铅球运动员广播稿

2024-10-28

铅球运动员广播稿(精选13篇)

1.铅球运动员广播稿 篇一

铅球运动员广播稿(通用5篇)

在学校广播站锻炼的学生,大家广播前都会提前做好广播稿,广播稿写得好才会有更好的节目效果,那么你有了解过广播稿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铅球运动员广播稿(通用5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铅球运动员广播稿1

你奋力的一掷中

你让铅球落在最远点

是你——

让我们知道了什么是拼搏

什么是激情

什么是荣耀

加油吧

让所有的人目击你们胜出的那刹那瞬间

让所有的人为你们而骄傲

铅球运动员广播稿2

一道优美的弧线划过眼前,我不禁浮想联翩。

这精彩的弧线啊,凝结着多少辛勤的`汗水。

无论的弧线啊,穿托着多少热切的企盼,它是这般自然,又是如此完美,没有什么遗憾,只留下一片美的体验。

我要永远将你留下,让我的心中印上一条弧线。

铅球运动员广播稿3

手握铅球,心有成竹

虽有几分沉重,几分辛苦

正现人之本色,豪情万丈

一声嚎去,只见铅球已飞出

呀,太棒了,我为你欢呼

我为你骄傲

运动会铅球加油稿100字

手里紧握那沉重的铅球,那铅球上凝集了你的希望,你的理想,汇集全身的力量,推出理想,推出希望,铅球在空中闪亮,理想在空中发光。

铅球运动员广播稿4

手握铅球,心有成竹

虽有几分沉重,几分辛苦 正现人之本色,豪情万丈 一声嚎去,只见铅球已飞出 呀,太棒了,我为你欢呼 我为你骄傲

致铅球运动员

铅球从你手里抛出,在空中划过一条,优美的抛物线。

铅球从空中划过,落在竞赛场上,留下一个精彩的痕迹。

每一次的投掷,都是激情的展现;

每一次的落地,都是努力的结果。

弧线——致铅球运动员

铅球运动员广播稿5

一道优美的弧线划过眼前,我不禁浮想连篇

这精彩的弧线啊

凝结着多少辛勤的汗水,无伦的弧线啊,寄托着多少热切的期盼。它是这般自然,又是如此完美,没有什么遗憾,只会留下一片美的体验。我要永远将你留下

让我的心中印上一条弧线

2.铅球运动员广播稿 篇二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参加2006年田径大奖赛, 成绩在17.00米以上的8名运动员为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收集与访问法

对近二十年有关推铅球技术分析的资料进行收集整理, 走访了西安体育学院田径教研室的部分教师。

1.2.2 图片分析法

选用日本NV—S850摄像机, 以运动员正侧面定点拍摄3次/每人, 稳定拍摄频率每秒50格, 在所拍摄的影片中选择每人成绩最好的一次进行分析, 用爱捷运动测量分析系统进行数据处理, 对原始数据进行了平滑处理。

2. 分析与讨论

2.1 滑步阶段的介定

滑步阶段是预备姿势的开始, 经过下蹲、左腿摆动、右脚滑动到右脚滑步结束时为止。运动员进入投掷圈后, 其任务首先是使处于静态的“人—球”系统进入动态以获得一定的预行速度, 为过渡阶段和最后用力阶段获得一定的速度与形成最佳的投前姿势奠定基础。

2.2 滑步阶段的速度节奏

滑步阶段的速度节奏是指滑步阶段摆动速度大小出现的时机, 右腿蹬伸的协调配合, 以及“人—球”系统获得预行速度过程中人体重心、铅球重心的相互关系。

2.2.1 滑步阶段蹬摆动作的速度变化

滑动起步的主要动力是左腿的摆动和右腿的蹬伸。从惯性力所要求的两腿蹬摆配合技术看, 在滑步过程中, 左腿摆动速度大小出现的时机, 会给右腿蹬伸的力量和速度带来一定的影响。根据数据分析, 8名运动员左髋、左膝摆动的最高速度均出现在右脚蹬离地面之前, 见表一。左腿的最高速度基本出现在右腿积极蹬伸的阶段, 这对加大右腿蹬伸的力量和加快右腿蹬伸速度极为有利。经研究, 在滑步阶段, 左膝摆动速度最大值和身体重心速度最大值呈显著相关关系 (γ=0.896, P〈0.01) , 与铅球速度最大值是显著性相关关系 (γ=0.748, P〈0.05) , 说明在滑步阶段左腿蹬摆是影响身体重心速度的主要原因之一。

评定蹬摆阶段速度节奏合理与否的依据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支撑腿蹬离支撑点瞬间获得的水平速度;二是人体获得的垂直速度要小。从表二中可以看出, 除于鑫外, 其他运动员在右腿蹬离地面瞬间, 身体重心速度基本接近黄志红、隋新梅的速度, 但是她们的垂直速度也较大, 这说明我国运动员右脚蹬离地面时蹬摆技术不够理想。水平分速大, 水平冲量就大, 可使运动员在过渡滑步阶段和最后用力阶段获得较大的身体重心预行速度。垂直分速大, 则说明向上的垂直冲量大, 重心腾起角也增大, 这样会影响水平冲量, 水平分速也相应减小, 支撑腿蹬离地面时程晓燕的垂直分速为0.615米/秒, 于鑫为0.976米/秒, 张榴红为0.712米/秒, 田秀娥为0.665米/秒, 可以说, 我国现役运动员的蹬摆效果不够理想, 造成这种想象的原因是蹬摆腿的技术不合理, 正确的技术是:整个蹬摆过程中摆动腿应用力向投掷方向蹬摆, 以支撑腿的小腿为主导做蹬摆动作。

2.2.2 滑步阶段铅球和身体重心的速度变化

滑步阶段铅球和身体重心在推铅球的“人—球”系统中, 铅球与身体重心运动速度等因素的变化是相互影响的, 它们的协调运动对运动成绩影响极大。评价高水平运动员的滑步水平主要依据是滑步阶段铅球速度和重心速度接近。滑步过程中铅球速度变化要以身体重心速度变化为基础, 也就是说, 铅球运动速度的快慢, 要与运动员运动能力的大小相适应。从表一可以看出, 我国优秀女子铅球运动员起滑阶段铅球最高速度与身体重心速度差值最小为0.02米/秒 (程晓燕) , 最大差值为0.527米/秒 (于鑫) , 我国世界级优秀运动员黄志红、隋新梅起滑阶段铅球最高速度和身体重心最高速度差值为0.09米/秒。可以看出, 我国现役运动员起滑阶段的技术需加以完善。

3. 结果与建议

3.1 测试结果表明我国优秀女子铅球运动员滑步阶段的蹬摆技术不够完善, 在蹬摆过程中摆动腿的垂直冲量增大, 同时增大了蹬地角和重心腾起角, 水平冲量受到影响, 水平分速度相对被减小。

3.2 测试表明, 在滑步过程中, 我国优秀女子铅球运动员铅球最高速度和重心最高速度差值较大, 对“人—球”系统中人体重心产生了作用, 从而影响滑步过程中人体的移动与过渡步和最佳投前姿势的形成。

3.3 我国优秀女子铅球运动员的滑步技术需加以完善。

摘要:本文以我国优秀女子铅球运动员推铅球滑步技术的速度节奏为着重点, 分析、研究滑步阶段蹬摆动作身体重心和铅球的速度变化对滑步技术速度节奏的影响。表明我国优秀女子铅球运动员滑步阶段的蹬摆技术不够完善, 铅球最高速度和重心最高速度差值大, 从而影响到滑步过程中人体的移动及过渡步和最佳投前姿势的形成, 认为我国优秀女子运动员的滑步技术需加以改进。

关键词:女子铅球,滑步技术,速度节奏

参考文献

[1][前苏]HP.奥卓林著.卢建功译.文超审校.田径运动[M].西安:西安体育学报编辑部, 1991:237-356.

[2][美]詹姆斯·海著.孙成敏译.运动技术生物力学[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编译室, 1981:S9-103.

[3]许树渊.田径运动力学[M].台湾:协进图书有限公司, 1978:73-764.

[4]阚福林.发展我国高水平女子铅球运动员专项速度探讨[J].体育科学, 1992, (3) :32-366.

