述职报告在实践中学习(精选16篇)
1.述职报告在实践中学习 篇一
特变电工房地产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总经办主办2012年1月20日第1期 每月一星专刊 张鹏
在实践中学习在工作中成长
他在平凡的后勤管理岗位上默默奉献,和大家打交道的地方除了办理饭卡就是维修宿舍,其它的时候总是在大家看不到的地方辛勤付出。从接手食堂和宿舍管理工作那天起,他热情地对待
每位同事,悉心地为大家做着“不起眼”的服务;他满怀激情,兢兢业业,踏实肯干,用自己的真诚和奉献精神感染着身边的每位员工。
12月,昌
吉项目食堂原
来的早餐配送
商因回家停止
早餐配送。物
价涨、数量少、天气冷等原因
导致一直找不
到新的配送
商。他和食堂的师傅连续好几天冒着严寒在外面找配送商、谈早餐配送,带他们到项目食堂熟悉配送路线,好几次谈成了,路线也看了,配送商晚上又打电话无故推辞了。有天晚上11点半,刚谈好的配送商打来电话,突然说自己店面人员少忙不过来,决定不配送。张鹏当时急得眼泪都流下来了,非常失落,非常自责。他觉得配送商失信了,那食堂的几十个人早餐吃什么?但他明白,工作是不需要眼泪的,只能想方设法克服困难,解决问题。本来当天必须完成的任务没有完成,他辗转反侧一夜没有睡好。12月15日早上7点,他就迎着刺骨的寒风,在冷清的大街上四处寻找营业的早餐店,一家、两家、三家……张鹏出入不同的早餐店,直到找到早餐丰富、干净卫生的早餐店,他才满意地订购馍馍、包子和豆浆,并及时运回食堂,确保员工用餐。之前曾经谈过的一家配送商看到他的真诚,临时决定可以与他合作,并立即给食堂配送。张鹏从中汲取经验,在确保该配送商的前提下,又谈好一家配送商,专门订购包子,防止配送商临时变卦的问题重演。
12月底,项目食堂贾师傅有四天时间生病住院无法工作,食堂胡师傅一个人忙不过来,为了保证项目食堂午饭能准点开餐,他主动到项目食堂帮忙洗菜切菜,刷锅剁肉。他忙得浑身是汗,却毫不介意,反而乐呵呵地对胡师傅说:“以后再不敢说哪个师傅做的饭不好吃了,做饭竟这么费劲,而且非常有技术难度!”
元旦来临,为确保新年有个新气象,他针对宿舍卫生和宿舍维修有计划地展开行动。宿舍卫生间的卫生脏乱差一直是个“难治之症”,特别是安置楼宿舍的马桶,平时不注意清洁,时间久了就形成坚固的污垢,不易洗掉。为了改变脏乱状况,他决定从这最脏的马桶入手。咨询保洁人员后,他在超市导购介绍下选择了专用洗涤剂,然后在宿舍挑一个最脏的马桶,洗刷干净,并拍下照片,总结方法推广给大家。他说:“我们都知道,实践才有发言权。之前我也不敢说这一定能洗干净,事实证明这种方法完全适用,且材料价钱低,并且安全。”
张鹏认为宿
舍管理的根本就
是为大家服务,为员工提供舒
适、温馨、有利
于休息和学习的环境,虽然和食
堂管理一样“众
口难调”,但是尽
可能地为每一位
员工服务到位。这些话他不是说在嘴上,而是体现在行动中。元旦前,他对全部宿舍的安全、故障进行排查,共排查出近30个问题,并逐一进行整改。整改中,他自己买材料、借维修工具、叫售后和维修人员。为了让员工在新年里有一个崭新的生活环境,他在寒冷的天气里忙得不亦乐乎。有人问他为什么总是整天乐呵呵地?他出乎意料地回答到:“这几天,跟师傅们真学到了不少东西!塑钢窗关闭不严的小问题学会处理了,开关插座也会安装了,还有幸目睹了全自动洗衣机的内部构造!”他把自己的学习、成长和服务于员工的意识结合到一起,把自己的学习、成长和践行“四特”精神结合到一起,真正将自己的身心投入到为员工服务的后勤保障工作中去。
他是一个坚强的男孩,是一个憨厚的男孩,也是一个有股“虎劲”的男孩,更是一个非常细心的男孩。宿舍的钥匙上贴的标签,写上房间号,但因为串在一起,再加上别人经常借用,用不多长时间标签就掉了。接手这项工作后,他花了一天时间将钥匙整理好,用双面胶贴到钥匙上做底层,再贴上标签,一眼就能瞅出来哪把是钥匙哪个房间的,且牢固耐用,美观方便,一点不显杂乱。细心,有时候其实可以等同于责任心。在H3号楼的多次维修中,他一直在跟着维修人
员一间间开,一间间
关,从不离开。其实他
还有很多工作要做,但
他认为他必须时刻警
惕,绝不能让公司和员
工的财物受到损失。
客人的住宿招
待
工作,同样是个麻烦工作。客人来之前他得去公寓楼铺好被褥,备齐生活用品,洗刷干净茶具,清洁桌面、地面。客人走后,他还得将被套等物品清洗干净,清扫垃圾,保证房间清洁。他认为,如果说总经办是全公司的大窗口,那么,对客人的住宿招待就是树立公司形象的小窗口,一定不能马虎,千万不能认为事小而不做。
他说他记忆力不是很好,所以他每天都记日志,把每件事都要记录下来。他的日志里不仅有计划,而且有每项工作是否完成的标记,以及存在的问题,获得的经验,以便于及时总结和汇总。密密麻麻的字里行间,谁又能知道他背后付出的心血?谁又能知道他对这个团队的热爱与忠诚?那些日志,不但记录着他的工作,更是记录着他对公司的忠心,记录着对员工的真诚与责任,记录的公司传承下来的不朽精神!
2.述职报告在实践中学习 篇二
一、创设恰当问题,体验解题过程
猜想是科学家研究问题的一种重要方法,在数学课堂中也存在着很多猜想,许多的定义、定理都是先被猜想出来,然后才会去证明它. 因此,我们教师在数学教学中,也应当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以猜想的机会,针对一些未知问题,引导学生去猜想,从而让学生学会数学研究的方法. 为此,就需要教师在数学课堂中创设恰当的问题,让学生从内心深处产生质疑,引起学生的好奇,从而产生一探究竟的欲望,在此基础上,通过教师设置的问题,大胆地去猜想答案,并自觉地去探究,去验证自己的猜想,从而更好地体验解题过程,产生深刻的感知. 例如:苏科版八年级下册《三角形的中位线》的教学中,教师在教学完什么是中位线,学生也了解如何作出一条中位线后,为学生创设了一个问题:“三角形的中位线都有什么性质? ”这个问题的提出引发了学生思考,教师引导学生让他们动手测量一下各个线段, 让学生自己探索其中的奥秘, 这样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测量、分析,根据自己的测量,大胆地猜想出:“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并等于第三边”. 在学生给出猜想后, 教师再继续引导学生去验证它的正确性. 让学生亲自体验这个知识的形成过程,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二、创设体验机会,激发学习兴趣
研究表明,在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唯有学生亲身体验过,真实经历过的知识,在学生的大脑中印象才是最深刻的,学生记忆也是最持久的.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适当地为学生创设一些体验的机会, 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数学的伟大, 不仅可以让数学知识在学生的内心深处形成难以磨灭的印象,更可吸引学生感受数学的魅力. 例如:在苏科版八年级下册《比例线段与黄金分割》的教学中,教师为了让学生更深刻地认识黄金分割的概念,为学生创设机会,让学生自己去体验这个数学知识中存在的乐趣. 教师刚开始并没有直接对学生讲解“黄金分割”的概念,而是为学生提供一些摄影作品和一些绘画作品, 让学生从这些作品中挑选出比较出色的作品,比如让学生按照作品中人物的上身与下身比例比较适中的来挑选. 经过学生的自由选择后, 发现大部分学生选择的作品都是相同的, 选择的作品都是集中在那几个作品. 这时候老师就发问了:“为什么你们大家都选择这样的作品呢? 为什么你们认为这些作品是最合适的? 这其中有什么秘密吗? ” 这时候就引发了学生的好奇心,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带着疑问主动去探索新知,从而在探究中去体验数学知识的奥秘. 在学习完这个黄金分割的概念后, 教师让学生进一步去体验,师:“同学们你们有没有发现有的人穿上高跟鞋才会感觉很漂亮,而有的人不需要穿高跟鞋就很漂亮,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你们自己算一下如果是你需要穿多高的鞋子才能达到这个黄金分割比,使自己看起来更完美呢? ”学生进一步体验了黄金分割的意义和在生活中的作用.
