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八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精选9篇)
1.中学八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篇一
吉林省通化市第七中学2015-2016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亲爱的同学,请在试卷上正确地书写汉字,做到端正、整洁。
一、积累与运用:(17分)
(一)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4分)
疮疤()滞笨()愧怍()炽烈()....yǔn石()箱qiè()憎恶()狼jí().
(二)古诗文默写:(11分)
1.晨兴理荒秽。﹙陶渊明《归园田居》)﹚ 2.月下飞天镜。﹙李白《渡荆门送别》)﹚ 3.白头吊古风霜里。﹙陈与义《登岳阳楼》)﹚ 4.,便引诗情到碧霄。﹙刘禹锡《秋词》)﹚ 5.,波撼岳阳城。﹙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6.杜甫《望岳》中“。”两句诗鼓励我们当志存高远,自强不息,以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去开创未来。7.《春望》一诗中杜甫移情于花鸟,表达了感时伤世的复杂情怀的两句诗是:。
8.王维的《使至塞上》中有一对偶句,抓住沙漠中典型的景物进行刻画,写出了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被誉为“千古壮观“的名句是:
。
(三)综合实践与口语交际:(2分)
一天,住在同一幢楼的徐阿姨见到小芳的姐姐说:“你家小芳真刻苦,每天晚上12点多钟了,我们都睡觉了,还听见她在练琴。”
徐阿姨的言外之意是什么?
二、阅读:(43分)
(一)课内文言文阅读(10分)
桃花源记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1.本文的作者是东晋时期著名诗人。(1分)2.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2分)(1)便要还家(2)屋舍俨然 ...3.文章第一段用生动的笔墨描写桃花林的美丽景色,用自己的语言将这种美丽景色描绘出来。(2分)4.作者生活的时代战乱频繁,民不聊生,但在他的心中藏着一幅美妙的图景。作者以此寄托他怎样的政治理想?(3分)
5.陆游在《游山西村》中书写了“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惊喜。文中“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表达了同样的意思。你从中获得了怎样的人生启示?(2分)
(二)课外文言文阅读(5分)
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夫子式①而听之,使子路问之,曰:“子之哭也,壹②似重有忧者。”而曰:“然!昔者吾舅③死于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夫子问:“何为不去也?”曰:“无苛政④。”夫子曰:“小子⑤识⑥之,苛政猛于虎也!”
【注释】①式:同“轼”,车前的扶手横木,这里作动词。②壹:真是,实在。③舅:公公。古代以舅姑称呼公婆。④苛政:残暴地统治。⑤小子:古时长辈对晚辈或老师对学生的称呼。⑥识:记住。
1.文中“何为不去也”一句中的“去”的意思是。(1分)2.妇人一家有三人被老虎吃掉却为什么不搬家?(2分)
3.本文反映了当时怎样的社会现实?(2分)
(三)现代文阅读(23分)
草原藏香
王宗仁
从汽车抛锚在藏北草原的那一刻,以至五十多年后到今天,回忆起来,始终认为那个夜晚是我人生中最黑暗也最郁闷的一夜,当然也是我温馨地享受藏汉民族深情厚爱的一夜。如果用伸手不见五指来形容那晚的漆黑和阴森,显然太轻描淡写了。我和助手昝义成共同的感觉是,我们掉进了深不见底的井里,成为一只随时都可能漂走或沉没的浮在水面的木桶。嵌进骨髓里的可怕孤独把我们逼到黑暗的深处,绝望的境地。或者更确切地说,我们的身体也仿佛变成了黑夜的一部分。当时我已经从驾驶室下来站在了汽车保险杠前,什么也看不见,但是我莫名其妙地感到我离天很近,所以我多想用指头在夜幕上戳个洞,让太阳光射进来。没有太阳,钻进来几颗星星也行啊!
我们要干活呀,坏了的汽车需要修理!
偏偏又是车灯坏了,无月无星无车灯,怎么修车?
那天,我们从拉萨出发赶回西宁时,已经是午后两点多钟了。原计划是次日清晨回驻地,我和助手为了赶到驻地执行另一次运输任务,就提前走了。生活中发生的所有事与愿违的事几乎都是突然袭来的。我驾驶汽车赶路行驶到藏北草原不久,车灯就莫名其妙地坏了。当时大约是深夜一点钟,周围无村无店,夜色浓重得仿佛刺刀也戳不出一点火星来。四周是黑洞洞的深渊,我们的眼睛完全失去了功能,车和人整个被夜色淹没。那条延展在汽车前后的青藏公路也随着车灯的熄灭匆匆远去。
我对昝说:“拿扳手来,咱们把灯修好!” 他递过来的却是钳子。
我又说:“给我电线。”他回应:“摸遍了工具箱都摸不到。”
我索性自己在工具箱里摸揣着我需要的一切。我想,哪怕能摸出一颗星星也好!我确实有一种本能的感觉,我的指尖能把黎明牵出来,让它突然出现在这藏北夜色浓浓的时候……
她就是在这时候出现的。
我是在闻到一股淡淡的无法忽略的幽香之后看到她的。她那温和宁静的身影虽然融在夜色里,我却能感觉出,她的眼神远远地将生命的甘露洒向我们冰冷的心田。
那是几点晃动的微光,有时又晃成了一点,不是火,也不像灯。如似米粒般的微光又很倔强,夜色始终没有吞没它。它坐在夜的皮肤上,很不示弱地将微光展示给藏北。乍看一眼,很像饥饿时见到的果子;多瞅一会儿,心就被它烘暖。那是拯救饥饿的圣火!我们对它,不,首先是它对我们饱含着激励和爱意。
我捅了捅昝:“不要惊动它,多看一会儿!” “别出声,让它走近我们!”昝的声音很小。
我俩暂时停下手中要干的活儿,毫不夸张地说,我的每一个毛细孔都怀着既惊讶又不是特别疑惑的温暖心情,眺望着不远处,那一束犹如蔷薇花静静开放着的光点。向往的喜悦使我心头的倦意渐渐消失。
我做梦都没有想到的是,那束微光在快要逼近我们的一瞬间,竟然发出了声音:“金雕来了要找窝,金珠玛米(藏语:解放军)来了要歇脚。你们为什么宁愿在山里挨冻,却不进藏家的帐篷去暖暖身子?”
女孩的声音,仿佛带着草尖上露珠和太阳暖色的柔美。绝不是隔山架岭,她分明就在我们眼前。虽然她并没有现身,声音仍然来自那一豆微光。坦率地说,这是一个我们无论如何没有预料到的结果——会有女孩来请困在山野的我们到她的帐篷里歇脚。我一时手忙脚乱,竟然不知对她说些什么。昝毕竟是我的助手,他知道这时候自己该有事情做了,便迎上去说:“谢谢姑娘的好心好意,我们的军车坏了,需要在这里修好。麻烦你借一盏灯给我们照亮,你的帐篷我们就不便进去了!”
姑娘执意要让我们到她帐篷去歇脚,她说:“修车可以等到天亮出来太阳的时候,这么冷的天气,荒天野地你们要挨冻的!帐篷里就是家,先暖和了你们的手脚,再暖和你们的心,还是进家吧!”
说毕她自报家门:“我叫卓玛,是阿妈让我出来请你们到帐篷里去歇脚的。她知道是金珠玛米的军车才让我出来请你们!”
善良最能抹去人心的距离。会说话的卓玛打动了我和昝的心,我俩不约而同、不由自主地上前一步,要细细看看这个姑娘的脸蛋。这样夜色浓浓的夜晚,我当然看不清卓玛的脸蛋了,但是我却清楚地看见她手里捧着一束正燃着的藏香。点点火星,明明灭灭,喷吐着浓浓淡淡的扑鼻香气。她的脸庞在藏香的映照下,显露着明明暗暗的被高原风雪镀得如岩石般的光,一束束编扎得精密、细
小的辫子修饰着她的脸蛋,使她显得羞涩而美丽。看着让人欲罢不能,舍之不忍。啊,好一朵藏北深山的格桑花!卓玛,你是用花擦亮了脸蛋的姑娘!藏北的小溪,清澈见底又深藏不露!
我逮住了卓玛在谈话中透露的这样一个细节:她说是她的阿妈让她出来请我们这两个金珠玛米到帐篷去歇脚的。这使我好生奇怪,黑沉沉的深夜,老人没有出门,她怎么会知道是金珠玛米的军车?
卓玛回答我:“阿妈是我们藏村里人人都尊敬的精明又善良的老人。她虽然双目失明,什么也看不见,瘫痪在床上也快二十年了,可是她的耳朵很灵敏——不能眼观六路,却可以耳听八方。她长年坐在地铺上,手里捻着佛珠,安静地听着帐篷外公路上的各种声音——动物跑过,行人走过,汽车驶过,甚至就连风儿吹过,她都能分辨得很清楚。特别是对金珠玛米的汽车声音辨得最清,司机一摁喇叭,她就知道是亲人的汽车开过来了!”
“怎么一听喇叭的声音,就能辨别出是金珠玛米来了?”
“军车司机过藏村时,车子开得很慢,摁喇叭总是轻轻的,绝不会狠摁不放。特别是在夜晚,他们的汽车更是像一阵轻风吹过藏村一样,怕惊扰了牧民的睡梦!”
我深情地看着手捧藏香站在面前的卓玛姑娘,心里涌满着激动和爱怜之情。对她,更多的是对我还没有谋面的她的阿妈的感恩、钦佩。藏北草原是那样辽阔,远方仍然夜幕笼罩,星月也没有钻出云层,可是我已感到了迎面扑来的亲人的气息和温暖。有人说,有时一棵草就是一片草原,也许这棵草尖上的露珠还带着没有褪净的苦涩,但毕竟让我尝到了清凉。我当然很愿意走进帐篷里去歇脚,尤其想给热爱着金珠玛米的老阿妈行一个正规的军礼。但是军情在身的我们无暇实现这个心愿,只有待来日再回拜慈善的老人家了。
我对卓玛姑娘说:“我还是那个请求,借一盏油灯,就是你们藏家的酥油灯,给我们照明,让我们修好汽车好赶路!”
