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前景

2024-10-23

中国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前景(精选12篇)

1.中国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前景 篇一

问起最喜欢的中国动漫, 身边的同学很多回复的是《秦时明月》, 所以我就拿《秦时明月》来举例子。它之所以比其他国漫更加成功, 某方面是因为它在人物塑造上要强于其他动漫。它把每一个人物的个性都描写得淋漓尽致, 而不是为了凸显主人公的强大而弱化配角。

但是, 《秦时明月》就算成功吸引并留住了数以万计的观众, 却依旧没有得到巨大的盈利, 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 它局限于“动漫”了。即使它出过一些周边产品, 例如抱枕、衣服、海报等等, 却没有把自身打入观众的生活中。这一点, 日本动漫做的要比我们好得多。日本的《高达》出过许多的手办, 一些漫画, 如《火影忍者》、《海贼王》、《死神》一连载就是数十年, 影响了中国整整一代人!他们是怎么做到的?因为在日本, 他们有完善的产业链, 他们可以把一部单纯的动漫变成一种“信仰”。《火影忍者》中, “忍道”是一种信仰;《海贼王》中, “大冒险精神”是一种信仰;《高达》中宣传的世界观, 对在战争中求取和平的人提供了一种思维模式。他们有严谨的结构脉络, 有完善的人物性格, 也有不同的特色。

二、紧缺的人才, 需要加强培养

在循序发展的中国动漫产业中, 人才紧缺成为了最大的瓶颈。虽然目前来说国内在这方面的培训机构有很多, 甚至大部分高校也开设此类课程, 但是毕了业的学生依旧很难找到工作。不是他们没有能力和才华, 而是缺少机遇。学生从小被培养要注重技巧, 磨练基本功, 不要做“出格”的事, 这是好的, 但是带来了极大的负面影响——缺少创新性。他们的工笔画很好, 却不够有新意。他们十分善于临摹, 却无法完善表达出心中所想。作为漫画家, 他们可以把别人的故事画出来, 却不能自己“编画”, 这是国漫产业亟待改变的。

三、缺少政府扶持, 缺少产权保护意识

如今, 我国还没有一个专门管理动漫的部门, 而且需要把动漫设定一个分级的方式。目前, 许多人提起动漫, 都认为那是小孩子看的, 学生们看的, 大人才不看, 但是我有一位同学的父亲依旧还在看日漫《海贼王》。由此可见, 动漫的受众并非只有小孩和少年, 日漫能做到分级管理, 标注此动漫适合哪种年龄段观看, 而我国只把动漫的受众定位在儿童和少年, 这样就产生了很大的局限性, 也导致盈利不足。从另一方面说, 有些动漫并非局限在某些年龄段 (如《西游记》) , 因为它们不仅是动漫中的经典, 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华。

四、前景巨大的市场需求

动漫产业被称为21 世纪知识经济的核心产品, 是继IT业后又一经济增长点, 涵盖了动漫、电竞、制造业等诸多行业。在国外, 动漫行业80% 的收益在于其衍生品的开发, 而我国还没有很好做到这点。

随着时间发展, 一部又一部经典动漫的终结, “剧荒”的时刻降临。我们没有可看的, 能看的那些又没有新意。如果此时出现了新颖的吸引人的动漫, 它一定会获取大量的观众。与此同时, 这部动漫如果能加强周边领域建设, 搞一些“同人”、“手办”之类的销售, 肯定会从中获取巨大利润。

国内不是没有举办过漫展, 也不是没有cosplay节目, 但是总觉得办得不如日本。日本的动漫产业太发达了, 是我们目前很难追上的。单说国漫越来越低龄化这一现象, 就导致了它的消费层次不同。孩子和成年人的消费怎会一样呢?受众群的消费力低, 它的盈利就少。 (当然, 虽然目前中国无法赶超日本, 可据调查日本近年来动漫产业也在走下坡路。)

这是一种恶性的循环。因为大家认为动漫是小孩子看的, 所以导致盈利不足。没有市场, 就没有投资。没有投资, 做出来的动漫就更不好了……

不过, 令人欣慰的是, 近年来中国动漫逐渐崛起。像《龙之谷》、《大圣归来》这两部电影, 可以说制作得都很不错。3D类动画, 如《秦时明月》、《侠岚》都是如今青少年们无比期待的作品。无论如何这都是一个好的开始, 说明中国动漫产业依旧具有生命力, 制作的团队并没有放弃这个市场, 未来几年一定会迎来一个发展期。

参考文献

[1]杨睿.中国动漫创意产业发展前景[J].财经界 (学术版) , 2014 (16) .

[2]丁恒星, 施向峰.我国文化产业的思考及建议[J].社会科学论坛, 2005 (03) .

[3]雷力钧.中国动漫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电子制作, 2013 (14) .

2.中国IT产业发展前景广阔 篇二

——访日本JBCC株式会社代表取缔役社长石黑和义

作为亚洲最大的系统集成公司、日本国内规模最大、影响最强的系统集成公司之一的日本上市公司JBCC株式会社,2001年市场销售收入达7亿美元,几乎垄断了整个亚洲的IT业市场。日前,日本JBCC株式会社代表取缔役社长石黑和义先生来大连考察,本报记者就中日软件业发展前景等问题对他进行了专访。

石黑和义社长是日本关西经济同友会IT战略推进委员会的资深委员长,对国际IT界的潮流和动向十分了解。他对记者说,中国软件产业出口前景十分广阔,目前东南亚几个国家都在竞相发展IT产业,如印度的班加罗尔、马来西亚的吉隆坡、新加坡等都在搞IT产业区。经过亚洲各国IT业市场考察比较后,这些国家的IT产业发展后劲远不如中国,中国IT产业市场空间非常之大,前景非常乐观。最近日本已出现一种把IT产业转向中国大陆发展的潮流。

石黑和义社长建议,中国IT产业目前应当把工作重点放在培养自己的项目管理经理人才上,提高这些人的项目管理能力;他认为,培养这些高级人才远比培养程序员、系统工程师更加紧迫和重要。

石黑和义社长透露,目前日本经济市场不景气,一些企业在IT方面的投资也在慢慢地减少,一些企业的IT硬件设备的投资也在减少,但软件服务及应用方面的投入却在增加;由于企业应用方面软件需求增加,我们在这方面的投入也在增加,这方面的市场空间也很大。

石黑和义社长提醒中国软件界同行应该注意,那种单纯以压缩成本、减少人力为主要内容的IT产业竞争已经结束了;以往花上三五年时间,搞降低成本、减少人力的系统开发这样的事已经没有了;但那些能够提高产品附加值的系统,目前仍有增长的势头;IT产业的国际市场动向也是应用软件开发占主流,系统软件出口呈减少趋势。

3.中国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前景 篇三

中 国 国际食品工业联合会副会长

张志祥 中国保健协会保健食品委员会会长

目前,国际、国内对保健食品的概念尚无统一的定论。我国的定义是:保健食品是指具有特定保健功能的食品,包括以补充维生素、矿物质为目的的营养补充剂,并且对人体不产生急性、亚急性或者慢性危害的食品。即适宜于特定人群食用,具调节机体功能,不以治疗疾病为目的。尽管世界各国的保健食品概念和范围各不相同,但基本都包含以下条件:①心须是无毒无害的食品,符合应有的营养卫生安全要求。②具有特定的保健功能,而且明确具体经科学验证的特定功能,不能取代人体正常膳食摄入和对各种必须营养素的需要。③针对需要调整某方面机体功能的特定人群而研制的。④不以治疗为目的,不能取代药物对疾病的治疗作用。

一、我国保健食品的发展历史

综观我国保健食品的发展历史,先后经过了缓慢起步到迅速崛起,再到蓬勃发展、无序膨胀,最后国家进行标准规范管理的过程。①缓慢起步阶段(1949——1979)。少数补药、营养补剂成为主流。据考证,我国的保健食品源自中华民族的传统医药及食疗养生学说,至今已有5000多年的历史。历代药食同源、食疗养生理论及实践,为我国保健食品的研究开发和应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1949——1979年期间,在我国还没有保健食品这个名称,这个时期的保健食品统称补 药或营养补剂,绝大多数属于传统的中药补品,如用人参、鹿茸、阿胶、灵芝等制成的丸、散、膏、丹、茶及传统药酒约百余种。少数新开发的营养补剂如氨基酸类、麦乳精等,其中蜂乳、蜂王浆是20世纪60年代上市的,国内外都比较畅销,剂型也比较新颖,有蜂乳胶囊、蜂王浆口服液。②迅速崛起阶段(1980——1985)。在1980——1985年期间,随着我国经济的增长,人们健康观念的增强,保健食品的品种增多,产量逐渐上升,具有代表性的产品是各种口服液、维生素及蜂王浆,形成三足鼎立的格局。东北的人参王浆、北京蜂王精、杭州的双宝素名声大噪,维生素本来是老产品,此刻却焕发青春,有口嚼片、冲剂等剂型,其中“果味维生素C”,1980年上市后一鸣惊人,年销售量达到一亿多片;中药补品有龟苓膏、灵芝浸膏、田七片、至宝三鞭酒、北茋精口服液、人参蛤蚧精口服液、参桂鹿茸口服液等。这一时期食品强化剂也逐渐增多。到1984年上市保健食品约有1000种左右,生产企业800多家,年销售额约为20亿元,已初具规模。全国性行业组织“中国保健食品协会”、“中国保健科技学会”也于1984年相继挂牌成立。在此期间,保健食品迅速崛起,主要是滋补品和营养强化食品,品种还是比较单一,但剂型发展较快。主要剂型有口服液、胶囊、冲剂、片剂、膏剂、散剂、糖浆等,以及传统的中药剂型,其中口服液是由中药复方提取的口服溶液,能体现原药材各种成分的综合功效。由于中药成分复杂,绝大多数产品没有进行实验验证,仅根据产品的某些成分推测其功能,属于原始的第一代保健食品。③蓬勃发展阶段(1986——1990)。强劲的市场需求推出诸多新 型产品。在此期间,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为保健食品市场的开拓带来了良好的机遇,其特点是:需求强劲、市场繁荣、产品增多、产量攀升。一些科研单位及院校开始对保健食品进行科研开发,譬如北京大学分校生物系自1985年起将“功能食品的基本理论研究及新产品开发”作为该系的科研方向;中国农业科学院将“保健燕麦片”投放市场;1986年卫生部首次批准杭州产“中国可乐”为新资源保健饮料。这一时期,国内的可乐饮料纷纷上市,如天府可乐、少林可乐、崂山可乐、健力宝、维力、益力佳、氨维康、人参茶、罗布麻茶等保健饮料。此外,还有红曲健身酒、中华薏米酒等保健酒。这些新产品使已崛起的保健食品行业进一步发展壮大,产品结构开始改善。除已有的剂型外,新增的还有保健饮料、保健茶及新资源保健食品,到1990年产品已超过2000种,年销售额约100亿元,生产企业达到2000多家。同时,保健食品的功能结构也有改进,除传统的滋补型产品外,具有调节免疫、抗疲劳、减肥、降血脂等功能的保健食品逐渐崛起。保健食品的迅速发展使生产经营的监督管理成为必不可少的约束机制,卫生部于1987年公布了第一批药品与食品兼用的品种名单共66种,避免了滥用药物加入食品,促进了中药保健食品的规范化。在实践过程中,发现有些性质温和、功能明确的中药不在药食兼用之列,为此,1990年7月,卫生部公布“新资源食品管理办法”,经过申报、监测、实验,发给“卫新食准(X)字第XX号”的批准证书,即可生产上市销售,为扩大保健食品的范围创造了条件。④无序膨胀阶段(1991——1995年)。保健食品成长过程,出现无序性膨胀。在此期 间“送礼送健康”、“花钱买健康”成为人们的一种消费时尚。消费者普遍认为服用保健食品是拥有健康的有效手段,于是保健食品的种类、产量迅速增加,各地企业蜂拥而上,各行各业都争先恐后地开发保健食品。实力雄厚的大企业,实现了现代化加工、标准化生产、工业化包装,技术设备比较先进,生产工艺日益完善,产品质量稳定,销售收入直线上升。据1994年统计,全国保健食品生产企业3000多家,上市产品按品名计算有4000多种,产值300亿元。生产企业中的乡镇、集体、私营企业保健食品厂很多,仅江苏某县生产鳖精的企业就有120家之多,再加上外国保健食品进入中国市场逐年增多,以西洋参、燕窝、燕麦、微量元素、维生素、鲨鱼骨、鱼油为原料的保健食品长驱直入,价格十分昂贵而其质量与中国保健食品相比却并无优势。在这种无序竞争中,一些有远见的企业和科研单位在科研开发、设备更新、工艺改进等方面进行着不懈的努力,但同时也出现了一些盲目投资的现象。这就使得保健食品行业一方面得到了突破性的进展,一方面出现了无序膨胀现象。⑤标准规范阶段(1996——2011年)。通过治理整顿,保健食品管理趋于标准化、程序化、透明化。1995年以前,我国的保健食品市场处于无法可依的状态。为了遏制保健食品市场恶性膨胀,1995年10月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新修订的《食品卫生法》,第22、23条首次明确保健食品的合法地位及管理规定,从而使保健食品产业的发展有章可循,有法可依。1996年3月15日,卫生部公布《保健食品管理办法》,并于6月1日正式实施,明确了保健食品的定义及发展方向。《保健食品管理办法》实施10多 年以来,特别是《食品安全法》颁布以来,保健食品实现了产品结构的大调整,全部保健食品一律经过功能检测,改变了过去按成分推测其功能,有的产品还必须做人体实验,实现了产品保健功能的可靠性。这些规定的实施,已将全部保健食品升级,都是功能明确的第二代产品,少数产品已是功能因子明确的第三代产品,如“红曲降脂胶囊”的功能成分为“洛伐它丁”,“葛根素”的有效成分为“葛根黄酮”,有增加动脉血流量的作用。自1996年——2011年累计批准10000多个产品。近年来,政府加强了对保健食品管理的透明度,进一步规范保健食品原料管理的通知,对可用的物品、禁用的物品、食品添加剂、真菌益生菌、新资源食品等都有明确的规定;对保健食品的申报与受理、审批工作人员守则等也有了明确的规定。《食品安全法》的颁布结束了中国保健食品无序竞争的状态,国家食药局成为保健食品的主管部门。根据《食品安全法》,以及120多个以《保健食品管理办法》为核心的法规、标准等,基本形成了我国保健食品的管理体系。近几年,中国的天狮、新时代等企业集团蓬勃发展,安利、宝洁等著名国际品牌也大举进入中国,保健食品市场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二、我国保健食品产业的现状

