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山计划书

2024-10-30

登山计划书(精选14篇)

1.登山计划书 篇一

金秋“十一”杭州登山自助游计划

1. 时间:10月6日,1天

2. 登山路线:林海亭——唐家坞——五云山——锒铛岭——天竺山(天门山)——石人岭——美人峰——北高峰(可下山去白乐桥、植物园)——灵峰山——将军山——老和山——古荡

3. 交通指南:308,4,324,游5 4. 具体行程、时间安排:

6:00

坐328至终点站。

7:00

到终点站后,转车去林海亭(九溪站)。

7:45

到达林海亭后,找当地人询问教练场(入口所在)。8:00

开始徒步登山。

12:00

到达天竺山,休息,午餐。13:00

继续行程。16:30

到达古荡。17:00

庆丰村聚餐。

19:00

坐328回下沙,本次活动结束。5. 费用说明:

本次活动基本实行AA制 6.携带物品提示:

(1)必带物品:双肩背包、个人用水、干粮(一餐中饭)、钱若干、身份证或学生证、垃圾袋

(2)选带物品:墨镜、纸巾、照相机、药品(根据自身情况)、水果刀 7.注意事项:

(1)集体活动以大局为重,个人服从集体,严禁单独行动。发扬团队精神,互帮互助。(2)出游以安全第一,凡事不可勉强,要对自己负责,对集体负责。活动中如发生意外,一切责任自负。8.本次活动参加人员:

黄磊、陈杰、王斌、蔡韬、章永亮

2.登山家中的登山家 篇二

梦幻之路

和其他大多数中国攀登者一样,我第一次听说福勒是源于2002年4月幺妹峰的北壁直上路线“梦幻之路”。凭借这个攀登,他和老搭档保罗·拉姆斯登同时赢得了当年法国的金冰镐奖和美国的金岩钉奖。呈现在世人面前的,不仅是从前不为人知的位于中国西南隐秘地带的美丽雄伟的山峰,还有这两位有着全职工作的登山家利用假期完成世界上最高技术难度攀登的奇迹。和惊奇的外国人一样,中国的不少登山爱好者也头一次知道了在美丽的川西还有那么漂亮的攀登路线,那么陡峭的山壁上有人能完成如此高难度的攀登。幺妹峰在1981年被日本人用围攻的方式沿山脊首登,南壁只有一位美国登山者完成过一条solo路线。而由花岗岩构成的北壁上,有一道直上直下错开的裂缝线,里面嵌着白冰,福勒从第一眼看到照片时就立刻被迷住了。他们在这道巨大的裂缝里爬了四天,路线上很难找到像样的保护点,夜晚也几乎找不到可以躺下的营地,两个人把帐篷布套在头上待上一晚,第二天继续向上。爬上顶峰平台的两天之后,总共经过五天1500米的技术路线,两人终于完成了这条如梦如幻的路线。从这时开始,中国登山者知道了一种和围攻式8000米攀登完全不同的攀登方式—阿尔卑斯式攀登:小队伍,简单装备,无后援,不使用固定路绳和膨胀螺栓。对福勒来说,还要是新路线,包含了浓郁的探险意味。2002年的这次攀登也可算得上是中国阿尔卑斯式攀登的启蒙。

然而这并不是福勒第一次带给人们惊喜,在从1982年陶利拉吉峰(Taulliraju)开始的对大型山脉的征战中,他已经完成了数次世界一流的攀登。四姑娘的“梦幻之路”后,2012年他在印度湿婆山的攀登同样荣获了法国金冰镐奖。此外,上世纪80年代斯潘蒂克峰金色柱路线,90年代的塔威切、强卡邦,中国藏东地区的山峰等多个攀登,至今仍为人们津津乐道。除了假期到世界范围内大型山脉的攀登,英国最高峰本尼维斯山,峰区国家公园,无数的海边悬崖,苏格兰冬日的冰壁,英国能找得到的攀登地点,也都是他平日周末寻求攀登乐趣的地方。他不但能爬,还能写,他把攀登故事记录起来写成了《垂直快感》(Vertical Pleasure)和《如履薄冰》(On Thin Ice),这两本书都获得了英国包德曼-塔斯克(Boardman-Tasker)山岳文学奖。

疯狂的热爱

这样一位登山家是如何成长起来的?让我们把时间倒转,看看福勒的过去。

米克·福勒出生于1956年,三岁丧母,由外祖母照顾他。父亲乔治二战时期从军,到过南非德拉肯斯山脉附近,也到过斯里兰卡和北印度,因此有机会远眺喜马拉雅山脉,也培养了他对登山的兴趣。福勒童年活泼好动,乔治很早就带着他一起去远足。1969年,乔治报名参加了奥地利登山俱乐部的攀登培训,同时给13岁的小福勒报了名,乔治不得不花了很多力气去说服教练接受他。福勒在这里接受了正规传统的攀登培训,打下了他未来攀登生涯里重要的技术基础。

随后的那些夏天,父子俩在瑞士附近登了很多4000米左右难度不太大的山。1976年,米克第一次没有和父亲而是自己来到阿尔卑斯山,攀登了第一条艰难线路,勃朗峰的Grand Pilier d’Angle线路。1977年的攀登季又在那待了两个月,完成一些经典的北壁路线,比如马特洪峰和艾格峰。那些山峰都是20世纪30年代首登的,但都不是普通的路线,他还在Eckpfeiler开辟了一条新路线,不过在某些地方和已有路线有些交叉。从这时开始,阿尔卑斯方式在他的心里生根,随后的10年福勒稳健地完成了很多经典路线,涉及到勃郎峰山区和艾格尔峰还有大乔拉斯峰等地。

1976年福勒辞去工作搬到了设菲尔德。在这里他成了英国第一批能完成难度为E6级的攀岩选手,开辟了一系列新路线。这里是英国传统攀登的中心,聚集了很多高手。尽管取得了很多成绩,由于不习惯浓厚的竞争气氛,福勒回到了伦敦。在这里他开始了税务部门的公务员生涯,而周末时间则全部用到了攀登上。他买了一辆二手小卡车,周五晚上,和其他疯狂想逃离伦敦出去探险的朋友一起,开上一整夜到达目的地,爬上两天后在周日晚上连夜返回,周一早上坐到办公桌前。他们最长的一次纪录是连续11周的周末开车到冰天雪地的苏格兰冬攀,而往返一次需要两千公里。如果不是疯狂地热爱,很难想像那些耗尽体力的长途奔袭和连续攀爬会让人保持得那样长久。1979年他的“Shield Direct”是苏格兰地区首个标明VI级的路线。那个时代苏格兰冬攀的路线还不多,福勒和他的同伴四处寻找目标,他们只希望爬从没有人爬过的地方,有时免不了和其他攀登者竞争。在这种条件下,他们完成了几十条冬季路线的首登。

除了攀冰,英国漫长的海岸线还提供了很多海边悬崖可攀登。福勒在霍伊岛攀登的Big John (E4)是英格兰最高的海边悬崖上的第一条一日攀登海边大型悬崖的路线。“Monster Crack (500 ft, XS)”路线,则是滩头(Beachy Head)的第一条自由攀登路线。他费劲心力去寻找从没有人爬过的海边悬崖或岩柱,享受成为第一个攀登者无尽的攀登快乐。

