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地震的作文(13篇)
1.关于地震的作文 篇一
外面的新闻传的沸沸扬扬,而我们呢?坐在教室里愣愣地盯着黑板上那密密麻麻的数学公式,呵!或许我们什么忙都帮不上,但是我们能够为那些生命祷告,而且我们有议论的权利。
核电站爆炸,一个可怕的灾难。知道消息后,同学们都在热烈的讨论着,因为前段时间与日的矛盾,以及历史上日本在中国所犯的罪行,有的同学在听说死伤了很多人后倒是拍手叫好,谴责他们做了那么多的坏事终于有了报应。的确,他们曾在我们的国土上肆意的烧杀抢掠,曾经那么的万恶不赦,可是难道他们所有人都丧失了天性吗?难道现在的日本依然是过去的那个日本吗?当你看到这样一幅画面:巨大的海啸猛兽般咧张着巨口将要把城市一口吞进时,你还会无动于衷吗?当你看到一个几岁的小孩子天真的举着双手接受核辐射检查时,你还会残忍的说出“活该”这两个字吗?任何一个有良心的中国人都不会那样绝情,他们心底必然会浮起一层涟漪。果然,祖国没有让我们失望,我们中国始终都是有着那么博大的胸怀,我想那片废墟上现在一定有着中国人(搜救队)的身影,他们臂上的中国国徽正在闪着金色的光。
不知怎么,同学们忽然说到了自己身上,都在担心害怕灾难会不会不久将降临在我们身上。其实,在传出徐州也是地震区这个消息后我们的心里都有恐惧吧,可是一天天的恐惧着又一天天的安然无事,随后也渐渐的不再自己增添恐惧了。同学们都嚷着不要地震啊,至少让我活到多少多少岁吧!其实最重要的.就是珍惜现在吧!
这场灾难,让地球也心痛的颤抖,愿有更多的人生还,不要拆散那么多的家庭,不要让更多的人面临生离死别,希望一切安好!虽然这个愿望太不现实......
2.关于地震的作文 篇二
导演:傅超武高正
主演:赵联张伐冯笑李再扬李兰发
上映年份:1979年
这是第一部反应唐山大地震的电影:一个盛夏的夜里, 万籁俱寂。突然, 大地轰鸣, 蓝光闪过, 房屋倾斜倒塌, 强烈的地震发生了。震后的灾民相互勉励, 共渡难关。影片紧紧抓住“情”字, 并以具体感人的情节和细节表现出来, 使人物和主题都在情感的渲染中得以烘托和深化。主人公身上所体现出的美德和高尚的情操, 感人至深, 不仅在影片中孩子们的身上生根、开花, 对观众也是深刻的启迪。
《10.5级大地震》
导演:约翰·莱菲亚
主演:约翰·卡斯尼博·布里奇斯
上映年份:2004年
美国华盛顿州西雅图市发生强度达7.9级大地震, 同一天, 里德也爆发了8.4级地震。一系列惊心动魄的大地震让美国陷入一片混乱。调查发现市区地下60米的地层已经产生了大面积的空洞, 整个城市正处于悬空状态, 一旦塌陷将会是场毁灭性的灾难。最终一场10.5级地震袭击了美国和加拿大西海岸, 摧毁了金门桥, 地震引起的太平洋的惊涛骇浪淹没洛杉矶……陆地的大部分掉进了海洋, 陆地越来越少, 生存下来的数百万人都逃到一起, 他们将在那里被毁灭吗?
《东京地震8.0》
导演:橘正紀
配音:花村怜美小林由美子甲斐田裕子
上映年份:2009年
初中一年级学生小野泽未来与弟弟悠贵一起来到台场游玩, 却遭遇8.0级大地震。二人与偶然相识的日下部真理从建筑物中逃出来, 发现眼前出现的是一个自己完全不认识的都市。为了与因地震而分开的家人再会, 三人一同展开了一次崩坏东京之旅。
《惊天动地》
导演:王珈沈东
主演:侯勇李幼斌童蕾
上映年份:2009年
2008年5月12日, 中国四川省汶川地区发生了震惊世界的8.0级地震, 山崩地裂, 房倒屋塌。大自然的毁灭力量是巨大的, 灾区阴雨连连, 哀鸿遍野, 在最无助无望的时候, 十多万部队赶到灾区。在灾难面前, 每一个人都表现出了人性中最美丽最善良最坚韧的一面, 他们珍惜生命, 不轻言放弃, 为了别人的安危却不惜牺牲自己。废墟上, 灾区的人民在解放军和全国人民的援助下, 开始重拾信心, 重建家园。
《唐山大地震》
导演:冯小刚
主演:徐帆张静初李晨陈道明
制片国家:中国
上映年份:2010年
3.目前关于地震成因的主要观点 篇三
1、板块运动致震说
板块运动致震说是指由于活动的板块之间相互挤压、碰撞、摩擦、分离等导致岩石断裂、破碎、错位等,造成了地震。
板块运动学说认为全球的岩石圈并非一个整体,而是被海岭、海沟等分割成漂浮在软流层上的六大板块。而板块之间并不是静止的,而是相互运动的,板块之间的相互运动,就会造成地震。但由于其引起板块运动的原因不同,可以将板块运动致震说分成以下两种不同的学说。
1、 板块构造学说
地球由地核、地幔和地壳三部分组成,呈同心圆状,从内到外依次是地核、地幔和地壳。各大板块处于软流层上,由于靠近地核处的地幔物质温度高于靠近地壳处的上地幔,这种显著的温度差,形成了地幔物质的对流现象,导致了板块的运动。板块的运动有两种不同的方式,即邻近板块的分离和碰撞。
而板块与板块之间的相互挤压、摩擦、拖曳、碰撞是导致地震的根本原因。由于板块之间的这种相互作用力,导致岩石中产生应力(静挤压力),其应力在岩石中储集,当应力的积累超过岩石弹性所能承受的极限后,就会导致岩石断裂、破碎、错位,造成地震的发生。当应力释放之后,再经过一段时间的余震以达到新的力学平衡。这就是挤压导致断裂,断裂引发地震的构造学说,也称之为弹性回跳学说。
板块构造学说一直是地震成因的主流学说,从20世纪形成以来,被中国地学界普遍接受,对中国地学界影响深远。其主要文章有张振春的《地质学基础》和潘绍焕的《板块构造学说与地震》。
2、 地球自转学说
地球自转学说认为不同板块之间质量存在差异,地球自转速率变化(地球自转角速度变化)时,漂浮在软流层上的板块就会相互运动,导致板块之间相互作用的发生。这是发生地震的根本原因。
地球自转速率的变化导致板块间的运动主要有以下三种方式:
(1)“分离”。当地球自转速度变化时,质量较重的板块就会和质量较轻的板块相互脱节,出现分离作用。这种“分离”情况会引发正断层型地震。
(2)“碰撞”。当地球自转速度变化时,不同质量板块的运动速率会有差异,质量较重的的板块运动速度慢,较轻的板块运动速度快,便会引发板块之间的“碰撞”。
(3)“摩擦”。由于靠近南北两极的自转速度小,南北板块运动速度缓慢或者接近于匀速。这就导致了远离两极的板块速度变快或者变慢都会与南北板块发生错位摩擦,出现“摩擦”的作用。这种情况会引发走滑断层型地震。
其主要文章有陈学忠、李艳娥、赵晓燕的《地球自转、地震成因与地震预报》,陈学忠的《地球自转与汶川地震的成因》等。
2、爆炸致震说
爆炸致震说主要是认为地球内部由于不同的因素会发生爆炸现象,导致地壳岩石圈的碎裂,引发地震。
但由于爆炸物质、方式的不一样,同样可以将爆炸致震说分为以下五种学说:
1、 雷电爆炸致震学说
这种学说认为地震是一种地壳雷电现象,即地震是由于地壳内部积累的静电荷过多、极化,从而引发了地壳中雷电现象的产生,引起岩石的破裂,导致地震的发生。这可以看作是一种雷电爆炸现象。
雷电爆炸说认为地下的雷电主要有以下两种来源:自然电场。自然电场主要是由电子导电地质体的天然电化学作用和地下水中电离子的过滤和扩散作用,以及大地电流和雷雨放电等因素所形成的电场。包括地下水氧化还原电场、过滤电场、地壳中的压电效应、热电效应等;太阳活动产生的电荷。太阳活动如耀斑、黑子、太阳风等产生的带电粒子、射电辐射等可以直接或者间接的到达地面,形成地壳中的电能。
持这种地震成因学说的主要文章有张宝盈的《地震是一种“地壳雷电效应”?—地震成因新探》和《地震电磁成因假说》,姚承的《地震是地下雷电》。
2 、热能过多致震学说