中国保健食品产业起步晚、基数小,但发展快,已形成一批有竞争力的大型企业,市场品牌的认同度有所提高。30多年来,保健食品产业经过几番周折逐步走上健康发展的道路。我国保健食品由20世纪80年代的“无知阶段”(以三株、中华鳌精等产品为代表),到90年代的“过热阶段”(以脑黄金等产品为代表),随着对脑黄 金等违法违禁产品的查处和打击,保健食品一度处于“低谷时期”。近几年触底反弹,开始回升,正向着规范化的方向健康发展。20世纪80年代中期只有100多家企业,年产值16亿元,现在企业有3800多家,产值约1000亿元,产品也由第一、二代进入到第三代。但是,从总体上看,中国保健食品产业还存在不少的问题:①规模小,质量差,寿命短。呈现典型的“一小”、“二多”、“三低”、“四短”的现象。绝大多数企业的生产规模小;企业数量多、产品重复多;产品科技含量低、管理水平低、开发能力低;企业寿命短,既使是一些名噪一时的知名企业,也是“你方唱罢我登场,各领风骚三五年”,于是“太阳”落山了,“巨人”倒下了,“三株”枯萎了,“飞龙”落地了„„。②多头管理,监管滞后,执行不力,冒牌“保健食品”违规曝光而正规保健食品受过的情况时有发生。执行起来问题比较多。③虚假宣传,炒作概念,鱼目混珠,违法添加药物,市场信任度差。保健食品历来是假冒伪劣产品的“重灾区”,导致消费者对保健食品产业产生了信任危机。

三、我国营养保健食品的发展前景

据专家预测,中国营养保健食品产业在“十二五”期间将会走上快速、持续、健康发展的道路,将以年均15%以上的速度发展,2015年预计产值将达到2000亿元左右。主要依据有以下五个方面。

(一)政策驱动。

胡主席说,健康是人类全面发展的基础,关系千家万户的幸福。人民群众健康水平不断提高,是人民生活质量改善的重要标志,也是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谐社会,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以人为本,关注民生,保护国民健康是科学发展的核心价值。保健食品必将是新兴产业、民生产业、健康产业,我国政府对此十分重视。1995年之前,我国的保健食品市场基本上处于无法可依的状态,《食品卫生法》、《保健食品管理办法》、《保健食品注册管理办法》、《保健食品命名规定(试行)》,特别是2009年6月1日实施的《食品安全法》及即将颁布的《保健食品监督管理条例》等一系列法律、法规、标准、政策,为推动中国保健食品快速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

(二)市场拉动

1、经济增长带动消费升级。权威部门普遍认为,如果不出现大的意外,未来5年,中国GDP增速可保持在8%以上。经济的快速增长使人们可支配收入不断增加,可用于保健食品的支出也将逐步增加。中国经济增长的速度超越了世界上所有国家,人均GDP达到4000美元以上,但中国消费者平均用于保健食品方面的花费只占其总支出的0.07%,全国城乡人均保健食品消费支出仅为每年31元。而欧美国家消费者保健食品的花费占其总支出的2%。我国保健品花费是美国的1/

17、日本的1/12。这说明中国保健食品市场发展潜力巨大。

2、人口城市化创造巨大的需求。2010年中国城市化率已经超过50%,人口城市化带动生活方式变化,为保健食品产业发展拓展了巨大的市场空间。

3、消费观念变化拉动需求。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营养保 健知识的普及,与膳食相关的慢性非传染疾病造成的危害不仅被国家、社会关注,也引起了普通消费者的注意。在美国,85%的国民食用膳食补充剂,1/3的人愿意采用天然食品疗法维持身体健康,68%的人选择以各种自助形式包括营养食品、强化食品等来预防感冒。世界卫生组织已经采用“健康寿命”指标来评价国民的健康状况,营养健康产业发育最好的日本国民平均健康寿命为83岁,居191个国家排名的首位。这使营养健康产业的发展超出了产业发展的架构,与一国人力资源的增长关系密切。因此,在政府的积极推动下,保健食品产业规模继续扩大是完全可以预期的。据PNDC调查,我国38.8%的城市居民有营养保健消费经历,80.73%的城市居民对营养素有所了解。保健消费观念的形成,将成为拉动保健食品产业发展的新动力。

4、老人和儿童市场快速成长。据PNDC调查,42.5%的中国家庭最关心老人和孩子的健康状况。目前我国每年新生婴儿的数量为2000万,0~3岁的婴儿共计7000万人,而且大部分“四二一”家庭,对高质量儿童食品的需求迅速增长。目前,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达到1.78亿,据分析,在今后较长时期内,还将持续以年均约3.2%的较快速度增长,每年增加500多万老年人,而且半数是空巢家庭。这些人群对营养和健康的关注会拉动相应的保健食品市场。

5、“亚健康”人群迅速增长的需求。“亚健康”人口的比率越来越大,约占人口总数的70%以上,亚健康人群对保健食品产业的发展是一个新的推动。“大病住医院,小病上药店,无病先保健”,随着“送礼送健康,花钱买健康”时尚的流行,许多人开始明白了一 个道理:健康投资可以得到最大的回报。古人说:“上医治末病”,得了病以后也是“三分治,七分养”。大科学家爱迪生说:“未来的医生不再给病人药物,而是引导病人关注人类结构、饮食的保养,以及疾病的引起和预防”。国家“九五”攻关完成的研究项目表明,在疾病预防工作上投资1元钱,就可以节省8.5元的医疗费和100元的抢救费用,收到“个人少受罪,家庭少受累,节省医药费,回报全社会”的效果。这一“营养健康经济学”的观点,对于中国这个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尤为重要,对于每个人、每个家庭也特别重要。

(三)科技推动

新技术、新科学、新信息手段是营养健康产业发展的三股推动力。保健食品产业的发展需要新的生产加工工艺、新的质量控制标准、新的科学证据揭示新的营养成分及保健功能,需要新的信息手段把营养健康信息传递给广大消费者。因此,新技术、新科学、新信息手段堪称保健食品产业发展的三股推动力。保健食品产业的形成和发展是营养学、食品工业学、食品学、医学和化学进步的结果,具有研发先导的特征。目前,在生物技术、航天技术、纳米技术、医药、食品、营养学方面都有许多技术储备,对产业发展构成一种有利的科技支撑。经过建国后60多年的磨砺积累,中国保健食品工业的技术、管理和企业素质已有较大提高,已经具备生产保健食品的现代化技术、设备和自主研究开发的能力。自从日本厚生省首次将“功能食品”正式定名为“特定保健用食品”之后,世界各国纷纷开始探求功能食品产业的发展,其中科研开发作为保健食品发展的关键内容被高度重视,科 学技术将是保健功能食品产业发展的第一推动力。譬如“冬虫夏草真菌发酵法”专利技术,已被卫生部批准列入“可用于保健食品的真菌菌种名单”。利用新技术生产的冬虫夏草菌丝制成品,具有天然虫草等同的保健功能,而价格仅为天然虫草的十分之一。保健食品的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在四个方面:①评价功能食品健康声称的生物学标记及其有效性;②食品及其组分的安全性;③食品组分的健康效应,以及作用机制和发现;④开发新的活性物质。保健食品不是药品,但它不是一般的食品,而是具有保健功能的食品。目前,一些发达国家认为,功能食品可以具有经过科学认证的“功能声称”。功能食品除了具有传统的营养功能外,还具有提高机体健康、调节心理状态,以及降低疾病风险的“功能声称”,以区别于一般食品。保健食品功能声称划分一般可概括为两大类:一类是有关增强机体健康和调节心理状态的功能声称,包括增强机体免疫、缓解机体疲劳、美容养颜、抗氧化等;另一类是降低疾病风险的功能声称,特别是与降低生活方式相关的慢性疾病的风险。保健功能食品是由哪些成分构成的最被人们所关心。按照保健食品的成分划分,保健食品分为以下6类。①以维生素和矿物质为主要成分的营养型保健食品。这类保健食品主要含维生素和矿物质,这些营养素是人体所需要的,有些容易在人体中缺乏,或不易从普通食物中摄取足够的量,还有的是老年人、病人、孕妇、儿童等特殊人群需要增加用量的。②以天然或珍贵植物为原料提取出有效营养成分的保健食品。这些保健食品主要是把天然植物中最有用的营养精华提取浓缩,如从大豆中提取蛋白,从红豆、黑豆、银杏叶等植物 中提取营养物。这类保健食品大多适宜老年人吃,但有些含有药性的保健品不适合孕妇或儿童吃。③以名贵中药或有药用价值的动植物为主要原料的补养型保健食品。如人参、鹿茸、灵芝、银杏、乌鸡、鳖等。这类保健食品适合老年吃,但大多数不适宜儿童吃,孕妇最好也不要选择这类保健品。④从海洋生物中提取有效成分制成的保健品,如深海鱼油等。海洋生物,尤其是深海生物肝脏中提取出的鱼油,含有丰富的维生素A和D、胡萝卜素、卵磷脂、牛磺酸等营养物,能促进钙的吸收和利用,改善、保护心脑血管功能,稳定细胞膜,减少和延缓细胞凋亡,提高机体免疫功能。但有的深海鱼油中含有类雄激素作用的物质,不适宜女性和儿童吃。⑤以动物初乳为原料制成的保健食品。动物初乳中含有优质蛋白和免疫蛋白,可提高机体免疫力。老年人比较适合,但女性孕期最好不吃这类保健食品。⑥以膳食纤维为主的保健品。膳食纤维被称为“第七营养素”,越来越受到重视。膳食纤维不但能加速肠道废物排出,还有清理人体内环境的作用,所以,它又被称为“清道夫”。老年人最合适吃这种保健食品。以上6类保健食品也是我们研究开发的方向。

(四)管理带动

科技和管理是企业腾飞的两个翅膀,加强管理是保健产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

1、政府监管。政府是发展我国营养保健食品产业的保护神。国家食品安全委员会及其办公室,以及国家卫生部、食药局、质检总局、工商总局等15个部、局通过政策法规,有力地促进了保健食品产业 的发展。为了保障市场有序发展,从2004年开始,国家食药局取消“药健字”批准文号,从此,保健品只有两种身份——药品或食品。2005年7月起实施的《保健食品注册管理办法》规定,保健食品和药品一样必须通过GMP认证才能生产和销售。这对保健产业的健康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2、行业自律。中国保健协会等是政企之桥、企业之家,通过行业管理,建立行约行规,保证了产业健康有序发展。在首届中国保健品公信力品牌推选活动大会上,保健企业向社会公开承诺:“决不生产和销售假冒伪劣产品,决不夸大宣传,更不做虚假宣传,不添加任何违禁物,诚挚接受社会和群众的监督。”

3、企业内部管理。外找市场,内抓管理,企业才能兴旺发达。根据国家规定,大多数保健食品企业进行了GMP改造,通过了GMP认证,建立严格的质量安全管理体系,实现了标准化生产、规范化管理,保证了保健食品的安全和质量。