三、创设游戏情境,体验数学乐趣
情境的设置,使抽象的数学变得生动形象化,传统的数学课堂都是比较单调、无味的,学生总是觉得数学知识很枯燥,数学课堂总是给人一种压抑感,课堂氛围也总是死气沉沉的,教师为了打破这一现象,不断地改进、创新自己的教学方法,在数学课堂中创设游戏情境,教师和学生一起做游戏, 让学生在游戏中体会数学知识的乐趣, 同时促进师生互动. 例如:在苏科版七年级上册《有理数的混合运算》的教学中, 教师将游戏引进了课堂中,师:“同学们,根据我们刚学过的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我们来做一个游戏比赛,这个游戏就是我们常玩的24点游戏,下面同学们自由结组,每次每个小组出一个代表来完成这一轮比赛,如果输了就要淘汰这个小组的这名成员,看哪个小组会赢得最后的胜利. ”教师通过这个游戏的设置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学生们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让所有学生都有机会体验数学知识的乐趣, 在游戏中不知不觉地巩固了所学知识,更好地掌握了数学知识,促进了高效初中数学课堂的构建.
四、联系生活实际,体验数学生活
生活中的数学处处可见,数学与生活实际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应当注意培养学生的生活应用能力,将数学知识与生活实践联系在一起,让学生从数学的生活环境中体验数学的奥秘,能够很好地运用自己所学的数学知识来解决生活实际问题. 例如:九年级下册《用相似三角形解决问题》的教学中,教师就为学生设置了一些生活实际问题,让学生从实际生活中去体验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同时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教师组织学生让他们走出课堂, 测量一下学校旗杆的高度或者树木的高度,教师引导学生利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来解决这个问题,师:“同学们你们可以根据同一时刻自己在太阳底下形成的影子和旗杆的影子的比值, 来测量一下旗杆的高度. ”教师让学生亲自去测量一下,让学生真切地体验一下如何利用相似三角形来解决实际问题,从而更好地掌握相似三角形的有关知识.
3.在实践活动中学习语文 篇三
新课标指出:“语文是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是语文实践。语文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处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的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语文实践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这使我们更进一步地明确实践活动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促使我们积极地进行这一方面的研究,学会在实践中学习语文。
我们欣喜地看到,在新课标的指导下,教材增添了语文实践活动的内容,许多老师也大胆地进行了一系列的二度创造,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但由于这一学习方式才进入我们的课程改革,教师在许多关键问题上还有这样或那样的疑问,使语文实践活动在许多方面还存在着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目的不明确。许多教师为活动而活动,只求把活动完成,不重视对学生的指导,也就是通常说的只重结果,不重过程,使活动流于形式;
(2)内容形式单一,让学生产生厌倦的心理,消极对待实践活动,使活动成为学生负担;
(3)评价陈旧,不能准确地反应学生在活动中的发展,使活动不能更好的深入下去。
这些问题使实践活动不能达到新课标的要求,也引起了我们的思考:怎样才能使实践活动落实,达到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目的?对上面的问题,我进行了针对性研究,
1关于目标
语文实践活动的目标应该是宏观的,应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全面考虑。
从获取知识的角度看,要引导学生善于从自己的周围,从各种渠道获取知识,如课外阅读、看电视、听广播、参加社会活动、旅游等,还可以从家庭、邻居、公共场所等人们的交流中获取知识。当然,应提示学生要善于倾听、观察、动脑筋。要善于把自己认为好的内容,有用的内容及时记录下来。可以不拘形式,怎样记都可以。这是吸收的过程,这个过程与实践是分不开的,因为在吸收的过程中,一是要运用已有的能力、方法对新知识进行分析、理解、归纳等;二是要与已有知识相结合。
从形成能力的角度看,是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和运用结合起来,在课堂上运用,在学习其他学科时运用,在社会生活中运用,在一切有语文的地方均可运用。如搞社会调查,出现错别字频率最高的有哪些字;帮助商家设计广告语、产品说明书;帮助社区出板报,写通知、告示等。所有这些活动都可以使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形成一定的能力。
在知识和能力形成的同时让学生在过程中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尊重和保护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鼓励学生运用多种方法,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多样化的探究,正确引导学生,促进他们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
2关于内容和形式
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和一切可利用的因素给学生创造实践的机会,创设实践的氛围。根据新课程标准改编后的人教版教材,通过课后思考、“学习园地”等形式,为学生设计了不少实践的内容。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深钻教材,准确把握教材编写意图,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内容和形式,引导学生进行实践。
实践活动的形式更应多种多样:对系列性的实践活动,教师应注意采用一定的评比形式,不断激发学生的兴趣;而单课时的实践活动,则可采用表演、讨论、辩论等形式,丰富学生的课堂。但形式是为内容服务的,不能为了形式而形式。如“讨论式”,以高年级为宜,但在低、中年级尝试进行一些合作讨论的练习活动也是允许的。现在小组合作研讨的样式在许多学校盛行。学生同桌两人或前后桌四人一起讨论,作为一种“合作学习”的雏形,对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以及口语交际能力、探究能力是有益的。其中,关键的问题是:学生讨论的问题从何而来,是教师从主观愿望出发硬塞给学生的,还是来自学生、是学生急于释疑求解的问题?在实践活动中,学生对活动常常会从不同角度提出各式各样的问题,如果老师善于梳理,提出一个或两个带有共性的问题,同样会引起学生的兴趣。否则,由于学生思路突然分岔,加之时间太短,来不及组织内部语言,更谈不上去听取别人的发言,讨论就会流于形式。无论什么形式,都应记住一点:发自学生内心,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展示的机会,这才是激发学生兴趣最好的方式。
3关于评价
对实践活动的评价应遵循新课标的要求:着重考察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尊重和保护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鼓励学生运用多种方法,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多样化的探究。所以,教师在实践活动的操作过程中应根据学生出现的各种反映,及时地进行教师评、学生评(包括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发现闪光点,激励学生不断向前。评价的着眼点应主要放在:活动中的合作态度和参与程度;能否在活动中主动的发现和探索问题;能否积极为解决问题去收集和整理资料;能否根据占有的课外材料,形成自己的假设或观点;语文知识和能力综合运用的表现等。这就是说,教师应更重视过程的评价,而不是只重结果。
4.某中学历史学习情况调查报告 篇四
在实习的最后一周,我们历史实习小组为了更深入了解新世纪中学生的历史学习情况和相应的教师教学情况,决定在首师二附中这所位列北京市中等水平的普通中学进行抽样问卷调查,分别是在初二(2)班(重点班)和初二(7)班(普通班)和高一(8)班(重点班)和高一(5)班(普通班)这四个代表性班级发的问卷,回收率达85%以上。我们的问卷分为主观题和客观题两部分,其中客观题还有多项选择题,针对初中学生的智识情况,我们对高中卷的一些选择题和主观题的一些问题删掉了,做成初中卷。本调查报告以客观题的统计结果为主要分析基点,辅以主观题的调查结果。下面将具体分析统计结果,以及初中生和高中生在历史学习上的不同。
(一)初中生情况
调查结果表明有近七成(69.62%)的学生表示喜欢历史,可能鉴于历史学科本身的特点,大多数学生还是很喜欢历史,这与实际教学中历史学科的弱化形成鲜明对比。喜欢的原因主要是历史知识的趣味性(41.77%)和教师讲的生动(37.97%),其次是教师善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20.25%),值得注意得是选择“课本编的好,便于学习”比率是最少的(13.92%?/FONT>),可见对于学生来说,什么样的课本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老师能不能生动地讲出有趣的历史,教师的语言艺术和所选择的教学内容(包括对课本内容的补充和删减以及改动)是最重要的。而在不喜欢的原因中,“历史知识单调乏味”比率最高(22.78%)。而历史知识的单调乏味主要来源于教科书的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的骨架式罗列和抽象的政治术语的重复套用(如“封建主义”“资本主义”“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资产阶级”等),这说明如果照本宣科,即使采取让学生说,小游戏等等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措施,效果也是不乐观的。这在主观题“你心目中理想的历史老师应该是什么样的?”的开放式答案中得到了印证,绝大多数学生回答为这几个词语:生动有趣幽默知识渊博。