3.浅析铅球运动员赛前心理训练 篇三

如:运动员在比赛中抗外界干扰的能力。在最关键的时候能否保持心理稳定和动作的正确性发挥,除了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完善的技术外,对比赛心理承受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在加强技术、技能和素质的训练基础上遵循田径比赛的客观规律和铅球比赛中运动员复杂的心理变化特征,科学地抓好赛前心理训练,使运动员以最佳的心理状态投入到比赛,对提高铅球运动员的专项成绩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1、铅球运动项目特点与心理训练的关系

铅球运动员从专项身体素质来讲,要求运动员要有较高的速度爆发力,从专项技术方面来讲,动作快协调、用力顺序合理;从战术方面讲,比赛开始要沉着稳定情绪;从铅球比赛规则方面讲,铅球运动员比赛分为预赛投三次,按成绩排出前8名参加决赛,(或者之前还要有及格赛)决赛投三次,预赛前三次是最关键的。这就要求运动员有稳定的心理,扎实的专项技术,如果运动员心理上不够稳定,表现为急躁、紧张的情绪,造成技术动作变形或犯规,没有发挥出自己的专项水平,后三次决赛就没有机会了。大型比赛水平越接近,要求运动员心理状态的稳定性就越高,因为不良的情绪和过度的焦虑状态会引起心理上的失控而影响专项技术水平的发挥。如:上届全运会女子铅球项目的比赛非常激烈,这就看谁心理素质好、技术稳定,谁就发挥的好,所以说心理训练与技术训练及战术训练相结合的完整训练体系,心理训练在赛前更加重要,是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2、铅球运动员赛前心理障碍的特征和表现

铅球运动员赛前心理障碍是比赛越临近心理压力就越大。这种心理障碍会直接影响运动员状态的形成,阻碍运动技术水平的发挥,这是造成比赛失利的一个重要原因。赛前心理障碍有多种表现,其中最主要有以下几种。

2.1赛前紧张状态

这种是运动员基本情绪之一,而且具有普遍特征,初次参加重大比赛或重要选拔赛的运动员来说,他们往往出于一种社会责任和个人的荣誉感,对自己取胜的期望过高,想得太多,害怕赛不好,或被教练埋怨等等,思想负担沉重,出现烦躁、失眠、怀疑自己的实力是否可以与对手抗衡,顾虑重重。

2.2赛前淡漠状态或盲目状态

运动员缺乏竞争意识,表现在训练中无精打采,漫不经心,注意力不集中或精神压力大出现四肢发软、心跳加快,或者骄傲自大,过高估计自己的实力。对比赛产生盲目的自信,结果以失败而告终。如果出现上述某种赛前心理障碍,将影响运动员能力、动作、技术的正常发挥。因此,要采取有效的方法,尽量排除运动员赛前的心理障碍,使运动员赛前心理准备形成最佳竞技状态。

3、制定心理对策及比赛计划

3.1制定具体赛前计划

教练员要和运动员一起根据己掌握的对手的实力,制定出合理的心理对策及训练方案。如:利用雨天、大风天或按比赛时间安排专项技术的训练,制定计划要切合实际,并要激发运动员比赛的动机,树立发挥应有的技术水平的信心。

3.2临赛心理准备

运动员到达比赛地点后,进入临赛状态,这时环境已变了,运动员因场地、气候、对手等外界条件刺激而产生情绪波动,所以这一时期熟悉场地(适应投掷圈),稳定情绪,尽快适应是其主要任务。让运动员保持清醒的头脑。根据当时场地、对手、气候情况,结合运动员自身特点习惯,安排好准备活动的时间和强度,充分做好准备活动,充满信心投人比赛,并提醒运动员在比赛中注意技术的动作,是取胜的关键。

4、赛前心理训练应注意的问题

1、随着现代运动技术水平的飞速发展和提高,心理训练工作作为一种新的手段和方法纳入训练之中,成为当前运动训练的重要组成部分,起着一定的重要作用。教练员在比赛前心理训练上应该遵循规律性,讲究实效性,心理训练与思想教育相结合,帮助运动员把主观意识和客观实际结合起来,提高对比赛的认识,教育运动员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使运动员为体育事业而顽强拼博。

5、结论

1、铅球运动员加强赛前心理训练,对稳定情绪,增强比赛信心,对提高专项成绩起到重要作用。

4.铅球广播稿 篇四

沉甸甸的希望

——致铅球运动员

沉甸甸的铅球,寄托着你的希望,奋力一抛的瞬间,一道闪亮的弧线划破美丽的长空,希望向前,再向前!你胜利了

望着远方红色的终点线,那是汗水铺成的路,泪水堆成的山,平时的努力与奋战,不就为这一瞬间,于是你们用尽全身力气,冲向那决定命运的红线,你胜利了,耳旁飘来了同学们的欢呼与赞叹。篇二:学校秋季运动会广播稿 致铅球运动员 学校秋季运动会广播稿 致铅球运动员

来源: 高分网

学校秋季运动会致铅球运动员的广播稿:手里紧握那沉重的铅球,那铅球上凝集了你的希望,你的理想,汇集全身的力量,推出理想,推出希望,铅球在空中闪亮,理想在空中发光。

致铅球运动员

手里紧握那沉重的铅球,那铅球上凝集了你的希望,你的理想,汇集全身的力量,推出理想,推出希望,铅球在空中闪亮,理想在空中发光

致铅球运动员

一道优美的弧线划过眼前,我不禁浮想连篇

这精彩的弧线啊

凝结着多少辛勤的汗水,无伦的弧线啊,寄托着多少热切的期盼。

它是这般自然,又是如此完美,没有什么遗憾,只会留下一片美的体验。

我要永远将你留下

让我的心中印上一条弧线

致铅球运动员

铅球从你手里抛出,在空中划过一条,优美的抛物线。

铅球从空中划过,落在竞赛场上,留下一个精彩的痕迹。每一次的投掷,都是激情的展现;

每一次的落地,都是努力的结果。篇三:致铅球运动员 1致铅球运动员

手里紧握那沉重的铅球,那铅球上凝集了你的希望,你的理想,汇集全身的力量,推出理想,推出希望,铅球在空中闪亮,理想在空中发光 2—致铅球运动员

一道优美的弧线划过眼前,我不禁浮想连篇,这精彩的弧线啊,凝结着多少辛勤的汗水,无伦的弧线啊,寄托着多少热切的期盼。它是这般自然,又是如此完美,没有什么遗憾,只会留下一片美的体验。我要永远将你留下让我的心中印上一条弧线

我只愿做一棵小草

去充实五彩的世界

我只愿坐在场边

3我只愿——致观看者 同你们分享喜悦

努力吧,拼搏吧

我只愿做一片落叶 无论何时何地

去点缀金黄的秋天 都会有我在你的身边

我只愿做一颗恒星 为了班级,我能行

去装饰耀眼的星河

小草是绿的,天空是蓝的,太阳高空照,天气无比好,人人都是好健儿,勇往直前,闯出属于你的一片天。“人定胜天”,相信,你们永远都是最好的!4去做就这么简单,只要我们努力,我们一定会有所收获。云水悠悠,风雨悠悠,艰难困境伴随左右。但我们并不要管,去做,就这么简单,不管它的后果会是什么。天地悠悠,岁月悠悠,我们的运动健儿们,只要你们去做,我们是二年级实验班永远支持你们。努力!~~~~~~ 5向着明天奔跑

太阳,向我们微笑,彩虹,掀起了天骄。大地,现出了深情,鲜花,以扑满大道。驰骋在绿茵场上,追求着更快更高更强。我们在新时代的起跑线,向着明天奔跑。6无悔的选择

无论结局是好是坏 无怨无悔是我们的选择 每当运动员奔驰在400米跑道上时

我们为你祝福为你喝彩 不到最后一刻绝不轻言放弃责成了你们的信仰 也成了我们的信仰 运动员们 飞吧!翅膀属于你 7赞铅球运动员

你是力量的象征

你是速度的较量

一托、一转、一抛

圆圆的希望

划出长长的弧线

掷地有声

赞百米运动员

脚下

是洁白的起跑线 终点

就在不远的前面

只一声清脆的枪响

你们便是那

离弦的箭

加油、加油

每一步都很关键

为了心中的那份期盼

向前、向前、向前 8赞赛会工作人员

激烈的竞技场上

没有你们的身影

高高的领奖台上

没有你们的身影

但是

赛场的每一个角落

都洒下了你们的汗水

赛会的每一项日程

都铭记着你们的笑容

你们是沉默的耕耘者

你们是赛场外的无名英雄

让我们举起森林般的手臂

以青春和崇高的名义

向你们

敬礼 9赞会场

清晨、体育场、人海

庄严的时刻令人怦然心动

如风过林莽

如龙吟大地

如雷啸苍穹

如鹤鸣九皋

成千上万只眼睛仰望着

五星红旗托着初生的太阳

热血奔涌、心潮澎湃

国歌奏响了中华民族伟大的乐章

队伍整齐、步伐矫健

青春的节拍被我们踏响

鼓声振天、彩旗飘扬

文明的花儿处处绽放 10致铅球运动员

铅球从你手里抛出,在空中划过一条,优美的抛物线。铅球从空中划过,落在竞赛场上,留下一个精彩的痕迹。

每一次的投掷,都是激情的展现;

每一次的落地,都是努力的结果。11弧线——致铅球运动员

一道优美的弧线划过眼前,我不禁浮想连篇

这精彩的弧线啊

凝结着多少辛勤的汗水,无伦的弧线啊,寄托着多少热切的期盼。

它是这般自然,又是如此完美,没有什么遗憾,只会留下一片美的体验。

我要永远将你留下

让我的心中印上一条弧线 12 手里紧握那沉重的铅球,那铅球上凝集了你的希望,你的理想,汇集全身的力量,推出理想,推出希望,铅球在空中闪亮,理想在空中发光 13 一道优美的弧线划过眼前,我不禁浮想连篇,这精彩的弧线啊,凝结着多少辛勤的汗水,无伦的弧线啊,寄托着多少热切的期盼。它是这般自然,又是如此完美,没有什么遗憾,只会留下一片美的体验。我要永远将你留下让我的心中印上一条弧线 14 致铅球运动员

手握铅球,心有成竹

虽有几分沉重,几分辛苦

正现人之本色,豪情万丈

一声嚎去,只见铅球已飞出

呀,太棒了,我为你欢呼

我为你骄傲 15 致铅球运动员

沉甸甸的铅球,寄托着你的希望,奋力一抛的瞬间,一道闪亮的弧线划破美丽的长空,希望向前,再向前!16.<掷铅球> 你奋力的一掷中

你让铅球落在最远点 是你——

让我们知道了什么是拼搏

什么是激情

什么是荣耀

加油吧

让所有的人目击你们胜出的那刹那瞬间

让所有的人为你们而骄傲 17 在跑道的尽头你奋力的一掷中你让铅球落在最远点就是你们―― 让我们知道了什么是拼搏,是们是激情是们是荣耀加油吧,让所有的人目击你们胜出的那刹那瞬间,让所有的人为你们而骄傲篇四:铅球比赛广播稿

铅球比赛广播稿

广播稿一:铅球比赛广播稿

铅球从你手里抛出,在空中划过一条,优美的抛物线。

铅球从空中划过,落在竞赛场上,留下一个精彩的痕迹。

每一次的投掷,都是激情的展现;

每一次的落地,都是努力的结果。

广播稿二:铅球比赛广播稿

沉甸甸的铅球,寄托着你的希望,奋力一抛的瞬间,一道闪亮的弧线划破美丽的长空,希望向前,再向前!