(五)龙头企业牵动

中国保健食品产业大起大落是市场初期发展阶段的必然。经过2001年之后我国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工作的开展,给我国保健食品行业进行了洗牌。经过洗牌,我国保健食品生产企业中,大中型企业已经占到40%,其产品占全国销售额的80%以上,有十多种产品获得“中国驰名商标和名牌称号”。由于保健食品前景好,利润空间大,许多大型食品企业正在大力向保健产业进军。在保健食品行业,天狮、新时代等大型企业集团起了龙头牵动的重要作用。天津天狮集 团还在全国同行业中第一个通过了HACCP认证。经过十多年奋斗,十多年风雨,从一个单一生产高钙素的名不见经传的小型民营企业,发展成为一个拥有保健食品等200个品类近千种食品,国内资产20多亿元,业务渠道辐射世界190个国家和地区,并在全球拥有1000万个固定消费者和5万个加盟店的大型跨国企业集团,创造了中国民营企业的一个奇迹。如果中国保健食品行业多一些象天狮这样的名牌产品、名牌企业、名牌企业家,那么中国的保健品行业就大有希望。

世界经济学家一致认为,未来信息产业和健康产业是最有希望的朝阳产业。著名经济学家、美国两届总统的经济顾问保罗·皮尔泽在《第五波财富》未来世界与中国财富大趋势中,阐述了IT产业后将由健康产业领导全球经济的著名论断,还指出“中国将是健康产业的核心地带!”未来10年健康产业将会成为信息网络财富革命之后的第五个财富革命。我国的经济学家也都乐观地认为,我国具有数千年的饮食养生文化,具有“药食同源”、“食养食疗”的悠久历史,以博大精深的中医药及其理论为依托,以先进的科技和管理为动力,以丰富的植物药资源为后盾,以广阔的市场为舞台,21世纪的中国保健品市场的前途是无限光明的。

4.中国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前景 篇四

传统的燃料能源正在一天天减少,对环境造成的危害日益突出,同时全球还有20亿人得不到正常的能源供应。这个时候,全世界都把目光投向了可再生能源,希望可再生能源能够改变人类的能源结构,维持长远的可持续发展。这之中太阳能以其独有的优势而成为人们重视的焦点。丰富的太阳辐射能是重要的能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无污染、廉价、人类能够自由利用的能源。

利用太阳能的最佳方式是光伏转换,就是利用光伏效应,使太阳光射到硅材料上产生电流直接发电。以硅材料的应用开发形成的产业链条称之为光伏产业,包括高纯多晶硅原材料生产、太阳能电池生产、太阳能电池组件生产、相关生产设备的制造等。

近几年国际上光伏发电快速发展,2008年全球光伏市场增至5.5GW,其中,按地区排名西班牙名列首位,德国第二。2008年,全球太阳能安装总量已累计达15GW,西班牙新装量为2.5GW,约占2008年新增安装量的一半。虽然受金融危机影响,德国、西班牙对太阳能光伏发电的扶持力度有所降低,但其它国家的政策扶持力度却在逐年加大。日本政府2008年11月发布了“太阳能发电普及行动计划”,确定太阳能发电量到2030年的发展目标是要达到2005年的40倍,并在3-5年后,将太阳能电池系统的价格降至目前的一半左右。2009年还专门安排30亿日元的补助金,专项鼓励太阳能蓄电池的技术开发。2008年9月16日,美国参议院通过了一揽子减税计划,其中将光伏行业的减税政策(ITC)续延2-6年。

一、我国太阳能光伏产业基本情况

1、太阳能制造大国

中国太阳能资源非常丰富,理论储量达每年17000亿吨标准煤。太阳能资源开发利用的潜力非常广阔。中国光伏发电产业于20世纪70年代起步,90年代中期进入稳步发展时期。太阳电池及组件产量逐年稳步增加。经过30多年的努力,已迎来了快速发展的新阶段。在“光明工程”先导项目和“送电到乡”工程等国家项目及世界光伏市场的有力拉动下,中国光伏发电产业迅猛发展。

到2008年年底,全国光伏系统的累计装机容量达到140MW,从事光伏组件生产的企业近400家。而2008年我国的光伏产能首次超过德国,位居世界第一。2008年全世界太阳能电池总产量达6850MW,我国太阳能电池总产量达1780MW,占全球总量的26%。其中,国内太阳能电池龙头厂无锡尚德2008年产量约为500MW,排名全球第三,而天威英利产出281.5MW,天合光能产出约200MW。而从市场占有率来看,中国太阳能电池厂商(包括台湾省)的市场占有率逐年提升,2007年中国太阳能电池厂商市场占有率由2006年的20%提升至35%,2008年则更进一步,大幅提升至44%,连续两年成为世界第一。2008年台湾茂迪光伏电池产量在270~280MWp之间。

从企业发展看,目前全国涉及太阳能的生产企业已达3000多家,有500多家光伏企业和研发单位,其中多晶硅材料企业近20家,从业人员超过10万人。我国已有11家境外上市和12家国内上市光伏企业。

而在光伏设备领域,2008年我国太阳能电池设备总销售额达17.66亿元,增长迅速。

其中,太阳能级硅单晶生长和加工设备销售额达12.26亿元,占太阳能电池设备销售收入的69.4%;太阳能电池芯片制造设备销售额为5.4亿元。

2、产业呈区域式竞争格局

目前,我国光伏产业经过爆炸式发展,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已初步形成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五大板块。长三角以江苏为产业增长极,主打中下游的光伏电池及组件生产,产业规模占全国一半;环渤海以河北为核心,主打上游材料生产加工,产业规模居第二,主要聚集区为邢台宁晋、保定和廊坊;珠三角以深圳为核心,主打下游应用产品生产;中部地区主要是江西、湖北、湖南;西部地区主要是四川、内蒙古、青海、陕西等省,重点利用能源、矿产等优势,主打上游多晶硅原料生产,可提供全国10%的原料。

总体上看,我国光伏产业正处在产业重组和战略布局阶段,目前国内有28个省市都把光伏产业作为新的主导产业和产业结构调整的重点,面临着巨大的产业整合压力。

从我国光伏产业聚集格局变化趋势看,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和中西部地区已形成了多个覆盖光伏产业链的制造企业集群,未来将有可能逐步形成五大光伏产业集聚地。

而在各省市当中,2008年江苏省太阳能电池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份额高达70%,成为名副其实的太阳能第一大省。截止2008年,江苏省已经有无锡尚德、常州天合、南京中电等6家海外上市光伏企业,其中,5家进入世界前20强,另外还有280多家为光伏上市企业、骨干企业进行配套的特色企业,已经形成了完整的光伏产业链条。

二、我国太阳能光伏产业存在的问题

1、产业结构畸形:两头在外

尽管过去几年,我国太阳能光伏产业发展迅速,但是仍然没有改变“两头在外”的畸形产业机构。2008年我国光伏系统安装量为40MW,占全球总安装量的比例仅为0.73%。而在2007年我国光伏系统安装量为20MW,占全球总安装量的比例为0.8%。而传统光伏大国德国2008年的光伏系统安装量1500MW,占全球总安装量的比例达到27.27%;欧洲另一光伏大国西班牙的安装量则达到2511MW,占全球总安装量的比例则高达45.65%。

与我国光伏系统安装量极少相对应的是,近年来我国光伏产品的产量已经稳居世界头把交椅。据中投顾问最新发布的《2009-2012年中国太阳能电池行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显示,2008年我国光伏电池产量达1.78GW,占全球总量的26%。而从市场占有率来看,中国太阳能电池厂商(包括台湾省)的市场占有率逐年提升,2007年中国太阳能电池厂商市场占有率由2006年的20%提升至35%,2008年则更进一步,大幅提升至44%,连续两年成为世界第一。终端市场在外且主要其中在欧洲,已经使得我国光伏制造厂商在金融危机中遭遇到了极大地打击。

与终端市场相对应的是,上游的多晶硅产业的提纯核心技术主要掌握在国外七大厂商手中,包括美国的Hemlock,挪威的REC、美国的MEMC、德国的Wacker、日本的Tokuyama、MitsubishiMaterial和SumitomoTitanium。他们垄断了全球的多晶硅料供应,获得了太阳能产业最丰厚的利润。

2、暴利不再难阻多晶硅投资狂潮

2006年以来我国多晶硅项目累计投资已达440亿元,而且这种趋势还有愈演愈烈的倾向。国内两大光伏龙头企业天威保变、江西赛维累计8000吨的多晶硅项目正在建设。从2006年下半年开始,多晶硅概念在国内逐渐升温,许多上市企业纷纷涉足其中。A股中投资多晶硅的企业包括南玻A、川投能源、天威保变、特变电工、江苏阳光、乐山电力、岷江水电、通威股份、航天机电、桂东电力、银星能源等十余家。2008年虽然遭遇经济危机,但很多企业仍然逆市扩产。2008年11月底,江苏顺大一期1500吨多晶硅项目正式投产;12月底江苏阳光一期1500吨项目、南玻A1500吨生产线分别投产;2009年1月亚洲硅业1500吨生产线举行投产仪式;2009年4月江苏中能13500吨产能将全部投产。

另外,目前我国在建项目多晶硅项目总数逾20个,总投资额逾700亿。其中,在建最大的项目为南京大陆投资集团、美国PPP、SCC、西图等公司共同投资建设托克托县多晶硅项目,总投资180亿元,建设规模为年产多晶硅18000吨。而云南爱硅信科技有限公司总规划10000吨/年多晶硅项目,总投资也逾100亿元。最新开工的项目则由山东晟朗能源科技有限公司2009年4月18日投资兴建,首期投资11亿,总投资达90亿。

在国内企业不断掀起的多晶硅投资热潮中,2009年国际多晶硅远期合同加权平均价格比2008年下跌30%至107美元/公斤,现货价格则在2009年5月已跌至60-70美元/公斤。国内的多晶硅成本普遍在每公斤50美元至70美元,个别没有闭环式生产的公司,成本高达每公斤100美元。这也就意味着,国内多晶硅企业的利润已经相当微薄,甚至出现亏损经营的状况。

3、原料产地对多晶硅价格没有发言权

长期以来,多晶硅产业的“弱势”始终困扰着我国光伏产业,最大的原因就是无法突破国际大厂的技术壁垒而导致成本高企。但是国内多晶硅产业并非没有优势,这种优势就在于多晶硅上游原料冶金硅80%的主要产地来自于我国。

中投顾问最新发布的《2009-2012年中国金属硅市场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显示,我国是全球主要的金属硅产地,2007年中国金属硅总产量为95-100万吨,而2006年中国金属硅总产量为75-80万吨。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的工业硅生产和出口一直保持着较快的增长速度。2001年中国出口工业硅32.24万吨,2002年为38.74万吨,2003年达到47.90万吨,2004年突破50万吨,达到54.51万吨,2005年与2004年基本持平,为53.61万吨。但2006年达到61.4万吨,比2005年增长了14.6%;2007年上半年又比2006年同期增长了16.3%,2007年全年出口工业硅达到69.8万吨,比2006年增长了13.8%。2008年1-3月份中国金属硅生产量在200000-250000吨左右,国内消费量在35000-85000吨左右,其余全部出口。

我国多晶硅产业同样拥有巨大的资源优势,但不但没有把优势转化为胜势,反而完全受制于国际大厂。根本原因在于没有形成类似于铁矿石领域的“三巨头”那样的规模化优势,而是一些中小企业各自为战,且存在恶性竞争。

4、政策拉动效应有限

到目前为止,国内甚至全球光伏产业都还是明显的“政策市”阶段,从国外光伏产业的发展经验来看,在政府出台相关财政补贴或电价上网政策后,行业基本都出现了爆发性的增长,比如德国、西班牙等。

2004年德国政府启动上网电价法,即著名的EEG法案,导致德国光伏安装量激增,最初的上网电价为3倍的零售电价或者8倍的工业电价。光伏系统在安装后的20年内固定价格,但推迟一年,固定价格下调一定的比率。德国现行的太阳能补助案是在2008年由该国下议院正式宣读后定案。目前的太阳能收购电价税率(Feed-inTariffs)由2008年以前年降幅5%,改成2009、2010年降8%、2011年降9%;地面装配系统(Ground-mountedsystem)从2008年降6.5%,改成2009~2010年降10%。新法规已在2009年1月1日生效。

2004年西班牙开始实施“皇家太阳能计划”。2006年进行了修改,该计划提出了购电补偿法,对发电量小于100kWp(千瓦能)的光伏系统,实行按0.44EUD/kWh的价格(为平均电价的5.75倍),有效期为25年,25年后购电价格变为平均电价的4.6倍。对大于100kWp的光伏发电系统,则采用0.23EU/kWh的价格(平均电价的3倍)。

以上政策对于德国、西班牙的光伏产业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而我国在2007年以前光伏产业的政策基本上是空白一片。2007年《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的出台作用也是相当有限。

进入2009年之后,我国政府相继出台了“太阳能屋顶计划”、“金太阳工程”等政策,但中投顾问能源行业首席研究员姜谦认为,姜谦指出,光伏产业要正常发展,最重要的还是解决上网电价的问题。也就是说,发出来的电电网公司有积极性去购买,终端用户乐意去用才是最关键的因素。德国、西班牙等国的财政补贴正是从此处下手,才使得光伏行业出现了爆发性的增长。而我国三部门此次联合颁发的“金太阳工程”,补贴的重点则是集中在安装侧,并未解决上网电价这一实质性问题。仅从这一层面上看,“金太阳工程”开启光伏产业井喷时代就难言乐观。