地核内部热能过多引发地震主要是指由于地球吸收各种能源的能量大于地球向宇宙空间释放的能量,因此地球內核储存的能量会逐渐增加,地核内具有的压力也越来越高,当地核内能量增加到一定限度,超过地壳岩石所能承受的限度时,就会爆炸,以火山喷发,地震等形式向外释放能量,形成地震等灾害。
地核热能过多的现象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地球内部的雷电是产生地热能的重要因素。地球内部是一个闭合的电路,地球在围绕太阳公转或者自转时,会与星际磁场发生相对运动,在地球内部产生微弱电流,以地球自转的方式输往地核,形成热能;太阳辐射汇聚地核形成热能。由于地球的特性,太阳辐射到地球上的热能大多数被地球吸收,储集起来,汇聚到地核内部,形成热能;还有一种情况就是人类日常所用的煤炭、石油、天然气、电等能量被地球所吸收,形成热能。其中前两点是形成地核热能的主要原因。
所以持这种观点的学者认为只要在适当的地方,尽可能多的开采地热资源,就可以人为地减少火山喷发和地震。
关于这种理论观点,笔者没有找到专业的学术论文,仅找到一篇关于此种观点的文章:张亚鹏的《地震成因新观》。
3、 天然气爆炸致震学说
这种地震成因假说认为地壳断层带是地震产生的场所,由于断层带提供了聚集气体的空间,当气体不断增加,因空间有限,气体会在封闭的地壳内膨胀受压,当压力积累到一定程度时,或者其它原因触发时,这些气体将会沿断层薄弱的裂缝爆破性地释放出来,引发地震。
这种假说否定了板块运动引发的地震,主要有以下四个依据:地震往往是突然发生的,地表没有征兆,这种突发现象只有气体在地底深部慢慢积聚,才能产生这个效果;地震是瞬间完成的,只有高压的气体才有足够的能量引发瞬间的能量释放;余震的产生是由于地壳内部气体的释放需要一个过程,需逐步释放,并不是一次性释放;地震发生前后会有降温现象,是由于气体膨胀吸热的缘故。
nlc202309041115
代表文章有岳中琦的《汶川地震与山崩地裂的极高压甲烷天然气成因和机理》,张恩学的《地震的特征、原因及触发机制》。
4、 核爆炸致震学说
核爆炸致震说是指地幔中核变的及时效应在地壳上的表现。
由于地幔的长期沉淀、析出、分层,在地球深处形成较纯净的核裂变(如铀等)物质圈,同时由于地幔对地表的液态、气态物质(如海水、石油、空气等)的吸入、热解,或者内部物质的生成析出,在地幔的上层(地幔、地壳之间)聚集了较为纯净的核聚变物质(如氢、氦等)。
地幔的对流会造成核裂变物质相遇,发生核裂变,如果此时附近存有核聚变物质,进而引发核聚变。核变要在极短时间里释放极大的能量,产生高温膨胀即产生高压,导致地壳因为这种压力而产生破碎、断裂,形成地震。
余震的产生机理有两方面因由。大地震发生后,一方面核变产生温度熔化地幔,并同时造成地幔温度的不均匀,加速其对流,提高了核裂变物质相遇的概率,引发余震;另一方面核变产生温度可以熔化地壳使一些曾经被冻结的核聚变物质被重新释放,同时又可以提高含氢化合物(如海水蒸汽)的热解比例,增加核聚变物质的含量,产生了余震。直到该地区下方地幔中几乎所有相遇可以超过临界体积的核裂变物质及其附近的核聚变物质全部发生核反应,余震才会停止。
主要文章有虞振东的《地下核燃烧假说的主要证据》,李六四的《地球热核演变说》。
5、 地球排气致震学说
其认为地球内部存在着大量不同于外界的强还原性气体,这种气体在巨大压力的迫使下不断钻入岩石裂隙的最尖端,通过H+H→H2反应产生上万大气压,压力使裂隙急速雪崩式地向前劈裂,当岩石的强度不足以抵挡这种压力时,遂发生破断地震。也可以算作是一种气体爆炸现象。
地球排气理论已有一个多世纪的研究历史,不算新近形成的理论,但是直到20世纪90年代后,才形成规模的、系统的一种理论,逐渐被人们所认知、接受。
地球排气观点认为地球内部含有巨大的气流和幔汁潮,而且在数量和能量上都不是大气、海洋可比拟的。杜乐天先生认为地球内部至少还存在4个规模很大的气圈,它们由深至浅依次是:外地核氢气圈;上地幔气圈;中地壳气圈;上地壳气圈。大气和海洋都是地球十几亿年内部排气的产物,气圈和水圈是地球排气的次生物。
由于地球内部巨大压力,使气体向上运动,向外排气,这种排气是造成地震、旱灾、地磁异常、特大暴雨、部分森林火灾等全球特异自然灾害的根本原因。
主要的文章有杜乐天的《地球排气作用—重大自然灾害孕因和地下巨大天然气来源》、《地球排气作用的重大意义及研究进展》,杜乐天、强祖基的《特异自然灾害发生的内因》。
3、流体致震说
流体活动致震说是指由于地球内部的高温熔融物质(即流体)在不同作用下导致了地壳岩石的破碎,引发了地震。
但根据流体物质活动方式的不同,可以将其分为以下两种学说:
1 、流体上升活动致震学说
地球内部存在着高温熔融物质,这些物质由于地球内部不同的温度差、密度差、压力差等差值,导致流体的上升活动,侵入地壳薄弱部位。当地壳岩石圈薄弱部位不能承载流体的冲撞力道之时,就会导致地壳岩石破碎,形成地震。
流体致震说是建立在地球内部存在大量熔融物质基础上的学说,其否定了板块碰撞导致地震的说法,解释了板块运动所不能解释的大陆内部板块稳定地带地震频发的现象。
代表文章主要有刘武英、吴建华、郭永霞等的《关于岩浆活动在地震过程中的作用的讨论》,车用太、刘五洲、鱼金子的《地壳流体与地震活动的关系及其在强震预测中的意义》,车用太、张培元、谷元珠等的《地震预测的新理论与新方法探索》。
2、 势—动能转化致震学说
其认为流体上的岩石具有极大的重力势能,当地球内部某一处封闭的熔融流体物质的温压发生变化或者沿地壳裂缝散逸之后,流体上覆的岩石圈的稳定状态就会被打破,就会导致地壳岩石圈因重力势能向下运动,发生塌陷、错位、形变等情况,引发地震。
这种观点认为流体对地壳主要有两方面的作用:高温高压流体会降低岩石的刚性,引发地壳岩石从脆性向塑性变形转变,因而大地震通常在脆性中上地壳内发生;流体会降低破碎岩体或者断层之间的摩擦力,地震发生后会获得较大的速度和动能,使塑性的地壳产生位移或者错位、形变。
代表文章是徐常芳的《壳内流体演化及地震成因说》和《地震流体成因说及其应用研究》。
4、天体引力致震说
天体引力致震说是指由于月亮、太阳等对地球的引力作用,导致地震的产生,古来就有根据太阳、月亮的变化来预测地震的方法。
关于天体引力对地震的影响,都是直接引起了地球上某些运动的发生,间接的产生了地震,所以可以根据天体引力引发的不同运动,又可以将天体引力致震说分为以下三种学说:
1、 漩涡活动致震学说
漩涡活动致震说是一种将天体引力和地球内部流体结合起来的地震假说。主要是指地球内部软流圈内的流体物质在太阳、月亮引发的潮力作用下,与地球表面的的海水、大气发生同步运动,以漩涡的形式在地球内部形成有规律的升降,即所谓的固体潮,从而导致地震。
这种在天体引力作用下形成的漩涡升降活动主要有以下两种方式:自地球内部向地表盘旋上升的漩涡,它是流体在由低纬度区向高纬度区流动过程中形成的。当这种漩涡形成时,来自地球内部深处的热能就像是钻头一样不断的冲击、融熔岩石层,并使之抬升。当这种上升盘旋的势能积累超过岩石层的强度时,便会导致岩石层顶部的破裂,形成上冲型地震。由于上冲型地震的震源距离地表较浅,因此这种地震也被称为浅源地震。
nlc202309041115
自地表向地球内部旋转的下降漩涡,它是流体岩浆在由高纬度区流向低纬度区的过程中形成。当这种下降式的盘旋发生时,对地壳岩石层的支撑力降低,地壳岩石层在自身重力和向下吸附力的作用下,必然产生向下沉降的运动趋势。当向下沉降的势能积累超过岩石层的强度时,岩石层在底部的莫霍面上破裂,就会形成陷落型地震。由于震源距离地表较深,因此陷落地震被称之为深源地震。
代表文章是徐万民的《地震成因新说》。
2、 强潮汐致震学说
