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立体构成

2024-12-16

教案立体构成(精选11篇)

1.教案立体构成 篇一

《立体构成》教 案

课程名称:立体构成教学班级:视觉传达授课教师:王赟授课时间:20 1303班

14—2015第一学期01-02周武昌工学院艺术设计学院

第一章

概论

【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立体构成的研究方向和立体构成的形态概念。熟悉立体构成的基本要素。掌握立体构成与现代设计的形态知识与构建基础。【教学重点】

1.立体构成的研究方向。

2.立体构成的“形态”概念。3.立体构成的基本要素。

4.立体构成与“包豪斯”理论。5.立体构成与计算机辅助设计。【教学难点】

熟悉立体构成的基本要素。【计划课时】2课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

立体构成的研究方向

一、视觉和构成感觉方面。

二、形态要素的学习研究方面。

三、综合表现、功能、人文、社会、技术方面。

第二节

立体构成的“形态”概念

第三节

立体构成的基本要素

一、形态要素

二、结构要素

三、材料要素

四、空间要素

五、形式要素

第四节

立体构成与“包豪斯”理论

一、艺术与技术相结合是一个不可分的统一体。

二、设计的目的是为人服务,以人为本,而不能只注重产品。

三、产品的设计在功能上、美学上符合社会的需要与时代结合,不能落后于时代。

四、造型的原始母体为单纯的几何学基因。

第五节

立体构成与计算机辅助设计

【思考题】

1.收集自己自己感兴趣的自然形态、形象,如动物、植物、微生物等,将其分解成单纯几何形状,并按生长结构重新组合,组合后再作简化概括(平面即可)。2.熟知现代包豪斯的设计作品,总结作品的构成元素。第二章

立体构成中材料与技术的应用

【教学目的与要求】

熟悉立体构成中材料与技术的运用。了解材料的种类与特性,认识材料的属性和加工法。掌握基本加工工艺操作方法,提高对材料敏锐的造型知觉。熟悉材料语言各自独特的表现性。【教学重点】

1.材料的种类与特性。2.材料的属性和加工方法。

【教学难点】

不同材料的加工方法与独特表现性。【计划课时】2课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 材料的种类

第二节 材料构造的属性和加工方法

一、自然材料的构造属性和加工方法。

(一)木材

(二)石材

二、工业材料的构造属性和加工方法。

(一)金属材料

(二)塑料

(三)纸材

【思考题】

1. 熟练掌握纸材的加工方法,并用纸材模仿制作动物头像及自然形象。

2. 多观察生活中的构成实例,以两种材质以上构成的实例为主,研究材质与材质间的对比关系,加工方法和统一手段。

第三章

立体形态的本质

【教学目的与要求】

熟认识“立体”的这一形态概念,了解立体形态的本质,通过学习认识形态与造型元素的关系,造型的形式法则规律,了解立体构成中的物理心理与现象。【教学重点】

1.认识平面与立体的区别,2.强化虚实相生的空间意识。3.培养立体感觉。

【教学难点】

了解造型元素的关系体现立体构成中的物理与现象。【计划课时】2课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

立体构成的研究方向 第二节

强化“虚实相生”的空间意识

第三节

培养立体感觉

一、量感

(一)创造对外力的反抗感。

(二)创造生长感。

(三)创造——体感。

(四)创造速度感。

二、空间感

(一)制造紧张感。

(二)强化进深感。

(三)创造空间流动感。

三、肌理感

四、错觉感

(一)特定视点的造型。

(二)隐藏终端的造型。

(三)透视错视的补救。

(四)光影造车的错视。

(五)重叠造成的错视。

【思考题】

1. 从平面图形想象立体形态。

2. 利用体量的组合穿插形成空间,表达空间的层次感。

3. 选择适当材料作立体形态肌理练习,并分别表现硬、软;糙、滑;热、冷,干、湿等肌理现象。第四章

立体形态设计中审美能力的培养

【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立体形态的基本造型元素,研究构成中的美感规律。掌握对比、秩序、调和、均衡、节奏、韵律等形式法则在构成造型中的应用关系。【教学重点】

1.立体形态的基本造型元素。2.造型的形式美法则。

【教学难点】

运用对比、秩序、调和、均衡、节奏、韵律等形式法则进行基本元素造型。【计划课时】2课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

立体形态的基本造型元素

一、点元素

二、线元素

三、面元素

四、体元素

第二节

造型的形式美法则

一、造型的单纯化

二、秩序性

(一)节奏与韵律

(二)比例

三、视觉上的平衡

(一)对称的平衡。

(二)不对称的平衡

四、对比与统一 【思考题】

1. 线、面、块构成。

2. 用单元形体的组合创造一个富有秩序和变化的空间形态。3. 选取一段交响乐乐曲,创造富有节奏感的形态。第五章

立体形态构成的基本方法

【教学目的与要求】

熟悉线、面、体的立体形态构成方法。了解立体形态的组织方法。掌握形态、立体、空间造型的构成原理、构成形式和组合关系,认识它们之间的相互适应性关系和共同表现性关系。

【教学重点】

1.线立体形态的构成方法。2.面立体形态的构成方法。3.体块立体形态的构成方法。4.综合立体形态的构成方法。

【教学难点】

用线、面、体块、综合立体形态的构成方法进行立体表现。【计划课时】2课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

线立体形态的构成方法

一、线的形态要素

二、线立体的构成方法

第二节

面立体形态的构成方法

一、面的形态要素

二、面立体形态的构成方法

(一)单面体构成

(二)几何多面体构成

第三节

体块立体形态的构成方法

一、体块的形态要素

二、体块立体形态的构成方法

(一)分割法

(二)变形法

三、体块形体的立体组合构成(一)积聚组合(二)排列组合

第四节

综合立体形态的构成方法

一、结构骨架

二、空间方法 【思考题】

1. 用8cm×8cm的白卡纸(或绘图纸),中间切一条缝隙,利用该切缝将纸折叠成半立体形态或立体形态。

2. 在16开的绘图纸上(或白卡纸)上画一平面图形,通过切割(不能全部脱离纸面)、折叠而构成高浮雕形态。

3. 将A4大小的硬卡纸折成三棱柱形,并事先在硬卡纸上绘制好平面图形,在作局部切割(不能切掉),切割的部分折叠后制作一件立体台历。

第六章

立体构成应用实例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图例,结合立体构成在建筑、雕塑,景观等实例中的应用,了解构成元素在立体及空间按设计中的一些元素,认识“构成”在艺术设计领域中的魅力。【教学重点】

4. 景观与雕塑 5. 日用产品及其他 6. 灯具

7. 建筑及局部 8. 空间与展示

【教学难点】

通过综合运用各种材料进行雕塑或产品造型设计。【计划课时】2课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 景观与雕塑 第二节 日用产品及其他

第三节 灯具 第四节 家具 第五节 建筑及局部 第六节 空间与展示

【思考题】

1.用单元形态的组合创造一个富有秩序和变化的空间形态。

2.教案立体构成 篇二

一、立体构成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 重形式美感, 轻实际感知

从目前来看, 不少教师将教学的侧重点放在了造型、形状的丰富变化中, 而对于作品的大小、材质等实际效果却没有过多涉及。有一些教师, 为了片面突出多媒体的作用, 给学生布置的作业就是直接在电脑上运用3Dmax等软件进行三维模拟的构成练习, 有的仅仅通过平面画图的方式, 来实现立体构成的联系, 这些虽然方便了学生们完成课程作业, 但是却在客观上违背了立构这门课程的教学初衷。这样的教学主要以研究纯粹构成的形式变化为重点, 只重视了形式美感, 却忽略了触觉, 没有实际空间感, 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完全感受不到空间中大小尺度的视觉变化, 也更加不懂得如何去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中。立体构成课如果失去了“空间”这一概念, 其教学效果一定会大打折扣。

2. 重“具象形态”, 轻“抽象形态”

作为一门设计基础教学课程, 立体构成课程有非常明确的教学目的, 那就是对于学生抽象思维和立体思维的系统性和科学性的训练, 这是该门课程内容安排的前提和依据。有的教师在实际的授课过程中, 片面看重作品的“具象形态”, 而轻视“抽象形态”, 把“纸塑”这一以具象形态为造型追求的艺术形式, 也当作立体构成的研究课题, 将其以“仿生学”命名, 这也是立体构成教学中的一个误区。模仿自然形态受到客观实物的形体限制, 妨碍了单纯研究形体之间的形式美感。

3. 重知识灌输, 轻启发引导

传统的教学方式仅仅要求学生完成课程任务, 学生缺乏独立性的思考和主动汲取知识的机会, 往往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教师在讲台上一口气给全班学生灌输完理论知识, 然后布置作业, 要求全班学生统一去完成切割一个形体、使用某种材质、或折一个造型之类的练习, 学生只有被动接受, 对于立体构成的知识点没办法进行深入思考, 学习效率低, 没有创新意识, 导致大部分同学对于作业都是应付了事, 通常就直接选用老师推荐的或者是最容易找到的材料, 作品造型也是按照书本上的范例样子, 千篇一律, 制作单一, 毫无生气。这就要求教师在授课程中更加具有技巧性, 对学生进行启发式教学, 通过课堂讨论、实地考察等形式, 充分引导学生进行大胆的尝试, 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 激发学习兴趣。

二、立体构成课程教学的探索与创新

1. 培养学生从平面转向立体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在教学安排时, 立体构成课程是紧接着平面构成课来教授的, 为了使学生们尽快建立起立体的思维构架, 摆脱之前知识和观念对创造性思维的束缚, 我在平时的授课过程中, 除了在课堂上给学生们看很多优秀的立体空间的范例外, 还有针对性地加强实践练习来让学生把平面构成课程中点、线、面有关形式美的原则与方法运用到立体空间的构建中, 使学生们的思维迅速的从二维平面空间向三维立体空间过渡。

