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组教研工作总结

2024-06-29

地理组教研工作总结(共15篇)

1.地理组教研工作总结 篇一

今年是改革之年,新的课程方案在实践中实施。我们分成理论与实施两方面对这一学期工作展开构思。指导思路方面:20xx年新的方案在江苏省进入实施阶段。但我们仍然要不断学习新的理论和方法用于指导我们的教学。

高一教与学方式发生改革,重视问题式教学,加强地理实践,深化信息技术应用,开展思维结构评价,关注表现性评价,必然要求我们的课堂教与学方式发生变化,学生成长的同时老师也在成长,重视资料的积累和分析。高一课堂教学的改革变化也会对高二,高三的教学和评价产生影响,所以我们组内每一位老师都必须重视对考纲的研究,重视对学生的研究,重视对课堂教学的研究,重视对教学评价的研究。组内各位老师学习到好的理论应该分享,在教研组和备课组活动中针对新理论展开与实践结合的讨论,以产生新的思维火花。

在实践层面,我们的教学评价已经从考试文化走向评价文化了,教学评价的范式发生了转换,这就要求我们对课堂的教与学产生重大应对,在课堂教学中用问题整合相关学习内容和教学方式;加强地理实践,培养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地理理论知识与应用相结合,引导学生用地理视角去观察,行动和思考,并在对真实世界的感受和体验中进一步提升理性认识,逐步建立起地理知识之间的关联。在地理教学整个过程中开展思维结构评价,基于“可观察的学习成果结构”分类理论,关注学生地理学习中表现出来的思维结构的个体差异,把握不同学生的学习状态,使后续的教学设计能够理有针对性地促进学生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关注学生在真实情境中完成某项任务群时所表现出的语言,文字,创造和实践能力的评定。关注地理学业水平考试命题所联系的核心素养和学业质量标准,评价目标,构建能够科学测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发展水平的框架;提供标准参照的,具有实质内容的结果反馈。应对新课堂实践,教研组建设也应有新举措。我们打算开展“教-学-研”一体化学习模式,提升各位老师的理念,提高教学水平,积累资料总结规律,撰写论文。

1、研究评价,针对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制定适合的评价量表。

2、针对评价,结合以往教学目标的叙写,开展地理核心素养为主线的目标叙写观。

3、课堂教学的开展是重头,开展学生的合作与探究活动,发挥老师的导向作用,加强学生的实践活动,并开展表现性评价的工作。

4、再次说课,对上一堂课的得与失开展说课活动,提升实效性。

2.地理组教研工作总结 篇二

一、以课例为载体,开展主题式校本教研

我校平时实行以备课组为单位,以平时教学中所遇到的问题为校本教研的主题,以问题为驱动,以课例为载体,开展主题式校本教研。

(一)有效校本教研主题的确定

确定主题是校本教研取得实效的前提。校本教研主题来自于课堂教学实践,备课组老师共同研讨在教学过程发现的问题和存在的困惑,把典型的、有研究价值的问题进行整合为主题,进行研究。

我组老师不断反思,将“高中化学精品课程建设理论与实践的研究”、“自主性学案的编写及操作方法的研究”、“以自主性学案为载体的化学课范式的研究”、“学生多元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实践的研究”等确定为我组校本教研的主题。

(二)通过课例研究,落实和深化教研主题

以课例为载体的主题校本教研活动的基本模式为:确定研究主题——第一次开课——评课研讨,自我反思——理论学习,提出解决策略——第二次开课——验证策略,深化主题。

(三)以课例为载体,集体研讨,帮助青年教师快速成长

以课例为载体的校本研究活动,贴近教师教学实际,可操作性和针对性强。组员通过共同学习,集体研讨,资源共享,提升教学和教研能力的提升。近几年来,在市、区教研室的领导下,我组青年教师经常参加“优质课评比”、“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同题异构课”等各类活动。为了促进青年教师快速成长,我组经常以典型课例为载体,开展校本教研活动。

2014年5月,区化学教研员要求我组一位青年教师开一节公开课,开课内容为化学必修2“来自石油和煤的两种基本化工原料(2)——苯”。我组教师以此课例为载体,集体研讨,开展校本教研活动。具体做法如下:

1.全组教师共同学习课程标准和相关理论

根据“来自石油和煤的两种基本化工原料(2)——苯”这一教学内容,全组老师共同学习课程标准和相关理论,集体讨论,提出单元教学内容分析、单元教学目标分析;单元重难点分析、单元课时分配;单元核心内容教学设计框架、教学策略等六个方面的总体设计思路。

2.开课教师自主进行教学设计

开课老师从教学基本信息、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教材分析及学习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流程示意、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方面,结合自身风格和学生实际,进行教学设计和自主性学案的编写并进行试上。

3.听课评课、提出建议

组内老师听过开课老师的试上后,发表听课体会,认为此教学设计很好,但在教学过程中还需要加强以下几点:(1)实验教学;(2)学生的主体能动性;(3)学法指导等。让学生充分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

4.全面反思、修改设计

开课老师在听取组内老师意见和建议后,对教学过程进行全面反思,寻找改进策略,修改教学设计,并再上一次试上课。

5.正式上公开课

开课教师在“学习理论——进行教学设计——第一次试上——评课研讨,自我反思——理论学习,提出解决策略——第二次试上——评课研讨,自我反思——修改设计”的基础上,正式上公开课。

6.听取评课、进行教后反思

上完公开课,听课老师进行了热烈讨论,开课老师进行教学反思。

二、以反思为抓手,促进备课组教师专业发展

1.学习理论,在备课组集体研讨中相互交流

学习是进行主题校本教研活动的重要环节。在开展主题校本教研活动前,备课组长布置学习主题,全组教师根据主题自学相关资料,并及时做好笔记。在每周的备课组活动中,组内老师交流学习心得体会,为主题式教研做充分准备。

2.撰写反思,在自我感悟中获得发展

主题校本教研进行反思与研讨,是我组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要抓手。在进行主题校本教研活动时,我组每位老师主动参加,积极发表自己的见解。在开展主题校本教研后,我组每位老师积极撰写反思。

主题式校本教研活动有助于教师专业发展,培养老师科研意识,提升教师教学能力,特别是对青年教师的成长帮助很大。主题校本教研是“沃土”,每位老师是“耕耘者”,其他老师的建议和意见是“营养品”,参与者是“种子”。通过一次次的主题校本教研活动,种子就能更好地发芽、成长。

(作者单位:江苏溧水高级中学)

3.七年级第地理组教研活动总结 篇三

朱保中学七年级地理

非常感谢教研室提供一次外出学习的机会使我收获很多: 09年11月10日上午,我们七年级地理组参加了教研室组织的七年级地理教学研讨会。其间我们观摩了南坊二中赵西山和临沂五中孙素梅的两节课,接着听取南坊二中赵西山的经验介绍和张荣亮主任关于临沂市优质课比赛情况的介绍,最后听取了教研室池主任教研总结和具体要求。