大部分学生认为自己历史成绩较好(48.10%)和一般(40.50%),认为自己优秀(6.3%)和很差(5.06%)的比例很少。而这些成绩的获得主要得益于考试前背一段时间(39.24%)和教师教学为主自己学习为辅(30.38%)以及平时课堂的积累(24.05%)。通过自己主动学习而获得成绩的比率是很低的(8.86%)。
学生认为一星期一次(45.57%)的作业较好,在现在的情况下,有43.04%的学生偶尔交过作业并进行了批改,有40.51%的学生每次上完课后交作业但是没有批改。看来历史学科并不需要布置很多作业,每周最多一次是比较合适的。
在目前的情况下,有59.49%的学生认为历史课一般都能理解,有22.78%的学生认为很简单,这说明现有的历史教学难度控制的很好,学生对课的理解比例还是很高的,这有力地驳斥“学生连最简单地问题都理解不了”的矮化学生地说法。
课后对历史课的投入方面,每星期看1次的占39.24%,没有看过的占29.11%。这放映了学生很少花大量时间去看历史的客观现实。在“如果学校里成立一个祖国历史文化的社团,到时你会加入这个社团吗?”的提问中,40.51%的学生选择“有意思就参加没意思就不参加”,有30.38%的学生选择“其他同学参加就一块参加”,表示很积极参加(12.66%.)和不会参加(16.46%)的比例都相对较少。而如果参加的话,有73.42%的学生对访问名胜古迹最感兴趣,其次是学生自由讨论(51.9%)再其次是专家学者讲座(21.52%)。这说明如果举办一个有意思的社团,大部分的同学都愿意来一展伸手。
5.在工作中学习[模版] 篇五
首先,我们要转变学习理念。学习是提高素质的一种手段,也是素质的重要内容!要改变过去在学习上不正确的认识。不是为了拿文凭而学习,要由重文凭向重能力转变。也不是针对性极强的阶段性学习就可以了,要由阶段学习向终身学习转变。还要将学习视为享受,视为乐趣,学习对于我们来说,不仅仅是出于工作的需要,更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我们作为社会的个体,要时刻加强学习,才能更好地适应各种生活环境,从而提高生活质量。人生应该是不断学习的过程,好好学习,用学习来武装自己,充实生活,持续学习,与社会共同进步,才能更好的活下去。人的成长和前进的道路是个不断学习的过程,从自己由一个幼童到一个成人,社会的进步都证明了这一点。知识就是财富,有知识才得以在这个社会立足。为了好的工作,好的生活,活到老学到老,提高自身的修养。学习是提升自己,为明天做准备!其次,是如何挤出时间来学习。每天在工作中忙忙碌碌,晚上实在是不愿意再去学习那些新技术,那些理论知识。明明自己知道,不学习就不会进步。但是就是不知道去如何处理其中的矛盾。夜深人静的时候,自己也总是反思。工作到底有多累?每天能有多少剩余时间,当然这里的“累”,我更多的是对比上学的时候。上学没有感觉上完一天课特别累,往往是晚上非常精神。但是,工作就完全不一样了。上了一天班,晚上却是什么都不想干,就是想好好休息一下,早早睡觉。算算每天的业余时间,平均算晚上8点吃饭收拾完成,到睡觉的11点,还有三个小时。其实三个小时,还可以干好多事情。我完全可以很轻松的拿出1-2个小时,去学习一些东西,这样日积月累,很快,一个月就能看到成效。
再次,要有重点地学习。在当今时代,知识浩如烟海,没有明确的学习重点就会陷入迷茫,就会在知识的大海前失去前进的方向!因此,要结合自身实际,确定当前需要的、适合自身的学习重点。这是搞好学习的关键所在。
作为从业人员应该重点学习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
一、学哲学。要善于用哲学思维去思考问题,用哲学的基本观点指导自己的工作实践,客观、辩证地认识自我和世界。使自己变得更加清醒、更加睿智,更加理解领导意图,更好地完成自己的工作任务。
二、学业务。俗话说“干什么吆喝什么”,从业人员都有自己的本职工作,能不能把本职工作做好是衡量一个人的基本条件。因此,必须下力气研究业务,不断提升自身业务素质和能力。要成为自己本职业务的行家里手,甚至是专家。绝不能以不熟悉、不擅长为做不好工作去推托。
三、学表达。要有独立的思考能力和较高的思想水平,同时要有较为扎实的文字综合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任何一个部门都离不开文字综合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要注意学习积累知识,关注现实,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主动向书本学习,将书本知识应用到具体工作中,促进工作进展。主动向实践学习,在具体工作实践中,每一次工作都是很好地学习,要善于总结归纳工作中的得失,不断提高自我。主动向领导学习,学习领导考虑问题的思维方式,反思自己的差距,改进自我。
6.在成长中学习作文 篇六
当你在选择时,心中彷佛变成两边,一边会带你走向正义之路,一边会带你走向走向邪恶之路,这些选择往往大大小小,有些会带来极正面的效果,有些却带来一些不可挽回的后果。
有生以来,我曾有个错误的选择,对我的生命影响极大,那一天早上,清凉的空气扑鼻而来,让我神清气爽,但我却不知道自己即将面对一场重要的选择……上课时,老师突然说要换班干部,当场表决纪律组长时,有同学推选由我担任,班上大部份同学也举手表示赞同,连老师也看着我频频点头似乎很期待我的表现,但我并不开心,因为我也必须思考怎样做,才能让他们听我的`话,又不会影响我和同学之间的友情呢?顿时,我心中忽然传出两个声音,其中一个声音说:“班上的秩序不重要,一定要和同学相处得好,在学校的生活才能快乐啊!如果不快乐,我们每天要在学校待那么久那多无聊啊!”,另一种声音则是持相反意见。我的脑中一下子一片混乱,后来我终于选择了“接受”这个职务,这项选择果然和我所想的一样,虽然我们班的秩序变得很好,但我和同学的友情却是如骨牌效应般,和大家的距离越拉越远。
眼尖的老师发现了,便在下课时,叫我过去,跟我开了个小玩笑说我被同学“打入冷宫”,老师还说:“管教同学不一定要用‘严格’来面对,有时候严格不能真正的管好同学秩序,反而会有负面的效果。”那天放学后,老师说的话在我心里一次又一次的回荡,让我不得不好好地思考,第二天,我把我的想法告诉老师,老师也点点头表示同意,我的想法是:“有时亲切态度才能让同学心服口服,反而容易管理。”这样的做法不仅让我们班的秩序如往昔一样良好,还让我和同学间的友情也回温了,这件事终于圆满落幕。
7.述职报告在实践中学习 篇七
在过去的十二年学习生涯中, 我们都一直活在父母的保护、学校的荫庇下, 在小小的象牙塔里成长, 虽然在思想品德课里学着“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实践出真知”, 但是实际上, 我们并没有太多机会真正地接触社会, 或是在实践中应用自己所学的知识, 检验自己的品格。当然, 更多的同学将社会实践当作一种学习之外的消遣, 没有真正从社会工作中学习实践道理。作为一名浑浑噩噩读了十几年书的学子, 我就是这其中一员。直到2013年我成为一名义工, 当其他同学假期几乎被各类补习班安排满了, 我则利用假期的时间, 主动走进社会, 在生活的实践中历练, 让学习之外的自己更坚实、更丰满。探望孤儿、捡拾垃圾、去除野广告、街头义卖……对于已有3年义工经历的我来说, 参加社会公益活动让我增加对社会的了解, 培养了自己的社会责任感, 增进了人与人之间的友谊, 更重要的是:社会实践工作成为我学习生活的督导师, 他让我意识到自己知识和品行上的不足, 了解了社会所需人才的标准, 还在我走向大学、走向社会的过程中发挥了过渡作用。
一、社会实践工作让我意识到自己的不足
在短短的社会实践中, 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如意。有一些困难, 是因为以我们现阶段的知识水平难以理解;有一些困难, 来自于我们社会生活常识的缺乏;有一些困难, 来自于我们自身的性格缺陷, 比如有的同学太过率直, 说话容易得罪人;又比如有的同学性格太内向, 不善与人交流……我们不要害怕在事件中犯错, 而要感谢自己有这样的机会犯错, 使我们意识到自己有哪些不足。无论是知识性上的不足, 还是性格上的缺憾, 我们都要用一种积极正确的心态来面对。
意识到自己的不足, 就要改正。每个人的成功, 都是在不断的挫折和失败中积累来的, 我们只要改正了缺点, 就会成为比昨天的自己更优秀的人。每个人都渴望成功, 那么, 一段充实的社会实践工作经历, 就像我们学习、生活的督导师, 不断督促、指导我们, 在学习和个人修养上, 向更好、更完善的方向发展。
二、社会实践工作让我了解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
文章刚开头我们提到, “社工督导”具有教育和支持的作用。所谓教育的功能, 是指能我们所需的知识与技能给予指导, 协助我们达成专业上的发展;所谓支持的功能, 是指能为我们提供心理和情感上的支持, 让我们感到自我的重要性与价值感, 轻松面对工作。社会工作在我们的实践中就扮演着这样的角色。
大部分同学在学校的学习活动都是盲目的, 我们长期以来被应试教育拖着鼻子走, 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 为了什么。所以, 社会实践对于中学生来说, 是必不可少的实践教育课。在实践的过程中, 我们会知道社会需要的人才到底是什么样的, 在今后的学习中会更加有目标。
第一, 我们会深刻体会到, 社会需要各种专业、各种类型的人才, 并对人才标准有所了解。我们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兴趣、专长, 在社会实践中, 我们对自己的情况有了一个相对直接、客观的评价, 结合人才标准, 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道路, 调整自己的人生规划, 这是社会工作对我们的指导作用;第二, 在具体的活动中, 我们学到了实用的知识, 这是社会工作的教育作用;第三, 在社会实践工作中, 我们找到自己的位置, 完成了工作, 在性格品质上都会不断完善, 同时也更加期待在真实的社会环境中发光发热, 这是社会工作对我们的支持鼓励作用。
三、社会实践是我们进入大学、社会的预演习
正如上面所说的, 我们大部分人在过去的学习中是盲目的、没有目标的, 只是为学习而学习。很多人因为对社会需求和自身情况了解不到位, 选志愿时很盲目, 导致进入大学之后, 越来越不喜欢自己的专业, 荒废光阴、身心疲惫。试想, 如果我们在进入大学之前, 就能进行一定的实践活动, 那么, 在高考后选择志愿时, 我们会更有思路、更有把握。
同时, 在如何做人、做事上, 社会实践工作会给我们上一堂生动的预习课。做事先做人, 我们在实践中, 要以成人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 对人文明有礼、虚心请教。从这个角度来看, 与其说社会工作使是我们学习的督导师傅, 不如说这些领导和同事是我们学习的督导师。
8.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学习数学 篇八
一、激活学生的生活经验,促使学生从生活现象中自我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从而研究解决问题
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充满着数学知识。在数学教学中,我经常联系生活实际;通过学生自身的实践活动,使他们掌握所学的内容。
例:某公共汽车上有乘客32人到某站下去7,又上来9人,车上的乘客增加多少人?