在具体的实践练习中, 我要求学生以平面图形作为构思原型来生成相应的立体构成作品;要求这一立体构成作品必须建立在平面构成作业基础之上, 允许适当的变化。这一练习可以使用纸塑等传统材料, 也可配合尝试运用新材料如雕塑泥等。在实际操作过程中, 学生们逐渐掌握了二维的平面图形与三维实体之间的生成关系, 我再逐一加入各种限定条件, 对他们进行造型构思的指导, 并让他们进行多方案比较。最终使他们发现即使是以同一个平面图形为出发点, 不同的构思也将带来效果各异的实体造型, 创造的乐趣由此而生。

2. 培养学生对于材料的认识, 善于运用新材料

在材料的运用上, 建立材料认知与立体构成密不可分的教学观念, 我始终坚持与其让学生去想象某种形式或某种新材料然后闭门造车, 不如组织他们通过实地考察、现场参观讲授等方式, 直接从现实生活中去感受立体构成的形式美, 去了解材料的性能与特点, 去掌握其运用规律。不仅能快速的让学生理解消化所学知识, 更能开拓学生的视野, 提高学习的热情。

在具体的实践练习中, 我首先通过课堂讲述和范例演示, 使学生们认识到材料对于立体构成课程的重要性, 随后通过市场考察和调研, 引导学生充分的去了解各种材料的实际性能以及加工工艺, 并鼓励学生大胆的去尝试和运用各种材料来进行整体构成制作, 如PVC材料、泡沫、有机玻璃、铁丝等。

3. 立体构成课程教学方式方法上的改进

针对立体构成课程重知识灌输, 轻启发引导的问题, 我在授课时把原来满堂灌式的教学模式改为重启发引导式的教学模式, 在课堂上与学生一起探讨, 尊重他们的奇思异想, 并对一些好的创意进行鼓励和指导, 让学生充分发挥他们的个性见解和造型技能, 营造一种积极主动的学习氛围。

在教学手段上, 力求运用多种手段, 使授课形式多样, 兴味盎然。针对学生们对学习资料的不同需求, 在授课的过程中我充分利用多媒体幻灯片、电子出版物、互联网络等, 充实教学环节, 提供创意素材;同时组织学生去材料市场实地考察, 组织创意作品的图片交流等, 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 进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总之, 通过在教学中的摸索使我感到, 教育思想的转变必然带来教学模式的变化, 而教学模式的变化也可以促进教育思想的转变, 其根本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立体造型能力, 在初步掌握各种材料特性及构造、形态、加工方法的同时, 培养学生空间想象、美感和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在授课的过程中, 要努力为学生创设一个更为活跃的学习氛围, 使他们能更主动地表达自己的体验和感受, 表现自己的创意和设想, 体会创作的乐趣, 从而提高立体构成课程的教学质量。

摘要:高等院校艺术类学科立体构成课程主要是培养学生对于空间造型的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但在立体构成教学中存在着重形式、轻实际;重具象、轻抽象;重灌输、轻启发等问题, 从而导致了学生学习热情不高, 教学效果不理想。笔者在实际教学中不断摸索出一些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在提高立体构成课程的教学质量方面收到了一些好的效果。

关键词:立体构成,课程教学,探索与创新

参考文献

[1]叶朗.美学原理[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0.

[2]王曾俊.设计基础[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9.

3.立体形态设计与构成分析 篇三

关键词:立体形态;构成;设计

从古典主义、洛可可艺术、巴洛克艺术、甚至更早的传统意义的艺术审美标准到二十世纪初期的包豪斯学校现代主义设计风格的形成,设计审美逐渐从绘画、雕塑等艺术形式与背景中独立出来,而在艺术家纳吉把构成主义引入设计基础课程之后,点、线、面等基本设计元素及抽象的样式给包豪斯的设计教育带来了全新的构成形式语言,从而影响至今。

一、立体形态构成的设计意义

平面形态加上纵深尺度就构成了立体形态,由于它真正占有空间尺度,具备了长、宽、高,所以属于空间构成范畴,立体构成依托各种材料以视觉感官为基础,将造型要素结合力学原理,按照一定的构成原则,重组成具有形式美感的形体。立体形态元素的构成法则与基本规律共同形成的构造原理为设计师调控空间与环境的尺度、体量、甚至受众心理、有效地进行设计提供了有力而高效的保障。

二维平面形态构成设计与三维立体形态构成设计都是抽象构成能力与现代设计意识的培养途径,二维平面从几何概念角度是没有厚度要求的,而三维立体构成则是实体形态的空间表达,用厚度来塑造形态。立体结构在物理力学原理的允许范围内,将构造之美与材料外在视觉与触觉肌理的美感进行综合,因此,立体构成是融材料学、工艺制造学、物理力学、形式美学于一体的艺术与科学相结合的体现。

立体形态构成设计具有真实的尺度与空间占有度,从设计体积与形态构造方面与完成后的设计成品均能较为一致,因此,立体构成从某种意义说只要变化一下材料,本身就可以变为成品。目前,立体形态构成的基本原理已广泛地应用于工业设计、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艺术设计、包装设计、服装设计、形象策划与设计等领域。

二、立体形态构成的概念设计元素分析

从设计角度分析立体形态,同样可以将纷繁复杂的结构形体还原为基本的造型元素来理解,构成中的基本设计元素通常指点、线、面、体。为更加细致地分析立体形态构成的基本元素,在这里我们将其分为两个层次来分析:

首先,在理论概念层次中,点的概念多指线的端点位置(起点或终点)、线的交叉位置、线的相接等位置,它们都可形成点,但物理几何学概念中的点没有面积、长度和宽度,只表示一个坐标位置;点的移动可以构成线,几何学概念中的线有位置、有长度、可以无限延伸但却没有宽度,同时又常常以面的边界或面与面的交界等形式存在;理论概念中,线的平排可以构成面,点的延展扩大也可以形成面,面没有厚度,只有长度、宽度及面积,有规则线的规则平排形成规则的面,不规则线的不规则平排构成不规则的面,面在理论概念中也有位置及方向;理论概念中面的有机扣合形成体,凡同时具有长、宽和纵深度的形态就可构成体,在平面设计中体是一种视幻觉,这种视幻效果利用长、宽、高的平面语言表现构成了有深度感的三维空间。平滑的面构成平滑的体,不规则的面形成不规则体。

第二、在应用概念中,立体形态设计中的点却又具有真实空间尺度的大小,例如街道两旁的路灯灯头,光线呈中心点辐射照明,大自然中雨点、蚂蚁、绿豆等“点形”也具有真实的体积,点的立体形态还可以方型、圆型、多面体型、不规则型等多种丰富的样式存在,界定形态是否属于点,还要看该形与周围其他形态的对比度,相对比而言,体积小才能构成点的感觉,体积越大越接近体的形态特征;实际应用中,线具有宽度和长度、能够标示方向,应用材料的选择在构成中需要具备长度与宽度的悬殊比例差,才能构成线材,线材在立体形态中可以呈现出圆形截面、方形截面、三角形截面、多边形截面等形态,同样,与周围形态的相对比例关系决定了线材与长方体之间的定义区别;应用概念中面可以是体的最外层包裹,面材同样具有一定厚度,但和长与宽相比,其厚度应该可以忽略不计,否则也会较容易和体的形态相混淆;立体造型中的体则具有真实的长、宽、高等实体尺寸且具备明显的体积感,体的形态在实际应用中又可分为实心体与空心体,实心体即中心填充无间隙的实心体块形态,其质量较重,常用材料为发泡塑料泡沫块、水泥块、金属块、塑料块、木块、石块等块材,而空心体则为中心有空洞的体块,例如封闭的包装箱、中空的贝壳、封闭的容器、集装箱等等,其特征表现在有体积感,但由于中空的原因,质量轻,它属于用面材封闭包裹形成的体,所以算作空心体材。

相对的比例关系概念是立体形态构成的一个重要指标,它是合理区别点材、线材、面材、体材的重要依据,这里的相对包含着从长度到宽度、深度、体积、质量、色彩甚至心理效应等的多方面,同样的形态在某一环境中属于点形,变换环境后就有可能变为体,例如芝麻相对于一般的餐盘来说属于小点,而当其放置在蚂蚁洞穴中就成为体积硕大的美餐了,再比如路边的线杆与电线同样也是具备了线材长宽比例的悬殊性才被称之为“线”。当相对比例关系达到临界点时,形态也就会发生转换,点、线、面、体的概念在立体空间环境中是千变万化的。

三、立体设计的实虚关系分析

实与虚的关系在视觉设计中属于对比关系范畴,它们相对而立,相辅相成。立体设计同样如此,实体与虚体、实形与虚形、实意与虚意共存互生,在矛盾中构成平衡而优美的格局。

实体在空间中占据真实的尺度,有封闭的体量感和空间质量感,给人厚实、有着稳重而充实的心理效应,实体之外的空间常被人们称为虚体,虚体一般不具有实际而具体的尺度范围,它随着实体的构造而变化,实与虚属于相互依存的关系,在设计过程中,实体的存在和虚体的存在应该放在统一的角度思考,同时设计。在华裔设计师贝聿铭的早期设计作品美国国家美术馆中,几何形的切割造型将梯形的形态划分为各个功能区域,建筑体与周围空间形成了良好的设计关系,建筑由内向外布局合理,充分体现了实体与虚体的有机结合,展现了虚与实的美学特质;再如中国2008年奥运会的主场馆鸟巢的设计也考虑到了实与虚的关系问题,用仿生态的条状形体的重复繁衍、错位穿插构造了一个自然鸟巢的意象形态,其间的实空间与虚空间贯穿流畅,内外融合,气韵由内向外融汇而贯通,既有美好的设计寓意,又传达出传统中华民族对建筑体虚实关系的理解,散发出虚实相生的哲学意境和美感。