强潮汐致震说是指受天体引力的影响,地球上的海水会发生大规模、强烈的潮汐活动,这些潮汐活动会引发海平面的上升或者下降运动,引起了地下流体活动,而流体的活动会引发地震的产生。
天体引力引发地球上海水运动变化导致地震的说法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是指海水的潮汐运动发生时,大规模潮水移动离去,重力势能的减弱,使海水离开的这一地区内的地壳受到流体的冲击而抬升,在地壳裂缝或者薄弱地带就会发生地震或者火山情况;另一方面是随着强潮汐转移到所在的区域内时,此地所受的重力势能增大,地壳会相对下降,挤压下面的流体向两边运动,导致两边地壳内的流体增多,同样受到流体的冲击、抬升,导致地壳撕裂、张开,从引发地震、火山等状况。
地球上海洋运动的变化,并不是天体引力一方面的作用,但是强潮汐的形成却与天体引力密切相关,是形成地球海洋强潮汐的重要原因。
代表文章有杨学祥、韩延本、陈震、乔琪源的《强潮汐激发地震火山活动的新证据》和杨学祥、杨冬红的《潮汐激发地震的最新研究》。
3 、天体引力触发地震学说
这种观点认为天体引力只是地震形成的一种次要因素,并不是主要原因。天体引力只是对地震的发生起到一种触发作用,即是一种加快地震发生的因素。
这种触发作用因为地震成因主要原因的不同,其触发机制也不甚相同。如坚持应力积累是导致地震成因主要原因的学者认为,天体引力可以通过对地壳的撕裂和提升作用,加速应力的积累,致使地震的提前发生;坚持流体是地震发生主要原因的学者认为天体引力强大时会引发地球流体剧烈的活动,导致地震的提前发生。虽然其观点不甚相同,但却都认为天体引力对地震有触发作用。
所以这种观点的学者认为通过观察太阳或者月亮的变化,有助于我们预测地震。
代表文章是张尚勤的《太阳月亮与地震》,胡辉、王锐、郭晓明的《日月引潮力与地震》。
以上的四种地震成因假说,虽然各不相同,但其目的是一样的:旨在地震预测,解决地震预测难的问题。本刊的立场主要倾向于气体爆炸致震学说,本期涉及的文章也多与气体爆炸致震学说有关。
4.关于四川地震的作文 篇四
今天奥运圣火在瑞金传递,然后要经过赣州去井冈山,所以学校放假一天。
今年8月8日我们中国北京将要举行一次奥运会,这些天火炬手把圣火一直传递到全国各地,然后再传递到北京。全国各地的人们都在欢迎奥运圣火,只要火炬手到了哪个地方,哪个地方就会有很多人围观欢呼,并举行各种庆祝活动。
正当人们高兴准备奥运的时候,也传来了一些很不好、很糟糕可怕、很让人伤心的消息,那就是前些时候发生在缅甸的飓风灾害,和5月12日发生在四川汶川的7.8级大地震。
因为四川的汶川发生了地震,有的学校倒了,有的医院倒了,还有很多的房子也倒了。都死了许多许多人,包括好多学生。那些死了的人的亲人,肯定伤心极了。他们连房子物品都没了。
看!他们多可怜啊!所以温家宝总理决定让我们把爱心送给他们,把钱或物品捐给他们,让我们团结起来帮助他们。温家宝总理还决定亲自和解放军救灾人员一起去受灾现场,去拯救灾区这些无助的受灾群众和许多孩子。他们正等着我们去帮助呢!
这场天灾让我们想起了前不久缅甸的那场飓风,发生在缅甸的那场飓风也很危险。
飓风把房子啊、树啊等等都吹倒了。那里的人有些被吹到水里淹死了;有些被吹到天空掉下来跌死了;还有些人被风吹来吹去,碰到树干上,或者碰到墙壁上,活活碰死了。现场惨不忍睹,一场飓风吹来就死了十几万人。
大自然怎么会这样对待我们人类呢?我听一位叔叔说,是我们人类不爱护环境,乱砍滥伐,乱扔果皮、纸屑等垃圾,破坏了我们的大自然,才引起飓风和地震的。但我觉得不是我们人类的破坏才引起飓风和地震的,这只是天灾。但是我们还是应该要好好保护大自然,保护环境,保护我们的地球。
5.关于地震作文:四川地震感人故事 篇五
摘要:当医生给她输上药水后,蒋德佳哽咽着不停地问老师,“廖丽呢?”蒋德佳说:“事发时,我只觉一阵地动山摇,想往楼上跑,结果没跑几步,整个楼都垮了。
“她还活着吗?她在哪,我想见她。
”昨日6时许,当官兵们花费无数心血刨掉了压在她身上的一片片钢筋水泥残垣将她救出时,初二二班的女生蒋德佳首先念念不忘初三一班的女生廖丽。当医生给她输上药水后,蒋德佳哽咽着不停地问老师,“廖丽呢?”蒋德佳说:“事发时,我只觉一阵地动山摇,想往楼上跑,结果没跑几步,整个楼都垮了。”她在听见同学们的一阵阵惊慌的尖叫声后就昏过去了。醒来时,白天已变成黑夜,浑身痛得要命,她想起身,但却被一块块破碎的水泥板压住,难以动弹。在饥寒交迫中,一身伤的她好几次想入睡,但上方有一个女孩子的声音传了过来,“再疼也要忍住,千万不要睡,你一睡万一醒不来怎么办?”被碎石压在上面无法动弹的女孩告诉她,自己名叫廖丽,是初三年级学生,她和她虽不相识,但听到她的呻吟声后,担心她在疲倦中不小心睡着丢命,就鼓励她要坚强地活下去。为赢得生机,原本不相识的二人在废墟里不停地相互鼓劲,最终为官兵叔叔救助赢得时间。
6.关于地震的作文 篇六
以2008 年汶川特大地震为契机,近年来档案部门地震灾害应急抢救工作取得了很大进步。2011 年3 月10 日的云南地震中盈江国土资源局档案紧急抢救是中小型地震中档案抢救成功且具有普遍性的一次档案紧急抢救。本文以此为依据,总结其中紧急抢救的经验和教训,归纳了档案紧急抢救过程中必须遵守的原则和流程等具体问题,为档案紧急抢救提供现实依据与理论基础。
一、2011 年云南盈江县国土资源局档案紧急抢救介绍
1.盈江县国土资源局档案受损情况。2011 年3 月10 日,云南盈江县发生5.8 级地震,盈江县国土资源局遭受重创。盈江县国土资源局办公大楼四层被挤压成三层,三楼和四楼的档案室遭受破坏,墙体完全坍塌,支柱断裂,档案柜被大量的预制板碎石、瓦砾覆盖、档案盒混乱不堪、档案资料散落,抢救国土资源档案迫在眉捷。
2.盈江县国土资源局档案紧急抢救进程。3 月10 日,盈江县国土资源局第一时间启动了《盈江县国土资源局地震灾害应急预案》,并积极组织驻滇某集团军展开抢救。3 月12 日上午,国土资源局和驻滇集团军实施第一次档案紧急抢救行动,数十名解放军官兵冒着危楼随时可能垮塌的危险,帮助盈江县国土资源局抢救被埋的地籍资料。截至3 月12 日下午18 时,共抢救出了500 余份地籍档案。3月13 日,启动第二次档案紧急抢救工作。成都军区某师政委郑璇奉命带领救灾官兵前往受灾现场,迅速派出小分队赶赴现场,出动40名官兵参加国土档案抢救工作。部队官兵共抢救出地籍档案资料1348 件6740 宗,办公室行政档案407 盒,土地开发整理资料506盒,财务档案451 盒,给盈江县国土资源局挽回了巨大的损失[1]。
3.盈江县国土资源局档案紧急抢救作业方式。抢救过程中,由于作业面小,墙体无法承受,不允许多人同时作业。因此,军区政委采取单人作业、轮流作业的方法抢救,一次投入一名身手敏捷的战士搬运档案。抢救官兵无法直接用手将档案取出来,必须通过专业人员用液压钢剪钳把钢筋剪断,刨开碎石,然后把铁皮柜抬出来,才将档案转移到安全场所。在档案盒抢救出来后,官兵们在瓦砾堆里搜寻部分散落的档案,将零碎的档案收集齐全。
4.盈江县国土资源局档案紧急抢救人员的安全防范。在抢救工作进行中,抢救组采取了严密的人员安全防范措施,确保抢救人员的安全。首先,抢救人员设立了应急避险的通道,将三楼的不锈钢的围栏拆除便于逃生。其次,在楼底设立了救生的气垫。如果有紧急情况,抢救人员通过发出紧急避险信号,从上面安全跳下着地。
二、档案部门地震灾害紧急抢救机制
