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工作总结

2024-12-16

科技工作总结(精选11篇)

1.科技工作总结 篇一

县科技局科技扶贫工作总结范文

科技扶贫是整村推进作为新时期扶贫开发工作的重要举措。下面是县科技局科技扶贫工作总结范文。

年县科技扶贫工作总结1

一年来,我县科技扶贫工作在上级科技部门的大力支持和科技部扶贫团的帮助下,深入贯彻国家、省、市科技工作会议及全国、全省科技创新大会精神,结合国家“振兴苏区”战略,围绕县委、县政府提出的“主攻项目、决战两区,做大总量、加快集聚”战略目标,扎实有效地开展各项工作,进一步加大科技传播、成果转化和技术人才培育的工作力度,科技扶贫工作取得可喜的成效。现将一年来我县的科技扶贫工作总结如下:

一、科技项目组织申报取得新突破

依托我县药化、皮制品、铜加工、茧丝绸等重点产业及粮食、畜牧、蚕桑、蔬菜、林果等主导农业产业,科技扶贫团深入企业、乡村及有关单位进行调研,把我县科技创新与上级政策对接,帮助梳理项目,积极组织项目申报,争取资金和技术扶持,不断推动主导产业做大做强。

今年以来已上报项目15个,其中国家级项目8个,包括星火计划3项、中小企业创新基金项目2项、火炬计划1项、科技支撑计划备选项目1项和科技惠民计划项目1项;省级项目7个,分别为重点新产品2项、支撑计划1项、成果推广1项、对外合作1项和省级高新技术企业认定1个,以及依靠科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示范县。目前正在准备申报2013年的星火扶贫项目。

截至目前,已获批国家级项目5项,其中国家星火计划项目课题2项(分别为蜜柚节水灌溉技术示范、白莲生态种植技术示范),国家中小企业创新基金项目2项(分别为U型滴灌技术开发和F—60001多层挠性印制板)、火炬计划1项(多层柔性线路板)和科技惠民计划——县健康服务平台构建和常见多发病防治技术应用示范;获批省级项目3项,分别为高新技术企业1个、对外合作1项和重点新产品1项;共获批项目资金1900多万元,为二十几年来获得国家、省、市项目经费支持最高。其中高新技术企业实现了零的突破,我县光荣成为科技惠民计划项目全国第一批及截至目前我省唯一一个试点县。

项目申报过程中,科技部扶贫团尽心尽力,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特别是科技惠民计划项目的组织申报,扶贫团带领我局及相关单位,多次召开研讨会,从政策分析、项目筛选设计、组织协调到申报材料修订、咨询论证准备,周密部署,细致跟进为项目组织申报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尤其是项目在京答辩期间,在我县挂职的副县长亲自带领我县答辩组加班加点,反复研讨,不断完善项目实施方案和答辩PPT,使我县的科技惠民计划项目在众多项目中脱颖而出,成为了全国第一批及我省第一个试点县,获批项目资金1695万元。

二、科技项目建设扎实有效开展

今年以来,我县重点实施的项目有3项扶贫项目、科技富民强县项目等项目。年初,县科技局组织有关项目单位召开了科技项目实施座谈会,各项目实施单位分别汇报了各自所承担项目的实施情况及下步打算,分析了项目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会议要求对实施的科技项目应发挥科技示范带动作用,要精心组织、科学安排,同时要强化项目管理工作,并从中提炼出一些科技成果进行科技成果鉴定,达到推广应用的目的,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

今年我县实施的科技扶贫项目有3项,分别为县农技中心承担的“塑料大棚秋延后蔬菜高产栽培技术引进示范”、县水产站承担的“水库渔业生态修复技术推广”、县科技公司的“金银花新品种引进示范”。其中“塑料大棚秋延后蔬菜高产栽培技术引进示范”项目已在镇村建成蔬菜大棚10余亩,开展秋延后蔬菜栽培,目前示范的品种有进口油麦茶、速生大白菜、青皮黄瓜、芹菜、大蒜等,已带动该村农户发展蔬菜种植110亩,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益,下一步将开展春提前蔬菜的育苗工作;“水库渔业生态修复技术推广”项目在才丰洞口水库、高市乡毫岭水库等在建立5个示范基地,推广水库渔业生态修复技术,推广面积6500亩,实现一个生产周期单产亩增产65公斤,年亩增收节支360元;“金银花新品种引进示范”项目引进湖南隆回湘中金银花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培育的湘中一号、湘中二号等金银花优良品种。在龙田乡新建示范基地300亩,苗木长势良好,成活率达98%以上,今年试花期已实现经济效益28万元,年为社会提供务工费20万元,有效解决了当地及邻村年龄较大的农村劳动力及家庭妇女务工问题。

科技富民强县项目的实施进一步推进了我县绿色水稻的产业进程。今年以来,通过项目实施,一是进一步巩固了我县20万亩绿色水稻生产面积,在石桥镇樟枧村、龙田乡龙田村、怀忠镇新居村建立3个1000亩绿色水稻生产核心示范区,推广应用优质稻新品种、采用频振式杀虫灯、太阳能杀虫灯诱杀螟虫和稻纵卷叶螟成虫,推广“稻鸭共栖”模式;推广旱床育秧、塑盘抛秧等为主的水稻壮秧育苗栽培技术和以农家肥、堆肥等为主的培肥土壤技术;实现单季平均亩产452公斤,增产36公斤,亩增产值90元,亩节省化肥、农药等成本40元,亩增收节支130元,总增产粮食7200吨,总增收节支2600万元。二是建立了水稻新品种引进试验基地150亩,从市场遴选出有潜力的早稻新品种22个进行了新品种选优展示,优选出了湘丰优402、新丰优206、淦鑫206等3个早稻品种,计划在2013年作为我县早稻主推品种。三是对我县绿色大米加工企业进行了技术改造,进一步提升了企业产能,使县晨风米业有限公司获得了2012年全省放心粮油示范加工企业;并派员参加省农业厅组织的绿色食品企业内部检查员培训,获得绿色食品企业内部检查员资格;通过与项目区农民签订粮食订单,订单收购价格高出同品种市场价8%,每亩增收近100元,帮助农民增产增收,解决劳动就业28人。今年以来,项目实施共举办各类培训班(会)40余场次,培训农民2000余人次,印发资料70000多份。

另外,根据省厅安排,我县组织2010年科技扶贫项目单位做好了项目验收准备工作。

三、科技交流与合作迈上新台阶

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充分发挥科技引领支撑作用,推动我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在科技部扶贫团的帮助下,积极做好了科技、人才、项目对接,使我县科技交流与合作迈上新台阶。

1、聘请科技顾问,举办县首届特色产业发展论坛

今年5月,举行了科技顾问聘任仪式暨县首届特色产业发展论坛活动。聘请了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吕扬研究员等8位药品、食品、农产品深加工领域的科技专家为县科技顾问;举行了县首届特色产业发展论坛,各位专家在充分了解了我县特色产业发展情况并听取我县特色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相关科技需求后,详细介绍了全国特色产业示范地区的发展情况和经验,深入分析了我县的资源特色和优势,对下一步我县特色产业发展方向和途径提出了宝贵意见,回京后还相继介绍相关企业来县洽谈对接。

2、聘请科学发展顾问,举办科技扶贫团“重走扶贫路·共话情”座谈会

今年6月,举行了科学发展顾问聘任仪式及科技扶贫团“重走扶贫路·共话情”座谈会。邀请到曾在我县挂职扶贫的各届扶贫团重走扶贫路,聘任了杨起全副院长等7位同志为县科学发展顾问;召开了科技扶贫团“重走扶贫路·共话情”座谈会,科学发展顾问们对我县几年来发生的巨大变化给予充分肯定,并对未来如何发挥科技创新驱动功能、调整县域经济结构、可持续发展产业选择等方面与与会领导和单位进行了深入研讨和交流,提出了诸多宝贵意见,并表示将一如既往地关心支持,在科学发展方面积极建言献策,帮助整合资源,尽顾问之所能。我县科学发展顾问在今年各项项目的组织申报和咨询论证方面给予了大量的指导和支持。

3、联系浙江铁皮石斛项目洽谈考察组到我县考察

今年6月,科技部扶贫团张敏副县长联系到浙江铁皮石斛项目洽谈组——浙江大学陈铭教授一行4人到我县考察,就在我县发展铁皮石斛种植进行了现场调研,经初步考察,我县气候条件适宜铁皮石斛种植,且具备了种植所需大棚等基础设施,并于今年10月再次到县考察。由于铁皮石斛种植技术要求较高,且前期投入高(每亩仅苗木投入为8-10万元),初步决定在我县农业科技示范园租凭6个大棚开展铁皮石斛种植示范,通过示范带动附近农户发展种植铁皮石斛。据浙江当地种植效益,每亩可达30万元,铁皮石斛项目引进示范成功将大力推进我县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

4、招徕浙江绍兴留学生创业联谊会到县考察

9月,浙江省绍兴市留学生创业联谊会赴县开展一系列调研活动,县政府县长、副县长陪同,科技部扶贫团副县长组织了调研活动。首先到白茶基地、皮革、科技数码参观,之后在工业园区管委会听取园区发展情况和招商引资政策介绍。联谊会一行对我县科技创新所取得的成绩给予高度的赞誉,同时提出了一些宝贵的意见,并表示对特色产业产品打开浙江市场提供支持。

5、大学研究生到我县实习

7月,大学硕士生3人一行来到我县大学实践基地实习。实习期间,三位实习生帮助科技局完善科技网站,还到中医院、医院等四个中国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站点查看网站运行情况,了解相关网络问题,并在医院建立了一个医疗卫生业务网站,最后还到乡村了解农村信息服务平台等情况。通过四天的工作,大学硕士生顺利完成了实习任务,得到了有关单位的肯定。

四、科技成果工作取得新进展

今年以来,积极组织数码科技有限公司、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县人民医院的有关项目参加科技成果鉴定和申报省、市科技进步奖。其中数码有限公司的F-60001多层挠性印制板项目获得市科技进步一等奖并着手申报省科技进步奖;农业科技公司的U型滴灌项目及县人民医院的自制带吸引电钩在腹部开放手术中的应用项目分别通过市科技局成果鉴定均已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五、下一步工作设想

2012年,我县科技扶贫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下一步,我县将继续围绕全县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目标要求,以科技为依托,加强科技的支撑和引领作用,大力推进产业化扶贫,不断提升区域性支柱、特色产业的科技水平,加大人才培育力度,促进我县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1、进一步扶持农业主导产业。加大蚕桑、蔬菜、畜牧等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试验、示范、推广,扶持县域传统主导产业的发展。

2、促进工业企业科技创新。以科技入园入企、科技创新“六个一”工程等为抓手,着力提升我县药化、机电、铜加工、皮革、卫浴等特色产业的科技创新能力,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