你胜利了

望着远方红色的终点线,那是汗水铺成的路,泪水堆成的山,平时的努力与奋战,不就为这一瞬间,于是你们用尽全身力气,冲向那决定命运的红线,你胜利了,耳旁飘来了同学们的欢呼与赞叹。

广播稿三:铅球比赛广播稿

一道优美的弧线划过眼前,我不禁浮想连篇 这精彩的弧线啊

凝结着多少辛勤的汗水,无伦的弧线啊,寄托着多少热切的期盼。

它是这般自然,又是如此完美,没有什么遗憾,只会留下一片美的体验。

我要永远将你留下

让我的心中印上一条弧线篇五:运动会广播稿——铅球 致铅球运动员

手握铅球,心有成竹

虽有几分沉重,几分辛苦

正现人之本色,豪情万丈

一声嚎去,只见铅球已飞出

呀,太棒了,我为你欢呼

我为你骄傲

致铅球运动员

铅球从你手里抛出,在空中划过一条,优美的抛物线。

铅球从空中划过,落在竞赛场上,留下一个精彩的痕迹。

每一次的投掷,都是激情的展现;

每一次的落地,都是努力的结果。

弧线——致铅球运动员

一道优美的弧线划过眼前,我不禁浮想连篇

这精彩的弧线啊

凝结着多少辛勤的汗水,无伦的弧线啊,寄托着多少热切的期盼。

它是这般自然,又是如此完美,没有什么遗憾,只会留下一片美的体验。

我要永远将你留下

让我的心中印上一条弧线

致铅球运动员

5.致铅球运动员加油稿 篇五

致铅球运动员加油稿1

你是田径场上万众瞩目的焦点,你是赛场上的王。铅球是完美的句点,融合万千技巧与力量的双臂将它挥向远方。它的沉重被你化为速度,在空中划出美丽的弧线。而这一刻,它不仅是一颗铅球——它凝聚了你的希望,你的理想,绽放,闪亮!

不要害怕,不要紧张,秋风阵阵,到处是金黄色的梦想。豪情万丈,是你日夜练习的热情和希望;后退一步,是你积蓄的向前的力量。推出铅球的一秒那么短暂,在你的世界,在我们的眼里却那么长。那是你日夜训练积累出的最美的一瞬,那是我们在赛前翘首期盼盼来最美的一瞬,那是你的赛场上你踏上巅峰,超越自我的一瞬!

铅球的重量承载着你的汗水和期望,承载着我们的期盼和祝福,承载着你的目光,承载着我们的呼喊。在铅球抛出的一瞬,你就是胜者!

致铅球运动员加油稿范文2

铅球从你手里抛出,在空中划过一条,优美的抛物线。

铅球从空中划过,落在竞赛场上,留下一个精彩的痕迹。

每一次的投掷,都是激情的展现;

每一次的落地,都是努力的结果。

致铅球运动员加油稿范文3

沉甸甸的铅球,寄托着你的希望,奋力一抛的瞬间,一道闪亮的弧线划破美丽的长空,希望向前,再向前!

你胜利了

6.铅球运动员广播稿 篇六

1 铅球专项力量的概念与特点

铅球运动员的专项力量是指在时间与空间方面严格符合铅球项目专项技术与比赛要求的力量。它有利于运动员掌握、改善专项技术, 对于提高运动员成绩起关键作用。它要求力量训练的方法与手段与投掷过程中肌肉的收缩方式、节奏及动作的幅度都与运动员的左侧支撑技术与最后用力技术相符。据研究表明, 出手速度的大小和运动成绩有非常显著的相关关系。铅球的出手速度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是在滑步过程中, 铅球获得的预先速度;另一方面是在最后用力阶段, 机体使铅球增加的速度。上述两方面的合速度构成铅球的出手速度。由此可以看出最后用力阶段的最后的力量是决定铅球最后成绩的最重要因素, 它来源于下肢的蹬伸力量, 核心部位 (躯干) 的协调力量以及上肢的鞭打力量。这三方面力量构成了铅球项目专项力量训练的核心内容。

投掷类项目成绩的提高常常以专项体能的提高为前提条件。在专项体能提高方面, 专项力量的作用尤为突出。在青少年训练阶段, 速度力量的训练练习也是训练的重要内容。在发展青少年速度力量的方法有三种, (1) 在保证动作速度的基础上, 增加练习的负荷。 (2) 在单位时间内, 运动负重不变, 增加动作的次数或频率。 (3) 负重与动作速度都改变。经研究表明, 采用练习重量不变, 提高动作频率的训练方法对于青少年运动员效果较明显。铅球的专项技术要求运动员在选择力量训练的手段时, 必须注意动作的外形与肌肉收缩方式与速度要符合专项力量特征。特别要强调每个力量训练动作完成过程中的幅度与速度, 突出“快”。以力量练习的动作以“快速”为核心。力量练习采用的方式应以动力性练习为主, 静力性练习所占的比重要少。在器械练习时, 要根据不同的训练水平选择不同的负重。轻负重的力量练习有利于提高动作的速度;重负重练习时有利于发展运动员的专项力量素质。在训练实践中, 必须注意不同负重之间的衔接与变换, 专项力量训练与一般力量训练要分清主次, 一般力量训练是专项力量训练的基础, 不能过早进入专项训练阶段, 也不能以一般力量练习代替专项力量练习。在不同训练时期, 要严格控制训练总的负荷, 在力量训练后要进行充分的拉伸练习与跳跃练习, 目的是提高运动员肌肉的弹性。

2 影响力量素质提高的相关因素分析

2.1 一般力量练习与专项力量练习的差异

一般力量练习与专项力量练习的差异主要是在练动作在时间与空间结构上的差异。因为参与动作环节的原动机、对抗肌、中和肌与固定肌之间的协同配合的不尽相同。此外, 在一般力量训练阶段, 多采用等张收缩, 而专项力量训练阶段多采用超等长收缩。超等长收缩能够发挥肌肉的弹性势能, 提高肌肉的输出功率。尤其是对于爆发力的提高显著。在超等长练习前可先进行短暂的大强度负重刺激, 有助于在随后的超等长力量训练中调动更多的运动单位参与运动。在训练安排过程中, 必须注意二者之间的差异, 要重视并加强专项力量训练方法的选择。

2.2 专项力量训练器械的缺乏

在铅球力量训练中, 多以器械投掷为主要训练方法。这种训练方法有利于运动员专项力量的提高。但由于运动员的体重一般都较大, 在运动过程中, 关节的负重较大 (尤其是下肢关节) , 上肢能够承担的投掷物重量不是很大。这就造成:力量训练投掷物的选择与力量训练的总负荷都不能太大。在训练中, 教练员通常采用杠铃进行大强度的负重练习, 但由于杠铃的器械特点, 使运动员在训练后所获得的力量能力与铅球专项力量要求有较大的不同。专项力量训练器械的缺乏, 是影响运动员专项力量提高的重要因素之一。

2.3 专项速度力量练习的训练负重安排不合理

铅球项目对于运动员的速度力量素质要求较高, 在以不同重量铅球作为手段发展专项速度力量过程中, 在保持原有的技术动作轨迹的前提下, 合理安排训练负重 (铅球重量的增减) 十分重要。因为对于同一名运动员, 在不同的训练阶段所能够适应的重量是不同的, 个人技术动作的特定形式与参与工作的肌肉的发力顺序, 会因负重的改变而发生一系列的变化。因此, 针对不同的运动员, 在不同训练阶段, 要慎重选择铅球负重练习的重量, 避免出现专项速度力量提高了, 但技术动作却出现了问题。

3 不同部位铅球运动员专项力量训练的方法与手段

3.1 上肢专项力量训练的方法与手段

上肢的专项力量训练方法主要有:负重卧推与持哑铃摆臂。其中卧推的负重能够反映运动员胸部、上肢以及肩部的肌肉力量。推杠铃过程中肌肉的工作方式与推铅球过程中肌肉的工作方式基本相似。因此, 在训练过程中, 要逐步加大训练负荷, 提高在单位时间内的运动负荷, 强调练习过程中速度的控制, 以达到提高速度力量素质的目的。这种训练方法对于运动员最后用力时铅球出手速度的提高很有帮助。