档案部门地震灾害紧急抢救机制是指地震灾害发生时采取的各项行动,包括启动应急预案、指挥、协调、处置、救援等一系列操作程序。它是档案部门地震灾害应急管理整个生命周期的核心流程和关键之处,决定着应急管理的成败和档案资源受损程度。如何使档案的损失降到最低,震后紧急处置、应急抢救则是各级档案工作部门和广大档案工作者所要肩负的重大历史责任[2]23。为此,笔者结合盈江国土资源局档案抢救设计了档案部门地震灾害紧急抢救机制理论模型。
1.优化受灾档案紧急抢救基本流程。
(1)启动应急预案。启动应急预案是地震发生后档案部门开展紧急抢救的首要环节。启动应急预案能确保档案紧急抢救所需的人员、设备等各种资源的迅速到位,能有效保证档案紧急抢救的有序化、规范化和科学化,提高档案紧急抢救的效率,为受损档案的紧急抢救提供最大支持和保证。地震发生后,地震灾害应急管理机构成员应当在第一时间迅速集结,各就各位,各司其责,启动档案部门地震灾害应急预案。
(2)全面挖掘搜寻档案。全面挖掘搜寻档案是地震应急预案启动后的关键行动。震后,档案紧急抢救组要在档案人员的指导下安排多组成员分区域展开档案搜救行动。首先,保证抢救档案的完整性。在明显堆集档案挖掘抢救完成后,需组织一定人员进行散落档案的搜寻,要全方位、多角度的搜寻散落在四处的少数档案。其次,确保抢救时档案实体的安全性。在全面挖掘搜寻受灾档案的过程中要注意保护档案资源,谨慎细心地开展档案抢救工作。抢救时需采取柔性挖掘方式,避免抢救设备在与档案实体接触时产生刮痕或破损。
(3)转移安置受灾档案。转移安置受灾档案是将档案搬离危险地带,安置在安全的临时保管场所。受灾档案的转移和安置途径一般有三种:一是在灾区搭建临时活动板房;二是转移至最近的档案局(馆)库房;三是转移至便于存放档案的社会机关或单位。临时活动板房能避免档案实体裸露在恶劣的环境下,但它不具备档案保管的科学条件。邻近档案局安置点既具有档案保管的足够空间,又具有档案科学保管的设施和条件。但它不利于受损档案的长期修复,也可能造成邻近档案局馆库房的紧张。便于存放档案的社会机关或单位对于安置受灾档案是一种最佳的选择。它既有足够的空间来保存档案,也便于档案修复工作的开展。例如,汶川特大地震中,北川县档案局清理出来的6 万余卷,全部转移到省档案学校抢救[3]58。这种安置方式充分利用了省档案学校的人力资源,有利于档案的后续修复工作。
(4)有序整理受灾档案。经过地震的摧残,挖掘出来的受灾档案的大部分排列混乱、摆放无序、缺乏规律性,不利于档案的检索查找,因此需要重新进行有序整理,恢复到原先的排列顺序。有序整理受灾档案是震后开展档案利用服务的基础。受损档案的整理要按照科学的方法实现档案有序化、规范化。第一,落实先易后难的原则。因为受损较轻的档案和受损严重的档案的整理方案不同,应当先易后难,有序整理,方可提高效率。第二,以案卷为最小整理单位。坚持以案卷为最小整理单位,这才能保持档案全宗和文件之间内在历史联系。第三,档案整理需维持原始档号。保持案卷原有的档号,待受损档案整理修复完毕后能准确归位,便于档案查找利用。
2.遵循受灾档案紧急抢救的基本原则。
(1)统一领导、分级负责。所谓统一领导,是指国家档案行政管理机关对震区档案抢救工作实行全面规划和统筹安排。分级负责,是指县级以上的档案行政部门主管区域内的档案紧急抢救工作,按照上级指示和要求,结合震区档案受灾情况,制定具体的档案紧急抢救策略,妥善安排具体事项。坚持“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具有重要意义。第一,有利于提高档案紧急抢救的科学性。国家档案局和上级档案行政部门是全国档案应急管理工作的智力团队,它能迅速为受灾档案的紧急抢救提供科学的决策指导和智力支持。第二,有利于提高受灾档案紧急抢救的效率。因为它能整合全国档案系统和其他救援机构的资源。第三,有利于充分发挥基层档案部门的积极性、主动性,充分发挥基层受灾档案部门在地域、馆藏及业务方面的优势。
(2)人档并重、安全至上。“人档并重、安全至上”原则是指在紧急抢救过程中,不仅要重视人员生命安全,而且要关注档案资源的安全,实现抢救工作的“双赢”。一方面,基于档案抢救的紧迫性,必须抢救档案活历史。在向受灾人员施救的同时不能放弃对档案的紧急抢救。四川省档案局《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预案》明确提出“档案优先”的原则,要求把保障档案的安全作为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的首要任务。5.12 地震中,汉源县县长张桥要求全县各级各部门要像抢救人的生命一样抢救档案[4]39。另一方面,在抢救档案时也要注意保护人员的安全,做好各项防范措施,避免因抢救档案而影响人员生命健康。例如,盈江国土资源局进行档案抢救时,采取了严密安全防范措施,通过设立应急避险通道和救生气垫保障抢救人员的生命安全。
(3)快速反应、时间第一。“快速反应、时间第一”的原则是基于档案抢救行动的速度而言的。在地震中,档案部门必须把握档案抢救的黄金时期。但这一原则在已有实践中落实情况不佳。“快速反应、时间第一”是档案紧急抢救获得成功的关键点和制胜点,它体现了档案抢救过程中时间、速度与效率之间的紧密联系。坚持该原则能有效提高紧急抢救的响应速度,提升应急管理的效率。首先,践行该原则能有效缩短地震灾害应急管理的周期,避免紧急抢救时间战线的延长。其次,践行该原则能够最大限度地保护档案资源的安全,避免档案资源的二次损毁。最后,坚持该原则还能为震后恢复重建奠定良好的基础,减轻档案部门震后恢复重建的工作任务。
(4)抢救有序、合理取舍。档案紧急抢救工作是一个非常短暂且讲究效率的过程。“抢救有序、合理取舍”是指在挖掘和抢救档案时根据档案的受损情况,综合档案的价值大小,注重档案抢救的轻重缓急,按照一定的先后顺序进行抢救。优先抢救重要档案已经成为国内档案机构应急管理的共识。国家档案局局长杨冬权在北川档案抢救专家研讨会上强调的“先急后缓、重点突出”,也是该原则的另一种表达。地震后,档案部门紧急抢救的顺序更应具有针对性和顺序性,优先抢救特藏档案室的档案资源,再依据档案的重要性和价值大小有序抢救。如果紧急抢救过程中余震不断,那么档案人员就要合理取舍,将孤本、价值重大的档案抢救出来后暂缓一般档案的抢救工作,待震区安全后再次进行挖掘抢救。
3.加强受灾档案紧急抢救的几个关键举措。
(1)迅速成立抗震救灾工作领导小组,强化紧急抢救的宏观指导。抗震救灾工作领导小组是档案紧急抢救的核心,是整个档案紧急抢救过程中的总指挥和决策者,为档案紧急抢救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组织保障、决策支持和宏观指导。震后档案部门应当根据实际需要迅速成立档案抗震救灾领导小组,为受灾档案紧急抢救工作提供智力支持。档案紧急抢救工作组必须由受灾档案部门领导、主管以及联动救援队伍的总指挥构成,这样方能从整体上提升抗震救灾队伍的层次和水平,成立一个既专业又全能的抗震救灾工作领导小组。例如,北川档案抢救工作领导小组则由10 位四川省档案局领导、3 位绵阳市档案局领导、3 位北川县主管领导及若干驻滇某部队领导共同构成。只有构建一支结构合理的抗震救灾工作领导小组,才能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档案紧急抢救行动,才能确保档案紧急抢救工作有条不紊地开展。