卓玛竟然那么固执,说:“酥油灯就不必借了,我再燃起一束藏香,照着你们修车。你要知道两束或者三束藏香的光亮会像酥油灯一样明亮!”
“为什么非要用藏香照亮呢?”
卓玛这样回答我:“阿妈这大半生这么坚信,她认为藏家人迎接尊贵的客人,就应像进寺庙朝佛拜神一样敬重。我们请回来的藏香只有进寺庙时才用,但对于心中的活菩萨金珠玛米当然例外!”
一片温暖的祥云在藏北的寒夜里升起,我和助手麻利地借着卓玛手中藏香的微光,修理抛锚的汽车。也许我们依旧看不大清楚一些东西,但是因为我们的手指尖上长了特殊的眼睛,特别是,心里装上了阿妈赠送的“藏香”,所以我们很快就修好了汽车。告别卓玛,我们就要上路了。我要收
藏这淡淡的藏香味,就像收藏月亮的清辉和太阳的明媚。我当然也会留一些激情,去点燃那些遥远的或在身边的仍然沉浸在雾霭中的星星!1.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2分)
(1)骨髓(2)倔强(3)眺望(4)无暇 ....2.解释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4分)
(1)如果用伸手不见五指来形容那晚的漆黑和阴森,显然太轻描淡写了。....(2)会说话的卓玛打动了我和昝的心,我俩不约而同、不由自主地上前一步,要细细看看这个姑娘....的脸蛋。
3.请从语言表达角度对“它坐在夜的皮肤上,很不示弱地将微光展示给藏北。乍看一眼,很像饥饿时见到的果子;多瞅一会儿,心就被它烘暖。”这句话进行简要评析。(3分)
4.从全文看,文章第一自然段中“但是我莫名其妙地感到我离天很近,所以我多想用指头在夜幕上戳个洞,让太阳光射进来。没有太阳,钻进来几颗星星也行啊”这句话的作用是什么?(3分)
5.文章中“我”和助手始终没有见到卓玛的阿妈,但在行文中有关“阿妈”的笔墨却不少,作者采用了什么写作手法刻画“阿妈”的形象?从全文来看,“阿妈”是一个怎样的人呢?(3分)
6.你如何理解文章结尾“我要收藏这淡淡的藏香味,就像收藏月亮的清辉和太阳的明媚。我当然也会留一些激情,去点燃那些遥远的或在身边的仍然沉浸在雾霭中的星星”这句话?(4分)
7.“善良最能抹去人心的距离”,卓玛母女的善良和爱心拉近了“我们”之间的距离,消除了“我”置身黑暗的孤独恐惧,让无助的“我”看到了希望,感到了温暖。其实在生活中,我们每一个人都曾有过这样的体会,请你把经历过的事情简略地写出来,并由衷表达出你的内心感受。(4分)
(四)名著阅读(5分)
优秀的文学作品传达着人类的憧憬和理想,凝聚着人类美好的感情和灿烂的智慧。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让我们了解自然和人生,了解历史和社会。文学作品教给我们人生哲理,成为我们成长、前进的动力。请你从《骆驼祥子》《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朝花夕拾》三部名著中任选一个典型人物,写出作者并说明喜欢这个人物的理由。(1)人物:
(2)作者:
(3)喜欢理由:
三、写作(40分)
以下两个作文,任选其一。(1)题目:不能忘怀的记忆
(2)阅读下面材料,选择感悟最深的一点,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在北部的柿子园,农民们在采摘柿子时,总会在枝头留下一些熟透的柿子,再好也不摘。因为这里是喜鹊的栖息地,每到冬天,喜鹊们都在果树上筑巢过冬。据说,有一年冬天,天特别冷,下了很大的雪,几百只找不到食物的喜鹊一夜之间被冻死了。第二年春天,柿子树重新吐绿发芽,开花结果了。但就在这时,一种不知名的毛虫突然泛滥成灾。柿子刚刚长到指甲大小,就都被毛虫吃光了。那年冬天,这些果园没有收获到一个柿子。直到这时,人们才想起了喜鹊,如果有喜鹊在,就不会发生虫灾了。从那以后,每年秋天收获柿子,人们都会留下一些柿子,作为喜鹊过冬的食物。留在树上的柿子吸引了很多的喜鹊到这里过冬,喜鹊仿佛也会感恩,春天也不飞走,整天忙着捕捉树上的虫子,从而保证了这一年柿子的丰收。在收获的季节里,别忘了留一些柿子在树上。因为,给别人留有余地,往往就是给自己留下了生机与希望。
作文要求:(1)要自由、有创意地表达出真情实感。(2)文体不限。(诗歌除外)(3)不少于500字。
文言文阅读:(甲)
4.围绕“对当时黑暗社会的否定和批判,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反映了人民想摆脱压迫、剥削的美好愿望”回答即可。
5.围绕“人生路上不可能一帆风顺,想要有所作为,要持之以恒,经得起考验和磨难,风雨过后定是一片绚丽的彩虹”回答即可。(乙)1.离开。
2.“无苛政”或“因为这里没有苛酷的统治”。
3.围绕“封建统治者残酷剥削劳动人民,赋税繁重,百姓生活痛苦。”回答即可。(答出其中一点即可)现代文阅读: 1.略(2分)
2.(1)用“伸手不见五指”不足以形容那晚的漆黑、阴森。(2分)
(2)我和昝情不自禁地上前一步,想仔细看一看这位善良的姑娘。(2分)3.围绕“比喻、拟人的修辞方法及作用”回答即可。(修辞方法1分,评析2分)
示例1:这句话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生动形象地描述了“我”在黑暗的困境中见到这一点“微光”时内心的温暖,表现了“我”当时喜悦高兴的心情。
示例2:这句话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写出微光虽小但却倔强的特点,给处在困境中的“我”以无穷的希望、动力、鼓舞。
4.围绕“这句话通过‘我’的心理活动的描写,表现了‘我’当时身处困境时的绝望、无助和急切地想摆脱困境的心情,为下文藏族女孩卓玛的出现做铺垫,与结尾相呼应。”回答即可。(内容作用2分,结构作用1分)5.(1)侧面描写。(1分)(2)围绕“精明细心,善良慈祥,真诚热情,热爱尊敬解放军战士”回答。(答出其中两点即可,2分)
6.这句话紧扣文题,点明主题。赞美了卓玛母女真诚无私的帮助,它如清朗的明月,温暖的太阳,让人心怀感激和怀念。这也给了我无穷的动力,激励我在藏汉民族深情厚爱的鼓舞下帮助他人,奉献他人。(4分)
7.要结合生活实际谈出具体感受。(4分,事件叙述清楚、语言简洁2分,感受写得具体真挚2分)
2.中学八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篇二
试历史试题(无答案)
(考试用时:60分钟满分:50分)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2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南京条约》的条款中使中国的领土主权遭到严重破坏的是
A.割让香港岛B.赔款2100万银元C.开放五个通商口岸D.协定关税
2.圆明园是清朝的皇家园林,集中外建筑、园林艺术之大成,有“万园之园”的美誉,园内藏有无数珍宝文物和历代珍贵典籍,是人类文化宝库之一。1860年10月,两个强盗来到这里,对圆明园进行了抢劫并把它付之一炬。请问这两个强盗是指
A.美日联军B. 英法国联军C. 英美联军D.英日联军
3.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清政府创办了一系列的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江南制造总
局、福州船政局、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官局等。这些企业创办于
A.洋务运动期间B.戊戌变法期间C.新文化运动期间D.辛亥革命期间
4.小杰同学在整理某个历史事件的知识点时提到了康有为、梁启超、公车上书、“明定国
是”诏书等词语。请问小杰同学整理的知识点是
A.洋务运动B.戊戌变法C.新文化运动D.辛亥革命
5.“从此神州事事新,再无皇帝管人民。”结束中国两千多年的皇帝制度的历史事件是
A. 鸦片战争B.辛亥革命C.北伐战争D.解放战争
6.2013年12月28日,总书记在北京庆丰包子铺吃午餐的新闻,引爆网络。总书记
记贴近百姓、关注民生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孙中山先生在中国近代最早关注并提出“民生”,他的这一主张是
A.驱除鞑虏B.恢复中华C.创立民国D.平均地权
7.历史人物总是与历史事件相连,下列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搭配正确的是
A.林则徐----洋务运动B.孙中山----戊戌变法
C.李鸿章----辛亥革命D.陈独秀----新文化运动
8.右图发生的时间是1919年,地点是北京天安门,人物是青年学
生,请问该场景发生在哪一历史事件中
A.辛亥革命B.新文化运动
C.五四运动D.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9.1926年国民革命军10万人正式出师北伐。下列人物中哪个不.
是此次北伐直接打击的对象
A.张作霖B. 吴佩孚C.孙传芳D.蒋介石
10.小明在八一建军节这天想去了解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建军历史,你认为他首先应该到的城市是
A.北京B.南京C.南昌D.上海
11.右图是座落在沈阳的博物馆,它的建立与什么历史事件相关
A.九一八事变B.西安事变
C.卢沟桥事变D.华北事变
12.张学良、杨虎城在《告全体同胞书》中说:“我们为什么发动
这样的运动?„„我们的主张核心是集合全国各党各派的力
量,以民众的总动员,去抗日救国。”材料中提及到的“运动”
是指
A.北伐战争B.五四运动C.七七事变D.西安事变
13.下列作品中直接反映标志着全国性抗日战争开始事件的是
A.歌曲《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
B.诗句“宛平城外狼狗叫,卢沟桥上枪声急。”
C.诗句“鲜血凝固的那个时候,长江呜咽钟山悲泣„„三十万冤魂,在地狱中哭泣。”
D.电影《甲午风云》
14.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写道:“每个月打得一个较大的胜仗,如平型关、台儿庄一
类的,就能大大地沮丧敌人的精神,掀起我军的士气,号召世界的声援”。其中台儿
庄战役的指挥者是
A.毛泽东B.彭德怀C.叶挺D.李宗仁
15.史学家张阴麟曾写道:“我们正处在中国有史以来最大转变关头的„„第一次全民族......
