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考研经验谈

2025-01-11

中医考研经验谈(9篇)

1.中医考研经验谈 篇一

考研中医综合过来人经验指导

一、坚持按大纲复习

众所周知,大纲是最为实用的,也最有实际指导意义的参考书。这里不再累赘。

二、复习资料有所取舍

虽然时间紧,我们也应该尽可能将课本通篇复习,当然这里的通篇复习是按照复习指导所列的要点对照课本进行复习。

另外,还要谨防盗版书。购买复习资料时一定要选正规出版社的正版书,盗版书的错误很多,有可能使你将错误的答案带到考场上去。

三、报名参加辅导班

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参加一些辅导班,请老师帮你复习。

四、不要偏废个别学科

由于五门学科是大一、大二、大三时学习的,很多知识点都被大家忘记了,要知道一分之差就可以决定你的命运,千万要将每一分都认真对待,这样才能取得理想的成绩。

五、按比例有重点地复习

由于内科和方剂占分值较大,联系也很紧密,认真复习相当重要。

六、大量做习题以增加实战经验

复习到一定程度,就应该开始做题了,对待每一道题都应认真,要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将你做错的题加标记,考前再次复习一遍。当你参加考试时,发现很多题见过甚至做过你会更加自信,答题的效果也会更好。

概括起来其实就是积累与重复。中医综合的内容多,因此,它不可能一蹴而就,所以要想考好这门课主要是靠平时的积累,而不能凭侥幸心理,自己主观进行取舍,这也就是“学到底”的意思。我们在复习时还会发现,书从头到尾看了几遍,到头来脑子里还是空空如也。这是正常现象,惟一的对策就是重复重复再重复,重复的.遍数多了,最后你会发现,其实考的并不是你的水平,而是你的熟练程度。熟能生巧,最后对题目能产生条件反射的效果是最好的。那么,重复就要求有大量的时间,所以以我个人之见,最佳复习时间应至少九个月。

2.中医考研经验谈 篇二

1 热型

(1) 其症呼吸急促, 喉中有痰鸣声, 气粗息粗, 口中气臭秽, 咯吐黄稠痰不爽, 胸膈烦闷, 喉中痰鸣, 面红唇赤, 溺黄, 舌红苔黄腻, 指纹紫青, 脉象滑数。 (2) 处方:麻黄3g, 杏仁3g.地龙9g, 钩藤9g, 炙甘草6g, 鱼腥草15g, 瓜蒌15g, 石膏15g, 沙参15g, 莱菔子10g, 橘红6g, 生姜2片, 水煎服。 (3) 加减:伴发热、流涕、咳嗽者, 加荆芥5~6g, 痰多便秘者加瓜蒌10~15g。 (4) 病例:患儿男, 4岁, 2009年10月3日初诊。患儿哮喘2年余, 加重3月。患儿1岁时因受凉发热、咳喘引起哮喘, 经某医院用西药治疗后症状有所缓解, 但哮喘时有发作。诊见面红唇绀, 气粗息促, 张口抬肩, 胸闷烦躁, 口渴喜饮水, 咯吐黄稠痰, 口中气腥, 尿黄, 舌质红苔腻微黄, 脉象浮数。听诊:两肺可闻及哮鸣音。查血:白细胞7000/mm3, 中性64%, 淋巴31%, 嗜酸性5%, 血色素10g。X线检查:两侧肺纹理粗糙紊乱。此属痰热阻肺, 拟清热化痰, 宣肺理气法。 (5) 复诊 (10月7日) :服上方三剂, 哮喘大减, 行走时已不喘息, 痰量减少, 精神饮食均佳, 脉数, 舌红, 腻苔已退, 听诊两肺哮鸣音基本消失。照原方去麻黄, 加茯苓继服10剂而愈。

2 寒饮型

(1) 治疗寒饮型哮喘, 症见喘急胸闷, 四肢欠温, 咳吐稀白痰多泡沫, 面色黄白, 口不渴, 喉中痰鸣漉漉, 便溏尿清, 舌淡红, 苔薄白, 指纹青滞, 脉沉紧或沉缓。 (2) 处方:炙麻黄3g, 杏仁3g, 地龙9g, , 钩藤9g, 炙甘草6g, 干姜3g, 细辛1g, 五味子6g, 半夏6g, 炒白术9g, 莱服子6g, 白芥子3g。 (3) 加减:四肢冷者加桂枝, 便溏加白果仁。 (4) 病例:患儿女, 6岁。2008年10月10日初诊。患儿哮喘4个月, 初因感受风寒引起咳嗽, 经市某医院用麦迪霉素, 小儿止咳糖浆治疗无效;又到另一医院检查, 诊为喘息性支气管炎, 用青霉素等药治疗, 咳喘如故。经再次转院诊为反复感冒性哮喘, 用红霉素等药物治疗收效甚微, 现仍咳喘不止。诊见面色黄白, 精神萎顿, 咳嗽气喘, 咯吐白稀痰夹泡沫, 昼轻夜重, 咳甚时伴呕吐, 遇冷加重, 手足发凉, 舌质淡红, 苔薄微黄, 脉象沉细弱。听诊:心 (-) , 两肺有哮鸣音, 肺底部有干性啰音。此系寒性哮喘, 拟祛寒平喘法治之。 (5) 复诊 (10月14日) :服上方二剂后咳喘大减, 精神转佳, 入夜已能安寐。脉象沉缓, 听诊:两肺哮鸣音消失。效不更方, 上方加党参9g, 继服6剂而愈。

3 肺胃积热型

(1) 咳喘多由于六淫外袭, 痰火郁热, 或多食肥甘油腻, 致肠胃积热, 致使肺气壅阻, 肃降无权, 气道不利而成实喘。症见呼吸急促, 气粗有声, 发热不解, 烦闷口干, 胸满作痛, 痰涎涌盛, 鼻翼煽动, 大便秘结, 小便黄赤, 舌红苔腻, 指纹紫, 脉滑数等症。 (2) 处方:炙麻黄5g, 杏仁5g, 钩藤9g, 地龙9g, 炙甘草9g, 苏子9g, 莱菔子9g, 瓜蒌20g, 大黄9g, 二丑9g, 枳实9g, 黄芩9g。 (3) 病例:患儿男, 5岁, 2009年11月20日初诊。患儿咳喘气促月余。初起因感冒出现发热, 咳嗽流涕, 经某医院按感冒治疗, 发热已退, 咳嗽未止, 后逐渐出现喘促, 痰多, 活动后加重, 经X线检查:见两肺纹理增粗紊乱, 诊为喘息性支气管炎。先后经两家医院诊治少效。诊时见面红体胖, 张口抬肩, 胸闷烦躁, 咳吐黄粘痰, 遇热加重。腹胀便秘, 3日未便, 尿黄, 舌红苔黄厚腻, 口中气臭, 脉滑数, 此乃实喘, 拟泻肺通腑之法治疗。 (4) 复诊 (11月24日) :服上方3剂后大便日2、3次, 腹胀顿消, 咳喘基本消失, 厚腻苔退净, 脉象细数。听诊:两肺哮鸣音消失。照原方去大黄、二丑、加茯苓15g, 继服6剂告愈。

4 肺虚肝乘

(1) 此证每遇情志刺激诱发或加重, 发时突然呼吸短促, 息粗气憋, 胸闷胸痛, 平素多性情急躁易怒。 (2) 处方:麻黄3g, 杏仁3g, 地龙6g, 钩藤6g, 炙甘草6g, 白芍9g, 郁金9g, 沙参10g, 柴胡9g, 当归9g。 (3) 病例:患儿男, 4岁, 2000年8月20日初诊。患儿咳嗽气喘三月余, 饮食, 睡眠正常, 经多家医院诊治, 效果不佳。症见患儿呼吸气粗, 时而咳喘, 面颊红赤, 每遇情绪波动咳喘加重, 查舌质淡红, 苔薄白, 脉弦细, 听诊双肺可闻及哮鸣音, 胸片示双肺未见明显异常, 此属肝气乘肺型咳喘, 治疗给以疏肝理肺之剂。 (4) 复诊 (8月24日) :服上方三剂后咳喘已止, 听诊双肺呼吸音清, 未及哮鸣音, 上方去麻黄、杏仁、加生龙牡各15g, 继服9剂而痊愈。

3.全国名老中医治病经验谈系列 篇三

乳食失节 小儿腹泻由于乳食失节而引起者,大便呈稀糊黄绿色水液状,且伴泡沫,排气多,泄泻频作,肛周皮肤常呈红色,肠鸣腹胀,偶伴呕吐,舌苔多白腻或黄腻,一般无热或有低热。治宜控制谷类食品之摄入,改为豆浆、蒸鸡蛋、鱼之类,并给消食理气、燥湿厚肠之剂治之,如谷麦芽、生山植、神曲、陈皮、木香、川连、苍术、厚朴、车前草、扁豆花等。

外感湿热 由外感湿热之邪而起者,除大便稀外,常见黏液较多,且可见脓血,镜检有白、红细胞或脓细胞,细菌培养阳性,发热、舌红苔白腻或黄腻,指纹紫滞,脉数,治宜清热净腑,健脾祛湿,方以葛根芩连汤或藿香正气散治疗为佳。细菌引起的腹泻,还可选用红灵丹、玉枢丹或行军散,每次O.1~O.2克,每日2—3次口服,并注意调节饮食,有一定疗效。对病毒引起的如秋季腹泻等,可用暑湿正气丸,每次O.5—1.5克,每日2次,一般不超过1周,甚有效。有脱水者同时予口服或静脉补液。

慢性腹泻 多因长期应用抗生素后使肠道菌群失调所致,宜速停用抗生素。若有大便秽臭、食少、消瘦等症,可重用参苓白术散。有的孩子一吃就泻,或吃什么泻什么,食少而腹胀者,可以采用生山楂、炒苍术两味,每天各20~30克,浓煎以后加人适量葡萄糖频频口服,常常可以达到止泻消胀之目的。另有饥饿性腹泻亦常有所见,一般儿童患腹泻后,父母禁食过严,使小儿处于饥饿状态,则引起肠的蠕动,若不饱食,必致久泻难愈。

(本刊资料库)

白果治疗肺结核

鱼肝油1瓶,白果仁56粒。将鱼肝油倒入罐内,放入白果仁浸泡100天以上。每日吃2次,每次吃4粒,7天为1个疗程。可连续服用几个疗程。此方润肺、定喘、止嗽,用于治疗肺结核之咳嗽、乏力等。

(摘自《中国食品报》)

点评:白果能润肺定喘、止咳,其中所含白果酸等对结核杆菌有抑制作用;鱼肝油可增强抵抗力,有利于结核病灶钙化(愈合)。鱼肝油(或生菜油)浸泡白果吃,对肺结核病所致的发热、咳嗽、乏力等有一定疗效。但要彻底治愈肺结核,则须选用正规的抗结核病药。

痔疮膏治牛皮癣

取马应龙麝香痔疮膏外搽患处(皮损层稍厚者可先用温水清洗干净),每日两三次,直至痊愈。

(摘自《家庭生活指南》)

点评:外搽马应龙麝香痔疮膏能使牛皮癣“痊愈”,这缺乏科学根据。但此膏有清热解毒、润肤止痒功效,对牛皮癣所致的皮肤干燥、痒痛等能起到缓解作用。

吃玉米抗眼睛老化

老年黄斑性病变是眼睛老化造成的疾病,严重时会造成视力缺损。研究显示,摄取较高量的黄体素和玉米黄质,能降低罹患老年黄斑性病变的几率。玉米含有黄体素、玉米黄质,尤其后者含量较丰,因此玉米可说是抗眼睛老化的极佳补充食物。