3.2 核心部位专项力量训练的方法与手段

对于核心部位的力量训练有很多, 但适合铅球项目的专项核心练习方法主要有:摆腰练习与后抛铅球练习。摆腰练习有利于提高运动员在运动过程中身体的旋转能力。在练习中可采用65%左右的强度, 双手在体前握住杠铃, 与躯干的距离越大越好, 核心躯干部分向左右快速转动, 幅度要大, 重复15次左右为一组。逐步加负重减次数, 共做6~8组。在训练时核心部位的运动轨迹与推铅球时躯干的运动轨迹相似。因此, 这种练习方法对于提高运动员腰背肌的练习效果很好。后抛铅球是一项综合性指标。它能够反映与评价运动员上下肢与腰背肌快速协调用力的专项力量素质。此项指标的高低与铅球专项成绩之间与较高的相关性。在运动实践中, 必须提高上下肢与核心躯干部分的协调用力的能力, 它能够传递上下肢的运动能量, 专项力量素质的提高是提高专项成绩的前提与保障, 是影响专项训练水平的关键因素。从铅球运动员的专项技术动作分析来看, 当铅球出手后, 对于运动员躯于伸的力量要求较高, 因此, 后抛球训练过程中运动员自下而上将力量由下肢传导到上肢并快速展腹, 与铅球最后用力阶段的力量传递过程相似。

3.3 下肢专项力量训练的方法与手段

提高铅球运动员下肢力量的训练方法主要有:深蹲与立定跳远。深蹲主要发展大腿前群肌肉力量。立定跳远的关键因素是运动员下肢肌肉能够快速收缩完成起跳。它是反映下肢肌肉速度力量素质的重要指标之一, 也是评价运动员下肢爆发力的重要指标。有研究表明, 立定跳远与专项成绩的相关性达0.992。它反映了机体由静态到动态, 下肢肌肉快速收缩的能力, 在运动过程中肌肉先是向心性收缩, 在蹬伸阶段又进行离心性收缩, 这充分反映出运动员下肢肌肉进行超等长收缩的能力, 这与推球过程中下肢用力特征一致。因此, 立定跳远是反映专项下肢力量的重要指标。

铅球项目对于速度的要求较高, 在训练过程中, 要注意快速力量的练习, 单个动作的速度力量练习应与多个相结合, 大肌肉群与小股肉群的力量练习相结合, 上肢与下肢及核心部分的力量练习相结合, 才能使专项力量的练习效果更加明显。

4 结语

铅球运动员的专项力量训练必须符合专项的技术特征。要根据运动员的个体特点及不同训练阶段选择不同的专项力量训练的方法与手段。如何恰当的安排好一般力量训练与专门力量训练的比例, 上肢、下肢及核心躯干部位的专项力量练习方法的选择, 训练中缺少适当的专门性器械等因素都影响运动员专项力量的提高。

摘要:铅球项目对于专项技术与力量要求较高。运动员在经滑步过程后, 铅球出手瞬间的速度对于投掷距离有着很大的影响, 如何从专项技术角度, 提高运动员的专项力量训练效果, 是提高成绩的关键因素之一。本文拟通过专项技术的角度, 对于铅球运动员的专项力量特征及训练方法进行较深入的研究, 为铅球项目运动员的专项力量训练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铅球,专项力量

参考文献

[1]刘明.铅球运动员专项速度力量的最佳练习重量[J].广州华南理工大学体育学院, 2009, 12 (2) :72-76.

[2]庄希琛, 荆力军.推铅球速度力量训练手段的优选及应用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2006, 32 (4) :85-86.

[3]陈小志.速度力量的研究综述[J].科技信息 (学术研究) , 2008, 15 (5) :351-352.

7.铅球运动员广播稿 篇七

关键词:铅球 左侧支撑 训练手段

左側支撑动作是推铅球最后用力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全部动作主要包括左脚着地左侧拉紧形成交叉左腿微屈蹬伸的用力过程,其运作过程为:在滑步时,当左腿完成向投掷方向的摆动、积极下落时,左膝外展,尽快地使左脚下压着地,以取得双腿支撑。随着左腿的积极下压形成良好的左侧支撑,为最后用力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良好的左侧支撑有利于加大器械的飞行距离;有利于增大最后用力的力量;有利于掌握最佳的出手角度;有利于维持身体平衡。所以左侧支撑的技术非常关键。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南昌市体校投掷组的20名运动员配对后平均分为两组即1组和2组两组水平相当。确定1组为实验组,2组为对照组 。在实验前测得运动员身体素质及技评,并经统计学检验,可以从表1中看出两组学生在这几方面无显著性差异(见表1),可以作为研究对象。

表1实验前运动员身体素质及技评情况

组别 实验组 对照组P

立定跳远(M) 2.739±0.057 2.749±0.25>0.05

100M跑 (S) 13.63±0.2313.63±0.225>0.05

铅球后抛(M)15.02±0.22314.99±0.233>0.05

技评(分) 80±1.51 78±1.58>0.05

(二)研究方法

1.实验法。采用对比实验法,两组学生由同一教练任课,运动负荷的安排大致相同。每周六堂课的训练,每次训练课实施相关训练手段。

2.访谈法。对多名铅球教练进行了访谈,分别是对目前南昌市体校铅球运动员左侧支撑技术的现状调查,了解到每位运动员的技术特点,并且对于采用辅助训练手段进行了探讨。对每位运动员进行了访谈,了解到他们对于左侧支撑技术的理解、感觉。

3.文献法。查阅了大量的国内有关文献资料, 包括田径教材和教科书,了解到目前国内的一些训练手段及研究现状。

二、结果与分析

(一)实验结果

经过四个月的实验研究,对两组队员进行相关指标重新测定(见表2),并且对两组学生进行了严格的考核(考核由多名专业铅球教练员技评,达标女子采用四公斤,男子采用六公斤铅球)。并对考核结果进行了统计学处理(见表3)。

经过统计学检验,我们可从表2中看到,两组队员的身体素质未出现显著性差(P>0.05),可从表3中看到两组学生的达标成绩以及在技评上呈现显著性差异(p<0.05)呈显著性差异.由于实验前我们对两组队员的基础情况进行了测定且无显著差异;实验后再次对两组运动员的身体素质情况进行测试仍无显著差异,所以认为,两组学生学习效果的主要差异是由于采用了两种不同的技术训练手段所造成的。试验结果显示:新的技术训练手段效果优于原来的技术训练手段。

表2实验后运动员身体素质基本情况

组别 实验组 对照组P

立定跳远(M)2.86±0.055 2.85±0.056 >0.05

100M跑 (S) 13.53±0.229 13.55±0.19>0.05

铅球后抛(M)) 15.88±0.275 15.82±0.299 >0.05

表3两组队员技评,达标成绩对照表

组别 实验组 对照组P

计最高成绩9285

评最低成绩7268

(分)平均成绩85.87±1.6180.47±1.62 <0.05

达最高成绩14.5014.19

标最低成绩13.5613.28

(m) 平均成绩 14.56±0.178 14.38±0.187 <0.05

(二)实验分析

1.滑步节凑及用力顺序

滑步节奏,按照用力惯性,是前慢后快,逐渐加速的过程。滑步并不是越快越好,是一个适合自己并有利于发力的节奏(已有论文论证①)。滑步节奏是建立在正确的滑步用力顺序上的。对于滑步用力顺序目前普遍认为是先团身—移动重心—摆出左腿—右腿蹬伸—收右腿—左脚插落(已有论文论证②)。当滑步节凑及用力顺序出现问题时易导致重心往后坐,引起上体后仰,重心往左侧移,不能形成正确的预备动作,所以掌握合理的滑步节奏及滑步发力顺序是为了形成正确的预备发力动作是为了保证左侧支撑到位。

2.上体“扭紧”

上体扭紧,是当滑步落地后,上体留在后面与髋腰形成十字交叉形成超越器械。如果在落地后髋腰与上体不能形成十字交叉扭紧动作,不能形成最后用力的超越器械动作。这样整个身体就会呈现出较“散”的状态,就像橡皮筋一样没有拉紧就弹不出力来。所以上体扭紧能够形成超越器械使铅球远远地落在身体的后面从而加长最后用力作功距离并且扭紧上体也是左侧支撑所要求的。所以在滑步过程中上体一定要扭紧、留住。

3.关于左腿落地

左侧支撑技术的到位与否,首先是建立在是否形成了正确的准备动作。左脚堵在右脚前面是指左脚(后脚)落在右脚前面(前脚)。一旦左脚堵在右脚前面,只能靠撤左侧,或者是“跑上体”把铅球推出去。左脚的正确落地是左右脚在一根线上,两脚距离与肩同宽,两脚前后的距离在半只脚之内。左脚是以脚掌内侧,落在圈中心线的右侧,靠近抵趾板。落地时形成原地投的动作,整个身体形成了一个最后用力前的良好预备动作。

三、训练手段的设计

(一)滑步顺序及节凑的训练手段

首先建立正确的技术动作概念,然后是做相应的辅助练习。让实验组的运动员扶着一个固定物或者是同伴的手做原地团身—移臀—摆左腿—蹬右腿—左腿插落动作,进行循环练习。让运动员体会用力顺序及发力部位。

(二)上体“扭紧”的训练手段

训练手段是从提高滑步能力,纠正滑步上体乱动的错误动作开始,首先持标准球连续滑步模仿,然后做顶髋留上体的动作形成“反弓形”的超越器械动作,这样有利于帮助运动员找髋腰用力的感觉和左侧支撑的感觉,形成髋腰用力的动力定型。最后结合滑步模仿做完整的技术动作,从滑步预摆,到最后出手动作,让运动员体会完整的技术动作,以至于在经过多次模仿后不会导致用力脱节,停顿的现象。这样从分解到完整的模仿既做到了分解时动作技术的准确又做到了技术动作的连贯性。