本次活动,可谓及时雨,下面几点体会愿和大家共同探讨。

1、如何上课

从两位教师的课上我们可以看出:他们用心良苦,可前做颇多准备,备学生,备教材,精选习题,多媒体教学。课中,精神饱满,完全融入美妙的乐章中,整个课堂有章有序,重点突出。

2、拥有什么样教学理念

拥有什么样的教学理念就拥有什么样的课堂,两位教师的教学理念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联系生活、联系实际。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终生有用。学生的主题地位得到,教师的角色发生了变化。

3、听了两节课后,我们反思了自己的教学,在听课我们同时遇到很多问题。如何让每一个学生在课堂上都动起来,有的学生积极主动的去学习,有的学生则不知要学习什么,完全依赖老师要他们学习什么,有的学生则完全自我封闭,什么也不学。

4.四年级组教研备课组工作总结 篇四

时间过得真快,一转眼一个充满挑战,富有收获的学期很快过去了。在学校领导的支持下,在各任课老师的配合下,在我组各位老师的共同努力下,我们年级组较为圆满的完成了本学期的各项工作。回顾本学期的工作,我们年级组的每一位老师都兢兢业业,踏踏实实,根据期初的教学工作计划,以新课程改革为契机,以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为指导,转变教学观念,从规范入手,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课程改革实验,加强课堂教学改革研究,从而全面提高本组语文教学质量。现在我将一学期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劳动纪律

本学期,我组教师均能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不仅没有迟到早退现象,也没有出现师德师风事件。能够按照学校的要求,认真高质的完成学校布置的工作。还有很多老师克服了种种的困难,坚守在工作岗位上。我组老师全部担任着班主任的工作,每天早来晚走,全身心的投入到工作中。冬天,寒风刺骨,可我组的老师依然坚持带领学生进行早锻炼。

二、教育教学工作

1、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本学期,我组教师认真贯彻学校教学改革的基本思想,以抓好课程改革和课堂教学为重点,努力把新课标的理念贯彻落实到实际教学当中。在过去的一学期中,我们教研组采用集体与个别相结合,实践与反思相结合,学习与测试相结合的方法,认真领悟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宗旨,把握课程标准传达的新的理念,新视角,新要求。牢固树立“工具性与人文性”的语文本质观,着眼重视以“三维目标”为标志的语文综合素质观,关注双基的同时,密切关注学生语文学习的过程.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坚持语文实践观。加强语文与学生生活,与其它学科的联系;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优化教学内容的整合,教学方法的选择和教学评价方式的改革。

2、实践是检验课改的唯一标准,实践是提高教学水平的唯一途径。本学期,我组教师都能够积极参加学校和教育局组织的各种教研活动。每一位教师都精心撰写了一份优秀教案,一篇优秀论文,每一位教师还执教了一节公开课。在我校进行“课内比教学,课外访万家”活动中,因为进行了精心的准备,因此所上的公开课质量高,形式新,效果好。而且我组的每一位教师都能广泛听课,认真做好听课记录,写好评语。在全体老师上完公开课后,我们还一起进行了评课。大家畅所欲言,交流着自己的意见与建议,从而促进了教学水平的提升。在期中考试结束后,我组每一位教师对班级的考试情况进行了认真的分析与反思,填写了质量分析表,对考试中存在的不足及时进行了整改,从而促进了我组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

3、规范管理,提高教学质量。本学期,结合学校制定的各项考核制度,我组及时做好了检查、督促、考核工作。每周检查一次教案,每月检查一次作业的批改情况,同时通过随堂听课等方式,促使了我组语文教学改革的深入的开展。

三、其他方面

年级组是一个不可分割的集体,我组教师无论是在工作上,还是在生活上,都能够互相关心、互相帮助,荣辱与共,所以我们年级组是一个团结、和谐的团队。年级组无论是开展教师活动,还是学生活动,大家都鼎立支持,竭力配合。本学期,我组无论是哪位教师讲公开课,同组教师都积极配合与支持,共同研究教材,共同商讨教学设计。也正因为有我组每一位老师的竭力支持和真诚帮助,我的工作才能顺利开展。因此,我要向我组的每一位教师真诚的说一声感谢,谢谢大家的协助。

5.服装组教研工作总结 篇五

(2010年下学期)

本学期,我们服装组全体教师团结协作、勇挑重担、努力学习、刻苦钻研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取得了较大的成绩。首先,在学期之初,我们就制定了较好较详尽的教研组计划、确立了明确的教育教学目标,并明确提出:要在过去取得的一些成绩的基础上,再创佳绩,再攀新高;其次,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时时刻刻注意修正、提高、完善我们的计划和目标,并投入了极大的热情和非常的努力,发挥了集体和个人的多重作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最后,我们还对本学期的工作作了全面的、系统的、深刻的总结,决心发扬我们的成绩,克服我们的缺点,勤奋学习、努力工作,争取在新的学期里取得更大的进步。总结这学期来的工作

我们组有如下特点:

一、团结协作、乐于奉献

我们组共9名老师,虽然女同志较多,但团结协作的精神是可喜的。在07服装高考复习中,殷秋娥老师负责结构,杨晓月老师负责设计,黄维老师负责服美,胡蓉老师负责工艺,他们都能在完成本职工作的同时,互相交流、沟通和协助。

二、不断学习、更新理念

服装专业是技术性较强的专业,教师的教学观念及个人业务水平是影响学生技能水平的关键因素。因此在备课过程中,我们在熟悉教材的基础上,不断的查阅资料,充分进行讨论,然后进行实施。为了

赶上时代步伐,我们主动适应企业工艺及技术的变化,及时吸收新知识,确立现代教育观念,自觉的转换角色,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学习指导者、帮助者。在教学中注重理论与实践的联系,注重课本知识与企业要求的联系,注重教师示范讲解、巡回指导、作业批改的主导作用。

三、勇挑重担、硕果累累

我们组3位老师除了正常教学工作外还担任了班主任工作。我们在工作中没有一点马虎大意,而是全心全意、踏踏实实的做好每一件事。在全组同志的共同努力下,2010年高三的升学考试我们又一次取得了好成绩(重本上线3人),在岳阳市中职服装技能竞赛中,杨晓月老师指导的学生2人获得三等奖,彭庆轩老师指导的学生1人获得三等奖,服装专业的同学再次为学校争得了荣誉。

四、其他方面

如学校业务学习、备课组、教研组活动都能正常进行,并做到互相听课。本组成员服从分工,严格遵守劳动纪律,不迟到、不早退,提前上班、推迟下班。

总之,我们服装组在过去的一学期中,精诚团结,在教育教学及学校其他工作中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我们仍存在一些不足,例如技能教学的针对性,教育教学理念的先进性,专业意思的超前性等,今后,我们将继续努力,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争取在各方面取得更大成绩。