(摘自《新华日报》)

点评:目前还未见有具体的、大样本的对照研究结果来支持上述观点。多吃玉米能否起到抗眼睛老化作用,仍需进一步验证。不过,玉米是营养丰富且均衡之食品,中老年人常吃对健康是有益的。

(点评专家:成都中医院大学副研究员蒲昭和)

4.中医考研经验谈 篇四

2017考研必读:中医药大学中医综合考研心得体会

对于考研中医综合的复习,想必大家有一些疑问,比如说应该用哪版的教材,应该怎么复习,我现在想说一下我的经验。

中医综合包括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中医内科学、针灸学六门。我们学的教材版本分别是学苑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中国中医药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其实对于考试用哪一个版本,除了中医内科学,其他科都无所谓。考研中医内科学以七版教材(中国中医药出版社)为主,可以说90%是七版教材上的,纵观03年—09年真题,几乎所有题的答案都可以在七版教材上找到答案。复习的时候我建议最好买一本中医内科学。据我所知,山东中医药大学好像就是用的七版教材,但是复试的时候如果要考内科,所需的教材则是人民卫生出版社的(别的医院我不清楚,但东直门医院是这样的)。

自从在论坛上发了怎样复习中医综合的贴后,有一些人和我联系了,几乎没有我们学校的,还有其他院校非医学专业的。对于其他兄弟院校的师弟师妹们,我建议你们除了中医内科学,其他科你们直接看自己学的教材,不要在教材上浪费时间,其实他们的差别都不大。对于本科阶段没有学过中医专业课的同学,可以参照我们教材的版本。因为复习的经验我更习惯说出来,因为好多是外校的师弟师妹,为了让你们更好的复习,我尽量都写出来,大家参考一下。

中医综合的内容很多,许多是需要背诵的东西,应该有好多早就开始复习了,应该有好多人会有这样的感受:为什么看完就是记不住呢,背了又忘了,那么多东西应该怎么看啊!很少人能够看了不忘,班里同学都说我的记忆力好,因为随便说出一种药,我能马上说出它是属于哪一章哪一节 凯程考研,为学员服务,为学生引路!

5.中医综合考研科目 篇五

毕业颁发医学科学学位。临床技能主要是在医院科室进行轮转,毕业颁发医学专业学位。有的学校在招生简章上没有区分的很明确。就复旦而言,简章里凡是有具体的研究方向的都是科研型,凡是写“临床技能培养”的都是临床型。

另外,科研型和临床型的培养计划不同,等你入学的时候学校会发一张培养计划书给你,如果你整个第一年都有排课那就是科研型。临床技能只在校本部待半年,而科研型需要一整年。

一般名牌院校的`学生科研任务比较重,实验期间几乎不会有机会上临床。

就业的话,临床科研也是可以做临床工作的,关键是医院是不是接收。

6.秦祥仁老中医治疗脾胃病经验 篇六

1 注重健脾, 兼病同治

脾为后天之本, 气血生化之源, 脾胃健运, 则气血得以生化。正气充足则能抗邪于外。正如补土派代表李东垣[1]在《脾胃论》中也系统提出了脾胃学说, 认为脾胃失调为百病之源, “内伤脾胃, 百病由生”。肝在五行属木, 主疏泄, 脾在五行属土, 主运化, 若肝脾两脏相互协调制约, 则人体气机调和通畅, 脾胃的消化功能则旺盛;若肝病及脾, 导致脾失健运, 则易形成肝脾不调之证。因此, 在对脾胃病的诊疗过程中, 秦老师注重肝脾两脏同治, 在健运脾胃的同时, 酌以疏肝之品, 常加入柴胡、陈皮、枳壳等疏肝理气之品, 临床获得较好的疗效。

2 调畅气机, 升降有序

脾胃为机体气机升降的枢纽。叶天士[2]在《临证指南医案》中指出:“脾宜升则健, 胃宜降则和”, 脾胃受损, 首先影响其气机的正常运转。脾主升清, 胃主通降, 两者相反相成, 为脏腑气机升降之枢纽, 共同完成人体最基本的生理活动。《素问·经脉别论》有云:“饮入于胃, 游溢精气, 上输于脾, 脾气散精, 上归于肺, 通调水道, 下输膀胱, 水精四布, 五经并行。”这是对脾胃通过升降以完成运化水谷精微和运化水液功能的概括。刘完素[3]在《素问玄机原·病式六气为病·热类》中写道:“土为万物之母, 胃为一身之本”, 突出脾胃是脏腑的核心地位, 指出脾胃疾病, 均因湿之有余或湿之衰少, 即过尤不及。《素问·六微旨大论》也记载:“非出入, 则无以生长壮老已:非升降, 则无以生长化收藏。”祁延龙等[4]慎用寒凉, 慎用攻伐, “调脾胃以安五脏、安五脏即所以治脾胃”, 扩展了脾胃病治疗方法。吴澄[5]在其所著《不居集》中提出了脾阴虚的概念, 为后世医家对脾胃病的研究指出了新的思路。《血证论·脏腑病机论》云:“木之性主于疏泄, 食气入胃, 全赖肝木之气以疏泄之, 而水谷乃化。”肝脾生理上关系密切, 病理上相互影响。秦老师注重肝在调理脾胃气机中的重要作用, 依据脾胃的生理功能, 选用柴胡、黄芪、升麻等中药使脾气得以升, 用半夏、厚朴等药物使胃气得以下降。选用炒山楂、炒神曲、炒麦芽、炒内金等中药健脾消食导滞促使胃肠气机调畅。秦老师认为肝主疏泄, 能够调畅气机, 使脾胃气机升降有序, 因而, 临证辨治脾胃病, 多注重对肝的调理, 强调疏肝健脾之法。常加入香附、郁金等中药以疏肝健脾。

3 调理情志, 注重饮食

秦老师认为情志也是导致本病的一个重要因素, 随着现代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工作压力和不规律的作息时间, 饮食结构发生了改变, 故脾胃功能也出现了异常变化, 秦老师认为在治疗脾胃疾病的同时, 也要注重调理情志, 合理饮食, 忌食生冷、辛辣之品。

案例1:吴某, 女, 45岁, 2014年3月16日初诊。主症:胃脘部胀痛半月余, 胸胁满闷, 善有太息, 呃逆频作, 不欲饮食, 身体困重, 大便溏烂, 舌质淡, 苔白厚腻, 脉沉弦滑。证属肝郁脾湿, 治以疏肝和胃, 健脾利湿。方用柴胡15g、香附9g、肉豆蔻10g、藿香10g、厚朴10g、枳壳9g、白芍12g、甘草6g、半夏6g、佩兰6g、茯苓15g。服药3剂, 胃脘胀痛渐减, 大便如常, 食欲增加, 舌苔厚腻减退。继服5剂而痊愈。

按:胃脘痛多由情志不遂、劳累、饥饱、寒凉无常, 导致脾胃气机运行不畅, 病因虽多, 但病机则是胃气阻滞, 不通则痛。秦老师认为胃脘痛, 每遇情志不遂而发作的特点, 因而从肝论治, 方中用柴胡、香附疏肝理气;厚朴、枳壳行气除满宽中;藿香、佩兰、肉豆蔻芳香化湿健脾和胃;半夏和胃降逆;茯苓淡渗利湿;白芍、甘草柔肝缓急止痛。诸药合用共奏疏肝和胃、健脾燥湿之功。

案例2:王某, 男, 51岁, 2014年5月20日初诊。主症:呃逆半年余, 食后胀甚, 偶有反酸, 平素喜热饮, 性情急躁, 舌尖红, 苔薄白略黄, 脉弦滑。胃镜示:慢性浅表性胃炎。方中用旋覆花10g, 代赭石15g、柴胡15g、川楝子9g、郁金10g、枳壳9g、白芍15g、陈皮15g、黄芩9g、炒栀子9g、炒麦芽15g、夏枯草10g、法半夏10g、黄连6g、吴茱萸6g、海螵蛸15g、炙甘草9g, 服药5剂, 每日1剂, 水煎分服。二诊:服上药后呃逆、腹胀明显减轻, 继服上方6剂后呃逆即止。半年内未复发。

按:呃逆、急躁为肝郁气机不畅上逆所致, 泛酸为肝火犯胃所致, 肝气困脾故见喜食热饮。秦老师认为治疗上应注重疏肝解郁泻火、和胃降逆止呃。方中旋覆花与赭石以降气和胃平逆;柴胡、川楝子、郁金、疏肝理气解郁;陈皮、枳壳、白芍柔肝行气和中;法半夏降逆和胃;夏枯草清泻肝火;黄芩清泻肺火;炒栀子清泻三焦之火;吴茱萸、黄连疏肝和胃;炒麦芽消食和胃;海螵蛸抑酸;炙甘草调和药性。诸药合用以达疏肝和胃降逆之功。

案例3:吴某, 女, 50岁, 2014年5月19日初诊。主症:有慢性胃炎病史12年。1周前因情志不遂后出现胃脘部疼痛, 继而解黑色样便, 伴有头晕头痛, 四肢软弱无力, 嗳气反酸。舌质淡红, 苔白微腻, 脉细弱。证属肝气犯胃, 脾不统血。治宜疏肝和胃, 益气补血。方用归脾汤加减, 处方:党参20g、炒白术15g、炒麦芽15g、神曲15g、茯苓15g、海螵蛸15g、木香10g、槐花10g、三七10g、延胡索10g、陈皮10g、黄连5g。水煎, 每天1剂, 分早晚服用。服上方10剂后, 胃痛症状缓解, 大便颜色逐渐转黄, 查大便常规潜血转为阴性。

按:本案系久病脾虚、情志内伤、肝木横逆犯胃所致。秦老师认为, 脾主统血, 脾虚统血失司, 血不循经则便血。治宜培土泄木。方中党参、炒白术、神曲、炒麦芽益气健脾和胃;茯苓利水渗湿;海螵蛸收敛止血, 且能和中和抑酸, 有促进溃疡愈合的作用;木香、延胡索行气和胃止痛;槐花、三七、收敛止血。综观本案方药, 补中有消、开中有阖、标本兼顾, 故达药到病除之效。

4 结语

秦老师从事中医临床工作40余年, 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和扎实的理论基础。其临床用药注重升清降浊, 调畅气机, 善于变通, 随症加减, 处方平和, 时时想到顾护人体的胃气, 多于平淡之中见奇功。吾在跟师学习过程中深得体会, 秦老师根据相应的证型和症状灵活运用方剂及中药, 在临证中得心应手, 其学术经验值得进一步总结探索研究和继承发扬。

参考文献

[1]李东垣.脾胃论[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07:8.

[2]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08:10.

[3]刘完素.脾胃观[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11:1.

[4]祁延龙.脾胃学初探[J].中国医药指南, 2008, 6 (22) :110.