(三)左脚堵的训练手段

出现左脚堵的情况主要是核心肌群稳定性较差,运动员在滑步过程中出现重心起伏不稳定的情况,导致左髋会往下沉造成左脚堵在右脚前面。所以,只有核心稳定了,才能解决左脚堵的问题,这样就保证了左侧支撑,右侧发力。主要是加强髋腰的稳定性及灵活性,具体的训练手段是负重转髋、直臂深蹲、侧卧挺髋、仰卧挺髋、起跳转髋、练习髋腰的灵活性。

四、结论与建议

左侧支撑在整个铅球技术里,是一个比较重要而又相对难掌握的技术动作。左侧支撑制动是推铅球最后用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滑步结束后左腿快速主动的积极下压支撑不仅能保持滑步取得的预先速度而且由于左脚主动积极着地形成有力的制动。推球时左侧支撑增大了推球的半径增长了工作距离提高了推球的速度。但是左侧制动并不是左侧不动而是左腿积极蹬伸从而加速右侧的转送发力。在投掷课练习中往往出现只注重右侧的用力而往往忽视了左侧的用力。所以在平时训练时一定要加大力度注重左侧支撑的技术练习。利用多种辅助手段帮助运动员尽快掌握左侧支撑技术动作,更好的提高成绩。

参考文献:

[1]丁国华.我国三名优秀女子铅球运动员过渡阶段技术特征的研究[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6.18(4).

[2]吕崇东.对背向滑步推铅球技术中左腿摆动问题的探讨[J].河套大学体育系.2006.3(4).

[3]肖开提,百合提.浅谈掷铅球最后用力中的左侧支撑[J].新 疆 教 育 学 院 学 报.2001.17(2).

[4]孔祥弟.浅析"左侧技术"在投掷铅球过程中的作用[J].科技教育.

[5]高鹏程.铅球最后用力中左侧支撑的技术分析[J].训练研究.

[6]赵建党.浅析青少年推掷铅球常出现的错误及纠正方法[J].科学大众 科学教育.2009(6).

[7]苏平,蒋燕.关于优化推铅球左腿支撑技术结构的探讨[J].安徽体育科技.2003.24(1).

[8]王锋.对少年运动员推铅球技术的节奏分析[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8.24(2).

8.致铅球运动员加油稿 篇八

这精彩的弧线啊凝结着多少辛勤的汗水,

无伦的弧线啊,寄托着多少热切的期盼。

它是这般自然,又是如此完美,没有什么遗憾,只会留下一片美的体验。

我要永远将你留下 让我的心中印上一条弧线。

【拓展阅读】

[长跑比赛加油稿]

青春的脚步,青春的速度,

青春的活力,青春的激情,

将会在你们的身上尽情体现,

迎接自我,挑战自我,战胜自我!

我们相信你们一定能行!

加油吧,运动员!

终点就在眼前!

[长跑比赛加油稿]

风为你加油,云为你助兴,

坚定,执着,耐力与希望,在延伸的白色跑道中点点凝聚!

力量,信念,拼搏与奋斗,在遥远的终点线上渐渐明亮!

时代的强音正在你的脚下踏响!

相关文章推荐:

1.致铅球运动员加油稿

2.运动会加油稿【集锦】

9.《致铅球运动员》运动会加油稿 篇九

你是田径场上万众瞩目的焦点,你是赛场上的王。铅球是完美的句点,融合万千技巧与力量的双臂将它挥向远方。它的沉重被你化为速度,在空中划出美丽的弧线。而这一刻,它不仅是一颗铅球——它凝聚了你的希望,你的理想,绽放,闪亮!

不要害怕,不要紧张,秋风阵阵,到处是金黄色的梦想。豪情万丈,是你日夜练习的热情和希望;后退一步,是你积蓄的向前的力量。推出铅球的一秒那么短暂,在你的世界,在我们的眼里却那么长。那是你日夜训练积累出的最美的一瞬,那是我们在赛前翘首期盼盼来最美的一瞬,那是你的赛场上你踏上巅峰,超越自我的一瞬!

10.铅球运动员广播稿 篇十

关键词:运动生物力学;推铅球;最后用力;躯干动作;运动学分析;中国

中图分类号:G804.6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116(2010)02-0108-07

目前关于推铅球技术的研究比较多,主要涉及滑步与最后用力的衔接及最后用力左侧支撑等动作的分析,对躯干运动方面的研究成果主要有:1998年,张健、郑亚平从运动生物力学的三维力学原理及运动解剖学角度出发,并结合推铅球项目的技术特点,对背向推铅球最后用力过程中的躯干动作特征进行了分析和研究;李强等人提出在投掷过程中积极的躯干上抬可以提高铅球出手速度,且躯干上抬的最大角速度出现在球离肩之前。前人对躯干的研究大多从整体上论述躯干在投掷过程中运动方式及作用,且大都是以定性,或是多采用单机定点、平面的分析。因此,对我国优秀铅球运动员最后用力阶段躯干转动的时空特征进行研究,可为广大教练员、运动员和教育科研工作者的教学、训练实践工作提供参考。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以参加2008年奥运达标赛(苏州)男子铅球决赛2名运动员王广甫、姚永光为研究对象,均为运动健将,且为右手持球,采用背向滑步推铅球技术,他们成绩及出手速度分别为18.61 m、12.10 m/s和18.54 m、12.16m/s。

1.2研究方法

1)使用2台索尼PDl90常速摄像机在比赛现场同时进行拍摄,其中一台位于投掷方向右侧距离投掷圈圆心20 m处,另一台位于投掷方向的正后方距离投掷圈圆心20m处,主光轴距地面13m,拍摄频率为50幅/s,两机主光轴夹角约为85°,符合夹角大于60°小于120°的拍摄要求。在比赛后用三维标定框架对研究动作范围进行标定。对整个男子铅球决赛过程进行不停机的连续拍摄。

解析过程采用德国SIMI-motion录像解析系统。在解析过程中,确定OY轴指向铅球投掷方向,OX轴指向投掷方向的右侧,与投掷方向成90°,OZ轴垂直于地面向上。采用汉纳范(Hananvan)人体数学模型,按照模型关节点和附加点的方式进行图像采集和数据计算,通过做环节模型获得有关运动学的数据,并采用低通滤波法对原始数据进行平滑处理,截断频率为5Hz。

2)对所收集的文献数据和解析数据运用MicrosoftOffice Excel 2003办公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处理。

3)对运动员的运动学主要参数值进行对比分析,指标定义:OY轴,指向铅球投掷方向的轴;OX轴,指向投掷方向的右侧并与投掷方向成90°;OZ轴,垂直于地面向上的轴,O为坐标原点。

肩轴转动角:指左、右肩关节连线所组成的轴与OY轴所形成的角;髋轴转动角:指左、右髋关节连线所组成的轴与OY轴所形成的角;躯干:肩轴和髋轴间的身体;躯干前振角:肩、髋轴中点连线(简称躯干中心轴)与XOZ面所形成的角。

为了便于研究,将推铅球的最后用力过程依据人体各环节的动作特征分为2个阶段、3个时相。

动作阶段:过渡阶段、最后用力阶段;时相:右脚着地瞬间(用t1表示)、左脚着地瞬间(用6表示)、铅球出手瞬间(用6表示)。

2、结果与分析

2.1最后用力过程中躯干的转动变化

本文做出了2名优秀滑步推铅球运动员从右脚着地瞬间到铅球出手瞬间肩、髋轴与OY轴之间部分运动学参数的变化曲线(图1、2),图1、2中各曲线上第一个黑点对应的时相为右脚着地瞬间(用t1表示),第2个黑点对应时相为左脚着地瞬间(用6表示),第3个黑点的时相为铅球出手瞬间(用t1表示)。

1)各时相右髋分、合速度变化

图1为王广甫与姚永光最后用力投掷过程中各时相右髋分、合速度变化曲线,从图1中可以看出,t1时刻王广甫与姚永光的右髋合速度分别为1.76与1.88 m/s;王的右髋沿OX、OY与OZ轴方向运动的分速度分别为0.28、1.74与0.05 m/s,姚与王相比较,主要表现为姚在t1时刻其右髋沿OX与OZ轴方向运动的分速度均小于王,而右髋沿OY轴方向运动的分速度要比王的大;因此,在t1时刻,王今后要减小右髋沿OX与OZ轴方向运动的分速度,加大右髋沿OY轴方向运动的分速度,以此来提高右髋的合速度。在6时刻王与姚的右髋合速度分别为1.81与2.39 m/s;王的右髋沿OX,OY与OZ轴方向运动的分速度分别为0.95、1.50与0.33 m/s,而姚在这3个方向上运动的分速度都要大于王。通过在6时刻王与姚的比较发现,姚的右髋沿OX轴方向运动的分速度较大,右髋沿OZ轴方向运动的分速度较小;右髋沿OX轴方向运动的分速度过大容易使人体总重心在投掷方向上向右偏离;右髋沿OZ轴方向运动的分速度较小,则不利于它与右髋沿OY轴方向运动的分速度所产生的合速度增大。在t1时刻王与姚的右髋合速度分别为1.04与0.59 m/s;王的右髋沿OX,OY与OZ轴方向运动的分速度分别为0.09、0.80与0.67 m/s,而姚的右髋沿OX,OY与OZ轴方向运动的分速度均小于5E;通过分析表明,王的右髋沿OY轴方向运动的分速度与姚比较,差别是非常大的,这容易使王在比赛中犯规。“右髋A”为合速度,从图1可知,t1-t3,阶段,2名运动员右髋合速度总体趋势是上升,达到峰值速度后迅速下降。相关研究表明,最后用力技术首先经过右髋向投掷方向转动,使充分拉长拉紧的腰背肌发挥更大的力量,以加快铅球的运行速度。最后用力时的两腿蹬直,右臂的推球和抬头是同时进行的,在这个完整过程中,要充分发挥身体的髋、肩、腕关节的力量,以获得最大的速度,从而使铅球在出手时获得最大的速度。

