科学引文索引) , 共检索到文献61篇, 检索日期为2013年8月12日, 剔除到不符合要求的论文后, 获得58篇文献。国内中文文献来源于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出版的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 数据的检索策略是主题=“农业电子商务”or“农产品电子商务”, 期刊年限=不限, 来源类别=核心期刊, 共获得文章134篇, 检索日期2013年8月12日, 经过阅读摘要信息, 去除不相干文献后选择文献131篇。

1.2 研究方法

科学知识图谱是的引文分析和共词分析主要用来挖掘某研究领域的发展历程、热点主题和前沿趋势[4]。本文运用文献题录信息统计分析工具SATI、社会网络分析软件Ucinet和引文网络分析软件Cite SpaceⅡ绘制知识图谱, 在此基础上对国内外农业电子商务的研究情况进行对比分析。文献题录信息统计分析工具SATI (Statistical Analysis Toolkit for Informetrics) 旨在通过对期刊全文数据库题录信息的字段抽取、频次统计, 构建共现矩阵[5]。基于社会网络的Ucinet软件, 通过构建行动者节点及其联系网络的互动关系, 解释社会网络的层次性、等级性、结构性等, 并以网络图谱的形式揭示该研究领域的主题热点[6]。CitespaceⅡ是陈超美博士用Java语言开发出来的引文网络分析软件, 通以时间为变量从研究前沿到理论基础来探索一个学科热点的发展机制, 演绎出这一领域研究热点的变化过程[7]。

英文文献处理方法为, 将从WOS下载的文本格式题录信息导入到SATI中, 转化为XML格式数据, 抽取关键词字段, 进行频次统计, 选择Matri中的Co-Occurrence Matrix (valued) 分析功能建立30×30的关键词矩阵, 将关键词矩阵导入到Ucinet中, 使用Netdraw功能绘制, 按照K-core聚类及Centrality mearsures算法去掉中间中心性为0的节点, 生成国外农业电子商务高频关键词知识图谱。

中文文献处理方法为, 将从CNKI下载的refwork格式题录信息转化为Citespace能处理的格式, 抽取关键词字段, 绘制国内农业电子商务的研究热点和前沿趋势图谱。

2 国内外农业电子商务研究的对比分析

2.1 发文量年代分析

由图1可知, 国内外农业电子商务的发文量一直呈上升的态势, 但是国际增长的幅度没有国内的大。2005年之后, 发文量开始快速增长, 2010年后发文量达到20篇以上, 由于2013年的论文没有全部出版, 所以发文量在2013年都出现下降趋势。受国家政策的引导, 2010年开始农业电子商务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成为一个新兴热点领域。

2.2 主要研究力量分析

表1是国际农业电子商务发文的国别分布, 其中, 中国发文36篇, 是发文量最多的国家, 占到了国际农业电子商务文献58篇中的62.7%;其次是美国, 发文6篇, 占总发文量的10.35%。表2是国内外农业电子商务发文的核心机构, 中国高校是主要研究力量。国际农业电子商务的核心机构分布在河北高校和北京高校, 其中河北高校的研究实力最强, 其4所高校共发文11篇, 占总发文量58篇的19.0%, 凸显出河北和北京两地在国际农业电子商务上的较强的研究实力;国内农业电子商务研究的核心机构以农业大学为主, 其5所高校共发文20篇, 占总发文量131篇的15.3%, 可见, 电子商务应用于农业中能提升农业生产效率、拓展营销渠道等优势已经得到农业领域专家的认可。表3是国内外农业电子商务发文的高产作者, 国际农业电子商务的高产作者分布在石家庄经济学院、河北工程大学和中国农业大学, 国内农业电子商务的高产作者集中在中国农业大学和聊城大学。综合来看, 中国农业大学的张小栓副教授和郑小平副教授是国内外农业电子商务领域的核心高产作者。