7.风湿病中医临证经验 篇七

【关键词】 风湿病;治疗;临证;标本兼治;中医药特色

风湿病属中医学“痹证”范畴,包括类风湿关节炎、风湿热、干燥综合征、痛风性关节炎、骨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肌炎、皮肌炎、系统性硬化症、强直性脊柱炎、银屑病关节炎等疾病。目前对于风湿病的研究尚无突破性进展,同时也无根治此类疾病的药物。西医治疗风湿病主要为慢作用抗风湿药、非甾体抗炎药、免疫抑制剂及糖皮质激素,长期服用上述药物副作用不容忽视。因此,在风湿病的诊治中应用中医药特色非常必要。风湿病临证可根据其发病特点和自身疾病特征,将中医药的特色运用到风湿病的治疗中,系统性、规范性的治疗风湿性疾病,将有利于促进风湿病中医药水平的提高。同时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合理用药,标本兼治则常获佳效。中医药在风湿病的治疗上日益显示出其独特的优势,蕴藏着极大的潜力[1-2]。

1 顾护脾胃

内湿易招致外湿侵入,外感湿邪易引动内在之湿,内外相引,同气相求。“湿”是风湿病主要致病之因,素有“无湿不成痹”之说。风湿病的发生均与脾虚有密切的关系[3-6]。

1.1 健脾益胃,调补后天 健脾和胃的治疗方法在扶正固本以及抑制某些药物不良反应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在风湿病活动期湿聚为痰、留驻关节,常运用急则治标、兼顾本虚的原则,以健脾燥湿药,配以祛风散寒清热之法[7]。常用健脾和胃药物如薏苡仁、苍术、半夏、茯苓、陈皮、白术、白及、白芍等。缓解期治病求本,有效地避免外邪重感与病情加重和反复,可以用“补益脾胃、益气养血”法。临床常用党参、白术、黄精、玉竹、扁豆、山药、鸡血藤、桂枝、黄芪等,既补益气血,又补而不腻。通过健脾益胃、补益后天的方法使得正气得复,邪气祛除。

1.2 扶助正气,益气养血 脾为后天之本,脾胃虚弱将导致气血亏虚,机体失去所养。临证时常用党参、茯苓、白术、山药、薏苡仁、甘草等健脾和胃以养后天,促进气血生成。常重用黄芪以益气固表,配当归取当归养血汤养血之效,二药合用,益气补血,正气旺则外邪除;独活、秦艽、防风祛风湿止痹痛;配以杜仲、牛膝、桑寄生壮筋骨以除痹;细辛、桂枝发散风寒,通经活络。阳气虚者佐以肉桂、附子,阴血虚者佐以熟地黄、白芍[7-8]。因此,通过扶助正气、益气养血可以将体内抵御外邪的正气加强,痹病自除。

1.3 祛痰化湿,急则治标 风湿病的发生发展是内外合邪而致,内因脾虚,外感湿邪,虚实夹杂,是本病临床痰湿痹阻的基本特点。治疗当健脾除湿、通络祛风。常以羌活祛上部风湿,独活祛下部风湿,两者相合能散周身风湿,舒利关节而通痹;用防风、白芷、藁本祛风止痛,祛肌表风湿;用川芎活血祛风止痛,合蔓荆子升散在上的风湿而止头痛。因此,通过祛痰化湿的方法,使痰去痹消,关节得以通利。

2 治痹以通为要

2.1 祛风通络法 《素问·痹论》云:“其风气胜者行痹。”风邪善行数变,故其中人迅速,发病急骤,痛無定处。正气亏虚,风邪易侵入肌肤,流窜经脉络道,阻塞气血运行,而为痹证。此类痹证的治疗应以祛散风邪为主,再根据兼夹邪气的不同,酌情配伍。如外风袭表,首选防风。防风辛苦微温,气味俱轻,升发而不散,甘缓而不燥,长于祛风通络、胜湿止痛。夹寒者,防风与羌活同用,如防风汤。其他的祛风药物有桂枝、秦艽、桑枝、刺蒺藜、荆芥、威灵仙、苍耳子等,或单味使用,或联合配伍。夹热者防风与知母同用,如桂枝芍药知母汤。

2.2 除湿通络法 《素问·痹论》云:“其湿气胜者为着痹。”湿邪侵入人体,留滞肌肉、关节,阻塞气血运行发为痹证,痹阻经络以后,特点是疼痛重着、肢体肿胀、筋脉拘急、行动不便、肌肤麻木不仁。湿易与风、寒、热等邪相合。湿有内外,药分峻缓。内湿选用薏苡仁,外湿选用苍术。内湿则以健脾为主,薏苡仁、白术、陈皮、茯苓等益气药配伍祛风胜湿之品,可使脾健湿化,其痹自愈;外湿用苍术辛苦温,辛香燥烈,气味雄厚,功彻上下,走而不守,能燥三焦之湿。其他常用的除湿药有防己、海桐皮、羌活、独活、蚕砂等。同时,外湿可酌加木香、陈皮行气之品。

2.3 散寒通痹法 《素问·痹论》云:“寒气胜者为痛痹。”寒邪侵袭人体,易使气血凝结阻滞,经脉气血不得阳气温煦,涩滞不通,不通则痛。治疗当温经散寒。寒重或阳虚者,则与肾有关。肾乃人身阳气之根本,此时当温肾散寒,以附子与羌活同用,方如羌附汤。羌活辛苦而温、通畅气血、能散能行、遍达肌体、功彻上下、发散风寒。凡寒盛痛急者酌情加用乌头,乌头性辛热、峻通寒。如病历节不可屈伸、疼痛及胸痹缓急者均以乌头祛寒。散寒通痹时可适当配伍当归、川芎等活血之药。

2.4 清热通痹法 《素问·痹论》云:“热邪胜者为热痹。”痹证素体阳旺之躯,则可郁而化热。热为阳邪,易炼液成痰、夹风夹湿、耗气伤津、阻塞经脉发为热痹。临床常见肌肤关节红肿、灼热疼痛、喜凉拒按。热痹多与湿合,治疗须与化湿药同用,治疗最常用黄柏,黄柏其性味苦寒,功专清热燥湿、滋阴降火。其他常用的清热药有黄连、黄芩等苦寒燥湿之品,羚羊角、连翘、玄参、天花粉、知母等甘寒之品。

2.5 豁痰涤饮通痹法 痰饮是机体水液代谢障碍形成的病理性产物,随气流行,若流注经络,则使经络阻滞,气血运行不畅。痰饮致痹常出现屈伸不利、肢体麻木等。痹证日久,正气不足,脾肾亏虚,水湿不化,聚液成痰,痰与其他邪气相并,流窜经络,阻塞气机,消耗气血而使痹证加剧。治疗痰饮致痹常用祛痰通痹法,最常用药为白芥子。白芥子通经定络、辛散走窜、搜剔痰涎,常与桂心、木香、乳香、没药等温阳行气通络药物配伍,事半功倍。其他常用豁痰药如半夏、陈皮、天南星、杏仁等。

2.6 活血化瘀通络法 瘀血是因血行失度,使机体某一局部的血液凝聚而形成的病理性产物。瘀血形成之后,不仅失去正常血液的濡养作用。反过来可影响全身或局部气血的运行,使肢体瘀塞不通而产生肢体刺痛,固定不移,昼轻夜重。久病必瘀,痹证日久,邪气久羁,气血凝滞不行,湿痰瘀浊胶固,经络闭塞不通而成“顽痹”,此时非一般草木之物所能通达,必借活血化瘀、搜风剔络之品方能收功。痹证久治不愈,虽无明显瘀血征象,亦可使用本法。临床最常选用牛膝、川芎等。牛膝入肝肾经、走而能补、破血通络,临床常用其通络脉、利关节、强筋骨、壮腰膝。川芎归肝经入血,通行十二经脉,行血中之气滞,散结气、消瘀肿、止疼痛,可治疗血瘀气滞之肢体疼痛、麻木不仁。

2.7 调和阴阳通痹法 疾病的产生不外乎阴阳失调,在痹证的病理过程中,患者常表现出营卫不调,阴阳不和,肢体疼痛、僵硬或汗出不均等。然寒热不调亦是阴阳失衡表现,寒为阴邪,其性收引,易损伤人体阳气,阳虚则寒;热为阳邪,其性炎上,易耗及人体阴液,阴虚则热。临床上常选用鸡血藤。鸡血藤为补肝血、通经络之良品,气味平和,润而不燥、补而不滞、行而不破,能化阴生血、温通经脉、活血通络,守走兼备、推陈致新。其次可选用菟丝子,菟丝子性平正,温而不燥,滋而不腻,补而不峻,为平补肝肾之要药,能补肝肾、益精髓、助阳气、坚筋骨。

3 痹证分期治疗

痹病可因虚致痹,因痹致虚,常常“不通、不荣”并见。病之初期清热利湿散寒,中晚期调脏腑兼驱邪,活血之藥当贯穿始终[9-10]。

3.1 早期祛邪通络 疾病初起风寒湿热邪最为多见。寒主收引,湿性黏滞,温散之品方能枯风散寒除湿、宣通经络。临床处方用药尤要注意温散走窜,辛温选邪。方常选用麻黄加术汤、乌头汤、桂枝汤等,严重者非大辛大热之品难效,故麻黄、桂枝、附子、乌头为常用之品。桂枝辛温,能发散温通经络;附子大辛大热,辛热操烈走而不守,通行十二经,功能峻补下焦之元阳。附子既能运里之寒湿,又能外达皮毛而散在表之风寒,故治痹痛以寒湿偏甚者为宜。风湿热邪致病,每表现关节灼热疼痛、红肿、心烦口渴,常用方有越婢加术汤、白虎加桂枝汤等。热甚者可合银花、连翘、水牛角、牡丹皮、赤芍等清热凉血之品,亦可与四妙丸合用清和湿热。因此,早期风湿病宜祛邪为主。

3.2 中期内外兼顾 病变中期失治或邪未尽去者,风寒湿邪稽留关节经络,加之病变日久气血亏损,肝肾不足,脾失健运,进一步影响气血津液的运行,而致内外合邪,往往表现为关节僵硬变形,或局部肢体疼痛、重着、麻木肿胀,此时散外邪、内邪当并重。在祛风湿的同时亦须注重化痰瘀、和络脉,故常用胆南星、僵蚕、陈皮、皂角刺、半夏以化痰通络,川芎、当归、桃仁、红花、莪术等活血化瘀。枝、藤、节类药物能引经达节,舒筋通络,可选用配伍[11]。青风藤善祛风湿、通经络、止疼痛、镇痛;寒湿较重可用桂枝、海风藤、油松节等,夹热可用桑枝、络石藤、忍冬藤;鸡血藤能活血补血;雷公藤抗风湿能力强。因此,风湿病中期宜祛邪与扶正并举。

3.3 后期扶正达邪 痹证日久,气血亏损,肝肾不足,因正虚而经脉空虚易致邪侵,此时正虚为本,故以扶正祛邪为要。以肝肾不足为主者,腰膝酸软,投独活寄生汤以祛风湿、养肝肾。血虚面黄者用四物汤养血活血,亦可配伍首乌、鸡血藤等;气虚无力,周身痛无定所者取三痹汤、黄芪桂枝五物汤等;阴虚有寒者,晨寒肢冷,加用温肾散寒之品,如鹿角片、淫羊蒮、桂枝、附子等。此外,脾虚可生湿,故亦须用薏苡仁、陈皮、苍术、白术、半夏配伍健脾气以运化水湿。因此,风湿病后期邪深而正虚,宜补益正气而扶正为主。

4 衷中参西治疗

4.1 非甾体抗炎药与健脾和胃药联合应用 非甾体抗炎药(NSAIDs)在发挥抗炎作用的同时,也会因前列腺素合成减少而带来不良反应,其主要副作用是胃肠道反应,临床表现为腹痛、腹胀、纳差、嗳气、腹泻、恶心、呕吐等,严重者可出现胃及十二指肠溃疡、出血及穿孔等。在治疗时可采用健脾和胃的中药配合使用,如山药、薏苡仁、茯苓、炒麦芽、炒谷芽、山楂、神曲、砂仁、陈皮、法半夏、党参、白术、炙甘草等。也可选用中成药联合用药,如香砂六君丸、保和丸、枳实消痞丸等。因此,通过配合中药或中成药的和胃作用,使非甾体抗炎药的副作用降至最低。