2)各时相右肩分、合速度变化。

图2为2名优秀滑步推铅球运动员投掷过程中各

时相右肩分、合速度变化曲线,从图2中可以看出,6时刻王与姚的右肩合速度分别为2.89与2.23 m/s,王的右肩沿OZ,OX与OY轴方向运动的分速度分别为0.34、-0.50与2.83 m/s,从图2中可以知道姚的右肩沿OZ与OX方向运动的分速度与王基本一致,而沿OY轴方向运动的分速度则不及王的分速度大,这说明王在背向滑步阶段双腿进行左摆右蹬及全身协调配合的能力与腿部的爆发力要好于姚。6时刻王与姚的右肩合速度分别为2.62与2.52 m/s;王的右肩沿OZ,OX与OY轴方向运动的分速度分别为0.67、-0.03与2.53 m/s,王的右肩合速度有所下降,而姚的右肩合速度则增大,其原因是王的右肩沿OY轴方向运动的分速度在下降,沿OZ与OX轴方向运动的分速度上升较小有关;而姚的右肩除了沿OZ与OX轴方向运动的分速度上升与王基本一致外,沿OY轴方向运动的分速度在t1-t2阶段总体趋势是上升。在t1-t2阶段,从双腿处于双支撑技术效果来看,姚的技术要好于王。王志明研究表明,铅球运动员在最后用力时的髋关节速度v1、肩关节速度t2、腕速度t3、出手速度t4与成绩的相关系数分别达到0.865、0.969、0.935、0.956。速度节奏是影响铅球出手初速度并决定铅球运动成绩的根本因素。右肩的合速度在t1-t2阶段下降,它不利于保持铅球预先所获得的速度。t3时刻王与姚的右肩合速度分别达到4.06与3.71 m/s;王的右肩沿OZ,OX与OY轴方向运动的分速度分别为-0.15、-1.10与3.90 m/s,而姚的右肩沿OZ,OX与OY轴方向运动的分速度都小于王;这说明t2-t3时刻姚的躯干复合前振运动的效果不及王。

3)肩、髋轴转动角度的变化。

图3为王、姚投掷过程中肩、髋轴转动角度θ变化曲线,从图3中可以看出,王与姚的肩轴与髋轴转动角度变化曲线的总体趋势是不断上升的。t1-t2阶段两条曲线基本保持平行,王、姚t1时刻髋轴转动角分别为151.3°和153.19°,t1时刻肩轴转动角分别为110.68°和118.17°,即t1时刻髋轴转动角大于肩轴转动角,说明王、姚的髋轴领先于肩轴;至t2时刻,王、姚髋轴转动角分别为163.41°和177.28°,肩轴转动角分别为116.41°和137.95°,此刻髋轴依然领先于肩轴;至t3时刻,王、姚髋轴转动角分别为280.14°和289.85°,肩轴转动角分别为301.03°和298.64°,说明此阶段肩轴已领先于髋轴;t1-t2阶段,王、姚髋轴转动幅度分别为12.11°和24.09°,肩轴转动幅度分别为5.73°和19.78°;t2-t3阶段,其髋轴转动幅度分别为116.73°和112.57°,肩轴转动幅度分别为184.62°和160.69°。t1-t3阶段,其髋轴转动幅度分别为128.84°和136.66°,肩轴转动幅度为190.35°和180.47°(见表1)。

李林指出:在最后用力阶段,其技术特征首先是右腿用力转蹬使髋部向前转送,然后髋部牵拉肩部再带动投掷臂利用全身的力量将球推出。有研究表明:在最后用力阶段,肩转动角度与髋转动角度差李梅菊小于张春景,说明在此阶段张春景比李梅菊的超越器械效果要好。

从总体来看,王、姚的肩、髋轴的转动幅度最后用力阶段要远远大于过渡阶段。最后用力阶段是铅球技术中最重要的阶段,铅球出手速度的80%左右在这个阶段获得,此阶段是铅球增加力的作用距离的主要阶段,从而达到提高铅球出手速度的目的,因此最后用力阶段加大肩、髋轴的转动幅度,延长力的作用距离对铅球出手速度的增加和铅球成绩的提高起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4)肩、髋轴转动角速度的变化

图4是王、姚的肩、髋轴转动角速度变化曲线图,从图4中可以看到,从t1时刻开始2人的肩、髋轴转动角速度都为正值,说明t1时刻肩、髋轴已经开始转动,且肩、髋轴同时转动。

过渡阶段,王、姚的肩、髋轴转动角速度曲线在过渡阶段几乎重合且略有上升,肩、髋轴转动角速度相差不大。王在整个过渡阶段髋轴转动角速度大于肩轴转动速度,在进入过渡阶段之后姚的髋轴转动角速度超越肩轴的转动角速度;至t2时刻王、姚的肩轴转动角速度分别为212.23和241.73(°)/8,髋轴转动角速度分别为336.95和376.13(°)/s,说明在过渡阶段两名运动员的髋轴已经开始积极向投掷方向转动。最后用力阶段,2名运动员肩、髋轴的转动角速度都迅速增加,肩轴转动速度明显大于髋轴的转动角速度,但髋轴先于肩轴达到峰值角速度。此后,2名运动员肩、髋轴转动角速度依次快速下降。

在峰值角速度方面,王、姚的肩轴转动的峰值角速度分别为787.15和738.01(°),s,髋轴转动的峰值角速度分别为549.93和616.72(°)/s。可见王的肩轴转动的峰值速度比姚的肩轴转动的峰值角速度大,髋轴转动的峰值角速度则比姚小;从他们肩、髋轴到达峰值角速度的时间可以看出,王、姚到达峰值角速度的时间先后顺序上,髋轴要先于肩轴。

相关研究表明,最后用力阶段由下肢首先发力,左侧支撑腿积极主动快落且支撑制动,使人体助跑获得的动量传向躯干,与此同时躯干用力并产生加速运动,动量依次传递,直到传向铅球,提高铅球的出手速度。因此王、姚的肩、髋轴转动技术较为合理;从动量传递效果看,两名运动员的髋轴转动速度达到峰值后又迅速下降,而肩轴转动速度不断增加,说明动量传递效果较好。

2.2躯干前振角度及前振角速度的变化

1)躯干前振角度的变化。

最后用力阶段,躯干绕额状轴和纵轴的角速度分量是构成躯干绕瞬时转动轴合角速度的主要成分,是提高投掷臂速度的关键,因此有必要搞清楚躯干在最后用力过程中的前振角度及角速度的变化情况。

2名运动员的躯干前振角不断增大直到铅球出手,躯干呈上升趋势,结合运动员最后用力时躯干在不同阶段的前振角度可反映出在过渡阶段,2名运动员躯干都有不同程度的前振,王、姚的躯干前振角度分别为13.02°和23.61°;躯干前振程度姚明显大于

王,与其在过渡阶段用时过长(0.16 s)有关。

最后用力阶段,躯干的前振程度明显增大,王、姚的躯干前振程度分别为64.21°和55.49°,大于过渡阶段躯干前振程度。通过观察t3时刻2名运动员的躯干前振角度可知,王的躯干前倾角为正值,说明躯干在铅球出手瞬间已经有一定程度的前倾;姚的躯干前倾角为负值,躯干基本保持垂直,说明其躯干在铅球出手瞬间有一定程度的后仰。在铅球出手时,躯干过于向前,导致出手点降低;过于后倾,仰身推球,不利于速度的传递,导致出手速度下降。

2)躯干前振角速度的变化。

图5是2位运动员最后用力过程中躯干前振角速度的变化情况(图5中原点位置代表的时刻是滑步时右脚离地瞬间)。从图5中可以发现,在右脚离地瞬间,2名男运动员的躯干前振角速度都为正值,王的躯干前振角速度最大为81.43(°)/s,姚的躯干前振角速度较小,其躯干角速度为47.65(°)/s,尽管前振角速度值各不相同,但可以说明在右脚离地瞬间2名运动员的躯干就开始前振,且前振角速度不断增大。

从2名运动员躯干前振角速度曲线可知,运动员的躯干前振角速度呈不断增加的趋势,在最后用力阶段达到峰值,虽然2名运动员的躯干前振角速度都在最后用力阶段达到峰值,但是达到峰值的时间又有所不同。王在最后用力阶段前半段达到躯干前振角速度的峰值,说明王的躯干前振效果要好于姚。

姚在过渡阶段躯干前振角速度先快速增加后不断下降至最后用力阶段前半段,此后躯干前振角速度迅速增加,铅球出手前0.41 s速度达到峰值。根据动量传递原理可知,躯干前振角速度先快速增大然后下降一段时间后再迅速增大,动能消耗大,动量的传递效果较差。