(2)实施应急联动处理,增强抗震救灾的合力与能力。应急联动处理是执行抗震救灾工作领导小组任务和指令的行为,包括降低直接危害、抢救档案资源、进行现场控制等等,它直接关系到档案抢救效率。档案部门与各部门的联动应急处理能增强抗震救灾的合力与能力,保证在最短的时间内抢救最多的档案资源。例如盈江县国土资源局和解放军官兵进行了两次应急抢救,抢救流程合理,操作规范,因而抢救效率高。在实施应急联动处理时应分工明确,协调一致。一方面,明确每个人的职责是充分发挥各自优势的前提。在布置抢救任务时应该根据各自的专业和优势进行分配。例如档案人员熟悉档案的保管环境,应当作为紧急救援的行动向导。消防队员和解放军战士身手敏捷、动作迅速,应当分配进行障碍清除和受灾档案的搬运转移。另一方面,要协调一致,注意联动行动的整体性、协调性。各单位联合行动,配合有佳,方能使档案紧急抢救的各个流程有条不紊地开展,避免出现秩序混乱、操作不当等现象。
7.关于地震自我保护的优秀作文 篇七
我亲身经历了汶川“5.12”大地震,总结一些防范自保,确保人身安全的一些经验供大众以提高防震知识。
在多层房屋里遇到地震时,不要盲目往楼下和楼外跑,应当用小凳子顶在头顶沿楼梯道楼顶上方向跑,因为地震时楼的一二层下挫摧毁,反而压倒跑出的人们。如果小区内基本上是小套户型,不是大窗户大过道,楼下没有底框商铺,则不用担心,寻找厕所或坚硬家具旁躲避;如果已到楼下应当远离围墙或更不能到围墙下面搭设帐篷躲避余震,围墙容易倒塌伤人。在车内应当时常备有一些食物和水、衣物等物品,一般地震后气候会受到影响和变化,气温或许下降,有时演变为泥石流、雷暴雨等,避雨和保暖很有必要。地震后有时引起水质变化或空气引起菌变而传播疾病,或遭遇核电站泄漏引起的核辐射,有条件的家庭应当备有车辆,有利于及时逃离现场到相对安全的地方,不要在同城或一地的地方据有房产,在家庭条件允许之下应当备有异地房产,或者说在平常经常与外地的亲属时常保持亲密的联系,必要时可以暂时投亲靠友,商业房产也应当有所准备,灾后自救有备无患。假如遇地震时在高层楼上,不要慌乱,时间和楼距没有给你足够的时间外逃,不要仓惶进入到电梯,应当到卫生间等小室内躲避,地震后应当迅速从楼梯间撤离,在躲避余震。在城市或生活区购
房、居住应当尽量避开楼层密集的街道,选择在楼间距较大或居住小区容积率较大、或相邻有公园或体育场的购房居住。.............. 在多震地带地区,应当效仿和学习日本建房的做法,在厨房或卫生间用工字梁或其他设备将全部坚固加强,遇到地震时迅速躲进这间屋子以备等到救援队的到来,在房间要准备食物和水等,为什么提出先要在厨房里建坚固小屋嘞,因为厨房里水和食物都有,平常自然有所准备,不求刻意做准备工作,时间长后出现疲惫松懈。
8.关于地震作文:悼念 篇八
摘要:仿佛上苍也在深深怜悯四川那些苦难的民众,今晨一起床,就感受到天气骤然变得阴冷,与昨日我和杜衡参加步行街赈灾义卖活动时遭遇的灿烂天气迥然不同。
一切都来得如此突然,事前无丝毫征兆。之前还闪耀着明媚的阳光,短暂的瞬间,如同噩梦般,地坼山摇。尖叫声、孩子的哭喊声混淆在一起,在众人惊恐的眼神中,死亡的阴影向他们匆忙移近。曾经的天府之国,崩塌一片片废墟,猝然夷为平地。数以万计的同胞,在茫然无措的状况下,就这么匆忙离我们而去。
从5.12汶川地震发生起截止至今日,已有34073同胞在灾难中失去宝贵的生命。为了表达全国各族人民对四川汶川大地震遇难同胞的深切哀悼,国务院决定,从今日起至21日为全国哀悼日,下半旗致哀,停止一切公共娱乐活动。14时28分起,全国人民默哀3分钟,鸣笛、鸣警报。与此同时,奥运圣火传递也将暂停三天。哀悼日的设定,让全国人民充分感受到了一种人道主义的尊严与光芒。
仿佛上苍也在深深怜悯四川那些苦难的民众,今晨一起床,就感受到天气骤然变得阴冷,与昨日我和杜衡参加步行街赈灾义卖活动时遭遇的灿烂天气迥然不同。不久,淅淅沥沥的雨滴就洒落下来了,如同人们为那些瞬间消逝的生命而泪水纷飞。
来到公司,我习惯性地先敲开腾迅新闻,映入眼帘的是灰白色调的网页。随即又打开了搜狐,新浪……甚至很多不起眼的网站,也都坚持换成清一色的灰白色调,深深触动了我的心。嗬,在天灾国难面前,我们是幸运的,至少十三亿华夏子孙的心在此刻深深凝结在一块。
下午14时20分左右,连素来不怎么关注国家时事的同事都纷纷聚集在电视前,我忍不住给我几个朋友和同学发了短信,提醒他们别忘了默哀。28分正,伴随着电视里及窗户外长鸣的气笛声响起,同事们肃穆站立默哀。刺耳的警报声传入我耳中,我突然感到周围一阵难以言状的压抑、窒息。三分钟仿佛是漫长的一生,我的脑海里一次次翻滚着大地震中所有悲惨的情景,孩子,废墟,尸体……感觉眼眶有点湿润,我强忍住泪水,心中默默地为死难同胞祈祷。
默哀一结束,我匆忙地回来了自己的位置。这时手机短信声响起,一瞧,是大学同学小D发来的。她说她正奔赴汽车站采访,全场汽车鸣笛,还有人在大声哭泣。看到这一幕,她不禁愧叹生命。大学时期起,小D就是悲观主义者,在人生最不如意的阶段甚至想到了结自己的生命。然而此情此景,却让她深深动容,她在死亡面前感受到前所未有的震撼。
逝者不可追,来者犹可待。因为灾难,牵动全国人民的心,也因为灾难,让人更加珍惜自己的生命。当眼见我们的同胞在苦苦恋生,而终究无力摆脱死亡阴影时,我们更应珍惜有生之年的每一天。在苦难面前,我们更应乐观,积极,自信地高唱,唯有如此,才能表示对逝者最虔诚的尊敬与慰藉,扪心自问,无愧于此生。虽然在近期同样面临众多困惑,但是我还是郑重地给小D回复了相互激励的短信,希望能共同走出困境。我坚信,我们心中都埋着一颗希望的种子,只要阳光遍照心灵,就一定能收获丰硕的果实。
9.关于地震的作文 篇九
为此, 笔者结合对永夏矿区新桥煤矿北四北六采区三维地震勘探资料的分析, 就古风化层的解释提出了一种新的认识, 力图更准确地解释新生界底界和煤层露头位置, 为优化矿井和采区设计、避免地质风险、保证矿井安全生产提供了可靠的地质依据。
1 古风化层的特点
为了更好地说明问题, 选择古地层与新地层角度不整合关系为例。图1为新老地层角度不整合接触的示意。在新地层沉积前, 老地层经过长期的风化、剥蚀、搬运等地质作用, 在古地表下0~30 m范围内会存在一个风化氧化带。由于老地层是倾斜地层且基岩地质年代不同, 各地层的物理特性存在差异, 所以在风化氧化过程中也存在差异, 故而形成了古风化层特有的地震面貌。风化严重的地层与古地层是很好的角度不整合关系, 风化不严重的地层与古地层为角度不整合与平行不整合的混合反映。
2 古风化层的地震特征识别难点与原因
在地震时间剖面 (图2) 上, 水平地层和倾斜地层都有明显的体现, 但是在2组地层相接触的地方, 上面1个水平层位非常连续, 而其下的水平层位和倾斜层位互相叠加, 出现相互交错的情况。2个水平层位中究竟哪一个是新生界底界面的反射波, 通过对古风化层的研究, 可以判断, 上面的一个较强的近水平反射同相轴是新生界底界面的反映, 而其下较弱的一个近水平反射同相轴是古风化氧化层的地震反映。
3 新桥矿地震勘探新生界底界面解释实例
3.1 表、浅层地震地质条件
永夏矿区新桥煤矿新生界厚度较大, 平均厚约400 m, 地层近水平, 与老地层呈现明显的角度不整合关系。全区被第四系全新统砂质黏土覆盖, 地势平坦, 地面坡降1/5 000, 一般高程在33 m左右, 有利于地震野外施工。
勘探区潜水位一般在5 m左右, 低速带厚度4~6 m, 低速带速度为500 m/s, 有利于地震波的激发与接收, 是地震勘探较为有利的地区。区内有些地段在深度为5~7 m处存在流沙层, 在施工中要确保激发层位选取在流沙层下面的黏土层中。区内的表、浅层地震地质条件极为复杂, 可分为以下3类:①黄土覆盖区。岩性以含砂黏土及砂质黏土为主, 土层中多夹礓石、砾石或坡积物, 同时黄土层和碎石混合物所组成的地层对地震波高频成分有强烈的吸收作用, 直接影响地震波向下传递。②风化氧化堆积区。分布于新生界地层底部, 成分较复杂, 既有黄土、砂土, 又有风化滚落的岩石碎块, 这些地方激发条件较差。③基岩出露区。出露岩性为中细粒砂岩、砂质泥岩及泥岩, 岩石裂隙风化严重, 成孔困难[1]。