三、我国太阳能光伏产业发展趋势

1、我国光伏产业吸引世界目光

伴随着太阳能投资热潮在中国的兴起,中国的太阳能产业已经成为全球瞩目的焦点。著名投资银行拉扎德资本预计,2011年前中国太阳能产业规模能达到1-1.5GW。2012年前该行业规模将达到2GW,2020年前则会达到20GW。另外,预计我国太阳能光伏行业有望吸引逾100亿美元的私人投资,并有助中国未来三年成为全球主要的太阳能设备市场。

姜谦认为,虽然到目前为止全球太阳能产业的终端市场仍然集中在欧洲,但随着金融危机后各国太阳能政策的转变,中国等新兴市场有望取代西班牙、德国成为全球太阳能产业的主要增长点。

2009年6月24日浙江温州大展国际贸易有限公司“牵手”沙特阿拉伯巴格山集团,巴格山将以资金入股在温州投资太阳能项目,该项目总投资5.3亿元。

6月22日江苏响水县与美国新能源技术公司签订太阳能光伏产业基地项目协议书。该项目一年内建成一条生产线,年产1000吨多晶硅,三年内建成7条生产线,年产7000吨多晶硅,总投资约50亿元,六年内投资完成光伏产业基地,将发展成“多晶硅—硅锭—硅片—光伏电池—组件”完整的太阳能光伏产业链。6月16日四川甘孜州政府与西班牙维拉米尔集团在西班牙正式签订协议,总投资8.2亿欧元的硅产业合作项目落户康定。

姜谦指出,短短几天之内,多家国际企业纷纷选择投资光伏产业,这并非偶然。说明在我国政府强有力的政策引导下,我国的光伏产业不仅让国内企业看到了机遇,而且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中国的太阳能光伏产业已经吸引了世界的目光。姜谦同时认为,以上国际企业的入主应该只是一个开端,未来应该会有更多的海外资本选择涉足中国太阳能光伏产业。这不管是对国内光伏产业来说,还是对我国的整个能源产业来说,都是一个巨大的机遇。

虽然说我国光伏产业的前景一片广阔,但是发展历程并不会一帆风顺。一个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前提必须是涉及产业链上中下游的相关行业同步发展。而这种发展已不仅仅是简单的产能获得提升,更重要的是在掌握核心技术前提下的国际竞争力的提升。如果说先前的终端市场集中在海外是国内光伏制造企业发展的最大瓶颈的话,那么后金融危机时代,内需市场逐步开启的情况下,国内企业却将面临因成本高企而导致产品缺乏竞争力的尴尬。若国内厂商不尽快在技术领域寻求突破,那么,未来受影响的将不止单个企业的利益,整个国内光伏产业的发展或许都会受到国际巨头的牵制。

2、终端市场将成光伏业新宠儿

当行业利润不再,甚至出现亏损经营状况之后,企业投身多晶硅行业的热情也会消失殆尽。近日有消息传出,四川省一些多晶硅企业已经出现间歇性停产,这应该是国内多晶硅行业大洗牌的先兆。

几家欢喜几家愁,光伏产业曾经的宠儿—多晶硅浮华褪去之后,必定有新的替代者。而终端市场则有望成为这个新的宠儿。7月14日,赛维LDK太阳能有限公司宣布收购意大利太阳能市场专业系统整合商SGT公司的控股权。收购后赛维LDK将持有SGT公司70%的股份。这是继6月中旬拿下国内的敦煌10兆瓦太阳能项目之后,赛维LDK加快向光伏下游拓展的又一表现。

其实,早在2008年2月投资25亿美元成立苏州BestSolar公司,正式进入太阳能电池片生产领域;2008年11月,公司年产1500吨的多晶硅一期项目正式投产,赛维LDK逐步向产业链上下游渗透。2009年5月,赛维LDK董事长彭小峰在“两岸太阳能论坛”上表示,公司不排除与同业在全球主要市场成立组件与系统公司,这意味着赛维LDK将垂直一体化作为了企业的战略目标。

此外,长期从事硅片生产的浙江昱辉近期在四川投资多晶硅生产基地的基础上,还将启动太阳能电池生产线,并收购了一家电池组件生产企业,打造垂直一体化企业趋势已经非常明显。对于跃跃欲试抢滩光伏市场的中国五大电力集团而言,其进入的模式也更偏向于“垂直一体化产业链”模式,中电投、大唐和国电都已提出了“多晶硅——太阳能电池——太阳能发电”全方位介入太阳能产业的设想。

姜谦指出,赛维LDK向光伏下游拓展的动作可以看作是光伏产业的一个风向标。

预计未来会有更多的企业跟随它的步伐。

3、光伏业学院化之路将愈走愈宽

2008年10月6日,我国首个太阳能光伏学院——南昌大学太阳能光伏学院挂牌成立。2009年4月,经国家教育部教发函(2009)86号文、江西省政府赣府字(2009)13号文批准,江西中山职业技术学院更名为江西太阳能科技职业学院(国标代码:14166),这也是全国首家太阳能科技职业学院,2009年4月20日,由无锡科技职业学院与无锡尚德太阳能电力控股有限公司共同建立的尚德光伏学院在科技职业学院正式揭牌成立。2009年5月22日,阿特斯阳光电力与常熟理工学院签定框架协议,双方将合作创办阿特斯太阳能光伏科技学院。

短短的几个月时间,太阳能光伏学院在全国各地如雨后春笋般茁壮成长起来。中投顾问能源行业首席研究员姜谦表示,这反应了一种趋势。在金融危机在下,我国光伏产业受到了很大的冲击,一个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没有核心技术在手,无法掌控市场主动权,面对危机只能被动挨打。但金融危机同时也给光伏产业指明了一条道路,那就是,只有在研发领域占领先机,才能在竞争激烈的国际市场上拥有话语权。而研发、研究恰是大学领先于企业的地方所在。未来如有更多的大学和光伏企业进行全方位的合作,光伏产业的“学院”化之路将愈走愈宽,而我国光伏产业也会从“制造大国”逐渐走向“制造强国”。

4、薄膜电池投资日益增多

由于在过去的几年中,国际多晶硅现货价格猛涨,一度从2005年的35美元/公斤攀升至2008年的480美元/公斤,因此价格低廉的薄膜电池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不少人认为,低价的薄膜太阳能电池将是晶体硅电池最大的竞争对手。但是这场危机冲击得海外市场严重萎缩,导致多晶硅价格暴跌,因此业内又有了“薄膜电池优势不在”的论断。但事实却是:在技术创新意识和能力突飞猛进的21世纪,低价且有极大工艺改良性的产品永远能吸引投资者的目光。

5月5日,河北新奥光伏能源有限公司生产的中国第一块超大型5.7㎡硅基薄膜太阳能电池板正式亮相第三届国际太阳能光伏大会。该公司自2007年投资薄膜电池领域,计划总投资140亿元人民币,到2010年产能达到500MW。5月12日,中特集团(香港)与重庆市綦江县签订投资协议,计划在綦江县投资38亿元着力打造薄膜太阳能光伏产业园;5月中旬,江苏绿洲新能源公司投资6亿美元在江苏省镇江市新上总产能达200MW的非晶硅薄膜电池项目;5月25日,浙江正泰首条20MW微晶非晶第二代薄膜电池生产线正式投产,目前该公司在薄膜电池上的投资已达20亿元人民币;5月末,信义玻璃宣布引入年产能达275万平方米的第二条光伏薄膜导电玻璃生产线,预期2010年第三季度于珠三角投产,总投资额逾1亿元人民币;6月5日,由中国汇通担保有限公司、台湾威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联合投资1.5亿美元的CIGS薄膜太阳能电池生产线、太阳能电站及太阳能相关系列产品生产项目正式签约;此外,天威薄膜公司薄膜太阳能电池研发检测中心4月8日奠基开建,富捷投资在武汉投资4亿元的薄膜项目也已于近日开建;还有广东省佛山市三水园区,随着中国建材集团、爱康集团总计近50亿元的薄膜项目入驻,这里已经成为中国重要的薄膜电池产业基地之一。

放眼全球,2008年,全球薄膜太阳能电池实际产量远超预期,达到892MW,比2007年增长123%,连续两年成长率超过120%。

5.中国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前景 篇五

纵观已有污染密集型产业转移的研究,多集中在区位选择影响因素[2]、转移动因与机制[3,4]、 对中西部地区的环境影响[5]、对碳排放的影响[6]等方面,对污染密集型产业转移的测度研究较少。 在产业转移测度研究中,陈建军[7]采用产业竞争力系数作为区域竞争优势的标志性指标,对产业转移的动态过程进行测度,但该系数假定全国各区域对所有产品的需求都是均匀分布的,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刘红光等[8]利用区域间投入产出模型并结合中国区域投入产出表对区域间产业转移进行定量测度,发现中国产业转移明显有 “北上”特征。非参数方法中,王业强[9]通过两种非参数方法对产业活动的空间效应进行分解,试图阐述在中国经济市场化过程中制造业区位变迁的内在规律。对文献的调查发现,因其所需要的数据易于获取,分析准确度高,且能够很好地反映区域产业随时间的变化,偏离———份额分析被广泛地应用于产业转移测度研究中[10,11,12]。因此本文采用产业结构变动系数和偏离———份额分析来对我国污染密集型产业转移进行综合定量分析,旨在对污染密集型产业转移现状进行科学准确判断, 并对污染密集型产业区域转移内在机理进行分析。

1研究方法和相关概念界定

1.1研究方法

1.1.1污染密集型产业的确定

根据最新的行业分类标准( GBPT 475422002) , 从39个行业中选取35个行业计算污染强度 ( 其他矿采选业、木材及竹材采运业、木材加工业、 其他制造业由于部分数据不全去除) ,借鉴M&W分类法,计算出中国第二产业35个工业行业的污染物强度系数,步骤如下:

将Pi,w( 废水污染物强度系数) ,Pi,g( 废气污染物强度系数) ,Pi,s( 固体废弃物污染物强度系数) 定义为在i行业中,每生产百万元产值所产生的废水 ( 废气和固体废弃物) 量。

其中Pi,w、Pi,g和Pi,s是标准化过后的数据。

最后,i行业的污染物强度系数

1.1.2产业结构变动系数

采用产业结构变动系数对污染密集型产业区域变动的基本格局进行表征。其公式为:

式中: ISCC为某区域i行业的结构变动系数; xit1为某区域t1时期i行业部门工业总产值占全国的比重; xit0为某区域t0时期i行业的工业总产值占全国的比重; t为时间间隔。

1.1.3偏离——份额分析

经典的偏离———份额分析模型如下所示:

式中: Xij为j地区i产业经济变量的初始值; X'ij为j地区i产业经济变量的期末值; S为产业总数; R为地区总数。

式 ( 4 ) 右边的3项, Xijr为国家效 应 ( NE) ,表示国家经济整体对经济发展的贡献; Xij( ri- r) 为国家产业部门效应 ( SE) ,表示产业部门结构对经济发展的贡献; Xij( rij- ri) 为竞争效应 ( CE) ,表示产业空间竞争效应对经济增长的贡献[13]。杨开忠[14]将式 ( 4) 的左边称为总增长量,右边的三项依次称为分享增长、结构性转移增长和区位性转移增长。

但经典偏离份额分析法存在严重的缺陷,是由于经济增长的产业结构效应没有从空间效应中分离出来,造成地区与部门之间相互依赖[15]。因此,Esteban - Marquillas[16]在模型中引入 “同位变化”( Homothetic Chang,Xi*j) :

式 ( 4) 可以改写成:

再将式 ( 5) 进行改写

式 ( 5) 右边的第1项与第2项同式 ( 4) , 第3项为纯空间竞争效应 ( NSCE) ,表示区域相对于整体经 济的优劣 势; 第4项为分配 效应 ( AE) ,表示某产业在某地区的专业化程度[13,17]。 式 ( 6) 左边称为总偏离量,是实际增量与国家分量之间的差值,表示j地区i产业经济变量相对于全国所有产业部门平均水平的高低,是衡量区域经济相对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13]。

1.1.4数据来源

本研究数据来源于相关年份 《中国环境统计年鉴》、 《中国工业统计年鉴》 和 《中国统计年鉴》。本文将全国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划分为八大区域,八大区域的划分来源于2005年国家信息中心出版的 《中国区域间投入产出表》。其中,东北区域 ( NE) : 黑龙江、吉林、辽宁; 京津区域 ( JJ ) : 北京、 天津; 北部沿海 区域 ( NC) : 河北、山东; 东部沿海区域 ( EC) : 上海、江苏、浙江; 南部沿海区域 ( SC) : 福建、 广东、海南; 中部区域 ( MA) : 山西、河南、安徽、湖北、湖南、江西; 西北区域 ( NW) : 内蒙古、陕西、宁夏、甘肃、青海、新疆; 西南区域 ( SW) : 四川、重庆、广西、云南、贵州、西藏。