4.2 抗生素与清热药联合应用 运用抗生素时应尽最大努力使患者全身状况得到改善,采取各种措施综合治疗,以提高机体抵抗能力[12]。治疗风湿病,感染部位不同则用药有别,如抗生素口服或输液,配合口服黄芩、金银花、连翘、板兰根、鱼腥草等,可治疗流感、咽炎、扁桃腺炎、肺部感染而致的风湿病,能促进机体参与炎症的应答反应,增强体液免疫抗感染作用,提高自身免疫抗病能力。抗生素配以黄柏、黄连、白头翁、秦皮、马齿苋等,可治疗肠道感染而致的风湿病,并抑制或消除了内毒素的产生,防止内毒素从肠道吸收进入肝脏或血液。抗生素配合服用黄柏、黄连、大黄、竹叶、猪苓、瞿麦等,可治疗因尿路感染而致的风湿病,尤其对膀胱炎、肾炎有显著疗效,并能降低尿素氮。抗生素配合口服金银花、连翘、蒲公英、大青叶、紫花地丁、厚朴等,可治疗脓性炎症而致的风湿病,其作用可能与增强人体免疫功能、加强自然杀伤细胞杀伤能力、协同抗生素治疗作用以及消除了内毒素的产生有关。因此,抗生素配合清热解毒中药的使用,可以协同或增强抗生素的效应。

4.3 糖皮质激素与养阴清热药联合应用 随着对糖皮质激素不良反应的不断认识,糖皮质激素已成为治疗风湿病的二线、三线药物。在风湿病治疗的“金字塔”方案中,将糖皮质激素列在金字塔的顶端。糖皮质激素仅用于活动性关节炎同时伴有发热、贫血等全身症状,出现严重内脏受累,以及对NSAIDs、缓解病情抗风湿药(DMARDs)等常规治疗药物无效的患者。若大剂量应用糖皮质激素,会出现类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由于激素服用量大且时间较长,耗伤阴液,阴不制阳,则阳热之气相对偏旺,患者表现为心烦易怒、五心烦热、失眠盗汗、口燥咽干、舌红少津、脉细数等。在临床中常常配合养阴清热药,如青蒿、地骨皮、白薇、紫草、牡丹皮、银柴胡、胡黄连、玄参、地黄等。也可用成药治疗,如六味地黄丸、知柏地黄丸、大补阴煎等[13]。因此,糖皮质激素与养阴清热药的合理应用,可以降低糖皮质激素肾皮质功能亢进的副作用,从而减少不良反应。

4.4 慢作用药与补益药联合应用 慢作用抗风湿药联合中药治疗风湿性疾病可以增加疗效、减少单一用药的剂量、减少毒副作用[14-15]。中医学认为慢作用药物会损伤人体气血津液,伤及五脏六腑,毒邪内蕴,致肝肾亏损,根据其临床表现,可归属中医学“虚劳”范畴。遵循中医学“虚则补之”“治病求本”的原则,益气养血,平衡阴阳,扶正祛邪,可调节机体内环境,减轻或消除不良反应对机体的损害。根据上述理论,可选用单味药或复方与其联合使用。单味药如当归、太子参、补骨脂、鹿角胶、白术可以改善造血功能;女贞子、黄精、何首乌、党参等均有拮抗骨髓抑制的作用;黄芪、淫羊藿、枸杞子、菟丝子、紫河车、龟甲、丹参、砂仁可改善生精障碍。因此,通过中医药的免疫调节作用,可以降低慢作用药造成的肝、肾功能,血液学的不良反应[16]。

5 小 结

风湿病治疗应以其“简、便、廉、验”为特点,这样可以充分体现中医中药的独特优势。同时风湿病诊治既要对症治疗、辨证论治,又要治病求本、审证求因,既要抓住风湿病表象,又要辨清疾病的本质,注重邪正兼顾、标本同治。

6 参考文献

[1]杨梅玉,王莒生,谢幼红,等.中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有效性与安全性评价[J].北京中医药,2009, 28(7):497-450.

[2]刘健.风湿病中医临床思维[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0,22(9):753-761.

[3]刘健,郑志坚.类风湿性关节炎中医学病机探讨[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1,7(9):13-15.

[4]刘健,韩明向,崔宜武,等.类风湿性关节炎中医证候学研究[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1999 ,5 (11):35-36.

[5]刘健.类风湿性关节炎从脾论治探讨[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2004,23(1):1-4.

[6]黄传兵.干燥综合征从脾辨治[J].新中医,2007,39(5):97-98.

[7]刘健.韩明向教授治疗历节病学术经验[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 1999 ,18(5):45-47.

[8]齐亚军,刘健,曹云祥,等.强直性脊柱炎从脾肾论治的研究进展[J].风湿病与关节炎,2013,2(3):60-62.

[9]万磊,刘健.名中医刘健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经验撷菁[J].中国临床保健杂志,2009,l2(6):613-614 .

[10]周学平,周仲瑛,金妙文,等.舒关冲剂治疗中晚期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与实验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9,19(2):80-83.

[11]黄清春,陈光星,陈纪藩,等.通痹灵、雷公藤多苷及青藤碱对CIA大鼠滑膜细胞凋亡与P53表达的比较研究[J].中国医药学报,2003,18(11):660-664.

[12]牛云飞,刘健,黄传兵,等.健脾化湿清热法治疗干燥综合征疗效观察[J].中国临床保健杂志,2006,9(5):445-447.

[13]贠清亮.对激素副反应的认识与用药心得[J].中医药信息,2002,19(1):1-3.

[14]黄传兵,陈晓雯,刘健,等.正清风痛宁缓释片联合柳氮磺胺吡啶治疗强直性脊柱炎临床研究[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7,14(1):56-57.

[15]黄传兵,刘健,谌曦,等.来氟米特联合新风胶囊治疗难治性类风湿关节炎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9,16(2):75-76.

8.中医考研方剂复习重点总结 篇八

《五十二病方》: 现存最早记载方剂的医书

《内经》: 最早中医理论著作,最早记载治法及组成原则的医书

《伤寒杂病论》: “方书之祖”集理,法,方药于一体的医书,辨证论治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第一部由政府编制而成的药典,第一部中成药典 《普济方》: 载方最多的古代医书

《伤寒明理论·药方论》: 第一部剖析组方原则之书,开创方论之先河 《医学心悟》: 首先归纳“八法”之书

所治病证的病机

治咳嗽——杏苏散(风寒燥邪犯肺,肺失宣降)麻黄汤(风寒束表,肺气不宣)

清燥救肺汤(燥热伤肺,气阴两伤,肺失宣降)止嗽散(风邪犯肺,肺失宣降)

治咳喘——小青龙汤(风寒束表,水饮内停)苏子降气汤(痰涎雍盛,肾气不足,肺失宣降)定喘汤(风寒外束,痰热内蕴,肺失宣降)麻黄汤(风寒束表,肺气不宣)

麻杏甘石汤(风热袭肺,或风寒郁而化热,热壅于肺,肺失宣降)治泄泻——参苓白术散(脾胃气虚,湿浊阻滞)藿香正气丸(风寒束表,湿阻中焦)

四神丸(肾阳虚衰,不温脾土)——火不生土 真人养脏汤——(脾肾虚寒,固摄无权)

理中丸——(中焦虚寒,脾胃纳运乏力,升降失常)补中益气汤——(脾胃气虚,中气下陷)治呕逆——温胆汤(胆胃不和,痰热内扰)吴茱萸汤(胃中虚寒,浊阴上逆)旋覆代赭汤(胃虚,痰阻,气逆)橘皮竹茹汤(胃虚有热,气机上逆)

治月经不调——温经汤(冲任虚寒,瘀血内阻)

归脾汤(思虑过度,劳伤心脾,气血两虚,脾虚不摄)四物汤(营血虚滞)

逍遥散(肝气郁结,血虚脾弱)

治便秘——麻子仁丸(肠胃燥热,脾津不足)黄龙汤(热结阳明,气血不足)

增液承气汤(热结阴亏,无水舟停)

大承气汤(实热积滞壅结肠胃;热盛津伤)治“四逆”——四逆散(肝脾不和,阳气内郁)四逆汤(阴寒内盛,阳气衰微)当归四逆汤(血虚阳弱,经脉受寒,凝滞不通)吴茱萸汤(胃中虚寒,浊阴上逆)

大承气汤(实热积滞壅结肠胃;热盛津伤)治腹痛——理中丸(中焦虚寒,升降失常)

小建中汤(中焦虚寒,筋脉失养,营卫俱虚,阴阳失调)吴茱萸汤(胃中虚寒,浊阴上逆)

治发热(甘温除热)——补中益中汤(脾胃气虚,中气下陷,气虚发热)当归补血汤(血虚气弱,阳浮于外)

小建中汤(中焦虚寒,筋脉失养,营卫俱虚,阴阳失调)治胁痛—— 一贯煎(肝肾阴虚,肝失所养,肝气郁滞)逍遥散(肝气郁结,血虚脾弱)四逆散(肝脾不和,阳气内郁)

治头痛——川芎茶调散(风邪循经上犯头目,阻遏清阳)吴茱萸汤(胃中虚寒,浊阴上逆)

治中风——镇肝熄风汤(阴虚阳亢,气血上逆)补阳还五汤(气虚血瘀络阻,经脉肌肉失养)治崩漏——黄土汤(脾阳不足,脾不统血)归脾汤(脾气虚弱,脾不统血)固冲汤(脾气虚弱,冲脉不固)理中丸(中焦虚寒,脾不统血)

治失眠——朱砂安神丸(心火偏亢,阴血受灼,心神失养)天王补心汤(心肾阴亏,虚热内扰)温胆汤(胆胃不和,痰热内扰)

酸枣仁汤(肝血不足,阴虚内热,虚火内扰)

药物在方中的作用

1、大黄——大承气汤(配芒硝)—— 荡涤肠胃热结 温脾汤(配附子)——攻下积滞

桃核承气汤(配核仁)——下瘀泄热

大黄牡丹汤(配核仁)——清泻肠中湿热,活血化瘀 八正散——清热泻火 茵陈蒿汤——泻热逐瘀 芍药汤——邪热祛积

2.桂枝--------桂枝汤(配白芍)解肌发表,温助卫阳,温通经络 当归四逆汤(配当归)----温经散寒,活血通脉 炙甘草汤(配炙甘草)----温阳通脉 麻黄汤-----解肌发表,温经散寒 小建中汤-----温中散寒 桃核承气汤----通行血脉

苓桂术甘汤----温阳化饮,平冲降逆 肾气丸-----温阳化气 五苓散----化气解表

3.黄芪---------补中益气汤-----补气升阳 补阳还五汤------补气活血 玉屏风散---------益气固表

归脾汤-----------益气健脾,益气生血,益气摄血 固中汤-----------补气健脾,补气摄血,补气生血 当归补血汤------补气生血 防己黄芪汤------补气利水

4、麻黄——麻黄汤——发汗散寒,宣肺平喘 阳和汤——开泄腠理,发越阳气

麻杏甘石汤——宣肺平喘,辛散透邪

5.半夏-----半夏泻心汤———散结除痞,和胃降逆 温经汤———通降胃气而散结,有助于祛瘀调经 麦门冬汤———降逆和胃,开通胃气,祛痰除涎 小青龙汤———燥湿化痰