一心一意的在血泊和瓦砾场中奋斗以创造一个赫然在望的新时代。”其中的“第一次.......
全民族一心一意的在血泊和瓦砾场中奋斗”指的是 .......A.鸦片战争B.甲午中日战争C.解放战争D.抗日战争
16.1947年,一则消息传到陕北,毛泽东听了欣喜地说“我们总算熬出头了。”从此人民
解放军进入战略进攻阶段。请问这则消息是
A.日本无条件投降B.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C.北平和平解放 D.三大战役胜利
17.解放战争时期的三大战役共歼灭和改编了国民党军队150多万人,使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成为定局。下列不属于著名的三大战役的是 ...
A.平津战役B.辽沈战役C.淮海战役D.台儿庄战役
18.“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诗句描写的是哪场著名战役的场景
A.辽沈战役B.淮海战役C. 渡江战役D.平津战役
19.1948年11月辽沈战役结束后,毛泽东信心十足地说“现在看来,只需从现在起,再
有一年左右的时间,就可能将国民党反动派政府从根本上打倒了。”宣告延续22年的国民党政权覆灭的事件是
A.北平解放B.上海解放C.南京解放D.重庆解放
20.学习完中国近代史以后,小峰同学用年代尺来记录了重大的历史事件,其中对
“1840---1949年”的历史阶段特征表述最准确的是 .
A.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全过程B.中国工业化的进程
C.中国反侵略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的进程 D.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程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共30分)
21.一部中国近代史也是一部中国人的探索史。先进的中国人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提出了不
同的思想主张,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共8分)
材料一:“„„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则
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
其人„„”(大意是:中国的政治制度远比外国好,只有军事技术不如外国先进。
中国要自强,就要学习外国的先进技术„„)
——李鸿章
材料二:
材料三:“„„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若因为拥护这两位先生,一切政府的压迫,社会的攻击笑骂,就是断头流血,都不推辞。”
——陈独秀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李鸿章认为中国在哪一方面不如外国?(2分)
在这场“学习外国”的运动中,李鸿章等人提出了什么主张?(2分)
(2)孙中山后来把材料二中的纲领阐发为什么思想?(2分)
(3)材料三中的“两位先生”分别指什么?(2分)
22.图片见证历史。下列图片与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程紧密相关。(10分)
图一 上海中共一大会址图二嘉兴南湖游船
请回答:
(1)图一和图二跟哪一重大历史事件有关?(2分)
(2)图三是中共在长征期间召开的一次重要的会议,会议地点应该在哪里?(2分)这
次会议的召开有何重大历史意义?(2分)
(3)图四中共七大确立的党的指导思想是什么?(2分)
(4)回顾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程,你有什么感悟?(2分)
23.2013年12月26日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参拜靖国神社,中国等亚洲国家强烈谴责这一
举动。日本靖国神社供奉着14位被东京国际军事法庭裁定为甲级战犯以及250万战争死亡者的牌位,安倍晋三的做法使中日关系再次恶化。回顾中国近代历史,日本曾发动两次大规模的侵华战争,即19世纪末的甲午中日战争和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侵华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极大的伤害。(12分)
请回答:
(1)甲午中日战争后,日本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什么条约?(2分)通过此不平等条约,我国的哪一岛屿被割占?(2分)
(2)在第二次侵华战争中,日本侵略者对中国人民犯下了累累暴行,请举一例证明。(2
分)
(3)在抗战期间出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主动出击日军的一次最大规模的战役,这次战役的名称是什么?(2分)战役的指挥者是谁?(2分)
3.中学八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篇三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拆
八年级共有两个班级,其中八(1)班共有学生38人,八(2)班共有学生39人。由于绝大部分学生学习基础较差,成绩参差不齐,多数又都是留守学生,且教师的辅导又不是很到位,导致低分人数多,少部分学生甚至连最简单的化简求值、作轴对称图都不会,平时的考试都是凭运气碰对选择题而得分。
二、试卷的分析(1)试卷结构分析
本次期末试题内容是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全册内容,本次试卷共有25题,试题设计:其中第一大题选择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第二大题填空题共8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第三大题解答、应用题7个题共46分。根据评卷老师所反馈的信息来看,试题难度适中。(2)试卷各题质量及检测分析
1、第一大题共有10道选择题,从试卷内容看都属基础性,主要考察学生对课本要求掌握的知识点的情况,涉及的内容分别为分式的判断及应用,轴对称图的辨别、三角形组成及全等判定、公式的应用等。从答题情况来看,大多数学生对2.3.4.6.8这几道题的正确率较高,说明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掌握较好,但对第1小题来讲,大家都忽视了
∏就为无限小数而不是未知数。所以今后的教学中引起注意,加强这些方面的讲解和训练。
2、第二大题填空题共有6个小题,考察的知识点有对称点、多边形内角和公式、完全平方式、角平分线的定义,等腰三角形的周长计算。从学生得分情况看11.13.17小题得分率较高,第12.15.16.18小题得分率低,这四个小题综合性较强,还应加强对学生进行综合能力培养,提高解题能力。
3、第十九题,本题考察的是单项式除法运算及公式法的应用,总体得分率不高,主要对公式掌握不好。
4、第二十题,本小题是一道因式分解题,分值6分,从学生做题来看,得分率不高,主要是因为对分解因式分解不彻底,其次就是对完全平方公式不熟。
5、第二十一题,此题是根据垂直平分线的定义及直角三角形中两角互余求角,本题失分率较高。主要是没有很好掌握三角形的性质及垂直平分线的定义。
6、第二十二题,此题主要考查学生是否会作关于x对称的图形及写出坐标。此题的失分率不是很高,多数学生都能做。
7、第二十三题,本题是先化简,再求值,绝大部分学生不会化简,说明对分式的变形应用没有掌握好,有待在今后的教学中还应继续加强本知识点的训练。
8、第二十四题,本题所考察的知识点是根据应用列出分式
方程,但很多学生都记忆了检验。
9、第二十五题,本题主要考查如何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及判断等腰三角形,此题综合性较强,基础较弱的学生根据无从着手去做,这得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这类题的练习。
三、本次试卷突出反映了以下几方面的特点
1、重视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命题以教材主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作为考点来设计试题,并力求将各知识点放到实际情境中去考查,注重在理解的基础上的应用和知识的内在联系,而不是单纯考查对知识的记忆与识别。
2、重视运算能力、思维能力、空间观念以及运用数学知识分析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能力的考查。对运算的考查强调的是基本的运算能力,对计算量和难度进行了适量的控制,避免了繁琐的运算。
3、试题贴近生活、突出运用。注意从生活实际中选取有关问题作为命题的素材,对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数学思考、形成积极的情感和态度有重要的意义。
四、本次考试成绩质量分析
本次期末考试全年级实考人数共76人,其中八(1)班38人参考,平均分为48.5分,其中,红分2人,及格8人,及格率为21%,最高分为92分,最低为16.5分。八(2)班38人参考,平均分为24分,其中,红分0人,及格0人,及格率为0%,最高分为52分,最低分为6分。
五、存在问题及措施(一)存在问题
1、由于绝大部分学生学习基础较差,成绩参差不齐,教师的辅导又不是很到位,平时的练习大多数学生又不重视,且多数又为留守学生,父母不在身边。他们的学习失去了家庭的监管。少部分学生甚至连最简单的化简求值都不会,对平方差及完全平方公式没有掌握,致低分人数很多。
(二)今后措施
1、深入学习课程理论,认真钻研课标和教材,继续加强实行集体备课,群策群力,努力实现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根本性转变。要通过学习强化课程意识,进一步掌握新课程的理念、性质、特点以及相应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技能,从传统的接受式学习转向具有现代特征的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
2、重视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基本技能的训练。狠抓基础知识的训练,扎实基础,对基础知识的教学。
3、重视能力的培养,不但要加强运算能力、思维能力、空间观念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而且还要注意分析处理题意能力、数学运用能力,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和训练。
4.中学八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篇四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6分)(选出一个正确或最优的答案)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只要物体振动,就一定能听到声音B.固体、液体、气体都能传播声音
C.宇航员们在月球上也可以直接用口语交谈 D.声音在固体、液体中比在空气中传播得慢些
2、三个完全相同的杯子里面装有水,把质量相同的实心铜块、铁块、铝块依次放在甲、乙、丙三个杯子中,水面恰好相平,原来装水最多的杯子是()
A.甲杯B.乙杯C.丙杯D.原来装水一样多
3、新年联欢会上,小王在演出前调节二胡弦的松紧程度,他是在调()
A.音调B.响度C.音色D.振幅
4、一瓶矿泉水放入冰箱结冰后,下列物理量不发生改变的是()
A.质量B.温度C.体积D.密度
5、以下例子中,不属于利用声传递信息的是()
A远处隆隆的雷声预示着一场可能的大雨B铁路工人用铁锤敲击钢轨会从异常的声音中发现松动的螺栓
C.古代雾中航行的水手通过号角的回声可以判断悬崖的距离D.利用声波来清洗钟表等精细的机械
6、“影”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光现象,如做光学游戏形成的“手影”,剧院放映的电影,湖岸景色在水中形成的倒影,春游时留下美好记忆的照片等,以下列出的“影”与物理知识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
A.手影——光的直线传播B.倒影——平面镜成像C.电影——凸透镜成像D.摄影——光的反射
7、图1的四个图像中,有一个是福娃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中的像,你认为应当是()
ABCD8、决定平面镜像大小的因素是()图
1A.物体距平面镜的远近B.物体与平面镜的夹角 C.镜面的大小D.物体的大小
9、下列有关红外线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用红外线拍出的“热谱图”,有助于对疾病做出诊断
B.在步枪的瞄准器上安装红外夜视仪,在夜间能帮助发现敌人
C.在医院的手术室、病房里,常可以看到用红外灯来灭菌
D.可以用红外线来对仪器设备的操作进行遥控
10、如图2所示,是我们从水面上方看到的筷子斜插入水中的情况,其中正确的是()
A.B.C.D.