2.3 高被引文献分析

农业电子商务的知识基础是早期的奠基性文献, 即引用率比较高的高被引文献。高被引文献形成了农业电子商务研究的脉络, 组成了农业电子商务的坚固基础。

表4是国际农业电子商务高被引文献列表, 主题涉及乡村旅游电子商务[8]、智能电子商务系统KIES[9]、农业电子商务代理[10]、农业企业电子商务与农民电子商务[11]。表5是国内农业电子商务高被引文献, 主题涉及美国、日本和荷兰的农产品物流[12]、日本农产品电子商务[13]、发展农业电子商务[14]、加快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电子商务网站的质量、农产品的标准化、商品期货交易所、中农网、阿里巴巴等农产品电子商务案例分析[15]、构建农业电子商务支付平台及电子商务物流配送体系, 农民、合作社与农产品需求企业的P to C to B模式[16]、农业生产企业与农产品需求企业的B to B模式、农民、政府部门与农产品需求企业的P to G to B模式, 缓解农业中的小生产和大市场之间的矛盾、农产品“最后一公里的问题”, 必须以政府为主导加大对网络基础设施的投入[17]。国际农业电子商务研究的高被引文献关注信息技术的应用, 国内早期的高被引文献是学习国外的物流和信息化经验, 后期的高被引文献涉及信息基础设施、农业网站、农业电子商务发展模式等具体电子商务交易流程的研究。

对比国内外农业电子商务的高被引文献, 可以看出:在高被引文献中, 国内文献被引频次远远大于国际, 我国被引频次前5都大于38次, 排名第1的达98次之多, 而国际被引最高频次为12, 但国际上的高被引文献却只有1篇, 由中国台湾龙华科技大学的Wen Wu发表, 因此, 国内农业电子商务发文的质量有待进一步提升。从发表时间来对比这些文献, 国内农业电子商务研究的高被引文献发表在2000年、2003年和2004年, 国际高被引文献发表的时间为2007年、2008年, 这说明国外农业电子商务的研究晚于国内, 且中国的高被引文献已引起国内外同行的关注, 但国内文献影响力并不大。从研究内容上看, 国际更注重对电子商务技术在农业中应用的研究, 而国内则注重对国外农业信息化、国外农产品物流、农村信息化基础设施、交易安全、支付和物流等农业电子商务交易流程的研究, 仅有少量文献对农业电子商务的具体应用进行了研究, 这也是受国内农业信息化落后、小农户与大市场矛盾等中国国情决定的。

2.4 国内外农业电子商务研究热点的社会网络分析

国外农业电子商务研究热点的社会网络分析。社会网络分析是基于社会行为者之间的互动关系的一种研究方法, 通过对关键词网络的分析, 可以发现隐藏在真实关系网背后的研究热点、知识结构等。Ucinet软件绘制的基于关键词的社会网络知识图谱, 通过计算密度、中心度、关键词词频、凝聚子群等指标, 挖掘网络节点背后的热点主题。

图2是国外农业电子商务研究热点的社会网络知识图谱, 分析显示, 关键词密度值为0.0194, 表明国际农业电子商务关键词的网络密度较低, 关键词之间的联系松散。中间中心度测量关键词对网络资源控制的程度, 图2中显示的节点由中间中心性不为0的节点组成, 节点大小由关键词频次决定, 节点围绕e-commerce展开, 节点的不同颜色和形状区分了通过K-核分析后形成的凝聚子群, 从图2中可见, 关键词间的聚集性较差, 没有形成较易区分的子群。

国外农业电子商务的研究热点由中心度高的节点组成, 其中节点的中间中心度排名前15位的分别是e-commerce电子商务 (2438.150, 1) 、Agriculture农业 (800.483, 2) 、ebusiness电子商业 (497.000, 22) 、Agricultural e-commerce农业电子商务 (383.333, 4) 、Strategies策略 (328.333, 8) 、Countermeasures对策 (290.000, 7) 、agricultural information农业信息 (233.500, 12) 、China中国 (225.000, 17) 、Supply chain供应链 (225.000、16) 、modern agriculture现代农业 (192.500, 9) 、circulation循环 (161.667, 18) 、Agricultural Product农产品 (152.000, 19) 、Agricultural products农产品 (102.000, 3) 、Internet因特网 (82.767, 5) 、ICT信息、通信和技术 (46.533, 20) , 括号内为关键词的中间中心度及频次排序。