渴望未登峰

在英国和欧洲的成功攀登经历使福勒对世界上大型山脉里的未登峰充满了渴望。1982年,他们选定了一个离开欧洲大陆的攀登目标—秘鲁海拔5830米的陶利拉吉峰。虽然不算高,但陡峭的岩壁和冰雪吸引了不少登山家开辟了若干条技术攀登路线。最初他们只是被一张台历上的山峰照片吸引,后来偶遇阿兰·罗斯(Alan Rouse),这位当时极负名气的登山家积极鼓励年轻的攀登者去尝试。福勒和他的伙伴们最终完成了西南壁一段800米路线的技术攀登。这是一次打开眼界的探险,从此,福勒登上了世界攀登的舞台。

nlc202309021023

那之后,福勒去过非洲的乞力马扎罗,也去高加索山脉开辟过新路线。但要见识高海拔最有挑战的山峰,则一定要到喜马拉雅地区去。不过他的第一次喜马拉雅之旅并不顺利,他和同伴选择了巴基斯坦喀喇昆仑山脉的乌尔塔II峰(Bojohagur Duanasir),这座7329米的山峰带给他们极大的挫败感。这条路线用不到技术攀登,而当广岛登山俱乐部从后面赶上来超过他们,并利用绳索率先登顶后,受到打击的英国人在大雾中放弃了冲顶。这次经验对福勒来说尤其珍贵,他开始思考什么样的山峰更适合自己:“我们放弃了继续向上,但我们学到了很多东西。我想我可能不太适合高海拔攀登。”后来,在同一地区的另一座山帮他们找回了信心,这就是斯潘蒂克峰。这是他到目前为止爬过的惟一一座海拔超过7000米的山峰,他和同伴维克多·桑德斯在山上花了四天时间,爬了40个绳距完成了1000米垂直上升后登顶。这条叫做“金色柱”的新路线至今被很多人认为是喀喇昆仑地区最成功的攀登之一。福勒对于这种探险的热情又高涨起来,他后来说:“斯潘蒂克的攀登将我和维克多带入了一个新境界。就是那种在大型山脉中,一个小队伍去攀登一个非常有挑战性的目标的方式……从那时开始,我就没有再回头。”

这个阶段,福勒在岩、冰、登山三个领域都取得了大多数专业从事这些运动的人一辈子都达不到的成绩。此时他三十四五岁,却像刚刚进入佳境。好多同期的攀登者找不到合适的攀登地点后,渐渐把攀登转向了某些固定的地区。福勒没有,攀登作为探险的一部分,引领他到世界各地的未登峰、未登路线去享受攀登的快乐、寻找新奇的感觉。

福勒方式

1993年,福勒攀登了印度的塞若·基什瓦(Cerro Kishtwar)峰。但另一个真正的巅峰之作是1995年的塔威切(Taweche)东北壁,那是一座位于尼泊尔的雄伟山峰。这次攀登技术要求高,持续了一周,同伴是著名的英国探险家帕特·利特尔约翰,伴随他们的还有出了名的福勒式的“糟糕的营地”。他们在山上待了四天后,夜幕降临时却仍没有合适的宿营地,福勒发现了一个他认为是小冰洞的地方。那其实是个冰管子,一次只能容纳一个人,并斜进一个45度角的雪坡。两人爬进了这个像冰棺一样的地方,福特的头上就是同伴的靴子。“毫无疑问这是我经历过的最可怕的营地”,福勒说。不过,他们还是花了三天时间爬完了这条45度的线路。

福勒的攀登方式多年来未曾改变。自己申请登山许可,办理出入境手续,选择经济实惠的交通方式,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雇背夫或马匹将装备运到山下,之后和同伴背负所有装备完成从大本营开始的所有攀登。他的组队方式也多年未变,两人结组尝试一条路线。如果说有什么例外的话,那就是1997年在强卡邦。当时福勒和史蒂夫·索斯泰德一组,安迪·凯夫和布兰达·墨菲一组,两组选中了同一条路线攀登。由于路线相同,福勒的一组在后面不得以在同一个地点宿营两天,等待前一组爬完,其间墨菲攀爬时碰掉的落石砸中了帐篷,他和史蒂夫险些受伤。当他们辛辛苦苦到达顶峰刃脊、离顶峰仅差200米时,史蒂夫滑坠,把福勒也带了下去。所幸两人滑了200米后在一片厚雪中停了下来,史蒂夫摔断了肋骨,无法继续向上,两人只好加入登顶后下撤的另一组。在最后一段雪壁上绳降时,雪崩将墨菲在离福勒几米远的位置扫下山崖。这是惟一一次福勒在攀登中遭遇同伴死亡和受伤。后来,他承认那是他生命中最大的冒险。之后,福勒不再和另外的绳组爬同一条路线,同行的另外一组朋友一般会选择附近的另外一座山峰尝试其他路线。

强卡邦的悲剧无疑给福勒的登山生涯造成了一些影响,但这并没有阻止他登山的脚步,而是促使他更加注意避免客观上的危险,比如雪崩或落石。家人的态度也是影响他登山的重要因素,说到这里不能不提到福勒的妻子妮奇。他们对探险有相同的爱好,她曾和福勒一起攀爬海边岩柱、到亚洲的约旦和阿克苏峰探险。有一次她在遥远的喜马拉雅印控克什米尔的拉达克地区被困在雪中,长时间和外界失去联系。两人1991年结婚并有两个孩子后,她放弃了探险但成了丈夫攀登的支持者,她懂得“一个快乐的伴侣等同于一段美好的婚姻”。这样的理解和鼓励对福勒的攀登助益很多。婚后刚开始,他们约定每两年福勒去进行一次六周的远征。在强卡邦之后,考虑到陪伴孩子和兼顾工作,隔年六周的探险时间相对过长,改成了每年出去三周。1998年尝试秘鲁的休拉奇科(Siula Chico)失败后,他在1999年和史蒂夫·索斯泰德完成了印度阿瓦塔(Arwa Tower,6352米)的攀登。

福勒的选择

2002年爬过幺妹之后,福勒对中国川西和藏东地区产生了很大兴趣。2005年和2007年他连续攀登了藏东的卡加乔峰和马纳绰峰,目前为止,这仍是藏东少有的攀登记录。正当大家以为他因年纪大只会把注意力集中在中等难度山峰时,他和老搭档来到了印度的湿婆山(Shiva)。他们尝试的西北扶壁是一条只看照片都会被惊得目瞪口呆的近乎垂直的刃脊,从垭口向上足有700米,两人在山上爬了七天,仍是各种不舒适的营地。登顶后沿东南翼无人踏足过的未登路线下降。这个攀登如此完美,时隔10年后,法国金冰镐奖的评委没有吝啬赞美之情,再次将金冰镐奖颁给这对搭档。

提到选择山峰的方式,福勒写道:“有时人们会问,为何我和保罗从来不去爬那种最吸引眼球容易登上报纸大标题的大型山脉。是的,这种喜马拉雅地区少有人造访的山峰就是我们的回答。湿婆山给了我们在攀登中所向往的一切—无人涉足过的奇幻路线,山峰从远处可见,直上顶峰的路线,新奇有趣,寂静无人,而在下降时有可能横切山脉的其他未登路线。在这些都满足的前提下,时间还要刚好合适我们完成一个度假。”福勒攀登的其他山峰也都佐证了他的这种选择。