6.校本教研直面地理高效课堂 篇六

关键词:倾听;反思;校本教研;地理高效课堂

随着新课程的不断推进,我县地理教学中不断涌现出新问题。为研究和解决教学实践中的具体问题,总结和提升教学经验,提高课堂的有效性,我们把目标转移到校本教研上。校本教研目的是促进师生共同发展,我们深入到地理课堂中,深入到教学一线中,和地理教师结成伴,分工协作,共同进行校本教研。

下面是我们的一些具体做法:

一、问题的提出

2009年10月,在我县第一次地理教研活动会上,老师们坐在一起讨论如何使地理课堂高效。初中地理处在尴尬的地位,中考不考,学生不重视,想让地理课堂高效,必须出奇招才能制胜。我们在会前先做了个问卷调查:在教学中你最棘手、最迫切想解决的问题是什么?结果百分之九十的老师都反映学生不认真听课的现象比较严重。由此,我们提出了校本教研课题:学生倾听成习惯,教师反思驻心间,——校本教研直面地理高效课堂。问题转化为课题,解决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这也正是校本教研的核心所在。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让教师形成反思习惯,对于教师成长,学生成长都具有深远的意义。

二、制定实施方案

(一)健全组织完善制度

课题实施的时候面临着方方面面的问题,因为有一部分教师问题意识和研究意识还较淡薄,不能提出有价值的教学问题,缺乏反思的习惯。他们也曾在努力地做,却不知道自己在做中改变了什么,发生了什么,收获了什么,遗憾了什么。还有少数教师满足现状,自我发展意识欠缺,只爱按规定办事。为了搞好课题教研,让大家齐头并进,我们成立了以我为课题组组长,县直两位地理教师为课题组副组长,全体地理任课教师为组员的课题教研小组,做到了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同时我们完善了各项规章制度。1、学习制度:每两周一次的教研活动全体人员必须参加。2、专业引领制度各位老师必须把大家的智慧结晶带进自己的课堂进行实践、论证。3、检查制度:每周推门听课1节,各位老师要有充分的课前准备。4、评比制度:每学期的期中和期末开展一次评比,鼓励先进,鞭策后进。5、教学反思制度:各位老师要做到课课有反思,课题教研组定期听取各位老师的意见和建议,然后再把意见和建议梳理、汇总,重新走进实践,从而形成实践、论证、再实践、再论证的良性循环。

(二)以课例研究为载体,开展校本教研

校本教研必须走进真实的课堂,进行真实的研究,促进真实的发展,成为永恒。所以课例是搞好校本教研的保障。付诸行动,让课堂因学生的认真倾听更加精彩,让课堂因为老师的不断反思更加高效。

(三)教师写反思促进教学,形成习惯提高教学质量。

每节地理课后,要求教师把教学反思写下来,这样一来可以和自己的心灵进行对话,成长自己;二来可以找出自己教学中的不足,写出培养学生倾听习惯的方法,促进自己的课堂教学。当反思逐渐成为一种行为习惯时,教师的教学水平就会提高,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会增强。

三、实验过程

(一)总结经验,汇集方法。

我们各自回忆参加工作以来,培养学生倾听方面的一些好方法,然后汇总在—起,分享交流,提出培养倾听习惯的具体方法

1、准备。

课前做做深呼吸、听听轻音乐,使学生排除一切干扰,静心候课。教师备课要充分,课堂上要紧张有序,环环相扣,吸引学生。特别是在一节课中,哪一个点是最精彩的部分?哪一个点最容易给学生启发?哪一部分学生最不易理解?哪一部分最容易调动学生的情绪?老师都要做到心里有数,不然,是很难达到预期效果的。

2、有效的示范。要让学生做到认真听老师讲,首先老师要做到认真听学生说,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心悦诚服,事半功倍。

3、恰当的评价。这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因素,也是培养学生倾听的重要手段。恰当的评价会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营造了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

4、礼貌的倾听。手势或身体动作是最能反映一位学生是否在倾听。课堂上我们对学生听的姿势给予认真指导。如:同学听同学发言时,要求学生眼睛看着书本或老师出示的教具,不看发言同学的脸,那样不仅不礼貌,而且易跑神,发言同学也不自在,容易被打断思路。同时还告诉学生,如果同学的回答与自己的思考相一致,则以微笑、微微点头表示认可或赞同,如果不一样,皱皱眉头,老师一看,就得到了反馈信息,对师生双方都利处多多。

(二)初步尝试,产生困惑。

思路初步达成共识,老师们可以在课堂上尝试了,课题组领导推门听课,指出优点和不足。在尝试的课例中,积累成功的经验,并记录新的困惑。两个月后,我们相继开展了公开课评比活动,这也是检验倾听习惯培养的课例。课后,老师们畅所欲言,认为虽然上述四种培养学生倾听习惯的方法渗透到位,能收到好的效果,但是又产生了新的困惑:

1、无论教师的语言多富有诱惑力,教学环节设计得多巧妙,还是有少数学生没有注意听。

2、我们对学生倾听习惯的培养仅限于课堂上,能让学生终生拥有这方面的习惯与能力吗?

3、怎样检测学生是否真正地倾听了呢?

(三)继续研究,螺旋上升。

针对上面产生的三个新问题,我们又组织老师进行讨论、请老师上网查资料、向资深的教师请教,最后得出结论,培养学生的倾听习惯,除了要做到上面提到了四种方法外,还要做到:

1、营造倾听氛围。把多媒体教学引入课堂,营造氛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对少数没有倾听的孩子对症下药,及时鼓励、表扬,善于捕捉他们的闪光点,给他自信,让他临时成为同学心中的榜样等等。氛围的营造很关键,成功地营造倾听氛围,可以化腐朽为神奇,化混乱为秩序。但这些都需要老师的驾驭能力,需要下一番功夫。

2、搞好家校联合。学生良好习惯的形成需要社会、家庭、学校三者的共同努力。所以,我们要力争做到课上课下,家校联合。在生活中要求学生也要学会倾听别人,如果在课下、家中他认真倾听了别人,应及时给予鼓励,让倾听习惯在日常生活中养成。

3、分类倾听检测。班上的学生有差异,对学生倾听的检测要分四个层次,听懂 复述 评价 建议。特差的学生,可以问他:你听懂了吗?学生心中明白即可。中等生不仅要听懂老师、同学、别人讲了什么,必要时还要会复述出来。良好的学生,不但听懂、会复述,还要会恰当地评价别人说的对不对?优秀的学生则要求听懂、会复述、会评价,而且还会提合理化的建议。

通过课例,我们又总结出了三种培养学生倾听习惯的方法。接着我们又到课堂上去实践,去检验。

7.语文组教研工作总结 篇七

光阴似箭,岁月匆匆,我们又站在清点的站台。回顾一学期来,我们在学校的正确领导下,语文教研工作再上新台阶。我们以教研为先导,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按照省、市教研部门的要求,参照校教研室《2010—2011学第一学期研训工作计划》,认真抓好校本研训、课题实验以及常规教研活动,使我组教研教改工作扎实深入地开展。现将本学期工作总结如下:

一、规范常规教学行为,开展课堂教学研讨

坚持教研活动常规化。全组至少每月一次,备课组每月至少集中学习两次,强化集体备课。认真进行集体研讨、集体备课,确定每模块的教学内容及精神;及时发现问题,共同制定解决方案。备课组结合研究专题上好一节研究课。每位教师听课不得少于16节,做到互相听课、评课,特别是师徒之间新老教师之间。在新教师汇报课中,不少教师主动听取其他学科的课,取长补短。

本学期初举行第五、六批师徒结对帮扶活动徒弟汇报课,授课教师是黄云、陈晓萌。课后,我们在科组办公室召开研讨座谈会,就在新课程模块教学背景下如何提高语文课堂的学习效率的问题展开热烈的讨论,授课教师都自觉地实施了新课程理念。12月底教学开放周,吴淑立、吴金妹两位老师上研究课,课堂教学都很好地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的思想,“主体参与”、“以学定教” 的教学模式在教学中广泛应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应用较为熟练。老师们对语文教学真本的理念又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增强了教师实施新课程能力。12月底,蔡怡老师参加海口市语文十佳能手比赛获课堂教学(单项)二等奖。

二、抓好课题研究,深化教研改革

国家级课题――中央教科所“十一五”重点科研课题《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和市级课题《推进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的研究》进入总结推广阶段,要求参加实验研究的老师认真总结。在2010年海口市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论文评比中吴淑梅、戴雕两位老师获一等奖,刘成、蔡怡两位老师获二等奖。2011年市级课题《推进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的研究》通过专家鉴定顺利结题。

三、发挥骨干教师的指导作用,培养青年教师

我们充分利用本组资源优势,既发挥骨干教师的带头作用,又放手重用青年教师让他们当重任,唱“主角”。年轻老师要上满两节汇报课,做到上课教师有教案,有反思;全组老师听课评课,听课有记录,评课有针对。更快促进年轻教师成长。同时,在学校的统一筹划下,两对新老教师开展师徒结对,开展一对一教研活动。师徒结对重过程,督促检查青年教师的听课学习,坚持重点检查“徒弟”的课堂教学效果和各项规范的教学程序。

四、重视语文学习环境的建设

我们继续走大语文路线,坚持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

9月,组织高一学生参加海口市“纪念抗日胜利65周年”征文,高二学生参加省“我崇敬的科学家”征文,并上送八篇到省市参评。

11月,组织高二学生参加市级“建设海南国际旅游岛,做文明使者”征文,选送5篇优秀作品到市里参评。

12月7日举办高一年级“纪念一二九”演讲比赛,360班的蒙亮获一等奖

10到12月期间,组织学校1400多名学生参加海南省首届中学生语文阅读与鉴赏能力大赛,并推出作品参加全省评比,338班的李平壮同学获省一等奖,338班吴海波等三人获省二等奖,另有四人获三等奖。

8.农学组教研工作总结 篇八

农学教研组工作开展的如何,将直接影响本组全体教师的思想、业务素质和本学科的教学质量。为把本教研组建设成一支强有力的队伍,结合我校实际,特制订本学期的教研组工作计划。

1、开展集体备课,切实做好备课过程中的各环节:即说课,编写教案;议课,精改教案;温课,优化教学;反思教学。充分发挥教研组的集体智慧,同时注重发挥每位教师各自的教学特色和风格,要把好本组的教学质量关。

2、加强教研组的管理,教研组长经常深入听课,了解检查本组的教学工作情况,每月对各教师的备课听课情况检查一次,以便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3、充分发动教师积极参加听课活动,集思广益,对校级的公开课、示范课等无课教师一律参加。每月争取开一次组内公开课。

4、要面向全体,抓连头带中间,特别要重视后进生的补差工作。

5、认真组织教师理论学习,提高本组教师的理论素养,鼓励教师积极参加现代化教学培训,提高现代化教学工具的使用能力。

6、搞好自编资料的积累和整理,做到分工协作,共同受益,逐步完善本组的教学资料库。

这学期已近尾声,我们农学组在学校领导班子的正确领导和帮助下,在组内全体教师的齐心努力下,可以说较为圆满地完成了学校交给的各项工作任务,现具体总结如下:

一、积极开展业务学习

这学期来,本组教师认真学习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学习现代信息技术,努力提高运用现代教学手段的能力;认真钻研新教材;以及教务、研处科研处印发的学习材料等,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

二、各尽所职,做好本职工作

俗话说:人心齐,泰山移。由于组内存在的特殊情况,需要一些老师要承担较大工作量,在困难面前,老师们都相互理解、相互支持,不给学校出难题。孙英姿老师、章春艳老师是组里新来的优秀专业教师,他们憨厚朴实的为人、踏实的工作作风,潜移默化地影响和带动着大家,她们承担了2012年农学专业技能大赛,作为班主任的她们既要把班带好又要把大赛准备好,困难可想而知,但她们没说一句怨言,工作兢兢业业,默默无闻地为组里的工作、学校的工作添砖加瓦,这种精神实在令人感动。值得一提的是:二位老师,所带的参赛队伍获得较好的成绩。虽然是团体三等奖但这毕竟是农学专业第一次走出家门参加大型的比赛。结果不是重要的。重要的是过程。说说高三,农学专业作为学校的主力军,她们这些任高三的老师们更是走在学校教师前列。她们每天都不辞辛苦兢兢业业。总之希望能在新的一年高考中能再为学校创佳绩努力着,奉献着。

三、教学科研,初见成效

一年来我们组通过学校组织外出学习、集体备课、课堂教学改革研究课、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课(多媒体课)、考试测试质量分析、课件制作交流多种形式的教研活动。

开展研究性学习和研究性教学的探讨,为了尽快摸索总结出适合我校高三学生的高考复习的教学思路,模式、方法。农学组在高三年级试验性的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积极参加教研处组织的高三复习研讨课。成果暂时还未出来,但我们认为,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师们多年的丰富经验,这次活动定能圆满结束。

四、不足与今后努力的方向

9.地理校本教研该“研”些什么 篇九

以校为本的教研,强调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性研究,既注重解决实际问题,又注重经验的总结、理论的提升、规律的探索和教师的专业发展,是保证素质教育取得成功的推進策略。

就地理教学而言,校本教研应该从哪些方面开展呢?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八个方面来确定研究专题,并进行深入研究。

一、教学理念的研究与探讨

在地理教学实践中,我们会遇到许多与教学理念有关的问题:地理教学怎么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问题、地理教学目标的落实问题、人文性和自然性的统一问题……实践中,有的老师为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机械地设计课堂活动;有的老师将三维目标中的每个维度都分解成若干细化的目标,从而造成一节内容有七八项教学目标……这些现象表明有些教师对教学理念的理解还不够透彻,有时甚至产生了误解。

带着教学实践中出现的问题,我们可以在教学理念的研究和学习方面进行校本教研。研究专题可以从宏观角度展开,也可以从微观角度进行研讨。宏观角度的研究专题,如教学理念在地理课堂中的体现、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微观角度的研究专题,如怎样真正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性、教学目标的制订、练习中如何体现教学理念等。