国内农业电子商务研究热点的引文网络分析。引文网络分析工具CitespaceⅡ能够生成关键词共现可视化图谱, 进而揭示该研究领域的热点主题, 在CitespaceⅡ界面中, Term Type选择Noun Phrases, Node Types选择Keyword, 设置好阈值, 运行软件, 在可视化窗口中的Ariticle Labeling面板中选择By Centrality, Threshold数值选择12, 即显示中心性高于0.12的节点, 得到农业电子商务研究热点的图谱, 见图3。图3中每个彩色“年轮”代表一个研究热点, 结点的大小反映该关键词的词频。节点中心度直观地描述了与该点直接联系的个体数目, 中心度愈大, 说明该节点处于中心位置, 对整个网络的影响力较大。

从节点大小和中心度看, 关键词自动围绕电子商务聚集, 聚类节点包括农产品、农业电子商务、农业、对策、农业信息化、农业产业化。中心度排序是农业电子商务 (0.55, 20) 、电子商务 (0.48, 59) 、农业 (0.33, 15) 、农产品 (0.31, 38) 、对策 (0.25, 8) 、决策 (0.18, 1) 、农业产业化 (0.17, 5) 、模糊 (0.17, 1) 、农业信息化 (0.16, 9) 、数据挖掘 (0.12, 2) 、模式 (0.11, 4) 、发展 (0.09, 2) , 发展模式 (0.08, 3) , 农产品电子商务 (0.07, 7) , 最后一公里 (0.07, 2) , 信息化 (0.06, 4) , 现代农业 (0.06, 4) 括号内为关键词的中心度及频次。其他节点围绕在中心度高的关键词周围, 共同构成图谱的聚类内容, 代表了国内农业电子商务的研究热点。

从图2和图3可以看出, 国内外农业电子商务研究的共同热点是电子商务、农业电子商务对策 (农业电子商务、农业、对策) 、农产品、农业信息化、现代农业。国际农业电子商务的独特热点是中国 (China中国) 、农产品供应链 (Supply chain供应链、circulation循环) 、农业信息技术 (Internet因特网、ICT信息、通信和技术) 。国内农业电子商务研究的独特热点是农业产业化、农产品电子商务、农业数据分析 (模糊、数据挖掘) 、发展模式 (模式、发展、发展模式) 、农产品物流 (最后一公里) 。对比分析发现, 国内外共同研究热点集中在农业电子商务的对策, 国际研究从供应链和信息技术等宏观角度入手寻求解决, 国内研究从农产品、数据、模式、物流等微观处着手解决, 从整体的国内外研究来看, 国内研究更加深入与细致, 但国际研究也有很多值得借鉴的思路。

2.5 农业电子商务研究的前沿分析

2009年, 陈超美把研究前沿定义为一组突现的动态概念和潜在的研究问题, 而研究前沿的知识基础则是它在科学文献中 (即由引用研究前沿术语的科学文献所形成的演化网络) 的引文和共引轨迹[18]。研究前沿时区视图是依据热点主题的交互关系和演进路径设计的, 有助于捕获该研究领域的前沿趋势。由于国际发文58篇, 文献数较少, CitespaceⅡ运行后获取不到可视化的前沿趋势图。考虑到国内外农业电子商务的主要研究力量是中国高校的学者, 国外发文的高被引文献晚于以国内, 国外研究热点与国内研究一致性较高, 且国内研究热点反映出的研究更细致深入, 因此, 国内农业电子商务研究前沿领域和发展趋势的时区视图, 亦能代表国内外农业电子商务的前沿发展趋势。

在CitespaceⅡ界面中, Term Type选择Burst Terms, Node Types选择Keyword, 设置好阈值, 运行CitespaceⅡ, 在可视化窗口的Ariticle Labeling面板中选择By Centrality, Threshold数值选择12, 即显示中心性高于0.12的节点, Layout面板中选择Timezone, 即按时区显示, 得到农业电子商务研究的前沿趋势图谱图4。图4中的每一个彩色的圆形节点代表一个前沿热点词汇, 节点越大代表该词汇出现的次数越多, 受到的关注程度越大。