11、目前光污染越来越严重,白亮污染是普遍的一类光污染,建筑物的玻璃幕墙、釉面砖墙、磨光大理石和各种涂料都能造成白亮污染,形成白亮污染的主要原因是由于()
A.光的反射B.光的折射C.光有能量D.光沿着直线传播
12、下面列举了一些成像实例:①小孔成像仪所成的豫;②在潜望镜中看到的景物的像;③放大镜中看到的物体的像;④投影仪投在屏幕上的像。则下列对其说法正确的是()
A.属于实像的是①④ B.属于虚像的是②③④C.属于折射成像的是①③ D.属于反射成像的是②③
二、填空与作图题(每个空格1分,共22分)
1、如下图a所示,小明同学用示波器、钢锯条和台钳研究声音的响度。他将钢锯条的下端夹紧在台钳上,上端用手扳动一下,使钢锯条振动发声。实验中,他进行了两次实验,第一次锯条发出的声音响,第二次锯条发出的声音轻,他同时观察到示波器上显示的波形幅度分别如图b、c所示,则他得出的实验结论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图d、e是他研究获得的两种声音的波形,从图形可知,图_________是噪声的波形。
abcde2、把一只充了气的气球放在阳光下晒,经过一段时间后,气球的____________保持不变,它内部的气体的密度____________.。
3、夜间学生已入睡,校外的卡拉OK歌厅仍在营业,歌声吵醒了一些同学.甲同学起身关上了窗户.乙同学索性用被子把头蒙住睡,丙同学到歌厅去要求将音量放小.他们减弱噪声采取的途径分别是:甲在________减弱,乙在________减弱,丙在________减弱。
4、日常生活中我们常说声音“震耳欲聋”,这是指它的 _________ 很大;我们能够辨别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图
4;一辆满载货物
1、根据图7中给出的射入和对应的射出光线在方框中填入恰当的透镜.(图7中光线的单双箭头分别对应)
图72、完成图8中光路图.图83、如图9是光源S经平面镜反射的两条光线,请 画 图 确定光源位置,并完成光路图.
图94、图10中的箭头AB,表示平面镜前的物体,利用平面镜成像的规律画出AB的像A′B′的位置。
三.计算题(14分)
1、2005年10月12日,我国成功地发射了“神六”,它离地面高度是3580 km.求从地面发射的电波到达卫星并从卫星返回地面的时间约是多少秒?(保留3位小数)(无线电波与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相等)(4分)
-332、一个实心铅球的质量是4kg,经测量它的体积是0.57×10m,这个铅球是用纯铅制成的吗?(已知ρ铅=11.3×
3310kg/ m)(4分)
3、现代社会汽车大量增加,发生交通事故的一个重要原因是遇到意外情况时车不能立即停止,驾驶员从发现前方道路有异常情况到立即刹车制动需要一段时间,这段时间叫反应时间,在这段时间里汽车通过的距离叫反应距离。从操纵制动器,到汽车完全停止,汽车又前进一段距离,这段距离叫制动距离。若汽车在平直高速公路上以120km/h的速度匀速行驶.问:(6分)
(1)反应距离是多少?
(2)为避免与前车相撞,在正常行驶时驾驶员必须使自己驾驶的汽车与前面车辆保持一定的距离,这一距离至少要大于多少米?
(3)请你谈谈超速行驶的危害。
四.实验探究题(1题6分,2题10分,共16分)
1、小明在使用天平测量苹果质量时情况如图所示,其中错误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小明用量程是200g 的天平测一石块的质量,天平平衡时如图所示,由此可知小明使用天平的错误之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强同学想知道橡皮泥的密度有多大,他用天平、量筒、水和细线进行如图18所示的实验操作。
(1)在调节天平时,小强发现指针偏向分度盘中央刻度线的右侧,为使天平横梁水平平衡,他应将平衡螺母向端调。
(2)在图18所示的实验过程中,合理的操作顺序是(填图下对应序号):。
3(3)由图18可知,橡皮泥质量m =g,通过计算,橡皮泥的密度ρ=kg / m。
25、如图13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情景:竖立的透明玻璃板下方放一把直尺,直尺与玻璃
板垂直;两支相同的蜡烛A、B竖立于玻璃板两侧的直尺上,以A蜡烛为成像物体.
(1)为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_____________环境中进行(选填“较明亮”或“较黑暗”);此外,采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虽然成像不如平面镜清晰,但却能在观察到A蜡烛像的同时.也能
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巧妙地解决了确定像的位置和大小的问题.
(2)点燃A蜡烛,小心地移动B蜡烛,直到与A蜡烛的像_____________为止,这时发现像与物的大小___________;进一步观察A、B两支蜡烛在直尺上的位置发现,像和物的连线与玻璃板图___________.像和物到玻璃板的距离___________.
(3)移去后面的蜡烛B,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上_______接收到蜡烛烛焰的像(选填“能”或“不能”).
(4)请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画出物体AB通过平面镜成的像。A
B
5.中学八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篇五
一.积累与运用(20分)
1.胸有诗书气自宏,一笔好字闯天下。请将下面一句话用正楷或行楷抄写在方格里。(此题根据抄写文字和全卷书写水平综合评分。)(3分)
学如逆水行舟,不 进 则 退。
2.掌握汉语拼音能够帮助我们识字、阅读、学习普通话、进行电脑录入。下面都是一些常用词,请你给其中加点的字注音,写在横线上。(做对4个可得满分)(2分)
骸()骨 虐()杀 缥缈()孪()生 泯()灭 枯涸()
3.规范、端正、整洁地书写汉字是有效进行书面交流的基本保证,你能做到这一点吗?请你根据拼音在田字格内写出汉字。(4分)
酝niàng xiá窄 遗hàn jí取 抖sǒu màn不经心 hài人听闻近在zhǐ尺
4.请你写出儒家经典著作《论语》中出现的两个成语。(2分)① ②
5、在我们已经学完的《语文》七年级上册的课文作者中,曾经获得诺贝尔奖的有(写出一位即可): ;《皇帝的新装》作者是丹麦著名作家安徒生,他还写了童话(写出一部即可):。(2分)6.仿照例句,再写出两个你对“语文”理解的句子。例句:语文是滋味甘醇的美酒,让人回味无穷。(2分)
语文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让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语文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让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背诵优秀的古诗文可以丰富语言积累,提高语文素养。请你从下面的题目中任选5个小题默写。(不能多选)(5分)
(1)请你写出两句中国古代诗人描写春天景色的名句:(2分)① ②
(2)《次北固山下》描写时序交替中的景物,暗示时光流逝,蕴含自然理趣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观沧海》一诗中,借助奇特想象来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西江月》中,能反映丰收的大好时节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曹操在《龟虽寿》中抒发了老当益壮、积极进取、建功立业豪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常建在《题破山寺后禅院》中借写景来抒发隐逸之情的诗句是:
,。
(7)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表现诗人对友人无限关切之情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古人读书很注意学与思结合,二千多年前孔子就曾教导弟子。(用《论语十则》中的原文回答)
二.文言文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2题。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陈太丘与友期》
8.用“/”划出下面句子朗读停顿的地方。(1分)元方 入 门 不 顾
9.解释下面句子中的加点词(6分)
①陈太丘与友期行()②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③尊君在不()④相委而去()⑤下车引之()⑥元方入门不顾()10.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①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如何理解“友人惭,下车引之”?(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结尾写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谈谈你的看法。(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锦绣文章意绵绵,仔细推敲是关键。现代文阅读(35分)
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13——22题。
(一)我们还可以根据云上的光彩现象,推测天气的情况。(在太阳和月亮的周围,有时会出现一种美丽的七彩光圈,里层是红色的,外层是紫色的。)这种光圈叫做晕。日晕和月晕常常产生在卷层云上,卷层云后面的大片高层云和雨层云,是大风雨的征兆。所以有“日晕三更雨,月晕午时风”的说法。说明出现卷层云,并且伴有晕,天气就会变坏。另有一种比晕小的彩色光环,叫做“华”。颜色的排列是里紫外红,跟晕刚好相反。日华和月华大多产生在高积云的边缘部分。华环由小变大,天气趋向晴好。华环由大变小,天气可能转为阴雨。夏天,雨过天晴,太阳对面的云幕上,常会挂上一条彩色的圆弧,这就是虹。人们常说:“东虹轰隆西虹雨。”意思是说,虹在东方,就有雷无雨;虹在西方,将有大雨。还有一种云彩常出现在清晨或傍晚。太阳照到天空,使云层变成红色,这种云彩叫做霞。朝霞在西,表明阴雨天气在向我们进袭;晚霞在东,表示最近几天里天气晴朗。所以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谚语。
云,能够帮助我们识别阴晴风雨,预知天气变化,这对工农业生产有着重要意义。我们要学会看云识天气,就要虚心向有经验的人学习,留心观察云的变化,在反复的观察中掌握规律。但是,天气变化异常复杂,看云识天气毕竟有一定的限度。要准确掌握天气变化的情况,还得依*天气预报。13.这个语段阐释了什么事理?(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这个语段的中心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15.上文在说明每种光彩及与天气的关系时都采用了什么说明顺序?(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这个语段突出的特点是用了引用谚语的说明方法,说说采用这种方法的好处?(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在句中的横线上填上一句谚语。(2分)
应填谚语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地震中的父与子
1989年发生在美国洛杉矶一带的大地震,在不到4分钟的时间里,使30万人受到伤害。
在混乱和废墟中,一个年轻的父亲安顿好受伤的妻子,便冲向他7岁儿子上学的学校。他眼前,那个昔日充满孩子们欢声笑语的漂亮的二层教学楼,已变成一片废墟。
他顿时感到眼前一片漆黑,大喊:“阿曼达,我的儿子!”跪在地上大哭一阵之后,他猛地想起自己常对儿子说的一句话:“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他坚定的站起身,向那片废墟走去。
他知道儿子的教室在楼的一层左后角处,他疾步走向那里开始动手。
在清理挖掘时,不断在孩子父母急匆匆地赶来,看到这片废墟,他们痛哭并大喊:“我的儿子!”“我的女儿!”哭喊过后,他们绝望地离开了。有些人上来拦住这位父亲说:“太晚了,他们已经死了。”这位父亲双眼直直地看着这些好心人,问道:“谁愿意帮助我?”没人给他肯定的回答,他便埋着头挖着挖着。救火队长挡住他:“太危险了,随时可能起火爆炸,请你离开。” 这位父亲问:“你是不是来帮助我?”