3、扎实开展科技惠民项目。充分利用我县现有的基础及外部资源,从技术、组织两方面着手扎实有效实施科技惠民项目,着眼长远做好试点工作,总结探索长效机制,实现项目的可持续。

4、提升全民科技文化素质。充分利用科技部驻我县科技扶贫优势,积极开展招才引智工作,实现信息、人才、技术等多方面对接。充分发挥星火学校、远程培训课堂、农村信息化服务站、县科技服务网站和科技特派员等服务平台的服务能力,全面推进农村信息化,提高我县广大人民的科技素质。

5、完善科技服务机构。积极谋划科技服务工作,以生产力促进中心建设发展为契机,带动更多科技服务机构为企业和产业量身定制“一站式”服务,推动我县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同时努力争取各方支持,为县青少年科技馆建设集资集力。

科技局扶贫工作总结2

我局按照县扶贫办分工,具体帮扶范集工业园区李圩村扶贫工作。李圩村现有村民 787户,人口3061人,土地 6000 亩。其中,贫困户 119户,贫困人口 317 人。

一年来,我县的扶贫工作在县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坚持以人为本,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提高贫困群众收入、帮助贫困人口掌握脱贫致富技术为主题,突出科技工作特点,以实施科技扶贫项目为抓手,紧紧围绕全县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这一大局,坚持以科技为依托,找准科技与扶贫工作结合点,实施开发式扶贫,认真抓好科学技术推广和成果应用,走以资源为基础、市场为导向、科技为依托、效益为中心发展区域性支柱产业的路子,科技扶贫工作取得明显成效,被帮扶村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困难群众生产生活条件进一步改善。现将科技局扶贫工作总结如下:

一、主要工作成绩

(一)制定科技扶贫具体措施

为充分发挥科技部门和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我局相继制定了加强科技扶贫考核的相关措施。将科技扶贫工作纳入科技局年度目标管理和考核范畴,科技局制定下发了《蒙城县科技局2015年科技扶贫工作要点》,进一步理清了科技扶贫工作思路,强化了科技扶贫管理和考核工作,从而有效地促进了科技扶贫工作的落实。

(二)实施科技扶贫项目

我局把实施科技项目作为科技扶贫的总抓手,坚持一手抓科技扶贫项目申报,一手抓科技扶贫项目实施,走“实施一个项目,开发一项支柱产业,建立一片产业基地,培育一个专业市场,扶持一个龙头企业,带活一方经济发展,带动一批群众脱贫”的开发式科技扶贫新路子。今年上半年,我局在李圩村峰侠家庭农场实施黄牛快速育肥科技扶贫项目,项目先期投资6万元。带动周边17户群众从事家庭养牛,部分困难群众通过养牛脱贫,得了很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二是开展村农民职业技能培训;先后与县农技服务中心、县畜牧局举办实用技术培训两期近500村民参加。项目的实施对于贫困村的扶贫和支柱产业开发工作有着极为重要的支撑和引领作用,深受项目所在乡村和企业的欢迎。

(三)建立科技网扶贫络和渠道

在科技扶贫工作中,科技局十分重视科技服务体系建设,充分发挥农技部门、示范基地、民营技术实体、农村各种技术协会和广大科技人员的作用,形成了县、乡、村联动的科技服务体系,为农民提供全方位的技术服务,使新品种、新技术顺利进村入户,为项目实施、产业开发和农民脱贫致富提供了技术保证。在今年午收工作中我局和范集工业园区、李圩村密切配合结对帮扶困难户,科技局拿出6000元帮扶午收困难群众,解决部分群众午收资金困难,并会同镇村干部帮扶到户,较好地完成了夏收夏种工作。在全县开展的秸秆禁烧工作中,我局包点李圩村做到了零火点,在做好扶贫工作的同时,较好的完成了县委、县政府交给的其他任务。

(四)搞好科技培训提高劳动者素质

扶贫先扶志,科技当先行,我们以“让每个贫困户有一名科技当家人”为目标,按照“干啥培训啥,谁干培训谁”的原则,多部门合作,采取办培训班,送科技下乡,发放科技图书,为贫困村订阅《安徽科技报》、《乡村科技》等杂志,请专家学者授课等,开展多种形式的科技培训活动,上半年培训村民近500人。全村90%以上贫困劳力掌握了1—2项种、养业等实用技术,劳动者素质和经济开发效益有了明显提高。同时,我们还与省内外大专院校、科研院所联合,开展科技攻关,引进畜禽新品种,大力推广良种良法,全村农作物优良品种推广率达95%以上。下半年,大力发展农业科技示范园,计划三年内发展到4个,有效地促进李圩村农业科技的推广应用。

(五)加强科技基础设施建设

围绕当地导产业和优势特色农业,科技局进一步加大李圩村科技示范基地建设,先后建立了“大棚蔬菜栽培技术示范”、“ 乡土鸡规模化种养殖技术推广”、“黄牛快速育肥技术示范”三个示范基地,为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普及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与推动作用,有效增强了科技服务功能。同时,加大信息扶贫力度。今年我局利用农村科技信息化示范项目,在李圩村村部建起村信息化服务站,配备了两台电脑、电视机等信息化设备,方便了村民与外界联系,提升了村级信息化服务水平。今年,我局还利用的所建立并投入使用的“蒙城科技信息网”,成功实现与省厅、市局和兄弟县局网络上的互动链接。在“蒙城科技信息网”中,特别增加了农村实用技术、农村致富经、农产品购销等农民急需的信息,加快信息互动,提高了网络的运行质量。

(六)把握重点,实现科技扶贫与扶贫开发整村推进有机结合

今年,我局与县农村商业银行紧密配合,认真实施扶贫开发整村推进工程。截止目前,全村共完成了5个重点村民组的扶贫开发整村推进任务。通过科学编制规划,积极争取,精心施工,共为5个整村民小组新修水泥路面 10公里,农村饮水设施6处、8—12m3沼气6座,农村电力设施2处,连锁超市2个,垃圾污染水处理设施2处,卫生室1座,文化设施2处,村庄绿化工程1处,农水设施 6处,整村推进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了极大改善,实现了规划目标。

(七)认真实施科技特派员行动计划

结合扶贫村产业特色,科技局先后选派两批共9名行业专家为我县科技特派员,与李圩村农户对接,实现技术需求与服务一条龙服务,为李圩村科技扶贫提供了技术保障。

二、下一步科技扶贫工作思路

受自然、历史等多种因素的共同制约,李圩村基本解决温饱的农户“三低”问题仍很突出,巩固扶贫工作取得的成果仍非常艰巨,科技扶贫工作仍然任得道远。为此,我们将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进一步增强做好科技扶贫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继续把科技扶贫工作放在各项科技工作的重要位置,坚定信心,求真务实,锐意进取,不断开创科技扶贫工作新局面。

二是围绕农业产业化开发,围绕农民群众脱贫致富,进一步做好科技项目申报及有关科技项目实施工作,用科技项目为科技扶贫工作提供支撑。

三是进一步选好用好乡土科技人才,完善村级科技服务体系,充分发挥科技人员在扶贫开发中的重要作用。

四是进一步抓好科技示范体系建设,不断提高科技示范园和科技示范点的示范水平,为科技扶贫开发工作起到强有力的带动作用。

五是通过信息化网络建设,采取“请进来、派出去”的方式开展技术培训,提高贫困人口的科技素质。

六是进一步探索创新科技扶贫机制,扎实搞好科技服务新农村建设。

2.科技工作总结 篇二

科技档案编研是通过对科技档案的分析、研究、选择,按照一定的题目来进行加工、编排、组合、汇集的工作,编制出各种参考资料或专题著述。科技档案编研是科研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科研活动的重要环节。依法做好科技档案编研工作是科技档案部门的一项法定义务,也是科技档案管理部门义不容辞的责任。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和科学技术的发展,科技档案文献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大量产生,如何做好科技档案编研工作,提高科技管理水平,不仅是档案管理人员的责任,也是科研管理人员面临的课题。本文以1989年—2011年科技档案编研产出为基础,就科技情报机构科技档案编研现状进行分析研究,找出问题,提出建议。

1 科技档案编研的意义

(1)科技档案编研是开发科技档案信息资源的一种重要手段。

档案工作的最终目的是提供利用,科技档案编研工作是档案部门提供科技档案利用服务的有效方式,也是提高科技档案利用的一个重要途径,是科技档案管理工作从档案实体管理向档案信息管理的转变。

(2)科技档案编研是促进科技档案发展的有效途径。

开展科技档案编研工作是加强档案业务建设的重要一环。积极开展科技档案编研工作,根据科研院所工作需要,将各类无序零散的科技档案信息进行有序、系统提炼整合,创作出具有针对性、完整的专题编研作品,方便利用者查询,是完善档案自身建设的重要环节。

(3)科技档案编研是为科研管理提供及时、准确信息服务的重要方式。

科技档案编研工作在科研管理工作中起着重要的参考和借鉴作用,不仅为领导决策、为科研管理提供借鉴,而且为科研人员提供服务。随着科研人员及管理人员档案意识的增强,他们在工作中查找档案信息的意愿不断增强,这就对档案编研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敏锐捕捉本单位工作重点,及时编研出为科研及科研管理服务的科技档案编研材料,将有助于提升科研院所科研管理水平。

2 科技档案编研工作现状

2.1 科技档案编研法规体系初步建立

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国科技档案法规体系业已基本形成,它是以《档案法》和《档案实施办法》为核心,以科技档案行政法规和行政规章为主体,包括其他有关科技档案法律规范的一个有机整体。我国的档案法律法规历来重视档案开发利用的制度规范,对档案利用、编研工作做了明确的规定,为档案编研提供了法律保障。《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第二十三条规定,“各级各类档案馆应配备研究人员,加强对档案的研究整理,有计划地组织编辑出版档案材料,在不同范围内发行。”《科学技术档案工作条例》中第十三条规定,“科技档案部门应当及时地提供科技档案为科研、生产、基建等各项工作服务,并编制必要的检索工具及参考资料。”《科学技术研究档案管理暂行规定》中提出,“各单位的科技档案部门要加强科技档案的信息加工工作。”《开发利用科学技术档案信息资源暂行办法》中第五条提出了开发利用科技档案信息资源的不同情况、条件以及采取的不同形式,就科技档案的开发利用在开架阅览、信息加工提供做了具体的规定。由此可见,我国科技档案编研法规体系已经建立,凸显了科技档案编研在档案资源开发利用中的重要地位。