蒿芩清胆汤———燥湿化痰,降逆和胃 小柴胡汤———和胃降逆止呕

6.白术-----玉屏风散———益气固表止汗 痛泻要方——益气健脾燥湿

完带散——(山药)益气补脾,祛湿止带 五苓散——健脾燥湿利水

7.五味子----小青龙汤——敛肺平喘 生脉散——敛阴止汗 四神散——涩肠止泻 天王补心丹——敛心安神

8.石膏-------白虎汤(配知母)——清热生津 玉女煎(配熟地)——清胃火

清燥救肺汤(配桑叶)——清宣燥热,生津止渴 麻杏甘石汤——清泄肺热

9.白芍-----芍药汤-----------缓急止痛,治下痢腹痛 桂枝汤-----------滋阴养阴,敛固外泄之营阴 麻子仁丸--------养阴以助润下

小建中汤--------和里养阴,缓急止痛

真武汤-----------利小便,制约附子之温燥 镇痛熄风汤-----滋阴柔肝,潜阳熄风 羚角钩藤汤-----养阴增液,缓急舒筋 四物汤------------补血

10.黄芩-----小柴胡汤(配柴胡)------清泄少阳半里之热 蒿芩清胆汤(配青蒿)-----清泄少阳湿热 葛根芩连汤(配黄连)------清热燥湿

11.知母-----白虎汤-----------清热除烦,润燥生津 凊暑益气汤-----清热除烦生津 青蒿鳖甲汤-----滋阴降火

12.柴胡-----龙胆泻肝丸------疏肝清热,引经报使 普济消毒饮------疏风散热,郁而发之,并引药上行 小柴胡汤---------透少阳半表之邪,舒畅枢机 补中益气汤------升阳举陷 败毒散------------解肌发表

四逆散------------疏肝升阳,透邪解郁

13.杏仁------三仁汤-----------宣肺,使气化湿化 麻子仁丸--------润肠通便,宣降肺气 桑杏汤-----------宣降肺气,润燥止咳

14.牛膝------镇肝熄风汤------引血下行制阳亢 独活寄生汤------补肝肾,强筋骨

玉女煎------------引热下行,兼补肝肾

血府逐瘀散-------活血祛瘀,引胸中瘀血下行

15.桑叶配菊花-----羚角钩藤汤-----清散肝热,助君熄风 桑菊饮-----疏散风热

16.薄荷------养阴清肺汤------散热利咽 逍遥散------疏肝解郁

银翘散------利咽,疏散风热

川芎茶调散------辛散疏风,清利头目 17.生地------肾气丸-----滋阴补肾 灸甘草汤----滋阴养血 一贯煎-----滋阴补肝

百合固金汤-----养阴滋肾,凉血止血 导赤散-----清心凉血,养阴

18.连翘------保和丸------清热散结

银翘散------(金银花)清热解毒,轻散透表 清营汤------清热解毒,轻宣透邪

19.干姜------小青龙汤------温肺化饮 四逆汤------回阳救逆 理中丸------温阳散寒

特殊的治法

辛甘化阳:是指用辛味药与甘药相互配伍以扶助阳气,强壮

阳气的治法。---桂甘汤(桂枝之辛与甘草之甘相互配伍,辛甘合化为阳,从而起到通 心脉,和血气,振奋心阳的作用,用治心阳不振的心动悸等证。----小建中汤(饴糖+ 桂枝)苓桂术甘汤 桂枝汤

酸甘化阴:是指营酸味药和甘味药相互配伍以益阴的治法。化阴,即敛阴,滋阴并进而使阴血日长

之意。临床常用于阴不济阳之风。--桂枝汤(白芍之酸与甘草之甘相合配伍,酸甘并用,既敛又滋,从而起到化阴滋营的作用,以补充营阴的不足)—小建中汤(白芍+饴糖)

急下存阴法:指在热性病过程中,热邪积滞内结,津液日益不耗损,此时急须应用寒下方剂以通导

大便,清泻实热,从而达到保存津液的一种治法,如大承气汤峻下热结,以治疗实热 积滞,内结肠胃之阳明腑实证。——大承气汤(还有通因通用)

釜底抽薪法:指用寒苦降下,通导大便以泻除实热之邪的方法。本法好比实抽取锅底下燃烧底的柴

草以降低锅内温度一样。泛指寒下法,以其苦寒泄降,清除实热积滞,导热下行,起

到釜底抽薪的效果。——大承气汤

调和营卫法:是纠正营卫不和,解除风邪的一种治法。——桂枝汤(桂枝+芍药)滋阴疏肝法:指以滋阴补肾药与疏畅肝气药相合组方,使肝气和畅,柔达的方法。—— 一贯煎,治疗肝阴虚,肝气不舒之胸脘胁痛证。滋阴潜阳法:指用滋阴的药物配伍重镇潜阳药,具有滋养肝肾,平肝潜阳的作用,用治肝肾阴虚,肝阳上亢,肝风内动病证的一种治法。——镇肝熄风汤

补气止血法:治法之一,又称益气摄血。是指通过益气健脾以统血,摄血,从而治疗气虚脾不统血

所致出血日久不止之证的一种治法。——归脾汤,固冲汤,(补中益气汤)补气活血法:是指重用补气之药,以令气旺血行,瘀去络通的一种治法。用治气虚血瘀,“因虚致

瘀“的中风证;——补阳还五汤

益气升阳法:指以补气药配伍升举阳气药组合成方,以治疗中气虚弱,清阳下陷病证的一种法—— 补中益气汤

透热转气法:是治疗温病热入营分的一种治法。当邪热初入营分之时,证见身热夜甚,神烦少寐,时有谵语,斑疹隐隐,舌绛。治疗除清营解毒外,可清气透热,导营热向外透发,从

外而解的治法。——青营汤

养阴透热:温病后期,阴液已伤,而邪热仍稽留阴分导致夜热早凉,热退无汗,舌红少苔,脉细数

时,用养阴退热药(鳖甲),配合芳香透热药(青蒿)治疗,使阴复热退,热透邪出 的一种治法——青蒿鳖甲汤

化痰熄风法:是治疗风痰上扰证的一种治法。风痰上拢证以眩晕,呕恶,舌苔白腻为症,其由脾湿 生痰,痰阻清阳,加之肝风内动,风痰上拢清空所致,治疗上应采用化痰熄风药,以

祛除风痰——半夏白术天麻汤

凉肝熄风法:清肝热平熄肝风---羚角钩藤汤

逆流挽舟法:为治疗痢疾初起而有表证(外感夹湿型痢疾)的一种方法——败毒散

通因通用法:为反治法之一,指应用通下的方药来治疗表现上有通泄的病症的一种治法。-——芍 药汤,大承气汤

补火生土法:指温壮,补益命门之火,以温养脾土的治法,用以治疗命门火衰,不能上暖脾土,脾

失健运之五更泄泻,不思饮食,食不消化之证——四神丸

辛开苦降法:当寒热互结,肠胃不和而见心下痞满,呕吐下利时,用辛味药之辛散以开通心下之痞

结,配以苦味药之苦降,苦寒以清降泄热,降泄胃气以止呕,两者合用,平调寒热,开结降泄以治心下痞证——半夏泻心汤,枳实消痞丸 温阳止血法:指用温补脾阳的药物,来恢复脾统血的功能。以达制止出血的治法,用治脾阳虚寒所

致的出血证——黄土汤 理中丸 凉血止血法:十灰散

凉血散瘀法:凉血兼散瘀。主治热入血及热伤血络证,因热与血相持和离经之血易致瘀,治宜凉血

养阴,使热清血宁而无耗血之虑,又配散血使血止而无留瘀之弊。——犀角地黄汤

清肝宁肺止血法:咳血方 温阳利水法:真武汤 温阳化饮法:苓桂术甘汤

增水行舟法:指以滋阴增液的药物组成方剂,功能滑润肠道,导下便结津枯,尤偏于阴亏液涸之便

秘的一种治法。滋阴增液,润肠通便,犹如水涨则船行通畅,故名之。——增液汤 增 液承气汤

滋水涵木法:即滋肾养肝。指运用滋肾阴、补肾水以达到润养肝阴的方法。此法常用治肾阴亏虚肝

木偏旺的病症。——杞菊地黄丸 一贯煎 益气固表法:玉屏风散

补气摄血法:是指通过益气健脾统血、摄血。从而治疗气虚脾不统血所致出血日久不止之证的一种

治法——归脾汤 补中益气汤 疏肝健脾法:逍遥散 疏肝理脾法:四逆散

解表清里法:防风通圣散 葛根芩连汤 解郁透气法:四逆散

益气渗湿:参苓白术散 防己黄芪汤 益气解表法:败毒散

培土生金:即补脾益肺,指用补脾土的方法,使脾气健运,能正常地生化水谷精气,上养于肺,以

治疗肺脏亏虚病症的一种治法。——参苓白术散 六君子汤 麦门冬汤

名词解释

方剂:是中医在辨证审因,确定治法的基础上,按照组方原则,选择适当的药物配伍组合,并酌定

剂量、确定适宜的剂型及用量而成的处方,是为方剂。方剂学:是研究和阐明方剂学的基础理论(治法等)、方剂的配伍规律及其临床运用的一门学科。

治法:治疗的方法。指临床辨明证候之后,在治疗原则的指导下,针对病症的病因病机所拟定的治 疗方法。

君药:指针对主病因或主证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主病之谓君)臣药:a、协助君药加强治疗作用的药物(起次要作用)b、对兼病因或兼证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

佐药:a、佐助药—直接治疗次要证候的药物,协助君、臣加强治疗作用的药物。b、佐制药—制君、臣的烈、毒性的药物。

c、反佐药—指在重病邪盛时,根据“甚者从之”的治则。用于消除或避免产生格拒现象(饮

药即吐)而配伍的药物。(治寒以热而佐以寒,治热以寒而佐以热)使药:a、调和药性的药物

b、引经报使药:指能引导方中诸药有选择性地作用于某一经脉、脏腑、病位的药物。

八法:出自清代程钟龄的《医学心悟》汗、和、下、吐、温、清、消、补

营卫不和:正常状况下,卫行脉外,固护营阴,为卫阳提供营养,营卫调和。病理状态下,卫气虚

弱,腠理疏松,卫阳不能固守营阴,营阴不能内守而外泄,故见汗出恶风,是为营卫不和。——桂枝汤

热结旁流:肠中实热结积较重,机体为排除邪气,逼迫粪水从旁而下,其虽有下痢,但下之乃臭秽粪水,且

泻后腕腹的胀满痛不减,是为“热结旁流”也。--大承气汤

脾约:胃中燥热(胃强),脾津不足(脾弱),脾被热邪所脾不能为胃行其津液,因而津液不能输布,肠道失

以津液濡润,故大便干结,但术膀胱,故小便数----麻子仁丸

祛风剂:祛风是利用药物疏散风邪的作用,以疏散经络、肌肉、关节间留滞的风邪的一种治法

梅核气:是一种病名。每见咽中如有物阻,咯吐不出。吞咽不下,胸膈满闷等。每因情志不畅,肝气郁

结,肺胃失于宣降,聚津成痰,痰气交阻,结于咽喉而致。----半夏厚朴汤 瘛疭(chi4zong4): 俗称(抽风),使小儿惊凤的一种证候。瘛,使紧急挛缩。疭,使筋缓纵伸。瘛疭 是形容手足时伸时缩,无力地抽动不止的状态。它是一种因阴血亏虚,筋脉失养,虚风内动所

致,其抽动缓而无力。----大定风珠

凉开:即清热开窍。指用清热药配伍开窍药以清热解毒,开窍醒神,用治温热之邪内陷心包的热闭证的

一种治法。----温病“三宝”(安宫牛黄丸、紫雪丹、至宝丹)

制性存用:方剂中通过药物的配伍,使某一药物的药性被其他的药物所制约,但又发挥其应有的功效,起到相反相成的作用 例如银翘散—荆芥,麦门冬汤—半夏 凉燥:是因深秋感受风寒燥邪,津液不布而致,属小寒,次寒,临证一头痛恶寒,咳嗽痰稀,鼻塞

咽干,舌苔薄白为主,治疗以苦温甘辛法,——杏苏散 甘温除热法:指应用性味甘温的药物组合成方,以治疗因虚而发热的一种治法——小建中汤治疗阳 虚发热

温阳止血:用温补脾阳的药物,来恢复脾统血的功能,达到止血的目的,用于脾阳虚寒之出血证。——理中丸

协热下利:表邪未解。热邪内陷阳明而出现的身热下利,胸脘烦热,口渴,舌红,苔黄,脉滑数的

湿热泄泻证——葛根黄连黄芩汤

滋水涵木:滋肾养肝,指用滋肾阴,补肾水以达到养肝阴的方法。常用于治肾阴亏虚,肝木偏旺的

病证。菊杞地黄丸治疗肝肾阴虚之眼睛昏花,干涩等证

喑痱:中风症候之一,“暗”指语言不利或不能说话;“痱”,指四肢萎废,不能运动,临床上又有

虚实之分,实证是由于风痰阻塞;虚是肾虚精气不能上承。地黄饮子治疗下元虚衰,痰阻窍

道所致暗痱证(虚)

轻宣润燥:轻宣辛散药+润燥=治疗外感燥邪(凉或温)桑杏汤 杏苏散

简答题

1.桂枝汤中桂枝配白芍,生姜配大枣的作用?