农业电子商务研究的前沿趋势将结合图4中显示的突变的动态高中心性关键词和节点大小来分析。2000-2002年, 电子商务是主要关注点, 国务院研究室农村司叶兴庆 (2000) 的《积极推进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中首次提出要加强农产品市场信息网络建设, 发展农业电子商务。[14]。2003年, 农业产业化是研究前沿, 刘华 (2003) 发表了《论农业产业化经营中的电子商务系统建设》, 提出了农业产业化经营中的电子商务系统建设[19]。2004年, 研究前沿是农业信息化, 孟枫平 (2004) 发表了《关于我国农业信息化路径选择的思考》、周日明 (2004) 发表了《农业信息化建设的实践与推进思路》提出发展农业信息化、推进农业电子商务[20], 农业信息化引起学者的广泛研究。2005年, 农业、农产品、农业电子商务是研究前沿, 赵俊杰 (2005) 发表了《对我国农业电子商务发展的几点思考》、胡天石等 (2005) 发表了《中国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分析》等文献, 电子商务在图书、家电等领域的成功应用, 引发了专家对农业电子商务、农产品电子商务的探索。2007年, 对策是研究前沿, 刁丽琳等 (2007) 发表了《广东省农业电子商务发展的对策研究》、彭剑 (2007) 发表了《湖南省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面临的挑战和对策》, 针对农业和农产品电子商务应用中出现的问题, 专家学者纷纷研究对策;2008年, 李业刚等发表的《农业电子商务中模糊数据挖掘技术的应用》一文中首次将将模糊技术应用到具体农业电子商务平台的数据挖掘工作中, 引发了农业数据挖掘的研究。

图4显示了农业电子商务的研究前沿, 由突变的高中心性和高频次关键词反映, 主要有电子商务、农业产业化、农业信息化、农产品、农业、农业电子商务、对策、模糊、数据挖掘等。它们指向知识基础, 展示了农业电子商务研究领域的现状, 代表了农业电子商务研究的前沿发展趋势。

综合来看, 农业电子商务研究正逐步由探索阶段转向深度挖掘阶段, 在未来几年内, 模糊计算、数据挖掘、大数据分析等农业数据分析将是农业电子商务研究领域的重点和焦点, 代表了农业电子商务研究的前沿发展趋势。

3 结语

通过对国内外农业电子商务研究论文的年度发文量、主要研究力量、高被引文献、研究热点及研究前沿的知识图谱的对比分析, 分别可得出以下结论:

①国内外农业电子商务的研究均起步于2000年, 国际发文量增幅没有国内大, 但中外的发文量总体上都在逐渐增加。13年来, 国内共发表农业电子商务研究的论文131篇, 而国际只发文量58篇, 国内发文量大于国际发文量。

②中国是在Web of Science上发表农业电子商务学术论文最多的核心国家, 主要发文机构和发文的高产作者都集中在中国高校, 可见中国是世界上农业电子商务研究水平最高的国。其中, 河北高校和北京高校在国际农业电子商务研究中实力较强, 农业大学在国内农业电子商务研究中处于领先地位, 特别是中国农业大学的张小栓副教授和郑小平副教授是国内外农业电子商务领域的核心高产作者。

③通过对国内外农业电子商务的高被引文献的被引频次、发表时间及研究内容, 可以得知, 农业电子商务的研究已引起了国内学者的重视, 国内文献高被引频次远高于国外, 国外发文的高被引文献晚于以国内, 但国外高被引文献中仅有一篇为国内作者发表, 国内文献影响力小, 因此, 国内农业电子商务发文的质量有待进一步提升。研究内容上分析, 国际更注重对电子商务技术在农业中应用的研究, 而国内则注重对农业电子商务交易流程的研究。

④国内外农业电子商务的研究热点具有的相似性, 如对电子商务、农业电子商务、农业信息、农产品、现代农业等重要领域的研究, 这说明我国国内电子商务的研究方向和国际大体一致。同时中外都有自己独有的研究内容, 如国外对供应链、信息技术等的研究, 国内对农业产业化、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模式、农业数据分析等的研究。国外研究从大处入手, 掌控供应链全局;国内的研究从细节入手, 深入透彻分析农产品、发展模式等。国内学者应在明确自己的农业电子商务研究特色同时, 扩展研究领域, 以进一步促进农业电子商务的研究。