近年来的商品经济发展带来会展行业的蓬勃兴起,也给当代设计注入了新鲜活力,分析2010年的上海世博会各国展区及展位不难体会到立体形态在当代设计师手中变幻出的奇思妙想,细数这些国家展馆的设计制作,在新技术、新材料的使用同时,空间的虚实关系的设计依然是一个重要要素,展示设计的虚实不仅需要考虑展馆外形美感,也需要将展位、展品陈列、展带统筹规划,融入实体与虚体、美感与精神意蕴来设计,这才使得上海世界博览会秩序井然,呈现出丰富多彩的设计样式与各国文化特色。

当代设计从功能到形式不断改造着人居环境,现代审美趣味的融入使得城市规划与装饰日趋美化,通晓立体形态构成设计原理与技术、将之应用在当今的设计实践中越来越成为现在的设计师基本素质之一。

参考文献:

4.《立体构成》试讲教案 篇四

安 徽 新 华 学 院

《立体构成》试讲教案

教师:牛静 电话:*** 单位:安徽新华学院 工学院 时间:2009年4月25日

课题:硬质线材构成

课型:理论课

教学目的和要求:

1.学会作硬质线材构成的简单材料的运用

2.掌握各种构造类型的空间组合规律、技法处理以及工具的运用 3.培养学生对立体形态的量感、空间感、肌理感等在感性上的认识

教学重点与难点:

1.单线构造的纯粹抽象造型

2.框架构造与垒积构造的基本类型

教学方法:理论讲授与范例相结合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内容:

在上次课中,我们共同探讨学习了形态要素之一线的表现形式及它的视觉情感和特征,我们知道线是构成三次元空间的基础,是立体构成中最为重要的要素之一,它的不同组合形式可以构成千变万化的空间形态。由欧式几何学的定义可知,线有位置,方向和长度,但没有宽度和厚度,可以理解为是面的边缘和面与面的界限,也是点与点的连接。但在造型艺术上,为了使我们能够看得见,线不仅有长度和位置,而且有宽度和厚度,还有软硬、粗细之分。现在,我们就开始系统地和大家一起学习线材构成中的硬质线材构成。

硬质线材的立体构成一般采用木条、竹条、铁丝、吸管等材料,以线群的积聚,通过各种构架方式构成不同的立体空间造型。我们可以通过这些线群的空隙观察到各个层面所表现出来的线面结构和效果,着重体现出韵律美、运动美和节奏美的感觉。在生活中经常会看到这种构成形式,如玻璃柱的灯具、藤制家具,钢管家具等产品设计,其造型结构可以不断地进行研究和实验,在应用的领域里表现出丰富多彩的变化效果。平时常见的造型形式有以下几种:

一、单线构造

1.概述

单线构造就是只用一根线材所构成的立体造型。其造型应用的基本方法是对一根连续 的硬质线材进行加工并通过曲直、长短、动势等形态结构变化,构成线的流动感和变化有序的立体特征。

2.材料

构成单线构造的材料,一般是那些可塑性和定型性均比较优越的硬质线材。例如塑料 皮电线、铁丝、漆包线等都比较适合于单线的造型。

3.基本类型

依据线型的结构特征划分: ⑴、直线的连续构成 ⑵、曲线的连续构成

⑶、直线与曲线相结合的连续构成

依据对再造形态的认知划分:

⑴、纯粹抽象造型----造型的基本要求是,用线条构成空间变化的丰富性、流动感和整体气韵的生动性。

⑵、写生变化造型----造型的基本要求是,充分研究和分析具体生活素材,在此基础上进行选择和提炼,然后对生活素材进行有想法、有个性地理想化再造。

二、垒积构造

1.概述

垒积构造是指将线材通过垒置、堆积而形成的立体构造 2.材料

垒积构造使用的线材材质不同,对于知觉感受也能够形成不同的影响。例如,木筷子、竹牙签、塑料吸管、植物秸秆、玻璃棒、纸管、不锈钢管等,不同的材质有不同的特点,利用不同的线材进行垒积构造,能够给人以不同的知觉趣味。

3.连接方式

⑴、借助材料与材料接触部分的压力或摩擦力维持构造的结构。⑵、借助一些辅助材料或工艺连接并固定构造的结构。

4.基本类型

⑴、重复垒积构造----指将相同的线材以重复的结构秩序垒积在一起所构成的立体形态。⑵、渐变垒积构造----指以渐变的秩序为主导所构成的垒积形式,渐变垒积构造的要素有线材的长短、粗细,以及线材与线材的方向和空间距离等。

⑶、自由垒积构造----指形态结构和连接方式都比较自由的垒积形式。通过灵活地调节线材长短、粗细、方向、动势,构成形态空间关系、平衡关系、动态关系、虚实关系、节奏关系的生动性和整体感。

三、框架构造

1.概述

框架构造是以一种硬质线材采用某种方式把它接合成框架构造,并以此为单位进行空间组合。在建筑和家具的结构中,框架构造具有广泛的用途。2.基本类型

⑴、独立框架----是指独立的线框形态,其线框形态可以是方形、圆形、三角形、五边形、多边形以及其他任何形态。

结构可以分:

①、面型线框----是趋向于平面化的线框,其形态就相当于将面材 的中间部分去除,只保留边缘部分而形成的外框。例如:镜框

②、立体线框----是具有明显三维空间性质的线框,其形态就相当于于将块材的中间部分去除,只保留各个转折的棱线部分而形成的立体线框。例如:足球大门的框

⑵、连续框架

①重复框架----是以独立线框为基本单位,采用重复的组织结构所构成的框架构造。

可以尝试采用不同的方法如盘旋、卷曲等在框架的基本单位内构成空间分割的变化,使重复框架整体产生丰富感和耐看性。

②渐变框架----是以独立线框为基础,构成逐渐扩大或缩小的线框系列组合。渐变框架的组合一般比较强调数比关系。例如采用等差数列、等比数列、斐波那契数列或黄金分割率等各种数学逻辑来形成各个框架的联系规律。

③自由组合框架----是采用形态类似的独立线框进行自由组合。要注意各个线框是角度变化,又要使线框之间形成呼应关系。

四、桁架构造

1.概述

桁架是指房屋、桥梁等架空的骨架式承重结构。桁架构造的特征是,采用一定长度的线材组合成三角形,并以线材的三角形为单位组合成立体线框的构造体。桁架构造能够充分发挥出材料的强度特性,具有稳定性好、整体性强,能够在空间跨度比较大的情况下承重等优势。

2.设计程序

⑴、设计以等边三角形为基础的平面结构

⑵、研究其立体空间结构的发展,确定桁架构造的重心

⑶、依据材料的特性确定线材节点的连接形式和方法,如粘、钉、绑、插等

教学小结:

本次课我们主要讲了硬质线材的四种基本造型形式,要求大家掌握这四种基本形式和它们又包含的各个基本类型,并能够区分它们的不同之处,在后期的作业当中有创新的运用各种硬质材料学会作硬质线材,尝试采用不同的技法处理去加深对线材理解,增强对立体形态的量感、空间感、肌理感等在感性上的认识。

作业/思考题:

1、利用一根连续的线材作直曲相结合的自由构成,线材的长度不限,将作业固定在一个基座上。

2、在一个基座上,构成线材的渐变垒积,材料、尺寸不限。

5.立体构成概述 篇五

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起源于德国包豪斯设计学院。包豪斯设计学院于1919年在 德国成立。由于1932年遭纳粹党迫害而被迫关闭,老师流亡他国。但仅仅13年的时间竟培养出一批在各个设计领域中领先的设计人才。包豪斯宣言的第一句话就是“建筑师、艺术家、画家们,我们一定要面向工艺”,包豪斯的教学计划也是用这个精神来指导的。在各个阶段都要训练每个学生用手和用脑,并且要二者统一的能力,通过实际操作使学生对各种材料的性能和工艺加工的技能获得个人体验,从而培养学生设计能力,以达到符合工艺的要求。包豪斯第一次把不可靠的感觉变成科学及更改的视觉法,开创了理性艺术设计的先河。崭新的设计理论和设计教育思想使包豪斯成为现代构成设计的发源地。

目前世界上的设计教育通行的专业基础课就是包豪斯首创的。这个基础艺术课的结构,是把对平面和立体结构的研究、材料的研究、色彩的研究三方面独立成体系,使视觉教育第一次牢固地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而不仅是基于艺术家个人的、非科学化的、不可靠的感觉基础上。基础课其实是一次洗脑的过程,通过理性的礼堂训练,把学生入学前的所有视觉习惯洗掉,代以崭新的、理性的视觉规律。利用这种新的规律,来启发学生的潜在才能和想像力,并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培养能够创造出崭新的造型及真正具有创造性思维能力的人才。基础课的训练最终的目的是设计,而不是把训练本身当作目的。训练的方法是理性的分析,而不是任意的、个人的自由表现。在立体构成教学中注重对材料、肌理和形态对比的研究,让学生发现和表现形形色色的对比关系,如物体的大小,线的曲直,肌理的光滑粗糙,色彩的坚硬感与柔软感等等。体验材料的视觉、触觉的效果和物理性能,并以纸板等材料进行构成教育的方法。让学生在不考虑任何附加条件的情况下,研究材料的空间美感变化,从而奠定了立体构成的基础,使之成为世界设计类教育中至今必修的课程之一。