英国众多的攀登好手,让福勒在选择搭档方面的余地很大。不过因为有全职工作,假期才能出行,就需要找到朋友和自己的时间一致。首先他会选择平时在英国一起攀岩攀冰的朋友,但有时也有例外,要和不熟悉的朋友结组。最典型的是塔威切时他的搭档帕特·利特尔约翰,是一位英国著名的登山向导,虽然攀登技术精湛但之前没有大型山脉经验,两人又是第一次一起爬,免不了在山上经历一番磨合。另一次是攀登秘鲁的休拉齐科,临时找到了曾经去那里探险过的西蒙·耶茨,后者就是大家熟悉的《冰峰168小时》中割断队友绳子的攀登者(事故地点就在休拉齐科峰旁边的休拉格兰德峰)。这次探险由于南美气候变化巨大,冰川大幅度退后引起落冰危险成倍增加而以失败告终。不过,不管是熟悉或是第一次搭档的朋友,福勒都能和他们愉快合作,他的好脾气和忍耐力都是大有益处的品质。也正是这种两人一组的精炼的组队方式,使福勒的攀登在安全方面有了极大的保证。

nlc202309021023

传奇登山家

福勒在他的书中经常不遗余力地“黑化”自己,那是英国绅士式的自我贬低。他说自己臂力很差,徒步速度慢得惊人,自己适应海拔的速度很慢,经常是同伴已在大本营自由活动,他还躺在帐篷里头痛呻吟。他曾说过《极限登山》里讲到的训练方法完全不适合他,因为平时根本不可能抽出那么多时间进行严格的训练。但正如马克·特怀特在书中说的:策略高于技术,技术高于装备。对于登山,福勒的头脑绝对清醒,他完全知道该选什么样的山峰,如何判断客观危险,何时进退。他的技术从不花哨,在山上却实用有效。

刚接触福勒的攀登经历时,你会感叹,一个税务局的公务员怎么会有如此出色的攀登。而仔细研究过他的攀登道路后,你又会慨叹他在登山方面的成就完全符合成长为专家所应遵循的“一万小时定律”。从十几岁由欧洲专业攀登培训打下了坚实的技术基础开始,在疯狂的热爱中把所有业余时间投入到攀登里,大量的岩、冰攀登日臻成熟了他的技艺,在安第斯山脉和喜马拉雅地区的山峰上丰富和完善了攀登经验,在追寻乐趣的同时不知不觉玩成了大家。可以说,这样踏实的攀登道路让他用纯阿尔卑斯方式解决了大型山脉的攀登难题。福勒的攀登故事没有那么多传奇,更多的是对未知地区的好奇与欣赏,对攀登的享受。在攀登过程中并非没有痛苦,可他知道怎么化解。另一个难能可贵之处在于他从不贪心,他知道自己的优势是冰雪岩技术攀登和经验,而适应海拔和体力比拼都不是他的强项。他珍惜自己的工作,也珍惜和家人共度家庭生活的时刻,既然没办法协调攀登8000米山峰的时间,于是他完全放弃。裁剪得当的减法选择,不贪求功名,让福勒充分把自己的优势发挥到了最大限度。米克·福勒身上有优秀登山家或者说一个男人该有的所有品质:谦虚内敛,工作尽职,关爱家人,善待朋友,把刻苦磨炼的技艺发挥在最高水平的技术攀登上。对于获得金冰镐奖,他说:“这是种奇怪的感觉。有人为你的假期颁奖—太棒了!”那些攀登只是和朋友共享假期的方式,如果在攀登过程中已经得到了足够的享受与满足,那么得奖与否又有什么关系呢?

最近六七年,问到福勒的首要攀登目标,他都会告诉你是中国藏东的达迈勇(Damyon)。由于无法申请到登山许可,福勒的这个梦想还不知道何时会实现。无论如何,我们都衷心地祝福这位老当益壮的登山家继续享受自己的攀登快乐。不管是否还有更多的攀登成就,他本身早已成了登山界的一个传奇。期待这个传奇在未来给我们带来更多的惊喜!

3.关于登山的随笔写作:入夜登山 篇三

这座在楼周围盘踞的不大不小的山赫然在眼睑中定格,一直在这里却没有登上去过,我无意地忽略着它。在走廊上沉默了片刻,想起那日刚刚起床,阳光透过山峦的树叶间隙洒过来的金色光芒,使眼睛有些睁不开的闪烁,但再度望过山的最高处,竟然发现有个身着红色连衣裙的女孩在向楼下空场的几个人招手,有种自豪和得意。

上去感觉一下吧。片刻之后的决定使我迈开了脚步。

山路有些弯曲,多天的雨水让这条不起眼的小路更加泥泞和斑驳,有些石块从土里冒出来,几许细沙粒摊在上面。我踩着石块跳动着一路向上。随着越来越高,两旁的树林逐渐茂密草木越发深厚了,耳边是呼呼的风声,和一些虫子的呢喃声,再有一些不知名的鸟儿忽地飞过树梢发出的鸣叫声。草丛里三三两两地探出一朵朵白色的小花,在雨后格外清新地散发着幽幽的略带些苦涩味的芳香。它们点缀山上的树木和这些杂石土丘,和虫子小鸟为伴,日复一日无人问津,倒也自在快活。

我看到了它们的自在,至少在风的作用下它们如少女优美的腰肢在摇摆,在跳舞。

到了半山腰,夜色渐渐深了些,隐约看到边上有个不大的小石框,规整肃穆地立在那里,框内摆着个圆形的香台,里面几柱燃了半截的香静静的停熄了,可能是雨水浇灭了吧,是谁在这半山筑起了供奉和祈愿呢?那些调皮的雨水才不管不顾呢,它们嬉笑着冲刷着人家的庄严和寄托,尽然浇灭。

继续向上,举头望着那凸起的山顶的那些已经黝黑的树的枝丫,心里算着还得十分钟左右才能抵达,目标要有的,上山必须要到顶端仿佛才够心安,也许多年养成的习惯,为自己设立一个看似不太遥远的目标,然后再一步步努力靠近,似乎有些强迫症了。也许不太好,佛家境界可能永远是个梦想了,所谓顺其自然,淡泊,六根清净,我无法做到了,只能在梦想与现实间妥协自己,然后执着地固执下去。反正白发丛生了。

我在更深的夜色里嘲笑了自己,汗水正一轮又一轮地在脸上背上放肆地滚淌。来不及擦拭,呼吸急促了,风紧了些,有些树叶残留的雨水滑落,纷纷打在身上,凉爽的快意袭来,终于到了山顶。

依着那棵大树站定,四顾茫茫漆黑一片,周围依旧有热闹的虫子和不甘示弱的鸟叫声,我是它们的听众,是这夜里山上的唯一听众,它们鸣唱着我听不懂的曲子,不知疲倦地唱响着黑暗里的空旷和寂寥。

山下的楼房街道一览无余,灯火璀璨。雨后天空没有明月和星星,但有人间的烟火照明,即使依然有雨,但相必明晚的七夕不会太冷清了吧,愿能耀起那星河隔开的人儿相见的路,希望佳期如至,不令惆怅又一年罢。

夜的幕布更大地铺开。我踏着来时的山路,闻着空气里的花香,下山。

4.登山计划书 篇四

为了使教职工身心愉悦,引导教职工开展爬山等健身运动。登深山陶冶情操,观紫云花汐,赏自然美景;唱经典老歌,弘扬民族文化。根据工会计划和行政领导审定组织教职工开展登山春游活动。

一、活动地点:小黑山

二、活动时间:拟定2017.5.20

三、参加对象:全体教职工,着登山服装,一个代表队的帽子一样颜色。

四、活动安排:组织王维峰 主持 季美琴 1、7:30 到紫云花汐正门(小黑上的南门)。分四排站好,打队旗。队旗在第一排。顺序庙山-姚家-唐房-虫王庙-矿洞-中心。

2、王维刚校长致辞 3、7:40 各代表队整队报告人数展示队名与誓词。庙山-姚家-唐房-虫王庙-矿洞-中心。4、7:50 齐心协力夺红旗。按先后的顺序发36卡片,计算学校总成绩。一起发令。5、8:00教师登山,享受大自然氧吧。6、9:00 其余的人登山探宝(木栅栏探宝区一米调整合唱队形)红、黄、绿三种颜色纸,绿色为一等,黄色为二等,红色为三等。写上名字上交。7、9:30“唱经典老歌,弘扬民族文化”歌曲联唱比赛评选一、二、三等奖,不参加的没有奖。抓阄分四组,中心一组,村小三组。第一队矿洞庙山队,第二队姚家虫王庙队,第三组大中心唐房队,第四组中心小学代表队白色。有伴奏,有指挥。工会组长参加打分。最后齐唱《团结就是力量》。8、10:00~11:00更上一层楼,观紫云花汐,赏自然美景。(自由活动)9、11:20会餐(木栅栏处)