这方面的校本教研一般可采取专题研讨会、教育论坛、教育沙龙等形式进行。

二、地理课程标准的研究与探讨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的表述是具体的,又是抽象的,如在地理必修1中非常具体地指出,“绘制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说出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但作为具有宏观指导作用的课程标准,大量的表述又只能是抽象的,即使像资源、环境等的具体目标也是针对整个高中学段的,不可能具体到年级。

如何在教学中准确把握地理课程标准,是广大地理教师直接面对的问题。这方面的校本教研应该尽量从微观角度展开,重在教学实践中对课程标准的理解、定位和具体落实。

这方面的研究可采取备课组交流、教学研讨会、教育论坛、论文写作等形式。无论哪种形式,都要结合教学实际进行研讨,否则就会失去校本教研的价值。

三、教材的研究与探讨

地理教材涉及必修教材和选修教材。教材中的重点、难点以及教材的知识体系是我们集体研讨的重要任务。我们可以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对教材进行总体研究、局部研究、实施策略研究等。如可以研究教材的结构问题,必修教材和选修教材的关系问题,模块与模块之间的衔接问题,鲁教版、人教版、湘教版等教材的学习专题问题,教材与读本的关系问题,教学顺序安排问题(选修部分尤其重要)等。

教材研究与探讨可以采取个人研究和集体研讨相结合的方法。集体研讨可以采取备课组交流合作、集体备课、专题研讨活动等形式,有条件的地方还可以利用网络进行较大范围的教材研究。

四、课堂教学的研究与探讨

围绕课堂教学进行研究与探讨,是校本教研最重要的内容之一。从事地理教学,我们会遇到许多问题,带着这些问题制订计划,在课堂上进行实践,进而反思总结,再进行新的实践,一定会有许多成果。关键是要做发现问题的有心人,只有在教学实际中发现了问题,我们才能进行研究。

课堂教学可以研究的问题很多,宏观层面的如地理探究性学习的基本课型研究,活动体验、问题探究等教学方法在课堂上的运用研究,预习课与学生自主学习研究,合作学习的模式研究,分层教学研究,信息技术与地理课程整合研究等。微观层面的如一堂课教学过程的反思和研究、教学方法运用的反思和研究、对教学过程中的具体步骤和细节进行反思和研究等。

五、检测与评价的研究与探讨

传统的教学评价常常关注终结性评价,创新的评价机制则要求高度重视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个性化的发展,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等。

这方面的研究课题比较多,宏观层面的课题如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评价研究、学习过程和方法的评价研究、促进特长生的个性化发展研究、学生的发展性评价研究等。微观层面的如教学专题的检测研究、模块的检测研究、高考方案研究、高考研究、学业水平测试研究、学分认定研究、学生素质综合评定的操作研究、学生成长档案袋的实施研究等。

关于检测与评价的研讨可综合运用多种方法,问卷调查、个案分析、实验、反思总结、专题研讨等是常用的方法。

六、校本课程与教材开发的研究

校本课程的开设和教材开发是一个新的研究领域。校本课程是由学校自主开发的课程,其中一部分课程可以作为地理教学的补充。这类课程可以从大地理的角度来设置,也可以跨学科甚至跨学习领域设置,也可以紧密结合学生生活和社会生活设置。

如何根据学生的需求和学校的资源规范地开设校本课程,如何设计课程纲要,如何编写校本教材,如何实施校本课程教学,如何处理校本课程与其他教材的关系等问题都值得深入研究。

这方面的研究可采取理论学习、专题研讨、实践分析、教材编写、教学个案反思总结等方法进行。

七、研究性学习与地理教学结合的研究

现代教学注重探究性学习,这与研究性学习课程有着密切的联系。如何将地理教学和研究性学习有机结合,也是校本教研的研究项目之一。这类研究可以和研究性学习融为一体,如结合地理学习的选题指导研究、研究性学习的方法指导研究、研究性学习的过程监测研究、研究性学习的成果鉴定研究等。

这类研究可以运用个案分析、反思分析、实践总结、论文写作等方法进行,还可以与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社区服务活动结合起来进行校本教研。

八、地理教学资源库建设的研究

开展地理教学,需要建立丰富的资源库。如何建立适合本校特点的资源库、如何发挥资源库的作用等,应该是校本教研的内容。

这类研究一般采用理论探讨、实践运用、总结反思、资源库建设等方法。

10.数学组教研工作总结 篇十

一、常规教研

集中教研:本学期就进行了两次。一次学习教研室和教科室的计划,制定教研组的工作计划,布置任务。第二次,是听了专家的视频讲座。这是全部数学老师的教研活动。

推门听课:因为我的听课,一年级和三年级老师,每个年级至少有两周的随时研讨,大家都积极上课、虚心听、评课,特别结束之后,还总是私下了解自己的课堂的优缺点。

五课活动:正好新进教师也在一年级和三年级,大家的集体研讨又一次进行。这样的工作至少又是两周,直到活动结束。而在上课的时候,同年级的老师总是很自觉的参与听课和评课。

教学大比武:今年这学期正好逢大比武,数学课出了八节。而一年级出了这总数的一半多。四年级两节,六年级一节。(蒋丽、高晓玲、魏继川、赵亮、刘砺、何明光、贺小容、梁春丽),上课这四十分钟不重要,重要的是上课之前老师们的准备工作,这个工作过程,注定了老师们自己的业务能力的提升。

示范课:县级骨干教师的培训,上课者有贺小容老师,正好是四年级。同年级的老师一起备课,参与听课评课,也是一种教研形式。而衡菊芳作为省级骨干教师的送教,也在磨课的过程中让自己和帮助自己的老师的业务能力得到提升。

二、网络教研

参与的网络教研,因为心静不下来,所以,参与的多,投入得少。包括视频房间的管理、论坛的管理和博客的指导,都没有更多的精力,没有更多的热情。

作为自己的房间,也少了宣传和广告。房间常常参与人很少。但好在自己依然热情如火。

就在这样的情况下,本学期我们还是完成了如下的内容视频收听和观看:

三月份:小学数学各下册的教材分析

四月份:《统计与概率》相关课例和讲座

五月份:魏书生讲座《如何管理好班级体》

六月份:下册数学的相关复习

11.语文组教研工作总结 篇十一

一、积极组织教师参加校本培训活动,提高教学教研水平。

根据教科室的统一安排,本学期全组教师都参加了校本培训活动。主要的内容有:组内公开课、试课、专题讲座。开课教师都能认真解读文本,精心设计教学环节,课堂上注重对学生的引导,问题设计环环相扣并有层次性。课后我们能及时安排交流、反馈。每次都有主评、记录。郑兴利、林丽丽、孙启会等老师的课受到好评。汤志凡、余秋莲老师的新授课别出心裁。缪招娣老师做专题讲座。每位老师都能积极参加听课、评课。此外我们还分备课组组织了集体备课活动,针对疑难课、专题复习课等不同的课型。由主备教师主讲,其他老师参与研讨。研讨中我们进一步明晰对不同课型的教学方法和复习方法,进一步提高了课堂效率。另外我们还参与了学校组织的专题培训。每次模拟测试后我们组都能及时做好交流、总结,对典型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就下阶段的教学进行反思及改进。