根据投掷技术原理,在过渡阶段躯干应该保持后倾姿势,躯干不要抬起,保持原有姿势快速进入最后用力。但通过分析以上运动员的躯干前振角度及角速度变化情况可知,过渡阶段运动员的躯干都有不同程度的前振。究其原因,运动员右脚着地后为了缩短过渡阶段的时间尽快进入最后用力,左腿必须迅速着地制动,形成牢固的左侧支撑,但左腿积极的着地势必造成躯干的前振,以利于尽快的进入最后用力,因此躯干在此阶段的适当前振是有利于左腿的积极着地,有利于铅球速度和整个身体重心速度的增加,进而缩短了过渡阶段进入最后用力的时间;在最后用力阶段,2名运动员因为躯干的过早前振或过渡时间过长未及时进入最后用力导致过渡阶段躯干前振角速度的先增加后下降,或是直接表现为下降。

通过以上分析发现,在此阶段2位运动员的躯干的前振角速度峰值分别为209.75和177.1 1(°)/s,说明此阶段躯干的及时前振对投掷成绩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2.3各时相身体重心速度变化

图6是2位运动员最后用力过程中身体重心速度的变化情况。t1-t2阶段,2名运动员都表现出身体重心合速度曲线与OY方向速度曲线几乎重合,说明在过渡阶段OY方向身体重心分速度在身体重心合速度中起主要作用;王广甫的身体重心合速度稍有增加,而姚永光先略有下降后不断增大。从图6中发现身体重心合速度总是略微大于OY方向的身体重心速度。通过分析图6可知,除了起主要作用的OY方向身体重心分速度外,在OZ方向身体重心分速度的不断增加是身体重心合速度增大的另一个重要原因;OX方向身体重心分速度在t1-t2阶段相对稳定,且速度曲线在OX轴附近波动,因此,它在此阶段对身体重心速度变化影响不大。

t1-t2阶段,运动员人体重心速度曲线和OY方向人体重心分速度曲线都近似于平行,且这两条曲线在后半段均呈现出急剧下降的趋势。王与姚的身体重心速度在左脚着地后迅速达到峰值,此阶段他们在沿OY方向身体重心速度迅速降低,但OZ方向的速度却迅速增加,说明当左脚着地时,身体水平向前的速度不断降低,而右腿积极蹬伸用力以及躯干迅速的前振,又使身体重心速度不断增加,因此身体重心合速度能够迅速达到峰值,且速度峰值依次为2.43、2.59 m/s。此后,由于水平方向身体重心分速度急剧下降,导致身体重心合速度也不断下降,而垂直方向速度的继续增加达到峰值后再迅速下降。相关研究表明,在最后用力阶段,人体重心速度下降过大,对铅球的最后加速是不利的。分析以上2名运动员左脚着地后身体重心分、合速度变化关系可知,水平方向身体重心速度迅速下降,垂直方向的身体重心速度急剧上升,结合运动员图像分析可知前者主要是左腿支撑制动的结果,后者主要是右腿蹬伸用力以及躯干前振的结果。再通过以上几个曲线图发现,身体重心合速度方向与OY方向不是完全一致的,而是有一定的偏移,沿OX方向运动决定身体重心合速度的分速度在过渡阶段基本保持不变,而到最后用力阶段,2名运动员身体重心沿OX-方向运动的分速度前半段不断减小为负值,侧倾速度最小值变化范围大约在-0.4--0.8 m/s之间,说明在最后用力投掷过程中身体重心在OY方向都有不同程度的偏移,主要原因可能为左脚着地时,运动员的左脚积极插向投掷方向中轴的左侧,以便于最后用力时身体的转动发力所致。

11.铅球运动员广播稿 篇十一

一、安排稳定状态下的静力性动作训练

第一组:如直臂俯桥、仰桥、俯卧式肘脚支撑、仰卧式肘脚支撑、侧卧式肘脚支撑、俯卧静态背起、仰卧肩脚支撑等训练的负荷大小和动作质量的高低是以支撑时间的长短来衡量的,开始阶段25秒×4,通过2周训练后可维持在40秒或50秒×5,动作难度可升为单手支撑和单脚支撑。

第二组:如前脚踩在瑞士球上的前弓步、坐在球上、站在球上、站在平衡板上、双脚固定的俯桥等。每节训练课安排4~6种训练手段,每种动作训练6组,每个动作持续20秒。

第三组:站立斜拉、在瑞士球上双臂后拉、双脚撑球左右旋髋拉球、在瑞士球上双臂后拉、俯卧位的单腿外展内收、双臂支撑收腿屈髋等。瑞士球上斜拉每组10次,单腿跪地弓步斜拉每组8次,站立斜拉每组10次、俯卧平举每组8次,在瑞士球上双臂后拉每组12次,单腿撑球摆动每组30次。

第四组:如坐在瑞士球上各种核心部位爆发式的抛球训练。实心球练习方法:坐在地上,双腿离地,将球在双腿间传递,同时双腿做蹬自行车的动作。每节训练课安排4~6种训练手段,每种动作训练4组,每个动作持续20秒。要求极限速度。

二、对铅球运动员的重要作用

(一)核心力量加强运动员髋部能力

铅球运动员髋部协调和灵敏度在完成完整连贯的技术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如,过渡步与髋轴与肩轴的扭紧动作,最后用力动作中的左髋发力前的前拉动作,右髋向前转动动作,运动员做以上动作时髋部协调能力和灵敏能力越强,其动作做得越连贯,实效性越好,向前快速运动时合理的技术动作不会遭破坏,并能利用前冲惯性将铅球推得更远。训练前铅球运动员背向滑步推铅球技术基本合理,但髋部柔韧性、协调性差,灵敏程度不足,导致过渡步髋的收紧动作和最后用力左髋向前转动动作协调和速度方面都存在程度不同的问题,造成最后用力速度慢而且力量不足。通过核心力量训练运动员臀中肌、臀小肌、臀大肌、股后肌群、臀中肌、臀小肌、梨状肌、臀中肌前部、臀小肌前部、阔筋膜张肌等肌群的稳定性及神经对肌肉的控制能力提高。训练中运动员对髋部肌肉的控制能力得到提高,髋的前收拉紧动作和最后用力左髋前拉及右髋积极转动动作的实效性,突出髋部动作节奏和髋的动作速度,髋轴与肩轴的扭紧动作和推铅球最后用力左髋发力动作,运动员动作质量逐步提高。从髋部动作切入,并从中找用力感觉,体会技术动作,学生在很短的时间内便可学会腰腿用力技术,使推铅球成绩明显提高。

(二)核心力量加强运动员摆腿的能力

很多教练员认为摆动腿对背向推铅球只有维持身体平衡的作用。其实,左腿的摆动动作对获得最大铅球水平位移速度和提高铅球技术都起着重要作用,在投掷铅球的滑步过程中,正确的左腿摆动技术应该是先摆后蹬,也就是左腿首先做向抵趾板方向的摆出动作,再开始做右腿的蹬伸动作。训练前部分运动员神经系统对肌肉的支配能力和协调性较差,没有形成正确的肌肉感觉,会出现一些错误动作。例如,在滑步过程中出现“跳步”的错误动作,其主要原因是由于左腿摆动动作不合理造成的。通过核心力量训练,运动员核心部位参与控制躯干稳定的大肌群和小肌群的功能得到改善,躯干的稳定性得到加强,进而下肢的远端关节如肌四头肌、股二头肌、小腿三头肌、胫骨后肌、腓肠肌、小腿三头肌、胫骨后肌等的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改善,肌肉的伸展性、关节的灵活性、全身的协调性以及柔韧性得到提高,运动员滑步过程蹬摆也协调连贯了。

(三)核心力量训练能预防运动损伤延长运动寿命

铅球运动员在训练或比赛中时有运动损伤,包括肘、膝盖、腰、肩等关节的损伤以及肌肉拉伤。良好的核心力量可以减少肢体在运动时所承受的负荷,这就大大减少了运动损伤的发生。一根铁链所能承受的最大拉力不是最强的一环,铁链在承受外界拉力时,最先断裂的是最薄弱的一环。肌肉拉伤大部分原因是因为身体在不稳定的情况下,由于核心部位力量的缺失,使四肢的部分肌肉也参与到维持身体的稳定,从而导致肌肉的拉伤。一般铅球运动员的肩、肘关节容易受伤,这个部位附着的肌肉很少,根据运动链理论下肢产生的巨大能量在蹬转瞬间向上传递,而核心部位的肌肉功能不足,使力的传导受阻,腰受伤的同时,对肩肘关节的损伤也是不可小视,通过核心力量训练运动员膝关节、肩肘关节损伤的次数明显减少。

三、结论

第一,核心力量训练运动员骨盆和躯干部位肌肉稳定姿态能力提高,使力量的产生、传递和控制达到最佳化。

第二,核心力量训练能提高练习的兴趣,调动运动员的主观能动性,使运动员的疲劳阈值提高,能承担更大的负荷,从而提高练习效果。

第三,通过核心力量的训练运动员铅球的技术得到很大提高,运动员摆腿的能力加强且能减少运动损伤延长运动寿命。

摘要:近年来核心力量训练在竞技体育领域已引起很多人的关注,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实验训练等方法研究核心力量训练对铅球运动员的重要作用,根据铅球项目特点有针对性地选择铅球核心力量训练的方法和手段,以高州中学铅球训练队为研究对象实施一个学期的核心力量训练取得了良好效果。本文力求从理论和实践的基础上概括核心力量训练对铅球运动员竞技能力的影响,希望能为从事铅球训练的同仁和教练员提供参考。

关键词:核心力量,铅球,作用

参考文献

[1]王卫星.竞技运动员核心力量训练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30(8):1119-1121.