1.2产业转移内涵的界定

对产业转移的测度首先要严格界定产业转移的内涵。狭义的产业转移是指产业或企业在空间地理位置上的整体或部分迁移。而宏观的产业转移是指一定时期内由于区域间产业竞争优势消长转换而导致的产业区位重新选择的结果,是产业区位的变化[18,19]。通过对产业转移内涵的论述, 本文认为产业转移不仅包括产业或企业在空间地理位置上的整体或部分迁移,还包括产业生产份额在区域间此消彼长的过程。根据我国产业转移现状和特点,将产业转移分为集聚式转移和扩散式转移[20],前者指产业转出地为低水平发展区域,而转入地为该产业的高水平区域; 扩散式则相反,产业转出地为高水平发展区域,而转入地为低水平发展区域[12]。

2中国污染密集型产业的分布与区域转移

2.1污染密集型产业的确定

关于污染密集 型产业 [Pollution - intensive Industries ( PIIs) ] 的定义,不同学者有不同的表述[21,22,23],但都强调污染密集型产业具有高污染、 高排放、资源性及劳动密集性的特征,会对生态环境及人们生活造成较大危害的产业。目前,国内学者大都采用夏友富[21]的定义, “PIIs是指在生产过程中若不加以治理则会直接或间接产生大量污染物的那些产业,这些污染物对人类、动植物生命或健康有害,促使环境恶化,影响生态质量,另外,在生产过程中,工人的安全和健康受到威胁或明显受到影响”。

关于污染密集型产业的分类方法,文献中有两种基本的分类方法: 第一种分类方法是估计产品的污染物排放强度,即单位产出的污染排放量; 第二种分类方法是采用 “污染治理和控制支出” ( Pollution Abatement and Control Expenditures,PACE) 。 这种方法是通过计算生产者的污染成本负担大小, 来确定污染密集型行业,即单位产出PACE高的行业为污染密集型行业[24]。

目前,国际上普遍采用的比较有代表性的是Mani和Wheeler ( 1997) ,简称M&W分类法,它是依照单位产出的污染物排放水平将钢铁、化学工业、有色金属、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及造纸和纸浆划分为污染密集型产业[25]。在国内研究中,比较有代表 性的是夏 友富 ( 1999 ) 和赵细康 ( 2003) 的分类法,其中夏友富根据各国法律法规的规定和相关工业部门对环境的影响,并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划分了22种污染密集型产业[22]。 赵细康[23]则按照Mani和Wheeler ( 1997) 的方法,利用1991 ~ 1999年中国工业产业废水、废气和固体废弃物的有关数据,计算得出每种排放物的单位产值的排放量,再对这3个值进行等权相加再平均,得到各工业产业污染排放强度系数, 根据该系数把工业行业划分为轻度污染密集型产业 ( Less Pollution Intensive Industry,简称LPII) 、 中度污染密集型产业 ( Middle Pollution Intensive Industry,简称MPII ) 和重度污 染密集型 产业 ( Heavy Pollution Intensive Industry,简称HPII) 。 刘巧玲[27]利用COD和SO2指标对我国产业的污染密集指数进行了计算,将造纸及纸制品业、农副食品加工业和化学原料及化学品制造业划分为水 ( COD) 污染密集型产业,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和和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划分为大气 ( SO2) 污染密集型产业。

根据方法1. 1. 1进行计算,结果如表1所示, 如果某个行业的污染物强度系数大于均值0. 085, 则被认为是污染密集型产业 ( 表1中黑色字体) 。 得出的结果与2007年国务院出台的 《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方案》中所规定的我国第二产业中的11个重污染行业大部分吻合。由于文章分析的需要,将污染密集型产业按行业类别进行分类,矿产资源开采业: 有色金属矿采选业、煤炭开采和洗选业、黑色金属矿采选业; 化学工业: 化学纤维制造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 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 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 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 造纸及纸制品业; 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

2.2污染密集型产业区位迁移的空间布局

采用产业结构变动系数对污染密集型产业区域变动的基本格局进行表征。如图1所示,改革开放以来,污染密集型产业得到了飞速地发展, 其在各区域间的空间分布也发生了较大地变化。

( 1) 中国污染密集型产业的结构变动相对稳定,矿产资源开采业集中在资源禀赋较好的地区 ( 中部区域如山西、河南,西北区域如内蒙古, 北部沿海区域如山东等) ,其他五类污染密集型产业则相对集中在东部地区。金属冶炼及压延工业、非金属矿物制品、电力/热力的生产与供应业区域结构变动情况大体相似,一方面,与矿产资源开采业结构变动有一定的相似性,因其靠近原料来源地; 另一个方面,东部沿海区域结构变动系数明显高于内陆,因其靠近消费市场。

( 2) 污染密集型产业的结构变动地域分异明显。矿产资源开采业中,资源禀赋较好的地区要高于其它区域。其它五类污染密集型产业结构变动中,沿海地区大于内陆地区,东部地区大于中部地区,中部地区又高于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 东部沿海的山东、浙江、江苏、广东,中部地区的河南、河北、湖南的结构变化系数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从八大区域来看,东部沿海区域和南部沿海区域最高,北部沿海区域和中部区域次之, 京津区域和西部区域排名最后。

( 3) 污染密集型产业结构变动系数大小主要取决于当地资源禀赋、经济发展状况、区位性和结构性因素。在资源禀赋相对较少,经济发展落后且工业基础薄弱的西藏、新疆、青海、宁夏、 甘肃等省区,污染密集型产业结构变化程度不大。 在有一定资源禀赋和工业基础的湖南、四川和湖北等省,污染密集型产业结构发生了一定的变化。 在内蒙古和山西等能源大省,产业结构发生了大的变动。在经济发展较好、离资源地距离较近且污染密集型产业具有比较优势的山东、江苏、广东和浙江等省,产业结构变动很大,系数均超过10。

2.3污染密集型产业区位迁移的结构效应与空间效应

偏离———份额分析的参照区域通常是国家, 被分解的经济变量可以是收入、就业人数、增加值及其他各种经济变量[28]。本文将31个省市划分为八大区域,并采用相关区域污染密集型行业全部从业人员年平均人数进行分解分析。

2.3.1污染密集型产业区位迁移的结构效应与空间效应

从表2可见,北部沿海、南部沿海和西南区域的污染密集型产业就业人口在3个时段都有不同程度的增长。从增长幅度来看,中部区域和西南区域就业人口增长幅度最大,而京津和东北区域的则相对较小,甚至出现较大规模的负增长。 将研究分为3个时段,即短期 ( 2005 ~ 2011年) 、 中期 ( 1999 ~ 2011年) 、长期 ( 1993 ~ 2011年) , 以减少因忽略产业结构或收入结构调整中的激烈变化信息所造成的影响[29]。由表2可知,1从长期看,除北部沿海、南部沿海和西南区域的污染密集型产业就业人口在增长,其它区域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负增长,说明污染密集型产业的发展主要集中在以上3个区域。八大区域的污染密集型产业区位迁移的结构效应均为负值,说明污染密集型产业对区域就业的贡献越来越低。在空间效应方面,北部沿海、中部和西南区域就业人口有大幅度增长,可以看出,污染密集型产业在一定程度上由东部地区转移至中西部地区。2从中期看,除京津和东北区域外,其他六大区域的就业人口都有不同程度的增长,说明污染密集型产业正在逃离这两个区域,而向中西部和沿海地区聚集。京津和西南区域的产业的分配效应值较大, 说明这两个区域的产业集中度比较高。3从短期看,八大区域的结构效应均为正值,对比中长期的结构效应发现,污染密集型产业对就业的贡献率在上升,污染密集型产业有扩大生产的趋势。 另一个方面,中西部地区具有正的空间效应,而其它区域为负值,这在很大的程度上说明污染密集型产业在往中西部地区转移,沿海地区是主要的转出地。总体而言,污染密集型产业区位迁移的竞争效应和纯空间竞争效应具有一致性,表面污染密集型产业跨区域迁移主要受到区位优势的影响。从结构效应来看,污染密集型产业发展对中国中长期就业的贡献都在下降。从空间效应来看,京津、东北的短、中、长期都为负值,这两个区域是污染密集型产业输出区域。沿海区域在短、中、长期的空间效应呈现不同的规律,这也是污染密集型产业转出的大区域。相反,中西部地区则有正的空间效应值,这是污染密集型产业的迁入地。

2.3.2污染密集型产业转移分析

采用区域产业结构分量和区域空间竞争分量的优劣势在时间阶段上的变化对污染密集型产业转移进行定位。对污染密集型产业转移类型的定义如表3。集聚式和扩散式转入产业的区别在于产业部门初期是否具有优势,当初期有一种或者两种优势的,末期保持这种优势或加强另外一种优势的被视为集聚式转入产业; 当初期不具有任何一种优势的,末期有一种优势的实现则被认定为扩散式转入产业。本文采用偏离———份额模型分别对1999 ~ 2005年和2005 ~ 2011年的各区域各污染密集型行业的结构效应和空间效应进行测算,并以1999 ~ 2005年为基期对比分析2005 ~ 2011年的污染密集型产业区域布局的变动,得出结果如表4所示。

注: 对部分行业转出或转入较多区域的仅取前 3 个区域。

由表4可见,在2005 ~ 2011年间,中国污染密集型产业区域布局有较大的变动,污染密集型产业在区域间发生了大规模的转移。其中,1在转出区域中,东北、东部沿海、南部沿海区域是污染密集型产业转出数量最多的区域,分别有7、 4、4个污染产业转出。在产业转入方面,中部、 西南和北部沿海区域成为产业转入最多的区域。 2从转移产业部门来看,矿产资源开采业主要由东北和东部沿海区域集聚式转移至中部和北部沿海区域,也有部分扩散式转移至西北和西南区域。 金属冶炼及压延工业主要由东北和北部沿海区域转移至中西部和南部沿海区域。化学工业与造纸行业由沿海地区向中西部地区扩散式转移。电力/ 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则向沿海地区集聚式转移。

3结论

本文选取产业结构变动系数和偏离———份额分析对我国污染密集型产业转移进行综合定量分析,得出结论如下: ( 1) 中国污染密集型产业的结构变动相对稳定,但地域分异明显,产业结构变动系数大小主要取决于当地资源禀赋、经济发展状况、区位性和结构性因素。 ( 2) 污染密集型产业跨区域迁移主要受到区位优势的影响。从结构效应来看,污染密集型产业发展对中国中长期就业的贡献在下降。从空间效应来看,东北、东部沿海、南部沿海区域是污染密集型产业转出数量最多的区域,而中部、西南和北部沿海区域成为产业转入最多的区域。( 3) 从转移产业部门来看,矿产资源开采业主要由东北和东部沿海区域集聚式转移至中部和北部沿海区域; 金属冶炼及压延工业主要由东北和北部沿海区域转移至中西部和南部沿海区域; 化学工业与造纸行业由沿海地区向中西部地区扩散式转移; 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则向沿海地区集聚式转移。

中西部地区在承接产业转移的过程中,承接了大量从沿海地区转移而来的污染密集型产业, 对当地脆弱的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压力,当地政府应在以下几个方面采取措施: ( 1) 完善整体的产业发展规划,根据自身产业发展阶段与特点, 编制承接产业转移指导目录,有所选取地承接产业转移。( 2) 适当提升产业准入门槛,提高环境准入标准,促进企业绿色技术创新。 ( 3) 规划污染密集型产业进入生态工业园,以更加完善的基础设施和监管来推动产业的发展。 ( 4) 强化环境监管与执法,杜绝由于产业转移带来污染转移与环境恶化。( 5) 研究制定重污染密集型企业退出机制,以制度的形式规范重污染、低效率企业合理退出,优化产业发展并保护生态环境。

摘要:伴随着我国区域梯度产业转移,污染密集型产业在空间分布上有了较大的变化。本文采用产业结构变动系数和偏离——份额分析来对我国污染密集型产业转移进行综合定量分析。结果发现,中国污染密集型产业的结构变动相对稳定,但地域分异明显,产业结构变动系数大小主要取决于当地资源禀赋、经济发展状况、区位性和结构性因素。通过偏离——份额分析发现,污染密集型产业跨区域迁移主要受到区位优势的影响。从结构效应来看,污染密集型产业发展对中国中长期就业的贡献在下降。从空间效应来看,东北、东部沿海、南部沿海区域是污染密集型产业转出数量最多的区域,而中部、西南和北部沿海区域成为产业转入最多的区域。从转移产业部门来看,矿产资源开采业主要由东北和东部沿海区域集聚式转移至中部和北部沿海区域;金属冶炼及压延工业主要由东北和北部沿海区域转移至中西部和南部沿海区域;化学工业与造纸行业由沿海地区向中西部地区扩散式转移;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则向沿海地区集聚式转移。

6.中国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前景 篇六

经济全球化具体表现为贸易自由化、资本流动自由化、生产分工国际化,同时,经济全球化也是一种世界性的制度安排,WTO、IMF、World Bank作为世界经济体系的三大支柱,其游戏规则体系构成了全球化的基本制度框架。