学生读题后都喊着容易,并很快列出算式:32—7+9—32,我对他们的做法给予肯定并问“还有其他的算法吗?此时学生你望我、我望你、回答不上来。于是我采取了变相演示:变讲台为公共汽车,指名8人站在“公共汽车”上,到了“下站”(讲台边)有5人下车,同时又有6人上车要到“下一站”,问:“现在车上的人与刚才相比是增加了还是减少了?”学生很容易说出答案,“为什么增加呢?”带着这个问题,多让学生演示,从而使他们列出:8—5+6—8与6—5两种方法,然后让学生把两种方法进行比较,看那种方法更为简便?在学生能懂算理的基础上,我边把这一活动引伸到原题,使学生明白虽然活动的数字与原题的不同,但算理一样,属同一种类型、学生自然而然的列出了9—7=2(人)这个算式。这样,就把数学中缺少气息的题材改变成学生感兴趣的、活生生的题目,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数学的活动中去,同时,通过他们自身的实践活动,加深了他们对所学知识的认识。
二、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获得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数学学习是一个数学活动的,数学教学必须向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使他们通过自身的实践活动,自主探索所要学习的数学知识。
如:在教小数的性质时,我采用了以下活动安排。
(一)课前活动
1、请同学们到超市观察一些物品的价格或到书店观察书本的价格,并对小数部分有O的价格作以记录。
2、每人准备大小相等的两张纸,一张平均分成100份,一张平均分成10份。
(二)课中活动
1、学生汇报观察的结果,老师板书,并问
(1)为什么物品的价格都是两位小数?(2)这些小数部分的0是否都能去掉?如果去掉,他们的价格有没有发生变化?
让学生针对这两个问题,展开讨论,从而推导出小数的性质。
2、验正小数的性质。
让学生拿出课前准备的两张纸,问你能从两张纸中选择一张标出0.10这个小数吗?待生标出后要求学生从另一张中标出0.1,想象一下0.10与0.1的大小一样吗?应怎样验证?
学生独立探讨,最后得出0.1=0.10。
(三)课后活动
小数的性质有什么用处,请课下查阅有关资料。
这样,学生通过研究自己收集的数据,并对它们进行研究,得出小数的性质,并且又亲自验证,加深了他们对小数的性质理解。
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仅获得了知识性的知识,而且获得了方法性的知识。
三、结合教学内容,设计开展数学实践活动
例如:在学习了梯形的面积计算后,我让学生小组合作,计算如下一道题:直角梯形的面积是72cm2,上底是4cm,高是12cm,连接左下角和右上角的顶点,左上角的图形标为图1,右下角的图形标为图2,请计算图2的面积。
同学们气氛活跃,可以说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出现了几种不同的做法,其中一位学生说:“老师,我认为求图2的面积直接用‘12×4=48cm2就可以了听了他的回答,我感到很不理解,便让他说出算理,该生满怀信心,头头是道地说:‘根据条件可以求出梯形的下底是8cm,正好是上底的2倍,所以图2的面积等于图1的2倍,即4×12÷2×2=4×12=48cm2,”多么独到的见解。
再如我在指导学生作业时,有这样一题小红身高1.36米,小强比小红高出0.04米,他们二人身高的和是小林的2倍,小林身高多少?同学们很快写出答案(1.36+0.04+1.36)÷2,这时有一学生说:“太麻烦了,直接用1,36加上O,04除以2的商不就行了吗?大部分学生开始认为是巧合。眼看时机成熟,我趁机说:“我们不如请×××同学来给我们说一说算理好吗?”该生神气十足地讲出了道理:“小强比小红高0.04米,把这0.04米一平均(平均分给2人),二人不是同样高了吗?而他们两人的身高和又是小林的2倍,说明他们两人的平均身高也就是小林的身高。”他的话一说完,同学们给以最热烈的掌声。这样,学生在相互之间的交流与评价中,点燃思维碰撞的火花,拓展知识的视野,了解斑斓的世界,共享活动的喜悦。
9.述职报告在实践中学习 篇九
开题报告
一、课题的提出: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信息技术的教学以任务驱动为教学内容设计的中心思想,通过设定各种不同的学习任务对教学内容进行组织与整合,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中了解并掌握信息技术的各种知识、技能,达到培养和提高信息及时素养的目的。而我们传统的信息技术教学,学生的学习是以课堂教学为中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如学生上课不知该做些什么,该如何消化教师课堂所传授的知识。那些基础比较好的、家庭条件较好,家里买电脑的学生就可以很快的完成教学任务,剩余的时间做什么?玩游戏!导致了这部分学生宝贵的时间被浪费。而在课堂中让学生带着一定的任务去学习计算机,也就是在学生上机实习时,给每个学生安排一定的任务,让他独立完成,与上课时让学生自由实习相比,可说是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任务驱动的教学和学生自主学习的模式已经深入到各位信息技术老师的课堂,如何更好得交待学生学习的任务是信息技术教学的一个关键。因为学生的层次差异很大,老师们会发现无论口头布臵任务还是板书任务都难于照顾到全体学生,这时,一份能够发到学生面前的设计全面,难易合适的学习任务单将是很好得解决方案,可以说一份好的学习任务单,就能成就一堂好的信息技术课。
二、课题的界定:
信息技术:信息技术是指对信息进行采集、传输、存储、加工、表达的各种技术之和。主要指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等。
小学信息技术课:是小学一门知识性与技能性相结合的基础工具课程,作为必修课单独开设。本课题中就指基于仰化中心小学硬件条件下,开设的信息技术课。
学习任务单: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下,老师根据课程要求和学生实际设计的教学任务单,可以包括程序单、活动单和评价单等。
三、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1.研究对象与范围:
宿豫区仰化中心小学的信息技术学科任课教师及三至六年级全体学生。
2.研究目标:
(1)如何为各种类型的信息技术课设计一份好的学习任务单。
(2)学生能利用学习任务单提高信息技术课的学习效率。
3.研究内容:
(1)对本课题研究涉及到的相关理论知识进行强化,了解目前对学习任务单应用的相关研究成果;
(2)学习任务单的设计制定,根据《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标准》对课程的要求,为不同年级、不同类型的信息技术课制定合适的学习任务单;
(3)师生问卷调查,了解教师对在信息技术课中使用学习任务
单的认可程度,了解学生对信息技术课堂知识的掌握程度;
(4)组织信息技术组教师听评课活动,并对课堂及时反思,相互交流,总结得失;
(5)整理学习任务单集,根据不同的年级整理学习任务单,形成学习任务单集,最终形成研究报告。
4.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搜集利用国内外有关资料,不断完善本课题的研究,为课题研究走捷径、求实效。
(2)行动研究法。由教师在课余时间,课堂教学中,边创新、边实践、边更新、边积累,逐步设计出有效、可行的学习任务单。
(3)调查研究法。主要通过观察、谈话、问卷、测验、座谈等多种形式,了解课题研究的多种信息,使研究更有针对性、实效性。
(4)个案分析与经验总结法。不断反思自己的典型课例及相关教学细节,从中发掘和提炼有效的实施举措。注意收集积累和总结课题研究中的成功经验和做法,通过撰写论文、教学反思等形式,进行总结和提炼。
四、研究思路:
第一阶段(2013年3月-2013年6月):规划设计阶段。主要工作:组建课题组,落实人员分工,设计课题研究计划、方案,确定研究目标、内容、措施、方法等,报县、市相关部门审批、立项。
第二阶段(2013年6月—2014年11月):开题研究阶段,主要工作:课题组各教师将自己研究中利用网络改进有成效的实验、实验
教学中的成果收集汇总。课题主持人召集课题组成员讨论交流,对所有成果进行综合、全面的评价分析,形成阶段总结。
第三阶段(2014年11月—2015年6月)研究深化阶段,主要工作:收集整理有关资料,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撰写研究报告或论文,做好结题工作。
五、预期研究成果:
1.调查报告及实施方案。
2.课题研究教师研究成果,论文集、案例集。
3.学生的电子作品。
4.构建学习任务单在教学中的使用的教学体系。
5.实验课题总结。
六、保障条件:
课题组长系仰化小学业务校长,中学高级职称。工作兢兢业业、锐意进取,具备了较高的教育教学业务素养及水平。多年从事教学与教育管理工作,经验丰富。主持、参与研究的省级课题《基于陶行知教育理论下的学生自主生活化研究》,市级课题《农村小学生存教育的研究》等多项课题均已顺利结题,撰写的多篇优质论文在省、市级发表、获奖。