警察走过来:“你很难过,难以控制自己,可这样不但不利于你自己,对他人也有危险,马上回家去吧。”
“你是不是来帮助我?”
人们都摇头叹息地走开了,都认为这位父亲因失去孩子而精神失常了。这位父亲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儿子在等着我。”
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浑身上下破烂不堪,到处是血迹。在第38小时,他忽然听见底下传出孩子的声音:“爸爸,是你吗?”
是儿子的声音!父亲大喊:“阿曼达,我的儿子!”
“爸爸,真的是你吗?”
“是我,是爸爸!我的儿子!”
“我告诉同学们不要害怕,说只要我爸爸活着就一定来救我,也就能救出大家,因为你说过不论发生什么,你总会跟我在一起!”
“你现在怎么样?有几个孩子活着?”
“我们这里有14个同学,都活着,我们都在教室的墙角,房顶塌下来架了个大三角形,我们没被砸着。”
父亲大声向四周呼喊:“这里有14个孩子,都活着!快来人!”
过路的几个人赶紧上前来帮忙。
50分钟后,一个安全的小出口开辟出来了。
父亲声音颤抖地说:“出来吧,阿曼达。”
“不!爸爸,先让别的同学出去吧!我知道你会跟我在一起的,我不怕。不论发生什么,我知道你总会跟我在一起。”
这一对了不起的父子在经历了巨大灾难的磨难后,无比幸福地紧紧拥抱在一起。
18、父亲赶到学校时,“顿时感到眼前一片漆黑”的原因是什么?(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父亲请求帮助时,为什么人们都“摇头叹息”,没人帮他挖?(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填空。(4分)
在地震灾难中,父子俩都想起了“不论发生什么,我(你)总会跟你(我)在一起”,这句话除了体现父子间的深挚的爱,还体现了父亲对儿子的______,儿子对父亲的__。
21、文中画线句子对描写父亲起什么作用?(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文中除了表现父子之爱,还表现了那些人之间的关爱?由此,你对人世间的爱有什么深切的认识(用一两句话概括)?(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纸上得来终是浅,心中能悟方是深。愿你笔下生花,妙语连珠。写作(50分)
23.礼物,可以传达情感;可以奖赏成功;可以纪念物事;也可以表达特殊的意味„„我们每个人都会在生活中收到或送出礼物,并在其中体会到各种人生滋味。请围绕“礼物”这一话题写一篇文章,表达你的真情实感。题目自拟,文体不限。600字以内。
参考答案
一.1.此题根据抄写和卷面书写水平综合评分,楷字、行楷字均可。2.hái nuâ miǎo luán mǐn hã
3.酿 狭 憾 汲 擞 漫 骇 咫(4分,每字0.5分)4.温故知新、见贤思齐、任重道远„„
5、泰戈尔、居里夫人;略(2分)
6.作仿写题,首先要分析句式的特点,比如例句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抓住了事物的特点,写出了生活哲理,因此仿写句子也要符合这些要求。示例:色彩缤纷的花园,流连忘返;意境深邃的油画,惊叹不已;旋律优美的音乐,听之动容。
7.(1)吹面不寒杨柳风、春眠不觉晓„„(2)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3)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4)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5)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6)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7)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8)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任选5个小题,做对10空即可)二.8.①元 方 /入 门 /不 顾(1分)
9.①约定 ②才 ③通“否” ④丢下 ⑤拉 ⑥回头看
10.过了中午还没有来,太丘就不再等候走了,离开后那朋友才来。(3分)11.知道自己错了想表示歉意(意对即可)
12.开放性试题。只要能说出理由,答“失礼”与“不失礼”都对。
三.
(一)13。阐明了云的光彩现象和天气变化的关系。14.第一句
15.都是先说云的光彩现象,然后说与天气变化的关系,是由现象到本质的逻辑顺序。(意对即可)
16.谚语是群众通过观察和实践总结经验的结晶,它读起来朗朗上口,用谚语来说明知识既有科学性,又有趣味性,通俗、生动、浅显易懂。(意对即可)17。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
(二)18.(4分)因为他看到儿子上学的小楼已变成废墟,(2分)认为儿子一定死了,感到绝望。(2分)(意思对就得分)
19.(6分)人们认为这位父亲因失去孩子而精神失常,对他深表同情;(3分)但断定孩子绝无生还的可能,继续挖下去还会有危险。(3分)(意思对就得分)
20.(4分)责任感
信任
21.(5分)突出父亲挖的时间长;(2分)表现父亲的执著(坚毅、坚韧、顽强),对孩子的深挚的爱。(3分)(意思对就得分)22.(6分)(1)父爱: ①父亲安顿好受伤的妻子。
②救火队长关心父亲的生命安全。
③警察劝父亲控制情绪,并关心群众的安全。
④好心人劝慰父亲。
⑤过路人帮助父亲救出14个孩子。
⑥儿子鼓舞同学。遇救时先让同学出去。
(此问3分;每答对一点得1分,答出三点就得满分。意思对就得分。)
(2)认识(示例):
①爱能够创造奇迹。
②爱能够激发人的潜能。
③爱使人高尚。
④爱是精神的支柱,能够使人绝处逢生。
⑤爱使人坚毅。
⑥爱是驱散黑暗的阳光。
(此问3分;答案不限以上所列,只要切合文章思想内容、语言精炼就可得分。)
6.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篇六
一、积累与运用(共30分)1.请用行楷字抄写下列句子。(2分)舞弊可耻,守纪光荣!
2.下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A.嶙(lín)峋
啜(chuò)泣
收敛(liǎn)
忍俊不禁(jīn)B.猝(cù)然
酝酿(niàng)
肥硕(shuò)
苦心孤诣(zhǐ)C.枯涸(hé)
孪(lán)生
静谧(mì)
随声附和(hè)D.莴苣(jù)
祷(dǎo)告
绽(zàn)开
踉踉跄跄(qiàng)3.下列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2分)
A.玲珑剔透 诱惑 多姿多采 迸溅 玉露琼浆 B.花枝招展 倔强 津津有味 玷污 闲情逸致 C.更胜一筹 蹂躏 惊慌失措 懊恼 抖手精神 D.恍然大悟 栖息 骇人听闻 清洌 再接再励 4.下列对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2分)
A.但理想有时候又是海天相吻的弧线,可望不可即,折磨着你那进取的心。(只能远远看见而不能接近。即,靠近、接触。)
B.从我丈夫温和沉静的性格中我获益匪浅。(得到很多益处。匪,非、不。)C.耳朵灵敏的人,能听到弱肉强食处四周的绿叶丛中,蝈蝈在窃窃自语。(指动物中弱者被强者吃掉。)
D.有一天,大神女娲行走在这片莽莽榛榛的原野上,看看四周的景象,感到非常孤独。(树木高大的样子。)
5.下列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
A.世博园内的中国馆用高科技手段完善地展示了中国的强盛、城市的美好。B.经过三年的努力学习,他对自己能否考上理想的高中充满信心。C.为了防止这类事故再次发生,我们必须采取有效措施。
D.据统计,地球上的森林每天大约有2000万公顷左右被砍伐或毁坏。6.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2分)A.人们提到他,总是说:“皇上在更衣室里。” B.“我倒很想知道衣料究竟织得怎样了。”皇帝想。C.“哎呀,真是美极了!”皇帝说:“我十分满意!”