二、以语文教学教研活动的开展为载体,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本学期语文组老师积极参加县市级教学教研活动,如xxxx年初中语文学业考试复习会议,县xxxx年初中语文学业考试复习会议,县xxxx年初中语文骨干教师提高班活动。县九年级质量分析会议等。会后我们都能及时探讨、交流,针对不同的课型,及时反馈,不断促进教师的成长。

三、参加各类教学评比,成绩显著。

本学期我组郑兴利老师、缪招弟老师、孙启会老师参加县初中语文教师素养比赛荣获二等奖,童小燕老师的论文《立足校内,内外结合--教师专业化发展有效途径的探索》荣获县三等奖。

四、及时开好学生座谈会,了解学情和学生的需求。

本学期进行两次学生座谈,主要针对学生课堂学习、作业及考试的一些问题进行调查了解。比如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兴趣、学习方法、考前心理等问题。另外要求学生对本班语文教学提出建议和意见。大部分学生都能畅所欲言,我们能及时针对学生提出的建议以及学生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思考并予以解决。满足了学生的要求,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进行教学常规检查,进一步规范教师教学行为,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

总体上看,老师们备课态度较认真,教案详尽,课时数量充足;语文老师每篇课文按课时备课,能根据常规教学设计的教案提出自己的修正意见,每课时根据学生实际定好教学目标,确定教学重、难点,有一定的教学准备,教学过程较清晰。作业批改及时、认真。而且还有教学反思。

12.“互联网+”时代的地理教研探究 篇十二

一、传统中学地理教研存在的问题

当前,传统中学地理教研中主要存在四方面的矛盾。一是教师丰富的学习需求与有限的学习资源之间的矛盾。传统教研方式主要是听评课和听专家报告为主,教研活动次数少,远不能满足教师旺盛的学习需求,而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地理教研活动出现了以QQ、YY语音、微信、博客等新平台为依托的网络教研,极大地满足了教师丰富的学习需求。二是教师主动参与的热情与被动接受的矛盾。传统教研更多的是以教研员为中心,教师更多的是处于被动、接受的角色,而“互联网+”时代下的地理教研则是以教师为中心,要求教师积极主动参与到教研活动中来,将不同教师的智慧汇集成集体的智慧从而促进教师的专业能力成长。三是教师开放的求知过程和封闭的教研活动场所之间的矛盾。传统的教研活动主要在教室、会议室,极大地局限了教师开放的求知过程,而“互联网+”时代下的地理教研活动则不受时间、空间的局限,能让老师在开放的教研平台下即时享受优质的学习资源。四是教师个性化成长需求和基于经验的评价方式之间的矛盾。传统教研活动中评价是基于经验的评价,使得不同人对同一教师的评价往往不同,而且很难对教师的成长提出有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而“互联网+”时代下的地理教研是基于大数据的、关注教师成长过程的评价,能针对不同教师的个性化成长需求给出发展性的评价,促进教师不断地成长进步。

二、地理教研新路径

在“互联网+”时代下,如何更好地发挥信息技术在地理教研中的潜能,把互联网、信息技术、信息资源和地理教研有机结合起来,创设数字化的地理教研环境,是未来研究的趋势。本文重点从教研形式和教研平台两个方面,来阐述地理教研的新路径。

1.教研形式

传统教研形式中,教师通过参加备课活动、听评课活动、专家讲座等以教研员为中心的教研活动,更多的是被动地接受指导或培训。而“互联网+”时代下的教研活动则是以教师为中心,依托信息技术,现实优质教研资源共享,同时,运用大数据手段,对教师进行过程性的诊断,并有针对性地给予教师个性化的发展性评价。比如,互联网+听评课。“互联网+”时代下的听评课更多的是对课堂进行观察,利用网络平台中各类专门化观察量表,对听课过程中“教”与“学”的行为进行数据化的信息采集,通过后台计算机处理后,为课堂评价提供客观的量化依据,实现科学的课堂诊断,以达到完善教师教学行为的目的。

2.教研平台

随着诸如微信、YY语音、QQ、博客等各种软件产品的不断普及,能给地理教师提供数字化学习环境的平台也日益丰富,使得互联网+教研的平台也丰富多彩。这些平台能构建成一个开放式的学习环境,既是一个集教师备课、课堂观察、课后反思等于一体的教师交流平台,又是一个集专家讲座、课题研究、优质课欣赏等于一体的学习平台。例如,YY语音作为地理教研平台,能开展网络集体备课活动、专家讲座活动、优质课观摩研讨活动、磨课活动等各式各样的地理教研活动。这些丰富多彩的地理教研平台能有利于教师互相学习、互相探究、互相构建及互相评价。

总而言之,“互联网+”时代下的地理教研活动变得有更多的可能性、灵活性和创造性,也使得地理教师能更多地参与进来,成为教研活动的主人。这是一次地理教研升级换代的机会,更是一场地理教研界的系统性变革。

(作者单位:江西省教育厅教研室)

□责任编辑 陈海燕

13.低语组教研工作总结 篇十三

一、课题研究积极开展,提升科研能力

教学改革和教学科研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出路,我们低语组在学校、教科室的带领下,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为目标,不断地进行探索、改革、创新。利用教研活动进行学习、交流,取长补短,以不断提高课堂教学能力和教研水平,积极参与课题研究,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积极参与课改实验。本学期,有多位老师主持或参与了课题的研究。

二、教学常规常抓不懈,检查落实到位

教学常规是学校的教学规范,为了使教学工作制度化,科学化,条理化,低语组的老师立足于日常的教学工作,认真备课,认真批改作业。

本学期,低段语文教研组对《语文课堂作业本》进行了一次检查,学校业务办对我组的作业本进行了抽查。检查的结果都比较理想。首先,各班作业本都比较干净整洁,每班的作业本数和班级人数相符(除个别生病没来的)。其次,学生的作业质量较高,字迹端正。最后,教师指导到位,批改细致,没有发现打大勾现象,也没有漏改、错改的情况,二次批改明显,有等级,有日期。其中有个别老师的经验值得学习:指导学生订正好了之后在本子上再抄。

三、听评课活动开展,提高教学水平

认真积极地开展校内听课活动,促进教师集体教学水平的提高,一直是我校搞好教研工作的传统。

本学期,我们开展了低语组新教师亮相课课堂展示活动.10月24日,王玲老师上了一堂生动有趣的识字课――《动物儿歌》,全体语文教师认真听课、观课,做记录,并进行了评课。12月6日,低语组老师撰写评课连缀并发表校园网。