2.2 科技档案编研的研究工作相对活跃

(1)专著。

科技档案编研学是档案文献编纂学的一个分支科目,同属应用学科。这一分支科目的研究虽起步较晚,但科技档案编研学著作异军突起。1988—2000年期间,科技档案编研著作陆续出版,为科技档案编研工作的开展提供了理论基础。1988年4月,由航空工业部温学志、潘齐靖编著的《科技档案编研学基础》问世,它是为适应科技档案编研工作的需要而编著出版的第一部科技档案编研学著作。1991年8月,由杭州大学徐绍敏编著的《科技档案编篆工作》出版,它是我国第一部由地方高校编著出版的科技档案编篆学著作。1993年3月,由北京联合大学贺真、沈永年、宫晓东等主编的《科技档案编研的原理与方法》出版,它总结了科技档案编研工作的实践经验,揭示了科技档案编研工作的规律,系统阐述了一系列反映我国科技档案编研工作特点的理论与方法。2000年由中国人民大学宫晓东、贺真、张越主编的《科技档案编研》出版,成为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指定教材。

(2)学术论文。

笔者以“科技档案编研”为主题检索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信息资源系统在1989—2011年间发表的相关论文共80篇。如图1所示,发文数量呈震荡上升趋势,2011年达到峰值,但从发文的绝对数量来看,平均每年发文不到4篇。如图2所示,核心期刊发文16篇,占总发文量的20%。如图3所示,1989—1999年间发文量为24篇,核心期刊发文9篇,占总发文量的38%;2000—2011年间发文量56篇,核心期刊发文量为7篇,占总发文量的13%。从发文主题来看,1989—1999年为起步期,发文数量虽少但质量相对较高,同期出版科技档案编研学著作的作者如沈永年、贺真、徐绍敏分别撰文,发文主题大体有以下几类:论述科技档案编研工作的有沈永年的《科技档案编研管窥》;论述科技档案编研合法性、科学性的有贺真的《科技档案编研工作的合法性原则》、《运用现代管理技术和方法提高科技档案编研的科学性》;论述科技档案编研成果的有徐绍敏的《科技档案编研工作层次及其成果类型》。这一时期的论文涉及的理论性较强,编研实践活动欠缺。2000—2011年为发展期,发文数量呈逐年上升趋势,从发文主题上大体有以下几类:论述科技档案如何进行联合编研的有王润莉的《联合编研室科技档案编研工作的发展之路》;论述科技档案编研选题的有陈娴的《略论科技档案编研选题》;论述档案编撰学著作述评的有张关雄的《档案文献编篆学著作(1981—1999)述评》;论述如何提高科技档案编研质量的有慕翠峰的《如何提高基层档案室科技档案编研质量》;论述如何做好科技档案编研工作的有王林的《试论高校科技档案编研工作的发展趋势》。这一时期的论文涉及的范围更加广泛了,但深度不够,总体看,谈科研档案编研理论多,谈编研实践少;重复研究居多,创新研究偏少。

如图4论文作者分布情况所示,企业占38%、科研院所占31%、大学占23%、档案馆占8%。这表明科研院所对科技档案编研研究落后于企业,在科研院所中,未出现以科技情报机构为第一作者身份发表科技档案编研方面的相关论文,这说明科技情报机构在科技档案编研研究方面处于落后状态。

(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笔者从10多年来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对档案研究资助项目分析得出:1993—2011年期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的与档案研究相关项目共计38项,其中涉及档案开发利用方面的项目10项,占总项目的26%,但从研究内容来看,未涉及科技档案编研研究,且从历年指南发布情况来看,均未涉及到科技档案编研。由此可见,科技档案编研研究尚属空白状态,无论是国家级基金立项还是相关人员的研究方向都忽略了这方面的研究。

从以上分析得出,近几年科技档案编研学著作出版缓慢,相关学术论文在质量上略显不足,国家级基金项目缺乏对科技档案编研立项。科技档案编研是图书情报专业的一部分,它的发展离更不开编研实践,那么科技情报机构科技档案编研工作开展得如何呢?

2.3 科技情报机构科技档案编研现状不尽人意

科技档案编研工作是档案全过程管理中的重要环节,目前在科技情报机构内科技档案编研与科技档案管理工作相脱节现象十分普遍,人们对科技档案编研的认识还只停留在每逢本行业本单位重大纪念活动时编辑一些纪念文集或历史资料,如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在成立40周年之际编辑出版了《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大事记》,在科技信息事业及建所55周年之际编辑出版了中国科技信息事业55周年(综合卷、行业卷与地方卷)以及中国科技信息事业55周年纪念画册;在建所50周年之际安徽科技情报研究所出版了《祝贺安徽省科技情报所建所50周年》宣传画册。这些编研材料多以时间为主线,记述了我国科技情报机构历史沿革、重要事件以及所取得的成就,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一种编研成果,但还很局限,且时间跨度较长,不能满足科研管理工作的需要。目前科技情报机构内科技档案编研工作存在问题如下:

(1)科技档案编研未纳入科技档案管理工作职责。科技档案编研是科技档案管理中一项专门的业务工作,长期以来被边缘化。高校档案编研已纳入了科技档案管理职能,2003年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高层论坛暨第五次学术研讨会上提出建设服务主导型的数字档案馆,即馆藏数字化、传播档案信息网络化、在线编研系统化等新理念。2008年8月,教育部令第27号《高等学校档案管理办法》第八条明确规定高校档案机构管理职责之一:“编制检索工具,编研、出版档案史料,开发档案信息资源。”这一规定成为高等院校落实国家档案编研工作法律法规的具体措施。上海交通大学于1994年率先成立档案编研室,其他高校也纷纷建立了档案编研机构,高校档案编研地位得到不断提升,编研作品层出不穷,档案编研也成为评价高校档案工作优劣的重要指标。相比之下,在科技情报系统,2001年8月,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才开始负责档案馆藏的提供利用工作,建立了档案信息管理系统、检索系统和服务网站,实现了归档管理、综合利用、统计编研、信息发布。而其他的科技情报机构未设立专门的档案编研部门,科技档案编研工作也未纳入科技档案管理职能,无论在法规建设还是在编研成果方面均落后于高等院校。

(2)科技档案编研环节的缺失阻碍了科研管理工作的发展。科技情报机构在运行中从事着大量的科学研究活动,在面向领导的战略性、前瞻性、预测性的信息分析研究过程中承担着国家级、省部级、横向等研究项目,所产生的大量科研文件及科研成果为科技档案的开发利用提供了强大的物质基础。然而这些科研档案分散保存在档案室中,未著有系统性的科技档案编研材料,在科研管理中特别是在组织对外宣传资料为领导提供决策时缺乏准确的依据,常常凭印象去查找松散的科研档案信息,给科研管理造成诸多不便,增加了许多重复劳动,科研管理效率大大受到影响。定期将松散的科研项目档案信息编研成有利用价值的材料,是目前科技情报机构科研管理部门应当亟待解决的问题。

3 加强科技情报机构科技档案编研工作的建议

我国的档案编研工作有着悠久的历史,科技档案编研也有着20多年的发展史,然而科技情报机构的科技档案编研工作还处于分散的、自发的无计划的状态,为此建议:

(1) 完善基层科研档案管理办法。科技档案编研是档案法律规定的基本要求,作为开发利用档案资源的重要形式,科技档案编研工作一直是国家档案法律法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行业法规对此作了明确的规定,建立健全机构一级的科技档案编研管理制度,是落实科技档案编研法规具体化的体现。各级科技情报机构应根据国家科研档案开发利用条例,结合自身情况制定修订科技档案管理办法,将科技档案编研的职责以制度的形式确定下来,并制定科技档案编研工作守则及工作程序,使科技档案编研的法规精神体现在各项管理工作之中,形成国家、行业及机构三级科研档案编研工作体系,进一步保证科技档案编研法规化实施。

(2)加强对科技档案编研工作的监督。1980年,国务院批准的《科学技术档案工作条例》再次重申了“科技档案工作必须按专业实行统一管理”。科技界管理层应加强对所属单位科技档案编研工作的监督指导,并纳入档案工作考核体系中,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科技档案编研培训,推动科技情报机构科技档案编研工作的开展。

(3)科技档案编研应纳入科研管理当中。加强科研管理必然要求强化科技档案的管理。科研管理是对科学技术和生产的人、财、物、事进行计划、组织、指挥、控制和协调,科技档案伴随着科技活动产生的一系列信息资源是继续进行科技、生产活动的必要条件,科技档案编研则是以科技档案为主要研究对象,按照客观需要加工整理成的各种编研成品,为领导、科研管理及科研活动服务。因此,科技档案编研是科研管理的重要环节,这一环节必须放在突出位置。科技档案编研应适应信息时代的客观要求,真正满足科研和其他各项管理工作需要。科技情报机构科技档案具有综合性、专业性和成套性及现实性特点,对这些带有自身特色的档案与科学研究和科研管理工作联系紧密,这就需要我们根据科研管理工作需要捕捉热点、切入学术前沿,编研出如本单位承担的《各类国家级科技计划项目研究成果》汇编等材料,及时为科学研究及科研管理提供服务,发挥科技档案信息条件作用。

(4) 加强科技档案编研理论研究。科技档案编研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从诞生之日起它的发展更多地体现在其编研作品中,因而我们习惯于从档案编研作品的角度审视科技档案编研的实践活动,但是,如果档案编研工作要想升华,还需理论指导。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在每年发布立项指南时应考虑增加科技档案编研方面的内容,引导相关人员重视这一学科的研究。科技情报机构研究人员应加强对科技档案编研学这一分支学科的研究,为科技档案编研工作实践提供更多的理论指导。

摘要:阐述科技档案编研的意义,以1989—2011年间科技档案编研产出为基础,就科技情报机构科技档案编研现状进行分析,研究得出:近来科技档案编研学著作出版缓慢;学术论文的质量略显不足;国家级基金项目缺乏对科技档案编研立项的关注及研究;科技情报机构科技档案编研现状不尽人意。针对完善基层科技档案管理办法、加强科技档案编研工作监督及加强科技档案编研实践和理论研究方面提出了积极的建议。

关键词:科技情报,科技档案,编研,现状

参考文献

[1]王传宇.科技档案管理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2]孙大东.我国高校档案利用问题研究综述[J].档案管理,2011(3):46-48

[3]徐建龙.浅谈科技档案编研工作[J].档案时空,2003(6):29-30

[4]张关雄.档案文献编纂学著作(1981—1999)述评[J].档案学通讯,2001(2)):20-23

[5]孙晓燕.科技档案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J].科技管理研究,1997(6):27

3.科技信息的查新工作 篇三

[关键词] 查新 检索 重要性

科技查新(简称“查新”)是在我国科技体制改革进程中萌生并发展起来的一项情报咨询工作。科技查新是由具备一定信息资源基础与相应查新咨询资质人员的查新站通过计算机检索和手工检索等途径,运用综合分析和对比的方法,为评价科研成果、科研立项等的新颖性提供文献查证结果的一种信息咨询服务工作。科技查新的结果是为被查课题出具一份“查新报告”。