五、活动结束:校长组织安全返回。

六、几点要求

1、以学校为单位,村小搭配分成两个组,中心分成四个组结伴而行,相互照顾。

2、教师在确保途中和活动安全的前提下,参加活动。

3、注意防火,不准吸烟,不准带火源。

4、注意环境卫生,自备垃圾袋,不准随便扔垃圾。

5、按照工会财务标准,自备食材,自行加工,以村小为单位集体午餐,午餐不准喝酒。

6、工会活动,不准家属参加。

活动组委会与评委名单

长:李金莲副组长:王 华 成员:王维刚张

霖照 相:裴 涛 摄 像:姜秀一

王剑锋李占艳王维峰

张慧媛

5.登山的故事 篇五

其中有一对情侣,女孩叫谭丽,男孩叫周天。

出发前一天晚上,谭丽上网搜索关于登山的资料,想掌握一些相关的安全知识。其中有一个关于登山的鬼故事,她看了后心里产生了阴影。

故事是这样的:

有一伙学生去爬雪山,只有一个是女生。她和团队中的一个男生是情侣。

当他们快要到达顶峰时,天气突然变坏了。但是,这些学生情绪高昂,非要上去。

最后,那个女生在营地留守,其他人上去了。

天黑了,那些人还是没有回来。

女生一个人躺在帐篷里,听着惊天动地的风雪声,感到无比恐惧和孤独。

她一直等了3天。

第三天黄昏,他们终于回来了!——只是没有她的男朋友。

回来的人好像刚刚逃过一场大劫难,惊魂未定,脸色都十分难看。

他们告诉她,3天前,他们朝顶峰冲刺的时候,她男朋友就遇难了。

女生当时就哭起来。

天渐渐黑了,回来的人坐成一圈,把她围在中间。其中一个说:“他肯定不想一个人留在这里,很可能会回来勾你的魂。你别怕,我们保护你!”

女生就不哭了,不停地哆嗦。

她从那几个男生的眼睛里看出,其实他们更害怕。

他们就一直那样坐着。

午夜的时候,女生的男朋友突然冲了进来。他脸色青白,动作僵硬,拉起女生的手就往外跑,而那些人只是木木地看,一动都不动。

女生吓得连声尖叫,极力挣扎。

跑到了帐篷外,男朋友大声说:3天前,他们朝顶峰冲刺的时候,全部的人都死了,只剩下他一个人活着……

第二天登山的人中,也只有谭丽一个女生。

她犹犹豫豫地想放弃了。

她找到周天,对他说,她不想去登山了。

周天追问了半天,她才支支吾吾地说出原因。

周天很阳光地笑起来:“没想到,你的小脑瓜还这么迷信。昨天,我也上网查了些相关的资料,我看到了这样一个故事——有几个人登山,在山腰捡到一只旅行包,里面装满了美金——我们到底该相信哪一个?”

第二天,谭丽跟那几个男生一起上山了。

天空湛蓝,雪山刺眼,空气清澈,鸟绝人灭。

大家的兴致好极了。

他们没有在路上捡到装满美金的旅行包,只看到了一只靴子,不知是不是哪个登山遇难者的遗物。

谭丽渐渐忘掉了那个鬼故事。

在他们逼近顶峰的时候,天气却变了,起了风。

谭丽惊慌地说:“我们赶快下山吧!”

几个男生满不在乎地说:“不能功亏一篑呀。”

周天阴着脸朝山上望了望,对谭丽说:“你留在帐篷里,不要上去了。”

这不是离鬼故事越来越近了吗?

谭丽急忙说:“不,要上,我跟你们一起上!”

另几个男生都说:“你体力不够,还是留下来吧。弄不好,你还会拖累大家。”

谭丽就无话可说了。

就这样,几个男生迎着风朝山上攀去,把她留在了帐篷前。周天回过头,朝她微微笑了笑,那表情她终生难忘。

谭丽躲进帐篷,从上午等到下午。

天气越来越恶劣,最后,刮起了大风雪。谭丽越来越不安。

她钻出帐篷看了几次,终于看见几个笨重的身影从山上跌跌撞撞地走下来。正是他们!

这时候,天色已暗。

她紧紧盯着他们,紧张地寻找哪个是周天。

他们走近了,走近了……

谭丽目瞪口呆:唯独不见周天!

几个男生互相搀扶着走进了帐篷。

“周天呢?”谭丽颤颤地问。

那几个人木木地看着她,都没有说话。谭丽发现他们面色青白,表情呆板,好像都有些不对头。

终于,一个男生说话了:“我们快到达山顶的时候,遇到了雪崩,他被埋了,没有逃回来……”

谭丽反复打量着这几张死里逃生的脸,慢慢退向帐篷门口,终于猛地一转身,惊慌地冲进外面的风雪中……

她深一脚浅一脚地朝山下跋涉,想逃回人间。

遇到雪崩,一个人都不可能逃回来。她清楚,除了她之外,其他同伴都已经不是人了。

她一直没有停止奔走。到了半夜,风雪似乎小了些。

她几乎被冻僵了。

更可怕的是,她迷路了。

她没有别的选择,只有朝前走,朝前走……

突然,她站住了——有个黑影挡在前面。

她摇晃了一下,渐渐看清,那是周天。他像冰雕一样僵直地站立,黑着脸,紧紧盯着她。

这时候,她的神志还清醒,她肯定这不是幻觉。

她吓得转身就逃。

“你站住——”

一个声音在风雪中隐隐追上来……

这次登山,有两名学生遇难,一个叫谭丽,一个叫周天。

学校搜寻了3次,终于找到他们的尸首。两具尸体相距大约1.5公里。

另外几个人在帐篷里躲过大风雪,两天后下了山。

而那两天,谭丽和周天一直在大风雪中挣扎……

假如没有那个鬼故事,假如他俩相遇之后,抱成一团,那么,事情可能是另一个结果。

6.登山计划书 篇六

爸爸说我们今天的任务是要翻过四座大山,说罢,便用手指了指。天哪!山路十分陡峭,几乎是垂直的,而且坑坑洼洼,难以有落脚之处。这项任务可尤为艰难啊!

我持着登山杖,每一步都迈得十分艰难。爬到最后一座山时,难度直线上升,我的眼前出现了一段完全垂直的山路,旁边配有铁链,这可十分考验你的腿部力量。我用双手紧握铁链,两脚踩在凹凸不平的石头上,小心翼翼地爬着,仿佛一不小心就要摔倒下来。走着走着,发现越高处上的石块可慢慢变得没有许多凹陷处提供给你帮助,它的纹路交织在一起,是你看得眼花缭乱。

我咬紧牙关向前“进攻”。刚开始,我尤为陌生,渐渐地,开始变得熟悉。我右脚使劲一蹬,稳稳踏住;左脚高高抬起,踩在凹陷处,就这样一步一个脚印,终于翻过了最后一座山。

鸟儿们叽叽喳喳地唱和着。站在顶峰,眺望山这边,好美一幅层峦叠翠、或大或小的山峰。在日光的照耀下,这些山峰有如万马奔腾,让我不禁赞叹大自然这美轮美奂的杰作。山,似乎蕴含着某种力量,以神秘、崇高的模样出现在众人面前,我站在最顶端高呼:“你好,大山!”