D.“现在请皇上脱下衣服,”两个骗子说,“好让我们在这个大镜子面前为您换上新衣。” 7.下列有关内容搭配有误的一项是()(2分)A.《陈太丘与友期》--《世说新语》--刘义庆--南朝宋 B.《智子疑邻》--《淮南子》--刘安--西汉 C.《金色花》--泰戈尔--印度--诺贝尔文学奖 D.《农夫和蛇》--《伊索寓言》--古希腊--故事集 8.根据提示,用作品原句填空。(10分)
⑴“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____________
__。(朱自清《春》)⑵不信,请看那朵流星,/_________
__。(郭沫若《天上的街市》)⑶我寄愁心与明月。(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⑷无可奈何花落去,_ ______
___。(晏殊《浣溪沙》)
⑸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______
_,为之怡然称快。(沈复《童趣》)
⑹子曰:“见贤思齐焉。”(《〈论语〉十则》)
⑺《钱塘湖春行》中借动物的活动来传递浓浓春意的名句是:
。⑻《天净沙 秋思》的主旨句是:。⑼《〈论语〉十则》中阐述学习与思考的辩证关系的句子是:
。⑽《泊秦淮》中包含着诗人无限感慨的诗句是:
。9.品味下边描写春之色、秋之色的语句,仿照这个句式,发挥想象,写一写“夏之色”和“冬之色”。(4分)
春之色为冷的绿,如碧波,如嫰竹,贮满希望之情;
秋之色为热的赤,如夕阳,如红叶,标志着事物的终极。夏之色为 冬之色为
10.在下面的横线上填写适当的句子,完成对联。(2分)上月圆,人间月半,月月月圆逢月半; 今宵年尾,明日年头。
二、阅读(共40分)
(一)阅读下列短文,完成11-15题。准天才的沉没
(淡 墨)
⑴面试结束后,我跟老总说,我选择薛宜做实习生。
⑵小薛是个内秀的女孩:交代打印的文件,第二天页码排好整整齐齐搁在桌上;帮编辑部同事订盒饭,每个人的口味都问得清清楚楚;最叫我惊叹的是她修改的标题,很有感觉。这些惊喜,我背地里一遍遍跟别人说。
⑶但我还是派给小薛很多活儿,联系这个“牛人”那个“大家”。有一次,她脸红红地跑过来说:“抱歉,老师,韩某某我实在联系不到,他院里的人怎么都不肯提供电话。”
⑷“那就跟接电话的人讲,你十万火急,你是他失散多年的妹妹,你很仰慕他,找采访过他的记者,给他的博客留言,去他的办公室围追堵截……”
⑸“好的,老师。”她轻轻说道。
⑹小薛的成长人人都看得到。
⑺来社里才5个月,她编了5篇随笔,做了4个人物专访,其中3个都是大家。她顺利转正。从此,小薛有了一份稳定的工作。大都市无情动荡,她却有了一方舞台,可起舞,可栖身。
⑻很快,社里下达了编辑部整改通知。现有的大一统格局被拆分为两个部门,我与生性懒散的老曾分别被任命为A、B部主任。
⑼可是小薛居然申请了去老曾的部门,她对我说:“老师,我决定离开你了。”我笑一笑,等待她把话说完。
⑽“离开你,因为你是太苛刻的一个人。所有的人都懒懒散散,无所事事,你却规定我按时打卡上班;所有的人都用公家的电话大聊特聊,我却在你的目光下,一个简单的问候也不敢打回家。你自己不提,但很多人告诉我,若干年前你就采访过郭某某,关系很好。为什么举手之劳都不肯帮?”小薛的情绪很激动。
⑾苦恼的是老曾。他不知拿这个小姑娘怎么办。一天,他乐滋滋地告诉我:“给薛宜找了个活儿,负责后期制作,外加拆阅读者来信。她内秀,心细,你说过。”
⑿嗯。我心里“咯噔”了一下,有什么东西要被毁掉了吧?
⒀可薛宜茫然不觉。相反,她享受着没压力的生活。上午10点才来上班,下午4点下班。拆几封信,接几个电话,校校错别字,余下的时光,喝茶,浇花,聊天。与旁人都说说笑笑,除了我。从此师徒成路人。这令我始终没工夫说出想对她说的话。
⒁22岁时的我就像22时的薛宜。那时,我曾把自身的成败,寄托在“师傅”身上,索要包容、怜惜与庇护。
⒂可师傅说:“楚楚,冷漠是俗世的本性,除了父母子女爱人,没人有义务给予你深情。师傅终有一天会离开你,我的责任是教你谋生的本领,你的责任是抓住机会好好学习。将来能不能立足,全靠你自己。”
⒃我记住了这些话,以后再有冲锋陷阵,再不似小女孩般抓住大人的手,哀哀求告。26岁,凭自己的能力在江城谋得立足之地。
⒄所有的言传身教,所有的求全责备,以此为源。
⒅工作太忙,薛宜渐渐淡出我的视线。重新注意到她,是两年后了。她扶着肚子,拎一个空水桶、一把扫帚走下台阶。我忍不住责备老曾,怎么还要孕妇做卫生?
⒆可要她做什么呢?写稿子,不能跑;寄包裹,担心重;接电话,抱怨喧嚣扰攘……
⒇准天才小薛,就这样在茫茫的人海中,沉没。11.“我”为什么派给小薛很多活儿?(2分)
12.第⑽段在文章内容和结构上起什么作用?(2分)
13.从全文看,“我”是一个怎样的人?(3分)
14.文章第⒆段和下列改句相比,哪种表达效果好?为什么?(3分)
改句:可要她做什么呢?什么都不会!
15.读过本文,你认为我们应该具备一种怎样的人生态度?(3分)
(二)阅读下列短文,完成16-20题。
火星发现水意味着什么
(刘晓波 吴红梅)
⑴据媒体8月1日报道,美国宇航局的“凤凰”号火星登陆器证实,火星这颗红色的行星上确实存在有“水冰”形式的水。据悉,这是人类首次通过科学仪器得到地球以外行星上的水。这一重大发现立即引起了全球科学界的广泛关注。
⑵火星上发现水意味着什么?记者采访了南京大学天文学系教授萧耐园。据萧教授介绍,人类早在1877年就开始追寻“火星人”的足迹。这是因为,火星是离地球最近的行星,且与地球有诸多相似之处,但直径只有地球的一半,被誉为“袖珍地球”和“生命的第二摇篮”。对火星上生命的探索是人类最核心的追求,人类在期待与火星生物会面的同时,也在渴望开发出新的生存空间。
⑶一直以来,科学界都普遍认为,无论火星是否能成为孕育生命的摇篮,对它的探索都将对保护地球起到积极的作用。如果火星上曾经有过生命,其灭绝或仍旧存在对地球都有借鉴作用;如果它从未有过生命,那将证明火星一定缺少了某些适合生命的独特元素,促使人们更加珍惜地球的环境和资源。因此,人类频频向火星伸出“橄榄枝”,发射若干探测器,主要目的是采集火星表面上的土壤、大气和岩石样本,以期证明科学家关于火星有水及生命的设想。
⑷对于此次“凤凰”号的惊人发现,萧耐园表示,其实天文学家对于火星上是否有水的猜测由来已久,只是一直没有得到证实。此前,专家们从拍摄到的火星照片上,可以清晰地看到火星上存在着河道,这就说明几亿年前,甚至是几十亿年前,火星上曾有过河流流过。此外,专家们观测到火星的极冠很白、很亮,其中主要成分可能是干冰(二氧化碳),但估计也会存在着少量的水冰。萧教授欣喜地说,此前所有这些都仅限于专家们的猜测,此次“凤凰”号的发现,将所有的推测变成了事实,意义可谓是空前的。
⑸发现水是否意味着火星上一定会存在生命物质呢?对此,萧教授表示,不能绝对地说
有水就一定会存在生命,但是水是生命存在的必要条件。可以说,火星上存在生命物质是可能的,并且可能性很大。因此,此次发现对人类对于火星的探测也是一个极大的鼓舞。据了解,今后20年,美国、欧洲和日本等国都已纷纷制定了进一步探测火星的计划,将在火星上确定有水的位置进行深度挖掘,以分析是否存在有机化合物等生命迹象。如果有可能,还会将在火星上采集到的标本运送回地球,进行更深层次的分析。16.“火星发现水意味着什么”这个题目好不好?为什么?(2分)
17.从本文看来,火星发现水意味着什么?(3分)
18.人类对火星的探索有哪些目的?(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3分)
19.第⑷段画线的句子中“可能”一词能否删去?为什么?(2分)
20.下面是某同学读完此文后做的读书笔记,其中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人类之所以热衷于追寻“火星人”的踪迹,是因为火星是离地球最近的行星,且与地球有诸多相似之处。
B.从目前拍摄到的火星照片上,专家们可以清晰地看到火星上存在着河流。
C.人类频频向火星发射若干探测器,是为了在火星建立基地,进而再向深空进行探测。D.“凤凰”号火星登陆器发现水后,极大鼓舞了人类对火星的探测,美国、欧洲和日本等国都已纷纷制定了进一步探测火星的计划。
(三)阅读下列短文,完成21-24题。
山 市
(蒲松龄)
奂山山市,邑八景之一也,然数年恒不一见。孙公子禹年与同人饮楼上,忽见山头有孤塔耸起,高插青冥,相顾惊疑,念近中无此禅院。无何,见宫殿数十所,碧瓦飞甍,始悟为山市。未几,高垣睥睨,连亘六七里,居然城郭矣。中有楼若者,堂若者,坊若者,历历在目,以亿万计。忽大风起,尘气莽莽然,城市依稀而已。既而风定天清,一切乌有,惟危楼一座,直接霄汉。楼五架,窗扉皆洞开;一行有五点明处,楼外天也。层层指数,楼愈高,则明渐少。数至八层,裁如星点。又其上,则黯然缥缈,不可计其层次矣。而楼上人往来屑屑,或凭或立,不一状。逾时,楼渐低,可见其顶;又渐如常楼;又渐如高舍;倏忽如拳如豆,遂不可见。又闻有早行者,见山上人烟市肆,与世无别,故又名“鬼市”云。2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3分)
⑴然数年恒不一见
()⑵城市依稀而已
()⑶或凭或立,不一状
()22.用现代汉语说说下列句子的意思。(3分)
既而风定天清,一切乌有,惟危楼一座,直接霄汉。
23.本文历历如画地再现了山市由生成到消失的过程,用了较多的时间词语。请你按照在课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将这些时间词语一一找出来(包括重复的),抄写在下面。(3分)
24.从科学的角度看,山市这一现象应作何解释?为什么那时的人把它称为“鬼市”?(5分)
三、写作(50分)
25.请以 “心中的美景”为题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作文。(50分)
参考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
1.略
2.A
3.B
4.D
5.C
6.C 7.B 8.⑴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⑵是他们提着灯笼在走⑶随风直到夜郎西 ⑷似曾相识燕归来⑸果如鹤唳云端⑹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⑺几处早莺争暖树 谁家新燕啄春泥⑻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⑼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⑽商女不知亡国恨 隔江犹唱后庭花9.略 10.年年年尾接年头
二、阅读
(一)11.给她更多锻炼的机会,让她能在冷漠的竞争激烈的城市里靠自己立足。(意思相近即可)
12.交代了小薛决定离开“我”的原因,为下文小薛工作状态的变化做铺垫。(意思相近即可)13.“我”是一个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善于帮助年轻人成长、真诚热心的人。(意思相近即可)14.原句更好。原句用了设问和排比的修辞手法,通过具体的事件强烈而形象地表现小薛工作能力退化的事实;改句运用设问的修辞手法,只是简单交代小薛工作能力退化的事实,语言直白,缺乏感染力。(意思相近即可)15.开放题,答案合理即可。
(二)16.好。能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17.意味着火星上存在生命物质是有可能的,并且可能性很大。
18.①期待着发现火星的生物;②渴望开发人类新的生存空间;③有利于人类保护地球,更加珍惜地球的环境和资源。
19.不能。因为“可能”表猜测、估计,去掉它后表意就绝对化了。这表明了文章语言的准确性。
20.C
(三)21.⑴经常 ⑵隐隐约约 ⑶有的
22.过一阵子,大风停止,天空晴明,先前的景象全都消失了,只有一座高楼,上与天接。23.时间词语依次为:忽 无何 未几 忽 既而 逾时 倏忽
24.第一问:这里所说的“山市”,跟海市一样,是一种因折光反射而形成的自然现象。第二问:山市经常是多年看不见一次的美丽而奇特的景象,其中的人家、集市和店铺等跟尘世上的情形没有什么区别,当时的人们对此不能作出科学的解释,加之迷信思想的影响,因此又称之为“鬼市”。
三、写作
7.中学八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篇七
反思:
1、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不足。
2、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审题不认真,读题不完整,这类情况导致很多同学失分。
3、学生缺乏综合能力培养
学生的知识与生活联系还不够,不能综合运用已学过的知识,缺乏综合性解决问题的能力。措施:
1、要继续重视识字和积累。
从本次考试可以看出,识字和积累失分率较高,学生掌握不好,因此在今后教学中必须继续重视这方面教学。