一、科技查新的发展

随着我国科技体制改革进程萌生并发展起来的。最早形成于1985年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情报研究所。此后,各级科研管理部门为了避免科研课题重复立项和客观正确地判别科技成果的新颖性,也开始了查新咨询工作。1990年10月8日,经国家科委上报国务院,国家发明奖励办公室于12月31日公布了首批19家一级查新单位(也称国家级查新单位);此后又授权了19家一级查新单位。卫生部、教育部、农业部等也先后授权一批查新点。发展至今,我国查新机构形成了三大系统,即全国省市级综合查新机构、各行业部委专业性查新机构和高校系统查新机构,它们构成了一个多级别、有分工的机构网,共同负责我国不同地区、不同专业、不同目的的查新工作。

温州市科技情报研究所成立于1978年,位于浙江省温州市九山北路。是以传播科技研究和提供科技文献与信息为主要任务的公益型事业单位;是温州市科技信息领域最大的研究机构和信息中心。

2000年,温州市情报研究所被确定科技情报中心查新检索单位,具备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科技查新工作的专业资质。目前所内有查新员8人(其中高级职称2人,中级职称6人),专业涉及农业、生物、电子、计算机等。十多年来,我所已为委托单位完成了近几千项科技查新项目,我们的检索工具和数据库齐全;工作人员熟练掌握检索技能并具有的一定的专业知识,有较高的外语水平和综合分析能力。

除科技查新工作以外,本所还开展论文被引用、收录情况检索,课题跟踪,专利检索,专题资料收集等检索咨询服务工作。

二、科技查新工作所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随着科技管理机构的高度重视和社会各界对科技查新的逐渐认同,科技查新工作已成为科研课题鉴定、新产品研发和申报科技奖励乃至科技立项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科技查新数量稳中有升,科技查新程序日益规范,科技查新报告质量也明显提高,但在大环境发展喜人的同时也暴露出诸多问题。总结各查新机构存在的困难和问题,集中表现为六点:1)信息资源配置不足,还有许多文献未公开发表或未被数据库制作单位收录。2)人员结构不尽合理,查新人员水平参差不齐。3)服务内容缺少创新,缺乏信息的增值服务。4)信息分析水平不高,新颖性的评价极少,使用外文检索的能力仍待提高。5)科技查新机构没有统一的服务资格认定和考核指标体系。6)查新质量缺少有力的监控,查新报告质量无法定量定性评估。

但不同查新机构,由于各方面条件的限制,所面临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又不尽相同。根据多年的工作经验和体会,笔者认为,温州市科技情报所在科技查新工作所面临的困难和问题,突出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转

一方面,由于数据库资源众多,而温情所经费有限,目前尚不能购齐所有的数据库资源,这制约了查新信息检索的完整性,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查新报告的可信度和准确率;另一方面,我所现有已购置的几大数据库,因其所属的单位不同,常遇到一些文献几个数据库均有收录、而另一些文献几个数据库都未收录的问题,形成了资源重叠和缺漏并存的矛盾,重叠造成了资金的浪费,缺漏则影响了检索的效果。

查新人员结构需进一步优化,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首先,本所的查新工作人员,由于各人所学专业不同,理解力、判断力、分析力等方面存在一定差异,不利于中心查新水平的整体提高;其次,受年度项目申请、专利申报、考核评奖等阶段性工作的影响,查新工作时常出现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为了合理分配工作,查新人员不得不跨专业检索课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查新报告的质量;再次,查新人员虽然参加过统一培训,但是查新工作是不断发展的,规范化程度不断提高,需要对专职查新人员进行继续培训。

三、什么是科技查新

科技查新是文献检索和情报调研相联络的情报研究事项,(比如;企业需要进行立项、申请专利、成果鉴定、成果报奖时)它以文献为基本,以文献检索和情报调研为手段,以检出功效为依据,经由过程综合剖析,对查新项目的新鲜性举办情报学审查,写出有依据、有剖析、有比拟、有结论的查新呈报。也便是说查新因此经由过程检出文献的客不美观毕竟来对项目的新鲜性做出结论。是以,查新有较严厉的年限、领域和措施规定,有查全、查准的严厉要求,要求给出明晰的结论,查新结论具有客不美观性和鉴证性,但不是周全的成就评审结论。这些都是纯挚的文献检索所不具备的,也有别于专家评审。

四、科技查新的作用

科技查新是在科技管理体制不断改革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它主要服务于科技奖励、申报、科技立项、项目验收或成果鉴定、专利申报(专利查新)、技术引进以及国家、地方和部门规定的其它需要查新的科技活动,它的作用贯穿于科研活动及其管理的整个过程。所以,伴随着我国科研管理体制的改革深化,科研查新越来越受到科研管理部门和广大科研人员的重视。为了提高科研立项和成果评价的严肃性、公正性、准确性和权威新和提升科研项目管理的创新性,科技查新对科研项目创新管理的支持作用研究便成为一项很有意义的研究。

五、科技查新为科研、生产提供依据

1、为科研立项提供客观依据

立项查新是为科研人员选择课题、科研资助和科技管理部门在审批科研课题时必须清楚地知道该课题在论点、研究开发目标、技术路线、技术内容、技术指标、技术水平等方面是否有可行性、新颖性,目的在于科技人员确立课题时选择正确的研究方向,防止将研究过的项目立为研究课题,或者对正在进行研究的项目进行调整。立项查新同时还可以为主管科研主题的专家、领导提供一种客观评价指标,改变了以往课题无从参考凭经验或课题表面现象等盲目状态,为领导决策服务。同时通过科技查新为课题是否具有新颖性的判断提供客观依据。防止重复研究造成的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和损失。

2、为科研成果鉴定提供可靠的依据

科技查新能保证科技成果、报奖等的新颖性、先进性、科学性和可靠性。目的在于帮助专家公正、客观地评价研究成果,减少失误,保证成果的质量,增强科学的严肃性,实事求是地放映科研水平。传统的成果鉴定是由专家来完成的,虽然专家们的评定意见有一定的权威性,而当今科技迅猛发展,即使专家也难以完全获得国内外的科技信息,科技查新的结论可以作为专家评审的有益补充,为科技成果的鉴定、评估、验收、转化、奖励等提供客观的文献依据,保证科技成果鉴定、评估、验收、转化、奖励等的科学性和可靠性。

3、为技术创新提供可行性依据

科技查新实质是对科研工作新颖性的鉴定,而新颖性则是技术创新的重要特征。技术创新活动通常具有强选择性,需要在多种技术方案进行选择,而技术的新颖性是选择的依据之一。因此,技术创新在一定意义上讲,主要不是比技术,而是比决策,谁的决策快速、准确,谁就能争夺竞争的主动权,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更是如此。在企业高层决策过程中,仅凭个人的才智是远远不够的,唯有以可靠的科技情报作为决策依据,才能降低创新风险,使企业持续、稳定地发展。企业在技术创新中需要,主要是信息咨询、分析、建议、反馈和预测等,用以弥补决策者能力上的局限,围绕企业的技术需求和竞争,我们可以确定科技情报工作在介绍产业发展中的定位,为技术创新提供综合性情报服务。主要任务是情报保障、情报分析和情报咨询。工作内容包括: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利用电子信息网络,进行清晰信息资源的收集、整理、加工、分析,提供准确、方便、快捷而科技查新是解决上述问题,科技查新机构在信息资源、技术、设备、智力资源等方面具有很大优势,也拥有大批专业的查新人员,他们具有较强的检索技巧和信息分析能力,能够为企业技术创新提供决策依据,使技术创新科学化和规范化。

4.科技工作总结 篇四

突出抓好科技

项目建设,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坚持以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为主线,鼓励企业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开展技术创新,加大科技项目申报争取力度和跟踪服务,促进了科技项目的顺利实施和科技成果的快速转化。近年来,组织实施国家、省、市科技计划70余项,其中国家级科技计划10项,省自主创新成果转化重大专项5项,省级科技发展计划20余项,为企业争取无偿资金4500万元。仅2012年,就争取市级以上科技计划项目25项,争取无偿资金1792万元。完成科技成果鉴定35项,其中5个项目达到国际领先水平、14个项目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获得市级以上科技进步奖26项。这些项目产品技术含量高、市场前景好、产业关联度大、区域带动能力强、经济社会效益突出,对全区经济发展产生了很好的辐射带动作用。

加强政策支持和引导,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在认真落实国家、省、市有关鼓励科技创新政策基础上,主导出台了《关于深入实施科教兴区战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的决定》、《关于开展校企联合“手牵手“活动的实施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实施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知识产权工作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实施意见》等政策措施,从政策上支持新兴战略性产业发展和传统产业改造升级,鼓励企业加大科技投入和科技产品开发,为各种创新资源的集聚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提高了企业及科技人员的创新热情。

进一步优化创新载体和平台,不断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加强院士工作站、研究院、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高层次创新载体建设,加速创新成果的形成与应用,全面提升企业研发能力和创新水平,科技创新体系日趋完善。“国家火炬计划特色产业基地”、“科技部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山东省工陶耐火材料院士工作站、山东鸿雁蓝莓研究院等创新平台相继获批,全区拥有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4个、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8个、院士科研工作站3个。认真贯彻落实高新技术企业的优惠政策,强化制度创新,优化资源配置,进一步拓宽招才引智渠道,壮大高新技术产业人才队伍,积极培育高新技术企业集群,目前我区共有高新技术企业17家,2013年新申报高新技术企业7家。

大力推进产学研联合,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m.depeat.com)积极搭建校企合作平台,促进大学的技术成果向我区转移。每年都组织企业参加中国(**)新材料技术论坛暨国际科技成果招商洽谈会,相继与华中科技大学、兰州理工大学、湖南大学、山东大学等100余所院校签订全面合作协议,累计签订各类合同、协议、意向300余项,引进高层次人才120余名,引进可供转化的科技成果信息5000余条,建立了产学研专家数据库及项目库。引进和培育了一批与我区经济发展关联性大、带动作用强的项目,为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进一步提高我区企业的科技竞争力。

5.科技工作总结 篇五

一、科技服务工作成效自成立驻村工作农业科技服务团以来,我们坚持每月两次以上进村开展科技服务,以举办技术讲座、发放科技图书资料、开展技术咨询、现场指导解决技术难题等多种形式,为农民群众提供科技服务,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两年来,农业科技服务团共服务行政村25个,举办技术讲座8场,开展科技下乡18次,发放科技图书500册、科技资料4000多份,接待咨询服务群众8000人次,现场解决技术难题42个。同时在全区开展了一次农业技术服务周活动,邀请市农业局、市畜牧局、市林业局的技术专家,在我区4个行政村举办了4次专业技术讲座,服务群众1000多人。据不完全统计,通过农业科技服务团为农民开展科技服务,带动农民增收800多万元,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同时受到了农民群众的普遍欢迎。