7.登山比赛 篇七

寒假中的一天,我和爸爸一起去临平公园进行了一场登山比赛。

我喊了声“开始‘‘,便和爸爸立刻跑了起来。一开始,我们俩不分上下,可是跑了一会。我有点累了,速度明显地慢了下来。没想到这时,爸爸趁机超过了我。我真的不想别他超过,所以再次加油追上爸爸。

由于登山前我喝了不少水,所以在登山的路上,我一直有上厕所的冲动。但是我不想输掉这场比赛,所以我咬牙憋尿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跑着跑着,就忍不住了,就想快点找厕所。这时爸爸已经跑在我的前面了,他回头好像看出我又不对劲的地方,马上跑过来,问我:”蕊蕊,你怎么了?“我着急地说:”我要小便。“爸爸一听,立刻带我向厕所的方向跑去。上完厕所,我终于舒服了,可是登山比赛却没有完成,我心里觉得有点可惜。爸爸过来摸着我的头,对我说:”蕊蕊,今天的比赛结果肯定是爸爸赢的。但是,我现在为了帮我的对手,我也放弃了比赛,所以我也没有赢,你也没有输,因为在你最需要帮助的时候,我来帮助了你。你以后也要这样,在别人最需要帮助的时候,去帮助别人。“

听了爸爸的话,我心里也想:如果今天不是爸爸帮我找厕所,我肯定会发生难为情的事,我真的很感谢他的帮助,我也要帮助别人。

8.登山 汉拿,浮生半月 篇八

汉拿山(Hallasan)是一座休眠火山,海拔为1950米,超过韩国本土1915米的智异山(Jiran)和1708米的雪岳山(Seoraksan),成为南韩最高峰,于2007年和济州岛上的“城山日出峰”一起被列入世界自然遗产。这座由1007年火山喷发留下的火山锥使济州岛显得格外雄奇壮观,整座济州岛从最高的火山口倾泻而下,与碧蓝的汪洋融为一体。因其坡度缓和,所以让人感觉不出它的真实高度。山中长有亚热带,寒带一千八百多种植物和四千多种野生动物,只要稍加留意,就能察觉到不同的纬度生长着不同的植物物种,如果运气好的话,在山中可见到觅食的鹿群。

汉拿山的四季皆胜景,春天的汉拿山头顶白雪皑皑,山涧樱花,杜鹃,油菜花点缀;夏季山水翠绿,林间百鸟鸣噪;汉拿山的秋景更是多姿多彩,登高望远,万山红遍,层林尽染;冬季的山脊被茫茫白雪遮掩,让它显得格外高大。从海岸边远眺汉拿山,汉拿山温柔的曲线让人错觉它只是一座微凸的丘陵,当身临此山中,才发觉它并不像我想像中的那样能轻易征服。

由于山势陡峭,欲登汉拿山只能从既定的路线中攀爬。目前有当日来回和半天来回的登山路线,当日登山路线有城板岳路线和观音寺路线,这两条路线在汉拿山四条登山路线中较为出名,两条路线皆可到达山顶“白鹿潭”火山口,这两条路线行程较远,登山者必须趁早出发。半天登山路线有御里牧路线和灵室路线,这两条路线很适合行程紧张或者是体力不佳的游客。

我们从中文度假村出发,沿着1112号公路前往城板岳登山入口。海岸边天气晴朗,山中却下起了绵绵细雨,于是我们沿着山道绕至附宾的几个景点“1100高地”和“神奇之路”稍作停留。1110高地是韩战时为北韩及中国战俘所建的一处休息站;而神奇之路则是一段斜坡的公路,因为视觉上的错觉,所以把空罐子摆在路面上会朝上坡滚去;拉开手闸的汽车也会自动沿上坡行进,很多游客在这段100米长度的公路上乐此不疲的尝试着,体验无地心引力的乐趣。

再转到城板岳登山入口,天气有所好转,我们在休息站买了雨衣以防万一。城板岳路线来回19.2公里,所需时间约为9个多小时(依个人的进度会有所不同)沿途除了设在1500纬度的避难所可提供登山客食物和饮用水之外,再无其它休息站,所以前往此段路线登山的游客,请务必准备一天内所需的饮用水和食物。

穿出整片树林,汉拿山就在眼前,笼罩在白色薄纱下,美得有些空灵。最后一段步道全由木头组成,从这里可以俯瞰整个济州岛了,远处的城山日出峰在海中若隐若现。山顶上方圆3000米,直径为500米的白鹿潭是火山喷发而形成的火山湖,在春夏水分充沛的时候,湖水深度大约在108米,但秋季的白鹿潭只是一洼干涸的凹地,周边的草木皆变金黄。看着指示牌上贴着潭水碧绿的白鹿潭图片,难免心生几许遗憾,但站在这个广阔的平台上,向下俯瞰济州岛的风光,成就感与满足感油然而生,幻化成一抹深刻的感动。

户外探险提示

一天路线

1、城板岳路线(从城板岳售票处至峰顶),往返行程共19.2公里,需花时间约九个小时。

城板岳是汉拿山四条登山路线中最长的一条路线,沿途除了距离山顶2.3公里的避碓所,没有其他提供食物和水的地方,出发前请备足。

2、观音寺路线(从观音寺售票处至峰顶),往返行程共17.4公里,需花约10个小时。

该路线坡度较陡,难度较高。游客可在海拔1500米,距顶峰1.5小时路程的龙镇阁避难所获取食用水。

半天路线

1、御里牧路线(从御里牧广场售票处至威势岳1700米),往返行程共9.4公里,需花约四个小时。

御里牧属于轻松路线,沿着坡度平缓的步道健行约一个多小时便可抵达高度为1450米的四燕小山,此处有食用水供应。

2、灵盘路线(从灵室售票处至威势岳1700米),往返行程共7.4公里,需花约三个小时。

灵室路线是汉拿山四条登山路线中最短的一条,沿避风光优美,被评为济州十景之一,与轻松路线御里牧比起来,夏宝路线坡度较陡。

9.《登山教学设计 篇九

肇州县第二小学 梁丽华

一、新课导入

昨天,老师给同学们布置了一项作业,搜集列宁的名言,谁想把自己搜集到的名言说给大家听。(生汇报)

二、简介列宁及课文主要内容

同学们请看大屏幕,这就是列宁,他被称为是20世纪最伟大的人物之一。老师这里也有一句列宁的名言:“一个革命者〃〃〃”(指生读)大家一看就知道这句话选自《登山》。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四课登山。请伸出你的右手食指,跟我一起书写课题登山,现在把语文书翻到第20页,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边读边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提问:谁来说一说课文讲了什么事?

(1)、列宁隐居在普罗宁的时候,一天早晨,他请波兰革命者巴果茨基做向导,上山顶去看日出,可是出发晚了点。(2)、为了看日出,他们走了一条极其危险的路,终于及时登到了山顶,看到了日出。

(3)、下山时,为了锻炼意志,他们仍旧走了那条危险的小路。

三、体验小路之险

请同学读第一自然段。(指名读)隐居是什么意思?列宁为什么要隐居呢?

隐居:因为列宁号召人民群众推翻沙皇政府的腐败统治。创建工农自己的政权,被认为是大逆不道之人,遭到沙皇政府的通缉,所以被迫躲避起来,隐居在普罗宁,登山就是列宁隐居在普罗宁时发生的事。

通过读课文,我们可以知道列宁共走了几次小路?(两次)能从哪些地方看出路的险呢?