课题主持人系仰化小学优秀骨干教师,被区政府表彰为优秀教师,指导多名学生在市纵横汉字输入比赛、学生计算机作品比赛中获奖,参与的《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信息素养中培养研究》课题已结题。多篇论文在省、市级刊物发表,或评比中获奖。
课题参加者都是学校优秀的一线教师,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善于教学研究与探索,科研能力较强,工作中积极上进,勤劳肯干,在教育教学上虚心好学,刻苦努力也取得成绩能保证课题的顺利实施。
本课题由学校业务校长亲自领导并担任课题组组长,由学校骨干教师和有研究能力的青年教师组成,加强管理,使完成本课题研究得到有力的组织保证。为保障课题研究工作的顺利开展,建立了相应的激励机制,奖励对课题研究有贡献者;建立定期和不定期相结合的课题研究工作会议制度。
10.在区域活动中学习合作 篇十
区域活动的最大特点是满足不同年龄特点、不同发展水平、不同兴趣、不同个性幼儿发展的需要,强调自由的、个别化的学习,目标指向幼儿的个性化发展,因此许多区域活动以独立操作为主,幼儿交往、合作机会较少。有人说区域活动由于开放性较强(开放的时、间、开放的环境、开放的人际关系等),能使幼儿在轻松愉快的状态下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活动内容、材料和伙伴,从而获得交往、合作等经验。其实这种说法只适用于性格相对外向的幼儿,对于那些性格内向、不爱交往的幼儿来说,区域活动如果缺乏来自外部的合作性要求,反而使他们更加热衷于独自活动,失去发展合作能力的机会。所以,要真正在区域活动中发展幼儿的.合作能力,教师对活动的设计、指导十分重要。
一、玩法隐含,引发合作
首先我们设计了一些幼儿必须合作才能玩的游戏,使幼儿体会到合作游戏比一个人玩更有趣,几个人的智慧胜过一个人的聪明才智,从而体验合作的快乐,萌发合作的兴趣和愿望。
如中班手工区游戏“乌龟爬”的合作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制作乌龟时,我们引导幼儿在画好的小乌龟下面粘两根吸管,并从吸管中穿线:我们有意识地投放较长或较细的吸管,这使幼儿在穿线时必须一个人在管子一头将线穿进去,另一个人在管子另一头把线头拉出来,从而不得不与同伴合作。二是玩游戏时,两个幼儿必须合作拉动绳线(一张一合),才能使“小乌龟”爬起来。
二、规则约束,促进合作
教师经过观察发现,如果只提一些宽泛的要求,而不对幼儿的合作行为作出明确规定,幼儿的合作便会流于形式。如以“我和好朋友的画”为例,教师的设计意图是通过好朋友共同作画来促进幼儿分享绘画经验,提高绘画能力。但在操作过程中,教师发现由于没有提出明确的合作要求,制订合作规则,孩子们或各自为政,或由能力强的幼儿全权包办。于是师幼经过协商制订了以下规则:
①两个好朋友共同商议,确定主题,每个幼儿至少要表现一点以上的想法,保证那些内向、能力弱的幼儿有表达、表现的机会。
②绘画内容由两人根据各自特长,分工来画。
③作品完成后,各组每个成员都要在全班幼儿面前表述合作的过程及经验,促使每个幼儿都有一种强烈的任务意识,自觉合作作画。
又如,在小班表演区的“手偶剧场”游戏中,经常可见一个幼儿抱着好几个手偶漫无目的地玩耍。他们感兴趣的是手偶而不是表演,更谈不上合作了。为此我通过以下规则进行干预,引导幼儿合作表演。
①每次游戏只选一个最喜欢的手偶,扮演一个喜欢的角色。
②找一个小动物手偶做自己手偶的好朋友。
③对好朋友说一句好听的话,与它玩一个好玩的游戏。
这些规则使幼儿在选择手偶时有了取舍,他们在教师精心布置的故事背景的提示下,自编角色间的对话,丰富表演情节,从原来的自娱自乐逐步走向合作表演。
三、情境暗示,推动合作
幼儿的合作行为易受一定情境的暗示和推动。如,在手偶表演区,如果教师只是单纯地投放几个手偶或头饰,幼儿往往因表演素材和经验的缺乏而茫茫然。如果教师以连环画的形式张贴角色形象,展示故事情节,或投放录音磁带作为参照对象,营造表演氛围,便能很好地推动幼儿的合作表演。又如,在“垒高王”(用建构材料垒成)的游戏中,每天都有幼儿进入这个区域和“垒高王”对擂,但他们发现凭一个人的力量已无法超越“垒高王”的高度,便自发地结对合作:一个人负责维护“地基”,一个人往上垒高,终于超越了“垒高王”的高度。
四、混龄交往,探索合作
为了使幼儿多层面地体验、探索人际交往和合作,我们每周开展一次全园混龄区域活动,扩大幼儿的交往面、合作面。如,手工活动“美丽的拖鞋”要求小、中、大班的三个幼儿为一组合作制作。刚开始,大多由中、大班幼儿合作制作,小班幼儿则站在边上观看,无所事事。教师发现这一情况后及时引导幼儿讨论如何分工合作,哪些事可由小班幼儿来做,哪些事由中大班幼儿来做。后来,他们进行了分工,小班幼儿用印章画制作鞋面,中大班幼儿先合作搓纸绳,然后由大班幼儿将搓好的绳子粘贴在鞋底上,并将小班幼儿印好的鞋面粘贴在绳子上,装饰拖鞋。在这个活动中,每个幼儿都担负着整个制作活动的一部分工作,既增强了年幼孩子的观察学习能力及模仿能力,也增强了年长孩子的责任感和自信心。他们友好谦让,共同体验了合作的快乐。
在实践中,我们感到只要教师精心设计,就可以创设出充满活力的合作情境,从而向幼儿渗透合作意识,使他们自觉合作,提高合作台旨力。
11.让小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数学 篇十一
一、在实操中感知——知识从抽象走向具体
与小学阶段的其他学科相比,数学学科最大的特点是抽象性与概括性较强。而现代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生思维发展正处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概括思维过渡的阶段。他们对具体形象的事物认识比较容易,理解比较到位,但对抽象概括的事物认识与理解有较大的难度。那怎样才能使小学生学好小学数学呢?我认为,实践与操作就是连接两者之间的桥梁。
在小学数学中,有很多概念的学习有赖于学生实践与操作。通过实践,学生获得了第一手的感性认识,建立丰富的表象,才能建立正确清晰的概念。如果离开了实践与体验,学生将永远无法真正理解与掌握。比如在教学《克与千克》这一课时,“克”与“千克”这两个概念如果由教师纯粹讲解,即使花再多时间,可能到最后学生还是模糊不清。在教学中,我用两个实践操作活动引导学生去学习,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1)掂一掂1枚1角钱的硬币,说一说感觉怎么样?(2)在学具中找一找、掂一掂,哪些物体重大约1克?(3)议一议,日常生活中哪些物品大约1克?在学生建立了克的概念后,采取同样的三个环节:掂一掂、找一找、估一估再称一称来学习10克、100克、500克与千克这些概念。通过这样的教学实践活动,学生体验了物体的质量,理解了克与千克的关系,建立了单位质量的概念,培养了学生估计物体质量的意识。
小学生对几何知识的学习以及空间观念的形成,就更离不开实践与操作。学生对于物体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及其变换的认识与理解,只有通过观察、触摸、实验、制作,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几何知识,形成有效的空间观念。比如在《圆柱的认识》的教学中,通过以下几个实践操作引导学生学习。(1)分一分。你能将学具分成几类,为什么这样分?(学具包括各种立体图形)(2)摸一摸。你能说出袋子里藏的是什么形体?(3)猜一猜。如将圆柱侧面沿高剪开,展开后会是什么图形?剪一剪,你猜得对吗?通过这三个环节使学生认识圆柱体特征,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二、在实践中理解——学生经历过程、感悟体验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中指出,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数学课程标准》也在教学建议中指出,要让每一位学生获得成功的学习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让学生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呢?奥苏伯乐成就动机理论认为,在童年期、少年期成就动机的主要成分是认识内驱力。而认识内驱力产生于好奇心,再经过个体的实践,不断取得成功的体验,升华为求知的动机。根据这样的理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特别是高段数学),教师应该有目的地引导学生通过实践与操作,发现知识,掌握知识,得到成就体验。
如在教学《圆锥体积》中,我设计以下活动进行教学。(1)换雪糕。有一只圆柱状与一只圆锥状雪糕,你会选哪一支?为什么?这一环节的设计目的是引起学生的好奇,产生学习的兴趣。(2)实践。利用老师提供的实验材料分组操作,发现圆柱与圆锥体积间的关系,解决提出的问题。4个小组的实验材料为沙子、水、水槽、量杯、等底等高的圆柱形和圆锥形容器各一个;另外2个小组的实验材料为沙子等,既不等底也不等高的圆柱形和圆锥形容器各一个,体积有8倍关系的,也有5倍关系的。这一环节的目的是使学生在实践中产生矛盾,感到困惑。(3)交流讨论。圆柱的体积与圆锥的体积有什么关系?请这几个小组同学说出他们是怎样通过实验得出这一结论的?哪个小组得出的结论更加科学合理一些?(4)再次验证,修正结果。这一环节使学生在交流比较过程中去得到解决的方法,再在实践中获取正确的知识,体验获取知识的快乐。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学生从好奇到疑惑,从疑惑到明白,都是通过自身实践探索,自我发现知识,当他们得到正确的结果时,感到非常兴奋。这样的教学设计不仅让学生掌握了知识,还使学生体验到成功,增强了学习数学的信心。