二、开展农业科技服务的主要做法

1、领导重视,认真组织。区委组织部和区农经委的领导十分重视农业科技服务团的工作,制定了详细的工作方案和工作台帐。每次开展科技服务前,组织部门都作了具体安排,每天到哪个村,开展什么服务,根据各村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的开展工作,而且在服务团进村之前,驻村工作队的领导和成员都提前做好准备,安排布置场地,组织群众参加。同时对群众进行宣传,让群众提前准备,有什么技术难题,需要什么技术,发展什么项目,到时向服务团成员请教。区委组织部和区农经委的领导每次都亲自带队,与科技服务团成员一起到各村开展技术服务,为驻村农业科技服务团的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2、因村制宜,分类指导。根据全区各行政村的不同情况,农业科技服务团成员,准备了不同的讲稿和技术资料,针对种植、养殖等不同特点,采取专场培训,分类指导。如孙庄乡的孙庄和郭庄两个村都建立了高效农业示范园区,日光温室和塑料大棚较多,群众迫切需求名优瓜果蔬菜的反季节栽培技术,服务团成员来到这两个村时,就着重带了日光温室和塑料大棚建造管理方面的科技资料,向群众传授日光温室和塑料大棚名优果蔬的栽培管理技术;翟庄乡柳庄村和干河陈乡小村铺村,是我区有名的养猪专业村,应这两个村驻村工作队的要求,农业科技服务团到村里重点讲授生猪饲养管理、疫病防治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干河陈乡挂刀营村80%的农户养殖奶牛,全村奶牛存栏量达600多头。农业科技服务团到村里后,在奶牛饲养管理、品种改良、牧草种植等方面给予重点指导和培训。总之,凡是群众要求的,科技服务团都尽量做到,直到群众满意为止。

3、深入农户,现场指导。在科技服务活动中,对群众提出的模糊不清的问题,需要现场察看解决的,农业服务团的科技人员都会主动地深入田间地头、农家庭院,进行现场技术指导,就地解决技术难题。在孙庄村进行科技服务时,科技人员发现该村园区内的养鱼池,由于缺氧,长有很多有害藻类,对鱼类的生长很不利,就及时指导管理人员利用增氧机增氧,利用硫酸铜杀灭有害藻类,避免了鱼类缺氧死亡现象的发生;在翟庄乡柳庄村,一位养羊的农户喂养了40多只小尾寒羊,品种退化严重,而且死亡率高,经过服务团成员现场诊治,认定是由于近亲繁殖造成,指导该养殖户更换亲本品种,杜绝近亲繁殖;在后谢乡河东王村,该村养殖肉鸡的农户反映幼鸡得病死亡率高,农业服务团的畜牧兽医人员就现场对病鸡进行解剖,查找病因,对症下药,使群众很快掌握了防治技术。

6.科技工作总结 篇六

2011年度科技管理

河南大有能源矿山救护大队

二00一二年一月

2011年河南大有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矿山救护大队科技工作总结

2011年,救护大队科技工作在集团公司及大队领导的大力支持下,经过全体人员的共同努力,救护大队按照“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科技工作方针,认真贯彻落实集团公司三会精神,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为救护系统的快速科学发展做出了积极努力。现总结如下:

一、完善科技工作管理体系和制度

一是建立完善了科技创新的“三层体系”。救护大队逐步建立完善了三个层次的科技管理体系。第一个层次是救护大队设立战训科,它是大队战术运用、技术管理的日常办事机构,是大队科技工作的归口管理部门,主要负责贯彻执行集团公司和上级主管部门科技政策、法规和制度;研究制定大队科技工作的有关政策、管理办法、规定和管理流程;围绕大队总体工作要求,制定大队科技发展战略。编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和年度科技计划;组织大队科技项目论证、科技项目实施、科技成果上报工作等。第二个层次是大队所属各专业救护中队设有专人负责各中队的科技管理工作,配合上级科技管理部门工作,协调完成本中队承担的科技研发工作任务、推广应用先进成熟技术、提高科研技术装备水平。

第三个层次是指各专业救护小队及服务矿井辅助救护队伍,指派兼职人员负责科技管理工作,协助上级科技管理部门工作。这套管理体系有效地保证了河南大有能源公司矿山救护大队科技决策的贯彻实施和科技计划的高效运行

二是规范科技管理制度,着力培养德才兼备的科技人员队伍。为了规范科技创新机制,进一步调动科技人员的创新能力,从而加快救护大队的科技发展。大队领导经过多次研究讨论后,制定了《救护大队科技工作管理制度》,同时,大队也定期召开科技工作人员座谈会,引领科技工作人员要树立“爱学习,善总结,能吃苦,担责任,快成长”的正确理念,鼓励他们下基层,到小队,使他们自觉形成了“多与他人比贡献,不与他人比待遇”的良好心理状态。同时,党政领导还向大家讲队史、讲荣誉、讲使命、讲责任,为科技工作人员的健康成长奠定了良好的思想道德基础。

二、本单位年度科技项目计划及预算落实科技经费

2011年集团公司技术中心审批下发的灾区视频指挥系统,由于投入资金较大,经费不足,没有购置研制设备。

三、技术革新方面

科技创新对救护大队算是一个新的起点,2011年度的科技项目由于经费不足被搁置。2012年算是我们的从新开始,我们这次已经做好了准备,请技术中心领导给予支持,我们将竭尽全力,完成2012年的科技项目,这也将对集团公司

救护系统的科技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四、科技工作的不足

救护大队为了紧跟集团公司的发展,更好的为集团公司的安全生产保驾护航。在不断加强指战员锻炼的同时,也强调指出科技创新的重要性,明确要求要用科技武装自己,救护大队经过努力,已经和部分厂商达成一致,要求参与他们部分新救援装备的研发工作,这将更快的推动救护大队科技创新的发展,我们还存在以下多方面的不足:

一是科技创新对我们来说算是一个新的起点,没有任何经验借鉴,科技创新的能力和水平也有待加强提高;二是本单位科技创新工作体制还不太完善,科技创新工作还缺乏主动性、针对性和超前性;三是对一些新技术、新装备的引进有余而消化吸收不足,致使引进的技术缺乏创新,对一些技术的应用还不够成熟、完善;四是技术创新水平还处于初级阶段,思想不够解放,与国内外科研院所的合作交流不足,缺乏一些高水平的,有较大影响的大型科研项目;五是本单位内部技术创新的总体氛围不浓。

7.科技工作总结 篇七

会上, 省科技情报研究所专业技术人员重点介绍了国家建立创新调查制度情况, 对科学研究与技术服务业科技活动单位统计、国家科技计划项目跟踪等专项统计工作进行了培训, 对科技统计年报中的重点、难点指标以及统计数据质量控制方法等进行了解读, 并对上年年报填报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了解答。

2015年, 全省科技统计工作将重点围绕创新活动统计调查展开, 将新增反映“产业—科研联系”的相关定量指标, 从创新人才培养、产学研合作及科技成果转化与扩散等三个方面展开调查。同时, 将改变科技统计数据滞后性问题, 制定统一的高新技术企业快报指标和规范标准, 开发全省高新技术企业动态监测评价系统, 实现高新技术企业信息实时网上报告。

8.“十二五”北京科技五大重点工作 篇八

“十二五”已经开始,展望未来五年,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朱世龙表示:“‘十二五’时期,北京科技创新工作将瞄准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的发展目标,服务国家战略与支撑首都发展。坚持成果突破与产业化相结合、机制创新与科技创新相结合,在科技资源整合、科技振兴产业、科技改善民生和创新环境建设等方面不断探索新的路径,寻求新的突破,开创科技创新的新局面。”

NO.1实施全面对接工程,大幅提高持续创新能力

对接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和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产生批战略性、前沿性的核心技术,完善科技成果的发现、筛选、转化机制及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平台建设,推动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完善央地科研及产业资源开放共享机制,鼓励中央和市属单位联合建设国家级研发基地。

NO.2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引领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推动农业先导技术与集成技术示范,促进农业产业链升级和产业融合,将国家现代农业科技城建设成为服务全国农业科技创新和现代农业产业链创业的战略高地。以关键技术突破和标准创制为切入点,积极培育生物工程与新医药、新能源与节能环保、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促进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大科技对现代服务业的支撑力度,以科技服务业和文化创意产业为发展重点,大力促进设计产业发展。

NO.3强化科技支撑工程,推动科技成果惠及民生

围绕垃圾资源化、水资源保护与利用、空气质量改善、生态系统建设等,开展科技攻关,科技支撑城市发展、现代交通及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实施北京食品安全检测仪器研发与产业化示范项目。开展城乡结合部污水处理技术及装备、等离子体处理生活垃圾示范工程等研发项目。开展轨道交通规划、建设及施工、运营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支持各类科技型企业参与城轨建设,推进“公交城市”体系和智能交通體系建设,实现交通智能化。

NO.4全力加快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

加强统筹协调和体制机制创新,深化先行先试的改革措施。加快实施“十百千工程”,支持企业加强技术创新管理,促进企业创新能力与竞争力提升。充分利用在京中央单位资源,通过优化整合、体制机制创新和城市规划管理创新,加快建设中关村科学城。加快中关村人才特区建设,探索建立吸引和利用国际高层次人才资源的新机制和新模式。

NO.5努力营造有利于自主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的政策环境

9.科技工作总结 篇九

ZZXX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从20**年发展至今,历经7年的不断发展和成长、不断积累和沉淀,不仅仅从开始的两个人发展到此刻二百人的团队,且旗下10大招商网站均已发展成为行业第一招商网。XX网能取得眼下惊人的成绩,是全体XX人全力以赴、共同努力所取得成果的表现。在新的...年里,我们全体XX人正齐心协力拧在一齐,大踏步的朝着我们的愿景努力前行。

在那里,我想感激一下,在电话里轻声细语的营销人员、展会上精明能干的推广专员、工作上谦虚谨慎的后勤保障人员,你们辛苦了!是你们经过共同的努力创造了XX网月、季度、年最高营业额,也是你们一次次的刷新记录,XX感激你们辛苦的付出。在刚刚过去的“XX7年,优惠空前!”...XX网感恩回馈客户的年终活动中,XX网共与近600家客户达成战略合作,使得此次活动完美收官。

经过7年的锤炼,XX网依靠科技求发展,用专注的精神、专业的技能,不断为用户供给满意的服务。目前,XX网的合作伙伴已遍及全国,旗下网站均已稳坐行业招商第一网的位置,这都是我们全体XX人齐心协力共同努力的结果。尽管我们此刻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但我们仍需要不断的进行自身的改变和提高,来更好的为客户供给优质的服务。在过去的一年里,各个行业里的众多客户还没有完成思想上的转变,没有实现传统的营销模式向互联网营销的转变。此刻众多的客户仍经过业务人员跑市场、参加展会、开招商会等传统的营销模式来拓展市场,此类模式不仅仅投资较大,且效果不明显,总是觉得“食之无味、弃之可惜”。当然也有部分的客户引进电话营销这一模式,虽然起到了必须的效果,但没有构成一个专业的电话营销团队,再加上代理商资源较少,每一天都是寥寥几通电话了之,也没有引起一些良性反应。随着电商时代的来临,招商性网站的崛起,最先拥有互联网思维的客户均已经过这种模式尝到了甜头,快速占领市场、市场范围整体的扩大、成交率大大增加。