1、路窄得只能容一只脚,一边是峭壁,一边是深渊。(1)峭壁是什么?(又高又陡的山崖)

深渊是什么?(很深很深的水)

(2)而路究竟有多宽呢?(路宽只能容一只脚)。

在这里用了一个容字,改成“放”可以吗?说路窄的只能放一只脚?同学们读一读,感受一下。

“容”在这里是搁、放的意思,路窄的只能容一只脚,说明路实在是太窄了,窄到只能搁一只脚的宽度。面对这样“窄”的路,而且一边是峭壁,一边是深渊,稍不小心或心慌心乱就是掉下深渊的危险,掉下去会怎样?只有死路一条,你说这样的路险不险?你能把险读出来吗?这是课文中直接描写小路险的句子,看看课文,你还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小路的险呢?

2、巴背贴着峭壁,扭转了头,不去看深渊,用碎小的步子

在狭窄的小路上慢慢向前移动。

巴背贴着峭壁,扭转了头,不去看深渊,免得看了紧张。用碎小的步子在狭窄的小路上慢慢向前移动,说明他因为紧张、害怕而倍加小心。同学们,想一想巴是第一次走这条小路吗?

不是,已经走过几次的巴在经过这条小路时仍然那么紧张,提心吊胆的,可见小路的确是危险的。谁能把巴走小路时紧张、小心翼翼的感觉读出来。这是我们从经过小路时的情景体会出小路的险,还从哪里可以体会出小路险呢?

3、列宁跟在他后边,就在最险的地方停住了,他知道列宁头晕目眩了。

头晕目眩是什么意思?头晕眼花,感到一切都在旋转。有没有同学有过头晕眼花的感觉,是在什么情况下? 头昏目眩说明列宁害怕了。列宁面对眼前的危险,尽管头晕目眩了,害怕了,但他退缩了吗?他是怎样做的? 列宁站立了几秒钟,定了定神,又小心地向前移步,他不慌不忙,一步一步地走过了这段危险的小路。列宁站立了几秒钟,定了定神,此时的列宁心里会想些什么呢?他们共走了几次路?(两次)

快速浏览课文找出哪些自然段写的是第一次走小路?现在我请同学分角色朗读这一部分,其他同学认真听他们为什么

要走这条小路?

这条小路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读后提问:

为什么走这条小路?或者说走小路的原因是什么? 看日出。(板书)

这是一条怎样的小路?(窄小的路、危险的路)用一个字概括就是:险。

现在请同学们再轻声读这一部分,把你认为能体现小路险的句子画下来,然后和同桌说一说。

列宁虽然害怕,但他没有在害怕面前退下来,而是战胜了害怕,勇敢地走了过去,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列宁具有什么品质?(临危不惧、迎难而上、不畏艰险、勇往直前)一个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列宁形象呈现在我们面前。

四、体会日出之美

列和巴终于走过了这条危险的小路,赶在日出之前来到了山顶。现在就让我们和列、巴一起去领略一下山顶的美景吧!(课件,配乐诗朗诵)

山顶日出的景色美吗?谁能把这种美读出来,让我们怀着愉快的心情,齐读这一自然段。

有人说,本文写的是登山,可以不写景,所以这一段应该删去?你们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这一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呢?

这是列宁历尽艰辛才看到的美丽美景,这里已经不仅仅是对景物的描写了,而是通过描写美景来衬托列宁登到山顶后的喜悦心情。这种喜悦是只有经历磨练才能感受到的成功的喜悦,用美景来衬托到的喜悦心情,所以不能删。

五、感悟文章之道

在观赏了日出美景后,下山时本可以不用走那条危险的小路,可列宁是怎么做的呢?

仔细默读课文的第19—28自然段,看看你又能感受到什么?(生齐读)

下山时列宁决定走那条险路,这一次走和第一次走有什么不同呢?

课件出示:回去不必着急了〃〃〃〃〃〃不,我打算仍旧走那条危险的小路。

可见这一次是列宁主动要求走那条小路的,而且“这一次,我先走。”说完就毅然决然的走了过去。

如果我把“毅然决然”去掉,变成“这一次我先走,说完就走了过去”。你觉得这两句话哪个表达效果好? 毅然、决然什么意思?(坚决地,毫不犹豫地)

毅然、决然地走过去可以看出列宁走这条路的决心大,态度坚决。

你能把列宁坚决的态度读出来吗?

这一次列宁是怎么毅然、决然地走过这条危险的小路的呢?

文中并没有具体地写出来,下面请同学们看图(课件)展开想象,把它补充出来。(生写、读)

从列宁两次经过这条小路的不同表现,你能体会到什么? 列宁战胜了困难,列宁对困难不退缩,勇往直前。同学们刚才所说的,正是列宁要说的这段话的真正含义,课件出示:

哪个同学愿意读一读列宁说的这段话。(要把列宁战胜困难的勇气读出来)个别读—齐读

同学们,列宁两次走过这段危险的小路,正是在每时每刻,随时随地锻炼自己的意志呀!板书(锻炼意志)

六、总结

10.登山活动总结 篇十

“五一”国际劳动节前夕,为了隆重庆祝劳动者自己的节日,2013.4.28下午放学后,城关三小全体老师兴致勃勃地来到峨山脚下。随着发令枪一声清脆的枪声,老师们争先恐后地开始登山啦!我们的目的是走近自然、磨砺意志、培养毅力、锻炼体魄、快乐行走。“人间四月芳菲尽,正是登山好时节”,大家满脸的汗水和兴奋的表情,相互之间亲密的谈笑,从山下到山上,使整个爬山过程中充满了温馨、愉快,大家相互搀扶,相互帮助,相互鼓励,充分发扬了团结拼搏、不畏艰险的优良作风,共同完成了爬山活动。在活动中,全体老师精神饱满,积极踊跃,互相帮助。在校长的正确领导,全体成员的积极配合下,登山活动取得了圆满的成功。

城关三小工会

张光霞

11.登山改变我们 篇十一

刘平格:“雪山守护计划”最早是在尼玛次仁、汉斯先生和我三个人一起探讨如何关注生命、实施救援这个话题时谈起的。因为通过十多年的变化我们三人发现,要想让登山运动更好地发展,救援是非常重要的一环,而“雪山守护计划”就是我们针对高山救援队展开的。“保护”的含义更多是说强者保护弱者,“守护”则是我在持续地关注你,一旦你有危险,我可以在第一时间迅速保护你。

五一期间,您自己也亲自到珠峰脚下参加了“雪山守护计划”活动,现场情况如何,有什么难忘的事情可以和我们分享一下?

刘平格:我们支持西藏登山学校十多年,这是第一次探访学员们的家庭。这次我们探访了德庆欧珠和索朗扎西的家,他们都是很优秀的学生。在他们的父母把洁白的哈达献给我们的那一刻,我非常感动,我觉得我们十多年的心血没有白费,培养出这么多优秀的学生。还有是在卡若拉冰川上,冰川专家杨勇先生给我们讲解了许多冰川的知识,他对雪山、冰川的执着,让我们深受感动。

谈到奥索卡16年的发展历史,就必然谈到西藏登山学校,我们知道奥索卡和西藏登山学校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奥索卡对西藏登山学校提供了哪些帮助?

刘平格:十多年前,奥索卡致力于促进中国登山运动发展,与尼玛次仁共同合作建立了西藏登山学校,奥索卡进行装备、现金支持。后来更多的是理念方面的给予和从国内外邀请一些教练来教授学生技能,这是非常关键的,因为如果只是金钱方面,而没有理念方面的给予,学生们不知道将朝哪个方向走。经过奥索卡十多年来对西藏登山学校的支持,我们看到发生在学生们身上的变化,他们在拉萨买房买车,结婚生子。不能说奥索卡改变了他们,而是登山改变了他们。

奥索卡与中国登山协会合作创立CMDI(中国登山高级人才培训班)已经有五六年了,现在这一培训班发展情况如何?