2.立体构成的概念与特征

立体构成是一门研究在三维空间中如何将点线面体的造型要素按照一定的形式美法则组合成新的美的立体形态的学科。

立体构成也是用各种较为简单的材料来训练造型能力和构成能力的一门学科。它是对立体形态进行科学的解剖,以便重新组合、排列创造出新的造型。

立体构成还是包括技术、材料、加工、设计在内的综合能力训练,可以为将来的专业设计积累大量的基础素材。通过学习、训练学生对休的想像能力、造型能力和构成能力,提高学生的思维、设计能力和审美能力。

立体构成更是研究空间形态的学科,通过空间形态的构成训练,使之形成一种空间立体的思维方法和习惯,建立一种三维空间甚至多维空间的想像能力和组织能力。

3.立体与空间的关系

立体有别于平面。我们从学习绘画开始接触到的都是平面的艺术作品,如素描、水粉、油画等等。虽然在平面作品中我们领略到了光影、立体、色彩等丰富的视觉感受,但表现出来的毕竟只是一个虚幻的感觉,不是真实的。当我们有手去触摸它时,只是一张平面的纸而已,它并不是真正的实体,是一个虚幻的三维空间。而我们生活在一个广阔的自然界中,大自然给予我们的万物,小到一粒沙子,薄到一片树叶,都是以立体的形式出现的。它们不仅有长度宽度、还有第三度,即深度。在这个可视可触的立体世界里,可以从前、后、左、右、上、下六个方向去观察身边事物,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包括自己在内的空间延续体。所以立体的世界是复杂的。我们必须从不同的角度、距离、方向进行观察,在头脑中将这些观察到的东西综合起来,从而掌握三维的实质。我们研究一个形态时,可以从近看和远看等各种角度去观察它,通过这种运动形式,可以在视觉上和心理上把空间再次表现出来。因此,立体构成中的空间是由一个形态同感觉它的人之间产生的相互关系所形成的,这种关系是根据人的触觉和视觉经验所决定的。研究空间不能离开形态,形态与空间是互补的关系,形态依存于空间之中,图中可见建筑与空间的关系。

4.平面构成与立体构成的区别

平面构成是有意识地将点、线、面各因素组织创造出一个两度体世界。主要的目的是建立起视觉和谐的秩序或产生有意识的视觉兴奋。立体构成是平面构成的延续,把平面构成中的点、线、面立体化,它是一个硬度体世界,比平面构成复杂的多。一个立体物必须同时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观察和考虑。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说,立体构成又不如平面复杂,因为它和实际空间中的具体有形的,看得见摸得着的形状和材料打交道,因此就可以避免出现在纸上引起错觉的三度形状这类问题。平面构成与立体构成具体的区别如下:

A. 二维空间和三维空间。平面构成中的点、线、面表现的是二维空间。立体构成的点、线、面、体表现的是三维空间。

B. 方向性。平面构成只有一个方向来表现和观察。立体构成有六个方向加以表现和观察、即前、后、上、下、左、右。

C. 幻觉感与真实感。平面构成中的体积感是二维空间上的一种幻觉,它的重心、位置、方向、形体和空间也是虚幻的。立体构成表现的却是真实存在的重心、位置、方向、形体和空间等。

D. 可触感。平面构成中的点、线、面只有视觉感,无触觉感。立体构成中的点、线、面、体除了视觉感以外,还有触觉感。

5.立体构成的造型要素

立体物的构成要素。

1.点。立体构成中的点是小而集中的立体形态它是有形态、大小、方向及位置的变化,是把平面构成中的点加以体积化。它可以理解成一个乒乓球或一个

金属球等,与球体的区别是因对比环境的变化而转变。立体构成中的点常用

来表现强调节奏感与对比感,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2.线。立体构成的线是构成空间立体的基础。它把平面构成中的线,加以体积

化。它可以理解为一根玻璃棒或一根木条等。线的不同组合,可以构成千变

万化的空间形态。立体构成中的线是相对细长的造型,是体的骨骼与框架,常用来表现运动感、力度感、透气感与韵律感。

3.面。立体构成中的面是相对于体而言的,具有长、宽两个方向和非常薄的厚

度。它可以理解成一张纸或一张木板等,体现了体的表面特征。面的不同组

合方式可以构成丰富的空间形体,表现了透空、轻盈、延伸等特征。

6、.材料的视觉效果和心理感受

1.从材料的形态方面看点材具有活泼、跳跃的感觉;线材具有长度和方向,在空间能产生轻盈、锐利和运动感。由于线材与线材之间的空隙所产生的空间虚实对比关系,可以造成空间的节奏感和流动感,因此,给人以轻快、通透、紧张的感觉;面材的表面有扩展感、充实感;侧面有轻快感和空间感;块材是具有长、宽、高三维空间的实体。它具有连续的表面,能表现出很强的量感。给人以厚重、稳定的感觉。因此,同一材料的不同形态的表现会产生风格迥异的效果。以线材表现轻巧空灵;以块材表现厚重有力;以面材表现单纯舒展,我们可以从设计的目的出发,正确选择材料的形态。

另外,点、线、面和体,它们之间的关系是相对的,当超过一定的限度,就会改变原有的形态。如,点材朝一个方向的延续排列便形成线材,线材平行排列可形成面材,面材超过一定厚度又形成块材,块材向一定方向延续又变成线材。因此,在立体构成设计中要把握形态变化的尺度,以表现设计的形态构成。

2.从材料的质地、肌理方面看不同的材料会产生不同的视觉效果和心理感受。即使同一形态,采用不同的材料也会产生不同的效果和感受。如:同是面材,金属板使人感觉冰冷、坚硬;玻璃板使人觉得透明、易脆;木板让人感到温暖、舒适;塑料板让人感到柔韧、时髦。表面光洁而细腻的肌理让人觉得华丽、薄脆;表面平滑而无光的肌理给人以含蓄、安宁的感觉;表面粗糙而有光的肌理让人感觉既沉重又生动;表面粗糙而无光的肌理,给人感觉朴实、厚重。

材料(Material)是立体构成的物质基础,,离开了物质材料,立体构成的创造性思维就难以在现实中实现。在立体构成由的立体造型要依赖于物质材料来表现,物质材料的性能直接限制了立体构成的形态塑造,同时,物质材料的视觉功能和触觉功能是艺术表达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它赋子了材料肌理不同的心理效应,比如粗糙与细腻,冰冷与温暖,柔软与坚硬,干燥与湿润,轻快与笨重.鲜活与老化等。

物质材料不仅决定了立体构成的形态.色彩.肌理等心理效应还直接影响着立体造型的物理强度.加工工艺和加工方法等物理效能。不同材料的物理特性:软与硬.干与湿.疏与密,以及透明与否.可塑与否,传热与否,有弹性与否等。都会直接影响和限制立体构成的制作和加工,从而间接限制了立体构成的设计构思。这就要求在进行立体构成设计时材料的选择.应用和加工工艺是设计思维巾必须要考虑到的因素。所以,对材料的了解.材料的加工以及新材料的寻找和发现是立体构成学习.实践由不可忽略的重要内容。

材科的分类方法有很多种,如从材质、形态、性能等都可以进行分类。在这里主要从自然材料与人工材料的分类来讨论.研究部分材料的性能.特性.加工。

2、纸材料

纸张是用植物纤维制成的薄片,其主要原料是麻类.稻草、麦杆、竹子、树皮和其他种类繁多的野生植物。纸有着悠久的历史,并在人们的生活中广泛使用,给人轻松、随和、便捷的心理感受。纸的种类很多,传统纸的分类主要是从原材料的角度来进行划分,如麻纸.皮纸、竹纸等;而现代纸张的生产,加工先进,原材料丰富多样,纸的种类自然也是大大地丰富,单从使用状况就不分为:工业用纸、生活用纸、文化用纸等。

纸是立体构成中很好的面材料。由于纸具有可塑性好,易定形,切割方便等物理特性;同时,纸材料又具有种类繁多,价格便宜,对加工工具要求简单的特点。在立体构成中,纸是最简便.最基本的材料,也是使用机会最多的材料。各种卡纸、手工纸.艺术纸和铜版纸都是立体构成中常常使用的纸张。

用纸材料做立体造型加工方便、简捷,通常的加工方法是:

折叠:包括直线折叠.折线折叠、曲线折叠、折叠前最好用刀背刻画折叠线,易于折叠。

弯曲:包括扭曲、卷曲、螺旋曲。

切割:分为直线切割.曲线切割,挖切。切割工具三要是美工刀、剪刀等。接合:有插接、编接、粘接。粘接材料主要是双面胶、乳白胶等。

7.立体构成的设计应用

现代设计是一门科学技术与艺术相融合的学科而立体构成教学训练的目的就是为进行立体造型设计打基础。

立体构成教学是设计的专业基础课程,它是立足于对立体造型可能性的探索,而完全不考虑造型的功能等因素.旨在讨论、研究立体造型的原理、规律和构造训练。立体构成的学习、训练不是目的,而是提高、完善现代设计能力的重要手段。对某些立体造型设计的内容做些简单的介绍和分析.从而进一步了解立体构成在各类设计中的运用,加强认识立体构成学习的重要性。

设计是包括立体构成在内、并考虑其它众多要素,使之成为完整造型的活动。设计的领域非常广泛,它可分为商业设计、工业设计、环境艺术设计等门类,而这些艺术门类还可以细分为广告设计、书籍设计、包装设计、广告设计、展示设计、服装设计、染织设计、室内外环境设计等专业门类。