但在这种招商模式下,客户容易走进几种误区。因存在同行招商网站间的竞争,客户在进行选择的时候,往往为了价格上的便宜,选择了效果不好、甚至没有效果的网站,让自我的投资没能收到一丁点的回报;在进行位置选择时,总认为第一版的位置是最好的,从而忽略了用户的习惯;客户在选择投资了网站之后,往往就是坐等网站给供给的信息,不主动出击,没有充分利用网站庞大的经销商数据库信息,与其他营销模式结合使用;客户公司对内部的团队管理不够重视,自由散漫,没有构成一套完整的制度。这些都在不一样程度上影响着客户投资的见效,我们在与客户沟通的时候,不仅仅要让客户信任我们、与我们进行合作,让客户对我们的网站认可。更要引导客户如何操作网站,如何利用网站庞大的经销商数据库进行主动出击。这种思想上的转变,我们全体XX人有信心,也有本事帮忙客户实现转变,引导客户正确运用互联网营销模式。

...年已经悄悄走过,在过去的这一年里,电商行业巨头聚美优品、京东集团、阿里巴巴的相继上市,这都标志这中国电子商务的黄金时代正在到来。...年已经到来,我们应怀着期待、揣着期望、抱着梦想迎接新的一年,也让我们在新的一年能创造出新的巅峰。

10.学校科技工作总结 篇十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要提高国民的科学素质,提高民族素质和综合国力,就必须抓好科技教育,从青少年抓起,培养青少年“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意识,树立为科学献身的科学精神。我校科技活动以独有的趣味性、知识性、科学性、实践性和创造性等特点,在学校教育中所起的作用是其它学科无可替代的。

2006学年我校继续以科技教育为特色,以绿色教育为载体,扎实有序地开展一系列科普教育活动,取得一些可喜的成绩。现将2006年我校科技教育工作总结如下:

一、强化科技教育意识,确保科技教育落实到位。

1、端正学校办学指导思想,落实科技教育的实施办法。

学校把科技教育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并把它纳入学校的和学期工作计划,纳入班主任、学科教研组工作任务之中,做到”人人参与,时时参与”,把科技教育渗透到学科教育中,渗透到平时的教育教学过程中。

注重发挥学校、社会、家庭三方面力量,并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因时制宜,通过开展系列科普活动,综合推进青少年科技教育。在此基础上,学校逐步把科技教育纳入校本课程进行开发的范畴中,目前已形成雏形。

2、资金落实到位,保证科技活动顺利进行。

为保证科技教育活动的顺利开展,学校由校方出资为学校同学订阅了了多种科技类的报刊杂志,多部科技类的VCD,同时学校保证宽带网络的正常使用,便于同学们随时查阅最新科技信息,为科技教育提供了后勤保障。

二、开展多种形式的科技教育活动,做好普及与常规工作。

1、学科渗透科技教育

科技教育只有结合日常教学教育活动,才能真正落实到生活中、落实到青少年的心中。我校高度重视这种渗透的意义,各学科的教师都积极利用各自的教育资源进行科技教育。自然组的王老师在学生学习《天气和气候》的时候,组织学生进行了空气质量的研究,对校园的空气质量进行了调查;五年级的杨莹玉老师在老师在结合语文课文《鱼雷快艇的秘密》时,利用船有机会带量同学们见识了真正的鱼雷快艇,受到了同学们的欢迎,大大地激发了他们学习的热情。化学组活动中,老师指导同学们进行了水质分析的实验,既加深了知识内容的学习,提高了动手实践能力,更增强了环保意识……

2、把科技教育作为综合实践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综合实践活动是新课程中的一个亮点,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基础课程。我校坚持开设综合实践活动,并把科技教育作为其中的核心内容,对学生进行小发明、小创造的技法指导,如主体附加法,缺点列举法,功能聚集法等,鼓励帮助或指导动手实践制作完成”小发明”。

3、加大科普的宣传推广工作

我们把课外科技活动分常规性活动和专题活动两种。常规活动,主要是利用学校走廊的宣传橱窗、教室的黑板报等进行科技宣传,利用各种环境日等进行环保科普宣传活动,达到普及科技知识的目的。

三、组织开展专题性课外科技活动;

1、组织科普基地参观考察;

我校利用这次春游的机会带领同学们参观了上海航天宇航科普中心,学生开阔了视野,增进了知识。活动后,还认真组织了感受活动征文大征集活动,并将同学们的作品挂在长江之旅网站上,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2、积极组织发动学生参加上海市第二十二届科技创新大赛。

为了积极参与常州市第十六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我校领导高度重视,成立了校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的组织机构,在层层发动,人人动手的基础上,在科技教师的精心筛选下有:科学论文《城市景观小区中电能的环保情况调查》、《家用微波炉在药品干燥方面的节能效果初探》获上海市第二十二届科技创新大赛科学论文三等奖;科学幻想画《污水过滤器》获上海市第二十二届科技创新大赛科学论文三等奖;科学实践活动《大手牵小手,科学路上齐步走》获上海市第二十二届科技创新大赛科学实践活动一等奖。

四、今后的打算:

1、继续开展科普宣传活动,组织学生参观科普教育基地

2、继续抓好环保科普兴趣小组活动

3、常年坚持学生科幻画兴趣小组活动

4、制作科技作品

总之,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是一项意义深远的工程,它关系到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兴旺。我们将不断思考和探索,在既往工作的基础上,发扬优势,弥补不足,有所创新,在培养学生科学方法、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等层面上,使我校的科技教育工作更上一层楼。在深化素质教育的今天,我校的”科技教育”正如”尖尖小荷”,相信有各级领导的关心指导,有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向红小学将会在科技教育的园地里绽开出更多的奇葩。

2007学年第一学期向红小学科技工作小结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开展,为不断提高我校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学生的个性,我校在市区少科站的帮助下,在学校领导和党支部的关心下,从点到面,从活动小组到以班级,已形成了比较健全的网络化管理,也逐步完善了学校的科技教育,无论是在组织上,还是在具体工作的落实上,做到目标明确,责任到人,实现了分工负责制。经过全校师生的不懈努力,无论是在活动的开展方面,还是在取得成绩方面,都是值得一提的。现就2007学年第一学期的学校科技工作做简单的小结:

一、明确办学思想,把科技教育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

本学期我校结合学校校情(无论是学生数还是教师数量都是属于长宁区最小的一所学校)创新的将科技与艺术工作进行整合,开展了”向红冬之魅”科技艺术节,我们认真制定活动计划,开展相应科技、艺术教育活动。整个活动期间,我们始终注意发挥学校、社会、家庭三方面力量,并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开展活动,07年岁末我校科、艺及大队部联合举行了”展我亮丽风采,迎我奥运新年”的迎新展示活动暨向红冬之魅科技艺术节闭幕式,也受到了大家的好评!

二、着力培养优秀和科技辅导员队伍

一支高素质的科技辅导员队伍是科技教育成效好坏的关键。我们认为,辅导员的稳定,是提高辅导员的责任心,提高他们的业务水平的关键。我们通过参加各级各类的培训、自我学习等方法不断提高科技辅导员的科技水平。每学期伊始,学校便召集辅导员会议,明确分工,落实任务,达到目标,保障各人的活动经费,做到心中有数。在具体活动过程中,各自制定好活动的计划、措施等,确保活动的顺利展开。

三、积极参加各级各类组织的培训和参观、访问

为了确保科技教育、活动的质量,本学期,我校也展开了各种科技活动:①积极参加区少科站牵头的”为一活动”环保系列活动。

2007年9月至11月期间,我们以”学习体验,分工合作,填写数据,交流心得”为活动主线,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系列活动:针对三年级学生开展的节能减排讲座帮助同学们了解了全球能源现状,直视能源匮乏,为学生敲响警钟,并确立了从小节约使用能源的意识;我们还充分利用红领巾广播、十分钟队会时间,全校每个班级均开展了节能专题活动,学生们运用了不同的表演方式来介绍搜集到的节能小知识,受到了师生的欢迎,轻轻松松中也学到了很多知识;同学们还亲手制作节约用水标语张贴在学校醒目处提醒来往的师生;我们还组织学生在老师、家长的指导下,制作电脑

或手工小报,宣传节能知识,交流节能心得,学生自己动手排版,创作了不少优秀作品;同学们还在电脑老师的指导下,利用课余和电脑课时间,创作环保电脑绘画。在自己对环保节能理解的基础上,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把自己美好的环保心愿展现在电脑画作品中,通过艺术来表达对优美环境的向往……

对于少科站的重头戏”收集填写家中水电数据”这一活动我们也是做了合理的安排,首先利用校班会课的时间,由班主任教学生看水、电表数据的一些基本常识,以便学生在日后的调查过程中,有更直接的认识。然后我们又充分利用了少先队的雏鹰假日小队时间,让学生拿出家里的电器说明书、电费单、水费单等,列出家里的电器清单,看看每个家庭的水电使用情况。接着我们在组织活动小组的同学测量学校、家庭的用电、用水量,记录数据。同学们组内分工合作,翔实记录,并提出测量心得。我们利用升旗仪式的契机,在学校开展环保演讲比赛,用数据说话,给全校师生敲响警钟。我们还在全校范围内征集节能”金点子”,让学生们从身边的问题出发,寻找节能好方法。

一系列为一活动的开展给同学们创设了学习、展示的舞台,更加深了同学们对节约能源的意识。同时为一活动的开展也为建设向红的绿色校园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②举行向红小学首届悠悠球大赛

2007年12月25日中午,我校首届悠悠球大赛的决赛操场上举行,经过全校每个班级初赛选拔出的39名小选手参加了最终的决赛。决赛进行得紧张而激烈,选手们一个个使尽浑身解数表演着规定动作。在他们的小手控制下一个个小小的悠悠球仿佛是一个个小精灵上下翻飞着。

我们认为,练习悠悠球技巧,不但可以锻炼学生的毅力和手眼协调能力,还能培养探索、创新的精神。将各种动作技巧按自己的想法组合、改变,就能创造出新的动作技巧。

参赛同学都纷纷表示,他们很喜欢玩悠悠球,觉得这是一种轻松活泼的活动,通过这次活动他们了解到了原来悠悠球运动也包含着丰富的科学原理,让他们在比赛中增长见识,同学们对学校能组织这样的比赛来丰富学校生活、增进学生的交往表示满意。

③提升学校信息技术特色,举行向红小学首届打字大赛

为提高我校学生的计算机应用水平,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综合素质,我校于2007年11月30日至12月7日举行了首届向红杯电脑打字比赛。

本次比赛经过全校二至五年级所有班级的初赛选拔,最终有40人参加12月7日的决赛,都是个各班级的打字高手,各班的班主任老师也高度重视,积极配合,使得比赛工作顺利进行。

决赛现场,同学们都专心致志打字。对于这次首届打字杯赛,同学们都有一种极高的热情,比赛过程中,手指敲打键盘的声音如雨点一样。比赛结束后,许多同学都表示对此次活动很感兴趣,很高兴能与全校的打字高手切磋切磋,验证一下自己的打字水平;另一方面,同学们也对学校的准备工作也表示十分满意。谈到最终的比赛结果,同学们都表示都对自己很有信心。

总体来说,本次的比赛还是比较成功的,吸引了全校同学的目光,最后评出优秀奖12名,优胜奖28名。

④积极参加少科站机器人、桥梁秀等比赛

本学期,我校郭笑辰等多位学生积极参加长宁区少科站举办的机器人、桥梁秀等比赛。学生们的热情高涨,积极性很高。学校的家长也很支持同学们参加这类活动,他们也希望孩子们能通过此次比赛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也借此培养孩子对科技的兴趣。因此我们这次也取得了很不错的成绩!