桂枝:散寒解机发表,温助卫阳。白芍:滋养营阴,收敛阴液。桂配芍 1 解肌发表,且散中有

收,使祛邪而不伤正,养阴而不留邪;2 调和营卫(调机表之营卫)

生姜:辛散风寒,助君药以解表调卫,温中止呕。大枣:补益脾胃,助白芍和营血,姜,枣相

配,益脾胃,调脾胃之营卫,加强桂芍调和营卫之力。

2.银翘散是辛凉解表剂,方中为何用辛温解表的荆芥、豆豉?

取其辛散透邪之功效。荆芥(豆豉)药性虽辛温,但在大队寒凉药中,温性被制,而存其

发表散邪之用,以增强本方解表透邪之力,故属于“制性存用”之药 麻杏甘石汤:麻黄与石膏相配,以寒制温,清泄肺热,宣肺平喘。温脾汤:附子与大黄相配,以温制寒,温中阳,下积滞以除冷积。3.清营汤中配银花、连翘、竹叶、黄连的意义? 银花、连翘:清热解毒,轻宣透邪。竹叶、黄连:清心除烦。四者相配,既清心解毒以除烦,又透热外出,使营热透出气分而解。

4.龙胆泻肝汤中配柴胡,生地,当归的意义? 柴胡:疏肝清热,使气疏而热郁解,引药归入肝胆.生地,当归:补血养阴,防肝热伤阴血,泻中兼补 又防苦燥渗利伤阴.5.归脾汤中用补气药的意义? 归脾汤中用黄芪,人参,白术等补气药的意义有3 点:(1)益气补中健脾,以治脾虚之证.(2)益

气生血,以治心血不足之证.(3)益气摄血,以治脾虚气不摄血之出血证.6.分析补益剂,祛湿剂,理血剂,祛痰剂,消食剂中配伍理气药的意义.(1)使补而不滞(2)气化则湿亦化.(3)有气行则血行的功效.(4)气顺则痰消(5)使气利而积消.7.简述血府逐瘀汤中配伍柴胡,枳壳,桔梗的意义.枳壳行气宽胸;桔梗宣达肺气,载药入胸中;柴胡疏肝理气.三药一升一降,开胸行气、调畅气机、使气行则血亦行.8.简述黄土汤中配干地黄,阿胶,黄芩的意义.生地,阿胶:滋阴养血,止血.生地,阿胶得白术,附子可避免滋腻呆滞碍脾之弊;白术,附子配生地, 阿胶可免温燥伤血之虑.黄芩:苦寒清热止血坚阴,制术,附之温性,使温阳而无动血之弊.刚柔相 济,标本兼顾

9.镇肝熄风汤中配茵陈,川楝子,麦芽的意义? 在大队镇肝熄风,滋阴潜阳药的基础上,配茵陈,川楝子,麦芽以清泻肝热,条达肝气,从而有利于

肝阳的平降镇潜,防止了因重镇太猛,而使肝阳上亢愈甚的不利局面.10.小柴胡汤,肾气丸,补中益气汤,五苓散,大承气汤,理中丸,归脾汤,麦门冬汤的主治证有哪些

小柴胡汤: 1,伤寒少阳病 2,妇人伤寒,热入血室证 3,疟疾,黄疸及内伤杂病见少阳证

肾气丸: 1,肾阳不足证 2,阳痿早泄,痰饮,水肿,消渴,脚气,转胞等

补中益气汤: 1,脾胃气虚证 2,气虚下陷证 3,气虚发热证

4、脾不升清证 五苓散: 1,伤寒太阳膀胱蓄水证 2,水湿内停之水肿,泻泄,小便不利 3,痰饮 大承气汤: 1,阳明腑实证 2,热结旁流证 3,发狂证 4,热厥 5,痉病

理中丸: 1,脾胃虚寒 2,阳虚失血 3,小儿慢惊 4,病后喜唾涎沫 5,胸痹 6 霍乱 归脾丸: 1,心脾气血两虚证 2,脾不统血证

麦门冬汤: 1,肺胃阴伤气逆之肺萎 2,胃阴不足证

组方原则(曾经考过者)

麻黄汤:君:麻黄----发汗散寒,宣肺平喘 臣:桂枝----a.散寒解肌发表;b.温通经络 佐:杏仁----降利肺气,平喘止咳 使:炙甘草----和中,调药

* 麻.桂相须为用, 发汗散寒解表力強 * 麻.杏相配, 宣降肺气, 增强平喘之力 小青龙汤: 君: 麻黄----发汗散寒,宣肺平喘 桂枝----散寒解肌发表,助阳化气以行水化饮 臣:干姜、细辛----温肺散寒化饮 佐: 五味子----温敛肺气以止喘咳 半夏----燥湿化痰,蠲(juan)饮降浊 白芍药---养阴和营,且防麻.桂发汗伤阴 使: 炙甘草---调和药性

* 麻、桂相须为用,发汗散寒力強 * 姜、辛.味相配: 散中有收,散肺寒,化寒饮而不伤正,敛肺气,止喘咳而不留邪;而且具散寒化平喘之功.大乘气汤: 君: 大黄(后下)---苦寒泄热,清泻肠胃积滞, 臣: 芒硝----咸寒泻热, 软坚润燥通便 佐: 枳实----破气散结,消积除痞 厚朴----宽肠下气,消胀除滿

*黃、硝相须为用,攻柔相济,清泻热结力強,燥.实并治 *枳、朴相配,助黃.硝以推荡积滞,攻下热结.清营汤: 君: 犀角----清营解毒,凉血散瘀

臣: 生地黄----清营解毒,助君清解营份热毒,养阴生津以治营热津伤 玄参----滋阴清热解毒 麦冬----清热养阴生津

佐:银花.连翘----清热解毒,轻宣透邪 竹叶、黄连----清心除烦

丹参----清心除烦, 活血化瘀, 防热与血结, 引药入心

小柴胡汤: 君:柴胡----a.重用之以透少阳(半表)之邪;b.疏畅少阳气机 臣: 黄芩----清泄少阳(半里)之热 佐:半夏、生姜----和胃降逆止呕

人参、大枣----益气扶正以祛邪外出;充实正气以防邪气内传 使:(兼)炙甘草: 调和诸药

*柴.芩相配: 透表泄热,调畅气机,和解少阳 四君子汤: 君: 人参----甘温补气,健脾养胃 臣: 白术----补气益中,健脾燥湿

*参、术相须为用,增强了补齐健脾益胃之效 佐: 茯苓-----健脾渗湿

*术、苓相配,健脾助运,相辅相成 使: 炙甘草----益气和中,调和诸药

补中益气汤:君:黄芪——益气补中,升阳固表 臣:人参、白术、炙甘草—益气健脾 *参、术、芪、草相须为用

佐:陈皮—理气和中,使全方补而不滞 当归——养血补虚

使(兼):升麻、柴胡——升阳举陷,引药上行 一贯煎:君:生地黄——滋阴养血,补益肝肾 臣:枸杞子——滋肾益精,养血补肝 当归——养血补虚,和血调肝

*二药合用、滋阴血,补肝肾,滋水涵木 北沙参、麦冬——养阴补肺,既资水上之源 佐:川楝子——疏肝理气,清泄郁热。桃核承气汤:君:桃仁——破瘀活血 大黄——下瘀泄热

臣:桂枝——通行血脉,助桃仁活血祛瘀 芒硝——泻热软坚通便,助大黄攻逐瘀热 *桃仁、大黄相配,逐瘀泄热,瘀热并治

*桂枝得大黄则不走表,大黄得桂枝则不直下,共奏活血祛瘀之功 佐使:炙甘草——① 护胃气,以防寒凉药伤胃 ② 调和诸药 补阳还五汤:君:黄芪——大补元气,使气旺而促进血行 臣:当归尾——活血祛瘀,养血通络,使祛瘀而不伤正 佐:地龙——通经活络

川芎。赤芍,桃仁。红花——活血化瘀,助归尾之力 生化汤:君:当归——补血活血,化瘀生新 臣:川芎——活血行气 桃仁——活血化瘀 佐:炮姜——温经止痛 黄酒——温通血脉而活血

童便——益阴化瘀,引败血下行 使:炙甘草——调和诸药

黄土汤:君:灶心黄土——温中阳,收敛止血 臣:白术 ——健脾益气 炮附子——温壮脾阳 佐:生地、阿胶——滋阴养血、止血

黄芩——止血而治诸失血;苦寒坚阴,制术、附之温性,使温阳而不动血。使:甘草——调和诸药

*生地、阿胶得白术、炮附子可避免滋腻呆滞碍脾之弊;白术、炮附子配生地、阿

胶可避免温燥伤血之虑。

平胃散:君:苍术——燥湿运脾 臣:厚朴——行气化湿,消胀除满 佐:陈皮——理气和胃,芳香醒脾 生姜,大枣——调和脾胃以促运化 使:炒甘草——和中,调药

*君臣相配,燥湿运脾,行气化湿,湿化气行则脾得健运 *臣、佐相配,理气和胃,使气行湿化

藿香正气散:君:藿香——外散风寒,内化湿滞

臣:白芷,紫苏—辛散风寒,助君以解表,并芳化湿浊,和中止呕 半夏曲,厚朴—燥湿和胃止呕,行气除满,助君以燥湿理气和中 佐:陈皮——理气化湿,和中止呕 大腹皮——行气除满,利湿

桔梗——宣肺宽胸利膈,既益于解表,又助于化湿 白术,茯苓——健脾去湿,和中止泻 生姜,大枣——调和脾胃 使:炙甘草——调和药性

五苓散:君:泽泻——渗湿利水

臣:猪苓,茯苓——利水渗湿,以助君药 *君,臣相须为用,利水渗湿之力强

佐:白术——健脾以运化水湿,合茯苓相使为用,以助健脾利湿 桂枝——(温阳化气,外散风寒)化气解表 二陈汤:君:半夏——燥湿化痰,降逆和胃 臣:橘红——行气和胃,使气顺痰消咳止