刘平格:第一期的学员不用多说,从第二期到现在也已有六期学员了,他们都是来自全国各地的攀岩和登山爱好者,通过CMDI不断提升自己的攀登技能和与人沟通的能力。现在户外行业内无论是专业的教练,还是知名的运动员,都与CMDI有或多或少的关系。我们邀请了法国教练Oliver Balma作CMDI的总教头,邀请古古做教练,还为CMDI学员提供去国外登雪山和到阳朔、紫云格凸攀岩的机会,让攀岩爱好者们能更多地交流切磋,共同提高。

您认为一个户外品牌在商场、专业户外店、网上销售渠道上应该怎样布局?

刘平格:奥索卡走的是商场路线,因为商场运营比较规范,有更大的客流量。奥索卡也与三夫、绿蚂蚁这样正规的户外店合作。网上销售方面奥索卡今年刚刚起步,正在不断尝试中,我认为未来网上销售这方面会有大的上升空间。

这两年随着大量欧美户外品牌进入中国户外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奥索卡将以什么样的品牌定位来面对这些品牌?

刘平格:任何行业都可以说竞争激烈,特别是在中国这么大的市场上。国外品牌进来,对中国户外市场是有好处的,可以通过竞争来互相学习,互相借鉴。奥索卡坚持自己的专业登山户外品牌的定位。

16年来,奥索卡见证了中国户外行业的兴起和发展,您怎样看中国户外市场的发展趋势?奥索卡未来的发展策略会是怎样的?

刘平格:中国户外市场的发展势头将会是不错的。奥索卡经过16年的发展,我们希望做最好的户外产品,做最好的专业户外品牌,以品质取胜,稳健发展,而不一定是做最大的品牌。有些品牌希望做到规模很大,但在快速扩张的时候会出现许多问题。

中国户外企业中,探路者已经在创业板上市,三夫正在争取上市的过程中,奥索卡有这样的打算吗?

刘平格:上市对资本运作的企业来说是一个好的选择,奥索卡是做品牌运作的,所以我们不考虑上市。

前段时间我们采访三夫张恒时,他认为一个品牌要在中国市场有长远良好的发展,需要具备三个能力设计开发能力,市场营销和渠道管理能力,后勤保障能力。您运营奥索卡品牌16年,您认为成功的户外企业管理者应当具备什么素质?

刘平格:张恒分析得非常到位。在公司架构里,第一是生产研发,第二是品牌营销,第三是渠道拓展,我想再加一项就是规范的流程,这个是反映在管理层面上的。

中国户外市场上的企业领军人物中女性不多,您是以什么样的风格来管理自己的团队?

刘平格:我给员工很大的空间,让他们自由发展,而且允许他们犯错误,这样他们才能更好地成长。

在以前的媒体采访中,您称呼自己是“快乐的打工者”,那您怎么评价您的老板汉斯先生?

刘平格:汉斯经常跟外面的人讲,我是Betty的助手—我的英文名字是Betty。当然这是他的谦虚之辞,许多时候我们共同探讨商量来进行一件事情,不管是研发产品,还是市场营销、渠道拓展。

您进入户外行业16年,这个行业在您身上一定留下了特殊的印记,您觉得户外改变了自己的哪些方面?

刘平格:进入户外行业之前我就非常喜欢旅游,进入这个行业之后我发现可以把工作和旅游放在一起了,而且通过户外运动身体也更加健康了。

两年前,您登顶了非洲最高峰乞力马扎罗。您平时参加什么样的户外运动?

刘平格:奥索卡经常在周末组织一些户外徒步活动,我都会和他们一起去。我也报名参加“雪山守护计划”,但员工们说你年纪大了,是不是参加些简单的运动?我说没问题的,我能在珠峰大本营住宿。尽管我在海拔5200米的大本营睡了一晚上,第二天起来头很沉很难受,但我坚持下来了。这对我来说就是胜利。

12.登山比赛总结 篇十二

为了促进我牡丹江医学院各学院之间学生的了解与交流,并且为了增加我们公共卫生学院同学的团 结合作,因此我们积极参加了此次登山活动,并且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我们的目的是走近自然、磨砺意志、培养毅力、锻炼体魄、快乐行走。在体育部部长的正确领导,全体成员的积极配合,大家在比赛中争先恐后,你追我赶,亦有互相搀扶的感人画面。经过激烈的角逐经过激烈的比拼,最终,基础医学院以3分06秒的成绩夺冠,创造了本校登山运动以来的最好成绩,我院取得了第四的好成绩。登山结束后我院同学在山顶的一块平地上围成了一圈,组织表演节目,有的同学给我们带来了精彩的武术表演和诗朗诵等。

以登山为主体,不仅锻炼了同学们的身体,而且提高了同学们的 集体合作能力。通过此次活动的开展,不仅加深了同学们的友谊,而且 锻炼了自己,提升了自己的交际能力,促进了学院未来的发展。这次活动的开展,增进了同学们之间的情感,加强了相互间的交 流,同时也起到了锻炼身体的目的。

公共卫生学院学工办

13.登山计划书 篇十三

那天,太阳高高地挂在湛蓝的天空上,阳光洒满了每个角落,空气清新,鸟语花香。妈妈看到那么好的天气,就决定带我去爬山。当爬到半山腰,正想坐下来休息的时候,看见几个人谈笑风生,边走边吃着零食。其中一个人转过身,把手中的垃圾扔向山间的丛林里,其他几个人也争相效仿,好像在比谁扔的远。“我扔得最远!”“我才是最远的呢……”一声声兴奋的呼叫在群山传出很远很远……

他们欢乐的样子,他们开心的呼喊,成功的吊起了我的胃口。我拿起手中的食品袋,也准备扔过去。就在此时。一位面部又黑又黄,还有很多皱纹,穿着保洁服的保洁阿姨离开了山路,向那片山林走去。她这是干什么呀?这多危险啊!走在山路上已经让人心惊胆战了,更别说探出身子去捡这些垃圾,那需要多大的勇气!

只见保洁员阿姨从小箱子里拿出钩子和安全绳,然后又把绳子套到自己身上。接着她小心翼翼地观察地形,向山林里走去,每前进一步便憋红了脸,攒着劲儿努力攀登。等到上来时已是满脸汗珠,脖子上、身上,扎满了荆棘和草屑。

保洁阿姨上来了,她从那几个人身旁走过,默默地把刚才用生命危险捡上来的垃圾扔进垃圾桶。顿时,空气中仿佛弥漫着一股羞耻的气味。几个人的脸也变得通红,一句话也没说。

14.登山竞赛? 篇十四

确实不是英语中的虚拟语气,不是Stephen在表达自己的愿望,评委们继金冰镐奖改革以来作了个最为大胆的决定。这一决定表达出了一些攀登者们多年的态度,攀登并非竞赛。

自从金冰镐奖诞生的20年里,争议声不绝于耳,即使是2009年改革之后。最关键在于,登山是一项运动,而非竞技运动。不像田径可以简单地以速度或者距离评判,也不像体操跳水有评分标准,更不像球类具备对抗性。登山运动的对手只有两个,一是自然,二是自己。以顶峰为目标,克服自然的高海拔,风暴,严寒,陡峭的地形等恶劣条件所带来的困难,在依靠自身技术经验的同时也要战胜在攀登中所承受的恐惧和疲劳。自然的千变万化和自身因素的非客观性,使得评判攀登高低决非易事。

在某些情况下,诸如Ueli Steck速攀三大北壁的记录,多少带了点竞赛的意味。然而Eiger北壁的速攀纪录很快被Dani Annold打破。有人问Ueli,是否打算再次创造纪录,Ueli Steck回复:“在我打破原有纪录的时候,我就知道这个纪录早晚会再次被打破。但是对我来说,这就够了,我完成了当时的目标,现在有新的目标,我不会再去刻意打破Eiger北壁速攀纪录的。”因此,如果说登山是种竞争,也是被弱化的竞争。