全球化必将对各国经济产生广泛的正外部效应。诸如,经济全球化加速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自由流动与合理配置,促进全球统一大市场的形成,促进全球生产力迅速提高和世界经济的新发展,为各国经济发展提供一个有利的外部环境;经济全球化加剧全球市场的竞争,而这种竞争对“学习”和创新提供了最基本的刺激,促进国家竞争力的提高;贸易自由化有利于各国扩大对外贸易,从而带动本国经济增长;资本流动自由化,有利于各国通过利用外资而引进技术,促进本国的技术升级,获得技术的外溢效应;生产分工国际化,使各国可以根据本国的资源禀赋和发展战略,主动参与国际分工,实现资源互补和产业升级。但是,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难免带来一些负外部效应。近年来,世界上产生较大影响的各种经济危机,都与经济全球化有关。

作为全球化进程的后来者,中国在融入全球化的过程中,必须确定符合本国实际的战略和对策,加速形成产业竞争力和国家竞争优势的制高点。在全球化框架下,中国面临两大主题:一是在今后若干年内加快体制转型,迅速适应和融入WTO的规则体系,建立起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二是在经济全球化浪潮中大力推进中国经济融入世界经济主流,使中国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获得更大的外溢效应。而这两个方面的进展和已有的产业基础是中国的产业竞争力和发展前景的决定性力量。目前,中国正处在走向成熟的经济成长阶段和融入全球化的进程中,出现了工业化、城市化、信息化、市场化、全球化齐头并进的局面。这种格局对于中国的房地产业发展来说是十分有利的,必将获得巨大的市场机会和发展空间。

房地产业:新一轮增长周期已经展开

近来,中国经历了两次房地产业的增长周期,第三次房地产业的增长周期已经展开。第一次是从1981年开始至80年代末,中国大陆初步形成房地产业和房地产市场。第二次是从1992年开始,房地产业高速发展,到跌入谷底,出现恢复性增长,平稳增长。,新一轮房地产业的增长周期启动,房地产业迅猛发展,预期这一轮增长周期仍将持续5年以上。从整体上来看,20世纪90年代,中国房地产业迅速进入成长期,并具备了高成长性产业的特征。1994~20,房地产开发投资年平均增长18.7%,年高达25.3%,1~6月更高达32.9%。房地产开发投资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已连续多年达到4~5%,2001年这一参数达到6.51%。1991~19房地产销售面积年平均增长21.70%,1991~2001年,房地产销售额年均增长34.55%。

与前两次相比,新一轮房地产业增长周期的景气时期必将持续更长时间,并具有一系列新的变化特征。这是因为:

(1)前两次房地产业增长周期,基本上是在住房实物分配制度条件下完成的,房地产业的市场化程度很低,这种制度条件严重阻碍房地产业的`发展;新一轮房地产业增长周期是在住房制度改革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的基础上展开的,大大削弱了房地产业发展的制度障碍。房地产业发展的制度条件初步形成且日趋完善,“制度至关重要”,制度效率提高支持中国房地产业高速发展。

(2)前两次房地产业增长周期,是以集团消费、集团投资为主角,房地产市场需求受到抑制;这一轮房地产业增长周期,个人成为房地产消费和投资的主体,房地产正在成长为新的消费热点和投资热点,并具备了新经济增长点的特征和条件。

根据亚洲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消费品市场成长经验,排浪式消费第一浪和第二浪之间要经历7~的积蓄准备期,从消费结构变动周期的经验波长和近几年消费品市场的表现来看,近期资讯产品、住宅和轿车正在成为消费热点。相对而言,住宅的收入需求弹性

7.中国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前景 篇七

中国物联网产业发展现状及未来五年前景分析

中国物联网产业发展现状

(一)产业发展综述

国内物联网产业的发展经历了学习研究、政府推动以及业界应用推广阶段。2009年前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提出“感知中国”以来,中央和地方政府对物联网行业在资金和政策上均给予了大量的支持。无锡市率先建立了“感知中国”研究中心。2012年工信部制定了《物联网“十二五”发展规划》,提出重点培养物联网产业10个聚集区和100个骨干企业,实现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汇集和产业资源整合。2012年也因此成为了中国物联网整体实施的元年。截止2014年,我国已有5个示范机场依托RFID等技术,实现了航空运输行李全生命周期的可视化跟踪与精确化定位,使工人劳动强度降低20%,分拣效率提高15%以上。图表 中美物联网产业化进程对比

数据来源:中国物联网

(二)行业发展特征

随着物联网技术应用与产业发展的逐步深入,中国的物联网发展既具备了一些国际物联网发展的共性特征,也呈现出一些鲜明的中国特色和阶段特点。

一是多层面的政策投入成为推动现阶段中国物联网产业发展的最强动力。如果说国外物联网产业发展属于“市场驱动型”,国内更贴近“政策驱动型”。可以预见,未来中长期内,物联网将成为国家推进信息化工作的重点,政策支持力度可望继续加大。

中投顾问·让投资更安全 经营更稳健

中投顾问产业研究中心

二是中国物联网各层面技术成熟度不同,传感器技术是攻关重点。总体来看,物联网的技术门槛似乎不高,但核心环节关键技术的成熟度参差不齐,导致物联网产业标准制定和应用发展迟缓。虽然从全球物联网发展来看,中国与美欧日韩等并驾齐驱,但目前在物联网核心器件和软件方面尚做不到自主可控。

三是物联网产业链逐步形成,物联网应用领域逐渐明朗。经过业界的共同努力,国内物联网产业链和产业体系逐渐形成,产业规模快速增长。安防、交通和医疗三大领域,有望在物联网发展中率先受益,成为物联网产业市场容量大、增长最为显著的领域。

中国物联网行业发展前景

国家对物联网产业的发展高度重视,我国在物联网产业方面也具有较好的发展基础,过去五年,我国有超过1000家企业牵头研究物联网核心技术,通信、工业、电子等领域在信息化建设和应用方面发展迅速,RFID产业、智能卡产业发展十分迅猛,积累了丰富的宝贵经验。

2013-2017年间,中国物联网产业迎来了更加良好的发展机遇,主要表现在:第一,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物联网产业得到了国家的高度重视和积极推动;第二,产业界对物联网的发展已不再仅仅停留在概念上,正在推出具有广泛市场应用前途的产品和系统,并得到了业内各方面的积极支持;第三,资本市场对物联网产业的发展给予了积极响应和参与,在近两年经济危机的形势下,物联网概念股都逆势上扬,充分表现了资本市场的认可;第四,国家各相关部委、各地区都在积极地推出物联网发展计划,出台各类政策措施,务实支持物联网产业的健康发展;第五,国家的ICT产业在物联网领域已经具备了较好的基础,完全可以支持物联网快速发展。

中投顾问·让投资更安全 经营更稳健

8.中国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前景 篇八

现年已届87岁高龄的中国茶战略合作联盟主席何康一系列热情洋溢的茶事活动和逐个著名茶乡之行,是这位曾经出色解决全球最多人口长年吃饭问题的农业部长、曾经荣获联合国和世界粮农组织特殊奖励的资深农业专家情深意重的“关注解决三农问题、再兴中华茶产业之旅”。

在本次福建“兴茶之旅”过程中,何康高度肯定了福建省茶叶学会和广大福建茶人近三十年来为整个中国茶产业的蓬勃发展所作出的巨大贡献,并热情洋溢地鼓励福建进一步发挥作为全国茶叶品种最丰富、产量最高、著名的优质茶叶最多的产茶大省的特殊优势,为中华茶产业新一轮的巨大发展再创辉煌。何康认为:全国六大类茶中,仅福建生产的就有五大类。其中名闻遐迩的铁观音、大红袍等乌龙茶系列,和正山小种、坦洋工夫等红茶系列都是茶中翘楚,历来倍受世人锺爱。近年来福建上述名茶从种植和销售规模到品牌弘扬等方面,都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何康高度肯定了福建茶产业的成功经验并再三强调:福建坐拥双重的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和东南沿海商埠的地理优势,应该为世界各国人民对中国茶叶和中华茶文化的了解作出新的无愧于时代的特殊贡献。

在考察著名的铁观音发祥地安溪县时,何康和中国扶贫开发协会副主席、中国茶战略合作联盟副主席何后安根据福建安溪县如何从全国著名的贫困县迅速发展成为全国著名的百强县的成功经验组织召开了主题内容为“在全国范围内大力扶持贫困落后农业地区发展茶产业”的专题研讨会。据悉今后中国茶战略合作联盟将以极大的力度把中华茶产业的发展和在全国范围内的农村扶贫工作紧密地结合起来开展一系列相关工作。

9.中国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前景 篇九

【企业网址】(点击看正文)

正文目录

第一章儿童淘气城概述1

第一节儿童淘气城定义1

第二节儿童淘气城行业发展历程2

第三节儿童淘气城分类情况3

第四节儿童淘气城产业链分析4

一、产业链模型介绍4

二、儿童淘气城产业链模型分析6

第二章儿童淘气城发展环境及政策分析11

第一节中国经济发展环境分析11

一、中国宏观经济发展现状11

二、中国宏观经济走势分析12

三、中国宏观经济趋势预测14

第二节行业相关政策、法规、标准18

第三章中国儿童淘气城生产现状分析20

第一节儿童淘气城行业总体规模20

第一节儿童淘气城产能概况21

一、2012-2014年产能分析21

二、2014-2018年产能预测23

第三节儿童淘气城产量概况25

一、2012-2014年产量分析25

二、产能配置与产能利用率调查27

三、2014-2018年产量预测28

第四节儿童淘气城产业的生命周期分析31

第四章儿童淘气城国内产品价格走势及影响因素分析

第一节国内产品2012-2013年价格回顾33

第二节国内产品当前市场价格及评述34

第三节国内产品价格影响因素分析35

第四节2014-2018年国内产品未来价格走势预测

第五章2012-2014年中国儿童淘气城行业总体发展状况

第一节中国儿童淘气城行业规模情况分析38

一、行业单位规模情况分析38

二、行业人员规模状况分析41

三、行业资产规模状况分析43

四、行业市场规模状况分析44

五、行业敏感性分析46

第二节中国儿童淘气城行业产销情况分析50

一、行业生产情况分析50 33 3638

二、行业销售情况分析

53三、行业产销情况分析55

第三节中国儿童淘气城行业财务能力分析57

一、行业盈利能力分析与预测57

二、行业偿债能力分析与预测59

三、行业营运能力分析与预测60

四、行业发展能力分析与预测62

第六章2014年中国儿童淘气城行业发展概况67

第一节2014年中国儿童淘气城行业发展态势分析67第二节2014年中国儿童淘气城行业发展特点分析68第三节2014年中国儿童淘气城行业市场供需分析69第七章儿童淘气城行业市场竞争策略分析71第一节行业竞争结构分析7