8.国内外电子政务的现状 篇八

关键词 灌装机 在线称量

一、引言

随着现代化工业的发展,称量技术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由一个简单的计量器具逐渐发展为能够调节和控制工业生产过程的设备装置.在线称量系统在国外就较早地应用于食品、制药、化工、机械工业以及农副产品等领域,大大提高了生产能力和产品质量。在线称量的发展在全球制药行业也越来越受重视,而目前国内在线称量系统大部分依赖进口。

物体的质量计量渗透在生活的方方面面中,其发展也经过了很长的时间。公元前约2500年埃及所使用的天平是最早发明的天平,而将计量器具天平作为科学研究的工具,则是十八世纪以后的事。随着现代化工业的发展,称重技术同时经历了一个极大的发展过程,它己经不仅仅是一个单件的计量器具,更多的则是在工业生产中起着调节和控制的作用。流水化生产线出现在工厂时,生产线上的物料质量或者产品的重量都由人工控制,工人师傅定时从生产线上抽取产品进行称重。但是这种停顿状态下的抽查方式,大大阻碍了高速生产的发展,成为质量管理的瓶颈。

可是一个实时的在线称重系统可以在生产过程中快速地在线称重,不仅省去了人力,也还能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与处理。比如能够输出实时的重量的曲线波形图、直方图、重量的标准偏差、平均值等,还有相关的参数报告、统计报告以及按时间、数量或者正量分类的间隔报告等。

二、在线称量在国外的发展及应用

在线称量技术在国外较早地被应用于食品、化工、制药、机械工业以及农副产品等领域。在电子称重装置的研制和开发上,日本、德国及瑞士等国家起步较早。

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他们就已经能够批量生产电子天平了,而今其年产量有几百万台以上,占全世界电子天平产量的百分之九十以上,并且他们电子天平技术处于国际领先地位。法国灌装设备制造公司PBK日前开发了COSMO化妆品旋转灌装机。PBK公司采取的是在COSMO机器上连通产品源直接灌装,以便满足不同灌装速度的要求。同时PBK在灌装机上串联安装的16只陶瓷泵,直接连接在膜片式阀门上,不仅使卫生程度得到很大提高,也可使设备的清晰度达到最高。这样的优点是无中间结点,无滞留区。COSMO化妆品旋转灌装机可在灌装的同时封堵容器,用于包装所有液体和半液体的美容化妆产品。

PBK目前还开发了一种ROBO型半自动灌装封装机,这种产品的特点是在灌装产品的同时,可将拧盖、镶接、压装等动作一气呵成,这样就省却人工给灌装机喂送瓶子和瓶盖的时间和劳动力。而且其传送装置是往复式的,上面配置了压装模,以便在生产大批量的产品时加快灌装速度,进行自动化灌装。这种机器特别适用于以来料加工的方式灌装的各种产品,也可以用于香水业和美容化妆品领域,因为这个领域的产品需要经常更换包装规格。

三、在线称量在国内的发展及应用

国内起步较晚,但是近几年,国内的相关行业也将这些国外的设备应用到了这些领域,大大提高了生产能力和生产质量。例如中国电池行业的知名企业,宁波豹王电池和福建南平南孚电池均采用在电池生产线上配置梅特勒一托利多仪器有限公司的S2自动检重秤来控制电池正负极的填料量。

中央电视台曾经有一段视频播放了扬子江药业是如何立足于本国并与国际接轨。他们采用的就是先进的生产及包装设备,从而实现全自动和规模化生产.值得一提的是,其中采用的先进的产品检侧设备就是梅特勒—托利多Garvens的S系列自动沦重秤,其高精度能够保证检测到比说明书缺少1-2g的药盒,并且能够从产线上自动剔除掉。还有蒙牛集团,其液态奶利乐枕自动灌装线若干条,天天给市场提供大量的新鲜牛奶,而牛奶灌装量的检验和控制一直是生产上一个棘手的难题。