*君臣相配为“二陈”,旨在燥湿化痰,理气和中 佐:茯苓——健脾渗湿,使湿去痰无以生 生姜——合半夏①化痰;②降逆和胃

乌梅——敛肺止咳,与半夏相配散收并用,祛痰而不伤正 使:炙甘草——调和药性

半夏白术天麻汤:君:半夏——燥湿化痰,降逆止呕 天麻——平肝熄风而止眩晕 *二药相配,化痰熄风以止眩晕 臣:白术——健脾燥湿 茯苓——健脾渗湿

*二药合健脾去湿以治痰之本 橘红——理气化痰,和胃止呕

佐使:甘草,生姜,大枣——和中,调药 阳和汤:君:熟地——重用以补阴血,填精髓 鹿角胶——填精髓,助阳气 *二药合用养血助阳,填精益髓

臣:肉桂,姜炭——温里散寒,通利血脉

*君,臣相配以温阳补血,散寒通脉,使补不碍胃,补不留邪

佐:麻黄——开泄腠理;发越阳气,宣通卫气以散肌表腠理之寒凝 白芥子——豁寒痰,通经脉,利气机,尤善祛皮里膜外之痰以散结消肿 佐使:生甘草——合温里散寒药以解阴毒,兼以调药为使

类方比较(曾考过者)

1.小青龙汤---定喘汤---苏子降气汤

均能降逆平喘,祛痰止咳。用治痰失宣降所致之喘咳证

a.小青龙汤所致之喘咳证,乃因寒痰水饮壅肺,外感风寒,外寒饮动内饮,水寒射肺,肺失宣降 而致,属外寒内饮之证。故以解表散寒,温肺化饮立法,临证以发热恶寒而无汗,喘咳痰多清稀,胸闷,苔白滑等证为特征

b.定喘汤所治之喘咳证,乃因素有痰浊蕴肺,郁而化热,复感风寒,肺失宣降所致,故以宣肺降

气,祛痰定喘兼清肺热,散风寒立法,临证以哮喘咳嗽,痰多色黄,微有恶寒发热,舌苔腻而黄,脉滑等证为特征 c.苏子降气汤所治之喘咳证,乃因寒痰壅肺,肺失宣降(上实)为主,且有肾虚不纳气(下虚)

而致,属上实下虚之喘咳证,故以降气祛痰,温肾纳气立法,临证以喘咳痰涎壅盛,痰多清稀,胸闷,呼多吸少,腰酸脚软,苔白滑,尺脉偏弱等证为特征 2.小青龙汤---杏苏散

两方均有外散风寒,内化痰湿(或痰饮)的功效,用治外感风寒,痰湿内阻之咳嗽证

a.小青龙汤发汗散寒中尤擅于温肺化饮而平喘止咳。多用治外感内饮,尤以寒饮内停肺的喘咳证,属温化法。亦是治疗肺寒痰喘咳的良方。临证以喘咳痰多清稀,胸闷,舌苔白滑或兼有表证为特 征

b.杏苏散轻散风寒(轻宣凉燥)中长于宣肺气,化痰湿(偏于宣散化痰),为治外感凉燥证的代表

方,亦治外感风寒较轻,兼肺气不宣痰湿内阻之咳嗽,属宣化法。临证以恶寒头痛,无汗,咳嗽

痰稀,鼻塞咽干,舌苔脉弦等见证为特征 3.逍遥散---一贯煎

两方均具有疏肝理气而止痛之功。用治疗肝郁不舒所致之胁痛证

a.逍遥散长于疏肝解郁,并能养血健脾,属调和肝脾之剂,临证多用治肝气郁结为主,兼有血虚 脾弱之胁痛证,以及妇女月经不调证。表现以两胁作痛,或少腹疼痛,乳房作胀,头痛目眩,口

燥咽干,食少体倦,舌淡,脉弦而虚等证为特征

b.一贯煎重在滋养肝肾,兼能疏达肝气,为滋阴疏肝法的代表方,多用治肝肾阴虚,兼有肝气不

疏之胸脘胁痛证,临证伴有吞酸吐苦,口燥咽干,舌红少津,脉细弦等征候者 4.归脾汤---固冲汤

均重用补气药,意在补气健脾,以复统摄之权,用治脾气虚,气不摄血之崩漏或月经过多,舌 淡脉细弱等证

a.固冲汤在补气健脾摄血之外,更配以固冲养血收敛止血,去瘀止血,补气固冲以治其本,收涩 化淤以治其标,以奏固崩止血之功。用治脾气虚弱,冲脉不固执血崩月经过多证,伴见量多色

淡质清稀,心悸,眩晕,舌淡脉细弱等证者

b.归脾汤重在补气健脾摄血之外,更配以养血安神之品,以达心脾同治,气血并补。但重用补气,意在生血,以复其生血统血之职。用治心脾气血两虚之心悸怔忡,健忘失眠,体倦食少,脾不

统血之便血,崩漏等证 5.四物汤---逍遥散 两方均有补血和血之功,用治肝血不足而头目眩晕,月经不调,舌淡,脉细之证。a.四物汤重在养血补虚,并能行血调经,为临证补血,调血的基本方剂。多用治冲任虚损,营血

虚滞所致之血虚证,以及妇女月经不调和胎前,产后血虚兼气滞者。

b.逍遥散重在疏肝解郁,并能养血健脾,为妇科调经的常用方剂。多用治肝气郁滞,血虚脾弱之

月经不调证或胁痛证。临证见两胁作痛,头痛目眩,口燥咽干,食少体倦,舌淡,脉弦而虚等证。

6、归脾汤-------天王补心丹

均有补心血安心神之功,皆可用于心血不足的心神不安证,症见心悸、健忘、失眠多梦等

a.天王补心丹:、重在滋养心肾之阴血兼清虚热,用于心肾阴血虚少、心肾不交的心神不安证,症

见失眠多梦、健忘心慌、伴手足心热、口舌生疮、舌红少苔、脉细数等。b.归脾汤:重在益气健脾兼以养心,用于心脾气血两虚之心神不安证,症见食失眠多梦神疲食少、体倦乏力、面色萎黄;亦用于脾不统血之便血、崩漏等;

7、四君子汤------补中益气汤-------参苓白术散

均具有益气补中,健脾养胃之功。用治脾胃气虚而见面色萎白、少气体倦、食少便溏、舌淡苔 白、脉虚弱者。

a.四君子汤:重在益气补中,并能健运脾胃,为补气的基础名方。是治脾胃气虚证的代表方。

b.补中益气汤:功善益气升阳,“甘温除热”,临证尤多用治气虚下陷之脏器下垂证、久泄痢证、崩漏证,以及气虚发热证。

c.参苓白术散:益气健脾中培土生金,功善渗湿止泻,为“益气渗湿”代表方,临证多用治泄泻

或咳嗽咯痰色白,气虚夹湿泄泻或咳喘。

8、理中丸------四君子汤

均具有益气健脾之功,均可治脾胃气虚之证。临证均可见气短体倦、食减便溏或泄泻、舌淡苔 白、脉虚之证、a.理中丸:以干姜为君,侧重于温中祛寒,兼以益气健脾,为治中焦脾胃虚寒证的代表方。亦主

治阳虚失血、小儿慢惊、病后喜睡涎沫、胸痹等病症属中焦虚寒者。临证以脘腹冷痛、畏寒肢

冷、不欲饮食、便溏泄泻、脉沉细等为特征。

b.四君子汤:以人参为君,重在补脾益气,为补气的基础方剂。主治脾胃气虚,运化乏力证。临

证以面色恍白、气短体倦、食少便溏、舌淡脉虚等为特征。

9、四逆散、四逆汤、当归四逆汤:

三方都可以用来治疗四肢厥逆之证,但三方用药主治皆不同。

a.四逆散证乃热邪内传少阳,阳气被遏,不能外达所致,属热厥轻证,功效着重于通解热邪,还可 以治肝脾郁滞证,有疏肝理脾之功效。

b.四逆汤证是由于阳气衰微,阴寒内盛所致,属寒厥证,功效着重回阳救逆。c.当归四逆汤证则属血虚受寒、寒凝经脉所致,功效着重温经散寒,养血通脉。

10、半夏泻心汤-------枳实消痞丸:

均以消补兼施、寒热并用、辛开苦降立法,用治心下痞满、舌苔腻微黄之证 a.半夏泻心汤:重在调和寒热,和胃降逆止呕。用治脾胃虚弱、寒热互结、肠胃不和升降失司之

心下痞满不痛、呕吐肠鸣利、舌苔腻微黄、脉滑数之证。

b.枳实消痞丸:行气消痞之力大,且有健脾去湿、和胃消食之功,临症以心下痞满证,伴有食少、体倦乏力、大便不调等证为特征。

11、凉开三宝的比较

凉开三宝是指安宫牛黄丸,紫雪,至宝丹 三方均能清热解毒、涤痰开窍,用治温病热邪内陷心包或痰热蒙蔽心窍所致发热、烦躁、神昏

谵语、舌降苔黄数等热闭证。

a.安宫牛黄丸寒凉性最大,清热解毒之力最强,清热与开窍并重,故适用于热闭证而热毒炽盛或

痰热内盛、蒙蔽心窍之高热、烦躁、神昏、谵语、舌红绛、苔黄、脉数等证及小儿痰热惊厥。

b.紫雪寒凉性次之,清热止痉力最强,化痰开窍力逊于至宝丹。故适用于热闭证而热陷心包及热

盛动风之高热不退、神昏、谵语、烦躁四肢抽搐等证者。

c.至宝丹寒凉性最小,清热解毒力弱,而辟秽化浊、豁痰开窍力优,适用于痰热偏重、内闭心包

之神昏谵语、痰多气粗、发热、舌苔黄腻、脉滑数等热闭证。12.羚角钩藤汤——镇肝熄风汤:

均具有平肝熄风的功效。用于治肝风内动的头晕目眩,烦躁,脉弦有力者。a.羚角钩藤汤长于凉肝镇风,清热止痉,并能柔润舒筋。多用于肝热盛,引动肝风而见高热烦躁,四肢抽搐,舌绛而干,脉弦数等证者。

b.镇肝熄风汤善于重镇降逆,潜肝熄风,并能滋阴液,舒肝气。多用治肝肾阴亏,肝阳上亢而动

风,气血逆上之类中风证。临证以头目眩晕,脑部胀痛,面色如醉,脉弦长而有力等为特征。

而且不论中风之前,中风举发或中风之后,凡其病机相符者,均可应用。13.五苓散——猪苓汤

均有利水渗湿之功。有治水湿内停,小便不利证。

a.猪苓汤利水渗湿之中尚有清热养阴之功。主治水热互结,邪气伤阴致小便不利,口渴欲饮,身 日心烦等证。

b.五苓散利水渗湿之中尚有健脾运湿,化气解表之功。主治外有表证,内停水湿,膀胱气化不利

之蓄水证,见头痛发热,渴欲饮水,水入即吐,苔白。14.真武汤-----实脾散

均能温补脾肾、助阳行水,同治脾肾阳虚、阳不化气、水气内停之小便不利、水肿、苔白脉 沉等阴水证。

a.真武汤偏于温肾利水,主治肾阳虚之水肿。症见小便不利、浮肿、腹痛、兼阴随阳伤之身目闰动者。

b.实脾散偏于温补脾阳兼行气导滞之功,主治脾阳虚水停气滞之水肿。症见胸腹胀满、食减便溏、舌苔白腻。

15.平胃散-----藿香正气丸 均具有芳香化湿运脾、辟秽祛浊、行气和中之攻,都可用治湿滞脾胃之脘腹痞满、吐泻食少、舌苔白腻等证。

a.平胃散功专燥湿运脾、行气和胃,专治湿困脾胃、气机受阻之脘腹胀满、嗳气吞酸、口淡纳呆、苔白腻等证,为燥湿和胃的代表方。

b.藿香正气散兼外散风寒,主治外感风寒、内伤湿滞之寒热头痛、腹痛吐泻等证,为解表化湿并 用之剂。

16.理中丸---黄土汤

均能温脾阳,益脾气,以统血摄血,用治脾阳不足,中焦虚寒,脾不统血的出血证,症见出

血,血色暗淡,四肢不温,舌淡苔白,脉沉迟者

a.理中丸重在温阳健脾治本,用治中焦虚寒证,临症以脘腹冷痛、食少泄泻舌淡苔白、脉沉迟为主

b.黄土汤重在标本兼治,既温阳健脾治本又养血止血治标,临症以失血,血色淡黯、四肢不温、面

色萎黄、舌淡苔白、脉沉细为主。

有代表性的古句子

1、肾气丸——“益火之源,以消阴翳”;“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则阳得阴而生化无穷”