另外,组员们还积极抓住“千课万人”的外出听课的机会,认真学习、认真记录、认真反思。

14.社会组教研工作总结 篇十四

教研工作方面:

明确学校总体工作思路,以教研室工作计划为指导,把握社会组本学期教育教学目标任务,倡导教育教学创新,树立正确的教学质量观、效益观、价值观、评价观,推进素质教育,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加强教师教育教学理论学习,使教师自身的素质和教学质量都与时俱进。本教研组以课堂教学为中心,推进课堂教学创新;搞好教学常规工作;

一、落实教学要求,抓好常规工作

本学期,教研室一方面要求教师加强自身的理论学习,另一方面要求每位教师认真做好教学常规工作,在教研室这一思想的指导下,我要求并督促本组成员认真备课,精心设计每一堂课,相互学习,积极听课,并认真反思自己的教学。在本组成员的积极配合下,本组的教学常规工作落实的非常扎实,每一位教师也在认真做好教学常规工作的同时,提升了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1、加强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学习,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

组织教师学习探究性教学理论,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先进的学科教育理念,在实践中积极探究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教师以学为中心组织教学过程,把立足点放在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学会“探究学习”中来,努力规范课堂教育行为,进行课改研究,提高教育实效。

2、发扬求实精神、协作精神,强化绩效意识,认真落实教导处加强教学常规管理的工作要求。

①根据学科特点,结合学生实际,研究制定教学进度计划,认真组织教学,努力完成教学目标任务。

②规范教案编写,优化教案设计,注重学生思维训练和学法指导。

③抓好作业量控制和作业批改质量,做到精练细批。

④坚持听课制度,教师听课不少于15节。

⑤坚持每学期制作一个优秀课件、发表一篇优秀教案、一篇论文。

3、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继续坚持对吴老师的跟踪听课指导工作。认真组织听课、评课活动,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对其进行指导帮助,促进青年教师的成长。

4、本组教师根据教导处要求进行了政史地学科九年级期中考试,中考会考模拟考试命卷、阅卷、成绩分析工作。考试、测验是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双方情况进行监控的重要手段,也是教学信息反馈和改进、调整教学的重要依据,这就要求命题组卷必须十分严格,保证命题的客观与公正。本组教师认真把握命题所覆盖的知识面的广度和深度,明确各知识点对能力的要求,严格控制难易度,做好命卷工作,阅卷过程则严格按照教导处要求,坚持流水作业,重视考后的分析讲评工作。

二、拓宽工作思路,开展教研组工作

本学期,教研室要求各教研组要积极创新的开展自己的工作,在教研室的指导下,本学期,政史地组开展了以下几面重要的工作。

其一,率先组织本组教师进行集体备课,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加强本组成员之间的学习与交流。

其二,开展了校内优质课评比活动,通过这一活动的开展,年轻教师锻炼了自己,展示了自己的实力。

其三,研究中考,参加中考研讨会,认真听取学校对中考工作的指导意见,组内成员之间经常进行教学方法和复习工作的多方面磋商,相互之间取长补短,帮助年轻教师顺利组织中考各科的复习工作。

教育科研工作方面:

以创新教学课题研究为主线、以提高教学质量为中心目标,以教科研服务教学、现代教学观念为指导,加强教育手段、教学模式的理论性和实践性研究探索。互相协作,总结经验,发挥全组教师的工作力和创造力,积极开展教科研活动。坚持教科研为教育教学实践服务,实施科研兴教,积极探索与实施新课程相适应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加强教科研理论学习,逐步掌握教科研方法,在实践中积极探索研究性学习的实施策略,提高教师教科研水平和能力。

1、强化教科研意识,贯彻学校以教科研促教学的思想。借助教育教学信息网加强教师教科研理论学习,更新思想观念,积极参与市教研中心及学校组织的教科研活动。

2、加强探究性学习的实践探索,促进探究性学习规范化,探讨探究性学习在政史地学科教学实践中的实施策略和方法,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法,为学生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多渠道获取知识、并将学到的知识加以综合运用于实践的机会,促进他们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策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注重对学生的学法指导教学。

3、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本着开拓进取、与时俱进的思想创造性的开展教育教学研究,并在探索实践的基础上积累、总结经验,撰写教育教学论文,并积极在各种刊物上发表。

存在问题:有些教师教案书写不规范,质量不高,不能按时送签;有些教师在其学科教育教学方式、方法上钻研不够;有些教师学期初上报的个人研究课题没有更好地落实。望学校教导处、教研室加大考核力度,督促教师做好教学常规工作,而政史地教研组工作也有待于进一步改进、提高。

15.地理组教研工作总结 篇十五

2008年高考文综全国卷I的8~11题,2007年高考文综全国卷I的6~8题让高三师生的目光又聚焦到太阳光照图的判读问题上。

两组试题图文并茂,且文字素材和图片都非常简洁,在情境设置上都采用了严密的数学图像的形式。特别是两组试题均体现出信息提供的不完整性,试题中提供的信息很简单,而且隐含了一些信息,使得信息本身并不完整。这样一方面可以减少学生的阅读量,另一方面却是为了考查学生的能力。两组试题都需要学生将简化了的光照图转绘成完整的熟悉的太阳光照侧视图,并进行空间想象,找出隐含条件,方能解答,属于典型的无图考图题,是一种较高的地理能力的要求,需要重点训练才能培养出来。

另外,两组试题中均有题目需要学生进行分类讨论才能得出正确答案,如2008年的第8题和2007年的第8题,有点地理题目数学化的趋势。所不同的是2008年高考题以晨昏线和经线的交点切入,而2007年高考题则以晨昏线与纬线的切点切入,两道题的切入可以说是如出一辙,而且切口都很小。其中2008年考查直射点随时间和纬度分布规律,以直射点位置与各纬度昼长的关系为主。而2007年则主要考查地理时间计算、季节及地理现象判断等内容。两组试题均为典型的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去解决问题能力的试题,都是全卷地理试题当中最难的题组之一,也分别是两份试卷的亮点之一。

图3

例1:(2008年高考文综全国卷I)图3中a是经线,Q点为晨昏线与该经线的交点。完成8~11题。

8.若Q地的地方时为5时30分,则Q地所处位置和月份可能是()

A、北半球、10月 B、南半球、5月 C、北半球、5月 D、南半球、8月

9.若Q地的地方时为2时30分,则Q地的纬度可能为()

A.30°~40°B.45°~55°C.5°~l5°D.60°~70°

10.当Q地位于北半球低纬时,可能的月份及时刻是()

A.12月、17时30分B.9月、17时

C.6月、4时30分D.4月、5时

11.一年之内每天同一时刻(6时、18时除外),Q点在该经线上()

A.密集分布于南北回归线之间B.均匀分布于整条经线

C.密集分布于南北极圈之间D.集中分布于南北两个区间

解析:第8题:根据题意,若Q地的地方时为5时30分,Q点为晨昏线与a经线的交点,则说明此时Q点位于晨线上,我们可以画出图1和图2。结合图4(太阳直射点移动示意图),若Q点位于南半球,时间应在9月23日至次年3月21日之间,所以B(5月)、D(8月)选项被排除;若Q点位于北半球,时间应在3月21日至9月23日之间,可排除A(10月)。因此选C。