蒙牛集团采用的是德国碧彩公司提供的技术,通过对灌装机调节装置的优化和改进,并配合利用其CWM750自动检重和反馈控制系统,有效控制了灌装精度,降低了企业成本。但是令人遗憾的是,上述企业采用的自动在线称重系统无一例外的均为国外产品,我国自主研发的在线称重系统较少,在精度和速度上;也难以满足用户的需求。

到目前为止,我国生产制药装备的企业己发展到800余家,产品品种规格超过3000种,据不完全统计,年产值约150亿元人民币,产品除充分满足国内中西药厂、动物药厂及保健品厂需求外,还远销60多个国家和地区。

在化工、食品、医药等工业中,有许多呈液体状态的产品以瓶(桶)装形式出厂,通常采用液体灌装机进行自动化灌装。目前,国内大部分企业靠进口灌装机来满足对设备的需求,但其价格昂贵,一般是国内同类产品的3-4倍左右。

我国是从上世纪六十年代中期才开始研制和生产电子称重装置的,最初为模拟指针式,后来才渐渐发展成为数字式。由于早期技术条件的限制,产品的产品准确率和可靠性较低,同时适应工厂环境的能力也差,并且故障率和损坏率也一直高居不下。直到八十年代,我国开始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并于国外展开技术交流和合作,引进了一大批先进的样机、生产技术以及加工测试设备,再通过国内的消化、吸收和改造,电子称重装置的综合水平得以大幅度提高。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开始,我国先后有二十多家称重传感器企业相继从美国、日本、德国、瑞士等国引进先进的设计与制造技术,进行小批量生产。现在,我国传感器行业已经初具规模,并且进入快速发展时期。

目前国内特别需要研制出一套属于自己的能够满足用户需求的自动在线称重系统。

参考文献:

[1]古兰霞.天平之初[J].中国计量.2003(10):48

[2]施昌彦.测力称重计量的某些发展动向[J].现代计量测试.1994(6):2-4

[3]姜伶斌.基于电磁力平衡传感器的在线称量系统的研制.

9.国内外卫星数字电视的现状和发展 篇九

国内外卫星数字电视的现状和发展

作者:闵士权

来源:《电子世界》2005年第08期

10.国内外电子政务的现状 篇十

国内的封装技术教育已经得到国家及相关部委的重视,国家教委设置了“微电子制造工程”目录外专业,国防科工委设置了“电子封装技术”目录外紧缺专业。许多高校的材料学、材料加工、机械制造方面的研究也逐渐向电子封装的材料、工艺和装备转移。目前已经有几所高校创办了独立的电子封装技术或微电子制造专业。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微电子分院从2004年已设立大专学历的微电子(封装专业),封装线据说有上海日申机械注塑压机,苏州四川黄海TO-220 160腔的塑封模具,深圳微讯的健合机,塑封料用汉高华威KL-1000-3.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微电子分院院长金鸿是我原来在学校的带课老师,董西英老师负责对外毕业学生分配工作。

华中科技大学已经在材料加工工程专业另设了电子封装技术专业方向,07年从05级本科生中选调2个班的学生开始了专业课程学习。专业主干课程包括电子制造技术基础、半导体制造工艺、电子工艺材料、电子制造可靠性等,同时还兼顾了材料加工工程专业的主干课程。

哈尔滨工业大学于2007年成立了“电子封装技术专业(系)”,为国防紧缺专业之目录外专业,在本科层次培养电子封装技术人才。2007年正式列入招生目录,计划每年招生26-52人。并已经从06届本科生中选调部分学生到本专业学习,在十一五期间有毕业生,以满足国防工业的急需。设有3个专业方向:电子封装工艺与材料、电子封装结构与可靠性、电子封装设备。主干课程有:微电子制造科学与工程、微加工工艺、电子封装电磁及传热设计、电子封装结构与工艺、电子封装材料、微连接原理与方法、电子封装可靠性等。

上海交通大学在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开设了微电子制造与装备本科专业,每年有本科生45名,开设的主干课程有高密度半导体封装工艺、高密度半导体封装装备、高速、高精度运动控制、机器视觉等。这是国内首个以电子封装专用设备研究为目标的本科专业。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成立了“微电子制造工程专业”,为国家教委专业目录外特色专业。开设了半导体制造技术、微电子封装与组装技术、PCB设计与制造技术、微纳技术等课程,在本科层次培养电子制造工程师。