2、六味地黄丸——“壮水之主,以制阳光”

3、清营汤——“入营犹可透热转气”

4、犀角地黄汤——“入血就恐耗血动血,直须凉血散血”

5、苓桂术甘汤——“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

6、芍药汤——“行血则便脓自愈,调气则后重自除”

参考复习指导.六味地黄丸的附方---知柏地黄汤、杞菊地黄汤、都气丸、麦味地黄丸、耳聋左慈丸

四君子汤的附方---归脾汤,枳实消痞丸,健脾丸,八珍汤,参苓白术散,异功散、六君子汤、香砂六君子汤、保元汤 2.下列药的主治症:

小柴胡汤---1)伤寒少阳证;2)妇人伤寒,热入血室;3)疟疾、黄疸及内科杂病见少阳证

肾气丸---1)肾阳不足;2)阳痿早泻、痰饮、水肿、消渴、脚气、转胞等 补中益气汤---1)脾胃气虚证;2)气虚下陷证;3)气虚发热证?

五苓散---1)伤寒太阳膀胱蓄水证;2)水湿内停之水肿、泄泻、小便不利; 3)痰饮

大承气汤---1)阳明腑实证;2)热结旁流证;3)里热实证之热厥、痉病、或发狂等等

理中丸---脾胃虚寒或阳虚失血、小儿慢惊风、病后喜唾涎沫、胸痹、霍乱等 归脾汤---1)心脾气血两虚证;2)脾不统血证

麦门冬汤---1)肺胃阴伤气逆之肺痿;2)胃阴不足证

方中药对的作用

麻黄汤中麻黄配杏仁的作用是:宣肺平喘 桂枝汤中桂枝配白芍的作用是:调和营卫

小青龙汤中细辛干姜五味子相配的作用是:温肺化饮,敛肺平喘止咳 桑菊饮中中桔梗配杏仁的作用是:宣肺止咳 大承气汤中大黄配芒硝的作用是:峻下热结 小柴胡汤中柴胡配黄芩的作用是:和解少阳 四逆散中柴胡配枳实的作用是:疏肝理脾

逍遥散中柴胡配当归白芍的作用是:疏肝养血

半夏泻心汤中半夏干姜黄芩黄连相配的作用是:调和寒热辛开苦降散结除痞

白虎汤中石膏配知母的作用是:清热生津

清营汤中银花连翘黄连竹叶相配的作用是:透热转气 清胃散中黄连配升麻的作用是:清散胃热 玉女煎中石膏配熟地的作用是:清胃滋阴 青蒿鳖甲汤中青蒿配鳖甲的作用是:养阴透热 理中丸中干姜配人能的作用是:温中补虚.四逆汤中附子配干姜的作用是:回阳救逆

当归四逆汤中当归配桂枝的作用是:温经散寒,养血通脉.补中益气汤中黄芪配柴胡升麻的作用是:补气升阳 四物汤中当归配熟地的作用是:补血和血 当归补血汤中黄芪配当归的作用是:补气生血 朱砂安神丸中朱砂配黄连的作用是:清心镇惊安神 酸枣仁汤中酸枣仁配川芎的作用是:养血调肝安神 半夏厚朴汤中半夏配厚朴的作用是:化痰行气散结

9.中医考研经验谈 篇九

2018考研经验分享:北外外交学考研经

即将奔赴帝都了,依稀记得当年自己为了找到与考研的相关资料整天趴在电脑旁,把所有与自己专业考研相关的qq都加为好友,给所有沾边邮箱发邮件,把边边角角搜了个遍,因为我知道,对于考研来说,得信息者得天下。当然,在那么多qq好友中,有已经出国的、有已经工作的,但却都是当年没考上的,只有一个是这个专业的研一学生,我就像找到了救命稻草,从他那里买了资料真题,并询问各种考研相关问题。事实上,他给到的信息都是相当有价值的,在这里感谢下这位师兄。所以,你以为考研只是好好学习嘛,全中国那么多聪明又勤奋的孩纸你能学得过他们吗?努力学习当然重要,但战略也是相当重要滴。

一、关于选专业选学校

有些人认为这一步并不重要,随便选了一个牛校就着手开始考了,这样其实是非常盲目并且胜算比较小的。俗话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嘛。首先,你要进行一下自我评估,自己在考研方面的优劣势,其中包括性格的优劣势和学科方面的优劣势,然后再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和学校。

拿我来说:

1.我英语很好,四六级优秀,剑桥商务英语大一过中级,我喜欢语言。

2.六月中旬的时候我做了一个州级运动会志愿者,我发觉自己喜欢对外交流方面的工作。

3.我大学期间选修了经济学双学位。

4.我本科的专业需要大量的背诵,这是我不擅长的,但是我又喜欢本科的专业。

5.我数学不怎么好。当我搜索学校和专业时,我想到了外语类学校北外和上外,在北外的网站上我发现了这个专业,当时我的感觉就是这个专业简直就是量身为我打造的,对英语要求高,经济学不需要大量背诵,不考数学,我本身复习时间较晚,而这个专业总分数线是国家线,根据这些,我决定考这个专业。

二、关于复习

复习呢,中间也有很多细节问题,也许与学习无关,但却决定着考研的成败。

首先要知道的是考研其实还蛮难坚持下去的,为什么这么说呢?看看你周围的人就知道了。准备到一半的时候,一部分人就放弃了,当然这时候是少数,准备到考试前,又一部分人放弃了,等到了考试的时候,还有一部分人放弃了。所以呢,有些人仗还没打就败下阵来。可见考研有时候考察的不仅是你的学习水平,更是你面对困难的处理能力和你的毅力。为什么有很多人放弃了?其实在我看来不是别的,而是对自己为什么考研没有清晰的认识。只有当你知道你为什么考研,你才会目标明确,面对各种诱惑不为所动,放弃一切杂念,安心把心放在书本上。在你经历了这一切之后,你会非常有成就感哒。废话了这么多,只是想让你考研前问问自己,我为什么考研,我适合考研吗?毕竟研究生并不一定代表将来就比本科生有更好的出路,而且选择在中国读研就意味着又多了三年的校园时光,你比别人要少三年的社会经验,这也是不可小觑的成本。

知道自己为什么考研,就开始考研啦。

当时我遇到的问题有:

1.要不要去北外听课,因为我是跨专业。

2.要不要出去租房,因为我们宿舍有不考研的,她们会各种玩、各种聊天,同时学校的

凯程考研,为学员服务,为学生引路!

自习室和图书馆都是晚10点关门。

3.要不要找个研友,因为每天自己复习比较孤独。

这三个问题我是这样解决的:

1.我咨询学长要不要去听课,他说带着问题听课比较有效率。我考虑当时已经有了专业课的笔记和真题,而去北京又有那么多的不确定性,于是我就没有去。但是后来我听说许多老师在课上讲的那些重点就是考研会考到的,所以这个大家自己权衡利弊吧。

2.虽然宿舍有时候比较吵,但我学习了一天,跟她们聊聊天反而是一种放松,而且如果我自己租房子学习我会偷懒、胡思乱想,根据以往的经验,我觉得只要在白天把效率提高到百分百,回宿舍根本无需学习,宿舍就是你放松和娱乐的地方。

3.一开始我找了一个研友,但我们的作息时间很不一致,于是我就自己学了。当时我们班有一帮人组团学习的,后来他们里面没有一个考上的。这不是说你就不要找研友了,而是说找研友要慎重。别人的学习状态是很容易影响你的,我们班组团的那几个人每天去图书馆一起聊天、玩儿,只要你跟别人在一起,你的心就有一部分是放在他身上的,这是人之常情。因为我知道自己为什么考研,我习惯学习的时候一个人,所以我自己学也坚持了下来,而且觉得很快乐、很专注。不想学的时候我就和舍友出去玩或吃一顿大餐,当然这是极少有的情况,不论怎么放松,都是为了更好地融入紧张的学习中。

这些会干扰到考研的因素解决之后,我来说说这个专业的复习备考。

首先,这个专业对英语要求很高,13年的英语分数线是60,没错,它的总分线是国家线,但它的各科分数线是自己定的。

其次,它对专业课的分数比较看重,面试排名是根据专业课分数线而非总分线。现在你明白复习时要侧重什么了吧,对,英语和专业课。专业课复习呢,用北外自己的讲义比较重要,重点都在上面。宏观确实比较难,但并不是全书都考而是有一些侧重。微观主要是看书、做课后题、做真题,变化不大。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除了看书做课后题外最好关注时事,会考大题。具体怎么复习,因人而异,但是多看几遍书绝对有效,每一遍都会有更深的理解和不同的收获。理解地去记忆,不要死记硬背,毕竟这是经济学。当然也不要全凭压重点,当时我觉得一道题肯定不考结果没看,没想到考试时傻眼了。

所以要全面的看书,不要投机取巧哦!关于英语呢,我不知道要给什么建议,因为我的英语有扎实的功底,我当时考研期间考了雅思并得到7分,后来因为专业课功底不行,我几乎就没有学考研英语,不过我做了一些真题,觉得比较有用。个人觉得永远要做真题,真题 is absolutely everything!

三、关于复试

北外的复试是会刷人的,所以也不要掉以轻心。关于笔试,以往都是四门课都考,但今年只考了两门课国际金融和国际贸易,而且四道大题有三道时事,凸显了时事的重要性。当时那四道题我忘得差不多了,依稀记得有一道是关于美国计划签订的两个新自由贸易区,答案是环太平洋与大西洋自贸区,然后评论美国的意图啦、他们的作用啦,这些都自己发挥。最重要的是你的观点要有条理,一二三点标出来,层层深入递进最好,就是没有话说也要憋出话来,不许留有空白,老师也知道你考研不易会给辛苦分的。

面试呢,是分成两组,一组中文,一组英文。中文面试会根据你的自我介绍问,然后就是各种专业课问题。当是问我的是储蓄率对一国经济的影响,他们会穷追不舍地问下去直到你无言以对,此时礼貌谦逊自信很重要。当时还问了我对中国储蓄率的看法,中国的储蓄率很高,但家庭储蓄率常年来是比较稳定的,这怎么解释?其实当时老师的意思是家庭储蓄其实并不高,高的是政府储蓄即税收和企业储蓄即投资。但是我答的意思是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储蓄也随之增加。总之没有达到老师的期望,但起码你自己也要自圆其说。

页 共 2 页

凯程考研,为学员服务,为学生引路!

英语组就是根据你的英语自我介绍问一些问题,问的问题很多样,问我的有你本科不是这个专业你觉得你为什么能胜任我们这个专业,还有你有没有实习过,你对未来有什么规划这样子。因为我复试之前有跟菲律宾家教每天练口语,所以应付起来很轻松自如。

上一篇:餐厅收银工作制度下一篇:关于写父母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