立体构成与设计是有区别的。立体构成研究的内容是将涉及到各个艺术门类之间的、相互关联的立体因素,从整个设计领域中抽取出来,专门研究它的视觉效果构成和造型特点,从而做到科学、系统、全面地掌握立体形态。

立体构成与具体的艺术门类区别很大,在整个立体构成的训练过程中没有具体目的的条件限制(如专为某一种产品设计造型)。因此,每一项练习就必须从立体造型的角度去研究形态的可能性和变化性。

立体构成能为设计提供广泛的发展基础。立体构成的构思不是完全依赖于设计师的灵感,而是把灵感和严密的逻辑思维结合起来,通过逻辑推理的办法,并结合美学、工艺、材料等因素,确定最后方案。立体构成可以为设计积累大量的素材。立体构成的目的在于培养造型的感觉能力、想象能力和构成能力,在基础训练阶段,创造出来的作品可成为今后设计的丰富素材。立体构成是包括技术、材料在内的综合训练,在立体的构成过程中,必须结合技术和材料来考虑造型的可能性。因此,作为设计者来讲,不仅要掌握立体造型规律,而且还必须了解或掌握技术、材料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一、立体构成与建筑设计

建筑设计是对空间进行研究和运用的艺术形式,空间问题是建筑设计的本质,在空间的限定、分割、组合的过程中.同时注入文化、环境、技术、材料.功能等因素,从而产生不同的建筑设计风格和设计形式。

空间以及空间的组织结构形式是建筑设计的主要内容。建筑设计是在自然环境的心理空间中,利用建筑材料限定空间.构成一个最小的物理空间。这种物理空间被称为空间原型,并多以几何形体呈现。由某种或几种几何形体之间通过重复并列、叠加、相交、切割、贯穿等方法,相互组织在一起,共同塑造了建筑的形态。

这样,不难看出在建筑设计中,立体构成的原理和法则被广泛的应用。建筑的组织结构形式和立体构成中的形体组合构成是相同的.那些立体构成中的组合原理、规律和方法都可以在建筑设计中被运用。

二、立体构成与工业产品设计

在现代人类的生活中已经无法离开工业产品设计,从喝水用的杯子到家里陈设的家具,从使用的各类电器到身上漂亮的衣着,还有出行乘坐的交通工具,以及珠宝首饰装饰品,都是工业产品设计的范畴。工业产品设计是使人们的生活更舒适、更惬意的一种手段。这种设计客观真实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

6.立体构成教学计划范文 篇六

课程名称:立体构成 solid structure 课程性质:是一门重要的工业设计专业必修基础课程,是从平面过度到立体的重要的专业基础课 学 分:4 总 学 时:64 适用专业:工业设计等设计类中的有关专业

先修课程:《素描》、《工业设计概论》、《平面构成》

教学目的和要求:

培养学生空间的想象力及空间设计能力, 加强脑与手的综合训练;培养学生应用简单经济的材料和制作工艺探求立体形态的形式规律和设计原理,寻求材料,结构,力学与形态表现的和谐规律。通过对立体构成的学习,学生能够按照形式美规律,进行组织线、面、块的空间构成,并且使其构成元素的色彩及材质与创意相符合,促使其形态的科学合理性。

二、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三、各章节主要知识点与教学要求

第一章 绪论 概述

第一节 立体构成的基本概念

第二节 立体构成是物体形态设计的基础

第三节 立体构成的教学目的和内容

本章重点:立体构成的基本概念

第二章 立体构成的基本要素

第一节 认识点线面

第二节 认识体量

第三节 认识材质

第三节 认识空间

本章重点:材质空间的认识

本章难点:空间的构成认识

第三章 半立体构成第一节 一切多折

第二节 肌理构成

本章重点:表情练习——一切多折

本章难点:一切多折制作

第四章 线立体构成

第一节 垒积、衍架、框架线层排列

第二节 线织面

本章重点:线材构成

本章难点:线材构成的实际制作

第五章 面材构成

第一节 透空柱体、多面体结构

第二节 层面排列

第三节 单体积聚与形体的插接构成本章重点:面材构成

本章难点:面材构成的实际制作

第六章 块材构成

第一节 有机形体的塑造 第二节 形体的分割与组合第三节 块的积聚构成

本章重点:块材构成本章难点:块材构成的实际制作

第七章 综合构成

第一节 综合构成的要求、形式与要注意的问题

本章重点:综合构成

本章难点:综合构成的实际制作

四、成绩考核方式

以完成设计作业形式的考查课,综合课堂所学理论知识,完成如下作业:

1、纸的表情练习(一切多折)1件 15%

2、线材构成 1件 15%

3、面材构成 1件 15%

4、块材构成 1件 15%

5、综合构成 1件 40%

五、教材与参考资料

《立体构成》 胡介鸣编 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2004 《立体构成》 赵殿泽著 辽宁美术出版社 1996 《立体构成基础》 蒋民民编著 中国社会出版社 2008 《立体构成》 蔡从烈等编著 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7 注:

1、本课程作业更偏于创意实践题。故教学中:

⑴突出重点,要点,更突出创意实践中思维与动手的业绩成果;

⑵必须充分利用等同于课时或大于课时的课外实验或自习时间;

2、本课程充分体现艺术设计专业模式的课堂讲授与个别传授,交流,辅导,示范,修正作业等相

结合,积极启发,激励学生的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学习态度和创意,想象的创造能力。

3、本大纲须“静”“动”态的执行,视学生的学习状况特点等,应有局部的增减,强弱,取舍地运

作。

执 笔 人:杜晶晶

审 定 人:篇二:立体构成授课计划 篇三:《立体构成》教学大纲

《立体构成》教学大纲

课程性质: 艺术设计基础 适用专业:艺术类专业通用

开课专业: 广告设计 资讯设计 环艺设计 动漫画设计 交通景观设计 总学时/学分: 36学时/2学分

一、课程性质与课程任务

立体构成是一门研究在三维空间中如何将立体造型要素按照一定的原则组合成赋予个性的、美的立体形态的学科。

立体构成是使用各种较为单纯的材料来训练造型能力和构成能力的一门学科。它的教学目的是要求学生对立体形态进行科学的解剖,以便重新组合,创造出新形态。为设计活动提供广泛的构思方案,因此,它是立体设计的基础,在整个立体造型设计活动中占有重要地位。

本教学课程计划36课时,要求学生用大量的自习时间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

二、对前继课程内容的具体要求 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美术基础。

三、本课程的授课内容与授课要求

概 述(一)教学内容

1、立体构成的起源

2、立体构成的概念及特征

3、立体构成与设计

4、立体构成与计算机设计

(二)教学要求:主要使学生掌握立体构成的基本理论

第一章 立体构成的造型基础(一)教学内容

1、立体的本质

2、立体构成的造型要素及其语义

3、立体构成的美学原则(二)教学要求:要求学生掌握立体构成的概念以及立体构成的的构成要素。

作业要求:1.以简单的几何形体,如正方体,圆柱体等进行四种形式的切割想象表现。2.从平面到立体的转换构成练习。教 具:范例。

第二章 立体构成的造型基础(一)教学内容

1、立体形态的强化表现

2、立体构成材料的加工表现(二)教学要求:通过训练使学生对立体形态的量感,空间感,肌理感有感性上的认识。

作业要求:利用纸张就空间感和肌理感进行构成练习。教 具:范例。

第三章 立体构成的造型形式与应用(一)教学内容

1、半立体构成

2、线材的立体构成

3、面材的立体构成

4、块材的立体构成

5、立体构成在实践中的应用(二)授课要求:要求学生在训练构成中深入理解面,线,块三大构成要素及其构成规

律,并鼓励学生将其大胆用于实践。

作业要求:指导学生作一切多折和多切多折的构成练习;以多面体为基础试做各

种变异造型;利用线材,棒材和块材做构成练习;

教 具:范例。

四、课内实践环节与具体安排及说明

在授课后,教师布置作业作为训练内容,教师做个别辅导。

五、本课程的考核方式

考察课,学生进行学习和训练教师根据具体情况打分

六、学时分配建议

艺术设计类二年级36学时 6学时/周 6周交通景观设计36学时 6学时/周 6周七、建议使用教材及教学参考书

使用教材:《立体构成》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主编:许之敏篇四:色彩构成教学计划

《构成基础》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坚持学校的育人思想,严格按照振华学生学习评价标准:理论知识够用,专业技能娴熟,综合素质良好,注重学生个性化发展。做到以德服人,以理服人,以专业知识服人。历尽做到效率公司化,以科学的教学方法使学生轻松的愉悦的学好知识,用好专业技能知识。

二、教材分析

《构成基础》这门教材主要包含的知识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等,主要章节和知识点具体如下表: 1

三、教学目标

1、理论层面

学生从构成学基本理论的学习切入,掌握构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了解人的心理、情感与色彩、平面、立体相互之间的联系以及区域文化对构成的影响,增强对整个课程的学习理解能力。

2、实践层面

通过各单元作业的实施完成过程,掌握构成组合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能够较为熟练地应用构成规律组成不同平面、色调、立体并把握它们的转换关系,为以后的平面设计应用打下一个扎实的基础。

3、认识层面 2 学生应当明确构成课不仅是对造型及形式表现的学习,更是创造思维的培养。因此构成是一种能力训练的过程,而非结果。这一学习阶段应该成为学生日后学习的支撑学生应对他们如何将本阶段的学习运用到各类设计实践中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和体会。