[2]陈方灿.浅谈国外康复性体能训练的一些理念和发展趋势[J].体育科学,2006,26(10):95-96.

[3]田麦久,主编.运动训练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

[4]林华.核心力量训练原理初探[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8,24(2):66-68.

[5]罗端芬.游泳核心力量训练的研究[J].游泳季刊,2008(1):1-5.

[6]王卫星,李海肖.竞技运动员的核心力量训练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8):1119-1121.

12.运动会铅球激励稿件 篇十二

手裏紧握那沉重的铅球,那铅球上凝集了你的希望,你的理想,汇集全身的力量,推出理想,推出希望,铅球在空中闪亮,理想在空中发光

——

——致铅球运动员

在枪声响起的一刹那 你如箭在弦飞刺而出,在跑道的尽头 你奋力的一掷中 你让铅球落在最远点

是你—— 让我们知道了什么是拼搏 什么是激情什么是荣耀 加油吧

让所有的人目击你们胜出的那刹那瞬间 让所有的人为你们而骄傲

——

——致铅球运动员

沉甸甸的铅球,寄托着你的希望,奋力一抛的瞬间,一道闪亮的弧线划破美丽的长空,希望向前,再向前!

——致铅球运动员

手握铅球,心有成竹 虽有几分沉重,几分辛苦 正现人之本色,豪情万丈 一声嚎去,只见铅球已飞出 呀,太棒了,我为你欢呼 我为你骄傲

——

——

——致铅球运动员

在赛场的尽头你奋力的一掷中你让铅球落在最远点就是你们

让我们知道了什么是拼搏,是们是激情是们是荣耀加油吧,让所有的人目击你们胜出的那刹那瞬间,让所有的人为你们而骄傲

——

——致铅球运动员

一道优美的弧线划过眼前,我不禁浮想联翩,这精彩的弧线啊,凝结着多少辛勤的汗水,无伦的弧线啊,寄托着多少热切的期盼。它是这般自然,又是如此完美,没有什么遗憾,只会留下一片美的体验。我要永远将你留下让我的心中印上一条弧线

13.铅球运动员广播稿 篇十三

关键词:铅球,不同重量,运动学

0 引言

推铅球是一个以力量为基础,以速度为核心,技术为载体的快速力量性项目。要把铅球投掷远,首先要有一定的力量基础。回顾推铅球技术的演变,从最初的垫步推球到侧向滑步推铅球,再到背向滑步推铅球和在当今国际大赛中我们经常看到的旋转式推铅球技术,不论铅球技术如何变迁,专项力量是其永不改变的奠基石。任何训练手段和方法的变革都将围绕着如何提高专项力量以及如何提高专项力量的利用率展开。这是我们在训练中必须解决的问题———力量的训练和技术的训练,以及他们之间的协调关系。虽然广大教练员和教师对采用不同重量的铅球进行训练和教学进行了大胆的尝试,并取得了较好的训练和教学效果。但是大家对产生这种效果的机制还并不十分清楚。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研究对象为参加湖北省大学生运动会、武汉体育学院田径运动会的部分运动员。具体情况见(表1)。

1.2 研究方法

1.2.1 运动生物力学测试分析法

1.2.1.1 实验测试方法

为了更准确地获得人体各个关节的运动学参数以减小右支撑腿与左支撑腿运动学分析的误差,本研究用两架高速摄像机,对完整的滑步推铅球动作技术进行双侧定点定焦拍摄,机高1.20m,取景范围3m,主光轴对准投掷圈中心,拍摄距离分别是8.00m和10.00m,拍摄频率为50f.s-1,快门速度1/125s。拍摄使用爱捷的三维框架。本研究的测试时间是2005年11月19号上午,天气晴朗、微风,实验地点为武汉体育学院东田径场第一投掷圈。(图1)

1.2.1.2 试验过程与控制

正式测试前运动员进行充分的准备活动,并进行试掷(1)女子运动员的铅球为3KG 4KG 5KG;(2)男运动员的铅球重量5KG 6KG 7.26KG;(3)每人每个重量3次,选取其成绩最好的一次作为样本;(4)保证每次投必须有很好的状态。

1.2.1.3 原始数据的获得与计算

本研究对运动员两侧高速录像(50 f.s-1)进行数字化处理,使用武汉体育学院运动生物力学教研室的Arial运动解析系统(美国)。后采用低通数字滤波法对原始关节点坐标进行平滑,频率为8 H,获得相关运动学参数。

1.2.2 数理统计法

为获得各项指标的平均数、标准差,采用SPSS11.0统计软件对运动学数据进行统计处理,各项指标的差异性检验。

1.2.3 专家访谈法

电话咨询和走访了国内部分专家和学者,只是为获得研究对象的基本信息和所需要研究的指标。通过面谈、通讯等方式咨询了田径领域和运动生物力学的专家,收集文献资料、实验设计和撰写论文。

1.2.4 文献资料法

本人在图书馆和资料室进行文献检索和收集工作,主要是通过中国期刊网、中国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等技术手段。

2 结果与分析

2.1 铅球出手速度

出手速度对铅球运动项目的成绩影响是最大的,它是铅球成绩决定因素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出手速度与铅球的重量呈负相关趋势。实验结果表明中间重量的铅球的出手速度居于两者之间,轻铅球的出手速度最大、重铅球的速度最小。

出手速度是影响投掷铅球成绩的最主要因素,从表2中可以看出标准重量铅球与重量铅球对出手速度的影响有显著性差异(P=0.034<0.05);轻重量铅球与重量铅球对出手速度的影响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03<0.01)。不同重量铅球的出手速度与铅球重量呈负相关趋势。

*表示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表示存在非常性显著性差异(P﹤0.01)下同.

2.2 铅球出手角度

出手角度也是影响铅球成绩的主要因素之一,理论上认为铅球的出手角度在38-42(度)之间,这是因为出手点与落地点不在同一水平面上,但是实际的出手角度要比理论值小些。运动员在左脚着地时刻到铅球出手时刻(最后用力阶段),是在双腿支撑条件下,由全身肌肉协调用力完成的。下肢的蹬转,躯干的旋转,肩关节和肘关节以及腕、指关节的用力(大小、方向)是决定出手角度的主要技术因素。本实验结果表明出手角度的实际值低于理论值,肌肉用力的方向组合结构和运动员本身的动作技术特点是导致出手角度的重要原因。

从表3中我们看到,出手角度最大的是轻铅球(37.711°),出手角度最小的是标准铅球(36.688°),位于两者之间的是重铅球(36.927°)。标准铅球与重球和轻的铅球在出手角度上没有显著性差异(P=0.094、0.547﹥0.05),而轻铅球与重铅球在出手角度上有显著性差异(P=0.041<0.05),这说明铅球重量相差到一定程度(2~2.26kg)才会产生出手角度方面的差异。

2.3 铅球出手高度

出手高度也是影响投掷铅球成绩的因素之一,这主要由运动员的身高、臂长、以及运动员动作技术特点、训练技术水平等因素决定。出手高度的增加会使铅球的成绩相应增加。对于一般运动员来说,他们的出手高度和出手速度已经有一定的对应关系。

从表4看出,铅球的出手高度从大到小的顺序是轻铅球(2.091m)>标准铅球(2.079m)>重铅球(2.052),表明不同重量铅球对出手高度有影响,重量的大小与出手高度的关系成负相关趋势;重量大的出手高度小,重量小的出手高度大。说明不同重量铅球的出手高度有变化,而且重量差距越大,它相对应的出手高度差距也越大(P=0.034、0.023<0.05)。铅球的出手高度取决于运动员的身高和手臂长度,以及运动员的身体和训练技术水平,出手高度的增加,会引起铅球飞行距离相应的变化。

2.4 肩轴与髋轴夹角

肩轴与髋轴夹角是背向滑步推铅球技术的主要组成部分,是滑步技术、过渡技术上体状态的指标,以及最后用力阶段铅球加速距离长短的主要指标之一。从右脚着地时刻到铅球最后出手时刻,亦尽量加大肩轴与髋轴的夹角,为增加铅球最后用力距离创造条件。肩轴与髋轴的夹角是评定背向滑步推铅球技术主要指标之一,肩轴与髋轴夹角角度越大,人体对铅球的加速距离就越长,反之加速距离就越短。从上列各个表格中看出,不同重量铅球对各个时刻肩轴与髋轴角度虽然有影响,但是差异不明显(P﹥0.05)。(表5-表7)

从以上的结果进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第一,铅球重量差距的大小对右膝关节角度有不同的影响;第二,不同重量背向滑步推铅球技术对转换阶段的膝关节角度有影响。

3 结论与建议

3.1 不同重量铅球投掷训练时,为防止可能对标准球投掷技术的技术结构与技术节奏产生负面影响,建议选球重量与标准球重量差异不超过1.5公斤。

3.2 轻球的训练适用于教学过程中的初学者以及优秀运动员专项速度训练,有助于帮助运动员建立正确的技术结构与技术节奏;重球训练则有助于专项力量的有效发展。

3.3 在不同重量铅球背向滑步投掷最后用力阶段的过程中,右脚着地时右腿膝角及左脚着地时的两大腿夹角的差异,主要体现关节运动学差异;出手高度、出手速度、出手角度以及身体重心的速度等方面,主要体现铅球重心与人体重心的运动学差异。

上一篇:开发区环保工作计划下一篇:涂层烘干室作业