1一、现有企业间竞争7

1二、潜在进入者分析7

2三、替代品威胁分析7

4四、供应商议价能力77

五、客户议价能力79第二节儿童淘气城市场竞争策略分析8

1一、儿童淘气城市场增长潜力分析8

1二、儿童淘气城产品竞争策略分析83

三、典型企业产品竞争策略分析

第三节儿童淘气城企业竞争策略分析87

一、2014-2018年我国儿童淘气城市场竞争趋势87

二、2014-2018年儿童淘气城行业竞争格局展望88

三、2014-2018年儿童淘气城行业竞争策略分析90第八章儿童淘气城上游原材料供应状况分析95第一节主要原材料95

第二节主要原材料2011-2014年价格及供应情况96

第三节2014-2018年主要原材料未来价格及供应情况预测第九章儿童淘气城产业用户度分析99

第一节儿童淘气城产业用户认知程度99第二节儿童淘气城产业用户关注因素100

一、功能100

二、质量10

2三、价格10

5四、外观107

五、服务108

第十章2014-2018年儿童淘气城行业发展趋势及投资风险分析第一节当前儿童淘气城存在的问题112第二节儿童淘气城未来发展预测分析11

3一、中国儿童淘气城发展方向分析11

3二、2014-2018年中国儿童淘气城行业发展规模115

11

2第三节2014-2018年中国儿童淘气城行业投资风险分析119

一、市场竞争风险119

二、原材料压力风险分析120

三、技术风险分析12

2四、政策和体制风险125

五、外资进入现状及对未来市场的威胁127 第十一章儿童淘气城国内重点生产厂家分析130第一节儿童淘气城重点公司介绍130

一、**公司1301、企业简介1332、产品介绍1353、经营情况1364、未来发展趋势138

二、**公司1411、企业简介1432、产品介绍1443、经营情况1464、未来发展趋势149

三、**公司1511、企业简介1522、产品介绍1543、经营情况1574、未来发展趋势159

四、**公司1601、企业简介1622、产品介绍1653、经营情况1674、未来发展趋势168

五、**公司1701、企业简介1732、产品介绍1753、经营情况1764、未来发展趋势178

第十二章儿童淘气城地区销售分析18

3一、儿童淘气城各地区对比销售分析

二、儿童淘气城重点地区一销售分析

1、规格销售分析1872、厂家销售分析188

三、儿童淘气城重点地区二销售分析

1、规格销售分析1932、厂家销售分析19

5四、儿童淘气城重点地区三销售分析

182 185

190

1962、厂家销售分析201

五、儿童淘气城重点地区四销售分析2031、规格销售分析2042、厂家销售分析206

第十三章儿童淘气城产品竞争力优势分析21

1一、整体产品竞争力评价210

二、体产品竞争力评价结果分析21

3三、竞争优势评价及构建建议215 第十四章专家观点与研究结论218

第一节报告主要研究结论218第二节博研咨询行业专家建议219 更多图表:见报告正文

详细图表略…….如需了解欢迎来电索要。

10.中国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前景 篇十

--------2013-2018年中国保安服装产业发展前景及

供需格局预测报告

报告目录(部分): 第一部分 市场发展现状

第一章 全球保安服装行业发展分析

第一节 国际保安服装行业发展轨迹综述

一、国际保安服装行业发展历程

二、国际保安服装行业发展面临的问题

三、国际保安服装行业技术发展现状及趋势 第二节 世界保安服装行业市场情况

一、2012年世界保安服装产业发展现状

二、2012-2013年国际保安服装产业发展态势

三、2012-2013年国际保安服装行业研发动态

四、2012-2013年全球保安服装行业挑战与机会 第三节 部分国家地区保安服装行业发展状况

一、2011-2012年美国保安服装行业发展分析

二、2011-2012年欧洲保安服装行业发展分析

三、2011-2012年日本保安服装行业发展分析

四、2011-2012年韩国保安服装行业发展分析

第二章 我国保安服装行业发展现状 第一节 中国保安服装行业发展概述

一、中国保安服装行业发展历程

二、中国保安服装行业发展面临问题

三、中国保安服装行业技术发展现状及趋势 第二节 我国保安服装行业发展状况

一、2012年中国保安服装行业发展回顾

二、2012年保安服装行业发展情况分析

三、2013年我国保安服装市场特点分析

四、2013年我国保安服装市场发展分析 第三节 中国保安服装行业供需分析

一、2011-2012年中国保安服装市场供给总量分析

二、2011-2012年中国保安服装市场供给结构分析

三、2012-2013年中国保安服装市场需求总量分析

四、2012-2013年中国保安服装市场需求结构分析

五、2012-2013年中国保安服装市场供需平衡分析

第三章 中国保安服装行业经济运行分析 第一节 2012年保安服装行业运行情况分析

--------网 址:

中金企信(北京)国际信息咨询有限公司—国统调查报告网

--------

一、2012年保安服装行业经济指标分析

二、2012年保安服装行业收入前三家企业 第二节 2012年保安服装行业产量分析

一、2012年我国保安服装产品产量分析

二、2013-2018年我国保安服装产品产量预测 第三节 2012年保安服装行业进出口分析

一、2012年保安服装行业进口总量及价格

二、2012年保安服装行业出口总量及价格

三、2012年保安服装行业进出口数据统计

四、2013-2018年保安服装进出口态势展望

第四章 中国保安服装行业区域市场分析 第一节 华北地区

一、2011-2012年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二、2011-2012年市场规模情况分析

三、2013-2018年市场需求情况分析

四、2013-2018年行业发展前景预测

五、2013-2018年行业投资风险预测 第二节 东北地区 第三节 华东地区 第四节 华南地区 第五节 华中地区 第六节 西南地区 第七节 西北地区

第五章 保安服装行业投资与发展前景分析

第一节 2013-2018年保安服装行业投资情况分析

一、2013-2018年总体投资结构

二、2013-2018年投资规模情况

三、2013-2018年投资增速情况

四、2013-2018年分行业投资分析

五、2013-2018年分地区投资分析 第二节 保安服装行业投资机会分析

一、保安服装投资项目分析

二、可以投资的保安服装模式

三、2013-2018年保安服装投资机会

四、2013-2018年保安服装投资新方向 第三节 保安服装行业发展前景分析

一、保安服装市场发展前景分析

二、我国保安服装市场蕴藏的商机

三、金融危机下保安服装市场发展前景

四、2013-2018年保安服装市场面临的发展商机

--------网 址:

中金企信(北京)国际信息咨询有限公司—国统调查报告网

--------第二部分 市场竞争格局与形势 第六章 保安服装行业竞争格局分析 第一节 保安服装行业集中度分析

一、保安服装市场集中度分析

二、保安服装企业集中度分析

三、保安服装区域集中度分析

第二节 保安服装行业主要企业竞争力分析

一、重点企业资产总计对比分析

二、重点企业从业人员对比分析

三、重点企业全年营业收入对比分析

四、重点企业利润总额对比分析

五、重点企业综合竞争力对比分析 第三节 保安服装行业竞争格局分析

一、2012-2013年保安服装行业竞争分析

二、2012-2013年中外保安服装产品竞争分析

三、2011-2013年我国保安服装市场竞争分析

五、2013-2018年国内主要保安服装企业动向

第七章 2013-2018年中国保安服装行业发展形势分析 第一节 保安服装行业发展概况

一、保安服装行业发展特点分析

二、保安服装行业投资现状分析

三、保安服装行业总产值分析

四、保安服装行业技术发展分析

第二节 2011-2012年保安服装行业市场情况分析

一、保安服装行业市场发展分析

二、保安服装市场存在的问题

三、保安服装市场规模分析

第三节 2011-2012年保安服装产销状况分析

一、保安服装产量分析

二、保安服装产能分析

三、保安服装市场需求状况分析 第四节 产品发展趋势预测

一、产品发展新动态

二、技术新动态

三、产品发展趋势预测

第三部分 赢利水平与企业分析

第八章 中国保安服装行业整体运行指标分析 第一节 2012年中国保安服装行业总体规模分析

一、企业数量结构分析

二、行业生产规模分析

第二节 2012年中国保安服装行业产销分析

--------网 址:

中金企信(北京)国际信息咨询有限公司—国统调查报告网

--------

一、行业产成品情况总体分析

二、行业产品销售收入总体分析

第三节 2012年年中国保安服装行业财务指标总体分析

一、行业盈利能力分析

二、行业偿债能力分析

三、行业营运能力分析

四、行业发展能力分析

第九章 保安服装行业赢利水平分析 第一节 成本分析

一、2011-2012年保安服装原材料价格走势

二、2011-2012年保安服装行业人工成本分析 第二节 产销运存分析

一、2011-2012年保安服装行业产销情况

二、2011-2012年保安服装行业库存情况

三、2011-2012年保安服装行业资金周转情况 第三节 盈利水平分析

一、2011-2012年保安服装行业价格走势

二、2011-2012年保安服装行业营业收入情况

三、2011-2012年保安服装行业毛利率情况

四、2011-2012年保安服装行业赢利能力

五、2011-2012年保安服装行业赢利水平

六、2013-2018年保安服装行业赢利预测

第十章 保安服装行业盈利能力分析

第一节 2012年中国保安服装行业利润总额分析

一、利润总额分析

二、不同规模企业利润总额比较分析

三、不同所有制企业利润总额比较分析

第二节 2012年中国保安服装行业销售利润率

一、销售利润率分析

二、不同规模企业销售利润率比较分析

三、不同所有制企业销售利润率比较分析

第三节 2012年中国保安服装行业总资产利润率分析

一、总资产利润率分析

二、不同规模企业总资产利润率比较分析

三、不同所有制企业总资产利润率比较分析

第四节 2012年中国保安服装行业产值利税率分析

一、产值利税率分析

二、不同规模企业产值利税率比较分析

三、不同所有制企业产值利税率比较分析

第十一章 保安服装企业发展分析

--------网 址:

中金企信(北京)国际信息咨询有限公司—国统调查报告网

--------第一节

企业1

一、企业概况

二、企业产品区域市场占有率分析

三、盈利能力以及利润率分析

四、公司发展战略规划 第二节

企业2 第三节

企业3 第四节

企业4 第五节

企业5 略„„

第十二章 保安服装行业投资策略分析 第一节 行业发展特征

一、行业的周期性

二、行业的区域性

三、行业的上下游

四、行业经营模式

第二节 行业投资形势分析

一、行业发展格局

二、行业进入壁垒

三、行业SWOT分析

四、行业五力模型分析

第三节 保安服装行业投资效益分析

一、2012年保安服装行业投资状况分析

二、2012年保安服装行业投资效益分析

三、2013-2018年保安服装行业投资方向

四、2013-2018年保安服装行业投资建议 第四节 保安服装行业投资策略研究

一、2012年保安服装行业投资策略

二、2013-2018年保安服装行业投资策略

第十三章 保安服装行业投资风险预警

第一节 影响保安服装行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一、2013年影响保安服装行业运行的有利因素

二、2013年影响保安服装行业运行的稳定因素

三、2013年影响保安服装行业运行的不利因素

四、2013年我国保安服装行业发展面临的挑战

五、2013年我国保安服装行业发展面临的机遇 第二节 保安服装行业投资风险预警

一、2013-2018年保安服装行业市场风险预测

二、2013-2018年保安服装行业政策风险预测

三、2013-2018年保安服装行业经营风险预测

四、2013-2018年保安服装行业技术风险预测

--------网 址:

中金企信(北京)国际信息咨询有限公司—国统调查报告网

--------

五、2013-2018年保安服装行业竞争风险预测

六、2013-2018年保安服装行业其他风险预测

第五部分 中金企信国际咨询及业内专家发展趋势与规划建议 第十四章 保安服装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第一节 2013-2018年中国保安服装市场趋势分析

一、2011-2012年我国保安服装市场趋势总结

二、2013-2018年我国保安服装发展趋势分析 第二节 2013-2018年保安服装产品发展趋势分析

一、2013-2018年保安服装产品技术趋势分析

二、2013-2018年保安服装产品价格趋势分析 第三节 2013-2018年中国保安服装行业供需预测

一、2013-2018年中国保安服装供给预测

二、2013-2018年中国保安服装需求预测 第四节 2013-2018年保安服装行业规划建议

一、保安服装行业“十一五”整体规划

二、保安服装行业“十二五”发展预测

三、2013-2018年保安服装行业规划建议

第十五章 保安服装企业管理策略建议 第一节 市场策略分析

一、保安服装价格策略分析

二、保安服装渠道策略分析 第二节 销售策略分析

一、媒介选择策略分析

二、产品定位策略分析

三、企业宣传策略分析

第三节 提高保安服装企业竞争力的策略

一、提高中国保安服装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对策

二、保安服装企业提升竞争力的主要方向

三、影响保安服装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因素及提升途径

四、提高保安服装企业竞争力的策略 第四节 对我国保安服装品牌的战略思考

一、保安服装实施品牌战略的意义

二、保安服装企业品牌的现状分析

三、我国保安服装企业的品牌战略

四、保安服装品牌战略管理的策略

--------网 址:

11.我国农药产业的发展与行业前景 篇十一

一、我国农药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

农药行业现状分析

如果需要对一个行业进行预测,首先应当考虑其所处的环境,进行环境分析后对其进行定位。

这里我使用的是-PESTEL Analysis对农药行业所处环境进行分析。

考虑到国际政治,经济环境过于复杂,这里我们以中国为例进行分析。

1. 政治因素

出口退税政策.我国于2010年6月公布取消出口退税政策的名单中有农药这一项,其中取消退税的商品主要是高能耗及污染的产品。

根据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的规划,农药产品销售将逐渐集中于行业前两名,并逐步实现工业集中化(进入工业园区或聚集区)

目前国家正在加紧步伐回收流动性,利率不断走高,4万亿投资将要用完,届时企业融资成本将急剧上升。

2. 经济因素

目前中国的GDP增速虽有所放缓,但仍保持高速增长

目前中国就业情况较前两年有明显好转,经济复苏情况明显。

人均可支配收入由于各种生活成本的急剧上升,将会在一段时间内保持较低的程度。

3. 社会因素

目前农药使用者大多为分散的农业户主,其受教育水平一般不高,对于高技术含量或长期效应可能存在短视现象。

目前中国基尼系数已突破0.5(国际警戒上限为0.4),对于农药-粮食这个产业链来讲,农药使用者会关注成本对其影响。

中国的人口红利以开始有明显的下坡趋势,到2020年中国的老龄化现象将会凸显,劳动力密集型企业面临淘汰。

4. 技术因素

我国目前农药基本生产无技术产权,主要通过仿制国外产品或利用国外无专利保护专利进行生产。

用于研发的费用仅占销售额的2%左右,明显落后于国外10%的农药大公司平均水平。

生产自动化水平低,大多采用人工操作,生产效率低。

5. 环境因素

虽近两年有所改善,但我国目前农药产业结构中还是以高度农药为主,对环境,人畜伤害较大。

我国农药产业主要以杀虫剂为主,生产结构单一,存在产能过剩,资源浪费的现象。

6. 法律因素

行业准入政策(进入壁垒).2008年我国上调了进入制造,加工农药行业的最低要求注册金,分别为5000万和3000万人民币,进入壁垒明显增强。

国家会逐步关闭小型农药企业形成统一,高聚集度的产业结构。

经过以上分析,我们不难看出我国农药行业的走势将是集中化,技术化,小型企业将会在未来的几年中陆续被淘汰,未来的市场存在极大的不确定性,同时中国作为拥有极强财政手段控制经济的国家,其政策的力度及导向都是决定行的。接下来我们会基于波特的价值链(value chain)模型分项来对未来我国农药行业发展做以简单预测。