四、教学重点及难点

色彩构成是根据人对色彩的视知觉和心理效应,用一定的色彩规律去组合搭建色彩要素间的相互关系,创造出符合审美需求和设计创意的色彩效果,是一种对理想色彩的创造过程及结果。色彩构成同平面构成、立体构成课一起形成一个完整的构成课程体系,是所有美术设计专业的基础主干课程之一。教学重点

1、色彩构成:色彩的混合、色彩的对比、色彩及心理、色彩构成等。

2、平面构成:平面构成的基本要素、近似、渐变、对比、发射、空间。

3、立体构成:立体构成的基础知识、立体与空间、立体构成技法。教学难点

1、如何加强学生对于色彩构成原理的应用。

2、怎样使学生运用好平面构成的基本规则。

3、如何将平面构成、立体构成与色彩构成之间的联系统一于一体。

五、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专业基础薄弱,对于本专业的知识体系结构认识不充分,但是学习的激情是高的,态度是好的。学生非常的活泼开朗,思维活跃,这些都是学习本课程的优点。面对这种情况,首先从基础抓起,进一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学生做到色彩基础扎实。

六、教学措施及方法

一课堂讲授 教师在课堂讲授中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将理论阐述与图形演示相结合进行教学以便于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和吸收。

二作业辅导 在作业辅导中既要强调作业要求与画面视觉效果更要关注学生的过程学习鼓励学生主动思考、积极实践与探索尽量根据学生的能力特点因势利导、充分肯定和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三作品评析 精典作品和优秀作业的评析是美术设计教学中特殊而有效的教学方法教师在这个环节中应注重“比较”的方法作用根据教学相关阶段的内容与要求启发引导学生对作品中呈现出的不同表现方法、视觉效果、潜在优势等进行认识和思考。四总结评价 总结与评价是教学过程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在教学总结及对学生学习成绩的评价中应避免以作业效果作为评价的唯一标准而代之以注重学生发展能力的多元化评价标准使每一阶段的教学总结和评价都能够实际地起到帮助学生总结经验、提高认识和推进下一步教学的目的。

七、教学进度安排 3 4 注:按18周计算,共计90课时。5 篇五:《形态构成》授课计划

学年学期: 2014— 2015 学年 二 系(院): 艺术设计系 课程名称: 形态构成(装饰)学 时: 64学时 主带教师与学时: 辅带教师与学时: 教学对象: 教 材: 教 务 处 制

学期

注: 多教师任课必须明确各自的课时及授课内容;习题课、实践请注明学时;

任课教师制定本计划要依据对应课程标准,本计划作为教学巡查和工作量认定的重要原始材料。

注: 多教师任课必须明确各自的课时及授课内容;习题课、实践请注明学时;

任课教师制定本计划要依据对应课程标准,本计划作为教学巡查和工作量认定的重要原始材料。

注: 多教师任课必须明确各自的课时及授课内容;习题课、实践请注明学时;

7.浅析立体构成课程的教与学 篇七

一、以教为本, 突出立体构成教学课题设计的生活化、趣味化和思维导向的人性化, 以“教”导“学”

课题是可供课程操作过程性的学习范式, 是课程设计者为学生提供的学习路径、学习方法、学习形式的具体体现, 是做好“教”的关键。一个课题可以成为课程要旨的聚焦点, 也是课程知识体现的密集区域。 (一) 课题设计的方式与手法最重要的线索莫过于日常生活。因此, 课题内容与日常生活的紧密结合, 不仅符合学生心理行为的要求, 有利于保持选题和内容的开放性、实验性与研究性, 还有助于构筑起学生与老师、学校与社会和谐的互动关系。 (二) 课题设计必须具备强烈的形式趣味, 让学生在学习中感觉是在进行形式游戏, 从而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并对其产生明显的吸引力, 使学习过程在有趣的意蕴甚至某种游戏的氛围中展开并完成。这种趣味性, 使课题本身进入一种“有意味的形式”的状态, 使学生以兴奋、愉悦的情绪启发思维, 在一种近乎“玩”的状态中体验课题的目标与意蕴。这样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能够在强烈的形式关系中, 突出主题, 体现宝贵的感情因素, 而避免陷入纯形式的训练。

在教学中不仅要选好课题还要突出思维导向的人性化。当今的大学生希望被人理解、赞扬的心理显得更为迫切。在立体构成教学中, 学生在完成从平面过渡到立体空间的过程中, 必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 甚至会不同程度地打击他们的自信心。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导向者, 应该对他们做出诚恳的鼓励与赞美, 并允许不同层次的学生达到目标的速度和过程存在一定的差异, 这样既关注了学生的个体差异, 又能激励学生的竞争意识, 使学生在生动和谐的课堂氛围中充分锻炼和提高自己, 为学生展示自由的心灵提供一个空间的舞台, 为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提供一片广阔的天空。

二、以学为本, 通过丰富的学习内容及科学有效的教学策略等, 突出立体构成课程的多元化, 以“学”促“教”

立体构成要解决的是平面基础课程中不能解决的三维造型与空间逻辑组合问题。基于大部分学生长期接受平面视觉的训练, 导致他们习惯于以平面的视点来看待事物, 形成了较为局限的思维定势。因此, 立体构成教学改革的根本在于以学为本, 通过科学丰富的学习内容及策略等, 突出立体构成课程的多元化。 (一) 立体构成作为“三大构成”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一方面是对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的延续与深入;另一方面是构筑学生三维空间意识体系的重要开端。因此, 教师可以在上课过程中向学生灌输建筑、雕塑、纤维等与立体形态相关的设计类型, 使教学内容更为人性化、现代化、多元化。 (二) 立体构成教学重心要从传教的老师转移到受众的学生, 即从重“教”到重“学”, 从根本上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通过教师的引导、信息资料的查询、相互之间的讨论以及自我反思而获得和理解知识。 (三) 由于立体构成的授课周期相对较短, 作业量大。因此, 在安排与引导学生完成作业时适当采取分组合作、集体合作等形式, 使学生在共同完成作业的过程中, 以一个主动参与者的身份进行学习, 共同承担完成作业责任和义务。这样不仅能极大地提高学生完成作业的兴趣, 还能锻炼他们解决问题的技能与团队合作能力, 从而起到活跃课堂气氛的作用。 (四) 立体构成教学要鼓励学生的个性发展, 鼓励创新的教学策略, 让学生真正地体味到创新的愉悦与张扬个性的满足感, 使学生在高昂的情绪和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提高学习效率。

三、立体构成教学中材料、工艺、结构的适时引入至为关键

在研究立体形态的形式构成过程中, 把与之相关的材料、工艺和结构适时导入教学实践显得极其重要。在立体形态创造的过程中可选用的材料大致包括两大类:一类是天然材料, 如石材、木材、天然纤维材料以及陶土、大漆、矿物颜料等;另一类是人工材料, 如金属材料、人工纤维材料、玻璃、纤维板等。每一种材料相应的都有一种加工工艺或复合加工工艺与之对应, 如手工雕刻、机械加工、编织工艺、印染工艺、镶嵌工艺、粘接工艺等, 这又是一个庞大的加工工艺系统。立体形态的创作构思与表现有赖于对物质材料的详尽知解和相应的加工工艺, 其创作过程也是一个地道的物化过程。在制作立体形态时必须探求物质的内部规律, 熟知材料的强度、硬度等特性, 并创造出与之相适应的加工工艺, 使自己的思想情感物化在物质之中。例如, 我们在教学中曾经给学生设计了一个关于材质和肌理的分析训练课题, 让学生尽可能搜集各种材料并在每类材料旁注明其视觉特征和触觉特征, 使学生能够在提取任一材料并能不看原物的情况下, 根据感觉经验将其材质默画出来, 收到了良好的效果。这种训练方法有利于促使学生从感觉、质地、肌理等多角度审视周围的事物和现象, 这样更有利于学生开发、培养形态的表现和创造能力。

当然, 如果你选择了一种材料, 并且想把它变成某种形态和结构, 那么就必须使用相应的加工方法, 相反, 如果我们有了想要的形状和结构, 并且具备了固定的加工方法, 那么材料的选择范围同时也被限定了。从这里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 就是材料和加工方法的选择都直接影响着物体的形态和结构。因此, 在形态设计训练的过程中, 应十分重视材料的选择及其加工方法, 充分发挥材料本身的特性和潜在的可能性, 运用巧妙而合理的加工工艺和方法, 这也正是训练目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总之, 在立体构成基础训练中不仅要培养专业的创造性能力和技巧, 而且还要培养坚实的基础知识和全面的综合能力。

我们生活的现实世界是一个立体的世界。立体构成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广泛, 运用教学相长的良性机制来加强学生对该课程的学习兴趣, 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形式创造能力和实际动手制作以及使用材料、选择材料的能力, 并从专业角度系统地培养学生对这个立体世界的认知, 建立起适应时代要求、适合专业发展的、新的立体构成教学架构, 并使之延续、加深和相关专业的衔接, 构成所涉及学科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本文的希冀所在。

摘要:立体构成教学旨在培养学生空间造型的逻辑思维、形象思维、立体思维等能力。文章结合立体构成这门课程特点, 从教与学两个方面, 通过对教学课题设计、思维导向、教学内容及策略, 以及材料、工艺、结构引入等的阐释, 突出教学相长, 良性互动机制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立体构成,课题设计,教学策略,材料工艺,教学相长良性机制

参考文献

[1]尹定邦《现代构成艺术100年》辽宁美术出版社, 2000年11月.

[2]姚翔翔《艺术设计课程实验教学丛书——空间游戏》江苏美术出版社, 2003年8月.

[3]俞爱芳《立体构成》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 2004年

[4]贺壮《走向思维新大陆——立体思维训练》中央编译出版社, 2005年5月.