2、教会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能力。
“方法比知识更为重要”。学生养成好的读书方法,掌握“活”的读写有机结合的方法,将有助于提高阅读与习作的效能。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适度地渗透学习方法的指导,让学生在主动探究中进行实践,获取的不仅仅是问题的答案,而是吸取知识的方法。充分发挥“授之以渔”的重要作用,多教怎么学,少教怎么做。
3、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创新精神。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将更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课堂上要引导学生处于积极主动的思维状态,充分让其独立思考,不要一味灌输知识。要在学生掌握方法的前提下,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点燃其创新思维的火花。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营造一种宽松的民主氛围,培养学生敢于质疑,勇于争辩,善于思考的创新能力。这样学生就不至于对于开放性的试题感到十分茫然,或只求答案唯一。
4、要树立大语文观,拓展思维。
要树立大语文观,立足于课内,延伸于课外,注重课内外知识点交融渗透,融会贯通。首先教师要多读书,不仅自己能读懂,而且有所感悟,有所积淀;其次要求教师能多对学生进行阅读指导,让学生学会读各种文章。这样,学生平时就有了充实的阅读素材,增加了对语言的悟性,提升了语文综合素养。
8.中学八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篇八
2.我国首部禁毒法于2008年6月1日起开始实施;历史上国际联盟曾把虎门销烟开始的6月3日定为“国际禁毒日”;1987年联合国把虎门销烟完成的第二天6月26日定为“国际禁毒日”,这是为了纪念“全球禁毒第一人”()
A.林则徐 B.关天培 C.左宗棠 D.邓世昌
3.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写到:“如果说鸦片战争的震撼主要冲击了沿海地区的话,那么连头带尾持续四年之久的第二次鸦片战争则把沉重的震撼带到了中国社会的中枢。”下列关于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八国联军火烧圆明园 ②爆发的直接原因是鸦片输入 ③爆发于1856年 ④美俄两国为帮凶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①③ 4.美国学者杰明·艾尔曼说:“鸦片战争对中国国内影响不是太大,只限于广东一带,当时的问题是太平天国,大概几百万中国人死去,中国的经济中心江南一带都乱了„„把清朝的元气消耗得很厉害,导致国力衰减。”作者认为()A.鸦片战争使中国成为了半殖民地 B.太平天国运动推翻了清王朝
C.太平天国运动严重破坏经济发展 D.鸦片战争有利于中国近代化
5.有学者研究认为,甲午战前列强的主要侵华方式是“贸易+特权”,甲午战后则变为“投资+特权”。对此变化,下列理解正确的是()A.甲午战后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加速发展 B.甲午战后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C.《马关条约》让列强开始获得贸易和投资特权 D.列强侵华方式由商品输出为主转向资本输出为主
6.“东交民巷的大炮注视和监督着紫禁城,象征着条约制度的权威和中国的国将不国”材料中导致中国“国将不国”的条约是()A.《尼布楚条约》 B.《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7.了解因果关系,是历史学习的基本要求之一。学完“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这一单元,小华归纳了以下因果关系,错误的是()A.英国发动鸦片战争——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第二次鸦片战争——列强的侵略从商品入侵转变为资本入侵 C.甲午中日战争——帝国主义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清政府完全变成“洋人的朝廷”
8.汪林茂在《层级递进的晚清三次新政》中评论某一历史事件时说:“其最大的意义并不是产生了‘强兵’的效用,而是在古老的封建主义的‘体’上撕开了一道口子,开动了近代化这辆列车。”据此可见()A.洋务运动的进步作用主要体现在开辟了近代化道路 B.戊戌变法冲击了陈旧腐朽的旧文化,具有启蒙意义 C.辛亥革命乃是中国社会近代化进程中显著的里程碑 D.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9.19世纪60年代初,清朝统治集团中出现了洋务派,在中央以恭亲王奕沂为代表,在地方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等为代表。他们为兴办洋务,都曾写过奏折上奏皇帝,彼此也有书信往来,商议讨论。那么,他们的奏折和书信中,频频出现的词汇应该是()
A.师夷长技、自强 B.民主、科学、新青年 C.民族、民权、民生 D.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10.《全球通史》记载:“我在西雅图看到许多妇女在超市的弃货堆里找寻剩余的食物„„我在纽约和芝加哥等城市里看到人们在丢弃的罐头听里找剩肉„„”对此,美国罗斯福总统采取的措施有()
增①加农业产量 ②兴办公共工程 ③进行社会救济 ④扩大工业生产规模
A.①④ B.①② C.①③ D.②③ 11.右图解读最准确的是()
A.开启了中国的近代化 B.甲午中日战争的爆发 C.康有为梁启超的变法 D.民主科学思想的传播
12.有学者认为,戊戌变法所传播的西方政治学说和自然科学知识,将统治中国人几千年的封建思想打开了缺口。这说明戊戌变法()A.起到了思想启蒙作用 B.使西方政治学说深入人心 C.创立了君主立宪政体 D.动摇封建思想的统治
13.同盟会会员、无产阶级革命家林伯渠说:“过去专制主义是正统,神圣不可侵犯,侵犯了就要杀头。后来民主主义成了正统,同样取得了神圣不可侵犯的地位。侵犯了这个神圣未必就要杀头,但为人民所抛弃是没有疑问的。”“民主主义成了正统”与近代哪一人物有关?()
A.康有为
B.李鸿章
C.孙中山 D.毛泽东
14.徐中约曾说:“它结束了长达两千余年的王朝时代,中国不再隶属于任何‘天子’或任何王朝,而归属于全体民众。”这里的“它”是指()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五四运动
15.陈炯明发动广州兵变,欲置孙中山于死地。胡适从另一个侧面评论此事:陈派军人这一次赶走孙文的行动,也许有可以攻击的地方;但我们反对那些人抬出“悖主”“犯上” “叛逆”等来做攻击陈炯明的武器。说明胡适()
A.被陈炯明收买 B.反对旧道德 C.否定三民主义 D.提倡白话文
16.“朦朦胧胧张眼一瞧,黑暗里突然突出一线红。这是什么?——原来是北极下来的新潮,由近求卷到远东。”这是中华民国七年刘大白写的《红色中华》中的几句诗。其创作背景是()
A.五四运动的爆发 B.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C.红军长征的结束 D.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17.有学者撰文指出:1840年以来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经历一个始而言技(学技术),继而言政(学制度),进而言教(学思想)的过程。这一系列学习活动的共同目的是()
A.救亡图存 B.巩固清朝统治 C.向西方学习D.发展资本主义
18.1919年,北京一群青年学生举行示威游行,高呼“外争国权,内惩国贼”“还我山东”“拒绝和约签字”等口号,我们把他们身上体现出来的精神称为()
A.五四精神 B.长征精神 C.红岩精神 D.井冈山精神
19.据载:中国外交失败的消息被蔡元培先生所获悉,他于5月2日将此消息告诉北大学生„„5月3日晚,北大全体学生和其他北京高校的学生举行动员大会,提出拒绝在巴黎和会上签字„„。材料描述的是中国近代一场著名运动的情景,这场运动()
A.是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B.是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 C.斗争主力始终是无产阶级 D.终被北洋政府镇压而失败 20..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说:“这是一个大约12个二十几岁年青人参加的会议。会议是在上海法租界的一所女子学校召开的,成员们担心巡捕的监视,乘火车转移到嘉兴南湖上的一条游艇中继续讨论。”费正清所说的会议()
A.使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 B.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形成 C.决定发动秋收起义 D.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21.毛泽东相继写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文章。在理论上论证了中国的革命道路。“革命道路”是指()
A.打倒列强,除军阀 B.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C.和平民主建国 D.社会主义革命道路
22.新华社特稿《在历史关节点上》这样说:“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的奋斗历程,走了整整28年。期间.中国共产党先后经历了‘日出东方’、‘星火燎原’、‘力挽狂澜’、‘灯塔指引’、‘进京赶考’五个关键阶段”。其中‘星火燎原’是指()
A.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B.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C.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D.召开遵义会议
23.2016年是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小明同学和父母一起参加了“重走长征路”红色旅游团。到达陕北后,妈妈问了小明四个问题,小明回答错误的是()
A.第五次反“围剿”失败是长征开始的主要原因 B.红军四渡赤水,跳出了敌人的包围
C.遵义会议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D.长征胜利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24.20世纪中期以来,社会主义国家通过改革生产关系、以图发展社会生产力的努力,成为世界历史的重要内容。下列对有关国家经济改革的叙述,正确的是()
A.各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早于农村改革 B.匈牙利改革没有触及计划经济管理体制 C.苏联的经济体制改革取得了卓著的成效 D.中国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25.某班板报出现了如下版块:“开天辟地”“北伐凯歌”“星火燎原”“万里长征”。这期板报最合适的主题是()
A.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B.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C.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 D.科学技术的成就 二.材料解析题: 26.近代先进的中国人不断学习西方,寻求变革,推动了社会进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1862年京师同文馆学生跟洋教头学外语 1872年留美幼童在轮船招商局前合影(1)材料一反映的措施与哪一重大历史事件相关?这些措施起到了什么作用?