三、在实践中运用——学生学习从课本走入应用
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数学是人们在认识与改造客观世界中形成的方法和理论,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它能够帮助人们进一步认识与描述自然社会现象。《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在内容标准里专门设立“实践与综合应用”这一部分,提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帮助学生综合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在生活中去实践,解决与生活经验密切联系的、具有一定挑战性和综合性的问题,以增强其应用数学的意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比如在教学《成数与折扣》时,我设计了三个层次的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进行探索学习。(1)课前实践。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收集有关商家折扣的信息,并通过请教家长,了解这些信息所表达的意义。(2)课中实践。在利用学生提供的信息学习了成数与折扣后,创设商场购物的情境,引导学生进行知识应用。(3)课后实践。引导学生帮助家长进行购物优惠的比较,选择合理的商场。
12.述职报告在实践中学习 篇十二
一、钻研教材,挖掘生活素材,激发学生兴趣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因此,教师要从学生所熟悉的生活中,选择具有一定数学价值的、生动有趣的,有利于学生探索的事物作为学习的素材,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机,让学生从中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就存在于自己熟悉的周围现实生活里。生活中到处有数学,关键是教师要善于结合课堂教学内容,大胆地、创造性地去处理教材,重组教材,去捕捉生活数学,采撷生活实例,用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贴近他们实际生活的内容来取代,唤起他们学习的兴趣。例如,在教学“圆的认识”时,让学生来个收集图形的大行动,先让学生找出现实生活中外形是圆形的物体。学生举出很多种圆形实物,比如自行车、汽车的轮子、锅盖、水桶、呼啦圈、碗等,那么,为什么要把他们设计成圆形呢?一石激起千层浪。这时候,教师因势利导,再引出本课的学习内容。由于联系了生活中熟悉的事物,进行有选择地、有目的地收集,不仅使学生对圆的知识不再感到枯燥、无味,加深了学生对圆的认识和了解,同时也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创设情景,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应用意识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注重从学生的现实生活出发,把教材内容与生活实际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学生了解数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普遍应用。这样可以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了解和掌握,从而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例如,在教学《面积的认识》这一章节时,学生对“面积”这一抽象的数学概念,理解上有一定的难度,教师不能照本宣科。在教学中,我先让学生亲自看一看教室内现有的物体的表面,如黑板、课桌、课本等物体的表面等,然后让学生把课本平放到课桌上,比较课本与桌面所占地方的大小。学生明白了桌面大、课本小。紧接着再让学生比较黑板和墙面的大小, 学生得出了墙面大、黑板小。于是,我又让学生从身边生活中再找出一些物体,并比较它们面积的大小。在学生的比较中,我因势利导,很自然地引入了“面积”这一概念及相关知识的学习。这样,学生对“面积”理解起来就比较直观、简易。通过这样的教学,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又使抽象的数学知识直观化、生活化。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数学应用问题,指导学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三、注重运用,解决生活问题,体验数学价值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因此,当学生学习了数学知识后,教师应及时带领学生走进生活,让学生运用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具体问题,运用所学数学知识分析日常生活中的数学现象,解决日常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快乐,体验到数学的价值。如在讲了面积一课后,我联系生活,给学生出了这样一个生活数学问题:木匠师傅有一块长120厘米、宽50厘米的木板,要把它锯成边长为20厘米的正方形木板,问最多能锯多少块?怎么锯?请你帮助木匠师傅算一算。学生看到问题后,立刻展开计算,有的说15块,有的说12块,有的说20块……面对答案不一的局面,我与学生一起进行了探讨:先把木板锯成6块20厘米长、50厘米宽的木板,然后每块木板又可以锯成2块20厘米长、20厘米宽的木板,而剩下的10厘米木板不能锯成边长为20厘米的正方形,所以一共能锯成2×6=12块边长为20厘米的正方形木板。通过计算使学生认识到,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不仅要计算正确,还要联系生活实际。又如,学习了“圆的基础知识”后,可请学生解释车轮为什么不能做方形、三角形、圆形,而要做成圆形。再如,教学“三角形的稳定性”后,问学生为什么电线杆支架、自行车等等要做成三角形而不是长方形、正方形。学习了“长、正方形面积计算”后,请学生计算如果给教室铺地砖,需要买多少块地砖等等。这样学以致用,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用数学的观点看事物,用数学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也有助于激活学生的思维,使其体验学习数学的真正价值所在。
13.在工作中学习,在讨论中成长 篇十三
在中化蓝天上虞基地蓝天环保氟材料有限有公司机动车间有那么两个班组——它们便是电工班组和仪表班组。为了工作交流学习的方便,两个班组共处一个办公室,所谓的仪电不分家!自上虞基地组建以来,两个班组人员编制日益壮大,由以前的几个人到如今的十几个人。在工作上,两个班组通过长期的磨合、相互的学习交流,如今已经成为了两个非常默契的班组。
时间过的真的很快,在忙忙碌碌中度过了一个又一个的工作日,寒冷的冬天已经过去,生机勃勃的春天已经来临。为了保证各个车间的设备正常运行,仪电班组还是一如既往坚守在自己的岗位,在各个车间都能看到他们忙碌穿梭的背影!143车间的压缩机开不起来了,他们两个班组第一时间抵达现场寻找故障的原因,一起研究电路图和线路控制图,他们放弃中午的休息时间加班加点,经过几个小时的研究讨论,他们最终决解故障,让压缩机正常运行,143车间正常生产!树脂车间新装设备需要调试了,两个班组也非常默契的一起调试,仪班组表调试变频器,电工班组调试电机,相互配合,有条有序的完成这一工作任务。虽然两个班组工作在最基层,但是他们每次都能及时有效的完成工作任务,保证了各大车间的正常运行,因此两个班组多次受到上级领导和各大车间人员的好评,在工作过程中各大车间也都是相当的配合。
仪表电工的工作涉及面比较广,由于如今科学在不断进步、设备
在不断更新,他们经常会面临很多新的问题。他们也会遇到很多想象不到的问题,很多时候他们也会苦恼,所以他们更加需要不断学习新的知识。在他们的休息室经常会听到他们一起讨论的声音,在讨论中,意见不合他们也会争吵,但他们的目的都是为了得到正确的答案。每当他们得出结论,解决车间出现的故障,他们都会高兴不已。
14.在检查中学习在交流中进步 篇十四
第三季度安全质量大检查个人总结
根据集团公司第三季度安全质量大检查工作安排,有幸参与安全质量检查评估工作,先后对易安公司、新安煤矿、铁生沟煤矿、常村煤矿进行了检查,向兄弟单位学习,学习他们在安全质量管理方面的先进经验,借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以提高我矿安全质量管理水平,进而推动我矿安全质量管理水平的进一步提高,第三季度安全大检查个人总结如下:
一、易安公司 不重视两述两化就是安全意识淡薄的表现。
第一站我们来到了易安公司煤矿,不管在井上、井下,他们把推行“两述两化”作为落实集团公司各项制度的一个突破口,精心组织,强力推进,提出了“不重视两述两化就是安全意识淡薄的表现,不做两述就是安全隐患”的理念。按照科学性、实用性、可操作性和动态性的原则,将岗位应知应会、岗位职责、岗位系统描述、操作流程、危险源辨识、突出突水预兆、避灾路线等纳入“两述”内容,编印了综合“两述”操作要领手册,制作了“两述”DVD教学片,举办了综合“两述”能手评选大赛,开展了“两述”能手巡回演示等形式多样寓教于乐的活动,同时为使“两述”真正应用到实际工作中,他们把“两述”与精细化紧密结合,从抓好交接班的两述、操作前的“两述”、操作过程中连续性的“两述”、联合作业时的“两述”做起,引导职工没做一件事都
要经过精准的叙述、确认、操作三个环节,并根据现场情况有针对性地做“两述”把静态“两述”内容变为动态安全检查过程。推行“两述”成败在考核,易安公司制定了一系列规章制度和奖惩措施,用规范的制度、严格的考核,激励与处罚并重,保证了“两述”的稳步推进,下发了《关于强化“两述”考核工作的通知》将职工“两述”与各单位领导安全质量奖金挂钩,一人“两述”不熟练,扣单位主管安全奖金3%,责任单位1000元,通过强力推行,逐步使职工“两述”工作实现了固化与行向融入于心的深刻转变。
二、新安煤矿 浓墨重彩建设美好家园 精心打造靓丽矿井
第二站我们来到了新安煤矿,早就听说新安煤矿环境很美,百闻不如一见。
这里,道路整洁,环境优雅,绿树成荫。贯穿矿区的人工河,形成众多瀑布的小水潭与矿区独特的山地特点相互映衬,小桥流水,竞显灵韵,美不胜收。公园式的矿区花草芳香,争奇斗艳。长廊亭台,巧夺天工。紫藤修竹,交相掩映;馨苑广场,宽阔亮丽,长幅画墙,尽收美景。
这里,员工充满了工作的激情和旺盛的斗志,处处彰显出欣欣向荣,勃勃生机……
这里,不仅是一座矿区,也是一座美丽的花园;
这里,更是一朵盛开的现代矿区的文明之花……
“击水弄潮竞风流,文明征程再创新”。新安煤矿在狠抓环境硬件建设的同时,不断加强文化主阵地建设,努力营造文明健康向上的良好氛围。大力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倡导“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20字基本道德规范,逐步提高职工群众的思想道德素质,同时新安煤矿领导班子又适时地提出了“井下文明生产、井上文明生活”的发展目标!我们坚信,新安煤矿的明天会更好!
三、铁生沟煤矿 推行安全提醒制度 及时消除麻痹思想 安全事故多是因为“三违”行为造成的,而“三违”行为的主要原因是职工在操作中还存在“习惯性违章”有时候为撵进尺或产量,忽视了按章操作、规范操作,针对这一情况,铁生沟煤矿在全矿开展了“安全提醒”活动,并对各个工种,各岗位作业人员的安全提醒内容制定了详细的标准,要求各区队跟班领导要根据每个岗位的工作性质,提醒安全生产中应该注意的事项,叮嘱他们按章操作,各单位的跟班领导每班对职工要不少于两次的安全提醒,从而使广大职工在队领导的不断“提醒”中发现自己的薄弱环节,及时消除麻痹思想,严格落实各项安全制度,确保安全生产,如今在铁生沟煤矿井下,无论走到那里,你就能发现各跟班队领导从以前撵进尺、赶产量的“生产型”变成了时刻提醒“注意安全”的“安全型”,工友们在进行工作时的工作语从以前的“快点干,挣高分”变成了“安全操作,规范生产”,有
力的推动了安全生产。
四、常村煤矿 强化责任抓落实 动态达标促提升
最后一站,我们来到了常村煤矿,他们坚持以项目建设促进质量标准化的稳步提升,从细节抓起,强化材料编码、物品存放定置管理,坚持材料“有物必有位、有位必有类、有类必有码”,巷道标识、工钢编号、设备帖签、物料挂牌,设备台台用抹布擦洗,做到“煤尘不能有,触摸不脏手”。凡质量不达标的工程一律不计产量、进尺,严格按质量管理办法进行考核奖惩,做到设计、施工、检查、验收环环相扣,全程闭合管理。推行“安全质量标准化只有加油站,没有歇脚点”,井下作业环境基本实现了“日日有更新,月月有变化”,巷道本质安全程度进一步加深。
通过这次的检查,是我真正地看到了我矿与其他兄弟单位之间的差距,我们只有在检查中学习,在反思中进步,才能缩小我矿和其他兄弟单位之间的差距,才能是我们的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在上一个新台阶。
许进峰
15.述职报告在实践中学习 篇十五
体育教学中加入游戏内容, 在发挥出游戏灵活变通、易于接受特长的同时, 也可以利用体育游戏竞技性的特质, 激发学生不断进步、勇于突破的希望和信心。
一、体育游戏的特点
初中体育教学的游戏活动可以不受器材、场地、人员等条件的限制, 便于教师实地开展。它使学生在愉悦和谐的气氛中展开竞争, 并通过拼搏进取提高学生争做第一的坚定信念。融入了游戏活动的体育课堂, 学生会有主动参加的热情。
需要指出的是, 体育游戏的组织有一定难度。在体育教学中进行游戏活动需要作规则的讲解和内容的示范。初中学生的性格特点多为活泼好动, 他们在游戏中往往无视课堂纪律, 加上其好胜心强, 往往会因为争胜而引起意外事件。对此, 教师必须予以重视。
二、体育游戏的作用
(一) 能增强学生的体质
初中体育课堂进行的体育游戏同其他类型的体育活动一样, 都是身体运动。好的体育游戏既能增强学生体质, 又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为了满足内心探索的愿望, 学生一般都会自觉自愿地参加游戏, 并在游戏中增强体质。
(二) 能增强学生的适应能力
体育游戏的开展经常要分小组进行, 小组内部成员只有积极配合才能取得好成绩。小组成员在游戏开始前都要商讨顺序、制订游戏策略, 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增强适应能力。
(三) 能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
体育游戏要按照相应的规则进行, 同时也会设定相应的奖励政策, 这可能会对成绩落后的学生产生一定的心理影响。只要教师在奖励优胜学生的同时做好其他学生的心理安抚工作, 引导学生产生学习优秀、争做第一的学习精神, 就能提高学生的心理接受能力, 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
(四) 能提高学生的活动技能
体育游戏也有提高学生基本活动技能的作用。由于体育游戏有较强的娱乐性和趣味性, 学生在主动参与的过程中能够实践所学的基本活动技能。
三、结合游戏进行体育教学的实验研究
体育教师要想在教学中合理运用游戏, 必须要在课前做好充足的准备, 将各种细节考虑周全, 以保证在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同时没有意外情况的发生。为验证游戏在体育教学中的作用, 笔者就自己所带的两个班级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班学生接受游戏教学, 对照班学生接受传统教学。
(一) 实验前测
教学实验开始前 (即学期开学时) , 笔者对两个班级的学生进行了常规体质测试, 主要测试内容有:耐力跑、实心球、立定跳远、排球前臂垫球。同时, 笔者口头访问学生对体育学习的态度 (积极热情/消极低落) 。通过数据的分析, 笔者发现实验班学生和对照班学生在体质方面没有明显差异 (如表1、表2所示) , 他们的体育学习态度均表现出不热情、不积极。
(二) 教学方法设计
在实验班的教学中, 笔者重新设计了教学流程 (如图1所示) , 主要是增加了“从游戏过渡到教学”的环节, 如在进行专门的耐
力跑游戏后过渡到耐力跑的教学, 在进行跳跃练习后过渡到立定跳远的教学, 在进行投掷类游戏后过渡到实心球的教学, 在进行排球娱乐后过渡到排球双手垫球的教学。依据课堂教学内容合理设计和选择游戏, 能够为接下来的教学作好铺垫, 同时
也可以让学生达到热身的效果。
(三) 教学内容确定
1援在耐力跑教学中的游戏
【游戏名称】你追我赶
【游戏目的】简单测验学生短跑耐力, 发现学生跑步中的不规范行为, 提高学生的兴奋度, 活动身体。
【游戏方法】学生4人一组在足球场内进行接力比赛:每组1、3号学生在A球门, 2、4号学生在B球门;1号学生同2号学生击掌, 2号同3号击掌, 3号同4号击掌, 4号学生回到A球门。
【游戏规则】学生之间必须击掌, 最先完成的组为获胜组。
2援立定跳远教学中的游戏11
(1) 游戏1
【游戏名称】双人弹跳
【游戏目的】培养学生团结协作能力, 激发学生兴趣, 检验学生弹跳力, 活动身体。
【游戏方法】学生两人一组, 互相搭肩, 左侧学生抬起左脚, 右侧学生抬起右脚, 在教师发出起跳信号后, 各组同时跳向目的地, 距离为20m。
【游戏规则】抬起的脚不可落地, 最先达到目的地的组为获胜组。
(2) 游戏2
【游戏名称】边跑边跳
【游戏目的】活动身体, 锻炼反应能力、身体协调能力, 提高兴奋度。
【游戏方法】在篮球场的中间用粉笔并排画4个圆圈, 里面放置跳绳1根。将班级学生随机分为4组, 每组按序号排列。第一位学生在听到开始信号后跑到对应的圆圈内, 用跳绳跑跳到对面篮筐下, 再跑跳返回到圆圈内, 放下跳绳再跑回来与第二位学生击掌, 以此类推。
【游戏规则】必须到达对面篮筐下才可以返回;自第二位学生开始, 必须击掌后才允许出发。