8.浅谈高职教育中的立体构成教学 篇八

关键词:高职教育 环境艺术设计 材料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673-1875(2009)03-116-01

高职教育和本科教育有很大不同。本科教育是精英教育,注重教学与科研的结合。高职教育则重视技术应用,以及教学与实践的结合。这就意味着高职教育决不是压缩型本科,高职的课程自然也和本科课程不同。

立体构成作为一门基础必修课,出现在全国各大、专院校艺术设计类专业的课程体系中。立体构成起源于包豪斯,其中阿尔巴斯在“纸造型”、“纸切割造型”方面的创造;莫霍利在材料自身的美感、体积空间、结构等方面的研究;伊顿在材料、肌理等方面的研究;还有运用几何形体,如立方体、圆锥体、球体、长方体,或是正方形、三角形、圆形、长方形等构建具有理性逻辑思维的结构的训练,这些理念和实践教学的方法被不断被我们学习和借鉴。而对他的理解也在不斷的被深入,构成基础、立体形态构成、形态构成……教材的名称也伴随着课程的改革发生着变化。

由于高职教育和本科教育的不同,立体构成教学的重点在高职和本科也存在很大差异。首先在教学侧重上,本科更重视立体构成的基础性,全方位的打开学生的创意思路;而高职则更重视课程与专业的结合,旨在为学生更好的学习以后的专业课服务。在时间上,本科的立体构成课通常比高职的立体构成课多十几甚至几十课时。这就意味着面向高职学生开设的立体构成要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有专业针对性地展开教学工作。

在高职教育中,立体构成教学首先要针对不同专业制定有不同针对性的教学大纲。平面设计专业开设的立体构成课,课时可以适当压缩,在章节设置上,平面设计专业应注重学生对空间思维理念在平面中的应用,重视立体形态的平面表达。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开设的立体构成课,课时可适当延长,注重运用各类建筑装饰材料构建立体形态。动画艺术设计开设的立体构成则在空间的理解中融入场景的概念。下面我结合高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谈谈我的立体构成教学思路。

在近年的高职教学实践中,我发现高职学生往往更重视所学知识在日后工作中的实用性,学生在开课之初最大的疑问就是:上这门课有什么用?特别是近几年,学生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大,学习的目的性也就越来越强。而08年的新生中出现了一批乐于接受新事物、新概念的“90后”。这些特点使他们在看到教材或是参考书上一些立体构成在设计实例中的应用或是一些有前卫的装置设计又或是有趣的学生作业时,通常都会产生浓厚的兴趣。而一旦课程开始从起源或概念等方面入手讲解时,他们一下子就又蔫儿了。如何引导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作激情,将其转化为创作的动力,就成了课程必须解决的问题。由于设计概论、平面构成这些课程已对包豪斯及相关知识有所讲解,所以在立体构成的章节的设置上我会省去对包豪斯的大篇幅讲解,而对于立体构成的概念会融入其它章节,而不单独讲解。在前2个课时引入大量本专业设计实例,以立体构成在实际例子中的应用为点,吸引学生的注意,并通过分析让学生逐步了解这些实例美在哪些地方?和构成联系在哪儿?等等这些问题。并在课程的开始就明确学习立体构成的目的,让学生自己制定一个学习目标,在课程结束后自我检验。然后通过一个课堂的小练习让学生对从平面到立体的转换有一个基本的认识。在练习中让学生分成小组,将课桌拼成工作台,以方便小组讨论和练习。接下来用4个课时讲解立体形态与空间。其中结合环境艺术专业着重讲解心理空间以及立体形态在空间中的分类。在讲解心理空间后要求学生做一组相同材料通过不同造型表现大、小两种不同心理空间的作业。在讲解立体形态在空间中的分类时结合一些展示空间实例、建筑和广场进行分析,帮助学生理解。在主干部分以材料为主线,通过材料特性来认识立体构成的基本要素和立体构成的方法。这部分教学以学生练习为主,教师讲授为辅共计30课时。这一阶段使学生通过对材料的反复使用来熟悉材料,为后期的专业设计课打好基础。并在练习中反复强调形式美法则和绕观的观察方式。例如:在针对木材的练习中,让学生通过动手实践了解木材的加工方法,常用的木材形态,不适宜木材加工的形态,木材之间的连接方式,以及一些简单的表面处理方法等。并能学会将木材的象征意义融入作业。通过小组间作业的相互学习,让学生尝试和学习到同一材料的多种造型形式。最后一个章节就是综合材料的立体构成,这一部分用12课时完成。在这一部分引入装置的概念,并结合大量实例开阔学生的眼界。在练习中,鼓励学生大胆构思,并可结合多种元素(如:声音、光线、影像等),将作业尺寸做大。

9.立体构成与高级定制的关系论文 篇九

立体构成元素让中外高级定制服装个性飞扬

(一)立体构成元素在前卫高级定制服装中的表现――从郭培的作品来看

中国的高级定制已走向世界,中国元素风靡全球。我国知名服装设计师郭培的“中国高级定制第一人”的称号,源于她惊艳世界的作品,代表极致奢华的女性梦想,成为国内一线女星最早接触的定制设计。作为一位中国设计师,她让高级定制的概念在中国传播,如今已成为一个阶层的生活方式,作为一个爱美的女人,她把对极致奢华的女性梦想注入她的作品,赋予其灵魂,中西合璧的特色受到国内明星及时尚界的青睐与肯定。其中《一千零二夜》的高级定制系列作品最具代表性。服装的制作需要用立体构成的知识去完成,在郭培的作品中所呈现的不只是一件简单意义上的服装,而是服装艺术品,高级定制中的艺术品。其造型夸张的立体构成元素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令人过目不忘。如图1以突出线构成为主,线构成是指:其所表现的效果,具有半透明的形体特质。由于线群的集合,线与线之间会产生一定的间距,透过这些空隙,可观察到各个不同层次的线群结构,这样便能表现出各线面层次的交错构成。这种交错构成所产生的效果,会呈现出网格的疏密变化,它具有较强的.韵律感,这是线材构成空间立体造型所具有的表现特点。这件作品中的线条随意穿插,不嗦,带有凌乱感,构成不规则造型。图2把圆锥体有秩序地围绕身体,从左手到右手,再加上渐变的手法,消除了生硬感。与图2相对比,图3是一个典型的多面体构成表现法作品,服装的亮点是由多个三棱锥体组合成的不一样的几何球体,球体分大小、整缺、疏密。用这样的构成方法可以使服装看起来不但没有笨重和累赘之感,反而具有活泼、灵动的感觉。上身的球体与下身的灯笼裤形成了呼应,方中带圆、圆中有方,有极强的视觉冲击力。这个系列作品看起来还是有点另类的,设计灵感来源于《一千零一夜》,带有童话色彩,在立体造型方面用得极其夸张和出位,有让人眼前一亮的感觉。《一千零二夜》是以国外的题材设计的高级定制,而以本国传统文化为题材设计的作品又有另一番视觉感受。青花瓷是我国出名的瓷器,郭培把这个极具中国特色的元素加入到高级定制中去,利用立体构成把这个《青花瓷》系列作品发挥得淋漓尽致,“发扬中国风格必须要结合时代,要把过去代入今天,作品才能在未来延续。发扬中国文化并非去扒故纸堆,完全照搬过去,而是在时代发展的同时,将当代的东西融入其中”。图4所呈现的高级定制就像是一件瓷器,造型独特,以扇形为主,清雅脱俗的扇子与女性的温婉可人相得益彰。裙子前面几个三角形组合体,以中间最大的三角形向两边逐渐变小,组合里的立体元素单个看是扇形、整体看也是一个扇形,与头顶的冠、裙子下摆形成呼应,达到统一的效果。中国元素的融入让中国的作品走得更时尚和更长久。换位思考,如果把这些服装中夸张的圆锥、球体、扇形等立体元素去掉,所剩的只不过是普普通通的一件连衣裙,根本不值一提,并不能打破传统,不断变化的立体构成赋予高级定制以灵魂。高级定制凭借立体构成不同的元素,发挥出强大的力量,让世人为之倾倒,并在全球掀起了中国风。

(二)立体构成元素在经典的高级定制晚装中的表现――从世界大师范思哲作品来看

经典的高级定制晚装同样离不开立体构成元素。它虽然没有前卫高级定制服装的张扬个性,却表现出女性含蓄而庄重的韵味,中外作品呈现出不同的美感。范思哲,一个在服装界无人不晓的名字、时尚教主、设计后辈争相模仿的对象。当年,范思哲每出一件新品都让人有心跳加速、欲罢不能之感,至今,这些作品仍是经典中的经典,其作品已经形成一个富有范思哲特性的风格――范思哲派,单看作品就可以知道是出自他的手笔。他的作品中立体构成的元素随处可见,特别是以几何体造型为常用的设计手法。如图A连衣裙上身是一个由面材屈折的加工手法制作而成,有切割面和折屈面,以一个对称的半立体型呈现,这样的设计是为了使服装看上去除有造型外还可以使布料表现出正反两面的不同颜色的特点,打破一个颜色的单调;腰间采用仿生花造型,以放射状设计,同样利用布料的两面颜色,使之更具有立体效果。图B整件作品采用面群结构的表现手法,以大中小的宽条形体来集聚,形成发射状,有规则地排列;腰间也是采用发射状带有渐变让花形变得不古板;整体效果显得有重量感和时代感。图C典型的综合表现手法,猛一看服装整体的造型线条简单、整洁大方,细看却发现有许多相同的单个体集聚在一起,单个体用仿生的表现手法,做成鱼鳞的样子,板材结构里的曲线折屈也运用在其中,让人有着对美人鱼的遐想。图D、E用同样的三角形体单个集聚,却有着不同的风格。长裙是带有尾巴的三角体一个套一个地往下排列,像风在吹动一样,韵律感十足,端庄中带点俏皮。短裙则用相同大小的三角体围绕着身体集聚,散发出清新、活泼、年轻的魅力。这就是立体构成的作用,利用无生命的布料制作出灵动的作品。