二、行业前景分析-基于价值链模型

“每一个企业都是在设计、生产、销售、发送和辅助其产品的过程中进行种种活动的集合体。所有这些活动可以用一个价值链来表明。

对于供应个这环节,由于农药企业数量会成下降趋势,规模会成上升趋势,其议价能力(bargaining power)会成上升趋势,因无法做到规模效应,产业结构优化的企业很可能无法满足农药企业的要求而被收购,同时农药公司收购上游产业链提高自己对生产过程的控制也有很大的可能性,由此看来其原材料供应链会面临洗牌的格局,单一提供农药行业原材料的供应商数量会极大减少。

在生产环节中由于大企业的逐步形成,加上人口红利的消退,机械化及自动化生产会逐步占据主导地位,生产效率会的到极大地提高。

同时,由于规模效益的产生,农药企业的生产效率会进一步的得到提升。

与供应环节相类似,农药公司的议价能力得到显著的提升,送货渠道所得到的价值明显减少,并存在被农药企业向下收购的可能。

同样,农药企业的议价能力极大的提高,并形成了寡头垄断,很可能形成如同中石化,中石油,电信,移动那样的垄断企业控制价格获取超额利润率,销售渠道也很可能存在向下收购的情况使这个农药企业形成一条完整的价值链增强其控制力。

目前中国有1400多家发改委核定了的农药公司,登记的则有4100多家,其中上市公司有31家,竞争十分激烈,提供的服务主要集中在用药指导方面,并不存在太大价值,因此在未来形成垄断局面下情况应不会发生太大改变。

总的来看,农药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而我国目前在此方面仍有很长一段路要走,国家落实的措施及企业相应采取的策略让我们看到,这些情况将在不久的将来将得到改善。

摘要:农药经过了漫长的发展,其效力和环境影响在不断地改善中。本片论文着重讨论农药行业的现状及前景,阐述了农药存在的价值应如何去考虑,我国农药行业目前面临的技术问题,政策的导向会有怎样的结果,会有什么样的发展等问题,期间运用了风险,产业链等概念,试图从经营与管理的角度去回答这些问题。

关键词:农药,风险,技术,政策,产业链

参考文献

[1]维基百科

[2]网易新闻

[3]国家统计局网站

[4]《Professional Accountant》KAPLAN publishing for Jun 2010 and Dec 2010.

12.中国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前景 篇十二

--------2013-2018年中国新型建材产业发展前景及

供需格局预测报告

报告目录(部分): 第一部分 市场发展现状

第一章 全球新型建材行业发展分析

第一节 国际新型建材行业发展轨迹综述

一、国际新型建材行业发展历程

二、国际新型建材行业发展面临的问题

三、国际新型建材行业技术发展现状及趋势 第二节 世界新型建材行业市场情况

一、2012年世界新型建材产业发展现状

二、2012-2013年国际新型建材产业发展态势

三、2012-2013年国际新型建材行业研发动态

四、2012-2013年全球新型建材行业挑战与机会 第三节 部分国家地区新型建材行业发展状况

一、2011-2012年美国新型建材行业发展分析

二、2011-2012年欧洲新型建材行业发展分析

三、2011-2012年日本新型建材行业发展分析

四、2011-2012年韩国新型建材行业发展分析

第二章 我国新型建材行业发展现状 第一节 中国新型建材行业发展概述

一、中国新型建材行业发展历程

二、中国新型建材行业发展面临问题

三、中国新型建材行业技术发展现状及趋势 第二节 我国新型建材行业发展状况

一、2012年中国新型建材行业发展回顾

二、2012年新型建材行业发展情况分析

三、2013年我国新型建材市场特点分析

四、2013年我国新型建材市场发展分析 第三节 中国新型建材行业供需分析

一、2011-2012年中国新型建材市场供给总量分析

二、2011-2012年中国新型建材市场供给结构分析

三、2012-2013年中国新型建材市场需求总量分析

四、2012-2013年中国新型建材市场需求结构分析

五、2012-2013年中国新型建材市场供需平衡分析

第三章 中国新型建材行业经济运行分析 第一节 2012年新型建材行业运行情况分析

--------网 址:

中金企信(北京)国际信息咨询有限公司—国统调查报告网

--------

一、2012年新型建材行业经济指标分析

二、2012年新型建材行业收入前三家企业 第二节 2012年新型建材行业产量分析

一、2012年我国新型建材产品产量分析

二、2013-2018年我国新型建材产品产量预测 第三节 2012年新型建材行业进出口分析

一、2012年新型建材行业进口总量及价格

二、2012年新型建材行业出口总量及价格

三、2012年新型建材行业进出口数据统计

四、2013-2018年新型建材进出口态势展望

第四章 中国新型建材行业区域市场分析 第一节 华北地区

一、2011-2012年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二、2011-2012年市场规模情况分析

三、2013-2018年市场需求情况分析

四、2013-2018年行业发展前景预测

五、2013-2018年行业投资风险预测 第二节 东北地区 第三节 华东地区 第四节 华南地区 第五节 华中地区 第六节 西南地区 第七节 西北地区

第五章 新型建材行业投资与发展前景分析

第一节 2013-2018年新型建材行业投资情况分析

一、2013-2018年总体投资结构

二、2013-2018年投资规模情况

三、2013-2018年投资增速情况

四、2013-2018年分行业投资分析

五、2013-2018年分地区投资分析 第二节 新型建材行业投资机会分析

一、新型建材投资项目分析

二、可以投资的新型建材模式

三、2013-2018年新型建材投资机会

四、2013-2018年新型建材投资新方向 第三节 新型建材行业发展前景分析

一、新型建材市场发展前景分析

二、我国新型建材市场蕴藏的商机

三、金融危机下新型建材市场发展前景

四、2013-2018年新型建材市场面临的发展商机

--------网 址:

中金企信(北京)国际信息咨询有限公司—国统调查报告网

--------第二部分 市场竞争格局与形势 第六章 新型建材行业竞争格局分析 第一节 新型建材行业集中度分析

一、新型建材市场集中度分析

二、新型建材企业集中度分析

三、新型建材区域集中度分析

第二节 新型建材行业主要企业竞争力分析

一、重点企业资产总计对比分析

二、重点企业从业人员对比分析

三、重点企业全年营业收入对比分析

四、重点企业利润总额对比分析

五、重点企业综合竞争力对比分析 第三节 新型建材行业竞争格局分析

一、2012-2013年新型建材行业竞争分析

二、2012-2013年中外新型建材产品竞争分析

三、2011-2013年我国新型建材市场竞争分析

五、2013-2018年国内主要新型建材企业动向

第七章 2013-2018年中国新型建材行业发展形势分析 第一节 新型建材行业发展概况

一、新型建材行业发展特点分析

二、新型建材行业投资现状分析

三、新型建材行业总产值分析

四、新型建材行业技术发展分析

第二节 2011-2012年新型建材行业市场情况分析

一、新型建材行业市场发展分析

二、新型建材市场存在的问题

三、新型建材市场规模分析

第三节 2011-2012年新型建材产销状况分析

一、新型建材产量分析

二、新型建材产能分析

三、新型建材市场需求状况分析 第四节 产品发展趋势预测

一、产品发展新动态

二、技术新动态

三、产品发展趋势预测

第三部分 赢利水平与企业分析

第八章 中国新型建材行业整体运行指标分析 第一节 2012年中国新型建材行业总体规模分析

一、企业数量结构分析

二、行业生产规模分析

第二节 2012年中国新型建材行业产销分析

--------网 址:

中金企信(北京)国际信息咨询有限公司—国统调查报告网

--------

一、行业产成品情况总体分析

二、行业产品销售收入总体分析

第三节 2012年年中国新型建材行业财务指标总体分析

一、行业盈利能力分析

二、行业偿债能力分析

三、行业营运能力分析

四、行业发展能力分析

第九章 新型建材行业赢利水平分析 第一节 成本分析

一、2011-2012年新型建材原材料价格走势

二、2011-2012年新型建材行业人工成本分析 第二节 产销运存分析

一、2011-2012年新型建材行业产销情况

二、2011-2012年新型建材行业库存情况

三、2011-2012年新型建材行业资金周转情况 第三节 盈利水平分析

一、2011-2012年新型建材行业价格走势

二、2011-2012年新型建材行业营业收入情况

三、2011-2012年新型建材行业毛利率情况

四、2011-2012年新型建材行业赢利能力

五、2011-2012年新型建材行业赢利水平

六、2013-2018年新型建材行业赢利预测

第十章 新型建材行业盈利能力分析

第一节 2012年中国新型建材行业利润总额分析

一、利润总额分析

二、不同规模企业利润总额比较分析

三、不同所有制企业利润总额比较分析

第二节 2012年中国新型建材行业销售利润率

一、销售利润率分析

二、不同规模企业销售利润率比较分析

三、不同所有制企业销售利润率比较分析

第三节 2012年中国新型建材行业总资产利润率分析

一、总资产利润率分析

二、不同规模企业总资产利润率比较分析

三、不同所有制企业总资产利润率比较分析

第四节 2012年中国新型建材行业产值利税率分析

一、产值利税率分析

二、不同规模企业产值利税率比较分析

三、不同所有制企业产值利税率比较分析

第十一章 新型建材企业发展分析

--------网 址:

中金企信(北京)国际信息咨询有限公司—国统调查报告网

--------第一节

企业1

一、企业概况

二、企业产品区域市场占有率分析

三、盈利能力以及利润率分析

四、公司发展战略规划 第二节

企业2 第三节

企业3 第四节

企业4 第五节

企业5 略„„

第十二章 新型建材行业投资策略分析 第一节 行业发展特征

一、行业的周期性

二、行业的区域性

三、行业的上下游

四、行业经营模式

第二节 行业投资形势分析

一、行业发展格局

二、行业进入壁垒

三、行业SWOT分析

四、行业五力模型分析

第三节 新型建材行业投资效益分析

一、2012年新型建材行业投资状况分析

二、2012年新型建材行业投资效益分析

三、2013-2018年新型建材行业投资方向

四、2013-2018年新型建材行业投资建议 第四节 新型建材行业投资策略研究

一、2012年新型建材行业投资策略

二、2013-2018年新型建材行业投资策略

第十三章 新型建材行业投资风险预警

第一节 影响新型建材行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一、2013年影响新型建材行业运行的有利因素

二、2013年影响新型建材行业运行的稳定因素

三、2013年影响新型建材行业运行的不利因素

四、2013年我国新型建材行业发展面临的挑战

五、2013年我国新型建材行业发展面临的机遇 第二节 新型建材行业投资风险预警

一、2013-2018年新型建材行业市场风险预测

二、2013-2018年新型建材行业政策风险预测

三、2013-2018年新型建材行业经营风险预测

四、2013-2018年新型建材行业技术风险预测

--------网 址:

中金企信(北京)国际信息咨询有限公司—国统调查报告网

--------

五、2013-2018年新型建材行业竞争风险预测

六、2013-2018年新型建材行业其他风险预测

第五部分 中金企信国际咨询及业内专家发展趋势与规划建议 第十四章 新型建材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第一节 2013-2018年中国新型建材市场趋势分析

一、2011-2012年我国新型建材市场趋势总结

二、2013-2018年我国新型建材发展趋势分析 第二节 2013-2018年新型建材产品发展趋势分析

一、2013-2018年新型建材产品技术趋势分析

二、2013-2018年新型建材产品价格趋势分析 第三节 2013-2018年中国新型建材行业供需预测

一、2013-2018年中国新型建材供给预测

二、2013-2018年中国新型建材需求预测 第四节 2013-2018年新型建材行业规划建议

一、新型建材行业“十一五”整体规划

二、新型建材行业“十二五”发展预测

三、2013-2018年新型建材行业规划建议

第十五章 新型建材企业管理策略建议 第一节 市场策略分析

一、新型建材价格策略分析

二、新型建材渠道策略分析 第二节 销售策略分析

一、媒介选择策略分析

二、产品定位策略分析

三、企业宣传策略分析

第三节 提高新型建材企业竞争力的策略

一、提高中国新型建材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对策

二、新型建材企业提升竞争力的主要方向

三、影响新型建材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因素及提升途径

四、提高新型建材企业竞争力的策略 第四节 对我国新型建材品牌的战略思考

一、新型建材实施品牌战略的意义

二、新型建材企业品牌的现状分析

三、我国新型建材企业的品牌战略

四、新型建材品牌战略管理的策略

--------网 址:

上一篇:基础会计问答题—省电大下一篇:项目组实施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