3.2 中、深层地震地质条件
该井田的主要目的层位有2组:水平覆盖层和倾斜基岩地层, 其中水平覆盖层主要为第三系和第四系地层, 而倾斜地层为二叠系至奥陶系地层。地层自下而上分为:中奥陶统 (O2) , 中、上石炭统 (C2、C3) , 二叠系 (P) 和新生界 (Kz) 。
(1) 水平地层。
勘探区内新生界厚度310~400 m, 岩性多为黏土、砂质黏土、粉砂, 速度和密度较低, 下伏基岩多为二叠系的泥岩、砂岩、泥砂岩等, 具有速度和密度高的特点, 2套地层存在明显的波阻抗差异, 具有形成反射波的良好条件。在人工波场作用下可产生与该界面对应的反射波, 称为TN波。TN波具有能量高、同相轴基本连续的特征, 全区易于对比识别, 个别地段由于基岩风化程度不均匀及岩性变化会造成TN波的不稳定。
(2) 倾斜地层。
①三undefined煤层:三煤组具备层数多、间距小的特点, 三undefined煤和三3煤为稳定煤层, 其他煤层均不稳定, 由于煤层与围岩之间的波阻抗差异存在形成反射波的良好条件, 但由于三煤组各层之间间距小的原因, 各煤层形成的反射波将无法分开, 形成了复合波, 称为T3波, 又由于三煤组在横向上的不稳定, 导致形成的T3波也表现出波形与能量的不均匀变化。②二2煤层:勘探区二2煤层厚度稳定, 结构简单, 具有速度低、密度低的特点, 而其周围的岩层速度和密度均高, 从而形成了显著的波阻抗, 具有形成强反射波的良好条件。在人工波场的作用下可产生波形稳定、能量强的反射波, 称之为T2波, T2波在勘探区能连续追踪识别。③奥陶系灰岩:奥陶系灰岩与周围的砂岩、泥岩具有一定的波阻抗差异, 具有形成反射波的良好条件, 但奥陶系灰岩埋藏相对较深, 并且由于上部煤层的强屏蔽作用, 造成反射波能量弱、连续性差, 不容易对比和追踪。
3.3 新生界底界面的确定
由于该区新老地层是角度不整合接触, 应该很容易确定新生界底界面。根据垂直时间剖面上反射波的产状、相对强弱关系及空间位置, 可准确确定主要反射波的地质属性。经过认真分析, 结合该区以往的三维地震勘探资料以及邻区地震资料, 可以把地震时间剖面划分为上下2部分, 它们具有不同的反射波组特征, 是不同地层所形成的反射波[2]。
(1) 水平或近水平反射波组。
位于垂直时间剖面的上部 (0~400 ms) 范围, 是新生界地层所形成的反射波, 其特点是反射层位多、连续性一般, 反映了第三、四系地层砂性土和黏性土交互沉积的岩性特点。
在垂直时间剖面上350 ms左右有1组时强时弱的连续性中等的反射波, 为新生界底界所形成的反射波, 称为TN波, 是此次三维地震勘探的目的层反射波之一。造成TN波时强时弱连续性中等的原因有2个:①下伏地层具有一定的倾角, 第三系底部与下伏基岩的接触岩性横向不均匀, 从而引起波阻抗不同, 导致TN波强弱不等;②基岩顶界面岩性不同引起差异风化, 强风化带与其上第三系之间的密度差和速度差减小, 从而引起波阻抗差变小, 导致TN波能量变弱 (图3) 。
(2) 倾斜反射波组。
在时间剖面上位于新生界TN波以下, 其特点是反射波强弱相间出现, 反差大。强反射波振幅大、连续性好;弱反射波位于2个强反射波之间, 振幅小, 连续性差, 甚至出现空白带。这一反射波组是由石炭、二叠系的含煤地层所形成的, 反映了石炭、二叠系的特点, 煤层与围岩之间存在较大的波阻抗差异, 因而能形成能量强、连续性好的反射波。由于区内煤层沉积比较稳定, 因而煤层反射波连续性较好;而砂、泥岩横向沉积相变化较大, 厚度不一, 而且砂泥岩之间的波阻抗差较小, 故其间的反射波能量弱、连续性不好 (图4) 。
4 结论与建议
通过对古风化层顶界面的地质原因分析及永夏矿区地震资料的实例分析比较, 可以得出以下结论:①古地表下的确存在1个约30 m的风化氧化层, 且风化程度不一致;②最下面一个连续性不强的近水平层位并非新生界底界面反射波, 而是风化氧化层与未风化氧化层位界面的反射波, 而其上的连续性较强的反射层位才是真正的古地层与新地层界面形成的反射波;③只有准确识别古地表的层位, 才能准确解释煤层露头位置, 更好地为煤矿生产建设提供可靠的地质资料。
这一成果只是在永夏矿区进行了实例分析, 理论分析应该可以推广到其他地区, 但是还未在其他地区进行实例验证, 今后还需要进一步加强研究与验证。
摘要:在煤田地震勘探中常常碰到新生界底界面解释问题, 长期以来, 人们对其在地震剖面中的反映认识不一。古地表层由于长期遭受风化、剥蚀、搬运和沉积作用, 在距离古地表几十米的风化层内早已失去了原来基岩固有的特性, 变得松散。因此, 在地震勘探中古风化层表现为一个与新地层速度、密度相近的低速层, 且由于基岩地质年代不同, 岩性差异较大, 受风化、氧化的程度也不同, 故而形成了古风化层特有的地震面貌, 风化严重的地层与古地层是很好的角度不整合关系, 风化不严重的地层与古地层为角度不整合与平行不整合的混合反映。
关键词:古风化层,地震勘探,地震特征
参考文献
[1]张宁茹, 于水.三维地震勘探在复杂煤矿勘探区中的应用[J].中州煤炭, 2010 (8) :44-65.
10.关于地震作文:人间真情 篇十
摘要:无情的地震,灾难的恶魔,你为什么会如此的残忍与无情,你可知道你掩盖的是多少人的生命,那些天真无邪、可爱纯真的学生也未逃劫此难,他们是祖国的未来,是每个家庭的寄托。
“512”下午5点多,四川省汶川地区发生7。8级地震时,电视、网络不断出现触目惊心的一幕,残酷的现实就这样摆在我的面前。一座座楼房化为虚墟,多少鲜活的生命被埋在下方。几座楼舍残垣断臂,摇摇欲坠可能就在倾刻间倒塌化为废堆。一条条道路被堵塞,有的道路严重开裂活像像张开血盆大口一样随时吞噬着生命,显出它狰狞的面孔。一群群受伤的人们露出无奈的神情,眼睁睁看着自己的家园就这样被无情的剥夺。妻离子散,家破人亡,上万条生命被夺走,上万人下落不明,生死未卜„„
屏幕中的一付付痛心的画面,一一双双惊恐的眼睛,一张张哭天呼地的悲痛。一付操场上,并排摆放着的孩子们的尸体画面,让人揪心,举国人民为之动容。此时,我的眼睛也湿润,如一块大石堵住喉口,哽咽难止,心情沉重。无情的地震,灾难的恶魔,你为什么会如此的残忍与无情,你可知道你掩盖的是多少人的生命,那些天真无邪、可爱纯真的学生也未逃劫此难,他们是祖国的未来,是每个家庭的寄托,家长的希望,他们的童年就这样在废墟中化为泡影,还未享受到人间的美好时,就这样悄悄的走了。他们像小草一样刚刚出芽,就这样被你无情的双手折断、抹杀。而你有没有想到,你这庞然天地需要这些年轻的一代去创造更好的未来,为何如此无情、残酷、草率的对待这些年轻的生命呢?
可怜的孩子们,愿你们在天堂里过的安享快乐,没有天灾没有地震!惊慌失措的人们在废墟中等待亲人生还的消息,渴求的眼神,无所适从地恸哭,哭声震天动地,震撼着多少同胞的心,牵动着多少华人的心!
电视中一位医生在接受记者采访,他的孩子还被埋在废墟中,至今下落不明。但他忍痛极大的悲伤,仍然坚持在自己的岗位,医治受伤的人们。这位父亲面对镜头,落泪了。
一位老校长,妻子和母亲已被地震夺走生命,但这位老校长在为他们的学生抗战在现场,一边流泪一边哭喊着孩子的名字。
为保护自己的学生,一位年轻的教师用自己的身体挡住倒塌的墙体,保住了四名学生的生命。看到她的妻子极度悲伤的表情,在轻轻的擦试他受伤的伤口时,整个心被揪起来,为这位英勇的老师肃然致敬!