北京理工大学申请的电子封装技术本科专业同样也属于国防紧缺专业的目录外专业。从2008年起正式开始招生。

至此,国内已经有4家高校开始在本科生的层面大规模、系统性地开始电子封装技术专门人才的培养。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缓解国内专门人才缺乏的问题。

第一届电子封装技术本科专业计较学研讨会于2007年11月27日在华中科技大学召开,哈尔滨工业大学和华中科技大学分别介绍了各自学校的专业教学计划。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工业大学、厦门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华南理工大学、上海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相关高校的近30位教师讨论了电子封装技术专业的建设规划和教学体系。会议决定每年召开至少一次教学研讨会并建议成立电子封装技术本科教学指导委员会。

国内已经至少有25所大学开展了电子封装技术的本科、研究生层次的教学和科研。从各高校的资料统计,电子封装教育与科研情况大致如下:

开展了系统级封装、微系统封装、多芯片封装等方面的研究与教育的有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清华大学和南通大学等。

以电子封装材料、无铅化封装和无铅焊料为主的研究与教育机构有:厦门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北京工业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科院沈阳金属研究所等。

在SMT工艺及设备研究和教育方面为重点的高校有: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哈尔滨理工大学、北华航天工业学院、深圳职业技术学院、重庆工学院等。

开展了电子封装关键设备研究与教学的单位有:哈尔滨工业大学机器人研究所、上海交通大学机器人研究所、华南理工大学、中南大学等。

在封装可靠性及失效分析方面开展工作的有:中科院冶金所、复旦大学等。

在集成电路封装设备的研发和生产方面的研究所有:信息产业部45所、2所、深圳日东电子等。

建立了相关本科专业的学校有华中科技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北京理工大学、桂林电子科技大学,以及上海交通大学。

在MEMS封装领域,国家投入了比较大的支持,863项目从“十五”到“十一五”,都有大的项目立项。在MEMS的封装关键设备技术研究方面的几所重点院校是:哈尔滨工业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东南大学、上海交大等;几个重点研究所有:中国电子科技集团第13研究所、55研究所、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等。

从培养人数看,本科层次的电子封装技术人才分为2部分:

1, 接受全面电子封装技术教育的: 5所*50人/年=250人/年

2, 接受电子封装选修课程(20-40学时): 25所*(25-50人)=(600-1200)人/年

接受研究生阶段培养的学生大约为100人/年。

附件:

中国高等学校封装技术研究与教育机构调查表

哈尔滨工业大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电子封装技术系

负责人: 王春青

教授/工学博士

研究内容:

微连接技术、互连的可靠性、互连材料的研究与教学(材料学院)。

微系统设计和封装制造;新封装结构研制;可靠性评估与失效分析

人才培养:

本科生,自2007年开始正式招生。

硕士/博士研究生。

截至2006年底,已经培养从事封装技术研究的博士近20位,硕士40余位。

开设课程:

微电子制造科学与工程概论;封装结构与设计、辐射与防护、封装热管理、电子产品可靠性理论与工程、微连接原理、微电子封装材料、微组装工艺、SMT工艺与设备等。

联系方式:

150001 哈尔滨工业大学436信箱 地址:

哈尔滨市南岗区西大直街92号材料学院

哈尔滨市南岗区哈工大科技园微纳中心

电话: 0451-86418725

传真: 0451-86416186

网页:

http://mwjl.hit.edu.cn

电子邮件: wangcq@hit.edu.cn

哈尔滨工业大学 机器人研究所

负责人: 孙立宁

教授/工学博士/所长

研究内容:

精密运动定位、MEMS组装与封装设备、微驱动及微操作机器人

人才培养: 硕士/博士研究生

联系方式:

150001 哈尔滨工业大学机器人研究所

地址:

哈尔滨市南岗区一匡街2号哈工大科学园C1栋

电话: 0451-86415173 86414422

传真: 0451-86414174

电子邮件: lnsun@hit.edu.cn

哈尔滨工业大学 深圳研究生院 绿色微制造技术中心

负责人: 李明雨

教授/工学博士/主任

研究内容:

微制造新工艺与可靠性、封装与组装互连材料性能。

人才培养: 硕士/博士研究生

邮政编码: 518055

地址:

深圳市西丽深圳大学城哈工大校区D栋3楼

电话: 0755-26033463

传真: 0755-26033462

网页:

http://join.hitsz.edu.cn

电子邮件: myli@hit.edu.cn

上海交通大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电子材料与技术研究所(筹建中)

负责人:

李明

教授/工学博士

研究内容:

无铅焊料及焊接技术、IC引线框架材料及制造技术、湿法微互连与成膜技术

材料可靠性分析等

开设课程:

本科生:微电子制造原理与技术

研究生:现代微电子封装材料与封装技术

人才培养:

本科生、硕士/博士研究生

通信:

上海市华山路1954号200030 上海交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电话:

+86(21)62932522

传真:

+86(21)62932522

地址: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三楼)227房间

电子邮件:

mingli90@sjtu.edu.cn

上海交通大学 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 微电子制造与装备

负责人 丁汉

所长/“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电子邮件 hding@sjtu.edu.cn

电话 021-34206086 传真 021-34206086

联系人 盛鑫军

电子邮件

xjsheng@sjtu.edu.cn

电话 021-34206547

传真 021-34206086

开设课程

高密度半导体封装工艺、高密度半导体封装装备、高速、高精度运动控制、机器视觉

上海大学

新型显示及应用集成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机电工程与自动化学院

材料学院

中瑞联合微系统集成技术中心

负责人: 张建华 教授/工学博士;刘建影教授/工学博士

研究内容:

光电模组技术;微/纳电子互连与封装;绿色电子制造技术与材料;微系统集成技术;可靠性与失效分析;先进封装技术(晶圆、倒装、系统封装、多芯片封装、3D等)

人才培养:

本科/硕士/博士研究生

电子邮件:

jhzhang9@mail.shu.edu.cn jhzhg@sina.com

电话: 021-56331379 地址:

200072 上海市延长路149号245信箱

复旦大学 材料科学系

国家微电子材料与元器件微分析中心

负责人: 王家楫

教授/常务副主任

研究内容:

先进封装材料和工艺,封装可靠性评估及失效分析。

人才培养: 本科/硕士/博士

地址: 上海市 邯郸路220号 材料一楼

邮编: 200433

电话:

021—65643686

传真:

021—65643529

电子邮件: jjwang@fudan.ac.cn

北京大学 微电子研究院

微米/纳米加工技术国家级重点实验室

负责人:

金玉丰

教授/实验室主任

研究内容:

集成微系统设计、加工与封装

人才培养:

硕士/博士研究生。

地址:

北京大学微电子研究院

邮政编码:

100871

电子邮件:

jinyf@ime.pku.edu.cn 电话:

010-62752536

传真:

010-62751789

网页:

网址:

http://eprc.riit.tsinghua.edu.cn 地址:

清华大学信息研究大楼三区403

清华大学 材料系

电子材料与封装技术研究室

负责人: 马莒生教授 主任(退休)

研究内容:

光化学加工及在微电子中的应用;集成电路基板材料;微电子封装用新型金属材料;高密度微互联技术;焊点可靠性及新型焊料;表面与界面;异材连接与可靠性

通讯地址:

100084,北京,清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

联系电话: 010-62783849(系办)

传 真: 010-62771160

E-mail:

panw@tsinghua.edu.cn(系主任)

华中科技大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电子封装技术专业

负责人: 吴懿平教授/工学博士

研究内容: 电子封装技术

人才培养:

本科生;硕士/博士研究生

联系方式:

430074 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南一楼西224室

地址:

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珞瑜路1037号

电话: 027-87544454

电子邮件: ypwu@smt-hust.com

网页:

http:///

哈尔滨理工大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精密焊接与微连接研究室 负责人: 孙凤莲 教授/工学博士 研究内容:

上一篇:小区保安聘用合同下一篇:跆拳道战胜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