11.解读2005年北京科技工作报告 篇十一

“首都二四八重大创新工程”实施五年来,北京的科技工作取得了巨大进步。去年,北京市委、市政府肯定和批准了“深化二四八,实现一个转变,两个加强,实施三大行动”的科技工作思路。

为此,科技管理部门以服务型政府的理念为指导,按照“扶优扶强、因势利导、示范带动、项目引领”的原则,针对首都城市建设、城市管理和社会发展的需求合理布局科技工作;改变工作方式,实行政事分开,发挥中介机构在科技管理中的作用;科学设计管理流程,用公开征集等方式确定科技项目,用招投标等方式选择项目承担者,加强了项目的过程管理和绩效评估。通过一系列的改革实践,积累了经验,摸索出了“以大带小”、“以用带研”、“科技资源招商”等引导创新的模式。

“一个转变,两个加强,三大行动”的总体工作思路在全市得到了贯彻落实。一些区县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实施重大科技示范项目,建立了产业孵化中心和产业化示范区。通过科技计划的引导,一些企业增加了科技投入,创新实力得到增强,加强产学研结合的意识有所提高。以软件产业为例,全市软件企业2004年的研发经费约为96亿元,同比增长72%。城区科技资源更多地涌入郊区,年内城八区流向郊区县的技术1576项,成交额9.09亿元,比前几年有了较大幅度的增长。区县的科技工作进一步得到加强。全市各部门科技工作之间的联系与合作得到强化,科技服务的渠道和手段不断丰富与完善,网络化的科技工作体系开始形成。

关键词:科技创新成果

2004年,北京在许多领域取得了一批有份量的科技成果。高温超导电缆研发及产业化示范项目取得重大进展,用国产超导线材制造的我国第一组超导电缆系统正式并网,这标志着我国成为继美国、丹麦之后世界上第三个把超导电缆投入电网运行的国家。“非晶、纳米晶制品研究及产业化”重大项目突破了国外有关专利的制约,在家电和通讯电源用高品质纳米晶铁芯产业领域取得了自主知识产权,申请了18项国家发明专利,建立了3个国家标准,使我国非晶、纳米晶在材料体系、工艺装备及产业化能力等方面整体上实现了跨越式发展,跃居世界前三位。曙光计算机突破每秒11万亿次大关,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能制造和应用10万亿次以上超级计算机的国家。北京天元网络公司的两项标准被国际电信联盟正式接纳,使我国在电信领域与国际标准的接轨程度有了进一步提高。科兴SARS灭活疫苗的研究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已经进入临床试验阶段。

获国家科技奖励项目占1/4强。在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获奖成果中,北京地区获得62项,占获奖项目总数的26.6%。其中,“‘星光’数字多媒体芯片”、“低碳铁素体/珠光体钢的超细晶强韧化与控制技术”等6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占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获奖总数的60%;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13项,占国家自然科学奖总数的46%;获得国家技术发明奖6项,占国家技术发明奖总数的30%。

专利申请量、技术交易额持续增长。2004年全市专利申请量为18402项,比上年度增长8.2%,其中发明专利8608项,比上年增长9.9%。市高新技术成果转化服务中心共认定成果转化项目362项,促进了一批科技成果的产业化。全年技术合同成交额突破400亿元,达到424.99亿元,占全国成交总额近1/3。其中,中关村科技园区技术合同达15434项,比上年增长31.41%,成交额175.24亿元,增长39.9%。全市专利技术合同500项,比上年增长近1倍,成交额6.21亿元,增长1倍。完成各类产权交易项目1788项,其中技术产权交易71项,比上年增长1倍,成交额93.66亿元,增长5倍多。

关键词:高新技术产业

高新技术产业是首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2004年,北京市高新技术产业实现工业增加值377.7亿元,同比增长17.7%,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30%。中关村园区高新技术企业实现销售收入3625.5亿元,同比增长24.5%;生产总值760.9亿元,同比增长22.4%,相当于当年北京市地区生产总值的17.8%。园区内一批符合市场经济运行机制要求,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企业群体的形成,为首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

软件业全年营业收入达到520亿元,同比增长35%,按可比口径计算,约占全国的33.8%。累计登记自主开发的软件产品突破6000个。

支持软件产业发展的公共平台日趋完善。国家软件出口(北京)基地正式获得批准。以“三库四平台”为主的软件公共技术支撑体系完成了主要建设内容,综合应用率达到80%,已为1400余家企业提供了软件技术系列服务。面向中小企业信息化的重大科技项目“ASP企业E化平台”已发展了300多个用户,为一批中小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提供了有力支撑。

在“抓存量、促增量、培育重磅产品”的发展战略指导下,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迅速,北京成为全国医药工业盈利能力最强的地区之一。生物医药全年实现销售收入190.9亿元,同比增长17.1%,实现利润23.7亿元,同比增长10.8%。新材料产业全年实现增加值40.3亿元,同比增长40.2%。

关键词:科技支撑

目前,科技对首都的城市建设、城市管理、奥运筹备、区县发展等各方面的支撑作用进一步加强。

奥运科技工作已经进入到以项目为核心的全面实施阶段。“奥运绿色建筑标准及评估体系研究”作为科技奥运十大专项之一,已开始运用在国家游泳中心等奥运建设项目中,成为北京市制定“公共建筑节能评审标准”的重要基础。“奥运改扩建、临建场馆及设施环保指南”、“奥运场馆瞬间热启动金卤灯照明系统的开发”等项目取得初步成果,并已开始在场馆建设中得到应用,“奥运会射击用运动枪、弹研究”、“数字化三维人体运动的计算机仿真研究”、 “兴奋剂检测芯片的研究”、 “奥运会信息系统集成测试管理平台”、“奥运虚拟博物馆”、 “奥运场馆中央控制管理系统”等项目的实施将为奥运会的成功举办提供保障。

一批项目应用在城市建设和城市管理中。东城区“依托数字技术创建城市管理新模式项目”建立了城市管理信息采集器和数据处理平台,首次在国内城市管理领域实现了众多信息技术的全面整合与应用创新,创造性地构建了万米单元格部件管理法,通过GIS、GPS实现了现代化城市管理流程的再造和实时的可视化、自动化管理,实现了对城市市政公共设施的精确、敏捷、高效、全时段、全方位的覆盖和管理。完成了中国欧盟环境管理合作计划中的北京怀柔山水园林生态城市规划示范项目。“北京城区雨洪控制与利用技术研究”、“危险化学品相关紧急事故处理及决策信息支持系统研究”、“洁净能源示范工程”、“北京防沙治沙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工程” 等一批项目已应用在城市建设中。

区县科技工作进一步加强。大力发展各类农村科技服务组织,重点扶持了“中介机构培育型”、“示范基地带动型”、“企业自主创新型”、“院校领办型”、“生产力促进体系型”等5种类型的农村科技服务新模式。“农村科技服务港”一头连通了全市的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一头连通了区县的科技信息网和各类农村服务组织,为城乡居民获取科技和市场信息创造了条件。中介服务机构积极为郊区提供咨询和技术转让、技术服务。在科技项目的安排上,配合市农业“221”行动计划,重点支持了种养业一批优良品种的选育,为实现品种更新换代做准备。开展了板栗、大桃加工等适用技术的研究,提高农产品附加值,促进农民增收。

科普工作取得新进展。拥有世界一流天文科普设备的北京天文馆新馆让人耳目一新,参观者络绎不绝。新北京天文馆成为世界上规模较大的天文馆之一。此外,北京还启动了2004~2008北京区县科技活动中心(科技馆)振兴计划和奥运科普行动计划,科普税收优惠政策得到了落实。顺利完成了第三届APEC青年科学节北京市所承担的任务。成功举办了科技周等一批科普活动。

关键词:创新环境建设

政策环境进一步改善。制订了《北京计算机软件保护办法》,修订了《软件双高人才的奖励办法》、《北京市实验动物管理条例》,开展了《技术创新条例》立法的前期调研工作。进一步规范了行政许可和行政审批工作。落实了高新技术成果转化政策,年内市财政专项资金分别对362个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提供资金支持1.3亿元,为35个中小企业创新基金项目匹配资金1057万元。中关村科技担保公司成立5年来,累计向1600家中小企业提供了70亿元贷款担保支持,贷款额放大倍数超过18倍。园区创业投资引导资金总计投资2116万元,帮助13家园区企业引进创业投资1.1亿元。

各方面协同合作,扶持软件产业发展。在税务部门的支持下,全年软件产品增值税退税14.8亿元,累计退税47亿元;在财政部门的支持下,近400家软件企业的5000多名软件高级人才得到市政府专项奖励,奖励金额5000多万元;在市商务局和北京海关的支持下,160多家高新软件出口企业解决了通关归类问题,用友工程等多家通过CMMI三级以上评估的软件企业得到专项资助;在版权局、知识产权局和信息办等单位的支持下,政府部门使用正版软件工作圆满完成,验证了电子政务系统嵌套本国办公套件的正版化新路子,并建立起我市的两级著作权行政监管和执法体系;在相关委办局和各区县的支持下,年内政府投入软件领域的专项资金超过5亿元。

科研机构改革取得了新进展。市农科院畜牧所的改革和禽用疫苗产业化试点工作取得突破。市环保研究院建立起非营利性科研机构框架。北京一轻所凭借电脑绣花机技术,成功走向市场。人工晶体研究院成功地实施了战略性资产重组。