一位已过年过花甲的老人,在房屋倒塌的瞬间,紧紧的抱着夫人。当官兵们把他成功救出时,他还紧紧的抱着她,她的夫人已过世。
一幕一幕,不忍再看,振痛人心。人,面对天灾,面对灾难,如此的渺小、脆弱、无奈,此时,生与死的命脉掌握在天地之中,是生,是死,此刻间由天地作主。
当地震发生后,温家宝总理第一时间赶赴现场,亲临现场指挥。这位66岁的国家领导人不慎跌倒,不顾手臂受伤出血,推开包扎的医务人员,继续顾着救急。他把党和国家的关心带给受灾的人们。当温经理发出指令“我不管你们怎么样,我只要这10万群众脱险,这是命令”。他的话像一股巨大的动力,鼓舞人心,振动民心。每到一处温暖着每一个人的心,让受灾的人们看到了希望和相信。他更像一位慈爱的父亲,用自己的爱去感动着身边的每个人。
画面中一个个迷彩服、一顶顶红顶帽、一位位白衣天使活动在受灾现场,他们用自己的全力去解救那些埋在废墟的人们,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生命的希望,现场还有很多可爱的人们在关爱那些最困难的人群。先进的生命探测仪探测倒塌的房屋,发现有人的迹象,立即进行营救,或用工具或用手去搬,很多营救官兵双手已鲜血斑斑,但他们仍不放弃,战斗在现场第一线,解救出一条条鲜活的生命。
那里有希望那里就有救援,远在千里之外的各地政府也在紧急筹备救援物资,开辟专运车线,一辆辆航空、火车承载着人们的爱心,送往灾区。一箱箱方便面、棉被、食品等也陆续送到灾区困难人群手里。
一方有难,八方支持,当灾情发生时,所有的中国人都为之振撼,举国上下,心系着灾区民众,纷纷慷慨解囊献出自己的爱心,尽自已的一点绵薄之力为那些劫后余生的人们提供一点应有的帮助。各地企事业单位、海外华侨、学校、等各界人士纷纷捐款捐物,伸出援助之手,为灾区送去绵薄之力。红十字会献血站也来了很多慕名的献血人员,他们早已排队等候,用自己的体内血液去解救那些需要鲜血的人们。网上媒体也发出为灾区祈福、捐款活动,一颗蜡烛,一份爱心,为灾区的人民祈祷。
我们都是中国人,我们的力量是无以伦比的,我们的爱心永不倒塌,我们将永远关注着你们,相信自己,相信未来,阳光总在风雨后!
11.关于地震读后感作文 篇十一
在学习、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作文吧,作文可分为小学作文、中学作文、大学作文(论文)。为了让您在写作文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地震读后感作文4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地震读后感作文 篇1今天,我读了〈地震中的父与子〉深受感动,彼此的信任。
在一次大地震中,发生了一件这样的事:一位父亲,冲向学校接儿子时,看见了教室变成了废墟。过路的家长看见了这片景象,都伤心地走了,可是,这为父亲不是这样的,而是挖掘这片废墟,过路人都劝他不要再挖掘了,已经没希望了,可他不听,因为他说过:无论发生什么事,都要和儿的时候,听到了儿子的声音。当时,他满脸都是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他和过路人一起挖掘废墟,50分钟后,一个安全的出口开辟出来了,他叫儿子出来,可是儿子要先让他的同学们先出去。最后,儿子说了一句话:我不怕,我知道,不论发生什么事,你总会跟我在一起。
我真佩服这对父子之间彼此信任的感情。俗话说得好:患难见真情。这对父子之间建立了多么深厚的感情呀!
孩子了不起,父亲更了不起,如果没有他们之间的彼此信任,我想,这个孩子和他身边的14个同学,早已经死在这场地震当中。
如果没有他们之间的彼此信任,我想,这为父亲早已经失去了一个儿子。
不就是这彼此之间的信任,拯救了这对父与子吗?
地震读后感作文 篇2读了《地震中的父与子》我觉得感动万分。
课文讲了有一年,在美国洛杉矶发生了大地震,在混乱中有一位父亲安顿好受伤的家人后,抱着坚定的信念,经过38小时的挖掘,终于救出了儿子和儿子的同学。
文中“无论发生什么,我都会和你在一起!”这是父亲的承诺,这个承诺让父亲决不放弃,这个承诺让儿子坚强不已,这个承诺创造了爱的奇迹。
母爱如太阳,热烈而温暖,而父爱如海洋,深沉而含蓄。或许,我们并没有感受到它的存在,可是它总会在我们最需要的时候,为我们撑起一片蓝天。
我读完这篇课文已是泪流满面了。因为这让我想起了,家人不愿想起的事情——那天,我和叔叔一家去游泳。当时我在水下练习怎样睁眼,我一抬头便看见小茉(叔叔的女儿)她正往水中游。我连忙提醒她别大意,她向我微微一笑。她开始练习潜水,可游泳圈被水漂走了,这是小茉已经上到水面,她一伸手没抓来,脚没站好便沉了下去。她开始挣扎,却越来越往河中央漂,河中央是最深的地方。我急忙往小茉的方向游去。此时,有一个比我还快的身影向小茉走去。原来是阿姨!我惊呼出声,因为阿姨不会游泳。我游得更快了,小茉没力气了,阿姨已经被水淹没了下巴。在小茉往下沉时候,阿姨冒着生命危险去河中央。阿姨用了全身力气把小茉举起来。我大喊:“叔叔,阿姨危险了!”叔叔离我们比较远,听到喊声后,就像箭一般穿过来,马上把阿姨的头抬起来,要我接过小茉一起游出水面。上岸后,叔叔问了阿姨一句:“为什么会这样,要不是这位小女儿,你就……”阿姨坚定地说:“我爱小茉,所以我要救她!”我听了这句话,手紧紧握住小茉的手,心里想:是啊!因为这是一个母亲对女儿的爱,在危险时,愿意对自己付出一切,让人得到幸福。
我通过《地震中的父与子》和小茉的事,我明白了,父母可以为你付出一切,甚至生命!
地震读后感作文 篇3今天,我们学习了《地震中的父与子》这篇课文,学完后,我很受感动。
文中主要讲了:美国洛杉矶的一个父亲在大地震后,历经千辛万苦,经过三十八小时的挖掘,终于救出儿子的事。
这让我感受到,这真是一对了不起的父与子。父亲的了不起是因为他在得不到任何帮助的情况下,自己一个人历经三十八个小时终于救出儿子。儿子的了不起在于他能在漆黑的瓦砾下不惧怕,还能鼓励同学坚持下去,当父亲的身影出现,要救他出去时,他可以让同学先出去,这样的谦让之心是多么伟大啊!父亲的坚持是因为他答应儿子“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他要实现这个承诺,他做到了言出必行。儿子的坚持是因为他坚信父亲一定会兑现自己的承诺。父亲的承诺给了儿子生的希望。所以说,兑现承诺是多么重要。如果这位父亲没有履行自己的诺言,那后果是不堪想象的。
“言必行,行必果。”在以后的生活中,我一定努力做到它。
地震读后感作文 篇4今天,我读了《地震中的父与子》这篇文章。我为文中父亲的.所作所为肃然起敬,不由自主地向他伸出了大拇指。
这篇文章讲19xx年美国洛杉矶大地震中,一位父亲冒着生命危险,抱着坚定信念,不顾他人劝阻,历尽艰辛,经过艰难而又漫长的38小时挖掘,终于救出儿子和同学的故事。歌颂了执照而伟大的父爱,赞扬了深厚的父子之情。
这次地震来得快,波及至的人数多。阿曼达学校那个昔日充满孩子们欢声笑语的漂亮的三层教学楼,已经变成一片废墟。阿曼达的父亲看到废墟,眼前一片漆黑,仿佛掉进了万丈深渊。他大哭了一阵后,想起自己对儿子的承诺,便坚定地站起身,挖掘起来。在那期间,不断有家长急匆匆赶来。大哭一阵后,便绝望地离开了。尤其当我读到:“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时,我心中充满了一股热流,不禁热泪盈眶。这是多么伟大的父爱呀!文中的父亲不怕余震给他带来的危险,不顾他人劝阻,坚持挖,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38小时,他不吃,不喝,不睡,这是多么坚忍不拔,决不放弃的父亲呀!这是多么恪守诺言有责任感的父亲呀!他伟大的父爱,使我感动。
在生活中,我的父亲也是这样。有一次,我发高烧,嘴里还溃疡好几处。爸爸为了照顾我,请了一个星期的假。有时侯我晚上发烧醒来,爸爸还在床前守着??那一段时间,爸爸每天都为我准备可口的菜,为我买药??我的病好了,爸爸也操劳了许多??