3援实心球教学中的游戏
【游戏名称】射击实训
【游戏目的】测试学生的上肢力量, 检验学生的投掷准确度。
【游戏准备】在操场上立3个靶, 前向10m处设置红色线, 放置3个沙包和红、黄、绿三种颜色的粉。
【游戏方法】将学生分为3组。每组学生依次用沙包沾不同颜色的粉向靶投掷, 根据靶心的环数计分, 完成后捡起沙包交与后一名同学。
【游戏规则】每组进行分数累计, 得分最高的组为获胜组。
4援排球垫球教学中的游戏
【游戏名称】排球来啦
【游戏目的】增强学生对排球的认知, 锻炼学生的身体协调能力, 提高兴奋度。
【游戏方法】将班级学生分为3组, 每组分一个排球。每组学生都在篮球场地线外站好, 在听到开始信号后, 第一名学生用双臂夹紧排球向前跑, 到对面篮筐下后返回, 再把排球交给第二名学生, 以此类推。
【游戏规则】学生在跑步过程中排球不可落地, 最先完成的组为获胜组。
(四) 授课执行
上课地点为学校操场、篮球场, 实验班和对照班都由笔者教课。实验班按照上述设计上课, 对照班按照传统教学模式上课。
(五) 结果分析
在学期末, 按照国家标准对两个班级的学生进行考核 (内容包括课上所学的耐力跑、立定跳远、实心球、排球垫球) , 并由专业人员进行监督。学生成绩如表3、表4所示。
经过一学期的教学, 笔者发现实验班与对照班学生的体质都有了较为明显的提高。其中, 实验班男生体质各项指标的提高幅度均大于对照班;实验班女生在立定跳远、实心球以及排球垫球等项目上进步明显, 耐力跑两个班级没有较大差距。
16.在实践中学习和品味新课程改革 篇十六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学习;品味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20-123-01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实施课程改革是当前教育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教师们应当不断地学习新课程,尝试着正确领会新课标的精神和理念,能更好地应用于教学实践,为推进基础课程教育尽自己的微薄之力。
一、学习新课程,品味学习方式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真正让学生学到东西,是要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而不是要老师逼着学。实现这一学习目标的惟一办法就是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担任的主角。沃德说过:“平庸的老师传达知识;水平一般的老师解释知识;好的老师演示知识;伟大的老师激励学生去学习知识。”
新课程改革强调“师生互动、互教互学。” 新的学习方式,是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学习方式。“学习新课程改革,品味学习方式”是本次课程改革的重点。
陶行知先生说:“我认为一个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也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所以,师生的关系应是和谐的、民主的。在语文课上,学生是语文活动的主体,教师是语文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是语文活动的一份子。这样,学生在课堂上才能得到解放,才能成为课堂的主人,快乐的学习语文课程。多年来,学生已习惯于教师讲、学生听、做笔记、课后背。这是语文课程固有的“学习规律”。以前的语文课,老师在课堂上滔滔不绝地讲,学生埋头地记笔记、开小差、甚至睡觉。如何让学生“动”起来?这是老师们一直思考的问题。通过一些老师不断的学习和研究,现在的语文课堂较以往有很大的改变,语文老师很少在课堂上滔滔不绝的讲,而是提出问题,布置任务让学生主动去探究新知、去完成任务。
可是,当学生真的“动”起来以后,新的问题又出现了。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课堂气氛空前活跃,学生提出各式各样的问题,有些甚至是令人始料不及的,课堂纪律难以控制,教学任务难以完成,上课进度自然就跟不上了。在问题中,老师也需要总结经验,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设计,对教学过程进行深入的反思,根据不同班级的学生情况,设计出最适合学生的学习方式。
新课改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增强了学生的自我意识,也活跃了课堂气氛。这时候,教师由课堂的主人变成了课堂的主导,而学生则真正成为了课堂的主人。
二、学习新课程改革,品味“以人为本”思想
新课程改革提出:“新课程改革的教学关注的是生长、成长中的人的整个生命。”它更加强调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学生的学习过程是生成的过程,强调深入到学生的认知世界。学生通过参与学习过程,给他们深刻的体验。
这时的课堂,不仅是学科知识的殿堂,更是人性养育的圣殿,它是学生成长的舞台、是学生发挥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天空、是学生品味生活的“梦想剧场”。在这里,学生有探究新知、获得新知的经历;也有成功的乐趣;也有失败落寞。课堂教学中“以人为本”思想,让学生展现了个人的风采,体验了学习的乐趣,达到的教学中的情感目标要求。
检验一堂课成功与否,不单看教师是否完成了教学任务,还要看师生之间是否能够和谐的互动合作,以及师生间有效的交流与沟通。作为教师应懂得理解、接受、同情和公平对待学生,尊重学生的个性,了解他们的个性特征,并认真倾听学生的心声。新课标下的教师应拥有出色的与学生交往的能力,并且喜欢与学生相处,而且也乐于帮助学生,做他们的朋友,引导他们学习,并给予他们及时的指导。
新课程指导下的学生,也不应是“我的眼中只有自己”,而应是关爱他人。在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师的讲解和学生任务的完成,学生在和他人的接触和交流中,学会理解他人的生活习惯、个性特点,懂得尊重人、体谅人。通过体验个人与群体的互动关系,懂得他人和社会群体对于个人的重要性,体验关怀的温暖,对他人的帮助心存感激。通过与人交往、合作,形成团结、合作的精神。
教师应当相信平等交流与沟通能帮助学生意识到自己的潜力,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心,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一点非常重要。教师不但要在“做中学,做中教”,还要尊重学生,要“以人为本”进行教学。这样可以让学生更清醒地认识自己,增强自己学习的信心,实现自己的理想。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改变学习和方法,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同时,教导学生要重视学习。这样,学生才能更理智的提出问题,更准确地思考问题。在“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指导下,教师开启了学生的心智,进而影响学生的人生态度和行为,为他们播下了终生学习的种子!在“做中学、做中教”的教学模式中,让学生体验了学习的快乐和生活中的满足感,也找到了人生的方向,感悟了人生的意义。
教师不能改变一个人的过去,但希望可以改变学生的学习态度,并能让学生学到终身受益的东西。新课程改革给现今的中职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的教育观念要变,我们的教学方式要变,我们要变化中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水平,在变化中不断学习新的教育教学理念,身体力行推动新课程改革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 秦训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教师读本[M].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2] 全国小学语文研究会秘书处.语文课程改革:实践与探索[M].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3] 任长松.走向新课程[M].广东教育出版社, 2002
【述职报告在实践中学习】推荐阅读:
中学领导述职报告07-18
中学中层干部述职汇报材料_述职报告08-01
职业中学教师述职报告07-08
中学物理一级教师述职报告09-06
申报中学高级教师述职报告09-09
中学业务副校长述职报告10-20
中学语文教师学述职报告07-09
迁宿中学教研组长述职报告07-19
学校德育主任中学一级述职报告08-20
中学英语教师的述职报告0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