着眼资源整合,创造性地开展了首都科技条件平台建设。科技企业孵化器的管理者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和企业技术创新规律的要求,积极探索新型孵化器的经营理念和运作模式,促进科技条件平台与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的结合,提升孵化服务水平。平台建设摸索出了大学资源开放、行业资源集聚共享、专业孵化器整合创新等不同的资源整合方式;启动了“清华科技园公共测试平台”、“北京软件园软件产业公共技术与科技服务平台”、“北京中关村生物医药园农业生物技术专业设备共用服务平台”和“ 北京海银科医药技术孵化服务平台”等试点。除专业孵化器与科技条件平台的结合外,市委组织部、市人事局、市农委、市科委等部门合作,依托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按照市场机制建立的“北京农业育种基础研究创新平台”,开展了以“通过应用研究带动基础研究”为宗旨的基础研究平台建设的探索,在全国产生良好反响。

推动了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目前全市孵化器总数为61家,其中经市科委批准的高新技术产业孵化基地有 39家。孵化基地总面积86万平方米,在孵企业2714家,累计毕业企业1128家。2004年,孵化基地共实现技工贸总收入192亿元,缴纳税费7.7亿元,创造4万多个就业岗位。

大力发挥科技中介服务机构的作用,加强行业协会建设。北京科技咨询业协会首次通过民主的方式产生出由民营企业家领衔的新一届理事会,北京发明协会新一届领导都是在各自的工作领域做出重要贡献的科技人员。

主动、充分地利用北京人才、成果、信息等优势科技资源,吸引外部资金投入北京的科技研发活动,把科技资源对资本的隐性吸引力显性化,“科技资源招商”取得了实效。仅在生物制药领域,中生制药等一批大型国内大型医药企业和跨国医药集团已在京投资超过20亿元。

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对基础性研究形成了连续性支持,2004年共资助了244个项目。一批原创性科技成果获得北京市科技奖励。加强了软科学研究与专家顾问咨询工作。积极实施“科技新星”计划。

关键词:八大主题计划

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大力加强基础工作,启动“科技工作主题计划”,是贯彻总体工作思路的重要措施。主题计划针对首都城市建设、城市管理、社会发展的需求来配置政府资源和引导社会资源,统领科技管理部门的政策制定和落实、项目管理、人才培养、国际合作等各项工作,完善区县、委办局协调互动的网络型科技管理体系,集成企业、高校、研究机构等各类创新主体的科技创新活动,形成开放条件下具有首都特色的产学研结合的创新机制。2005年开始,作为科技管理方式创新的重要措施,北京正式实施8个主题计划:“北京重点产业技术竞争力提升”、“科技进步促进区县发展”、“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现代服务业促进”、“北京市民科学普及行动”、“科技条件平台服务首都建设”、“应用基础研究与战略高技术”和“科技改善市民生活质量”。

“北京重点产业技术竞争力提升”主题计划

今年,实施“北京重点产业技术竞争力提升”主题计划,重点支持行业共性技术、关键技术的研究开发,加强先进实用技术的推广应用,增强北京重点产业的技术创新能力。鼓励发展多项技术集成的产品和产业,选择具有高度技术关联性和产业带动性的产品或项目,以实现关键领域的集成创新与突破;依托中关村科技园区,实现创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创新成果的充分利用,大力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化。遵循“以大带小”的原则,在软件和集成电路设计等重点领域,以大型软件外包、芯片产业链建设为突破口,组织实施一批起点高、关联性强、辐射面广的科技项目,全面带动企业尤其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水平的提高。遵循“以用定研”的原则,在电子信息、新材料、基因工程等重点领域,组织实施一批科技项目。设立企业使用知识产权的专项资金,在软件、电子信息、光机电一体化、新材料、生物工程和新医药、节能环保等领域开展支持企业获取、形成和应用自主知识产权试点工作,培育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龙头企业。实施技术标准战略,推进技术标准试点城市工作。

“应用基础研究与战略高技术”主题计划

实施“应用基础研究与战略高技术”主题计划,增强北京地区基础研究相关计划与首都发展的关联性,从首都区域发展的高度,在城市管理(人口、交通、资源、环境等)、旧城保护方面及功能基因、蛋白质组学、纳米技术、超导技术等优势领域,开展面向首都城市功能定位、面向区域竞争力提升、面向公共事业的基础性研究和战略高技术研究,在未来几年力争解决若干满足北京重大战略需求的重要科技问题,促进若干具有战略性技术突破的形成,为城市建设和城市管理提供支撑,为区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现代服务业促进”主题计划

实施“现代服务业促进”主题计划,使北京更多地参与国际服务业的高端分工,成为全国最具优势的现代服务业聚集区、世界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重要区域之一。重点领域是互联网信息服务、通信服务和科技创新服务等。推进下一代互联网关键技术研发及产业化和面向奥运的WLAN系统研发及产业化,建设面向奥运的多语言智能信息服务网络,推动国际化、开放式的银行核心业务系统研发及产业化。建设以石景山数码娱乐产业基地为代表的北京数字内容服务示范基地和以中关村软件园为代表的软件出口服务机构,大力支持软件外包服务、业务流程外包服务的发展。高度重视北京丰富的智力资源和北京具有的研发、测试、检测等能力在发展现代服务业中的条件优势,大力促进科技服务与科技中介、咨询行业的发展。要抓住继全球制造业转移之后研发服务业转移的机遇,调动首都资源,加快发展北京研发产业。工业设计是现代服务业中的高端业态,要大力发展以工业设计为核心的设计创意产业,建立北京工业设计资源协作基地,创立工业设计奖,搭建设计条件平台,创办设计企业专业孵化器,整合产业信息、人才等优势资源,探索设计产业化发展的资源共享模式,为企业创新和设计创意产业的快速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科技进步促进区县发展”主题计划

实施“科技进步促进区县发展”主题计划,根据资源禀赋以及功能定位,通过“技术扩散”、“辐射效应”和“产业联动”,促进各区县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优势产业,实现协同发展。重点做好五方面的工作:一是根据新规划对区县功能的定位,利用有能力的科技中介机构,为区县提供咨询服务,明确发展战略和确定发展重点与优先产业。二是加强新型工业园区建设工作,围绕工业小区的建设形成一个全市的工作网络,通过开展科技创新促进郊区发展的政策研究与示范和共性技术服务平台建设,优化郊区产业结构,扩大郊区经济总量。三是围绕落实北京城市总体规划,在改善、改造郊区生活、生态环境方面,抓好昌平卫星城东扩工程中的社会综合技术应用示范项目。制定门头沟生态修复总体规划、设计生态修复的技术方案并进行技术示范,推动密云生态县建设。四是推进新型农村科技推广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强农村科技服务港建设。大力发展资源集约型和技术附加值高的农业产业,大力发展都市型农业,构筑生态农业基地。五是加强科技在城镇建设与公共管理中的应用,以科技推进城市化进程。在新城建设、旧城保护与改造等方面加强技术开发和应用,鼓励科技成果、传统文化与创意设计的高度结合,推动城区文化产业的发展。

“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主题计划

实施“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主题计划,以循环经济理论为指导,探索一条依靠科技进步、建设节约型宜居城市的发展道路,建立较为完善的循环经济和节约型社会的技术支撑体系、政策保障体系,促进资源高效和循环利用,缓解资源短缺,保护生态环境,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从企业清洁生产、生态园区建设、全社会的资源循环利用及绿色消费等几个层面入手,开展煤、油、气、电等领域内的能源高效合理利用技术研究与示范,启动企业绿色管理、生态园区建设、资源综合利用技术研究示范,生态治理集成技术以及生态农业发展示范项目。根据奥运场馆建设的要求提供生态解决方案。应对北京地区水资源严重紧缺的状况,建立符合北京实际的供水关键技术体系,推广先进节水技术,提高供水水质,保证供水安全。促进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和城市污水再生回用率的提高。在绿地植物选育、灌溉水源、灌溉方式等方面开展研究,为绿化节水提供技术支持。开展绿色GDP体系建设、循环经济的地方政策、法规和战略研究。提高居民节约意识。

“科技改善市民生活质量”主题计划

实施“科技改善市民生活质量”主题计划,在医疗卫生、智能交通、全民健身、人居环境和食品安全等领域实现一批重大、关键技术的突破,建立相关的技术支撑体系,促使一批成熟的科技成果成功转化和应用,同时,要组织实施医疗服务网络科技示范和食品安全标准化基地示范工程。以社区医疗为基础,以科技成果为手段,建立疾病综合防治的社区医疗服务网络科技示范点。针对城市现代化过程中日益突出的精神、心理疾病和人口老龄化过程中的医疗卫生突出问题开展疾病防治与研究。建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如传染病的流行、食物中毒等)应急救助技术体系。通过路网接泊、交通模拟、信息平台和信号控制等技术研究,重点推进智能交通系统(ITS)建设、加快北京交通信息化建设。围绕市政府提出的“食品放心工程”,实施食品安全标准化基地示范工程,开展食品标准、检测方法和检测评价体系研究,开展无公害食品生产技术开发与应用研究。

“北京市民科学普及行动”主题计划

实施“北京市民科学普及行动”主题计划,发挥政府引导和市场调节的共同作用,大力加强科普场馆建设,积极打造一批科普项目品牌,努力培育一批职业化、专业化的科普工作者队伍,切实加强全方位的科普合作,有效促进科普的国际间合作交流,整合区域场馆、院所、高校及企业的资源,构建能够不断满足社会不同群体需求的北京大科技文化传播体系,引导人们建立科学的生产、生活方式,进一步提高全民科学素质。

“科技条件平台服务首都建设”主题计划

实施“科技条件平台服务首都建设”主题计划,按照“有效调控增量资源,激活存量资源”的思路,逐步加大对首都科技条件平台建设的投入力度;启动条件平台网络体系建设,制定平台运行监测指标体系,在重点专业领域内,注重与孵化器相结合的方式建设几个科技条件专业平台。

进一步改善区域创新创业环境,推动中关村科技园区建设,促进创业孵化体系发展。通过创新基金、国家重点新产品计划的引导,促进成果转化。建立和完善技术创新评价体系。进一步加强知识产权的保护和应用。完善北京地区技术转移体系,逐步推进京津冀和环渤海地区技术合作,促进北京技术成果的辐射和扩散,把北京建成全国技术交易中心。适时推出促进科技发展的政策,进一步加强对科技成果转化、软件企业认定等政策的贯彻落实。努力探索院所改革的新途径。

加强软科学研究,为决策提供智力支持。抓好市政府专家顾问团工作。继续实施“科技新星”计划。加强各级科技管理部门工作人员的思想道德教育和业务培训,提高执政能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现代化的科技管理队伍。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

关键词:八个重要转变

上一篇:粮油的经典广告词下一篇:描写彩虹的句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