12.关于地震的作文 篇十二
阅卷者绝不会是因为你“使用”了抗震救灾的内容而提高你的作文分数,他们评价的主要标准还是你的“道理”是否说清楚了,你的“观点”是否得到了充分的论证,你说明“道理”、论证“观点”的语言是否能感染人、最重要的是,只有动之以真情,才能打动阅卷者。2008年5月12日会因为大地的巨大裂口而在人们心中留下久久难以愈合的伤疤。
【 立意关键词 】 生命 价值 意义 本质 珍惜生命 求索
二、对生命顽强的礼赞
生命是脆弱的,那么多的人一下子魂归天堂。”
“爸,我先走一步,我不行了。感谢作者细心收集了这些遗言,它让我们能够想像逝者最后的心境和状态。
【 立意关键词 】 顽强 求生 奇迹 生存 勇气 坚守 信念 震撼
三、对于奉献爱心的提倡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这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生命尚存,更应该珍惜生命,让自己短暂的生命过得更有价值,更有意义。如果我们写这样带有议论的文章,那么我们完全可以把“抗灾”中的那些情节、故事,甚至感人的语言,作为我们有力、有利的论据。
外来的爱心援助让他们感激,然而他们 自己更是学会了坚强。大灾面前,中华民族空前的团结起来,这让世界在此见识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坚强和不可摧毁。这些生命奇迹源于被救者强烈的求生愿望。
【 立意关键词 】 师恩 责任 道义 良心 生命的美丽 永恒 美德
七、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追思
汶川地震再次让人们见识了人类在自然面前的弱小、无助。截至2008年5月21日,共接受社会各界捐赠财物160.9亿元。我们还有一个娃,你要把娃看严一些。
沉静的时候,理性的时候,要温习久违的笑,要慢慢找回欢乐,要用希望覆盖过去的一切。汶川地震值得我们永远地思考下去。其实,更多的罹难者在咽气之前,都有话要说,他们说了什么,那些曾经为他们遮风挡雨、最后成为凶器的墙壁听到了吗?那块曾经养育他们的土地听到了吗?那片曾经非常秀美、今后更加悲壮的山川听到了吗?
我听到了,我不是墙壁,我不是土地,我不是山川,我听到了。
谭千秋、吴中红、张来亚„„一长串已逝的、未逝的教师,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以至生命诠释着师恩如山。”
“我饿得想吃泥土。【 立意关键词 】 万众一心 众志成城 民族精神 回归 斗志 忧患 安乐 人文素养 血浓于水
五、自力更生、自强不息 在灾难面前,灾区人民忍受着家园被毁,家人罹难,家财殆尽的多重痛苦。
试想,几分钟前还鲜活的生命,一下子就阴阳两隔,人就应该从中思索生命,追求生命的本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灾难是这样的残酷,顷刻间要把这些花朵统统摧毁。
多少生命在一瞬间化为粉尘。不时流泪,是为了自我激励,偶尔脆弱,是为了更加坚强,回味嘱托,是为了高举承诺。每件大事之后我们都应该反思,这样人类才能不断进步。
是啊,我们好久没有感受到这样的万众一心。所以,面对这场既揪人又感人,既让人泪流满面又让人众志成城的“灾难”,我们不能仅是感人情节的复述,也不能只是动人故事的再现;不能似新闻报道,也不能像通讯叙述。当重建家园正在进行时,我们多一分感念、多一分理性、多一分责任,把防疫做好,把心理修复好,把新家园建设好,把逝者的心愿完成好。
市场经济下因物质利益诱惑冲蚀而缺失的人文素养,被汶川地震生生地揪扯出来,大大激发了中华民族的斗志,使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民族精神得到回归。社会各界迅速行动起来,捐款捐物。生命又是顽强的,被埋100小时后而被成功救出的生命奇迹一次又一次燃烧起人们的希望,震颤着人们的心灵,让人们在激动流泪之余不得不喟叹生命的顽强。
温馨提示: 动情,才是最重要的
我们必须清楚的是,对眼下抗震救灾这个“事例”,“语文学科中的作文”是以“语言”为载体,或阐述某一个观点,或说明某一个道理,或再现某一个场景,或抒发某一种情感,它运用的是联想、想象、推理、论证,它需要的是“驾驭语言”把你的情感、思想表达出来。危难关头,教师们用自己柔弱的脊背、纤细的胳膊,为学生撑起一方狭小的天地。他们为了生存,宁肯喝自己的尿,吃作文本纸,这种对生的坚守和永不放弃让人肃然起敬。
小雪,答应我,你一定要活下去„„”
“爸爸,我在这儿,快来救我!”
读同胞遗言,感生命之坚。“亲爱的宝贝,如果你能活着,一定要记住我爱你。我是他们的同类,物伤其类,感同身受,我听到了。
念逝者之好,思生者之过。”
“坚强点。关于四川地震题材中考作文的7个立意和审题(转文)
一、对生命价值、意义的求索
灾难来临,顷刻间高楼大厦变成废墟,掩埋了无数的生命。
香港爱国人士邵逸夫一人捐出一亿港元,李嘉诚先生在第一批捐款一千万元的基础上,再捐款一亿元。全民哀悼日后,我告诉自己,不能再让悲情成为生活的主角。谁是最可爱的人?谁在生死关头坚守着道义、责任、良心?他们都用一种生命的美丽姿势成就了生命的永恒。
人类需要更好地发展科学研究,更好地研究自然、利用自然,和自然和谐发展。这种行为的后面,传递的是爱心。但是生活总是要进行下去。
【 立意关键词 】 奉献 爱心 捐助 无私 传统 伟大 互助 合作
四、万众一心、众志成城民族精神的回归
抗震救灾、众志成城,这是地震发生以来主流媒体的宣传主题。我想汶川地震带给我们的思考不仅仅是上述那些。虽然人类的科技越来越发达,人类的活动领域越来越得到拓展,然而,当大的自然灾害来临的时候,人类仍然显得那么的束手无策。
但这是否就意味着人类就应该就此止步,听天由命呢?答案很显然是否定的。他们没有陷在痛苦的泥沼中不能自拔,而是奋起抗争,生产自救,和灾难较量,和时间赛跑。许多村民开始清理废墟,村外的水田里农民已开始插秧工作„„伟大的人民。
【 立意关键词 】 人与自然 和谐 科技 爱护自然 学习科学文化
汶川地震因为灾难深重而被国人铭记。【 立意关键词 】 自力更生 自强 抗争 自救 坚强 勇气 超越 超脱
六、难忘师恩
灾难袭来,许多学校正在上课或午休。要娃走上道,一足不慎,就全毁了。
倾儿女之情,尽匹夫之责。但是,一切为的只是“说明”你的道理,“论证”你的观点,也就是说“可以用”,但不是“必须用”或“一定用”。
四川汶川地震感人故事感想随笔: 泪水流得够多,要用笑容继续生活。”
“大家不要慌,保持秩序到门口去!”
“我坚持不住了。灾难是不幸的,然而灾难又是幸运的,他让中华民族经历了一次精神的洗礼、蜕变和重生。
13.关于地震作文:灾难中的感动 篇十三
摘要:地震已经发生几天了,一队救人员在一大片废墟中救出了一个幸存者后,准备离开,队长却机警的发现这里似乎还有生命,好象有婴儿的啼哭,循着声音,救援人员找到了这个婴儿。
5月12日,这个永远让人难忘的日子,14点28分,这个永远令人铭记的时刻,这一天,在四川省汶川发行民8.0级的强烈地震,灾难发生了,灾难带给我们的感动在空气中弥漫。
当学生们在专心致志的听讲,当老师还在津津有味的讲课,大地开始剧烈震动,顷刻之间轰然倒塌,人们的心也随之而颤抖,就在那一刹那,房屋倒塌的刹那,老师将没有来得及跑的孩子紧紧的拥在怀中,巨大的水泥板压在老师身上,老师也绝不放手,几天之后,救援人员来到了这里,他们刨开水泥板,发现了这位老师和他的学生,学生活了下来,可老师却永远的离开了我们,当发现他时,他依然是弯着腰,向下府着,看着那弯曲的脊背,心中不免涌出一阵感动,老师,您不愧为人民教师这个光荣的称号,不愧为我们的英雄。地震已经发生几天了,一队救人员在一大片废墟中救出了一个幸存者后,准备离开,队长却机警的发现这里似乎还有生命,好象有婴儿的啼哭,循着声音,救援人员找到了这个婴儿,她被深埋在一片废墟之中,队员们急忙找来工具,努力的救出这个孩子,经过几个小时的努力,队员们终于挖开了废墟,废墟中还有一位母亲,是这个母亲用自己的生命保护了这个幼小的生命,母亲紧紧的抱着用被子包裹的孩子,救援人员抱出孩子,打开被子,里面还有一部手机,手机上是妈妈用生命最后的时间写下的短信:宝贝,如果你能活下来,请记住,妈妈永远爱你。听着这个故事,眼泪已不觉潸然落下,母爱,在此刻显得这样伟大与珍贵。感动也早已在心中弥漫。
【关于地震的作文】推荐阅读:
描写关于地震的作文07-29
演讲稿范文关于地震10-16
地震中感人的故事作文06-17
有关地震母爱为话题的作文07-08
突如其来的地震作文09-22
写地震逃生记的作文10-11
小学唐山的作文:唐山大地震有感450字08-25
地震作文09-23
作文 惊险“地震”10-06
唐山大地震作文0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