第9题:结合夏至日时,赤道昼长为12小时,20°N昼长为13时13分,40°N昼长为14时51分,60°N昼长约为18时29分。根据题意,Q地方时为2时30分,可得出Q位于晨线上,且所在纬线昼长为24小时-2小时30分×2=19小时,所以Q地肯定位于60°N以北。因此可选出正确答案为D。

图5 夏至日各纬度昼长分布图

第10题:根据题意,Q点可能的情况如图6中Q、Q1、Q2、Q3四种情况。根据C、D选项,6月和4月,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时刻为4时30分和5时,说明其在晨线上,对应的应为图6中的Q点,而C选项中Q点所在纬度日出为4时30分,昼长为15小时,根据夏至日各纬度昼长分布图,其应该位于40°N以北,而题目中Q点位于低纬(0~30°N),所以C被排除。D选项对应的昼长为14小时,而该选项为4月,昼长不可能达到14小时(见表1),所以D被排除。B选项的昼长为10小时,而9月份太阳直射点最多位于南纬1~3度左右,所以全球各地接近昼夜平分,昼长接近12小时,所以B选项被排除。而A选项昼长为11小时,冬至日时,20°N的昼长为10小时47分,所以该地位于北纬20度以南。因此选A。

图6

第11题:根据题意,我们以图6为例,每一天太阳直射点均位于b所在经线时,一年之内a经线每天为同一时刻。太阳直射点在b1(北回归线)和b2(南回归线)之间移动,当太阳直射点位于b1时,Q点如图6所示;当太阳直射点往南移动到b(赤道)的过程中,Q点依次经过i、ii和iii;当太阳直射点从b(赤道)往南移到b2过程中,依次出现III、II、I和Q5。太阳直射点再从b2返回到b1的过程中,Q点的位置依次为Q5、I、II、III、iii、ii、i,从而我们可以得出Q点集中分布于南北两个区间,答案为D。

例2:(2007年高考文综全国卷I)图7所示区域在北半球。弧线a为纬线,Q、P两点的经度为90°;弧线b为晨昏线,M点为b线的纬度最高点。回答6~8题。

6.若此时南极附近是极昼,P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是()

A.5时 B.15时 C.9时 D.19时

7.若此时为7月份,图中M点的纬度数可能为()

A.55°N B.65°N C.75°N D.85°N

8.若Q地的经度为0°,此时正是北京日出。这个季节()

A.洛杉矶地区森林火灾等级最高B.长江下游枫叶正红

C.长城沿线桃红柳绿D.南极地区科考繁忙

图7

解析:第6题:为了更好地理解,学生可将所给示意图转化为太阳光照图中的侧视图(图8~图10)进行想象,如图7所示:M点是晨线与昏线最北的分界点。根据题意,若此时南极附近是极昼,如图9所示,则北极附近是极夜,北半球昼短夜长,M点为b线的纬度最高点,即为晨昏线与纬线的切点,M点为昼半球中央经线,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12点,P点位于M点东面45°,地方时相差3小时,故P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15时。选B。

第7题:若此时为7月份,如图10所示,北半球昼长夜短,北极圈附近出现极昼。M点所在纬线的度数应在66°34′N~90°N,而且离6月22日较近,应接近66°34′N,因此M点的纬度数可能是75°N。选C。

第8题:若Q地的经度为0°,则M点所在经线为45°E。M点可能的时间为0点或12点,若M为12点时,北京时间为17点,不符合此时北京正是日出,所以M点为0点。北京时间为5点,北京在北京时间5点日出,说明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该情况与图10相符,北半球昼长夜短,是北半球的夏季。该题选项设置了四种地理事象,判断如下:A项洛杉矶为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易发生森林火灾,且等级最高,与题干相符合;B项长江下游枫叶正红指秋季;C项长城沿线桃红柳绿指春季;D项南极地区科考繁忙的季节应是冬季。选A。

二、备考建议

1.带着侧视图上考场

无论是这两年的高考,还是以前的高考,光照图都主要以变式图的形式出现,而变式图又需要以侧视图作为基础,因此,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注意各种变式图的来源,并与侧视光照图建立联系,进行空间想象。这样,在考试中,只要我们能绘制出二分二至日太阳光照的侧视图,然后想象出各种太阳光照的立体图,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2.把握好光照图判读的“三点”

“三点”即晨昏线与赤道的交点、晨昏圈与纬线圈的切点和太阳直射点。晨线与赤道的交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6时,昏线与赤道的交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18时。晨昏圈与纬线圈的切点所在的经线平分昼半球或夜半球,其地方时为0点或12点,而且晨昏圈和纬线圈的切点变化范围为南北纬66°34′~90°。太阳直射点的太阳高度角为90°,其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12时(且所在经线平分昼半球)。太阳直射点一年中来回于南北回归线之间,春秋分直射在赤道上,夏至日直射在北回归线上,冬至日直射在南回归线上。且太阳直射点纬度跟晨昏线与纬线圈的切点互余。

三、原创试题及分析

图11为地球表面的一段圆弧,若该圆弧代表的是经线圈,在2008北京奥运会开幕时(8月8日晚上8点),M点的太阳高度恰好为0,且M点刚结束极昼现象。表2为奥运会开幕当天北京日出日落有关数据。读图11和表2,回答1~4题。

1.M点的纬度可能为()

A.北纬66°34'B.南纬66°34'

C.北纬80°D.南纬80°

2.北京2008奥运会开幕那天北京天安门升旗时,M点的地方时最接近

()

A.6点 B.12点 C.18点 D.0点

3.此时,下列说法可信的是()

A.北京香山红叶正艳

B.长江流域油菜花开

C.墨累-达令盆地农民忙着剪羊毛

D.从大西洋进入波罗的海的轮船顺风顺水

4.若圆弧MN为180°,6月22日晨昏线与M点距离最近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M点比N点线速度大

B.此时M点昼长较N点短

C.N点的区时比M点早12小时

D.N点的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小值

分析:该题目选取地球表面的一条特殊经线(昼夜半球中央经线),以晨昏线与纬线的切点为切入点,考查地理时间计算、季节判断等问题。只要将图转换成如图9所示图形,即可轻松解决。

图12

5.若图12大圆为地球表面的一段经线圈,图示MN上方为白昼,下方为黑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M地的地方时为6点B.N地的地方时为6点

C.MN与赤道的纬度差相等D.MN位于赤道上

分析:该题目选取地球表面任意一条经线圈,以晨昏线与纬线圈的交点为切入点,考查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也可绘制侧视图来解决。

参考答案:1.C 2.B 3.C 4.D 5.C

上一篇:感悟人生的美文欣赏下一篇:《读者》增刊高考作文素材哲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