停办一年后的金冰镐奖以全新面目出现在世人面前,最大的变化在于两点:一是规则的细化,二是规则的制定者和执行者的分离。于前者,虽然登山的评判难以量化,但定性的细化评判还是有规可循。在确定了规则之后,根据该规则评选金冰镐奖的任务交由金冰镐奖主办方,法国高山集团(GHM)所选定的评委会。这便是后者的意思。评委会成员通常由攀登界公认的有卓绝攀登成就的登山者或者是登山界资深记者担任。评选由评委全权掌握,金冰镐奖主办方不参与任何决定过程,由此保证金冰镐奖的公正和透明。

这一举措极大地保证了金冰镐奖的权威性,却并不能完全消除攀登者们对其责难。金冰镐奖不是奥运会,不是世界杯,它只是对攀登者一个额外的奖励,却不是刻意追求的目标。当获得提名的攀登者们被邀请来到勃朗峰下,交流攀登的经历和各自的发现,探讨登山运动将来的发展,或者一起在勃朗峰下享受滑雪和攀登的乐趣。这是一件令人十分愉快的事情,一直持续到库玛约的颁奖之夜。获奖者在聚光灯下举起金冰镐,未获奖者或多或少带点失落的心情站在台下。于是一种成功和失败的落差有意无意地被制造出来。所以普莱泽利始终对金冰镐奖持批评态度。“为什么?有必要这样吗?”

但是,金冰镐奖存在的意义并非仅仅局限于攀登者们。没有公众的关注和支持的运动,是缺乏生命力的。金冰镐奖的另一个角色是向广大攀登圈以外的公众传播攀登文化和价值观。长久以来,登山运动在公众中处于一个非常奇特的地位。首先,它的关注度颇高,各类有关登山的新闻,或壮举,或悲剧,时常见诸网络、电视、报纸各类媒体。但这类报道却鲜见触及现代登山运动的精髓。公众对登山运动的了解远逊于足球篮球田径这类运动。甚至可以说,公众对登山运动的核心价值观都是极为模糊的。如何宣传,让公众更多了解登山运动的发展,金冰镐奖,作为登山界的一个权威奖项,则必然扮演了宣传登山运动媒介。至少,通过金冰镐奖,可以窥视登山运动最高水平都是什么样的,有助于让公众把目光从珠峰南北两侧常规路线路绳上长龙般商业登山者们身上带回到其精髓中。

曾有攀登者建议,把金冰镐奖改为登山节,让每年的金冰镐奖变成一次轻松愉快的聚会,而非以优胜者和落选者这样的方式结束。这样的呼吁无疑代表了绝大多数攀登者的想法。但金冰镐奖组委会主席Christian Trommdorff曾在邮件里说过,这一方式显然无法获得公众的认可,金冰镐奖本身也无法忽视公众的态度。没有公众关注,金冰镐奖也无法运作。必须承认,登山圈还挺穷的。没错,攀登不是高帅富的游戏。公众印象中的登山是富人的游戏,那是商业登山客户们,他们代表不了登山运动的精髓。

在相当广的范围里,金冰镐奖被称做登山界的奥斯卡。每年奥斯卡评委们总会从提名名单里挑选出可以接过小金人的幸运儿。其他电影节或者类似活动亦如此,最终必须有个胜利者脱颖而出。这种认可或许是在千万年的优胜劣汰的进化中,刻在人类的基因里。倘若只是一群攀登者们聚在勃朗峰下开个大party,这个奖项恐怕看来有点儿戏,公众对这一奖项的关注将不及如今十一。失去公众关注,金冰镐奖则失去诞生的初衷之一。20年前,法国登山者们通过设立该奖项,把登山界最为杰出的成就置于聚光灯下,以此维持登山运动过去所拥有的社会地位以及随之带来的经济支持。而今天,没有公众关注,即使从财政预算角度,金冰镐奖也将难以为继。毕竟主办这样的奖项是要花钱的,邀请评委和提名攀登者前往沙木尼要花钱,食宿要花钱,场地要花钱,宣传要花钱,每个地方都要花钱。法国和意大利当地政府及旅游部门占了预算大头,这么做是避免金冰镐奖被赞助商操纵,至少避免落下口实。但政府和旅游局之所以愿意赞助,前提是要让金冰镐奖保持足够的关注度,保证沙木尼和库玛约的国际知名度。

今年,当评委会主席Stephen在仅向媒体开放的通气会上发布了提名攀登全部获奖的消息之后,有人关注这样的结果会不会成为将来的惯例,这个问题很难回答,理论上这个答案只有下一界的评委们才能回答。有记者想问这么有创意的获奖结果是谁的想法,但没能从Stephen口中套出答案。

全部获奖,这是评委们大胆地站在了攀登者的一边。对攀登者而言,这是能想到的最好结果。颁奖典礼上,当Stephen正式宣布结果之后,舞台上的提名攀登者们互相拥抱祝贺,乐队在一旁十分应景地伴奏着欢快的音乐。没有去年未能获奖的攀登者若有所失地站在台下观望的场景。当晚,大巴载着众人通过勃朗峰下的隧道,从库玛约回到沙木尼。此时已是零点,意犹未尽的攀登者们聚到酒吧里,继续在啤酒中延续着这份好心情。

提名全部获奖,这样的情形能否持续?恐怕难以乐观。第一次发生充满新鲜感,重现,则公众会觉得有点被忽悠。颁奖典礼后,组委会成员,法国Montagne杂志编辑Manu Rivaud一脸怒气。沙木尼市政厅一位工作人员私下表示,这样的事情不能每年都发生。

或许明年的金冰镐奖会在规则上有所变化,或许会发生些别的变故。只能期待的是,它将尽可能在公众和攀登者之间寻找一个合适的,双方都认可的妥协点。登山运动在发展,金冰镐奖也会调整它的脚步去适应登山的变迁。

对获奖的反应显然超过了笔者的预计,几天后,组委会成员,Montagne杂志编辑Manu Rivaud在网站上发表了一篇措辞强烈的文章质疑金冰镐奖的颁奖结果,并且辞去金冰镐奖组委会成员职务,一同辞职的还有Vertical杂志主编Claude Gardien。

Claude在接受本刊专访时,发表了他的个人意见:

我想这不是个很好的结果。当然,在金冰镐奖的规则里写着,评委可以从提名名单中选择一到六个攀登授奖。这点上,评委们是完全自由并且独立的。

今年,也完全可能从六项提名中选拔出最出色的攀登。

问题是,有些攀登者认为,登山不存在竞争。登山确实没有正式的竞赛。但那些争夺首登的攀登者们之间,竞争是确确实实存在的。他们想要成为第一个完成这样那样攀登的人,当他们想要完成越来越难攀登的时候,这也是竞争。当他们宣称他们要攀登更高的难度等级,用更短的时间,用更纯粹的方式,这就是竞争。

攀登者们有时候躲在虚情假意的谦虚之后,他们想装扮成“一个好人”。他们中有些是这样,有些则不是。他们是人,就这么回事,攀登不会让一个人变得更“好”。如果六个攀登全部获奖是评委们合理的评审,那这是一个最好的选择吗?如果不是,那就是教条了。

到这里,我想说,不少攀登者接受了担任评委的邀请,他们的工作和努力需要受到尊重。但我认为,虽然这个选择是可能的,但这个选择弱化了金冰镐奖本身。

上一篇:外语教学科研中问卷的合理设计下一篇:《生化仪器分析》教学大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