材料二 倡导维新的人物,无一不受到西方的影响。真正了解西方文化,又能洞悉中国病源所在的为严复。……他复就物竞、天择、弱肉强食、优胜劣败、适者生存的原理,阐发救亡的论证。
——郭廷以《近代中国
史纲》
(2)根据材料二,严复维新救亡的理论来源于西方的什么思想? 材料三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孙中山提出了什么思想?这一思想对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有什么重要作用?
27.民主和法制是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重大进步,也是近代中国人民为之奋斗的目标,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发展工商业;训练新式陆海军;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科举考试废除八股文;创办报刊,开放言论……
——摘编自北师大版初中历史教材八年
级(上)
材料二(辛丑条约)签订后,清王朝的统治风雨飘摇。为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资产阶级革命党人抛头颅、洒热血,终于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帝制。
——摘编自岳麓版高中历史教材(政治文
明历程)
问题:(1)上述材料反映的中国近代史上两个重大历史事件及其试图建立的两种政治体制分别是什么?
(2)分析上述两件事件的历史意义。
28.“中国梦”是中国人追求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之梦。近代以来,辈辈仁人志士,为追求“中国梦”而不懈努力,几多教训,几多启示。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中体西用】
材料一 “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莫如学习外国利器。”
——《江苏巡抚李鸿章致总理衙门原函》
(1)材料一反映了李鸿章的一种什么主张?李鸿章所搞的洋务运动有人认为是成功的,有人认为是失败的,你的观点是什么,并说明理由? 【立宪之梦】
材料二 梁启超认为,“我支那四千年之大梦唤醒,始自甲午战败”。有人认为戊戌变法在政治上是具有君主立宪时目标和理想,在经济上呢,它要推动民菇工商业的发展。
(2)由材料二可知,甲午战败极大地唤醒了中国人,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希望通过改革在中国建立君主立宪制的资本主义国家。但改革最终失败。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共和之路】
材料三 中国同盟会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3)依照材料三中国同盟会纲领,资产阶级革命派在哪一年建立了共和体制的“民国”?(2分)其胜利果实被谁篡夺? 【思想风暴】
(4)辛亥革命失败后,一些先进中国人认为革命失败的根源在于封建思想根深蒂固,于是掀起了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为批判封建文化,主张学习西方文化,提出了哪两大口号?【规律揭示】
(5)从洋务运动到新文化运动,中国人对救国道路的探索,在对西方的学习上,体现了一种怎样的规律?
29.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路线示意图
材料二 博古等人在红军长征出发前,既不做深入细致的政治动员,也不做长途行军作战的准备。他们把突围转移变成搬家式的行动,行动缓慢,始终摆脱不了敌人。
材料三 红军连续突破敌人四道封锁线,渡过湘江后,人员折损过半,只剩3万多人。红一方面军原来准备去湘西与红二、六军团会合。蒋介石调集重兵布成口袋阵,企图一举消灭红军。
材料四 草地位于川陕甘边界,绵延几百千米,到处是野草丛生的沼泽和散发出腐臭味的黑色泥潭。行人稍有不慎,就会陷入其中,无法生还。红军靠挖野菜、草根,甚至杀军马或煮皮带充饥,常常背靠背宿营,互相取暖;手挽手行进,趟过泥沼。就这样,红军历尽艰难,走出了草地。
红军将士穿着单衣,踏着没膝的积雪,顶着怒吼的狂风,以无比坚强
的意志和团结互助的精神战胜了风雪,翻越了夹金山。(1)用图中字母回答:
①1935年1月召开的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的地点: ②红一方面军与陕甘根据地的红军会师的地点: ③红军三大主力会师的地点:
9.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工作总结语文 篇九
本学期我担任八年级(3)班的语文教学工作,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青春期生理和心理的影响及社会诸多因素的影响,厌学的学生逐渐多起来,但大多数学生学习还比较努力,有上进心。在教学中,我认真教学、积极钻研、创新思想与方法,现将本期的工作体会总结如下:
一、用新的教学理念,改革课堂教学
实施新课程改革以来,我反复学习有关的教育教学理论,深刻领会新课标精神,认真反思自身教学实际,研究学生,探究教法,树立起以学生的终身发展为目的的教学思想,树立起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新的教学理念,在教学实践中积极探索焕发语文课堂活力,有助于学生能力提高与发展的语文课堂教学的新思路、新模式,探索以启发思维训练方法为主的自读课文阅读方法、以感知――探究――反思――延伸为主线的重点篇目学习法、以合作――探究――创造――创新为核心的语文活动课等,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用灵活的教学方式,焕发课堂活力
应试教学课堂围绕知识目标而展开,储存继承前人积累下来的经验和体验,但忽视了学生创新的动机、兴趣、情感、意志,如何激活所需的先前经验,萌动学生的求知欲望就成为课改中面临的新的挑战。新课标要求我们建立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的教学模式,激活学生好奇心,探究欲,培养学生主动思考、质疑、求索以及善于捕捉新信息的能力,并把这种能力的培养定为课堂教学的终极目的。为此,我仔细研究教育心理,准确把握八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和思维特点,积极探索有利于激发兴趣、激活思维、激励探讨的课堂教学方法。例如在处理每单元的重点篇目时,我始终采用整体感知――合作探究――反思质疑――拓展延伸的教学模式,根据不同内容精心设计问题,组织课堂教学。
这样教学,课堂上感受到的是一种亲切、和谐、活跃的气氛。教师已成为学生的亲密朋友,教室也转变成为学生的学堂,学生再也不是僵化呆板、默默无闻的模范听众。他们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展现与培养:或质疑问难,或浮想联翩,或组间交流,或挑战权威。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组组互动,环境互动,在有限的时间内,每一位学生都得到了较为充分的锻炼和表现的机会。教室中再没有阴暗冰冷的“死角”,课堂上充满着流动的阳光,平等、和谐与交流共存,发现、挑战与沉思同在。活跃的思维,频动的闪光点,让学生成为课堂上真正的主人。教师的授课既源于教材,又不唯教材。师生的情感与个性融在其中,现实的生活进入课堂,学生在互动中求知,在活动中探索,既轻松地掌握了知识,又潜移默化地培养了能力。学生的整体素质有了质的提高,语文课堂真正焕发出它应有的活力。
三、用自主与探究解放学生,提高学习效率。
新课标对语文课程的基本要求,也就是语文学科工具性与人文性特点的集中体现。教学中,一改过去课堂上过于注重知识传授,内容上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结构上过于强调学科本位,实施中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等状况,仔细研究教材内容,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将学生从原有的课堂圈子中“解放”出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能够在自主探究与交流的过程中,不断挑战自我,扩展创造性思维。
四、以阅读教学为教学重点,达到相应的学习目标。
1.融入自己的生活体验,感悟课文的思想内涵,进而了解社会人生;继续了解叙事性作品的文体特征,品味含意丰富的语句。
2.加强了朗读,注意课文中的联想与想像,了解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的表达方式,学习抒情性语言。
3.在理解课文内容、熟悉科学文艺作品特点的同时,引导学生树立起环保意识。
4.学生了解了民生和民间文化。不仅感觉到自身日常生活中蕴含的无穷乐趣,还体会到了多种表达方式综合运用产生的艺术效果。
5.在优美的古文中漫步,在大致读懂课文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体验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了解古人写景、叙事、议论的艺术,体会语言运用的妙处;积累了常见的文言词语,增强了语感。
6.在借助提示、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的基础上,体会游记散文借景抒情的特点;品味了古诗文名句的思想感情,并结合亲身体验加深了理解。
五、用扎实多样的训练,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死教书、教死书不能适应社会对教育的需要,新课程改革正是对今天教师教学观念的挑战。教师应由知识的占有者转化为知识的组织者,由知识的传递者转化为学习的促进者,超越课堂的藩篱,将现代教学过程演化为“培养学习者”的过程,实现由“授之以鱼”到“授之以渔”的根本转变。用扎实多样的训练,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努力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使学生获得一定的终身学习的本领。对八年级的学生而言,方法要比知识更为重要,教授方法才是教学的根本。
六、教育教学效果和不足
【中学八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推荐阅读:
二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试题10-22
湖北省孝感市文昌中学2013-2014学年八年级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08-08
小学生二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测试题09-22
河北省藁城市尚西中学2012-2013学年八年级政治下学期期末模拟试题09-12
八年级上学期期末成绩单评语09-21
语文六年级上学期期末试卷11-27
七年级上学期期末测试语文作文07-30
五年级上学期期末复习题(语文A版)06-13
三年级上学期期末07-25
学年八年级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无答案)0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