两者的高级定制服装用立体构成中同样的几何体元素,演绎出不同的风格。其不同表现在中式的服装整体看起来比较硬朗,外国的整体感柔软;它们同时又存在着共性:如图4和图D都使用三角形元素为主体,做出不同的地域风格,这是由各自的历史与文化决定的。“中国高级定制与外国高级定制所处的发展阶段不同,最重要的是服务的对象不同,中国高级定制更突出中国特色”。郭培还认为,我国已涌现出大批才华洋溢的设计能人,在中国风的流行时代,只要凭借着立体构成元素的加入,做出中国的流派,高级定制必会走出一条光明之路。

10.教案立体构成 篇十

一、室内设计的概念

室内设计:现代室内设计是综合视觉环境和工程技术两方面的一门学科,其中包括声、光、热等物理环境以及艺术氛围、意境等心理因素和文化内涵等内容。

二、室内设计具有以下作用和意义

(一)提高室内造型的艺术性,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

(二)保护建筑主体结构的牢固性,延长建筑的使用寿命,增强构筑物、景观的物理性能,以及辅助设施的使用效果,提高室内空间的综合使用性能。

三、构成的含义

所谓构成是指一定材料的形态元素,按照视觉规律、力学原理、心理特性、审美法则进行的创造性的组合。

四、什么是平面构成?

具象

抽象

平面设计通过透视错视等原理营造的具有视觉冲击力的视觉效果。

五、学习习近平构的目的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构成能力,丰富造型设计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平构作为设计的的基础训练,主要在于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和设计创造能力,它是摒弃功能、材料、造价等关系,而把注意力集中在造型能力的训练,特别通过抽象形态体现形式美的法则,培养形象思维的敏感性,反映现代人的生活方式和审美理想,是一条必经的途径。重点在于开发思维技巧,最大限度的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现代科技的发展使得艺术可以借助摄影、电脑处理等方式来提高,而设计的超群创意则只能通过设计师构思的奇巧和视觉美感的独特来完成。

六、设计中美的形式法则

(一)、对称与均衡

1、对称:可以重叠的图形称为对称。

对称形式

2、均衡

均衡

(二)、对比与调和

1、对比

2、调和

装修风格上

古朴的 简约现代的

色彩运用上

冷色调 明快色调

(三)、节奏与韵律

1、节奏

2、韵律

重复

渐变

(四)、变化与统一

七、平面构成的三大要素

概念元素:意念中所能感受到的点、线、面。

线点

视觉元素:概念元素的大小、形状、色彩等。

关系元素:视觉元素的方向、位置、空间、重心等。

六、概念元素 1.点

点的线化

点的面化

点的作用

A、汇聚视线、形成视觉中心

B、对平面效果的点缀性

2、线 线的性质

A、直线具有男性的特征,稳定、有力度。

B、曲线具有女性化的特点,具有柔软、优雅和运动的感觉。

线的作用 A、线的面化

B、线的错视可以营造空间效果和视觉上的变化;

C、线可以打破大面积的面带来的沉闷感和单调感;

3、面

面的分类

积极的面 消极的面

面的作用

A、面的群化可以使画面产生层次感;

B、消极的面能表现出若隐若现的朦胧美感;

C、面的体化可以使物象有体积感。

八、形的八关系

1分离:形与形之间不接触,有一定距离。

2接触:形与形之间边缘正好相切。

3复叠:形与形之间是复叠关系,由此产生上下前后左右的空间关系。

4透叠:形与形之间透明性的相互交叠,但不产生上下前后的空间关系。

5结合:形与形之间相互之间结合成为较大的新形状。

6减缺:形与形之间相互覆盖,覆盖的地方被剪掉。

7差叠:形与形之间相互交叠,交叠的地方产生新的形。

8重合:形与形之间相互重合,变为一体。

八、平面中点线面的综合构成(欣赏)

八、作业:

作业名称:我眼中的“点线面”

作业内容:作一张18cm*18cm的点线面综合构成 作业要求:

1、收集自己喜欢的图片资料(具体形象的);

2、将图片资料以点线面的综合视觉语言表现出来;

3、画面要有节奏和空间感,符合形式美法则;

11.教案立体构成 篇十一

【关键词】立体构成 时装饰品 工艺课程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人们对美的要求也愈发凸显,现今市场中时装饰品由于其多种多样、材质丰富、易于搭配的特点非常受大众的欢迎。而一个时装饰品是否受欢迎最关键的就是其外形的设计,所以在时装饰品的制作中,立体构成是非常重要的。

一、立体构成课程的要求

在现代艺术工艺设计中,立体构成是一门很关键的专业基础知识。主要对空间组成与立体形态的规律进行研究。其主要作用就是使人们通过艺术的合理造型产生一种视觉上的冲击和感官上的愉悦。具体来说,立体构成就是对材质的如何搭配等进行探究,通过适当的造型与规划创造性地设计出有美感的造型。与此同时,立体构成对各种三维模型也要求真实可见的,需要从多个方面对造型进行考量,而这就势必对材料进行一定程度的涉及,和不同材料的质量、密度、颜色和强度有着密切的关系。

二、立体构成对时装饰品材料和工艺课程的意义

对于当今中职学校的服装设计教育者来说,立体构成这一专业基础知识具有非常重要的实际意义。而由于网络在现今社会被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学生群体大多数已经习惯了在电脑面前进行学习与娱乐,其直接的影响就是使学生们在思考问题时都习惯于用平面思维进行思考,而对空间的立体思维能力较弱。立体构成则会有效地对学生的创造力与空间想象力进行启发,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立体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时装饰品材料与工艺有很强的实践性,其通过对各种材料的特点进行充分的了解后,通过时装饰品的制作方法,对各种材料采取适当的制作方式,从而得到最终的作品。而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养成良好的三维空间思维与设计习惯。相反,如果仅仅停留于课程要求而不注重实际,则很容易导致学生在进行动手制作的过程中,由于缺乏计划性、目的性和创造性,而出现一些设计上的雷同化和制作上的低俗化。而如果能正确的将立体构成理念应用在实际饰品制作的过程中,就能够有效避免这些问题的发生。在时装饰品材料与工艺课程中充分利用立体构成理论,辅以动手的方式对造型和工艺运用的合理性进行检验,将有助于对工艺造型设计的透彻理解,从而为以后的设计项目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流行服装饰品材料和工艺课程中立体构成的应用

1. 课程内容及要求。第一,对单种材料进行练习。在开始的课程学习中,重要在于立体构成中的点、面、线、体积与空间等不同元素进行掌握,并且对于不同元素进行深入的理解,采用合适工艺与器具进行设计处理。现在常用的饰品材料中,金属是一种常见的材料,也是较为重要的材料。金属材料的造型较为丰富,并且可以很好的凸显出立体构成中的要素。金属材料的相关种类及其丰富,且具有多种特性,在课程中主要选用一些基础金属,如黄铜、紫铜、纯锡及锌合金等。木料来自于树木,树木的生长过程中,生长方式各不相同。木料的选择上,一般可以分为软木和硬木两种,在饰品材料的选择上,要尽量的考虑木材的本身情况,并尽可能的选择一些生长结构致密的木材,比如黄杨木、檀木等。在色调方面,不同的木材之间也有非常大的差距,在对于饰品的后期上色工序时,要在保证上色质量的基础上,保护饰品的表面。同金属为材料进行比较来说,木材偏向于对“面与体”的表现,而同金属偏冷的心理感受相比,木材有更温暖的质感。石材主要是价值较低的天然半成品宝石,山石与软玉等等,通过石材为主材的造型,并且在制作过程中,通过不同的方式来表现出制作材料与其他材料不同的区别。而在学习过程中,要更多的通过对提高对石材制作的技术水平,从而更好的制作出具有良好空间感的造型。第二,对多种材料结合制作的练习。在对单一材料进行学习与了解后,要对金属、石材与木材这三种材料进行合理的选择和搭配。然后将其通过合适的方式融入到一件服装作品中,要注意不同材料间结合的质感和造型,及不同材料间整合方式的处理。在实际的材料融合过程中,要时刻注意各种材料的主次关系和地位,通过适当的对比方式,使作品展现出更强的表现力,同时还要充分考虑到饰品材料和服装材料之间的协调,从而使作品的整体造型能够更加的和谐与统一。

2.需要注意的重点与难点。时装饰品材料和工艺课程需要学生通过对制作工艺和工具设备的恰当运用,对特定的材料进行加工处理,辅以立体构成造型的设计原理,来做出三维化的饰品造型。而如果想做好饰品的设计工作,则需要对多种材料进行反复的实验操作,从而探索出更好的材料造型表达方式。

总之,时装饰品是现代社会生活中人们非常关注的视觉范畴。在流行饰品的设计上,要对现有材料和工艺进行不断的创新,提高整体饰品的造型设计水平。在设计中,应充分运用立体构成的原理,将立体构成与工艺进行完美的结合。在实际的学习过程中,也要时刻对各种方式进行反复的实验,用一定的规划方式以达到预期的目标,逐步提高自身扎实的空间造型能力与动手能力,从而为以后的专题设计课题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单英.传统元素在流行饰品设计中的运用[J].艺术与设计(理论).2013(03).

上一篇:社区书记2019述职报告下一篇:面试的11个经典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